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56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厦门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
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姓名:李雅丽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邱崇明
20080401
摘要
摘要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
稳步、小幅、高频的动态升值过程中。然而我国的出口依然随着人民币升值继续大
幅度增加,同时贸易顺差也持续加大。这些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需
要从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本文利用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微观定价
行为进行研究,以期找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具体影响机制和影响程
度。本文的研究不但对拓展汇率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中国的汇
率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模式的选择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往对人民币升值效应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或者中观层面上进行,从出口企业微观主体入手进行研究的
尚不多见。本文研究角度的创新使得研究汇率传导的过程和具体机制成为可能,也
使得研究的成果更为可靠。第二,为了考察行业和国别效应,本文引入了面板数据
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这与以往对人民币汇率和出口价格的关系的研究中只考虑总体
出口价格指数与汇率关系是不同的。通过运用行业面板数据和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对
比分析,分行业和分国别研究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可以更深入地分析我国总出口
价格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得出的结果也应该更为可信。第三,本文在对我国汇
率传递的研究中得到了新的结论,其一是发现我国不同的出口行业的汇率传递弹性
并没有显著差别,而对不同的出口对象国则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二,发现
我国出口企业减少加成的空间有限,主要是通过减少成本,如增加进口原材料和降
低工人实际工资来降低汇率传递度的。
本文认为由于出口商能够吸收一定幅度的汇率变动,短期内汇率政策效果不明
显,但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具有显著作用。从根本
上来说,只有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有效提高内
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等,才能实现我国内外经济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出口商品价格
Abstract
The RMB exch肌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 has been in a steady,small,
hi幽一脯quency dynamic revaluation process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the re向觚of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comes into being in July 2005·However,
China's exports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as while as the trade surplus·l'lals
phellomeIlon that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these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needs to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newperspective·
TIle paper studies the conduct of China's export—enterprises’micro’pricing by usmg
the theory of incomplet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o try to find out the speclnc
mechanis=m alld extent of effect by changes of RMB exchange rate to export。eIlte叩nse 1n
china.011r paper not only ha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n expanding the eftectlVeIless
of exchange rate policy,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ies,trade policies,as well as the choices of opening-up modeL
This paper has three main innovations:First,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lVe·
Anciennv’the research of RMB revaluation’s effect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macro or
middle level.But this paper interprets from the start with microscopic view ot the maln
export enterprises.It is still rare.This innovation not only makes the conduction process
and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possible,but also makes the results more reliable·Second,
Based on eI】1pifical studies on the export pric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MB exch锄ge rate,
the paper differs with the general study of only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cxp嘣pnce 1nd强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change rate.It contrasts and analyses the industry paIleI
data and c0蚰仃y panel data,and partitions sectors and countries to study the e丘碱s of
passing throu曲of eXpon prices in order to analyze thoroughly the reason of incomplete
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 of tall exports prices of China.So makes the results mo陀
reliable.nlird,one of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自衙eIlces i11 dif】衙ent expon industries’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of pass througll,but
there are obvious di行打ence in the export object countries.The other is that the ability of
reducing maLIbJp ration in export companies of China is limited,mainly by reducing the
cost such as increasing of imported raw materials and decreasing real wages of workers to
reduce the rate of transmission.
111is paper believes that exporters call absorb a certain level of the eXchange rate
movcrIlents,锄1d the exchange rate policy is void in the short_term,but from a long tlme,
¨
Abstrac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has a prominent role in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But fundamentally,only changing the mo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including through adjust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polic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domestic demand,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mode,and SO on,Call
achieve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the RMB exchange rate;Incomplete Pass-through;Price of exports
III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签孙菇和
≯名年9月≥口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
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
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作者签名:耆研殇日期:卅年历月穸矿日
刷噬锄咿明醐:础慨日
第一章导言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汇率和物价作为一国货币对外和对内价值的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作为国际金融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对IS-LM模
型予以延伸,说明了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的变动会改变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
格,进而影响一国支出模式,这就是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据此,汇率政策常
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工具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
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值在200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实
现翻番,2007年进出口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2008
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基本结束了贸易收支长期逆
差的局面,1993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持续贸易顺差。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迅
速扩大,2005年贸易顺差数额由2004年的320亿美元激增到1020亿美元,增长了
2.18倍,2006年达到1775亿美元,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2622亿美元(图1.1)。与
此同时,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1980--2005年我国外贸依
存度从12.5%提高到63。9%,提高了5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出口依存度从6.1%提高到34.2%,提高了28.1个百分点,进口依存度从6.4%
提高到29.7%,提高了23.3个百分点。净出口占我国GDP比重也由1980年的.0.3%
提高到2005年的4.5%。现阶段出口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拉力,更是我国
吸收就业的主要源泉。由于我国出口行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征,其吸收的劳动力占
我国就业人数的比例远超过出口占GDP三分之一的比重。
受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长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0年我国
外汇储备刚刚达到110亿美元,到1996年超过1000亿美元,5年后又增长了1000
亿美元,2002年后以每年递增2000亿美元的速度快速增长,2006年2月我国外汇
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外汇储备排行榜首位,2007年末超过1.5万亿美元,
遥遥领先于日本的9733.65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在拉动我国经济快速
增长和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同时,也导致国际社会与我国的贸
易摩擦不断加剧。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rJ: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的巨大压力。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由l美元兑8.273元
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00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汇率
弹性逐渐增强,长期升值趋势开始显现出来。至2005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
0.49%,2006年和2007年全年累计升值幅度分别达到3.35%和6。90%。至2007年末,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调到1美元兑7.3046元,汇改以来累计升值13.31%①。
图1.1 1990.2007年我国贸易差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以及改革的最初阶段,无论理论界还是政策制定者,都非常
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如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所言,提高国内商品对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导致本国出口下降和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商品的替代,从而降低总需求,造成中国
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率的上升,甚至会因此陷入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的那
种长期衰退。为此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央行对外汇市
场进行强有力的干预下,汇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远远小于
市场上对人民币的升值要求,市场上仍存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两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远比预期要好得多,
并没有出现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现象,各种调查报告也多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具有一
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各期。
2
定自我调节能力,剥人民币小幅持续升值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汇改之前人们普遍
担心的那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等出口微利行业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
失去生存空间,例如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的渊蠢报告中称所调食的120个纺
织服装样本企业出u利润率稳中有升,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9 01%和9 54%,2007
年一季度上升至10 86%。”从宏观经济面看,中围对外失衡的状况不仅没有随着人民
币汇率升值而改善.甚至进步加剧。以中美贸易为例,2005年中国对美国顺差为
1142亿美元,2006年上升到1443亿美元,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1628亿美元(图
l 2显示了中美贸易差额的月度数据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平均数之间的笑系),二
者之间并没有出现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所预言的本币升值怒化国际收支的状况。从世
界其他国家的经验米看,本币升值并非一定会使本国出口和贸易顺差减少,这样的
例子并不鲜见。图l 3一图j 5显示了在马克、同元和韩元长期升值过程中,各国出
口非但没有减少反倒不断增加的状况。同时,这些国家电在本币丌值期问仍然继续
维持原束的贸易顺差。如H元汇率在1985年为238 05『{元兑1美元,1986年大幅
升值为168 03日兀兑l美兀,经常账户的顺差反州从1985年的49I 69亿美元增加
到1986年的858 45亿美元,1987年日元汇率继续升值到144 52同元兑1美元,贸
易顺差则继续增加到870 15亿美元。同本贸易盈余一直到1988年才开始有所下降.
而且,经过二、三年调整后,到了1991年外贸顺差又大幅攀升。
图1.2 2005.7—2007.12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l,......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中国^民银行嘲站
①数据来源周n楗.晰江纺织服装n血对^民m卅值影响的调矗报告》,国脒%济评论,2008第1 2期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if{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_j:汇率升i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图1.3 1970年代以来德国出口与马克兑美元汇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 银河证券研究所
图1.4 1970年代以来日本出口与日元兑美元汇率
蚕至曼毫誉墨歪云喜毫差誓夏三三摹襄蓍篓夏至墨襄銎萋耍三
差墨墨墨薹蔓墨至篁墨笔至塞墨蒌釜茎塞墨妻墨至萎§妻蚤
资料来源:bloomberg, 银河证券研究所
图1.5 2005年以来韩国出口与韩元兑美元汇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 银河证券研究所
上述理论和现实的重大差异,迫使人们思考传统理论到底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汇率变动对出口和贸易的传导机制的影响具体如何,哪些产品和行业受到汇率变动
的影响较大,丽哪些行业又比较小,出口企业是如何应对本币升值的,微观企业应
对的措施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国家宏观政策又该如何引导对外部门
在本币升值期间趋利避害,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正是在对这一系
4
鲫砌笳孙船粥∞m∞∞∞∞∞∞∞∞
o
第一章导言
列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本文选择研究我国的出口行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因为以上问题如果没有研究清楚,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进度必定受到影响,汇率政
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本外币政策的冲突也就在所难
免,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而且最终也将影响我国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对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经典的国际收支弹
性分析法、时滞效应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汇率变动
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弹性分析法中关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
一勒纳条件,论证非常严谨,国内很多学者都把此理论作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
中国贸易影响的标准化工具。但是这些传统理论在解释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时,
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弹性分析法中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有着较强的
前提假设,其中进出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和进出口在贬值前基本平衡等假定,与现
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许多矛盾。再者,从计量检验
上看不容易得到令人信服的实证支持,正如奥斯科特(Orcutt,1950)所指出的,如
果不是经验丰富的计量经济学者,由于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实证模型的误差、时
滞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即使在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很大的情况下,也会通过实证
得出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很小的结果。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
相反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我国学者谢建国、陈漓高(2002)指出中国出口与汇率
关系较弱,不存在协整关系。李建伟、余明(2003)认为我国出口弹性为.0.66,进
口弹性为O.56,而卢向前、戴国强(2005)指出我国出口弹性为.1。88,进口弹性为
1.96,汇率对贸易影响显著。最致命的是,该理论只分析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
响结果,而没有涉及汇率变动后的贸易调整过程,这就使得该理论成为一个黑匣子
理论。可以说单从国际收支弹性论来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难以令人信服。至
于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主要是进行宏观分析,但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应
该是非常具体的。所以本文没有选择这些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对中国的贸易问题进行
分析。
我们知道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首先改变了进出
口商品目的地价格,进而影响贸易量和贸易额。传统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定
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汇率的变动将一对一地反映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来,从而使得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产生支出转换效应。然而自从上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体系取代固定汇率体系以后,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的变动往往并不是完全传递到进出口价格上,出口企业
吸收了部分汇率变动成本,汇率传递问题(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成为了国
际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汇率传递的研究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因缺
乏微观分析基础受到质疑,而且促成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这一新学派的形成。
在对汇率与物价,包括进出口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之间的传递关系的研究中,这一新
的学派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瞩目,他们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入手,即
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机制入手分析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同时运
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主体最优化模型,克服了传统研究的很多缺陷,得出了一些
很有说服力的结论,形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incomplete 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理论。目前,该理论已成为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之
一。
国外已有的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主要是探讨汇率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间的不完
全传递弹性,但主要是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大量的
实证研究表明,在那些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发达国家里,汇率的传递性在短期内和长
期内、对出口商品价格和对进口商品及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在
当前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有着巨大的
差异,针对发达国家的汇率传递理论并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否存在汇率
的不完全传递现象,还需要深入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像中国这样发
展中大国、加工贸易占重要地位的贸易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先例。本文从汇率传递
的角度出发,利用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企业定价
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这样可以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期间的我国出口现象做出
较为严谨和具体的分析。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出口商品
的竞争力,通过经常账户影响国际收支。因此,准确地估计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
格的传递程度,有助于我们恰当地评估不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另外,汇率传
递率的大小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及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
系数较低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能依靠汇率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或者说在其
他条件一定时,汇率的传递程度越低,同样的贸易改善就需要更大的汇率贬值幅度。
利用该理论,我们还可以对中国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我国贸易收支的结构
6
第一章导言
特征和国别特征出发对不同出口商品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普遍性,而且具
有政策上的针对性。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较高的
学术价值。
第二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做出梳理之后,我们发现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具有普遍
性,但是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行业程度有差异,造成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也各不
相同,那么要研究人民币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就应该:
首先,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人民币汇率传递弹性的大小的一个基本判断,分析人
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现状。这是本文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后面几章研究的理
论基础。
其次,依次从影响传递弹性的诸因素,如产品价格与非价格因素、出口企业对
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和出口企业的市场势力等角度出发,分析造成传递弹性大小的原
因。这是本文第四章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再次,分析出口企业吸收和消化汇率风险的各种措施,并对各种应对策略的利
弊得失展开比较分析,探讨这些措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对应于本
文第五章。
最后,就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或者如何利用这一现象谋取中国利益的最大化提出
政策建议。这是本文第六章探讨的主题。
总之,本文的研究遵循了描述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利弊——提出建议这
一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又与中国现实经济紧密相连,
因此,本文的研究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要注意实证
研究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1、局部均衡分析法。我们知道,影响汇率波动及商品进出口价格变动的因素是
多种多样的。理论上来讲,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更有效,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
采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只分析汇率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而将汇率的决定、工资、
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困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原材料价格、市场结构及经济周期等因素当作外生变量来处理,这样有利于集中深
入地分析问题。
2、面板数据分析法。本文实证所采用的数据包含了我国16个主要出口行业的
价格、汇率、成本等汇改以来月度指标,包含了三维信息,而面板数据技术可以充
分利用这些时间段和截面单元的信息,同时可以减少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产生,
使估计结果更加有效、稳定、可靠。据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3、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在对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产生、变化及其原
因分析中采用了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并利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
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
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除了实证分析之外,本文还以规范分析和逻辑证
明为指导,把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
研究。
第三节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l、研究角度的创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近几年来理论界和政策制
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宏观或者中观层面上进行,从出口
企业微观主体入手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本文利用对我国各类出口企业进行的直接
或者间接的调查所得资料,研究分析了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的定价策略
以及应对策略。研究角度的创新使得研究汇率传导的过程和具体机制成为可能,也
使得研究的成果更为可靠。
2、本文在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关系中,与一般研究只考虑总体出
口价格指数与汇率的关系不同的是,用到了行业面板数据和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分行业和分国别研究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我国总出口价
格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得出的结果也应该更为可信。
3、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的出口行业的汇率传递弹性
并没有显著差别,而对不同的出口对象国则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不同;另外,国外
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汇率传递度小于I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本币升值的条件
下,减少了出口价格中的成本加成部分。与此不同的是,本文发现我国出口企业减
第一章导言
少加成的空间有限,主要是通过减少成本,如增加进口原材料和减少工人实际工资
来降低汇率传递度的。
二、不足之处
1、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影响了研究的全面性。本文主要采用了局部均衡的分析
方法,这在分析单个部门的传递性问题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全面地分析汇率
变动对整个出口部门影响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局部分析扩展到一般均衡分析也是
本文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2、数据不全和时间跨度较短影响研究的准确性。本文实证分析时,由于中国统
计数据不全,各行业的出口价格是从已公布的主要商品的金额和数量中剔除了一些
资料不全的商品后推算出来,这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些偏差;另外实证中也有些变量
的数据无法收集,采用了替代变量,从而可能影响实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再者就
是数据的跨度比较短,汇改到现在还不足3年,企业的各种不同反应还没有充分表
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
第四节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及相互关系
一、汇率的传递效应
在国外文献中,汇率的传递效应多是指汇率变化导致进出口商品在目的地价格
变化的程度。根据研究目的,本文主要考虑出口汇率弹性而较少考虑进口汇率弹性。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1、汇率。汇率有多种分类,如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等。
在已有文献中,大多采用了名义汇率,如Hooper P.和C.Mann(1989),Menon(1994),
但是也有学者采用实际汇率,如Krugman(1987),赵忠秀(1998)。赵忠秀认为:“假
如名义汇率的变化纯粹是由同比例的通货膨胀造成的,则经济状况在没有货币幻觉
的条件下根本就不会发生变化,传递性就不存在"。①本文主要研究2005年7月汇
率制度改革以来出口商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在这期间,我国的汇率制度还不属于完
全浮动汇率制度,中美两国之间通货膨胀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较之我国货币当局
对汇率的干预,可以说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虽然汇改前我国采用了有管理的浮
①赵忠秀;‘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弓液析东南皿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国际商务,1998
年第6期。
9
人民roar率变动对我国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动汇率制度,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胶着”状态并没有对出口商的定价行为产
生明显影响,直到2005年7月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小幅、高频升值以来,
出口商才感受到贸易中存在的汇率风险,其定价行为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据此,本文选定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为研究对象,包括对主要国际货币的双
边名义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
2、目的地价格。进出口商品的目的地价格是用进口国货币表示的,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出口商品的到岸价格(CIF)、进口国生产者价格和进口国消费者价格。在
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出口商品对进口国的国内价格,如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
格比较感兴趣。但是中国出口商由于缺乏自己的营销网络,其出口产品的离岸价格
(FOB)只是最终销售价格或零售价格的25%①,可以说出口商产品的价格变动对进
口国国内价格的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同时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选择对我国
出口商品的外币离岸价格(FOB)进行研究。
据此,我们以下的研究汇率的传递效应主要是指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离岸价格
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出口汇率传递弹性
当本币升值(贬值)1%时,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涨(下降)的百分比称为从汇
率到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它是用来度量汇率传递效应大小的一个指标。
一般而言,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与本币币值同方向变动,传统理论认为,本币变
动会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一对一的变化,而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则认为出口商品
外币价格变动幅度小于汇率变动幅度。当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用P.表示,e‘代表间
接标价下的汇率②,出口商的汇率传递弹性为:
占:篓/孽o<占<l (1.1) 弘7/了0<“1 uJ夕
①郛树礴《重囱两种失衡》中国入民人学出版社,2007年版,P373.
②之所以采用间接标价法,主要是因为我们要研究本币升值的影响,而本币变动幅度可以用擘直接来表示。
g
鱼至>o本币升值,外币贬值,鱼耋<o则相反。在以后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我们还会涉及直接标价下的外
e P
,,口
汇汇率e,此时,一代表了外币的变动率。值得说明的是,本币的变动率与外币的变动率并不相同,如美元对
P
人民币贬值10%并不等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
10
第一章导言
三、出口商汇率吸收弹性
当本币升值(贬值)1%时,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上升)的百分比称为出口
商对汇率的吸收弹性。
当本币升值期间出口商会下调出口商品的本币标价,以此来抵消一部分外币价
格的上涨而带来的竞争力的下降,因此本币价格则往往与本币币值变动方向相反。
当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用P表示时,出口商的汇率吸收弹性为:
r/=-窭/孽o<露<l (1.2) 了/了狄私1 ¨‘2)
四、汇率传递弹性和吸收弹性之间关系
我们把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本币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尸.=Pe‘动态化,即把
P.、P和P‘看作时间变量t的函数,有:
尸.(f)=P(t)e’(f) (1.3)
对(1.3)关于f求对数并进一步求导:
111 P.(f)=In尸(f)+Ine‘(f)
娶:塑l de"-4- (1.4) 一=一一L 1.‘.J
P. 尸’P’
⋯~
其中等代表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变动率,
冬代表本币汇率的变动率。
e
把(1.4)式两边同除以孽,可得
P
等{等甜。坚P ii喽e-4-- 一,一=I一,~ P./P。
~ 7 ‘
罂是相应产品的本币价格变动率, p
(1.5)
即:
s=l一,7 (1.6)
式(1.6)表明汇率的传递弹性等于l减去汇率吸收弹性。事实上,汇率的传递弹
性和出口商对汇率的吸收弹性是出口商同一定价行为的两个方面,前者是针对用出
口目的地国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而言,后者是对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而言。(1.6)式
还清楚地表明了汇率的传递程度和出口商对汇率变动的吸收能力之间是相互消长
的,汇率传递弹性高意味着出口商对汇率变动的吸收能力弱,或者说出口商不愿意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_f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吸收汇率的变动;当出口商对汇率的吸收能力强时,汇率的传递性就弱。从出口商
的竞争力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口产品外币价格的弱汇率
传递正表明本币价格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这说明出口厂商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汇率传递弹性越高意味着出口厂商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时以本币表示的出
口价格对汇率变动不敏感。
汇率变动通常被看作是出口厂商遭受到的成本冲击。当汇率变动时,厂商可能
选择将成本冲击完全传递到出口市场上的价格上,或者自己吸收冲击而保持外币价
格不变,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当然,极端情况下也会出现逆传递的现象。也就是
说在汇率变动之后,出口商对商品价格的调整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出口商对以本币计算的出口价格不作任何调整,即等:0,使得汇率变化完
f
全反映在国外进口价格上,即霉:孽,此时g:1而77:0。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
r e
汇率的传递性是完全的,这也是传统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中常见假设前提。
2、出口商保持目的地国货币计算的出口价格稳定,即婴:0,汇率变动的冲
r
击完全反映在对本币价格的调整上,即冬:一孽,此时s:o而刀:l。这种情况被f e
认为汇率传递性为零,即汇率的变动完全由出口商吸纳。
3、出口商对商品的本币价格和外币价格同时进行调整,如当本币升值10%时,
出口商把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调
6%(=10%一4%),此时g=0.6而r/=0.4。
4%,那么外币价格的上升幅度只有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只有60%由出口商
传递给了进口商,另外有40%出口商自己吸收。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汇率的
不完全传递现象,此时0<占,r/<l。
12
第二章理论基础lj义献综述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在主要工业化国家普遍实施,主要货币之间
汇率大幅波动,但是各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像传统理论模型所认为的随汇率
的波动而大幅变动。如美元在80年代前期的持续升值和80年代后期的不断贬值,
而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当美国贸易收支在1985年美元大幅贬值的两
年里持续恶化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汇率变动与贸易商品价格之间的复杂关系,探
讨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对汇率政策的影响,产生了新一代的汇率传递理论。
第一节汇率不完全传递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一、产生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的汇率传递是以世界市场的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
企业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当同质的产品在一体化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无成本的
套利行为将消除以共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的差异。在市场不完全竞争而且是被分
割∞的情况下,企业有能力在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企业出现更多的定价策
略是可能的。这样汇率的变动就有可能出现不完全传递现象。
多恩布什(1987)在他被认为对后人的研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可替代程度、国外厂
商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等产业组织因素会影响汇率传递。一般说来,在存
在市场分割的状态下,进口品和国内商品的替代程度越低,汇率传递程度越高;多
恩布什通过对具有线性需求曲线的古诺行业(Cournot industry)的研究,发现汇
率传递程度与外国公司的数目有关。外国公司相对本国公司的数目越多,国外厂商
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扩大,国内竞争程度的增加会使得汇率变动对进口价
格的传递系数上升。Sibert(1992)在多恩布什(1987)的分析基础上,发现出口厂
商的共谋程度以及它们的市场份额越高,汇率传递程度越高。Menon(1995)通过
古诺模型计算了汇率传递系数与厂商数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厂商的数量越多,
传递系数越高;同时,当国内厂商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时,传递系数等于国外厂商占
全部厂商的比例。
①市场分割是指商品在不同地区虽然存在着价格差别,但是国际套利却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
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十汇率一: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关于市场分割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最早是由巴格沃蒂(Bhagwati,1988)提出的,
他指出在对上世纪80年代美国汇率传递情况的研究中,人们忽略了非关税壁垒的影
响。布朗森(Branson,1989)支持了巴格沃蒂(1988)的结论,并描述了贸易壁垒
对汇率传递的作用结果:1985年美元贬值后,非关税壁垒导致了出口厂商削减利润
而不是提高以进口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Menon(1996)用折弯的供给曲线分
析了这一作用过程,他指出在存在贸易配额时,出口厂商的供给曲线由两部分组成:
在达到配额前,由于出口厂商之间的完全竞争,出口商品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达
到配额后,供给曲线将是垂直的。可以证明,当进口商品的数量因配额而在汇率变
动前后发生变化时,汇率的传递是不完全的。
二、造成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主要途径:价格加成率与生产成本
l、加成。Krugman(1987)较早注意到在美国市场上不同出口商会随着出口国
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调整出口商品价格加成部分(markup ratio),通过自己吸收
一部分汇率变动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时维持不变。他把这种广泛存在于
美国进口市场中的现象称为“看市定价’’(price-to—market)。①随后,Knetter(1989)
将厂商因出口国货币升值下调其目标利润额度并保持价格不变的定价行为称作为当
地价格粘性(Local currency pricing stability,LCPS)。Feentra(1987)、Knetter
(1991)、Marston(1990)进一步认为出口企业的加成部分取决于国外市场的需求
弹性,当本币升值时,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需求弹性随之上升,加成部分相
应削减,这样使得汇率传递程度下降。Daniel M。Bemhofen和Peng Xu(2001)的
研究加入了市场势力因素,他们认为出口商市场份额的增加降低了出口的需求弹性,
从而增加了汇率的传递度。企业所拥有的势力依赖于其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别程度
以及市场中其他企业的可能的反应行为。也就是说市场势力依赖于消费者的效用函
数和市场中其他企业的反应行为。当出口商所在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出口商相对于
其它国外竞争者的成本就下降,这使它能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增强他的市场势力,增
加的市场势力又使出口商提高价格,抵消了进口国货币升值引起的进口品本币价格
的下降,从而使得汇率的传递不完全。同样,当出口国货币升值时,出口商相对于
①例如1980年一1985年美元升值时德国出口到美国的豪华轿车在美国不仅没有降价,反而更贵,说明德国出
口商提高了加成部分。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1994年1月到1995年4月19同,目,己对
美元的汇率从113 ASt‘到80,升值-r 34%,但同期同本产丰田汽车在美国的价格水甲上升不到2%,索尼人屏幕
彩电的价格同期下降15%,出口价格并不随汇率同步升降(Goldberg and Knelaer,1997),这意味着U本出口企业
削减了加成。
14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国外竞争者的成本就上升,为了保持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出口商一般通过减少利
润降低价格等方式抵消进口产品本币价格的上升。
2、生产成本。以上这些学者对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行为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出口价格的加成部分的变化上,他们忽略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或者假定边
际成本不变。然而,Athukorala和Menon(1994)指出,如果只考虑加价行为而忽
略了汇率变动对国内企业边际成本的影响,则可能高估汇率传递的程度,尤其是对
像同本这样高度依赖进口进行生产的国家。他们同时研究了日本企业的加价行为和
日元汇率变动对日本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通过对7个行业的分析,认为不考察行
业的具体情况,就无法有意义地研究汇率与进出口价格的关系。
Devereux,Engel和Tille(1999)对成本函数进行限制,令厂商以固定的比例
使用进口货物和本国产的货物结合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商生产成本中包
含了进口品的价格,他们没有机会替代国内自产的物品。当汇率发生不利于生产成
本的变化时,如本国货币贬值时,不可能有进口货物和本国产品的替代,即使汇率
对进口货物有完全的传导效应。此时,本国厂商必须支付的进口货物的价格提高,
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利润降低。但由于假设了完全市场,这些利润效应并不重要。
Obstfeld(2001)对使用进口货物作为中间产品的情况进行模型化。本国厂商
结合进口中间物品和本国物品生产出售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价格以本国
消费者价格衡量可能是粘性的,但是中间产品的进口价格以生产者价格衡量可能是
粘性的。因此,当汇率变化时,进口商可能在进口的中间产品和本国自产的替代品
进行转换。在这种类型的经济中,支出转换效应不是消费者在进口物品和本国产物
品转换,而是本国厂商结合进口中间产品生产最终消费品。Obstfeld和Rogoff(2000)
假设运输成本占出口产品价格一定比例,此时即使进口品是国内产品的完全替代品,
但是由于运输成本造成进口品价格偏高,消费者仍偏向于国内产品。实证表明汇率
对中间产品的传导效应比对最终产品的传导效应要大得多。虽然传导效应并不一定
是100%,但是似乎存在足够程度的传导效应,使得随着名义汇率变化而出现显著的
支出转换效应。
Bergin和Feenstra(2001)的研究表明厂商设定的价格依赖于成本和竞争性产
品的价格,厂商可以在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设定不同的价格。在这种最优价格歧视
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的传导效应也不会达到100%。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三、实施汇率不完全传递的重要主体:跨国公司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全球化对汇率调整过程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
为了以规避其销售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或者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可能利用内部
汇率进行企业内部的交易,而不需对汇率变动进行全部的调整(Holmes 1978);另
一方面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推行全球化生产来避免汇率的完全传递。在其本国货币升
值期间,他们可以大量进口贬值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也可以将零部件和成品的生
产线大量转移到贬值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规避本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力的下降。
第二节汇率不完全传递与国际营销
McCallum和Nelson(2000)指出,在进出口商品价格中,不仅包括具体的实物
商品,还包括商品从厂商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链上的一系列的服务,如运输、市场
营销、分销和零售服务等,而这些是非贸易项成本,汇率的变动只会影响到消费者
购买成本中的一部分,而不会影响这些非贸易服务价格。所以营销服务的存在,造
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并且营销服务成本占消费成本的比例越高,汇率变动的传递
效应就越小。
Krugman(1987)在解释当时美国持久性的贸易不平衡时,指出其主要是由于供
给和需求的动态关系造成的。其中,从供给方看,不能快速消除贸易不平衡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由于快速调整引致的成本过大,营销和分销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撑,
短期内不容易调整。
Baldwin(1988)提出了一种对长期贸易不平衡的解释——“瓶颈"效应。当企
业由于低的分销密度,如只有一个中间商与目标市场零售商签约合作,而无法满足
增长的出口需求时就会出现瓶颈效应。由于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分销渠道,当出口
目标国货币升值时,就无法满足因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市场需求(Knetter,1994),因
扩张渠道需要时间和努力,使用其他方式扩大分销的可能性也不大,此时汇率对价
格的传递就不完全。因此,当出口市场货币升值时,汇率传递程度与企业在该市场
的分销密度正相关。
Dixit(1989)、Baldwin and krugman(1989)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出口厂商的跨
期行为,建立了汇率传递的沉淀成本(sunk cost)模型。他们认为,在现存的国际
贸易体制下,厂商要发展新的国外市场和扩大现存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6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现在大部分贸易商品都是差别产品,出口商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
而且要投入巨大的资源,使它们的产品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这些投资包括产品设
备的投资,建立营销和分配网络的投资,提供满足国外消费者特殊需要的耗费等等,
这些成本在中短期内一般不会通过全部停产来撤转,一旦投下便沉淀下来,不再构
成厂商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就是厂商的沉淀成本。正因为沉淀成本的存在,厂商
只有预期价格能补偿他的沉淀成本时才会进入一个新市场,一旦进入,只要价格能
补偿其可变成本,他就不会退出。因此,每个厂商都会在一定价格范围内保持现有
的状况,不会轻易的进入或退出某一市场。当汇率变动不大时,生产差别产品的厂
商的生产成本的变动不足以导致厂商进入一个新市场,或者从现有的市场位置上退
出,厂商对汇率的变动不敏感,汇率传递不完全。从动态上看,生产厂商在决策时,
必须比较未来利润的贴现值和现在利润的大小,如果未来利润的贴现值低于扩展市
场的沉淀成本,当国内货币升值时,国外的出口商不愿意降低价格,提高销售量,
一般会维持现有的价格和销售量;同样当国内货币贬值时,国外厂商也不愿意提高
价格。沉淀成本模型显示,只要汇率波动在一定范围之内,市场的竞争状况将会维
持不变,即没有厂商进入和退出。同时,这个既定的汇率范围越大,厂商的进入和
退出成本就越高。当汇率波动超出这个范围后,将会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
Clark、Kotabe和Rajaratnam(1999)研究了国际营销策略与汇率传导之间的
关系。他们认为渠道长度反映了汇率变动和最终出口市场价格之间的传递链条长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渠道长度的增加表明传递环节的增加,而渠道中的每一对买卖
关系都是对汇率传递的一次弱化,所以销售渠道越长,汇率的传递性越小。但是如
果渠道成员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传递,而是受到一定的整合结果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国际范围内, Kleinet a1.(1990)发现企业会选择不同程度的前向一体化,以增
强合作关系并减少外部中介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Kotabe和Helsen(1998)也认为,
使用长期国际供应商的企业对汇率的传递程度低于只依赖短期供应商的企业,而具
有许多可选择供应商的企业传递程度较低。
1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第三节汇率不完全传递与计价货币的选择
奥伯斯菲尔德和若戈夫(Obstfeld&Rogoff,1995)(以下简称OR模型)的研
究考虑在名义价格的刚性和不完全竞争下,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厂商在追求效用最
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时,面对货币冲击如何调整实际货币余额进而影响产量,拉开了
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序幕。在OR(1995)模型中,由于假定出口商根据不同市场按
照出口国的货币制定价格,即厂商货币设定(Producer--currency Pricing,PCP)
时,进口国的消费者面对的价格在短期内与名义汇率的变化完全一致。奥伯斯菲尔
德和若戈夫(2002)模型虽然放弃了出口厂商国内价格刚性的假设,但是由于名义
工资粘性,按照加价定价以本币表示的国内产品价格具有粘性,这样,在PCP定价
原则下,汇率变动完全传递到以进口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
在现实生活中,出口商品除了以生产者价格设定外,还有可能以消费者货币设
定(Local--currency Pricing,LCP)。德弗雷克斯(Devereux,1997)最早提出LCP
一词,并首先运用到模型中,之后由于模型在求解方面表现的可操作性,以及它对
实际存在的贸易品国际相对价格变动现象的描述能力,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Betts
和Devereux(2000)扩展了0R模型,他们考虑了非对称的企业定价格局,即一部分
企业可以采取LCP定价,如果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表现为粘性,那么短期内汇率的
变化不会改变消费者面临的任何价格,不管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汇率变动对进口
价格的影响被完全隔绝了。
Corsetti和Pesenti(2001)综合PCP模型和LCP模型,发展了一个汇率部分
传导到最终消费者价格的模型,厂商可以把汇率变化的一部分(外生给定)传导给
消费者价格。当采用生产者货币定价时,汇率的传导效率高;当使用进口国货币时,
汇率的变动完全不体现在进口品价格的变动上;当采用第三国货币时,这种传导效
应也比较小(Devereux,1997:Engel,2003;Bacchetta and Wincoop,2002)。
由于PCP定价原则和LCP定价原则对汇率的传递效应有着大相径庭的结论,国
际贸易中结算货币币种的选择问题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Devereux和Engel(2001)
建立了一个包括本国和外国货币供给之间不同确定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他们发
现本国和外国的企业会选择有最小货币变化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即当一国
货币供给稳定时,该国生产者倾向于采用生产者货币作为计价货币(PCP),这种情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况下,汇率波动引起外国进口的商品价格发生变动;而当该国货币供给不稳定时,
生产者倾向于采用以消费者所在国货币为计价货币(LCP),这时汇率变动不会对外
国进口商品价格造成影响。Bacchetta和Wincoop(2002)通过比较在PCP和LCP
情况下企业的预期利润的大小,发现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是决定计价货币的两
大因素,出口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越高,产品的差异度越大,出口商越可能以出口国
货币计价。在Bacchetta和Wincoop(2002)模型基础上,Hiroyuki OI等人(2003)
证明,无论是垄断还是寡头垄断模型中,当本国出口商的利润函数是汇率的凸函数
时,本国货币选为计价货币;当本国出口商的利润函数是汇率的凹函数时,垄断厂
商选择进口国当地货币计价。不过寡头垄断情况更复杂,他们还要依据市场份额而
选择计价货币。当市场份额较小时,以进口国当地货币计价;当市场份额大时,并
且竞争性企业相互协调,他们宁愿选择本国货币计价。
第四节汇率不完全传递与宏观因素
进入1990年代后,学者们对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开始从宏观经济层面进行分
析。
McCarthy(1999)认为汇率传递与开放度正相关。开放度越高,国内市场价格扭
曲程度越小,汇率变动传递到进口价格,国内生产价格、最终消费价格的时滞短。
开放度高,进口在GDP中所占比重大,进口商品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就
越大,国内物价水平是进口品和国内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
的影响就大。
汇率制度对传递性的影响。一般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频繁变动是资本
流动和投机泡沫带来的短暂的结果,因此厂商的反应并不敏感。例如当厂商预期美
元升值是暂时时,通过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对厂商没有吸引力,因为预期美元将
来贬值会降低利润;相反,当厂商预期认为美元的升值是持久的,对于追求市场份
额的外国厂商而言,用美元表示的现在和将来的成本都下降,可以用大幅降低商品
美元价格的方式得到最大的市场份额(Krugman,1989;Froot and Klemperer,1989)。
所以国外厂商不去降低商品的美元价格甚至还会故意提高价格以得到现在的最大利
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贬值是政府对国内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进行综合
评估后做出的一种决策,因此,汇率的变动被认为是持久的。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Taylor(2000)认为,比较稳定且低的通货膨胀环境稳定了企业的价格调整行
为,降低了汇率价格传递效应。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环境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汇率传
递度。换言之,货币增长稳定的国家,汇率变动的国内消费价格的传递程度较低,
而货币供给波动较大的国家汇率传递度较高。可信的通胀制度将自动实现低的汇率
传递度。
商品价格的粘性特征使得名义汇率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呈现缓慢趋势,长期内
比短期内更明显(Campa and Goldberg,2001;Ghosh and Wolf,2001)。
第五节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实证研究综述
一、国外实证研究
国外已有的实证研究很多都是沿着不完全竞争和产业组织结构这个角度分析不
同行业、不同国家出口企业的看市定价能力和汇率传递程度,早期的主要集中在对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的检验上。如Kreinin(1977)估计美国的进口价格
的汇率传递大约为50%,德国为60%,日本70%,加拿大和比利时为90%。Knetter(1989,
1994)指出同本、德国和英国出口企业比美国出口企业更能吸收汇率的变动,即看市
定价能力强。以目标国家货币计价的日本出口价格抵消了48%的汇率变动,相同情况
下的英国和德国出口企业可以吸收36%,而美国企业则完全把汇率变动传递到出口商
品价格上。Hooper和Mann(1987)研究了汇率传递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发现
美国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系数只有60%左右。
Yang(1995)以美国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美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汇
率发生变化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他利用修改后的Dixit—Sti91iz垄断竞争
模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1、双边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
传递不完全现象普遍存在;2、汇率传递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不同行业,国家之间的
差异性不明显,即各贸易伙伴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价能力没有明显差异。Yang(1998)
的研究又发现,虽然美国出口商和其他国家的出口商都存在“看市定价’’现象,但
是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吸收了大部分的汇率变化,而美国出口商则传递了大部分汇率
变化。
第二章理论娃础与文献综述
Toshiko Tange(1997)依据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出口商定
价行为,他运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198年到199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估计,发现
日本厂商汇率传递程度较低,而德国厂商几乎将汇率的变动完全传递出去。
Tbomas Klitgaard(1999)研究了日本出口商对日元汇率变化的反应。在他研究
的四个产业中,有三个产业的企业是通过改变企业利润来使外国消费者面对的价格
不变。日元每升值10%,出口商就要将出口价格相对于日本国内价格下调4%。
Ohno(1989)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对日本出口价格的平均传递系数为0.5左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增多。Kuo-liang Wang和Chung—Shu Wu(1996)对1986年至1992
年问台湾22个石油化工产业的调查数据,建立了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加价比率和
价格成本边际的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在新台币升值过程中,台湾石化企业只是吸
收了很少一部分汇率变化导致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Yang和Hwang(1994)利用1976
至1990年问的月度数据,研究了韩国6个制造业的定价行为,探讨韩国国内价格水
平和出口价格水平对汇率变化的反应,发现韩国出口企业吸收了汇率变动的70%,把
余下的30%在3个月内传递给国外。他们认为韩国汇率传递系数说明韩国对出口产品
价格控制力很小,基本上是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这与其出口产品集中在
轻工业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的事实是吻合的。Karim Barhoumi(2006)
对24个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汇率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Jose Manue、Campa和
Gonza(2006)对欧盟成员国进行研究。Schmidt-Hebbel和Werner(2002)强调,与
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的传递效应更高。
近年来,一些学者实证研究了汇率传递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例如,
Cunningham和Haldane(1999)对英国、瑞典和巴西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率
变动的消费者价格传递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全性。与此相似的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加拿大货币大幅贬值对消费者物价影响。Taylor(2000)基于粘性价格设定模型
得出结论,在全球竞争压力提高和稳定的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难于将汇
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完全转嫁到出口商品上,进而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也降
低。基于Taylor(2000)的推论,Campa and Goldberg(2002)研究了OECD国家汇
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他们利用1975-1999年季度数据对OECD25国汇率传递进
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5—1999年OECD25国平均短期汇率传递系数为0.61,长
2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ffj 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期汇率传递系数为0.77。通过比较1975-1999年与1975-1989年的汇率传递系数,
发现25国1975-1989年平均的短期与长期汇率传递系数比1975—1999年分别高出
0.04和0.27。他们还发现平均通货膨胀率较低和汇率易变性较低的国家,汇率对进
口价格传递系数较低。Frankel,et al(2005)对12个低收入国家1990—2001年的研
究表明,本币汇率升值(贬值)10%,1年以后进口品国内价格的下降(上升)不到
6%。随着汇率波动性加强,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汇率变动对进口商
品的价格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
二、国内实证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固定汇率制度等原因,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化的反应仅
限于几次较大的官方汇率的调整,所以学术界对汇率传递理论并没有深入地研究。
傅建设(1997)较早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进行了介绍研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的爆发,促使我国学者开始思考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当时主要讨论的热点问
题在于东南亚各国货币和日元的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能否对我国出口商品
的竞争力造成较大影响(刘遵义,1998;赵忠秀,1998,倪克勤,1999)。大多数学
者认为货币贬值国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因为货币贬值而得到提升。如刘遵义(1998)
指出,日元贬值不一定降低同本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而同本进口总额对价格又不
是很敏感;东南亚经济体高度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使得其出口成本中进口原材料和
中间投入过高,货币贬值后获得的竞争优势被进口投入和财务费用的上升抵销了。
之后,国内学术界开始利用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来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影
响,特别是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范从来(2003)认为,在1997到2001年中,人
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国内消费者价格下降0.21个百分点。哈继铭(2005)也把我
国1998年后我国出现的物价长期下跌归为当时固定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被动升
值,认为如果中国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则可以避免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学者把目光
聚集在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上,相应的也出现了一批人民币汇率变
动不完全传递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文献:
卜永祥(2001)研究认为,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
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
第二章理论皋础与文献综述
价格水平,其中生产者物价指数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于零售物价指数对汇率变动的
弹性。
孙立坚等(2003)采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5-2004年的月度数
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关系
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比较敏感,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
的影响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
罗中洲(2004)通过利用日本1971年至2003年日元汇率、进口价格指数和国
内批发物价指数的季度数据,对汇率的进口价格转嫁率模型进行了OLS估计,其结
果表明,日本进入浮动汇率的33年来,日元升值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下跌,虽然日元
汇率对进口价格的转嫁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日元名义汇率与日本进口物价
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短期和长期进口价格转嫁率分别为0.60和0.75。日元汇率对
日本国内总体批发物价的弹性系数为0.056,这远低于日元汇率对进口价格的转嫁
率,滞后一期的日元汇率与石油价格对日本消费物价的影响很弱,在统计上不显著。
卜永祥、秦宛顺(2006)研究了我国原油、原煤等九种商品1981-2001年的年
度数据,发现汇率传递系数都不高,原油最高为0.591,手表最低为0.201,平均为
0.34。说明9种产品出口企业在确定出口价格的时候,吸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三
分之二,把剩下的三分之一传递给了国外,这些企业对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控制能力
还很弱,暂时不具备根据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市场制定不同价格的能力。
陈六傅、刘厚俊(2007)利用VAR模型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问人民币
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和
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影响虽然具有统计显著性,但影响程度非常小,几乎可以忽
略不计。对进口价格来说,1个百分点的汇率冲击最多只能引起进口价格指数0.008
个百分点的变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说,最多只能引起0.0076个百分点的变化。
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低通货膨胀时期,汇率
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增加,但对消费者价格传递效应则减小了。
封北麟(2006)运用递归的VAR模型,检验出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
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
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
毕玉江、朱钟棣(2006)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的汇率变动对进口
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的,而且传递过程存在时滞。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远高于消费者价格
对汇率变动的弹性。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国内学者研究重点又转向了汇率变动对出口行
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各种商品和各类行业的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
毕玉江和朱钟棣(2007)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汇率传
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商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实证检验,对不同
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品出口价格存在不完全汇率传递现象,而
且不同商品分类之间的汇率传递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鞠荣华和李小云(2006)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情况,发
现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出口商看市定价,吸收了大部分的汇
率变化: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占较大份
额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较高,而份额较小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
递程度较低。
冯小兵(2006)利用截面数据,对中国和“东盟+2”之间出口厂商的利润目标
值的变化量与实际汇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中国
的初级产品出口厂商与“东盟+2”交易时将减少它们的利润目标而保持达到进口国
的价格基本稳定;相反,出口制造品的厂商则可以较为自由的随汇率的变化而定价。
另一方面,当“东盟+2”厂商对我国出口时,面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一旦人
民币汇率变动,他们会设法维持出口价格的稳定;对于中国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不
占优势而又受政府补贴的产品,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时,他们在定价时具有较大
的灵活性。
谷任(2006)采用Johansen协整技术, 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研究范围,以印度
和韩国作为我国主要竞争对手, 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棉纱、棉机织物
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程度及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纺
织品出口价格没有明显的影响。
陈学彬等人(2007)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种类的出口商品的盯市能力大小,
他认为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超强的盯市能力,在人民升值期间
出口商能够降低本币出口价格;而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一些高科技制造业存在汇率
不完全传递现象。
24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六节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的评价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从传统开放宏观经济学到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人们对汇
率变动的传递效应的认识,经历了从零碎提及到系统研究、从主观分析到重视实证、
从宏观层面到注重微观基础的过程,特别是新的学派运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主
体最优化模型,从而克服了传统研究的很多缺陷,其研究也更加有说服力。现在汇
率变动影响物价水平的研究已经得到一个基本结论:汇率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
并且这种传递在不同的国家、不同产业和不同时期并不相同。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
家出口汇率传递弹性大,而发达国家中,美国出口传递弹性最大,其次是德国,日
本出口价格汇率传递弹性最小;在制造品行业中,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和行业特征
有关,行业内产品差异越大,汇率传递度越高;在进口国市场上份额越高,汇率的
传递性越高,行业边际成本的可变性越高,汇率传递程度越低,而行业的边际成本
又和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有关。
其次,我们说对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而言,其模型虽然具体到微观,但众
多的模型都只能或多或少地模拟实际情况,参数设置也不相同,还没有普遍接受的
模型形式。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把它运
用到中国具体国情研究中,而不是其结论本身。
第三,内容丰富的汇率不完全理论和实证研究有的是从进口商的角度出发,而
有的是针对出口商;有的研究考察了本币贬值情况,有的则是本币升值的影响。也
就是说角度并不同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已有理论对我国汇率传递现象进行
研究。因为进口和出口是同一贸易行为的两个方面,本币升值和贬值是货币币值变
化的两个对立方向。我们将用已有理论对本币升值期间我国出口商的定价行为进行
研究。
第四,已有的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而产生的,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例如,在本币汇率发生变
化时,垄断厂商可以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改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进而出现汇
率不完全现象。厂商能自主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决定出口价格,这是与发达国家的出
口结构相吻合的,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大而替代性低。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
言,由于贸易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制成品也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而
替代性强,出口厂商并没有完全决定价格的能力。最终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有出口商和进口商通过谈判决定,那么出口商的议价能力就成为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汇率的传递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一般而言,当出口商的议价能力较弱而外国进
口商能力较大时,进口商为了保持自己利润的最大化,会在出口国货币贬值时压低
进口价格,而在出口国货币升值时,进口价格不变或者少许提高进口价格,从而削
弱出口国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导效果。当出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时,汇率变动
传导效应较大。决定出口商讨价还价能力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市场结构、商品
类型(如标准化产品或差别化产品等)、进口商的购买数量和相对比重等最为重要。
这也是在分析我国汇率传递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我国学者虽然对汇率不完全理论的研究时间不长,但是研究成果并不少。
从汇率变动对单种商品到对各分类商品,从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到出厂价格最后到消
费者物价的影响的研究都有涉及,这些研究成果是我们进一步对汇率变动影响研究
的基础。从研究时期来看,已有研究大多都选在汇率制度改革前,这样带来两个问
题:一是对汇率变量的选择。由于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固定,有的学者在
研究中采用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有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或者人民币实
际有效汇率,这样不仅研究成果的可比性不强,而且使用实际汇率也和国外的汇率
不完全传递理论中常用的名义汇率不相符;第二个问题是,汇改前进出口企业对汇
率的变动——实际汇率的变动并不敏感,其日常经营行为的改变大多不是因为汇率
的浮动引起的(除了几次大的汇率制度的变动),也就是说微观主体的行为和理论假
定相差较远,用汇率不完全理论解释我国的经济现象说服力不够强。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些属于
较为宏观的制度层面的问题,有些是行业层面的问题,还有些是市场结构所决定的。
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影响时,这些原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如由
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际化,所以出口商在选择计价货币时受到较多制约,生产者
货币计价模型对我国出口商行为的解释能力就要打个折扣。另外虽然国际营销体系
对汇率的传递也很重要,但是对我国出口商目前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作用较不重
要,所以研究我国汇率传递问题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将把重点放在出口商的定价
行为上。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出U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出口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自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处于小幅、高频的
动态升值过程,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则是有升有降。人民币汇
率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价格波动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国外已有的研究文献表
明,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往往是不完全的,并且这种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对
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行业表现不尽相同。那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的不同出口行
业产品的价格影响有何不同,汇率传递在我国不同的贸易伙伴国中是否存在差异,
这是本章研究的主题。
第一节汇改后我国各行业出口变动情况
我们利用我国海关统计月报中国际通用协调编码制(简称HS)分类下的出口商
品金额数据,研究我国各类出口行业在汇改后的变化。HS分类是按照出口商品的加
工程度(原材料、半anT-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依次把所有出口商品分为22
大类(用HS01到HS22表示)、99章(用CH01到CH99表示)。表3.1显示了我国
2005.1.2008.1按HS分类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商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改变。
其中占比最大的HSl6类产品,即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其比重由2005
年1月的39.37%上升到2008年1月的41.46%,上升了两个百分点。HSll纺织原料
及纺织制品则由到2005年1月的15.47%下降到2008年1月的13.62%,下降了不足
两个百分点。其他各类上升、下降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占比上升的主要是那些
以HSl6、HSl7和HSl8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HS01到HS05原材料、能源类初
级商品占比有所下降。另外由于HS21在所有类别中所占比重最低,而HSl9类无法
得到数据。我们在后面的实证分析较少考虑这两类商品。
与各类商品的占比变化相一致的是各类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表3.2显示了2005
年1月到2008年1月我国出口的主要HS类商品增长速度。出口额的原始数据为美
元标价,为了显示出口商的本币收入,我们按照同期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把它
折算为人民币标价的出口额,然后计算其在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的增长速度,
并按照增长速度大小进行排序。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的三年间,我国出口
27
人民币汇牢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商品整体增长了O.89倍。在增速超过均值的行业中,除去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较小的
HSl0、HS03和HSl4不考虑外,涨幅最大的商品是HSl7,三年增长了了1.63倍。
与HSl7同属于机电产品的HSl6涨幅也较大。HS08、HS20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增
长速度也超过了总体增长速度。HS06和HSl5可以归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增速也
较快。另外,原材料、能源类初级商品出口增长相对平稳。
表3.1 我国2005.1.2008.1按HS分类的出口商品结构(%)
2005.1 2006.1 2007.1 2008.1
HS01活动物;动物产品1.09 O.96 0.72 O.69
HS02植物产品1.40 1.20 1.17 1.06
HS03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0.03 O.03 O.03 0,04
HS04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1.57 1.55 1.55 1.45
HS05矿产品2.75 1.96 1.57 2.03
HS06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4.60 4.11 4.19 4.92
HS07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3.1l 3.26 3.20 2.97
HS08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87 1.76 1.44 1.28
HS09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1.07 1.11 1.06 0.95
HSl0纤维素浆: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O.58 0.64 O.70 0.72
HSl l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5.47 14.99 13.55 13.62
HSl2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3.57 3.53 3.12 2.89
HSl3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1.65 1.66 1.51 1.53
HSl4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0.73 O.68 O.7l O.7l
HSl5贱金属及其制品8.5l 7.63 9.84 8.80
HSl6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39.37 40.93 42.60 41.46
HSl7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3.74 3.97 4.18 5.20
HSl8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2.82 3.72 3.12 3.48
HSl9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0.00 0.00 0.00 0.0l
HS20杂项制品5.79 6.20 5.54 6.10
HS21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O.Ol O.Ol 0.0l O.00
HS22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O.27 0.1l 0.19 0.08
100.00 100.00 100.OO 100.OO
资料来源: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报》各期整理计算。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出口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电E研究
表3.2 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我国出口的主要HS类商品增长速度
出口额(一!ZI元) 增艮幅度
2005.1 2008.1 2008.1/2005.1
总值4200.30 7946.37 1.89
HSl7 157。22 413.06 2.63
HSlO 24.50 57.58 2.56

HS08 118.60 276.60 2.35 长
HS03 1.2l 2.8l 2.33 速

HS06 193.2l 391.23 2.33

H$20 243.22 485.08 2.02 过
HSl6 1653.73 3294.55 1.99 均

HSl5 357.45 699.61 1.99
HSl4 30.69 56.60 l。96
HS07 130.46 235.99 1.84
HSl3 69.17 121.84 1.81 与
HS04 65.83 115.00 1.76 均

HS09 45.02 75.38 1.75 相
HSll 649.63 1081.9l 1.67 当
HSl2 149.92 229.70 1.67
HS02 58。99 84。24 l,43
HS05 115.32 161.30 1.43 低

HS08 78.43 101.89 1.40

HS01 45.74 54.62 1.30 值
H$22 11.53 6.54 0.5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报》相关各期整理计算。
图3.1进一步考察了各类商品的贸易差额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贸易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的商品为HS01、HSl4、HS21和HS22,贸易收支持续逆差的
商品有HS02、HS03、HS05、HS06、HS07和HSl0及HSl8。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的
商品为HS08、HS04、HSll、HSl2、HSl3、HSl5、HSl6、HSl7和HS20,三年来
我国各类商品的净出口状况没有发生结构性改变,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顺
差类商品顺差进一步扩大,逆差类商品的逆差也有所扩大。
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各类出口商品没有出现较为异常的变动情况,
各个行业应对汇率变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民币“牟韭Ⅻwa国出口商目价格影椰f‰——《十“$十Z±*a月*‰m
图3.1 2005年.2007年我国各类商品的挣出口(单位:百万美元)
Ⅳ¨¨
2∞00 曩图一~豳一麟l,_l,鞘黼g镕目壤
15000 疆陋辫藏溺髓豳麟黼朦鞭黼蹬鬻㈣10000
5000 黼霞麓麟嚣瑟黼日蕊黝目匿i露Ⅲ蕊0 黉霪鞠糊鼹鹦嚣鬻羁翳褥黼辫缀潋㈣—5000 滋湖随霞磁骥隧趱黧戮麟鞭㈣-10000
—15000
-ZUUUU
J 11 20059r:- m z00e4 02007《J
资料来源:m据忡固海关统汁月报》相盖再期整8计算
第二节我国不同出口行业汇率传递实证研究
一、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在实证分析方法卜,传统的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多是采用单方程oI,s问归方法,
随着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分析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研究通过建泣VAR模型,采用
Joh蚰s衄估计方法检验}r=率变动与进fIj口价格之间的长期协粘关系。面板数据技术
发展以来,由于它能够『刊时反映研究刘象在时M和截面单兀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及币H EI,)I'Rq、小同单兀的特性,并且由于给出了更多的变量、数据信息、自由度,
从而减少了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产生.估计结果更加有效、稳定、可靠。因此得
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所采用的细分数据包含行业、指标和时间=维信息,目的是
分析小同行业指标如何随着I),jl'nJ变化而变化,适合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
国外学者在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研究时.大多都是基十出r]商叮以对国际市场
进行有效分割,在小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F建立局部均衡模型来进行的。本文在
Knencr(1993)和Fe廿lsb'a(1987)等人提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我国汇率传递的计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出口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量模型。
首先对模型做出假设:全球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能够在不同国家
的市场上调整产品的价格和促销手段。同时假设一个出口商代表一个出口行业,忽
略产品的国内贸易,只考虑该行业产品的对外贸易。我们还假设国际市场上有k个
外国竞争对手,各国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具有细微的差别, 同时国外竞争对手价格
视为给定。不考虑进口国贸易环境。
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利润函数为:
万=,Q(P‘,U)一e'C(Q,矽) (3.1)
其中,Q(·)和C(·)分别表示出口量函数和成本函数,P.是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e’是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U和I,Y分别为影响出12需求和生产成本的其他一切因
素。利润函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Q+纬,一c刍纵P’=0 (3.2)
定义出口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为:E,=-Qe"哆刍,则上式可以写为:
,c卜抄P一@3,
co是本币表示的边际成本,e'co是以外币表示的边际成本,(3.3)式表示外币
边际收益(MR)=外币边际成本(MC)。
由(3.3)式可以求出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出口市场上的价格:
,矗%/(1一击)
2旨一限4)
或者得到本币价格为:
尸=告巳(3.5)
令口皇南,口表示了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在成本之上的加成,可以称之为加成
系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加成系数,如汇率、国外市场的竞
争压力、需求压力、保持国外市场份额和市场结构等。当本币升值,即P‘个时,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llI 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币价格随即上升,外国市场需求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为了最大化利润,加成部分要
随之下降;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越大,产品的加成越小,相反,国外需求与市场集
中度与加成系数同方向变动。由于我国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特点,和数
据可得性的考虑,我们在模型中只考虑汇率和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把汇率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放入模型的另一个考虑是,边际成本G也会随着汇率
的变化而变化,直接原因是出口量Q是汇率的函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企业的
来自国外的生产成本会随着汇率发生变动。
这样,汇率传递的实证模型可以建立如下:
InPi,=q+屈f lne‘,f+厦f InMCf,+屈f InPat+心(3.6)
其中,111Pit为第i个行业出口商品的本币出口价格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Ine'it汇率指数,为解释变量;InMC,,和InPat分别代表国内边际成本和竞争对手产
品出口价格的对数,作为控制变量。啦是截距项,届,是汇率对本币出1:3价格影响程
度,也就是汇率吸收弹性的相反数,预期符号为负,厦,和尼,是国内成本和竞争者价
格对出i:I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预期符号为正; 儿为随机扰动项。
三、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所选用的数据为月度数据,样本期为2005年2月到2008年1月。
1、出口价格指数。由于我国没有公布进出口价格指数,我们首先构造我国出口
商品的总体及分类的价格指数值。对于海关统计公布的主要进出口商品数量和金额
(美元),我们整理出198种在样本期内有连续数据的出口商品来进行计算,其在2005
年7月的出口总额中占比63.3%。首先使用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名义汇率,把出
口商品的美元金额换算成人民币金额。然后利用“单位值指数方法"①构造各类出口
商品的人民币出口价格指数:
Σy伊
P“=———』——_=—一
Σ(V玎。×·≥)
/t,/《,o (3.7)
其中既是第i X商品第f期的人民币价格指数(i=1,2,..,16,t=l,2,⋯,
①尽管这种用单位商品价值替4-t;ill I-I品价格指数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其无法反应同类商品质量的变化,或
者说其忽略了出口结构的变化,但这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参见Cerra Saxena(2002)
32
璺三芏△堕至!!堡墨壁工堡旦堂!堡些堑。£堕堡塑壁垩壁塑塞
36)由于数据不全和在总出gl中所占比重过低等问题,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排
除了HS03、HSl0、HSl4、HSl9、HS2I、HS22等六娄商品,其余16类商品依次排
列)。‰是该类内第J种商品f期的人民币出口金额,‰为其基期(2005年2月)的
人民币出口金额,%和g。。分别为t期和基期的第J种商品出口数量。图3.2是几种
代表性商品的出口本币价格走势囤。
图3.2 几种代表性商品的出口本币价格指数走势图
。, 二、感i ?一i逮}≤溢鬣避鬻等l+rP8
}+纺织娘料厦纺织制品
赡金属&苴制品
_机电、音像设备世】“
零件、附件
2、汇率。汇率传递弹性主要研究名义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因为在这里
要考虑我国出13价格的整体情况,我们使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美国、欧盟、日
本和韩国(我国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几份额2005年以来一直在50%左右,加上
出ISI到香港的商品也大多转口到欧美国家,这样这四个贸易伙伴的出13份额在60%
以上)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选取其在各类中的贸易权重柬计算钊对各类商
品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以2005年2月为基期计算定基指数,其数值增大表示人
民币升值,数值减小表示人民币贬值。本文同时纳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滞后项,
原因在十:(1)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效应:(2)有效汇率的计
算运用到出口贸易权重,而出口贸易量受到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很大,有效汇率变
∞蚰鲫∞踟∞∞帅0
旺N廿笤oN 皿∞廿兮ooN 叵∞廿鲁。N 皿=廿鲁oN 职∞廿害。N 日一廿兽。N 叵N廿鲁oN 皿曲廿鲁oN 暖∞斗鲁oN
^Rm“车叠动对我目⋯u商日价格影自研究——{f“率T完辛#№日*Ⅷm
蕈可能存在有内牛性问题。解决内牛性的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引入工具变量。由相关
系数矩阵可以看到有效扩率的滞后项与当期有效汇率高度相关,而与出口价格相关
性根低,较好地满足了工具变量的要求。所以,可阻把有效汇率滞后项作为工具变
量引入,滞厉阶数有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决定。权重数据来源于各期《中国海关统计
月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R元和韩元的月度平均拒率来源于IMF的《国际金融
统计年鉴》。
圈3-3几种代表性商品的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囤
160 00 西墨墨跟豫醐鬻懿圈露懿疆器强暖霸瑟强嘲
140.00
120.00
100 00 翟豳慰80 00
60 00 隧黼鬻耀黢黼黻黼瓣燃40 00 鳃懿躐暖鳎鹱辫圈鬣麟鳐簇黼鳓
20 00
U UU
。。88。88。圈礴飘黼勰
如西拓■如*白二知b自二
窖誉号召兽兽兽昌g g g=
o o o
I+矿产品
i一纺织原料及纺织制l 口
H日
贱金属及其制品l
一*机电、音像设蔷及l
其零件、附件Ij
3、出¨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村料投八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由j‘数据口J得
性的原因,原材料的投入成本采用各类商品所属行业的出,价格指数米代替,数据
来源于Wind。
4、竞争对手价格指数。由于我围出n商品结构与亚洲其他国家相似度比较高,
所以选取亚洲其他国家的同类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作为竞争对手价格指数的替代变
量。数据来源于。IFs、Wind和中经网数据库。
四、计量方法与参数估计结果
1、平稳性检验。旨先对变量进行季节调接,然后对之进行平稳性检验。面板数
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的结合,凡是关丁时间序列数据必须通过单位根检验
数据平稳性,这是计量的前提,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但是标准的单个时间序列
的单位根检验方法的缺点是其较低的拒绝能力,即本来原时间数列不含单位根,但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lI口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是该方法很难拒绝含单位根的原假设。Levin和Lin(1992,1993)最早提出了面板
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来克服单个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拒绝能力差的缺点,Levin,
Lin和Chu(2002)又对该方法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但Harris and Tzavalis(1 999)证明
在时间跨度较小时,LLC法的检验能力较差。2003年Im、Pesaran和Shin在考虑
异方差和残差自相关后,建立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W检验。本文将采用IPS的
W检验方法来对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Eviews 5.0提供了这种方法,结果显示
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都是非平稳的I(1)过程。表3.3显示了若干行业指标的平稳性
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对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变换,基准模型变为:
dlnpi,=%+屈fdlneu+厦,dInMCit+屈fdInpat+以(3.8)
其中,i=l,2,⋯⋯,16;t=l,2,⋯⋯,35。
表3.3若干出口行业指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Im,Pesaran and Shin W-stat
变量出口行业
水平值一阶差分值
矿产品0。85387 .5.3 1 002‘’’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0.56626 .5.38209’‘‘
出口价格
贱金属及其制品-0.22882 .6.38 1 47。‘‘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O.18648 .3.889 1 7‘+‘
矿产品.2.60333 .8.21084。’’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0.50095 .12.2633’’。
竞争价格
贱金属及其制品.0.72063 -2.63184”‘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0.94494 .14.8953’‘+
矿产晶旬。69641 .2。78398’’’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0.08285 -4.56074”’
国内成本
贱金属及其制品-0.51171 .14.4828‘‘‘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0.28799 .1 1.2679’’‘
矿产品0.65341 .3.26433+‘‘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07656 .2.945 1 4‘’’
汇率
贱金属及其制品1.51171 .2.90272‘‘’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1.17289 —2.06 1 39’’’
2、比较不同模型的适应性
面板数据基准模型中按照对截距向量口和系数夕设定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三
3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类形式:混合效应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而后两种中又有固定效应模型
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选择采用哪种模型设定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模型设定直
接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李子奈、叶阿忠,2000)。我们采用广泛使用的协方差分
析检验来检验不同模型的适应性。
假设1:截距和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相同,即;
d In Ph=a+ptd In ei!+p2d In MCu+p—In Pctt+pn (39)
其中,i=l,2,⋯⋯,16;t=l,2,⋯⋯,35。这就是混合效应模型。
假设2: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不相同,即
d In P|t=oci+IBId In en+,aft InMG,+p3d In Pcn+pn (3.10)
其中,i.1,2,⋯⋯,16;t=-I,2,⋯⋯,35。这就是变截距模型。
首先,我们检验假设1,如果接受了假设1,则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
果拒绝了假设1,就应该检验假设2。如果假设2也被拒绝,则应采用如下的模型:
dInpff=口f+屈fdlneu+殷fdInMCit+孱ldInPat+心(3.11)
其中,i.1,2,⋯⋯,16;t=-I,2,⋯⋯,35。这就是截距和斜率在横截面、样
本点和时间上都不相同的变系数模型。
对以上假设的检验是根据两个F检验来进行的。
假设1的F统计量是: ’E=量妻E黼~,[(刀一·)(K+-),刀(r-K-1)] c3J2)
若满足互<,[(,l—1)(K+1),n(T-K-1)],则接受假设1,即选择混合回归模型
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若E≥F[(刀一1)(K+1),n(T-K一1)],拒绝假设1继续检验。
检验假设2的F统计量是: 最=≮黼叫卜-K,z(T-K-1)] @㈣
在这种情况下,若满足互>FE(n-1)K,n(T-K-1)],则选择变系数模型对解释
变量进行回归;若E<F[(n-1)K,n(r—X-O],则选择变截距模型对解释变量进行
回归。
在式(3.12)和(3.13)中,岛、是、墨分别为采用(3.9)、(3.10)、(3.11)式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ilI Lj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估计时的残差平方和;n为截面样本点个数,T为时间序列数,K为自变量的个数。
考虑到面板数据模型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和自相关现象,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
提供的“cross.section SUR”方法进行估计,该方法同时克服了可能出现的截面异方
差和自相关现象(易丹辉,2002)。由于数据限制原因,本文只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三种模型回归残差平方和分别为
墨=502.4462、是=502.1423、S=429.0093,本文中,n=16,T=36,K=6,计算可得
Fl=0.2995<F(105,224),接受假设1,采用混合回归模型。
3、参数估计结果
适用混合回归模型就意味着,整体来看,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对各个行
业而言差别不大,这和陈学彬的研究有所不同。下面是混合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①:
dInPit=0.0639—0.4233dlne,一O.1327dlIlq.f_l一0.0528dln岛.卜2
(1.36)(-2.07’。) (.3.33’’+) (一2.41’。)
--0.0023d ln白卜3+0.9422d In MC,+O.2267d In Pd,
(.1.68+) (2.06”) (1.08)
R2=0.30650, 豆2=0.19487 F=27.45580 D.W=2.2513 10
估计结果显示,本币出口价格与汇率,包括当期汇率与滞后期汇率之间负相关,
与预期符号一致,并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当期汇率系数为一0.4233,意味着人
民币升值1%导致出口本币价格相应下调0.4233%,出口商对汇率的吸收弹性为
42.33%,汇率传递弹性有57.67%;在滞后三期内,出口商仍能吸收汇率变动的
13.27%、5.28%和0.23%,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出口商吸收了汇率变动的61%,
传递给出口商的是39%。另外,出口商品本币价格受国内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大,国
内成本增加1%,出口价格也相应增加0.94%。竞争者价格水平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
检验,但是系数符号和预期一致。这有可能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竞
争者价格与我国出口价格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受生产环境、劳动力
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
其产品价格的变化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替代效应较小的原因。
①括号内是t值,叶℃表10%显著性水平,·叶℃表5"/0显著水平,·宰叶℃表1%显著水平。
37
人日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燕1 E宰T完全传4Ⅲ镕Ⅻ自
第三节我国对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汇率传递实证研究
一、计量方法和数据的选择
菝们仍用上节的面板数据方法对不同贸易伙伴国的扩率传递进行实证研究,贸
易伙伴国仍然选取美国、欧盟、H本和韩国。出r]本币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成本指
数仍与上节研究的数据选择相同,竞争者价格指数山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不予
考虑。与上节所不同的是,小同山u行qk所使用的汇率不再是名义有效汇率,而足
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名义虻率。下【豇i是2005年2月以来人民币对四个贸易
伙伴闷货币汇率价格指数。其中人民币对美兀和『]元持续升值,2006年之后,人民
币对欧元持续贬值,对韩元汇牢稳中有升。对这四种双边汇率取对数后经过检验,
发现也是阶甲稳,利用其差分序列作为解释变量。
图3.3汇改后人娓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的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图
j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二、模型选择和估计结果
与卜节模型面板数据模型选择步骤相似,对我日出u商品的奉币价格与四种名
义汇率进行回归的模型分别估算三种不同模型进行回归残差项的平方和,结果发现,
在对人民币/美元汇率刚归时,五=5194388,是=510 4028,品=516 3099:在对人民
币/欧兀回归时,S=523 0193,墨=501 5727,足=517 4624;在对人民币,日元同归
时,置=504 0431,最=511 1759,墨-496 0062;在对人民币/韩元回归时,五-500 4272,
38
霉N斗∞ooN
皿HH廿宕oN
霉∞冲窨o∞ 皿∞廿罟oN 墨∞廿窨o“
吐HH廿。ooN
正∞廿兽。N 正毋廿心oo“ 叹∞廿∞。o¨
霉=廿∞8N
正N廿兽。N 霹皤廿∞oo“ 正∞廿∞oo∞
第三章人民ifi Yl‘值条件下我国ff;U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实证研究
&=500.2073,s3=499.9223。显然F1均为负数,无一例外,对这四种双边汇率进行
回归全都要采用混合回归模型,
虽然说我国出口行业在对同一出口对象国进行汇率传递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
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汇率传递弹性的大小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比较表3.4_表3.7
中对不同出口伙伴国的估计参数,可以看出:
去除了竞争者价格变量后,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符
号和预期一致。在控制了成本的变化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到不同国家的
产品价格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其中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影响最小,欧盟次之,
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相对较大。进一步分析,汇率变动的当期,在对美国出口中我
国出口商中吸收了汇率变动的59%,随后一期出口商又吸收了21%,三期后出口商
只把不足20%的汇率变动传递给了美国进口商。对于欧盟来说,我国出口商也吸收
了汇率变动的75%以上。而对日本和韩国而言,我国出口商分别吸收了汇率变动的
65%和55%,汇率传递程度大于欧美国家。我国出口商对日本和韩国的汇率传递弹
性大于对美国和欧盟的汇率传递弹性。
表3.4我国出口商品本币价格对人民币/美元回归参数
系数t值其他统计指标
截距-1.024421 —2.694536
国内成本0.126819 2.900535 R2=0.56602
当期汇率-0.594852 -3.976385 蠢2=0.45738
滞后一期汇率-0.21 3261 ·2.586016 F=52.09{M
滞后二期汇率加.09481 9 .2.25141 7 D.W=2.2548
滞后三期汇率-0.043273 -2.121682
表3.S我国出口商品本币价格对人民币/欧元回归参数
系数t值其他统计指标
截距1.560112 3.200533
成本0.050534 2.328467 R2=0。82836
当期汇率-0.75201 9 .5.009236 页2=0.7227
滞后一期汇率-0.080705 -5.1 08729 F=78.245
滞后二期汇率-0.065798 -3.678281 D.W=2.2637
滞后三期汇率0.103653“‘ 2.6801 95
3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表3.6我国出口商品本币价格对人民币/日元回归参数
系数t值其他统计指标
截距0.463235 1.300098
成本0.041 442 2.254443
R2=0.72749
当期汇率-0.3201 02 —5.409484 灵2=Q。62071
滞后一期汇率.0.33221 9‘” ·5.609807 F=68.12696
滞后二期汇率.0.0 83034⋯ -3.271 704 D.W=2.2562
滞后三期汇率0.007006 2.246884
表3.7我国出口商品本币价格对人民币/韩元回归参数
系数t值其他统计指标
截距一2.004350+‘‘ .2.86791 5
成本0.544797++’ 2.835840
R2=0.546356
当期汇率.0.452424++‘ -3.311151 瓦2=0.536525
滞后一期汇率.O.1 02202+‘+ -8.250275 F=14.88744
滞后二期汇率.0.079046+++ -2.828763 D.W=2.2636
滞后三期汇率.0.032629 -1.219537
表3.1.3.7中,一和“分别表示通过1%、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三、小结
本节通过面板数据技术对我国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
和韩元汇率进行混合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出口行业在出口到上述目的地国家时,
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都是不完全的,这点和上节的结论是一致的。本节进一步
说明了汇率传递程度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别,其中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的
传递弹性最小,仅为20%左右,对欧盟传递弹性为25%,对日本传递弹性是35%,
对韩国传递程度最高,达到45%。
本章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在人民币汇率变动期间,我国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变动
受其影响较小,出口商通过改变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吸收了大部分汇率的变动。这
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们将在下章展开讨论。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实证分析表明,面对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企业传递弹性较小。出口商通过改
变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吸收了大部分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出口商品的外币
价格不变或者上升幅度较小,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继续得以保持,并且贸易
顺差持续扩大。在本章中,我们将研究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定价策略的各种因素,
以期找出中国出口企业汇率传递弹性后面的各种表层和深层原因。
一、出口定价策略
第一节分析框架
企业的定价策略是微观层面影响汇率传递最明显的因素。Mann(1986)、Froot和
Klemper(1989)认为,汇率传递反映了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定价策略。一般存在三种
出口定价策略:成本加成定价策略、需求弹性定价策略和边际成本策略(Pierey,19821
Root,1987;Cavusgil,1988,1996)。
1、成本加成定价策略
企业在使用成本加成法时,通过将预先确定的本币利润加到国内成本上得到价
格。假设出口产品本币的边际成本为MC,单位产品的利润为足,即本币价格为
(I+K)MC,则出口目的地国市场价格是:
1
pO=-1(1+-K)MC (4.1)
e
当汇率e发生变化时,K和MC都不发生变化,尸.随着e一对一发生变化。所以
出口厂商采用这种策略确定出口商品价格时,单位产品利润完全不受汇率变动影响,
其结果就是完全汇率传递。
2、需求弹性定价策略。这种策略也可称为利润最大化策略,它是指企业根据不
同市场上商品的不同需求弹性确定不同的价格,使企业在每个市场上都能达到边际
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价格加成部分将会随着市场的变化
而变化,出口目的地市场价格可以表示为:
1
尸.=二(1+K(e))』叼(4.2)
P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在这种情形下,当出口国货币与目标市场国货币之问汇率发生变化时,允许厂
商通过改变价格加成而使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平稳,以达到稳定国外市场份额的目的,
所以汇率的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甚至为零。
3、边际成本出口定价。在这种定价策略下,厂商忽视固定成本在出口价格中的
作用,或者认为出口的固定成本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收回,因此只要出口价格高于变
动成本就可以了,所以出口商品的价格往往降低到边际成本的程度。
P·:!朋rC
e
(4.3)
至于汇率传递程度而言,由于企业既不按照全部成本固定价格,又不严格按照
市场条件设置价格,因而汇率传递处于成本加成和利润分配定价策略之间。通常而
言,企业对汇率的小幅变动是不敏感的。
以上的分析表明,厂商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时汇率传递程度最高,其次是边际成
本定价策略,最低的是需求弹性定价策略。
二、不同定价策略之比较
在国际市场上汇率波动传递效应具有显著特征,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上的传递
性不同,同一市场上不同商品的传递性也不同。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美国、日
本、德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国的出口价格传递性强,日本的传递性差,
而德国的传递性则具有选择性,在美国市场上的传递性差,而在其它国家市场上则
不然(赵忠秀,1998)。不同定价策略引起不同程度的汇率传递,其间的具体传导机
制如何,出口厂商采取不同定价策略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不同定价策略适用于什
么类型的商品,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1、出口厂商的竞争优势不同。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的厂商无论是在本币升值期间
还是贬值期间,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都不发生变化,这说明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依靠
低价格形成的,而是一种非价格竞争力。拥有著名品牌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
索尼、万宝路、吉列都等都是使用了成本加成定价策略在全球制定了统一价格(高
建光,2000)。建立了高声誉的产品拥有一大批忠实的顾客群,即使产品的价格有所
提高,销售量也不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本币升值期间,出口商不愿意改变本币
价格,任由产品外币价格相应上升。需求弹性定价策略和边际成本定价策略,特别
是后者,相比之下更加注重价格竞争力而不是非价格竞争力。通过出口厂商自己吸
收本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不传递给进口商,出口商吸收能力的大小,则是由
出口产品的利润率来决定,利润率高的产品价格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利润率低的产
42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冈分析
品则由于无法在本币升值时通过降低本币价格来保持外币价格的稳定,从而有可能
被市场淘汰。
2、出口市场对厂商的重要性不同。成本加成策略下的厂商在本币升值期间不愿
意削减加成来保持市场份额,其原因可能是国外销售量占其总销售量比重不大,或
者存在替代性市场;而更关心国外市场份额的出口商,应该是那些国内市场比较狭
小的厂商,其对出口市场依存度较高,并且越是对其重要的国外市场,越要保持以
外国货币表示的产品价格的稳定,自己吸纳汇率波动的影响而不加以传递。这一点
可以通过比较美日两国出口厂商的不同行为得以确定。美国的国内市场相对地要大
于其国外市场,对美国出口商来讲,两个市场间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当美元升值对
出口不利时,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因而出口商只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调整价格而不
对汇率的波动做出反应,将汇率波动的影响传递给国外进口商。而同本国内市场狭
小,出口商更加重视海外市场占有率,日元升值时倾向于少转嫁增加的成本。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Daniel Citrin曾对美国的进出口价格行为进行了数量分析,
他按照美国出口商获利最大化的准则对美国及其它国家的出口价格行为建立了模型
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美国的出口价格都是由国内成本决定
的。而对于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综合台湾、香港、墨西哥、加拿大的情况为
代表)来说,出口价格就完全不同了,出口商的定价行为短期内将主要受汇率及美国
生产商定价行为的影响。
3、出口厂商目标不同。成本加成定价策略的最大优点是保证了单位产品的本币
销售利润,但是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它会影响出口量,特别是在竞争激烈时这种
方法可能会导致贸易量随汇率的变动而大幅波动。相比而言,需求弹性定价策略下
出口企业更加注重维持其出口量,不惜在本币升值期间下调价格加成来稳定出口价
格。他们担心如果将汇率波动的影响传递给外国的话,就有可能因为本国产品在外
国市场上的价格不稳定而丧失市场份额。而边际成本定价策略更是以出口量最大化
为唯一目标。因此,可以推断:采用成本加成的厂商追求最大化诸如投资回报率之
类财务绩效指标,而采用后两种定价策略的厂商更注重市场份额的扩张。研究表明,
日本厂商和欧美国厂商相比,更注重市场份额的扩张(Kobate and Duhan,1991;
Doyle,Saunders and Wright,1988);而美国厂商则更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与
Cavusgil(1988)的研究是一致的,Cavusgil认为多数美国企业都使用固定成本加成定
价策略,直到外部压力迫使他们放弃为止。Ohno(1990)认为,如果出口商追求市场份
额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汇率传递可能是不完全的。
4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4、对出口商品能否自由套利的要求不同。成本加成定价策略采用全球统一价格,
它是假定全球市场一体化,国际贸易中不存在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商品可以自由
流动,一旦同种商品在不同市场上出现不同价格,则套利活动的存在将消除价格差
异。而后两种定价策略的前提要求各个细分市场之间不能自由进行商品套利。套利
成本越高,则汇率传递越小,套利成本越小时,汇率传递度越大。贸易保护主义的
盛行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汇率传递程度小。
5、政治压力不同。由于边际成本定价策略可能导致厂商出口价格水平低于国内
价格水平,因此往往面临着国外的反倾销的政治压力(Czinkota and Kotabe, 1997)。
需求弹性定价策略也因为国内外产品价格不同而可能遭到倾销的指控。而成本加成
策略不存在类似问题。
表4.1 国际市场上出口企业各种定价策略比较
成本加成定价策略需求弹性定价策略边际成本定价策略
出口产品外币价格歹:!(1+-K)MC P+:!(1+x(e))彤c P.:ΣMC
P 口P
出口厂商目的投资同报率最大化市场份额稳定市场份额最人化
国外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不重要重要重要
出口商品竞争优势非价格竞争力价格、非价格竞争力价格竞争力
商品套利要求自由套利非自由套利非自由套利
反倾销压力无可能有有
出口汇率传递弹性=100% 0≤.<100% <100%
总之,由于采用成本定价策略的出口商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最大化,同时拥有
非价格竞争力,对国外市场份额的依赖性比较弱,所以在本币升值期间,出口厂商
可以把升值压力完全传递出去。这也是美国出口汇率传递程度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而采用需求弹性定价策略的出口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不得不吸收本币升值的不
利影响。
三、发展中国家出口定价策略
在以上三种定价策略中,成本加成对商品的非替代性要求比较高,而边际成本
策略是以厂商具有超额生产能力为假定前提,并且又常常面临反倾销的压力。所以,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定价策略都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相对而言,发展中
国家出口企业可以把需求弹性定价策略作为定价指导,即在成本之上根据市场条件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小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的变化确定合适的加成比例。但是在前述需求弹性定价模型中,一般假定出口市场
结构为寡头垄断,认为出口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自主决定出口价格,并且在汇
率发生变化时,可以对价格加成部分进行调整来稳定出口市场上的价格。然而这种
假设与国际贸易的现实相差太远,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是垄断竞争产品。出口
厂商制定价格时,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势力,考虑竞争对手,
包括出口市场国的竞争者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竞争者的反应,以此来决定产品的加成。
对于非资源类的初级产品市场而言,出口商完全是国际产品价格的接受者,根本没
有任何制定价格的发言权。所以对出口初级产品和低端制造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出
口厂商而言,出口价格的决定大多是与进口厂商进行谈判形成的。这样厂商的谈判
能力,或者称为议价能力就是决定出口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出口商的议价能力
较强时,就可以把本币升值带来的一部分风险转嫁给进口商,即汇率传递性较大,
而当出口商的议价能力较弱时,汇率传递性较小。而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是那
些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也就是说市场势力较大的企业。
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2008)的调查报告称,在所调查的120家纺织服
装样本企业中,有88.33%是通过与外商协商制定价格的,定价原则为“盈利空间+
制造成本+额外因素”,其中盈利空间是定价的核心,在确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再
根据制造成本和额外因素的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查还发现,由于出口企业与外
商谈判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上述原则在具体实施中产生较大的差异。以加工贸易为
主、出口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企业,能够与外商签订汇价浮动条款,约定在一定
汇率浮动范围内人民币升值由出口企业自行消化,超过汇率波动范围的则由交易双
方按照比例共同承担。而谈判能力相对较弱的样本企业,如那些规模较小、民营性
质的、“贴牌"生产的企业,只能选择由外商根据成本倒推制定的价格。所谓的成本
倒推是指在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差异较小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已成为相对公
开的信息,外商或者其在国内代理人在产品成本上增加3%一5%的毛利,为企业制
定出口价格。这种定价方法表面看起来好像与上述的成本加成定价策略一致,但事
实上他们存在重大差别。在这里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不是自主制定的,而是由外商
来决定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外商攫取了出口利润的绝大部分,我国出口企业只是在
维持基本生存条件下拿到微薄的辛苦费。中国出口产品的离岸价格(FoB)只是最
终销售价格或零售价格的25%①,所以即使汇率的变动完全传递到离岸价格上,即使
在进口商到销售商之间也完全传递,汇率变动也只能影响中国产品到在国外市场最
①郭树清,《直面两种失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73.
4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r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终价格的1/4,往往不能影响产品在出口目的国的价格。
四、小结与启示
从出口产品的定价策略与汇率传递的关系中可以得出结论:汇率传递程度的大
小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商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以及出口厂商在东道国的市场
势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越强、出口商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小、
出口厂商在东道国的市场势力越大,那么出口商的定价权越大,从而汇率的传递程
度随之增大:反之,当上述一种或者多种原因造成出口商定价权较小时,汇率传递
弹性就越小。
以上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研究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的因素,
就要考察我国出口商的定价权,这可以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出口商对国外市
场的依赖性以及出口商在出口目的国的市场势力等方面入手。下面通过对我国出口
商品结构的研究,来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和市场势力
等因素,据此对上章实证结果进行说明。
第二节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研究
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现状
l、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程度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完成了
四次种大跨越:一是由改革开放前的农产品为主,向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产品为主
转变。1977年工矿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38.5%,到1980年就超过一半达到51.8%;
二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
198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升至63.6%,开始超过初级产品,此后不断攀升。三是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一步实现有轻纺织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转移。1997
年我国机电产品已超过纺织等轻工业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0年其在总
出口中所占比重年达到42.3%,2005提高到56%,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57.6%。目
前我国出口产品正在朝着第四次跨越迈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高新产品所占
比重不断增加。表4.2显示了2006年1月份我国出口商品按HS分类的各类商品所
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同时我们按照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品对各类出口商品进行了大致分类。从表中可以看出,HS01到HS05这些原材料和
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比较小,五类商品总的占比为6.7%,2007年全年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这部分商品所占比进一步下降到5.27%。而纺织品、服装、鞋类、皮革制品、家具、
玩具、箱包等轻工业品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其占比达到33%以上。包含机电和
高新技术产品的HSl5.HSl8类产品所占比重高达52.25%。进一步考察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所占比重,其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共上升了将近14个百分点,由不足15%
上升到28.6%①。表4.3是世界银行给出的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
比重的一个比较。我国在2000年时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已占制成品出口额的18.58%,
稍低于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9.37%,到2001年该比重为20.57%,超过了
加拿大和德国的水平。到2004年,我国该指标已经上升到29.81%,远远高于高收入
国家平均水平,比以色列的18.82%高将近11个百分点,比日本的23.68%高6个多
百分点,比加拿大更是高出十六个百分点,仅比美国低了不足3个百分点。对此美
国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曾经感叹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人
均收入高于中国三倍国家的出口结构水平②。‘j
表4.2 2006年1月份我国出口商品HS分类下结构表
HS分类比重(%) 小计
HS01活动物;动物产品O.96
HS02植物产品1.20
初级产品6.7
HS03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0.03
HS04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1.55
HS05矿产品1.96
HS06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4.1l
HS07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3.26
HS08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76
HS09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1.1l
劳动密集HSl0纤维素浆;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0.64
型轻T、II, 33.15
产品HSl l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4.99
HSl2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3.53
HSl3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1.66
HS20杂项制品6.20
HSl5贱金属及其制品7.63
资本技术密HSl6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40.93
集型产品HSl7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3.97 56.25
HSl8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3.72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月报》整理。
①以上数据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
②丹尼·罗德里克:让开放发挥作用:新的全球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l}{版社2000年
4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十汇率/fi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表4.3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的国际比较(%)
国家和地区2000 200I 2002 2003 2004
世界23.19 22.17 21.49 21.14 19.57
高收入国家24.64 23.61 22.75 21.92 20.07
中等收入国家19-37 18.55 18.65 20.24 19.60
低收入国家4.52 4.50 3.85 4.25
中国① 18.58 20.57 23.31 27.10 29.8l
印度5.Ol 5.39 4.76 4.75 4.88
印度尼两亚16.16 13.96 16.38 14.46 16.13
以色列25.09 24.51 19.74 18.10 18.82
日本28.35 26.25 24.48 24.06 23.68
韩国34.82 29.55 31.30 32,15 32.76
马来西亚59.53 58.09 58.17 58.89 55.36
菲律宾72.58 71.86 74.14 73.60 63.85
新加坡62.56 60.66 60.32 58.75 58.93
加拿大18.60 16.57 14.3l 14.04 13。58
墨西哥22.40 22.00 21.38 21.34 21.20
美国35.29 34.26 33.46 32.62 32.29
法国23.75 22.7l 20.76 19.07 19.15
德国17.98 17.69 16.81 16.28 17.22
荷兰35.45 32.34 27。66 30.89 29。13
俄罗斯联邦13.53 14.32 13.34 18.86 9.09
英国30.02 31.02 29.63 24.34 24.13
澳大利亚15.22 15.45 16.45 13.77 13.65
资料来源:山=界银行数据库。注:①世界银行统汁数据。
2、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别特征较为明显。我国提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多年,
但是我国出口市场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美国一直是我国最大
的出口市场,其次是欧盟、日本、香港,再者是东盟和韩国。表4.4显示2005年7
月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别结构,其问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占总出口的21.73%和
18.50%,对日本出口占10.53%,对韩国出口有4.34%。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占我国总出口额的55%以上。另外,从出口商行业来看,我国出口到欧美的主要是
纺织品、服装玩具以及一般机械电子产品,其中,HS20杂项制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的一个集中代表,我国出口到美国40.74%,到欧盟23.30%,二者相加高达64%:相
对应的是,其出口到同本得占比6.47%,到韩国占比1.17%,二者相加只有7.6%。
而我国出口到日韩主要产品集中在HS01--HS05这些原材料和矿产品上,其比重远
远高于对欧美出口的比重。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表4.4 2005年7月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别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月报》整理。
二、出口产品结构得以优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之所以能够形成级别如此高的对外贸易结构,和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以
及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是分不开的。
1、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解释
传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其核心在于世界各国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禀
赋,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换句话说,各国将参与生产和出口那些成本
相对较低的产品。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0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
显示,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2%,在15.64岁的成人人
口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72%,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
雇员月平均工资不到1000元人民币,大约是美国的二十四分之一。由于劳动力资源
丰富和劳动力成本很低,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我国抓住了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机遇。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出现了三次由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产业转移。即:80年代的轻纺产品、90年代的机电产
品和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国抓住了这三次历史机遇,通过各种政策吸引发达
4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国家和地区到我国进行设厂或者实行跨国外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快速增长,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603亿美元,是1983年的66倍。三次成
功的国际产业转移使得我国外贸结构实现了的四次重大跨越。
三、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的重要性
我国出口结构的提升与外商投资之间关系密切。表4.5显示1981_2007年间我
国出口主体结构的变化。1981年我国对外贸易几乎完全由国有企业垄断,到1990年
外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已经超过12%,此后一路快速增长。2000年外资企业超过国
有企业,成为出口第一大主体,到2001年外资出口比重已经超过50%,此后继续上
升,2005年高达58.3%。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加
工贸易①。如2005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5778.7亿美元,占同期贸易总额的
83.7%。自1978年广东承接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就不断发展壮
大。加工贸易出口在2005年达到4165亿美元,比1979年的2.35亿美元增至增长了
1771倍。其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多年来稳定在55%左右(如表4.6)。
表4.5 1981--2007年间我国出口主体结构
金额(亿美元) 增K率(%) 比重(%)
年份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其他
198l 219.6 0.3 99.8 0.5 O.1
1985 270.4 3 4.2 53.4 98.9 1.1 0.0
1990 541.4 78.1 14 58.7 87.2 12.6 0.2
1995 992.6 468.8 17.1 35.1 66.7 31.5 1.8
1996 860.6 615.1 .13.3 31.2 50.7 40.7 2.3
1997 1026.9 749 19.3 21.8 56.2 4l 2.8
1998 967.9 809.6 .5.7 8.1 52.7 44.1 3.2
1999 984.9 886.3 1.8 9.5 50.5 45.55 4.0
2000 1164.5 1194.4 18.2 34.8 46.7 47.9 5.4
2001 1132.3 1332.4 .2.8 11.6 42.5 50.1 7.4
2002 1228.6 1699.4 8.5 27.6 37.7 52.2 lO.1
2003 1380.3 2403.4 12.4 41.4 31.5 54.8 13.7
2004 1535。9 3386。l ll。4 40,9 25.9 57.1 17.O
2005 1688.1 4442.1 9.9 31.2 22.2 58-3 19.5
2006 1913.5 5638.4 13.4 26.9 19.7 58.2 22.1
2007 2248.1 6955.2 17.5 23.4 18.5 57.1 24.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嗍站
①改革开放之初,恰逢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为了避免由于过度借贷和持续贸易赤字导致国际支付危机,我
国政府要求外国投资者保证重要的外汇投资项目做到外汇自求平衡,即FDI必须是iIju导向的。
50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小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表4.6 1981--2007年间我国出口方式结构
金额(亿美元) 增K率(%) 比重(%)
年份
一般贸易加』=贸易一般贸易加上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1981 208 11.3l 94.50 5.14
1985 237.3 33.16 2.45 13.21 86.76 12.12
1990 354,6 254.2 12.39 28.48 57.1l 40.94
1995 713.7 737 15.94 29.34 47.97 49.53
1996 628.4 843.3 11.95 14.42 41.60 55.83
1997 779.74 996.02 24.08 18.1l 42.66 54.49
1998 742.35 1044.54 4.80 4.87 40.40 56.86
1999 791.35 1108.82 6.60 6.15 40.60 56.88
2000 1051.8l 1376.52 32.9l 24.14 42.2l 55.24
2001 lll8.8l 1474.34 6-37 7.10 42.05 55.4l
2002 1361.87 1799.27 21.72 22.04 41.83 55.26
2003 1820.34 2418.49 33.66 34.42 41.54 55.19
2004 2436.06 3279.7 33.82 35.6l 41.06 55.28
2005 3150.9 4164.8 29.34 26.99 41.35 54.66
2006 4163.2 5103.8 32.12 22.54 42.96 52.67
2007 5385.8 6176.6 29.37 21.02 44.22 50.71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网站。
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年我国高
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85.5%,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出口达到1445.9
亿美元,所占比重提高到87.3%,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出口增加到1920亿
美元,占企业高新技术出口总额的88%;在高新技术产品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
术产品的出口占到93%以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信息技术产业100强企业中90%在华
建立企业,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
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整机生产为主体、电子元器件为基础、配套齐全、规模庞大的电
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体系。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我国的计算机主板、光盘驱动器,
显示器、程控交换机等产量居世界前列,电话机、彩电、视盘机、扬声器等产品已
居世界第一。
与外资高新技术高额出口相伴的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快速由逆差转变为顺差,
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出口逆差为198亿美元,2001年逆差下降到177亿美元,2003
年进一步下降到90.2亿美元,到2004年就出现了逆转,高新技术产品首次实现顺
差,2005年顺差迅速提高到20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实现顺差340亿美元,
是高新技术产品全部顺差的1.7倍。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的主要来源
地,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主要来自东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5l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我国从东盟、韩国和台湾香港进口的高技术产品比从美日欧的还多。2004年和2005
年东盟一直都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第一伙伴国。相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
要出口到技术水平高的美国、中国香港和欧盟。2005年,我国对上述三国和地区的
出口额合计占我国高新技术出口总额的70.2%。这些都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
口,主要是依靠外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主要依靠吸纳国际信息产业的转移。
第三节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为了在竞争过程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竞争优
势,使其具备向市场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中所具有的独特而持久的能力。美国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长期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力问题。他的竞争三
部曲发表后,特别是他的《国家竞争优势》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乃至国家竞
争优势的探讨。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将自己得竞争优势建立在两个不同层次上,低
层次竞争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通常可以通过特殊的资源优势,如较低的劳
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其他竞争者使用较低的成本也能取得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
发展规模经济等方式得到,但是低层次竞争优势存在两个问题:(1)代表较低的生
产率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率有限;(2)容易被竞争者模仿不可能在长期中保持下去。
为此波特提出企业应该创造高层次的竞争优势——通过对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
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来创造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性产品上,从而得到持久
的竞争优势。按照波特对竞争优势的划分来研究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如果用产
品的价格代表低层次竞争优势,而用产品的附加值代表高层次竞争优势的话,或者
把前者称为价格竞争力,而后者称为非价格竞争力的话,下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我国出口商品现在只具备了价格竞争力,而不具备高非价格竞争力。
一、我国出口商品具备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价廉”著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出口鞋
达58.8亿双,出口值为146.8亿美元,平均每双鞋的单价只有2.5美元,是西班牙
鞋均价13美元的1/5,是意大利30美元的1/12,低于韩国、巴西,甚至低于越南。
2000年共出口手表8.9亿块,创汇9亿美元,平均每块手表约l美元。日用陶瓷平均
每件出口为0.2美元,仅为英国、日本的1/7。化纤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不到1个
美元,一双袜子只值2l美分,领带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2001年中国对欧
盟出口打火机6亿只,占欧盟进口量的1/4,总价值为6000万美元,平均单价为0.1
52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美元左右,而国外一只名牌打火机的售价高达几十甚至几百美元。2001年日本对中
国大葱制造了一场贸易摩擦,主要就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葱价格远远低于日本葱农
的价格。日本葱农的葱,从地罩拔出来再装上车一吨380美元,一般市场上卖价为
420美元,而中国的葱在日本市场上只有340美元。∞
我国出口商品的低廉价格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低廉,具体来说:
l、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左右。
1996年"-'2005年10年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9.15%,不足同期企业利润增
幅28.62%的1/3,农民工工资增长更慢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市场化程度低,
没有真正形成“要素价格”,以至于被各地政府竞相作为重要优惠条件出让给外资。
我国是个人均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是各种资源的价格与其他国家相比更低。我国石
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资源税税率仅为1%,铁、铝土矿为2%,地热为3%,金矿为4%,
而国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补偿的标准一般为10%'---'16%。2005年年底,国际市
场原油价格达到每吨420美元时,俄罗斯从中收取180多美元,约占油价的42%;美
国从中收取134美元,约占油价的32%;而我国仅收取4美元,不到油价的1%。
2、没有承担必要的社会保障成本。我国很多企业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
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狭窄,有的企业被称为是“血汗工厂”,工人待遇低。特别是农
民工,从事的工作普遍具有“重、脏、苦、累、险"的特征,工作时间偏长,社会
保障欠缺。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1/3,没有办理任何社
会保险和不知道社会保险为何物占的75酽。
3、内部成本外部化。由于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很多污染型企业产品成本中
并没有污染治理费用,依靠牺牲环境使其内部成本外部化。使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
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1/2
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二、我国出口商品非价格竞争力不足
从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程度已经相当高,
然而出口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却与之并不相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品附加
值(Value Added)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管理学和会计学领域,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
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
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
①本部分所引用数字据来自于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2006年第四季度。
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2006年第四季度。
5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Iti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美国营销顾问专家拉卡、雷曼和管理学家杜拉克都曾对附
加值给出定义①,他们都认同商品附加值等于商品价值减去非附加价值,如原材料费、
动力费、消耗品费后的新增部分,包含工资、税利和利息三项。杜拉克明确地将服
务等无形产品引入到附加值的定义之中,也就是说附加值既可以通过生产活动创造,
还可以在流通领域内创造。并且产品链条越长,商品附加值越高。同时,杜拉克强
调企业创造的附加值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同时附加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的
盈亏状况。一般来说,附加值越高意味着产品价格中包含的工资、税利和利息越高,
这说明产品的生产中投入的人力资本、资金和技术越多,商品利润率也越高。这与
波特所言“通过对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获得高层次竞争优势
相符,因此,可以用附加值的高低来代表高层竞争优势的强弱。分类分析我国出口
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品低端环节的加工贸易决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国
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主要是依靠吸纳国际信息产业的转移,通过外资企业的
加工贸易形成的。但是外商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环节,产品
的营销渠道和研发都掌握在外资手中,我国既不是这些产品的研发中心,也不是利
润中心,只不过是产品组装基地。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从日本、韩国、中国
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口。这些国家和地区虽然其技术水平无法全面达到国际
公认的科技发达的美欧各国的水平,但是具备了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的能
力。我国企业主要对产品进行组装和贴牌。这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内企业虽然
称为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其实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年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的英特
尔成都公司,虽然我们称为高科技企业,其实只是封装测试厂,属于劳动密集型。
总之,我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是“世界工厂”。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在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而不是“中国自己制造” (Made BY China)。不仅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有此尴尬,即使是劳动密集产品的生产,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也缺
乏自有品牌,主要依靠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贴牌’’生产,附加值很低。
在营销管理学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微笑曲线”,它认为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
个环节,其附加值大小是不同的。如下图4.1所示,在产品价值链的两端,上游的
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下游的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都能带来较高的
附加值,而在产品价值链的中间——产品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因为其技术含量低,
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代替,所以利润空间非常小,是整个价值链
条中附加价值最小的部分。Feenstra(1998)通过芭比娃娃的例子对产品全球价值
①莫涛.《汇率变动、产品附加值和内涵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54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链的分布做了说明。芭比娃娃的模型是美国的母公司Mettel设计,在中国或者印尼
这些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生产,美国生产单位又负责对芭比娃娃的着色与打扮。
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售价为10美元,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占35美分,中国
的布料成本约为65美分。通过香港地区转口贸易,一个芭比娃娃在香港的离岸价格
为2美元,即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运输成本、仓储费、香港出口商的一般管理费用
和利润和大约是1美元。在美国,Mettel公司在每个芭比娃娃上赚1美元利润,其
余的7美元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进口、运输、配色、库存和营销环节。1995年Mettel
公司凭借全球化的生产活动,在每秒钟可以生产2个芭比娃娃,全年销售额达14亿
美元。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罗技公司在中国苏州生产的旺达无线鼠标,
在美国的零售价为40美元,其中罗技公司拿走8美元,批发商和零售商拿走15美
元,原料供应商拿走14美元,中国只能赚取3美元,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收入总
额远远高于苏州4000名中国工人的收入总额。
外资出口企业产品在中国附加值低也可以通过比较外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各行业的增值率来进行说明(表4.7)。2005年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值率为25.63%,
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值率低了6.82个百分点。其中三资企业中纺织服装和皮革
等制造业的增值率高于全国水平,而通讯设备类工业增值率仅为20.06,不仅低于国
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21.31%,而且也低于三资企业全
国平均值5.57%,在三资企业各行业中排名居倒数第三,仅略高于废弃资源和废旧材
料回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附加价值


图4.1 “微笑曲线弦示意图
上游
55
下游业务工序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表4.7 2005年三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国及若干行业增值率
国有及国有控股
行业(1) 三资企业(2) (4)=(3)一(2)
企业(3)
全国总计25.63 32.45 6.82
纺织业26.12 26.37 0.2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39 30.69 1.3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7.63 29.63 2.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77 25.85 0.0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20.06 21.3l 1.2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23.58 32.69 9.1l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2、较低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国有企业出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也不
高。表4.6的数据还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都大幅低于全部国有行业增值率32.45%。事实上,在国内企业
出口这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时,其附加值是不容乐观的。首先,我国高端人力
资本短缺。2002年每百万人中的工程师数量,中国为633人、阿根廷为715人、韩
国2979人、日本5085人,德国3222人、美国为4526人①。在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国
家中工程师人数相对比例最低的就是中国。同时,中国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效率不
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在2006年13万件发明专利中,有一半来自国
外跨国公司。其次,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不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见表4.8),我
国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过于低,2004年该比例为1.23%,而发达国家比重超过我
国两倍据,日本更是高达3.15%。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我国28567家大中型
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仅占23.7%,有科技活动的仅占38.7%。与技术发达国家企业私
人进行研发不同,我国的技术创新是有政府来推动的,不可避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
忽略市场等问题。总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低,
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
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千分之三,仅有
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O.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我国是家用电器
生产大国,但是,许多产品的专利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比如,我国是DVD生
产大国,年产6000多万台,出口80%,但该产品涉及的200多项专利技术,其核心
①数据来源:杨明.《中国研究生教育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8期。
56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fi完全传递成冈分析
技术是由两大集团6C(日本东芝、JVC、夏普、美国时代华纳、韩国三星、荷兰菲
利普)和3C(SONY、松下、三洋)联合研究并掌握,我国只有20多项,出口一台
要向外国公司交3"-5美元专利费。而目前这一产品的售价已经低于40美元,彩电、
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也不同程序地存在类似问题。格兰仕是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
生产商,但是关键部件磁控管仍然依赖进口。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调生产基
地,但是高性能柜机仍要采用美国谷轮公司的涡旋压缩机,而变频空调统统要依赖
日本技术。表4.9显示了近几年来我国主要机械产品的净出口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
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低档机械产品已经有净进口转变为进出口,甚至一些积
压严重,然而机械基础产品和高档机械产品以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却还需要大量依
赖进口。
表4.8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国际比较(%)
国家和地区1996 2000 2004
世界2.02 2.16 2.29
高收入国家2.29 2.46 2.46
中等收入国家0.58 0.7 0.85
低收入国家0.62 0.73
中国0.6 1 1.23
日本2.78 2.99 3.15
美国2.55 2.74 2.68
法国2.3 2.18 2.16
德国2.25 2.49 2.49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3、劳动密集型行业特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出口的劳动密集产品附加值不高。劳动
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技行业相比,不仅在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非熟练劳动力
的投入比重相对高,而且术含量低、产品链条短,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对非熟练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
烈,这都决定了其附加值较低。如果借用上面的微笑曲线表示的话,劳动密集型行
业的微笑曲线位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曲线下面,而且更为平坦。(如图4.2)。
5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表4.9 2003年.2007年我国主要机械设备净出口额单位:十亿美元
、电讯及
弋办公室
通用_丁
其他运
动力发特种工
金工电力
全部机
及其自
声音收
陆路
业接卸动机械业械及运
动资料
录及重
车辆输没备机械机械
年纷\ 处理机
播器具及设备及设备用机械输设备
、. 及设备
2003 38.3 25.5 .O.4 —3.0 .2.1 .3.6 .17.O .5.4 .37.5 .5.1
2004 57.6 43.9 3.5 .2.8 .2.3 _4.5 —20.6 —7.6 .50.9 16.2
2005 74.9 65.5 9.5 1.5 一1.6 .3.9 .14.0 .8.O 一62.2 61.8
2006 93.8 88。l 10.5 6。1 .2.6 .2.3 .13.2 —8.3 .73.1 99.0
2007:l一8 62.1 74.5 11.2 12.1 0.4 一O.7 .9.8 _4.5 .50.7 94.7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2007)
4、缺少世界知名品牌的共性决定了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经过20多年的
努力,我国不仅拥有了海尔、联想、长虹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同时一些
传统的“老字号”也开始走出国门。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的发
展还很薄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
标的不到20%,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据测算,美国品牌
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当今国际市场上,名牌
所占比例虽不过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如计
算机软件)超过90%。而我国出口企业500强中,34个名牌出口企业的出口额仅占
6%,广东省自由品牌率仅为3.4%,浙江、上海也未超过lO%。农产品出口基本上没
附加值
图4.2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行业附加值比较
集型行业
型行业
业务工序
第网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有叫得响的品牌,多数纺织企业出口以贴牌生产为主,日用消费品生产一流产品,
却没有一流品牌。2003年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只有海尔一
个品牌入选。
樊纲按照“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是高收入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赋值原理,对
我国贸易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了如下结果:与美国、日本出口相
对高技术产品,进口相对低技术产品不同,中国出口相对低技术产品,进口相对高
技术产品,其数据如表4.10所示。
表4.10中国与此日本的出口与进口的技术高度指数
1995年出口1995年进口国2003年出口2003年进口
中国0.37 O.53 0.45 O.58
日本O.66 0.46 O.69 0.49
资料来源:樊纲,关忐雄,姚枝中,2006
由表4.10数据可知,2003年我国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数为0.58,也就是说我国进
口的高技术的“高度”还没有达到日本出口的技术“高度”,2003年日本出口产品的
技术高度指数O.69。2003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指数为0.45,我国出口的低技术的“高
度”也没有达到日本进口低技术产品的“高度",2003年日本进口产品的技术高度指
数0.49。
第四节我国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分析
一、我国国内产能持续快速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为910.9亿元,到2000年为32917.73亿元,增加了30多倍,2001年至今,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图4.3)。制造业的投资速度更是持续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表4.1 l给出了若干制造行的2004--2006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对比可以发现,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速最高可达60%,甚至70%,其他行业也
都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十几、二十几甚至三十几个百分点。
5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图4.3 2002.2-2007.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g 墓2 簧落2 g 兽2 g 零窑2 蓦2 髻兽2 髻兽2
蚕囊蚕笺塞蛋蓦蚕蓥薹簧蔓善凳簧萋董蒌妻重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4.1l若干制造业2004—2006年的投资增长速度(%)
2004 2005 2006
全国同定资产投资率27.6 27.2 24.5
制造业36.3 38.4 25.9
其中:电子设备32.7 18.2 38.7
仪表及办公用设备33.5 23.2 41.4
皮革、毛皮制晶监24.5 70.8 45。8
家具制造43 80.1 4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1.1 47.3 42.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4.2 44.9 45.6
金属制品业58.2 77.3 76
纺织业24.1 38 21.1
塑料制晶业29.1 42.1 48.2
木材加上及木制品业55 58.2 45.7
资料来源:全国同定资产投资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制造业及各行业资料来自银河证券(2007)。
经过多年的投资高速增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快速提高。以钢铁产业为例,
1996年我国钢铁产能和美国相当,只有1亿吨,而到2002年就迅速提高到2亿吨,
到2006年则达到4亿吨,相当于美、俄、殂、印度钢铁产量的总和,在世界排名第
一。表4.12显示了我国几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钢、
煤、水泥、化肥、棉布和电视机产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国还是纺织服装
等轻工消费品的世界制造大国。2003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2007吨,占世界的i/3左
右,在世界纺织行业居于龙头老大的地位。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
把中国称为“世界的工厂",理由就是中国制造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
摩托车等产品均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第一位,其中世界彩电约有四成在中国生产,复
印机约六成在中国生产。
∞粥∞如尥地O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表4.12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项目1978 1980 1985 1990 2000 2002 2003 2004
钢5 5 4 4 1 l l l
煤3 3 2 1 1 1 1 1
原油8 6 6 5 5 5 5 6
发电量7 6 5 4 2 2 2 2
水泥4 4 l l 1 1 l 1
化肥3 3 3 3 1 l 1 1
化学纤维7 5 4 2 2
棉布l l 1 l 2 1 1 1
糖8 10 6 6 4 3
电视机8 5 3 1 1 1 l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二、我国国内消费增长长期乏力
与国内固定资产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见
表4.13)。1998年,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为3159元,到2005年消费水平也只增加到
543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年到2005年居民消费水平比上年最高增加8.6%,
最低增加5.9%。2003.2005年均增长7.2%,比同期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几乎少了二十
个百分点。
表4.13 1998-2005年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元)
按当年价格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
1998 3159 5.23 5.9
1999 3346 5.92 8.3
2000 3632 8.55 8.6
2001 3869 6.53 5.7
2002 4106 6.13 6.5
2003 4411 7.43 6.5
2004 4925 11.65 7.4
2005 5439 10.44 7.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i|;版社,1999.2006年
三、产品销售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大
产能的持续扩张和国内消费的不足,使得我国市场供求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
中期以来发生重大变化,不少产品出现供给过剩的局面。根据商务部发布的((600种
6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市场上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
求的商品有428种,占71.3%,这些商品势必会有一部分转向国际市场找出路。比如,
2002年我国DVD产量为8700万台,国内消费仅1400万台左右,出口依存度高达
84%;家用计算机、皮革服装的出口依存度都高达80%(见表4.14)。2003年,我国
各类服装产量251亿件,出口177亿件,出口依存度可供世界其他国家每人消费3
件有余:鞋类出口50.2亿双,可供世界其他国家每人消费1双。另一方面国内生产
能力迅速上升使部分产品由进口转为国内采购,大量的进口替代使“电信和声音录
制设备"和“办公机械和计算机’’,成为继纺织品与服装后的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
的第二及第三大驱动力(表4.9)。
表4.14 2002年我国部分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商品名称单位产量出口量进口量出口/产量(%)
棉布亿米125.5 55.9 16.3 44.5
化纤布亿米62.6 74.2 32.1 118.5
生丝吨94665.5 13118 471.4 13.9
衬衫万件69648.5 12223 189.6 17.5
皮鞋万双181646.9 103739.4 236.5 57.1
皮革服装万件8653.9 6912.8 6.3 79.9
塑料制品万吨1650.5 548.3 35.4 33.2
铝精矿万吨6.8 3.5 2 51.5
锡吨100047.2 41220 1012.4 41.2
白银吨3962.8 2965.4 538.2 74.8
彩色电视机万台7089 3267 97 46.1
电冰箱万台2208 1039 1 47.1
空调器万台4812 2003 14 41.6
照相机万台11000 6121 1396 55.6
DVD 万台8700 7270 57.4 83.6
摩托车万辆1429 896 0.1 62.7
家用计算机万台3084 2514 72 81.5
资料来源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315—316
图4.4显示的是2006年制造业若干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其中,电子设备行业的
出口依存度最高,达到65.3%,其次是仪器仪表及办公用设备行业达50%,皮革毛皮
制品、家具、服装鞋帽等这些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依存度在40%以上。
62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小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图4.4 2006年制造业若干行业的出口依存度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2007
四、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的宏观分析
上面所分析的某产品或某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指的是该产品或者该行业出口量占
其总产量的比中。在宏观研究中常用的出口依存度的概念是与之不同的,它是指出
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另一个概念是进口依存度,它是指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
出口依存度和进口来依存度之和,也就是一国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重,称为贸易依存度,它是宏观经济中研究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程度和
依赖程度时常用的指标。这个指标存在诸多问题,如其分子进出口总额是一个交易
额,而分母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增加值,对比性有限;再如,各个国家的国内生产
总值结构成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比例相差较大,不考虑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而直接对
两个国家贸易依存度进行比较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服务业的可贸易程度低,一个
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越高,商品的贸易依存度就越低。所以外贸“依存’’最多只能
说明一国经济与外界的相互联系,并不说明国民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比如,
我们知道,日本经济对外需依赖性很大,其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采取“外贸主导型"发展模式,通过全力发展出口产业,抢占海外市场,获取规模
经济效益等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即所谓的“贸易立国"。然而日本的外贸依
63
^B币汇率变动对我网m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差rn4f≈±#m目☆ⅪA
存度长期保持在20%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3年H本的出丌依存度为
11 8%,进口依存度为lo 2%,贸易依存度22%。同期,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美
幽,这_三个指标分别为9 6%、14 1%、23 7%。虽然两困经济增长方式不同,忸贸易
依存度相差不大。
虽然贸易依存指标存在较多问题,也不能随便进行嗣际比较,但足通过考察一
个贸易依存度指标的变化还是能反殃国出u在GDP中的地位的变化。罔4.5是1998
年—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依存度,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贸易依存度有个快速增长,
1998年进出口依存度为3l 8%,经过一路卜升后.到2005年至63 9%,增长了3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从18%增加到34 2%,进n从13 8%增加到29 7%。
图4.5 1998.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依存度(%)
1998 190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a
资料来潭;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计算
+进Ⅲ
进口
另一个可以考察外需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指标是净出口在嗣内牛产总值中
的比重。表4 15是我固C,DP构成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由于
我目的居民消费占比只有37 9,远较世界平均水平62%要低,更低于美国的70 9%
的水平,净出口比重达到5 5%的高水平,比美国该指标高了10个百分点。需要注意
的是,我国的投资率为42 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还要多,它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仅限于短期,因为投资形成后就不冉是需求,而变成供给了。国内供给过剩
的结果将使本国经济更加依赖国外市场。
第四章人民币}L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表4.15我国GDP构成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世界① 62.O 17.2 20.7 O.01
发达国家① 62.5 17.9 19.9 一O.4
发展中国家② 58.9 13.3 26.O 1.7
中国37.9 13.9 42.6 5.5
美国① 70.9 15.6 18.0 —4.5
日本56.8 17.7 23.9 1.6
注:发达国家均指高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指中低收入国家
①为2003年数据,@2004年数据。其余为2005年数据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世界银行数据库
第五节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势力分析
一、我国出口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
正如上文所分析,随着我国产能的不断扩张和消费需求的不足,很多产品需要
到海外寻找市场,在当地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如2001年,我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
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有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窗式空
调占34%。到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已经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特别是当
美国取消配额后,2002年对美出口数量激增6倍。2003年,我国对日纺织品出口175
亿美元,占日本市场份额的73%,居第一;对欧盟纺织品出口139亿美元,占欧盟
市场18%,居第一:对美纺织品出口142亿美元,占美国市场的17%,虽比2002年
占比19.6%的比重略有下降,但是仍高居第一。按照外方的统计口径,中国的市场
占有率就更高了。200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的数量占全部纺织服装进口的
表4.16 中国纺织服装品出口在世界及三大市场上的占有率
2002年2003年
国家和地区金额市场份额金额市场份额
(亿美元) (%) (亿美元) (%)
日本155 71 176 73
欧盟108 16 139 18
美国109 19.6 142 17
世界618 18 788 19.9
资料来源:WTO统计,中国海关统计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f|J LJ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25%,价值占17.6%,日本数量占68.3%、价值占74.2%①。中国纺织服装品出口在世
界及三大市场上的占有率见表4.16。
二、我国出口行业在目的地国市场上集中度低
1、我国出口企业规模小。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小而散,能在全球领先的制造
企业太少。美国《财富》杂志评出最新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内
地公司22家,仅宝钢集团、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三家是纯制造业。从贸易企业来看,
我国家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是最大的冰箱、洗衣机厂商的年生产规
模才200万台左右,而飞利浦公司的全球洗衣机产量1999年就达到了740万台,其
在美国的一家自动洗衣机生产厂一年的产量就是300万台。在关键零部件方面,中
国最大的压缩机厂生产规模仅有250万台,而恩布拉科集团的年生产能力高达2300
万台。
2、我国出口企业数量多。随着我国的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中小
企业拥有外贸经营权,其份额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许多大宗出口产品,如服装、手
工艺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等,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也
是中小企业。我国3万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前2500家平均出口额2660万美元,其
他2.5万家平均出口额仅有104万美元。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但是海关
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实力弱小:在中国上千家汽车出口厂商中,年出口量在
lO辆以下的有600家,占60%强;160家厂商年出口汽车仅一辆,比例超过15%。
可以用来对比的是,2006年,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等五大集团共销售汽
车471.58万辆,占销售总量的65.34%,这其中,合资公司生产的车辆又占了绝大部
分。但是合资公司对国内汽车出口数量的贡献还不到10%,十几家汽车合资公司中
只有广州本田设立了一个出口基地@。在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
家企业中,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1%,前10位的则全部为经营机电和高新
技术产品的企业,并且以外商投资企业主,其占比为62.5%,国有企业占28.5%,其
它企业占9%。
市场集中度是描述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的相对规模指标。企业小而散的
结果是中国外贸业的市场集中度低。表4.17显示了我国出口额最大的lO家外贸经营
企业的出口之和占总出口的比重的变化,也就是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
①数据来源: 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参见《财经》,《汽车出口“贫困”在何处》2007年第7期。
66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出,我国出口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由1992年的22.7%猛降到1998年的6.58%,之后一
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到2005年还不足8%。
表4.17我国出口额最大的10家外贸经营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年份1992 1994 1998 199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
市场集中度22.77 12.25 6.58 5.49 5.5l 6.17 6.05 7.14 7.40 7.94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及《中国商务年鉴》经计算得到。
三、出口企业市场势力不足
理论研究表明有外贸经营权的厂商数量越多,整个行业的出口就越多,但会减
少每个厂商的出口,降低出口价格和每个厂商的出口利润,从而降低一国的福利
(Church,2000)。这其间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就是出口厂商之间的竞争。与非出口部
门的竞争不同,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关系更为复杂,要同时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
竞争压力:一是同一行业的出口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的同行
业企业进行市场份额的竞争。这是外向型竞争,其竞争结果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二
是国内该行业出口企业彼此之间的出口份额竞争,即出口竞争。这是内向型竞争,
其竞争结果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份额决定了
研究企业之间的内向型竞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竞争需要有健全的约束协调机制作保障。从市场竞争关系来考察,市场
集中度过低不利于竞争秩序的有效建立和规范。在传统体制下,对市场、价格、数
量的协调和出口商行为的约束主要靠政府,在国外主要由企业自发组成、自愿参加
的行业协会或者商会这样的中介组织来承担。而目前我国这类中介组织存在组织不
健全、定位不准确、功能残缺等问题,对市场和厂商行为的约束协调功能极其微弱,
出口商之间几乎处于自发竞争状态。非价格竞争力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生
产厂家为了挤占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取低价竞销的策略,恶性竞争事件不断
见诸报端。这就使得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商丧失了应有的市场势力,无法根据利
润最大化原则来决定产品的定价,数量巨大的出口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
而且频繁地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6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第六节简要结论
本章首先研究了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三种定价策略,认为是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出口商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以及出口厂商在东道国的市场势力等因素决定了出口商
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进而影响汇率传递度。并据此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以及出口厂商在东道国的市场势力,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出口行业的汇率传递程度不会存在明显差异,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
非价格竞争力都不强。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我国出口商品具备了较强
的价格竞争力,但是劳动力比较优势也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只能处于产品
价值链低端环节,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仅是其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力加工组装环节,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其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大,这点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的表现
最为明显。而我国民营出口企业又主要从事劳动密集产品的生产,低门槛和竞争激
烈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也不可能把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传递到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上。同时,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
核心技术,对产品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也没有得到我国出口企业的足够重视,这些因
素都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力不足,出口商不可能把汇率变动
完全传递出去。
其次,我国国内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和消费增长长期乏力使得一部分过剩产品不
得不转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产品销售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大。为了保持其在出口国
的市场份额,出口商不得不吸收本币升值的影响,维持其产品在出口目的地国价格
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对汇率的传递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出口份额越大的国家,出口商传递汇率的程度越小,反之,随着出口市场重要性的
下降,汇率的传递弹性就会上升。譬如,为了保持美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上份额
的稳定,我国出口商会尽可能压低人民币升值期间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美元价格的涨
幅。而对于韩国而言,出口商对汇率的传递就比对美国的传递度大。这也许就是上
章实证研究中得出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到不同国家的产品价格的影响不相同
的主要原因。
最后,本文认为,虽然我国出口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但是在目标国市
场上集中度太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之类的约束和协调机制,大量小而散的出口企
第网章人民币汇率小完全传递成因分析
业在出口市场恶性竞争,低价竟销的结果是丧失了产品的定价权。在我国对韩日出
口的产品中,原料与矿产品的比重较大,这类产品属于资源类产品,其中一部分还
属于我国垄断性资源,理论上看,我国出口方调整产品外币价格的能力应该比较强,
但是实证研究却发现其汇率的传递弹性同样也很小,这与国内出口企业没有形成价
格联盟,彼此恶性竞争,竞相降价,造成肥水外流有关有着密切的关系,像稀土、
钨矿出口就是这种情况。
总之,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还不具备高层次的竞争优势,
从而出口企业对其产品定价权较小。在面对本币升值的条件下,出口商不大可能将
汇率风险转嫁给进口商,从而承担了大部分风险,汇率传递程度较小。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出口企业如何来吸收和消化汇率
风险,他们的应对策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上一章的分析充分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转嫁汇率风险
的能力尚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降低出口品本币价格,减少外币价格
上升的幅度来保持出口价格竞争力。一般而言,本币出口价格的降低可以通过两个
途径直接来实现:其一降低生产成本,包括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工资成本,前者可以
通过增加海外原材料采购,后者包括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减少;其二减少一定的
出口利润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如选择强势计
价货币,使用金融避险工具等方法。本章主要研究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
所采取的各种主要策略及其利弊,结构如下:第一节分析出口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
措施——增加原材料进口以及影响;第二节考察工资成本的减少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第三节主要分析出口企业利润率的降低;第四节是企业采取的金融手段;第五节是
总结。
第一节增加进口原材料比重途径分析
一、原材料采购地改变对出口成本变动的影响
一般而言,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可以在国内市场上采购,也可以从国际市场
上采购。从哪里采购,以及采购多少,与一国货币汇率水平以及汇率的变化有着密
切联系。当一国汇率明显被低估时,国际市场上相同原材料价格会高于国内水平,
企业倾向于在国内采购。当一国货币处于升值通道时,国外原材料价格相对降低,
企业就会增加从国外的购买,进而单位产出成本下降。
下面的模型显示了某个出口企业在本币升值期间通过改变原材料采购地,增加
国外采购,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我们假设在汇率升值前,出口企业的进口投入比
例为0,即企业全部生产投入完全由经济体内部提供,这些投入品成本用本币计价,
劳动力160本币单位,原材料300本币单位,其他成本40本币单位,共计500本币
单位。由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以外币价格来衡量,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
要用外币计价成本来衡量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并以此决定其在全球的生产布局,
因此,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也考虑产品的外币计价成本,简称外币成本。本例中,
70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在l本币单位=2外币单位的汇率水平上,外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为1000
外币单位。
当汇率由l本币单位=2外币变为1本币-2.2外币,即本币升值10%时,如果企
业保持原有的成本结构,并且原材料采购地不变,仍在国内采购,那么随着本币10%
的升值,该企业以本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生产成本保持不变,但是若以外币衡量,单
位产出成本则从1000外币单位上升至1100外币单位,升幅达10%。(见表5.1)
表S.1本币升值后原材料全部在国内采购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变动
本币升值前本币升值10%
1本币=2外币1本币=2.2外币
本币计外币计本币计外币计
劳动力160 320 160 352
原材料300 600 300 660
其他成本40 80 40 88
总成本500 1000 500 l100
变动率0% lO%
汇率升值后,如果出口企业从经济体外部取得部分生产投入,比如,将原来国
内采购的300个本币单位的原材料中的180个本币单位白海外购入,其在本币升值
前以外币计价为360单位,假设本币升值不影响其外币价格。在本币升值后,相应
的本币计价成本却从180本币单位下降到163.64本币单位。来源于经济体内部的生
产投入以本币计价,其本币计价成本不随本币升值而变化,这使得该企业的单位产
出的本币计价成本从500本币单位跌至约483.63本币单位(见表5.2),跌幅约为
3.272%。
表5.2本币升值后原材料部分在国外采购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变动
本币升值前本币升值10%
1本币=2外币l本币=2.2外币
本币计外币计本币计外币计
劳动力160 320 160 352
原材料300 600 283.64 624
其中:国内120 240 120 264
国外180 360 163.64 360
其他成本40 80 40 88
总成本500 1000 483.63 1064
变动率.3.272% 6.4%
7l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由于在生产中使用了进121投入品,本币升值不仅影响该出口企业的本币计价成
本,而且还影响了其外币计价成本。从表5.2中可以看出,尽管该企业源于经济体内
部的生产投入,如劳动力和其他国内成本,其外币价格随着本币升值而上升10%,
但是来源于经济体外部的生产投入,其外币计价成本保持不变,仍为360个外币单
位,这减缓了本币升值对其产品单位产出的外币计价成本的影响,产品的外币计价
成本从1000外币单位上升至1064外币单位,上升幅度为6.4‰小于原材料完全来
自于经济体内部时的10%的升幅。
二、原材料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作为上述模型的一个极端,企业生产的全部原材料,作为可贸易品,完全来自
海外,自本国的投入只是以工资为代表的非贸易品,此时,本币汇率变动对生产成
本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下面对此进行证明。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出口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由此两部分组成,即单位成
本=原材料成本+工资成本。原材料来自于海外市场,汇率变动不影响其外币价格。
我们仍然用e’表示间接标价法表示下的汇率。假设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中工资成本
为形,原材料成本以本币计价为M,则生产成本以本币计价和外币计价分别为:
矿+M和(形+M)P。;假设汇率的变动率为X,此时,以本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
成本为矽+.兰,以外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变动后为形(1+功e‘+彬。所
以,
以本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在汇率变动后的变动率为: 坠掣:羔Mc一南1叫南1 @·)
w+M W+ 、
+x‘ 、+x‘
以外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变动率为型≮篇产=南M叫·训x @2)
(∥+M)P’ 矽+ 、7
其中,口三谚iM i<1表示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
式(5.1)和(5.2)清楚地表明,当汇率变动时,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
重口的大小决定了生产成本变动率的大小。以本币计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的变
化与汇率反方向变动,本币升(贬)值,企业本币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上升)。并且,
口越高,本币升(贬)值时以本币计价的成本下降(上升)幅度就越大。以外币计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价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与汇率同方向变化,但其变化幅度(1一a)x小于汇率的变动
率工,口越高(1一口越小),本币升(贬)值时,以外币计价成本上升(下降)幅度
就越小。
三、我国出口企业增加进口原材料比重降低成本的方法
l、不改变原产品的生产,直接增加进口原材料占比
通过分析原材料采购地不同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来自境外
原材料的投入占整个原材料投入比例越高,本币升值时本币计价成本减少的幅度越
大,外币成本上升的幅度越小,企业出口本币价格下降的压力越小。因此,我国出
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可行办法就是增加进口原材料采购。
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在人民币升值后的两年中,就是通过增加进口原材料来降
低出口成本,保持出口数量和效率的双增长的。浙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大省,纺织
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其贸易形式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生产经营
过程中仅部分依赖进口原材料和设备。2005年7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国家外汇
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对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调查发现,
在样本企业中,原材料进口增速在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都保持在高位运行,分
别为45.73%和38.99%,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引进上游的化纤生产线或者收购化纤
生产企业等控制进口原材料成本,因为化纤行业主要是从国外进口PTA、MEG、PX
等化纤原材料生产纺织原材料,人民币升值则使其进口成本明显下降。相反,原材
料境内采购增速却从2005年下半年的44.14%下降到2006年的6.78%。在工资成本
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工人工资占生产成本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较为稳定,
一直维持在8.80籼.10%),原材料的进口替代国内采购使得浙江纺织服装出口企
业换汇成本明显下降,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第一季度,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
企业换汇成本分别为7.56、7.19、7.03人民币/美元,下降幅度为7%;而同期加工贸
易企业出口换汇成本分别为7.14、6.99和6.98人民币/美元,下降幅度为2.24%①。
我们无法得到全国出口企业通过增加进口原材料减少成本的数据,但是我们的
研究认为采用增加进口原材料方式降低成本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而言不仅空间较大,
而且更为持久。我们知道所谓加工贸易,是海关当局为了关税征管的方便而创造出
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指中国进口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通过利用充裕和廉
价的劳动力,把它们加工成最终产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即所谓的“两头在外”。
在纯粹的加工贸易中,生产所需的投入,除劳动力外,全部依靠进口。按照张燕生
①根据周业揉《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数据计算。
73
人RmtL卑生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宄——{fn率f完±传递m论Ⅻ角
(2007)的调查,在我国主要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的成本结构中,中间零部件
及材料进口比重往往高达70%~90%以上.从国内采购的比重本来就很小,加上原
来立足国内供应的这一部分中间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使得进12品难以替代,
这样,人民币汇率升值后,]JnI贸易企业增加原材料进口的空间就比较小,而一般
贸易企业则不受此约束,可以太量增加进u原材料从而减少成本的上升。图5 1显示
了汇改之后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下的进口同比增长速度。从中可以看出,}r_改
后,特别是2007年以来,一般贸易项下进L】增速较快,2007年10月到2008年2月
5个月中进口增速分别为37 2%、39 8%、441%、42%和57 3%。’j之相比,在舡改
初期,加T贸易进口增幅较大,高于一般贸易项下的进口增速,~直保持在26%一28%
之间,其存2006年3月份达到最高增速32 6%。但以后(从2006年开始)增速下降,
只保持10%.20%之间的平稳增长。于庆(2007)认为,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
被低估,在中国不仅仅是劳动力,而且其他的生产要素也比别的幽家和地区便宜,
这导致了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从巾吲木.P购买,而小足通过进
口,并类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即所消的进口替代。表5 3给出r 1997年
.2007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总进出几的比苇变化情况。2004年之前,我国加丁贸易出
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妊期稳定在55%,而加。I’贸易r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却从1997
年的49%大幅度r降到2004年的39%。2005年)Jill贸易进口增速加决,其占总进
口的比重有了明显上升,但是这上升趋势并没有得到长期保持,加上其后两年力¨工
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比例每年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使得加上贸易项下的进
口在总进u中比例再一次下降到2007年的38 54%。
图5.1汇改后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下的进口同比增长速度(%)
蚕一丽洲一蓍一二
gii
w
霹砬R8∞
戳蓥一§嫠§一% 普#§∞一目
强嚣§
g糟;~i蓁g糟§~% 燃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表5.3 1997年.2007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总进出口的比重(%)
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
1997 54.49 49.3l
1998 56.86 48.92
1999 56.88 44.40
2000 55.24 41.12
200l 55.41 38.58
2002 55.26 41.40
2003 55.19 39.47
2004 55.28 39.50
2005 54.66 41.5l
2006 52.67 40.6l
2007 50.7l 38.54
资料米源:根据海关统计整理得到
2、对原产品升级换代,间接增加进口原材料占比
由于汇率变动时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大小,决定了生产成本变动率
的大小,所以可以通过提高原材料成本的比重来间接减缓我国出口产品在人民币升
值期间成本的上升。
一般来说,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工资所占的比重大于制成品和资本技
术密集型产品,也就是原材料成本比重相对较低,这样汇率变动导致了初级产品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币成本变动幅度大于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动幅度。另
一方面,从产品的价值链分布来看,价值链两端,也就是产品生产的上游环节——
研发设计、高端零部件的生产,和下游环节——营销和售后服务,也属于资本技术
密集环节,其工资成本所占比重小于价值链的底部——加工装配环节。因此,在本
币升值期间,企业除了可以通过增加境外原材料的采购,减少境内原材料的使用来
减缓本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力的下降之外,还可以:
(1)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一条较低的价值链条转
换到另外一条较高的价值链条。台湾的电子企业在新台币升值期间就走过了一条从
晶体管收音机——计算器——电视机——电脑监视器——掌上电脑等的转换过程。
我国很多家电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其产品中高端产品的增长加速,低端产
品增长逐渐放缓,呈现出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换态势。《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
在PCB领域,软性线路板(FPC)做为高端产品,自出现以来其出货量增速始终高于传
7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统硬制电路板的增速。而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来看,高端CSP、BGA收入增速成上
升态势,而低端DIP、SOP等封装形式增长逐步放缓。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
的调查还发现,机电、高科技技术企业比纺织服装鞋类企业适应汇率风险的能力强,
其所采用的主要应对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产品档次。在所调查的574家样本企业中,
汇改后以提高产品档次作为应对汇率风险主要手段的机电、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比
53.26%和60.87%,高于纺织服装鞋类50.99%的占比;从表5.4中各类出口产品的换
汇成本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机电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明显低于纺织服装鞋类行业。
调查还发现,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应对汇率风险的民营企业占比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将近10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企业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近15个百分点。
表5.4汇改前后企业出口换汇成本变化情况表单位:人民币/美元
所属行业出口产晶主要类型汇改前换汇成本当前换汇成本
布匹(80家) 8.20 7.98
成农(152家) 8.16 7.88
纺织服装鞋类行业袜类(30家) 8.23 7。99
领带(29家) 8.24 7.99
鞋类(46家) 8.33 8.10
机器设备(55家) 8.07 7.80
交通运输设备(42家) 8.23 7.95
机电行业
电气机械及家电(53家) 8.19 7.97
电子及通信设备(41家) 8.04 7.82
高新技术行业(54家) 8.OO 7.70
资料来源;王利平等,2007
(2)将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升级为产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从产品价值
链的中间向两端转移。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对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调查还
发现,部分实力较强的纺织服装企业就通过引进、收购等多种方式向产业链的两端
发展∞。莫涛(2007)的调查发现,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玩具制造出口企业既用自主
研发的玩具产品为国外厂商贴牌生产,同时也为客户提供设计的玩具贴牌生产,在
两种玩具成本相仿的情况下,企业自主研发的玩具的出厂价要高出15%左右留。
以上这两种出口企业通过对原产品的升级换代、间接增加进口原材料占比应对
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形象地称作企业在价值链上向上、向左、向右走(图5.2)。但
①周业楔,《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国际经济评论,2008.1-2。
②莫涛,《汇率变动、企业行为与经济增长方式一基十浙江、山东、广东等地调查的研究》,东南学术,2007年
第二期
76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企业无论向上走,还是向左、右走,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实
现的,所以在现实经济中,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都是那些实力较强的生产型出口企
业,这种手段并没有成为我国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主要策
略。
图5.2: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策略
业务工序
四、增加进口原材料比重降低成本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进出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交换的过程。出口可以促进
国内经济增长,进口同样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
的国家,原材料的进口,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除此之外,采用这种方式还:
l、有利于改变我国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出口同加工贸易出口相比,在人民币
升值期间,通过增加进121减少成本的空间更大,因此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我国
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一般贸易得到较快的发展,而一般贸易在国内的价值链条较长,
增值率较高,对我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如果只是继
续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人民币
升值将使其利润空间缩小。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2007年一般贸
易下的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5%,高于加工贸易出口增幅15.4个百分点,而一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一一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般贸易下的进口增长23.1%,高于加工贸易7.9个百分点①。
2、有利于我国贸易收支的平衡。从宏观角度来看,进口的增加有助于减少我国
持续多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逐渐恢复均衡。追求贸易顺差从根本
上讲是一种重商主义情怀,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托马斯·孟(1664)认为,国际收支
顺差(贸易顺差)是一国财富增长的源泉。在当时黄金是财富的唯一代表,贸易顺
差带来的黄金被视为财富源泉尚可理解。而如今,各国发行法定货币,其本质是国
家对货币持有者,也就是商品的生产者所打的一张欠条。贸易顺差意味着输出去的
是利用本国资源生产的实物商品,而得到的是那张欠条。贸易顺差越大,本国资源
消耗越多,得到的欠条也越多,也许有一天,这些欠条所代表的价值会远远小于当
初的价值。所以追求贸易顺差,过大过长的贸易顺差,不仅不代表财富,反倒是一
国福利的丧失。减少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基本平衡是我国当前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
求,适当扩大进口一些国内市场急需但又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的重要原材料、
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组织进口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避免集中进口,抬
升国际市场价格,增加进口成本。
第二节降低工资成本途径分析
一、工资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工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与原材料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类似,
即工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工资变动比例×工资占总成本的比例。一方面,在本币
升值期间,当本币计价工资保持不变时,以外币计价的工资变动比例与汇率变动比
率一致,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相应的外币计价工资增长幅度也越大;另一方面,
工资占总成本的比例取决于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企业劳动密集度越高,工资占总
成本的比例越大。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为了减低总成本,企业一是可以通过减
少对劳工的支付以控制本币工资的上升;二是降低工资占总成本的比重。第二种措
施和前面所将增加原材料比重以减缓总成本的上升是一致的。我们在这里着重考察
降低工人工资的措施。
①数据来源:《经济口报》,2008年2月21日第九版。
78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1i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二、降低工资的办法
降低工资可能采取的办法有:一是直接降低名义劳动工资;二是通过无偿延长
工作时问或者拖欠工资等方法变相降低名义工资;三是将名义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劳
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来降低实际工资。然而,直接降低名义劳动工资的办法在当前
各地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涨的条件下(见表5.5),难以实现。相比而言,后两
种方法较为常见。人民银行的2006年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农民工对象中,每周
工作时间在4卜60个小时的占1/2,超过6l小时的占1/3。也就是说,有约85%的
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恶性案例举不胜举。不过,
随着政府对农民工合法权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变相压低工资的办法也较难实
旌。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降低实际工资水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
的相对工资率差别之中得以证明。所谓相对工资率,是指工资率与劳动生产率之比。
从表5.6中,内资企业的年人均工资是19313元,而港澳台资企业的人均工资为
17273元,外资企业的人均工资为21902元。外资企业人均工资仅为内资企业人均
工资的1.3倍,而港澳台资企业的人均工资则仅是内资企业人均工资的89.4%。可
是,如果比较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则港澳台资企业是内资企业的1.1倍,而外
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内资企业的2.1倍。这表明,港澳台企业的相对工资率仅是
内资企业相对工资率的80.79%,外资企业的相对工资率仅为内资企业相对工资率
的53.67%。由于我们无法得到近两年来各类企业的相对工资率数据,但是可以预
见的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工资水平的缓慢增长,这种差别不仅不会缩
小,更将会进一步扩大。
表5.5 2004年.2006年广东省、浙江省部分城市最低工资(元,月)
2004年5月2005年5月累计
城市2004年以前2006年7月以后
2005年5月.2006年7月上涨
广州市510 684 684 800 56.86%
深圳市600 610 690 810 35.00%
东莞市400 450 574 690 72.50%
宁波市560 620 670 750 33.93%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网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II{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r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表5.6 2004年各类企业人均工资与人均产出比较表
人均:L:资人均产出人均T资相对国内
(元/人) (元/人) /人均产出仑、Il,I:瓷率
港澳台资企业17273 23490.48 0.7353191 0.807958
外商投资企业21902 44847.05 0.488371 0.536615
国内企业19313 21220.86 0.9100952 l
资料来源:统计年签2006年
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的不断加大加快,仅仅依赖降低工资来保持竞争力的
做法难以为继,特别使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多年以来,我国
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向我国转移的劳动密
集型加工产业,这其中尤以广东的港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为代表。这些港资
加工贸易企业,3H-r费为其收益,劳动力成本是其主要成本,在人民币汇率不断上
升、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下,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引起加工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
进入2008年以来,珠三角一带企业外迁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韩国《朝鲜日报》2月
16日报道称,人工费、地价暴涨让在广州的外企深受打击。“在最近2.3个月间,又
超过1000家制鞋企业倒闭,逾万家香港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更多数量的中小企业纷
纷计划迁出”。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共同发布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年度报告表明,中国一直以来作为纯粹低成本
及出口导向型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小。
当广东的一些中小型、低附加值或者是经营不善的企业撤走、外迁和倒闭之时,
一些原有的规模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进入的服务型大企业,他们的经营方
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同,
其受人民币升值冲击不大。按照张燕生(2007)的调查,外资企业的成本结构中,
本地用工的工资支出仅占总成本的1.5%到3%左右,当地采购在所调研的外资企业
成本结构中仅占10%左右,有的还远远不到这个比例。下表5.7所示的是一家在广东
本地有800多名当地员工并由省电子行业协会认证为高新技术的企业成本结构,其
工资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仅为1.5%①,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其成本的影响较小,或者
说可以忽略不计。
①原文数字如此,表中各项成本占比总和为101%,疑有误,但误差不大。张燕生《进一步增强贸易政策的有
效性和针对性——对广东部分出口企业调研的情况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9.10期。
80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表5.7 某外商电子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成本结构
本地采购工资深加工结转材料进口专利及商标
占总成本比例(%) 2 1.5 4 90 3.5
资料来源:张燕生,2007。
三、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的利弊分析
1、有利于扩大我国就业。通过工资的下降,无论是名义工资的下降还是实际工
资的下降,可以维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并带来我国就业的增
加。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出口增长对就业具有促进影响,它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吸纳大量的劳动就业,理
论上讲这与出口总量正相关;另一类是间接的影响。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方
面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增长将带动出口关联部门的就业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一系
列派生性的支出和再支出,拉动国内需求增长,进而带动就业增加。有学者实证研
究认为,出口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将分别带
动就业增0.03个百分点①。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15.64岁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当
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就业问题凸现为我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出口企
业能够通过削减成本保持一定竞争力的话,就能够为我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2、低工资水平不具有可持续性。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出生率自上个世
纪80年代后快速下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劳动力
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这对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人口学家把此称为“人
口红利"。然而目前我国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已由成长型阶段步入成熟阶段,2000年我
国65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96%,这等于已经跨入了老龄化
社会,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83%,专家预测,
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所占比重为8.47%,2015年为9.7%,在2020年为11.8%,在
2020,---2040年这20年该比重将增加到19%左右,可以说老龄化对中国将是一个不小
的压力。即使如今,劳动力丰富和廉价也与以前有了较大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叻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到了第一个“刘易斯拐点”,也就
是说劳动力不再过剩,企业如果不提高工资就无法得到所需要的劳动力。做出该判
断的理由是,其一,真实失业率逐渐下降,从2000年的最高点7.6%左右逐渐下降到
①陈晋玲《出口波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北方经济,2007年第13期
8l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目前约5.2%左右;其二,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也在改善;其三,过去10年的就业增长
速度超过lO年以前的增长速度;其四,2004年出现“民工荒",并从沿海地区逐步
扩散至劳动力输出地区,农民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到06年甚至超过经济增
速。
3、低工资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累积。在当代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源泉,已经
越来越不限于物质资本的增长,而是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也就是越
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开发。近年来,经济学家建立了大量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经
济增加的贡献,其中曼昆等(1992)模型较为简洁实用。模型中假定产出有物质资
本、人力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共同创造,即r(t)=K(f)。H(t)p[彳(f皿(丁)]卜俨∥,
口,∥,l一口一∥>0,其中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且为常数g,即dA(t)/dt=gA(t),劳动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n,即ar(t)=以(f)。而产出中用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比例为sr,
用于人力资本投入的比例为%,即dK(t)/dt=%】,(f)和dH(t)/dt=suY(t)。由此可得:
bay’=[a/(1一口一f1)]lnsK+[fl/(1一口一f1)]Ins.一[(口+P)/O-a—f1)]ln(n+g)。其中,
均衡有效劳动的人均产出Y+不仅受物质资本投资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人力资本投资
的正影响。他们对这个方程估计表明,利用各个国家的数据,人力资本可以解释经
济增长中的40%以上。
正如波特所言,人力资本这些高级生产要素不是与天俱来的,它需要进行培训
和创造,或者说是开发。人力资本的开发具有多种途径,例如,丰富的营养、充足
的文化娱乐时间、不断接受高级教育、在职培训、“干中学”等等。以美国为例,家
庭中用于教育、休闲、文化、医疗保健以及探险旅游等其他方面可以提高人的潜能
的指出占总支出比例高达44%(见图5.3),加上企业和政府的研发费用支出,远远
超过了美国人对实物投资支出。然而,当我国由于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而成为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地时,当工人的工资因为人民币升值而被迫降低或增长缓慢时,
当工人的劳动时间被企业有偿或者无偿延长时,工人就没有机会、没有能力,也没
有时间去创造自己的人力资本,只能长期锁定在“非熟练劳动力”阶段。正因为如
此,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各国的生产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
过程当中,国际专业化分工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他们的状况,特别是那些与经济增
长攸关的资源,如物质资本、企业家才干、科学力量、技术研究、劳动的熟练程度
里至至生堕i!至尘塞!生堡堡丝!!堑
等,更足如此。。作为贸易发,+初始条件的资源和成本小均等现象,会由于贸易的进
行而更加趋于严重。可以谎通过降低一资米维持我围出}】产品的竞争力,短期是蜜
糖,长期是毒药。
图5.3 2003年美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f,./-,吊等6 99%、酒精饮料等
服裴乖【性类
4 54%
俘虏、水Fn筲
i7 78%
家j}、家川醋符
及住脐维恺
资料来%:国家统计局M#:女台组织《经台组织成出回国民枝掉》20(13年
4、低工资不利于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外阳型的经济增长A式。
目前,全球贸易失衡现象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程度,其中出现臣额贸易顺差的国
家,除了德国、日本之外,大部分是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韩国和东盟各国以及
资源输出国。贸易逆差国反倒是美国、英同、法国、西班牙、意人利和澳人利亚等工
业发达困家。从宏观经济学角度上看,顺差国意味着本国储蓄过剩,消费不足,而逆
差NN说明消费过度,储蓄不足。表5 8显示了伞球丰要顺差、逆差国国内牛产总值
的支出构成,从中町以看到所有顺差国居民和政府支出毫无例外小于逆差国居民和政
府支出,并且差距明显。最大顺差国中国与晟大逆差国美国之间居民消费支出柑差33
个百分点,即使是日本和德圆居民消费支出也比美英等国低约10个由分点。另一方
面,这些逆差问的个共同特点是,虽然有部分较为发达的制造业,但是服务业的比
重更高得多。美、英、法、意各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在70%以J_,
不仅较中国、印尼等国高出30个百分点,也比韩国高出将近20个百分点,甚至比同
奉和德国高出约10个百分点(见表5.9),发达的服务业使得这些国家成为服务业进出
①谭崇台缎腱经济学概论》,武“^学出版社,2001年版t p195
8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口大国。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这些国家生产制造品不如进口制造品更为划算。所以
可以这样说,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贸易逆差不仅不一定表示经济落后,而往往是经济
强盛的代表特征。
表5.8世界上主要贸易收支不平衡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构成(%)
国家居民消费支山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美国① 70.9 15.6 18.O 4.5

英国② 65.0 21.3 16.9 .2.9
法国② 56.1 23.9 19.7 0.3

意大利② 60.1 19.2 19.8 O.8
中国③ 37.9 13.9 42.6 5.5
印度尼西皿③ 64 7.5 23.4 5.1
顺马来西Ⅱ② 42.9 13.2 22.6 21.3
差新加坡② 40.8 10.6 18.6 30
国韩国③ 51.9 13.5 30.2 4.4
日本① 56.8 17.7 23.9 1.6
德国② 59.0 18.7 17.3 4.9
注: 表中标①为2003年数据,②为2004年数据,@2005年数据。下表I叫。法国和意大利多数年份
净出口为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刚站。
表5.9世界上主要贸易收支不平衡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钨=产、lk

美国① 1.2 22.3 76.5

英国② 1.O 26.3 72.7
法国② 2.5 21.7 75.7

意大利② 2.6 27.8 69.6
中国③ 12.6 47.5 39,9
印度尼两Ⅱ③ 14 40.7 45.3
顺马来西亚② 9.5 50.4 40.1
差新加坡③ 0.1 33.8 66.1
国韩国② 3.7 40.8 55.5
日本① 1.3 30.5 68.2
德国② 1.1 29.1 69.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造成全球贸易失衡的原因较多,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邓肯认为,新兴工业国
家和发达国家在工资方面的巨大差异是不容忽视的。他说道:“工业化后,劳动力为
了获得更高的薪金和更好的工作,一代一代进行奋斗。虽然这些工人的需要在当时
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的威胁,可是回顾过去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人口的工资
如果没有上升,那么这些国家永远无法达到目前这种高度工业化及经济高度发展的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阶段。当然,今天的消费型社会和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也不可能存在”①。
分析世界贸易顺差国和逆差国的经济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改变我国长期
持续贸易顺差的局面,必须大幅度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以此来带动我国居民消
费,包括物质消费和非物质消费的增长,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
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图5.4),已经
从90年代中期的约55%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7%,十年间下降约8个百分点。特别是
占全部人口一半左右的农村居民,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速度长期低于整个经
济的增长速度。如果出于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考虑而降低工人工资,那么,
我国的消费支出水平则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服务业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我国的国
际收支的顺差局面也无法得以改变,并且将陷于收入水平低——国内消费不足——
增加出口——贸易顺差的怪圈。
图5.4 1993年.2005年我国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者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E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5、低工资水平不利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如同前述,低工资水平不利于我国
人力资本的开发,从而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我国加
工贸易型的高技术产品较强的消化吸收人民币升值的能力也不利于我国技术水平的
提升。虽然说,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进口了大量的设备、零配件、辅料,但是这些加
工贸易产品一般都是具有稳定市场的成熟产品,引进的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许
多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进口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与“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相距
甚远①。
①理查德·邓肯著,千靖国等译《美冗危机》东北财经人学出版社,2007版,p251-252
①参见半新乔《市场换米技术r吗?》,《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9-lO期。
8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第三节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途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成本的影响
在本币汇率上升期间,汇率波动的幅度和速度比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能够进行
的合理调整要大得多。以日本为例,日元汇率从70年代初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
值到1995年的l美元兑换100日元左右,升值幅度高达3.6倍。日本主要的汽车制
造企业——尼桑公司负责财务的董事宫下(1994)对汇率噪音做出如下解释:“关键
是进一步降低成本。但是在汽车行业,这样做就像在拧干毛巾:如果每辆车的成本
能减少1000到2000日元,我们就大喜过望了。假定每辆车的出口价格大约是1.5万
美元,这意味着日元对美元每升至l元就损失了1.5万日元;如果升值10日元,那
么将损失15万日元。在厂里我们千方百计地将每辆车的成本减少上千、上百以至几
十日元,但是汇率波动却野蛮的对我们加征了10万日元的税收。这严重挫伤了厂里
降低成本的斗志和士气。企业管理层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重组企业和关
闭工厂。但关闭工厂不过相当于每辆车节省成千上万日元的成本,只要汇率上升lO
元,这一切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①”。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直接削减成本有一个限度,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企业降低成
本的根本出路。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就地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样不仅
原材料来自国外,而且工人费用也不再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得以维持。这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应对国内货币升值的
成功经验。如1985年日元升值后,日本企业开始大幅度向海外扩张,把生产线从日
本本土迁到海外,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和成品。丰田汽车公
司不仅自己在台湾设立零件工厂,而且还要求丰田公司系统的50家主要零部件企业
到台湾投资设厂。与此同时,日本私人资本大量投资于商业,日本佳连克公司率先
投资463万美元在台湾创办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之后,接着又与当地资本合资兴建
百货大楼,总投资1250万美元,成为远东地区第二大商店。这样日本不但绕过贸易
伙伴的贸易壁垒,缓和贸易摩擦,也保持了产品竞争力,抢占了国外市场。日本制
造业积极向海外扩张的有汽车、电子及化工等在国内举足轻重的产业,索尼公司在
广场协议之后,将原先占全部销售额20%以上的海外生产比率在三年内提高到
35%,-,40%。并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了其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从
①麦金农大野建一《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版,p78.79
86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根本上解决国内货币升值后产品竞争力问题。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形态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使用投资目的地所在国的货币,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外资产
和资源变得相对便宜,国内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海外进行并购、设厂和广告宣
传,减少代理和贴牌生产,开拓直销渠道,增加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为一部分
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呈现加
速发展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11.6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预计,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④。具体来看,
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有三种形态:
1、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出口企业把在国内已经失去比较利益地位的产品转移
到生产该产品有比较利益的国家继续生产,其生产规模、产品、生产方式都可以维
持在国内的形态。例如,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珠三角迁出的鞋类企业中,有
25%迁往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其中越南劳动成本约是
中国的70%。
2、为了维持其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垂直整合,建立其产品的中上游企业,特别是
当有些行业的上游产品是原材料密集型产业时,企业只要掌握了原材料供应,就可
以降低价格和不确定风险。2007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迈出了海外直接投资建立铁
矿石基地的步伐。宝钢在巴西成立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每年取得600万吨铁矿资
源的稳定供应;在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合资组建宝瑞吉,取得每年1000万吨的铁矿供
应。与此同时,武钢也联合唐钢、沙钢、马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合作,成
立威拉拉合营企业。合营企业中,中国四家钢铁企业将持有必和必拓在西澳大利亚
省一矿山40%的股份。该企业将每年向这四家钢铁企业提供约1200万吨铁矿砂。
3、对于纯粹的出口企业,则可以转变为供应商,直接到国外去建立自己的营销
网络、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服务体系。其目的是接近产品的购买者,掌握其偏好的
改变,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逐步把自己的产品同其他产品差别化,从而部
分地控制其价格,以赚取超额利润。
从这三种型态看,前两种型态的投资地点一般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相当
或者比我国落后的国家,第三种形态的投资地点一般选择在发达国家。我国是个发
展中大国,资源丰富,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改变生产地点降低成本对我
①数据来源:<国际金融报》,2007.12—18,第02版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f};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国企业具有另一层含义,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可以将生产成本高的企业,特别是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不发达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
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以降低成本。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1、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壁垒,
如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等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层
出不穷。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国外不断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交易成本随之增加。通过
直接投资的方式,出口企业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有效的避丌各种贸易壁垒,
有利于我国出口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1979)在《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中总结了日本的境外直接投资后认为,一国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者即
将陷于比较劣势,而在东道国仍具有相对优势或者潜在相对优势的产业(小岛清教
授称之为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推进。投资国可以通过边际产业的
对外转移而保留和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扩大出口,从而可以实现国内产
业结构的升级,又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当前我国一些产业,如机械、电子、
纺织、家电等具备了边际产业的特点,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同时又面临着生产能
力过剩、出口贸易条件恶化的局面下,通过对外投资直接将这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
国外,不仅为自身发展找到了空间,而且也可以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腾出足够
的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聚集,以此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
3、有利于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如果说通过转移边际产业,提升本国产业结构是出口企业通过对与自身技术水
平相差不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实现的话,那么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则主要依靠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如上所述,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往
往是建立营销网络、服务体系,这些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给企业带来超
额利润,这可以作为企业进一步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更主要的是,距离
上的优势使得出口企业可以较便利地获取所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经济发
展短缺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和其它经营资源,同时还可以较快地抓住发达国
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把自身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技术、
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利
益最大,是今后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向。
88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fi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第四节削减出口利润率途径分析
一、价格利润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
1、利润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时滞较短。我们知道,出口产品本币价格等于
本币利润加上本币成本。在本币升值时,出口企业要想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保持产
品的外币价格稳定,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有些措施如海外投资甚至不是几年内所
能实现的,因此出口商的最快反应往往是制定国内和国外市场不同价格,通过战略
性地降低出口利润率来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在本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利润
率的下降就直接表现为本币价格的下降,因此,削减利润率就成为出口企业应对本
币升值的最快反映。
2、利润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程度受到自身大小的约束。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上,
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和利润率下降的幅度是一对一的,然而,利润率的下降不是不
受约束的,企业的利润率不可能小于零,甚至不可能小于某一个正数。这样利润率
可能下降的幅度就和利润率本身的大小正相关,利润率越高的产品,通过降低利润
率保持产品价格竞争力的能力越强,较小的利润空间使得有些企业保持出口外币价
格稳定的想法力不从心。不过,一般而言,那些有较高利润率的产品往往代表较强
的竞争力,面对本币升值,出口商也许是任由产品外币价格随之上升。
二、我国企业降低利润率的现状分析
l、我国企业压缩出口利润率的空间有限。诚如第四章的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同
质性高,替代性强,缺乏品牌,以及国内同行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恶性竞争,低价倾销,
出口产品利润往往不高。且不说劳动密集行产业,我们看一下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
竞争优势的我国家电企业。2005年美国标普报告给出中国lO大行业利润率,家用电
器名列倒数第一。2002,2003,2004年家用电器营业利润率分别为5.9%,4.8%,
2.3%∞。较低的利润率限制了出i:3企业通过降低利润率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能力。
2、我国企业被迫压缩出口利润率。与发达国家出口商主动降低利润率的做法不
同,我国出口商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浙江外管分局的调查报告称,在浙江的
纺织服装企业中,选择压缩出口利润的是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他们称,这些小企
业有一部分还保持着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一般依附于出口规模加大的企业,通
①肖本华:《人民币升值对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市场论坛》2006年第2期
8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il;【j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瓠二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过购买部分订单得以生产出口。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压力下,大的出口企业抬高了
订单的转让价格,小企业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利润,扩大出口,通过“薄利多销"来
维持出口利润总额的稳定。
三、削减出口价格利润率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本身利润率
偏低,不具有长期大幅度降低利润率的能力。那些J下在降低利润率的小企业将因为
人民币持续大幅度的升值而被迫停止出口,同时这也会造成我国财富外流、不利于
资本积累等。可以说降低利润率只能是我国出口企业暂时应对策略,它只可望在短
期内缓冲汇率变化引起的冲击。
从长期来看,出口企业只有改变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改
变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组织形态的改变,如企业的多样化经营和垂直化经营,
生产自动化,产品差别化等,通过这些方法,直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应对汇
率风险的能力。很多企业选择从提高产品的品质入手,对产品的款式、功能和外观
等进行不断的改进,同时还和国外知名品牌合作,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以此缓
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第五节强化金融手段途径分析
在人民币升值期间,我国出口企业除了采取降低成本、减少利润等方法来减少
产品外币价格上升的压力外,还积极利用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
一、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两种主要的金融手段
1、投资于避险类支付、结算和衍生类金融工具。对于外贸企业来讲,汇率风险
是不可避免的风险,企业应主动进行汇率管理。我们最常说的一种金融手段就是购
买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如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
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
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利用这些金融工资,出口企业即可以把#l-,E汇率锁定在一
定水平上,消除汇率的波动,也可以通过外汇产品的投资来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
2、选择非美元硬通货作为计价货币。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当交
易双方采用生产者货币计价时,全部的汇率风险由进口一方来承担;而当采用进口
国货币计价时,出口企业就承担了汇率变动的全部风险。所以,在人民币升值期间,
第五章人民币汇率小完全传递途径分析
出口产品如果能采用本币计价和结算,那么出口企业将完全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如果外商不能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那么也要尽量以走强的非美元货币计价,
这样也可以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新台币升值期间,台湾
出口商纷纷采用强势货币报价和结算,保持住了竞争优势。在笔者对部分外贸企业
进行调查时,发现有部分企业已经把结算币种从以前单一的美元改成了多币种结算,
包括欧元、澳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以及英镑等等。
二、两种金融手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l、避险金融工具使用成本较高且不能完全规避风险。虽然出口商可以通过远期
外汇市场来抛补他们的交易风险。但是,由于与即期市场相比,远期外汇市场买卖
差价较大,进入成本很高。同时,在本币升值期间,远期外汇价格与现汇市场同方
面变化,因此,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并不能完全规避汇率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进
出口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比例不大。根据对英国的估计,在所有贸
易商品中,出口抛补的比例只占出口额的3.7%,出口量的1.9%;进口抛补比例占进
口额的26.9%,进口量的13.5%。日本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据日本通产省统计,日本
的企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抛补的比例只占日本进出口额的31.2%∞。
2、人民币非国际化限制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
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走出“国门",发挥国际货币的部分职能。然而在目前,人民
币也就是在我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时使用,和我国总体贸易量相比,本币
计价范围过小。只有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广泛而全面地发挥国际货币
的各项职能时,人民币才有可能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来使
用。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我国本身的发展水平外,原有国际
货币国家的态度以及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变数,因此,在短期内
我国出口企业不可能以本币计价来规避汇率风险,最优的选择是相对于人民币升值
的硬通货。
①傅建设《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标价货币的选择问题》‘国际商务》1997年第4期
9l
人民币乳: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小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第六节简要结论
本章通过对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的各种应对策略的分析研究,发现
出口企业主要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本币升值,其中主要有增加进口原材料比重减
少原材料成本、直接或间接降低工资成本、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削减出口利润率和
强化金融手段等。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大部分能够降低出口的本币价
格以保持外币价格不变或者叫小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企业能够承受一定
的汇率冲击。
通过对企业各种应对策略的利弊探讨,本章认为增加进口原材料比重是我国出
口企业现阶段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对产品升级换代也应该成为我国出口企
业应对汇率波动的一项长期措施,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基础。同时加大
对外直接投资却是我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措施,也是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
力的一个有利途径。降低工资成本和削减出口企业利润率只能是我国出口企业应对
人民币升值的暂时的策略,长期使用无异于饮鸩止渴。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应对
汇率变动的一个必要手段就是注重对金融工具的使用。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主要结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技术,运用HS分类下我国出口商品各行业2005年2月到2008
年1月的数据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人民
币升值期问,我国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出口商通过降低出口商品本币
价格吸收了汇率变动的很大一部分,这使得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幅度的幅度远
小于汇率上升幅度。从分行业来看,各行业出口商吸收汇率变动的能力相差不大,
虽然对不同出口贸易伙伴国的传递弹性存在一定差异。
与我国出口商品汇率传递弹性较小相对应的是我国出口企业还不具备高层次的
竞争优势。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我国出口商品具备了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但是劳动力比较优势也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只能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环
节,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仅是其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力加工组装环节,除了传统劳
动密集型产业如鞋业外,人民币汇率小幅调整对外资企业的整体影响不大;研发能
力不足使得内资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国国内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和消费增长长期乏力使得一部分过剩产品不得不转向国
际市场寻找出路,产品销售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大。虽然我国出口行业在国际市场上
占有率高,但是在目标国市场上集中度太低。同时缺乏行业协会之类的约束和协调
机制,大量小而散的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丧失了产品
的定价权。总之,面对本币升值,外资企业没有必要、内资企业没有能力提高出口
商品的外币价格,从而使得汇率传递程度较小。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不能完全将汇率的变动传递到出口商品的
外币价格上,只能承担大部分的汇率风险,其主要手段就是相应降低出口的本币价
格以保持外币价格不变或者叫小幅度的上升。具体来看,我国出国企业主要通过增
加进口原材料采购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对原产品升级换
代,如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或者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升级
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间接增加进口原材料占比来规避汇率风险。出口企业降低
成本的方法之二是降低工资,常采用的办法有无偿延长工作时间或者拖欠工资等方
9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丁-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法变相降低名义工资,或者是将名义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来降
低实际工资。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是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就地设厂,就地生
产,就地销售,这样生产成本不再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得以
维持。另外,国外出口商常常通过压低利润率的方法来缓解本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力
的下降,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本身利润率偏低,不具有长期大幅度降低利润率
的能力,这种方法只能在短期内缓冲汇率变化引起的冲击。除了减少成本和降低利
润外,我国出口企业还积极利用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如主动选择避险类支付、
结算和衍生类金融工具、选择非美元硬通货作为计价货币等等。总之,在入民币升
值期间内,出口企业反应是采取多种措施化解压力而没有减少出口。
第二节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制度,保持人民币适度升值
本文的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我国出口增长影响不
大。在加工贸易中占到70%以上、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到85%以上的跨国公司
的内部贸易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敏感;民营企业的出口增长
势头也继续得以保持,其原因除了其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外,
更主要是企业有较强的创业、创新、创意动力,对冲击有较强的适应性调整能力。
另一方面,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价格的降低程度
也将会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我国进口的增加更多受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长期不利
于进口的体制和政策、美国等对华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所以,我国的汇率政策短
期内无效,单靠人民币升值不能够有效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调节我国经济的对外
失衡。
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调节贸易收支的效果微弱,但是这并不意味这长期内
汇率政策无效。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作用。那些边
际出口企业,即其产品不仅档次低、利润薄、并且又严重过剩的企业,无法有效吸
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人民币长期持续的升值对其打击是巨大的。人民币持续
升值也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资、厂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持续上涨在
长期内会降低外商投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的意愿,外商投资企业将更多地投资
于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将促使更多的国内企业从事加工贸易,这
将逐步改变当前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核心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的格局。其
次,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我国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体系
中的基本经济参数,其对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产业和产品结构、对于地区经济结构
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本币汇率低估是对出口部门以及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的地区的一种补贴,它使得资源过分向对外经济部门集中。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未能
协调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第三产业,我国东部地区的
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人民币
升值有助于我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鉴于汇率政策的长期有效性,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允
许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主动性、可控
性和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已经稳步推进了两年,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进入2008
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频率明显加大。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
突破7元大关,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各媒体称之为“6元"时代
的到来。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应采取渐进、适度的方式进行,其中原因除了因为
难以估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外,更重要的是汇率调整成本主要由内资企业来承担,过
快过大的升值对民营出口企业非常不利,这与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和一般贸易出口的
初衷是相违背的。当然近期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元大幅贬值被
动形成的,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能够通过适当的手段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水平的
稳定。同时,在本币升值期间,资本帐户的开放需要更加谨慎,特别是短期资本的
流入和流出。
二、调整外贸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如同前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加工贸
易出口占比超过过大,出口结构以低档品为主,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这种
外贸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惜代价追求出口的传统战略。在这种
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外贸政策具有明显的“重出口轻进口”的政策导向,国家制
定了出口企业免税政策,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外商投资加工贸易的各项优惠政策等
等。这种“重出121轻进VI"的政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确实取得了成功,在推动中国
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外贸从“逆差阶段”转变到“顺差阶段”。随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着我国对外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期的贸易顺差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产品的
大量出口并没有带来居民福利的提高,出口等同于国内的经济资源为他国所利用,
而不是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居民的福利。同时经济
过度依赖数量的扩张还将会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和外部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根
据变化了的形势尽快调整我国的外贸战略,在考虑对外开放时,应始终以国内发展
为目的,服务和服从于国内发展,发挥涉外经济对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整
体素质的作用,不能片面地为外贸而外贸,为外资而外资,单纯追求规模也在世界
上的位次。为此,应尽快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首先,完善出口调节政策。这主要指修正或取消不合时宜的出口激励型政策,
通过税收、信贷等政策调节出口增速,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在我国实行的各项出口
调节政策中,出口退税政策尤其重要,它自1985年实施以来,对扩大我国出口规模、
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就业,以及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均发挥了
积极作用。2006年以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对高耗能、高污染和
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甚至取消,这对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
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出口退
税政策还可以迸一步调整,除了像农业、高科技等一些需要特别保护和鼓励的产业,
其出口产品退税率保持不变甚至提高时,其他产品,如技术含量太低、国际市场份
额过高、价格明显不合理的出口商品,应及时下调出口退税率;对资源消耗多、污
染严重的产品,还要加征出口关税、资源税和环境税。
其次,调整外商优惠政策,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各种
优惠政策鼓励引入出口导向的外资,这造成了现有的外资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
产业或环节加工贸易。虽然说在中国巨大人口和就业压力下,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加工
贸易。但是加工贸易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它不仅在国内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而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十分容易转移。所以,我们应该及早实现贸易和投资
激励机制的转变,根据国内产业升级的需求,对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动态调整。
可以将“鼓励类”外资范围缩小,增设“允许类"外资项目,对高能耗、高污染外
资项目,要严格准入制度。同时,可以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加工贸易向高
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引导资金投入中上游产业,促进加工贸易原材料和中间
投入品的国产化,增大国内投入的含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关联度。
在改革开放长期,在缺乏资本、没有出口产品的情况下,以“三来一补"等方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式利用劳动力,进而又发展起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都是已被证明了的可行道路。
但是,就国家整体而言,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只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起动模式。
当这一战略取得了一个阶段的成就以后,是否应当适时推进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知
道要素禀赋理论证明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影响其贸易结构,并以此说明了当今国
际分工的特点。虽然说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要素禀赋是既定的,但其在在国
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并非不可以提升,关于这点,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有政
策与战略意义。波特承认要素的重要性,但他认为这并不排除一国培育高级要素从
而改变国际分工地位的可能性。波特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从那些
自然资源、廉价劳动、本地生产要素等这类要素驱动的国家竞争优势中解脱出来,
因为这种基本要素优势,只能提供脆弱的、转瞬即逝的出口能力,而且,这种出口
不能经受汇率和要素成本的波动。在波特那里,要素不仅包括未开发的实物资源和
非熟练劳动力这些基本要素,更包括那些训练有素、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资源的工
作人员这类先进要素,如政府、私人研究机构、主要大学、主要的产业协会等。波
特认为,标准的贸易理论只考虑了基本要素,而没有考虑先进要素。波特进一步指
出这些高级生产要素是创造出来,其途径只能是在此方面进行持续投资。一个国家
只有培育出高级生产要素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所以,注重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将不仅仅是我国的短期策略,更应该是长期的战略。如果
在我国出口产品的价值链中,我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那么利益分配
能达到30%或更高,其带来的无形资产、国民福利,将远高于加工组装。而且一旦
在国际分工中确定了高端地位,将使贸易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三、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扩大我国内需
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被迫挤占海外市场,也是人民币汇率不能被传递出去
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中国巨额贸易顺差问题其实反应了中国宏观经济结构问题,即
中国经济发展中内需严重不足,这是被大家公认的中国经济长期失衡的重要内因。
我国的内需增长存在着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需求长期居高不
下,但政府和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与
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仍然延续
着计划经济时代倾向于国家和集体的分配格局。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几乎以两
倍于GDP的速度增长。以2006年为例,全年GDP增长lO.7%,城镇居民人均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jIl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支配收入增长10.4%,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7.4%,均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但全
国入库税款增长21.9%,是GDP增幅的两倍多,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7%,是
GDP增幅的1.84倍。分配结构的结果使得大量的经济资源要素配置权集中在中央
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手中,政府直接进行和通过企业间接发生的投资成为
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最终投资率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高于40%,
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的比例。过高的投资率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型职能弱化,财政
支出结构不合理,教育、公共卫生、行政等消费性支出之占GDP的14%,(其中教育
只占3%,为亚洲最低水平)。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
础,如法治环境、诚信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得不到政府财力支持而建设严重滞
后,特别是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居民将有限的收入大量用预防性储蓄。同时我国居民
的消费需求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
住房、交通、电信、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也达到每年10%以上的增长,但是占全部人
口一半左右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速度长期低于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速
度,城镇居民的非物质性消费增长不够J下常,普遍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离开内需
的结构分析,笼统提倡扩大内需,可能会导致盲目的投资和消费增长,造成更大的
资源坏境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让全体居民能享受由高速经济增长带来
的福利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调高企业最低工
资水平,保证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体系进行,除了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外,还要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
加快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等措施,确实减轻农民负担。
2、在支出政策上尽快实现财政开支的结构调整,将重点从政府投资转向政府对
消费的支持,包括增加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财政开支、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步伐、
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和透明度。
3、税收政策向消费倾斜。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税负。为了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抑制投机和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开征燃油税、不动产
税和房地产短期交易个人所得税。要求国营企业向政府分红,并且将增加的政府收
入交国家财政统筹安排。这将减少企业过度投资,同时使国家财政有更多的资金建
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而降低个人的谨慎性储蓄动机。
4、发展消费信贷政策,降低流动性制约。经济学中有关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指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出,尽管人们一生中的实际收入水平先升后降,呈“倒V’’型,但人们倾向于平滑
一生中的消费,以维持一生中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但前提是没有流动性限制
(1iquidity constraint)。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助于减小流动性限制,使人们得以用未来
收入实现当前消费。而中国目前的个人消费因消费信贷欠发达而受到制约,消费类
贷款占GDP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水平。中国人均收入较低而增速较快显示了通过金
融中介降低流动性限制的可行性和相对安全性。因此,消费信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
间,并将有力地刺激消费。当然,金融监管的加强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以免步韩国之后尘。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LJ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伞传递理论视角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莫瑞斯·奥博斯特弗尔德,肯尼斯·若戈夫著:刘红忠译.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
际宏观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菲尔德【美】.《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第7期.
【5】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一个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J】.世界
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6】bfg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7】卜永祥,秦宛顺.《人民币内外均衡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查理德·邓肯著,王靖国等译:《美元危机成因、后果与对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7.
[9】9陈晋玲.《出口波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第13期.
【10】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丁二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金融研究,2007年第4期.
【11】陈学彬等.《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率和盯市能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第
12期.
【12】丹尼‘罗德里克.《让开放发挥作用:新的全球经济与发展中国家》【M】,中国发展出
版社。2000.
【13】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MI.上海财经大学出舨社,2004,P4.
[14】范从来.《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15】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
2006年第8期.
【16】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6年第12期.
【17】冯小兵.《当地价格粘性及人民币升值效果的国际比较——以中国和“东盟+2,,为例》
f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18】傅建设.《汇率变动对进出VI价格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1997年第4期.
100
参考文献
【19】傅建设.《从基本假定看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内在缺陷及其实际运用》【J】.世界经济
研究,1997年第1期.
【20】傅建设.《要做长期选择一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与我国出口企业对策》【J】.国际贸
易,1997年第5期.
【2l】傅建设.《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标价货币的选择问题》【J】.国际商务,1997年第4
期.
[22】高建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定价策略的选择》【J】.中国物价,2000年第5期.
【23】谷任.《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El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
年第8期.
[24】郭树清.《直面两种失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5】哈继铭.《灵活汇率机制降低通缩风险》【J】.《新财富》,2005年8月号.
【26】何新,吴海英,刘仕国.《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
济,2003年第11期.
【27】黄素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
2006.
【28】贾恩卡洛-甘道尔夫【意】著,靳玉英译.《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9】鞠荣华,李小云.《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
年第2期. ,
【30】李宝良.《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汇率变动支出转换效应理论研究》【D】.厦门大
学,2005.
【3l】李建伟,余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
2003年第ll期. ’
【32】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3】刘红忠,张卫东.《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之后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J】.国
际金融研究,2001第1期.
【34】刘遵义.《天塌不下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4期.
【35】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
研究,2005年第5期.
【36】罗忠洲.《关于汇率对进口价格转嫁率的实证分析——以1971-2003年的日本为
例》.【J】.金融研究,2004第ll期.
【37】罗忠洲.《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8】迈克尔啵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9】麦金农,大野健一.《美元与日元》[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版.
10l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u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40】莫涛.《汇率变动、产品附加值和内涵经济增长》[J】眉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l
期.
[41】莫涛.《汇率变动、企业行为与经济增长方式一基于浙江、山东、广东等地调查的
研究》[J】.《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42】倪克勤.《1999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机制和杠杆作用》【J】.财经科学,1999年第l期.
[43】萨尔瓦托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41平新乔。《市场换米技术了吗?》【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9.10期.
[45】施建淮.《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J】.经济研究,2007年第l期.
【46】施建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
第3_4期.
[47】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经济研究,2005
年第4期.
【48】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9】王利平等.《汇率改革对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闷题,
2007年第5期.
[50】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51】肖本华.《人民币升值对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市场论
坛,2006年第2期.
[52】向东.《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l期.
【53】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
2002年第9期.
【54]谢平,张晓朴.《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1994---2000年中国的实证分
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2第5~6期.
【55】杨明.《中国研究生教育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8期.
[56】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7】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8】俞乔.《亚洲金融危机与我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59】俞乔.《论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J】.1999年第7期.
【60】俞乔.《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与国际竞争力》[J】.金融研究,2000年第l期.
【61】赵大平.《汇率传递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62】赵大平.《人民币汇率传递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63】赵忠秀.《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兼析东南弧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
口的影响》【J】.国际商务,1998年第6期.
【64】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J】.世界经济,2003
参考文献
年第ll期.
【65】张燕生.《进一步增强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广东部分出El企业调研的
情况分析》【J1.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9.10期.
【66】张晓朴.《均衡与失调:1978~1999人民币汇率合理性评估》【J】.金融研究,2000年
第8期.
【67】周业棵.《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J】.国际经济评论,
2008第1.2期
【68】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2007
年第5期.
【69】《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05—2007年各期
【70】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2008宏观年报2008年1月.
【71】《中国商务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72】《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7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编,中国展望出版社.
外文文献:
【74】Athukomla,Premachandra and Jayant Menon.Pricing to Market Behaviour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Japanese Exports【J】.The Economic Journal Mar.,1994,Vo.1 10(423):271-281
[75】Bacchetta,Philippe,Van Wincoop,Eric.Does Exchange—Rate Stability Increase Trade and
Welfare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5):1093·l 108
【76】Baldwin,Richard.Hysteresis in Import Prices:111e Beachhead Effe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8,No.4,1 988.
【77]Baldwin,Richard and Krugman,Paul 1L“Persistent Trade Effects of Large Exchange Rate
Shock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ts,104,1 989.
【78】Bergin,凡C.Feenstra,Pricing-to-Market,Staggered Contracts,and Real Exchange Rate
Persistence,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333—359.2001.
【79】Bctts,M.B.Devereux,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Pricing-to—Mark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2 1 5-244.2000.
【80]Bhagwati,Jagdish N.The Pass-Through Puzzle:The Missing Prince from Hamlet【J】.
Mimeo,Columbia University,December,1 988.
【8 1]Branson,William H.and Richard C.Marston.Price and Out-put Adjustmen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R】.NBER Wbrk—ing PaperNo.2878,March 1989
【82】Campa,J.,and L,Goldberg,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A Macro or
Micro Phenomenon7.NBER Working Paper No.8934.May 2002,.
【83】Cerra,Valerie,and Saxena,Sweta Chama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IMF Working PaperWP/02/200.November 2002.
10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84】Corsetti,Giancarlo,Pesenti,Paolo.Self-Validating Optimum Currency Areas..NBER
Working Paper,No.8783.February 2002.
【85]Cunningharll,A.and A.Haldane,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Pass-Through and Policy Rules[M]In Monetary Policy:Rules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edited byN.Loayza and IC Schmidt-Hebbel.Santiago,Chile:Banco Centralde Chile.
1999.
[86】Corsetti,L.Dedola,Maero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Price Discrimination,University of
Rome III,manuscript.200 1.
【87】Clark,Terry,Masaaki Kotabe and Dan Rajaratnam.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 and
International PricingStrategy:A Concep 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02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研.30,No.2(2nd Qtr.,1 999).
【88】Devereux M.B'C.Engel,P.E.Storgaard,Endogenou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Nominal Prices Are Set In Advance,NBER Working Paper,No.9543.2003.
【89】Devereux,C.Engel and C.Tille,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the
Euro,NBER Working Paper,No.7382.1 999。
【90】Dixit,Avinash.Hysteresis,Import Penetration,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bl.1 04,No.2,1 989.
[91】Dombusch.Rudiger.Exchange Rate and Pr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7,No。
3,1987.
【92】Engel,Charles.Equivalence Results for Optimal PassThrough,OP timal Indexing to
Exchange Rates,and op timal Choice of Currency for Export Pricing【R】.NBER working paper no.
1 1209.2005.
[93】Engel C.,Real Exchange Rates and Relative Pri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35—50.1 993.
【94】Engel C,Expenditure Switching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NBER Working Paper,No.8725.
2002.
【95】Feenstra,Robert C.Symmetric Pass-through of Tariffs and Exchange Rates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An Empirical Test.NBER Working Paper,No.2453.December 1 987,.
【961 Feinberg,R.M.The Interac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andMarket Power Effects 011 German
Domestic Price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Vol 35,No.1,1986.
【97】Feinberg,R.M.The Effects of Foreign ExchangeMovements on U.S.Domestic Pric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01.7 1,1 989.
【98】Frankel,J.A.Mundell—FlemingLecture:Contractionary Currency Crashesin Developing
Countries 0,IMFStattPapers,V01.52 N02,PP.149—192.2005,
【99】Friedman M.111e Case fo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ill Essays iIl Positive Economics
(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57-203.1953
[100】Froot,ICA.and P.Klemperer,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Market Share Matters
[J】,NBER Working PaperNo.3542.,1 988
104
参考文献
【101】Ghosh,Atish R,and Holger C.Wolf.Pricing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Lessons from the
Economist【R】.NBER Working PapcrNo.4806,1 994.
【102】Klein,Saul and Victor J Roth,Determinants of export channel structure:The effects of
experience and psychic distance reconsidered,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7(5);1 990.
【103】Krugman,Paul.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NBER Working
Paper,No.1926.May 1986,.
【104】Knetter,M.Price Discrimination by U.S.and German Exporte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9,No.1,1 989,
1105】Knetter,Michael M.Is Export Price AdjustmentAsymmetric?Evaluating the Market Share
and Marketing Bottlenecks Hypothes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V01.1 3,No.1,
1994.
【106】Kuo-liang Wang and Chung·Shu Wu,1 996,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The Case ofTaiwan's Petrochemical Products网,NBER Working Paper 5749.
【107】Marston,Richard C.Pricing to Marke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hternational Economics,V01.29,No.3,4,1 990.
【108】Menon,Jayant.Exchange Rate Pass2Through【J】.Journal ofEconomic Surveys,V01.9,No.
2,1995.
【109】Menon,Jayant.The Degree and 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Market
Structure,nonTariff Barriers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Economic
Society,V01.106,No.435,1996.
fl 10]McCarthy,Jonathan,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and Import Prices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Some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J】,BIS Working Papers,No.79-November 1 999.
【1 1 1】Olivei,Giovanni P.Exchange rates and the prices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s import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2002,(1):3-18.
【1 12】Obstfeld,Maurice.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 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 nomics【R】.C IDER Working Paper No.1 24,July,2002.
【1 1 3】Obstfeld M.,and K Rogoff,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624-660.1 995.
【l 14】Obsffeld,and k Rogoff,The Six Major Puzzles in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Is There
a Common Cause?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000,339.390.2000.
【1 1 5】Obstfeld,and IC Rogoff,Global Implications of Self-Oriented National Monetary Rules,
Department ofEconomic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manuscript.2001.
【1 1 6]Taylor,J.Low Inflation,Pass-Through,and Pricing Power of Firms们,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4(7):l 389 408.2000.
10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基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视角
后记
提笔写此短文,意味着我的校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感慨颇多,学
位论文完成初期的轻松和愉快早已离我远去,留在心底更多的是感激、留恋和遗憾
之情。
感谢上苍,让我在已为人母且过而立之年后能够来到美丽的鹭岛,在如诗如画
的厦大校园中学习和生活多年,并在此结识一群高贵而可爱的人,懂得一些浅显而
深刻的道理,打开了我通向未来幸福生活之路的大门。每天清晨悠扬的钟声把我从
睡梦中唤醒,推开门窗清凉的海风迎面吹来,高耸的嘉庚主楼、温馨的芙蓉湖尽收
眼底;走在校园中,火红的凤凰花不经意间落在肩头身后;傍晚时分,厦大后山是
与夕阳赛跑的最好跑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让人留恋。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名师荟萃,有着一大批学术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师德
高尚的典范,我有幸聆听过众多教师的教诲,他们让我在博士学习期间学到了不少
新的研究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路,为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感
谢金融系和经济学院全体教师!特别感谢受人敬重的张亦春教授、女博士的楷模江
曙霞教授、亲切随和的朱孟楠教授和诲人不倦的郑鸣教授、李晓峰教授以及魏巍贤
教授。我的导师自我硕士入学以来就对我精心指导。博士论文自开题到最后定稿,
更是凝结了他无数的心血。恩师的教泽,我只能用毕生的勤奋、努力来加以回报。
友谊地久天长!感谢厦大金融系2005级博士班全体同学,你们对生活的热情让
我们这个大家庭格外温暖;感谢我的师姐师兄和师弟师妹们,和你们的交流和讨论
对我帮助很大:感谢金融系喻海燕博士、国贸系刘丽博士、哲学系王巧会博士和会
计系陈青兰博士,相同的年龄和相似的经历使得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和你们一
起探讨家庭婚姻、工作和学业让我获益良多!
但凡经历过学位论文写作的入都知道,论文写作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期阗常
常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然而,由于各种条件和我自身能力的限制,论文中还存
在着许多遗憾和不足。不过论文的封笔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封存,特别是对将在高校
工作的我而言,这些遗憾一定可以通过以后工作中的加倍努力予以弥补。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和女儿,感谢我的父母和公婆,没有你们在精神
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我根本就不可能走出家门,更不可能安心地坐在象牙塔内做
一些所谓的“研究"。和你们一样,我也期待着合家欢聚日子的到来。
李雅丽
2008年5月于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