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242商业银行绩效和资产流动性的研究

东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绩效和资产流动性的研究
姓名:王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周勤
20060501
商业银行绩效和资产流动性的研究
研究生姓名:王露导师:周勤教授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摘要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银行业过去一直不重视流动性管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进行商、韭化经营的内外部条件己渐趋成熟,流动性风险已成为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大经营风险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进行对银行绩效和流动性水
平的相关研究,力求找到控制风险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合点。
本文首先做了银行绩效、流动性方面文献综述,为全文做好理论基础工作。其次分析了
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流动性风险是导致银行破产的商接原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维
持银行安全性具有同样的意义;但是,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的关系,通过无差
异曲线的分析说明银行为了保证效用最大化,必须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选择一个均衡点。
在分析了流动性和安全性、收益性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收益函数来表示的银行绩效评
价模型。在前面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台国内各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资产
收益率(ROA)作为应变量来表示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多元线形回归模型为分析工具,考
察流动性因素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指标对绩效有促进作用:收益类指
标能够很好的解释银行绩效;规模因素的检验不显著,说明我国银行业市场上并不存在明显
的规模效应。
关键词:绩效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 and Asset Liquidity
Graduate:Wang Lu Supervisor:Zhou Qin Schooh Southeast University
Abstract
Owing to the system,bank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taking no account of liquidity management
all along through the past.Along with further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picking u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inside and outside conditions for commercial bank commercialization
operating have been mature gradually.Liquidity risk ha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management
risks which commercial banks must face up to.Whereas,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ference and liquidity of banks,this paper studies on banks’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look for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controlling risk and pursuing m.a..ximum profit.
Firstl y,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about banks performance and liquidity,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ity and security.Because liquidity risk is the direct reason which leads to bank
bankruptcy,keeping liquidity is meaningful as well as security.However,as the substitu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ity and profitability,the bank should choose a equilibrium point SO as
to maximize profit,which is analyzed by indifference curve.After analy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ity,security and profitability,we set a estimation model on bank performance by profit
function,and make empirical research by lineal regression model using data form China
commercial banks.And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a)liquidity indexes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bank
performance;(b)profit indexes could explain performance well;(c)test of scale factors show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scale effect on the bank market.
Key Words:Performance,Commercial Bank,Asset Liquidity
II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2簦日期:坦近。5.吾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研究生签名:二王弪导师签名.]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
全球化必然伴随着金融国际化,因而金融业将成为全球化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自中
国加入WTO后,国外商业银行逐步涌进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对着越米越激烈
的外来银行的竞争,还面临着国内银行之间的不断竞争。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市场
和飞速发展的国内经济的情形F-,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并满足客户对国际业务的需求,
我国的商业银行业纷纷开始国际化的进程,不断进行较为深化的结构调整与改革。为了能
够持续稳健的经营,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竞争中提高银行绩效。
必须明确的是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作为盈利机构,它要满足股东以及其
他投资者的利益,其盈利能力是判断银行是否值得投资的依据;作为储蓄机构,它要满足
储蓄者的安全性要求,保证自身维持稳健经营。而商业银行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承担社
会公众储蓄的机构,银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金融系统乃至全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稳定
性。此外,商业银行面对的是无数而不确定的客户,特别容易受到流动性问题的冲击,一
旦遇到流动性风险,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则可能导致银行破产。
在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性原则中,安全性是前提,只有首先保
证资金的安全性,才能确保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盈利性是目标,只有通过信贷资金创造
更多的收益才能满足于银行有关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流动性是条件,只有在对银行资产不
断运作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使它更具有安全性和盈利性。
冈此,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原jI!Ij。流动性管理对防范种I化解流动性风险与实
现利润最大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重要工作。商业银行不但要随
时做好日常的头寸管理,更要做好其他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而商业银行经营中所碰到
的各类风险,都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本身的竞争力,
是个重要的议题。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如何能保证持续稳健的经营,在稳定的基础上,才有
资格谈论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本文分析的出发点也基丁I此。
1.2问题的提出
银行与一般厂商相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绕这个目标,为了保持稳健持续
的经营,银行管理者必须注重三性的结合,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结合。在现今的
研究中,更注重银行经营的效率,所咀也有把银行经营的三性扩张为五性的研究,即安全
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性、流动性、盈利性、效率性和成长性。不论是三性原则还是五性原则.在考核银行绩效
时,不能仅仅关注其盈利能力,而是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将银行绩效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效率性和成长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削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
求的银行业发展规律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山来的经营业绩、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从众多关于银行绩效的相关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在提及银行绩效问题时,首先需
要分析的问题是银行规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探讨。规模可以
用很多指标来衡量,总资产、银行资本是较常用来分析的指标,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在某
些特定的研究需要中,也会放作考虑的范围之内。银行产业是具有规模扩张倾向的产业,
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效益上升、成本下降的现象时,说明存在规模经济。反之,则是规
模不经济的表现。虽然银行业本身具有规模扩张的倾向,但这也并不代表银行的规模越大
越好,因为除了规模对银行盈利能力有影响之外,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如银行的资产结构、成本费用等等。所以银行存在着适度规模的概念,在考虑规模的同时,
还需要对其他各类指标进行评价。
除却规模因素,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影响盈利水平、成长趋势和稳定性的因素,即
衡量银行的长期核心盈利能力,风险的衡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
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金融上所涉及的风险指的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银行来说,它
所面对的主要风险是指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系
统风险等。如伺在银行的收益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对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研究是个很人的范畴,本文仅从流动性风险角度切入,浅谈
银行绩效和资产流动性的相关关系。
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的产业,保证银行正常经营运转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银行必
须有足够的信誉使得储蓄客户仍然愿意把自己的资产留在银行内部,这样才能保证银行将
负债资产通过贷款或投资等途径转换成为具有盈利性的资产。但是,面对储蓄客户的提现
要求,银行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资产予以应对。这也涉及到流动性的问题。作为流动性
资产,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特点:
(1)流动性资产必须有易于交易的市场,以便它能够随时变现;
(2)流动性资产必须有合理稳定的价格,无论所售资产要求多快变现,也无论所售资
产有多少,市场都能够立即吸收这些资产并且价格变动不大;
(3)流动性资产必须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卖方能在几乎没有损失风险的情况下,恢复
2
东南火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其初始投资(即本金)。
对银行来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即意味着它能够在需要资金时以合理的成本及时地获
取到所需资金。
在出现流动性需求时,如果现金资产不足以应付,银行就必须提供其他资产变现,然
后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者以一定的利率向其他的金融机构借款予以应对。这三种满足
流动性需求的方式均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保留现金资产则会带来机会成本,在市场上出
售银行自有的流动性资产会导致一定的投资损失,向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则需要支付一定
的成本,都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损害。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各类包括货币在内的金融资产.其特性在于,如果收益率高,则代
表其流动性差;若想保证该资产的流动性,使得它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迅速变现,则要以牺
牲其流动性为代价。银行自身的经营也是如此。若想单纯的追逐盈利,则会偏向持有收益
率高但流动性差的资产,这对高负债经营的银行来说,很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尤其是在
宏观经济存在波动的情况下。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至今未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居民的存款
意愿比较高,这主要也和我国投资市场发展缓慢有关;二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联
系都比较密切,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抑或者其它由中央政府控股或由地方政府控股的商业
银行,其公众信用较好,而公众的信心是支持银行稳健经营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但是,
在现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外资银行、外国投资
资金的不断涌入,商业银行面临着上市的迫切需求,政府的庇护会越来越弱。加入WTO
后,中国的银行业不仅要面对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剧烈竞争,随着金融对外全部开放期限
的I临近,国外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加入到竞争队伍中来,如何争取在竞争中取胜,正确分析
白身的经营绩效是摆在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出发,综合银行规模、效率和盈利能力
各个方面的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1.3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内容共分五章:
第+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关丁银行绩效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关于绩效方面的理论知
识,包括银行的经营目标、影u向银行绩效的因素等;然后着重阐述了从三个方面——银行
东南火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规模、效率和盈利能力对银行绩效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为后
面的实证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介绍流动性的需求和供给,并通过分析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质性、和收益性的
替代性说明了流动性在银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绩效评价的理论
模型。
第四章首先确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并从成K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四个方面提
山影响银行绩效衡黉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则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国内各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资产收益率
(ROA)作为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作为应变量,采用回归模型分析,考察各类指标对应
变量的影响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并指出今厉的研究方向。
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本章则从以r几个方面出发进行阐述,2.1总结相关文献,从银行规模、效率和盈利能
力三个方面考察银行绩效或者两两结合或者垒面综台考察,并详细介绍了评价银行绩效的
各种方法;2.2节介绢流动性理论的相关综述;2.3节是与流动性相关的银行绩效评价综述。
2.1银行绩效文献综述
首先,把商业银行的绩效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
流动性、效率性平u成长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提供适戍市
场经济要求的银行业发展规律的产品和菔务,表现出来的经营业绩、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
能力。所以学者们在对进行银行绩效相关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
面从银行规模角度出发,主要针对银行是否存在规模效应的研究;一方面是对银行运作效
率的研究,最后一方面是着重对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
2。1.1对银行规模效应的研究综述
规模经济用于研究规模变动和成本效益的关系。按照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
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
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即表示存在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将规模经济的概念引入银行业,则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银行业务数虽、人员
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反映了银行的
规模与其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与一般厂商相比,商业银行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这主要是因为:
(1)一般工商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对该产品总体需求数量的限制,而且
还受到社会对象对产品的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限制,而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及服
务种类相对单一,不受上述限制,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近乎
无止境,因而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决定银行规模经济时可以不考虑需求因素。
(2)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特殊性——货币具有同质性,这便决定了银行耍在当今竞争激
烈的银行界立于不败之地,寻求更多的消费群体,就必须指出大量的交易费用,才能仓U造
“差异化”产品。而银行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通过地理分散方式扩大规模,不仅能扩展货
币的交易范围,使货币资本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银行之中,而且还能在降低交易费用、节约
货币及其他资源的同时,扩人业务范围,促进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
(3)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信誉越高,涉及的范围越广,越能分散所吸收的存款
东南大学顾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同时挤提的风险,银行的准备率就可以越低,这一方面带米了闲置性货币的节约,又可使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
对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在1999年以后。对于面向市场的商业银行来
说,所追求的经济放益实质上应当是规模经济效益,很多数据表明,在我国银行业,规模
与其盈利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规模经济效应如何,首先从银行经营效率着手分析。国有
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产、资本金方面,还是在存贷款余额方面,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
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目前状况是很多内外部条件制约
和阻碍了其发展。高波和于良春‘11的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确存在,
但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于良春和鞠源【2】认为,我国新兴商业银行的
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明显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规模优势
而使成本费用降低。徐传、郑贵廷和齐树天【31运用超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商业银行
1994.2000年的经营晦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山在考虑了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和对非国有经
济贷款比例情况r,四大国有银行JL乎都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其他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
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其幅度越来越小。
此外,张学陶,朱东方(2003)【4】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角
度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系统、全方位的研究,提出通过改造和整合国有
商业银行火量无规模的分支机构,通过迅速提高国有银行的管理效率,通过拓展成本,形
成范围经济效应的若干个途径来提升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通过市场占有份额
和市场集中度的考察,可以得出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与世界大行的差距不是很大,但从效
益角度来看,银行很高的市场集中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行业报酬,商业银行整体规模不经
济,严重制约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对市场结构年【J绩效的相互关系上,贺春临(2003)‘51在Berger模型的基础,证实我
国银行市场上共谋和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存在,且有着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国有银行绩效
低下并存的现象。刘伟和黄桂田(2003)嘲指出中国银行业不宜过度分散,适度集中有利
丁-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
邓胜梁、林华、肖德‘71以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85~2002年的数据为对象,引)kCoumol
葶断模型对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经营效率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
构为寡头垄断型,并且存在较为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是不可取
的,但是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对称,以及银
行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愿望和有益的改革尝试,使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规模经济”还存在
6
东南大学颂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发展空间。所以,在不妨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中国银行业合理的兼并与重组将有益于
社会。
总体看来,日前国内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太都给予评价指标体系上的比较分析,对市
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鲜见用定量的方法,从动态的角度来分
析结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经营绩效影响方面的文献。
美国经济学家本恩(Bain)和斯蒂格勒(Stigler)等人对规模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进
行了大肇的经验研究,形成了衡量规模经济性的基本方法:把利润作为规模的函数分析法;
适存检验法;统计分析法;工程法。
EM.Scherer[81在讨论如何确定银行的规模边界时,归纳了四种方法:一是利润分析法,
片j利润率作为规模的函数进行分析,基本思路是利润率越高的经济组织,规模也就越有效
率。二是生存检验法,这一方法是由美国学者斯蒂格勒在50年代提出的,其假没是不同规
模厂商的竞争会筛选效率高的企业,从而会刨造出最佳的经济规模。因为在激烈中存留下
来的、且市场分额不断上升的厂商的规模是最优的。三是统计成本分析法,利用统计方法
找出长期平均成本与经济组织规模之间的---l!关系,并以此确定长剁平均成本曲线的火体
形状,然后确定最低经济规模。四是技术比较法,这种方法不是直接利用会计财务费用,
而是利用技术定额(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成本费用率)等计算成本费用曲线,然后确定经济
规模。
李希义和任若恩(2004)跚是采用DEA方法,选取了1999.2001年十四家全国性商业
银行的数据,从技术有效性、整体效率、技术无效性和f规模报酬四个方面对国有和股份制
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规模报酬的比较上,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别较大,股
份制商业银行在99年至2000年的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的,而国有银行表现出规模报酬递
减的态势,作者将规模不经济归因丁国有银行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而导致的无效率。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表明,存在规模收益的特定行业内集中度和利润回报率正相关,但
是我国银行业并不符合这一理论。王栋,王静然(2000)【”】分析了我国CR4高和四人银行
的利润率低并存现象的原因,认为国有银行低下的利润水平并非是来自于较高的成本费用,
而是由于低下的资产运用能力和收入能力不足,更深层的原因是银行规模的形成和绩效无
关,以及事实上存在着的规模不经济。
规模与收益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看作是研究银行绩效问题的出发点。银行规模有逐步
扩大的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大的银行就必然存在规模效应,上述文献中也有证实这一点,
同时规模小的银行也并不一定绩效表现不好。所以本文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首先把规模变
7
东南大学硕士学垃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量引入到对银行绩效的考察中。
2.1.2对银行运作效率的研究
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金融机构的资源利
用效果以及整体经营状况,因而效率分析本身也就构成了金融机构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
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国际一体化的形成,国内金融领域逐步走向开放,开放的
金融政策有助于银行间的竞争,促使其改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效
率的提高。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
中体现,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银行能否取胜的关键。
银行效率是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它反映了银
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衡量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
要指标。测度银行效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规模效率j范围效率和x效率。规模效率衡量
银行处于最佳规模时成本减少的水平,范围效率是指银行产品多元化和地域扩张所带来的
效率:x效率是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之外的所有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总和,它是控制
成本和使利润最大化的银行管理能力的差异。
Be唱er和Humphrey(1997)[11】在对不同国家关于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所
进行的研究分析中表明,使用较多的技术分析方法有五种,两种非参数法是数据包络分析
法和无界分析法:三种参数分析法分别是随机前沿方法、自由分布法和厚前沿法。他们指
山火部分对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集中在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上。他们指出成本效率
的研究是假设银行在既定的投入或产出r,已达到利润极大化。但这些假设忽略了银行资
产品质的问题。如资产『铺质较高的银行,其成本可能也较高,造成成本无效率,但是由于
品质较高,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带来利润效率。所以,利润效率(profit efficient)的研
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如Akhavein,Berger和Humphrey(1997)旧以及Humphrey和Pulley
(1997)【”】,均属于利润效率的研究,探讨银行资产品质与其经营绩效(也就是利润效率)
的关系。
刘琛、宋蔚兰【14】采用效率分析的前沿技术一一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对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lO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2001年的x非效
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较低,上市银行的效率较高,国
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差距不断减少,中国银行业存在着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国有银
行显著规模不经济.股份制银行存在规模经济。
秦宛顺.欧阳俊(2001)[151侧重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表现三者之间的
8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关系。他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1997-1999年的12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
研究总成本效率、总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利用效率和总生
产效率的变化,得出结论如下:我国商业银行放率低下,总成本效率低下是冈为未能实现
有效率的投入配置以及技术效率低下,而规模不当是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低F的根本原
冈。虽然四大国有银行效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仍然是所有银行中最低的。并通过对我
国商业银行市场进行MP和Es家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效
率,市场份额和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中,并不存在规模效应。
张健华(2003)116]使用DEA方法对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他选取的数据样本是
1997-2001年四大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和37家97年之前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研
究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最大的四家国有
商业银行,无论是规模效率还是分组测算的平均效率均比较低。四大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
区间,但是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其年平均效率还是呈上升趋势的。
对银行效率的研究,更侧重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核。相对于银行绩效的整体概念而
言,有一定的局限性。
2.1.3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考察
标准普尔根据各种定义来计算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净利润等对
总资产、盈利资产、调整后资产的比率。对盈利能力的考察,人多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但
是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学者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Arshadi和Lawrence(1987)[17】以1980年至1984年美国438家新成立的商业银行的
ROA、银行规模、员工人数的年度数据为变量,运用标准相关分析得到影响新银行经营绩
效的主要因素是营运成本、存款成长率、贷款决策、存款利率等。
Meinster和ElyaSiani(1988)【1”将1984年美国719家银行分成外商银银行、金融控股
公司和少数民族银行,以资产组合指标、负债和资本指标、价格型指标、费用和获利性指
标作为研究变量,用3SLS同归分析来研究外商银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和少数民族银行的
续效表现。结果发现外商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虽然在客户服务方面收取较少的手续费、提
供较一般银行高的存款利率,但是因为其流动性资产过少且投资的基金等非流动性资产的
比例过高,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经营风险较大。外商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在整体经营绩效
上优于少数民族所有的银行。
Sul(1998)[”1以1990.1995年欧洲2100家全球银行与2100家专业银行的规模性指标、
流动性指标、稳定性指标、获利结构、成本结构为自变量,ROA、ROE、税前总资产收益
9
东南人学预上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率、税前资本收益率为应变量,探讨了银行的绩效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规模较小的银行
的绩效表现反倒优于规模较大的银行。同是发现,稳定性和流动性越高的银行,越有可能
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银行,其绩效表现也会更好,
Hameeteman等(2000)口o】以The Banker杂志1987.1997年全球前100家火银行作为
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同归模型,研究了银行资本、资产和税前净利润的变动和银行规模、
成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的成长率、资本规模、资产与税前净利润之间具有显著
的负向关系,大银行的成长率随着资本、资产与税前净利润的增加而递减。
此外,在国内的研究中,王亚雄,李向明和李超(2002)【2ll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
力进行统计分析时,选取了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9个指标——资产使用率、资本收益率、
银行利润率、资历产收益率、财产杠杆率、经营效率、呆账准备金系数、非利息支出系数、
利息支出系数,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了十家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赵旭、蒋
振声(2001)[221采用财务指标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资源配置、产权结构等四个方面对
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丁俊(2001)[231采用财务指标
从经营效益、稳定性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三个方面对5家地方商业银行的效率差异及其原
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谭中明(2002)口41运用因子分析法比较了中美银行的经营效率;刘渝
东(1999)【251对1991.1997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盈利能力指标(ROA)进行趋势分析和因
素分析,指出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不同程度的F降。该文所用的分析方法是对ROA进行分
解,得出影响ROA变动的因素指标,用这些分解出的财务指标来解释ROA的变化原因。
2.1.4银行绩效的评价方法
关于银行经营绩效的衡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参数法(Parameteric Approach)
此方法主要利用成本函数或生产函数,来分析银行的经营绩效。而观察银行产出规模
扩大时,其相关成本是否随之F降,来判断银行产业是否存在规模效率,进而借以研究银
行业是否符合效率性。由丁生产函数在实证研究上存在许多限制,例如无法考虑多重产出
的情形,而且将要索投入视为外生变量也不恰当口61。因此,近年来学者大都偏好以成本函
数进行实证研究。在1980年代以前文献多以Cobb--Douglas函数形式为主,以研究银行业
生产行为的有Benston(1972)及Murray and White(1980)等。而自1980年代以来,多
数学者已改采用由Christensen,Jorgenson and Lau(1973)所发展出米、限制较少的Translog
函数形式进行银行成本实证分析,包括Benston,Hanweck and Humphrey(1982,1987)
及Hunter and Timme Hanweck(1986,1995)等国外文献。一直到最近,利润效率才开始
10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受到重视,利润效率的研究同时考虑到成本面及收入面的效率。生产无效率的来源则包括
并购、代理问题、公司监理、外国人持股等因素(Be喀er et al,1993)。
(2)非参数法(NonparametericApproach)
此方法以银行效率成本边界来衡量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纯粹技术效率。利用此方法
可计算出个别银行的效率分数,并可得知无效率银行可加以改善的空间,并供银行经营者
作为决策参考。DEA方法是非参数法的一种,即通过数学规划模式,以非预设生产函数代
替常用的预设生产函数,来求出效率前缘曲线,并根据效率前缘曲线来评估样本的技术效
率和价格效率。
Sherman and Gold(1985)[27】以DEA方法评估银行分行的经营效率,并提出改进银行
效率提高生产力的方法。Oral与Yolalan(1980)口8】以DEA方法评估土耳其商业银行20
家分行的经营效率,同时估计银行的服务效率及获利率,并观察两者存在的相关性。Miller
和Noulas(1996)【2”将研究的全体样本依获利能力进行区分,再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各样本
群的相对绩效,并计算平均效率水平、平均纯粹技术效率与平均规模效率后进行分析。投
入变量包括交易型存款、非交易型存款、利息费用、利息外其他费用,产出变量为工商业
贷款、消费贷款、不动产贷款、投资项目、利息所得及利息外其他所得。
欧进士、李佳玲、杨甥旭(2003)㈨以银行经营绩效为重点,银行经验绩效由银行三
个投入因素——利息成本、非利息金融成本、营运成本,及银行两个产出因素——利息收
入和非利息收入决定,运用数据包络方法探讨了银行资产品质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认
为资产品质不但会影响银行的营运活动,更会透过呆账损失影响到银行的获利。
(3)财务比率法(Financial Rmio Method)
此方法透过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财务比率指标,如投资报酬率与净现值收益率
米衡量银行的经营绩效。基本上,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估以财务比率法最为常见,这些比率
可提供很多关于银行财务绩效的信息,以与前期或其他银行相互比较,其具有全面性的管
理效果与表达明确的优点。主要进行因素分析、区别分析、Logit模式、Probit模式等来进
行银行绩效的评估。但存在缺点仍多,如在处理多项投入产出时,并无法获得一致性,如
某银行在某种构面上或许表现极佳,但在其他构面上的表现可能颇为逊色,使得在衡量效
率时,呈现出刁i稳定的现象(Sherman and Gold,1985)131】。
东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2.2流动性文献综述
2.2.1金融理论中的“流动性”
早期的流动性研究是在经济学领域基于交易成本而提出的,进而在不同的金融理论研
究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分为资产流动性、市场及机构的流动性等方面:
一、资产流动性
在资产流动性方面,主要是基于资产的变现能力的流动性研究。自凯恩斯以来.与资
产的“可交易性”育接相关的“变现能力”,是金融学界对流动性概念最常见的一种解释,
即“当经济主体可以在承担较低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种资
产时,这种资产就具有流动性”(Biais,1993)1321。在经验分析中,这种流动性的测度主
要是通过资产买卖价差来进行计量与比较的。
Jones and Oslroy(1984)[33】提出了一个流动性的评级方法,运用三期模型来分析,给
出同一状态F的两种资产组合转换的交易费用的向量表达,如果转换成同一资产组合S的
两个原资产组合a和b,其中b是a的线性组合,删可以说明a的流动性不小于b的流动
性。剑桥大学的Haan教授指出流动性与资产转换前期购买资产所需的成本相关,并提出
度量流动性的一个T指数,用于测度一个经济实体为避免将来的资产转换费用而愿意放弃
的财富的最人值。
二、市场流动性
在市场流动性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市场流动性既和资产流动
性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金融微观结构理论中的市场流动性指的是“一个流动的市场是
参与者能够快速变现的市场,大宗交易对市场价格仅有较小的影响”,即交易的可立即执行
性、交易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成本以及对交易的缓冲能力等等,其刻画主要通过紧度、深度
和弹性三个指标实现(Kyle,1985)㈣。
三、机构流动性
在机构的流动性方面,Byrant(1980)㈤和DouglasⅥDiamond和Philip H.Dybvig
(1983)【“】在两篇旨在研究银行存款契约以及银行危机的经典论文中提出的流动性需求模
型,可表述为:当经济主体在想实现消费的任何时候,如果某项资产能使这种需求在跨期
优化中得到满足,那么这种资产就具有流动性。Holmstrom与Tirole(1998)1371--篇旨在
研究私人与公共部门在流动性提供中的作用问题时,以企业生产性动机为基础的文献,流
动性指的是“金融产品的可得性,且这些金融产品能够被经济主体J}{{于实现其财富跨期转
12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移的目标”。
1976年Garman提出一个做市商模型,研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得做市商如何通过定价
来防止自身的流动性风险。Ho和Saunders【611于1981年将此模型运用到银行活动的分析上
来,将银行看作是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机构。另一方面,银行也有可能像造市者那样持
有非流动性资产,因此,银行有必要考虑两种极端情况下的不平衡资产组合的风险:多头
或空头。’
Diamond与Dybvig(1983)【36l从微观角度分析银行的流动性,合作开发了一个用于证
明银行的存款合同可以提供一个比交易市场配置更优结果的模型,并解释了银行是如何吸
收存款的。投资者面临着能够带来流动性需求的隐藏风险。传统的要求提供流动性的存款
合同间有多重均衡,其中之一即为银行挤兑。在模型中发现是银行挤兑引起了真正的经济
损失.并研究了能够阻防止这种挤兑的存款合同,政府提供存款保险会导致较优的配置结
果。
Go.on和Pennacchi分析了金融中介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银行债务(存
款)就是一种可以保护信息不对称下不知情投资者的流动证券。Diamond建立的模型增加
了有限参与的金融市场并使资产的流动性内生化,进而检验了当存在一个参与有限的金融
市场时银行和市场的作用,证明该类市场对银行活动有影响,银行和市场共存并相互影响
对方的活动。Yannelle也提出一个当金融市场存在时研究银行流动性作用的模型。Wallace
认为Diamond—dybvig模型可被有效理解为没有金融市场的模型,因为投资者在物理上是分
散的,没人参与金融市场。
Kaufman在其关于流动性和银行失败的模型中认为,在买卖双方关于资产未来价值的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原始资产是不流动的.这种非流动性,与消费者的流动性需求结合起
来就产生了银行业,从而带来了流动性危机。Mishkin证明了银行机构的存在可以减轻逆
向选择所引起的非流动性问题(实质上是银行将外在属性内在化)。当银行失败时,流动性
需求增高,同时生产也就降低。Douglasw,Diamond和RaghuramGRajan(2000)【3目论述
了银行在企业家对于存款人的流动性冲击的缓冲器作用,一方面肯定了企业家的博奔能力,
另一方面也强调正是银行资本结构的脆弱性使他可以创造出流动性,并使得借款人可以从
存款人一旦受到流动性冲击导致项目资产清算的风险中解脱出来,从而,原本企图防止挤
兑的一些稳定性政策,如对资本金的要求,转换的暂停都可能减少流动性的创造。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2.2.2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资产,包括短期的存款和证券、长期可买卖证券,抵押资产情况,对贷款出售
或证券化的能力,中央银行的流动性下具以及其他资产流动性的资源。
作为负债经营的产业,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来,一方面反映了银行的清偿能力,即
该银行所拥有的债权是否足以抵偿其所负担的债务,另一方面就是流动性的问题,也就是
说银行的现有资产能否应付到期的债务。也可以说,银行是否能在需要的时刻有足够的现
金流溢出。
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分析集中在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以及资产特征的分析上。对所有类型
的银行的分析都会包括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负债期限结构、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等。对流动
性分析还包括资产的变现能力分析,其中包括资产本身具有的流动性、资产强制出售的流动
性等,这是银行履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39】。
在对银行功能的研究上,Bryant(1980)135]、Diamond和Dybvig(1983)‘3“开始强调
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服务功能,指出银行是把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
由此出发,Diamond和Rajah(2000,2001)㈣在研究银行流动性创造时,在金融脆弱性和
挤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得山银行的资本率对流动性的创造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对同一
问题的研究上,Allen和Gale(2004)㈣基于风险吸收理论出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
银行的资本率和流动性的创造是成正比的。银行创造的流动性越多,为戍付储户提存而需
要出售非流动性资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越人、越严重。银行资本越雄厚,对这种风险和损
失的承担能力就越强。得出类似结论的还有Diamond和Dybvig(1983),Allen和Santomero
(1998)[411。
尽管许多银行学说和规章制度是以脆弱的流动性转换模型为基础的,这种观点并没有
坚实的经验基础。Akash Deep,Guido Schaefer(2004)1421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美国商业
银行的数据,以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规模大小的不同来衡量流动性转换的金额(the
amount ofliquidity transformation),研究结果显示转换的数量很少。存款保证在推动流动性
转化中有一定的贡献,园为存款保证金能够替代了大多数没有保证的资产,扩张储蓄和贷
款却没有相应的效果;相反的,贷款组合中的信用风险却阻碍了流动性的转化。
Oz Shy,Rune stenbackaH31提供了一个银行流动性供给的调整型工具,通过增加政策
T具来控制完全流动账户的部分,并论证了该工具如何依据存款人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
这种自我选择导致了市场细分,打破了有风险的存款人的聚集,因此增加了社会福利。这
种最优调整策略以银行投资回报的作用、存款者从提前收同存款而获利为显著特征,从而
14
东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以实现投资机会。
这些研究是将流动性作为银行功能来进行研究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银行本
身的流动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流动性管理的分析上。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历经了二个
发展阶段: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最而发展为较为成熟的资产和负债相结合的理
论。昊晓东(2001)【441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中指出,直接融资的发展、
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币市场发展的滞后都会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米影响,同时
指出中国国有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资产配置低效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温珂,王
立(2003)H5J通过对比国内外流动性管理的阶段性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流动性
管理缺位的原因。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分毛斤中,贺力平(2001)[461认为,近年来我国银行机
构(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事实上都维持了流动性,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居
民保持了高储蓄倾向,源源不断的增加银行存款,使银行存款增长率高于贷款增【丈率,客
观上帮助了银行机构在白有资本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支付能力。其次就是90年代中
娟开始的银行机构、业务的调整,使得银行借机摆脱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投资活动,增加
了对流动性较高的资产的持有,如国债等。
国内对于流动性相关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和流动性风险
管理上,对流动性和银行绩效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以下就从这一点作一简要探讨。
2.3绩效和流动性关系综述
银行获得良好的绩效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具有稳定的安全性、良好的收益性及适当的
流动性,竞争力排名得到提高,拥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等等。学者们在进行流动性与绩效相
关关系的研究中,很多并不是直接量化两者的关系,而是将流动性与绩效的种种表现进行
关联研究,如经济增K、银行稳定性、银行的挤兑行为等等。
DavidB.AudretscM:tUulieAnnElston(2000)“”用1970年到1986年间德国不同规模的
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流动性约束和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中等规模的公司在他们
的投资行为中必小型和人型企业有更多的流动性限制,建议设计独特的德国基础构造来支
持小公司在降低流动性限制方面真止地获得成功。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设,即上世纪80年代
出现的竞争和国际化是德国金融市场的特征,它们改善了一些集团公司的资金获取渠道。
Alejandro Gaytan}DRomain Ranciere(2001)”利用OLG模型研究了银行作为流动性保
险的提供者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发金融系统来集中流动性风险,经济能够获得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高增长率,财富和消费也能达到长期的高水平。然而,另~方面还存在流动性供给和流动
性保险之间的平衡,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在此模型中,经历了流动性危机的代理
们.会投资在流动性的存储技术上或者部分地投资在非流动资金的科普.道格拉斯技术。通
过模型验证,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流动性的保险供给能够增加当期存款人的财富,财政调
=市得到加强。此外还在模型框架中引入金融脆弱性,使得能理解银行运转和流动性危机的
动态效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F,低收入的经济群体能够避免银行的危机,但是中等和高
收入群体也可以有银行经营运转达到均衡。
Huberto M.Ennis和Todd Keister(2002)[491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研究经济增长
与流动性、银行挤兑的关系。在此模型下,在各个股本水平下和各种产出水平下银行挤兑
都有一个永久的效应。此外,银行挤兑的发生可以改变存款人的组合选择和银行的组合策
略,因此影响了长期增长率。挤兑的出现和在给定期间纯粹挤兑的可能性对未来所有时期
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银行挤兑是由触发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平衡选择结果。第一种,挤
兑发生在混合的外生的情况下,此时在第二种,挤兑的概率是由银行的组合策略所影响的。
当单个银行的选择影响到此银行挤兑的可能性时,整个经济不仅增长加快,而且经历更少
的挤兑。
Elena Carle/fi,Philipp Hartmann,Oiancarlo Spagnolo(2004)㈣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
信贷竞争、储备持有、聚集流动性对银行归并的效应模型。每一次合并不但创造了一个内
部的货币市场,影响了储备持有,带来了降低财务成本的优势,而且使得流动性危机退出
了银行内部市场。他们分别以一家银行和整个银行业作为对象进行流动性需求的分析,并
与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结合起来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的合并能够聚集流动性需求,从而增
加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运作中的流动性供给。而且在1业国家,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对聚
集流动性是有益的。
WolfWagner(2005)㈨进行了信用衍生品、银行资产流动性和银行稳定性及安全性之
间关系的研究,重在说明安全性性在银行中的重要地位。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出现,给银行
提供了各种新的销售产品的机会,避免了风险,从而改善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Ofiol Aspachs,Erlend Nier和Muriel Tiesset(2005)[521首先提供了对英国银行流动性
政策的全面分析,研究了银行流动性缓存的特殊的和一般的决定者,还调查了中央银行
LOLR政策如何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缓存的。研究发现在iU现流动性危机的情形下,中央银
行潜在的支持力度越大,银行持有的流动性缓存越少。第二个发现与流动性缓存随经济周
期变化的方式相关:英国的银行倾向丁执行反周期的流动性政策,经济好转流动性反而降
】6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低。根据Almeida et al(2004)文献中的内容,最后测试了反周期的流动性缓存是否是在银
行领导政策下的财政限制的结果,并找到了支持此假设的依据。
本章小结
在银行绩效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向:探讨银行间是否规模效应的规模经
济研究;借助丁非参数方法分析的效率问题;以及通过各种因素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
析。这三个方向的研究出发点不同,所以对银行绩效定义的范畴也是不相同的。对流动性
的研究也由于对流动性在不同的背景F的不同定义而有所侧重,本文的出发点是重点研究
绩效和流动性的关系,而已有的文献中并未将这两者结合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下一章,本
文从评价银行绩效的三性原则出发,研究流动性在银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3.1 流动性的需求和供给
鉴丁-流动性对于银行的重要性,本文对流动性的需求和供给作一分析,分析是什么活
动导致了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义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流动性。
3.1.1流动性的需求
对于大多数银行米说,流动性需求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l、客户提取存款
最迫切流动性需求来自储户的提款行为。活期存款的账户具有提存的不确定性,定期
存款的帐户也同样面临着到期不续存的储户提取存款、抑或不到期的帐户提前提取的可能
性,这些都会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的压力。而对于银行而言,必须随时随地应付储户合理的
提存要求。
2、银行希望满足的客户的借款要求
每家银行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基本客户,通常信用良好,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关系密切,
是银行利润的重要米源。对于这种客户的贷款要求,银行为了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保证
长远利益,总是会尽力满足。这些客户提山的新的贷款要求、到期贷款的重新协议、对剩
余信贷额度的提取,也都是对银行流动性需求。
3、偿还非存款借款
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除了存款之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各类借款,如同业拆借、回购
协议等方式借入的资金。通常这些借款的期限都比较短。
4、营业费用和税收支出
无论银行规模的大小,日常经营的过程中都会难以避免各种营业费用的支出。这也是
维持银行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也构成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
以上儿个方面构成了银行流动性资金需求的主要内容。
3.1.2流动性的主要来源
为银行提供流动性的米源主要包括:
l、客户存款
这是银行流动性最重要的米源,其中包括在新开账户和已开账户中存入新的存款。在
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中,争取存款是一个1F常重要的内容。
2、服务收入
8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向公众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不
仅使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不断的增加,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还为银行的流动性供给提供
了更多渠道。
3、到期资产的回收
这其中包括客户偿还的贷款和投资到期的证券资产,它们都有一定的期限,根据银行
不同的资产组合结构,到期回收的资产也为银行提供了流动性。
4、出售银行资产
出售资产是银行满足流动性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银行通常先选择
出售短期证券资产,因为这些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较低,但是交易市场活跃,变现成本
比较低。
5、货币市场借款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的调剂市场,也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渠道。货币市场上
交易规模宏人,又极其活跃,流动性不足的银行可以利片j这一条件进行流动性的调节。
综合以上分析的流动性需求年【|供给的米源,可以得山在某一时刻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
即:净流动性头寸=流动性供给一流动性需求。
当净流动性头寸为正时,说明流动性资产盈余,银行可以出售多于的流动性资产以获
取相应的收益;相反,当净头寸为负时,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必须决定何时以何
种渠道购入流动性。
3.1.3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流动性是指不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并且以合理的成本很容易买卖一种资产的能力。和
风险相匹配,流动性强的资产其风险小收益低。它对被追或主动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者都
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如果缺乏流动性,所有者将被迫持有债务j二具到期、持有权益工具
直至公司清算,或以不合理的价格售出。如果流动性过于充足,对丁_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可
能意味着失去了高收益的项目,对于整个经济来讲,可能意味着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下降。
流动性风险可分为负债方和资产方的风险。从负债方来看,是指银行能随时满足存款人体
现或投资者收回投资的需求。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引起的,当负债大于
资产时,银行山现资金盈余,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但可能产生利率风险,对盈余资金进
行投资的收益不确定;当资产人于负债时,银行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以及为满足资金需
要必须支付比止常成本高的成本的风险。可以说,流动性风险本质上取决于当存款人绒借
款人对银行的流动性资产提出索取要求时,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无损失的满足这种需求。
1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3.1.3.1差额分析法
若额分析法是指从存差的角度分析流动性。德国商业银行就是从贷款预期变化和存款
预期变化来计算差额的。多年实证研究证明影响贷款预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预划经济增长
率、贷款客户预期盈利、当前货币供给增长率、银行预期利差、预期通货膨胀率5个因素;
存款预期变化主要是预期个人收入增长率、预期零售增长率、预期货币市场存款收益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这四个因素的函数。
李国民(2005)指出虽然存差可以衡量流动性,但是由于存差对应的资金表现为银行
1F信贷资产,这些资产要变为可即时支付的流动性(即超额准备金)还需要一段时间,因
此,存差并不是很好的判断流动性的指标。
3.1.3.2从超额准备金率的角度分析流动性
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率来衡量,但对于银行中介来
讲,超额准备金对分析流动性更有针对意义
额准备金的大小,即可以发放贷款增加资产
因为影响银行流动性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超
又可以支付存款减少负债。因为银行发放贷
款或其他投资、偿还负债等的最高限额为超额准备金数额,所以超额准备金数额的大小直
接影响银行中介的流动性。并且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程中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不变,
但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并且在不同的银行分布会发生变化。银行
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准备金的。
3.1.3.3从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分析流动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
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
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剧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
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阻盈
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
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
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冈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
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
生恶性循环。
根据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原则,短期资金来源,只能用丁短期资金运用;长期资金来源
可以用于短期资金运州和K剿资金运用。但如果短期资金来源被用于超过自身期限的氏划
资金,则称之为资金错配(mismatching)。近年来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定期储蓄存款在储
20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蓄总额中的比重下降,1997年活期存款对定期存款的比重是30%,到了2003年底,这一
比重超过了50%达到52%,这使得银行资金来源趋于短期化。在资金运用方面,短期贷款
的比重F降,长期贷款的比重上升,而中长期贷款要占用长期资金,但中国的资金来源多
为短期的。
3.2流动性和安全性
从银行安全经营角度考虑,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必须着重关注的。流动风险是银行挤兑
甚至破产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都可能引致流动性风险的爆
发,所以对安全性要求来说,关注流动性状况是必须的。
3.2.1保持流动性的意义
从功能观来看,商业银行是提供流动性转换服务的机构(Bryant,1980;Diamond和
Dybvig,1983),它们负责将相对不流动的负债转换为流动性的资产。1997年美国花旗银
行的财务主管在对华尔街银行分析师的谈话中也曾精辟论述过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意义:“美
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的评级制度CAMEL的表述应该调转过来,将L(Liquidity,
流动性)放在首位。因为流动性是第一位的,是银行的生命线,没有他,银行不能开rJ营
业;而有了它,银行可以有足够时间去解决其他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关注流动性以及
流动性风险意义。
第一,存款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吸收活期存款。在存款人提出要
求或者是存款到期时.满足存款人的提现要求是银行的强制义务。但是存款具有相当的不
确定性,尤其是活期存款,银行不能确定的知道存款人何时存款、存入多少或是何时提款
提走多少,所以保持日常的流动性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从贷款的角度来看,银行电是有流动性需求的。虽然银行有权利决定自身资金
的使用,但是由于银行是经营信誉的机构,对合理的贷款要求是应该耍满足的。在充满竞
争的银行市场上,优良的客户也是银行竞相争夺的资源。
第三,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在其整个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动非常频繁,不少业务都是
通过现金直接支付。为了保证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保证一定的流动性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往往具有刚性特征,且具有传染性。若一般企业出现流动性
不足无法清偿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宽限一定时期,其影响的也只限于该企业
的相关单位。但银行则不同,剥存款人的提款要求,银行是必须立即予以满足,没有时间
弹性。如果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不能马上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对该银行的信誉会
’1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有极大的影响,可能引发挤兑风潮,严重的乃至破产。金融业的危机具有传染性,如果引
发公众信心危机的话,甚至可能引起金融危机。
所以,保持适度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3.2.2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上小节我们分析了银行处于安全经营的考虑保持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的意义,本
节我们将分析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相对银行的流动性而言,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不造成资产损失
的情况r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贷款流和不稳定负债的非预期变化都有可
能导致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问题。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很多,关键在于银行的本身的经营
活动就有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内在基础。
一、高负债经营
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高负债经营的企业。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存款、借款等负债资
金,经营的基础也是这些负债资金。Bryant(1980)、Diamond和Dybvig(1983)强调银行具有
提供流动性的服务功能,指出银行通过存贷之间的转换,把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具
有流动性的资产。但是无论是存款还是借款,都有偿还的问题。作为专业信用经营企业的
银行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履行对到期的存款或借款的偿付。不仅如此,银行还必须对
一些突发性的流动性需求做准备+如活期存款账户的提取或是提前支付的要求。
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
如果能保证在需要现金流的时刻有足够的现金溢出,那么银行就不会面临流动性危机。
从资产负债期限角度考虑,如果能够严格地对称起来,不考虑其他因素,从理论上来说,
银行就可以用到期的资产米偿还到期的负债,这样就可以在很人程度上解决流动性问题。
但是事实上,存款的类别和期限主要取决于存款人自身的需要和选择;占主要资产的贷款
同样也要受客户需求的制约,所以银行资产期限的期限往往是难以匹配的。在某个需要现
金溢出的时点上,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入无法抵补有负债导致的现金流出,流动性压力就产
生了。
二、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
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另外一个内在原因。事先安排好的资产负
债匹配可能会因为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被打乱。存款只是金融资产的一种,货币持有者会在
存款利率和其他投资同报率之间进行对比选择以决定用何种方式持有财富,所以当市场利
率发生变化时,就有可能导致存款资金流入减少或者增多的局面。同时市场利率的变化还
22
东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会导致客户的贷款需求的变化,从而也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有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此
外,利率的变动还有可能影响银行为筹集额外的流动性而必须出售的资产的市值,并直接
影响银行在资本市场借款的成本,这些都将加深流动性压力。
综上,如果银行没有保证流动性需要,则有可能损害公众的信心。一般来说,流动性
风险是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是其他各类风险——包括系统
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长期潜藏、积聚的结果,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控制,最终会以流动性风
险的形式爆发山来(周林,1998)。而且,储蓄者或是投资者这些市场参与者对低净值、收
益波动大、流动性差和管理薄弱的银行信心不足,也是不会对该银行进行储蓄、投资的。
3.2.3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一、银行特有的资产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具有“短借长贷”的特点。存款在负债中r宁有很火的比例,
而其中大部分义是活期存款,日常交易很频繁;贷款的期限相对较长,对于信誉较好的客
户,银行希望与其保持长期交易关系:对于信誉不好的客户,有很大的违约风险,银行的
资金由有可能被套住:而且存款合同与贷款合同之间、不同贷款合同之间的期限、金额不
可能完全匹配。鉴于这种“短借【丈贷”的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需求很难正好
匹配流动性的供给。
二、中央银行政策
对银行的经营决策来说,中央银行政策可算作外生变量,虽然不能控制,但是会带来
很大影响。央行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商业
银行比较容易取得资金,存款量上升,贷款需求也能被满足,此时的银行面临的主要不是
流动性风险而是如何盈利的问题;但反之,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整个社会的货币数量和
信用量减少,资金呈现紧张趋势,存款量的减少和贷款需求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对流动
性资金的需求变人,由此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
第三,外部市场的发育程度
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需求时,除了可以以白身的流动性资产予以满足以外,还能够通过
市场筹集到新的资金。能否以合理的价格及时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不仅仅取决于银行本
身。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完
善活跃的一二级市场的存在,可以更好的满足银行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转换。
第四,银行信用
上文中我们也提及了银行是经营信誉的机构,信用的好坏关系到银行是否能够继续生
23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存。美国前任联储主席Seidman曾说:“整个金融体系是以信崩为基础的,当信用受损时,
它会迅速的崩溃。所以,银行的声誉是与外部金融市场打交道和吸引客户的本钱。”一般来
说,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资本状况、收益、信息披露程度以及政府的保证。除了银行自
身的资本状况和盈利能力保证其信用外,政府的保证也是相当重要的。从理论上讲,不良
资产超过资本金,当所有存款人都来提现时,银行就会支付困难,产生流动性危机,这是
若无中央银行或政府支援,银行无法摆脱危机。
第五,其他风险的转化
流动性风险是导致银行危机的直接原因,其他各类风险都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如
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时,违约的发生会破坏银行正常的流动性良性循环,打乱银行资金运用
计划,而且贷款本身就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所以信用风险很可能
引发流动性危机。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也有可能破坏银行对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估计,既
有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也有可能带来额外的投资损失。
3.3流动性和收益性
3.3.1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替代关系
任何银行的管理层,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确保充足的流动性。银行需要运
用其资金的流动性来满足储户提款和客户贷款的需求。一家银行,在其需要资金时,能够
以合理的成本得到可支用的现金,该银行就被认为是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一家具有
流动性的银行,在面对储户提存和客户的合理贷款要求时,能够拥有适当数量的可支配现
金,或是能够以合理成本借款或出售资产,迅速的筹集到现金。储备流动性资产,或者是
在适当的时间内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入流动性,都可视为银行具有流动性的表现。当银行
出现缺乏足够的现金流的局面时,通常就代表着经营出现了问题。所以,如果银行不能保
持一定的流动性,即使从资产上讲,该银行具有清偿能力,它仍然会面临倒闭的危机。
但是流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就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流动性资产是指无需承担资
本损失或仅需承担很小的损失(价格贬值)就可以很方便的转化为现金的资产。金融资产
的风险利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有短划的交替关系,银行的流动性
越大,其他条件不变,其股本收益和资产收益越低。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都存在
这种关系。资产的流动性受资产的结构和期限的影响,人量拥有现金虽流动性强,但是丧
失了取得利息收入的机会而减少利润。单就证券投资而言,短期证券收益一般低于较长期
的证券收益,购买短期证券的银行增加了流动性,但不能得到更高的收益。当市场预期短
2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期库券收益水平不变时,国库券收益曲线会向上倾斜,表明流动性风险随期限的延长而增
加,因此,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长期投资的收益也因为牺牲了流动性为代价而大于短
期投资的收益。
具体来说,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时,主要以商业银行阶段性策略为依据。
如果一家银行以短期最高利润为目标,成功的策略在于提高短期利润水平,但要充分考虑这
种战略的后果。例如,为了增加利润而放弃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可能减少短期国库券的
持有数量,增加长期抵押贷款。长期抵押贷款的赢接收益水平高于国库券,而银行发生抵押
贷款的资金来源是活期存款和直接成本较低的往来账户,其成本会低于客户的长期存款,能
够扩大利差,在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了银行的短期收益。但是,这样以
吸引短期存款资金来发放长期抵押贷款是有风险的,存款本身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解决,贷
款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同时增加,对银行是个隐患。如果存款人提取存款,银行的流动性就会
产生不足,商业银行必须寻找别的资金来源以应付流动性资金需求。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款,
可能被迫出售一部分抵押贷款,反而遭受较大的损失。而且,抵押贷款和长期证券利率变动
的影响很大,而在贷款二级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更限制了抵押贷款的变现能力。由此可
见,坚持短期最高收益目标,会使商业银行的投资有相当高的流动性风险。相反,如果商业
银行的资金投向从抵押贷款转移到有价证券上,就减轻了流动性风险,当然收益也减少了。
所以流动性高的资产相对来说收益率就较低。对于势必要保持一定流动性的银行来
说,就需要在流动性和收盏性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保证银行能够稳健运营,又能实现收
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也是本文将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关系做为研究的出发点。
3.3.2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效用最大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是一种圃有矛盾,流动性的提高,
是以牺牲盈利性为代价的,同样盈利性的提高必然降低流动性,商业银行必须在这两者之
间寻求一个均衡点,如何使这两者的效用共同达到最大化。我们假设银行的总效用就是由
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效用构成,来简要分析这两者的关系。
假设银行的总效用为U,流动性效用为UL,盈利性效用为uF。总效用是流动性效用
和盈利性效用的函数,即U=f(UL,UE)。简单起见,我彳f’J假设银行只有流动性资产现金
和盈利性资产贷款,现金具有完全流动性但是无盈利,而盈利性的贷款完全不具有流动性。
这两者之间是具有替代性的。其他假设条件如下:
(1)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是完全理性的,即既不存在流动性偏好,也不会盲目追求利润
25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最大化;
(2)银行的外部环境是一定的,即市场、监管部门、其他机构等的行为都不会对银行
产生影响,银行管理者只需考虑自身而采取各种行动。可以说,银行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自
身资产结构的安排调整。
(3)贷款利率是基本固定的,对银行可以说是外生变量。即银行无法通过调整利率而
对收益带来影响,只能通过贷款数量来进行控制。
(4)不存在政府担保。银行信用完全有自身的所具有的流动性状况、安全状况来保证。
(5)市场是完全竞争、完全信息的。
在这些假设之下,我们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关系。银行通过改变现
金和贷款的持有量,来进行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调整。
首先,建立坐标系,如图3.1。纵辅表示流动性资产现金,横轴表示盈利性资产贷款。
LE表示银行的资产边界,OL表示银行持有的全部现金资产;OE表示银行以全部的资产
进行贷款。对特定银行来说,在某一时刻上的规模是一定的,其资产负债总额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它用丁I流动性资产和盈利性资产的总量是固定的。OL则表示银行将所有的资
产都以现金的形式保有,这样的银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是毫无利润可言;在OE的状
态下,银行资产完全不具有流动性,这是银行资产结构选择的两种极端的状态,所以LE
不但可以表示资产边界,也可以表示银行在某一时刻投资的最大可能线。
剀3-1商业银行流动性和收益性替代关系
而u表示无差异曲线,对银行的效用米说,每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构成的现金与贷
款的组合都是无差异的。因为任何理智与现实的银行都不会采用极端的决策,他们会在LE
26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线上的L点与E点之间进行选择,因此总可以找到一条无差异曲线U1,使得U1刚好与
LE相切,切点为A,这时的现金为OLl,贷款为OE。。在这一点上,对应的现金和贷款的
组台就是银行在LE的资产规模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配置。
当银行面临任何变化时,其资产结构也可能面临调整。假设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了变
化,导致筹资成本上升,银行耍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就需要增加盈利性资产即贷款的比
率。这就引起无差异曲线的向右移动,形成新的无差异曲线u2,新的均衡点落在u2与LE
线的切点B上。与原来的状态相比,盈利性有了提高,但是流动性降低了,同样安全性也
降低了。
商业银行的任何决策都应该以使银行资产现值最大的准则。满足于只追求银行短期利
益,而忽视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会导致挤兑风潮、破产的恶果;而局限于保守的高流动性
战略,必然坐失良枫,导致经营亏损和资不抵债的结局。这两种结果都是对商业银行根本
利益的极大损害。商业银行必须把盈利与风险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时期经营环境变化的要
求,有侧重地进行决策。在经济高涨时期,银行资金来源较充足,借款需求很旺盛,保持
流动性并不紧迫,可以侧重考虑盈利性的要求,扩大盈利性资产的规模。而在经济衰退、
经济危机时划,更多地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增加第一和第二准备的比重。商业银行还要从
自身业务经营状况出发,在流动资产较多的情况下,设法改变原有资产结构,侧重于增加
盈利;而在流动性资产减少、长期投资和贷款较多、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要多考虑流动性。
3.4基于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绩效评价模型
上。1,我们考虑的主要是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关系。在满足银行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这
两者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肖的}~容,就是基丁流动性、收益性的关系基础上,综合考虑
银行绩效的评价。
3.4.1模型思路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安全稳健经营之外,提供流动性是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同时作为经济机构,本身又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以,我们在考虑银行绩效评价
的模型时,首先假设银行是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晟大化为经营目标。所以整体
评价银行的绩效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本文认为,从收益性角度山发考虑银行绩教评价和从流动性角度出发是具有同样效果
的,上节我们也分析过这两者之问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F面我们就从流动性的角度出发
2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进行分析。
出于防范流动性风险,银行首先需要保有一定的自有流动性资金储备,如现金、短期
的证券投资等。银行之所以持有这些资产,是因为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银行不可能在发
生流动性危机时马上从外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流动性需求,这些资产可以满足银行
的流动性需要或起到一定的筹款缓冲作用。但是,我们在上文也分析过,银行在某一特定
时点的资产总规模是固定的,所以将资金用丁满足流动性需求上必然会导致收益损失,这
就是流动性资产的机会成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资产用丁-收益较小或是毫
无收益的流动性资产上会放弃用于收益性较高的贷款等投资上的收益:第二,在面临流动
性需求时将证券等资产在市场上变现时,不可能遇到非常完美的交易市场,资产的贬值损
失、交易成本都是有可能面临的损失:第三,在保有较大流动性资产时,由于流动性资产
都是短期资产,交易流动频繁,对锓行管理来说,可能会发生更多的管理成本或代理成本。
获取流动性资产的另外一种渠道是在市场上购入。对银行来说,这种途径会产生融资成本,
取决于市场利率和可获得资金的便利程度。
存贷款业务的同时存在,可以缓解银行一部分的流动性成本。在大部分情况下,银行
能够维持正常稳健的经营时,不存在存款大量外流的问题,这样作为缓冲器的自有流动性
资产就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这些资产被用来满足其他贷款需求,就可以提高资产的营运效
率。
安全性考虑中,除去上述分析中所反映的流动性风险之外,银行资本金是重要决定冈
素。资本金是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证,充足的资本状态可以给公众良好的信息,是保证银
行的信誉的第一道关卡。其他的风险因素,如信用风险,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还款意愿;
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主要取决丁市场状态、宏观经济等外部环境。
3.4.2基本假设条件
本模型设计的银行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考虑;
(2)银行的作用是为需要的客户及时地提供资金,即银行的流动性提供功能;
f3)银行必须要持有一定的流动资产储稀作为缓冲储备;
(4)持有流动性储备资产是有成本的,本模型中不考虑可能发生的管理成本或代理
成本:
(5)外部市场不完善,存在融资成本.但是交易成本可以忽略。
f6)简单起见,本件将简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银行资产包括:流动性资产储
,R
东南犬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各A,其中包括现金(c)、短期证券投资(So)和短期贷款(Lo);贷款(L),指流动性
不好的中K期贷款。负债包括:活期存款Do;长期存款D1,发行债券等长期负债M。银
行资本金E。
(7)简单假设市场跃期利率r'短期利率为i。
(8)银行业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即单个银行没有能力影响市场利率,只能够接受
市场既定的价格。
3.4.3模型推导
在上述前提下,银行以效益最大化安排流动性资产和收益性资产的分配。
假设银行期初投资,期末收回,假设(6)中是银行的初始资产状态。投资期限简单
计作1。
资产的投资收益及成本如下:
(1)现金资产,不具有任何的收益性,但是占用贷款资金,有用于长期投资损失的
机会成本,印一rC。
(2)短期投资资产和短期贷款,其投资收益为短期利率:f×p。+厶),同样有放弃
投资于长期贷款的机会成本一rx(S。+Lo),净收益为(f—r)×(s。+L。)。
(3)贷款的收益为儿。
(4)短期存款虽然交易频繁,但是如果银行处于稳定的状态的话,短期存款是很好
的流动性资产的替代,这样节省了在市场上购入短期流动性资产的成本,相当于增加了短
期的机会收益,即iDo: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或是没有,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大规模
挤兑JJi|J可能需要动用到收益性较好的资产来弥补流动性的需求,即其机会成本为一rDo,
则短期存款的净收益为(f—r)D。。
(5)长期存款和其他民期负债,既可以充当短期的流动性资产,也可能用于长期贷
款而获取长期投资收益, 其带来的可能收益为
ix(D,+M)+r(D,+M)=(f+,xD,+M);长期负债的利息成本为一,×(D】+M),则
其净收益为i×(D,+M)。
综上,包含流动性因素的银行收盏函数可以这样表示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
P=一rC+(i—r)×@。+三。)+儿+(f—r)Do+ix(D。+M) (3-1)
通过函数3-l可以看出,银行的收益与现金、短期资产负相关(因为短期市场利率一
般低丁长期利率,f一,的符号应该为负);与贷款资产正相关;与活期存款也是负相关的
荚系;因为长期负债的流动性很低,可以用于生息资产使用,所以可能收益为正。
在银行决策中,市场利率不属于银行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所以利率的影响对影响属于
外生变量,则银行的收益是银行自身保留的流动性资产量、贷款量、存款的函数,即
P=f{C,So,L。,三,D。,D1,M}
银行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调整,可以实现调整收益的目的。这个函数是包括了流动性影
响的收益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其扩展为银行总的绩效评价函数。
银行总效用评价是收益性因素、流动性因素、安全性因素的函数,可以用以卜函数米
表示:
U=g(MaxP,E,P)
=g{Maxf(C,S。,L。,L,D。,D1,M),E,占}
MaxP为最优效益,E表示银行的资本状况,s表示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的绩
效可以简单用这些变量来评价。在后面的内容,我们会给予这个理论模型进行实际的验证。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银行流动性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在流动性管理上对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接着,分析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流动性风险是导致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保持良
好的流动性和维持银行安全性具有同样的意义:但是,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存在着替代性
的关系,通过无差异曲线的分析说明银行为了保证效用最大化,必须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
间选择一个均衡点。在分析了流动性和安全性、收益性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收益函
数来表示的银行绩效评价模型,作为后文实证的理论基础。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银行绩效的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数据和评估方法,对其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和
评估的过程。在对银行业绩进行考评时,必须首先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是银行的长
期经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指标来代表银行的长期经营目标:第二是在服从银行长期经营
目标的基础上如何设计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是采用何种方法对银行进行业绩评
价。
4.1银行的经营目标
任何经济组织,面向不同的经营主体,经营目标的设定都会有所不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金融企业。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是其展显著的特征。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比例
管理,对其银行资产、负债进行综合、全面管理,通过谋求合理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使银
行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与一般T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它拥有业务经营的自
有资金,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按商品经济的经营原则从事经营活动,这些与其他工商企业
并无二致。但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与一般工商企业截然不同。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具有
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利服务,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
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
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一般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金融
媒介,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同样发挥信用中介作用。从这方面讲,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它经营一
切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贷款业务中具有信用创造的功
能,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当然,随着各国金融
体制的改革,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但从整体上看和长远来看,商业
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保证安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股东利益最人化。
4.1.1股东收益最大化
从长期考虑,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股东利益最人化。股东以持有银行股
权的方式投资银行,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如果银行不能满足股乐投资收益的耍求,投资
者就会放弃对银行的投资。因此,从银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管理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和经营活动的核心。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对银行价值的衡量来予以反映。银行的价值也就是
股东的财富。
4.1.2安全稳健经营
银行是公众尤其是个人及家庭储蓄的主要贮存地。银行破产或犯罪所造成的资金损
失,对大多数存款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同时银行通过将其可支配的存款或其他资产进行
贷款或投资来创造货币,具有信用扩张的作用,从而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
体系的风险具有传导性,一旦银行自身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公众甚至金融系统产生很大的
影响,所以银行也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需要安全稳健的经营,它也是受监管最为严格的行
业。
4.2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
下面分别介绍用银行股票的价值v和银行股东的收益率——资本收益率ROE以及近
年来发展的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RAROC来衡量银行绩效。
4.2.1银行股票价值V
从经济学角度,银行的价值可以用公式4-1米表示: 矿:逊(4.1)
(1+r)”
其中,y代表银行股票的价值,实际上是银行股东对该银行投资后所能获得的未来现金
收益的现值;E(见)代表"期的预期现金收入或预期利润;r代表与风险正相关的折现利率,
即投资同报率。
从理论上来看,用该方法评价银行的价值是准确且客观的,但是由于对银行未来收益、
收益期限和风险程度的精确测量并1F易事,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技术困难。
4.2.2资产收益率ROA和资本收益率ROE
从财务角度,可以用资产收益率ROA衡量银行资产的营运效率,爿j资本收益率(ROE)
来衡量银行股东的收益率,它可以大致估算出股东投资与银行的资本所能获得的净利润。
1903年,杜邦公司发明了以资本收益率ROE为考核中心的杜邦分析法,也称“杜邦
模型(DuPontModel)”。资本收益率反映银行给股东的同报率,资产收益率主要反映管理
的效率,陔指标表示管理人员将资产转化为净收益的能力。杜邦模型就是对资本收益率进
行分解分析。
对资本收益率可以用r图4-1米表示:
32
东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汁
ROE(股
东对银行
投资的净
收益)
EM(股本乘数或融资杠
杆的使用所获得的净收
益)总资产/股本
ROA(衡量总体运营效
率的银行总资产收益
率)税后净利润/总资产
PM(银行利润
率)税后净利
润/营业收入
AU(街量资产
管理效率)总
营业收入/总资

留4-1银行ROE的决定因素
有关资本结构
的管理决策
.应该使用的
融资渠道
.支付给股东
的利息
有关的管理决

.筹集与投资
的资金组台
.银行的规模
.营业费用的
控制
.服务定价
.如何使银行
的税收负债最
小化
通过杜邦模型对ROE的分解,可以看出ROE和ROA通过股本乘数联系起来,逐一
分解为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各个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中的任何一个比率发生变化,银行
都能够在管理上密切注意这种发展并估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冈,以求尽早防治有可能会对
盈利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4。2.3风险调整的资产收益RAROC
抗风险能力是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RAROC(RiskAdjustedReturn onCapital)
即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它改变了传
统上银行主要以账面股本收益率ROE或股东同报率为中心考察经营业绩和进行管理的模
式,成为当今金融理论界禾J实践上公认的最核心的晟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
定义:RAROC=风险调整后利润总额/资产旬平均值,其中:
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总额=银行当年利润+当年实际计提准备金增加额+/_应计提准备金
减少额
资产旬平均值=Σ每旬资产余额/36
诵整后利润总额不仅反映银行全年的经营成果,而且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状况。
RAROC手段使得银行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经营业绩,风险调整收益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率克服了商业银行风险的滞后性和隐蔽性,要求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是银行
股东与管理者、风险承担者与风险控制着认识风险、衡量风险和管理风险的统一标准和共
同语言。它同时还克服了传统银行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与潜在的可能损失在不同时期反映
的时间错位问题,实现了经营目标与业绩考核的统一,股东利益与经营者行为的统一。
以上所列的三个指标都可以作为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但是处于统计便利和实用性,
本文选择资产收益率ROA作为最终的代表。由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ROA的分析
也可以反映其他指标的变化。
4.3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基丁上述收益和风险综合考虑,本文总结出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指标,如下
所列:
成长类指标:总资产成长率、净值成长率、营业收入成长率、固定资产成长率。
收益类指标:存款平均利率、收入费用率、费用成本比、狰非利息收入率、资产净利
差率、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准备比率、存贷比率。
安全性指标:贷款呆帐准备金率、I古|定资产比率。
下文将针对这四大类指标逐一分析。
4.3.1规模成长类指标
· 资产对数(LnA)。
· 净值成{殳率(gO)=(资本本期净值.上期净值),上期净值。
成长类指标总体米说对银行的收益率来说起到上E向的影响作用。净值成长率,测量的
是银行白有资本的成K情况,也可以反映银行的规模变化,一般来说,规模越犬的银行,
其投资融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存在规模效应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规模性指标对
收益率可以产生正向的作用。
4.3.2收益类指标
● 资产净利莘率(AI)=(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存放央行+存
放同业+拆放同业+短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
● 净1|利息收入率(NI)=(手续费收入.手续费支山)十(汇兑收益.汇兑损失),营
业收入总额
● 费抖=|成本比(FC)=营业费用/营业支出总额
3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总资产周转率(ARet)=营业收入净额/资产总额。
该类指标中统计的是商业银行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衡量。吸收存款是银行运营的基本,
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存款额度过低,银行会面临缺乏使用资金
的局面,所以一般也有以存款规模的大小来作为衡量银行规模的标准。存款平均利率是核
算存款利息净支山的指标,与银行收益率负相关。与之相反的则是资产净利差率,该指标
衡量的是银行贷款以及投资的净收入,这是银行利润产生的根本,所以对银行收益率有正
向的影响。净非利息收入率是衡量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指标,也是银行利润的来源之一。
规模较大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收能力也是较大的。
费用成本率主要反映银行成本的效率。总资产周转率,即每单位资产所能带来的收入,
州以衡量银行资产的运用效率,反映山银行的经营能力,比率越大表示资产运用效果越好。
4.3.3安全性指标
● 贷款呆帐准备金率(BDe)=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总额
● 固定资产比率(CAR)=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总额
从银行安全的角度考虑,除去流动性风险对安全性的要求之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另
一主要风险就是信贷风险。银行贷款质量的高低不仅涉及自身经营的安危,更会牵连到整
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商业银行最早强调的管理就是对贷款质量的管理。呆帐准备金
率越高,对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良贷款超过银行白身
的消化能力,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面临危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商业银行为保证正常运转的需要,必然要构建一定的固定资产,但是固定资产的成本
属于沉没成本,一旦投入,便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银行的经营。如果嗣定资产比重过大,
不仅资产的流动性随之降低,计提折旧的增多也会增人银行的经营成本,在其他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会导致银行收益的下降。同时,由于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银行白有资产比重不
会过高,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被固化,从而会大大削弱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上述指标的选取依据,主要是相关文献中经常被采用的,且与本文研究目的一致的,
可量化以及易收集的指标。本文假设以上变量都有可能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影响,但是
影响的程度、效果尚待商榷。
4.3.4流动性指标
· 存贷比率(DCr)=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 流动比率(LR)=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现金流量比率(CaL)=营业活动之净现金/流动负债。
35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网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殴计
根据上述3.4节对流动性风险衡量的分析,本文归纳了以上能够表示流动性风险的指
标。
存贷比率是衡量银行流动性的传统指标,表示每一单位存款用于贷款额比率,可以衡
量存款的有效运用率,也可衡量在商业银行流动性较强的负债(存款)中有多少被应用于
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贷款)。存款在银行负债中属于被动型负债,它是在存款人支配下流动,
虽然可以固定的保持一定规模,但银行无法自主决定,所以相对来说流动性较强;贷款资
产是资产中流动性较差的部分,受贷款期限和违约风险的制约。存贷款比率越高,表明流
动性负债支撑的贷款资产越多,贷款资金占用的存款资金更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反之,
该比率过小,则意味着银行的流动性过高,超过贷款需求。存贷比与银行的规模也是有一
定关系的,一般而言,该比例在商业银行初级阶段规模较小时较低,随着经营管理水平不
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该比例会不断上升。出于总量管理考虑,《巴塞尔协议》和我国人
民银行将该指标控制在75%以内,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存款总额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
留足备付金后,才能用于发放贷款。所以,存贷比的商低表示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以及能力
的大小,比率太低,则降低银行的获利能力,但太高也可能会给银行带来流动性不足的风
险。
流动比率,用来测定银行清偿短期负债的能力,通过指标下限的控制有利于促使银行
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从理论上看,流动比率越高,银行的短期清偿能力就越强。通常
只要该比率等于1,银行的流动资产就能够偿还流动负债,只要资产能够及时足额的实现
其周转价值,流动负债就可以得到满足。当然,流动比率高并不意味着银行有足够清偿流
动负债的现金,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短期资产也是清偿流动负债的保证。流
动比率过高意味着更多的长期负债资金应用丁-流动资产,这会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过大,
银行收益率的卜降。一般来说,流动比率维持在1.5-2的水平才能够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
同时,流动性资产占资金总额的比重不应低于25%。
现金流量比率,衡量银行的现金偿还能力,现金资产是银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与流
动性是旱正相关系,而且从债权保障观点出发,该比率越高,则表示偿债能力越强。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本章小结
本章根据上一章的模型提出一套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实证分析的变量,包括
以下四人类:
规模成长类指标:资产对数、净值成长率;
收益类指标:资产净利差率、净非利息收入率、费用成本比、总资产周转率;
安全性指标:贷款呆帐准备金率、固定资产比率;
流动性指标:存贷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
3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5.1 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般说来,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的主要步骤为:
L1)从一组原始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定量芙系式,印回归模型和具体形式,以
及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2)对变量关系式的可信度进行统计检验;
(3)从影响某个经济变量的许多因素中,判断哪些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判别和选
择诸冈素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4)对社会或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模拟控制,并给山预测精度估计。
针对多元线形回归的一般分析步骤,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先以ROA为应变量建立回
归方程,流动性衡量类、成长类、收益类、安全性衡鼍指标作为应变量,找山与他相关的
影响因素从而建立同归模型,根据样本数据拟合方程同时得到相关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大小。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模型结果进行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
验(F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5.2评价指标选取
5.2.1 指标准备
根据上文所列出的评价体系,本文模型以银行资产收益率ROA为应变量,衡量流动
性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其余三类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各变量定义见表5-1:
表5-1实证分析变量定义汇总表
变量(缩写) 定义
被解释变量:
资产收益率(ROA) 税后净利润/总资产(期末数)
解释变量:
流动性
现金流量比率(CaL) 净现金/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LR)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存贷比率(DCr) 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控制变量:
成K粪
东南大学顾十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净值成长率(EG) (资本本期净值.上期净值),上划净值
资产规模(LnA) 年末账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
盈翻类
费用成本比(FC) 营业费用/营业支出
挣1F利息收入率(ND (手续费收入-手续费支出)+(汇兑收益0[兑损失)
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净利差率(AD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各项贷款期来余额+存放央行
+存放同业+拆放同业+短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
资+长期投资)
总资产周转率(ARet) 营业收入净额/资产总额
安全性
贷款呆帐准备金率(BDe) 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总额
固定资产比率(CAR) 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总额
5.2.2数据准备
本文采用的数据样本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以及各银行的年报,选取了中国工商银
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
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福建
兴业银行1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1998.2004年的年报数据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
分配表等直接或通过计算得出了表5-1中所需的各种变量的真实数据,从而建立基本回归
模型(参见5.1):
ROA=c【+131CaL+B2LR+]33DCr
+134EG+135 LnA+[36NI+p7AI+p8 FC+139AReT
十[310BDe十[311CAR+£(5-1)
5.3回归模型分析
5.3.1模型变量相关性检验
39
一哑隧郴酬叫争*蟾嘟g害n乱蟮惜僻。
.(嗖隧一悱嘣叫牛*堪睡窨.}孓圆博瞄搽:。端


U
o

h
蛊《
“麴f f
U 苫善河

皇“萎蓍喜彗
叫d
“兽雷£薹£
< 与;6害寺窖
__”In o∞N卜
o
∞n寸Ln n o
r.xl 穹q 9 9穹卑
宁宁宁宁。宁
一墨霎基薹§基善
要宁乐o o!o宁
誉辱
亩“§基鹭薹凳萋卑,-q暮
U
—口o o o o o o o ●
o
一三警蓉基暮£基£骂
U 凸。。宁宁宁强号嚣宁
o o
配“耋善善吾鎏墓§誊善誉
J =寺寺寺寺古古d气;寺
o
《“i舅薹彗=o=o童芸里o塞
星g 辱d 詈辱
l璺宫害耋星i芝甚蚕茧雪
糕帕水罂雹厘N咖制叩m悄
辖末崩俅蛊糕鞲妊晤爿程皿廿
料旧抟
戗鼬掣扑书匿扑K怔*
东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用SPSS 12.0软件对变量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整理得山表5.2。由表中我们可
以看出:(1)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人,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2)各变昔之
间的相关系数总体上来说并不大,大部分小于0.3,相关性并不是很大;(3)表现出较强相
关性的指标的是,ROA和AReT的0-396(4+)、BDe}flDCr的0.355(+8)、BDe}HFC.0.406(++)、
CARNIAl的0.403(”),而且这儿个指标的相关性都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通过了检验,这主
要是由于构成这些指标的统计数据有交叉;(4)在作为解释变量的流动性类指标中,在0.叭
的显著性水平上,DCr与ROA的系数一0.225,CaL与LR与ROA都早正相关,但并未通过显著
性检验。
由于存在变最之间白相关性的问题,本文将在下面通过修正模型来解决。
5.3.2基本模型回归检验
采用enter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1、拟合优度检验
对于多元线形回归模型要用调整后的R2,调整后的R2越大(越接近丁1),说明拟合优度
越好,该模型调整后的R2为0.410(表5.3)。
表5_3基本模型Summary
Std.Error ofWe
Model R R2 Adjusted群F Sig.
Estimate
基本模型0.673 0.453 0.410 0.00399782897 10.614 0.000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F值越大,说明白变量造成的应变量的变化远远大于随机因素对应变量造成的影响,
也就是说F值越大越好;F统计量越显著,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越高。
表5.3中,相伴概率Sig<n(n为显著性水平,本文选取的为95%,所以a=o.05),认
为所有同归系数同时与0有显著差异,白变量与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白变量确
实能够反映应变量的线形变化,回归方程显著。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t检验是用米检验解释变量xi对应变量y的线性作用是否显著,当t值小到一定程度
以下,则说明该白变量xi不应该保留在回归方程中。
4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表5-4基本模型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t Sig.
COemcients
(Constan0 0.00l 1.114 0.267
LR 0.254** 2.276 0.024
DCr .0.341}}+ —3.555 0.00l
CaL 0.206*++ 3.080 0.002
LnA .0.049 .O 52l 0.603
EG 0.086 1.353 0.178
NI O.103+ 1.551 0.093
AI O.167+· 2.178 0.031
FC -o.206¨} ·2.808 0.006
AReT O.419¨+ 5.947 0.000
BDe .O.14l++ .2.026 0.045
CAR 一0.042 一0.542 0.589
注:+··表示在99%的置信水平l显著(双尾k
“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11显著(双尾):
’表示柏‘9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双尾)
从表5-4Coefficients可以看出,若相伴概率Sig‘n(n根据设定的置信区间的不同可
以为o.ol、0.05或是O.1,对应的置信区间分别为99%、95%、90%),则说明该回归系数
同时与0有显著差异,该白变量与应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它的变化确实能够较
好的反映应变量的线形变化。但是上述表中反映出来的结果中,DCr、CaL、FC、AReT的
系数在99%的置信区间上显著,LR、AI、BDe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Nl在90%的水
平上显著。较不显著的主要是LnA利CAR。
由t检验可以推断出,该基本模型的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中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
尚能较好的解释理论模型。
5.3.3修正模型检验
由于基本模型中部分变量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导致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不是很高,
本小节就这一情况对基本模型作一定的修改。
5.3.1节的变量白相关检验中,存在显著相关性的有贷款呆帐准备金率(BDe)和存贷
比率(DCr)、呆帐准备金率(BDe)和费用成本比(FC)、㈤定资产比率(CAR)利资产
净利筹率(A1)。之所以会产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于构成该指标的统计数据是一样
的或有关联的,他们各自对回归方程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释应变量。我
”』将易4山某些存在自相关性的指标。
在贷款呆帐准备金率(BDe)和存贷比率(DCr)中,由于DCr是本文的解释变量,
42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且同归得出的结果显著,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剔除BDe,则在另一对存在相关性的呆帐准
备金率(BDe)和费用成本比(FC)之间,指标FC自然可以保存下米。同时考虑在基本
模型中,固定资产比率CAR的t检验结果并不显著,所以我们剔除CAR,保留显著性较
高的AI。则可得出修正模型I,如5-2:
ROA=Ⅱ+131CaL+132LR+133DCr
+[j4EG+135LnA+肛5NI+p7AI+138FC+[39AReT+£(5-2)
对该模型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
表5-5修正模型I Summary
Std.Error ofthe
Model R R2 Adjusted科F Sig.
Estimate
修正模型1 0,645 0.416 O.380 O.00404960633 11.632 0.000
调整后的R2与基本模型相比有所下降,但是F值变大了。
表5.6修正模型I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t Sig. COe街cients
(Constant) 0.003+ 1.535 0.101
LR O.198++ 1.990 0.048
DCr .0 289*$+ —3.419 0.001
CaL O.212+}4 3.259 0.001
LnA 一O.120 .1.468 0.144
EG 0.087 1.367 0.174
NI O.102* 1.547 0.084
AI O.133} 1.747 0.083
FC .O.132” .1.993 0.048
AReT 0.429*十+ 6.024 0.000
注:⋯表示在99%酏3置f青水平上显著《双尾):
++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双尾);
+表示在90%的置信水平f二显著(双尾)。
修正模型I的同归结果可以简要看出流动性类指标t检验的显著性都较好,与理论预
洲相同;盈利类指标中,也都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而且结果都与理论一样。
规模指标LnA和成长性指标EG的t检验结果均未通过(在基本模型的检验中结果也未通
过),这两个指标的评价作用有待商榷,可以由模型中剔除。雨次整理可以得到修正模型II,
如5.3:
ROA=c【+fl xCaL+132LR+133DCr
4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134NI+p5AI+p6Fc+137AReT+8
对修正模型II的回归结果如F:
表5—7修正模型II Summary
(5-3)
Std.Error ofthe
ModeI R R2 Adjusted R‘ F Sig.
Estimate
修正模型11 0.686 0.470 O.414 0.00401106163 15.503 0.000
T检验结果如表5-8
表5.8修正模型II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t Sig.
.Coefficients
(Constant) 0.001 1.006 0.316
DCr —0.399**4 —5.446 0.000
LR 0.2574{十3.468 0.OOl
CaL O.211+·十3.353 O.001
AI O.139*} 1.905 0.049
NI 0.102* 1.610 0.100
FC .0.0954 .1.463 0.085
AReT 0 4234十十6,349 0.000
注:十}+表示在99%的置信水甲上显著(双尾);
++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卜显著f双尾1:
+表示在90%的置信水甲上届著(双尾)。
修正模型II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山,在对变量进行了相麻调整之后,模型的调整后R2
上升了一些,F检验显著,且F值也有所上升,在对模型系数进行的t检验中,流动比率、
存贷比、现金比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资产净利著率在95%的
水平上显著:而非利息收入率和费崩成本率在90%的水平上显著。
5.4结果分析与评价
综合上述三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表5-9:
通过对变量的筛选而实现的修正模型,解释变量能够更好的对应变量进行说明。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周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表5—9模型Summary
被解释变最RoA
变量基本模型修正模型I 修正模型II
(constant) 0.001 0.003+ O.001
LR 0.254** O.198“ 0.2574}十
DCr .0.341}十+ .0 289*·· .0 399+}}
CaL 0.206*女_ 0.2124+} 0.2l l+}+
LnA -0.049 .O.120
EG 0.086 0.087
Nl O.103{ O.102* 0.102*
AI 0.167'* O.1334 0.139*}
FC .0.206*十+ —0.132十} 一0.095}
AReT 0.419+}{ 0.429十十} 0.423}}{
BDe 一0.141+$
CAR .0.042
Ⅳ 0,453 O.416 0.470
Adjusted彤O.410 O.380 0.414
F 10.614+{+ 11.632++} 1 5.503{十+
沣:·+e表示托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双尾1;
+·表示在95%A自置信水平上显著(双尾);
+表小机90%的置信水平11显著f双尾1
(1)三个模型的显著性都在99%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说明我们所设定的回归
模型是具有统计意义的,所选择的变量组合是基本可以解释应变量的。在基本模型基础上
剔除存在自相关性得到的修正模型I,F值虽然较之提高,但是Adjusted R2反而有所下降,
其同归结果没有好丁基本模型。在剔除了统计结果不显著的规模成长冈素后得到修正模型
II,其变量都能够很好的解释应变量,结果Adjusted R2由原来的0.41提高到0.414,F值
也更显著了。鉴于常数项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我们的分析影响不大,所以本文也不加讨
论。
(2)基本模型中所采用的四类变量,并不是每一个的回归结果都是显著的。成长因
45
东南大学硬十学位论文第五章中目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素EG虽然和理论预测中一样对应变量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但是由其回归系数(基本模型
中为0.086)可以看出,影响的效用不人,同时其系数检验也未通过检验。这说明在银行业
资本金的增艮并不能绝对的带来绩效的提高。
规模变嚣LnA的系数(-0.049)不仅与本文理论预测的相反,也并未通过90%的检验。
单纯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山,规模因素在商业银行绩效的实际考核中,呈现的是负的相关性,
虽然影响程度不明晟(不到5%),但是对绩效来讲规模冈素起到了限制作用。这在一定程
度上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行业并不存在规模效应,或者可以说,存在着负的规模效应。很
显然的解释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其盈利能力、竞争能力等绩效指标并
不一定由于其他性质的银行。这一点可以由表5.10简要说明。
表5.10按规模分类的中国银行平均ROE和ROA比较分析
注:分类标准:一是凹大,资本全部由国家投入,与政府关系最为密切,承担部分政策性贷款;政府性银
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和光犬银行,资本主要由国家投入,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地方性银行包括招
商银行、华夏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其资本主要由企业投入,经营l一受到政府干预较低;地方性政府银行
指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其资奉生要是地方投入,与地方政府关
系密切。该命名仅从商业银行的特点出发,不具有特定I=I的。
从表5.10可以反映出来,规模较大的国有银行的绩效并不一定优于其他体制的商业银
行。秦宛顺,欧阳俊(2001)也在其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
决于效率,说明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中,并不存在规模效应。
同样在剔除了存在白相关性的指标后得到的修正模型l中,本文仍是保留了规模成长
因素,得到的结果和基本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虽然资本增加率对收益率有止向的影响,
但是规模因索并未体现这一点,且检验结果也是不显著的。所以本文在修正模型II中剔除
了规模成长类因素,也是基于这一点考虑。
46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3)第二类控制变虽的收益类指标,在三个模型的检验结果中在最低90%的水平上
都是显著的。统计结果与本文预测的结果是相同的,资产净利差率、净非利息收入率、总
资产周转率对收益率都是正向影响的,费用成本率则与收益率负相关。
这其中,总资产周转率对收益率的影响最大(系数为O.419),在对绩效的贡献中几乎
达到了50%,主要是冈为作为总资产周转率统计指标的营业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对绩效的考核中这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
资产净利差率和净非利息收入率衡量的都是银行收入的来源渠道。净利差率AT衡量
的是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非利息收入近年来也成为银行的重要创收点。从AI的回J日
系数(O.167、O.133、O.139)来看,对收益率起到了15%左右的影响水平。而相较于非利
息率NI的系数(0.103,0.102,0.102),传统的利差收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力还是较大一
些。
菲利息收入的增加大多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获得,包括向顾客收取手续费、咨询费
笛,银行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较低,利润较高,增加非利息收入能够很显著的提高银行的
收益。随着金融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非利息收入在银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西方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
而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远比国外许多大银行低””。这表示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拓
展力度不够,这也是银行扩宽盈利渠道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费用成本率(一o.206)和收益率的负向关系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人力、物力上的支
出对收益率的下降有很大影响,因此,减少费用支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合理资
源配置,尽可能的实现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人的利润。
(4)安全性因素的两个指标中,贷款呆帐准备金率的检验结果在95%的水平上是显
著的,但是在变量的白相关性检验中,与存贷比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在修正模型中
将其剔除。本身检验并不显著的固定资产成K率,其系数(一O.042)显示与收益率的负向
关系与预测是相同的,说明较高的固定资产率对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动
性不高,且无收益性,但是影响程度不高。同时固定资产率与资产净利差率存在自相关性,
所以在修正模型中,本文将其剔除掉。
(5)对于我们主要关注的解释变过量——流动性指标,其检验结果都是显著的。在
三个模型中,三个流动性指标的系数符号都是分别相同的,流动比率LR和现金比率CaL
与流动性成正向关系,存贷比与流动性反向变动,在模型中的结果,这三个比率的检验结
果都显示了流动性资产对银行绩放的评价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作_}{=|。但是从理论上讲,流动
4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性与收益性的相互替代性应该使得它与以资产收益率ROA衡量的绩效呈反向的变化关系。
这主要是因为流动性风险增大影响的是银行的支付能力,而支持保证我国商业银行支付能
力的不仅有银行本身的资本及风险抵抗力,还有很重要的政府担保。我国商业银行跃年以
来经营效果不佳,呆账比率较高,却从未出现流动性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
的背后站着政府作为支付担保,所以公众对银行的支付信心并未受到损害。另外,我国商
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结构中,多是短期投资债券和贷款,而过去十几年,我国货币市场的
利率相对较高,造成了银行的短期资产收益率也相对较高。在这样的背景F,虽然实证结
果显示了流动性对我国商银行绩效的评价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并不能表示银行的绩效
是优的。许多政策变量的影响无法在实证中完全体现出来,但是它们确实也对银行绩效起
到了某种意义上的作_};Ij。
本章小结
本章的重点是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上一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回归模型,
并以初步回归结果得到了另外两个修正模型,最终的结果能够更好的解释应变量——银行
绩效。回归结果说明,流动性指标对绩效有促进作用;收益类指标能够很好的解释银行绩
效;规模因素的检验不显著,说明我国银行业市场上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效应;安全性因
素的检验并不显著,在本模型中忽略不计。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本文主要结论分析
通过上一章模型检验的结果,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通过对本文主要关注的变量——流动性指标的检验,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
性对银行的绩效是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的。虽然这不能完全说明我国银行的绩效是完全优
的,但是至少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银行的绩效不存在很大的缺失,或者可以说,我国商
业银行目前的流动性状态是可以被接受的。当然,这其中的原冈并不仅仅包括银行本身努
力的结果,上文也提及了政府的担保作用也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结原因,还有
以下两点。
原因之一是我国居民常年保持高储蓄倾向。AnilKnashy印,RaghuramRajan和Jeremy
C.Stein[541 1999年对12367个美国银行1994到1998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流动
资产储备与活期存款之间存在着正相芙的关系。这种止向关系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上也有
一定的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
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
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最近几年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出于持续上涨
的趋势中的。我国特有的国情使得居民有很强的储蓄意愿,而居民保持了高储蓄倾向,能
够源源不断的增加银行存款,使银行存款增【受率高于贷款增I丈率,客观上帮助了银行机构
在闩有资本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支付能力。这也是银行的流动性一直没有受到挑战
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可以解释这种实证结果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的不充分性,
利率并未实现市场化。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很重要的影响网素,流动性资产大
都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的频繁变动会增大流动性风险。所以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来说,
若是面临利率波动比较频繁的市场,是会增大流动性管理控制的难度。但是过去长年米,
我国金融市场上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冈,法定利率一向受政策管制。不能轻易变动。名义
利率刚性弊端长期存在,反而降低了因为市场利率变动而加大的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这
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对过足反而与绩效止相关的。
尽管我国现有的流动性状态不能完全像模型所显示的一样解释对银行绩效的作用,但
是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来看,良好、适度的流动性管理是完全能够促进银行绩效的进一步
提高的。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实证检验的是过去的市场状态,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
49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竞争较少,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也相对较少。随着我国银行和国际资本流动市场接触
的不断加深、外国银行更多的融入到国内的金融市场这股金融国际化的浪潮,银行对流动
性风险的抵抗力要求更上了一个台阶,这对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2)在本文的模型中,收益类指标的检验结果都与我们的理论假设是一致的。资产净
利差率、净非利息率、总资产周转率对银行绩效都起到了正向作用。尤其是总资产周转率,
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效果中是最显著的,占到了40%以上的份额。这主要是和我国银行收益
的渠道是相关的。营业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绩效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力,
这在理论中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利差率和非利差率的检验结果中,净利差率AI对绩效的促进效果优于净非利差率
NI。这表明,我国银行市场上,存贷差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非利息收益的影响效果不
够理想,这说明我国银行的收益来源仍局限在传统的利息收入上。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
咀后,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外国商业银行业的业务日趋多元化,非利息收入项目
不断增加,通过先进的服务工具、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大力发展中
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而中间业务收入又具有高收益、高附加值、低成本、没有信用风险、
稳定的特点,这也为西方银行的竞争力、盈利能力优于我国的银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王
旭祥,2006)[591。
(3)规模闻素的影响在本文模型检验中,呈现了不显著的结果。本文认为在我国银行
市场上并不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并且通过表5.10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规模因素在我国
市场上并不是绩敏的决定因素。盲目的追求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能带来绩效的改善。国
内许多学者在对我国金融业的研究中也都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与其集中度是不
相匹配的,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可以说是
负相关的)或者说事实上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徐传谵、郑贵廷和齐树天,2002:于良春、
高波,2003)。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析中,有两个主要的结论: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米讲,
集中度很高,但是利润指标很低;二是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讲,集中度较
高,利润率也较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渊源利体制所导致的(邹
新月,2003)p”。这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不相符的。但是正是冈为中国特殊的历史状
况,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盲目的遵从西方银行的固定道路,通过规模来谋求效益,而
是应该以效益的提高带动规模的扩大。
(4)安全性因素CAR指标由丁-检验结果不显著,所以在修止模型中本文将其剔除了。
而贷款呆账准备率虽然在基本模型检验中是显著的,但是由于其与存贷率存在自相关性,
50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所以也在修正模型中提出了。本文的风险因素都在流动性指标中体现。但是在实际经验分
析中考虑呆账因素对银行绩效评价的影响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发放贷款后,贷
后管理不当或者交易对手自身原因造成呆账的形成,不仅加大信Hj风险,也给银行带来很
大的经济损失。不良赞产率、呆账比率过高,使得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需计提更多的坏账
准备,这些都会影响整个银行的绩效。银行需要在发放贷款时就要加大审查力度,贷款发
放后更要注重贷后的管理,万一呆账形成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挽回可收回的部分资金,
从而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改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能够优化。
6.2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在评价银行绩效时,主要以资产收益率ROA为主要评价指标,但我l"l'J女lJ道,目
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使用经济增加值EVA、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RAROC作为衡最绩效
的风向标。RAROC不仅考虑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更考虑到了银行资产的质量,使得银行
将可能的损失与损益结合起来衡量绩效。但是RAROC的计算涉及到银行的很多财务指标,
本文未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是今后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而在衡量绩效的方法上,第二章中的文献综述中也提到了很多方法,本文采用多元线
形回归方法,主要是想得出应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后续还可以运用数据
包络法、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东南人学碗上学位论文
致谢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周勤教授悉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框架架构、写作
方法到论文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周老师自始至终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生期间,无论是
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也都得到了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渊博的学识及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并将在疑惑的工作和学习中激励
我、鞭策我。
非常感谢金融系的各位老师,近三年的硕士学习生涯中,他们对我在学业、实习上的
指导与帮助让我感动万分,同时他们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的态度也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
感谢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吴婷、肖瑶、朱萱、曹嘉、姚敏、沈瑶等同学,这些挚友在
生活和工作方面也经常给予我非常中肯的建议。
特别感谢我的家人——父亲、母亲。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深思
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谨以此篇致谢表达对曾帮助、支持、关心我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的感激1
52
王露
2006年3月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高波,于良春.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11)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9(8)
徐传,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J】.经济研
究,2002(10)
张学陶,朱东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范围与效益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4),
V01.24,No.124
贺春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J].当代银行家,2003(3)
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J].经济研究.2002(8).
邓胜梁,林华,肖德.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fJ】.十H=界经济,2005(07)
EM.Scherer: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1980)。IP509—513.3
李希义,任若恩.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
究,2005(01)
王栋,王静然.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与回报率背离分析——兼论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
优化[J].武汉金融,2000(4)
Berger,A.N.and D.B.Humphrey,Efficiency ofFinancial Instittltions:Intem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
p175—212.
Akhavein,J.D.,A.N.Berger,and D.B.Humphrey,The Effects of Megamergers on
Efficiency and Prices:Evidence from a Bank Profit Function,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7(12),p95-130
Humphrey D.B.and L.B.Pulley,Banks’Responses to Deregulation:Profits,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Journal of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7,p73-93.
刘琛,宋蔚兰.基丁S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4(06)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
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1.金融
研究,2003(3)
Arshadi,N.&E.C.Lawre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w Bank Performance,
1987.
Meinster,D.R.and Elyasiani,Elyas.,Th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Owned,Minority
Owned,mad Holding Company Owned Banks in the U.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une 1988.pp293-313.
Wonsik Sul,Do universal banks in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 beret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specialized bank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m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Analysis,Voll l,N02,28-43.
Hameeteman,D.,B.Scholtens.Size,Growth,and Variance among the World’S Largest
Non-Merged Ban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0,V01.7,
p313-323
王Ⅱ雄,李向明,李超.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统计分析【J].江苏统计,2002(05)
赵旭,蒋振声.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学报,2001f01)
J|俊.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效率的国内比较分析【J].金融沧坛,2001(07)
谭中明,陶羽.州冈子分析法考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J】预测,2002(02)
Ⅲ脚眺

嘲问用罔吲

m
m

m
m叫
m



叫∞
∞阱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刘渝东.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5)
童宗杰,台湾地区新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析资料包络分析法之应用.国立中山大学,
硕十论文
Sherman H.D..EGold.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 9,p297-315,1985
Oral,M.O.Kettani,R.Yolalan.An Empirical Study Analyzing the Productivity of Bank
Branches.IIE Transactions.V01.24.p166-177.1992
Miller,S.M.and A.G Noula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1996(20),p495—509
欧进士,李佳玲,杨朝旭.运用资料包络分析法以评估我国银行资产品质经营绩效之关
联[D】,[硕十学位论文】‘厶湾:国立政治人学会计系,2002.
Sherman H.D..F Gold.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1985(9),p297-315.
Bials,B.Price Formation and Equilibrium Liquidity in Fragmented and Centralized
Market.Journal ofFinance,1993(48),p105-124.
Jones.R.A..J.M.Ostroy.Flexibility and Uncertaint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4(51),p13-32.‘
Kyle,A.S.Continu6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Econometrica,1 985(54),
p1315-1336
Bryant,John.A model of Reserves,Bank Runs,and Deposit Insurance.Journal of
BankingandFinance,1980(4),p335—344
Diamond,D.W and Dybvig,P_.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p401-419.
Holmstrom,Bengt and Tirole,Jean.Private and Public Supply of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pl-40.
Douglas w:Diamond and Raghuram G Rajan.Liquidity risk,Liquidity cre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a theory of banki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109),p287-327.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S&P银行信用评级的研究.信用研究(第19期)
http://www.credit—st.com/xinyongyanjiu/xyyj 1 9_.pdf
Allen,Franklin and Douglas Gale.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Market.Econometrica,
2004(72),p1023—1061.
Allen,Franklin and Anthony M.Santomero,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oumal ofBanking and Finance,1998(21),p1461—1485
Akash Deep and Guido Schaefer.Are banks liquidity transformers7.KSG Facul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2004
Oz Shy and Rune Stenbacka.Liquidity Provision and Optimal Bank Regulation,
http://www.shh.fiA—stenback/liquidityl 104.pdf.
吴晓尔.浅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交通大学,2001.
温珂,王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以及制约因素分析【J].两南金融,2003(3)
贺力平.WTO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J】.中国投资,2001(11)
David B.Audretsch and Julie Ann Elston.Does Firm Size Matte竹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of Firm Investment Behavior in Germany.Hamburgisches
Welt-Wirtschafts-Archiv(HWWA)Discussion PapeL 2000(1 13)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48]
【49】
[50】
[51]
[52]
【53]
[54]
【铂】
[56】
[57】
[58]
[59]
[60]
[61]
Aleiandro Gaytan和Romain Ranciere.Liquidity,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
http://www.bu.edu/econ/ied/neudc/papers/Gaytan-final.pdf,2001
Huberto M.Ennis and Todd Keisten Economic Growth,Liquidity,and Bank Runs.
http://www.be.WVLl.edu/div/econ/Ennis.pdf.2002
Elena Carletti,Philipp Hartmann and Giancarlo Spagnolo.Bank Mergers,Competition and
Liquidity.http://www.ecb.intTpub/pdf/sopwps/ecbwp292.pdf
Wolf Wagner.Credit Derivatives,The Liquidity of Bank Assets and Banking Stability.
http://www.cerf.cam.ac.uk/publications/files/WPl8%20Banking%20competition.pdfi
Working Paper,2005
Oriol Aspachs,Erlend Nier and Muriel Tiesset.Liquidity,Banking Regulation and The
Macroeconomy.http://www.bis.org/bcbs/events/rtf05AspachsNierTiesset,pdf.2005
Risk Management Products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银行风险管理,
http://www.goeharter.com.tw/download/FRM Risk Management0718.pdf
Anil K.Kashyap,Raghuram G.Rajah and Jeremy C.Stein.Banks as Liquidity Provide峰:
An Explanati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Lending and Deposit-Taking[Jl,The Journal of
Finance,Feb 2002,V01.57.Iss.1.
邹新月.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理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3(12)
赵怀勇,王越论,论银行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4)
曹晶.银行规模与收益相芙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耽阳:辽宁大学,2001
赵紫剑.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财经火
学。2004
王旭祥.外资银行是什么样的收益结构.现代商业银行[J】,2006(1).
李国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析[J]市场研究,2005(8)
Ho.Thomas S Y.and A.Saunders.A Micro Model ofthe Federal Funds Market.Journal
ofFinance’】985(40),p977-988.
5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移动市场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第七
卷.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