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22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姓名:王丹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缪一德
2007110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作为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消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费
水平和消费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研究我国经济高速发
展下,消费率的变动不仅对丰富消费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
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大量文献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率
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针对特定地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将理论和实证分
析相结合,探讨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
相应的对策。90年代中后舰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新的特点。失业下
岗增加、公费医疗等福利政策被逐步取消、教育费用支出也以较大幅度增长,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具体阐释经济增长、
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自九十年
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消费率变化的趋势,通过纵向(改革开放以来
到1991年期间)比较以及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有关消费率的数据比较,
得出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且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事实。在此
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消费率提高的鼓励性政策建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经济转轨后,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自
1992年以来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国家
推进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立社会保障制
度,同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鼓励和引导政策,促使其健康发展;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以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进行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速度更是
突飞猛进。在1992—2002年期问,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出口以及
外国投资持续增长,表现良好。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我闷白90年代以米消费牢变化的实让分析
我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6.6元增加到7702.8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14.28%。·
消费水平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总体消费,就某种程度上来说,
消费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进入90年代,随着
食品的极大丰富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同
时人们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过去较为统一的消费群体分化为若干种具有
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规模和不同消费指向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消
费支出增长率和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在生存需要满足程度显著提高的
基础上,逐渐注重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化生活、提高素质的享受和发展资料
的消费,消费偏好呈现多样化特征。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总消费即最终消费,总投资即
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个部分组成的。一定时期内总消费(最终消费)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消费率或最终消费率。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与经济高速发展和消
费水平提高并存的是我国较低的消费率水平。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相对于
我国九十年代以前的消费率还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来说,我国最终消费
率都是极其低的。特别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如在九十年代初时我国最
终消费率为62%,比同期低收入国家低十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
个百分点。到了2000年时,我国与低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差距进一步拉大,
低收入国家为77%,而我国为61.1%,同时比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低16个百
分点左右。这说明尽管从绝对水平来看我国的最终消费呈上升趋势,但作为
消费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却处于一个非常低的
水平。作为最终消费率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消
费率每年变化幅度不太大,并且与其它各国水平相当,而居民消费率则比其
他各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低的多,因此,造成我国最终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不
是政府消费率偏低,而是居民消费率偏低。
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过低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如造成国
民经济的不良循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影响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提岛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是
2
中文摘要
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分析得出的我国最终消费率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
过低的居民消费率这一结论。在深入研究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原因时,笔者发
现主要是由收入差距拉大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造成的。除此之外,还存
在其他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如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给居民带来了不确
定性收入预期和不确定性支出预期,居民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均有减少消费
而增加储蓄的倾向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子女教育支出和养老支出等。本文
将在得出我国消费率低的基础上,提出改变这一经济现象的合理的建议。与
以往的消费率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研究恩路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创新
之处。在研究思路方面,本文通过与经济高速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比较发现
我国的消费率却是极其低的,因此将这一矛盾以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形式体
现出来.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先用我国各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率低的现象,
继而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
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本文采取如下结构:
一、回顾中西方现代消费理论,比较二者之问的差异性,为本文分析我
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奠定理论基础;
二、分别就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进行分析,
得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健康发展、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消费率水平过低
的结论;
三、通过与我国90年代以前的消费率、网期世界其他各国的消费率,和
与相同收入水平下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的消费率的t匕较,用数据分析的
方法得出我国的消费率相对于世界各国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结论。
四、分析我国消费率水平过低的原因;
五、针对以上原因给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证实了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低这一事实,并且得出了最终消
费率低主要源于居民消费率过低的结论。在分析了可能造成此经济现象的原
因之后,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提
高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进而能够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
帮助。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水平;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
Abstract
As the most irapodant pmt of删domestic product,th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rote directly reflect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rate can not only rich
consumption theory,but also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many
researches on this article emphasize OO some very areas,but ign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two.Therefore,the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IElption rate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since the early 1990s.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s of economy development,consumption level,final
consumption rate,citizen consumption rate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rate,it
analyses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 consumption level since the early 1990s in
China.
From reform and opening-up Off,China’S economy developed with n high
spee吐especially from the 1990s.GDP and income per capita in China rises year
and year.The economy growth rate is maintained at close to ten percent per annum
these years.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with it.We can
see the consumption level rises day and day.But problems still exist.By showing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s,a fact that China’S low final consumption
rate results from the lowness of citizen consumption mte js concluded.And then。it
explains why the consumption rate is low.At last,it gives suggestions how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 rote.
The structure of this essay:
1.introducing modem consumption theories to lay the foundations of analysis
consumption rate in China.
2.Analyz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level in recent years,
and making out the conclusion that in our country consumption rate is low when
economy develops fast.
3.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ratc.
4.Finding out the reasons why consumption rate is SO low in China.
5.Giving out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Economy development l Consumption level; Final
Consumption rate;Citizen consumption rate;Government consumption rate
2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申请人:
2007年7月lO日
1.7I言
1.引言
九十年代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新阶段。该阶段我国正
式确立了走市场经济之路,确立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
地位。在这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
生活在经历了温饱阶段后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
中,消费率水平过低已经引起经济学界的注意。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继续持续、
健康发展,消费率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从1979
年起,中国的经济转轨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
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是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
前,中国已进入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新阶段。二是中
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5689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6694
亿元,年均增长9.47%,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090
美元。不止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结构的过渡也随
之产生,而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震荡与变化至今还没有结束:社会结
构加快分化、社会体制的迅速变革加大了国民的不确定性预期、政治民主化
的推进赋予国民更多的自由权利和选择空问、经济市场化扩展了居民的收入
支出结构集合等等。
在这个大的制度选择与结构变革背景下,居民的绝对消费水平持续上升,
特踟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
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在保持消费总量匀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和农村
居民的消费偏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随着改革由原来的增量改革转向实
我国白90年代以米消费牢变化的实计分析
质性改革阶段,,并全面推进和深入,在计划体制下原有的物价补贴、住房补
贴以及其他福利制度逐步“解体”,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住房改革、医
疗改革和教育改革进入正常运行时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转折点,
经济转轨从整体上给各个阶层带来不确定预期,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收
入的不确定性也体现在支出的不确定性上1.居民预期支出急剧增大,支出模
式相应调整,从集中于当前消费转向兼顾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支出,居民
储蓄增加.预防未来不确定性消费。预期支出增加的结果必然提高了储蓄率,
同时客观上影响了消费需求,消费不振,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受到抑制。
与社会体制转型同时发生的是二元经济的转型。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
镇居民内部存在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这将对消费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收入
差距扩大形成的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差距的扩大,将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
长产生双重影响。
在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的政策实践中,居民消费一直被视为维持经济稳
定的主要力量之一。然而,自1992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却持续走低.
发展到目前,“消费轻、投资重”2已经成为各方所关注的一个重大难题。实际
上,一个与风险相匹配的收入和财富持有水平才是保持居民消费倾向稳定的
关键。经验证据表明,90年代以来出台的改革措施在使居民自身承担越来越
大风险的同时,却没有相应改善居民收入状况的配套措施。结果,在我国经
济依靠高投资维持高增长的同时,居民部门对经济成果的分享比例却越来越
小。换言之,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所承担的风险和其收入(财富)
大体是匹配的话——事实上,虽然这段时期市场化急剧推进,但居民消费依
然保持了良好态势,那么,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则是风险承担水平过快
增长,而收入(财富)水平不足以应付这一事实在宏观居民消费行为上的反
映。发达国家长期经验表明,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应大体上保持与GDP相近
的增长率。然而我国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之间并不相近。通过
与我国九十.年代以前.消费率的纵向比较和与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
贫困国家)消费率的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消费率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
平,这对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阻碍。因此,要确保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将消
I文U方域.消费经济学概论.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2
1.引言
费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消费率一般是指最终消费率,是社会总消费占GDP的比重,由政府消费
率和居民消费率组成。因此最终消费率水平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府消
费率低,二是居民消费率低.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改变我国消费率水平的建议。
消费率与居民和政府的自主消费活动所直接决定,但消费不仅是私人的、
微观的活动,还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方面.
因此,合理的,处于良性运动状态的消费率对社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
合理的消费率水平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
其对投资需求的问接影响使得后者的持续增长依赖于前者的增长,较低的最
终消费率将导致较低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长期过低的消费率难以形成合理
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使大量的社会产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投资形成的生
产能力闲置,降低投资的收益率,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合理的消费率水平会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
次,合理的消费率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较快,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这与我国消费率水平偏低密切相关.由于消费
率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率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
需求的支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
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或不合理利用,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我国需
要将消费率水平提高到一个合理的高度。再次。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如果我国仍然以较高的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当前居民消费率严重
偏低的情况下,国内消费不足的问题就需要用外需来弥补,内需产业的不发
达使投资结构逐步向出口主导增长型转移,内需不足部分越来越大,像我国
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就将总需求很大的比重放在了国外市
场,相当于把经济发展调控的主动权交给了国际市场,这对我国当前的发展
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合理的消费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有利于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率偏低表明经济总
量用于消费领域的部分相对较少.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消费水平较低
的国家,消费率特别是在许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消费率持久偏低不
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将消费率保持在~个合
我国白90年代以来消费牢变化的实“L分析
理水平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现代社会生活愈益复杂,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对社
会而言,消费率的合理性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引导消费,优化消费结
构,扩大消费热点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和现实任务。居民消费是国内消费需
求的重要组成,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
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重
要地位。而农村居民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人均收入、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
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研究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消费率之间的关系是必须
的。
1.2文献综述
在已有经济学研究文献中,西方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对不同研究对象
群体进行了探索。在现代宏观经济文献中,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
是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提出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指出随着
收入的增加,人们每增加一元的收入就会拿其中一部分用作消费,用于消费
的这一部分是逐渐递减的,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零并且是递减的。杜森贝里
的相对收入假说则认为人们的消费不受当前绝对收入水平决定,而是根据示
范效应和棘轮效应得出消费是由周围人消费水平和自己以往的消费水平决定
的。墨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为了使
一生当中的消费保持平滑水平而没有较大波动,其当前消费是受一生中总的
收入和财富影响的。
国内不少学者也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进行了探讨。关于如何评价
消费率是否合理,龚志民(2002)3认为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提高,
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合理运行。具体说:(1)是否有
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2)是否有利于促进国民
经济的良性循环。(3)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基于对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现状的分析,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我

4
1.引言
国的居民消费模式正从t*g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亦即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如
1993年厉以宁等人比较1978年前后消费需求波动与总体经济交动和投资需
求波动的关系。厉以宁等人经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
资需求的拉动而增长,这一时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经济
学家和政府的认同。在经济的发展中并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改革开放
以后,这一现象发生改变,投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刺激经济的因素,消费
需求对经济的作用愈发显著。从此之后,投资需求不再是一支独秀,消费需
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被我国经济学家接受。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迈
上了一个新台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力量。我国
经济学界对消费需求的认识发生了完全的转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得到经济学界和政府的承认后,1994年胡鞍钢对中国投资波动与消费波动的
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相关性减弱,而消费
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的相关性增强。这一理论的提出强调了消费增长对经济
产出的重要影响,它的影响比投资增长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要大.自此之后,
我国经济学界不仅承认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还得出了消费增
长较之投资增长对产出增长有更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有些文献避开消费水平,而着重对消费率进行了分析。曾令
华4在他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中引用钱纳里消费结构标准模型,对我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率水平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出我国最终消费率低
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龚志民对当前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进行
研究,总结出我国政府消费率不低,但居民消费率很低,因此最终消费率的
低水平是由居民消费率过低引起的结论。
范剑平在《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开拓城镇市场的对策选择》
中提出目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被城乡居民消
费倾向下降所抵消,出现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
下降的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宏观调控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来提高居
民收入总体水平对扩大消费需求总量的刺激作用远远不够,对居民消费需求
的宏观调控重点应是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调整居民消费倾向。他将对通
·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赀率变化的实i亚分析
货.
膨胀现象从不适应到适应,以及高收入幻觉到收入不稳定预期这二者列入影
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阶段性交化的主要因素5。
刘国光认为我国消费问题的焦点是消费率过低,而且呈长期下降趋势。
我国最近十年消费率平均在60%以下,明显低于世界80%的水平。这个差距
累积下来,使得我国原来很低的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消费率长期偏低对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长期过低的消费率难以形成合理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
消费需求的支持,使大量社会产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投资形成的大量生产
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大量人员失去就业岗位,并且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他认为我国消费率偏低并呈下降趋势的这一经济现象与投资率偏高并上升有
关,逐步改变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对刺激经济增长影响重大,
因此提高消费率要从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着手6。
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种。统计数字显示,在2002年消费率下
降到最低点的状况下,政府消费率式上升的。这表明在今年来持续下降的消
费率总,主要下降的是居民消费率这一部分.他认为导致消费率降低的有以
下三个原因:一、消费率降到最低点的直接原因式投资过热,根据经济学理
论,投资和消费式一对互相作用的矛盾统一体。投资占的比例高时消费比例
必然降低;二、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人们对未来生活保
障信心不足,重储蓄,轻消费,成为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又一因素;三、职工
工资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收入降低,收入得不到保障,时消费持续
走低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利益保障滞后,欠薪时农民工
收入得不到保障的典型体现1。
消费和谐对人的全面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当前的消费领域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只有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并缩小
5范剑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开拓城镇市场的对策选择.
宏观经济研究.1999(6)
吱U国光: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财贸经济.2002(5)

,曹家和;宏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6
· 】.引言
收入差距,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净化消费环境,加
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人们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和谐,
弘扬和谐文化8。以上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率的文献充分研究了消费理论以及我
国的消费现状,并针对已存的问题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法,对本文的研究起
到了非常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1.3文章思路和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关于我国消费现状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有些
文献是针对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发展的,也有一些是对我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率进行研究分析的,从横向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消费
率比较(这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但对九十年代
以来住房、医疗、教育体制改革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消费水平上升,而
最终消费率与90年代以来相比却处于下降趋势的研究甚少.
转型时期区间上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宏观经济转变对我国最终消费,尤其
是居民消费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体铆改革过程中,居民对未来收
入和未来支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保证未来消费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
平,居民开始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以期减少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给其带
来的风险。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又非常特别的阶段,对
这一时期的消费率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力图在以上方面
有所改进.如何提高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使这二者保持在一个合理水
平是目前备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体制转型背景下,应该如何描述消费
率的变化,分析我国消费率变化在变迁历史中所特有的特点,同时对转型时
期制度变迁背景下盼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提出促进居民消费、改善最终消
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并引导消费结构多元化的政策建议,这是本文关注的问
题。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消费者在不同偏好与约束假
设下的消费选择行为,解释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变迁与现状。因此,本文首先
对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逐年快速增加、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的
s尹世杰:促进消费和谐,弘扬和谐文化.经济学动态.2007(2)
我幽自90年代以来消赞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情况下消费率与90年代以前的变化趋势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用搜集到的数
据对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进行说明,证实目前我国消费率确实处于一个非常低

水平,并且最终消费率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低而并非政府消费率低引起的,
再对产生这种消费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引导最终消费率和居民
消费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和实践分别证明
目前我国的消费率处于一个低到不合理的水平。首先,将我国90年代以来的
消费率与本国90年代以前的消费率进行纵向比较,说明我国消费率呈下降的
趋势。然后,再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分析得出无论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贫
困国家,还是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消费率水平都非常低的结论。最后用我
国近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理论证明这样的消费率对我国的发展产生很多障
碍.
8
夏现代消费理论
2.现代消费理论
消费作为组成国内生产总值最主要和最稳定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都
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有关的消费理论也众说纷纭。从古典经济学的“萨伊
定律”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
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些都是西方消费理论中最突出的
成就,尤其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大危
机的背景下,凯恩斯首先打破了过去被古典经济学长期推崇的“萨伊定
律’'_——鹊给自动刨造需求的理论,提出需求在经济运动中并不是总处于被动
地位,社会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总需求状况对总供给有显著的
影响,因而主张实施需求宏观管理,通过扩张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自此之
后,各国经济学家都倾向于这一思想,认为需求管理是摆脱经济衰退或保持
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有效需求”的组成部分,消费需求占总
需求的70%左右。因此,消费需求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下
面将分别阐释这些消费理论.
2.1西方消费理论
2.1.1绝对收入假说
1936年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
指出在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的前提条件下,消
费函数C,---a+b(Y-T)反映了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中a为自主消费,即消费者不论有没有收入都需要消费一定的产品以延续
生命;b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1元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一般情况
下0<b<l,这样可支配收入增加就会导致消费增加,同时消费者只消费增加
9
我国自90年代以束消费串变化的实让分析
的可支配收入中的一部分b,而把剩余的一部分(b.1)储蓄起来。随着收入的增
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即在收入同时增加一元的情况下,和低收入家
庭比较起来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增加幅度比较小,而储蓄所占比重则会增加.
若收入下降,低收入家庭不会削减其消费支出,消费需求总量的下降幅度小
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的下降。收入再分配政策利用这一特点提高贫困家庭
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低收入者增加的消费量高于高收入减少的增加量,从而
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的目的。由于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收入均等化,因此为
了避免需求不足政府干预必不可少,这是经济需要推进社会保障措施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在自主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时,当期消费只取决于当期可支
配收入,与其他变量无关。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我们可以得知,若边际消费倾向一定,当作
为决定消费水平的唯一因素——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水平会随之上升,
但上升的速度没有收入上升的速度快,并且这个速度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
减的。
凯恩斯消费函数将消费——c视为可支配收入的齐次线性函数,同时将
收入——.Y和税收——-T作为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因素,那么收入增加和
税收减少都可以作为提高可支配收入的手段,从而提高消费水平,这说明在
消费不足时期,政府除了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以外,还可以通过降低税收提高
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当期消费水
平下降或不足的原因来自于当期收入的下降。
在我国,总体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高收入阶层
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如果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过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部分商收入阶层手中,则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
就会下降,出现消费不足。这些特点均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因此绝对收入假
说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然而这一假说并没有结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原理,也就是说消费能否达到效用最大化是不确定的,这一缺陷使得绝对收
入假说欠缺实践证据。
10
2.现代消费理论
2.1.2相对收入假说
在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杜森贝里1949年在他的著作‘收入、储蓄
与消费者行为之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理论。其主要内容
是,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其相对收
入水平,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相对于其所属阶层其他人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消费。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提出以下两种效应t
一、示范效应.他指出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现期自身收入的影响,也
受周围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社会中高收入者的
消费水平往往被看作是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成功的标志,因此他们的消
费方式成为其他人模仿的对象。“示范效应”反映的是居民消费行为的“攀比性”
特征,说明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非孤立性”。因此,他认为收入分配会对消
费需求产生影响,收入分配平等化措施会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赶上高收入者
消费水平的压力,从而减少消费。也就是说缩小收入差距会减少整个社会的
消费水平。
二、棘轮效应,指出消费在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
费支出还受自己过去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影响,即人们的消费习惯是不可逆的。
前期较高的消费水平会延续到下一期,即使下~期暂时的收入水平降低,人
们也不会改变消费水平,而是减少储蓄或通过借债来维持原有水平。“棘轮
效应”反映的是居民消费行为的“不可逆”特征,说明居民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刚
性。根据这一效应得出,收入增加会导致消费增加,收入减少则难以导致消
费减少,因此收入差距的缩小,收入分配平等化会增加消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消费率发生很大改变。相
对收入假说为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提出了一个可行途径,即
缩小贫富差距,使收入分配平等化。然而这一理论同绝对收入假说一样,并
没有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理,缺乏微观主体行为的逻辑基础,存在严重
的理论缺陷。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牢变化的实证分析
2.1.3生命周期假说
弗朗哥.莫迪利安尼(Fr姐co.Modigliani)提出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个人
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问范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
达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而使效用最大化.个人消费被视为消费者一生中可
以动用的总资源,即消费者现期收入加预期收入和原始财产的线性齐次函数。
假设利率为0,则平均消费水平可表示为:
』~ /
c一∽+尺l,J石
其中,c代表各期平均消费水平,A代表现有财产,R代表退休之前的工
作年限,Y代表每年工资收入,T代表消费者预计还可以活的年限。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计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可表示为:
%一a%J+卢
莫迪利安尼指出在短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A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视为
常数:上述平均消费倾向事Y的减函数,随着Y的增加而减小。而在长期中,
人们的财产A随着收入Y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这样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变成常数。
2.1.4持久收入假说
与生命周期理论不同,20世纪5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
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生命周期理论存在以下错误的假设;人们一生
的收入虽然会有高低变化,但这种变化事有规则和可以预见的,因此人们的
跨时期消费选择建立在可预见的收入变化模式的基础上。持久收入假说考虑
到了人们收入变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包括瞬时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
性质的收入,例如意外的赠款等,并将这些不确定因素从相对比较稳定和可
以预见的长期收入分离出来,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这种永久性收入,
而不是偶然得到的“暂时性收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各期消费为:
1, r 、
cr一÷f^+罗匕l其中,cr代表各时期的消费水平;^代表消费者的初
2.现代消费理论
始财富;Y代表各期的劳动收入。
不少经济学者利用持久收入假说对我国转轨时期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
析,解释力也较强。
2.1.5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
.把消费的变化经验地模拟为通过“新信息”(News)来确定。具体地说,
霍尔认为,如果财富或永久性收入的估计和今后的消费都以理性预期为基础,
那么,由消费或收入过去的变化反映出来的过时信息对现期的消费变化不应
有任何影响。
跨时最优化消费模型是现代消费者行为最优化分析的基本框架。假设正
处在时期O的某个消费者预期能活到T。在O期即现在,该消费者会在其现
期收入、预期收入和现期财富的条件下选择一个现期消费水平,以使其现期
和未来各期的预期效用最大化。为简便起见,又假定没有人愿意给后代留下
遗产,从丽每个人都试图到其生命结束时用光所有财富和收入(当个人遗产
数量固定时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再假定基本效用函数为对数形式,即U(c)
=Inc.该函数满足边际效用为正值(”(c)=l/c>0)且递减(矿(c)=
.1/c[2]<0)的一般特征。假定效用函数是时际加性可分离(additively separable
ovcr time),也就是说,每个时期的边际效用都与所有其它时期的消费无关。
假定未来效用的主观贴现率为d,且暂不考虑不确定性以避免复杂的预期形
式。于是,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
鼍x喜i品
附图8点霉南。嘉志;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可得:
附图0=t‰,。老=尚
又由U(C)=lnc从而Ut(c)=1/c得到其边际效用联系为:附图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端=帆_l/cj_.=警=斟
这意味着,每相邻两期的消费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市场利率与消费者主观
贴现率之比。具体地说,当r>d时,消费路径将是随时间不断上升的,这有
利于推迟消费(储蓄);反之,当r<d时,消费路径将是下降的,这时有利
于消费更多而不是推迟消费。
霍尔从跨时期最优化消费模型中观察到,如果知道ct,q, 就可利用
附图c·t·2{fLl,-+-.-。r)G
,预测c【,t+11。如果消费者在t期处于最优消费路径之上,亦即利用了其
拥有的关于未来收入前景的所有信息,就可以用Cl,t】预测C【,t+1】。因为c【,tl
已经包含了所有信息,所以预测时不再需要任何其他变量。此时预测的误差
就是在t和t+l期之间所接受到的任何关于未来收入流的“新信息”。霍尔在
他的原始论文中指出。作为近似,消费应服从漂移的随机游走。他沿着永久
性收入假说的思路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永久性收入假说意味着。
当消费者决定现期消费时,他已经把永久性收入的最佳估计纳入决策之中。
于是,消费的预测值将是永久性消费.即
附图■’;(燃m
而暂时性消费则是围绕它波动的随机变量。从而总消费为
C..I。GII,4-C,¨‘
附图。【}#)‘4-q·‘取对数值。经过近似后可得到一个更为简便
的表达式:lnc[,t+ll=tnc[,t】+g+V【't+l】
如果实际消费的现值的确以一种无偏的方式纳入了消费者对永久性收入
的最佳估计的话,那么,消费者对永久性收入的预期就是理性预期。换言之,
在缺乏“新信息”的情况下,消费将以g的速度稳定地增加或减少。因此在t
期或更早的时期,消费者对“新信息”一无所知,因而应该有一个变量代表消
费变化率由于“新信息”的出现而偏离常量均值幅度的坝溯。这一结论就常常
被称作消费的“随机游走”,因而霍尔的消费函数理论就被称为“随机游走假
14
2.现代消费理论
说”.
2.2我国消费理论
2.2.1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提出
1993年,厉以宁等人比较1978年前后消费需求波动与总体经济变动和投
资需求波动的关系。厉以宁等人经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主要依
靠投资需求的拉动而增长,这一时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得到
经济学家和政府的认同,在经济的发展中并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改革
开放以后,这一现象发生改变,投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刺激经济的因素,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作用愈发显著。从此之后,投资需求不再是一支独秀,消
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被我国经济学家接受。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
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力量。
我国经济学界对消费需求的认识发生了完全的转变。
2.2.2消费增长率较之投资增长率对产出增长影响大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经济学界和政府的承认后,1994年胡鞍钢对
中国投资波动与消费波动的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增长率与产出
增长率相关性减弱。而消费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的相关性增强。这一理论的
提出强调了消费增长对经济产出的重要影响,它的影响比投资增长对经济产
出的影响要大。自此之后,我国经济学界不仅承认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
巨大作用,还得出了消费增长较之投资增长对产出增长有更大的影响。
2.2.3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调整居民消费倾向对扩大;肖费需
求总量的重要作用
范剑平认为目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被城
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所抵消,出现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而居民消费占
我国自90年代以来7肖费率盘化的实uE分析
GDP比重下降的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中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GDP
比重来提高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对扩大消费需求总量的刺激作用远远不够,对
居民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重点应是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调整居民消费倾
向。他将对通货膨胀现象从不适应到适应,以及高收入幻觉到收入不稳定预
期这二者列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
素。
2.2.4促进{肖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
刘国光认为我国消费问题的焦点是消费率过低,而且呈长期下降趋势。
我国最近十年消费率平均在60%以下,明显低于世界80%的水平。这个差距
累积下来,使得我国原来很低的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消费率长期偏低对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长期过低的消费率难以形成合理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
消费需求的支持,使大量社会产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投资形成的大量生产
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大量人员失去就业岗位,并且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他认为我国消费率偏低并呈下降趋势的这一经济现象与投资率偏高并上升有
关,逐步改变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对刺激经济增长影响重大,
因此提高消费率要从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着手。
2.2.5我国最终消费率低是由居民消费率过低引起的
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种。统计数字显示,在2002年消费率下
降到最低点的状况下,政府消费率式上升的。这表明在今年来持续下降的消
费率总,主要下降的是居民消费率这一部分。他认为导致消费率降低的有以
下三个原因:一、消费率降到最低点的直接原因式投资过热,根据经济学理
论,投资和消费式一对互相作用的矛盾统一体。投资占的比例高时消费比例
必然降低;二、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人们对未来生活保
障信心不足,重储蓄,轻消费,成为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又一因素:三、职工
工资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收入降低,收入得不到保障,时消费持续
16
2.现代消费理论
走低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利益保障滞后,欠薪时农民工
收入得不到保障的典型体现.
2.2.6促进消费和谐,弘扬和谐文化
消费和谐对人的全面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深远的
意义。我国当前的消费领域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只有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并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净化消费环
境,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人们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
和谐,弘扬和谐文化。
2.3中西方;肖费理论的比较
西方消费理论研究的是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
在消费不足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的应对策略。这些理论主要是围绕收入要素
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展开的。经济学家结合西方各国出现的消费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由于研究的起点不同,这些理论不一定适合解
释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现状。并且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以及
经济转轨时期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国际上都是比较罕见的,我国经济学家对这
种体制下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特别的和重点分析。与西方消费理论不同,我国
经济学家主要是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过程中,有些运用总量分析方法,较为
系统地研究了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率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逐步将消费问题
提升到一个相当重要地位置。经过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些理论都对解决我国
当期的经济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3.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表现
3.1经济增长的内涵及度量指标
经济增长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有其深刻
的内涵和多角度的度量指标。
3.1.I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宏观调控所要达到
的目的之一。其他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因此经济增长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经济增长”
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经济学家的关注,对这~概念的定义也众说纷纭。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定义是库兹涅茨在其领取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辞
中提出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产
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而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
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根据库兹涅茨的观点,经济增长
是一种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有两个方面,即先进的技术与
制度和思想意识的协调与完善。因此,经济增长通常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
商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及与其柏结合的供给能力的增长.
3.1.2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
经济增长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衡量,如对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以及
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度量指标可分为经济评价指标、社会评价指标和环境评
价指标等,本文着重分析前两种,即经济和社会评价指标。
3.我目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表现
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稳定性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和
要素贡献率指标,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评价指标。
(1)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
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相对增长速
度.在实际计算中,以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数量指标。经济总
量指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全国)或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或地区)来进行计
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实践,每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以8%~
10%的经济增长率为宜。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过高的增长速度,容易形成经
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而脱离国情盲目追求高速度,更会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可
挽回的损失;增长速度过低,则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会引起经济
衰退,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利于增
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保持一定的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发展质量的提
升至关重要.
(2)经济增长稳定性.
经济增长稳定性是判断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可用当年与上年
经济增长率之差与上年经济增长率相除的方法来计算。过度的经济变动对经
济运行的损害很大:一是破坏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造成资源的
巨大浪费,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二是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
经济过热往往导致泡沫膨胀。因而经济的波动应当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合理。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
量的前提,主要表现为:其一,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
的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生产率的高低;其二,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所创
造的GDP结构,同时GDP的结构反映了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因此,产业
结构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43要素贡献率: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的源泉来源于资本、劳动
和技术。对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和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GDP增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等指标进行分
析,即可考查这三个因素分别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9
我国自90年代以米消费牢殳化的实让分析
除了经济评价指标外,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评价指标。经济增长的最终
目的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
会的发展。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例。国际上通常用该指标来衡量
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
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差异,用来判断区域经济是
否协调均衡发展。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消费状况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不讨论经济增
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所以采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为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
3.2我国自199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经济转轨后,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我国自1992年以来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
一阶段国家推进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鼓励和引导政策,促使其健康发展;企业以
市场为导向,以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进行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努力提
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GDP持续高速增长,在1992--2002年期间,
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出口以及外国投资持续增长,表现良好。在
这一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74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9.35倍,1978~2003年的25年问
平均增长率9.3%,是同期全球最高水平# 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现行
汇率计算,超过1000美元,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1992-2002年,我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6.6元增加到7702.8元,年
均增长率达到14.28%。但是近年来的增速较以前有所降低,1997.2002年的年
均增长率为8.34%。在这5年问,城市居民最高收入户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平均
20
3.我胃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表现
水平,达到13.13%。
下而将以表格形式说明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速度.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裘2.1我国GDP的变化(时问序列数据1992.2005年)
GDP('fL, 入均GDP GDP指数人均ODe(美元,人1
年份增长率(%)
元、(元,人) (1978--100) 以1964年汇率计算
1992 26638.1 2287 14.2 351.4 400
1993 34634.4 2939 13.5 398.8
500
1994 46759.4 4044 12.7 449.3
1995 60793.7 5046 10.5 496.5 800
1996 71176.6 5846 9.6 544.1 1000
1997 78973.o 蚴8.8 592.2
1998 84402.3 6796 7.8 638.5
1999 89677.1 7159 7.1 684.1
20∞ 991214.6 7858 8.0 738.8
2001 109655.2 8622 7.5 794.2 1000以上
2002 120332.7 9398 8.3 860.1
2∞3 135822.8 10542 9.5 舛1.8
20D4 159878t3 12336 10.6 1∞1.3
2005 183084.8 14040 12.2 1168.7
由上表可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
年代后,速度更是突飞猛进.GDP从1992年的26638.1亿元上升到2004年
的136875.9亿元,十几年问名义量提高了4.14倍,而人均GDP从当年的2287
元,人上升到10561元,人。名义量大约提高了3.62倍.若以1978年为基年,
90年代以后每年的GDP指数比上年GDP指数增长基本都在50%左右,2000
年以后甚至达到90%.这说明我国的经济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增
长急速提高,发展水平逐渐上升.这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基本前提,也是必要
保证在这十几年中,GDP每年都以平均10000亿元的增加额在增长,特别是
最近几年,如2003年GDP比2002年增加了12200亿元左右,而2004年又
比2003年增加了大约19000亿元.人均GDP也以一个较大的幅度在增长,
平均每年的增长额在800元从左右,到2004年则突破了人均GDPl0000元,
人。而经济增长率在1992~1995年期间一直维持在10%以上,这在世界上都
我幽自90年代以束消赀串变化的实让分析
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自1996年经济增长步伐开始放缓,经济增长率有逐步减
小的趋势,其中1999年最低为7.1%,之后又逐渐上升,到最近的2003和2004
两年上升到9.5%。尽管在某些年份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在一个合
理的范围内,我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稳,GDP逐年增加,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
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
长。
3.3我国消费状况的表现
3.3.1我国消费状况的表现
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居民个人消费率=居民个人消费/GDP,政府消费率=政府消费/GDP
裹2.2我国人均{肖费以及香种消费率水平(时问序列数据1992—2004.年)
人均消费绝人均GDP(美元,人)
年份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
对数(元) 以1964年汇率计算
1992 1116 伽61.7 48.2 13.5
1993 1393 58.5 45.5 13.0
5∞
1994 1833 57.4 44.6 12.8
1995 2236 800 57.5 46.1 10.6
1996 2641 10【Ⅺ 58.5 47.0 11.5
1997 2834 58,2 46.6 11.6
1998 2972 58.7 46.7 12.O
1999 3138 60.1 47.5 12.6
2000 3397 61.3 48.2 13.1
1000以上
2001 3609 59.8 46.6 13.2
2002 3818 58.0 45.1 12.9
2003 4089 44.9
2Ⅸ)4 4552 43.1
资料来源t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计算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到,1992年到200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
高,人均消费绝对数有所上升,从最初的1000元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4500
3.我目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表现
元左右,提高了大约3.5倍,平均每年人均消费增长额在300元上下。我国居
民的消费水平是逐年上升的,以1978年消费指数为100计算,到1998年指
数上升为393.1,约是基年的4倍.到2004年指数上升为585.4,约是基年的
5倍。这说明随着我国GDP的增加,消费水平是随之上升的,因此,我国的
经济增长与消费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
高时还不到62%,低对甚至低于60%.
很大矛盾。
然而消费率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最
因此经济的发展与低消费率之间存在
3.3.2我国GDP增长与最终消费变化的关系分析
2.3我国GDP增长与量终消费的变化比较
年份GDP增长率(%) 最终消费总额的变化率(%)
1992 14.2 23.O
1993 13.S 23.3
1994 12.7 32.5
1995 10.5 25.3
1996 9.6 18.1
1997 8.8 9.13
1998 7.8 6.12
1999 7.1 7.25
2000 8.0 11.19
2∞1 7.5 6.1l
2002 8.3 4.82
发达国家长期经验表明,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应大体上保持与GDP相近
的增长率。我国的消费水平并不稳定,而且相对于很多国家是很低的,这会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额为184
元,人,占人均GDP的48.55%,200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额为4552元,人。
占当年人均GDP的43.10%,比1978年下降了5.45个百分点。
由上表我们发现,自1992年至2002年的11年里,我国的GDP增长率
基本保持稳定,在1992年到1995年的四年里GDP都保持在lO%以上的增长
率,最高为1992年的14.2%,1995年是这四年里的最低水平10.5%。从1996
我国自90年代以米消费车变化的实“E分析
年开始GDP的增长率下降到10%以下,其中以1996年最高为9.6,以1999
年最低为7.1%,其余各年均在8%左右徘徊。而在这11年中,最终消费总额
增长的变化范围则相对较大,1996年之前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率都在18%以
上,最高为1994年的32.5%,最低为1996年的18.1%。1996年以后最终消
费总额的增长率除2000年高于10%为11.19%以外,其余各年都下降到10%
以下,其中2002年的4.82%是最低增长率水平。
通过比较1992年一2∞2年问的GDP增长率和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率我
们发现,在1996年以前的各年中最终消费总额增长率基本上比同年GDP增
长率高10%,1994年二者的差距最大,达到20%左右。1996年以后二者基
本持平甚至最终消费总额增长率低于同年GDP增长率。除2000年最终消费
总额增长率比当年GDP增长率高3.19%外,1997年和1999年二者基本持平,
丽1998年、2001年和2002年最终消费总额增长率都比同年GDP增长率低约
1.5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差距最大为3.5个百分点左右。我国最终消费总额
的变化并不规律,不符合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应大体上保持与GDP
相近的增长率的长期经验。
4.我国自如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4.我国自90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率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又可以影响到
经济的发展,因此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地发
展,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下面将讨论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
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4.1消费水平和消费率的内涵
4.1.1消费水平的内涵
消费水平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总体消费,就某种程度上来说,
消费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各经济学家对消
费水平的定义有所不同。张太原认为所谓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考察是指社会
全体消费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或者说是社会提供给众多消费
者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9。与此类似,朱金香和张志刚认
为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可以从数量上反
映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对于居民消费水平。我们可用价值指标和实物指
标来衡量,也可以从消费结构和文化消费状况等方面来考察,同时消费水平可
以影响经济的发展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消费需求既可以直
接形成GDP,又可以通过投资间接形成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恩格尔系数指食
,张太原:1956—1998年北京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之变迁.北京社会科学.2001
(5)
,o朱会香、张志刚: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与分析.生产
力研究.2001(4)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赞串变化的实让分析
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
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
为富
裕,30%以下为最富裕。
4.1.2消费率的内涵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总消
费(最终消费)、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一定时期内
总消费(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消费率或最终消费率。消费
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观察消费与生产之
间的关系,可以研究经济的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揭示其发展规律。一般按
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最终消费率=主;;i差刍x100%。
最终消费率可分为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其中,‘居民消费率是指一
国居民一年中的消费额占国民生芒盟值的比重。由于居民消费一般占量终澧
煎的80%以上,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决定量终趟煎壅的高低。政府消费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即政府消费率。是最终消费率的另~组成部分。政府消费是
指为了满足全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向挂金公基腿爱部门购买其服务供社会
公共享用的那部分开支,包括国防、社会保障、教科文卫,以及向住户以免费
或低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开支。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一般占有较
小的并且较稳定的比重。
4.2我国自1992年以来的消费状况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共同
拉动经济增长。各个国家经验表明消费需求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远远
超过了投资需求增长和出口需求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里,消费需
求埘经济增氏的贞献度平均达到64%左右,而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度平均只有31%和5%左右,因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扩大的
4.我国自90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需求,而我国净出口每年都保持一个相当的水平,虽然近年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后我国的净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但从九十年代以来这一阶段来看出口需
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于消费需求还是低得多。在大多数年份里,主要是
消费需求在支撑着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在50%以上。
最终消费需求对GDP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将最终消费需求保持在一个合理
的水平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最终消费需求作为促进国民经济
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和根本保障,可以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进入90年代,随着食品的极大丰富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
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过去较为统一的消
费群体分化为若干种具有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规模和不同消费指向的消
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和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在生存
需要满足程度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注重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化生活、提
高素质的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消费偏好呈现多样化特征.
尽管从绝对水平来看我国的最终消费呈上升趋势,但作为消费需求另外
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却是很低的.
虽然我国最终消费率对GDP的贡献率在需求结构中占绝大比例,但与其
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消费贡献率是最低的。
表3.1显示,英国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87.7597,其次是
美国为84.3968,日本与以上两个国家相比要低的多,仅为62.2423,但仍然
要比我国如年代初期到中后期的52.9787%和41.6%分别高10和20个百分
点左右.
裹3.1中,美、日,英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单位:%
中国美国日本英国
∞年代初期∞年代初期一90年代初期一90年代初期一
年度1998
——1997 1996 1995 1995
贡献率52.9787 41.6 84.3968 62.2423 87.7597
我国自90年代以米消费年变化的实让分析
4.3我国消费率水平的分析
表2.2我国人均消费以及各种消费率水平(时间序列数据1992--2004年)
人均
年份GDP(元,
人均GDP(美元,人1
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
人)
以1964年汇率计算
1992 2287 400 61.7 48.2 13.5
1993 2939 58.5 45.5 13.O 湖
1994 4044 57.4 44.6 12.8
1995 5046 800 57.5 46.1 10.6
1996 5846 1咖58.5 47.o 11.5
1997 6420 58.2 46.6 11.6
1998 6796 58.7 46.7 12.O
1999 7159 60.1 47.5 12.6
2000 7858 61.3 48.2 13.1
1000以上
2001 8622 59.8 46.6 13.2
2002 9398 58.0 45.1 12.9
2∞3 10542 44.9
20【)4 12336 43.1
4.3.1与九十年代以前各种消费率的纵向比较
.一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分为两个时期来分析各消费率的变化,第一个时期
是1978年改革歼放以来至九十年代以前的阶段,第二个时期是九十年代以来
的阶段。通过与我国第一个时期的各个消费率比较,分析第二个时期消费率
的变化。’
1、与我国1978年至九十年代的最终消费率的比较
1978~1991年间,虽然最终消费率有升有降,但都在64%左右,最高为
67.5%,最低为61.8%。从1992年开始,最终消费率下降到60%以下,1993
年为58.5%,1994年我国最终消费率达到改革丌放以来最低水平,为57.4%。
从1995年开始,最终消费率呈小幅七升趋势,由57.5%上升到1996年的58.5
4.我国自∞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1998年上升到58.7%,2000年上升61.3%,之后2001年和2002年又开
始下降。尽管这段期间最终消费率有小幅上升,但与1992年以前相比平均低
5—7个百分点,这~阶段仍然呈现较低的水平。
因此可以说与1978年至90年代以前的这一阶段相比,90年代以后的最
终消费率水平较低,平均比前一阶段低6个百分点左右,处于下降的趋势,
并且下降速度快.
2、与我国1978年至九十年代的居民消费率的比较
这一阶段我国的居民消费呈现以下特征:消费倾向下降,预防性储蓄动
机上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放慢,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
等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使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
程度非常敏感,加大了人们对未来消费的风险意识,不得不调整支出结构,
尽可能地减少现期消费,扩大储蓄的比例,以增强未来消费的保险系数。这
一时期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放慢,消费倾向明显降低。
1978年到1991年间,居民消费率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围绕52%上下
浮动,最高为1981年,达到53.1%,最低为1978年的47.8%,其他各年基
本保持在52%左右。1992年以后,居民消费率呈现先下降,再出现小幅上升,
最后下降的趋势。1995~2000年,从46.1%平稳上升到47%,再上升到47.5
%,最后上升到2000年的48.2%/6。2001~2004年问,居民消费率又开始下降,
从46.6%下降到43.1%,四年间下降了3.5个百分比,2004年的居民消费率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为43.1%.与1992年以前相比,这段期间居民消
费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
由此可见,与1978年至九十年代这~阶段的居民消费率相比,九十年代
以后的居民消费率要低的多,并且呈下降的趋势。
3、与我国1978年至九十年代的政府消费率的比较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90年代以前,我国的政府消费率除1979年达到这
一阶段的最高水平15%,1988年达到最低水平11.8%以外,其余各年基本保
持在12%~14.5%的范围之内,政府消费率相当稳定。1992年以后政府消费
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非常小。其中只有199.5年、1996年和1997年低于
12%,其余各年均维持在12%~13.5%以内,1992年最高为13.5%。
因此,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相比,90年代以后政府消费
我圈自90年代以米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维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水平,基本可视
为恒定。
4.3.2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
率为78%,美、英等发达国家消费率在踟%以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则接近∞%。目前我国消费率水平仅略高于马来西亚、新加坡,低于其他所
有国家和地区。’
1、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最终消费率的比较
90年代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最终消费率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
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小幅度的反复,但各国的最终消
费率基本都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同点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与高收
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都低很多。
寰3.2量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国家分类1990 1994 1998 1999 2000
低收入国家72.O 74.0 69.O 81.0 77.0
中等收入国家76.0 73.0 77.0 74.0 75.0
高收入国家78.O 82.0 77.0 78.0
东哑国家65.0 65.0 63.O 63.0
南亚国家81.0 8110 83.0 81.0
世界平均77.2 78.7 77.0
中国62.0 57.4 58.7 60.2 61.1
财政经济山版让.
从上表所列出的世界各种收入类型的国家和具有比较意义的亚洲国家在
90年代以来的消费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同一年份里,高收入国家最终消
费率>中等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除东亚国家以外,
其他国家的最终消费率都没有下降到70%以下。相比之下,我国与世界各国
差距很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与岛收入国家相比低
16—24个酉分点,其中1998年差距最大,为23.3%;与最终消费率80%以上
4.我国自90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的南亚国家相差更远,与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也低10-21个百
分点,其中1999年差距最大,为20.8%;与最终消费率水平最低的东亚国家
相比,也相差3-8个百分比.因此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在世界
上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九十年代后期各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趋于稳定,除了日本、韩国、泰国、
中国消费率低于70%以外,其他国家均在80%左右徘徊,变化幅度不大。与
这三个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还是要低很多,如与日本相比,这十年间我
国的最终消费率就比日本低4-12.6个百分点,其中1998年差距最大为12.6%,
与韩国相比,虽然差距较小,但也在2-8个百分点,泰国的最终消费率也不
同程度得高于我国最终消费率,差距为3.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即使与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的36个国家中最终消费率最低的几个国家相
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仍然要低很多。
2、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居民消费率的比较‘
裹3.3居民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国家分类1990 1994 1998 1999 20∞
低收入国家61.0 62.0 57.0 70.0 62.O
中等收入国家62.O 59.0 63.0 62.O 62.O
高收入国家61.O 63.0 62.O 62.O
东亚国家55.0 54.0 52.0 53.0
南亚国家69.O 70.0 73.O 71.O
· 中国49.7 45.1 46.7 47.6 48.0

财政经济出版社.
从上表居民消费率的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除东亚国
家略低于60%但仍高于50%以外,基本都在60%以上,而我国居民消费率基
本在50%以下,最低是1994年的45.1%。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可以发
现,我国居民消费率比低收入国家低10-22个百分点,1999年差距最大为
22.4%;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低12-14个百分点;比南亚国家
低20个百分点以上,1999年达到了26.3个百分点;即使与其中消费率最低
的东亚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水平也要低5-9个百分点。这一比较说
31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明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在世界上都是很低的。
4.3.3与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的比较
霍利斯.钱纳里在收集了101个国家在1950--1970年间的资料后,采取截
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一个人均GDP和消费率之间变
化关系的“标准结构”11,如下
表3.4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
人均GDP(1964年美元) 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
100美元以下89.8 77.9 11.9
100美元85.7 72.2 13.7
200美元82.0 68.6 13.4
300美元80.2 66.7 13.5
400美元79.0 65.4 13.6
500美元78.3 64.5 13.8
800美元76.9 62.5 14.4
1000美元76.5 61.7 14.8
1000美元以上76.5 62.4 14.i
在与钱纳里“标准结构”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的消费水平以及各消费率
与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面分别就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说明。
1、相同点
在人均GDPl000美元以下时,无论是在“标准结构”中,还是我国具体情
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从钱纳里的消费需求标准结
构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最终消费率和个人消费率都呈下降
的趋势,而政府消费率则在各种水平下保持稳定。由表3—2可知,我国人均
GDP在100美元以下时,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分别平均为65.3%和50.95
%,政府消费率平均为14.2%。当人均GDP分别提高到400美元时,这三个
消费率分别平均为60.03%、47.47%和12.6%。可见,收入上升时,最终消费
率和居民消费率都处于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速度较快,而政府消费率虽然
也有波动,但幅度很小,可视为恒定.
“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格局1950’197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89年中译本
4.我目自如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2、不同点:我国总体消费率水平低于标准结构
将我国各人均GDP阶段的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与钱纳里消费需求标
准结构相比,我们发现我国政府消费率接近标准结构中的政府消费率,上下
浮动不到3%,而居民消费率比标准结构中的居民消费率则要低20%左右。
这一比较说明,我国的政府消费率与标准结构比较处于均衡的状况,而居民
消费率则比标准结构低很多。我国的最终消费不足主要是来自于居民消费率
太低。并且低到了不合理的水平。
通过以上横向、纵向以及与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的比较发现,我国
的最终消费率很低,同时居民消费率也比较低,而政府消费率则水平相当。
因此可以得出我国最终消费率低主要是来自于居民消费率低,而不是政府消
费率低这一结论。
4.4提高我国消费率水平的必要性
最终消费率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提高,有利于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合理运行.具体说:(1)最有利于促进国民
经济的良性循环。最终消费率得到合理的提高,扩大了消费需求,提高了消费
力,促进消费层次的提高,引起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优
化。引起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其结果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了,使居民
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迸一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和
优化。这样就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2)最有利于经济增
长质量的提高。合理的消费率水平对应着合理的投资率水平,这样投资率既
不会太高而阻碍当前消费,又不会太低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和消费,在这样的
经济循环体系下经济增长质量必然提高.(3)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作
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首,合理的最终消费率是保障合理的消费水平的
关键,否则将会导致内需不足而过分依赖于出口,这样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
转移到了国外,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4)最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
的提高。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比重提高了,消费中的科技含量、文
化含量提高了,就提高了消费质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
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和生产力。人的素质提高了,既提高了消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牢变化的实证分析
费力,又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由以上比较可知,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相对于我国九十年代以fi{『的消
费率还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来说,我国最终消费率都是极其低的。通过
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消费率每年变化幅度不太大,并且与其它各国水
平相当,因此,造成我国最终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消费率偏低,而
是居民消费率偏低。
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过低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影响
包括:
(1)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其对投资需求的间接影响使得后者的持续增长
依赖于前者的增长,较低的最终消费率导致较低的投资需求,同时对国民经
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过低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弱化了消
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另一方面长期过低的消费率难以形成合理
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使大量的社会产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投资形成的生
产能力闲雷,降低投资的收益率。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持续偏低的消费率会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这与我国消费率水
平偏低密切相关。由于消费率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率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
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重夏建设、低水平
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或不合理利用,直接影响到经济
增长的质量。
(3)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如果我国仍然以较高的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当前居民消费率
严重偏低的情况下,国内消费不足的问题就需要用外需来弥补,内需产业的
不发达使投资结构逐步向出口主导增长型转移。内需不足部分越来越大,像
我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就将总需求很大的比重放在了国外
市场,相当于把经济发展调控的主动权交给了国际市场,这对我国当醯的发
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4)制约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4.我国自∞年代以来的消费状况研究
消费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率偏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领域
的部分相对较少。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消费率
特别是在许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消费率持久偏低不能不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
以上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过低所带来的影响都极其不利,无论
是对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社会宏观经济来说都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为了
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消费率水平,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水
平。
4.5低消费率水平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存在
的问题分析

无论是与我国∞年代以前的消费率的横向比较,与其他国家同时期的比
较,还是与钱纳里标准需求结构比较,我国的消费率都是非常低的,即GDP
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小。然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从长
期来看消费是最重要,也是占比重最大的因素。如此低的消费率下我国的经
济为什么又表现为高速增长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两个:一、近年来我国的投
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样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较高的投资
率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投资水平.从短期来看,这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很大作用.
如1978年我国的投资率为37.7%,1985年为38.3%,而进入90年代以后投
资占GDP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如1995年投资率上升至4.1.8%,
2003年略有下降至41.2%,2004年继续上升为43.3%。因此,从短期来看,
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基本保持持续上升的;然而从长期分析,这对消费率
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是很大的障碍.虽然在短期内投资率和投资水平的
上升会增加需求,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影响产出即GDP,但这对经济的长期发
展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从长期来看,较高投资率的均衡经济内必然存在较低
的消费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较低的消费率会导致较低的消费
水平,从而导致内需不足。二、在这种经济形式下,产出会过分地依赖外需。
我国自90年代以米消费牢变化的实证分析
众所周知,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净出口水平在持续上升,其在GDP中所占
的比例也有所提高。2000年我国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4%,2004年为
2.55%,到2005年时这一比重已上升到5.6%。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净出口
在GDP的构成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净出口的增长从另一个方面刺激
了GDP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存在很多弊端。最
近几年,虽然我国对外出口在增大,但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
越来越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不确定性风险也越来越大。并且净出口的持
续增加所导致的外汇增加会直接促使实际汇率下降,因此GDP的增长不能过
分依赖于净出口的增加。这些弊端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只有
依靠内需增长,才能有效防范外部风险。避免外部经济波动时产生的剧烈冲
击,保持自身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要提高GDP,促进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消费率。从各国的统
计资料来看,消费在总支出中都占有最大的份额,对GDP的贡献率也最大,
增加消费是GDP增长最有效的方式。消费对社会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此之低,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远
远低于其他国家必然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诸多不利
影响,因此是不合理的,要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将这二者提高到一个
合理的水平。
5.探寻我国消费状况变动的蹶因
5.探寻我国消费状况变动的原因
由第三章分析来看,我国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率在九十年代以来发生了
很大变化。消费水平相对于90年代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依赖于GDP
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
能够得到满足的需要。因此,收入水平是形成一定消费水平的最基本的约束
条件。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C=a+b%,可支配收入是用来解释消费行
为的首要因素。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商。相反,较低的可支配收入
会导致消费水平低。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
由第二章我们可以看到,自90年代以来无论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
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丽与此并存的是我国极其不合理的最终
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改革开放以来,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消费主体的
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消费主体日趋理性,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市场经
济体制逐渐确立之后,公费医疗、全面就业、退休等传统福利制度面临解体,
人们开始理性地计算风险,不断调整收支结构,有效配置收入在消费与储蓄
上的比例。随着传统福利制度的解体、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消费
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预期继续强化。规避风险的动力不断加强必然导致居民
将跨时期消费储蓄最优均衡纳入消费决策中。
5.2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分析
我国最终消费率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而不是
政府消费率的降低引起的。下面将进行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分析。由
于‘一丢品一手·面I t c·i式中‘:居民消费率;c:居民消费总额:Ii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赞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居民总收入;c:居民平均消费倾向;i:收入占GDP的比重,因此居民消费
率的高低取决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两个因素,居民消
费率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这二者之一或二者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5.1.1居民收入的变化
从1992年起,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0.581下降到1994年的
0.555,而后一直持续上升,到1999年已达到0.63512,虽然近年有所下降,
但幅度都很小,较之1992年仍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处于上升趋势,并没有下降,因而不是造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
因。尽管如此,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低于同期经济增
长速度。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因此而拉大,到1994年差距达到最大为2.86倍,此后收入差距过大的格局
基本处于这一水平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到1999年扩大到2.65倍。由于农村
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增加农村居民
的收入所带来的消费水平提高一定高于减少城镇居民的收入所带来的消费水
平降低。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农村
居民更加倾向于储蓄,即使城镇居民收入的上升会带来总体消费水平的上升,
但由于其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因此带来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城乡收入差距的
不断扩大是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一大主要原因。
tz张平:分配与消费:实证和政策,!塑堕:£箜§:咝£.2003(4)
5.探寻我固消费状况变动的原因
5.1.2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
年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1992 87.76 82.15
1993 87.35 81.9
1994 85.01 81.56
1995 83.22 82.6
1996 84.42 81
1997 82.39 81.1l
1998 80.02 79.84
1999 79.9 78.85
2咖82.54 79.59
2001 83.21 77.40
200眨83.29 77.12
2003 80.2 76.68
2004 78.36 76.23
2∞5 77.76 75.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得出
由表4.1我们可以看出,自1992年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的平
均消费倾向都有明显下降,如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92年的87.76%急
剧下降到1999年的79.9%,经过2000年到2002年的小幅上升后又迅速下降
到77.76%。而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缓慢、平稳地由1992年的82.15%下
降到2005年的75.7%。因此,我国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居民
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化,居民所受到的消费集约束、
预算约束、流动性约束缓解,居民跨时期均衡机制开始形成,社会福利制度
的阶梯和居民制度变迁预期的形成使居民储蓄倾向上升,而消费倾向必然趋
于下降。从城乡居民对比来看,其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速度基本持平,但农村
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速度远远高于城镇居民.原因在于农村居民为了实
现跨时期消费最大化和子女教育等的需要,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必须拿出更
大的比例用于储蓄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这就必然使农民平均消费倾向更快
的下降,也使农民消费水平提高趋缓。由此可知我国的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
倾向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率的一大影响因素,居民平均消
费倾向的下降必然带来居民消费率的降低。
我陶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居民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两大主要原
因.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原本较低水平的农村消费继续下降。由丁:
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不失为一个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制度变迁的影响下,
居民所受的消费集约束、预算约束等发生变化,为了实现跨时期消费最大化
和子女教育等的需要,居民用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方法来保证未来的需要。
提高居民收入也是有效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手段。
5.2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其他因素分析
5.2.1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低收入预期和高支出预期的影响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状况的一种判断预测,受到个人知识、经验能力
和信息充分程度的限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消费倾向,即收入在当前消
费和未来消费的分配。若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支出会减少,人们就可能增
加当前消费;反之,若预期未来收入会减少,支出会增加,人们就可能减少
当前消费。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在带来经济增
长、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他特征,其中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
确定性和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
制度变迁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原来稳定递增的持久收入由于失
业、下岗等因素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使居民收入处于相对的不稳定中。经济
增长较快时期,人们的收入预期呈高态势,在经济增长较慢时期则里低态势。
199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以前的
平均9.6%的增长幅度低。这就导致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低预期。同时,国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状况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
企业活力不足、债务加重。严重地造成居民的低心理预期。原来稳定递增的
持久收入因为失业、下岗等因素而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是造成居民低
收入预期的因素。
制度变迁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和劳保
40
5.探寻我国消费状况变动的原因
等制度的相应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不存在住房和医疗等方面
的风险,因此在储蓄和消费的选择中更看重现期消费。而转轨进入市场经济
体制之后,居民逐步增强了为将来的子女教育、养老防病等方面的意识,在
储蓄和消费的选择,亦即未来消费和现期消费的选择中更注鼋现期储蓄,以
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这些消费由原来的国家或集体负担的费用逐步转
变为个人负担或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这意味着原来基本不需要个人
或家庭承担的教育、住房、医疗等消费现在转变为个人或家庭需要承担大部
分,为保障未来在这些方面的必要消费,居民不得不将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
用作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也正是凯恩斯所讲的预防动机需求。
5.2.2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是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的组成部分,而是在个人收入分配已经实现之后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再调节
的机制(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主云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p159). e.
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向低收入者及丧失了收入能力的人群提供收入支持,实际
上是对市场化收入分配机制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水平越低,
越是低于或接近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需水平。社会保障虽然不能消除收入
差距,但是它向上调节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机制的存在,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疾病、意外伤残、失业等对消费者预期收入和支出的影
响,从而起到减少未来生活中的变量的作用,使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趋于稳
定.我国近年来出现大多数消费者收入预期急剧下降和支出预期急剧上升的
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在就业、医疗、退休养老制度等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
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长期滞后,消费者不能确定未来的社会保障机制究
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补偿自己可能的收入和支出损失,预期趋于悲观.
5.2.3消费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我国消费倾向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崇尚节约、偏
重储蓄的消费观念使居民把大量的新增收入用于储蓄,因此我国居民的边际
41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消费倾向比很多国家要低,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近十年来,我国
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及社会消
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我国的高储蓄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传统消
费观念不仅使储蓄率高,更阻碍了消费信贷的顺利开展。在我国的经济增长
模式下,消费信贷对提高消费率有积极的意义。而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
观念则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人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受到人所创造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人们购买什么
样的消费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消费文化是用来指导、规范和制约某一特
定社会成员的消费行为、消费理念、消费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的综合(龚志民消
费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p213)。消费文化中是崇尚节俭,还是追求奢
侈,对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的思想
是黜奢崇俭,如“与其不逊,宁固”,“以约失之者鲜”,“俭,德之共也”。我
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我国人民奉为基
本的伦理原则。我国人民的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对消费
需求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广大农民,其收入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与高收
入阶层的收入有很大差距,但他们常常将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拿来做储蓄,以
备以后不时之需,而用于消费的部分则很少.崇尚节俭虽然不失为一种美德,
但节俭的同一面就是少消费。在这样的文化思想影响下,人们的消费倾向偏
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5.2.4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利率的变化使居民重新考虑是当前消费、未来消费还是提前消费,如果
利率上升,那么选择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居民会选择减少当前消
费而增加储蓄,以增加未来消费,反之如果利率下降,那么选择当前消费的
机会成本就会下降,居民会选择当前消费甚至提前消费而减少储蓄。同时它
也影响到居民一定条件下借贷资金的可得性,从而影响居民消费,如在利率
降低的情况下居民认为增加借贷是可行的,因此会增加当前消费或提前消费,
而在利率升高的情况下居民则认为增加借贷是不理性的,从而不会提前消费,
居民消费则不会增加。
5.探寻我国消费状况变动的原因
20世纪踟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银行贷款约束软,国有企业的投资
扩张主要依靠银行融资,企业扩张主要取决于所能筹集的资金规模而非市场,
因此一度出现了“投资饥渴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投融资体制发生巨
大变化,银行体制在1997年皿洲金融危机以后加强了信贷监管,银行放贷开
始实行硬约束,同时市场对投资的约束也加强。这一阶段决定企业投资的因
素有两个:利率和投资预期报酬率。较低的消费率影响了投资预期回报率。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没有消费增
长,投资是不可能长期自我循环下去的。长期过低的消费率难以形成合理的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使大量的社会产
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投资形成的大量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大量人
员失去工作岗位。这些影响又反过来促使消费率继续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5.2.5公共消费的影响
公共消费是指由政府支出形成需求的消费,’其中直接影响个人消费结构
的是政府非行政性支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共消费不仅包含了政府
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在文化、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
事业中的投入,也包括政府在住房和部分消费品销售中对居民提供的各种实
物性消费和补贴。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
来个人住房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以实物消费为主要形
式的公共消费大幅度减少,个人货币收入及个人收入水平的各种因素对消费
者行为的制约作用增强.居民预期未来支出会增加,就必然减少当期消费以
平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消费,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公共消费对消费率的变化也有积极影响.以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为例,在我国
现实生活中,供电设施和电信设备的改善对家用电器及通讯设备、家用电脑
等需求的刺激作用已经显而易见;而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对居民文化体育消费
需求的制约作用也很明显。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
充足的公用文化体育设施是鼓励和刺激居民相应消费需求的基本前提。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盘化的实让分析
5.2.6总体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或者说社会出现高通货膨胀会改变消费者的收入支出
预期,居民会预期未来实际收入下降或者未来支出会增加.为尽量削减不利
冲击,消费者会减少当期消费水平以用于未来的支出。在不变的预算下最大
化效用水平,或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约束下节约支出预算。如以上一年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数,则200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2,当年居民消
费率为44.9%,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居民消费率为38.73%。总
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母.改变最终消费率不合理的建议
6.改变最终消费率不合理的建议
在国内生产总值为一定的情况下。最终消费与资本形式成总额是此消彼
长的,最终消费率与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也是如此。最终消费率偏低,其
直接原因就是投资率偏高。倒如,1978年投资率为38.2%“六五”时期平均为
34.5%,“七五”时期平均36.7%,“八五”时期平均为37.8%;到1999年下降到
37%,2000年又下降为36.9%.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例如,1997
年投资率(资本形率):全世界为22.3%,其中日本较高,为28.7%,加拿大为
19.7%,美国为18.5%;以不发达国家言:印度为23.4%,巴基斯坦为17.7%,
南非为15.7%,都远远低于我国。资本形成率偏高,必然响消费率的提高,影
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其结果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正由于我国过去在较长时期
内投资率偏高,引起社会总产品最终使用结构失衡,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合
理运行。因此,我们今后在一时期内,应适当提高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
适度降低投资率,这样才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最终消费率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低
而不是政府消费率低引起的。居民消费率降低说明居民储蓄率在提高和我国
的投资率在上升,或者说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降低和消费不足。由于社会经
济转型和制度变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使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状况难
以改变,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阶段
既要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特别要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
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促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又要改变居民在消费方
面的表现。
城乡居民正面临着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居民诈进入由以吃、
穿、用为特征转变为以住、行为特征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农村居民正进入由以
吃、穿为特征转变为以用为特征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全国大多数居民进入由以
生存资料为主转变为以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为主的消费结构的升级,迫切需要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较多地增加收入,扩大消费需求。这在客观上需要适当提高最终消费率和居民
消费率,使小康生活更加殷实。
提高消费率的途径主要是提高居民消费率,而不是政府消费率。如果通
过提高政府消费率来提高整个消费率水平,那么无论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
还是增加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都要受到政府收入的制约。如果通过赤字政
策来增加政府需求,势必会加重未来经济发展的负担,在经济规模和综合国
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加大经济增长中的风险。进一步来看,政府投资增加,
如果不能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其投资的乘数效应会大打折扣。我国现在仍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任务很重,而财政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今
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不宜提高。此外,控制政府消费
也是改革政府机构、减轻企业负担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消费
率来提高最终消费率的水平。
要改变最终消费率不合理的状况,提高居民消费率,为经济营造一个健
康发展的环境,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6.1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正如4.1节所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的扩大或缩小直接影响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
民消费率。作为低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高收入阶层
的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高于降低城镇
居民收入所减少的消费。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加快城镇化建设,以
期通过城市化带动服务业从而扩大就业,达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
转移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等对于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和我国经济发展
具有长远的意义。
同理于城乡收入差距,这二者的内部收入差距同样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
倾向。因此,缩小城乡内部的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样可以
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利用收入再分配政策所增加的农村居民消费会提高
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宏观政策的
重点在于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家大对贫困人口和低收
6.改变最终消费率不合理的建议
入人口的补贴。而征收个人所得税是调节高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有利于帮助
低收入者筹集财政资金,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能力。个人所得税收监管
应重点集中在高收入人群,以降低税收成本。
6.2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由凯恩斯的基本消费理论我们知道,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高低的最重要
因素,因此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首要的一点就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如果
没有较高的收入水平,那么消费者信心会不足。消费率必然下降,消费水平
不可能提高。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失业、下岗等现象不断涌现出
来。尤其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里.居民原来稳定递增的持久收入由于这些因
素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使居民收入处于相对的不稳定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
策是保证居民得到收入从而可以进行消费的原动力.积极的就业政策既会对
居民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变他们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又可以
从实际上增加部分人,特别是下岗职工的收入,从而增加其消费信心。因此
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对提高居民消费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全方位、多途
径地推进再就业工程,做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通过发展民
间中小企业、第三产业、新型产业,给予民营企业以公平待遇等途径,加强
就业力度,改善失业人员状况.
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转移到他们手中的收入对增加消费的
作用很小,而农民收入水平低,但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因此增加农民的
收入相对于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来说,用于增加消费的比重会更高。我们可
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增加农业投入,预防由于自然原因等引
起的农产品产量下降,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
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改革农村税制,减少农
民负担;四是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改革现有
的城市化模式,加速农转非过程,大力消除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中的体制和
政策障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47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6.3继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住房、医疗、教育改革迅速展开,但社会保障体
系却明显跟不上改筚的步伐,居民对未来消费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居
民预期未来消费会增加从而降低现期消费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善居民消费
预期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方面得到保
障就会剩余大量闲置资金,这为增加消费提高了必要条件。
一方面,加快明确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就业改革的方向和方案,
降低居民在这几方面的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在确保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尽快
到位,给居民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预期。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
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级别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开拓更多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的渠道。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积极作用。
6.4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热点
要加速发展劳务消费。发展商层次、高质量的劳务消费品和服务,以适应
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因为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等高层次消费的满足,主要在
劳务消费领域。例如,旅游消费,现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丽是一
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又例如,信息消费也主要是劳务消费。高层次、高质量的
信息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有利于增长人
的科学知识,提高消费质量,优化消费结构。又例如,文化教育是高层次的劳
务。文化教育消费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极
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吉而喻的。这就要加速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彻底改变
把文化教育单纯作为“事业”、作为“福利”的传统观念,加强文化教育的产业
化。除了政府尽可能增加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外。消费者个人也应逐步提高文化
教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高层次的劳
务消费发展了,消费领域扩大了,就能使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的提高,有
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48
6.改变最终消费牢不台理的建议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对吃、穿、用商品的消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消费的
重点正在向住和行发展,应积极发展住房、汽车、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消费: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农村居民的住、
用、行来挖掘农村市场,积极培育农村居民在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方面的
消费热点.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大与提高消费服务业投资,
推动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的产业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能
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
同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调控力度,使消费热点的发展与支柱产业
的形成和发展衔接,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5实行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
受住房、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居民预期支出增加,因此会减少
现期消费以平衡各个阶段的消费水平,导致近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
消费率不断下降,目前已经达到严重偏低水平,现在是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最
后攻坚阶段,促使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不利因
素大于有利因素。如果继续实行目前适度消费政策,实际政策效果将会是消
费不足,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会继续下降,这将影响扩大内需政策的效
果,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因此,要扩大内需,将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就必须调整消费政策,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在宏观调控中采取各种政策措
施,使政策作用虽经过运行中各种不利因素的磨损,但最终将达到适度消费
的目标。鼓励消费是促使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回升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目
标相适应的水平的唯一途径.
6.5.1制订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
尽快清理过去短缺经济时期制订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如居民购房、买车、
通讯等各方面抑止消费的税费,消费政策性阻碍,抓紧制订鼓励消费的政策
我圊白90年代以来消费牢史化的实计分析
措施。
6.5.2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增加各级政府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为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水
平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
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增加城市道路、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建设投资,满
足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发展的需要.
6.5.3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升级换代的要求
根据市场需求的现实结构及其变化方向,增加对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
广阔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不断创新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
不同档次适销对路的消费品,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升级换代的要求,解
决供需结构不匹配引起的抑止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问题.
6.6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金融政策
由于投资与消费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因此在近年来过高投资的
作用下,也使得我国社会消费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出现了持续减弱。数
据显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投资增长率连年提升,同期消费增长率也出
现了逐年走低的趋势。特别是2004年在投资率由2000年的36.4%升至42.3%
的情况下,消费率则由61.1%降到了53.6%.
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断扩大,汽车消费贷款占比大幅度降低,
住房装修、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业务发展缓慢,贷款占比很小。消费
信贷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近年来消费信贷整
体周转率下降,贷款周期长期化趋势明显。针对这些因素,我国应采取以下几
种措施:
6.改变最终消费率不台理的建议
6.6.1加强消费信贷立法
通过立法,建立健全以下一些主要的法律制度:一是个人破产制度。个人
破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健全的
信用体系,使破产清算成为制约借款人的最终底线;二是要完善担保制度。现
行的‘担保法》及有关担保的法律法规,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消费信贷在担
保上难以操作。应在原有‘担保法》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消费信贷的规定;三
是政府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消费信贷提供担保,以促进消费
信贷的发展。
6.8.2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全社会范围内的信贷资料数据库
信用风险是个人信贷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最大
障碍.降低信用风险的最有效办法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个人信用评价
体系可采用积分制,根据个人基本情况评分、个人信用业务状况评分等,累积
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建立信贷资料数据库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和整理个人
或企业的信贷资料,向贷款机构提供这些资料。对于银行来说,应积极配合人
民银行建立社会信用征信体系.
6.6.3将消费信贷与保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个人信用保险方式有助于中国的国民消费模式由“自我积蓄型”的滞后消
费转变为“信用支持型”的前雹消费。通过将消费信贷与保险相结合,可使银
行、居民、保险公司三方取得“三赢”的局面。银行在发放某些消费贷款时,可
以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某种特定保险。这样,一旦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保
险公司即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赔偿金,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
这样,一方面可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消费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另
一方面为借款人提供了还款保障;同时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三
得”。当然,这种险种的保费应当较低廉,使消费者既可以得到银行贷款,又可
以得到保险的益处。
51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串变化的实bF分析
总结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通过与我国90年代以前的纵向比较和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本文得出
自90年代以后我国消费状况的以下结论:
1、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GDP和居民收入的持续
增加,我国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些特点均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在下降,这符合
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中关于消费率变动方向的论述。然而在与此标准结
构,以及其他国家的横向和我国90年以前的纵向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的最
终消费率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约低十至二十个百分点。
这主要来源于我国较低的居民消费率。通过分析可知低水平的消费率主要是
由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诸
如制度变迁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
(二)政策建议
如此低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极其不利,因
此必须改变我国消费率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政策。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收入再分
配政策来缩小城乡内部贫富差距,提商平均消费倾向.
2、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以满足提高居民消费
的先决条件,增强消费者信心。
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轨改变了居民以往的消费集约束和预算
约束,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是有效提高消费率的
手段.
4、发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劳务消费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以适应消费
总结
结构升级的要求,扩大消费热点.
5、受住房、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预期支出增加,因此居民会减
少现期消费以平衡各个阶段的消费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实行鼓励性
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
6、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金融政策,改变过去高投资的状况,提高居民
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
我国自90年代以米消费率变化的实让分析
参考文献
t1】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尹世杰:消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尹世杰:消费需求论,湖南出版社,1993年。
【4】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51龚志民:消费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16]俞忠英:中国内需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
[71刘方域;消费经济学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
[81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版.
19]戴维.罗莫: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1年版。
[101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林白鹏主编:消费经济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121 H.钱纳里、M.塞尔昆合著‘发展的格局1950一19r70》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
【131范剑平,2000:“十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变动趋势与消费政策选择,经
济纵横,第12期
【141尹世杰,2001:关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几个问题,财贸经济,第12期。
【151李秣,2002:我国消费率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4
期。
【161郭克莎,1999:需求约束与效用约束。财贸经济第9期。
【171臧旭恒、朱春燕,2001:预防性储蓄理论,经济研究,第1期。
1181谢平,1997;经济制度转轨重的个人储蓄行为,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第1期。
【191徐公伟,2001:社会保障思路有待调整,中国改革,第1期。
【20】范剑平,1998:从消费者预期看市场走势,经济学消息报,第5期。
参考文献
[21】齐平茹,2007: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22】周学,1998:扩大消费需求:理论与现实,经济学家,第2期。
[231藏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4】臧旭恒,裴春霞。2002:流动性约束理论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
经济学动态,第2期.
【25】刘国光2002: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财贸
经济,第5期.
[261孙文博,2001:我国居民消费及刺激需求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
第7期。
【27】赵友宝、张越玲,2004: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财经科学,第4
期。
[281曹家和,宏观经济学,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29】尹世杰,提高消费率拉动绍f增长,2002年10期,经济学动态。
[301范剑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开拓城镇市场的对策选择,
1999年6期,宏观经济研究。
131】J.M.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Macmillan ST.Martini’s Press,1973 Edition. 。
[321 John.Y Campbell and N.Gregory Mankiw,2000:Consumption,Income and
Interest rates:Reinterpreting the Tune Series Evidence,NBER Macroeconomics,
v014.
[331 Christopher D.Carroll,2001:Atheory of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with and
without liquidity constraints,NBER working paper 8387,voi7.
[341 John.YCampbeU and N.Gregory Mankiw:Consumption,Income and Interest
Rates:Reinterpreting the Time Series Evidence,NBER Macroeconomics,Annual 4.
我翻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诚分析
后记
回首我的硕士研究生阶段,这是个充实又快乐的阶段,在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学习的这两年半中受到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不仅学习
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更结交了很多知心好友。
自毕业论文开题至今已有半年多,在阅读、参考了数多文献后,我的毕
业论文最终于11月如期完成。虽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但
在导师缪一德教授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最终完成。论文写作这一过程对我来说
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需要阅读的文献和需要补充的知识非常多,写作过程
中幸有导师的指导,让我从迷惑中解脱出来。导师一遍一遍地对我论文的不
足之处进行纠正,让我感到非常感动和感激,在这里向缪老师表示深深的谢
意l
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研究写作,我的论文业已完成,但我清楚它并不是
完美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诚恳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出缺点。
致谢
致谢
我怀着无比紧张而愉悦的心情终于将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了。它的完成不
止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到诸多老师、同学的帮助
和关怀。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缪一德教授。缪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平
易近人,在最初进行研究时我因为经验较少而感到束手无策,是他细心并耐
心教我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等工作。在
后来的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他又不遗余力地一遍一遍帮我修改论文。从我
的硕士论文的选题、拟定提纲、修改直至最终完成都是他的指导和帮助的结
果。研究生阶段我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提升和科研成绩都与缪老师的关怀和教
导分不开。因此,非常感谢缪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在我的学业和生活中都给予了很多
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够成功地取得今天的成绩。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在他们的体贴和关怀下,我顺利地完成了硕
士研究生的学习。
承蒙这些师长亲友的照顾和帮助,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有在以后
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以回报。谨此为记。
王丹华
2007年11月
我国自90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问己发表的专著、论文、课题、教材、工具书等)
序排名情
题目刊物或出版社备注
号况
1 试论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衡技术与市场2007.1
量通货膨胀时的缺陷
2 高质量经验品的初始定价商业文化2007.8
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