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932金融稳定及其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上海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稳定及其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姓名:刘贵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应益荣
2007120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但是由于
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众多,金融业的潜在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总体来说,金融
不稳定的可能性长期存在。因此,对中国金融稳定进行全面评估,是正确判断
金融形势、及时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在构建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从宏观经济稳定指标和微观
综合审慎指标两个方面对衡量金融稳定的具体指标进行筛选,然后确定综合评
价金融稳定的指标体系,并对细分指标进行解析,最后结合德尔菲(Delphi)法和
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各层指标予以赋权。得到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
定评价指标体系。将这个体系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我国金融稳
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运用该模型对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程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原始
数据的采集、实证研究指标体系建立与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评价标准的制定,测
算出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结果显示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
值为33.64,金融处于潜在非稳定状态。通过对实证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我国
金融稳定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稳定、微观金融体系和其他一些影响
资本流动逆转和银行危机方面的情况,所以说金融稳定的评价是~个复杂的系
统工程,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并结合宏观经济的发展状态,才能得
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指标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finance has been
operating smoothly.But due to many factors affecting financial stability,the
potential risk of financial sector tends to expose.Generally speaking,fmancial
instability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Therefore,an overall assessing of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is one of vital jobs to judg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correctly.
resolve financial risks promptly and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inancial
stability,most importance are attached to the specific 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es
selection in terms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microeconomic indexes,
determin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alyses sub-indexes.And finally give weights to the different indexes of the
system、^rith Delphi and AHP to attain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This system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chain’S national conditions.This system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Finally,by using the model,we conduc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in 2006 through raw data collection,indexes system establishment,
data processing and development of data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get annual estimate
of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 of 2006.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2006 annual
financial stability composite index is 33.64 and finance is in the state of potential
instability.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depends largely on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macroeconornic situation,
microeconomic financial systems and other effects of reversed capital flows and
banking crisis,SO that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evaluation is a complex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latest research-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macroeconomic,in this way can we draw realistic conclusions.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eywords:financial stability;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inancial stability;empirical analysis
VI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它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粤姐日期:趔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n
:易魑男期诊: >竹程.之.越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在中国产生许多人所担心的“多米诺"骨牌
效应,但是,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罗格曼在1999年所指出的,中国之所
以能成功地避过这场危机,主要得益于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也就是说,事实
上,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所蕴含的“金融脆弱性”并没有减轻。随着
WTO的临近,在日益强化的外部竞争压力下,中国如果不立即着手进行有效的
结构性金融改革,这种“金融脆弱性”的暴露就会日益充分。亚洲金融危机后,
金融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既不同于传统
国际关系上的国家安全,也不同于一般的国家经济的稳定问题。当前,这一问
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对一个国家的开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了越来越重要
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金融是其它
经济因素传递的重要管道,更是核心因素,因此,金融无疑是影响国家经济安
全最重要的方面。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事实表明金融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金融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如果金融系统不稳定,金
融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还会造成经济危机。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金融运行基本正常,但是
由于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众多,我国金融业的潜在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总体上
说,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伴随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理念的逐步
深入人心和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向“深水区’’的有序推
进,面对行将结束的过渡保护期,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己在决策层、
业界、学术界和普通民众间达成共识。
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是正确判断金融形势、及时化解
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国务院明确要求中国人
民银行要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做好金融稳定评估工作。实践
证明,一个国家金融风险的监测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套正确反映金融体
系健康与稳定程度的指标体系。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稳定对维护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金融稳
定对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金融稳定这一
重要问题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本文在研究影响金融稳定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模型,这对
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避免金融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主要内容
本文在对金融稳定相关理论研究从国外、国内两个视角进行文献回顾的基
础上,进行我国金融稳定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由此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
情的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我国金融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
收集现实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金融稳定性测度进了实证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主要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是: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选题的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
内容与框架。最后是文献综述,分别介绍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内的研究
成果。而对于文献分析,本文分别将他们分成成因分析、预警分析、金融稳定
指标体系研究和对策研究几个类别来分析。
第二章:金融稳定的界定。在简单介绍中外学者对金融稳定的相关定义即
金融稳定和金融不稳定的界定之后,本文增加了金融潜在稳定和潜在不稳定两
个概念,这是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然后根据中国金融各方各面的现状,做出
一个大胆的推断,就是中国金融目前处于失稳的状态之中。
第三章: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对我国金融稳定的现状与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经济稳
定指标和微观综合审慎指标两个方面对衡量金融稳定的具体指标进行筛选,然
后确定综合评价金融稳定的指标体系,并对细分指标进行解析,最后结合德尔
菲(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各层指标予以赋权。
第四章:我国金融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适用性评析
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金融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06年度我
国金融稳定程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实证研究指标体系建立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评价标准的制定,测算出2006年度我国金融的稳定指数
的。
第五章:全文总结。简单分析金融稳定的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是金融机构市
场退出的机制和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体系之后,也就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
议。最后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今后的工作。
1.3文献回顾
1.3.1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学者和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对金融稳定的框架进行了基础性的讨论,
增强了金融稳定分析的现实针对性。Crocker(2000)【lJ将金融不稳定划分为资产
价格的大幅波动、金融机构困顿两种典型情。Davis(2002)例在借鉴债务和金融
脆弱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金融不稳定的3种典
型表现形式:基于贷款或交易损失的银行失败(如日本银行危机);预期逆转后
的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如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市场流动性和证券发行的
崩溃(如1998年俄罗斯的债券违约事件)。3种表现形式的共同点包括:金融管
制从放松向严格的转变;金融市场准入环境的宽松;银行和非银行部门的债务
积累和资产价格暴涨引致的金融脆弱性;金融市场的创新增加危机中的不确定
性;银行的风险集聚和低资本充足率,降低了抵御冲击的能力。瑞典中央银行
认为,对金融体系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包括法律规章的监管框架、日常监管
和危机管理。金融体系稳定的经常性监管主要依赖于3根支柱:单个银行的监
管、系统稳定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
Houben、Kakes和Schinasi(2004)13J进一步整合和发展了上述分析思路,在
分析金融的特征和金融稳定的定义基础上,尝试综合了金融稳定的分析性和政
策性因素,围绕着一个把宏观经济、货币、金融市场和监管投入综合在一起的
评估进行工作,其重点为在市场出现下行修正或金融机构发生问题或金融基础
设施失灵之前,辫识和处理金融脆弱性的累积。在他们看来,将金融稳定的框
架加以实施,其出发点是根据金融稳定是一个一体的定义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潜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风险和脆弱性。他们提出的金融稳定框架主要包括:分析l评估和3类可行
的政策选择。(即当金融体系被评估为处于稳定区间时,采取预防性政策;当金
融体系被评估为处于稳定区间的边缘时,采取纠正性政策;当金融体系被评估
为处于稳定区间之外即不能有效履行其金融功能时,采取应对性政策)。这种“分
析一评估’’的方法,其实质在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置性监测、分析、评估
和及早处置,而不是等到系统性金融风险构成了事实上的冲击或动荡后再采取
应对措施。Andrew Large(2005)14j提出的金融稳定框架思路与此类似,包括危险
源分析、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评估、减弱风险与预防和管理风险。他们提出
的分析思路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欧洲中央银行等己在相关的报告或文献中进行
了政策层面的讨论。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逐渐兴起和研究的深入开展,Llewellyn(2001)【5J、De
Haan(2003)16J等学者尝试从制度的层面探讨了金融稳定的框架,涉及了金融稳
定的管理架构、监管机构的独立及金融体系标准的执行与金融稳定等问题,进
一步推动了对金融稳定深层次制度架构的研究。针对目前尚无系统的实证分析
来检验监管治理和金融稳健之间关系的现状,Das、Quintyn和Chenard(2004)
17】等选取了有关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体系结构、制度和治理环境的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研究发现监管治理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即监管
治理与金融体系的稳健密切相关,并由此影响金融稳定。金融体系的治理环境
是支撑“金融稳定三根支柱"(即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强
健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国有银行的存在和
银行业的高度集中与金融稳定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 Bovd和de Nicolo
(2003)[8]的研究也支持此种观点。
对于执行金融体系的相关标准与金融稳定的关系,Sundararajan、Marston
和Basu(2001)【9】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影响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和结构因素存在
多样性,金融体系标准的执行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较为复杂。对巴塞尔核心原则
施行的数据分析表明,信用风险和银行稳健主要受到了宏观经济和宏观审慎因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素的影响,而遵守巴塞尔核心原则对信用风险和银行稳健的直接影响不甚明显,
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宏观稳健因素的边际效应而具有较大的间接影响。
Quintyn、Taylor(2002)[10】在分析了监管部门独立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后,指出实
践表明不恰当的监管安排对于最近的几次系统性银行危机影响较大,认为监管
部门的独立是金融稳定的必要基石,其独立对于金融稳定的意义在原因上犹如
中央银行对于货币稳定的重要意义一样,并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金融稳
定的目标。
Litan(1997)[11J对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架构进行了宏
观的思考,认为在当前信息革命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日趋活跃和
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和环境下,要摈弃以往的“预防一安全网"制度模式,代
之以“竞争一遏阻型"的制度模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预防性制度方面
有价值的目标,也并非要放弃安全网。这种新的制度模式更多地关注于鼓励竞
争,同时也有赖于及时校正行为、消除支付清算系统中的时滞现象、以建设性
的方法运用市场力量和近似市场的方法以预防和阻止金融危机等方面的有机联
系。在金融稳定制度框架的构建方面,Llewellyn(2001)15J认为,要着眼于从整
体的视角考虑其制度架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尤其要制定出
相应的管理政策来优化其总体效果而非单个组成部分的效果。他提出的金融稳
定制度框架包括6个方面:(1)规则的制定;(2)监测和管理;(3)激励结构;(4)
市场约束;(5)政府干预;(6)公司治理。De Haan(2003)[6]也概括了金融稳定制度
框架的组成部分: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金融稳定的风险评估;目标和评估不
一致时使用的政策工具;金融稳定的决策程序;负责维护金融稳定机构的责任。
上述学者们对金融稳定与制度框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拓宽了金融稳
定分析的视野,将制度与金融稳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引入了一个规范的分析
框架,对于政府决策者思考金融稳定制度的构建不无裨益。从分析的角度看,
宏观层面的制度分析占了上风,精细化的对制度“精耕细作’’式的分析尚未深
入,诸如制度的差异性、制度装置的设计对金融制度进而影响金融稳定和变迁
的不同路径对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因而需要加大这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的分析力度。总体来看,国际上关于金融稳定的理论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体
系,西方学者对金融稳定的内涵及其整体框架的分析、金融稳定的宏观和微观
理论背景、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中央银行发挥金融稳定的职能等问题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益的相关论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人们进
行金融稳定政策和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但是,目前的理论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1)金融稳定研究的一些基础性概
念和范畴(如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定义等)尚未达成共识,影响了建立于其
基础上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和政策的制定;(2)绝大多数的理论文献设计出的
风险定量分析方法仅适用于单个(银行)机构,而非适用于整个银行系统,难以
对金融实践产生较强的解释力;(3)金融稳定的数量分析和模型的设计运用较
少,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关系的不易模型化等,难以得出较为精确的
结论;(4)制度性因素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分析,但对于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稳定和制度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尚付阀如。同时,现有掌握金融系统相
关性基础数据的缺乏也阻碍了理论迸一步的深入研究。从今后的理论发展方向
看,需要增强对金融稳定基础性理论的分析、挖掘和提炼,迸一步廓清相关概
念、分析框架的墓本认识,切实提高对金融稳定进行数量分析的水平和精确度,
建立更好的衡量系统金融脆弱性的模型,可将违约行为作为该模型的墓本要素
考虑在内。其次,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危机管理之问的密切联系,以进一步增
强对金融稳定政策框架和有效性的理解。再次,增加对制度及制度变迁与金融
稳定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处在转轨经济过程的中国来说,无疑有助于提高
对国内金融改革和发展相关重要问题的解释力,并且具有广阔的理论发展前景。
1.3.2国内研究概况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金融稳定在我国金融界已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也不少。
(1)关于成因研究。乔海曙(1999)f21】指出一国发生货币金融危机,往往是关
系借贷、汇率制度、金融开放、监管不力及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为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危机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外因则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鄂志寰
(2000)[221提出近年来全球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影响程度下降,资本
流动的风险由宏观经济领域转向了金融市场领域。资本持续流入在推动金融深
化、扩大金融市场规模、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将带来金融体系波动性
上升以及金融市场动荡频繁爆发等问题,因此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具有明显的
相关关系。张明(2005)[23J从东亚国家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诱因入手,
对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诱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东亚国家面临的风
险诱因分为内部诱因和外部诱因。外部诱因包括主要国际货币们率变动、主要
国际货币利率变动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内部诱因则包括非审慎金融自
山化造就的金融脆弱性、事实固定们率制导致的们率失调、过高则政赤字导致
的通胀压力和外债负担,以及国内制度化问题导致的裙带资本主义。林坤涌
(2001)[24J《金融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金融稳定性和道德
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源于道德风险。
同时也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这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信贷市场无所不在的道德风险。但是没有提出一个具体、
可行性比较高的解决办法。自身因素—金融系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金融体系的
脆弱性是与生俱米的,根植于金融产品、交易机制、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系
统的特性之中。王自力(2006)125J认为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过度信用扩张。所
谓过度信用扩张是指超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信用扩张,或者与自身风险管理
能力不匹配的信用投放。过度的信用扩张使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市
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抵抗风险的能力下降。当不利的冲击发生,即使是一点轻
微的震荡,都会对收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引发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根源一过度
信用扩张存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可能非
常脆弱。这些外部冲击即成为引发金融不稳定的诱因与导火线。显然,在金融
体系不稳定的根源一过度信用扩张存在的前提下,这些外部冲击很可能就是压
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过度的信用扩张使金融体系风险不断累积,在外部冲
击来临时,显得不堪一击。王俊方(2005)126J认为金融不稳定的主要诱因是金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融市场具有过度的波动性的这一内在特性。一般来说,系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
下对负荷的承担都有一定的限度。金融市场也不例外,金融市场承担的负荷是
风险。当风险超过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后,金融市场会发生动荡。在动荡的过
程中金融市场的市场主体会进行局部或微小的调整。若调整不当而金融市场崩
溃发生危机,甚至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若调整得当,
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会比动荡之前稍有提高。在风险不再增加的前提下,暂时
不至于发生金融市场崩溃。但金融市场要经过重大的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抗
风险能力后才能承受更高的风险。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金融市场承担风险的
限度是金融市场脆弱性含义的一个层次。也就是脆弱性内生于金融市场的胚胎
之中,不存在可以承担无限风险的金融市场。既然金融脆弱性是相对于实体经
济而言的。那么也要着重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差别来分析金融市场脆弱性
的内在成因。与实体经济相比较,金融市场本身有着较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
生问题。金融市场具有过度的波动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它抗风险的能力较为低
下,具有较大脆弱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不可
替代的示范激励作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成立信用风险管理公司。要建
立风险评价及预警机制,由独立的中介机构定期对市场中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
和资产质量做出报告,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监测,
及早发现和判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并发出相应的风
险警示信号。
(2)关于预警研究。彭江波、张丽(2004)127 J认为在现行的金融调控体系中,
金融稳定这一稀缺资源作为公共产品使用,其资源性质与使用方式的不匹配,
为利益驱动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寻租机会,金融机构个体的稳健经营创造金融稳
定的大环境。同时,金融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微观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燃(1999)[28J结合宏观(实业)预警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宏观金
融预警系统的构架。他指出宏观金融预警的构架应该是:明确金融警义、寻找
金融警源、分析金融警兆和预报金融警度。高海燕(1999)眇J从动态决策的角度
出发,尝试建立金融风险动态预警系统的动态信息融合方法,应用信息融合的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技术给出动态预警的过程。她采用三级信息融合法,建立三层BP网络,并通
过蒙特卡罗方法对三级监控系统进行了仿真,从绘制的动态预警曲线可以观察
到可能爆发危机的时点。胡燕京、高会丽、徐建锋(2003)【30】对BP神经网络方
法加以改进,对中国的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谭照权提出金融风险预警
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阂值、数据处理和
灯号显示四部分组成,针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水平,我国银行业应
首先建立初级风险预警系统。贺晓波、张宇红(2001)Isl】采用宏观经济预警中的
信号灯显示法,通过构造输入模块、计算模块、输出模块,运用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法、嫡值法、层次分析法构造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并进
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只需要输入各风险指标的当前值和未来值,对
应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数的预警区间,判断商业银行所处的风险灯区,就可以
实现预警结果的输出功能,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的反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胡燕京、高会丽(2002)f30】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采用反映宏观金融风险的5个
方面17个指标作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的原始指标,对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进行
了定量分析。通过对我国金融风险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几
点政策建议。汪莹_(2003)132】提出了“五系统加权法’’预警模型。这里的五个子
系统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金融企业经营风险子系统、泡沫经济风险子
系统、国债风险子系统和外资冲击子系统。模型建立过程为:首先是建立一套
反映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国际通用标准和部分专家的
意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然后运用专家调查法和AI-IP方法对各自系统
及其内部指标进行了二级赋权;然后运用指标值映象管理办法,对各指标的取
值进行综合得分处理,得出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最后用灯号
来显示金融风险状态。
(3)关于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成两部分,即金融
稳定和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研究。
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有:仲彬、陈浩(2004)【33】均将各指标体系分
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宏观审慎指标,选择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债规模、利率与汇率、贷款总规模等宏观指标,用于反映更为广阔的经济和
金融环境:第二大类是机构层次的微观审慎指标,选用了CAMELS体系中的资
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收益性、流动性、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这5个指标反
映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和稳健程度;第三大类是市场类指标,包括货币、证券、
保险和房地产四个市场的指标。王俊方(2005)【26J在建立金融稳定性评估体系时,
选取了综合微观审慎指标、金融市场指标、宏观审慎指标、金融监督及风险控
制能力指标4个指标。何建雄(2001)1341把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指标分为基础指标、
市场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三大类。其中基础指标的选取依据的是CAMELS评级
体系:市场指标选取的是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价格的变化、金融机构债务上具
收益率、信用评级及其变化三个指标:宏观审慎指标选取了经济增长率、国际
收支指标、通货膨胀率、利率与汇率、贷款规模等八个指标。王元龙有关金融
安全的研究。王元龙(2003)【35j把金融安全状况分为金融安全、金融基本安全、
金融不安全和金融危机四种基本态势,并对每种情况分别赋予了一个分值。他
建立的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金融机构子系统指标体系,
一个是外部金融状况子系统指标体系。前一个指标体系中选取了充足性、流动
性、安全性、盈利性、定性指标五类次级指标,包括13个量化指标和2个定性
指标:后一个指标体系中选取了有关外汇储备、外债和外贸等方面共计lO个量
化指标。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部课题组(2005)136J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
指标体系,用来评估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大小,并对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与
预警作了一个实证分析。它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是从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
财务公司、投资基金、保险业等几个方面来评估中国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并
采用了91个指标全面详细地进行分析。山于国内学者口前对金融风险、金融稳
定的研究还局限于对银行业风险的研究,加上IMF出台的指标体系也主要针对
银行业的风险设计,因此在很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以银行业稳定的分析代
替金融稳定的分析。尽管在中国及其内部各个区域,银行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
性方面都是金融业的领头羊,但仅仅考虑银行业的影响而忽略其它金融机构对
金融稳定的影响是不全面的。因此,该篇文章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可以说是一项
1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创性的上作。
有关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有:李智军、王桓、翟向稀(2004)
[37】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角度,赋予了系统性风险指标和非系统性风险指
标。其非系统性风险指标选取了安全性、流动性、资本充足性、盈利性、管理
操作五个次级指标,系统性风险指标从全国经济、河南经济、河南教育、河南
企业、河南金融五个角度选取了河南省GDP增长率、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
政支出比率、河南省上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河南省金融秩序等15项指标。文章
根据金融风险的大小确定了良好、一般、问题、严重问题四个基本态势。同时,
文章在最后简单地说明了该风险评估框架在河南省的运用是基本成功的结论,
认为其对区域银行业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殷兴山、孙景德、
徐洪水(2005)138J将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区域银行稳定状况、区
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金融运行环境三方面考虑。区域银行稳定状况选取了贷
款质量状况、GDP贷款比、存款贷款比、人民币存款增长率、储蓄存款占比5
个指标:区域金融运行环境则选取了区域信用度、居民对区域金融信任度、区
域金融秩序、区域金融监管效率、突发事件状况5个指标。欧阳禹、申焕章、
黎和贵(2005)【39J将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分为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先行指标两大
类,微观指标是从流动性、盈利性、充足性、安全性、管理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选取了备付金、资本利润率、资本充足率等20个指标:宏观指标考虑的是国家
调控能力、企业效益、债务清偿能力、外汇与资本增长能力、金融机构规模五
个方面,包括财政收入/GDP,资产负债率、资本流入/GDP、汇率变动等15个指
标。易传和、诸彩云;(2004)l加J将区域金融稳定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相关指标两
大类。其中核心指标又包括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和管理
能力五大类24个指标,它们从微观方面考察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综合状况:相关
指标包括政府调控能力、企业效益市场风险性、债务清偿能力、增长能力和银
行业总规模六大类13个指标,它们从侧面评价区域金融的稳定状况,是对核心
指标的补充。
总之,还有很多学者对金融稳定及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尽管他们选择的指标不尽相同,划分风险状态的个数不尽一样,各个状态的临
界值选择也或多或少存在区别,但是他们建立的指标体系都是在尝试衡量金融
业的风险大小和稳定状况。
(4)关于对策研究。郑振龙(1998)【41】从宏观经济总量及结构状况、金融市场
的相关制度、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内部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监管制度、金
融安全网、金融改革策略和危机处理策略等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发展中国家
实现金融稳定的基础和对策。曾永艺、姚正春(2000)142J通过博弈论方法的运用,
分析中央银行应采用最后贷款人行动抑或市场退出惩戒的问题,认为最后贷款
人行动和市场退出惩戒两种机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而是互补的,更
重要的是,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混合战略的选择,而不予于正式的承诺,让“市
场去猜测",最终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金融的稳定,进而提升社会的整体福
利水平。刘沛(2002)【43】从制度的角度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清算和支付制
度、公司智力结构、法律与司法制度、监管制度来探讨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性
对策。刘贵珍、王艳岭(2004)144J认为金融稳定事关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于是
从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与金融稳定关联、监管信息共享、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分
工协作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基层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提出具体的可操
作性措施建议。这一类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内涵基本相
近。
1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金融稳定
2.1金融稳定的界定
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个别国家(如瑞典)提出了金融稳定的概念,
但金融稳定的重要意义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普
遍重视。然而,目前金融稳定还没有一个规范、准确的定义。对于“金融稳定"
的定义在我国的理论、实务界目前尚无严格的界定。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此也无
统一、准确的概括,较多地是从“稳定"、“不稳定"等方面来展开对金融稳定
及其目标、涵义的分析。
2.1.1国内外学者的定义
(1)金融稳定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关于金融稳定的定义包括以下几类:
(一)抵御冲击说。Padoa-Schioppa(2003)112】认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能
够承受冲击,把存款配置给投资机会和经济活动中的支付处理未受冲击积累过
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该定义强调的是金融体系内部对来自外部突发事件的抵
御能力。
(二)要素描述说。Crockett(1996)113】认为,金融稳定包括:(1)关键性的金融
机构保持稳定,公众有充分信心认为该机构能履行合同义务而毋需干预或外部
支持;(2)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经济主体能以反映市场基本因素的价格进行
交易,且价格在基本面未变化时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Michael Foot(2003)⋯认
为,金融稳定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货币稳定;二是就业水平接近自然就业率:
三是对于经济中关键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整体运转存在信心;四是经济中的实际
资产或金融资产的相对价格变化不会影响货币稳定和就业水平。这种学说强调
的是金融体系的内部处于经常性的波动较小的状态。
(三)金融功能说。德意志银行(2003)认为,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此状态下,金融体系能够良好地履行其配置资源、分散风险、便利支付清算
等经济职能。Houbcn、Kakes(2004)【3】等认为,金融稳定是金融体系能够跨
行业、跨时间地有效配置资源,评估和管理金融风险,吸收风险的一种状态。
它在一个统一体内持续发生,随时间而变化,并与它的构成要素的多重组合相
一致。Schinasi(2004)131进而提出,只要金融体系能够抗击内外冲击导致的不平
衡,继续履行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的职能,金融体系就处于一系列不同层次
的稳定状态中。该学说实质上是指金融体系具有宏观上的自适应调整能力。
(四)管理系统风险说。Kaufmarm(1995)[15】认为,维护金融稳定要着力关注
系统性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理解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是设计金融稳定
政策和鼓励市场首创性的重要工具(Bandt和Hartmann,2000)[I 6|。十国集团强
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事件引发的金融体系的经济价值损失或信心丧失及
其不确定性的提高,可能足以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Schinasi(2004)
则直接运用了金融风险来进行定义,即金融稳定是金融风险的定价、配置和管
理机制运行良好并改进经济绩效的~种状态。
Houben、Kakes(2004)131等对金融稳定进一步的分析,赋予了金融稳定
更多的政策性涵义。他们认为,金融稳定的发展具有多重性,不能用单一的数
量标准来衡量,也很难对其进行预测,金融稳定的动态只是部分可控的,金融
稳定的政策经常要在弹性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金融稳定的政策要求可能是时
间上不一致的。
(2)金融不稳定的定义
相对而言,金融不稳定的特征更容易被人们所觉察,如金融机构大量挤兑、
倒闭,金融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巨额资产损失,社会融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
负面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论坛的AndrewCrockett(1996)117J认为,金融稳定
就是不存在金融不稳定,金融不稳定是指实际经济部门受到来自金融体系的负
面影响,如金融资产价格的急剧波动或金融机构的倒闭产生的负面影响。
1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美联储副主席RogerW Ferguson[18】认为,金融不稳定有三个基本标准:一
是一些重要的金融资产价格已经严重偏离其基本价值;二是国际国内金融市场
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信贷的提供己经出现严重扭曲;三是前两项的结果导致总需
求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的总供给能力。
加拿大银行的John Chant09j等认为,金融不稳定是指金融市场上的这样一
种状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受到干扰,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因此受到或将要
受到威胁。金融不稳定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主要途径有两个:①作用于家庭、
企业和政府等非金融机构,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失去继续融资的能力;②作
用于某些金融机构或某个金融市场,导致其失去继续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融
通的能力。
Mishkin(2001)[20j关于金融不稳定的定义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值得
我们重视,首先,他明确区别了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认为金融危机是金融
不稳定程度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时才会发生。其次,与很多学者仅仅关注金融
危机与金融不稳定中的表象不同,米什金强调了金融不稳定与金融体系功能发
挥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不稳定意味着这种功能的完全丧失。不难发现,米什
金之所以要强调这种联系,主要是为了说明“信息"的有效传递在金融提司运
行中的作用,进而说明“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不稳定中的核心影响。
国际上,一般将金融不稳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危机",特征是储户向
金融机构挤提存款,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加上市场大量抛售本币,引起货币
大幅度贬值。另一类是“金融恶化’’,特征是高比例的不良贷款以及金融体系
的资本充足率过低。现实中,金融恶化比金融危机要常见得多,金融危机发生
的频率虽不算很高,但从历史上看有上升趋势,近10年世界上就发生了15次
金融危机(亚洲3次,欧洲3次,拉丁美洲9次)。维护金融稳定,就是要力求
避免上述两种形式的金融不稳定。
人们通常理解的稳定性指的是自然界中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的恒定性,
即系统结构、状态、行为的抗干扰能力。从上述相关定义来看,有的是从全球
或区域的角度给金融稳定下定义,有的是从一国或一经济体的角度给金融稳定
1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定义,而有的则是从金融运行的机制和金融结构的角度下定义的。
2.I.2金融稳定的界定
(1)金融稳定
本文采用的是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定义,即“金融稳定是指这样一种金
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以及市场基础设施均处于良好状
态,面对各种冲击,都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说
金融稳定实际上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包括机构、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的协调发展,其中基础设施除包括支付体系或网络系统等硬件外,还应包括法
律框架等软环境。总体而言,金融稳定是金融体系功能运作良好的一种标志,
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不稳定本文将其定义为金融市场上的这
样一种状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受到干扰,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因此受到或
将要受到威胁。表现为大量金融机构顷刻倒闭,整个金融业一片混乱,金融体
系最终全面崩溃。
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很少或者几乎不处于上面所描述的绝对的稳定或者
绝对的不稳定的情况下,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满足稳定和不稳定的条件。
而在金融稳定和不稳定之间还有一个过度的过程,本文认为这个过程还有两个
阶段:第一个就是金融系统处于潜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如果这个情况继续恶化
下去的话,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向这个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显在不稳定转化。
(2)潜在稳定和潜在不稳定
金融潜在稳定是指金融机构整体运行平稳,但部分指标己达到了预警值,
并且有少数金融机构正常倒闭。而金融潜在不稳定处于金融潜在稳定和金融不
稳定两者之间,它的金融稳定状况较差,部分指标己超过预警值,多数金融机
构己无力经营,虽然还未达到危机爆发的状况,但若不立即采取挽救措施,则
离危机爆发的时日并不遥远。因此,我把金融稳定基本态势划分为金融稳定、
金融潜在稳定、金融潜在不稳定和金融不稳定四种情况。
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动态的概念,它是金融体系功能运作良好
的一种标志,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1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它指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执行有关功能而且在出现冲击、遭遇压力和发生严重
的结构变化时仍然能够实现这一点。
2.2金融失稳及其判据
所谓金融失稳就是指金融体系从金融稳定到金融潜在不稳定和显在不稳定
最后再到金融不稳定这~过程。目前我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
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妥善处理了体
制转轨时期积累的金融风险,中国金融总体保持稳定。然而,目前金融市场的
发展程度还不够且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制度转轨、加入世贸组织、面对金融
全球化的大背景,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将要面临相当激烈的国际竞争
压力。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和处理来自外来的冲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金
融体系有可能隐藏巨大的风险,可以说有可能处于失稳的状态。得出这样的结
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增长为金融改革和金融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平稳增长,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如表2.1)经济抗风
险能力不断增强,防止经济金融大幅波动,为金融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1我国近年来名义GDP和实际增长率
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名义GDP(亿元) 34634 46759 58478 67884 74462 78345 82067
实际增长(%)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名义GDP(亿元) 89468 97314 105172 117251 136515 182321 209407
实际增长(%) 8.0 7.5 8.3 9.3 9.5 9.9 lO.7
资料来源:国冢统计局
然而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依靠货币投入来支撑,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行业之间也存在不
均衡发展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是一种粗放型、低效率的增长,
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是一种不稳定的增长方式,这对金融稳定有较大的削
弱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从投资驱动阶段进入到创新阶
段,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原来适应于投
资驱动阶段特点建立起来的金融媒介体系能够履行的功能将不能适应经济增长
对金融的创新功能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具备分散和转移风
险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维护金融稳定,这样才能激励创新。
(2)资本项目开放需求
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下一步改
革的重点是资本项目开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稳定会对经济的
动荡不安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实体经济的变化和国际“热钱”的炒作,都有
可能导致汇率的异常波动甚至汇率危机。因此,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资本市场的
迅速发展将对金融稳定提出新的挑战。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
下,建立和发展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将是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金融
稳定将日益成为保持我国汇率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经济发展稳定的核心和关
1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键。
(3)隐性财政赤字显现
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活动,
国有经济控制着大量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但
是事实上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积累了大量债
务。通过官方汇率换算得出,截至2006年3月末我国政府的债务已经占我国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6.6%,大大超过了60%的国际警戒线。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上升,原有的宏观调控中
的直接控制手段将会进一步地减少使用,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
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换句话说,隐性财
政赤字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将会越来越突出,这将对原本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较
大冲击。
(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恶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历来被看作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风险
源,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更被看作是各类改革成本的汇总,在一定程
度上看,不良资产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衡量资产
质量的主要指针是不良贷款(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帐贷款率)、风险资
产抵补率和加权风险资产抵补率。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历年来都很高,而美国花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9%,汇丰银行为3.5%,
东京三菱为8.8%。
1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1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从图2.1我们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0年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商业银行
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从20%升到了40%。而后才慢慢的回调,但是不良贷
款率的回调真的可以反映中国的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吗?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
的问题。事实上,回调的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央行对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
的资产剥离(如表2.2)。这种资产剥离只是把不良资产转嫁给四大资产管理公
司。
巨额的不良资产的直接后果是国有商业银行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和公众对银
行信心的动摇。有学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部分仍然是“物理变化”,“化
学变化"比较少,直到现在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没有建立起从根本上
防范不良资产产生的机制,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风险的主体。2001年
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惜贷"走向了再一次的贷款扩张,2002年和2003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8%和21%,新增贷款集中
投向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等过热行业。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进
一步落实,新的高额不良资产很可能再次浮出水面,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可持
续稳定和经济安全。


















F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2中国人民银行1999---'2005年金融稳定性救助统计
金额(亿
目的手段对象
元)
华融资产管
947
理公司
1999---2001年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
长城资产管
用于收购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
理公司
3458
东方资产管
行不良资产1162
理公司
信达资产管
474
国有商业银行不理公司
良资产剥离
2004年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收购中、信达资产管
1604.84
建、交三行3201亿可疑类贷款理公司
2005年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按100% 四大资产管
4590
名义价格收购工行4590亿可疑类贷款理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综上所述,现阶段尤其是全面履行WTO框架下金融开放之前的我国金融
体系处于相对安全、基本稳定状态,但是这是一种低效的均衡状态,金融风险
仍然相对可控。一旦进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阶段,面临的金融风
险将会相当大。即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也同时处于失
衡状态。鉴于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金融稳定是特殊的、有条件的有限稳定,
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稳定。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影响金融稳定的主导
因素,建立评估金融稳定状况的评价体系,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稳定
机制。
2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1指标体系设立的指导思想
一国的金融体系是否健康稳定,是否能够防御宏观经济条件恶化和国际资
本流动所带来的冲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在监管职能分离后承担
的一项重要责任。如何正确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是人民银行欲待研究解决
的重大课题。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央银行职能
要求的方法和制度;建立了以“全科目’’上报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统计为
基础,非现场监管统计、货币统计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等为补充的中央银
行金融统计体系;逐步建立了包括工业企业、物价调查、城镇储户以及银行家
问卷调查制度在内的中央银行调查制度;形成了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进行分析
预测的分析框架;同时,在金融资料共享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然而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来看,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
工作,仅靠监管金融机构不足以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现阶段我国急需创建符
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防范和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和发
展,这是减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降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成本,对
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
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是各级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安全性变化、可持续性及金融业
整体风险进行监测,用于客观、全面地判断和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督促金融
机构加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工作,并对风险较大和风险突然加剧的金融机构进
行审慎性分析和预警的方法及过程。
研究建立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需要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审视调查统计工
作,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起更加丰富、更有助
于观察和分析经济情况的数据信息体系,使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满足中央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承担全方位金融市场监测分析和金融稳定协调工作的需要。衡量金融稳定的
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提倡引用的方法是国际货币组织采用的金融稳健性指标体
系法(参考吴军(2005)[45】的毕业论文《金融稳定框架分析和模型构建》)。通
过进一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学习FSAP,FSIS以及各国稳定报告的框架及内容,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对综合宏
观审慎指标一经济指标和综合微观审慎指标一基础指标同时进行全面监管,并
配之以合理的运作机制。
首先,以宏观审慎分析为框架。宏观审慎分析是对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
(FSSA)的基础,也是IMF金融稳定性评估项目(FSAP)的基础,它是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方面分析金融体系稳健状况的方法。我国目前已成立金融稳定自评估小
组,这是一个跨部门的国务院领导下的机构,涉及的数据包括:金融机构审慎
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压力测试和场景假设分析、市场指针、定性信息、反映
金融体系性质的指标。宏观审慎分析关注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发展趋
势的宏观经济资料、用于分析宏观经济冲击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的压力测试和
场景假设分析。
其次,以微观审慎分析(附录)为基础。传统审慎数据报告和分析的焦点
是微观审慎对象,微观审慎分析就是要监测个体机构的风险影响,以及各种个
体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国民金融体系中稳定性所造成的风险。这类指针主要是建
立在资产组合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机构和其它部门审慎数据汇总后的总量指标,
能够反映金融机构和其它部门整体的健康状况。
3.1.2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了全面、客观地衡量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金
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N-
(1)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就是指所选指标范围要宽,要从广义金融的角度多个部门逐级
划分层次来设定指针。代表性原则就是指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只能
选取各方面的代表性强、客观、全面的指标来衡量各方面的金融形势的变化。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稳定是金融体系运行的综合表现和结果,要客观地反映金融总体稳定情况,
这就要求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把所有影响因
素都涵盖在内,这就要求能够将金融稳定的主导因素都考虑在内,综合反映金
融活动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实际情况。、
(2)科学性与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可能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
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地反映各时期金融稳定的情况。准确性原则就是指在设计
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己有数据来源的限制及数据管道的真实可靠程度,数
据处理准确无误,评价指标符合实际。金融稳定指针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和能否准确反映金融体系
的稳定情况。因此,在进行指标设计时应尽可能以现代金融统计理论为基础,
充分利用统计部门己有资料体系,尽量将调查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确保
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与IMF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相协调的原则
IMF于2001年6月提出了金融稳健性指标(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
简称FSI)体系的初步方案和框架,并于2003年底初步完成了该评价体系的编
撰工作,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和广为接受的评价体系。IMF希望在全球范围内
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通过规范化的报告、披露和评价标准,来监督金融
机构和市场是否在安全稳健的状况下运作。FSI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各国提供了
一个统一规范的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我国金融稳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与
国际规范接轨,统一协调的数据体系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便于国际
间的比较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现阶
段要积极研究FSI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使用反映我国当前金融机
构、公司和住户部门金融健康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设计相应指标对抗冲击的
能力和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行日常监测。与此同时,我国也有责任和义务对FSI
评价体系的推广和实施提出自己的意见,增进国际评估系统的有效性,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金融稳定指标选取的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风险的关注和研究高度重视,但是系统化和规范化
的金融稳定评估体系还未能有效建立。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很多,如何从中选
择既有代表性,又能对影响因素做出迅速、准确反应的指标,是创建金融稳定
评价指标体系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这对于国内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和抵御
风险能力的增强十分必要。总体而言,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应能够全部或部分
体现规范性、重要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综合性、计量上的充分性等特点,
以保证各个指标能够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
况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目前尚无明确依据来源,在探索建立监测指标
体系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深刻理解金融稳定的内涵
金融稳定是一种金融体系运行的状态,它是整体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而并非固化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指标的选取及其应用要充分体现金融运行
的完整性和动态性。中央银行监测金融稳定的视角相对宏观,不但关注单个金
融机构的风险,还要关注整个金融业的风险;不但关注货币市场的风险,还要
关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风险;不但关注金融业的运行状况,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的运行状况。所选择的指标及确定的指标理量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
据经济与金融的体制变化和周期运行态势的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及时创新、
弥补、替代、拓展和丰富现行指标体系,从而使整个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辨别金融风险的主要源头
金融风险是金融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有关专家对我国金融风险细分为五
个方面,依次为:币值稳定风险值为0、汇率风险值为0、外债风险值为l、股
值风险值为2、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值为3,目前来说,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股市以及保险还不足以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而来自银行的内部风险是我国金
融不稳定的重要源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率远低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
8%,从理论上讲,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资不抵债,应该说是触及到了危机阶段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临界值。因此,人民银行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需要区分影响金融稳定的主导因
素,认识到银行内部稳定性子系统是现阶段整个经济金融领域中风险程度最高
的,中央银行从最后贷款人的角度出发更需要关注金融业流动性风险,在对金
融机构和金融业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时应更偏重于对流动性的监测分析。
(3)借鉴金融稳定评价的国际经验
评价体系由各种预警指标和分析方法构成,必须设计能够反映辖内经济运行
状况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的预警指标,同时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指标的变动及
其趋势,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估。IMF金融稳健性指标评价体系的推广和实施
有助于减少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其FSI体系核心集的各项指标都是依据巴塞
尔监管体系的要求设计的指标。我国应当在SNA体系与IMF《货币金融统计手
册》的指导下,逐步转型和调整金融统计制度,并建立适应金融工具创新的专
业业务和机构的金融统计制度。我国要建立科学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就需要参
考国际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参考FSI评价体系框架,借鉴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
在金融稳定检测监测的方面经验,最终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分类指标体
系。
3.2.2具体金融稳定指标的筛选
根据上述分析,下面具体研究金融稳定指标的选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提出的“金融宏观审慎性指标框架"和《金融稳健指针体系指南(草稿)》,结
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文认为我国的金融稳定指标体系应该由两个层次组成:
一类是宏观经济指标,重点衡量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健状况及联系;另一
类是综合微观审慎指标,主要通过汇总的数据数据反映金融业、相关部门特别
是金融机构当前财务及其运行状况。
(1)宏观经济稳定指标
近年来的经典理论研究表明:某些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通常预示着银行危机
的到来。如果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已明显恶化,尤其是对外部门
严重失衡,那么这种失衡就有可能恶化为危机。因此,宏观经济审慎指标是我
国金融稳健运行的关键,对于金融风险、波动具有较强的预警作用。影响金融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系稳定的宏观因素很多,其影响程度也因经济结构、市场发达水平、监管能
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衡量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时,既要考虑宏观经济
..的总体状况,又要注重那些影响经济波动、资本流动和银行危机方面的指标。
本文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监测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
①经济总量运行态势
经济总量的运行会影响金融机构贷款集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的偿债能
力,从而增加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经济增速过快又易导致信贷供求膨胀,增加风险的概率。因此对经济总量运行
态势的考察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两项指标。
②国际收支指标
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资本流动是否逆转一直被评述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
大隐患,可能直接危及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
放程度的深化,需要越来越关注我国国际收支方面的指标,比如财政收支平衡
指数、外汇收支平衡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指数。在国际收支中,通常监测的指‘
标包括:贸易、外汇储备、短期债务、资本流动的组成及期限、直接投资和债
务等指标,这些指标本身也可以看作是金融经济不稳定的组成部分。
⑨股票市场价格指数
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主要是衡量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普通股票的市场波动状
况,比如我国沪市指数和深市指数的波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未来经
济的预期,反作用于利率和汇率,影响银行的资金运动方向,甚至影响未来经
济走向。所以它是与金融稳定有直接相关关系的重要宏观指标。
(2)微观综合审慎指标
对金融稳定程度的监测不能仅仅依靠宏观经济指标,这有可能掩盖一些银
行内部的严重问题。实质上,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每家金融
机构的安全和稳健运行,所以需要开发一些有利于监测金融机构的风险及其财
务状况的微观指标。反映机构运行状况的综合微观指标是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
基础指针,分析风险的角度不同,所选指标自然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和相关
部门的偿债能力变化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所以本文根据人民银行现有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金融统计资料体系,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非金融公司部门、房地产
市场和住户部门六个方面研究指标的筛选。
①银行业稳定指标
衡量银行业稳定的指标是由大量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审慎指标汇总而成
的,根据相关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相应的监管指标,可以将其划分为
以下几组指标:行业结构、资本金水平、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状况、流
动性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指标。
㈠行业结构指标可以通过存款性法人机构的人数、新设和关闭的存款性机
构的个数、存款性机构的雇员数量、存款性机构的资产规模、银行集中度等来
衡量。资本充足性指标通常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资本充足率来考察。
㈢衡量资产质量的重要指针包括:不良贷款/全部贷款总额、期末不良贷款
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一特殊准备金)/资本净额、以现金方式收回
的不良贷款/期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后的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损
失准备/不良贷款、对某行业贷款额/全部贷款额、对某地区贷款额/全部贷款额、
单个最高贷款总额/资本净额、十家最高贷款总额/资本净额等等。
@适用于单个银行管理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支出结构、支出与收入的比率、
人均盈利等,对于经营稳健水平的总体衡量可以用费用收益比率来定量分析,
此外还有一些定性分析的指标,可以有利于找出银行管理中的漏洞。
㈣我国衡量银行的收益和利润指标通常采用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利
息回收、利差收入/营业收入、非利息支出/营业收入等等。
∞流动性指标主要可以通过存贷款比率、存款与广义货币总量的比率、流
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拆入资金/各项存款、拆出
资金/各项存款、准备金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等指标来反映。
∞银行在市场风险的敏感性这方面最主要的监测指标包括:资产持续期
(Duration ofAssets)、负债持续期(Duration ofLiabilities)、市值敏感性比率、累
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等等。
②证券业稳定指标
参考IMF《金融稳健指针体系指南(草稿)》,本文主要从结构、盈利能力、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安全性三方面考虑衡量证券业稳定指标的组成。
㈠结构指针包括: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和挣资本,这些能综合反映行业的
发展状况。
㈢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㈢安全性指标包括:净资本比率和净资本对外负债率,它们能体现证券公
司资产质量。
③保险业稳定指标
同样参考眦F《金融稳健指针体系指南(草稿)》中核心监测指标,本文依
然可从结构、盈利能力、安全性三方面考虑保险业稳定指标的组成。
㈠结构指标包括:总资产、所有者权益、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寸O
(二)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㈢安全性指标包括:认可资产、认可负债、认可负债/认可资产、认可资产
/总资产、融资风险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偿付能力溢额。认可资产、资产认可
率反映保险公司资产质量;认可资产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偿付能力溢额反映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④非金融公司(企业)部门稳定指标
根据企业的财务核算指标,可设计衡量非金融公司部门稳定性的指标包括:
总负债/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利润总额/
平均总资产、应收账款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增长率、销售收入增
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资本收益率、企业外汇净资产风险暴露与资本的比率
和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的数量等等。
⑤房地产市场稳定指数
反映行业稳定性的核心指标主要有:房地产价格指数;居民房地产贷款占
全部贷款的比重和商业用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
⑥住户部门稳定指标
影响住户部门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住户的债务负担过高可能缺乏足够的
收入以应付突出事件。因此,可以设定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的债务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DP、住户部门的债务/可支配收入、居民个人支出/收入、对住户部门的贷款
等等多项指标来衡量住户部门偿债能力的稳定性。
3.2.3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构成
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准确性、及时性、持续性、完整性和可调整
性,以及指针数据来源的广泛性。本文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稳定评价指标
体系时,充分借鉴IMF和世界银行联合启动的“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
并且参考了美国的宏观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归纳总结各评估机构共同
的经验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现行金融统计框架,
尤其是资料的可获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了30个细分指标。分别从宏观、微观银
行业部门、微观证券业部门、微观保险业指标、微观企业部门、微观房地产部
门和微观住户部门七个子系统来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其中有许多相
关问题的处理也主要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理论与
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当然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
完善。
(2)细分指标构成
①反映宏观经济稳定指数
.H经济总量运行态势
经济总量运行态势的考察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两项指标。
I经济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一个辖内经济发展的速度,过高说明经济过
热,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过低则意味着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其计算公式为: G删长率=照驾篆蒹掣枷似@D 肌实际G。P=器×10。% (3.2)
Ⅱ通货膨胀率:过高的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甚至可能引起
社会公众信心的丧失,从而引发挤兑狂潮,导致金融体系的支付危机。采用CP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标来反映我国通货膨胀的水平,因此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为: 通货膨胀率=垒望型号菖美笋×,。。% c3.3,
㈢国际收支:本文研究主要通过经常帐户赤字、外债指标、外汇储备充足
性三个指标来考察国际收支的稳定状况。
I经常帐户逆差与GDP之比:在资本账户开放或管制不严的情况下,如果
经常帐户逆差与GDP之比过高,而且如果主要由短期资本流入来弥补,一旦投
资者对经常帐户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会使资本大量抽逃,引发货币危机,从
而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经常帐户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该指
标的计算公式为:
经常帐户逆差与G。P之比=丝堂G堡D旦P望薹×100% (3.4)
II外债指标:外债总量与GDP之比,主要反映通过调整内外销结构提高偿
债能力的可能性。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外债总量与G。P之比=箜G堡D璺P量×100% (3.5)
Ⅲ外汇储备充足性: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当国际收支出现赤
字时可以直接或有保障地通过同其它资产兑换,用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所有
资产。本文采用种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之比来衡量其充足程度。计算公式为: 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之比=揣×1。。% (3.6)‘
㈢经济泡沫度:本文中衡量经济泡沫度的指针主要是股市市盈率。该指标
是每股当日市价与每股年终红利之比,一般以倍数表示,它既能反映股票每目
价格的变化,又能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市盈率=薹装篡嘉×,。。% c3.7,
㈣财政状况:该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如果财政状况恶
化,一国的宏观经济形政府可能会丧失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3l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财政赤字与G。P之比=婴GD查P圭×1。。% ‘
(3.8)
②银行业稳定指数:由于银行在金融领域内的重要中介地位和我国银行业
在金融业中的绝对比重,银行体系脆弱性不仅会引发银行危机,它会广泛波及
到任何行业和经济领域,影响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从资本充
足、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流动性指标几个方面衡量。
㈠资本充足:是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程度进行监测,能够反映出银行承受风
险的能力,是衡量金融机构稳健与否的根本因素之一,有助于反映金融部门吸
收损失的能力。因此,可通过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和抗风
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面毒蒙慧篓毫圣青淼×,。。% c3∽
㈢资产品质: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而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好
坏主要是围绕着贷款状况进行检查和评级。本文构建的体系主要是通过不良贷
款的比率来反映资产质量的好坏,计算公式为: 不良贷款率=塑塑璺望塑写等凳豢萋纂毳等×·。。% c3.·。,
㈢管理能力:稳健的管理是银行绩效的关键,该项指标应该重点反映内部
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某些量化指标可作参考,在此主要采用费用收益比率
指标反映银行费用支出变化和控制情况,数值越小经营成果越好,体现银行业
经营稳健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银行费用收益比率=著五砸多。蓦娄妻‰×l。。% (3.11)
㈣银行业盈利和利润指标:该指标通常以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来表
示。这两个指标值越高,表明银行机构的盈利能力越好,对金融的稳定作用就
越大。。
I资:该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饔淼×1。。% (3.13)
3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中: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Ⅱ资本:该指标反映资本金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利润率=器×l。。% (3.14)
㈤流动性指标:本文研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指标为存款与广义货币总量的
比率。该指针反映市场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和资金的体外循环。如果此比率下降
可能显示市场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下降,或资金体外循环严重,流入非银行机构
或其它部门,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存款与广义货币总量的比率=鱼戛芋鏊×1。。% (3.15)
③证券业稳定指数:加入WTO后我国证券业将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证
券经营机构也将受到国外同业的挑战,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受到考验,
因此需要加强对高风险的证券业稳定性的监测,由于数据的限制,主要从结构
指针和盈利能力指标两方面来具体考虑。
(_)证券业结构指标:本研究主要用行业资产占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和占
GDP的比重来衡量。
㈢证券业盈利能力指标:证券业盈利指标主要有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两个指标,分别代表了以总资产为基数和自有资本为基数的利润收入,其计算
公式分别为: 资产收益率=淼×l。。% (3.16)
资产收益率=勰×1。。% (3.17)
④保险业稳定指数:本文根据现有统计框架的局限和资料来源的有限,从
保险业结构指针和盈利能力指标两方面来考察。
I保险业结构指标: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总资产与GDP
的比率、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四个指标是反映保险业结构的核心指标。保险业
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反映保险业在金融业中的相对位置和发展
3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平,有利于衡量业务开展的有效性;保险业总资产与GDP的比率反映保险业
对积聚和积累资金,支持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程度,体现保险业的整
体规模;保险密度是指按全国人口计算的平均保费数额,它反映一国国民受到保
险保障的平均程度;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是衡量一国
保险市场发展程度和潜力的指标之一。
II保险业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是反映保险业盈利能力
的两个核心指标。通过对资产利润率的计算,能够反映保险业的资产使用效率,
体现保险业开展业务的质量和经营状况;资本利润率指标是利润额与资本额的
比率,以资本利润率最大化作为行业发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说明行业的盈利水
平。
⑤(非金融公司)企业部门稳定指数:该指数实质上是对非金融公司部门偿
债能力的衡量,由于金融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常常是由企业经济效益的下
降所引起的,因此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水平两个指标能
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化,可作为金融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对金融状况进行
分析。
⑥房地产市场稳定指数: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对整个金融
市场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因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状况逐步成为金融体系风险
预警的重点监控对象之一。反映行业稳定影响的核心指标主要有:房地产价格
指数反映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房地产市场的兴衰是以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升或
加速下跌为特征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是通过房地产信贷需求的高
涨或紧缩变化反映房地产市场繁荣或滑坡。一
⑦住户部门稳定指数:家庭的负债比率过高,往往会孕育潜在的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如果住户部门恶意欠债就会给金融体系造成不
小的损失。抑或是住户部门的偿债能力薄弱,势必透过金融市场,通过个人贷
款等途径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可以用住户部门稳定指数来衡量个
人偿债能力。具体可通过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住户部门的债务
与GDP之比、住户部门的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等核心指标来综合反映家庭负
债比率,从宏观上把握家庭的负债状况,防止经济体系中的信用失衡和信用风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
3.3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
3.3.1权重确定的方法
评价一个事物的优劣时,以权重来衡量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指标越重要,
则权重系数越大,反之权重系数越小。如何消除过多的人为影响因素,并确定
各指标的权重,是综合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
法、客观赋权法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主观赋权法根据人们主观上对各指
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权重,主要有两两比较法、环比评分法、德尔菲法、层次
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依据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规则进
行自动赋权,主要有主成份分析法、多目标规划法和均方差法等。
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各公因子的权重是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层次分析
法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等来评价投资方案。用层次分
析法确定权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多方面的应用,但随着判别矩阵的增大,
出现前后矛盾、甚至错判的差错率较高,难以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因此,
目前进行的评价活动中,大多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即初始权重
的确定采用德尔菲法,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初始权重进行处理和检验,以生
成各层指标的权重。
(1)德尔菲(Delphi)法
德尔菲法即向专家发函,征求意见的调研方法,常用于预测及确定指标的
权重,其工作程序与预测大体相同,对象和目的不同。首先,将拟定的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及对指标的说明以信函形式发给各位专家,专家根据对各指标相对
重要程度的判断,按规定的量值范围为各指标评定权值。专家意见返回后,组
织者要作下列统计处理,检查各专家意见的集中分散程度,以便决定是否再进
行下一轮调查。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权重值的均值表示,设指标体系同层次共有m
个指标,N位专家分别对m个指标确定权值,则每一指标所赋权值的均值为: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瓦Ⅵ:2丙专白兰%% (3.18)
式中,磁一第i个指标所得权重值的均值,‰一第k位专家对第1个指标赋权.
值。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可用标准差万表示:
一般当万>0.63时,表示专家意见分散,应征询下一轮意见。
(3.19)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可用变异系数杉和协调系数度量K:
以:皇(3.20)
Wj
融而b喜@刊2
她万=击喜霹
(3.21)
由瓦,正,K和K综合分析,决定是否进行第二轮咨询调查。若己通过,各指
标的权重值取最后一轮的瓦。由于Σ玩往往不等于1,违背了权值之和为I的
条件,应将砚做归一化处理,m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W-f兰,兰,⋯,皂卜(w1,w:,⋯,w拼) (3.22)
\w w w/
(2)层次分析法(AHV)
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序,是系统工程中对
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的
一种有效办法。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把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
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元素的权重,并通过排序结
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有以下步骤:
①以A表示目标,“,表示评价因素,“,∈uG=1,2,⋯,刀)’甜,,表示。。对“,的相对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要性数值O=1,2,⋯,拧),甜口的取值以下表3.1进行:
表3.1因素比较方法图
标度含义
1 表示因素U,与U,比较,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因素V与U,比较,∽比U,稍微重要
5 表示因素U与U,比较,U,比U,明显重要
7 表示因素U,与U,比较,U,比【,,强烈重要
9 表示因素U与U,比较,U,比U,绝对重要
2,4,6,8 分别表示标度1"--3,3"--5,5~7,7~9的中值
倒数若U,与u,比较得U打,则u,比U比较得1/%
②由上述各标度值的意义得判断矩阵,也称之为A.U判断矩阵P。
并且满足:{£裹Z兰苫:二
③由A。U矩阵,求出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所求单位特征向量
各分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也即权数分配。A.U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的具体求法可由和法和根法求得:
㈢根法
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判断矩阵按行相乘得一新向量;
第二步: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
第三步:对向量万=(瓦,_2,⋯,瓦)作归一化处理:
37
1●j
h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f-,2,⋯,n) (3.23)
第四步: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旯一,除常用的特
征根方法外,还可使用公式:
k:喜等:i1备"彳>"a/oj @24,
求得一致性指标c.I-似一一%一1),下表给出了1~15阶正互反矩阵计算
1000汝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1j牛指标R.I。
表3.2平均一致性指标R.L
根据上表可以查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此可计算出一致性比例
当C.R.≤O.10时,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可进行单排序。当C.R.≥0.10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致性偏差太大,需修正评分,直到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
致性为止。
㈢和法。将判断矩阵A的n个行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
重向量,即
哆2三n童j=l善Zaq i=1,2,--.,n (3.24)
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A的元素按行归一化。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步:将归一化后的各行相加;
第三步: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13,即得权重向量。
第四步:进行一致性检验,和上面的根法一样,在此略去。
3.3.2评价体系
为保证权重计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度,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Delphi)
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
序,从而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在合成之前归一化。根据上述方法通过
函询方式,征求专家意见,获得大量的比较矩阵,再计算各专家给出的金融稳
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计算结合定性分析,最终
确定指标体系各组成部分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为:
通过匿名方式,向专家轮番分别征询意见,根据“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咨
询专家只需要用1-9来表示被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重要性关系。1表示“甲
乙同等重要",3表示“甲比乙稍微重要”,5表示“甲比乙比较明显重要",7
表示。甲比乙明显重要",9表示“甲比乙绝对重要一。将咨询专家给出的结果
综合整理,形成评价指标的比较矩阵,再由权重计算程序计算即可得权重结论。
其中为了消除个别因素的影响,必须用AHP法反复修正逐步调整统一,进行一
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例C.凡,详见表3.3.表3.17。
表3.3金融稳定指数权重计算表
甜· “, U3 U4 却5 116 U7
权重
1 5 5 4 6 5 9 0.396
甜1
1/5 1 4 4 5 5 7 0.236
”2
1/5 1/4 1 1/2 3 3 5 0.10l
U3
1/4 1/4 2 1 3 3 5 0.122
U4
1/6 1/5 1/3 1/3 1 1/2 5 0.053
“5
1/5 1/5 1/3 1/3 2 1 6 0.071
甜6
1/9 1/7 1/5 l/5 1/5 1/6 l 0.021
U7
3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嗽=7.801 C.I=O.133 C.R..O.098
表3.4宏观经济稳定指数权重计算表
都11 %, %3 //14
权重
1 5 7 4 0.691
U11
1/5 1 5 3 0.192
“1,
1/7 1/5 1 1/4 0.026
U13
l/4 1/3 4 1 0.092
“14
旯懈=4.2 1 0 C.I=0.071 C.R=O.0787
表3.5银行业稳定指数权重计算表
“,1 U,, 甜23 “,4 U25
权重
1 1/4 1 l 1 0.134
UTq
4 1 5 5 5 0.533
甜,,
1 1/5 1 1 l 0.111
“23
1 1/5 1 1 1 0.111
”24
1 1/5 1 1 1 O.111
U2s
k缸=5.006 C.I=0.0015 C.R-O.00134
表3.6证券业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31 甜32
权重
1 3 0.751
U31
1/3 1 0.249
1/32
表3.7保险业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41 “4’ 权重
l 3 0.75l
“41
1/3 l 0.249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8企业部门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5l “52
权重
1 3 0.751
材51
1/3 l 0.249
“52
表3.9房地产行业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61 U62
权重
1 4 0.80
/,/61
1/4 1 O.20
//62
表3.10住户部门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171 U72 ‘ /-/73
权重
1 1/3 1/4 0.113
//71
3 l 1/3 0.275
/172
4 3 1 0.612
/173
21,=3.075 C.I_0.037 C.R=0.072
表3.11经济总量态势稳定指标权重计算表
甜111 U11,
权重
1 1 0.5
%¨
l 1 O.5
“112
表3.12国际收支状况指标权重计算表
“T,f “1" 甜123
权重
1 3 5 0.637
Ⅳ,71
l/3 1 3 0.258
“1,2
1/5 1/3 1 0.105
//123
k=3.032 C.I-0.016 C.I渤.031
4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3银行业赢利性指标权重计算表
U'241 甜,4,
权重
1 l 0.5
甜,4l
1 1 0.5
“M2
表3.14证券业结构指标权重计算表
甜31l 掰312
权重
l 1 0.5
/431I
1 1 0.5
[/312
表3.15证券业赢利能力指标权重计算表
甜321 . 甜322
权重
1 l O.5
“32l
l l O.5
”322
表3.16保险业结构指标权重计算表
甜411 U41'2 材413 “414
权重
l 5 3 3 0.42
/1411
1/5 l 1/3 1/3 0.091
甜4l,
1/3 3 1 1 0.201
/1,413
1/3 3 1 1 0.288
材414
k=4.141 C.I-0.047 C.R=0.053
表3.17保险业赢利能力指标权重计算表
对于一阶、二阶矩证总是一致的,总有C.R.=0,在此就不再累述了。经过
计算最终获得指标体系权重的结论,详见表3.18
4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8金融稳定评价指标权重表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经济总量运行态势(1)经济增长率O.50
0.691 (2)通货膨胀0.50
宏观经济稳定指数(3)经常帐户逆差0.63 7
0.396 国际收支指标0.192 (4)PF债指标0.258
(5)外汇储备充足性0.1 05
经济泡沫度0.026 (6)股市市盈率1
财政状况0.092 (7)财政赤字与CDP之比1
资本充足率指标0.134 (8)资本充足率1
资产品质指针0.533 (9)不良贷款的比率1
管理能力指标0.111 (10)费用收益比率1
银行业稳定指数盈利和利润指标0.1l 1 (11)资产利润率0.50
0.236 (12资本利润率0.50
流动性指标0.111 (13)存款与广义货币总量的比率1
(14)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
证券业稳定指数结构指针0.751 0.50
O.101 (15)总资产与GDP的比率0.50
盈利能力指标0.249 (16)资产利润率0.50
(1 7)资本利润率0.50
(18)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资产的比重
O.42
保险业稳定指数结构指针0.751 (19)总资产与GDP的比率0.091
0.122 (20)保险密度0.201 21)ff滁度0.288
盈利能力指标0.249 (22)资产利润率0.50
(23)资本利润率O.50
企业部门稳定指数企业偿债能力指标1.00 (24)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0.751
0.053 (25)资产负债率0.249
房地产市场稳定行业稳定影响指标1.00 (26)房地产价格指数O.80
0.071 (27)房地产信贷比率0.20
住户部门稳定指数个人偿债能力指标1.oo (2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O.113
0.021 (29)住户部门的债务/GDP0.275
(30)住户部门的债各了可支配收入0.612
3.4本章小结
金融稳定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宏观审慎分析为框架,以微观审慎分析
为基础,遵循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IMF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相协调的原则。本文认为监测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
4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标包括经济增长指标、通货膨胀指标、国际收支指标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
微观综合审慎指标则通过微观银行业指标、微观证券业指标、微观保险业指标、
微观企业部门、微观房地产市场和微观住户部门六个方面来衡量。进一步归纳
总结各评估机构共同的经验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
和现行金融统计框架,尤其是数据的可获性,最终构建出我国金融稳定的评价
指标体系,通过30个指标分成七个子系统来综合反映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程
度。此外,结合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对金融稳定综合评价体系各
层细分指标予以赋权。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金融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1模糊综合评价法
4.1.1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势
当前应用于综合评价的方法比较多,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随
机性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如综合指数评价法、概率统计评价法、主分
量分析评价法等,第二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模糊集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新的理论和优化技术。关于金融稳
定性评价体系的指标系统具有多层次性、模糊性、灰色性,一也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金融稳定性进行评价的最终日标是对中国的金融稳定的防范提出建议,
提供决策依据,如果用确切的数学语言和模型来描述这种本身即有一定不确切
的对象,可能不会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因此,在对金融稳定性的评价过程中,
要想绝对精确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法运用模糊集合和隶属度的概念,打破了传统集合论中
元素对集合的绝对隶属关系,而用隶属度表示现实中实体间的模糊关系,采用
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金融稳定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了各级隶属度对最后评价结
果的影响,信息利用率高,一般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效果,并容易被
决策者理解和接受,具有其它已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关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
介绍和运用本文主要参照刘文彬(2003)l舶J的硕士论文中的方法。
4.1.2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法的具体运用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有效的处理人们在评价过程中本身所带有的主观
性,以及客观所遇到的模糊性现象。模糊综合评价通常按以下的步骤讲行:
①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U
模糊评判因素集合:
“=函l,“2,甜3,甜4,”5,“6,材7),
4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缸11,“12,甜13,“14),
I 1 f
U2=∥2I,U22 1/23,1024,1/25,,
●●●●●●,
Ⅳ,=函,,), ’
“。。=函川,“112),
●●●●●●’

- 1/71=t U711,/3712,U713,
②确立评价等级标准集合V=妣,圪,⋯,圪),其中Vj(j=1,2,⋯,,z)为评价等
级标准,11是元素的个数,即等级数或评语栏次数。在这篇文章中n=4,即我们
总共有4级评语,分别是稳定,潜在稳定和潜在不稳定,最后是不稳定。对其
赋值分别是10,35,65,90。这一集合规定了某一评价因素的评价结果的选择
范围。评价元素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量化的分值。
③确定隶属度矩阵
假设对第i个评价因素甜,,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一个相对于巧的模糊向量
R/=乜。,‘:,⋯,~】l待1,2,⋯,以;j=l,2,3,4。%为因素甜,具有哆的程度,o<吩<l。
若对n个元素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一个N行4列的矩阵,称之为隶属度R。
显然,该矩阵中的每一行是对每一个单因素的评价结果,整个矩阵包含了按评
价标准集合V对评价因素集合U进行评价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本文采用专家打
分法确定定性指标隶属度,应用隶属度函数计算定量指标隶属度。
依本文所需,评价体系有4个评价标准时隶属度函数公式为:
对于那些其值越大,对金融稳定性正效应越大的评价因子,采用降半梯形
分布函数来描述它们的隶属度。每个因子对应评语集中4个级别的隶属函数分
易『为:
‘2
l
%一“j
圪一K
0
巧匕,L 4 ●l )
<一<一% %嘶> <<一吃
O巧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眨2
厂3 2
““,,一一圪0K“,“f≤K或“,≥虼
s y15炙“J≥∥3
圪一K K<坼<%
,,1 Uf=砭黪圪兰%』巧巧一圪‘ 1 ’
甜,≤吃或掰,≥■
%<“,<%
‰=巧
巧≤”,≤%
_=融≥
(4.2)
(4.3)
(4.4)
对于那些其值越大,对金融稳定性正效应越大的评价因子,采用降半梯形
分布函数来描述它们的隶属度。每个因子对应评语集中4个级别的隶属函数分
别为:
1 2
,2 2
,3 2
O
K一%
K一%
1
Uj一巧
%一巧
0
%一U,
圪一巧
1
Uf一圪
巧一K
Uf>K
砭≤“i≤K
0≤甜f≤%
%≤巧或甜,≥巧
圪<甜f<巧
Ⅳ,=砭
匕≤蚝≤圪
“f≤匕或“f≥%
%<%<吃
砧f=圪
■≤“f≤%
47
(4.5)
(4.6)
(4.7)
竺圪圪一巧o幔一叱,;i:=|幔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_={粉虼≥ (4.8)
④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
将评价指标按属性归类,分层排列成具有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第一层为评价总目标V;第二层为评价准则层,对评价总目标划分,记为:
u=妙。,U:,⋯,UⅣ);第三层为评价指标层,对第二层因素u,O=l,2,⋯,Ⅳ)划分,
记为:U,=妙n,U脚⋯,U拼抛=1,2,⋯,Ⅳ)对于不同指标层阢,n的取值是不同的。
相对应地确定指标的权重,设u层指标权重向量为W,W-{%,%,⋯,%),睨


相对手∽指标权重向量为形,形={矽n,形:,⋯,既弛=l,2,⋯,Ⅳ),其中,形、
%满足以下关系式:
_Ⅳ 一
o≤形、%≤1,Σ形=Σ%=l (4.9)
一、一级因素的综合评价
即按某一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设对第i(i=l,2,⋯,N)类中的
第j0=1,2,⋯,n)元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对象隶属于评价结果集合中的第
k(k=l,2,⋯,肌)个元素的隶属度为‰(f=1,2,⋯,N;j=1,2,⋯,n;k=l,2,⋯扰)则该
综合评价的单因素隶属度矩阵为:
Rf=
lll 吒12
,f21 吒22
‰l %2
于是第一类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合为:
E=形事R,=(形。,形:,⋯,既)幸
‘ll r.2
‘2l ‘22
%1 rm2
=(6n,6加⋯,b。)(4.10)
1●,●,j


一‰‰:‰






甜‰‰;‰


¨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中:I=1,2,⋯,N,Bj为B层第i个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相对于它的
综合模糊运算结果:玩为B层第个指标下级各因素相对于它的权重;R为模糊
评价矩阵。
一进行一级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
最底层模糊综合评价仅仅是对某一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为了考虑各
类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必须在类之间进行综合。进行类之间因素的综合评价时,
所进行的评价为单因素评价,而单因素评价矩阵应为最底层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B=W木(B1,B2,⋯,BⅣ)r=慨,%,⋯,‰)木(B1,B2,⋯,Bu)r (4.11)
4.1.3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金融稳定分析中的运用
由于在金融稳定分析的各种评价方法中,模糊数学理论有其不可代替的优
势,所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这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区域金融稳定性分
析理论方面。主要有王珍[47j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大连市金融稳定评价中的
应用》、段莉芝l鹕J《建立湖南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等几篇具有代表
性的文章。
王珍一文在吸收国内外金融稳定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市金
融运行实际情况,提出了大连市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影响区域金融
稳定指标划分为两大类,即金融机构内在稳定性指标和区域金融稳定环境指标。
从资本充足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的角度,选取了14个指标
用来衡量区域金融机构的内在稳定性:选取了M2增长率、GDP增长率、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企业景气指数、资产利润率、监管效率、
金融秩序等14个指标用于衡量区域金融稳定环境状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指标进行汇总评分,在对大连市金融稳定评价实例中,该模型显示出较好的
特性,增强了监测评估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段莉芝和王珍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指标体系的不同,他在文章中总共选
取了银行业内部指标、保险业内部指标、证券业内部指标还有外部经济环境指
4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标等四个一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并且也运用了国际通用的层次分析法计算
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说他这篇文章具有相当的开创性,对于本人的论文
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他选取的一级指标只有四个,不能充分代表
金融体系的各个指标,所以本文认为这一点需要改进。在这方面本文将这个指
标增加到七个,即增加了企业部门、房地产部门还有住户部门几个部门指标。
4.2 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评价的实证分析
4.2.1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
为了对我国2006年金融稳定做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从2006.2007年
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中采集部分相关数据,此外,部分
原始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经济信息网中经数据、中宏数据库、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站、保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于统计等方面的原因,个别资料缺省的现象不
可避免,本文通过计算样本该项指标的平均值,将其作为缺省数值的“假想值"。
采集的数据如下表:
表4.1 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的测度体系
经济总量态势经济增长率(%) 9.9
通货膨胀率(CPI)(%) 1.8
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逆差/GDP(%) O.1755
宏观经济外债余额/GDP(%) 15.42
稳2.713
定指数外汇储备/广义货币M2供
应量(%)
财政状况财政赤字/GDP(%) 1.409
经济泡沫成分股市市盈率45.46
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率(%) 11.19
资产品质不良贷款率(%) 8.9
管理能力费用收益比率(%) 34.11
银行业稳盈利性资产收益率(%) 0.769
定资本收益率(%) 15.09
指数流动性100.3344
存款/M2比率(%)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2.1277
证券业稳证券业结构指针资产的比重(%)
定行业总资产与GDP的比4.7753
指数率(%)
证券业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 0.243
资本利润率(%) 11.16642
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总5.17
资产的比重(%)
保险业稳保险业结构指针行业总资产与GDP的比11.605
定率(%)
指数保险深度(%) 2.8
保险密度431.3
保险业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 3.776
资本利润率(%) 47.765
企业部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2
稳定指数工、fk仑、lp丰要经济效益指标资产负债率(%) 59.879
房地产市房地产市场偿债能力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 101.52
场房地产信贷比率(%) 18.1
稳定指数
住户部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2
稳定指数个人偿债能力住户部门的债务/GDP 15.062
(%)
住户部门的债务/可支配11.0827
收入(%)
4.2.2数据的评价标准
为了确定衡量金融稳定程度的界限值,整理1998年到2004年30个相关指标的
原始数据,主要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参考文献,
本研究根据宏观经济、银行系统、证券系统、保险系统的运营规律及行业标准,
参考相关指标国外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目标值等,进一步确定了现阶段实
证研究指标体系中各测算指标的评判标准,同时利用第三章所述权重确定方法
(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各细分指标赋权。
5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险业指标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的比重20 ll 2 0
行业总资产与GDP的比率25 15 4 0
保险深度8 5 22 0
保险密度450 250 50 0
资产利润率12 8 3 0
资产利润率30 20 10 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3相对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以“通货膨胀率增长率"相对隶属度向量的确定为例,说明相对隶属度向量
的计算过程。该指标相关数据见下表:
表4.3隶属度向量计算结果
l指标稳定潜在稳定潜在不稳定不稳定实际数据
l通货膨胀率O 4 7 10 1.8
由上面表格可以知道,该指标是负向型,u=1.8,K=0,砭=4,圪=7, =10,
且K<u<圪,按照公式,计算如下:
,I=旦竺=0.55,vl<材<v2
V2一H
吃=旦丑=1.8/4=0.45,vl<砧<v2
V2一Vl
厂3 20,u<V3
,=l=0,u<%
因此,通货膨胀率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向量为(0.55,0.45,0,0),表示中国2006
年的通货膨胀率对于稳定的隶属度为0.55,潜在稳定的隶属度为0.45。即有55%
的可能是稳定,45%的可能是潜在不稳定。
依照以上所叙述的步骤我们可以将其它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向量求出,并将
它们汇总得到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如下表:
表4.4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矩阵元素
5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人偿债能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l
住户部门的债务/GDP 0
住户部门的债务厂盯支配收入0
O
O
0.435
0
O
0.565
O
1
O
4.2.4金融稳定综合指数的测算
下面应用上节构建的金融稳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研究2006年度我国金
融稳定程度,以求得到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本研究依据采集的基
础数据和确定的各指标评价标准,运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采取简化运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算的方法,从基础指标层次开始逐级向上推算:第一,计算各项指标值,得出
各子系统单项指标的分值;第二,对各具体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各
子系统稳定情况的分值:第三,根据对各子系统稳定指数的分值进行加权求和,
计算出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在此以宏观经济稳定指数的综合计算为例:
根据表4.2,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各因素相对与它的权重向量
Wl--(o.34505,0.34505,0.1 22304,0.049536,0.020 1 6,0.026,0.092)
而根据上表4.2,我们可以知道宏观经济稳定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R1=
1
0.55
0.9415
O
0.142
0
O
O
O.45
0.0585
0
0.858
0.8855
0.727
O
O
0
0.958
0
0.1045
0.273
O
O
0
0.042
O
0
O
再根据式(4.10),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层各因素的评价结果:
E=彤幸墨=%=(0.34505,0.34505,o.1 22304,0.049536,0.020 1 6,0.026,0.092)
●Rl。
1
0.55
0.9415
0
0.142
O
O
O
0.45
0.0585
O
0.858
0.8855
0.727
O
O
O
0.958
0
O.1045
0.273
O
O
O
0.042
0
O
0
=(0.6778,0.2690,0.0755,o.0021)
同理,我们分别可以计算出B2,B,玩,色,反,马,分别是:
垦=(o.4120,0.4769,0.000,o.1 1 1)
B=(o.0023,0.2229,0.77 1 3,0.0035)
鼠=(o.3206,0.2425,0.4370,o.ooo)
Bs-(o.3004,0.4506,0.1 882,0.0608)
5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6--(o.000,o.2812,o.7188,o.000)
B7=(O.1 1 30,0.2662,0.3458,0.2750)
最后根据上面的各目标层因素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金融稳定的模糊
综合评价矩阵为:
R:
0.6778
0.412
0.0023
0.3206
0.3004
O
0.113
0.269
0.4769
0.2229
0.2425
0.4506
O.2812
0.2662
0.0755
O
0.7713
0.437
O.1882
O.7188
0.3458
0.0021
0.111
0.0035
0
0.0608
O
0.275
金融稳定各子系统对它的相对权重向量为g
W=(O.396,0.236,0.1010.122,0.053,0.071,0.021),
B=W掌R=(0.396,0.236,0.1010.122,0.053,0.071,0.021)
0.6778
0.412
0.0023
0.3206
0.3004
O
0.113
0.269
0.4769
0.2229
0.2425
0.4506
0.2812
0.2662
0.0755
0
0.7713
0.437
0.1882
O.7188
0.3458
0.002l
O.111
0.0035
O
0.0608
O
0.275
=(0.4232,0.3206,0.2294,0.0364)
金融体系的稳定评分S=0.4232×10+0.3206 X 35+0.2294 X 65+0.0364 X
90=33.64.
同时也可以计算出金融各子系统的稳定评分,其结果如下:
宏观系统的稳定评分Sl-'-0.6778×10+0.269×35+0.0755 X 65+0.0021×
90=21.2895
银行业的稳定评分墨=0.412×10+0.4769x35+0X65+0.111 X90=30.8
证券业的稳定评分&=0.0023×10+0.2229×35+0.7713×65+0.0035×
90=58.27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险业的稳定评分S4=0.3206X10+0.2425×35+0.4370 X65+0 x 90=40.09
企业部门稳定评分S。=0.3004×10+0.4506×35+0.1882×65+0.0608×
90=36.48
房地产部门稳定评分瓯=OX 10+0.2812X 35+0。7188×65+0×90=56.564
住户部门稳定评分S,=0.113×10+0.2662 x 35+0.3458×65+0.275×
90=57.564
表4.4 2006年度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体系各稳定指数值
4.2.5结果分析
参考上表金融稳定指数综合评价分值所属的分值区间,可以对金融体系的
稳定状况作出以下结论:
(1).宏观层面上说,2006年度宏观经济稳定指数值较低,接近20的临界
值,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基本维持在安全区域,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
经济态势发展良好有关。
(2).微观层面上说,银行业稳定指数值表明我国银行业处于一般稳定水平,
国家对银行业危机防范与控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各大银行上市工作的完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银行金融机构会更加注重经营绩效,控制风险。同为中国金融业“三驾马
车"之一的证券业处于显在非稳定状态,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涨幅巨大,已经
有比较强的回调的欲望。保险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中国保险业作
为一个朝阳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与国
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企业2006年的财务及运行状况一般,所以他
们的偿债能力相对稳定。而对于个人消费贷款,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个人
偿债存在较大的隐性道德风险,但由于目前“借债消费’’的观念滞后,住户部
门偿债具有隐性非稳定的特性。隐性房地产泡沫会严重影响房地产金融稳定,
2004年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产投资膨胀势头
已,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相对过热的水平,银行信贷所占比例相当高。
(3).总体综合来说,2006年度我国金融处于潜在稳定态势,整个金融体系
处于~般稳定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良好在一定程度
上消减了其他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仍有改善的空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总结
维护金融稳定不仅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
的法律保障体系。就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完善而言,一方面应对既存的
法律规范进行整合,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我国也应基于务实的层面考虑当前金
融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方面,我国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调整:其一
是对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不仅包括定位为一种处理有问
题机构的一种手段,也包括考虑在金融自由化下是否拓宽其职能的问题;其二
是尽快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以缓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所附带的
冲击。
5.1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制的特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国际上看,金融活动法制化已成为国际潮流.金融
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有着成熟的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制
度的激励作用,增强金融活动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还有明晰产
权的作用,有利于减少金融活动的交易费用,促使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但是目
前中国施行的金融法制体系尚不完善。就已经出台的金融法律而言,金融监管方
面的规定极为欠缺。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例,涉及金融监管方面的条文仅第
五章第八条和第七章部分条文。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制的特征有:
(1).金融法制体系有待完善
在金融主体方面,法律制度的欠缺,阻碍金融主体的健康成长。在市场准人
方面,法律设置了高门槛,尤其是对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主体采取歧视性态度,阻
碍了非公有制的金融主体发展;在金融产权制度方面,缺乏股东行使权利的有效
制度保障,造成所有者缺位现象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非常严重;在市场退出方面,
虽然《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已经规定了金融机构被接管和终止的
基本原则,也制定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依然难
以按市场化要求实施市场退出。在金融业务方面,法律制度对有关业务的规范不
完备,对违法交易惩戒力度不够。在资产业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除
十年前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通则》外,没有专门规范贷款管理的新法律,信贷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债权缺乏特别的法律保障;有关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是对一些新
担保物权未作规定,如对以公路、学费、供电、供水、供气等收费权、矿山开采
权、出口退税等权益作为质押的,担保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在金融监管方面,法
律制度规定存在错位和漏位现象,监管效能受到影响没有明确及时矫正措施,
市场风险得不到及时处置;金融机构出了问题由中央银行实施救助,导致金融机
构的预算约束机制软化,形成了金融机构倒逼中央银行再贷款机制,使得金融资
源没有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对监管主体监管职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和宽泛化,监
管权力的动作缺乏有效监督,缺乏严格的问责制度。
(2).部分金融法律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现状
部分旧的规章办法与央行履行的新的职责不能相互吻合,在执行时缺乏说服
力最突出的莫过于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现金管理暂行实施
细则》。该条例规定的结算起点1000元显然已不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另外,
个别金融法规与围家法律相冲突。如1997年我国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
办法(试行)》在一定程度上与《行政许可法》存在着矛盾。目前的《银行信贷登
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律
法规所制定的。在2003年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行了修订,
两法均未明确设定贷款卡行政许可权,按照行政许可的合法、合理原则要求,贷
款行政许可制度在实践推行中缺乏法律依据。现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
未充分考虑行政许可审查中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护。也违背了《行
政许可法》所倡导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5.2.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机制
通过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机制,可以确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边界与
标准,确立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行为规则,建立按照规则干预的退出机制,
使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有序、规范地依法进行,最大限度地减低社会成本,保证
社会、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破产法》、《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企
业法人破产还债的程序,但没有考虑到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很难将其直接适
用于金融机构的破产;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等金融法律虽然规定监管当局可对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的商业银行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施接管,但是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有关规则缺乏详细准确的表达,法律条
文过于简单、粗糙和分散,导致政府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随意性较强,缺乏
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制约其行为和权力。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
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包括如何对接管的金融机构进行整顿、改组、资金
援助。例如,在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过程中,就暴露出大量的法律问题,诸如
金融监管当局行政关闭金融机构的法律依据问题,清算组的法律地位、职责和
权限,法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被关闭机构人员分流辞退与《劳动法》的矛盾
问题,资金缺口问题,股东权益的处理以及被关闭机构有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的
追究问题等,都需要我们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运用行政手段关闭、撤销金融机
构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因此,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机制,以及制
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是解决问题金融机构的重要前提。
5.3.完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尚不完善。就已经出台的金融法律而言,金
融监管方面的规定极为欠缺。法律规定比较笼统、粗略,可操作性不强,常常
引发出实践中的各种变通办法,而这些办法中有很多是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
值取向相悖的,往往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5.3.1中国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体系
本文分别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几个行业的相关法律来分析中国金融
机构监管的法律体系:
(1)银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存款人利益的保护重点强调了商行在保护
存款人利益方面的责任。这对于维护存款人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的信用制度,
维护金融稳定有重大作用。
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款人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
本,存款人是否对银行信用抱有信心,是信用制度能否稳固的关键因素。对存款
人的保护所以非常重视,还因为这体现了法律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是维
护赎回稳定的基础。否则,对存款人利益的损坏,必须引起社会的某种动荡。具
6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的保护条款有以下几条:第一,规定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
存款人保密";二,规定了对单位存款人的保护措施;三,规定了商行在存款利
率上的公开性原则;四,商行必须留足存款准备金,以满足支付需要,实现存款
人的取款自由;五,商行必须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
《商业银行法》从法律制度上为保护存款人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从规范商行
行为方面入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保护存款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我国还需要采取其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护存款人,如存款保证金来减少银行破
产对存款人财产的损失程度;用保值补贴率来减少通货膨胀对存款人造成的财产
损失程度。商行如未能履行保护存款人的义务,那就必须承担相应得法律责任,
如必须弥补、赔偿存款人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受到经济惩罚。进而使商行提
高警惕,减少违规行为,这同样是对存款人权益的保障。《商行法》对存款人保
护的同时,也对商行合法经营进行了保护。
(2)证券业
保护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核心,《证券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指保护
他们依据法律应当得到的收益,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保证证券市
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打击各种违法投资的行为。具体规定体现在《证券法》
中对券商的代理人身份规定的的“三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三大禁止
原则"等,对发行交易行为的规范,从总体上降低了市场风险,保护了广大投资
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原则,体现了我国立法的伟大进步。
美中不足的是, 《证券法》误把证券商的行纪性质当作代理性质,是法律后
果直接归于投资者,而根据行纪性质,应当加重证券经纪商的法律责任,是法律
后果直接归于证券商,使证券商为转移行为,归于投资者。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
(3)保险业
《保险法》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尤其突出的是保护被保险
人的利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投保人要贯彻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依序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 合同成立后,只允许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在条款解释有争议时,做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第三, 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提取各项准备金、保险资金的运
的规定等)。
总之,不仅投保人对保险人要诚信,由于保险人具有信息优势,对投保人也
应该诚信。
5.3.2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于有问题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应基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
进行思考,既要考虑到我国目前此方面法律制度不足的症结所在,也要关注其他
国家在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
考:
(1)立法技术方面。鉴于我国目前关于有问题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规定大多散
见于不同的法律部门中,而且这些规定大都也只是针对有问题银行,因此本文认
为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立法改革应着眼于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趋势,立法应具有
一定的先见性。针对这种状况,我国金融监管的立法者们应对目前已比较陈旧的
《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与《保险法》等进行一次较彻底的清理,从
而达到诸法律整合的目的。另外,鉴于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措施并不因为金
融机构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我国可以针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监管进
行专门性的立法,即采取统一的法典式的做法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监管进行统一
的规定。这不仅可以避免诸法律之间在处理措施上的不一致性,也可以避免对证
券公司等机构在面临问题时出现法律真空的存在。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我国在具体的立法过程中,就有必要移植与借鉴美国、
欧盟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的成功经验,如欧盟在其《存款保险指令》中所
采纳的强制保险资格与自愿保险资格便是值得我国考虑的。同时,巴塞尔银行监
管委员会从国际的层面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深思,如在其1992年的《跨国
银行的破产清算》文件中,其就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关闭一跨国银行时,监管当
局之间就注意随时加强信息交流,也应注意加强对债权人、股东以及银行管理部
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清算的法规性质将影响对跨国银行的监管方式;不同的
清算法规将影响存款人与其他债权人的收益,也将影响存款保险安排的实施;清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算人之间的合作将影响债权人在清算中的收益,并受监管当局在清算中所发挥作
用的影响。这就说明,我国在立法技术上,不仅应从国内金融关系的特殊性出发,
另外鉴于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及全球金融业国家之间的相互渗透,所以在对有问题
金融机构的处置上,也应将外资金融机构纳入其中,并从母国与东道国两个层次
进行金融监管权的分配与协调。这也是我国在法律整合中所必须考虑的事项。
目前我国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整合不仅限于对目前金融法律进行
重塑,而且也涉及到破产法方面的问题。虽然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2
条明文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然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金融机构是
一种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企业,所以对其破产的法律问题还应进行特别的规定。
此外,我国破产法本来就是多年前制定的,其内容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社会经济
关系。因此,整合应该是个立体性的工程,其不仅应包括对目前金融监管法律制
度的调整,也包括对《公司法》中涉及公司的解散、清算与破产的法律规定的调
整,也包括在新法中对金融机构的破产制度进行特别性的规定。
(2)在具体的处置措施上。本文认为我国应改变那种较过激的单一化的处置方
法。相反,而应采取救助措施与市场退出措施并重的做法。就救助措施而言,我
国在法律整合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对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进行
法定化,并考虑在将来将此功能服务的对象扩展到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二是考
虑建立专项基金,以对有问题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组建金融机构同业公会,
在必要时金融监管当局可要求同业公会对出现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提供援
助;四是在必要时由金融当局对有问题机构进行接管。另外,就市场退出机制而
言,我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该制度中我国应对存款保险公司
的性质、投保人、保险费率、保险标的范围与保险限额及存款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的情况等作出较详细的规定。同时,鉴于在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时,该些机构已
有的或潜在的争议、诉案及执行案件将会影响到金融监管当局所采取的监管措
施。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法律为此配备一套司法保护体制,以便于保护债权人利
益及提高对有问题机构的处理效率。本文认为,这种司法保护体制应包括以下内
容:对已有问题机构为被告的案件应予以中止受理与审理;对已有问题机构为原
告与执行申请人的案件,继续受理、审理和执行;对已有问题机构为被执行人的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案件应予以中止执行等。
5.4.严防破产逃债的道德风险
5.4.1破产逃债原因
破产是在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能清偿债务的前提下,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
务人的申请,作出宣告,并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产是商品
经济社会中竞争机制的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因各种原因
严重亏损,在竞争中失去生存能力,因而被法院宣告破产。制订相关的破产法
及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本意是通过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依法清理、处分,
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破产逃债是指在审理破产案件的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以破产为借口,钻我
国破产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漏洞,损害国家、集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达到
逃避债务的目的。在破产逃债中,通常债务人有履行偿债能力,但不予履行,
而以破产为名回避履行责任。其结果往往是债权人通常只获得少量的债权清偿,
而债务人通过破产以少量债务的兑付清算了以往的大量负债,从而使债务人的
经济利益得到保全,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受损,同时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
近年来,我国破产案件中逃债现象屡屡发生,其原因主要包括:(1)有关破
产的法律规定不合理;(2)不适当的行政干预;(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1)有关破产的法律规定不合理。现阶段我国有两套破产程序,即破产法和
民事诉讼法中的破产还债程序,前者适用于国有企业,后者适用于国有企业以
外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企业。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针对债务
人破产逃债行为,还颁布了一些司法解释。另外,对于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国
有企业破产案件,还必须适用国务院颁布的特殊破产政策。目前我国破产法律
制度的现状可以描述为:以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破产还债程序为依据,以
国家相关政策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为主体,以各地符
合法律的地方性法规和符合司法解释的地方法院指导性意见为补充的破产法律
制度。这样的立法格局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不但容易引起操作上的困难,而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且因不同规范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法律盲区,使破产企业有机可乘,通过钻法
律空子达到逃债的目的,影响了破产立法效力的发挥。
(2)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作为国家的实体代表而存在
的。而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又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这决定了任何国家
的政府都必须把建立有利于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
而且,我们总是希望把政府干预放在足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框架之内’’
(李昌麒,2003)。因此,破产作为市场经济中企业实现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样
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适度干预。问题是在破产程序中,政府没有按照这样
的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却往往在破产的具体环节中实行过多过细的干预。
在许多地方,政府不仅是破产申请的决策者、发动者,而且也是破产程序的具
‘‘
体组织者、参与者。政府职能的定位模糊,行政手段的过分干预,对实现破产
制度的作用来说是很大的障碍。因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企业施以无微不至
的关怀,只能强化他们身上产生一种依赖惰性,靠行政力量支撑的经济利益,
往往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无情冲击’’(李昌麒,2003)。对破产企业来说,破产的
宣告、破产财产及破产债权的确认、破产财产的处置和清偿受到过分干预,后
果直接反映在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大多跨区域。一些地方法院出于
各种考虑或屈从于某些压力,在审理破产案件时不顾债权人地位平等的基本原
则,对异地债权入有意刁难,使其不能获得清偿。同时,清算组成员来源于破
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为破产逃债留下了“后
门一,只要“搞定”清算组的成员,破产欺诈就有恃无恐。
5.4.2治理破产逃债的法律对策
(1)完善我国破产法的立法体系。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试行)》是1986
年12月2日颁布的,其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滞后,通过《破产法(试行)》
的实践已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等。随着我国市场
经济的发展,需要对破产法进一步完善,重新颁布一部正式的企业破产法。中
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正向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国际惯例靠拢,中国经济融入世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界市场经济需要更完备的《破产法》。根据国际惯例,破产法不应有意识形态色
彩,也没有必要保留政府行政干预的条款,凡不应由破产法规定的问题,都应
从破产法条文中删去。以使我国破产法更为规范,有利于提高破产案件的办案
效率,尽量缩短在程序上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债权人及其他有关方面都是有益
的。
另外,《企业破产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规之一,经济生活需要
破产法,企业破产法牵涉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破产法随着向市
场经济转化,更应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较为系统的破产法知识介绍,通过报纸、
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宣传破产法的职能,意义,从而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
更加有利于人们对《企业破产法》的理解和执行,更有效地防止破产欺诈案件
的发生。总之,破产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对债务人利用破产逃废债务
的行为进行更有效的防范和规制。
(2)完善政府的职能定位,规范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手段。政府干预在克服市
场缺陷、实现宏观调控方面功不可没,但这种干预不是简单地运用行政手段干
涉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这种干预是在充分尊重私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度干预。
在破产程序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应当是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破
产工作的影响,依法保障债权人公平受偿权。具体而言,政府应当在建立健全
职工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向企业、债权人、职工提供咨询性、调研性的
信息服务,加强各方信息沟通,正确引导破产企业、职工、债权人的选择,对
破产重整给以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进行培训和再就业,并提供相应
的条件等保障经济运行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3)对导致企业破产的主要责任人员或破产过程中违法人员要加重相关刑事
责任的承担。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企业破产后,其管理层并不承担责
任,即便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破产,也仅仅规定了行为者的行政责任和一定情
形下的刑事责任以及“自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愈三年,不得担任
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这样的规定起不到威慑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对刑
法的有关条文进行修改,或增加相关条文,严厉打击破产中转移财产及其他损
害债权人的违法行为,比如设立破产诈骗罪,过殆破产罪,及第三诈欺破产罪
6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等,这几种国际上针对破产恶意逃债或过错造成债权人损失的典型罪名,我国
可以根据国情予以考虑引入,并对已有的罪名应考虑加重刑罚。另一方面,对
有关的责任人员应立法明确其对破产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防止穷庙富方丈现
象,通过运用经济制裁手段扼制打击破产中的恶意逃债行为。此外,针对破产
逃债的过程中,相应的中介机构所起的作用,应就中介机构的责任作出明确立
法,比如与企业串通,故意提供虚假的中介服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承担
一定的经济责任,相关的中介服务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及至刑事责任,
也就是有关破产的犯罪可以将主体扩大到中介机构,并包括法入犯罪。
5.5全文总结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伴随中国加入
WTO之后的金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正在快速地
积聚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希望能够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建立的金融稳
定指标体系,结合中国自己各行业的一些具体特征,建立一个能够灵敏反映中
国金融稳定的指标体系。
本文尝试将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于2006年中国的金融稳定评价中,其中
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还有层次分析法等等一系列的数学分析方
法。将这个定性问题量化得出了金融稳定综合指数33.64。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6年度我国金融处于潜在稳定态势,整个金融体
系处于~般稳定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良好在一定程
度上消减了其他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
想,仍有改善的空间。
最后本文对金融稳定的法律保障体系作了一个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希望能够
在这个方面提供些许理论支持或者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未来金融稳定理论和
实践的充实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今后的金融稳定的维护工作将会越来越困难,我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并尽自己
的绵薄之力以期中国的经济金融将更加稳定健康。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Crockett,Andrew,1 997,“Why Is Financial Stability a Goal of Public
Policy?”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in a Global Economy: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Sponsor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Jackson Hole,Wyoming.PP.7—36.
【2】.Davies.2000,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for a Changing World,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
【3】.Houben,A,Kakes,J and G Schinasi,2004,Towards a framework for
safeguarding financial stability[R].IMF Working Paper,101(4):1 1·12.
【4】.Large,A,2003,Financial Stability:Maintaining Confidence in a Complex
World[J】,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PP.1 70-1 74.
【5】.Goodhart Charles David Llewellyn,1 998,Financial Regulation:Why,how
and Where Now【R】,Ron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6】.Ooaterloo,S,and J.de Haan,2003,A Survey of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tability,Occasional Studies.
【7】.Udaibir S.Das,Marc Quintyn and Kina Chenard(2004),does regulatory
governance matter for 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IMF working paper.
【8】.Boyd J.and G.De,2002.Nieolo.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C],Working Paper,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Minnesota.
【9】.Sundararajan,V.,David Marston,and Ritu Basu,200 1,Financial System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The Case of the Basel Core Principles,
IMF Working Paper.
【1 O】.Marc Quintyn and Michael W.Taylor,2002,Regulation and Supervisory
Independe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MF Working Paper.
【1 1】.Litan,Robert,1988,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for Maintaining Financial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abil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Garry Schinasi,2003。Responsibility of Central Banks for Stab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IMF Working Paper.
【1 3】.Crockett,A.,1 996,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J】,De
Economist.
【1 4】.Michael Foot,2003,The search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fR],Speech at the
Roy Bridge Memorial Lecture.
【1 5】.Kaufman,G.,1 99 1,Lender of Last Resort: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l 6】.Olivier De Bandit and Philip Hartmann,2000,Systemic Risk:a Survey,
CEPR Discussion Paper.
【1 7].Crockett,A.,1 996,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J】,De
Economist.
【I 8】.Ferguson,Roger W.,2002, Should Financial Stability Be An Explicit
Central Bank Objective?【C】,paper prepared for Challenges to Central
Banking from Giobalized Financial Systems Conference at the IMF in
Washington,D.C.
【l 9 1.Chant,J.,2003,Financial Stability as a Policy Goal,Essays on Financial
Stability【J】,Bank of Canada Technical Report.
【20】.Minskin,F.S.,200 1,Financial Polici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Crises,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121].乔海曙.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内金融安全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5)
1221.鄂志寰.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相关关系研究闭.金融研究,2000(7):
80-87
【23】.张明.东南亚金融稳定性面临的主要风险诱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6):118—123
[241.林坤涌.金融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5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58
[251.王自力.从金融不稳定考察金融稳定[J].西安金融,2006(5):
【26】.王俊方.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对策研究一一个基于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
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2005(2):34—37 ·
[271.彭江波,张丽.差别化金融调控与金融稳定的买单机制[J].济南金融,
2004(7):27-29
128].顾海兵.宏观金融预警系统的构架简析[J].宏观经济研究,1999
(5):15-25
【29】.高海燕.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动态信息融合方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
1999(3):60-61
【30】.胡燕京,高会丽.金融风险预警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J].青岛海洋大
学学报,2002(4):19-24
【31】.贺晓波,张字宏.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其实证分析[J].金融
论坛,2001(10):
[321.汪莹.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五系统加权法"预警模型[J].西安石
油学院学报,2003(2):9-17
【33】.仲彬,陈浩.金融稳定监测的理论、指标和方法[J].上海金融,2004
(9):33-35
【34】.何建雄.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指标框架与运作机制[J].金融研究,
2001(5):105-117
【35】.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94-99
【36】.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中国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
警系统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2004年
版:466-491
【37】.李智军,王桓,翟向神.区域银行业风险评估问题研究.金融稳定与金融
调控一中国人民银行青年文集,2004年版:64—75
【38】.殷兴山,孙景德,徐洪水.区域金融稳定评价体系与实证分析[J].上海金
融,2005(3):46-48
7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9】.欧阳禹,申焕章,黎和贵.区域金融稳定问题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重庆上商大学学报,2005(4):65-70
【40】.易传和,褚彩云.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济南金融,
2004(11):3-6
【4l】.郑振龙.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之研究[J].金融研究,1998(2):15—21
【42】.曾永艺,姚正春.对央行维持金融稳定制度选择的博弈分析.财经研究,
2000:25-29.
143].刘沛.金融稳定的制度分析[J].南方金融,2002(12):23-25
【44】.刘贵珍,王艳岭.基层人民银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策略选择.济南金
融,2004(5):27-31
145].吴军.金融稳定框架分析和模型构建[P].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
146].刘文彬.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P].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3)
147].王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大连市金融稳定评价中的应用[P].大连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1)
【48】.·段莉芝.建立湖南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P].湖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6(1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IMF指标集(2003)
考察对统计指标影响及说明

资本与资产比率银行部门的稳健经营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健的基础,
各地区贷款分布状况及其因此反映银行部门运行状况的各项综合微观指标
全部贷款的比率是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鼓励集的各
金融衍生资产余额占资本项指标是在核心考核指标集的基础上对银行体系
的比率的金融风险进行更全面的监测。在鼓励指标集中对
金融衍生负债余额占资本银行部门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进行监测:一是对
的比率资本实力的考察;二是对信贷资产分布状况的考
交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察;三是对金融衍生资产状况的考察;四是对经营
银行部人员开支占非利息开支的性收支状况及管理成本的考察;五是对银行盈利情
门比率况和同业拆借市场竞争能力的考察:六是对流动性
基准存贷款利差风险的考察;七是对外汇信贷资产风险的考察:八
同业拆借最大利差是对证券资产风险的考察。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
私人储蓄存款占总货款的银行部门信贷资产的风险暴露和汇率发生变化时
比率遭受的间接风险。
外汇货款占总货款的比率
外汇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
证券净持仓站资本的比率
证券市场上的过渡投机可能会产生金融风险,因而
证券市对证券市场交易波动状况的考察可监控和防范资
场流动证券市场平均买卖差价本市场的金融风险。鼓励集指标中选用证券市场买
性证券市场日平均换手率卖平均差价和证券市场日平均换手率两个指标来
反映证券市场的交易波动状况和投机性,以次监控
证券市场上过渡投机导致的金融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同时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而对其监管和
风险防范也是金融体系风险评估中一项重要的内
非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占金容。在鼓励指标集中对此主要考察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机融系统资产的比率的资产实力及其在金融体系中的规模,通过非银行
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占金融机构资产占金融系统总资产的比率以及非银
GDP的比率行金融机构资产占GDP的比率这两个指标对非银
行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进行考察,以此分析和监测非
银行金融机构发生金融风险时对整个金融体系和
经济的影响。
企业的金融状况是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金融风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的产生。在鼓励指标集中通过企业的总债务对净
总债务对权益的比率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来考察其资产负债比率;通过
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以及收入对利息和本金指出的比率
收入占利息和本金指出的这一指标来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企业净外汇
企业比率头寸对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来考察企业面临的风
企业外汇净头寸占资产的险。由于金融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常常是由企
比率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引起的,因此这些指标也可作
债权人申请破产保护的数为金融风险的预测指标对金融状况进行分析。

家庭的负债比率过高,往往会孕育潜在的金融风
险。对家庭负债比率的关注,有助于从早期防范金
家庭债务占GDP的比率融体系信贷资产质鼍的变化,规避系统性金融风
家庭家庭还本付息额占收入的险。通过对家庭负债占GDP的比率和家庭还本付
比率息额占收入的比率这两个指标的考察,从宏观上把
握家庭的负债状况,防止经济体系中的信用失衡和
信用风险。.
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泡沫都不同程度的直接
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因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状
房地产价格指数况就成为金融体系预警的重点监控对象之~。在鼓
居民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励指标集中,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的考察,
房地产的比率监测房地产市场信贷资产的规模,有助于预测泡沫
市场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占总贷型金融危机的发生。考察的指标为房地产价格指
款的比率数、居民房地产贷款的比率以及商业性房地产贷款
的比率。这三个指标可用来监测房地产市场的整体
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发展程度,为防范房地
产市场的过热和畸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保险业金融资产的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与银行
和证券市场之间的信贷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金融
资本与资产的比率市场的变化会对保险机构产生冲击。监控保险机
资本回报率构特别是人寿保险资产的风险,是金融风险监控中
保险机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重要的一环,也是FSI评价体系中的一大创新。在
构流动资产占现金的比率鼓励集指标中共设计了5项考核指标,他们分别从
外汇净头寸占资本的比率资本比率、资产盈利能力政权资产比率、资产流动
性以及外汇资产净头寸等方面对保险机构的金融
状况和潜在风险进行了考察。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