« 上一篇下一篇 »

# 492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姓名:张丽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邓春玲
20071118
摘要
摘要
农村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影
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短缺,而农村劳动力供给处于饱和状态,
从而出现劳动和资本不协调现象,加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又迟缓,信贷资
金供求矛盾突出,政府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效率也不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
资金短缺状况,这迫切需要进行农村金融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要求。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
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小额信贷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
新的思路,其科学的运作机制使得它能够符合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方向,而且
通过不断的研究来指导实践,对于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
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现
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必然选择。论文主
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回顾和梳理了有关的文献资料;
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本文构建的理论基础,即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信息经济
学理论,接着考察论述了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实施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第三部分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小额信贷
产生的背景以及起源和发展阶段,其次论述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模式,在一、
二部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小额信贷实施的规模和在实施过程中的小额信
贷的结构和使用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实施的绩效。分别从小额信贷对
信贷机构的影响和对农户的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由于农村小额信贷还处于完
善过程,所以在第四部分的第三节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主要以贵州六枝县、兴仁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何文广等人
的调研数据,通过对两县的实施状况、农户借贷用途和特征、小额信贷的绩效
i
摘要
1
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等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进~步解释我国农村小额
信贷的实施情况。‘ 。
第六部分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创新——营造农户信用
的法制环境、完善小额信贷制度设计,转变政府职能等途径来完善小额信贷,
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
ABSTRACT
The rural economy is a main problem that obsessed the sustainable,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The main加tof affecting the rural
economy is the short of capital,the other side is that t the rural labor force
supplies are at the saturated condition,thus appears the uncoordinated phenomenon
between work and the capital.For a long time,rural financial market has developed
slowly in OUr country,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is
very outstanding,the governmental subsidized loans program for the poor has not
been operated effectively.therefore it can not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ituation
OnCe and for a11.So there is an imperative need to make rural fmancial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eIIland ofthe development ofrural economy.The question which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must have to solve is that how provides the financial service
to the rural.It is also the challenge to every government.The microfmance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provide the new way.It
is,realistically,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turning of the rural capital,to the
development ofthe rural economy,to the acceleration ofthe farmers)income and幻
the adding ofmore economic benefit to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ruel microfmance in China,and put forwar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solve rural finance problem.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This paper comists
ofsix chapters.
In the first part,it has reviewed the correlative studies about the theme
previously and elucidated the intention,meaning and research method ofthe paper.
n圮second part has illtuninated the System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
which is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the paper.Then it elaborated the microfinance’S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in oBr countryside.
11坨third part has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our raml microfinance.First,it has
j
analyzed the backgrotmd蠲well as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t credit
produces rural microfinance.Next it has elaborated the pattern our rural
microfinance;then it has analyzed the scale of rural microfinance and rural
microfinance’s structure.
The fourth part mainly has黝lyzed Our rural microfinance implementation
achievements.It has analyzed from two parts of the a_fleet on rural microfmancc's
organ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peasant household.Because the rural micmfinanc七
also is in the consummation process,therefore has analyzed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in rural microfinanee process.
耵地fLfl[1l part has taken the Sixzhi and Xingren Counties for the example to
carries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According to He Wenguang investigation data,
Through analyzing tWO counties’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the peasant household
lending money question and SO on,which the tlS@and the characteristic,虹the rural
microfinance's achieve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o ftlrther explains
Our country rural microfinance’S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11地last part comes to conclusion that we must establish the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for the peasant household crcdiL and build a perfect rural
mierofmance's system,and transform government function,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Key Words:microfmance,System eGonolnic theory,.Information economic
theory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翁园农村小敛信倜簟矜刍劳腓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
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
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歃7钢徽F]期:诂辨扫月西同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嘶国收录¨、痉匝詹程白争谚嘲庆系本人在东北财经
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东北财经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
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东北财经大学关于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
财经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旅翮孥臾日期:认水易嘶
铷虢勺虢北腿坪阴≥自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绪论
农村问题历来是一国立国之本。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农村经济更是一
国经济之根本。我国虽然处于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但农村经济闯
题在一定程度上却阻碍着经济转型。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农村资金短缺问题,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又迟缓,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政府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效率也不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短缺状况,小
额信贷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引导农村资金回
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节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经济发展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
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
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大丽艰巨的历史任务。
传统发展经济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贫困的恶性循环现象,
“贫困恶性循环”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资本缺乏,而资本的注入被认
为是打破经济发展中恶性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存在的“贫困恶
性循环”现象也需要资本来解决。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是向农户提供信贷融资
的主要渠道,但由于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造成了农户贷款难
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农村的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困境是,农户大量的有效需
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农村信用社也有大量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要
解决的问题。由于农村金融的不完善性,有必要从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在这
种背景下,我国引进了国外扶贫的成功经验——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专
l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门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我国现在意义上的小额贷
款主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在原来由政府补贴的金融服务模
式中引入市场机制,然后逐步过渡到由金融机构按市场方式运作,主要是在贫
困的农村实行.我国的小额贷款在农村的实施基本上是基于扶贫效应进行的,
由于本身的不完善性,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对我国的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性行建议。
:、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意义
中国引进小额信贷来解决农民贫困的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作用,特别是提高了农村金融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盂加拉国和印度的成
功经验使我们在进行小额信贷制度时有了借鉴的经验,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和
制度以及各地区的差异,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故在实践中仍出现了一些不完
善的地方。本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农村
金融的核心问题——农户的小额信贷,试图发现农户信贷行为的变动规律。从
·而全面、准确认识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和农户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此外,
本文研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本文是对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系统分析,作为
农户行为或农户金融需求研究的一部分,使对农户行为、农户金融需求的研究
更为深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农户经济社会行为的认识,丰富了农村金融学、
农户经济学的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一些弊
端的原因,提高认识这些问题的水平,一方面对于农村各类金融机构提高效率、
确定市场定位、拓展业务及金融创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中国农村
正规金融的重组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方向,重构一个能够满足农户金融需求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
2
。第一蕈绪论
以有效地指导小额信贷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一)系统分析法
将农村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的
部分,以此展开研究。即以整个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为背景,探讨我国农村小
额信贷进行机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绩效进行评价。
(=)市场均衡分析法
在分析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时,将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行纳入市场的框架,
分别对这个市场的需求者(农户)、供给者(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展开研究,
分析两者之同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三)数理和计量分析方法
1、结合实证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一些数据资料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小额信贷对农
户的影响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2、利用反锁定模型以更好地论证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
响. ’
3、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借鉴生产函数的考察方法来进行分析。在实证模型中,对于农户收入Y,
首先考虑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基本要索,进
而加入一些与农户特征相关的变量(如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从事的
行业类型等)。在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被作为信贷因素引入模型,体现为农户
资本要素的一种投入形式。基本的估计方程是:
lo g(】,)=口o+口1工o+口2 Io g z1 4-口3 Io g z 2+口.Io g工3
这里,被解释变量包括农户家庭来自农业的收入YF和农户家庭总收入YT,
解释变量)(0表示2003年农户是否有借款行为、XI为总借款金额,X2为耕地
面积,X3为投入生产的劳动人数。其中对于)(0会存在两种情况,当农户贷款
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时Xo=l,反之当农户没有贷款行为时)(0卸根据上述分析模型,我们分别就农
户借款行为对农户家庭的自农业的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进行估计。
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首先引出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方法,然后在
第二、三、四部分内容介绍了论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及小
额信贷实施后的绩效分析,在第五部分引用实证分析以更精确的说明论文的论
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可行性建议。其框架如
下;
4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国内外对小额信贷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理论综述
国外学者对小额信贷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一是原有开展小
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N00)如何转变为正规金融组织,二是正规金融机构开展
小额信贷业务的持续性。对于前者的研究主要包括:Jeffrey·Poyo and
Robin·Young(2004年)对拉美国家小额信贷业务正规化问题的探讨1。在拉美
国家,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许多实施小额信贷的非政府
组织(NGo)已经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他们的研究认为,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由于NGO并不是真正的金融机构,无法开展存
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利用捐助和资助资金开展业务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越
来越多的NGO开始寻求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盈利。
Nhnal·Femando(费而南多)(2003)研究认为,在小额信贷领域,NGO转变
为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确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扩展业务获取盈利。2
二、国内的理论综述
国内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更多地出现在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之后。主要研究学者及成果如
下:陈浪南、谢清河在分析中国小额信贷实践中存在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的
诸多矛盾和问题基础上,认为小额信贷本身就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
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性质应该界定为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应为小额信贷的发展
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何广文的研究认为,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扶
贫小额信贷相比,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有较大优势,主要表现在:
资金实力更加雄厚;与信用评级制度结合,有利于农户信用观念、金融文化的
培育;贷款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较低等。并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小额信
贷的高成本问题,使得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
该模式还根据常规贷款记录决定后续贷款或累增额度,形成了动态激励机制,
5
有利于农户建立主动还款意识,实现了农户贷款的较高回收率,制度绩效明显。
4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小额信贷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
扶贫手段,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并且它克服了传统小额信贷的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也认识到农村小
额信贷需发展为正规金融机构。但是小额信贷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虽然
认识到小额信贷有利于缓解农户融资难,但是没能从实证角度来检验这一点,
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农户贷款难、农户小额
信贷与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关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进是否有利于农户收
入的增长、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如何?。因此,结合中国的农村小额信贷
的现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系统性地对农村开展小额信贷的条件、对农户
融资的影响、对农户的收入的影响,以及通过农村开展小额信贷的绩效和存在
的问题的研究,构架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政策框架,提出能完善农
村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的政策选择,具有较为突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资料来源:Jeffrey·Poyoand Robin·Young的‘控丁美洲小额信贷初探'2004年4期
2资科来源:NimalA·Femando的‘小额信贷高利率的理解及处理办法'报告2006年3月
3资料来源;睬浪南、谢清河,‘我国小额信贷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02(3,.第35_一O页
‘资料来源r{可文广;‘正规金融机构小顿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中圈财经出版社.2005年6月
6
第二章小额信货的理论溉述
第二章小额信贷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小额信贷的定义与特征
一、小额信贷的定义
小额信贷是专门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其包括
两层含义:一是为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保证机构自身的生存与
发展,即机构持续性。这两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完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从本质
上说,小额信贷是将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项目有机
结合成一体。这一概念是综合世界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实践而得出的。
二、小额信贷的特征
小额信贷与一般商业贷款相比有以下特征:
(一)贷款对象为贫困户.一方面,这类人群由于生活贫困、有着强烈的
改善目前生活状况的需求,而现实中,造成其贫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进
行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另~方面,传统的商业贷款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满足该
类人员的资金需求。‘
(二)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小额信贷一般是为了满足贫困户(尤其是农
村贫困户)生产上季节性的需要,一般贷款期限较短(主要为一年、3—6个月
等),贷款主要用于购买一些必要的生产资辩、小型机械设备、解决紧急的生
活需要等,额度较小。
(三)不需要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款周。贫困户缺少可以抵押
的资产是其难以获得一般商业贷款的重要原因。小额信贷则探索了一些适合农
村背景下的特殊担保机制。由于小额信贷缺乏可以在贷款违约后处置的有价资
产,为了防范风险,小额信贷一般采用分期还款模式,而且期间较短,这样有
利于贷款的回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风险,而且有利于资金的循环使用,
减少资金积压,提高利息收入。
总之,小额信贷机构作为一种金融体系发展中的过渡性产物,在广大农村
7
贫困地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虽然其主要目标是扶贫,是一种扶贫手段,但从
运作机制上看,其本质是一种金融服务。是为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广大有生产
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阶层提供稀缺的金融服务,使他们逐步摆脱贫困和加速发
展,同时该小额信贷组织也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二节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中,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各国政府所面
临的挑战。由于农业特有的弱质性,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着市场失灵、存在
着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信贷方式不将农业和农民视为理想的融资对象的
现象。然而,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小额信贷作为金融制度安排和业务创
新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迫切地要求农村金融发
展的理论指导.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和发展。从这个角
度出发,本节梳理了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和发展,为全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
背景和基础。
一、制度经济学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产生和广泛应用为小额信贷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经济学认为,
交易费用理论在制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为:任
何经济活动都会产生交易费用,交易费用通过直接影响农户经济活动的成本支
出,进而对信贷结构和农户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交易费用理论的产生为
正规金融机构不愿为贷款额度小、居住分散的贫困群体提供信贷服务找到了理
论依据,同时也解释了贫困群体宁愿支付更高的利息向附近的高利贷借贷,也
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去赶路、排队等待和办理繁琐的手续从而获得不一
定能借到的小额贷款的经济动因。
(二)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既可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
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
还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制度结构的改善过程。根据变迁方式,制
8
第二章小颧信贷的理论概述
度变迁可划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其特点为:一是盈
利性,即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有关创新群体才会推进
制度变迁;二是自发性,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有关群体对制度不均衡产生的外在
利润的一种自发性反应;三是渐进性,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
缓慢的制度变迁过程。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来实现的,
其制度变迁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国家之所以采取强制方式变更制度,一是因
为它是垄断者,通过权力垄断与其他资源的垄断,可以比竞争性组织以较低的
费用提供制度服务;二是国家在制度供给的“生产”上,具有规模经济优势。
在考察我国扶贫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上,我们可以看到诱致性制度变迁
所留下的痕迹,而小额信贷扶贫制度却沿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路径在完善自己。
二、信息经济理论
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f-j新的经济学科,马尔萨克、
斯蒂格利兹、阿罗等是这一学科的创始人。它从不完全信息角度分析经济现象,
从信息的不完全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出发,提出了“信息搜寻”也需要成本理论。
他们除了提出“信息搜寻”、“信息成本核算”和“不完全信息”等概念,其
研究范围几乎涉及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所有基本问题。信息经济理论对小额信贷
发展的贡献表现为,其通过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特点和
过程的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由于对贷款用户的相关信息不完备而不得不采取抵
押和担保的方式来降低风险。这既深化了对无力提供抵押和担保的贫困群体在
正规信贷市场上的边缘地位的理解,也为后来小额信贷机构利用小组联保的社
会担保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节小额信贷在农村实行的经济学意义
一、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宏观经济效果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宏观效果之一:对农村生产函数的修正。
农村生产函数中包括两大主要因素:资金和劳动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农户引进新的生产工具或经营副业生产,就可以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
9
力,赋予农村生产函数以新的含义,小额信贷的投入使农村经济发展中突破了
资金约束,打破了经济增长中的金融瓶颈,小额信贷通过资金注入修jF了农村
生产函数中的要素投入比例,使经济增长进入了更高速度发展的路径。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宏观效果之二:突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
农村信用社开办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业务,有利于农户及时、方便、有效地
获得贷款,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农村地区的生产函数中,一直存在劳动
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不对称的情况,致使产出由于资金约束而没有达到潜在水平,
由此形成了经济增长中的金融瓶颈。小额信贷通过资金注入修正了生产函数中
的要素投入比,使经济增长进入更高的通道。
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微观经济效果
(一)小额信贷的微观经济效果之一;对农村信贷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
结构的变化
‘ 在微观上,小额信贷通过利益诱导调整了农村地区信贷市场和产业发展的
基本结构,主要是通过调整了信用社的信贷结构,实现了贷款的分散化,从而
有利于信用社规避风险。贷款风险分散化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一条重要原
则。前些年农村信用社追求账面利润和部分人员的个人好处,因而热衷于支持
工商企业“垒大户”,这是农村信用社出现高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中央
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信用社在贷款总额有限的情况下,
把贷款贷给千家万户,避免贷款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借款人身上,有效地降低了
贷款风险。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加大了对“三农”贷款的投
入,为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迸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
一步深化。
(二)小额信贷的微观经济效果之二:对农村信用环境的影响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以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贷款
证制度。贷款证犹如存折一样,是用农民个人的信誉做抵押的,只要农户的信
誉好,农民贷款不再是一件难事。农户凭“两证”(贷款证和身份证)就可直接
到信用社柜台支取贷款,只要在授信额度内,贷多少、什么时候贷款都行,贷
款手续大为简化,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由于贷款证锖4度评定了农户的信用
10
”等级,因此对农户的信用水平构成了激励:一方面,一农户会尽量保持高信用状
况以便获得更高的授信额度;另一方面,余额管理、循环使用使农户在信用社
贷款实际变成了使用自己的额度,拖欠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信用制
度在产业组织和信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通过信贷使用权的配给改进农户的
信用行为。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也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
两个基本问题:金融机构在放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小额信贷的高固定成本
问题。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通过与村委会成员组成
的信用评定小组合作,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对农户信誉信息过滤、处理的过程,因为村委会成员比信用社更充分地了解农
户,因而,能够现实地避免贷款客户选择中的盲目性,可以较有效地防止道德
风险的发生,降低贷款的违约风险,提高贷款的回收率。
(三)小额信贷的微观经济效果之三:小额信贷推动农村经济的“帕累托
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
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注入农村的资金的有限性,生产过程中总
因为缺乏资金的投入而不能提高土她经济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把城市的闲置资
金全面实施小额信贷投入农村,既缓解了农民对资金需求,通过对农村生产函
数的修正,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既不影响城市发展的
基础,又对消除城市——农村二元结构起了加速作用,使国民经济能均衡发展,
也有利于农民福利的改进,促进入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帕累托改进”.
第四节小额信贷在农村实施的社会意义
一、小额信贷有助于引导农村经济结构良性调整
小额信贷通过一定资金的投入使农村经济行为发生变化,在资源配置引导
下使经济结构发生微调。我们知道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来自第一产业农业(包
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虽然第一产业需求资金少,但是农业
ll
我国农村小额信赞的研究和探索
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技术含量较低等特点,使资金周转时间相对长。决定了
农户的贷款难。不能使农户很快的获取资金而进行再生产活动。农村小额信贷
给有贷款需求的人提供了资金,给第一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有些有条件的
地方可以发展副业、渔业等,使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多样化,从而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良性调整。
二,小额信贷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
搞好小额信贷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弱势
群体的关怀。首先,农村的贫困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改革的深入。党中央
已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列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因为我国是个农
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70%左右,农村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
大局,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通过实施小额信贷,对农民能起到更好的扶贫
作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能使国家扶贫资金更好的到达农民手中,能缓解农户对资金的需要,
比如子女急需交学费等,小额信贷能解农户燃眉之急,稳定民心.
其次,农户在信贷后还要加息偿还,这样会促使他们自觉地很合理地利用
这笔贷款,进行再生产活动,以使贷款资金增值,间接的鼓励了农户转变生产
方式,与我国市场经济相接轨。
第五节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农村的贫困原因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国家一再实行优惠政策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减免农业税等政策,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发展水平,
农民的福利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资本——劳动之问的不协调,农
村劳动力处于充分供给状态,而资金处于供给不足状态,其分析如下:
自1978年到2001年,虽然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从151亿元增加到1516
亿元,年均增长10.15%,但相对来说,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3.14%
下降到8%1。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扣除农、林、水等行政部门的事业费用
12
后,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已所剩无几。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都是存多贷少,金融机构就像水泵一样,把农村
聚集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取到非农部门,致使本来干涸的农村市场存贷差额更
加突出,发展生产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据统计。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
和乡镇企业的比重一直分别只占5%左右。1998年~2002年,全国银行系统存
贷差导致农村资金外流达3000亿元。
根据我国农村的贫困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制约
瓶颈,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向农村注入资金以帮助农民的收入提高。
二、我国农村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情况
由于我国的农户收入过低,造成储蓄的资金有限,在农户发展生产和经营
活动时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进行再生产活动或扩大生产规模时,急需要外
来的资金注入。从一些数据来看,在启动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时仅有26%2的农
户完全依靠自我储蓄的资金,.另外74孵的农户都选择了借贷,这说明对大多数
的农户而言存在信贷需求。又由于我国农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其贷款需求
也出现了多层次性,主要用于生存性信贷需求、简单再生产信贷需求、和扩大
再生产信贷需求。由于农户信贷出现的多层次性,使农村信贷的供给机构出现
了多种形式。一般选择借贷的农户借贷途径通常有两种: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
借贷,约60%的农户选择向银行或农村信用杜贷款,13.4%4的农户选择向亲朋
或关系户借贷。可以看出农户的借贷渠道意愿,在全部样本中有大约60%的农
户愿意去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少数人愿意和亲朋好友借款,总之农户还是
更倾向于向正规机构去借贷。
三、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实施的可行性条件
首先.根据凯恩斯的需求决定供给理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急需
资金注入情况下,这为我国农村农户实施小额信贷提供了前提条件。·具体分析
如下:
l、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主韵生产力是开办小额信贷的客观经济基础。目
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生产力还将长期存在下去,随
1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11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将日益强
烈。而农户分布广;户数多且单个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相应的零星分
散、额度小总量大的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
2、有现实的需要。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发放贷款的两难问题,是
开办小额信贷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农村金融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民贷款
难,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有效的财产作抵押担保,所以农民对无须抵押担保的
贷款有大量的需求。
其次,对于信贷机构来说,由于我国政府致力要解决农民贫困问题,而小
额信贷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所以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扶持政策,这对于
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存在发展的环境优势;又由于我国的小额信贷模式——小组
联保机制确保贷款有效收回的可行性,从而为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在农村发
展小额信贷业务提供了保障。
‘数据来源于2006年农业统计年鉴
22005年金融统计年鉴
12005年金融统计年鉴
4何文广。‘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6月
14
第三章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
第三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第一节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起源和发展阶段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就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经济的贫困已经影响到国民经
济的整体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很多的扶贫政策,其中向农村注入大量的扶贫
资金,但是从我国以往的扶贫实践来看,扶贫资金向工业倾斜,扶贫资金挪用,
以及扶贫资金到达贫困户比率较低,扶贫贷款项目成功率低,扶贫贷款难以如
期收回循环使用等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从而直接影响整体扶
贫工作效果,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见效慢。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政府
决定发展农村金融,来解决农村资金瓶颈问题。与此同时,国外小额信贷,特
别是孟加拉乡村银行运行实践的成功,小额信贷这种信贷模式亦可将资金直接
送达贫困人群并且保持了较高的还贷率。这引起了我国从事扶贫的有关部门与
学者的注意,开始把目光转向小额信贷。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政府扶贫政策和扶持“三农”政策的变化和要求,到目前为止,
我N4,额信贷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而言(参见图3--1),从图3一l
可以看出试点的初期阶段为1994年年初到1996年10月。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
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
入,比如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rameenBank,简称OB)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
试验,主要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第二阶段为
项目的扩展(1996年10月-2000年)。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从资金、
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
标。第三,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
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明显特
征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
1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并以成为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舞台。
图卜1小额信贷发展过程
三、我国引入小额信贷以来的政策支持
对于小额信贷,我国为了使其完善不断地给与政策支持,主要内容为:1996
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的扶
贫方针和政策与“扶贫社”等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项目所追求的扶贫到户和保证
扶贫资金的高回收率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宏观扶贫环境对“扶贫社”
等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是极为有利的。1998年10月14日中国
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
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总结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
效做法”。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肯定小额信贷是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1999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小额信
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到户形式,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
地推行。1999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管理办法》要
求向贫困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时,无需农户提供抵押担保,基本的运作要求是小
16
第三章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
额短期、贷户联保、整贷零还。中央政府在<中国农村十年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中继续重申:“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
困农户发展生产。”1999年7月和2000年1月中央银行分别颁布了《农村信
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推动农村信用社实验开展小额信贷活动。2001年12月中央银行又出台了‘农
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贷,解
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第二节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信贷机构与模式
一、我国现存农村的小额信贷机构
(一)政府主导的农村小额信贷
当前,中国的小额信贷项目,根据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资金来源和组织机
构,可分为二大类型:第一类,主要是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
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
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
性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第二类,是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信贷扶持“三农”
的要求,以农村信用社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
下,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我国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政府主导的,由农村信
用社和农业银行直接实施的正规金融小额信贷,虽然起步晚,但由于具有正规
制度保障和合理规章与政策环境的优势,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小
额信贷的主体:
(---)非政府组织的农村小额信贷
根据小额信贷实施机构的性质以及资金来源,可以将中国从事小额信贷的
非政府组织分为以下几类:
1、官办社团组织(准政府小额贷款组织):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口
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官办社团组织对政府依赖程度特别高,其主要特征:为
响应政府发起的扶贫活动,其主要扶贫资源来源于政府。
17
我国农村小颧信贷的研究和探亲
2,民间小额贷款组织: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民间小额贷款
组织其主要特征:民间机构实施小额信贷,既注重扶贫,又注重自身机构的发
展,强调可持续性,主要资金来源于海外和民间。
3、国际资助社团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世界银行资助的项目。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根据我国农村多数地区的小额信贷实践,其模式设计大体存在以下四种基
本类型:公司+“乡村银行模式”+贫困户、农村信用社+“乡村银行模式”+贫
困户、扶贫协会+“乡村银行模式”+贫困户、公司+扶贫协会+“乡村银行模式”
+贫困户1。这四种模式借助于“乡村银行模式”的操作规程和实施办法,将小
额信贷资金直接发放到户,从而实现直接扶贫的目的。
最初,中国小额信贷项目是效仿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在随后政府推广
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也是一种借鉴盂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的项目。与此同时,
一些国际机构和双边合作项目也在不断探索其他的运作方法。总体来讲,中国
绝大多数前两类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采取连带小组方式,强调社员相互合作和
监督。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项目不是仅仅专注于扶贫功能。它的基本做法是将辖
区内的农户区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再据此决定贷款的额度(从1000元到20000
元不等),一般实行整贷整还制。它实行农户信用贷款“一次核定、随用随贷、
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政策,并提出建立信用村(镇)的标准。农村信用社的
农户联保贷款则是在国外GB模式和国内项目基础上的一种改良。
. 在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产品设计方面,大多数政府小额信贷项目,第1轮
贷款额度上限为1000---2000元不等;贷款期限为1年,分期还款,还款频率为
l—4周,贴息贷款年利率2.88%—7.2%,采取小组成员联保制度。不过,政府
项目改由农业银行管理后,承贷人多由妇女改为男子,贷款期改为l—3年不等,
还款期也改为季度、半年或一年一还等z。
18
第三章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
第三节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施现状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实施规模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到1998年8月,政府小额信
贷扶贫项目已经在全国22个省的605个县开展,发放贷款6亿元。到1998年
底,投入资金总计10多亿元。政府项目规模较大的省(区)为陕西省、云南省、
四川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等。据中国农业银行统计,到2001年底,累计发
放扶贫到户贷款250亿元,余额24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农户1715万户。
据统计,联合国系统执行的项目,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
金会、国际农发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劳工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等项
目和世界银行项目,到1998年底在我国22个省(区)的150个县开展,资金总
额约10亿元。
。双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项目主要包括:澳援青海项目,资金规模1200万元;
加援新疆项目,资金规模300多万元,孟加拉乡村信托投资公司(OD和福特基
金会等支持的中国社科院“扶贫社”项目,资金规模1500万元;香港乐施会
(Oxfam)的云南和贵州项目,资金120万元;德国技术咨询公司(arz)的江西山
江湖项目,资金规模60万元;加援河北滦平信用社项目,资金规模100万元。
农村信用社大规模小额信贷项目始于2002年。当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67
亿元,年底余额754.7亿元;发放农户联保贷款475.1亿元,年底余额253.3亿
元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规模远远超过外援项目和政府主导型项目。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特点
虽然我国开展的各类小额信贷从资金来源到操作主体、具体运作方式等方
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有箕共同的特点:
1、中国小额信贷的试点到后来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带有浓厚的官方色
彩,在某种程度上小额信贷的推行是一种政府行为。从组织管理体制来看,小
额信贷由试点阶段相对独立的民间社团管理体制转变为政府与民结合的管理体
制。从各个阶段的目标主体来看,主要有两次大的政府推动的行为,一次就是
19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以扶贫攻坚为目标,政府大力推动小额信贷作为-种有效的扶贫模式在全国扶
贫战略中大量运用:另一次就是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角度
出发,推动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2、中国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完全拘泥于“OB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被认为是成功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之一,我国从试点起就选择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作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项目的目标模式。如“扶贫社”项
目当时的目标就是针对中国扶贫政策执行、特别是扶贫资金使用中的偏差,试
图通过乡村银行模式的试点,为中国政府的信贷扶贫资金有效使用提供一些可
借鉴的国际经验.在政府大规模推行阶段,各地根据“GB模式”的基本要求,
结合各地的特点,创造出多种运作模式。如商洛地区在借鉴丹凤县试点经验的
基础上,对“GB模式”进行了大量改进,形成了商洛地区小额信贷的扶贫机
制。
3、我国小额信贷实践中的利率呈现多元化格局。虽然我国的小额信贷还是
实行国家规定的有补贴的利率政策,不允许浮动或者允许浮动的范围有限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不同的项目类型实际上是执行不同的利率政策,主要是以信
贷机构的可持续性为基础。利率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它使得小额信贷的操作费用无法完全从贷款利息中收回,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办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在某种制度上也制约我国小
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于乔安娜·雷格伍德。‘小额信贷手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2数据来源于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l版
’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第2期,第7页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领域中的主要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在
需要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对,农村信用社当然成为首选,与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
一起农村实施小额信贷。针对农村金融问题开展的小额信贷,其绩效如何?本
章将从信贷机构和农户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一,对于小额信贷机构而言,主
要是分析农户小额信贷的开展是否促进了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改善和业务发
展;其二,对于农户而言,分析小额信贷的资金是否能有效的到农户手中、并
且获取的资金对于农户经济行为及收入有何影响。
第一节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评价
虽然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是从相关研究来看,对于小
额信贷机构绩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是还没有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或者标准
的绩效范围,这里借用乔安娜·雷格伍德在其所著的<小额信贷手段:金融业
和公司运作的同时和展望》中对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的概述,主要包括贷款资
产质量、生产率与效率、财务生存性、收益、规模、范围和增长。如表4一l,
表4--'1 对我国小额信贷绩效分析指标
定义具体指标举例
指标类型
贷款资产质量提供了有关位盈利资产的百分比欠款率、风险贷款、贷款损失率等
生产率与效率提供了有关机构获得收益与其每个信贷人员负责的平均贷款数
成本费用间的比率关系量、经营成本、每笔贷款成本
财务生存性提供机构利用其赚取的收财务差率、经营性自足
益来抵付其成本的能力
收益提供与其资产平衡表相关的净收入资产收益率,商业收益、财产收益

规模、范围反映客户信息、经营活动的规模客户和工作人员、接受服务的客户
和增长以及扩展范围的深度比例等、贷款规模、有效年利率等
2l
覆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本节的分析主要是根据表4一l,对信贷机构的贷款规模,贷款质量等进行
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信贷机构发放小额贷款规模
我国是从1999年开始在少数农村进行试验性质的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截
至2003年底,全国97.58%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户小
额信贷余额1111.86亿,农户联保贷款余额452.5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3.56%。
从获得贷款的情况来看,有5585万农户获得T4,额信用贷款占有贷款需求并且
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比例54.74%。
表4—2 1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2001年底2002年9月2002矩2003芷2004年9月
·底底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35 789 745' 1111。86 1548
农户联保贷款119 297 253.33 45.57 763
从表4_-2所表示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社信贷情况,可以看出我国
的小额信贷规模是逐渐扩大的,从2003年和2004年贷款规模进行比较来看,
其农村小额信贷规模时处于每年都在递增状态。在我国的几个农业大省,其小
额信贷递增规模更为乐观。
表4—口2003年和2004年5省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投放一览表单位:亿元
小额农业贷款额较年初增加农户联保贷款额较年初增加
山东60.40 5.80 166.70 58.9
江苏66.30 22。70 59.40 3.4
陕西54.28 12.630 9.75 2.4
江西102.98 24.5l 2.5l 1.13
吉林27.60 18.90 61.20 42.9
如表4--3,从山东、江苏等省的小额信贷额和农户联保贷款额的增加可以
22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
看出,在山东以58.9亿元增加投入,7江苏和陕西等省的小额信贷额度也以较大
的贷款额增加,这说明我国的正规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小额信贷的规模是逐渐扩
大的。
二、农村小额信贷提高了信贷机构的资产质量
信贷资产质量是金融业赖以发展的“生命线”,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信
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影响
着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高质量的信贷资产。首先从
国际小额信贷的特点来看,小额信贷之所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小额信贷产品在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的同
时,以较高的还款率降低了从事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风险,因此,在这种意义
之下,小额信贷相对于其他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贷款产品而言是~种较高质量
的信贷资产。而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是在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经验上的一种创新,
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实践来看,相对于其他信贷资产而言,农户小额
信贷是一种高质量(较低的不良比率)的信贷资产。可以说小额信贷是改善农
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次理论上分析对信贷机构的有利影响。
分析如下:
其一,小额信贷的贷款数额小、还款周期短,还款次数多,主要是服务广
大农户,贷款客户的分散化,能有效的避免贷款“垒大户”造成的风险。通过
一些调查就可以看出,凡是小额贷款在信贷规模中占比重高的社,其贷款到期
收回率和结息率就高,信贷资产质量也比较好,从信用社自身来看,其信贷资
金处于相同的经济环境,由同样的人来发放和管理,其小额信贷资金本息到期
收回情况要明显好于大额信贷资金。
其二、小额信贷更容易建立起管理监督机制,提高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
质量。银行的其他信贷资产一般都要靠银行去监督管理,根据金融博弈现象和
信息不对称原理的作用,这种来自外部的监管使银行难以了解贷款项目的真实
信息,造成管理监督不利,而小额信贷则不然。小额信贷发生前,银行就可以
要求贷款户组成贷款小组,联户贷款联户担保,面且事先讨论好各户按顺序在
不同时间取得(或偿还)贷款。前一户偿还贷款下一户方可取得贷款,无形中建
羟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立起完善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贷款户之闻相互了解相互熟悉,贷款银
行既减轻了贷款管理的压力,又提高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还款率。.
从农村信用社的实践来看,农户小额信贷的展开确实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
量改善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农村信用社1996-'-2002年IO月经营形
势的变化和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分析,指出从业务经营实践来看,发放小额农贷
对农村信用社的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以随州市
为例,其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了小额信贷后,其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从图4—4
可以看出,在1998年末的不良贷款占比高达52%,但从1999年以来,随州市
开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农户小额信贷的逐年增加使得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不
断增加,与农户贷款余额增加形成对比的是不良贷款占比例在下降,至2002
年10月,农户贷款余额达到63016万元,其中小额信贷余额占农户贷款总额的
图4.一12随州市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了小额信贷的资产质量
三、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效益分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促进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经营效果的改善。从理
论上而言,金融机构就像任何企业一样,其作为市场的经济主体,在开展任何
一种业务时都必须是可以赢利的才有动力去经营,那么对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4L.m!鼍!!!!!皇目!!!!!!!!!!s!!!!!!!!!!!!!!!!!!!!自!!!!!!!!自!!!皇!!!自!!!鼍!!!!!!!!!曼曼
也应该是这样的。
在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时,农民和地方都能从农村信用社得到
了实惠,因此,自觉到信用社存款和还款的人也多了,使信用社的资金周转问
题得到缓解,从全国来看,2001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增加2008亿元,
各项贷款增加了1395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5%,实现增盈减亏31亿元。
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农户小额信贷的经营成
本率为5.85%,企业的经营成本率为5.2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经营成本要
比企业贷款高出O.64个百分点,按人民银行规定的最高可以上浮50%的利率计
算,一年期小额农贷利率最高可达6.903%,企业贷款利率为7.56%。因此,农
户小额信贷的经营收益率为1.053%。相应地企业贷款的经营收益率2.35%。毫
无疑义,农户小额信贷的经营收益率比企业贷款的经营收益率低,如果考虑前
面所说的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
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3。
第二节农户绩效的分析
乔安娜·雷格伍德在《小额金融信贷手册》中认为,对于某种经济行为的
影响的分析即是指“确定其介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于扶贫小额信贷
来说,小额信贷介入的全部目的表现为减轻贫困,因此关于影响分析的内容就
是围绕“谁会获得贷款服务,以及这些服务怎样影响他们的生活”而展开。同
样,我们可以界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着眼于农户层面的影响分析,即围绕着“农
户是否获碍了贷款服务,以及这些服务怎样影响了农户的生活行为(或生产)”。
小额信贷对农户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农户的生产行为等,由于资料的有
限性不能对于小额信贷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一一分析,而只能在尽可能获得
的数据的基础上来展开分析。分析如下: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缓解了农户“贷款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对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
考察:其一,从信贷供给的总量来看,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增加了
对农户的信贷投入,这使得农户的可获得信贷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其二,
25
我国农幸寸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寮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通过信贷方式的创新,真正使得农户可以得到贷款了,农户
的信贷可获得性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了根本的改善。
首先、农户可获得信贷状况的改善可以从近年农村金融供给的不断增加中
得到反映。
从198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每年的农户贷款余额变动情况。从1980年的仅
为16亿元,到2003年末农户贷款的余额为5599.26亿元,年均增长27.64%,
同时,随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金融供给呈现出显
著的增加4.由‘金融时报》的资料看出,截至2004年3月末,全国农村信用
社各项贷款余额达18885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1.3%,比年初增
加1667亿元,增幅达到9.7%,比上年同期多增420亿元。而在农村信用社农
业贷款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1365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增幅为
23.2%:农户联保贷款余额652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增幅44%.农村金
融供给量的增加在客观上缓解了农户的“贷款难”问题。
其次i农户信贷可获得性与信贷需求满足程度得到了提高。
从农户近年来信贷的可获得性情况来看,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有了很大的提
高。一方面反映在连续年份中贷款户占样本农户的比例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对
于贷款户而言,可获得的贷款笔数也在不断增加。从2000年—2003年间样本
农户中贷款户所占的比例情况,从总体来看,2000年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为
20.24%;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32.27%,而2003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己经
达到了41.24%,全年的数据将大于2002年底的数据。这可以反映出,农户小
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对于农户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对于农户收入来说,小额信贷有助于农民收入与提高。

随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农户普遍面临的“贷款难”问题得到了有
效的缓解,资金约束的缓解在改善农户生产状况的同时,必然对于农户的收入
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是引
用反锁定模型分析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现构建模型进行
分析如下:
设农户家庭为一个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一个可观察的生产函数: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颧信贷的绩效分析
F=f(ZI,Z2,⋯⋯Zn) (4--1)
其中,Zi=Zi(xi·,Li,Ki,Ei).这里,zi是农户生产的总产品,Xi
是生产中农户使用的土地要素投入,Li是生产中农户使用的劳动要素投入,Ki
是农户生产中使用的资本要素投入,E i是生产中农户使用的技术要素投入。现
在假定农户生产规模给定,即设定Xi是一个给定的常数,在生产过程中表示规
模不变。如果用Pi,Wi,Vi分别表示农户生产中使用劳动要素、资本要素
和技术要素的单位价格,那么,农户生产中的要素投入是:
Zi=Σ口i,Li,Ki,Wi。Ei,Vi) (4__2)
用P表示农户生产产品的单位价格,则PZi即为农户的生产收益,依据上
述描述,则形成:
PZi≥Pi“+菇Wi+Eivi (4_3)
假定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则农户收益增长取决于两类因素:
一类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另一类是投入要素的价格,也即投入要素的单位成
本。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i农户家庭经营通常具有相对过多的劳动投入和
相对较少的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投入.在这种低效率均衡状态下,劳动具有无
限供给特征,因此劳动边际生产率趋于递减,也即劳动要素投入维持成本不变
或成本递减,但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投入则呈现成本递增趋势。换言之,可以
设定:在要素投入增量中,Pi Li是一个至少维持不变的增量。那么,增量投入
过程中由于资本和技术要素边际成本递增,所以随着资本和技术要素投入增量
的增加鼬w i和Ei Vi则呈现递增趋势。由于假定农产品价格保持不变,于是
形成如下状态:
. P△zi≤Pi△“+△瞄Wi。+△Eivi (4__4)
上述公式所表达的经济学含义是:增量产品收入低于增量要素投入成本之
和, 即所谓“增产不增收”。其基本情形如所示图4_-2。
R
R
QI Q2 Q
如图4--2增产不增收
炷t R表示产品收益;Q表示产量;Ft表示韧始生产函数:毛袭示增加要素投入的扩丈再生产两数;
Ql表示初始生产水平,Q2改变生产函数的生产水平
在一个劳动具有充分供给的经济中,由于资本的供给不足,导致资本要素
的边际成本不断趋升,农户家庭经营的资本要素投入处于短缺状态,使得农户
很难形成对资本的要素足够数量的追加投入,从而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结果,从
图4__5可以看出产量从QI增加到Q,但是其收入却没有增加。现代发展经
济学认为,在一个劳动具有充分供给的经济中,之所以会形成上述“增产不增
收效应”的关键在于资本要素的供给不足约束下的锁定效应,由于农户不断的
用劳动代替资本必然会形成: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和比较低收益;
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低级化产业结构;低级技术结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这种
现象。其基本情况如下图4_:


(I)产业镇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比
(II)结构镇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韵低级化产
(1id技术锁定:低级技术结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图4—3a反锁定模型1
28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
如何克服上述三种“锁定效应”使农户家庭经营能够实现增产增收?从理论
上说,锁定效应形成的缘由在于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给农户家庭经营
注入资本要素的支持,应是克服上述锁定的必由之策。农户小额信贷在这方面
显示了显著的“反锁定”支持效应。
图扛4反锁定模型2
首先,农户小额信贷实现了对农户家庭经营生产所需要资本要素投入的追
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户家庭经营的要素禀赋,缓解了农户对资金需求的
缺口,有利于促进农户对家庭经营的产业定位和产品结构转换。如图4.-4中的
(I)产业锁定,在实施了农户小额信贷后市产业转变升级。。
其次,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户家庭经营生产函数的一种修正,可以被认为是
在不改变经营形式的情况下,通过资本要素和其他要素配置结构的改善,实现
生产函数的全面上升从而增加产出和收入水平。如图’4..4中的(II)和(Ⅲ)
两部分在小额信贷资金注入后产生的解锁效应。
·根据上述“反锁定”安排原理,农户由于获得了小额信贷支持的资金投入
追加,现在农户家庭经营生产的要素配置将能够实现由“低效率均衡”向t高
效率均衡”的持续改进。主要体现为农户生产效率的增长、要素集约与效率扩
散(效率溢出)效应、技术或人力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即“学习曲线效应”)以
及实现经营产品品种的“量质转换”,郎经营产品品种的升级换代。现在,在
这种相对“高效率均衡”状态下,资本和技术要上述三类要素投入中,农户家
庭经营的劳动投入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形下获得不受限制的供给,因此可以
设定:在要素投入增量中, Pi,“是一个至少维持不变的增量。同时,增量
投入过程中由于资本和技术要素边际成本递减,所以随着要素投入增量的增加,
KiWi, EiVi, 则呈现递减趋势。于是形成如下关系: 。
P△西≥Pi△“+△尉Wi+△Eivi (4—.5)
上述公式所表达的经济学含义是:增量产品收入大于(或高于)增量要素投
入成本之和, 即形成“增产增收”效应。结论:小额信贷通过反锁定效应机制
形成“增产增收”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贫困程度。可用图4_一5加
以描述。
R
R
图仁5 增产增收
注:R表示产品收益;Q表示产量;FI表示初始生产函数;F2表示增加要素投入的扩大再生产函数
Ql表示初始生产水平。Q2改变生产函数的生产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农户小额信贷投入以后使生产函说发生了变化,.在产
量从QI增加到Q2其收入也随之增加。
第三节我国农村的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虽然已经实施十之多年,事实也证明了它在农村的实施
是有可行性的,但是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来说还是一种创新体制,在不断完善
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具体从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和内
部环境来进行分析:
30
。第四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分析
一、小额信贷外部环境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市场经济是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的载体,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资金
的筹集、运用和管理才有可能摆脱政府的干预,才有可能建立起缓解贫困的目
标体系;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才有可能独立自主,
才有可能获得除去资金之外的相应的资源。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贫困地区的市场机制的发育情况更为缓慢,因此,在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小额贷
款运作的市场载体。在运用小额贷款的同时,小额贷款的缓贫效果在市场机制
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必将大打折扣,如贷款到达农户手中后,在当地欠缺其
他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如何获得这些生产要素就是一个大问题。
(二)政府的支持问题.
我国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参与,更像是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主
要表现为:
1、强大的政治组织力量导致行政强追命令,使小额信贷在政府主导扶贫中,
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工作中不免出现租糙,甚至强迫命令的现象。
2、政府的其他职能淡化、分散了对小额信贷扶贫的力量。目前中国正处在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无论是省、地(州、市)、县级或是基层
的乡(镇)、村(办事处)级,政府虽然对扶贫脱贫感兴趣,但他们还要考虑本行政
区域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社会安定,从而就可能使小额信贷的力量淡化或
分散。这种兼职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当上级抓得紧时,他们可能
集中精力、时间从事小额信贷扶贫。当他们原有的本职工作更显得重要时。他
们就不可能再有时间和精力来抓小额信贷了。,
3、政府官员一般不具备从事小额信贷的企业家精神。对于职能众多的政府
机关来说,虽然可以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小额信贷知识的
培训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但要使他们对小额信贷的操作达到熟练程度,困难很
大;特别是在工作报酬不能增加很多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负责精神,
也是难以充分发挥的。
(三)法律法规的问题。
尽管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大力支持我国进行小额贷款扶贫的项
31
If
目试验,但小额贷款的各种组织还未能完全获得正式的合法身份;而且,小额
贷款以何种组织身份来进行运作,尚未确定下来。由于现行政策严禁非金融机
构从事金融业务,试验中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机构,或者注册为社团机构,或
者直接依附于某一政府机构,这种形式上的交通实际上仍与现行政策法规相悖.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组织(项目)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临时观念,对其内部
的制度化管理重视不够,这显然不利于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和扶贫攻坚的顺利、
健康发展。
二、小颧信贷内部环境的问题
C一)利率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的小额信贷项目采用了不同的利率政策,存在着不周的确定利率的方
法,主要为:一是以国家商业银行(包括信用社)基准利率为基础,二是以国
家扶贫贴息贷款利率为基础。三是以通货膨胀率作为利率。四是作为特殊计息
形式的还有那些以实物贷款、实物还款的项目,实物方式就排除了物价变动对
还款的影响。五是目前试点小额信贷有限公司采取的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
水平(限定在基准利率4倍上限以内)。以上利率政策都存在不合理因素,以
价格指数计算利率时,虽然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也没有考虑机构运作的各种费用支出,也难以实现机构的可持续运作;以实物
贷款、还款的项目,运作中有很多困难:对于实物资产的数量、质量难以准确
衡量,实物资产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实物毁损、动物疾病、死亡等),另外,
实物资产在操作上也比较麻烦(除非在该项目地区对某一实物具有特殊的需
求)。合理的利率7被证明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在中国,
小额信贷项目确定合理的利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率受到政府金融政策的限制,!
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仍然实行着严格的国家管制政策,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基准
利率,同时严格限制非政府组织介入金融活动。
(二)小额信贷的放款额度和期限问题。
在农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扩大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精深加工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引起了农业
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在资金需求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生产要素投人由传统农业以劳动投人为主逐渐走向偏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农
户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提高,资金需求量增大.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起步阶段,
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预期增大。当前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与此相比则明显偏小,
导致农村经济资金总体缺口增大。另外现行小额信贷的期限较短,最长期限是
一年,一般是数月不等。从新农业的生产来看,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在
一年内能够收回成本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能还贷,还贷之后易造成
资金不足而对生产造成危害。所以小额信贷期限问题上对促进发展农村金融支
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资金筹措与动员问题。
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多数项目处于需要外来资金注入或需要部
分补贴的阶段。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数量
是有限的,品种单一,如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是
国际上现有小额信贷组织(项目)常见的四种储蓄形式,而我国这四种形式都没
有。而且我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容易受到政府的左右,受金融政策的制约(如存
款利率、吸收存款的政策与金融机构等).又因为由于没有组织自愿存款,因
而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现对存在的问题主要
原因分析如下: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回收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回收首先依赖于信贷农户通过贷款的使用而产生的收
益,或者信贷农户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收益。如果农户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的项目选择不当,贷款项目的实施不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原来预计的
还贷资金来源落空,都可能造成信贷农户的现金不足,从而造成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的回收困难。普通的商业贷款,一般都采取了有效资产抵押等保证措施。
但是农户小额信用信贷的支农对象,是没有有效资产作为抵押品的,贷款能否
按时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承贷农户的现金流状况以及个人信用。如果承贷
农户的信用环境不佳,信用度较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回收就会出现困难。
3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III
这不仅影响这笔贷款的回收,往往还会造成所涉及的联保农户甚至更大范围信
用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政府主导型的支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由于信用观念
的缺失,再加上政府的行政干预,贷款风险加大。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目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责任制。
在我国的农户小额信贷支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基层机构提出
项目并组织实施,比如现在各地提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地方政府基层机构并不承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所带来的风险,从而
就容易造成由地方政府基层机构提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项目带有强烈的
行政色彩或者个人主观意志,甚至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树立个人形象的工具,这
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缺乏可行性,有时不但不
能给贫困农户增加收益,甚至增加贫困农户的负担,这是造成承贷农户不能按
期归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而影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原因,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
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面向大量的农户,虽然每笔贷款数额很小,但是
发放和管理中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及乡镇,使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的管理力量不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户,尤其贫困地区的农户,
对利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缺乏信心和途径,甚至错误地将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视同无偿支农救济款,因此容易出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
不当,挪作他用等情况。这两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过程
一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妨碍了小额信贷支农效用的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的回收面临的另一重大风险来源于自然灾害。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对
象中大多数用于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小规模生产
经营,这些类型的项目都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有时甚至受到自然灾害毁
灭性的打击。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缺乏自然灾害保险,一旦这些类型的农户
小额信用贷款支农项目遇到自然灾害,马上就遇到项目还款资金落空,很容易
造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逾期。而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往往自然条件较差,自
然灾害频发,所以自然灾害也成为造成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墨荽2004年
2数据来源于杨家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03期
墩据来源于中宏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于中宏统计数据库
’资科来源王永龙,‘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至此研究'中盈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181页
‘资料来源王永龙: ‘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至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馆I页
7注释;所谓合理的利率是一种能够补偿管理费用、瓷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
和合理利润,同时也是必须让借款者可以接受的利率水平.
3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贳的研究和探索
il I'1
第五章以贵州六枝县、兴仁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本章节所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何文广、李莉莉等利用扶贫社(FPC)d、额信贷
项目对两个县(贵州六枝县,兴仁县)的农户阅卷调查数据。为了理解小额信贷
的作用,此调查收集了农户全面的信息,并选择非贷款户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分析。为了保证对照组与贷款组具有相同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在项目村中同
时选择贷款组和对照组。对贵州六枝县、兴仁县调查的时间,为2005年1月,
贵州六枝县、兴仁县贵州省位于西部,两县均属于丘陵山区,对欠发达农村具
有代表性。
第一节小额信贷在六枝县、兴仁县发展状况
六枝县、兴仁县都属于经济实力较弱县域,农户收入较低,根据中国统计●

年鉴,2003年两县的农户人均收入分别为1409元、1510.t7元,大大低于全国
的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两县为了农户的经济发展实施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
用贷款和NGO项目小额信贷。
一、六枝县、兴仁县小额信贷的实施状况
(一)两县的小额信贷的模式及基本做法
1、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由乡镇农村信用社牵头,乡镇政府、村委会协助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农村信用社人员、农户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由农户信
用评定小组根据已获得的农户基本资料,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主要从事
的经营活动等状况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2、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
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建立农户的贷款
档案并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发放补贴信用等级的贷款证。
3、取得贷款证的农户,在需要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时,可持贷款证和身份证
直接到信用社的营业网点办理贷款证限额以内的贷款。
(二)六枝县、兴仁县小额信贷的规模
36
根据资料表5—-l所示,到2004年底,六枝特区19个乡镇,总农户11,7686
户,发放贷款证19914,发放农户小额信贷10052户,贷款余额44.19百万元;
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506户,贷款余额7.69百万元,全县已建立3个信用村,
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信用农户100067户,占全县总农户的
85%,其中优秀农户13625户,较好农户29079户,一般农户57363户。兴仁
县16个乡镇,总户113087户,2004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证4万户,
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万多户,小额信贷余额56.18百万元,全县已建立3
个信用村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信用农户9.5万,占全县总农
户的84%。这说明在两县所实施的农村小额信贷已经取得一定的规模。
表导_1 2004年底六枝和兴仁农村小额信贷的情况
全县各项不良贷款农户发放小额农户农户农业
乡镇贷款贷款农户贷款贷款信贷信贷小额贷款
数余额比率数面积证户余额信贷占比
% 比率(百余额例%
% 万) (百
万)
六指19 292.55 8.0 46948 37.90 19914 10052 185.30 44.19 89.3
兴仁16 177.39 8.8 50000 44.0 40000 不详130.19 56.18 91.0
二、农户小额信贷的借贷用途和特征
(一)两县农户小额信贷的借贷用途
通过在两县的样本调查结果,把农户借贷用途可分为生产用途借贷和有非
生产用途借贷。菲生产用途为盖房、看病、婚丧、买消费品和还其他款;生产
用途为种植业、养殖业、小买卖、加工业,打工。现对正规小额信贷机构的农
村信用社和非正规机构进行分析:
1、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的用途
从表扣-2可看出,农村信用社贷款笔数的用途构成看,六枝县和兴仁县均
是2/3为非生产性贷款,I/3为生产性贷款;从贷款规模的用途构成看,两县
37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非生产性贷款分别占52.5%和6l,5%,即农村信用社贷款非生产性用途大于生
产性用途。从贷款笔数看:在非生产性用途中,六枝县以孩予上学和看病为前
两位,兴仁县以看病和盖房为前两位;在生产性用途中,六枝县以种植业为首
位,兴仁县也以养殖业居首位。从农村信用社非生产性和生产性贷款的平均规
模看,六枝县分别为6757元和8191元,兴仁县分别为1644元和1781元。两
县的生产性贷款的平均规模均大于非生产性贷款的平均规模两县对小额信贷的
利用。小额信贷促进了两县农户进行再生产活动。
表5--2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的用途
信用社小额贷六枝县兴仁县
款笔数构成规模构平均规笔数构成模规模构成平均规
惭) 成模(%) (%) 模
(%) (元) (元)
非盖房7.7 12.7 3833 6.0 6.4 1750
生看病5.1 6|9 3125 1.5 ’ 0.9 1000
产买消1.3 1.7 3000 O.O O O
牲费晶
孩子上10.3 10.8 2438 6.0 5.5 1500

还其他3.8 5.3 3167 9.O 8.3 1500

生种植业15.4 13.9 2083 4。5 2。8 1000
产养殖业23.1 16.1 161l· 14.9 12.9 1400
性小买卖20.5 19.9 2250 29.9 39.4 2150
加工业11.5 一11.6 2333 23.8 21.0 1425
打工1.3 1.1 2000 4.5 2.8 1000
2、扶贫社发放的小额信贷的用途
比较样本的扶贫社有效贷款的用途,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扶贫
社贷款的大部分用于生产性用途,六枝县和兴仁县按照贷款规模分别占62.6%
和78.9%,按照贷款笔数分别占71.8%和77.6%;第二,在生产性用途贷款的
构成中,六枝县种养业贷款的笔数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3.6%和47.9%;兴仁
38
第五罩以贯州六枝县,兴仁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县小买卖和加工业贷款的笔数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69.7%和76.6%。第三,两
县各有少部分资金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从规模判断其比例分别为37.4%和
21.1%,扶贫社小额信贷与其它渠道贷款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主要用途是生产性
的。分析各种用途贷款的笔数和规模的构成可以看出:生产性用途贷款占扶贫
社贷款的约3/4,占信用社贷款的约1/2,占私人无息借贷的不到1/4,占私人
有息借贷的不到5%。这与扶贫社以提供生产性贷款为目标密切相关。尽管扶
贫社有效贷款规模只占样本农户全部贷款规模的13%,却提供了30%~40%的
生产性贷款,满足了农户对生产资金的需求。
(二)两县农户小额信贷的借贷特征
从小额信贷在六枝县、兴仁县对小额信贷的借贷用途来看,两县的农户小
额信贷的借贷特征主要有以下特征:
l、从总体上看,农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特征,这是因为不
同农户的经济行为的差异决定了农户的需求不同。农户的信贷需求主要表现在
两个层面上,其一,对小额度贷款的需求,这些需求农户通常缺少足够的抵押
担保能力;其二,对较大额度贷款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对于大
部分的农户丽言,其信贷需求以小额度贷款为主。
2、农户贷款用途主要以考虑生产性资金需求为主,同时如果有技术指导将
会极大的刺激农户的信贷需求。
第二节小额信贷在两县的绩效分析
·、小额信贷在两县的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在样本调查地区,农户的贷款来源可以分为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正规
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也在县城和部分乡镇有营
业所;非正规渠道是私人之间的借贷,以亲友之间的无息借贷为主,有息借贷
同时存在。自1994年开始,在六枝和兴仁开展的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为农户提
供了另一种制度性的贷款选择。从表5-0可以看出这两县的信贷机构,主要有
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民间借贷、还有些非政府组织。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表5—3六枝和兴仁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放主体
农村信用社农村银工商银行民间借贷NGo

是否发放是扶贫姑否小额融资是
MC 息贷款
农户借贷规模的差异与农村信贷市场结构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表现
出以下特征: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是为当地农村提供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
通过图5一l可以看出在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在六枝县的金融市场上存在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份额日渐
增加,到2004年已经达到22.6%,其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
的40%左右,在农村金融领域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主导着六枝县农村金融的
发展。
图5_.1 2000--2004年六枝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存贷款金融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第五章以赍州六较县、兴仁县为倒进行实证分析
Im
。二、农村小额信贷对当地信贷机构的影响
由于在两县的小额信贷来源有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正规渠道以农村信
用社为主体,所以在分析农村小额信贷对正规机构影响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进
行分析,同时自1994年开始,在六枝和兴仁开展的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为农户
提供了另一种制度性的小额贷款选择,我们对这些非政府组织机构也进行分析,
来证明在农村可以引进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机构的。
(一)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1、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的影响。以六枝农村信用社为例,从表
5—4可以看出在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后,农村信用社短期贷款在贷款总额
中所占比例下降,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增加,且短期贷款在贷款总额所占比例
下降的同时,农业贷款保持了较稳定的份额。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户小额信贷
的大量增加,农户和农村微小型企业与农村信用社稳定的信用关系的建立:
表5叫2000-,--2004年底六枝特区信用社贷款结构变化
年份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短期贷款90.6 90.6 90.6 78.3 71.4
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72.6 72。6 72.6 74.1 72。3
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27.1 27.1 27.1 25.9 25。9
其他短期贷款O.4 0.4 0.4 0.O 1.7
中长期贷款9.4 9.4 9.4 21.7 28.6
2、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影响
农村小额信贷对两县的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影响从表5--5可以看出,在
农户得到贷款的比例大大提高时,两县农村信用社的抵押和质押贷款率也是每
年呈下降趋势,同时信用贷款率出现上升趋势。兴仁县农户的小额信贷不良贷
款率从2000的59.1%下降到2004年的5.5%,其绩效很是明显易见的;六枝县
的不良贷款率相对来说是较高的,但是在实施农户小额信贷后也出现了大幅度
的下降趋势,这一切都有助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熊力大大提高。
4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表5--5农村小额信贷对两县的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影响吾~~~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兴农户小额信贷占贷款总额的% 4.4 11.3 37.3 33.7 31.7
仁农产联保贷款占贷款总额% 0.D 0.6 2.O 6.0 10.0
农户贷款发放抵押和质押贷款率% 1.8 0.9 0.5 O.3 0.1
方式信用贷款率% 98.2 99.1 99.5 99.7 99.9
所有不良贷款率% 64.6 39.1 21.2 16.3 8.8
其中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 59.1 16.3 14.2 9.0 5.5
^
/、农户小额信贷占贷款总额的% O.9 18.4 43.6 31.7 35.8
枝农户联保贷款占贷款总额% 0.0 0.2 0.1 I.7 2.5
农户贷款发放抵押和质押贷款率% 0.5 0.9 0.3 O.O 0.1
方式信用贷款率% 99.5 99.1 99.7 100.0 99.9
所有不良贷款率% 71.8 38.4 23.5 18.8 ·1213
其中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如33.9 3.7 .3l 0。7 0.7
总之,在实施小额信贷后,两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大
幅度提高的,农村信用社所有不良贷款所占比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比率
均大大降低。农户信用贷款保持了一个较大的比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贷款
担保难的问题。
(二)发放小额信贷对NGO小额信贷机构的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在2002m2004年期间,六枝SSCOPl和XR.RDA2在开展小
额信贷业务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信贷管理员的管理效率较高,
贷款回收率和资产回报率较高。有表5—6可看出,两县的经营回报率都是在逐
渐增长的,贷款拖欠率基本上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经营成本相对于正规的小额
信贷机构来说,在这种小规模的状态下已经很低了,2004年起财务自给自足为
57.35%,基本上达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所以说非正规信贷机构在农村
发展小额信贷在达到一定规模下是有可能生存下去的。
42
第五章以贵州六枝县、兴仁县为倒进行实证分析
表5-.6 2002--2004牟六枝和兴仁NGO的小额信贷情况~\ 经营状况2002拒2003芷2004正
六枝运营资产回报率4.53% 7.56% 8.33%
SSCOP 损失准各金比率8.93% 7.68% 7.10%
贷款拖欠率8.43% 5.7l%
经营成本比率3.54% 8.35% 7.59%
兴仁运营资产回报率13.00% 14.00% 14.82%
XRRDA 损失准备金比率1.00% 1.00% 0.79%
贷款拖欠率5.3% 10.0% 7.4%
经营成本比率9.480% 14.14% 12.380%
第三节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影响的计量实证分析
实践证明,农户小额信贷的推行极大的方便了农民,在对农民收入增加和
维护农户利益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农户小额信贷用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我们从理论与经验的数据中得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对于农户的信贷可
得性,进而对于农户的生产、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我们将进一步就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
从理论上而言,农户收入的决定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伴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产业活动日趋复杂化,收入来源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
特征,从1985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变化情况来看,农村居民纯收
入中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不断的下降,19年来该比重下降了15.6个百分点。对
农户收入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理论上来看,农户收入主要表
现为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产出的最终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生产函数
的考察方法来进行分析。
一、构建模型
在实证模型中,对于农户收入Y,首先考虑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包
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基本要素,进而加入一些与农户特征相关的变量(如农
4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户家庭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型等)。在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被作为信贷因素引入模型,’体现为农户资本要素的一种投入形式。采用对数线
性模型就农户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估计。具体的模型形式如下:
log(y)2%+%%+%logxl+%logx2+%logx3 (5---1)
被解释变量采用2003年农户家庭的收入指标,包括农户家庭来自农业的收
入YF和农户家庭总收入h,解释变量)(0表示2003年农户是否有借款行为、
xI为总借款金额,x2为耕地面积,强为投入生产的劳动人数(主要指当前承
包土地的劳动力人数)。其中对于)(o会存在两种情况,当农户贷款时Xo=l。
反之当农户没有贷款行为时xo=o。根据上述分析模型,我们分别就农户借款对
农户家庭来自农业的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进行估计。
二、计量回归分析
C

6.89
(11.oi)”‘
logyq 0.06 0.14
(o,s1) (1.96)”
Iog暑o.65 0.59
(4.60)”’ “.26)‘·’
logx3 O.67 饥75
(I.58) (1.82)+
R-squared 0.33 0.32
Ad{usIed R-squarexl 0.29 0.29
F.statistic 7,89 9.09
Prohf F-statistic)0.0 0.0
围5_-2回归数据表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显著性标注:¨’为99%显著水平。¨为95%显著水乎,’为90%显著水平.

¨
器器
第五章以贵州六枝县、兴仁县为倒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图s_.2可以写出回归方程为:
log(rA=5.07+0.06I而+O.47109xi+0.65logx2+O.67109x3(孓—-2)
log(巧)=6.89+0.14log‘+0.59logx2+O.75log而(孓一3)
由公式5—2和公式5--3得,农户借款对于农户的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
但是,是否借款和借款金额对农户家庭来自农业的收入YF和总收入YT的影响
是不同的。对于前者而言,是否借款)【0在90%的显著水平下对农业收入具有
显著的影响,而借款金额xI对于农业收入影响不显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
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农户借款的投向相关,因为对于农户借款而言,我们很难
去监督其具体的投向,借款金额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户借款并没有投
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其二是与使用的数据相关,因为在此采用的借款金额是农
户在2003年的总的借贷金额,无法将用于农业的借款进行分离。但是,农户借
款行为本身却是对农业收入有正向影响的。对于后者,是否借款对于总收入的
影响不显著(己从估计方程中剔除),借款金额在95%的显著水平下对于农户总
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无论对于农户的农业收入还是总收入而言,耕地面积在99%的显著水平下
都是正向显著的。因为我们的样本数据,对于传统农区的广大农户而言,耕地
依然是其赖以取得收入的基础,因此耕地面积的多少对于农户的农业收入进而
总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
第四节小额信贷在六枝县、兴仁县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六枝县、兴仁县小额信贷利率定价存在问题
贷款利率是小额信贷活动的重要因素,它既涉及到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可
持续性问题,又涉及到农户贷款以后的创收能力。对于1年期贷款,六枝小额
SSCOP和简称XRRDA分别实施了7%和8%的合同名义利率,农村信用社对农
户放款的利率,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年贷款利率5.58%的基础上浮
30%—40%。
但是,对于SSCOP的贷款农户,实际利率并不是合同利率。假如1月初
借款1000元,合同利率为7%,扣除35元半年的利息和50元的小组公共基金,
4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货的研究和探索
农户实际用款就为915元了,两个月后开始还款,按规定一月还一次,●次100,
那么农户贷款以后各月月初占有余额和SSCOP贷款余额是不一致的,如表5一_8
技SSCOP小额信贷农户借款期内农户贷款占有余额与SSCOP贷款余额比较
月份1月2月3月4 5 6 7 8 9 lO 11 12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借款1000
还款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农户占有余额915 815 715 615 515 415 315 215 115 15 0
SSCOP贷款余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loo 0

表5--8小额信贷的还歉详细单
那么假定农户实际支付的贷款月利率为X,对于SSCOP贷款户,则有:
÷915·2+815+715+615+515+415十j15+215+115+15)*X=1000*7%,
得:X兰-12.5786%o,则其年利率应该为15.09%了。
同理可得出在XRRDA中的实际年利率为26.72%。由此可见,由于SSCOP
和XRRDA实行分期还款办法使SSCOP和XRRDA小额信贷的实收名义利率
要高于其合同利率,由表5"--9所示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扶贫社的小额信贷利率比
合同利率高,且大大高于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利率,甚至高于民间的借贷利
率,较高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两个项目的小额信贷在六枝和在兴仁县的
发展,给农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表5__9$SCOP和XRRDA与农村信用社1年期贷款名义利率的比较
sscop xrrda 民间借贷六枝、兴仁农村信用社
个人放贷互助会
合同的名义7% 8% 25---40% 0.39%一14.16% 7.245-彳.912%(在人民
利率银行规定的5.58%基础
实收利率25.88% 26.72% 上浮30%-.40%)
第五章以贵州六枝县、兴仁县为倒进行实证分析
二、贷款发放的现实问题
(一)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小,不能满足农户较大额度的资金需求
农户小额信贷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农村信用社的员工无法深入每个农户
进行摸底调查,所以实行贷款额度“一刀切”制度。农户小额信贷基本满足了
农户在传统种植领域的资金需求,但难以支持较高技术的农业、畜牧养殖、农
产品加工等需求,再加之农户联保贷款在实践中又有很多障碍,无法满足较大
额度资金需求的农户。据统计大约10%的农户在经营过程中无法贷到需要的资
金。
(--)贷款使用方向单一
两县农户小额信贷资金的80%投向农业生产项目的,用于经商、加工、运
输及助学、生活方面的比例非常低,根据调研数据,农户小额信贷中5%用于
助学,锄用于生活,用于运输、加工、经商的比例只占太低,反映了两县农户
借贷的观念还相对保守,从而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贷款管理内控缺失
由于农信社的合作制名存实亡,趋利性明显,产权不明晰造成了农信社在
农户贷款发放上呈现出重外延增长、轻视风险管理的取向。而客观上农户贷款
涉及的农户面广且地域分散,信用社的人力有限,其贷后的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增加了贷款风险隐患。具体有;一是担保风险。据调查,在基层信用社的农户
贷款中,存在着重复担保、连环担保等现象;二是行业风险。各信用社往往都
以各地优势产业为主要投向,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一旦遇到行业性风险,将发
生大面积的贷款风险。
’注释;SSCOP为农户自立能力建设项目
2注释:XRRDA为农村发展协会
47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素
第六章深化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看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可避
免的问题,为了稳步推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系
统工程,除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本身的制度设计和规范性操作外,还需要
从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同时着力整治农村金融
环境,完善和健全农户小额贷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节环境创新一营造农户信用的法制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机理决定了“以法治国”的社会管理目标模式,提高
国民道德水平和加强市场自律机制建设,夯实社会、经济运行的思想基础,其
经济意义在于:一方面规范政府、银行、个人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整顿市场,
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从而为信用经济创造思想与政治准备,提供良好的社
会环境。农村信用的缺失是个综合的问题,仅仅依靠制度手段是不够的,还依
赖于法律保证。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形成社会信用的法制基础
由于市场竞争主体都具有趋利性的冲动,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加以监督和
制约,要使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自觉地遵守市场信用、自律行为是不现实的.建
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强化市场经济的法律约束与法律规范,是维护
市场信用秩序的基本保障,是经济活动的规则要求。广大农户的信用提升与整
个社会信用环境有关,更与农户所在地区的信用小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农户多
集中于县乡政府管辖的区域内,因此,基层县乡政府的信用状况,以及管辖区
内的信用环境状况对提升信用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当根据有关的法规和制度,
成立必要的调解组,帮助清理银行、信用社与农户相互拖欠问题,净化农户经
济组织所在地信用小环境。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信用关系
4R
第六覃深化我国小额信贷制度的路径选择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二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不可能依赖市场自身的
发展来形成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另一方面也不能直接通过行政手段来建立农户信用
制度,而应当通过立法来逐步引导农户信用制度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尽快制定
配套法规,如《金融债权管理条例》、<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处罚办法》。建立
起有效的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的法律,如:逐步建立类似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
这样专门的法律来推动农户信用制度的建立。其从信用等级评定、资信评估、
咨询机构和规范的公共信息、数据的取得与使用程序等,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法
律、法规,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完善我国民法等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信用关系中最直接也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债权与债务的关系,保证信用行
为,就是要理顺二者问的关系,使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和债务人严格履行其
偿债义务.在农户的信用活动中,债权——债务契约关系是最主要的,法律的
保证作用要求债权——债务关系相关法律应该是完备的。只有在法律对不能履
行契约的当事人进行严厉制裁,任何一方违约都将遭到严厉的处罚,从而使违
约者付出高昂的成本时,才可能对潜在的违约者起到一种威慑警示作用。目前
我国尽管已有了《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公司法》和《破
产法》等,但配套实施的法规仍然不健全。对于农户违约的情况尚未有专门的
法律出台。加强对民间信用债权人的保护和对农户信用偿还的强制约束力,对
农户经济组织信用体系的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加强执法力度,强化信用的法律保障
‘+ 法律的制定只是体现在文件条款中,提供法制基础或依据,’使法治有了可
能性,而法律的执行则使法治具有现实性。在抓紧制定、完善法律的同时,还
要加强对现行法律的执行力度。否则,如果有入从信用体系瓦解中得到好处而
没有得到法律制裁,会诱导别人也这样做,大家都想从没有信用的做法中获利,
这样一来社会中很重要的自律原则就失去了作用。
因此,当前首要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按这些已有法律执行,如:《合同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公司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棠
法》和‘破产法扩,另外,在完善农户信用法雒配套建设同时,加强各执法机
关依法办事的执法力度。而这主要从增大“失信”者的利益成本、增大“失信’’
者的道德成本、增大“失信”的政治成本三方面入手。
第二节完善小额信贷制度设计
一、解决农信社的资金来源问题。
农信社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除去一部分农信社自己解决以外,很大一部
分是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截至2002年,人民银行再贷款额度己经达到960
亿元。农信社作为为农村服务的行业,中央银行扶持,进行再贷款也是应该的,
但这不是长远之计,容易产生农信社对中央银行依赖,这是一种道德性风险。
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办法来解决农信社资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制
度,或者一个机制,促使农村流到城市的资金流回农村去。从中央银行来说,
还没有完全做到中央银行吸收农信社资金,完全用到农村去。
另外可以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解决农信社资金供应问题:一是农信社自
身要加大吸收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通过改进服务,提高吸收存款的
能力,增加支农资金实力;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农信社利率改革,实
行灵活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增强农信社组织资金的能力和经营的灵活性;
三是加强农信社地区之间的资金调剂与融通,逐步探索建立全国农信社相互之
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四是对农村地区支农资金不足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少
数民族地区,人民银行继续安排支农专项再贷款进行支持。五是可以将邮政储
蓄吸收的农村资金转存到农信社,因为邮政储蓄是当前农村资金“漏出”的一
个最主要的渠道。
二、采取更加合理的利率政策
. 首先,合理的利率被经验证明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采
取商业化利率原则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的基本条件所谓合理的利
率是指这样的一种利率,它能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
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所以我国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灵活的利率政
50
第六章深化我国小额信贷制度的路径选择

现阶段利率政策是制约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前所
述,采取商业化利率原则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的基本条件。在中
国,对小额信贷的利率是否市场化历来是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现有的文献资
料来看,理论界在反对小额信贷低利率方面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但就是否要
实行市场化利率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主要是担心穷人因投资项目的回报率低
而无法承担市场利率.但是有很多研究表明,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的资金投入
具有较大的正的边际贡献率表明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贷款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率。对国外的小额信贷的实践也表明,只要能够连续获得贷款支持,具有正常
能力的穷人完全可以按市场利率偿还贷款并能够从贷款使用中增加自己的收
入。利率是金融市场上资金使用的价格。按照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价格的高低
反映了市场上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博弈的结果。因此在利率政策上,不应该是进
行直接的干预,而应该是对市场上供求进行调节。就拿面向贫困人群的金融产
品的供给来看,供给是短缺的,贫困人群金融需要是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国
家就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改变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而不是对利率进行管制。
市场能够决定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做,政府应该把自己的手收回来,或者说把
自己的手放在应该放的地方。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一要完善制度。重点是要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制度。建议农村信
用社根据人民银行总行下发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在当地银监部门和联社指导下,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运用过程和风险管理等
内容研究制定相应的监控、监测和风险评估办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管理更
具体、更有可操作性,真正发挥防范风险作用。
第三节转变政府职能
传统的观点,农村金融市场对于贫困群体来说是失灵的,因此需要政府进
行干预,如控制面向贫困群体的信贷利率,采取补贴信贷模式,甚至对于贫困
群体的债务进行豁免等措施。这种干预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果已经受到了人们
.5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
的关注,那么,小额信贷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时,政府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定位,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环境,促使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
贷机构成长、壮大和竞争。政府要把管理的重点从管理资金使用方向、进行利
率管制等方面转向贫困地区市场化建设和信用环境培育上来.要能够做到一、
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二、鼓励不同的经济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保证他
们在竞争时处于同等地位;三、制定满足特别目标群体特定需求的法律、法规;
四、要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城市倾斜政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其次,要大力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如果说传统的政府干预是一个扭
曲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那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小额信贷就应该是一种市场
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让真正有偿还能力的人得到金融服务。政府的作用不
是直接分配金融资源,而是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
者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另_.方面也要采取措施
积极加强培训,提高贫困者发现盈利机会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形成信用大环境不仅可以有利于实现小
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也可以为地方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而有效的促进地方
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中国农村
经济》2002(8)19—26页
2,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中国农村经济))2006
(8)70一83页
3,何文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信用
合作社》2002(11)10—15页
4,杨家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3(3)86—97
5,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第1版65—80页
6,张功平:Ⅸ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9月第2
版100页一129页’
7,杜晓山,刘文璞- 《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8月1版49—52页
8,乔安娜-雷格伍德:Ⅸ小额金融信贷手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年1月2版
9、中国人民银.fi-《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农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
C2002)113号.
IO、往晓山:Ⅸ中国小额信贷十年》文献出版社,2005年l版5.17页
ll、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l版:10-11页.
12、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农业经济问题》,
2000(12)18.20页.
13,鱼小强: Ⅸ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Ⅸ农业经济》,2005年第3期.
14、王川:Ⅸ小额信贷问题依旧》,《银行家》,2005年第3期
15、马景富-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Ⅸ中国农村观
察》,2001(1)12一16
16、((2005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53
17,李延敏: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l
期13~15页
18.中国金融统计(1952.1987),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出版
20,陈浪南.谢清河: 《我国小额信贷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3)
35—40页
21,孙若梅:《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c中国农村经济》,
2006(8)34--43页
22,邓久根:Ⅸ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现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23,何文广、李莉莉: 《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中国
财经出版社2005年出版l版52—60页
24,王永龙: Ⅸ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卑
第l版t84--190页
25,熊学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与相关问题探讨》;,((经济论坛》2005
(6)77.78页
26,安德烈斯·格雷桑:《参与和发展:我们从孟加拉乡村银行能学到什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7,郭沛:《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研究社会科学》2001年(7)7—1l页
28.许宗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金
融研究】》2005(9)175一185页
29.董保民: Ⅸ信息经济学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0、Marguerite S.Robinson:The Microfmance Revolution:Sustainable Finance for
the Poor,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1,(8):28·35.
3 1、Robert Peek Christen,Elisabeth,RobcrtC.Vogel:Maximizing the Out reach of
Microenterprise Finance,An Analysis of Successful Microfmancc Pmgrarns
USAID Program and Operations Assessment Report,1995,(8):10—16.
32、Jonathan Morduch,Barbara Haley:Analysis of Effects of Microfmanee on
Poverty Rcduetion,NYU Wangner Working Paper Series,2002,(6):23—34.
。后记
后记
经过数月的笔耕,这篇论文终于可以结稿了,长达半年的论文写作终于告
一段落了,我心中感慨万千,既有轻松和喜悦,也充满了许多的遗憾。在论文
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学问的不易.金融领域的知识是多么的深奥,
论文写作越深入,越感党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趣多,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与艰
辛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学无止境的深刻意义.
在此论文收笔之即,恩师邓春玲二年来的谆谆教诲犹自萦绕耳边,修改论
文时的不厌其烦悠然浮现眼前,有如一杯清荼那样芬芳,又似一瓶陈酒那样香
醇.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
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的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富虹经济学院学习和生活的这段日子,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
的谢意!感谢学院各位老师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无私的爱护与培养.父母赐予了我健康的身体,健康
的精神.感谢父亲严格要求,他开阔的视野,从小在我心中就树立了榜样,时
常给我以启迪,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9还有我的蛆姐,一直都默默支持
着我完成学业。二十年的校园生活只能说暂时告以段落,以后的路还很长,我
还会一如既往地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向前走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再次感谢我的朋友们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指点和帮助以及在我完成硕士论
文期间给予的宝贵意见.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1
55
张丽敏
200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