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262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姓名:张韬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何泽荣
20081101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离岸金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潮流的催生物,离岸金融市场
作为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历史性创新,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
益和便利,有的甚至成为一国金融业腾飞的起点,从而带动了该国经济的迅
猛发展。众多离岸金融市场的相继建立使得原本相对隔离的各国金融市场紧
密地连成一体。同在岸市场相比,离岸金融市场大多数与国内市场隔离,业
务既不受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法规约束,也不受业务开展所在国金融、外汇政
策的限制,交易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利率自由、经营运作灵活,使得离岸
金融业务具有了成本低、流动性高、竞争性强等特点,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低
成本和高速度资金流动体系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岸金融市场才是真
正的国际金融市场。随着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推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已经成
为各国金融竞争的焦点。
本人结合近年来的离岸金融实践经验及理论探索,沿着金融自由化、国
际化发展的思路,从阐述离岸金融的起源和发展模式、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
开始,分析了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论述了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
国际化的产物,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金融创新,揭示了离岸
金融在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
发展的特点;总结了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几十年来的区域变化和币种变化;总
结了近年来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如在岸金融中心的优惠政策与
管制放松逐步威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内在的市场局限性约束了其
发展空间、离岸金融中心走向分化、离岸金融中心作为记账中心继续生存发
展;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分析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状况入手,总结我国离岸金融
业务实践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2001年12月加入WTO后金融国际化发展的
趋势及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提出恢复国内有关商业银行发展离岸金融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业务的政策趋向,阐述了我国目前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现状。总结了我国理
论界目前对于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看法,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离岸金融
市场的一些外部和内部因素。阐述了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客观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时机仍未成熟。因此,
我国目前应做的是,改进不足,适时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离岸金融
市场建立创造必要条件。
对于如何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国外文献对于这一问题阐述较为丰
富,其研究成果主要:一是研究离岸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洗钱、税收等
问题;二是研究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措施及其影响,探索国际组织对于离岸金
融中心监管的作用;三是总结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用以指
导新兴离岸市场的建立和改进现有离岸市场自身不足。但是,我国对于离岸
金融理论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从目前来看,我国理论界对于在我国建立离岸
金融市场总体呈现乐观态度,很大一部分认为目前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
时机已经成熟。但是,本人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建立离岸金
融市场所要求的硬件以及软件条件,所以现阶段下我国不适宜建立离岸金融
市场。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在总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在认真分析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利弊前提下,提出了我国目前国际国内状况都
不适合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观点。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不能发展离岸金融市
场,本文只是认为在当前形式下,短期内还不适合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离岸
金融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它所带来的弊端十分明显。加大了金融体系的
风险、使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变得十分困难与复杂,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
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利润机会,助长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许多工业资本也
就从生产销售转向金融市场短期投资,赚取金融利润。。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地
停留在金融领域,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演越烈
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开始由对金融业的影响转向对实
体经济的影响。众多华尔街百年老店的迅速消失以及次贷危机这场“金融海
啸"的深入扩大,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幅度之深,实际上宣布了美国和华尔
街过度虚拟经济的失败。没有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和过度杠杆化的衍生金融市
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坚持虚拟经济应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方
2
内容摘要
向,是美国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
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
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
响。鉴于目前的这种状况,建立风险度较高的离岸金融市场对于我国当前来
说,时机甚为不妥。从国内情况来看,情况或许更糟。首先,从我国实际情
况来看,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我国
监管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和金融自由化
程度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还存在较为严格的利率
管制;外汇体制仍然实行结售汇,居民、企业的外汇最终都集中到国家,对
外汇的管制还很严格,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其次,“洗钱"、逃
税等一些敏感字眼也会伴随着离岸金融市场一同出现,如果监管不力,将会
是黑恶势力、恐怖分子、受贿和不法经营所得经常光顾的市场,这与我国的
国际声誉是严重不符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仍然不适宜发展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这个金融创新的产物,在美国金融危机全球范围的波及之后,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价值。一个外部繁荣的离岸市场当在全球经济飞
速发展的时代是不容易看清或者人们不愿意去看到它的弊端的。但是看不到
并不等于不存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以为我们日益发热的头脑泼一瓢冷水,
使得我们冷静下来分析其利弊。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源于房贷市场,又有谁
能肯定下一个金融危机的源头不是离岸金融市场呢?
关键词:离岸金融,洗钱,离岸金融市场,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市场
3
Abstract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0FM)
intemationalization.Offshore financial
is the result of f'm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market of the fmancial markets as a
historic innovation,and it brought to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normous
benefits and convenience,and some even became the country、S starting point of
the financial boom.Thereby,it stimulated the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aring with the domestic market segregation,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is not subject to currency country’S financial regulatory
constraints,also not subject to host country business finance,foreign exchange
policy restrictions,trading freely,funds freely into and out of,the interest rate free,
flexible operation,making off-shore financial business with a low cost,highly
mobile,competitive,etc.,promoting a global low-cost and speeding the formation
of capital flows.In this sense,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is the re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With the wave of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developing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 combined the practice of recent years offshore financi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along fmancial liberalization,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inking,from the offshore financial origin and mode of development,discussed
the offshor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analyzed the offshore
financiaI marke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ummed up the offshor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for several decades of regional changes and
currency changes;summed u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such as in the offshore f'mancial cent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gradually relax;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analysis of
offsho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pproach,summed up the practice of China’S
offshore financial business experience and lessons,combined with China’S joining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developing the 0ffshore Fillancial Markct
the WT0 in December 2001 and the People’S Bank of Cllina in June 2002
restored the relevant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ing the offshore financial business,
expounded China’S current offshore financial business.Summed up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of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analyzed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our country、S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Therefore,China should do is to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s timely and
use up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How to set up and develo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and there are many
foreign literature about this question.ne main results of their research:First,
study the existence of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risks,money laundering,tax and
other issues;the second is to examine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explore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 for the role of supervision;three,offshore fmancial centers were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lessons learned,to guide the emerging
offshore market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set up their own lack of off-shore
markets.However,in our country for the offshore financial theory has yet to be
depth.S0,I think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our country don、t hav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to set up offshore fmancial market and therefore not suitable
set up in China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now,
,nle purpose of this study lies in summing u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put forward China’S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However,it does
not mean that China should not develo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this article
only thiIlk in the current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Increased the ris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becomes very difficult and complex;financial innovation
provides a new profit opportunities,fueled speculation on financial markets,many
industrial capital also shiR from produc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short-term
investments.in Order to earll fmancial profit.More and more social resources to
remain in the financial sector,hamp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any Wan Street financial company disappeared as well as this”financial
tsunami”.It、S affected scope and impact of the deep,in fact announced the fail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ll Street in virtual economy.There iS no real economy
2
Abstract
and excessive leverage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markets will be
a crisis.prone market,insisting the virtual economy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ities.China’S economy is a higher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external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as well as the resultant weakening of
external demand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et up a higher risk of offshore f'mancial
markets for the current term,the timing is wrong.From the domestic situation,the
situation may be worse.First of all,from China’S actual situation,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infrastructure,as well
as the satisfactory level of regulatory standards in China have not yet reached the
lev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China’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s still at lOW level.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has just started,there are still more stringent control of interest rate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elling US that at this stage it is still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Thereby it would be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develop the offshore banking business.But,it was not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of china now.In the
final part,I als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this regard.The basic
point of view of this paper:The offshore banking business is the result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It is a non—national bounda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real sense and it sh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s in financial developing history.China should quicken its steps to
developing offshore banking business in order to quicken the procedures of the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It Was not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of china now.Today’S financial crisis stem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mortgage market,and who certainly a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the
source of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Key Words: Offshore Finance, Money Laundering,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3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申鼽弓纭
d∥产多月/日
前言
普士
刖茜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是世界金融体系最鲜明和最
重要的发展趋势。不仅发达国家普遍采取金融自由化政策,而且东南亚、拉
美、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开放。金融自
由化、国际化带来了国际金融的空前繁荣,使得资金的跨境流动和从一个市
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的活动变得十分容易,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廉
价的国外资金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离岸金融的产生,对推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乃至国际生产的发展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扩大了国际融资渠道,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充分利
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资本的重要场所和机会:它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的时
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资金成本的降低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国际资本的
流动;它增强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竞争,有利于全球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促
进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它缓和了国际收支调节,稳定了国际经
济秩序;它为市场所在国增加了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了金融国际化水
平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因此,离岸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晃
各国金融竞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大
势所趋。
但是从目前文献检索来看,国内大多数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把握时机,利
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积极迎接挑战,探究离岸金融的发展原因和趋势,分
析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状况,借鉴离岸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通过制定优惠政
策和提供便利条件,加快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的领域。对于我国发展离岸金融
市场的时机问题探讨较少,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结合目前国际国内的情况提
出现阶段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时机并不成熟这一观点。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离岸金融理论研究伴随着离岸金融的产生而产生,国外有关离岸金融的
文献主要是对离岸金融中心的介绍,如Richard Roberts(1994),Sharon Corkill
Cobb(1998)等,另有一些文献在有关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发展及金融创新
的理论研究中涉及离岸金融问题,认为金融管制促使了离岸金融的产生,离
岸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进程,如Hal S.Scott&Philip A
Wellons(1997),RonenPalan(1998)等①。
我国对离岸金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
业务介绍,主要指出了离岸金融的性质和特征,并提出我国可利用离岸金融
市场来筹集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
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开办离
岸金融业务的建议和要求,在一些文献介绍离岸金融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关
于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方面的建议,对我国离岸金融
市场的模式及地点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圆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出现的问题,出
现了一些关于离岸金融税务、法律、风险及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对离岸金融
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上述研究离岸金融的文献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国外的离岸金融市场进行有关介绍,阐明离岸金融市场产生的
背景、性质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进行比较,阐明各类离岸金
融市场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对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及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议,主要对我
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有对我国建立离岸金融
市场的模式选择和地点选择等进行探讨。
第三,对离岸金融的税务、法律及政策监管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对离岸
金融如何避税以及如何制定离岸金融法律法规以便业务风险监管等问题进行
了一些探讨。
上述离岸金融研究文献虽多,但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对国外离岸金融市场
。姚继志:《离片金融论: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分析及构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零丁亚非、吴建光著:《关于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设想》,《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11期。
@韩龙著:《离岸金融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
2
前言
的介绍和提出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想上,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时
机的探讨还较少涉及。
本文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的思路,从阐述离岸金融的起源和发展模
式、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开始,分析了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论述了
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
次金融创新,揭示了离岸金融在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
势;从分析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状况入手,总结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实践的经验
教训,阐明了现阶段是发展我国离岸金融的良好时机,从我国离岸金融发展
的国际经验借鉴开始,对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在我国离岸
金融发展区位与模式选择、政策推动及监管等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具体实
施措施。
本文的基本观点为: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是真正无
国界的国际金融,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金融创新;我国应加
快离岸金融发展,以加快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时机
目前情况下还不成熟。
3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类型
1.1离岸金融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干预主义思潮盛行,在战后
的30年里,各国政府醉心于膨胀性财政政策,忽视金融政策,干预主义者们
大力倡导对金融业的严格监管,各种规定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金融机构的
手脚。同时,属于干预主义阵营的福利经济学的流行,导致了各种税率的不
断上升。面对苛刻监管和沉重税赋双重压力的金融机构渴望寻求出路,从而
导致了离岸金融的产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离岸金融的概念也随之发生
演变,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最初,离岸金融是指欧洲美元,即投入
美国境外的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不受美国金融监管的
生息美元存款。①于是在美国之外的欧洲伦敦出现了经营美元资金交易的新
型国际资金市场——欧洲美元市场。欧洲美元市场也就成为了离岸金融市场
的雏形,随着欧洲美元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本身的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是地域概念的扩大,不单纯在欧洲,范围扩大
到了亚洲以及中美洲、大洋洲等;二是币种也不断增多,包括英镑、日元、
欧元等等。
目前,对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定论。我国很多学者认同金
融稳定论坛所提出的,即离岸金融金融市场是“具有优惠性制度安排的地域”
@。将离岸金融市场定义为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者提供国际借贷、投资、资本
流动、贸易结算、黄金买卖、保险服务、证券交易等金融服务,并且不受交’
易货币发行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即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
回吴念鲁:《欧洲美元与欧洲货币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il Offshore Centers,FsF,2000
4
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类型
的金融管制体制和税收制度下,在一国金融体系之外,由非居民参与的资金
融通。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就是离岸金融市场。这一定义体现了离岸金融
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非居民性,也就是说参与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的存
款人和贷款人都是中介银行所在国或者地区的非居民;二是离岸金融市场是
一个制度性概念而不是地域性概念。其表现为离岸金融市场既不受货币发行
国的金融法规约束,也不受业务开展所在国金融、外汇政策的限制,经营运
作灵活。此外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优惠的税收结构和较高的保密性。
1.2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离岸金融市场雏形最早可追溯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欧。那时,中欧
的一些银行就开始经营英镑和美元的存贷业务,但是业务数量少而且涉及的
币种极少。二战后,干预主义思潮盛行,膨胀性财政政策几乎完全取代金融
政策在各国的宏观调控中成为重要手段。离岸金融业务兴起的最初动力就源
于此。自六十年代末起,资金来源和流向开始趋于多样化。七十年代石油美
元资金进入离岸市场,此后其它主要货币在离岸市场开始广泛运用,离岸金
融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展开,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的金融全球化。
欧洲货币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主体。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日趋加深,国
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1972-1985年,国际银行市场的规模以
21.4%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大,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10.9%和世界贸
易12.7%的年复合增长率。交易设备的改善和交易技术的进步则大大缩短了资
金在国际间的移动时间。1973年在国际货币危机时,每天仅有约30亿美元被
兑换成欧洲的货币;到七十年代末,这一数字达到了1000亿美元;八十年代
末进一步升至6500亿美元;九十年代中期,估计已经达到数万亿甚至数十万
亿之多。①
回廖昌开:《离岸金融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5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1.3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
除了“非居民性"和“制度性概念”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之外,离岸金融
市场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i
1.3.1交易和结算的特殊性
离岸货币是借助于往来运行机制和电子资金划拨机制实现其调拨运行,
离岸资金的持有人所持有的离岸资金始终是货币发行国银行账目的反应,所
以离岸货币被称为“影子货币",其次由于庞大的离岸金融所产生的离岸货币
的偿还和支付,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能够对这些货币资金进行清算、能够提供
无限货币的系统,所以,离岸货币金融交易的清算需要通过货币发行国进行;
最后虽然离岸资金可以为不同国家的所有人开立的账户所持有并自由地在国
际间调拨、运用和清偿债务等,但是离岸资金在国际间运行时本身通常不需
要进行货币兑换。
1.3.2资金规模大,流动性强
离岸金融交易实体一般都是银行、政府机构、世界性组织和国际性跨国
公司,小客户很难进入,因此资金交易的规模都很大。但是其资金流动主要
表现为短期拆解,流动性比较高。例如,1997年底,在国际离岸银行的总负
债中,72.1%期限低于1年。
1.3.3资金盈利行较高
同在岸市场相比,离岸银行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具有更加优越的
经营环境,因此,离岸金融机构一般具有更高的盈利性。Luca Errico①对580
个离岸中心银行与3900个OECI)国家的在岸银行数据进行对比(图1.1),发.
现当股东权益报酬率在较高水平(20%~30%)变动时,达到该水平的0FC银
。IMF Working Paper,Offshore Banking:An Analysis of Micro-and Macro.Prudential Issues,1999
6
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类型
行占所有OFC银行的比重大大超过OECD银行,说明离岸银行相对在岸银行具
有更高的盈利能力。
图1.1 OFC银行与OECD银行的盈利性比较
1.4离岸金融发展模式
近二十年来,纽约、伦敦、卢森堡、瑞士、列支敦士登、摩洛哥、新加
坡、香港、东京、.菲律宾、百慕大、巴哈马、巴林、巴拿马、开曼群岛等相
继成为著名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中心的大量涌现,对世界资金的流动和
金融业务量的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也开始出现分化。其
种类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中心大致有三种类型:
1.4.1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模式①
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模式又称伦敦型,是指境内外业务融为一体,居民
和非居民均可从事各种货币的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市场模式。由于伦敦国
内金融市场没有外汇和利率管制,也不须交纳税金,因此在伦敦,离岸金融
@郭松:《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经营特点》,‘中国外汇管理》,1995年第4期。
7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是一个整体。
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模式的特点是资金的出境和入境没有直接联系,资
金的出入境不受限制,入境资金不需交纳存款准备金,运用收益不需纳税。
此类型的离岸金融模式还包括香港等。
在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上,金融业务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境内市场几
乎完全开放,非居民之间的资本流动往往对市场所在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
的直接影响。因此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对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和管
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通常要求取消外汇管制、具备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
成熟的调控机制和强大的市场干预能力以对抗外来的冲击。
1.4.2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模式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模式又称纽约型,是指由政府政策诱导、鼓励,专
门为非居民交易而创设的金融市场模式,这一市场所在地的金融管理当局将
离岸业务与国内业务、在岸业务严格分离,这种分离不是地域上的分离,而
是银行账户上的分离,银行必须分设记录国内业务、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的
不同账户,账户之间不准混淆。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模式的特点是虽然在税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方
面没有限制,但是必须与国内金融市场相分离,进入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机
构必须开设离岸专门账户,离岸交易在此账户内进行,且必须为境外与境外
的交易。此类型的离岸金融模式还包括新加坡、东京等。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模式根据分离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绝对的
内外分离型,即严格禁止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和在岸、离岸账户间流动,将
境内外市场绝对的隔离。此类离岸金融市场可防止外币资金的流入及流出严
重干扰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另一类为内外渗透型,即以分离为基础,在岸、
离岸仍然分属两个账户,以此将居民和非居民业务分开,但允许资金在一定
的限额内相互渗透。此类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在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开
辟一条简捷稳定的利用外资渠道,对于资金缺乏且干预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
家尤为适用。
为了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对宏观调控机制和政
8
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类型
府干预能力没有太高要求的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这样既方便金融管理
当局对国内业务、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控,又可较为有效地阻挡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1.4.3避税型离岸金融模式
避税型离岸金融模式又称岛国型,是指为使跨国银行能避税而让其金融
交易记入本地区的离岸银行账户上的金融市场模式。
避税型离岸金融模式的特点是在不需纳税的某个城市虚设一机构,在其
账户上处理对外交易,实质上是起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如巴哈马、开曼等
离岸金融市场。避税型离岸金融市场通常设在小型岛国,其目的是为了利用
避税地的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9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探究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必须深入探究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
在现阶段国际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挑战。
2.1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
因,金融创新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理论是离岸金融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技术进步是离岸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
条件。
2.1.1离岸金融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
世界生产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在全球的拓展,是
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活动的大发展,势必要求金融业务面向世界,以迎接国际环境的挑战。跨国
公司无疑在推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跨国公司和全球性企业
的国际化发展给金融业务的海外扩展提供了契机,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拓展又
必然会增设跨国分支机构,推动离岸金融的发展。
资本国际化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对离岸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追求不断增
值是资本的本质要求。资本运动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进军,进行全球化流
动,追求在国际市场上更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润。在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
化浪潮及各国银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离岸金融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资本
的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顺畅、高效的渠道。离岸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
10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机构相比,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规章制度的约束更少,这增进了资本流动的
效率。资本的畅通流动无疑有助于资金、资源在全球市场按照效益性、安全
性、流动性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大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并促进世界经济日益繁荣。
2.1.2离岸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
离岸金融的发展,使各国银行业突破了国民属性,走向名副其实的国际
金融广阔天地。它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及新科技革命时代世界经济
发展对金融手段的需求,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创新。
金融创新的有利之处在于:第一,冲破了传统管制,促进金融国际市场
一体化,推动市场竞争,提高了效率。第二,企业、家庭和投资者的金融资
产选择性加强并得到了较高收益。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
代性,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第
四,金融创新增加了单个企业和金融机构应付风险的能力,例如通过期货、
期权等工具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回避利率和汇率风险。
但是,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第一,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
体系的风险。第二,创新使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变得十分困难与复杂,加大
了社会管理成本。第三,那些纯粹为回避管制而产生的金融创新,本身就是
社会资源的浪费。第四,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利润机会,助长了金融市场上
的投机,许多工业资本也就从生产销售转向金融市场短期投资,赚取金融利
润。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地停留在金融领域,妨碍了社会经济地健康发展。
总之,对金融创新的评价必须是双向的。就其有利的方面而言,金融创
新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服务与融资方式,除储蓄者和生产者直接
收益外,也能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就其弊端方面而言,金融创新使金融当局
难于控制货币及信用量,致使货币政策复杂化,金融管制难于见效,社会管
理成本加大,金融风险加大。
通过对金融创新基本理论的了解,不难看出,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实
质就是金融创新的结果。由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战后西方国家为维护金
融稳定而就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地理分布等方面采取了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系列管制办法,从而直接诱发了金融创新。这是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
管制是对金融企业的一种成本的追加,或称隐含的税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金融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来摆脱这种不利局面,通过创新绕过政府管制。于
是,一种新的创新——欧洲货币市场产生了,从而离岸金融市场出现了。
2.1.3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金融体系的重
新组合。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反危机措施,各
国都建立了以严密管制和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体制。当时的管制哲学是竞争
引起了危机,因而要“限制竞争,保障安全”。于是,管制和稳定便成为70
年代以前西方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
战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程度日渐
加深,以30年代为背景制定的金融法规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形势。70年代中
期以后经济理论上新观点的出现、滞胀和不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及金融创
新浪潮等因素终于迫使各国政府放松管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
金融自由化或放松管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
限制、放开汇率、消除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让金融价格重新发挥其
市场调节作用,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其中,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
第二,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使它们能够公平竞争。第
三,改革金融市场,放松各类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
资技术,放宽或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第四,资本流动自由化,允许外国资
本、外国金融机构更方便地进入本国市场,同时也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
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改变以前的消极被动态度,纷纷采取“金融先行,
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对本国的金融市场、资本控制和外汇控制,还有税
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引进外资
和外资金融机构。
上述这一切为离岸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金融自由
①左连村:《国际离岸金融市场与金融自由化》《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6期。
12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化的浪潮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充实、扩大、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刺激作用。
2.1.4离岸金融是金融全球一体化的产物①
金融全球一体化理论与离岸金融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金融市场全球一体
化”的概念,在1986年国际清算银行出版的一本名为《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
创新》的小册子中是这样解释和论述的:“目前的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趋势要
追溯到60年代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产生和
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管制,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内和国外金融
市场之间的联系相对而言是松散的、不完全的。只是到了70年代,尤其是从
1981年至1986年的五年中,国外与国内市场才联成一体。宏观经济的发展,
金融管制的放松,技术进步以及金融创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变化既
不顺畅也不统一,所谓真正的全球金融市场只是个别连成一体的金融工具和
中介渠道的拼凑物。”
从这一解释和论述中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有一个发展过程,
它是指各国金融市场联系的加深。那么这种联系的加深究竟指什么呢?
在微观经济学中,某一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是指这一商品在某一地理
区域范围内的价格(扣除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一致程度。一致程度越高,
这一商品的一体化程度也就越高;反之,如果市场参与者与获得信息的成本
不同,或者存在自由贸易障碍,价格的差别就会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就越
低。这~概念同样也适合金融市场一体化,它是指相同金融工具在不同金融
市场上的价格一致性。如果美元债券在纽约金融市场和伦敦金融市场上的价
格完全~样,就可以说这两个市场是一体化的市场。同样,如果美元债券在
所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样,就可以说美元债券市场实现了一体化,这也就
是市场之间的联系。
因此,所谓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就是60年代开始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
以及国内和国外市场之间的日益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逐
渐走向一个统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其具体表现是相同金融工具在不同金融
。王保华著:《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管理现代化》, 2000年第12期。
13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市场上的价格逐渐统一。’
以上是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不难看出,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直接推动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全球一体
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外化的市场将“松散的、不完全的"国内金融市场和传统
的国外金融市场紧密地连结起来,而能实现这一要求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
二是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信息沟通灵敏、金融交易自由、交易
成本最低并呈一致性的市场环境,而离岸金融市场恰恰具备了这一功能。三
是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覆盖全球的大市场,这个市场应是相互
沟通的,极少或者不受各国金融监管及法律法规的影响,而离岸金融市场也
正好具有这一条件。由此可见,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也是离岸金融市场产
生、发展、扩大的重要促进因素。
2.1.5离岸金融是现代技术与金融结合的产物
技术进步是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由于技术进步与金融
的结合,才产生了离岸金融,主要表现为:由于技术进步,克服了地理距离、
信息不通等方面的障碍,使远距离通讯成本的降低和电讯调拨技术的实现成
为可能,从而创造了一个24小时连续不断的全球金融市场之间联系的环境,
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各个金融市场相互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直接为离岸金
融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技术进步还减少了计算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交易成本,使统一的世界大金融市场的形成成为可能。
2.2.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离岸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1993—2006年9月间,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跨境资产以年均8.1%的速度增
长,从3.5万亿美元增长到9.1万亿美元。每年有将近150000个离岸公司成
立。①从增量来看,以2000年为标志,世界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境外资产成
加速增长。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N--十世纪末,离岸金融中心的资产成
o The Guardian,2004
14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减速增长趋势,但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又从新出现了加速增长的
趋势。2000年以来出现的恢复性增长主要取决于一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发
达国家经济的普遍复苏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重新趋
于活跃:二是原有离岸金融中心自我调整初步到位,监管更加规范,业务多
样化程度更高;三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开放水平,开辟了
一些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OFC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资产中的占比也在上升。
10亿美元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2.I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资产总量
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
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
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离岸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
部分绝非偶然。应当指出,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并不是由某种偶
然的具体因素简单促成的,如一项业务活动或一种政策举措,而是有着深刻
的经济和金融背景。分析这些经济和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原因对于更好地管理
。巴曙松、郭云钊:《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0
星:









O
9
8
7
6
5
4
3
a
U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当代离岸金融业,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3离岸金融市场的变化
2.3.1离岸金融市场区域变化
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以及发展变化是伴随着世界各国离岸市场的激烈竞
争而来的。离岸金融市场最早集中于欧洲地区,目前已经遍布世界各国。欧
洲的伦敦建成了世界最早的欧洲货币市场;目前卢森堡的欧洲债券市场使得
该地区很快成为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中东的巴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沙特
阿拉伯货币里亚尔的境外交易中心;在加勒比海地区,开曼群岛和巴哈马由
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离岸银行业务;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美国
和日本国际银行设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其国内已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形
成了与欧洲地区相抗衡的地位。
2.3.2离岸金融市场币种变化
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币种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离岸金
融市场始于欧洲货币市场的欧洲美元交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离岸业
务均以美元为主要交易币种。欧元产生以来,离岸金融市场上美元独霸一方
的局面大有改观,如图2.2所示,2004年,离岸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份额由1995
年的75%下降到了55%,而欧元诞生之初就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当然,此
时的欧元离岸交易仍然集中于欧盟国家之间。近两年来,由于美元币值的动
荡,离岸金融市场上的美元份额进一步下降,如图2.3所示,离岸金融市场
上逐渐出现了欧洲美元与其他欧洲货币并举的局面。①
。巴曙松、郭云钊:《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图2 3 2004年离岸外汇交易的币种结构
55%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2.4离岸金融发展特点
目前离岸金融经过40年的发展己遍布全球,同时一些新的离岸金融市场
也在一些地区在政府的推动下正在积极酝酿之中。从目前已经成型的众多离
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尽管各金融中心的业务发展各有特点,有的
以保险业见长,有的以证券业见长,有的以共同基金和银团贷款见长,但一
般来说都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稳定。第二、
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良好的时区,便于与其他金融中心进行交易,有发
达的通讯等基础设施。第三、具有税收优惠,没有外汇及信用管制和存款准
备金限制。第四、拥有大量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第五、有大
批国际金融人才。第六、具有金融隐私权。上述条件己成为正在计划发展离
岸金融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努力的方向。
全面考察现行的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各地在发展模式、监管措施和优惠
政策上除了具备以上共同的条件外,也存在多样化的特点。
2.4.1自由化是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离岸金融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受管制较少,原则上各类管制应该降到最低
限度,其监管的政策架构主要有:
第一,在岸、离岸内外分离。大多数采用内外分离型模式的国家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汇管制,或者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
资本项目受到全面的管制,或者是对经常项目的收支不加限制而严格控制资
本的流出流入。外汇管制对国际资本的运动具有一定的截流作用,它本身就
构成了对境内和境外市场、在岸和离岸市场的一次隔离。
第二,离岸账户管理。规定开办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开立单独的离
岸账户,所有的离岸业务都必须也只能记录在离岸账户中,离岸账户与在岸
账户平行使用,相互独立,达到内外分离的目的。开立离岸账户、经营离岸
业务通常需要申请。例如在日本由大藏省负责审批,要求申请银行必须具备
一定的外汇业务实绩和经验;新加坡的四类银行,包括全面性执照银行、限
制性执照银行、离岸银行和商人银行在经金融管理局批准后可开办离岸业务;
18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在美国允许经营离岸业务的有:各类存款机构、外资银行在美国境内的分行
和代理机构。
第三,业务对象限制。绝对的内外分离型模式把市场参与者严格限制在
非居民离岸账户这一范围之内,只允许从事资金来源、资金运用都在境外的
“外对外"交易,当资金从离岸账户流入在岸账户则视同境外机构对本国居
民的贷款,需要计入外债。内外渗透型则允许居民在一定的条件下参加离岸
市场,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允许居民接受离岸贷款但不能把资金存入离岸
账户,泰国限制每笔放款必须超过50万美元,日本曾把每天在岸、离岸账户
的资金流动净值限制在上月非居民资产平均余额的5%以内。
第四,业务经营管理。在业务范围方面,日本和美国的离岸金融市场都
只允许经营传统的存、贷款和贸易融资等银行业务。日本不允许将资金用于
证券交易,证券公司也不能申请离岸业务。新加坡的离岸市场却不对业务范
围施加任何限制,允许兼营银行和证券业务,近期又推出保险业务,鼓励金
融创新,亚洲美元债券、浮动利率可转让美元存款证等都是它的特色产品,
其金融业务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日益走向多样化和全方位化,能够提供全面
的金融服务也是新加坡的离岸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业务期限和交易金额方面设置了最低限制,这是为了保证业务的批发
性和禁止结算性活期存款业务,防止离岸账户成为境内机构支票存款账户的
替代物,避免另一类“往返交易”,即境内机构把资金调到境外再以活期存款
形式存入离岸账户,逃避存款准备金的缴纳。
第五,对离岸金融业务的检查与监督。监管当局通常都要求定期报送离
岸业务的各项报表或临时要求的特殊报表,供其了解离岸业务的规模并监督
各项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以便发现有违规行为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新
加坡要求ACU在每月15日向金融管理局呈送资产负债表和外汇交易总额、新
元外汇交易、流通存款证交易、银团贷款等业务报表。美国规定任何金融机
构通过其IBF所开展的业务活动,同该机构经营的其它业务一样,需要接受
金融监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联储理事会要求所有已建立IBF的金融机构每
月递交“IBF账户报告"。此外,凡是外国银行在美国境内的分行或代理机构,
联储理事会还要求它们在每季的“财务报告"中如实反映有关IBF的经营情
19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况。
第六,放松管制的渐进过程。管制的放松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允许居民参加交易在岸、离岸业务,境内外市场逐步渗透;扩大交易币种甚
至准许涉足本币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品种;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
进入市场等。
需要指出的是,放松管制的过程需要同境内金融市场的成熟、监管当局
干预能力的提高和离岸市场发展的本身要求相一致,否则过早或过度的放宽
管制将会引起市场的失控而破坏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
2.4.2对离岸金融业务实行多种优惠政策
与在岸业务相比,离岸金融业务本身就具有所受管制少、经营自由度高
的特点,随着国际银行业对监管环境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各离岸金融中心争
相放松管制以增加对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吸引力。因此,不论从离岸金融业务
本身的要求还是从与其它离岸金融中心的竞争来考虑,发展离岸金融业务都
要求监管政策具有相当的宽松和优惠度。各国监管当局在保证市场稳定有序
的前提下,通常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来制定优惠政策:
首先,增加了经营自由度。第一、取消对非居民的外汇管制,非居民可
以自由兑换各种货币,汇价随行就市。第二、允许资金自由流动,对贸易、
非贸易和资金项目的收支不加限制,非居民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资金转移。第
三、存款、贷款利率自由浮动。
其次,降低市场经营成本。第一、免交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放松
对流动性比率和清偿力的要求等。第二、提供高度的税收优惠,这是离岸优
惠政策最集中的体现,也是现阶段离岸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有:取
消存款及债券的利息预扣税、贷款利息所得税,废除各类有价证券及票证的
印花税,大幅降低所得税,允许海外利润派息全部自由流动等。∞
o永道公证会计师公司,《世界公司税务概览》,1993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表2.1世界主要离岸金融市场税率表(%)
国家或地利息预股息预扣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
扣税税
巴拿马无无无(1) 无无
维尔京岛3-20%(2) 15 按所得税率无无
百慕大无无无无无
加纳岛20 20 无(1) 20(3) 20(3)
巴林无无无无无
开曼群岛无无无无无
塞浦路斯20-40(4) 20-25(4) 无(1) 无无
中国香港15(5) 17.5(5) 无无无
卢森堡0-51.25 33 按所得税率无15(6)
安地列斯22.-56 32-39 按所得税率无无
新加坡0-30(7) 27(8) 27(9) 无
注:(1)与当地财产交易无关。
(2)国际离岸商业公司免除所得税。
(3)对非居民支付免税。.
(4)对离岸机构和雇员实行优惠税率。
(5)仅指本地资源收入或资产。
(6)不适应离岸公司。
(7)债券利息除外。
(8)离岸交易收入适用10%.
(9)税收协定下显著减少。
最后,增强业务吸引力。通过实施客户保密条款,鼓励金融创新等措施
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市场相对于其它市场的吸引力。当然,在内外分离型模式
中,以上的宽松、优惠政策通常是与对国内市场的外汇、金融管制并行存在
的。
应该说离岸金融业务对监管环境的敏感性决定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当局的政策取向。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给予高度的
21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经营自由,已经成为离岸金融市场赢得国际竞争力并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
件;与此同时,施以必要的监管措施,保证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和经济金融
的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内外分离型模式,必须恰如其分地设置
境内外市场的隔离和一定程度的渗透机制,并保证这一分离规则的有效实施。
2.5离岸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收到很大的挑战。
国际离岸中心开始出现分化,大部分离岸金融中心的业务量呈现减速增长。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离岸金融中心相对衰落的趋势也日渐明显。
离岸金融中心是资本摆脱金融管制、要求金融深化的产物,工业国家大
量金融业务的离岸操作只是国内金融体系面临严格金融管制的替代,这就决
定了离岸金融中心与在岸金融中心的此消彼长关系。因此,离岸金融中心的
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相对优势,相对优势的衰落是离岸金融中心衰
落的主要原因。以下通过在岸金融中心与离岸金融中心的对比,分析离岸金
融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2.5.1部分离岸金融中心声誉的下降导致竞争力削弱
金融中心的国际声誉和基础设施决定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金融中
心的声誉具有自我积累性,一般来说,一个金融中心运行的历史越久,其在
声誉方面所拥有的战略优势往往就越强,也就是说金融中心的优势条件与经
历的时间通常成正向关系。工业国家的金融中心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荷
兰的阿姆斯特丹等都有百年的历史。相反,离岸金融中心绝大部分都是20世
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产物,历史的积淀显然不如这些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
另外,从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避税型的离岸金融中心,由于
其宽松的税收和监管环境,日益成为逃税、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天堂,由此引
发的社会和金融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其次,从金融中心的沉淀成本来讲,金融活动的进一步集中使得大批金
融机构从全球性金融中心的退出存在较大的壁垒。金融业中存在规模经济,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这反映在金融机构的数目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上。这就意味着金融中心的发展
存在一种惯性,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取消资本和外汇控制以及金融市场
的自由化使得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更趋于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大的金融中
心内,每个金融中心都是其市区内的主导市场。面对这种趋势,二级离岸中
心在与主要离岸金融中心进行竞争并从这些中心吸引金融业务方面将遇到更
大的困难。
2.5.2在岸金融中心的优惠政策与管制放松逐步威胁离岸金融中心
政策优惠是离岸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优势之一,离岸中心存在的根本原因
是国内金融中心存在的资本限制、高额税收和僵硬的管理规定,以及岸上各
国之间在监管和财政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然而,20世纪8盯年代初,自
由主义经济学卷土重来,再次在经济政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潮影
响下,对资本和金融实施的各项管制被彻底取消,市场得以开放,税率得以
降低,国际合作有了进~步的加强。国内金融市场与离岸市场的监管以及财
政环境趋于统一,使得离岸金融中心最根本的吸引力——低税、保密性、宽
松的监管和政策稳定性面临被侵蚀的威胁。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各工业国家税制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降低税
率,简化税种。在八十年代,就有三大工业国家——美国、法国和德国国内
债券市场取消了预扣税,这对离岸金融中心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美国的预扣
税取消后,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减少了在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发行债
券,1984年以后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国际债券和票据发行规模在全球的份额
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该数值最高由1984年的11.46%下降至2002年的
1.12%。此外,工业国家还大幅调低所得税税率,以进一步改善税制环境。据
统计,美、英、日、德、法五大工业国家公司所得税平均由1977年的49.5%
下降到1993年的36.5%。自2004年以来美国签署了一项一次性的税收赦免
法案,将公司税率从35%大幅削减至约5%以后,据摩根大通称,美国企业已
经调回了近3500亿美元未缴过税的国外所得利润。税率的大幅度下降,对离
岸金融业形成相当严重的冲击,应当说是离岸金融业务相对衰落的原因之一。
。Mark Hampton,The Offshore Interface.Macmillan Press Ltd, 1996·
23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从八十年代开始,主要工业国的金融当局机会都实行了自由化改革,包
括取消各项管制,放开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一步加大本国金融市场的国
际化步伐,完善和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提供便利高效的交易设施和服务。这
些措施的推行提高了在岸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在
岸市场的吸引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将业务转向离岸金融市场的
积极性。如1990年12月,美国有关欧洲货币准备金的比率被降到零,在此
之后,国外银行想美国借款者提供离岸贷款的积极性以及美国银行吸收离岸
存款的积极性同时得以下降。
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9.11”事件的影响,国际金融同意监管的趋势在不
断增强,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加强了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并对离岸业务
的管辖进行了区分,另一方面离岸金融中心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参与联合监
管,加大与国际社会的信息交流以及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此外,离岸金融
中心为适应国际监管潮流,逐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落实了金融监管部
门职责并修改了一部分过于宽松的监管条款。所以,在全球金融统一监管的
驱使下,不够规范的离岸中心要继续吸引投资人变得越来越困难。
表2.2国际组织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行动
国际组织主题
亚太反洗钱小组调查利用离岸金融中心进行的犯罪活动
巴塞尔委员会对跨国银行进行监管
加勒比地区金融行动小组对加勒比地区的离岸金融中心进行评估
欧盟促进跨境监管的合作
金融特别行动组(FATF) 评估有害的腥味和不做合作地区
金融稳定论坛(FSA) 评估离岸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稳定、遵循
国际监管标准以及跨境合作方面的作用
七国集团促进法律和监管的跨境合作
国际证券会组织评估“非监管’’及“非合作"地区的作用
经合组织(OECD) 对税收竞争情况进行调查
离岸银行监管者组织评估旗成员国对巴塞尔核心原则的实施
情况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2.5.3离岸金融中心内在的市场局限性约束了其发展空间
金融市场恶性的效率取决与市场的深度、广度以及创新能力。随着80年
代以来各国金融深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深度和广度不
断扩大。而从离岸金融中心来看,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除银行业务比较发达外,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发展缓慢。区域性
金融中心虽较岛国型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发育完善,但限于国内经济规模,资
本市场竞争力不强,股票与债券发行规模也比较小。例如亚洲的中国香港和
新加坡,两者银行的跨国资产、外汇日交易额、国际债券发行量、股票年交
易额等指标均远远落后于日本。同时,从创新产品的发展来看,在这一时期,
绝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都是在在岸金融中心进行的,离岸金融中心这
方面的业务量很小。这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在流动性、交割以及法律
等方面比银行同业业务包含更高的风险,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将业务转向离
岸金融中心这类二级金融中心,而是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具有高水平的监管、
充足流动性资金以及复杂的交易系统的国际性金融中心。
2.6离岸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2.6.1离岸金融中心走向分化
过去40年,在岸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转折过程。起初,当
在岸经济由于高税收和严格管制而变得没有竞争力时,部分金融业务转移到
离岸金融中心。70年代末开始,由于考虑到金融业务向离岸中心的流动对国
内金融中心的冲击,国内金融中心管理当局逐渐通过减少资本管制、降低税
赋和增加监管合作来阻止这一业务转移趋势。事实上,过去40年金融的发展
基本上是一个鼓励金融市场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导致了离
岸金融中心的分化,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得到巩固和壮大,同时另一些离岸金
融中心走向衰落。
经历40年的发展,伦敦巩固了它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中心的地位,同时少量离岸金融中心也迅速崛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如
香港、新加坡)或富有地方特色的离岸金融市场(如卢森堡共同基金市场,
开曼银行市场,百慕大资本保险市场),这些小金融中心之所以成功,主要得
益于它们靠近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以及拥有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通讯网络、高水准的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由于基础
设施不完善、缺乏金融人才、政局不稳、货币发行的困境以及金融中心之间
的残酷竞争等多种因素,也使得大多数离岸金融中心还不能够吸引大规模金
融业务到其管辖区内,许多金融中心由于国内或地区政治问题(如巴拿马、
巴林)、税收协定的取消、制度过严、受到毒品交易牵连(如巴拿马)和金融
丑闻等原因,遭受严重的打击。
2.6.2离岸金融中心作为记账中心继续生存发展
就离岸金融中心的未来来说,其发展仍将面临众多的挑战和竞争,如管
制和税赋的减少,传统银行业务重要性的降低以及国内金融中心与离岸金融
中心联系成本的增加。尽管近期小型离岸金融中心大量出现(如塞浦路斯、
马得拉群岛、马尔他、马来西亚的纳敏岛),但其业务的增长将是有限的。在
自由化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下,这些金融中心要吸引资本从主要金融中心转移
到这些地区,可能性较小。然而,如果这些金融中心要想对同时区内已经成
熟的离岸金融中心挑战成功,它们很可能只能作为记账中心而不能作为一个
有实际金融业务的地区金融中心,因此,未来离岸中心金融交易的登记(如
欧洲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保险、运输)仍可能继续吸引外国投资者。一方
面,离岸中心为外国公司提供完全、自由和有弹性的资产管理权;另一方面,
个别注重安全和保密的人以及从事非法活动或害怕财产充公的人可以继续利
用税务天堂组建公司和逃税。
2.6.3发展中国家将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中心除了具有记账中心的功能以外,还可以从主要金融中心争取后
勤服务业务,如清算、股票登记、信用卡制作和其它劳动密集型的活动。技
2.离岸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术的创新和进步使得把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后勤部门从高成本的金融中心转移
到拥有廉价劳力的国家和金融中心变得轻而易举。今后离岸金融中心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立的离岸金融中心更应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对发展中国
家而言,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能使发展中国家较快地形成金融中心。通常,
发展中国家受本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金融中心的形
成困难重重。离岸金融业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捷径,一些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以其稳定的政局、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全球不少知名跨国银行入驻,较
快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
业务的开展,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主动参与到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之中,
心的形成。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能借助离岸金融
扩大与他国经济、贸易联系,使自身
这些都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金融中
其次,离岸金融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有效渠道之一。面对国内资
金的短缺,发展中国家始终在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新加坡
通过离岸金融业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采取以分离为基础的渗透模式,监管当局规定了一定的
渗透比例,本地企业每年从离岸账户融入可观的资金,用于工商业发展。可
见离岸金融业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提供了方便。
最后,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发展
中国家银行业发展的桎梏集中体现于人才缺乏、技术和管理落后。在境内开
办离岸金融业务,一方面可使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按国际惯例操作业务,低
成本地培养熟悉海外业务的管理和操作人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商业银
行可以借此扩大与国际银行业之间的联系,学习先进银行的产品开发技术,
发展国际业务网络,为其业务国际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政策推动在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过
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发展中国家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缺乏本地
经济的有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规模相对较小,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交易量不大。因此,全球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表明,离开了
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就不可能有离岸金融业的发展。政策推动主要表现在离岸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金融的准入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限制较少,
优惠较多,大幅度减少了离岸银行的各项成本,从而促进了业务和市场的发
展。
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研究
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j我国大陆经济
发展己对离岸金融服务提出了巨大需求。离岸银行己在我国开展了18年,开
办离岸银行业务将开辟利用外资其中主要是中长期资金的新渠道,有助于中
资商业银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应对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通过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促
进我国金融中心的发育和成长,积极参与全球资金的分配过程,努力形成有
利于我国的全球资金分配格局。因此,有必要从理论指导和政策操作层面全
面系统地探讨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的监管问题。
3.1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现状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试验场,也是我国银行业最早开办离岸金融
业务的地区。率先提出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是我国一家年轻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招商银行。该行经过两年努力,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当地人行、
外汇管理局的帮助下,于1989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
批准。正式开办了离岸金融业务,并且获得了深圳市税务局给予开办离岸金
融业务的各项优惠政策。该行设立了离岸业务部,其境外境内外汇业务分开,
业务上分账处理,境外业务单独记账、核算、年终报表。几年前又在香港设
立了专为离岸金融业务服务的代表处和营业机构。据了解,该行离岸业务存
款和结算分别由1989年底的1161万美元和485万美元上升到1993年底的3
亿美元和2.7亿美元。1993年年底离岸部的外汇资产占全行的28%,而营业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利润则占全行的44 8%。其后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及其深圳分行、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相继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牌照,离岸金融市场在
深圳开始发育。1998年年底,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离岸资产
质量恶化,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叫停了所有中资银行的离岸资产业务。2002
年6月,央行全面恢复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离岸业务,并同时允许交
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上海开始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尽管不
少地方政府和其他商业银行对离岸业务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央行至今只对上
述四家中资银行发放丁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证,且在管理上均是按“试点”
和“试验”的标准进行审慎监管。四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的业务规模处于
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底,招商银行离岸业务资产总额为13 8亿美元,远远
领先其他三家银行。m
L≮浦m&*m{,
⋯,一一7鬣
w【鬻n//\、、隧=镕%镕#
■tm镕{亍
w“XK镕"
±海M东&R镕行
图3 1四家中资银行2006年离岸业务资产结构
上述四家银行能全面经营离岸银行业务,为我国“全面持牌中资银行”,
负债规模在15亿美元左右。目前,工行深圳分行、农行深圳分行、广东发展
银行及其深圳分行只被许可从事离岸负债活动,即有限持有离岸业务牌照或
持有“半块牌”,负债规模加总大约在15亿美元左右。除中资银行外,在大
陆可为非居民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还包括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和部分合资
银行(如华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外资银行国内分行大多数以所谓“全
。B曙松、郭i钊:嫡岸金融市场发展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球服务"的名义即“国内接单,境外处理”的方式,通过内部电子系统为非
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2004年年底,国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余额近90
亿美元,假设非居民存款相当于在岸外币存款的1/3,则离岸存款约有30亿
美元,再加上中资银行的33亿美元,我国大陆的离岸存款规模在60亿美元
左右,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和上海两地的新兴金融市场,
不能不引起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
3.2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
3.2.1发展国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客观性
离岸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有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企业(IBC)、境外金融机
构和一些政府组织。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是非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企业,
这些个人和企业通过离岸金融市场运作其投资和贸易活动。离岸金融服务于
离岸商业运作,离岸商业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了离岸金融的发展。
无论IBC注册地和司法管辖地在哪里,IBC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发
起、设立和撤销手续简单。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公司和机构均可发起成
立IBC,且注册资本不须实付,没有行业准入限制,门槛极低。其二,运作和
保有费用低廉。多数离岸注册地实行简单税制和低税率,甚至零税率,IBC
每年只需缴纳200"-'500美元的年费;其三,法律对私有产权的隐形保护极好。
多数离岸注册地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严格保密股东、董事等商业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
吸引全球离岸公司从事与我国有关的贸易活动。据商务部近两年的统计,在
大陆所有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中,位居前列的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
开曼群岛等地区,来自美国、日本、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大多数以离岸的
方式操作。此外,我国对外投资也在迅速增长,极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
最大的对外投资国。目前,上海和深圳两地对外投资和贸易活动比较活跃,
占国内对外经济比重较大。对外投资需要相应的运作工具,IBC模式就是最好
的选择。可以预见,以大陆为中心的非居民和以中国居民为实际获利人的国
际离岸公司将继续蓬勃发展。离岸商业运作这种客观趋势需要一个离岸金融
31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市场为之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以上海、深圳为中心发展国内离岸金融市场
也同样具有客观性。,
3.2.2培育国内离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国际离岸商业运作的客观性决定了离岸金融服务的客观性。以我国为中
心的国际离岸商业活动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国际离岸金融中
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简称OFC),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地区金
融中心和簿记中心;二是我国离岸金融机构。显然,如果监管部门不向中资
金融机构开放离岸业务,以大陆为中心的大量的离岸金融资源就会流向OFC,
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阻止这些离岸商业和金融活动的正常运作并从我国取得
巨大的商业利益。
国际竞争重要的是争夺国际战略资源。除了石油资源、高新技术资源外,
金融资源也是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之一。美国长期以来虽然在经常项目上显
示为巨额赤字,但经济却能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国际
金融竞争中保持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大量廉价的国际金融资源源源不断流入
美国,平衡了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拉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国际金融资源
不仅包括国外直接投入的金融资源,也包括游离在境外的离岸金融资源。以
中国大陆为实际投资目的地的离岸金融资源属于能而且应被我国利用的重要
国际战略资源。开放境内金融机构离岸业务,在形式上是居民开办非居民业
务,实质上是一国如何利用非居民资源的问题。在适当承担风险的前提下,
用境外的钱去赚国内外的钱,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被吸引到中国
投资的境外资金和为国内所有但通过各种方式游离于国外的资金,没有理由
不纳入我国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否则是对稀缺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允许境
内金融机构特别是中资机构开办离岸业务,鼓励离岸金融创新,利用这些国
际金融资源为我国经济增长服务。因此,监管部门应将向中资金融机构开放
离岸业务作为一种战略来研究和选择,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在政策上忽视该
项战略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当务之急是加紧研究鼓励和允许中资金融机构
开办离岸业务的政策措施。根据目前我国金融发展态势,我们认为,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有条件发展成区域金融中心甚至国际金融中心,其中上海
32
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和深圳有望同时朝着离岸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上海要尽快成为国际金融中
心自然也不例外。因为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离岸金融市场能够
更好地发挥这一功能,迅速提升一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力。
中国大陆设立离岸金融中心在理论界探讨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认为应
该在中国内地设立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第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增长总是与该国的金融发展水平相一致,
金融发挥能够推动一国经济增长水平,而经济增长对于金融发展具有巨大的
反作用:否则,这种互动关系就难以协调。到2000年底,中国大陆的经济增
长与国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在世界排行榜上,GDP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双双名
列第七;2001年国际贸易地位又上升一位,成为全球第六号贸易大国。而金
融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中国金融中心
上海,2000年金融保险业GDP比重为15.4%,2001年这一比值为14.4%,
今年来进一步下降;全国到20世纪末不到7%。这一状况与国际发展趋势很
不协调!中国香港这一指标已经稳在22%"-'25%之间;韩国、新加坡和菲律
宾到1991年也分别达到14.12%、24.96%和lO.84%。但凡经济贸易实力
雄厚的国家或地区,其金融总是在国际区域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如英国、
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实体,都建有全球性或区域
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甚至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也拥有亚太地区第三、第四
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此,中国如果缺少一种超常规的国际发展战略,是
不可能尽快缩短金融发展上的国际差距。∞
在现有的资本项目控制和人民币外汇管制的条件下,这一超常规金融发
展战略就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因为:(1)它有助于维持现有金融体制现状,
没有必要突破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控制;(2)它有助于弥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
不足,利用外资实现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3)它有助于加快中国大陆金融
发展与国际接轨,不仅直接拉近了国际金融市场,而且诸如国际金融人才的
培养、金融产品国际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金融准则的对接都可以在离岸
金融市场上来实现。.
o钟红、齐文著:‘《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相对衰落及其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的机遇》,《国际金
融研究》,1995年第8期。
33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第二,国际资本十分看好中国大陆,离岸金融中心是它们进入中国的最
好跳板。
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开始
转向这一地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整体上仍然处于不稳定,以美国、日本和
欧盟为主体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整体上仍然没有挣脱低水平的增长束缚之
际,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待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事
实上,也的确如此,亚洲区域内贸易已超过50%,中国十大贸易伙伴有9个
在亚太地区,区域内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率长期以来一直
维持在7%以上,对国际资本的流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对于进入东亚特
别是中国大陆兴趣显著增强,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为它
们带来许多丰厚的利润和商机。
但是比较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谁抓住了这次国际资本流动
格局大调整的机遇,谁就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
区都已经将东亚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中国内地的金融市场目前
尚处于劣势,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仍然滞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和金融资源
配置的“政府主导型"特征都被国际资本视为一种风险。因此,如果在上海
建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则这一市场不仅可以为国际资本进人中国内地提供了
一条合法渠道,而且还可以为它们创造一个成本最低廉的投资收益机会:如
果将上海建成离岸金融中心,则这一中心必将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
贸易特别是APEC的“桥梁”。
第三,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需要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己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
力量。“十五’’期间,我国要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启动新一
轮经济增长(包括西部开发、以新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
代等)不能忽视金融的支持作用。“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在
“九五"基础上增长35%,达到17.55万亿元人民币,这会形成巨大的资金
需求缺口,需要通过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来弥补。因为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
践已经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式的大规模资本扩张开始向内涵
式再生产方向加速转变,表现在一方面政府财政投资开始从企业实体经济淡
出转向基础性建设投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筹
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集的资金出现沉淀现象——既没有转化为真实的资本投资也没有流到金融市
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外资参股的“三资"企业则发展前景十分
乐观,不仅经营状况非常好而且经营效率也相当高。因此,中国新一轮经济
增长的充分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资的引导与利用。就目前国内金融市
场来说,基本上还没有外资进行大量交易的场所。许多国际资本的投入主要
还是看重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它们没有历史包袱,社会负担较轻;拥有国
际一流的技术设备、国内一流的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经营理念;采取全球经营
发展战略等。现代经济除了技术就是成本竞争。如果国内没有一个发达的离
岸融资市场来为它们降低融资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则很难留住大批的国际
资本。因此,尽快建立中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从
根本上说是保证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需要,是创造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第四,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有效地增强一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化和金
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往往具有超国界特征,甚至超出单个国家政府
或者国际性金融机构所能预测控制的范围。虽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中国由于金融相对封闭,金
融控制比较严,几乎没有受到国际冲击,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拒绝对外
开放,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与
对外开放的加快尽管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但是却使一国经济分享了
国际经济利益。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不仅在于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时间和空
间上的差距,而且在于它大大降低了国际资本交易成本;并借此促进全球平
均利润率的形成。离岸金融市场带给东道国的影响不仅仅看税种的减少和税
率的降低,还应该看这种税收效应带来的投资杠杆效应。更重要的还在于,
这一市场的发展能够增强东道国管理金融、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如增加所
在国的外汇收入,使一国国际资本来源中的资本项目盈余显著增加,进而增
强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能力;能够从宏观上提高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和影响,使东道国获得一种稳定的“超额利润",从微观上改善一个国家企业
的经营战略和竞争环境——增强其市场开拓能力。
35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4·我国目前设立内地离岸金融市场
时机仍未成熟
尽管有关离岸金融的理论探讨和发展离岸金融的实践努力在全国如火如
荼地展开,但本人认为,离岸金融中心当前在我国的建立时机还尚未成熟。
4.1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
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金融基础设施的
完善程度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和金融自由化
程度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利率市场化网4刚起步,还存在较为严格的利率
管制;外汇体制仍然实行结售汇,居民、企业的外汇最终都集中到国家,对
外汇的管制还很严格,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金融基础设施包括
一整套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有效运行的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交易与清算组织、监管机构等。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尚处在
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4.2从国际环境看,有利于离岸金融业务开展的国际环境
已不复存在
七八十年代是离岸金融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自从九十年代起,国际离岸
4.我国目前设立内地离岸金融市场时机仍来成熟
金融中心就开始相对衰落了。(表4.1)①
表4.1世界主要离岸金融市场资产增产率(%)
国家或地区1977—1985 1985‘——1990 1990·——1993
巴哈马6.3 4.1 —2.5
巴林. 17.3 3.1 5.1
开曼23.2 18.4 O.4
香港24.5 35.6 3.4
卢森堡12.5 22.1 1.9
新加坡26.7 23.5 —2.9
英国16.7 12.6 —0.5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资产增长率都出现了急剧下降,其中半数以上转向
负增长。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资产增长率1985—1990年间由35.6%下降为
3.4%,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离岸金融业务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经
济自由化的影响(包括在岸和境内金融业务的自由化)。许多国家推行经济自
由化,采取降低税率等措施,使国内金融业务更有吸引力。如美国1978年通
过《国际银行法》使利息均衡税形同虚设,又于1984年取消了债券交易预扣
税,美国债券逐渐不在安地列斯离岸市场发行。德国也于1984年取消了债券
市场的预扣税,结果国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快速增加。由于国际金融大环
境影响,离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将减缓。近些年新设立的
离岸金融市场,如都柏林、塞浦路斯、葡属马德拉岛、马尔他、马来西亚的
纳闽岛、曼谷等地,均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试图普遍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开辟多个离岸金融市场的成效令人担忧。
4.3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离岸金融中心对我国开展离岸金融
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远东地区聚集了世界上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成熟的有香港、东京、新
西资料来源:根据IMF《国际金融统计》的数据计算。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加坡,新兴的有台北、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印尼雅加达、马来西亚纳
闽岛,加上其他一些正在组建的离岸金融市场,大大小小共有十多个。离岸
金融市场上资金来源成本低,毗邻市场之间竞争激烈。作为“国际金融批发
站,中转站",其资金的集聚功能十分强大,一个地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兴盛往
往是以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出现相对衰落为代价。如1968年
新加坡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时,针对香港对私人存款要征收15%利息预扣税的规
定,而主动放弃利息预扣税,只征收银行离岸金融业务10%的盈利税。两地之
间的税差达5%,许多香港银行便把离岸资金存入新加坡联行,然后再贷给其
他地方的需求者,逃避港埠税收,从而刺激了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香港离岸金融业务却相对受到影响。
4.4我国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地点尚未确定
目前国内有很多个城市都有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打算。而且每个地方各
具优势。但是从国内因素看,发展多个离岸金融市场是不现实的。由于设立
境内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当地政府有着巨大的影响,能促进当地经济金融
的发展,以及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适应金
融国际化、自由化趋势的需要,上海、天津在深圳之后也加快了争取开办离
岸金融业务的进程。上海、天津经济实力雄厚,金融基础较好,金融人才济
济。两市理论界早在80年代中期就对离岸金融业务进行过介绍和探讨,90
年代初期银行提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建议和要求,两市均提出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是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天津保税区内开办离岸业务,第二步在保税
区形成内外分离型(IBF)离岸金融市场。两市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根据是:
(1)从地理条件看,保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小区,具有空间隔离、区域
免税、贸易灵活等特点,便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利于离岸金融市场形
成。(2)在保税区内注册的企业有数千家,这些企业均被视为非居民企业。(3)
从银行自身条件看,国有商业银行是保税区内金融主体,几大银行资金实力
雄厚,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遍及世界各地的代理行关系,资金的调度通
畅快捷,加之国内外信誉卓著,容易很快在客户中建立信心。虽然两市为开
办离岸金融业务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国家出于种种考虑,对上海、天
4.我国目前设立内地离岸金融市场时机仍未成熟
津在保税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一直持谨慎态度。1994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
总局在上海召集深圳、上海、天津、厦门四城市专题讨论在我国开办离岸金
融业务问题,意向性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除此之外,大连、宁波、厦门、海南、广州等地也在积极探讨在本地区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有的地区正在筹建中。如海
南从世界上二十多个小岛国在短时间迅速建立起离岸金融市场的经验出发,
强调岛屿的地理资源可转变为巨大的经济资源,计划在海口或三亚开辟离岸
金融市场。相对于如此众多的候选地点,我国金融管制和外汇管制比较严厉,
国内银行远未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需要在银行商业化、现代化过程中
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适应力和经营能力。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允许较
多的外资银行在各地设点开行和较为自由地经营,而一地没有吸引到足够多
的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恐怕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离岸金融中心。
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对国内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冲击。在离岸金融市场类型选
择上,许多专家认为我国设立离岸金融市场应以“内外分离型”为妥,以后
逐步过渡到“渗漏型”。事实上,怎样界定离岸金融业务范围和交易对象,怎
样对离岸金融业务实行监督、审查、稽核,目前全国尚未有统一规范和成功
经验可供借鉴,如果发生了问题,影响就不仅局限在一个保税区和海岛范围
内。
4.5对离岸金融的监管问题,我国目前监管能力不足
离岸金融市场影响范围大,波及范围广。离岸金融是以国际银行资本巨额
的规模运动为其特征,我国对离岸金融监管经验较少,加上离岸金融又是高
风险性行业,特别是在目前地方上普遍具有“投资饥渴症”的情况下,发展
离岸金融更应慎之又慎,盲目开展会增加我国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从而加大
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首先,给我国国内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带来挑战。离岸金融市场的存款总
额,即各国居民在银行系统的外币存款,逐步在本国货币总量中占据了不可
低估的比例。例如,在欧洲的比利时、瑞士以及北美的加拿大,欧洲货币存
款却占据了它们货币存量的近10%,虽然不足以使上述国家对各自货币总量得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以控制,但这部分货币存量却已深入各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各国货币存量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
独立性。
其次,非居民的国内账户与离岸账户相对分离,国内账户的外汇资金可
能通过国外分支机构转向离岸市场,或反向流动,从而对国内信用规模产生
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的货币政策实施。例如,当一国家在某时期内紧缩银根、
提高利率、限制资金投放时,国内的商业银行或工商业便很容易从离岸金融
市场借入资金加以运用;相反,在实行宽松政策时,大量资金又会从国内流
入离岸金融市场以寻求更高的利息收入,从而使其货币政策的推行受到破坏,
偏离预定目标。
再次,离岸金融市场的开办也会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体系。一方面,离
岸金融市场会给开办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欧洲货币市场上大量资金冲
击金价、汇价和商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影响各国的物价水平。当大量的欧洲
美元涌入一国抢购硬通货时,该国为了稳定本国货币而收购美元,将使得本
国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巨额的欧洲
美元的流入或兑换成本币或者存入银行以信用工具的形式投入该国市场参加
流通,均可加剧该国已存在的通货膨胀,同时也间接转嫁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此外,离岸金融市场会加剧货币汇价的不稳定性,刺激外汇投机。在欧洲货
币市场上,国际资金持有者会根据货币汇率的升降将所持有的贬值货币兑换
为欧洲美元存储,并调动或借入欧洲美元抢购即将升值的货币,大量的套利
套汇活动使得国际游资迅速流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离岸金融业务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存在着货币代替以及铸
币税损失的风险,一些非主流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必须
认真权衡提供离岸金融服务运营所了带来的收益与铸币税损失。
4.6离岸金融中心具有极高的风险
首先,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一般说来,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资本流
动是不受管制的。因此,如果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短期内,由于人民币
升值预期,可能会加速热钱流入,造成我国J't'TE储备额的急剧上升;长期可
4.我国目前设立内地离岸金融市场时机仍未成熟
能推动资本外逃规模的进一步膨胀,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的安排和货币政策的
运作产生重大压力。其次,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势必按照国际惯例大幅
减免关税,会给企业避税带来一种鼓励效应。如果大量企业越过合理避税的
界限,过多的机构仅仅为了避税而进入离岸市场,虽然从短期来看可以造成
一时的繁荣,但它降低了市场的质量,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有空壳化的危险。
而且我国税制体系不完善,避税信息不对称,避税手段五花)kl'-J,反避税的
工作更加繁重。最后,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保密性要求,使得银行享有保密权,
可以拒绝向法庭或者检查机关透露客户信息,这会助长企业不合法经营的行
为,尤其是“洗钱”问题。有可能使得离岸金融市场成为黑势力洗钱的场所,
这与我国的国际声誉是严重不符的。
41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5·不断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
5.1总结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
益的启示
首先,必须适应本国国情选择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并适时调整,注
重金融自由化的速度与次序,考虑国情,谨慎规划。
其次,政府在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再次,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竞争有效的金融
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和透明公正的监管体制。政策鼓励和管制并重是当今
各国离岸市场发展的最大共性,尤其对政策推动型的离岸金融中心来说更是
如此。
最后,结合本国实际进行金融创新应引起高度关注。离岸金融创新过程
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对外开放逐步加深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
握好创新的尺度,要结合本国国情,严密监控资本的流动,不断地进行平衡
和政策调整,逐步放松管制;否则,很有可能重蹈泰国的覆辙,致使离岸金
融市场成为己国金融动荡的导火索。
42
5.不断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
5.2结合我国目前国情,要加快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步伐,
目前应该做的
5.2.1加快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将使国内的专业银行面临着较强的竞争对手,面
临着国际结算业务下降,外汇贷款受到冲击,国内外客户流失等问题。因此,
转换银行的经营机制,增强竞争能力这一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从根本上转换
经营机制,尽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
自求发展的经营货币商品的商业银行。我国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进行
市场化改革,目前除中国农业银行外都已经上市融资。商业银行要完全按照
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资产管理,
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建立风险监控机制。要大力开展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实
现银行经营多元化。积极开办贴现、信托和经纪人等中介业务,扩大外汇买
卖业务,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增强竞争的能力。∞
5.2.2大力发展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
完善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存在的条件。我国特别是上海
等沿海发达地区应尽快完善和建立一批全开放的与国际逐步接轨的金融市
场,如:黄金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资本
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和租赁市场等。这些市场要借鉴国际金融市场的
经验与惯例,本着“起点高"的要求,形成集中而不是分散的市场以形成规
模巨大的资金流,要建立像路透社信息金融信息网络中心。从而形成容量大,
范围广的信息流,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林娜:《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经济师》,2006年第7期。
43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5.2.3实行自由开放的货币金融政策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加速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就要求我国政府和金融管
理当局实行自由开放的经济金融政策。实现保守型政策向自由开放型政策的
转变。在外汇管理方面应适当放松,逐步允许资本的自由进出,免除或降低
外币存款准备,推动离岸金融业务和国内业务的发展。当然,对离岸金融市
场建立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人民币是否是世界货币。所以,我们应积
极创造条件。尽早使人民币成为在国内的可兑换货币,从而达到国际可兑换
货币之目标。
5.2.4积极扩建对外金融开放,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
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对外开放
的金融环境。由此,我们应继续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证券机构、商业投资银
行及基金管理组织等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继续引进
外资保险公司,扩大外国金融业在华代表机构,在引进和发展的同时要加强
对外国金融机构(包括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中央银行应注重
外资银行的宏观政策研究,完善管理外资银行的法规体系,依法监管外资银
行,严格外资银行的审批条件,成立管理外资银行的专门机构。成立完善外
资银行行业自律机构。扩大与外国银行管理当局的合作与联系,加强外资金
融机构的监管队伍建设。
在外资银行引进的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应大胆地走出
去。到我国的贸易伙伴地区或我国投资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开辟国际业务,扩大海外融资渠道,发展离岸业务,提高我国银行在国际金
融市场的竞争力。密切与国外金融机构在业务、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
联系。
5.2.5加强监管
首先,金融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离岸银行的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管和
5.不断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
离岸银行的风险监管。在市场准入方面,要将所有正在从事非居民业务的金
融机构一并纳入监管范围,无论是外资银行、中资银行,还是合资银行或其
它金融机构,只要从事非居民业务,就应该一并纳入监管,对未获许可的机
构应勒令其停止超范围经营;疏理政策,对中、外资离岸金融机构实行国民
待遇,树立“一样的牌照,一样的政策和待遇"的监管理念。在对离岸银行
的风险监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资本充足率应成为监管核心。这
是离岸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最终防线,也是监管的综合指标。建议在法人资
本统一监管的前提下,核定离岸业务的授权资本,并以此衡量离岸业务的规
模和质量控制范围。第二,资金的流动性是监管重点。目前的离岸业务已体
现出批发性即“大进大出"的特点,因此对离岸银行流动性指标的监控是保
证离岸银行日常正常运作的需要。第三,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监管。在要求历
史形成的离岸不良资产逐年下降的同时,应严格要求离岸银行控制新增资产
的不良率。监管部门不能因为离岸资产不良率高面对离岸业务领域和业务品
种进行限制,应在接受国际惯例化和业务自由化理念的基础上,对离岸资产
实行审慎的监管。第四,严把监督检查关。在加强现场监管的同时,重视非
现场监管,指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离岸业务内控制度,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尽
职能力和水平。
其次,外汇监管重点应放在对居民外汇管制政策的有效执行方面,不能
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境外非居民。资本项目为当前外汇监管重点,同时应防止
混杂在经常项目下的资本的非法流动。为此,一是要严格监控国际离岸短期
资本的流入,主要监控好居民收汇账户及其用途的审查;二是管理好资本流
出,既要打击非法逃汇、套汇,同时也要鼓励居民合理的对外投资的资本支
出;三是严把业务政策关,对离岸资产跨境交易链上的相关政策要因势、因
时调控,将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风险拒之f-J多'i-。如近期应重点关注国际离岸
资金流入国内货币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流入房地产市场冲击房地产价格。
最后,税收监管重点为居民对外交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离岸公司享受注
册地的相关税收优惠,这不是我国税法所能管理和调控的范围,所以税收监
管的重点应该放在在岸公司与离岸公司交易特别是关联交易上。除了审查离
岸、在岸交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之外,应重点监管交易价格,防止用“高进、
低出’’转移定价的方式进行逃税。同时应在向国际税收惯例靠拢的基础上改
45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革税制,建立我国的“价格事先预约机制”,并建立税收征管的国际磋商机制。
5.2.6加快金融法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完备的金融法规和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存在是离岸金融市场形成的重要
条件。从现在起,我们应尽快健全金融立法,增强金融管理的公开性,公正
性和透明度。通过一整套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制约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
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我们认为:一套完备的金融法规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经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第二层是有关金融机构自行制定的
组织大纲及组织章程;第三层是各种金融机构自行制定的业务规则、守则及
细则等。后二个层次虽然可以不通过立法机关订出,但在实际上起着辅助法
制的作用。对于第一个层次即政府制定的法规条例应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
环境条件,及时地给予修订补充,使其符合现时需要,并不断出台一些新的
法规条例,使新兴金融企业有法可依。就我国高级金融人才占金融从业者的
比例来看,数字是比较低的,这说明了我国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缺乏。为建
立离岸金融市场,我们应多渠道地挖掘和培养人力,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
投资。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育,人才竞争和人才管理
机制。
6.总结语
6.总结语
就中国来讲,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大的方向,
中国能够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益,可以扩大中国在亚洲
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这符合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虽然人民币
的自由兑换在短期内还可以由政府的行为主导、由政府有意识地决定前进的
速度和方向,人民币的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和离岸市场的兴起,
则基本上是一个市场需求推动下的自发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应该
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引导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建立高效安全的人民币资
金结算渠道,以渐进的战略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面对金
融一体化和自由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在渐进开放资本账户和亚太地区
各类金融中心不断涌现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利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积极参与全球资金分配过程,从而实现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的提
升是个重大的课题。选择建设国内的离岸金融市场则是这样一个契机。
眼下正在上演和困扰世界格局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
融海啸”说明,在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银行家们总是对于存在的风险避而
不谈。殊不知,哪怕一个小小因素的改变便会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而给
全世界带来巨大波动。在金融业日渐发达,世界经济联系日渐紧密的今天,
华尔街中的精英们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在为他们带来巨大经济
收益和心里满足之后,殊不知却为世界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埋下了祸根。这
些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使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变得十分困难与
复杂,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方案,大多也是学习和引进国
外经验的结果。如果不是美国发生的这次金融危机,人们还在把国外的金融
创新一概当成成功的先进经验,不仅没有注意到它所潜在的风险因子,更没
47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有想到过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也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机。.
尽管我们并不主张因噎废食,也从不反对审慎地推进金融创新,但是,
没有理由认为在美国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可以独善其身,也
没有理由认为金融创新对于高度发展的美国金融市场是风险对于尚未高度发
展的我国金融市场就不是风险,更没有理由认为在美国人看来防不胜防的金
融创新风险在我国就不是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的是,
在持续密切关注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经济的影响的同时,得冷静仔细分
析研究美国金融创新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美国发
生的次贷危机给全世界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和机会。金融创新是改革
开放的推进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改革开放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同
时,也总是会带来令人防不胜防的风险。循序渐进才能控制风险,过度发展
就有重蹈美国覆辙的危险。
金融创新是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但任何事情,都需要未谋成
功先防失败。金融创新如果不能够鉴定、评估及控制风险,那么,即使是看
起来非常急需的时髦产品也不应当仓促投入市场。研究和防止失败也就是控
制金融创新风险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当务之急显然不
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
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否则,何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尽管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在我国设立离岸金融中心讨论
甚多,有很多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也许只是地方政府利益的驱使
和一部分专家为达到自我成就所做之行为:以国家金融稳定为代价来满足自
己的学术梦想。对成功的渴望往往会使他们忽略眼前的风险和陷阱。所以,
当前形势下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应该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吴念鲁:《欧洲美元与货币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2.陈彪如:《国际金融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刘振芳:《离岸金融市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4.廖昌开:《离岸金融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5.巴曙松:《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6.刘明康主编:《2000.2001国际金融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7.韩龙著:《离岸金融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
8.李德、张红驰:《金融运行中的洗钱与反洗钱》,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连平:《离岸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10.巴曙松、郭云钊:《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1.郭松著:《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经营特点》,《中国外汇管理》,
1995年,第4期。
12.丁亚非、吴建光著:《关于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设想》,《国际金融
研究》,1995年第11期。
13.钟红、齐文著:《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相对衰落及其为我国离岸金融市
场建设提供的机遇》,《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8期。
14.彭国翔著:《离岸金融中心避税问题与对策》,《涉外税务》,1997年第
3期。
15.夏飞、文泽新著:《关于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与模式的分析》,
《统计与信息》,1998年第5期。
16.赵峰著:《世界主要离岸金融市场比较研究》,《现代财经》,1998年第
49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10期。.
17.史薇著:《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1999
年第5期。
18.王保华著:《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管理现代化)),
2000年第12期。
19.李豫著:《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金融》,2001年
第8期。
20.左连村:《国际离岸金融市场与金融自由化》《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年第6期。
21.巴曙松:《香港开办人民币业务的风险评估》,《管理世界》,2004年第
5期。
22.林娜:《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经济师》,2006年
第7期。
23.史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
第5期。
24.黎英著:《国际金融业务发展趋势》,《资本市场》,2000年第10期。
25.Mark Hampton,The Offshore Interface,Macmillan Press Ltd,1996。
后记
后记
离岸金融实际上一直是国际金融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中国谈到
离岸金融时,除了对离岸金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印象之外,就是1998年以来
的过被部分商业银行所从事的离岸金融业务导致的高风险印象深刻。离岸金
融在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
展的新兴市场,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稳步提高,
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事实上,我国的诸多银行对于离岸业务的思
想认识还比较浅显,管理也比较薄弱,而外部环境中政策法规滞后的瓶颈制
约日趋明显。从检索文献来看,国内目前对于离岸金融市场市场研究多趋向
建立的模式选择,大多数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有必要
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时机是否成熟做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就是
在该种目的下而写作的。
本文写作时,正值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
全球主要国家都陷入这场衰退中。华尔街模式这种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发展
之路不得不在这场危机中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写作这篇文章
的决心以及正确性。由于危机的深入,我也不得不对我的文章进行了多次修
改。
51
我国当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行性分析
致谢
在这篇论文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我要对我的导师何泽荣教授表示衷心
的感谢。本文从题目的确定到最终完稿,都是在何泽荣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
成的。他高深的学问、丰富的阅历、谦逊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朴素
的生活习惯,都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我还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求学机会,使我经
过两年半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上更进一步。张桥云、赵静梅、
陈永生、曾志耕、刘攀等老师的授课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
理性思维的深度,在此本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的两年半时光一晃而过,系里的老师、同学们在学
习、生活和工作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往事历历在目,心中充满谢意。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和有关书刊,在此对其作者一并表示
诚挚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朱斐然,以及肚里即将出生的小宝宝。是她们
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才让我走到这一步。使得我有动力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
本文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