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75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姓名:刘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龙海明
20050408
..型△望旦量兰垄堡主堂竺堡苎.
摘要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指由银行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一定
的评级方法,依靠自身的数据基础,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
意愿或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并以此作为风险决策的参
考依据。内部信用评级需要构建一个平台,~个包含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内部风
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等一系列方法、过程与控制的体系,该体系就
是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均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并在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的框架下,根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对原有的风险评级体系进行了整合。
从国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的具体实践来看,无论是风险评级的组织框架,
内部评级方法的使用、评级结构的选择还是评级结果的运用,无一不体现出先进
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其评级方法和评级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的。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与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
距,从而极大的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我国商业银
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主要障碍表现在:没有违约概率的相关测算,缺少相关数
据和模型,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定量指标的设置标准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
依据,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定性分析不足等。
内部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
信用评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应围绕风险级别设置、信用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流程等基础性环节,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加以设计和完善,
以合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关键词:信用评级;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
壁里塑些堡笪堕塑堕旦塑丝笪至堕壅
Abstract
Internal credit rat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s,mean that the department and
persons of credit evaluating depend on data foundations and use methods to analyze
debtor’S ability and will of fulfilling the contract on time,and the risk level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 of contract,then regard this as the reference basis of credit
decision.Intemal credit rating needs to structure a system,which includes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dates.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risk rating and measurements of
default and loss etc.This system is the intemal rating system ofthe commercial bank.
The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have set up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upgraded their internal rating syste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under the request of 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roB).
Regardless of 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risk rating,the method of internal rating,the
choice of rating structure or the application of rating result,all embody the advanced
idea and technique of risk management.It provides guidance to china’S banking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Compare with international banking of developed country,the internal rating
system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has sizable differences,which limit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rating in controlling credit risks.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bank setting up internal rating system,such as no data tracking
in the debtor or loan’S rating,lack of statistical model,perfe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ack of rating’S level that lead to hard to discern risk and lack of
qaantity rating methods,etc.
Internal credit rating is the core of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ing.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redit rating works of our
conunercial banks at present,we should design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around basic links,such as setting up risk rank,credit rating method,credit
rating procedure,etc.It is essential for china’S banking to learn advanced methods
from abroad to improve internal rating system.
Key Words:Credit rating;Internal rating system;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Risk management
Il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图2.1
图3.1
图3.2
图3 3
图5.1
图5.2
图5.3
信用评级过程⋯⋯⋯⋯
债务评级模型考虑因素
正常资产的等级数目⋯
不良资产的等级数目⋯
商业银行数据库⋯⋯⋯
插图索引
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神经网络架构图
JII
..9
18
19
20
34
38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附表索引
表2.1穆迪公司长期债券评级表⋯⋯⋯⋯⋯⋯⋯
表3.1 两维评级体系示意表⋯⋯⋯⋯⋯⋯⋯⋯⋯
表4.1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测评积分表⋯
表4.2 巴塞尔委员会调查的级别数目比较⋯⋯⋯
表5.1 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表5.2借款人信用等级设置⋯⋯⋯⋯⋯⋯⋯⋯⋯
表5.3我国商业银行债项级别设置数目比较⋯⋯

H

¨
卯钉铊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搴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存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搿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巾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孤人承担。
作者签名:;I旁鼍口期:)”r年f月2 3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辣留并向困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I'r{J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一11_『关
数姑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沦芝=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j aq
导师签名:由擐知之
fj期:2咖r年f月)弓日
口期:?西r年一厂月王弓日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信用评级在国外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它是针对商业信用进行评级,
后发展到对债券或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强度进行评估【l】。由于信用评级降低了投资
入搜寻信息的成本,其结构简单可比,又有专j配分析人员提供准确的评级信息,
使得信用评级在证券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大,信
用评级在揭示风险,维护市场公平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用评级成功地揭示了信用风险,这给银行管理信用风险以启迪。先是在西
方发达国家,大多数银行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内部信用评级
系统,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在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先进的内
部评级方法,形成了特有的信用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内部评级系统。后来,银行内
部评级几乎在所有国家的银行系统迅速开展起来,目前它已经成为银行进行信用
风险管理的必备手段和技术。所谓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指由银行专f-j的信
用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依靠自身的数据基础,对借款人按时、
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或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
分,并以此作为风险决策的参考依据【2】。
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终稿正式出台,与原有的资本协议(1988
年发靠)主要依赖外部机构评级结果不同,新协议基于银行本身的信息优势考虑,
强调银行应把自身的内部评级作为度量风险以及计算资本要求的基础,并在此基
础上构建~个包含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
等一系列方法、过程与控制的体系,该体系就是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I31。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回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
中明确表示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
年的老协议,但它也强调指出国内银行也应该重视改善风险管理,并要求大银行
建立与新协议一致的内部评级体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第五次《新资
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国际研讨会”明确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已
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少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已经着手研究开发符合《新
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制订了明确的实施规划,争取到二00九年【{f
园将有’f-家左右的大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评
级体系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的运行测试,模型表现
超过贬洲地区其它银行初期的水平;光丈银行、招商银行的模型开发也取得了积
极的进展;由交通银行牵头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已取得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实质性进展。中小银行也应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近。但是我国商业银行
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论在评级方法本身的科学性、数据的采集和加工还是在对评
级结果的检验、评级工作的组织及评级体系的系统性等方面较先进的国际性银行
的内部评级体系来说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也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内部
评级体系相距甚远。因此,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对于我国商业银行
来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2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对于信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信用
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外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是由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
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
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即“骆驼”评级体系。考核的指标分别是资本充足
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
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后加入了对风险的敏感度(Sensitivity)
这一指标,形成了新的“骆驼(cAMELs)”评级体系。除了骆驼评级体系之外,
还有对形成信用的要素的5C要素——character(品德)、Capacity(能力)、Capital
(资本)、Collateral(抵押品)、Condition(经济环境);5W要素——who(借款
人是谁,具体情况如何)、Why(为什么借款,用途何在)、What(有何担保,担
保品的价值如何)、VC礓len(何时还款)、How(还款方式)It]。继传统的比例分析
方法之后,统计方法被大量应用,如判别式分析法、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法、
分类树法、神经网络法等。这些模型的引入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综合能力差、主
观性强、缺乏整体概括能力等不足之处。除了传统的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
打分系统外,越来越多的现代风险管理方法运用于信用评级。如J.P摩根于1997
年开发的CreditMetricsTM模型,KMV公司的CreditmonitorTM模型;瑞士信贷第
。波士顿于1996年开发的CreditRisk+模型等等【4】。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在三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1999,2001,2003)的
基础上,正式发布了“新协议”的最终定稿,这些文件构成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
评级体系研究的一个基本参照物。为了更好的实施内部评级法,巴塞尔委员会对
十国集团的“国际活跃银行”和非十国集团的大银行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
发布了名为《信用评级与信用质量信息的补充来源》和《十国集团国家商业银行
内部评级系统现状》的调查报告,为指导不发达地区的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指
明了方向。
中翻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始至终密切跟踪了解研究新
协议的赘个进展情况,并参加了由非十国集团国家监管人员组成的新资本协议研
2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究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金融时报》和《中国金融》等渠道对新资本协议
涉及的许多问题做了专题介绍。而国内学术界也在对新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
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研究。章彰
(2002)以内部评级法为立足点,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内部评级
体系和现代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宗良(1999)、巴曙松(2003)对
于新铷议对我国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上研究较为深入;沈沛龙和任若恩
(2002)对内部评级法和计算方法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赵银祥、刘瑞霞(2003)通
过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进行的考察,对我国银行业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提出了初步的设想;陈建华、唐立波(2002)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
际出发,提出了通过改造和完善现有的贷款分类体系为切入点来建立内部评级系
统的见解。
1+3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本文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韵框架下,通过对国外先进大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
研究,分析我国现有的内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我国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提出建议和基本思路。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理论联
系实际,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评级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国外先进银行的
具体做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力求在新协议的最低要求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
内部评级体系。
本文共分五章。第l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对国内外相关文
献的综述:第2章对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信用评级
的相关内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含义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内部评级
体系的要求;第3章介绍了国外先进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选择了美国大银行的
内部评级体系和十国集团的内部评级体系,并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一
般特征做出了总结;第4章针对构成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主要障碍的
几个方面——技术、方法、程序、结构和其它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5章则
进行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针对第四章提出的相关问题,提
出了意见和建议。
垄垦塞些堡堑皇竺重曼篓堡璧i墼圣
第2章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理论阐释与一般分析
2.1信用评级的理论阐释
2.1,l何谓信用详级
“信用”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edo”,它的本义是信托、信誉、相信,后被
0i八英文“credit”,即其有近代和现代的赊欠、债权、存款的含义。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用理论。他
指出:生产者和商人之间的相互预付是信用的真正基础.认为信用是经济上的
种借贷行为,是毗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马克思指出:“这个运动⋯--
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和商品的只是有条
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换句话说,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社
会产品分配的特定形式。曾康霖(2002)认为诚信、信誉、信用虽有共性,但更
有特性,三者不能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信誉是一种形象标谀;
而信用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诚信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信
誉”、“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
种交换手段。
随着信用、信息理论的发展,传统主流经济学中的斯密一瓦尔拉斯均衡被、从
为忽略了信息的作用,而纳什将信息和信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彻底改造了主流
经济学,是‘场更彻底的革命(张杰2002)。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任何经济交
易都存在着信息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现实的理论假设。
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主体问的关系都可以理解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问的博奔,
障弈的结果取决于对双方信息的掌握,但信息在取方当事人之问的分布不仅是不
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在这种假设下,一笔交易往往同时存在着逆向选择和
道德胍险问题,在交易完成或合同签订前,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劣势的
一方-般只能按社会平均水平(如质量)对交易标的物做出判断并出价,这时信
息占优的‘方(拥有隐蔽的信息)就可能以低于二社会平均质量水平的标的物进行
÷}{售,从而出现了不利于买方的交易结果。从博弈论角度来看,最终会进一步降
低前场t出售商品的质量,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另一个就是道德风险问题.即
在交易合同或契约箍订后,一方利用信息优势(隐蔽信息)为自身谋利而损害另
一西利益,而利益受损的一方因不具有完全信息,很难判断遭受损失ff匀具体原因。
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完今性和不对称性,如果企业进行融资,而广大的投资
者对其信用能力无所知悉,认知风险就会很大,则该公司的融资往往很困难,或
者必须支付很高的风险溢价才能得到所需资金,这些都意昧着在缺乏信用晶赝的
者必颁点付很高的风险溢价才能得到所需资会,这些都意味着在缺乏信用品质的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第2章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理论阐释与一般分析
2.1信用评级的理论阐释
2.1.1何谓信用评级
“信用”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edo”,它的本义是信托、信誉、相信,后被
引入英文“credit”,即具有近代和现代的赊欠、债权、存款的含义。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用理论。他
指出:生产者和商人之间的相互预付是信用的真正基础,认为信用是经济上的一
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马克思指出:“这个运动——,
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和商品的只是有条
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换句话说,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社
会产品分配的特定形式。曾康霖(2002)认为诚信、信誉、信用虽有共性,但更
有特性,三者不能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信誉是一种形象标识;
丽信用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诚信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信
誉”、“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
种交换手段。
随着信用、信息理论的发展,传统主流经济学中的斯密一瓦尔拉斯均衡被认
为忽略了信息的作用,而纳什将信息和信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彻底改造了主流
经济学,是一场更彻底的革命(张杰2002)。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任何经济交
易都存在着信息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现实的理论假设。
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主体间的关系都可以理解为委托人与代理入之间的搏弈,
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对双方信息的掌握,但信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分布不仅是不
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在这种假设下,一笔交易往往同时存在着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问题,在交易完成或合同签订前,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劣势的
一力一‘般只能按社会平均水平(如质量)对交易标的物做出判断并出价,这时信
息占优的一方(拥有隐蔽的信息)就可能以低于社会平均质量水平的标的物进行
出售,从而出现了不利于买方的交易结果。从博弈’呛角度来看,最终会进一步降
低市场E出售商品的质量,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另一个就是道德风险闯题,即
在交易合同或契约签订后,一方利用信息优势(隐蔽信息)为自身谋利而损害另
一方利益,而利益受损的一方因不具有完全信息,很难判断遭受损失的具体原囚。
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如果企业进行融资,而广大的投资
者对其信用能力无所知悉,认知风险就会很大,则该公司的融资往往很困难,或
者必须支付很高的风险溢价才能得到所需资金,这些都意味着在缺乏信用品质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指标下,融资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资金的效应无法充分发挥。而信用
评级制度即在投资者对筹资者的信息缺口上,架起了信息的桥梁,由客观公正的
第三者对举债公司进行信用强度的调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简明的等级报道出
来,作为投资人的决策参考,从而降低了风险。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也有人称之为资信评级、信用评估)是由独立中立
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针对⋯个经济体的
信用强度,加以分析评估,并给予一个能够反映该信用强度的适当分数;此外,
j均该信用强度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将分数进彳亍适当修正,随时反映目前的信用品
质弘】。即信用评级是由公正客观而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强度进行评估的程
序与结果。换句话说,为了能提供投资人及其他相关人士的决策参考,评级机构
将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压缩成一个简单分明的符号。为完成该项任务,必须将所有
可能影响信用品质的因素都纳入考察。由此可知,信用评级综合了总体经济分析、
产业分析、财务分析与前景预测等专业能力。
为了更加详尽的解释信用评级,有必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1.信用评级的实质是为了揭示受评对象的风险,信用等级的高低与投资报
酬无关
信用评级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价,尤其是偿债能力的评估,而不是投资报酬的
保证,信用评级并不代表对投资人买进、卖出或持有的建议,因为投资所面对的,
除了违约风险之外,还要考虑市场价格、利率风险、税负效果、投资者偏好等投
资决策因素,因此评级结果不能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2.重视未来,着眼于中长期
信用评级虽然要参考许多过去和现在的资料,但是评级的目的决不仅是对历
史绩效作分析,它主要的目的仍在于对未来的信用强度作评估。所谓“着眼于中
长期”是指信用评级所重视的,是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基本因素,包括管理策略、
法规趋势等等。信用评级本来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永远完
成”的事情"l。一个初次接受评级的发行公司,为了得到较有利的评级等级,或
许可以设法“葬己合”各种高品质的准则要求,而精心策划,“投其所好”,但是评
级的工作并非在此评级完成后即称大功告成,因为接下来将永远接受评级机构的
“监督”。评级机构的责任之~,就是随时提供给投资人或是其他社会大众有关
受评对象信用品质的变化。因此信用评级要着眼于中长期。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主观色彩浓厚
信用评级的主要目的是对未来的信用强度作评估,一旦涉及未来,自然要放
入相当主观的认知与判断。数量化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信用评级中十分重要的一一一部
分。除了财务报表上所能汲取的信息外,仍有许多相关信息必须进行质化评估,
滚如厂商的竞争力、管理团队的能力、形象与知名度、最高管理者的个人理念与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管理哲学等等。因此,几乎所有的评级机构均不约而同的强调,信用评级的过程
是不可能以几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述的。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信用分析师不但
必须娴熟经济与财务等能以客观数量分析的理论与事务,也须熟悉产业竞争甚至
企业管理种种不易以数量具体呈现的各种层面。不具备这些能力,分析师就无法
将备种影响因素的变化纳入评估架构之中,而一旦某一个关键性变量发生重大变
化,却未列入信用评级的过程,是将无法正确而及时的发现信用品质的变化,如
果等到恶化至违约爆发出来,投资人遭受损失之后,再来宣布信用等级的变化,
将完全失去信用评级的功能与价值。
2.1.2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的信用评级崛起于美国,迄今全球信用评级的实务制度与学术研究亦仍
以美国执其牛耳。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的浪潮,美国的评级业者大力推展其
在海外的市场,分支据点已遍布全球重要城市。
商业信用评级公司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前身,也就是说,在正式针对举债融资
的信用能力评估之前,起初是针对商业信用进行评级。1841年,路易斯·塔潘
(Louis Tappan)于纽约设立了第一家商业信用的评估机构;1849年,约翰·布
拉斯特瑞特(JohnBradstreet)设立了另外一家商业信用评估机构;而路易斯·塔
潘后来被罗伯特·邓(RobertDun)接管,这两家机构在1933年合并成为著名的
邓·布拉斯特瑞特(Dun&Bradstreet)公司,穆迪就是属于D&B旗下的一个子
公司。早在D&B合并之前,1909年穆迪已开始对美国铁路债券进行评级,1914
年,该公司的评级对象扩及公用事业、制造业与政府债券。
与穆迪并列双雄的另一个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S&P’s),则是麦
格劳一希尔(McGraw—Hill Ine.)的子公司。S&P’s系由普尔出版公司(Poor’s
Publishing Co.)与标准投资公司(Standard Statistics Co.)两家债券评级公司于1941
年台并组成。
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
和惠誉国际评级公司都在美国。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量由银行部门转移
至资本市场,原本仅限于美国国内的信用评级活动,也开始在其他各国活跃起来。
为先占有广大的海外市场,各评级机构也不约而同加速至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据
点。以穆迪为例,于东京、伦敦、巴黎、悉尼、法兰克福、马德里等地均设有办
事处,在其评鉴的4500余种证券中,约有1200种属于海外证券。根据国际清算
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
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国际
评级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较长时期中,我国并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和业务。我国
6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的信用评级行业产生于1987年,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客观上
产生了信用评级的业务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大约在50家左
右,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信用评级、企
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信用等级评、保险及证券公司等级评级等。经过十多年的
艰苦探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_3信用评级的对象和符号系统
2.1-3.1信用评级的对象
从最早主要针对商业信用的评级到现在以融资为目的的债券评级,评级的对
象一般有三种:经济组织评级,各种金融工具的评级和国家评级。
经济组织评级是对经济组织信用程度进行的评级。根据经济组织的性质为标
准,又细分为三类:(1)企业公司信用评级,主要分析其资产状况、负债偿还能
力、发展前景、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情况及领导水平等。(2)金融
机构信用评级,主要分析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债务负担情况、贷款
损失情况、业务经营及财务盈亏状况。(3)公用事业单位的评级,主要分析公用
事业公司的资金运营状况、资产结构和前景展望等【61。
金融工具信用评级是对有关债务人(包括政府、企业公司、金融机构和公用
事业单位等)发行的各种长期和短期债务工具违约的可能性以及违约发生后可能
损失的严重程度的预测和评价。
另外,在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下,国家风险的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各国
债券发行公司的信用品质必须建立在其所属国家的信用基础之上。在国际资本市
场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不能超过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如果国家的主权信
用等级低,那么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所有本国企业都会加大融资成本。目前穆
迪、菲奇公司对中国的评级是3B+,标准普尔对中国的评级是3B,而对中国香
港的评级是IA,对中国台湾的评级是2A。
2.1.3.2信用评级的符号
信用等级是由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符号代表了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发展伊
始,有些机构自行建立独立的符号体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个主要的
评级机构间的符号系统已大致相互对应。
由于等级数目有限,仅以基本符号作为违约概率的分级指标,其所提供的信
息似乎过于粗糙,因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了在基本等级内迸一步细
分的系统。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区分同一等级债券间的优劣,可以在基本等级
之后另加记号细分。表2.1显示了穆迪公司长期债券的评级,Aa至Caa各级均再
阻⋯1’、⋯2’、“3”细分,以显示同一等级内的相对高低。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表2.1穆迪公司长期债券评级表
评级类别债券的性质与特点
此等级债券为品质最佳的债券,投资风险很低,一般被视为优良债券。其
Aaa 债券利息受发行公司特别稳定的营业盈余保障。随各种不同保障因素可能
会改变,但是伤害债券基本地位的可能性极低
Aal 此等级债券为商品质的债券,与等级同被视为最高级债券。因为营业盈余
Aa2 不若等级债券,或保障因素变动可能性较大,或其他因素显示长期风险偏
Aa3 高,致债券评级略逊于等级债券
A1
此等债券偿付债券本金及利息的保障因素尚属适当,惟未来可能发生变化,
A2
A3
属中上等级
Baal
此等级债券为中级债券,偿付债券本金及利息的保障因素尚属适当,但就
Baa2
Baa3 长期而言,较确定的保障因素并不可靠,本质上具有投机性
Bal
此等级债券具有投机性,偿付债券本金及利息的保障因素尚属适当,惟未Ba2
Ba3 来不论是极好环与否,均未具完全的保障性
B1
此等债券为缺乏适合投资特性的债券,本息偿付与其他契约条款能够依约
B2
B3 履行的保障很小
此等债券属评级差的债券,可能有债券契约无法履行,或债券本息无法偿
Caa
还的危险性
此等债券为具有高度投机性的债券,常有债券契约条款位或旅行,或是其
Ca
他显著缺点
C 此等债券为晟低等级的债券,其投资地位展望极差
资料来源:穆迪公司
2.2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简单比较
传统的信用评级是指由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对评级对象履行相
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信用强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并用简单、直观的符号
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外部评
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通常是商业银行对所发放贷款的对象,即借款人和具体债
项所做出的评估,这种评估揭示了各项贷款的内在风险水平。商业银行内部评级
与独立的中介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评级主体不同。外部评
级的主体是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而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评级主体一般是商
业银行信贷部门。(2)评级的对象不同。外部评级一般是以经济组织、各种金融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工具和国家作为其评级对象,而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对象主要是发放贷款的对
蒙,即借款人和具体债项。(3)评级的用途不同。外部评级主要被用于对外披露,
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主要被用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71。
因此,内部评级一般包含了对由于借款人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偿还义务而带来
的损失风险所作的评估,该评估是基于相关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在所评估的每一一
信用等级中,其风险暴露通常都被认为具有特定的、可度量的损失特征。这些特
征都包括:借款人的违约概率(PD):即银行估计的借款人到还款时间却未能还
款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LGD):反映的是银行能从借款人每单位的风险暴露
中收回多少,若回收额不足以弥补银行的风险暴露,就会发生针对借款的特定违
约损失,所以,违约损失率是一个相对数,是银行在交易对手即借款人出现违约
情况下,对每一个单位敞口银行将承担的预期平均损失;违约风险暴露(EAD):
借款人发生违约时,银行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银行对借款的风险暴露的大小,通常
表示为违约风险暴露。在大部分情况下(表内交易),违约风险暴露等于名义风
险暴露弘J。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
圉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The NewBasel CapitalAccord.以,卜
简称“新协议”)的最终稿。其核心内容便是针对信用风险计算资本要求的内部
评级法(IRB,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es)。该方法更能准确反映资本与银行
等镪的运用
等级评定
在评级时考
虑的因素
财务分析
行业分析
财务数据质量
外郝评级
分析工具/模型
公司规撬,价值
管理层
债务条裁,LGD
其他方面
资料来源:“Credit Risk Rating at Large U.S.Banks”,William Treacy and Marc Care y,Federal
Reserve Board,November 1998.
图2.1 信用评级过程【9】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银彳亍若能满足技术和信息披露的最低标准,就可以自行估
计‘风险要素@,并以之作为输入变量,转换成风险权重,最终得出监管部门规定
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与原有的资本协议(1988年发布)主要以外部机构的评级结
果不同,新协议基于银行本身的信息优势考虑,强调银行应把自身的内部评级作
为度量风险以及计算资本要求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个包含数据的收集与
处理、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等~系列方法、过程与控制的内
部评级体系。
在新协议中把“内部评级体系”定义为“各种方法、过程、控制及数据收集、
支持评估信用风险的IT系统、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过程”。[81
因此,一个评级系统包括在评级过程中起作用的各项因素,如评级系统的损失概
念、评估风险的方法、关键人员的职能以及评级信息在银行内部的使用等。
2.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要求
内部评级法是新协议基于银行本身的信息优势,依靠自身的内部评级来计算
资本要求的方法,因此要实行内部评级法,银行必须向监管当局证明该银行可以
在1开始及以后满足某些最低要求o。而这些最低要求都表现为银行的风险评级
体系所必须完成的目标。为此,新协议针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提出了
相关的要求。
2_3。1对评级体系设计的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允许银行设计多种评级体系,例如,银行可对特定的行业或市
场(如中等公司、大公司)设计评级体系。如果银行选择使用多种体系,选择借
款人使用的评级体系的原理必须在文件中记录,并使该体系能够最好的反映借款
人的风险水平。银行不能为了减少监管资本不适当的给借款人一个评级,即在评
级体系中挑来选去,为我所用。对商业银行评级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评级维度的设计、评级的结构和标准、评级的时间、评级方法和相关模型的
使用。
2.3。1.1评级维度设计
新协议IRB法下合格的评级体系要求有独立的、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维度:
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10】。
所谓“借款人评级”即针对特定的借款人分别从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资产
/负债质量、股值评估、财务报告、管理水平等方面衡量其偿还贷款的能力,评估
。遮些风险要素包括对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及期限(M)的度量。
。鳗低要求的内容包括:评级体系设计、风险评级体系运作、公司治理和监督、内部评级的使用及风险量
化等方面。
i0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借款人可能发生违约的概率。银行进行“借款人评级”是为了反映该借款人是否
有违约风险,考虑了该借款人名下已经发生的所有债项违约的实际状况(违约
率),而不考虑借款人将要从事的具体交易特征和风险。因此,“借款人评级”需
要银行评估借款人到还款时间却未能还款的可能性,即估计“违约概率”(PD)。
所谓“债项评级”是针对借款人所从事的具体交易,考虑特定的交易风险一
一增加或者减少风险的各种变量,比如抵押品、担保人、期限及组合风险。这⋯
评级反映了同一个借款人不同交易所包含的风险,需要银行估计违约发生时损失
的大小,用违约损失率(LGD)来衡量,即从借款人每单位的风险暴露中收回多
少。
所以一个借款人可能只有一个“借款人评级”,因此是一种违约概率,但由
于各个债项不同的特征,一个借款人的不同交易敞口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即有不同的违约损失率。
另外,零售风险暴露的评级要求银行将数摄足够多的,并且同质的贷款列入
一个特定的“贷款池”,然后对“贷款池”的损失特征进行准确估计。
2 3.1.2评级结构和标准
新协议要求银行必须最少有7个不违约的借款人级别,有一个违约的借款人
级别,这是为了确保贷款在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中各项级别的分布合理。不过
于集中【10J。并且要求每一级别要有具体的定义、过程和标准,对级别的描述必须
合理、直观,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区分,以便评级人员能对具有相同风险的借款
人或贷款给予同样的级别。如果不同类别的借款人或债项评级的标准和程序不
同,银行则必须监控可能出现的不一致,并适时调整评级标准,提高一致性。
如果银行已经进行了完整的评级描述并明确了评级标准,同时分别量化了修
J}i过的评级的违约概率,对A或数字表示的评级级别进行+或一的修正也可以作
为明确的评级结果。
银行必须有经验数据证明,所划分的借款人和债项评级各个级别的范围并不
宽,并且每一个级别内的违约风险都有相同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2 3.1.3评级的时间
大部分银行一般将评级有效的时间范围定为一年,但新协议要求银行评级时
必须使用较长的时问段,因为评级必须反映在遇到不利的经济状况或发生未预料
事件时,银行对借款人按照合约履行偿债能力和愿望的评估【l”。
比如说一个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在以后的几年产业状况保持稳定的
可能性很大,而另外一个借款人处在一个技术变化迅速、需求反复变化及竞争对
手财务力量较为雄厚的行业。那么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对后者的评级应该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比前者更为严格一些,因为不仅要考虑借款人目前的情况,还有评估未来一段时
闯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评级要考虑
特定的、适当的压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压力测试。
2’3.1.4评级方法和相关模型的使用
巴塞尔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银行评级系统从充分依赖量化办法(如信用打
分模型),到充分依赖对贷款的个人经验、专业知识及从事贷款业务的专家意见。
评级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类:(1)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评级过程;(2)以限制性专
家判断为基础的评级过程;(3)完全依赖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1引。
这些评级方法涉及了统计模型和其他用来给借款人或贷款评级,或是估计违
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的技术方法。信用打分模型和其他技术评级
程序,通常只使用所获信息的一部分,尽管技术评级程序有时避免了一些以主观
判断为主的评级体系所犯的错误,但是对有限的信息的技术处理也是评级错误的
原因之。因此信用打分模型和其他技术程序可以作为评级的主要基础或部分基
础,在评估损失特征中发挥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有足够的主观判断和人工监控
以保证所有相关的信息(其中主要包括模型以外的信息)。
2.3;2对风险评级体系运作的规定
巴塞尔委员会对风险评级体系运作的规定包括:评级的涵盖范围、评级过程
的完整性、推翻评级的情况、数据维护和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测试【”】。其中,
评级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对公司、主权和银行的风险暴露,每个借款人和所有认
定的保证人都必须给予评级,每笔贷款都必须有贷款评级并作为贷款审批过程的
~部分。同样,对零售贷款,每笔贷款都必须在一个贷款池中作为贷款审批过程
的一部分。评级过程的完整性意味着: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要定期复议,特别是借
款人风险较高或问题贷款,必须经常复议。评级的具体做法须接受监管当局的仔
细检查,评级的操作过程必须计入银行程序中,体现在银行的政策里。推翻评级
的情况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对于以专家判断为主的评级,银行必须明确银行信
贷人员推翻评级结果的情况,包括如何推翻,由谁推翻,多大程度上推翻。对于
以模型为基础的评级,银行必须有指导原则和过程来监控人工判断推翻模型评
级,变量排除和参数调整的情况。这些指导原则必须包括确定负责批准推翻评级
结果的人员,而银行必须确定推翻评级的情况,分别记录推翻评级结果后的表现。
数据维护是指银行必须收集和储存关键借款人和贷款特征的数据,以便对内部信
用风险计量和管理过程提供有效支持,使银行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低要
求,并且作为向监管当局汇报的基础。这些数据应该相当详细,以便日后重新对
债务人和贷款进行评级。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测试必须确定可能发生的事件或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状况将来的变化,这些情况可能会对银行的信用暴露及银行抵御这种变化能
力的评估产生不利影响。压力测试中采用的情形包括(1)经济或行业衰退;(2)
市场风险事件;(3)流动性变化。
2.3_3内部评级的使用和验证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及对违约和损失的估计在信贷审批、风
险管理、内部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设计和功能~L,
仪仅是为内部评级提供参数的内部评级体系是不能接受的。另外银行必须有一个
健全的体系发挥作用,来验证评级体系、过程和估计所有相关风险要素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商业银行必须向监管当局证明,内部的验证过程使银行能一致地、有
意义的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评估体系11”。商业银行必须定期对每个级别实际的违
约率和估计的违约概率之间进行比较,并且能证明实际的违约率在那个级别预计
的违约率范围内。银行也必须使用其他量化验证工具,并且和相关的外部数据源
进行比较。这个分析必须以适合银行资产组合的数据为基础,定期更新,并涵盖
相关的观察期。银行必须证明,定量的检测方法和其他验证方法不会随经济周期
发生系统性变化,而方法和数据的变化必须被清晰而完整的记录。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第3章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比较
3.1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
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银行的
内部评级结构、运作及用途上与标准酱尔、穆迪这样的评级公司进行的外部评级
又有所不同。银行之间在评级级别、评级结果代表的含义上相互差异也很大。通
常,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要考虑收集评级信息的成本和效率,评级结果的⋯
致性、银行业务的特征、内部评级的用途等等。
3.1.1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结构
对全美50家最大的银行持股公司的研究表明,约有60%的银行持股公司采
用的是一维评级体系,主要是针对债项的评级,主要根据预期损失(EL)来定。
剩下40%的银行持股公司采用两维的评级体系,借款人的评级根据其信用状况
(参照违约概率),而债项的评级根据其预期损失的状况【J“。两套评级的级数一
致。他们一般的做法是先确定借款人评级和违约概率,然后再确定债项评级。在
操作上,评级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抵押、担保或其他风险缓释工具与清偿率(违
约损失率)相对应,债项的预期损失等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与相应的违约损失率
相乘。
表3.1 两维评级体系示意表‘91
评级借款人违约概率%(1) 违约损失率%(2) 贷款预期损失%(1)x(2)
J L
l一无风险0 0
2.低风险0.1 0.03
3.中等风险0.3 0.09
4.平均风险1.0 0.30
5.可接受风险3.0 31 ) O.90
6.边界风险6.O 1.80
7一OAEM 20.0 6.00
8。次级60.O 18.OO
9.可疑100 r 30.00
注:OAEM(OtherAssets Especially Mentioned卜其他特别关注的资产
资料来源:william F Treaty,Mark s.Carey,Credit Risk Rating At Large U.S.Banks,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November 1998
14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1.2美国大银行内部评级考虑的因素
全美50家银行的内部评级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规模、
所在行业中的位置、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可能性、管理层状况、交易结构(如抵押
状况)及其他因素。而借款入评级考虑以下因素:历史的及预测的产生现金的能
力、资本结构、收益的质量、运营杠杆程度及对盈利水平和现金流的影响、财务
灵活性(发债或股票融资的来源)、管理的深度和技巧、内部治理结构、行业中
的位置、所在国家的风险特征。
借款人财务状况分析是评估将来现金流是否充裕及能否偿还贷款的核心。分
析的重点应是借款入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状况、筹集其他资金的渠道。借款
入行业特征也是评级考虑的重要内容,如借款人所在行业宏观经济的关联程度、
行业波动情况、行业现金流和盈利趋势。处在衰退行业和充分竞争行业的借款人
风险较大,而借款人在行业中所处位置也直接影响评级的结果。经过著名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可靠性大大增加。不少美国50家银行持股公司在评级
时也考虑借款人的销售收益或总资产搜模。及其般票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由
于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抗风险能力有限,尽管财务状况良好,评级结果也比较
低。对管理层的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几乎50家银行持股公司都把这个
因素当作评级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交易结构直接影响违约损失率(LGD),
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级结果。如以现金或容易变现的资产作抵押会提高评
级结果,强有力的保证也会提高评级,但对借款人的评级不能超过保证人的评级。
3.1.3判断内部评级体系的标准
判断一家银行是否具有一个好的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标准:评级
的广泛性、完整性、复杂性、适当性、可靠性、激励相容性等等。具体丽言包括:
一个好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应该能对所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客户评
级。也就是说银行的客户评级应该涵盏所有的潜在客户,并且要对过去的客户评
级建立一个数据库,这对银行评级的回馈检验及评级数据的完善至关重要【16】。
银行应该清晰的定义“违约”,评级体系应该适合银行的管理状况和数据状
况。
评级体系应该可靠,违约概率的预测不应与实际违约率结果出入很大。违约
概率是事前预测,违约率是事后实际情况,通过相互对比验证可以判断违约概率
的预测是否实事求是。
评级所需要的信息应该是有效的,所有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都应在评级模型
中考虑。所有评级数据都是真实可信的,充足的:一个现代化的数据管理是回馈
检测的先决条件。
银行内部有专门的部门对评级结果的分布进行监控,保证内部合规。为了确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定汗级人员评估的系统偏差,所有的评级结果都应该保留,以便进行回馈检验。
对评级绪果的统计监测应成为常规性工作,校验评级的变化。
3,1.4美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践——以美洲、花旗银行为例
从美国商业银彳亍的经营管理实践看,美洲银行和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水
平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以这两家银行为例,考察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
系。
3.1.4.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美洲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由三个层次构成117l,内部评级在各个层次的风险管
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层次:与四大类业务对应设立业务风险经理(Business Risk Manager)。
!№务风险经理同业务经理共同参与到臼常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评
估、度量和管理之中,通过相互合作和沟通以实现从业务的初始阶段即保持对风
险有共同的认识。
第二:层次:根据风险性质,设立职能风险经理(Functional Risk Manager).
业务风险经理是根据业务品种来审视风险,而职能风险经理是从风险类别来管理
⋯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对整个银行的影响;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评估、
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寻求最佳做法来分散风险。职能风险经理的设置涵盖了信
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但主要任务是如何管理信用风险。
第三层次:集中风险分析和复议。这一层次的风险评估是接个银行风险管理
的核心内容,有高水平的分析人员和复议小组负责评估资产组合中各单项资产的
风险,并对全行的资产组合的风险进行总体评价,或由信贷风险审查/决策委员会
审议决定信贷投向、投量或方式,资产组合管理在此实现。除了追踪资产组合的
变化外,决定采取那种风险缓释技术来改交资产组合构成,提高收益水平,以及
决定采取那种分析手段提高对资产组合变化的预测技术也是重要内容。
3,1.4.2内部评级体系的核心定位
美洲银行将风险评级体系(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定位于整个银行风险
管理的核心范畴。首先,风险评级是贷款定价的基础。贷款价格的高低将取决于
风险评级的高低:其次,风险评级是盈利性分析的基础。银行盈利水平很大程度
反映在风险管理水平上,为了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必须对风险评级体系进行认
真研究,使得评级体系真正甄别出不同风险水平的客户;第三,风险评级体系是
信贷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风险评级是资产组合分析的重要基础。尽
管资产组合管理代表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最高水平,但风险评级是适时资产组合管
理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资产组合模型都立足于风险评级的结果,没有有效的风险
16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评级体系根本无法进行资产组合管理:第五,风险评级是进行资产组合汇报的重
要内容。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资产组合状况,自然要描述资产按国家、按地区、
按行业、按期限如何分布,同时描述按风险评级结果如何分布也是不可或缺的报
告内容;第六,风险评级结果是提取准备金和决定经济资本的基础。银行资产的
预期损失应该由准备金来弥补。无论是预期损失,还是未预期损失都需要违约概
率和违约损失率数据的积累,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评级也是积累违约概率和
违约损失率数据的过程;第七,风险评级是将来决定监管资本的基础。新资本协
议内部评级法体提出将银行内部对损失的评估同监管资本要求结合起来,这样风
险评级的结果将不仅是提取准备金和决定经济资本的基础,而且将成为决定资本
充足率的基石。
3 1.4.3内部评级考虑的因素
美洲银行在风险评级方面的基本思路是:对公司贷款,无论是大型客户还是
中小客户,评级的方法都~样。一般而言,评级要考虑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
行业特征、股权结构、市场状况、管理层经验等因素。其中对跨国公司的评级相
当程度上依赖专业人士的个人判断。对不弼所有制关系和不同股权结构企业的评
级主要反映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如根据银行发展战略或历史经验,在评级方法中
确立评价不同股权结构企业的参考指标。对某些不评级或未评级的借款人,风险
评估主要依靠尽职调查。另外,美洲银行地区和行业风险限额的基础是对不同地
区和行业经济资本的配置。
3,1.4.4内部评级工具和方法
在美洲银行看来,风险评级的工具有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纯粹的判断一模
板一打分卡一纯粹的模型【I”。纯粹的判断阶段即评级完全根据一套定性标准来决
定风险评级;模板阶段即最终评级也是基于主观判断的结果,但对每个评级都有
一‘套定量标准供评级人员参考:打分卡阶段即评级人员根据事先决定的分值确定
评级,打分的值具有量化特征:纯粹的模型阶段即评级完全依赖于模型结果,主
观判断不发挥作用。美洲银行认为在评级工具的四个发展阶段中自己处于纯粹主
观判断到模板阶段,目前它正致力于开发设计评级打分卡,以改进其现有的评级
技术和评级系统。实际上打分’te也只能得出风险评级结果,并不能直接计算出客
户的违约概率(PD),计算违约概率是使用专门的计算工具即要采取一定的统计
模型测算出来,这也是美洲银行打分卡有别于模板法的特点之一。
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技术领先、功能完善,不仅拥有和处理了大量的样
本和数据,而且使用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的科研成果,
砰是依靠这一系统,花旗银行得以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管理,确保其各项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的安全和有效。
债务评级模型(DebtRatingModels)是花旗银行自有的、基于统计的信用风
险模型,建立于大量的数据和经济基础之上。该模型从1990年开始使用,到目
前已经过lO年的检验和数据提炼。模型目标是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之问、
在缺乏有效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下,在缺乏外部评级的情况下,采用一致的框架评
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在风险评估方面获得较大的一致性。通过对地区和行业违
约率及损失率的度量,把风险评级和客观的损失度量联系起来。
债务评级模型的基本框架是根据借款人财务状况和业绩、市场状况及定性因
素得出评级结果。目前在公司贷款领域,已有80%借款人使用该模型,而在消费
贷款领域则主要使用打分卡的形式。匡I和债务之间比率) 叵三
匿}定性输入(如管理层、
I运营状况等)
图3.1债务评级模型考虑因素
3.2十国集团银行内部评级体系
1999年春季,巴塞尔委员会模型工作组被责成来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和过程
进行研究。并对内部评级应用于资本监管的各种方法进行评估。模型工作组对十
国集团中的大约30家银行进行了调研,这是由各国的监管当局认为这些银行具
有良好的内部评级系统而选定的[191。
3.2.1十国集团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结构
通过对十国集团银行的调研,巴塞尔委员工作组发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
的结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评级信息的运用范围以及银行处理不良资产
的政策。
医巫
\7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2.11借款人与债项评级
在所考察的银行中,绝大多数都采用了一个明确的债务人维度,即他们会评
定出一个等级,而该等级主要反映了借款人对其所有债务发生违约的风险。在所
考察的银行中,有一半银行明确地考虑了交易风险。这一点可能会通过一个单独
的债务维度来具体实现,该维度同时反映了债务人与特定交易的双重特征。在所
考察的银行中,大约有20%采用了这种评级系统。
此外,大约有三分之一银行采用了二维评级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借款人与债
项两种等级。在这一框架下,对于嗣一借款人的不同贷款,其债项等级可能是刁i
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贷款在抵押品、优先级别以及其他的结构特征上存在
着差异。在一些情况下,所考察的银行表示其债项等级是基于相关的借款人等级,
并对该等级进行明确或隐含的调高或调低,从而反映出具体交易特征。
32.1.2正常资产与不良资产的等级数目
商业银行应该对正常资产和不良资产加以区分,而不良贷款被定义为需要引
起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潜在发生违约的银行资产。在所考察的银行中,对于正
常的公司贷款,各家银行所使用的等级数目平均为10个,其中包括了“辅助”
等级,即采用“+”或“一”标记来对部分或全部等级所作的微调。等级数日的变动
范围在2至20之间。在某些情况下,银行所选取的等级数目是为了方便与外部
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比较。不良贷款的等级数目平均大约为3个,其变化范围为
最多有6个,最少有0个。图3.2和3.3分别给出了各银行正常资产和不良资产
的等级数目分布【20】。
5——9 io——14 t5—-19 20——24 25—29
等级数目
闰3.2正常资产的等级数目
啦lf|{§獬矾m钱帆
占银行总数的百分比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30%
银25%
行2嘿

数1娼

百109‘
分5%


3 4 5
等级数目
注:有一家银行声称没有不良资产等级
资料来源: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研究报告。2000年1月
图3.3不良资产的等级数目
3.2.2评估风险的方法
3,2,2,1评级方法的类别
模型工作组发现有三类主要的评级方法: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部分基于专
家判断的评级,完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这些方法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上的不同
点,该连续体的一端是只考虑各种定量技术(如信用评分模型)的内部评级系统,
而另一端是基于贷款和信用人员的个人经验以及专业技能。
然而在实践中这三类评级方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明显,即使在根据模型进
行等级评定的系统中,个人经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信用评估人员或贷
款评估人员就可能会根据个人经验来推翻模型所评定的等级。此外,在开发、实
施这些模型以及构建模型的输入参数等方面,个人的专业技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前
提条件。定性与定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在以上三类评级中的重
要性,在实际做法中也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在所考察的银行中,对于那些给出了
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银行,它们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在某些情况下,
对定性因素的依赖程度达到了60%或者更高的水平,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种
依赖程度却很小。这是由于各家银行对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
解。例如:有些银行认为是“定性”的因素实际上经常是一些可度量的因素,如
贷款偿还历史、管理层年龄/经验、行业部门或者地域位置。
3.2 2.2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
在少数银行中,违约概率模型或类似的其他定量工具是对交易对手和某些资
产组合风险暴露进行评级的唯一基础。这样的模型可能是由银行自己开发的,也
可能是出外部提供商开发的,并且一般会包括定量因素(如财务比率),以及某
20
在职人员同等掌力硕士学位论文
些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定性因素(如行业、贷款偿还历史以及信用报告)【2l】。为了
构建这类统计模型,银行首先需要识别出那些可能提供违约概率信息的财务变
量,银行可以运用历史数据估计出每个财务变量对所考察贷款样本发生违约的影
响。估计后的参数可用来对当前的贷款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一个反映了违约概
率的评分(信用评分模型);该评分可以进一步被转换为相应的信用等级。
在所考察的银行中,仅有少数银行将这类工具运用于大型公司客户,基于统
计方法的评级过程在小型公司贷款中有着更重要的应用。
3.2.2.3部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
与纯粹机械式的评级过程相比,在所考察的银行中,有一些评级主要依赖于
统计违约、信用评分模型或其他客观的财务分析,但同时允许评定人员基于主观
判断来对评级进行有限的调整。在这种情形下,首先由模型确定一种等级,但评
级人员可根据主观判断来将这种等级向上或向下调接最多一个或两个等级。在另
一‘种情形下,定性因素与主观判断因素都被明确赋予最大的“权重”,由此可以
有效的限制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对最终评级的影响。
在考察的银行中,大约有20%的银行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大型公司,同样有
20%左右的银行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小型公司。
3 2.2.4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
在所考察的银行中,绝大多数银行都表示在等级评定时使用了大量的主观判
断因素。半数以上的银行将这种评级方法运用于大型公司,同时也有相同比例的
银行也将其运用于中小型公司。少数几家银行声称他们不使用任何统计模型,而
其他几家银行则表明,统计模型可提供一个“基准”等级,该等级可以被评级人
员推翻而不被采用。此外,还有其他几家银行表示,统计工具仅仅是等级评定时
所考虑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
3,2.3等级评定时所考虑的因素
3.2.3.1评估借款人时主要的考虑因素
所有被考察的银行在等级评定时都考虑了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
现金流状况。对于那些更多地依赖于统计违约模型的银行,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
类型的财务数据(即有关财务杠杆比率、偿债比率等诸如此类的毖率):而对j二
那些更多地依赖于主观判断分析的银行,评定人员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则有相当多
的自由度。在所有采用主观判断评级系统的银行中,他们都不同程度使用了历史
数据与趋势数据。有几家银行明确表示他们采用了3年期或更长时期的历史数据。
几家更多依赖于专家判断的银行表示,正式的行业分析与同业比较在等级评
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行业分析是由银行内部的经济分析部门或者
2l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外部服务机构提供。
所有基于主观判断的银行都将管理层经验与能力视为重要的考虑因素。除此
之外.还需考虑的一些因素包括:股权结构、声誉、所提供财务信息的质量、相
关贷款的用途以及一些情况下借款人在环境或其他方面的债务。
最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考虑了国家风险,这是基于考虑“主权国家评级上
限”规则,即交易对手的评级不能超过其注册地点或主要经营地点所在主权国家
的评级。
3.2.3.2评估债项时主要的考虑因素
所有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都考虑了债项特征。不仅如此,几乎所有被考察
的银行在等级评定、内部盈利性分析或者资本金配置时,都明确地考虑了债项特
征。他们所考虑的其体债项特征一般包括了第三方担保、抵押以及债务的优先等
级。考虑第三方担保是由于担保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考虑抵押则是
由于抵押可以降低损失程度,并因此可提离债项等级。
3.2.4外部评级的运用
几乎所有银行都表示,只要能够获得相关借款人的外部等级,他们在进行内
部等级评定时都会考虑这一评级。许多使用基于专家判断评级系统的银行,在进
行内部等级评定时,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这些外部评级,其中外部评级可能会主
导内部评级,也可能只是简单的作为内部评级的起点。
但是一些银行指出,对于大型公司与金融机构之外的借款人很难获得这种外
部评级。同时某些银行还提到,在北美和英国之外也不容易获得有关的外部评级。
3.3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一般特征
通过对美国50家大银行和十国集团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我们发现,虽
然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评级级别的设置、评级结果代表的含义,
内部评级流程的运作以及内部评级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定的差异,但是不可否
认的是,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具有着‘一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把内部信用评级放在整个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
无论是美国50家大银行还是十国集团银行,其风险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
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定位于整个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范畴。国外商业银
行把风险评级作为贷款发放、贷款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的基础,它
是信贷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资产组合状况的重要内
容,同时也为提取准备金和决定经济资本奠定了基础。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2、内部信用评级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
国外所有的大银行在内部信用评级时都考虑了相当多的因素,一般包括借款
入的财务状况,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状况,借款人的规模,
所在行业中的位置,管理层状况,交易结构(如抵押状况)及其他因素。在评缀
过程中,评级人员都不同程度使用了历史数据与趋势数据。在内部信用评级所考
虑的因素中,正式的行业分析与同业比较在等级评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丽所有基于主观判断的银行都将管理层经验与能力视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几乎所
有的银行都考虑了国家风险。
3、在评级方法上,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国际性大银行风险评级的主要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部
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完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这三种方法大多数的银行都
在使用,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评级对象的风险评级,即使在根据模型进行定量分
析的等级评定系统中,个人经验和定性分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关于违约率的统计模型和统计分析
在长期的业务开展和内部评级过程中.国际性银行积累了有关借款人和交易
对手比较丰富的数据资料,包括特定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历史违约情况,从而根
据这些历史数据通过相关的统计模型对每一信用级别的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的严重
程度进行估计,以检验内部评级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风险评级质量。其
统计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均体现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的科
研成果。
5、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相当广泛
随着评级体系的日益完善,国际性银行已经将评级结果有效的运用于很多方
面,如客户分析,信贷政策制定,风险预警,贷款决簸,贷款定价,资产组合管
理,准备金计提,经济资本配置等等。
从国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的具体实践来看,无论是风险评级的组织
框架,内部评级方法的使用、评级结构的选择还是评级结果的运用,无一不体现
出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其评级方法和评级理念是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的。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主要障碍
近年来随着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蓬勃发展,主要的国际性大银行都围绕着各
自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它虽然主要是面向信用
风险度量的,但其作用不仅限于信贷政策的制定、客户授信管理、信贷组合优化
等方面,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银行整体风
险管理水平的高低12”。
据权威的《银行家》杂志统计,2000.200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
92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内部评级系统,其中87家准备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实
施IRB法。根据穆迪评级结果,2002年全球A级以上银行中84%在风险管理中
使用内部评级系统,其中欧洲为95.2%、美洲为87.6%。
虽然我国已经明确表示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后,我国
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但是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业要尽快建立起有效
的,与新协议一致的内部评级体系;而小银行则要尽可能多的引进信用风险管理
的最佳做法。另外,各银行应该开始着手搜集借款人和债项的所有必要的信息,
为今后采用定量分析检测、管理信用风险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目前来看,中国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与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
的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
4,1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技术难点
4.1.1数据储备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相关的数据跟踪。不管是进
行借款人评级还是债项评级,都要求银行应有相当多有关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
产/负责比率、股值、财务数据、违约信息、评级信息、评级决策、评级变迁、借
款人的关键特征和债项信息等历史数据,在对已评级结果进行修正的过程中,也
需要有借款人大量的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国际同业的经验表明,
70%.80%的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建立过程中,精力消耗主要在数据清洗和数据结
构整合方面。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提供评
级的信息,银行只能被动的接受企业提供的信息,信息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因此我
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而且数据缺乏规蒲性,数据质量不高。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过程中,由于需要的数据量大、来源渠道不一一、运
算程序复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虽然目前我
国各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自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缺陷,也存在着诸如系统客户基本信息难以实现共享:系统的操作流程设计较为
复杂,易造成输入过程中的漏录和错录:信息查询系统使用不便和效率低下的问
题12”。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查询功能的
方便性,无法为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
4.1.2缺少相关模型,没有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相关测算
我国银行大都拥有初步的二维评级体系,但是两类级别的划分都没有和违约
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挂钩,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违约率统计和测算
模型。
借款人评级方面,由于我国商业贷款的非公开性,社会评级机构难以对违约
状况做出统计,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开展的时间短且不规范,贷款企业信用
评级更多的用于客户的选择和风险的预警,尚没有向更深的风险量化管理方向发
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没有关于信用评级违约率方面的统计,也仅仅局限予近几
年的数据,确乏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另外,我国的借款入评级主要是照搬国
外的“打分卡”,即通过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他定性指标,并通过专家判断
或其他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
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其对应的信用级别【231。这一方法简便易行,但是缺
乏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国内的客户特征有不少的差距,不能反映客户的
违约概率的估计值,而一个功能良好的违约率统计与测算模型则可以输入相关的
定量指标和经过量化处理的定性指标,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测算出
借款人违约概率的估计值。债项评级方面,我国的债项评级主要是指从1998年
开始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但是也没有相应的违约损失率数据。
90年代以来,国际性大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研究,逐步建立了切实
可行的测量模型,并使用这些模型作为评级的基础。如:J.p摩根公司开发的基
于‘在险价值(VaR)的CreditMetrics模型,KMV公司开发的基于期权定价理论
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依据财险思路而开发的CreditRisk+模型
等等【241。这些模型在建模式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体现了信用风险测量的最高水
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量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对国外
‘种或多种模型的介绍与比较,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评级预警是
叶j国银行业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风险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统
过了摩根斯坦利银行和标准普尔公司的运行测试,虽然模型表现超过亚洲地区其
它银行初期的水平,达到了国际银行业可接受水平,但是其风险排序能力、风险
区分度、违约判别能力、违约概率精确度等指标尚未达到国际先迸水平。
综上所述,数据储备的不足、数据质量的低下,相关统计模型的缺失和信息
管理系统的不完善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最大的技术难题。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方法限制
4.2.1定量指标的设置标准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
不同的商业银行在设计内部评级体系时对定量指标设置标准的不同以及所
分配权重的不同,会导致对相同的借款人和债项的评价不同。例如:国外A银行
和国内B银行同时对C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所选取的定量指标其中之一是资产负
债率。满分为10分。A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标准值为70%,B银行的资产负债率
标准值为60%,C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实际值为69%。那么c企业在A银行可获
得资产负债率分值的满分10分,在B银行获得的分值则小于10分。这就是由于
不问的银行定量指标设置标准的不同导致的差距。再比如,A银行和B银行同时
对c企业进行信用评级,A银行和B银行选取的资产负债率标准值都是70%,但
是A银行资产负债率的满分为10分,B银行资产负债率的满分为12分,c企业
的实际资产负债率为69%,那么相同的企业C在A银行获得10分,在B银行则
获得12分。这就是由于相同指标不同的权重所导致的差距。
这样的结果不禁使我们产生疑问,到底哪个更加合理一些,这就涉及到信用
评级体系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阀题。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做法是,评级体系的设置一般是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进
行。委员会往往是通过参照国外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的标准值,再考虑国内
银行内部的一些经验数值来确定指标的标准值f261。国内商业银行以成立委员会的
形式设定指标体系其实是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专业力量及
技术力量来建立评级指标的数据模型;二是没有积累足够的用于模型分析的样本
数据。
虽然这种方式较为简单快捷,但是弊端却相当明显,国外评级体系的设置是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来解决的,根据历史上每个类别(如信用等级AAA、AA、A、
BBB等)的若干样本数据,从已知的数据中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分类的规律,
建立信用评级数据模型,对新的样本(新的评级对象)进行判别。例如,通过大
量的样本输入,银行以65%作为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值,这个65%的指标来源于银
行对样本的统计与判别,因此它是有说服力的。而我国仅仅是参考国外商业银行
的信用评级指标的标准值,并没有通过我国实际数据的验证,导致了人为因索过
熏,缺乏客观的依据,没有说服力。
4.2.2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定性分析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主要采用“打分法”,即通过选取一
定的财务指标和其它定性指标,并通过专家判断或其它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
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其对应的信用级别【2”。以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测评积分表为例,在其设计
框架中,有大部分的分值是依据财务数据和其它数据计算得出的,需要进行定性
分析的指标只有“领导者素质”、“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指标和“市场定位”
指标,以定性指标所占的分值来看,所有的定性指标的分值加总也不过8分,更
伺况“领导者素质”、“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市场定位”指标一般不可能褥
到0分或者满分,这样不同企业的定性指标的分差就会相差不大。这样定性分析
的指标根本不会影响最后等级的评定。而且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规定AAA企业必须是得分为90分(含)以上,且资产负债率、利息偿还率和到
期信用偿付率指标得分均为满分,现金流量指标得分不得低于5分,有一项达不
到要求,最高只能评定为AA级。
表4.1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测评积分表(适用于农业、工业、商贸、综合类企业)
标准分
序号评定指标计算公式f农、工、满分值计分方法
商贸类)
信用履约评价30分
(本年实付利息颧+应付利
1 利息偿还率9分≥100%
息额)x100%

到期信用(本年到期信用真实偿付
u
偿付率额÷到期信用额)×100%
12分≥100%
销售收入(营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归
3 收入1归行份额行占比+农行信用年平均5分≥100% 得分=(实际值+
与贷款份额比占比)×100% 满分值)×标准分
(农行存款季均余额+农行
4 存贷比4分≥lO%
信用季均余颧)x100%
偿债能力评价34分
(年末负债总颧+年末有效
得分=【(1一实际
5 资产负债率10分≤70% 值卜(1一满分
资产总额)x100%
值)】x标准分
(期末流动资产+期束流动得分=(实际值+
6 流动比率4分≥150%
负债)x100% 满分值】x标准分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7 速动比率4分≥100%
×100%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o,净现金
流量>O;8分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O,净现金
流量<O:5分
8 现金流量8分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O,净现金
流量>O;3分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0,净现金
流量<O:0分
堡里亘些堡堑塑整笪旦堡壑堡墨婴塞
续上表
得分=【(1~实际
9 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净资产)×100% 4分≤50% 值卜(1一满分
值)】×标准分
(利润总额+刹息支出)/
10 利息保障倍数4分≥4
利息支出
盈利能力评价15分
农业≥3%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卜资工业≥8%
1l 总资产报酬率5分
产年平均余额x100% 商业≥5%
综合类≥6%
(销售利润或营业利润+销农业≥6%
销售(营业)利售收入净额)x100% 工业≥12%
12 5分得分=(实际值一
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商业≥10%
满分值)x标准分
×100% 综合类≥9%
农业≥7%
(税后净乖J润+净资产年
工业≥12%
13 净资产收益率5分商业≥10%
平均余额)x]00%
综合类≥
15%
四经营能力评价21分
农业≥2
流动资产周转全年销售收入净额+流动工业≥3
14 4分
次数资产年平均余额商业≥4
综合类≥3
产成品销售率[全年产品销售成本÷(全年
(适用于农业、产品销售成本+年末产成得分=(实际值一
工业企业) 品成本)】×100% 满分值)×标准分
15 4分≥95%
商品销售率[全年商品销售成本·吖垒年
(适用于商贸企商品销售成本+年末库存
业1 商品成本)】×100%
【(年末净资产一年初净资
16 净资产增长率5分≥lO%
产)÷年初净资产】×100%
企业及领导者
素质
8分
根据企业董事长、总经理
及部门负责人文化水平、
领导者素质(2分) 好2分,一般1分,差0分
技术职称、专业年限、信
17 用观念等情况综合评定
根据制度建设、制度实施、
管理素质合同履约率、财产投保率(2分) 好2分,一般1分,差0分
等情况综合评定
根据技术力量、工艺技术
技术素质(2分) 好2分,一般1分,差0分
水平等情况综合评定
根据品牌、定价、促锖、
18 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2分1 强2分,一般1分,差0分
等情况综合评定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形成的这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是与我国
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分不开的。我国专业银行时代,银行的信贷管理是实行三级
审批,即经办——复合——有权审批人,三级审批导致政策性贷款、人情贷款的
现象相当严重,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楣当部分来自于贷款三级审批年代。
在转变成商业银行后,国内商业银行都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1997年在出台信用
评级方法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出台了审贷分离制度。在这一阶段,一个重要的要
求是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提高审贷资料的客观性,要求以客观事实来说话12引。因此,
信用评级的内容也以定量分析为主,这对规避再贷款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加强
授信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会导致风险的揭示不足,财务数据并不能涵盖所
有的风险。一方面,银行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客户,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和经营
方式不同,导致衡量他们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并不是
所有的客户都能用一套信用评级定量指标就能够衡量他们的信用级别的。另一方
面,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会受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当企业出现主要股东、
高层领导人或者财务人员的人事变动,或突然涉及到法律问题,政策性风险,虽
然这些问题在企业正常的经营中并不常遇到,但是却往往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影
响。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无法在定量指标分析中出现的,只能通过定性分析来进行
预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3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程序障碍
一。个有效的信用评级程序对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性与一致性起着重要的作
用。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建立的内部评级程序来看,其障碍主要表现在初评人员
评级的非客观倾向性以及后台审查人员校正评级的不完全客观性。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流程是构建于审贷分离体制之上。银行设置业务部门
(前台)与信贷管理部门(后台)。信用评级的初评由业务部门的业务人员(通
常是客户经理)办理,审查由信贷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办理,审贷分离的程序设
计是为了保障评级的客观性而设置,其目的是通过前后台部门的制衡,提高评级
的客观性。但是从目前的程序来看,影响评级客观性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主要
是在初评阶段。
在信用评级的程序中,评缀的初评人往往是业务部门的业务入员。近年来,
国内各商业银行对信贷部门人力资源进行了改革,过去前台部门的信贷员调整为
客户经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过去的信贷员只对各项资产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负
责,而客户经理必须对客户给银行带来效益的高低负责。因为,为了要获得利润
的增长,国内商业银行往往会把客户经理的业务增长作为考核的主要业绩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客户经理作为银行的窗口,为客户安排、策划在银行的各项业务,由于信用评级
往往与客户的业务定价、授信额度等相联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业务量的增长,
因此客户经理对评级业务的考量不仅仅是风险的问题,它成为对客户整体业务策
略的一部分。因此,在评级初评时。客户经理会倾向于选择较好的评级,而不是
选择安全的保险的评级。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客户经理在与客户的长期交往中常
常会与客户建立感情,这种感情因素会不自觉地在对客户的分析评价中表现出
来。而有的客户经理在评级观念上也存在偏差,有的把AAA级的作为开展信贷
营销的筹码,认为对银行贡献大的就是AAA级,熏点营销的客户就是AAA级,
财务指标良好的就是AAA级。
评级的审核是在信贷管理部门进行的。审贷分离的制度对评级结果有一种制
衡作用,但它对评级结果客观性的校正是不完全的。在现行的审贷分离制度中,
信贷管理部门的人员不接触客户的这种制度有利于保持授信管理的客观独立性。
但是,也正是由于信贷管理部门的人员不接触客户,他们也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调
查资料。他们凭依对客户进行分析的资料往往从业务部门得来,由于业务部门提
供的第一手资料已经包含了对业务增长的倾向性,因此信贷管理部门对评级结果
的校正是不完全的。
4.4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结构矛盾
我国银行大都拥有初步的二维评级体系。长期以来,借款人信用评级一般用
AAA、AA、A、B、C五个等级来表示;债项评级一直使用以会计账目信息为基
础的“一逾两呆”法进行贷款质量分类,1998年5月,商业银行开始试行中国人
民银行总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类,这种分类方法
内容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满足监管当局了解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基本情况的需要,
但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仍有较大的距离t30]。五级分类法中的低风险
级剐只有“正常”和“关注”2个级别,不良类级别中包含“次级”、“可疑”、和
“损失”三个级别。商业银行内部的贷款分类比监管部门的五级分类标准复杂,
而商业银行的贷款评级体系仅套用了靛管当局规定的贷款五级分类,在此基础上
简单作了一些细化,远不能用来评估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不能充分满足商业
银行有效进行信贷管理的需要。由于信用等级的划分太少,整个评级系统缺乏对
风险的敏感性,银行的风险暴露在一个等级的比重过大,不利于银行风险的有效
计量,对信用风险量化的精确性远不能达到新协议规定的标准。
一般说来,银行信贷部门会在低风险级别中寻求贷款项目,而我国低风险级
别包含的内容太广,级别分类太少,各个风险区间的区分不清晰,因此,还不能
有效的揭示各个贷款项目的风险特征。虽然,较细的分类会带来相应的成本增加,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但风险的细分有利于贷款的发放、风险的管理、资本的分配,因此,我国将“限
常”类级别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是有必要的。
表4.2 巴塞尔委员会调查的级别数目比较
正常贷款级别数目不良贷款级别数目
调查样本晟少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最高
非G10国家1 5 20 0 2 10
G10国家2 10 20 0 3 6
美国50家2 5 20 3 3 4
资料来源:巴塞尔银行脏管委员会研究报告.2000年1月
4.5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其他方面的障碍
4.5.1评级结果不准确,缺乏时效性
我国个别商业银行的评级结果并不准确,以借款人评级为例,有的企业财务
状况持续恶化,负债比率较高,有的企业甚至已资不抵债,但对企业的评级却仍
为正常。这是由于评级时所参考数据缺乏时效性,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和基本信息
的获取也相对滞后,这就给即时监控和准确评级带来了困难。具体表现在:评级
的基础是过去的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过去的情况可以作为
分析的起点,但并不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将来较长的时期进行预铡
时,过去的数据与将来的情况相关性较小,以过去的信息为依据的评级可靠性较
低。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当稳定,那么评级结果的影响还不大:但是如果
企业的经营情况起伏较大,这种滞后的评级结果弊端就很大。如果企业的经营风
险呈增加趋势,银行有可能因较松的授信政策而造成损失;如果企业的经营风险
呈减少趋势,银行有可能因较紧的授信政策而丧失机会t3”。
合格的评级体系要求评级有效的时间范围定为一年,而对G10国进行的调查
中显示,绝大多数银行的贷款检查人员会周期性的进行检查[321,我国对借款人
评级规定的有效时间为1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至少半年
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而各个商业银行又有相对自主的评级时间选择,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就把对贷款评级的有效时间定为一个季度。但是,由于重新审核的
成本较大,银行很难在动态基础上对借款人和其相关贷款进行重新评估,从而导
致了评估结果失真,时效性差。
4。5.2评级体系用途较窄
在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中,信用评级主要是应用于授信的受理与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其中,信用评级被用于授信的受理是因为信用评级的等级含义对借款人的信
用状况作了定义,因此信用评级的结果可成为客户获得银行授信的门坎。例如,
如果A银行对B类客户定义为信用较好,对C类客户定义为信用较差;那么A
银行会注重选择B类以上的客户,除非C类客户链够提供非常好的担保条件。
信用评级应用于授信管理主要是对客户的授信总额进行限制。银行会对每类
的评级确定一个系数,该系数结合贷款人的规模指标可以成为对客户最高的授信
额。
但是,信用评级体系作为客户信息与银行评价的载体,是一项宝贵的信息资
源。根据发达国家国际性大银行的经验,内部信用评级不仅仅用于客户综合授信
的受理与管理,还为贷款定价提供重要的依据,为提取坏账准备金以及经济资本
分配作基础,为管理者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而信用评级所用到的客户资料与
贷款信息数据库也是银行重要的技术载体。因此,发挥我国信用评级的潜在效用,
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创造效益。
32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第5章我国银行业构建内部评级体系的基本对策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第五次《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国际研讨会”
明确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少银行在
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已经着手研究开发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
制订了明确的实施规划,争取到z00九年中国将有十家左右的大银行实施内部
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评级体系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的运行测试,模型表现超过亚洲地区其它银行初期的水
平;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的模型开发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由交通银行牵头的部
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银行也应逐步
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近。中小商业银行受规模、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单独建
立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因此可在自愿的
基础上建立具有共性的内部评级体系。银监会将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信息平台,
推动中小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通过以上章节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闯题的分析,本章拟
针对第四章所提出的主要障碍。围绕基础技术水平、信用评级方法、信用评级流
程、风险级别设置、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构
建提出建议。
5.1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数据管理在内部评级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银行必须在内部建立和
实施一整套完照的、严格的、一致的关于获取数据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
一的数据库1411。银行必须收集足够的资料,尤其是包括违约客户在内的所有客户
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基本面信息等历史数据,以及评级模型,违约概率测算
的历史记录,每种评级的损失测算,借款人信用等级变化即评级的转换,主要借
款人品质和机构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获取的过程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数
据的整合和外部数据的获取两个方面进行。商业银行内部数据的整合是通过对现
有各类客户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样本,按照内
部评级体系的要求对其继续进行观察和记录。外部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获得:(1)从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用信息披露系统获取数据。该系统发布分散
在政府各职能部门、能够让社会公众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包括在职能部门工作
的个人基本信息、企业注册、年检、纳税、诉讼等信息,该信息由政府协调无偿
征集并在信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上无偿发布;(2)从社会中介信用评估机构处获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得。这类机构是经过行业准入审查和符合行业规范的,是信用征集、信用调查、
信用评价、信用咨询及风险管理的各类信用中介机构;(3)与综合经济部门、企
业主管部门以及工商、税务、司法、商务、海关等部门密切合作,努力从外部获
得内部评级所需的数据和参数;(4)可借鉴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的做法,通过数
据公司购买高质量的外部数据及通过网络工具从全球股市上获取市场信息,实时
监测客户信用风险的变化。
咀政府部门为主体的
信用信息披露系统
杜会中介信用评估机构
购买高质量的外部数据
内部数据
的整合
外部数据
的获得
商业银行
统一的数据库
图5.1两业银行数据库
鉴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逐步开展,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个人信用信息
系统”也要加紧建设。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市的试点经验,由有政府背景的
一家准公共性质的资信评估公司,承建统一的个入信用信息数据库,由政府协调
强制将分散在各行业的个人信用信息免费进入数据库。商业银行可利用该个人信
用信息网络平台,有偿或无偿的充实自己的自然人客户信息数据库。
除了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拥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风险评级系
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业务处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实现银行全部信息的处理、分析、预测、风
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使银行的各级
管理层和一般分析人员、客户经理拥有和运用充足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消除信息
传递缓慢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增强内部控制、分析研究和正
确决策的能力,从而大大加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参照
R。N,Anthory的三级管理模型理论及一些成功的跨国银行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
上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按照“金字塔型”结构,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信
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战略规划层———.
(DSS)
管理控制层———,
(狭义8IS)
操作业务层——.
(EDPS)
前台业务处理系统
⋯囤围困园⋯
资料来源:成善栋.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思考.金融论坛,2003,(7):42.47
图5.2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圈5.2展示了商业银行未来管理信息系统的简化的体系结构,该系统应该分
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各类清算系统、会计系统、
信用卡系统、电子银行系统、信贷台账系统等。第二个层次:狭义的管理信息系
统,包括客户信息系统、产品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入力资源系统和风险控
制管理系统等。第三个层次:行长决策系统,主要包括综台统计系统、商务智能
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运用全行内外信息资源,建立各类模型库、方
法库,并进行基于全行范围内的客户、产品、财务、管理流程、员工情况等的综
合分析,实现对全行的各项资源和创利能力的最优化配置。要达到理想的管理信
息系统体系构架必须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统一行内各业务部门正在运用的
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完成全行MIS基础平台的构建。第二步,建立
全行的数据仓库,重新规划原有信息系统的流程、数据结构和模块划分,完成全
行MIS数据平台的构建。第三步,建立相关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逐步形成
分析决策支持平台。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构成了银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最基本
内容。其中,数据库是银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先决条件,模型库是银行决策支
持系统的核心部分,方法库是建立各类模型必不可少的工具。
5.2选择更为合理的评级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存在着诸如定量指标的设置标准和权重的
确定缺乏客观依据,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定性分析不足等方法限制,对照国外
先进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的评级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评级方法上的癌结主
要在于评级指标的设置和相关统计模型的缺失两大方面,因此,评级方法的合理
选择和运用体现在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模型。
]lJ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5.2.1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信用评级指标设计过程中,定量的财务报表指标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评级信息,
信用评级也不是几个简单的数据和模型就能完成的,对借款人和相关贷款的定性
分析是与定量分析同等重要的。我们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国外大银行的
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重新进行了整合,分别从财务报表、经
营环境、管理水平和其他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构架。
l、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评估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借款人偿
债能力的中心环节。分析的重点是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所占用的现金流量、资产
的流动性、资产的收益性、历史收益、营运现金流、利息保证比例。以及财务杠
杆等关键性指标。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时候,如果此报表是经过权威的会计事
务所审计过的总合报表,那么银行对于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评价就更高:而如
果银行在报表中发现有不清晰或可疑的项日,那么就可能影响到借款人最终的信
用级别【361。
2、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主要分析的是能够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国家
产业政策、法律环境、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以及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这些
都是决定信用风险的熏要因素,也是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评级时所必须考虑的因
素。其中,行业分析也是评级中必需的一环,主要包括行业的周期、行业的波动性、
行业趋势以及行业盈利性。许多银行在分析时会将借款人的主要财务比率和行业
平均标准来进行对比以判断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那些有市场影响力或公认为行
业龙头的企业是低风险的。另外,处于衰退期行业内或是高度竞争性行业内的借
款人评级会比一般的要低,而一个借款人的业务范围如果是分散在不同行业的,那
么它所遇到的行业风险一般也会被分散化,这有利于提高其风险级别。
3、管理水平分析。几乎所有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在进行信用评级的时候,
都把借款人公司的管理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对借款人管理水
平的评估能揭示公司在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管理层的管理能
力、管理风格、专业经验、个人品格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甚至借款人公司管理
层的菜个重要职位的变动都可能对评级的结果产生影响。大部分银行在评级时都
会对一个拥有高度能力和强烈意愿取得优良财务绩效,并且对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有着积极态度的管理层的公司给予较高的级别。
4、其他方面的分析。对借款人其他方面的分析则包括了借款人的公司规模、借
贷合同的具体条款(如抵押品等)及其它指标、借款人所在国的国别风险、特
殊事件的影响等等。一般来说,公司的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其获得更高的信用级
。利息保证比例指的是公司税息前利润与所付利息的比例
36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别。因为小公司依靠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能力一般较弱,而且当公司的业务发
生暂时溺难之时,小公司往往也缺少可以快速出售变现的资产以应付突发的财
务困境【371。借贷合同的具体条款如担保、抵押都会对评级产生影响。有实力较强
的企业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者是以现金或容易变现的资产作为抵押一般会改善
信用评级等级。借款人所在国的主权信用级别也作为借款人评级的主要依据。因
为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不能超过所在国家的主权信用级
别。特殊事件的影响一般包括高层领导人突然的人事变动、牵涉的法律诉讼以及
遇到的政策性风险等等。
表5.1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依据企业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资产
业的资产负馈表、损益表、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收
客流量表等) 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利息保证比例等

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管理风格、专业经验、个人
信管理水平分析
用品格等

国家产业政策、法律环境、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
价经营环境分析
指以及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等

借款人的公司勰模、借贷合同的具体条款(如抵

其他方面的分析押品等)及其它指标、借款人所在国的国别风险、

特殊事件的影响等
512.2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评级体系的设置一般是通过专门的委员会参照国外商业银行
的信用评级指标的标准值,再考虑国内银行内部的一些经验数值来确定指标的标
准值。该做法其实是受制于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专业力量及技术力量来建立评级
指标的统计模型。
一般说来统计模型迸行评级需要较少人力,运行成本低,而且容易保持评级
的一致性。从9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银行积极探索与建立了定量分析时以倒闭
率为基础的信用评级模式,对每一位贷款客户测算出倒闭的概率,以此为基础评
出企业的信用等级。比如,美国花旗银行对贷款客户的风险评级主要是利用数学
棱型计算出贷款人不还款的机率。花旗银行利用1982.1992年亚洲区500个客户
的资料数据,演变成统计公式,推测出亚洲区不还债时的亏损率为50.96%。纽
约银行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功效测度法和同业比较分析法来定量评价一个公
司的财务金融状况,同时也采取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处理一系列特殊行业的
评级业务p⋯。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但是这些国外模型偏重于财务分析,有的还大量引入市场价格变量,如利率、
汇率、股价等,这对西方银行业无疑是适用的13引。而国内银行的数据数量与质量
普遍不容乐观,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缺乏数据跟踪等原因,建立相关的统计模型
确实存在难度,因此需要慎重地考虑模型建设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难以涵盖以及深入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信用评级数据模
型,仅仅探讨商业银行在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数据模型的研究方向。在建立数学模
型方面,常用的模型有回归分析法、多元判别分析法、近邻法、分类树法、神经
网络法等。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判别分析法是较为传统的统计方法,是通过判别函
数形成决策规划来判别样本所属的类型,它往往是基于一个前提,即变量数据是
正态分布的。近邻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当已知总体表现为显著非正态分布时,
特别是当属于同一类的样本在变量空间形成聚类时,近邻法十分有效。分类树是
+‘种利用学习技术发展起来的符号方法。这种方法是创立了一个对原始样本进行
最佳分类判别的分类树。以上四种方法在国外都有大量使用,近年来神经网络技
术在模式识别与分类、预测等方面已显示许多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神
经网络理论是在研究生物神经系统的启示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它由
许多并行运算的功能简单的单元组成,具有集体运算的能力和自适应的学习能
力。它不需要构建任何数学模型,不需分清存在何种非线性关系,只靠过去的经
验来学习,可以处理模糊的、非线性的、含有噪声的数据,可用于评价、预测、
分类和模式识别各种数据处理。它能够从未知模式的大量的复杂数据中发现其规
律,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求取问题的解,因而具有自适应功能,
这对于弱化权重确定的人为因素十分有益。基于神经网络的评级模型通过处理评
级指标的输入,产生评级分类或信用风险度的输出。
资料米源:朱彬,刘卫星。谢康林.人工神经网络在企业信用评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
究.微型电脑应用.2004年第20卷第8期:9一12
图5.3神经网络架构图
宇中经网络的基本架构是模仿生物的神经细胞,分为三层:输入层、隐藏层与
38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输出层。每一层内包括若干代表处理单元的节点。输入层的节点负责接收外在信
息,在信用评级模型中接收的就是评级所需各种变量的数量化资料,一个输入变
量对应一个输入节点;隐藏层的节点负责处理输入层传来的信息,并转化成中间
结果传递给输出层,隐藏层并不限定一层,也可以增加为两层甚至更多;而输出
层的节点就以传来的信息与门槛值比较后,得到系统最后的结果,并将结果输出。
因此,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商业银行开发信用评级数据模型的一个发展方
向。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模型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设计结构,又要紧密结合
本国银行系统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研究设计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要
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产品发
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著、道德风险严重等国内特有的因素,建立适合我国
国情的有效的风险评级模型。
5.3完善内部评级流程
5-3.1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流程的总体设计
一个完整的内部评级流程,应该包括了对客户的分组、信用等级的评定、对
未来借款人违约概率的估计、整个评级过程的监控审核等方面。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等级的评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客户分组。根据公司的大小、所属行业、所在地区、风险特征、有
无抵押等多种标准进行客户分组。一般来说,客户经过初步分组后,风险评级的
准确性明显上升;再进一步分组,准确性继续上升,但上升的速度缓慢;分组到
一定程度,风险评级的准确性基本没有提高。为此,需要在成本和准确性之间寻
找平衡点,过细的分组是不值得的。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
求,客户评级包括了公司客户评级(包括专业贷款,即项目融资、物品融资、商
品融资、产生收入的房地产和高交动性的商用房地产)、零售客户评级、金融机
构(银行)评级、国家评级和股权评级。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其要求对客
户进行分类和评级,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把客户评级大体上分为事业单
位评级和公司客户评级。因为事业单位评级具有“中国特色”,其财务指标不同
于工商企业,具有特殊性。对事业单位又可以分为教育机构评级、医疗机构评级
和其他单位评级等等。我国公司客户评级可以按照行业和规模来分类,先根据行
、12划分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在行业评级确定后,再以资产规模或利润规模确定大中小型企业的标准。第二步,
信用等级评定。在确定客户评级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后,通过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各
组别的客户进行机评打分,得出一个信用级别;然后,信贷分析人员根据对定性
闰素的判断,调整信用等级;最后参考企业的外部评级以及国家风险等情况,确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定客户的等级。第三步,估算各个等级企业的违约概率,并建立各信用等级与违
约概率的对应关系。在计算违约概率的时候,我们要把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客户
的历史违约数据收集到一起,来测算平均违约概率以作为这一级别的违约概率。
评级审核主要有三种方式:最终决定人员对评级结果进行监测:定期对不同
类型业务的评级进行检查;信贷管理部门的不定期检查。最终决定人员对评级结
果的监测可以是非连续性的,其目的是使评级者掌握内部风险评级的变化动态。
定期对不同类型业务的评级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类似的信用风险评级中不一致
的情况。信贷管理部门的不定期检查,一般倾向于检查“问题资产”的信用评级
状况,而对“正常”类贷款的核查仅为确定其不发生信用级别的下降。信贷管理
部门必须相对独立,向总审计师、信贷主管或董事会报告审查结剿34】。
5.3.2保证信用评级人员评级的客观性
在我国授信业务审贷分离制度中,信贷管理人员对客户经理的初评结果进行
调整,以精确评级结果。在一套信用评级体系的内容中,定量分析的内容来自具
体的资料,它的结果基本上是客观的。但是,不管是客户经理的初评还是信贷人
员的复评,其调整的内容主要是定性分析的部分,而定性部分的分析则依靠了评
级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因此,如何保证信用评级人员评级的客观性就成为在商业
银行信用评级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内容。
在美国50家大银行中,确定评级的主要责任者各不相同。客户经理在大约
40%的银行中负主要责任,有15%的银行由信贷人员确定初步评级;有15%左右
银行由信贷员和客户经理共同确定。大约30%的银行将责任分开:信贷人员对大
笔贷款进行评级,客户经理单独或与信贷人员合作对中等业务评级140】。银行的业
务组合是决定由谁主要负责评级的关键因素。在以大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中,主
要由信贷人员进行评级,信贷人员能专一地关注风险评级,有利于确保根据风险
来评级,而不受客户或业务利润的影响,同时也更容易保持评级的一致性。在以
中级业务为主的银行中,主要由客户经理负责评级。这些银行强调信息的效率、
成本和责任,将这些作为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贷款,
客户经理更能随时了解借款人的状况,因而可以及时调整评级。
但是在国内,由于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品种方面是类似的,因此美国的这
种以业务规模和重要性来决定由谁来进行评级的方法对于我国可能并不适用,所
以要在原有的内部评级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良。改良方式一:彻底改变目
前由前台人员进行客户评级的方法,而把客户评级的权限上收到银行的风险管理
部门来。前台的客户经理输入评级所需要的量化数据后,经过各项评价指标和违
约概率模型运算,得出基准评级结果。前台人员只能看到基准结果,不能更改,
但赋予其一定权限,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和规则,上调或下调一级评级结果,
40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其调级原因应主要取决于定性因素。这种方式的选择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
是属于商-业机密,评级指标的选择和方法也应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应该由核心人
员掌握。改良方式二:在原有的风险评级流程的基础上,在前台部门设置专门的
信贷人员,这些信贷人员是专业的风险评估师,他们仅对评级授信业务负责,而
不用管理其他的业务。这种设置保证了经办人员的独立性,有利于规避风险。改
良方式三:在信贷管理部门设置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有权决定对哪些信贷业务
或者客户进行调查,如果小组认为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查人员的评级具有倾向性,
刁i符合实际情况,他们可以亲自搜寻第一手的资料,以核实调整评级结果甚至推
翻不客观的评级结果。这些小组的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评级经验,他
们对信用评级结果起到了监督制衡和调整的作用,避免在评级中带有感情色彩。
5.4设置适合的风险级别
对照第二章的表2.2穆迪公司的长期债券评级表,虽然商业银行和专业的外
部评级机构不同,但是在设置风险级别方面,所考虑的因素和决策方法是⋯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穆迪公司对长期债券进行了19个级别的分类,债券投资者可
以通过评级结果看到债券信用的细小差别。对于银行而言,授信的决策者也是⋯
样,评级等级细分的越多,决策者越容易获得决策的参考信息,也能够更好的控
制风险。显而易见,越详尽的分类,评级结果越具敏感性,越有利于规避风险,
能对授信业务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但是,内部评级系统的风险级别多,其操作成
本也就越大,因此要选择适合的风险级别。
国内的商业银行应在现有的借款人评级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参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业内部评级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商业银行的借款人和相
关贷款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风险特征,对正常借款人和低风险资产进行更迸
一步的细分,建立更为合理的风险分类级别【3”。建议在借款人评级中,正常借款
入至少要划6个等级,不良贷款人至少2个等级,即把原有的B级借款人的等级
细分为三个等级,C级借款人细分为两个等级。
表5.2倍款人信用等级设置
原等级设置新等级设置
BBB级
B级BB级
B级
CC级
C级
C级
表5.3显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债项级别设置的数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行使用的是贷款五级分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债项设置级别是八级,而中国国
家开发银行的债项设置级别是十二级。一般而言,银行信贷部门会在低风险级别
中寻求贷款项目,因此债项评级中有必要对低风险级别进行细分。鉴于过细的级
别设置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建议在贷款五级分类基础上将“正常”类贷
款细分为5级,将“关注”类贷款细分为2级,“次级”“可疑”和“损失”不变。
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级别分类所包含的风险特征进行重新定义和具体描述,使
评级标准更为准确明了。信贷人员要把握好每一区间的边界值。
表5.3 我国商业银行债项级别设置数目比较
债项级别设置数目
中国、中国香港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中国银行纽约八级:特优级、优上级、优良级、满意级、特别注意的贷款、标准以下
分行的贷款有疑问的贷款、有损失的贷款。
十二级:一级(IT常一级)、二级(正常二级)、三级(正常三级)、四级(正
中国国家开发常四级)、五级(正常五级)、六级(正常六级)、七级(关注一级)、八级(关
银行注二级)、九级(次一级)、十级(次二级)、十一级(可疑级)、十二级(损失
级)。
5.5建立一支高水平风险评级专业化团队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和方法属于银行商业机密,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方法
集成,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大批风险意识强,通晓并掌握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一支风险评级的专业化团队,该团
队不仅仅包括风险管理专家,还要包括宏观经济专家、产业经济专家、金融工程
师、财务分析师、计量经济学家。培养、建立和长期拥有一支适用于风险分析的
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内部评级系统的建立、实施、维护和升级等各个环节具有
重要意义。一个优秀的信用分析人员不但必须娴熟经济与财务等能以客观数量分
析的理论与事务,也须熟悉产业竞争甚至企业管理种种不易以数量具体呈现的各
种层面(3 31。国外银行的实践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的信贷人员能够弥补内部评级体
系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内部评级体系在一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员执行下,也会偏离
既定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改善银行人员素质是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中关键的一环。而改善人员的
素质目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现有人员不断通过业务培训和在实
践中自学来改善知识结构:二是要求新录用的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三三
是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加快人员更新速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贷人员队伍:四
是加强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防范道德风险。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一支高素质的风险评级专业化团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产生的,商业银行需要
长期进行储备、培养甚至挖掘,⋯旦形成并投入使用,就应该设法保持其稳定性,
对于风险评级的关键技术还要注意知识分散化,以防止个别人才流失对系统运行
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风险分析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对专业人员结构做优化调整,
对现有人员定期培训,促使其知识体系及时获得更新,从而确保内部评级系统的
先进性和实用性,争取在短时期内缩短与国际先进银行的技术差距。
另外,茶于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的迫切性和专业评级人员素质的
急需提高,可毗考虑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一‘支专门的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或部
f J。该部门不仅仅对信用风险进行评级,还可以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专
门的研究和评估。该机构可以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评级人
员,联合商业银行内部的信贷评级人员组成评级专业化团队。
总之,内部风险评级团队与其他硬件设备一样,都需要投入足够的费用和精
力进行建设和维护,这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结论
信用评级在国外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针对商业信用进行评级,后发
展到对债券或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强度进行评估。信用评级能够成功地揭示了信用
风险,这为银行管理信用风险以启迪。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多数银行根据自己的业
务特点,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目前它已经成为银行进行信用风
险管理的必备手段和技术。
所谓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指由银行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
~定的评级方法,依靠自身的数据基础,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
力和意愿或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并以此作为风险决策
的参考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银行本身的信息优势考虑,强调银行应把自
身的内部评级作为度量风险以及计算资本要求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
含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等~系列方法、
过程与控制的内部评级体系。因此,一个评级系统包括在评级过程中起作用的各
项因素,如评级系统的评估风险方法、关键人员的职能以及评级信息在银行内部
的使用等。
本文以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内部
评级体系设计、运作、使用和验证的基本要求,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进
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具有着一般的特征:
始终把内部信用评级放在整个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内部信用评级考虑
的因素较为全面;在评级方法上,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几乎所有的
银{J:都有关于违约率的统计模型和统计分析;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相当广泛。从
困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的具体实践来看,无论是风险评级的组织框架,
内部评级方法的使用、评级结构的选择还是评级结果的运用,无⋯不体现出先进
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其评级方法和评级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的。
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
评级体系存在着相当多的障碍。本文从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各个环节一技
术、流程、方法、结构等方面一一对我国商业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分析。通
过分析发现:(1)我国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缺少相关数据和
模型,没有违约概率的相关测算,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2)我国建立内部评
级体系的方法限制有:定量指标的设置标准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评级方
法偏于定量化,定性分析不足;(3)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程序障碍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体现在:审贷分离程序中信用初评人员评级的不客观性,以及评级审核过程中授
信管理部’门对评级结果客观性校正的不完全性;(4)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
体系的结构矛盾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贷款分类仅套用了监管当局规定的贷款压
级分类,在此基础上简单作了⋯些细化,远不能用来评估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不能充分揭示、准确反应其风险特征,不能充分满足商业银行有效进行信贷管理
的需要:(5)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其他方面的障碍:评级结果不准确,
缺乏时效性,评级体系用途较窄。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进行构建、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提出
Lj,一些相关建议。我们认为:首先,鉴于数据管理在内部评级体系中起着至关重
要作用,银行必须在内部建立和实旆一整套完整的、严格的、一致的关于获取数
据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库。除了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拥有⋯·
个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风险评级系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我国商业银行
可以参照R.N.Anthory的三级管理模型理论及一些成功的跨国银行的经验,在原
有的基础上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按照“金字塔型”结构,构建我国商业银
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其次,在信用评级方法方面,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
体系对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用评级指标设计过程
中,对借款人和相关贷款的定性分析是与定量分析同等重要的。另外,我国统计
模型的建立要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嚣不足、
金融产品发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著、道德风险严重等国内特有的因素,建
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风险评级模型。第三,一个完整的内部评级流程,不仅
仅包括了对信用等级的评定,还包括了对未来借款人违约概率的估计、整个评级
过程的监控审核等方面。要改善我国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流程,就要从各个方面
进行改善,不仅仅是对信用等级的评定。第四,国内的商业银行应在现有的借款
人评级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业内部评级
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商业银行的借款人和相关贷款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风险
特征,对正常借款人和低风险资产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建立更为合理的风险分
类级别。最后,改善银行人员素质是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中关键的一环。商业银行
内部评级系统和方法属于银行商业机密,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方法集成,商业银
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大批风险意识强,通晓并掌握现代风险管理
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一支风险评级的专业化团队。而国外银行的实践
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的信贷人员能够弥补内部评级体系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内
韶评级体系在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员执行下,也会偏离既定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f1】林汉川,夏敏仁.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3,1 5.23,65—69
【2】姚炜.国内银行与国际银行间内部评级体系的差距及其完善.国际金融。
2003,(10):49—5 1
[3】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fThe
Second Consultative Document).http://www,bis.org,2001—1
【4】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l版.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70.73
【5】郭敏华.信用评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20,31.32
【6]朱顺泉.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创新及应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5.28
【7】杨中军.美国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2):49-51
【8]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http://www.bis.org,2001—1
【9】William Treaty and Marc Carey.Credit Risk Rating at Large U.S.Banks.Federal
Reserve Board,1998,(11):13—21
【10】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The
Third Consultative Document).http://www.bis.org,2003-6
f 1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Results of the Second Quantitative
Impact Study.http://www.bis.org,2001·1 l
[1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1.26.
41-53
【13]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87,95
[14】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金融
出版社,2002,133—146
【l 5】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Range of Practice in Bank’S Internal
Rating Systems.http:/twww.bis.org,2000
【161章彰.解读巴塞尔薪资本协议.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1-219
【17】赵银祥,刘瑞霞.新巴塞尔协议及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金融论
在职人员I司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坛,2003,(2):2-9
[18]李宗恰.美国大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及其借鉴.国外财经,2000,(2):
7.12
【1 9】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ank’S Internal Ratings Systems:
Main Practice in Non—G10 Countries.http://www.bis.org,2001.11
【20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外部信用评级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北京:中国金
融出版社,2004,185.205
[21]Gordy M B.A risk-factor model foundation for ratings.based bank capital rules.
mimeo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Washington D.C,
2000,26-44
(22j陶铄,杨晓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比较研究.中外管理导报,2002,(9):
33—36.44
123】郭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海南金融,2002,(9):13.16
【24】Gordy M B.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credit risk model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24,(1):1 19—149
【25】高杰英,李岩璞.浅谈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新金融、2003,
(10):27—28
【26】武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景分析与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
2003,(3-4):40—43
【27]徐吟川.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4,(6):11-13
【28】马军,朱华,袁泽华等.现行审贷分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城市金
融,2002,(12):36-37
【29】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对建立我行审贷分离机制的探讨.中国城
市金融,2001,(6):37—39
[30】陈建华,唐立波.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金融研究,2002,
(9):88·93
【3l】高华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估体系应适时调整.价值工程,2004,(1):
103.106
【32】William F.Treacy and Mark Carey.Credit risk rating system at large US banks.
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2000,(I-2):167—20I
【33】陈翊.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福建金融,2004,(3):13.15
【34】陈有安.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算与内部信用评级.经济学动态,2002,(1):
34—38
[35】沈沛龙,任若恩.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剖新.金融研究,200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6):23-31
[36】孟宁: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7):
48—50
【37】吕俊英.构建开发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几点想法.西安金融,2004,(3):37.38
【38]武剑.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IRB)的建立与应用——花期银行风险评
级模式的借鉴和启示.新金融,2002,(7):33.36
[39]张波.美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简介.中国城市金融,2001,(8):49.50
【40】张波.巴塞尔新协议与银行内部评级.中国城市金融,2001,(9-lo):50.51
【4l】彭建刚,申俊华.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的运用.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12):29—31
[42】夏德人,王晔.新资本协议、银行内部评级与激励机制.金融研究,2003,(3):
36.44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论文终于脱稿复印了,此刻我心情难以平静,撰写硕士论文的日日夜夜恍如
昨夜。这是令我受益终身的两年半硕士生涯,我为自己有机会精心研究并取得初
步成果感到欣慰,尽管本论文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欣慰之余,我要向为自已提
供这个机会的——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表示真挚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龙海明导师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导师治学严谨,
学识渊博,在我学习期间不仅教授了我知识,传授了学习秘诀,无形之中还传授
_厂做人的准则,这都将使我受益终身。无论是在理论学习期间,还是论文选题,
框架构建,资料收集,内容研究和论文撰写直到成文修改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
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和无私帮助!饮水思
源,我当铭记在心!
还要特别感谢其它的教授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张强教授,许朝晖副教授,
周在清副教授,姜昱副教授,他(她)们悉心的教诲,精彩的授课,使我在学业上
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还要感谢金融学院的罗俊杰、刘轶、邓丽华等老师,是他
们的辛勤工作和热心帮助为我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特此感谢!
此时此刻,还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正是他们给予我的精神上的力量和
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成长。
最后,我还要诚挚地感谢所有参与本论文预审和答辩的老师,正是他(她)们
辛勤的劳动、一丝不苟的工作才使我的论文更加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我将更加努力,
以期取得丰厚的成果来感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和朋友!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刘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南方金融(已录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