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82发展县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县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
姓名:于洪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王凤荣
2007051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吾兰兰缉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季逸型封导师签名:乏园差日期:2彳.£:c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科技全球化和区域化深入发展,科学
技术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
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
分,是一个地方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综
合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发展
观的落实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能源供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日
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粗放型的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难以为
继,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真正确立依靠科技创新
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从扩张总量转向量质并举
上来。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又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县域经济在我省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就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
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战略决策,从政府角度研究如何依靠科技创新
来支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等问题,进一步促
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
强发展后劲和改善人民生活,为全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这也是笔者完成本
篇论文的初衷和宗旨。
本论文将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立足于国情省情,
采用资料借鉴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
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山东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深
入分析科技创新支撑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依靠科
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从
科技兴农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从而全面提高山东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健词:科技:创新;县域经济;对策。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Support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bout County Economics
ABSTRACT
Nowaday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and als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z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e the dominating power to support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meanwhile,the ability of
technical creativity become the decisive factor ofthe competence of a country and
re西olL The economy of county area is the basic unit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economy,is the integrated economic system of an area,and i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integrated embodi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mprovement.Under the new stage,and new condition and at the new 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and with the settlement
of scientific viewpoin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fo.contr01.
the problem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constrain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ually.The
extensive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unty area is bard to survival and a
cre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needed to support a sustainable economy in
county area urgently.The concept of supporting the county area economy with
technical innovation should be truly determined and the focu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unty area should be turned from expansion of total quantity to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As a result.the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unty areas relying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n urgent and difficult task we confront.but alSO a snbject that governments and
agents ofall levels need to consider carefuIlv.
Economy in county area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provincial econom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Der is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new task in the
new period under new condition,implement and settle the strategic decision of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an innovative province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ont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Form the government point of view,how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in county area relying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using of energetic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and
SO on,SO that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Can be
promoted,the quality and prof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improved,the
economy increase method Can be changed,the development power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people Can live a better life,and the paper also tries to find out
the way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decisive basis for building a innovative province。
building a new country under socialist system and promoting overall,coordinating,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unty areas.These are the main
purpose ofthe paper.
3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is paper will refer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latest risesults of t11e practice.It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and provinicial situation,using information from resources,visiting places。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doing 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y.From the present stituation of Shandong County’s innova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deeply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esent to promote guiding ideology,strategic foeUS,operational mechanism,
security system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science and iunovation.Tak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modem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led higll—tech industries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enforc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push forwa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o improving Shandong’s economy's
ability and leveI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innov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 county economics countermeasure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县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第一章引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
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的综合性
经济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的重要基础,自古以来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古i/iI。2005年,我省
县域行政区域总土地面积14.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5.1%;县域总人口
8230万人,占全省的9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50亿元,占全省的79%;实
现地方财政收入502亿元,占全省的46%;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88%;城镇固
定资产投资6160.08亿元,占84.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在50%左
右。从经济总量来看,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已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他一些重
要指标也均占较大比重,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多地方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
题。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能源供应、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目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粗放型的发
展越来越难以为继,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真正确
立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从扩张总
量转向量质并举上来,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又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认
真思考的课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
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刨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重
大战略决策,通过提升县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缓解能
5
山东大掌坝士掌位论文
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等闯题,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
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和改善人民生活,实现
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本论文研究将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
果,立足于国情省情,采用资料借鉴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山东县域科技创新
事业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
重点、运行机制、保障体系、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为全省建设创新型省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依据。
二、科技创新的含义
(一)科技的含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
识体系。事实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事实和其它事实,科学就
是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
体系。一般认为,科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自然,而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改造自
然Ⅲ。毛泽东从哲学角度对科学技术的双重基本功能做了精辟分析,他认为,
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是说,
科学和技术都具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双重功能。科学技术还有更广泛的
多种社会功能,其中,最突出、最主要、最现实的功能是生产力促进功能。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江
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
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
推动。未来的科学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知识经济时代,以最新
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
首要因素,科学本身是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高
新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将不断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创新的含义
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究其内涵实质就是在不适合中找到新的适
合,在现有水平和条件不适合目前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寻找新的角度,探索出新的途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人
类活动。“创新”一词被引入经济学中最早是在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
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首先提出“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
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
潜在的利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
识的加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己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政治、
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如科
技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等,但在各种创新中,
科技创新将起到更为根本的作用。
(三)科技创新的含义
科技创新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科技创
新就是在科学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突破,并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创造新的经济
价值眙1.其中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当代科
学与技术结合日益紧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已经汇合到一起。
三、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
4000美元的时期,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边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的时期。我省2006
年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依靠科技
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一)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通
过科技创新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我省未来的发展中,随着
县域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资源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急剧增长,能源、资源和
环境的瓶颈性约束成为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一系
列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科技。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改善人居条件,推动社会服务业和公共事业信息化,解决安全生产、食品安
全、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等社会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
都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
(二)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
全的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村生产力需要
科技支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丰产的长效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需要
科技创新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可持续
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
文化、懂科技、能致富的新型农民,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需要科技创新支撑”’.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
经济增长是靠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推动的。从理论上说,要素投入的增
长是有限的,而技术进步是无限的。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科
技创新的作用,从粗放型增长转化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
续增长。实现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增长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转
变。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时期,必须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科
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
含量。这样,才能够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依靠科技创新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已经成为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从
根本上讲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就难以增强综
合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放到国家全
局战略位置上,一方面全力进行重大科技领域攻关,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普及科学技术,
推动科技进步。调整科技政策、强化科技意识,增加科技投入、营造科技环
境,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加工”经“制
造”向“创造”的跨越,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无可置疑,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县域
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
球。”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找准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的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支撑点,这样才能借助科技创新的杠杆,撑起县域经济这座大厦。
第二章山东省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赶超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
重,从工作机制、体系建设、打造平台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优化创新环境,县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从全省地方财政支出情况看,五年间对科技事业的拨款呈递增趋势.2005
年财政支出中“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两项重要科技拨款达27.1亿
元,比上年增长21.O%,比2000年增长106.9%。五年累计两项重要科技拨款
达104.4亿元,比“九五”累计增加55,7亿元,增长1.1倍。
“十五”全省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地方财政
政府科技拨款(亿元)
年份支出比上年(环占财政支1.科学2.科技
(亿元) 合计比)增长出的比重事业费三项费
(%) (%)
2000正613.08 13.10 2.14 3.85 9.25
2001笠753.78 16.07 22.67 2.13 4.54 11.53
2002焦860.65 19.OO 18.3l 2.2l 5.31 13.69
2003焦1010.64 19.9l 4.79 1.97 5.84 14.07
2004笠1189.37 22.38 12.41 1.88 6.60 15.78
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005年1466.23 27.07 120.96 1.85 7.65 19.42
从各市地方财政支出情况看,2005年政府两项重要科技拨款数额青岛市
最多,达3.8亿元;其次是济南,为2.2亿元;烟台、济宁接近2亿元;潍坊、
淄博、威海超过1.5亿元;其他市则在1亿元及以下。从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
重看,威海市最高,为2.24%,超过2%的还有淄博(2.21%)、济宁(2.21%)。
2005年各市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政府科技拨
地方财政支占财政支出其中:科学事其中:科技三
分市款合计(亿
出(亿元) 的比重(%) 业费(亿元) 项费(亿元)
元)
全省1466.23 27.07 1.85 7.65 19.42
济南120.66 2.24 1.86 0.37 1.87
青岛203.06 3.84 1.89 0.35 3.49
淄博B0.57 1.78 2.21 0.76 1.02
枣庄4&23 0.39 O.81 0.14 O.25
东营50.56 0.94 1.86 O.15 0.79
烟台114.11 1.95 1.71 0.27 1.68
潍坊95.30 1-84 1.93 0.26 1.58
济宁87.79 1.94 2.21 0.22 1.71
泰安63.7l 0.90 1.41 0.17 0.73
威海72.39 1.62 2.24 O.09 1.53
日照22.71 O.18 0.79 0.06 0.12
莱芜22.03 0.34 1.54 O.05 0.29
临沂82.26 1.01 1.23 0.25 O.76
德州50.50 O.60 1.19 0.23 O.37
聊城47.87 0.79 1.65 0.19 0.60
滨州48.42 O.71 1.45 O.08 0.63
山东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活动队伍总规模保持全国前列
“十五”期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和科
技活动人员总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目前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4位。2005年
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达240.4万人,比2000年增加8.6万人,年均递增1.77/人。
科技活动人员26.77/人,比2000年增加3.671人,年均递增0.72万人;其中科
学家和工程师17.2万人,比2000年增加3.37/人,年均递增0.66万人。R&D(研
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员8.96万人年,比2000年增加4.14万人
年,每年增加0.83万人年。
“十五”时期全省全部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科技活动人员R&D活动人员(折和全时当量)
专业技
(万人) (人年)
类别术人员
科学家和科学家和
(万人) 合计合计全时人员
工程师工程师
2000焦231.8 23.1 13.9 48185 37433 31115
2000芷231.8 22.8 14.4 46804 36830 32166
2001焦229.4 24.3 14.9 72630 57851 49245
2002篮233.4 26.O 16.3 78260 61303 55876
2003芷231.6 27.1 15.3 64753 52346 41078
2004芷232.9 26.7 17.2 89574 75273 68637
2005生240.4 26.7 17.2 89574 75273 68637
(三)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2
全省现有县以上农业科研机构106家,国家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种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15处中试基地。县级以下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8757个,农技推广人员62403人。“十五”以来,共取得农业科
技成果755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255项。科技在农业
增长中的贡献率由“九五”的50%提高到目前的52%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到55%左右。建立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4336名,
进驻村3318个,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992个,形成龙头企业271家,推广新
产品、新技术4117项,实现年利润9.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4%以上。实
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等,如李登海主持选育的“登海超试1号”玉米新品
种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
(四)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典型示范作用显著
从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研发投入
多,科技进步快的县市,经济发展明显较好较快。30个经济强县的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度
全国百强县中,山东的22个百强县有19个位居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市(县、区)行列,他们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是科技创
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以龙口市和招远市为例:近几年龙口市应用技
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年均增加400多万元,2005年达到2550多万元,占当年本
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为2.37%。2005年底共有国家专利2800个,总量居山
东省县级市首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招远市连续三年被
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每年2%左右
的速度递增,达到了58%以上。十五”以来,招远市工业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
科技计划10项,其中有2项跻身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实
旋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16项,自主开发及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产
品400多件,取得科研成果98项,其中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和省内空白,有
2项获国家级奖励、34项获省级奖励,获奖数量居山东全省县级市前列。近
年来,申请国家专利年均增加20%以上,有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14个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12件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名牌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品和著名商标数量均位居县市前列。
二、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创新在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正发挥出愈来愈重要
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一)科技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从全社会看,2005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5%。离我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到2005年达到1.2%的规
划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资金缺口达28亿元。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看,2005
全省财政支出中的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增幅低于同期财政总支出增幅
2.3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1.85%,与“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确定3.5%
的比重差距较大。从规模以上工业看,200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
支出161.1亿元,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54%。全省275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中,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的企业有313家,占1.1%;
超过5%的企业只有176家,仅占0.6%。
(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我省农业大省地位不相称
受传统二元体制影响,农业科技欠帐太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低,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农业产品大路货多,名牌产品少,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创
新未能与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体制和
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农业科
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科
技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体制不顺,相互间难以协调和配合。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比例较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健全
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县域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科技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
升带动能力偏弱,导致一些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2005
年有科技活动的单位2858家,仅占全部单位数的9.8%。其中,企业开展科技
活动的比例为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7.3%,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只有28%
的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则更低,只有4.705的企业开
展了科技活动。在2858家有科技活动的单位中,有53.3%的单位开展了R&D
活动,占全部单位数的5.2%,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要真
正实现科技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四)创新人才增加缓慢
高科技、实用型科技人才紧缺。县域科技人才总量及结构与实际发展需
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紧缺,面临着急
需引进人才和防止人才外流的双重压力。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五年来只增加了
3.6万人,平均每年仅增长2.9%。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
重五年间一般在60%左右,而北京、上海、广东在2004年就已分别达到78%、
6905、67%。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少。创新人才增加缓慢
从整体上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还不高,高新技
术成果产业化滞后。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和核心技
术开发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如技术
支持、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还不
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缓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与前些年相比,我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但总体上全
社会仍没有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气氛,或说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不够。同时
由于科技创新主体活动和政府政策协调谁更有效的争议等使得政府宏观调控
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为科技创新服务意识不够,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
好发展环境力度不够,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协
调的体系,部分县级政府更是未出台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战略
部署。保护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市场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仍不健全,鼓励
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力度不够,已有的优惠政策的落实更是差强人意。科
技主管部门在经济发展决策中没有应有的主谋地位,科技部门、发改部门、
经贸部门关于技改项目的各自把关,各管一摊又协调不充分,难以形成强大
的的组织管理优势。而科技创新的行为主体又条块分割,分别属于不同的管
理部门、不同的管理体系,科研开发主体、中介机构、科研成果接受单位三
者很难形成合力,这就导致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匹配,
技术转化机构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信息获取和技术吸收能力差等。此外,
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许多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仪器、重点实验室等都
各自把持,不能为全社会共享,造成了本就紧缺的科技资源的大量浪费,科
技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同时,由于部门分割、体制封闭,各部门所积累的科
技资料、科学数据不能为广大科技人员共同使用,各自把持,缺乏交流与沟
通。
第三章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16
强化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设创新
型省份,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培
育和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县域经
济发展质量为主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为重
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群众科技素质为基础,优化县域科
技创新的舆论环境、体制机制环境、政策人才环境,构筑科技资源优势,引
领县域经济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二)战略重点
在战略重点上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
系、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紧密结合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县域科技创新
体系。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采取措
施,用足用好政策,引导县域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使其
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主体。二是建设县域经济科学研究与
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努力为解决好县域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
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县域科技
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把县域科技作为研究重点之一,集中力量形成若
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建立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创新服
务体系。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和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
分类指导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创新服务体
系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科技信息
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风险投资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1。
二、围绕科技兴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业兴,百业兴。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农
业不发展,县域经济难以发展。而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创新,动力在科技
创新,希望也在科技创新。随着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
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强省,要
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紧紧围绕农业科技
创新、研发、转化、推广等环节,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速建立全省高
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提高综合
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本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结构高效化、技术高新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机
械化,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一)强化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业良种良法、农产
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一是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技术。
围绕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选育、生产能力和种子种苗质量、集
约化供种目标,大力培育新型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健全良种引进、选育、推
广和公共保障体系。建设一批粮油、瓜菜、食用茵、中药材、茶桑果等区域
性良种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建设一批畜禽优势品种的畜禽原种场、资源场
和基因库,形成若干个国内著名的种畜禽育种繁育中心和胚胎移植中心。二
是优质高产种养生产技术。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大力研究开发。优质、
高产、高效”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技术,扩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休闲农业、
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资源
产出率。三是“农业节本增效控害技术。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
等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和农药
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提高肥药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危害。四
是动植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面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重大动
1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疫病综合防控,重点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系统和动物防疫
基础设施。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技术。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
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的研究
开发,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培育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
业。六是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引进和开
发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配套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农机化应用水平。七是
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加快进行农副产品的贮运保鲜、精深加工
技术研究与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批发示范市场、农产品配送
示范中心,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八是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技术。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
设、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规模畜禽
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治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
污染。
(二)加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建立整合农技
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
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
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门类广、功能全、
多层次、多成分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左右联系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1。
二是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建好高效农业科技示范
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
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
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三是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
体。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集市、科技咨询、科技入户等一系列群众性
科技活动,深入农户,跟踪服务,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碰到
的疑难问题,确保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用得好,
为农民送去科技“及时雨”。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农业
突出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和农村社会
服务信息化四个重点,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
用,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好农业信
息技术应用示范园区。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
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
息化.二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鼓励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扶持建设
“寿光蔬菜网”、“烟台苹果网”、“绣川梨园网”等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
站,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三是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科
学决策水平。采集、整理农村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信息,建
设完善农村信息数据库,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农村科技信息
村村通工程,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尽快建成各级
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分中心)和乡(镇)数据处理站,逐步实现
省、县(市、区)、乡(镇)、村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四是推进农村社会
服务信息化,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完善农村饮用
水水质监测系统、农村疫情监测防治和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医药食品检疫防
疫信息系统、农村劳动力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等,尽快启动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系统。五是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
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投入,以“精准农业”“虚拟农
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
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
农业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省
“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省农业信息化进程Ⅱ1。
(四)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20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加快农业科技品牌
山东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化建设,支持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支持农产品及涉农产
品创立中国驰名商标。以科技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农产品科技品牌产
业化经营,建立品牌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促进品牌农产品安全流通和
建立国际化绿色通道。积极研发有利于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安全预警预报机
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技术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的统一使用和管理,加强农
产品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如寿光蔬菜、沾化冬枣、
平邑金银花、肥城佛桃、金乡大蒜、文登西洋参等农业特色品种,推进优势
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努力打造。一县一业一特色”县
域特色经济突出的发展新格局。
三、实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高新技术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石。要继续贯彻
落实我省“三个亮点”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高新
技术这一亮点,推进高新技术“质”与“量”的同步提升,培植县域经济发
展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35%的目标夯实基础。
(一)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根据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省重点发展的12个产业群,
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差别竞争,错位发展”
的原则,建立完善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体系,有效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后劲。加强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新技术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二是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品牌发展
战略。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
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强高新技术
和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嫁接,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
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竞争力。
2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
占有率高、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加快科技经济园区建
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幅射、带动作用,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以园区
发展带动外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城关布局优化,拓展发展
空间,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民营经济、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相互渗透、
均衡发展订1。
(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市场和政府的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和相关部
门要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各种方式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活动,
特别关键的是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把激励和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企业也要从战略高度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研发机构建设,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其中,应特
别注意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的服务体系,降
低民营科技企业在各方面的准入门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
政府科技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帮助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信用
担保体系,疏通投融资渠道。
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推动产学研结合
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的,
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导
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为方向,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
的新模式,从。闷头想题目、闭门搞研究、成果束高阁”到“论文写在产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果长入产业中”转变,加快产学研的融合。进一步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密切
合作关系,努力为解决好县域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
术支撑。
(二)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以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科
技经纪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十
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平台、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科技产业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把孵化器建设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基
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结合的中心。发展技术交
易市场,促进技术商品的流通转让。
(三)推进农业推广示范体系建设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机制改革,引导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新
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示范组织形式,强化抓点示范和辐射带动,推广“专业
农技机构+科技示范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新模
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工程,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扩大科技特
派员下派规模,抓好对接与选聘,提升服务质量,从单纯技术引进转向综合
服务;大力推广乡镇科技示范场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对乡镇科技
示范场建设的支持,指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内部机制改革和条件改善;
继续抓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扩大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试点县,重点提
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接受、应用和辐射能力。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紧紧围绕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科技管
理,调节利益关系。激励和保障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增加县
域知识产权总量、提高原创性知识产权质量为目的。扶持和保护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提升县域创新
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实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
结合本县(市、区)实际,对相关领域专利申请的国际国内现状和发展
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县级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专利大县(市、
区)和专利强县(市、区)。充分利用专利技术信息,帮助科技创新主体正确
选择创新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培育和形成新的科技优势,并尽可能地将其变
成知识产权优势。加大发明专利的扶持力度,引导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力争位次前移哺1。
(--)加快知识产权的实施应用
对我省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发明专利,建
立动态项目库,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实旌并促进产业化,加速知识产权流转,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实旖及产业化,
在科技计划立项、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优先支持。提高企事业
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提高研
究开发的起点和效率;积极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研究开发、技术改
造、技术贸易、生产经营、人才流动等各个环节。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优化和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各县级政府应指定有关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要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鼓励建立
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组织,协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避免发生恶性竞争。做好
对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保护和监管工作。鼓励科研、育种等单位申报专利
和新品种权保护,依法保护发明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
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做好具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管
理工作。鼓励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保障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和科技人员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特别是技
术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人才和技术
资源的优化配置踟。
(四)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抢占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采用工作的指导协调,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
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技术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采用相结合,
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积极参与国际、国家、省级标准的制定,推动
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成为更一级的标准。建立标准服务平台,引导支持企业
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支持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重点支持
企业通过再创新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加强技术贸易措施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六、扩大开放,积极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
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
进对外开放,开展科技合作。
(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筛选一批符合本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项目、重大科技工
程,开展国际科技协作攻关。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从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国家和地区加速引进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安全生产、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引
进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操作规程,快速提升这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
市场竞争力。选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统一包装、策划,有针对性地
重点对外推介、发布,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国外大公司、大商会、大财团、
风险投资基金建立联系,吸引这些机构来投资。
(二)加强区域科技合作
各县之间要突破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运用优势的联合和联合的优势,促
使区域科技合作从过去牵线搭桥的一次性服务向全面综合、配套的跟踪服务
发展,从松散型协作向紧密型联合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从资源、产品与资金、
技术、设备的单项协作向生产要素整体流动、长期稳定的联合发展。要依照
“优势互补、注重实效、互利互惠、合作发展”的原则,以市场配置资源为
基础,以科学规划为手段,推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互动,形成布局合理和
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经济强县和欠发达县要全方位地进行双向对接,形成
产业层次错落、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科技合作局面。
(三)实施科技兴贸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加强县域科贸结合,创造支持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与环境,优化
和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积极支持一批重点出口的企业、出口产品,并选择一
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出口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出口产
业基地,选择部分高技术产品出口基础较好的县市作为高技术产品出口重点
县市,力争在短期内形成较大的出口规模。构筑全方位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
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果蔬会、海博会、陶博会、信博会、专利博览会等科技
合作平台的作用,扩大规模,注重效果,提高知名度。
第四章完善保障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设创新型省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事业,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需要
全省上下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培养人才、加强领导等多方面
扎实做好工作,营造良好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高度,切实把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强省战略贯彻到现代化
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善于把握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和
改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
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真正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都应制定完善本地
区本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科技
创新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学科学,用科学,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
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推动工作。要及时研究和解决科技创新支
撑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法制
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各级科教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
有关重大问题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杌制,采取切实有
效的措施,制定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强与国家、
省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衔接,促进科
技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科技
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政府都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出发,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优化投入的结构,明确支持
的重点,省级投入应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工程;基层财政科技投入应重点支持推广
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
配置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
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的多元化科技创新
投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积极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中小企业担保
基金。本着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迸一步加大风险投资的发展
力度,开辟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多措并举,切实提高R&D经费占GDP
的比重n”。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基地共享机制,以省内科技资源相
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为重点,统筹布局,整合资源,优化
配置,建设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联网、覆盖全省、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
条件共享平台和机制。
三、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一是财税和金融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
策,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
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
入的税收激励,特别是要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
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法
规保障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二是产业政策。继
续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引进技
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
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要继续完善支持高新
区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促进高新
技术开发区的第二次创业,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
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与此同时,要
切实把已有的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政策
上给予更大支持。
四、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加大措
施和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符合科技发展自身规律的科技体制。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科研院
所改革,使科研院所真正成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平台。积极推动应用型
技术开发机构转制为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或并入企业、高校,提高面向市
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基础型、公益型科研机构的支持
力度,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要充分发挥省科学院、省医科院、省农科院
等大院大所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整合资源,突出优势,不断提升我省自主
创新成果在全国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要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
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协作共用水平等,创造各类
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要系统总结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推进
科技计划管理的制度化,继续坚持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做法,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要
加强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提高创新评
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导向性。
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
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的基础
上,重点建设好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型企业家、科技中介服务四支队
伍。要采取扩大人才总量与盘活人才存量相结合,优化人才结构与提高人才
素质相结合,实行人才开发与激活人才创新相结合, 自主培养人才与大力引
进人才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支开拓创新、敬业奉献、勇攀高峰的高科技人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
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和
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继续组织实施“泰山
学者”建设工程,改进和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
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鼓励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联合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生,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实旌科技人员知
识更新工程,鼓励科技人员通过自修、培养、客座研究、攻读高级学位、出
国学习、选派中青年科技骨干参加国际学术研讨、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出国培
训深造等途径,更新丰富知识。采取特殊优惠政策,筑巢引风,吸引海外、
县市外科技人才回本地创新创业。建立人才引进资金,重点支持海外智力和
高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三是加大人才环境的营造力度。真正形
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的社会环境。改革人事制度,健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改革分配制
度,积极探索完善知识资本化、资本知识化的有效途径,鼓励科技人员以技
术、专利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参与分配。改革成果评价制度,完善科技成果
鉴定办法,建立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突出创新水平与产业化水平。切实
维护广大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
环境。
六、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实行领导干部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
加强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各环节的衔接、配合、监督,逐步建立和完
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加
大科技进步绩效考核力度,重点考核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
经费投入及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政绩
的重要内容。建议对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企业科技进步率、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指标纳入国家统计范围,定期
向社会公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七、全方位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一是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行科普计划,建立
和完善公益性科普事业长效机制。加强科普组织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增强
科普工作活力。建立科普基础设旌体系和科普信息网络平台。规划建设完善
适应科普需求的科技馆,建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建
立科普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大科普参与格局。组织实施全民科
学普及行动。建立健全全民科学素质保障体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定期向
社会公众开放,让公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科普服务。繁荣科普创作,强化
大众传媒科普力度,打造优秀科普品牌。二是积极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营造
创新文化环境.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和大众传媒,倡导尊重创新、鼓
励创新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和大力表彰群众性创新活动,强化创新意识,
培育创新能力,树立创新的文化价值观,使追求创新成人们的共识,在全社
会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和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113。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创新竞争机制,提倡百家争鸣。倡导追求真理、宽
容失败的科学精神,摒弃心浮气燥、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
3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毋庸讳言,2l世纪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将
进一步成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县域科技创新已越来越得到国
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
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尊重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
发挥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合理作用,是提高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效率的关键。
目前,我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还需要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好宏观的科技创新规划,运用灵活
的政策工具,实施系统创新.在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形成制度和机制创新的
政策系统协调能力,从制度建立和机制创设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支持。本论
文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的
现状,对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但是由于时间所限,缺乏足够的时间调研,本论文中有关我省县域的科技创
新现状,还缺少一些量化指标。同时由于我省关于县域科技创对策研究也只
是刚刚起步,加之笔者能力水平有限,文中某些观点可能不是很成熟,不足
之处再所难免。但“百家争鸣”,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一些初步研究和探
索,对我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县域济发展,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提供一些设想
和建议,从而达到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理想目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I】李晓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辽宁经济.2005(33)
[2】郭俊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发展进程.科技管理研究,2002
(6)
[3]韩寓群、王军民‘在全省科技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2月22日
[4]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鲁发[200614号
[5]王望.法国农业创新体系.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6(9)
[6]谷建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河南科技.2004
[7]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城市的意见》.扬发(2006)64号
[8]烟台市政府‘烟台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烟政发
[2006139号
[91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
[10]张岩清.以科技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研究.2006(7)
[11]赵彬廖荣天蒋淞卿李伟国.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
的分析与研究.发展研究.2006(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经过近半年多的研究和学习,我的硕士论文即将完成,它意味着我三年
的学习将告一段落。然而,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却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将继续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探索,
积极进取。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王风荣教授,本论文从题目选择、方法确定、材料运
用等每一个细节到论文撰写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
注了导师的辛勤劳动和大量心血。在此,谨向王风荣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
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是他们用加班
加点加倍工作换得了我学习的时间。
再次感谢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是他们
帮我收集、翻译信息资料,为我提供、整理素材数据,使我得以按期完成本
论文。同时,论文中借鉴了一些有关的参考文献,在此向这些参考文献的作
者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父母,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
愿。谢谢我的妻子,心意无需多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谢谢我的女儿,
你永远是我幸福快乐的源泉。
最后,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浅谈发展县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支撑》,发表于‘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
年第3期,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