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2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西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姓名:张菁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姚慧琴
20090601
摘要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事业获得骄人成果,
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今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仍然是如何加快经济增
长步伐,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然而人口问题、养老问题、失业问题等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已经开始困扰着并不富裕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之下,我国
各级政府已经将民生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西部作为落后地区,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而将有限的资源向社会保
障方面倾斜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
及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1999.2007西部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
研究。
首先,对有关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述,为全文提供
研究思路的同时奠定了分析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1999.2007年间西部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做了较
为全面的总结,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西部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与
及经济增长负相关;社会保障覆盖率与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关系;二者均对物质资本及人
力资本的形成有正向的促进关系;但是,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呈现
出负的相关性。
最后,分析西部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性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Abstract
Since the Plan of Western Region Development,hi曲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mmmmned in the West.Although developed potentially,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
in eastern,there is huge gap between them.The key problem faced to the west is still that
how to speed up economic growth.The western is not rich,b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opulation problem,old age problem,unemployment and SO on,have appeared.The
government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ocial security,especiall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reak ou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as the backward western region,the human,capit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The reflection of increasing input on social securit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by the
1 999—2007 panel data of each provinces in western China.
First of all,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growth,which established the theory
premise and the basis of the paper.
Secondl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tuat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during 1999-2007.Meanwhile it analyses the data by
empirical method,and conclusions as follow.Social security spending in the west as a
proportion of GDP and economic growth is negative correl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positive.Both Social security spending as a
proportion of GDP and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are promot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human capital formation.However,generally speaking,social secur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economic growth show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Finally,the paper analysis the reasons fo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western China,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Economic growth,Panel data
II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一嚣年,搿月,‘擎日磷等‘r l

两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经济快速增长是每个国家与地区所共同期望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的中国
西部地区来说,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的影响,该地区长期处于落后与封闭的状
态,与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差距。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
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二,更不足东部地区的40%。
可喜的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十年间从15248.41亿元增长到27521.95亿元,在全国GDP所占
比重也上升至17.28%;人均GDP由1999年的49077元上升至2007年149797元,增
长了近三倍。从增长率来看,西部地区的追赶势头迅猛,2007年比东部地区高2.28个
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也高出了1.79%。然而,人均GDP仅分别相当于东部、全
国的39.91%和61.09%,是各地区中最低的,仍然是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因此,西部这
种落后的现状并未改变,仍然面临着快速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然而,在这种
经济还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二元经济结构较为
突出,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普通民众没有完全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根据国际劳
动组织发表的1995年对36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国家城乡人均收入小于
1.6:l,而我国2006年城乡收入为3.28:l,西部地区3.78:1注1。与收入差距相伴随
的就是住房、养老、就业、医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若不得当处理,可能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老龄化的问题的日益突出,困扰着我国也包括西部地区。联合国1982
年在世界老年人大会上指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的时
候,标志着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人口
达到6.9%,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见表1)。
洼1周民良在2007年西部经济论坛}:的发言,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endzhibo/2007·09—23/content_8936361.2.htm
第一章引言
表1部分年份中国人口回顾及发展预测
15.64岁人口
年份总人口(百万) 65岁人口(百万) 老年人依赖率(%)
(百万)
1990 113l 5.6 66.8 8.38
2000 1304 6.7 56.3 10。11
2010 1340 8.1 39.6 11.64
2020 1483 10.9 70.1 15.33
2030 1519 14.7 67.9 21.68
附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老人依赖率=65岁老人人口/15-64岁人口)
根据联合国预测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6%。然而,大多数OECD国
家的老年人比例从9%上升到18%,大致经历了80至100年,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中国仅用34年就走过了这一历程,并且老龄化是
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注1。
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已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影响。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誉
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之下政府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以
保证经济增长,同时将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将民生投资作为经济发展
的新动力。
因此,民生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使广大群众最大程度的分享经济发
展的成果,积极应对伴随经济增长产生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各级
政府均加大了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
报告中提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
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言,也是民众的集体诉求,更是一个大国复兴之路
上的关键一步。
然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较低,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落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
变,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是西部地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社会保障的最初
目的并不是要促进经济增长,但它要发挥社会调节器、缓冲器和稳定器的功能,就不可
避免的与经济增长产生联系。而目前的财政政策能否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改善民生目标?西部作为落后地区,政府将有限的财力、
物力进一步的向社会保障方面倾斜会对地区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宏观经济长期的可持
续增长,其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在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之间,我们能否求的一个有
效的增长“黄金率”协调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现
眭‘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2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在存在哪些问题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以及现实
意义。
I.1.2选题意义
从理论上,论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和基本结论有利于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学。从经济
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新增长
理论三个阶段,社会保障经济学也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社会保障经济学以
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储蓄率作为中间变量研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通
过研究社会保障对储蓄率,进而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来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然而物质资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和动力,人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社会保障
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而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方向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将二者有机的结合
起来,透过西部地区这个独特的视角,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来分析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从研究的视角还是内容都充实着社会保障经济
学。
从实际上,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广泛收集数据,通过对1999-2007
年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的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像中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特别是
西部作为落后地区,建立怎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来有效地解决社会保障与地区经济
增长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促。在社会保障经济学的研究领
域中,中国西部地区作为落后地区,这样的典型案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及总结,发现现有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将视角集中于社会保障
一资本积累一经济增长或是社会保障一人力资本投资一经济增长,缺乏将二者有机结合
起来进行研究。一些研究尽管已经拓宽了研究视角,试图将二者有效的结合,但研究样
本却局限于发达国家及地区,或是社会保障改革成果突出的国家,很少有将研究对象集
中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在研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也主要以
中国为整体进行研究,缺乏对西部地区的特别关注。
因此本文以社会保障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广泛收集1999.2007年西部各
省区市统计数据,利用内生增长模型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第一章引言
探讨社会保障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尝试提
出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计量经济
分析的方法,运用社会保障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观点对研
究选题进行探讨分析。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运用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
理论对西部省区社会保障及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定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借助各年度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年鉴》以及西部各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等统计材料选用
具体数据,建立关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模型,找出西部在社会
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尤其注重以实证分析为主。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实证
分析和理论分析交叉使用、相互渗透的。如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现象原因分
析就是以实证分析为主,文中最后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与经
济快速增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3研究内容和框架
按照本文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探讨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本论题的研究思路,并介
绍论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首
先简要介绍经济增长理论,然后探讨国内外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情
况,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西部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并指出西部作为落后地区正面临着经
济增长和保障民生二者的选择。
第五部分应用计量经济学建立数学模型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并分析西部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原因。
4
西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六部分针对分析结果尝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分析思路如以下框架图:
1.4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图1本文逻辑结构图
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加大民生投入,特别是对西部地区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立足
西部地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另外,本文突出实证研究的特色,收集西部各省区面板
数据,将社会保障覆盖率引入计量模型当中,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共同来反映社
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并得出立足西部的结论。

第二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文献综述
2.1经济增长理论
弟第一二早章文义献陬综综述尬
2.1.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理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增长三个阶段,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的讨论。
古典学派许多优秀的经济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亚当·斯密(Smith)的理
论贡献主要有:第一,分工和资本积累是推动国民财富不断增长的基本因素,“一个更
加合理的就业分布"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
不必要的,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政府政策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制度保证【l】。李嘉图
(Richado,1817)更加注重资本积累和劳动的作用,认为在收益递减规律下长期的经济
增长趋势会停止。马尔萨斯(Malthus,1798)认为人口的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所以,以人均产出的经济增长会受到人口增长的限制,因此应当对人121增长进行限制【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ar,1946)把凯恩斯理论
动态化和长期化,分别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被合称为哈罗德一多马模
型。该模型是资本决定论的代表与核心,同时也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他们认为由于假定不变的资本一产出比,经济增长唯一的取决于储蓄率,也就是资本积
累率。然而哈罗德~多马模型过分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把经济增长
源泉推向了虬睢资本积累”的程度。而且该模型所包含的只是在充分就业、资本充分利
用的条件下实现均衡稳定增长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具有“刃锋”性质的长期增长路径,
在现实中无法实现[3,41。
此后,索洛(Solow,1956)对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进行修正,初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
和完整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
投入,还取决于技术变化因素。根据他对美国1909年一1949年的统计数据的研究,他
将87.5%的“增长剩余”都归因于技术变化。然而该模型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将技术
进步本身假定为外生因素,也无法解释由于技术进步使得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5,6J。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保罗·罗默(Romer,1986)、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等
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掀起了一股“新
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该理论将技术内生化,除了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之外,还将知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识和技术引入经济增长模式。同时认为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递增的收
益并且使得其他要素收益增加,从而促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这突破了以往传统经济理
论中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基本假定,说明了经济增长持久的动力和源泉【7’8】。
2.1.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就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不同要素对中国
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沈昆荣(2003)系统分析了金融、贸易、信息产业等因素对我国
经济增长的作用【9J。其二是研究某一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证明该要素在经济增长中
的重要地位。靳希斌(1957)研究了1952.1978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贡献率
为20.9%的结论【m】。其三是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区域差异,分析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
的深层次原因,旨在缩小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张一力(2005)对温州和苏州的人力资
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我国入力资本结构进行分类,相应的提出了具
体的政策建议【11】。其四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政策变化等方
面的定性研究。易纲(2003)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和绩效进行了评价【121。
2.2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2.2.1新古典学派的研究及其评价
新古典学派认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共同决定的,而劳动被假
设为外生因素,因而物质资本是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最终动力。而储蓄是物质资本形成
的源泉,也就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古典学派以储蓄为中间变量,来研
究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对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有着共同的认
识,因此,新古典学派将争论的焦点放在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筹资
模式上,讨论到底那种筹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储蓄率,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的影响。
2.2.1.1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制度对物质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萨缪尔森(Samuelon,1958)提出,戴蒙德(Diamond,1965)发展的世代交替模型是社
会保障理论当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将每个消费者都分为年轻和年老两个时期,认
为社会保障制度会改变消费者在两期的福利,也会改变消费者的最优决策,同时指出现
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13,14]。
弗恩斯坦(Feldstein,1974)开创性的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社会保障分析框架当中,构
7
第二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文献综述
建了包含持久收入、未分配利润以及社会保障家庭财富变量的消费函数,并利用该模型
分析了美国1929.1971年(不含1941—1946年)的个人储蓄、社会保障与资本形成的关
系,认为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具有“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当“资产替代效
应”大于“退休效应”将导致总储蓄的减少,社会保障通过挤出私人储蓄使得资本积累
减少,而这也是造成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增长放慢的原斟15】。
随后由巴罗(Barro,1974)等人对弗恩斯坦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将利他主义引入到
模型当中,发现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十分复杂。他认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留给下一代
遗产并且代代如此,这样便会导致家庭储蓄的增加,从而抵消“资产替代效应”,也就
是说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并不会挤出私人储蓄从而对资本积累产生影响,该理论也被
称为“巴罗中性’’。但是巴罗仅仅考虑了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利他动机,而事实上父母
与子女之间具有相互利他性【16J。
科特利科夫(Kotlikoff,1979)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
“资产替代效应"大于“退休效应",从而使得个人净储蓄减少,资本积累率下降,对
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17】。安根与盖尔(Engen and Gale,1993)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现收现
付制的社会保障会对私人储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是由于遗赠动机、预防性储蓄等
原因,私人储蓄并不会被完全替代‘1 81。
2.2.1.2基金制养老保障制度对物质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基金制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大类。第一类
认为基金制可以增加储蓄,为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戴蒙德、弗恩斯坦等都认
为基金制社会保障具有强迫储蓄的功能,将人们年轻时的缴费与退休后的收益联系起
来,大大刺激了储蓄的意愿,从而促进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14'15J。
第二类主要是研究基金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认为基金制的社会保障不仅可以对资
本市场进行有力的监督,为金融资产的不断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从而有力的推动资本市
场的发展,同时巨额的社会保障基金还可以成为政府调节资本市场运作的重要政策工
具。
但是,在实证方面基金制对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明确的定论。Estelle
James(1998)等人实证分析的结果是养老保障的基金制改革可以将原储蓄率提高
10%.30%119】。戴维斯(Davis)分析了12个OECE国家和智利、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基金,但
是并没有发现社会保障基金对个人储蓄存在有规律性的影响【20】。
2.2.2.3对新古典学派研究的评价
S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古典学派注重社会保障的经济效率,即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社会保
障是通过影响储蓄率进而影响资本积累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并且将其研究的重点放在到
底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哪种筹资模式更能有利于提高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
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会对私人储蓄产生挤出效应,而基金制对储蓄率的影响又不确
定,因此使得从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这一视角出发难以判断两种筹资模式
到底孰优孰劣。
2.2.2新增长理论的研究及其评价
20世纪80年代新增长理论的兴起证明物质资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一国的
经济增长是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经济学家开始透
过新增长理论的视角,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来一步诠释社
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关运用新增长理论研究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可
以从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两个方面加以总结。
2.2.2.1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保障对生育率、退休决
策的影响。
社会保障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从是否存在利他主义的两种情况进行归纳。其一,在
缺乏利他主义的情况下,贝克尔(Becker,1988)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会促使父母减少生育
子女的数量,降低了生育率。因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供养替代子女供养,子女
对父母重要性就降低了,而政府提高养老金水平则意味着子女在未来承担的税负会加
重,相应的其可分配收入下降,父母就会感到养育子女净成本的增加【21’221。其二,在存
在利他主义的情况下,张(zhang,1995)发现了发达国家近两个世纪以来生育率不断下降
而经济增长率不断上升的事实,还利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无积累的社会保障
税率可以降低生育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31。
关于社会保障与提前退休之间的关系,目前也并未有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社
会保障制度促进提前退休。格鲁博和怀斯(Gruber andwise,1998)的研究显示社会保障收
益越高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越低,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强制的将年轻时的部分收入转
移到年老的时候,因此老年人可以消费更多的闲暇,从而选择较早的退休。另一种观点
则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抑制提前退休。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对受益资格做了限制性的规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人们在领取最低保障金的年龄到来之前退休【241。戴蒙德与豪斯曼
9
第二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文献综述
(Diamond and Hausman,1984)和豪斯曼和韦斯(Hausman and Wise,1986)的研究均证明
了这~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提前退休趋势的作用很小【25,261。
2.2.2.2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地,教育投资越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教
育投资越少,人力资本水平也越低。教育投资的最主要来源是父母,其次是政府的公共
教育支出。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与父母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张(zhang,2003)认为如果
社会保障收益完全依赖于个人收入,那么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正向
影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31。森(Sinn,1998)认为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强制性的将部分
子女收入转移给老年时期的父母,因此保证了父母对教育投资的回报,从而鼓励他们对
子女进行教育投资【27】。凯姆涅茨和维格(KeIIulitz,wigger,2000)等人证明了无积累的社
会保障可以补偿教育投资的正外部收益,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从而有助于父母增加对
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28】。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选择下的人力资本投资。Kaga.novich和Zilcha(1999)发
现当父母对子女抱有强烈的利他动机时,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是必要的,并且还能加快
经济增长的速度【29】。Bellettini和Ceroni(1999)认为在财政政策是代际博弈所内生决定
的情况下,与工资指数挂钩的养老金受益会激发人们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情,对人
力资本投资具有正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他们还分析了61个国家1970—1985年的截
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加入了人们受教育程度、政府消费支出占名义GDP的比例、社会保
险和福利支出占名义GDP的比例等等多个变量,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
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一,贫困的国家的相关系数更强‘301。
2.2.2.3对新增长理论研究的评价
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社会保障的分析框架,为社会保障经济学的研究开
辟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运用新增长理论,以人力资本为中间变量研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得出了与从资本积累角度出发完全不同的结论,认为社会保障会通过促进人力
资本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也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起着重要的
作用。
2.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的学者注重以理论推理方法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蔡叻(1999)
10
两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1978.1998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此期间GDP年平均增长率
为9.5%,其中物质资本贡献率为28%,劳动力的贡献份额为24%,人力资本的贡献率
略低,为21%,其余3%未解释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制度进步因素。这样,人力资本数量
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超过了物质资本,因此建立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311。柏杰(2000)运用世代交替模型考
察了不同情况下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有效性的影响,认为社会保障制
度对储蓄有挤出效应,不利于资本形成,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321。
林怡芬(2002)研究了全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后发现社会保障与经
济发展程度有关但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f33】。田存志和杨志刚(2006)
同样透过社会保障对储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视角,建立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证明了当资本投资与养老金投资不是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养老金投资比例对经济增长具
有正向的促进作用f34】。
2.3小结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家莫衷一是,在
实证方面也没有比较统一的结论。在研究中或从物质资本积累的角度出发,或将人力资
本投资作为中间变量,而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而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
决定着经济的长期持久增长,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同时,在进行实证
研究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多国数据,还是对某一国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地区的选择多以
欧美发达国家或是智利等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为主,以发展中国家为
研究样本的文献少之又少,特别是还没有针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研究。而正是因为经
济的落后,才使得有限的财政收入更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
关性也就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立足西部地区,结合实际,广泛
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理论
3.1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嘲
3.1.1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关于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一直没有定论。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
度的国家,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认为社会保障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
的那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注1。美国是最先采用社会保障一词的国家,社会保障被界
定为“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终端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
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
定义之中”淞。
我国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采用郑功成对社会保障提出
的定义,即“社会保障是国家获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
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其中社会保险是最主要的项目。社会保险一般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部分组成。
本文所说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指养老保险。不仅仅因为养老保险资金规模庞大,是社
会保障事业中支出最大的部分,还因为养老保险会改变个人的消费预算,进而对储蓄率
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着对宏观经济的运行。
3.1.2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从而客观上充当统治者控制社
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保障的目标则曰益融入了人道
主义与社会公平的理念。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
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由于各种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
因为天灾人祸、疾病、失业等原因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
民将陷入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这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的目标。
第二,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拄1陈良瑾.社会保障教程【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T-2
拄2戈围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一1995【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l
1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食物保障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相应的精神、文化、教育福利有了更多的要求,社会
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甚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
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
第三,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虽然属于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范畴,但它
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预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各阶层利
益,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
挥出来的实际功效和作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
节、促进等多项功能。
第一,稳定功能。任何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和稳定机制,市场机制是各国经济发
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是首选的稳定机制。如果国家不能妥善解决一部分社
会成员的的生活危机,则会构成不安定因素,进而影响级攻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社
会保障则通过预先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来发挥稳定功能,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
第二,调节功能。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即调节公平与效
率的关系,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以及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被称为国家的
福利投资。
第三,促进发展功能。关于社会保障是否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但现实中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主动的、积极的、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并且其保障范围和资金规模日益庞大,从而具备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及影响力,
而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社会保障发挥出促进发展的功能。
3.1.3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考虑不同的筹资模式、保障范围及项目等主要因素,可以将社会保障分为四种类型:
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第一,社会保险型模式。这是最早出现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起源于19世纪80年
代的德国,目前美国、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此模式
以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为主,重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强化责任分担意识,体现社会成
员之间互惠互济的宗旨,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体现了效率的原则。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
动,此模式可能会犹豫基金积累不足而造成财务危机。
第二,福利国家模式。1948年英国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律的颁布及实施,建立了
第三章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理论
“从摇篮到坟墓”社会福利制度,随后西欧、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纷纷
效仿,迈向了福利国家的行列。福利国家模式实行累进税制和高税收,遵循全民共享原
则并且保障项目涵盖每个社会成员的一切保障要求。然而这种优厚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
了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收不抵支、社会成本提高,也造成了社会成员过分依赖社会
和国家的思想。
第三,强制储蓄型模式。这主要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智利的养老金私
营化模式等,其实质就是强制储蓄。在此模式下建立的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积累的
基金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但是强制储蓄模式实现的是劳动者自
己一生收入与负担的纵向平衡,缺乏代际间的互济性,不利于分散风险。
第四,国家保险型模式。又称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是20世纪中期苏联创立
并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社会保障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即社会保障支出由政
府和企业承担;以全体公民为保障对象;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但是这
种保险已经超越了现阶段的承受能力,因此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之后,随着苏联解体与
东欧巨变而逐渐被摒弃。
3.2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尽管社会保障其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它要保障居民的基本生
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社会调节器、缓冲器及稳定器的功能,就不可避免的与经
济增长产生联系。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3.2.1社会保障、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家探索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的过程中,资本曾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唯一动力,而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是以储蓄为基础来实现的,首先储蓄转化为资本,资
本再推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在对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现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发
现,那些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总有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起飞时
储蓄率达到35%以上,高储蓄率成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储蓄率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之后,日本经济也逐渐陷入低迷。武剑(1999)曾对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
度不断上升,并且远远超过其他要素的贡献度(见图3)注1061。
注1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1 1
14
西北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单位(%)
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
年份增长贡献增长贡献增长贡献
其中
体制贡献国内贡献外资贡献
率盎率率率率
改革盎投资率流入率
1979.
7.52 49.3 2.88 6.62 3.35 44.1 5.64 24.4 2.55 11.9 1.42 7。8
83
1984.
8.03 51.7 1.9l 5.93 3.86 42.5 5.4 21.7 2.96 12.5 1.77 8.3
88
1989.
8.63 54.3 1.68 5.54 3.5l 41.1 4.21 19.8 2.63 13.2 1.46 8.1
93
1994. 11.4
57.6 1.33 5.02 3.27 37.4 3.76 16.5 2.34 15.8 1.22 5.1
98 9
99-20
9.2 60.1 O.71 1.8 3.12 35.1 1.04 11.5 1.76 19.3 O.32 4.3
10
2011.
6.85 64.4 0.25 1.3 2.88 34.3 0.51 9.3 1.32 24.8 O.1l 2.2
20
社会保障对物质资本的影响可以利用世代交替模型,通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来
进行研究。
世代交替模型通常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在该模型中每个消费者都生存两期,
即年轻时期(t期,有工资收入);年老时期(t+1期,无工资收入)。每个消费者在年轻时
期没有任何储蓄,只能出卖自己劳动力(L)获取工资收入,并将其用于消费和储蓄;在退
休之后的年老时期没有工资收入,拥有年轻时储蓄所形成的资本(K),并依靠自己的储
蓄度日。因此,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为:y=F(X,三)=Lr(K/Z)=LS(k),此处k是代
表人均资本,K为资本,L为劳动力。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价格就
是它们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说,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W是劳动的边际产品,资本的
市场利率r就是其边际产品,即:
W.=瓦(尺。,厶)=f(足。)一Ji《厂(七。) (3.1)
rt+。=R(K。,L。)=f(k。) (3.2)
因此,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即:
MaxU(c?,c二。)
st:q=(I一墨)眵
c左。=(I+‘+。)s,彬
(3.3)
(3.4)
(3.5)
第三章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理论
其中,L、L川分别代表个人在年青时期和老年时期的消费水平;St代表私人意愿储蓄
率。如果引入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个人消费的预算约束则变为:
C?=(1一q一万,)刀, (3.6)
殴l=(1 d-‘+1)s,彬+E+l (3.7)
在这里,乃为个人在年青或工作期间必须要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或费率;髟Ⅲ为个人在年
老时领取的养老金。我们可以发现,现收现付制改变了个人的预算约束,实际上可以看
做收入在代际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在基金制下个人预算约束条件同样会发生变化:
q=(1一‘)彬(3.8)
嚷l=(1+‘+1)墨形(3.9)
从上式可以看出,这与没有社会保障时比较类似。但是此时,q是私人自愿储蓄率与政
府规定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率与强迫储蓄率之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个人各期效
用不受影响,养老金账户中的强迫储蓄部分必然会替代一部分或全部的私人意愿储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情况之下,社会保障确实会对储蓄
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会降低储蓄率,进而通过降低资本积累率而
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之后新古典学家继续对社会保障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
研究时却发现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很难进行统一的判断。另一方面,随着增长理论的
不断发展,新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与源泉,这也为我们研究社
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现实情况看,在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今天,在出口受到冲击的情况之下,
我国再次将扩大内需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将国民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
力、新平台。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储蓄率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
费的增长。在人民银行近一次居民储蓄调查结果中,列前几位的储蓄动机依次是:教育
费(19.8%)、养老(13.6%)、买(建)房或装修(11.9%)、防病、失业或意外(11.1%)、购
买大件耐用消费晶(10%),而为了“取得利息"的比例不到5%注1。人们对未来的养老、
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的储蓄与消费。因此,
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当务之急。
拄1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1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社会保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开始,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归结于资本积累上,另一个重要
的生产要素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未被凸现出来。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人力资本
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
人力资本通过提高物质资本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流动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刘晓宁(2006)通过测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经济增长中有
24.09%来自于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本不平等却是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经
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更为显著‘371。
社会保障是如何通过影响人力资本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以运用凯姆涅茨和维格
(Kemnitz and Wigger)扩展的世代交替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将人力资本引入了世
代交替模型。
假设~:行为人在t期出生并消费q单位商品;在t+l期退休,消费的商品为口-
单位。
假设二::生产和消费的产品是同质的。生产函数可以认为是l,=F(K,E)中。K
和H分别代表t时期的物质资本总量和有效劳动总量。
假设三:人力资本由投入学习的时间五和上一代平均人力资本hH共同决定。
假设四:每一代的人口规模为1,人口增长率为零。
一个没有社会保障的自由放任经济或者一个基金制保障制度的经济最大化问题就
可以表达为:
MaxU(c?,c二,) (3.10)
8t:C?=(1一兄,)h,w,一K,+l (3.1 1)
c二l=F(K川,H川--w,+lH,+I+Kf+I (3。12)
想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在自由放任或基金制经济中必须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如果引入现
收现付制,新的最大化问题转变为:
MaxU(c:,暖1) (3.13)
st:c?=(1一乃)忽嵋一Z—K,+。(3.14)
c0。=F(K,+。,H,+。)一w+。H,+。+只+l(A)+K,+。(3.15)
Z=幺(丑一。) (3.1 6)
17
第三章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理论
其中,z为退休者应缴的保险费。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上一代的人力资本会随时间推移
而折旧,但是却会对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正外部性,从而刺激人们进行人力资
本投资。而这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社会保障对储蓄的挤出作用,因
此这种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以上通过对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增长两种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并不直
接与经济产生关系,而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两个重要因素从而对
经济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总体效果是不确定的。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因此我们
有必要通过实证检验来测量二者之间的关系。
18
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主1
4.1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现状
我国于1999年正式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十年来,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
入、项目安排以及人员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倾斜的力度。而西部地区也通过自
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提高了本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取
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第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发展。图4显示了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
标的变动情况。
表3西部地区部分年份主要经济指标
GDP(亿元) 人均GDP(元)
地区
1999 2007 1999 2007
内蒙古1268.20 6091.12 5350.00 25092.00
广西1953.27 5955.65 4148.00 12408.00
重庆1479.71 4122.51 4826.00 14622.OO
四川3711.61 10505.30 4452.OO 1 2926.40
贵州911.86 2741.90 2475.00 6835.00
云南1855.74 4741.3l 4452.00 9459.OO
陕西1487.61 5465.79 4101.00 14350.OO
甘肃931.98 2702.40 3668.00 10335.00
青海238.39 783.61 4662.oo 13863.00
宁夏241.49 889.20 4473。oo 13743.00
新疆1168.55 3523.16 6470.00 16164.00
西部15248.4l 47521.95 4284.00 13295.08
吲定资产投资(亿元) 进出口总额(万元)
地区
1999 2007 1999 2007
内蒙古220.56 4372.88 126539.00 909073.30
广‘西234.16 2939.67 l 86875.00 1046665.70
重庆178.57 3127.74 1 32406.00 716066.10
四川363.25 5639.80 273238.OO 1361535.00
贵州165.35 1488.80 66042.00 320124.50
云南346.70 2759.03 1 72240.OO 879516.10
陕西199.63 3415.02 207679.OO 823594.20
甘肃156.75 1304.16 56293.OO 587407.00
往1可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指的两部地区是指剔除西藏以外的两部其余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范隔包括重庆、Pq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心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9
第四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青海62.41 482.84 1 8886.OO 67925.40
宁夏54.59 599.80 40290.00 196182.10
新疆199.14 1850.84 199315.00 1544339.40
西部合计2181.11 27980.59 1479803.00 8452428.80
附注:《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国统计年鉴2000))
2007年西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52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28%。1999
-2007年间,西部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27%。由于政府对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政策方
面的倾斜,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1999--2007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
平均增速为37.57%。如此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
境改善以及大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十年来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
高,2007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8452428.80万元,是1999年近六倍。并且东西部
合作也日益紧密,已有一万多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
币,商务部正在推进的“万商西迸”工程,将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发展注
1138]。
表4历年“西洽会”国内横向联合项目投资额
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
类别
协议个数投资额(亿元) (亿元)
第一届(1997年) 305 40.04 0.13
第二届(1998年) 433 78.56 O.18
第三届(1999年) 414 88.30 0.21
第四届(2000年) 752 385.28 0.5l
第五届(2001年) 761 368.77 0.48
第六届(2002年) 83l 357.34 0.43
第七届(2003年) 1040 589.98 0.57
第八届(2004年) 1039 1062.79 1.02
第九届(2005年) 1055 765.60 0.73
第十届(2006年) 1155 1257.35 1.09
第十一届(2007年) 1166 1718.6 1.47
附注: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asp?ArtcleID=93 133,2007.3.27
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内横向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时间增长了40多倍,同
时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也大幅增加。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努力
挂1肖会成,蔡翼飞.东西合作与产业转移的机制与对策【A】.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8:309—336
20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铁路方面组织一批通达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通道,加强了沿边境对国际运输的通道:航空方面仅四川、贵州、云南三地新增或改建
的机场就25个之多。“村村通"工程在西部地区也达到了目标,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
电话、通广播电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等一批重点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部分工程已经完成。先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等一系列重点环保
工程也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改善。
十年来,西部地区的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畜牧业等产业,以及部分装备制
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市场上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内蒙古就
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服务全国的理念,形成了以能源、冶金、畜牧产品加工为主
的支撑产业,由原来的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变实现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
2002--2007的五年问,GDP年均增长率达到27.25%,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内蒙古现象"。
与此同时,各地区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至2007年西部地
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5.9:37.7。第二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第三产
业比重仍然不高(见图6)。
表5西部地区部分年份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盘业
地区
1999 2007 1999 2007 1999 2007
内蒙古27.0 13.O 40.6 51.2 32.3 35.8
广西28.4 21.6 35.6 39.7 36.O 38.7
重庆19.2 12.9 40.8 44.6 39.9 42.5
四川25.4 19.9 41.9 43.8 32.7 36.3
贵州293 15.7 38。2 42.5 32。4 41.8
云南22.2 18.5 44.5 43.6 33.3 37.9
陕西18.O 11.1 43.1 54.3 38.9 34.6
甘肃20.5 13.8 45.5 47.6 34.0 38.6
青海17.O 11.3 41.1 52.1 41.9 36.6
宁夏19.9 11.4 42.5 50.4 37.6 38.2
新疆23.O 17.4 39.4 46.6 37.6 36.O
附注:《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国统计年鉴200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追赶势头迅猛,然而与全国水平、
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如图所示,西部地区经济无论是总量、份额还是贡献率
2l
第阴章两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表6 2007年区际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各地区GDP
地区总量增长率占全国比重拉动率贡献率人均GDP
(亿元) (%) (%) (%) (%) (元)
东部151038.40 17.45 55.22 9.64 52.15 32138.16
东北23324.98 18.31 8.53 1.56 8.45 21494.07
中部51864.28 20.01 18.96 3.79 20.52 145 10.05
两部47521.95 20.27 17.28 3.50 18.95 13295.08
附注:《中国统计年鉴2008》
从GDP总量以及对全国GDP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均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而
西部地区的指标更是远远落后与东部地区。从人均GDP来看,2007年西部地区仅为
12825.50元,不足东部地区的40%,依旧是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因此,西部地区落后
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加快发展仍是所面I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4.2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一种“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模式,是由政府和企业
“统包”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福利水平虽然不能和欧洲福利国家相比,但在很大程度上
已经能够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改革进程的不
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
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因此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力度,2007年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达至1J26395564万元,L匕1999年的5668215万元增
长了近五倍,而社会保障覆盖率也有所提高。其中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的平均覆盖率由
1999年的18%上升为2007年的23.94%,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来看。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圜一一
雾雾鬓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霉纺
口全国
●西部
图2 1999-2007全国和社会保障支出占比
附注:2000.2008《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999—2007年的九年间,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由1999年的3.72%提高到2007年的5.93%。西部地区的社
会保障水平也同时迅速提高,九年间从3.72%上升到6.37%。同时,在1999.2007年期
间,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占比增速较快。通过研究可以发现,1999.2007年间全国社会保
障水平平均增长速度为5.33%。除了新疆、青海等地区增速较慢以外,大部分西部省区
社会保障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重庆的社会保障增速高达8.51%。这主要
是因为,国家长期以来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实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这些地
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起点较高;而其他西部省区则是在近年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使
得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比如重庆,1999年社会保障支出为491923万元,而
到了2007年,这一投入高达2857332万元,九年间增长了近六倍。然而,较为落后的
西部地区长期相对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增长到底起着怎样的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7
6
S

3
2
l
O
^苎降*嫠攀镛帮
第四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全国
额疆
宁蔓
膏海
甘豫
菝西

辋云裔
贵州
毅jl|
重疾
广西
内蒙吉
l
=] |l
i
· l
I
· I l I
I
, zl
· I | I l l
I
l i I l l
l
|
l l l | I
· l l
I
l l
O l Z 3 4 5 6 1 8 9
社会像薄水平平均擂蘧‘鬈)
图3 1999.2007全国及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增速
附注:2000.2008《中国统计年鉴》
GDP排名与社会保障水平排名相反。一般认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社会保
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该上升,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反之,经济较落
后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但是通过分析西部各省区市2007年GDP总量和社会保障
水平的排名,我们却看到了相反的情况,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低的却是经济发
达省份,而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却并不发达。也就是说,越是经
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上升迅速的省份,社会保障负担水平增速越慢,越是经济发展
速度慢、经济实力上升迟缓的省份,社会保障负担水平增速越快。经济发展水平高、经
济实力强的省份,社会保障占比低,社会保障负担水平轻,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
弱的省份,社会保障占比高,社会保障负担水平也就重注1。
拄1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j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明.统计与决策,2007,4:80-82
2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7 2007年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与GDP排名情况
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排名GDP排名
青海1 ll
甘肃2 9
重庆3 6
新疆4 7
云南5 5
宁夏6 10
四川7 1
陕西8 4
贵州9 8
内蒙古10 3
广西11 2
附注:《中国统计年鉴2008))
第二,从社会保障覆盖率来看。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
大开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逐年增加,西部地区的社会保
障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99年的15.49%提高到2007年的23.94%,扩大将近10
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全国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
26.15%,较西部地区高2.21%。西部地区在不仅经济上处于落后的位置,社会保障覆盖
率也较低。
^

V





《瑟

图4 1999.2007全国和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
附注:2000.2008《中国统计年鉴》

|I煎部l ‘_-_---_---___-_一l
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年均增速较快。从图5可以看出,与全国社会保障覆盖率
年均增速相比,大部分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年均增速或与全国水平相当,或明显
高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将民生
第四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问题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社会保障覆盖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
均增速超过7%,广西更是达到了II.7%。
图5 1999-2007全国和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增速
附注:2000—2008《中国统计年鉴》
社会保障覆盖率排名与GDP的排名基本一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也
相对较高,反之,国民生产总值较小的地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小,这一现象也
与理论及国内外经验相吻合。
表8 2007年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与GDP排名情况
社会保障覆盖率
地区GDP排名
排名
内蒙古1 3
新疆2 2
重庆3 6
青海4 11
四川I 5 1
陕西6 4
宁夏7 lO
甘肃8 9
云南9 5
广西10 2
贵州1 1 8
附注:《中国统计年鉴2008))
4.3dx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西部地区抓住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努力挖掘、
26
全彗骞宁新垂漂爨陕云j|蚕广雷聿薹海夏赣痰古摊西南Ⅲ嚣
$颦
西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挥当地优势,经济不断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与全国水平及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十分的差
距,如今面临最迫切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然而,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尖锐的社会问题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时影响着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各级政府不得不加大民生投入,将改善民生
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努力实现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比高于全国水平,却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倒挂:社会
保障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当地经济实力的排名具有一致性。如果说,西部地区
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比高于全国水平是由于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性倾斜,那么西部
地区内部的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倒挂关系是否能够说明西部地区
社会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的关系,而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障覆
盖率的扩大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增强,而这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作用会
有多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在下一章对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与经济
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从数字中寻找答案。
第五章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5.1使用面板数据的优势
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所利用的样本数据大多是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是截面数据,并
且运用最d,--乘法(OLS)进行回归运算。然而这样仅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是截面数据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无法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比如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问题,
只利用截面数据,即选择同一截面上不同省区作为样本观测值,虽然可以弥补时间序列
数据不能反映的地区间的差别这一缺陷,但是不能全面动态的反映一个时间段内经济现
象的变化态势;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即选择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上的数据作为观测值,
可以分析一个时间段内的经济现象,但是不能显示出省级差异,同时我国有效数据大部
分只能从1978年以后开始选取,而许多数据在1978年之后很长时间也没有规范的统计,
因此,过短的样本区间会影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国际
上通常采用的Panel Data(面板数据或平行数据)进行分析。
面板数据是指对总体中的给定样本在一段特定时期进行多重观察的数据集,早期主
要用于农业和天文等领域,由Mundiak、Balestra和Nerfove于1932年引入计量经济领域,
现在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它可以将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相结
合,具有可以解决样本容量不足、更好的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以估计某些难
以度量的因素的影响等优势,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
律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391。
5.2模型设定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经济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函数形式,同时在实证研究
中,大部分的计量模型也都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及其变式。同样的,在目前研
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问题的国内外文献当中,大部分也都将衡量社会保障的指
标直接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其变式来研究二者的关系。因此,本文也采
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等几个方面。
而以上理论部分的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
社会保障通过影响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
2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下三个方程来模拟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厶%=Cof+aoiLrtgit+喁f勘q+a2iLnSit+a3fLnSC.+a4fLnMXit+asf三心
+a6iLnHit+毛(5.1)
LnKit=Co,+Pof厶峨+层fLnSCit+毛(5.2)
I们Hit=co,+ro,ZnS,,+ZuLnSCu+& (5.3)
其中方程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各变量均为地区i在t年份的取值。方程(5.1)中的
系数%,,口“,%z,魄,吆,,鸭,,哦t分别表示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市场
化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外开放程度、从业人员比重、从业人
员初中教育以上占总从业人口比重。为正值则促进经济增长,为负则相反。
7y程(5.2)、(5.3)中的系数属f、屈r和‰,、Yu分别表示资本形成占GDP比重、初中
教育以上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与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与社会保障覆盖率之间
的关系。若为正值,则说明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同向,若风;、屈;与‰,同时为正,则说
明社会保障通过提高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若%,与‰,、7t,同时为正,则说明社会保
障通过提高在职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5.3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西藏的分项数据不全,因此本文剔除西藏自治区,选择了西部11个省、市、自
治区1999.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
用。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劳动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公报。
5.3.1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全
部价值的总和,一般被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总产出水平的总量指标。本文将GDP的年均
增速作为衡量总量的指标。由于各年的GDP数值是用当年价格计算,因此为了剔除价格
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统一转换为以1999年为基期的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
5.3.2资本
按可比价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占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来测算资本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物质资本的投入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各年物质资本
第五章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投入量等于固定资本存量与流动资本之和。流动资本指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耗,必须全
部补偿的资本,包括原料、半成品等存货价值。固定资本是指具有很好的耐用性,在生
产中不断被重复使用,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补偿是逐渐实现的资本。由
于固定资本的使用年限较长,因此固定资本的损耗不仅包括有形磨损,还包括技术进步
所引起的由固定资本贬值的无形磨损洼1【401。
由于我国的统计部分没有提供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通
用的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方法,即永续盘存法。该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
年开创的,后被OECD国家广泛采用,其计算公式为:
Ⅸ=《。(1—4)+‘ (5.4)
其中,K表示t年资本存量,‘表示t年的投资额,4为t年的折旧率㈨。
5.3.3社会保障指标
S:目前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中,最通用的方法是用社会保障支出额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来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但每一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额和国内生
产总值都是按当年价计,无法直接比较,因此本文将各省数据均调整到以1999年为基期
的可比值,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比重作为反映社
会保障水平的指标。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社会优抚与社会救济等项
目组成。后三项是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它与社会保险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支出
总额。
SC:社会保障覆盖率,用来进一步反应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一大特
点就是试图将社会保障覆盖率作为另一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作
为反应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不能全面的当地的社会保障现状,更多是反应社保投入力
度,而社会保障覆盖率的引入可以更好的反应社会保障投入的效果,社会保障覆盖率越
高,表明当地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越好。由于数据取得的局限性,本文社会保障覆盖
率是指各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
5.3.4其他指标
G:此指标用来反映市场化水平,按可比价计算的财政支出占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泣1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92.117
3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X:可比价计算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来反映
该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L:以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总数的比重来反映人力资本数量,从业人员数与人口总
数均选取年末人数。
H:该指标用来反映从业人员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从业人员中初中教育以上人数占
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教育以上学历的人员是从业人员的
主力,因此指标的选取也还是合适的。
5.4实证结果
在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时,先要进行模型设定检验以决定使用哪种形式的面板数据模
型。具体的检验方法是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是选取固定影响模型还是选取随机影响
模型。
本文采用的是固定效应模型。另外,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可能带来异方差使得参
数估计无效,本文选择了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估算,以避免异方差的问题。
。。表9实证结果
变量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
K 0.663 0.038 17.48”
G 0.3ll 0.203 2.01.+
S .0.13l 0.053 .2.48”
SC 0.024 0.031 2.87+
MX O.18l 0.144 4.99’
L O.25 0.125 2.oo”
H O.15 0.071 3.10+
调整后的R2=0.92 F=325.04
变量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
S 0.691 0.018 38.53”
SC 0.028 0.007 3.93”
调整后的R2=0.77 F=440.63
变量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
S 0.063 0.001 42.64“
SC O.Oll 0.001 lO.63”
调整后的R2=0.49 F=128.24
附注:本表结果均PitstatalO.ON,‘表示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示系数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如下:
31
第五章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厶瓦=-1.089+0.663LnKu+0.311LnG矗一0.131Z心/t+o.0[翻蝇+o.18“蛾+o.zsz,-a.
(4.09)(17.48) (2.01)(-2.48) (2.87) (4.99) (2.oo)
+0.15LnHu (5.5)
(3.10)
IP=0.92 F=325.04
厶屹=o.964+0.691LnSzt+0.02SL,aG
(23.9"0 08.53) (3.93)
R2=0.77 F=440.63
她=o.879+o.053匕,毽+o.01U鹕
(5.6)
(6.49)(42.64)00.36) (5.7)
R2=0.49 F=128.24
从式(5.5)中可以看出,除LnS项外,所有项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在我国西部地
区,资本积累、市场开放程度、劳动力等指标均与经济增长呈正向的促进关系。
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a=0。663>0.3注1,表明物质资本在西部地区是稀缺的资源,对经
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的。值得注意的
是,G的系数为0.31 l,并且是显著的。理论上,“小政府"应该是市场化的目标,在市
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政府的作用反而越弱。但是实证结果恰恰相反,说明西部作为落
后地区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与东部不同的开发路径。政府的推动有效的弥补了当
地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不足,成为当地经济有力的助推器。政府功能的强化促进了当地经
济的增长。
式(5.5)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负向关系,表明在我国
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是反向关系;社会保障覆盖率与GDP增速的关系是正
向的,表明社会保障覆盖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贡
献率大于社会保障覆盖率的贡献率,因此总的来看,在我国西部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
负相关系。
然而在式(5.5)中,资本形成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
正向关系,初中教育以上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是正
向关系。同时在式(5.6)和式(5.7)中,两者与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障覆盖率也都是正向关系。这说明在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对
注1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物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对稳定,物质资本约占仓25—0.3,劳动力约
占0.75一O.7.证明经济学家Madison在估算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时使用以下要素份额,资本30%,劳动67%。
32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削弱物质资本的积累;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还促进了
在职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社会保障通过提高资本积累率和人
力资本投资而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分析,从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覆盖率
不仅促进了资本形成,还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应该是正向的促进
关系。然而模型模拟的结果却是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总体作用为负向,这是因为其中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向关系抵消了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这个结果也与董拥军(2007)运用1995.2003年我国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算的结果比
较一致H¨。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向关系,主
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西部GDP占全
国的比重由1999年的17%上升到了2007年的19%,但是仍与东部省份有较大差距。同时
在西部地区内部,这一现象也十分严重。截止2007年底,GDP总量最大的四川省与最小
的青海省相比,四川是它的13.4倍。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总值份额来看,四川属于第一层次,占整个西部地区的比重为
22.26%;内蒙古、广西、陕西占10%.20%,为第二层次;属于第三层次的是重庆、云南、
甘肃、新疆,占5%.10%;第四层次的青海、宁夏,均在5%以下。从各省区市对西部GDP
总量的贡献率来看,也可以按照上述标准分为四个层次,四川、陕西、内蒙古、广西四
个地区的贡献率总和达到了55.7%,它们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部经济整体的
发展状况注1“刃。
控2两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年西部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2008年预测【A】.中国西部经济发
展报告2008[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版社,2008:1-35
33
第五章基于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表10 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单位(%)
各地区GDP
地区
占西部GDPLI',重拉动率贡献率
内蒙古12.7l 3.21 15.97
广西12.42 2.75 13.68
重庆8.7l 1.56 7.78
四川22.26 4.81 23.93
贵州5.72 1.09 5.43
云南9.96 1.74 8.64
陕西11.29 2.44 12.12
甘肃5.65 O.98 4.87
青海1.59 O.27 1.34
宁夏1.76 O.31 1.52
新疆7.2 O.91 4.52
附注: 《中国统计年鉴2008》
这种地区经济和社会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使得在地区差距较大的条件下,向更
高层次行政区域的统筹,就会遇到发达地区的抵制。特别在一些新兴经济发展地区,自
认为财政力量比较强,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养老保障负担轻,因此便没有激励与其
他地区统筹在一起。
其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
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向省级统筹过渡的改革任务,然而,整整
十年之后,目前全国仍有19个省份尚未实现省级统筹,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实现市级统洼
I[43]。这不仅仅反映了改革的不到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没有与市场经济
体制良好衔接。
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
生产率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率,从而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然而低统筹
层次的社会保障大大降低了其可携带性,从而使得在劳动力流动性提高的情况下,就业
地点发生转移的这些劳动者难以续接起社会保障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突出,
各种要素向东部地区流动的趋势明显,广大中西部地区是劳动力的净流出地,而东部沿
海地区则是劳动力的净流入地,大量的劳动力为东部经济的起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叶
翔(2004)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线形回归法对人力资
拄1蔡防.养老保障制度改革.http://www.cenet.org.en/article,asp?articleid=34770
3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与我国经济产出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东部和西部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产出的作用指
数分别为0.339、O.192的结论n制。然而这种按照户籍所在地实施的统筹层级低的社会保
障制度难以随着劳动地点的转移而接续,因此这种情况无疑意味着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
区社会保障资源的剥夺注1。
更重要的是,低统筹层次的社会保障使得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强的地区更容
易筹集到社会保障资金,负担也相对较轻;相反的,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弱
的地区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就相对困难,负担也相对较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
就可能导致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形成剪刀差,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注2。
第三,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负担自然比较重,这就使得社会保障支出与省际经济增
长不协调。同时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单一也不利于其有效利用。
注1蔡哜.养老保障制度改革.http:tlwww.cenet.org.crgarticle,asp?articleid=34770
拄2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7,4:80-82
35
第六章政策建议
第六章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正相关关系,而社会保障支
出与地区经济增长则呈现出负向的作用,并且社会保障支出的负向作用大于社会保障覆
盖率的正面影响,使得西部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与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
但是,从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角度来说,社会保障却促进着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
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应当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因此,社会保障所表现出的这
种总体上的负相关性主要来自于我国省际之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
实力的严重不协调,社会保障统筹的低层次以及单一的社保资金来源等方面,从而造成
社会保障支出负担水平上的不均衡,有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越来越大,
难以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
因此,笔者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根本,经济的
持续、稳定发展是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社
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没有同步发展主要是来自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为了使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打破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是关键性因素。而要打破发
展的这种不平衡,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地区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不停顿性,是一条
重要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国际经验。从19世纪80年代社会保险产生到现在,全世界已经有
超过170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国家在发展本国社会保障制
度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几乎任何既有的社会保障模式,无论其
被普遍认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处在不断改革的状态中。在尊重本国基本国情的基
础上互相参考、互相借鉴,正在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实践中的普遍性经验。
就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来说,其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的宗旨也是出于公平和福利的需要,但是社会保障不可避免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也
就是说,社会保障一方面具有保障功能,为社会成员安居乐业解除后顾之忧,预先防范、
及时化解各种风险;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能够有效的调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且调解
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最终
3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和适度。
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社保障统
筹层次较低的现状,尽快实现省级统筹,逐步实行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
第三,由于各地消费水平的不同,应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为了达到全国均衡、和谐发展的目的,应当从制度上确立富帮穷的公平机制,在目前难
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收统支的情况下,实行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社会
保障资金的转移支付。
第四,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和收益不应当仅仅被看
作是公共财政的责任,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和获取。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要求社会
保障既能体现自给的原则,又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之需,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
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智利养老金私营化的改革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因
而,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都可以成为筹资来源,公共的、私人的、
国内的和国际的金融机制也同样可以利用注1。可以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以基金制
为主体,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并存,个人帐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
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洼2【4卯。例如,图6中
的A、B、C分别表示代表仅仅考虑国内公共渠道、考虑到国内公共和私人两种渠道以及
全面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公共和私人财政、金融渠道的理念。从左边较为狭窄的理念一
步步向右边更为开放的理念转变,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并为成功
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社会保障资金要求在安全性的
前提下考虑资金的收益,要求不断的使资金进行投资增殖,使其管理社会化。
国内

● ◆



学番j
公共
A
国际国内
雾彩,7俐’j=t?j。,
t { 、
? 毒jt
⋯1
}

戮。
公共
B
国际国内
私人
I。\厂
,,9⋯’ 7i%
?V昏、。,#\ /j / j
耱饥,?。~‰。z‰。‰渤
图6财政资源和融资机制的开放观点
公共
C
拄1蔡畴.养之保障制度改革.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4770
洼2杨郁军,赵友谊.从世代交替模型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J】.企业经济,2005,6:19.20
37
第六章政策建议
附注:Kaul,Inge and Pedro Conceiqao(2006),The New Public Finance: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五,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适时扩大社会保障覆
盖范围,把比如农民工、农村居民、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等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特
殊群体逐步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但是长期以来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遗漏,使得多
年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特别是农
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如何把农村人口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纳入社
会保障体系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任务之一,因为在我国如果社会保障的范围没有包括农村
人口和农民工这两个群体,就谈不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因此,只有不断扩大社会保
障的覆盖面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增加社会保障收入的来源,扩大风
险的分散和增强制度的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的作注
x1461
o
最后,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监督管理工作。近些年来频
繁发生的各类“社保基金案件"就反映了社会保障监督和管理体系的故有的漏洞,而社
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也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因此,应当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形成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
管理体制。
注1卫松.我国社会保障与绛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阴.市场经纬,2008,17:50.52
38
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结论
本文利用内生增长模型,运用中国西部地区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在对有关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述的同时,发
现绝大多数研究都将目光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或是社会保障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
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的研究极少,而本论文将中国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
的典型作为分析样本,充实了社会保障经济学。
其次,在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吸取前辈精华,继续
将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将社会保障覆盖率引入模型
当中,从而更全面的对社会保障发展状况进行量化,更好的分析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运用1999—2007年间西部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西
部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与及经济增长负相关;社会保障覆盖率与经济增长有正向
的关系;二者均对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形成有正向的促进关系;但是,总体来说,西
部地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的相关性。
最后,造成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的相关性的原因主要有:我国省
际之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严重不协调,社会保障统筹的低
层次以及单一的社保资金来源等。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
产业,打破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社保障统筹层次较低的现状,尽快实现
省级统筹,逐步实行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渠道以及积极稳妥
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当前社会保障改革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3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20—150
[2】(美)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M].焦国华,韩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44.54
【4】(美)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M】.钟笑寒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25.318
[5】Robert Solow.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 957:3 12-320
[6】潘士远,史W)r1.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4):
753.786
[7】Romer E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ll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1 002—1 037
[8】Lucas R.J。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 988(22):3-42 “
[9】沈坤荣等.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10]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9.100
[1l】张一力.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一温州于苏州比较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05:20.56,119—130
[12】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
2003(8):1 3-20
【13]另JJ朝霞.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一个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4(5):3—13
[1 4]Diamond,Peter A.National Debt in a Neoelassieal Growth Mode[J].Ameriean Eeonomic
Review,1965(55):1120—1150
[1 5]Feldstein M.Social Secufity,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
[1 6]Barro Robert J.A Cross-country Study of Growth,Saving and Government[J].NBER
Working Paper No.2855
[17]Kotlikoff Laurence J~1 995 Privatizatian of Social Security:How It Works and Why It
Matters[J].NBER working paper No.5330
40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18】别朝霞.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文献评述[J].经济评论,2004(5):68—72
[19]James.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A Cross—country Review[J].
Annals ofPublic and Cooperritive Economics,1 998,V69(6)
[20]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2 1]Becker GS.,Murphy K.M,Tamura⋯R Human Capital,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J】.The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90,V98(5):12-30
[22】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郭虹等译.北京:中信出版
社,2007:1.150
[23]Jie Zhang.Social Security and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5,58
[24]Gruber J.,Wise D..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nd Retirement around the
World:Micro—estima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30—200
[25]Diamond P,Hausman.Social Security and Retirement of Older Men in Retirement and
Economic Behavior[J].1984:97-135
[26]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
【27]Sinn Hans—wemer.Why a Funded Pension System is Useful and Why It Is not Useful[J].
NBER working paper No.7592
[28]Kemnitz Alexander,Wigger Berthold.Growth and Social Security: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J].Eurorean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y,2000(16):670—683
[29]Kaganovich,Michael,Zilcha Itzhaki.Education,Social Security and Growth[J].Journal
ofPublic Economics,1999(71):89—300
[30]Bellettini G Ceroni C B.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in Economics[J].Research in Economics,2000,V54(3)
[31】蔡叻,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
[32]柏杰.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有效性的影nlhJ[J].经济科学,2000(1)
[33]林怡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2004(3)
【34】田存志,杨志刚.养老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财经研究,2006(2)
[35]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36]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1 1)
[37]文U晓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文杂志,2006(2)
41
参考文献
[38】肖金成,蔡翼飞.东西合作与产业转移的机制与对策【A】.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2008[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09—336
[39】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0
【40]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7.120
【41]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7(4):
80一82
[42]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年西部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2008
年预测[A].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5
[43]蔡畴.养老保障制度改革.http://www.cenet.org.en/article,asp?articleid=34770
[44】叶翔,李晓剑.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产出作用的测度[J】.价值工程,2004,
[45]杨郁军,赵友谊.从世代交替模型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J】.企业经济,
2005(6):1 9—20
[46]卫松.我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市场经纬,2008(17):50—52
42
两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经过三年硕士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题为《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
响的实证研究》的硕士论文。搁笔之时,感慨万千。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老
师、同学、朋友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很难想象怎样走过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在
此,我要对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姚慧琴教授。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姚老师不但在
学业上给予悉心指导,还带领我走迸经济学的前沿领域,不断开拓我的视野。我在学业
上的任何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诲。记得在选题时,我在茫茫书海中漫无头
绪的搜索着,是姚老师的指导使我茅塞顿开。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姚老师给予了我无
微不至的关心与全面细致的指导。无论是论文的选题与构思、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还是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改进、文章的逻辑与结构都凝结了姚老师心血。更重要的是,姚老师
用自身作为榜样来向我阐释“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刻体会到如何去做一个
认真、正直的人。所有这些,我无以为报,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令她欣慰。
其次,感谢经管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他们三年来在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
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无私的奉献让我的学习非常充实。特别感谢徐璋勇教授长期的指
导与帮助,言语不多的他在科研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和缜密思维,深深地感染了我,
使我踏踏实实地去做学闯。
在七年的大学生活中我还要感谢研究团队的各位师兄弟姐妹的帮助与支持,他们是
王敏、李凯、耿鹏、李东、李娜、谢金鹏、杜倩、郭梅亮、薛晴、陈斌、曹学丹和钟卫
阳等,是他们让我在研究的道路上从不感到孤单。同时,还要感谢2002级经济学基地
班的全体同学,与他们的友谊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他们是张瑜、赵倩、李娜、孙梦琳、
王晓蕴、徐婧、白茹、杨茹、王婧、张如意、蔡炳权、刘文超、李拓夫、洪琪钧、江涛、
邵晓、周建龙、张蔚云等人。另外还要感谢梁爽、王钊,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是我研究生
阶段最灿烂的阳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有他们对我无私的养育以及给我宽松的环境才有了我的
今天。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是我一生还不完的债。希望这些感谢可以让他们
稍感欣慰。
今天,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我将带着众人的期望,一路勇敢前行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