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6212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基于实证的东亚最优货币区分析及路径选择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基于实证的东亚最优
货币区分析及路径选择
姓名:张兴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建军
2007050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两股并行不悖的潮流,各
国的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经济货币合作及一体化渐趋成为
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使得欧洲货币一体化成为现
实,“欧元之父”蒙代尔曾预言,与世界三大经济区相对应将出现三大货币区:
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因此,在东亚区域经济~体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货币一体化非常值得关注。
笔者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研究从形成基础和内生机理两个角度展开。
在形成基础的分析中运用GDP、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开放
度、区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流动性等指标全面衡量东亚是否满足最优货币
区判断标准。基于以上分析方法的局限,本文开辟了内生性分析的新角度进一步
剖析东亚货币区问题,力图给出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的完整答案,并据此提出东
亚货币一体化的路径及方案选择,在借鉴欧元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东亚实
现货币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佬7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Abstract
Since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legion integration have
been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Governments faced different outside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to achieve more economic progress,finance crisis WaS frequent,and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face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In order to avoid the financial shocks and
maintain stabilization of eoonomy,monetary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have beconlc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region development.East Asia has been seeking an effective way in the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ever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The researches on economy and currency integration of East Asia ate carried out from two
visual angles: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In the static analysis frame,such guide lines as
GDP,inflation rate,unemployment rate,factorliquidity arcusedtojudgeifEastAsiahasmetthe
conditions of Optimum Currency meas(OCA).In the dynamic analysis flame.currency integration
islookedupon∞anendogenousprogress.EndogenousmechanismcanoptimizetheOCAcriteria,
SO"cotmtries which join EMU,no matter what their motivation may be,may∞6sfy OCA
properties ex-posteveniftbeydonotex-antet”(FrankelandRose 1997).
In the last chapter,we draw a conclusion about the route of economy and currency
integrationofEastAsiabasedontheanalysisabove.
Key word:Economic integration;Currency integration;Optimum Currency Area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嘭影17
日期:俨7 J.{’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有目共睹,与之并行的区域
集团化(一体化)也引人注目。在世晃经济版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三大经
济区域:欧盟区,美洲区,和亚洲区。“欧元之父”蒙代尔曾预言,与这三大经
济区相对应,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亚洲货币区。欧盟区最
早开始一体化进程,现已经达到一体化较高阶段一货币一体化,一个欧元区己
于1999年出现并运行良好,欧盟成员国从中获益匪浅,视为一体化的典范。美
洲区与欧盟相比,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强大轴心国——美国的支撑,其
所产生的强大向心力将吸引其他国家在一体化道路上不断深入。在货币一体化的
形式上,美洲与欧洲不同,多数美洲国家选择了美元化,要么以美元代替本国货
币流通,要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作为与这两大区域并存的亚洲区,其一体化
程度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逊色不少,已有的合作还仅是初步的,亚洲货币
区会出现吗,将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这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3年6月初,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11个
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同时发布公告:正式启动亚洲债券基金。亚洲债券基金的初
始规模是10亿美元,由各国央行动用储备以美元认购,其宗旨是要提高亚洲金融
的稳定性。2005年2月22日,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
成员国签署协议,宣布建立ABG组织(Asian Bellagio Group),探讨如何应对来自
欧美国家的亚洲货币升值压力,同时希望形成合力以消除美元下跌对东亚地区经
济发展的负面影响。ABG组织的成立属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前制度准备”(曹
和平2005),东亚地区在推进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由此可见,东
亚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已不再仅限于货币互换、借款安排等初级的合作形式,更进
一步的合作正在展开,此时对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更具意义。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2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程度,一国的经济政策会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产生或正或负的外部效应。特
别是当遭遇冲击(如需求转移)时,一国原有的部分政策(汇率)工具将失效,
在紧密联结的经济网络中,如何安排经济金融制度值得重新考虑;在全球货币体
系改革举步不前的情况下,区域货币合作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点,并渐成
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也在加大,金融危机频发,并日益显现出传染性,
破坏性和区域性特征,这在亚洲地域尤为明显,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己、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亚洲地区,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都遭
受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体系脆弱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走上区域共同发展之路,
在世界经济和金融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是必经之
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理论意义。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最优货币区理论”
(A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这一理论由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
对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功能。随着实践的发展,后来的学
者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但这些新的理论贡献多建立在欧洲实践的基
础上,对亚洲地区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基于亚洲地区的货币一体化分析将会
更加丰富这一理论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成熟。
其次,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第一,对东亚货币一
体化的研究将有力地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一体化简单的讲,就是国家
问经济边界的消失,既可以被看作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或者结果。通过
协调机构的建立和特定程序的设立,国家间的经济交往障碍慢慢消除,最终达到
一种融合的状态。通常的理解中,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构成经济交往的主要障碍,
其实货币的壁垒作用也不可小视,特别是在频繁的交往中,货币的兑换、结算成
本都将大大上升,汇率的多变性带来交易的巨大外汇风险,这都阻碍经济一体化
的顺利进行,而实现货币一体化可以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
第二,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有重大的指
导意义。东亚货币金融领域内的合作开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危
机的爆发及其在区域内的传染使各国更深刻地意识到东亚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互影响特征,合作必要性日渐凸显出来。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多方面因素,
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还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目前的
合作主要包括借款安排、货币互换安排、回购协议等,这些合作形式具有注重危
机处理,缺乏常规合作;合作框架松散,约束性制度安排缺乏;注重多样性,缺
乏统一性等特点。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将突破原有的研究局限,站在对东亚
各国基本经济金融状况了解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东亚货币一体化路
径及方案,这无疑将对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第三,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东亚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促进东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东亚各国在经
济结构、金融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体系脆弱
性的改善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东亚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巨额外汇储备的处
置等等问题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热点,实现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会使得
这些问题有所缓解或得到解决。
最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国认清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便确定在东亚经济及货币一体化中的对策和积极作为。作为地区性大国,
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会对周边国家造成较大影响,在区
域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必然会承担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目前这种
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东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发挥
了不可替代作用,而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区域内国家间的相互支
持,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不但对我国意义重大,也可以带来整
个区域的繁荣。
1.3以往的研究及本文创新点
1.3.1以往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已经突破定性分析的局限,更多的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以及组成最优货币区
的成本收益等问题,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这些计量
分析的结果将为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最优货
币区的几个判断标准对照东亚数据进行简单判断,即得出能否组成货币区的结论
并据此提出一体化的路径,其分析是浅显的初步的,但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计量分析的缺乏是国内研究的一大缺陷,显得已有的研究因缺乏丰富的数据和计
量支撑而苍白无力。此外,国内学者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在理论深度上没有
大的提升,没有及时准确地把握住国外最新理论发展动向,并以此为指导对东亚
货币一体化问题进行分析。
1.3.2本文结构及创新点。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从形成基础和内生机理两个角度,分别将最优
货币区看作一种状态(满足一定条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和一个过程(内生和自
我强化过程),沿着由经济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
货币一体化两条思路,对东亚最优货币区问题进行研究,在利用传统分析框架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东亚货币区的内生机理,力图给出东亚货币区问题的完整
答案,并据此提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路径及方案选择,在借鉴欧元区经验的基础
上进一步得出东亚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对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主要从经
济角度展开,基本不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析。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1)分析思路的完整性。本研究沿着由经济一体化到
货币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货币一体化两条思路,对东亚最优货
币区问题进行分析,构成完整的分析思路:(2)利用最新数据从宏观经济基本面
和达标分析两个层次对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进行分析,突破了以往研究只
进行达标分析不做宏观基本面分析的局限,力图对东亚组建共同货币区可行性问
题给出更加的完整答案;(3)从一个新的视角——内生视角对东亚货币一体化问
题进行研究,分析东亚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突出最优货币区的自我强化特点,这
在以往的国内研究中较少涉及;(4)将东亚货币一体化与欧洲的货币一体化问题
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形成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准确定位;(5)在全面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新的东亚货币一体化路径和方案。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分析思路图示:
图1.1论文分析思路
1.4相关文献回顾
1.4.1有关概念简介
l、区域经济及货币一体化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区域”,我们可以引用约瑟夫·奈(Joseph S Nye)给出的定义。
他认为,一个国际性区域是由一种地缘关系和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性联结到一起
的有限数量的国家1。
“一体化”(integration)来源于拉丁文integratio,其原本含义为修复、更新。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辞典》的解释,“经济一体化可以被看作一个过程,
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状态。作为过程,它可以看作是消除不同国家经济单位之间的
JosephS Nye:internationalregionalism:readingsBoston,littleBrown andCO,1968
5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歧视;作为一种状态,表示各国民经济问不存在歧视。”简单地讲,经济一体化
可以看作是国家间经济边界消除的过程或者状态。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历来有着争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经济一体
化进行描述。有学者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制度的产物,是运用制度消除所有不利
于经济合理运行的障碍,以达到理想的国际经济结构,因此一体化是基于制度基
础的国际统一体,显然,这是制度学派的观点。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如要素流
动角度进行定义,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和竞争。国内的一
些学者(曲如晓、闰庆悦2∞4)也对经济一体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经济一
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相互之间拆除经济贸易
壁垒,逐渐统一各自的经贸政策,建立超国家的协商机构或经济组织,促进区域
内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加速自由流动,相互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2。这些定
义无不强调了政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政府是一体化的中心角色。
在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的论述中,一体化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大体经过几个阶
段: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一体化、经济联盟
(经济一体化)、完全一体化(经济与政治一体化)。随着这几个阶段的依次经历,
一体化的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具体的,
特惠贸易协议(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是指参加协议的成员国之间
在进行贸易时比非成员国遭遇更少的壁垒。
自由贸易区(fleetrade area):成员国之间进行贸易是不再有任何贸易壁垒,
但与非成员国之间进行贸易时设立各自的贸易壁垒。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参加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税及其他
贸易壁垒,并共同制定对非成员国的关税税率。
共同市场(commonmarket):成员国之间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根据国家间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姜波克
2001)3:一是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
至共同行动,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
同盟,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
作,较前一种形式更深一层;三是组建共同货币区,即最优货币区,根据《新帕
2参考曲如晓、闫庆悦(新编国际经济学》第336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1月
3参考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第357页复旦大学出版牡2001年8月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定义,最优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
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
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
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比价相互固定,且
自由兑换,存在协调管理机构,甚至存在统一的中央银行,各国的货币政策主权
受到削弱,这是货币一体化的高级形式。
表1.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特征
特惠羹易安T F F F F
竺贸易这⋯ !⋯~:一⋯!.一二一—Σ——o—P..⋯一一⋯Σ :
}关税同盟T T F F F ..,。——.————⋯⋯—。——⋯————一————⋯~——三————一⋯⋯~.⋯一~.~————⋯一jl
|共同市场i t T T l F i r
货币一体化T T T T F
完篙一t T t t t
注:“T”代表是,“F”代表否。
资料来源:根据曲如晓、闰庆悦《新编国际经济学》第342页整理得到.
2、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的关系
由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可以知道,经济一体化就是国家间经济边界的消失,既
可以被看作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或者结果。通过协调机构的建立和特定
程序的设立,国家间的经济交往障碍慢慢消除,最终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通常
的理解中,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构成经济交往的主要障碍,其实货币的壁垒作用
也不可小视,特别是在频繁的交往中,货币的兑换、结算成本都将大大上升,汇
率的多变性带来交易的巨大外汇风险,这都阻碍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而实现
货币一体化可以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因此,经济一体化是推动货币一体化的内
在动力,货币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以往的研
究也大多遵循这一思路,首先分析经济一体化程度(如区内贸易、要素流动性),
然后看是否能够进行货币一体化,这仅是分析的一个角度——从经济一体化到货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币一体化的思路,并不是唯一的思路。
若反过来想,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对经济一体化有着怎样的影响,又如何进一
步影响货币一体化,这就形成了分析的另一角度。实际上,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将
带来区内贸易的增长、要素流动性的增强、经济周期的趋同、宏观经济政策协同
性的增强,这些无疑都会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从而为共同货币区
的组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总之,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经济一体化达到
一定程度必然要求货币障碍的解除,货币实现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
表现。货币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一体化达到更高层次,其本身是经济一体化整个
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被视作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
1.4.2理论综述
1、蒙代尔的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在国内外经济失衡
的调整过程中孰优孰劣的争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工资和价格刚性(rigid wage and price levels)阻止了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对实现均衡的自然调整作用的发挥,使得周期性国际收支危机(periodic
balance ofpayments)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必然特征。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
作为政策工具,其升值(appreciation)或贬值(depreciation)Ⅱ7以消除由于外部盈
余或赤字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或失业,即汇率政策可以作为经济稳定工具。但
问题由此而来:是否所有的国家货币(national currency)都应浮动,意愿组成经
济联盟的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国家,它们之间的汇率是否应彼此浮动?亦
或单一货币区(a single currency area)是否是可行的?至此,蒙代尔提出了单一
货币区,并将其定义为汇率彼此固定的某一区域(包括单一货币)。虽然在政治
可行性上,一国很难放弃自己的国家货币而代之以其他安排,这使得对这一问题
的研究看似更具学术意噱。面实践意义较浅..对此,蒙代尔分扼了对最优货币区
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世界的某些区域正在经历着经济整合或一体化
(integration),而另一些区域正在经历分化(disintegration),新的实践(欧洲一体
化)正在进行,最优货币区有助于阐明这些实践的意义:一些实行浮动汇率制的
8
塑坚盔堂堡主兰笪望苎奎垩垦苎丝堕二竺些±丝堡至=笪些
国家,如加拿大,如果其国家货币区与最优货币区不一致的话将面临一些问题,
最优货币区理论有助于将这些问题搞清楚:最优货币区理论有助于阐述在经济学
中未被充分重视和在经济政策问题上被忽略的货币的某些特定功能。可见,最优
货币区思想不仅是一种伟大的理论贡献,它对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经济一体
化等现实问题的解决的影响更为巨大。正是基于此理论,欧洲货币一体化以至欧
洲货币联盟都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之果,蒙代尔也因此获
得了“欧元之父”的美誉,并获得了20世纪最后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蒙代尔对最优货币区的分析围绕着国家货币(national currency)共同货币
(common currency)货币区(currency area)和浮动汇率制展开。通过分析,
蒙指出基于国家货币的汇率政策在面临需求转移(a shift ofdemand)时是无效
的。但若两国在同一封闭经济拥有同一货币,以区域调整代替国家调整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的话,情况将有所不同。若政府当局追求充分就业,
统一的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解决赤字国的失业,而恶化盈余国的通货膨
胀。在一个包括多个国家而各个国家又拥有自己的国家货币的货币区内(汇率固
定),赤字国的失业依赖于盈余国的通货膨胀意愿。但在一个拥有多个地区(国
家)且单一货币的货币区内,通货膨胀依赖于统一中央当局对赤字国失业的容忍
程度。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货币区,从整个世界经济的角度看,通货膨胀和失
业无法同时消除。问题的原因不在于货币区的类型而是货币区的范围(the
domain of the currency area),世界不是最优货币区。若重新组成货币区,基于新
的货币区的浮动汇率制将可以重新发挥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作用,汇率政策将变
得有效。
通过以上分析,蒙代尔总结到:若浮动汇率制是强有力的,那么这种浮动汇
率制是基于地区性货币的浮动,而不是基于国家货币的浮动。最优货币区正是这
一地区。
除了理论上的分析,蒙代尔还考虑了最优货币区的实践问题。他指出,当要
素在内部(国家内部)具有高流动性而国际(跨国)低流动性,基于国家货币的
浮动汇率制才能运作有效。但若地区超过了国家边界或国家是跨地区的,那么只
有在货币按地区基础(on a regional basis)重新建立的条件下,浮动汇率制才是
有效的。而根据地区基础进行货币重建的最大障碍来自政治,因为货币代表国家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主权,因此必须伴随着政治的深刻变革,货币重建才能实现。在组成货币区时,
需要考虑的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high degree of factor
mobility)·
此外,蒙代尔还分析了货币和货币区的数量上限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为
了追求经济稳定(消除失业和通胀),由于劳动力的不流动而引起的每一小区域
的失业,这一小区域都应成为单一货币区而拥有单独的货币,这将导致货币区数
量非常之多,这当然与我们的认识不符。我们前面只考虑了因追求稳定目标而使
货币区变小,却忽略了与货币区的维持和扩大相关的因素,如货币种类的增多将
带来货币在价值评估和货币兑换方面的成本上升;货币区的狭小使货币在遭受投
机攻击时更加脆弱;小的货币区使得进口在人们消费中的比例上升,随着货币幻
觉的弱化4,货币区将变大。
在最后结论中,蒙代尔提出了在现代世界经济中,浮动汇率体系有效且高效
运作的七个条件5,并再次指出,只有建立在地区性货币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在追
求稳定目标时才是有效的。世界若能被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部要素高
度流动,而外部要素不流动,那么每一区域都应有单独货币,且对其他货币实行
浮动,这才是浮动汇率制的逻辑结论。
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后续发展:多重标准与成本收益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以后,后来的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使其更
加完善,更具操作性。后来学者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判断达成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上,突破了蒙代尔的要素流动性这一最初
标准,提出了新的标准,且实现了由单一标准向多重标准的转换。
单一标准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初)。蒙代尔认为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是构
成共同货币区的条件,后来的学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其他的判断标准。罗纳德噎
金农(Ronald Mckinnon 1963)提出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判断最优货币区
的标准:彼得·凯南(Peter Kenen 1969)认为应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作为最
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爱德华·托尔(EdwardTowerl970)提出以政策一体化作
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G·哈伯勒和弗菜明(G Harberler 1970&Flemming
4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与通过改变货币工资或价格水平来改变其收入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汇率的
改变,实际上汇率的改变同样改变了其实际收入。
5
Mtmdell,Robert,"ATheoryofOptimumCtlErCllCyAreas',AmericanEconomicReview,p663,1961
1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971)提出以通货膨胀相似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詹姆斯·伊格拉姆
(Jmncs Ingram 1973)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多重标准阶段(20世纪70年代)。由于单一标准无法对形成最优货币区进行
全面的衡量,后来的学者开始设计多重标准对最优货币区的条件进行界定。维塞
尔(H.Visser)提出联盟内部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劳动力的流动性、工资价格
的弹性、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程度等因素构成判断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与此不
同,汉森和尼尔森(J.D.Hansen and J.U.Nielson)认为,外部冲击的频率和特
征、成员国内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性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雷曼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将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归结为五个方面:(I)
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2)经济开放程度;(3)价格工资弹性:(4)商品市场
一体化;(5)财政一体化。
二是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对最优货币区的研究集中于加入最优货
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包括戈登(Cordon 1972)、石山(Y.Ishiyama 1975)、滨
田弘一(Hamada 1985)、克鲁格曼和奥布斯特菲尔德(Krugman and Obstfeld
1998)等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影响最
大的当属克鲁格曼和奥布斯特菲尔德提出的GG—LL模型,以及滨田弘一从博弈论
和福利经济学角度对最优货币区进行研究而提出的著名Hamada模型。
蒙代尔认为,一国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最大收益在于货币的有用性得到提高,
区域内货币的汇兑成本、支付成本、储备成本都将大大降低;地区间收支的不平
衡可以通过资本的流动得到消除: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可以对通货膨胀国家起
到“名义锚”的作用,减轻其通货膨胀倾向;加入货币区可以大大降低一国所需
外汇储备,货币区成员国共同抵御外汇风险和投机冲击。加入货币区是一国丧失
了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无法利用货币政策对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或失业等经济
不稳定问题进行调整,因此加入货币区的成本被称为“经济稳定性损失”。
克鲁格曼(1998)认为,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收益等于它所避免的浮动汇率所
带来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结算与贸易成本等损失。虽然货币区的固定汇率安排
使得参与国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权利,但随着该国与区域内其他国家
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稳定性损失会越来越小。
1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成本与
与国与货币区的
o
t
o
2 一体化程度
圈1.2 GG-LL模型
如图1.2所示,GG曲线表示参与国与货币区的一体化程度与加入货币区的
收益成正相关关系,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参与国在货币效率上的收益将越来
越大。LL曲线表示参与国加入货币区带来的经济稳定性损失与一体化程度成负
相关关系,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将越来越小。两条
曲线相交之处o。表明了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时机,也是一国加入货币区所需要的
最低一体化程度。上图还表明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改变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意
愿,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推动u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两条曲线的交点o:代
表了新环境下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时机,也即新环境条件下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最低
一体化水平。
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内生性”理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最优货币区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思想。这些新
思想对以往政府在最优货币区中作为设计者的中心作用进行质疑,而将市场机制
和私人部门引入研究,认为最优货币区是市场运作和私人部门选择的结果,而不
是政府设计的结果,从而突破了以往研究以政府设计中心主义为特征的局限6,
从而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当数科恩(B.Cohen
均鼢k。蛐如s∞矗0999)和P.ManID(1999)。科恩在《最优赞帝匿:使市场面临目争
惑》~文中,指出了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关于政府能够准确计算成本收益的假定
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一国面I临对角选择(Two corncr Solutions),要么加入货
6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亚洲的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币区,要么浮动,而现实存在的其他货币安排明显与此不符。J.Masson(1999)和
P.Mauro(1999)指出了货币的国际使用(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和货币的
国内替代(CurrencySubstitution)在货币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私人部门和市场
对货币的选择导致了最优货币区的出现,因此最优货币区是货币竞争的结果,是
市场作用的结果,符合“良币驱逐劣币”的反“格雷欣法则”。
在90年代的研究中,还有一种思想非常值得关注,即Frankel和Rose(1998)
提出的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问题。以往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研究多是在静
态的框架下进行,制定标准条件, 然后根据历史数据进行衡量,将最优货币区
看成是各种经济基本条件成熟后的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忽视了最优货币区作为一
个动态过程的存在。事实上,“影响货币区决策的相关因素,因受国家的政策选
择和其他外生变量影响而变动”(Frankel,1999)。
随着欧盟经济货币一体化实践的深入,汇率稳定对经济稳定、产品和要素市
场一体化以及贸易促进方面的长期作用,经济一体化对于其他决定汇率制度选择
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经济一体化与汇率稳定),不
同学者的意见往往相左。Krugman与Venabies(1993)指出贸易一体化进程可能增大
区域内的基础差异和冲击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货币区的内在稳定性。从最优货币
区的两个重要标准——贸易一体化和经济相关性的相互作用出发,Frankel和
Rose(1998)指出最优货币区标准随着时间而演变,提出货币区可能自我强化的“内
生性假设”(endogeneity hypothesis)。他们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其收入水平和
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是内生的,国家间更密切的贸易关系往促使其经济周期也更加
密切相关,贸易关联度对经济周期相关性的影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1)
周期相关性导致成立最优货币区,从而加强了最优货币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
联度; (2)通过加入最优货币区,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伙伴国之间货币政策联
系,导致贸易关联加强,宏观政策趋于一致,最终导致产出相关性更高。他们对
于工业化国家的实证研究证明,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相关性之间是内生的,贸
易联系紧密的国家间呈现高度的经济周期相关性。因此,“一国即使事前不满足
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加入货币区之后也可能使之事后满足标准”,因此,在判断
一国是否加入货币区时,不应完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衡量。
浙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成员国
间收入
相关性
图1.3最优货币区内生性
Frankel假定欧洲的一些国家最初在图1.3中的点1,处于OCA_线的左边。当这
些国家联合起来结成欧盟(EU)后,各国之间的贸易一体化与收入相关性都会得以
提高,这将促使它们移至点2。如果进一步组成欧洲货币联盟(舢),那么,这
些国家之间贸易一体化、收入相关性水平都会进一步提高,这最终将促使欧洲货
币联盟处于oCA线的右方。
Frankel的“内生性假设”突破了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局限,开创了
动态分析视角,更加完善了最优货币区的理论体系。这一假设大大降低了加入货
币区的门槛,为相关国家进行货币合作决策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Frankel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设”是基于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的
实践,McKinnon(2003)进行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同步经济周期及汇率稳
定的相关研究。他将东亚国家分为三组:EAl、EA2和EA37。EAl的同步经济周
期可分解为几个因素。一是地域上的接近和不断增加的直接贸易联系强化了经济
上的相互依赖性: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似性;三是这些国家都受日元,美
元汇率波动影响,最后一点尤为重要。通过分析,McKinnon发现日元/美元汇率
波动增加了小型东亚经济体的周期波动,使日益一体化的东亚变得不稳定,稳定
日元/美元汇率对日本和邻国是一个“双赢”选择8。
袁秀林(2005)在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中9,考察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
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区域内多数国家与中国经济周期的裙“
7 EA-包括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队包括EAt
加中国;EA.3包括EA2加日本。
o麦金农:《美元奉位下的汇率》第35-56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9参考袁秀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关系数为正,人民币区域化会带来贸易的一体化加强,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
关联度的加强,经济的相关性也是增强的。
小结:
表1.2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阶段比较
发展阶段研究重点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传统最优货币最优货币区的单一判蒙代尔:要素流动性
区理论断标准(20世纪60-70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的高度开放性
年代初) 彼得·凯南: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
爱德华·托尔:政策一体化
G·哈伯勒和弗莱明:通货膨胀相似性
詹姆斯·伊格拉姆: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
最优货币区理最优货币区的多重判维塞尔:联盟内部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劳动
论的后续发展断标准(20世纪70 力的流动性、工资价格的弹性、经济结构的多
年代) 元化程度
汉森和尼尔森;外部冲击的频率和特征、成员
国内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性
雷曼: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经济开放程度、
价格工资弹性、商品市场一体化、财政一体化
成本一收益分析(20世蒙代尔:一国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最大收益在于
纪70年代至90年代) 货币的有用性得到提高,成本在于“经济稳定
性损失”
克鲁格曼:GG-LL模型
滨田弘一:Hamada模型
最优货币区理市场机制与最优货币Frankel: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相关性之间是
论的最新发展区:判断标准内生性内生的,贸易联系紧密的国家间呈现高度的经
分析(20世纪90年代济周期相关性。“一国即使事前不满足最优货
以来1 币区的标准,加入货币区之后也可能使之事后
满足标准”
4、平行货币理论
20世纪70年代,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处于低潮时期,很多经济学家对能否
实现欧洲货币联盟充满了悲观情绪。针对于此,九位经济学家于1975年11月1
日在《经济学家》杂志上联合发表了《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万圣节宣言》。在宣
言中,九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条通向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在欧洲内部按共同签订
的欧洲货币条约发行,同各国货币同时流通,具有固定购买力,各国货币之间的
汇率采用“蠕动挂钩”法则来调整,由各国央行按国家货币发行的一种欧洲平行
1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货币——欧罗巴(Europa)100至此,平行货币理论被正式提出。
与最优货币区理论相比,平行货币区理论是一种更具实践性的理论。如果说
最优货币区理论从理论上说明了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平行货
币理论则给出了实现最优货币区的实践方案。在这一理论被正式提出之前,平行
货币己多次出现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如一战前的英殖民地国家,英镑与其本国国
家货币同时流通,英镑具有流通、支付、价值储藏等货币的一般职能,因此是一
种平行货币。在这一理论出现以后,平行货币理论更是在更多的区域货币合作中
被实践。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货币单位的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蹦F)
创造的帐面资产——_寺别提款权(sDR),在当时或是现在都扮演了平行货币或
准平行货币“的角色。在广泛实行美元化的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如厄瓜多尔、巴
拿马、利比里亚、萨尔瓦多等,或是将自己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
或是国家货币与美元同时流通,甚至是取消国家货币实行彻底的美元化。美元在
这些国家中充当了平行货币或者准平行货币。可见,平行货币理论的实践之果颇
为丰富,且其中不乏成功个案,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当
然,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还要视各国经济金融的具体状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1.4.3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研究的评述
国外学者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对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经
济开放度、要素流动性等判断标准的运用,而是更进一步挖掘变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从多个角度对东亚最优货币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如Bayoumi(1994)和Eichengreen(1997)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区分供给和
需求冲击,利用1972.198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的需求冲击强度是
东亚的两倍,反映了东亚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的成功;而Baek和Song(2002)
的研究表明,在供给冲击上香港、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在5%水平上显
著相关,这6个经济体构成核心群组,中国、新加坡与东亚国家问的冲击相关性
不强l需求冲击方面,台湾,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在5%水平上显著相。
关,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以及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相关性很强,日本与韩国和
台湾高度相关。此外,Bayoumi和Mauro还从比较东亚及欧洲扰动因素的角度进
1。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哑洲的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准平行货币:流通范围受限的平行货币,只能发挥部分货币职能。
1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行分析,发现亚洲扰动因索规模比欧洲大,但调整速度比欧洲快,东亚的劳动力
市场相对于欧洲来说更具灵活性。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国外学者还就东亚
货币一体化的模式提出了建议,IMF执行总裁Vein和HorstKohler(2001)建议
亚洲走欧洲货币联盟之路,不能走美洲货币合作之路,贸易联系是亚洲货币一体
化的基础:Kwanho和Yunjong Wang(2002)认为,亚洲应走与欧洲完全不同
的路,亚洲一体化应从货币合作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合作,货币合作
是贸易合作的前提条件;Mare Castellano(2000)提出,东亚货币合作应首先进
行次区域货币合作,然后对次区域进行整合,最后建立整个地区的货币联盟。大
量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运用为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而有关一体化模式的建议也将成为决策的有益参考。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采取运用最优货币区的几个
判断标准对照东亚数据进行判断的简单方法,得出能否组成货币区的结论并据此
提出一体化的路径。陈雨露(2004)在其文章《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
准的进展》,一文中,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判断标准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根据判
断标准对亚洲最优货币区进行了简要分析;王立军,陈增灵(2004)进行了东亚
组成最优货币区的不可行性分析,认为组建东亚最优货币区的经济政治条件都不
具备,且缺乏动力基础,对东亚来说,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更为关键,而美元化
是东亚小国和地区的最佳汇率制度选择;谭庆华(2002)进行了基于经济冲击相
关性的货币一体化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所选取的八个国家(中国、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整体上具有较弱的经
济冲击相关性,表明作为一个整体组成最优货币区是不可取的;(2)八国内两个
次区域(东北亚和东南亚)显示出较大的经济冲击相关性。(3)由以上计量结果,
八个国家一同组成最优货币区是不适宜的,但可以组成更小区域的“子货币区”,
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子货币区之问加强协调,逐步融合成更大的货币区;李富有
(2005)提出了在未来10-15年间,亚洲可能出现的三大货币区:东盟货币区、
日韩货币区和大中华货币区,这三大货币区可能按照“日元西进”“华元南下”
“新元北上”的路径进行扩展。何慧刚(2005)提出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安排:
近期建立信息沟通和危机救援机制,中期建立东亚汇率稳定机制,长期建立东亚
单一货币区(ACA)。
1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总的来说,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套
用在西方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的理论或模型,往往忽视了东亚在经济、政治及社
会方面与西方的不同。而国内的研究难以突破传统分析框架的局限,定性分析的
大量采用、实证分析中数据的不完整以及计量分析的缺乏使得已有的研究苍白无
力,如何在更完善的分析框架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进行
研究,并提出一条合理可行的一体化道路无疑是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2东亚12区域经济及货币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2.1东亚经济及货币一体化现状
对东亚区域经济及货币一体化的思考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并
不多,而在危机发生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开始多起来。危机的发生给东亚敲响
了警钟,东亚各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面对如此的危机单个国家的
力量实在微不足道,更何况当时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非常少,经过与投机者的几
次交锋后就消耗殆尽。危机在区域内的传染将整个亚洲联在了一起,相互之间的
不合作甚至是以邻为壑使得卷入这场危机中的国家都元气大伤。危机过后,货币
金融合作及一体化问题开始被重视,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合作迅速开展起来。
首先,贸易方面。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东亚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最重要内
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或即将建立将大大促进东亚区内贸易发展,提升贸易一体化的程度,从而为经济
及货币一体化打下基础。
表2.1 2005年东亚国家贸易谈判主要进展
i国家|贸易谈判主要进展
}————————————————————————————:———————————————一一—————————————————————————————————————————————————————————————————————————————{ |中国与日本|1978-2005年已经连续签订了六次。2005年12月5日,第六次《中;
!日长期贸易协议》签订,为2006~2010年两国的贸易往来提供框架,!
;—对——两—国——贸⋯—易—往——来—的——稳。⋯定⋯、—.快一—速—发.,展——起⋯到u—了u-—重u—要-。作-u—用---。---.—.--—---—------—----j
“韩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协议”,内容涵盖货物、服务、投资、i
纠纷解决程序及经济合作等方面。
韩国与东盟i—.—,—i—一—一新加坡将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在关税、科技、教育、商业和知识产权等i
钡域苗作。
1日本和马来西亚两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
l韩国与东盟韩国与东盟就自由贸易区框架达成原则协议
1日本与东盟东盟与日本将在日本东京就签署东盟.日本自贸协定举行首轮谈判,
预计2012年将建成东盟-日本自贸区。
资料来源:根据W'I"O信息查询中心网站资料整理。
12本文所提到的东亚指东盟104-3以及香港和台湾,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
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台湾等10个经济体,文莱、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5个经济体由
于经济总量较小,且数据不易获得,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其次,货币方面。第一,货币互换。2000年5月,东盟10+3财长在清迈签
订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清迈协议》,获得了迄今为止东亚货
币金融合作最为重要的制度性突破。《清迈协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扩
大了东盟货币互换协议(ASA)的数量和金额;二是建立了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
双边互换协议。截止到2003年底,中日韩与东盟共签订了16个双边互换协议,
累计金额达440亿美元。
表2.2清迈协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截止到2@03年12月)
签约万,且挟巾种盔约时『日J 规糗(芙兀J
日本一韩国美元/韩元2001年7月4日zO亿
日本一泰国美元/泰铼2001年7月30日1 30亿
日本一菲律宾美元/比索2001年8月27日l 30亿
日本一马来西亚美元,林吉特2001年10月5日1 10亿
; }
中国一泰国美元屠;铢2001年12月6日20亿

日本一中国二日元/X民币2002年3月28日30亿
中国一韩国人民币/韩元2002年6月23日: 20亿
韩国一泰国美元,泰铢
韩国一马来西亚’ 美元,林吉特
韩国一菲律宾: 韩元,比索
中国一马来西亚美元/林吉特
。日本一印度尼西亚
中国一菲律宾
日本一新加坡
!韩国一印度尼西亚
8中营一印度尼西亚
美元/印尼卢比
人民币/比索
日元/新加坡元
韩元/印尼卢比
人民币/印尼卢眈
2002年6月
2002年7月26日
2002年8月9日
2002年10月9日
2003年1月
2003年8月29日
2003年11月10日!
2003年12月24日|
}2003”年12月3DB b
lO亿
10亿
lO亿
15亿
30亿
10亿
10亿
10亿;
ID亿}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第3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虽然东亚主要经济体已经在清迈协议下签署了多个货币互换协议,但总体来
20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说数额较小,在应对大的货币金融危机时无异于杯水车薪。此外,货币互换协议
只是对付危机的应急措旌,东亚未能建立起货币合作的根本机制,货币一体化的
道路还很漫长。
第二,亚洲债券基金。2003年6月亚洲债券基金正式启动,初始规模为10
亿美元,由各国中央银行以美元储备购买,国际清算银行担任基金管理人,
EMEAP成立管理委员会监督运作,其宗旨是提高亚洲金融的稳定性。亚洲债券
基金的目标是建立亚洲金融合作机制,表达了亚洲各国进行金融合作的决心,将
通过推动亚洲地区债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亚洲地区对银行体系过度依赖所带来的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高海红2003)。
最后,机构建设。如前所述2005年2月22日,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
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签署协议,宣布建立ABG组织(Asian Bellagio Group),
这一效法欧洲Bellagio Groupl3建立的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的中介结构必将在东亚
的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2东亚经济及货币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比较
l、欧洲货币一体化历程回顾
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联营(1952
年7月23日),历时50多年,最终完成了货币一体化的伟大工程,1999年1月
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成员国货币,欧元区成员国原有
货币逐步退出流通。沿着欧洲一体化之路,细数走过的沟沟坎坎,我们不难发现
途中经历的关键几步:
01951年4月《巴黎条约》签订,1952年7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订,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0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煤钢共同体实现合并,成
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从70年代开始,欧共体开始向南北扩展。
●1972年,欧共体有关国家实现联合浮动。
●1986年《单一欧洲法令》签署,规定了建立共同市场的总体框架。1992
廿欧洲BellagioGroup是上世纪60年代由奥地利经济学家马赫卢普组成的一个评估潜在国际货
币问题的组织,在欧洲逐步迈向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BdlagioGroup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浙江大学项士学位论文挛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年底统一大市场建成,1993年1月1日起共同体内部消除了货物流动、人员流
动、资本流动、服务流通等方面的障碍。
01991年12月9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确立了欧共体建立政治联
盟及经济货币联盟的耳标和步骤。
0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2002年7月1日欧元进入流通。
表2.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欧洲货币联盟计划
阶段讨问主要目标
f
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至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
1993年底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
政镱,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第二阶段1994年1月至1997年底进一步实现各国经济政策协调,成员国之间的
经济趋同,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局,为统一货
币作技术上和程序上的准备,各国的汇率波动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并趋于固定。
第三阶段1997年至1999年1月1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
日行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第3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2、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比较
与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相比,东亚目前的经济货币一体化还处在初级的阶
段,已有的合作都属于较低层次,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注重危机处理,缺乏常规合作。危机开启了东亚的货币合作之门,然
而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东亚还在门边徘徊。现有的合作形式如货币互换、借款安
排等都是针对危机设计的,常规合作不存在。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从一开始就
从长远打募,通过协议的签订约束各孱的貊勉薨建立常规合作机制,按步骤走。
完货币一体化的历程。
第二,合作框架松散,制度性约束缺乏。正是常规合作机制的缺失使褥东亚
各项制度性约束尚未形成,整体合作框架松散,各国各行其是。在欧洲货币一体
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化道路上,约束性制度的建立对推进一体化进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约
束的建立都是对一体化的一次推进。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不仅为建立货币联
盟制定了时间表,而且给参加国规定了苛刻的条件“:通货膨胀率不得比参加欧
溯汇率机制的三个通胀率最低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出1.5个百分点;长期利
率不得比三个情况最好的国家的平均长期利率高出2个百分点;加入货币联盟之
前两年内货币汇率没有出现过贬值;政府财政赤字不得高于GDP的3个百分点;政
府累计债务应控制在GOP的60%之内,如果达不到,至少应朝着这个目标显著下
降。
第三,注重多样性,缺乏同一性。货币一体化应是渐趋同一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各国逐步放弃经济货币主权,多样性逐步被削弱,同一性在增强。而在目
前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中,多样性更多地被强调,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
合作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统一性方面的要求往往缺乏。
¨引自王健;‘欧洲货币联盟的实践及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欧洲一体化研究21103年第3期
2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赞币一体化
3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研究
3.1东亚最优货币区形成基础分析框架
本部分的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基
本面进行分析,通过GDP、GDP增长率、通货膨胀指数、失业率、财政赤字/GDP
等几个指标勾画出东亚经济发展概况。良好健康的宏观经济面不仅为货币一体化
提供好的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还可以稳定甚至促使各方预期变得乐观,使货币
一体化得以顺利开展;第二,通过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区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要素流动、通货膨胀相似性等方面的考察,在与欧盟国家进行对比
的基础上判断东亚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第三,在前两块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把对东亚最优货币区形成基础的研究进一步深
入。//—鬈霉参》
I 国际与区域经济金融合像,~

} ~

艮~
~ 。~经济增。疑的相莞黪一*纛~未一、一一一疹?一。,| 。”m⋯,。+。?,。
二经济开放: 区内贸易产业内贸爨二~ 。爱繁流动;⋯ 通货膨胀

●区内贸易●产业虑贸易●瓷本流动●通货膨Ⅲ}
●进出口贸
占比占比~●劳动办流: ~率。
疑|(;e怛
●产业内贸易动
指数
I东驱经济基本面:经济总量(GDP)、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指赞皎”失业‘
沁慧。嘲酗穗|Q观⋯。z? 一一~~ ~
。,i一=,臻。j江
图3.1东亚最优货币区形成基础分析思路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3.2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研究——经济基本面分析
3.2.1东亚主要经济体GDP总量比较
从东亚各国经济总量的比较来看,各国之间的差距较大,反映了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表3.1中最大经济体(日本)的GDP总量是最小经济体
(新加坡)的近加倍(2005年),若考虑到未列入表中的文莱等更小的经济体,
这种差距更加明显。这种差距会为各国之间的货币一体化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因
为大国与小国在进行宏观决策时所侧重的因素是不同的,面对同一问题大国与小
国可能会采取相左的政策。比如,出于外汇风险和交易成本考虑,小国在确立自
己的汇率制度时更愿意采用固定汇率制,与几个贸易关系密切的伙伴国保持固定
汇率对其更加有利。而对大国而言,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可以保持其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其不为维持固定汇率而累,更
好的发挥维护货币及物价稳定的作用,同时发达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也为交易者
们规避外汇风险提供了条件,因此浮动汇率制往往成为大国选择的汇率安排。
表3.1东亚主要经济体GDP总量单位:十亿美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1.198.48 1,324.81 1,453.84 1。640.97 1,931.64 2,234.13
日本4.650.95 4,090.19 3,911.58 4,237.07 4,587.15 4,567.44
韩国511.923 481.971 546.709 508.172 679.977 787.567
香港168.754 166,541 163.709 158.473 165.841 177.703
台湾321.374 291.8明294.876 299.606 322.299 346.178
新加坡92.717 85.612 88.468 92.727 107.502 116.775
印尼165.52l 160.657 195.593 234.834 254.466 281.264
菲律宾344.796 366.8 383.319 397.799 421.7l 448.033
泰国122.725 115.536 126.877 142.92 161.6嬲173.13
马来西亚90.32 88.001 95.266 103.992 118.461 130.835
资料来源:根据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但若从另一方面考虑,在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的区域实现货币一体化,这
种差距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利因素,原因有三:(1)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可
以充当区域中心国,充分发挥其核心国作用,可以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扮演领导
者、组织者、主导者的角色,如欧洲一体化中的德国和法国。在东亚,中国和日
本两国从经济总量上讲是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必将引导
未来的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2)大国对周边地区的小国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
力,容易吸引其加入货币区:(3)小国出让经济货币主权的成本较大国为低,更
容易加入由周边大国主导的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在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关系密
切时更是如此。
3.2.2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状况
2000-200r7年,东亚主要经济体除个别国家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外(2001
年的台湾和新加坡,其GDP增长率分别为.2.2%和-2.3%),基本维持了正的GDP
增长率(图3.2),并表现出以下特点:(1)中国GDP增长率位居首位,经济表
现一枝独秀,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美好前景,在东亚区域经济中的
地位不断提升;(2)日本经济增长迟缓,GDP增长率低于东亚其他经济体,但
在经历了2001年o.4%和2002年0.1%的增长低迷后,在2002年开始恢复,并
从2004年起保持了2%以上的增长速度,日本仍是东亚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体;
(3)其他东亚经济体基本经历了相似的增长率波动路径,且越来越表现出GDP
增长率趋同的趋势。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货币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各国政府和私人
部门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在外国投资者心中勾画出美好的前景,促
进了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流入,东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
循环,各方预期越来越乐观,从而为货币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经济
的快速增长也使得货币一体化变得更加追切,贸易、投资等领域的货币障碍亟待
解除,交易成本要求进一步降低外汇风险需要进一步消除,这些都需要货币。一
体化的实现来解决。总之,货币一体化的契机是进一步促进东亚经济持续快速发
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lZ
10 夏./■一一—}香港
8
N ,^,,户、:疋.汴k焱. 一i-一韩国——卜新加坡
6 处_,,么≥彩每麓言瘸·-★··中国台湾
4
—卜日本
2嬲净—_.卜中国
——÷_一印尼一菲律宾一专一泰国
O
2000交“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马来西亚
-2 ■
一q
图3.2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比较(2000-2007)
注:2006年、2007年数据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根据Ⅱ邙网站data and statistles数据整理得到。
3.2.3东亚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状况
如表3.2和图3.3所示,以2000年为100,2000-2007年东亚主要经济体的
通货膨胀表现各不相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年份都有出现,
具体地,第一,日本和香港2000-2005年基本经历了通货紧缩的过程,但紧缩状
况正慢慢得到缓解;第二,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货
膨胀指数基本处于[100 1101区间之内,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
然很大:第三,台湾经历了由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转变,目前处于温和通货膨
胀的时期:第四,韩国和泰国通货膨胀指数2005年分别为117.8和111.9,根据
预测将维持上涨趋势,并最终超过120,因此有较大的通胀压力;第五,菲律宾
和印尼的通货膨胀指数2005年分别为155.9和129.9,意味着较为严重的通货膨
胀,且从预测趋势来看通货膨胀指数将进一步上升,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会
发生。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表3.2东亚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指数(2000-2007)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100.725 99.953 101.119 105.063 106.971 108.534 110.9∞
日本99.204 98.302 98.051:98.042 97.482 97.742 98.453
韩国104.1
106.9,110.7 i 114.7 117.8 120.745 124.005
香港98.393 95.406 92.945:92.588 93.434 95.583 97.973
}台湾g吼995 9ft.793~99.5T7 7—101.1"21 t03.453一}105.2121 10霞79
i新加坡101.014 100.62 101.109.102.799 103.285,105.188 106.98
}
印尼111.502 12t 657 133.101:141.169 155.933 176.274 186.704
l菲律宾106.834 109.976 113.801{120.629 129.85:138.603 145.507
泰国101.661 102.311。104.153 107.036 111.897}117.416 120.467
i马来西

101.417 103.25:104.375 105.859 109.035’113.146 116.20l
注:各国通货膨胀指数以2000年为ioo计算得到,2006、2007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以通货膨胀指数来衡量的物价水平在各国的不同表现为货币一体化造成障
碍。应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采取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是相反的,通货膨胀要求
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求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货币供应量、
紧缩银根,而通货紧缩需要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减少政府收入、增加政府
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放松银根。货币一体化后,统一的货币供应和中央银行
市场操作无法同时应对各国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通货膨胀状况,这将为货币政策
的实施带来困难。
从另一角度,对于那些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来说,选择加入货币一体化、加
入共同货币区更加必要.严重通货膨胀的存在意味着货币价值的不稳定和降低。
也说明了该国央行在稳定币值方面的操作失败。这些失败可能源于央行本身业务
水平有限,但更多的是由于央行独立性的缺失,央行成为政府的钱袋子,是政府
融资的工具。而加入共同货币区后,统一的货币发行将解决这一问题,央行不再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受任何国家政府的影响,独立性大大增强,货币币值的稳定得到保证。即使不加
入共同货币区,采取其它形式的货币一体化同样可以给政府以约束,使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得到提高,使货币币值的稳定更加有保障。
图3.3东亚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指数比较(20帅-2007)
注:2006年、2007年数据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根据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3.2.4东亚主要经济体失业状况
根据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数据(图3.4),以4%为界,可以将所有国
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拥有低失业率的国家,一是承受高失业率的国家。第一类
包括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五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均在
4%以下,属于低失业率国家。其中中国的失业率为最低,在1%左右,其他依次
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第二类包括台湾、日本、香港、印尼和菲律
宾等五国,这些国家失业率均在4%以上,属于高失业率国家。特别是印尼和菲
律宾的失业率更是居高不下,在2005年分别达到10.3%和11.4%,并且没有出现
下降的趋势,情势令人担忧。日本、台湾、香港的失业率虽在4%以上,但在经
历了一段时间的上升后自2003年开始下降,并显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在2005
浙扛大学硬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年都达到了6%以下。低的失业率使要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的
水平上运行,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货币一体化创造良好条件。此外,高的
就业水平还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货币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最终推动货币一
体化进程的顺利展开。
图3.4东亚主要经济体失业率比较(2000-2删3)
资料来源:根据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3.2.5东亚主要经济体财政收支
如图3.5所示,2001.2005年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财政收支多数处于赤字状态,
只有新加坡和泰国在近三年保持了财政盈余,但从五年的趋势看,各国财政状况
正在好转,逐渐趋向于收支平衡。平衡的财政收支减轻了中央银行为政府融资的
压力,有利于央行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国与国之间开展货币合作,推
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n
lU
8 /”
6
卜~ /
—+-中国
4
j’’1
—+_韩国
2
, 一十一香港
O j人/j≯ j 。左
·-·O⋯台湾
。:::::<.』::、:><:7⋯。,≤:;:;:=7—q、。———女一·一一⋯新印加:尼坡Tt
一2
一—,—,~‘jⅡ
—4 一声一≥,《:量:乏j=驴二?;:;:矿.‘ —一p菲泰律国宾
—6
n
一d
图3.5东亚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GDP比较(2001--2005)
注:日本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根据Ⅱ邮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3.3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研究——达标分析
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到衡量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得性,
本部分选取经济开放度、区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流动性以及通货膨胀率等
指标组成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进行分析,考察东亚是否
已经达到组成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3.3.1经济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测度一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的重
要指标。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的依赖较强,根据蒙
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国家问相互影响的分析,国家问的政策协调,如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的协调更加必要,采取货币合作、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收益会随着对外开
放度的提高而提高。而且,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面临的各
种风险更大,国家风险、外汇风险等会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货币合作
3t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会使这些风险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因此笔者以此指标对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的对外
开放程度进行测度。
表3.3东亚主要经济体经济开放度(2005)单位:十亿美元,%
国家出口进口GDP 经济开放度
中国835.9 743.2 2234.13 70-68
日本702.8 647.5 4567.44 29.56
P 香港}354.r ’332.F。。17丁.’7ff3}3粥.铸t-
{
} 韩国328.3 318.9 787.567 82.18

新加坡274.7 244 116.775 :444.19
台湾223.4 214 346.178 126.35

马来西亚159.9 136.2 130.835 226.32
}
泰国130.6 145.7 173.13 159.6
印尼93.7 92.7 281.264 66.27
菲律宾45.8 53.2 448.033 22.1
总体3149.4 2928 9263.06 65.61
注:对外开放度=(出Vl+进口)/GDP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6》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库。
从表3.3中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来看,东亚总体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对
外开放水平,总体对外开放度指标为65.61%。其中,新加坡的对外开放度指标
位居各国之首,达到444.19%,意味着其对外贸易量是GDP的4倍多,对外开
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的经济开放度指标均超过
100%,对外贸易量超过GDP总量,对外开放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韩国、中国、
印尼的经济开放度指标分别达到82.18%,70.68%,66.27%,对外贸易量与GDP
总量相比过半,也属于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日本和菲律宾是东亚主要经济体中
开放程度最低的两个国家,对外贸易量占GDP的比重约五分之一强,低于东亚
的总体平均水平。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与欧盟相比较,东亚经济开放度总体已超过欧盟,高的经济开放水平对东亚
实现货币一体化是有利的。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东亚各国家开放度的差距较大,
超过欧盟各国经济开放度差距,较大的差距会成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障碍。
表3.4欧盟主要经济体开放度单位:%
1997 1998 1999 2000
奥她利50.88 52.18 5L 24 49.66
比利时fka n.a 107.31 108.52
丹麦46.42 45.76 43.48 4L50
芬兰49.66 48.80 45.57 45.51
法国34.79 35.61 34.80 34.5l
德国37.83 38.95 37.82 38.00
希腊26.26 27.77 25.95 27.oo
西班牙32.11 34.79 31.18 32.69
爱尔兰94.93 101.74 97.OO 91.64
意大利32.16 31.94 30.27 30.21
卢森堡n.a n.a 76.21 67.92
荷兰88.10 85.65 83.49 82.51
葡萄牙46.21 46.33 43.9l 40.93
瑞典49.98 50.92 47.86 45.27
英国36.94 34.48 32.02 29.66
资料来源:徐笑丁:《对东亚经济体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证检验》河南金融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3.2区内贸易
如图3.6所示,总体来看亚洲15在世界整体贸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贸易
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约四分之一,且呈不断增长之势。亚洲贸易量的迅速增长主
“主要指东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要得益于:(1)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快速经济增长;(2)东亚主要经济体准确把握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契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3)双边、多边贸易协议
签订,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完善,贸易自由化进程步步推进。
图3.6世界贸易区域占比构成(2005)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6》
Monetary Fund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库。
与总体贸易迅速增长的趋势相同,东亚区内贸易也呈快速发展之势。自1980
年至2003年十四年问,东亚区内贸易占比除经历个别年份的下降以外,基本呈
持续上升态势(表3.5)。1980年区内贸易仅占东亚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一,而2003
年己超过二分之一,达到54%。区内贸易的不断增长代表了东亚贸易一体化水平
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提升的贸易一体化是货币一体化的基础,同时也使得货币一
体化更加有必要。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贸易对东亚的货币一体化有着重要意
义,IMF执行总裁Vein和HorstKohler(2001)认为贸易联系是亚洲货币一体化
的基础,丽Kwmlho瓤■矗|jo鸭獭田鸯‘2∞∞认jb亚测一体化应从赞币合镌
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合作,货币合作是贸易合作的前提条件。虽然以
上两种观点对贸易与货币一体化的实现顺序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但我们也不难
从中发现贸易与货币一体化的密切联系。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表3.5东亚区内贸易状况单位:%
区域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东亚34.7 40.2 45.6 55.5 54 55.4 57.3 54
东亚发展
中国家
21.6 29.6 36.4 43.7 43.4 45.6 47.5 44.I
新兴工业
化国家
7.7 lO.7 14.3 18.1 16.4 17.5 17.1 16.1
东盟18 20.3 18.9 24.1 25.7 24.1 24.4 24
北美自由
33.8 38.7 37.9 43.2 48.7 49 48.3 46
贸易区
欧盟15国52.4 52.5 58.6 56.8 62.2 62.1 62.4 64.4
注: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东亚发展中国家
不包括日本;
资料来源:《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6》Asian Development Bank网站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将东亚、欧盟、北美三大区域的区内贸易状况作对比。总体上看,东亚区内
贸易占比高于北美,低于欧盟(15国)。特别要指出的是,1999年欧元的启动为
欧盟(15国)区内贸易的发展扫除了货币障碍,贸易成本进一步下降,区内贸
易得到长足发展,2000年以来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与欧盟相比,东亚的
区内贸易虽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但也处于相当高的水平。2003年区内贸易占
比达到54%,贸易总量中过半属于区内贸易,基本上达到欧盟(15国)加世纪
90年代初的水平,远高于欧洲货币一体化起始阶段的区内贸易占比,因此现阶
段开始实旋东亚货币一体化有坚实的贸易基础。
3.3.3产业内贸易
关于贸易对外部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影响,进而对最优货币区的影响,学术界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以Krugman(1993)为代表的一方指出贸易增长很有可
能导致产业间分工,减少成员国产出的多样化程度,从而使各成员国受到特定产
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此时如果成员国组成一个货币区,其受到不对称性冲击的
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指标将被弱化。与此相反,Franke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Rose(1998)则认为,贸易增长反映了成员国产业内分工的加剧,使成员国产出进
一步多样化,从面减少特定产业冲击,这将会促使货币联盟向最优货币区目标接
近。因此,若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而非产业问贸易为主,则随着产
业内贸易占比的提高,其遭受不对称性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将降低,组成最优货币
区的衡量指标将得到优化。因此有必要在考察了东亚区内贸易状况之后进一步对
东亚产业内贸易作进一步研究,以期对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回答。
表3.6东亚主要经济体产业内贸易占比单位:%
: 1980 1990 2000
中国i 13.5 51.7 39
日本{ 16.4 28.2 4l
韩国28.2 37.9 32.8
香港l 41.4 眠8 56.5
台湾12.2 26 48.1
新加坡22.3 42.4 61.9
马来西亚23.1 40.1 56.5
印尼5.8 13.6 26
菲律宾14.9 25.8 45,2
泰国22 34.3 42.7
平均20 35.6 45
资料来源:程智军,杨成义:《从主要经济体贸易状况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经济
研究参考2006年第43期
总体来看,东亚产业内贸易占比呈快速上升态势,2003年占比达到45%,
是1980年的两倍多(表3.6)。从单个经济体来看,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盼产监睁-
贸易占比均显现出增长趋势,但各国之间的差距还较大。新加坡是产业内贸易占
比最高的国家,比例高达61.9%,是占比最低国家——印尼(产业内贸易占比为
26%)的两倍多。香港、马来西亚的占比也较其他国家为高,达到55.5%。仅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据东亚本身的数据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比较我们无法判断现在的产业内
贸易占比到底是高是低,以欧洲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为参照,我们发现:
第一,总体来看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占比低于欧洲,基本与欧洲20
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当。2000年东亚产业内贸易占比为45%,而欧洲达到52.3%,
两者差7.3个百分点。
第二,东亚部分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占比已经超过欧洲平均水平,个别国家
甚至接近最高水平。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的产业内贸易占比分别为为61.9%、
56.5%,56.5%,均超过欧洲总体平均水平52.3%。其中新加坡与欧洲产业内贸易
占比最高的国家法国(产业内贸易占比为66.1%)相距4.2个百分点。
第三,与东亚相同,欧洲各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占比相差悬殊。占比最高的
法国是占比最低的国家希腊的三倍多,两者之间的差距大于东亚。
表3.7欧洲主要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状况单位:%
1980 1990 2000
l奥地利47.1 53.5 56.9
丹麦44.4 49.5 53.8
芬兰40.5 48.9 45.4
法国60 64.3 66.1
英国61.1 65.5 65.9
德国59.4 64.5 64.1
希腊16.5 23.2 21
l爱尔兰45.7 5L 9 49.3
;意大利52.9 53.9 56.2
荷兰55.9 58.9 56.7
挪威46.3 47.6 43.2
l葡萄牙21.2 32.7 40.7
瑞典54.7 59.3 61.1
; 平均46.6 51.8 52.3 ⋯一资料来源:程智军,杨成义:‘从主要经济体贸易状况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经济
研究参考2006年第43期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衷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以上笔者是从总体上对东亚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东亚产业内
贸易占比虽不及欧洲,但基本达到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为货币一体化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下面从行业角度对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做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对东
亚货币一体化问题有更准确的把握。由于涉及的国家较多,在此只以中国东盟为
例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中国东盟作为分析对象,原因在于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
水平相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较早,自由贸易进展顺利,因此以此为例
较具代表性。
表3,8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
行业1995 1996 1997:1998;1999 2000 2001 2002
l化工产品0.62 0.6 0.68 0.58 0.6 O.9 0.83 0.84
l塑料制品0.5l 0.55 o.62 . O.5 0.5 O.4 0.4l O.42
l木料和木
l 制品
O.03 0.04 o.08 ;0.15 0.36 0.14 o.13 0.14
}纸浆、纸及
纸制品
0.67 0.78 O.77 0.67 0.54 0.23 O.36 0.4l
}纺织品和
服装
0.17 0.26 O.26 O.39 0.45 O.48 0.58 O.71
} 鞋类0.02 O.01 O.03 O.03 9.03 }0.07 0.36 0.46
l石料水泥
0.29 0.4 O.34 O.35 0.42 0.58 O.93 O.85
i陶瓷制品
{ 珠宝0.35 0.21 O.2l O.17 O.67 0.26 0.92 0.∞
i贱金属及
| 其制品
O.69 0.51 0.49 ,0.63 0.32 O.55 0.88 O.75
l机电设备0.77 0.67 0.71 0.66 0.62 0.74 0.85 0.88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研究网,中国一东盟资料库hllp://www.gncscas.com/dalashow.aspTidffi323
比较中国东盟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表.3.8),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东盟产
16产业内贸易指数B,=I--l(x一乩)I/(X。+‰) (o≤B≤1),上式中,B.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为i
产业内贸易指数,x。为某种产业产品的出口量,M'为该产业产品的进口量。当X。=Mt时,Bf=I,说明该产
业部门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流量相等,贸易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当x--0,Ml≠0,或者X。≠o,Ml-O时,
B·=0,说明该产业产品的贸易是完全的产业问贸易。通常情况下,O<BI<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业内贸易表现出如下特点:(1)化工产品、珠宝、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等
四个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其中珠宝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接近1,其他三个行
业的指数也都在O.8以上,说明这些行业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2)除化工
产品、纺织品和服装、机电设备基本维持了持续的增长外,其他行业的产业内贸
易指数在不同年份的有增有减,波动较大。由于机电设备、纺织品、服装等是中
国东盟的主要贸易产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粗略地推论中国.东盟的贸易
中产业内贸易应当占有较大的比重,当然这个结论还是初步的,更精确的结论还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此不再深入。
3.3.4要素流动性17
1961年罗伯特·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并认为生产要素高度流动性
是判断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蒙代尔认为,一国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
转移。浮动汇率制可以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需求转移,但不能解决同一货币区
内的需求转移。同一货币区内的需求转移,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因
此,在固定汇率或单一货币为前提的货币区内,必须要有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
以此对需求转移进行调节。因此,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进行东亚货币区分析的重
要指标。
亚洲特别是东亚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区域之一,从表3.9来看,
东亚主要经济体基本处于净资本流入地位(台湾除外),且2005年多数国家外商
直接投资都大体呈增长态势(韩国、马来西亚除外)。中国是东亚地区吸引外商
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列美国、英
国之后,位居第三)。新加坡、泰国、香港、印尼也都是东亚外商直接投资的主
要目的地。东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原因在于东贬经济近些年
的辉煌成就和开放程度的步步提高,也来源于由此在外国投资者心中构建的美好
发展前景。大量外资的流入为东亚的经济发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本,还带来了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这是东亚实现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同时,外国直接
投资提高了区域要素流动性,区域内要素流动性的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区域应对不
17本部分所述亚洲并非仅指东亚,由于统计中未将东亚数据单独列出,故此处分析将以亚洲数据代替东亚.
3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对称冲击18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了东亚的最优货币区指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以往的分析中我们非常重视资金的流入,但在此处的分析中我们并不特别强调
流入,因为资金流出也是要素流动的重要形式。如表中的台湾是净资本流出地区,
未列入表中的日本则是东亚经济体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这些都构成区域要素
流动的重要内容。此外,从2001.2005五年问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看(表3.9),
除中国、新加坡能基本保持增长外,其他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波动较大,
这也意味着外国投资者还未建立起对东亚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信心,这一点也
应引起特别注意。
表3.9东亚主要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FDD 单位:百万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46878 52743}53505 60630{60325
韩国1108 -224 i 100 }4588; 26
香港12431 -7781 :8139 -11689 3323
5 :
台湾—1371 一3441 —5229 一5247 -4403
印尼-2977 145 ;一597} 1023;2258
马来西亚287 1299 1104 2563 713

菲律宾335 1477 188 109 970
新加坡-8590 5050 7233 : 6307 . 14562
泰国3540 841 ‘ 1466 1289 , 3289
注:日本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Asian Developm∞t Outlook 2006》ADB网站Economics and Statislics.
与外国直接投资一样,间接投资——证券投资也是要素流动的重要内容,而
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引发的资金流动将越来越大,远远超过直接投
资引发的资金流动。因此,进行区域要素流动性分析证券投资必不可缺。从表
侣对称性冲击指如果一个冲击对区域内不同经济体的影响是相似的(表现为波动状况相似、采取的政策相
似、经济结构相似等),则这个冲击是对称性冲击,不对称冲击与此相反。经济冲击的相关性描述的足不同
的豁济体在受到冲击后经济波动表现出来的相关性,如果两个国家面I临的足对称性冲击,这两个国家间经
济冲击的相关性就越高,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成本越小收益越大。
4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3.10来看,亚洲无论作为投资来源国还是投资目的地,其资金流动量都小于美国
和加拿大以及EUl5国。以亚洲为投资目的地即投向亚洲证券市场的资金量为
12540亿美元,仅占世界总证券投资资金量的14.4%。亚洲作为投资来源地的证
券投资资金量为7475亿美元,仅占总量的8.6%,而这其中亚洲既作为来源地又
作为日的地,也就是说在亚洲区域内流动的证券投资资金量仅为1136亿美元,
分别占亚洲作为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相应资金量的15.2%和9.1%。亚洲投资者
将资金主要投向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的金融市场上,而非本区域内的金融市场上,
这主要是由于:(1)亚洲多数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落后无法为国外投资者提供好
的投资工具,也无法提供风险规避工具;(2)亚洲多数国家还未放开资本与金融
账户,证券投资流动受限较大。随着亚洲各国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发展
以及国家间金融合作的展开,这一状况将不断改观。
表3.10跨境证券投资(2004)单位:十亿美元,%
投资来源地:
美国和加拿大EUl5 亚洲其他总计
投资目的地:
美国和加拿大180.4(6.35)809(19.25) 284.1(3805)425.2“85) 1699(19.5%)
(10.砥) (47.65)(16.75) (255) (100%)
即15 1251(43.55) 2340(65.55)201.3(26.9%)400.5(46.15)4194(48.15)
(29.蹦)(55.85) (4.8%) (9.5%) (10㈣
亚洲649.4(22.65)472.9(11.25)113.6(15.25)17.9(2.15) 1254(14.“)
(51.8*6)(37.7%)(g 1%) (1.45) (100%)
其他797.7(27.7%) 596.8(14.15)148.5(19.%)25.4(2.9%) 1568.3(18%)
(50.%)(38.15) (9.55) (1.65) (100%)
注:括号内数据为占比。
资料来源:(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Asian and Pacific》,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1MF,September 200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表3.n东亚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评价
得分; 评级
中国92.5 A-
印尼68.5 ^·
韩国97.3 A+
马来西亚93.3 A+
l 菲律宾92.4 A
£}
泰国93.6 A
香港a·a A+
l 新加坡11.a A卜
l一日本n.a A+
对要素流动性的分析,不仅包括资本还应包括劳动力,然而由于东亚区域内
劳动力流动的有关数据无法得到,因此无法进行相关分析,这是本部分研究缺陷
的内容,也是笔者所遗憾的。
3.3.5通货膨胀相似性
相似通货膨胀率(similar inflation rates)标准首先是由哈伯(Harberler,1969)蓍g
弗莱明(Hering,1971)提出的。他们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性质
造成的,即经济结构性变化、工会立场的差异或者各国货币政策差异引起各国通
货膨胀偏差(divergence),所以,拉近各国通胀率差距,可避免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忙率变磅,黼以形成最优货币区.、,
”GSCS compares the settlement efficiency of markets。incorporating average trade size,local mamat
interest rates,the proportion of trades that fail,and the length of time for which廿1ey fail.100 represents
the highest score."thomas Murray produces ranking of post-trade risk exposums according to various
criteria of clearing and settlement,safekeeping,and asset servicing.The ratings follow alpha scale form
AAAtoC.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图3.7东亚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相似性比较(1990-2005)
资料来源:根据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数据整理得到。
从东亚主要经济体1990.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数据来看(图3.7),东亚主要
经济体除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具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外,其他国家每年的通货膨
胀率基本包含在0-10%的范围内,且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差距在逐渐缩小,这种趋
势自2000年以来更加明显。不断提高的通货膨胀相似性为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最优货币区建立之后货币政策在各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
了更大的可能。
虽然东亚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相比于欧盟来说,
通货膨胀率总体还处于较高水平上,在1999年欧元启动之前,欧盟加入欧元区
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均在5%以下,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为欧元的启动提供了稳
定的经济环境,是欧元成功启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东亚建立共同货币区
还须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降低通货膨胀率,对于那些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国家来
说更是如此。
3.3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研究——相关性分析
受区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东亚经济体的GDP增
长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相关性。本节将在上两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关数据进行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挖掘,通过相关性分析的运用,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表3.12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相关性(2001.2006)
中国繁日本韩国:来西{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印尼
l中国; l;
f } }
l菲律宾,0.51‘ 1

}日本;0.44 i 0.73 l
晦肇}
}韩国一0.54;o.33 O.07 l
警西;o.z。;㈣e O.74 O.49 1
}新加坡|o.31:0.92 0.77 o.54 O.93 1

}泰国o.59{o.73 O.29 l一0.02 0.6哇O.47 1
l台湾,0.46 0.98 O.62; 0.45 O.93 0.92 O.72 l
l香港o.25;o.83 O.89 O.39 O.87 O.92 D.3 O.77 1
:印尼;o.59 l o.82 o.78;0.12 0.75 O.72 0.42 o.75 0.73{
资料来源:根据IMF网站dam and statistics 2001-2006年数据计算得到。
表3.12显示了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相关性。可以看出,东亚主要经
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长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东盟国家间的相关性更加明
显。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相关系数之和为26.17(45个),平均相关系数为
O.58(2001.2006)。根据戴金平学者的研究∞,东亚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相关
系数平均为0.4(1985.1999),欧共体各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相关系数平均值为
0.63(1970.1979)。可见,东亚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相关强度在不断提高,目前与
欧洲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已相差无几。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增强不但提高货币合作
的必要性,也提升了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参考藏金平,熊性美‘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南开经济研究2∞1年第4期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表3.13欧洲共同体GDP增长率的相关性(1970-1979)
丹麦法国西德:希腊譬荷兰英国
!丹麦1 }o.872 0.812 o.223 o.888 1.000 o.712
1法国1 0.958 0.112 1.000 o.963 0.748
l西德1 .o.09 o.973 O.96 O.88
1希腊l o,02 o.521 o.555
;意大
l O.96 O.720

l荷兰1 o.416
i英国l
资料来源;戴金平、熊性美:《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南开经济研究2001
年第4期
3.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三个层面对东亚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基础进行分析。
第一层面主要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基本面进行分析,通过对GDP、
GDP增长率、通货膨胀指数、失业率、财政赤字/GDP等指标的分析考查,得出
东贬主要经济体拥有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经济快速发展,总量不断增长,通货膨
胀率、失业率以及财政赤字基本维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个别国家除外,具体参
见相应部分的分析)。
第二层面进行最优货币区的达标分析。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选取了经济开
放度、区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的相似性等几个指标对东
亚组建货币区进行达标分析。通过与欧盟的比较,东亚在经济开放度、区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以及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与欧盟差距不大,经济开放度甚至超过欧盟,
但要素的流动性与欧盟相比差距较大。
第三层面进行东亚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及货币一
体化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得出,东亚并不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的各项指
标要求,但已基本具备进行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4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
4.1传统分析方法的局限
若一国事前未达到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指标,其加入货币同盟成为最优货币区
成员后,将有可能使得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得到事后满足。如一些研究学者所
指出的“欧元的出现使得欧元区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因此,单单从区内贸易、
要素流动性等几个指标对货币区的组建做事前的考察就得出或肯定或否定的结
论的做法是片面的。若我们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把共同货币引入和最优贷帚“
区的产生既看成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可能结果,也看作一个具有内生性并可以自我
强化的过程,可能最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在做了经济基本面和指标
分析后进一步从内生的角度对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提出合理
的一体化路径及方案。一
传统分析方法的另一局限在于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指标设计。从最初蒙代尔提
出的要素流动性,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高度开放性,爱德华·托尔的政策一体
化等单一指标,到维塞尔、汉森、尼尔森、雷曼等提出的包括联盟内部贸易关系
的密切程度、劳动力的流动性、工资价格的弹性、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程度、外部
冲击的频率和特征、成员国内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综合指标,目前没有
哪一个或哪一套指标是公认的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最佳指标体系,研究者进行研究
时选取不同的指标体系,在研究中分析的角度侧重各不相同,也由此导致了结论
具有些许偏差。
4.2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
1997年Frankel和Rose提出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设”问题开辟了分析
货币一体化的新视角。许多相关领域的学者自此开始以世界已建立的若干个货币
匿为例对速—惘题进}珊窕,然面他们的研究多都局限于实证分析,通过挖掘数
据证实了内生问题的存在,却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完整解释。一国加入最优货币区
后是如何在事先不满足衡量指标的情况下得到事后满足或者使衡量标准更加优
化的,也即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强化过程,有着怎样的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自我强化机制,这就是下面所要分析的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
在几国实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优货币区后,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共同货币
区内各成员国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的交流渠道被打通,要素流动更加
顺畅,交易更加便利,信息更加充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货币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往来关
系的越加密切,各国经济周期也渐趋同步,这种同步又为货币一体化创造了更好
的条件,使其更加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从而进一步提升货币一体化程度,从而
完成了最优货币区的自我强化过程。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归根结底是由
于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更自由的市场推动了货币区的内生和自我强化进程,成熟的
市场是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内生作用发挥所需的根本条件。
图4.1东亚最优货币区内生机理
结合对欧元区的考察和分析,下面分别就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分析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
4.2.1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商品市场
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共同货币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巨大的,
一国加入共同货币区后,其与其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出现显著增长。虽然各研
究者得出的贸易增长程度的具体数据是不同的,但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肯定的答
案。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表4.1中所列的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得到印证。
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表4.1对货币联盟影响贸易的实证研究
作者!显著性
货币联盟促进贸
l 易的点估计
Rose(2000) 约240%
Fralll【el∞d R。se(2002) S 约290%
Engel alld Rose(2002) S 约240%
L——————
k
Persson(2001) nS 约40%
Tenreyro(2001) nS 约60%
Pakko and Wall(2001) nS 约一55%
Gliek and Rose(2002) S 约100%
Rose and vail Wincoop(2001) S 约140%
Rose(2002) IIS,S 约一68%~708%
Lopez-Cordova and Meissner(2001) 约10嗍
Levy Y.(2001) S 约50%
L————————————————
} Nitsch(2002) 窖约8雕
}|
Flandreau and Maurel(2001) S 约220%
{

! Klein(2002) 约50%
l ~
{Thom and walsh(2001) nS 约0
注:S代表统计显著。ns代表统计不显著。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体化》第174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那么为什么共同货币会在货币区成员国间带来巨大的贸易增量呢?具体的
分析如下:
一方面,共同货币的使用将消除外汇风险,降低换汇成本,贸易转移和贸易
创造效应得到发挥,由此促进了区际和区内贸易的增长并增强区域国家闻经漭一
体化程度。根据代表性工业国国际贸易成本构成(表4.2),国际贸易中包括货币、
信息、安全性、政策等在内所构成的总成本负担相当于31%的关税税率,其中货
币成本为14%,这部分成本在使用共同货币后得以完全消除,而共同货币的使用
48
新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还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贸易的安全性(减少外汇风险),并促进国家间政策
的~体化,从而便与之相关的成本得到降低,贸易总成本负担得到大幅度的削减,
贸易量大幅上升,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为货币一体化奠定更加良好
的基础。
表4.2工业化国家国际贸易成本构成
塑当笪墼奎f翌
国际贸易成本74
边境相关的贸易障碍44
政策8
语言7
货币14
信息成本6
安全3
运输成本21
运费, 1l
时闻9
批发和零售分配销售成本55
资料来源: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4).
另一方面,共同货币的采用将降低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提升市场一体
化程度。共同货币使用后各国商品均以同一种货币表示其价格,可以增加价格透
明度、消除价格歧视和货币幻觉,这些都无疑将刺激国家间贸易的竞争,带来贸
易量的上升,并推动成员国间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以一体化代替原来的分割状态,
交易效率大大提高。而在一体化市场上采用同一货币与多种货币并存的情况相
比,其作为交易媒介和记帐单位的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这些都为货币一体化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更进一步从企业角度分析,以共同货运代替各国货币意味着各国之间原有汇
率安排不再存在,货币汇兑问题不再存在,汇率的弹性消失,汇率弹性对贸易量
的影响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鼓励每一企业增加对外贸易量带来总的对外
贸易的增长,一是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带来总的对外贸易量的增长。由
于大企业相对于小企业拥有更强的对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汇率变化对小企业的影
响比对大企业大,在汇率弹性较大(也即汇率浮动频率和幅度较大)的情况下,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更多的中小企业考虑到汇率风险可能会选择退出对外贸易,因此若采用共同货币
替代原来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从而带来贸
易量的增加。因此,在中小企业组成国家问贸易的参与主体的情况下,各成员国
之间更容易组成货币同盟,采用共同货币。
此外,应引起注意的是货币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增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
出来,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须经历较长时期这种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圈4.2东亚最优货币区内生机理分析;商品市场
4.2.2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金融市场
货币一体化实现之后,共同货币的出现引起了货币区成员国金融市场上一系
列变化,一体化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拓展了金融市场,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市场提
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并以此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使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指
标得到优化,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进一步得到满足,最优货币区更加名副其实。这
就是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在金融市场的体现,具体作用机理如下:(1)货币一
体化使得信息的获得更加容易,信息不对称减少,充分的信息提高了金融市场赍一
金配置的能力,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促进了货币区成员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
增长的相关性:(2)各国采用共同货币后,维护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趋于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致;(3)货币一体化之后,共同货币的采用消除了外汇风险和货币汇兑成本,金
融市场的交易者和交易量都随之上升,交易工具也更加丰富,为货币区各成员国
抵抗非对称风险提供了更多的规避风险的工具选择;(4)货币一体化使得资金在
货币区内流动无障碍,这种资金的自由流动使得在一国面临经济冲击时市场自动
调节机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5)参与货币一体化的国家将联合建立抵御外部
冲击的共同基金以替代各国原有的外汇储备,在一国面临外部冲击时共同基金的
力量将大于单个国家应对冲击的力量;(6)共同基金的建立可以给货币攻击者和
投机者一定的警示和压力,改变市场预期,从而减少共同货币受到攻击的机会和
风险。投机者进行货币攻击时通常选择经济结构相似或在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国家
连续进行攻击,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容易在相邻国家间进行传播,亚洲金融危
机充分显现了这一特点。因此,位置接近的国家实现货币一体化,构建抵御攻击
的联合阵线将给攻击者以警示和压力,将大大降低共同货币区受到攻击的可能,
从而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共同货币通过这六条渠道的相互作用不断提升区
域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层次。
货币一体化
(共同货币)
信息充分,资金配
置效率提高
货币政策目标趋
向一致
外汇风险消除和
汇兑成本降低
建立共同基金
成员国经济增长
及相关性提高
市场广度和深度
增加,市场分割
减少,一体化程
度提高
共同抵抗外部冲
击能力增强
图4,3东亚最优货币区内生杌理分析;金融市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从欧元区主要国家1990-2005年通货膨胀状况来看(图4.4),在欧元启动之
前,即在1999年之前,各国的通货膨胀已呈现出趋同的趋势,而在欧元启动之
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如果说之前的趋同源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各加入
欧元区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统一要求,那么加入之后这种趋同态势得以持续,共
同货币在价格、信息充分、政策一致性等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r
l∞ d
—*一奥地利
20

——-一比利时
一·一芬兰—*法国
15
\ \
—*德国
——·一希腊
1。
一一+--爱尔兰
——◆一卢森堡
一-}·荷兰
5 ——目一葡萄牙
—’6一西班牙
nU
o H N∞q∞‘。t"--∞o o H N∽q∞
o⑦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 o ⋯⋯⋯H N N oa“N N
图4.4欧元区国家通货膨胀率状况(1990-2005)
资料来源: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
4.2_3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劳动力市场
共同货币的使用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通过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发挥内生作
用以促进最优货币区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如下:(1)共同货币提高了真实工资的
可预测性,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并迸一步提高货币区成员国抵抗非对称性风
险的能力。在共同货币采用之前,各国拥有各自的国家货币,各国的工资水平也
由各自的货币进行计算,名义工资蒙上一层货币面纱,使得工人在进行工资水平
比较时产生错觉,这不利于工人基于工资比较而产生的流动。而共同货币的使用
揭去了这层面纱,以相同货币计量的工资可以改善工人的就业决策,从而提高劳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动力的流动性,而自由流动的劳动力是一国对抗外部冲击的重要条件:(2)随着
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劳动力成本下降,并且各国劳动者相互之间进行面对面交
流的机会大大增加,“知识穿过街道和走廊要比穿越高山和大海容易的多”,正是
在这样的交流中创新的火花往往会迸发出来,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3)货币
一体化将促使各国劳动力政策的协调,提高了货币区各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货币一体化
(共同货币)
降低了劳动力成

知识、技术外溢促
进创新
提高劳动力流动

各国劳动力政策
协调
成员国经济增长
及相关性提高
一体化劳动力市
场形成,市场机
制的作用得到充
分发挥,成员国
共同抵御外部冲
击的能力提高
图4.5东亚最优货币区内生机理分析;劳动力市场
从欧元区主要国家1990-2005年失业状况来看(图4.6),在欧元启动(1999
年)之前,各国的失业率还存在较大差距,失业率最高的国家——西班牙达到
15.6%,而最低的国家仅有2.9%(卢森堡),两者相差近十四个百分点。在欧元
启动之后,欧元区国家间的失业率差距相比以往有所缩小,在2002年欧元进入
流通后,这种缩小的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欧元区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劳
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同时刺激了知识技术外溢并带
动创新,由此刺激经济增长,共同货币区抵御外部不对称性冲击风险的能力增强,
从而使得欧元区更加符合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从欧元对欧元区劳动力市场的
影响不难发现,最优货币区的内生作用不可忽视,对东亚最优货币区来说也是如
此。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图4.6欧元区主要国家失业率(1990-2005)
资料来源:1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
4.3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机理研究——基于模型的回归分析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目前东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贸易对东亚的经
济货币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模型的建立,对
东亚实现货币一体化(组成货币联盟)对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针对货币联盟如何影响双边贸易流量而进行的实证分析大都包含在标准的
“重力模型”的内容之中。在该模型中,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与两国GDP成正
比,贸易量随GDP的增长而增长;与两国间的空间距离,或广义上称为“贸易
阻力”的所有因素,成反比。随着两国间距离的增加,贸易成本中的运输成本将
大大增加,贸易量随之减少。在该重力方程中加入一个虚拟变量——两国间是否
使用共同货开争(或组成货币联盟沁从丽得烈扩展方程。凰以解释货币一体化所
产生的影响。方程如下(对数形式):
InTRⅡ=d+B,InYi+e 2InYj+B 3In DI茸+B 4C置码(1)
新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式中Y{Yj分别表示两国的GDP,Dii表示两国间距离,CU目为虚拟变
量,表示两国间是否采用共同货币,参照国外学者对这一变量的取值方法一随
机取值对CU进行取值。利用1998至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1)式进行回归分
析,得到结果(2)式和表4.7。有关数据引自《日本贸易动向2005》(日本贸
易振兴机构2006年6月),IMF网站Data and Statistics以及商务部网站国别统
计数据。
In TRo=2.24+1.12 In Yi+0.56 In Yj-0.9 In Dij+0.13CUij (2)
表4.7回归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Yl 1.117412 0.148518 7.523766 O.∞∞
Yj O.557203 O.193391 2.881229 O.0164
CU“ O.131167 O.06508 2.015465 O.0715
i 啦。一i.·0。.904377:一0.428889 i__-2.108648一一上0,0612一i
! !:!!!鲤!:塑!翌! !:!!!!!! !:塑翌
!
艮8q唧酣‘0。994226; M咖曲pend州谢4·223582
::Adjusted R.squaredl 0.991917; S.D.dependent var |0.603113
S.E,of regression{0,054225
Sum squared resid 0.029403
Akaike info criterion -2.730158
Schwarz crRefion .2.494141
Log likelihood 25.47619 F-statIstlc 430.4832

!Durbin-Watson starl 2.085338 :Prob(F-statistlc) o.0000
将各国数据代入回归结果(2)式通过计算可以得知,建立货币联盟将对两国
之间的贸易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共同货币时双
边贸易额将比不使用时高出15%左右。因此使用共同货币组建最优货币区是非常
有益的。一
本节的分析仅从贸易角度展开,共同货币对投资、要素流动以至经济增长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影响可以作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在此不再深入。
4.4本章小结
内生性理论被视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突破,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内生问
题的存在,但少有文章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本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对东亚货币区的内生阿题进行阐述。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分商品市场、金融
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三个角度进行,主要进行了定性的理论剖析,同时佐以欧盟数
据进行验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即使在不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的情况’
下,通过内生作用的发挥和货币区的自我强化过程,东亚可能最终能够成为一个
最优货币区,至少各项判断指标会不断得到优化。
本章最后一节运用重力模型就东亚共同货币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显示东亚采用共同货币将对贸易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亿中的货币一体化
5东亚最优货币区的路径选择
5.1传统的经济货币一体化路径及方案选择
根据经济货币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欧盟等区域一体化实践,我们可
以得出传统经济货币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体化是一个顺次推进的过程,经济一
体化一般以贸易一体化为起点,货币一体化以此为基础依次顺接,完全的经济政
治及法律的统一邵完全的一体化是终点(图5.I)。
匹j臣DE3
图5.1传统的经济货币一体化路径
传统经济货币一体化路径的局限在于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经济(贸易)一
体化与货币一体化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贸易)一体化是货币一体化的基础,
货币一体化不是空中楼阁,区内经济(贸易)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货币一体
化才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若认识只停留在这一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货币一体化不
仅建立在经济(贸易)一体化基础之上,货币一体化的实现还将进一步促进区域
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因此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力是双向的。
反映在路径选择上就是新的一体化路径应该比传统路经所要求的事前经济(贸
易)一体化程度较低,一体化的自我强化特点降低了启动货币一体化的门槛,将
货币一体化的时间表提前。在区内经济(贸易)一体化程度还未达到非常高的水
平时开展货币合作也是必要的,只不过货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
目前东亚区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50%,但某些指标如要素流动性等还存在
不完全达标的情况,对东亚目前能否进行货币一体化学术界没有定论,赞同方和
反对方各执一词,而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具体方案也有不同看
法,归纳起来大体包括三种。
方案l:日元区。以关世雄为代表的部分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亚洲货币一体
化方案。日元区在这里是指将日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用及对日元保持汇率稳定的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末亚区域经济一件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组国家21。关世雄认为,“鉴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范围很大,盯住美元的汇
率政策已经不再符合亚洲国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方针,它们应该通过盯住一篮
子货币,其中日元占较大的权重的办法,更紧密地盯住日元。上述汇率制度的重
大转变能够减少这些国家以日元计价交易的汇率风险,有助于推动日元作为地区
货币的广泛使用,为日元区的形成铺平道路。”
日元区方案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最大化日本利益,进一步推动日本在东亚
地位的提升而提出的,不仅出于经济目的,也有着成为政治大国的目的考虑。其
不可行性在于:首先日元充当东亚区域货币的可接受性较差。由于历史的原因,
东亚多数国家与日本还心存芥蒂,充分信任尚未建立,在此情况下以日元取代拿≯
国家货币必不为东亚各国所接受;其次日元本身价值不稳定,汇率波动频繁且波
幅较大,并不适合成为区域货币;最后,日元区方案与美元化方案一样不可避免
地面临“特里芬两难”,这一点在方案3中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展开。
方案2:美元化22。以麦金农为代表的部分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亚洲货币一
体化方案。美元化在拉丁美洲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巴拿马官方从1904年就开始
实施美元化。目前,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波多黎各和巴拿马四个国家已经实现
了完全的美元化。秘鲁、玻利维亚及危地马拉先后完成立法,允许美元与本国货
币同时流通,可看作是不完全美元化。除此之外,阿根廷、尼加拉瓜、洪都拉斯
及哥斯达黎加等国政府都在考虑本国经济的美元化问题,估计在未来几年内还会
有国家加入美元化行列。
在拉美大行其道的美元化在东亚是否同样适用昵?麦金农认为,东亚国家汇
率制度多是盯住美元,国际贸易结算80%以上采用美元,已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
因此东亚最好的汇率安排就是维持并加强美元本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东亚的货
币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然而,正像麦金农在研究中所指出的,“东亚面临高储
蓄两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美元权益的积累使得国内美元资产持有者越
来越担心美元资产,因此将其不断转成本币资产,迫使本币升值;另一方面外国
人抱怨该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是由于货币低估,也会造成本币升值的压力。这两种
情况往往交织在一起,国外要求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大,国内美元资产持有者就越
21参考【日】关世雄《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日元区发展趋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3年1月
笠美7亡化: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
趋高储莆两难: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的货币错配何题,引自罗纳德·1.麦金表‘美
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第5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
5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是忧心忡仲。当美元资产开始转为本币资产时,政府就会左右为难。如果允许本
币升值,就会引发通货紧缩,经济最终陷入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尤其在物价水
平已经走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但如果不让本币升值,国外会以贸易制裁相威
胁”。这种矛盾的存在是美元本位自身所造成的,就如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特
里芬两难”一样靠其自身无法解决。因此,具有无法弥补的缺陷的美元化方案在
东亚同样不具可行性。
方案3:亚元。仿照欧元构想亚元是多数经济学家赞同的东亚货币一体化方
案。日元区和美元化都是以现有货币来替代本国货币,亚元则是以一种新的货币
来替代本国货币。相比前两种方案有其自身的优点:(1)可接受性强。相比日元
区方案,亚元更容易被东亚各国人民在流通中接受,前面所说的政治障碍和心理
障碍较小:(2)稳定性强。亚元应像欧元一样采用货币篮子的形式,合理的设计
可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从而避免日元区和美元化方案中日元和美元自身汇率
不稳定的缺陷;(3)可以避免“特里芬两难24”。在任何一个以某一国货币作为
国际货币的体系内,“特里芬两难”都不可避免。而在采用亚元情况下,由于亚
元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其供应受区域统一中央银行控制,不再受各国国际
收支影响,因此“特里芬两难”得以避免:(4)利益均衡更加容易实现。日元区
和美元化方案分别将日本和美国置于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在面临经济冲
击时可以自由地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使其自身利益得到保障,而在其他国
家面临同样的冲击时,日本和美国是否会考虑情况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还有
待考虑,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在亚元方案下超国家管理
机构把各国利益都作为决策的影响因子,利益均衡更容易实现,货币合作也才能
够更持久。出于这些优势,亚元方案是目前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方案,亚元
如何设计是这一方案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5.2欧盟经验借鉴
1、合作的基础:信任
2I“特里芬。两难”(Tdffln Delimma):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
的内在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足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制度,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
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笈生荚元供不应求的短
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
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滩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952年欧溯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欧洲
统一的第一个里程碑。煤钢共同体开刨了把部分国家主权转让给一个超国家的管
理机构的先例,这不仅指明了欧洲合作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建立了一种政
治信任,正是这种信任开启了欧洲一体化合作之路,也是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最重
要动力,因为缺乏信任合作不能开始,或者即使能够开始也不能持续。在东亚实
现货币一体化缺乏的正是这种信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亚国家间的信任至今难以建立,整体东亚或者整体亚洲
的概念尚未形成。如前面所述东亚目前的合作更注重多样性、缺乏同一性便是这
一点的最好证明。东亚国家不愿在合作中出让任何国家主权,所以危机虽然迫使。
东亚国家开始了合作,但这种合作一直都处于较低层次。
2、完善的制度设计
欧洲货币一体化之路上每一步的推进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
设计都包含在欧洲各国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巴黎条约》、《罗马条约》、《单一
欧洲法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不仅从总体上设计了欧洲一体化框架,而其
中每一个条款从细节上保证了一体化的实现。
目前东亚的货币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仅有《清迈协议》,而这也仅仅是个货
币互换协议,缺乏货币合作的总体思路,也没有设计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推进步
骤。在东亚,对于要不要实现货币一体化以及怎样实现货币一体化各国并未达成
一致看法,一体化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因此缺乏货币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当然也
不足为奇。
3、中心国的核心领导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德国、法国两个核心国家的团结协作、共同推
动。二战后德国彻底清算了纳粹余孽,很快融入了欧洲大家庭,建立起与欧洲其
他国家的相互信任,在一体化历程中发挥了领导者的核心国作用。在东亚,中国
和日本无疑是货币合作的核心国家,对货币一体化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日本还未
就其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做出深刻反省,历史隔阂未能消除,相互信任还不能建,
立起来,这将是东亚货币一体化要面对巨大的政治障碍和心理障碍。
4、欧元区的不足之处
欧元区于1999年出现后运行良好,欧盟成员国从中获益匪浅,视为一体化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律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典范,但不可否认,欧元区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清楚地认识到这些
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欧盟的不足之处中有所收获,从而避免东亚货币一体
化道路上的可能曲折。
欧元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政策带有明显的二元性特
征,不可避免地产生二元性矛盾,统一的货币政策在运行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4,
(1)欧洲中央银行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弱的责任性之间的矛盾;(2)欧元区货币
政策的统一制定与分散执行之间的矛盾; (3)欧洲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
分散的银行监管政策的矛盾;(4)汇率机制II(E跚II)中,欧元区区内国和区外
国汇率机制的不对称设计将产生矛盾,等等。除此之外,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
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经济周期不同步等因素产
生矛盾,从而削弱统一货币所可能带来的正向作用,以上如此种种矛盾和问题都
是东亚货币一体化所需要考虑和面对的,对这些问题的预先思考将有助于东亚货
币一体化道路走的更顺畅。
5.3东亚区域经济货币一体化路径及方案(研究结论)
综合前面的所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东亚主要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宏
观经济基础。东亚各主要国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发展迅速较快、通货膨胀
率和失业率除个别国家表现较差外,多数国家仍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具备了货
币一体化的基础条件:第二,对照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东亚国家在部分指标
上表现良好,包括经济开放度、区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而在另一些指标如要
素流动性、财政赤字等方面与欧盟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第三,最优货币区的内
生特性是东亚货币一体化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指标衡量以及内生机理
分析,在对比欧盟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东亚货币一体化应走贸易一
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弗行,最终达到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一体化路径。从目前的情
势看,虽然东亚在部分指标上与欧盟相比尚有一定距离,但考虑到最优货币区的
内生和自我增强特性,启动高层次的货币合作,推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深入发
展已经时机成熟。
篮参考‘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二元性矛盾与协调改进》熊厚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3月
6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对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方案,如前节所述,日元区、美元化都不具有可行性,
刨设新的亚洲货币——亚元才是唯一可行方案。在这一方案中,亚元的设计和亚
元如何取代各国货币最终进入流通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亚元的设计可以参照欧元。亚元应该是包括东亚各国货币的货币篮子,每一
种货币在篮子中的权重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总量占比(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和该国
在东亚贸易中的占比。日本的经济学家小川英治和依腾龙敏设计的亚洲货币单位
(ACU)既是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利用ASEAN+3的13个国家2001.2003年
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了亚元的价值构成。从其每日发布汇率来看,该亚元设计基
本能够保持对美元.欧元26及对美元的汇率稳定,而对欧元的汇率波动稍犬?,但9
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值得参考。在亚元的设计上,目前没有官方统一公认
的标准。已有的设计都限于学者的研究,如何就亚元的设计方法达成官方一致是
东亚各国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亚元取代各国货币最终进入流通是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步骤。根据欧洲经
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平行货币理论,亚元可以作为与各国货币同时存在
的平行货币,开始发挥部分货币职能,随着可接受性的增强逐步发挥完整的货币
职能,从而取代各国货币进入流通。亚元最初可以只作为记账单位在东亚官方使
用,然后扩展到非官方领域勰,由于其价值相比各国货币更为稳定,可接受性会
逐渐增强,最后适时让亚元进入流通。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制定完整的时间表,
不仅指导各国的一体化按部就班,还可以造成人们的心理预期,使一体化进程顺
利展开。
5.4对策建议
为推动东亚经济及货币一体化的顺利实现,目前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加快推动东亚贸易一体化进程。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
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谈判,并在双边自由贸易的基础
上逐步推进多递鲁曲贸易进程,,
第二,积极开展货币金融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清迈协议覆盖面,增加货币
拍美元.欧元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川英治和依膊龙敏为衡量亚洲货币单位汇率稳定性而设计的一种参照,指美
元和欧元的一种组合,其中美元占65%,欧元占35%。
27町参照Fl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每口发布的ACU对美元.欧元、美元、欧元的汇事。
嚣此时同时存在两种记账单位:本币和亚元。
6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互换金额;积极推动亚洲地区债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亚洲债券基金规模,减少亚
洲地区对银行体系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应对
货币金融风险。
第三,建立常设性区域合作对话机构。无论是制定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时
间表,还是推动时间表上每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建立一个常设性区域合作对话机
构都非常有必要。这一机构包括各国官方人员,同时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一机构的职能可以包括:(1)信息协调与区域监控。各国定期向该机构提供报
告并与其他国家分享,国家间就国情和政策意图交换信息,并听取其他国家的反
馈,决策者之间经常性磋商和信息交换有助于一国在预测到其他国家可能出现危
机时采取保护性措施,至少有提前采取措施的可能;(2)管理公共资源。建立共
同储备库,该机构负责管理储备,决定储备的动用和支付等问题。(3)就东亚经
济货币一体化问题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会议,等等。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ABG
组织的成立是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前制度准备”,东亚地区在货币一体化的道路
上已经迈进了一大步,如何拓展这一组织的职能,使其不仅具有类似欧洲Bellagio
Group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是目前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道
路上的现实问题。
笔者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研究主要从经济角度展开,基本没有涉及政
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同样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甚
至关键性影响,缺失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笔者的遗憾,但若仅从经济角度考察的
话本文对东亚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分析仍是完整的。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路程虽然遥远但仍值得期待!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参考文献
【1】Anderson.ICRose&Charles.Engel.Currency union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NBER Working Paper No.7872,September 2001
f2】Anderson J.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Gravity Equation.The Amedean
Economic Review 1979,69(1):106-111.
【3】Attis Michael&Wcnda Zhang.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s and theERM:k
There a European Business Cycle?p].CEPR Discussion Paper No.1191,
August.1995
【41 Barry Eichengreen.The parallel currency approach to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阴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7(1):21-38
【5】Barry Eichengreen&Bayoumi Tamim.Is Asia an OCA?Can it become one?In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emerging Asia countries[M].edited by Stefan Colliguon
Jean Pisani Ferry and Yung Chul Park.347-366.London:Routledge.1999
f61 Backus David IC&Patrick J.Kehoe&FinnE.Kydland.International Real
Business Cycles[J]Journal of Polhieal Economy.1992,27(1):101-115
【71 Bayoumi Tamim&Barry Eichengreen.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 for NAFTA[J].IMF Discussion Paper No.WP/93/20,March 1993
【81 Commi韶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One Market,One Money fR】.
European Economy.1990,13(1):67·89
【9】Eichengreen,Barry.Real Exchange Rate Behavior UnderAlternativ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gimes:Interwar Evidence川.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8,76(1):67-72
【10]Euge|Charles&John H.Rogers.How Wide is the Borde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9(1):37—56
【11]Franccsco paolo mongelli.“New’'views on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s
theory:what is EMU telling us?川,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N0138,
April 2002-
【12]Hubert P.Janicki.Endogenous OCA Theory:Using the Gravity Model to Test
Mundell’S Intuition[J],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Working Paper No.125,June
6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2005
113]Jettrey八Frmdcel&Andrew K Rose.The Endogene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REVISED DRAFT:24 September 1997
[14]McCallum&John.National Borders Matte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113(1):97.105
【15]McKinnon&Ronald.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3,67(1):78.95
【16]MundeH Robert.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dcan Economic
Review,1961,14(1):657-665
【17]Paul De Grauwe& Franceseo Paolo Mongelli.Endogeneities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What brings countries sharing a single currency closer
together?[J].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No.468,Awil 2005
f18]Paul De Grauwe&Francesco Paolo Mongelli.Endogeneities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ocA)?【J】.European Central Bank Preliminary Draft,May
2004
【19]Ricci Luca A.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Location[M].Konstanz University
mimeo,1996,128-142
【20]Stockman Alan&Linda L Tesar.Tastes and Technology in a Two-Country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iep].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63(1):89-98
【21]Tavlas George.The‘New’Theory of Optimal Currency Areas[J].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 Paper No.328,September 1992
[22]白英瑞.康增奎.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39—58
[23]卞政慧.周丽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条件及可能模式[J].亚太经济,2003
(6):10一13
[24]陈建军.亚洲经济发展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5]陈小蕴.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可能性分析和初步设想[J].财贸研究,2002
(4):95一100
[26]陈雨露.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货币竞争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17-23
[27]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
融研究,2004(2):4-12
[28]程智军.杨成义.从主要经济体贸易状况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J】.经济
研究参考,2006(43):2-7
[29]戴金平.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政治基础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
(3):37—42
殴O]戴金平.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2001(4):
23-29
[31]戴青.赵波.黄登.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看“亚元”前景[J].特区经济,2004(11):
202-203
[32](美)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8,137-153
[33]高海红.最优货币区:对东亚国家的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
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75,2005.8
[34](日)关世雄.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日元区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3.7,21-34
[35]何海军.“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洲区经济、货币一体化探析[J].华南理工
大学学报,2003(6),13-19
[36]何慧刚.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5,12-35
[37]何慧刚.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探讨和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04(4):12-15
[381黄梅波.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看东亚货币合作[J].学术月刊,2001(11):
44-50
[39]姜波克.国际金融学[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78-205
£40]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
学,2004
[41]李富有.国家准入与平行货币梯度推进:亚洲货币合作的路径[J].上海金融
2005(7)0 29—3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伴化
[44]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亚洲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4,9-37
[43]李平.刘沛志.于茂荣.东亚地区货币合作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4,74-87
[44]刘仁伍.吴鹤立.亚洲金融合作聚焦[J].南方金融,2004(5):56—57
[45]刘扬.张丕强.欧元顺利流通亚元是否可期[J].上海金融,2002(7):40-42
[463宁妮.东亚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政策含义[D].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47](美)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啪.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5,5—56
[48]曲如晓.闫庆悦.新编国际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1:39—58
[49]徐明棋.最优货币区理论:能否解释东亚货币合作[刀.世界经济研究,2003
(10):63-69
[50]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26—179
[51]严恒元.欧元之父设计亚元[J].环球财经,2003(6):12—13
[52]杨胜刚.黄文青.全球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亚洲区域货币整合前景[J].世
界经济导刊,2002(5):12—18
[53]余维彬.中国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报告[J].财经界,2003(7):50-53
[54]钟伟.张明.全球“金融稳定性三岛”和亚元的未来[J].经济研究资料,2001
(6): 23—3l
[55]周好文.贤成毅.东亚货币合作:一个简单的制度分析框架[J].南开经济研
究, 2004(1):56—6l
[56]周华.最优货币区是否内生?——以欧盟为例的实证检验[J].德国研究,
2006(3):20-23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东Ⅱ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一体化
后记
再次在清晨打开电脑,心情与以往Ii同的轻松。打开厚厚的论文,细读于字
罩行间,为一个观点一句话斟酌许久而不决的烦闷,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的酣畅,
一时找不到思路的苦恼,豁然开朗的喜悦,都化成此刻完结后记欢快的笔触。虽
然论文并不完美,还有很多遗憾,但它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也让我倍感作为研
究者的辛劳。
论文的完成,首先得益于我的导师陈建军教授的悉心指导,论文的选题、开
题、写作、修改及定稿都凝结着陈老师的心血。在跟随陈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他
严谨的学术作风、渊博的学术思想、敏锐的学术眼光使我获益匪浅,特别是他对
待人生、对待事业的那份热情和坦然更是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受益终身。
深深感谢默默奉献的父母,感谢他们一如既往对我求学之路的支持,父母的
朴实和勤劳始终激励着我,他们的恩情和我对他们的敬重将一直铭刻心中。
感谢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得不少启发,生活上无微不至
的关照也让我倍感温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愿我们的友谊之树长青,
让我们一同进步。
研究生的生活锻炼了自己,对于学习和生活中这么多值得纪念的事和需要感
谢的人,我都会牢记于心,在迈出校门之后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以热情乐
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工作,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
张兴平
2007年3月17目于浙大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