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072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姓名:贾艳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潘席龙
20081201
摘要
摘要
小额信贷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
成了庞大的微型金融体系。小额信贷的本质被认为是一种利用金融制度解决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金融创新。
我们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引入小额信贷,从最开始的非政府组织
(Non-Gorvernment Organization,NGO)捐赠资金开始的小额信贷项目到追求商业
化的微型金融,走过了一条从学习个别技术环节、借鉴制度、到试图从中吸
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成分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努力增加微型金融机
构的供给,鼓励微型金融业务的开展: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
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
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
新设银行,并准备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三类银行业
金融机构。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
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主要为适应中西部欠发达农
村中低收入人口提供的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融服务。然而我国微型金
融起步较晚,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
还没有一种业务模式能够成功的推广地到全国各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
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微型金融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第二,
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解决我的微型金融金融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于是,本文沿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交易成本
高,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基础上,指出我国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国际上成功的小组联保的贷款模式,对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利弊进行
分析,最后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了贷款代理人制度~即本文最大的创新点,详细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论述了其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及监督问题的机制,对其应用前景进
行展望,指出其成功推行所需的配套措施。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了微型金融概念和论文的研究思路。分别从
历史发展角度,服务对象角度,社会功能与盈利性兼顾的角度,对其进行界
定,然后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微型金融与传统
的金融业务,在额度上并不存在截然的界线,而且也不是以“额度"作为划
分是否属于微型金融的主要标准;第二,微型金融是小额信贷发展到一定程
度上的产物,小额信贷强调的是关注贫困人口,通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金融
服务,达到扶贫的目的,而微型金融强则首先调机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性,
其服务对象是那些有着迫切的资金需求的客户,他们因为信息不完备、缺乏
担保等无法从正规的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微型金融致力于采用特定的模
式,为这些对象服务,在盈利性和社会功能上达到统一。第三,微型金融的
信息不对称与我国学者普遍关注的农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共同的
视角。
第二章是相关的文献综述。首先提出微型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是市场失
灵和金融中介理论,接着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及其在金融中最重要的
应用一一信贷配给理论,学者们应用这些理论对微型金融领域所做的研究。
为后文分析我国微型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是分析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在介绍我国微型金融发展历
程,供给现状,微型金融需求特征之后,把我国微型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概括
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交易成本高,利率受限,机构不可持续,监督不
足,贷款损失多,影响盈利。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微型金融业务模式是否成
功的标准。
第四章是对小组联保贷款制度的分析。世界上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在解
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联保贷款是比较经典的模式,本文介
绍了孟加拉Grameen Bank模式和印度尼西亚联系银行制度的模式。分析了小
组联保贷款如何解决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及
其动态激励的作用机制。但是,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在这一章的最后分析
了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时存在的弊端。
2
摘要
第五章是本文最重要的一章,.完善了我国微型金融业务的贷款代理人模
式。从代理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开始介绍,分析贷款代理人模式的原理一一
贷款代理人相当于金融机构的一个个触角,可以直接深入客户之中、了解信
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微型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顽症。界定了代理人制度的主
要特征,与银行客户经理进行了比较,接着从贷款代理人的选拔,贷款代理
人的工作流程,分析了贷款代理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机制。然后指出了
贷款代理人制度在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正规金融
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贷款代理人模式,可
以提高这些从事微型金融业务的机构的资金运用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风
险防范能力。最后,指出贷款代理人在微型金融业务中的成功运行,仍需要
一些配套措施,比如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不断完善“微型金融征信体系”,
和微型金融机构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等。
关键词:微型金融,信息不对称, 小组联保贷款,贷款代理人
3
Abstract
Microcredit originated in the 1 960s orl970s,which has developed into a huge
micro-financial system a11 over the world.The nature of micro—credit is considered
t0 be a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institution which solved the market failure arising
from asymmetry information.
Since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1990’S, microcredit has become
microfinance.Which alSO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received donmion from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to pursuing commercialization.It experienc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earning the technological details learning the system,to
trying to get the reasonable component which fit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uring recent years,Chinese government strive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microfinance and encoura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CalTy out micro—finance
business.For example,on 22nd,Dec,2006,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sued some guidance,which made it possible that Industrial capital and private
capital open new banks in rural areas,and planed tO set up villages and towns
banks,and community credit unions.An ac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7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lso advocated offering more
policies support to rural finance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inance
servic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various rural
regions.However,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 in the business of
microfmance,especially the asymmetry information,for microfinance started late
in our country.What’S mole,there is no successful mode Can be copied to nation
√wide.This papper is trying to solve tWO problems;one is how microfinance Was
brought forward?The other is what mode Can solve asymmetry information in
China’S microfinancial business.
This paper follows a way of raising problems then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m finally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It focuses the problem in the business of
microfinance triggeled b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troduced the mode of
Research Oil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Business of Microfinance
‘'group lending’’,however it didn’t grow well in the earth of China.At last,it
designs a model of‘‘loan agent’’,and analyzes how this system Settle the problem
of asymmetry information,high trade cost and monitoring.and describes the
prospect of applying the model of loan agent.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framework of which goes as
follow:
Chapter 1 is preface,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microfinance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paper.The conclusions includes 3 aspects:1,there isn’t a
huge gap between microfinancial business and traditional services in
finance.2,.microcredit finishes the transformation tO microfinance when it enters
mature period.3,The common prospective 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mong rural
finance,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financing and micro—finance,
Chapter 2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microfinance.Firstly introduces basic
theory of microfinance and then define asymmetry information and reviews credit
rationing theory.what others have done 0171 these theorie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analysis about problems in the mirofinance practice of China
Chapter 3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microfinance and
finds that there is a large market demand for microfinance.Sum the problem in
microf'mance of China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serious asymmetry
information,high transaction cost,interest rate control affects the institutions
sustainable ability,short in monitoring lead to high loan loss.Thus,a good mode
in the business of micro finance must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Chapter 4 introduces the‘"group lending”,which is a successful mode of
microfinance in the world,such as the 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 and Program
Hubungan Bank dan KSM of Indonesia.This mode has advantages in conquer the
problems of asymmetry information,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through
peer-monitoring,however it doesn’t fit well tO the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our
country.
Chapter 5 is essential part of the whole paper,where the mode of“loan agent'’
is designed.Loan agents are—just like feelers of the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therefore they call enter into the groups of the customers and get
enough information to do loan decision,which radically overcome the asymmetry
information.Then,the mode of loan agent Can be adopted by Agriculture Bank of
2
Abstract
China,Rural Credit Union,Postal Savings Bank,villages and towns banks,and
Micro-credit Companys,which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use capital,
business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risk prevention capacity.
However,additional measure should be taken to assure the mode of loan agent ran
smoothly,such as the bettering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and constructing the
”micro.creditor’S financial system“as soon as possible, and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focusing on human resources,and SO on
Key words:Microfinance Information Asymmetry,Group Lending
Loan AgenL
3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申请人:
2008年12月3日
1,绪论
1.1微型金融概念提出
1.绪论
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从字面来看,微型(Micro)是与宏观或巨大的
(Macro)相对应的,指的是需求规模较小的金融服务。按帮穷顾问组织(The
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CGAP)的解释1,Microfinance“是
指向穷人提供的借款、储蓄和其他基础性金融服务,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
与其他人一样,也需要各种金融工具以经营他们的生意、建筑房屋、稳定消
费、规避风险。穷人也需要营运资本、消费信贷、储蓄、养老金、保险和资
金转移等金融服务。CGAP对于微型金融的定义强调的是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而本文所研究的微型金融,将不局限于为穷人提供服务,下面从几个方面进
行分析。
1.1。1历史发展的角度
小额信贷起源于上世纪六、七时年代。如今在微型金融领域著名的孟加
拉格莱珉银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做的小额贷款实验。
1976年,尤努斯偶然走访了孟加拉国南部乔布拉(Jobra)村的一个叫苏菲亚
(Sufia Khatoon)的农村妇女.苏菲亚用一个贷款人赊给她的原料制作竹凳,
然后由贷款人购买成品。由于原材料和成品的价格都是由贷款人制定,苏菲
亚编一个竹凳只能赚2美分,为了生产下一批竹凳,她只能求助于下一个贷
款人,重复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解脱。由于这种市场间的关联2,购买原材
料的信贷市场与产品(信贷)市场关联起来了,使苏菲亚陷入出卖劳动力且
1
http://www.cgap.org/about/faq01.htm[
2”Land.Intertinking Markets and Rurat Povert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ohan F.M.Swinnen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贫困的循环中。尤努斯通过调查发现了42个类似的人,他自己替这些人还清
了贸易商的27美元,他认为,这些人的贫困不是因为懒惰或者愚蠢而是因为
没有抵押物而不能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到资金.尤努斯的第一笔贷款得到了
偿还,之后,他得到了农业银行的帮助,使他的小额信贷得以扩大.又通过不
断的摸索,格莱珉银行的小组贷款模式,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得以推广.目前,
格莱珉银行有1181个分行,在42127个村子里工作,有11777个工作人员,
总共发放了近39亿美元的贷款,其中36亿美元已被偿还,回收率达98%.
除了几个特殊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的1983,1991和1992年外,格莱珉银
行每年都盈利,实现了商业上的可持续。
对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发展路程分析,微型金融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①
强调为穷人提供贷款资金,提高穷人偿还能力的阶段:②在实现第一阶段目标
的同时,收取高利息以弥补借款成本的阶段;⑨小额信贷机构吸引商业渠道资
金达到金融持续性(杜晓山、刘文璞,2001),进而逐渐实现商业化的阶段,
见下表。
表1—1 微型金融三个发展阶段比较表
发展目标客户群体机构运作方式资金来源利率金融管制
第一阶
高覆盖率
穷人覆盖资不管制
与高还款N60项目为主捐赠资金
段金成本

第二阶项目收入
穷人及部
捐赠资金覆盖借不管制
分中低收NGO项目为主
段覆盖成本为主贷成本
入群体
第三阶
寻找商业
一切中低
由NGo转变的机
商业融资商业化管制
化渠道,实构及正规金融机
段收入群体渠道为主利率
现可持续构
Marguerite S.Robinson(2005)在其著作《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拥有世
界上最大的可持续的微型银行体系》指出,Microcredit一小额信贷已经被实
践了千百年了,但是以大规模的商业化为特征的微型金融实践,产品以及组
织管理,才只有20几年的历史。微型金融机构能够在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并
且不断扩大覆盖面时,微型金融的革命便到来了。微型金融已经成长为覆盖
更大范围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从信贷和储蓄,到保险和货币汇划。+小额信贷
的产品(贷款)和市场(穷人)都是在微型金融的范畴之内,但是它们更多
2
1.绪论
的反映微型金融的起源,而不是微型金融的现在和将来。因此,本文的重点
将是针对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微型金融所所面l临的问题。
1.1.2服务对象的角度
目前,许多人给微型金融下了更为更为宽泛的定义:微型金融是为那些
被正规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人提供金融服务3。Marguerite Robinson(2005)
在其专著《小额信贷的演化:为穷人服务的可持续金融》中这样定义微型金
融: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主要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信贷和储蓄服务,
即服务于农场主、渔夫或畜牧业主;经营小型或微型企业的企业主;提供服
务业的经营者;依靠工资或佣金度日的人群;通过出租小块土地、汽车、机
械等获得收入的人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地方的个体或团体,包括城市和
乡村。
根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概念,社会人群可分为六类:赤贫
、极度贫困、(国际上对于贫困公认标准,是按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每天
消费支出在1美元以下的为极贫者4)、贫困者(同样,是每天消费支出在2
美元的为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低于2美元为贫困人群)、边缘贫困、一般收
入者和富裕者。其中的赤贫者约占贫困线以下人口的10%,极贫者占40%,贫
困者占50%。小额信贷一般覆盖其中的三类:极贫者、贫困者和边缘贫困者。
世界上主要的微型金融机构对于贫困人口的覆盖如下图:
表1—2:小额信贷机构能惠及哪几类客户?
Note:CARD=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心
U唧=Uganda Women’S Finance Trust乌干达妇女金融信托基金
BRAC=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孟加拉国农村进步委员会
来源:CGAP,“Micro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A C1 ient Perspective”
3《微型金融远程学习课程教材》世界银行,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
4“The Economic Lives of the Poor”,AbhijitⅥBanerjee and Esther Dufto,October 2006
3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以上显示的是微型金融的过去或者目前的服务对象。从一个更大的范围
来看,随着微型金融的发展,其服务对象不仅着力于贫困人口,杨骏(2008)
指出,目前除去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都是”AFIs-Alternative Financial
Insititutions一可替代金融机构的目标市场,也就是微型金融机构的潜在客
户规模,而目前这一覆盖率仅为17%。
表卜一3:世界银行对全球“替代性金融机构”-AF I s一市场覆盖面的粗略估算
(一)需求
1.世界人口60亿
2.减去富裕国家人口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客户-10亿
3.减去工作年龄段以外的人口-20亿
4.等于AFIs的目标市场30亿
(二)供给
5.AFIs的组合储蓄/贷款账户7.5亿
6.减去非活跃储蓄账户一l亿
7.等于活跃的储蓄和贷款账户数6.5亿
8.减去一个客户多个账户造成的误差一1.3亿
9。等于AFIS活跃客户数大约5亿
(三)覆盖面
lO,活跃客户占总目标市场百分比(第9行/第4行) 17%
来源:杨骏“小额信贷与农村扶贫开发一理论、政策和实践”,2008.08贵阳演讲稿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现象,微型金融不是贫困人口的专利。cGAP在《焦
点》中指出,东非13个微型金融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微型金融的大多
数客户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大多数是那些能够满足自己日常需求、得到
初级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有一定资产的家庭。他们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和生计来源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即使遇到小的危机,也能够应对定期的还款5。
国际上成功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对象是多层面的,包括
了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和微小企业。从国际经验上看,一方面,多元化的
借贷主体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为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另一方面,使微型金融机构可以有更强的能力适应市场环境,能够更好地发
挥社会功能。
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微型金融,其需求主体,大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5
CGAP:May2000.Focus Note No.16.‘Those wholeaveand those who don’tjoin:InsightsfromeastAfrica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Http://www.cgap。org

4
1.绪论
如缺乏担保品,或是风险太大,不能满足正规金融机构的要求,无法获得所
需资金。虽然这些需求主体的绝对财富水平并不一定很低,但从能否及时快
速地获得所需资金的角度来看,这些主体是“贫穷”的,是“弱势”的。我
们关注的微型金融需求者的信息不完备、缺乏担保等无法从正规的大型金融
机构获得贷款,而且大型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或经营方式下,也无法可持续
地为微型金融主体服务这一现象。本文研究的微型金融的服务对象也将不以
穷富为划分标准,着重考察其经营能力。
1.1.3微型金融与农村金融及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
在中国,研究农村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文献有很多,学者们从各个
角度做出解释,,并提供建议。农村在地理位置上,与城市相对,农村金融强
调的一个地域概念。而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上来划分,根据我国2003年的标
准,不同的行业,按职工人数、年销售额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中小企业,
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0
万元以下,则属于中小企业6。还有一类规模更小的企业,或者是个体工商户
他们多集中在服务行业或是规模很小的制造企业,企业总资产100万以下,
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lO人以下7,他们的产品往往没有特色,
缺乏及时完整的市场信息等,我们称之为微小企业。本文的研究的微型金融
与农村金融与中小企业都有交叉,微型金融不光要为广大农村人口服务,而
且还包括中小企业中的微小企业。微型金融研究强调的是大型金融机构因无
法识别需求者的信息,而不愿为其提供服务。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农
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都表现的比较严重,因此,三个领域是相互
交叉与渗透的,本文的目的是要分析其共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广泛适用
的对策。可以用如下的图示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6《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2月,财政郝、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
联合颁布
7
hap://www.cgnb.crYCN/OtherView.asp?ID=-38&Son]D=-15
5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图1—1
1.1.4微型金融社会功能与盈利性的兼顾
从小额信贷发展到微型金融,商业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型金融不
不同于扶贫式的小额信贷,不是慈善基金,所以要保证机构的财务上的可持
续发展,盈利性是必须的。许多国外经验也表明,小额信贷机构从扶贫式转
型为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之后,其表现更加良好。.CGAP指出,微型金融,或者
说给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可以盈利的。在2007
年秋季的微型银行公告一MicroBanking Bulletin中显示,415.家微型金融机
构实现了财务持续性,平均资产收益率一RoA达到4.2%,甚至好于很多优秀
的商业银行(2004年美国最优秀的银行排名前十名中,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到
3%)。因此,微型金融对于从事的主流零售业务的银行家也充满了吸引力。
但同时,微型金融机构的盈利动机可能使他们远离贫困的客户,转而服务于
经济条件更好的(better-off)需要更大额的贷款的客户。但这只是管理者
的目标的区别,并不是为穷人服务和盈利性的根本冲突。
1.1.5国内对微型金融界定的现状
查阅国内的文献,在08年以前很少有提到微型金融,而研究小额信贷的
文献很多。吴国宝(1998)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按照
6
1.绪论
商业化原则经营的,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信贷方式。杜晓山和孙若梅(2000)
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并
且,不管小额信贷具体的执行模式如何,均包含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一是
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一定规模的展开和服务于
目标群体层的含义;二是保证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机构持续性的含义。
在2003年的“小额信贷与中国扶贫"研讨会8上,众学者对于小额信贷的内涵
进行了讨论,人行合作司杨少俊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小额信贷,是指向分散
的低收入群体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一种额度较小的金融信贷服务。这些观点与
国际上日益流行的小额信贷的制度主义9视角相吻合。制度主义强调为越来越
多的具有偿还能力的用户提供持续金融服务以缓解贫困,从而实现增加贫困
群体福利的目标。目前仅有几篇国内针对于微型金融的文献,并没有对其定
义进行界定。许国新(2008)认为微型金融的兴起是对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的一种尝试,它涵盖存款、贷款、汇兑、保险、住房金融、小额租赁等多种
金融服务领域,可弥补由制度摩擦、规模歧视、外部环境缺陷等造成的金融
服务失衡。赵冬青,李子奈,刘玲玲(2008),指出,作为一种农村金融模式,微
型金融(microfinance)在印度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对帮助农村地区贫困
人口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
为在我国微型金融模式只对我国少数非常贫困的农村地区具有借鉴意义:正
规金融并不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市场;放松利率管制是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可持
续性的重要条件。
综上,本文从三个角度界定微型金融:第一,微型金融与传统的金融业
务,在额度上并不截然的界线,而且也不是以“额度”作为划分是否属于微
型金融的主要标准,微型只是相对于大宗业务的一个相对概念;第二,微型
金融是小额信贷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小额信贷强调的是关注贫困入口,
通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达到扶贫的目的,而微型金融强则首先调
8 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d=6354&key=小额信贷
9在小额信贷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着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之争。福利主义支持者认为,要增加贫困群
体与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就要把小额信贷的目标瞄准在特别贫困的群体上。制度主义认为不同贫困
程度的入都可以得到微型金融服务。他们强调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以增强机构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
发展。
7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机构可持续发展10和盈利性,其服务对象是那些有着迫切的资金需求的客户,
他们因为信息不完备、缺乏担保等无法从正规的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微
型金融致力于采用特定的模式,为这些对象服务,在盈利性和社会功能上达
到统一。第三,微型金融的信息不对称与我国学者普遍关注的农村金融与中
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共同的视角。在这样的界定下,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基于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微
型金融的特征,对比联保贷款与贷款代理人机制,探寻使微型金融的可持续
发展的商业化模式.
1.2文章结构
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几个角度对本文的研究对
象一一微型金融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微型金融研究的发展
历程,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做了相关的文献综述。从文献来看,从以扶贫为目
的小额信贷,发展到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体系,商业上可持续是
机构必经之路。而如何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微型金融构面临的最
大挑战。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的微型金融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指出其存在的
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目前在商业化运作上走在世界前列的孟加拉的乡村
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广泛采用的贷款方式一联保贷款的运作,分析了
其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机制,但同时指出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
分是本文的核心,论证并进一步完善了一种新的微型金融商业化的制度设计
一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其运作原理,指出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并对微型金
融商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展望。
10“可持续发展”和“覆盖面”共同构成评价微型金融机构的通行标准。在微型金融领域,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它可以被理解为从收入覆盖全部成本高收入覆盖除资本成本
以外的
全部成本的任何一种状态。按照一般观点,微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标准可以由低到高的经历如下
四个阶梯:第一,最低层次的可持续,业务收益不能弥补资金成本,也不足以弥补操作成本,要依靠捐
助和补贴才能运作;第二,业务收入仅能弥补操作成本;第三,业务收入可以弥补操作成本和低息补贴资
金的资金成本:
第四,业务收入可以弥补包括操作成本和商业性资金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这是最高程度的可持续发
展的概念,被称为“财务可持续’。
8
1.绪论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通
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交易成本高,
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国际上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的贷
款模式,联系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对新的贷款代理人制度对我国微型金
融机构的适用性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9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2.1微型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
微型金融源于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传统的发展经济理论认为,在发展
中国家和欠发达经济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导致的“贫困的恶性循环”,因
此,资金的注入被认为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经济不发达
地区,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却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广大贫困群
体处于正规金融领域的边缘地带,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金融中介理论致力于研究以上的失灵问题。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金融中
介存在可以降低单位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保险,减少参与成本,还可以金
融市场动态互补;作为信息共享联盟,作为代理监督者和一种承诺机制。尤
其是银行类中介可以在靓模经济和在收集借款人信息上取得相对优势。
Diamond(1989)的代理监督理论认为,银行的代理监督可以发挥银行的规模
经济优势,从而节约监督成本11。Ramakrishnan和Thakor(1984);Boyd,
Prescott(1986)指出银行尤其擅长处理存在信息缺陷的借款人,银行贷款
合同与其他债务市场上的合同有很大不同。Carey,Udell(1993)等人指出
银行可以通过监督借款人的表现或者通过其他服务,如存款账户,来获得借
款人的信息,银行可以用这些信息来设计信贷合同。人民银行研究局杨骏
(2008)指出,小额信贷本质是约束条件下的金融创新。从这个角度,微型
金融机构对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时,要解决“信息”、“交易成本”和“代理
监督”这些基本问题。
'1
Diamond,D.W.1989.Reputation acquisition in debt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7:828.61.
10
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2.2信息不对称与微型金融
2.2.1信息不对称定义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
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
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12。
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乔治·阿尔克洛夫(George Akerlof),
1970年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的论文,被认为是研究信
息不对称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率先提出了
“柠檬”市场(the“lemons’’market)的概念(“柠檬”一词是美国理语,
意为“次品”或劣等的货色)。在柠檬市场中卖方与买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有着信息优势的卖方往往会对买方的利益造成损害,长此下去,市场将逐步
萎缩直至消失
信息不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发生信息的时间不对称:二是发
生信息的内容不对称。从时间来看,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
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如果发生在事前,那么会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
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如果发生在事后,那
么将会导致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如果自己面临的风险可以通过某种
方式转移给别人,就缺乏积极性去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降低风险或减少成本:从
信息不对称的内容来看,不对称的信息可能是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是
某些参与人的知识。阿罗(1984)把这类信息不对称划分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
息。研究不可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Hidden action),研究不可
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Hidden knowledge)。张维迎(2001)精辟地
概括出信息经济学的不同模型的基本分类,见下表
12 http://wiki.mbatib.com/wiki/=信息不对称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表2-1:信息不对称的分类
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 隐藏信息((hidden knowledge)
3.逆向选择模型
事前(ex ante) 4.信息传递模型
5.信息甄别模型
事后(ex post)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2.2.2微型金融中的相关研究
目前,专门提出微型金融的概念,并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
很少。本文首先介绍信息不对称条下的信贷配给理论,然后对中小企业融资
中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下文分析我国微型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
信息不对称条下,信贷配给研究的集大成者是Stiglitz和Weiss。他们
(1981)提出的信贷分配理论认为,由于报出贷款利率低于瓦尔拉斯市场出清
利率,存在一种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其原因在于银行与申请借款企业之间存
在着信息不对称,借款企业了解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了解风险的统计分布
却不能准确判断这种风险。若贷方控制的利率上升将导致投资项目面临更大
的风险,因此利率上升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贷方的预期收益。因此,当对可
贷资金有过度需求时,贷方更愿意使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所以银
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
现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指出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
生的两种效应: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逆向选择效应指,在贷款发放
前,贷款人提高利率可能会导致风险较低的借款人被逐出信贷市场,剩下来
的将是高风险的借款人。道德风险效应则指,提高贷款利率会影响借款人项
目的选择,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得借款人选择较高的风险项目。这样,由于
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的因素,贷款人提高利率将会增加其风险,从而降低贷
款人预期收益。因此,贷款人在面对较高的贷款需求时并不会提高利率,而
是对借款人进行信贷配给。
在Stiglitz和Weiss之后13,信贷配给理论微观基础方面的发展又分了
’3弓l用彭志慧《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中部分综述,2005,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12
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在信息不对称假设下继续探索信贷配给问题,其研究
主要包括信贷配给与监督成本、抵押、绝对优先权准则以及小额信贷等具体
的问题。另一个方向是对不对称信息假设进行扩展,引入不确定性、不对称
预期等假设。
如Stephen D.Williamsion(2001)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监督成本与
银行借贷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即使没有别的导致
信贷配给的因素(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的作用,监督成本也可导致信贷
配给现象的出现。Williamsion研究的是纯粹信贷配给,即明显相同的群体中,
一些人获得了贷款,另一些人则没有。williamsion的模型证明了监督成本会
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出现。这一结论的现实意义,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贷
款人是无法观测借款人现金流,监管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借款人的融资状
况。Diamond(1989),Petersen和Rajan(1993)的理论模型表明,在借款
者的类型不明的情况下,会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会通过提供较高
利率贷款的方式验证客户的类型;当借款者的类型明确后,银行将重新对贷
款定价。Boot和Thakor(1994)证明,即使没有逐渐了解的过程,银行和借
款者关系的持续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贷款利率。Greenbaum, Kanatas,
和Venezia(1989),Harpe(1990), 和Wilson(1993)都指出了贷款人在
早期给予借款人补贴而在后来收回这些补贴的条件。Allen N.Berger和
Gregory F.Udell(1995)年的研究指出:大公司常常在公开的债券市场上融资,
小企业则一般要依靠商业银行,其原因是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更严重。由于
微型金融需求者自身特征,其与大型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很严重,很
容易成为大银行信贷配给的对象。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学者们从金融中介的类型及其与客
户关系的角度有如下研究:Berger和Udell(1995)首次明确的考察了大银行
和中小银行在贷款行为上的差异。他们利用NSSBFl989的数据,证明大银行
提供给小型的比率型借款人,即通过审查借款人的财务数据比率作出贷款决
策的贷款没有减少,而对小型的关系型借款入提供的贷款相对较少。De Young
指出,随着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银行业己经划分成两类,
一类是超大型银行,依靠企业“硬信息”发放标准化贷款,另一类是小型银
行,依靠企业“软信息”和建立长期银企关系来向企业发放非标准化贷款。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另~位美国学者Cole(1998)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得出大银行对于拥有正规财
务记录、企业规模较大、存在时间较长的借款申请人,更可能批准其申请小
银行则较多地采取相机抉择性的方法,它们更为依赖于与借款人事先存在的
关系,而对借款申请人的财务指标则给予了较少的权重。
国内学者在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张捷
(2002)指出,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上,相对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更具
有优势。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李永军(2001)也认为,在信息相对不对称的
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拥有信息优势,而这种
优势主要是建立在银企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曹敏、何佳、潘启良
(2003)的实证研究证明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越长久,它所获得的借款利率
越低。万解秋(2005)认为银行与企业关系往来中所获得的内部信息有助于克
服他们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微型金融机构的设置及运作模式应该注重
与客户长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在微型金融里的监督闯题上,Conning(1996),对农村各类融资方式的
比较中得出的本结论是:在自我融资、民间借贷、贸易信贷和银行借贷四种
融资形式中,抵押品要求依次递增,而监督强度则依次递减,较低的抵押品
要求往往要求较强的监督。这种替代效应存在的原因在于监督活动降低了借
款人的道德风险的范围,从而降低了抵押品的要求。Holmstrom和
Tirole(1997)认为,监督对抵押品要求具有替代效应,引进代理监督者可以
提高投资者的可保证收入,有利于促进融资。竞争性的贷款市场中,当生产
和监督活动受制于道德风险时,在小组联保中的共同责任条款下,即使当借
款人相对于外部人有监督优势时,潜在的借款者的勾结使他们不能顺利得到
贷款,将会促使同组监督的出现,这种同组监督将迫使各组成员偏向贷款方
所要求的方向和条件。微型金融业务中,担保品的缺乏,要求机构寻找代替
品来行使监督的功能,下文仔细分析联保模式和贷款代理人模式在这一点的
异同。
国内学者对于农村金融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相关结
论:周立(2003)把我国农村金融的问题概括为:信息不对称更严重,缺乏
抵押品,特质性的成本与风险并存,并且指出民间的非正式金融安排在解决
这些问题时,比正规金融安排有效。周脉伏、徐进前(2004)从信息成本理
14
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论和契约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现有金融机构距
离农户较远,导致其对农户融资信息成本高昂,缺乏自履约实施机制。解决
农户融资难问题,必须从农户缺乏抵押和担保这一硬约束出发,安排贴近农
户的金融机构,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充分利用人际信任和自履约机
制,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农户间的交易费用。辛德树、刘学忠,兰澄世(2005)
指出引入“中介一一担保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户贷款可得性。刘
锡良,洪正(2007)则比较了不同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
表2--2:市场、机构形式与交易成本比较
金融机构无息民高息民小额信合作金农村中大商业政策性
或市场/ 间借贷间借贷贷机构融机构小金融性金融金融机
交易成本或相互机构机构构
捐赠
解决信息道义约道义约5户联保更大范抵押或更严格解决市
不对称的束束和熟围内社担保的抵押场失灵
方式人监督区社员或担保
间相互
监督
签约成本由低到高
信息成本由低到高
管理成本由低到高
代理成本由低到高
单位(或由高皇b低
边际)成

洪正(2008)沿着Holmstrom和Tirole(1997)和Conning(2005)的
建模思路,指出,在我国农村地区,有效的融资合约设计是解决农村融资难
的重要途径。利用传统乡村社会自身在亲缘和地缘上的优势以及现代化农业
转型中的组织化资源,通过农民借贷合作化或者通过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中
介化,结合不同的监督方式,可以降低抵押品的要求,改善农户融资条件。
大量分散经营的农户都是微型金融需求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金融业务的
开展,可以充分借鉴农户融资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交易成本低,易于
监督的模式。
由信贷配给理论得出,微型金融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有着迫切的资金需求
的客户,他们因为信息不完备、缺乏担保,会成为大型的正规的金融机构“信
贷配给”的对象,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自己的发展。开展微型金融业
15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务的机构运营模式必须有独特的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及监督
的问题,做到几方面的创新:例如在金融制度上,要改造和新建立了一套适
合低收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的金融制度。在金融工具上要设计出既有
利于改善客户的信贷服务,又能使机构在经济上实现可持续的金融工具。才
能使微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下文将具体分析我国微型
金融在解决以上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16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微型金融现状
3.1.1发展历程
我国的微型金融起步较晚,从最开始的非政府组织(Non-Gorvemment
Organization,NGO)捐赠资金开始的小额信贷项目到追求商业化的微型金融,走
过了一条从学习个别技术环节、借鉴制度、到试图从中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
合理成分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微型金融在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
阶段14。
第一阶段是从1981年到1993年,属于完全的项目小额信贷试验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小额信贷只是作为国际援助机构扶贫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一种特殊的资金使用方式,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试验。如90年代初,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在我国开展
的项目,将扶贫作为优先考虑的领域,UNDP援助的直接扶贫项目16个,涉
及到探索缓解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途径和中国城市扶贫的领域,在中国的16
个省(区)的48个县(市)执行。
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是项目小额信贷与非政府
组织操作小额信贷共同试验阶段。明显特征是以探索孟加拉乡村银行(GB)式
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为基本目标,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
项目运作的规范化,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第一次将小额信贷作为一
种制度借鉴到中国是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展的“扶贫经
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具体目标是希望对信贷资
14汤灏,“我国小额信贷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上海社科院硕士论文,2007
17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金到贫困农户难、贫困农户还款难和提供信贷扶贫的机构生存难,这三个问
题通过试点项目寻找答案。在福特基金会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资金和技术支
持下,效仿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运作模式开展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的试验。
据有关统计15,自1993年至今中国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达到
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5000左右的农户,小的不
到1000户。在这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估计正在运行的有
100多个,真正能达到操作可持续性的机构屈指可数,能达到财务可持续性的
机构更是微乎其微。
第三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政府认识到小
额信贷对于扶贫的作用,政府开始采用小额信贷的方法开展扶贫,并把小额
信贷推广到全国多数贫困地区,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到户的措施。1996年中
央扶贫开发会议提出扶贫资金不仅要到县,而且要到村、到户。1999年中央
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指出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
的扶贫到户形式,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这
一阶段标志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小额信贷扶贫从由非政府组织、
社会团体,主要利用国外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转向了以政府和指定银行操作、
以使用国内扶贫资金为主,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但它的基本目标是为实现政
府扶贫任务服务,企图解决扶贫到户和还贷难问题,而没有长期持续发展的
目标和措施。从这一点考虑,这类项目不能称为规范的小额信贷,而将其称
为扶贫项目可能更合适(孙若梅,2003).
第四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至今,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一农村信用合作
社以及民间自发成立的各种小额信贷组织,大力开展小额信贷的阶段。2001
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
见》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条例》两项政策,在大部分
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推行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拉开了正规
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小额信贷的序幕,小额信贷在向更更广的微型金融迈进。
2005年12月27日,山西省平遥县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日升隆小额
15王绯,“小额信贷贷款模式与信贷技术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等学力硕士论文,2007
18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贷款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真正的微型金融机构出现了。2006年12
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
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产业资
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准备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
用合作组织等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意见》指出,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
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
了村镇银行一全面服务型的微型金融银行的概念,并对在不同行政级别地区,
设立村镇银行的最低资本标准。2007年银监会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
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到
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8年7月埔,浙江浙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温州市政
府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讲到,决定每个县区试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浙江地区
庞大的民间借贷迈向了正规化合法化。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的《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
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主
要为适应中西部欠发达农村中低收入人口提供的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
融服务。
最近一两年,我国微型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
的思路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微型金融形式来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从数量上来看,
截至2008年4月,获准成立的村镇银行共19家,银行全资持有的贷款公司
共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共8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成立,全国
36个省级分行也已全部揭牌存款规模列居第五位,拥有营业网点3.6万多个,
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2006年开始试点“定期存
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也已于2007年3月推广到全国各地。通过与农村信
用社、农村发展银行开展协议存款、购买金融债券等,将数千亿元资金返回
农村金融市场,随着其业务的不断扩大,将在微型金融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2007年9月在8省启动“服务‘三农’试点’’,国家开发银行
成立了专门的小额信贷事业部有望成为资金批发机构。下表是2008年8月在
16
http://www.china.com.cnlvlnewslchinal2008·071 16/content_1601 8702.htm
19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贵阳举行的“中国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中,来自人民银行的同志对我国微型
金融总量的估计,还未包括邮储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新兴的微
型金融机构:
表3—1:对我国各类微型金融组织(项目)市场总量的估计
机构客户贷款余额信贷员贷款余额
数量数量(亿元) 数量所占比例
小额贷款公司7 2.15 0.006%
非政府组织微型金融机构109 89035 3.36 353 0,009%
政府微型金融项目6 0,015%
农行扶贫贴息贷款13175 242.93 21万0,627%
农信社农户贷款52089 13297.61 46.8万34.315%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381 25200 65.029%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杨骏2008.08农村金融教育培训
从上面的发展历程看到,微型金融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其供给在不
断加大,那么其运行状况如何呢?下面分别从微型金融的需求特征及相应的
机构的供给方面,分析我国微型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3.1.2微型金融的需求特征
一,我国微型金融的潜在需求巨大:
中国一个规模庞大,情况复杂,处于转型时期,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
中约7.5亿为农村人口,且多数地区的人口密度很高,目前人均GDP约为2500
美元,但仍有1.35亿人口的日均生活水平一直低于l美元"。根据我国国务
院扶贫办发布的2007年全国贫困线标准,200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又
叫赤贫人口或不得温饱贫困人口)认定标准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5元
以下(此标准严重低于国际上对于贫困的划分标准),比上次标准提高了92
元;低收入贫困入口为农民入均纯收入786元至1067元之间,比上次标准提
高了109元。按新标准,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
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而按照本文前面所介
绍的,微型金融的服务对象除了贫困人口以外,还有大量的非贫困人口和微
小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微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
17赖金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商业性小额金融的作用”第八届中国金融论坛会议论文,2008年11

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BP的
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并且创造了50%左右的
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中国要在未来保持健康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微小企
业有更快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城镇地区,登记的个体户大约为2700万户,
而在农村地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无须注册的人群应该更多。然而,微
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及其合作伙伴
2007年在中国9个省份的调查,78%的中小企业和42%的个体经营者使用过非
正规金融。由此可见,中国对于商业性的微型金融需求强劲。
二、微型金融需求特征:
1、资金需求量小。比较灵散,信息难以书面化
农户是微型金融的重要客户群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
农村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规模经营较小的农户,由于自然条件,管理水平的限
制,其规模较小,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也较小18。农户居住相对分散,数量多,
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导致他嚣j的金融需求单笔业务小、零敏。根据200,6
年全国借款农户样本调查,农户借款额度在5000千元以内的占近50%,借款
在3万元以内农户占90%,3万元以上的借款农户只占10%。
表3—2:农户借款额度及来源
年内累计信用社民间其它
项目银行贷款%
借款额% 贷款% 借款% 借款
借款5000以下49. 86 50.00 64.13 51.53 30.95
500"1--30000 39.99 35.7l 31. 77 38.46 54.76
300◇1——5QQQQ 5.【l 4.46 2. 73 辱.96 7.14
50000以上5. 05 9. 82 1. 36 5.05 7, 14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年的调查数据
农户除了资金需求较小且灵散之外,还很少有金融机构认可的书面信息:
如收入证明,财务报裹,可供抵押财产等。农村的林木、农机、牲畜等资产,
流动性太强,银行不允许抵押。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
硪Ij,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_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
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有允许农民宅基地置换等,但是土
蛆孙立觋,《关于发展蔌型农是凌金互耽舍佟臻织数研究》, 吉辚大学颐±论文.2∞&年,{Z—≮5
21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能改变,能否被金融机构承认为保证资产,还有待商榷。
除了农户,在我国广大的城市人口中,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
业者,他们大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个体经营,所需的资金除了生产,经
营,还有子女上学,买房等消费用途。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无法向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收入证明,缺乏抵押品和担保人,因此,除了少数
入能够通过“社区推荐、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
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取再就业贷款19”之外,大部分难以获得所需资金。
另一类重要客户群一微小企业,则多集中在服务行业或是规模很小的制
造企业,他们规模小,通常雇用人数在10人以下,他们的产品往往没有特
色,缺乏及时完整的市场信息(地方市场之外),不发达的基础设施,缺乏
增值服务(如深加工、良好的包装),同类竞争者众多等。例如,对于广泛
分布在城市里经营服装、日用品以及食品的个体工商户来说,他最开始的启
动费包括摊位的租金,到工商部门办理执照,和第一次进货的货款,而开业
以后,每次批量进货时又产生了对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从几千元到几万元
等。而微小企业创业者、有很多是下岗职工、农村闲散劳动力、高校毕业生
等,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尤其是起步阶段,就缺少足够的不动
产作为信贷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多数不符合银行贷
款条件,被银行信贷配给排除在外。
2、风险大
这里的风险主要是指,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微型金融客户容易产
生信用风险。我国农户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
盾是必然的经济现象。小生产的盲目性很容易使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趋同,加
上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交
易成本较高,农业生产经营时常出现相对大的市场风险。农业是弱势产业,
增收潜力不大,其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明显,农业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风险系数大,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对于农户的贷
款也将很难收回。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GB)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的1983,
1991和1992年也出现了亏损。
19汤灏,“我国小额信贷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上海社科院硕士论文,2007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城市微型金融需求者的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其收入波动大,若其本人
出现健康问题或者意外事故,直接导致贷出去的资金很难收回。
对于许多微小企业来说,个体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竞争力相对较弱。大
部分微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或者承包型经,资金实力弱、管理人员
素质差、市场开发能力不足,加之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因而
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差,上述因素都会大大降低其抵御
风险的能力;同时大部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
行业或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均相对较高。资金贷给微小企业,面临的风
险较大。
3、融资期限短,时效性强
农业生产有其特定的生产周期,也就某种程度决定了其对于资金需求的
时效性,稍有迟疑,便会贻误农时,所以农户希望办理贷款的手续简便、灵
活。而我国诸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时间长达1个月,很多农户由
于因为手续烦琐、耗时太多丽不愿至g正规金融中介组织贷款。城市个体户及
微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及一些应急的消费性资金,也具
有是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的特点。
总结以上特点,发现,微型金融在我国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微型金融
机构开展业务时,应充分认识其需求主体的特点,识别其需求是否有效,衡
量风险与收益,采用适当的服务模式,才能实现持续性的盈利。
3.2我国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微型金融机构。他们分别来自:非政府
组织、政府主导类型,正规金融机构,以及专f.]的微型金融机构。但是大部
分微型金融需求者的资金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我国的微型金融还处于不发达
的阶段,下面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微型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1、正规金融机构的远离:微型金融的需求者是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和中
小、微小企业,大多位于交通条件差、信息传递不便的地区,且缺少金融机
构需要的以书面形式展现的信息,如收入证明,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等合格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等。且贷款规模小,缺乏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信息不
对称问题就更为严重。
根据Berger(1995)等人在分析银行组织结构与融资功能的研究,大银
行的组织机构庞大,专业人才多,网络分布广,因此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
以及运用标准化的贷款合约向信息透明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
势。他们的研究还发现,银行规模与申请贷款企业的规模以及贷款额之间存
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离所交易银行营业部之间的空间距离和银行的
规模正相关:大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较少采用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形式,更多
地使用信函和电话等通讯手段:银企融资关系的持续时间与银行规模负相关,
即小银行与客户之间拥有更加长期专一的交易关系,大银行的客户则具有更
大的流动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银行在向微型金融需求者贷款时
产生“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的问题,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
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往往对其实行“信贷配给’’政策。
在我国,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抓大促重"战略,逐步从欠发达县
域经济中退出,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县级以下机构,其中中国农业银
行机构数从1997年末的63676个下降至U2003年末的36138个,2006年5月时为
31004个20,就算没有撤销的也位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城。农村信用社也
纷纷撤销村一级机构,总体上金融机构在远离微型金融需求者。这种远离,
使金融机构本就十分脆弱的信息收集和及时更新的功能更加弱化了。另外,
即使大型金融机构在地方上设有分支机构,其经理人员也会经常调换,使得
其对地方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能够
了解微型金融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其经营信息,
因为微型金融需求者缺乏经营透明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其信息不具有“公开
性"(openness)。
2、专门的微型金融机构未能发挥其信息优势:
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有的学者运用“小银行优势”理论来解释中小
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是的信息优势问题。关于这种信息优势, 一
Banerjee等((199L4)提出了两种假说。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10ng term
Zo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5/25/content 4597396.htm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interaction hypothesis)。这种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
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通过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
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
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种假说为“共同监督”假
说(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型的中小金融
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
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
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说来,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
监督更为有效。
而在我国微型金融实践中,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的贷前调查,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乡村党政组织的推荐、介绍,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评估也更多
的是建立在感性认识而非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信用低者偏好赖账,发展潜力
小的农户对资金需求大,需求最急切,有些农户在签约前会隐瞒自己的信息。
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小额信贷机构并不充分知道债务人类型。
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本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而根据银监会2007年第
8号通知,“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设立村镇银行,其股东至少有1
家为持股比例不低于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且主要发起人为出资额最多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其运营上难以摆脱母银行的影子。刘渝阳(2007)对于
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一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进行调研后指出:作为纯商业
组织,村镇银行必须追求收益最大化,必须力图规避风险。银监会虽然规定了
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
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前10户贷款余额不
超过股本金的50%",但是,作为商业机构,村镇银行必然会以规模来提高本企
业的收益。截止调查时,惠民村镇银行最大单笔贷款已经达到60万元。惠民
村行对农户信用贷款比例较小,农户还没有成为惠民村镇银行贷款的绝对主
体。惠民村行对农户的信用贷款只占到贷款总额的43%左右。而且其存贷比高
达2.74,甚至高于全县平均存贷比2.1,资金外流程度更高。做为没有历史包
袱的商业化的村镇银行,不能避免地“嫌贫爱富、喜大厌小",即使监管机构
做了限制性规定,也不愿意深入下去,解决其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交易成本高,利率受限,机构不可持续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信息的强烈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达尔曼(Dahlman)在回顾交易
费的各种定义后认为,交易费用包括搜寻和信息费用、谈判和决策费用以及
政策和实施费用。在金融机构与客户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
机构搜寻符合他们贷款标准的农户的成本很高;成功达成融资合约的费用也
很高。对微型金融需求主体行为的不了解,使金融机构监督还款的成本很高。
微型金融中交易成本高存在于两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高,其发生
成本的主要环节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多信息以尽量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
称造成的潜在风险所必须支付的信息成本以及金融机构在对广大、分散的小
额信贷客户进行贷款管理所发生的费用。交易成本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
机构采取了不恰当的业务管理方式和贷款程序,造成客户为获得贷款需要付
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较高的交易成本,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2005)认为“农村金融能
否成功与利率政策关系极大,国际上成功的小额贷款利率一般为30%一70%。”
原因在于,从贷款方式看,商业银行属于批发性质,丽微型贷款则是零售性
质,成本高出3%-5%,从运营方式来看,商业银行为一次性贷款,每周每月
自动还款,而小额信贷则需要信贷员送款收款到田间,成本要高出10%一20%。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有抵押物才能使贷款风险较小,小额贷款纯粹是信用贷
款,成本高3%-5%,还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做后盾,没有这种优势的微
型金融多支付3%-5%的成本,总计下来,小额信贷的成本较一般商贷成本要
高出24%-45%。
以我国最近成立的诸多村镇银行为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工作人员要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需求者的信息和状况,然而由于贷款农户分散,贷款规模
小,村镇银行的工作成本非常高。在中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交通、通讯等条件恶劣,更是加大其信息搜寻成本。而且为了达到村镇银行
“服务三农”的目标,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做过规定,其上浮比例
低于农信社。同时,目前村镇银行在吸储上能力有限,这样一来,村镇银行
陷入低收益、高成本的状况,收益率在短期内难以提高甚至会出现亏顺。在
四川南充,据南充市商业银行统计,要达到村镇银行的盈亏平衡,存款余额
要有5000万元以上,贷款余额要有3000万元以上,并且不良贷款率要保持在
1%以内。这样的存款和贷款规模对于刚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数目。
David S.Gibbons,Jennifer W.Meeha(2000)在对分别来自菲律宾、玻
利维亚和乌干达的三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案例研究中发现,上述机构的有效贷
款利率为42.8%,42.0%和87.0%%,他们据此认为,小额信贷的恰当利率应
该在35-51%之间;国际移民政策发展中心(ICMPD,1999)在对波斯尼亚和黑塞
哥维那11家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分析发现,有效利率在16—25%
之间。另外根据尤努斯在中国接受采访时的回答,Grameen Bank的利率在各
个地区有所不同,平均利率在20%左右。
表3—3 2000年部分农村小额信贷项目贷款总额和名义利率
项目名称贷款总额(万元) 名义利率(%)
洛南小额信贷5110 5.88
虞城扶贫社小额信贷478.2 15.6
安康小额信贷857.32 13.43
青海WFP/IFAD小额信贷2488.2 6.5
仪陇小额信贷483.33 15.6
赤峰小额信贷167.51‘ 16
平昌小额信贷680 8
注:本表数据主要来源于《小额信贷十年》以及相关资料援引或推算
2003年天津下岗女工小额信贷项目贷款总额为1711.2万元,名义利率
为6.9%。从以上表中看出,我国小额信贷的利率基本在16%以下。其中,规
模最大的洛南小额信贷、天津下岗女工小额信贷项目、青海WFP/IFAD小额
信贷的利率都在7%以内。可见,中国小额信贷的利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基
本可以认定为一种可能导致亏损的政策性业务。在实践中,目前这些项目也
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项目的贷款利率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但上
下浮动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特别是利用国家扶贫贷款由政府操作的小额信
贷项目,资金额度大,范围广,利率被严格限定在很低的水平。此外,对于
民间的微型金融机构,央行特批的6个省区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不得低
于基准利率的0.9倍,不得高于基准利率4倍,其余的都只能按照商业贷款
的基本利率计算。
低利率造成微型金融机构的收入无法覆盖操作成本,一方面逐渐蚕食目
前的微型信贷规模,另一方面打击了投资人对小额信贷机构投资的热情,造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成微型金融机构生存环境恶化,无法实现可持续经营。其次,低利率政策使
贷款户缺乏必要的压力,造成小额信贷是一种“白送”的礼品,可以不按期
归还甚至根本不必归还的想法。在实际的资金使用中也感觉不到压力,对于
贷款应用容易产生松懈的情绪,从而造成类似以前国家扶贫贷款项目中遇到
的高不良贷款率的问题。最后,低利率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贫困者手里。
由于利率低,借贷者有利可图,一些手中握有权势的人便积极钻营门路,设
法将贷款转移给他人,从中获得好处,使贷款并不能真正到达资金需要者手
中。
三、监督不足,贷款损失多,影响盈利’
在我国农村地区,分散的农户的融资契约应更多地依赖人际信任而非制
度信任。卢曼(Luhmann)曾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和
制度信任(institution trust)。人际信任是以人与人交往中建立起的情感联
系为基础的信任,制度信任则是以人与人交往中所受到的规范准则、法纪制
度的管制和约束为基础的信任引。我国农村还基本上属于传统社区,农户的流
动性不大,人们之间接触较为频繁,传统的道德约束较强,人际信任占主流
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接近"农户的私人借贷和各种“会”一一抬会,
合会等民间金融形式。而当金融机构远离农户借款者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严
重,不能利用这种人际信任,而金融机构的机构监督又不能起制度信任的作
用。这具体表现为:很少有金融机构会用法律手段来强制借款农户还款,如
对违约农户进行起诉等,因为高额的费用,使金融机构得不偿失。农信社在
给农户发放贷款后,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
户头多、工作量大,使得监督农户资金使用情况显得异常困难,,则农户没
有动力及时还款,形成坏账,进而影响微型金融机构收益。
21楼远:“非制度信任与非制度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一个分析”‘财经论丛》,2003.11
3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
表3--4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县域分支机构的整体不良贷款率(x)
Ⅱ来自中国人R银行杨傻“中国&村金融敦百培“”2008 08
从表中看出,我国涉农金融机构的不良率同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世
界上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Grameen Bank 2005年的坏账率只有3.95%“。
在微型金融活动中,监督方式可以分为无监督(如信用贷款),直接监
督(如民间贷款),代理监督(如金融机构贷款),同组监督(团体贷款)。
不同的监督方式有着不|一j的成本,影响到微型金融需求者的融资条件。在直
接监督中,其成本就是为实施监督和控制活动所花费的监督活动成本,而在
代理和同组监督中,监督者还必须给予其激励实施监督活动。例如,在同组
监督中,连带责任合同使得每个借款人必须给予激励保持努力和作为其他成
员的监督者。在我国微型金融贷款模式中,以上监督方式都有采用,但是所
起的作用不太大,与我国复杂的现实情况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
了创新贷款模式的要求。
“GB 2005年财务报表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4.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利弊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国的微型金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严重的问题,世界
上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联保贷款是比较
经典的模式,我国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并逐渐推广这一模式,但是
其对中国是否适用?其运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下文将进行分析。
4.1经典的小组联保贷款
一、孟加拉Grameen Bank模式:
截止2006年5月,它已经拥有650万借款人,97%是妇女,拥有2211个
分支机构,在70370个村庄提供服务,覆盖了孟加拉国所有的乡村。Grameen
Bank的一个银行分部由一个分部经理和一些中心经理组成,覆盖15—22个村
庄,首先是经理和工作人员访问每一个村庄以熟悉当地环境并确认潜在客户
和宣传银行的使命、作用以及银行的运作模式,贷款人被鼓励找到5名有共
同想法、经济条件类似、乐于相互信任的入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是同村
居民,一户只能有一名成员在这个小组里,第一阶段只有两个人可以获得贷
款,观察一个月看小组成员是否遵从银行的规定。只有这次的两个人偿还本
息六周后,小组的其他成员才可能获得贷款。由于这些限制,存在持续的小
组压力促使个人保持良好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组的集体责任是贷款
的担保。
其次由6~8个小组共同组成一个中心。中心每周举行一次会议,基本与
每周的还款时间同期。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参与下,中心成员集体讨论目前关
心的共同问题,如归还贷款、开展项目等,并做出一致决定。虽然借款是个
人行为,最终由个人决定,但小组中的五个人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起到
联保的作用。这是很重要的制度保证。为此,有亲属关系的不能在同-d,组,
4.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利弊分析
以防止亲属关系影响到联保作用。如下图表示:
图4—1:联保贷款图示
在贷款的过程中有一个中心会议制度:GB规定,6-8个借款小组组成一
个中心。为了便于管理,一个中心必须在一个自然村里。如果一个自然村较
大,也可以设立两个以上的中心。中心设正、副主任各一入,负责召集中心
会议。中心会议的任务:(1)放贷还贷;(2)开展互助、培训等活动;(3)
交流经营与信息; (4)调解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5)出售良种、树
苗、手工艺品等,以改善借款贫困者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
GB小组先要接受至少7天的培训,直到合格为止。银行工作人员负责培
训,包括从教会借款人签名,到讲解GB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还有对穷人自
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发等内容。在得到银行营业部经理的正式确认后,小
组才开始贷款活动,并且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即决定小组中哪些成员可以
先借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
这样,小组成员在其他成员的压力下遵守纪律、按时还款,同时在困难
时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不遵守纪律时,还会在小组的一致决定下受到
处罚,甚至在还清贷款后被开除出小组。小组成员荣辱与共,互相监督,互
相帮助。至于资金的取得、资金的运用,以及个别成员遭遇经济困难时的解
3I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决办法,也往往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银行并不直接监督贷款的运
用情况,而是通过出席每周举行的中心会议,了解资金的运用情况,对运用
不良的资金项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对中心集体讨论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
这样,农户将被动接受贷款转为主动参与决策,在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
我约束的过程中,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印度尼西亚联系银行制度(PHBK)
联系银行制度(Program Hubungan Bank dan KSM即PHBK)是一个由印尼
的中央银行和德国政府的技术合作的代理机构发起的小组信贷项目,它是在
印尼农村广泛进行的银行和互助小组(SHG)合作的项目,它将银行和农户互助
小组通过小额信贷机构这一中介联系起来。
到2000年,这一联系银行制度活动己在23个省的1 161个银行分支机构
中进行,212个非政府组织和25364个互助小组参与进来。客户总数达480168
个,贷款额为1224亿盾,储蓄额为67亿盾,贷款的偿还率超过96%。PHBK
项目服务的群体似为收入层次略低些、较集中于小企业和小农以及家庭主妇,
以前没有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
PHBK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
1、模式1:借款小组作为金融中介,银行提供借款给小组,小组再借给
小组成员,非政府机构向小组提供有关记账和金融中介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如
下图),支持期长达9个月,PHBK向非政府机构支付培训和指导活动的费用,
同时也培训银行。
在该模式中,银行承担信贷风险,银行员工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负责,银行
会审阅小组借贷历史。银行一般也会要求小组呈交小组的成员名单和他们企
业简介。银行会从这中间选择企业并随机的访问他们。银行开始小组贷款是
很小,很短期的,随着对小组的偿还能力的了解,这一贷款期限和规模允许
增大。理论上,小组也需要通过在获得贷款之前每月储蓄固定的金额证明他
们的储蓄能力,事实上,很多小组长从小组成员那一次性收集所要求的强制
性储蓄额并存入银行。在松巴哇岛,借贷银行远离信贷小组,银行依赖于非
政府机构收集小组的偿还款,银行每月支付给非政府机构初始信贷的0.2596
作为收集款项的报酬。BPR允许借款人将还款支付到BRI-UD的分支机构。然
后再转到银行。理论上,信贷小组也从其成员那评价贷款要求。这是在成熟
32
4小组联保贷献模式利弊分析
的小组作为真正的信贷机构。松巴哇岛的小组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考虑到
培训小组以及满足项目要求,小组获得第一笔贷款要等6个月才行。其他BKK
和LKP借款人只要几天或几周。
2、模式2:类似于模式1,只是非政府机构作为金融中介借款给小组时,
而银行借款给非政府机构。因此,非政府机构既作是金融中介,又是培训小
组。非政府机构承担全部信贷风险。理论上,银行只关心最终贷款人的信
用评级。因为他们的偿还已录决定了非政府机构是否有能力偿还给银行。而
实际上,银行并不关心每终贷款人的信用评级。非政府承担了模式l中银行
承担的信贷风险。然而,非政府机构一般对与其小组非常了解。所以并没有
正式的结构化的信贷分析。和模式1一样,该模式要求对信贷小组很熟悉。
而且形成小组、非政府机构和银行之间的联系是很费时的。因此,首次编入
的小组要等待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贷款。
p龈渊
醣女趟摧剥
塑塑哩擎=多鬯塑
■J ∥丽灞
迎一。——。
3、模式3:银行借款给一个引导小组,每组的成员都会获得每一贷款的
微型盘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一部分(如下图)。每一成员负责偿还他所承担的贷款,如果有一个成员没
有偿还,其他成员有义务偿还这一部分。银行一般招募小组参与这些贷款,
银行鼓励那些在分部市场或社区有好的地位的成员组成自己的小组。同时,
银行也通过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村庄或地区领导人工作来确认小组,一般的
每一组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人,这一领导人在对小组的贷款进行担保前,
在银行有很好的声誉。这个领导人对贷款提供担保。银行或者是成员支付领
导人佣金或者是领导人承担这一任务但没有报酬。个人经常愿意承担这一责
任而没有报酬因为在执行这一任务时获得了地位。在这模式中,项目只要培
训银行,由银行组织并训练小组。这一模式比其他两种的成本要低.并且由
于培训投资于银行而不是小组,银行中途退出的可能小于小组退出的可能,
这样浪费资源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然而,对银行来说这一模式的成本高于其
他两种。非政府机构并不参与这一模式。
磷毹鳞酾蝴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瞬嘲%蚓-___________一滞_。-·酬。·_·I__鬟___鞫___醐。_糖___自__。瀚一捌-一·d
图4—4
甘。蛆啦臻
小组一旦组成,保险程序就和模式l一样。小组领导人承担收集小组成
员还款的责任。银行进而从领导人那收集偿还款。他们一般投资很多培训引
导小组记账、管理和其他商业技巧。各个BPR对强制储蓄的要求不一样。和
模式1、2一样,领导人一般对小组先放贷小额的短期的,随着对小组偿还能
力的了解而增加放贷规模和延长期限。这一模式对引导小组的要求低于模式
l、2对信贷小组的要求,而且个人相比其他模式更加靠近银行。因此,组成
小组到获得贷款的时间可以少到几天或几周。
事实上,很多银行、非政府机构和借款小组参与到借贷活动中融合了三
种模式的很多方面,例如,有些银行把非政府机构作为金融中介,并对其提
供的金融服务支付费用,但不要求其承担信贷风险。有些借款人组成一个引
导小组,并把贷款分给每一成员,但要求成员支付一个由小组保留的利差而
34
4.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利弊分析
后用于放额外的贷款给成员.
PHBK现在并不鼓励银行借款给非政府机构并把他们作为金融中介(模式
2),因为事实证明这是很难执行的。在这一模式中,违约率很高主要是因为
很少有非政府机构有能力作为可行的金融中介。而模式1的运行成本很高,
很难扩展,因为小组作为金融中介要求很多的训练和支持。同时该模式只有
在低人口密度地区交易成本很高的时候才是必要的,因此,像爪哇和巴哩这
样金融中介已经覆盖的很广的地区,项目现在主要是关注于模式3的推广一
一直接连接银行和引导小组。然而,在NTB、North Sulawesi和South
Kal imantan,项目经理相信金融中介的低密度使得模式3中的直接的银行借
款人连接是不可能达到很多乡村居民,项目继续支持非政府机构和小组作为
金融中介(模式1、2)。
银行和非政府机构受到印尼银行员工和顾问进行指导管理,非政府机构
对作为金融中介的小组进行指导管理,只是简单的引导贷款的小组由银行承
担此责任,这些指导在更加复杂的借贷模式和偏远的地方成本相当高。
4.2联保贷款机制分析
通过以上经典联保模式的介绍,不难看出,小组贷款的基本模式是要求
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借款人组成小组,小组成员互相提供担保,
只有提供这种担保的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通常如果小组成员中出现违约,
其它小组成员将代其履行还款责任,否则全体小组成员均将无法继续从银行
取得贷款,而违约的借款人将面临来自其它小组成员的巨大社会压力。由于
小组成员通常相互熟悉,因而在组成小组和提供互保的过程中实际上代替银
行进行了客户甄别和信用增级,解决了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抵押担
保不足的问题。同时小组也在贷后管理和还款等方面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
实际上是小额信贷机构将小额信贷管理成本转嫁给借款人小组,以成本外部
化的方式解决了交易成本高的闯题。
小组贷款的核心是将目标客户群的“社会资产”作为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35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的关键黝社会资产’’是指个体在某个团体或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及相应的权责,
个体可以依赖这种社会资产来保障其某种权益(Sobel 2002)。简单而言,
社会资产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或组织关系。小组贷款中,信贷机构利用借款
人在小组中的社会资产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4.2.1小组贷款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作用机制
小组联保贷款模式下,在借款合同签订前,那些互相之间比较了解且风险
水平相近的借款人会自动组成联保小组(Peer Selection),并把风险较高
的潜在借款入排除在小组之外。通过这样的机制,贷款机构实际上把风险识
别责任的绝大部分转嫁给互相之间更加了解的潜在客户群体。这种信用发现
功能,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Ghatak,1999)。
在合约签署之后,贷款机构实际上面临两类道德风险问题:一是借款人
不努力进行投资或工作,或将资金用于那些具有更高风险的项目上去;二是
即使借款人投资成功却隐瞒获得利润的事实而不归还贷款。小组贷款要求联
保小组成员彼此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会促使小组成员对其它成员是否进行安
全投资和努力工作,以及是否履行还款责任进行监督。由于小组成员通常为
社区内相互熟悉并具有人缘关系的人群,对于其它成员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
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同伴压力(Peer Stress)、以及采取动用亲友劝说、声誉
影响等能够对违约成员的社会资产造成威胁的手段促使其还款。
4.2.2动态激励的作用机制
动态激励指微型金融机构将借贷双方对于未来的预期和对历史记录的考
察纳入合约框架,实际能够促进借款人改善还款行为的机制(焦瑾璞、杨骏,
2006)。
根据焦瑾璞、杨骏的研究(2006),动态激励机制可分为两类:一是简
单的重复博弈,即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后续的还款过程中表现良好,那么他就
23在《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0/2001一反贫困》中,人们的资产被分为五类:(1)个人资产,如劳力、
技能、健康:<2)自然资产,如土地;(3)物质资产;(4)金融资产;(5)社会资产,以取得他人信
任和互助为主要内容以及穷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等.
36
4.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利弊分析
可望反复得到相同的信贷服务,两如果借款人发生拖欠或者未能偿还贷款,
他再次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随之降低,甚至再也借不到任何贷款。二是在第
一类的基础上,还款表现良好的借款人将可望在后续借贷中获得更高额度的
贷款,即贷款额度的累进制度(Aggressive Loan/Step Loan)。
动态激励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在于其可以用较小的贷款额度来进行尝
试,以发现借款人的真实信用水平,在长期的重复博弈中发展借贷双方的业
务关系和借款人的信贷记录(Ghosh and Ray,1999)。另一方面,由于对于
低收入人群贷款供给的稀缺性,一旦借款人不按时归还贷款,则意味着其放
弃了几乎全部的借款机会。而这种后果是在合约签订前就为借款人所知的。
因此,借款人将会在权衡拖欠贷款和丧失借款权利的成本后选择还款,从而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风险。
4.3小组联保贷款在我国的适用性
我国早期的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微型金融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扶贫
社’’模式,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都是借鉴了GB的小组联保模式,例如
典型的组建小组的方法是:社员自愿组成5人小组(直系亲属不得在同一组
内),一般6—8个小组构建一个中心,分别选出组长和中心主任。小组成
员间要互相帮助和监督,并发挥联保作用,形成自身内部的约束机制。每周
由中心主任和信贷员召集所有成员参加的中心会议,主要是检查项目落实和
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等。但是运作过程中,发现GB的小组
联保中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成分。
一、小组贷款一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容易做到,
但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担保却较难做到。自从生产队的解散,实施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户习惯了以个人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对于集体
性的活动不太积极。况且各地农户的收入差别很大,除非是有着亲密的血缘
关系的,否则不愿意进行互相担保。而且即使一开始建立的小组,成员愿意
相互担保,但随着小组成员经济情况的变化,经济条件好的成员,从自身利
益出发,不希望和比自已条件差的成员同组,这样小组很容易出现瓦解的情
形。
37
徼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二、中心会议制度。中心会议制度被认为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
式的最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实践证明实行这种制度在我国却非常困难。由于
其强制借款成员必须参加中心会议,这种强制性要求可能影响借款人的正常
经营运作,耽误其工作时间,其次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所以时间一般会比较
长,人多可能导致并不能很好的讨论问题,这对中心主任的要求比较高,要
是中心主任不能很好的主持大会,可能导致会议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而没
有收获,同时由于人多,而大家的问题可能并不一样,这种集中讨论可能存
在一些人对其他人的问题并不感兴趣,这样对其他人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
而且也没有耐心继续下去。最后由于中心会议只是中心主任参加,其他都是
借款成员,而借款成员的问题可能各不一样,这样可能存在借款成员的问题
中心主任并不能解决或者是提供咨询和帮助支持的情况。
三、跟风现象:农民崇尚示范,易于跟风这个问题早在恩格斯曾《法德
农民问题》就已经提出,恩格斯说组织农民要通过示范,单靠说教是不行的。
事实上,跟风是_把双刃剑,在推广微型金融的过程中,只要一家取得成功,
往往将对微型金融的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一旦有人拖欠贷款或
者退出小组,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机构拖欠率的提高或者是客户的
大量流失。
由于以上问题,小组联保形式未能在我国的取得广泛的适用性,下面介
绍一种新的模式一贷款代理人,分析其在解决微型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
原理。
38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5.1代理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代理制度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制度,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繁荣而产生
和发展的。现代商业经济中,比较常见的代理人制度有保险代理人、国际货
运代理人、民航代理人、税务代理人等。其中,保险代理入制度在我国保险
行业运用广泛,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引进了保险
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其对国内保险市场的
有效拓展,证明了这一制度的优势,因此受到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重视,并
被广泛地采用。为了把它纳入法制和规范的轨道,我国自1999年举办了全国
范围内统一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并对考试合格者发放资格证书,进行有
效的监管,确保每一个投保人与被保人的利盏。自1999年到2006年,我国
已有100多万人获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
贷款代理人(Loan Agent)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伴随着
住房抵押贷款的兴起而出现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管理规范的专
业代理入职业。贷款代理人的工作被定义为“代理客户借贷资金,并协助他
们完成填写贷款申请、提交所需文件、办理贷款等”。
在许多情况下,商业代理人充当推销员的角色。贷款进程始于正式会议
或与潜在客户的电话接洽,贷款代理人在此期间可取得客户的基本资料,了
解客户的贷款意愿,同时向客户解释不同类型的贷款和信用贷款条件。贷款
代理人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协助客户填写所需要的申请表。建立申请资料
档案后,贷款代理入开始分析和检验,确定申请客户的信用。通常通过客户
的信用历史和电脑自动评分系统,代理人可以很快得到客户的信用评分。这
个分数代表了特定软件程序下的客户信用估计。如果不能获得客户的信用记
39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录,或客户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贷款代理人可以要求客户补充财务资料,
在商业贷款中,还可要求复印企业的财务报表。代理人经过授权后可以签署
贷款,每个公司的授权额度不等,例如CashCall公司的小额贷款权限为每笔
1000美元——20000美元。而数额较大的住房抵押贷款等需要报送机构由专
业人士审批。
贷款代理人通常远离自己的办公室,转而依靠笔记本、移动电话与贷款
机构和客户保持联系。贷款代理人常常往返于客户的办公室和家中,完善贷
款申请表。大部分贷款代理人的工作时间为标准的40小时/周。完成一笔贷
款后,贷款代理人获得的佣金少则500美元,多则10000美元以上,这取决
于贷款数量和贷款利率而定。根据UVF(United Vision Financial Company)
介绍,在2006年该公司30%的贷款代理人收入超过了20万美元24(美国人均
收入为36276美元25)。所以,贷款代理入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保证一定的
生产效率,他们的收入是相当客观的。
美国的贷款代理人一般都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为银行、住房抵押贷款
公司或者专门的贷款代理人公司工作,例如Westfield Bank,CashCall Inc.,
Sequloa Pacific Mortgage Company,United Vision Financial Company
等。为贷款代理人公司工作的代理人不仅要寻找借款者,还需要主动寻找贷
款者,例如退休基金、私募基金、人寿公司等,这类代理人向借贷双方收取
费用,因此收入更高。
在美国成为专业贷款代理人,只需要高中毕业证书、基本的计算能力、
电话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良好的表述能力等。进入公司后,代理人
还要接受代理法、合同法、实物资产股价、交易技巧、职业道德培训、农场
经营、会计等课程的专门培训。由于贷款代理人队伍的逐渐壮大,有许多学
校、机构开展了有偿贷款代理人培训业务,例如Cal ifornia School of Real
Estate.Texas Real Estate Commission,Wes-State Mortgage.Inc等。
24
http://www.careerbuitder.corr。
25
http://news.x{nhuanet.corn/fortune/2007—03/28/content 5907073.htm新华网
40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教代理^制度分析
5 2贷款代理人模式的提出
5 2 1贷款代理人模式的原理
经过上文分析发现,融资活动是一种虚拟的、跨时期的交易行为,是当
前的现金流量和未来一系列现金流量的交易,因而,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越多,资金贷出方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要减少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
降低金融风险、促进交易顺利进行而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也就要高得多。正
是因此,解决微型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本上需要一种贴近客户的制度,
来了解客户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同时,
得益于保险代理人制度与美国的贷款代理人职业的启发,考虑将代理人制度
引入微型金融的信贷业务中并刨建贷款代理人制度。这些代理人的共同特点
是:对于微型金融客户的信誉、资产经营状况、预期收入等都有较好的了解,
并能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能够快速作出贷或不贷、贷多贷少的决策,或者至少
能真实、准确、系统地反映出借款人的相关信息。这一方面会减轻因信息不
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遏制
贷款客户的道德风险,因为金融机构对借款人信息了解的越多,对担保的要
求会降低,从而提高贷款的可得性。同时,贷款代理人与金融机构是一种松
散的扁平式结构,减少金融机构的固定支出。他们的薪酬更多地取决于自己
的业绩,有利于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提升。如图所示: ≤/拦\\
藤囔鲡蛹潮⋯_>《一一~⋯⋯葫磊磊蟊磊翮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5.2.2代理人制度的基本规定和主要特征
由于行业、国别的差异,微型金融中的贷款代理人制度设计不可照搬保
险代理人行业与美国模式,需要重新定义。
贷款代理人制度是适用于有资格开展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一种创新经
营模式。它是指贷款代理人根据委托人(金融机构)的委托,在授权范围内
代为办理贷款业务,尤其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一种经营模式。贷款代理人的职
责是开展贷款业务,包括搜寻客户、客户资质审查、帮助客户提交贷款申请、
客户维护、风险监控等。贷款代理人根据业绩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贷款代理人制度:
一、贷款代理人是金融机构的代理人。所谓代理入是指在代理权限内,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之人。贷款代理人必须与金融机构订立
委托代理协议。而代理人的资格取得,是以代理人自身的资产质押或抵押为
经济前提,区以代理人自己的财产承担经济责任(而不是行政责任)为基础
的代理关系。在这个基础之上,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其他代理事项。
二、贷款代理人根据业绩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贷款代理费是贷款
代理人代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应当获得的报酬。贷款代理人代金融机构办
理贷款事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委托代理协议的规定支付报酬。
三、贷款代理人以金融机构的名义,在金融机构的授权范围内代为办
理贷款业务的行为,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类别,由金融机构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责任或不承担责任。即由于贷款代理人的有效代理行为,使得借款与金
融机构之间形成贷款法律关系,其法律后果由合同中规定的一人方或双方承
担。
四、贷款代理人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专业代理人,也
可以是兼业代理人。贷款代理入应当具备金融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在授权
范围内开展业务。越权行为产生的后果因由贷款代理人承担。
概括得出,微型金融业务的贷款代理人是这样一种制度:贷款代理人通
过抵押或者质押自己的资产,获得一种代理金融机构从事贷款业务的权利,
承担一定责任,从而获得收入。
42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5.2.3贷款代理人与银行客户经理的比较
客户经理制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指定专人作为“客户经理”,推销银行产品,
采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与
客户建立一种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从而达到客户资源配置优
良化、金融服务商品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最早在零售业务
中设立。即银行对零售业务市场的单个大客户提供个人贴身服务。由于效果
显著,到70年代后期,客户经理制被广泛运用于公司批发业务中。自20世
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大举推广客户经理制度。其中的信贷客户经理
与贷款代理入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共同点:二者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业务。二者都要主动调研、
识别客户需求、制定方案计划、参与风险管理、定期总结。在与客户联系和
沟通过程中,客户经理负责收集客户各种信息,包括需求信息、财务信息、
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行业和产业市场信息等;对收集的信
息进行分类整理归入客户资料档案或输入客户信息系统终端,为新产品开发
提供市场调研资料,或经常与产品经理沟通客户信息;同时,将有关客户财
务方面的信息、资信方面的信息传输给风险管理部门,为控制客户风险提供
预警信号。同时,认真对待普通客户的需求,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
度地降低普通客户的不满。对于有授信业务需求的客户,客户经理负责相关
的资信调查及具体授信业务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备性。客户经理要定期对所负责客户在银行全部业务的信息加以汇总
分析,检查营销效果,发现客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并提交有关部门或上级行加以协调落实。在这个层次上,客户经理制与贷款
代理人制度有相似性。
二、不同点:首先,二者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不同。信贷客户经理是隶
属于金融机构内部的员工,他们之间是雇主——雇员的关系。而贷款代理人
一并不直接隶属与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是委托人——代理人的关系。如
果机构内部信贷经理人员过多势必造成机构臃肿,增加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
行成本,因此在县域金融内,信贷经理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众多的小额
贷款需求。而贷款代理人则不存在上述问题,代理人开展信贷业务赚取的是
42,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佣金,可以理解为自负盈亏,而且贷款代理人的管理更具灵活性,能够保证
金融机构以更小成本覆盖更多的贷款需求。机制上的不同,导致薪酬体系上,
贷款代理人的与客户经理的设置也不同。贷款代理人基本上没有底薪,主要
依靠佣金收入,其取得代理人资格,还要先以自己的财产在金融机构设立抵
押或者质押,而佣金与贷款数量和质量相关。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有着较高
的底薪,其提成一般只与完成任务的数量相关。
其次,二者的权限不同。由于信贷客户经理在金融机构内部服从垂直管
理,信贷客户经理人要依此对科长、内部行长、支行、二级分行、一级分行、
总行负责,纵向管理链条很长。由于官本位思想及行政等级体制的路径依赖,
目前信贷审批权限基本是按行政级别和职务大小层层下放,而不是按实际能
力和以往业绩给予信贷客户经理相应的审批权限。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
才具有最终决定权。然而逐层审批并不能从本质上降低信贷风险,从理论上
讲,离客户越远的管理层信息越不对称,越难掌握客户的真实资信状况。尤
其对微型金融来说,逐层审批非但不能降低信贷风险,反而降低了贷款发放
的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也对客户经理的积极性有所消减。而贷款代
理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授信额度独立审查一定数额内的单笔小额信贷,他们能
直接接触到客户,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他们
的风险与收益直接同贷款质量挂钩,从理论上讲发放贷款时会更加谨慎。由
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贷款发放的效率会得到提高。至于授信额度的管理、激
励机制以及代理人的管理将在下文中详细论述。
5.3贷款代理人制度的作用机制
引入贷款代理人的目的是通过其在微型金融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双
向的沟通从而克服信息不对称。下面将介绍贷款代理人的选拔,放贷过程及
事后监督来体现这一机制。
5.3.1贷款代理人的选拔
由于微型金融的特殊性,微型金融机构在招聘相关人员的过程中,并不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要求很高的学历,而是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具体来讲有以下凡个方面:
一、熟悉本地市场,贴近客户。小额贷款多是信用贷款,不需要财产抵
押,缺乏对借款人的硬性约束。因此需要小额信贷机构对借款人有一定的了
解,包括他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个人品德、性格特征等。贷款代理入需
要熟悉当地人生活习惯、消费偏好、以及当地居民或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所以,贷款代理人并不一定是银行的员工,而是那些对于微型金融客户的经
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员,例如在农村中比较有声望的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
者,这样直接降低了机构搜寻客户的成本。
二、良好的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受托人,履行受托职责时的行为需要符
合较高的伦理标准。实施上,受托人的行为标准要高于人们日常的行为标准
才可以便委托入信赖他们。贷款代理人作为受托人,有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
金融机构要设立一定的约束监督和风险分担机制,以降低这类风险。
三、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微型金融中的信贷具有高风险特性,因此要
求贷款代理人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一般贷款程序,会填写贷款申请表
格、资信调查报告等。因此,要成为贷款代理人至少需具备高中毕业或中专
毕业学历,通过培训能够掌握基本信贷技术和金融知识。银行内部分流人员
也是很好的贷款代理人的来源。‘目前无论是农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都面
临着绩效改革,需要分流一部分冗余人员,这部分人原在银行工作,熟悉银
行的贷款业务流程,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培训,而且他们的资信度也为银行所
了解,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
四、踏实稳重,善于沟通。由微型信贷比传统的信贷更强调贴近客户,
所以贷款代理人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要求代理人不是待到办公室里,
而是深入到客户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正的信贷需求,准确、
完整的向客户推荐小额信贷产品,同时也能够准确把握客户的真实想法。
5.3.2贷款代理人的工作流程
一、经选拔合格的贷款代理人要深入农村或城市的基层开展业务,他们
对于微型金融需求主体进行识别的依据,可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出评分细则,
再根据得分情况确定是否贷款贷款的金额。代理人还可以协助借款人确定适
45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宜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方式。
表5—1:客户审查指标
产量
资产
收入水平
技术水平
员工数
管理水平
市场空间
收入的来源
收入是否具有多样性
家庭财产
储蓄状况。
消费水平
食物消费比例
非实物消费
受教育程度
家庭背景
健康状况
个人品德(同村人评价)
贷款用途
收入状况
就业史
对于家庭和个人贷款,要与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加强合作,以利于对
借款人资信调查。通过对目标客户相关指标的评估和考察,确定各个指标的
分值,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得到系统评分。代理人还可以协助借款人确定
适宣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方式。
二、授信管理与权责条款:授信管理是贷款代理人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
环,怎样授信、授信额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贷款业务
的规模和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为了同时对贷款人的权限有所约束,采用保
证金制度。这里的保证金不一定是现金,可以是由专业机构评估的具有价值
的其他资产,如债券,房产等。
一方面是根据保证金的数额确定授信总额,即在保证金的基础上授以N
倍的贷款权限,具体倍数,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例如,某代
理人向金融机构交纳2万元的保证金,假设授信倍数为10倍,那么该代理人
拥有20万元的授信总额,也就是说他有权利贷出总额为20万元的款项。由
于代理人的收益与贷款规模和业绩挂钩,交纳的保证金越多贷款权限越大。
另一方面是确定单笔授信额度。单笔授信额度可从当地平均贷款需求额
度与代理人资历来确定。根据经理人的级别、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给予不
同的授信额度。如假设当地平均小额信贷需求额度为l万元,对于级别较低
工作时间较短的经理人,可以给予平均额度50%以下的授信额度,并以平均
需求25%的水平递增。对于高级经理人,其授信额度可以高于平均额度,但
需要设立最高限。同时,授信额度可以根据当地信贷市场情况的变化给予调
整。在授信额度以内,经理人有权直接发放贷款,但是利率应由审贷委员会
5微型&融业务中贷款代目人制度分*
决定
协扛⋯15
图5—3
授信额度确定后,还要明确金融机构和贷款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
系。按贷款代理人责任的大小分为全责条款、部分责任条款和无责条款。
全责条款要求贷款代理人全权负责贷款的发放,代理人需要负责贷款的
本利回收,金融机构对代理人有追偿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借款者不能如
期归还本利,代理人有义务代客户归还贷款,否则,金融机构有权利直接从
代理人抵押的保证金中扣除。这类责权合同银行将风险全部转接给代理人,
因此要支付给代理人更多的佣金,而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友对这类贷款的发
放和跟踪也会更加审慎。不过考虑到代理人的风险过大,为防止代理人的破
产风险,这类条款一般只针对微小额贷款。例如某农村地区微型客户年收入
为10000元,而当地平均每笔农业生产贷款需求额为3000元,则代理人有权
发放3000元以内的单笔贷款。对于条件特别优异的贷款项目,代理人可申请
调高I临时额度,签订全责条款。
部分责任条款。代理人部分责任条款则意味着代理人和银行共同承担信
用风险。这类条款针对数额较大的贷款。例如某代理人抵押在金融机构的保
证金总额为5万元,在单笔贷款数额为5万元之内的贷款对应于部分责任条
款。在贷款人提交贷款申请时,与金融机构商定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当贷
款发生坏账时,依据合同规定,由双方分担风险。
无责条款。无责条款不同于前两类,代理人是完全的中间人,只收取少
量中介费。无责是指贷款发生坏账时,由金融机构承担全部风险,但并不意
味着代理人完全没有责任。代理人有责任保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在这种条款下,代理人类似于银行的信贷客户经理,或是客户的经纪人。代
理人的这类条款主要针对单笔数额巨大、超出代理人授信额度余额的贷款。
代理人负责搜寻客户贷款需求、调查客户资信度、还款能力、现金流的状况
等,由金融机构专门的审贷委员会评审,代理人没有审批权。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贷款人在每笔业务中的权限,都要同时结合授信额度和责任条款来进行。
如某中级代理人抵押在金融机构的保证金为5万元,当地平均小额贷款需求
额度为5千元,因此他拥有总额为50万的贷款权限,其中5千元以内的小额
贷款他有权直接发放。假设他已发放出40笔5千元的小额贷款,10笔部分责
任合同,还剩下lO万的授信额度。某地多家农户联合起来大规模种植烤烟用
烟草,需要一笔20万元的贷款,经调查他们过去种植过同类烟草,已熟练掌
握种植技术,并且与烟草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风险得到了控制,收益明朗。
按合同规定,该项业务超出了授信额度余额,只满足无责条款,但代理人对
该项目的前景十分看好,有信心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他向金融机构申请提高
I临时授信额度,申请全责合同。经信贷中心评审,虽然该贷款项目盈利前景
十分良好,但是贷款数额远远超出该代理入的保证金,如果发生意外,代理
人有破产的风险,于是不予考虑全责条款。同时,考虑到该代理人业绩记录
良好,信用度高,符合调高临时额度的条件,经双方协商,签订部分责任条
款,代理人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50%的风险。满足了代理人的.提高收益的愿
望,同时也减少了他的风险。
三、贷款的审批与发放
各分支机构的信贷审贷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系统得分,如果额度
在代理人授信额度内,则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复核和贷款定价。贷款
定价方面可以参照下面的公式:
贷款价格(利率):P=CM+O+CMR+R
其中,p=$1J率;CM=资金成本;O=管理成本:CMR=风险补偿成本;
R=目标利润差;对于超过授信额度的贷款,委员会需要确定是否发放或
核定发放的额度或者是否需要抵押以及抵押的额度和利率的确定。对于一个
新客户,第一笔贷款额度可以适当低于申请额,然后根据还款记录,决定为
其提供更高额度和更低利率的贷款。机构还可以提供储蓄和结算服务,通过
全面的金融服务,既能建立和维护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也可以对客户的收
支情况进行监控。
四、业务跟踪与风险管理
在贷款发放以后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发放贷款后,贷款代理人要对借款
人进行跟踪监测,及早发现问题,根据还款记录,决定为其提供更高额度和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更低利率的贷款。由于贷款代理人贴近它们的客户,所以可以低成本地追踪
借款人的储蓄、结算、还款等活动。贴近借款人的代理人在定期对借款人的
回访中,更容易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对有逃债征兆的借款人可更清晰地找
到具体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催收方式。例如,对于个人信用良好,而只是暂
时困难的借款入,可以考虑放宽还款期限;对于恶意逃避债务的借款人,对
借款入贴近性,使代理人能更有效地进行催收,包括使用地缘、人缘、血缘、
亲缘的关系网和局部范围内的舆论攻势等回收贷款。同时,也可更有效地对
这类借款人进行必要的惩罚。贷款代理人与客户的频繁接触,贴近借款人的
特点,弥补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远离客户的信息不对称缺陷,而其专业性则
使其相对于民间金融经营者拥有专业优势。
5.3.3贷款代理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一、贷款代理入与金融机构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贷款代理人的收入来
源,是从他们为金融机构带来的业务中获取的佣金。他们获得收入的依据,
源于他们面对客户时的“信息优势",也可理解为由于他们的参与而降低的农
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因为他们的参与而降低的对客户的监督成本。
同时,为了减少贷款代理入与机构之间的交易费用,贷款代理人与金融机
构之间形成一种扁平式的组织架构。如下图,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下面直接
管理数个贷款代理人,代理人之间是平级关系,其级别的高低只影响到薪酬,
不涉及人力的管辖权。这样,贷款代理人可以随时向机构报告放贷过程中的
问题。
49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目称目题研R
图5 2
二、贷款代理人的选拔,倾向于当地化,贷款代理A像金融机构的一只
只触角,直接深入到微型金融客户之中。这种距离的近,使得原本机构无法
识别的微型客户的软信息,变得可阳,且可靠,降低了客户道德风险的可能
性,也减小了机构发放微型贷款的风险。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单个借款人其
获得贷款的成本较低,贷款的金额和条件只与借款人偿债能力有关,客户的
贷款需求易于得到满足。另外,源于客户,深入客户的贷款代理人可以利用
“声誉机制”对客户起到监督作用。例如,在我国传统农村社会,个体非常
看重自己在当地(村、乡、镇)的声誉,根据选拔标准,贷款代理人一般都
与客户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农村“声誉机制”和道德约束的作用,使农户
碍于“面子”和“声誉”的压力及时还款。使正规的金融机构具有了民间金
融充分利用人际信任的优势。
三、对贷款代理人的监管。贷款代理人为金融机构节约成本的同时,他
们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其也存在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比
如隐瞒借款者的真实信息、与借款者勾结向金融机构骗贷、私造假单据,挪
用贷款额度、携款逃逸等。委托一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难以观
察且直接监督的成本过高;而要减少因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代
理成本,就需要建立以代理人业绩为基础的激励型报酬方案,通过风险分担
和激励相容来激发代理人努力敬业。可主要在经济利益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方面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如前文提到的强制保证金、制定代理入贷款发放的
权限、违规的惩罚、法律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对贷款代理人进行监管。
在贷款代理人的绩效考核上,设定以下指标,以约束其行为。
1、贷款规模指标
贷款规模指标是指单个贷款经理人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个月、
一个季度或是一年)发放的合格贷款总额。为了防止经理人单纯为增加
贷款规模而忽视贷款质量的问题,建议采用合格贷款总额,即方法的达到小
额信贷机构规定标准的贷款额度的合计。同时,该指标还可以包括单个经理
入负责的借款人数目和未付贷款笔数。
2、贷款质量指标
贷款质量指标提供了关于单个经理人发放贷款的未盈利资产百
分比,主要包括三个指标:按时贷款偿还率、贷款资产质量指标和贷
款损失率。
第一,按时贷款偿还率
按时贷款偿还率=(当前预期回收贷款额一提前还款额)/
当前全部预期回收贷款数额
第二,贷款资产质量指标主要有:风险贷款和借款人拖欠率。
风险贷款=偿还期己过的未付贷款余额/未付贷款(包括逾期贷款)
风险贷款考虑处于风险暴露下的贷款余额,更真实地反映了贷款拖欠问
题。而且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单个贷款经理人发放的贷款拖欠状况,还可以
反映整个机构某个信贷中心或部门的贷款拖欠情况。
借款人拖欠率=拖欠贷款人数/经理人发放的全部贷款人数
通过与同一时期内风险贷款规模指标相结合,该指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
内拖欠规模的变动状况。从而考察是大规模借款人拖欠还是小规模贷款入拖
欠。
第三,贷款损失率
贷款损失率=一定时期内注销的贷款额/该时期内的平均未付贷款额
2、其他指标
其他指标主要是各个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本机构情况制定的一些考核指
标,如优质客户增长率、贷款吸存率、贷款利率上浮率、营销费用占贷款余
5l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额比率等。
为了增强贷款代理人对客户服务的意识,在对贷款人绩效考核时,加入
客户评价。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询问客户该代理人在服务过程中是否积极,
能否主动帮助客户解决困难,有无索取回扣的行为等,按优、良、中、差的
标准给于评价。
四,对贷款代理人的激励
为了提高贷款代理人的职业归属感,除了良好的培训、较高的薪水福利
之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我们提倡微型金融贷款代理人采用
分级制度。采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保证金比率不同,
授信额度不同。其要求也不同。借鉴某银行26的客户经理评级制,我们认为高
级贷款代理入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经营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文字综合能力较强;
2、熟悉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能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理财服务;
3、有~定的金融仓Ij新能力;
4、具备特别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工作业绩突出
其等级评定制度为一年一次,定于每年3月份进行。贷款代理人等级评
定采取百分制形式,主要以下列三方面因素作为定级依据:(1)营销能力,
占比60%;(2)知识水平,占比30%;(3)工作尽职,占比10%。
5.4贷款代理人的应用前景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克服微型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
贷款代理人有他独特的优势。如今,我国从事微型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很
多,贷款代理人在各种金融机构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正规金融机构:
1、农业银行:农业银行资金雄厚,市场空间大,易组建有规模的贷款代
理人。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60%的机构在县以下,
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县,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均要按照实际经营情况有计划
地退出。给农业银行来带来了一次机遇。而且正在筹备上市的农行,公司治
舶因涉及银行内部具体制度安排,具有商业秘密性质,将银行名称隐去
52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理结构,人员素质都在不断提升。在贷款代理人的培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随着农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必将要把业务触角深入到众多的微型
金融需求主体中,贷款代理人制度符合这一趋势,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
果农行能引入贷款代理人的模式,那么它能使小额贷款的审贷更为灵活,效
率更高。而能否成功引入则取决于农行这个庞大的系统的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2、农信社:农信社贴近“三农”,在各个乡、镇都有网点,.与微型金融
需求主体有地缘上的优势关系。农信社推行贷款代理人制度。代理人能以低
成本搜寻贷款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更容易解决。其拥有众多来自当地的
农信社信贷员,可以适当的转变为贷款代理人。当然,农信社的历史遗留问
题很多,贷款代理人制度的引入需要与产权制度改革等同步进行,才能达到
更好的效果。
3、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在机构的覆盖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07
年3月最新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目前存款余额己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规
模屠全国第五位;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绿卡发行量超过1,4亿张,
自主运用资金规模接近l万亿元刃。邮储银行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
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这个目标指引下,邮储银行有可
能成为我国微型金融的资金批发机构。引入贷款代理人将是邮储资金运用模
式的一个很好手段。但是邮储由于历史上受只存不贷政策的照顾,与一般的
商业银行相比,在开展信贷业务上,缺乏技术和相应的人才,其风险管理水
平也相对弱小。
4、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只新生力量,其成立的目标
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翱。其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截至2008年4月底,全国已经成
立30个村镇银行,总注册资本超过10个亿。其发起人包括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有着规范运营的正规
金融机构做为大股东,村镇银行的体制优势非常明显。根据银监会《规定》
中关于股东设置和股东资格的要求,境内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资本
充足率不低于8%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境外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
27邮储银行挂牌第五大行横空出世上海证券报2007年03月21日
28《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Z007j 5号
53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银行,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这样,村镇银行可以依
托发起机构,装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而且根据前人的研究,中小银行通过“关系型’’贷款在解决中小借款人信息
不对称问题上具有优势。村镇银行为农户、小型企业和专业化农户提供资金
支持的设立目标下,植根于县、乡、镇,结合以上制度上的优势,引入贷款
代理人,将使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更上一层楼。
二、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早在2005年在平遥实行试点,然后在5个省
份铺开了7家试点。到2008年10月底,全国已经批准大约100家小额贷款
公司试点,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总额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29.。小额贷
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处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能够充分发挥
二者的优势。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在收集客户信息上有着较大的优势,
在江浙一带很活跃。据浙江临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和平介绍,
该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目前正执行监管层的相关规定,专门为中小企业或
者“三农”产业借贷在50万元左右的贷款。放贷程序大致和银行相同,但手
续简便、担保灵活、门槛低,放贷时间最多为2至3天,利率多维持在16%
-18%之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员,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已经起到了
贷款代理人的作用。有关山西平遥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显示,信贷人员可以
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本,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农户主体存量信息有一个较
为充分的了解。接近80%的信贷员认为自己对农户的主体特征(信用状况、收
入状况、经营能力和还贷能力)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大大降低了由逆向选择
引发信贷风险的可能性。
然而,在“只贷不存"的限制下,由于小额信贷公司资金力量有限,更
需要积极地开拓市场,争夺优质客户。而这类企业影晌力小,宣传力度有限,
只能被有限的客户所认知,若要全面拓宽市场,成本高昂。在此局势下,小
额信贷公司可以利用贷款代理人来开拓市场。贷款代理人可以被视为小额信
贷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中介者,帮助小额信贷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客户资源。
另外,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引入贷款代理人可以降低其运营的风险。而贷款
29“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1--24
5.微型金融业务中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
代理人的保证金制度,在防范信贷员自身的道德风险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5.5结论及建议
综合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微型金融在我国存在着广大且迫切的需求,
而现有的机构与这些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国外的联保机制在我国
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贷款代理人相当于金融机构的一个个触角,可以直接
深入客户了解信息,可以较好地改善微型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处理
微型金融的信贷业务上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有助于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提
高资金运用效率。在我国也有着广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成功运行,仍需要
一些配套措施,下面给出一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充分给予从事微型金融业务的机构或小额
信贷提供者贷款定价权。在我国,利率长期以来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只有能
够完全弥补成本费用,微型金融机构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根据贷款成
本以及机构的目标利润进行贷款定价,有助于培养微型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
机制,同时也更有助于其自身发展。
二、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应灵活思考,眼光放长远。世界范围内,成
功的微型金融的机构的盈利性要好于各个著名的大型银行。谁能及时的调整
战略,在微型金融领域抢占先机,占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影响其整体
实力。同时,微型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开发适合本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
贷款代理人模式的运作制定适合本机构和当地需求的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
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议不断完善“微型金融征信体系”无论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金融
市场,买卖的就是信用,信用的好坏是种种金融产品价格高低的定价基础。
目前国内信用缺失恰恰成为信贷市场最大的问题,早几年国内银行体系不良
贷款居高不下就是信用缺失的结果。如果国内金融市场的信用文化不能够建
立起来,那么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推出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已涉及到了各种类型的法人客户,及使用信
用卡,办理按揭贷款等业务的个人客户。但是对于缺乏“书面化信息"的微
型金融客户的信用记录还无从查找。随着贷款代理人队伍的扩大,其客户也
55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越来越多,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而且在贷款代
理人制度下,银行不仅要全面掌握借款者的征信水平,更要掌握贷款代理人
的征信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该制度安全运行。在完善的征信体系下,金融机
构能对贷款代理人进行更科学的管理。首先,通过个人征信体系,银行在选
拔代理人的程序中,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候选人的信用水平,找到合适的
贷款代理人,其次,贷款代理人的行为将受到约束。代理人与借款者勾结向
金融机构骗贷、私造假单据、挪用贷款额度、携款逃逸等不法行为的成本将
大大增加。这类事件发生以后,金融机构也能通过完备信息系统追偿损失。
具体该如何建立与贷款代理人制度相配合的个人征信体系,需要将来进一步
研究。
四、微型金融枧构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前国内从事微型金融业务
的机构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缺乏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规
划,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而且,在整个微型金融领域,我国处于相对落
后的状态,这方面的人才很稀缺。因此,微型金融机构应该注重人力资源开
发,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通过完善的培训机制
来自己培养和吸引适合该行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Allen N.Berger; Gregory F.UdeH:“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Firm Finance”The Journal of Business,V01.68,No.3.(Jul,
1995),PP.351—381.
【2】Allen N.Berger; Gregory F.Udelh“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The Journal of Business,V01.68,No.3,(Jul.,
1995),PP.351—381.
【3】Carey,M.;Prowse,S.;Rea, J.;Udell,G.F.1993.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placements:A new look.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2 Ouly):1-67
【4】Carey,M.;Prowse,S.;Rea, J.;UdeU,G.F.1993.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placements:A new look.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2(July):1-67
【5】CGAP:May2000,Focus Note No.16,‘Those who leave and those who don’t
join: Insights from east Africa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
Http://www.cgap.org
【6】DeYoung,R.,Hunter,W.C.,Udell,GF.,’’The past,present,and probable
future for community bank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4(25):85—133
【7】Diamond,D.W,1989.Reputation acquisition in debt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7:828—61.
【8】Diamond,D.W.1 989.Reputation acquisition in debt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7:828—6 1.
【9】Ghatak Maitreech:Group Lending,Local Information and Peer Selec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conomy,1 999
f 1 0]http://www.careerbuilder.com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l 1]http://news.xinhuanet.corn/fortune/2007—03/28/content_5907073.htm新华网
[1 2]http://www.cgap.org/about/faqO 1.html
【13]http://www.china.com.cn/v/news/china/2008-07/16/content_16018702.htm
【14]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id=6354&key=d、额信贷
【15]http://wiki.mbalib.corn/wik_i/--信息不对称
【16]Jonathan Conning:‘'Monitoring by Delegates or by Peers?Joint Liability
Loans under Moral Hazard”
【17]Joseph E S.Stieglitz,Andrew Weiss,1987,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7,No.1.,
PP,228—231.
【1 8]Joseph E S.Stieglitz,Andrew Weiss,1 987,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7,No.1.,
PP,228—231.

【1 9]R.A.Cole.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J].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8(22)
[20]Ramakrishnan,S.and Thakor,A.V.1984.Information reliability and a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 51:415—32.
[21]Ramakrishnan,S.and Thakor,A.V.1984.Information reliabilitv and a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 1:4 1 5.32.
[22]Robinson,Margueritte:‘The Future of The Commercial Microfinancelndustry
in Asia’,Asian Development Bank Reg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finance
Manila,14 march 2005
[23]Sobel,Joel;”Can We Trust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
【24】曹敏,何佳,潘启良.金融中介及关系银行一基于广东外资企业银行融资
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3(3):29.36
[25】《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
【26】杜晓山等,主编《中国小额信贷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7】【国研专稿】村镇银行发展探析(上)2008.05.24
【28】胡聪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及其控制”《理论探索》2008.05
【29】赖金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商业性小额金融的作用”第八届中国金融论
参考文献
坛会议论文,2008年11月
【30]林毅夫,李永军冲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31]文lJ渝阳“农村金融的模式选择与运营绩效”《西南金融》2007.10
【32】刘锡良、洪正:多机构共存的小额信贷市场均衡, 《金融研究》,2005
年第3期
【33]楼远:“非制度信任与非制度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一个分析”《财经论丛》,
2003.1l
【34】【美】乔安娜.雷格伍德著,马小丁、朱竞梅译: 《小额金融信贷手册》,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
【35]彭潇仪: 《贷款代理人制度研究》谣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36]彭志慧: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7
【37】秦国楼:《现代金融中介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8】孙立明: 《关于发展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 吉林大学硕
士论文,2006
【39]孙若梅著: 《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
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0】孙志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
文2005
【4l】汤灏:《我国小额信贷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上海社科院硕士论文2007
【42]万解秋,“信贷配给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经济学动态,2005(2):43_46
【43】王绯:《小额贷款的模式与信贷技术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等学力
硕士论文,2007
【44】《微型金融远程学习课程教材》世界银行,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
[45】辛德树等:“农村信贷中介——担保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农业经济》
2005.12
【46】熊春梅: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硕士论文2007
【471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 《经济研究》,
2002(6):32—37,54,94
【48】邮储银行挂牌第五大行横空出世上海证券报2007年03月21日
【49]张永青:《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50】张胜林、李英民、王银光: 《交易成本与自发激励:对传统农业区民间借
贷的调查》,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
(5l】周立:“还农村金融真面目”, 《银行家》2005.08
【52】周脉伏,徐进前:“信息成本、不完全契约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从农
户融资视角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4.05
[53】《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2月,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原国
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颁布
[54】“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1—24
后记
后记
当骤然的降温带来了冬天的寒意,当学校里的腊梅花又一次地含苞待放,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惨淡的就业形势,完成了这本论文,里面的
字字句旬都凝结着我复杂的情感。
研一开学不久,我就参加了导师潘席龙副教授的“微型金融"科研项目,
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之后又完成洪正老师讲授的“金融制度分析”课
程,参加世界银行的“微型金融”远程学习课程,种种因缘际会,微型金融
伴随了我整个的研究生阶段,而随着中国对微型金融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加,
选择这个领域作为毕业论文是水道渠成之事。然而,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研
究微型金融业务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如何把这个论题论证得圆满,
是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
经过不断的阅读前人的文献,还有参加实务的培训,确定了从信息不对
称角度分析了我国微型金融存在的问题,指出小组联保贷款在克服信息不对
称上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最终完善了最初由潘老师提出
的微型金融的贷款代理人制度,指出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我也相信这一制度
在我国会有很大的前景。对于解决农村金融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
很大的作用。
然而,任何一种模式的推广都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涉
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贷款代理人的薪酬设计方案,比如我国微型金融
的征信体系建设,由于本人的学识和实践经验的局限,对其论述还不够细致,
希望能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正。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六年半的光华园生
活已经迈向尾声,我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微型金融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检
验并推广贷款代理入的模式,为中国的金融发展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
2008年12月3日
61
微型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致谢
光华园的花草树木,师生朋友,伴随了我六年多,尤其是两年半的研究
生学习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诸多回忆,这一切都让我心存感激。
我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感谢中国金融
研究中心的全体教师和员工对我的谆谆教诲!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潘席龙副
教授两年多来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在科研项目,论文写作,还是日
常的学习生活中,潘老师都给了我辛勤的指导。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
尚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将使我受益终生!
同时我要感谢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使我有机会参加微型金融的
远程课程的培训,使我了解微型金融的实际运作,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的辛苦付出和默默的支持,
一直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62
贾艳辉
2008年12月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闻科研成果目录(在读期闻已发表的专著、论文、课题、教材、工具
书等)
序号题目刊物或出版社排名情况- 备注
l “农村金融创新模式:贷款代《农村经济》第二作者
理人制度分析”
2 “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现《中国商界》第一作者
状及前景展望’’
3 “成都市城乡统筹中的新型成都市统筹委课主研人员;
农村金融组织筹建方案研究” 题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