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762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姓名:高永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冉茂盛
2005040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I
摘要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部分确
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
的计提,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夸利润和资产,为投资者提
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中国发展不过十余载,相关的
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和完善。因此在计提的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便利用资产减
值会计政策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鉴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性和现阶段计提
减值准备的现状,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加以重视和研究十分重要,同时也是
十分迫切和有意义的。
本文拟从中国会计制度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理论出发,对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必然性、历史沿革、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存在的
问题和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与原因,然后借鉴、运用现代经济
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了两项实证研究:(1) 通过威尔科克森符
号秩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检验,对2001 年在沪深股市上市交易的94 家首度亏损的A
股上市公司在首亏年度和其后两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
进行了实证检验。(2) 运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对自2001 年全面实行“八项
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A 股上市公司
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考察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动机。
本文用实证方法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与
动机,不仅对会计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评价,而且对会计政策制定机构和
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促进上市公
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这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培育、会计制度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人员素
质的提高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According the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ystems, value measure substituted for
cost measure. The public company should recognize the asset impairment when the fair
value exceeds its book value and is nonrecoverable. In fact, it originated from the
prudence principle and authenticity principle. The purpose of the eight preparations for
assets impairment is to prevent the possibility of inaccurate measuring of the business’s
assets and exaggerated profit, which can ensur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investors.
Gradually, however, it was only around 10 yea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consequently, there wa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oth in
practice and in theory.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reserve for impaired assets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To aim at the current issue in asset
impairment of public company in our country, it’s necessary and meaningful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udy the asset impairment issue.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accounting,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asons, measur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reserve for
impaired assets of in regard to the necessit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etermination and
accounting of assets impairment. By making use of basis theories and analyses both
from moder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following
two studies: (1) We test ninety-four financially distressed public companies of A shares
in 2001 by Wilcoxon symbol tests and relativity analyses to determine if they used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to manage the earnings in the year 2001 and the after two
years. (2) We test public companies of A shares during the period 2001-2003 by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they used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to manage the earnings. And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in implementing new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the economic
motivations in choosing accounting policies.
We analyzed the behaviors and motives, which public companies managed earnings
by using the reserve for impaired assets. The analyze not only can offer empirical
evaluations of implement effects to accounting policies, but also can offer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to the supervising departments and the institutions who establis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I
accounting policies . Through this paper the author hop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even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means of the reserve for
impaired assets, join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developing market economy, perfecting
accounting system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ants.
Key word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1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2003 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程序早已经结束,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
中心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 年年报的分析显示:2003 年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来看
得到大幅提高,利润总额达到了1782 亿元,比2002 年增长34%。但是,2003 年
年报中上市公司的“八项计提”问题仍然引起了各方人士高度关注。沪深两市1265
家公司中进行八项计提的公司总计计提金额1022.5 亿元,平均每家计提了8083 万
元,几乎与上市公司累计净利润相当。①上市公司不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额大,
而且计提的比例也各有不同。比如,南方证券被中国证监会接管后,分别投资南
方证券3.96 亿元并列第一大股东的首创股份和上海汽车,就投资南方证券计提的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5940 万元和3.96 亿元,计提比例为15%和100%,一个最低
一个是最高。两公司2003 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4.03 亿和15.16 亿元,其余几家
参股公司,东电B 股计提比例为82%,邯郸钢铁61.74%,中原油气55%,路桥
建设20%。而四川长虹对委托给南方证券2 亿元的国债投资,只是按已经收到的
1720 万元投资收益将投资成本调整为1.828 亿元,并没有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
2003 年的每股收益仅为0.112 元。计提比例相差如此之大,究竟孰对孰错?现在
看来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利润的差额与计提比例的巨大差异似乎显示出了
一定的相关性。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部分确
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由此可见,计提
减值准备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目的是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增强会
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好地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所用。在我国,财政部1999 年就强制
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四项计提”,2001 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这在一
定程度上清除了企业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提高了企业资产的质量。据有关
统计数据表明,1998 年年报只有大约10%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四项计提;到1999
年全部上市公司均实行了四项计提,当年上市公司隐性呆坏账剥离挤掉资产水分
418 亿元,相当于总资产的2.57%,占股东权益的5.36%。之后,2000 年底财政
部要求在老四项之上,再进行新四项计提。结果到2001 年中报时,大部分上市
公司进行了八项计提,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缩水20%; 2001 年年报中总共
计提210 亿元,比2000 年多提150 亿元,经八项计提后,2001 年底上市公司
①本文所有的数据和案例都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中国证券报网站
(www.cs.com.cn)、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2
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与调整前已相差无己,前者为2.38 元,后者为2.464 元,两
者相差只有3 到4 个百分点。而2000 年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是2.32 元,调整
前为2.66 元,两者相差近13 个百分点。这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水分被进一步挤
干,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并为今后业绩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可是在此过程中,也有弊端的一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的方便,不切实际地计提准备(“Cookie jar” reserves),进行巨额冲销(Big
bath)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因此,1999 年12 月2 日,中国
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
公司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任意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2004 年初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
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监
管部门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目的在于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提高上
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其间上市公司、监管层、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就计提问题
展开的博弈,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市场理念的变迁,也在不断地改换。可是无
论游戏规则如何变,计提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依然“提不提、提多少”。大
多数情况下,外界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标准去衡量上市公司的某项计提是否适度,
所以上市公司对计提的会计处理也具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以至于利用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方便,在各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
如此过度的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必然会造成隐瞒和欺诈,弊端
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
行“加工、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
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
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
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一旦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企业
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利管理,就会对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
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不仅使企业管理当局的预期目标
难以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的利益。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
自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驱动,而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
人及国家的利益又存在不一致性,因而在许多情况下,盈余管理的存在会促使企
业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过度的盈余管理现象,必然造成欺诈和取巧,影响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扰乱证券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3
市场的秩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甚至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对经济的危害
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证监会为此开始审议新的披露要求,并组建了盈余管理工作
组,以严惩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证监会将要求更多的公司重述已披露的收益,
并促进披露的进一步规范。这些举措,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讨论。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
行为与动机,不仅对会计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评价,对会计政策制定机构
和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20 多年历史的研究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
盈余管理呢?国外理论界有许多论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① 戴维森等人[1]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给盈余管理下的定义是:
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
动步骤的过程。这个定义显然是比较狭隘具体的。
②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2](Katherine.Schipper,1989)在《盈余管
理的评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通过操纵会
计盈余获取私利。
③ 斯科特(William R Scott,1997)[3]在《财务会计理论》指出只要管理人员
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就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
大化的会计政策。
④ 美国会计学者希利(Paul M Healy)和瓦伦(James MWahlen)[4](1999)
在《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一文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
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
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报告数字
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他们认为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有两条:会计准则范围
内的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
本文认为,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某种目的(比如公司价值的
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进
行业务交易时,主观上会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变更会计估计,安排交
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从广义上讲,
盈余管理除通常所指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应计项目控制外,还包括游说准则制订机
构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以及对会计报告中利润数字的操纵等。严格地讲,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汇,主要是指在会计准则或
制度许可范围内的会计选择问题。另一个概念是利润操纵(Earnings manipula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4
它通常是指违背有关法规或准则操纵盈余项目。有时,这两个词汇通用,本文所
讲的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是一回事,既包括制度内、也包括制度外的利用会计政
策的选择操纵盈余。由此可见,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在局部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
它无疑会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盈余管理的存在,是削弱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盈余信息可靠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问题,大量学者做过有建设性的研究。蒋义宏、魏
刚[5](1998),孙铮、王跃堂[6](1999),陈小悦、肖星、过晓艳[7](2000),陆宇
建[8](2003)等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进行过实证研究,认为不少上市
公司存在6%和10%现象(配股现象),即操纵会计盈余使ROE(净资产收益率)
达到6%和10%以上,从而获得配股资格。魏明海、谭劲松、林舒[9](2000),张
宗益、黄新建[10](2003)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IPO(首次公开发行)过程
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结论表明公司在IPO 期间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前二年报告盈余处于最高水平,当年和后一年的报告盈余显著下降。陆建桥[11]
(1999)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
“摘牌”或被“特别处理”,存在“重亏现象”和“微利现象”,也就是在亏损年
度显著调减盈余;在亏损前一年和扭亏为盈年度显著调增盈余。赵宇龙、王志台[12]
(1999)论证了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等盈余管理手段,配合一些
大庄家达到操纵市场、欺骗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王跃堂[13](2000)以1998 年A股
公司三大减值政策(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减值)的选择为例,对上市公司会计
政策选择的行为及其经济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选择与未选择三大减值政策
的两类公司的特征有系统偏差;决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不是西方所谓
的“三大假设”,而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
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肖虹[14](2001)则是以1998 年因为“控股股东运用关联方
交易方式使上市公司本期盈余增加,并因此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的关联方交易盈余事项”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
结构越集中,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越多,则越有可能与控股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
盈余管理。张禹林[15](2001)实证研究了“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得出
了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实行“四项计提”的会计年度,会做出调减会计收益的会
计处理,其股票的市场表现差于同类盈利上市公司。甄晓微、朱莹[16](2003)针
对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是否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和二
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结论表明固定资产折旧率的选择是企业进行
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企业管理当局利用折旧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时,主要手段为
改变房屋建筑物的折旧率。
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现象的问题,早在1999 年,孙铮和王跃堂[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5
就利用773 家上市公司1997 年度的财务报告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上市公司净
资产收益率分布的直方图,然后进行有关的总体统计检验。结论是上市公司就总
体而言确实存在操纵盈余的倾向,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问题,上市公司操纵
盈余突出表现为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这种研究面向的是总体,而不
是单个对象。单个企业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报表审计意
见的研究上。Chen、Chen 和Su[18](2000)研究了1995—1997 年间的上市公司,发
现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者在盈利上的要求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显著增加了审计师发
表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章永奎、刘峰[19](2002)以1998 年度上市公司为
样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上市公司以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的盈余管理行为
越厉害,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何红渠、张志红[20](2003)选
取沪市制造行业2000 年和2001 年两年期间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
公司作为样本,以及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相同行业、相同期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
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
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
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并找到了2001 年独立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的证据。徐浩
萍[21](2004)研究了在1997 年及以前在上证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1998-2001
年年报,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对操纵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职业鉴别
能力较高,而对操纵经营性应计利润的审计质量较低,并反映到审计意见中。李
维安、王新汉、王威[22](2004)选取1998~2001 年3009 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
本,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
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是盈余管理越高的公司,收到非标意见
的可能性越大。邓川[23](2004)选取了2001 年沪深两市一般行业共585 家上市公
司作为分析样本,对亏损公司与盈利公司在新四项减值准备上的会计政策选择差
异,以及新四项减值准备、审计任期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进行了
实证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倾向于计提更高的新四项减值准备比例;注册会计
师的审计意见能够揭示出公司这种盈余管理动机。
不过,也有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王跃堂、陈世敏[24](2001)利用1997
年和1998 年期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脱钩改制对审计独
立性影响。结论表明,脱钩改制前,注册会计师对达线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持否
定态度,只是力度不够显著。但脱钩改制后,注册会计师对达线公司的盈余管理
不仅视而不见,而且明显对达线公司的审计意见倍加关照。夏立军、杨海斌[25](2002)
以上市公司2000 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诱导
性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注册会计师并
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6
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总利润,而注册会计师对操纵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进行盈余
管理的职业鉴别能力是比较高的,而资产减值会计影响的会计盈余正属于非经营
性应计利润。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能够在比较大的程度上鉴别上市
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借鉴、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力求从上
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实环境和理论环境入手,通过一般与
特殊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成因等方面进行
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多条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
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资产减值会计概述。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资产减值的理论起点、涵义、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这一部分是理论分析,方
便我们更好的把握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然后从资产减
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出发,阐述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萌芽、发展与基本形成。由
此可以掌握资产减值问题的来龙去脉,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过哪些不同的问题,
用过什么方式来解决,效果怎么样,以及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来的等等。
第三部分: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
的一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选择不同时点、选择有利条件、选择不同方式、选择不
同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比例、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这四种手段来确认减值准备。
只有了解了企业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才可能对症下药提出解
决的办法。但仅了解手段是不够的,知道为什么同样重要。所以接下来本文分为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主观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为了规避某些监
管政策,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等因素进行盈余管理。客观方面有三
大原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准则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
第四部分:实证检验。该部分是论文的核心,进行了两项实证研究:(1) 通过
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检验,对2001年在沪深股市上市交易的94家
首度亏损的A股上市公司在首亏年度和其后两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
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2) 运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对自2001年全面
实行“八项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A股
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考察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企业选择会计
政策的经济动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
7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防止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公
司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培育、会计制度的完
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1.4 主要研究工作
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会计、审计、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此,笔者
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与书籍,作了许多笔
记来比较和总结前人的思想与智慧,力图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本文提出衡
量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程度的综合指标:资产减值率,公式如下:
资产减值率=
当期总资产当期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余额
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当期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

其中,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减去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为当期资
产减值准备的净增加额,这样可以消除前期的影响。当期总资产加上资产减值准
备账面余额为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总额,这样可以将总资产还原。接着利用
此指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是否有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时
将存在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判别标准定为年报中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
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以符合此标准的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
对象,对这些公司产生过度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实证检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8
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2.1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分析
2.1.1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 — 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存在必须服务于一定的会计目标。关
于会计目标,会计界有两种比较权威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产生于资本市场尚未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两权的分离导致了受
托责任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并存的局面,会计也是由于受
托责任的发展才逐渐产生并成为必要的。在此观点下,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形式
有效地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观强调历
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调最后利润数据的确定。受托责任的含
义大致可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
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
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二,作为资源的受托方,承担了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
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第三,作为资源受托方的企业管理当局,
还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提高企业所处的社区的良好环境、有
效地利用并培养人力资源,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等责任。在受托责任观下,它要求
资产计量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可靠,因而资产计量倾向于采
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且,在受托责任观的历史成本计量条件下,历史成本只
反映资源的存在及资源的过去和现在用到了何处,不可能反映资源可能产生的未
来经济利益对资源委托者的报酬。
决策有用观产生于资本市场比较健全、股权比较分散的经济环境,会计信息
使用者范围扩大,投资者不仅包括现实的投资者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还有政府
等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更关心的是财务信息的有用性,能否为其决策提供
帮助。在这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驱动下,便产生了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第一,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可能的
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二,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
估来自于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
信息。第三,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的信息,包括对这些资源的
要求权,以及使用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
信息。概括地说,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关于经营业
绩和资源变动的信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9
由此可见,决策有用观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对信息的精确性没有严格要求。
此外,对于信息,决策有用观还认为,它既表现为过去的信息,更表现为现在和
将来的信息,因为决策都是面向未来的。资产的相关信息是会计报告的重点之一,
资产的增值是企业现在及未来的利润源泉,资产的减值是企业未来经营中的可能
损失或企业未来经营的风险所在。资产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资产发生
减值,它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将比原记账时所预计的要低。由于未来环境条件
的不确定性,资产现在的减值可能会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中引起更大程度的利润
流失,直接威胁到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而,在当前将所知的资产减值情况进
行报告,是企业释放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对各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合
理的估计,在计量上,决策有用观要求使用有别于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属性。
是否应该使用有别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就相关性而言,历史成本的相关
性最低。但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应该考虑引入其他计量属性。其他计量
属性的引入,产生了如何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策
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它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现
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而不是向所有者报告其受托责
任及其履行情况。
2.1.2 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资产在最初取得时,其账面价值和投资者预期的可收回价值应当一致。但随着
经营活动的展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使资产的账面
价值和可收回价值发生背离。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
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该资产
就发生了减值。其实,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价值”
等概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未来的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
来经济利益,就把财务会计的重心由损益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它概括了资产的
本质,应该说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因为,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
它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
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
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
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同时《企业会计
制度》又列举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方法和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下面分别
对其进行说明。
① 坏账准备[2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0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不同于非购销
活动产生的其他应收款。企业应当在期末对这些款项进行检查,并预计可能发生
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三种方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
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企业可自行确定计提方法,计提方法一经确
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另外,《企业会计制度》在第五十三条特别规定:“企业
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
撤销等原因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
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帐
准备。”下面是应收账款认定为全额减值的情形:
1)债务单位已经撤销;
2)债务单位破产;
3)债务方资不抵债;
4)债务方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5)由于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债务方停产而在短期内无法偿还债务的;
6)债务方欠债期超过3 年。
在下列情况下,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
4)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对于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
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
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
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② 存货跌价准备[27]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和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企业应当在
会计期末根据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按单项或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1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
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合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
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③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8]
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 年的投资,包
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当市价低于成
本时,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采用
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但如果某项短期
投资比较重大(占整个短期投资额10%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认跌
价准备。
④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8]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 年(不含1 年)
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它债权投资和其
他长期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个
别投资项目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有市价和无市价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
准备分别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1)市面上持续2 年低于账面价值;
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 年或1 年以上;
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4)被投资单位持续2 年发生亏损;
5)被投资单位进行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下列迹象判断应否计提减值准备: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
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
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2
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⑤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9]
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 年、单位价值较高、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
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每个会计期末,固定资
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单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存在下列情
况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实质上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⑥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在期末按照其账面价值
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无形资产应按单项项目计提减值准备。当存在下列一项
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代替,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
和转让价值;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失去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某项重大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代替,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
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⑦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29]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进行的、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基建工程、安装工程、
技术改造工程和大修理工程等。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对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了价
值减值的在建工程,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认定
在建工程发生了减值。
1)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 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3
利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3)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况。
⑧委托贷款减值准备[26]
委托贷款是指企业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企业应当定期或
年终对有迹象表明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委托贷款,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但
是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并没有独立的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
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2.1.3 资产减值的确认
资产减值会计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它摈弃了只
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交易才予以确认的传统做法,而是采用了如下确认观念,即如
果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且资产的价格或价值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
对决策具有相对性,就应当确认有关价值的变化。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对象是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账面价值高于其真实价值的减
值部分。同时《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
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
则已形成了共识。然而FASB 121 不允许资产减值的冲回。[31]
目前,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资产减值应根据资产减值可能性的大小,对于资产
减值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主要有以下三种判断标准:其一,永久性标准(Permanent
criterion),要求只对永久性(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进行确认。
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按永久性标准来确认减值准备;其二,可能性
标准(Probability criterion),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如对应收账款,长期
投资及在建工程等可按可能性标准确认;其三,经济性标准(Economic criterion),
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如短期投资,委托贷款项目
可采用经济性标准来确认。上述确认标准中,可能性标准包含永久性标准,因为
永久性的减值实质上是可能性很大甚至是100%的减值,但却排除了对暂时性减值
的确认。由于在实务操作中,很难界定哪些是永久性减值哪些是暂时性减值,这
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影响各期利润的可能性。而经济性标
准不用区别资产减值的类型,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不利变化,在实践
过程中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美国等一些国家使用可能性标准,其主要特点是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
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未贴现值,计量时使用公允价值,这样可能会导致资
产价值的高估;英国等一些国家采用永久性标准,它强调只有在预计的未来期间
内不可能恢复时,才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IAS 36 等广泛采用经济性标准,
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32]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4
标准见表2.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八项资产减值项目,有三项(存货、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采用永久性标准,三项(应收账款、长期投资、在建工程)采用
可能性标准,两项(短期投资、委托贷款)采用经济性标准。笔者认为,由于采
用经济性标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甚高,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总体
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严重。因此,我国暂时还不具备全部采用经济性
标准的条件。可以说,在目前情况下,采用多种确认标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表2.1 我国资产类型与其减值准备确认标准
Table 2.1 Types of Assets and Confirmation Standards
确认标

应收账

存货短期投

长期投

固定资

无形资

在建工

委托贷

永久性
标准
√ √ √
可能性
标准
√ √ √
经济性
标准
√ √
2.1.4 资产减值的计量
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会计计量,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
价值进行的数量化描述,或者说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它是把已确认
事项加以定量化记录于账簿或列入财务报表的必要手段。一般而言,计量是由计
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部分构成的。为了计量资产减值,我们首先需要一个计量
尺度。在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计量尺
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因此,在计量中,需要研究的是计量属性的
选择。所谓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有关资产减值计
量的主要标准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销售净价、可变
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历史成本是指为取得一
项资产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行成本是指现时取得相同或同类资产或与
其相当的资产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行市价是指在正常清理过程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业务中扣除
发生成本后一项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销售净价与可变现净值大多
数时候是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在正常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获得的
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减去为取得流入量发生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后的余额。具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5
体情况见表2.2。
表2.2 基本资产计量属性比较
Table 2.2 Compares of Assets’Measuring Attribution
计量属性时态类型交易可靠性相关性操作难度
历史成本过去投入实际
现行成本现在投入假设
现行市价现在产出假设
可变现净
值、销售净

现在产出假设
未来现金
流量
未来产出假设






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资产的净售价与在用价值孰高确定可
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美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使用和持有的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
进行计量,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或利得。英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可
变现净值与在用价值孰高为基础进行计量。[3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则按照不同
的资产对其计量属性作了具体的规定,仅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见表2.3)。由此
可见,我国的会计处理更为充分地体现了稳健原则。
表2.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表
Table 2.3 Reserve for Impaired Assets
资产项目准备项目计量标准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按预计比例计提备抵法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按单项或类
别计提
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成本与市价孰低
按单项、类别
和总体计提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单项计提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单项计提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单项计提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单项计提
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按单项计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6
2.1.5 资产减值的披露
在证券市场中,与其说人们从事的是一种证券交易,倒不如说是一种信息交
换。其中,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于阻止利用内幕信息获得超额报酬。而且,从
分析师的角度讲,披露重于分类( Gerald I.White,Ashwinpaul C. Sondhi,Dov Fried,
1997)[33]因此,将重要的信息进行充分、公允地披露是必要的。资产减值会计信
息披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资产减值信息适当的解释或说明,使报表使用者了解资
产减值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
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披露的上限则由企业
根据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决定。详细的披露内容如下:
① 减值资产的余额和本期资产减值的发生和转回
② 确认和计量的会计方法和依据
③ 资产减值的原因
④ 对当期损益造成的影响
下面是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资产减值明细表:[34]
表2 . 4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Table 2.4 List of Assets Impairment Preparation
会企01 表附表1
编制单位: 年度单位:元
项目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
一、坏账准备合计
其中: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三、存货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库存商品
原材料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计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7
续前表: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其中:专利权
商标权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负责人: 主管会计: 制表: 报出日期: 年月日
2.2 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在财政上实行统
收统支,生产要素实行统分统配,生产过程实行统管统控,生产成果实行统购包
销。由于企业的各种资产由政府实行统一的调度,存货、固定资产等物资几乎没
有活跃的外部市场,价值多少和价值的变动企业无从得知。企业成为国家政府管
理部门的附属物,盈利全部上交,亏损则国家弥补,企业既无利益驱动,也无竞
争压力。一句话,企业根本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会计只是国家的出纳员和
记账员。企业只需将自己的行为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即可。我国企业在交易过程
中大都采取现货交易的方式,而且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极少,所以没有计提坏账准
备的必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会计
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由国家财政决定企业的财务,由财务决
定会计;会计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
且事无巨细,规定面面俱到;会计核算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从会计科目的设置、
运用到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项目以及内容等都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
严格规定执行。企业会计人员全部由政府委派或任命,企业会计只对政府负责,
无需考虑销货货款能否收回和各项资产价值的波动。对于应收账款导致的坏账损
失,只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转销,更没有存货跌价准备、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8
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了。
2.2.1 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萌芽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从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了。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使企业承担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以前有事找政府的企业现在只能找市场,企业
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完全自行做主,为了
降低成本必须大批采购、大量生产,为了卖出去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赊销
更是扩大销售量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也起了变化,产品的更新
换代日益加快、人们的需求日新月异、市场千变万化、商机稍纵即逝……随着企
业的应收债款账龄越来越长,收不回来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如果企业对他们长期
未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进行坏账计提,就会使应收账款净额这一资产虚增,权益虚
增;同时使费用虚减,利润虚增。另外,国内市场由于供需失衡,企业经营不善
等原因,造成原料及产品积压,一些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减慢,存货庞大,期末
存货余额剧增。而在如今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存货周转速度过慢,很有可能会
发生存货跌价损失。企业如果对很可能会发生跌价损失的存货不按一定的比例计
提跌价准备,也会使存货这一资产虚增,权益虚增;同时使费用虚减,利润虚增。
固定资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企业资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价值经常发生
变化。出于稳健经营原则的考虑,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是必然的出路。
1992 年1 月1 日起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最早提出了计提坏账
准备金的规定,不过没有强制性要求,这项规定拉开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建设的
序幕。就在该年的7 月1 日,《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要求外商投资
企业对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并允许在年度终了时对因残次、陈旧、冷背等原因
造成降价的商品、产成品和可以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提取存货变现损失准备。
1993 年的会计改革要求对存货和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存货,行业会计准
则区分为经营商品流通企业、非商品流通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类:商品流通企
业,应该按照期末库存商品的3%-5%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非商品流通企业,
应该定期清点留存货物,及时处理存货的盘盈和盘亏和过时、变质、毁损的存货;
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发现存货的期末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相差较大,经中央主
管部门或主管财政机关核准后,可以适当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对于应收账款,
各行业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进行备抵法核算或直接转销法核算。各行
业的提取比率为:农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1%,对外经济合作企业2%,
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其余各行业0.3-0.5%。同时考虑到不同企业面临的不
同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情况等来决定
坏账计提比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19
2.2.2 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初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998 年1 月27 日,财政部出台了《股
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对境内外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
公司,要求在中期末或年度末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简称“四项准备”)。而对于境内仅发行A 股的上市公司必
须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其他三项是否提取,由企业自行决定。对于非上市
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这样一来,国内上市公司有了选择的余地,可以计提
其他三项减值准备,也可以不计提,导致了很多公司出于自身利益没有根据资产
的实际情况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
1999 年10 月26 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
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所有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
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
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
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
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还将“其他应收款”项目移
至“应收账款”项目下,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坏
账准备”项目内,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同时还规定,除了为有关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等情况下可以变更会
计政策外,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强制要求所有的股份公司披露“四项
计提”,无疑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四项准备”的执行挤掉了418 亿元水分资产,相当于当年总资产的2.57%,
股东权益的5.36%。1999 年12 月2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
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建立
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管理当局要向股东大会说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和
依据,经股东大会讨论批准后才能执行。已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确需核销时,公
司经理应向董事会提交拟核销资产减值准备的书面报告。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可聘请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这些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任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同时,对上市公司财务
披露中计提减值准备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2.3 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000 年12 月29 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
又对其他四项资产提出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分别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20
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发展为今天的“八项准
备”。并且强调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对滥用会计估计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
调整,新增的“四项计提”应进行追溯调整。同时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概念,
将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成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这些措施
都对滥用谨慎性原则随意调解利润的行为予以了规范,缩减了盈余操纵空间。据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 年度1071 家上市公司因新增四项减值准备调减净资产达
165 亿元,进一步挤出了资产中的水分。在2001 年以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
几项具体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中,也对资产减值问题作了
规定。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企业的风险资产基本都有了
减值规定。
2004 年1 月8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
露质量的通知”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应建
立、健全有关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
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
程减值准备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各项资
产的潜在损失做出适当估计,并根据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计提必要的准
备并作相应会计处理。上市公司不得为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利用资产减值
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各期利润。不得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机会“一次亏足”,在前期
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不计提或少计提关联方欠款可能发
生的坏账损失;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如果公司滥用各项损失准备
的计提、转回调节利润,有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同期颁布的“公开发
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 号”中,证监会也明确要求将“以前年度已
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便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
真实的盈利能力。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规定企业应当定期
或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
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
入当期损益。这有利于进一步挤去企业资产的“水分”, 防止企业虚增资产,为
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
的判断、减值损失的计量以及减值转回等都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使得公司
在对外报告中,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使利润在不同会
计期间转移。如把以前年度未确认的损失及有可能在以后发生的损失在本期一并
确认,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或将本应作为损失确认在本期的项目不作处理,
长期挂账,以提升本年的利润。有时这种行为会变得更加隐蔽,仍然需要加以重
视。这些漏洞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管理盈余打开了大门。由
此可见,资产减值准备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3.1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
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
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显然,确认资产减值的时
点是资产负债表日,但对于应在何种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由
于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工作的复杂性和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时间要求,企
业一般只在年度终了对外报送财务报告时,作一次性资产减值处理,这就给会计
作账在时间上创造了便利条件。企业可以选择有利的报告时点,采取不计、少计
或多计减值准备等手段人为调节相关期间的会计利润,达到操作利润的目的。虽
然年初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专门对这
个问题提出了警告,不过,在具体计提上,如何认定上市公司的处理是否公允,
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3.1.1 选择有利条件确认减值准备
企业减值准备一般根据重要性原则和可能性大小来进行确认,而目前会计制
度对重要性标准及可能性的界定相当概括,并不十分详尽,这就使企业在执行中
能够采用多重标准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比如,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相应减少,因此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2
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升高。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来说,这不失为
操纵利润的手段。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
存货跌价损失,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和对当年利润的巨额冲洗,然后次年
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利润。
八项计提对于有些ST 公司就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计提和冲销对利润的调节
将决定其退市或是复牌的命运。如ST 黑豹2002 年度因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较大造
成了亏损,在2003 年年报中将以前年度已经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转回1378 万元,
得以在2003 年实现了480.3 万元的净利润,若将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带来的非经常
性损益扣除,公司2003 年净利润实际仍亏损898 万元。又如,ST 民丰在连续两年
巨亏之后,凭借3610.2 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2003 年终于实现盈利206 万元,而
公司扭亏的法宝同样是将已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转回,公司在2003 年的此项收益
高达3274.1 万元。有的上市公司更是变本加厉,频频挥舞“计提魔棒”。哈高科
就已经连续两年通过将以往年度已经计提的坏帐冲回等手段达到净利润不亏的目
的。2002 年,哈高科凭借高达6630.4 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其中冲回的
坏帐准备就高达5985.1 万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2002 年实际亏损高达
5855.8 万元。2003 年公司又故伎重演,凭借将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等产生的
1187 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净利润620.9 万元,若没有资产减值会计的帮助,
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另一家亏损公司ST 中农,其上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尚有
7872.58 万元,然而仅由于全年提取坏账准备和处理存货损失即影响当年损益6818
万元。又如ST 珠峰,该公司2003 年巨亏42903 万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计
提了35771 万元的坏账准备,另外还有3356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和596 万元的固
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计高达39724 万元。
对于一些生产和利润受到经济周期性影响的行业,如钢铁、建材等企业,八
项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一家汽车股2003 年
年报对公司一项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96 亿元,假如没有这笔计提,这家
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将由目前的41.7%提高到79.07%。
3.1.2 选择不同方式确认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同。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常常给企
业一定的选择权,如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成本与市价的比较可以
按单项比较,也可分类比较,还可综合比较。目前,会计制度除规定某项短期投
资比重较大(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减值
准备以外,其余未作明确规定。因此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某一方式确认减值准备,
由于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计提减值准备会抵消掉一部分减值准备,因此按照
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最为稳健,即影响当期利润下降的幅度最大,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3
按投资总体计提减值准备则相反。由此可见选择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不同,企业
期末利润也不同。例如,投资类别分A、B、C 等多种类别,其中A 分a1、a2 两
种,B 分b1、b2 两种,C 分c1、c2 两种。期末对各项投资进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
价,各项投资减值准备如:a1 为-200 元,a2 为200 元,A 类合计互为抵消;b1 为
-300 元,b2 为200 元,B 类合计为-100 元;c1 为400 元,c2 为-200 元,C 类合计
为200 元。分别按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如:单项计提的减值准备为:a1+b1+c2=-700;
分类计提的减值准备为:A+B=-100;总体计提的减值准备为:A+B+C=100,也就
是说不用计提减值准备。
3.1.3 选择不同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比例确认减值准备
从理论上讲,企业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予以确认。但在会计实务中,不
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项资产的减值都进行确认,这就使会计人员在计提范围、计
提比例实务操作中有较强的可选择性。比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
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一般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
比法可供选择,且提取比例由以前的应收账款余额的3%—5%改为由企业自行确
定。因此,计提比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动机性,企业计提比例较高虽然符合稳健
性原则,但也会引起当期费用增加,利润下降,相反,计提比例偏低,则会虚增
企业利润。此外,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并未明确规定集团公司内部企业的应收款项
是否应计提坏账准备,而内部往来计提准备与否,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也较大。
例如,在计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比例上,2002 年,莱钢股
份对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2001 年变更这一会计政策),而其同行业
如宝钢股份、安阳钢铁等都是5%;又如实达电脑是0.5%,而其同行业中的长城电
脑、湘计算机都为5%,仅此一项实达电脑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中比其同行
业公司少计提当期管理费用约2000 万左右(一年之内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
共计4.4 个多亿,占总应收账款的70%左右),而其当年的利润却只有1885 万。另
外的例子是深纺织为ST 盛润担保近亿元,减值准备计提为零,而ST 盛润为ST
中华的担保却在2001 计提减值准备4 亿多元。
并且,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上想办法,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
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
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
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
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同
一原则确定。又同时规定,企业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对某笔应收账款提取坏账
准备,对具体情况的规定又显然过于模糊,实际上,对于长期往来的客户,企业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4
大可通过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上做文章,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金。
典型的不同计提比例案例是南方证券计提事件。南方证券被中国证监会接管
后,分别投资南方证券3.96 亿元、同是参股10.41%并列第一大股东的首创股份和
上海汽车,就投资南方证券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5940 万元和3.96 亿元,计
提比例为15%和100%,一个最低一个是最高。两公司2003 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
为4.03 亿和15.16 亿元,上海汽车全额计提将近4 个亿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及
预提2.86 亿元的技术开发费后,每股收益降至0.6 元。上市公司在盈利状况较好
的年份选择消化掉部分包袱,这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当然,事实上从市场看,
各大机构都把上海汽车每股收益视为0.8 元以上在定价。其余几家参股公司,东电
B 股计提比例为82%,邯郸钢铁61.74%,中原油气55%,路桥建设20%。而四
川长虹对委托给南方证券2 亿元的国债投资,只是按已经收到的1720 万元投资收
益将投资成本调整为1.828 亿元,并没有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2003 年的每股收
益仅为0.112 元。
3.1.4 变更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政策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只要
企业始终遵循这一要求,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使用价值并不会受到会计政策最
初选择的实质性影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
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时,企业可以变更会
计政策。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
种作法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因而一些企业
便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TCL 通讯于2003 年3 月29 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 年度会计报表所
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 通讯2000 年虚增利润4952 万元的
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 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 万元,少计长
期投资减值准备685 万元。TCL 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
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
1999 年TCL 通讯亏损17984 万元,如果2000 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2003 年以前,证监会在审核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和ST、PT 公司上市交易资
格时,只看连续三年的已公布年报数据,不考虑追溯调整的影响。2001 年底“亏损
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第五条明确了“因国家有关会计政
策调整导致公司追溯调整后出现三年连续亏损的”不适用“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
规定。上市公司从中发现了机会: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来实现以前年度业务事项的
巨额冲销或计提,既可填补资产窟窿或建立秘密准备,又不影响各年会计利润数
据和对再融资或亏损资格的认定,同时只需在年报披露中寥寥数语带过,除了专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5
业人士外很少有投资者关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有条件的公司就走上了
这条路,不符合“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的创造条件也要凑上去。2001 年年报披露中
就有不少公司混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概念,将应当在本期调整的会计估
计变更事项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以调整期初留存数,使本期利润“实亏虚盈”。
2001 年度沪深两市发生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主要指调整不同账龄应收账
款的计提比例)的公司有72 家,其中,因计提方法调整而增加当年利润的有15
家;减少当年利润的有55 家。在上述因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而增加当年利润的
15 家公司中,有六家公司因这一项会计政策的调整而使公司“扭亏为盈”或从亏损
的边缘变成巨额盈利(详见表3.1)。
表3.1 因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而大幅增加当年利润的部分公司
Table 3.1 Partial Companies Which Gained by Changing Provision Means for Bad Debts
单位:万元
股票名称2001 年度净利润变更而增加的利润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
国电南自2846.35 1436 *注
前锋股份474.9 900.46 确认
鲁银投资378.34 3153.93 *注
光太电信379.53 1498.98 确认
山大华特145.32 398.46 确认
神州股份5392.77 5160.71 确认
*注:确认,但在审计报告中补充说明
3.2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目前,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少数见利忘义、知
法犯法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会计人员受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动,利用资产减
值准备等会计准则和制度、监管政策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
的手段,采取各种手法,对上市公司利润进行操纵,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不
但扰乱了证券市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己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
康发展,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重大隐患。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减值计提不规范、计提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等情况,
主要是因为在资产减值会计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而会计人员整
体素质偏低、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信息透明度差、资产评估体系不完善、公司
治理结构不合理等不利于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所以它们都是资产减
值计提不规范形成的根源。下面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6
3.2.1 主观原因
① 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
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具有连续三年经营盈
利的业绩,上市公司申请增发新股也有连续三年盈利等类似规定。公司为达到在
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配股的条件,往往利用包括资产减值会计在内的各种盈余管
理手段包装财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骗取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信任,实现在证
券市场的顺利发行和配股,达到“圈钱”的目的。例如:四川红光在发行上市申
报材料中,将1996 年的10300 万元亏损做成5400 万元盈利。
② 避免被ST(特别处理)或退市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等证券法规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
现财务状况异常变动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比如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导致其股票存
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其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该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行特别处理。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 年亏损,其股票将被中
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和保住上市资格,存在
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宁愿在账务处理上玩些花样虚增会计盈余被注册会计师出
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也不愿意被ST 或摘牌。于是,证券市场上“第一年大亏,第
二年扭亏”、“两年不亏,一亏惊人”等奇怪现象时有发生。
③ 为了管理层的自身利益
签订管理报酬契约的关键是确定业绩衡量的标准,而目前衡量公司高管人员业
绩的标准通常是净利润。由于管理报酬契约通常是由固定工资、分红奖励构成,
分红奖励与企业净利润挂钩。因此,目前企业净利润成为管理报酬契约制定与执
行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目前管理报酬契约是一种依赖企业净利润的报酬方案,
必定导致公司高管人员有动机利用会计制度容许的会计政策选择权,选择那些使
得计算出的会计利润数字,按管理报酬契约将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
样,公司高管人员就有强烈操纵利润的动机,来提高自身的报酬。
所谓“数字出政绩”。企业管理当局,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当局
为了其政治目的往往会用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虚构利润,造成经营业绩良好
的假相,保住原职或晋升高职。
④ 为了获取债务契约和商业信用
目前,无论公募债务契约或私募债务契约均包括关于运用经过审计并公开的
财务报表数据来限制管理层行为的条件。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造的加速,银行等金
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
企业。所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公司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
条款联系紧密,或者要取得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7
的公司管理层便越可能采取可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程序。
《公司法》、《证券法》等财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司债券公开发行、上市
交易、暂停上市交易和终止上市交易的条件,企业为了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常常
有操纵盈余的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不良资产。在向公
司提供贷款时,不仅要对企业的资信情况进行评估,还需要公司提供详细的会计
报表资料,以分析其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为了获得所需要的银行资
金,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便不得不虚增盈余,编制一份“好看一点”的会计
报表。
⑤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心不高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理应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报表中的重大的错
误和舞弊,并做出正确的处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会计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造
成了审计费用太低,使注册会计师不可能非常仔细的进行审计;再加上注册会计
师的聘任制度,使注册会计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助长了“拿人钱财,替
人消灾”的心态,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性,而且还淡化了注册
会计师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2001 年12 月30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
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 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要
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不仅应聘请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聘请获中国证监会和
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但是,2002 年美
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使这一规定成为了笑谈,看来指望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介
入保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想法太简单了。
⑥ 其他主观原因
1)减少纳税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纳税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相分离的会计政策,所得税是在会计
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计算得到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达到调整应
纳税所得额的目的。由于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
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
种不同的方法处理。这给企业操纵会计信息,对会计盈余进行管理,以达到偷税、
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提供了机会。
这种操纵在非国有制经济中特别突出,形成我国经济中特别奇怪的现象:一些
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没有会计利润甚至亏损,但却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毫无衰
败迹象;而另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会计利润甚至巨额的会计利润,但却面
临破产倒闭,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
2)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上市公司股价与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又称“庄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8
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配合“庄家”“低建仓、高出货”需要,上市公司在利益驱
动下,往往会操纵会计信息,发布“难看”或“好看”的会计报表和分配方案。[35]
著名的琼民源和银广厦事件,就是上市公司与庄家联手炒作出来的神话。
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与能力问题
朱镕基同志给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
假账”的校训,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36]与其说这是他对全国广大会计工
作者的殷切期望,不如说表露了他对会计工作者的一些失望。会计人员运用会计
准则和会计制度处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往往需要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这恰恰被
会计人员作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加以利用。比如,在估计资产的未来预计可收回金
额时,故意高估或低估其值,使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不实。另外,在现实经济生
活中,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偏低,这就影响了按规定合理提取资产
减值准备的具体操作。
3.2.2 客观原因
①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国家股、法人股股份所占比重过大且
股权高度集中,社会公众股比重小而且股权非常分散,作为大股东的国有股持有
者身份不明,其代理人国有资产投资部门不是国有资本的真正所有者,有控制权,
没有剩余索取权,也不具有风险承担能力。从而,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控软弱。
而作为小股东的众多分散投资者,从其自身能力或从监控收益与监控成本考虑,
实际上不能参与公司决策,也不可能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实施监控。因此,不存
在能对高管人员实施有力监控的大股东,即不存在有效监控主体。这种股权结构
容易形成公司内部高管人员控制局面。而且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控股股东之间
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一些没有实现三分开的上市公司,其与大股
东实际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上市公司之上还有一个大老板,会计核算非常随
意,业绩可以在母子公司之间移来移去,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及可靠性。[37]
其次,我国现有公司的治理结构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导致公
司经理人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不少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内
部控制系统,但多数是“形备而神不至”,难以有效发挥保证上市公司合规经营、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作用。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
会与监事会。但是,由于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都对股东大会
负责,相互之间不具备直接任免、控制的权力,尤其是监事会在法律上只被赋予
了有限的监督权力,缺乏足够的调节和制约董事行为的可行手段。在实践中,董
事会交叉任职情况严重。很多情况下,董事长由总经理兼任,董事会其他成员也
大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缺乏独立性,无法对“关键人”进行有效制衡。监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9
会成员大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也缺乏独立
性,无法对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效监督。因此,《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监督权通常
流于形式。于是,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经理人员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包
括对随意利用资产减值科目包装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董事会和监事
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作用。
另外,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清,与外部审
计机构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关系失衡,使外部审计缺乏根本的独立性,从而纵容了
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
不明:是只设置审计部还是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如果只设置审计部并
将其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董事会对总经理的领导就缺乏监控措施,无法保证
《会计法》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
性负责这一条款落到实处。在内部审计失效的这种情况下,公司治理主要靠外部
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来实现。而现在上市公司的外部情况是:股票
市场不发达,尚未形成一个有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而且缺乏客观评价高管人员的
市场机制,外部环境对公司高管人员约束很弱;与此同时,对上市公司审计的实
际委托人时常是公司高管人员,由高管人员聘请审计机构审计高管人员本身,外
部监督与审计不力。因此,在目前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环境下,必然容易造
成公司高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一切“机会”和“空子”操纵利润、粉饰报
表或进行巨额冲销,危害无法掌握真实、可靠信息的投资者的利益。
② 我国上市公司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方面的会计准则不健全
新会计制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规定不够详细、具体,可操作性不
强,留下较大的可选择空间。关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提取,会计制度规定
了属于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及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但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包括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
取比例,只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这样,制度关于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例如,如果企
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的比例用0.1%和10%,其差距甚大,使企业
利润有很大的不同。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制度规定了存
货和固定资产应按单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的几种情况,以及实质上发生减值的存货和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
况,要求按存货成本不可收回部分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及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
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里留下了判断估计存货成本不可
收回部分和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较大空间。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30
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各项
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
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规定全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三种情况以及实质
上已发生减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里也留下了判断预计无
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较大空间。尤其是预计无形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在当今是个
难题,从而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对无形资产比例较高
的公司,此空间就更大。
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年终对因
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
的长期投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但对如何具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会
计制度并没有一个十分具体的规定,只给出一个标准,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根
据制度给出的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而会计人员本身因专业知识、
技能和经验的不同,职业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尽相同,这样就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会
计人员出于利益驱动,打着“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的结果不同”的幌子,根据自
身需要对利润进行调节创造了条件。会计制度关于其他几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也有类似情况,可见制度关于计提资产价值准备规定留下可选择的余地较大。
另外,为了防止企业滥用会计估计进行利润操纵,会计制度中规定对资产减
值计提政策的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法。这样,资产减值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
布在包括本年在内的各个年度。然而在追溯调整法的背景下,由于还是要涉及诸
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某些公司仍有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
需分配”,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所以说,追溯调整法又成为上市公司利用资
产减值操纵利润的一个途径。
③ 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是减值准备计提不规范形成的条件
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确实受到环境上的限制,表现在我国目前的资
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资产减值程度不能得到合理客观的确定,从
而使准备金的提取缺乏一定的资料基础。即使上市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这
些准备的提取是否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客观性也难以衡量。因为无论是企
业、中介服务机构还是证券管理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投资、存货当前合理的
市场价格,尤其是长期投资中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市价更难以确定,这就导致计
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④ 缺乏相关惩治利润操纵行为的法律条文
有关利润操纵的法律规定不完善,使利润操纵者很少受到处罚。上市公司的
利润操纵行为一旦被曝光,其股价必然大跌,投资者必然遭受很大损失。投资者
若起诉公司经理、会计师事务所等利润操纵者,要求进行民事责任赔偿,必须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民法通则》的规定,列举被告的侵权行为。但是,在“内部人控制”的条件下,
投资者列举被告的侵权行为非常困难,从而使利润操纵者很少受到处罚。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2
4 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一— — 盈余管理存在性检验
4.1.1 研究假设
2001 年新的退市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发生亏损将直接退市。同
时,新的会计制度也要求在原有四项计提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四项计提以及规定
对债务重组行为构成的债务收益不进当期损益等。这些新制度的实行,可能会诱
使部分亏损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等各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加大2001
年的亏损额,为以后年度的盈利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提出了下面四个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会计年度,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
会计处理。
假设2: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后一个会计年度,如果能扭亏为盈,会做
出能调增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假设3: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后一个会计年度,如果不能扭亏为盈,会
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假设4: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在第二次出现亏损的会计年度,会做出能调
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4.1.2 指标设计
考虑到选取的样本公司资产规模各不相同,我们提出了资产减值率指标,从
总体上分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其中,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减去
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为当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净增加额,这样可以消除前期的
影响。当期总资产加上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余额为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总额,
这样可以将总资产还原。公式如下:
资产减值率=
当期总资产当期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余额
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当期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

4.1.3 样本选取与样本数据
根据斯托尔和柯利[38](1970)、里特[39](1991)、洛夫和里特[40](1995)等
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前,往往会通过财务包装高估利润,
以提高股票发行价和公司信誉,而当股票发行后,又会将前期高估的利润转回来,
导致公司业绩的人为滑坡。为使本论文的研究避免受此影响,我们选择的样本公
司都要求发行上市三年以上。从而我们得到了94 家2001 年首次亏损公司样本。
2002 年,正好有47 家公司扭亏为盈,47 家公司继续亏损。连续两年亏损的2003
年样本公司有47 家。我们在选取亏损公司样本的同时,还为每家亏损公司选取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3
一个控制公司。(具体内容见表4.1、4.2、4.3)控制样本公司的选取步骤如下:
① 确定每家首亏公司2001 年末的总资产。
② 确定与亏损上市公司同行业的所有2001 到2003 年三年保持盈利的上市公
司。
③ 在与每家亏损公司同行业的所有三年保持盈利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与亏损公
司总资产最接近的那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公司。
这些与亏损样本公司同行业、同资产、三年盈利的上市公司组成了控制公司
组,通过亏损公司样本与控制公司样本的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亏损公司
样本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假如亏损公司样本与控制公司样本
存在较大差异,证明亏损公司有盈余管理行为。
表4.1 2001 首亏样本公司与其控制公司
Table 4.1 Sample Companies Firstly Financially Distressed
in 2001 vs Control Companies
样本公司代码简称控制公司代码简称
000521 美菱电器600875 东方电机
600790 轻纺城000507 粤富华
000701 厦门信达000584 蜀都A
000016 深康佳A 600747 大显股份
000021 深科技A 000066 长城电脑
000023 深天地A 000065 北方国际
000029 深深房A 600641 中远发展
000058 深赛格A 000068 赛格三星
000420 吉林化纤000498 丹东化纤
000501 鄂武商A 600631 第一百货
000502 恒大地产600684 珠江实业
000514 ST 渝开发600533 栖霞建设
000558 莱茵置业000007 深达声A
000523 广州浪奇600176 中国化建
000524 东方宾馆000033 新都酒店A
000545 恒和制药000739 普洛药业
000589 黔轮胎A 000599 青岛双星
000590 紫光古汉000750 桂林集琦
000592 ST 中福000511 银基发展
000603 ST 威达600055 万东医疗
000650 九江化纤000782 美达股份
000656 ST 东源600804 鹏博士
000683 天然碱000707 双环科技
000728 北京化二600135 乐凯胶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4
续前表:
000730 环保股份600626 北京城建
000758 中色建设000797 中国武夷
000766 通化金马000756 新华制药
000813 天山纺织000036 华联控股
000818 锦化氯碱600181 云大科技
000827 长兴实业600353 旭光股份
000828 福地科技600003 东北高速
000856 唐山陶瓷000673 大同水泥
600060 海信电器600707 彩虹股份
600065 大庆联谊600740 山西焦化
600069 银鸽投资600187 黑龙股份
600095 哈高科000833 贵糖股份
600609 金杯汽车000800 一汽轿车
600621 上海金陵000839 中信国安
600678 四川金顶600696 利嘉股份
600693 东百集团000516 陕解放A
600709 ST 生态000860 顺鑫农业
600732 上海港机600806 交大科技
600814 杭州解百000679 大连友谊
600838 上海九百600861 北京城乡
600840 浙江创业000668 武汉石油
600850 华东电脑600185 海星科技
600082 ST 海泰000402 金融街
600769 祥龙电业000720 鲁能泰山
600886 国投电力600131 岷江水电
600670 ST 高斯达600730 中国高科
000005 世纪星源600832 东方明珠
000008 ST 亿安000038 深大通A
000013 ST 深石化A 000906 南方建材
000030 ST 盛润A 600293 三峡新材
000040 深鸿基A 600635 大众科创
000409 四通高科000923 河北宣工
000505 珠江控股600064 南京高科
000529 粤美雅A 600630 龙头股份
000544 ST 白鸽600172 黄河旋风
000561 陕长岭A 600619 海立股份
000570 苏常柴A 000530 大冷股份
000572 ST 金盘600784 鲁银投资
000620 ST 圣方科600179 黑化股份
000621 比特科技000863 和光商务
000635 民族化工000609 燕化高新
000638 ST 辽国际000686 锦州六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5
续前表:
000660 南华西000626 如意集团
000695 灯塔油漆000422 湖北宜化
000710 天兴仪表600148 长春一东
000765 华信股份000785 武汉中商
000801 四川湖山600261 浙江阳光
000809 第一纺织000803 美亚股份
600053 江西纸业000815 美利纸业
600137 ST 长控600793 宜宾纸业
600159 ST 宁窖600702 沱牌曲酒
600603 ST 兴业000616 亿城股份
600613 永生数据600880 博瑞传播
600615 丰华股份000515 渝钛白
600646 ST 国嘉000693 聚友网络
600648 外高桥600639 浦东金桥
600667 太极实业600061 中纺投资
600695 大江股份600597 光明乳业
600715 松辽汽车000957 中通客车
600738 兰州民百600823 世茂股份
600749 西藏圣地000428 华天酒店
600758 金帝建设000065 北方国际
600760 山东黑豹600166 福田汽车
600766 烟台发展600830 大红鹰
600781 民丰实业000045 深纺织A
600807 济南百货600785 新华百货
600139 鼎天科技000977 浪潮信息
600862 ST 纵横000551 创元科技
600873 西藏明珠000428 华天酒店
600891 秋林集团600865 百大集团
表4.2 2001 首亏、2002 扭亏样本公司与其控制公司
Table 4.2 Sample Companies First Financially Distressed in 2001 and Gained
in 2002 vs Control Companies
样本公司代码简称控制公司代码简称
000521 美菱电器600875 东方电机
600790 轻纺城000507 粤富华
000701 厦门信达000584 蜀都A
000016 深康佳A 600747 大显股份
000021 深科技A 000066 长城电脑
000023 深天地A 000065 北方国际
000029 深深房A 600641 中远发展
000058 深赛格A 000068 赛格三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6
续前表:
000420 吉林化纤000498 丹东化纤
000501 鄂武商A 600631 第一百货
000502 恒大地产600684 珠江实业
000514 ST 渝开发600533 栖霞建设
000558 莱茵置业000007 深达声A
000523 广州浪奇600176 中国化建
000524 东方宾馆000033 新都酒店A
000545 恒和制药000739 普洛药业
000589 黔轮胎A 000599 青岛双星
000590 紫光古汉000750 桂林集琦
000592 ST 中福000511 银基发展
000603 ST 威达600055 万东医疗
000650 九江化纤000782 美达股份
000656 ST 东源600804 鹏博士
000683 天然碱000707 双环科技
000728 北京化二600135 乐凯胶片
000730 环保股份600626 北京城建
000758 中色建设000797 中国武夷
000766 通化金马000756 新华制药
000813 天山纺织000036 华联控股
000818 锦化氯碱600181 云大科技
000827 长兴实业600353 旭光股份
000828 福地科技600003 东北高速
000856 唐山陶瓷000673 大同水泥
600060 海信电器600707 彩虹股份
600065 大庆联谊600740 山西焦化
600069 银鸽投资600187 黑龙股份
600095 哈高科000833 贵糖股份
600609 金杯汽车000800 一汽轿车
600621 上海金陵000839 中信国安
600678 四川金顶600696 利嘉股份
600693 东百集团000516 陕解放A
600709 ST 生态000860 顺鑫农业
600732 上海港机600806 交大科技
600814 杭州解百000679 大连友谊
600838 上海九百600861 北京城乡
600840 浙江创业000668 武汉石油
600850 华东电脑600185 海星科技
600082 ST 海泰000402 金融街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7
表4.3 2001、2002 连续亏损样本公司与控制公司表
Table 4.3 Sample Companies Financially Distressed in 2001 and
2002 vs Control Companies
样本公司代码简称控制公司代码简称
600769 祥龙电业000720 鲁能泰山
600886 国投电力600131 岷江水电
600670 ST 高斯达600730 中国高科
000005 世纪星源600832 东方明珠
000008 ST 亿安000038 深大通A
000013 ST 深石化A 000906 南方建材
000030 ST 盛润A 600293 三峡新材
000040 深鸿基A 600635 大众科创
000409 四通高科000923 河北宣工
000505 珠江控股600064 南京高科
000529 粤美雅A 600630 龙头股份
000544 ST 白鸽600172 黄河旋风
000561 陕长岭A 600619 海立股份
000570 苏常柴A 000530 大冷股份
000572 ST 金盘600784 鲁银投资
000620 ST 圣方科600179 黑化股份
000621 比特科技000863 和光商务
000635 民族化工000609 燕化高新
000638 ST 辽国际000686 锦州六陆
000660 南华西000626 如意集团
000695 灯塔油漆000422 湖北宜化
000710 天兴仪表600148 长春一东
000765 华信股份000785 武汉中商
000801 四川湖山600261 浙江阳光
000809 第一纺织000803 美亚股份
600053 江西纸业000815 美利纸业
600137 ST 长控600793 宜宾纸业
600159 ST 宁窖600702 沱牌曲酒
600603 ST 兴业000616 亿城股份
600613 永生数据600880 博瑞传播
600615 丰华股份000515 渝钛白
600646 ST 国嘉000693 聚友网络
600648 外高桥600639 浦东金桥
600667 太极实业600061 中纺投资
600695 大江股份600597 光明乳业
600715 松辽汽车000957 中通客车
600738 兰州民百600823 世茂股份
600749 西藏圣地000428 华天酒店
600758 金帝建设000065 北方国际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8
续前表:
600760 山东黑豹600166 福田汽车
600766 烟台发展600830 大红鹰
600781 民丰实业000045 深纺织A
600807 济南百货600785 新华百货
600139 鼎天科技000977 浪潮信息
600862 ST 纵横000551 创元科技
600873 西藏明珠000428 华天酒店
600891 秋林集团600865 百大集团
4.1.4 对假设的检验
我们用YBGS 代表亏损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率,KZGS 代表控制样本公司的
资产减值率。按照年度和亏损情况划分为四组配对样本数据(2001 年首亏样本公
司VS 控制公司,2002 年扭亏样本公司VS 控制公司,2002 年再亏样本公司VS
控制公司,连亏两年后的2003 年样本公司VS 控制公司),然后使用SPSS 统计
软件分别就四组配对样本进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结果见表4.4。
表4.4 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
Table 4.4 Wilcoxon Symbol Tests
KZGS-YBGS
2001 年首亏样本2002 年扭亏样本2002 年再亏样本2003 年样本
Z 检验-6.439 -1.206 -5.185 -1.236
渐进显著性(双尾) 0 0.228 0 0.216
从表4.4 可以看出,2001 年首亏样本的Z=-6.439,双侧P=0;2002 年再亏样
本的Z=-5.185,双侧P=0,说明这两组配对样本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即2001
年首亏样本和2002 年再亏样本中,亏损样本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率存
在明显的差别,亏损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率大于控制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率。这
就验证了假设1 和假设3,证明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会计年度和上市公司在
首次出现亏损的后一个会计年度,如果不能扭亏为盈时,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
产减值会计处理。而2002 年扭亏样本的Z=-1.206,双侧P=0.228;2003 年样本的
Z=-1.236,双侧P=0.216,这说明了2002 年扭亏样本和2003 年样本中,亏损样本
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的资产减值率无显著性差别,没有验证假设2 和假设4,为什
么会这样呢?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4.1.5 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假如某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减值率高度相关,说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39
明其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为了对不同样本的净资产收益
率和资产减值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剔除了净资产为负的亏损公司和它们的控
制公司。其中,2001 年首亏样本中有4 家,2002 年扭亏样本中有2 家,2002 年再
亏样本中有8 家,2003 年样本中有11 家。然后使用SPSS 软件计算了Pearson、
Kendall、Spearman 三种相关系数,并做了统计双尾检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下表
所示。
表4.5 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减值率的相关系数
Table 4.5 Relativity Coefficient of ROE and Assets Impairment Rate
2001 年首亏样本2002 年扭亏样本2002 年再亏样本2003 年样本
亏损
公司
控制
公司
亏损
公司
控制
公司
亏损
公司
控制
公司
亏损
公司
控制
公司
皮尔逊相关
系数
-0.757** -0.045 -0.152 0.054 -0.311 -0.046 -0.110 -0.242
统计双尾检

0.000 0.672 0.320 0.723 0.054 0.781 0.535 0.167
肯德尔等级
相关系数
-0.352** -0.048 0.064 -0.072 -0.395** 0.053 -0.301* -0.163
统计双尾检

0.000 0.506 0.538 0.457 0.000 0.637 0.012 0.177
斯皮尔曼等
级相关系数
-0.504** -0.075 0.114 -0.062 -0.559** 0.091 -0.428* -0.272
统计双尾检

0.000 0.482 0.457 0.684 0.000 0.581 0.011 0.120
样本数90 90 45 45 39 39 36 36
** 99%可靠度下,相关显著(双尾检验)
* 95%可靠度下,相关显著(双尾检验)
从表4.5 可以看出,在99%的可靠程度下,2001 年首亏样本中亏损公司的净
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减值率具有负的线性和等级相关关系;2002 年再亏样本中亏损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减值率具有负的等级相关关系。在95%的可靠程度下,
2003 年样本中亏损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减值率也具有负的等级相关关系。
这说明了在此三种情况下,亏损公司可能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操纵。这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0
又一次验证了假设1,说明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会计年度,会做出能调减收
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以及假设3,说明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后一个会计
年度,如果不能扭亏为盈,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同时也在一
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4,说明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在第二次出现亏损的会计年
度,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而所有情况下的控制公司和2002 年
扭亏样本中的亏损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减值率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说明经
营正常的控制公司和2002 年的扭亏公司没有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操纵。
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和相关性检验都没有验证假设2,不能证明上市公司在
首次出现亏损的后一个会计年度,如果能扭亏为盈,会做出能调增收益的资产减
值会计处理。
4.2 实证研究二— — 盈余管理动机检验
4.2.1 研究假设
① 我国证券市场上一些特殊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
择。比如:根据我国证券法规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变动或者
其他异常情况(比如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
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其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该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
行特别处理。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 年亏损,其股票将被中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
易。因此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的会计年度,可能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
计处理。上市公司当年能够扭亏为盈时,可能会做出能调增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
处理。而对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了在以后年度摆脱亏损,避免被暂停交
易,可能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陆建桥,1999)[11]。根据证监会
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增发新股和配股也有连续三年盈利等类似规定。公司
为达到配股的条件,往往利用资产减值会计等手段操纵盈余(陆宇建,2003)[8]。
② 治理水平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一般而言,治理水平较高
的公司经营业绩也较好,不容易发生操纵盈余行为。而上市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公司的治理水平,上市年限越久,上市时的改制工作可能越差,如今的经营
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越差(chen,1999)[18]。公司就越有可能运用资产减值等会计
政策去操纵盈余。
③ 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公司的经营
和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可能发生操纵盈余现象。本文采用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作为反映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指标。(如果当年净资产为负,则取总资产收益率)
④ 债务契约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目前,无论公募债务契约或
私募债务契约均包括关于运用经过审计并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来限制管理层行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1
的条件。所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公司的负债率越高,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
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上市公司管理层便越可能采取可增加当期盈利
的资产减值会计程序(Watts & Zimmerman,1986) [41]。
4.2.2 样本选择与样本数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实行“八项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
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其年报中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
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除标准无保
留审计意见外的其他类型审计意见,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
(含带解释性说明的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违反公认会计准则被
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代表了盈余管理的一种极端形式,不仅得
到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投资者及各类中介机构的注意,对非标意见
涉及事项的处理是非常严重的。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 号”规定,凡注册会计师对上
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指出并要求公
司就相关事项做出必要的调整,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的要求,在其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说明出具该意见的原因及依据,并对该意见涉及
事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做出估计,无法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如上市公
司拒绝就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的事项做出调整,或
者调整后注册会计师认为其仍然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
定,进而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披露后,立即对其股票实行停牌处理,并要求上市公司限期纠正。如保留意见或
否定意见涉及事项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估计了该事项对利润影
响数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扣除上述审计意见的影响数,待该
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及其对利润的影响消除后再行分配;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
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当年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因此,本文以2001-2003 年年报中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注册会计师
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得到了31 个2001 年样
本,52 个2002 年样本,20 个2003 年样本,总计为103 家样本公司。同时,为控
制行业、资产规模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与这些样本公司上一年度末、同行业、同
资产规模在年报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标准,选取控制样本
上市公司103 家。(详细内容见表4.6、4.7、4.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2
表4.6 2001 年“非标”样本公司与控制公司
Table 4.6 “Non-Standard”Sample Companies and Control Companies in 2001
样本公司代码股票简称非标意见类型控制公司代码股票简称
000656 ST 东源3 600674 川投控股
000658 ST 海洋3 600730 中国高科
000885 ST 春都3 600298 安琪酵母
600603 ST 兴业3 600246 先锋股份
600646 ST 国嘉3 000693 聚友网络
600698 ST 轻骑3 000550 江铃汽车
600709 ST 生态3 000860 顺鑫农业
000544 豫白鸽A 2 000655 华光陶瓷
000557 银广厦2 600866 星湖科技
000567 ST 琼海2 600883 富邦科技
000603 ST 威达2 600892 湖大科教
000660 南华西2 000701 厦门信达
000980 金马股份2 000607 华立控股
600670 ST 高斯2 600711 雄震集团
600745 ST 康赛2 600241 辽宁时代
600763 ST 中燕2 600851 海欣股份
000045 深纺织A 2 000779 三毛派神
600065 大庆联谊2 000520 中国凤凰
600758 金帝建设2 000065 北方国际
000005 世纪星源1 000632 三木集团
000078 海王生物1 600329 中新药业
000068 赛格三星1 000636 风华高科
000411 PT 凯地1 600712 南宁百货
000555 大光电信1 000669 中讯科技
000730 环保股份1 000758 中色建设
000783 石炼化1 000763 锦州石化
000788 ST 合成1 600297 美罗药业
001696 ST 联益1 600066 宇通客车
600052 浙江广厦1 600322 天房发展
600258 国电南自1 600650 新锦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3
续前表:
600629 ST 棱光1 600792 ST 马龙
1 表示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
2 表示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
3 表示无法表示意见及无法表示意见带强调事项段
表4.7 2002 年“非标”样本公司与控制公司表
Table 4.7 “Non-Standard”Sample Companies and Control Companies in 2002
样本公司代码股票简称非标意见类型控制公司代码股票简称
000005 ST 星源1 000632 三木集团
000016 深康佳A 1 600637 广电信息
000411 ST 英特1 600616 第一食品
000506 东泰控股1 000910 大亚科技
000535 ST 猴王1 000778 新兴铸管
000592 ST 昌源1 600684 珠江实业
000635 ST 英化1 600885 力诺工业
000657 中钨高新1 600888 新疆众和
000699 ST 佳纸1 000815 美利纸业
000765 ST 华信1 000672 铜城集团
000788 ST 合成1 600297 美罗药业
000816 江淮动力1 600841 上柴股份
000885 ST 春都1 600298 安琪酵母
000927 ST 夏利1 000625 长安汽车
000931 中关村1 600008 首创股份
001696 ST 联益1 000536 ST 闽闽东
600107 美尔雅1 600259 兴业聚酯
600136 道博股份1 000626 如意集团
600629 ST 棱光1 600792 ST 马龙
600648 外高桥1 600322 天房发展
600671 天目药业1 600869 青海三普
600712 南宁百货1 600306 商业城
600732 上海港机1 600162 山东临工
600781 ST 民丰1 000809 第一纺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4
续前表:
600794 保税科技1 600356 恒丰纸业
600870 ST 厦华1 600707 彩虹股份
000023 深天地A 2 000065 北方国际
000902 中国服装2 600689 上海三毛
000921 科龙电器2 000651 格力电器
000995 皇台酒业2 000752 西藏发展
600667 太极实业2 000832 龙涤股份
600862 ST 纵横2 000530 大冷股份
600864 岁宝热电2 600505 西昌电力
000509 同人华塑2 000798 中水渔业
000546 ST 吉轻工2 000010 深华新
600053 ST 江纸2 000820 金城股份
600069 银鸽投资2 600235 民丰特纸
600137 ST 长控2 600793 宜宾纸业
600670 ST 斯达2 600858 ST 渤海
600758 ST 金帝2 000415 汇通水利
600847 ST 渝万里2 600590 泰豪科技
600852 中川国际2 600512 腾达建设
000418 ST 天鹅A 3 600619 海立股份
000660 ST 南华3 000701 厦门信达
000730 ST 环保3 000758 中色建设
600159 ST 宁窖3 000848 承德露露
600313 ST 中农3 000972 新中基
600603 ST 兴业3 000014 沙河股份
600646 ST 国嘉3 000693 聚友网络
600698 ST 轻骑3 000550 江铃汽车
600709 ST 生态3 000860 顺鑫农业
600799 ST 龙科3 000688 朝华集团
表4.8 2003 年“非标”样本公司与控制公司表
Table 4.8 “Non-Standard”Sample Companies and Control Companies in 2003
样本公司代码股票简称非标意见类型控制公司代码股票简称
600338 ST 珠峰3 600303 曙光股份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5
续前表:
600137 ST 长控2 600356 恒丰纸业
000606 青海明胶2 000985 大庆华科
000730 ST 环保3 000758 中色建设
000529 ST 美雅1 000976 春晖股份
000583 托普软件2 600718 东软股份
000621 ST 比特2 000997 新大陆
000011 ST 深物业A 1 600223 万杰高科
000660 ST 南华3 000701 厦门信达
600847 ST 渝万里1 600089 特变电工
600240 仕奇实业2 000779 三毛源神
600799 ST 龙科3 000688 朝华集团
000509 同人华塑1 000798 中水渔业
600852 中川国际1 000415 汇通水利
600187 黑龙股份1 600103 青山纸业
600700 数码测绘3 600624 复旦复华
600751 ST 天海A 3 600087 南京水运
600788 达尔曼3 600800 天津磁卡
600844 大盈股份A 3 600248 秦丰农业
000013 ST 石化A 3 000554 泰山石油
4.2.3 研究方法
根据影响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各种经济因素,以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因为资
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为被解释变量,以影响会
计政策选择的各因素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采用逻辑斯蒂回
归(logistic regression)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JZ=a0+a1*DR+a2*AGE+a3*ROE+a4*KS+a5*NK+a6*ST+a7*PG+ε
其中,JZ:如果上市公司属于研究样本组,即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因为资产减
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时,JZ=1,反
之,则为0。
DR:资产负债率。预计符号为正。
AGE:上市年数。预计符号为正。
ROE:上市公司三年ROE 的平均数。(如果当年净资产为负,则取总资产收益
率)预计符号为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6
KS:虚拟变量,上市公司当年亏损,取1,否则取0。预计符号为正。
NK:虚拟变量,上市公司当年扭亏(ROE 位于区间[0%,1%]),取1,否则
取0。预计符号为正。
ST:虚拟变量,上市公司被ST 时取1,否则取0。预计符号为正。
PG:虚拟变量,上市公司有配股倾向(ROE 位于区间[6%,7%])取1,否则
取0。预计符号为正。
4.2.4 实证结果及解释
逻辑斯蒂回归检验的结果如下所示。
表4.9 单因素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Table 4.9 One-WayAnalysi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变量参数估计

标准差Wald 统计

自由度显著性水
平(P 值)
Exp(B)
DR 4.373 0.851 26.413 1 0.000* 79.426
ROE -3.132 0.786 15.862 1 0.000* 0.044
KS 3.098 0.408 57.702 1 0.000* 22.155
NK 0.501 0.588 0.726 1 0.394 1.651
PG -2.490 1.050 5.628 1 0.018** 0.083
ST 3.430 0.501 46.853 1 0.000* 30.886
AGE 0.203 0.059 11.906 1 0.001* 1.225
(注:*表示在a=0.01 的条件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示在a=0.05 的条件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4.9 单因素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变量DR 和虚拟变量KS、ST、
AGE 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反应系数皆为正,说明了在单个因素发生作用的情
况下,亏损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和上市年数越长的上市公司更加有可
能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而变量ROE 系数为负,在1%水平上显著,
表明经营业绩越差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虚拟变
量PG 在5%的水平上显著,反应系数为负,倒是背离了本文的假设,结论还有待
查明。
表4.10 多因素条件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类表
Table 4.10 Classification of Multinomial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观测值预测值
0 1 正确分类比率
0 88 14 86.3%
1 15 88 85.4%
总的正确分类比率85.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实证研究
47
表4.11 多因素条件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Table 4.11 Conclusion of Multinomial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变量参数估计

标准差Wald 统计

自由度显著性水
平(P 值)
Exp(B)
KS 2.474 0.452 28.610 1 0.000* 11.867
ST 2.631 0.550 22.899 1 0.000* 13.891
NK 2.003 0.637 9.877 1 0.002* 7.412
常数-1.650 0.263 39.432 1 0.000* 0.192
(注:*表示在a=0.01 的条件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表4.10、4.11 多因素条件逻辑斯蒂回归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a=0.01 的条
件下,回归方程模型和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较高的正确分类比率85.9%。
虚拟变量KS、ST、NK 在1%的水平下显著,反映系数为正,且发生比Exp(B)较
高,说明在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亏损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和
扭亏上市公司具有更加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去操纵盈余。变
量DR、ROE 和虚拟变量PG、AGE 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表明负债率高的上市
公司、经营业绩差的上市公司、上市年限久的上市公司和有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
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也许是由于大多数研究样本公司
的业绩都较差,净资产为负的公司较多,导致异常样本值较多,降低了Exp(B),
使P 值不显著。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结论与建议
48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就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
量,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
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其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目的是
为了防止企业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夸利润和资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相关的
会计信息。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
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使得公司在对外报告中,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
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使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转移。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
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五花八门,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究竟哪些公司操纵了盈余
呢?实证研究1结果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逃避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处罚,在
2001首亏年度和2002再亏年度不能扭亏为盈时,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调减收益
的行为;在连续亏损两年后的2003会计年度,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利用资产减值会
计调减收益行为;而在2002扭亏年度,不能证明扭亏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调增
收益。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实证检验2的
结果发现,单个因素发生作用的情况下,亏损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
经营业绩越差的上市公司和上市年数越长的上市公司更加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会
计进行盈余管理。多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下,亏损上市公司、扭亏上市公
司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更加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的确存
在普遍的不恰当盈余管理趋向,重亏和扭亏公司尤其严重,减值准备不恰当的会
计处理违背了我们制定八项计提规定的初衷,也违背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弊
端是十分明显的。
5.2 建议
鉴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5.2.1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
① 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资产减值核算标准、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发现舞弊后
的惩罚措施。应及早制定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做出系统一致的规范。例如: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出明确合理的资产公允价
值、市场价值及坏账计提比例,定期公布,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可操作性、公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结论与建议
49
允性、客观性提供直接依据。结束“八项准备”通过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
资收益进行核算的混乱局面,另设“准备费用”一级科目,其下分别设立“八项
准备”八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将“准备费用”作为一个单独的期
间费用项目列示,以杜绝某些混水摸鱼行为。
② 要进一步加强资产减值损失信息的披露。《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
负债表内,除了固定资产需单独列示减值准备金额外,其余七项资产都以扣减相
应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而资产减值明细表也仅按各项资产总额披露资产减值
损失金额、减值损失转回数及期末余额数,除此之外,末作其他披露要求。虽然
具体会计准则中都提出明确的披露要求,但由于已颁布的准则较少,尚不能涵盖
资产的各个类别。所以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势必导致信息使用者理解上的不便,甚
至产生偏差。因此在信息披露时,不仅应进行一般性披露,也应进行适当的特定、
详细的披露,如对企业报表整体影响重要的单个资产或资产组合确认或转回的减
值损失的披露应包括:导致确认或转回减值损失的事件;已确认或转回的减值损
失金额是销售净价还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销售价格的基础或使用的折现
率等。对于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资产减值项目,应当
要求企业进行详细披露。
③ 加大《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的执法力度,加强上市公司管理
层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
5.2.2 健全监管制度
只有制定一套科学的监管制度,才能消除监管政策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负
面影响。特别是暂停和停止股票交易制度、特别处理制度和配股增发制度,会导
致“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配股条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盈利方面的
唯一要求,而公司净资产和利润的计量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基础之上,容易
受非常因素影响,这往往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契机。因此,必须完善
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条件,建立多参数的财务控制指标,如增加主营业务收益率
指标,采用该指标可剔除资产重组所得和政府补贴等非常项目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我国法律规定,上市公司亏损两年,其股票将被特别处理成为ST,若在限期内不
能亏为盈将退出证券市场。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但
问题是该法规较简单,往往会使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利润来逃避惩罚,为解决
这个问题需对退市的规定进行修改,如将经营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增强
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增强非会计参数等。
5.2.3 建立科学、规范的上市公司考核与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克服原有单一指标体系的不足,
以便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和评估。以核心收益率和现金流量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结论与建议
50
为关键考核指标是不错的选择。核心收益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
员会的《改进企业报告———着眼用户》中提出的概念。[42]核心收益来自核心业
务,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适当界定核心业务的范围,
可以排除资产重组的非常利得以及一些非常项目对企业评价的影响。相比之下,
净资产收益率虽综合性很强,但各种非常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也给收益操纵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企业
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动态地反映着资金收支的
总额及平衡关系,综合地体现了企业资金、成本、盈利等财务指标的数额,而且
还能准确地揭示企业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因此不仅能从量上,还能从质上体
现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资源,用它来考核评价企业比用利润
考核具有许多优势。如果规定核心收益率为关键考核指标,那么前述的很多收益
操纵方法都会失去效果。而公司要想提高核心收益率和现金流量,只有立足本业、
精心经营,加强管理。
5.2.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不作假账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才能准确地确
定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现实中的会计人员,由于受到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可
能持有不同的立场,而呈现出“复合人”状态。既有作为“道德人”秉公办事的
良好愿望,又有作为“经济人”的自利趋向。[43]因而,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审计阶段难免会出现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增强他们的正确判断力;另一方面应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操作方法、
评价标准、处罚规定,同时,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以此来
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尽可能避免主观判断的有意或无意失误。
5.2.5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和风险意识
要加强对企业报表的审计力度,特别是对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要
给予足够的职业关注。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的会计
信息。但是,现在的CPA出于种种私利,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意图,丧失其独
立性,甚至发生审计合谋行为。要使CPA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审计
准则建设,建立一套能有效规范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其次,要提高CPA的业务素
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最后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真正做到经济、工作和精神独立。
在2003年青海明胶案例中,投资者已经欣喜地看到审计师为保障会计报表“清洁”
所做出的努力— — 尽管“雇主”对偿还难度很大的3926万元的关联欠款仅计提了
437万元的专项坏账准备,才勉力实现了185.49万元的盈利,但审计师依然不依不
饶地连续两年出具了“非标意见”。ST长控被指出对其所属的四家控股子公司全额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结论与建议
51
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共计4.3266亿元,CPA也出具了“非标意见”。为了让审计
师更好地把关,管理层应在制度上保障其利益,同时,审计职业界、证券监督部
门、财政部等要加大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惩欺诈行为。对为迎合雇主
需求,对财务报表疑点“不作为”的审计师进行严厉查处。
5.2.6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逐步使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现投资
主体多元化。切实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
股东大会的作用明确。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使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
相互制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形成提供高
质量会计信息的内部机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
52
致谢
本文的研究与写作是在导师冉茂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
立论到最后的定稿,无不凝结着导师的心血,无不感受到导师的严谨。
能够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系统学习经济、金融知识,得到学校老
师的悉心教诲,结识优秀的同学和朋友,完成学业,顺利定稿,是一件非常荣幸
的事情。借此机会,向关心和爱护我的老师、同学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但养育了我,而且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我
还要感谢我的女友胡文静,没有她的支持,本文不会如此顺利得以完成。
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
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高永琦
二OO 五年四月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1] 利特尔顿著.林志军,黄世忠等译.会计理论结构.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年
[2] Schipper.Katherine.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Decreases and Los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24):99-126
[3]William R Scott. Finance Accounting Theory. Prentice Hall,1997:295-297
[4] Paul M.Healy & James M.Wahlen.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会计研究,
2000(11)
[5] 蒋义宏,魏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中国证券报,1998 年3 月19 日
[6]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财经研究,1999(4)
[7]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8] 陆宇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配股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6)
[9] 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利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10] 张宗益,黄新建.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
2003(10)
[11]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12] 赵宇龙,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9)
[13] 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12)
[14] 肖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01(4)
[15] 张禹林.“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年
[16] 甄晓微,朱莹.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广东
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2)
[17] 孙铮,王跃堂.审计报告说明段与变更审计意见之实证分析.中国内部审计,1999(6)
[18] Chen, Charles, Su, Xijia, Zhao, Ronald. An Emerging Market’s Reaction to Initial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
[19] 章永奎,刘峰.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4卷
1期,2002年
[20] 何红渠,张志红.有关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 — 来自沪市制造行业的经验证
据.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6)
[21] 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4(1)
[22] 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非经营性收益的分析.
财经研究,2004(1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54
[23] 邓川.新四项减值准备、审计任期与独立审计意见.财经论丛,2004(11)
[24] 王跃堂,陈世敏.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1(3)
[25]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审计研究,2002(4)
[2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27]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28]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29]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30]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31] 肖序,李震.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上海会计,2003(9)
[32] IASC. IAS 36:impairment of assets,1998,6
[33] 瓦茨,齐默尔曼著. 陈少华等译.实证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4] 财政部.证券公司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2003年
[35] 邓云胜,任若恩.会计操纵相关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3(4)
[36] 陈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天津财经学院硕士论文,2003年
[37] 黄锡生,唐绍均.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其法律监管.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38] Stooll, H., Anthony Curley. Small Business and the New Issues Market for Equit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70(5):309-322
[39] Ritter. J.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ournal of Finance,1991(46),3-27
[40] Loughran,T.,Jay Ritter. The New Issues Puzzle.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50-1),23-51
[41]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等译.会计思想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年
[42] 财政部译.国际会计准则200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43] 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0(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
55
附录
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 冉茂盛高永琦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5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 冉茂盛高永琦胡国鹏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的比较研究2003.11
[2] 冉茂盛高永琦刘勇重庆市社会保障监管体系研究2003.6
[3] 冉茂盛胡国鹏高永琦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市场营销战略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