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212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Y 95l 93二
同等学力申请硕I.学位
学枝代码:10246
学员、j:K022015015
9 k擘。
硕士学位论文
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系:
业: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经济学院
金融学
庞薇
邹根宝教授
2006年5月8日
B
摘要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以及加入WTO之后与国
际银行管理规则接轨的要求,贷款定价一这个银行信贷业务中最敏感的问题,
必将成为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第一章阐述中资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国外学术界在贷款定价研究方面历史较长,经验较为成熟。目前,发达国家
银行己基本形成了成本加成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三大基本模
型。随着这些模型的运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配套管理机制研究方面也走在前
沿。本文第二章阐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理论发展及具体模型特点。
与贷款定价的重要性相比,国内学术界和银行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系统。
为此,本文第三章笔者从中资商业银行特点出发,对贷款定价框架及模型进行系
统设计并实例分析如何运用:一,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银行运用价格领导模式,
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股份制银行采取跟进的手法,以领先银行贷款水平作为参考
适当升贴水;二,不同层面经营管理机构采用不同定价模型,总行可采用实行成
本加成法,确定公布全行基准利率,分行支行在全行基准利率基础上获得一定范
围的授权;三,不同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贷款定价模型,对利润贡献度小、服务
成本较高的中小客户实施标准化定价策略,即运用成本加成模型;对利润贡献度
大的优质重要客户,进行差别化综合定价,即运用盈利分析模型;对于市场已充
分竞争的零售客户,则采取基准利率加点模型。
以上设计在实际运用中也将遇到困难,既有由于产权不明晰等造成的内在动
力不足,也有由于银行机制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造成的具体运用困难,也有
特定经济金融环境下各类外部因素形成的阻碍。本文第四章分析了这些实际问
题,并相应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
分类号:F83
Abstract
For the reason of further reforming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orIentatIon to the banking vehemence competltion.and being in 1lne with
internatlonal bank management’s rules after joined the WTO,loan list
price which is the most impressionable problem in the bank’s 10an
business must to become a key job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Chapter 1 of this thems elaborates a background and realistic meanlngs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loan 1ist price research.
The forelgn academic clrcles lend the more mature experlence as well
as the longer history in the loan 1ist price of commercial bank.For the
comblnlng of the theories research,the foreign banking develops its loan
11st price continuously and perfectly.Currently,the developed nations’
banks have already formed three basic models:the Cost Plus model,the
Price Leadership model&the Customer Profltablllty Analysis model.At
the same tlme,along wlth the usage of these models,thelr research of
kit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also the forerunner.chapter 2 of thls thesis
elaborates the developed nation commercial bank loan 1ist price theories
development and concrete model characteristics.
Comparlng in the importance in the fulfilIment of the 1ist price
problem,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circles and banking circles return not
enough thorough.For this,chapter 3 of this thesis usages to carry on
design to loan 11st price frame and models combining an analysis to usage
settlng out from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characterlstICS:
firstly,the bank of the dlfferent market fixed position chooses to
different 10an 11st price model.The leader bank for leadership price mode,
and the smaller which rise its price referencing adequacy to the leader
for follow behind.Secondly,the different level management organlzatlon
adopts the different 1Ist price model.The head office can adopt the
execution cost to add method of the announcing the basls Interest rate
of the whole hne.The branch office pays to go the authorization that
acquires the certain scope on the announced basl s interest rate.Thirdly,
dlfferent customer adopt the dlfferent 11st price model.To the smaller
profits contrlbution degree is for the standardlzed 11st prlce strategy:
To the greatly important customer of the proflts contrlbution,carry on
the difference comprehensive list price:The retail customer who have
already competed well in the market,adoptlng the basls interest rate to
add model.
The above design also would meet the dlfficulties in actual usage,
for the reason of the lack of inslde motlye for the uncertain ownershiP。
the level 1imlt result in bank mechanlsm counteract as well as management,
also the particular economlc environment.Chapter 4 1n thls thesls put
forward to resolve the countermeasure on the basls of analyzlng these
actual problem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l【'loan,list price model
Classified Index Number:F83
.2.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包括价格的形成、调整与合理化,
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其产品定价对经济发展
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其自身健康稳定发展也置关重要。
受存贷利率管制因素的影响,中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长期以来执行的是央行
统一基准利率。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在贷款定价上有所放松,但
仍然实行的是“以国家定价为基准,在允许范围内上下浮动”的非完全市场化的
定价手段。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对产品价格缺乏敏感性,定价能力不
足,定价模式过于机械简单,相关参数缺少数据积累,不具备有效的客户评价手
段,这往往导致风险和收益相互不匹配的情况产生。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次深入,银行同业竞争愈演愈烈,以及加入WTO
之后与国际银行管理规则接轨的要求,贷款定价——这个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最
敏感的问题,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充分利用贷款定
价的自主权,建立一套科学的贷款定价模型,既能够充分揭示贷款业务风险,又
能够有效确保既定风险下的收益,已经成为当前银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极为关切
的问题。同时,为实现市场化的、科学的贷款定价,商业银行内部也亟待在体制、
机制、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完善。基于此,本文选择从中资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课题着手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方面历史较长,经验较为成熟。从马克
斯对于借贷资本循环的研究,到运用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
资金利率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确定贷款利率,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斯蒂格里
茨和维斯运用风险参与理论解释了信贷配给现象。结合这些理论发展,国外银行
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贷款定价。目前,发达国家银行已基本形成了成本加成
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三大基本模型。同时,发达国家商业银
行在配套管理机制研究方面也走在韵沿。
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在实践中的重要性相比,学术界和银行界对此问题
的研究比较落后,一方面国内基本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著作;另一方面相关文献对
贷款定价的论述也往往从某一具体模型着手,不够系统;另外在中资商业银行如
何实际运用模型和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怎样具体解决方面不够深入。为此,笔者参
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试图对
中资银行贷款定价模型选择、运用设计,以及相关问题如何解决等作较为系统的
论述。
三、结构和主要观点
本文共分为四大章。
第一章为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该章主要从我国利率市
场化改革,金融同业竞争加剧,加入WTO后要求与国际银行管理接轨等宏观背景
出发进行阐述,突出贷款定价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本章从提高信贷资金配置
效率、促进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应对日益傲烈的市场竞争、
优化客户结构等方面具体指出了加强贷款定价对中资商业银行业将产生的积极
作用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通行模式与借鉴。该章首先介绍了关于
贷款定价的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同时阐述贷款定价的一般原则、目标与步骤。
具体介绍了当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行的三种贷款定价模型:成本加成模型、价
格领导模型、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并对三种模型运用进行了案例分析计算。最后,
对该三种贷款定价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第三章为对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分析及模式设计。结合国外经验,对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现有贷款定价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
足点。并由点及面地对目前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落后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尝
试对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进行创新设计:一,不同市场定位的银行选用不
同的贷款定价模型,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银行运用价格领导模式,市场份额相对
较小的股份制银行采取跟进的手法,以领先银行贷款水平作为参考适当升贴水;
二,不同层面经营管理机构采用不同定价模型,总行可采用实行成本加成法,确
定公布全行基准利率,分行支行在全行基准利率基础上获得一定范围的授权;三,
不同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贷款定价模型,对利润贡献度小、服务成本较高的中小
客户实施标准化定价策略,即运用成本加成模型;对利润贡献度大的优质重要客
户,进行差别化综合定价,即运用盈利分析模型;对于市场已充分竞争的零售客
户,则采取基准利率加点模型。为加强理解,根据一家中资银行经营数据对模型
设计体系进行示范举例。
第四章为贷款定价模型设计在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中资商业银行
在具体运用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贷款风险溢价量化估算、成本核算分摊
缺少系统支撑、银企相关信息不对称、相关人才队伍培养不够等进行具体分析,
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即,明晰产权问题,解决贷款主体预算软约束;
优化考核模式,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健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完善风险评
估系统;加强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建立权威公正的资信评估制度:培养利率与风
险方面专业化人才等二‘’

四、新意与不足
首先,本文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在分析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各自优缺
点基础上,不是仅拘泥于某一种贷款模型的运用,而是根据国内银行实际情况,
从战略定位、市场情况、管理层次、客户类型等多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一整套的
银行贷款定价系统,在此系统中,不同的定价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均得以良好运
用。根据笔者的设计,一家中资商业银行可基本确立其贷款定价框架,一定程度
上提高贷款定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其次,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相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既有基础理论的诠释,又有典型案例的分
析计算,便于理解和运用,还对设计的定价框架进行详细示例。同时,由于最终
的着眼点是设计能加以运用的解决性方案,因此对于实践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也
给予充分关注,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
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文还有欠妥之处,例如数据采集分析还不够精准,
设计模型未在实际银行环境下进行运用等。笔者在此方面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的背景
所谓“贷款定价”是指通过全面核算贷款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收益、
商业银行为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所需承担的成本、贷款应该达到的目标收益等多
种因素,对每一笔贷款确定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要求
的综合价格的过程。贷款的价格由信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贷款利率是贷款价
格的重要表示方式。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加强贷款定价研究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它既是我国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商业银行直接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加入1盯0后迎合国际
银行管理标准,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必然选择。加强贷款定价研究,建立与我国
银行相适应的价格管理框架,选择具有较强操作性、合理性的定价模式,这对商
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
1、背景。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
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具体讲,就
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各种利率保持
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政府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和低利率政策。
1959年至1978年的20年间,中国的利率水平只进行过两次调整。处于计划经
济时代的中国,当时利率政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率品种单一、利率档次少和利
差小。
由于利率是借贷资舍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是联系实物部门与金
融部门的一个变量,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把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
因素单独提出来,都和利率有一定的关系”。1,因此,随着改革开发与经济发展,
我国过去实行的僵硬的利率管理体制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利率市场化成为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成为加强我国金
融间接调控的关键和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被称作“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后一道堡垒”的利率市场
化被日益关注,也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中最醒目、最重要的课题。我国在借鉴世界
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稳
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2、主要进程
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
本设想。总体步骤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
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1996年6月,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
指出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具有开创性的一步,
为此后利率市场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9月,
放开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1999年,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
市场实现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有力地推动
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了重要参照标准,是长期利
率和市场收益率曲线逐步形成的良好开端,也为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建设奠定
了市场基础。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1998
年10月,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
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4月,县以下金融机构贷
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1999年9月,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和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
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3年2月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一步公布了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
期、小额”,显示了央行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决心。从此,贷款利率
市场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迈出了重要的三步:
第一步,2003年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
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第二步,2004年1月1日,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
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
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
分别制定;
第三步,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
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行上
限管理,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所有金融机构的人
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保持为基准利率的0.9倍。
至此,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
理的阶段。
3、发展趋势
回顾十几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
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
率种类有29种2。今后,人民银行肯定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
完善利率管理,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
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商业银行经营将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除去利率风
险管理难度大大增强,要研究应对收益曲线风险3、重新定价风险4,基准风险5、
选择权风险6之外,更首当其冲面对的将是传统存贷业务盈利模式的改变、信贷
经营战略的改变,及其由此产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最初阶段,商业银行常会因为存款利率上升和贷款利率
下降而导致存贷业务利差持续下降,经营收入减少,甚至面临亏损或破产的压力。
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从1943年~1975年,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出面偿付的倒
闭银行家数每年不超过9家,但从1980年开始,倒闭家数开始突破两位数,并
与日俱增,从1985年开始,又出现三位数。从1987-1991年4年中,美国倒闭
家数平均每年为200家,最高的~年达到250家,差不多一天要倒闭一家。7上
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样的规律在英、法、德等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曾经
出现过。
在我国短期内,商业银行依靠贷款利息为主的盈利模式是难以改变的,由于
利率市场化中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浮的竞争压力,对于目前中间业务收入
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不足5%的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应对这一变
化,商业银行最直接的武器只有尽快加强舍融产品定价研究,特别是贷款定价。
要使自身贷款价格既能有效覆盖成本与风险,又能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否则银
行只能在未来残酷的价格战争中消亡。与此同时,管制利率条件下的贷款发放高
集中的格局也将破打破,选择大客户低风险低利率的思维模式必然将被激烈的市
场竞争所淘汰。在理性分析判断风险的前提下,一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
业客户将会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争夺的焦点,怎样获取这块新生市场,银行也
必须尽快着手加强贷款定价研究。’
表卜1:2005年上半年中国5家商业银行利息收益占净收益比重
招商民生浦发深发展华夏
I利息收益占净收益比重(%) 68.85 78.92 81.4 81.85 70.7
资料来源:摘自5家中资上市商业银行对外公布的2005年半年报。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自然推进的过程,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建立利率的定价机
制。如果建立了这一机制,利率就放开了。”对于央行2005年1月发布的《稳步
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多年来一直呼吁利率市场化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
这样解读。8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产品定价本身就是相克相生的关系,是互动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不得不加强预算约束,完善产品定价,培
养自主定价的能力,同时建立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以此得以继续生存;同时通过
完善产品定价,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唯一的
选择。
二、加入WTO之后直面外部的竞争与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
经济加速了一体化的进程,并从有形的商品生产全球化过渡到无形的信息和金融
的全球化,其突出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的金融资本的规模急剧膨胀,流
速迅速增加。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资本的流动对利
率的差别变得极其敏感,不但导致同一币种的同一类型贷款的国内国外利率的趋
同,而且还导致不同币种的同一类型贷款的国内国外利率的趋同。全球一体化趋
势已经表现在各国利率、市盈率、债务一股权比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趋同上。资本
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配置和流动,造成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经
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向世界标准靠拢。应该看到我国现在的金融产品价格与国际仍
有差距,虽然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屏障尚未完全打开,但这
是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只有加强产品定价研究才能适应适应这一潮流,否则只
能被无情地吞没。
以上是从比较长远、宏观的角度理解外部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更需要面对国
内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开始进入一
年“倒计时”,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竞争会越来越
激烈。贷款将是竞争的重要领域。由外资会融机构引入的全新的弹性利率决定机
制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产生很大触动。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资银行正不断承受着
外资银行所带束的巨大压力。外资银行从最初在外币业务上抢夺市场资源,现在
已经发展到开始在人民币业务上与我国银行一争长短了,其业务方面竞争始终咄
咄逼人。如果说中资商业银行不能加强定价研究,那么就必然要在这一轮的激烈
竞争中失败。
第二节中资商业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的现实意义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加强贷款定价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资金配置效率,提高整体经营效益
首先,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处于资金短缺的状况。可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中却出现了
存贷比过低,存差越束越高,有钱贷不出去,“钱满为患”的怪现象。然而另一
方面,地下非法金融屡禁不止。据报道,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福建和广
东地下金融市场资金“暗流”惊人,高利贷的利率甚至超过了20%。9银行是资金
蓄水池,大量资金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将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究其原因就是
贷款定价机制不完善,由此产生“惜贷”现象。而一旦银行能切实加强贷款定价
研究,通过价格将闲置资金有效运用和分配,则会推动行业、地区迅速发展,从
而支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效益显著提升。存差现象将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
甚至导致商业银行亏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闲置资金的运用途径相当有效,除
上存央行之外,大部分被用来投资国债,国债利率的走低使得银行资金收益较差。
实际上,只要银行能制订合理科学的贷款利率,那么这些资金就能更有效地运用,
利息收入显著增加,整体经营效益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贷款定价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根据贷款风险程度来确定价格补偿,因此强化贷
款定价直接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近两年来,国内商业商业银行在信贷
风险管理方面的改革亮点频现。
首先是体制方面的改革,众多银行开始实行全行集中审贷,实现了所有贷款
业务在一个平台、按照同一套标准进行审批的模式。并逐步完善信贷管理流程,
明确信贷营销、信贷风险评估、授信批准和贷款组合管理等不同环节的权力和责
任。第二是风险评价模式的日益科学合理,商业银行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
过去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模型,根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道德风险等不同风险因素的控制要求,整合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第三是不断完
善人员队伍素质培养,力争实现专家审贷,同时培养能了解市场,熟练掌握操作
工具的优秀资金财务人员。应该说,贷款利率准确定价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两者
本身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有利于巩固突出市场定位,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2005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助理、上海总部副主任马德伦指
出,现在已基本上取消利率管制,离利率市场化已经不远,银行消费金融、企业
金融业务将因此进入战国时代。能否熟练灵活、因地制夷地掌握价格这一主要竞
争手段,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笔者认为广泛和深层次的金融竞争在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必
将把不同类型和竞争优势的银行区分开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凭借其规模优势
和隐含的政府背景较好地消化了资金成本压力,从而在贷款定价上获取领导地
位,争取更多低风险低收益的大型企业客户,而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则将相应采取
其他策略,或针对相对高风险高收益中小客户贷款,或以提供其他附加金融服务
来避开直接价格竞争。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将更加突出各类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
户定位,加强银行核心产品与客户群体的建设,以此改变同质化经营、盲目竞争、
效率降低的局面。所以,加强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应对竞争的必然举措,同时也
是一把利刃。
四、有利于不断优化客户结构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取得足够的风险补偿,而
发放低风险贷款却可以在利率管制这顶保护伞下获取超额利率。因此,面临着经
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双重考核压力的商业银行竞相争夺资信良好的优质大客户,造
成贷款集中度日益显现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17家银行(包
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
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而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
50%。大企业和集团性企业往往存在着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情况,但是银行贷后
和风险管理却相对薄弱,给银行带来重大的风险隐患。”
如果利率不能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确是赔本的买卖。而随着利率市场
化推进,为弥补传统优质大客户贷款利率下浮而引起的收益下降,银行贷款经营
的重心必须向愿意承担较高利率的一般贷款客户倾斜。只要贷款定价能有效覆盖
风险,一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客户更是会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未来发
展争夺的焦点,贷款集中度过大的僵局将被打破。
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2005年1至11月份,工行向全国2.6万户
小企业发放贷款1620亿元,比年初增长406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增量的22%。同时,
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始终保持在2.1%以内的较低水平,贷款的流动性比较好。“
总的来看,通过加强贷款定价研究,可推动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
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
况、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
价格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
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五、有利于银行经营机制体制改革
贷款定价是银行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定价管理需要商业银行各
相关部门形成一股合力,管理的效能必须体现到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因此,加
强贷款定价可以带动银行内部经营体制和机制的不断改革完善。比如,银行需要
设立综合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需要实行集中和专家审贷,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需要制订科学的内部转移价格,优化对各级经营机构的考核;需要强化营销人员
专业和谈判能力培训,实行业绩综合考核;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会计水平,实行全
成本核算等等。贷款定价的压力会直接促进后台整套管理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把
我国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否则,银行很可能安于现状,不思
进取,不花费精力去改善经营管理。
六,有利于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
实行贷款利率自主定价后,一方面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
可能性。例如,继外币理财产品之后,新一轮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的理财产品创
新正在银行间悄然上演。如果没有自主定价,银行便无法控制和提高资金收益率,
此类理财产品销售也无从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大上
升,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
力和压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
品和服务,用非直接价格竞争方法来提高收益,才能规避利率风险,稳定目标客
户,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
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在西方,利率市场化时期也就是金融创新
发展最快之时。西方大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开发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如
发行CD、货币市场存单、超级可转让存单、小额储蓄存款单等等。目前,我国
已基本实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相信这也将推动会融产品推陈出新。
第二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通行模型与借鉴
第一节贷款定价理论的演变
一、古典定价理论
利息即是贷款的价格。利率的下限理论上是零,实际上应为存款成本率与银
行经营费用率之和。关于贷款利率上限,马克思则指出:“利息是由利润调节的,
确切些说是由一般利润率调节的。”这是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货币资本家
将货币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一定时期后,后者除了还本外还要向前者支付利息,
而利息来源于利润,它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
高界限”,贷款利率的上限应该是平均利润率。即:
平均存款利率+平均费用率<贷款利率<平均利润率
当然,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很多时期是利息率脱离利润率而独立存在的。例如
高利贷行为,“高利贷者除了货币需要者的负担能力或抵抗能力外,再也不知道别
的限制””。即便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利息与利润的背离,利息率与利润率
的背离也是常有的。例如,当经济危机到来时,由于银根紧,职能资本家为了维
护正常生产而需要的货币资本必须作出一些妥协或牺牲才能得到,贷款利率常超
过平均利润率。但是马克思的这种理论研究仍然非常有价值,从一般规律上来看
是正确的,对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束看,长期以来,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
论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一直是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基本依据。人们普遍接受的观
点是:贷款定价的原理与一般产品的定价原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即在借贷市场上,
贷款利率的高低由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借款人)共同决定的,供给曲线与
需求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衡利率和均衡贷款量,简单来说就是贷款定价决定于
供求关系。
如图2-1所示,纵轴I代表利率,横轴Q代表贷款量。S代表贷款供给曲线,
D代表贷款需求曲线,曲线S和曲线D的交点E为均衡点,在这一点决定了均衡
利率i和均衡贷款量q。
图2-1 古典经济学的贷款利率决定曲线
资料来源:转摘自刘利《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2001年版
二、现代定价理论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借贷市场上的利率并不是一个使借贷供求
相等的均衡利率,而是一个比均衡利率更低的利率。换言之,并非只要借款人支
付一个足够高的利率,便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贷款,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利率水平之
上,有些企业和个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银行也不愿意给予贷款,这种现
象被经济学家们称为“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斯蒂格里茨(J.E.Stigtlitz)和维斯(A.Wiess)对
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为贷款价格提供了比较好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信贷配给
实际上是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理性选择。银{亍的收益不仅取决
于利率,还取决于贷款归还的可能性。由于存在着信息成本,银行既不可能在贷
款之蓟对借款人有充分的了解,也不可能在贷款之后对借款人进行完全的监督。
假定银行采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则可能对银行收益产生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第
一,逆向选择。利率提高之后,那些收益率较低而安全性较高的项目将因为投资
收益无法弥补借款成本而退出借款申请者的行列,而剩下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
款,往往是风险高的项目。他们之所以愿意支付高利率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归还贷
款的可能性较小;第二,逆向激励。由于高利率使得一些收益率较低的项目变得
无利可图,在有限责任条件下,那些获得贷款的人将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
项目,从而使道德风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对银行来说,并不是利率越高越
好,丽是有一个限度,超越这个限度之后,由于贷款风险的上升,银行的预期收
益反而减少,也就是说银行的预期收益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如图2-2所示,图中纵轴I代表利率,横轴R代表银行的预期收益,预期收
益曲线上的点F决定了利率水平I乖和预期收益R木,I}是银行将选择的实际利率
水平。虽然这一利率水平往往不能使贷款的供给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它却是使银
行预期收益最大的利率,所以它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均衡利率。
资料来源:转摘自刘利《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2001年版
这一理论向我们提示:在一个竞争的借贷市场上,除了供求关系以外,贷款
的风险程度也是影响贷款定价的最根本因素。贷款的定价不仅要能反映出其资金
成本,还要能反映出贷款人所承担的风险,即:一笔适合于某项贷款的风险溢价
应该成为该项贷款利率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这些原理,国外商业银行先后提出了成本加成、价格领导、客户盈
利分析等贷款定价模型。应该说成本加成模型是最先提出的,银行在经营中需要
保本同时获取一定的利润:后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则开始运用价格领导
模型;到了现在,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客户为本的经营思路,保证80/20法则”有
效运用,维护最核心的客户群体,国外商业银行开始运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当
然,这三个为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在具体运用中还有很多扩展。
第二节贷款定价的原则和目标
一、原则
1、符合战略需要原则
每一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都需要服从于其战略需要。商业银行在不同的时
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例如,成立之初需要扩大市场份额,往往实行低价。发展
到一定规模后,为了生存可不计赚多少利润。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以后,在规模
达到当地一定市场份额后,其规模突飞猛进扩大已不可能。此时,以稳定持续经
营为最大的经营目标,为扩大规模所付出的成本与成立之初呈几何级数增长。占
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商业银行往往本着集约化经营的原则,抛弃规模竞争的旧
观念,在定价上比较稳定。
2、符合市场竞争原则
贷款定价不能过多地偏离市场的一般利率水平。在资金市场上,资金的“卖
方”有多个,但由于资金(商品)本身的“同质性”,“买方”可以选择从各家
银行“买入”资金。因此,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调整资金价格。一家
银行的资金报价与市场利率水平的差距必须保持在一定幅度范围内。贷款利率只
有贴近市场,才能有效地提高贷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地扩大信贷的市场份
额。
3、符合内部特点原则
任何先进的定价体系都离不开各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要符合银行的内部特
点。根据银行的市场地位、经营特色、体制机制、产品特点、人员结构,每家银
行的定价方式与最终结果可能都不同。例如一家资金雄厚的商业银行由于规模经
济和占领市场的需要,产品定价较低,一家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由于不
忌惮市场定价,产品定价较高,一家商业银行具有比较独特、难以模仿的金融产
品采取“撇脂法”4定价比较高。总之,必须结合银行自身特点来考虑定价系统。
4、符合客户需要原则
客户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商业银行合作伙伴,银行经营实质决定了一旦
失去客户的信任与理解,所有业务都犹如缘木求鱼。所以,商业银行不仅要根据
客户的需求开发出客户所喜爱的各类金融产品,同时任何产品价格必须在客户心
理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稳定优质客户。另外,当金融环境或金融成本发生
变化需要对金融产品定价调整时,也需要与客户进行积极沟通,主动解释价格调
整问题。
二、目标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决策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产品定价目标。选择定
价目标是贷款定价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银行在价格战中的部署。
1、利润目标
利润目标是贷款定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利润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是银行经营的直接动力和最终目的。因此,利润目标为大多数银行所采
用。利润导向的定价目标可分为以争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确保目标利润为目
标和以投资率为目标三类。在竞争激烈或者需求较低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产品价
格能弥补可变成本和一些固定成本,并且使银行得以维持生存,银行会采取相对
稳健的定价方式;相反,银行则会采取比较激进的定价方式。对不同的产品,银
行应合理估计需求和成本,并据此选择一种价格,使之能产生所期待的当期利润、
现金流量或投资报酬率。
2、规模与占有率目标
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在信贷市场上不
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并且,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
扩大的基础之上。美国市场营销战略影响利润系统的分析曾指出: 当市场占有
率在10%以下时,投资收益率大约为8%;市场占有率在10%~20%之间时,投资
收益率在14%以上;市场占有率在20%~30%之间时,投资收益率约为22%;市场
占有率在30%~40%之间时,投资收益率约为24%;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时,投
资收益率约为30%。当然,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对比关系与商业
企业会有所不同,但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大鱼吃小鱼”,以规模和占有率为经
营目标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贷款定价也需要考虑利润与贷款规模的辩证
关系,一般来说赢得最高的市场占有率之后将享有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长期利
润。
3、巩固客户关系目标
客户是银行利润的根本来源,因此打破“朝南坐”的情况,维护良好的长期
的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是银行经营的目标之一。贷款定价就要从稳定客户的角度出
发来考虑,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接受度制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有效的定价策
略,从而实现双赢和发展。
另外,由于不同类别的客户和同类别中的不同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回报有所不
同, 要根据客户类别及对银行的综合回报来定价,贡献度大的可给予产品价格
优惠。例如,国外某银行对黄金客户贷款利率基准下浮,重点客户维持基准利率,
普通客户基准利率上浮;对个人客户同样如此,普通客户的业务收取相应费用,
而VIP则予以免除。
4、持续发展目标
保证贷款安全原则:银行贷款业务是一项风险性业务,保证贷款的安全是银
行贷款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贷款审查发放等环节要严格把关。此外,合理的
贷款定价是保证贷款安全的重要方面。贷款的风险越大,成本就越高,价格也越
高。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应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确保贷款安全性。
银行可以确定在市场上服务质量领先的目标,并在经营和市场营销过程中始
终贯彻服务质量最优化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用高价格来弥补高质量和研究开发
的高成本。著名的投资银行JP摩根,便对自己的产品服务定下较高的市场价格。
并获得丰厚的盈利。但是,这一目标定价的前提,必须是银行要能让客户获得更
多的回报。JP摩根被公认为是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投行,与美国《财富》500强公
司有着非一般的关系。
三,实施步骤
制定贷款价格实际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通常要采取以下步骤:
1、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
在竞争环境中,客户会通过改变银行束对银行产品价格作出反应。这种需求
与价格关系被称为价格敏感性或价格弹性。如果客户对价格的变化不太敏感,则
定价提高会带来银行利润增长,反之则利润往往会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尽
量对其所在市场的价格弹性作出准确估计,考虑因素包括便利程度、人口流动性、
竞争性定价历史、市场划分、收入水平、声誉形象和口碑等。
2、估算成本
要建立起全成本核算体系、正确核算服务成本,以此作为定价的重要前提。
作业成本制度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理解成本性态,分析客户赢利能力,并用于计
算有意义的金融产品成本,在此基础上银行才能够合理制订贷款价格,否则则很
可能偏离实际,导致定价策略的失败。
3、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价格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用价格手段来应
付金融市场激烈竞争,一方面如果控制不好定价则也可能失去市场,因此必须分
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价格。在市场中,要理性地应对竞争对手,采取合理的价格
策略。
4、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
在以上基础上,各银行根据自身资金实力、资金的供求关系、资金成本、服
务理念和目标利润等因素,建立起自己的金融产品定价的模型,选择合理的定价
方法
5、选定最后价格
最终,通过准确计算,确定贷款的价格并运用于实践。
第三节贷款定价的三种常见模型及其运用示例
在现代工商管理理论中,企业产品定价法通常分为成本加成定价、竞争导向
定价、顾客导向定价。贷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因此贷款
定价中也包含着工商企业产品定价的基本理论思想。在现代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中通常也采用成本加成法、价格领导法和客户盈利分析法三种模式,其
设计指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为简便起见以下各贷款定价模型介绍、贷
款定价模型设计及其案例中均暂不考虑税金影响。)
一、成本加成模型(Cost PIUS Loan Pricing ModeI)
这是一种传统的定价模式,认为价格是由成本加目标利润而形成,该模式将
贷款价格分成4个组成部分。①银行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②银行的非资金性成
本(包括信贷人员的工资、评估和管理贷款项目的费用等);③贷款的风险溢价,
即对贷款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的必要补偿;④银行预期的利润水平,即为了给银
行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必须从每笔贷款项目中获得的最低收益。
公式表达为:
贷款利率=(可贷资金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风险溢价+目标收益)
/贷款金额
或:
贷款利率=可贷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率+风险溢价率+资产
目标收益率
其中:
可贷资金成本率=Σ负债利息额/Σ盈利资产余额X100%
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率=Σ可变费用支出额/Σ盈利资产余额X 100%
风险溢价率=信用风险溢价率+期限风险溢价率
目标收益率=(Σ总资产余额X目标资产收益率)/Σ盈利资产余额X 100%
例1:法国巴黎某银行2005年末有关经营数据为,资本金13.1亿元,存款
总额655亿元,贷款总额433亿元(不良率5%),资本充足率8%。组织资金的付
息率为1.21%,筹资的筹资费用率(包括宣传公关费、营销费、人工费等)为1.75%,
其他费用率为0.51%。预期的风险成本为1%。股东所要求的资本金回报率为25%。
则此时贷款定价;
可贷资会成本=655×(1.21%+1.75%)=19.388亿元
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433 X 0.51%=2.22083亿元
风险溢价=433 X 1%=4.33亿元
目标收益=433X25%X8%=8.66亿元
贷款总平均定价=(可贷资金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风险溢价+目标
收益)/贷款金额
=(19.388+2.22083+4.33+8.66)/[433×(1-5%)]x100%
=8.4】%
二,价格领导模型(Price IeadershiP ModeI)
价格领导模型认为竞争影响一个商业银行的贷款目标利润率。在银行管制逐
渐放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导致了行业利润率的普遍下降,从而导致
更多的银行使用价格领导的方法来展现信贷成本。一个基本利率由主要的银行确
定,并成为银行最值得信赖的客户短期的营运资本贷款利率。
公式表达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点数+期限风险溢价点数
或: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这种价格领导利率是重要的,因为它为其它类型的贷款确定了基准。从这个
角度上,价格领导模型等同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型(Prime Rate Marup Pricing
Model)。在现实中,价格领导模型可以为不同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的客户制定不
同的贷款利率,为在价格领导模型中保持足够的商业回报,银行必须保持其贷款
成本率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在当今的美国被认为是基准利率的是由定期公布其贷款利率的30家货币中
心银行宣布的、最普遍使用的基准利率。多年来,基准利率几乎保持不变,如果
发生变动,则需要每家银行的董事会进行投票决定。但是随着商业票据等新金融
工具市场的发展,通货膨胀和市场利率的波动,浮动的基准利率产生了。
另一个较为流行的市场基准利率是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该利率是指期限从几天到几个月的欧洲美元短期存款
利率。它为全世界的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并为借款人对各种银行的
贷款利率进行比较提供了一个标准。例如,以一年期LIBOR为基准利率的贷款利
率可以分解为:LIBOR,违约风险补偿,期限补偿和银行的预期利润。
例2:美国纽约某银行向一家中等规模的制造性企业发放期限为5年的贷款。
该类企业的市场基准利率为5.2%,经过测算,该企业可能发生违约风险银行需
要的补偿为2.3%,另外由于该贷款的期限较长,作为5年期贷款的期限风险补
偿为1.6%N,贷款利率=5.2%+2.3%+1.6%=9.1%。即最终对该笔贷款的银行报价为
年息9.1%。
三、客户盈利分析模型(Customer Profitab;l ity Analysi s Model)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是用束评估商业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所有银行帐户和
服务中获得的整体收益是否能够实现银行的利润目标。这些收益包括沉淀存款的
机会收益、客户因结算、咨询、委托代理及其他附带服务所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
等等。该模型强调银行和客户的整体关系,而不仅仅从某一单项贷款角度考虑定
价问题,银行要比较该客户的帐户收入是否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成本与银行的
目标利润之和。公式表达为:
贷款利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目标利润一该客户其他服
务收入)/该客户贷款金额
其中:
1、目标利润=(Σ盈利资产余额/Σ总资产余额)×Σ本客户贷款余额×目
标资产收益率
2、为客户提供的总成本包含:
资金成本。银行对客户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
贷款费用。包括信用调查费、项目评估费、抵押物维护费、档案文书保管费、
信贷人员薪资等。
违约成本。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
存款的利率支出。该客户各类存款帐户的利息支出。
帐户管理成本。包括各类帐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
3、来源于客户的总收入包含:
贷款的利息净收入。
客户存款帐户收入。客户的存款在缴纳各类准备金后可用于贷款、投资等,
将会产生收入。
结算手续费收入。
其他服务费收入。银行提供的如代发工资、结售汇、信用证、保函、贷款承
诺等表外业务所收取的收入等。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试图从银行和客
户的全部业务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相比而言,该模型的运用较为复杂,
但其更符合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
例3:英国某银行2005年末有关数据为:固定资产支出6亿元,每年应摊销
的固定成本3000万元,其他应摊销的各类费用900万元,需支付的员工薪资6000
万元,存款总额75亿元,付息率为1.21%,与组织资金相关的变动成本费用率
为0.95%;贷款余额为45亿元。
本例子不针对具体客户,但可以根据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来考虑一
般贷款的平均定价问题。
固定成本(FC)=3000+900+6000=9900万元
变动成本(vc)=750000×I.21%+750000×0.95%=16200万元
贷款总额(Q)为450000万元,所以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即假设银行利润仅
来自于贷款利息时,则当贷款利息等于总成本时,银行不盈不亏,此时:
贷款利率(P)=((FC+VO/Q×100%=(9900+16200)/450000×100%=5.8%
因此,该银行的平均贷款定价应至少为5.8%,当定价大于5.8%时银行盈利,
当定价低于5.8%时银行亏损。
例4:德国某银行拟向一客户发放一笔贷款,金额100万元,期限一年,采
用抵押担保方式,风险补偿率2.3%,(该行目前抵押贷款不良率为2.3%),该行
对一年期贷款利率采用的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最高上浮30%,最低下浮10%的做
法。该行上年末资产的收益率是2%,该客户年平均存款余额为50万,企业存款
的利率为0.99%,存款准备金率为6%,准备金存款利率为2.07%,备付金率为5%,
已知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的法定利率为5.31%。该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2.22%,
贷款费用为贷款额的0.05%,则该笔贷款的利率(P):
浮动的下限为5.31%×(1—10%)=4.779%
浮动的上限为5.31%×(1+30%)-----6.903%
则该笔贷款的利率范围是4.779%-6.903%。
为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
资金成本=100×2.22%=2.22万
贷款费用=100 X 0.05%=0.05万
贷款的违约成本=lOO X 2.3_j6=2.3万
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50X0.99%X I=0.495万
总成本=2.22+0.05+2.3+0.495=5.065万
源于客户的总收入:
贷款的利息收入=PX 100
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50X(卜6%一5%)×2%+50X6%X2.07%=0.9521
总收入=P×100+0.9521
目标利润=100×2%=2万
因为:源于客户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该笔贷款所应实
现的目标利润
所以:P×100+0.9521耋5.065+2
P至6.113%
则该笔贷款的利率可在6.113%~6.903%之间与客户协商确定,6.113%为最
低的贷款利率。
第四节三种常见贷款定价模式的分析和比较
一、成本加成模型的优缺点
这种定价模式属于“成本导向型”模式。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相对操作简单。
它是从银行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给贷款定价主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成本、费用。银行
的资金成本、贷款费用越高,贷款利率就越高。采用这种定价模式有利于商业银
行补偿成本,确保股东所要求的资本收益率的实现。
该模型运用的基础是假设银行能够精确地了解其所有的成本,需要银行有一
个精心设计的成本计算系统,能够精确地归集和分配成本,事实上这是很难作到
的,因为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复合性的金融产品服务,银行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
成本分摊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业务上,如:将信贷人员的工资或某些贷款专用器具
的折旧费用分配给多笔贷款,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将信用调查费、抵押物评估
费等按每笔贷款进行归集,还需要银行电脑系统能够满足“分产品核算”和“分
客户核算”的要求。采用此种定价模式,除成本外还需要充分估计贷款的违约风
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精确地估计、量化风险是十分
困难的。这需要商业银行有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并拥有
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风险评估人才。
另外,该模型忽略了影响贷款价格的外部因素,此种模式未考虑客户的需求、
同业的竞争、当前资金市场上一般利率水平等因素,因而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
贷款市场的萎缩。总之,成本加成模型最为适用于完全竞争性的信贷市场结构,
但现实的市场结构并不都是如此,由于目前银行间贷款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因此
银行必须适当兼顾考虑其他贷款定价模型。
二、价格领导模型的优缺点
价格领导模型是在成本加成模型上的扩展,即从银行自身成本出发,扩展为
以市场领导者为标准的平均成本水平。从本质上说,价格领导模型基准利率可以
看成是成本加成模型中的可贷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率、目标收益
率之和。所不同的是,在成本加成模型中所采用的是各家银行自身的数据,而在
价格领导模型中采用的是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银行的数据。其他银行可以通过市
场领导价格,增加不同的因素条件,以此来确定自身定价。
该模型可以为不同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它既考
虑了市场风险,又兼顾了贷款本身的违约风险,从而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制定的
价格更贴近市场,更具有竞争性。为在价格领导模型中保持足够的商业回报,银
行必须保持其贷款成本率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在操作中,该模型也相对简单,但
关键需要有科学公开的市场基准利率,即领导价格。同时,采用这种定价模式进
行贷款定价,会加大风险管理的难度,此模式除了要考虑贷款本身的风险(客户
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外,还要考虑市场利率风险(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基准
利率的增减变化)。
三、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的优缺点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试图从银行和客
户的全部业务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型,可能会得出更有竞争
力的贷款价格。该模型更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差别化定价的个
性化经营模式。既能吸引和保留那些真正为银行带束合理利润的客户,巩固和稳
定目标客户群,形成不同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又能通过提高贷款价格来弥补那些
无力甚至亏损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但是,该模型相对来说计量比较复杂,需要的配套管理技术和成本也较大。
它对银行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采用“分产品核算”的方式,
还要做到“分客户核算”,以便更准确地测算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现
今在我国银行业中,管理会计还没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电
脑信息系统还未能实现“分客户核算”,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下,
设计运用这样一个成本计算系统,具有一定的难度。
表2-1三种贷款定价模型优劣的简要对比
方法优点缺点
——————
简单易行,成本约束力较强对管理系统要求较高;未考虑
成本加成模型
银企关系和市场竞争因素
充分考虑市场竞争对银行本身承受能力估计不
价格领导模型
足、未考虑银企关系
重视与客户的整体关系;价对管理会计系统要求较高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
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资料来源:笔者根掘陆岷峰《商业银行产品定价》2005年版等资料整理形成。
第三章对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的建议
第一节目前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主要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始终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下。各家
专业银行仅能对利率做非常有限的浮动。90年代中期以后,利率市场化改革逐
渐被提上日程,利率浮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商业银行慢慢有了较大的定价自主权。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长期缺少实践积累,银行贷款定价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比
较落后。目前,中资商业银行银行贷款定价已纷纷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定价方法。
但据调查,大部分仍然采取的是基准利率基础上的上下有限浮动法,且浮动的幅
度多凭主观判断,本文不再赘述。
以下详细介绍A商业银行的定价方法,此家银行的定价方法于业界处于相对
领先地位:
自2004年起,A银行对人民币贷款利率开始实行浮动管理。目前,该行公司
客户的贷款利率定价采用的基准利率浮动法,即: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术浮动幅度。
其中,基准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浮动幅度通过计算浮动
分值确定。有关A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与浮动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表3-1。
表3-1 h银行公司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浮动分值对应关系表
浮动分值X 浮动幅度Y
X≤90 Y=O.9
90<X<220 0.9<Y<1.7(按直线底确定浮动幅度Y)
X≥220 Y≥1.7
资料来源:A银行内部公布的贷款定价相关文件
从表3—1中可以看出,如何确定浮动分值x,是界定贷款价格浮动幅度Y的
关键所在。目前,该行在计算浮动分值x时,主要依据以下计算公式,即
浮动分值x_风险分值+管理成本分值一客户模拟贡献度分值
其中:
风险分值=信用等级风险系数}担保方式风险系数。信用等级分值和担保方式
系数均参照该行定期公布的数据执行,有关数据可以参见表3—2和表3—3。
表3-2 A银行企业信用等级系数对照表
贷款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
从A十100
A^A 120
CCC 190
cc 210
E 320
资料来源:A银行内部公布的贷款定价相关文件
表3—3 A银行担保方式风险系数对照表
担保方式风险系数
hAM级企业保证担保0.5
A从级企业保证担保0.6
E级企业保证担保1.2
国有商业银行保证担保0.2
股份制商业银行保证担保0.3
综合类券商保证担保O.5
商品房(住宅)产权房现房抵押O.6
商品房(住宅)产权房期房抵押0.8
一般厂房抵押O.9
国债质押0 l
AAA级企业公司债券质押O.2
上市公司流通股质押O.6
资料来源:A银行内部公布的贷款定价相关文件
表3—4 A银行企业信贷客户管理成本分值对照表
贷款余额Z(万元) 管理成本分值z’}
Z≥20000 1
10000≤Z<20000 2

5000≤Z<10000 4
2000≤Z<5000 6
1000≤Z<2000 8
200≤Z<1000 10
Z<200 12
术管理成本分值z’参照该笔贷款申请当日该客户贷款余额数量衡定。
资料来源:h银行内部公布的贷款定价相关文件
客户模拟贡献度分值是指该客户一年内在日均存款和中间业务结算方面为
银行创造的模拟利润所对应的分值,详见表3—5。
表3—5 A银行企业信贷客户模拟贡献度对照表
日均存款D(万元) 模拟贡献度分值D’
OKD≤50 D’=1
50<D<5000 l<D’<15(按直线法确定管理成本分值D’)
D≥5000 D’=15
中间业务收入E(万元) 模拟贡献度分值E’
O<E≤3 E’=l
3<E<100 l<E’<15(按直线法确定管理成本分值E’)
E≥100 E’=15
资料来源:A银行内部公布的贷款定价相关文件
应该说上例银行的定价方法已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考虑了
贷款期限、风险、成本费用、客户贡献度等诸多因素,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工具。
但是,这些因素仍简单地混杂在一起,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每笔贷款及客户本身的
特质。且以上的方法仅仅体现了某种理念,在量化计算上还缺少数据积累和分析,
确定数量关系时过于简化和不准确。因此,对于这家银行来说,不区分客户、不
区分区域经济特点等因素地简单套用一个定价方法,仍不够科学完善。
第二节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分析
一、对贷款定价认识不到位
一是缺乏效益观念。浮动利率政策虽破普遍认可,但经营行对其市场定价的
价值取向反映迟钝,使得整个政策的实际传导效果打了折扣。不少商业银行经营
还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没有用经济管理的手段束管理贷款定价。银行客户经理
在与客户议价时,重营销,轻效益,定价的起点非常低,只谈基准利率。二是缺
乏风险观念。贷款定价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根据企业风险程度来确定利率。三是
缺乏管理观念。在贷款定价上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与考核监督机制,使
客户经理难于实际操作,管理“后台”难于管理,检查出来问题也难于处理。
二、定价模型建设过于简单
贷款定价模型设立偏于简单化。2005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对重庆市15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关于贷款定价机制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目前
15家商业银行建立的贷款定价法,从其类型来看,有12家银行采用基准利率加
点法,2家采用成本加成法,1家采用客户收益盈利法。”
所谓基准利率加点法,也就是在央行规定的同档期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有限
的浮动,该模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应用上相对都比较简单,却未综合考虑银
行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情况。同时,在我国基准利率发现机制本身还不够健全的
条件下,该模型的运用有效性还值得商榷。相对应的,成本加成法、客户收益盈
利模型的使用很不够。并且,目前定价方式的确定大多是笼统的概括性框架,缺
少分层次、分类型、有的放矢的分析,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利率杠杆作
用未能真正体现。
三、定价模型中重要参量使用不足
模型建立后,很多模型中所需要的重要参数无法获取,缺少数据支持。例如,
从风险溢价参数来看,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法
”和信用评分方法”等。但是,这些信用风险分析都还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
的分析,更别说将其与贷款定价结合起来了。又例如,从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参
数来看,我国银行偏重于财务会计建设,却忽略管理会计建设,业务系统中无法
提数。对于目标利润率的设定也较为粗放,囿于市场竞争和“规模第一”的经营
思路常忽略不计。这些都影响了贷款定价模型的使用。
另外,应该说一些重要参量设计本身存在是否客观、合理的问题,计算出的
定价指标与现实差距太大,如按考核的结果操作,有可能严重影响贷款及业务竞
争。有些银行作为定价参数的指标虽然有50多个,但是这些指标要么难以精确
测定,要么测定存在严重的时滞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宏观因素如通货膨胀率、
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社会资金平均利润率、地区信用等因素考虑较少。
四、定价模型理论与实践运用差距较大
从对商业银行实际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定价模型设立后的运用并不理想,贷
款利率的浮动仍比较有限。从2004年全国统计数据来看,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下浮的占23.23%,执行基准利率的占24.56%,上浮利率的主要分布在(1.0-1.3]
这个区间,占比达28.98%,而分布在2.0以上的仅占比为2.68%。“
又以河北省各城市商业银行卜3年期限档次贷款执行浮动利率的情况为例,
2005年卜6月末贷款发生总额35065万元,分布在四个区间,其中:执行下浮
区间的贷款发生额9000万元,占比25%,执行基准利率的17294万元,占比49%,
执行基准利率(卜1.3)倍区间的贷款发生额7305万元,占比20%,执行基准利
率(1.3-1.5]倍区间的贷款发生额1466万元,占比4%,且主要集中在上浮1.3
的区间内。”
对应着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水平普遍较低的是银行经营风险显现,坏帐发生率
并未得到很好控制。这些都说明虽然在一些银行内已经注意贷款定价模型的建
立,但一定程度上还流于形式,并未得到有效运用。某商业银行上海分行风险管
理部负责人这样解释: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缘自管理层面效
益观念、风险观念的缺位;二是现有的内部定价法运用繁琐或者不太准确;三是
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我们不能真正将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
第三节对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设计
中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和战略定位、细分客户群体,结合银行管理
架构与职责的不同,选择实行不同的定价模型,并结合实际需要加以改进。具体
策略和设计建议如下:
一、不同市场和战略定位的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设计
在定价策略的选择上,被喻为“货币中心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在市场
上占有主导地位,其所确定的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市场利率
水平,因此贷款定价模型应倾向于选择价格领导式策略;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
行应更倾向于采取价格跟进式策略。
从中资商业银行实际来看,以工、农、中、建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另含股
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业务规模与市场
占比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是同一当量,其价格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该
类银行实际贷款定价模型时应着重考虑价格领导模式。与此同时,如民生、广发、
浦发、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则应该避丌锋芒,在与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业务的竞争区域采取跟进的手法,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水平作为参考,适
当升贴水。
二、总、分行贷款定价模型的设计
l、商业银行总行实行成本加成法,确定公布全行的基准利率。
西方国家大银行总部在确定本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时,通常以中央银行
利率(如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或回购利率等)、同业拆借利率(如LIBOR)或国
库券利率为基准,与这些利率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利差水平。在决定对各分行利率
浮动幅度时,则主要考虑了各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和当地同业竞争差别等因
素。
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借鉴国外银行经验柬确定总行基准利率水平。总行应成
立利率定价委员会,负责日常利率管理工作,定期召丌会议,研究贷款定价工作,
定期公白全行的基准利率,包括零售业务利率和公司业务基准利率。
贷款利率=可贷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率+风险溢价率+目标
收益率
2、商业银行分支行在全行基准利率基础上获得一定范围的授权
在总行确定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总行可结合分支行
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区域情况和主要客户类型分布对分支行进行分别授权,给予一
定的利率浮动权限。由分支行再根掘具体业务种类、额度、期限、风险大小、综
合收益、竞争情况等,在授权范围内再进行贷款定价。对大客户的大笔业务或超
过授权范围的,由分支行报总行在测算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逐笔确定协议利率。
三、不同客户群体贷款定价模型的设计
以需求为导向的银行产品定价体系不是按照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或存贷款
服务的成本作为定价依据,而是以顾客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价值作为定价的
依据,究其实质,是一种价值定价。
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三种定价法,对乖J润贡献度小、服务成本较高的
中小客户,实施标准化的定价策略,即实行成本加成法;对利润贡献度大、合作
前景广的优质重要客户,进行差别化综合定价,即实行盈利分析法;对零售客户
采取价格领导模型,即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型。
1、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及其扩展——适用于稳定、大型、紧密型重要客户
基本公式:
贷款利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目标利润一该客户其他服
务收入)/该客户贷款金额
在运用该模型时,按照前述内容,在总成本中需要考虑存款期限、存款利息
支出、管理成本计算、时间价值、违约成本等;在总收入中需要考虑各类中间业
务收费标准、准备金率、客户存款运用的机会成本等。然后,按照税的利润必须
大于零来确定最低贷款利率,再按分摊资本利润率和分摊资产利润率指标的预期
标准,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束确定合理贷款利率。
2、成本加成模型及其扩展——适用于中小型、单一业务型客户
基本公式:
贷款利率=可贷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率+风险溢价率+资产目
标收益率


该模型运用时,除考虑银行自身的可贷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
率、资产目标收益率外,建议中资商业银行还要参考市场竞争者的经营水平,考
虑银行平均利润率、市场平均管理成本水平等因素。
3、价格领导模型及其扩展——适用于零售型客户(个人客户)
基本公式: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点数+期限风险溢价点数
价格领导模型等同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型。在我国银行业的零售领域中,一般
都由人行规定基准的贷款利率,并限定下浮幅度。因此,具体加点或下降幅度主
要由各银行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客户情况和自身特点来决定。
第四节贷款定价模型设计在实践中运用示例
以上贷款定价框架与模型可用图3-6表示:
拔憾锻杼带璐定位划分
占市场领导地位的国有银行
价格顿导模型
市场份额较小的股份制银行
跟虢策略,在领导价
格上适度升贴水
技M绒缀飘鳓崖级捌分∈多弯
按jl}【客产燕犁划分
中小型公司客户
客户盈利模型、厂成本加成模型、厂,价格领导模型
图3—6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设计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上述贷款定价模型设计整理绘制
例5:E银行属于中小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同时在全国各
地设有20多家分行。
(1)该行在全国银行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为7%左右。
由于E银行属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占比为7%,
也较小,因此该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应采取跟随策略,即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
况进行定价,另一方面要了解市场中的领先者的定价情况,不能一味地采用低价
策略或任意提高贷款利率。
(2)该行截止2005年底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摘要如下:
存款总额5630亿元,贷款总额3960亿元,资产不良率4%,资本充足率8%。
组织资金付息率为0.82%,筹资费用率为0.98%,其他费用率为0.31%。
平均风险成本为1%。股东所要求的资本金回报率为20%。
根据E银行总行2005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计算出该行基准贷款利率
为:
可贷资金成本=5630×(O.82%+0.98%)=101.3亿元
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3960X0.31%=12.28亿元
风险溢价=3960×1%=39.6亿元
目标收益=3960X20%X8%=63.36亿元
贷款总平均定价=(可贷资金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费用+风险溢价+目标
收益)/贷款金额
=(101.3+12.28+39.6+63.36)/[3960×(1—4%)]×100%
=5.69%
(3)根据上海的区域经济情况,总行授权上海分行一定的贷款定价自主权,
即总行确定基准利率向下10%,超过授权范围需上报总行审批同意。
E银行的全行基准利率为5.69%。上海分行获得向下浮动10%的授权,即该行
上海分行的贷款定价应至少在5.121%以上。
(4)该行上海分行长宁支行有一家客户HT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HT是一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成立于
1995年,注册地上海。2004年末,该公司总资产11.3亿元,净资产8.96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实现利润5,452万元。HT公司自2000年起,一直与长
宁支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且HT公司在长宁支行的日均存款余额保持在一定
水平。从2003年开始,HT公司连续两年被A银行内部信用等级系统评为A级企
业。2005年上半年,HT公司为扩大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需要增加流动
资金2亿元。该笔业务受到了区域内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
根据HT公司的情况来看,该客户属于大型优质客户,属于市场竞争激烈的
目标客户,因此应采取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贷款定价。经过测算,对该客
户的贷款定价为5.02%。但该定价已经突破了E总行所授权的贷款最低定价标准,
因此长宁支行向上海分行申请后,由上海分行向总行贷审会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
会申请批准该笔贷款定价。
(5)该行上海分行长宁支行另有一家客户CL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该公司为一家中小规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生产,成立于2000年,注
册地上海。2004年末,该公司总资产5900万元,净资产3400万元,主营业务
收入2600万元,实现利润680万元。CL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信誉佳,产销对
路,成本控制良好,销售利润率维持较好水平,发展稳健。2006年初,cL公司
向长宁支行申请一笔期限为6个月的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cL公司属于中小规模的客户,由于企业信誉较好,贷款时间较短,因此违约
风险和期限风险溢价均较小,经测算可直接运用总行即定的基准贷款利率,即贷
款定价为5.69%。
(6)该行上海分行致力于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提
高个人信贷业务在市场和行内的占比。为此,该行除简化业务流程、加强产品宣
介、大力市场营销外,还拟进行客户细分,对优质客户给予利率优惠。
对于零售客户来说,应该直接运用价格领导模型,即在人行规定的基准利率
前提下,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和客户的特点给予适当加点。目前,人行规定
的个人住房信贷利率为:一至三年贷款利率为5.18%;三至五年贷款利率为
5.27%;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5.51%。“
因此,E银行对于VIP客户给予适当优惠,贷款利率按照人行规定给予一定
下浮,而普通客户则按照领导价格定价。
总之,例5给出了一家银行的整体贷款定价框架,而由于取数原因和篇幅限
制,该例介绍较为简单,在实际运用中,中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更多因素,并运
用更多的数据,从而使贷款定价更为科学合理。
第四章贷款定价模型设计在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节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不明晰,公司治理不完善,贷款主体预算软约束
中资商业银行虽已加快了产权改革和内部公司治理,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
题。具体表现如下两方面:
第一,我国银行业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银行机构都带
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特别是四家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间至今仍然保持着密不可
分的“血缘关系”,长期以来扮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在这种身兼二职、负债累
累的处境下,不但难以根据市场规则行事,而且由于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不规范,
连债权人的基本权利都难以得到保障,旧的不良资产难以消化,新的不良资产源
源不断地产生出来。
第二,中资商业银行中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
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也未建立起来。国有银行除了治理结
构方面的差距,有的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银行高管人员往往于银行家、官员、
党员三个角色之间飘忽不定。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
框架,但也还存在着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决策多头、监
督无力,内部人控制难以遏制等问题。
总之,中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晰,银行产权主体虚置,法人治
理结构不健全,政府干预等矛盾没有彻底解决,导致利润不是商业银行的唯一追
求目标,因此也未将贷款定价放在经营管理中相当的地位。
同时,也正是这些导致了贷款主体软约束的问题,使定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成为虚设。目前,国有企业仍然是中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但
是,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完善,其融资行为的非市场化倾向依然
十分突出,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融资行为缺乏利率需求弹
性,从而使得价格在借贷行为中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使银行贷款
定价过程蕴涵较大风险。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依然是不可忽
视的信贷资金需求者。只要政府介入资金配置过程,其行为就如同国有企业一样,
首先关注的也是资金的可得性,对于资金的成本则考虑甚少。因此,只要政府介
入资金配置过程的格局不从根本上改变,各级政府对信贷资金的渴求也会成为制
约上述贷款风险在风险揭示上的积极作用。
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在理论模型的设计上忽视了商业银行内部财
务政策的多重效应,以及下级行在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实实在在
性:在实践运作上内部资金转移的经营理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到位,无偿划拨和低
成本划转意识还没有根除,内部资金定价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模型支持而效
率不高,难以适应合理调节内部资金流向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三、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第一,激励机制效能乏力,难以顺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客观形势。一是尚
未建立以人为本的利润分享制度,分支行经营管理者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以提高
盈利水平的内在积极性不高。二是利率风险管理的责任考核缺位,主要是还没有
明确和落实利率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更谈不上利率风险管理职责的的完成情况
进行考核。三是没有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奖罚机制,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及效果好坏,
还没有与下级行、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工作做与不做、
做好做坏,管理效果大小、好坏,在业绩评价、经济利益分配上还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风险指标考核过严影响贷款定价。各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办法中都
制定了系列的风险考核办法,其中也包括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办法,但实际
定价操作中,由于商业银行夸大了风险考核的因素,个别行甚至单一地以风险指
标作为贷款与否的决策依据,因此,出现了商业银行竞相追逐高端客户、总体贷
款利率水平偏低,以及谨滇贷款、借贷等现象,使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这种状况的实质是商业
银行在实际贷款定价行为中未能有效地覆盖风险溢价,一定程度上使利率杠杆发
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时出现失灵的现象。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在考核方式上普遍强
调对信贷员工加强控制,例如建立了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
身追缴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办法,期望在信息不对称、监
督困难的情况下制约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加大违规成本,其中一些要求和规定
近乎苛刻。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人员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即
便部分银行吸取先进理念和手法对营销人员采取积极的量化考核,也主要是考核
业务规模和运用平均利润率计算出的模拟利润水平,并未与营销人员实际创造的
利润情况挂钩。这样的现状主要造成两方面后果:第一,信贷人员盲目追求贷款
安全性,而忽略贷款的效益性,对于一些优质客户或项目,一味降低贷款利率水
平,牺牲银行实际利益,甚至使银行做“亏本买卖”;第二,信贷人员日益丧失
贷款定价的能力,不能够按照客户、市场、自身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确定科学利率
水平,更谈不上基于知己知彼的谈判技巧。由此,银行未必控制风险,同时降低
利润。
四、信用风险评估不足,影响风险度衡量
在上文贷款定价的三种具体模式中,对风险的量化评估都是非常重要因素,
也就是贷款预期损失率,这是贷款定价的关键和难点。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验
来看,这一指标需要在内部评级系统中计算生成。这就要求银行对所有客户进行
内部评级,并计算每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确定贷款价格,
从而保证每个客户都能对银行实际收益有所贡献。在日趋集约化经营的市场条件
下,优质银行和劣质银行在风险管理水平上的差异,就会通过贷款定价水平,最
终反映到实际收益能力上。而我国银行贷款定价恰恰在这一因素上遭遇瓶颈,与
国际性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对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建设上还存在着相
当的不足,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研究和运用中最紧迫的问
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传统的风险管理以信贷分析与职业判断为主,主要使用财务分析与非财
务因素分析,只能解决具体某笔贷款贷与不贷的问题,而不能从组合的角度来管
理风险,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本配置,实现既定风险水平与资本配置下银行价值的
最大化。因此,往往存在银行贷款的行业、产业、区域集中,风险较大的问题。
二是评级体系仍实行一逾双呆四级分类法和五级分类法,离先进银行十级以
上分类方法有较大差距,不能实现风险级别的细分。且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各
家商业银行信贷五级分类的偏离度大小不一,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人为“技术性”
调整五级分类结果的情况。
三是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信用评价仍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估系统只能
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排序,无法对风险大小进行衡量。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评估只能处理有规范财务报表的企业法人客户,无法评价事业法人客户、项目法
人客户的信贷风险,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较差。
四是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复杂的风险计量要求,薄弱的数据基础难以支撑贷款
定价必须的一系列关键指标。内部评级法应建立在精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因此
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使用基本IRB法
”的银行需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PD)8;对于使用高
级IRB法的银行,必须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LGD)“。同时
要求银行评级的历史数据必须加以保留,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和依据。而
在我国,历史数据缺乏的直接后果是贷款决策过程中主观的因素占比过高,再优
秀的模型也无用武之地。
五是内部评级尚未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
方面,同时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资本资源配置机制。
五、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实现成本费用分摊核算和转移
目前,国内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无法为内部资金转移系统提供精确的数
据支持。
首先,系统内资金统一市场尚没有完全形成,由于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限制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二级分行直接参与银行同业市场拆借,缺乏资金成本的历
史测量数据,因而不能提供权威性的内部资金价格。
其次,财务管理体制尚不能够将成本费用细分到不同的客户、产品、部门或
机构,因而难以归集不同客户不同信贷产品的经营成本。上述模型的应用,需要
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经营成本率和税负成本率。西方商业银行一般都具备比较成熟
的可以涵盖账户信息、客户关系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会计系统。相比之下,
我国商业银行过去一直偏重财务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和数据
积累,因此,在内部成本和核算方面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六、外部竞争不规范,市场信息披露不足
商业银行在实际定价中,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往往无法严格按照理论定价
去操作,而考虑更多的是现实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条件、谈判的技巧、
服务的质量及竞争对手的多少、经营的目标等,而这些影响现实定价的因素与理
论定价的核心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往往造成定价过低、风险与收益失衡的后果。
原因是大型优质企业对低成本的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刚性,在定价上占主导地
位,单个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是以较优惠的贷款利率留住优质客户,个体理性集
合成集体非理性,使实际定价偏离了定价机制的轨道。
银行贷款定价常常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市场信息尤其是作为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突
出。在借贷关系中,不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和惩罚机制使借款人信息不透明,银
行难以获知进行贷款定价或必需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这与西方发达金融市场上
银行所面临的环境有很大差别。贷款银行无法掌握借款人的全部的真实的信息。
从这个角度而言,贷款银行处于相对的信息劣势。信息劣势带来相应的额外风险,
额外风险需要相应的收益补偿,但这种补偿又是有限度的,它受到法律、市场竞
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利于科学贷款定价机制的形成。
在贷款评估期,风险较低的企业筹资能力强,同时面临众多的贷款银行,选择
使自己的筹资成本或综合成本最低的贷款银行;而风险较高的企业筹资能力差,
生产经营困难,还款没有保证,即使是成本较高的贷款也愿意接受。而银行由于信
息不对称性,贷款定价不能覆盖风险,导致客户素质低下,贷款风险上升。同样
的,在借款使用期,借款企业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而将贷款用于高风险项目或挪
作他用,由此带来非预期风险。贷款银行只能采取加强贷后管理等措施来加以补
救,也导致银行贷款成本增加。
另外,目前国内法律环境较差、司法效率较低。这些状况客观上不仅不利于
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也使得贷款违约时的抵质押物处置成本和破产清算成本非
常高,对保证人追索困难,从而直接导致了违约损失率偏高。
七、缺少贷款定价相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从以上贷款定价的框架和模型来看,实际所涉及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银行
能拥有一支具有相应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目前,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事利
率管理的人员多来自于资金管理部门,不仅缺乏对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判断能
力,也缺少对贷款风险的认识和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补偿的创新能。其次,上述贷
款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离不开内部评级系统以及相应的评级模型。这些都属于各
家商业银行的商业秘密,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方法论集成。建立一支适用于风
险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维护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三是信贷岗位应配制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熟知金融、掌握微机、
通晓市场,与先进的信息识别手段有机结合,真正成为银行决策的“一双慧眼”。
而从中资商业银行目前的人才配备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上述标准。
第二节对存在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明晰产权问题,解决贷款主体预算软约束
加大力度完善银行的现代产权制度,引入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商
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化建设。首先是进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
化,尤其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因为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
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技术、效率;其次是中资产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
国际大银行的组织模式与运作经验,引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促进商
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促进综
合竞争实力的稳步上升。
另外,在贷款主体约束方面,也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制。要用法律法规
体系来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使债权、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的法律保证。
这样,一方面具有垄断优势的银行不能凭借其特殊地位任意抬高或降低贷款价
格,另一方面贷款主体也不能随意违约,拒绝还本付息,或借贷双方寻找机会通
过各种途径谋求私利。因此,贷款定价既成就单个银行的效益,同时也会在全社
会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使整个经济福利更接近于帕累托最优。
二、健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确定利率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

设立决策机构,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西方商业
银行利率决策机构大多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即ALEO)。80年代以来,随着各
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风险管理已日益成为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汇丰银行(HSBC)为例,该行不仅在集团总部设有资产负债管
理委员会,而且在各分行也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集团或本分行范
围内所有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西方商业银行通常指定某一资产负
债管理部门承担利率风险管理职责。例如,汇丰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职能由资产
负债表管理部负责,其他业务部门按照该部门确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各金融
产品风险转移至该部门,由该部门将风险转移至市场上。
一是要建立贷款定价审批制度。首先,要明确贷款定价的主管部门是各级行
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计财部门)。各级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制定和审批贷款
定价管理制度和贷款定价的部门。贷款定饼审批制度要明确各级行在贷款定价上
的职责和审批权限,使各级行在权限内正确行使职权。
二是要建立贷款定价管理职责。贷款定价的实施和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人员
多,要明确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根据信贷前、后台及财会岗位人
员,制订出各自在贷款定价管理上的岗位责任制,增加其对利率及其变动的关切
程度。
三是要建立贷款定价监督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对任何单位、岗
位和个人实施监督处罚,确保贷款定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
检查方式对各级行执行贷款定价管理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
对因不执行贷款定价管理造成定价损失的责任人进行一定经济处罚。
三、优化考核模式,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
外资银行通常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业务开展和管理中给予
信贷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具体体现在信贷审批权限和定价权限上。信贷人员
的“超然”地位既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有效地避免了过多行政干
预,又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这种信贷文化和与之配套的机制使得在确保安全的
基础上,信贷人员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为银行赚钱,也间接地为自己赚钱。当然,
外资银行通常也有一套非常科学的考核系统,来保证银行经营报酬最大化和人力
资本增殖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同样,要做好贷款科学定价,提高收
益、降低风险也需要通过文化熏陶和优化考核机制来实现,将贷款定价的目标、
原理、做法传导到一线营销人员,并落实到实际的营销活动中去。具体来看,可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
框框,实行放贷定价审批和行政完全脱钩。可按实际能力和以往业绩给予信贷人
员相应审批权限,并每年进行一次审定,视情况决定提升或降级,创造既有压力
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第二,把实际工作中过多的负激励转为正激励。加强正面
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满足他们受到社会尊重和自
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第三,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
调大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并在客户经理考核中尽量使用真实实现利润的考核方式,避免一笔风险度相同,
额度相同、定价不同的贷款最终模拟利润相同、人员奖金相同的现象。
四、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建立银行内部评价体系
1、内部评价体系(IRB)的含义
为更科学、准确地进行贷款定价,使价格有效覆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尽
快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建立起银行内部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风
险度量和风险定价。
内部评级法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韵者须由
银行自行估算违约概率(PD),监管当局提供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暴露(队D);
后者则要求银行在积累数据的基础上自行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时风
险暴露。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中都包含着对企业信用风险量化评估的重要内容,
银行可利用已收集积累的有关数据对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进行科学合理
的测算,提出每笔业务的风险溢价参考值(前文中已对风险溢价量化数据在定价
模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内部评级法的普遍提出与《新巴塞尔资本协定》25直接相关。新资本协议摒
弃了“一刀切”的资本监管方式,提出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几种不同方法供银行
选择。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标准法(授信对象信用评级取
自外部信用评级公司)和内部评级法,并将最终由初级内部评级法过渡到高级内
部评级法。新协议公布后,不仅十国集团、二十五个欧盟成员国将在2006年底
实施新协议,而且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南非、印度、俄罗斯等
表示也将采取积极的措施实施新协议。
从国际性大银行经验看,内部评级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金融工具价格的决定提供重要依据;二是作为提取坏账准
备金及经济资本的分配的基础;三是为客户综合授信提供依掘;四是为管理者风
险决策提供参考。因而,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银行风险管理和贷款定
价的基础性工作。
新协议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上的实施,已成定局。我国银监会已经表示,将
按照“两步走”和“双轨制”的策略开展工作,即对达到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银行
按照新资本协议的测算其监管资本。由于目前国内评级业的缺位现状,我国将更
致力于在国内银行推行IRB资本金计算方法。
2、建立内部评级法的步骤和注意点
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组织协调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研究
制定内部评级在信贷政策、产品定价、限额管理、准备金计提、经济资本分配、
绩效考核、资本充足率测算等方面应用与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内部评级系统相
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实施IRB法创造条件。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内部评级法
不是简单地开发一套评级系统,而要将内部评级方法和系统工具切实运用到业务
流程中去,使之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所以IRB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
推进、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二,要不断夯实内部评级的数据基础。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
提出了对于数据库和相关业务系统的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银行在内部评
级系统建立中,其主要精力都花费在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上了。我国商业银行的
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这些问题如不及早解决,
将严重制约内部评级系统的应用。为此,商业银行要加快数据清洗和补录工作,
建立并实行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
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三,探索建立适合中国银行业特点的内部评级模型。目前,国外许多优秀
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如基于期权的贷款模型(KMV模型等)、基于VAR方法的
模型(J.P.摩根的CreditMetrics模型等)、宏观模拟模型(麦肯锡模型等)、风
险中性评估模型(KPMG贷款分析系统等)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量模型(CSFP
Credit Risk Plus Model)等等,在全球银行业受到广泛认同。但这些模型大都
偏重财务分析,有的大量引入利率、汇率、股价等市场价格变量,这对西方银行
可能比较适用,而我国银行在内部评级时,既要借鉴国外模型的理论、方法和设
计思路,又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要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
现象、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著、道德风险偏
高等国内特有现象,研究开发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
第四,要重视内部评级系统的后续评价,以考察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
客户的信用状况。有效的后续评价指标体系及切实执行,是完善内部评级系统的
关键。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在推行信用评级方面尚属于起始阶段,少数银行积累
了一定的数据,多数银行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的是加强后续评价意识,通过后
续评价发现问题。建立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将内部信用评级落实到银行的授
信政策、资产定价、贷后管理、业绩的考核评估等各项业务之中,才能最大可能
地发挥内部评级系统的作用,并激励内部评级系统的改善。
3、现状和发展
据了解,中国银监会拟于2006年出台《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工作指引》,
对内部评级法实施工作做出战略性规划和统一部署。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成立了跨
行IRB法工作组,其核心成员包括工中建交等大型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的业
务骨干和技术专家。同时,个别银行已经完成IRB模型测试,进入业务流程,有
望于2007年实现IRB在公司和零售业务敞口的提前应用。”
在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在这
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据了解,工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启动的内部评级法一期工
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整体规划》已经圆满完成,目前该行正在进行内部评级工
程二期项目,通过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将按照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在
评级组织、评级体系设计与运作、评级结果运用、风险量化以及数据收集与信息
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中信银行在开发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方面已
与国际著名评级公司合作,启动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项目,该项目设计开发
的打分卡可以覆盖该行95%左右的公司客户和公司信贷资产,与通用违约概率计
量模型开发的结合,更将使该行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技术要
求。8
相信随着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在此方向的不断探索努力,商业银行内部评级
体系建设工作必将稳步推进,与之相应的贷款风险溢价良化和贷款科学定价问题
也将迎刃而解。
五、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系统建设
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凡是竞争力强、利润高的银行都有自
己的核心业务和领域。与核心产品与业务的战略相对应,美国商业银行在资源安
排、机构设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均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
品进行布局。这就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为经营
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并提高银行成本控制的能力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职能是协助银行实现对各个层面
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和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
哪些产品、哪些部门以及哪些客户是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收益的大小是多少;
哪些产品、部门是亏损的,亏损的程度有多高。据此,管理层可以科学地作出有
关核心产品或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
在纽约银行的财务会计部中,专门有一个管理会计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定
期考核各产品和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支出情况,运用管理会计报告分析盈利性,
支持计划的实施,考核经营状况,为金融产品定价,并成为确定核心业务与产品
的重要依据。除了对核心业务与产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收益核算,美国商业银
行中的管理会计部门还要参与经营目标的制订、经营方案的决策、计划预算的编
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等经营活动,从而把成本的控制纳入日常的管理过程,
并使业绩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和公正,以便更好地处理内部利益关系。
为了进行更科学的贷款定价,中资商业银行也需要建立起按产品、客户以及
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高度发达,细致全面管理会计制度。
一方面是为贷款定价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也通过数据分析来挖掘和巩固核心
业务产品。目前,部分中资商业银行己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例如浦东发
展银行等正积极进行SAP系统建设。
中资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可采用四个重要步骤,第一,通过制定
一系列的政策,确立明确的、全面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保证全行对整个财务管
理有统一的认识:第二,建立一个财务管理数据库,用于分析和监控每一种财务
因素。这个数据库的信息来自总行和用于记录资产、负债、有关利息收入和支出
等的各个业务操作系统;第三,分析并运用所有基础数据,为产品定价提供各类
依据,并进一步参与定价决策分析;第四,测算经营条件变化对银行风险产生影
响的能力,强化应变能力。总之,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职能,促使所有部门接
受财务参数指标,并以严格的财务分析为依据,推动决策和管理过程更加协调规
范。
六、建立权威公正的资信评估制度,实行信息公开披露
建立可共享的企业信用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是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的一种
重要形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是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关键。其功能主要
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守信企业的激励作用,即增强了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商
业机会;二是对不诚信守法企业的处罚作用。应由政府协调,建立全国统一的企
业代码,汇集企业资信,到评估、查询、公示,形成完整的信息体系,建立各类
企业、个人的社会整体信用数据库。银行也应从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
要求出发,重视并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完善。这是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根本,
不同银行的贷款和面对的客户群特性等方面都不一样,只有针对自己银行的基础
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或开发恰当的评级方法。
市场环境的培育,还需考虑社会公正机制的问题。建立权威、公正的社会资
信评估制度是实行贷款自主定价的基础环节。市场若缺乏健全的资信评估体系和
制度,贷款浮动幅度的调整只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人情利率”和借机提高贷款利
率的政策性漏洞,而不是真正根据风险一收益对称原则对贷款利率实施合理定
价。目|i{I的资信评估机构良荞不齐,由于缺乏有效制约,乱评估、随意评估和花
钱买评估等现象严重存在。只有健全资信评估体系和制度,才能为贷款利率浮动
幅度的有序扩大、甚至最终实现银行贷款白主定价创造基础条件。从这个意义上
讲,作为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硬件的企业资信评估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银行客
观地评沾贷款风险,合理地确定利率水平十分重要。政府应着手建立规范透明的
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有效降低利率市
场化后银行信贷经营的信息收集收集和甄别成本以及交易费用。
2005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征
信体系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矛盾,并在上海首批选择近100家小企业参与信用评
级试点。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在设定评级指标体系时增加了定性分析权重,注重
分析从政府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企业交易伙伴收集到的财务报表以外的软
信息,以及管理者品质、能力、信用记录等个人信息,结合企业纳税额、订货量
等数据预测企业现金流,尽量排除不实财务信息的干扰。目前已经促成86家企
业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2006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将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力度,争取早日建成包括金融信息以及公积金、社会保障、法院、公用事业等全
方位信用信息的央行个人信息数据库,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征信服务的需要。”
七、培养利率风险监测、分析和预测方面的专业化人才
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利率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充
实。使其利率管理人员强化对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判断能力,强化对贷款风险的
认识和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补偿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建立一支适用于风险分析的
专业化人才队伍,能够进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维护。第三,各行应抓
好信贷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更好
地用活、用足利率政策。总之,贷款定价科学依靠的是人才。要尽快培养一支既
懂计算机技术又I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既匿货币市场业务又能融会贯通资本市场
业务的人才队伍。
第三节其他的相关建议
除以上七大对策直接解决贷款定价框架及模型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外,笔者认
为从银行内部也需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并积极调整战略
结构,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而从外部来看,人行也需要加强研究,建立起
统一的贷款二级市场,从而形成更有效的价格领导发现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银行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引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一次次重大的变革。在我国信息技术在银行
业的应用正从业务作业层向经营管理层、决策层快速推进,并渗透到银行经营管
理的各个领域。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缩短与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
理差距、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计算机应用已从提高内部成本效率管理、解决前后台业务
处理问题,转向面对外部市场竞争、解决增值金融服务问题;从满足于账务处理
的核算需要,转向致力于收集处理信息,筛选区分客户,规避风险,营销市场,
解决新经济下信息不对称难题。即信息技术已从操作层进入管理层。中资银行计
算机应用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解决了核算效率和自动化问题后,目前应尽
快整合和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向管理决策层深入推进,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决策的
重要作用。
在资产定价领域,信息技术也可发挥重大的作用,例如连接一家银行所有信
贷机构台账管理系统,并将这一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核算功能以及数据仓库的法
人客户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系统的实时控制和对法人客户信息的充分共享,加
强对信贷风险的集中控制;又例如,通过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
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以客户赢利分析
模型的贷款定价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式等等。
因此,当前中资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快信息技术在业务和管理再造方面的应
用,推进银行管理信息化,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推动整体经营水平提高。
一是提高银行计算机系统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实现银行所有业务集中数据处理,
提供更加完整和准确的经营信息。二是加快数据仓库的各种应用,优化数据仓库
结构,充分发挥数掘仓库应用系统的效能,不断增加管理决策的基本信息元,使
决策层能够实时搜索、分析信息数据,把握动态情况,控制运行状态,做出正确
决策。三是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贷款管理实时管理与监控,有效控制
信贷风险,提高贷款收益率。四是加快决策管理工具的开发进度。进一步整合优
化新业务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使之形成完整体系,真正发挥提供管理支持决策
的工具作用,促进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金融创新,实施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并非都局限于基
准利率,而是发放了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经对此作过调
查,发现美国最大的48家商业银行的90%以上的商业贷款组合的利率低于基准
利率。这些银行所采取的贷款定价模型如下:
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借贷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
与以前的定价模型不同的是,贷款利率的第二部分即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
平所需要的利率水平非常低,大约为0.25—0.5%之间。
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可瞥见未来的某种趋势。目前,中资银行
已经出现了存款增量大幅高于贷款增量的迹象,存款不断上升,而贷款却由于慎
贷和直接融资渠道拓宽等原因而持续下降。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贷款定价的重要
性如此之高,主要是由于现在经营收益对存贷款利差和资金投资收益依赖度比较
高,与资产和负债关系不密切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
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基本上都不超过15%,而成熟的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
收入占比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一80%。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
加强贷款定价研究,建立有效的、可操作的模型,利用价格杠杆覆盖风险和提高
资金效率,同时还要把经营结构的调整提高到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结算清算、银
行卡、代收代付代理、保管箱、财务顾问、信息服务等中间业务,拓宽业务收入
渠道,从业务结构上规避因贷款定价不合理而产生的各类风险。
表4-1 2003年国内部分银行净利息收入与利润情况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净利息收入其他绎旨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
中国工南银行98.542 8,971 8 34
中国农业银行61,758 4,959 7 43
中国银行49,567 8,038 13 95
中国建政银行78.972 8,690 9 9l
交通银行19.328 1.840 8 69
浦东发展银行lO。526 971 8 45
深圳发展银行3,449 154 4 27
招商银行8。464 625 6 88
民生银行8 983 510 5 37
资料来源:摘自各银行2003年年报及对外披露信息
因此,银行要适应直接融资不断扩大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中间业务
服务,如外汇交易、衍生交易、投资理财等。同时,银行业可通过银行控股的证
券公司、保险公司推进综合业务开展,加强银行与证券、保险之间的业务联系与
合作。
20世纪末中国银行业已经在加强信贷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银
行信贷的需求,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助学贷款,拓展银行中间业务,并加强银证、
银保、银企合作,推进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21世纪,银行业务创新
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正如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所言,“在
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业务创新已是国内银行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中资银行
必须跟进。””另外,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是银行业会融创新的归宿。所以在
拓展中间业务时,银行业要适应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要,注重业务的特色化、专
业化,创造高效的金融服务品种。
三、通过贷款二级市场形成有效的领导价格发现机制
贷款二级市场的利率定价是对一级市场贷款利率的直接反映,能对一级市场
起到明显的反馈作用,为一级市场的贷款利率提供参照和指导“。现行我国的一
些市场化利率,如国债利率、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尚不足以对金融市场资
金供求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作为贷款自主定价的基础,客观上要求我国尽快形成
一个被金融市场上各方普遍接受的、能够较好地反映资金供求的均衡利率作为基
准利率。
同时,由于没有二级市场,缺乏贷款价格发现机制,当信贷资产不再需要持
有到期而是可以方便交易的时候就有了市场价格,这样的市场价格恰恰是其基础
资产——贷款的重要定价参考信息,也是衡量贷款市场价值的关键信号。目前西
方一些发达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可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不仅如此,贷款资产证券
化也已经是相当普及的行为。
因此,建议目前选择统一指标作为各银行最低贷款利率或基本利率,由各银
行根据这一利率及其他市场利率制定贷款利率。而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货币
市场发展深度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贷款二级市场,从而形成有效的领导价格发现
机制。在我国最新推出的一些银行间的银团贷款合同条款显示,已经开始尝试约
定贷款份额可以自由转让,这已经开始为建立贷款二级市场创造积极的条件。
注释
1摘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货》,商务出版社1983年版,第175页
2摘自《利率市场化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en
3收益曲线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发生意外移动时,对银行收益造成的风
险。
4重新定价风险是指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由于期限、数晕等不匹配所产生的差额风险。
’基准风险是指具有类似重新定价特征的不同金融工具在利率调整时问、幅度不同所引起的
收益降低的风险。
6选择权风险来自子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所包含的期权。当持有人行使选择权时,会给银
行带来利率风险。
7摘自[美】伊曼纽尔N.鲁萨基斯:(金融自由化与商业银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
。版摘,自第—30w0w页w。XINHU—ANET.eom, 2005年02月01日,来源:《深圳商报》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2—3—13
”摘自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2005年第三季度公开接受采访讲话
“摘自:《同业研究》,www spdb corncn2005年第48期,总第269期,2005.12-1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401-403页
”“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这句通常被称为80/20法则的格言,出自美国质量管理
大师约瑟夫·朱兰(Joseph Juran)
”撇脂法:将产品以最高的价格卖给市场中最有钱的客户,等这一部分客户买的差不多了,
再减价卖给中档客户,最后以低价甩卖占领市场处理旧型号产品。当然,通常情况下,产品
的成本低于中档甚至低档价格定臂的价格。
”摘自《重庆银行业贷款定价管理机制亟待完善》,《金融时报》,2005年1月25日”“6C”法是指由银行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缸)、能力(capac,ty)、资本(capital)、抵押
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uon)、事业的连续性(contmm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
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
“信用评分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方式,对贷款主体进行信用打分,主要有z值模犁等。z
值模犁由Altman于1968年提出,采用五个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实施信用评
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最初设定为1.81)比较,低于该值的企业被归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
行列。
”数据来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1-31
”数据来源:《利率市场化呼唤利率定价新机制——对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系统利率定价机
制的调查》,《金融时报》,2005.11-8
”摘自上海某银行内部刊物人员采访记录2005年2季度刊
“摘自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页,VCWWpbc gov鲤
“Ⅱm:内部评级庄,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当局规定的一系列监管标准的前提下,利用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方珐。
“违约概率是指银行的交易对手(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占风险暴露(债权)的百分比,
即损失的严重程度。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国际协议之一。
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00个国家采纳了巴塞尔协议,协议实施以来,
国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摘自www spdb corn cIl《财经快讯》,2005/12/13
“摘自《搜狐财经》,2005/10/26
“摘自‘走向世界的中信银行(管理篇)》,成都日报2005年12月12日
。摘自《新民晚报》,2005.12.30
”摘自《同业研究》,wwwhome spdb cornon:2005年第49期/总270期
”摘自《贷款定价市场机制显形》,2005年5月29日,《财经时报》
-48.

i
1
参考文献
【1】赵彦云主编.《金融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58-92,101
【2】刘利.《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1-22,78.80,113
【3】张亦春主编.《金融市场学》(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15.33.145-156
【4】黄达《金融学》【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8-43
【5】陆岷峰《商业银行产品定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65,89.103,167.172
[6]李军.《中国货币政策的金融传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1,45-55,67-75
【7】滋维·博迪等《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6-42
【8】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67.82
【9】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3
【10】HJ.蒂默《货币理论》【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53-67
[11】Thomas T.Nagle&RcedICHolden.《定价策略与技巧(第二版)(TheStrategyandTactics
ofPncmgD[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8-92
【12】Kanhaya L.Cmpta.<Acaden:11c Works In Econonucs>(《金融自由化的经验》)【M】申海波、
陈莉译,上每:上寿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9
【13】JamesTobm&StephenS.Golub.<MONEY,CREDITANDCAPrrAL>(《货币、信贷与资
本》)[M】.张杰、陈未译,哈尔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9-65
【1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
2005—1.31
【15】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意见和建议一刘明康主席
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R】.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3.
【16】张衢.《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银行管理信息化》【R】.北京: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
展论坛,2002-9.15
【17】林文荣《巴塞尔资本协定演进过程与最新发展》[J】《证券柜台》;2004,106:
【18】毛晓威,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J】.
国际金融研究,2001.4.
【19】谢克生,张乐起,吕佩兰,李士金.《客户赢利程度分析及贷款定价方法在商业银行银
行的应用》[J】《山东金融》,1997,7.
[20】钟孝生.《存款定价概念框架与方法选择一与岳忠宪等商榷》【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5,3.
[2l】袁东。《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期货的推出》[J】.《财贸经济》,2003,6
【22]江其务.‘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J】.《财贸经济》,2003,4.
【23】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l,1.
【24】牛锡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定价的几点设想》【J】.《城市金融论坛》,1998,1.
【25】李向科,涂永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策略综合模型探讨》【J】.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
究中心,《货币金融评论》,2003,1.
[26】朱子云.《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问题新探》【J】.《中国城市金融》,1998,7.
【27】刘新志.tx,J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工作的思考》【EB】中国金融界网www.zglrjw.com,
2004-11-20.
[28】武剑.<内部评级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EB】金时网,2004-5-25.
.49.
【29]钟伟、巴曙松、赵晓、高辉清.《中国银行业出路分析报告》fEB].博士咖啡网站
【30】Matten,C.,<Managing Bank Capital>,[M].New York:Jotm Wiley&Sons,1996:25-43
[31]Ken Ferris&Mark Jones.<The Reuters Guide to O伍cial Interest Rates>[M].New
York:J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1995:67.83
[32】Anthony J.Comyn&Elizabeth Mays Editors.<hlterest Rate砌sk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M].Londen:Glenlake Publishing Company,1997:24-56;98.112
[33]Jerry,Y.X,<Importance Sampling For Credit Portfolio Simulation>[J].RiskMetrics Jotmual.
Winter2002,4
[34】Garlos J.Glower,<Interest Rate Deregulation:A Brief Surrey of the Policy Issues and the
Asian Experience>[J].Chicago:ADB Occasional Papers,No.9,1994,7.
[35]Mitra Farahbaksh&Gabriel Sensenbrermer,<Bank-by-Bank Credit Ceilings:Issues and
Expefiences>[J].New York:IMF Working Paper,1996,3
后记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包括论文的选题、立定提纲、修改和最终定稿,导师
邹根宝教授给予了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使我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本文的写作,在
此深表谢意。
.50
沦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住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
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fi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刈‘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负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座熟日期:吐g彤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伞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仝部
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
解密后遵。、r此规定。作者虢堑墼一铆虢缒吼丛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