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172中国人力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人力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姓名:凌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方世建
20080501
摘要
摘要
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
二,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扩大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益处,年平均出口增速
达到31.4%。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往世界各地,提高了进口国居民的实际收入
水平,促进了消费的增长。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教育紧密相关的,都得益于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人才,反过来说,
也正是现代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广
阔空间,正因为如此,十七大党中央提出了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研究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研究人力资本,出
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关注于人力
资本,出口额与经济增长三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分析。中国的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
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国内的研究集中于经济的增长率是否由于生产率的
提高,而很少将人力资本因素纳入其中。本文正是基于这些观点认为有必要更深
入的探析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国内外目前关于此点的研究还很少或者没有强调其
中的联系。本文拟采用协整法,及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
对实际出口,实际GDP,人力资本三个变量进行检验与分析,将使用中国1978年到
1999年的数据进行建模。文章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与
出口的同时,出口也会在加速人力资本存量而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人力资本与
贸易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本文的结论支持了我国是人力资本型
内生经济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的认识。
关键词:出口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因果分析
Abstract
ABSTRACT
Recently yearS, Chinese haVe contributed 酽eatly t0 the world GDP
development.More over,the expending of Chinese trade has been beneficialto the
other countries,which haVe got the 3 1.4%increaSing speed.Chinese goods haVe
improved the life of the people who imponed these goods.And more speci6cally,all
of these are closelv relative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 situation. 1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demand of modemization constmction,the education industry could
get such a development with quickly improVed.So i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1 7th Representative aSsembly meeting,we refe仃ed to the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
. This paper tested the causal relalionShip锄ong human capital,expons,and
economic gro、机h using data penaining to real GDP'real exports,and human capital
index over the period l 978一l 999 by using cointegration,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impulse response如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estimation.The main
6ndings of the paper are that h啪an c印ital accumulation fosters伊。嘶h and
stimulates exports,while expons promote long—mn伊。州h b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The conclusion of this text has proVed mat
china is a human resource exogenous and exporrt·oriented country.
Key Words:expons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Ⅲh causality
I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
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蕴一二k
a卯多年臼工目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1.1课题来源和意义
第1章序论
改革丌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也
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的繁
荣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研究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
经济增长的动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基
于公开数据,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探究其问的联系,以便于指
定合理的发展政策。
中国经济这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研究课题,自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年以9。4%的增长率令世
界震惊。同时,中国在贸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长。从1980年到2000年,中
国的贸易水平从380亿美元增长到4740亿,20年间几乎增长了12倍,远高于同
期的世界增长水平(Wang,2002)。在9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是第11大出口国和第
14大进口国(WTO报告,1996)。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伴随着中国
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奇迹(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可能将引领下一个黄金贸易
时代。Lardy(2002)年曾说过,中国在未来几年将超过加拿大,法国,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四大贸易大国,不要lO年,中国就将取代同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家。事实是这个预言仅用了2年就得到了实现。
文革后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1994年读过小学的入可
能大约只有25%,到了198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84。3%,而到1 996年为100%。
在1949年接受过中学教育的只有2%,到了1977年这一数字为46%,而到1996
年为70%(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报告,1985;W抽g和Yao,2003)。同时,
中国的成年文盲率也逐年降低,这一数据由1964年的52%降低到1999年的17%,
其中男性9%,女性17%。(世界银行报告2001)。而在专科以上水平,中国教育
水平的改进就没有前面那么明显。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虽然中国拥有
很高的小学与中学教育水平,90年代末期,中国在接受专科以上的人群只占到
8%。(Wang和Yao 2003)。
本文基于以上状况,考虑利用公丌数据展丌对出口,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
间联系的研究。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1.2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背景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从而形成各有侧重的经济增
长理论。对现代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源自所谓外生增长和内生增长之间的差
别。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
进步推动。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不依赖经济外部的力量(如外生的技术进
步、外资等)的推动,主要由经济的内在力量(如内生的技术变化、资本积累等)
推动的长期经济增长。因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大体上可以作这样一
个划分: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外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以罗伯特·索洛(R.M.
Solow)为代表:另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80年
代以来保罗·罗默(P.Romer)等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
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J下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
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
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
长期增长率是证的结论。这与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
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
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而得到的当要素收益出
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恰好相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
长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而不是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是外生的。
内生增长理论一直认为人力资本和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Romer
1990),并且在Ballr01991年所做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人力资本的增加有助于长
期经济增长。
1.3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证是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通过分析中
国在1978.1999年问人力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数掘的协整与因果性而检测三
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如果变量的确定有协整关系,我们就必须将G啪ger因果检
测加强到误差修正模型来使用。否则,我们使用VAR模型即可。这种方法是
分析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短期动态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有效手段。本文关于研究
实际GDP'实际出口与人力资本存量关系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首先,本文第一
个贡献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框架下通过因果相关性,多变量协整分析及
结构VAR方法验证了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理论。其次,本文关于对人力资本存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量的数据使用,采用的是W抽g和Y幻(2003)的方法,相比较之前研究论文里所用
变量,这是一个创新有改进的新的估计人力资本的方法。第三,我们在验证人
力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后再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使用
方差分解法和脉冲响应函数法,尝试去解释在样本之外的每个变量的方差预测
差值代表了每个变量的更新或噪声所造成的影响比例,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了
Granger因果检验的局限性。
1.4本论文的编排和结构
本论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通过分析中国在1978一1999年问人力
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数据的协整与因果性而检测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由来和创新之处,并简单介绍
了主要理论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本论文的基本编排和结构。
第二章是现有文献的综述与回顾,主要介绍有关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和实
际收入之间联系的研究文献,以及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和问题。
第三章是论文的数据以及估计过程,其中所有进行的单位根检验,Johansen
协整法,Gr锄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均利用Eviews统计软
件完成。
第四章对本论文的工作做了简单总结,同时说明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和构想。
最后是附录,参考文献和致谢。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2.1概述
第2章文献回顾与综述
本部分介绍论文相关文献依据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同时关注相关论文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是在三变量
框架下运用计量统计方法研究三者联系的优势所在,以及近些年来的主要改进
研究领域和进展情况。
2.2经济增长理论介绍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自经济学产生开始,经济学家就不断探索
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经济增长的途径。“战后最突出的经
济问题至今一直是经济的增长问题”。取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已变成大多数国家经
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增长也己被视为解决种种其他经济问题的方法。
如人们常说,减轻或消灭贫穷的唯一希望在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收入或财富的再
分配。在战后20多年对经济增长的兴趣和关心占优势的气氛下,经济学家们着
手发展了关于经济增长过程的种种理论和模型。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15年
间,增长理论的研究归于沉寂,1986年后,重新掀起了经济增长的热潮,并取
得了一些重大理论突破。但是,经济增长理论仍是未获得解决的领域之一。
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指
一个总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等指标的增长。在现代
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经济总量的扩张,而被看作是一种综合
性的社会现象。
它是反映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环境和污染的治理等综合问题,即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
象。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经济增长理论的研
究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时代,例如古希腊的色诺芬(Xenophon)曾论述过增加财
富的方法,柏拉图(Plato)评价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
论起自哈罗德(R FHarrod)和多马(E.Dom∽。他们在凯恩斯(John Ma”ard
Keynes)发展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建立了增长理论的现代形式,将其进行动
态化,将经济增长理论引入现代时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在对各种不断变化的基本生产要素进行“长期”分析的
基础上,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决定因素、理想增长速度及其实现途径,是应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用经济模型从数量上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大特
点和贡献,是应用数学模型对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计量分
析。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从而形成各有侧重的经济增
长理论。对现代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源自所谓外生增长和内生增长之间的差
别。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
进步推动。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不依赖经济外部的力量(如外生的技术进
步、外资等)的推动,主要由经济的内在力量(如内生的技术变化、资本积累等)
推动的长期经济增长。因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大体上可以作这样一个
划分: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外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以罗伯特·索洛(R.M.
Solow)为代表:另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80
年代以来保罗·罗默(P.Romer)等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2.2.1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
进步推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古典增长模型和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都
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力量以及决定增长过程的机制做出
说明。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的规模和资本产出率的大小,而投资来源
于储蓄,因而经济增长最终由一国的储蓄率与资本的投资效率决定。后来,索洛
等人提出一个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论。他们区分经济增长的两种不同的来
源: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Grovvth E仃ect)和因要素技术水平
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索洛把后者称之为“水平效应”(Level Efj陀ct)。其含
义是指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函数,从而
使生产函数向上移动,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
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进步推动。
索洛模型,由索洛和斯旺(T.W.Swan)于1956年做出。索洛模型以其简
洁性和实用性成为宏观经济学家工具箱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经济学家在回答
有关经济增长的问题时,通常都从索洛模型开始。索洛和斯旺认为,通过资本
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比例,则可以使经济活
动实现哈罗德所说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改进了对经济
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对于资本积累作用的解释,扭转了经济理论界的悲观情绪,
被多数政府作为制定经济增长政策的理论依据。如果资本存量的增加大大快于
劳动的增加,那么就会发生资本深化。资本深化是指人均资本随时间的推移而
增加的过程。如果没有技术变革,资本深化将会带来人均产出的增长,带来劳动
第2章文献回顾与综述
边际产品和工资的增加,同时还会导致资本边际收益的递减并降低边际收益
率。在没有技术变革的情况下,资本深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会停止在资本边际报
酬为零的点,在这一点上,人均资本停止增长,人均产出不再增加,福利维持现
状,经济进入稳定状态。
索洛模型虽然可以满足竞争性均衡条件,但均衡的增长率仍然等于劳动力
增长率。如果不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就会收敛于一个人均收入不变的稳
定状态,即零增长。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依赖于一个自己都无法把握的外生因
素——技术进步。这一“不愉快的结果”使得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陷入了尴尬的
局面。其根源在于它们将知识外生于物质生产过程,构造出来的生产函数是收
益递减的,致使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资本积累或人口积累,因而是收敛的、趋
同的和短期的。各国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长期而巨大的差别,在这种增
长理论中无法得到解释。
2.2.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
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
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
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
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这与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
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而得到的当要素
收益出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恰好相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而不是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是外生的。正因
如此,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仍然被近期理论分析所采用。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学家对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取得
了新的进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外在收益递增和知识外溢的内生型经济增长模
式,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式”,卢卡斯(Roben Lucas)的“专业化人力
资本积累增长模式”,普雷斯科特.鲍依德(E.Prescott aJld J。Boyd)的“动态联
合体资本增长模式”,杨小凯.博兰(‰g Xiaokai and Borland J)的“劳动分工
演进模式”,阿尔文·扬(Al、Vyn Young)“创新与有限的边干边学模式”。原有的内
生增长模型不断精致化。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新增长理论为代表,罗默则是新增长理论的标志性
人物。他的内生型生产函数模型是新增长理论中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他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体现在他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
6
第2章文献回顾与综述
发表的两篇论文之中,并相应提出了二个模型。他的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形式为:
Fi_F(Ki,K,Xi)
其中,Fi为厂商的产出水平,Ki为厂商生产某产品的专业化知识,X为i
厂商其它各生产要素的向量,K表示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总和。在这一模型中,
罗默继承了阿罗(K.A丌ow)“干中学”的思想,把知识作为一个变量直接引入模
型,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他把知识分为一般
知识和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
的递增收益。
两种知识的结合不仅使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
本与劳动等其它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1990年,他构建了第二个内生增长模型。
同第一个模型不同,他把经济增长来源在模型中予以明确化,其形式是不同
的、专业化的生产投入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明确生产要素有四个,即资本、非
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受教育年限衡量)和新思想(按专利数量衡量),其中,知
识是最重要的,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并能提高投资的收益,因此知识
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力。
2.2.3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才是关键的,
此外,将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许多外生变量内生化,突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的束缚。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视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
的研究框架,把技术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强调了长期以来一直为主流
经济学所忽视的经济联系的重要因素,应该说这一研究框架是比较合理的。新
增长理论关于知识、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论证,有助于我们认识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增长理论在强调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同时,忽略了制度、市场等因
素。将制度演变引入经济增长的是诺斯(DouglaSs Nonh)。他重视制度因素的
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加以考虑,运用现代产权理认明制度变
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最终由制度决定,新制度经济学比新增长理论
又前进了一步。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2.3人力资本,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回顾
关于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
方面。
2.3.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文献都在增长计算框架下
(Bam,1991)或者利用内生增长模型(Lucas,1988;Romer'1990)进行分析。增长计
算框架认为教育通过增加个体的知识存量促进总体的生产水平从而作用于经济
增长。Foster和Rosenz、Ⅳeig(1999)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该国
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Noorbal(11sh(2001)
在应用发展中国家的大样本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发现:一国人力资本水
平与吸收外资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获得的外资也较
多,跨国公司只把复杂的、技能密集型的子公司放在具有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
力国家。Asteriou and A画omi画aJlal(is(2001)运此同时Greecel960.1994年年
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行为关系,得出经
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内生增长理论(Romer 1990)认为新的思想的创造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结
果,其是形成科学知识的直接动因,因此,投资于人力资本将促进物质资本的积累,
因而促进经济增长。很多研究证实了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Ba玎o,199l;Bano和Lee,1 993),然而,Bils和lenow(2000)质疑到底教育水平与经
济增长正向相关的事实反映了教育水平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
教育水平。教育投入同时意味着牺牲现有的收入为获得将来更高的收入的投资,
因而,Bils和Klenow(2000)得出了与Baroo(1991)不同的解释认为教育不是经济
增长的动因,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在双变量框架下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文献有De Meulemeester和
RDchat(1995)。De meulemeester和Rochat利用6个发达国家的数据检测了人
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别为瑞典(1910.1986),英国
(1919.1987),同本(1885.1975),法国(1 899.1986),意大利(1885.1986)和澳大利
亚(1906.1986)。他们的发现证明了在短期,瑞典,英国,只本和法国四个国家的数
据表现,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且这一关系是单向的。
8
第2章文献州顾‘j综述
2.3.2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
许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证论证了“出口带动增长”假说。Feder(1983)、
A№ad(2001)等认为出口部门的高效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会对非出口
部门产生外溢效益,从而带动经济增长。Wd(2001)发现出口和FDI影响经济
增长。Shan and Sun(1998)运用中国上海1990.1996年的月度数据检验了出口
与实际产出之间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
关系。
2.3.3人力资本与对外贸易
Pissarides(1997)认为对外贸易增加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
速度,技术转移程度主要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发展中
国家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Chuang(2000)认为出口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干中学和
有关管理方法、生产技术等技术知识的扩散。Stokey(1 996)在考虑物资资本和
非技术劳动者之间的替代性,以及物资资本和技术劳动者之间互补性的情况下,
stokey得出:对于~个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的增加
导致该国工资率与技术工人的收益,从而能够促进该国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的
投资。反之,人力资本的积累能永久性提高劳动者的质量,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
和提升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4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理解三者之问的动态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尤其对于中国而
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Lucas 1988,Romerl990年的文献,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
力资本或贸易二者之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可能有一种更紧密的关系可
能存在于人力资本与贸易这两个因素之间。同时,经济增长对于人力资本与贸易
可能存在一种反馈效应,即人力资本积累不仅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也有可能是
经济增长的结果。为了更好的研究经济增长的动因,研究人力资本,贸易与经济增
长之间三者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关于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却『F是目前所缺
乏的。
Paresh和Russell(2004)的文章中,他们发现(1)实际出口,人力资本和真实
国民收入在当实际出口是应变量时他们之I、日J是协整的,而当人力资本或者真实
国民收入为因变量时,他们是非协整的。(2)在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和真实国民收
入都会促进实际出口增长。(3)在短期人力资本与实际出[]之问有双向的因果
第2章文献同顾与综述
关系,真实国民收入单向促进人力资本,而实际出口与真实国民收入并没有显著
的Granger因果相关关系。
在Paresh和Russell(2004)文献中,他们使用修正Dickey.Fuller检验三变量
单整的阶数。然后运用ARDL(auto regressive distmutive lag)检测他们的协整关
系。最后他们利用误差修讵模型(ECM)检测他们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
且他们也检测了估计的参数是否长期稳定。为了检测参数的稳定性,他们使用了
Pesaran(1 997)和Hansen(1 992)一整套分析方法。
在Chuang(2000)的文章中表明在台湾,(1)人力资本,出口与经济增长在长
期有一种J下向的均关系;(2)出口增长与高等教育水平增长有很显著的双向的因
果关系,和单向的由高等教育增长到经济增长的GraJlger因果关系。
他们都使用了ADF检验三者协整的阶数,唯一不同的在于,Paresh和
Russell使用的是ARDL的方法,而Chuang使用的是Johansen检验。并且他们都
使用了误差修正模型检测因果相关性。而Paresh和Russell同时也检测了参
数的稳定性和使用了方差分解法和脉冲响应函数。
lO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拌
3.1数据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在本文中数据使用到的有实际出口(Et),实际GDP(Yt)和人力资本指数
(HCt)1978一1999年的数据。实际出口以及实际GDP的数据序列可以从2004年
中国统计年鉴E得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早用到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而非其
他文献中使用的美圆。人力资本指数本文使用的是是W抽g和Yao(2003)在该
文的附录里编纂使用的方法。Wang和Yao使用永续存盘法构建人力资本指数
序列。这是一种由不同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赋予不同权重的指
数(参见Wang和Yao,2003)。具体数据见文后附录。
3.2分析过程
3.2.1序列的性质
分别对人力资本指数,出口,实际GDP构建时间序列。
图3.1人力资本指数时间序列
经过1阶差分后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图3.2出口时间序列
E蔓圃
图3.3实际GPD时间序列
图3.4出口与实际GDP一阶差分后时间序列
12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3.2.2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单位根检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是检验序列
是否为平稳序列一种方法。一般的实证模型都需要在进行建立之前进行单位根
检验。对于平稳序列而言,所有的冲击事件的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
移,会回复到长期均衡的水平。
我们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表3.1分别列出了对差分前和一阶差分后的实
际GD只实际出口,以及人力资本指数进行的ADF检验。结果显示出各变量在
其置信水平上差分前除人力资本指数序列外为非平稳序列,而经过1阶差分后在
其置信水平上均为平稳序列。
表3.1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levels Augmented Dickey-Fuller SIC Lag lengm
expons 。1.178969 O
HCI .6.35265l聿2
Real GDP .0.192756 2
First.dif.ference Augmented Dickey-Fuller SIC Lag length
expons .4.398797母O
HCI
Real GDP .3.545139木l
表3。2 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
Hypothesized 1、race 5 Percent l Percent
No.ofCE(s) EigenValue Statistic Critical Value Critical Value
None 0.240569 9..101958. 19.96 24.60
At most 1 O.164656 3.598238 9.24 12.97
表3。3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
Hypothesized Max—Eigen 5 Percent 1 Percent
No.of CE(s) EigenValue Statistic Critical Value Critical Value
None O.240569 5.503720 15.67 20.20
At most 1 O.164656 3.598238 9.24 12.97
检验显示不论在5%还是l%的显著水平上均没有协整关系。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稃
假定一些经济指标被某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那么从长远看来这些变量应
该具有均衡关系,这是建立和检验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在短期内,因为季节影
响或随机干扰,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值。如果这种偏离是暂时的,那么随着
时|、日J推移将会回到均衡状态;如果这种偏离是持久的,就不能说这些变量之间
存在均衡关系。协整(co.integration)可被看作这种均衡关系性质的统计表示。
协整概念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因为协整允许我们刻画两个或多个序列之
间的平衡或平稳关系。对于每一个序列单独来说可能是非平稳的,这些序列的
矩,如均值、方差和协方差随时间而变化,而这些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序列却
可能有不随时I.白J变化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对实际GDP和出口进行协整分析。JohanSen检验结果显示其
VAR的最大滞后期为1。使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我们发现在r:1时,不论是
极大特征值法还是使用迹统计量在实际GDP与出口之间没有长期关系。表3.2
显示了其迹统计量下的结果,表3.3显示了最大特征值法的结果。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认为在F 0,5%的显著水平下,其没有协整
关系。
因而,我们应使用结构VAR模型进行分析。
3.2.3ⅥkR模型
在多变量框架下研究其中的联系不能简单的应用联立方程,这是因为联立
方程在分析次类问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联立方程把一些变量看成是内生的,另一些变量看作是外生的或前定的。
2联立方程估计前必须肯定方程组中的方程是可识别的。为了达到识别的目
的,常常要假定某些前定变量仅出现在某些方程中,因此,往往是主观的。
如果在~组变量之中有真实的联立性,那么这些变量就应平等地加以对待,
而不应该事先区分内生和外生变量。因此本文选用VAR的方法建立模型。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980年Sims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这种模型
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
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
态关系。
VAR模型的特点是:
(.1)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在建模过程中只需明确两件事:①共有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匮:竺每][兰]=[篆]+[兰i囊兰][篓:]+[圣] c¨,
Bxl2ro+fl x1.1+£, (3.2)
为了确定结构VAR模型,特别是,我们引入在短期b12,b13.b23为0的限制,明显
地我们的假设只限制在当前的影响,B矩阵为:
『1 o 01
B=f 62l l o f (3.3)
I 63l 632 1 l
根据过去文献,我们假设在(3.1)式中限制出口,人力资本和实际GDP当前的
因果影响是单方向的。出口在短期被假定为不受人力资本和实际GDP的影响。
实际GDP也相应的不受人力资本指数的影响。(3.2)式中左边所有变量对于噪
声的影响仍然是假定存在的。这可以被解释出口短期不具备弹性除非其条件产
生变化,比如政府政策改变或者社会稳定性等因素。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3.2.4滞后期检验
首先,我们考虑在结构VAR中滞后期的数值。表4是分别利用AIC,SIC和
对数似然比方法分别进行4期的估计。通过对比利用AIC,SIC,和对数似然比法
分别在1978.1999,1979.1999,1980一1999和1981.1999下的结果,我们选择滞后的
长度。SIC和对数似然比法显示我们应选择模型的滞后期为1,而AIC则显示可
能选择2。在本文中我们在VAR模型中仍然选择滞后期为1。由于样本只有
22个观测值,选择滞后期为l,会让VAR模型有足够的动态性。
表3.4 AIC,SIC及对数似然比法
lags AIC SIC Log—likelihood
l 30.58283 31.17931 .278.5368
2 30.2131.8 31.25704 .266.0252
3 30.57832 32.06227 .245.2049
4 31.33614 33.24763 .227.3572
表3.5 VAR的结果
DEXPORTS l HCI DREALGDP
DEXPORTSl(·1) .O.158569 .7.52E.07 0.0465 82
(-0.62495) (一O.08809) (0.25062)
HCI(一1) l 58.5580 0.930625 1 230.037
(0.15790) (27.5540)料(1.67220)母
DI迮ALGDP(一1) 0.335088 7.68E.06 0.604348
(1.21932) (0.83127) (3。00200)幸宰
C .953.9829 0.418178 .4669.102
(一0.22102) (2.88040) (一1.47668)
注意幸幸表示显著水平为5%,幸表示木显著水平为lO%
括号中的数据表示T统计量
表3.5是简化VAR模型所附加的系数。结果显示仅有在10%显著水平下在
短期人力资本指数影响实际GDP。

16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榉
3.2.5Granger因果检验
表3.6 Granger闪果检验的结果
Dependent Var.ables in RegressiOn
Regressor exports HCl realGDP
expons 0. 00 O. 85l 93 0.811 64
HCl O. 06753 0. OO O. 10342
realGDP 0. 02871 0. 39455 O. OO
Painv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04/23/08 Time:03:4l
Sanlple:1978 1999
Lags:l
Null Hypothesis: 0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HC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20 3.81271 0.06753
DEXPOI誓rS 1
DEXPOIU’S1 does not Gran2er Cause HCl 0.03592 0.85 1 93
DREALGDP does not G啪ger Cause 20 5.7 l 1 27 0.0287 1
DEXPOIUlS l
DEXPORTS l does not Gramger Cause 0.05859 O.81 1 64
DREALGDP
DREAL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20 0.76305 0.39455
HCl
HCI does not Gran2erCause DREALGDP 2.96 1 50 0。1 0342
因果关系的测试是检测一个回归变量的滞后是否会影响其他变量。
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实际GDP是出口的Granger原
因,在10%显著水平下,人力资本指数是出口的G瑚ger原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
可以利用实际GDP和人力资本指数来预测出口。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人力资
本指数是实际GDP的原因。同理,我们也就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指数预测实际
GDP。
17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3.2.6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为了能分析变量在同期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使用结构vAR,而非缩减式的
VAR。在滞后期为l的VAR估计后我们进行结构因子分解。表3.5中显示了
缩减式VAR的估计系数。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的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利用乔莱
斯基方差分解法,使用结构VAR模型进行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是用于衡量来自
随即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所有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而方差
分解,则是将~个内生变量的变化分解到其他不同变量的正交干扰项上,即将系
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的相关组成部分,以便了解这
种新信息对于模型内生变量变动的相对重要性。
脉冲响应函数和乃‘筹分解是V/\R模J诅仙汁结果的J妙用。脉冲响应函数矧
(1nlpulse Response mnclion,IRF)能}I观反映VAR模掣仙汁的系数火系。方
差分解(Variance Deconlposition)能进一步评价l≮川结构冲卉的币要性。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Res∞瞒e of DEXPORTSl tO DEXPORTSl
Re∞o鸺e of Hcl lo DEXPORTSl
0
Res∞nse of DREALGDP IO DE)(PORTSl
。,?
、、I、
\、、弋‘。~‘
j、/7,,’。一一
2 ● 5 8,O 12,4 16 18 20
Respon舱lo Cholesl(y 0ne S,D Inn0V绷∞s土2 S.E.
O
Re∞o峙e of DEXPORTSl lo Hcl
\,,一
融s∞惦e of DEXPORTsl to哝EALGDP
^
J 、、
:/\。、、、、~
\/”一
2 ● 6 8 'O 12¨'6 18柏2 4 6 8 10 12 1‘16 18砷
Respollse of HcIIo HcI Resp∞驰of HcIlO隙EALGDP
~’---,~- 、\、、二。’·--。~-~.~.... 。、~、~-,-~~-‘、‘、’‘’-’-'-‘\
‘。。~’^-。~~。..-,,~~..
2 4 6 8 'O 12¨16 18 2D
Re∞or随of DREALGDP IO HcI
、’、~.’'⋯⋯,⋯-..一--_⋯1
,,7

Res∞n∞of DREALGDP lo隙EALGDP
{
怒、、~
‘、~、⋯’-,,一
2 4 6 8 10'2¨'6 18 20 2 ● 6 8’O 12'4 16 18 20
图3.5结构VAR的脉冲响应函数
19







惦∞¨∞吃仉∞∞吃∞
03
02
01
00
.,01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Response Of DEXPORTSl to Ch0Iesky
One S 0 lnnovatiOns
Ly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醛菇舔话r==而
Response 0f HCl tO Cho|esky
One S.D lnnOvations
、、、、~~‘、‘、、、。‘、‘~,~,~~,。~,。~,~。,--一,~,..一~,,、.,,。‘、~--
/,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Response 0f 0REALGDP to Chofesky
0ne S D lnnOvatiOns
堕亟王三蔓至三堡匣画圃
图3.6一个标准筹震动卜.出口实际GDP与人力资本指数的响应函数
20
O
0
0
0
0
0
0
0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图3.6表明了在出口发生~个标准差下的冲击,实际GDP增加了大约2亿,
这与不论是经济理论还是之前讨论的预测都相符。人力资本指数在短期与长期
对实际GDP均有正向的影响。而出口仅在短期促进实际GDP增长,在这一点
上与之前我们进行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也是相同的。而人力资本指数不
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影响出口。在同期实际GDP的冲击不影响人力资本指
数,但实际GDP在长期影响人力资本指数,而出口在短期对人力资本指数有一
个反向的影响。
发现Granger因果检验必须受限于样本内测试,这种方法在样本期间内检
测因变量是外生还是内生时非常有洞察力,但不能够推断样本期间外的外生性
(Paresh and Russell,2004)。一个外生变量的必要条件是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
值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为了检验,我们使用方差分解法检测了一个变量的预
测差值方差有多少百分比是由于系统中另外一个变量冲击所造成的结果。
Sims(1980)在其文献中,如果一个变量在系统中相对于其他变量为外生变量,那
么其自身的变化将解释所有变量的预测差值方差。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Perceft DE)(PORTsl va旧懈dl息lo DEXPoRTsl
120


,,·●’一


、’、~‘...-
2 4 6 8 10 12¨,6 18∞
V新anceDe。0m∞sibon±2 S E.
Pe『cl州HcIvanar∞d七lo DE)(P0鹏1 Pe删Hcl v舢噍培IoHcI P删HcI v鲥ancI}山elODRE^LGDP
1翩


/一
2 ‘ 6 8 10 t2 1.16{8∞
图3.7结构VAR的方差分解
第3章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
表3.7出口。人力资本指数与实际GDP的方差分解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DEXPORTS
Pe“od S.E. Shockl Shocl(2 Shock3
l 1139.755 l 00.0000 O.000000 0.000000
20 1198.582 91.81890 0.816661 7.364440
、,酊iance Decomposition of HCI
Period S.E. Shockl ShOck2 Shock3
1 O.038336 1.239259 98.76074 0.000000
20 0.120859 0.239541 86.90679 l 2.85367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DREALGDP
Period S.E. ShOckl Shocl(2 Shock3
l 834.9220 4.944436 O.02I 333 95.03423
20 。l 135.443 5.594230 8.446468 85.95930
首先,与脉冲响应函数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发现一致,方差分解法表明人
力资本与出口这2个变量均为外生变量。他们自身的振动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比
例是由于自生的变新而不是由于出口所造成的影响。在短期,人力资本和实际
GDP的预测误差方差分别有98.76%和95.03%由自身变革解释,而实际出口的预
测误差方差的这一数值为100%。在长期,人力资本和实际GDP的预测误差方差
分别有86.91%和85.95%由自身变革解释,而实际出口的这一数值为91.82%。结
合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法,我们发现,实际GDP更有可能为内生变量,而出口
与人力资本指数为外生变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人力资本指数与出口
来预测实际GDP’这一结论与我们在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相一致。
第4章总结与展望
第4章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出口,人力资本与实际GDP相互关系,利用了协整检验
和G砌ger因果检验,并且扩展到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研究在样本期
内变量的外生性性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1)真实出口,人
力资本指数与真实GDP并不协整;(2)人力资本指数和出口对于真实GDP有
正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在人力资本指数体现在长期,而在出口体现在短期上;
(3)在长期上,人力资本指数和真实GDP有着显著的相关因果性;(4)出口
基本可以认为是外生变量,并且这些结论暗示了在中国25年持续经济增长中,
出口并非是其直接原因,而增长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人力资本的迅速增长而构
成的。本文的结论与shan和Tian’s(1998)和Paresh and Russell(2004)相似,
但是与Kwan和Cotsomitis(1991)和Liu等人(1997,2001)有所不同,他们认
为在实际出口与实际GDP存在双向的因果性。而Chuang(2000)的研究也证明
了在台湾,实际出口与实际GDP没有直接的作用,他同时也发现,实际出口通过
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于实际收入有一个间接的作用。与他们的研究不同,
考虑到出口对于人力资本指数影响较小,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认为实际出口通过
加速人力资本积累而对实际GDP产生效用。本文的最大突破即在多变量分析
框架范围下,利用结构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采用实证分析,得出了
与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外贸促进有所不同的观点。
目前,研究人力资本,出口等因素与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基
于多变量框架下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也是目前应用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
其在经济,管理和金融领域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也将继续开展
对于支持经济增长因素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注意例如FDI,进口等争议很
大的因素,从而提高我国面对十七大以后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增强各地区,集
团,企业爱经济,金融,人力资本培养等各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24
附录
参考文献
Akaike,Hirotugu,”Statistical Predictor Identinc“on,”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 22(1971):203·17。
Aheame,A.G,J。G。FernaId’P。Lougani,and J。W。SchindIer。2003。‘℃hina
and Eme唱ing Asia:Comrades Or Competitors?"Unpublished Paper'Board of GOVemOrs 0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WaShin舀on DC。
Ahmad,J。200 1。“Causality Bet、veen ExpOns and Economic Gro、vth:What Do the
Econometric Studies T.ell Us?"Pacific Economic ReView,6(1),147—167。
Asteriou,D。and G。M。Agiomi唱ianakis。200 l。“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0叭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Greece,”Joumal of Policy Modeling,23(5),481-489。
Bils,M。and P。Klenow。2000,“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h?”American Econ0Tnic
ReView'90(5),1l 60一11 83。
Brown,R。L,J。Durbin,and J。M。Evans。1975。“Techniques for Testing the
Constancy of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over Time,”JoumaI of the Royal StatisticaI Society’
Series B,37,149—192。
Barro,RoberI J,”Economic Gro州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QuanerIy Joumal 0f
Economics 106(1991):407—43。
Barro, Roben J。and Jong-wha Lee, ”IntemationaI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Joum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1 993):363-94。
Benhabib,Jess and Mark M。SpiegeI,。’The Role of H uman C印ital il:l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叫Data,”JOumaI of Moneta拶EconOmics
34(1994):143—73。
Chuang,Yih·chyi,”Leaming by Doing,the 1’echnology Gap,and Gro、vth,”Inte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39(1 998):697—72 l。
Chuang,Y。C。2000。“Human Capital,Exports and Economic Gr0Mh:A Causality
Analysis for 1’aiwan,1952.1995,”Review ofIntematjonal Economjcs,8(4),712—720。
De.Meulemeester'Jean L。and D。Rochat,”A Causality Analysis of the Link between
Hi2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4
(1995):35l-6l。
Dollar’David,”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Economie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
Evidence f-rom 95 LDCs, l 976一l 985,”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40
(1 992):523·44。
Dun,Swama D。and Djpak Ghosh,’’The ExpOn Gro、Ⅳth-EcOnomic Gro、vth Nexus:A
Causality AnaIysis,”Joumal of DeVeIoping Areas 30(1 996):l 67—8 l。
Engle,Roben E and Clive W。J。Granger'’tCointegralion and E1170r Co九.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1℃sting,”Econometrica 55(1 987):55—63。
Gould,David M。and Roy J。Ru确n,”Human C印jtal,Trade,and EconOmic GroⅢh,”
Weltwinschaflliches Archiv l 3 1(1 995):425-45。
Granger’Clive W。J。,”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Concept of Causali吼”Joumal
ofEconometrics 39(1988):199—2ll。
Grossman,Gene M。and Elhanan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vth in the Global
Econom y'Cambridge,MA:MIT Press(1 991)。
25
附录
Hanson,Gordon H。and Ann Harrison,”Trade,1'echnology’and、^,age lnequality’”NBER
Working Paper 5llO(1995)。
Harrjson. Ann, ”Ope彻ess and Gro、vth: A Time-series, Cross-Country Analysis for
Deve}oping CDun!rjes,”JournaJ of DeVeJopment Economics 48(1 996):4 l 9-47。
Johansen.Soren and Katarina Juselius.”Maximum LikeⅢ100d Estimation and l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lcations to the Demand fbr Mone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1990):169—2lO。
Lucas,Roben£,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maI Of Moneta∥
Economics 22(1 988):3—42
Lardy,N.2002。Integrating China into the Global Economy’WaLshington DC:BrookingS
lnstitute Press。
Mincer'JacOb,”Economic Development,Gro、vth of Human Capjtal,and the Dynamics of
the Wage Structure,”JoumaI of Economic Gro、^,th l(1 996):29—48。
Pantula,SaLst∥G.,”Testing for Unit Roots in Time Series Data,”Econometric Theo叫5
(1989):256-7l。
Pesaran,M.H.and B.Pesaran.1997。WOrking with Micro矗t 4。O:Intemctive EconOmetric
Analysi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saran,M.H.and Y.Shin. 1 999。‘‘An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ling
Approach to Cointegration AnaIysis,’’in S.Strom,(ed)Econometrics and Economic Theo叮in
the 20th Centu哆:The Ragnar F“seh Centennial S),mposi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saran,M.H.,Y.Shin,and R.Smith。2001。“Bounds 11esting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evel Relationships,”Joumal ofApplied Econometrics,1 6(3),289—326。
Phillips,Peter C.B.and Pien.e Perron,”’resting f-0r a Unit Root in Time Se“es Regression,”
Biometrica 75(1 988):335—46。
Pissarides,Christopher A.,”Leaming by 1’rading and the Retums to Human Capital in
DeveIoping Countries,”WorId Bank Economic ReView l l(】997):1 7—32。
Romer’Paul M.,”Human Capital and Gro、Ⅳth:Theory and EVidence,”Cam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32(1 990):25 1.85。
Sims,Christopher A.,”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Econometrica 48(1 980):l一49。
Ⅵ,ang and YaD。2003。“Sources OfChina’s Economic GrO、vth 1952—1999:lncorporating
Human Capilal Accumulation,”China Economic Revie、v’1 4(1),32—52。
Wang,Ping and Chong Yip,”Macroeconom;c E能cts of Factor Taxation with 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Evolution: Theo巧and Evidence,” SOuthem Economic Joumal 6 1
(1995):803-18。
Wickens,Michael,’’Interpreting Cointegrating Vrectors and Common Stochastic Trends,”
Joumal of Econometrics 74(1 996):255—7 l。
Xu,Zhenhui,’’On the Causality bet、veen Export Gro叭h and GDP Gro叭h:An Efnpirical
Reinvestigation,”Review of Intematioml Economics 4(1 996):1 72·84。
Y0ung,AI、Ⅳyn,’’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 Dyn揶ic E仃ects ofIntemational T刚e,”
Quanerly J0umal ofEconomics 106(1991):369—405。
26
附录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人学出版社.2004.5卜57.
孙宁华,黄玉梅“上海市FDI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南京大学商
学院
乇秀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强化人力资本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区域人力
资本研究》评介【J】.人口与经济,2006,(01)
白雪梅,赵松山.协整及误差修正模璎【J】.数管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08)
乇少平.宏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3,(09)
陈汉利,马超群.中国外资需求的协整与误差分析fJ】.系统J:群,1999,(05)
干少平,曾庆龄.单整和协整的检验与再检验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11)
龙革生,龙顺潮,安雪梅.利用协整技术从个股角度进行的投资理性分析【J】.湘潭大
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02)
吴玉督,陈维.论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内生化问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02)
我国人力资本和I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01) .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03).
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对中国高速增跃区域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
2002,(10).
吴凡.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柏南财经大学,2007.
李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和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2004.
宋胜洲.经济增长的演化理论【J】当代财经,l 999,(1 0).
汤鸿.知识资源、内生增长理论与产业发展趋势【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I,(01).
蒋丹凌,关丁.一种新增长理论的解释及其我国的策略【J】经济师,1999,(04).
乔颖丽,路建忠.从新经济增艮理论看中国经济增长实践[J】河J匕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5,(04).
瞿群臻.人力资本作坩机制有效实施的路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8).
朱文晖.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迷思一一人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J】战略与管理,
l 998,(05).
27
附录
附录1 1978—199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表
年倚进出口摄出口攥进口摸
1978 206 4 97.5 108.9
1979 293.3 136,6 156.8
1980 378.2 182.7 195.5
198l 440.2 220,l 220.2
1982 416 l 223.2 192.9
l 983 436.2 222 3 213.9
1984 535.5 261.4 274.1
1985 696.0 273.5 422.5
1986 738.5 309.4 429.0
1987 826.5 394.4 432.2
1988 1027.8 475.2 552.7
1989 1116.8 525.4 591.4
1990 1154.4 620.9 533.5
1991 1357.0 719.1 637.9
1992 1655.3 849.4 805.9
1993 1957.D 917.4 1039.6
1994 2366.2 1210.1 1156.2
l 995 2808.6 1487.8 】320.8
1996 2898.8 1510.5 1388.3
1997 3251.6 1827.9 1423 7
1998 3239.5 1837.1 14D2.4
1999 3606.3 1949.3 1657.0
2000 4743.0 2492.0 2250.9
2001 5096.5 2661.0 2435.5
2002 6207 7 3255 7 2952 0
注:1981年以前的数据来自于外经贸业务统计。
28
附录
附录2 1978一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调查表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国民
总收入
3624.1
4038.2
4517.8
486013
5301.8
5957.4
7206.7
8989.1
10201.4
11954.5
14922.3
16917.8
18598.4
21662.5
26651.9
34560.5
46670
57494.9
66850.5
73142,7
76967.2
80579.36
29
国内生产
总值
3624.1
4038.2
4517.8
4862.4
5294.7
5934.5
717l
8964.4
10202.2
11962.5
14928-3
16909.2
18547.9
21617.8
26638.J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2067.46
入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人)
379
417
460
489
525
580
692
853
956
l104
1355
1512
1634
1879
2287
2939
3923
4854
5576
6054
6308
655l
附录
附录3 1 978一l 999中国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和大中小
学学生构成
各级在校学生大、中、小学学生占学生总数比重

平均每万人U中
(%)
年占全国人LJ比大学中学小学
份重生生生
大学生巾学生小学生
(%) (人) (人) (人)
1978
1979
1980
198l
1982
1983
1984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2.18
21.1
20.69
20.2
19,9
18.7
18.1
17.6
15.7
J5.35
15.19
15.17
15.24
15.69
16.25
16.95
17.24
17.33
17.3
8.9 690 l 519 O.4 31.1 68.5
11.6 575 1482 O.6 27.8 71.6
16.1
18.5
18
17.6
18.6
21.4
23.4
24
24.7
25.7
27.3
32.8
48l
448
447
45l
457
454
476
51l
542
566
588
62l
1263
1098
107l
1050
104l
1048
1070
1089
1l 12
1132
ll 18
1076
273
28.7
29.1
29.7
30.1
29.8
30。3
31.5
32.3
32.8
33.9
35.9
71.8
70.1
69.7
69.1
68.7
68.8
68.2
67.1
66.2
65.7
64.5
62.2
9
2
2
2
2
4
5
5
5
5
6
9
nU
i
i
i
l
l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
【1】凌飞钱士茹苏浙皖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比较研究——基于博弈论与制度
演化的视角运筹与管理2007,70:1 50.154.
【2】钱士茹凌飞企业家角色定位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中国软科学.2007,
195:106-1 10.
致谢
致谢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导师方世建教授三年来的悉心指导和
教诲。方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开阔的研究思路和对学术的
不懈追求对我形成良好的研究方法和习惯影响很大。在方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
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深表谢意。感谢方老师
在论文写作过程衷给我的帮助,从选题,确立研究内容到查找文献,撰写,修
改论文,方老师为我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在此,谨向方老师表示崇高的敬
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统计与金融系的所有老师在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给我的谆谆教诲,
为能让我在这个大集体中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褚杰,郭勇,邹佳,徐守坤等陪我渡过了三年愉
快而难忘的研究生时光。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是我的父母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才使我能
够专心学习与研究。
3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