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92信息供需方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供需方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姓名:卿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陈志烨
20080926
硕l,学ft论文
摘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家们通过各种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而消费者则习惯
于货比三家;战争双方或竞争双方发布各种虚假信息来搅乱对手的判断,而同时
又不择手段搜集对手的一切信息;股票市场中流言满天飞而股票购买者则希望通
过各种渠道得到所谓的“内幕消息"的情况,这都是非对称信息作用的结果。
由于信息本身的复杂性,信息科学的欠发达,以及人们不同的研究目的,所
以导致了对信息定义的多样性。但本质上来讲,信息是一种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知
识与经济环境中的事件状态(主、客观不确定性)之间概率性结构的知识差,它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更不是精神。它是一个增量概念:信息即为传递中的
知识差。这样,拥有信息的参与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知识差来谋取利益。因为私
人信息与信息不完全性的存在,所以导致了市场上的信息都是非对称分布的。非
对称信息的存在使信息供给方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来谋取利益,而信息需求方
则不得不花费一定精力来搜集自己所需信息。
本文首先对基本思路、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进行阐述;
然后,从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出发,认为就需求的角度而
言,由于信息具有价值,所以行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就供给角度来说,
由于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
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粘性,使得行为人可能利用其拥有
私人信息的有利地位获得超额收益,从而导致了市场上存在信息供给不足;
其次,对信息供需方的决策及其决策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认为信息供给方
主要是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来获取利益,而其作用方式则主要有两种,即传递虚
假信息的作用方式和隐藏信息的作用方式。而信息需求方则主要通过从外界搜集
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来改变自身的信息劣势;
最后,建立模型将信息供给方在拥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决策和信息需求
方面对信息劣势时如何决策放在一块加以分析。
关键词:信息;信息供给方;信息需求方;非合作博弈
lI

信息,』!需疗问的1r合作晦舞;分析
Abstract
It is normal to see that while sellers are busy putting up various advertisements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s,consumers are comparing prices between them before making
choices;in competition,competitors release false information to confuse each other,
while at the same time.they collect every bit of information of each other by a11 means;
in stock market,rumors spread everywhere,but shareholders try their best to collect
the SO—called”inside information”.All those mentioned above are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has been defined in different ways based on its complexity,the
underdeveloped statu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different research purposes.But
basically,information is generated by knowledge disparity in market anticipation or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which involves different participants.It is not a concept
about material,energy or spirit,but about increment:information presents as a kind of
knowledge disparity during transmission.In this way,participants possessing
information may take advantage of knowledge to make profits.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ri leads to the being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It allows information supplier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information to make profits while the demanders are spending efforts into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Firstly,this paper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article,
the methods involved and the basic theories.Secondly it will elaborate all the poi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incomplete
market,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is unlimited becaus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i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supply,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perpetrator’S limited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processing cap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viscous process during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uppliers have the motivation to use their information priority to make extra profits,
resulting in an inadequate supply of information in the market.
Then 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ive ways in decision—making adopted by
information suppliers and demanders,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main choice of the
suppliers to make profits is to release false information to confuse the demanders,and
III
硕卜学化论义
demanders have an optional choice:to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outside or to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processing cap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end,this paper sets up a model to analyze the ways in which suppliers
having priority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demanders make decisions.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uppliers; Information demanders;
Non-cooperative game
IV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研峰日期:2008年9月25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唧峙
刷磴轹西‘斜
日期:柳孕年f7月27日
日期:夕嘴年,阴7日
硕l。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人们经常能见到这样一种情况:金融市场上一方面存在许多或真或假的信息,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不管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如果听到
了一则经济信息,他们或者进行求证,证明传言所言非虚;或者直接听信传言,
改变其投资组合,甚至还存在所谓的信息操纵现象。金融市场中有许多人千方百
计地挖掘信息,机构投资者不惜重金任用大量研究人员来挖掘市场上的各种信息。
这一切都表明,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似乎都有“信息饥渴症”。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对信息及其特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目前有关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有类比解释、控制论解释、通信论解释、符号
学解释、哲学解释以及数据处理角度的解释等。但是,一般说来,信息可以界定
为由信息源(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发出的被使用者所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信息可以理解为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或社会发展趋势以
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之和。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
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都在发出信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收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
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就本体论意义而言,信息是标志事
物存在及其关系的属性。
乌家培(2004)【l】认为,信息的定义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从信息不是什么来定义
信息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
2.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象来定义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被反映的事物属性。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
信息是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
3.从接收信息的认识主体来定义
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就是收信者事先所不知道的报导。
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信息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某种了解和知识,它能减
少人们决策时的不确定性。
4.从传输中信息所依附的载体来定义
人们常把信息当作信号、数据、情报、消息、新闻和知识等的总称。
信.q.fJ!需方问的1r合作博贫分析
5.从信息发生的主体和客体之问的相互作用来定义
例如,Arow(1989)【2】认为,信息是人们根据条件概率原则能够有效地改变后
验概率的任何可观察结果。Wiener(1950)【3】认为,信息就是人们对外界进行调节
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信息是通信传输的内容。
Ashby(1956)【4】认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Longo(1987)【51认为信息是事物之间的
差异。
信息定义多样化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由于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多元
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体;其次是由于信息科学的欠发达,其内涵和外延还
不够确定,还未进入到统一的本质概念阶段;再次是由于实际需要的不同,人们
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的作用有不同理解和解释。
如果将乌拉培所阐述的第二、三两种类型定义的信息结合起来分析,那么信
息在发送和接收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信息,即:(1)自在信息,即客观存
在的信息,并不以是否被人们接收而转移;(2)积存信息,即接收方已有的先验
信息,是对自在信息的“解释系统”,即辨别选择自在信息的能力;(3)自为信息,
即接收方依据特定目的和实际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它能排除对发送方了解的不确
定性,可增进接收方的组织程度,即有序性。自在信息向自为信息转化,以积存
信息的存在为条件。从自在信息中取得更多更有用的自为信息,就是信息资源的
开发过程。
经济学中的信息,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事件
状态(主、客观不确定性)之间概率性结构的知识差,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
量,更不是精神。本文把信息理解为一个增量概念:信息即为传递中的知识差。
这样,拥有信息的参与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知识差来谋取利益。其数学概念可以
表示为:
在同一传递过程中,如果任意给出一个知识度s。,只要能够确定另外一个知
识度s,,那么,当s,一so=厶>0,且{厶}£b;}时,厶对于%是信息,s,是&的
信息源,%是&的信息用户;当so—s,=As’>0,且{As’j∈扣,j时,As’对于是是信
息,%是足的信息源,s,是so的信息用户;当k一&}=As,且满足lim LXs=o时,
&对于瓯,或殴对于岛,都不能发生信息或成为信息源。
在上述定义基础上的信息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主
客体二重性、信息的无限性、信息的动态性、信息的依附性、信息的可计量性和
传递性等。这些性质是信息的最根本的性质。若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信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来看,信息在上述性质的基础上可衍生出的两个主
要性质,即信息的可共享性和不完全性。
信息的可共享性是指信息在同一时空中可以被有关市场参与者所共同获得和
2
硕1‘,≯ft论丈
利用,它的这种特征就是信息的可共享性。
和私人产品的属性。根据信息的这个属性,
两种形式。
这一特征说明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
可以将信息分为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
公共信息对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首先,公共信息对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
Arrow认为,公共信息的存在妨碍了市场风险分担,也破坏了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收益。Hirshleifer(2001)【6】证明,市场公共信息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市场运行的
效率。公共信息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的的刺激和动力,在交易
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市场效率也相应地下降。其次,公共信息对市场参与者具有
正面影响。Arow认为,在不存在状态依存市场的条件下,增加公共信息可以相
应地扩大社会福利的数量和范围。
私人信息是个别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在市场中,个人
既可能拥有优于市场的信息,又可能是劣于市场的信息,前者称为信息优势,后
者称为信息劣势,它们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处于有利或不利的市场地位。私人信息
的存在可能相应地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
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人们只能够获得其所必须得到的那一部分经济信息,
而非对他们有用的全部市场信息。任何关于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认
识和知识都不可能也不必要是完全的。这是由信息的无限性决定的。就市场信息
本身而言,人们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受
到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包括人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其次,受到信息
传播过程所造成的信息滞后性的限制,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的,人们
面临的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己有的信息不可能对现实世界作出全面和完整
的反映;再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需要一定的获得成本,因此成本一收益原则
客观上要求人们要有选择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掌握和使用信息需要时间、精力和
费用,人们必须考虑信息获得的成本和收益。
正因为私人信息与信息不完全性的存在,所以导致了市场上的信息都是非对
称分布的。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信息供给方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来谋取利益,
而信息需求方则不得不花费一定精力来搜集自己所需信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文的研究可以说明,在什么
情况下,信息供给方作出不如实传递信息的决定,而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信息需
求方作出搜集信息的决定;从现实的角度看,本文的研究可以解释商家们通过各
种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而消费者则习惯于货比三家;战争双方或竞争双方发布
各种虚假信息来搅乱对手的判断,而同时又不择手段搜集对手的一切信息;股票
市场中流言满天飞而股票购买者则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所谓的“内幕消息’’的
情况等等。
信息fjC需方问的1r合作ffIi毋;分析
1.2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信息供给方通过选择是否如实传递信息来改变另一方的概率估计,从而
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模型。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1982)[71建立了一个垄断限价模
型,他们认为,在现实环境中,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对手的成本函数及其
战略性决策以及整个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完全知识,很多信息为
私人所有,因此,在位厂商与潜在厂商之间进行的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视为不对
称信息博弈行为。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的类型(高成本或
低成本)以及收益函数,只有一个先验概率对此进行估计,然后利用博弈过程中对
在位厂商先前行动的观察按贝叶斯方式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的概率估
计在位者的类型和可能的收益函数。在此种情况下,在位厂商通过价格行为向竞
争对手传递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类型的估计信念。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的垄断限价模型,强调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入
者不知道在位者的生产成本类型,在位者试图利用限制性定价手段向进入者显示
自己是个低成本的厂商,以区别于高成本的厂商,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是无利可图
的,高成本的厂商制定高的价格。对于高成本厂商来说,这是一种理性决策,他
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使进入者可能把他误认为是一个低成本的厂商,慑于
进入后的价格战,进入厂商只能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定价是一种信
号干扰的手段。
尽管如此,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只考虑了在位厂商的成本与进入者无关
且在位者已经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的情形。而哈瑞顿(Harrington,1985)在假定潜
在厂商完全处于信息弱势(连自己的成本结构都不知道)的条件下,证明了低成
本在位厂商的最佳定价策略是将限制性价格设定在高于垄断价格的水平,以向潜
在厂商传递该产业是高成本的信息,从而策略性地遏制其进入。产生这种直觉的
机制是高价格与在位厂商和新厂商的高单位成本联系在一起,高价格向潜在进入
者传递了低利润的信号。
纳尔森(1974,1975)【8】论证了广告实际上是一种信号。提供上乘质量产品
的卖方想把这种事实告诉消费者,就会选择广告的形式,广告内容实际上可能是
信息性的。广告会把注意力吸取到相关事实,从中得出一些有效的内涵。当然,
即使广告本身没有信息内容,还是有一条信息被传送了:这种产品是值得促销的。
这样,高质量的公司会赢得许多回头客,而低质量的公司只能指望一次性买卖,
当然,其他商人也都可以如此标榜。低质量公司的产品成本很低,可以发现即使
无重复购买的希望,广告也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当消费者达到了有能力区分正当
或不正当宣传的程度,真正的高质量公司可以从广告中获得不同的优势。
4
幸昆仑、杨剑侠(2004)Ilo]基于信息不对称,建立了一个证券市场虚假信号传
递博弈模型,从以衍生金融市场为“误导"工具的角度对股市羊群行为的产生机
理进行了阐释。在该模型中, “庄家”利用衍生金融市场发送股市虚假信号一普
通投资者接受到信号,并受其误导而改变自身对股市的投资先验一普通投资者进
而同时增加对某种股票的投资,从而导致羊群行为的产生。从而得出结论:政府
必须采取措施,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降低服务费用,使普通投资者以较低的且能
承受的成本获取到足够的证券市场信息,缩小具有优势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从
而最终可达到缩小自身对信息优势者的虚假信号的敏感性(尽管由于市场的复杂
性使得普通投资者对该类信号难以准确判别)。
何伟(2005)【11】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在该模
型中,作为风险投资对象的风险企业,大多只拥有专利、专有技术等形式的无形
资产,也未建立起自己的经营记录以及相关信誉信息,其市场价值难以评估。这
些特点使得代理人(风险企业家),有着委托人(风险投资家)所不具有的信息
优势(比如关于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敬业精神等方面信息)。为了争取到风险资
本,风险企业家往往会隐藏对己不利的信息,而只向风险投资家提供对己有利的
信息,逆向选择由此出现,结果会导致一些较高素质(类型)的风险企业家不能
获取必需的风险资本。
左小德(2006)[12】建立了一个双寡头垄断市场下的企业广告竞争模型,从理
论上证明了,为做出最佳决定,在完全信息动态条件下进入企业控制渗透成本可
以达到和在位企业同样的广告效果,而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在位企业可以凭借
信息不对称优势节约广告成本。在位企业根据渗透成本概率的高低选择广告决策。
凌艳平(2005)[13】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进行了阐述,他分别对上市公司经
营者,股市投资者,监督机构,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所散发的虚假信息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
以上各模型都认为为了获得信息私有所带来的利益,信息供给方会通过选择
是否如实传递信息来改变另一方的概率估计,其着重点都放在信息供给方采用这
些策略后对均衡的影响上,然而这一利益具体是什么,各模型并没有加以分析,
并且各模型都隐含假设,即采取这些策略是不需要成本的,这一假设并不符合现
实。

而对于信息需求方决定是否在市场上搜集信息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的研究最
早是从斯蒂格勒(1992)t14J开始的,他建立了寻找理论,寻找理论假定决策者不知
道的选择对象不能成为他的选择,其核心概念是决策者不仅仅面临着选择空间Y,
而且还面临着一个样本空间或未知信息集Y。,Y。中也存在着选择对象,但是这些
对象是决策者“不知道"的对象。决策者只能在Y中选择,寻找就是决策者将样
本空间中的选择对象转变成选择空间中的选择对象的活动,是将未知的选择对象
转变成已知选择对象的活动,或者更简单的讲就是将Y。中的元素转变成Y中的元
素。对于寻找者而言,他面临的选择就是:{寻找,停止寻找),如果他决定停止
寻找就意味着在已有的机会集合中选择一项行动,决策过程结束。如果他决定寻
找,就意味着决策并未结束,要继续寻找新的选择对象。
格林和格鲁劳(Kerstin Gerling and Hans Peter Gruner,2003)[15J基于以下假
设分析了在委员会决策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委员会成员对他们各
自所处的状态并不总是给出真实的信号;信息的获取是有成本的;委员会各成员
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并不总是相同的;在投票前,委员会成员之间可以交换意见。
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信息获取是有成本的假设限制了委员会的规模大小,委员会
规模越大,主动获取信息的激励越小,因为信息的失真的程度越高,更容易被迷
惑;在一定规模下,即使各成员利益存在差异,交换信息能让决策更好的做出;
如果各成员存在某些共同的偏好,能使决策更好的做出;最终决策的做出由自然
决定的最初的状态和决策过程中各成员发出的不同信号共同决定;不完全信息水
平下搜集信息获得的期望水平比完全信息水平下获得的期望水平更高;独立的成
员更愿意为了自身的效用去搜集信息。
布南泽和蒂卯(Rodica Br anzei,StefTijs and Judith Timmer,2000)It61基于
向谁获取信息、怎样支付报酬的问题构建了一个信息获取模型,作者主张向信息
更充分的相关人获取信息并约定向其支付一定的报酬,从而增强自身的决策水平。
布得鲁(Cheryl Boudreau,2004)[17】在掷钱博弈的基础上分析了是否该相信陌生
人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97%的人愿意相信与他拥有共同利益的人提供的信息,
而对拥有相对利益的人提供的信息,只有39%的人愿意相信,结论还显示,即使
对说谎话的人事后进行惩罚,人们更愿意相信和他拥有共同利益的人提供的信息。
刘奇宏和塞尔非斯(Qihong Liu and Konstantinos Serfes,2007)t18J认为消费者的偏
好,习惯和性格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
习惯来制定营销策略,而拥有资本的它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获得消费者的各种信
息,消费者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解决的办法是设立规章规定私人信
息是一种财产,公司运用私人信息消费者必须得到补偿,从而提高消费者效用。
张利风(2006)【l 9】用信息搜集来刻画个体私人信息内生的状况。不同能力的
个体用相同的成本获得具有差异性的信息和不同能力的个体用不同的成本获得相
同的信息是信息搜集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状况。他用信息搜集和投资中的激
励问题研究不同能力的个体用相同的成本获得差异性信息的状况,用信息搜集和
融资中的激励问题讨论不同能力的个体用不同的成本获得相同信息的状况。信息
搜集和投资中的激励问题研究的是委托人如何通过代理人的信息搜集获取信息以
对是否进行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信息搜集和融资中的激励问题讨论的是具有融
资需求的委托人在报价差异化的市场上如何利用代理人的信息搜集降低融资成
6
硕I‘学f?i论殳
本。
上述各理论和模型分析了信息需求方搜集信息的方法并论证了搜集信息对信
息需求方效用的影响。但搜集信息是有成本的,所以信息需求方在做出搜集信息
决策前应该对该决策的利弊进行衡量,但上述理论和模型并没重点加以说明,也
没有模型把信息供给方在拥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决策和信息需求方处于信息
劣势时如何决策放在一块加以分析。
1.3研究思路
完全信息是指行为人具有关于经济环境的完全知识。显而易见,世界上没有
人具备其所处的环境的完全知识,对此,有人认为,完全知识是不必要的,因为
价格体系对一切必要的信息都作出了适当的反应,所以行为人需要的唯一信息就
是自己的偏好和价格。这是个十分理想化的观点。现实世界却是复杂的,而且价
格体系本身也不是这么简单,例如存在非线性价格(如数量折扣)和同一商品有
几种不同的价格:如果信息的结构不同(例如,所有的行为人对经济变量具有的
知识水平不同),那么经济运行的状况也不同。可见,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似
乎并不象其表面上看上去那样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需要的信息比价格体系
包含的信息要多。例如,在瓦尔拉纯交换一般均衡模型里,假定一个经济由大量
的行为人组成,任意个人在任意时点都知道自己的偏好和禀赋,并决定商品的价
格水平和数量,即超额需求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环境(偏好和禀赋)和价格计算出
来。在该模型中,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均衡(即市场出清)。但是,因为均衡是以
总超额需求函数为基础的市场出清的条件,如果行为人是有限数量的,那么他们
不可能都是价格接受者:如果每个人都是价格接受者,那么必须有一个行为人连
续统。又因为没有历史的均衡价格,所以必须有一个在模型以外的“超’’行为人,
比如一个拍卖人,来确定均衡价格,而且,拍卖人必须知道市场总超额需求。如
果没有拍卖人,则必须设计出一种卖者喊价的机制来解出均衡价格;但是,要使
卖者喊价机制得到运行并收敛于均衡价格,就必须假定所有行为人都能够得到关
于超额需求的信息,以使这个机制得到运行。所以,人们为了求出均衡价格,他
们必须知道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变量(信息),如行为人的数量和市场总超额需求。
如果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价格中的信息,则要将具有完全信息的博弈和具
有完整信息的博弈区别开。完全信息不仅包括当前的环境知识,也包括经济环境
的历史知识,即行为人以前的一切行动和均衡的结果都必须知道;而在一般均衡
环境中,完整信息与当前的环境知识有关,每个行为人都知道自己的偏好和禀赋,
以及其他行为人的偏好和禀赋,并把这些知识当作常识。常识表示不仅任意行为
人都具有自己的完整信息,而且还知道任意其他行为人具有完整信息。它在非合
7
信息fJ!需疗问的1r合作博力:分析
作博弈中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古诺一纳什双寡头垄断市场模型中,在一个企业
行为给定的情况下,均衡时每个企业都使其利润最大化,而且均衡产出对每个企
业都是最优的。在这个模型罩,任意企业都必须知道自己的和对方的收益函数,
可见,要得到古诺一纳什均衡,也就是要使常识的要求有效,需要大量的信息。
如果考虑到不确定性下的经济模型,那么必须改变市场的确定性假设和模型的信
息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不确定的,行为人对环境各种状况的理解表现为
一种主观信念。例如,在不确定情况下的Arrow.Debreu模型中的信息与在确定情
况下一般均衡模型对信息的要求相似。在这个模型里,由于世界的每种情况是可
以区分的,所以在任意情况下每种商品都可以进行交易,这大大增加了市场和交
易的数量。可是,行为人除了知道世界发生了的情况及其偏好和禀赋的信息外,
他只知道价格,此外再无其他的信息。但是,如果要真正求出均衡价格,必须知
道世界每种情况下的总超额需求。因此,行为人为了能够得到正确的决策,他当
然需要价格及其所包含的信息,但是这还不够,他还必须知道经济环境的其他方
面的知识和信息。所以,价格的确包含了许多经济信息,但绝非全部信息。Stglitz
也认为,如果信息是有价的,那么市场价格只能够不完美反映知情者的信息。行
为人为了避免错误的决策,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就犹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一
一信息需求的无限性,所以并不会真正存在信息供给过度的情况,更加合理的是,
相对于信息需求而言,信息供给似乎是永远不足的。
本文从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出发j认为就需求的角度而言,
由于信息具有价值,所以行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就供给角度来说,由
于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
力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粘性,使得行为人可能利用其拥有私
人信息的有利地位来获得超额收益,从而导致了市场上存在信息供给不足。
以往对非对称信息的研究都是在委托人一代理人的框架下进行分析的,不同
模型的特征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张维迎,2005)【20】: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
动,自然选择状态;由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获得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
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状态本身。委
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
利的行动。
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自然选择状态;
代理人观测到自然的选择,然后选择行动;委托人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不能
观测到自然的选择。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在给定自然
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3.逆向选择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
曼I~- 硕l。≯ft论上I—o鼍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
不知道;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
4.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
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
与代理人签定合同。
5.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
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
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从上述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是以下的问题:一个参与人
(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代理入)按照前者的利益进行行动,但委托入不
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
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
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设立合约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
人最有利的行动。而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则通过隐藏信息,传递信号的方式来
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现实经济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预测到所有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情,并在合约中对交易各方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责权利做出明确界定,并且这样
做的交易费用将相当高。Hart(1999)t2I】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合约的不完全性:“第
一,在复杂的、十分不可预测的世界中,人们很难想得太远,并为可能发生的各
种情况都做出计划。第二,即使能够做出单个计划,缔约各方也很难就这些计划
达成协说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情况和行为。对于这些,
过去的经验也提供不了多大帮助。第三,即使各方可以对将来进行计划和协商,
他们也很难用下面这样的方式将计划写下来: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外部权威,比
如说法院,能够明确这些计划是什么意思并强制加以执行。"因此我们也可以相
信,激励总是不完全的,即使该激励完全,其谈判成本以及实施成本也是十分高
昂的。委托人为了让自己对代理人或自然选择状态的判断更接近于真实的情况,
就会在获取信息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与激励的实施成本和谈判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从而决定是否在达成协议之前来收集一定的信息,来让自己对代理人的私人信息
的判断更接近真实情况。
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通过建立一般的博弈模型来分析拥有私人信息的供给者
是否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的策略来改变另一方的概率估计,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
最大化。而信息的需求方又是否决定在市场上搜集信息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1.4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委托一代理模型以及信息经济学的一些
9
竹息fJ!需方问的1r合作博弈分析
理论进行研究,在具体运用这些模型进行研究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使用了在经
济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比较静态方法,在研究某个变量时,假定其他的变量不变,
然后以行为人收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数理推导,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1.5文章的创新点
1.从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出发,认为就需求的角度而言,
由于信息具有价值,所以行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就供给角度来说,由
于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
力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粘性,使得行为人可能利用其拥有私
人信息的有利地位获得超额收益,从而导致了市场上存在信息供给不足。
2.对信息供需方决策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认为信息供给方主要是选择不如
实传递信息来获取利益,而其作用方式则主要有两种,即传递虚假信息的作用方
式和隐藏信息的作用方式。而信息需求方不但可以搜集信息,还可以对自身进行
投资来改善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变自身处于信息劣势的局
面。
3.建立模型将信息供给方在拥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决策和信息需求方面
对信息劣势时如何决策放在一块加以分析。
1.6结构安排
本文首先对基本思路、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进行阐述;第
二章从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出发,认为就需求的角度而言,由
于信息具有价值,所以行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就供给角度来说,由于
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力
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粘性,使得行为人可能利用其拥有私人
信息的有利地位获得超额收益,从而导致了市场上存在信息供给不足;第三章对
信息供需方的决策及其决策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第四章建立模型将信息供给方
在拥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决策和信息需求方面对信息劣势时如何决策放在一
块加以分析。
10
仍f l‘’;。f?论上
第2章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
2.1不完全市场上的信息需求
信息的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对信息在特定时期内,在某价格水平上,愿意
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此概念提示了两个要点,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
购买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消费者愿意购买信息是因为信
息是有价值的。本文主要是指信息的效用价值。Arrow在分析信息决策时认为,
信息的效用价值是指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种情况下最大化期望效用的差。
Hirshleifer和Riley(1 992)[23】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发挥。对于一组可供选择的最终
行动石=(1⋯⋯x)和一组现实状态s=0⋯⋯S),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自然状态的选
择相互作用而决定了一个相关结果%。在采取最终行动前,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
高期望效用的行动工:
maxV(x)--ZVk)
j (2.1)
上式中的v(c)是期望效用函数。当接收到一个特定信息m时,决策者一般会
对概率信念进行修改,进而选择不同的最终行动。在修改概率信念(即将先验概率
转换成后验概率)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五种概率:
见=状态s的无条件(先验)概率;
qm=得到信息m的无条件概率;
厶=状态s和信息历的联合概率;
q。=L/p,,给定状态J的条件下,信息m的条件概率;
‰=L/q。,给定信息m的条件下,状态s的条件(后验)概率。
利用下表中的联合概率矩阵-,,可以显示这五种概率分布间的相互作用。
信息fj!需7』.问的1r合作博力;分析
状态(s)
信息的概率
联合概率矩阵(,=[五。】)
I口,l=^、⋯,
j 1 2 ⋯ M’ 状态的概率
l Ju J12 ··· Jiu 置
2 J21 .,22 ⋯ ,2M 办

●●● ⋯ ●●● ⋯ ●●● ●●●
S Jsl Js2 ... Jsu B
吼q2 ⋯ qM 1.0
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看,状态s的先验概率B是同一状态下后验概率‰的
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因子是信息概率q。:死=五l+⋯+‰=q17rsl+⋯+锄‰,可
以得到下表所示的似然矩阵L:
状态(
似然矩阵(£=[tj--[q。】)
1日J∞、⋯,
£I 2 ⋯ M’

I 吼d q2.1 ⋯ qu.I 1.O
≯) 2 q2.1 92.2 ⋯ g.】If.2 1.O
●●● ●●● ●●● ●●● ●●● ●

S q1.S 92.S ⋯ gJ|lf.s 1.O
如果准备采取最终行动,个人将会选择公式(2.1)表示的期望效用最大的行动,
公式(2.1)可改写为:
MaxU(x,万)=Σ亿屯)
J j
(2.2)
决策者利用公式(2.2),根据先验概率分布来计算出将采取的最优最终行动而。
当接收到一个信息m时,决策者将再次利用公式(2.2),此时考虑了后验概率‰,
12
硕I学位论上!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曼曼基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II . o曼
因此会产生一个最优最终行动‰。用效用单位表示的信息研的价值可以定义为:
wm=Uk,‰)一u‰,‰J (2.3)
w卅是从对最优行动的修正中得到的期望收益,它是根据个人修正后的概率
‰=(7/'1。,⋯,乃。)计算得到的。很显然,期望效用收益不能为负值,否则‰就不会
是利用后验概率得到的最优行动。如果即使概率信念被修正,信息m也可能不会
导致最优行动发生变化,那么此时wm=0,即信息,7l的价值为零。由于信息具有这
样的价值,所以只要信息需求者具有购买能力,我们可以认为其对信息的需求是
无限的。
2.2不完全市场上的信息供给
信息供给是指提供信息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市场提供的信
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限定:一是信息提供者愿意提供,二是信息提供者在一定
价格下有能力出售。可见,一定时期的信息供给并不等于社会全部信息的存量。
信息供给除受到信息提供者意愿、提供成本和信息需求方面的限制外,还受到信
息市场的发展程度的限制。市场机制越发达,信息的传递就越畅通,信息的传递
成本就越低,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反之,市场机制不发达,信息需求则更多通
过非市场途径得到满足,信息存量就不能转化为有效的信息供给。由于行为人有
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以
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粘性,所以不完全市场上可能存在信息供给不足。
1.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假设的基础上,
自然就认为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得全部市场信息。这意味着参与者能自动得到投资
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他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无限的,不会有任何偏差。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不完全市场中的参与者在其决策过程中常常存在认知偏差。信息
获得过程不是仅把外部信息简单地复制到人们的记忆中,而是对外部信息的一个
复杂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参与者首先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
官接收现实世界的信息刺激,形成一个被感知的刺激集合,并在这些刺激集合中
有选择地进行理解,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在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人们经常需
要把感知力、记忆力和思考力等认知能力集中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上,这种
把精神努力和认知资源投入到被输入的刺激上的过程就是注意。由于认知能力的
有限性,决策者总是选择性地处理信息,即选择性注意。它说明决策者不能保证
将所有的相关信息吸收并准确解释,人们常常是“认知的吝啬鬼"。注意的程度
是从无意识的、前意识水平,到有意的、控制性的焦点注意的连接上反应出来的。
集中精力注意外部刺激,需要很多意志努力,而意志努力是以唤醒为基础的。唤
竹息fji需方问的1r合作博贫分析
醒程度与信息处理结果之间存在倒U关系,唤醒程度太低,注意范围就过分分散;
唤醒程度太高,注意范围就过分集中。
这两种唤醒程度都可能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处理不充分,降低决策的准确性,
只有适度的唤醒程度才能使决策者集中注意,提高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在选
择性注意中,决策者常常会产生三个方面的认知偏差,即片面性偏差、易变性偏
差和保守性偏差。保守性偏差也称为保守主义偏差,包括固执偏差和偏执偏差。
它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人们在面临新的信息时不愿意理性地更改其现有观念或
信念。具体表现在人们过于重视先验概率,而相对忽视了后验概率。例如,人们
在已经对某项投资有高投入的情况下,会积极追求与自己利益相一致或相关的信
息,回避具有冲突性的信息(固执偏差),或者尽可能把冲突性或不利的信息解
释为有利的信息(偏执偏差)。保守性偏差造成了投资者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及其
技能和投资策略等表现出过度自信。同时,由于人的大脑习惯于考虑固定的、简
单的、具体的和相对确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带有一种近似自动处理、快
速反应、寻找捷径和形成直觉的特性,所以,当人们考虑灵活的、复杂的、笼统
的和不确定的问题时,过度自信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使之易于出错。
2.人的有限理性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力的局限性
人类行为中,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而且即使在
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因为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时候也未必能够实践理性行为;在
特定情景F,人们的多样化动机会导致放弃使用理性行为。由于人们是有限理性
的,所以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这些认知偏差的存在也
同时说明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根据Shefrin(2000)[24】这些偏差可以分成两类,一
是直观性驱动偏差(heuristic.driven bias),另一类是框架依赖(framing dependence)。
直观性驱动偏差是指人们在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他们依靠过去的经验或者简单
判断的方法进行决策。直观性驱动偏差主要包括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过度
自信、定位和调整、后见之It斐J(hindsight)、模糊规避(ambiguity)、神奇式和准神奇
式思维(magical and quasi-magical thinking),以及文化和社会因素等。框架依赖是
指人们会因为情境和事件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选择。框架依赖可分为几
种情况:损失规避、心理账户、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察赋效应、自我控
制、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等。
另外,人们的决策过程必须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源。但是,事实
上,人们常常是“认知的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Fiske,Taylor,19911【261,也
就是说,人们常常运用直观判断式思维来处理相对复杂的环境产生的复杂的信息。
直观判断或称表征性思维方式(heuristics)的作用机制是:花费很小的努力处理信
息以快速得到结论,很明显,这种方法无法总能确保得到最优的结果。人们运用
表征性思维方式时,首先就对有关信息进行简化,然后将不同的信息及其可能产
14
硕卜譬化论上
生的结果计入不同的心智账户(mental accounting),当人们对事情进行权衡时,常
常会特别集中于一个账户而忽略其他的责任和账户的关系。认知的可得性、忽略
信息等等心理现象都可能造成人们对信息认识的扭曲。当人们在面临需要快速决
策的情况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运用表征性思维方式可能造成系
统性的错误判断。引起这种错误判断的表征性思维方式有:高估事件发生概率的
倾向、过高将实际观察结果理解为因果关系、有时甚至想象出本不存在的原因与
结果有关系等。总之,由于人们理性的有限性和人类自身心理上的许多不足,使
人们在感知和理解信息时,会出现错误并据之做出错误的决策。即使一个人拥有
大量的信息,尤其在信息相互联系和相互证明的情况下,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感
知能力,导致其对环境的错误判断。
信息的理解过程就是人们赋予信息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人们理解信息
的准确性,不仅与信息的内容有关,而且还与理解信息的人有关。在投资决策过
程中,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理解的因素,除了信息本身的实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外,
投资者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心向也是影响对信息组织分类推导的重要因素。心向又
叫知觉定势,或者当前期待,它对知觉的影响,表现为主体以特殊的整合准备来
反映知觉对象。在心向的影响下,人们的知觉会不自觉的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表现出知觉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3.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信息粘性
对于一个有先验概率向量石的个人来讲,一个消息服务“比另一个消息服务U
的信息更加丰富,是指在不管偏好函数和可采取的行动如何,利用U可获得更大
的效用增益。更详细的说,对某些个体而言,根据U修正信念后采取的最终行动
获得的效用增益,比根据U得到的效用增益要大。布莱克威尔认为消息服务U可
以被认为是U在传送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丢失而得到的结果(赫什莱佛,2000)
【271。Stigilitz(1981)1281认为信息产品市场通常是无效率的。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
质,信息的创造者提供的特定信息数量明显少于最优资源配置所需要的信息数量。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信息供给是不足的。本文假设(1)市场是不完全的;(2)行为人
是有限理性的;(3)行为人是风险规避的;(4)信息具有私有价值和获得成本。在这
些条件下,处于不完全市场的拥有信息优势的行为人在信息的边际私有价值不小
于边际获得成本时,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私有信息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它规
避风险。而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人具有尽可能获得信息的动机,这种情况称为信
息需求的无限性。因此,在不完全市场上,行为人对信息需求无限性的条件下,
信息供给不能充分满足信息需求的现象,就可以称为信息供给不足。
第3章信息供需双方的策略类型分析
由于信息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由于行为人有限的信
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信息
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粘性,所以不完全市场上可能存在信息供给不足。这样,信
息供给方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不如实向信息需求方传递信息,以获取利益。
而面对信息供给不足,信息需求方则必须尽量搜集足够多高质量的信息来保证自
己的利益。
3.1信息供给方的策略类型分析
信息供给方主要是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来获取利益,而其作用方式则主要有
两种,即传递虚假信息的作用方式和隐藏信息的作用方式。
3.1.1传递虚假信息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的传递虚假信息的例子,如:许多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真实体现以及制造
虚假财务报表等。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二维图形来分析传递虚假信息是如何来
达到信息拥有者目的的。
考虑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即信息需求方与信息供给方效用的和为一常量,
因此,当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时,信息需求方所损失的那部分效用正好为
信息供给方所得的效用相等。假设信息供给方可能存在两种状态:类型1与类型
2,竖轴表示效用,从上往下的代表信息供给方逐渐增大的效用,而从下往上的则
代表信息需求方逐渐增大的效用。两个水平轴代表两种类型的概率,两种状态每
一个可能的概率组合都用直线AB上的一点表示,直线AB在底面上。信息需求
方有两种行动X1,X2,当信息供给方为类型1时,信息需求方两种行动的效用
分别为AH,AG,而信息供给方的效用分别为CH,CG。
16
顾I‘学f?i论殳。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蔓曼!曼!!曼!曼曼!!!舅II毫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鼍!曼曼!蔓
PI 弦n 挖■
如图,令Pl为信息需求方认为信息供给方是类型l的先验概率,此时信息
需求方选择的行动为X1,其效用为AN,信息供给方的效用为CN,信息供给方
利用其信息优势,选择传递虚假信息,信息需求方的后验概率变为堕,此时信息
需求方选择的行动变为X2,其效用为为BM。而信息供给方的效用变为CM,其
效用变化为CM--CN,只要传递虚假信息的成本不高于这个值,信息供给方就有
激励去选择传递虚假信息。
上图分析的是信息供给方选择传递虚假信息改变信息需求方先验概率以获得
效用的作用方式,传递虚假信息的另一种作用方式是改变信息需求方的期望效用,
如下图:
3.1.2隐藏信息
隐藏信息主要有两种:(1)该披露的信息披露的不全面,如在上市公司的财
17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作博贫分析
务报表中,上市公司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有关信息陈述不充实,断章取义,
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等。(2)该披露的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如一些上市公司对
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
知的重大事件,任何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误导
性影响的传言消息,市场上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原因披露或公开澄清的不迅
速,尤其是在公司资产重组方面,市场早在公司正进行重大重组的传闻中,股票
价格有了很大涨幅后,上市公司正式的重大重组公告才迟迟与大家见面。其作用
方式如下图:
假设信息需求方对信息供给方是类型1,类型2的先验概率都为P,如果信
息供给方如实披露信息,信息需求方对信息供给方是类型l的后验概率变为P1,
对信息供给方是类型l的后验概率变为P2,但当信息供给方选择把该信息全部隐
藏或隐藏一部分该信息后,就会使信息需求方维持原先验概率的判断,或做出错
误的后验概率判断。图中,当信息供给方隐藏了该信息全部信息后,其效用增加
了IJ。因此,只要隐藏信息的成本不大于这个值,信息供给方就有激励去选择隐
藏信息。
3.2信息需求方的策略类型分析
信息需求方主要从下列解决信息供给不足的方法中选取自己的对策:
1.从外界搜集信息;
预I‘学f?i论上
I I II II II
2.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
3.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过多的信息丢失。
由于方法3主要通过政府改善市场来实行,所以信息需求方主要采取前两种
方法来避开自身的信息劣势。
3.2.1搜集信息
信息搜集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行为获取信息的过程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
信息搜集以获取信息是个体获得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个体在市场进行交易前
(后)或在形成契约关系前(后)进行信息搜集以获取信息是经常发生而又非常
普遍的现象。例如,在购买一商品前,买者经常会对该商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经
理们在投资多少和在具体什么项目上进行投资的决策前都希望能够找到有利润的
项目;那些为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投标的投标者在决定投标前都希望能知道他们
所投的标被接受的可能性有多大;基金经理在为其客户选择投资组合前经常进行
调查、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3.2.2搜集信息的方法
3.2.2.1对信息源的搜集
信息源是信息的原始出处,产生原始信息。由于原始信息的独特性,决定了
对信息源搜集时必须采用非同一般的独特手段。在确定了搜集范围和搜集目标后,
具体而言,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调查调查是对信息源的原始信息搜集的第一步骤,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
性,对信息源的实地调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调查有观察记录和访问研
究两种方式。观察记录是对信息源的运动变化的每一过程进行客观记录。访问研
究是将信息源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内每一因子进行访问了解,以便对全系统更
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最好的情形是将观察记录和访问研究综合运用,以
期得到更好的效果。
2.提炼分析经过调查后,将所得到的零散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出与最
初搜集目的相关的内容,再将其与信息的整体的较长时间的运动状态进行对比评
判,剔除虚假成份,确认出自己所要搜集的信息。这一过程主要是排假和选取核
心原始信息的过程,是对原始信息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确认的过程。
3.加工标识加工标识是将原始信息中的特殊表象转化为可识性信号的过
程。一般来讲,可转换为声音、图象、文字及计算机编码等方式,这种可识性标
识转换工作完成后,对于原始信息的搜集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
4.合并将许多搜集到的原始信息集中放置在一起的过程,就是合并的过程。
这项工作是为了防止搜集来的信息散失,也是为了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整理的方便
19
信息fj!需疗问的1r合作}!fi贫分析
而进行的。纸本文献式信息可简单装订、粘贴,若存储于计算机内可利用数据库
文件或采用其它加工处理系统的特定方式,若是声像载体方式可翻录、刻录、剪
辑于一体或集中放置。’
3.2.2.2在信息传播通道中搜集
在信息的传播通道中搜集信息是广泛采用,并被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搜集
方式,它的搜集步骤由以下几部分完成:
1.资料拥有从客观上讲,信息存在于大量的资料中,资料是信息的集合。
所以搜集信息,首先要拥有资料。由于在通道中流动的信息都依附于一定的媒体
之上,所以对资料的拥有也就是对有记录的媒体的拥有。通常来讲有以下几种形
式:
(1)纸本式资料:包括报纸、期刊、书籍等各种公开及内部的出版物;载有
信息的文件、记录本、纸条、复印件、像片、图纸等非出版信息资料。
(2)机读式资料: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胶片等。
(3)网络式资料:网络式资料是正在流动中的资料,有些本身有存贮功能,
如计算机网络中信息,可随时调用;有些不能随时调用,如广播电视等。对于后
者,在收集中应同时使用其它手段,如录音、录像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可存贮资料。
(4)特殊信号资料:如雷达信号、电报密码等,由于其专业性应用极强,故
不在通常意义的信息搜集范围内。
(5)活通道资料:对于会议、谈话、访问等在交流中产生的信息,可采用录
音、录像、记录等方式来拥有资料。
对资料的拥有是信息搜集的前提,拥有资料时应注意要拥有那些可存贮的资
料。如果是即时性很强的不可存贮的资料,一定要将其转换成可存贮的资料,只
有能存贮,才能进一步利用。
2.浏览与寻找浏览与寻找是了解所拥有的资料内容,并从中搜出所要搜集
信息的过程。浏览分为对信息标题的浏览和对全文的浏览,寻找包括对标题的寻
找和对全文的寻找。浏览和寻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浏览的前提下才能寻找,
对标题的浏览、寻找可能会遗漏信息,而全文浏览又耗时太多。有时一份关于甲
事物的资料中可能含有乙事物的信息,而乙事物的信息恰恰是在搜集范围之内,
这样仅通过标题是不能知道资料内有乙信息的,只有全文浏览和寻找才能获得乙
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倡全文寻找,除非是与所搜集范围相去太远、风牛
马不相及的资料,才可做标题浏览。
再一种方法是做标题浏览,寻找出有关的和可能有关的,再对这样的资料做
全文浏览,这是一种提高搜集效率的方法。但切记,这种方法仍旧可能有所遗漏,
所以全文浏览与寻找才是保证收全率的唯一方法,当然它是最不经济的方法。
20
硕I“学1i7沦史
在浏览与寻找过程中,所应配合使用而且必须使用的方法是符号标引。所谓
符号标引是将你所寻找到的有关信息做特殊标志,以区别于其它资料内容。在纸
本文献中可采取用笔圈划、折页、央签等方式,在计算机及网络中可采用其独特
的标引方式进行符号标引,对光盘、磁盘、录音带和录像带应另附标记说明,贴
于表面。
3.截取浏览与寻找是搜集工作的神髓,而截取是将浏览与寻找的结果具体
化。所谓截取,就是将已经指定要搜集的信息从原有载体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4.合并同对信息源的搜集一样,截取后的信息也应有合并的过程,其方法
同信息源原始信息合并方法大同小异,其宗旨是一样的,是为了防止遗失,以利
加工。
3.2.3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
信息需求方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在
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具有相同能力的情形是比较少见的。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更
符合实际的情况可能是不同个体所具有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个体是异质的,即有
的个体在某项经济活动中会表现出较高的能力,而有的个体显示的则是较低的能
力。同样,在进行信息搜集而获取信息时,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能力也必将是不
一样的。其模型分析如下:
假设是信息需求方异质的,即有高能力的信息孚求方和低能力的信息需求方,
所有能力类型的信息需求方在进行信息搜集时的努力状况只有两种:努力和不努
力。异质的信息需求方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所获取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但是努
力对于所有的信息需求方来说都意味着产生成本,所有能力类型的信息需求方努
力进行信息搜集所产生的成本是无差异的,都为e,换言之,异质的信息需求方
在努力进行信息搜集时的成本是相同的,但是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而获取的信
息是有差异的。
假设1 假定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9∈(汐,旦),可能为芝,也可能为否,其概率
为y和l一’,,0<v<1,芝代表低成本,万代表高成本。
假设2 信息需求方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
采取行动,令该行动可能产生两种状态,s∈ls,墨},状态i代表成功,产生的收
益为瓦>0,状态墨代表失败,产生的收益为星<0。
如果努力进行信息搜集,信息需求方可以得到一反映信息拥有者类型的信号
盯。高能力代理人在努力进行信息搜集状况下观察到的信号和低能力代理人在努
力进行信息搜集状况下观察到的信号是有差异的。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高能
2l
竹息fj!需方问的1r合作博贫分析
力代理人得到的信号为盯Ⅳ∈(i,O=H),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低能力代理人得
到的信号为吒∈(瓦,生)。信号i、信号垒、信号瓦和信号生是有差异的,不
会混同,并且信息需求方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所获得的信号盯Ⅳ、信号垒、信
号O一"t、和信号O一"L的概率是外生给定的。即:p(i胆)=P(垒/万)=%;
p(i厘)=P(生/万)=屯。因此,同信号垒相比,信号石是有关信息供给方类型
的好消息;同信号丝相比,信号吼是有关信息供给方类型的好消息。
无疑,我们有:p(垒胆)=尸(石/石)=1一%;p(生胆)=P(i/石)=卜吒。记:
高能力信息需求方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一0"/.I的概率为P(i);高能力
信息需求方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垒的概率为p(垒);低能力信息需
求方通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i的概率为P(i);低能力信息需求方通
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堕的概率为p(生)。则:
P(i)=%V+(1一%)(1一w.p(垒)=%(1一V)+(1一%)y
P(i)2吒y+(1一屯)(1一w:p(生)=sL(1一y)+(1飞)V
显然,o<P(i)<1,o<p(垒)<l,o<P(瓦)<1,o<p(生)<1。
不妨令:当高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时,根据该
消息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条件概率为
P《酬%);当高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时,根据该消
息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条件概率为
PI影盯Ⅳ};当低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时,根据该消
硕f,学f_沦之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蔓曼曼I I I I I
= =:== I曼曼曼曼
思判断信思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条件概率为
P(否/i):当低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时,根据该消
息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条件概率为
P(-/垒)。记:
“(i)=P(./i);“(垒)=P(影垒);“(i)=尸(-/五):“(生)=P(-/堕)。
可以得到:
“(i)5葙.“(垒)2错.材(五)5葙.“(生)5错
一(i)2丽SHY 2石焉丽
“(i)。葙。而葡SLV丽觥(i)一“(i)2矧>。
所以“(i)>“(瓦)
同理可得:
“(i)>“(鱼).“(i)≥“(垒).“(丝)>“(垒)
所以“(i)>“(i)≥“(垒)>“(垒)>0。
令:高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时,根据该消息判
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所产生的期望收益为
瓦;高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时,根据该消息判断
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所产生的期望收益为%;
低能力信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好消息时,根据该消息判断信息供
给方的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所产生的期望收益为R;低能力信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竹‘博力:分析
息需求方经过努力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坏消息时,根据该消息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
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动获得成功的所产生的期望收益为R。
由于石:“匠庙+【1一“簖燃,篮=“虹床+B一“也烛,
所以石一生=bE)一“k版一星)
fi—r>0,星<0,又“(i)>“(i)≥“(堕)>“(红)>0,所以
石一生=k(_)一“匕版一星)>0,即石>堕。
同理可得:RL>堕,靠>见,生>鱼。
所以RH>雹>吃>RH。
上式表明,在努力进行信息搜集的状况下,对于信息需求方来说,高能力的
信息需求方所获得的“好消息”才是真正的“好消息",高能力的信息需求方所
获得的“坏消息’’才是真正的“坏消息”。高能力的信息需求方获取的信息更“精
确’’地反映实际的情况,低能力的信息需求方获得的信息比高能力的信息需求方
获得的信息要粗糙些。所以对于低能力的信息需求方来说,对自身进行投资来改
善其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变自身处于信息劣势的局面,不失
为一种好方法。
24
硕lIJ学化论上
第4章信息供需双方间的短期非合作博弈分析
上面讨论了由于信息需求方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需求方自身心理上的许多不
足,他在感知和理解信息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并据之做出错误的决策。信息供给
方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不如实向信息需求方传递信息,以获取利益。而面
对信息供给不足,信息需求方则有可能通过从外界搜集信息以及提高自身的信息
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来解决自身的信息劣势。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才会
做出这样的决策呢?我们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均衡模型来进行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自然首先选择参与人的类型,参与人自己知道,
其他参与人不知道;在自然选择之后,参与人开始行动,参与人的行动有先有后,
后行动者能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但不能观测到先行动者的类型。但是,因为
参与人的行动是类型依存的,每个参与人的行动都传递着有关个人类型的某种信
息,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来推测其类型或修正对其类型
的先验信念(概率分布),然后选择自己的最优行动。先行动者预测到自己的行动
将被后行动者所利用,就会设法选择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避免传递对自己不
利的信息。因此,博弈过程不仅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过程,而且是参与人不断修
正信念的过程。精练贝叶斯均衡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的基本均衡概念。它
要求,给定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类型的信念,参与人的战略在每一个信息集开始的
后续博弈上构成贝叶斯均衡;并且,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人使用贝叶斯法
则修正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类型的信念(斯达德勒,2004)[29】。
4.1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l 假定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9∈(否,旦),可能为芝,也可能为万,其概率
为V和l一1,,0<y<1(也可能等于0,等于1),芝代表低成本,万代表高成本,信
息供给方根据自己的类型给出信号盯,它可以在事后得到验证,我们假设只取两
个值墅和i,令当0=旦时,信号ao为真,当p:否时,信号一er,为真,条件概率
分别为p(坌/旦)=s2及p(i弦)=屯, 0<焉<1,0<S2<1。
假设2信息需求方决定是否从外界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
处理能力来决定采取行动一或恐,如果信息需求方了解到信息拥有者的类型为
芝,他的最优选择是XI,而如果信息需求方了解到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否,他的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作竹贫分析
最优选择是恐。
假设3 令y(x)为信息需求方采取行动x时信息供给方获得的期望收益,并
且矿(‘)>矿(而),u(x)为信息需求方采取行动X时获得的期望收益,c0为信息供
给方如实传递信息的成本,C:为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的成本,q>Co。
假设4信息需求方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目的
在于修正其对信息供给方类型的信念,提高其判别信息供给方发出信号的真伪性
的能力,为了简化模型,假设如果信息供给方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时,信息需求
方选择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P为发现信息供给方
发出的信号不真实,并给予其r的惩罚的概率,信息需求方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
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为G。
4.2模型的博弈时序
首先由自然决定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芝的概率为1,,类型为0的概率为1一V,
信息供给方了解自己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如实向信息需求方传递信息;
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给方的确切类型,决定是否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
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并依此按贝叶斯法则对信息供给方的具体类型进行推断,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行动。
信息供给方和信息需求方之间执行时序可以用下图表示。
t=O t=l t=2 t.3 t=4
(1)t=O,自然选择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给方的类
型,但知道其为旦的概率分布为1,,为万的概率分布为1一v。
(2)t=l,信息供给方决定是否如实向信息需求方传递信息。
(3)t=2,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给方的确切类型,决定是否搜集信息或
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
(4)t=3,信息需求方按贝叶斯法则对信息供给方的具体类型进行推断,并
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行动。
(5)t=4,信息供给方与信息需求方获得收益,博弈结束。
记:信息需求方进行信息搜集获得信号O"a的概率为pp。J,获得信号吒的概
率为pb。J。则:
顾I‘,≥仃论文{!!!!!!I............,.....................................,...............................,,.....................,,....一————————————————————=———————————II———————"——}
p乜量J=馏t+Q—V弛一置),
p仁):v(1-s2)(1一vb:
不妨令:信息需求方获得信号o-:后,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旦的条件概率
为p回生),获得信号i后,判断信息供给方的类型为旦的条件概率为p&/瓦)。
则: 石2p日生)2面丽YSl , 石=p吡)=揣, 石2p@/瓦)。矿瓣v(1-s2) , 六2p曰i)2矿瓣O--y)82 。
4.3模型的均衡分析
由于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只知道其类型的概率分布,并依
照信息供给方给出的信号来修改其先验判断,信息供给方就有可能选择不如实传
递信息来使信息需求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矿(五)>矿(恐),所以理性的低成本信息供给方会选择如实传递信息,我
们主要来讨论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如何决策,以及信息需求方如何来选择对策。
通过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得到四组可能的期望收益组合,即:
当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如实传递信息,信息需求方选择不搜集信息或不
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时,双方的期望收益为
陟b)一CoM+陟&)一C0k,u“地+uk耽。
当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如实传递信息,而信息需求方选择搜集信息或提
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时,双方的期望收益为
陟“)一Gk+陟(X2)一C0k,妙b)一Cf协+眇k)一qk。
当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而信息需求方选择不搜集信息
或不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时,双方的期望收益为
矿G)一Clk+陟k)一Clk,u“h+uk)峨。
当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而信息需求方选择搜集信息或
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时, 双方的期望收益为
矿b)一G—PT]fll+陟k)一Cl—pTk,妙k)+p丁一Gk+矽k)+p丁一Gk。
首先假设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如实传递信息, 由于
ub溉+uk垅>矽“)一G抚+眇仗)一CfM,此时信息需求方的最优决策是选择
不搜集信息或不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如果
27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竹?博毋;分析
陟“)一C0k+陟k)一Gk>旷b)一Clk+陟k)一c,k,那么此均衡解为该博弈的
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反之, 如果
眇“)一Cok+陟k)一Gk<陟k)一c,I/;+Iv(x,)一cl坎,那么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
就会偏离这一均衡解,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
接下来假设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当pT>C,时,由于妙“)+p丁一c,I/;+Iv(x,)+p丁一C坎>u“M+u(恐坡,此
时信息需求方的最优决策是选择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
力,当陟G)一G—prk+少仗)一q—pTk>旷b)一Cok“矿k)-cok时,此均衡
解为该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反之, 如果
陟G)一G—prk+少k)一q—pTk<少“)一coM“yk)一Cok,那么高成本的信
息供给方就会偏离这一均衡解,选择如实传递信息。
当pT<C,时,由于妙G)+pr—Gk+妙k)+p丁一c,k<uG研+uk坡,此
时信息需求方的最优决策是选择不搜集信息或不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
理能力,如果眇b)一CoM+陟仗)一Cok<缈“)一cIk“yk)一Clk,那么此均衡
解为该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反之, 如果
少“)一coM+陟k)一C0k>矿G)一c,k“矿仗)一G坎,那么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
就会偏离这一均衡解,选择如实传递信息。
由上述分析可得,该博弈的均衡取决于c0,q,c:},pT,石,五等多个变
量的比较,各均衡解的计算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4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给方的类型,只知道其类型的概率
水平,并依据信息供给方给出的信号来修改其先验判断,信息供给方就有可能选
择不如实传递信息来使信息需求方做出错误判断来获取利益。而信息需求方则选
择是否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来解决自身的信息劣势。
其中,理性的低成本的信息供给方会选择如实传递信息,而对于高成本的信息供
给方来说,只有当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时,
信息供给方才会选择如实传递信息,而信息需求方也会选择不搜集信息或不提高
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该博弈获得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当如实传递
信息获得的收益小于不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时,信息供给方就可能选择不如
实传递信息使信息需求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信息需求方根
据可能获得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而给予他的惩罚与事前搜集信
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的比较来决定采取何种选择,
如果获得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而给予他的惩罚大于事前搜集信
硕l学f_论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一一一. I鼍!曼!曼!曼!!曼曼
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则选择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
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相反,则选择不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
理解和处理能力。信息供给方根据信息需求方的决定来判断是否偏离原均衡解,
如果不偏离,则构成精炼贝叶斯均衡解。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市场的不完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
息而给予他惩罚的机率不大,而且惩罚力度可能比较小。这样,信息需求方就得
花费大量成本来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解决这一问
题的方法在于完善信息市场的惩罚机制,和降低信息需求方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
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当然根据以下分析而建立信息供给方的声
誉档案也是方法之一。
第5章信息供需双方间的长期非合作博弈分析
上述分析是在博弈只进行一次的潜在假设下得出的结果,这个短期博弈有一
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参与人在前一个阶段的行动选择决定随后的博弈的结构,因
此从后一个决策结开始的子博弈不同于从前一个决策结开始的子博弈,或者说,
同样结构的子博弈只出现一次。如高成本的参与者选择如实传递信息后的子博弈
就不同于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后的子博弈,在信息需求方选择以后博弈结束。如
果放松这个假设,即当博弈重复许多次时,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重复博弈是指
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具体来说,它有下面三个具体特征:(1)阶段博弈之
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也就是说,前一阶段的博弈不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结
构;(2)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博弈过去的历史;(3)参与人的总支付是所有阶段
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或加权平均值。因为其他参与人过去行动的历史是观测得
到的,一个参与人可以使自己在某个阶段博弈的选择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
动历史,因此参与人在长期博弈中的战略空间远远大于且复杂于在每一个阶段博
弈中的战略空间。我们引入声誉模型来对长期中信息供需方决策的过程加以分析。
旨在表明声誉对人的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参与者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经济学
模型是声誉模型(Reputation model),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克瑞普斯和威尔逊
(Kreps and Wilson,1982)[30J以及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
1982)t3l】在“连锁店博弈"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提出的声誉模型(以下简称KMRW
声誉模型)。克瑞普斯和威尔逊(1982)指出, “在多阶段博弈中,参与人试图在早
期获得一种声誉,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好人’,或者是其他类型,但是这
种现象并没有被一些正式的有限博弈理论所分析’’。KMRW声誉模型将声誉纳入
博弈当中,并且引入了两种类型的参与人:好的类型(good)和斯坦克尔伯格类型
(Stackelberg),前者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后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承诺,也被称为承
诺类型。从而解决了“连锁店悖论",为重复博弈中的合作提供了可能。KMRW
声誉模型当中,只要博弈次数足够多或者参与人不知道博弈在什么时候结束,且
每个囚徒都有“非理性”的可能,就会存在一个阶段,博弈双方都选择合作。也
就是博弈参与人在声誉的驱使下,即使是不合作的类型,也会在有限时段内给人
以合作的表象,“伪装”成为斯坦克尔伯格类型,以获取长远的利益。
5.1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定信息供给方与信息需求方进行两时期博弈。在第一时期,参与人1拥有
硕1’学化沦文
曼曼!曼曼曼曼蔓曼!II; 1
.. .I曼!!!曼曼!!兰曼曼曼
私人信息,有两种类型0∈(臼,旦),芝代表低成本,否代表高成本,在第一时期,
参与人2不知道参与人l的类型。参与人1先行动,发送信号磊≥O,发送信号前
预测到参与人2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参与人2接收到信号后,推断参与人1的
类型,根据类型采取行动q,≥0,也可以写出第2时期的相应记号。
在第一时期,参与人1的效用函数设为:
Up,A,q1)=alqI一61p堵一白^ (5.1)
其中:a。>0,等式右侧第l项表示参与2采取行动q。时,参与人l的正效
用,参与人2的行动越大,给参与人1带来的正效用越大:
el>o,6lp)>o,61哆J>包Q)>0,第二、三项表示发送信号带来的负效用,发送信号
越大,带来的负效用越大,万类型发送信号的负效用大于旦类型的负效用。
参与人2第一时期的效用函数设为:
Kp,^,q。)=cp地吼一由; (5.2)
其中:0<c眵J<c坦),参与人2更偏好于旦类型的参与人1,等式右侧第l项
表示参与人2采取行动吼时的正效用;d>0,第2项表示参与人2采取行动91时
的负效用,边际负效用递增。
在第二时期,参与人l的效用函数设为:
%p,^,五,q:):a2q:一如p陡一仍+吃五(5.3)
其中:口:>o;62p)>0:62眵)>如乜)>0;f>o;e2>0。右侧最后一项表
示第l时期发送的信号为第2时期带来的正效用,其他解释同上。
由于0<c(9)<c坦),参与人2更偏好于旦类型的参与人1,所以低成本的参与
人1总是选择如实传递信息,我们主要讨论高成本的参与人l在两时期博弈中如
何来抉择。
5.2不考虑声誉模型时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由于第一时期的信号大小影响参与人l第二时期的效用,因此,两参与者在
进行第l时期博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第二时期各自的最优决策,可以采用逆向
归纳法来求解整个博弈。
由前述可知,在第一时期,两参与人进行信号博弈,信号博弈的均衡结果只
包含唯一的分离均衡,参与人2推断参与人l是低成本类型的后验推断或为1,
或为0,并且在第二时期按照这一信仰进行行动,因此,第二时期的信息是完全
信息。此时,两参与人之问的博弈是Stackelberg博弈,需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
解参与人2在f=2时的效用函数(5.2)关于q,的一阶条件,得其最优反应函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仃博贫分析
数:
吼(口,五)2三1 c(乡)d叫五
(5.4)
显然二阶条件是满足的,因此,式(5.4)是参与人2的最优行动反应。从式(5.4)
可以看出,参与人2的最优行动反应函数是参与人1的信号的增函数,即信号越
大,最优行动越高。
将式(5.4)代入式(5.3)后,对如求偏导得一阶条件: 皇兰兰量呈!鱼掣:12口:c(p)d一一厂一2魂(p)屯:o(5.5) 饥‘、7 。“7‘
很显然,二阶条件满足,因此,一阶条件式(5.5)的解是第二时期参与人1的
最优信号,解一阶条件式(5.5),可得最优信号为:
五(口)5专口2巧1(护)c(p)d一一圭巧1(口)厂(5.6)
在第二时期,信息是不对称的,参与人1拥有信息优势,两者之间进行信号
博弈。由于参与人1第1时期的信号大小影响他第二时期的效用大小,因此,从
长远角度考虑,他必须注意到这些影响,记时期贴现因子为艿,0<8 Sl,则参与
人1第一时期的决策目标是极大化他的两时期贴现效用:
v(e,^,qt)=Vl(O,^,q-)+ar4(e,五,以,q2) (5.7)
解参与人2在i=l时的效用函数(5.2)关于q。的一阶条件,得其最优反应函数:
gl(幺A)2主c(p d-'^
(5.8)
可以根据盛昭瀚(2003)[321中的ISGPBE(直观标准的精炼贝叶斯均衡结果)
的算法来计算,首先计算在完全信息下的最优解,将式(5.8)代入式(5.7)后,
对4求导,得一阶条件:
d^
要口。c(p)d~一2bl(e)4一q+万吃=o 二(5.9)
二阶条件也显然满足,因此,一阶条件式(5.9)的解是最优解,解之得:
4(秒)=芝I b.-1(秒)(三qc(秒)d一一q+万乞) (5.。。)
另外,我们可以得出^(旦)>A(万)>0,从上可知,在完全信息下,信息拥有
者的最优点为(A(日),q。(秒,A(秒))),在不完全信息下,高成本的参与人1对应的
32
顾卜≯伊论上
ISGPBE就是完全信息下的最优点(^(否),g.(否,^(万))),过该点的高成本类型参
与人l的无差异曲线与曲线吼(旦,^)=互1 c(旦)d一1A的交点方程为
u(否,丑,三1 c(旦)d—A)=(,(否,^(万),三1 c(否)J一丑(否)) (5.··)
解方程,得最大根
]
(5.12)
l J
E=(三qc(8)d-I-eI+8e2)^(万)一2jl(万)矸(否)
记互(旦)=ma)【(丑(旦),耳),在不完全信息下,则低成本参与人1对应的最优
策略是(互(旦),i1 c(旦)d‘1互(旦))。
5.3考虑声誉模型时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上面的模型假定高成本类型的参与人1不利用声誉,是诚实的。但事实上,
如果从利用声誉中可以获得利益,那么,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有动机在第一时期
建立声誉,并且在第二时期利用声誉(低成本类型参与人1是没有动机的)。当考
虑声誉时,如果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在第一时期建立声誉,并且在第二时期利用
声誉,则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在第一时期发送信号五@),在第二时期参与人2将
参与1错认为是低成本类型的,将采取行动q:,这时,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的效
用函数为:
%(否,互(旦),五,g:(旦,五))=i1口:c(旦)d一1五一62(万)名一厂五+乞五(旦) (5.13)
求解得此时的最优信号为:
才z(万)=丢口:巧1(否)c(旦)d一一三巧‘(万)厂(5.14)
由于c(旦)>c(秒)>o,公式(5.6),(5.14)中的其他变量相同且大于0,因此
五z(万)>乞(万)>o
一q +6巳+
■ d
秒一口C
1—2
F 一秒

卜叫2

矸=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竹’博以:分析
如果鬲成本类型的参与人1在第一时期假装成低成本类型的参与人1,且在
第二时期利用声誉,则在均衡时,他两个时期的效用与不考虑声誉时他两个时期
的效用哪个要大些了?
首先考虑第一时期,根据上述均衡求解过程可知
u(万,互(旦),g,(旦,互(旦)))≤u(万,五(万),g.(万,五(万)))
而由于乞>0,从表达式(5.3)可以看出,式(5.3)是丑的严格增函数,又
o<A(万)<互(旦),因此可以得出
%(万,A(石),五(砷:(否,五(酬≤%(万,互(旦),友(砷:(万,以(训
根据式(5.7),可以得出
u(万,互(旦),g。(旦,互(旦)))≤u(万,A(砷。(否,A(训
由此可见,当高成本类型的参与人1在第一时期假装成低成本类型的参与人
l,且在第二时期利用声誉时,他第一时期的效用小于或等于不考虑声誉时他第一
时期的效用。
再来考虑第二时期,由石(万)的含义可知下面的不等式成立
职(石,互(旦),万z(砷:(旦,万z(训≥%(万,互(旦),五(砷:(旦,五(训
由于c(旦)>c(万)>o,乞>o,彳(旦)>允(万),由式(5.3)可以证明
%(石,五(旦),五(砷:(旦,五(训>【,:(万,^(否),五(万),吼(否,五(硼
由上述两式可以得出
矾(万,五(万),五(砷:(万,^(训<%(万,互(旦),才z(砷:(旦,才z(训
即,当高成本类型的参与人l在第一时期假装成低成本类型的参与人l,且
在第二时期利用声誉时,他第二时期的效用小于或等于不考虑声誉时他第二时期
的效用。
5.4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如果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在第一时期建立声誉且在第二时期
硕l学ft论文
曼曼曼!I _一一一一I曼曼!曼!曼!曼曼!!曼鼍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舅
利用声誉,他将在第一时期损失一部分效用,但在第二时期将获得更多的效用,
理性的高成本类型参与人1将权衡得失,如果所得大于所失,则在第一时期建立
声誉,相反,则不建立声誉。
而由于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需要成本,信息需
求方在长期中采取的最佳策略是采用针锋相对策略,针锋相对策略的含义是:一
方首先选择合作策略,然后依次选择对方在上一次博弈中使用的策略,即如果对
方上一次选择了合作(不合作),那么本人在当前博弈中也将选择合作(不合作),
直至实现一致合作为止。即当信息供给方选择如实传递信息时,信息需求方选择
不搜集信息或不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需要成本,而一旦信息供
给方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信息需求方以后的策略都是选择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
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需要成本。
竹息fj!需方问的1r合作flI}弈分析
第6章结论、政策建议及其局限性
6.1本文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非对称信息下信息供需双方之间的决策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出发,认为就需求的角度而言,
由于信息具有价值,所以行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就供给角度来说,由
于行为人有限的信息获得和处理能力、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行为人信息理解能
力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粘性,使得行为人可能利用其拥有私
人信息的有利地位获得超额收益。
2.对信息供需方决策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认为信息供给方主要是选择不如
实传递信息来获取利益,而其作用方式则主要有两种,即传递虚假信息的作用方
式和隐藏信息的作用方式。而信息需求方不但可以搜集信息,还可以对自身进行
投资来改善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变自身处于信息劣势的局
面。
3.对短期中信息供需方的决策进行分析,认为由于信息需求方不知道信息供
给方的类型,只知道其类型的概率水平,并依据信息供给方给出的信号来修改其
先验判断,信息供给方就有可能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来使信息需求方做出错误判
断来获取利益。而信息需求方则选择是否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
和处理能力来解决自身的信息劣势。假设信息供给方处于两种状态,高成本状态
和低成本状态,其中,理性的低成本的信息供给方会选择如实传递信息,而对于
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来说,只有当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大于不如实传递信息
获得的收益时,信息供给方才会选择如实传递信息,而信息需求方也会选择不搜
集信息或不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该博弈获得精炼贝叶斯均衡
解。当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小于不如实传递信息获得的收益时,信息供给方
就可能选择不如实传递信息使信息需求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而信息需求方根据可能获得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而给予他的惩
罚与事前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的比较来决定
采取何种选择,如果获得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息而给予他的惩罚
大于事前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则选择搜集
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相反,则选择不搜集信息或提高
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信息供给方根据信息需求方的决定来判断是
否偏离原均衡解,如果不偏离,则构成精炼贝叶斯均衡解。
硕f’’≥f?i沦文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市场的不完善,事后发现信息供给方不如实传递信
息而给予他惩罚的机率不大,而且惩罚力度可能比较小。这样,信息需求方就得
花费大量成本来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解决这一问
题的方法在于完善信息市场的惩罚机制,和降低信息需求方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
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的成本。
4.对长期中信息供需方的决策进行分析,认为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在第一时
期可能建立声誉且在第二时期利用声誉,他将在第一时期损失一部分效用,但在
第二时期将获得更多的效用,理性的高成本的信息供给方将权衡得失,如果所得
大于所失,则在第一时期建立声誉,相反,则不建立声誉。
而由于搜集信息或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和处理能力需要成本,信息需
求方在长期中采取的最佳策略是采用针锋相对策略。
6.2政策建议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导致市场的不完全。首先,不对称信息会使价格体系不
再能够有效地传递有用信息,引起市场参与者较高的信息成本,无法实现信息效
率市场的均衡,造成市场的低效率。其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信息消费
之后不会降低信息的价值,这种消费者联合或共同消费的产品特征是典型的公共
产品。这一特征与信息的可信度联系起来就可以导致信息收益的困难性,因此信
息供给方提供的特定信息数量将明显地少于最优资源配置所需要的信息数量,产
生信息供给不足。Stigijtz认为,信息产品在以下三个方面与传统商品有显著区别:
首先,信息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两个纯公共产品特征,所以信息产品的
供给是不足的;其次,由于占用信息回报的困难性,使得信息的获得通常具有外
部性,私人可以在信息的消费中获得其它收益;第三,对信息的支出可以看成是
固定成本,因为信息的支出并不随信息数量而变化,而这一特征使信息密集型的
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的性质。因此,信息产品市场通常是低效率的。这就需要政
府通过完善信息市场制度来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首先,必须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制。目前我国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责任主要
在政府管理部门,从立法到执法都由政府管理部门运作,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较
少,今后应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任务和方向,逐步完善由
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共同构成,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建立信息市场信息监
管的可操作性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监管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从严监管。具
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诚实信用原则。信息市场上的各类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并以诚实信用作为参与信息市场活动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监管依据。
37
信息fJ!需方问的1r合竹‘f{Ii毋;分析
2.公开、公平、公J下原则。信息市场信息监管以信息市场参与者是否违背“三
公"原则作为重要的价值评断标准,维护“三公’’原则的严肃性,并以诚实信用
原则和“三公"原则作为信息监管处罚轻重的分水岭,将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
刑事处罚结合并用。
3.信息市场透明度。强调和明确信息市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4.保护信息市场参与双方的利益,制止各类误导、操纵或欺诈行为,并通过
中立机构(如法院或其他解决争议机构)仲裁,补救和赔偿参与方遭受不当行为
损害的利益损失。
其次,制定适合个人信用体系形成和运作的制度,完善法律环境制度与法律
环境的完善将对个人信用体系产生直接和全局性的影响,它涉及到体系的形成、
运作与执行等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两个层次:
1.完善对个人信用体系起间接支持作用的外部配套环境,调整现有法律体系
中与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中相冲突的法律关系,形成有利于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所需
要的配套制度和环境。
2.直接规范个人信用体系运作的制度与法律环境。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健
全程度看,信息市场参与双方通常在法律上寻觅不到维护自身权益的具体措施。
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加以改进。如对个人信用管理法律、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进行规范。
最后,尽快实现政府部门与各行业和企业的信用数据共享完备的信用数据库。
目前,我国大部分个人信用数据分散在各政府部门、个人、组织和企业手中,要
实现数据共享,除要扫清制度、法律及标准上的障碍外,组织内部还要加快信用
数据库的建立和征信数据的开放共享。应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部门的信用信息,
建立公共的数据平台,实现征信数据的集中和共享。
1.将公安、工商、税务、法院、社会保障、教育、房产、电信、保险、公用
事业缴费及个人单位档案等信息充实到个人信用数据库中,形成个人的基础信用
信息数据库,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即时性和公正性。
2.确立联网信息共享模式,提供信息的征信机构通过签订信息共享协议的方
式,允许各利益主体进入个人声誉系统查询,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3.界定个人信用数据的开放范围,保护个人隐私权。只有这样,才能为评估
公司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价创造便利条件,为建设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奠定坚实的
基础。
6.3本文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作为对不完全市场上信息供需方如何决策分析的一种探索,必然存在一
彤f I‘学化论文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I皂蔓皇曼
些局限性。只有首先了解这些局限性,才能够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首先,本文的逻辑基础是假设不完全市场上信息的供给是不足的,并给出三
个原因。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不一定能够概括得十分准确,有可能存在更加准确的
解释。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完全信息概念虽然也是一种信息现象,它可以从信息供
给的角度来认识,但明显地还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来加以说明,那么信息供给不足
是否也可以按照萨伊定律所认为的,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呢?另外,利用实证
的方法给出信息供给不足的证据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其次,本文的理论分析基本上是尝试利用博弈模型来进行的,尤其主要是利
用收益函数来分析,但市场上行为人却是千差万别的,而在某个具体市场的某个
具体时间内,行为人是否会发生风险偏好的改变而采取其他形式的收益偏好;在
某个区域市场内,行为人是否总体上是风险偏好的,等等,这些方面是存在疑问
的。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函数对本文
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再次,本文强调行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而在分析信息供需方决策的收益函数
时,采用的模型是理性预期均衡,虽然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但毕竟
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出于有限理性的复杂性等原因,本文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这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第四,本文在利用模型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了比较静态的方法,而没有从
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因此,有必要使用动态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虽然这样会使
得问题的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甚至不可能有结果,但还是有必要做一番尝试的。
第五,本文主要采用博弈模型分析的研究方法,没有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分
析,而只有经过实际检验的理论才是真理。所以,需要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对
本文的结论进行检验。
39
竹息fJ!需厅问的1r合作博弈分析
[6】
[7】
【8】
[9】
参考文献
乌家培,谢康,王明明.信息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肯尼思.5可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1989
Norbert Wiener,The human use ofhuman beings,Houghton Mifflin,Boston,1 950
Ashby WR.An introduction to cybemetics.Chapman&Hall Ltd.1 956
Conte E,Longo M.Characterisation of radar clutter as a spherically invariant
random process.IEE Proc.Part F,1 987,1 34(2):1 9 1-1 97
Hirshleifer,J.,The Private and Social Value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eward to
Incentive Activ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61):561-574
Milgrom.P and J.Roberts,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 Equilibrium Analysis,Econometrica,1 982,(40):433—459
Nelson.Phillip,Advertising as Inform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 974,82(8):729-754
Nelson.Phillip,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dvertising,Journal of Business,
1 975.48(4):2 l 3-241
[10】幸昆仑,杨剑侠.证券市场虚假信号传递博弈.重庆大学学报,2004,(1)
【ll】何伟.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信号传递博弈分析.财经研究,2005,(6)
【12】左小德.双寡头垄断市场下的企业广告竞争分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
【13】凌艳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成本与收益分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2)
[14】斯蒂格勒.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2,(5)
[1 5]Kerstin gerling,Hans peter gruner,Alexandra kiel and Elisabeth schul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Committees:A Survey,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3,(9)
[16]Rodica Brfinzei,Stef Tijs and Judith Timmer.Collecting Information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2000,(3)
【1 7]Cheryl Boudreau,Mathew D.McCubbins,and Seana Coulson,Knowing when to
trust others:An ERP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after receiving information from
unknown people,2004,(6)
【1 8]Qihong Liu,Konstantinos Serfes,Effeciency,Welfare and Ownership of Private
Information,2007,(9)
[19】张利风.投资和融资中的激励问题——基于信息搜集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
,●J
1●J
1lJ
1●J
1_J
n口p
M哆
顾I’≯f?,论文
L II -_ III
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06,(1)
【2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2 1]Hart,O.and J.Moore,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9,(66):115—138
[22]Hart,O.and J.Moore,Agreeing Now to Agree later:Contracts that rule Out but do
not rule in,working paper,2004
[23]J.Hirshleifer and J.G Riley,The Analytics of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 992
【24]Shefrin,H.and Statman M.,Behavi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 994,(29):323-349
【25]Shefrin,H.and Statman M.,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0,(35):127—151
【26]Fiske,S.T.and Taylor,S.E..Social cognition(2nd edn.).New York:McGraw
Hill,1991
[27]杰克.赫什莱佛,约翰G.赖利.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28]Stiglitz,J.E.,Information and Capital Markets,NBER Working Paper678
[29]因内恩.马可-斯达德勒,J.大卫.佩雷斯-卡斯特里罗,信息经济学导论:激励与
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0]Kreps,E.,and Wilson,R.,Reputati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 982,(27):253-279 7
[3 1]Paul Milgrom and John Roberts,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An Equilibrium Analysis,Econometrica,1 982,(50)
【32]盛昭瀚,肖条军.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管理科学学报,2003,(1)
[33]艾里克.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4]Verrecchia,Robert E.,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a Noisy Rational Expectations
Economy,Econometrica,1982,50(1 1):1415—1430
【35]Diamond,Douglas W.,Optimal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y Firms,Journal of
Finance,1985,40(9):1071-1094
【36]Cho,I.一K.and D.Kreps,Signaling Games and Stable Equilibrium,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87,(102):179—122
[37]Roman Inderst,Contractual Signaling in a Market Environment,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2,(40):77-98
【38]Angeletos,George—Marios and Alessandro Pavan,Effecient Use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Value of Information,2006
4l
信息fj!需方问的1|.仑竹‘博办;分析
【39】干春晖,刘平.限制性定价的产业组织理论述评:[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论文】.上
海:上海财经大学,2003,(10)
【40】林俊波.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浙江:浙江大学,2005,(4)
f41]Amott,R.,Greenwald,B.,and J.EStiglitz,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Eficiency,
Information,Economics and Policies,1994,(6):77·88
42
硕I‘学化沦史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众多的感激涌上心田。回首三载,老师的教导与关怀,同学、
家人的鼓励与帮助陪伴我学习和成长的每一步,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陈志烨教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正是因为有
了陈老师中肯的建议和悉心的指导,文章才得以顺利完成。陈老师谦和的待人之
道、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受益良多,敬佩不已。他不仅教会了我
如何做学问,还教会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这些都将使我终身受益。
我还要感谢胡永远教授、罗丽英副教授和湖南商学院陆远如教授,他们详细
地审阅了我的论文,提出了良多指导意见。感谢刘辉煌教授、罗能生教授、吴献
金教授、胡永远教授、祝树金教授、罗丽英副教授、徐幼民副教授、黄新萍副教
授、莫莎副教授精心传授知识,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以顺利完成
学业。感谢陶娟老师、张文静老师在学习及生活中给予的热心帮助。
此外,我要向三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这份弥足珍贵
的情谊让我倍感珍惜!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始终如一的支持与关爱,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
不可能顺利地学业。他们对我的勉励,将是我永远努力向前的动力。
43
卿峰
2008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