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782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姓名:陈军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孙健
20080601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摘要
效率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如果可以将货币视为一个经济体系中流
动的血液,那么以货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银行则正是这血液转换和过滤的枢纽装
置,无论从配置要素资源、优化经济结构还是从调控宏观经济、维护国计民生的
角度看,作为重要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都在国家整体经济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核心地位。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得以确立,国民经
济体系各环节的改革活动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矛盾及成本汇聚到银行体系之
中,这些都促使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速,而保证金融安全、改善经营效
率也正在成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1年加入WTO使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外资银行的
挑战和冲击,如何切实提升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的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不折不
扣的现实问题,与经营效率相比银行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高低仅仅是一些具
体的表象,而现实的中国经济状况则要求我们把理论解释和研究重点转向以效率
为中心上来。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研究有利于中国银行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金融监
管政策,有利于中国各商业银行判断自身与其它银行系统的效率水平差距、提升
效率水平,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对中国
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那么,应如何理解和度量银行的效率,
怎样评价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银行部门的改革与调整,这些活动让银行体系在经营
效率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多年来的改革历程背后是什么左右或影响了中国
银行部门的效率状况,而未来需要改变的重点又究竟在哪里?本文将力求从理论
上和实证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本文采用效率分析的前沿方法一随机前沿分析对我国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8-2006年的贷款、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单项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
并在生产函数的构造中采用了更加具有弹性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主要研究成果
如下:
<’1)考虑了贷款质量对商业银行产出技术效率的影响
论文考虑了不良贷款对银行贷款产出效率的影响。现有研究把包括不良贷款在
1李希义,任若恩.‘加入Fro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变化',‘企业经济',2004(10)
内的全部贷款总额作为银行产出指标,这会得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不良
贷款越多,银行效率越高的不合理现象。本研究在中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
款技术效率评价中,考虑了不良贷款对银行贷款产出效率的影响,采用从资产负
债表的贷款总量中剔除了不良贷款金额的处理方法,用“有效贷款产出"来评价
银行效率,并与未剔除不良贷款的真实贷款产出对比,揭示了银行真实的成技术
效率,解决了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合理评价问题。
(2)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的所有制特征依然是区别其效率情况的重要标识,无
论从利润创造还是从成本控制的能力上看,样本期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
均普遍好于国有制商业银行,而这也在事实上印证了针对中国银行部门的所有制
改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效率;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 i ca I Eff i c i enc i es of Ch i nese
L i sted Shareho I d i ng Banks Based on SFA
Abstract
Efficiency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on.If the
economic system can be regarded as a currency of blood flow,then the bank,which
russ the currency-oriented operation,is the hub of blood conversion and filtering
devices.From the angle of the而咖resource allocating,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ing,macro-economic controlling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maintaining,
commercial bank,as the financial main bodX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Since 1 978,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market-economy system
has been set,while,as a result,each sec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gr删ly
has been activated and increasing problems and costs has been pooled in the bank
system,which requires the speed-up of China’S banking reform.Therefore,Ensuring
financial security and improving its operating efficiency are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a11. j
In 2001,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opening up in the
financial field.Facing the challenges and impacts from f.0rei弘banks,how to
effectlWely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
is becoming a fully—fledged realty.Compared to the size and development speed of
banks,operating efficiency is only some superficial aspects.So the realities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require US to shift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ory to explain
the efficiency-center problem.The appraisal research of commercial banks’
efficiencies is good for setting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for the Chinese bank
supervision authority,is good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o judge the。efficiency
level distance from other bank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own efficiency level,is good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embranchments’]resource allocation optimizing and
efficiency promoting,at last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Then,what should we do to understand and measu∞the
efficiency of banks?How could we evaluate the refonn and restructcre of China’S
bank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What kind of results the banking system have been
achieved about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7 W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through the years ofthe reform process?What
also needs changing as the focus of the future?This paper win seek to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iscussions and an$wers concerning these questions.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method of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to analiz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our eight listed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n 1 998-2006,
and we use the Translog Cost Function which is more flexib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We put forward the bank efficiency appraisal method considering the loan qualit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nonperfomfing loan’S influence 011 the loan’S ou:tput
efficiency.The existing researches usethe total loan including the nonpcrforming loan
as bank's output efficiency,thus if other condition unchanged,the more the
nonpcrforming loans are,the higher banks’efficiencies we will get.The paper
considers the nonperforming loan’‘influence 0n the loan output efficiency in.the
appraisal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Ost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selects the
nonperforming loan from the total loan to use the effective loan output appraising
banks’efficiencies,comparing with the real output loans which include
nonperforming loan,demonstrates the real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reasonable appraisal of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2)China’S commercial banlang sector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te their
efficiency,from the viewpoint of creating profit or cost control ability,the ef五ciency
of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is better than the average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which also proved that the reform to China banking
ownership remain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fficiency;TechnicaI efficiency;Stochastic Frontier
AnaIysi s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未获得
(洼!翅遗直墓丝盂要挂型壹塑的:奎拦亘窒≥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靴做储雠恻多签字Et其I-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导师
降~澹日j勿1Ir 签字日期: 年月日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0.引言
0.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和
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及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世界各国都在进
行金融体制改革,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逐步降低乃至取消金融业的分业经营限
制和地域限制,金融机构的运营朝着综合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是
世界性的大趋势,中国的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仅是国内同业的竞争,还有国外
同行的挑战,尤其是中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我国已经于2001年11
月lO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金融业的开放是入世协议的重要内容,也是中
国政府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入世给中国的金融业乃至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
机遇和挑战,中国的银行业也面临巨大的冲击。首先,外资银行可以凭借自身固
有的优势,在国际业务方面抢占市场。其次,外资银行以先进的管理和规范的操
作并依托长期建立的银企关系,其外币业务对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更具有吸引
力。人民币业务开放以后,外资银行对人民币存款的争夺也在加剧。再次,入世
对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冲击将是对人才的争夺。能否赢得来自于国内、国外的竞争,
关键在于银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可以这样认为,银行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
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核心。但是我国存在着银行竞争力低下的问题,银行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金融创新不足,不良贷款较高,银行体系风险较大。有学者
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经营低效率。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业注重
外延的发展,强调存款、贷款市场的占有率,重视速度和规模而忽视效率。金融
发展的关键在于效率而不仅仅是速度。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
取决于效率,而速度是一个从属的问题。与粗放式经营和发展的速度相比,效率
是一个更为深层次和更为根本的问题。2
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银行效率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银行
效率研究在国际上已开展多年,就方法论而言,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一般分
2易宪容、黄瑜琴:(2t世纪中国金融业改革》,‘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2期
l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前沿分析方法确定效率的定义及测度技术,通过对样
本机构投入产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测算出每家银行相对于“最佳"机构的距离
(效率值)及在全部样本中的排序;第二步是根据研究目的,探讨影响银行效率的
相关因素,既包括市场和管制特点等影响银行效率的外生因素,也包括银行结构、
资产组合、内部管理差异等内生影响,特别是通过内生因素的分析来解释所观测
到的银行间效率的巨大差异。第二步的分析通常使用一组可能对效率差异产生影
响的变量进行回归或相关分析,找出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评价金融管制的效果
及影响。目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本文的以中国上市股份制商
业银行的效率作为研究主题,也正是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
上市公司的资料比较透明,公司治理比较规范,所获得的公开资料比较真实,可
以代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其次,通过对银行效率这一经济学、金融学领域的
深入探讨,有助于丰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推动银行经营管理向更为科学和
有效方向发展。第三,选择国内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其有关
财务指标和比率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引入国外银行效率研究通用的定量分析方
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效率值进行估算,定量描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总体、个体
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对银行效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探索中国银行业的发
展道路和银行业管制政策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经济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发
展却相当迅速,研究中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模型也在不断更新。国际经济学界早
期对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是新古典经济学,其研究的侧重点是在技术
条件、经济结构、资金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银行怎样进行高效率的经营。阿
赫得夫(Alhadeff,1954)是最早研究银行规模与效率关系的学者之一,他以总费
用/信贷和投资的比率作为平均成本指标,信贷和投资等收益资产作为产出,分
析了加利福尼亚州210家银行的相关数据(1938—1950),得出银行业存在着递增
的产出规模效率和递减的成本规模效率。该研究的缺陷在于把其他资产如信托经
营等未包括在内,这无疑会引致估算偏差,导致大银行的单位平均成本难以准确
地反映出来。为此,斯科威基和麦济(Schweiger and McGee。1961)以总资产作为
2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产出,研究了美国6000余家银行费用成本的状况,结果表明,单一制银行的费
用成本随存款规模的扩大而逐步下降,相比之下,在同一市场上分支行制银行的
成本费用规模效率不明显。而贝尔和摩西(Bell and Muephy,1969)的研究更进
一步证实了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银行规模效率,并指出大银行的规模效率来自
于劳动力的专业化分工。本斯顿(Benston)、汉威科(Hanweck)、哈姆佛雷
(Humphrey)(1981)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模型从银行制度角度研究了单一银行制效
率与分支行制银行效率,得出在总分支行制银行制度下,其规模效率要比单一银
行制度下显著。这时期经济学家对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结论基本上一致,即随着
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状态,中等规
模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要优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但并不是银行规模越大效率就
越高。唯一的争论仅在于最低成本规模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说U型平均成本曲线
的底部在何规模上.但90年代的研究向这一传统的结论发起了挑战,小型零售
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平滑的U型,其可能存在规模经济,而中等规模的银行存
在规模不经济,对大型银行而言,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能够证实其规模效率的存
在(Tichy,1990).关于兼并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Tichy(1990)研究表明,银行业不存在最优规模,兼并与合并对成本效率与盈利
效率的影响因银行规模不同而异。Peristiani,stavros(1997)研究了美国银行
兼并对X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效应的影响,在兼并后2—4年,X效率有所下降,说
明90年代兼并对银行毫无利益而言。对美国银行业合并的实证研究发现,合并
具有提高成本效率的潜力(Akhavein,et a1.,1997),而Necmi kemal
Avkiran(1999)研究指出,收购银行比靶子银行更有效率。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乃至到80年代初,各国商业银行为了摆脱金融管制
而实施金融创新,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模式和分业经营模
式上,理论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重点也转向了银行业务范围经济是否存在的讨
论。1982年,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01),潘则(Panzar)、本利(Bailey)和弗里
兰得(Friedlaender)提出假说,认为从事多种业务经营的银行可以享受到成本降
低或得到多种供给利益,从而提高银行效益,其原因在于固定成本成本分摊
(Spreading fixed cost)、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ies)、降低风险(Risk
reduction)和客户成本经济(Customer costeconomies)等方面。但对该假说进行
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证实比较困难,一个国家的所有银行几乎提供相同的多种产品和业务,金融分业
只是一个程度问题。而不同国家的银行业具有不可比性。1987年,克拉里.詹姆
斯(Kolari,James W)运用“聚类分析法",设计了“双产品业务范围效率模型"
(Model for degree of scope efficiency for two outputs),对美国约600
家银行按各类业务占比状况分为农村类银行、城市类银行、批发业务类银行以及
零售业务类银行等四组,进行了业务范围效率假说检验,其结果表明,无论那一
组别的银行,经营多种组合业务都比经营单一业务会带来降低成本的业务范围效
率。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些业务在信息资源上相关且共享。到90年代,
对银行业务范围效率的研究结论又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研究表明,个别产品的组
合(如贷款和存款)的联合生产经营存在业务范围效率,但很难找到普遍性的范围
经济存在的理由。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范围经济自身的定义不一致有关
(Berger et al,1993,Clarkand Speaker,1994)。鉴于银行产品的一致性,伯
戈(Berger,1993)从利润函数和成本函数出发提出了优化业务范围效率(Optimal
scope efficiency)的概念,他认为,业务范围效率应该既包括产出组合的收入
效应,又包括投入组合的成本效应。但该方法所需的假说太多,难以进行实证分
析。朗和威尔茨(Lang and Welzel,1996)对德国的小型银行和合作银行研究结果
表明,其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Philip Molyneux(1997)对法国、德国、意
大利和西班牙银行业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厂法国的大银行有范
围经济,而小银行存在着范围不经济;德国是中小银行存在着范围不经济,大银
行是范围经济;意大利的银行企业有范围经济,而西班牙是小银行存在范围经济,
大银行为范围不经济。这说明银行的范围经济随各国银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没有数据能证明存在全球性范围经济。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由于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各国银行者脚提
高竞争力放在首位,加强了银行管理。与此相对应,经济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
兴趣也转向了分析银行管理和内部资源配置上来,即银行控制成本和产生收益的
管理能力,也就是银行X效率的研究。X效率的概念是莱宾斯坦1966年提出,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理论界才运用该概念来研究银行X效率问题,一般用
它在实证分析中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配置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Elyasiani,
Mehdian,1990:Ferrier,Lovell,1990:English et.a1.,1993;Mester,1996)。
4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大多数研究是先确定一组最优经营技术银行的产出作为比较分析的基础,再测度
样本银行绩效相对于最优经营技术银行绩效的无效率程度。在分析中常采用两种
方法,一类是确定的生产前沿法,多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另一类是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关于估算银行X效率,金融学界争论的焦点是怎样把X一效率的测算
中表现的差异与偶然出现的随机误差相区别,而这些随机误差会影响到成本高
低。DEA方法假设在成本估算中不存在随机误差,样本银行与成本边界的偏差都
代表着X无效率;而随机前沿法认为X无效率伴随的是不对称的非正态分布,随
机误差伴随的是对称正态分布。在实证分析中一般用X无效率测度作为银行X
效率测度的逆向表达,选取的银行投入为劳动力价格、实物资本价格、储蓄存款
价格,银行输出为银行存贷款、银行利润等。密斯特(Mester,1994)对美国214
家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研究,这些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风格以及金融产品技
术含量基本相同,结果表明,全部样本银行平均X低效率值为7.9%,银行数量
多的组别X低效率水平为6%一996。Berger et.a1.(1993),Rkhaveinet.a1.(1997)
研究表明,X低效率至少占银行成本的20%或更多,其中又有5%的成本是规模不
经济和范围无效率的影响造成的。美国研究者运用随机前沿法测算发现,银行平
均无效率大约为成本的20-25%,而运用DEA模型研究结果是,其无效率波动范
围在10到50%多之间。这些研究结论均揭示,银行在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上有
很大的浪费现象,其效率有提高的空间,从而也说明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资源
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关于技术进步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结论大致相同,技术进步能降低投入与产
出的比率,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率增加和成本降低。技术进步的变化是由于经验、
知识的增加、创新、较好的生产经营技术引起的(Hunter and Timme,1986);
Revell(1983)研究认为,技术进步能带来更大的范围经济,小金融机构像大银行
一样通过分享或使用新技术而向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放松管制和技术进
步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Athanasios G.Noulas(1997)比较了
希腊国有与私营银行生产率来源的差异,得出了国有银行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于技
术进步而私营银行来自于效率的增加。比利时Herwig Langohr教授(1998)研究
表明,技术创新可以极大地降低银行平均成本,提高银行技术效率。Jose
5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Mpastor(1999)运用DEA模型测算了西班牙1993-1995年银行业效率值,结果表
明这三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7014,0.8292,
0.8453,可以看出,西班牙银行业的技术无效更多的是来自于规模无效。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务的多元化,使得中间业务发展迅速,非利息收入增
加,以往没有考虑银行非传统活动的效率评价,低估了银行效率,而将非利息收
入作为输出,估计的银行效率将会增加(Kevin E.Rogers,1998)。西方国家对银
行分支机构效率的研究集中在成本效率上而忽略了其对市场的渗透活动。为此,
Athanassopulous(1995)提出了银行市场效率的概念,其定义为在给定的生产能
力与资源条件下,每一个银行为获取最大的销售量而利用它们市场潜力的程度,

即银行在维持现有客户的同时,通过向新客户推销其金融产品而占领市场。通过
银行分支机构网络而改善销售绩效的能力,特定地点和总的平均市场效率分别为
90%和85%。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组合、范围经济和服务质量从不同的竞争优
势方面也影响着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效率。对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动态是把银行
风险和所处的环境因素考虑进来,而传统的效率测度则未考虑风险。从理论上讲,
竞争越激烈,银行追求效率的欲望也越强,随之银行从事风险业务活动的趋向也
增强。Hughes and Mester(1993),Mester(1994),Berger and DeYoung(1997)虽
在测度银行效率中考虑了风险,但他们的工作有三方面的缺陷,(1)他们的结论
是针对整个银行体系而不是银行企业;(2)在问题贷款中,他们没有区分内部因
素(风险管理不佳)与外部因子(经济周期)的差异;(3)他们以问题贷款总量作为
附加的投入,而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Jose M.Pastor(1999)以银行贷
款损失准备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用DEA方法把风险分为内部与外部两部分,从
效率和风险角度考察了西班牙放松管制、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对银行行为的影
响,测算了经风险调整的西班牙银行效率值。结果表明,西班牙风险管理效率在
1985-1992年增加,而从1992年又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贷款市场竞争对银
行风险起不利的影响造成的。另外一个显著结论是,银行规模愈大,其风险管理
效率愈高,其原因在于大银行有更多的机会分散风险,获取信息比小银行更便利,
有专门的部门评估贷款的风险。银行效率的国际比较要定义共同边界,这势必要
考虑环境变量。M.Didtsch.Ana lozano-Vivas(2000)用没有环境变量定义的共
同边界模型测算的西班牙银行业成本效率得分值与法国相比要低,当考虑环境变
6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量时,两国的效率差距就显著缩小。这里作者所采用的环境变量为人口密度、人
均收入、需求强度(每平方公里存款额)、集中度、平均资本比率、贷存比、银行
服务的便捷性(分支机构密度)等。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要进入对方市
场似乎应适应不同的环境,调整自身结构、行为以能适应竞争。
国外银行效率测度的方法主要采用前沿分析法,根据前沿分析法本身所假设
前提的不同,分为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其中在银行效率测量的实际运用
中得到充分应用的是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主的非参数估计法。至于测量

银行效率的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孰优孰劣,尚未得到有力的理论和坚实的实践论
证,许多学者只是就方法本身进行比较。3
2、银行效率的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国内相关的文献多偏好于对财务指标的评价,如资产
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贷比率、利润率等,这些指标都是从某一局部入手,
只能大致反映银行经营绩效,但是所提供的信息相当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
银行效率的改进及相关因素的贡献程度,而且无法全面提供改进效率的方法,实
用性较低。
(1)魏煜、王丽(2000)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计
算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比较了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
银行的效率。
(2)凌亢、赵旭等(2000)运用Gotton&Winton模型探讨了银行稳定性和
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银行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银行倒闭而损
失的福利,当前应着重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3)赵旭、周军民(2001)运用单因素指标和综合效率值两方面客观剖析了
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并比较分析了中、外商业银行的效率
差距,探讨了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措施。
(4)秦宛顺、欧阳俊(2001)利用DEA方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结果表
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效率低下,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较其他银行更低,并指出
国有银行的规模不当是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还利用^IP和Es对我国银行业
的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和银行绩效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
3张建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3(5)
7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的统计关系;
而银行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
(5)赵旭、蒋振声(2001)从规模经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产权结构角
度,综合评价了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探讨了新兴商
业银行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原因。
(6)谭中明(2002)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十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
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探讨了我国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我
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途径。
(7)樊智、张世英(2002)描述了金融市场效率的有效市场理论并指出其缺
陷,将非系统理论中的分形理论引入了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阐述了分维时间
序列的经济涵义以及分形市场理论.
(8)赵昕、薛俊波、殷克东(2002)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国有银行中工行的效率为最高,效率值为
0.1571,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的效率几乎接近于0,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结
构臃肿,冗员太多,营业费用率过高。
(9)奚君羊、曾振宇(2003)运用参数估计法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发现我国银行业存在产品多样化经济,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低于新兴股份制商业
银行,并发现银行成本与非利息收入、利率和营业机构成本显著相关。作者还从
制度层面解释了我国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银行业的市场组织形式、银
行的客户类型以及政府过于偏重对稳定的追求对银行业的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i0)黄晴(2004)研究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值处于中等,股份制商
行效率值两极分化: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两个阶段的效率各有升降,但主要受到
规模效率大小的影响:政策性银行剥离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有下
降趋势,而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影响很小。
3、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银行效率方面的研究,众多学者从财务角度、产权角度、竞争力角
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我国入世后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理论上重大
的推动作用。但现有的研究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国内研究较多应用了不考虑随机误差、计算结果离散度较大的非参数方
8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法,缺乏与之对应的参数方法类研究。这导致效率的评价结果缺乏对比,易出现
夸大银行间产出能力差距、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不准确的分析结论。4
(2)对规模经济的计算基础一一函数类型缺乏深入分析。己有研究使用了前
沿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两种类型评价银行规模经济,这导致其研究结果不统
一,且混淆了规模经济计算的模型选择依据。
(3)对银行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的计算过程未考虑货款质量的影响。国外
银行的贷款质量控制较好,在不考虑产出质量的情况下,效率计算结果不会出现
较大偏失,而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较差,这导致使用贷款账面数据获得的效
率评价结果夸大了银行的实际产出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的银行技术效率改进建
议会出现偏差。
0.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0.3.1.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
开。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论文首先进行了大量而充足的文献检索与阅读,对商业
银行效率评价研究领域做了深入评析,理清了目前此类研究涉及的效率理论、评
价方法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的现状。此后,论文综合运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理论、生产前沿理论、财务管理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等有关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建立了可反映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与经营特点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确定
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生产函数形式和效率评价方法,并采用了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
分析方法,对效率的评价结果进行了规范的分析与总结;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
的基础上,本文将本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针对如何有效提高中国商业银行部
门的经营效率水平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而这也构成本文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
0.3.2.研究内容
传统理论认为银行效率来自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Berger(1993)和
‘张超、顾锋、邸强:‘国外银行效率颡j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外霉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4期,
9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Bauer(1993)等人通过研究证明,规模或范围不经济导致的低效率不超过总成本
的5%,而X效率的提高能使成本节约20%,因此X效率被认为是决定金融机构经
营绩效至关重要的因素,银行效率研究的范围也由最初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发
展到X效率。X效率包括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和配置效率
(allocative efficiency),其中技术效率对银行影响最大,所以本文主要使用
参数方法对中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进行评价。
对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评价研究,选择了弹性较好的超越对数生产函
数,利用参数法中的随机前沿法,在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可贷资金等三项
投入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国8家主要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998-2006年间的贷
款、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净利润等四项产出的单项技术效率,并通过对各项
产出技术效率的趋势比较,揭示各商业银行在产出策略上的取向和彼此差异,揭
示了所有制类型与贷款质量等因素对中国商业银行产出技术效率的影响,并相应
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银行效率的一般分析。本章从效率的内涵引出银行效率的含义,指
出银行的效率可以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本文所要着重分析的是银
行的微观效率,即银行的微观效率是指银行所完成的金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也
就是投入与成本或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然后介绍了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并对参
数法和非参数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第二章:我国股份制银行概述。本文着力研究的是我国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技
术效率,以此为代表来分析我国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在此章中,先从我国银行业
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作用,并对我国股
份制银行的上市概况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基于参数法的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评价研究。本章以
我国8家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参数法中
的随机边界法(SFA)作为研究工具,对样本银行的贷款、非利息收入、利息收
入和净利润的技术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采用同期四大国有银行的数据作
为对比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我国以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的技术效率现状。
第四章:提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建议和途径。本章以前文的分析为
10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提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途径和建议。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0.4.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在实证研究中,为了顺利剥离计算中随机误差的潜在影响,并清楚得
到各银行在不同时期的效率绝对值,本文选用参数方法中的随机边界法(SFA)
作为研究工具,采用了更加具有弹性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并且将样本的区间更
新到2006年,使得数据更新,结果更贴近实际,提高了研究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2)提出了考虑货款质量影响的银行效率评价方法
现有研究直接使用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数量作银行产出,没有扣除不良贷
款数量。事实上,不良贷款并不是商业银行的产出,甚至是一种负产出。如果把
包括不良贷款在内的全部贷款总额作为银行产出指标,这会得到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条件下、不良贷款越多,银行效率越高的不合理现象。
论文在中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评价中,考虑了不良贷款对银行
贷款产出的影响,采用从资产负债表的贷款总量中剔除了不良贷款金额的处理方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法,用“有效贷款产出"来评价银行效率,揭示了银行真实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
率,解决了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合理评价问题。并通过“剔除不良贷款"样本和
“未剔除不良贷款’’样本的效率计算结果对比,从实证角度验证了贷款质量对中
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的观点。
12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1.银行效率的一般分析
1.1.效率的内涵
效率(Efficiency)往往是与生产率(Productivity)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是考
察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萨缪尔森认为,效率意味着尽可能地有效运用经济资
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或不存在浪费,即当“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
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这时经济处于生产
可能性边界之上。
效率在经济理论上一般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衡量
经济单位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果以及
整个经营状况.因而,效率分析本身也就成为了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这里
说的产出或收益,不是指任意的物品,而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满足的有用物,从一
个经济的角度看,最终的产出就是人们的满足效用。而投入或成本,从一般意义
上说,就是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所需的生产资源,包括劳动力
资源和物资资源。经济学上讲一个经济单位是“有效率",指的就是这一经济单
位用_定的技术和生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满足.经济效率用在不同的
场合,其含义存在较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和归类方法。一般可
划分为:静态效率、动态效率;宏观效率、微观效率:一般均衡效率、局部均衡
效率;配置效率、X效率:规模效率、竞争效率:交换效率、生产效率等等。效
率概念在我国经济理论与实务界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微观生产效率和宏观配
置效率两个方面.效率概念应用于银行的时候,一般是指所选择的目标银行是否
利用一定的生产资源生产了最大量的产出,或是否在生产一定量产出时实现了成
本最小。5
1.2.银行效率的含义及分类
银行效率可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加以评价。从微观层面看,银行效
率是指各商业银行所完成的金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也就是投入与成本或成本与
5刘小怡,‘X效率一般理论》。武汉出版社,1998年8月版
13
基于$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收益的比较;从宏观层面看,银行效率就是银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说
是整个银行要素的投入与国民经济的增量和增长质量进行对比。本文所用的银行
效率是从微观方面来考察的。在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是历史最为悠久,业务
范围最为广泛的金融组织形式,它们构成了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中坚部分,其主
要功能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是主要以货币为商品的特殊的企业,但
也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必须投入资源,生产产
品,并以一定价格出售产品,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实行全面的资产管理、风险管
理等,尽可能地节省投入或扩大产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投入的最小化
或产出的最大化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银行效率衡量的就是其实现投入最小化或产
出的最大化的有效程度。银行效率就其具体的含义而言是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
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
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6效率的内
涵是及其广泛的,研究的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单单使用银行效率概念来进行研
究,还比较笼统,必须进行细分。参照大量国外研究,银行微观效率有以下几种
具体的划分方式:
一是根据Farrell(1957)对效率的定义,即在微观层面上将效率分解为技
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简称TE)和配置效率
(Allocativeefficiency,简称AE),也被Farrell称为价格效率(Price
efficiency)。技术效率反映的是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银行获得最大产出的能
力;配置效率反映了给定投入价格时,银行以适当比例使用各项投入的能力。上
述两项测度结果组合成总效率(Overall efficiency,简称0E),现在大多数文
献把总效率称为经济效率(Economics efficiency,简称EE)。参照Coelli(1996)
图示方法,我们用投入导向方法将Farrel l效率的基本概念直观表示如图:
6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分析),‘金融研究'2003(6)
14
基于SP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
棼i
≥j,,;
◇,
15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j ‘;。, ,
。c
。l 7, , tj
。z艺?0:j o~∥j。7.o。?·“i。o,%“Ej茜彖毫麓一‰?z!j j ?。j,..j.jl。??薪毫葫毒蠢
图l-2: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图解
如图1-2所示,NEF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BED(;为规模报酬可变的
生产前沿面,某一银行在A点进行生产,考虑了规模报酬可变因素的纯技术效
率PTE=船/MA,其测度的是银行当前的生产点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
家技术水平运用的差距;规模效率SE=心/船,其衡量的是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
前沿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
二是根据莱宾斯坦因1966年提出的X一效率(x-efficiency)理论进行
分解。7他把效率分为企业内部效率和企业外部效率,企业外部效率以配置效率
表示,企业内部效率以X一效率表示。被莱宾斯坦因称之为“X一效率"的理论
~反古典经济学上的“极大化”或“最优化一假设以及“市场效率"的教条,开
始从如何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角度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济动力,提出“成本
极小化是例外而不是通则’’的论断。“X一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内部不存在市场
因素,从而不能用市场效率理论来解释企业效率,企业内部资源的组织效率应寻
找另外原因解释。他认为,企业内部无效率的基本原因是内部成员缺少有效率的
利用经济资源或机会的动力。因此收益最大化原则不能成为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
准则。其次,人类的人性特征是需要外部压力,人的本性是“惰性"。这种惰性
会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显示出来。从传统的生产函数看,表面上是有效率的,但
缺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这个变量,所以,在现实中,生产函数并不具有效率.从
实践情况看,投入增加的百分率与产出增加的百分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此,
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X一效率"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再次,经济垄断或人为
7刘小怡,‘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双月刊)。1999年(D
16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保护垄断是导致经济单位或生产者缺少外部竞争压力和动力的原因之一。受到庇
护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成本较高并且效率低下,其根源是没有竞争所带来的不利
恐惧感.再次,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在劳动合同中,企业购买的是劳动合同,
而不是作为人力投入最重要因素的工作努力。企业要事先确定雇员的努力程度,
涉及的搜索成本和监督成本均十分高昂,甚至会招致雇员的抵制。所以。劳动合
同安排总是不完全的。根据这种合同,雇员对于提供多少某种技能水平上的努力,
具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雇员的实际努力程度,还要取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企
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这是劳动投入不同于其他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生
产过程不是一种机械过程,企业也不是一部将投入变为产出的高效转换器。X一
效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内部,上司、同事和传
统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努力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是拥有相同投入和技术
装备的企业,也会由于企业内个入努力的情况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产出水平。.在实
证中,X一效率代表某一银行(或者某类银行)相对行业内最佳表现的测度,即
一个银行在既定投入下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说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所能实
现的最低成本),这种效率的获得是由银行员工对自身努力程度的选择而决定
的.若简单地描述X一效率值,可采用银行实际成本与最低可能成本的差异来对
X一效率的程度进行度量,用公式表述为X-效率=最低可能成本额/实际成本额,
X一效率指标的数值越高表示银行的效率状态越佳。
由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技术效率"和“X一效率"这两个概念指的都是利润
最大或成本最小。从计算结果看,具体数值上两者是一样的,但从分析功能上看,
还是有些差别。为了便于理解,以它们的逆向表达解释:“技术非效率力概念所
针对的那些企图实现最大利润但因为员工对技术不熟练或组织不好而未能实现
最大利润的情况:“X---tF-效率一概念,则用于分析由于种种原因(如市场竞争
压力),管理者和工人“故意”不去实现最大利润,使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水
平的情况(或实际成本大于潜在成本)。“X一效率一概念的创始人莱宾斯坦因正
是为了与“无意一的效率损失相区别,才用这一特殊术语了对种种“有意"的情
况加以概括。。.
‘迟国泰、孙秀峰、芦丹:‘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6)
王立成,‘新古典理论、x效率理论与企业效率》,‘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1)
17
基于$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1.3.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财务指标方法和前沿分析方法。
所谓财务指标方法,是指利用各种财务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银行贷款周转率和
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来评价银行的经营效率。9尽管财务指标方法在使用时操作简
便,但却不能反映银行的整体绩效。因此,目前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银行效率测度
方法是前沿分析方法。
所谓前沿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量某一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
(efficient frontier bank)的偏离程度来衡量该银行的效率(又可称为前沿效
率)。这里,效率前沿银行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外生市场情况下,实现最佳绩
效(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的银行。效率前沿银行并不是现实中的某一银行,
而是从经济最优化的角度构建的理想的高效率银行。要测定某一银行的前沿效率,
首先要估测效率前沿银行的生产(成本或利润)函数,简称效率前沿函数
(efficient frontier function)。依据是否要估算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可将
前沿分析方法划分为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
(一)非参数方法
非参数方法是与参数法相对应的方法,使用非参数法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时,
不必估算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及规定函数的具体形式。非参数方法主要指数据
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最
初由Charnes等人于1978年提出,是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效率评
价方法,可用来评价决策单元(DMU)的技术有效性。Sherman和Gold[2]最早应用
该方法来考察银行分支机构的绩效水平,随后有许多学者运用非参数方法来测度
金融机构的效率,如Berg等(1993),Favero和Papi(1995),whee-lock和
Wilson(1995),Miller和Soulas(1996),Resti(1997)等。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测度银行效率,首先要根据银行样本得到各项数据,
再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找出这些样本银行投入一产出组合点的包络面(该包络面必
须能够反映银行效率前沿的函数,即效率前沿银行的投入一产出关系:然后,通过
比较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的投入一产出水平(给定的投入一产出水平)的
差异,来测度待考察银行的效率水平。依据关于规模报酬假设的不同,DEA估计
’陆军,魏煜,‘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金融研究》,1999(1)
18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技术又可以分为规模报酬不变前提下的CCR模型以及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的BCC
模型,其计算结果分别为CRS技术效率(简称技术效率)和VRS纯技术效率(简
称纯技术效率),利用二者可以求出规模效率,等于CRS技术效率除以VRS纯技
术效率,即可将CRS技术效率分解为VRS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然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测度银行效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该方法
样本中的异常观测值(abnormal observation)极端敏感。异常观测值是指那些由
于测度误差或异常事件等因素导致数值明显偏大或偏小的观测值,其会引起整个
效率前沿的移动(变化),造成整个行业技术能力的扩大。(2)该方法假设中不存
在随机误差项,即没有考虑机遇、会计数据或其他计量问题引起的随机误差。从
理论上讲,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投入一产出的差异中应包含无效率
(inefficiency)项和随机误差(stochastic error)项。然而,数据包络分析法却
未能区分银行效率差异中的这两个部分,而将随机误差项归入了的无效率项。(3)
该方法没有直接考虑价格因素,仅限于测度银行的技术效率而忽略了测度银行的
配置效率。
(--)参数方法
与非参数方法相比,参数方法在测度银行效率时,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
具体形式,并通过样本银行估算出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各个参数。同时,参数方法假
定随机误差项会受到会计数据、计量问题及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且随机误差服从
一定的分布。根据测度银行效率为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及对两者分布函数假定
的不同,参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随机前沿法、自由分布法、厚前沿分布法和递归
厚前沿法等。
1.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
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率先提出了效率测度的随机前沿方法。随
后,许多学者将该方法应用到对银行机构的效率评价,如Pi和Timme(1993),Kwan
和Eisenbeis(1994),Berger和DeYoung(1996),Eisenbeis、Ferrier和
Kwan(1996),以及Mester(1993,1996,1997)等。该方法假定随机误差项和无效
率项的存在导致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了偏离,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为
对称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无效率项为非对称分布(半正态分布half-normal
di stribution)。
19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来测度银行效率时,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
并通过样本银行估算出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各个参数,得到效率前沿银行的成本或
利润函数;然后比较待考察银行的实际成本或利润与效率前沿银行的成本或利润
的差异,来测度待考察银行的效率水平。然而,随机前沿方法对无效率项分布的假
设有点随意(arbitrary),且该假设本身又难以验证,这就降低了随机前沿方法的
有效性。另外,一旦无效率项的实际分布偏离了所设定的半正态分布形式,那么使
用随机前沿方法仍将无法区分银行效率中的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
2.自由分布方法(distribution-free approach,DFA)
当能够获得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时,就可
放弃对无效率项分布的限制性假设。Berger(1993)称这种方法为“自由分布"
方法。随后一些学者运用该方法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如
Berger(1993,1995),Adams、Berger 和Sickles(1996),DeY—oung 和
Nolle(1996),Hunter和Timme(1996),Berger和HannaH(1997),Berger和
Mester(1997),以及DeYoung(1997)等。与随机前沿方法类似,自由分布方法也假
定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项的存在导致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了偏离。不
过,自由分布方法假定无效率项为整个考察期内的一个常数;而随机误差项在整
个考察期内各因素相互抵消,其均值为零。
运用自由分布方法来测度银行效率,也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
再利用面板数据估测出每个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效率前沿函数,进而得到每个样
本银行在每个时期的复合误差项(Fh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项两部分组成)。由于设
定了随机误差项为整个考察期内各因素相互抵消,其均值为零;而无效率项为常
数,于是每个样本银行在整个考察期内的复合误差项的平均值就等于该银行的无
效率项;然后将所有样本银行的无效率项进行排序,挑选无效率项最小的样本银
行为效率前沿银行;最后比较待考察银行和效率前沿银行的差异,来测度待考察
银行的效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只能测度银行在整个考察期内(时间段)
的平均效率,而不是在各个时间点上的效率。然而,由于技术进步、管制政策改革、
利率变动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效率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3.厚前沿方法(thick-front ier approach,TFA)
比较常用的参数方法是厚前沿方法。一些学者曾运用该方法来测度银行效率,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如Berger和Humphrey(1991,1992),Humphrey和Pulley(1993),Berg和
Kim(1994,1996),Lang和Weizei(1995),DeYmung(1994,1997)等。与随机前沿方
法相比,厚前沿方法也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然而,厚前沿方法不对
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项的分布作具体的假设,而是假设样本银行可分为四分位区
间的两组(绩效最佳和最差),在两组样本银行之间出现差异是由无效率造成的,
在组内样本银行之间出现的差异是随机误差造成的。
运用厚前沿方法来测度银行效率,就是分别对绩效最佳和最差的四分位区间
内的样本银行估算效率前沿函数,这种“效率前沿一被称为“厚前沿"(thick
frontier)。由于假定组内样本银行之间的差异是随机误差,因此组内样本银行之
间不存在效率差异。相反,通过考察两个“厚前沿"之间的偏差,即测度两组样本
银行之间的绩效差异,得出这两组样本银行的效率差异。通常,厚前沿方法只估算
四分位区间内银行间的效率水平,而不测度单个银行的效率。为了估算单个银行
在每个时间段内的效率值,还须对厚前沿方法进行修整。同时,厚前沿方法对样本
的分类有些随意,如采取四分位数。
4.递归厚前沿方法(recursive thick-frontier approach,RTFA)
上述几种方法都存在随意假设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项的问题:数据包络分析
法从一开始就忽略了随机误差;随机前沿法假定无效率项为非对称分布;自由分
布法假定无效率项不随时间变化;厚前沿法又随意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没有选
择其他分位数,而只选择了四分位数。此外,上述测度方法中所使用的这些假设前
提也难以得到检验。
为了克服上述各测度方法的缺陷,RienWagenvoort和Paul Schure(1999)提
出了递归厚前沿法,但在实际研究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尚不多见.该方法不对随机
误差项和无效率项的分布作严格的假定,只是假定银行效率中存在随机误差项。
因此,首先对总银行样本进行回归,得出一个初始效率前沿函数,再进一步测算样
本银行的总估算成本或利润,然后通过统计检验来验证各样本银行是否符合上述
随机误差假设。如果符合,则回归结束,各样本银行均为高绩效银行:如果不符合,
则在剔除掉那些实际成本或利润与其估测成本或利润偏差较大的银行以后重新
进行回归。这样,通过递归分析可以将总样本分为高绩效银行子样本和低绩效银
行子样本。将总样本划分为高绩效银行子样本和低绩效银行子样本,是递归厚前
21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沿方法的关键。然后,再对高绩效银行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效率前沿或利润
函数。最后,通过计算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之间的成本或利润差异,得到待
考察银行的效率值。该方法避免了对无效率项分布的假定。然而,采用递归厚前
沿方法有可能较难找到高绩效银行,或因高绩效银行数量较少而降低了该方法的
有效性。
(三)非参数方法与参数方法的比较
在银行效率研究领域,效率测度结果与研究样本、方法和其他因素有着很强
的相关性。P.W.Bauer等人在效率概念、银行样本、变量及函数形式(针对参数
方法而言)相同的情况下,对各种前沿效率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测量
方法在效率水平、效率排序及最优和最差银行的认定等方面表现出非一致性。一
些学者研究表明,使用不同方法测算得到的效率值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如Bauer
和Hancock(1993),Cummins和Zi(1995)等人;而另外一些学者则研究发现,效率
值之间为弱相关关系,如Ferrier和Lovell(1990),Eisenbeis、Ferrier和
Kwan(1996)等人。
Berger和Humphrey发现,在对美国存款金融机构进行前沿效率研究的122
篇文献中,有69篇采用了非参数方法,60篇采用了参数方法(其中有些文献同时
运用几种方法),其中采用随机前沿方法的有24篇,采用自由分布方法的20篇,
采用厚前沿方法的16篇。而在研究其他国家金融机构效率的116篇文献中采用
前沿效率方法的有66篇。他们还进一步考察了在1988-1997年期间,研究美国银
行效率的50篇文献中,测算银行成本效率和生产效率项目所运用的前沿分析方
法有188项,其中运用非参数方法的有78项,运用参数方法的有110项。研究结
果表明,总体效率均值为0.79,标准差为O.13;应用非参数方法得到的效率均值
为O.72,标准差为0.17,而参数方法的均值为O.84,标准差仅为0.06(参见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运用非参数方法测得的银行效率值偏低(相对于运用参数方法测
得的银行效率值而言),而银行效率的标准差却偏大。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表1-1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研究结果比较
非参数和参数方法(188项) 非参数方法(78项) 参数方法(110项)
均值0.79 0.72 ‘. O.84
·中值0.83 0.74 O.85
标准差0.13 0.17 0.06
四分位距离O.13 O.24 0.07
范围0.31—O.97 O.3l—O.97 0.61—O.95
然而,关于是否存在最优前沿分析方法,学者们尚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目前更多的讨论集中在对各种方法优缺点的评价方面。前沿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
趋势是在参数方法中引入更具弹性的生产函数形式,使其测量效果更佳。埔
10吴福象:<参数与非参数前沿方法在生产率效率测度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5)
张建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3(5)
2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2.我国股份制银行概述
2.1.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的银行体制改革的历史发物于1978年,至2007年的这29年间,中国
的银行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其中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揭开金融改革序幕,初步建立中央银行制度。最初
全国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既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又从事金融管理工作,尽管当
时对外还存在着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在内部组织体制上仅仅是属于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的一个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国所有的金融业务
(含保险业务)。从1979年先后重新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
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开始打破。1983年开始中国人
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责,同年设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至此,中国商业
银行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
人民建设银行存在着较为严格的专业分工,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互不交叉。因此,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市场仍是高度垄断的市场。
第二阶段(1985-1988):加快金融发展步伐,探索国家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
综合性商业银行的逐步进入市场。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后,银行体制改革的重
点转到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实现了专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在这一阶段还成立
了多家综合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开始形成。1986年7
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重新组建交通银行的通知》,恢复其国内业务,确定交通
银行是和其他专业银行一样的全国性综合银行,组建后的交通银行实行以公有制
为主的股份制;1987年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财
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中信实业银行,是中信公司所属的国营综合性银行;1987年4
月招商银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
设在深圳。1987年12月深圳特区内6个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深圳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入股组建成立深圳发展银行;1988年股份制区域性
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成立。1987年,还成立了烟台和蚌埠两
家住房储蓄银行。新兴商业银行的成立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一是在中央银行体制
的构架下,增加了新的银行成员,促进银行体系的多元化,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展的客观需要;二是打破国际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干
改进金融服务,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探索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道
路,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三阶段(1989-1992):整顿金融秩序,规范专业银行经营行为。相对于前
十年银行业的快速改革于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整合的阶段,加强了银行金融管制。
但是由于管制多于制度创新,在抑止了各种不当行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
了银行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
第四阶段(1992-至今):金融改革重大突破阶段,现代新银行体制逐步建立
并日益完善。1992年人民银行制订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
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
构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建立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逐步以间接调控为主
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法律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金
融对外开放,使金融业务逐步国际化。1993年人民银行开始转换职能,通过运
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贷款限额、公开市场操作和外汇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
1994年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
展银行,这一措施为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奠定了基础。在这-二时期
又成立了多家银行,其中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年)、华夏银行(.1992
年)、中国光大银行(1992年)、中国民生银行(1996年)、渤海银行(2006年)。
199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为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规范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通过的l: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正式挂牌。
银监会的成立,是中国银行监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银行监管工作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同时,将银行监管只能从中国人
民银行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更好的执行货币
政策。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掀起了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热潮,继交通银行、
建设银行‘2005年境外上市后,2006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在境内外成功
上市,2007年,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回归A股市场融资,开创了我国银行业“A
股+H股一的上市模式之先河,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当年资本市场发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展的亮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跻身世界十大银行之列,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成绩。在这一阶段还建立了一批新的商业银行,由于这些银行大都采取
股份制形式,一开始就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商业银行原则运营,并且这些银
行没有历史包袱,因此经营比较灵活,发展相对较快。n
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在原来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2月,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圳成立。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115
家城市商业银行(不含停业整顿的汕头市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0905.8万亿
元。其中2007年中下旬,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登陆A股市场,标志
着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
和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金融体制
改革深化,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制、探索全新的经营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壮大期间,外资银行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机构
数量与业务量同步增长。以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为
开端,到1981年先后共有3l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1979年,
中国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在经济特区展开,香港南洋商业银行首
先被获准在深圳设立第一家营业性网点,从事部分外汇金融业务。以后,外资金
融机构逐年增加,截至到2006年底,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
25个城市设立200家分行和14家法人机构;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
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分支行机构数量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是:
香港(99家)、美国(26家)、英国(21家)、日本(19家)、新加坡(17家)、
法国(15家);截止到2006年底,11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业
务品种超过100种,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279亿元,占我国银行
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1%。
纵观我国的银行业体制改革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出现的时
间比较晚,从1992年人民银行的职能转变,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到1995年商业
银行法的成立,四大国有银行才开始转变为商业性银行;1996年民生银行的成
立才开始形成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三分
天下的竞争格局。但是在新的形式和环境下,中国银行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截
11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to)
26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止到2007年底,已经在在国内外上市的银行有14家,而这些银行是我国金融业
改革的先行者,也是其代表,分析研究这些银行的效率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
十分现实的意义。
2.2.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作用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产物,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
求,符合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发展,积
蓄和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力量。
首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为中国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新
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初步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国有银
行体系,在促进自身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激发了银行业的市场意识、
竞争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面不断扩大,服务手段
不断增加,服务效率不断提高,银行间在机构、客户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
烈,这一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直接相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
多类型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营造开放性、竞争性、分工
协作、功能互补、高效率、高水平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入治理结构和运作
模式,为在中国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普遍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
会和监事会制度;较早推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断加强贷款的审贷分离、审
贷委员会、抵押担保、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等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五级信贷资
产分类和考核的办法,按照审慎会计原则进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和核销制度;正逐
步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
励机制。股份制商业银行所进行的新的银行体制试验推动了中国银行业产权制度
的变革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
再次,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适应市场,
勇于改革和创新,在诸多方面都走在了中国银行业的前列。在银行体制方面,作
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所进行的开拓和探索,为中国股份制商
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积累和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资本补充机制方面,深圳发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展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并且长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龙头股,
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于1999年9月23 El 2000年12月19日公开上市,截至
目前,除2003年以后刚刚改制的或成立的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以外,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光大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还没有上市;在股权结构方面,
亚洲开发银行在1997年入股中国光大银行,使中国光大银行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
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发展方式上,1999年3月18日,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接
收原中国投资银行资产、负债、权益及同城营业网点,不仅开创了中国商业银行
按照市场原则收购同业的先河,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
业务创新方面,招商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走在了国内银行业的前列。
2.3.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概况
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上市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末就开始了上市的实践。1988年4月11日,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在深圳上柜交
易:1991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揭开了中国金融类(银行)股票
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序幕。深圳发展银行是在对深圳特区的6家农村信用社进
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设立的,1987年5月1.0日以自由认购的形式首次向社会公
开发行股票,于1987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1988年4月7日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
司首家挂牌,1991年4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我国第一家向社会公
众公开发售股票并率先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随后,因为受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及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限制,国家采取了不
鼓励金融企业上市的政策,在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内,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一直陷
于停滞状态。一直到1999年下半年,这一政策才有所松动,我国金融企业发行上
市问题得到了证券、银行、保险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列入了各有关金融机构
的重要议事日程。
1999年11月,浦发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并上市4亿股A股,成为上
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家金融(银行类)股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是1992年10月由上
海市财政局、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久事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宝山
钢铁总厂等18家单位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2
年10月19日,1993年1月9日正式开业,1999年11月lO日在上交所上市。浦发银行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是在我国股份制改造取得一定进展以后发起设立的新兴商业银行,又是在《公司
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简称三法)颁布以后上市的,其内部制度建
设和法人治理机构建设可以说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从2001年起,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企业招股上市再一次成为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企业也纷纷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中国民生银行是三法颁布以后成立的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
1996年1月12日,由中华全国工商联业联合会牵头组建,由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等59家单位发起设立的,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
改革、充分肯定非共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经济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
生的。具有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也是国内现有金融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离较为彻底的。2001年11月27日,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了3.5
亿股社会公众股,2001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
牌上市。
中国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和由招商局出资,
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开始了我国企业集团兴办
商业银行的探索。
1989年,为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招商银行进行了
首次股份制改造,吸收了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6家新股东入股,股东由1家增至
7家,实收资本从1亿元增加到4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
份制商业银行。1993年,招商银行进行了第二次扩股增资,股东增加到93家,注
册资本为28.07亿元。1998年,招商银行进行了第三次扩股增资,股东单位增至
106家,注册资本达至I]42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招商银行成功上市。
2003年9月,华夏银行成功发行普通股票lO亿股,发行市盈率19.86倍,发行
价格5.6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上市募集资金54.38亿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
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五家A股上市银行。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lO月,是一家全
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和董事会领导下的
行长负责制。
交通银行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的深化股份制改革过程,包括进行财务重
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整体方案。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正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作为内地
第一只在海外上市的银行股,交通银行在其招股时即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全
球发行5856亿股,集资达146亿港元。这标志着交行向创办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
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_,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
之一。1949年以后,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1987年交
通银行重新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
银行在香港联交所顺利挂牌交易,拉开了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序
幕。交通银行是我国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银行,也是我国第六家成功上市的
股份制银行。
1988年8月26日,在原国营福兴财务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福建兴业银行
正式开业,与交通、中信、招商等一道,成为我国首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
年,兴业银行在区域性股份制银行中首家成功设立上海分行,被当时的新闻界视
为上海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标志,从此开始了兴业银行的异地扩张之路并大获成
功。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特例批准兴业行更名,2003年3月3日,兴业银行
正式去掉原行名中的“福建"二字,更名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兴业银行一,标志着该行建设全国性银行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2007年2月5
日,兴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额超过150亿元,这也是我国第七家
股份制上市银行,成为2007年发行的首只融资额超过百亿元的大盘股。
中信银行隶属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创立于1987年,是我
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更
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组建了以中信银行为主体的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目
前,中信银行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金融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原中国国
际信托投资公司),是邓小平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
创办。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业务为金融业、房地产开发、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实业投资和其它服务业领域。现有40多家子公司和控股公
司,主要和知名的企业:中信控股、中信银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中信嘉华银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行、中信泰富集团、中信证券、中信海直、中信信托、中信网络、中信国安集团、
亚洲卫星、信诚人寿、中信文化传媒、中信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信银行已于2007
年4月27日以A+H的方式在内地和香港同步上市,成为我国第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
银行。
可以说,现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创业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
进入2l世纪,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
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开拓和创新、提高职员素质、优
化服务质量、采用先进科技手段等许多方面走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前列,在许多
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由于股份制银行已经逐步上市或已经在争取上市,
加上非上市银行都没有批露年度报告情况,我们只能选取八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
对象,研究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水平,以期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
行总体盈利水平作出研究和判断。
3l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3.基于参数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评价研究
3.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参数法评价原理
(1)参数法的计算原理
本章研究选择使用参数法中的随机前沿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评价中国商业银行的单项技术效率情况。除SFA法之外,还存在着自由分布
法(Distribut ion Free Approach,FDH)和厚边界函数法(Thick Front ier
Analysis,TFA)等参数方法。与参数法中的其它方法不同,SFA法评价的是商业
银行单项产出在某一时间点的效率情况。这种评价方法能揭示该项产出技术效率
的迁移趋势,能够间接反映商业银行的产出策略和实施效果。
SFA模型基本上可以表达为:),=,∽励.exp(v—H),其中,),代表产出、工表
示一组矢量投入、夕为一组待定的矢量参数。误差项占为复合结构,第一部分y服
从N(O,仃:)分布,',∈iid(独立同分布)。第二部分H≥o,用以表示那些仅仅对某
个个体所具有的冲击;因此,该个体的技术效率状态则用TE=exp(-u)来表示。这
样的话,当H=0时,厂商就恰好处于生产前沿上(即y=,佤夕).exp(v));若“>o,
厂商就处于生产前沿下方,也就是处于非技术效率状态。
下图直观的反映了技术效率的内涵:
图3-1
32
叮能

童户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依据生产前沿理论,SFA法通过计算前沿生产函数中的技术非效率项来确定
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情况。心
微观经济学中,反映投入产出间经济关系的生产函数可根据客观样本资料统
计确定,并非理论推导得出’,因此具有客观性。例如C-D生产函数在经济研究中
的广泛应用。’
通常理论生产函数选用对数形式表示
.InY=fOnx,)+占. (3一1)
Y为银行的理论产出;毛为银行的第l项投入,i=i,2..m;F为随机误差。
理论生产函数被视为对银行最佳经营状态下投入产出关系的有效体现。
实际情况中,银行无法保证在最佳情况下经营,故而银行实际产出量Y木必
然小于理论产出量Y,SFA法将这种实际产出与理论产出之间的比值定义为技术
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TE),,见公式3-2
lnY=ln(Y*ITE)=lny掌一ln弛(3—2)
将公式3-2代入公式3-1,化简便得到前沿生产函数的表达式:
lnY*=lnY+lnTE=f(1nxi)+8--0 (3—3)
D等于-InTE,在参数法中被称为技术无效率项。SFA法假设p为非负数,
分布形式可为截断分布、半正态分布等多种形式。
(2)随机前沿法的统计检验
SFA法对技术经济计算结果的统计检验,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变差率7的取值范围检验
,=鑫(3-4)
以与西分别是随机误差项s和技术无效率项u的方差,变差率y取值在0和
l之间。变差率7接近于l,说明技术非效率项是影响产出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
如果变差率7接近0,说明随机误差是影响产出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变差率7的
分布具有边界函数性质,其分布遵循mixl2分布。
12于君博,于永达,‘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2006数量经济年会论文
3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②变差率y=0的假设检验
LR=2X(111膨一1IlD) (3-5)
LR是单边似然比统计检验量,SFA法通过LR的检验,判断变差率y=O的假
设是成立。ln膨为不含有零假设约束条件的最大似然函数值,lnO为含有零假
设约束条件的最大似然函数值。由于变差率7位于参数空间的边界上,其服从
mix矛分布,所以它的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需要按照mix.无2进行显著性检
验,11为自由度,仅为显著性概率。
③前沿生产函数中待定参数的t检验
随机前沿法并不要求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值全部通过显著性检
验,但如步骤①、②的检验通过,变差率y的零假设被拒绝,就可证明前沿生产
函数己具备足够的解释力度。13
3.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评价模型
3.2.1.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现有的商业银行投入一产出指标确定方法主要有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
种。此三种方法在产出项上差异明显,例如生产法使用存款和贷款的账户总数作
为产出,中介法使用存款和贷款余额作为产出,资产法使用贷款和证券等资产负
债表中的资产项作为产出。但在投入指标上。现有研究大多都认同了人力资本投
入、固定资产投入和可贷资金等三项投入,也有将权益成本作为主要投入的研究。
(1)投入指标
本文选取银行正式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和可贷资金总额等三项作为投入
指标。银行职工和固定资产是银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银行
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可贷资金是银行发放贷款、投资等经营行为的基础,
它包括各类存款、央行借款、同业拆借等项银行负债总金额,是非常重要的银行
投入指标。
13孙秀峰,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研究产业技术及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
34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2)产出指标
本文将贷款、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净利润等四项定义为产出指标。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产出业务,体现了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价值,不容忽
略。因此,本文将之作为一项产出。现有研究把包括不良贷款在内的全部贷款总
额作为银行贷款产出指标,这会得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不良贷款越多,
银行贷款技术效率越高的不合理现象。此处考虑了不良贷款对银行贷款产出效率
的影响,采用从资产负债表的贷款总量中剔除了不良贷款金额的处理方法,用“有
效货款产出"来评价银行效率,可揭示银行真实贷款技术效率情况。
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将银行收入分为两种类型,它们反映了银行各类经营
业务的创收能力,本文将之作为商业银行的二项产出指标目的在于从收入角度判
断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
净利润是银行剔除各项成本支出后的最终收益,体现了商业银行产出获利的
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它的效率情况值得单独研究。理论上,净利润效率计
算应该使用利润函数,但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信息透明度低、财务报表格式不
统一等原因,致使中国商业银行的各项产出价格无法确定。目前,国内的净利润
效率研究也都是在人为估计和修正的情况计算的。考虑到以上原因,本文将净利
润看成一项银行业务产出,通过生产函数来分析它与银行投入间的逻辑关系,判
断它的单项产出技术效率。这样也可以揭示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净利润
产出不足问题。¨
3.2.2.基于参数法的单项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具体而言,对银行效率的研究模型主要有下面几个:
(1)单要素投入的银行效率表达式
在只存在一种投入的情况下,研究银行效率的表达式为:
Y=aX
在上式中,X为单一的投入要素,Y为在投入X要素后的产出量,a为投入
产出比,即给定一单位的投入量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量。在采用该表达式来衡量
银行效率时,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反映银行的全而情况,因为在实际中,银行的
“赵旭、凌亢。《国有银行效率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0(8)
郭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决定因素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5(2)
35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投入和产出远不止一种。
(2)多要素投入的银行效率的线性表达式
在实际中,商业银行往往是投入多种要素,并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由此便引
出了多要素的银行效率表达式为:
Y=0‘+陋l+怔2+怔3‘
在上式中,X。X:X,为各种要素投入,Y为单一产出,a为常数项,用来反
映银行在经营中使用的土地、建筑和大型设备等固定成本对产出的影响。相比单
要素的银行效率表达式,多要素情况下考虑了多种投入,但是产出却被定义为一
种。
(3)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非线性银行效率表达式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
Y=AX:x2x;
在求解银行效率时,一般运用其对数形式:
InY=InA+(xlnXt+plnX.2+ylnX3
在上式中,X.X2 X3为各种要素投入,Y为产出,常数项A表示银行固定成
本投入。0‘、p、1,表示各项投入的产出弹性。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能够反映银行的规模效率,即由于规模的扩大所带
来的平均成本的下降。但是采用该函数最大的缺点是银行效率的变化呈一致性,
也就是说随着银行投入的变化,只会出现规模收益增加、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
益减少三种情况,不能显示U型平均成本曲线,即难以反映效率变化的动态过程。
(4)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nction,TCF)的银行效率表
达式
在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采用最多的是超对数成本函数,因为该方
程不需要太多的限制。这也是本文在测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所采用的模型。
通常,我们用超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nction,TCF)来近似估计成本
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lIl陀=f(y,p)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其中,TC,Y,p分别为商业银行(业)的总成本、产出的对数向量、投入品
价格的对数向量。进一步利用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式将超对数成本函数变形为:.
1nTC=a。+Σ0【i ln鬈+Σ艮ln己+i1ΣΣ0【麒ln己tri P.
i ■ ‘^ ■
+寺ΣΣp班驷巧+专ΣΣk 1n驷己忱
‘i , 。l。
这里,墨表示第i种产出,己表示第m种投入品价格,£为随机误差项。
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来测量银行效率优点在于:第一,允许规模报酬可变事实
的存在;第二,参数可以通过标准计量方法进行估计且数值较为准确;第三,允
许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可变。
应该说,作为以描述多投入、多产出条件下生产活动特征为目标的一种参数
方程,TcF函数在柔性特征方面的优势是突破性的,在一定意义上它对于方程所
隐含的潜在生产结构(成本结构)所施加的限制性假定较少,并将Cobb-Douglas
函数形态作为一个特殊例子而包含进来;此外,TCF函数考虑了样本单位中各投
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交叉关系,因而更加方便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考
察;最后,由于在金融机构微观效率研究中的普遍应用,TCF方程也使有关效率
值的估计结果更加方便的与历史经验结论进行比较。嵋
3.3.基于参数法的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单项产出技术效率实例
研究
3.3.1.参数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的是更加具有弹性的超越对数函数来作为生产函数,公式1.6为超
越对数生产模型,基中,彳为第i家银行的第j项产出,{巧‘}={贷款,利息收
入,非利息收入,净利润},啄为第i家银行与产出巧’相对应的投入,{咏}={固
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可贷资金},{A加)和{B肛}为与第j项产出相对应的前
1’杨大强,1995-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种效应的经验分析,金融
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贸大学
张超、顾锋、邸强:‘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测度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
第6期.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沿生产函数待定参数,~为随机误差,例如测量误差、其他统计噪声和公司无法
控制的随机冲击等等,假设服从正态分布,~为技术无效率项,代表第i家银
行第j项产出的技术非效率情况,假设服从半正态分布,觋为第i家银行的第
j项技术效率,定义为实际产出与可能实现的最大随机前沿产出之比。公式表示
如下图所示:
ln匕‘=^o+如lIl嘞l+Aj2 ln嘞2+^3 1n~3+%(1n锄)2
+毋2(1n~2)2+易3(1n~3)2+岛4 ln嘞ln~2+召庐ln嘲1n勘(3-6)
+Bj,lnxu2 ln王归+£{f一“够TEq=了彳:蠡=exp(一“妒) (3—7)
在SFA方法中,根据对前沿生产函数中的8{『和%的分布假设,使用极大似
然法即可求得{A扣}、{%}和~的计算值,然后根据公式3—7确定银行的技术
效率砜。
3.3.2.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国已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
年至2006年的财务数据样本,这些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
展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其数据来源
于《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银行年报。另外,本研究将所有的样
本数据作为同一时间截面数据分析,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由于国内商业银行
样本量有限,无法像国外同类研究一样逐年计算技术效率。为满足参数法对样本
量的需求,此处将各年的银行样本数据作为同一时间截面数据处理。样本数据的
统计学描述如下图所示:
表3-1样本数据统计学描述
指标均值标准方差最大值最小值
年末贷款额YI
2273.95 1664.71 783L 23 191.91
非利息收入y2
300.64 356.86 1803.15 25.73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续表3-1样本数据统计学描述
利息收入y3 92。58 133.05 844.56 5.8
净利润Y.
16.20 19.45 122.74 O.82
固定资产原值Xl
119.68 104.86 524.89 16.55 .
职工人数x2
13468.35 15686.39 60166 1253
可贷资金总额x3
2778.46 2283.33 9910.32 182.53
注:除职工人数外,其他指标单位都为亿元人民币
3.33.单项产出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
本文逐一研究了中国8家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非利息收入、利
息收入和净利润四项产出的单项产出技术效率。下面以贷款产出为例,来具体说
明下计算过程: ‘
为表明银行贷款产出的实际技术效率水平,我们的贷款指标选用的是剔除了
不良贷款的实际贷款数额,从而避免了不良贷款对银行贷款技术效率的影响,其
样本数据集如下表所示:
表3-2贷款技术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
产出指标投入指标
样本序号贷款(y1) 固定资产原值(x1) 职工人数(x2) 可贷资金(x3)
l 7361.36 409.68 60166 9910.32
2 3164.86 103.472 14751 4350.53
72 1075.42 79.81 5907 1157.09
注:样本从2006年全1998年进行排序。每年有8个样本,样本序号为卜8,共9年的
数据,样本总数为72个。
根据投入产出指标的样本数据集,构造贷款产出的前沿生产函数,使用极大
似然法确定该前沿生产函数的参数{A血}与{蜀-}和各银行样本的贷款产出技术
非效率项{‰),参数{Am}与{目。}计算结果表3—3所示:
30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表3-3参数值计算结果
贷款(Y1)
参数估计值t值
~ 3.871 I.453
Aj- I.622 1.357
如、
-I.353 -2.118桕I
^,’ 0.614 0.985
岛t 0.102 O.85
& 0.135 2.002**
如0.018 0.432
% -0.218 -I.469
% 0.081 -0.473
‰ 0.037 0.285
丫0.917 15.369
LR 13.085
注::Ic表示t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料表示t值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料木表示
.t值通过了1096的显著性检验.
将样本银行的贷款产出技术非效率项{‰}代入公式3—7中,确定了各样本
商业以后的贷款产出技术效率值,如表3—4所示:
表3-4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产出的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交通银行0.632 0.930 0.945 0.798 0.897 0.90l 0.893 0.908 0.892
浦发银行0.885 0.832 0.867 O.82l 0.942 0.955 0.939 0.903 0.868
深发展0.857 0.890 0.904 0.888 0.943 0.782 0.795 0.855 0.89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续表3—4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产出的技术效率
民生银行0.835 0.845 0.92,5 0.949 0.9ll 0.860 0.876 0.883 0.875
华夏银行0.782 0.809 0.891 0.769 0.758 0.895 0.838 0.892 0.875
招商银行0.892 0.835 0.819 0.834 0.917 0.901 0.892 0.889 0.91l
兴业银行0.813 0.826 0.787 0.719 0.852 0.913 0.873 0.879 0.931
中信银行0.632 0.723 0.839 0.738 0.873 0.876 0.854 0.891 0.873
合计0.79l 0.836 0.872 0.815 0.887 0.885 0.87 0.888 0.89fl
从表3-4的贷款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来看,7=0。917,接近于l,说明技
术非效率项是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贷款理论产出和实际产出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
因素。在变差率7=0的零假设条件下,约束条件为l,显著性概率为0.01的
mixedx2临界值(Kodde and Palm,1986)是5.412,贷款前沿生产函数的单边似
然估计比检验统计量LR=13.085>5.412,所以变差率丫的零假设被拒绝,即技术
非效率项u是存在的,所以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存在技术非效
率情况。但是贷款前沿生产函数的待定参数估计值的统计检验情况并不好,仅仅
如和%通过了l%的显著性检验,其他参数估计值的t值较小,但这并不影响
SFA法技术效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我们依据SFA法统计检验原理可知,当丫的
取值合理并7=0的零假设被拒绝时,就可以证明此前沿生产函数计算的技术效率
值得信任。埔
为了验证不良贷款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我们在这里将包含不
良贷款的贷款产出技术效率也计算出来,
表3-5包含不良贷款的贷款产出技术效率
银行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交通银行0.663 0.955 0.952 0.949 0.976 0.968 O.904 .0.938 0.903
浦发银行0.897 0.882 0.879 0.883 0.955 0.967 0.959 0.912 0.879
深发展0.906 0.917 0.932 0.968 0.967 0.964 0.843 0.875 0.931
埔Bauese G E and Coelli Tl Frontier productiong functiom,teclm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W,th appf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India.Journal ofproduaivityAnalysis 1992.3(1/2):153.159=CoeUi TJ Finite sample
propezfies of stochastic frontier estimators and associated test statistics,Working Papers in Economezrics and
Applied Statistics.No.70,1993 Depmtiment ofEconometrics。University ofNew Englal吐Armidale
41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续表3-5包含不良贷款的贷款产出技术效率
民生银行0.893 0.907 0.963 0.964 0.918 O.89 0.915 O.89 0.882
华夏银行0.82l 0.842 O.92 O.83l 0.823 0.933 0.877 O.92l 0.896
招商银行0.952 0.901 0.857 0.894 O.93 O.95l 0.912 0.946 0.9ll
兴业银行0.869 0.87 0.8ll 0.739 0.862 O.93 0.883 0.893 0.937
中信银行0.656 0.73l 0.902 0.885 0.895 O.9l 0.868 0.917 0.891
合计0.832 0.876 0.902 0.889 0.916 0.939 0.895 O.911 0.904
对于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和净利润产出的单项技术效率计算过程与贷款产
出技术效率的计算过程相似,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我们利用Frontier4.1软件
和Eviews统计软件结合,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_6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净利润的前沿生产函数参数估计值
非利息收入(y2) 利息收入(乃) 净利润(Y.)
参数估计值t值估计值t值估计值t值
~ 20.214 2.328** 4.15l 0.887 17.156 17.265*
^- 9.158 1.982** 4.124 1.985料12.871 14.386*
如-2.784 -1.233 一1.385 -1.039 5.071 7.357*
~ -7.169 -2.637* -1.078 -0.793 -17.386 -23.518.
马t 0.498 1.25l 0.549 2.368** 1.479 7.201.
% 0.102 0.063 0.227 1.658 -0.957 -3.498*
色, 0.103 0.598 0.236 2.371 0.579 2.165.*
球一1.112 -2.013 -0.437 -1.584 -0.551 -1.626宰4蹲
% -o.6lg -0.997 -0.536 -1.789 -2.743 -9.621.
% 0.916 2.804* .0.051 -0.249 2.102 3.597*
Y 0.931 16.028 0.804 6.327 0.985 159.23
LR 5.587 8.064 43.058
42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注:宰表示t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料表示t值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料木表示
t值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
表3-7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交通银行0.396 0.809 0.857 0.849 0.859 0.889 0.902 0.872 0.925
浦发银行0.605 0.781 0.795 0.768 0.715 0.430 0.737 0.803 0.819
深发展0.423 0.388 0.401 0.729 0.858 0.759 0.832 0.896 0.851
民生银行0.769 0.690 0.832 0.887 0.795 0.832 0.849 0.88.1 0.879
华夏银行0.812 0.832 0.387 0.541 0.523 0.521 0.615 0.702 0.837
招商银行0.791 0.657 0.759 0.509 0.338 0.583 0.637 0.839 0.817
兴业银行0.886 0.439 0.415 0.589 O.651 0.514 0.539 0i700 .0.825
中信银行0.635 0.527 0.658 0.857 0.783 0.497 0.773 0.791 0.848
合计O。665 0.640 0,638 O.716 0。690 0.628 0.736 0.81l 0。850
表3-8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交通银行0.849 0.882 0.886 0.841 0.759 0.787 0.729 0.805 0.793
浦发银行0.733 0.851 0.830 O.849 O.837 0.889 0.915 0.853 0.892
深发展0.942 0.819 0.853 0.812 0.705 O.7ll 0.813 0.832 0.809
民生银行0.818 0.775 0.833 0.806 0.719 0.753 0.891 0.852 0.883
华夏银行0.859 0.813 0.866 0.851 0.837 0.875 0.886 0.81l 0.856
招商银行0.952 0.898 0.831 0.795 0.792 0.850 0.890 0.912 0.899
兴业银行0.785 0.703 0.450 0.766 0.848 0.892 0.892 0.862 0.837
中信银行0.929 0.889 0.862 0.758 0.751 0.779 0.861 0.881 0.832
合计0.858 0.829 0.801 0.810 0.781 0.817 0.860 0.851 0.850
表3-9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交通银行0.201 0.953 0.733 0.712 0.367 0.081 0.0"19 O.510 0.546
浦发银行0.181 0.649 0.637 0.765 0.815 0.853 0.882 0.846 0.878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续表3-9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技术效率
深发展O.486 O.165 0.348 O.319 0.303 0.238 O.23l 0.354 O.376
民生银行0.455 0.382 0.432 O.715 0.409 0.286 O.651 0.728 0.770
华夏银行0.709 0.533 0.639 0.520 0.339 0.387 0.624 0.752 0.698
招商银行0.966 0.451 0.387 0.499 0.507 O.512 0.557 0.738 0.872
兴业银行0.385 0.366 0.305 0.334 0.367 O.459 0.423 O.517 0.738
中信银行0.945 0.489 0.521 0.493 0.647 0.677 O.106 0.459 0.685
恰计O.54l 0.499 0.500 0.545 0.469 0.437 0.444 O.613 0.695
3.3.4.单项产出技术效率结果对比分析
1.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各项单项技术效率对比分析
这样的对比分析有以下两种意义,首先是可以确定股份制商业银行间效率水
平的差距,有利于分析效率差距的原因;其次可揭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
及其产出策略的变化趋势。根据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单项技术效率的数
据,绘制各单项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图如下:

0继盥戡戤幽必盥必篮姒逝越幽龇池盥越盟盥坐簟业继拦誊必越必
妒擎誉◇梦梦擎≯≯
+交通银行
一浦发银行
深发展
.≯.民生银行
—卜华夏银行
一招商银行
一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图3-2贷款技术效率趋势图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
图3—3未剔除不良贷款的贷款产出技术效率趋势图
\≯≯萨≯≯萨≯梦≯
图3—4非利息收入技术效率趋势图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扩§譬◇梦≯≯
图3-5利息收入技术效率趋势图
一交通银行
卅卜浦发银行
深发展
民生银行
—卜华夏银行
一招商银行
一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J一‘
一一1
、,'|

^一~



图3-6净利润技术效率趋势图
通过对图3-2、3—3、3-4、3—5、3—6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效率较为平稳,贷款质量对其影响较小。
贷款产出效率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表现较好,
而兴业银行在数据上表现较差。而从其发展趋势上来看,在样本数据中,2001
年是这几家银行贷款产出技术效率表现最差的一年,其后,各样本银行的贷款产
出技术效率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从效率的数值来看,样本集的8家上市股份制商
业银行的效率情况大部分保持在O.7以上,数据比较平稳,效率值也较高,
②非利息收入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分布比较分散
在非利息收入技术效率方面,各样本银行的表现较为分散,效率数值分布区
行行
交浦深民华招兴中通发生夏商业信银展银银银行行行行行
}{
≥{{一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间较大,在样本银行中,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效率表现最好并且呈现出上升的
趋势,华夏银行表现较差,其他样本银行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已有的银行效率
理论认为,在非利息收入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灵活的管理模式和较轻的经
营负担,应该具有更好的市场反应能力,非利息收入效率值应该较高,但是本文
在真实的样本数据支持下,发现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非利息收入产出方面
表现也是差强人意。
③利息收入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
在利息收入效率方面,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情况最好,兴业银行
表现较差,从其变化趋势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技术效率比较稳定,
除了2000年兴业银行的效率值外,其他银行的利息收入效率值都保持在O.7以
上,没有出现较大的起伏波动,由此可见,由于历史包袱轻,贷款质量较好,产
权分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先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利息收入方面表现
较好。
④净利润技术效率较差并且情况并未明显改善
从净利润技术效率方面来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表现最好,深圳发展银行表
现较差,从其趋势来看,在样本区间内,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始终处于上升趋势,
且数值较高,深圳发展银行的数值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未见明显
改善的迹象,而交通银行的的波动最大,2003年为其最低点,其他几家银行的
净利润技术效率也都基本处于小幅度的波动变化状态,只是波动的幅度相比交通
银行小,并且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
为了进一步对我国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本文采集了1998-2006
年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以上的方法,对四大国有银行的单
项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一lO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贷款产出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中国银行0.712 0.703 0.715 0.653 0.759 0.868 0.879 0.853 0.836
建设银行0.764 0.728 0.734 0.738 0.766 0.881 0.857 0.869 0.846
中国农业银行0.796 0.781 0.745 O.564 O.611 0.659 0.715 0.73 0.707
中国工商银行0.745 0.739 O.79l 0.616 0.665 0.784 0.878 0.856 0.862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续表3-10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贷款产出技术效率
注:此处的贷款技术效率的测算采用的也是剔除不良贷款后的贷款指标
表3-11我国四大国有银行非利息技术效率
中国银行0.899 0.376 0.641 0.738 0.705 0.650 0.755 0.791 0.683
建设银行0.363 0.732 0.601 0.537 0.546 .0.325 O.812 0.698 0.739
中国农业银行0.613 0.36't 0.577 0.735 0.608 0.635 0.287 0.572 0.479
中国工商银行0.698 0.895 0.886 0.764 0.203 0.215 0.26t3 0.258 0.376
合计0.643 0.592 0.676 0.694 0.516 0.456 0.529 0.580 0.569
表3-12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利息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中国银行0.913 0.926 0.937 0.85l 0.817 0.785 0.823 0.854 0.891
建设银行0.909 0.916 0.922 0.864 0.795 0.837 0.782 0.808 0.853
中国农业银行0.857 0.789 0.762 0.711 0.696 0.679 0.699 0.705 0.812
中国工商银行0.876 0.883 0.861 0.749 0.838 0.872 0.869 0.892 0.883
合计0.889 0.879 0.871 0.794 0.787 0.793 0.793 0.815 0.860
表3-13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技术效率
银行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中国银行O.112 0.13l 0.075 0.235 0.277 0.103 0.452 0.433 0.429
建设银行0.615 0.896 0.883 0.43 0.489 0.037 0.989 0.472 0.398
中国农业银行0.003 0.006 0.119 0.473 0.63 0.264 O.15l 0.2313 O.219
中国工商银行0.733 0.587 0.388 0.186 0.169 0.073 0.038 0.171 0.315
合计0.366 0.405 0.366 0.331 0.391 0.1lg 0.408 0.328 0.340
我们取两类银行单项产出技术效率的算术平均值,绘制两类不同所有制银行
技术效率走势比较图,如下所示: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擎擎梦梦≯萝萝梦梦
一国有银行贷款技术
效率
一国有银行非利息技
术效率
国有银行利息技术
效率
一.国有银行净利润技
术效率
叫卜上市股份银行贷款
技术效率
一上市股份银行非利
息、技术效率
—+一上市股份银行利息
技术效率
——上市股份银行净利
润技术效率
图3—7两类不同所有制银行技术效率走势比较图
通过观察图3—7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比较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以
下几点结论:
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图3—7所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四项产出的单项技术效率均基本高于国有商
业银行,并且在2002年后呈现出全面超越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单项产出
技术效率的发展趋势也较之国有银行好,这说明,国有银行所依仗的资产规模、
市场占有率、网点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步的丧失,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逐步减弱,而股份制银行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呈现出一种良好健康的发展态
势,由此来看,所有制类型对银行单项产出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商业银行
的经营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②股份制银行的收入效率情况好于国有银行
在利息收入效率方面,两类所有制银行较为接近,但是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
入效率在表现的更为稳定,国有银行的利息收入效率在样本区间内,呈现出一种
下滑的趋势,虽然下滑的趋势不是很大,但其趋势偏差,而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
入效率虽然在1998、1999、2000、2002四年中略低于股份制银行,但是其发展
趋势呈现出一种上升的状态。
在非利息收入效率方面,股份制银行则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而国有银行
则处于下滑趋势,并于2003年达到最低点,2003年后逐步改善,但改善的幅度
49
l
9
8
7
6
5
4
3
2
l
O
O
0
O
0
O
0
0
O
O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也不大。非利息收入体现了银行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的能力,国外大型的商业银
行都将非利息收入作为提升其效益的关键手段,而中国银行业的基础一四大国有
银行在此方面表现不佳,反观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起点低,市场份额
小,实力较为薄弱,反而在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上大做文章,从而其收益情况比
国有银行要更加乐观。17
③两类所有制银行的净利润效率都不乐观
从数据分析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单项技术效率的情况最为严峻,
所有样本的净利润产出技术效率大部分在0.5以下,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出的是一
种高资产低回报的经营状态,显示出中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潜力不足,降低了
投资者对其信任程度。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产出的技术水平逐渐提
高,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自2004年以来,其净利润产出的技术水平提高比较
迅速,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银行业务己由单独的扩大业务规模向实现净利润的增长转变,而股份制银行
的提高迅速,正说明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较好的经营策略。,
17颜剩勇、邵华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比较研究——兼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合理性),‘湖南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0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4.提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建议和途径
上文我们对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了解析,从数据的分析
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个结论:首先,商业银行部门的所有制特征依然是区
别其效率情况的重要标识,在样本区间内,以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
该继续进行下去。埔其次,从整体上看,不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国有商业银
行,其净利润的技术效率都不乐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多种金
融服务的综合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占用了巨大资源的银行部门却在利润效率上比
.j
较低下;相对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赢利能力上进
一步的提高。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但要求银行要做好基础的业务,还要积极的
进行金融创新,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拓展新业务,使自身的业务收入多元化,从
而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我们需
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上去努力。
4.1.宏观角度
4.1.1.构建存款保险制度,促使国家信用退出
一般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可分为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两种: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以法律形式明确说明存款保险的相关制度安排,并正式建
立存款保险机构或保险基金;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则没有标准的法律规定或正式的
保险机构提供保险,往往由中央银行或政府部门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全面担保。
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西方各国纷纷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来稳定本国的
金融体系,而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到2000年底,共有69个国家建立
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42个国家和地区则实行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迄今为
止,我国一直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的范围和赔付方式,也没有正式建立存
款保险基金或公司,事实上实行的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隐性担保制度,该
制度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几乎包括所有的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1997年以
1‘谭政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产权制度还是市场结构》,‘当代财经:},2005(U)
51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敬率研究
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曾多次在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扮演保险人的角
色,例如1997年11月在威海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中,中央银行紧急调
动资金进行了支持,而在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过程中,中央银行也曾向
其提供了36亿元的紧急贷款加以挽救;此外,在近年来多起金融证券机构的危
机和市场退出案例中,中央银行也往往通过再贷款的方式对之进行流动性支持,
但在这种模式中地方政府一般要出具担保,并实际上承担了最终的存款赔付责
任;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处理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央行与政府的隐性担保职能
也得到了日益凸显,1998年财政部借助银行准备金率的调整,发行了2700亿
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政府专门成立信
达、华融、东方、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用以承接从四大国有银行剥离出来
的1.4万亿不良资产,2003年政府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动用外汇储备,向中国银
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以补充资本金,2005年4月,国务院为推
动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通过中央汇金公司用150亿美元外汇为其注资,并
于同年5月对工行实施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的剥离工作(二次剥离)。埔
诚然,理论上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优
劣之分,二者均能实现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维护公众信心、促进金融稳定等作
用,并且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中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为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一个明确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完
全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随着经济与金融
的迅速扩展,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所意味着的执行成本被加速放大,已构成了国家
财政的沉重负担。由于缺乏明确的事前程序和标准的规定与约束,隐性存款保险
制度事实上实行的是相机决策管理模式,同时该框架内金融主体无需定期交纳存
款保费,因此政府并无正式常设的相关资金储备,国家用以救助问题机构的资金
来源往往是通过税收、铸币税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面向所有纳税人筹集,这无疑
直接或变相的加重了政府以及普通百姓的财务负担,并将本该由各银行自行承担
的风险成本转嫁于国家及纳税人,在制度安排上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国家整体金
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其次,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不利于对参与主体的风险状况
加以甄别和区分,从而弱化了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众所周知,我国
1’曹元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经济学动态>.2005(6)
52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所实行的隐性担保制度下,存款保险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存款账户,并且在危机
债务的赔付上坚持了“一视同仁"的兜底原则,这显然不利于对金融机构经营风
险的约束和控制。我们认为,事实上此类情况的发生并非国家在主观上不想降低
银行业的“道德风险",而是在信息费用约束下的无奈之举。在隐性担保制度下,
中国的商业银行与存款保险人同属国家,由于监管主体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所有
权主体缺位以及缺乏明确、正式的权责制度安排,导致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
及证券)的内部人控制比较严重,外部监管者对于其经营风险状况的评估和甄别
成本十分高昂,而国家基于稳定金融环境的目标则往往选择了全面的担保制度。
这一选择的直接结果是金融机构在经营上的“道德风险"倾向要明显高于显性存
款保险制度下的情况,并且一些原来风险较低的参与者也会在该制度下逐渐选择
高风险的经营方式,199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发展状况对此进行了印
证,在注资和剥离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短期缓解后又迅速攀升,同
时即使那些并不存在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内部治理结构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也迅速在经营上变得“工农中建’’化,不良贷款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第三,正
如前面所言,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事中、事后决策机制是相机式的,没有明确的
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在是否保护、何时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等问题上具有相当大
的随意性。这一方面不利于参与金融机构在存款保险问题上具有一个稳定的预
期,并按照此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同时也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造成金融监管“二
元主义”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政府官员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或者依
据自己的个人偏好实行区别对待,倾向于向国有银行和大银行提供更多的保护,
造成非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者按照政绩目标执行短期化
的管理策略,对于那些问题严重但至少在任期内不会爆发支付问题的金融机构,
采取宽容的监管措施;最后,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资入股国有银行以及
外资银行开展东道国本币业务的情况下,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允许其
“搭便车",为其提供担保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选择,而在以后民营银行以及各类
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原来潜在的高风险业务行为也
将逐渐浮出水面,那么现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否也将为其兜底担保呢?因此,出
于保护中小存款入、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有必要在存款保险制度上化
5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隐性为显性,化国家性的信用担保为市场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4.1.2.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首先是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规范、良好的外部
环境。比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健全的法律框架、严格的法律执行是
保证商业银行经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伴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
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活动得以迅速拓展,在金融控股公司设立、银团贷
款、融资咨询以及资本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上
以<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为核心的主体框架已初步确立,但由
于创设时间较晚、立法经验欠缺、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较低等原因,我国有关银行
经营的正式制度条文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一致性,增加了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
操作和处理上的难度。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应当借鉴已有的国外经验,立足于适应
在未来银行经营情况下促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适应金融国际化要求等基
础原则,在不断提高现有法律的执行效率的同时着力弥补具体领域内的法律空
白。
其次,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这就需要一个发展规范的金融市场作为平
台来防范风险,而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依然有限,尚缺乏短期对冲工具,在
品种和期限上也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利率管制虽然在2005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支撑其调节功能的弹性基础仍不稳定。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审批限制比较严
重,市场主体无法自由选择有利的融资方式获得流动性,同时资本市场的单一化
问题依旧存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融资融券等金融产品的推出在效果上还有待时
间检验。应该说,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某种途径将货
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加速资金流转、最大化资本收益的目标,
为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能够承担起这一平台功能,如下的一些基础措施和工作就
显得十分必要:(1)深化主板市场功能,规范资本市场的投资秩序,在股权分置
改革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股份的正常流通;(2)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
金、保险基金、各类投资基金等等,促使其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3)
∞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经济研究>
54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放率研究
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包括在中小企业板基础上建立创业板市场、
扩展和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加速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的转型与整合等等;(4)
迸一步完善货币市场,改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接口"机制,应当继续
扩大同业拆借市场规模,改革现有的结算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鼓励
使用资信良好的企业或银行签发的商业票据,增发短期国债和企业债券,提供更
加丰富的交易产品。第三,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机构为目标的分业监督管理模式,
这在有限度发展金融综合经营的情况下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显然不能适应
未来的发展需要。一方面,综合经营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将越来越变得模
糊不清,以机构为基础的分业监管模式极有可能因信息成本的加大而出现政出多
门与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现象;另一方面,分业监管在应对综合经营环境时的监管
效率和相互协调能力也是有限的,尽管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之间建立了监
管联席会议制度,但该制度缺乏正式的权力配置,在信息沟通和行动协调上韵作
用还没有体现。因此,应当把建设综合经营背景下的统一金融监管制度作为今后
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及时转变金融监管模式,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和统一性,逐步实现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接轨。而在现阶段,
鉴于银行综合经营的经济金融环境尚未成熟,有必要继续保持银监会、证监会、
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格局,主要工作重心应当放在稳步提高专业监管能力,以监管
联席会议为基础加强三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金
融监管方面的公告制度、通报制度、督办制度、质询制度等,强化信息沟通和政
策协调功能,努力形成监管合力。短期内对于涉及综合经营的业务领域可考虑通
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实现联合监管,淡化行业监管机构职能的完全分离,以便从整
体上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4.2.微观角度
4.2.1.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建设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实现规范运营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保证,股份制改
革后,中国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达13家(包括新建的渤海银行),这些银
行均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的相对
基于$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规范的公司治理框架,但正如前面章节所指出的,以往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
改革实践已经表明,制定规范的正式制度安排(规章和机构)仅仅是股份制改革
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纸面上的条文在实际银行经营和业务操
作中落到实地。我们认为,立足于尽快在中国商业银行部门内建立起真正满足三
会分设、三权制衡、有效规范、科学管理要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今后的治理
机制改进方向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强化董事会的核心作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董事会处于关键的中心
地位,它将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运行结果承担最终责任,并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决
策、经营管理层监督、维护全体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建立起了“形似’’的公司治理
制度,但在董事会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具体权责关系不清、董事会越级干预银
行日常经营活动以及董事会监督职能发挥有限等问题,针对于此下一步改革重点
应当是切实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治理经验,逐步健
全董事会的组织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发挥董事会的核心治理功能,具体措施包括:
(1)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要继续优化董事会的组成结构,扩大非国有股东
利益代表的议事权力,要改变国有控股股东在董事会决策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解
决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以及国有资产代表人监督职能虚置等问题;
(2)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是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维护银行中小股东及存款人利益、监督银行经营管理行为、对银
行重大决策出具客观意见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
理改革的逐步深化,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规模,同时为了强
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切断独立董事与所在银行之间的任何经济利益联系,
建立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独立董事管理制度;
(3)此外,还应当大力推进董事会章程、议事程序以及授权安排等相关规则
的不断完善,清晰界定董事会各部门及具体决策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严格规范不
同董事会主体的运作程序,通过建立针对董事会成员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硬
化董事问责制度;
(4)最后,立足于正确发挥董事会的治理核心作用,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不
断改进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健全董事会的组织结构,既要逐渐加强董事会对于经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营层的监督约束功能,又要尽力避免董事会越权干预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并在不断优化银行董事会组织结构的同时,通过选聘和培训等方式提高董事的专
业素质和能力,保证董事会决策的效率性和科学性。
其次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作为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内的关键环节,监督机
制旨在规制董事会(大股东)以及经营管理层滥用职权、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
益的行为,而鉴于实际上商业银行虽然近似企业却又不同于企业,其中一个主要
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经营流动性的企业组织,这意味着它往往要
承担比普通企业更高的风险压力,进而也要提供更加完备的风险监测与控制能
力,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监督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则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
的转轨经济背景,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监管机制一直并不健全,股份制改造后各
国有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监事会制度,人员构成上一般由股权监事(股东代表)、
外部监事(社会代表)和职工监事(员工代表)共同组成。但在监管手段、.信患
沟通、议事程序以及监事权责等方面仍缺乏明确规则,监事会成员往往担任银行
日常经营职务,在组织管理上常常附属于银行董事会或经理人员的控制之下,监
事会的独立监督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督机
制,进一步的改革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发挥监事会
的核心监督作用,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适当扩大外部监事的所占比例,通过垂
直化的权责安排明确监事会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的独立地位,加快监事会在议事
程序、信息监查以及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化进程,促使监事会在商业银行经营
过程中真正对董事会和经营层形成制衡和约束,切实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
发展;第二,还要继续注重审计委员会以及其他内审部门所组成的银行内审制度
的建设和完善,强化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垂直体系向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制度安
排,充分发挥董事会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积极性,避免因内部人控制或短期投
机行为导致的银行管理风险。21
4.2.2.改进商业银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一直以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问题是经济学讨论的焦点之一,而适
应于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股份制安排则使这种冲突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集中体
21巴曙松、吕国亮:‘股份制改革后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及其国际差异》,‘管理学报》,2005(I)
57
基于SFA法的我国己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现。在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内,所有权与经营权互相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异化会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衍生出代理问题、道德
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诸多不理想的情况,而要有效提高股份制公司(企业)的经
营效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满足现有条件的约束下提供一套适当的激励与约束
机制,保证各委托代理环节中的当事代理人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委托人利益相
趋同,实现所有在位主体均能忠实勤勉、尽责竭力地为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切实
努力(即所谓“激励相容”)。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经营管理层的任免和
考核往往同各级政府部门存有千丝万缕的利害联系,人事制度还没有完全脱离行
政级别的窠臼,而在位管理者许多看似非效率的行为实质上则正是在这种科层化
体制下的理性选择结果。因此,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特别是利
润效率水平),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行政为主导的人事制度理念,按照
商业化要求建立并执行符合市场规范的选聘、使用、激励与约束等制度安排。具
体包括:(1)应当建立科学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选拔聘任机制,不断完善经
理人市场的建设,严格银行董事会成员的选聘条件,力求做到用人制度上的公开、
公平、透明;(2)要建立关于商业银行董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有效的业绩评价考
核体系,重点是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实情的绩效测评指标,要在现有基础上
强调对于反映银行风险状况及盈利能力的指标的考查(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
比率、资本收益率、业务创新能力等等);(3)要构建以薪酬机制为核心的市场
化激励制度,应着重体现个人报酬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
互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实行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整其薪酬结
r
构,适当扩大浮动收益的比例,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使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与银行
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风险状况等即期经营指标相联系。此外,也应当重视提
供一套正向、长效的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制度,可考虑结合股票期权、限制性股权、
延期性股权等资本市场工具,通过以经营业绩换股权的方式提高高管人员利益与
银行长期利益的正向关联性——实际操作中,鉴于一些商业银行还未上市,可通
过固定经营期间的公司财务指标变动情况进行替代衡量。
4.2.3.健全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
众所周知,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在于分权与制衡,而完整、及时、准确的信
58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息披露无疑是上述功能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也再次突出强
调了信息披露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并列作为有效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并进一
步扩大了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经营信息的披露范围。我国的相关法律、文件也对
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无法令人满意,
许多银行往往以机密为由拒绝有关信息的正常披露,而一些非上市银行即使与上
市银行相比,在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和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等方
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改革这一现状,就应当抓住目前银行股改、上
市的契机,尽快在商业银行中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银行
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保证投资人与股东能够及时、准确
的了解到有关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结构、高管层结构、基本组织架构、激励约束机
制以及关联交易的内容及性质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而强化对于董事会及经理
层行为的适度监管,推动银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4.2.4.推进综合经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呈现出“脱媒”和“混业一
等趋势,自2003年开始,贷款占国内非金融机构(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
的融资比重不断下降,企业债券融资比重明显上升,国债融资比重下降;此外,
伴随着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势增长,银行信贷增速却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以
上情况所表明的源自非银行体系的投资比重上升现象被形象概括为“脱媒一,造
成中国银行业“脱媒"的原因主要包括:(1)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和扩展,通过股
票或债券融资已成为大型企业的首选,而中小企业却由于多种原因被银行体系拒
之门外,这无疑直接减低了对银行信贷的总需求;(2)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构成部
分的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正在被短期债券市场所挤占甚至取代:(3)随着资产
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的出现,大量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存贷业务被分流。与此同时,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另一发展趋势是逐步倾向于“混业’’经营模式,尽管目前仍
然实行分业管制,但实际上2004年以来,主要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已初具规
模。200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召集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有关负责人,座谈讨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制度设计和程序操作问
题,标志着加快推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2005年2月,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颁布,进一步为商业银行参与证券
市场业务扫清了障碍;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
共同确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
理公司的试点银行,这无疑可视为我国改变传统的银行思维模式,打破银行分业
经营管制坚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业经营的突破口。事实上,在资本审慎监管
制度下,面对银行“脱媒"背景下传统业务的日益萎缩,如何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已成为所有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当务之
急,而综合化经营则是这一切的必然选择。而要保证银行混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促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部制度安排
首要的工作是健全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提高综合经营条件下的风险防范能
力。开展综合经营在使商业银行获得更为广泛的盈利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
复杂多变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经营的转变过程
中,必须在金融产品、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利益协调等领域不断强化危机意识,
加大风险的垂直管理,推行业务发展、风险控制的纵向报告制度,切实建立起科
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监测和管理系统,同时提供公正、透明、具有可操作性并注
重中长期激励的责任人考核体系。实际操作层面上,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
大型混业银行的成熟经验,大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防火墙”和“资讯隔离
墙’’的建立与完善——其中,“防火墙"是以风险为规制对象,强调将异业风险
限制在各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资讯隔离墙’’则以信息为管
制对象,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借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幕
交易行为的发生。从西方国家的相关立法解释中不难知道,完整的“防火墙"制
度主要包括“法人防火墙"和“业务防火墙"等两项,后者又可细分为“资金防
火墙"、“身份防火墙”和“管理防火墙"——这里,“资金防火墙"是指禁止或
限制资金在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任意流动,除了法定的股权投资之外,禁
止以关联交易的形式在集团内任意调配资金;“身份防火墙"是通过办公场所、
营销、设施上的分离实现集团内各个独立法人的隔离,.避免公众的误判和非接触
性风险传导;“管理防火墙"要求严格贯彻竞业禁止、分设账簿,实现管理机构
和人员的分离。其次是不断完善银行的创新体系。众所周知,创新历来是一个企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在金融领域创新的灵魂作用更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
金融业的框架内,创新工作不仅包括提供适应综合经营要求的新型产品,还应当
将注意力集中于开放视角下经营战略的修正以及业务市场的拓展。在商业银行的
层面上,“金融脱媒"背景下如何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是摆
在所有银行面前的主要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并购、重组、增发
等项目又将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商业银行应当继续加强与证券公司间的合作与
互动,大力拓展资本市场的业务空间,具体方向可包括:(1)立足于网络资源上
的优势,在办理券商资金划转和清算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可以主动合作开展证
券、基金、保险等产品的代理销售及相关服务工作,扩大收入来源;(2)及时抓
住资本市场兼并、重组再次升温的时机,面向企业重点开展并购咨询、并购融资
业务;(3)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出于保持流动性的需要,可以对自身
经营的一些同质产品(如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打包转让或证券化,同时在处置
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机构的协调,引入资产证券化等
投行手段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快速、经济地处理手中的大量不良资产;(4)积极
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伴随国家对于银行试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策约束的逐渐放
宽,以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业务必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重点发展方
向之一,短期内可以考虑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着重拓展对个人客户的理财服
务(账户经营和投资理财),以及面对公司企业客户的委托贷款、财务顾问、项
目融资、代客理财、咨询服务等;(5)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间的综合融资功能优势,重点开展以提高流动性、收益性为目标的业务项目,在
继续做好企业短期融资券、债券的承销业务同时,可利用同业拆借、国回购、股
票质押、保单质押等方式为证券、保险企业提供中短期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中
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更多组合式金融工具的创新
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短时期内,商业银行的创新重点应放在以电子银
行技术为核心的渠道体系更新和建设方面,这会直接影响到其对客户的吸引力和
最终的市场占有率——从交易成本上看,电子银行相对于柜面服务拥有先天优
势,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划转将更加快捷、方便。因此可以肯
定的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商业银行必将加大其电子银行领域的服务创新力度,
争取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来提高自身的市
6l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场竞争能力;此外,针对新的客户群、新的业务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动也应当
得到进一步深化,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越来越快,提供技术含量更高、附
加值更大的金融产品已成为未来研发工作的主要方向,.具体目标可以考虑:(1)
投行业务工具的创新。为了适应国内资本市场企业兼并重组的发展趋势,商业银
行需要不断拓展其投行业务空间,开发或提供更为灵活的并购贷款、股权融资等
新型金融产品和业务工具;(2)与资产管理业务挂钩的金融产品创新。应当进一
步强化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下的理财产品研发,重点发展与利率、汇率以及股指
期货等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活动。
其次,加强组织模式调整,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立足于适应金
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服务需求综合化的要求,继续加大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战
略转型力度,实现与资本市场的顺利接轨,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组
织结构的调整,具体包括:(1)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全能银行等模式,实
现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互动发展;(2)改革目前以行政区划为标
准的总、分行式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强化组织模式创新,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的理念以及具体业务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推进银行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专
业化管理,加快实施业务单元制,稳步推进业务单元制和网点机构的转型工作,
不断提高银行管理与服务的效率。此外,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是商业银行
在综合经营背景下能够有人可用、有人能用的重要保证,高效合理的管理和使用
优秀人才历来是金融领域公司竞争的核心环节,而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条件下,
银行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显然还适应不了未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商业银
行目前应当着手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通晓综合经营业务模式、
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态势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要积极与相
关领域的机构和单位联合,吸引多元化的专家型人才参与银行的方针战略制订;
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应当抓紧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以事业
部制为目标积极调整人员结构,保证高素质的员工从事一线的战略重点业务,并
通过合理的激励与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蕾
≈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问题研究,制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62
基于$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5.总结与展望
随着中国加入wT0,我国更大规模、更大步伐的对世界开放,更深入的融入
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很多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其中很多行业由于具有
相对的独立性,进入市场比较早,它们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于银行业来说,
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保护,处于“双轨制一,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同时,国外
的商业银行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业务种类,还是组织结构都发生了
重大的改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既要解决遗留问题,又要赶上世界银行
业发展步伐的双重问题,商业银行的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股份制商
业银行作为最先实现市场化的银行,对他们效率的研究尤其显得重要。
但是,对于银行效率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
究,有着广阔的前景,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深
入,如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参数法研究中还存在生产(成本)函数弹性不足的问
题。对于这一点,可采用在函数中添加傅立叶三角函数来弥补。但这会增加未知
参数的数量,导致银行样本量的不足,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在函数类型与样
本量之间的矛盾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克服,有可能阻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
究领域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起步比较晚,数据不透明,导
致样本银行数量较少,数据也不全,限制了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大范围的效率评
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而这些障碍将会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理论的进步逐步
得到解决。
驾徐滇庆,‘徘徊在大门口的危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6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参考文献
【1】越g∞r,D.J’C.A.K Lovell and P.Schmidt,“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 6,PP.21—37,1977
【2】Paul W.Baner,Allen N.Berger,Gary D.Femer and David B.Humphrey.Consistency Conditions
for Regulatory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stitntions:A Comparison of Frontier Efficiency
Method.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998)
【3】Alessi,Louis De,“鲫ny Rights,Transaction Costs and X-Efficiency:An Essay in
Economic Theor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3.No.1.即.“-81,1983
【4】Alexander Mertens,Giovanni Urga,2001.Efficiency,scale and scope economies in the
Ukrainian banking sector in 1998.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2001)292一·308.
【5】David C.Wheelock.Paul W.W'tlson,2001.New evidence on returns to scale and product mix
among U.S.commercial banks Journal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7(2001)653-·674.
【6】Battese GE and Coelli T J Frontier productiong functions,technical efficieu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tO paddy fal"mers in India.Journal of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2,3(1/2):153-159
【7】John Ruggiero,1999.Efficiency estimation and elTor de-composition i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A Monte Carlo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5(1999)555-563.
【8】Laura Cavallo,Stefania E S.RossL 2001.Scale and scope economies in the European banking
systems.Journal ofMuhinational Hnancial Mamgemem 11(2001)515-531.
【9】Linda Allen,Anoop Rai,1997.Operational efficieucy’in banking: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reply to the comment.Journal of Banking&Finauce 21(1997)1451-1455.
【101 Banker,R.D.,“Hypothesis Test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7。PP.139—59。1996
【l l】Battese,GE.and Cuetli,T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扭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Empirical Economics,20。PP.325—332.1995
【12]Bauer,P:W.and D.Hancock“The Efficienc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in Providing Check
Processing Servic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7,PP.287-311.199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13]李希义,任若恩.<加入WT0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变化》,<企业经济》.2004
(10):141-143页
[14]易宪容、黄瑜琴:(21世纪中国金融业改革》,<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62),2—13页
[15]张健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3
(5),22-27页
[16]张超、顾锋、邸强:《国外银行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4),50-57页
[17]刘小怡,‘X效率一般理论》,武汉出版社,1998年8月版,卜176页,222—252页
[183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分析》,<金融研究》,2003(6)46—57页
[19]刘小怡,<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双月刊)》,1999年
(1),43-49页
[20]迟国泰、孙秀峰、芦丹:‘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6),
104-114页
[21]王立成,<新古典理论、X效率理论与企业效率》,<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1),
53-59页
[22]陆军,魏煜,<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金融研究》,1999(I)
88-86页
[23]吴福象:《参数与非参数前沿方法在生产率效率测度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
(5),50-55页
[24]张建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
2003(5):22-27页
[25]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
(10)24—29页
[26]于君博,于永达,‘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 清华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年数量经济年会论文
[27]孙秀峰,《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研究》产业技术及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大

65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连理工大学(2006)
[28]赵旭、凌亢,《国有银行效率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0(8)24—29页.
[29]郭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决定因素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5(2),
115—123页

[30]杨大强,{1995—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一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种效
应的经验分析》.金融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贸大学2006(4)
[31]张超、顾锋、邸强:<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测度研究》,‘经济问
题探索》,2005(6),116-119页
[32]颜剩勇、邵华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比较研究——兼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合
理性》,‘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0-53页
[33]谭政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产权制度还是市场结构》,‘当代财经》,2005
(11),22-27页
[34]曹元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经济学动态》,2005
(6),48-53页
[35]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3),106—116页
[36]巴曙松、吕国亮:‘股份制改革后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及其国际差异》,<管理学报》,
2005(1),33-36页
[37]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问题研究》,制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38]徐滇庆,‘徘徊在大门口的危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3—156页
[39]霍燕滨,‘配置效率、x_效率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3—72页
[40]刘志铭:‘西方效率理论的发展与政府的微观经济角色》,‘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
(4),48-60页

[413刘宗华:‘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金融学专业博士论文复旦大学,
2004年4月
[4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一方法和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70—233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43]李晓庆、刘湘斌:《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
(4>。16-22页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1年5月
E45]谢朝华、陈学彬:‘论银行效率的结构性基础》,<金融研究》,2005(3),16.27页
[46]陈敬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研究》,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
年11月
[47]奚君羊、曾振宇,‘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一基于参数估计的经济研究》,《国际金融
研究》,2003(5)17-21页
[48]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经济
研究》,2002(10)22-30页
E49]谭中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3):34-37.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孙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
步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三年来,导师以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
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深深的影响了我的研究生生活
甚至我今后的生活。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经济学院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
助,离不开辛勤培育我的母校一中国海洋大学,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与了我很多
的帮助和关心,感激之情不胜枚举!
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
个人简历
198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
2001年9月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5年7月本科毕业并获
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5年9月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至今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政策原因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分析》财经界2007(4)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考》现代商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