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892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姓名:丁志雄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伟忠;闻岳春
20080101
摘要
摘要
9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进
行金融创新,现代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美、英、日等国相继进行了金
融改革,逐步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成熟,综合经营
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所在。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机构为增强自身实
力,应付激烈的竞争和摆脱危机而采用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是金融集团化的
集中表现。金融控股公司因其具有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并能产生巨大的
协同效应等优势,现己在全球迅速兴起。
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
而且其风险造成的危害要比一般金融机构大。在总结金融控股公司定义、运作
方式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营分析金融控股公司不仅会面临诸如市场
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专业金融机构的一般风险,还由于其本身
组织架构和股权分配的复杂性,从而具有很多专业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特殊风
险,如风险转递、关联交易、利益冲突、垄断等风险。
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特殊风险的分析,比较研究国外先进金融风险预警方
法的运用,来探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以求为中国金融控
股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的依托和现实的参考。依据美国金融预警卡尔
模型,选取风险预警指标,运用AHP模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风险预警指标
进行了相对权重分析,构造金融控股公司的烈险预警模型,并提出不同警度的
处理方法。
为了论证风险预警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中信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分析中心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报表。依照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中信金融控股
公司处于正常状态,稳健运营,结果加强了风险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金融业综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
ABSTRACT
ABSTRACT
Since the 1 990s,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sweeping the globe,developed
countries having financial deregulation,financial innovation,and a modem financial
system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United States,Britain,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continued to carry OUt financial reform,and gradually achiev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Along witl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and mature,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 increase its s订ength tO cope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and
getting rid of the crisis and adopt all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form,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the Group offocus,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because ofits access
to economies of scale,the scope of economic,and can be an immense advantage of
synergies,is now in the world is rising rapidly.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but it also faces a number of risks,but also their risk than the harm
caused by 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general.In summing up the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on the basis of mode of operation,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operation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will not only
faces such as market risk,credit risk,operational risk and a ser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the general professional risk,but also,because their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distilbution of shares,which have a lot of
profess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o not,has the special risks.such aS the risk of
transmitting,affiliated transactions,conflict of interest,monopolies and other risks.
Through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pecial risk analysis,comparative study
advanced foreign financial risks early·warning methods used to explore Chin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e earl—warning risk system,SO for Chin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o prov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reality of
relying on referenee.Based on the United States Karl model;select the risk

ABSTRACT
early—warning indicators,the use AHP model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of
the main the risk early—warning indicators of the relmive weigh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the risk early-warning models,and different ways of
handling ofth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model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isk early—warning,select
CITIC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empirical study by the Centr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inancial statements,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sk early—warning model,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at CITIC is now in a normal state,a strong
operating results strengthened risk the feasibility ofthe risk early—warning.
Key Words: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the risk early—warning
11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
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
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丁石年
扩r年1月,。日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
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
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
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r茗举
I
山耕年7月r。日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地区掀起又一轮的金融改革,相当多的国家
和地区的金融业经营又踏上了综合经营之路1。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案》出台后,金融业综合经营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美国实行金融业综合经营,
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英国和日本在“大爆炸”(The Big Bang)后取消了对金
融业综合经营的管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趋势的
不断加强,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金融业都进行综合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综合经营的一种金融机构组织模式,在国外实行综合经
营的国家得到了成熟的发展,成为国外大型金融集团的主要组织模式,如美国
花旗集团、日本瑞穗控股公司、英国汇丰控股等。这些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发挥
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及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国外金融业
的发展及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相互
分离,金融机构往往不能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2006年12月I】日,我国加入我
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金融业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我国国内的金融机
构将遇到外资金融机构的有力挑战,同时也是学习外资金融机构经验的大好时
机。借鉴国际经验,走金融综合化的道路,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发挥协同
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
实际上,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己经加紧了改革的步伐,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开
始积极组建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国内首家金融控股公司开始试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拥有中信银行、
中信证券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信诚保险公司、中信信托公司、中信
期货公司、中信资产管理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有效利
用,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四大国有
1在1933年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之前,美国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综合经营.之
后则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一直到I:世纪八.九f年代,又逐步走I:综合经营。世界卜相当部分困家、
地区如¨奉、英国的金融业绛营.也与美国有类似的轨迹.而以联邦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金融业经营
则一直在全能化、综台化的道路.
第一章绪论
商业银行也积极开展对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尝试。早在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
就和境外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建设银行拥
有42.5%的控股权。到目前为止,中国建设银行拥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香港建
新银行。中国银行在1998年用10亿美元在英国注册中银国际(后迁址香港),从
事投资银行业务;收购英国信诚保险公司,从事寿险业务;2002年4月,中银国
际“返乡”.并于一年内成立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中国银行高层在不同的场
合也表明,中行的目标就是金融控股,最终实现综合经营。1998年,中国工商
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擅长投资银行业务的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
西敏证券,合作建立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
到2007年11月底为止,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控股公司有工商银行、工商亚洲、
工商香港、工商国际、香港友联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2。虽然这些
银行在名称中无控股公司的字眼,但可被划入金融控股公司的范畴,且均属经
营性的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是高效率配置资源,风险管理是其六大核心功能之
一3。金融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的配置时,应当控制风险,使得风险最小化。对
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一旦某个子公司出现风险,因为其占有的金融资源一般
比较大,公司内部复杂的一般存在持股关系,资金往来链条冗长,风险可能从
一个子公司传递到另外的子公司,母公司,甚至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面l临危
机。因此,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同时,进行金融综合
经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警、
监测与控制,则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尤其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
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欠佳的情况下,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显得尤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金融控股
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给予更多的重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研
究既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11月19日第14版。
3金融体系的六丈核心功能:清算和支付、转移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管理,聚集资源,分割股份、解决
激励、提供信息.
2
第一章绪论
1.2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1933年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确立了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
制。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综合经营,1999年11月,
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开始了美国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
险业实行综合经营,又逐步走上综合经营,金融业综合经营新趋势席卷全球,
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纷纷踏入金融业综合经营进程。
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金融分业与综合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具
体来说,金融业由分业向综合趋势的转变促进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迅速发展。关
于金融控股公司产生的理论解释,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竞争替代理论
替代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可以追溯到科斯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根据
科斯等人的观点,市场与企业是两种相互替代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交易成本
的存在,竞争将促使企业边界在这样一点上达到均衡:即企业增加依次内部交易
与通过市场进行时所花费的交易成本相等。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也同样存在着替代关系。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在提供
金融基本功能上存在着竞争,两者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导致金融分工模式的变
化。默顿认为,在长期范围内,金融产品正势必从金融机构向金融市场转移。
在现实情况中,金融体系不断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机构转向以直接融资
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功能配置成本的差异。金融机构为维
持其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达到金融体系不会倾斜金
融市场。金融机构必须拥有可以直接融资的中介,投资银行,此时金融机构要
打破分业经营,进行综合经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2.功能观点理论
默顿等人认为: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跨时空配置经
济资源。从功能的观点分析,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都是实现金融基
本功能的载体,不同金融机构问的业务交叉是由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引起的。
一般来说,金融分工模式是由某种类别的金融机构提供某种金融产品或服
务,并相应执行所有组合成该产品的金融功能。这种分工模式往往使金融机构
承担过多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功能,承担了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效应不是十分
理想。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导致对原先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和职能
第一章绪论
的横向分解,由不同金融机构分别承担,节约了成本,使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这种金融功能配置方式的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的金融机构同时参与某一产品或业
务活动,形成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另一方面,同一金融功能也可以
由不同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机构来执行。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比较成本优势
可能会经常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那些逐步丧失优势的载体从原先业务领域向
更具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转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在这方面,银
行表现得最为明显。
3.风险分散理论
把现金流相关性较低或者反向的几项金融业务集成在同一个金融控股公司
旗下,可以有效地稳定收益,降低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数
量的子公司来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不同金融业务的具体经营,
只要各子公司业务之间的风险不是完全相关的,那么通过合理的组合,金融控
股公司就可以实现不同金融业务之间风险的对冲,从而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Benston(1989)认为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相对稳定,两
者混合在一起的收益会Lh--者之和更高,但总体风险不会增加。Saunder and
Walter(1994)所作的各种风险模拟认为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组合能产生更
加稳定的利润来源。Boyd, Graham and Hevitt(1993)发现美国银行控股公司
与寿险公司以及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的模拟合并可以减少风险,但与证券公司
的合并则会增加风险。Barth, Caprio and Levine(1998)的比较研究表明:
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等传统的非银行类业务进行严格限制的国家发生银行
危机的可能性较高,表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4.比较成本理论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
金融规模、技术约束状况、和信息不对称状况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的规模
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产生金融机构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理论界对于建立金
融控股公司是否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规模经济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能够带来规模经济,不同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全球金融业并购的浪潮,金融机构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即可能是由于企业本
身所具有的扩张欲望,也有可能是规模经济的推动。
研究表明,在金融服务中,金融控股公司因为其规模的扩大而存在着规模
经济现象。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规模经济的研究,主要来自于美国银行持股公司
4
第一章绪论
和德国、瑞士等国的大型全能银行的样本。但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于在多大的资
产规模上才可以达到金融综合经营的规模经济,没有得出明确答案。
Shaffer(1988)对美国前100强大银行的经济分析表明:600亿美元的资产
规模产生规模经济:Hunter,Timme and Yang(1990)研究表明:20—60亿美元
的规模范围内存在着规模经济;SaunderandWalter(1994)齐j"全球前200家大银行
的比较分析认为:资产在250亿美元水平上的银行可以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Saunder and WMter(1997)将研究结果总结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规模经济和规
模不经济不能产生多于5%的单位成本的变化”。
(2)范围经济
当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提供特定金融服务组合的成本低于通过多家专业机构
提供同样种类服务的成本之和时,即存在范围经济。由于信息的共享和成本节
约,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范围经济。
Clark f1988)认为,对美国银行业的一些研究确实表明了某些金融业务产品
组合存在着成本的互补性(Cost Complementarities),Hughes and Mester(1994)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Muldul(1991)认为,成本的互补性在某些产品组合中
确实存在,但由于它们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抵偿了因实施产品组合而带来的成本
增加,因此产品的最终净收益为零。Lang and Welzel(1996)发现,德国的全能银
行并不存在范围经济现象,然而在一些小规模合作型的金融机构中却存在范围
经济现象。Saunder and Walter(1994)发现世界大银行的贷款和收费业务问存在范
围不经济现象,而其中大部分是全能银行。
(3)协同效应
Saunders(1994)认为,允许银行能被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是工商企业收购,能
够促使银行提高效率,并会减少银行业中存在的消费优先行为。
Berger和Humphrey(1997)收集了21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金融机构的数
据,进行了有关银行效率的130项研究,研究表明,银行业务的平均低效率程
度大致占到总成本的20-25%。Berger,Huncoek and Humphrey(1993)早些时
的研究发现,大银行的效率较高,而相同规模的银行,其效率也有明显的差异,
究其原因,他们认为银行的经营比银行的组织形式或者规模更重要。然而Allen
and Rai(1996)对15个国家194家银行的国别效率的分析结果是,在1992—1993
年间,实行分离银行制国家的大银行效率要低于其他种类银行集团。Benston
(1994)研究认为,全能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x效率方面要优于专业性
第一章绪论
金融机构,但他同时认为,专业性金融机构能够在与全能银行的竞争中生存下
来,表明银行的组织形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此外,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监管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美国采用的伞
形监管模式,从整体上指定一个监管主体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监管,
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各子公司按照金融业务划分由不同的金融监管主体分业监
管。伞形监管模式加强了对金融机构整体、全面、系统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
克服了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监管的效率。还有全能银行
的德国进行分业监管,英国则采用统一监管。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金融监管
体制,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行业自律水准、社会信用标准,
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机制与风险管理情况都有关系,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选
择合适的模式。
以上理论是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理论分析。目前几年,学者越来越多的目
光投向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在这方面有所涉及。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2003)认为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资
本与风险不匹配的风险、协同效应不足导致的风险、不正当交易隐藏风险、高
级管理人员风险、合适的监管者问题、实业公司控股金融机构的方式问题。宋
晋阳(2004)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带来的风险有系统性风险、公平性问题。谢
平等(2004)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包括可能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带来利益
冲突和风险传递。杨明辉等(2004)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银行、
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共有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分析较少。唐造时
等人(2003)认为,对金融控股公司应树立功能性监管的理念、逐步完善我国的
监管体制、严格市场准入、加强风险控制的监管、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
理结构、加快监管法规建设。
相对来说,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总体比较少,而且不系
统。笔者准备在美国的CAML评级系统基础上,深化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
统研究。
1.3研究内容、思路与框架
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国外发达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经营的主要模式。本文
准备在对金融控股公司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金融控股公司在发展
6
第一章绪论
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风险及风险控制方法,以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预警系统来促进我们金融控股公司稳步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文献综
述和现状研究。
第二章,全面阐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方式、内在机理、国内外金融控
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为分析金融控股公司分析做铺垫。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从外部约束和内部控制分析金融控股
公司风险形成原因,指出金融控股公司除面临的一般风险外的特殊风险。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模型构建,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金融
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英国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构建
适合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模型。选定若干变量,建立一套风险预警模
型和标准值,利用统计的相关方法,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初期,发出警号。本
论文的核心是反映风险状态,发出预报,揭示警源,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和判
别方法。
第五章,风险预警模型的实例研究,对于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的
有效性,进行实例研究。
第六章,这是对本文研究的小结,着重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以及
以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图1.1是本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图1.1论文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2.1金融控股公司概述
2.¨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进行了金融“大爆炸”
(The Big Bang)或大变革,纷纷走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道路。然后其他国家、
地区特别是在美国,要求金融业实行综合经营的呼声臼益高涨,金融业综合经
营趋势明显,尤其是花旗集团的金融综合经营更是走在全球的前列,示范效应
突出。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这部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法案应运而
生,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积极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参与金融综合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下,国内没有相关的
法规条文,学术界对此也是说法不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
会、国际保险监管在1999年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在统一的控制权下,完全或是
主要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产业中,以子公司为载体大
规模提供服务的会融集团。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是指金融机构通过股权
运作,同时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二种或以上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
经营的金融制度。
金融控股公司一般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点: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集团。在整
个集团内,由多个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控股公司对旗下的银行、证
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股权运作,享有控制权,对于股权数量,只要求持有
子公司绝大部分的股权或是具备决定性表决权的相对多数权,不一定要51%以
上的绝对数。对于金融需求者而言,金融控股公司提供的是银行、保险、证券
等两种以上的金融服务,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采用同一品牌。
目前,国内存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组合成的产融控股集团,他们并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内在运作机制和风险管理往往很难理解,给监
管带来很多困难,所以监管当局不主张在国内发展产融控股集团。本文所讨论
的金融控股公司将严格遵守巴塞尔金融论坛的定义,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控股公司。
2.1.2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在机理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根据控股母公司是否从事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可以将其化
分为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和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
事业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拥有自己具体从事的金融业务,旗下的子
公司在其他方面开展金融业务,母子公司的业务联系相对紧密,如图2.1表示
的是母公司从事银行类业务的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
图2.1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
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不参与具体的金融经营业务,主要从事整个
金融集团的宏观层面的管理,进行金融集团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股权运作、
监督管理等,金融集团的金融经营业务由各个子公司分别承担。纯粹型的金融
控股公司在美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中比较多见。汇丰集团是世界上最大
的金融集团之一,其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是纯粹型的。我国的中信控股公司也
是采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如图2.2表示的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以汇丰
集团为例。
图2.2汇丰集团的结构简图(截至2005年1月)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往往不仅只有子公司,而且还可能存在孙公司的情况。
汇丰集团旗下的英国汇丰银行还控股汇丰人寿、法国商业银行、汇丰银行、汇
丰欧洲公司、汇丰资产金融公司、汇丰穗博有限公司4。
从组织形成的角度上看,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是先存在母公司,后通过股
权买卖或是出资设立的方式拥有子公司,母公司参与了金融业务经营,对于其
他子公司的经营,是相互合作,加以管理。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不一
定在子公司的前面设立,通过股权的置换控制子公司,由于不参与具体的业务
经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金融集团资源的分配,人力资源的调
度,整体战略计划加以约束,可能产生内部人控制,委托代理的风险相对增加。
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设立方式主要是独资设立、重组设立、并购、合资
组建。其中,并购是金融控股公司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形式,花旗集团、汇丰
集团、瑞穗集团、安联集团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控股公司在组建予公司的过程中
主要是并购方式,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在90年代末合并案震惊了全球5。20
世纪90年代发生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3国家在金融业综合经
营中的并购案例达7300宗之多,价值高达16000亿美元,主要是在银行、保险、
证券各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并购5。
金融控股公司实现了集团综合、法人分业的经营机制.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
特点是以一定数量的子公司来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不同金融
业务的具体经营,只要各子公司业务之间的风险不是完全相关的,那么通过合
理的组合,金融综合经营就可以实现不同金融业务之间风险的对冲,从而获得
稳定的现金流。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加强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
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深层次地挖掘客户,满足金融消费者对“一站式”金
融服务需求,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设立“防火墙”,减少了风险传递。金融控股
公司可以分散风险,达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可以降低成本,获得协同效应,
增加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有效地稳定收益,降
低风险。
4:E同刚,运作机理:撺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0.1】1页。
5彭嘉君.金融控股公司示范案例一花旗集团,国泰安险通讯.2003.12.
6
Group 10.Report on Consolidation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2.2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方式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外部环
境由一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程度决定,金融控股公司本身无法改变,主要是
监管环境、金融市场与技术条件;内部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到公司的治理结构、
内部协调与风险控制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不断的调整,这是
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水平的关键因素。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行为的外部约束,以达到
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一
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金融监管体制,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
行业自律水准、社会信用标准、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机制与风险管理情况都有
关系。
我国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融业混乱后,为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促进金融业良性、健康发展,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经营体制和监
管模式。由于我国分业监管体制确立的时间比较短,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
有待进步,金融监管标准有待提高,金融监管措施的有效性有待完善,金融业
风险防范能力亟待增加。目前,各监管主体按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银监会、
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缺少统一协调和全方位统筹
规划7。而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变化影响着金融监管。伴随着以金融控股公司
为主体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监管理念、组织形式8和监管模
式提出极大了极大的挑战。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下,各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银行,
证券、保险等行业,无法从整体上监控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真空问题,导
致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认识不足。同时在综合经营下创新出的金融产品
是多个金融机构所共有,业务界限相对模糊,各个监管机构由于监管范围的受
限,容易诱发部门利益冲突,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权利的相互争夺可能引发重
复监管9。在金融业综合经营大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有待改进和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往往希望降低融资成
本,纷纷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进行直接融资。这
7 2003年9月.中国银般会、证监会、保监会召开第一次监管联席会议,启动了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
确也丫金融监管分T合作备忘录。
‘肖存海,金融业混业绛前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政经济H{版社.2003年,第210页。
9李飞,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卅的监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ll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样形成了需要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往往得不到银行贷款,不想贷款的
企业,商业银行追着其贷款,造成了银行和企业之间贷款业务的不平衡。由于
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约束,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
许多金融服务不能展开。而现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又因为开展的时间不长,融资
能力较弱,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信息,而商业银行又无法开展此业务,使得投
资银行在为企业进行上市服务时一般有较多的限制,使得很多企业选择海外上
市。所以转变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应
未来发展的需要。
同时,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开放,也要求
我国金融业要加快金融综合经营,积极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外资金融机构往往
是以金融综合经营为背景下开展金融业务,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节
约了客户时间成本,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开展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在目前存贷利率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增加了利润,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收益率,
在一定程度上蚕食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有了现实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条件,
满足子公司扩大产品销售区域,同一客户交叉销售产品,保证了公司与客户之
间能够保持快捷、顺畅和方便的信息沟通.此外,技术的进步减少了掌握和处理
金融市场数据源的时间,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建立了公
司内部跨行业的信息交流平台。
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子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公司的治理
结构一般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核心是保护
股东利益.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子公司是法人,那么子公司是否要建立一套完
全的公司结构呢?除非子公司是上司公司,一般其治理机构相对要简单得多。
子公司的主要利益人是控股股东和债权人,在子公司治理结构中,母公司会选
派董事占据董事会多数席位,债权人只要在董事会或是监事会中拥有适当席位,
就可以保证各自得权力主张。由于子公司是母公司得业务部门,实际上执行的
是母公司分支机构的职能,其法人地位受到削弱。图2.3表示一般的金融控股
公司的治理结构。
母子公司的协调机制”关系到金融控股公司是否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获得规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成功实现运营目标的关键因素。
”王国刚,运作机理: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4页。
12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股东大会
孟;丌I兰!全
集团执行委员会
资产负债管委会
人力资源管委会
投资决策委员会
风险控制委员会
财务管理委员会
运营委员会
部门J委员会I I部门2委员会I I部门3委员会l J部门4委员会
银行子公司II 证券子公司I J 保险子公司信托子公司
图2.3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
对于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直接开展金融业务活动,子公司的设立
是为了满足母公司的发展而设立的,在业务上,母公司为主,子公司为辅,层
次关系分明,母子公司的协调主要是母公司直接调控子公司的活动,使其适应
母公司的需要,通过董事会和各个委员会。对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
主要是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母子公司高层定期交换意见、更换子公司管理人
员,内部的转移支付和资源的分配来协调子公司的关系。
风险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核心。金融控股公司运用规模经济
优势,通过对内部资源的分类、整合、策划和调配,节约了交易成本,实现了
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其目的就是使外在利润内在化。这种新的金融业组织结
构,既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股权交叉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又有利于分业监
管和更好地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似乎是一种十
分完善的体制,能同时兼顾风险和效率的因素。但是,要使其作用有效发挥,
还必须重视其隐含的巨大风险。在国际上,金融控股公司一般设立“防火墙”
以隔离风险的传递。图2.4表示“防火墙”模式.对于风险控制与防火墙将在第
三章中详细论述。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图2.4“防火墙”模式
2.3国外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世界金融业经历了混业一分业一综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发展。最初
金融业务比较简单,这是分散的、小范围的金融业务,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
对金融产品临时性的、多样性的需求,此时的金融机构一般是兼业经营的形式,
可以说是综合经营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美国华尔街的股灾为这种金融业的
兼业或交叉经营画上了句号。这场股灾直接诱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美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将罪魁
祸首归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综合经营,由此颁布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限
制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融合,要求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的原则。随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7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发展形
势席卷全球,金融创新不断加强,严重影响了金融分业经营的效果,对金融业
分业经营提出极大挑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进行
了金融“大爆炸”(The Big Bang)或大变革,纷纷走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道路,
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然后其他国家、地区特别是在美国,要求金融业实行综合
经营的呼声日益高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尤其是花旗集团的金融综合
经营更是走在全球的前列,示范效应突出。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这部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法案应运而生。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从混业经营(综合经营)到分业经营的过程,
现在处于分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的十字路口。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金融业
处于混乱无序的混业经营状态。商业银行大都参股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其中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都开展了信托业务、银行业和证券业建立了模糊的综合
经营的关系。各行业提出了全方位、多功能发展的口号,金融机构开始纷纷涉
足不同行业,开展了初步的混业经营“。由于当时金融机构的自律能力和风险控
制机制不健全,金融业混业经营造成了金融业混乱,严重地扰乱了中国的金融
秩序,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993年、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
达13.2%和21.7%12,与当时金融业盲目混乱的混业经营有一定的联系。
针对国内金融业混乱的局面,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
革的决定》,规定:“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1995
年,中国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这三部法案
的出台,基本确定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格局。1998年底,中国颁
布了‘证券法》,由此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局面全部形成。
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业自由化浪潮波及
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综合经营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深刻,特别是随着WTO保
护期的结束,有综合经营背景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现行的分
业经营格局已经而且必将产生冲击。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第六条在老法内容,
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
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但书,“国家另
有规定除外”。这就为中国金融业稳步实施综合经营,预留了法律空间。“十一
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2006年开始将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
经营试点,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监管当局也密切关注银行业、证券业、
保险业、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发展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
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金融业面
临的竞争压力和金融创新的压力不断增加,综合经营的要求和动力日益增强,
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应对市场需求,自身发展壮
大的要求。
当今世界,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全球金融由分业经营走向综
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问跨行业,甚至跨国界购并,形成能量巨大
的金融集团已是一种显性现象,金融的集团化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大势所趋。随
”徐樱“综台经营”与。混业经营”辨析现代商业银行,2006 3。
u蔡浩仪抉掸: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15
第二章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
着中国入世金融保护期的结束,我们要正视并应对金融业发展的世界性潮流。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并运作,其他公司平安集团、
光大集团等也已基本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结构的雏形。从下表可以看出,中信
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在金融业综合经营上走在国内金融机构的前列,商
业银行也积极向综合经营道路上迈进,同时国内出现了产业资本为主体的金融
控股公司雏形。
表2.1 国内金融控股和准金融控股的公司一览表
名称经营性金融子公司或参股金融机构现状
中信集团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信诚保险公己挂牌
司、中信信托公司、中信期货公司、中信资产管理
光大集团中国光大银行、光大证券、永明保险、光犬控股(香港)、申银万已挂牌
国证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人投资管理公司
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已经成立
平安集团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
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商业银行
银河金控银河证券、银河投资、银河基金已经成立
中国银行中银控股、中保国际、中银国际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已经上市
银集团人寿保险、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
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工商Ⅱ洲、工商香港、工商国际、香港友联银行、工已经上市
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银行
建设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香港建新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建信基金管已经上市
理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境内控股: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交银已经上市
金融租赁,境外控股:交通财务(香港)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中
国交通保险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信托有限公司
首创公司第一创业证券、首创担保、首创期货、银华基金管理、首创证券、雏形已现
京放经济发展公司、首创资产管理
东方集团中国民生银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雏形已现
海尔集团青岛海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雏形己现
资料来源:中金在线,各公司网站,作者整理。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3.1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起因
3.1.1外部环境约束产生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在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同时,
由于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利益冲突、监管不协调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金融控股
公司的风险备受关注。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传递,无疑增加了金融控股
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所以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研究尤为重要。外部环境的
约束只要监管制度、法律环境、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引发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变化影响着金融监管。伴随着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
体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监管理念、组织形式”和监管模式提
出极大的挑战。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下,各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
险等行业,无法从整体上监控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真空问题,导致对金融
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认识不足。同时在综合经营下创新出的金融产品是多个金
融机构所共有,业务界限相对模糊,各个监管机构由于监管范围的受限,容易
诱发部门利益冲突,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权利的相互争夺可能引发重复监管“。
分业监管有利于监管主体的细致分工,提高监管专业化程度。然而分业监管使
得监管机构之间一般缺乏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对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全
面审慎监管不足,各监管机构各自为政,监管标准不统一,让受监管的金融机
构无从着手;分业监管同时容易产生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双重矛盾。此外,金
融市场的变化对金融控股公司也有极大影响。发生在2007年8月份的美国次级
债风波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银行、证券机构资产缩水,资本充足率也有所
下降,金融控股公司受金融市场风波的影响相当明显。
从199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
场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
”肖春海,金融业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210页。
“李飞,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第六条
在老法内容“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
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但书,“国家
另有规定除外”。这就为中国金融业稳步实施综合经营,预留了法律空间,从制
度上为综合经营作了一定的准备。但从宏观政策手段上看,还应抓紧制定实施
综合经营的有关规则,明确允许银行涉足证券和保险业务,允许金融机构从事
跨行业投资、经营和并购等。要以发达国家经验为借鉴,加快研究和制定综合
经营的政策、行业规则,加快速度出台《金融控股公司法》,为综合经营的稳
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经营运行有法可依,对于交叉
持股、关联交易、业务限制做得有章可循。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金融业经营的进程中是一个创举。在分业经营、分业
管理的金融经营和监管制度下,金融控股公司还处于探索之中。而金融控股公
司的主要负责人对全面掌控金融业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
险往往认识不足,对金融资源整体的调度、分配有待加强,这就造成了故意违
规操作、恶意经营、道德风险等,往往会加重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3.1.2内部运营机制产生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内部环境极易产生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复杂的
环境是的投资者、债权人甚至于公司高层管理人难以了解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
之间的授权关系和管理责任,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和衡量公司整体风险。对于监
管者来说,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越大,关系越复杂,越发难以监管。此外,复杂
的内部结构还可能导致不透明结构风险,由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标准不统一,金
融控股公司可能规避监管行为,选择一个受监管程度最小的组织,使其成为金
融控股公司的控制主体,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风险的爆发。
整体的品牌效应是金融控股公司以获得协同效应的保证。客户将金融控股
公司看成一个整体,一旦内部子公司出现问题,消费者会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体
产生信心不足,导致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形象、声誉、信用产生不信任,最终
可能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的稳定性下降。
关联交易是金融控股公司母子公司或是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提供
”冯静生.综合经营当为金融业的必然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7。
“康华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18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贷款、担保、抵押、集团内部转移定价以及商品和资金的划拨.关联交易会将母
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状况联系在一起,可能夸大集团的利润和资产水平,导致信
息披露失真,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内幕交易的风险”,还会加剧金融控股公司内
部不同行业的“利益冲突”。如银行子公司投资者主要强调资产的安全性,控
股公司为了追求利益,会将银行资金用于证券交易,违背了银行子公司的意愿,
产生了由于公司文化导致的利益冲突。最后,关联交易使得掌握内幕的一方,
由于道德风险,利用信息优势,投资股票市场,获得高回报,损害一般投资者
的利益。
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是指同一资本被用于两个或更多的法人使用。金融控股
公司内部一般存在着复杂的持股关系,所以资本的重复计算问题肯定存在。资
本重复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这样,一笔从集团外
注入的资本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造成资本金的重复
计算。如果该子公司又用该笔资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金将被多次计
算:另一种情况是子公司之间互相持股。造成股权结构混乱及资本金重复计算。
由于只有来自集团外部的资本金才能抵补集团的主体风险,因此,无论是上述
哪种情况,同一笔资本金用来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抵御风险能力降低.图3.1表示了资本在金融控股公司内的重复使用。
子公司资产负债表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图3.1资本在金融控股公司内的重复使用
3.2金融控股公司一般风险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风险是指作为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组成部分的各个实体
自身的本身,将在金融市场上承担的风险,这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等没
”张烨,金融关联交易及其风险初探;上海金融2002.4.
19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有关联,金融控股公司是多种金融机构业务的聚合体,其主要业务活动具有不
同的风险特征。从风险来源分析,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
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行业风险等。
1.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入一金
融控股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是交易一方违约或不履行义务而给作为交易
另一方的金融控股公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金融控股公司普遍面临
的金融风险,也是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的波动导致金融机构的头寸或者资产组合遭
到损失的可能性。这些市场波动主要包括:利率、汇率、股价、商品价格及其他
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收益曲线的变动;市场流动性的变动;其他市场因素的
变动。
3.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
制制度或过程、人员、系统或者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主
要表现有三:一是决策执行失误,这主要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地传达给
操作人员而造成的;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
然失误可能造成的损失;三是交易系统、支付结算系统或清算系统发生故障等
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4.声誉风险,指商业银行的运营规范、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偏离正常后
产生的。由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要求必须维持存款人、贷款人、投资者及整
个市场的信心,声誉风险的损害性极大,其爆发的力度和速度也非常巨大。
5.经营战略风险,指金融控股公司由于信息掌握不充分、决策水平不高、
决策程序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判断失误和经营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金融控
股公司下经营风险的分散和规避的效果和程度取决于集团内部各业务单位的母
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是否设立了安全有效的“防火墙”,是否能够建立和执
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因素。同时由于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持股关系和
资金往来,单个机构的安全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且有可能面I临新的风险。”
6、行业风险是指由于金融行业的整体业务特点导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不确
定性。金融控股公司的行业风险首先来自其金融属性。金融控股公司由于资产
规模巨大,使其金融属性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变得具有更大的危害性。金融业务
”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一兼析在我国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杜,2003年。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自身的脆弱性。具体体现在巨大的金融资产与有限的自有资本的矛盾。巴塞尔
委员会规定的自有资本充足比率8%不过是带有示范意义的象征性的制度约束。
对于资产规模巨大的金融机构来说,资本充足率并不是导致金融机构破产的根
本性原因。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因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危机,这时的资本金就
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金融机构都无法解决的金融脆弱性,
后者本身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金融自身的脆弱性还表现为金融资本的趋利性。
金融资本的趋利本能促使金融控股公司具有逃避监管的冲动。金融控股公司的
经营范围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这为它逃避监管、追逐利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性。而这种利益驱动的趋利本能也同时极易使金融控股公司陷入多种风险的包
围之中。另外,金融资本还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现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作为表
外业务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所谓的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中反映,但却能改变其当期损益的那部分业务。这种业务带有很大虚拟性,并
不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
3.3金融控股公司特殊风险分析
除了上述普遍性风险以外,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决定了其自身存在着
特殊的风险产生、扩大和传染机制,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区
别的特殊金融风险。
1.风险传递,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是包含了银行、证券、保险多种金融业务
的有机整体。在这种组织体制下,如果一种业务部门出现问题,例如丧失偿付
能力或丧失流动性,可能会传递到集团内部其他被监管或不受监管的业务部门,
这一过程就是风险传递。当一个集团成员陷入财务困难时,可能由于已有的资
金往来而使其他集团成员被迫救助,从而发生新的资金往来。风险传播的基础
是集团的内部交易,这种交易可能是明显的,比如贷款和投资:也可能是隐含
的,比如集团内部的担保和转移定价。
风险传递的发生就象“多米诺骨牌”~样,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
司或部门之间存在各种有形无形的联系,即便是各公司或部门直接通过防火墙
严格隔离,一旦集团内部某部门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整个集团的形象、声誉和
信用受到损害。风险传递的最终后果可能是集团公司总体偿付能力和稳定性的
下降。
2l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2.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
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目前对于关联交易的界定,是根据国
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来规范的。该准则对关
联方的认定解释是,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
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据此应认定为关联方;如果一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
制,也应视为关联方。这里的控制是指有决定某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
能够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所谓重大影响,则是指对某个企业的财
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金融关联交易就是上
述所述关联方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行为。
应当说,金融控股公司若想追求经营上、财务上乃至于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必然要有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的存在。这固然能给整个集
团带来协同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但是这也会使其难以规避风险的
传染效应和传递效应,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外,在关联交易中存在着
不少不等价交易及虚假交易、变相违法违规交易、风险隐藏与转嫁交易等。这
些不良的关联交易会使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导致控股公司内部的风
险传播,增大控股公司的风险,使得经营中发生的困难更加复杂化,最终后果
可能是集团公司总体偿付能力和稳定性的下降。如果金融控股公司下属的银行、
证券和保险子公司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机制,则该问题将更加严重。
比方说,在同一集团下的银行和证券子公司之间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于
是导致流入股票市场的居民存款资金过多,此时如果金融控股公司没有能力控
制投资风险。那么银行资金很可能会遭受损失,引发危机。
3.垄断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集中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
多种金融业务,因此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金融资源集中程
度的提高,可能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滥用权力,从而不利于自由竞争和消费者保
护。但是,能否导致市场垄断和权力滥用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数量,而且还受
到市场规模的大小、竞争者类型等多方面因素。随着各种金融业务之间限制的
取消,市场规模也会成倍放大,竞争者数量也会同时大幅度增加,因此竞争反
而变得更为激烈。滥用垄断权力表面看起来对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但一旦超出
政府或监管机构可以容忍的范围,或者被社会公众所厌恶,就会对金融控股公
司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不得不面l临解体的危险。因此,金融控股公司,
特别是在整个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巨型金融控股公司应十分注意这一点。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4、利益冲突,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存在两个不同的利益,而不同利益彼此
之间产生对立或冲突.任何一方的决定可能因另一方利益的优先考虑而损及自
身的利益。
金融控股公司一般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投资
基金等不同的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山于各种金融业务部门的相关利益主体存在
结构性差异,不同的利益主体如所有者、债权人、管理层、客户等因为利益关
系的调整必然会导致一定的利益冲突,从而影响控股集团整体协同效应的发挥,
并带来风险。例如,集团的商业银行向购买投资银行所承销证券的企业贷款,
或者是向投资银行所承销证券的发行公司贷款,如果发行的证券质量不高,就
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从而损害存款者的利益。
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之间也可能存在由于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
式差异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为客户和消
费者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来实现协同效应,但各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竞争
环境不同,所需要的管理技能也不同,它们需要保持各自的独特文化。比如,
集团内的投资银行往往更注重于个人作用的发挥,更鼓励创新、进取、产品推
销和客户关系,而商业银行则更倾向于程序性和稳健性。
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1)基于自身利益而不是客户利益来销售金融产品。
如银行在提供存款服务的同时向顾客推销本集团的保险产品或投资产品等,尽
管这对该客户来讲并不是最佳选择。(2)强行搭售金融产品。如银行利用贷款行
的地位和信息优势强行要求借款企业购买本集团的团体保险产品或本集团发起
的投资计划等,甚至强迫借款企业购买本集团的承销服务。(3)向本公司的客户
推销自己承销的证券。(4)把未销售的证券卖给本公司管理的基金。(5)强迫
临近破产的企业发行股票来偿还贷款。(6)诱导企业购买它并不理解的金融衍生
产品等。
5.透明度风险,透明度是现代金融机构保持良好信誉的重要条件它主要涉
及控股公司内部子公司和控股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组织和管理结构的复杂程度
等。金融控股公司由于组织结构过于复杂,有可能导致透明度下降,不透明的
金融控股公司会对金融监管者和那些希望评估金融控股公司真实风险状况的利
益主体造成困难。
金融控股公司不透明的组织结构会使得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之间的协调和
沟通存在时滞在危机发生的初期无法事先预警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可能
第三章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使外部监管者和那些希望评估金融控股公司真实风险的利益主体无法明确被监
管对象不能确定金融控股公司相关业务和经营活动的真正情况难以进行准确的
外部监管;容易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可能使品行不端的从业人员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从事经济犯罪活动给金融控股公司带来重大损失。
6.多个监管者之间合作和信息共享风险,金融控股公司通常是由从事两种
以上金融服务的实体所组成,它往往同时受到两个以上监管者的监管,而且这
些监管机构的监管目的、方法和重点各不相同,不利于监管机构相互理解各自
的监管方法,也难以统一协调行动。这种情形在分业经营的国家更为明显。例
如,由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各个监管机构对它们的资本构成、资产负债衡量及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就存在
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资本充足性的衡量与评估面临操作
困难,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另外,在跨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各子公司业务涉及多个国家、多个行
业,各国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和方法差别更大,如果他们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合
作和信息共享制度,那必然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造成缺陷。因
此,如何从制度上保证这种跨境、跨部门的有效合作是当前金融监管的一大难
点。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4.1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原理概述
金融风险预警制度(Early warning System)是通过选定若干变量而订定的
一套预警函数、指针、临界值或基准值或判别模型等,对于数据,利用计算机
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超过警戒范围的异常数值在
测试与核算后,均会发出警报、信号,以促使金融机构提早注意并加以防范,
及时纠正改善的制度。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相对于一般金融机构而言,更加复杂。一般
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系统只用针对一个特定行业,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涉及到证
券、保险、银行、信托等多个金融机构,一套风险预警系统不可能适合。所以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在金融控股公司宏观层面和针对各个
子公司中观层面建立两层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掌握集团整体的风险情况。
(1)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应当具备评价、监控、预测的功能。评
价功能,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对各预警
指标给予权重,可以计算出要素的综合分数值, 据此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风险
做出宏观评价。同时, 通过分析各个要素指标的分数值, 可以评价各个要素
对整个集团金融风险的影响状况。
监控功能,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一定时期内持续的分析
和整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整个集团金融风险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产
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 实现监控功能。
预测功能,根据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预测条件, 进行指
标的运算与判断, 得出预测信息, 实现整个集团金融风险的预测功能, 便于
对整个集团金融风险实行动态管理。
(2)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遵循的原则: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系统性、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根据经济金融的联系,风险预警系统应
当反应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科学理论和依据,要求风
”本文在此处,只讨论金融控股公司宏观层面的风险预警系统。
25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险预警选取的指标能全面反应经济金融的最新动态。
时效性原则,才能达到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的预警目的,时效性原则要求,
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和可比性,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时效性。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风险预警系统选取的指标、函数、临界值等易于分析、
有利于操作,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情况及时做出预警,对于通过预警函数得
出的数值,能相应的找到风险源与控制风险的措施。
系统性原则是指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要从整体上考虑,不能片面,以免使
各个步骤之间相互独立,应当是相互衔接比较密切,一环扣一环。
弹性原则主要设计到风险预警的数值标准,要留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和变动
余地,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有一定的灵活性,又不会影响金融控股公司的
整体状况。
(3)从基本机构上来看,风险预警系统由指标体系、预警值、数据处理和
信号显示四个部分组成。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在爆发之前,会有先兆,具体表
现在特定的金融指标上。对于选做风险预警的指标,要在事先加以筛选,指标
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预警指标必须可以估计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爆
发的概率,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预警值,是指国际上公认的风险指标预警的
临界标准。比如资本充足率一般公认在8%,核心资本充足率一般公认在4%。
对于没有国际公认标准的预警l临界指标,可以参考国家在经济稳定时期指标的
数值,也可以发生经济危机时的指标数值与经济平稳运行时指标数值相比较,
得出大致范围。预警信号是指在通过数学模型得出不同类型的警情,可对不同
警度采取类似交通管制的蓝灯,绿灯、黄灯、红灯信号分别表示正常状态、低
度风险预警、中度风险预警、高度风险预警不同等级的警态。其中蓝灯预警表
示正常,金融控股公司面l临风险比较小,整体经营状况良好。绿灯表示金融控
股公司的风险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单项风险预警指标偏离较大的,
要引起相关注意,并加以控制。黄灯信号表示金融控股公司面l临的风险加剧,
金融控股公司要提高监控力度,及时反馈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化解风
险。红灯表示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很大,在一些环节已经出现了危机,应
当采取一级警备状态,各个管理层应提高关注,对指标爆出了的情况,加强调
控措施,寻找原因,随时提防可能出现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的事件。当红灯出
现时,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层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金融危机可能到来。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整体流程,如图4.1”。
图4.1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瞀系统流程
加资料来源:蒋政等,利用金融风险预瞢系统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外资,2003年第4期。笔者作出修改.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4.2美英两国风险预警系统机制分析2
美国在1980年代起,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陆续开发了二套金融预警
系统,分别是卡尔模型(CAEL)与较晚的思可模型(SCOR)。
CAEL系统,是FDIC扩大监控系统中的主要部分,不过在SCOR系统开始运
行后,该系统的用途似乎不如以往那么广泛。CAEL是用来辅助实地检查的一项
综合性计算机化场外监控工具,该系统被设计为金融机构自从上次检查以来,
其财务状况是否有显著变化。该模型主要功能为识别自上次检查以来已经明显
恶化的银行并予以进行场外监控分析。
存款保险公司首先依CAEL的四个属性: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获利能力
及流动性,分类以求出每个因子的主要比率(primary ratio)与调整比率
(adjust ratio),其评估程序即依据这些财务指标,及每一银行在其同群组
(peer group)中的排序,在配合主观设定的权数而得依其综评等。最后,本
系统还会产生出一项所谓“CAELDIFF”的方差,该方差即在比较银行的CAEL属
性评级与其上次检查的各属性评级间的差异,当银行获得较大的方差时,此结
果可能反映自从上次检查以后,该银行经营状况己明显恶化,也显示导致金融
监管关注的可能性最大,这一类银行事后每季须受场外检查,而且监管机构也
会实行适度的追踪措施。
SCOR系统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1998年新建立的场外评级工具,以
代替原有的CAEL场外评等系统,其目的在于更有效监控银行与储蓄机构的风
险,这一应用系统由其监管处(Division of Supervision)及研究统计处
(Division of Research and StatistiCS)共同建构而成,近似于CAEL系统,
并利用财务报表申报数据经由系统运作来辨识金融机构在下次实地检查是否将
降级的可能性,SCOR系统是FDIC利用数理统计技巧中的logistic模型去预测
金融机构的综合评级,这一统计模型类似于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的统计评估检
查等系统,而根据1986年到1996年的数据实证比较结果显示,SCOR系统预测
综合评级的准确性较CAEL系统为高。
英国的金融风险预警制度的主体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即英格兰银行。英格
兰银行以资本充足性、外汇持有风险及资产流动性的测定作为其预警制度的指
标。
21林维义.金融预警制度与金融控股公司之风险管理,中国台湾
28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1)资本充足性
此项指标旨在保障存款人利益并维持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英格兰
银行用资本比率来测定金融机构的资本是否充足,而资本比率是由以下二个比
率组成。杠杆比率=蓑淼(411)
所谓调整后资本,是指公司资本减去对子公司及关连企业的投资、商誉、
不动产及其他固定资产的余额。风险性资产比率的测定只是在评估一家金融机
构持有的资产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而必须由金融机构资本金加以支持的程度,
以判断其资本是否充足。英格兰银行在测定风险性资产比率时,考虑的金融风
险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被迫出售风险(为保持支付能力,资产被迫做
不合时机得出售,其所得收益比账面价值少的风险)。
英格兰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各类资产加以研究,并赋予各种权数,以反
映每一类资产所具有上述三种风险的程度。各种资产的权数,依风险大小而定。
一般而言,风险资产的权数为0;不动产风险最高,为2.0;其它资产的风险权
数分别为0.1、O.2、1.5等。得出权数后,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性资产的比率。风险性资产比率=否亲篙等‰ ca.z,
核算风险性资产比率只是英格兰银行评定资本充足性的第一步,在求出此
比率后,还需就该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予以衡量,如对业务较广泛、地区分布
广的大银行的资本要求,在程度上要比小银行宽松。
(2)外汇持有风险
英格兰银行将外汇持有风险分为结构性风险和交易性风险。结构性风险是
指长期性质所衍生的风险,如固定或长期资产及负债因市场状况改变而承担的
风险。交易性风险是指由于日常业务操作所产生的风险。
英格兰银行监管措施规定:对每一种外汇,银行承担的交易性外汇风险的
净额,其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0%。承担个别外汇风险的总
的外汇负债净额,即期与远期合在一起,不超过资本的15%。即:
承担结构性风险的外汇负债净额+承担交易性风险的外汇负债净额
资本金
≤15%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3)流动能力
测定流动能力的目的在于确保金融机构维持其流动性,以满足其到期支付
能力,如即期支付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和各种贷款承诺等。英格兰银行
一般以“到期日阶梯”来测定金融机构的流动能力,具体作法如下。
第一,测定期间:为12个月,将到期日阶梯分为即期至8日、8日至1个
月、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
第二,申报报表:所有受到监管的金融机构应填送季报,分析其资产、负
债的到期日分布情况。
第三,英格兰银行的测定、分析:在获得报表数据后,英格兰银行将金融
机构的资产、负债依其到期的先后,再将这一期间的资产负债累积后进行判断。
英国的金融风险预警制度,侧重于资本充足性考核,主要监视杠杆比率及
风险性资产比率。此外,也采取模拟方式,将某个金融机构的业绩表现与资本、
规模及性质类似的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做出分析判断。通过这三个指标的测定,
将金融机构潜在的金融风险提供警示消息。
4.3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4.3.1指标的选取
选取指标是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中的首要任务,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这直接关系到风险预警模型预测风险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在选取指标
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清晰的层次
结构,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形成
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状况的直观结论。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评
价工作的质量和能否准确反映集团风险状况。(2)可行性原则。在设计金融控
股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在考虑相对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可行性尤为重要,既要防止面面俱到,指标过于
繁杂,又要防止过于简单,难以反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全貌。要保证金融风
险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指标数据搜集的及时性。(3)
可比性原则。金融风险评价指标的设置要考虑评价指标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
向比较,也就是说既要可用以进行序时比较分析,也可用来进行不同金融控股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公司之间的比较分析。所谓纵向可比,即与历史数字可比,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评价指标应相对稳定。所谓横向可比,即不同的金融控股公司之间风险状况可
比。(4)完备性原则。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集团金融风险水平。
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空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成系统,应包
括金融风险的主要方面:时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
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集团金融风险运行现状,更要反映出集团金融风险
运行态势。(5)发展原则。一切金融风险都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因此,设计
风险指标时,应该从风险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动态趋势上加以研究和反映,
并结合时间及空间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探求金融风险源发展变化的规律。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层面的风险预警系统中选取的指标主要借鉴美国、
英国等先进国家风险预警机制中的指标:资本充足性(B.)、资本流动性(B,)、盈
利能力(B,)、资产质量(B。)和管理能力(B。)。
(1)资本充足性(B.)选取的指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A,)、核心资本充
足率(A:)和资本资产比例(A,)。资本标志着金融机构对资产组合和业务风险带来
损失的补偿能力,资本充足率反映金融企业资本状况和资产质量的综合指标,
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金
融机构的资本金是为了保证业务营运顺利开展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一部分保留
的金融机构的利润。资本金是金融机构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金,开展信
贷业务的基础,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保证。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有利于弥补
资产风险,保证借入资金不受损失;有利于资本规模制约资产规模,特别是风
险资产的规模,实现金融秩序稳定和经营风险降低。资本与总资产比例是目前
各国银行业广泛使用的传统指标,它反映了资本与整体资产风险联系,也反映
银行对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最低清偿保障,它往往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
资本充足率同时考虑,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此项比率的预警值可定在3%。
(2)资本流动性风险(B:)是指由于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过度,资产负
债长短期结构搭配失衡、资产流动性不足所可能导致的支付危机和挤兑风潮,
其风险大小取决于贷款结构、资产结构及经济条件。可用流动比率(A。)、速动
比率(^;)、备付金比例(A。)来衡量,其预警值分别为2、1、5%22,一般而言,在
不同的流动性比率下具有不同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比率越高,说明金融企业
的流动性资金来源越多,金融企业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越小;反之,流动性比率
丑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一个人理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第178--179页.
31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越低,说明金融企业能作为准备的清偿流动性资产不足,流动性风险就越大。
(3)对盈利能力(&)的考核”,当前国际上常见的是主要以资产利润比
例(A,)来衡量。资产利润比例为当年利润总额与经营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比例
应不低于1%。同时,也要注意考察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是否合法以及利润的变
化趋势、盈利的质量如何,是由正常收益产生的还是靠出售固定资产方式获得
的等。不同的盈利来源反映了金融机构不同的盈利潜力和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
(4)资产质量指标“(B。)。这类指标还应该反映金融机构本身的资产质量
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衡量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资产可以采用杠杆比率(A8)25和
未收利息比率(A。)”。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杠杆比率不宜超过150%,未收利息比
率不宜超过80%。
(5)管理品质指标(B5)。这项指标应该重点反映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有效。管理品质往往很难量化,主要依靠判断,制度健全(A。。)作为衡量管理
品质指标。但是,某些量化指标可作参考,例如,支出结构、支出与收入的比
率、人均盈利、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数量。准入过少可能反映竞争不充分,过
多则可能反映监管过松;退出过少可能意味着监管和市场约束不力,过多则可
能预示发生金融恐慌的风险。此外,金融机构是否具备合理的激励机制,违规
违法案件数量及金额多少也可作为参考指标。
4.3.2风险预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以上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指标评价体系中,金融风险权重的科学确定是
另一难点。在通常的评判模型中,对于权重的确定完全采用凭经验、靠感觉主
观为各个指标赋予一定百分比权重的方式。但对于表中所列的数十项评价指标,
若要简单为每一个指标直观地确定一个较为准确的权重,其难度可想而知。而
且,由于每个人对各个指标重要性判断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这种主观赋予权
重的方法的科学性。因此,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来判定风险管理指标
的权重。
∞何嗣江、闻岳春、严谷军,关于构建金融机构营运状况预警系统的设想.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笔者在此处认为.金融控股公rd的资产质量币宜采用传统的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可
疑、圭5{失贷款比率以及相关爪良贷款的迁徙牢。若采用此类指标,金融挡股公一d内部的证券,保险、信托
的资产质量无法衡量。对于指标的颅臀范陶,笔者通过收囊资料.大致得出一定标准。
25林维义,金融颅警制度与金融拄股公司之风险管理,中国台湾.
拍邱顺南,台湾银行业金融顾警模型之探讨.中国台湾.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于20世纪70年代Eh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
它可将无法量化的指标按照某一特定类型进行大小的排列。其处理问题的基本
步骤是:
首先,确定评价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的准则。根据评价目标、评价准则
构造阶梯层次结构模型,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合u=扣,,“2,⋯,”。,,”为评
判对象的数量。
其次,应用两两比较法构造所有的判断矩阵,此处,采用单人单准则下对
数最小二乘法求出相应的权重
(1)判断尺度。判断尺度表示要素A,对要素Aj的相对重要性,用%表示。
~=詈
心’3’
%越大,i因素比J因素越重要。由%构成的矩阵A为判断矩阵。
(2)相对重要度的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及归一化处理过程如下:
彬=(兀%)”(f:1,2,--.,n); (4.4)
J=l
∥=Σ形; (4.5)
彤:警(4.6) ‘ ∥ 、’’”7
再次,综合重要度的计算-设第二层为B层,有朋个要素毋,B?,⋯,巩,
他们关于总体的重要度分别为bl,b2,⋯,b。。第三层为c层,有胛个要素
C1,Q,⋯,Cn,他们关于4的相对重要度分别为c;,C,i,⋯,Cn。,则第c层的要素
cj的综合重要度为:
c,=Σb,一』=』∥2..,刀(4·7)
仁,
根据隶属函数计算评价指标在各个评价等级上的隶属度,构造模糊评判矩
阵月:
R=
rH r|2⋯rJm
r2i r22⋯r2m
rm rn2⋯rm
33
(4.8)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最后,进行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B=W o月
曰=c6,,屯,⋯,6。,=cw,,w_,⋯,w。,『三i 0m
r2m
r.2⋯‰
(4.9)
根据6,,屯,⋯,k的大小,确定评价结果。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模型由资本充足性(B,)、资本流动性(B。)、盈利能力
(B,)、资产质量(B。)和管理能力(B。)组成。资本充足性(B.)由资本充足率(A.)、
核心资本充足率(A。)和资本资产比例(A。)组成;资本流动性(叻由可用流动比率
(凡)、速动比率(A5)、备付金比例(A6)来衡量;盈利能力(B3)主要以资产利润
比例(A,)来衡量;资产质量(臣)可以采用杠杆比率(凡)和未收利息比率(A。);
管理品质指标(B5)是定性指标,由专家评判。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就相当明确,如图4.2
I 指标体系I
I
r t t
I资本充足性B。l 资本流动性Bz l盈利能力B3 J 资产质量B4 I管理品质B,l
上I —L 上—3L L I L I
jL一—上上L
资核资流速备资杠未佬0
本心本动动付产杆收度
充资资比比金利比利健
本t 塞室比润室息
室充比^‘ ^5 例比A| 比Alo
A. 足例A6 例室
窒A3 A7 A9
A2
图4.2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思路,确定评价因素集U={B。、B:、B。、B。、B。),将因
%物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素集划分了三个子因素集Bl={A。、A:、A,),B2={扎、As、A6),B3={A,),B4=‰、
A。),B5-(A。。),初步建立了模糊层次模型。
从第二层开始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元素两两对比时的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
”,确定以此模糊权重向量。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G为:
9/5 9/5
1|S 1|S 1
l 1 5
l l 5
3,5 3,5
(4。10)
fnql-
哆;J型—≮,%=(o.335,0.261,0.186,0.186,0.032)7 (4.11)
粕%]二
q:17j9,搏l' ∽Ⅲ
q=(o.36,o.36,0.29)7, (4.13)
同样,哆=(o.42,0.32,0.26)7.q=(1)7,叻=(o.5,0.5)7钆=(1)7 (4.14)
q:(o.13,0.13,0.08,0.11,0.08,0.07,0.18,0.09,0.09,0.03)7 (4.15)
4.3-3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模型设计
金融控股公司预警系数表示预警指标在预警范围内外时,分别取得~定的
数值。H,表示预警系数的大小,将各预警指标的预警线的预警系数定为0,而
”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3年,第24页.
35
3
3
3
7
7
7
7 j,
9
5
5
3
9
9
9
1,,,, 3
7
5
5
1
G=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瞀系统构建
将各指标可能会使金融机构濒临破产倒闭边缘的值的预警系数定为l,在0’1之
间,以一定离差分别确定其它各个不同指标值水平时的预警系数。前述预警指
标的预警系数可如下表4.1所示4。对于定性指标管理品质,如果制度健全,没
有发生违规案例发生,则肛,K0,反之,/4,取l。
表4.1预警指标的预警系数
A。(%)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A:(%) 4.0 3.8 3.6 3.4 3.2 3.O 2.8 2.6 2。4 2.2 2。0
A,(%) 3.0 2.8 2.6 2.4 2.2 2.0 l,8 1.6 1.4 1.2 l-0
凡2.0 1.8 1.6 1.4 1.2 1.0 0.8 O.6 0.4 0.2 O.1
A5 1.O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O.1 0.05
A6(%) 5.0 4.5 4.0 3.5 3.O 2.5 2,0 1.5 1-0 O.5 O.25
A,(%) 1.0 0.9 0.8 O.7 0.6 O.5 0.4 0.3 O.2 O.1 0.05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g O.3 O.35 O.4 O.45 O.5 O.55 O.6 0.65 O.7 0.75 0.8
”|i 0 0.1 0.2 O.3 0.4 O.5 0.6 0.7 0.8 O.9 1
风险预警模型由5个子系统组成:资本充足性(B1)、资本流动性(B:)、盈利
能力(B,)、资产质量(Ba)和管理能力(Bs)。G(旦)表示各个子系统与其指标预警
Σ%+一
函数的关系:G(县)=』——一,i m
根据已经计算的
G(BO,G(马),G(马),G(目),G(马),
公司的预警总系数抒为:
Ⅳ=Σ‰’G(E)
1,2,3,4,5 (4.16)
各子系统的综合预警系数
对它们再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得到金融控股
(4.17)
结合指标的权重分配和指标的预警系数,最后可以得出:
H=畸+∥ (4.t8)
式中,诉是指标的权重矩阵,/l是指标的预警系数矩阵。
拍何嗣江、闻岳春、严谷军,关于构建金融机构营运状况预警系统的设想.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36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4.3.4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灯信号和处理
为了直观地预报不同类型的警情,可以结合国家统计经济监测预警的做法,
对警度采取类似交通管制的蓝灯、绿灯、黄灯、红灯信号来分别表示正常状态、
低度风险警戒、中度风险警戒、高度风险警戒不同等级的警度。如果能够跟踪
某个时期各项预警指标的数值变化,并有有关的信号描述,并制作相应的预警
指标信号图,这样就可观测到金融机构的风险来源及其变化,同时也可初步判
断金融机构所承受的风险状态,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4.2预警函数值与风险状况对应表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
系设计[J].济南金融,2007.3。笔者修改。
要使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
的、动态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预警就是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完成指标的筛
选、修正和处理,以确定各指标运行状态, 汇总求值得出综合评分, 按照确
定的风险“阙值”划分警度。我们把预警指标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次
高警、高警五个等级。
如果在风险正常区域和风险防范区域内,那么将此结论以风险报告的形式
及时传递到集团和子公司的业务职能部门,正常运营。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报告形式里交风险管理委员会,防微杜渐。
如果在警戒区域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各个子公司提出预
警警告,加强监控指标相对的风险区域,降低对外长期投资和贷款,加快应收
款项的收回,增强现金、有价证券、货币市场基金、国债等持有量,整个金融
控胶公司每天报告可能影响风险加深的业务,专人负责,争取控制风险。
如果风险在危险区域,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提高警示强度,对
相关子公司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对风险情况重的子公司注资,加
强监管,保密公司相关方面消息,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第四章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如果风险在失控区域,金融控股公司应当向相关监管机构求助,争取得到
资金支持和舆论沉默,维护金融业和社会稳定。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5.1中信控股公司背景分析
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10月,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成立的中信公
司,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2002年公司实施经营体制重大改革,更名
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公司新章程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金融业的控股公司。公司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的阶段
性进展,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06年底,中信集团的总资产为9292亿元;当年净利润为60.9亿元。
目前,中信集团的业务实际上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领域。金融业是公
司重点发展的主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租
赁等,经营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非金融业是公司综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公司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涉及房地产及土地成片开发、工
程承包、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和基础原材料、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
中国中信集团在整体改制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整合,组建了中信控股有限
责任公司,并于2002年12月5日正式挂牌运作。中信控股公司的成立,不仅
是中国中信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有
益尝试。中信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进行金融改革与创新而成立的中国第一家金
融业控股公司,旨在统一管理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加强风险控制,开发
金融交叉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
务。
2006年,中信控股公司积极推进各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交流,探索金融
业综合经营,制定了《关于推进中信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实施意见》,推动金融
子公司在上海、广州、大连等地建立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金融子
公司的协同效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稽核审计工作,完成多项例行审计和专项审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计;统一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中信金融网的
改造和统一信息平台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
中信控股公司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中信控
股公司目前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其中包括设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公司还在东京、纽约、鹿特丹设立了代表处。中信控股
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中信控股公司在中信集团内承担着投资和管理集团境内外金融企业的责
任,它像一条纽带,将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银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还拥
有中信基金和长盛基金)、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中信期货经
纪公司、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这7家公司结合在一起。
中信旗下的这些金融机构在香港和内地之间能够“互连互通”,其潜力十分巨
大。
中信集团旗下有中信银行(63.52%持股,截至2007年9月)、中信证券
(26.32%持股,截至2007年9月)、中信嘉华银行(55%持股,截至2003年
1月)、信诚保险(50%持股,截至2003年1月)、中信信托(100%持股,截
至2006年12月)、长盛基金管理公司(25%持股,截至2003年1月)等金融
类机构。中信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全资、对下属金融类子公司行使管理职能的
母公司,其本身不参与业务经营,是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加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分业
体制将会越来越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具有集团控股、联合
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特点,因而从一定意义上
讲,中信控股的成立可以看作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应对加入WTO的挑
战,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的一个大胆尝试,从
英美等国的经验来看,这也是金融业相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的可行的选择。虽然
在其成立前,中国已有了光大、平安等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但他们都没
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的成立则开启了中国金融控股公
司的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第一个试点单位,其
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下对各子公司的业务进行合
理的整理,发挥综合经营的优势,防范金融风险。
中信控股公司通过投资和接受中信集团公司委托,管理银行、证券、保险、
信托、资产管理、期货、基金、信用卡等金融企业,强化风险管理,统一配置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和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品牌和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全方位服务。
如图5.1所示,为中信集团所属中信控股的组织构架图。中信控股公司为
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其控股公司仅执行管理功能,呈三级控股结构,下辖七
个一级控股子公司, 八个二级控股子公司。
图5.1中信集团组织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网站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5.2中信控股公司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剖析
中信控股公司作为国内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正式运作以来,已在建立统一金
融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和开发交叉型综合金融产品等方面做了积
极努力。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作为分业经营环境下的一
种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如何经营,如何监管,一直是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监管
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信控股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下,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对中信控股公司至关重要。从长远看,中信
控股公司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发挥集团资源的协同效
应,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其次,资源的整合问题。有效的资源整合是中信控股公司成功运作的重要
基础。资源整合涉及多方面内容,但关键是怎样按照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客户的
个性化需求,进行人员、财务和业务线的整合,向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综
合金融服务。要实现这三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有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实现各机构的资源共享。表面上看这只是技术
层面的改变,实质上是整个控股公司的基础建设迈出了综合化经营的第一步。
这种技术基础建设层面的统一扩展到经营层面就是如何发展金融交叉产品。在
目前条件下,这也是中信控股公司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最后,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问题。中信控股公司在经营上具有很强的优
势,但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它造成的危害比单一金融机构更大。因此,建立
中信控股公司严密、严格、有效率的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如何避免资源过
度集中、如何让财务透明化、让投资者了解金融控股公司每一个金融子公司的
运作情况,以及如何保障客户的隐私权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在酝酿组建中信控
股公司时,要研究建立一整套统一严密、灵敏、有效率的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金
融风险。目前中信控股公司已经成立了审计协调小组,建立了对所属子公司的
风险控制和审计监督模式”。
虽然中信集团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有很多好处,但余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是客
观存在的,它对于其自身以及公众都存在着风险。其蕴藏着风险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静部分观点参考网站:hUp://z.hidao.baidu corn/question/35518517 html?si=1
42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首先,资本充足率问题。中信实业银行的发展速度令同行不敢小觑。2002
年末该行资产规模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七,在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盈利
水平等方面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表现不俗。然而,资本充足率不足是中信实业银
行无法回避的难题。金融控股公司“牵一发动全身”。在2002年底,中信控股
公司旗下的中信实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5.85%,远低于8%的晟低要求,近年
来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较大的增长。2006年,中信银行的巴塞尔资本充足
率和权益对总资产比率分别为9.4%和4.49%。2007年4月,通过IPO筹集的55
亿美元资金极大的补充了中信银行的资本金,其资本充足状况改善明显。中信
控股公司旗下的证券公司、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中信期货
经纪公司、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这些自公司的资本充足
率也要提高。
第二,系统内风险传递问题,金融控股成立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其能由于范
围经济、规模经济而形成协同效应。但如果管理不好,便会出现负面效应,即
金融控股集团内的金融机构间产生风险传递,甚至发生集团风险外溢。
第三,系统内关联交易。在金融控股公司系统内。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关联
交易和由此产生的部门间利益冲突,这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最大问题。系统内关
联交易包括系统内部交易,系统内部资金和商品的互相划拨、互相担保和抵押,
为了避税或逃避监管而相互转移利润等。还有比如诱导客户或者予以资金融通
使其购买自己承销的证券(包括劣质证券),或者将自己售卖不出去的证券转入
信托人账户,或者替借款人发行证券,以抵偿无法收回的贷款,将风险转嫁给
客户。侵害客户利益等等。
第四,资本金重复计算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杠杆比率过高,影响集团
公司财务安全。集团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这样一笔资金在集团公司和子公
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造成资本金的重复计算。从2002年开始中信集团
就开始合并财务报表,作为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应当引起关注。要对
旗下每个控股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审计,防止出现资本多次重复计算。
第五,财务信息披露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各子公司从事不同行业的
经营活动,各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会计准则与统计口径存在很大差异.不同
行业的公司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不利
于监管者及时、准确地根据集团公司的会计财务信息进行风险评价与分析,不
利于金融监管。中信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要统一会计制度,每个控股公司的财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务报表最好有总部派专业会计师、审计人员加以制作,统一会计口径。
5.3中信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分析
对于中信集团的风险预警指标的数值计算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公司公开
的非财务信息和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收集资料,得到中信集团2005年资产负
债表和利润表以及中信集团资本充足率等情况。
表5.1 2005年中信集团合并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
现金及银行存款970.78 短期客户存款4799.78
短期贷款2397.75 短期借款135.0l
应收款项160.68 应付款项501.23
短期投资951.32 其他流动负债244 19
其他流动资产302.05 流动负债合计5680 21
流动资产合计4782.58 长期客户存款1152.38
中长期贷款1666 23 中长期借款190.66
长期投资1095.64 应付k期债券425 75
吲定资产326.48 其他长期负债24.95
其他长期资产153.64 长期负债合计1793.74
长期资产合计3241.99 负债合计7473 95
少数股东权益104.49
资本323.34
准各金75.95
本年利润46.84
所有者权益合计446.13
资产总计8024 57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8024.57
第五章风险预警系统的实例研究——中信控股公司
表5.2 2005年中信集团合并利润表单位:百万元
项目金额
营业收入650.10
营业支出458,88
营业费Hj 109.47
投资收益13.7l
营业税金及附加14.53
营业利润80.93
加:营业外收入7,78
减:营业外支出1.10
扣除资产准备支出前利润总额87.61
减:核销不良资产及提取减值准备25.28
扣除资产准备支出后利润总额62.33
减:所得税7 88
少数股东本期收益7.6l
净利润46,84
通过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到,资本充足率(A.)、
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资产比例(A。)、流动比率(凡)、速动比率(A。)、备付
金比例(凡)、资产利润比例(A,)、杠杆比率(凡)、未收利息比率(A。)、制度健全
(A.。)的数值。用万表示得到的指标数值。
8=(9.14%,6.57%,4.02%,0.84,0.78,0,18,1%,1,49,NA。1) (5.1)
通过指标体系的预警系数,得到各个指标的预警系数矩阵“为:
∥=(0,0,0,0.6,0.2,0,0,0.2,NA,o) (5.2)
中信集团的风险函数值为
H=啤+∥=0.1l+0.6+O.Og+0.2+O.09+O.2=0.1 (5.3)
根据风险函数值与风险状态对应表,可以看出,中信集团风险处于正常状
态,稳健运营。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资本流动性的管理.增加中信集团的流动资
金。
第六章本论文的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六章本论文的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业经营制度也将逐步与国际
接轨,因此,实行综合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必然选择。中国目前已有
多家金融机构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而且许多实业集团也致力于构建金融控股
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综合经营的组织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
优越性,但其结构与经营远较一般金融机构复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比一般金
融机构要大,发生风险后化解的难度与成本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同时由于
金融控股公司的巨大规模,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一旦金融控股公司发生问题,
将对整个经济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结合目前我国金融实际情况,研究金融控
股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大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课题。本论文尝试
性地探讨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及预警系统后,得出以下粗浅结论:
(1)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合我国国情,进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金
融控股公司的各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再同一利益主体下相互协作。这样既和我
国目前监管水平相适应,又提高了机构的运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效
应和范围效应。
(2)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其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特殊的股权安排,在享受规模
效益和范围经济的同时,却有着比一般金融机构更为广泛的风险。金融控股公
司风险除了一般金融机构共有的风险外,还存在着资本重复计算、风险传递、
内部交易、多重监管等风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的庞大,这些风险可
能会引起剧烈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巨大的金融危机。
(3)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机制,正确和及时地获得信息,金
融控股公司必须依据监管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项目、格式和口径上报各种
财务报表和资料,以此为根据,对风险预警指标以及相应的指标权数,建立风
险预警机制,真正发挥“防患未然”的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探讨,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做出适当的预警,
以保证金融控股公司及时发现险情,找到风险源,排除风险,维持金融控股公
司的正常运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全面系统论
第六章本论文的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对于每种风险,都有详细的解释,有利于发现险情
后,及时找到风险源: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预警指
标权重分配,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函数模型:用中信集团作为在实证案
例,验证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同时,本论文也存在不足之处:预警指标中的未收利息比例在现行的金融
控股公司中,无法得到体现,指标可能存在缺陷;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是整
体层面的预警,还应当对每个具体的子公司也量身定做一套风险预警系统,限
于时间、精力和篇幅,笔者未加以展开,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47
致谢
致谢
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自己在同济大学度过的两年半光阴,感慨颇多。
在论文定稿之际,我要向在学习、生活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
老师、同学、朋友表达诚挚的谢意!
在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我的导师陈伟忠教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
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以及对学生悉心关爱都使我终身受益并难以忘怀。
陈老师对我严格要求,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我对专业研究的兴趣。从
陈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不断进取,努力拼搏,这将是我一生
受用的法宝。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老师极大帮助,借此机会向他
表示感谢!我衷心地向我的导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0673068)对本论文研究的
资助。闻岳春教授作为该课题(金融业综合经营新趋势下风险预警系统与控制
机制研究)的负责人和我的副导师,此次对我的硕士论文从论文选题、到写作、
到反复修改,直至最后的定稿,闻老师更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大到内容结构,
小至标点符号,闻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予以指导。闻老师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和
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对闻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还要感谢身边的诸位老师们,他们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谦虚谨慎的学
术作风亦使我受益良多。
最后,我想把谢意献给我的父母和董晓伟同学。你们的理解、支持、安慰
和鼓励永远是我人生路上的最大动力!
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批评。
48
丁志雄
2008年1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谢平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中信出版社,2004
[2]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5]蔡浩仪.抉择,金融综合经营与监管,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6]陈春生,金融风险的传递与防范,唐都学刊,2001,17
[7]陈兰兰,金融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规制研究(3],经济研究参考,2004
[8]傅祖蓓,郑子凯,企业集团资金关联交易的识别与防范,中国金融,2004
[9]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0]方艳.中信金融控股公司运作研究,武汉:华南理工大学,2002
[113方如峰,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在机理、风险及其监管,杭州:浙江大学,2001
[12]韩元,关于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对策建议一基于成功案例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13】何嗣江、闻岳春、严谷军,关于构建金融机构营运状况预警系统的设想,金融研究
2000年12期
[14]侯荣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研究,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4
[15]胡可愉,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16]姜迎春,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3
[17]蒋勇威,论金融控股公司及风险与监管,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8]黎四奇,欧盟对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1,11
[19]刘志平,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几个问题,金融研究,2001,4
[20]科斯.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21]李卫国,金融风险监测预替系统研究,河北石家庄:河北大学,200l
[22]林晓,我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2
[233马一昆金融风险的类型,经济研究参考,2003,5
[24]梅梅,熊莉,试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
[25]邱炳华,马金良,金融跨业合作的中外比较及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江西财经大
学学报,2002
[26]任兆章,论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7]谢非,综合性金融机构“中国墙”制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2
[28]夏斌,设置防火墙监管金融控殷集团,银行家,2004,2
[29]谢升峰,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的风险与防范,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30]王冬,在我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问题研究,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4
[31]吴成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区经济。2004,11
[32]于海,金融问题研究与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3]杨小舟,金融风险及其监管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9.
[34]尹霞,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初探.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4.
[35]杨如彦,孟辉,关联交易监管和行为主体的规避:一个分析范式和描述性检验.金融管
理,2004.16
[36]阎俊生,论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经济问题.1999。10
[37]于洪飞,金融控股公司与多元化金融服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38]阎彦明,金融多元化与范围经济,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93【英l约翰·伊特韦尔,【美】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监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2001
[40】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Enhancing Corporate Govemance for Banking
Organizations,September 1999
【41]Joint Forum,,The supervision ofFinancial Conglomerates·B1S,July,1995
【42]Christine M.Cumming and Beverly J.Hirtle,“The Challeng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50
参考文献
Divers financial Companies”,FRBNYE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1
【43]Berger,AllenN,RebeccaS.Demsetz and PhilipE.Sirahan,”The Consolidation of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Causes,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1999
【44]David Llewellyn,“How Countries Supervise their Banks。Insurer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CenUal Banking Publications,1997
[45]Thomas C.Baxter,J r.,”Governing the Financial or Bank Holding Company:How Legal
lnfrastmcture Can Facilitate Consolidated Risk Management',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March 2003,Volume9,Number3
[46】Framework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upervision,Division of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SR00·13(suP)Aul;ust 15,2000
[47]Benveniste,Lawarence M.and Paul A Spindt,,How investment bankers determine the price
and allocation ofnew issu酷.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24,October,1995
【48]Campabell,Tim,and William IQ'acaw,Information production,market sign,and the theory
of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ournal ofFinance 35,September,1980
【49]Diamond,Douglas,Financial 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on itoring,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51,July,1984
【50】Calomiris,Charles W and Charles M.Kahn,The role of demandable debt In structuring
optimal banking arrange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1,June,1994
【51]Myers,StewartC.and Nicholas 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IlVestOrs do not have.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13,1984
【52]Diamond,Douglas,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the choice bd.nween and loans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99,August,1994
【53】Calomiris,CharlesW,Regul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and instability in U.S.banking: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In structure change in banking,eds.Michael Klausmer and Lawrence J
White,19—1 16,Homewood,IL:business one—Irwin,1993
个人简历在读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丁志雄,男,1982年8月出生。
1997年9月一2001年7月,应城一中
2001年9月—2005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金融学学士
2005年9月一2008年3月,同济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已发表论文:
[1]董晓伟、丁志雄.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当代经理人,2006.Y01.19
[2]丁志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V01.20
[3]丁志雄、闻岳春.金融业综合经营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上海金融,2007.5
[4]丁志雄、闻岳春.金融业综合经营条件下监管模式选择.上海保险,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