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6972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赵建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宝峰
20060601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运用一般风险管理理论,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性的研究。主
要目的在于探讨研究能够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措旋有哪些,以期能够为政府、银行等部门在解决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问题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对助学贷款相关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实践历程进行了分析
说明,并对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及其管理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其次,
着重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运行过程、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成因进行了
分析和查找。第三,对如何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进行事前评估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国
内外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上,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选取了若干与学生未来还款意愿和还
教能力相关的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初步的证实。最后,从完善现行助学贷款模式、调整现行政策、探讨助学贷
款其它形式、分析政府责任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和控制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信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Basing oil development actualitie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in our country,I have used the classic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adopted normative and positive analysis method,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te,and studied the question On nalional student loan risk management
more systemically.The study purpose mostly is in search ofmeasures to control effectively the loan risk,
and to supply some theory refer∞lces to the government and banks deportments眦.
The thesis contists of four main parts.In the first part,I introduced some theories about student loan
and analysed its practice cou脯in our country,and then I summarized the risk and its management
actualities about national student loan more systemically.In the second part,I anal删and researched
廿le loan risk catlse of formation,mainly from the policy design,practice cours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ree espd,-ts.In the廿drd part.I studied how to evaluate the credit risk ofnational student
loan.Consulting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methods home and aboard,considering fully the
academician’s characteristics,I chosed Some factors correlative on their future repaymem inclination
and ability,and constructed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academician credit and built an evaluation
model,and primariely approved its applicability.In the end,I advanced a series of mem'tuers to ke印
away and control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risk,mostly from four aspects,namely,perfecting current
national student loan pattern,adjusting current policy items,studying other loan forms and analysing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National Student Loan,Risk Cause ofFormation.Credit蹦sk Evaluation,Risk Control
lJ
独创性声明
Y 939553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盒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丽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匙是l丸时间: 7.o。6年6月g El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
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焘生迎)乱时间: 200舌年6月8日
导师签名:审^詹
\《小
时间:7-00‘年6月g日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公共财政预算约束的条件下,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从
免费教育向成本补偿制度的过渡,随之出现了一部分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在
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过人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研究,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
发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通知’,并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
沈阳、西安、南京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序幕。国家助
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
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
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
的银行贷款,而且是一项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它的顺利开展,从宏观层面看,是保证教育
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国
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保障了贫困大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缩小社会成
员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一项有效措施。从微观角度看.国
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对银行及其他贷款机构而言,既拓展了业务领域,增加了一个新的利润
增长点,又可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培育潜在的优质客户;对学校,既能保证学费收入,叉能保
证好生源的不流失,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贫困大
学生来讲,在减轻学习期间的顾虑、压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立自强、
诚实守信的意识,有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将来他们还会出于感恩的心态以更大的热情
投身到工作当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实践之路却并不平坦。这项制度从1999年出台、2000年全国全面实行走
判今天,经过了一系列的政策演变过程,体现出放松条件、扩大范围、简化手续的政策意图,贷
款规模尽管在不断扩大,但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反而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贷款
供不应求、发展不平衡等等,其中最尖锐的问题是贷款风险太大。这一点突出表现在2003年9
月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款高峰期时,当时全国借款学生平均违约率超过20%,少数高校违约率甚
至高达50%以上,由于高违约率各地商业银行曾悄然暂停了这项业务,导致贫困大学生的教育费
用面临了一场危机。直到2004年6、7月份教育部和国务院先后又出台一些新举措、新政策,结
果助学贷款工作才又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仅一年的时间里,
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贷款金额达到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
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可以说,贷款
人数和贷款规模基本上翻了一番。
尽管如此.新政策在实施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招标并不顺
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流标现象;实际执行效果离政策设计目标依然相距甚远;还有在2005年8、
l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9月份发生的助学贷款风暴,截至那时为止,全国范围内居然还有l,4的省份没有‘‘动作”等等。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大家认为开展这项工作风险性太大。而且,现行政策在设计
上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素。比如,新机制在加重高校管理责任的同时.并不能有效控制贷款风
险;市场化方式确定承办银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失信惩罚机制难以对违
约学生形成实质性的约束效果等等。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贷敖量不断
扩大,加之往年年度贷款偿还期的临近,国家助学贷款的潜在风险,将可能在未来几年逐步显性
化。当前如果不及时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这一问厝进行深层次研究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
制的话,未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基于对上述现实的考虑,为了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体现教育的公
平性和社会的和谐性,就十分有必要对当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性的研
究。通过查找风险来源,分析风险产生原因,科学评估风险大小.进而提出一套有效、适用的风
险管理措施,以此来进一步的降低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各种显性或隐性风险。另外,从理论角度
来看,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实和丰富已有的研究理论,另一
方面还可以为我国银行等金融部门在经营管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一
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有关概念
由于这部分研究国内外比较零散。因此该部分将集中国内外研究一并进行综述。
I.风险含义
风险是一个人们常用但又十分模糊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风险也还没有~个统一公认的定
义,不同的研究人员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不同的描述。
美国学者威雷特(Allan.H.WUlett)对风险进行系统研究的比较早,他在1901年其博士论文
‘风险及保险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定义为“风险是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
现”,该论文被公认为是研究风险韵经典。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奈特(Knight),
认为风险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美国保险学家欧文·颇费尔(Irving Peffer)在其著作‘保险理论》
当中,指出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不完全相同的,他认为风险是符合一定概率分布的危险状态的集合,
这一风险定义为风险的度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本学者武井勋(1983)认为‘‘熙脸是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
的变化”,并指出了风险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可以被测算的,
风险与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比较经乳的风险定义是美国人韦氏(Webster)给出的,即“风险是
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国内对风险的定义也有很多。比如:台湾学者宋明哲从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角度来定
义风险,认为“风险是在特定客观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结果发生差异的可能程度”。著名
经济学家陈岱孙认为,风险是指由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各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时出现与预期收
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益相差的可能性。这一定义反映了风险的基本含义,为风险的定量化提供了依据。经济学寡马洪
在其主编的‘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中,对风险的定义为:“风险经常是指由于随机原因所引
起的实际价值与估计价值之间的差异。”
除上述定义外,关于风险的定义还有很多,归纳这些定义的实质,不外有以下四种:C 1)风
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蕊点认为,风险既是机会又是威胁,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既有可能获得预
期的利益,也有可能蒙受意料不到的损失或损害:C2)风险是损失或损害(保险界多用此种定义);
(3)风险是预期和后果之间的差异:C4)风险是损失与理想的现实发生差异的可能性,这是目
前使用较多的风险的定义。
2.风险特征
风险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一直希望认识、控
制和避免风险,但直到现在,人们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
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而不可能完全消灭风险。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风险具
有普遍性,从纵向来看,自人类历史的开始,人类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
展,不得不和风险作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某些风险得到了控制和抑制,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风险。
从横向来看,在经济社会中的任何主体,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
如,银行贷款会面临信用风险、利事风险等。政府机关甚至国家面临着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等,
个人则面临疾病、失业、意外事故、投资失误等许多风险。所有的这些风险都具备以下三方面的
特征:
(1)风险具有损失性。风险的发生会给风险主体带来损失,通常是指风险主体所不愿意事
件的发生。如果一种风险不给任何风险主体带来损失,那么这也就不是风险了。
C2)风险具有随机性和预测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具有偶然性,风险事件是否发生,
何时发生,发生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人们事先是不知道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长期的观
察和各种方法技术的使用,对风险进行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
后果的影响。
(3)风险具有可变性。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具有一定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当条件发生变化
时,风险也就发生了变化。风险的可变性主要包括;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后果的变化以及在特
定条件下风险的消失和新风险的出现。而所有这些变化都随条件变化而发生,这为人们在经济活
动中控制风险提供了可能,只要人们努力改变某些条件,则可以趋利避害,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应
该与风险主体的总目标一致,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最大盈利。或说,风险管理
的目标就是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安全的状态。
人们在使用风险管理概念时,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风险管理仅指风险的控制和处理,
而把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统称为风险分析。广义的风险管理概念,既包括风险的分析也包括
风险的控制和处理。在对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时多使用广义的风险管理概念。
一般认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等方面。其
中.风险识别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也
就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敏感性分析
3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_—————●■■—■■——■■———■_III II—●一
法、故障树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筛选——监测——诊断技术等;风险估计就是对风险的大小进
行衡量.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解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大小和可
接受与否进行评判,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风险报酬法等;风险
处理是为减小或消除特定风险损失所采取措施的统称,风险处理的具体措施包括预防、回避、转
移、自留和补偿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些可利用的策略。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过程可能包含
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有些方面的工作是台并起来的。
论文将要研究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利用风险管
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和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问题。
1.2.2关于助学贷款风险的研究
由于各国实施助学贷款的时间不一。具体情况也不同,在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因此下面将对国内外在有关助学贷款风险方面的研究分开进行阐述,然后进行综合评论。
1.国外研究
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系统建立比较早,而在发展中国家,除了哥伦比
亚和印度等少数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助学贷款计划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
项目在80年代后才开始陆续引入。根据所查文献资料,国外学者对助学贷款风险问题相关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助学贷款违约原因研究
Jon Hesseldenz&David Stockham(1982)发现偿还和不偿还凰家直接学生贷款的两类学生净
’ 收入之间没什么差异,学生贷款违约不是由于财政资源的缺乏而是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为动机
的;Flint.Thomas A(1997)研究了经济、杜会和心理因素对教育贷款拖欠的影响;Davies&Lea
(1995)研究了学生对其债务的态度,指出学生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建立助学贷款违约模型,对助学贷款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Wilms,Moore&Bolus(1987)采用分等级分步骤判别式分析方法,对学生贷款违约模型进
行了统计研究。研究首次将借款人特征纳入了模型,接着是学校因素;但研究没有报告单个学校
违约者的分布状况。跟随Wilms等人但利用了更大学生借款人样本之类的研究一般都证实了一个
基本的发现,即借款人比学校机构特征能更好地预测违约值。Knapp&Seaks(1992),运用最大
可能性技术概率模型,发现一些反映借款人特征的因素与较低的违约概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
关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毕业和种族;较为重要的是.作者将虚拟变量引入模型测试了任一
学校特殊的违约风险。这些早期研究存在的不足是,他们所使用的学生样本都是从特定范围内获
取的,这就限制了发现结果的一般性。
随着美国政府1987年发起的国家中学后助学金研究(NPSAS)的公布,对主要建立在学生
贷款借款人基础上的违约进行分析成为可能。Dynatski(1994),Volkwein&Szelest(1995,1998)
等诸多调查人员都公开发表了对从NPSAS中所获取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这些研究总体上都支持
助学贷款违约预测值应该从个体层面去寻找的说法。Kirk Monteverde(2000)对过去建立学生贷
款违约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异议,利用一个含有法律类学校私人贷款接受翥资料的大样本,通过建
立学生贷款违约发展模型,报告了一系列有违约预测力的变量;研究采用生存(Survival)分析
4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和信用评分的统计技术,证实了这种贷款显著的时效性效果,还论证了信用机构对学生借款人评
分的稳定预测力;研究认为,学生贷款违约问题或许不应该只是被当作一个道德和过失的问题来
分析,而应该更具有建设性地视之为一个经济学问题来研究。Kirk Monteverde在对学生助学贷款
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还就如何管理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2)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通过评分方法来估计消费者信用风险的大小是目前消费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这方面的
研究可以分为信用评分、行为评分、利润评分等方面。其中,信用评分的主要目的是区分新申请
客户信用风险的高低。Moore(1996)叙述了信用评分在美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状况。Anninger、
Enache&Borme(1996)开发了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Logestic模型、分类树模型以及神经网
络技术在信用评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LynC.Thomas(2000)详细分析了信用评分和行为
评分的发展历程。Koh et al(2004)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信用评分方法进行了研究。David Durand
提出了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借教人的收入、职业、年龄、住房等因素评分,来
评估其信用风险。
(3)学生债务负担研究
在贷款给学生带来的债务负担方面的研究,各国并没有就学生到底可以承受多重的债务这个
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虽然他们的国情不同、实施学生贷款的时间长短
不一,甚至一个国家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贷款,各自的还款条件也截然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学生
还款负担率都在lO%左右,多数国家低于10%。因此,多数国家将收入的10%用于偿还贷款,以
此作为还款负担率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最近对美国债务水平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
的在校和离校学生都认为现在的债务水平并不是太高;而那些债务最重的学生,如学医学和法律
的,因为毕业后的收入水平很高,因此他们所承受的高债务也可以接受;然而在美国和其他国家,
学生债务水平的增加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除马经的专著‘助学贷款国际
比较与中国实践》之外还不多见,较多的则出现在一些零散的论文当中。从研究内容来看,由于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时间不长,信用、法律环境等方面发展也还不完善,已有研究在围绕理论
基础、制度本身、实施现状、发展策略等基础性方面相对比较多。其中在风险方面的研究主要体
现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等方面。
(1)风险来源分析
该部分研究大多是站在银行角度围绕贷款相关主体(尤其是贷款学生)、贷款政策设计、个
人信用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
在助学贷款现行政策实行之前,相关研究就有很多。比如,连绍辉、郭子润等(2003)分析
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主要有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许世琴、程胜光(2004)则认为助
学贷款风险分为一般信贷风险和助学贷款特有风险两方亟。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
性风险、利率风险、违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等;后者从银行角度讲主耍就是信用风险.具体包
括学校风险、生源地开具<贫困证明》的风险、贷款者自身风险等.并认为前两类是系统性风险。
此外,陈迪秋(2004)从银行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其中,银行风险
包括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学校风险主要是出于对学校声誉和未来生源的影响、对于
5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银校关系”的影响等。
关于风险的产生,胡进(2001)从经济学角度把引致偿还拖欠风险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毕
业后收入状况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个人信用制度供给不足性。周雪莲(2004)用博弈论方
法分析了欠贷率高是由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缺陷诱发了学生
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童大焕(2004)认为导致部分高校还贷违约率高的原因中,个人信
用不是问题的要害,真正原因有三:一是学费太高导致一些人还不起;二是学校和银行在还贷期
限上逼得太紧;三是银行认为这种小额贷款成本太高,不愿做这样的‘‘f氏端客户”业务。
在助学贷款现行政策出台并实施之后的相关研究也很多。比如.张筠(2005)认为助学贷款
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助学贷款
风险进行了分析。陈图治、邹青(2005)分析助学贷款成因及类型主要有:一是政府政策制约欠
完备造成的法律风险,二是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引发的信用风险,三是学生就业不
稳定、收入不确定、还款方式不科学引致的能力风险,四是贷款管理部门职责不明、贷后管理措
施乏力导致的管理风险,五是缺乏完备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而形成的退出风险等。徐俊晖
(2005)着重从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不完备不统一、对申请学生信用评估不严谨、道德失范及相关
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等。
(2)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信用风险评估在助学贷款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国内还不多见。许世琴、程胜光(2004)通过借
鉴西方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对我国助学贷款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其中指标选取没有层次性。而且运用该模型还急需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前提是需要有全国统一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对风险因素分值和权重的确定还有特于进一步检验调整等。此外,为能够
度量和控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罗伟成(2004)建立了一个用于预测国家助学贷款中借教学
生信用评分的模型,模型建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筛选出了对学生信用评分影响显著的一些指标;
二是将Delphi法和AHP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计算出指标权重,并把权重转换成为百分制的
权数和制定了相应的计分标准,得出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表;最后随机选取了四个贷款学生
的信息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3)风险防范研究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国内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风险预警研究方面,史丽莉(2004)认为应加快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会计
核算系统、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学校管理系统的联厨,以便于信贷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掌握
借款人信用变化情况,此外还耍加强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胡进(2001)认为完善的个人信
用制度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建立以帐户资料为中心的个人资信档案、建立以实现个人信用
信息共享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蒋风生等(2004)认为,商业银行
助学贷款信用评级体系应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学业成绩及身体健康状况、担保三个方面;张志俊
(2005)认为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应该由大学生基本信息、社会信用信息、银行信用信息、资产
和稳定性、收入信息五类一级指标和相对应的二级指标组成。刘群(2005)认为有必要建立国家
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贷款学生毕业前和毕业后两套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采用个人信用评分方式进行定量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提供一系列规则去约柬借款人的不诚信行
为。
6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在制度建设方面,康小明(2004)认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两难困境,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政
府或准政府的担保机制;李文利(2004)认为完善学生贷款制度最根本的两条措施是建立政府担
保和完善个人信用,并从建立国家助学基金、丰富贷款种类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钟言(2004)
提出防范助学贷款风险须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并建议建立一种“社区责任制度”,即无论是贫困学
生所在地、所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单位,都有义务对学生偿还债务负有责任。
在贷款方式选择上,李新民、徐书杰(2005)等人认为让政策性银行取代商业银行作为国家
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可以消除助学贷款供给的制度约束。将更符合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机理;
一个国家重点课题课题组(2005)也首次提出应该“逐步实行政府出资本金的国家助学贷款方式”。
另外,有许多学者支持大力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孙勤海等(2004)认为在个人信用体系形
成之前,实施生源地放贷是改变目前贷款现状不佳的一条最佳途径。
此外,还有学者对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分类、分情况研究。比如,王善民(2002)
认为规避风险应分情况区别对待。对无法回避的风险应由银行、学校、社会共厨分担;对可规避
的风险可采取严格信用审核、协同管理、加大惩罚力度等手段。连绍辉、郭子润等(2003)分别
从建立贷款风险基金、助学贷款证券化、完善配套措施方面提出了分散违约风险、利率风险、道
德风险的构想,其中认为化解利率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证券化。蔡江海(2003)从信用违
约期权的角度对国家助学贷敦中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性研究。贺晓波、王春明(2004)分
别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提出了防范助学贷款风险可采取的措施。张筠(2005)则从助学贷款各参
与主体的角度进行寻找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措旖等。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助学贷款保险机制、助
学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但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果。
3.国内外研究小结
综上所述,目外在助学贷款风险研究方面,有不少学者通过采用经济计量技术、建立助学贷
款违约模型的方法对助学贷款违约原因进行了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大都支持从个体层面即借教人
一方对助学贷款违约进行预测:对包括助学贷款在内的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评估主要是采用了信
用评分的方法,井对一些评估模型在信用评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
David Durand提出的消费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学生债务负担问题进行
了研究。整体来说,由于国外(主要指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贷款学生的资料
相对容易收集一些。因此在研究时采用定量化方法进行的比较多,研究也比较深入。胃内学者在
助学贷款风险研究方面,对助学贷款风险分析和防范方面研究相对较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相对
较少,而且对风险来源研究不够全面,对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不够系统;在研究方法上,大多
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判断基础之上的,真正对新政策在实际中的运行状况和微观主体对其认知及评
价进行研究的则不多见,而且采用经济计量技术等定量化方法研究的也很少。
总而言之,国家助学贷款不是一项单纯的金融业务,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在
我国其开展仍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立足于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助学贷款风险成因、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和政策设计、实际运作
及外部环境等多角度,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性的研究,这在一定
程度上将可以弥补我国现有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的不足。
7
中国农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_II I■■—■■■—_
1.3研究方案
1.3.1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基于我国当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及其管理现状,通过查找风险来源,寻
求能够有效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为政府、银行等相关部门有效控制助学贷款风
险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的具体目标是:
(1)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成因;
(2)构建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3)探讨研究有效控制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
1.3.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1.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现状研究。对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风险类型进行
描述总结,并对其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系统性的概述。
2.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分析。尝试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运行过程、外部环境三个方
面分析查找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形成原因。
3.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借鉴国内外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
构建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4.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研究。包括:研究在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方式下,如何从贷
款运行过程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完善,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
对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现行政策进行研究:重点对生源地助学贷教和担保助学贷款两种形式进
行分析研究;对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展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分析总结等四方面。
1.3.3研究方法
论文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贷款政策调整等部分研究时,将采用
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中实证分析主要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研究时,将采用这种方法进行。
首先定性选取一些和大学生信用相关的指标,并依据各指标内容进行一定的信用评分,然后通过
专家打分确定风险权重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最终根据信用总分值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
1.3.4技术路线图
本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图I-1研究技术路线围
9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个人融资的一种手段已被广
泛推行。为了给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本章将首先对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类型、
特征等相关理论进行说明,然后对我匿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历程进行回顾分析,最后对目前国家
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2.1助学贷款理论认识
2.1.1助学贷款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如何进行体制改革,以使高等教
育的发展拥有可靠而稳定的经济保障,是当时教育财政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984年秋,时任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校长的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 Johnstone)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
的"2000年议程’’一次会议上第~次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
由分享了高等教育收益的多方来共同分担。包括政府或纳税人、学生、家长、个人和机构捐赠者
等。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很快就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高等教育收取学费补偿部分成本和实行
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从政治学角度看,对政府而言.实施成本负担和助学贷款方案,既是一项
教育政策的公共选择,也是一种公共预算压力下的政治自利倾向(马经,2003)。因为它具有减
轻公兆预算压力、保障教育机会平等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公平等功效。
另外,助学贷款也可以从信用消费的角度来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一种赍源,而
且是在~定条件下可以带来资金的稀缺资源。学生的信用资源就犹如埋在地下的宝藏。尽管它是
预期和潜在的,但却是现实存在的。从本质上看,助学贷款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也是学生的一种
个人信用消费行为。与普通消费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校学生缺乏即期的财产、财务和信用记录,
但是。他们在毕业后往往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现金流。虽然存在时空差异,但预期
的收入现金流同样是一种有市场价值的信用资源。只要预期中的较好工作和收入总能成为现实,
即只要学生的信用是建立在他们获得未来收入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信用可靠性来取
得贷款,使远期收入用予即期消费,解决其未来收入和教育消费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因
此可以说,助学贷款是学生在缺乏现时的收入和财产暂时不能满足高等教育需求的情况下,利用
自身潜在的信用资源获取贷款进而达到满足消费需求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
2.1.2助学贷款的类型
助学贷款是有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学生支付高等教育学费或生活费等个人
费用,以学生的未来收入为第一还款源的金融产品(马经,2003)。不管何种类型的助学贷款在
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方面都存在一个麸同之处,就是这些贷款并非无偿免费的。综观各国助学贷款
项目,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10
中国农业大学碰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1.常规贷款
或称“抵押型,'助学贷款,是指按照一般商业贷款设计、审贷和操作的贷款方式,有固定利率、
还贷期限以及还贷条件。在这种形式的贷款中,偿还期限和贷款利率相对固定,要求落实抵押担
保或其他安排以产生第二还款源,足够用来偿付贷款本息。
2.收入比例贷款
收入比例贷款意味着合同规定未来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用来偿还贷款,直到贷款已经按合同利
率被还清。与传统贷款不同,这种贷款合同中规定的是年度偿还压力,或者必须用来还款的收入
百分比,该百分比可能占收入的固定比例、也可能随收入提高而递进;偿还期限可以随收入和工
资变化而变化。此外,在这种贷款方式还有一些可以豁免的可能。比如借款人还款金额达到了贷
款金粳的上限(对高收入者有利)、或者还款时间达到了期限的上限(对低收入者有利)等。
3.毕业税
毕业税是收入比例贷款的一个变种。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学生为了回报社会和政府以低学费
或免学费形式资助高等教育,通常从其毕业到退休的工作期问义务承担收入附加税。毕业税的目
标同助学贷款一样,都是为了把部分高等教育的费用从政府和纳税人转移给学生。但是毕业税有
一个主要缺陷,即被认为是税而不是贷款,这就削弱了未来附加税的当前市场价值,使它不能开
发私人资本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迫使政府不得不单独承担高额的高等教育费用。因此,许多国家
能够颅利推行收入比例贷款,但严格说至今还没有真正的毕业税计划的成功记录。
具体到我国来讲,根据来源不同,助学贷款可分为学校助学贷款和银行助学贷款两类,银行
助学贷款叉可分为一般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
其中,学校助学贷款是一种由学校对无力解决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在校
学生发放的无息贷款,且由学生家长提供信用担保,始于1987年,现在还继续存在(嵇绍岭,
2005);这类贷款缺点在于额度小、受益面窄,难以解决资助广大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一般助
学贷款又叫商业性助学贷款,是金融机构对高校学生、学生家长发放的贷款,始于1997年。这
类助学贷款因为要求有抵押和担保,因此回收比较有保证.银行开此项业务风险较低。但对于我
国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贫困生家庭来说,由于缺乏可担保和抵押的财产,实际上很
难获得这种贷款,现有的也是星星点点,没有形成市场。1999年,我国启动了政策性国家助学贷
款制度,这种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
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信用贷款,始于1997年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及高等教育规模迅
速扩犬的背景下。
上述三种贷款当中,学校助学贷款规模不大,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与其他商业性贷款在性质、
操作程序上差别也都不是很大.所以这两种贷款将不作重点讨论。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受国家大
力扶持以及最受学校和学生们关注的一种,因此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2.1.3助学贷款的基本特征
从产品属性来看,助学贷款应该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一般经办银行给一
个学校的贷款名额是有限的(占总在校人数的20%),所以在消费上它具有竞争性;另一方面,
在学生消费贷款后,将来不仅会有较高的个人收益,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_IIIII●■——■_
是说它在受益上具有难以捧他性。助学贷款具备一些区别于其他类贷款的性质特征,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正外部性
如上面分析所说,助学贷款不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在日后
获得丰厚的个人回报,而且还有助于刺激我国的教育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
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说,助学贷款具有正的外部性。
2.不确定性
与普通贷款相比,助学贷款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有:经济困难家庭和学生一般都
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商业银行贷前无法了解借款学生的真实还款
意愿和还款能力:贷后毕业大学生流动性大、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助学贷款周期长,市场不可预
测的因素多等等。
3.相对矛盾性
助学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授信业务,要受到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约束。但在银行经营原则
下,银行审慎风险管理的要求和解决困难学生的信贷支持之间存在着现实冲突。从长远来看,助
学贷款确实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培养潜在的优质客户;但从短期来看,助学贷款业务又似
乎缺乏财务可行性。这是因为:银行开展此项业务不仅要面幅资金成本高利润微薄的问趣,同时
还要面临放弃将贷款投向其他有较高收益项目的机会成本;此外,由于助学贷款业务金额小,笔
数多,贷前、贷中和贷后都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较高。
4.政府参与性
助学贷款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的例子。因为商业性助学贷款的生命力基本上取决于还贷的
确定性,没有这种确定性,就会出现要么贷款人惜贷、要么以很高利率放贷以此来弥补高概率违
约所造成的损失的现象,而助学贷款恰恰是没有这种确定性的。为了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产生.
一个办法就是让政府参与进来。马经(2003)认为,助学贷款主要是在负担或补助一部分贷款成
本、建立负责助学贷款的发起与回收的法定管理体制等方面需要依赖政府或公共政策。
总而言之,助学贷款所具备的上述几方面基本特征,一方面使得助学贷款不同于一般商业贷
款.一般商业贷款必须考虑借款人的品德、经营能力、资本实力、财务状况和抵押品,学生显然
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助学贷款也不同于普通消费贷款,普通消费贷款是建立在对借款人个人的
收入、支出、资产所有权、负债等个人财务状况分析和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显然也不可能具备这
些条件。实际上,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为特点的复杂混合工具,它以帮助
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标、以中央银行制定最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导向、以商业银行按照信用
贷款的市场运作方式为特征,这就使得助学贷款~开始就与风险相伴随(刘群,2005)。
2.2国家助学贷款实践历程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是慢慢累积起来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当前现状,有必要对我国国家
助学贷款的实践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其政策经历了一系列
的调整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第一阶段:制度启动阶段(1999.卜1999.12)
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研究,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
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
政策中指定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一家来承办,明确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纳入
正常的贷款管理。另外,该通知强调申请贷款的学生必须具有有经办银行认可的担保,担保人应
与经办银行订立担保合同;对确实无法提出担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特困生贷
款,特困生贷款到期无法收回部分,学校和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分别偿还60%和40%,但对于特困
生贷款的还款责任,规定非常严格。通知还规定学生所借贷款利息50%由财政贴息,贷款本息必
须在毕业后四年内还清。
由于刚开始实行,还很缺乏经验,各方面都比较谨慎。由于规定有严格的担保条件和发生果
账的偿还责任,银行在这项业务当中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比较小,但是业务量开展也不大。到1999
年底,试点8城市实际只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00多万元。
第二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0.知_2000.6)
面对第一阶段推动助学贷款的窘境,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
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有关政策进行了修正:将助学贷款分为了国家助学贷
款和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教,其中后者金融机构均可办理,但财政不贴息;取消了学校和助学贷救
管理中心共同承担特困生贷款的连带补偿责任,学生可选择申请担保和信用两种方式的国家助学
贷款,但学校必须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1:对贷款违约行为,提出了一个惩罚办法,即通过媒
体对借款人、担保人及其学校和见证人进行曝光(由于成效不乐观,后改为只公布违约学生的姓
名)。
该阶段对国家助学贷款放松了担保限制,取消了补偿,这对贫匝大学生而吉,申请贷款的条
件是降低了,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加大了银行风险,虽然对违约行为有惩罚性规定,但实质上没有
多大约束力。由于信用方式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对商业银行激励不足,助学贷款仍推而不动。到2000
年6月末,国家助学贷款余额仅800多万元。
第三阶段:较快发展阶段(2000.8__2001.6)
为进一步推动助学贷款工作,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补充意见通知,中国人民
银行同时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这次国家助学贷款由8大城市扩大到全国
范围,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行扩大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新添加了研究生;见证人不必
提供担保:还本付息方式更加灵活;助学贷款发生呆坏账,分别由商业银行总行核实后,按实际
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核销。
由于进一步扩大了贷款范围,放宽了条件,简化了操作手续,同时规定的呆坏账核销在一定
程度上也鼓励了银行办理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因此,助学贷款业务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
条件的放宽以及呆坏账核销在操作中存在的弊端2,导致经办银行在助学贷款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
也在扩大。另外,从整体来看,助学贷款进展仍很缓慢,仍远未满足学生的贷款需求。
第四阶段:较快发展且开始注意防范风险阶段(2001.7__2003.9)
2001年7月和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和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总结
‘这里指与借款人关系密切的自然人,非担保法中的保证人,不承担还款的法律责任.
2棱锖的也是商业银行自己的利润,且风险补偿也未能补偿银行的全部损失。
13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本着“既要方便贷款,又要防范风险”的原则,分别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
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助学贷款业务相关政策和操作管理办法。
这次政策明确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而且免征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同时规定了贷款
发放实行“四定”、“三考核”:四定,即定学校、定范围、定粳度、定银行,申请贷款的学生比例
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0%,每人每学年贷款数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三考核,即
按月考核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人数和申请金额、已审批贷款人数和贷款合同金额、实际
发放贷款人数和发放金额。可以说,从主观上具有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另外,中国
人民银行银发[2002138号文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上及时输
入经办银行提供的信息.逐步建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以防范贷款风险,这
意味着助学贷款业务拓展过程中的主体认识性转变(穆林,2005)。但是,财政贴息50%对商业
银行并无实质上的激励,仅仅兔征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这相对于助学贷款的成本和风险来说也
还远远不够,加上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也是刚刚提出。因此,这次政策措旋的出台,尽管对推动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办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仍然很大。
第五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4矗—现在)
2003年9月,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款高峰期。全国借款学生平均违约率超过20%,少数高校
违约率甚至高达50%以上,各地商业银行因此悄然暂停助学贷款业务。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研究决定的‘关于进~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
干意见》。和旧政策相比,新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表2-l中几个方面。
襄2.1国家助学贷救新旧政策对黑囊
资料来灏:2001年7月和2002年2月,人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联台发布的两个通知(第四阶段);国办发(2004}51号文件。
14
中国农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一II—— I—-
从表2.1可以看出,新政策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实旆机制改革、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的建立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政策规定也更加趋于合理,比如贷款年限的更改就更加
充分考虑到了贷款的可偿还性周期,而且也与国家规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可申请暂缓两年就业的
就业政策相配套。其中,在风险防范方面.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而且风险补偿金未按时拨入国
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专项账户的,经办银行可暂停发放该校下一年度贷款,这样助学贷款风
险就与学校长期利益挂起了钩,从而会使得学校有压力配合银行对申请学生的调查和日后追贷的
工作.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可以说这项规定对于风险防范而吉贡献很大。结果也确
实是大大推动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底,
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120.4万人,新增审批合同金额102.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
学贷款,全国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206.8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72.7亿元。可见,2004年
6月的新政策、新机制实施以来,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均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但是现行政策也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只是助学贷款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且实际
执行效果离政策设计目标相距也还比较远,事实上新政策在设计上和实旌中仍存在不少问趣。比
如,失信惩罚机制难以对违约学生形成实质性的约束效果: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招标并不顺利,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流标现象:还有在2005年8、9月份发生的助学贷款风暴。截至那时为止,全
国范围内居然还有!/4的省份没有“动作”等等。这些闯题可以说明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仍存在着
不小的风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3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现状
2.3.1风险举例
2002年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入实施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第一批申请贷款的部分学生
进入还贷期,贷款风险也曾次凸显。因违约率高达50%,西安交通大学成了第一所被银行叫停的
高校。2003年,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当时,由于学生违约率过高,全国
曾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北京高
校更是无一幸免,出台5年后.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2004年6
月份出台的新政策,目前正在实施当中,由于还款期还没到,其显性风险暂时还未表现出来。但
其隐性风险却是存在的。
以工商银行北京市某支行为例1,该行自2000年开始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合作院校
有一重点、两普通),5年来累计发放了3000余笔贷款,金额4000多万元。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
进入还款期,其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2003年该行国家助学贷款不良89万元,2004年不良333
万元(其中账销案存86万元),增加244万元,增加了将近3倍。
截止到2005年3月底,国家助学贷款存量2723笔,余额3889万,其中正常类贷款3362万
元;关注类贷款236万元i次级类贷款96万元;可疑类贷款195万元,不良贷款(后三类即次
级、可疑、损失)占比为7.5%,远远高于总行规定的2%不良贷款控制指标。如果剔除没有进入
来自工商银行北京市某支行内部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还款期的贷款,不良贷款的比例更高。
从日常贷后管理来看,国家助学贷款不良有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进入还款
期,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有可能是跳越式上升。每个季度的扣款成功率比较低,平均只有500A,
具体情况如表2-2所示。
裹2-2工行北京某支行冒蜜助学贷救季度扣教情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该行国家助学贷款金额的分布和贷款形态分别如图2-l和2-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该行助学贷款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将近占到一半,1万到2万元的约占40%;其
中,风险类贷款1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3%,就平均来看,风险类贷款也接近占到了总贷
款的一半。由此可见,该行国家助学贷款的潜在风险还是十分严重的。
图2-1工商银行北京市某支行贷款金额组成
图2 2工商银行北京市某支行贷款形杏分布
此处指贷款五级分类法中除正常类贷款外所剩下的四类贷款之和,包括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16
中目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_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_I■————■■■■■—■■—■———■—■■■■■■■—■●
上面所举工行的例子.-7D/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当中所面临的风险还
是相当严重的,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因此每一个相关主体对此决不可放松警惕。
2.3.2风险类型
本文所说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指的是,银行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
引起资金和收入损失的可能性。当前,银行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这项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大概有
以下几种类型:
1.信用风险
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不能履行还款承诺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国
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对象是高校学生这—特殊群体t由
于他们之前没办理过借贷业务,没有信用记录可查询,加上全国普遍性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尚未
建立,因此银行很难考证借款学生的信用度,只能按照其提交的各种个人材料来决定贷款与否,
而将来的还款情况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道德约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所以,银行在办理这项
业务当中面临着很大的信用风险。违约可分为两种情况:~种是因借款学生对贷款性质认识有误、
信用意识差、钻制度漏洞等形成的主观恶意违约,这种风险也称道德风险:另一种是借款学生由
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制约而形成的非恶意违约。
2.管理风险
该风险是指银行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时,由于业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
经营管理难度加大而产生的风险(王珩力等,2005)。国家助学贷款是面向每个具体的贫困学生
发放的贷款,具有笔数多、单笔金额小、牵涉人数多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对每一笔贷款从审
核、调查到催收等各项手续与高额贷敖一样,一项也不少。因此,银行开展这项业务本身管理成
本就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后流动性很大,“跳槽”频繁,使得银行必须花费较高
的代价来催收欠款,而目前银行在助学贷款贷后跟踪管理上技术还比较落后,这些都加剧了贷款
回收的难度,加大了银行信贷管理风险。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贷款期间由于整个市场的总体利率水平发生未能预期的变化而给银行带来
的风险。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执行的,属于官方利率,贷
款银行没有上下调整的灵活度,一旦市场利率升高,银行就会面临支付利息增多而收取利息减少
的风险。我国从1996年5月份到现在,央行曾经连续八次降息、一次加息,但加息幅度不太,
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珑着宏观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利率
上升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银行发放助学贷款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
4.流动性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多属中长期贷款,回收期比较长,占用了银行的流动资金,基本上属于银行的
沉淀资产,这会造成银行资金短期来源与长期使用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很有可能会导致银行面
临因缺乏支付能力而使经营、信誉遭受损失的流动性风险。
上述风险当中,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以合称为市场风险,此类风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
为是一种系统性风险(普通商业性贷款也会产生类似风险);而管理风险主要是从银行对贷款的
17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管理能力方面来说的,它不能算作是助学贷款业务当中的主要风险;只有第一种信用风险才是银
行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一类风险。因此.本论文中所提到的国家助学贷款风
险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而言的。
2.3.3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方面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配合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与信用教育活动,200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联合教育部编写了以
“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为焉的‘大学生征信与相关金融知识手册》,并以此为主要教
材,在全国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过为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
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这种宣传。
另外,“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
基础,而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苏宁,2006)。2006年1月16日,
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
全国范围正式运行。数据库的建立将在支持个人贷款申请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中日益发挥重要作
用。具体到助学贷款上来说,由于数据库收录了每一个借款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借还敦信息,形成
了其信用记录,这将会长期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因此会有利于促进其还贷;同时,借款
学生毕业后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了工资等结算账户,数据库中就会留下记录,贷款银行凭此就可
找到借款人,从而为收回贷款提供方便。所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投入运行,将有助于
促进大学生提高诚信水平,减少贷款违约的发生。
不过,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从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来看,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要建立学生还款约束机制和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意图是美好的,但是在实施当中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还款约柬机
制存在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某些高校和银行的工作机构还不健全、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不
适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要求;某些经办银行出于菜些原因(如高校为保护名誉而阻止)不愿实
事求是地提出违约学生名单等。另外,风险补偿方案在执行中存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的利
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贷款风险依然存在。
其次,在贷款学生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虽已经明确载有当借款人发生严重违约时同意
将其有关信息在新闻媒体公布的承诺,可以说,在政策和法律上己没有障碍.但目前相关部门还
没有研究制定出对严重违约学生的公示制度,这样就难以发挥全社会对贷款学生还款行为的监督
作用(不过这也是教育部等部门下一步正要努力的方向)。
除上述外,目前由于缺少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在发放助学贷款之前不能够对大学生信用进
行科学地评估,难以从源头上做好贷款风险防范工作。在助学贷款回收环节上,目前我国主要还
是靠经办银行来完成,而经办银行普遍对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措旌比较单一,催收方式以电话催
收和信件催收为主,手段落后,措施不够有效;另外,有些学校在协助银行发放贷款和回收贷款
方面表现不够积极、认真。据有关报道,工商银行北京市某支行办理助学贷款的工作人员曾表示,
2005年有一段时间为催还贷款,光是电话费就花了l万多元,邮寄催讨信件所花的邮费达1.2万
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
1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元,即使如此催款情况也不是很理想。真正风险出现的时候缺乏风险预警系统。还有,在贷款风
险转移和分散上,由于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尚未建立、保险公司也没参与进来等,导致目前银行没
有合适的渠道来实现等等。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上,还是从实践操作环节上看。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现
状都并不十分理想,仍有特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4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助学贷款一些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可以为后面研究奠
定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对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类型和基本
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其次,对国家助学贷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银行在
各阶段所承担的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调查分析对我国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风
险及其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经办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当中所面临的风
险还很严熏,风险类型有管理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一种;
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上有进步也有不足,不过整体而言,风险管理现状还不十分理想,
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19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国家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风险还很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为
便于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本部分将尝试从贷款政策设计、运行过程、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对风险
成因进行分析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及后面部分的研究用到的部分统计数据是通过问卷调
查的途径得来的,调查对象大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在校贷款学生,问卷共取得160份,其中有效
问卷145份,问卷内容包括贷款情况、政策认知及评价和基本资料三部分。
3.1政笼设计方面
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其设计很重要,它可以规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进行怎样的规范
性操作,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实践来检验。通过研究发现,我国
现行助学贷款政策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与贷款风险的产生有关系。
3.1.1缺乏担保机制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行主要靠的是信用担保,对第二还款源不作要求,银行是贷款
发放和回收的主体。这种做法在降低了助学贷款申请的门槛、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同时,却
大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尽管新政策规定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但是相对而言,
助学贷款的风险率高,风险补偿率偏低.银行利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助学
贷款的主要偿还资金来源是贷款者的未来收入,一旦贷款者无力偿还.银行将无法收回。为此一
些学者认为,担保应该是助学贷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贷款者的还教资金缺乏必要的担保,
那么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就要承担一定的潜在违约风险。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行长也曾表示:要控
制风险,信用贷款只能转为担保贷款1。然而,我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恰恰没有这一项。因
此可以说,担保机制的缺乏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造成银行有
那么多贷款收不回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3.1.2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难以合拍
助学贷款一方面具有保证教育机会均等、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
学业的政镶性目标,另一方面,它又被委托由商业银行来运作,定位于商业贷款性质。这样做实
际上就是把助学贷款的风险推给了商业银行来承担,从而难以避免出现委托人(政府)的政策性
目标和代理人(商业银行)的商业性利益难以两全的矛盾。虽然目前经办银行是通过招投标方式
来确定的,但部分地方流标暂且不说,就是银行参与竞标的内在动机也并非全是助学贷款业务本
身,而是与之相捆绑的学校存款及收支业务。有界内人士认为,单就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本身而言,
助学贷款个人信用难以约束,南方周末,2005 9.15
20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敞风险成因
银行是稳亏不赚的。
进一步分析,作为一项商业性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经营要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
个原则。这就要求助学贷款的发放也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却具
有对象分散、单笔数额小、工作量大、期限眭等特点,导致经办银行需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以及贷后很高的债务追偿成本,与其他贷款相比,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从而
也就加大了银行办理这项业务的风险。
3.1.3还教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新政策规定要建立学生还款约束机制。其中,经办银行负责按期将连续拖欠贷款超过~年且不
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教学生姓名及身份证号、毕业学校、违约行为等按隶属关系报送国家助学
贷款管理中心,后者负责将违约学生名单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规定建立的学生还款约束机制,要么难以真正实施,要么因其约束力本
身就极为有限,结果对违约学生并不足以形成不可抗拒、不可弥补的约束效果(冯静生,2005)。
在对在校贷款大学生做的调查中,也发现有1/3多的人认为新政策规定的还款约束机制对贷款学
生将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约束。在全国个人资信系统未建立之前,学生愿不愿意归还贷款就凭其信
用,因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毕业后远离学校、远离贷款所在地,真所谓天高皇帝远。
学生若不守信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以及高校也不能奈他如
何。如果个别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缺乏信用恶意逃债,而又不必为此付出相应失信成本的话,就
会影响到更多的借款人仿效之,从而加大银行信贷风险。
3.1.4贴息方式存在弊端
在新政策规定下,学生在按期间不必支付助学贷款利息,如此优惠的条件,将可能导致部分
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甚至相当好、信用状况差的学生也“鱼龙混杂’’到助学贷款的申请行列中,鉴
于学校和银行不可能对申请学生的家庭条件、资信情况进行准确核对,结果不但会导致部分真正
贫困的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的支持,而且还会加大银行风险。在调查中,闯到选择国家助学贷款
的主要动因时,发现大部分还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过也有约10%的人选择了“利息少、成本
低”这一项,这说明有少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而是看中了利息的优惠才申请贷款的。另
外,现行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按银行利率全额自付利息。调查发现,有39"/o的学生认为毕业后的
贷款利率偏高,45%的人认为中等,仅16%的人认为不高。毕业后利率水平的偏高加重了学生将
来的还款负担,从而也会加强违约风险的发生。从借款学生对贴息方式的满意评价来看,感到满
意的仅占44.8%,不到一半,还有36.6%的人感觉一般,不满意的占18.6%。总之,现行助学贷
款利息规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所以仍有必要作进~步的改善。
3.1.5还贷的期限与方式不台理
一是期限偏短,借款人负担重。有关调查认为,大学生毕业9年后才具有较强的还贷能力。我
国现行助学贷款期限设计虽然较之以前有一定改进,即将还贷年限由毕业后4年延长至6年,但仔
2l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细计算一下的话会发现即使这样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负担仍然不轻。以一个普通的四年制本科生为
例,假如他从入校起就开始贷款,四年下来贷款金额为24000元,贷款期限选择的是规定最长的
lO年,依据目前中国银行助学贷款还款计划,即毕业后前2年按月归还利息、剩余年限按月偿还
本息,那么该生在剩余的4年时间内每月大概需要偿还520元,这对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贫困大学
生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在调查中,发现贷款期限选择在6一lO年的占到41%。另外,
在实际生活中,生活费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是硬支出,而且占收入相当大的比重,而归还助学贷款
是软约束.在收入一定时,就可能出现不按时归还贷款的现象,从而导致违约率上升。
二是还款方式单一。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只有分期偿还一种。还款方式的单一,忽
略了学生未来收入的多变性和还贷能力的差异,造成学生还教压力大。在调查中,也发现对现行
还款方式感到满意的仅占一半,还有约l,3的人认为一般,有15%的感到不满意,认为可以更灵
活一些。而国外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则多种多样,有分期偿还、等额偿还、收入固定比例、用社
会服务抵债等。这些比较灵活的还贷方式,有利于学生还贷,降低违约率。
3.2运行过程方面
畅通、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政策得以顺利落实的保证。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过程大体上如
图3-1所示,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厦。
3.2.1贫困生难以界定
圈3-1国家助学贷款运行过程麓田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银行作出贷款给谁的决定。向所有学生提供补贴性质的贷款
既不能实现效率的目标,也不能满足公平的主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定位于家庭确实贫困的学
生。然而贫困生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客观上存在贫困生的衡量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在大学
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一般要求提交一个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立的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不要求注明联系方式。由于时空原因,学校和银行不可能对申请学生的家庭
条件进行实地考察、核对,况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这样银行就难免会将部分助
学贷款贷给那些寻求贷款积极、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而通常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就是那
些寻求贷款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相反,一些家庭确有困难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能出于
自尊或认识不到位而没有积极申请贷款。
据一份“国家助学贷款贷还问题调研报告”(2005)结果显示,在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同学中,
非贫困生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对其行为心理分析结果是,这部分学生借款一般是出于非经济因素
分析,比如想独立、盲目追求“公平”等,在欠款上,他们一般持从众、利己、无所谓的态度。在
本人所做问卷调查中,发现纯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贷款的学生占64.1%,剩下的大部分还和渴望
经济独立、贷款利息低、不必提供抵押担保等有关系.还有少部分纯粹是为了追求经济独立。所
中嗣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I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
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贷款的并非全是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这样,由于贫困生没有明确的界定,
学生材料又难以核实,自然会有加大银行贷款风险的可能。
3.2.2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属性,借款学生基本都认识到它是一种有政府补贴的银行贷
款,与普通贷款一样,有借有还,仅个别还认为助学贷款是政府的一种变相补助,还不还无所谓。
对于不还款会造成的后果,大部分认为会有损个人信用、道德,或者对母校造成负面影响、产生
愧疚,或者对以后的工作房贷有较大影响,但也有10%的人选择了‘哙造成一定影响,但问题不
大”。调查还发现,借款学生平时与经办行之间大多是不联系,少部分是偶尔或按时联系。这些
说明,在助学贷款中还存在一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的问题。
而且在和银行有关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在实际当中部分大学生主观上的确还存在有恶意违
约、赖帐不还的思想,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不还教会导致自身信用大打折扣,
给日后带来很多不便;还有一部分借款学生利用毕业后流动性大、银行难以跟踪等各种情况来有
意逃避银行债务,而且这种违约行为会产生一种“羊群效应”,尤其是在对违约行为惩罚不力的情
况下表现得更为严重。据报道1,2001年末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曾电话通知一大学尚未还贷的109
人中能找到的毕业生,有人在电话上答应还,结果未还。其中,除了有3人汇错款、16人称将汇
款期限算错了之外,还有90人没有正当理由,有恶性述债倾向。
3.2.3学校缺乏协助动力
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审批程序中,各学校指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本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负责
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学校向银行提供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情况后,银行再根据学
校提供的资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的再审核。放贷后,贷款学生的后续情况,如专款专用情况、
学业情况、学籍情况、违纪情况等也都是由学校来据实通知银行,因此学校的协助程度从某方面
来说决定了贷款风险程度。但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学校并不是最后贷款违约风险的承担者,
再加上200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决不允许各高校出现学生因学费闯麓被拒之高校门外的情况,
使得学校希望通过帮助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途径保证学校学费的收入,由此导致学校可能疏
于助学贷款资格的初审工作,难以保证及时、真实、完整地向银行提供申贷学生的资料,而且某
些学校在诚信教育方砸只是流于形式,成效不大。这种“重贷轻管”的做法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从而造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率较高的局面。
3.2.4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不足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助学贷款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上还不够严谨、规范,贷款协议的不完善等
造成银行在追索债权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张筠,2005);另一方面,银行管理体制有欠缺,缺乏
有效防范无担保贷款风险的手段。信用事业的发展需要网络事业的支持。我国地域辽阔,信息技
中国青年报,2002.4.1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困
术手段尚未普及,全国联网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无论是银行内部的全国联网.还是我国户籍系
统以及社会上可资利用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全国联网,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实现。基于大学生毕业后
流动性较大,‘‘跳槽”较普遍的现象,贷款管理部门没有可以利用的有效的追踪手段,助学贷款面
临较大风险就在所难免。
此外,在国家助学贷款运行过程中,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对各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指导、监督
和管理职能发挥不够等,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3.3外部环境方面
外在的社会环境会对贷款大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分析助学贷款风险成因也有必要在
外部环境方面下工夫,下面将着重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学生学费就业、法律环境三方面进行分
析研究。
3.3.1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尽管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在全国范围正式运行。数据库收录了每一个借款学生
的基本信息和借还教信息。形成了其信用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提高诚信水
平、减少贷款违约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跟不上,
所以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算是刚剐起步,有很多地方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可以说,个人信用
体系的不完善是诱发学生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下面我们从博奔论
的角度来分析证明这一点。.
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问题的产生,可看作是经办银行与部分信用意识淡薄的受信学生之
间,在信息结构不对称、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不到位等客观条件下,依据一
定的博弈规则(主要指助学贷款相关规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博弈的结果。
1.博奔分析框架
按照有关规定.经办银行和学生之间的交易可以看作是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的过程。假设局
中人即银行和借款学生都是理性经济人,也都是独立的决策主体。银行按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自
己的策略,在学生申请贷款时有“借、不借’’两种选择,在学生不还款时可选择“罚、不罚”;无论
银行是否放贷,经济困难学生都会向银行申请,并且按效用最大化选择自己的策略,在还款时可
选择“还、不还”。(说明:此分析是在不考虑银行获得风险补偿资金的情况下进行的。)
博弈树如图3-2所示: 。
(c+‘x,E-f) (一C-c,E+c+c)
圈3-2现育胃采助学贷敦的博弈模型
24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图中,A、B分别代表银行、借款学生,括号中前一个值代表银行收益,后一个值代表学生
收益。在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信用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若不借,则交易不进行,博弈结
束,双方各得零收益;若借,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在贷款的资助下学生完成学业进入还款期。学
生若选择还,则银行收益为利息c,学生得到高等教育的净收益E,博弈至此结束;若不还,博
弈进入第三阶段,银行可以选择罚或不罚。罚,银行可得到利息C加罚金f的正收益,但需付出
X的成本(包括搜寻和诉讼等,总计为X),银行净收益是(C+f—X),学生收益为(E-f);
不罚,银行则连本带利全赔,收益为负,即(一C-c),学生收益是(E+C+C)。
2.博弈过程分析1
上述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因此可采用逆向归纳法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第三阶段——给定贷款学生不还贷的情况下银行对罚与不罚的选择。根据理性经
济人的假设,如果C+f.X>-C.C,即X<c+2 C+f,则满足银行“罚”的“激励相容约束”,这时
候银行才可能自觉选择罚的策略;反之银行肯定选择不罚,因为惩罚学生将得不偿失,不罚才是
明智之举。
其次,分析第二阶段——学生对还与不还的选择。对应前面两种可能,分两种情况分析:当
学生预期银行会罚时,学生肯定选择还,因为还的利益大于不还的利益,即E>E.f;而当预期
银行会不罚时,学生肯定选择不还,因为不还的收益大于还的收益,即E+c+C>E。
最后,回到第一阶I耍——银行对借与不借的选择,也分两种情况分析。如果银行预期学生还
就肯定选择借,因为借的收益C大于不借的收益0,即贷款可赚利息而不贷则资金闲置。如果预
期学生贷款后不还,则又分两种情况:如果银行对欠贷的行为不罚,银行肯定选择不借,因为借
将连本带利全赔,收益为(.C.C),不借即使不赚但也不赔.收益为0;如果银行对欠贷的行为
罚(即x<c+2 c 4-f时),则当c+f—x>0,即X<C+f时(联立这两个不等式即可得出此结果)
银行选择借,否则选择不借。
3.结果剖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X很小即银行能轻易对欠贷学生实施惩罚,而学生和银行也都清楚这
一点时,学生肯定会还贷,银行也会贷款.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可自我实施”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
衡,对交易双方来说都是最优结果,因此没必要主动偏离这个状态,这样就可以确保国家助学贷
款制度的有效、可持续性。
然而在实践当中X是很大的,因为缺少完善记录个人信用历史的信用体系,学生毕业后流动
性又大,银行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很难找到欠贷者。这样惩罚欠贷的行为成本就
很高,银行就会选择放弃惩罚。贷款制度中规定的罚息对银行而言就是不现实的,对学生则成了
“空头威胁’’,从而会诱发他们的道德风险,使其产生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而银行当然也
清楚这一点,于是部分银行采取保守选择即“不借”。这样银行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无法实现了。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后,承办银行招标并不顺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流标,这些现象也多少
可以反映出这个道理来。
由此可见,国家助学贷款以学生个人信用为担保,却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信息的不对
称,一方厩在交易前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会使得银行对欠贷行为的惩罚形同
参周雪莲,外部性、公平性与道德风险——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分析,经济师,2004.12
25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一I一
虚设,失信惩戒机制的不力会引发学生的短视行为,当个别学生因道德风险而恶意欠贷、或因无
能力还贷而欠贷、或因失误而欠贷的行为不会得到惩罚时,这种欠贷者得利的示范效应就会诱发
更多贷款者的道德风险,使得机会主义倾向在一定时期内呈上升趋势。另外,在失信惩罚机制不
力、追偿成本过高情况下,银行也会表现出贷款不积极的行为,从而造成贷款供给不足的局面。
因此,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序运行需要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来配合,才能有效避免金融交易
前的“逆向选择”和防止金融交易后的“道德风险”问题。
3.3.2大学生学费高、就业难
按国际上通行的高校收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n/0左右。而我国目前人均
GDP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已经占到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
际平均水平1。可以说。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平均学费水平已经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
力,农村居民和城市中等收入及以下组居民都已经面临着高等教育的经费压力。按收入的可比价
格来算,我们国家现在的学费可能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这样,一些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跟他上大学
时的学费不成比例,会导致一些人还不起债(童大焕,2004)。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贷款几乎
都是为了支付学费,但有71%的借款学生都认为当前学费水平偏高。学费高会导致借款学生日后
还教压力大,违约的可能性也就会加大。
另外。在调查中有3/4的学生将归还贷款放在了未来各种消费支出中的首位,这说明大部分
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未来还款的;而且几乎所有的调查学生都声称,如果将来有还款能力的话都会
主动、及时还贷的。进一步,在问到影响他们未来的还款因素时,他们认为最主要是未来的就业
状况,而且就业几乎全选择靠自己,还款途径是个人工作收入。但有一半人判断未来就业形势严
峻。事实上,我们国家自从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
实,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起薪点都随行就市、不断下调,还出现了“零工资就业”的现象。就业形
势的严峻,导致部分毕业学生收入有限,还款能力不足,而且他_ff]Slt快又要进入婚恋、住房等大
颧经济投入期,这些现实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到贷款的按期偿还。
下面图3-3是以江苏省一个样本为244人的贷款违约学生(含重点和非重点大学)资料为例
进行的统计分析,截止到2005年3月底,该省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时间在9个月以上的人数违约
原因情况如图所示。
从图3-3可以看出,在各种违约情况当中,由于还款能力不足这一客观原因导致的违约人数
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6,其主要因素都跟就业有关,比如就业单位未落实、虽就业但收入不足、
就业不稳定等;其次是联系上但有意拖欠,这部分人占18%,可以认为是由于信用意识差造成的;
此外,还有由于忘记还款、失去联系及其他一些偶然情况造成的违约。通过分析这一例子可以发
现,由于就业问题导致的还款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证券报,2005.8.26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困
赉辩来潭:通过对江苏省田寨助学贷鼓同站上公布的造约情况加工整理而得.
田3-3置素助学贷歙违约蒙固统计
3.3.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小额信用贷款,需要有一个成熟、高效的法律环境相配合。但是目前
在我国,还存在人们法制蕊念淡薄、法律条款不健全、有关民事诉讼程序冗长低效等问题,这些
不足都会给信用贷款带来一定的风险,给银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我国助学贷款工
作实施时间还不算很长,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许多配套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或健全。没有形
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不能傲到有法可依、依法惩治。比如,国家助学贷
款业务从推出至现在近七年的时间,一直还没有出台一套与学生失信、违约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达不到震慑失信违法者的目的,失信违约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
样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贷款学生信用还款意识水平下降,银行信贷风险加大。
3.4小结
本章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相结合的方法,从
政策设计、运行过程、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
结果表明,助学贷款现行政策设计上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与贷款风险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具体表现
在缺乏担保机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难以合拍、还款约柬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贴息方式存
在弊端、还贷期限与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助学贷款在运行过程中则存在贫困生难以界定、大学生
信用意识淡薄、学校缺乏协助动力、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不足等风险因素;此外,借款大学生所
处外部环境的不佳状况与助学贷款风险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主要体现在我国个人信用体
系尚不完善、高校收取学费高、大学生就业难、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而言,信用
风险是对其造成危害最大而又最难防范的一种风险,而目前我国又缺少对申请贷款学生进行事前
信用评估的技术平台,因此难以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为便于对申请贷款大学生将来的还
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事前预测,尽量从源头上将贷款风险降至最低,本部分将尝试通过借鉴国
内外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构建一套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进而建立起~个比较科学、适用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4.1信用及其评佶
广义而论,信用(Credit)是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
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建立在信
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受到一个条件的
约束,即受益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沈翠华,2004)
在信用交易的过程中,对于授信方永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信用风险。银行为了确保
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需要对其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即对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评出贷款人的信用等级,然后根据信用等级的高低做出是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长短、贷款利率
高低和贷款额度多少的决策。
信用按照参照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其中,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与银行之
间,以满足个人消费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
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1。个人信用评估即对消费信贷中的这种个人诚实守信的意志和能力作出
评价。
4.1.1国内外信用评估方法
国外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判断分析法。判断分析法主要依赖银行信
贷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估,分析的关键是具体确定偿
还贷款的资金渠道。二是信用统计评分法。这种方法把贷款申请人在每一个信用项上获得的点数,
全部加总,然后间银行事先设定的分数线进行比较,凡总分低于分数线的申请人不能获得贷款。
其中,采用评分方法来估计风险大小是目前消费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信用评分一般包
括:设定指标、规定分值、分项计分,即根据影响评分对象赍信状况的主要因素,设定相应的评
价指标体系和分值,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对各项评估内容
依据评分标准分别量化或判定评分。西方最早的消费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由David Durand提
出,通过对借款人的年龄、性别、居住稳定性、职业、行业、工作稳定性、银行账户、不动产、
此处是狭义.广义上讲,个人信用还应包括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赊销信用和个人与银行之问的个人投资贷款。
2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人寿保险九项因素评分,来评估其信用风险。
一些发达国家个人征信制度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符合各处特
点的、较为科学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目前美国金融机构普遍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和“消
费者信贷电脑审批系统”。在美国各种信用分的计算方法中,FICO‘信用分的正确性最高,但其计
算方法至今未向社会完全公开,只是公开了一部分。FICO信用分模型利用高达100万的大样本
的数据,首先确定刻画消费者的信用、品德,以及支付能力的指标,再把各个指标分成若干个档
次以及各个档次的得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加权,最后得到消费者的总得分。其基本思想是把
借款人过去的信用历史资料与数据库中的全体借款人的信用习惯相比较,检查借敦人的发展趋势
是否跟经常违约、随意透支、甚至申请破产等各种陷入财务困境的借款人的发展趋势相似。
在我国,个人信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1999年6月中国人行批准上海在全国率先
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我国的信用制度从此有了零的突破。2000年6月份中国第一家征信
机构在上海成立。目前,已经引入数据库的客户资料主要有三大类:客户的个人基本资料(年龄、
职业等)、客户的银行信用(信贷记录、信用卡使用情况等)、客户的社会信用和特殊记录(包括
曾经发生的金融诈骗等不良记录)。2006年1月16日,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征信
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范围正式运行。信息主要包括从商业
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的个人基本信息、开立结算账户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信用卡、担保等
信贷信息。
在我国金融界,为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统一客户信用评定标
准,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率先于2001年推出了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客户资信评定办法。该办
法是在对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客户提供的个人资料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制定的评定
标准对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确定借款人的贷款资格和贷款
数量。该信用等级认定表从借款人的品格和资格、能力、收入、环境以及与银行的关系等方面来
考察和评定,具体包括自然情况、家庭收入情况、职业情况、与本行关系四个部分。
4.1.2大学生信用及其评估方法
大学生信用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涉及大学生个人的信用总和。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中有很大
一部分风险是来源于借款大学生的信用风险,为降低这部分风险的发生,有必要在贷款发放翦对
大学生信用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估。大学生信用评估是通过综合考察影响大学生信用的诸多
因素,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对大学生个人的资产状况、履约能力和信誉度等进行全面评价,
并以一定的符号表明其信用状况(张志俊,2005)。信用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就可以凭借这种评价
便利地获得资金、物资等经济支持。
测定大学生信用等级常见的方法有以5c为代表的专家法和以5c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并得到广
泛应用的综合评价法。其中,专家法是指评估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主观判断对影响信用评
估决策的某些因素进行权衡。一般公认的关键因素有以F五类:道德品质(character)、盈利及还
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五个囡素。综
1FlCO是FairIsaac&comp帅y的简写,由该公司所创立的消费者信用分称之为FICO信用分,它是由工程师Bill Fair
和数学家Earl Isaac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一个信用分的统计模型,8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
29
中国农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合评价法是指由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对能够反映借款人信用的所有要素作综合考察,对借款人
按时足额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台评价。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可将大学生信用以量化的方式
描述出来,相对于专家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信用评分可认为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它根据借款人过去的信用历史预测将来的
还款可能,为贷款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技术手段,使其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信用风险,进而
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同时,信用评分法还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本文在对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人
的未来信用进行预测时,将采用这一方法。
国家助学贷款虽然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信用贷款的方式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但由于发放对象
是尚未参加工作的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没有工作、没有可抵押的个人资产等),因此对其
进行信用评分就与一般消费信贷存在很大的区别。
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是:在借鉴国内外个人
信用评价方法基础上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依据一定的原则,选取一些和贷款申请学生将来
的还款信用(包括还款意愿和还教能力)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信用数值,
构建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指标对大学生信用的影响程度赋予其一定的风
险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综合信用分值,据此将个人信用等级和贷款风险划分为几个级别。
总信用分值越高表明信用状况越好、贷款风险越小,反之则表明信用状况越恶劣、贷款风险越大。
4.2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需耍遵循一些指导原则,据此再选取一些和大学生信用
相关性强的具体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以一定的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展
开分析和研究。
4.2.1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认为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砸性原则。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包含所有影响到大学生信用状况的各个
因素。不仅要考核借款人过去、现在的状况,还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考察借款人自身
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对借
款大学生的信用考核才会比较完整、准确。
2.科学性原则。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应该有机配合,形成体系,相互之
间既不重复也不矛盾。影响借款大学生信用分值的因素既和一般消费信贷存在共性,又有其自身
不少的特性。因此,指标的选取在借鉴一般消费信贷评分指标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助学贷款
申请人的个性特征科学进行。
3.层次性原则。指标应尽可能的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涵盖助学贷款申请人信用的评价要素,
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其信用的高低。所选指标要有充分的信息综合能力,指标太多显得繁琐,
指标太少又会导致评价失真、失效。
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选指标要比较容易取得数据,力求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指标设置在科学完整的基础上,简便易行。
此外,我们认为还应该遵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前人对助学贷款申请人信用评价指
标体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不深入,所以在选取指标时先要进行较为理性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
上再尽可能科学、准确地将其定量化。
4.2.2指标的具体选取
依据指标选取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请教相关专家
的途径,充分结合在校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借款人未来的还敦意愿和还款能力作为评分关
键因素,我们最终选取6个影响大学生信用评价的一级指标、20个相应的二级指标,指标体系的
具体构成如表4-1所示:
寰4.1大学生使用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一擐指标二曩指标
学生自然情况
学生在校表现
学生在校收入
学生诚信记录
家庭经济状况
所处环境状况
年龄、性别、学历、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户籍状态
学校类别、专业性质、成绩综合捧名、奖励与处分、其它学籍情况
奖学垒收入、打工收入、其它收入
拖欠应交费记录、还款记录、主动与经办韫行联系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
学校历史违约情况、大学生就业形势
4.2.3指标内容及评分标准的确定
指标内容是指各指标通常所包含的几种情况,其评分高低根据所查资料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
的标准。以各指标的具体内容对大学生信用的影响程度作为判斯标准,通过借鉴嗣内外评分数值
及咨询相关专家,同时为了简便起见,下面我们设定每个指标满分为5分,并且分为5分、3分、
1分、0分四个等级。具体评分情况如下:
1)年龄(x1)18-23岁一1分,24-27岁—3分,27岁以上一5分
据有关个人消费信用研究表明,被评分对象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信用值会呈先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在校大学生几乎都处于信用上升的年龄段,考虑到部分学生(主要是研究生)有过工作的
经历,年龄会比较大。因此,将年龄这一指标划分为以上三个年龄段。
2)性别(x2)男—3分,女—5分
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信用要好一点,因此给女性评分高一些。
3)学历(x3)专科~1分,本科—3分,研究生—5分
将学历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学历高低与未来收入一般里正相关。
4)健康状况(x4)差—O分,一般—3分,良好—5分
5)婚姻状况(x5)未婚一1分,已婚无子女—3分,已婚有子女一5分
在这三种情况中,已婚的较未婚的稳定,有子女的较无子女的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颈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教信用风险评估
6)户籍状态(x6)外地—3分,本地—5分
7)学校类别(x7)民办院校。一1分,一般院校—3分,重点大学—5分
很明显,毕业学校的等级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稳定性。
8)专业性质(x8)冷门专业一1分,一般专业—3分,热门专业一5分
专业性质可根据就业市场上的需求状况来判定,通常热门专业的学生要比一般或冷门专业的
就业机会多一些。
9)成绩综合捧名(x9)差—0分,中一1分,良—3分,优—5分
10)奖励与处分(xlO)受过处分—0分,无奖励或处分—3分,有过奖厉¨_5分
11)其它学籍情况(x11)退学、伤亡—O分,出国、转学和休学一1分,无变化—5分。
这里我们将其它学籍情况分为退学、伤亡、出国、转学、休学、无变化六种情况。
12)奖学金收入(x12)无—0分,三等一1分,二等—3分,~等—5分
13)打工收入(x13)无一1分,有一5分
14)其它收入(x14)无一1分,有一5分
此处的其它收入指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等。
15)拖欠应交费用记录(x15)有一1分,无一5分
16)还款记录(x16)借过款无还款记:录瑚分。未借款一1分,还款一次—3分,两次及以
上_5分
由于借款人有奖学金收入、打工收入或其它收入,有可能在校期间就能归还一部分的贷款,
这样的借教人信用得分自然也就高。
17)主动与银行联系程度(x17)不联系—O分,偶尔联系或未借款—3分,按时—5分
贷款人主动与银行联系程度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经常联系的违约可能性
要比不联系的低得多。
15)家庭人均月收入(x18) 150元以下一1分.150-400元—3分,400-800元—5分
此处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指学生父母家人的收入,它虽然不是借款学生日后还款的一个现实
来源,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视为是将来借款学生在困难时期的一种履约“保障”。家庭收入较高的
学生一般不需要贷款,因此不予考虑。
19)学校历史违约情况(x19)高一1分,中—3分,低—5分
不同的学校历史违约情况一般不同。由于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同龄人群体,相互之
间的影响较大,而且善于模仿、容易‘‘跟风”。因此,通过对学校历史违约情况的考察,可以从一
定程度上预测到当前贷款申请人日后的守信情况。
20)大学生就业形势(x20)严竣一1分,一般—3分,乐观—5分
外在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周期对大学生将来的就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申请
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日后的还款能力。因此,有必要考察这方面的因素。
除公办全目制普通高校外,也有一部分民办普通高校开展了园家助学贷款工作。
3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教信用风险评估●—■■●■■_l Ill lllll Ill■_
4,3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评估
4.3.1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20
为;综合信用分值R=wlxl+w2X 2+⋯⋯+w20X 20=Σ%矗
月=I
其中w=(”l,W 2⋯,W20)7为权重向量.代表各指标对贷款学生自身信用的影响程度,
其大小可通过两种方法来确定:一是可以由金融界专业人士根据多年的经验主观给定具体值,即
专家打分法;二是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资料计算得出。鉴于目前我国大学生信用评价方面的数据资
料非常缺乏
这样权重之
法来确定。为便于计算,将综合信用分值R最高定为100分,
(因为每个指标最高5分)。本部分研究一共谤了八位该领域
的专家进行了打分,打分情祝经整理后结果如表40所示:
囊4-2专采打分寰
指标权重专家l专家2专家,专家4专家5专家6专家7专家8 平均权重值
学生自蒜情况3.6 3 4.11 4 2.8 5 5.4 4.4 4.125
年龄wl 0.4 0.4 1 0.6 0.3 0.6 0.7 0.4 0.55
性别帕0.4 0,4 0,4 0,4 0.3 0.6 0.7 0.4 045
学历w3 0.8 0.8 0.I 1 0,8 1 1.2 1.2 0.8625
健康状况w4 0.8 0.4 1.2 0.8 0.4 0.8 0.8 0.6 0.725
婚姻状况w5 0.4 0.4 0.6 0.4 0.3 0.8 0.8 0.6 0.5375
户籍状态w6 0.8 0.6 0.6 0.8 0.7 1.2 1.2 1.2 0 8875
学生在技衰瑰6 5.4 7.2 6 5.6 6 5.6 5.8 5.95
学校类别w7 0.8 0.9 I 1.2 0.8 1.2 1.4 l 2 1.0625
专业性质w3 1.2 1.3 1.6 1.4 1.2 t.2 1.4 1.2 1 3125
成绩综台捧名w9 2 1.8 3.2 2 2 1.6 1.6 1,4 I 95
奖融与处分wlO 1.2 1 1 0.8 I.2 1 0.6 l 0.975
其他学籍情况wll 0.8 0.4 0.4 0.6 0.4 1 0.6 l 0.65
学生在授收入2.6 4 1.8 3 3.6 2.4 3 3,2 2..95
奖学金收入w12 I 1.8 0.6 1.6 1.7 1 1 1.2 1.2375
打工收入w13 I 1.4 0.8 0.8 1.2 I 1 1 1.025
其它收入w14 0.6 0.8 0.4 0,6 0.6 0.4 I 1 0.675
学生诚傅记录4.2 4.6 2 2.4 5 2.4 3 3,4 3.375
拖欠交费记录w15 1.2 0.6 0.4 0.6 1.1 0,8 1 1 0.8375
还款记录w16 1.5 1.8 0,8 0.8 1.6 0.8 1 1.2 1 1875
与经办行联系w17 1.5 1.8 0.8 I 1.6 0.8 1 1 2 1.2125
家庭经济状况1 1.2 1.4 1.6 1.3 1 0.8 0.6 1.1125
人均月收入w18 1 1.2 1.4 I 6 1.3 1 0.8 0.6 I.1125
所处环境状况2.6 2.2 2.4 3 2.4 3,2 2.2 2.6 2.575
学校历史违约w19 1.6 1.6 1.6 1.8 1,8 1.6 1.2 1.4 1.575
就业形势w20 1 0.6 0.8 I 2 0.6 I 6 I I 2 1
33
重m 釉即肾Σ 家% 鼢咖燃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囊●—■—■■■—■——暖————■■■—■—■——■■—■■■一II I■■———■■——■■■■_
从对各指标权熏的平均打分结果来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贷款学生信用影响程
度最大的指标是X9即成绩综合捧名,其次是X19学校历史违约情况、x8专业性质、X12奖学
金收入、X17主动与经办银行联系程度、Xt6还款记录等等。
最后,根据评估的总分情况要划分出大学生的信用等级。此处借鉴资信评估机构对银行、企
业的信用评级结果,类似地将大学生个人信用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具体如表4-3所示:
裹4-3大学生信用等级期分寰
4.3.2模型的运用
为了说明上面所建模型如何使用,并初步验证一下其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从调查过的贷款
问卷中选取了A、B两个学生的资料,基本情况分别如下:
A学生:2l岁,女,本科生,身体状况良好,未婚,外地人,学校属于一般院校,所学专业
在人才市场上基本饱和,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在学校没受过处分也没过奖励,其它学籍情况没什
么变化,曾获学校二二等奖学金,平时偶尔做兼职,学校交费上无拖欠记录.以前没有贷过款,出
身农民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左右,该校历史违约率处于中等水平,当年大学生就业形
势不是很严峻。
B学生;24岁,男,研究生,身体素质一般,未婚,外地人,学校属于重点院校,所学专业
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校是优秀学生,没受过处分,有过奖励,其它学
籍情况没什么变化,曾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平时经常做兼职,学校交费上无拖欠记录,以前贷过
款,能够做到按时与经办银行取得联系,交付利息,单亲家庭,家境贫寒,该生所在校历史违约
率较低,当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将上述情况代入前面指标体系中,A、B两个学生的信用得分情况如表4-4。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A的综合信用分值R是60.95,在II级风险范围内,说明其未来还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风险较大,因此应该严格审批其贷款申请,并时刻关注其贷款;学生B的R值是粕.6,属lV级
风险,风险较小,未来还款应该比较顺利,因此其贷款申请可以批准。由于所选取的两个学生都
是已经申请下贷款来的学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另外需要说明几点。首先,该模型的使用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之上的,某些指标的判断是
以当前的状况来推测未来的,但未来可能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比如,拿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
现在其严峻性和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专业性质也类似,可能近两年比较热门,但是等贷款学生毕
业之后有可能市场上已经饱和了等等。其次。模型当中信用指标的选取、评分标准的确定基本是
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的,尽管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时是采用了专家打分法,但是这种方法
本身就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因此,在有条件获取到相关数据资料的情况下,有必要对这些不够
十分科学的数值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调整,以提高对助学贷款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最后,随着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大学生信用风险的因素及其重要程度也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模型当
中的指标类型、权重和得分标准还可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进行动态调整。
囊4_4贷教学生信用得分寰
4.4小结
本章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问题进行了
研究。首先,在借鉴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估方法基础上,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依据指标体系
设置的一般原则,本文最终选取6个与贷款申请学生未来还款信用相关性较强的一级指标和20
个二级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以一定的信用评分数值,构建了一套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对贷款学生信用影响的权重大小,并依据大学生综合信用分
值将其个人信用划分为五个等级。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两个借款人
情况为例对模型的运用进行了说明,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初步证实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肼螂竺{i哪肋纛心肼哪|;篙肺。娜{;嘶
2
n互i丘5
4。_矗5
O
t
i矗L
7
2仉王● 慧鬈篡淼篇兰淼嚣篡懈,螂
Ⅺ愆淞搿黔硒耵Ⅻ聃Ⅲ洲m
mⅢm|詈肼舢珊瑚啦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一I I_
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国家助学贷款制
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寻找能够有效控制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本部分将
在前面章节研究基础上,从完善贷款运行机制、改善外部环境、调整政策、探讨助学贷款其它运
行形式、研究政府责任等多个方位和角度,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5.1现行贷款模式下的风险控制
5.1.1运行机制的完善
1.源头控制
一是要建立贫困生界定的标准。为了避免将稀缺的国家助学贷款资源贷给那些寻求贷款积
极、家庭条件好而又可能加大信贷风险的学生,应该建立严格的贫困生衡量标准和筛选机制。但
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闻,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地区收入水平差距较大,难于确定统一的全
国贫困标准。因此,具体可由各省、市、自治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供
各地金融机构参照(王珩力等,2005)。二是学校和银行在对贫困大学生贷款申请进行审核时,
要抓住一些主要因素(比如借款人成绩综合排名、专业性质、还款记录、学校历史违约情况等),
利用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人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簌能力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预
测,进而决定贷款发放的对象,做到从源头上尽可能地防范贷款风险。此外,在贷款时还应该加
强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使贷款学生对政策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将更有助于日后还
贷。
2.贷中监控
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相关主体应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要傲到的有:一是要尽快
落实建立本校借款学生的信息查询管理系统,保持经常性地和贷款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和
掌握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贷款使用等情况,一旦发现出现育可能会影响到日后还贷的情
况,要及时向贷款经办银行汇报,切实发挥好学生和银行间的中介作用,使银行对贷款学生处于
一种动态的了解和管理当中,便于早日发现风险、化解风险。二是应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
育方式耍多样化、经常化.比如将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必惨的教学体系中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
中,或采取“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开展讲座、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此外,学校还要会
同人民银行做好宣传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在支持个人贷款申请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中的作用,让贷
款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约后果的严重性。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对贷款何时归还,不太清楚的学生占到74.5%,对每次应偿还的金额.
不太清楚的也在半数以上;对目前有哪些还款方式了解的不到36%,不了解的占到64%{对拖欠
贷款后果比较清楚的仅占1/3,还有约2/3的人不太清楚或不清楚。因此,在学生临近毕业时经办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银行一定要作好还款确认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日后还款的时间、方式、金额、违约后果及其
他注意事项。在校期问,贷款学生也应该自觉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
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等。
3.贷后管理
在毕业之后,借款学生要主动和贷款经办银行保持联络;学校要向贷款行及时提供借款学生
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还要建立健全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充足的专职工作人员.协助银
行对已毕业学生违约欠款的催收工作;用人单位要把借款学生的还贷情况作为考核其工作的一项
指标。协助银行扣款还贷或督促其早日或按时还款;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
加强内控,除了采取常用的电话催收和信件催收方法外,要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有效地利用
银行系统之间全圆联网的优势,相互建立代理查询制度,做到风险可知可控GE珩力等,2005)。
对于无正当理由恶意述债的人员,贷款银行可在无法联系或催促无效时,随时通过报刊和互联网
发布逃债者个人相关信息,通过社会监督使恶意逃债者付出高昂的成本。此外,国家助学贷款管
理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对借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贷款和还款情况
等及时进行记录,接受经办行的信息查询:贷款管理中心还要加强对各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指导、
监督和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高校学生第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的进行,公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做
好银行对违约学生的身份核查工作。
5.1.2外部环境的改善
1.加快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全国范围内联网、资源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对于流动性强的个人助学贷款业务的推广
来说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金融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防止金融交易
后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构建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高校学籍学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
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立涵盖学生个人基本资料、银行交
易信用资料、毕业去向和联系方式等其他辅助信息的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畅通网络查询系
统,实现各银行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经办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个人失信
惩罚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对还贷意识差、不积极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可由人民银行或银监会牵
头,集中在全国性媒体上以“黑名单’’形式公开曝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
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其内容包括个人工资、支票和信用卡,退休金和养老
金、保险与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资金,个人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和
个人基本账户制度的同时建立,将有助于改变银行和国家相关部门在大学生信用资料收集方砸的
被动局面,保障个人征信能够主动、即时地进行,进而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体制,最大限度地减
少助学贷款风险损失(刘东、陆秋平,2005)。
2.A理确定学费标准、注重就业
根据前面的分析,目前学生在校期间的交费与毕业后的收入不成比例、就业难导致还款能力
不足等现实情况也是造成日后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降低高校收费标准、
拓宽就业渠道上做进一步的努力。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据有关媒体报道,每年全国几百亿的大学收费,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其收费标准和成本明细。
学校收费中学费占大头,总的来说。一个合理学费水平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高等教育
的成本水平、经费供求情况、市场需求、个人收益水平,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社会的心理
承受能力等(刘亮。2005)。实际上,影响学费水平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制定可行合理的
学费水平也必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学费标准确定依据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
与学费相关的各方,包括政府、学校、学生家庭在利益上也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可
采取学费听证会的方法来克服上述困难与矛盾,确定学费标准。另外,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之间,
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以及负担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确定学费水平时也应当
充分考虑到这种地区差异。实行属地化。
在就业问题上,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作好就业指导工作,指导毕业生正确对特就业问题,
并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就业信息等;另一方面,国家要多出台一些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减免
的优惠措施,比如引导学生到一些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中服务一定的年限、实旌和学生就业状况
相关的多种还款方式等等。不过改善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
共同努力,不是个别政策和部分人就能够左右的,因此显得要被动一些。
3.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尽快制定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法》、‘个人信用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校、
借款人、银行和其他相关主体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学校、银行和用
人单位等在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提供虚假信用资料的法律责任。出
台法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明确高校审查贷款、学生毕业后联络的责任;明确用人单位协助银行
收回贷款、督促欠贷人还贷的责任;明确经办银行催收、追讨欠款的权利;明确中央财政、地方
财政和高校出资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责任,并规定其使用和管理的程序;明确其
他各单位部门协助管理国家助学贷款的社会责任:明确借款人违约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等等
(冯静生,2005)。这样,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把银行、学校、
借款人和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就会增大借款人拖欠贷款的成本,从而减少信贷风
险。
4.逐步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
实行助学贷款证券化、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有助于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资产证券化是
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组建资产池,并以资产池所产生
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过程和技术’。它源子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证券,最近几
年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了学生贷款的证券化。在我国,2005年3月21日已经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
券化试点工作,即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化的试点,争论了数年的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迈出了破冰之旅。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好处不仅使银行
的债权资产获得了流动性,同时也使集中于银行的部分风险得以向资本市场释放。从长远来看,
我国资产的证券化必然是一个趋势,因此,随着助学贷款规模的扩大,应将证券化纳入考虑范畴,
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为将来的产品设计、分散风险打下基础。
新浪财经网http://finance.sine.cm cn/focus/gkhzqh/index.shtml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5.2国际经验借鉴及政策调整
尽管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在风险防范问题上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新政策毕竟也只是助学贷款
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改革还需要长期持久地进行。事实上,政策的成熟与完善需要经过实践
和时间的考验,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循环往复。
前面我们分析了政策设计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高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得政
策设计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本部分将借鉴国际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并结合部分
调查结果,对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5.2.1担保机制
前面曾经分折得知,担保机制的缺乏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上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
国际经验也证明,担保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并且大多国家和地
区都采取了政府担保的形式。比如,美国的各类助学贷款都是由政府提供担保,如果银行经过努
力,仍未能成功收回贷款,银行将把被拖欠的贷款转给政府的担保机构并从那儿得到全部补偿1;
日本政府通过育英会担当了风险担保人的角色,并承担管理费用和未按时归还的本金和利息;我
国香港的入息及免入息审查贷款均是由政府来担保。
我们国家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引入担保机制问题上,一是可以考虑成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
构,担保基金应主要由财政拨款,同时还可以发动企业及社会团体捐赠;二是可以借鉴国外如美
国的做法,考虑由我国地方政府出面为贫困生贷款提供担保、中央政府提供“再担保”的形式;或
者考虑建立助学贷款保险制度,积极引导保险公司介入助学贷款的保险业务,发挥其专业风险管
理机构的特长,按理承保贷款部分风险,这样既可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如期回笼,转移其贷款
风险,也可以为保险公司开辟新的保源,实现双赢。
5.2.2贷款管理模式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助学贷款由政府部门管理和商业银行管理两种模式。比如在
瑞典,助学贷款由国家助学委员会这样一个政府机构管理;在美国,助学贷款在政府担保和提供
利息扑助的情况下由商业银行来运作;在英国。1990年新引入了“高级助学贷款’’系统,政府最初
希望商业银行能够管理,但银行不愿意接受,于是政府建立了助学贷款公司来运作该计划;在荷
兰,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决定利用商业银行而不是政府机构来私有化助学贷款计划;在印度,
助学贷款则是完全由政府经营管理,不过它是发展中国家较为失败的助学贷款制度的代表。
两种模式相比,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贷款运作和管理方面比政府机构要更专业,如果商业银
行愿意提供助学贷款,政府的负担就能够减轻。美国的实践已经可以表明,商业银行运作助学贷
款更有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所花费的成本也是比较昂贵的,包括以利息补贴、担保和
‘在美国,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或者由于死亡、疾病等原因无法还贷,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
95%的拖欠贷款,即美国商业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敦由州政府负责担保并由联邦政府“再担保”。这样,对于银行
来说,助学贷款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39
中肾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其他特别补偿的形式支付给商业银行来促使其参与助学贷款计划。而且,商业银行可能会将助学
贷款局限在那些“低风险”的学生,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就会很难取得贷款。另外,从规模效
益的角度看,由政府管理可能也会更有效。由此可见,从管理成本、贷款分配、贷款回收效率等
角度看,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助学贷款模式和由商业银行运作的助学贷款模式备有利弊(马经。
2003)。
在国内,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存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有倾向于将其
定位于政策性贷款的,也有认为将其定位于商业性贷款较为合理的,还有赞同将两种模式有机结
合起来的。笔者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即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部门和银行共同来管理。这是因为,
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诚信文化尚未形成,加之财
政能力不足,所以无法完全照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模式,将其定位于政策性贷款
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另一方面,如果将助学贷款完全由商业银行来运行管理的话,依我国目前
的状况(现在银行贷款积极性就不高,而且管理水平也没达到一定高度)也是行不通的。在条件
成熟时,可借鉴美国的学生贷款由联邦政府通过教育部发放的形式,比如由我国教育部直接向高
校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孙海燕,2004),这样既能减少贷款发放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又能明确
国家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放助学贷款中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目前具体来讲,可以成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委员会和教育银行共同负责助学贷款的管理和运
作(刘亮,2005)。其中,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设计、修订、发布助学贷款政
策和其他职能,如为助学贷款提供不足额担保、提供风险补偿、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贷款清收等;
成立中国教育银行(CEB),作为专门进行教育金融服务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国家准政策性
银行,受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从事助学贷款的发放、回收、管理,以及提供其他教育
方面的金融服务。CEB的成立,不仅可以解决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国家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目标相
矛盾的问题,还可以使助学贷款的财务可持续性成为可能,从而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达到更优配置。
5.2.3贷款回收机制
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回收率很高。比如日本,在过去的lO多年中,只有2.3%的
贷款未能收回,该国助学贷款政策通过具有法人团体地位的日本育英会来实施,该会在接受政府
拨款后就以法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资金。这一机制使教育部门免除了种种琐务.并提高了回收资
金的效率。再如美国,由商业银行负责助学贷款的回收,如经努力仍未能收回,银行将把被拖欠
的贷款转给政府的担保机构并获得全部补偿。同时担保机构会对拖欠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恶意
拖欠者还将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执行。另外,我国香港地区学生事务处和各高校的学生事务处
对助学贷款的还款、回收等作以明确规定,政府给予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助学贷款拖欠率只略
高于1%。
相比之下,我国在贷款回收问题上缺乏刚性约束,仅靠银行的追讨和高校扣毕业证、公布名
单等措施,没有相关的法律条例等,力度不够。因此,今后政府一方面应该考虑成立专门的贷款
清收机构协助银行追收欠款,提高贷款追收成功率,减少银行信贷风险;同时还应该尽快出台一
1因为在相关制度缺失的情况下,违约将是贫困学生的理性选择.如果政府直接成为助学贷款的主要提供者,那
么同样将会面临较高的违约率。
40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旌
套与学生失信、违约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借款人违约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使失信违约
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达到震慑失信违法者、降低贷款违约率的目的。
5.2.4贷款额度
贷款额度是银行给予借款人的授信额度,借贷数量多少意味着学生债务的规模和政府或银行
预先投入的资金。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贷款额度上除了能够用于支付全额学费外,还能满
足学生部分生活费的支付需求。比如美国1999--2000年公立四年制大学年平均学费为3356美元,
而早在1993--1994年度,美国斯坦福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本科阶段2.3万美元,研究生与本科
合计不超过6.s5万美元;日本的贷款额度可支付公立学校的全额学费及1/3的生活费或私立学校
的全额学费及1/4的生活费;香港的免入息审查贷款的最高贷款额以申请人的学费为限,入息审
查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学生生活费支出.所有学生享有相同的最高贷款颧。
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学生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限额为6000元,而不同专业不同学
历之间学生的学费差距较大,显然政策规定没有体现这一差别。据有关资料称,现在我国普通高
校每年的平均学费就达到6000元左右;一些热门专业更高,加上生活费等杂费,平均费用一年
至少1万元;硕士、博士研究生仅学费每年就高达1.2一1.5万元,甚至更高。因此,从理论上分
析,目前我国最高6000元的贷款额度规定不够台理;而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有1/3多的学生认
为目前每年最高6000元的贷款额度偏低,难以满足学费、生活费,其余的人则认为适中。
贷款额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和贷款可以允许借贷的最高限额,二是高校
收费水平和学生住宿费生活费的高低(沈伟基等,2005)。在制定标准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贷款
对象区别对待,不仅要考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专业方面的差异。整体
而言.目前我国贷款政策当中规定的款最高申请额度应该再适当提高一些。
5.2.5利息补贴
助学贷款实行政府贴息或其他补贴已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一般分为无息、低息或给予优惠利
息三种情况。美国的助学贷款除免除在校期间的利息外,在毕业后一般都享受优惠利率,优惠幅
度高达50%;日本育英会实施的“第一种无息助学贷款”的全部利息是由政府承担的;新加坡的政
府贷学金及学生贷款基金、英国的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补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收取的利息
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贷款,均低于普通的商业利率,充分体现出助学的特点。
我国目前实行的利息补贴方式,即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由学生全部自
付,且利率水平与一般商业贷款一样,均按法定贷款利率执行。这样,就没有体现出低息或优惠
利息的特点和助学的性质,而且还有可能会加大贷款风险。另外,政府的贴息是一种隐性补贴,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隐含补贴低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一般国家为40%---60%,
日本为52%,而我国还不足25%(沈伟基,2005)。在调查中,有关利率水平和贴息方式问题上,
许多学生希望能够再多出台一些减免优惠政策。比如,有人提出在校期间财政全部贴息、毕业之
后财政和个人各承担一半会更好一些,还有学生提出希望有了固定收入后再承担利息的建议。因
此,基于多方面考虑,政府有必要在利息补贴方式或补贴量上作进一步研究和适度调整。
41
5.2.6还款方式及期限
国际上助学贷款的偿还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期限也长。目前各国助学贷款的偿还主要有两种
方式:一是分期定额还款,即学生在规定年限内每次按比例偿还一定数量的资金,直到还清所有
欠款:二是按收入比例还款,即学生毕业工作后按一定比例的收入偿还本息.每次还款可以不固
定,而且没有最后还款期限。美国的斯坦福贷款等大多数贷敖项目均采用第一种偿还方式,贷款
要求10_-30年还清;日本的学生贷款大多也采用分期定额方式,一般要求lo--20年还清;新加
坡要求学生毕业两年后开始偿还,20年内还清;漠大利亚、瑞典、新西兰等国均采用的是按收入
比例还款方式。
相比之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一是期限短,二是还款方式太单一。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相关
部门应再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如延长到毕业后8年到10年甚至更长。同时还款方式不应仅限于
固定期限、金额和利率,而应该制定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不过考虑到我国申请助学贷款人数众
多,业务量庞大会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因而我国还不宣采取太多种还款方式。根据具体情况,
不妨考虑采取分期等额还款、提前还款、递增还教和延期还教等方式。其中,对提前还贷的,可
制定相应的利率优惠政策,予以适当减免等,这样会使得我国还贷机制更可行、更宽容、更人性
化.2006年宁夏已经首次建立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1,这项制度十分有借鉴意义。希望其他省
份也赶快行动起来。
5.2.7助学贷款种类
国际上,美国高等教育的助学贷款体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不仅贷款主体多头,而且贷款形
式多样。其贷款体系主要包括帕金斯贷款计划2、斯坦福助学贷款计划3、学生家长贷款计划、学
生补充贷款计划、收入部分贷款、教育机会银行贷款、联邦直接贷学金等。各种贷款形式之间的
有机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人力资本的生产,保证美国教育机会平等,实现了教育费用的合理
分担.美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创造了发达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成功范例。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很难想象单一的助学贷款模式可以满足所有合格的学生的多
种多样的需要;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也有必要丰富和扩充我国助学贷款
的种类,构建我国教育金融体系,使各类型助学贷款项目之间得以相互补充、分散风险。具体可
包括;学校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相结合、政策性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相结合4、担
保助学贷款(作为主体)和信用助学贷款(作为补充)相结合、贴息助学贷款(主体)和非贴息
助学贷款(补充)相结合等等。
此外,在调查中,也发现认为贷款手续繁琐的贷款学生达到了半教以上,所以应该考虑进一
步简化贷款手续的问题。具体可考虑通过业务创新,比如设计并使用网上发放贷款系统,使贷款
的参与者能够快捷安全地交换必要的信息,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方便地“在线”申请贷款,再由学校
,即对自愿到宁夏南部山区八县乡镇和红寺堡开发区乡镇支教、支农、支医服务期限年满5年以上的学生,其在
校期问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政府代为偿还,此外还将对这部分学生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
2是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计划,即联邦政府将贷款基金拨给学校,由学校充任贷鼓机构。
3美国目前最主要的助学贷款计划,利用商业银行系统将钱贷给学生,由备州的教育担保机构代表政府担保。
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来说政策性助学贷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都是商业助
学贷款。
4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电子转账方式按期支付给学生,从而简化复杂的贷款流程(不过前提是要有担保机构的参
与)。另外,还要研究制定对严重违约学生的公示制度并争取尽快实施,以发挥全社会对贷款学
生还款行为的监督作用。
5.3助学贷款其它运行形式
本部分将主要对学术界提的较多的两种贷款即生源地放贷、担保贷款进行探讨研究,便于从
降低风险的角度补充和丰富我国助学贷款的现有种类。
5.3.1生源地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自开展以来,就一直是一种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安排。这一安捧
对参与主体而言,是以一方利益受损而另一方利益递增,并且社会总收益不变为结果,本质上是
一种零和博弈(艾洪德等,2005);而且.强制性制度安排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连续的弊端。新制
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一般地,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比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更富有效
率。当制度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时,社会就会自动产生制度变迁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果得
到合理的利用,就可以促进制度变迁的完成,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利用杜会的制度资源。生源地助
学贷款就是一种富有效率的自下而上的自发的制度创新.它可以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一种重要补
充。
1.含义及优点
此处所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属于一般商业性贷款,是指在学生生源所在地由当地金融机构对
学生发放并由其父母或亲属提供抵押或担保的助学贷款,它是相对于在学校所在地由金融机构对
学生发放的助学贷款而言的。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主力军一般是当地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
社。
在防范和控制助学贷款风险方面,和学校所在地发放的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助学贷款有很
多优点,主要体现在:”贷前。生源地金融机构对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家长信誉比较熟悉,
家长对银行或农信社也比较了解,因而双方之间信息比较对称,这样就会减少合同签约前可能由
于逆向选择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2)贷中。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时手续比较简便,可以大
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会有利于金融机构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另外,生源地助学贷款还
可以分散学校和银行办理就学地助学贷款的工作量,进而降低银行的管理风险。3)贷后。由于
学生家长住所固定,金融机构便于掌握学生毕业去向,因而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有利于
贷后管理和贷款清收,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而且,待偿还时,父母如无力偿还还会催
促子女还,子女一般也不会恶意拖欠连累父母或亲属,因此,会大大降低合同签定后道德风险的
发生。
此外.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有许多其它优点。比如:在贷款时间和金额上,它可以根据高校的
收费标准和家庭的经济情况,随时发放,贷款金额可大可小;还有,这种贷款取消了高校这一环
节,因而可以大大降低高校所承担的不必要的成本,使高校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培养学生和搞科研
等主要任务上:另外,这种贷款还有利于扩大贫困大学生的获贷率等等。
43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2.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
国内部分地区金融机构在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时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陕西省渭南市澄
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便是其中一俄。就在全国银行、高校、政府为助学贷款大伤脑筋时,该农村信
用联社传出了佳音:1998年以来,7年间累计发放商业助学贷款3200多万元,资助学生5800人
上了大中专学校。至今,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无法上学,无一笔沉淀,收息率实现100%(刘
晓辰.2005)。
一个小小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到底是怎么破解助学贷款大难题的呢?
原来,该联社主任经过反复调研曾提出了“把发放助学贷款与支持农户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
的思路,采用小额贷款扶持贫困学生家庭发展产业的办法延伸‘锄学贷款链”。比如向助学贷教贫
困家庭发放大棚蔬菜贷款、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等。靠着两个“釉武器”即“生源地发放助学贷款”
和支持学生家长增加经济收入的“扶贫贷款”的同步使用,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不但解决了学生入
学困难问题,而且帮助许多贫困学生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为收回贷款提供了可靠保障。
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说是生源地助学贷教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的~个创新.它的成功至少可以
给那些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基层金融机构开辟一条提高贷款回收率的新思路,因此有一定的借
鉴价值。
3.注意事项
目前,尽管有不少地区基层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但由于绝大部分缺乏贴息等相应的政策支持,该项业务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
为解决生源地助学贷款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200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
江省教育厅共同推出了“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这项助学贷款由金融机构认可的学生或其父
母按年申请,与学生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农村信用杜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按年审批发放。发放采
取信用和担保两种方式。借款人只负担一半贷款利息,其余由生源地所在地的市县级财政部门贴
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曾经一度考虑在全国推广财政贴息生源地助学贷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实
际并未在全国推开。
为了提高今后生源地经办银行的积极性,加快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政府应该尽快将
其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范畴,使其也能够享受高校助学贷款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对生源地经办银行
的政镶支持力度,明确该项信贷政策及相应的鼓励措施,比如标准的操作程序、对学生的贴息优
惠、对金融机构的免征税支持、呆账损失给与核销等措施1。同时,还要防止部分学生在生源地和
高校所在地重复贷款而使风险增加的可能性。
5.3.2担保贷款
许多学者曾提出在国家助学贷款当中应当引入政府担保机制,但我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信用
担保形式,缺乏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国际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国情来
看,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引入担保机制都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际上助学贷款运作的成
功经验已经证明,担保机制的建立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下面将从我国的实
‘江苏省做得较好,该省农联社、教育财政部门于2006年3月21日制定7“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
实雕办法”,并决定从2006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际情况出发,分析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引入政府担保机制的可行性。
1.目前采用的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缺陷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提出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即:由财政和高校各出资50%且出资额占国
家助学贷款发放额一定比例,组成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简称“风险补偿金”),划转至助学贷款经
办银行。该“风险补偿金”的最初出资比例是由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与经办银行通过招投标确
定,下一年度的比例与上一学年度学生的违约率挂钩。“风险补偿金”的设立对于减少银行由于拖
欠造成的损失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将来的实际违约率难以
预测,因此该风险补偿方案在执行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贷款
风险依然存在。
2.担保机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担保具有可行性
担保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担保业务的机构,在我国也称为信用担保机构。所谓信用担保是一种
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它通过担保人的信用度来提高被担保人(债务
人)的资信等级,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建立起经济关系。从性质上讲,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有两种
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即以执行政府政策、扶持弱势群体为目的的担保:二是商业性担保,即
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目前,我国担保业的投资结构是“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格局1。
在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量”上(指
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还是在‘i质”上(体系运行、制度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而贫困大学生和中小企业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比如,在融资上,两者都面临着既没有
可靠的信用历史、又无法提供有效担保的困境,从而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等。另外,从资
金上考虑,贫困大学生所需要的担保金额要远低于中小企业所需;国家实施优先发展教育、科教
兴国的战略,也使得政府有理由和责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财政性担保。而且,在政府出资金额上,
担保金也并不一定比“风险补偿金”多2。因此,以中小企业担保实践为基础,为了更有利于贫困大
学生将来的发展.也为了进一步降低经办银行在助学贷款业务当中所承担的风险,我国可以通过
现有的担保机构,或者建立新的担保机构来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担保,担保基金应主要由中央或
地方各级财政拨款,同时发动企业及社会团体捐赠。
3.符合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ro及履行银行业市场开放的承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急
需提高资产质量等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尽管新政策实行市场化方式确定经办行,但从2005年9
月份教育部采取强制性措施解决部分省市执行不力的局面就可以看出,有些仍是在国家政策的不
断“催生”下进行的.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这显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改
革,不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而如果通过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来为学生提供担保,从
而使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的话,就可以达到既推进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
商业化改革、又能够保障银行利益的双重目的。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山台之后建立了风险补偿伟I度,但是在执行
中风险补偿方案实际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风险依然存在、银行利益难以得到切实保
‘据调查到2002年底.政府出资在我国担保机构总出资额中所占比重为70%,民间投资占30%。
2因为担保放大倍数(指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的放大比倒)一般是在tO左右,即担保金出资比倒是10%左右,而
日前国家助学贷款中执行的“风险补偿金”的比例有的在10%以上,有的在10%左右,有的甚至没有银行竞标。
45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障。但是如果以我国20多年的中小企业担保实践为基础,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引入政府担保机制,
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目前所采用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的缺陷,而且会更符合普通贷款业务的运行方
式,更有利于促进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因此,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两方面来看。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引入政府担保机制不仅有
必要,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4政府责任
助学贷款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它不能够完全按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否则会出现市场失
灵的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干预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政府参与的助学贷款项目注
定只能以很小的规模进行1。在助学贷款中。政府或直接出资,或提供补贴,或提供担保,这己为
世界各国助学贷款的实践所印证。
在助学贷款中,政府的参与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建立负责助学贷款的发
起和收回的法定管理体制;二是政府负担或补助一部分贷款的成本;三是政府提供担保及分担部
分损失(马经,200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各级政府推动的一种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
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体,其政策性和社会公益性明显大于盈利性。在我国,具体由中标商业银行
具体承担贷款审批和发放,政府和学校按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共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来弥补经办
银行。但是这项新政策于2004年6月份出台以来,开展的并不十分顺利,先后出现过银行流标、
全国1/4省份没有“动作’等不理想的情况。也就是说.银行出于多种顾虑主要是风险大的原因参
与并不太积极,新政实旌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分析一下便可发现,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商业银行其实扮演了主角,而政府只是配角。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货币为主业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其天然具有‘‘嫌贫爱富”的本性;从
投资回报率来看,助学贷款也必然小于其它商业贷款;另外。稿业银行还是经营“风险”的企业,
防控风险是其主要管理目标,而助学贷款的发放使得银行承担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等。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并非最佳的市场选择2。归根到底.唱主
角的应该是政府才对。不管中国财政有多困难,助学贷款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政府应该并勇于
承担起助学贷款的主导运筹责任。并且,曾有学者证明,需要满足的助学贷款需求总体规模是有
帐可算并且政府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在这里,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实行国家助
学贷款制度,唱主角的就是政府,而银行只扮演配角。一方面,助学贷款一般并非由银行资本金
支付,而是由政府财政提供,银行只负责经营并收取费用;如果贷款由银行自有资本提供,政府
必须提供担保,负责以财政核销95%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政府制定多种政策帮助银行严防严
罚欠贷不还的行为,比如,建立健全覆盖广泛的个人征信体系.让违约拖欠助学贷款成为无法洗
1纯粹的贷款者和学生借款青之间的纯商业性助学贷款,虽然目前已遍布全世界,但它仅以报小的规模运行。
2虽然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国家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应该将肩负的主要责任转
结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毕竟不该也负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让商业银行以不良贷款的增长作为代价来支持寒门学
子入学,这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选择.
46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脱的信用污点,防范恶意欠款行为;出台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和优惠减免措施,为银行贷后管理
和追讨欠款提供服务,从而降低银行所承担的经营风险等等。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美国商业银
行助学贷款的拖欠率仅有5%左右,银行经营此项业务风险小而且利润稳定.贷款供给自然也大
幅度上升。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展中参与的力度、作为还明显不够。综合论文前
面部分的研究,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尽快考虑在助学贷款制度中
引入担保机制,要么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要么组建由地方政府出面为贫困生贷款提供担保、中
央政府提供再担保的“双保体系”,为学生提供贷款担保,从而减少经办银行的顾虑、减小其风险
损失;二是要加快、加强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规划、指导工作,促使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相
对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早日诞生,同时要加强开发国家助学贷款软件,进一步完善建立贷款
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三是完善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某些规定更加趋于合理可行;四是
尽快出台一些与学生失信、违约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贷款者的失信成本,增强震慑力度;
五是要加大财政补贴投入的力度,使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更显出助学的性质。此外。还要在改善社
会就业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5.5小结
本章在前面章节研究基础上,从贷款运行、外部环境、政策设计等多个角度,对国家助学贷
款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本部分首先立足于现行贷款模式,认为控制贷款风险应着重从完善
运行机制和改善外部环境两方面来努力,具体可采取加强源头控制、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完善
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注重就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逐步建立助学
贷款二级市场等措施;然后针对现行政策设计上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调查结果,从担保
机制、贷款管理模式、贷款回收、利息补贴、还款方式及期限、贷款种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
调整、完善助学贷款现行政策的措麓。此外,重点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两种形式进
行了探讨研究,最后对政府在这项制度开展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分析总结。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6.1研究结论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系统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当前经办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当中所面临的风险还很严重,主要
是信用风险;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上有进步也有不足,不过整体而言,风险管理现状还
不十分理想,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2.通过分析查找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来源,本文认为风险的形成主要缘于三个方面;一是现行
政策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缺乏担保机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难以合拍、还款约束机制难
以发挥作用、贴息方式存在弊端、还贷期限与方式不合理等;二是贷款运行过程中,存在贫困生
难以界定、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学校缺乏协助动力、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不足等问题:三
是外部环境方面存在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学费高就业难、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风险因
素。
3.本文采用信用评分法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
方法和经验、咨询有关专家,首先构建了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确
定了各指标对贷款学生信用影响的权重大小,将大学生个人信用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而建立了国
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两个借款人情况为例对其运用进行了说明,结果也从一定
程度上初步证实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4.本文对我国现行贷款模式下的风险控制问晨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着重从完善助学贷款运
行机制、改善外部环境两方面来努力。具体可采取加强源头控制、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完善大
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注重就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逐步实行助学贷
款证券化等一系列措施。
5周家助学贷款现行政策只是助学贷款钥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针对其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
足,本文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调查结果,认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具体可考虑引入担保机
制、由政府部门和银行共同管理助学贷款、成立专门的贷款清收机构、适当提高贷款最高申请额、
延长还款期限并制定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丰富助学贷款种类等措施。
6.本文通过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担保贷款两种形式进行研究认为,可以将生源地助学贷款纳
入国家助学贷款范畴,使其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另外,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
情两方面来看,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引入担保机制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2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仍有一些
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1.由于已毕业贷款学生资料难以收集,本文在问卷调查方面,着重是对中国农业大学的在校
贷款学生进行的。这样,在问卷当中的少数预期类问题上,就难免出现在校贷款学生对未来的预
期与将来的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从而导致某些分析不够十分贴近现实。因此,为了能
够得到更加全面、科学的研究结果.建议相关人士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不仅要
对在校贷款学生进行调查,还要尽可能地把已毕业贷款学生也纳入调查范围之内。
2.本文虽然构建了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但在指标
的选取、打分、权重分配等问题上,仍存在不少定性、主观的成分;在完善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建立起来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更为精确的定量化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模型
预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本文所建立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只能用于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信用
进行预测,以便作出是否放贷的决策;今后可进一步研究建立助学贷款学生毕业后的信用评级体
系,以便于对毕业后学生信用进行跟踪评估。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艾德里安-齐德曼著.李湘萍译.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对贷款的设计、评价及政策可能产生
的影响一t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33—38
【2】艾洪德.张羽.解决助学贷款供求两难的经济学分析.光明日报,2005
【3】3 陈迪秋_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交通高教研究,2004.4:37.38
[4l陈浩,沈红.论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江苏高教,2005.01
f51陈莺.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9-21
【6l崔明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2
【7】D·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比较教育研究,2002.1:26.31
【8】哈巍.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学生资助:【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2002
【9】郝文静.在助学贷款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与思考.嘉*学院学报,2004.9:103.106
【10】冯静生.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与对策.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2005.2
【1 l】何文标,邹志波,柏胜.助学贷款市场化改革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7
【12】胡进.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教育与经济,2001.3:38-40
【13】黄涛.博弈论教程一理论和应用一E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14】嵇绍岭冲国高校助学贷款历史回顾和问题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6:41
【15】蒋风生,贺粹,杨文军.试论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发展策略.金融论坛,2004.3:52.56
【16】康小明.从准公共产品视角看我国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教育科学,2004.8:37-40
07]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东省部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调查分析.高等农
业教育,2004。3(3):23—25
【18】李庆豪.国家助学贷款对弱势大学生资助的有效性:【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119】李文利.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思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9-11
【20]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4.2:43.46
【2l】李兴发,潘冬光.我国银行消费贷款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初探.吉林射税;茼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2:12—15
【22】连绍辉,郭子润,张友先.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分析.经济论坛,2003.12:73.74
f23】刘东,陆秋平届家助学贷款新旧政策之比较及其思考.金融与保险,2005.10
【24】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b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5】刘亮.发展助学贷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南方金融,2005.6
[26】刘滴.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大面积停贷.中国新闻周刊,2004.5:38-39
[27】刘群‘助学贷款的金融学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5.3
f28】刘晓辰.,J、小农信社破解助学贷款大难题.金融信息参考,2005.5:46.47
【29]罗伟成.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评分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方工业大学,2004
f30]马经.助学贷款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
f3l】穆林.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风险控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5,20(3):53.56
【32】任喜雨,樊亮春.茹连琴.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应实现五个突破.中国农业教育,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2004.4:11—12
【33】沈翠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
学,2004.11
【34】沈红周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7-9
【351沈伟基,张宇.完善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的思考——中外比较视角.金融与保险,2005.7
[36】史丽莉.加强助学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经济论坛。2004_3:97、106
【37】宋蔚蔚,尚华娟.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来源分析与控制.重庆社会科学,2005,8.-16-19
【38】孙海燕.透视助学贷款风险.西安金融,2004,8:50-51
『391孙勤海,习家鹏,严筱玲.论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必要性.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9:
31.35
【401谭伟.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状况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04.2:116-117
f411童大焕.当前助学贷款违约率上升的原因.金融信息参考,2004.6;18
[421汪路,李大健.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13—15
[43】王军峰.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缺陷及策略.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7.-76·78
【44】王晓萍.试论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经济与金融,2004.6:37-39
[451王珩力,冯卫东.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l
[461王尧基.试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缺陷及对策.复旦教育论坛。2004.2.2:63—65
f47】许世琴,程胜光.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模型探析.农村经济,2004.5:68-70
f48】杨克瑞.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反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4:46-50
【49】张筠.我国新政策条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0】张丽萍,钱强.试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规避的原则和对策.教育与经济。2004.2:47-49
【5l】张永强.齐抓拭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15.16
【52】张志俊.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60-61
【53】赵建军.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ll-12
【54】赵娟.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研究——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青年探索,
2004.1:16—19
【55】郑国中.对助学贷款违约与停贷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海南金融,2005.3
【56】钟言.防范助学贷款风险须建立失信惩罚机制.金融信息参考,2004.1l:22
【57】周雪莲.外部性、公平性与道德风险一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分析.经济师,2004.12:25.26
【58】朱雪梅.学生贷款的“瓶颈”问题研究一E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8.71
『59]朱雪梅.浅析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锭行、学校和政府的角色与作用.交通高教研究,2004.3:50.52
【60】Adrian Ziderman.Financing student loans in Thailand:revolving fund or open-ended
commitment.Economies ofEdueation Renew.21(2002):367-_380
f61】Arminger,G,D.Enaehe,andT.Bonne(1996).AnalyzingCreditRiskData:AComparisonof
Logistic Discrimination,Classification Tree Analysis,and Feedforward Networks+Computational
Statistics,12(2):293—310
f62】Boyes,WJ.,D.J.Hoffman,ands.A.Low(1989).AnEconometricAnalysis oftheBankCredit
5I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___■■●__■■●●__■■-■■■l●___■■-l■■_____●_--■■●_____●■■lI I■
Scoring Problem.Journal ofEconometrics,40(1):3一14
[63】D.Brace Johnstone.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ern and Southem Africa:Diversi郇ng
Revenue and ExpandingAccessibility,Conference Report.
[64l D.Bruce Johnstone,Abcbayehu Aemero.The Applicabil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fIncome
Contingent Loans Or CJraduate Taxes,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粕Australian HECS啊
Income Contingent Loan program for Ethiopia.
[65】Douglas Albrecht,Adrian Ziderman.Student loans and their altemativas: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eferred payment programs.Higher Education(Historical Archive),Volume 23,
Number 4,Jone 1992:357—374
【661 G Shantakumar.Student loa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some observations.Higher
Education,Volume 23.Number 4,June 1992;405·424
[67】Jandhyala B.G.Tilak.Student loans in financing high=education in India.HigIIel"Education
(HistoricalArchive).Volume23,Number4,June 1992:389—404
[681 J.J.Vossensteyn.Where in Europe woad people like to study?m affordability of hi曲er
educationinnineWesternEuropean countries.HigherEducation.Volume37,Number2,March
1999:159—176
169】John F.Brugel,Gary P.Johnson,Larry L.Leslie.伽demand for student loans in higher
education:A study of preferences and attitudes.Research in Higller Education(Historical
Archive).Volume 6。Number 1,March 1977:65-83
【70]Jon Hes∞ldenz and David Stoekham.National direct student loan defaulters:The ability to repay,
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HistoricalArchive).Marchl982,Volumel7,Numberl:3一
14
【71】Kirk Monteverde.Managing Student Loan Default Risl【:Evidence from a Privately Guaranteed
Portfolio.ResearchjnHigherEducation.2002,41(3):331-352
[72】Koh Hich Chye,Tan wei Chin,Goh Chwee Pang(2004).Credit Scoring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Singapore Management Review·26(2):25—47
[73】Lyn C.Thomas(2000)A Survey ofCreafit and Behavioural Scoring:Forecasting Financial Risk of
Lendingto Consum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Fortwaisting,16(2):149--172
[74】Maureon Woodhall.Student loans in developing coOnOies:feasibility,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for
reform.Higher Education(Historical Archive).Volume 23.Number 4,June 1992:347—356
【751 The World Bank.Higher Education:Les$ons of Experience.Washington,De:The World
Bauk.1994l 41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
致谢
本篇论文是在很多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才得以顺利完成的,在此我要对他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
首先,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胨宝峰教授。从论文选题、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到论文的
写作、修改和最终定稿,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此外,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
态度、勤勉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师德也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和前
进的动力:在我生活中遇到困难、思想上出现困惑的时候,导师也曾多次耐心地帮助和开导我。
导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以及师母在生活上对我的关照,都使我多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论文开题、中期汇报以及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何广文教授、
减日宏教授、杨秋林教授、李平教授、林万龙副教授、伍建平副教授、唐建华副教授、葛长银副
教授、甘立平副教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他们为本论文的写作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对论文的
最终完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师兄任金政、李万里,师姐李逸波、屈新琼,同门王小红、许玉
娜等人也都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和帮助。还有台友刘温静、陈志颖、温翠青,同学张宗毅、朱妍等
人暖心的支持和鼓励。至此,我只能以一句‘谢谢’’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另外,也感谢方芳老师,
她几乎参与了我们论文的每个环节,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资料收集和论文写作中,中国农业大学学工部的李洋副部长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冯国柱师
兄,也都曾给我提供了不少和助学贷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此外,还要
感谢那些我认识或紊不相识的参与到问卷调查当中的同学,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我才
得以拿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用于论文的写作。
最后,更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二十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
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太多,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关怀将永远是激励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总之,本论文的写就包含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至此,我再一次对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
同学和家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
附录
大学生助学贷款调查问卷
您好!本问卷是想通过了解贷款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未来预期、政策认知及评价
等,为进行影响大学生未来还款因素分析、政策研究等做准备.本问卷采取不记名方
式作答,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请实事求是回答.调查及研究人员将对您提供的信
息资料保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贷款情况
1、您贷款次数是:
A以前贷过一次B现在正贷着一次c两次及以上
2、您选择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原因有(可多选):
A缓解家庭压力B渴望经济独立c从众效应,随大流
D利息少、成本低E不必提供抵押担保等F其它——
3、您贷款主要是用于支付: A学费B生活费c其它——
4、您选择的贷款期限为: Al一3年B4—5年C6—10年
5、您将来的还款途径是: A个人工作收入B依靠家庭C亲戚朋友D其它
6、预计将来有了工作收入后,归还贷款在您消费支出(归还贷款、买房、补贴家里、其它)中
捧序是第几位; A l B 2 c 3 D4
7、您认为影响您未来还款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贷款额度B就业状况C个人或家里急需用钱
D其他人还款情况E违约惩罚力度F其它——
8、您判断未来的就业形势是:A严峻B一般C乐观
9、您预计未来的就业主要是靠:A自己B家人C亲戚朋友
10、您觉得目前的学费水平高吗? A偏高B中等C不高
1l、您认为你们学校历史违约率:A高B中C低D不清楚
12、您与经办行联系情况: A不联系B偶尔C按时D频繁
13、您的个人还敖记录有: A无B一次c两次及以上
14、您现在贷款偿还了多少?A全部B大部分C小部分D尚未偿还
15、您对贷款何时归还: A清楚B不太清楚
16、您对每次应偿还金额: A清楚B不太清楚
17、在您心耳中,国家助学贷款是:
A政府一种变相的补助,还不还无所谓;
B有政府补贴的银行贷款,与普通贷款一样,有借有还。
第=部分政策部分
18、您对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
A不了解B有一定了解C很了解
19、您对当前助学贷款的贴息方式: A不了解B了解
20、旧政策是在合同期间财政和学生各承担一半利息,新政策是在校期间财政贴息100%,毕业
后按照国家法定贷款利率学生全部自付。您对目前这种贴息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
A满意B感觉一般C不满意(您希望——)
21、您觉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高吗? A偏高B一般C不高
22、您认为贷款手续繁琐吗? A是B否
23、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额度是6000元,您认为此额度:
A偏低,难以满足学费、生活费B可以
24、目前贷款期限最长lO年,您认为: A有点短B可以c太长
25、您了解目前有哪些还款方式吗? A不了解B了解
26、现行还款方式有: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还本
付息可以提前,按实际期限计息;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行业工作的,达一定年限后,本
息将由国家代偿。您感觉: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可以更灵活一些。(比如
27、您对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后果:A比较清楚B不太清楚C不清楚
28、新政规定多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建立还款约束机制。其中对违约学生将计收罚息、记录违
约行为、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名单。您对此看法是:
A将会对贷款学生形成较强的外在约束B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约束
29、您认为不还款:
A有损个人信用、道德B对以后的工作、房贷等会有较大影响
C会造成一定影响,但问题不大D会对母校造成负面影响,产生愧疚
第三部分基本资料
1、性别:A男
2、年龄:A18-23
3、您来自于:A农
4、学历:A专科
5、学校:A重点
6、所学专业;——
B女
岁B 24.27岁C 27岁以上
村B县城C城市
B本科c硕士D博士
B普通C民办
7、学习成绩:A优良
8、综合排名: A靠前
9、所获奖励; A学术奖
10、所受学校处分: A有
lI、收入来源(可多选):
性质:A热门B一般c冷门
B中等C较差
B中间C靠后
B校园活动奖C社会实践奖D无
B无
A奖学金(曾获一等) B家人资助C亲戚朋友D兼职E其它——
12、拖欠应交费用记录:A无B有
13、健康状况:A良好B一般C较差
14、婚姻状况:A未婚B已婚无子女c已婚有子女
15、户籍状态: A本地B外地
16、您家庭人均月收入:A 150元以下B 150-400元C 400-800元D 800元以上
17、您所学学科属于:
A农学B_T学C理学D经济学E管理学F法学G文学
H医学I哲学J其他
55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赵建风,女,汉族,1981年12月14日出生,河南省林州市人。2000.2004年就读于河南财
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师
从陈宝峰教授,攻读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会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阃,参加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有:
2004.11—2005.3,参加导师主持的山西农机局课题“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
2004.12--2005.4,参与导师主持的水利部课题“我国开展洪水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2005.7_005.8,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政策课题组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优
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2005.9__2005.10,参与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贸易统计工作。
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赵建风, “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7月,总第300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