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692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研究

天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研究
姓名:冷昕鑫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张维
20070601
中文摘要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多条
与银行业相关,对银行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管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从商业银行监
管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重要性、以及内容,并且
分析了商业银行监管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
新会计准则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变化,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
变化,以及商业银行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化等,然后简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给监管
带来的主要影响。’
在研究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时,本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7家上市银行
的133个监管指标进行了主成分检验,得出了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主成分检验结
果,并且与原旧准则的风险评级体系和其他学者对银行监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
果进行对比,得出新准则实行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加强
风险资产的监管,并且可以看出,新准则实行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商业
银行利润波动并不是很显著。
最后根据前文研究的结果,根据国外监管当局的文件以及相关学术文献的研
究,总结出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监管提出政策
建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商业银行监管监管指标
ABSTRACT
‘On February 2006,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bring greater impact to the
bank’S supervision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This paper first analyse the commercial
banks regulated basic theory,expounded the supervision of commercial banks to the
basic principles,as well as the content,and an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as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Then analyzed
the main changes of the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commercial banks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the chang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changes,key,financial indicators for regulation.Then giv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the main impact of it.
On stud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egulatory indicators,this paper us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u$e 7 listed banks of 1 33 monitoring indicators
to do the main ingredients test,the new guidelines com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test results with the old criteria.of the original risk rating system,
and other scholars of banking supervis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The new guidelines com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apital adequacy ratio control,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ory risk assets,and we can see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lew guidelines,due to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volatility in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ext before,based dn the foreign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academie literature,we summed
up monitoring of 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 tO our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commercial banks to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dications of Regul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移怿签字日期:b叼年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月佑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鲞盘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岙鲞盘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夕铷气{
签字日期:矽9年∥月/≯Et
导师签名.1阢2/阪
签字日期:川年/月厂夕日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
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和拟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鼓励
执行。新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
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提供了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新
会计准则的应用,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新准则在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
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加速金融创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会计准
则的提出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带来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准则下对商业
银行进行有效监管,也成为一个当前极为重要的问题。
1.2研究现状
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多条准则与金融行业相关,如第22号《金融工
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各行
业中新准则对金融业的影响最大。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银行等金融行
业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时,有关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内外上市的呼声也很高,
所以,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层的监管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一些学者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行后,衍生工具从表外转向表内披露,会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突出了衍生工具的地位;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会增加商业银行资本的波动性;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改变,与银行业监管的审慎要求不一致等等【13】。
还有学者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作了几点归纳,指出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对金融企
业的主要影响是: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公允价值增加财务波动性、资产减值
准备计提方法的改变等【351。可以看出,对于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国内
学者的观点比较一致,就是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衍生工具表内核算、公允价值计量、
减值准备计提三个方面,并且也认为,这三个方面也是对监管带来的主要挑战。
但是在分析新准则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会计准则本身的变化,而
要结合会计准则变化后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
我国的新准则基本是与国际接轨,与商业银行相关的部分,在国际上称为
第一章绪论
IAS39金融工具会计准则【361。国外学者对IAS39对银行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主要认为对商业银行有以下主要影响:
(1)在公允价值会计下,银行收益波动明显增加,对银行的收益和成本都
会产生影响,银行的收益波动被放大【371。
。(2)在公允价值会计下,银行更难以达到资本充足性的监管要球,因为IAS39
使一些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随着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其资本会出
现波动p1。
(3)增加了银行的会计处理难度,表现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需
要用到很多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中间有很多假设,,其中的某个条件稍有变化,
将会对银行资本、损益的计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还有学者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实际上强化
了银行的风险转移,从而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风险转移增加了银行违
约的概率,并降低了净现值。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会促使银行采取更为冒
险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导致较高的违约概率,降低银行的价值。因此公允
价值会计加大了监管者和银行之间的分歧【361。.
可以看出,对于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国内学者主要基于会计核算本身发生的变化进行的研究,而国外学者主要基于成
熟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金融市场并不发
达,而且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和监管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很有必要结合2006
年新会计准则推出后首个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可
以发现新准则实行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到底发生了多大变化,其变
化是基于哪些财务核算因素。
新准则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也改变了监管指标。中国
银监会与2004年发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指出商业银行的评级办
法分为资本安全、盈利能力、管理状况、流动性状况等若干方面,并且采用加权
平均的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评级。
.在实行新会计准则后,商业银行的一系列核心指标都会发生变化。在这方面,
国内研究的主要结论有【381: ,
(1)新准则改变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方式,并且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作为资
产核算,使得银行的资产计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2)金融资产和负债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使得银行收益的波动增大,
将会改变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上市市盈率等重要指标。
但是,上述研究仅仅是在会计准则本身变化后,通过研究其对会计科目影响,
再推出其对相应财务指标的影响。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有着自己的特
2
第一章绪论
点,有必要运用数学模型对新准则下的商业银行监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与
旧准则下的分析进行对比,找出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商业银行原来监管指标体系
是否还适用,及其发生的主要变化。.
在对监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上,国内学者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分
析了2家银行的连续37个月的22个监管指标,即行了时序主成分分析,得出了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裂301。介绍了监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方
法,指出可以用r/家银行的p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蚓,而2006年的财务报表可以
找到7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数据量是有的,但是找到时序数据却比较困难。所以,
可以对2006年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且与国内学者的分析结
论以及2004年的银行评级体系进行对比,.找出新准则实行后,我国商业银行监
管指标体系的主要变化
在监管政策方面,由于新会计准则是和国际接轨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可
以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International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 39(2004)、
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Prudential Implications:Overview Paper(2004)、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UK)(2004), Implications of A Changing Accounting
Framework(2004)等国外文献和监管机构的相关文件,都指出了相关会计准则下
国外的监管当局的反应以及监管措施的建立。对于这部分分析,还应该建立在对
监管指标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我国银行监管的侧重点,结合国外的先进经
验,提出监管的政策建议。
1.3文章结构及思路
第一章,为本文绪论,主要先阐述研究背景,然后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再说明本文的大致结构。
第二章,从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性入手,简述商业银行的监管理论,并介绍
会计与银行监管的关系。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章,根据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研究并详细叙述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
的影响,然后阐述新准则对监管带来的主要影响。
,第四章,首先借鉴国外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
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中的133个监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检验,然后得
出有关结论,并且与旧准则下其他文献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会计准
则实行后银行监管指标的主要特点和与旧准则相比的主要变化。
第五章,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并且结合前文研究,对新会计准则下商
第一章绪论
业银行的监管提出建议。
第六章,总结本文主要结论,并且对以后研究提出展望。
4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金融不稳,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的动荡。上个
世纪由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不胜枚举。远如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金融危机,
进如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与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无一不对本国经济乃至世界
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与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80年代以来其181
个成员国中,70%以上的国家在不同阶段都曾经历严重的金融问题或危机,很多
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lJ。现代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
各种衍生工具的种类与数量的扩张,使现代金融危机的威胁更加严重。有效防范
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成为当代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
2.1商业银行监管的意义与目的
2.1.1商业银行监管的意义
当今商业银行业务的复杂性,赋予商业银行监管丰富的意义。从不同的监管
角度出发,可以对商业银行监管做出不同的诠释: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角度考虑,商业银行监管指商业银行控制,即人们意识到
金融业对社会公众、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而采取的政府约束行为,以
保证金融安全与稳健。从现场监管形式出发,银行监管是监管当局通过现场检查
与现场审计方式考察银行业务与财务状况的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行为【1】;
从非现场监管形式出发,银行监管是一个及时发现和处理银行经营问题的诊断系
统。在此系统中,监管当局通过银行定期报送监管报表的方式进行银行监管指标
分析与银行评价。从综合意义讲,商业银行监管是监管当局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
利益为目的,从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两方面识别、规避和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
险,引导商业银行能够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2】。
2.1.2商业银行监管的目的
深厚而有序的金融,是经济快速、高效运行的润滑剂与催化剂;浅薄而混乱
的金融,会导致经济的停滞与泡沫。要使金融发挥正面作用,就不能没有国家适
当而切实的商业银行监管。其目的在于: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一)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
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外部效应。其行业自身的安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正效应或
负效应。首先,个别商业银行的倒闭可能造成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崩溃。各个实
行部分准备制的商业银行之间组成了债务链条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
会在公众中造成恐慌,使其他商业银行也受到挤兑,整个债务关系也将断裂。其
次,对于实物经济而言,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是一种公众产品【2】。保证公共产品
的供给是各国政府盖莫能外的职责。另外,商业银行是货币的主要供给部门,存
在存款的多倍扩张与收缩的功能,商业银行的危机势必会引起货币紧缩,导致经
济混乱。因此,维护银行也安全稳健成为商业银行监管的首要目标。
(二)防止银行垄断
作为与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银行业,其商业银行无论大小,提供的产品都是
关于资金融通的服务。信息和商业银行的信誉在出售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所至信息不仅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还包括投资对象的资信情况、产业
发展前景等微观经济信息与投资个体信息【2】。显然,配备专门信息人员与部门的
大规模商业银行在从事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方面占有优势。信息的获得和处理
中的规模效应使小规模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是抵
御风险的缓冲,不是用来从事具体信贷业务的经营资金。但核心资本的多寡与银
行的信用高度相关。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因资本雄厚而易取得客户信心,其抵御风
险的能力与信息明显优于处于劣势的小规模商业银行。为了防止因自由竞争而产
生的金融垄断及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实行对大规模商业银行的的适当
限制与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防止利益冲突对客户的损害
如果同一商业银行从事不同的金融业务,将可能为了某一项客户业务的利益
而损害另一项业务客户的利益。例如,同时兼营证券和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当
发现其贷款有可能成为坏账时,很可能唆使贷款对象利用广大客户的不知情,发
行债券,筹集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转嫁危机【3】。实行分业经营就可以防范由于
利益冲突带来的对客户的损害,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所以,对商业银行实行分
业经营的监管就可以防范由于利益冲突带来的对客户利益的损害,从而保证交易
的公平性、保护存款人与投资者的利益。
(四)克服信息的非对称和不完全性,
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金融产品的质量,除了其收益外,还必须考虑其安全
因素,包括产品提供者的可靠性和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但是,对绝大部分客户来
说,往往不具备了解该产品信息的条件,或者即使能够了解,但花费的成本过于
昂贵而无法支付。相反,作为金融产品出售者的商业银行却充分具备丰富的信息
6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来源和信息分析能力,可以利用其在交易中的有利地位,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
客户利益,或者利用客户尚未知晓的信息抢先进行交易,或者隐瞒有些信息并欺
骗客户【11。有鉴于此,监管当局提出实行信息披露制度,禁止内幕交易,对金融
机构提出分业经营的要求。
2.2商业银行的监管要素
(一)业务范围管制
将金融业划分为存款、信托、证券与保险等部类,从法律上规定同一商业银
行不可兼营多项业务。如美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日本的《银行法》
和《证券交易法》等都明文禁止商业银行以自有资产兼营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存
款业务又进一步分为长期业务和短期业务,并规定:以活期存款为资金来源的商
业银行,其贷款只能是中短期性质的,从事长期投资业务的长期信用的银行的资
金来源只能依靠发行债券。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大致包括:普通支票帐户、支付利息的可开支票帐户、
储蓄存款、存款单与其他支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资金的电子自动
转帐、支票帐户与储蓄帐户之间的自动转帐业务、现金管理、贵重物品的保管、
财务咨询、管理咨询、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贷款、保险销售、不动产贷款、工
商贷款、备用信用证、面向个人和企业以及非营利机构的资产信托服务。
(二)价格管制、

如美联储的Q条例,日本的《临时利率调整法》都规定了存贷款利率上限及
各类信托的手续费标准等【3】。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过度的价格竞争,维护商业银行
体系的稳定,并使某些优先发展的重点部门得到廉价的资金供应。
(三)非价格竞争管制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在价格竞争受到限制后,转向非价格竞争,商业银行监管
当局往往对非价格竞争进行限制,如对营业网点的设置进行审查和限制。美国基
本禁止商业银行跨州经营,个别州还实行单一店铺制;禁止商业银行作拉存款的
广告,如禁止向存款人送礼,甚至规定金融机构的营业天数和时间【4】。
(四)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管制
由于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否,因此,与其他行
业不同,对商业银行的新加入者的审查就特别严格。如在美国,法律上规定商业
银行经营必须得到美联储的许可【4】。在审查营业申请时,要对申请人的资本数额、
财产基础、从事申请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社会信誉以及当地的现有金融秩序是否
会因新加入者而被破坏等严格审查。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退出也进行管制,这些
7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管制措施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商业银行的产生和金融舞弊行为。.
(五)经营风险的管制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全经营,须对财务内容进行监督。如规定存款准备金
比率,资本充足性比率和大笔融资限制额等。
(六)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鉴于商业银行之间的债务锁链关系,为防止由于单个商业银行倒闭引发的挤
兑风潮冲击整个存款体系,西方各国都建立了存款保险机构,由存款保险机构对
商业银行存款进行保险,例如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求10万美元以下的
小额存款必须参加存款保险,在银行发生危机时,首先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4】.
2.3会计与银行监管的关系
会计和银行监管有不同的目标,各自沿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发展。同时两者又
是互补的,银行监管过程中需要借助会计数据信息,而银行监管能够有效弥补会
计信息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银行机构的经
营状况。‘
(一)会计准则目标。会计目标在实务中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
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目标方面倾向于信息“中立性,,的观点。“中立
性’’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应该与所反映的客观经济事实的价值运动相一致,不带
有任何的个人偏见15】。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2号概念公告中也将“中立
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构成内容,指出“中立性"是指“报告的信息不带有达
到预定目标或导致特定行为模式的偏见"。国际会计准则将“中立性”作为财务
报表的重要质量特征,认为“财务报表内包含的信息要可靠,就必须中立,也就
是不带偏向的。如果财务报表通过选取和列报信息去影响决策和判断,以求达到
预定的效果或结果,那财务报表就不是中立的”。因此,“中立性”是会计学界对
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评判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银行监管目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银行监管的目标是通过对银行
提出统一的资本金要求,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银行国际竞争的公平性。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也明确规定,“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
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
利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而银行监管的目标决定了对银行保守的评估,更
关注银行的未来,以前瞻性和风险性为本,更为强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因
此,银行监管的目标本身不是“中立性’’的,并带有达到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定、
第二章商业银行监管理论概述
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利益的预定目标,期望能够导
致银行注重风险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特定行为模式网。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对银行的影响显著。为有效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有必
要对会计对银行监管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协调会计与银行监管之
间的关系,保证银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9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第兰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2006年2月15日,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的新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实施,其
中第22条——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23条——金融资产的转移、第37条
—金融工具的列报,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
商业银行的监管发生重要变化。
3.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3.1.1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从流动性到风险性。
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根据流动性,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
·期投资、周定资产i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将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应付债券、
长期准备金和长期负债等。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程度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发展,金
融工具长短期界限变得模糊,所以从流动性方面划分无法真正反映出资产和负债
的本质属性。新会计准则主要强调了持有目的和功能性,其划分标准则更强调其
风险性。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应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Ioj。负债则划分为收益性金融负债与其他负债。并强调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
意更改。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
的种类,这就意味着衍生金融工具将在资产负债表内核算,而不是在现行会计制
度下的表外披露。
3.1.2金融资产与负债的计量: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银行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比如,
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在取得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新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初始确
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计量。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与负
债,在后续计量中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交易性资产与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8】。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其他负债,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汁量。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
本利得与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而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则记入资本
10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公积,直到终止确认时转出,记入当期损益。
3.1.3金融资产的减值从预期计提到客观发生计提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作了较大的变动,主要表现存以下两个方
面:(1)计提依据的变化。以贷款损失为例,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应对预计
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新会计准则规定,银行有客观证据
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才应当计提减值准备。(2)损失准备转回的变化。按照
现行的会计制度、已冲销的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其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予
以转回。而新会计准则对计提损失准备的转回区别对待: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
融资产和可供售的债务工具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价值已恢复,
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
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
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8】o ,
3.1.4金融资产转移的变化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
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它一直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银行结构
化融资交易(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
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新会计准则单独规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
融资产转移》准则,对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做了规定,’弥补了长期以
来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空白。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转移分为整体转移和部
分转移两大类; 银行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
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银行应当比较金融资产转移前后未来现金流量
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所面临的风险,判断是否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几
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71。
3.1.5套期会计处理的变化
从实践来看,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和负债以历史成本为会计确认原则,
未能切实解决套期保值业务的核算、披露等方面问题。目前我国银行中没有一家
银行在实务中真正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套期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对套期会计作了明确规定。套期会
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
计人当期损益的方法。并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投资套期等三种,对于不同的套期方式采用不同的计量和确认方法【9】。
3.1.6实施新会计准则引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变动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虽然修改后的《公司法》对金融业的混业
经营留有空间,银监会也在不断扩大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审批范围,但是国内银行
尤其是上市银行金融工具总的规模不大·,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新准则
对银行的影响有限。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在总结现有经济业务的基础上并带有
前瞻性的结果,是为企业目前经济业务以及将来业务发展服务的,是不同群体利
益协调的过程f12】。随着汇率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
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银行业向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
深,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第7条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
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
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19条规定:金融资产类别确定以
后不得随意更新分类嗍。.这种分类方式改变过去根据历史成本将衍生金融工具表
外披露的办法。新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
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反映出来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将更贴近
其市场价值,把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丰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会计科目的同时也
扩大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但是,由于市场风险的影响,在没有其他资产负债
科目变动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
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如果公允价值波动的波峰与波
谷落差过大,就可能产生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的大起大落,同时带动商业银行资
产负债率的波动。同时,由于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存,资产负债表
的内容更加复杂化,报表使用者很难单纯从报表的数字上判断资产、负债及所有
者权益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11】。
(--)对利润表的影响
原先国内银行业遵循《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合同未交割的金额
在表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待交易合约到期交割时根据实际交割损益再计入利润
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
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8】。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
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如果交易性股票投资的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确认投资
收益以后,将使商业银行的当期利润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下降,确认投资损失,
12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将使当期利润减少。由于股市行情的变化,股票价格必然随之波动,从而引起利
润波动。另外,在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下,纳入表内
核算的金融资产的质量也将影响银行的当期利润,因为优质贷款与劣质贷款提取
的贷款损失准备是不同的。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47条规定: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损
失的,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
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不得转回IS]。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存在较多通
过减值准备转回来操纵利润的现象,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于权益性工具已计
提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将使一些利用计提权益性工具资产减值准备操
纵利润的商业银行,在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前冲回减值准备,
否则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后,将没有机会把这些隐藏的会计利润恢复到正常会计
报表上。因此,2006年可能出现某些银行的财务状况较之2005年,出现利润
水平明显上升,经营业绩大幅度改善的情况。
《套期保值》21条规定: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
动形成的利得或者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引。将套期工具损益纳入表内核算,由
于期末损益的不确定性,将引起利润的波动。正常情况下,采用套期会计方法将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相互抵消,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不会有
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商业银行管理层在选择套期工具时决策失误,造成套期会
计方法的套期有效性不足,利润的波动将依据套期有效性不足的程度而波动,决
策失误的程度越深,利润的起伏就越大【111。
(三)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
及金融资产的转移都会涉及到现金流量,不管是原先金融工具表外核算,还是按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将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只要金融工具涉及现金流量,都
应在现金流量表上得到反映。金融会计准则规范的是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在金融工具计量过程中现金的实际流
动情况,而新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在不涉及金融资产的确认或者转移的情
况下,只引起当期损益或者权益的变动,并不会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动,因此新金
融会计准则对于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重大影响。
3.1.7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发商业银行重要财务指标的波动
对上市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资本充足
率,这些指标都与商业银行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有关【121。
(一)市盈率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市盈率是反映股票投资者对上市银行股票信心的一个衡量指标,该指标越高
说明市场对该公司越看好,但是过高的市盈率说明风险也比较大。在市价确定的
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该指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该指标受股票市价的影响,
同时受净利润的影响也很大,而净利润又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上市银行会计
政策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一贯性原则。如果上市银行有大量
的金融工具,而现在要求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
动导致金融资产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损益的变动带动利润的起伏,从而引起市盈
率的波动,最终影响投资者对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的判断,降低市场投资该银行股
票的信心。
(二)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已经上市银行增发新股的衡量标准。公司法规定:公开发行
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要增资发行,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
均不得低于lQ‰.要年内任何一年不得低于6%。因此,在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
险加大的情况甲褥馨然号}起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剧烈波动,如果波动的幅度足以
影响银行当年度的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就会阻碍上市银行增资发行。同时,
新金融准则有多处规定将金融资产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形成的损益先行计入所
有者权益,待后期处置该金融资产的时候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这两项变动同时
涉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分母的变动,也会影响该比率的计算。
(三)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资
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
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
资本)。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
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
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如果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就会影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
本公积,二者最终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
本充足率的计算。而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中的可转换债券本身就是衍生金融工具,
对其进行会计计量的依据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自然体现在资本充足率和
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变动上。商业银行拥有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监会将对其
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那些资本充足率在8%、核
心资本充足率在4%上下起伏的商业银行,管理层会更加注重金融资产的风险管
理,以使自己的资本充足率保持在法定的水平。
14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3.2新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影响
3.2.1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确认的改变,影响银行资本水平
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核算的影响。一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合约
成交后,要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负债,进行表内核算,改变了银行资本计算的
范围,也影响了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
加权风险资产是由表内业务的信用风险和表外业务的市场风险组成,衍生金融工
具被作为表外业务,转换成基础工具,并按基础工具的特定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
的方法计算资本要求。而现在衍生工具作为表内核算,就会改变风险加权资产的
结构,随着衍生产品逐步发展,对银行资本的影响将会更为明显。二是目前,国
内衍生金融交易市场并不发达,国内银行也主要是为客户代理衍生产品业务,除
了在与客户交易和向国外交易对手平盘之间会出现定一定程度的时滞以外,都是
及时地对冲风险,所以将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在表内核算,会显得过于突出衍生金
融具交易在银行中的地位,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失衡。

3.2.2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目前国内有银行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由于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进
行, 所以资产证券化分散了风险,降低了监管资本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银行为确保证券的发行,一般都会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甩支持和担保。而新会计准
则规定,在提供信用担保进行信用增级的金融资产转移中,转出方保留了所转移
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不应终止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所以
这种类型的证券化资产仍应在表内反映。
3.2.3.公允价值的计量增加银行资本的波动性
一是公允价值及时确认所致的波动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银行在交易事项的
市场价值变化时,及时将这些价值变动在报表中确认。例如,在金融资产质量严
重恶化时,公允价值会相应减少,若立即确认资产的减少,银行的资本也将随之
减少。但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如果银行提取了足够的资产减值准备,那么对银行
资本的影响有限。同样在发生未预期利率的变动,房地产危机,权益价格大幅度
调整等情况下,交易事项的市场价值会发生变化,及时确认,无疑会加大银行资
本的波动性。所以随着公允价值的使用,经济条件的变化会更快地反映于会计信
息内,就越可能增加银行资本的波动性。
二是公允价值变动记入权益所致的波动性。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由于使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部分金融工具未实现的
损益将记入资本公积项目,按照现金流套期会计核算的公允价值变化直接记入股
本,这些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化,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此外,公允价值计量
还增加了判断银行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难度。
3.2.4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改变与银行审慎监管要求不一致


从银行稳定角度看,银行信贷质量要在准备金内得到体现,不仅要求对已经
发生的损失计提专项准备,还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一般准备。而新会计制度
要求,银行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才应当补提减值准备。计提
准备金是资产面值与未来全部现金流量贴现值之差,这与银行内部会计制度预测
到的贷款组合发生的损失不一致,也与银行监管的审慎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矛
盾的。
3.2.5.套期会计的影响‘
对有些银行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按照原有会计处理,套期工具的未实现的
利得或损失未被纳入表内,被套期项目的浮动盈亏也不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其已
经满足套期会计方法的标准,现在采用套期会计方法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
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将产生抵销的结果,在同一财务报表期间的损益中予
以确认进行处理,并不会对银行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明显的影
响。但是要求商业银行对套期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要求提供每笔套期业
务的风险管理书面文件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3.2.6金融资产转移的影响
将使银行收益的复杂化。在终止确认中,金融资产和负债转移以及由此引起
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银行有两种可选择的方法,即确认并调整当期损益和先在
权益项目中列报,待金融资产出售后再计入损益以上述方式确认的损益与按“收
入——费用”的传统模式确认的损益共同构成了银行的最终经营成果,这不仅
对传统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造成了冲击,而且使银行期间净利润的内容更显得
复杂化。
3.2.7与税务利润存在永久性差异
因调整而产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其实质是对预期损益的会计确认,待交
16
第三章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监管影响的分析
易最后实现时,报表中列示的损益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收入减上期报表目的公允
价值的差额,即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每一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实
际损益被分割为各期的调整损益而予以预计。尽管这部分的差异基本符合时问性
差异的定义,但是由于税法中不允许对任何不确定收入、费用的确认,因此衍生
金融工具会计对预计损益的确认,税法上不予确认。
3.2.8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披露质量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出台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其实是要求商
业银行的财务报表能够体现相应的风险。按照传统的会计原则,由于衍生金融工
具具有不确定性,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只能作为表外项
目加以披露,即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在资产
负债表外,同时把它们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排除在利润表外,仅在报表注释中
反映。但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表外处理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
交易者的风险信息,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交易者掩盖风险的选择途径之一,随
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可能逐渐沉淀为威胁金融稳定的隐患。因此,把衍生金融
工具纳入表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
息,更好地反映潜在负债,反映真实资产状况,防范金融风险。
本章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以及给银行监管带来的
主要挑战,但是,基于会计准则本身的研究,是否符合我国银行的情况,还应该
在后文结合我国银行的监管指标进行分析。
17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以后,以前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未曾暴露的风险也将充分
暴露,并且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原先的监管指标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各项指标所
反映的风险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原来的监管体系,特别是
2004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将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动而适用性下
降。而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体系中,银行监管的评级办法、指标体系、方法技术,.
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1国外监管指标体系的借鉴
4.1.1美国金融监督体系(FIMS)体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1993年实施了FIMS体系(Financial Institution
Monitoring System)【4】。这个体系比以前的监管体系在识别有问题银行上更为精
确、科学,更侧重于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指标分析,并且在模型中加强了
早期预警作用。
FISM体系由FISM评级系统合FIMS风险预测两套模型组成。,
(--)FISM评级系统。FISM评级是基于复合的骆驼评级(Camel rating),
对银行经营进行1至5级排列。它根据最近“应召报告’’数据的每季末数与反映
在银行“应召报告"的两个最近季报的指标变化趋势并以指标数据为基础进行银
行评级。
(二)FISM风险预测。FIMS风险预测预期银行未来状况的长期趋势,比
FIMS评级模型更能对银行的财务稳定性做出较长期的股价。
在FIMS体系中,联储选择检查报告中通常使用的财务比率和指标,及有助
于骆驼评估并能预测银行倒闭可能性的近30个指标,再补充一些衡量地区经济
状况的指标,作为FIMS体系的输入变量。.
FIMS模式充分考虑了潜在的变化和动态因素,如骆驼评级因每次现场检查
的结果而有所不同,财务指标每年四个季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体系的解释变量
包括了潜在的解释变量,即前期的检查评级、银行前四个季度财务比率的变化、
地区经济状况指标等,得出次级变量,以更好的估计骆驼评级中的变量、增强
FISM评级体系适应银行业务管理、财务结构变化的监测能力【4】。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FISM金融机构监管系进行指标综合评判与分析,是以严格的统计检验而不
是主观判断。FISM系统提供了银行业务与财务状况一致的衡量方法,其更大的
弹性使联储委员会和联储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FISM体系
的精确性,用不同变量试验,并根据终端使用者的反馈来适应更新体系。而且,
由于每季解释变量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反映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因
此,FISM体系比现存的其他监督体系更为精确。而且,FISM体系能识别同类组
和不同类别间的恶化或改进状况,能更精确的进行骆驼评级。下表列出了camels
指标体系【蚓:
表4-1 C舢吼。S指标体系
资本状况资产质量收益状况流动性
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占比平均资产收益率贷存比
一级资本充足率呆账准备率平均核心资本收益率流动资产占比‘
负债率呆账准备覆盖率效率比例客户存款/总存款
资本比率贷款净损失率平均筹资成本同业间融资/总融资
贷款集中度平均利息收益外币资产/外币负债
利差
共7项共12项共19项共12项
“ CAMELS评级是为监管者的金融稳定和风险控制目标设计的,指标体系的
设计强调资本充足性、资本安全性,而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考核则次之。CAMELS
评级指标体系是一个详尽的评价方法体系,适用于对商业银行的外部评价。
4.1.2穆迪公司评级法
美国三大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标准普
尔(Standard&Poor’s Corporation)、菲奇(Fitch Investors Service)对国际银行业
进行定期信用评级,评价内容包括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和流
动性【4】。穆迪公司的评级指标设置贴近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便于投资者对银行
信用情况了解,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表‘3伽:
19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表4-2穆迪公司评级体系
资产质量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
净核销资产总额/平均短期生息资产1,9生息资产总额
生息资产
平均资产收益率
上年核销资产总额收
平均资本收益率短期消费者贷款/消费者贷款总额
回率
呆帐准备金/净核销资平均可管理生息资产收益
产总额. 率
‘ 短期生息资产同‘变息负债
贷款损失缓冲度红利支出率短期生息资产/短期负债
不良资产/公司贷款资本形成率月平均现金流入额
资本充足率税前利息覆盖率现金流入额/短期负债
负债/资本净利差’ 日均商业票据额
或有负债I资本税前资产收益率商业票据最高值
负债/有形资本商业票据平均期限
负债/(有形资产.非金
融子公司资产)
4.1.3国外银行评级指标体系的特点
从西方商业银行不同评价模式来看,外部监管者主要为了防范银行发生支付
风险,其评价体系的重点在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评级机构则提供了资
信评级服务,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决策支持,侧重点在于商业银行资产的运
营能力、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盈利能力。对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也已经
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监管方法。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监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面,已经日趋成熟。,例如美
联储的FIMS系统,该系统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并以计
算机和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处理,以得到可靠、客观的分析结果。其所建立的模型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和参数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主要有判别分析、logistic、
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
4.2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
根据在商业银行的调研,新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和相关评级
办法正在建立中,本文列出的是2004年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包括其指标和评级办法,以便后文进行新准则下的对比研究。
4.2.1评价体系内容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主要是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资本充足
状况评价、资产安全状况评价、管理状况评价、盈利状况评价、流动性状况评价
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评级结果将
作为监管的基本依据,并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管理的重要参考。中国银监会将根据评级结果确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场检查的
频率范围和依法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评价标准
1、定量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2、定性因素: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
响;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
能力;包括控股股东提供支持的意愿和实际注入资本的情况,银行对资本的管理
情况。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状况评价标准
1、定量指标:不良贷款率,估计贷款损失率,最大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
信比率,拨备覆盖率,非信贷资产损失率。
2、定性因素: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银行整体资产安
全状况的影响;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信贷风险管理
的程序及有效性,是否建立完善的信贷决策程序和制度,包括贷款”三查”制度,风
险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
有效性;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及其管理状况;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状况评价标准
这部分评价不涵盖定量指标,只是按照如下因素给商业银行定性打分:
1、银行公司治理状况,公司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银行公司治理
的基本结构、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银行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银行公司治
21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理的监督机制、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及问责)。
2、内部控制状况(包括: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
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信息交流与沟通、监督与纠正)。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评价标准
1、定量指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利息回收率,资产费用率。‘
2、定性因素:银行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趋势..银行盈利
的质量,以及银行盈利对业务发展与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影响;财务预决算体系,
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五)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评价标准
1、定量指标:流动性比率、人民币超额准备金比率、外币备付金率、存贷
款比例、外币存贷款比例、净拆借资金比率。
2、定性因素: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
金的调配情况;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情况;银行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
的能力;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银行头寸的能力。
(六)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评价
在评估市场风险时,监管人员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金融机构盈利性或
资产价值对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或产权价格反向变动的敏感程度;(2)银行董
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市场风险敞口的能力;(3)源自非交
易性头寸利率风险敞口的性质和复杂程度;(4)源自交易性和境外业务市场风险
敞口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根据我国银行业现状,暂不对市场风险进行评级,但可
以考察银行资产价值与盈利水平受利率政策与外汇价格变化的影响,作为评价盈
利性和资产质量的参考。
4.2.2银行评级的计算方法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办法中,把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划分为若干要素,各单
项要素评分以及整体的综合评分计算办法如下:
(一)单项运作要素的评价对银行运作要素的评价标准为:评分85分以上
为l级,评分75分至85分为2级,评分60至75分为3级,评分50至60分为
4级,评分50分以下为5级。
(二)综合评分标准综合评级采用加权汇总评分法,即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
相应权重后进行相加,其总和为综合评分。暂不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分,
在取得各要素的评分后,将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后进行相加,其总和为
综合评分。
(三)综合评级等次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评分,对应取得股份制商业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银行的综合评级等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评级分为五级。
4.2.3评级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体系,在各个评价因素中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
的办法,一般定量指标占分60%,定性指标占分40%,在定性指标的打分上,
也分为许多项目,各个项目打分相加,即为响应定性项目的得分:这样做的好处
是对银行的相应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剔除极端数据带来的影响;但同时,这样
也使得在定性因素的打分上,加入和很多在主观判别的因素,使得评级结果受人
为操纵的可能性较大。.
(二)将银行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流动性状况与管理状况一起结合起来,
相比西方的评价体系,得到的银行评级结果,应该是对银行的较全面和综合的评
价。
(三)在对银行进行综合评分的时候,采用的是加权平均的办法,各要素的
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20%,资产安全状况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
20%,流动性状况15%。在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时,优点是计算过程较为简单,
在各个部分评价完毕后,最终评价结果一目了然;缺点在于权重的确定,特别是
在加入了管理状况这个定性因素明显的成分后,最终的权重和评级计算结果带有
很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4.3建立新准则下我国银行监管指标体系的研究
在新准则变化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监管指标也将发生变化。在旧准则
体系下的监管指标体系,其所代表的风险的相应权重,也将发生变化,而其变化
的特点和方向,也将为新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导向。本节主要对原
旧准则下的监管指标,利用新准则下的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原先监管
指标体系的风险权值和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到新准则下监管指标体
系的主要特点,为建立新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4.3.1分析思路
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监管指标都会发生相应变
化。2007年34月,各家股份制上市银行都公布了财务报表,里面有相关的商业
银行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
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指标的特征权值,进而分析其所代表风险的重要程度。熊熊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2005)的文章中,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按期报送监管指标的要求,可
以发现,里面绝大多数指标都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寻找到。那么,根据财务报表的
相关数据,另外,根据2004年银监会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体系,进行对
比,可以初步得出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商业银行监管指标及其所带表权重的相
应变化,为新准则下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4.3.2模型
设有p个非现场监管指标(P≥2),检测刀家商业银行,得到样本资料矩阵
如下:x=(嘞)。,或x=瓴p,屯p,⋯⋯,‰),i=1,2,⋯⋯,,l,通过希望在信息损
失最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从P个指标中寻找少数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
毛,z:,⋯⋯,乙,(聊<P),找到的指标为原来指标的指标主成分。寻找主成分的目
的是利用主成份尽可能多的反应原指标的监管信息,可以得到新准则下监管指标
及其代表的风险的侧重点。而且要用其反应原指标关于银行间离差的全部信息。
通过对原有指标的线性组合,可以得到线性无关的主成分变量。
zf=Σ吻置,z=XA,i=1彬2⋯·m (4-1)
j=l
其中,A=(嘞)。.,为荷载矩阵。
口f,,f=l,2,⋯⋯,m;j=1,2,⋯⋯,p为待定系数,且满足:
(一)正规化
圭k--I口腩·?皿={嚣i二I”,‘’.,
(二)独立化
cov(Zf,ZJ)=E(z,Z,)=0,i≠_,
(4.2)
(4.3)
C-设z1是而,x2,⋯⋯%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z2是与Zl不相关的
而,屯,⋯⋯%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z肘是与z1,Z2,⋯⋯乙一。不相关的
五,恐,⋯⋯‘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互,z2,⋯⋯Z二即为原指标的第1、第2、第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m主成分。z1在总体方差中比重最大,其余依次递减。在实际指标分析工作中,
根据所要求累计贡献率挑选几个最大值,从而达到监管要求,又通过减少指标数
目降低计算复杂程度,同时还消除了监管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实施过程:
(一)原始数据标准化
首先,为消除不同量纲影响,提高监管指标间可比性,对样本资料矩阵
x=(吻)。p的元素勃进行标准化,
‘=挈吼2,⋯知;川,2,⋯,扔
其中弓=昙私,墨=亡喜睁纠彪
令标准化后的资料矩阵满足E(弓)=o,D(巧)=1。
(二)计算原监管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协方差矩阵
(公式4。4)
(公式4—5)
寻找主成分实质上就是在p维空间寻找椭球体的主轴,其解就是五,而,⋯⋯x,
相关矩阵中m个较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变量均值为D,方差为l。
所以协方差矩阵y与相关系数矩阵尺相等。
(三)求R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和贡献率
特征根和特征向量:Z=XA,满足彳’A=I时,
E(Z’Z)=嚣【(别)’(剃)】=E(AX’XA)=A。Z,与Z,相互独立,么为对角矩阵:
A= 其中乃是Z,的方差。
用盒:—1一彳’彳≈1X’x来估计未知的E(x’x)。刀一l 力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a-T得(R-2I)A=0,特征方程陋一朋I=o,得解丑和对应特征向量q。将P
个特征根排序记为A≥五≥乃≥⋯⋯≥乃,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
P
Ck=以/Σ乃
』-1
记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4.6)
当喜q=(善t五/芸乃)2署若高≥85%,也就是f个主成份累计
贡献率达到85%以后,可以认定前i个主成份为监管指标体系的主成份
4.3.3数据
本文选取了我国7家上市银行(浦发银行【231、民生银行【251、华夏银彳亍【矧、
招商银行【261、兴业银铲271、中国银行【2引、中国工商银行【29】)2006年公布的财务
报表数据,并且根据熊熊(2005)中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报送有关监管
指标的要求,在22个选取的报送指标中选取了19个根据银行财务报表直接得出
或根据财务数据可计算的商业银行有关的监管指标,一共133个数据作为样本。
表4-2:选取的监管指标体系
指标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序号指标名称
l 资本充足率ll 资产流动性比例(美元)
2 核心资本充足率12 外汇资产比例

3 单一客户贷款比例13 净资产利润率
4 十大客户贷款比例14 资本利润率
5 拆入比率15 风险加权资产比例
6 拆出比率16 利息回收率
7 存贷款比例(人民币) 17 ~ 不良贷款比
8 存贷款比例(美元) 18 中长期贷款比例
9 资产流动性比例(人民币) 19 逾期贷款比
10 各付比率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4.3.4实证研究
本文根据商业银行的有关数据,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
计算和检验,得到有关特征值和贡献率的结果,可以看到前5个特征值的贡献率
达到了90.606%,已经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监管指标的相关信息,可以将前5个
主成分作为商业银行监管指标的主成分。检验结果如下:
(一)特征值检验结果
表4-3:主成分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
成分特征值
。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1 6.678 35.148 35.148
2 5.189 。27.312 62.460
3 2.362 12.430 74.‘891 ,
4 1.678 9.040 83.93
5 1.268 6.675 90.606
(--)主成分检验结果
根据相关的检验结果,对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列示如下(括号内
为其指标的荷载系数):
(1)第一主成分资本充足率(0.882)、核心资本充足率(0.871)、与逾期贷
款比率(-o.960)、不良贷款比率(一0.956)。
(2)第二主成分存贷款比率(人民币)(-0.644)、资产流动性比率(-0.749)、
风险加权资产比率(-0.833)。
(3)第三主成分资本利润率(0.662)、资产利润率(0.580)、不良贷款比率
(.0.349)。
(4)第四主成分十大客户贷款比率(-0.409)、逾期贷款比率(-0.533)、拆
入比率(.0.238)。
(5)第五主成分最大客户贷款比率(-0.403)、拆出比率(-0.359)、利息回
收比率(0.326)。
应当说明的是,对各个主成分的分析是基于其荷载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几个
进行的。可以认为,荷载系数越大,则对该主成分的影响越大。对于具有较大贡
献率的主成分指标,以及主成分中荷载系数较大的指标,在新准则下的监管指标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体系的建立中,应当作为重点。
4.4小结
4.4.1新准则下监管指标体系的建议
根据4..3的模型检验结果,得到实行新会计准则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标的
主成分体系为:
(1)第一主成分显示其与资本充足率第一主成分的组合系数显示其与资本
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正相关、与逾期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比率负相关。则可
以认为该主成分是资本充足性的一种综合体现:一方面反映了银行资本与承担风
险资产比率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风险负影响,逾期贷款比、不良贷款比越高,
银行的风险越大。因而可以为其命名为资本充足综合指标。该指标越高,表示银
行资本充足性越好,抵御风险损失能力越大。
(2)第二主成分的组合系数显示其与存贷款比率(人民币)i资产流动性比
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负相关,则可以看作为风险程度的综合指标。该指标越大,
表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越低。
(3)第三主成分的组合系数显示其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正相关,而
与不良贷款比率负相关,则表明第三主成分为有关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可命名
为盈利能力综合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银行承担的盈利能力越高。
(4)第四主成分与十大客户贷款比率、逾期贷款比率、拆入比率负相关,
则表明该主成分代表了十大客户贷款的集中程度。可命名为十大客户贷款集中程
度综合指标。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十大客户贷款比例越低,即其风险集中的
程度越低。
(5)第五主成分与最大客户贷款比率、拆出比率、利息回收比率正相关,
则表明该主成分是单一贷款客户集中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贷款越集中,银行
风险越高。
4.4.2新旧准则的对比分析
现在将前文的研究结果,以及我国银监会公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列示如下: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表4-4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指标权重
资本充足状况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20%
资产安全状况不良贷款率,估计贷款损失率,单一客户,集团客户20%
‘授信比率,拨备覆盖率,非信贷资产损失率
管理状况无定量指标25%
盈利状况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利息回收率20%
流动性状况流动性比率、人民币超额准备金比率、外币备付金15%
率、存贷款比例、外币存贷款比例
表4.5旧准则下人民银行监管指标体系主成分检验结果
主成分指标解释具体指标主成分贡献率
资本充足综合指标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比率、呆0.3296
滞贷款比率、呆账贷款比率
盈利综合指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0.1282
资产风险综合指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存贷款比O.1146
率、资产流动性比率
十大客户贷款集中度十大客户贷款比率、核心资本充0.0660
足率、逾期贷款比率、拆出比率
利息回收综合指标利息回收率、拆入比率、资产流O.0540
动性比率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表4.6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主成分检验结果
主成分指标指标解释贡献率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逾期贷款比率、,资产状况O.3515
不良贷款比率
存贷款比率(人民币)、资产流动性比率、风险资产安全0.2732
加权资产比率
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比率盈利能力0.1243
十大客户贷款比率、逾期贷款比率、拆入比率客户集中度0.0940
最大客户贷款比率、拆出比率、利息回收比率利息回收O.0675
从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同2004年颁布的旧准则下的评级
体系,以及熊熊(2005)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1)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继续在监管指标中能够占据重要地位,
并且其重要性在继续放大。在熊熊(2005)的检验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占到了
32%,而本文的检验结果达到了35%。在第一主成分中,我们也看到了逾期贷款
比率,不良贷款比率,这与熊熊(2005)检验的结论基本相同,可以说明,实行
新会计准则后,信用风险,特别是贷款风险,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
险,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的规定有所改变,贷款相关指
标的重要性也略微有所加大;资产状况仍然是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新准则实行
后,其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性,仍然必须得到重视。
(2)流动性比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存贷款比率在主成分当中占据了第
二主成分的位置,其主成分贡献率达到27%,这是与熊熊(2005)检验结果相比
的最大变化。可以看出,和本文第三章的分析结论基本相同,由于新准则中资产
的分类有所变化,将相关金融资产分为持有到期的和可供出售的两类,’金融衍生
工具纳入表内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加权资产比重在监管指标
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熊熊(2005)的检验结果中,其位于第三主成分的位置,
第四章新准则下监管指标的研究
贡献率也只有11%,在2004年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中,资产风险的权
重也只有20%,说明,对于资产风险的评级办法,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已经发
生了重大变化,旧准则下的评级办法已经不再适用。
(3)与银行盈利状况相应的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利润率的指标占据了第三
主成分的位置,贡献率达到了12%,而在熊熊(2005)的检验中,其位于第二
主成分的位置,贡献率也为12%,与本文前述分析的结论有所差别,银行的盈
利状况并未因为公允价值计量而发生重大变化,各家银行间的盈利水平也相差不
多,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比较强,其投资的高风险献衍生
工具的比重相对较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对于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比重目前
不是很大,所以与旧准则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新会计准则后,其盈利波
动性的影响并未像学者们研究的结论那样显著,当然,本文的研究只是基于06
年的数据,若是新会计准则实行几年后,用更多的数据样本进行检验,其结果可
能发生变化。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5.1国外监管经验的借鉴
通常所说的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狐SC)制订的国际会计
准则(认S)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队SB,其前身就是I.ASC)制订的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IFRS)及其解释公告组成的集合体。迄今为止,nSC和IASB先
后发布了40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这些准则中,对商业银
行影响较大的包括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会计)、IAS30(银行和
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9(金
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认S39提出的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分类、计量的新
概念和新方法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14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SC)1999年发布了队S3尹—一金融工具确认和
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队SB)自2001年8月份开始修改认S39,并于2003
年12月同时公布了IAS39的修订稿和实施IAS39的指导原则。
IAS39的修订和实施对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该准则与美国GAAP的不断趋同增强了银行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这与近年来国际银行监管界为改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所做出的种
种努力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银行监管的出发点保护存款人利益,更强调银行承担
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与会计制度相比,监管政策则表现得更为审慎。因此巴
塞尔委员会以及一些国家银行监管当局对IAS39实施对审慎银行监管可能带来
的冲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一)巴塞尔委员会的观点。
巴塞尔委员会一直关注IAS39的修改和实施,并与IASB保持密切的联系。
巴塞尔委员会会计工作小组主席认为,对于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与监管政策不同
步带来的分歧和挑战,各国监管当局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发
布监管指引、调整会计报告以服从监管的目标、出台单独的监管报表指引,但同
时执行多套标准将加重商业银行的负担;监管当局应保持警惕,做好准备并积极
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进行建设性的对话;监管当局应
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采取审慎的前瞻性的监管标准,并努力使会计制度
变革向符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去努力,应在会计报告和监管报告、会计资本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和监管资本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在2004年6月、7月、12月发布的三份
新闻公报,巴塞尔委员会就国际会计准则39号实施后资本充足率计算问题阐明
了基本立场。巴塞尔委员会称,保持现行的监管资本定义不变,不鼓励各国监管
当局调整现行的资本监管框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不会改变现行交易帐户的定
义、股本和债务的划分方法等;各国监管当局应将采用现金流套期会计产生的公
允价值损益和由于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公允价值损益排除在资本监管
之外;鼓励各国监管当局将持有待售工具的未实现损益排除在监管资本之外,但
也允许把持有待售股票未实现收益部分地列入附属资本,并且认为将持有待售股
票未实现累计损失从核心资本中扣除是合适的;对于按照公允价值模型测算出的
银行自用或投资的固定资产潜在收益列入附属资本,各国监管当局应采取审慎的
态度;新资本协议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框架不受会计制度变化的影响,保持不变【18】。
(二)欧盟的措施
欧盟2004年11月19日宣布,自2005年起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按照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披露,其中全面运用公允价值(full·fair value
option)和套期会计的部分规定暂不适用,IAS39的其他内容全部适用。欧洲中
央银行2004年4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公允价值使用对财务报告可信度和可
比性、收益波动性的影响表示严重关切,并认为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可能增强前
经济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不能排除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更(从历史成
本原则向公允价值原则转轨)引起的银行体系波动的可能性。为消除IAS39的实
施对银行资本监管的负面影响,2004年12月欧洲银行监管者委员会(CEBS)
发布了“监管资本的审慎过滤器”(prudentialfiltersforregulatorycapital)指引。
该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将现金流套期引起公允价值储备、由于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导
致的负债公允价值损益排除在资本之外;对于持有待售的股票重估导致的潜在损
失从资本中扣除,潜在收益只能部分地计入资本(至少应考虑所得税影响);对
属于持有待售的贷款和应收帐款,尚未实现的损益不应计入资本;保持现行的审
慎的股本债务划分方法和交易帐户定义不变【20】。
(三)英国金融服务局的措施
英国金融服务局(FSA)认为,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起点应该是商业银行对外
披露的财务报告,从长期来看监管当局应提升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
同一性,但由于IFRS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新资本协议的即将实施,同
时不能因为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而使英国的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
势,短期内FSA维持现行的资本定义不变,而是调整会计报告的内容计算资本充
足率。在2004年10月发布的《会计制度变化的意义》(征求意见稿)中,就商
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FSA提出了三个意见。一是针对现金流套期。对衍生产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品公允价值评估产生的已在股本中反映的累计公允价值损益,从监管资本中扣
’除:二是针对持有待售资产的处理。FSA认为,持有待售的股票可以按公允价值
计价,而债务工具应按历史成本或摊余成本计价。三是针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处
理。由于银行自身风险状况变化导致的尚未实现的公允价值损益不应计入监管资
本【191。
(四)澳大利亚监管当局的措施
在2004年11月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APRA)全面地
分析了IFRS的实施对金融机构的影响。APRA的长远目标是使审慎监管报告标准
与会计标准和原则保持一致,因为会计制度为资产、负债、股本的确认和计量提
供了普遍接受的基础。但在某些情况下,APRA的监管框架应与会计标准不同,
审慎监管政策是前瞻性的和以风险为本的,其关注的重点是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
性而不是对事后结果的检验,更为强调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APRA认为,
实施IFRS对澳大利亚接受存款机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资本
工具是否作为合格的资本限制更为严格;二是对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部分项目的
要求更为严格并将SPV纳入并表监管的范围,对大量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商业
银行来说将产生很大影响;三是按照公允价值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和全面实
施套期会计;四是限制贷款损失一般准备的计提;五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
础的改变。APRA明确提出2005年7月1日前金融机构继续按现行的监管标准
报告。但APRA将加强与业界的沟通与磋商,对会计标准实施对金融影响进行量
化分析,逐步缩小会计标准和监管标准的差距。在最近发布《实施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征求意见稿)中,APRA表示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的计得方法保持不变,
但计划将原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改为贷款损失一般储备,提取标准仍为信用风险加
权资产的0.5%,该储备从税后留存利润中提取。在计算资本充值率时该储备从
一般资本中扣除,列为高级二级资本,但高级二级资本的总额不得超过风险加权
资产的1.25%【16】。,
(五)新加坡监管当局的措施
在2004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监管规章中,新加坡金管局(MAS)对贷款
文档管理、贷款分类以及损失准备金计提进行了规范,其中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
有关规定与IAS39倡导的确认损失模型明显不同,显示了监管政策与会计制度的
.差异。MAS要求所有银行必须保持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以覆盖全部贷款中所有
的内在损失,贷款损失准备应该包括那些已经存在但尚未被确认或不能直接归于
某笔贷款或每类贷款的损失。MAS规定,当银行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或部分贷款
本金和利息时,银行就应该对贷款计提专项准备:商业银行的普通准备应能够抵
御每一类贷款中的全部内在损失因素(不包括其中单笔贷款损失)。为确保商业
35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银行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MAS还规定了专项准备和普通准备的最低计提要
求,对于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分别提取10%、50%和100%的专项准备,
计提基础是扣除可实现的抵押品后的部分;商业银行应对全部贷款计提l%普通
准备,计提基础是全部贷款扣除专项准备后的部分【1刀。
、总体上看,发达市场监管当局对IAS的实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监管当局做
出的反映目前主要集中在资本充足率计算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两个方面。监管当
局表示,商业银行应收集并报告有关数据,以便进一步评估会计制度变更对银行
经营行为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并调整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规定。
5.2我国新会计准则下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修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如果把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就会影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计入所有者
权益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公积,二者最终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从而
影响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而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中的可转换债券
本身就是衍生金融工具,对其进行会计计量的依据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
自然体现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变动上。商业银行拥有不同的资本充
足率意味着“银监会"将对其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而且从实证结果来看,资本
状况的指标在监管指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切实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二)加强对银行风险资产的监控,减少风险资本对银行利润的冲击。通过
本文前述实证研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相应指标在监管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因
此,应当加强对衍生工具等风险资产的监管,形成定期报送制度,对商业银行的
风险资本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前文的研究,风险资产在监管指标中的贡献率,比
旧准则增大很多,说明心准则实行后,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的监管,应当格外
重视。
(三)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从2006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商
业银行公允价值对于监管指标体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利润在监管指标主成分中
占据的地位与旧准则比变化不大。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公允价值影响的存在,
监管当局应当对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益进行仔细的调研和分析,利用商业银行
频度更高(季度、月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已达到对公允价值计量造成影响
的客观分析结果。
(四)建立新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评级办法。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
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变化后,原先的商业银行评级体系和办法,在新准则下的
适用性大大减弱,监管当局应该利用更充分的数据和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方
第五章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法,建立新准则下的风险评级体系。
(五)监管当局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探寻各种监管手段的有效
组合,重塑监管权威。针对当前一些有效的监管手段可能面临被软化的可能,监
管当局首先应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如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将基于五级
分类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税前列支,以部分修复五级分类的约束力;其次监管当
局也要研究在当前银行监管法规的框架之内有哪些潜在手段可供挖掘、组合,在
有效整合这些内外监管手段的基础上重塑监管权威。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6.1研究主要结论回顾
6.1.1新准则带来的监管指标的主要变化
(1)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继续在监管指标中能够占据重要地位,
并且其重要性在继续放大。新准则实行后,其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性,仍然必须
得到重视。
(2)流动性比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存贷款比率在主成分当中占据了极
为重要的位置,对于资产风险的评级办法,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已经发生了重
大变化,1日准则下的评级办法已经不再适用;
-。(3)银行的盈利状况并未因为公允价值计量而发生重大变化,各家银行间
的盈利水平也相差不多,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比较强,其
投资的高风险献衍生工具的比重相对较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对于利润、净利
润等指标的比重目前不是很大。
6.1.2我国新会计准则下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修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商业银
行拥有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监会”将对其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而且从
实证结果来看,资本状况的指标在监管指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切实加强
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二)加强对银行风险资产的监控,减少风险资本对银行利润的冲击。通过
本文前述实证研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相应指标在监管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因
此,应当加强对衍生工具等风险资产的监管,形成定期报送制度,对商业银行的
风险资本进行有效监控。
(三)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从2006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商
业银行公允价值对于监管指标体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利润在监管指标主成分中
占据的地位与旧准则比变化不大。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公允价值影响的存在,
监管当局应当对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益进行仔细的调研和分析,利用商业银行
频度更高(季度、月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已达到对公允价值计量造成影响
的客观分析结果。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四)建立新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评级办法。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
果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变化后,原先的商业银行评级体系和办法,在新准则下
的适用性大大减弱,监管当局应该利用更充分的数据和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方
法,建立新准则下韵风险评级体系。
(五)监管当局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探寻各种监管手段的有效
组合,重塑监管权威。
6.2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工作
在新的会计准则实行后,国内学者参照新准则的变化,研究了新准则对商业
银行及其监管的影响。本文主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与银
行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详细分析新准则给银行带来的主要变化,包括对银行财务
报表的影响,及对银行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且指出新准则给监管带来的主要
问题。
新准则实行后,相关的监管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运用了主成分分
析的方法,对新准则实行后,按照原来的人民银行监管指标体系进行了主成分检
验,并且与原来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得出新准则实行后原监管指标主
成分的主要变化,为新准则下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最后,本文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实行后,国外监管当局以及国外学者的相关
研究,总结出国外监管当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反应,在结合前文实证分析的
基础上,对新准则下商业银行的监管提出政策性建议。
6.3本文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对于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本文上存在以下不足,在今后的
研究中可以得到逐步的完善:
(一)对于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光凭借对准则的解读并不够,应
该以频度更高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在新会计准则实行一到两年后,如果能寻找
到月度数据,就可以使分析更为精确。
(二)对于新会计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本文用的是旧准则下的指标,研
究新准则下的变化,但是新准则实行后,银监会会改变商业银行相应的监管指标
体系,新的指标体系有何变化,对于银行的监管是否有效,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相应的新的监管体系出台后,可以用更充分的数据资源,对银行监管指标体系
进行实证研究,就可以使得结论更加完善。
39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三)新准则下的监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只是结合会
计准则,对监管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并不能得出十分有效的结论,应该结合法律,
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华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二版,2003
[2】易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2002
【3】甘培根.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4】陈元.美国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刘小年、吴联生.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信息中立还是经济后果.会计研究,2004
年第6期:
【6】司镇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会计研究,2006.3期,10.12
[7】《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一金融资产转移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
年2月
【8】《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2006年2月
【9】9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套期保值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
年2月.


【10]《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一金融工具列报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2006年2月
【11】李伟,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金融会计》2005.11
[12】司振强,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会计》,2006.03
[13】施其武,银行业监管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谋变,《银行家》,2006.6
[14]Pricewaterhousecoopers,The implication of IAS 39 in the Banking indus奶P
Experience in Gcrmany,Jul%2002
[1 5】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s Boad,认S 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ngnition and Measurement.
[1 6]Australian Pru&ntial Regulation Athority,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s Prudential Implications:Qverview paper,3 November 2004.
[1 7】Monetary Athority of Singapore,Credit files,Grading and Provinsioning,30
December 2004.
[1 8】Bas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Report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Banking Supervision,December 2004.
41
参考文献
【1 9】Financial Service Athority(UK),Implications of A Changing Accounting
Framwork,Octobor 2004.
【20]European Central Bank,Fair valu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Ocational Peper
Series No.13,April 2004.
【21】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 Supervisors,Guidelines on prudential Filters of
Regulatory Capital,December 2004.

【22】张泰松.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跟进新会计准则体系.现代金融.2006年第九
期.11.12.
[23】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代码600000)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
2007年4月
【24】华夏银行(代码600015)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4

【25】民生银行(代码600016)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4
月‘
【26】招商银行(代码600036)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4

【27]中国工商银行(代码601398),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
年4月
【28】中国银行(代码601988)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4
月.;。. .

[29】兴业银行(代码601166)2006年度财务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4

【3|D】熊熊,商业银行监管监控指标的全局主成分分析,系统工程学报,2005年
2月,14.
[3 1】Mary E.Barth,Fair value accounting: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and vahe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1 995,578—601
【32】J.Laurenceson,Financial sector regulation,bankfranchise values and
savingsmobilization,Applied Economics,2007,51 9-525
【33】《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中国银监会,2004.
【34]任昆,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分析系统的构建,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35】汪红,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7,70—72

[36】Katrina and Strausz,The impact of flair value accouting on commercial banks
参考文献
and banking regulation,Banking l℃aserch,263—28 1
[37】Yiannis Anagnostopoulos and Roger Buckland,Historical cost VerSUS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banking:Implications for supervision,provisioning,financial reporting
and market discipline,Journal ofBanking Regulation,109·129
【38】张志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及对策,金融会计,2006.9,28.32
43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的论文:
[1]冷昕鑫,“金融风险及管理办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年6月
参与的科研项目: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开放性招标课题
致谢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导师张维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张维教授严谨的
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两年年来张
维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张晓涛、熊熊、任达三位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在学
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三位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实验室工作及撰写论文期间,赖焉、高晶晶等同学对我论文中的研究工作
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家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
成我的学业。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