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6652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防范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防范
姓名:杜越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蔚
2007041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避导师签名: 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必然产物。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增
大。当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往来关系时,就成为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
集团客户与单一客户一样都是商业银行的客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
多的单一客户会发展成为集团客户。集团客户由于在品牌效益、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等方面存在着优势,是各家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伴随着集团资产规模的发展,集
团的贷款规模也都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贷款在企业集团规模扩张过程中起了很
重要的支持作用。大部分新兴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相当部分贷款是
由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由于新兴企业集团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较
深,贷款规模增幅大,绝对量也呈上升趋势.
为了实现财务上或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发展,集团内部企业
之间的产权关系、交易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和微妙:既有紧密型的、严格意义上的母
子公司制集团公司,也有松散型的,不存在产权关系但业务高度关联的上下游企业
集团,还有形式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企业集团。
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产权边界、利益关系、交易方式与
其他单体公司都有很大的不同.集团客户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强,
往往能利用银行交叉开户、多头授信的漏洞“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还会通过拆
分、整合等手段故意在银行间频繁流转资金,制造现金流,形成虚假繁荣,延缓风
险暴露。更有一些集团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
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随着
“蓝田”、“农凯”、“德隆■“华光”等上市公司经济案件的相继爆发,集团客户及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逐渐引起各家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直面集团客户信贷风
险已刻不容缓。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然后介绍了集团客户
的行为特点和信贷风险的特点;进而介绍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
贷风险分析;提出了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对策,主要有:一
是强化贷前信贷风险的预防,规避虚假信息;=是强化贷后贷款的全过程监控:三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不良贷款出现后,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最后援引建设银行某支行的一个真实
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基于信息不对称分析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前因后果,并揭
示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集团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
Abstract
Agglomeration is n sort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form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a certainty offspring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ourse.The quantity and
scale of the agglomeration increase in company with the economical general adoption of
the market principle.Agglomeration turns into bloc client when business transaction
takes place with commercial bank.
Bloc client is client of commercial bank just as singleness client.More and moIe
singleness client developed into bloc client with the extending of market economy.Bloc
clientbecomestobethemarketing subjectofvafiousbanksbecauseofit’spredominance
on brand effectiveness and repelling market risk.The loan scale of bloc exten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bloc assets scale.
Agglomeration is different with Monomer Corporation in property fight boundary,
benefit relation and transaction mode.Bloc client has enormous assets,powerful fund
procurement ability,80 it can postpone the exposure of risk by the bolt·hole of bank
in cross opening account,overbought position credit granting.”unweave east wall,patch
west-facing wall”,some of them exchange fund丘equently by split,conformity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bricate cash flow and borrowed prosperity.Still some bloc client
escaped bank debt made 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in stock light structure when self-interest
encountered with bank benefit by the way of atypical assets reorganization,associate
dealt,and property right changing.With the outbreak of economic aases about”Lantian”,
”Longkai”,“Delong”,”Huaguang",the credit risk of bloc client and affiliated enterprise
aroBse abroad attention of various banks and supcrvisiun and control department.We
should straight with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admit ofno delay.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search present status first,
then analyses systematic hess particularity of credit risk from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of bloc client.Consider that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with moIe uncertainty,more
oocl.1rrence as compared with singleness client.Article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formative of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base on theoW of information dissymmetry;
excavate the reality origin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from threefold of bloc client,bank
society.Consider that at first,the existence of operating risk in bloc client,moral
hazard and system risk present result in credit risk;Second,the drop behind of instrument
in information gathering,narxow information SOUrce,mistaken in recognition of bloc
client result in the ere,dR risk'rose of bloc client.Thirdly,the imperfect society good
faith constitution no mole will result in bloc client credit risk.At last,article put forward
systematical clue of optimizing bloc client precaution mechanism in allusion to the
existent faults in current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That is,
Establish integral information system,carry out credit risk supervisory normalization;
Construct perfec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ircuit;Erect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
Erect bloc client credit risk early Warner system;Optimizing loan structure;Deepen
reformation of personnel system and system of evaluation;Optimizing exotic
environment.strive for copartner ship of vafious square in society and SO fonh.
8
Keywords:Bloc client,Credit operation,Venture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广义上讲,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
确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目标与实际发生偏差,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从
狭义上讲,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借款协议,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
性.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普遍偏高,风险隐患突出,严重削弱了国有商
业银行的竞争力.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不良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为股东赢得
更高的投资回报,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
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必然产物。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增
大.当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往来关系时,就成为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
集团客户与单一客户一样都是商业银行的客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
多的单一客户会发展成为集团客户.集团客户由于在品牌效益、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等方面存在着优势,是各家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伴随着集团资产规模的发展,集
团的贷款规模也都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贷款在企业集团规模扩张过程中起了很
重要的支持作用。大部分新兴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相当部分贷款是
由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由于新兴企业集团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较
深,贷款规模增幅大,绝对量也呈上升趋势.
为了实现财务上或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发展,集团内部企业
之间的产权关系、交易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和微妙:既有紧密型的、严格意义上的母
子公司制集团公司,也有松散型的、不存在产权关系但业务高度关联的上下游企业
集团,还有形式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企业集团。
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产权边界、利益关系、交易方式与
其他单体公司都有很大的不同。集团客户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强,
往往能利用银行交叉开户、多头授信的漏洞“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还会通过拆
分、整合等手段故意在银行间频繁流转资金,制造现金流,形成虚假繁荣,延缓风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暴露。更有一些集团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
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随着
“蓝田”、“农凯”、“德隆”、“华光”等上市公司经济案件的相继爆发,集团客户及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逐渐引起各家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直面集团客户信贷风
险已刻不容缓。
二、论文的基本思路
论文将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和探讨:
1.首先介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历史溯源及相关文献综述,从集团客户
自身行为特点出发,剖析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系统性特质,并认为与单一客户的
信贷风险相比,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更具不确定性、更长的潜伏期、较弱的可控性和
更强的传染性。
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认为其一,集
团客户由于自身的行为特点,表现了更强的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其二,银行
间的同业竞争,加剧了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三,社会诚信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
社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其最终后果即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3.针对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现状,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集团
客户信贷风险防范对策。主要有:一是强化贷前信贷风险的预防,规避虚假信息:
二是强化贷后贷款的全过程监控;三是不良贷款出现后,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4、最后援引建设银行某支行的一个真实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基于信息
不对称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前因后果,并揭示其中的经验教训。
三、论文基本框架
本文第二章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介绍了集团
客户信贷风险的特点;第四章介绍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
分析;第五章介绍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第六章用案例展现集
团客户不良资产形成的前因后果。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然,本项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实证分析而言,本文没有使用数
理方法来进行风险度量,分析框架也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在研究的深度上受
到限制。由于相关案例、统计数据都是各商业银行的内部机密资料,不对外公布,
因此很难获取,数据在翔实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不利于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
信贷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
总之,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付出长
期的努力。本文仅是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始,文章的不足将成为作者今后需要进
一步努力的方向。
1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历史溯源
信贷风险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其产生具有客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
件。从早期资本主义的兴起到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逐步凸现,信贷风险
研究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集团客户信贷风
险防范的实践产生巨大影响。
信贷风险是随着银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19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日趋货币化和信用化,银行功能不断完善,信贷业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对资金需求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特别是19世纪末期,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
一批超大规模的现代商业银行,占据借贷资本的统治地位,垄断了信贷批发业务。
银行信贷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危机相伴相存的特征更加明显。一方面,危机发
生时。企业不能实现正常的资金周转,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造成商业银行信贷
风险骤增,并演化成实际的损失。另一方面,银行出于对经济发展不稳定的谨慎和
担心,不愿增加长期贷款的发放,造成企业生产萎缩,还贷更加困难,由此形成“恶
性循环”,导致普遍信用危机,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由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各国商业银行在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纷纷建立起以
信贷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信贷风险防范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理论
研究,产生了一批在当时盛极一时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防范、分散、化解信
贷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和措施。其中,主张以通过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控制信贷
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真实票据理论在英、美等国受到重视并用于指导信贷风险管理实
践,产生了较大影响。1
进入20世纪,银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金融新业务、
信贷新品种不断被开发。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致使商业银行信贷
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重上升,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和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银行遇
1龙海明、张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历史变迁与发展.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5)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这一时期信贷风险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其中主
要有: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资产总库理论、资金转换理论、风险分散理
论等。在信贷风险管理方式、方法上,先后推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金比例制
度、贷款保险制度、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措施。这一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突出
表现在:一方面,重视信贷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以及这“三性”之间
的协调,防范信贷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信贷资产总
量规模的基础上,强调信贷结构的优化,即通过资产、负债的种类结构、时问结构
的合理搭配,来控制信贷风险。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外部信用评估机构的壮大,
使银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大量实证研究又
表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仅未被削弱,而且进一步得到增强.这说明银行具
有另一种核-b功能,美国经济学家默顿(1989)、阿伦和桑特美罗(1998)等人研
究发现,这种功能就是银行的风险管理功能,银行能够将非标准化的风险进行内部
化处理,并由此创造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国际先进
银行,尤其美国的大银行,普遍将银行定位于“一种风险管理行业”,并将风险管
理能力作为银行核心竞争力来进行构建,美国银行(BAc)就是这些银行中的杰出
代表.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高度发达,通讯与信息业迅猛发展,电脑在银行
领域普遍使用,运筹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也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得到广泛
应用。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管理得到不断深化,在管理技术、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各方面实现了创新,
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为了实现财务上或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发展,集团
内部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交易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和微妙:既有紧密型的、严格意
义上的母子公司制集团公司,也有松散型的、不存在产权关系但业务高度关联的上
下游企业集团,还有形式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企业集
团。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产权边界、利益关系、交易方式与
其他单体公司都有很大的不同,也给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带来了挑战。更有一些集
团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集团客户及关联企业信贷
风险逐渐引起各家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直面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已刻不容
缓。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理论研究与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改革的实践同步
发展。早在商业银行建立初期,大量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论文就开始产生。这
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转轨中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
念(姜作明,1994)、特征(陈昱,1995)、重要性(胡平,1994)(李晓瑞,1994)
(庞云波,1996)、成因(董雅琴、刘丽伟,1995)、对策(常宇、李成刚,1995)、
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黄永祥,1994)(刘建友,1995)、措施的有效性(黄国勇、
黄正红,2003)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普遍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任务更加艰巨,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以企业不良贷款
为主要根源的信贷风险的巨大影响和压力,应及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有关信贷风险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代表性的作
品有:程瑜(2000)1分析了巴赛尔新协议IRB法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叶
耀明、王鹏2(2003)认为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它为商业银行的贷款
风险识别及贷款管理的创新与完善提供了依据;黄伟(1998)3认为五级分类法以企
业的偿还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到影响还款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大小,风险分
类比较客观真实,能有效地改善银行的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审慎高
效的现代银行制度;徐听(1997)、张国敏、解瑶琛(2000)、范旭斌(2001)、冉
赛光、冯晓光(2002)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法律途径;叶春茂(1996)、
侯英(1998)、王淑红、刘秀艳(2001)认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防范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的重点:龙海明(2000)分析了会计控制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中的重要
1程瑜.巴赛尔新协议I刚}法与农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3).41.45
2叶耀明、王鹏.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体系的国际接轨.当代财经.2∞3(12).45.47
3黄伟.从五级分类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农金纵横.1998圆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周春喜1(2001)就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运
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此方法提高银行信贷分析水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
险;朱强标(2003)2分析了统一授信的涵义与实质背景、实施,认为实施统一授信
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徐红、赵优珍3(2003)认为信贷风险防范的总体原则
是动态风险审核,手段为建立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框架、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
可靠的信贷风险信息系统等;张天宝、尤伟华(2005)‘探讨了房地产业波动、房地
产市场结构性失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影响。
也有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讨。莫
万贵(2002)、徐品(2005)5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委托一代理关系理论,分析
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贷激励一约束
机制不对称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信息不
对称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根源,信贷激励一约束机制的完善是当务之急。王春萍‘
(2005)也系统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理论和现实根源,并借鉴国外发达
国家信贷风险防范经验,为建立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提供了借
鉴,认为完善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是必由之路.
还有学者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援引大量统计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分析
案例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如陈建7(2002)在对主要西方国家商
业银行风险控制量化模型如J.P摩根公司的信贷评估模型(Credit Met rics+)、
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模型、美国KtW公司的预期违约概率(EDF)
模型、布莱尔—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model)等进行介绍、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对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行了可
行性分析,为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技术的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唐有瑜(2002)。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定量化预警分析模型的必
‘周春喜.资产评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秘57
‘朱强标.统一授信: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实选择.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u)
。徐红,赵优珍.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原则和手段.新金融.2003(1).26-29 ’张天宝.房地产业波动与银行业信贷风险防范.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飙懒
。徐品.委托.代理关系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二1005(9)
’王春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瑚5旧
。陈建.银行业风硷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证【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唐有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上海金融.∞02(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性,并抽取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认为该模型应用于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现实可行的。在此基础上,他还对商业银行信
贷管理使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朱祖宁、马卫东’首
次提出了在两维变量共同影响下银行如何对授信项目进行事前筛选和事后审查问
题,建立模型并设计合约,深入分析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并说明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
作用;邹新月2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将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与企
业贷款投资项目的收益率结合起来考虑,提出信贷风险度的概念,并从定量方面去
计算企业每一笔贷款的信贷风险;叶臻杰、罗冬云(1998)则运用系统论方法对信
贷风险进行了研究。
另外,还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体的信贷风险
分析。如许楚楚(1995)3分析了交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步骤与措施;叶沁‘
(2002)研究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建设银行应对策略;马尽悦、徐萍、白仲
良(2004)就农业发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评价;尹忠红、郝挣河
(2005)5谈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等等。
国内专门针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研究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主要代表作品
有:刘小明(2005)6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溯源及防范机制优化》,杨金
池、郭佳萍(2005)7的《加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秦辉、彭述平(2005)
8的《加强制度建设,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姜洪波(2005)。的《关联交易对银
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魏国雄(2006)的<风险与效益的博弈一对银
行强化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等等,这些论文针对接连不断的集团客户
事件,从集团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剖析了其信贷风险的系统性特质,并认为与宏观经
‘朱祖宁、马卫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筛选审查与台约设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I).107-U0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数理分析.统计与决策.2002(2)
。许楚楚.交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步骤与措施.新金融.tWS(5).21·23
’叶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建设银行应对策略.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I).31·35
5尹忠红、郝挣河.浅谈农村信用杜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47—49
‘刘小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溯源及防范机制优化.当代经济科学.2005(6).17—21
7杨金池、郭佳萍.加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河北金融.2005(4).26—27
8秦辉、彭述平.加强制度建设,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中国金融半月刊.2005(22).19_2l
9姜洪波.关联交易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理论纵横.2005(6).20-21
”魏国雄.风险与效益的博弈一对银行强化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中国金
融.2006(4).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行业系统性风险相比,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多发性。根据集团
客户信贷风险来源,论文基于信息经济学论证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实质,针对商业
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缺陷,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集团客户防范机
制优化思路。
银行业内关于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研究比较多,散见于各行的内部杂志。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国有银行监管一处课题组还作了一个题为《集团(关联)企业
信贷风险与控制:以上海为例》的课题,从银行角度分析了上海市国有商业银行对
企业集团信贷状况及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中存在的5个问题。认为商业银
行应该支持企业集团发展,但同时也必须改进和加强对集团企业信贷管理。最后,
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出加强对企业集团信贷管理的6条建议。
总之,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研究有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原因。商业
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商业银行需要从体制、制
度、机制与技术发展方面多管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强化集团客
户信贷风险防范.
三、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
要协议的统称.其实质是为了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减
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代价,是国际商业银行联合监管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具有很
强的约束力.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或称“新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
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
管思想也不断深化,其指导思想对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并不是一个超越成员国政府的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也不
具备法律效力,但各国的监管当局都愿意以报告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行.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
(Franklin National Bank)这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的倒闭。监管机构在惊愕之
余开始全面审视对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的监管问题。1974年9月由国际清算银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发起,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
十国集团及中央银行监督官员在巴塞尔开会,讨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督与管理问
题,并签订了第一个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
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要求“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母国和
东道国应共同承担职责”。
1983年5月,成员国又推出了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
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体现在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
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其基本内容由资本的组成、
风险加权制、目标标准比率、过渡期和实施安排四个方面组成,核心内容是资本的
分类。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直接就将‘巴塞尔报告》称为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报告。
《巴塞尔报告》的推出意味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由于其
监管思想的深刻、监管理念的新颖、考虑范围的全面以及制定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合
理,这个报告成了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监管准则。此后围绕银行监管产生的核
心原则或补充规定等,都是在报告总体框架下对报告的补充和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银行业的迅速扩
张,加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世界金融形势
错综复杂;随着衍生金融品种及其交易规模的迅猛增长,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
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
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
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仅靠资本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最典型的案例
是巴林银行。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3年底时远远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
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这家老牌银行便宣告破产。
鉴于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1995年4月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
行了调整,并在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改变了
《巴塞尔报告》中将表外业务比照表内资产确定风险权重并相应计提资本金的简单
做法,提出了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计量法两种新的计量风险的办法。标准计量法
是将市场风险分解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的价格风险,
然后对各类风险分别进行计算并加总;内部模型法也就是基于银行内部VaR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alue-at—Risk)模型的计量方法。这是将借款人分为政府、银行、公司等多个
类型,分别按照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计量模型来计算市场风险,然后根据风险权重
的大小确定资本金的数量要求。内部模型法的推出是一大创新,引起了银行界的广
泛关注。
1997年7月全面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更是引发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的
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人们看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
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
成的。1997年9月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巴塞尔委员会已经确立
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为此后巴塞尔协议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监
管框架。
1999年6月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即新巴
塞尔协议。它提出了以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
主要特点的新资本监管框架草案第一稿,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新巴塞尔协
议内容更广、更复杂,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更加全面,对资本套利、资本适足率与银
行的偿债能力标准等问题提出新的指标和规定,它力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
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三大要素有机结合,力求反映银行风险管理、监管
实践的最新变化,并为尽量为发展水平不同的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体系提供多项选择
办法.将内部评级法用于资本监管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
各国银行业监管和许多银行的经营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修改资本协议建议的最新版。同时巴
塞尔委员会加强了对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规程的制定,并与2003年2月再次更新
了“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有效措施(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0perational Risk)”,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提出具体的计算
办法,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GlO)国家全面实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点
一、集团客户的定义及行为特征
(一)集团客户的定义及分类
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必然产物,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增
大。企业实施集团化经营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顺应经
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当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往来关
系对,就成为商业银行的集团客户。
目前,关于集团客户尚没有法律上的定义,我国仅以条例的形式对集团客户登
记管理做出了规定,并没有从经济主体的角度明确其相应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
因此,集团客户主要是一个管理上的概念。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集团客户有不同
的概念。
1.国家工商局定义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
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
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母公司
(一般称为集团公司)是指依法登记注册,取锝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子公司
应当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控股权的企业法人。其他成员应当是母公司对其
参股或与母公司形成生产经营、协作联系的其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法
人。
2.银监会定义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集团客户是指具有
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
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2)共同为第三方企事业法
人所控制的;(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
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
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上述所称控制主要是指有权决定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从其经营活动中获
得利益。包括:一方直接拥有、间接拥有、或直接和间接拥有另一方超过半数以上
表决权资本。虽然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资本的比例未超过半数,但能通过以下方
式达到控制:(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拥有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
制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C3)有权任免董
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
投票权。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把集团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我
们可以按照集团客户的组织背景,分为产权投资型(母公司通过产权投资形成母子
公司组合体)、实际控制型(实际控制人对多家关联企业具有实际控制能力)和行
政主导型(政府主导的企业兼并而形成的集团客户);按照其组织特征,可以分为
投资型集团客户和控制型集团客户,后者又可以分为多元化经营集团客户和一体化
经营集团客户。
(二)集团客户的行为特征
I.集团客户企业内部关联企业投资关系复杂.企业集团的关联企业主要是通
过投资链条形成的,投资形式主要有三种:全资、控股和参股。投资呈现出多层次
的特征,而且层次之问是不平衡的。存在着非公允交易.非公允交易大量隐匿于关
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及应收应付款项中,造成资本不实、销售收入不实和利润不实,
这种情况在现阶段一些民营企业集团中尤为突出。
2.集团客户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多元化投资,扩大资产规模。调研发展,混
业经营的企业集团的兼并收购活动频繁,它们善于把握市场热点,通过兼并收购方
式,投资的触角伸向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钢铁、化工、市政建设、公路、
房地产、医药、媒体等.在多元化投资时,集团通常的做法是每有一个新项目就设
立一个新公司,这样既能扩大集团规模,又能免受债务牵连.这类企业集团的资产
扩张的速度较单一行业的企业集团为快,例如,某集团的资产规模2002年一年就
从57亿元增长到145亿元,增速达两倍以上。
3.集团客户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集权型为主.多数集团的财务管理都集中于集
团总部,即集团的融资和投资都由集团总部统一调度.这是绝大部分新兴企业集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便于集团的投融资统一管理。
4.集团客户的融资原则是集团融资规模最大,财务成本最低。集团的融资和
投资是一盘棋,哪些企业需要用款,由哪些企业充当融资通道,都由集团资金或财
务部门统一计划和安排,通过统一调度,集团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财务费
用。
5.集团客户的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在国内市场上,企业集团的融资方式为
两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鉴于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某些制度障碍,民营
企业集团融资方式以债务融资为主,且以银行贷款为主。
6.集团客户财务管理的通行做法是以投资扩张带动融资。由于集团控制的企
业数量越多,集团可用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就越多,集团可控制的金融资源也越
多。因此,企业强烈的投资冲动,激发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了满足融资需求,企
业又必须不断扩张,做大。一个企业集团只有旗下拥有的企业越多,可控制的贷款
主体越多,筹款能力才越强,而它控制的贷款资源越多,还款能力就越强,就越发
受到银行的追捧,由此企业的投资冲动就越强,这就形成了一系列正反馈效应。即
集团可控制的企业数量与集团可控制的金融资源成正比。,
7、关注并培养同政府的关系。企业集团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非常注重培养
同政府部门的关系。他们很注意形象塑造,企业经常参与捐助活动、助学活动、大
型演出以提高其知名度。他们还积极参与一些对地方政府意义重大的活动,例如,
世茂集团在上海申博中,在海外做了一些努力,为上海申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此外,企业家们还积极参政,一些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都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
员。
8、集团客户的跨区域经营是集团公司普遍的投资策略。一般而言。集团公司
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资本性投资而形成的投资型母子公司、母公司纵向一体化
的市场经营战略而形成的集团公司、母公司横向一体化的市场经营战略而形成的集
团公司。这些公司在进行组建或兼并、重组、控股某企业时,往往处于被兼并企业
自身情况的需要、或被兼并企业所在地方政府的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或是出于
对银行融资的需要,要进行跨区域的兼并投资,从而出现投资行业多元化、控股子
公司的跨区域化。.
9、集团公司之间或集团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互相担保现象普遍存在。一是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团公司内邦子公司之闻的相互担保、关联企业之间互保,如部分集团客户中母公司
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互相担保,都是关联企业之间互保现象。二是
表现为集团客户二者或多个集团公司之间的联环保等。由于集团客户间自身固定资
产数量的有限及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在面对向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时,作为抵押或
质押的数量有限,只能寻求其他企业的担保,且往往只能寻求同为集团客户问的担
保.
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点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广义上讲,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
确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目标与实际发生偏差,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从
狭义上讲,信贷风险是指企业到期不能履行借款协议,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控性、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等四个方面的
特点。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本身也面临的宏观经济政
策调整以及产业结构变迁、信贷政策调整等不可铡因素上;潜在性是指信贷风险具
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因此只要尽早发现这些风险隐患,趋利避害,避免风险条件的成熟,就能够使信贷
风险得以化解;可控性是指在客观存在的风险面前。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采
取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是指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可以遥过贷款定价策略调整风险与收益的比率,以实现风险最小与收益最
大的经营效果.
集团客户由于自身的行为特征,其信贷风险的特点有别于一般客户。
1、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强:集团客户的如下行为使得其信贷风险
不确定性比一般客户更强。表现为:一是多个集团公司之间或集团公司内部子公司
之间的相互担保,同时由于风险的传染性,使得引发信贷风险的因素明显增多,任
意因素出现,都将造成整个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之间的整体风险。而一般客户通常
1范绍杰、曹阳、蔡仙达、刘承江.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金融纵横.2002t 10)
2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采用抵押或质押方式贷款,因此其导致信贷风险的因素有限。二是集团客户由于规
模巨大,财务报表真实性难以核实。集团公司往往根据融资的需要随意调整合并报
表,使得报表真实性较差,或通过关联交易粉饰借款人财务报表。信贷人员在进行
帐务核对时,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从而使得真实性无法确定,导致交易风险
失控,最终形成信贷风险。而一般客户不具有上述优势,报表真实性容易确认。三
是集团公司在信贷业务中较强的谈判地位,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使得集团公司有意逃
避监管,或有债务无从发现。而一般客户在信贷业务中确实有求于银行,处于弱势
地位。.例如,关联企业连环担保导致担保贷款成为事实的信用贷款。四是集团公
司关联企业往往分散融资,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变相增加融资,而一般客户
的融资能力有限,融资行为单一,容易进行确认。上述情况都增加了集团客户信贷
风险的不确定性,较之一般客户更强。
2、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潜伏期更长:集团客户的如下优势和行为使得集团客
户信贷风险的潜伏期较之一般客户更长。一是由于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度能力相
对较强,往往能利用银行交叉开户、多头授信的漏洞“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还
会通过拆分、整合等手段故意在银行间频繁流转资金,制造现金流,形成虚假繁荣,
延缓风险暴露。二是由于集团客户经营区域广、其关联企业多,许多集团客户在几
家行都有账户,且在各家行都有贷款,个别集团客户还在异地有大额贷款,多头贷
款现象相当明显,然而目前一些银行对于集团客户既没有实行统一授信,也没有设
立授信风险额警线。同时异地授信业务中资信调查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监管信息
共享工作又不定善,金融机构之间又缺乏必要的资信征询和沟通交流,特别对一些
复杂客户贷款的可行性和风险度预测仍有~定难度,容易生产过渡授信而加剧授信
业务的风险,从而导致多头贷款风险加大且具有更长的潜在性。而一般客户由于经
营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单一,财物流转环节清晰,因此其信贷风险的潜伏期有限。
3、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金额巨大,可控性差。在同样的风险环境下,集团企业
的风险会高于一般客户企业,且可控型差。一是集团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担
保、关联企业之间互保,如部分集团客户中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
之间互相担保,都是关联企业之间互保现象,形成了实际上的贷款无担保,即信用
贷款。二是表现为集团客户二者或多个集团公司之间的联环担保等。由于集团客户
间自身固定资产数量的有限及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在面对向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作为抵押或质押的数量有限,只能寻求其他企业的担保,且由于融资金额巨大,
往往只能寻求同等规模的集团客户问的担保。同时伴随着集团资产规模的发展,集
团的贷款规模也都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对银行而言,即是贷款集中度大幅提高。
尤其是部分新兴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贷款在企业集团规模扩张过程
中起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且随着新兴企业集团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较深,贷款
规模增幅大,绝对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一旦出现风险,将会是金额巨大,可控性
难以掌握。
4、集团客户使得银行产生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一般客户经营主体和经营
行为的单一性,使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与收益相对匹配。但集团客户却使银行表现
出信贷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原因如下:一是由于在品牌效益、抗御市场风险能
力等方面存在着优势,是各家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在各银行中贷款份额占比大,
构成了各行的核心资产业务.同时由于定期轮岗造成的银行经营管理行为短期化,
出于对本单位局部利益的考虑,主办行会故意掩盖风险或拖延风险的报露。甚至有
的银行工作人员授意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审批贷款的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有关关
键数据,造成报表真实性较差,或指示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粉饰借款人财务报表,
一旦造成风险,将会形成损失。二是由于银行间、银企问等信息不对称,使得部分
集团客户有意在关联公司间设置债务防火墙,一旦某成员发生债务纠纷,其他关键
成员也不会受牵连。集团公司与银行间的上述行为,都将会造成风险与收益的不对
称。
5、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传染性更明显。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通常是多个集团
公司之间或集团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关联企业之间的互保,这样使得
每单个借款主体任意一个出现经营困难,贷款出现风险,都将造成整个集团公司或
集团公司之间的整体风险,传染性明显增大。而一般客户通常采用抵押或质押方式
贷款,因此其出现经营困难时,由于与其他企业的关联性差,因此传染性较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
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
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从而导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现象。根据信
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两种情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2001年度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怕
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
迈克尔·史宾斯(Michael Spence)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
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20世纪70年代共同提出的。阿克尔
洛夫的“次品理论”认识到:市场结构的理论建立在参与者可以严格地充分利用信
息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对交易和合同具有统治权的机械理论。这种情况会阻止资源
的有效配置,相反信息的流动可以使市场得到发展,改善资源配置。”;斯宾塞的
研究则显示了信息在当代经济社会的绝对重要性,即在~定情况下,消息灵通的商
人比那些缺乏业内信息的人能取得更多的市场收益,比如说,汽车经销商可以通过
提供产品担保书来表明他的车更好,而公司则可以利用红利的额外税收来显示它的
高收益;斯蒂格利茨的理论创新在于他提出了现代经济学最优理论的非均衡量。斯
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标准新古典模
型中有关信息的假设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标准信息假设中,轻微的不均衡变
化将彻底改变。斯蒂格利茨在将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引入后,进而批评了以新
古典模型为基础的兰格一勒纳一泰勒定理在描述市场社会主义特征方面的种种错
误理解和误导。指出其关于竞争市场经济的推论存在两个重要缺陷,即它没有理解
市场经济框架的不充分性并错误地鼓吹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它所提供的仅仅
是一种与潜在效力相距甚远的经济模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三位获奖经济学家的共同核心理论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
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
实际上,当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上便出现了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这个时候的市
场是假冒伪劣盛行,真正好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倒台和垮掉的是好企业。
他们的研究使经济学家对实际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有了根本上的改进,经
济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的调整使得供给等于需
求,这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三位获奖人的研究发现,
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仅仅通过价格的调整有时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会做出各种经济决策的调整,以增进市场效率,从而使
双方受益。然而这些调整是有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市场万
能”的理论,并暗示为了改善市场功能,政府或其他机构有时可能需要出手干预市
场。他们三人的贡献是提出了当买方和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这
一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的金融市场体现的最为明显.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
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作为放
贷者的商业银行,对资金的投向情况及其风险等信息不完全了解,处于信息劣势地
位,给信贷资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当社会上存在高、低两种不同风险类型的
企业时,银行无法从企业的贷款申请材料中准确判断其投资项目的风险类型,这往
往是导致银行信贷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而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比银行更了解
其投资项目的风险类型、收益水平等,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企业为了个体的利益,
往往倾向于向商业银行传递一些有利于借贷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于借贷的信息,以获
取更多的贷款。这种利用虚假的承诺来谋取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银行信贷
风险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企业是否会履行偿债义务还取决于其主观意愿及
还债能力.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是直接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作为银行在信贷业务
中,部分企业为了得到贷款会隐瞒自身的某些信息,使银行难以把握其资信状况.
当银行不拥有确定企业风险类型的足够信息时,信贷合同就会发生逆向选择.一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讲,商风险企业愿意接受比低风险企业更高的贷款利率,因为只有从事高风险行
业,才有可能获取更高的回报,从而才有可能偿还银行的高利息。当银行提高贷款
利率时,那些从事低风险投资、预期收益率低、贷款违约率也低的企业就会由于无
利可图被迫退出信贷市场。此时,在较高的贷款利率下。留在信贷市场上的是那些
从事风险比较大、收益比较高的投资项目的企业。其后果是高风险的企业驱赶低风
险的企业,促使信贷市场风险加大.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的结果反而
会使得其期望收益下降,银行做出了不利于自身的逆向选择。同样作为企业,在银
行贷款发放后,由于银行对企业的有关情况不完全掌握,而且对企业投资情况及运
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都需要成本,因此不可能对企业实施完全监督。作为债务人,
企业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可能从事不利于银行资金安全性的行为,从而引发道德风
险。如企业往往存在隐瞒经营及赢利方面的事实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强烈动机,或者
挪用贷款进行风险投资及通过假破产等方式逃债,甚至企业成功获得收益后不履行
贷款,而用第一笔贷款来“要挟”银行,要求其给予更多的信贷资金,否则拒绝归
还原来投入的部分。其后果是:企业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贷款难以归还,银行单方
面承受损失。
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技术进步导致了行业的结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国际贸易环境的重大变化则影响行业整体的供求关系。其问行业内的每个个体面临
相同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及国家风险(如果有海外投资和贸易)。上述信息,对银
行与企业双方而言,都是对称信息。
但是,在实际的集团客户信贷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且银行多为
弱势一方,导致了集团客户信贷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和银行信贷行为的逆向选择。
(一)集团公司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l、集团客户在经营决簧过程中所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是银行与企业间最大的
不对称信息。集团公司由于资本性投资而形成了母子公司关系,母公司出于投资战
略的考虑,在进行跨行业、跨区域投资,或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时,有些集团客户
核心层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经营背景或管理经验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规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扩张的冲动会使其草率进行新项目投资决策,涉及本身不熟悉的行业,缺乏科学
论证,容易导致投资失误,进而影响子公司或本部的正常市场经营,形成风险。
2、有些集团客户财务混乱、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表现为由于集团客户资产
规模庞大,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集团公司往往能利用银行交叉开户、多头
授信的漏洞“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还会通过拆分、整合等手段故意在银行间频
繁流转资金,制造现金流,形成虚假繁荣,延缓风险暴露;形成财务“泡沫”,易
诱发经营风险,进而产生信贷风险;还有的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真实性问题。他
们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有关关键数据,报表真实性较差,或通过关联交
易粉饰借款人财务报表。信贷人员如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关联交易行为,往往会导致
交易风险失控,最终形成信贷风险。还有的集团公司关联企业往往分散融资,与多
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个别关联企业还有意设置债务防火墙,一旦某成员发生债务
纠纷,其他关键成员也不会受牵连. .
3、母公司账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问的关联交易(即非公允交易).非公允交
易大量隐匿于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及应收应付款项中,造成资本不实、销售收入不
实和利润不实,这种情况在现阶段一些民营企业集团中尤为突出.而对于母公司纵
向一体化的市场经营战略而形成的集团公司来说,集团客户母子公司之间具有产业
链上的上下游关系,关联交易的可能性极大,主要的风险在于一旦产业链上的某个
环节出现风险或资金链断裂,集团内各个公司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形成系统风险。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与衡量体系仍以主观型、经验型和指标型为
主,因此造成了银行与集团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些不对称的信息往往成为不良企
业骗贷的利器,造成信贷风险。
4、集团客户的互相担保风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内部予公司之问
的相互担保、关联企业之间互保,如部分集团客户中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
与子公司之间互相担保,都是关联企业之间互保现象。二是表现为集团客户二者或
多个集团公司之间的联环保等。由于集团客户间自身固定资产数量的有限及产权关
系的不清晰,在面对向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时,作为抵押或质押的数量有限,只能
寻求其他企业的担保,且往往只能寻求同为集团客户间的担保。因此对集团客户内
部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的关联方之间互保或其它关联企业之间互保,必要认真审资
信情况并严格控制,如果一个关联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贷款出现风险,可能会立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波及其它关联企业导致贷款风险的连锁反应。关联企业连环担保导致担保贷款成为
信用贷款。
5、银行难以掌握贷款的实际用途。集团财务管理通常是分头融资,统一调度。
关联企业间资金抽调行为十分普遍,这是由此类企业追求融资规模和资金收益最大
化的本质所决定的。这一情况使得银行难以控制其贷款资金的最终用途,从而难以
控制贷款风险。
(--3地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与银行间信息的不对称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打击逃废债行为,但是出于地方或部门的
利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法人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个别地
方政府对本地企业逃废债行为充当保护伞;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不认真履行职业准则,提供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验结果等;一些评估公司在进行抵
押物评估时,违反职业道德,根据集团公司贷款的需要,随意商估资产,造成了银
行的或有风险。致使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的社会力量薄弱。上述信息的不对称对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构成了制约。
(三)跨区域、跨行业经营导致的银行间信息不对称。
集团客户由于经营的行业跨度大、经营区域广、关联企业多,往往开立的账户
也较多,许多集团客户在几家行都有账户,且在各家行都有贷款,个别集团客户还
在异地有大额贷款,多头贷款现象相当明显。同时由于异地授信业务中资信调查存
在着一定的缺陷,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工作又不完善,金融机构之间又缺
乏必要的资信征询和沟通交流,特别对一些复杂客户贷款的可行性和风险度预测仍
有一定难度,因此导致银行间客户信息的不对称,容易生产过渡授信而加剧授信业
务的风险,从而导致多头贷款风险加大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由于同时存在着集团客户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地方部门与银行问信息不对
称、银行同业间信息不对称,这迸一步加剧了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集团客户的道德风
险,其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产生,使商业银行产生巨
额的不良资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存在,对各家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对
策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从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实践来看,在集团客户的经营管理
中,无论是贷前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贷后对信贷风险的全过程监控,还是风险发生
后的资产保全,都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现提出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
对策。
一、强化贷前信贷风险的预防
(一)构建完整的信息系统,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化
1.建立和完善客户及项目基础数据库
信息失真,缺乏透明度,是影响银行对集团做出正确信贷决策的一大障碍。为
此,加强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必须下大力深度挖掘客户的真实信息。
由于集团客户关联企业较多和关联交易的客观存在,为全面把握集团客户的信贷风
险,在信息搜集上,要从掌握单个贷款企业的信息向掌握集团企业整体信息转变,
建立集团企业信息资料库,尽可能将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关联企业的信息全部纳入其
中.要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所提供的信息,搜集集团客户的真实财务信息。
2.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
主办行、协办行客户部门应于每季前lO日内,收集、整理集团最新信息报管
理行,管理行客户部门将有关信息汇总、分析后,形成动态简报向主办行和协办行
公布.客户经理应及时、准确录入集团客户各项信贷业务数据,确保登入饿s系统
的信息资料与真实情况相符,为掌握集团客户内部关联关系,做好集团客户识别和
业务查询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性信用系统,畅通信息供给渠道
首先,信用评估系统应该建立在工商、税务、金融等多部门提供的有关公司信
用数据基础之上,因此,商业银行要与这些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建立企业基本情况
信息网,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取和掌握相关信息;其次,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商业
银行信贷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开放的资源共享。只有建立统一的银行信贷信息网络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统,使各商业银行能相互进行信贷信息交流,了解和掌握客户及其关联组织的贷
款信息和信用记录,才能全面掌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资信状况,避免重复抵押、
连环担保、多头贷款的发生,并能及时发觉逃债、赖债等信用不良的客户并采取合
理的防范措旌。
4.银行间建立一个针对集团客户的信息交流平台
这个信息交流平台是指在银行监管部门主导下,以某种非正式方式加强监管部
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交流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
对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的信息掌握,更需要通过这种非正式方式交
流。商业银行对于如何满足集团客户的某些特殊贷款需求的政策上的困惑也可以通
过这种非正式的接触与监管部门交流。这种非正式交流方式往往能达到较好的监管
效果,这已被欧洲国家的监管者们长期应用。
5.开发新的风险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
运用科学的技术网络,开发可应用于全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软件,如开发风
险预警系统、风险评级系统、信贷审批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和制度法规系统等一系
列风险管理软件,建立数据监控库;加快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预警体系,提高数据归
集、动态监测水平,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的因素分析,提早发
现和判别风险来源;强化科技保障,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标准化和一体化,
把风险管理建立在较高科技含量和真实数据源的基础上,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
含量。
(--)提高人员素质,改革人事制度,防范信贷风险
1.更新观念,提高信贷人员对集团客户风险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集团客户的经营失误风险、经营周期风险和政策因素风险。一
个行业有经营周期,一个企业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成长、成熟、衰退过程,因此。
对集团客户的介入,同样要坚持信贷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其次,树立
经营风险与法律风险并重的观念,在集团客户开发和信贷调查、审查过程中落实法
律审查制度,将法律风险防范于事前。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内容广
泛,包括作风正派、忠实真诚、敬业爱岗、廉洁奉公等。主要表现为各级信贷人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贷款的经办、审查过程中,工作态度端正、不受客户的影响,充分了解借款企业
的真实情况,并将真实情况完整披露出来。在贷后管理中,严格按照总行有关规定
对借款企业进行贷后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载,对贷后检查中所发现的有危及银行信
贷资产安全的问题,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等;业务技能素质主要是指各级信贷人员
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熟悉国家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
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公司法》、‘票据法》、《会计法》等,懂
企业管理,能够分析行业市场水平,能够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并能
从中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1
要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可以通过内部自身培养的方式形成
不同梯次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行风险管理构筑一个高起点的人才核心
层。如开设金融风险管理赴国外培训班,全面接触国际通用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知
识,掌握最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开设金融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金融机构高级
管理层人员交流风险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操作技术水平;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和
各机构培训设施,采取联合办班的方式,对现有金融机构中级以下专业管理人员开
展大面积的培训工作,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广大金融机构的业
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3.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
通过严格界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完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明确职责是完
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的前提,商业银行应在现有信贷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进一
步细化各岗位职责,实事求是地界定新老贷款的管理责任,客观公正地对待借新还
旧的责任认定,切实落实责任认定工作。一旦因主观不尽职形成不良资产,严肃追
究相关人员责任,杜绝制度高悬、责任虚化、查处不力、屡查屡犯等现象的发生。
那些对内控建设不重视,对内控制度不执行的人员必须真正为之付出沉痛的代价。
一要问执行者之责。强调守规尽职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义务责任,凡是违法违规
操作或因主观不尽职形成不良资产都必须问责;二要闯管理者之责。对内部控制存
在严重问题、发生大案要案、不良资产集中暴露的单位,必须追究上级相关负责人、
领导的责任;三要问前任之责。无论责任人调到何处,都应按追溯程序追究责任:
四要问检查者之责。管理部门检查人员检查不力,不能发现已经存在的重要问题,
1刘伟、肖永江,杨波.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研究.经济师.2003(3).216-217
3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要问责;五要问用人者之责,违反规定用人的必须承担责任。通过问责制度,对
问责对象因过错或不履行及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影响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导致未
达到绩效考核内容确定的目标和标准,甚至发生重大经济损失、造成银行资金重大
风险或严重影响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并追究责任。
(三)加强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集团客户授信是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l、加强单独授信的风险管理。由于受到信息获取等因素的限制,对于部分集
团客户成员企业允许进行单独授信,但是其风险不容忽视:由于缺乏与集团客户母
公司合作或母公司不提供合并报表,单独授信不能充分披露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
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能防范母公司对授信企业信贷资金的挪用,加大了信用
风险。因此,建议严格限制单独授信,尽可能获取更多地信息,提高不完全信息决
策能力,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如果确实无法统一授信,应该严密监控信贷资金流向,
或采取封闭运行方式。
2、合理确定授信范围和操作模式。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集团客户,如果全部
纳入统一授信,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管理成本将会很高,而且贻误营销机会。
建议根据集团业务板块、母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关联交易的规模合理确定授信范
围,或者按照集团组织结构分层次授信,实现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加工能力,强化客户评价真实性。客户经理不仅要
关注财务报表等结构化信息,也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非结构化信息;既要分
析硬信息(历史数据信息),也要预测软信息;既要了解财务信息,也要关注公司
治理结构、经营战略、市场、产品、运营等经营信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渠道,
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客户评价真实性、有效性。
4、审慎对待集团客户母公司统借统还。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母公司谈判能
力较强,统借统还成为部分集团客户的融资方式,但是该种操作模式存在较大的信
贷风险。首先。信用风险计量失真。按照巴塞尔新协议关于内部评级法的要求,预
期损失=风险敞日(队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但是,在统借统还
方式下,预期损失的计量会出现偏差:风险敞口实际上是整个集团的全部风险暴露;
违约概率则是集团母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势必形成信用风险计量的失真。第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操作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借款合同用途不易界定;贷后管理难以实施;部分评
价人员采纳集团合并报表数据进行集团母公司信用评级,并据以确定母公司风险限
额.第三,存在一定政策法律风险。统借统还与《贷款通则》的规定相悖,违背了
借款主体、用款主体、还款主体的一致性原则;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借贷不
符合目前法律框架;母公司统一归集子公司资金缺乏依据,母公司不能以财务集中
为由对抗第三人对子公司的资产请求权,也不能对抗执法机构对子公司资产的强制
措施,最终影响母公司的还款来源;第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统借统还方
式是建立在集团集中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如果母公司统一借款之后集团客户改变财
务管理模式,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债权:或者母公司不再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还
款来源丧失。或者对母公司统借统还的资金按照实际用款人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对
商业银行债务进行重组.无论何种方式,都会影响到统借统还方式的决策基础,并
最终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五,母公司道德风险。如果母公司拒绝履行到期还款
义务,或者通过财务集中方式转移现金流,必将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因此,
建议严格限制母公司统借统还。
5、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担保方式.目前,多家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现象非常
普遍,每家银行都假定其他银行没有投入新增的前提下确定授信额度,必然导致各
家银行对同一集团客户的过度授信,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一家银行的授信控制量都
没有意义.因此,建议根据集团客户经营战略、目标负债结构、目标资本结构确定
集团客户的银行授信总体额度,有效防范过度授信.对于集团客户的担保,成员企
业之间的担保并不能有效降低整个集团的信用风险,因此确定集团整体授信额度应
考虑集团外的担保设计.
6、认真分析集团客户重组改制相关风险.集团客户的重组改制比较频繁,方
式多样,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境外上市。目前一般操作途径是在开
曼、维尔京、百慕大等地区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SPV在香港设立子公司,香
港子公司反向收购境内拟上市企业,实现在香港的上市。虽然拟上市企业仍然为境
内母公司的多级子公司,但是,境外注册的子公司要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适用所在
地区的法律,由于各国公司法、破产法、会计准则和监管体制存在一定差异,母公
司与境外上市子公司的产权和控制、管理关系将不同于境内成员企业关系,基于母
公司统一财务管理下的融资、结算体制将会受到限制,因此,要对境外上市集团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户进行法律和政策风险分析,根据集团对境外子公司控制能力、财务管理方式确定
集团授信的操作范围和方式。二是资产重组。在我国产权制度并非完善的市场环境
下,集团客户资产重组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商业银行要深刻分析重组改制的背景、
目的、合法性,对商业银行债权适时调整,防范集团客户通过资产重组悬空、逃废
银行债务。
(四)优化外部环境,防范地方机构的虚假信息
1.继续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和网络查询系统,对提供虚假审
计报告和信用评级报告的公司、机构严加处理,对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对不讲信
用、赖债不还的客户除加重法律和经济制裁,并将法院审判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利
用舆论工具,使失信者失去市场。对于在长期信贷业务合作中按时按量归还贷款,
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商业银行也应给与优惠的贷款利率和特殊的优厚待,并保持长
期业务关系。二是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与各家银行信贷往
来情况,定期召开金融行业联席会议。对失信“黑名单”企业。停止办理金融业务。
三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建立健全对失信客户的制裁体系。社会信用的
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长抓不懈。
2.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增强政府为银行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少因政府行政干预而带来的信贷风
险。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建设银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建设银行应理顺与地方
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银行资金也是用来支
持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一致的。银行应加强宣传,做好对地方
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改革
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银行负担,
为银行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
二、强化贷后贷款的全过程监控
1、建立定期评价机制
管理行客户部门要定期向同级信贷管理部门抄送贷后管理报告。由其组织主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和协办行,对集团客户本部、核心企业以及用信企业进行定期风险评价,原则上
每年一次,并于每年上半年形成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报告,对客户生产经营
和风险状况进行总体评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明确支持、限制或退出的信贷策略。
2、.建立分层次的贷后管理体系
针对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的特征,建立与信贷经营管理层次相匹配的贷后管
理体系,对跨地区、跨省的集团企业,要建立以一级分行或总行为牵头行、基层行
为经办行的分层次货后管理体系,并明确各层次的贷后管理职责。牵头行要在全面
了解和掌握集团企业的组织架构、成员构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协调,将关联
企业的信贷搜集和贷款企业的贷后管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相关的基层行,做到企
业投资到哪一个行业和地区,信息搜集的触角就及时延伸到哪里。并通过汇集方方
面面的信息,负责对集团客户整体风险和全局风险的分析、预测和风险控制措施的
制订、落实;基层经办行负责对当地贷款企业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并负责搜集辖
内关联企业的情况,常规信息定期上报,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以及早发现
隐患,迅速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旌。贷后管理是银行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早采取有
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贷后管理不到位现象,
为有效监控信贷风险,各级行要在迸一步规范贷后管理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贷
后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以确保贷后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可采用概率法、价值评估法、回归分析法等风险估价方法,确定信贷风险大小.
对有发展潜力、经营稳健、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户通过优质服务来维护;同时,
要建立结构性、市场性、预期性的退出机制,确保整体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
益性.
对出现下列重大事项的,主办行、协办行客户经理应及时向本级行信贷管理部
门和管理行客户部门报告,并将风险处理措施上报管理行备案,对三个月内预警信
号未解除或预计三个月内预警信号不能解除的,由管理行会同主办行、协办行共同
制定风险化解措施,视风险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担保,停止新增信用的发放。
(1)产权变更、财务或经营状况突变、企业大规模、频繁增加投资、并购活动
或发展非主营业务,可能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
(2)发现集团客户挪用或转移信贷资金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不能按时提供企业的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或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现
象,不能按商业银行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4)企业与母公司或关联企业交易超出正常经营范围,资金大量流出,关联交
易应收款大量增加的;
(5)发生重大经营决策失误、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重大人事变动、管理
层出现严重问题,或发生重大经济纠纷、逃废债务、诉讼案件等可能影响银行信贷
资金安全的。
三、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1.要对银行信贷资产实行法律保护
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法行事,聘请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员对贷款过
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保护审查,确保所签合同、内部操作、抵质押手续等合法合
规;
2.要加大依法收贷力度
运用法律手段对还款意愿差、恶意逃废债和已造成不良贷款的客户,加大司法
清收力度,按照《拍卖法》,提出诉讼和执行拍卖,或依靠司法部门强制收贷,对不
良贷款的清收一旦进入司法程序,银行应积极协助法院查找被执行人的钱、财、物,
尽可能减少信贷资产损失。还可以采取“黑名单”形式公示催贷.
3.要实行贷款保险制度或建立风险共同基金以补偿风险损失
实行贷款保险,银行可以在信贷资产发生损失时,合理取得保险公司的一定赔
偿。但是,目前我国存贷款业务的信用保险还未开展,尚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作法,对银行业实行
贷款保险。商业银行可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部分资金,建立贷款风险共同基
金,实现银行业的自保,并与保险公司的他保相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4.要做好资产保全,避免债务悬空
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其他关联企业之间以不合理的价格转
让资产,企图悬空银行债务的,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使撤销权;集团公司对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投资或对子公司注资影响其自身偿债能力的,可以其出资所形成的股权作为质
押,如集团公司长期占用子公司资金,或子公司长期占用集团公司资金,致使承贷
主体丧失偿债能力的,依法行使代位追偿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一个案例:展现集团客户不良资产形成的前因后果
..基于建设银行某支行的一宗集团客户不良贷款的案例
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现举建设银行某支行
的一宗集团客户不良资产的真实案例为例。
一、某集团公司及不良贷款情况介绍
某集团公司是省内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53家企业,主要经营范围
涉及化纤纺织、钢铁、热电、医疗医药、教育、第三产业等行业,是一个以化纤纺
织为主的多行业并举发展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其管理严格,在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
上对下属公司有绝对控制权,主要收入来源于化纤、钢铁行业,医疗医药等。根据
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该单位符合集团客户的定义
特征:“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
法人控制的。”因此,该客户是典型的集团客户。
该集团客户经过近五年迅速扩张,化纤行业、教育行业趋于成熟。同时该集
团公司在全国多处设立机构,组建法人主体,实行多元化投资,进行跨行业经营。
集团规模的快速膨胀发展主要是依赖银行借款、土地投入、追加利润等实现的。截
至2005年底,该集团存在授信关系的金融机构目前共计25家,授信余额总计约为55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4l亿元,外币贷款14亿元。其中,该集团公司在该支行信贷
资产业务于2006年7月全部形成不良资产,金额4.5万元。其他银行贷款也随后进入
不良。
二、某集团公司的行为特征
1、内部投资关系复杂,且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实行了多元化投资。该集团目
前拥有53家企业,内部分公司、控股予公司、参股公司纷繁复杂。主要经营范围
涉及化纤纺织、钢铁、热电、医疗医药、教育等行业,是一个经过多年兼并、重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竺!!!=!!!!!!!!!!!!!竺=!!==!=!!!!!!竺!!=竺!!!!!竺
和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经过近两年迅速扩张,
化纤行业已完成了聚酯、纤维、纺织体系的扩建,教育行业从幼儿到大学的现代化
教育体系的建设,医院在全国多处机构建设。钢铁项目从焦炭开始的生产链已建成。
集团规模的快速膨胀发展主要是依赖银行借款、土地投入、追加利润等巨大投入实
现的,最终实现了多元化投资。该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如图I:
2、财务管理模式以集权型为主,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该集团公司集中公司
财务管理,形成两个财务中心,一个是上市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形成的财务中心,一
个集I羽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形成的财务中心.每天两个中心相关所有银行收入账户资
全部清零分别转入两个总账户,各种支出需申请后从总账户转入各公司支出账户使
用。同时,该集团涉及产业较多,资产规模较大,在十几家金融机构贷款合计达55
亿元,上市直接融资为6亿元。在出现不良贷款以后,2004年省银监局与工、农、
中、建、交等七家金融机构协商,共同组成“某集团公司贷款俱乐部”,签订贷款
协议,要求继续为其新增贷款2亿元。
3、集团公司之间和集团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互相担保现象。截至2005年底,
该集团公司拥有的53家企业中,涉及的贷款企业为36家,存在授信关系的金融机构
目前共计25家,授信余额总计约为5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418090万元,银行承兑
汇票107233.6万元(其中保证金85132万元),信用证30643万元。其中的贷款除了8.9
亿元为抵押外,19.6亿元为集团公司之间进行担保,另26.5亿元贷款为下属企业之
间相互担保,形成了事实上的信用贷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某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图(图1)
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冶实业有限公司一一
样万佳型材有限公司
料万青型材有限公司
}}纤维有限公司
料第五棉纺织厂
料新时代印染有限公司蝌物流中心
抖#化纤材料有限公司一
料料纺织材料有限公司忡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喇_喇4医院——————————1
料###医院I-料#肿瘤研究所
##医教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料抖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料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__4进出口有限公司
料#大酒店有限公司
¨辅料料热电有限公司
料料科虹线缆有限公司
料掌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木奉料晶
全资子
料料万
}#}癫痫病研究所
#}}集团医药开发部
}#料料}企业集团广告装饰公司
#料#扣#通达工业技术研究所
##朝阳学校———————————1
}##料#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料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料朝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银行
控股子公司



参撮公司


团有


任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该集团公司关注并培养同政府的关系。该集团公司无论在成长期、成熟期
或不良出现以后的处理期,都非常注重与政府的关系.2002年末2003年初,该市某
一钢铁公司由于其规模过小,逐步列入国家淘汰类,但由于钢铁行情较好,多家集
团公司均有意收购。但该集团公司凭借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成为兼并某钢铁股份有
限公司的首选,且很快完成了兼并.在2004年出现不良后,该企业利用与政府的关
系,影响省银监局。省银监局与工、农、中、建、交、浦发、某市商行七家融资金
额较大的商业银行联合对该集团进行了调查。并于2005年1月13日,各债权银行达
成一致,共同签署了“该集团公司贷款俱乐部”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各
级银行要维持目前的授信存量,二是各级银行按照债权比例,共同增加2亿元流动
资金贷款。
三、某集团公司信贷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该集团公司与该支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1、该集团客户经营决策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是该支行与企业间最大的不对
称信息.近两年,该集团公司没有充分考虑产业政策的要求,新上了钢铁、医院、
酒店、学校等项目.由于涉及国家宏观重点调控,有些新上项目明显没有取得合法
立项和审批手续.但由于企业决策的自主性,银行信息缺乏,仍然对其投放了不少
贷款,最终形成了不良。
2、该集团客户财务混乱、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2004年初,该公司在在建行
该支行的贷款出现逾期时,仍然通过另外的子公司,在修改报表后,又从另外某市
商业银行融资1.5亿元,致使在贷款投放半年后,就形成不良贷款,教训惨痛.
3、集团客户的互相担保风险巨大。该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关联
企业之间互保共计26.5亿元,形成了事实上的信用贷款.同时该集团与其他集团之
间互相担保共计19.6亿元。在自身出现不良贷款时,也拖累了其他的集团公司,形
成了恶性循环。
(二)贷款银行问的信息不对称
特别典型的是2004年初,该公司在在建行该支行的贷款出现逾期时,仍然通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的予公司。在修改报表后,又从另外某市商业银行融资1.5亿元,致使在贷款
投放半年后,就形成不良贷款。这是典型的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
四、某支行对该集团客户管理现状
l、该支行对该集团客户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在对该集团客户的信贷投放中,
盲目迷信企业集团的抗风险性,对其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能力不
足风险认识不够,自2001年起累计投放了64609万元,尽管自2004年收回了19000
万元,但仍有45609万元,形成了不良贷款。
2、现行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信贷风险控制。由于考核政策的短期行为,
致使该支行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同时该支行自2001年来先后更换了三任行长。因
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行为的短期化,造成了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形成了放贷
的冲动,累计发放了6亿多元,同时并没有关注各类风险预警信号,继续按照已授
信额度的要求授信,由此掩盖了借款人经营窘迫的状况,最终形成信贷风险。
3、银行间激烈竞争,助长了集团客户恶意逃避银行监督。由于该集团客户规模较
大,在该区是最大客户,具有较强的谈判地位,不愿意积极配合银行的贷前调查,
为了营销贷款。各家银行之间存在明显的不规范竞争,竟相投放贷款。经过了3年
多后,各家银行累计投放达到55亿元。其间商业银行争相介入,导致了该集团客
户不接受银行间的监督,客观上为企业集团转移资金用途、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便
利条件.
4、信息搜集的能力和手段落后,信息来源渠道较窄。该集团客户由于经营区
域广、关联企业多大53家。在25家金融机构中共开立了账户33多个账户,且在
各家银行都有贷款,多头贷款现象相当明显。由于在初期的贷款营销中,各商业银
行均出于弱势地位,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手段落后,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且银行间的
信息也未实现共享。因此导致了对集团客户的信息掌握处于较为零散和不对称状
态,制约了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掌控和化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龙海明、张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历史交迁与发展.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1(5)
2、吴腾华、吕福来.现代金融风险[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9)
3、程瑜。巴赛尔新协议IRB法与农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广东金融学院学
报.2005(3).41-45
4、叶耀明、王鹏.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体系的国际接轨.当代财
经.200302).45-47
5、黄伟.从五级分类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农金纵横.1998(5>
6、周春喜.资产评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2).55—57
7、朱强标.统一授信: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实选择.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3(11)
8、徐红、赵优珍.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原则和手段.新金融.2003(1).26-29
9、张天宝.房地产业波动与银行业信贷风险防范.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5(9)
10、徐品.委托—代理关系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
版).2005(9)
1l、王春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6)
12、陈建.银行业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证[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3、唐有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上海金融.2002(2)
14、朱祖宁、马卫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筛选审查与合约设计.上海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7—110
15、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数理分析.统计与决策.2002(2)
16、许楚楚.交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步骤与措施.新金融.1995(5).21-23
17、叶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建设银行应对策略.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2(1).31—3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尹忠红、郝挣河.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白城师范学院学
报.2005(2).47—49
19、刘小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溯源及防范机制优化.当代经济科
学.2005(6).17—21
20、杨金池、郭佳萍.加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河北金融.2005(4).26—27
2l、秦辉、彭述平.加强制度建设,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中国金融半月
刊.2005(22).19—21
22、姜洪波.关联交易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理论纵
横.2005(6).20—21
23、魏国雄.风险与效益的博弈一对银行强化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中国
金融.2006(4).14
2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人民出版社,1996
25、范旭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法律对策.学海.2001(3)
26、郭明奇、吴希风、盖路、毕荣.天津市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增长中防范信贷风险
的建议.华北金融,2005(4)
27、黄国勇、黄正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浙江金
融.2003(3).25.27
28、李海峰、韩晓薇.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探讨.经济与金
融.2003(9).27—29
29、李雄文.构建我国信用文化的几点思考.中国金融.2003(6)
30、李艳锋、戴国杰、苏爱军.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分析与防范.投资研
究.2003(4)
31、彭志坚.重塑信用理念切实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中国金融.2002(7)
32、冉赛光、冯晓光.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控制.法学评论.2002(6)
33、石汉样.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12)
34、束兰根.关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思考.金融
纵横.2003(3)
35、武剑.行业风险评级与信贷管理.金融纵横2003(3)
36、欣霞.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借鉴以及中国的可行模式探讨.上海金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5)
37、杨玉琴.对建立完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金融纵横.2002
38、曾兴跃.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海南金融.2006(1).53-54
39、Caminal Raaon,Matutes Carmen.Market power banking fail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2(20).1341一136l
40、Credit risk Credit Scor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ome Mortgage,Federal
Reserve Bulletin,1996
41、George IL Hempel。John Wiley&Sons.Bank Management,Inc.1999
42、ImLL,MAN T,STIGL ITZ J.Credit and equity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
43、Peter S.Ross著.刘园等译.商业银行管理(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4、Stephen九Ross。Randolph E Wethersfield,Jeffery F.Jaff著,吴世
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文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一个有益的尝
试。由于水平有限,文中肯定存在不少纰漏和不足,承望得到批评、指正。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蔚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开题论证到论文架
构,再到技术细节,甚至标点符号的修改,都凝聚了陈老师的大量心血。陈老师博
学多才,治学严谨,理论素养深厚,求真务实,善于创新,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和深刻的启迪。她为人随和,诲人不倦,对学生严格要求,善于启迪.正是在陈老
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本篇论文的全部工作。我还要感谢胡金焱教授、姜旭朝
教授,他们对我的论文写作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另外,在山东大学脱产学习期间,研究生课程班的樊丽明教授、于良春教授、
胡金焱教授、姜旭朝教授、张东辉教授、范爱军教授等都给了我相关课程较为前沿
的经济学理论指导。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本来甚为薄弱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曰
渐增强。在此,谨向各位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真切地感谢我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我的家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无
私的关怀和莫大的支持,我才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几点思考”, ‘文史哲》2004增刊,第142
页,ISSN 0511-4721,2004年12月24日,独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