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332开发性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开发性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姓名:叶喆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晓红
20071126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适
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鼓励民间投资等方面均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风险投资的飞速发展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但
资本缺口问题在我国仍显突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
境不容乐观,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瓶颈
约束。作为政策性金融的一大分支,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为实现政府发
展目标、弥补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缓解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中也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基于开发性金融原
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的机理、经济效用和运作
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
部利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
称程度,从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组织增信
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ABSTRACT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strength of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it develop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in insuring national economy to increase,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early 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ke a
country strong appropriately,encouragement,encouragement foll(S
investment etc.
Nowadays,although the venture capital put more function on 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financing,the f'mancing gap problem is also serious in Our countries.It is
more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for some history reasons.The study of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re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about 36.0 l
percent of the media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tIlink the
difficulty of the financing influence themselves’development.111at is to
say,the finance environment that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s very difficulL the difficulty of the financing is
becoming the primary bottle-neck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ir developing
process.As a branch of the Policy Finance,the Explorative Finance
contribute mo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uch as
implementing govemments’aim,making up the lag of the system,and
invalidation ofthe markets.
111is paper analyzed the’actuality of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firstly,and then make some system analysis on the
sustained mechanism of the Explorative Finance,the economic effects
and the operation flow by the theory of Explorative Finance。刀)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Can
obtain more additional profit by the mode of the Explorative Finance.It
also Can widen the probability of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 financing,and allevi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financing,SO it Can lighten the pressure of the
Medium-and-small sized business enterprises’financing iam.

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KEY WORDS:development financ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 SMEs financing
III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I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1 掣年旦月型
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绪论
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一个主要分支。虽然在我国还是比较陌生的概
念,但其在国外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1822年比利时总协会的成立标志着
开发性金融的开始。为了弥补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1994年我国在金
融体制改革中迈开重要一步,建立政策性银行。1994年3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
的成立拉开了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序幕,我国真正的开发性金融诞生于1998年国
家开发银行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我国开发性金融历史不长,相关研究相对
较少,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深入研究机会。
从全球的视野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
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
国经济的脊梁一.
从我国情况看,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最新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
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05
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
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05以上。中小企业
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儿乎全部都
是中小企业,它们支撑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对这些地区而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离不开中小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离不开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
应能力,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得不必须
重视的群体。,
然而,摆在中小企业而前的问题也很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短缺,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
题。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一板市场的发展,很
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
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
题尤其严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手
段单一、缺乏融资信用,而政府又支持不力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我
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探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建立适
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制度,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
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发性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扶持时,
合理地设计出符合我la中a,企业具体情况的发展模式,对于缓解我ply,J,企业融
资困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国外研究综述
1.2.1开发性金融的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理论方面:
1、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以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看来,尽管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但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方面决定性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种种以弥补市场失灵为目的
的政府干预方法只能算做补充,居于从属地位。就开发性金融来说,其在整个金
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的资金运用来体现。
开发性金融的主要功能在于平衡各种商业性金融留下的缺憾,即开发性金融
作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平衡性上,而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也是从属的,商业
性金融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2、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来看,开发性金融由于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使得其
具有按照平均成本定价的特殊定价方式,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低于市场水平,接
受政府给予的补贴,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己任,所以,开发性金融作用的突
出特征在于其具有公共性。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商业
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开发性金融
只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到补充作用,居于辅助地位。
3、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在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下,开发性金融的核心作用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资金支持,这在经济发展初期和经济起飞前期、中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
从发展经济的视角看开发性金融的作用特征体现为支持性,其地位已经较补充性
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
4、转轨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作为研究特定制度变迁的--fl学科,转轨经济学对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经济
现象提出了独特的解释。
由于转轨经济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仅具有传统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而
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且还能够积极参与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转轨中发挥重要
作用。因此,转轨经济下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重新评估,并成为促进经
济快速成长、社会协调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强大力量。
5、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如果开发性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完善,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不但填补了市场
空白,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就从成本节约的角度与其他
政策性金融机构区别开来,因为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都需要政府必要的财政补
贴,并且有的机构需要的财政补贴数量还很大。这就是说,开发性金融尽管来源
于政策性金融,但由于在成本节约上具有特定的优势,不再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源于政府而不依赖政府,这就使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出现明
显的分野。因此,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的核心特
征在于集约性,而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也发生了重构,从一般的政策性金融
变为相对独立的开发性金融。
1.2.2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综述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国外的研究首先是从信息不对称开始分析
的。Stiglitz和Weiss(1981)的文章是一篇经典文献。S{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
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是产生信贷配给的基本原因。当面临贷款的超额需求且银行
无法分辨单个借款人的风险时,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不会进一步提高利率,
而会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对贷款
申请者实行配给。在配给中得不到贷款的申请人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利率也不会被
批准,因为出高价的借款人可能选择高风险项目,降低银行的平均资产质量,因
此,即使可贷资金有剩余,银行也不愿意按高利率放贷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Bester(1985,1987)的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抵押品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认为抵押
品可以和利率同时充当银行分离贷款.项目风险类型的甄别机制,即银行可以通
过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来分离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贷款项日。关
于银行和企业关系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银企间长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中
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因为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
财务数据等硬信息。比如德国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德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与一
家至两家银行建立了长期借贷关系,许多中小企业从一家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额占
其贷款总额的2/3以上。该研究还发现,银企问的借贷关系的持续时间与企业贷
款的可得的变量之间正相关;在筹资成本上,有银企相互信赖关系的企业贷款利
率比没有这种关系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低0.48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许多研究
也证明,长期化和交易对象集中化的关系型贷款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
性和贷款条件,能够较为有效的缓解中小企的触资困境。
硕七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在银行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方面,国外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小
银行比大银更倾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无论在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
还是在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率上,小银行的指标均高于大银行。由
此产生了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假说。[erger等人在其2001年
的文章中指出,小银行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生产软信息,因此在关系型贷款上拥有
优势;相反,大银行的组织结构擅长生产硬信息和发放市场交易型型贷款,而在
关系型贷款上处于劣势。
近年来,国外还对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
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的文章对1993-1994新英格兰银行合并的
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1998)
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做了一个实
证研究,他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而在小银行之间的
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Strahan和Weston(1998)的研究也得出
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对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解释:认为中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
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
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
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会下降。
1.3国内研究综述
1.3.1开发性金融的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开发性金融历史不长,用开发性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相关研究
相对较少。
白钦先(2002)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开发性金融通过推动项目建设和所及领
域的制度及市场建设,用建设制度、建设市场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政府发展目标。
陈元(2004)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是把先进的金融原
理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物质与制
度“瓶颈"制约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开发性金融的主力,国家开发银行以国家
信用为基础,市场业绩为支柱,信用建设为主线,促进融资体制的完善和信用制
度的发展。通过实行政府机构债券和金融资产管理方式相结合,实现损益平衡,
进而推动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
程伟(2005)在《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导论》中阐述了开发性金融在中国
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提供了一种理论阐释。《导
论》对开发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广大
4
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开发性金融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能够
发挥更积极、更广泛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2006)通过大量的调研与讨论系
统讨论了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以及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方向。指出以国
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开发性金融运用建设市场的办法,不仅可以用在大型项
目上,还可以用在社会瓶颈等广泛领域,从而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运转
效率,使瓶颈领域的市场建设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拉动点。
王召(2006)强调我国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要慎重选择模式。具体
到我国的开发性金融现实情况看来,“动手做’’资本模式至少在理念上符合我们。
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还需要为它提供从管理技术到
市场信息在内的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冀忠实(2005)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实践,
指出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和先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国家开发银行
的重要职能。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也有利于开发银行自身的发展。徐虹(2005)
结合我国开发性金融发展实践,总结出“风险投资、开发性金融、政府、企业"
四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开发性金融应该成为该融资模式的核心和基
础,这是由开发性金融的介入条件决定的。岑春华(2005)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
资问题,要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培育企业和项目现金流。黄先波(2000)提出
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可以选择将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企业
三方共同合作的模式。将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结合起
来。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不同的操作平台发放贷款,能有效的减少风险发生的
概率。,
1.3.2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原因的研究,国内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的论述
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强调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第
二种看法强调金融抑制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
持第一种看法的主要有:
杨再斌、匡霞(2003)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中小企业
信贷配给的理论根源。沈杰、张智光、何勤(2002)认为由于中小企业比大企业
存在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更容易遭受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邝坦励
(2004)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与中小企业的信息特征和信贷
机构体系现状有关。张彦军(2003)认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从信贷投放过程来看,银行有一个可接纳
的金融风险与预期收益的权衡问题。由于信贷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出于安
全性考虑拒绝部分高风险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这就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的局面。杨雪莱(2004)也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我
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利率市场化并不能完全消
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仍将面临在和来自直接和间接融资方面的约
束。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放松管制,.还必须从根本上解
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有:
林毅夫、李勇军(2001)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因为现有金融体系的
不完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杨咸月、何光辉(2000)认为由于金融抑
制与金融自由化各自的作用对象和层次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以后所形成
的信贷资源的配置实际上就是一种“计划”与“市场’’两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层
叠在一起共同作用,即受“双重信贷配给一机制作用。黄安乐、李树武(2004)
认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对称等技术原因,实
际上是金融抑制或者制度扭曲的问题。李扬、李思群(2001)指出我国中小企业
的信贷配给受到转轨经济特有的制度保障和结构缺陷的影响。刘冰、周文兵
(2002)把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归结为:银行结构的特征如金融机构的
整合与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信贷产品定价偏低,中小企业有效担保和抵押物匮
乏等。张捷(2002)指出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金融业改革导致银行贷款
决策层次上移,从而不利于“软信息一的关系型借贷的开展。张捷的《结构转换
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理论、实证与国际比较》一书,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
外源融资所面临的体制因素和金融缺口的产生原因。
1.4研究方法
1、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引入中间方的情况下分析了银行
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
2、层次递进法。由开发性金融理论基础递进到开发性金融缓解我国中小企
业融资困境,再具体到国家开发银行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模式。层次递进的
方法贯穿全文。‘
1.5本文的创新之处
. 运用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剖析了信息不对称下银企之
间的博弈关系并进行改进。
6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2.1开发性金融的含义
开发性金融在英文中表示为development finance或者developing如ance’尽
管其在国外金融研究中经常出现,但由于一开始有关开发性金融的含义就没有完
整明确的解释,而且开发性金融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还是几年前的事,众学者对
开发性金融的含义还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在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研究中,对开发性金融含义理解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我国政策性金融著名研究学者白钦先教授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观点,二是我
国开发性金融实践者——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进化阶段论观点。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观点认为:所谓开发性金融是指为一国或经济体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或领域(如能源、电力、交通、水利、环境),或落后的地
区,或在新形势下又延伸至具有某种特殊战略重要性的产业部门,提供信贷等金
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活动的总称。开发性金融,如同农业(农村)金融、
中小企业金融、住房金融和进出口金融一样,是出于某种方便或需要,从金融机
构或金融业务的服务对象或服务领域的角度而做的某种划分,他并不是金融基础
理论或基本实践中的基础性的规范性的划分,所以开发性金融能同上述几种金融
一样,可以划分为开发性商业性金融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两大类。不可否认,开
发性金融在许多情况下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等同或混用的,也是一种国际
上的统称,但从理论或逻辑上讲,将二者等同是不甚严密和科学的,所以不应将
开发性金融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两大族的分类相混淆或等
同。其中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并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在金融和市场的框架内运作但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专门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社会
经济政策意图,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有关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以及欠发达
地区的开发,提供具有创造性超前供给和诱导功能的中长期批发投融资业务的政
策性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金融的进化阶段论认为: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
深化和发展。开发性金融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有助
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开发性金融具体是指具
有政府赋权法定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通过
把政府信用、政府协调与市场原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国家信用的高能量,不断在
制度建设和完善市场方面发挥作用,防止和抑制寻租行为,弥补制度缺损和市场
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发性金融一般
7
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性金融初级阶段,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财政
的延伸,以财政性手段弥补市场失灵。第二阶段是制度建设阶段,也是机构拉动
阶段。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参与经济运行,推动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三阶
段是战略的开发性金融发挥作用阶段,开发性金融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运行。随着
市场的充分发育,各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信用与金融运行分离,经济运行完全
纳入市场的轨道、框架,开发性金融也就完成基础制度建设的任务,作为市场主
体参与运行。
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的关系,前者认
为开发性金融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后者则认为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
进化虽然两者对开发性金融在分类定义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对开发性金融的功能
定义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开发性金融是重点为支持基础性产业发展提供金融
服务的总称。
对于开发性金融的含义,笔者与上述两者观点稍有不同,开发性金融不是政
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也不能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开发性金融属于政策
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下面的一大分支。开发性金融从诞生以来一直就是披着政
策性金融的外衣,只是为了区别于其他政策性金融类别而提出了开发性金融的概
念,开发性金融属于政策性金融家族的一员,且开发性金融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
作用上,都在政策性金融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一块。所以开发性金融在本文被定义
为:开发性金融是指运用国家信用,市场化操作,为支持基础化产业的发展,提
供综合金融服务,发挥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性金融。
2.2开发性金融的经济学分析
开发性金融的理论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深度上,远不及对商业性金融的
理论研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开发性金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不足,
成为防碍对开发性金融深入研究的主要因素。本章试图将开发性金融纳入主流经
济学的解释框架之内,从经济学角度对开发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理性的阐
释。
2.2.1新古典(综合)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作为经济学的主流,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对各种经济
问题的解释在经济学界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力。
1、市场失灵与开发性金融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并不能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
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本身也存在一个效率问题,即如何才能更
8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好地运用干预的手段。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由市场失灵未必能够得出政府
干预必然导致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结论,政府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其中的原因
在于:其一,具体的官方经济管理人员也是经济人,也具有任何个人所具有的缺
点,也存在自利的趋向。由这些人组成的干预机构并不能保证比其他机构更圣洁、
更准确,而且由于他们所掌握垄断性的强制权利,其所犯错误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而且,干预者可能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被少数利益集团所俘获并成为
其代言人,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其二,官方干预者的行为是非理想化的。
干预者尽管初衷是好的,但是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
制,其干预的结果不一定是理想的,由此会产生干预行为的非理想化问题。导致
干预行为非理想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信息不完备。因为干预者并非是全知全能,
对规律认识存在局限性,而且被干预者通常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一些情况,甚
至制造虚假信息。不仅如此,干预还存在滞后性,即所谓的“干预滞后一,表现
为干预者对被干预现象认识的滞后、对是否采取干预措施的判断滞后、对干预措
施的选择滞后、对执行干预措施的效应滞后、对干预错误的纠正滞后;其三,官
方干预机构作为干预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扮演着生产者和供给者的双重角
色,缺乏市场约束或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干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显然,政府
如何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也是一个难题。
这就意味着在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存在一个如何合理划分的问题,合理
地划分二者之间的边界,可以既能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又能使政府充分纠
正市场失灵问题。如果听任市场自发运转,将会出现经济危机、两极分化和合成
谬误等一系列问题,而如果政府干预过度,则会破坏市场机制,导致经济停滞或
衰退。这就形成了一个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两难处境。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具
有部分市场功能,又能服务于政府干预的手段或机构,便成为各国政府克服两难
处境的出路。
具体在金融信贷领域里,商业银行依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
我发展的运营机制,以利润晟大化为目标,通过自主选择来决定信贷投放的规模
和方向,进而实现效率。这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通例。但是,商业银行的这
种选择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
第一,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对于大型商
业银行来讲,并不适合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型金融机构
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交易成本过于高昂
(林毅夫等,2001),所以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因此,在市场机制
的自发作用下,大型银行都将大客户作为自己争取的主要服务对象,而中小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则很难获得融资服务,即存在所谓的“规模歧视’’现象(张捷,
9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2002)。而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所以,如何克
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成为政府对市场纠偏的内容之一。
第二,难以提供长期信贷,尤其是具有资本金性质的贷款。由于商业银行一
般吸收的是公众暂时闲置的短期资金,所以往往发放商业性贷款。所谓商业性贷
款,是指与企业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紧密联系的贷款。企业购入商品时借入贷款,
售出后归还,贷款具有自偿性。对于客户其他形式的信贷需求,如固定资产贷款、
长期贷款等,则不予满足。时至今日,各国商业银行仍然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
利性作为自身的经营原则,尽管已经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中长期贷款,但仍然将
提供短期贷款作为自身的主要融资服务,而对提供资本金性质的贷款则往往视为
禁区。根据企业融资基本原理,在企业的融资需求中有铺底层、周转层和临时层
三个层次,商业银行一般只提供后两个层次的融资而无法满足企业第一个层次的
需求,而恰恰有许多企业在草创时期需要这样的贷款扶持
第三,难以满足一些基础行业的融资需求。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那
些在生产过程中,从其他产业购入,中间投入较少,而其产出则大部分作为中间
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从而很少向社会提供最终产品的产业具有作为整
个行业结构基础的功能,这样的产业也被称之为基础产业。一国基础产业的状况
直接制约了该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发展基础产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
但基础产业包括基础设施恰恰具有投资资金大、周期长、收益低的特征,使得基
础产业、基础设施往往很难得到以提供短期信贷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
持。
第四,难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成长过程中
的一个普遍规律,原因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阶段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源
从相对贫困的地区流向相对发达的地区,从而引起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扩大,即缪尔达所谓的“回流效应"。若任由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话,或者在短
期内使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或者在较长时间内才能使区域发展逐渐平衡,无论是
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是
各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缓解以至消除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一个
重要举措就是增加落后区域的投资,加大信贷投入,人为地扩张该地区的有效需
求。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逐利的本性使之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很难有所作为。
以上问题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信贷领域内的市场失灵不但存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弥补和
纠正。一般地,解决以上问题的选择有两个:一是采取财政投入的方法,即由政
府财政出资来解决各种失灵的现象带来的问题;二是继续采取市场的方法,即任
由市场成熟后逐渐自行解决。显然,财政投入的方法固然简单有效,但一方面使
10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政府背上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也会令政府面临如何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的问题,即
又面临“政府失灵’’。而采取市场的方法固然也简单,但一方面时效过长,另一
方面市场机制的种种弊端又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因此,需要在上述两种手段之外寻找一种既能贯彻意图,又能带有部分市场
机制的途径。而开发性金融机构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为政府解决金融信贷领域
内的市场失灵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开发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出资、参股
或保证,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
的业务领域里从事融资活动,以实现区域间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开
发性金融机构又引入部分市场机制,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利用自身的专业
优势来缓解信息不完备,从而能有效地应对信贷领域里的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性金融机构格外引人注目。原因在于不仅一些发达
国家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设有这类机构,并且还设有一些这样的国际性机
构,如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等。其中的原因在于,开发性
金融机构所服务的领域,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长期贷款、落后区域开发、基
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恰是金融信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容
忽视的作用。
2、开发性金融的平衡性与从属地位
以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看来,尽管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但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种种以弥补市场失灵为目
的的政府干预方法只能算做补充,居于从属地位。
就开发性金融来说,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
的资金运用来体现。
从开发性金融的资金运用来看,其一,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用于政府
的一般性最终产品的消费性支出,因为要有借有还,因此必须用做投资性支出;
其二,即使是投资性支出,也必须用于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支出。因为类似用于
政府机关办公设备方面的支出虽然能形成固定资产,但由于此类支出很难收回,
也不宜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资金投入;再次,正常的由商业性投融资可以解决的
资金需要也不必让开发性金融介入,否则会形成二者相互竞争的局面,违背设立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初衷;其三,只有那些社会效益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经济效益
的项目或领域,才是开发性金融应该介入的,如基础设施建设等。为这些项目提
供资金既保证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又可以使资金得到回流且附带一定的利息,
还不与商业性投融资竞争。从理论上讲,有借有还的开发性金融虽然没有完全使
用预算资金、无须还本付息的优惠,但可以给债务人以压力,避免出现不顾投资
收益的“投资饥饿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的效率。当然,也要根
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开发性金融与预算拨款相结合。就开发性金融机构资金
的具体使用方式来看,与普通的商业性投融资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无论资金
来源于哪里,最终资源配置形式主要是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担保、贴现、
利息补贴等。一般来说,贷款往往是最主要的运用方式,因为贷款方式令开发性
金融机构有选择性,从申报项目中择优。当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有所选择,如从事开发性金融的机构过少,可以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办理。有
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开发性金融机构从事股权投资,但其目的不在控制企业,而
是为了帮助企业及时成功融资,一旦条件成熟,就可将股权转让。
以上说明,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方向具有严格的限制,其投向都属于
弥补商业性金融的不足,这就决定在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看来,开发性金融主
要功能在于平衡各种商业性金融留下的缺憾,即开发性金融作用的特征主要体现
在平衡性上,而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也是从属的,商业性金融是占据主导地
位的。
2.2.2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尤
其是对现代政府的职能、作用、决策等方面的分析有独到之处。
1、准公共物品提供与开发性金融
由于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一些特征,使得准公共物品的供
应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提供,还可以由二者混合提供。一般来说,
准公共物品根据类别的不同,可以采取政府生产、政府委托私人部门生产、政府
特许私人部门生产等方式向社会提供。相应地,政府向准公共物品投资和补贴的
力度也因组织生产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开发性金融机构来看,它的基本业务,无论贷款还是投资,在提供给一个
项目后必然会减少其他项目使用贷款或投资的机会,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
性,就这一点来看,似乎与公共物品无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开发性金融机
构具有明显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主要的理由如下:
第一,开发性金融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
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主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
产业、区域开发、中小企业等特定的领域里从事融资活动,以实现区域问和产业
间的协调发展。而这些领域都具有一个强烈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快速发展能够对
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类似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本身
也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这些项目的建设能给社会不同的成员同时带来特定收益
和一般收益。前者是对直接使用、利用设施或产业者而言的,后者是对虽然没有
直接利用这些设施或产业,但可以间接获取各种益处的人而言的,如一个人虽不
12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可以享受高速公路建成后投资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因此,
从开发性金融机构所支持的对象可以看出,开发性金融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
第二,开发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具有特殊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分
为两方面:资本金和其他信贷资金。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
自然是来自于财政收入。因此,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属于全体公民的“间接
支付"。不仅如此,开发性金融机构还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贯彻政府意旨为
行动指南,因此又与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区别开来,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再从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其他信贷资金来源看,绝大部分来自于所发行的金融债券。对
于开发性金融机构来讲,因为自身无法像商业银行那样吸收存款,只能将目光转
向金融市场。而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所依靠的是政府信用,所发金融债
券属于政府机构债券,是利用公共资源为自身融资,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公共性。
第三,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中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从开发性金融机构
支持的业务对象来看,往往缺乏基本的财务制度和运营规范,而且还经常存在信
贷市场不健全、信用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此,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与政
府关系密切的优势,不但为借款项目在基本制度建设上给予特殊的支持,还要努
力规范信贷市场秩序,打造诚信市场环境。而信贷市场秩序与环境等属于公共物
品范畴之内,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享受。
4第四,开发性金融的提供方式具有“公共生产、混合提供’’特征。由于开发
性金融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带给全社会的收益大于给贷款或投资支持对象的
收益。因此,若由私人来提供开发性金融服务,则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
那一点来提供开发性金融服务,这样势必会减少社会对开发性金融的供给量,社
会效益明显下降,若由政府无偿提供,则会出现过度需求,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
金成为“免费午餐",从而最终失去供应开发性金融服务的能力;若采取由政府
提供但有借有还并收取费用的方式,即“公共生产、混合提供’’的方式来提供开
发性金融服务,则由政府用一般性财政收入出资成立开发性金融机构,或以间接
方式鼓励社会增加开发性金融的供给,从而满足社会对开发性金融服务的需求,
会使全社会达到有效的产出水平。
2、开发性金融的公共性与补充地位
在现代金融体系内,开发性金融特有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使其具有有别于商业
性金融的特征和地位,而最能够体现开发性金融特征和地位的,莫过于开发性金
融在提供贷款、投资方面的定价方式。
既然开发性金融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时,其供给价格
的一部分体现财政性,即采用一般性税收返还和拨款补贴维持;另一部分体现市
场性,即采用对使用开发性金融的借款者或受信人收取利息或利润的方式来保证
13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正常运营。
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借款者或受信人收取信息或利润主要体现了市场性,采取
由直接受益者付费的原则,由获得贷款或投资的项目或企业支付利息和利润。这
部分价格是开发性金融价格中的市场价格部分,对应于开发性金融服务中的私人
物品要素,理应由借款者或投资者自己负担。而且,采用对借款者或者投资者收
取利息或利润而不是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可以使借款者或投资者更为关心开发性
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对开发性金融的需求
规模,提供适当的开发性金融服务和给予适量的补贴,从而起到矫正政府对开发
性金融机构提供补贴偏离实际需要的作用,使开发性金融更好的满足全社会的需
要。
因此,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来看,开发性金融的作用的突出特征在于具有
公共性。而现代金融体系中,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
居于核心地位,而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开发性金融只能在资源配置中起
到补充作用,居于辅助地位。
2.2.3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迅速实现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Developing Economics)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给予可更高的期
望,因而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也往往被顺理成章地赋予了更多的任务,
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l、多元经济结构与开发性金融
在发展经济学看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贫困的恶性循环;
低资本形成;社会文化障碍和国际力量的影响。--
以上经济发展障碍的存在,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出多元结构的特征,即
发达部门与落后部门并存;现代化的城市与原始的农村并存;先进地区与落后地
区并存;贫富差距悬殊。
在这种多元经济结构之下,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显然要多于市场机制成熟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缓解以
上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而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方面,单纯的
市场机制效果不佳,原因是市场机制讲究普遍性和无歧视性,而财政手段在解决
结构性问题方面则更加有效,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财政可以讲究差别性。但是,
发展中国家的财力不足,无法充分运用财政手段来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为此,
政府只能选择那些既具有市场特征又有指令特征、既有有偿性又有无偿性的特殊
手段了。因此,开发性金融就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解决多元经济结构问题的一种
有效工具。
14
硕+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开发性金融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实施政府经济社
会发展政策,通过投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入特定领域的政府金融活动,其活动带有
部分财政行为特征。具体说来,开发性金融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来筹得资金,采
取有偿使用方式,专门为实施政府有关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进行宏观经济
管理的政策所开展的投融资活动。这种投融资活动既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投融资活
动,又有别于财政活动,因为一般财政活动具有无偿性特征,而开发性金融是有
偿性的。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实际不仅决定了开发性金融活动存在的合理性,而且
也注定了开发性金融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提供者之一。前面已经提到,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就
是资金短缺,在民间积累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手段筹得资金,还可
以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利用政府信用,如发行国债、政府借款等多种形式获得资
金来源,从事开发性金融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
2、开发性金融的支持性与地位提升’
尽管开发性金融活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
作用相差是很大的。在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结构趋势合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
较小,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而且其商业性金融体系较为完
善,资金充裕、竞争充分,可以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相对完备的金融服务。因此,
这样的发达国家基本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性金融活动的环境。
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就不大相同了。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肩负着迅速实现经
济增长的重任,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如快速发展某些基础产业以解决经济发展的
“瓶颈一、开发落后地区以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在缺乏资金、
技术,本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商业性投融资活动对资源配置效率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使其拥有的资源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借助开发性金融活
动。这种活动存在的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此类活动规模作用等方面要远远
超过先进国家,即不仅要补充商业性投融资活动的不足,还要引导商业性投融资
活动,成为支持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
开发性金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业务
侧重点上。一般说来,由于一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将面临不同的任务,经济金融环
境也不断变化,因此开发性金融会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而有所侧重。在发展中国
家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现代工业很少,资金、技术短缺,金融市场浅
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此时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大规模工业化做准备。因而开发性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基础产业提供资金
支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急需发展的、可能会困扰经济起飞的产业中去;在基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础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国内金融体系初具规模,经济面临起飞时,经济发展面
临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实现工业化,建立主导产业,并缩小或消除地区问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此时开发性金融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必要的地区性开发性金融机构,
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继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注意经济发展的多样
性,为高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此时的开发性金融活动对商业性融资活动还起着引导的作用,表现在
通过开发性金融在特定领域的活动,反映了政府对这些特定领域的扶持意向,向
商业性投融资方传递了有关信息,增强了有关方面的信心,从而达到鼓励商业性
金融机构向该领域开展投融资活动的目的;待到经济发展至成熟时期,国内金融
体系已基本完善,金融市场逐步深化,主导产业趋于成熟,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
小。此时经济发展的任务转为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经
济可持续发展。而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使商业性投融资机构逐渐进入其原
来不愿意进入的领域,开发性金融机构面临着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这时开发性
金融机构的原有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一部分机构将重点转向提高国民福利领
域,一部分机构转为商业性金融机构。
显然,在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下,开发性金融的核心作用在于为经济发展提强
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在经济发展初期和经济起飞前期、中期体现得更为明显。因
此,从发展经济视角看开发性金融的作用特征体现为支持性,其地位已经较补充
性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
2.2.4转轨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作为研究特定制度变迁的一门学科,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 Economics)
对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经济现象提出了独特的解释。
1、转轨经济与开发性金融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在转轨经济中,原有的资源配置手
段被放弃,新的手段还未确立,即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尚未完善,整个社会
经济形态处于一种非计划、非市场状态。
在转轨过程中,几乎所有转轨国家都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这就是
转轨经济失衡的最主要表现。而解决这些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失衡,在市场机制
逐步取代计划机制条件下不断重建均衡,是所有转轨国家在经济转轨中面临的重
要课题。从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不断深化改革,使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作用,
是缓解经济失衡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强政府的作用,运用
政府干预来缓解失衡。
在转轨道初期,基于与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决裂的思想,俄罗斯、东欧等一些
16
硕+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转轨国家的领导人矫枉过正,成为坚定的市场机制崇拜者,认为政府的干预越少
越好,于是不少转轨国家取消或大大弱化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听任市场调节。实
践证明,采取这样的做法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如了混乱,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大衰退。
不仅使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而且使人们对经济体制转轨的正确性与否产生
了怀疑,甚至引发政治风波。而中国、越南等转轨国家,在转轨过程中注意保持
政府对国民经济适当控制力的做法却效果较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在经济
转轨期间政府的各项经济职能不仅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而要根据市场机制的
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个转换。转轨国家的时间已经证实,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改革
路径,转轨都需要一个过程。即尽管人们可以设计和规划制度的变迁的路径,但
制度变迁本身同样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5‘
作为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只能演变本身也是渐进的。这样,政府
干预在转轨经济中的作用就具有两重性,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所谓一般性,
是指政府要承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里发挥应有作用,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所谓特殊性,是指政府要部分地替代市场,承担部分资源配置的任务,并为
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创造条件,即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承担新制度供给者的
角色。再者,一些转轨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这就意
味着这些转轨国家面临着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政府在转轨过程中的行
为更具有特殊性。但是,如果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过多,又有回到计划经济时
代之虞,从而违背了经济转轨的最终目标,有悖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就
需要在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做出一些折中。事实上,过渡与目标之间的一个重要
区别是有许多次优选择的,既然次优选择就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过渡是在不
完善、不妥协和历史延续中进行的(钱颖一,1999).也就是说,在转轨经济条
件下,除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外,还需要做出一
些具有阶段性的折中安排。具体地说,政府在转轨时期的一些特殊任务有:首先,
着力推进制度建设,缔造法制环境;其次,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最后,协
调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由此可见,转轨国家的政府面临特殊的形势与任务,因此在解决有关问题时
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行事,又要根据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做出一些特殊安
排。与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对应,在金融领域里转轨国家既进行了必要的市场
化改革,也做了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
在经济转轨进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转轨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本国的开发
性金融机构,其中既有一般性的原因,也有一些特殊性的原因。从一般性原因来
看,主要是: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国家一样,转轨国家也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
而且市场失灵的程度远甚于一般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由于市场失灵而需
17
硕+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理由在转轨国家依然成立。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转轨国家而
言,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因而同样存在各种结构性问题,
如区域发展水平悬殊、产业发展差异巨大等等。而为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同样
需要借助于开发性金融机构。
特殊性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转轨国家处在一个
非计划、非市场的状态下,政府承担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双重任务,金融业同
样面临着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建设金融制度环境双重任务。而金融制度环
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具有准政府行为性质,以利润最大化为己任的一般商
业性金融机构无法承担这样的制度建设任务。开发性金融机构也就承担起转轨经
济条件下金融制度环境建设的任务;二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
的是,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有银行往往承担了繁重的政策性任务。在向商业银行转
轨的过程中,这些国有银行由于同时承担商业性任务和政策性任务而处于“一身
二任"状态,这既不利于顺利向商业银行转轨,也不利于圆满地完成这些政策性
任务。必须将这些政策性任务分离出去,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承担:而原有的区
域性开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支柱性产业投入、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性
任务,就必然由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来承担。
2、开发性金融的建设性与地位转换
从转轨经济学看来,转轨经济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地位和特征与以往有所
不同,原因是除了承担正常的开发性任务之外,还承担了建设市场的重任。
从转轨经济学的最近研究成果来看,向市场经济转轨应该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制度安排是成功转轨的关键。市场经济不仅要求自由化和私
有化,而且要求足够的制度架构来支撑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俄罗斯等国家经济
转轨的实践表明,尽管私有化从纯粹经济学理论上并没有原则性错误,但是现实
中的私有化进程有赖于许多制度条件的支撑,这些制度条件包括企业实现硬预算
约束、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有效而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产权结构体系,以及在大规模私有化过程中对政府功能的重新
定位。而这些转轨经济国家在改革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大规模经济滑坡和经济动
荡,就在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应的组织制度被废除之后,新的适应于市场经
济组织制度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建立,因而大规模的经济与金融自由化以及狂风
暴雨式的私有化运动是在一种“制度真空’’(institutional vacuum)的状态下
运作,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主体的行为紊乱和预期紊乱,从而导致整个经济
发生严重衰退(王曙光,2003)。因此,在转轨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是转轨经济
国家面临的重任之一。
在金融信贷领域里,转轨国家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和市场不完善问题,这些
18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问题既包括微观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金不足、企业会计标准不统一等等,
也包括宏观的信用制度缺失、仲裁以及惩罚机制不得力等等。而这些制度的不完
善和市场不完善严重束缚了金融业务的开展,成为制约转轨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
“制度瓶颈"。因此,客观上要求有这样一个机构来承担从事信贷市场制度建设
的任务。显然,商业银行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因为赢利性作为商业银行存在和
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使之不能提供这样的公共物品;若由政府来提供,一方面是周
期过长,另一方面是政府对金融信贷领域的问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也不是
合格的提供者;虽然类似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可以有中央银行来参与,但类似企
业治理结构、现金流、财会制度等仍然无法由中央银行提供。显然,能够提供这
样公共物品的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并且能够参与信贷市场的具体业
务。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但能够提供准公共物品,而且能够参与信贷市场,可以通
过具体的信贷业务从事信贷市场的制度建设,并弥补信贷市场的缺损。这里需要
指出的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并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惯
例,之所以在转轨经济下有这样的作用,原因就在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这只是
一种次优选择,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有关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问题早已由政府、
司法、企业和银行共同完成了。当转轨经济国家步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时,开
发性金融机构自然就不再承担此项任务。’2
具体说来,开发性金融机构用融资促进业务领域内的制度建设,通过逐笔融
资推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等方面的建设,弥补制度缺损,以优质资
产支持经济发展和机构调整,在整合体制资源中取得自身发展,开发性金融机构
沿着政府路径,从尚不成熟的市场做起,运用国家信用的高能量,通过融资支持
项目建设和所涉及的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缺损,对存在制度缺损而又有光明市场
前景的投融资领域,通过制度建设、整合体制资源,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桥梁
与纽带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性金融在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就具
有一个新的特征——建设性。’
此外,转轨经济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还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有作为。
在转轨经济国家,由于投资体制不合理,致使各产业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产品
结构失调、部门结构失调、区域布局失调和技术结构失调。产业结构失调产生了
一系列严重后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效率有重大影响。而走市场化道
路来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在转轨条件下是主要选择。对于转轨经济国家
而言,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合格的投资银行,而商业银行很难提供长期大
额信贷,因此,求助于活跃在资本市场、能够提供长期大额信贷的开发性金融机
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自身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优
势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为顺利实现经济转轨做出新的贡献。.
19
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由于转轨经济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仅具有传统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而
且还能够积极参与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转轨中发挥重要
作用。因此,转轨经济下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重新评估,并成为促进经
济快速成长、社会协调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强大力量。
2.2.5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
新制度经济学被称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
一,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经济学的确对现实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
力。
l、交易成本节约与开发性金融
在金融信贷领域,借款人与银行信贷机构之间为完成借贷交易,同样存在着
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成为信贷市场的摩擦力,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效率。这些
交易成本有:筛选成本、监督成本、手续费用、清算成本。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也影响了信贷市场的效率,具体体现在: (1)逆向
选择。具体在信贷领域,由于银行并不能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借款
企业却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些企业往往最积极地寻找贷款,而经营状况较好的
企业往往寻找贷款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结果市场信息拥有的非对称性导致了交易
前的逆向选择,即状况不良的企业充斥于信贷市场,使银行对每一笔贷款十分慎
重并倾向于不发贷款。(2)道德风险。具体在信贷领域,是指在贷款发放后借
款者可能会从事那些贷款银行所不希望的风险活动。贷款银行将不得不面对从事
银行看来并不期望企业进行的风险较大活动的现实,这些活动使贷款难以归还,
即存在交易后的道德风险,最终迫使银行作出不发放贷款的决定。
此外,由于信贷合约属于不完备合约,所以容易在出现不确定性事件时借款
者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所谓不完备合约,是指由于有限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
使得无法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都写入合约条款,而且借贷双方在签约时对
一些重要的考虑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备合约情况下,出现一些事前未能预料的事
件时,借款者有可能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为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造
成的效率低下,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案:
首先,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案。主要有: (1)规模经济。这是应对高手续费
用的有效办法。银行将单笔贷款的金额提高,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会使单位贷款
的手续费用下降,以此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次性发放大额贷款会比发放等额
多笔小额贷款更经济,也就降低了交易成本。(2)专门技术。指银行为降低交
易成本,针对发放贷款而开发出来的一些特定技术而言的。例如,银行对信誉良
好的借贷企业给予综合授信,允许借款企业在一定的贷款额度内可以随借随还。
这样,就不必在每次贷款前都需要履行相似的程序,花费手续费用,浪费同样的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时间,同时也就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次,缓解信息非对称性的方案。主要有: (1)政府介入。由政府实行必
要的管制,对企业行为作出必要的规定,也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手段之一.
(2)与借款企业进行长期合作。银企业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使双方在交往中形
成了稳定的心理预期,具有博弈论所称的“声誉机制一,因此两者结成较为密切
的银企关系,使获取有关信息所支付的成本降低了,信息传递效率提高,其结果
必然是资金配置的效率提高。(3)与借款企业进行资本参与即银企之间的股权
参与,这里专指银行持有企业股票。在银行成为企业的股东之后,由于银行既是
企业的债权人又是企业的股东,所以企业面临困难时银行将更多地提供救助而不
是收回贷款,这样就在事实上为企业提供了某种保险,企业的安全性提高了,企
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保障。(4)与借款企业进行人事结合。即银行通过派驻董
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等方式向企业渗透。在银行成为企业股东之后,情况就发生了
变化,银行可以通过人事上的结合而部分地取代外部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使这
种监督更有效率。
再次,缓解道德风险的方案。银行可以通过仅向资产净值大的企业提供贷款
来缓解道德风险。这样一来,借款者从事冒险行为,就有将自己庞大资产赔进去
的风险,这样的借款者行为更加谨慎。银行因此不仅可以降低筛选成本,更可以
降低道德风险。
最后,应对信贷和约不完备的方案。这样可以通过签订短期信贷合约的方法
来解决。为应对不完全信贷合约而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未来出现信贷合约所不
能预见的事件而损害银行的利益,银行只能与借款者签订短期合约,这样就可以
将不确性降低。’、
以上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并非对所有银行信贷机构都适
用。以商业银行为例,如果与借款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固然可以得到缓解信息非对
称的好处,但这种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缺陷,突出表现在长期合作中,双方对公众
包括监管当局披露的信息有限,属于“不透明"体制,容易将双方存在的问题
掩盖,而且使企业对银行依赖严重,在一定条件下易酿成巨额不良资产。因此,
实践中很多国家通过立法等形式禁止或限制商业银行参股一般工商业企业。此
外,商业银行想借款企业提供资本金性质的贷款,也违背了贷款的流动性原则,
超出了正常的贷款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以上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非对称的方法,都是从
银行信贷机构的角度出发,为银行信贷机构的利益着想的,对整个社会并非最佳。
以规模经济和仅向资产净值大的企业贷款为例,这实际上是将中小企业排除到贷
款范围之外。这从侧面印证了市场失灵的存在。
2l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金融信贷领域,处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原则,商业银
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贷合约不完备而限制发放长期贷款、不愿向中小企业
发放贷款,这就意味着留下了市场的空白。此外,为缓解信息非对称,商业银行
与企业进行的长期合作、资本参与以及人事结合,或带来诸多弊端,或受制于一
定的法规而无法采用或只能部分采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市场上的资
金配置的效率,同样也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白.
众所周知,提供长期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及为特定的企业或项目提
供资本金性质的贷款,一直是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这就说明,开发性金
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业银行留下的市场空白,也就说明开发性金融机构
在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非对称以及解决信贷合约不完备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
优势。. 一
2、开发性金融的集约性与地位重构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看来,在金融信贷领域里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
构的核心区别在于其具有集约性特征,与普通政策性金融相比也具有成本降低特
征,因此,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也需要重新审视。.

与商业银行相比,开发性金融机构在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非对称,以及
惠及全社会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
第一,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其可以向企业提供资本金性质的贷款,因
而可以与借款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可以进行资本参与和人事结合。
第二,由于开发性金融机构负责有对特定地区、产业提供发展资金的职责,
所以其提供的贷款大都具有期限较长的特征,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约,这样不
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难以获得长期贷款的难题,而且也节约了手续费用。
第三,作为政府出资或给以保证的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政府关系密
切,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将自身的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结合起来,从而
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具体的做法可以是:由政府出面将那些
难以从商业银行渠道获得贷款支持,又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具有正
面影响的项目和单位组织起来,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搭建借款平台,并由通过搭
建担保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给以必要的还款保证,这就提高了借款项目或单位的
信用等级。开发性金融机构给这样的项目和单位提供贷款。既实现了成本节约,
也填补了市场空白。
第四,从信贷资金来源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吸收存款,其成
本不仅包括支付的存款利息,而且还有为吸收存款而支付的相关人力和物力消
耗。而从开发性金融机构来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发放金融债券,凭
借国家信用发行债券筹集,其票面利率可以参照国债利率,大大低于企业债券利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率。因此,从筹资成本看,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比商业银行节约了交易成本。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以及支柱产业等是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主
要贷款对象,而这些贷款往往数额很大,因此也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组织机构上,
开发性金融机构一般不设分支机构网点,而是通过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络代理开展
业务。从业务性质看,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从事不确定性下的金融交易活
动,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专长,这都降低了交易成本。
如果开发性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完善,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不但填补了市场
空白,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就从成本节约的角度与其他
政策性金融机构区别开来,因为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都需要政府必要的财政补
贴,并且有的机构需要的财政补贴数量还很大。这就是说,开发性金融尽管来源
于政策性金融,但由于在成本节约上具有特定的优势,不再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源于政府而不依赖政府,这就使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出现明
显的分野。因此,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的核心特
征在于集约性,而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构,从一般的政策性金
融变为相对独立的开发性金融。
2.3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区别与联系
开发性金融不同于普通的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属于政策性金融的一种,
是后者的高级阶段,政策性金融更多的带有政府性色彩,开发性金融更多的带有
市场建设的色彩。从政策性银行到开发性金融机构,意味着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不
是靠补贴了。它要有自己的市场业绩和市场活力,在市场上能够自主发展,能够
主动地用市场的方法去实现政府的目标。这与过去那种被动、亏损、不讲业绩的
政府的补贴工具完全不同。
1.与政策性金融比较起来,开发性金融更具有积极的一面开发性金融不仅仅
是政策金融单纯“维持性一的被动作为,甚至带有对超大型国家级项目的风险投
资性质,凭借国家信用的先天优势,“冲锋陷阵在最前面一,最先将最大项目风
险承担过来,将商业银行资金吸引聚拢过来,从而分散风险,最后实现国家、政
府、自身、银行、企业等诸方的“多赢局面一。开发性金融,不仅是以国家信贷
投资开发国家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以国家信用开发金融业自身,这恐怕是开发性
金融更深层的意义
i
2.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延续与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最早的时候完全是凭政策,初期不叫政策性金融,叫政策性的
财政政策,政府支持某一个项目,政府不支持某一个项目,完全是政府的政策决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定。向市场经济过渡后,在半政府半机构阶段,也有政策金融,它是政府政策的
延续。到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时候,政策性金融就很难说是政府制定出一个政策,
就会在市场当中转化成一些具体的目标、策略、战略。所以我们就用开发性金融
来代替政策性金融,既有它们延续的一面,也有它们不同的一面。
3.政策性金融更多的带有政府性色彩,开发性金融更多的带有市场建设的色
彩。
如果政府对某一个项目有直接的财政补贴的话,比如现在农产品收购,一些
出口信贷,仍然可以被认为是纯粹政策性的,因为政府有一个单一的目标。但如
果是支持西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并没有直接的贴息,而仅仅是一种号召,
资金都在进入,国债此时有一部分资金拨入。同时,国债的资金投入并不是通过
信贷的形式实现的,那么就不是纯粹政策性的。贷款本身是要还的,这也可以说
是政策性金融,但同时它更多的是用市场的方法实现的。
2.4开发性金融的盈利目标与商业银行盈利目标的区别
国家开发银行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它是运用金融方法管理资产,开发性金
融盈利只是它生存的最低标准,通过开发市场来保证盈利,当然并不止于盈利,
还要追求更多的社会发展目标。比如市场制度的建设,西部的开发等,盈利之后,
要用于发展一些新项目上。这些新项目由于它的市场构造和制度建设的难度,很
多商业银行是不愿意介入的。它跟盈利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
国家开发银行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而是要建设一个体魄强健的金
融机构,能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盈利之后,要用于发展一些新项目上。这些新项
目由于它的市场构造和制度建设的难度,很多商业银行是不愿意介入的。它跟盈
利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人们都认为双重目标是互相冲突的,但其实双重目标是
有可能互相一致的。实践结果也证明在开发性金融的范畴内是非常一致的。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3.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5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己超过360万家,
个体工商户279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我国75%以上的就业岗位,已成为吸纳就
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
工业新增产值占74.7%,出口额占62.3%,中小企业也是我国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
体,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
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
点:
1、就业人数快速增长
本文选择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为
例说明。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从2001年的1527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3458万人,增长
了l倍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从2131万人增长到4637万人,个体、私营和乡镇
企业三项合计,2001-2005年间,就业人数增加接近4000万人。三类企业就业人
数的整体增长趋势明显。
2、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1-2005年,私营企业的产值、营业额、零售额三项指标的总增长幅度达
到160%左右,个体企业三项指标的总增长率分别为33.68%、19.15%和24.97%,乡
镇企业的经济规模的总增长率也超过45%。表明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显示出
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加强。
据统计,至itJ2005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1.44人,户均注册资本达101万元,
比2001年同期增长13.26%。
3、市场占有空间大,行业分布区域广
在日常生活中,中小企业的商品可谓随处可见,并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突
出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品、造纸和印刷
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
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对外贸易
领域,一些经营相对灵活、新技术新工艺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更表现出独特的
优势。近两年,我国每年出口,总额中的6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产品中
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
等,大多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
4、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联合对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当地
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从企业增长数量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1988
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是72.32%和38.79%,发达地区远
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从优势行业的分布看,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有
关。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业、轻工业,其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欠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化工、建材、冶金行业的比例高于发达地区。技术含量比
较高的机械业、电子及仪表业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较不发达地区。从
产业结构的布局来看,发达地区的专业化分工细致,己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群。
从企业人员主要来源看,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
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从赢利水平看,越是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越是经济不发达
地区,中小企业盈利越少。
从企业创新能力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越强。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研发部门的设置比例最高为32.1%,欠发达地区为25.9%。发达地区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也高于其他地区。从产业的构成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高技
术产业所占比重越大,高科技产品所占的比例越高。纵观整个调查结果,有关专
家分析认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好,而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发展越差,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
3.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20年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凸现,中小企业己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的热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严
重的金融困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资金可得上存在更多的困难。中小企
业融资在较大程度上面临着市场失效的问题。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我国有
84家中小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231亿元。然而,相对于我国420万家中小
企业来说,90%的融资仍是来自银行,融资仍是困扰中小发展的瓶颈题。可见,
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需要进
一步建立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等联合调查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究竞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造成那些影响。按企业的回答比率,受影响较大的经营活动依次为:扩大生产规
模占61.8%、技术设备升级占47.1%、拓展新市场占35.6%、项目占35.4%,新产品
的研制开发占34.8%,见图4一l。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下,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
的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而扩大生产规模所受到影响最大。
尽管目前尚缺乏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全面数据,但许多调查都表明,我
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融资缺口。我国非公中小企业大都高度依赖内源融资,
而来自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企业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
属资金,不仅是企业实现初创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
支撑。虽然不排除少数中小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但能够获此机
遇的主要是那些存活期较长(达到或超过10年)的、已经成长为达到相当规模的企
业。尽管如此,有关统计仍表明,在这类企业中实际上也只有大约20%的资金是
通过外源融资获得的。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渠道单一。目前中小企业主要依靠银行
贷款,与创业初期相比变化不大,都占到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渠道的70%以上。
风险投资基金贷款、农村合作基金和外资贷款的比例最低,仅为2%-5%,见表3一l。
而占压其它企业资金这一项目的比例,由初创时期的6.83%上升到目前的14.29%。
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
供资金的渠道较少,另一方面,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得中
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
表3-I目前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与初创时期的比较单位:∞
获取外部资金渠道现在初创时期
银行贷款73.1 75.94
银行票据贴现5.66 3.30
农村信用社贷款16.76 17.88
民间贷款‘ 14.59 17.58
风险投资基金贷款2.12 2.67
农村合作基金2.72 3.54
外资贷款4.22 4.09
占压其他企业资金14.29 6.83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科学版社2005年12.,q
3.2-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一般来讲,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于内源融资(internal financing)和外源融
资(externalfinancing)两种渠道。内源融资指企业主通过自身或企业内部获
取资金的融资行为,外源融资则是指将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trade
credit)和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所得转换为企业投资的过程。
硕士学垡笙茎: 笙三童垫垦!尘:垒些墼窒垫鉴坌堑-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一。
÷奄。


图3.1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模式

研究表明,在各种融资模式中,中小企业更多依赖于内源融资,在其建立初
期更是如此。根据IFc2004年的调查,我国民营企业至少有63%的资金依靠内源
融资。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则更加依赖债务融资,且债务融资主
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中介贷款,极少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债券,原因在于前者不需
要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也不会导致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据
统计,浙江省108万家中小企业只有ll家上市(朱冰心,2006),银行与企业之
间捧他性的借贷关系使得银行可以将信息租金内部化。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
强的特点所表现出的对快速周转的要求,中小企业融资表现为额度小、频率高和
时间性强的特点,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
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这些融资特
征一方面反映出与中小企业的经济灵活性相对应的金融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反映
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压抑所面临的“瓶颈一约束。
一小娩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数据来源:IFC:China Private Enterpdse Study,2004
3.2.2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现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我国中
小企业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然而商业银行的主体目前主要是国有商业
银行,它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
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因此,如何有效地进入间接融资市场,
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问题。就目前看,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
面临下列三方面问题: ’
其一、间接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
间接融资不仅仅是指银行贷款,还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但在我
国,在这几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
非常滞后,尤其是中小企业几乎没有通过票据贴现进行融资。由于经济体制和企
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等多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的
量也很小。银行贷款由于服务品种多样,手续简单方便快捷,成为中小企业获得
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
其二、银行贷款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在国有银行的新增贷款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极不平衡,东部较发达,中西部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情况也存
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东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经营质量较好,银行也乐意向其提
供融资便利:而中西部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缓慢、质量较低,要获得银行贷款是
很困难的。
其三、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难,获得间接融资的量很小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资金的
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家有限的资金需要确保特大型、大型企业的发展,国有商业
银行的信贷方向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实行抓“两头",即一头抓大企业和大项目,
另一头就是个人消费信贷,因此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基本建设和大企业的技术改
造项目,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呈不断下降趋势。表3-3显示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
难度要远远大于国有企业,金融资源主要向国有企业集中,民营经济在国有银行
融资总额中仅占微乎其微的份额,严重制约了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的民
营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规模扩张。
表3-3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情况
1990年1995年1998年2002年2004年
国有银行贷15166.6 31602.9 47434.5 112314.7 131293.9
款总额(亿
元)
中小企业经15.6 34.1 53.818 918 1058.8
济贷款额
(亿元)
中小企业贷O.1% O.1% O.11% 0.8% 0.8%
款所占比重
(%)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报告》2005年12Yl
3.2.3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现状’
1、股票融资现状。股票是有价证券的一种,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
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票融资,就是企业以“股票”这种有价证券进行的筹资
行为。“股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特征是可以广泛而迅速聚集资金,保
证企业稳定生产和不断扩展对资金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不
能进入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股票融资。如我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
理暂行条例》规定,发行人股票(主要指A股)上市的审批条件之一:“发行后的股
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对资产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的众多中小企业
而言,难以达到此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筹资,通常是在发
起人、相关部门和内部职工之间认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
围。
2、债券融资现状。企业债券是公司或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
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企业)债券的发行一般受到严格的限制,有时还
要抵押或担保。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其债息的取得
既没有股票的预期风险,但又不等于高息储蓄,它仅是一种信用工具,其种类与
数量及内部的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水平和交易规
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模。债券的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支付时效,是影响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因
素。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开的资本市场无一席之地,而发放企业债券又受到
“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大多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小范围
内发放企业债券,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种小范围内指生产关联企业之间、企
业内部、相关管理部门等,这种债息一般高于银行利息,时间多为一年左右。我
国中小企业点多面广,放债行为又多属企业自身的融资行为,如若法规监管不力,
就会在社会上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如华东某省400余家企业中,到期债券本息达
16.70亿元,企业无能力支付的达6.97亿元,占42.54%。
3、集资现状。集资即社会资金的集中或联合。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间接融
资市场上困难重重,在证券市场无上市资格的情况下,集资则成为中小企业主要
的资金融通来源之一。对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而言,企业开办资金更来源于
合伙人个体资金的集中或联合。如广东顺德市12家市属国有企业1993--1995年的
内部集资达8180万元。
集资的出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集资若使用不当,将形成
非法集资,其负面影响和危害性极大。所谓非法集资,就是某些企业或个人为达
到筹资目的,违背国家金融政策法规,违背国家行政法规进行的集资行为,也就
是社会上常说的乱集资。据不完全统计,1992--1993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过各种
非法集资渠道累计集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造成税收损失数亿元。
4、民间融资现状。民间融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问、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
如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贷一、个人财产抵押借款、捐赠等。由于金融机构对中
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如温州地区盛行民间借贷,在
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其借贷利率一般为法定贷款利
率的2—3倍。
民间借贷的兴起,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结果。由于其负
面影响大,风险也大,融资成本高,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大,因此在
引导其向正常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限制。仅仅依靠行
政手段取缔是难以奏效的,只有为中小企业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健全我国的融
资体系才能最终根除不合理的融资方式。
3.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3.3.1信息不对称制约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的博弈分析
市场经济的现实并不是建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瓦尔拉斯均衡状态。信息在
硕七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多数交易的双方之间是不对称分布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信贷市场上特别明
显。例如一家新成立的A公司开发一个新项目,公司在项目启动阶段向国内各大
银行先后申贷,虽然企业非常注重个人信誉,在经营中也常注重自身的诚信建设,
其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非常真实,财务报表中的负债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也显示
企业处于比较健康的运营状况,而且企业有真实的贷款用途和明确的还款来源,
但由于企业刚成立不久,从未向银行贷过款,银行没有信贷记录,并且无法从一
个权威客观三方机构中得到其“诚信"的信息,银行认为无法证实其诚信情况,
也无法保障贷款安全,在加上在融资量上公司需求也比较大,最终在银企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申贷无门。因此企业不得不另辟奚径,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对此进
行以下博弈分析:
l、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
在信贷市场上,在从银行取得贷款之前,企业是清楚自己的贷款动机、用款
计划和风险状况的,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置两套或者多套账簿,有的用于应付
税务部门和国家各级检查部门,有的用于内部主要领导查阅,为了获得贷款编造
假报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相比之下,银行则只能“被动的信赖"企业的贷款申
请,这样就使银行很难对其真实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显然,银企之间的信息是
不对称的。这种信贷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企业从银行骗取信贷用于
冒险的动机(简称为“骗贷动机’’),导致贷款的需求显著增加。贷款供给小于贷
款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提高贷款利率,就会打击计划投资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
企业的贷款积极性,最终因为无法承受高利率的信贷成本而退出信贷市场,而他
们恰是银行的可靠客户。相反,对于冒险家和骗子而言,无论多么高的利率都无
关紧要,关键是能够取得贷款,因此贷款热情丝毫不会减少,其结果是银行面临
的贷款客户往往是大量的危险客户或骗子充斥其中。对银行而言,这就是其“逆
向选择’’的结果,它使得银行放贷风险增加。
当企业取得贷款之后,冒险项目的诱惑和有限责任的企业目标驱动企业家违
背申请贷款时的低风险用款承诺,转而从事高风险投机,成则皆大欢喜,败则嫁
祸银行,企业家却总是可以“独善其身’’。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问题在于取得贷
款后,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依旧是不对称的。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银行无法及
早发现并制止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致使按时回收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出于规避信贷风险的动机,银行一般不愿意对中小企发放无担保信贷。总而言之,
发放贷款前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问题使得银行
的信贷业务一直面临极其险恶的经营环境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处于及其困难
的环境。
2、信息不对称下的静态博弈分析
3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学术界对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早己肯
定意见,对由此而产生的信贷配给理论也多有研究。本文在信贷配给理论进行简
单的静态博弈分析,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必然物。假设在
完全市场的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有两种选择策略,一种是“还贷’’,另一种
是“违约赖帐一:商业银行也有两种策略:“批准贷款一与“放贷一。那么,静态
收益矩阵如下图4—1: .
中小企业


履约还贷违约赖帐
批准贷款l, l 一2, 2
拒绝放贷-1。一l O, 0
图3_2静态博弈收益矩阵
此矩阵中,矩阵收益数字不代表实际意义,只是说明在此选择下双方的收益
对比情况。那么我们有四组收益,说明如下:
(批准贷款,履约还贷)(1,1),即双方正常合作,银行获得资金利息,企业
获得所需资金:
(批准贷款,违约赖帐)(一2,2),即银行不仅没有得到资金利息,反而付出
资金的机会成本,甚至无法回收本金,所以损失取2,要大于前一种情况的l,而
企业不仅得到资金,还逃避了还贷,收益高于第一种情况:
(拒绝放贷,履约还债)(一l,一1),即企业本打算还钱的,但无法获得批准
从而丧失了所需资金,延缓了企业发展,取一l:而银行害怕风险,拒绝放贷,本
来可以获得的收益没有获得,付出了机会成本,取一l:
(拒绝放贷,违约赖帐)(o,o),害怕风险,拒绝放贷,没有受益也没有损失,
企业本打算违约“捞一把’’但没有得逞,没有收益和损失。通过划线法,可知纳
什均衡为(拒绝放贷,违约赖帐)(o,0),这结果说明,在理性假设下,企业总会
选择违约赖帐,银行总是选择拒绝放贷,所以,这解释了现实中企业融资难和银
行“惜贷’’并存的现象。
这个模型有个隐含的假设:希望履约还债的中小企业是对资金有真正需求
的,得不到资金会阻碍企业发展,有损失一l:而打算违约赖帐的企业并不是真正
需要资金的,所以得不到资金也无所谓,得到的就捞一把。这类似于信息经济学
中的“柠檬市场",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想要贷款的企业因为少数不
良企业的存在,往往得不到贷款,而想要放贷的银行,因为信息不对称,无法甄
别哪些企业有意愿还贷,往往难以放贷。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3、信息不对称下的动态博弈分析
银企之间做出决策是有先后次序的,而且博弈过程也往往不止一个阶段,需
要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动态银企博弈模型。
①基本假设
银企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弦。银行和企业是该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银企
之间贷款关系一旦成立,企业是否还贷就由企业自己决定。双方进行动态博弈,
一方采取行动之后,另一方可以相机行事。企业了解自己的信息,而银行不了解
企业的信息。
该动态博弈的行为和收益矩阵都沿用静态博弈假设,有所变化的是,我们认
为,自然(N)决定两类企业:信用好的和信用差的,前者总是一“履约还贷力,后
者总是“违约赖帐’’。而银行对于两者的比例有个预期,我们假设为m和n,且市
场是由该两种类型企业组成,RPm+n=1.
②博弈过程描述
批准
图3-3不完美信息博弈树
在第0阶段,自然选择两类企业,一类是信用好的企业,它们总是履约,一
类是信用差企业,它们总是违约,中小企业清楚自己的信用类型。第1阶段,信
用好的企业和信用差的企业都会选择申请和不申请贷款,如果不申请,则博弈结
束,收益为(0,0)。第2阶段,银行并不清楚申请者的信用类型,只有根据其对
, 0)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企业信用类型的预期概率,以此判断对两类企业选择贷款或者不贷款,此时博弈
结束,得到收益矩阵:双方获益(1,1):银行付出机会成本,好的企业失去再发展
的机会(一1,一1):银行即付出机会成本又丧失贷款金,企业得到资金,并且不
用偿付(一2,2):双方没有处境变化(0,0)。具体博弈树如上图。“
③均衡分析
利用逆向法推导博弈双方选择。
首先在第2阶段,银行面对不知道类型的申请者,其期望类型概率为m和n,
则其选择放贷的期望收益为: .
1术m+(一2)扣,且m+n=l
选择拒绝放贷的期望收益为0。因此,当放贷期望收益高于O时,银行选择放
贷。此时可以解得m>2/3,n<l/3,
即银行认为企业信用好的概率远远大于信用差的概率,反之,当银行认为企
业是信用好的类型的期望概率很低时,拒绝放贷。所以,决定放贷与否的关键在
于银行对企业信用的预期。此时概率的数值只是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数值,因
为期望收益的数字不代表实际收益数据。
回到第1阶段,企业选择不中请贷款,收益为0,选择申请贷款,无论银行是
否批准,企业的处境都不会更差,因此,企业一定申请贷款。
据统计,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信等级偏低(低于A级),在现实当中,银行对企
业信用类型的预期概率往往偏向信用等级低,也就是说,认为企业是信用差类型
的期望概率比较高。根据阶段2的分析,银行会选择拒绝贷款。
因此,该博弈完美贝叶斯均衡为:信用好的企业和信用差的企业都选择申请
贷款:银行总是拒绝贷款:银行预期市场信用偏低。
这个博弈进一步解释了我国信息不对称制约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这也
与静态博弈结论一致。
如前例,A公司的融资困境一样。
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呢?我们不妨在其中引入一个固定中间方,这个固定中间
方了解企业的信息,并且这个中间方有较多的信息记录可以供银行了解。
4、存在中间人情况下的动态博弈分析
, 在此博弈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具有信息优势的中间方,并且这个中间方对银
行而言也具有完全信用,由此本文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信用缺失这一融资难
根本原因的方法一引入信用担保机构。
①基本假设
银、企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一。由于中间方(可以是信用担保机构),有比较
高的信用度,对银行而言,中间方有完全的信用,而且中间方对企业有信息优势。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企业贷款必须经过中间方这一环节,银企之间贷款关系一旦成立,企业是否还贷
就由企业自己决定。两方进行动态博弈,一方采取行动之后,一方可以相机行事。
该动态博弈的行为和收益矩阵运用改进的本节(2)、(3)的博弈假设,但我们
也认为,自然(N)决定两类企业:信用好的和信用差的,前者总是“履约还贷",
后者总是“违约赖帐一.而银行对于两者的比例有个预期,我们假设为m和n,且
市场是由该两种类型企业组成,即m+n=1。
②博弈过程描述
图3-4存在中间方一一信用担保机构情况下的动态博弈树
, 0)
在第0阶段,自然选择两类企业,一类是信用好的企业,它们总是履约,一
类是信用差企业,它们总是违约,中小企业清楚自己的信用类型。
第l阶段,信用好的企业和信用差的企业都会通过信用担保机构选择申请和不
申请贷款,如果不申请,则博弈结束,收益为(0,O)。
第2阶段,中间方,一般是该区域的信用担保机构,利用对企业的信息优势
对企业进行信息甄别。甄别后,中间方对信用好的企业进行信用保证,帮助其申
36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请贷款,银企可以进行进一步博弈,对信用差的则拒绝支持,博弈结束,由于信
用差企业付出了咨询等费用,故得收益为(0,--1),这将会抑制信用差的企业下
次的无理申贷。
第3阶段,银行清楚申请者的信用类型,只是因为银行和中间方两者对风险
及收益的满意度不同,或者由于资金的充裕等问题,银行会进行继续筛选,那些
信用好、资金使用收益高及风险低、成长性较强、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就会获
得银行支持,获得进一步发展得机会,那些虽有一定成长性,但是收益和风险都
不能满足银行要求的就得不到贷款支持,此时博弈结束,得到收益矩阵:双方获
益(1,1):银行处境没有变化,企业失去再发展的机会(0,一1)。具体博弈树如
上图。
由此可知,由于引入了中间方—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所引
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银行对两种企业的预期概率中,剔除了信用差
的企业存在的概率,即m=l,n=O,因而那些真正有成长性及竞争能力的企业将能
够获得资金支持,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3.2交易成本高制约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交易费用高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从金融交易费用理论角度来
看,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在融资过程中对于是否能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起着重要作
用,良好的企业信用水平将使融资活动顺利进行,具体体现为内生交易费用和外
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内生交易费用是指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使交易失灵所造成的损失。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未来不确定性、交易双方数量不
对称这四个条件是普遍存在并相互作用的。在日益扩展的金融交易活动中,良好
的信用逐渐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商誉,使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以上四个条件而
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促进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
外生交易费用是在交易中议定、执行合同及保护产权的费用。有效的社会信
用制度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法律体系将使违约方受到惩罚,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得到
保护,从而形成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的形成对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
及合法产权的保护进行默示性规定,而法律规范则进一步将交易双方的权利、义
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定,于是,对企业个体而言,单笔交易的外生交易费
用就得到切实有效地降低,对金融市场而言,整个金融交易体系的外生交易费用
减少,交易效率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更加平衡、高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付出的交易费用普遍较高,所花费的前期
费用相当高,这些费用包括融资顾问费、成功费、贷款的建立费、承诺费、法律、
37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咨询费等等,付出的交易成本也相当高。笔者分析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银行发放贷款的单位成本高
①由前所述,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上的信息透明度低,银行在
评估企业偿债能力上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
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
监督等都大致相同。不仅如此,中小企业经营的多变性和业绩的波动性特征使银
行对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结论的时效性大大缩短,也就是说,要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在对中小企业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上,银行不仅要对新的开户申请者进行细致的
初始性资信评估,而且对己经开户的企业也要进行较之大企业密度更大的持续性
跟踪检查,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监督费用较大企业往往要多得多。
②中小企业地域上比较分散,银行信贷员需要亲自去企业了解情况的成本
高。
③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有的甚至不知怎么办手续,银行信
贷员还要加以辅导,成本自然高。大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
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其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2004)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
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2096: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左右:风
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
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以1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
的利息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利率的40%以上。
①贷款利息成本。2007年3月1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
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存款由现行的2.52%提高到
2.79%,贷款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
整。相应地,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虽然适当提高贷款利率可以给中
小企业增加压力,从而使其经营操作趋向规范,银行自身风险也可以得到一些控
制,但确实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②抵押担保成本。鉴于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这一状况,银行在向中小企
业提供贷款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免受企业违约可能带来的损害,降低贷款成本,
通常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较严,其主要偏
好在于抵押物能否顺利转让出售及其价值是否稳定。实践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流
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银行一般都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现时对抵押物
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中小企业普遍
38
硕+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具有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抵押物用于贷款抵押的难度较大,拥有较大规模厂房和先进设备的个体、私
营企业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
款抵押。由于社会公信度不理想,使它们又很难找到让银行放心的具有代偿能力
的担保人。现在银行贷款收不回来,要追究法律责任,银行因此宁可不贷也不愿
意承担风险。
即便企业具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办理抵押贷款手续也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以房地产抵押这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为例。根据<中国中小企业
金融制度》(2004)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包括抵押登记、
评估及抵押合同公证等,涉及工商、房产、财险、法律公证处多个管理部门,办
理手续短则10天,长则30天。需要交纳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房产部门主要有贷
款额O.3%的评估费和0.2%的抵押物所有权确认和登记费:土地管理部门主要有贷
款额0.1%一O.22%的评估费和O.1%’O.3%的公证费。综合收费率最低的也高达0.7,
目前收费价格还在上升。另外由于评估登记的有效期经常与贷款期限不匹配,需
要重新评估,加重了企业负担。
3.3.3金融体系不合理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领域看,我国现有的间接融资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银行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二是信用担保体系
不健全。
在银行体系结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
大规模撤销基层网点,信贷投放重点瞄准大型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
似的“倾斜’’趋势。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又相对有限。另外,国家出于
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的考虑,产业政策上重点扶植国有大型企业,相应地信贷政
策也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
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
前我国的大部分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资质低、运作不规范、缺乏相应配套政策
扶持。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近年来陆续出
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然而,从省
内担保机构运行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无法满足企
业担保需求。据了解,省内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大多数为几百万
元,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资本金数额达标的机构仅是风毛麟角。由于担
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既影响了担保业务的扩大,也难以有效的分散和控制风险。
二是政府注资的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市场化运作和管理,行政色彩浓厚,基本没有
39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明确市场定位,坐等客户上门,要求客户提供的反担保条件与银行贷款条件相当
且服务方式较为僵化,难以吸引担保客户。三是缺乏优惠政策的扶持。信用担保
是高风险的弱势行业,目前在其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
以促进其发展壮大。四是尚未形成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政府出资设
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很多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
险,未与协作银行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建立作为担保机构的“最后担保人’
的信用再担保机构。
3.3.4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协助的局限性
在财政方面,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补贴政策,但在量上
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客观需要。据了解,各地现行的补贴政策,省一级补贴
额度大多在5亿元以下,地市级补贴额度则仅达到千万元数量级,相对于广大中
小企业而言依然远远不够。
在税收方面,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比较零散,税费总体水平较
高,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一些优惠措施
又大多数被地方、部门名目繁多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所抵消,效果大打折扣。
有些地方的民营企业甚至要交纳上百种税费,还不包括各种税外收费。。
由于企业自身、银行、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缓慢,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性的金融支持模式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硕+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第四章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消除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
家开发银行基于开发性金融理论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并
且应用此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完成了多笔中小企业贷款项目,部分地弥补了中
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4.1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来看,开发性金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纯政府的、半
政府的和机构的、以及完全市场化的。
第一阶段:以财政补贴为基础的政策性金融。这一时期金融机构本身业绩不
是最重要的,政府的信用和财政补贴最重要。这是财政融资和信贷融资之间的过
渡体。
第二阶段: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同时追求自身的市场业绩和信用在这一时期,
金融机构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运用的是国家的信用在市
场上发展。
第三阶段:面对市场的战略性开发性金融。这一时期,开发性金融围绕国家
在小康社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系列战略重点,运用制度建设的能力和
自身的业绩来推动这些领域的融资瓶颈的打开,构建新的融资机制。比如说中小
企业,“三农",就业和创业以及助学贷款等等,甚至其他更广泛的领域。
我国开发银行一起步其实就处在第二阶段,其特点是注重自己业绩的建设和
信用建设,进而推进整个市场制度建设。目前,国开行己在第二阶段充分展开其
作用,并向第三阶段目标迈进。
1994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正式宣布
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诞生,国家开发银行的诞生拉开了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序幕。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开发性金融,成立国家开发银行的
宗旨是:M一-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市场缺陷的国情
特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运用开发性金融建设市场的
方法,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支持“两基一支一
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政府急需发展的其他领域,完善风险约束
机制,推进市场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和对外开放
的协调发展,实现政府持续稳定发展和安全的目标。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章程》,
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代表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41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和方针、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旌、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中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从资金来源上
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至1997年末,国家开发银行累计筹集人民币资金2946.9亿元,外汇签约资金
57.5亿美元,发放贷款3180.7亿元,信贷资产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贷款规模占国家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规模的40%左右。在这四年中,针对短缺经济
条件下“两基一支"发展严重不足的现状,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了集中资金支
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职能,大力支持了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对缓解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瓶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一阶段中,由于
制度缺陷和认识不足,国家开发银行的功能发挥缺乏市场导向,项目依靠国家计
划部门指定,带有明显政府指令性计划色彩。另外,发债由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摊
派,贷款依靠商业银行委托信贷管理,使得国家开发银行处于高风险的被动状态,
造成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此阶段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资金只是财政资源的
分配,所体现的不是开发性金融的作用,而是一种变相的财政功能。
自1998年以后,国家开发银行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风险
意识,改变被动局面。在筹资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发债,实现筹资从行政摊派
到走向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高效与竞争机制,从初期单一资金来源逐步过渡
到以国内外债券市场为主,依托货币市场灵活运用资金的市场化筹资机制,改善
了负债结构,降低了筹资成本,实现了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的有机结合。在信贷
方面,改变项目受理和评审的被动方式,面向市场,主动选择和培育优质客户项
目,建立优胜劣汰的项目筛选机制,建立独立委员评审制度和电子路演制度,提
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强化信贷贷后管理,建立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的密切合作联系制度,把政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化解信贷风险的优势,提高了贷
款本息回收率,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比率。另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开发
银行的全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既定的风险管理限额内成功实现了各项经
营目标。
1998年以后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变,使得国家开发银行真正发挥开发性金融的
功能,这标志着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真正开始。
截至2006年底,国家开发银行资产总额达2314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0226
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0.75%,资本充足率达8.05%,取得了先进的市场业绩。
表卜1显示了国家开发银行近几年的经营业绩。
42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表4-1 2002年一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的经营业绩单位:10{乙歹LA.民币
年份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总资产2314 1899 1575 1279 1040
贷款余额2018 1732 1410 1140 896
不良资产比率0.75% 0.96% I.31% I.88% 2.54%
呆帐准备比率1.36% 1.41% I.68% I.87% 2.42%
呆帐准备/不良190.6% 177.1% 142.2% 140.3% 136.5%
贷款比率
总负债2156 1768 1468 1 190 965
债券余额1904 1541 1275 1064 869
所有者权益158 13l 107 89 75
资本充足率8.05% 9.15% 10.50% 10.26% 11.5896
净利润28 23 17 13 12
净利息收入53 40 31 24 20
资产收益率1.3% 1.3% 1.2% 1.1% 1.2%
所有者权益收益19.2% 19.2% 17.7% 16.0% 17.4%

数据来源:国家开发银行2002年--2006年年度报告
j
如今的国家开发银行在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保持和巩
固了先进的市场业绩,成为我国中长期贷款领域的主力银行,充分发挥了开发性
金融的作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的发展,同时引导其他商
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介入,共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
展,体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4.2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及其核心
中小企业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由开发性金融机构利用其国
家信用和融资优势组织政府或民间组织、企业共同搭建中小企业借款平台和担保
平台,借款平台作为指定借款人对中小企业贷款履行统借统还义务,开发性金融
机构直接向借款平台提供贷款;担保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两平台共同
负责项目受理、筛选、评审、推荐工作,由借款平台负责项目本息回收、贷后管
理工作。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借款平台签订借款合同,由借款平台委托商业银行转
43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贷给经审核合格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作为最终用款人使用并偿还贷款本息。“一
组"是组织增信体系,是由借款平台负责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以此加强
信用管理和信用建设,将申请贷款的企业全部纳入促进会,凡申请贷款的中小企
业在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中不得有不良信用记录。
组织增信是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的核心。组织增信是指政府赋权的
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机构的融资优势相结合,建设
市场配置资源新的基础平台和支柱,从而增加机构和市场所需要的信用,控制风
险和损失,有效弥补现有金融制度的不足,实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政府组织增信不同于财政信用和财政拨款,它不是靠补贴与国家贴息资金运
转,也不是对政府信用的简单分配,而是在依靠政府信用运转的基础上,不断运
用和放大政府信用在市场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它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开发银行
的融资优势相结合,成为组织增信的社会功能,成为市场经济分配资源的新的基
础性平台和支柱,通过建设市场实现政府意志。开发性金融机构是国家法定
(statutory)的金融机构,国家为其投入资本金,并赋予其在市场上发行金融
债券的特许权,最为关键的是国家赋予开发银行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准主权级的政
府信用。因此,政府信用是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和市场业绩的基础。
政府增信的核心在于运用国家及政府信用,建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和支
柱,这就要建立一个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体系,从而使被增信一方能够有效防范
风险和减少损失。这与政府组织承担最后实际损失有着本质区别,组织增信是增
加市场所需要的信用,而不是增加道德风险和损失,它是政府信用在财政、货币、
机构的不同表现形式。从国家政府组织增信到财政、货币和机构承担损失之间,
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从原理上来说,如果信用建设与制度建
设比较完善,就几乎可以完全覆盖和承受损失,此时风险将主要由制度承担,真
正由财政、货币、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承担的损失比例将非常低。有限的财力或
者风险损失准备,不管是用财政的形式,或者用铸币税的形式,还是以一个机构
本身资本金和呆帐准备金的形式,都是在试图依靠有限财力或风险准备来承担更
大风险,而最终所能承担的风险的量,则完全取决于制度建设,取决于道德风险
的控制和信用建设。发达的信用制度基本可以消除道德风险损失。这既是制度建
设的目的和效率所在,也是政府增信推动社会信用发展的基本原理。
将政府组织增信的原理用于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
加大经济宏观调控力度和项目风险控制。组织增信是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在市场建设中可以转化成多种形式,如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外部会
计和评级公司、公开透明运作等。通过这些方式积极促进建立各类信用平台,完
善融资体制和发展信用制度,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知程度,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使社会信用体系获得制度保障和长远发展的动力。同时,通过主动构筑信用结构
和风险分担机制,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优化信用资源配置,开辟开发性金融领
域,促进市场业绩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4.3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效用分析
4.3.1借款平台范围内的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
外部利润是在现有经济安排状态下无法获得的利润,外部事件允许获取潜在
的外部利润(Davis,1979)。借款平台的建立就是一种外部事件,它可使参与
企业能够获得无平台时的潜在外部利润。这一点既是借款平台的效用,在很大程
度上又是搭建借款平台的原因之一。戴维斯和诺斯(1979)认为外部利润来源于
规模经济、外部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和降低交易费用。中小企
业在借款平台中获得的外部利润主要来源于后两者,借款平台在中小企业融资中
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降低贷款的风险利率和交易、信息费用。
在开发性融资模式下,成员企业的贷款不再是以它本身的资产信用作为还款
依据,而是由担保平台进行担保,这就为贷款银行提供了稳定和有效的第二还款
来源和保全措施,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贷款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降低,银
行要求的风险利率也会随之降低。同时,借款平台有效提高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
的安全性,所以能够降低贷款的正式合约程度,减少审批程序和手续。而且借款
平台和担保平台对成员企业的监督和成员企业间的自我监督要比贷款银行对单’
个贷款企业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要更有效,故银行的监督成本也因此而降低。除
上述两点之外,借款平台作为中小企业的专门性利益集团,还可在借贷双方的谈
判中发挥平衡作用,甚至争取到包括利率、费用和期限在内的更有利贷款条件,
从而进一步增加外部利润。
图2对开发性融资模式的作用和它转化的外部利润做了量化描述,假设中小
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不变,图4—1中i表示的是包括交易、信息费用在
内的综合贷款利率,i惦表示大中型企业贷款的均衡综合利率,由于中小企业和
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风险不一,所以i雌低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均衡综合利率.o。借
款平台的建立使中小企业贷款综合利率降低,贷款数量增加,表现在图4—1中贷
款供给曲线从S,右移Nsz,中小企业的信贷缺口从S1下的QlQo减少到Q:Qo。
QzQ,数量的新增贷款资金和il i2价差的乘积I.1I:。Q:Q,l就是开发性融资模式所
转化的外部利润,由于借款平台建立这一外部事件的出现,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的
制度安排状态从S,右移至Sz,在E'点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在E:点可以为参与借
款平台的企业所获得。
45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O
Ql Q2 Q3 Q
图4-I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的作用及其转化的外部利润
4.3.2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期限普遍过短,额度偏小,利率偏高。过短的贷款
期限、偏小的贷款额度和偏高的利率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计划和资金需
求,也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开发性融资模式有助于改变中小企业在贷款
融资上的这种扭曲情况。它降低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厌恶程度和各种费
用,增加了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所以银行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和增加贷款数量,
也有可能维持原有利率水平不变,但是增加贷款数量和延长中小企业的贷款期
限。

融资
图4-2开发性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可能性边界移动
图4—2描述了开发性融资模式引起的中小企业融资边界移动。在图4—2中,当
其他外源性融资不变时,贷款增加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性边界从原有的AB扩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大至开发性融资下的AC。如果再考虑到由于获得了外部利润和新增贷款创造的利
润,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金额因此而增加,那么融资可能性边界就是从AB右
移至CD。。,
4.3.3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和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
开发性金融融资模式还能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减轻借贷
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Zuker(1986)把信任分为制度型信(institution—based
trust)和个人型信任(personal trust).假设现有A、B两企业在进行电器产
品交易,如果B企业的电器产品获得了美国的UL认证和欧盟的CE认证,那么A对B
更容易产生信任。其原因在于A企业已经产生了对UL与CE认证制度的制度型信任。
开发性融资模式的设立增加了银行借款平台的相信或预期,最终对其产生并且增
加制度型信任,成员企业既然是借款平台的一员,银行也就愿意把其对借款平台
的信任延伸到成员企业。’
银行对借款平台本身还能产生“个人型信任一,这是因为借款平台和担保平
台具有充足的代偿能力,能够有效地承担和消化或有担保损失,具体表现在:第
一,它是一个按保险原理管理和运作的保险人,用确定的担保费收入和代偿准备
金弥补不确定的担保风险损失。第二,它是一个由政府或民间组织建立的担保人,
保证规模和公信力良好。第三,借款平台由参加的企业组建,同时接受成员企业
和政府的监督,相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贷款和监督来说,借款平台的效率与
透明度都有很大提高。第四,它以中小企业的更大发展为最终目的,鉴于中小企
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可以说它有稳定的资金补偿机制。
4.4国际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有效形式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性金融机构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外,还
必须方法正确。事实上,目前国际上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经为此设计出多种发展
模式。其中,泛美开发银行提出的三种模式带有普遍意义,非常值得探讨。
第一种模式是一种风险资本模式。为此,泛美开发银行的多边投资基金努力
寻找绩效良好的高增长部门以便进行风险投资。这些企业的内部收益率往往达到
35%或者更多,并且最终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渠道为相当部分的投资找到退出渠
道。该基金只为每家公司投资50~100万美元,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甚
至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结果,多边投资基金假定共同投资人首先是要获得市
场水平的回报,而自己则通过这些投资获得15%以上的回报。
第二种模式是一种开发性资本模式。虽然风险仍旧较高,但与风险资本不同,
开发性资本并不以追求高回报率为条件。开发性资本仅仅为每家公司投资5~25
47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万美元,很大程度上是用于贫困地区的发展,目的在于获得开发性或者环境性
收益。事实上,泛美开发银行的多边投资基金和其共同投资人仅仅期望获得大约
5%的投资回报率,并以管理层回购的方式找到投资的退出渠道。
第三种模式是一种“动手做"资本模式,也是一种最为值得推广的模式。
在此模式之下, “动手做’’资本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
在事实上为后者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较为深入的商业援助。他们不但帮助中
小企业开展市场研究,而且无论在获取投资资金还是为投资寻找退出渠道时,都
会帮助中小企业与其他资金提供方洽谈。这类投资的出口大多是管理层回购或者
卖给战略合伙人,并且期望获得10%左右的税前投资回报率。
4.5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运作模式及效果分析
4.5.1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运作模式
中小企业由于其企业信用和市场信用缺损问题相当突出,较难得到银行的贷
款。信用风险分为信用能力与信用意愿,信用能力指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信
用意愿指有偿还能力时是否履行还贷责任。中小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
风险。我们采用由政府倡导建立信用促进会,并在其中采取有效组织增信措施,
凡是进入促进会的中小企业或个人,要承担其他成员不能还贷的风险,互相约束。
这种平辈监督机制,有效地分散了贷款风险。
从操作平台和责权利的承担主体这两个角度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对中小企业
的贷款支持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操作模式。
中转——批发模式。中转一批发模式依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准政府社会团
体,构建机构化融资平台,由其作为统贷统还的贷款主体。银行批发式审批贷款,
与政府主管部门或管理部门签订合同,并发放贷款给该借款主体,由借款主体委
托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小企业为最终用款人。银行建立起操作
平台,孵化企业和个人信用,负责开发、受理并组织评议和管理项目。该模式的
信用结构是,地方信用担保体系或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担保(85%以上),地方政
府适当补偿贷款最终损失(10%~30%),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政府组织增信措
施。由政府倡导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与信用评
价(打分)体系,与银行共同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该种模式在实践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由政府主管部门(一般为中小企业管
理部门)作为操作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受理并组织民主评议和管理项目,
指定贷款主体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由贷款主体作为操作平台,贷款主体负责开
发、受理并组织民主评议和管理项目,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协调贷款主体完成上述
48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工作;由信用协会作为操作平台,政府倡导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协会,信用协会负
责会员评级及贷款项目的评审,管理会员企业缴纳的入会费、贷款企业缴纳的风
险准备金和会员互保风险金,与统借统还的借款主体共同负责回收贷款本息。
中转——直贷模式。由商业银行或者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信用协会)作为
操作平台,负责开发、受理和评审项目,向开发银行推荐项目,银行批发式审批
贷款,并直接与各中小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操作平台负责贷后管理和贷款本息催
收工作。
、直贷模式。银行与地方政府协商确定支持的行业和范围后,由银行自行选择
项目,直接评审,落实担保,签订合同,发放贷款,并由政府倡导建立信用促进
2k
Z;● .
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组织增信措施。通过与地方政府
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进行组织增信,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相关组织机构的组建和职责。充分利用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大力宣介政府组
织增信,解决政府难点问题,共同解决业务拓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以信用建设为核心弥补体制和制度缺损,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通过建立
信用结构,孵化企业和个人信用,推进信用建设,以信用建设为核心弥补体制和
制度缺损。信用建设具体体现搿政府参与、平辈压力、民主评议一原则。
政府倡导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和信用评价
(打分)系统,同时银行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企业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中
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建设环境,成员企业相互之间知根知底,
互相监督贷款的使用,贷款透明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和评价结果
的运用、公示,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守信观念,建立了有效的平辈压力机制。发
挥评议小组的评议员(其中包括中小企业经理)对借款企业及项目有一定了解和
熟悉的优势,把好项目入口关,努力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为银行的贷款审批提
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企业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对
诚实守信的企业,由政府出资给予不同比例的贴息奖励,银行给予不同幅度的降
息优惠。当企业首次获得贷款支持,即被评为“一星企业’’,贷款贴息率为20
%,以后每完成一年度的履约,增加一星,贴息率增加5%,最高达到五星级企
业,贴息率最高达40%。同时协作银行也依据上述评定规则,给予贷款利率下浮
优惠,“_星企业"执行基准利率,每增加一星,利率下调2.5%,最高下调10
%。反之,进入通道的企业若发生违约行为,在担保公司和银行对其追偿的基础
上,给予降低“星级’’的处罚,并视情节轻重,可向社会公布其失信行为,乃至
开除出信用促进会。
硕十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锁定贷款风险。在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
中明确规定,开发银行批发式审批贷款并承担主要风险,地方政府负责贷款风险
控制与防范,承担管理和操作责任,并对开发银行贷款最终损失按实际损失额的
10%,---30%予以补偿。通过这一安排,建立了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了地方政府的
责任,政府较为审慎和重视,锁定了贷款风险,防止了盲目发展。具体做法为:
借款会员按照其贷款评级的不同,向协会缴纳不等的互保基金。担保公司每年给
协会一定的担保额度为借款会员担保,在额度限额内实行担保备案制。如果借款
会员发生违约的情况,首先用借款会员的抵押物补偿,不足额再用互保基金来补
偿,如仍有不足,则由银行与担保公司按情况分担剩余的损失。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再担保业务是指当一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
贷款进行担保后,银行再对该担保公司的责任予以全部或部分的分担。这样做的
目的是:减少担保公司的承保金额,从而使担保公司可进一步发展扩大业务;担
保公司可借用银行的信用,提高其自身的信用度;通过再担保,间接解决中小企
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和再担保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缺损的市场,同时它又是
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从政府到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发展的担保市
场。于是,我们以政府信用为依托,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开展了再担保业务。
通过对担保公司评级、组织增信、再担保等手段,给担保公司提供风险分担的途
径,从而提升担保公司的信用,进一步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担保
体系。.。
再担保业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很不成熟,取得政府支持是开展再
担保业务的基础,选择有影响力的担保公司也是一个保障。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
业务的开展对于帮助地方政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融资担保领域产生
“倍数效应一,进一步改善地方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就我国开发性金融而言,目前其已具备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
1994年的银行商业化改革中,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
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实现了银行商业性职能和政策性职能的分离。从
经营绩效来看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比率在1997
年一度高达40%左右。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其不良贷款比率已经下降至1J2004年底
的1.21%,说明开发银行完全具备开拓新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领域的可能。从贷
款结构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为大量投资项目提供长期资本,积累了丰富的
风险管理经验,有助于满足中小企业对长期资本的需求。因此,我国开发性金融支
持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模式选择。
在开发性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国际上已经有三种较为成型的
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并不单纯采用一种模式扶持中小
硕七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企业融资,而且也很难说明究竟哪一种模式为最优。例如加拿大商业开发银行既
向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也向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这实际上是兼顾了“风
险投资"和“开发性’’资本模式。与此同时,在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
中,无不需要大量的支持性服务,包括人才培训、投资的技术援助、商业信息、网
络开发以及与战略性伙伴的联络等等,这实际上又暗含了“动手做’’资本模式。
具体到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现实情况,在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实践中,可以考
虑进行政策试验,动态比较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或哪几种模式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和
未来发展需要。现实来看, “动手做"资本模式至少在理念上从始至终适合我
们。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并不等于问题的全部,开发性金融机构还需要为中小企
业提供从管理技术到市场信息等在内的一系列全方位服务。
尽管拥有大量金融人才,但目前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拥有的上述专门人才仍
然相对稀缺。而缺少必要的商业发展引导,只会导致中小企业因为经营失败而无
法偿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只会导致开发性金融机构因为惧怕贷款风险而导
致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就我国开发性金融扶持
.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路径而言,很可能会由“开发性力加。动手做"资本模式
最终转化为。风险投资一加搿动手做"资本模式。
4.5.2“两台一组’’融资模式及其风险控制机制
下面以国家开发银行的“两台一组"融资框架为例具体说明开发性金融对中
小企业融资支持模式的运作过程。
一、“两台一组一融资模式
“两台一组’’融资模式即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和国家与政府组织增信体系相
·结合的融资模式(见图4),这种融资模式又可划分为有政府背景的“两台一组"
模式和没有政府背景的“两台一组一模式.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用逊录之证明、组织增储
图4-3。两台一组”融资模式
1.有政府背景的统贷模式:有政府背景的统贷模式主要通过发挥政府的组
织、协调优势来完善项目信用结构和制度建设。由国家开发银行与政府签订合作
协议,政府指定借款平台对贷款实行统借统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没有政府背景的统贷模式:没有政府背景的统贷模式主要发挥行业协会
等民间组织的优势来完善项目结构和制度建设。这种模式需同时利用风险保证
金、信用担保等多种手段,化解和分担贷款风险,建立“企业+银行+商会"的风
险分担机制。国家开发银行与行业协会等合作对象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对象指定
借款平台对贷款实行统借统还,支持行业中小企业发展。
二、“两台一组’’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机制’
为了“两台一组’’的融资模式得以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配套的机制来进行
k
风险控制。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般来讲,开发性融资模式必须建立借款平台、信用管理平台、担保平台和
硕+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结算平台,以孵化和培育合格的借款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生态,达到信
用建设和市场建设的目的。
(1)借款平台:对贷款统借统还,并承担贷款风险损失:落实风险保证金
和建立互保机制;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负责项
目的受理、审查、贷后管理、本息回收、信用建设等;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
提供创业服务和融资辅导;负责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并不断完
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内部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运作,未经国家开发银行
同意不得擅自修改有关规章制度。
(2)担保平台:与借款平台共同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项目;完善补充资本
金,风险准备金制度;配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和信用评价(打分)系统;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配合国家
开发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监督与检查;落实贷款风险分担措施;在国家开发银行
开立风险保证金账户,并按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为标
准,将相应资金存入风险保证金账户;凡担保平台担保的开发银行贷款到期未按
时足额偿还本息,国家开发银行有权直接从担保平台保证金账户中扣收;担保平
台因履行担保义务而使风险保证金达不到比例要求时,国家开发银行可停止受理
和发放贷款。担保平台应及时补足,否则视为违约。如恢复贷款,国家开发银行
有权要求提高担保保证金比例。
’一(3)信用平台:信用促进会以严密运做操作规程、降低资金风险为中心,
以在中小企业间建立起相互合作、诚实信誉为宗旨。凡申请开发银行贷款的企业,
必须加入信用促进会,并书面签署遵守信用促进会章程、操作规则等相关文件。
对不守信用的企业,视情节轻重,采取在一定范围内曝光、开除出信用促进会、
各部门(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制裁等措施予以警示或处罚。
(4)结算平台:作为开发银行资金发放和回收的结算经办行,可由当地金
融机构承担,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
.2.规章制度.
为开发性融资模式的顺利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以规范机构
运行和业务操作。一般制度建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国家开发银行与政府
或其指定的实施机构签订《中小企业贷款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合作的方式、权
利、义务。借款平台作为借款人应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项目评议程序和清晰的
财务制度。专项贷款管理委员会应保证评议人员的审议水平和工作尽职;应建立
具体贷款项目审议、路演、决策的流程和办法,保证评议过程的民主、科学和公
正。借款平台和结算经办行应制定严格的资金发放回收监督管理制度和程序。推
动、规范担保平台的业务行为,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自律监管。信用促进会制订协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会章程,规定入会条件、担保条件、奖惩措施等制度,起到信用增级、会员平辈
压力等作用。设立预警与止损指标。当贷款不良率达到5%时,国家开发银行可停
止受理和发放贷款,合作对象、担保平台、借款平台应配合国家开发银行及时采
取措施,处置不良贷款。当不良贷款减低后,可协商恢复贷款。
3.贷后监督机制
贷后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民主评议制度、贷款平台的引导
作用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决策失误风险,保证中小企业还款现金流和偿债能
力;通过完善的征信体系或群众组织产生的平辈压力,显著提高借款人道德损害
行为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借款人道德风险,保证项目现金流向还款现金流的顺
利转化;通过构建第三方保证和地方政府损失分担的信用结构,建立第二还款现
金流;通过借款平台、结算平台掌握借款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动态监控借
款企业现金流,及时发现风险。
4.担保机制
担保机制是指由担保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第三方保证,在国家开发银行
开设的保证金账户中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存入相应的保证金,凡担保平台担保
的开发银行贷款到期未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国家开发银行有权直接从担保公司保
证金账户中扣收;同时用款企业向担保平台提供反担保措施。此外在政府信用模
式下,还需由政府承诺承担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一定比例的最终损失,最终损失指
国家开发银行对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变现追偿所得之和,仍不足以清偿国家
开发银行贷款本息时的差额部分。
5.外部约束机制
除此之外,国家开发银行还利用其他征信体系掌握借款人信用状况,如利用
人民银行贷款查询系统来了解、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引入外部专家对具体贷款项
目进行审议和可行性分析等。
4.5.3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共建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将银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
织优势结合起来,在地方政府可以调控的范围内构造一个政府、企业、市场机制
相结合的信用主体和融资平台,通过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弥补主体下单个个体实
力不足及信用缺损等缺陷,推动微观层面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具
有民主评议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信用体系,实现中
小企业贷款的良性循环,清除融资障碍。
从2003年起,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了以促进就业创业、活跃经济为主要目标
的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运用组织增信原理,通过与试点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设立融资平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实行民主评议,通过平辈压力等方式,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孵化企业和个人信用,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地区的信用建设,并将信用建设向下延
伸到基层,使诚信观念深入到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人。
以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
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
2005年底,湖北省中小企业户数达到20.2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6%;实
现增加值3502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1450万人,占全省二、三
产业就业人数的80%。由此可看出中小企业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
实现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市场缺损、制度缺损和信用能力不足等原因,中小企
业的发展壮大一直遭遇资金不足的制约。开行湖北省分行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以
金融促和谐的推动点,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走出了一条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
发展的新路子。
开展业务创新,探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2004年,开行湖北省分行
选择在民营经济发展较活跃的仙桃市进行试点,创建了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两
台一会”模式,即开行对融资平台提供贷款资金,由融资平台转贷给企业,担保
平台提供贷款担保,信用协会对企业信用进行监督和评价,政府发挥组织协调和
风险分担作用,建立起包括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在内的多层
次信用结构和风险分担机制。试点取得成功以后,开行湖北省分行及时总结经验,
规范运作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在全省各地推广.截至目前开行已在全省41个
县(市、区)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24.4亿元,支持了183
家中小企业。在最早试点的仙桃市,“外婆家”、“绿生”、“联通纺织”、“中星电子”
等当地36家中小企业通过融资平台累计获得开行贷款2.3亿元,带动550多人
创业,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富迪公司的发展变化是其中的又一个代
表。富迪实业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从事乡村物流的小企业,为支持其发展,开行湖
北省分行先后向其发放贷款4130万元,使富迪公司连锁店由2004年的60多家
发展到今年的198家,员工由3000人增加到6000多人,销售额由5亿元增长到
10亿元,成长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全国“万村千乡市
场工程”优秀试点企业。富迪公司的发展成长被前来考察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
之为“富迪现象”。
完善担保体系,放大担保效应。担保机构规模过小,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所在。支持担保体系建设,有利于通过担保的放大效应
撬动更多的商业银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此,开行湖北省分行在2004年
提供1亿元贷款支持湖北省组建省级担保机构,协助地方政府组建和重组担保公
司42家,2006年又向全省44家担保公司提供7亿元贷款,有效增强了担保机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构的实力。目前,在开行贷款的支持下,湖北省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省、市、县
三级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架起了银企合作的桥梁,
方便了中小企业融资。
注重政策引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开行湖北省分行支持中小企业发
展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具有成长性、能够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带动作用的科技型
中小企业。开行湖北省分行与武汉市合作搭建了2个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服务的平台,目前已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发放贷款2.5亿元。二是开发
地方特色经济、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如开行通过向广水市白灵菇加
工龙头企业发放贷款2166万元,对140户种植大户贷款378万元进行扶持,在当地
建成了成熟的“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带动了相关的草制品加工业、食用菌
辅助材料零售业等产业的发展,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开行湖北省分行贷
款支持的中小企业已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8万余个。
4.6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继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
法》正式实施以后,财政部、发改委下发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国务院又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政策也正在拟定之中,为中小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支撑。
以上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相对于中小企
业的需求来说,支持的力度尚显不足。在现阶段,政府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
时,还应增强中小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应仅仅为中小企业提
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市场,消除市场缺损给中小企业发展所造成的不
平等环境,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进入金融市场的能力。
l、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中小企业金融市场建设
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市场建设方面与地方政府开展全面合作。通过与地方政府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组织机构
的组建和职责。在市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有机结合开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
织协调优势,发挥政府建设市场的高能量,弥补金融体系的现有缺损和中小企业
自身的信用缺损。我们协同地方政府建立“两台一会",即融资平台、担保平台
和信用促进会,以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链条,即以融资平台作为开行贷款的承贷
主体,以担保平台为开行贷款提供还款保证,以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来促进中小
企业弥补自身的缺损,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环境。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2、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信用建设
从宏观上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个
方面进行考虑。在直接融资领域,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难以通过公开资本
市场融资,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私募实现直接融资。我们需要鼓励发
展以柜台市场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促进中小企业股权的流通,建
立健全各类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和组织。
而间接融资目前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开行与金融机构合作,促
进信用建设也主要集中于间接融资领域。从发展的角度,中小企业信贷是商业银
行未来市场拓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存在一定的缺损,信
用担保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面临过
大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进入这一市场的积极性。这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
发挥信用建设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弥补市场所需要的信
用缺损,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领域业务合作,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在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开发银行一是可以用软贷款支持中小企业担
保公司,为担保公司补充资本金,扩大其担保规模。二是可以与担保公司合作开
展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联合担保业务,为担保公司分担一部分风险,使担保公
司可以进一步发展、扩大业务。这样,我们在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满
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
性。
在与其他银行的合作上,开行目前将主要与农信社、城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
开展中小企业领域的合作。开行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实行的是“政府入口、开行
孵化、市场出口一的融资机制。我们首先通过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即由地方政府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选择中小企业项目。在政府的协调下,开
行来进行孵化。即由开行在政府协调下通过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
完善政府协调下的信用建设,通过政府补贴、健全担保、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等方
式,用政府的信用来逐步弥补中小企业市场化融资所需要的信用,降低中小企业
信贷风险,最终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形
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吸引各家银行共同
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与中小企业合作,推进法人建设和制度建设
开行将在与中小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帮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业
务培训、财务顾问等不同方式促使中小企业树立和加强管理观念,建立现代化的
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我们要求地方设立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的评议员包括
中小企业经理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他们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较了解和
57
硕十学位论文第四章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索
熟悉,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交流来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中小
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是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中小企业信用
评价体系中,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将是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重
要参数。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公示,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
高,增强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结论
第五章结论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和实力因
素、银行信贷配给因素、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有限等原因,中小
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
颈。本文从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项目的成功实践出发,基于开发性金融原
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的机理和经济效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
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
限,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和减轻信息不
对称程度;从而缓解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文章最后对国家开发
银行“两台一组一的融资模式进行了介绍。“两台一组"模式对中小企业贷款
成本高、风险大的困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组建一个法
人单位作为借款平台,银行与之签订贷款合同。借款平台作为借款人批量接受贷
款,再划给各中小企业。同时组建担保机构与之配套,为贷款提供担保。凡申请
贷款的企业,需加入“信用促进会一,履行自己的诚信承诺。
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集中了政府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双重
优势。首先,政府在管理中小企业上具有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贷前对中小企业
有充分的了解,贷后可以充分调用公、检、法等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监督和贷后
管理,避免逃贷等现象的发生:其次,“担保中心一由于是财政出资,可以充分
发挥政府的信誉优势,将贷款比例扩大;再次, “信用促进会一负责贷款的初审
工作,理事一般为地方信誉高的企业业主,对地方企业情况非常了解,可以充分
发挥市场的监督力量;最后,贷款的最终评审委员会由开发性金融机构聘请的委
员组成,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所推荐企业的质量和信
誉。这既解决了地方企业的融资问题,又解决了银行的信息劣势问题,有效控制
了银行风险,达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的。
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但
是,要真正基于模式弥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还需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该模式
目前所能提供的资金仍然有限,企业还有很大的资金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第二,
政府介入的力度并非无限。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政府部门负责贷款审批的模式
必然不胜负荷,政府力量的退出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在信用环境和政府力量之间
寻求平衡,仍然是在不远的将来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的贷款都是以业主的资产
在担保公司作抵押,随着规模的扩大,信用环境建设何时能够达到既符合银行要
求,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程度,做到真正的信用贷款,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结论
在撰写论文期间,本人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从最初对开发性金融缓解中小
企业融资问题的粗浅认识,到后期的深入研究,使我充分体会到写作本文的意义
与价值。因为对问题看法的差别和本人的知识结构、研究水平的有限性,本文的
一些观点和看法难免存在着不足,希望各位专家给与赐教。
硕十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王霖.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打印本,
2002
[31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上海: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4]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
[51吴敬琏.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宏观经济研究[J].1999,[73,10-12
[63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
[7]李朝霞.中国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工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83李扬,杨益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
(1),8—9
[10]林毅夫,孙希芳.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J].林毅夫论坛,2004
[1 13王凤荣.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企业成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21俞建国.中小企业融资[14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170
[133张捷等.暨南大学‘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2003
[14]傅剑.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管理世界[J],2001(2):203-204
[15]刘彬.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理论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5,1 .
[161张巍,耿同劲,赵玉栋.《论我国中小企业的“麦克米伦缺陷≈,郑州人学
学报,2004年1月。
·
[1 71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
路径.金融研究[J]。2002,(8)。20—2l
[18]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金融研究,2002,6.22—
23
[191吴照云.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财经,2001,(5).30—32
[203胡竹枝.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效率与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6,3
[21]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2002,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22】白钦先,曲昭光.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231fl钦先,王伟.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财贸经济,2002.4
【24】白钦先,王伟.各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
[25]陈元.开发性金融:中国会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器.中国税务,2004.4
6l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26】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先锋作用中国金融家,2004,5
【27]程伟,曲绍光.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导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E28]罗学东.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与发展方案设想.银行学家,2005
【29]1茎I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北京:国家开发银行,
2004
[30]赵瑞安:《银行管理理念精粹》,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01]休·史卓顿等:《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中文版,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0
【32]1兰t钦先、曲昭光:《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33]陈元:“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和发
展’’,<金融科学》,2000年第3期
【34]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世界》,
2004年第7期
【35]陈元:“改革的十年,发展的十年——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的思考一,《求
,是》,2004年第13期
【36】安东尼.G3.科因、罗伯特A克兰、杰斯莱德曼:《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7】安东尼.桑德斯(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
. 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38]Arestis,Philp,Panicos Demetriade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ssessing the evidence.Economic Journal,1997,107似ay):783-99
【39]Armendariz de Aghion B.Development Banking.Jou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58
[40]Bencivenga,Valefie&Smith,Bruce D.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 1(April),V01.58(2)
【41]Bhatt V V.Development banks 舔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Banking,1993,V01.1 1:
47.6l
[42】Bmck N.The Role of Development Bank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1 998,3
[43]CharlesW Calomiris,Charles EHimmelberg.Government Credit Policy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 995
[44]Christopher J.Green,Colin Kirkpatrick.How Does Finance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overty Reduction.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nl,
硕.I: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2003
【451 Japan Development Bank‘Policy-Based Finance:m Experience of Postwar
Japan,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 994,22 1.
【46】Lcvi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
Joumal of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
【47】Yasuda A.m Performance and Role of Japanese Development Banks.Stanford
Senior HonorThesis,Stanford University,1 993
[48]Berger.A.N,and Undell.GE,‘叮he economie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61 3-674,1 998
[49]Bernard S Bhek,Ronald J Gilson,‘'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s:banks versus stock marke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243-277,
1998
[50]RossLevine,"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01.XXXV,688_726,1997
【51】Ray Tsaih,Yu-Jane L她Wenching L缸Yu-Ling Lien,"Credit∞0riIlg system for
small business loan",Decision Support Systvms 38,91·99,2004
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致谢
我的硕士论文,无论是选题,还是写作,直到定稿,都是在我的导师陈晓红
教授的精心指导和细心修改下进行的。两年半艰辛的学习和生活中,陈晓红教授
不仅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为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且在思想上帮助我积极
上进。陈老师仁厚、豁达的为人原则,勤奋、严谨、雷厉风行的治学态度,以及
渊博的知识,使我受益终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在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的艰辛,同时也增强了我
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在此期间,我得到许多专家教授的指点、帮助和关心。
使我顺利完成学业;感谢论文预答辩的专家,特别要感谢匿名外审专家,他们最
宝贵的指导和价值很高的建议使论文的质量得以提升。
同时,还要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我帮助的岳意定教授、邓超教授、饶育
蕾教授等一并致谢,他们的真知灼见使我眼界大开,收获良多。
还要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表示感谢,以及05级金融班
所有的同学们,两年半以来,他们给了我很多生活中的关心和照顾,这里也致以
深深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多年来的关爱和奉献,是他们在身后的默默支持使我
顺利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
叶酷雅
2007年11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