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662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西南珊锺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7 S DIS SERTATION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The analysis and resolving on liquidity surplus of commercial bank
学位申请人何松
指导教师张显明
学科专业全塾堂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的规范经营理
念和制度管理效果逐渐强化,进而出现对银行结构和潜在风险隐患的关注和
担心,其中最重要的焦点之一集中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这个问题的
出现和被关注,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改革意识和效率的提高,实质性的银行经
营管理模式逐渐脱离经济效益低下或空洞的管理局面,机构或市场愈加注意
改革的利润,风险和前景;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或多或少还有偏
差或极端性,改革积极层面有时掩盖或扩大了矛盾问题的内容和实质,或许
说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入必须遇到的问题。目前从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的关注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起因源于中央银行发布的2005年末,
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2004
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
增幅比2004年末低1.5个百分点。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差由2004年末的
6.32万亿元扩大到创记录的9.25万亿元,约为2000年的4倍。为此,国内市
场开始广泛关注巨大存贷缺口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应该指
出整个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并不必然表明银行处于流动性过剩或资金闲置状
况,以下章节将具体阐述)。流动性的相对过剩,若不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适
当疏导,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导致过度竞争,盲
目地竟相追逐“大户”,非理性地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将放大信贷风险
和利率风险;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
具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削弱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其次商业
银行流动性过剩还会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成本,降低货币政策的执行
力。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将使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大打
折扣。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分析方法,对银行流
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了持续的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商业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若干衡量标准,其中以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重要标志,
最后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了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全文共分五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析了当前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
式,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的研判。首先,对流动性过剩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言之,当商业银行持
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时,
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还阐述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
净流动性头寸等观念。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能力的区别,还从内涵,
产生原因,后果,解决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
其次,阐述了将整个金融机构存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标准是不
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指出了造成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
汇占款,并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实证
分析。再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
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后果。第四部分破解商业银行流
动性过剩问题。首先,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应该把握的原则。其
次,分别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以及监管当局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提出了银行首先应转变观念,估算自身流动性剩余,从而运用这些剩余的流
动性资金进行利润高的投资,直到需要它们来满足将来的流动性需求,还应
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而言,则应发展和完善资
本市场,促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步
伐,为其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而金融监管当局则应适当放松对银行的监管,
允许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投资资本市场,鼓励其实施“走出去”战略。本文
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1)选题新颖。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本身就是
~个当前比较热的研究课题,从着手研究该课题之前,较为系统的相关研究
和文献极其有限,自然增加了该论文的写作难度。本着对当前中国金融问题
做一些有益探索,作者大胆尝试对其做相关研究,仅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用。(2)研究方法新颖。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大体停留在定性分析上,
而本文试着引入大量数据,运用计量分析工具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3)对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新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界定。由于当前对流动
摘要
性过剩这一概念无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均未达成一致的认识,而出于研究的
需要,作者勉为其难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暂定义为当
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
金成本时,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4)在当前将银行存差作为衡量银行
流动性过剩的观点进行了纠正。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存差并非是衡量银行
流动性过剩的标准。(5)在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举措中,分别从微观,宏
观层面以及监管当局多角度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剖析。其中重点提出持续
的贸易顺差和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流动性风险
Abs。a,aet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reform of thorough carry on,the
bank is in the share system the reform of norm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 result to enhance gradually,then appearing the concern and
worrying whiela suffers from the bank structure and latent risk,among the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cuses concentration in the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 of the
commercial bank.This emergence of the problem and is paid attention to,On the
one hand body nOW OUr country refofm to realize to raise with efficieney.
materiality of the bank conduct a management style to escape from an economic
performance gradually lowly or manage situation,organization Or market emptily
to add profits,risk and foreground of noticing the reform more;On the other hand
then th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reform or many or little still have deviation
Or extremity,reform contents and substance that the aggressive level sometimes
covers up or extends a serf-contradict problem,say probably is 0111"eounu'y
financial reform thorough have tO meet the problem.Currently from see to the
Concern of th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liquidity eXCeS$,the CaU$1:of the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 of tlae commercial bank comes from 2005 year-ends that
the National Central Bank releases,national fmancial institutions renminbi various
savings surplus amounts is 28.7 thousand billion yuan,together compare increase
19%,increase compare 2004 year-ends raised 3 percentage points.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various with 19.5 thousand billion yuan Ioall surplus amounts,
comparing to increase 13%together,increasing to compare 2004 the year-ends arc
1.5 low percentage points.2005 year-ends,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saveing
difference is extended to 9.25 thousand billion yuan of making the record by 6.32
thousand billion yuan of2004 year-ends,is about 400%of2000.For this,The 10cal
market starts extensive concerll huge save loan indentation may cause the problem
of the liquidity risk of the commercial bank.(Should poim out the whol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aveing difference extension need not make known the bank is
!坠!型!!!!型!竺!!坐竺!型!塑型竺!!竺婴!!堕型!唑
placed in liquidity excess or the funds idle condition,the following chapter will
concretely elaborate).The excess of the liquidity,if don't give enough value and
take into adequacy tO appease,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and new problem.First,the
liquidity and opposite excess will cause excesssive competition,pursue”big door”
blindly and competitively,the non-reasonableness ground lowers a loan condition
and descends tO float interest rate,will enlarge the credit loan risk and interest rate
risk;Excessive liquidity hurl to the funds and the money market,cause the money
market mainly invest tools of interest rate to lower continuously even with the
deposit rate pour to hang,weakening commercial bank profit ability,secondly the
liquidity excess ofthe commercial bank would also enlarge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Bank performance cost,lower the execution of monetary
policy.The commercial bank holds central bank note in great quantities,exceeding
reserve,will make the monetary policy conduction's result give discount
greatly.This teXt is from the angle of commercial bank,the usage series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ofquality and quantity,to the bank liquidity excess this carried
On forer the system to study for the new problem which is subjected to ooncem
widely.The trade surplus pointed out to keep on and current OUr country of rate of
exchange mechanism is causc liquidity excess of basic reason,analyzed the
liquidity ex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of some measure standard,among them
with the bank exceed a reserve rate for the importance symbolize,being from the
tiny view and the macroscopic level put forward resolving the bank liquidity.Full
texfl arn total to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n-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analyzing current bank liquidity excess to produce of background and
manifestation,put forward textual research angle and study meaning.The second
part manifest the liquidity ex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tO judge.First,to
liquidity eXCeSS this concept to early Oil a define all,Chien talks it,being
commercia】bank hold some fundse exceeded to maintain the funds that the
necessary liquidity needs,and undertakes higher funds cost for this,appeared a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Also elaborated the mobility need of commercial bank,
the liquidity.supplied,net liquidity banking etc..Anatyz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quidity excess and liquidity ability,retum from the content,creation reason,
result,solved method’S etc.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quidity excess and
liquidity risk.Secondly,the standard which elaborates to save the whole financial
2
Abstract
institutions saveing difference to measure the liquidity ex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sn’t accurate,even is false.Pointed out to result in onr country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avcing difference extension of the main reason is a foreign
exchange to share a style,and make use of a theory,Granger cause and effect
examination ete.modem calculate economics tool to carry on substantial evidence
analysis.Again,from settled quality and quantity both side to analyze whether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exist a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 or not.The tllird part
elaborated the reas.on and the result of the liquidity excess.nle four-part cent
cracks commercial bank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Put forward understanding
commercial bank mobility eXCeSS the principle definitely should holding
fLrst.Secondly,respectively from the tiny view level macroscopic level and took
charge of the angle of authorities to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putting
forward bank should change idea first,estimating the oneself liquidity surplus,
making use of the liquidity funds of these surpluses to carry on the profits hi曲
investment thus,until needed them to satisfy the liquidity need of future,should
also pass financial product and serviCes innovation to raise an economic
performanCe.for the government,then should develop with perfect capital markeL
promot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the mte of exchange system reforms,speeding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share system a reformation a step,providing good
macroscopic environment for it,but financial authorities should be appropriate
then to relax to take charge of bank,allow bank execution to mix already a camp,
invest capital market,encourage”walk out”strategy.The textual and creative place
body is following:(1)Choose one novel.The bank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 is one
at present hotter research topic,before beginning a research,topic of related the
research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very and limited,the nature increased the writing
difficulty.Be in the light of to current the Chinese financial problem do some
beneficial quests,author brave try as to it's do a related research,hope to have
already thrown the function that the晡ck leads jade only.(2)Study a method
novel.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is aspect returns a big body to stay arou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urrently Up,but this text try a great deal of stirring data,the
usage calculates the research that the analysis tool carries on a substantial
evidenCe.(3)Carried on comparing to definition for the norm to the liquidity ex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this new concept.Because at present to liquidity exCess
!坠!型!坐竺坚翌!生坐!!!!型!堕!婴!竺!!竺竺!竺型!坐
this concept aloud all regardless in the academic circies and t11e actual situation
field all in order to reach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but proceed from the demand
of research,author puts forward an own standpoint difficultly for it,the liquidity
ex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temporarily decide righteousness is commercial
bank to hold some fimdses to exceed tO maintain necessary liquidity need of funds,
and undertakes higher funds cost for this,appeared a liquidity excess
problem.(4)Saveing difference of the bank at present conduct and actions
measured the standpoint of the bank liquidity excess to CalTy on tO rectify.The
method which passes a substantial evidence proved tO saveing difference is not the
standard which measures the bank liquidity excess.(5)In crack the bank liquidity
excess raise the resolvece,respectively from the tiny view,macroscopic level and
take charge of authorities many angles tO carry on comparing for the system,
analyze completely.Among them,the point put forward keeping on of trdde
surplus with cuⅢTent renminbi rate of exchange mechanism is result in liquidity
excess ofbasic reason,and put forward homologous measure to it.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liquidity surplus;liquidity risk
1.前言
1。1文献综述
1.前言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是自2005年以后才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
虽然有关文献数量不多,但其中也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文献。
这些文献关注的领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2)
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3)流动性过剩的危害分析(4)流动性过剩对策研究。
但总的看来,国际国内关于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究文献由于研究所站的角度
不同,成果相当分散,还没有形成一个能指导实践的完整框架。特别是由于
国内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真正深入研究的成果不多,难以指导实践。国外学
者的研究多以国外的案例为对象进行,由于各国的情况很不相同,更是难以
用来指导国内的实践。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十分重要。
1.2研究方法
针对目前大多数文献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本文独僻溪径,引入大量数
据,尽量让数据说话,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1.3研究角度
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不同的角度和关注重点。一般学者比较注
重站在宏观的层面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表现,危害及对策进行理论分
析,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已比较多。而从银行自身的微观层面出发,如何加强
自身流动性管理,走出流动性过剩困境的研究文献则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个能指导实践的完整框架。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以及监管当局的
角度进行多视角,系统化地分析。在微观层面分析作为银行自身应如何应付
流动性过剩的困境,运用过剩的流动性资金以提高经营效益。在宏观层面分
析了作为政府而言,应提供哪些良好的宏观环境,帮助银行度过流动性过剩
困境;还从金融监管当局角度分析了应适当地放松金融监管,给银行创造较
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指当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
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时,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简言
之,也即是流动性供给超过流动性需求的状态。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风险两
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两者都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
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银行的稳健经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
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风险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的内涵不同,通常谈及
流动性风险,都是指流动性短缺,也就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
增加提供融资的可能性。其次,二者产生的原因及后果也不尽相同。流动性
过剩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银行资产收益率下降,利润滑坡,而流动性风险将
会引起挤兑甚至银行的倒闭,因此,对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将采取一
种全新的视角。
1.4研究意义
1.研究银行流动性过剩能丰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念。流动性风险包含流动性
不足与流动性过剩两方面,而由于流动性不足很可能引发银行因流动性支付
危机导致社会挤兑发生,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持
续发展产生重大冲击而备受各国的重视。而流动性过剩似乎没有太大的危害
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该看到,流动性过剩背后也潜伏着流动性不足的隐
患,同样对银行有着巨大的风险。所以,研究银行流动性过剩能弥补流动性
风险研究的不足。’ ‘
2.研究银行流动性过剩有助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商
业银行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而流动性过剩促使商业银行大量持有
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不仅加大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也使其面
2
1.前言
临着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大打折扣的压力。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将使
货币政策传导更加通畅。
3.研究银行流动性过剩对于有效防范银行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流动
性过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向流动性风险转变,引发银行支付危机,导致社会
挤兑发生,甚至演变为金融危机。而流动性过剩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对防范银行危机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银行流动性过剩对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大
量难以得到有效运用的被动负债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高昂的资金成本;而过多
的流动性资金投向货币市场寻求出路,又推动了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
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产生倒挂的现象,加大了利率风险。其次,商
业银行信贷产品同质化,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同业间对优质客户和项目
贷款的价格竞争日益加剧,直接降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解决流动性过剩问
题,使过剩的流动性资金投向高利润的投资,必将提高其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概念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新名词是伴随近年来过剩经济,存差不断扩大的
背景下提出来的。尽管许多文献都提到“流动性过剩”,但几乎没有一篇为其
定义,或“拿来”就用或将其直接定义为存差的扩大。这样的定义是不准确
的甚至是错误的。(以下章节将会详细论证)。笔者认为,简言之,当商业银
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
时,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即是流动性供给超过了流动性需求。其直
接表现为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为随时应付客户
提取存款或者满足客户贷款需求而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在不损失价
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亦是一种足以应付各种责任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
对大多数银行而言,对可用资金的最迫切的需求来自两方面:(1)客户从其
存款中提取现金;(2)银行想留住的客户的贷款需求,表现为新增贷款需求,
已到期贷款协议的续期或从已有的贷款最高限额中提取资金。流动性需求还
来自其它方面,包括偿还该银行从其它银行或中央银行的借款。同样,定期
支付所得税或向银行股东派发现金股利会导致对立,即可用现金的需求。而
流动性供给最重要的渠道是吸收新的客户的存款,包括从新开立的账户和已
有的账户中新存款中获得。另一重要的银行流动性供给来自客户偿还他们的
贷款,这为银行满足流动性需要提供了新的资金。就和从银行的投资组合中
出售银行资产一样。流动性供给同样来自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和在货币
市场的借款,这些各种各样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结合在一起决定了每家银行
在任何时刻的净流动性头寸,可表示为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新增存款+提供
4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一可接受贷款需求量—银行借款的偿还一其它营业费用
一派发股利当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大于其流动性供给,就处于流动性短缺,
这时管理者应决定何时从何地弄到另外的流动资金;反之,就处于流动性过
剩,管理者就应决定何时何地用这些剩余的流动性资金进行利润高的投资,
直到需要它们来满足将来的流动性需求时。
2.1.2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能力过剩
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概念,实质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流动性资产,通常
是指可使用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即所谓的“立酃可使用资金’'(Immediately
Avail.able Funds;)二是指获得高流动性资产的能力,这种能力可称之为流
动性能力。将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能力区分开来,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谓流动性能力,是指银行可
以在适当的时间内、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这是银行随时满足
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以及满足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必然要求。银
行的流动性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资产方的流动性能力,二
是来自负债方的流动性能力。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在下面的讨论中分别将其
简称为“资产流动性能力”和“负债流动性能力”。
资产流动性能力,是指银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在资产不受损失的情况
下变现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如果客户需要资金,银行就直接运用手中所
持有的现金进行支付,如果手中的现金不够,就将所持有的资产(如有价证
券)在市场上抛售、变现,转换成现金以后,再用于支付。负债流动性能力,
是指银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在不支付太高成本的情况下,以借款方式获得
现金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如果客户需要资金,银行在不动用(或无法动
用)手持现金或可变现资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吸收存款、在公开市场上发
行债券或存单,或者在同业市场上拆借,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满足客户
对现金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既不是资产流
动性能力的过剩,也不是负债流动性能力的过剩,而只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
是截止2005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高达9778亿元的超额准备金的过剩。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2.1.3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流动性过剩并不等同于流动性风险,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1.3.1两者的区别
2.1.3.1.1内涵不同
流动性过剩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了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
并为此承担较高资金成本的状态,也即流动性供给超过了流动性需求。而流
动性风险从广义上讲既包括流动性不足又包括流动性过剩。但从一般意义上
讲,是指流动性不足。根据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
核心原则》,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
可能性,即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
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
2.1.3.1.2产生的原因不同
流动性风险产生于两方面的原因一负债方面的原因和资产方面的原因。每
当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如存款人和保险单持有者,要求立即兑现其金融债权
时,负债方面的原因就出现了。当债权人要求提取现金时,金融机构就需要
借入额外资金或出售资产以满足提现要求。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是现金,金融
机构用此项资产直接支付要提现的债权人。然而,由于现金资产为非生息资
产,因此金融机构趋向于使其现金储备持有量最小化。为了获得利息收入,
大多数金融机构投资于流动性较小和或到期期限较长的资产。尽管多数资产
最终都会转化为现金,但对某些资产来说,当其必须立即变现时,需要付出
很高的成本才能做到。资产持有者立刻出售资产所必须接受的价格可能远远
低于较长期协商而达成的售价。因此,一些资产只能以较低的紧急出售价格
才能变现,从而威胁到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另外,除了变现资产外,金融
机构还可以寻求购买或借入额外资金。
引起流动性风险的第二种原因来自于资产方的贷款承诺。贷款承诺允许借
款人(在承诺期限内)随时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当一项贷款承诺签定后,
金融机构必须立即在资产负债表中为其融资,这就产生了流动性需求。随着
负债减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动用现金资产,出售其它流动资产或借入额外
资金来满足这种流动性需求。而流动性过剩产生于流动性供给超过流动性需
6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求。
2.1.3.1,3后果不同
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
得足够的资金,或许可能因此引发银行因流动性支付危机导致社会挤兑发生,
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持续发展产生冲击。流动性
风险的影响不仅直接危及到银行的生存乃至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破
坏程度远比其它风险要大,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更容易因资金失衡或金融结
构失衡而导致金融波动或动荡出现。而流动性过剩则将可能导致银行之间竞
争加大,以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等手段放大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在客
户竞争上采取不同途径,非法性,地下性不良状况将会有所发生。过多的流
动性投向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导致银
行流动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造成银行经营利润水平下降。
2.1.3.1.4解决方法不同
当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应考虑如何筹集资金以满足流动性需求;而当出现
流动性过剩时,则应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剩余的流动性资金进行利润高的投资,
壹到需要它们来满足将来的流动性需求时。
2.1.3.2两者的联系
流动性短缺与流动性过剩都将给银行经营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广义上
讲,流动性风险包含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
2.2整个金融机构存差资金大量存在并不必然意味着流动性
过剩
自1995年以后,金融机构存贷款关系从原先的贷差转为存差。特别是200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2004
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5万亿元,同比增
长13%,增幅比2004年末低1.5个百分点。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差由2004
年末的6.32万亿元扩大到创记录的9.25万亿元。这一数据的公布,使很多人
轻意地将存差扩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划上了等号。但是,深入的研究会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发现,这些相当流行并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存差的认识是不够准确的,并未了
解存差出现的真正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利用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存
差的研究忘记了资产负债表复式记账的特点,从而导致了错误结论。目前金
融机构存差产生的真实原因包括外汇占款增加,商业银行向财政部和政策性
银行直接购买国债和金融债,中央银行利用外汇注资核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
其中外汇占款和中央银行利用外汇注资核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可以缓解绝大
部分的存差,而这正是政府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实现金融控制的结果,并非商
业银行资金相对过剩的表现。
2.2.1存差扩大的真实原因。
a.不良贷款核销
认为不良贷款核销可以造成存差的理由在于,不良贷款剥离会使商业银行
资产结构调整,贷款数量下降,但并不影响负债方的存款,因此存贷差额会
相应扩大。商业银行用利润冲销不良贷款也会产生同样效果。1997年后,国
家加大了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力度。尤其是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
式集中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贷款。2004年,我国又通过向建设银行,中国
银行和工商银行注入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方式核销了大量不良贷款。这些,
都使人们容易相信不良贷款核销是促使银行存差扩大的重要原因。实际上,
笼统讲不良贷款核销可以扩大存差同样是不够准确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区
别对待。近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核销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资
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收购资金主要有两个渠道:央行再贷款和向
商业银行发债,这两种方式都会创造出新的存款。在购买不良贷款过程中,
对出售银行来说,会出现存款不变情况下贷款总量减少的状况,但对资产管
理公司来讲,则必须动用在其开户银行的存款作为购买资金,这又将减少所
开户银行的存款总量,两者相互抵消,不会对存款产生影响。第二种方式是
银行用资本金和利润核销不良贷款。目前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利润冲销不良贷
款的数量并不大,而主要方式是国有银行将全部资本金用来冲销不良资产,
然后国家利用外汇储备注入补充资本金。无论哪种方式,都会造成存款相对
。李斌,2006..‘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管理世界',第3期
8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贷款增长。因此,目前外汇注资国有银行是造成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年3月末,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数量约为1.6万亿元,金融债约1.3
万亿元,央行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注入600亿美元,同期
存差为7.1万亿元,显然,国债和不良贷款核销仍然只能解释存差中的较小部
分,那么,什么是存差出现的主要原因呢?
b.外汇占款是造成目前我国存差的主要原因
1994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新的结售汇制度,形成两级外汇市场体制,即
银行间外汇市场与银行结售汇市场。结汇过程中,商业银行资产方外汇增加,
负债方人民币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
时,体现为资产方外汇减少,同时准备金增加,只是资产结构的调整,不涉
及负债方的变化。因此,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会由于外汇占款而导致商业银
行存款相对贷款净增加。即使进一步考虑央行对冲外汇占款进行的公开市场
操作,也不会对存款产生影响,公开市场操作也只是涉及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调整。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万亿元,各项贷款
余额为19.5万亿元,存差扩大到9.25万亿元。同期,外汇占款为7.12万亿元,
占存差额77%。很明显,外汇占款是造成存差的主要原因。1994年我国推动
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实行新的结售汇制度,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
持续快速增长,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增长很快。199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12
亿美元,到2000底达到近1656亿美元,2005年末则已高达8189亿美元。根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公布的2000年第4季度—2006年第2季度末外
汇占款和剔除季节因素的金融机构存差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两个时间
序列高度相关,呈现出相当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系数高达O.98。为更严格
说明两者关系,又对剔除趋势后的外汇占款和金融机构存差波动序列进行因
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外汇占款波动与存差波动之间具有
显著的因果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时,几乎100%的把握支持外汇占款波动
的变化会导致存差波动的相应变化,但存差波动并不构成外汇占款波动变化
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外汇占款的变化趋势可以很好地解释和预测存差的
变化情况。外汇占款是导致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得到了
相当强的经验支持。最后,运用协整理论建立两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表
9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达式如下:o
Y=--4095.549+1.199x
其中,Y是存差,x是外汇占款,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了0.97,x的t值高
达16.46。说明无论模型整体还是单个解释因素的解释力都很强。
c.其它原因
对存差有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流通中的现金量,不过其对存差是反向
影响的,当流通中现金增加时,会使存款减少,导致存差缩小。最后一个需
要考虑的因素与我国金融体制特殊性有关。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并不吸纳存款,其发放贷款所派生的存款主要被其它商业以所吸纳,使商业
存款货币银行存贷比下降。当然,如果是从全部金融机构而不是存款货币银
行角度衡量,那么政策性银行的上述行为并不会对存差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造成金融机构存差出现和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外汇
占款,商业银行向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直接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国有银行利
用外汇注资核销不良贷款。其中外汇占款增加是主要原因。同时,流通中现
金增加会相应冲抵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缩小存差规模。以2005年3月末为
例,外汇占款,商业银行向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直接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国
有银行利用外汇注资核销不良贷款的数量分别为5.7万亿元,3万亿元和0.5
万亿元。共约9.2万亿元,流通中现金为2.1万亿元,两者相抵后为7.1万亿
元,而同期金融机构存款也恰为7.1万亿元,两者相等。另外,政策性银行派
生存款流入商业银行会对存款货币银行存差产生影响。
2.2.2存差多并不能反映银行体系的资金偏松
当货币从金属铸币阶段进入信用货币阶段后,货币数量就可以不再受到贵
金属数量的限制,此时货币就完全由银行体系来创造。也就是说,在现代货
币信用体系中,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并不需要靠吸收社会上的贵金属货币来
构成资金来源,在信用货币的银行体系开始运行之后,所有货币都是由中央
银行和商业银行“创造”出来并被企业、个人等社会经济主体所持有。货币
创造机制在商业银行具体行为上的反应,就是贷款会同时创造同样数量的存
”使用的是Evows3.0计量软件
lO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款。当一家商业银行进行一笔贷款业务时,相应的会计分录是这样的:
借: 某类贷款——某客户
贷: 某类存款——某客户
假设客户在A银行存入10000元现金,银行按20%的比例来缴纳存款准
备金,如表1所示的情况。
表1
资产负债
l现金8000元存款10000元
l法定准备金2000元
当A银行向客户发放8000元贷款时,银行资产负债表将变为表2所示的
情况。
表2
资产负债
贷款8000元存款10000+8000=18000
法定准备金3600元元
现金6400元
显然,银行在为客户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等数量的存款,银行
资产方的贷款和负债方的存款将同时增长,从而实现借贷平衡。现代商业银
行具有创造货币的力量,而这一职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供贷款来完成的,
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构成了货币供给的过程。商业银行在放出贷款而相
应增加存款之后,会将新增存款中的一部分向中央银行上缴准备金,在资产
方减少现金或存款数量,相应增加储备资产数量。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利用
新增的存款和准备金进一步发放贷款,并重复上述过程,从而使货币乘数效
应发挥作用,创造出过多的货币供应量。这一货币创造过程,既可以仅在一
家银行内完成,也可以由若干家银行构成的银行体系来实现。可以看到的是,
由于贷款总会在同时创造相等数量的存款,,因此在商业银行其它资产负债项
目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增长不会使存差变小。因此,我们不可能希望通过实
施政策促进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数量的办法来缩小存差。2003年初以来,我们
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信贷增长相当迅猛,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长16.2%,增速比2002年快了2.5个百分点,但这一时期存差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继续扩大,存差净增近l万亿元。
2.2.3存差本质上是政府金融控制的结果①
不断扩大的金融结构存差很大程度上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资产负
债相互交换的结果,而且,这种交换并不是商业银行的自主选择,而是政府
所实施的金融控制政策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中央银行利用外汇储备
核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可以被理解为为经济平衡转轨所支付的改革成本。以
外汇管制和强制结售汇为内容的资本控制也具有深刻的转轨经济学含义。事
实上,不仅在我国,即使从全球视野来看,金融压抑(可以理解为政府对金
融系统的一系列程度较深的干预)和资本控制都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特
点。而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几乎总是伴随着对资本流动的控制。Agenor
和Montiel(1999)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通过资本控制防止投机
性攻击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要防止人们通过选择国外金融中介来回避
政府对国内金融中介的限制。而通过资本流动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人们持
有本国货币,扩大铸币税税基,从而能够增加本国政府的铸币税收入。对绝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铸币税收入仍占政府收入的相当部分。因此,金融
压抑程度和资本控制程度的决定取决于政府财政状况,实际是一个在各种约
束条件下选择不同税收工具的问题,如果政府财政能力不足,铸币税就会成
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收入来源。类似的思想也被Nichols(1974)所指出。Agenor
和Montiel(1999)与Nichols(1974)的上述思想为我们理解经济发展期的金
融控制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框架,使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高层面看到作为一种
表象的存差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原因和金融控制意图,也使我们能够将金融机
构存差、金融控制和铸币税相联系,建立起一条特殊的逻辑链条,形成一个
新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金融机构存差,及
其背后政府金融控制政策所希望达到的意图与付出的成本。
,存差形成的背后隐藏着政府对铸币税的控制和征收,或者说,正是政府为
征收铸币税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才产生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存差。铸币税是
嘧洋,2005:‘铸币税;基于不同视角的理解》。‘经济学季刊》第3期
12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货币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和有趣的概念。J.Handa(2000)将铸币税定义为
货币扩展所带来的收入。萨莫斯和拉雷恩(1997)认为铸币税是政府由印制
货币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入。可以认为,铸币税是一国垄断货币发行权后通
过扩张货币得到的一笔特殊收入。那么,这笔收入只表现为货币扩张引起通
货膨胀使货币贬值从而为政府带来的一种“隐形”收入,还是能够成为政府
一项实实在在可以支配的账面收入?汪洋(2005)对此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从定义分析,铸币税收入可以被分为两类,即通货膨胀税和非通货膨胀收入。
通货膨胀税较易理解,这里我们着重分析非通货膨胀收入。非通货膨胀收入
意味着,即便不考虑货币扩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或在不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政府仍然能够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来获得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非通货膨胀铸
币税收入又可分为中央银行铸币税和政府(财政)铸币税。政府取得铸币税
的主要方式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财政部通过中央银行渠道获得资金来弥
补财政不足。当财政出现支付能力不足时,可以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从中
央银行取得收入弥补财政不足:一是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二是中央银行持
有财政部国债。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与财政部直接向央行透支具有同样效果,
理论上说,财政可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法使所借债务一直持续下去,相
当于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到一笔可以永远不还的债务(汪洋,2005)。同时财
政部向央行支付的国债利息也最终会以央行向财政部上缴利润的方式返还。
目前我国中央央行持有的国债3000亿元左右,占央行总资产的不到4%,数
量并不算很大。三是中央银行替代财政应有职能,直接向有关经济体提供资
金。这一现象在我国比较突出。例如,当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过多、
资本金不足情况时,财政部应当担负核销不良贷款、补充资本金的职责。但
由于财政无法承担这一巨额支出,我国采取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而央行再贷款是购买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
第一次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中,央行再贷款就达到6041亿元,2004
年以来为收购四大国有银行可疑贷款发放的再贷款为6195亿元。另外,央行
还通过外汇注资和发行票据的方法为金融机构核销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
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央行为关闭清理金融机构和国有银行
改革,总共支出超过2万亿元。央行每年还要通过准备金利息支出等方式向
金融机构直接让渡铸币税数百亿元。显然,近年来将绝大部分的铸币税收入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用来支持了国有金融机构及其改革。另外,为维持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央
行不得不为支付央行票据利息损失大量铸币税收入。中央银行在一定程度上
替代了财政职能,并在实质上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能力。在支付我国经济转
轨过程产生的改革成本中,铸币税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被归纳
为“弱财政,强金融”。强大和巧妙的金融控制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得以稳步
推进的重要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上述三方面的资金来源,政府财政出
现赤字时只能通过向公众增加税收的方法来弥补,因此上面三种资金实际起
到了税收功能,被称为“铸币税”也就是合适的。最后,政府可以得到的另
一项铸币税收入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扩张货币得到并向财政上缴的利润,这也
就是中央银行铸币税。
2.3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
2.3.1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的理论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应变能力的高低,但过大的流动性
同时也会带来银行收益的降低,所以银行就需要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保持
平衡。为此,银行首先必须清楚了解自身的流动性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调整
自身的流动性水平,努力做到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使利润最大化。
测量银行的流动性,从理论上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银行“储
存”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能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二是考察银行
“购买“流动性的能力,即在需要时能否以合适的价格从外界获得流动性支
持。前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计算测量,相对较容易,后者涉及的
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声誉,实力和筹资渠道,还同市场信用,金融政策等外
界因素有关,这些因素较难进行数量化的测量。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常用的流动性测量指标包括:(1)流动性缺口,即未
来一定时期内银行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之差。缺口为正,表明银行需及时补
充流动性;缺口为负,表明银行流动性过剩,需考虑用于其它投资。(2)核
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核心存款是银行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应将其
同易变存款区分开来。这一比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能力。(3)
14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总贷款与总资产的比率。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且贷款不能在二级市场转
让的情况下,该比率越高,流动性越差;该比率越低,用来满足贷款需求的
流动性能力越强。(4)证券的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的比率。若该比率小于1,
表明此时出售证券变现会出现损失,如果银行不愿承担这种损失,则银行的
流动性将受到影响。(5)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该比率越小,银行“储
存“的流动性越高。(6)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越高,银行的流
动性越强。(7)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越大,银行面临的流动性
风险也越大。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如风险资产
与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易变负债的比率等。
除此之外,还可运用金融市场规律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做定性分析,可参照
以下市场信号:o
a.公众信心:是否有迹象表明银行正在流失存款,其原因是机构和个人
认为银行运作出现了一些危险,会使其现金枯竭而不能偿付其债务?
b.证券价格状况:是否由于投资者认为银行存在现实的或预期的流动性
危机而使银行的股票价格下跌?
c.负债的风险溢价:是否有迹象表明,相对于其它具有相似规模和相似
所在地的银行,该银行对其吸收的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负债支付过高
的利息率?换句话说,市场公众是否以更高的借入成本实现其风险溢
价,因为他们相信该银行面l临着流动性的危机?
d.出售资产损失:该银行最近是否被迫仓促出售其资产以满足其流动性
需求而产生了可观的损失?这是偶然的事件,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e.满足信用客户的承诺情况:银行是否可以满足来自合格客户的一切合
理的有潜在收益的贷款需求?或者是否因流动性的压力而使管理者拒
绝某些可接受的贷款申请?
£从中央银行的借款:该银行是否被迫大量而频繁地向当地中央银行借
款?中央银行的官员是否开始询问借款原因?
如果以上任何问题的答案为“是”的话,银行的流动性就可能出现了问题。
o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2.3.2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与评价
理论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和评价是复杂和困难的。而且不同
银行情况各异,一些指标更是难以量化,所以目前尚无普遍适用的流动性衡
量标准。尽管如此,我们仍可通过考察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从中得出一些
有益的启示。
1.规定各种存量比率。这类指标在不同国家或简或繁,例如德国规定了长
期流动性比率和短期流动性比率。前者要求银行长期资产总额不得超过长期
资金来源的总额,后者要求短期资产总额不得超过短期资金来源的总额。丹
麦主要用三项基本流动住指标进行监控:一是库存现金,视银行实际情况而
定;二是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的比率不得低于15%;三是流动资产与银行全
部债务和担保的比率不得低于10%。荷兰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按照性质和期
限分类,相同期限的负债与资产相抵消,剩余的净负债和净流动资产按不同
的比率要求相对应。瑞士规定了银行的流动资产、适销资产和短期负债之间
必须保持一定的比率。显然,采用这一做法的银行一般是根据业务类型和期
限长短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具体项目分别考察,得出一系列的流动性比率,再
对照事先确定的“合适”的比率水平进行评价。
2.规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搭配。这是以传统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作为
衡量银行流动性的基础。例如英国用缺口(银行一定时期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来评价银行的流动性,规定8天以内的流动性缺口不得超过10%,1个月内
的流动性缺口不得超过20%。日本规定银行一年期以上的贷款至少45%由定
期存款或其它类似于定期存款的一年以上的债务支持,三年以上的贷款至少
15%以同样期限的存款相匹配。爱尔兰、卢森堡除了运用流动性比率外,也
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对以流动性进行监控。美国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
以监测银行业务由于搭配不当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随着银行再筹资业务
的扩大和市场利率风险影响的加剧,一些银行将利率结构问题纳入考虑,从
而能够更有效地评价银行的流动性水平。·
3.考察银行的潜在流动性。潜在流动住是指银行通过举借新债获取新的资
金来源以弥补流动性不足的能力。一些国家以银行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财务
状况、未来发展前景、市场形势、金融政策等影响银行潜在流动性的因素作
16
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研判
为评价依据。例如美国在评价银行流动性时要考虑银行从外部借入资金的频
率和数量、在遇到流动性问题时的融资能力、对自身资产负债的控制能力等
因素。英国在现金流量分析的基础上,还要求流动性的管理要反映银行的机
构性质,业务类型和总的指导方针。
2.3.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评价指标有:(1)存贷款比例指标,即商业银
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这可以限制银行过度发放贷款。
(2)中长期存贷款比例指标,即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一
年期以上的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这可以限制银行过度利用短期负债支持
中长期贷款。(3)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指标,即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
比例不得低于25%,这可以预防流动性资产数量不足,避免缺口过大。(4)
备付金比率指标,即在央行的备付金存款和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
低于5%一7%,这可以保证银行备付金能够满足日常支付之需。(5)拆借资
金比例指标,即拆入资金余额及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余
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这可以避免银行因过多地拆入或拆出资
金而使存款缺乏流动性来源保障。
2.3.4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考察
鉴于流动性指标过于复杂和某些银行资料不可获得性,现对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指标进行分析。
2.3.4.1从超额准备金的角度分析银行流动性
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率来衡量。但对于
银行中介来讲,超额准备金对分析流动性更有针对意义。因为影响银行流动
性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超额准备金的大小。既可以发放贷款增加资产,又可
以支付存款减少负债,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或其它投资偿还负债等的最高限额
为超额准备金数额,所以超额准备金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中介的流动性,
。孙国峰,2002:‘关于当前银行。存差”问题的思考)。‘财贸经济'第10期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并且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程中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不变,但超额准备
金和法定准备金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并且在不同的银行分布会发生变化。银
行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准备金的。2000年一2004年,金融机
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4
%,2005年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
仍高达11603亿元。
2.3.4.2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2005年3月以来,整个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其中,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
利率从最高位的2·18%下降到最低位的1·II%左右;年末,质押式国债回购7
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仅为l·56%,比年初的1·84%下降了28个基点,受此
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现回落态势。当前银行间市场1年期国债和央行
票据的收益率徘徊在l·32%和1·42%左右。两年期金融债发行利率也跌至
2·O%以下,均低于1年期2·25%的银行存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
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
2.3.4.3从市场信号看
由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国有”属性,国家要么独资要么绝对控股,致
使形成政府事实上以国家信誉为其做担保,财政最终兜底的局面。所以,从
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国有银行是不存在流动性不足风险的,而只可能存在流
动性剩余风险。
3.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3.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3.1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首先,宏观方面所说的流动性过剩,其直接推动因素是持续的外贸顺差和外
贸流入带来的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需要投放基
础货币,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带动了基础货币投放速度加快,从宏观层
面带动了流动性充沛。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中国的贸易顺差数额并不大,
每年大概都在200亿一300亿美元左右,真正贸易顺差的剧增是在2005年
(150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
目前看,外资对华的投资热情旺盛,也直接推动了外汇储备以每年不低于200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其次,从宏观角度对流动性过剩进行分析。l·国家挤压房地产泡沫,住房抵
押贷款萎缩。国家为阻击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26曰正式
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建设部、发改委等7部委在2005
年5月n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主要是从提高贷
款利率以及对炒房者开始征税的角度挤压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开始步入
紧缩阶段,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开始出现萎缩。2·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始于
2002底,各国对石油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了石油价格开始上扬,石油价格的一
路走高,汽车消费成本开始升高,导致我国对于汽车消费呈下降趋势,汽车消费
贷款也开始降低。3·当股市出现走高的趋势时,投资者认为进入股市盈利的可
能性比较大,从而有较多的资金介入股市;相反,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者认
为股价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所以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导致了居
民投资不足,储蓄增加,银行存款数额增加。4·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的转
型时期,没有形成完善的养老保险、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未来收入的不确定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荤4解析及破解
性,使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降低消费。从而出现边际储蓄倾向增高的趋势。
最后,从微观角度对流动性过剩进行分析。1·由于较高的不良贷款率,银行
开始出现惜贷现象。2006年底,外资银行将要进入,国家正在进行国有商业银行
上市改造问题,鉴于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的硬约束,各家
银行纷纷提高了贷款门槛,对各项贷款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紧缩了信贷市场。
2·企业最近的盈利状况开始下降。在2003年的时候,企业利润增长非常快,
与2002年相比增长40%,但是目前银行紧缩信贷,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的
贷款,不能够扩大规模或者对于一些增加盈利性的项目追加资金投入,导致利
润的进一步降低,并且有出现破产的危险。而企业的破产又会增加银行的不良
贷款率,两者互为因果,就会出现恶性循环。而对大企业来讲,国外上市公司比较
多。他们能够从国外进行融资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小。
3·从2005年2月开始我国CPI指数一直走低,到2005年9月CPI指数降到
0·9%,物价指数下降使人民产生了推迟消费的想法。另外从人口结构角度进
行分析,由于我国老年入的比重过大,用现金消费的观念没有改变,他们不能够
合理的利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总体消费倾向过低,
储蓄倾向增高。鉴于上述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原因,银行被动负债越来越多,
主动投资力度不够,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3.2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后果
(1)从全社会角度看,流动性过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的
核心是价格,由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引导资
金流动,从而带动资源的配置,流动性过剩从本质上讲是资金的供大于求,
表现为资金价格的低廉.这必然导致资金的滥用和使用效率低下.近年来我
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单位GDP能耗指标不降反升,除了与官员政
绩考核机制等因素有关外,流动住泛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影响盈利能力’
央行对整体金融系统的调控方向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同时
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多的流动性如果没有较高的投
资收益渠道,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一方面,今年5
3.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月以来大量资金堆积于货币市场,市场利率水平低于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
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倒挂现象,大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债
券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受大客户资金需求减弱和商业银行内部对贷款风险
控制的严格管理,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客户很难通过相应的贷款利率浮
动获得资金来源。商业银行由于无法准确确定贷款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使
得富裕的资金无法通过贷款增长得以有效运用。
(3)阻碍货币政策传导效力
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而信贷投放却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这表明以商
业银行为主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到阻滞。在2003年经济过热情况下,央
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供给,先收紧货币,进而达到收紧信贷的宏观调控收到
较好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央行试图通过放松货币达到放松信贷,可
能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政策传导的效力明显减弱。例如,今年2月以来货
币市场利率开始下降并大幅下降1.5个百分点以上,但商业银行的1年期贷款
加权利率却从去年末的6.75%上升到今年二季度的7.4%,从三季度开始才出
现下降并下降到6.8%左右,下降0.6个百分点,这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
有很大的滞后。此外,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改革进程加快,
银监会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
理办法》加大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外
资金融机构的进入,金融机构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使国内商业银
行的盈利动机和风险意识明显提高,相应地在信贷投放上也更加谨慎,甚至
出现“借贷”行为,即便是央行放松银根,也难以刺激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
放量。
(4)不利于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建设
银行间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主体,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是其他债券品
种定价和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和
微观主体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紧张都不利于货
币市场利率体系的建设。在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的短期基准
利率将逐步向超额准备金利率O.99%靠拢,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作为无风险
的利率底线。但如果金融市场的大部分机构都预期金融市场会保持流动性过
剩的态势,那么资金需求方将减少对中长期资金的有效需求,从而减少对7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天以上融资利率的市场需求;从供给方来看,尽管他们希望尽可能多的融出
长期资金,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足,从而使货币市场利率融资短期化,3个
月以上的融资市场就没有真实可得的成交价格。这样货币市场就很难建立起
一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货币市场利率曲线。如果我国货币市场没有一条基
准的、真实的收益率曲线,那么商业银行就无法进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金
融产品定价,这将直接制约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的提高。
(5)不利于缓解资金的结构性不平衡
从单个银行来看,信贷下降带来的结余资金并没有闲置,主要投放到货币
市场和债券市场,还有一部分用于联行存款和上存央行。但从整个银行体系
来看,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连通渠道,结存在货币市场上的
“过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大量的中
小企业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地下钱庄和民间高利贷成为资金来源的补充
渠道,这说明货币市场上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资本市场
和部分实体部门缺乏资金情况下的一种相对过剩。因此,流动性过剩可能是
金融改革中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合理风险溢价进行补偿的一种体现。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问题表面上看是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但实质上其形成原因是多
方面的,既包括居民收入情况,消费情况,投资情况,也涉及国家宏观调控
等诸多因素。要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既要从银行自身改革入手,又要
从政府政策支持和金融监管当局考虑。可以说,解决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问
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各方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4.1基本原则
4.1.1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市场体系和结构问题。对我国而言,在强烈
计划经济历史以后,开始沉重或严峻的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应该承认其具有
相当的艰难性,其中概念或体制的不适应或难以改变是十分突出的矛盾,原
有体制模式,概念惯性以及产品不足等,都是形成改革约束的桎梏。而商业
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性改革的一部分,并且与整体金融
改革,经济改革,甚至行政,社会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商业银行流动
性过剩不仅仅是银行本身的问题,其中连接了企业改革,社会改革,尤其是
投资理念,品种,手段以及经营方式的改革,我们的基础不足,产品欠缺,
市场脆弱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解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需要有综合的金融改革战略与策略指导,统筹规划,不能以简单短视对策和
方案转变拘谨局面,否则会产生其它层面的不良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4.1.2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也不应忽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作用边界应为不引起银行流动性风险。过于强调流
动性资产的盈利性就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流动性风险。我们应该承认一个
现实,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隐患乃至失衡,但是长
期以来,由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及社会公众对银行及其身后的强
大后盾一国家政府的隐形担保,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直没有对我国商业银行
的经营构成威胁,即使出现流动性困难也往往转嫁给国家。这种状况将随着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大举进入而有所改变。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
银行的成功上市打破了国家独资的局面,引进战略投资者,政府隐形担保作
用将逐渐削弱,社会公众也将更加关注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随着我国加入
WTO后,我国金融业在2006年底将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在具有强大竞争
力的外资银行的挑战下,国内或许出现“存款搬家”的趋势,商业银行资产
或负债流动性不仅面临自身行业,产业调整所需资金的压力,并且面临外部
挑战与竞争的压力,而目前我国存贷之间的扭曲,不仅使资金效率丧失信用
和信心,并且将导致外资“掠夺”我国金融资金的态势,因此可能引发多米
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潜伏的流动性过剩风险进一步表露,甚至有演变为金融
危机的可能。其国内外现实的压力在于,国际大银行规范的管理理念,效益
的经营模式以及实力的产品服务,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他们突
出以利润指标为经营管理核心,为机构本身带来实际效益,赢得市场信用和
产品效率,不仅形成外资与内资银行效率的对比,并且给客户带来有效或高
效的财富空间,无论知识,技术或经验方面,外资的优势或娴熟是我国商业
银行无法相比的。而国际大银行国际市场宽阔的视野和平台,经济全球化的
现实需要更集中了他们全球产品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客户创造有价值,有
利益,有产品,有技术和有知识的财富指导和运用。因此,在解决流动性过
剩问题时还要随时警惕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4.2对策
4.2.1从微观视角分析
4.2.1.1估算银行的流动性资金需求。
要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首先应估算出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即可用于运
作的资金极限。只有在净流动性头寸范围内运用资金,才不会陷入流动性风
险。银行流动性资金需求的估算方法有资金来源与运用法,资金结构法,流
动性指标法。每一种方法都是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对给定时间里流动性资
金需求的大略估计,所以应综合运用。
4.2.1.1.1资金来源和运用方法
资金来源和运用方法首先应阐明两个简单事实:
1.银行流动性随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而增大。
2.银行流动性随存款减少和贷款增加而降低。
当资金来源与运用不相匹配时,银行便存在了流动性缺口,即其流动性资
金来源与运用的差。当流动性资金来源超过了其运用,如增加存款或减少贷
款,银行便有了正缺口,多余的流动性资金必须迅速投资于有收益的资产直
到需要其来满足未来的现金需求。反之,当流动性资金运用超过了其来源,
如增加贷款或减少存款,银行便存在流动性资金赤字,即负缺口。此时,银
行必须向可能的最及时、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筹措流动性资金。
资金来源与运用的中心步骤如下:
1.在一个特定的计划期间内,必须预计贷款额和存款额;
2.必须对同一时期贷款额与存款额的可能变化进行计算;
3.流动性管理者必须对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净额进行估算,根据这一时期贷款
和存款的变化估算出流动性资金盈余或赤字。
银行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加上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得出存款和贷款的预期
数值。例如,银行的经济部或其流动性管理者可能会使用以下预测模式:
对未来一段时间贷款额变化的预期要考虑:
o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1.银行所服务的经济实体的预期发展(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或销售额变
化);
2.预期的企业季度利润;
3.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最新增长率;
4.预期的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减去商业票据利率;
5.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用如下的公式,利用上面的预期数据,管理者可以计算出流动性资金的需
求: .
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资金盈余或赤字=全部存款的预期变化—全部存款
的预期变化
对未来一段时间存款额变化的预期要考虑:
1.银行所服务的经济实体的个人收入状况预期发展;
2.零售额的预期增长;
3.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最新增长率;
4.货币市场存款的预期收益率
一个相对简单的预期未来存贷款的方法是把未来存贷款变化划分为三个主
要因素:
1.趋势性因素:银行用年度,季度或月度的存款和贷款额作为样本点作出一
条趋势线,样本点的数据至少是过去10年的(或其它长度的基期,只要足够
显示长期增长率的趋势变化即可)。
2.季节性因素:根据季节性因素,与近期的年底存贷款水平相比较,估算出
如何给定的星期或月的存贷款情况。
3周期性因素:根据最近一年的经济趋势强弱,显示出相对于预期的存贷总
额(由趋势因素,相关性因素综合得出)正的或负的偏差。
4.2.1.1.2资金机构法

另一种预计银行流动性资金需求的方法是资金机构法。首先,将银行的存
款和其它资金来源依据其预期的提取可能性分成几个种类。我们可以将银行
的存款和非存款负债分为以下三类:

1.游资负债——对于利率非敏感性或在最近期将要提取的存款和其它借入
资金(央行贷款)
26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2.易损资金——在近期内有可能被客户提取的大比例存款(一般占存款总额
的25—30%)
3.稳定资金(通常被称为核心存款或核心负债)——管理者认为域不可能被
提取的那部分资金(除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会被提取外)。
其次,流动性管理者根据确定的操作原则从以上三种资金来源中提取流动
性资金。比如,管理者可能决定为游资负债存款提取95%的流动性准备(扣
除要求银行必须为游资存款提取的准备金)。这个流动性准备金可能包括在相
关银行可随时提取的同业存款,政府债券投资和可及时变现的回购协议的资
金。
为了保护易损金和非存款负债的流动性,一个普遍运用的经验性法则,即
保持其资金总量的固定比例,如30%作为流动性准备金。对于稳定(核心)
资金来说,银行会决定采取一个较小比例,如15%以下的资金总量作为其流
动性准备金。这样,为银行存款和非存款负债而提取的流动性准备金便如下
所示:
负债流动性准备=O.95*(游资存款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o.3·(易损
存款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0.15"(稳定存款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
对于贷款,银行必须随时准备发放优良贷款——即满足符合银行信用评估
要求的客户的合法融资要求。银行必须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准备金,因为一旦
贷款协议签订,借款者几个小时内或几天之内使用这些资金后,这部分贷款
便会流入其他银行。然而,银行不会因此而取消发放任何优良贷款,因为,
贷款者会为该银行带来新的存款,而且他们还是银行利息,手续费收入的重
要来源。
事实上,绝大多数意见认为,一个银行应该发放优良贷款,即使银行资金
流动性短缺,还要依靠其借款能力满足对现金的紧迫需求。这被称之为“客
户关系准则”,管理者应尽力满足银行所有找上门来的优良贷款请求,以期为
今后带来更多的贷款和存款。在今天的银行营销中,一旦向某客户发放了贷
款,银行便可以有步骤地向其提供其它金融服务,建立多方位的关系,从而
为银行带来额外的服务费收入,并增加客户对该银行的依赖性。这一推理便
要求银行管理者必须努力估算出总贷款额的最大可能值,并持有100%的流动
准备金以弥补实际贷款余额与总贷款额最大潜力值之间的差额。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把存贷款的流动性资金需求结合起来,就是该银行的总流动性需求:
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存款和非存款负债的流动性需求+贷款的流动性需求
=O.95*(游资一游资存款法定准备金)+o.3·(易损存款
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金)+o.15'(稳定存款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金)
+1.00'(潜在对外贷款额一实际对外贷款)
必须承认,构成以上等式的存款流动性需求与贷款流动性需求是主观估计
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判断、经验与对风险的态度。
许多银行愿意采用概率分析来确定他们到底需要为其存款和贷款提取多少
的流动性准备。使用资产结构法之后,流动性管理者们将会预测出银行可能
遇到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流动性状况,并算出每种情况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如
下所示:
1.银行最坏的流动性状况。假如存款增长出人意料地大幅度下降,这样,银
行的实际存款总额有时会低于银行历史上的最低点。而且,如果来自资信合
格的客户的贷款需求出入意料大幅度上升,这样,银行的实际贷款总额有时
会超过银行历史最高点。这种情况下,银行便面临着流动性准备金的最大压
力,其原因在于,存款额的增长不会满足所有的贷款资金需求。流动性管理
者必须为一个可观的流动性负缺I:1作准备,作出计划来筹措足够数量的流动
性资金。
2.银行最好的流动性状况。假如银行的存款增长出人意料地显著上升,这样,
它达到了银行存款记录的最高点。并且,假如,贷款需求出人意料地降低。
沿着一条最低贷款曲线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面l临最小的流动性压力,
其原因在于,存款增长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的合理贷款需求。这样,银行很可
能会持有流动性盈余。流动性管理者必须作出计划,用这些盈余资金进行合
理的投资,以增加银行收入。
当然,对于存贷额增长来说,以上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太可能出现,最易出
现的是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很多银行依据其对存贷款变化的不同可能
性的判断来计算他们的流动性准备的预期数值。
4.2.1.13流动性指标法
银行还可根据其经验和行业平均水平估算流动性需求。这些财务比率包括
现金状况指标,流动性证券指标,能力比率,抵押证券比率,游资比率,短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期
期投资一敏感性负债比率,核心存款比率。存款结构比率等。
4.2.1.2树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客户中心主义”的经营模式得到普遍推崇,银行开
始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更加注重提供量身打造的高附加值的
产品和服务。如今,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集中
表现为理财的新需要,表现为综合化,
行应当从风险承担者转为风险代理者,
架也应由按产品设置转向按客户设置,
差异化服务的新要求。因此,商业银
从融资者转变为市场撮合者,组织构
逐步转变为优秀的金融服务提供者。
以客户为中心,要使客户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和依赖而赋予金融需求得到最大
程度的满足。总之,银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
向来确定自己的业务定位,必须摒弃同质化的局面,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赢
得竞争:一是强化整体营销与服务的观念,认清其目标客户所在,明白客户
的真正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与客户双赢;二是作
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努力为客户提供多
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使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三
是积极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
度,体制和机制,推进组织架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组
合,推进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建立强有力的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满足客户
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4.2.1.3主动调整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由规模扩张
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
4.2.1.4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手段。
首先,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创新,解决流动性相对
过剩问题。理财产品的推出既能为居民提供一条低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的投
资渠道,又可以有效地分流居民存款,大大减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对
商业银行而言,理财业务可以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还可通过资产池与产
品本身收益差价获得一块交易收入,能有效缓解银行筹资成本偏高与投资回
报偏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理财业务,是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差经营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模式的挑战和创新,是商业银行改变生存方式的有益尝试与探索,逐步改变
银行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购入投资,交易类资产的单一经营模式。
其次,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疏导流动性。要拓展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空间,
从而提高资产收益率。银行除发放贷款,投资债券以外,还应发放消费信用
卡,加大住房贷款力度,完善品种,比如增加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和可调整的
抵押贷款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还可实行组合性融资。组合性融资是一种
灵活的融资安排,包括多种集资选择,按借款人意愿使用,例如商业票据发
行,银行承兑,短期现金支付承诺贷款等。实际在贷款协议实施过程中,借
款人通常需要包含采取某几种融资方式配合使用。银行通常参与组合性融资
安排,可推动银行信贷市场,其它资产业务的发展。
4.2.1.5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
场,培养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
通过产品创新,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融资等
信贷产品体系,可有效提升信贷业务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应抓住国家实施
一些重大政策和战略措施带来的商机,继续大力拓展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旌行
业市场,积极进军中小企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信贷市场,努力发展住房,交通,信息服务等消费增长点相关信贷服
务,并加强相关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全面金融服务。同时,要把握国
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利商机,努力开拓新的区域信贷市场。在此过程中,
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防止为解决流动性
过剩难题而加大自身信贷和市场风险。
4.乞2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4.2.2.0减低贸易盈余
减低贸易盈余可直接导致通过结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减少。需从三方面做工
作,.第一是打击虚假出口,剔除中国出口增长的高估部分,出口是外贸资金
进入中国的合法规避渠道;第二。在贸易本身做工作,减少出口能力,包括
提升出口成本和提高出口产品的门槛,让中国制造提升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这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第三,增加进口,例如利用当前油价较低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的机会进口石油等战略性资源。
4.2.2.1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已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一种产权明晰基础上的股权结构治理制度安排。股份制银行的股
东取得包括剩余索取权和股份转让权在内的经济所有权,股份制银行则取得
了独立与最终所有者的法人财产权,从而取得了支配,使用,处置其实际财
产和从事交易活动的自主权。由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董事会成了国家和经营者
之间的隔离带,国家作为所有者之一,无法再直接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
事务,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完全遵照“安全性,
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来运用资金,而不被沦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使用。
应当指出的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上市,它应是~个系
统工程,还应包括公司治理,理顺各方关系等方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上市还未完成其任务,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4.2.2.2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完善的资本市场丰富了银行的投资品种又促进了银行资产多元化。资本市
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公司的股票,收益稳定,可使银行提高投资效率又可进一
步促进银企关系的发展。同时,银行还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提
高资产流动性,又获得丰厚的利润。
首先,资本市场能调动储蓄资金并促进其向投资的转化。
资本市场在调动储蓄资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
种类繁多的具有不同流动性、收益率和安全性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
可转换债券等。这些金融工具刺激人们去进行金融投资。资本市场提供的金
融工具通过与利率受控制的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竞争,能推动利率达到更合
理的水平,从而形成一国合理的金融资产价格体系,促进有效投资。许多有
利可图或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需要长期资本的投入,但投资者往往不愿
长期放弃具有安全性,存取自由的银行储蓄。资本市场创设的发行市场和交
易市场机制为实现金融工具的高流动性和投资者的进入退出提供了条件。流
动的产权资本市场不仅能使证券投资者获得一份资产一股本,并在他们一旦
需要增加储蓄或改变其资产组合时,可以立即抛售,降低投资风险。公司则
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永久性的资本来源,从而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其次,一个活跃而健全的资本市场能够为储蓄者和资金使用者在银行体系
之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机会。这既有利于储蓄的增长和“私利”最大化的实
现,又可以解决储蓄过度集中于银行导致金融寡头垄断;既可以减轻商业银
行承担的长期融资责任,摒弃资金需求者对银行体系的刚性依赖,又能加快
商业银行专业化、知识化和创新化的发展。
再次,资本市场有助于弱化利率的行政定价,促进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从而保持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促进金融竞争。资本市场的存在会使中国的投
资媒介参与金融领域,从而既有利于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降低中介成本,又
会使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提高。
再次,中国国有企业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异常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
资本市场的缺乏,不仅有损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银行放款人
的清偿能力。显然,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另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资本市场可以减少银行体系资金供求期限结构及搭配的不
当,使金融体系更加稳定。
最后,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国有银行就可以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贯彻信
贷原则,使信贷投向多元化。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就可
以使国有银行免除对一些困难企业不得不发放的救济性,储蓄性贷款,加快
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深化资本市场,可以改进金融风险结构,进
而降低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风险。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风险是正常的,必然的。一般来说,资本市场的风险
通常表现为一种投资性风险(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即非体系性风险(通常
不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投资性风险在正常情况下是一
种非体制性的、可以被市场逐步化解的风险,因而,不存在风险的累积过程。
发展和深化资本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试图实现风险主体和风险结
构的转移,使体制性累积风险部分地转变成非体制性的市场风险。
4.2.2.3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国有银行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
束的运行机制,实现资金优化配置。自1994年以来,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实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已经逐
步建立起来;但其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真正走向市场,则需要利率市场化的
,2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支持。因为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利率定价权是其基
本的权利,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其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
从而改善资产结构也就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官定利率将始终是国有商业
银行缺乏效率的客观理由。因此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才会
真正走向市场,切实关注资产与负债两方面的利率变动对其盈利性的影响。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应遵循以下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
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
序进行。
1.先外币,后本币
我国境内外币利率属于外生变量,由外币所属国的货币当局决定,我国中
央银行的决定空间有限。从历史上看,我国境内的外币利率一直根据国际金
融市场利率变动而灵活调整,市场化程度比人民币利率高;另一方面,由于
外币业务相对于人民币要小得多,外币利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大,改
革更容易进行。因此,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更快。些。
2.先贷款,后存款
从国外经验看,贷款利率的开放先于存款利率是一种国际惯例,存款利率
的最终全部放开才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信贷市场主要涉
及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经历同业拆借利率和证券发行利率放开以后,这些经
济主体已有了相当的金融意识、利率敏感度和自由市场应有的理性,能够接
受或适应更大范围的利率改革。但存款利率的放开必须在金融机构建立完善
的成本约束机制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存款利率与市场竞争份额直接相关,如
果银行内在约束机制不完善,容易产生恶性竞争,冲击经济金融稳定。发展
中国家对存款利率的放松管理慎之又慎,一般都把它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
最后阶段。
我国在这方面有过经验教训。1981年,我国恢复了浮动利率制度。1982
年,人民银行分别允许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上浮20%(t989
年农村信用社扩大到70%),但1985年和1990年又先后取消,主要原因是金
融机构出现不计成本的存款恶性竞争,导致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混乱。但贷
款浮动利率出现的问题较少,并不断德到完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规定的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幅度内根据借款人的具体条件,实现不同的利率水平,这对金融机构开拓信
贷市场,扶优限劣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实践表明,贷款浮动利率是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它能够
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引导资金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流通,可以
通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的方式,使贷款利率水平逐步实现“基
础利率(即无风险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再加上风险溢价”的定价模
式,逐步接近资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直至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则要谨慎
操作,要随着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完善而逐渐放开。
3.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存款利率市场化要采取先长后短、先大后小的操作方法,这也是国际上的
经验。对于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可先放开,这虽然对小额存款人不公平,但
可以达到缓解风险的目的,最后阶段才是小额活期存款的市场化。
在放开存款利率过程中可以采取允许金融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的
方式。这有利于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动随时调节,使社会资金的供求
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为减少存款利率浮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高
息揽存,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中央银行可控制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根据经
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
4.2.2.4逐步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在我国外汇资金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提出的,而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预计
2006年末将突破l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果
继续实行强制结售汇,那么在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情况下,就
等同于央行将不断买入外汇,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通过
银行等金融体系成倍放大,将直接造成银行过剩资金的大量存在,甚至引发
通货膨胀。当前,应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减轻央行投放货币的
压力。
4.2.2.5央行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是一种货币现象,要消除这一现象离不开货币政策支持。央行
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和灵活性,强化窗口
指导等措施在短期内减轻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影响。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4.2.3适当放松监管
4.2.3.1允许混业经营
从银行的防止看,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受到自身资产结构单一的制
约,另一方面又受证券业的发展而面临着业务萎缩的威胁。我国商业银行70
%以上的资产为贷款,且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当前国有企业效益普
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严重不足。商业银行在努力化
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的同时,为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出现了一定程度上
的“惜贷”现象,造成资金闲置。为解决资金闲置给银行造成的压力,商业
银行急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同时,证
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将许多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吸引到证券市场进行直
接融资,致使银行业务有所萎缩,利润下降。因此,混业经营将有助于提高
银行综合效益,拓展新业务,增加利润源。
根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效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结合我国的金融
监管水平,应分以下“四步走”:
(1)在维持企业经营格局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改革和整顿的步伐
我国实施分业经营的初衷是在金融各业之间建立“防火墙”,目前我国金
融业历史遗留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金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
在,金融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我国率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经营
制度的转变而是建立金融安全体系。一是通过整顿,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化解金融风险,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二是通过改革,理顺金融机构内部经
营机制,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以适应市场经济条
件下激烈竞争的需要: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健全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转变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和建
立混业经营制度。
(2)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鼓励金融创新,为未来混业经营制度的建立创
造条件‘

近期内,在分业经营制度下,在现有的法律许可范围内,放开对银行中间
业务创新的限制,促进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积极开
展个人理财业务,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手续费收入,汇兑收益和其它收入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占比,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们商业银行仍可以拓展大量的混业经营业务。一是在境外发展混业
经营业务。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仅限于商业银行的境内
业务,而对我国银行在境外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向非银行金融
机构和企业投资等非商业银行服务没有加以限制。二是加大在法律允许范围
内非商业银行业务的比重,如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
券,买卖政府债券,代理保险业务等。三是开拓不产生债务或或有债务的中
间业务,如企业并购业务、代客理财业务、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基金资产
的管理业务等。
(3)适当允许金融集体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进行混业经营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混业经营模式:一是德国混业银行模式,即法律允许银
行本身直接兼营证券、保险业务,混业银行就像一家金融百货公司:二是英
国子公司模式,即允许银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成立子公司,或由其控股公
司成立子公司兼营其它金融业务如投资银行业务;三是美国的银行控股模式,
即联邦法律规定银行本身或本身有直接投资关系的子公司不得经营证券业
务,但银行控股公司或另设立的子公司,则可在限定范围内经营证券业务。
比较三种模式,目前我国只可能采用较浅层次的混业经营方式如控股公司
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法规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金融控股
公司下设子公司并内设“防火墙”的形式,使银行与证券在业务上分离而在
机构上统一,使商业银行本源业务的盈利和风险与外源业务的盈利和风险相
分离,既提供金融创新和混业服务的空间,又防止银行风险和证券风险交叉
感染。
(4)加快金融改革和发展,逐步转变金融经营机制,实现混业经营
建立混业经营制度应是我国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金融
业整体素质提高和监管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还是我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国可以考虑在
2005年前后,取消金融混业经营的限制,实现金融经营体制转变。
由于我国已建立起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制。与国
际金融市场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的业务界限最
终会被打破,整个金融机构会重新组合,新的跨行业的股份制金融机构会日
4.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益增加,鉴于我国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将长期存在,中国混业经营的模式将
是超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具有特色的专业化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
4.2.3.2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量过剩的资金集聚在银行体系,既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又可能引发一
系列的金融问题,必须为其找到出路。如果过多地向国内市场释放,可能会
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应鼓励到国外投资。实质上,实施“走出去”战略,
也即是实现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实现银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主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达到:一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将国内金融机构打
入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形成连接海外的国际金融机构网络,大力发展多样化
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并密切同外国金融机构的联系。(1)国有商业银行在发
展国内机构网点的同时,应加速发展国外的机构网点。凡是对外经贸活动延
伸到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我国银行的机构就要延伸到那里,广设网点,消除
空白,形成配套服务。(2)有条件的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在海外设
立分支机构。(3)有步骤地组建一些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如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和各种基金组织,以及外债经营中心,出口信用保险
公司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规模较大,资信较好的各类商业银行机构同
海外金融机构合作,兴办各种中外合资银行。
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应主要选择跨国银行这种模
式。选择跨国银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优点:(1)跨国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形式达到跨国经营的目的。形式多样的金融机构设
置使跨国银行充满活力和生机。(2)跨国银行作为独立的银行法人,可以避
免各种干扰,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充分行使作为银行法人的应有权利。(3)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相同的文字和语言,共同的尊严,都使这些企业对本国
银行产生一种认同可靠的感觉。同时,符合中国企业国情的金融服务,使企
业更愿意与本国跨国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此外,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银企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特别是大
型企业和银行之间会相互参股和控股,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姻,共
同走向国际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拓展对外金融业务,实现服务内容,资金运用多元
化。需充分利用国际金融新工具,努力拓展新的金融业务,如采用转换债券,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浮动利率债券,货币掉期,利率期权及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信用卡等
金融新工具。开展期权交易,金融业务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新业务。必须加
快实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多元化,加快国际结算,结汇,加速收汇,提高
出口单证周转效率,开展远期信用证项下承兑票据贴现业务;开展各项咨询
业务,甚至委托国外信托公司进行实业投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21徐进前,《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
【3】蔡浩仪,《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
141张立洲,《走向混业经营之路》,中国金融出版社。
[51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161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
171宋德缙,<中国资本市场论》,中国物价出版社。
[81郭冬乐,《中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物价出版社。
19]李斌,2006:《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管理世界》,第3期
【101孙国峰,2002:《关于当前银行“存差”问题的思考》,《财贸经济》,
第10期
【1l】汪洋,2005:《铸币税:基于不同视角的理解》,《经济学季刊》第3期
【121武静,2006:《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金融经
济》,第6期.
【13】杨凯生,2006:《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困境”与金融创新》,《银行家》,
第2期
【141连建辉,2006:《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财
经科学》,第4期
【15】何自云,2005:《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农村金融研究》,第2期
【151于建忠,2005:《聚焦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农村金融研究》,第2

【171黄锡欣,2005:《国内商业银行富余资金何处去?》,《南方金融》,第2

【181曹幸仁,2005:《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迹象》,《中国城市金融》,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第10期
【191杜朝运,2004:《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探析》,《国际商务一对外经济大
学学报》,第4期
[201梁红,2006:《巨款存款应如何分流?》,《现代商业银行》,第4期
[21】戴莲,2006:《破解流动性过剩难题》,《现代商业银行》,第4期
[221谭雅玲,2006..《应对流动性相对过剩势在必行》,《现代商业银行》,
第4期
[23】吕莹,2006:《商业银行的新难题流动性过剩》,《现代商业银行》,第4

[241项成,2006..《流动性过剩,不能短视》,《现代商业银行》,第4期
后记
后记
本研究课题是在导师张显明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治
学精神、高尚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也必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攻读硕士学
位的三年期间,我得到了张老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期间,
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提纲的修改,从观点的形成,论据资料的取舍,张老
师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导师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无私奉献使得我在金
融学的学习中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谨向辛勤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崇高的敬意。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和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从理论到实践
各种观点、措施都在不断的涌现,尽管我作了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本文的写作,
但无奈体系庞大,任何单独一部分都完全可以作为一篇独立的硕士论文的选
题,加之本人能力有限,因此本文存在挂一漏万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也是显而
易见的。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说的好:“骂人的文字很难成为历史,
但怕人骂也难能写的出历史。”大凡理论研究都是这样,所以笔者不惴浅见,
写作此文。衷心感谢刘锡良、陈野华教授三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关心
和支持。
同学与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不仅得
到许多朋友言语上的鼓励,而且从论文篇章结构的安排到细琐的资料的收集,
都得到他们的鼎立相助。论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无不都闪耀着真挚友
谊的光芒。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2004研3班的所有金
融学同窗,特别是许德晓同学,永远忘不了与他们一起就论文的某些观点热
烈讨论的情景。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从理论与方法上进行跟踪研究,本文只是一种尝
试,限于时间和能力,文中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但是,文责自负,所有错
误与纰漏应由我本人承担。
何松
2007年4月于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
41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解析及破解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序号题目刊物或出版社排名情备注

(1) 《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商场现代化》
的分析》
(2) 《构建我国房地产市场《甘肃农业》
价格指数的设想》
(3) 《重塑农村金融体制》《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