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262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行为研究
陈玲
彦庙大肇
o o六年五月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摘要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其对作为我国金融体
系核心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日益深刻地显露出来。本文
把对利率市场化研究的视角从“如何构造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转向“失去了与政府某种隐性契约关系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
场化新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力图在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进行行为
调整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文中在肯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正面激
励的同时,指出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经营状况下,利率市场化已
经对和必将继续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业务收益、定价、
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文章用了最大的篇幅,一改过去的
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探讨如何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做法,从产
权改革与机制创新、业务体系与发展战略的调整、构建定价决策体制、
完善风险管理和加强信贷管理五个方面,为国有商业银行制定应对之
策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先后运用了理论引证、
数学模型分析、国际案例比较借鉴、利率市场化历程实证分析等研究
方法,最终得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是一项
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从全方位地进行
改革和创新,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走出困
境、赢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的结论。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行为调整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A STUDY oF INT.EREST
CoUNTRY’S STATE.OWNED
RATE^LU置KElABⅡ。ITY AND 0UR
COⅣ叫ERCL~L BANK BEⅡAⅥOR
ABSTRACT
Alon2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te他st rate marketability佗form,the
innuence and impact on four biZ state-owned commerciaI banl‘s which an as our
country 6nance system co他a陀profoundly旭VeaIed day by day.This thesis
turns it’s咒search an—e from”how to construct化form condition?”to’thow can
four biZ state.owned commerciaI banks survivaI and devdop under the new
envimnment of inte心st mte marketabiIity”,trying hard to carry on some
discussions about the behavior adiustment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This th鹤is points out that under pmsent management condition,the inte唧t踢te
marketabiIi哆has aI托ady and wⅢcenainly continue to pmpose stem cha¨enges
on state_owned commercial banks,such as exte“or mana2ement envimnment,
service income,p—ce formuIation,risk mana2ement and so on.This th岱is us鹤
the gmatest Iength to pm“de a systematic countermeasure frame for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l【'from the foIlowing nve aspects as the pmperty
right nform and mechanism innovatjon, the senri∞ system and the
deveIopmental strategy adjustment,constructing price decision—ma垴ng system,
consumm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c陀dit mana譬ement.
Thmugh the theOry cidng,the mathematic model analysis,the intemational case
compa订son,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this thesis 6naU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Onlv whe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I bank carried on the omni-di他ctionaI
refbrm and innoVation,fbr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could they go out
the dj拓cun p05jlion and win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jl),under the jnte陀武
rate marI砖tabiIity background”.
KEY WORD: intenst rate marketabilit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l【;
behavior adjustment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一、写作背景与选题意义
导言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成败关系到整
个金融秩序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经过10多年来的改革进程,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国有银行的方方面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其现状仍然是令人不满意的:
不良贷款的比例过高,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处于lo%一15%之间;
核心资本严重不足,风险抵抗力薄弱;盈利能力差仍然存在于银行经营的现实当
中。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又要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的考验。我国加
入wTO后,根据政府在协议中的承诺,将逐步地全面放开我国金融业。其中,利
率市场化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最重要标志,不管我
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如何和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程度如何,利率市场化都必须要
进入不可逆转的快车道。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利率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同年,国债尝试市场发行,部分国债发行利率实行市
场招标;1998年政策性金融债券也实行了利率招标;1998年lo月和1999年9月,
央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0月,央行放开
了协议存款利率;2000年9月,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开始改革,央行下放了
外币贷款和300万(含)美元以上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300万美元以下存款
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2002年3月,央行在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
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了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
率的自主决定权。同时,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从8家县市农村信用社拉
开帷幕。为了实现2006年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承诺,这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进程进一步加快了,利率市场化工作全面铺开,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
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同时还放开了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等其他配套措
施。
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对于已经身处“内忧外患”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疑是
雪上加霜,它改变了国有银行习惯已久的利率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对国有商业
银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利率市场化是
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本文深信,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研究利率市场化问题
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是关键。银行作为一
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在改革中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而银行做出怎样的反应
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我国
的金融体系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能
否迅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尽快适应利率放开后的新环境,不仅关系到其自
身的生死存亡,也将最终决定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成功实现。
利率市场化后的商业银行行为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下面的文献综
述可以发现,现存的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商业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银行的定价机制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相关的论述不可谓不深入、不专业。然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绝不仅在于风险和定价,其影响涉及
到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经营战略、业务转型、金融创新、法人治理结构等。
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系统
的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努力。
二、现有研究成果
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关于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写作很多,关于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方面的也不少,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利率市场化这一特定的条件下研究商
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的并不多。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对相关的
研究成果作以下的归纳和综述: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
1.积极影响论。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影响的比较典型的论述
有孙杨的《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作者在文中指出,利率作为金融
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利率市场化
后商业银行获得了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了自主经营的地位,为商业银行科学
确定成本、合理制定价格、加强经济核算提供了可能,这是商业银行从利率市场
化中获得的最直接的好处。同时他还指出,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能和非银行金融机
构处于平等的竞争之中,在过去的利率体制下,银行受到严格的利率管制,而非
银行金融机构却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浮动利率,利率市场化赋予了两者公平竞争
的权力。持积极影响论的还有段富奇的《浅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
及篙亚蜊的《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从“利率
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商业银行努力改善经营机制、实现业
务多元化、优化客户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谈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积极
影响。本文认为,压力虽然能产生动力,有了动力不一定就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严格来说,这些只能算是对商业银行形成的激励和约束,非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实
实在在的好处。另外,晓蕊在《利率市场化使百姓银行双赢》中还从存款人的角
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能带来利息收入增加的正面影响。
2.利率市场化租金激励论。凌江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一
文中,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借用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
分析框架,把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激励和积极影响称为“利率市场
化租金”,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当前的形势下,实现利率市
场化租金的有利条件,如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取得成效的银行体制改革、
日趋成熟的金融监管和逐步强化的银行外部约束等;探讨了利率市场化租金可能
造成的问题,如租金的短期性引发银行的短期行为,存在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
险等。本文对作者所提出的利率市场化租金的激励机制及激励效果是肯定的,至
于租金的存在所可能引发的问题,主要是看银行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抑制短期行为
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消极影响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
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这一论调可见诸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准备好了吗》(刘小腊)、《如何应对利
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沈世君)、《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
风险因素与对策》(李含)、《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张海宁)等多
篇文献和著作当中。对利率市场化负面影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上:①利
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利率市场化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利率的不确定性,
二是解除利率压制后实际利率水平提高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产生影响。并进而指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主
要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不大,利率风险和信
用风险是银行需要控制的主要风险。②需要启动利率定价机制。利率管制时期,
利率由中央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多年来我国
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利率定价机制,此项业务处于一片空白状态之中。但是,利
率放开之后,商业银行如何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定价政策,建立起自身的定价机
制,对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准确而合理地定价,将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业
务,不适宜的利率定价机制,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灾难性后果。对于上述
两点可以说是取得一致共识的,然而,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远不止这些,它会
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包括经营战略、业务转型、金融创新、内控机制等
等,而对于这些方面却少有论述。
关于“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方面:
控制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许多文章提出了一般性的对策,如建立
先进的利率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利率管理机制、加快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等。卢
庆杰在《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从技术的层面探讨了建立在对
资产负债项目期限进行比较调整基础上的缺口管理技术和持续期管理技术,值得
一提的是,他还提出了运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达到调整
利率风险头寸的目的而又不影响资产负债结构的表外管理技术。《在利率市场化条
件下构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一文也强调了金融工程在防范利率风险
中的重要运用,这与卢庆杰的表外管理技术主张是一致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
行风险管理是目前西方国家银行风险管理的趋势,然而在我国,无论是银行的内
部机制还是外部市场环境,都未具备使这一手段发挥作用的条件,本文在这方面
作了探讨后指出我国近期的风险管理技术选择仍应以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管理为
主。
商业银行如何建立起一整套的定价机制?文献资料中普遍提到了这样的一些
定价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提高市场份额原则、树立形象原则、防范风险原则。
至于定价模型和定价方法则各不相同,邱小平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定价问
题探讨》中提出了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市场龙头定价模型、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定
价模型、风险定价模型。“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农行经营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
撇脂定价法、市场渗透定价法、市场细分定价法,还研究了在系统内资金转移定
价中如何既保护调出行的利益,又确保调入行使用该资金能够获得收益,这些研
究成果虽然是针对农行提出的,但对其它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曹霞在《利
率市场化后贷款定价中的利率期限结构问题》中大胆引入期限复利概念、成本与
基准利率相机抉择原则,借鉴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根据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
设计了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并在自由利率条件下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极具实际参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考价值的复利贷款定价模型。
调整资产结构,实行多元化经营是学者们共同倡导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
径。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获利的能力
逐步减弱,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另寻出路,调整资产结构,实行多元化经营,
努力拓展公开市场业务、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投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回购
协议等风险较小的业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把中间业务列为一大支
柱业务,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上述观点来
源于林艳春的《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竞争策略》、祝春的《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利率市
场化改革》、莫许惠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等文
献。
关于“国外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的状况”方面:
这方面的著作不多,而且主要是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
李勇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危机的防范》中,通过对大量国家的实证分析,得出
了“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在改革的过渡时期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银行危
机,大量的银行或宣布破产、或被其他银行兼并、或进行根本性的内部清理和整
顿”的结论,李勇还提供了分析银行危机产生的理论模型。李宏贵在《利率市场
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中也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关研究。本文更关心
的是国外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应对?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定
对策起到怎样的借鉴作用?
本文在研读上述专著、文献的基础上,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
理性行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框架,达到了本文的最终写作目的。
三、研究方法
①模型研究方法。在本文的多处,如第一章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
时、第四章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定价模型分析,都采取理论+模
型的研究方法,既引入了古典金融理论,又提供了实用性的模型,使问题的阐述
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同时又不失理论高度。
②国际经验借鉴法。把国外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方法将主要运用于
第三章,借鉴国外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成功的做法,结合我国
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措施。
③实证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法贯穿于整篇文章当中,在阐述“利率市场化
进程”,在分析“利率放开后利率总体水平的变化”、“利率上升是否一定会带来银
行储蓄上升”以及“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过程中,在论证“利
率市场化加剧了国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时
都使用了这一方法。
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四、写作思路及主要观点
写作思路:作为论文后续论述展开的背景知识,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利率市场化
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然后,在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对和将会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生怎样影响的
基础上,借鉴一些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
化的基本经验,遵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路线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
的对策。
论文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了总结归纳,并进行拓展性思考,提出以
下观点:
1、从“消除利率管制弊端和正常发挥利率作用,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和增强央
行宏观调控独立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对外资银行竞争”四个方面论述了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深化的必然选择”这一观点。
2、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弊兼而有之,但挑战大于机遇。正面
激励有:①获得自主经营权②使金融产品创新成为可能③带动银行同业竞争进入
新的层次④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规范的外部经营环境;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的调
战是:①存差减少导致的银行收益下降②提出“定价”的全新课题③利率的频繁
波动和不确定性使国有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加。
3、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储蓄总量的影响”问题上,并没有受“利率放开后
利率水平上升会带来储蓄增加”的传统理论的束缚,而是在对我国9l—05年数据
以及7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利率市场化并不
必然带来储蓄总量增加”的结论,对我国尤其如此: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我国
储蓄对利率极度缺乏弹性。
4、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可以通过市场利率的自发调
节实现信贷需求的均衡。本文则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
达到信贷市场出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市场化利率的基
础上结合非市场化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信贷的有效出清。
5、在研究美国、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智利六国(地区)利率市场化改
革经历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几条基本经验:独立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内控机制、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的定价、现
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独特的竞争力优势。
6、在适应“外部”利率自由化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忽视“内部”资金
定价市场化的建设。市场化的内部定价机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分支行
内部设立的资金营运中心;第二层次是由各分支行资金营运中心组成的本行内部
资金市场;第三层次是履行调节内部利率和监控内部资金营运职责的国有银行总
行。
7、鉴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
相对欠缺,运用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尚缺乏可行性。因此,国有商
业银行近期的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应该是加强以利率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积极运用敏感性缺口和久期理论和技术,在条件成熟时再运用期货、期权、利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互换等新兴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主动的风险管理。
五、创新与不足
①研究角度的创新。现存的大量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宏观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以及利率市场化实现的条件,本文则立足于国有商业银行,
从商业银行的视角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其对国有商行的影响、对策。而且,
与现有的“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更为全面,涉
及到银行产权制度、经营战略、定价、风险管理、业务调整、金融创新等各个方
面,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初步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策略框架。
②观点的创新。第四章“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中,本文在
部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在第三节“定价机制”
中对国有商业银行综合定价模型作了改进,指出产权资本也应该参与信贷资金平
均成本的测算;为了准确分摊信贷费用,提倡推行西方国家的“成本作业法”;明
确了除信贷风险外,利率放开的背景下贷款定价模型更要注重利率风险的补偿。
在第四节“风险体系”中,提出虽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表外风险管理技
术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采取变通的做法,把这些技术的基本操作原理运用于
贷款合同的附加条件中以规避预期的利率风险。在第五节“信贷管理”中,指出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完全依靠市场力量进行信贷决策,恰恰
相反,更应重视非市场手段作用的发挥。
虽然本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水平的限制,提出的很多观点只停
留在构想阶段,未能给出实质性的对策。比如,关于利率风险的补偿,注意到了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贷款定价模型用风险资本替代国有银行传统定价模型中的普
通资本,从而达到风险补偿的目的,但未能找到两种定价模型的衔接点从而为国
有商业银行设计出能真正补偿利率风险的定价方法;再如,“如何测算产权资本的
平均收益率”、“成本作业法如何实施”、“信贷管理中的非市场化手段具体指哪些”
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一章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
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的特点,自主制定利率。
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
手段进行间接调控,以实现金融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金融与经
济的和谐发展。1
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其核
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政
府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在市场上间接影响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利率水平;利率市
场化和利率自由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利率的一种形成机制,市场
化本身不但不排斥国家调控,相反还需要国家干预以保证市场决定利率这一机制
的正常运行,而利率自由化(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是利率的管
理体制,是一种开放性的、排斥国家干预的利率管理体制。我国历来主张宏观调
控下的市场化,反对脱离宏观调控的自由化。
第一节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一、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结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落后、金融体制
效率低下、政府对金融严格管制等现象进行研究,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
金农(R.I.Mclinon)和爱德华·萧(E.s.Shaw)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
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压制理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
展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金融机构高度国有化,
金融市场不发达,在政府规定的低利率水平下,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地吸收社会闲
散资金,与此同时,低利率造成了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在这种资金供不应求的情
况下,稀缺资金以“信贷配给”方式提供给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在投资“软
约束”情况下浪费了大量社会资金,既加重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又阻碍了经济
发展;另一方面,呆滞的经济反过来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制约着金融业的扩展,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的状态,这种状
态就是金融压制。
形成金融压制的核心原因是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严格的干预和管制。政府通
常对利率和汇率实施计划控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的水平,造成金融体系与真
实经济同时滞后。由于金融压制的存在,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
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制约着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阻碍社
黄建锋:‘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第2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 o o 1年4月。
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会储蓄向社会投资的有效转化,致使投资效率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经济落后也使得金融发展更加落后。
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萧认为,消除金融与经济互相制约的金融压
制现象,则必须实行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为促进经济的发
展,应该改革金融体制,取消对金融的压制,使金融市场能真正发挥投融资的功
能,这样,既能使金融体系本身得以扩展,又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具体而言,应
取消对利率的人为限制,使利率能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的状况,通过提高名义
利率或控制通货膨胀使均衡的实际利率为正值,同时也要放宽对外汇的管制,允
许汇率在适度的范围内自由浮动,使之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其次要减
少政府对金融业发展所设的制度障碍,允许和鼓励非国有化金融机构的发展,实
现金融产业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逐步扩大外源型融资的比例,克服融资障碍,
把更多的社会闲散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此外政府必须致力于营造一个稳定的经
济环境,稳定通货平抑物价,为金融体系有效动员社会资金创造条件,制定一整
套适合各国国情的金融政策,最终消除“金融压制”,推进金融深化,促进国民
经济发展。
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
麦金农和萧的理论研究表明,金融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阻碍经济增
长。对金融体系的不适当管制会导致金融压制,消除金融压制推进金融深化能促
进经济增长,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假设:(1)一国注重自我融资,没有国外资金来源;(2)储蓄全部转化为投
资,即现实的投资总额等于一定利率水平上所能形成的储蓄总额。在下图中,r
为实际利率;p★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d为名义利率;d—p★表示持有货币
的实际收益率;s(gi)表示经济增长率为g i时的储蓄率,是实际利率的增函
数;I为投资水平,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F为金融抑制水平,反映政府将实际
利率人为限制在均衡水平下的干预程度。
昏pI《r
s.t
图1—1 麦金农一肖金融发展模型说明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初始条件为r o,此时的储蓄和实际可用投资额分别为so,10.但从投资曲线
可看出,当实际利率为r。时,意愿投资总额(即贷款需求)却是l,,这就形
成了资金供求的严重缺口(13一Io)。如果政府只限制存款利率,而不限制贷款
利率,则根据供求定律,贷款利率必将上升到r 3,其结果是产生不合理的利差
(r 3一r。),金融体系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若假定贷款利率也被限制在r o,则
由于资金的严重供不应求,必然导致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而这是大多数金融抑
制的发展中国家实际存在的情况。这种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往往使社会投资效率
大大降低,因为(1)资金配给的对象未必是投资效率高的企业和个人,而大多
数是一些特权阶层、贿赂者或与金融机构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受政
府特权保护和扶持的大型支柱性产业和幼稚工业。(2)利率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
承担贷款风险的积极性,因为利率高限的存在使金融机构无法收取风险酬金,于
是大部分资金都被投放于那些风险小而收益低的项目。(3)由于资金成本的利率
偏低,一些企业和个人肆意举债,并利用于非生产性的投资。而当金融压抑水平
从Fo减少到FI,实际利率从r o提高到n,投资总额和储蓄总额有所提升,贷款
利率也高于实际利率为r o时的水平,导致那些原来收益率略高于o o而小于r-
的项目就成为亏损项目而被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
目。这样投资的平均效率得以提高,于是经济增长率由g o上升到g I,储蓄曲线
由S(g o)移到S(91)。由此,根据麦金农和肖的分析,金融深化有助于消除
金融压制下的低效率,同时实际利率的提高既能增加资本形成的数量,又能提高
资本形成的质量。2
第二节利率市场化:我国金融深化的必然选择
利率市场化具有储蓄效应、投资效率效应和金融深化效应,最终促进经济增
长。麦金农和萧从理论上论证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促进作
用,实际上对各国金融、经济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经济学家F r y采用累计时间序列回归估计(1980年)
得出结论:在亚洲,平均实际利率向均衡的自由市场利率每上涨1个百分点,经
济增长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同期,Frv对61个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投资函数
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每低于均衡利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
率将丧失0.5个百分点左右;世界银行对34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果(1989年)
表明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与金融资产增长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正
相关关系。无论是在理论验证还是实践检验上,利率市场化都己获得了肯定。
自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但利率改革的进程仍十分缓慢。利
2肖和麦金农强调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以低利率刺激投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投资不是依靠货币的
储蓄来实现的.而是依赖于外部融资进行的。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统一的金融市场。市场的作用使实质资本
和金融资产的收益大体一致,利率降低,人们会把货币转化为实质资本(完善的资本市场使触资非常便利),
利率上升.人们会把投资转为货币: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但在落后经济国家,市场处于分割状态:投资
往往不能依靠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因此金融资产和实物资本并不具备良好的替代性。
在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市场条件下,高的实际利率可以吸引储蓄,促使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投资的增长,最
终带动经济增长。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率市场化在金融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金融改革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
取向不断调整、金融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和金融在经济中主导地位不断提高的过
程。目前我国的金融深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利率的非市场化仍然成为
这一过程中的巨大障碍。
一、利率市场化是消除利率管制弊端,正常发挥利率作用的必然要求
利率机制的客观性要求利率的确定、运行和调控应体现利率是信用资金的价
格及价值规律这一内在规律性。如果不是根据信用资金的供求状况或稀缺程度,
不是根据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的变化状况来确定利率水平,使投资者和资金中介
机构有一定的实际收益,而是背离这一规律去规定利率水平,那么就会导致资金
供求总量及其结构的不平衡,造成资金市场、商品实物市场的低效率运转,不利
于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是利率能够发挥调节经济功能的内在基
础。在我国,利率是由政府和央行控制的,央行在确定利率水平和进行利率调整
时,往往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如国有企业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财
政负担和收支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等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因素,
从而导致了利率作用渠道的严重阻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率结构扭曲。在利率非市场化的条件下,我国的利率结构长期以来
存在着不符合常理的情形:①国有金融机构存贷利差为零甚至倒挂。从1989年
到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利差基本上为零甚至为负3,这显然不利于金融体系
健康运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央行把利率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而
忽视了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效率部门流动的作用,尤其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为保护
储户利益提高了存款利率,但却因为国有企业和财政部门的反对,而无法相应提
高贷款利率。利率倒挂使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业务变得无利可图,自96年后,随
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行,这一现象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以2005年国有
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存贷款为例,存贷利差约为3.5个百分点,略高于国际平均水
平)。②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设置过高。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对
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是不付息的,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款利率也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我国不仅从准备金制度建立之初,即对准
备金和备付金支付利息,而且该利率有时还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如1996年8
月23日一1997年lO月2日),同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也存在
高于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情况(1997年10月23日一1998年3月2日)‘。
在这样的利率结构下,商业银行的行为势必发生扭曲,银行只要多吸收存款,然
后再存入中央银行,就可获得无风险的稳定收入,对开拓其他有风险的资金运用
渠道就会缺乏积极性,同时银行的贷款扩张显然不可能以再贷款作为资金来源
了。③国债利率过高。国债是最安全、流动性最强的证券,原则上应为证券收益
率中最低的。然而在我国,国债利率相当高,曾长期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甚至高于
3 1990年3月21日一1990年4月14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1.34,贷款利率是10.08%,存贷利差
为一1.26%
‘96年8月23日一97年10月2日,准备金存款利率为828,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7.47:97年10
月23日一98年3月2日,央行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9.36,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8.64。数据来
源:‘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lO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这不仅给财政增加了过多的利息负担,而且也诱使套利行为
和挤出效应的产生。在这种利率差别下,银行资产以国债来替代企业贷款,轻而
易举就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造成银行可贷资金长期被国债挤占,增大企业融资
困难和成本。
其次,实际利率水平太低。从1986年到1995年整整10年时间,我国名义
利率虽然比较高,但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利率水平是负的。这种状况从
96年开始有所改善,但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利率被人为地控制在比较低的水
平,加上利率调整的滞后性,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及经济发展的
状况,因而利率政策效果并不理想。
再次,滥用优惠利率。设立优惠利率的目的本应是为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项目和作为对优秀企业的一种奖励,优秀企业风险小,风险溢价小,利率就会较
低,这对于提高投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优惠利率的确定并不违背市场利率决定
的原则一基础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然而,在我国优惠利率一直被作为财政补贴
而进行分配,成为“扶贫帮困,扭亏为盈”的手段,一些不应该优惠的企业和项
目进入了优惠范围,而本该享受优惠利率的企业和项目却被挤出圈外,这实际上
是对利率“奖优罚劣”原则的背离。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只有用市场决定利率的机制取代利率管制,从制度上保证利率的灵活变动和
结构合理化,才能充分发挥利率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抑
制通货膨胀和促使经济稳定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生存能力与应对外资行竞争的必然要求
利率放开以前,我国银行业一直在政策保护中长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经历
过利率波动的风浪,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缺乏定价和风险管理意识、惧怕竞争的局
面已经根深蒂固。在利率受央行严格管制、各国有银行统一执行的条件下,国有
商业银行机构臃肿、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自己的经营特色等内在
问题被同质同价的粗略经营方式所掩盖而无法暴露。如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
束缚不消除,如果不赋予国有银行更多的针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自主权,这种
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根据我国加入、vTO时的承诺“五年后全面放开
金融业”,我国对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机构设置和服务对象方面的限制已逐步
减少或取消,对外资银行开放了境内居民和企业的外币业务及人民币业务,2006
年后中外资银行的业务将完全相同。因此,中国银行业直接面临外资银行的冲击
已近在咫尺。但按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度,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没有获得完全充
足的定价自主权,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定价管理与外资银行相比存
在明显的差距,很难适应我国加入w T O的要求。在加入w T O的过渡期间,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让国有商业银行能与外资银行在同一权力和限制下竞
争,否则,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处于被动将是显而易见的。
三、利率市场化是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增强央行宏观调控独立性的必然要求
货币政策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货币政策实施的
有效性与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回购市场利率、再贷款利率等的中介传导作用是紧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密相连的,完善的货币传导机制如下图5
同业拆借市
场利率波动
口圈l状况l
图l一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图
任何一个环节利率弹性的僵化或机制的不完善,都将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降
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我国最早实现并最具代
表性的市场利率,但由于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容量有
限,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它与M1,M2之间
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关系;而再贷款、基础货币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不联动,通
过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稳定机制仍未形成。利率市场化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利率的充分市场化,就没有连接央行、商业银行与企业
的关键点,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都有可能难以成效。只有利率市场化后,央行才
能根据市场利率确定基准利率,并通过变动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行
调控,唯有如此,央行的间接调控才能获得更大的作用空间。
目前我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利率仍部分兼有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资金供求的
双重职能,利率调整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央行不能独立地根据金融发展的状况
进行宏观调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央行运用利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供应结构
及社会资金需求功能的发挥。
四、利率市场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
1996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金融风险表现为封闭型的风险,造成金融风险
主要有两种情况:(1)对国有企业信贷软约束可能导致的清偿风险(2)负债短期化
和大量不良债权所造成的资产长期化之间的矛盾可能引起的挤兑风险。利率市场
化改革,是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的必要条件。对于第一种情况,通过放开利率管
制,使各商业银行能根据市场状况自主决定资金供给和资产运用,对不同的资金
需求主体形成不同的成本约束,抑制部分主体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和低效率营运的
状况,从而可以防止和减少清偿风险;至于第二种情况,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
于理顺利率的期限结构解决国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倒挂的问题,从而有带来储蓄
存款的进一步增长,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另~方面,利率市场化赋予
商业银行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存贷利率进行调整的权力,有助于改善银行资产负
债的状况。
5引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改革的具体步骤‘城市金融论坛)2002年第2期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三节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我国利率结构的扭曲、利率传导机制和管理体制的非合理化,弱化了利率引
导、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造成资金投入的低效益,进而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行
利率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
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开始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采取了一
系列重大举措。
1996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
借利率,实现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
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98年3月改革贴现利率及转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
率在央行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
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行;98年10月,扩大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
1999年:99年7月中央银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9月放开了政策性
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并再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
率的浮动幅度;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发行,同时
放开了保险公司5年以上、3000万元以上的存款利率,随后又对股票质
押融资及其利率的确定在原则上放松了管制。
2000年: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2002年:年初,在8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
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02年
3月,央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
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同年9月,进一步扩大农村信
用社利率浮动试点范围及其利率浮动幅度并简化了贷款利率种类,取消
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3年: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
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同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
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
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
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
上不含3年);03年12月21日起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
款利率由1 89%下调至1.62%,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仍为1.89%。
2004年:从1月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
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
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
为贷款基准利率的o.9倍不变,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
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
利率不上浮;04年10月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所有存款类金融机
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
内浮动,同时规定人民币存款利率不能上浮;04年11月18日,央行
提高境内小额美元存款利率,同时,两年期外汇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
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2005年:从3月17日起,存款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由2003年12月21
日的1 62%下调至o.99%,这是我国从1996年5月以来超额准备金利
率的第9次下调。至05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已不再设置上
限,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fO.9,
2.31,在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还放开了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
结息方式等其他配套措施。
尽管这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但离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一一“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即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中介目标利率,各种市场利率围绕基准利率波动,利
率水平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根据市场供求自发调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今后一段时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继续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改革的步伐
会加快。不断扩大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将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主
要推进方式。市场化改革过渡时期的利率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银行有权制定
和颁布统一的基准利率并规定商业银行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利率最高限和贷款利率最低限的浮动区间内有权根据资金供求状况、
期限长短、成本高低、信用等级、风险大小等因素,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
性的要求自主作出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决策。
1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二章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本世纪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对银行业尤其是国
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远胜于入世后外资银行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利率市场化不仅使
国有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还将彻底改变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
营模式。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国内银行业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国有银行作为
我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是巨大而深远的。本章将
从银行的外部环境、正面激励和严峻挑战三个方面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
行造成的影响。
第一节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首先作用于利率水平以及利率的波动状态,进而影响到银行储蓄
的整体水平和信贷市场,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国
有商业银行的运营处于一个变数更多的环境中,必然会放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
有商业银行经营决策产生的冲击。因此,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首先要考察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为本节的基础,首先从利
率水平的变化开始进行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后总体利率水平上升
(一)市场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反映资金供求关系
的市场利率体系,利率放开后各种市场因素都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市场利率
水平的决定公式:
R=Ib+n+R★+£
其中:
R代表市场利率水平;
&代表实际利率,在理论上指人们在目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时间偏
好,在实践中,以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平均利率代表;
n指预期的未来通货膨胀率而非过去己发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因为
借贷双方所关心的是今后的物价变动);
R★代表风险贴水,与特定金融工具的期限、流动性有关;
e表示影响利率水平的其它因素,如国际利率、汇率的变化等。
由于市场利率是穷尽了所有可得的市场信息,综合考虑了各种市场风险状
况,因此,市场条件下的利率决定应该是对市场的综合。
(二)市场化后利率波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加大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一般来说,利率管制一旦解除,银行间、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间为获得资金
以及运营资金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资本相对稀缺的我国,金融市场微观主体
可能会产生过激的反应,各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和金融市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都
将迅速反映到利率水平上去,从而使利率比市场化以前更具有频繁波动的趋势。
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利率频繁波动是所有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都普遍经
历的,但频繁波动的幅度和时间长短则因一国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和所处的宏观经
济状态而有所不同。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机制不成熟,利率全面放开后出
现较大的波动将是在所难免的。
(三)市场化后利率总体水平上升
除了可以预见的利率波动幅度加大外,更被关注的另一问题是市场化后利率
总体水平是否会提高?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利率上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实行利率市场化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的
名义利率上升。在实际利率资料较完整的18个国家中,只有波兰在实行利率市
场化之后实际利率剧烈下降,而在其余的17个国家中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
上升。如智利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际,从1976年至1982年,平均实际利率
达到32%,特别是在1982年第4季度实际利率达到了69%;阿根廷1980年的
实际贷款利率为5.1%,1981年就上升至31.2%;土耳其在1980.1982年间实际
贷款利率3年平均起来接近30%。总体上看,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都有不
同程度的上升。6
利率市场化几乎必然导致利率总体水平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政
府通过直接制定存贷款利率或规定名义利率上限,使其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加上
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导致实际利率值往往很低,甚至为负值。世界银行将35个
发展中国家在1961—1985年间的实际利率与同时期的美国国库券利率加以比较
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率比后者低得多,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负值,
非洲、拉美的平均实际利率几乎始终为负值。在一国长期实行严格管制的低利率
政策的情况下,官方利率严重背离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一旦放开管制,利率必然
上调以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靠近。此外,一国金融体系的发育程度对利率市场化
改革后推动利率上涨有一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全面放开利率后并不能立刻使
本国金融市场达到充分竞争的状态,银行业仍处于高度的垄断,少数银行经常会
就存贷款利率达成“共识”。在寡头同盟的作用下,贷款利率通常被维持在较高
的水平上以抵补存款利率上升造成的成本支出增加。阿根廷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1977年阿根廷完全放弃利率管制以后,贷款利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居高不下,
1985年达到了63.2%!所以,市场化后利率水平上升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所致。
由此,利率市场化后是否出现实际利率水平提高主要取决于一国当时的资金
状况和利率管制时期对利率的压抑程度:资金越缺乏、利率压抑得越低,市场化
后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越大、上升的幅度就越高;对于资金相对充裕、实施上限管
理的存款利率与由证券市场形成的市场利率比较接近的国家,利率市场化实现后
利率将不会有大的变化。我国在利率全面放开后也会出现利率总体水平上涨,这
‘贷款利率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初,贷款利率会由于银行问的竞争而有所下降,但从
长期来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对风险较高但回报也高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贷款比重逐步增加,
这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利率。
1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是因为:
①长期的金融抑制导致利率出现“报复性”回涨。我国一直以来对利率进行
严格的管制,资金需求量大于资金供给的状况长期存在。用民间借贷的资金利率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据人民银行的调查,2003年我国民
间借贷的利率主要集中在14%.25%区间,与人民银行规定的4.779%.9.027%(按
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下浮lO%,上浮70%计算)相比普遍高出10%.20%,可见,
相当一部分资金需求未能通过银行贷款得到满足。利率放开后,在资金“供不应
求”的推动下,利率将逐步向市场利率靠拢,在整体上表现为逐步上升的态势。
②我国的市场竞争格局决定了较高的“垄断利率”的存在。从表l可以看出,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虽然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金融机
构市场中的份额逐步下降,但仍处于领先的水平,这一状况并不会在利率市场化
改革启动之际马上消失,国有银行垄断的特征仍很突出。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会
形成博弈论上的高利率“纳什均衡”——谁降利息谁吃亏,垄断银行间很可能达成
共谋,形成超高的垄断利率。
表2—1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中的市场占比(单位:%) l—\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l总负债占比68.4 66.9 62 54.9 53.9
l总资产占比74.7 69.5 65.6 55.O 54.1
资料来源:《金融统计年鉴》,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外资银行和
非银行金融机构。
③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决定了利率水平走高。我国商业
银行普遍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存款考核制度,为达到考核要求、保证正常的
资产运营及银行员工的收入,必须大量吸收存款。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会助长
吸存竞争升级,推动存款利率迅速上升。存款利率快速上升,致使商业银行成本
大幅度提高,如果存贷利差仍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为获得高收益以抵补高筹
资成本,商业银行就会倾向于实行“高进高出”的存贷款利率政策。
二、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带来储蓄总量的增加
利率的高低对于储蓄总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利率对于储蓄者而言,是一
种激励机制,是储蓄者衡量储蓄收益的标准;利率对于银行而言,则是一种约束
机制,是银行核算筹资成本的重要依据。利率受储蓄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反过
来又作用于社会储蓄总量。利率市场化对储蓄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市场化后利
率总体水平(包括存款利率)的上升进而使储蓄总量发生变化。
(一)关于“利率放开后利率水平上升会带来储蓄增加”的理论
1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由利率一储蓄的相关性可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
融资产的多样化,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步增强,利率的变动将会引起储蓄的变
动。图2—1表明,金融压抑解除后资金使用价值回归,使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从
R1上升到凡,这将引起银行储蓄存款从Q-增加到Qo,具体来说:(1)实际利率的
上升使居民减少现期消费,从而增加了银行存款;(2)实际利率的上升使人们改变
了收入的持有形式,将一部分资金从汇市、股市、房市、囤积紧俏商品中转移到
银行,增加在银行的储蓄;(3)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存款利率不再被央行人为地压低,
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与“黑市”或“体外循环”资金利率趋于一致,可将黑市的一部分
资金吸纳入银行体系,使存款增加;(4)较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控制资金外流并吸
引资金内流,从而增加储蓄存款。理论上来说,利率市场化会带来银行储蓄总量
的增加。


嚣-
r


O
Q t。Q’ Q t餮溘濑
Q
图2一l利率一储蓄相关图
正如肖所指出的,“储蓄者可能会漠视收益率的变动,如4%提高到6%,但
是,在经济改革促使收益从负值变动到正值的10%、15%甚至更高时,他们就
不可能保持原有的储蓄一消费格局”。肖认为,当实际利率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由负值转为正值,或从一个较低水平大幅跃升至一个较高水平,则相应的储蓄水
平将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肖还指出,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率提高的储蓄
效应十分明显,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在利率管制期间受到比较严重的压
抑,储蓄规模也受到较大限制,一旦放开利率,利率和储蓄水平的上升就十分可
观了;但对于发达国家,利率对储蓄的这种效应就不会很明显了。7
(二)对“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水平上升是否会带来储蓄增加”的实证分析
根据金融自由化理论,利率水平提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储蓄资金,随着我国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实际利率水平由负值转为正值并逐渐升高,是否一定会带来
储蓄总量的增加?
表2—2 1992—2004年实际存款利率及相关指标变动
1年份l实际存款利率l居民储蓄余额1人均国内生产I
’原话见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P76页,“对发达国家储蓄行为的观察,明确表明了储蓄资产结构
的收益率对理想的储蓄一收入比率只有相当小的、甚至是负数的影响⋯”。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 增长率% 总值增长率%
1992年1.16 26 78 21 71
1993年.5.57 31.68 28 51
1994年.13 12 41 54 33 48
1995年.6 12 37 84 23 73
1996年0 87 29.86 14 87
1997年4 48 22.74 8 55
1998年4 08 12.96 4 19
1999年5.55 11 64 3.60
2000年3.75 7.9 8.16
2001年3.05 14.66 7.97
2002年3.85 17.95 7.36
2003年3.75 19.2 10.97
2004年3.70 15.4 15.37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历年)
上面的数据记录了我国从1992年到2005年实际利率水平(根据一年期定期
储蓄存款利率及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居民储蓄增长率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的变动情况。以1996年和2000年为分界线,可以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
阶段(1996年6月以开放同业拆借利率为标志我国正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0年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图2—2清楚地反映出利率水平变动与储
蓄增长率变动之间的对比关系:
50
40
30
20
10
0
lO
20
;J国. 1.重_垦.舅.堋.擒..==霜.月.埔.月.月

u E l芝J
梦梦擎箩箩梦箩梦≯萝梦≯≯
口实际存款利率日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率
图2—2 199l一2004年间我国利率及储蓄的变动趋势对比
(1)1996年之前,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里是负
值,1994年甚至达到.13.12%,而该时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以年均超过33%的速
度递增;(2)1996年到2000年,中央银行先后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定期
储蓄存款名义利率由1995年的10.98%下调到1999年10月的2.25%,而实际存
款利率却由负数变为正数且不断上升。比如,1995年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实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际利率为一6.12%,1996年为o.87%,1999年则提高到5.55%。名义存款利率下降
而实际存款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经过政府的努力,96年通货膨胀
率开始下降;另一方面,97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未曾经历过的通货紧缩问题,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下降,甚至
变为负数。如1998年为.2.6%,1999年为.3%,2000年为.1.5%。虽然这一时期
实际存款利率上升了,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却在大幅度下降,由1995年
的37 84%降到2000年的7.9%;(3)2001年到2005年,居民储蓄存款又出现大
幅度的上升,而这期间利率水平并没有大的波动,通货紧缩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性
转变。
由此可见,在我国银行储蓄对利率极度缺乏弹性,这和一些学者通过实证分
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9l一95年,政府为了获得低成本的经济发展资金,长
期维持较低的、非市场化的实际存款利率水平,这是一种强制储蓄的政策。但居
民受传统节俭意识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他们的货币幻
觉,导致了实际存款利率较低甚至为负数的情况下,仍不断地增加他们在银行的
储蓄存款;96—99年实际利率水平由负转为正并逐渐提高,储蓄存款增长率却
大幅度下降了;2000年后储蓄又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这当然无法用近几年
来基本保持不变的利率水平来解释。通过对中国居民储蓄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作深入的探讨发现,实际上收入增长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明显大于利率,当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时储蓄增长率也比较高,反之亦然(见表2—2),而利率
对于储蓄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就如2001年到2005年居民储蓄存款又出现大
幅度上升,主要也是因为预期收入因素的影响:在收入分配体制、消费体制、社
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以及金融体制等方面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居民更多地
面f临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的收入信心不足使其消费倾向下
降、储蓄倾向增加。此外,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也是影响储蓄的又一大因素。
象90年代早期,我国的股票市场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股票市场建立初期股市
价格大起大落,蕴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使大多数居民不敢盲目投资于股市。虽
然政府债券是居民乐意选择的投资渠道,但是当时我国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中
长期债券,短期债券规模很小,特别是债券的二级市场不发达,债券的流动性受
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投资债券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
下,储蓄成了最好的选择,这一时期的高储蓄增长率就很容易理解了。
上述分析要得出的结论是: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
我国银行储蓄总量的增加。
(三)国外实践证明了利率升高不一定带来储蓄的增加
事实上,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很多时候利率市场化的储蓄效应不存
在。GiovaIlnini通过对7个亚洲发展中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发现并不存在实际利率的储蓄效应;ch0和Khatl【hatel989年对5个亚
洲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研究同样没有发现储蓄效应;Guptal987年对22个亚洲和拉
美国家的合并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整体上也很难证明储蓄
会因利率上升而增加。相反,有些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利率提高后,储蓄率出现了
下降,如新西兰(Cllapple,1991年)、英国(1hninBayoumi,1993年)和美国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在8 0年代利率上升后储蓄都有所下降。8
利率市场化的储蓄效应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存在着利率市场化的“收入效
应”,利率市场化会带来消费的繁荣。如Lopez—Mejia(1991年),Garby(1993
年),Ireland(1994年)的研究都表明,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带来了80年代英国的
消费繁荣。当然,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得以
增长毫无疑问是利好和收益,而不属风险范畴。在这里提及消费繁荣只是为了说
明储蓄效应的不确定性,说明利率市场化“通过利率升高一储蓄增加”这一机制
成立的非必然性。
认为利率升高确定无疑导致储蓄增加,是过高地估计了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利
率弹性及作用,同时忽略了利率的收入效应。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时存在两种效应,
“替代效应”促使储蓄倾向上升而消费倾向下降,从而储蓄率增加;“收入效应”
将刺激消费而使储蓄减少,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其对储蓄的最终影响
方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过于强调“替代效
应”而忽视“收入效应”,可能导致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的偏差。
三、完全依赖市场力量无法实现信贷市场有效出清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当信贷的资金供给大于
需求时,通过供求双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利率会下降并且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达
到新的市场均衡;反之,当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小于市场需求时,作为信贷资金
价格的利率会上升并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实现新的供求平衡,也就是说,市场力
量可以自发实现信贷市场出清。利率市场化后国有银行将拥有利率的自主决定
权,可以依照货币市场状况自行制定货币资金的价格,这是否意味着国有商业银
行——我国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可以完全依靠市场利率来进行信贷
活动,达到信贷市场的有效出清呢?
较之普通的商品市场,信贷市场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当借款人
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时,即使申请人不蓄意隐瞒,银行对于诸如借款人的风
险倾向、项目经营成功的前景等有关情况的了解要远逊于借款人。这种信息的不
对称性使银行无法完全准确地区分借款人的风险大小,不能有效的拒绝风险较大
的借款人的贷款申请。由于信贷市场这一特性,如果银行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达
到均衡,很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风险。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市场价格
的作用下,市场不再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而是品质较好的商品会逐渐被品质稍
差的商品淘汰掉。具体到信贷市场,逆向选择指的是:逐渐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
将安全可靠的借款人和风险较小、回报率较稳定的借款项目淘汰出局,而贷款给
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进而给银行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出现信贷市场的“逆向选
择”是因为:如果银行完全根据市场利率开展信贷活动一一亦即市场利率水平高
时银行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以平抑信贷需求、市场利率水平低时银行制定较低的
贷款利率以刺激信贷需求。那么当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时,伴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
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升高,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和企业的经营成本息息相关,考虑
‘这些数据与D皿的研究有一定的出入,mⅢ对81个发展中国家198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存款利率
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流动负债M3与GDP的比率就上升0.75个百分点,因而M研究人员认为储蓄增长
与实际利率具有正相关的效应。本文认为,M3与GDP的比率上升并不表明流动负债总量增加。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到日后偿还贷款利息的负担,势必会有一批倾向于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人不再申
请贷款,剩下继续申请贷款的是投资于高收益但同时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虽然
从利息收入的角度看,银行可能实现的收益增加了,可是银行的或有风险却大大
增加了。
由上面的分析看来,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并非无懈可击,其中可能孕育着更大
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理性的商业银行究竟应该如何开
展信贷活动,实现信贷市场的有效出清,仍是一个有待于我们不断研究和摸索的
课题。
四、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调控和监管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政府完全或部分开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主要由市
场供求关系来确定,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以及在
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引导、调节市场利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
对商业银行的调控不再依靠利率管制和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而主要是通过再
贴现和有价证券的买卖来进行,由以政策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中央银
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也将由政策执行的监管(主要是利率执行的监管)向经
营风险监管,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监管、财务真实性监管等转变。中央银行
调控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保证了金融业的安全经营和有效运作,也为国有商业银
行经营提供了更为宽松、务实的监管环境。
五、利率市场化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利率市场化后各家商业银行的实力不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种类、营销策略、服
务手段等方面,还体现在商业银行对资金价格的承受能力方面。资金价格的放开
使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业进入一个更为直接、更为白热化的竞争时
代:
l、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将更加激烈
吸收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利率放开初期银行问以及银行
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竞争将十分激烈,竞争之激烈程度可通过各种金融机
构或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的缩小来体现。例如,韩国银行存款利率与公司债
券收益率的差距,由70年代的5%~7%缩小到80年代的2%~5%,同期,银
行存款利率与非正规存款市场收益率的差距也由20%~26%缩小到10%~15
%;印度尼西亚国有商业银行与私人银行之间的利率水平差距由1983年前的11
%以上缩减至1983年的5.7%,1990年两者的差距己不到l%。正是由于金融机
构在资金来源上的激烈竞争,整体上,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存款利率将逐步趋
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对存款这一资金来源的依赖性很强,
一直以“存款立行”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把对存款资源的争夺看作关系银行
生死存亡的第~要务,可以预见,在存款利率上限也放开后,国有商业银行对存
款的争夺将进入~个崭新的阶段。
2、利率成为银行间最重要的竞争手段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前,存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既没有必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要也不可能为其资金产品定价,因而非价格竞争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竞争手段。商
业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更多地是以强调金融服务的差异化为主,包括结算
的速度、网点的分布、服务的人性化等方面,同时部分金融机构还辅以“暗箱”
操作,以给好处费、安排旅游等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降低贷款利率。在非价
格竞争时代,各家商业银行可谓是各有千秋、各显所能: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和
科技手段方面占据天然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包袱轻、费用相对宽裕,可以通过
“暗补”的方式吸引客户。一旦存贷款利率放开,利率将取而代之成为商业银行
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这是因为:
①利率是市场竞争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其变动直接
影响到资金供求双方的利益得失,在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方面效果最明显。而任
何一项资金借贷活动都是以谋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因而利率这一最直接、
最有效的手段在商业银行竞争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②金融行业专利保护的法律缺失使金融创新难以成为现阶段银行竞争的主
要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
未得至4充分的满足,理论上来说,增加金融服务品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能够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由于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开发的新的金融服
务品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很难获得国家专利的保护,在实践中又很容易被
模仿、难以持久,在金融创新方面超前一步的银行可能在短期内获取超过平均水
平的收益,但这个收益将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模仿而逐渐降低,与其进行金融创
新的巨大投入相比,投入产出极不合理。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不
足,金融创新难以成为现阶段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
③金融机构市场认知度相差不大,银行未能通过树立品牌优势参与竞争。
在国外,不同的商业银行的资信度相差较大,但纵观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
机构,其市场认知度相差无几: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国家信用担保、服务网点多、
而且在资金实力方面优势明显,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渠道,但其低
劣的服务质量和超高的不良贷款率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声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
灵活、服务水平较高,在对公司类客户的竞争中势头强劲,但其网点少、普通居
民不信任的“先天不足”的问题突出;外资银行服务能力的优势十分明显,但由
于服务收费较高、又非本土化,导致市场认知程度与其服务质量极不相称。各家
商业银彳亍资信度趋同,银行不能借助品牌优势进行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自
然就回归到简单的价格之争了。
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资金价格的权力,但银行在行使这
项权力时必须要考虑经营成本、风险程度等因素。以利率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必
然使长期以来高成本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劣势,而进行集约化经营的外资银
行会凭借其优势,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融入低成本的资金,以低利率贷给国内客户,
与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竞争。
3、利率市场化开创了银行竞争新格局
经过几次的利率下调,我国存款利率己经调至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利息
所得税的征收,导致了部分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向股票市场。这诚然是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中的一种政策导向,但站在竞争的角度,存款利率下调显然是有利于非银
行金融机构而不利于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是资金价格的真正放开,获得了自主定
价权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吸引存款客户,增强自身与其它非银行金融机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构进行竞争的能力。利率市场化不但改变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力量对比,还搭建了
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该平台上,无差异的资金价格水平和竞争方式将被打破,
资金价格按照风险收益对称原则进行分化,社会信用资金也会由于不同的收益和
风险偏好而在金融机构和地区间进行市场化流动。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扩展到
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把不同类型和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银行区分开来,进
而导致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启动新一轮的市场份额划分。
第二节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正面激励
一、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自主经营权,由被动经营向主动经营转变
实施利率管制时,利率水平与计息方法均由人民银行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只能
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利率的变动也只能被动地适应。最典型的就是定期存款利
率在到期前不能变动,而长期贷款的利率却可按年调整,这显然不利于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赋予国有商业银行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有了资金价格制定
权,银行可通过预测市场趋势,建立负债组合,加重主动负债的比重,从而对总
的负债利率水平进行控制并及时作出调整;在资金运用上可通过建立盈利资产组
合来确定收益水平,根据资金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在建立资产负债期
限、利率匹配的基础上,更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的衍生金融产品抵补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经营管理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成为可能,真正做到商业银行
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赢得客户银行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空
间,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二八定律”在银行业也同样成立,即银
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因此,稳定优质客户对银行的经营和发
展来说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资金价格的自主调整,将
有限的资金用在优质客户身上,为客户度身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满足优质客
户高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有效地巩固和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同时,根据客户与
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违约概率、管理费用等因
素实行差别化的存贷款利率,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基础上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
较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实现客户结构的优化。
三、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成为可能
利率管制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因为产品的创新必然伴随价格创
新,价格管制的结果是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干篇一律、价格一样、功能雷同,
几十年一贯制。由于利率管制,产品功能和质量提高了,但价格不能同时提高,
商业银行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压制了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
行进行以利率为主要要素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商业银行可以根据
产品创新要求自主地设定各种利率。在美国存款产品中,利率与期限、开户起点、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日均余额、帐户管理费率等要素的不同组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客户需求和个
性化的金融产品,在美国维持低利率政策的年代里,和利率挂钩的结构存款理财
产品可谓风行市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外币领域里尤
为突出。我国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后,外币存贷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由于
外汇资金运用渠道和利差空间狭窄,银行不可能长期持续地以利率水平的高低作
为争夺市场份额、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手段,银行及时抓住了客户追逐存款的高
收益、贷款的低利率的心理需求,结合传统外币业务进行产品创新。自2003年
秋季开始到现在,五花八门的外汇理财产品已经有20多种,商业银行竞相推出
外汇理财“大餐”,以稳定和吸引外币储蓄存款。
四、利率市场化带动银行同业竞争进入新的层次:
统一的资金价格使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明显区别,各
家银行只是在低层次上进行着过度竞争,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更使国有商业银行所
处的竞争环境趋于恶化。放开利率限制使国有商业银行不需要通过原有的一些不
正当竞争手段如私下给予利率回扣来吸收客户,而是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利率变
化,根据经营成本制定出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资金价格,努力满足客户的需
求以赢得客户。国有商业银行与同行将在更大的范围更高层次上展开激烈的竞
争,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优胜劣汰,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银行将会破产或被
兼并,从而促进竞争格局的演化。
五、完善金融市场,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规范的外部经营环境
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放开利率控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金。市场机制的高效
率将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降低政策变动给消费者和银行收益造成的不确定性,
增加整个社会的金融消费总量,加上国家为推动利率市场化实现而出台的一系列
发展措施,都将极大地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形成一个融资工具品种齐全、信息
披露充分、法律和经济监管手段健全且市场主体富有竞争意识的完善的金融市
场。这将为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使商业银行能方便地在
金融市场上筹集和运用资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借助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管理
利率风险。
第三节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的严峻挑战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关系到整体金融发展模式和发展进度的系统性改造工
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亚于商业银行法的实施。不可否认,自主决定利
率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这仅仅是赋予了国有银行独
立、自主地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还不能转化为银行真正的赢利。根据国有商业
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利率市场化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更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面。
一、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收益的影晌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使其低于竞争性均
衡水平。控制存款利率的目的是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促使其吸收更多的存款;实
行较低的贷款利率的作用在于维持金融市场上一定规模的资金需求,使国有银行
能够获得长期持续的生存空间,这实际上为国有银行提供了与其经营成本和管理
能力不相匹配的额外收益。为保证国有银行的这种好处,政府还需要进行竞争限
制,因为控制存贷款利率只是防止了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仍然存在,银行业的
过度进入和现有银行的过度竞争都会降低上述额外收益。利率放开后,政府不再
实行强制执行的利率政策,而国有商业银行四家独大的竞争态势也会有所改变,
国有银行此前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将会逐步消失。不仅如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还会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l、存贷利差减少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动使我国银行存贷负利差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些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基本上保持在3%的平均水平(见图
2—3)。然而,四大银行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并不令人乐观:各家银行的应收未
14%
12%
10%
8%
6%
4%
2%
0%
4.O%
3.5%
3.0%
2.5%
2.0%
1.5%
1.0%
0.5%
0.O%
隧蕊存款利率口贷款利率——o一名义利差
图2—3 1993—2004年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历次调整及利差图
收利息不断增加,贷款收息率不断下降,分支机构亏损面和亏损金额相当大。2004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为o.13%,是美国平均水平的1/10,
就是跟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不小,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一中
国工商银行2004年RoA为O.13%,而同期印度最大的国有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的ROA为O.8%,比中国工商银行高出6倍多。在存贷利差较大的年份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尚且如此之低,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减少直接导
致的国有银行赢利进一步下降更是让人担忧。
一方面,存款利率攀升。储蓄存款是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
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因此,国有银行非常重视稳定储蓄存款规模并使
之适度增长。在实际业务中,存款规模一直是考核国有银行业绩的主要指标也
说明了这一点。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市场化后利率总体水平上升对银行储蓄的效
应是模糊的,为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存款,国有银行会倾向于提高存款利率,银行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的基本战略考虑是:提高存款利率,银行损失的是经营效益,但如果存款下降,
却会威胁到其生存能力。除了国有商业银行相互之间的存款竞争,股份制小银行
也会加入到揽存大战中。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多、运营成本高、历史包袱重,
小银行则具有经营机制灵活、技术更新速度快、无历史包袱的优势,所以敢于和
国有银行打价格战。当国有银行为存款而战,为生存而战时,存款利率会出现攀
升的趋势。
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上升空间极度有限,甚至还有可能下降。原因有:①我
国宏观经济仍未摆脱不景气的状况,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不足,资金供
给略大于有效资金需求,从近几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现象便可得
到验证。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但企业经营不景
气使银行不敢贸然提高贷款利率,银行未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享受到应得的收
益。②为稳住优质客户,国有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的可操作性不强。在成熟的市场
环境下,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市场细分的方式,立足自身特点,确立了相对固定
的目标客户,例如,资金雄厚的大型金融集团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和投资业务,
而中小金融机构则重点关注规模不大、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在我国,商业银
行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
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往往把规模大、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作为重点争夺的对
象。这些优质客户现金流量充足,融资选择多,国有商业银行只能采取降低贷款
利率的方式吸引它们。如利率市场化刚吹响加快步伐的号角,在山东烟台市,国
有银行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就纷纷展开“贷款营销”,降低利率以争夺鲁花集团
和龙大集团这两个当地的黄金客户。③近年金融体系改革进展较快,新兴股份制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迅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兴股份制银
行虽然总体规模不及国有银行,但收益率却大大高于后者,其体制活、没有坏帐,
能承受贷款利率较大幅度的下调。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
体系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它们的行为不会造成整个银行系统贷款利率的大幅走
低,但是由于它们加入竞争行列而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提高贷款利率时会有了很多
的顾虑。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虽然目前贷款利率上限已放开,但贷款利率上浮的
实际可操作空间并不大。在2002年,据对广西省玉林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
查: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在20—30%的贷款仅占16 24%,其中按贷款对象划分,大
型企业贷款占0.43%,中型企业贷款占5.7%,小型企业贷款占6.94%;下浮或不
上浮的贷款占比达32.86%。
利率放开后,如果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按同一比例上升,存贷利差不会减少。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在贷款利率不升反
降的情况下,利差会进一步缩小。国际经验表明,存贷利差缩小,必然导致商业
银行的利润下滑。如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存贷利差最高达到5.7%,随着
利率管制的放松,利差不断减少,美国储蓄贷款机构1979年盈利17.92亿美元,
1980年盈利降为3.03亿美元,1981年由盈转亏、亏损额31 25亿美元,1982年
继续亏损9.37亿美元。利差减少对我国目前仍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国有商业银行无疑会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金
主要来自于存款,约占总负债的90%左右,存款利息支出占总成本的95%;利
润主要来自于贷款,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7%。以中行2004年资
产负债结构为例进行粗略的估计,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都取消后,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如存款利率上升O 5%,贷款利率下降l%,则中行利息收入要减少300亿至350
亿元,相当于中国银行目前一年的经营利润。
2、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加大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影响利
率的因素是很多的,有来自宏观的、也有来自微观的,它们对利率的影响程度不
同,时间周期不一样,这些因素通常又交织在一起发生着作用。利率变化频繁且
可预见性差,而国有商业银行又是在没有经验的条件下参与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进程,所以把握和预测利率走势的难度更大。利率的频繁变动必将引起利息支出
的变化和资产的调整,由此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难以确定,从而影响其
最终的经营收益。
3、部分储蓄存款流失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其他中
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份额较小。利率市场化后,资金资源的配置
更多的是遵循价值规律来运作,银行多元化发展和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竞争的局
面将逐步形成,致使存款由四大银行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存款资金在国有商业银
行与非国有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重新分配,且资金流
动的频率要比以前高。中小型银行将凭借其包袱轻、经营灵活等特点,通过价格
的灵活操作,把自身的服务优势、管理优势、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扩大其在
存款市场的份额;农村信用社也会凭借其政策优势来吸引存款资金。从中央银行
在八家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的运行情况看,至少有20%的储蓄存
款从当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流向农村信用社。存款对国有银
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利率市场化后存款格局的调整必然会挤压国有商业
银行的赢利空间。
4、筹资与投资从以间接方式为主向以直接方式为主转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带动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
向直接方式转化,出现所谓的“资金脱媒”现象。大量的企业临时资金不再通过
银行存款的形式来增值,而是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投放出去以获取短期收益;
居民也不再过分看重仅含有无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而是更关注包含风险价值的
金融产品的收益;形式并不灵活的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
比,原所具有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银行的主导业务将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
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发放贷款是国
有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银行过分依赖存贷款传统业务,进行资产负债结构
选择搭配的余地不大。如果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的状况得不到根本的转变,即使是
在利率完全放开后,国有银行也难以通过行使利率自主权来改善赢利不佳的状
况。
二、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
在过去利率管制时期,由中央银行按简单定价公式和划一利率的原则,根据
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对不同期限
的存款统一定价,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贷款利率也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商业银行只能在规定的幅度内浮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是
非常简单的。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产品定价将成为商业银行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客户在选择银行时,除了会从借贷成本、服务质量、金融产品促销等多方面进行
综合考虑外,价格无疑是左右客户决策的关键因素,定价策略将会在未来国有商
业银行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利率自主决定空间的加大,国有
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如何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合
理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水平;如何科学地分配存贷款期限布局,保持最佳的
利差水平;如何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备付水平,有效控制利率形成的
流动性风险;如何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产生人情利率风险等等,都将是一场
严峻的考验。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定价机制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基本上没有设立
专职的金融产品定价部门,也没有将金融产品定价部门和营销部门分离,导致金
融产品定价不能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和差异化策略,还频频出现道德风险。这种状
况并没有随着利率的逐步放开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到目前为止,国有商业银行
仍未形成一套合理的定价体系和定价机制。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1、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非市场化
随着商业银行各项资金业务的发展,资金在内部进行转移使用的规模不断扩
大,因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就成为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合理流动、贷款价格
合理确定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资金管
理方式,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简单地以存贷款利率的平均数来确定,不能动态地反
映内部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不能合理引导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甚至一、二级
分行间及分行与各支行间无偿划拨资金情况时有发生。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分工大
致可划分为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资金在部门之间调拨,如何核算部门
间资金成本显得很重要。如果成本核算准确,银行就可以对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
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引导处于
不同经营环境中的具有不同经营能力的分支机构合理处理上存资金和发放贷款
的关系,处理好支持重点地区与分行借款放贷的关系,这都要求建立合理的内部
资金的转移定价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实行总分行体制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内部资金利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也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利率风险的规
避问题。
2、利率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不合理
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以及严格完
善的监管制度,这是商业银行保持利率政策集中统一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
应不同分支机构、不同客户实际情况的必然要求。在现行定价管理体制下,国有
商业银行的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和贷款浮动利率水平总体上由各自总行制定,基层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权限小,执行利率没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层层上报审
批增加了贷款决策的成本,延长了资金流动周期,也挫伤了基层行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定价权下放的标准也不尽合理。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
很多是按贷款金额的大小对分支机构进行授权,这种办法其实就是以贷款金额的
大小来替代贷款的风险,从贷款风险分散化的角度来看,简单的以金额替代风险,
很可能由于贷款金额“化整为零”而绕过了这一风险屏障。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3、无法突破贷款定价技术上的瓶颈
根据贷款定价原则,知道了贷款违约概率,依据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就可以
确定贷款价格。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贷款违约概率。在实际操作中,这是一
件相当困难的工作,即使是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信贷市场也是典型的柠檬市场,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严重困扰着贷款利率风险溢价的确定。
不管采取哪种定价方法,风险升水都应该作为定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化风
险、确定风险升水,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还是空白点,但却是贷款定价管理必须
突破的瓶颈。如果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不解决,银行只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手法来行
使自己的定价权,目前国有银行对贷款定价采取“浮而不动”的做法就是很好的
一例:04年贷款利率向上浮动权限已经扩大到70%,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
率一般以5%、lO%为基点浮动,浪费了大部分浮动空间;05年取消了贷款利率
上限,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仍基本保持在0 9.13倍基准利率水平范围内。这一现
象一方面产生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经验不足,成本收益核算不够精细的内部因
素,另一方面则产生于外部信息约束,商业银行无法在发放贷款之前确知贷款违
约概率,难以确定贷款的风险溢价部分为多少。技术难关的突破不是国有商业银
行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4、缺乏熟悉金融产品定价的专业人员
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金融产品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发达国家基
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多种金融产品定价模型,这些模型的前提和条件与我
国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只能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我国国
情设计自己的定价模型。由于长期缺乏实战操作经验,银行中熟悉金融产品定价
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各国有商业银行分行以下利率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利
率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文件的上传下达以及报表上报等日常事务上,对浮动利
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相关业务知识
知之甚少。
5、定价信息系统和会计统计体系不健全
为了能够及时监测市场利率情况,特别是为了掌握自身成本收益状况以及利
率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实际上需要对每一笔业务的利率、期限、金额等要素进行
统计加工和分析,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会计统计制度、完备迅捷的
基础信息网络作为支持。同时,建立严格的分部门核算和考核制度为合理确定金
融产品的平均费用奠定基础,也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信息体系。但现实是国有商业
银行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基础落后,既缺乏贷款定价所需要的金融市场、
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外部有关信息,也缺乏对现有成本资料进行有
效分析的手段和措施。比如,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根本没有考
虑对不同产品、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识别和分析。定价信息系
统和会计统计体系建设的落后是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时代的要求的。
利率浮动区间的不断扩大到最后并非就是利率的完全放开,在商业银行缺乏
定价能力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原有的浮动利率空间都没有用足,即使再扩
大区间也仅仅是一种象征而已。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建立起市场化的定价体制还
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首先,对于极度缺乏定价经验的国有银行来说,只凭着少量
的历史数据,要建立这一体系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经营成本、目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市场利率水平、客户风险等方方面面。其次,即使银行
自己能够算清楚这笔账,在市场竞争中又能否做到理性竞争?面对银行间争夺优
质客户的相互杀价,银行怀揣“自主定价权”的法宝,是该追逐利润还是保住市
场?在越是市场化的地方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理念和定价能力的考验也就越
大。
三、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国家对存贷款利率无论如何调整,都充分考虑到商业银
行的实际情况,始终保持合理的利差水平,利率的变动是有限的,利率的风险是
可控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是非常简单的,只要认真按照人民银行给予的
浮动幅度,执行全国统一的利率水平即可。这就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对利率的变动
不敏感,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信贷风险上,对如何防范利率风险研究不多,把利
率风险往往归结于政策因素;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上,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
门,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数据积累,风险管理中需要的大量基础性数据和资料
很难现成取数;在预测利率政策变动、分析利率走势、评估利率政策效应等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测评估体系;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
不善于运用控制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更缺乏有效预防、规避、分散和转移风
险的实践经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形成主要靠市场机制作用,稳定性低、
可预测性差,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下,利率市场化确实能通过加强金融的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促
进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但也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管制时期不曾有或不明
显的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类型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将呈上升趋势。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
因素有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国内政局的演变、经济形势的恶化、宏观政策的
转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外部因素;也有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如期限、利率、
数量等的失衡,利率决策管理的失误,利率操作人员的人为失误等内部因素;当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时,就会形成实质性的风险。归根到底,利率市场化是通过
两方面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一是利率压制解除后实际利率升高;二是利率
多变、利率不确定性增加。具体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以下几种类型的风
险:
第一、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
题。当预期利率下降时,商业银行的存款会下降,而此时社会对贷款需求却因投
资过旺而扩大,如果银行主动负债能力有限,就形成了资金缺口。即便是预期利
率上升时,也会有部分存款人提取现金到别处寻找更高的获利机会,而部分借款
客户会加快从利率较低的借款安排中提款,同样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头寸产生
强烈的影响。
在利率多变的市场化环境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增加的
原因有:①利率频繁波动加剧了国有银行净现金流的变化。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
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基本上体现了长期利率的升贴水。管制放开以后,利率水平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长期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市场预期,长短期收
益率将出现十分复杂的变化形态,国有银行把握利率变动对净现金流的影响的难
度大大增加了。②国有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有
限。我国商业银行受传统信贷管理方式和资产运用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用短
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情况,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不匹配。在国有
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大部分是居民存款,居民能随利率的变动迅速调整存款决策,
但国有银行的资产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对利率的变动反映极不敏感,再加
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在流动性风险出现时,国有银行想要调整资产负债结
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③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影响了存款来源的稳定性。
在严格的利率管制下,虽然国有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但存款相对稳定,支付能力
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利率市场化后国有银行不再享有百分之百的国家信誉担保,
而我国又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波动幅度增大、资金流动频繁必
然会使存款稳定性大幅降低。
与国内其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见表2—3)。根据我国新的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
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9。对这一比例的理解是:随着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利率变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太低的流动性比例容易导致
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危机和“挤兑”现象,从而诱发经营危机:但是过高的流
动性比例又会使无收益的占款太多,从而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因此,
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出发,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3 04年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比较
流动性指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
均值均值
贷存比例77% 68 7%
总贷款/总资产58 7% 50 8%
资产流动比率34.1% 28 2%
资料来源:各银行2004年统计年报
第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与价值
发生不等量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较为严格的利率管
制环境下经营,重点关注流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利率风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却
不深刻。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成为常态,资产与负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
同,国有银行的收益随时都可能因利率波动而减少,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是到了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时候了。
①成熟期不匹配风险
也称重新定价风险,成熟期不是指其原始期限,而是重新定价(即调整利率)
9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 9条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的期限,一份5年期国债在距到期日还剩2年时,其成熟期是2年而不是5年。
由于资产负债成熟期不匹配,导致资产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不一致,从而使银行
净利息收入在利率波动中面临风险。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
银行用成熟期较长的负债为成熟期较短的资产提供资金,短时间内资产可以重新
定价而负债不可重新定价,随着利率上浮,银行净利差将增加,随着利率下调,
银行净利差减少(举例见表2—4);反之,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即银行用成熟期较短的负债为成熟期较长的资产提供资金,短时间内负债可以重
新定价而资产不可重新定价,银行收益随利率上浮而减少(举例见表2—5),随
着利率下调而增加。
表2—4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状态下市场利率下降导致的损失
利率变动前的资30天后的资产收60天后的资产收
产收益和负债成益和负债成本益和负债成本

浮动利率贷款5.22% 4.72% 4.22%
90天期定期存款1.71% 1.7l% 1.7l%
净利差3.51% 3.Ol% 2.51%
表2—5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状态下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的损失
利率变动前的资30天后的资产收60天后的资产收
产收益和负债成益和负债成本益和负债成本

30年固定利率贷6.12% 6.12% 6.12%

90天期定期存款1.7l% 2.2l% 2.7l%
净利差4.4l% 3.9l% 3.4l%
以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的国
家银行为例,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150114.72亿元,占资金
运用的94 69%,其中短期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32%,为48094.52亿元;存款占
资金来源总额的84%,余额为134357.2l亿元,其中短期存款余额占比高达42
%,为56119.68亿元。据此估算,利率敏感性缺口为一8025.16亿元,即利率每
上升1%,国家银行挣利息收入将减少80.25亿元,面临的利率风险是相当大的。
事实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严重的利率缺口,利率频繁变动使国有商业
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重新定价风险。
②利率变动的结构性风险
利率变动的结构性风险是指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利率变化不能完全同步,而
使银行的收益和潜在价值发生变化。存贷款利率的不同步变动,源自市场对不同
金融工具风险程度大小的判断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显然,贷款利率下
降的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以及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的幅度,银行的净利差收入都会减少。(举例见表2—6)
表2—6利率变动的结构性风险
利率变动前的资利率降低后的资利率提高后的资
产收益和负债成产收益和负债成产收益和负债成
本本本
90天固定利率贷款5.22% 4.72% 5.72%
90天期定期存款1.7l% 1.46% 2.46%
净利差3.51% 3.16% 3.16%
分析图2—3(见第二章第三节一部分),我国从1996年至2004年中央银行
进行了9次调整利率,每次同期限存贷款利率变化幅度均不一致,以一年期存贷
款为例,9次调整情况如下:央行降息频率明显加快,存贷款利率变动的方向是
一致的,但反映在幅度上则有所不同。存贷款利差均值为2 83%;最大利差为
3.60%,出现在99年;最小利差为1 8%,出现在96年。利率放开后,存贷利
率更容易出现不同步变化,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变动结构性风险加剧。
③内含选择权风险
利率的选择权风险,即利率变动引起借款人提前偿付借款本息和存款人提前
支取存款的利率收益风险。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可能提取未到期存款,然后
以新的较高利率重新存款,在银行为此征收的罚金不足以抵补利差损失时就减少
了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当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可能提前归还未到期贷款并以较
低的利率重新借款,从而减少了银行的利息收入。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国有商业
银行都会经历着客户在不同程度上的选择权风险。许多存贷款业务,比如活期存
款、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具有利率上限(或下限)的存贷款、可提前偿还的工
商贷款等,都具有内含选择权特征。由于名义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对人们产生一种
利率幻觉,而不管实际利率是正的或是负的,只要名义利率大幅度变动都可能促
使借款人客户提前偿付未到期贷款或存款客户提前提取未到期存款。利率频繁波
动增加了资产业务上的“贷款非预期提前偿还”和负债业务上的“存款非预期提
前支取”的不确定性,今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更多地暴露于内含选
择权风险之中。
根据国内现行储蓄条例和存款管理有关规定,客户如果提前支取未到期定期
存款,将按活期计息,这样,除非存款利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变动的幅度很大,否
则提前支取将得不偿失。即使利率放开后,我国存款利率大幅上扬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存款提前支取的选择权风险不大。贷款情形则不同,由于银行间对优质客户
的争夺日趋激烈,许多贷款合同中都包含有允许客户提前还贷的选择权条款,贷
款选择权风险已经显现,突出地体现在近年来发展相当快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
务中。自2003年10月起,上海市住房贷款的提前还款数额呈急增趋势,建行上
海分行2004年4月回收的6.2亿元住房贷款中,就有4亿元属提前偿还。近两
年,提前还贷更是出现了迅猛增长势头,贷款选择权风险里日益扩大。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④收益曲线变动风险
一般情况下,由于长期资产的风险要大于短期资产,因此,在长期资产上存
在一个利率的升水,这就是资产的收益率曲线多数情况下向上倾斜的原因。银行
利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长短期利率水平的差异可给银行带来期望利差的收
入。但当某些原因使收益率曲线发生方向性变化时,如货币政策反向操作,在银
行存贷款利率多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来制定的情况下,长期未偿浮动利率贷款
的重新定价利率与短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变为负数,即收益曲
线由正变负,使银行预期的资产负债利差落空,这种收益损失被称为收益曲线风
险。
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投资国债,就面临比较明显的收益曲线风险。国有商
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主渠道拓展缓慢的形势下,纷纷将富余资金投向债券市场,导
致债券收益率下降。如2002年发行的30年期记账式国债利率仅为2.9%,而同
期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89%,相差仅一个百分点,收益曲线几乎水平。银行
活期存款利率成本为O.99%,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88%,投资的利差也非常有
限。未来10年内若出现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或市场利率水平的升高,商业银
行持有的长期国债风险就会凸显出来,很有可能发生债券利息收益不足以弥补资
金成本以及债券投资净值损失的情况。
⑤法规性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经济和金融法规也处于不断变革与完善中,但是,,
法规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善,一旦法律规定跟不上现
实情况的变化或法规不尽详细、可操作性差,商业银行就会因受法规的限制而无
法对利率变动作出适时调整,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如,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息是分期计算的,对于流动资金贷款,不管合同中签订的利
率多高,当商业银行调整贷款利率时均须实行新的贷款利率,并对不同时期的利
息分别计算。而存款则受到保护,当利率下调时定期存款仍以原先的较高利率计
息,直至期满。金融法规的限制无疑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第三、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当利率水平持续快速上升,特别是存在超高利率时,将有可
能产生两种影响信用风险的效应:一是高的贷款利率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投资
人。因为面对高贷款利率,只有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人才会借款,具有正常
利润水平的低风险的投资人不敢借款。这样高利率筛选掉的不是高风险项目的投
资人,而是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投资人,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
选择效应;二是高的贷款利率会刺激借款人获得借款后从事高风险活动。由于银
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的行为,如果银行一味地提高利率,借款人就有可能将贷
款用于高风险项目,形成风险激励效应。以上两种情况都违背了银行寻求低风险
的初衷,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整体下降,从而增加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对
于银行来说,更糟糕的问题还在于,贷款风险与贷款利率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单纯
的正比关系,事实上的高风险贷款不一定能得到高收益补偿。在利率市场化赋予
了银行贷款定价权之后,如果缺乏完善的约束机制,银行经理人员的定价权放纵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会使这两种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国有银行面对的主要风
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仍须谨慎对待。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各银行都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信贷管理内
部控制体系,基本能把违约风险降到可承受范围内。为了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资本
充足率要求,为了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四大国有银行对贷款管理的严格程度远远
超过前些年,贷款责任直接同相关责任人的收益挂钩,这种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使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关注超过了对利益的追求。可见,经过多年的监管和自律约
束,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认识、衡量和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相
对于银行经营中已经出现的支付风险、信贷风险、操作风险等活生生的案例,利
率风险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
尚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转嫁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
位,缺乏主动调整利率风险的政策空间和市场工具,利率风险在不断积累(见表
2—7: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l程度越大表示利率风险暴露越严重)。利率放开后,
表2—7 200l一2003年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比率9
l 银行名称200l 2002 2003
l中国工商银行l 38l 2 486 l 595
l中国农业银行l 217 1.726 l 030
资料来源:根据工行、农行各年统计年报数据计算得出
利率表现出更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对国有银行经营产生极大影响,一般的利
率风险会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或增加利息支出,大的利率风险会造成国有
商业银行巨额亏损甚至倒闭。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美
国的市场利率迅速上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78年的8%上升到1981年的15
%,结果使美国费城的一家大银行一一宾夕法尼亚第一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该银
行持有大量的政府长期债券因而承担了太大的利率风险),还使美国从事住房贷
款业务的数百家储蓄贷款协会因巨额亏损出现了整体资不抵债的局面。利率风险
将会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今后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
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l、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的
建设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由于过去我国实施的严格利率管制,使国有商业银行
长期处于“无风险”状态之中,对如何管理风险仍处于探索阶段,导致国有商业
银行短时间内不可能对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利率风险衡量、评估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系
9按照资金缺口管理的分析方法,资金缺口统计的对象应该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具体为实行
浮动利率的资产与负债和即将到期的资产与负债。由于信息有限无法统计即将到期的资产与负债,考虑到短
期生息资产及短期有息负债与浮动资产、负债有相同的性质,故以短期生息资产和短期有息负债分别代表浮
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同时略去即将到期的资产与负债,据此计算资金缺口。为了更方便地表达资金缺
口的状况和变化趋势,采用利率敏感性比率指标替代资金缺口。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统,对风险的识别、测度不能进行正确的衡量、分析;潜在风险的报告机制、反
馈机制尚未建立,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应对风险的发生;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
制,风险损失抵补的操作工具几乎没有,连附加的一些保护性条款也未真正实施。
3、缺乏风险管理方法与手段。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是
在长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不注重相
关数据资料的累积、基础数据难以采集、电子化支持手段不充分、缺乏有关风险
管理的系统软件、技术手段滞后,要改变这一状况估计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4、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步较晚,
目前为止仍未摆脱金融衍生工具单一的困境,缺乏以证券、股票指数、利率为基
础的衍生工具,且金融衍生工具基本只在外汇市场得以应用,国有银行利用表外
金融衍生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的能力远远低于国外的商
业银行。
5、缺乏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风险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
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具备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知识结
构和风险管理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十分紧缺。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
入我国,外资银行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人才争夺使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外流,这进一
步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的能力。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三章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影响面广、影响力非常大的金融改革举措。各国商业银行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诸如利率波动频繁、存款资金向非
银行金融工具转移、业务收益下降、利率风险加大、银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这
些情形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基本上相似,因而不再赘
述。本文更关心的是,各国商业银行在利率放开后经营管理的一些经验,以便对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定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提供借鉴作用。美国和日本是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香港、台湾、韩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
济基础、银行改革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智利则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其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失败经验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第一节美国和日本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一、美国
美国真正对银行利率、银行业务实行管制是从1929年一1933年大萧条之后
开始的。美国大萧条时损失最大的产业可能是金融业,于是,美国银行业经历了
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改革,最突出的一点足强化监督管理,正是在这一背景
下,Q条例产生了”。但是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财富的增加,到
了60年代之后,这一条例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促使美联储最终作出让步。1970
年,美国开始允许银行发行的期限90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市场化,并将定
期存款利率的上限逐步提高;1973年规定10万美元以上存款不受Q条例的利率
限制,并取消所有大额存单的最高利率限制;1978年,允许资金市场利率浮动
以后,又实行小面额存单利率市场化;1982年lo月,美国制定了“1982年有效
机构法”,准许存款金融机构开办货币市场存款帐户。美国从1982年到1986年
长达5年多的时间,最终取消了对所有银行存贷款、抵押贷款、货币市场存单帐
户等限制,实现了利率的完全自由化。
美国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有:
1、建立兼顾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利率自由化后,美国银行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定价机制,大银行的基本做法
是:由总行根据美联储再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或国库券利率公布适于全行的
。所谓Q条例,就是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规则.该规则规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对
于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晟高限度。
38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基准利率,再通过授权分别规定不同分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浮动权
限,确定各分行利率浮动幅度时,主要考虑了各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和当地同
业竞争差别等因素。利率放开之初的美国科技已经相当发达,银行业存贷款定价
很快实现了模型化,尤其是大银行一般都拥有高度个性化的定价软件。总行通常
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成本加成法或基准利率加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
水平,而分支行则大多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
2、不断开发和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术。
在利率市场化之初,美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只是运用简单的缺口分析,
但从80年代起迅速发展了持续期分析,进而运用净现值分析。90年代起大量使
用动态模拟分析,与此同时还普遍进行应力测试。不少商业银行都有适合本行特
点的高度个性化的分析软件。例如,美国范尼梅公司所使用的动态模拟分析软件
可以提供多达loO多种利率变动情景假定下的资产负债和净收益变动的情况,从
而能够根据利润最大化目标从中选取最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方案。
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速度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大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展很快,开发了许多新
的金融产品。放松利率管制后,美国银行界陆续推出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与市
场交易的国库券利率挂钩的金融创新产品,如4年以上、无利率限制的“狂卡”
存单,为期6个月、与同期国库券利率挂钩的货币市场存单,按市场利率计息的
超级可转让存单,期限为30个月、与国库券利率挂钩的小额储蓄存单,与国库
券挂钩的7—31天和91天帐户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出来。银行业还加大兼营证
券、保险等方面的金融业务,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市场利率在银行经营业务中的影
响与作用。
4、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银行内部计算机系
统、风险管理系统、电话中心、自动柜员机以及互联网科技等各方面。由于技术
的投资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美国银行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随着利率逐渐
放开出现了不断增大的趋势,如美洲银行每年在IT方面的开支大约占到其总资
产的o 25%。在加强硬件设备和网络的建设的同时,美国银行业也很重视对信息
技术人才的延揽和培训,以及对企业员工IT技术和素质的培养,在银行的IT支
出中,很大的比例都投入到了有关人员培训方面。
二、日本
日本利率币场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债发行的增加。1975年以后,随着经济增
长率的下降,国债发行额日益增加,传统的国债定价、发行和消化方式再也维持
不下去了,大藏省开始实施国债“流动化”和“弹性化”,开始了对国债流通市
场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改革是不够的,1979年,城市银行大量售出手持国债,
引发国债价格大跌,为此,大藏省部分实现了国债发行市场的自由化。从这点可
以看出,国债的发行促进了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同时,也带来了短期金融市场的
自由化。日本自1979年5月允许发行大额存款定单(c D),以此为开端阶段性
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沿着先定期后活期、先法人后个人、先
大额后小额的渐进方式进行。在法律的调整上采取逐渐排除《临时利率调整法》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适用对象的方式,还采用了如市场利率连动性定期存款等过渡性金融商品。1985
年3月,允许开办按市场利率浮动的存款,10月,lo亿日元以上的定期存款利
率实现市场化。此后,逐渐降低最低现额标准,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完
全市场化,1994年10月,除支票帐户以外的活期存款也市场化。
日本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可以借鉴的地方有:
l、转移贷款对象以消化存款成本上升压力
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利率水平较高的自由利率商品比重逐渐上升,结果提高
了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为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不是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将
其进行转嫁,而是通过调整和转移融资对象的方式一一转向高利率的贷款对象和
长期贷款者,以抵补筹资成本的上升。结果在日本银行业中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
贷款、与不动产有关的贷款大量增加。
2、改变过去与再贴现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决定方式
存款利率自由化以前日本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与再贴现率挂钩浮动的,贷款利
率则受优惠利率制约、优惠利率又受再贴现率制约,也即存贷款利率都与再贴现
率挂钩,以此维持相对稳定的存贷利差。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如果贷款利率仍由
再贴现率决定,则难以避免利差下滑的困境。为此,日本商业银行改变了原有的
贷款利率决定方式,采用“以市场利率为基准,综合考虑客户的资信、贷款回存
比率等情况,追加一定的百分点”的新的决定机制,使存贷款利率均与市场利率
联动。
3、设立证券子公司,增加证券业务比重
1992年6月日本中央银行颁布了《金融制度改正法》,改革了不适应当时金
融自由化、证券化、国际化的金融专业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允许银行通过设立
证券子公司(最低资本金为100亿日元)的形式介入证券业务。许多商业银行开
始设立自己的证券子公司,增加证券投资在资金运用方面的比例,把国际业务和
证券业务结合起来。这不仅使商业银行从股市上升中获得巨大的利润,还大大地
缓解了金融证券化趋势下客户疏远银行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带来的
冲击。
第二节香港、台湾、韩国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一、香港
香港银行利率协议最初形成于1964年,其要点是:把香港的所有银行划分
为外国银行和本地银行两大类,共5级,外国银行为1级,其存款利率为基本利
率,本地银行依存款额的多少分4级,其存款利率在基本利率的基础上逐级递增
o.25%,由三家非指定银行组成的利率小组监督利率的执行。显然,利率协议出
台背景是当时香港经济尚不发达,银行体系弱小,银行利率协议对于平息银行间
恶性存款竞争,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逐
步确立,以及外汇管制的全面放开,香港的银行业取得迅猛的发展,利率协议对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制约范围逐渐收缩,影响程度下降,放开银行利率限制逐渐成
为一种必然趋势。从2001年7月3日起,香港银行业的利率协议全面撤销,原
来仍受到利率协议保护的支票账户、储蓄账户和6天以下的定期存款,都由商业
银行自主确定利息水平。至此,从1964年开始在香港实施的利率协议全部撤销,
这标志着香港银行业告别利率管制,香港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顺利完
成。
香港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有:
l、调整业务发展战略,重点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和交叉业务
面对利率协议撤销后出现的金融市场结构性变化、传统产品利差萎缩的趋
势,香港银行业调整了业务发展战略,重点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纷纷成立个人理
财中心,致力于汽车、代理、资信、按揭、特殊服务等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个
人金融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的表现也相当突出,
对收益的贡献非常明显。据报道,香港一些大银行经营个人金融业务获得的利润
最低在30%左右,最高可达到70%。同时,银行还与具有某些产品优势的其他
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交叉业务。如,利率实现市场化后的几年内,香港的资
产管理市场每年在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长。香港银行业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商机,
直接参与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管理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实现了业务战略转型;注
意到本地保险普及率与保险收入比率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寿保费支出仅
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事实,预计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保险市场在未来5年将
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香港银行业和保险公司合作,大力发展保险市场业务。
在负债业务方面,银行积极地通过债券、存款证、股票等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筹
集资金,还把融资的触角延伸至海外一些利率明显较低的国家。
2、实施分层利率体系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香港一些银行调整了定价策略。从2001年5
月1日起,香港汇丰银行根据不同的储蓄账户结余提供4档不同的储蓄利率,1
万港元及以上的储蓄存款结余可享有银行公会所制定的标准港元利率,
5000.9999港元存款和1000.4999港元存款为标准储蓄利率减1%-z5%,l000港
元以下存款则为零利率,还对结余不足5000港元者收取40港元的月费。在7月
3日全面撤消利率协议后,汇丰对结余15万港元以上的储蓄存款或全面理财总
值(包括按揭、保险、基金)达15万港元以上的储蓄存款提供额外利率优惠。上述
策略实施后,汇丰存款客户减少近7万个,存款总额却增长l%·3%;而渣打银
行则向存款不足10000港元者收取100港元月费;道亨银行自8月1日起实行在
该行拥有包括贷款等各种账户总额超过4000港元者可豁免30港元的月费。这表
明利率全面自由化后,香港银行业的差别定价正在加速进行,从过去以同~利率
广纳客户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粗放式经营,转为以差别化的利率吸纳高素
质客户和增加银行盈利为目标的集约式经营。
3、设立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顺利完成,利率风险管理日益成为香港银行业资产负
债管理的核心内容,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最突出的
体现是各银行均设立了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不仅在集团
总部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而且在各分行也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
整个集团或本分行范围内所有利率风险管理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各业务部门则按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照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金融产品风险转移至该
部门,由该部门将风险转移至市场上。
4、支持监管部门发展以防范风险为基础的存款保险计划
利率协议撤销之后,银行业经营的风险程度提高了,促使香港金管局着手研
究引进存款保险制度。香港2001年取消银行业利率协议以后金融管理局就马上
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公众咨议,2002年底完成了计划草案,2003年开始付诸
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提高了香港银行业存款的安全性,因而得到各商业
银行的积极支持。但是,如果存款保险计划能够按照不同银行的风险程度来确定
收费标准,则对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就更具积极意义。
5、积极参与银行整合进程
香港银行市场过于拥挤是不争的事实,在香港每十万人就有15家本地成立
的银行分行,而新加坡和日本分别只有10家和3家。银行过多,意味着有必要
进行整合,撤销利率协议加剧了这一进程。仅1999年和2000年两年时间里,就
发生了多起重大的收购:新加坡发展银行收购广安银行和道亨银行,渣打银行收
购大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友联银行,东亚银行收购第一太平
银行。通过与其他银行的合并,包括业务上的结盟,小银行改善了自己在市场竞
争中的不利地位,而大银行也利用了不同银行之间的比较优势,在分工合作的基
础上与其它银行开展双赢的业务合作,共同提高运营效率,应对利率市场化可能
带来的冲击。今后,银行业的收购和兼并还会不断出现。
二、台湾
1975年前台湾所有银行的利率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1975年以后的利率市
场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1981年):1975年7月台湾颁布实
施修正的《银行法》.允许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的上下限内实行自由浮动;1980
年11月台湾中央银行发布了《银行利率调整要点》,允许可转让存单和银行债券、
票据贴现率、外汇贷款利率及信用证担保项下的外汇议付融资等3种存贷款利率
自由浮动,银行在利率决定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第二阶段(1982.1984年):从
1982年4月起,允许新增邮政储蓄存款转存到四家指定的专业银行而不是中央
银行,此举放松了对市场资金供给的控制,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短期货币市场
利率相应下降,台湾中央银行随之下调1年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上限。第三
阶段(1985.1989年):1985年废止了《利率管理条例》,允许各银行在中央银行规
定的利率上下限内自行设定基准利率,并逐步扩大了长期贷款最高利率和短期贷
款最低利率之间的利差,以适应更有弹性的贷款定价;1986年1月台湾中央银
行对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从9种减少到4种;1989年台湾《银行法》取消了中
央银行核定银行存贷款剩率上下限之条款规定,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台湾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深的启示是必须
要有自身突出的优势,也即要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商业银行在利率完全
放开后经营状况并不理想,逾放比例偏高、资本回报率极低、股价直落,而可以
例外的几家商业银行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富邦
银行的强项在于和花旗银行进行策略联盟,借花旗银行绩效显著的产品及营销策
略,使富邦获益匪浅;对于华信银行来说,优势在于通过整合金华信银证券、复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华投信、光华投信、华信安泰信用卡公司等集团资源,由此具备了金融百货公司
的功能,并于2000年1月成功推出投资管理帐户,在消费性金融市场独领风骚;
而万通银行则在企业对企业结算业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00年万通银行在该
业务领域的客户增加到一千多家。一家银行如果不具备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必将
很难在利率放开后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乃至壮大。
三、韩国
韩国分四阶段实施利率市场化:第一阶段从1991年1 1月开始,取消对三年
以上存贷款利率以及二年以上债券利率的控制;第二阶段从1993年11月开始,
除韩国央行再贴现率及政府贷款利率以外,取消所有贷款利率以及二年以上存款
利率的限制;第三阶段从1994年12月开始,取消对一年以上存款利率及韩国央
行再贴现利率和政府贷款利率的限制,1995年7月取消对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利
率的限制并放松对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商业票据等短期金融工具的最小面额
及期限的限制,1995年11月取消了对所有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半年以上定期
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的限制;第四阶段从1996年开始,取消对短期存款和活期
存款利率的控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后的韩国商业银行逐步降低了传统的贷款业务比重,把更多的银
行资产转向具有高收益的证券。证券占整个银行资产的比重从1990年的19 6%
上升到1995年的32.4%,与此同时,韩元贷款则从36 6%下降到34.4%。此外,
尽管除证券以外其它资产均有下降,但信托帐户却连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其主要
原因是信托帐户业务能投资证券和实物资产,给银行和投资者带来很高的收益,
信托帐户业务从1990年的17.9%上升到1995年的34.5%,其它帐户业务却从1990
年的82 1%下降到1995年的65.5%。过去贷款利息是银行的主要来源,利率放
开后贷款利息占总收入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58 6%下降到1994年的48 l%,而
同一时期证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3.8%上升到20 4%,其有关费用收入占总
收入的比例也从7.9%上升到9.6%。
第三节智利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4年5月开始,到1976年为止,只经历了短短
两年的时间。1974年5月,非银行金融机构被允许在短期金融业务中自主决定
利率;1974年11月,智利取消了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控制;1975年4月全
面取消了存款利率所有管制;1976年6月,智利实现了存贷款利率自由决定。
智利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给人最深刻的警示是,制定过高的贷款利
率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导致了1981年11月金融危机的发生。许多商业银行
存在这样的共识:在信贷市场上,贷款应付利率与银行的预期回报率之间应存在
差异,这是因为银行的预期回报等于贷款利率与还贷概率的乘积,而还贷概率由
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常低于1,因此贷款利率应高于预期回报率
才能保证银行实现一定的预期利润回报。还贷概率与贷款利率是成反比的,当贷
4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款利率上升,还贷的可能性就会下降,而且还贷概率的下降速度要比贷款利率的
增加速度快,所以,随着贷款利率的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贷款利润回报实际上是
下降的。分析表明,银行设定的贷款利率略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对银行来说不仅是
适度的,而且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在这一利率水平上,贷款利润回报能保持较高
的水平且限制了风险型的借款者。智利商业银行恰恰实施了较高的贷款利率,造
成风险管理的失败。
各国在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和影响不可避免,各
国商业银行均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应对之策,以上所提及的几国只是当中较具有
代表意义和共性的一些做法。总结各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经验,可
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大力发展个人金融服务和证券等新型业务,加快金融产品创
新和加强电子信息建设,合理定价,科学管理风险,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汲取他国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
作好自己的应对之策。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四章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国有商业银行行为调整
在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其他替代资产的过去,社会资金只能选择以银行存款
形式存在,而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又为国有商业银行培育了
一批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利率市场化以后,国有银行将失去政府的“保护伞”,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这不仅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发展格局带来
震荡,还迫使国有银行在经营机制、定价方式、风险管理手段以及信贷管理等方
面进行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面对稳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增
强前瞻意识,审时度势,从容把握机遇,大胆迎接挑战才能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本章将围绕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展开讨论。
第一节加快产权改革与机制创新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面对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所面l晦的风险背后实际上都可归结为体制方
面的原因。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改变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和融资结构上的
先天不足,这是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应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体制保证。利
率市场化制度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
根据货币政策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是自
负盈亏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即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因为
产权关系及其组织安排从根本上规定着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激励和
约束机制,从而规定着商业银行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从
产权制度入手,商业银行的市场运作机制就难以有效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
中的种种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l、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就不可能对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定价权实施真正监督
在国有独资的情况下,国家对银行资产享有处置权、转让权、消费权及收入
的享用权。但金融产权的国家所有只能在理论上成立,实际操作中仍然要由银行
决策层行使权力。无需承担财产风险的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共同取得了资金定
价的运用权,这种状况使得经理层和员工有机会合谋运用资金定价权为局部和个
人牟取利益。在国有金融产权的背景下,国家作为银行的所有者,根本无法对利
率放开后资金定价权的运用实施真正的监督。
2、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化解市场化后的风险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特征是产权主体虚位,作为非人格化的委托人——政府
拥有银行资产的所有权,但具有多重目标,对银行的经营活动难以实施有效监督;
作为代理人的行长、经理等人员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但却对银行资产具有控制权,
4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为了自身利益,可能采取背离银行利润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国有商业
银行缺乏防范抵御风险的动力。另一方面,如果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
财政在产权归属上三位一体即终结产权归属国家,这种三位一体的产权属性往往
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风险的“软约束”,也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
风险。只有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私人持股和机构持股,实行产权主体
多元化,让经营者接受股东的监督,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约束,提高识别和监管
风险的动力和效率。
3、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难以改变银行经营模式单一的局面
银行产权国家独有意味着银行资本金单一地来自于国家财政拨付,为保证国
家资本的安全性,在经营上比较容易倾向于保守的经营模式。通过让国有商业银
行改制上市,调整资本金结构、提高资本金比例,促使银行突破单一的经营模式,
转向混业经营,实现资产业务的多元化,以适应利率市场化下参与竞争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方向一直是很明确的。早在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
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对国有独
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重要探索。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选择有条件的国有
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2004
年国务院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了股份制改造,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
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为适应不断加快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已经进入了议事日程。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机制创新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只是手段,改革的目的是为从根本上转换国
有商业银行机制创造条件:
一是经营管理机制创新。
利率市场化为国有商业银行贴近市场、追逐获利机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
各行的市场反应灵敏度及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利率放开,资金流动性增强,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谁反应得快,把握得准,应付得力,谁就是赢家。国有商业
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与利率市场化的竞争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管理
效率低,经营灵活性差。纵向看,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战线拉得过长,中间环节
多,信息传递链跨度大,一个问题的反映,一个决策的执行,要花费很长时间,
且权力相对集中,缺乏灵活性;横向看,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不以市场需要而以
职能为中心进行分工,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沟通与共享,使得业务的调
整与整合、新产品的研制与推广成为不易之事。
国有商业银行要彻底打破“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格局,实行“一级法人、
分级经营”。把总行真正建成统揽全局、驾驭全行业务经营的领导核心,充分发
挥“全行经营指挥中心和管理调控中心、资金调度和资源配置中心、经营核算和
联行结算中心、信息传输和同业联络中心、干部管理和人才开发中心”的作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强化一级分行的经营管理职能,逐步过渡到直接管理县级支行,同时提升自己的
经营层次;按经济区划构建二级分行,并进行职能重新定位,由管理经营型向经
营管理型角色转换;着力搞活县级行,继续整合基层营业网点,建立科学有效的
分支行经营管理机制。
二是业务流程创新。
再造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实施“一站式”。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外营
业网点基本上仍是以业务类型设置部门和柜台,一个客户多项业务要跑多个部
门,一项业务也往往要跑多个柜台。利率市场化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业务流程,整合机构设置,强化柜面功能,
使客户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所有业务,这是提高服务效率、提高竞争能力的关
键。如中国工商银行开发的综合业务系统,在一线网点中试行就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三是用人机制的优化。
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和能进能出的市场用工机制。坚持“以业绩论
英雄”,不拘一格用人才;走自培、委培、定选、引进之路,培养更多能在利率
市场化背景下发挥作用的人才;切实改变领导“不到年龄不下,不犯错误不下,
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不论资历深浅,不论年限长短,不论年龄高低,只要是
不适应现岗现职要求的,就要坚决调整,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由“伯
乐相马”转为“跑场赛马”,坚决克服聘用凭印象、搞内定、图形式的做法,让
人才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未建立起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用人机制、薪酬
机制方面的改革严重滞后,不利于银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建立与现代金融企业
相适应的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
市场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行应尽快建立严格、科学的目标责任制,在明确
每一位银行员工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层层进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
果与任免、奖惩、奖金发放、员工晋升和培训使用等相结合,逐步深化用工、用
人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在严格科学的目标责任制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的
推行,使收入和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向绩效优良者倾斜,并通过非物质激励措
施的配合使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节利率市场化下的业务发展战略调整
利率市场化使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日趋狭窄,单纯依靠存贷业
务的经营方式已经难以获得可观的效益。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
天,银行竞争的界限己逐步被打破,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进行业务发
展战略的调整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业务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为主的创新业务,才能在利率放开的新的运行环境
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传统业务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度越来
越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发展中间
业务则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最佳选择。办理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直接承担或
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不需动用自己资金,减轻了资本金对银行业务的限制;中
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通过大力发展代理、咨询等中间业
务,还可起到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作用,从而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
债业务的发展。纵观目前以西方大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银行业,其收入近70%以上
来源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非利差收入,这表明国外银行业的两大基本功
能——资金媒介和支付结算的作用已经淡化,而财务顾问、代理商、受托者等角
色正在增强,这正是国际著名银行快速发展的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国有商业银行固守传统业务已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且会很快被市场淘
汰。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受传统信贷业务经营困扰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及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状况
外国银行十分注重新兴市场业务的开拓,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
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日本银
行业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04%上升到35.9%;德国推行全能银行制,
其几大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60%以上;从1981年到1992年11
年间,美国银行中间业务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由24%上升到42%,93年超过了50
%,一些大的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甚至达到了79%,摩根银行占到83%。表4
一l是01年一03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收入结构表,可以看出,
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己经逐年下降,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表4一l 2001年一2003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收入结构状况
净利息收非利息收非利息收入占
商业银行营业收入
入入比
香港上海2001年392.74 183.5l 576.25 31.84%
汇丰银行2002年396.45 186. 71 583. 16 32.02%
(亿港元) 2003年387.38 226. 27 613.65 36.87%
2001年86.2 209. 21 295.4l 70.82%
德意志银2002年7l,86 193.6l 265.47 72,93%

(亿欧元)
2003年58.47 154. 2l 212.68 73.19%
资料来源: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2001年、2002年、2003年年报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主要是代收代付、汇兑结算、票据承
兑、信用卡、信用证等业务,业务范围小,发展空间限制较多,中间业务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比例为3%,中国建设银行为6.3%,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际结算
的优势,这一比例也只有17%。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主要原
因是长期以存贷款特别是存款业务为立行指导思想,中间业务是次要业务,许多
中间业务如代理、咨询业务被用作争取客户的手段。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分业管
理,商业银行不能涉足投行等回报丰厚领域是中间业务收入无法大幅提高的另一
重要原因。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
定》,明确指出各商业银行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开发金融衍生业务、代
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2003年12
月,备受瞩目的银行业三大法律出台,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投资
经营范围进行了灵活处理;2003年央行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
法》为商业银行期待已久的合法收费提供了依据。这些规定的出台,适应了我国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为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例有了一定幅度提高,工
行境内中间业务的收益己占到利差收入的9.1%,中间业务收入50_3l亿元,同
比增长27.75%,建行中间业务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36%,占总收入的比例
达到14%。
三、以中间业务为基础,实现业务多元化
利率放开后,国有商业银行失去了以往价格保护的优势,与外资银行之间在
中间业务上的激烈争夺将在所难免。众所周知,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强项,这
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注重
吸收世界上己有的金融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国、本行的实际情况加快业
务战略的调整,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
1、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服务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以个人理财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正成
为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如香港恒生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对全行
利润的贡献率在48%以上;美国花旗集团5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对个人客户的
服务,美国全部银行贷款中个人贷款的比例由1985年的31%上升到2000年的
48%,而资产规模前100名的银行贷出给个人的比例上升幅度更大。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趋势己不可逆转,面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各家商业银行把目光转向个人金
融服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如民生的卓越理财
工作室、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以及工行的理财金账户使国内理财服务市场一时
硝烟四起,民生银行甚至提出要建立以个人理财服务为主的个人零售银行。今后,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把个人金融业务放到~个更重要的位置来发展,改变过去的运
作程序和服务方式,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规律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
发展对策。
2、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领域的投资融资方式逐步多样化,一方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面,利率市场化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孕育着更加丰厚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多
的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传统的银行存款相对萎缩;另一方面,在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过程中,随着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规范上市等各种产
权制度改革方式的实行,企业由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转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
这种情况下,固守货币市场是没有出路的,介入投资银行业务是传统业务萎缩之
后国有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券商的合作,探索研
究以证券为对象的中间业务,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中心和代理中心职能。同时,
以中间业务作为介入资本市场的突破口,在积极争取办理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
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的同时,主动介入企业并购、重组,为企业的融资活
动、财务运作提供长期、全面、专业、系统的策划和建议,增加所提供服务的利
润附加值。
3、着力发展基金管理业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占美国全部金融资产的51%,基
金金融资产仅占5.2%。到20世纪末,以上两项比例分别为23%和40%,基金
金融资产排名第一,大大超过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基金业务发展空间
不断扩大,与基金相关的代销、托管等中间业务正在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一项前景
广阔的业务。据估计,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五年内将达到l万亿的规模;中国的养
老金资产在2030年将达到18000亿元;券商委托理财资金约有1600亿左右;私
墓基金、信托基金、保险基金数量也将有大规模的高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应积
极深入研究基金业金融服务规律,提供高质量的基金代销、托管服务。通过基金
管理业务,不仅能取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理财产品,为发
展公司、个人理财业务提供支持,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业务结构。
4、实行银保业务合作
2004年3月,由汇丰银行与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平安信托各持股27%和73
%的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悄然开业,新银行的挂牌使银行与保险公司的
合作拉开了新的帷幕。实际上,国内银行参与保险业务也不乏成功之例。2003
年,太平人寿通过银行渠道收取的保险保费收入达24亿元,占该公司总保费收
入的77%。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的子公司工银亚洲于2002年收购了中保集团所
持的太平保险24 9%的股权,通过代理太平人寿的银行保险产品,工行不仅获得
了代理费,还获得了太平人寿的利润分红。面对利率市场化后利差收窄的挑战,
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战略调整,实行银保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5、积极推广网络银行业务
网络银行业务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的一项创新,网络银行业务的优势是价
格优势。据估计,网络银行业务能比同类的传统银行业务降低三分之一的成本。
如在英国,网络银行信用卡利率一般在9%至lO%,而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则是
13%至15%。利率市场化为网络银行业务发挥其成本优势提供了制度基础,同
时发展网络银行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进行业务战略调整的一
个重要的方向。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广网络银行业务。
50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第三节构建与利率市场化相对应的定价决策体制
从严格的利率管制到放松管制,到最终由市场决定利率的过程中,国有商业
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主要是利率制定的竞争。利率制定是否科
学合理,不仅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国有银行今后长远
的发展。科学合理的定价能确保银行利益最大化和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反之利
率制定的不合理,则有可能使银行顾此失彼,或者是牺牲了经济利益,或者是损
失了市场。所以,加强对定价问题的研究既是增加国有银行盈利的需要,也是利
率市场化环境下国有银行参与业务竞争的需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在利率管
制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完全不熟悉。如何把握利率市场化
带来的机遇、回避利率放开可能形成的风险,更好地运用价格手段拓展业务、改
进经营、降低风险,关键在于要有一套以成本效益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主导、
以降低利率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的存贷款定价体系。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的定价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定价体系,要从下面七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有效的定价分级授权制度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定价管理制度,定价决策权基本上控制在总行,实
际办理具体业务的各分支行只有放贷权而无确定利率的权力。事实上每一个审批
环节都是风险成本、营运成本、资金成本以及预期收益的综合性再评估,不可能
是先决定是否放款再决定贷款利率或者是事先固定好利率再考虑是否放款,放款
和定价割裂的决策机制大大降低了国有银行各项业务的效率和所能带来的实际
收益。定南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是很好的例证:虽然人
行武汉分行批准江西定南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利率可在国家基准利率l一2倍
之间自主决定,但实际上贷款价格的制定权并不在实行改革试点的基层信用社,
而在实行行业管理的县农信联社。基层信用社不能根据客户具体情况调整利率,
只能千篇一律地执行县联社制定的小额农贷上浮30%、农业贷款上浮65%、非农
业贷款上浮70%政策,出现了部分优质客户另攀新枝、贷款进城的现象。建立高
效的、有弹性的定价决策体制必须实行分级授权:
一是总行制定并公布全行本外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由总行依据全行资产负
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以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及全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基
准,在充分考虑全行的资金成本、存款费用、贷款费用、贷款目标收益率、同业
竞争情况以及存款的利率供给弹性和贷款的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
并公布全行本外币的基准利率水平。
二是总行对各省级分行实行有差别的定价授权。总行依据各省级分行的经营
管理水平、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方面的因素,确定对各省
级分行的差别定价授权,通过授权规定不同分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
浮动权限,浮动权限通常以若干个基本点来表示;省级分行在总行授权的存贷款
浮动范围内,确定出本地区盈亏平衡点,各地市级分行要把利率控制在盈亏平衡
点之上;办理具体业务的分支行根据本行的资金成本、不同客户的资信差别以及
目标利润水平等因素建立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不同客户确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水平。
三是总行运用相关指标对分行进行利率浮动幅度监控。总行在授权分行存贷
利率浮动时,要综合运用指标控制,如存贷款比下降到一定程度、上存资金达到
一定比饼,资金不能充分运用时,对存款利率浮动就要加以控制,上浮幅度要下
降;当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贷款平均利率与存款平均利率的利差
逐渐缩小时,为避免出现更多的偏好风险的客户,在严格贷款条件的同时,存贷
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也要适度降低等等。
二、保持适度的利率水平和合理的利率结构
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下放到商业银行后,适当且合理的定价将成为国有商业银
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业务优势的重要条件。因为,如果存款定价过高,会造成
国有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贷款定价过高有可能造成部分优质客户流失,还会因
此而引发逆向选择风险;但如果产品定价过低,则正常的经营成本得不到弥补而
造成入不敷出、发生亏损、甚至危及生存,因为在各项要素中,贷款利率对国有
银行利润的影响目前仍然是居于首位的。合理的定价,应该是参照了中央银行制
定的基准利率、能够确保银行的资金和服务成本得以补偿并实现一定的利润目
标、考虑了地区差异和客户差异的利率水平。国有商业银行除了要更加精细地考
虑资金成本、服务成本外,必须遵循市场原则,参考资金市场的发展变化与运行
态势,了解市场的同业定位和经营策略,在不偏离市场一般利率的情况下,确定
出一个能给自身及客户都带来效益的定价。
此外,市场化后保持合理的利率结构也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关注的。保
持利率结构合理性要求做到:①存贷利差不倒挂并维持适当利差水平。这一点似
乎是不言自明的,只有利差大于零,才可以弥补银行融资成本及风险,并获取正
常利润。但在过去利率压制情况下,国有银行真实利差水平低、波动大、甚至为
负,如1989年到1995年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②长期利率应体现对未来短期利
率的期望。这一控制要素在实践中常被忽略,屡禁不止的企业短贷长用行为,正
是银行不尽合理的利率结构下,用款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这一状况在利率市场
化后,国有银行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率结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③定价要能尽量
减少不同金融资产间的套利机会。各种金融资产通过套利机制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进行产品定价时必须统筹考虑。通常,一家银行内部利率体系是否合理,也体
现在分行之间是否避免了套利机会。④正常贷款利率应低于逾期贷款利率。例如,
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浮动30%,这样,逾期
贷款年利率为7.56%,6个月至1年的短期贷款利率为s.85%,如果国有商业银
行行使贷款利率上浮权,浮动幅度只要超过30%,就会出现正常贷款利率高于逾
期贷款利率。正常贷款和逾期贷款利率关系不理顺,大大削弱企业按期还贷的主
动性,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三、坚持正确的定价原则
在进行产品定价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五条原则:一是成
本补偿原则。银行要结合自身资金来源结构和筹资成本来确定金融产品的成本和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收益,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留住客户并不是理想的选
择;二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作为一个商业化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永远是银行经营
的最终目标,当然,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意味着要实施很高的价格,银行需要权衡
产品的规模、成本和价格的关系,最终制定出能实现利润目标的价格;三是风险
防范原则。银行为保证自己长期生存,需要全面考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由于银
行不能完全地拒绝风险,因此银行定价的又一个目标就是在既定的收益率下尽可
能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是差别化原则。产品的定价要能体现地
区差异、期限差异和客户差异,对不同地区、不同贷款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客
户实行差别利率管理,风险低、信誉高、有实力的客户实行适当的优惠利率以巩
固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五是市场竞争原则。定价要充分考虑银行同业竞
争态势,当银行致力于在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中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时,通过降
低其短期内的利润预期,利用价格战来树立其市场地位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四、运用科学的定价策略
(一)存款定价策略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可使用的存款定价策略有:
l、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西方商业银行常用的存款定价方法,指按存款的筹资、经
营成本再加上银行既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定价的方法,其思路是使存款服务的成本
得到补偿并实现利润目标。这种方法计算的资金成本不是每种存款的成本,而是
所有银行融资来源的加权平均成本。由于活期存款存取频繁、商业银行管理活期
存款资金要支出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国外许多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仅不支付利
息,还要向客户收取一定的活期存款管理费用。当然,对存款实行“负利率”在
我国目前恐怕还难以接受。
2、边际成本定价法
把每增加一单位存款所增加的经营成本与每增加一单位存款所取得的收益比
较,如果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则存款的增长还是有潜在价值的,如果边际成
本大于边际收益,那么新增存款就会引起利润降低。银行可以用边际成本等于边
际收益时的存款量为最佳存款规模,此时的吸收存款的边际收益即为存款定价上
限。边际成本定价法主要针对新增存款使用,它要求银行对存款进行定价时要同
时考察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方向。
3、市场渗透定价法
从理论上讲,趋利性会将客户引导到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银行。市场渗透定
价法就是要通过高存款利率和低收费来吸引客户。使用这种方法会使银行业务得
以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利润大幅降低的代价。在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较小的情
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遭受利润损失而且存款利率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客户的增
加。利率市场化后对存款客户竞争的白热化,可能会使这一定价方法得到广泛的
使用。
(二)贷款定价策略
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防范信贷风险的需要,对银行信贷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门的贷款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的市场情况,国有商业银行必须
采取不同的贷款定价策略。下面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贷款定价的一般依据:
令银行的利润为n,r是贷款利率,w是贷款金额,F是前期贷款经营成本,
a是单笔贷款的边际成本。则银行利润函数为:
石=,w—F一口w,求一阶导数得到:
等⋯去w一小+嘉×等x罟×争删口w 删口∥ , 删∥
其中,w是一家银行的贷款金额,∥代表所有银行的贷款供给总量,则有
∥∥:2善童w。j;:w,+塞w,。对银行i来说,孚:l+二莩二成立。令等式第二项2 wj+荟叶。对银行‘来说,等21+—彘:■成立。令等式第二项
为6,6是指随着银行i贷款额的变化其余所有银行贷款额在信贷市场上的相应
变化,称6为银行信贷相关系数。当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会
下降或者转向其他银行。因此,不妨令t表示银行的贷款需求利率弹性,∞表示
银行贷款的同业占比(∞。芳),且-2一警×芳,则有下式成立: W,,r 州
宰:,[1一土(1+占)×叫一口=o,银行利润最大化时的利率定价为:
r
,从中可以看出,银行贷款定价要综合考虑成本a,同业占比国,
其他银行的反应6以及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t,而∞和6又可以归作市场
竞争因子。“由此而导出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可参考的贷款定价策
略:
l、成本利润加成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法主要考虑筹集信贷资金的成本以及银行管理费用,认为贷款利率
应包括四部分:(1)银行的筹资成本;(2)银行的经营成本(指筹资成本以外的
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办公费用、物质设施的成本等);(3)对贷款风
险的补偿: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与贷款期限成正比的期限风险,
由于客户行使选择权提前还贷而导致的客户选择权风险;(4)贷款的适当利润。
每~项可以用贷款数额的百分比来表示,假设银行发放一笔300万元的两年期流
动资金贷款,如果银行在金融市场筹集该笔资金的利率为3%,发放这笔贷款的
经营成本是l%,补偿该笔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损失为2%,银行预期的利
润水平为1.5%,那么,该贷款的利率就是7.5%。采取成本加成法,理论上可使
银行稳赚不赔,但这种定价方法不考虑客户的接受程度,也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
情况,而在放贷实际操作中,是必须考虑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以及同业竞争情况的,
本部分推导参考:陈天阁基于利率市场化的银行贷款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研究‘运筹与管理》05年2月
赤, Il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因此只有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形下才较为适用。
2、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为了避免同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以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
础,在考虑各自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后制定贷款价格的定价策略在20
世纪30年代后逐渐兴起,贷款利率等于优惠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
价之和。例如,某家小型制造企业申请一笔期限为五年的技术改造贷款,用于生
产流水线的升级换代,银行收取的贷款利率则为优惠利率4%加上1.5%的违约风
险溢价,再加2%的期限风险溢价,总计为7.5%贷款年利率。随着商业票据和存
单市场的发展,优惠利率由大银行共同确定逐渐过渡到参照90天商业票据和90
天定期存单等重要的货币市场利率。20世纪70年代,优惠利率又渐渐被伦敦同
业拆放利率所替代。竞争导向定价法既考虑了竞争环境,又考虑了贷款的风险,
是较为合理的定价策略,有不少地区采用这种定价方式,如香港、新加坡等。但
我国的货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由于成员的广泛性不够,
交易规模相对于货币资金运动总量偏小,交易行为不规范,削弱了利率信号的可
靠性,还不能被当作一种共同的基准利率,因此这种定价策略目前对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尚缺乏可操作性。
3、基础利率定价策略
借款人具有一定定价选择权,它可以在商业银行提供的几种基础利率中选择
一种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利率,每一种基础利率对于一种期限,然后在该基础利率
上加上一定数额,作为该笔贷款的执行利率,当第一个期限到期后,借款人再做
一次选择,重新选择基础利率和到期日,直到该笔贷款最终到期为止。如果借款
人认为利率在未来会上升,于是就选择一个期限较长的基础利率,比如1年期的
大额存单利率,这样就可以在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成本使用资金;如
果认为市场利率在未来将会下降,他可以选择一个期限较短的基础利率,如采用
一个月期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月后重新调整利率,从而获
得利率下调的好处。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借款人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和判断
之上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其运用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过程。
4、客户导向定价策略
在贷款定价时充分考虑客户与银行的整体关系,包括各种收入与支出。银行
为客户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筹集贷款资金的成本、银行职员的工资、信
用调查成本、账目平衡和处理费用以及贷款的违约成本;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入
有贷款的利息收入、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其他各种服务费收入。这种定价模式
注重与客户关系的整体回报率,如果计算得出,银行从客户整体关系中取得的净
回报率为正值,贷款申请得到批准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如果计算得出的净回报为
负值,那么贷款申请就很有可能遭到拒绝,或者银行会提高贷款利率,增加客户
要求的其他银行服务的价格,以保证能在赢利的基础上保持同客户的关系。如果
某些客户被认为有较大的风险,那么他就需要向银行提供较高的净回报率。这种
定价策略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通过这种差
别定价,既能吸引和保留那些真正为银行带来合理利润的客户,又能通过提高贷
款价格来弥补那些无利甚至亏损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分析及改进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国际银行业贷款定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改进和完
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
贷款定价模型可以归结为: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目标利润率+风险补偿率
+(贷款经营成本一减让),贷款额
(一)测算信贷资金加权成本(WACC)
信贷资金成本是决定贷款利率水平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银行的资金运用与
资金来源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在确定某一笔贷款的筹资成本
时,很难区别它是来自哪一笔存款,更无从知道这笔存款的实际利率水平了。所
以国有银行在计算资金成本时,往往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整体筹资成本,
即将所有资金来源按照其成本率分类归集为不同档次,以某一档次资金来源的金
额为权重,计算该银行的加权平均成本(weigllted Average costof c印ital,
缩写为wACC),用公式表示就是:
WA C C=ΣK(i)×W(i)
K(i)代表第i种资金来源的筹资成本,w(i)代表第i种资金来源占全部
资金来源的比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有多种,如客户存款、央行借款、发
行债券、同业拆入、股东投入等。在当前资金来源仍是各国有商业银行商业秘密
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上一期的有关数据计算本期的wACC,作为制定当前贷款
利率水平的粗略依据。
对信贷资金成本的测算,在利率市场化后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l、按利率水平设置存款分户帐,缩短测算期间隔。原因在于不同的存款资
金利息支出的时间不一样,如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计提存款利息支出,个人储蓄
存款和单位活期存款计息时间则是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1号。利率放开后,各
种资金来源的利率变动频繁,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在有关会计科目中设计按不同利
率水平归集的存款分户账,这样便于统计不同利率档次的信贷资金来源占比,也
便于及时测算总体利息支出水平,并且应当每日或至多每旬就计算一次银行资金
加权平均成本,作为次日或下旬贷款利率的基数。
2、产权资本应该参与wACc的计算。尽管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及国有
商业银行自有资金的特殊性,确定“股东要求达到的最低报酬率”十分困难,但
产权资本却始终存在一种最低机会成本,即产权资本如果不参与所属商业银行的
信贷资金投放过程,或者仅为一般公众持有的话,最起码它要参与到存款中寻求
利息收入,因此产权资本应当参与wAcc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其机会成本的
确定:是按一般公众存款利率计算,还是按同业拆入资金利率计算,或者是按缴
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计算⋯⋯。美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90年代股东权益
平均收益率己达到15.5%,1999年和2000年美国花旗银行平均资本盈利率为
35 6%和41.4%,美洲银行为32.6%和29 9%。2004年我国最大的13家银行的
股本回报率(ROE)是ll%,其中建行的股本回报率25%,是所有银行中最高
的。根据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布的2005年半年报:招商银行每股收益O 2l元,
每股净资产2.17元,净资产收益率9.5893%;深圳发展银行每股收益O 1l元,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每股净资产2.51元,净资产收益率4.24%;浦东发展银行每股收益0 282元,每
股净资产3 613元,净资产收益率7.79%。照此推算,我国商业银行股东权益目
标收益率不超过10%,可以此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资本参与wACC计算时的
机会成本率。
要使产品定价科学合理,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成本状况,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
行普遍缺乏一个科学的资金成本测算制度。在存贷款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
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时只能被动的接受存款的期限及利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其资金成本的控制。利率市场化以后,建立合理的资金成本测算体制显得更为重
要,一方面可以为产品定价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考察产品定价策略的实
际效果,为下一步产品定价策略的调整奠定基础。
(二)目标利润率的确定
合理的利润是从事贷款业务的内在动力,随着现在商业银行制度在我国的确
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这就使国有独
资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成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因此获取贷款利润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标利润率=贷款的资本金支持率×产权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产权资本,银行贷款总额)×产权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三)平均风险补偿的确定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每一种风险都会很大程度地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因
此,要把这些风险因素反映到定价当中。原有的定价模型主要是对信贷风险进行
补偿:
(1)违约风险补偿。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考虑的
重要因素,定价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的违约风险,这就需要对所有授信
进行信用评级,要求银行要有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评
估人才。但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征信体系极为薄弱,没有类似标准普尔、穆迪这
样世界公认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各银行也只能根据自己的一套标准对客户进行
粗略的信用等级评定。表4—2、表4—3、表4—4是某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
信用等级评定的评分标准和相应的违约风险补偿系数:
表4—2贷款客户得分及相应的信用等级
信用总分市场竞争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其它说明
等级S 得分C 得分L 得分M 得分P
AAA S≥70 C≥15 L≥15 M≥15 不限定
AA 60≤S<70 C≥12 L≥12 L≥12 不限定单项
A 50≤S<60 C≥9 L≥9 M≥9 不限定分不
BBB 45≤S<50 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满足
BB 40≤S<45 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条件
B S<40 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不限定下调
一级
C 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或贷款分类结果为可疑、损失类贷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表4—3贷款客户信用等级评分标准
指标类别细化指标
经营环境好5分,一般2分,差O分
市场竞争设备先进先进5分,较好4分,中上3分,一般2分,差O
力分
质量管理好5分,规范4分,较规范3分,不完善1分
市场营销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较差1分,差O分
流动比例
流动性速动比例满分均为5分,记分公式:
应收周转5×(比率一不允许值)/(满意值一不允许值)
本息保障
主管素质经根据主管经验能力状况依次记5、4、3、2、1、O分
管理水验
平管理人员结综合年龄、文化、专业、稳定因素记5、4、3、2、
构1、O分
资产报酬率满分5分:5×(比率一不允许值)/(满意值一不
允许值)
本息按期偿满分5分:5×(比率一不允许值)/(满意值一不
还允许值)
资产负债率满分5分:5×(比率一不允许值)/(满意值一不
其它允许值)
销售收入稳定且增长,等级依次为5、3、0分
行业前景行业稳定且前景较好,等级依次为5、3、O分
重大事项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等级依次为5、3、0分
贷款人信用等

风险补偿率
表4—4不同信用等级的违约风险补偿率
AAA AA A BBB BB B以下
O.25% 0.5% O 75% 1.25% 2% 不能授信
(2)期限风险补偿。贷款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对于期限风险可引用陈雯、
陈浪南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复利模型进行模拟和估算。其模型如下:Y=AeBl。,Y
为国债到期年收益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T为到期期限,A、B为结构参数。该
模型己被证明对零息国债和附息国债都适用,经曹霞、常玉春回归分析符合当前
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际情况。由于国债利率剔除了违约风险可能造成的不
确定性,单纯反映期限结构对收益率的影响,所以完全可以引入信贷市场用以反
映贷款期限风险。因此贷款期限风险补偿率可以用下式表示:Rd_刖e”.1)。假
设某银行于02年4月9日发放一笔2年期贷款,则其贷款期限风险补偿率可确
定为:Rd=A(eBT.1)=o 02028×(严嗽2一1)=O.13
根据(1)、(2),则:风险补偿率=违约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
利率放开以后,国有银行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信贷风险,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风险,如再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客户选择权风险、基准风险与期权风险等
等。银行要善于分类和归总本行当前及未来将面l瞄的各种利率风险并追溯其全部
来源,在科学的利率风险计量分析基础上,确定全部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
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准确
预测、计量利率风险并反映在贷款定价中,成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风险得以合理
补偿的关键。
(四)贷款费用及公共成本的分摊
除了资金成本,贷款经营成本也构成贷款成本的一部分。贷款经营成本包括
信贷费用,如信用调查费、项目评估费、抵押物估值费、贷款档案费、法律文书
费等;还包括公共成本分摊,如综合管理部门、电脑科技部门、会计结算部门、
后勤服务部门的费用分摊。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建立“信贷费用辅助
账”,对信用调查费、项目评估费、抵押物估值费等有关贷款费用进行逐笔辨认,
并按每笔贷款进行归集。对于同时使多笔贷款受益的贷款费用及公共成本则按~
定方法分配计入各笔贷款,如按照贷款额度对每笔贷款分配一定比例的贷款费
用,在英国和新加坡银行界,管理费一般为O.1%一O.5%PA;安排费在新加坡为
0.5%.2%PA,英国为o.1%一1%;承担费在新加坡、香港均为o.125%一0.5%。
由于银行属“金融百货公司”,涉及到多笔贷款的费用成本分摊往往存在很
大困难。比如,将各部门人员的工资或某些专用器具的折旧费用分配给多笔贷款
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将信用调查费、抵押物评估费等按每笔贷款进行归集,需
要银行的电脑系统能够满足“分产品核算”和“分客户核算”的要求。利率市
场化要求国有银行摈弃过去粗略地分配贷款费用及公共成本的做法,银行必须有
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计算系统,能够精确地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在条件成熟时,
国有商业银行可参照国外银行的做法,推行“作业成本法”,其理论基础是:贷
款的过程是由许多必须完成的具体“作业”构成的,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
定的资源,从而形成“作业的成本’,将所有作业的成本加起来,就是该笔贷款
的成本。这要求具有比较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五)考虑银客关系基础上的综合收入减让
贷款定价中,必须充分考虑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采取“综合权衡、互惠互利、
区别对待”的原则。对那些与本行有长久的业务往来、具有良好的还贷记录、在
银行有大量存款余额的“重点客户”,在贷款利率上适当给予优惠。这时,商业
银行需要知道除了贷款资金筹集成本和贷款利息收入以外,为客户提供服务还会
发生哪些收支:

为客户提供服务还会发生的成本支出有:
A.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银行对客户活期存款账户及定期存款账户支付的利息。
B.账户管理成本。客户活期、定期存款的账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如提现、
转账、存现、账户维持费用。
c.税收及附加税费。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
费,总计约为利息收入的8.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贷款客户还可能带来的收入有:
A.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客户将款项存入银行,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余额可
用于贷款、投资等,从而产生一定的收益,此种收入即为“客户存款账户收
入”。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账户总收入=(账户平均余额净额一存款准备金)×生息资产的平均收
益率+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
=【(账户平均余额毛额一账户平均浮存额1 2)一存款准备金】
×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
B.结算手续费收入,银行为客户办理国内结算和国际结算所取得手续费收入。
C.其他服务费收入。银行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买卖外汇、保
管箱业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对客户实行综合收入减让,将贷款定价纳入到客户与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中
加以考虑,这与客户导向定价策略如出一辙,都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价理念。
确定综合收入减让的前提是银行的电脑系统能够实现“分客户核算”,对银行的
成本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为了计算“账户管理成本”,银行需要知道:
开一张支票需要花费多少成本?为客户办理一次转账需要花费多少成本?等等。
这些在国有商业银行业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具有相当的难度,银行贷
款定价时也实施了收入减让,但往往是基于客户要求进行主观判断,缺少量化分
析的依据和方法,大多停留在把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几个百分点的简单层面。‘
(六)贷款定价的校正
经过资金成本率、目标利润率、风险补偿率和综合收入减让等程序计算出来
的贷款利率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原因在于信贷资金市场是一个始终变化着的市
场,尤其是利率放开以后,各种因素的变动将会更加频繁。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
象之前利率管制时期那样以不变的贷款价格应万变,必须根据资金市场的变化对
测算出来的贷款利率进行必要调整,才能更为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价格。校正主要
因素包括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地区货币供求情况、市场预期以及贷款银行
相对竞争地位。
六、建立市场化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
更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利率制定方式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目前的集中
统一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最终要让位于市场化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建立市场化
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在分支行资金转移计价方面引入市
场机制,内部利率由内部资金供求决定,总行不直接用行政手段确定内部利率,
⋯账户平均浮存额”指客户的存款余额中,客户已经开出支票,但尚未办理提现和转账的部分。此部分
存款额银行不能自由运用,故在计算“账户可投资净额”时应予扣除。
¨“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指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平均利润率,可通过历史财务数据求得。此处之所
以用“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来计算账户可投资净额赚取的收益,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的资金来
源与资金运用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而是采用间接手段调节内部资金市场的供求进而影响内部利率,建立起以总行确
定的内部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内部资金市场形成的内部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
决定各业务部门存贷款利率的三位一体的内部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第一层次:各分支行内部成立资金买卖市场,单独设立资金营运中心。将内
部涉及资金运作的部门划分为负债部门、资产部门和投资部门,资金营运中心作
为资金买卖的中介机构,按买入价从负债部门买入资金,然后根据资金成本情况
和资金平衡状况按卖出价向资产部门和投资部门卖出资金,利差部分由资金营运
中心享有。各业务部门按内部资金价格独立核算、单独考核,资金营运中心则按
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负责对整个分支行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和
全程监控,以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分支行资金营运中心为交易成员的本行内部资金市场。
可考虑在系统内建立两个市场:①系统内资金拆借市场。各资金营运中心资金不
足可以向资金市场筹措,资金有余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出,总行作为市场组织者通
过市场吞吐资金来影响内部资金市场的松紧状况和内部利率高低。②系统内债券
回购市场。系统内债券买卖实行投标制公开竞争,开通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债券
资产在系统内部自由流动,增强债券资金的流动性。
第三层次:国有银行总行扮演调控机构的角色,履行调节内部利率和监控内
部资金营运的职责。总行以外部市场利率参照,结合本行的内部资金供求、发展
战略等因素,利用诸如系统内借款、二级存款准备金和调控准备金等业务手段调
节内部基准利率,通过内部基准利率影响内部资金市场供求状况,进而影响由内
部资金市场决定的内部利率,各分支行业务部门对内部利率水平作出相应的调整
并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开拓业务市场。总行作为全行资金的总闸门,充分发挥其对
内部、外部两个资金市场的衔接作用,通过合理控制系统内外资金的相互流动,
强化对全行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实现系统内资金供求的基本平衡。当系统内资金
充足时,总行可在内部资金市场融入资金并在系统外市场进行运作以增加全行资
金收益;当系统内资金不足时,总行将从公开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融入资金
以平衡和调剂全行资金。
运行机制可表示如下: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建立市场化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有利于:(1)优化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在不同
地区分支行的配置,提高全行资金使用效益。利率的变化直接引导着资金流动的
方向和规模,由于过去内部资金的行政配置造成资金不合理流向。一些分支行在
自身支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仍在继续大量发放贷款;与此相反,经营环境较
好的分支行由于上存资金利率过高而不主动发放贷款,更多地选择资金上存。全
行资金向低效益高风险地区过度倾斜,资金使用处于一种低效益状态。内部利率
市场化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通过内部利率的调节使资金从低效率高
风险分支行向高效率低风险分支行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完善分支行的
自我约束机制。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由内部资金供求状况决定,有助于分支行建立
以头寸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期限匹配为核心的资金约束机制,培养成本
一效益观念。当分支行的内部资金需要增大时,内部利率上升,内部融资成本相
应提高迫使该分支行加大从外部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揽存力度;相反,当分支行过
度压缩信贷规模时,内部资金需求萎缩,内部利率下降,迫使分支行积极开拓外
部资金市场以增加收益。(3)实现风险在不同部门的分离。各分支行建立资金运
营中心进行内部资金的买卖,其主要功能是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
相分离,资金筹集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由资金运营中心管理和控制,
资金运用部门则专司客户开发之职,形成银行内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部门
职责更明确、行为模式更合理。
七、设立定价决策资源信息库,加强市场利率走势预测
科学的定价建立在充分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开始着
手建立一个完备的利率决策资源信息库:首先,在信息采集方面,要建立高效的
定价信息沟通系统,充分应用统计、调查和动态反映等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对
可能影响定价的各种因素,如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资产负债结构配
置,客户的资金实力、经营效益、信誉历史、贷款用途以及对银行的贡献度等信
息进行广泛收集;其次,要做好各种定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反馈,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将收集到的各种原始、分散的信息,按照相关、及时、实效性要求,
整理为有条有理、分门别类的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作为确定资金价格的依据。
在做好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的预测,因为任何一个金
融产品的定价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市场利率息息相关的。可以借鉴国际银行业通
用的利率预测方法,建立自己的利率预测体系和模拟定价模型,对市场利率变动
方向、利率变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进行综合科学预测,为资金定价
提供有力的参考。。
第四节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现在我国已进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阶段,利率市场化给国有商业
银行所带来的风险也愈来愈全面、深刻地显露出来。当利率市场化使利率与整个
金融运行日益密切的时候,正如经济学家科因指出的:“利率波动的急剧扩大,
必然导致风险管理这门艺术和科学的革命”。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利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率管制的环境下开展业务经营,对风险不太敏感,尚无有效的防范体系,随着利
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直面经营环境的变化,参照巴塞尔委员会
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尽快构筑自己的风险控制
体系。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认识、衡量和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
节主要围绕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而展开讨论。
一、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的风险管理原则
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坚持科学的风险管理原则,巴塞尔委
员会1997年9月通过的《风险管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基
本原则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
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制
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虽然当前国际银行业的监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
强制性的刚性监管逐渐转变为激励性的柔性监管,由指标为核心的数量型监管模
式向质量监管模式转变,风险管理方法也由原来的资本充足率发展为内部模型法
(即w汰法),但要求银行业所坚持的风险监管原则是不变的。处于利率市场化
环境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风险管
理的核心原则,积极进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建设。
二、明确风险管理流程
图4—1 风险管理流程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实现风险管理程序化,要求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识别一预测一
处理一评价”4个步骤:第一,通过建立风险识别系统,对本行将可能面临的风
险类别进行判断;第二,掌握常用的利率预测方法,并在关注国内外利率、汇率
走势的基础上,灵活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利率预测方法,对利率变动的水平和方
向及利率变动周期转折点等进行科学预测:第三,在识别类型和预测走势的基础
上,可根据本行自身资产负债的结构及利率敏感缺口、利率敏感比率等信息,制
定相应的调整战略,使本行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事先设定的范围之内;第四,
客观进行风险管理评价。在实施风险处置方法后,通过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对执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改进决策质量,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在完善风
险管理制度的同时迸一步促进本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健全风险衡量指标
防范利率风险需要设置下列指标进行分析和控制:①利率敏感性系数(=利
率敏感性资产/并0率敏感性负债),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在特定的偿付期间里超过利
率敏感性负债时,银行极易因利率下降而遭受损失,当利率敏感性负债超过利率
敏感性资产时,市场利率上升也会使银行出现损失;②借入资金占付息债务总额
比率,借入资金对利率的变化高度敏感,如果借入资金占比过高,市场利率上升
时会增加资金成本:③盈利差(=利息收入/盈利资产一利息费用,付息负债),盈
利差反映银行总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盈利差扩大说明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高、利
率风险小,盈利差缩小说明资产负债管理整体水平低、利率风险大;④资产负债
的固定比(=固定利率贷款或负债/浮动利率贷款或负债),当利率下降时,资产
的固定比高以及负债的固定比低说明利率风险小,反之则大:当市场利率上涨时,
资产的固定比小以及负债的固定比高说明利率风险小,反之则大。
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流动性风险衡量标准主要采用存贷款比率、流动性资产
和全部负债的比率、现金比率、超额准备金等指标,缺乏反映银行动态流动性状
况的指标与评价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为此,可增加:①流动性指数。
该指标衡量的是银行的潜在性亏损,这种亏损是由于银行因意外廉价出售其资产
的价值与正常市场情况下出售资产价值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指数越大表明银行资
产组合的流动性越小;②存款集中度。可用于衡量存款提前支取的风险,存款集
中度的计算公式可采用ΣE i·w i,其中E i表示存款规模等级为i的存款份
额,w i表示存款规模等级为i的权重;③流动性差额。用预期存款的变动额减
去预期贷款的变动额表示,当流动性差额为负值时表明流动性需求增强,银行应
通过建立合理规模的流动性储备以防范风险。存贷款变动额是预期经济增长率、
贷款客户预期的盈利、当前货币供给增长率、银行预期利差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变量的函数。流动性差额的标准差越大表明流动性越不稳定,流动性风险越大。
四、确立风险内控机制
风险内控机制包括风险预警、规避、分散、转移、补偿、内部联动、考核与
激励7大机制:①预警机制,郦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银行风险度,评估风险损失
值;②规避机制,即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可行性论证,预测、分析风险的大小,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为银行决定介入或退出业务提供参考;⑨分散机制,即将资金投向不同区域、行
业、企业以形成资金在地域、行业和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优化风险组合,分散风
险损失,金融资产多元化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④转移机制,即通过一定的工
具.如利率互换、期权、期货等,将风险转移或置换,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不失为现阶段转移风险的有效之举;⑤补偿机制,即在风险发生并造成
损失时,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取得补偿,如计提风险损失准备金等;⑥内部联动
机制。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不仅仅是风险控制问题,还涉及到定价、经
营战略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营销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
建立快速灵活的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还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联动机制,把风险管
理落实到经营战略调整、目标市场定位、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成本核算、
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在总分行、上下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经营环节之间形成
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联动机制。⑦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风险管理的岗
位责任制,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人制度,并加强风险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稽
核和考核,把风险管理成果与有关人员的经营业绩考评和利益分配直接挂钩。
五、准确预测市场利率走势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
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应当说,这是国有银行进行有效风
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因为积极的风险管理方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利率预测基础
上,否则只会扩大银行承担的风险。利率预测的内容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
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利率周期转折点的预测。
事实上,要准确预测市场利率走势并不容易,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预测
时要注意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一,系统地掌握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常用的利率预
测理论和利率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利率预测
模型。谢平在2003年所建的反馈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每年6一lo月间的零售物
价指数对当期利率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国有商业银行不妨根据我国零售物价指
数的变化建立起自己的利率预测模型。有了科学的利率预测模型,即便是对最困
难的预测内容,也可以通过对经济周期、利率周期的历史情况以及未来经济条件
变化的分析,借助高级数理统计和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预
测的准确度。其二,利率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本外币之间以及各种外
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三,可充分借鉴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金
融管理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部门具有很强的基准利率预测
判断能力,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风险管理技术与模型
(一)资产负债表内管理技术
1、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6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并非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受到影响。首先,利率变
动不影响那些不生息资产和不计息负债,这类资产和负债既不产生利率收入,也
没有利息支出。另外,在一定的考察期内利率固定的资产和负债虽然计息,但其
利息收入或支出在考察期内却不受利率变动影响。这些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不相
关资产负债。在分析利率风险时,只考虑利率敏感性资产(Interest.seIlsitive
Assets)和利率敏感性负债(Interest.senshive Liabilities),即那些直接受到利率变
化影响的资产与负债,它们在一定考察期内或是到期或是需要重新确定利率。主
要的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和利率不敏感性资产负债列举如下:
表4—5 主要的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和利率不敏感性资产(负债)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1、即将到期的政府与个人借款者
发行的短期证券
2、即将到期的银行提供的短期贷款
3、浮动利率贷款与证券
1、货币市场借款
2、短期储蓄存款
3、浮动利率存款
利率不相关资产利率不相关负债
l、银行库存现金与在央行的存款
账户
(法定准备金)
2、银行向借款者提供的长期
固定利率贷款
3、长期固定利率证券
4、银行建筑物、设备与其他非盈利性资产
l、无息或利率固定的活期存款
2、长期储蓄和退休金帐户
3、银行股东的股本资本
银行通常按一定的天数、周数或月数作为一个考察期统计利率敏感性资产和
利率敏感性负债的量,计算出利率敏感性缺口或利率敏感系数:
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一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屏U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缺口(或敏感系数)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
程度,当利率变动时,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资产大于利率敏感负债,它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当市
场利率上升时(假定,银行所有的利率同时以等幅上升时),资产利息收入的增
长快于负债利息支出的增长,净利息收入就会增加。当利率下降时,银行的净利
息收入就会减少;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资产小于利率敏感负债,银行的资金缺口
为负:当利率上升,资产利息收入的增长慢于负债利息支出的增长,银行的净利
息收入下降。反之若利率下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就会增加。只有当敏感性资产
与负债相等时,银行才相对避开利率风险。利率变动、利率敏感性缺口和净利息
收入变动的关系可通过下表来表述: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表4—6在不同的敏感性缺口状态下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敏感性缺口利率利息收入比较利息支出净利息变动
(敏感系数) 变动变动变动
正值上升增加> 增加增加
(>1) 下降减少> 减少减少
负值上升增加< 增加减少
(<1) 下降减少< 减少增加
零上升增加增加不变
(=1) 下降减少减少不变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是目前银行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当管
理层察觉到银行利率风险过大时,会努力地使利率变动时能重新定价的银行资产
量与可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的负债相匹配,即通过零缺口来最大程度降低未来
利率变动可能对收益造成的损失。当然,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风险管理,“零缺
口”并不保证利率风险为零。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影响利
率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的趋势,因而往往采取进
取型策略,即在利率波动的不同阶段,银行管理人员主动调整资金缺口的大小与
方向,以利用利率变动获取收益。如,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利率上升,则主动扩大
正缺口,使资产利息的增加大大超过负债成本的增加。见下表:
表4—7积极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2、久期缺口模型
久期指的是一种把到期日按时间与价值进行加权的衡量方式,考虑所有赢
利性资产的现金流入与所有负债现金流出的时间控制,它衡量的是银行未来现
金流的平均期限,实际上也就是银行用来补偿投资所需资金的平均时间。计算
某一金融工具一一如贷款、证券、存款或借款久期的标准公式如下:
占预期的现金流量n一盘]亚正一
目前的市场价值或价格
其中D代表金融工具的久期,t是这一金融工具现金流量(如利息或红利收
入)所发生的时间,Ynd是这一金融工具目前的到期收益率。用资产价值乘以
资产久期,减去负债价值乘以负债久期,差值再乘以利率变动,可以得到在给定
的市场利率变动水平下银行经济价值变化的粗略估计:
6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V≈[PVA×DA—PVL×DL]×△r
其中,△v一银行价值的变化,PvA一资产现值,DA一资产久期,PVL一负
债现值,D。一负债久期,△r一市场利率的变化。
久期缺口=PVA×DA—PVL×DL
资产(负债)的久期越大意味着资产(负债)对利率变动越敏感,久期缺
口越大,银行净值(即股本资本)对市场利率越为敏感。如果久期缺口为正,
PvA×DA>PvI,×DL,即所有利率的平行变化会使银行资产价值的变化大于负债
价值的变化,市场利率上升会使资产价值比负债价值下降得更快因而银行净值
的市场价值下降;如果久期缺口为负,P、,A×DA<PVL×DL,此时利率的平行变
化会使银行资产价值的变化小于负债价值的变化,市场利率下降会使资产价值
增加小于负债价值增加从而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也会下降;只有在久期缺口为
零时,资产与负债市场价值的变动相互抵消,银行净值保持不变。但是银行资
产现值一般大于负债现值以保证银行的偿债能力,要获得零缺口必须有较大的
负债久期。如下表:
表4—8不同的久期缺口状态下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积极的管理者将根据利率的预期变动,对久期缺口进行管理,使股东权益最
大化,如表4—9所示:
表4—9积极的久期缺口管理
3、计算机动态模拟法
计算机动态模拟法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将商业银行本身的有关资产、
负债总额和构成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将可能发生的各种利率变动情况和
未来现金流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也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模型对不同情况
下的商业银行净资产的现值和可能的盈利水平进行动态模拟,从而决定应采取何
种管理措施或者采用何种经营策略。计算机动态模拟主要有收入模拟和市场价值
模拟。以市场价值模拟为例,当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测量不同的利率变动假设将
会对商业银行净资产的现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只要将各种不同的利率变动假
设以及相应的利率收益曲线的斜率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模型就能立刻模拟出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各种利率假设下商业银行各种资产的到期期限、持续期限、利率敏感性的有关比
率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商业银行净资产的市场价值及其变动大小、变动百分比的分
析。此外,计算机还能模拟在不同的经营策略下,各种利率变动假设下商业银
行可能获得的净利息收入以及净利息收入的变动额和变动百分比。在某种意义
上,动态模拟技术可以看作是敏感性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的延伸,与传统的敏感
性缺口等静态的方法相比,动态模拟从各种假设的利率变化情景出发,能更准确
和及时地体现利率变化对银行的价值以及银行未来长期盈利能力的影响。
4、期权调节利差(OAS)模型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等传统利率风险管理手段的着眼点在于避免利率波动
造成的收益风险,却忽略了银行资产负债项目中可能包含的隐含期权问题。隐含
期权通常具有期权的性质(如可买入固定收入债券的看涨期权性质和可卖出固定
收入债券的看跌期权性质),但不具有期权合约的公开形式。对可买入债券而言,
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允许债券发行公司在未来某一时间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回
债券的条款,因此相当于债券的持有者出售给发行者一个看涨期权;而可卖出债
券则允许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以事先确定的价格提前退还债券、收【回现金,这
意味着债券的持有者在购买债券的同时购买了一个看跌期权。伴随着银行业金融
产品不断创新的实践,具有隐含期权特点的存、贷款项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商业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如,资产项目中的抵押贷款通常具有可提前偿还的特点,
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借款人可提前偿还贷款,有利于借款人而不利于银行,隐含着
看跌期权的性质;商业银行的负债中也含有对存款人有价值的期权,当市场利率
急剧上升时,顾客可随时提款,具有看涨期权的性质,银行对过早提款的处罚并
不能完全补偿利息损失。贷款可以提前偿还,定期存款可以被提前提取,实际上
都隐含着期权在内。
当顾客执行此类期权时,银行可以惩罚性地收费,收费的标准就是期权的定
价问题。期权调节利差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商业银行的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视
为固定收入债券,综合应用金融工程学对固定收入债券的定价方法以及对期权的
定价方法,来确定隐含期权的资产负债项目的市场公平价格,并据此实施利率风
险管理。
由于存在有提前偿付或提前支取期权的现金流取决于未来的利率等因素,因
此为确定未来现金流有必要进行某种形式的利率预测,期权基础模型可以模拟许
多可能的利率情景,从而最广泛地把可导致隐含期权执行的情景考虑进去。进一
步来说,就是要用每一条利率路径来贴现与该路径有关的现金流,从而得到不同
利率情景下的价格的均值,再与市场价格作比较,从而找出调整利差OAs: ;2喜喜南2p
其中s指s种利率变动方式,够5是在第s种方式下t期的现金流,彳是在
第s种方式下i期的国库券利率,P是该种固定收入债券的市场价格。
0AS实际上反映了银行净值收益的市场价格对国库券收益率的补偿,这个
补偿是因为顾客有可能执行隐含期权而发生的。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让根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据上式计算出的债券的经济价值与实际的市场价格相等来获得OAS值。市场价
格、国库券利率已知,对模拟利率变动方式下的各期现金流进行折现和计算,可
分别得到各项资产和负债的0As值。对资产项现金流模拟算得的期权调节利率
差应为正值,负债项应为负值,否则意味着银行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是不正常的,
应该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向是以正的利差调整价格购买资产,以负的利差调整价
格发行负债,直到资产项的期权调节利差为正值且负债项期权调节利差为负值。
用OAS模型管理风险的过程如下图:
图4—2用0AS模型管理利率风险的过程
5、在险价值分析法(W汛)
Ⅵ瓜法在国际银行业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也是巴塞尔委员
会极力推崇的~种定量风险分析技术。在险价值分析法通过计算在正常的市场条
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在给定的观察期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
损失,并据此进行资产组合调整。VAR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简明扼要的表现出银
行所承担的风险,例如,某银行公布其10天内99%的置信水平下损失为1500
万元,意味着该银行以99%的概率保证10天内银行所遭受的最大损失为1500
万元。要计算~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Ⅵ讯值首先要确定如下参数:
l、观察期。观察期是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
例如选择对某资产组合在未来6个月还是一年内考察其回报率的波动性。这种选
择要在历史数据的可能性和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危险之间进行权衡,为克服商
业循环等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历史数据越长越好,但是时间越长,发生收购兼并
等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历史数据也就越难以反映现实和未来的情况。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要求的观察期间为一年。
2、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即取得观察数据的频率,如要收集的数
据是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还是年收益率等。时间间隔应该根据资产组
合调整的速度来确定,调整速度快的资产组合,比如银行所拥有的交易频繁的头
寸,应选用较短的期限,如一天;调整相对较慢的资产组合,可选用一个月,甚
至更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于风险审慎监管的需要,选择了两个星期(即
】0个交易日)的时间间隔。
3、置信水平。置信水平是损失估计的可信程度,若置信水平过低,损失超
过Ⅵ咀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过高,这使得Ⅵ~R值失去意义;若置信水平过
高,超过删L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得到降低,但统计样本中反映极端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事件的数据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对Ⅵ瓜值估计的准确性下降。从美国几家大型
银行看,大通银行选择的是97.5%,花旗银行是95.4%,美洲银行和摩根银行则
是95%。巴塞尔委员会对在险价值模型作了统一的规定,要求99%的置信水平。
下面举例说明Ⅵ沫值的估算:假定某银行拥有资产3000万,负债2000万,
可以通过VAR法对该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衡量。把资产3000万视为组合A,负
债2000万视为组合B,组合A、B一起视为该银行的一个投资组合,其价值随
着利率变化的波动(损失值)可以通过观察期内各期统计数据得出。假定己经计
算出组合A的价值随利率变化的波动aA为20%,组合B的oB为15%,A和B
的相关系数p为O.7,则A、B组成的资产组合随利率变化的价值波动标准差可
由下述公式计算:
盯=石■瓦磊i■石瓦i—历
求得标准差为15 68%,通过正态分布表查得95%的置信度上有1.645个标准差,
将1.“5乘以15 68%再乘以投资组合价值可以得出Ⅵ啵的值1289.68万。这意
味着我们有95%的把握,该投资组合在1年中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1289.68万元。
把计算结果和已经给定的资产数量、置信度和期限等数据一起列于下表:
投资组合总价值5000万
置信度95%
观察期1年
资产组合A 负债组合B
价值波动标准差20% 15%
权重40% 60%
相关系数O.7
投资组合价值波动标准15 68%

标准差个数1.645
风险值1289.68万
表4—10
(二)依托金融工程学的表外管理技术
资产负债表内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变动资产负债表的各种成分和数量以达
到减少利率风险暴露程度的目的,但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在实践中有很大局限性,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也仅仅从完全忽视风险发展到一条腿走路,我们
需要另一条腿,那就是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为解决风险管理问题而产生,
其核心内容是为风险管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
上改变了传统风险管理的含义,使银行主动管理风险成为可能。运用于风险管理
的典型的衍生金融工具有: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1、利率期货
利率期货合约指的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协议,同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按
事先商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利率金融产品,且这种交易通常是经由期
货交易所进行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期货合约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套期保
值,把利率波动的风险转移给市场中喜好风险的投机者,从而保护其资产收益或
负债的成本。当预期市场利率会上升时,将会使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及
其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而且利率的上升会使商业银行未来筹资的成本
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也就是说,在期货交易所里签订一份合约,合约规定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以
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利率金融产品。当合约到期时,如果市场利率果然上
升的话,金融期货的价格也将下降,此时,商业银行可以再按下降的期货价格买
入另一份期货合约,其数量与前一份合约相同,从而完成前一份合约的交割。这
样商业银行在期货市场的盈利就可以抵补资产负债表内现货的损失。当然,如果
第一份合约到期时,市场利率并没有如预期所料上升,而是下降了,这时,商业
银行会在期货市场发生损失。但是,综合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来看,商业银行并
不会发生亏损,因为利率的下降会使相应资产的价值上升或者是使新筹资的成本
降低,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内现货的盈利抵补了表外期货的亏损。商业银行可
以利用利率期货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但是当商业银行用期货套期保值消除
利率风险头寸时,也丧失了利率向有利方向变动所产生的收益,而且在客户提前
偿还贷款或发生存款转移时会出现期货保值过度或保值不足。
2、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利率(Fonvard RateA铲eemem,FI乙A)的交易双方在合约中规定一个未
来时间的协议利率,并以某种市场利率作为参照利率,在结算日,如果参照利率
与协议利率不同,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一定的差额作为补偿,补偿金额由参照
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额及合约规定的期限和本金经贴现计算而得到,实际上是一
种能预先固定远期利率的金融工具。远期利率合约的买方是想通过交易防止利率
上升的风险,相反,卖方则通过远期利率合约防止利率下降。在远期利率合约中
的本金只在概念上存在,作为未来计算支付额的基础。支付金额是在远期合约到
期日,交易双方计算出参照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额并乘以本金和期限,再用参照
利率贴现至到期目的现值:
一:堡二旦!丝一
B×100+£×D
式中:A一一支付金额L一一参照利率F一一协议利率
D一一期限P一一本金B一一1年的天数(360或
365)
当L>F, A为正,卖方支付利差给买方
当L<F, A为负,买方支付利差给卖方
银行通过H渔可以锁定利率,避免资产收益或负债成本由于利率波动而受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到影响。方法是:当银行拥有大额负债,预期利率上升时,可买入FRA,如果利
率果然上升,银行作为买方可获得FRA利差以弥补负债成本的增加;当银行拥
有大量资产且预期利率下降,则卖出FI认,当利率下降时同样可获得FRA利差
以补偿资产价值的损失。
假设某银行在3月1日拥有9个月后到期的资产l000万,利率为9%,拥
有3个月到期的负债1000万,利率为6%。如果根据预测市场利率近期内有较
大幅度的上升,为减少利率风险,银行可在以在3月1日购入一份3个月后生效,
本金为1000万,期限为6个月的远期利率协议,协议利率为6%。如果6月1
日市场利率上升到7%,则银行可以获取利差收入:
A=[(7—6)×180×1000]/[360×100+7×180]=48309.2元
在该银行在6月1日按当时7%的利率筹集期限为6个月的1000万元资金,要
支付的利息折算到6月1日这一天的现值是348309 2元,抵免了远期利率协议
中所得的利差,支出的利息为30万,则该银行实际筹措该笔资金的利率为R=
(30万,1000万)×2=6%。
由此可见,当银行购入FRA后,即使市场利率上升至7%,它的利率支出水
平依然为6%;如果购入FRA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至5%,则该银行支付1%的
利差而以5%利率筹资,银行的实际筹资成本仍然是6%。因而,H乙A能够使得
银行避免可能发生风险损失,获得稳定收入或锁定成本,但是这种稳定性是以放
弃可能获得的收益为代价的。
3、利率期权
利率期权的买方在支付一笔期权费后,获得了在未来指定的日期按约定价格
买进或卖出某种利率金融产品的权利,当然,买方也可以不行使这种权利。银行
既可以作为期权合约的买方也可以作为卖方,一般而言,买入看涨期权或看跌期
权适用于预期市场利率有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而卖出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适用
于预期市场利率有较小幅度波动的情况。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银行不宜作为
卖方出现,因为期权合约的卖方所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买方,买方最大的风险就
是支付给卖方的期权费,而对卖方而言,一旦利率向不利于己方的方向变动,他
所面临的损失在理论上是无限的。
利率期权在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用途:①防止债券
组合价值下跌。银行运用看跌期权防范因利率升高而引起债券价值下跌,即便是
最后利率下降而使债券价值不降反升,由于期权合约的买方不负有必须交割的义
务,银行可以继续持有债券而获利。②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间的
正或负的缺口进行套期保值。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签订看跌期权冲减因负的缺
口而引发的损失;利率下降时,银行应运用看涨期权冲减因正的缺口而引发的损
失。见图4—3:
7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0



格从卖方购入指定证券或期货合约
。合訾格,/. R / .
}竺鍪i/。市磊
(a)
券,当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上升导致重
新投资成本增加,银行买入看涨期权
‘格向卖方卖出指定证券或期货合约
\合絮㈣.
}期权费\ 。市扬纛
(b)
当利率上升时证券价格下降导致筹措资
金减少,银行买入看跌期权
图4—3银行作为买方签订看涨或看跌期权效果图解
4、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Imerest Rate Swaps)是交易双方签订预约,以一定的本金作
为计算利息的基础,在约定期限内互相交换不同利率的债务,交换过程中本金作
为一种虚拟物存在并不发生实际交割。利率互换包括息票互换(Coupon S啪p)
即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和基础互换(BasicRate Swap)即以某种利率作为
参考的浮动利率对浮动利率的交换。
一家银行的资本为浮动计息,而负债为固定付息,此时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
另一家银行的资产为固定计息,而负债以浮动计息时,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当
利率上升时,负缺口银行收入减少,当利率下降时,正缺口银行收入减少。通过
互换可以降低缺口风险,下面以息票互换为例说明一家正缺口银行如何通过互换
降低利率风险:
假定某银行有一笔数目为5亿美元的3年期资金,该资金成本固定为6%,
然后该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某公司,贷款期限为3年,贷款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
拆借利率加200个基本点,如果LmOR是6%,公司支付给该银行利率6%十2
%=8%,银行获得2%的利差;如果LmOR下降到4%以下时,该银行的资金
成本将大于放款利息收入,银行的收益为负。
该银行为化解正缺口在利率下降时所要面临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上找到一家
信托银行,该信托银行愿意承担固定利率成本,获取浮动利率收益。金融市场上
两家银行达成如下协议: 0
①信托银行支付给该银行5亿美元的6%.
②该银行支付给信托银行5亿美元的LmOR加50个基点
③互换的期限为3年.
其利率互换交易资金流向图如下所示: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1年期LIBOR+200个基本点1年期LIBOR+50个基本点
该银行通过放款给公司赚取LmOR加200个基点,通过交换付出LmOR加
50个基点,结果净收益为150个基点,资金成本6%可以与从信托银行所得的资
金收益6%相抵消。因而无论LmOR变动情况如何该银行在这笔业务上均可从
获取1.5%的利差,有效地避免了利率风险变动对银行资产收益的影响。
(三)风险管理技术评价
敏感性缺口分析主要是测算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数
量,据此推算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潜在影响,是最方便的一种利率风险
衡量系统,其优点是简单明了,但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银行内部资产负债
结构变动的情况,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与敏感性缺口分析不同的是,久期分析
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全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考虑了在利率波动的
环境中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
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面对银行服务的买方
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难以实施完全主动的调整,如果客
户对利率走势的判断与银行相一致,客户利益与银行利益就会出现不一致,客户
的选择往往会与银行的主观期望背道而驰,那么即使银行准确地预测了风险,实
施强行调整可能会付出失去客户、失去市场的惨重代价,这样的损失是技术成功
所无法弥补的。计算机动态模拟的优点是计算的速度快,可以模拟出不同的利率
变化情景下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值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方向,而且还能较为准确地
给出具体的数值以及变化幅度;但计算机动态模拟也无法解决客户选择权问题,
0As则通过引入金融工程中的期权定价方法,并在计算资产负债折现值时加以
考虑,对客户提前还贷和提前支取存款的选择权风险进行了有效管理;表内管理
技术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能准确预测利率变动走势的基础上,如果预测错误并据此
制定调整对策将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管利率如何变化
都能起到将风险控制在~定程度下的作用,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当利率朝着
有利于银行的方向变化时要损失获利的机会。
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
7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一)近期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
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本质上来源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最早的风险管理技
术就是在资产负债表内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
期货、期权以及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相对欠缺,运用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
险管理尚缺乏可行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加强以利率管理为
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积极运用敏感性缺口和久期理论和技术,在准确预测和测
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风险。也就是说,国
有商业银行在近期进行风险管理应以学习、完善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为主。其实,
早在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商业银行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
理,要借鉴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但时过lO年,利率敏感
性缺口和久期等风险管理技术并没有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得到真正的推广实
施,更不用说运用OAS、W浪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了。
目前,要使风险的资产负债表内管理真正取得成效必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
题:①表内风险管理技术最终要归结到资产负债的调整,但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的资产负债结构中,银行对其有主动控制权且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负债(如:同业
拆借、回购等)的比例甚小,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衡量结果及时调节资产负债结构、
防范风险,要尽量提高银行具有主动权的资产负债业务比例。②国有商业银行处
于总行和分行两级分管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垂直管理模式,并且大都通过账务系
统提供资金信息,既分散又滞后,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无法实现资金
信息的实时交换,总行无法及时获知本行各分支机构存贷款变动情况,因而也就
无法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③资产负债的缺口分析和久期管理需要的数据
量大、准确性高、时效性强,要迅速将各个网点海量的交易数据进行采集、加工
和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传统的手工手段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
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支持,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数据支持程度,尽快建立
起资产负债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
(二)远期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
虽然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运用还很少,但
国有商业银行在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中对这些工具的实际运用也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现阶段可采取变通方式,不妨将这些工具的一些基本操作原理运用于贷款
合同的附加条件中以规避预期的利率风险,特别是远期利率协议和利率互换,无
须依托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在场外进行交易,国有商业银行可尝试运用远期利
率协议来锁定未来资金的收益和远期借款成本。不可否认,采用表内风险管理技
术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的现实选择,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运
用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新兴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主动的风险管理必将成为国有
商业银行今后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
八、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充足率低下,另一方面
是由于有效资产占比低和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这两方面问题都表现得比较突
出,成为国有银行风险防范的软肋。
l、提高资本充足率。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严重不足,不仅低于国内中小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银行,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未能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
要求(见表4—11)。发达国家银行的附属债务资本比较多,占有一定的比率,有
的甚至达到一级资本的50%,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债务资本几乎为零,资
本金主要是一级资本。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
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它不仅是保证国有银行正常
经营活动、应付偶发性“挤提”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存款人正当利益和公众对银
行信心的需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使资本金达到《巴赛尔资本协议》
的要求。增补资本金的途径,一是发行次级资本债券,二是在国家控股的基础上
上市筹资、增资扩股。
表4—1l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1998 199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年年年年年年年
中国银行7.02 6.89 6 38 8.30 8.15 6.98 7.39
中国工商银行5.43 5.60 4 57 5.76 5.54 5 52 8.59
中国农业银行7.03 6.54 1.44 6.88 1.44 3.94 1.94
中国建设银行5.38 5.44 3.79 1.44 6.9l 6.5l 8.19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金融年鉴》
2、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处置不良资产,提高有效资产
占比是抵御风险的必要前提。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运用创新手段与方式处置
不良资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采用打包方式进行规模化、批量化、市场化
处置不良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把不良资产设计为一定的证券产品出售给投资
者,此外还利用社会力量委托处置、与地方政府合作处置、吸引外资参与处置以
及采用信托分层方式处置等方式,实现了不良资产比率下降、节约处置成本、减
少不良资产贬损的目标。不良资产比率降低为国有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做好了准备,今后资产负债调整的方向是:一是适当增加一般
存贷款以外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如同业拆出、票据贴现、国库券等,提高资产
的变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主动型负债,如进行同业拆借、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
现贷款、向国际货币市场借入资金、争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三是实现资产负债
的结构平衡,如将长期高成本负债配置给高收益资产,短期负债配置给低收益资
产,实现资产负债收益成本对应性;四是实现资产负债的利差最大化,如增加高
利率资产占比、降低高利率负债占比、灵活运用浮动利率扩大资产负债利差。
九、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施四级共同控制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要求,在市场化利率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必须
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必须设立专门的风险监管部门。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虽然设有类似的机构,但其职能不明确,主要从事利率文件的传递和利率政
策贯彻落实,没有专门的人员执行利率风险管理职能,从而不可能对利率风险做
出及时反映并据以调整资产负债战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产负债越来越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
理。国有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形成风险
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和基层业务部门共同管理风险的组织体系。其中风险管
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全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为风险管理活动制定目标和宗旨;高
级管理层(高级业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相关业务的管理政策和法规,并以
此为基础制定策略,实现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目标和宗旨;基层业务部门具体
实施风险控制,负责确立相应的规程,实施由高级管理层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以
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整个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的核心,其职责除
了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外,还包括组建风险计量和控制模型,从多种渠道收集和反
映经济情况、货币政策等信息,及时提出风险防范和分散方案,组织员工进行风
险培训,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以及加大对经理人员寻租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此
外,由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标准对基层业务部门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向
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向业务部门反馈,做到自控、互控、监控的结合,确
保风险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十、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
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风险的识别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或依托数学模
型进行风险计量,以及制定化解和分散风险的对策,都需要对大量的业务交易数
据进行多渠道采集和批量处理,必须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才能完成。目前,国有
商业银行大多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只是运用人工方式处理数据,
进行简单的缺口分析,许多先进的分析方法因受数据和信息的限制而无法实施,
极大地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此,应抓住当前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时机,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使各种风险模型和监测分析手段能在信
息化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一个先进的信息系统应当按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
新定价日建立数据库,能生成每一笔生息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日的剩
余期限和合同利率的详细情况;可以测算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包括存贷款业务、资
金交易对整体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的影响,进而通过修正对银行影响较大的业务
的期限要素和结息方式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可以编制银行的利率敏感
性报表,并提出不同考察期的整个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资产负债的持续期;
可以根据对近期利率走势的判断对利率的升降幅度进行假设,并可模拟测算出对
净利息收益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各分支机构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的计算将
其利率风险限定在授权限额内;甚至可以为条件成熟时利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提
供依据。
十一、加强风险管理的法规建设和人才培养
风险管理离不开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人才储备。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法》、《票
据法》以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等法规侧重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管理,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性考虑不够,特别是缺乏利率风险的监管。面对利率市
场化的进程,需要尽快对上述法规进行修订,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新的经营环境下
防范风险提供法律的依据。此外,以人为本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精髓,要培养
造就~批系统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的人才
队伍,充实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上。风险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方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法是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2000年中国建设银行曾成功地进行了尝试,利用现
代网络培训使全行学员领略了当代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在
探索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十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体系公共安全网之一,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非
常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定,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
家都纷纷采用了这种制度。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
但客观上存在隐性的存款保险,其特征是国有商业银行出现资不抵债时,公众通
常会指望从政府那里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补偿。这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在过去对维
护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政府的隐
性担保逐渐退出,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价格竞争可能会使其资产
负债表发生剧烈变动,甚至出现流动性困难,乃至遭遇生存危机。公众对缺乏明
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国有银行的信心有可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受到不利影
响,从而使本来有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改革措施反而变成了导致国
有银行生存危机的一个因素。参加存款保险,是确保公众基本信心的一个重要制
度安排,也应该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防范风险的一道重要防线。
第五节基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信贷管理改进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业务发展战略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放弃
传统的信贷业务,恰恰相反,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对于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中
的国有商业银行比以往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本节将首先讨论信贷管理中的非市
场化手段运用问题,作为对第二章第一节提出的“利率市场化下如何实现信贷市
场的有效出清?”问题的回应。
一、在市场化利率的基础上结合非市场化手段实现信贷市场有效出清
考虑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可以考虑在市场化利率的基础
上综合运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达到出清信贷市场的目的,即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尽
可能减少经营中自身可能承担的风险,在以市场化利率为基础的大前提下,综合
运用非市场化手段,以不同的利率配给有限的信贷资金。同完全依靠信贷市场力
量配给信贷资金相比,结合非市场化手段的运用在理论上是一种次优选择,因为
非市场化手段可能会导致一些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由于或有风险大而得不到贷
款,而或有风险是不一定发生的。然而,为了健康运行,国有商业银行是不愿意
冒这个风险的。因此,市场化利率基础上结合非市场化手段进行信贷管理在实践
中是最优选择。这里所提倡的非市场化手段在根本上有别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
信贷总体规模控制和信贷指标逐层落实,前者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充分认识到利率
特点、信贷市场自身特点和利率完全市场化将有可能带来风险后的一种积极主动
应对,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的,是利率调节的有力补充,而且是由国有商业银
行自主实施而非央行决策因而更具灵活性、及时性,所付出的成本也相应小得多。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结合非市场化手段进行信贷管理,要求国有银行在决定贷与不贷、以多少
的利率贷出时不能盲目地随市场信贷资金供求状况而动。非市场化手段运用得是
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国有银行要获取关于借款人
的充分、真实的信息,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银行需要了解借
款人真实的贷款目的、偿债资金来源、债权保障因素、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借
款人的个人品质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相关的信息收集和积累刚刚起步,缺乏社
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当务之急是完善内部信贷信息系统,加快全国联网的企业
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利用已有的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网络,
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②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户申请贷款时,经常有利用虚假
财务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事例,要避免虚假信息,必须依赖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信
评估机构的事先审计保障。因此,建立统一、权威的资信评估制度,提高司法效
率,是减少虚假信息的重要条件。③加强信息反馈,提高风险指标设定的准确性。
银行必须根据对贷款项目实施结果的监测, 调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减少评估
指标的遗漏和定值不当,逐步提高违约风险事先评估的准确性。
二、加强信贷管理改进
1、重塑信贷经营理念。
要把效益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信贷资产质量新理念引入到各项信贷工作
中。树立效益观念,就是要以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评价信贷管理工作的好坏,把
各项信贷工作纳入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打破旧的按行业、企业性质和产
品种类定贷款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以及贷款效益来选择贷款,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确立合理的信贷进退机制,提高整体收息水平;
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就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体系,
对拟争取的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实行营销责任制和客户经理制,改变以企业性
质、贷款品种、专业部门划分的贷款服务方式,要将本外币、各贷款业务品种相
结合,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改变过去的信贷资产质量理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
下,信贷资产质量不仅体现在信贷客户的还本付息能力上,而且体现在信贷资产
的利率敏感性上,资产的利率敏感性和负债利率敏感性合理匹配和平衡,才可成
为高质量的信贷资产。
2、调整信贷资产结构。
产权制度改革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一样,产权同属于国家,一直
承担着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的重担,而国有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用于固定资产投
资,形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长期贷款比例偏高的局面,而且贷款对象大部
分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国有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成为可能,而利率市
场化也从客观上对这种资产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在行业、区
域、客户、品种四个方面加大调整力度,要改变当前信贷结构下高成本、高风险、
低利润的资产状况,积极培育新的贷款市场,对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科技型中
小企业要有选择地支持,密切关注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企业,积极争取在新兴产
业贷款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改变以往贷款集中在经营效益欠佳的国有企业的局
面,努力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
80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3、突出贷款定价的差别化。
利率市场化赋予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每笔贷款的金额大小及期限长短、供应状
况、发放对象等要素来确定借款人筹资成本的权利,国有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要
比以前更加强调差别化。按照市场原则,风险和收益应当匹配,对市场前景好、
信用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和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利率,对那些经营效益一般
或较差的企业实行较高利率。如,上市公司一般是行业重要企业,经营和信用较
好,财务透明度高,利率放开后银行对不少上市公司的贷款利率不但不上浮反而
略有下降;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进入门槛低,易发生低水平重复建设,持续
发展能力弱的行业,国有银行定价能力增强后都不同程度提高了对它们的贷款利
率。贷款定价的差别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有利于整
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4、改进对信贷客户的分类及评估方法
在准确核算资金成本的条件下,对贷款客户的评估能力越强,则贷款风险越
低、收益越高。而对客户的合理评估是建立在科学的客户分类基础上的,可以根
据客户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作以下分类:
A类客户主要是政府全力支持、经营稳定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经营单位,
自然垄断型企业,长期以来持续稳健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高速发展、
产业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著名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以及信誉良好
的金融机构等。这是银行全力支持和竞争的客户群。
B类客户主要是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前景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企业。银行
在积极支持B类客户的同时要加强对其行业、企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特别是
要做好中期预测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决策。
c类客户主要是目前经营正常,但己处于下滑阶段的企业或产业。银行要对
其中短期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稳妥地制定帮扶或者退出策略。
D类客户是己发生拖欠银行本息情况,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此时银行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债务重组谈判或采取资产保全措施。
E类客户是待发展的客户或潜在的客户。一是其他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要
分析客户的服务需求、他行的服务特色、自身优势以及竞争的可能与可行性,一
旦时机成熟就积极争取其成为本行的客户;二是目前经营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有目的的接触,进行全面了解,当其进入快速成长期时
果断介入,将其培育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与此同时,国有银行应改变过去静态评估的做法,尽快建立起贷款客户的动
态评估机制。不但要分析企业前3至5年经济指标和信用状况,还要对今后l至
2年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动态地评估企业、适时作出评估调整才能适应利率不
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动态评估内容可参看第四章第三节表4.2及4.3。
5、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降低业务费用。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较多,时间较长,综合费用较高,如项目评估费、
资料复印费、保险费、招待费等,这些费用支出有时甚至超出银行利息收入,使
利率浮动政策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为此,商业银行应落实配套措施,减少贷款
申报、审批环节和手续,减少客户申请贷款综合费用,使利率浮动政策能够更大
程度地带来贷款收入的增加。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其它金融机构一直处于不平等的
竞争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占据着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地位,他们具有庞大的经
营竣本,有国家的优惠政策,有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有固定的顾客群体,有国
家作为事实上的存款保险人,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但是,
随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将为国有商业银行这种“天然的”垄断地位划上一
个句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之一,是充分赋予了各类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
为金融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但与此同时也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
风险和压力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确地理解利率放开的大背景,根据市场规
律行事,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如何加强自身的改造和建设,从容面对利率市
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仍然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委培教师攻读硕
士学位,曾几何时,也会为求学和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而苦恼不己,所幸的是,
我始终没有放弃过。我想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我的老师、亲人、同事和
朋友的关怀与帮助,还有伴我一道求学与成长的广西大学金融专业的同学。回想
这一年多来论文撰写的艰辛历程,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黄绥彪教授,从论文选
题到框架的确定、到几易其稿乃至最后定稿,是黄老师的不厌其烦和悉心指导,
帮助我排除了种种疑惑、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并最终完成了论文的撰写。
论文即将付梓,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将秉承持之以
恒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继续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帮助,我可以
顺利通过学业和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令三十而立的我再无遗憾。
最后,我想向我的家人衷心的说声谢谢,他们的理解与信任永远是我生活的
动力。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目录
[1]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广西保险》2004年
11月,独著
【2】中国与东盟关税协调再思考,《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增刊,独著
【3】93一04年金融运行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关联性实i正分析,《江硬金融职工大
学学报》2005年8月,第一作者
【4】金融工程内蕴与金融效率之研究,《科教论丛》2005年第三期,第一作者
[5】借势南博会南宁牵手总部经济,《广西经济》2005年10月,第三作者
【6】金融支持与广西经济发腥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Il
胃,中国入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f7】中圈一东盟贸易与投资的金融支持,《改革与战略》2005年增嗣,国家级核
心刊物,第二作者
【8】东豫区域汇率协调探析,《特区经济》2006华2胃,国家级核心刊物,楚二
作者
【9】新巴塞尔协议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影响,《特区经济》2006年3月,国
家级核心翻物,第一作者
【10】人民银行南宁市中心支行2005年课题:县域银行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有效
性分析,收最人民银行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