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642跨国银行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及其组织形式的选择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跨国银行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及其组织形式的选择
姓名:孙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秦凤鸣
20060408
原剑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硬究所取德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号l用的瘛容终,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令人靼集体,均邑在文中以袈确方
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量丑4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出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韵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本人授权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彳亍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露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鑫生4导师签名:∥鑫4叁墨日期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全球金融的自由化、一体化浪潮下,跨国银行也积极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经
营网络,开展各类金融服务,以实现其全球的经营战略。1979年,日本输出入
银行在北京成立第一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序幕就此拉开。其后的二十
余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itro
以后,逐步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外资银行将会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获得
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快的发展,中国也必将陷入外资银行竞相涌入、中外资
银行逐鹿中原的局面。,
·
跨国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成立分支机构、建立
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由于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权市场正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而且参股中资银行具有低成本、规避管制等很多优势,因而
参股中资银行已成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跨国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选
择。本文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这一过程中跨国银行
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参股中资银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外,结合十一
五规划所强调的金融业改革的重点问题,对今后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区域
分布进行分析并提出~些可行的建议。
本文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明本文选题的依据、
意义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阐述和归纳了跨国银行及其组织形式选择主要理论的
文献综述;第三部分通过跨过银行进入中国的历程回顾、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分布
特征以及在华业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进行了概述;第四部分首
先介绍了跨国银行主要的组织形式,并对各类组织形式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
然后针对中国市场跨国银行选择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中,对外资银
行参殷中资银行的优势、发展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着重进行了分析.该部分还将
外资银行的区域分布和十一五规划相结合,论述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均
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外资银行逐步渗透中国金融市场这一趋
势,提出了必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国银行组织形式股权投资
2
/7
现_太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tide of the global finance liber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the
multinational bank also positively sets up the business network in the
global scope and carries out each kind of financial service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global management strategy.In 1979,Japan EIB established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Beijing,the prologue of the foreign
bank entering China pull open in light of this.After that more than 20
years,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especially in China’s WTO entry,the foreign
bank can obtain the bigger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China financial market
and obtain a quicker development.China will certainly fall into steep
competition with the foreign bank.
The multinational bank entered the China financial market in the
process to adopt the many kinds of ways:branch office,wholly—owned bank
and joint venture bank as well as share—holding bank and so on.Because
of stockholder’s market of Chinese domestic bank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moreover,share—holding has the lower COSt and CaD dodge the
control and so on many superiority,thus share—holding will become the
main choice of multinational bank entering the China financial market at
present and the next section of‘times.This article carry on the brief
review about the multinational bank entering the China market,and carry
a more detailed elabor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which the
multinational bank adopted in this process.In addition,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the suggestion is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carry on pol icy which could be the guidance in
particular t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banks.
This article is altogether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ory,南inly to clarify讪e basis for this selection of
生杰查芏曼主丝丝苎
subjects,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framework;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s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bout the multinational
bank and their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The third part carries on
the outline of the multinational bank entering China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as well as main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China;The fourth par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multinational

bank organizational form,and carries on the co岫parative analysis all kind
of organization form.then conduct an in-depth discussion in view of the
Chinese market.It emphasizes an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 of foreign
banks’share—ho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This part unifies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bank SO as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comprehensive balanced development.The fifth part raises the necessary
measures for China banking to face challenge against the trend of gradual
infiltration of foreign banks to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s:multinational bank organizational form share—holdin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动机和意义
二战结束后,跨国银行业取得空前的发展,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股重
要力量。特别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规模
增长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全球化扩张,生产与贸易的国际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
之相适应,金融的国际化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跨国银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
变革。到了80、90年代,跨国银行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创新、发展与变
革成为当代跨国银行业的主要特征,跨国银行业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
经济力量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来自国外跨国
银行巨头的强大挑战。困难重重的中国银行业,将以何种姿态应对这一挑战,会
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跨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客观上要求从理论上对之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最
初,大多数学者与国际组织把对跨国银行的研究纳入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框架之
中,把跨国银行视为跨国公司中的一部分,如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70年代中
期以来,全世界给予跨国银行更多的关注。1981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首次
把对跨国银行的研究从跨国公司中独立出来,并考察了跨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
经营情况.学术界对跨国银行业的研究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研究涉及跨国
银行业的理论、结构与组织形式、监管机制、业务与收益、其与国际资本流动的
关系等若干方面。中国学术界对跨国银行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停留在对
国外研究的引入和消化吸收,将跨国银行理论与中国银行业现状进行结合的理论
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全文的结构如下:
5
出末丈学硪士掌像蟪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跨国银行的文献综述
伴随着跨国银行在六十年代的飞速发展,跨国银行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关于跨国银行的理论有很多,但主要有两大理论:内
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两大理论都源于跨国公司的理论,七十年代以
来经济学家在跨国银行领域对这两大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跨国银
行的两大分支.
(一)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的Buckley和Casson在70年代后期提出的,
最初用于系统说明跨国公司的一种理论。1976年,由二人合著的‘跨国企业的
未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内部化理论的形成。他们认为,内部化就是企业在内
部建立市场的过程。由于市场不完全,企业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要克服外
部市场上的交易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故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企业
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内部化理论建立在科斯的企业理论和区位理论基础之上,且以企业利润最大
化以及不完全市场为假设前提。科斯的企业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生产以及怎样生产
的问题,区位理论则解释了在哪里生产的问题。科斯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让企业
更愿意完全拥有资产所有权而不愿意承担公开市场交易的成本。通过内部市场可
以减少四种市场成本,它们是经纪业务成本、约定合同双方责任的成本、时间风
险和投入成本以及交易的税收。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
国界的表现,跨国银行就是在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的基础上建立
的.
由于市场不完全,银行在让渡其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自身的权益,也不能通
过市场来配置其资源,保证银行效益最大化.通过形成中间产品的内部市场,银
行可保留对中间产品的控制权,防止中间产品的扩散以免失去这种优势,所以中
间产品的内部市场化尤为重要。中间产品优势是银行的公共产品,通过离岸扩张
这种优势可被充分利用.银行实行市场内部化的目的是消除市场缺陷,目标是获
得内部化本身的收益,但市场的内部化也会增加其它成本,银行此时必须承担分
配和定价成本,所以市场内部化也并不是没有成本的.银行市场内部化的进程取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决于其对内部化收益与成本的结果,内部化最好的结果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
益。
信息在内部化理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跨国银行关于客户信息内部市
场的存在,意味着一系列的信息流动,这种流动的信息在跨国银行内部形成一种
公共产品,是跨国银行对外扩张最有效利用的方式,同时银行认为海外分支机构
网络是比外部市场传递信息资源更为有效的方式。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
法通过市场对客户资源进行销售并获得公平的价格。由于国际市场上各个市场之
间的不完善性和差异更大,跨国银行能利用国际多样化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内部化利益要大于国内市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Dunning于1977年在一篇题为‘贸易、
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的论文中提出的。该理论包括三
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构成了国
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内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产业组织理论、内部化理论
和区位理论的综合,系统解释了企业的跨国化经营。
经济学家Gray(1981)最早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应用到跨国银行业.但由于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跨国公司的一般性理论,将其直接应用到跨国银行略显不
足,因而很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跨国银行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监管结构的差异,投资者分散政治风险的期
望,银行客户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劳动力的迁移引致的银行的追随,信息收集的
便捷性以及低价劳工的可获得性。
所有权优势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正是因为具备这种优
势,才使得跨国银行克服东道国银行所具有的优势。所有权优势中的重要一方面
是产品的多样化,而产品的多样化主要来源于两点:1、国际贸易和金融中某种
关键货币的重要性:2、银行服务中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性.同时,跨国银行可以
通过明显的产品差别仓U造短期优势,通过可预见的产品差别创造长期优势.明显
的产品差别可通过银行的服务相对容易进行提供。可预见的产品差别一般与银行
规模与信用级别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很难在市场上交易,其它银行也很难仿效,
正是这些因素使跨国银行具有长期的优势.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跨国银行的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无形资产所有权优势的银行,通过扩大自己
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在内部进行转化的能力.其中,跨国银行的内部
化优势主要源于信息的作用。Casson(1979)认为,建立在以信息为基础上的产
业,其利润主要得益于内部化的优势。·
(三)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之争
自从内部化理论和国际折衷理论产生以来,它们之间的争论就从未间断过。
Casson在1987年就曾经指出,内部化理论存在三个缺陷:这一理论的应用
条件过于苛刻;过多的制造了与其他理论的人为差异;虽然经过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逻辑性的错误。
两种理论的重要分歧之一是,对跨国银行来讲,所有权优势是否是一个必要

的条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建立在海默一金德尔伯格理论和维农的生产周期理论
基础之上,认为跨国银行为克服东道国银行天然拥有的当地优势,必须拥有某种
所有权优势.而内部化理论则认为,所有权优势并不是跨国银行海外扩张的必要
条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为了克服东道国银行所具有的当地优势,跨国银行
到海外投资会承担附加成本,但这些附加成本会通过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进行
抵消。内部化理论则认为,跨国经营虽然会带来附加成本。但是跨国经营这一策
略本身并不是建立在跨国经营成本与所有权优势所带来的收益这一单一的成本
——收益关系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总成本与总收益基础之上的。


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划分也是两种理论交锋的重点。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认为在内部化之前拥有所有权优势是必须的,区别资产的产生和资产的使用是
非常必要的.内部化理论却认为区分资产所有权优势和交易所有权优势是一种人
为的划分,且划分标准是经常变化的,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最终落在内部化的定义
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内部化定义为交易市场失灵,内部化理论的定义则不仅
仅限于交易市场失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忽略了内部化的含义,因而限制了内部
化的应用。尽管生产折衷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跨国银行会迅速增长,然而所有权
概念更适于解释跨国银行对外扩张的行为而不适于分析对外扩张前的选择.
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争论的意义并不在于何种理论可以为跨国
银行的经营运作提供预测和分析,而在于是否能为跨国银行的研究提供内在的一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性。正如Buckley(1988)所言,这两种理论都无法提供经验上的可靠支持,
跨国银行的特定经济行为必须由特定的经济理论进行支撑.
内部化理论继承科斯市场失灵理论的一般性,给出了研究跨国银行的总体
框架.因此,很多衍生理论是在内部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来解释跨国银行的特殊
问题的,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比较优势理论
1976年,Aliber将Heckscher-Ohlin的贸易理论应用到跨国银行业,从而
形成了比较优势理论.Aliber认为,不同国家间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这是导致跨国银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些差异是由于银行在创造银
行产品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比较优势造成的。制造特定银行产品的比较优势源于
银行的效率差异以及有关国家对于创造银行产品成本的不同限定。具有相对优势
的银行倾向于向全球市场进行扩张,而且相对容易进入全球资本市场并能获得较
高的回报.由于市场的不完全,银行无法将这些优势进行有效的销售,因而,银
行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全球进行扩张,并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全球网络进行内
部化的传播。
(五)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是由Mason在30年代提出的,70年代中后期,Grubel、Brimmer、
Aliber和Goldlerg等人开始将其运用于银行业跨国经营的研究。A1i.ber认为,
银行集中程度高的国家的银行比集中程度低的国家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它们凭
借其在国内市场上比较优厚的存贷款利差带来的收益,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银行
业务活动的需求。他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银行跨国经营方
面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各国间存贷款利差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国间不同的竞争地
位所引起的。国内市场上的资金并不总是廉价的,银行需在国外资本市场上筹措
资金以满足其国际扩张的需要.
(六)防御性扩张理论
防御性扩张理论最初是由Brin衄er和Dahl(1975)根据美国银行业规避国
内管制而提出的.1977年,Grubel将这一理论进行扩展,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内
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他认为跨国银行的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相伴随而
同步增长,随着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展,跨过银行为了维持与传统客户的联系而进
l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相应被迫的扩张,否则,就有可能失去这些客户.
(七)水平与垂直合并理论
Hymer(1976)得出结论,通过跨越国界的共谋与合作,跨国公司可以获得
巨大的利益。正是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水平合并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Lewis and Davis(1987)指出,水平合并为跨国银行提供了一
种机制,这种机制使跨国银行在新扩张的市场以极低的成本传播技术和知识,并
有效地配置资源.Casson(1990)认为,跨国银行的水平合并就是一种企业再造
的过程,即银行的经营运作复制到其它国家的过程.垂直合并既具有所有权优势
又具有内部化优势。Lewis and Davis(1987)认为,跨国银行的垂直合并使银
行在外汇交易、外贸融资和风险管理中得到利益.水平合并和垂直合并为跨国银
行的形成动机提供了解释。由于是通过合并而取代外部市场,所以这种理论与内
部化理论保持了一致性。
二、跨国银行组织形式的选择及其动因
跨国银行分支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和母国、东道国经济水平,政治状况
和法律条件相关,而且和每个银行的海外业务战略发展有关。它们之间的相互影
响意味着不存在一条适用于所有国家和所有条件的定律。
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外资银行以设立分行和子行两种形式
为主,分行更多的是由来自于母国较大的银行所建立,参股控股子行则更多的出
现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且人均收人较高的东道国.Miller和Parkhe(1998)实
证研究了影响美国银行进行国际扩张的组织形式,该研究发现,美国银行在东道
国所提供的银行服务水平依赖于其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子行形式出现的跨国银行
的比重受进入壁垒、东道国是否允许混业经营、直接投资规模、银行体系的发展
状况、差别税率以及东道国工业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他们研
究了美国银行在22个不同东道国内的组织形式偏好,发现东道国银行体制的发
展水平和银行监管水平与美国银行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国际扩张所采取的组织形
式偏好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Lees(1974)归纳了影确跨国银行组织机构选择方面的因素.可以将其进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一是海外业务的种类和规模;二是跨国经营所需要的要素;三是东道国法
律和监管框架。
外资跨国银行业务的种类和规模是它们进行海外扩张时选择机构组织形式
的主要考虑因素。建立代理行(agency)特别适用于国外市场业务不太频繁的时
期.外资银行代表处的增加是因为从海外市场到母银行的转移业务(referral
business)量增加了.虽然转移业务也可通过代理银行进行处理,但是代理银行
更有可能将自身的利益置于母银行之上.此外,代表处为开拓外国市场提供了相
关的信息来源,是建立深层次机构的第一步.但是,因为代表处会受到很多方面
的限制,跨国银行一般也同时维持着代理银行关系。而且,代表处的存在可以提
高这种关系的质量。设立更加深层次的跨国机构一般是因为跨国收支业务量的扩
大、频率的提高。在不存在代理行或分行的情况下,交易量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
现金余额。可以通过建立外国代理行或分行有效地处理现金余额。在这种情况下
代理行是比较合适的机构,因为它们可以发放贷款,为外贸融资以及提供其他贸
易上的支持。代理行的设立也可能是因为参与外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愿望提
升,以辅助母国资产管理。当跨国银行希望进一步扩大参与外国货币和资本市场,
或者贷款机会增加时,外国分行便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建立外国子公司更类
似于一项金融投资,而不是母银行自身业务战略的一部分,所以选择建立子行与
选择建立代表处、代理行或国外分行的本质不同.后三种形式提供的服务与母银
行的业务操作更为接近,是一种不同的战略。例如,国外分行虽然参与吸收外国
储蓄,发放贷款,但是它的很多功能还是源于母银行,比如在外国货币资本市场
上为母银行管理资产。代表处和代理行的活动与母银行的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
面,外国子行更类似于在外国市场上的东道国国内银行,提供银行业所有领域的
服务,并且面对着与国内银行同样的监管。只不过它们是外资的。子行业务的开
展更加独立于母银行,所以把它看作一项金融投资更为合适.
在任何商业投资决策中,所需要的资源数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对跨
国银行来说,参与外国市场的程度加深时,所需要的资源增加.因此,采取的组
织形式就依赖于扩张时可以利用的资源。虽然代理行关系不需要外国直接投资就
可建立,代表处、分行和子行都需要资源的注入。
东道国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会对外资银行组织形式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英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瑞士的法律只允许外资银行以互惠的方式进入,换句话说,它们规定了外资银
行进入的具体市场分区.其他国家禁止外资银行以一定的形式进入.例如,在加
拿大,如果不设立相关的子公司,就不允许外资银行以跨国分行的形式进入.这
种管制的程度更多反映了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的阀题。即使对外资银行以某种形
式或另一种形式进入持欢迎态度,其他一些具体的要求或限制反映了对组织形式
的选择。例如,外资银行执照的发放可能更多基于政治上的考虑。
外国的税制在外资银行选择组织形式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对外
资银行分行和外资子行的税率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Goldberg and Saunders在1981年对外资银行进入美国所选取的组织形式进
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中,他们认为影响外资银行进入和扩张选取的组织形式的
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个因素是当前的利润率水平靠.外资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因此,高利润将使得代表处、分行和子行对外资银行来说都是一种可
以接受的选择。但是,当前的利润率水平仅仅只是一个因素,仅能解释部分原因,
特别是当银行有更为长期的利润率目标时。就显得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t我
们必须考虑预期因素变量,因为这种变量可以反映未来的增长和利润获取的机
会,这对于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假定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国内经济将来
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未来增长和东道国未来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展轨迹形成预期.
例如,可能预计未来的监管政策将会加强,从而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入方式将会被
禁止或影响其增长率。同时,跨国银行进行海外扩张的重要诱因是追随原有客户
的结果,因此,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与外资银行的进入有极大的关联性.
他们将任一时点t的每种组织形式i的数量设置为a。具体化为依赖于当
期的利润率(Ⅱ。)、预期的东道国国内经济的增长d。、预期的东道国国际贸易的
增长mt以及对东道国未来金融监管的预期r.,因此,有a。t-f(丌。,d。,i.,rJ.
通过不同组织形式的总资产规模对因变量aj。进行测算.
第一个自变量正。。存在很多量度上的困难.具体来说,对于存在于东道国
的每一个外资银行的代表处、分行和子行的利润数据甚至是总的数据都很难获
得.变量dt_预期的东道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可以用当前的国内投资率加以度
量.这是因为,预期的东道国国内贷款的增长,特别是商业和工业贷款的增长在
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而且,国内投资可作为国内经济状况的主要指示器,并且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已经被广泛用于未来经济发展状况预侧.所以,国内投资的增长可能产生对未来
外资银行对东道国服务的需求预期。·
对于预期的东道国国际经济的增长mt,他们选择东道国进口MI与GDP(Y。)
比率进行描述。这个指标可以度量外国公司对于东道国市场的渗透程度.因为很
多跨国公司希望和它们本土的商业银行保持联系,特别是在贸易融资方面,所以
他们期望本土的商业银行在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并根据需求扩大规模.显然,
这一比率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东道国的外国公司业务的扩张率,并且反
映了未来对东道国外资银行国际业务的潜在需求.最后一个变量是对东道国未来
金融监管的预期r。可以在重大监管法案或政策出台的年份添加一个哑变量D。.
如果法案或政策降低了外资银行进入和扩张的比率,那么可看作对某种组织形式
产生了净的负效应;如果法案或政策提高了外资银行进入和扩张的比率,那么可
看作对某种组织形式产生了净的正效应.这个模型由Goldberg and Saunders
(1981)加以验证。
国内对跨国银行的研究多是结合中国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加入WTO后金融市
场开放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为背景进行论述。
刘逖(1998)以中国改革开放及金融深化改革为背景,把跨国银行引进与金融
深化过程联系起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客观地阐述了跨国银行进入对东道
国的积极作用、风险及其对策,以及引进外资银行应采取渐进战略,国内银行应
与外资银行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等。刘逖指出,一国引进跨国银行业
本身即是该国金融深化的重要表现,同时,引进跨过银行还对东道国外资引进、
金融市场发展、银行市场化、金融国际化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郭雪艳(1998)就跨国银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趋缓的态势及原因进行了
分析,指出跨国银行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这种趋势,并会出现新的特点.郭雪艳
认为,中国银行业面临国外银行的竞争应采取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方面要不断扩
大金融领域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保持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的适度增长;另一方面要
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全球化步伐,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
汪建和吴英蕴(2000)结合九十年代以来金融业开放效应的最新实证研究成
果,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银行国际化过程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他
——一些至查兰塑主茎垒竺兰
们的分析表明:银行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利益的改善,
也会对经济安全提出挑战。对于像中国银行业这样发育不充分、竞争力明显不足
的国家,提高银行业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已刻不容缓。
庄乾志(2001)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代理行和海外分行的交易制度特征,
然后通过建立委托代理价格决定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代理行的价格决定,从而探
讨科学的代理行选择机制。通过比较两种组织形式的国际化利润,探讨了代理行
和海外分行的适应条件,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银行跨国并购浪潮。
张月飞(2002)从发展动力、区位动力及机构动力出发,深入探讨了跨国银行
发展的动力机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银行业必须走跨过经营之路,
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历程,而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柳剑平和周蓉(2002)分析了跨国银行的发展对国际金融关系产生的不可忽
视的影响:突出了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加大了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难度,
改变了国际金融关系的力量结构。对于中国这样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法规不完
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国家,最易受到跨国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甚至爆发金
融危机。
冯嗣全和欧阳令南(2003)研究了跨国银行经营的组织形式,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细化了跨国银行组织形式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各种形式的选择标准和影
响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形式选择安排。他们认为,
在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当扩大子银行的比例,并根据
不同的因素组合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I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跨国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渗透
一、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历程回顾
大体上可以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以中国加入wTo为分界点划分
为两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中国加入WTO,这一阶段是中国金融市场打破坚冰、
放宽限制、逐步开放和渐进发展的过程;加入WTO后,是中国在内外力的综合作
用下,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尽快融入到全球金融环境中的阶段。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一一
我们从中找出外资银行发展脉络和规律,同时也使我们能够反思中国对于外资银
行发展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政策。
(一) 改革开放至加入WTO之前外资银行的发展
1979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设立非营业性代表处,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一
日本输出入银行北京代表处就此诞生.1981年,我国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
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新加坡南洋银行深圳分行成为第
一家进入我国的外资商业银行.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华侨、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该规定允许外
资银行在北京和经济特区设立代表处。1984年,我国特准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华侨银行和东亚银行四家银行的上海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1985年,中国人民
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一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
同年,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一厦门国际银行成立。1990年,上海成为第一个可
以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允许设立外资银行营业性
机构的沿海城市增加了7个,它们分别是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
和广州.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外资银行是沿着非营业机构,特区营业机构,北京和
上海营业机构,允许合资银行,然后逐步开放沿海开放城市设立营业机构的发展
思路逐步推进的,总体上是限制外资银行的发展,但正走向放开.这一阶段外资
银行所能从事的业务仅限于三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这就客观上使外资
银行的业务大多集中于本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企业上,虽然可能并非没有服务本
地客户的能力,但追随客户显然是它们来华的主要动因.外资银行对于中国的市
场机会大多持观望态度,内地设置的机构也多是留守和联络性质的,一般通过在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对内地的机构进行遥控,并且这种传统至今仍然为众
多外资银行所保留. 。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在北京等11个内陆中心城市,允许外资设立营业性金融机构。1995年,外资银
行正式进入我国内陆城市,武汉、西安、杭州、苏州、合肥、成都、重庆和沈阳
陆续被批准为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同年,第一家中韩合资金融机构一青岛国际银
行成立.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实簏细则》和‘在华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暂行办法》.同年,中国人民银行颁
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颁布相关法
律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第一家外资独资银行总行——泰华
国际银行在上海浦东成立。亚洲开发银行也在同一年参股中国光大银行。1997
年,首批经过正式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四家外资银行一美国花旗银行,汇丰
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
对象仅限于三资企业和外国居民。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资银行经
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城
市。并首次批准包括日本兴业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京三菱
银行在内的8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上海分行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进行
人民币的同业拆借、债权买卖和回购。同时,花旗银行深圳分行和日本东京三菱
银行深圳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向金
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该规定实际上限制了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向
国有商业银行参股。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外国银行撤消在华营业性分支机构操作
指引》。国务院颁布《银行卡管理办法》,规定外资银行不能在境内发行银行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外资银行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增加
同业拆借业务,同时取消了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
这一期间的外资银行,仍受到我国对其开展业务地域和业务范围上的限制。
这一阶段的外资银{亍对中国市场关注的程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
的扩大和金融管翩程度的放松面逐渐升级。由于外资银行更加看中中国在全球经
济中的长远发展,因此即使眼前在中国这些外资银行没有业务机会或者业务机会
有限,他们也会早早她在我国的某一地域划定它们的“势利范围”并且制定长期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发展策略.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扩张
此时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已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感召下,
争先恐后地要求进入我国市场。而已经进入的外资银行大肆宣传造势,参股中资
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不断升级各自派驻我国
的业务机构并将业务控制中心转移到中国,中国市场已成为各外资银行全球运作
和经营的重要一环。
2001年,我国进入WTO,并且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
人民币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
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我国公布入
世后银行业首批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项目,其中包括设立独资或合资的金融租赁
公司等。同年,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南京商业银行:西北
地区首家外资银行——香港东亚银行西安分行成立。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
民银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外资金融
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
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
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包括在华的外资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根据有关
规定发布财务报表。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中国人民
银行发布公告,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中国人民银
行批准香港东亚银行成为首家获准经营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按照我国入世
承诺我国将在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成为首次加入上海个人信用信息
数据中心的外资银行。德意志银行收购国内首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服务的中外合
资公司一惠泽中国控股,从而介入国内住房按揭。花旗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内
地从事居民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正式进军中
国国内保险业。
2003年,花旗银行参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民生银行、
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新加坡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参股兴业银行。花旗银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成为首批获准从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的外资银行.
瑞士银行成为获得OFII资格并向中国股票市场下达购买指令的第一家外资银
行.汇丰银行成为首家公开在华财务报表的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和澳大利亚
新西兰银行集团在内的外资银行与我国部分地区农信社或经过农信社改制的金
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00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审批,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获准在全国发行引进花旗银行管理和技术的双币种信用卡一
—清发信用卡,该卡的发行标志着外资银行已经正式介入我国内地信用卡市场.
此外,中国银监会在2月份,批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上海分
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东亚银行上海分行4家在华外资银行分行向中资企业提
供人民币业务服务,这是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开放国内银行业的重要一步。
2005年,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美洲银行和
淡马锡控股先后参股中国建设银行,美洲银行也成为国有银行的第一家战略投资
者。同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控股、亚洲开发银行和瑞士银行入股中国银
行。伴随着国有银行股权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必将掀
起新一轮的热潮。
虽然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方能
显现,但我们己经能够感觉到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时,从外资银行
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也是中国金融当局与外资银行相互博弈的
过程。随着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渗透,这一博弈过程也将持续下
去。
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分布特征
(一)从地区分布特征看,外资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截至
2005年10月末,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
业性机构,有170多家外国银行在中国开设了230多家代表处,大部分集中在经
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天津、大连、厦门等地,
这些城市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数量占在华外资银行分行总数的87%。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从来源国别(地区)分布特征看,在华外资银行来自德国、日本以及香港
地区的最多,占在华外资银行总数的65%,其次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主
要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经济金融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国有着
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二是日本、美国、法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很发
达,许多跨国性大银行面向全球发展的目标决定了它们必须进入经济金融日益开
放的中国;三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更
加密切,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对华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增加,激励这些国家的银
行来华发展业务;四是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且已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发展银往业务有着美好的前景,因而对外资银行来华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吸
引力。
(三)从国际跨国银行在华分布特征看,进入2001年美国《财富》杂志排行榜
500强的54家外资银行中,至少已有27家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进入500强的
54家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有一半已在华建立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并且大多数
看好上海这座有着悠久金融历史的远东大都市,对广州、北京、深圳、天津等大
城市的前景也普遍看好,预示着这些城市的金融业务争夺也将日趋激烈.
(四)从业务拓展特征看,外资银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在华经
营的业务范围正在从外汇业务向人民币业务日趋扩大。1982年,中国允许外资
银行设立营业性机构并从事外汇金融业务,自此外资银行在华外汇业务得到迅速
发展.目前,外资银行在华外汇类业务品种主要包括:融资业务、财务咨询、投
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存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汇款业务、外汇买卖业务、票
据贴现业务、证券服务业务等.随着5年过渡期内对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
地域和客户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经营量呈现日趋扩大的态势.
(五)从客户分布特征看,外资银行的公司客户主要是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部
分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同时,外资银行也在强力吸引在华外籍人员、
港澳台华人等优质中外零售客户.
三,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外资银行依据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务容量及客户分布情况,将
把其机构重点布局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并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城市.外资银行
在发展战略中高度重视对设置分支机构的成本效益的实际预测,所以,经济发达、
山东大学硬士擘位论文
环境配套、管理规范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是外资银行设置机构的首选,这些地
区也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
趋势之--:外资银行在取得人民币经营权后不会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点体系,
它们会更多地通过网络银行展开竞争,并利用资本优势和自身经营管理经验,通
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以降低成本,提高在华竞争力.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
资商业银行的速度加快,参股目的、参股形态、参股方式已发生根本性交化.
趋势之--:中、外资银行不仅在传统业务上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还将更加
致力于中问业务如结算、代理、个人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竞争.外资银行实施的大
客户战略,除给予客户直接放贷外,还通过授信额度对发生于大客户与其供应商、
买方之间的应收账款予以保理,从而形成了很强的捆绑效应。外资银行还培养了
一大批优秀的理财专家,开发出一些成功的理财产品,并设立专门机构提供理财
服务.
趋势之四:外资银行对公司客户的争夺将从优质外资公司扩展到优质中资公
司,对零售客户的争夺将主要集中于诚信度高的优质高端客户.一方面,大型跨
国公司的母公司往往与其本国银行签订了全球合作协议,其在华子公司将理所当
然地选择其母国银行的在华分行;另一方面,经营良好的国有及民营高新技术企
业财务运作比较规范,选择外资银行的标准化服务也在情理之中.外资银行在客
户管理方面占有优势,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一个完备的零售客户信息数据
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全功能的甚至是全天候的客户服务中心,吸引大量优
质客户.
趋势之五: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
务,人民币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且将比外汇业务的竞争更激烈.截至2005年10
月末,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机构中,已有138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15家获
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4l家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
开办QFII托管业务.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实力
将会不断增强.
趋势之六: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及经营地域的扩大,其银行经营管理人员
的本土化倾向加强,外资银行对中国在职优质金融管理人才及业务人才的争夺将
逐步展开,中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人才大量流失的威胁.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外国银行组织形式的选择
一、跨国银行在东道国的准入形式
银行国际化业务的开展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在确定国际化扩张的战
略之后,就必须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以具体实现向海外市场渗透的战略意图.
跨国银行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进入东道国,直接关系到其在东道国的法律地位、权
利能力、行为能力以及接受何种监管等.东道国出于银行业安全、稳健、高效经
营的政策目标,也往往对跨国银行准入的形式加以甄别、取合及政策性引导.因
此,准入形式是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跨国银行的准入形式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准入形式系指世贸组织GATS协
议所允许的四种金融服务提供方式;
(一)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保险服务,此类服务贸易的提供者
或接受者均不发生位移,故亦称为“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
(二)在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此类服务贸易提供
者不移动,接受者发生位移,故又称为“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三)一成员方的保险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成员方的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提供保险服务;
(四)一成员方的保险服务提供者通过自然人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保险服务,
此类服务贸易方式中供应者个人发生流动,而服务接受者不移动,故人们将这种
服务提供方式称为“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狭义的跨国银行准入形式仅特指跨国银行以“商业存在”方式进入东道国提
供金融服务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代表处、代理行、分行、J子行、联属
行、合资银行、银行持股公司、财团银行等几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功能和优缺
点,因而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代表处不具体开展利润获取性业务,不能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也不能从事
信用证、汇票、旅行支票等结算业务,只是作为母行的代表,为母行联系有关客
户,提供市场信息、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同时也代表母行与东道国政府、
企业及地方客户进行接触,向他们提供有关母行的业务咨询,是银行国际化经营
的初级形式·其优点是以较低的成本联系当地客户,了解市场信息,为母行进一
步设立营业性机构、规避经营失败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缺点是业务范围和职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非常有限,并仍需支付一定的成本.
代表处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往往是营利性金融机构准入的前奏,有
些国家甚至强制性要求营业性金融机构的准入必须以开设代表处为前提.例如,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首先要设立非营业性代表处。
代表处设立两年后,方可设立营业性金融机构.
代理行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适应跨国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代理行通常是母行
的有机组成部分,比代表处能够执行更多的银行职能。其主要职能有:一是代理
行能够处理跨国银行的对外业务,如甲国的一家跨国银行可以优先与乙国的一家
跨国银行签订协议,双方都在各自国家为对方代理有关业务,可以互相设立存款
账户并相互服务;二是代理行的投资成本极少,经济效益好,因为代理行既无需
投资,也不需给工作人员发放薪水及其他开支费用,而且代理行还能够通过开出
信用证来协助客户从事进出IZl贸易,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拓展;三是代理行能
够吸收外国活期存款,进行汇款业务及开展票据结算业务,也能为母国在海外发
放有价证券,办理证券的买卖业务等。与其他存款机构所不同的是代理行不必持
有存款准备金.
至于代理行的缺点,一般认为在发放贷款方面,因为大多数代理行在分析当
地客户的贷款需求与另一家银行客户的贷款需求时,常常将当地客户的贷款需求
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为此,人们便将在国外开设代理行作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
备选方案。
本国银行可以通过与国外银行签订代理协议的形式建立代理行关系,双方互
设存款帐户,互为对方代理支付、托收、信用证、票据结算等业务,其实质是不
同国家银行间通过契约建立的清算关系.其优点是业务范围较代表处宽,可从事
盈利性业务,成本较低,无须固定投资,也不用负担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开支,代
理行在代理业务时也无须持有存款准备金.但代理行毕竟是外国银行,在考虑当
地客户和另一家银行的客户需求时,难免偏重于当地客户的需求.此外,在业务
范围上仍限制较多,难以达到分行或子行的层次.
分行是银行总部的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此,不能拥有自己
的资产和负偾,不能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享有民事权利,在功能和法律地位
上只是总部的延伸,受母国法律的约束,分行的经营要同时受母国和东道国有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的约束,其优点是经营范围跟随总部的经营执照,比代理行宽泛得多,可以
经营东道国法律允许的所有传统银行业务.此外,分行以总行的资产和声誉为后
盾开展业务,因而能提供较广泛的国际业务,对外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
能够向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金融服务.缺点是设立分行的投入较大,从建立到盈
利的周期较长,母行要承担连带责任,在母行实力和国际声誉不足时,难以取得
东道国客户的信任.

总体来讲,分行是最受跨国银行青睐的准入形式,其原因有三:首先,跨国
银行对分行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可通过分行顺利实现其全球经营策略,而无需担
心因股权比例配置所产生的控制力减弱问题;其次,分行是总行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营上可获得总行的鼎力支持,突出表现在分行可运用跨国银行全球范围内的
资金。而子行或合资银行只能动用其自有的资本金;再次,分行不是东道国的法
人,可据有自身的经营技术和管理诀窍,并在某些方面可规避东道国的法律管制,
是从事全能银行业务的理想形式.
但是,分行的生存能力和经营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子两个条件:一是总
行的经营状况,总行与分行具有一体化的利害关系,若总行运营状况良好,则分
行就能有长足发展的后盾:反之,若总行经营失败,分行亦随之倒闭.二是母国
的有效监管,分行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母国对总行的监管程度,若母
国监管不力,则总行和分行均会陷于莫名的风险之中。以上两个因素都是东道国
所无法控制和预防的,因此,东道国总体而言对分行持从严准入的态度,或是禁
止跨国银行以分行形式进入.
子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本融资,按照东道国的
法律要求设立,受东道国法律管辖,并可从事东道国法律允许的所有银行业务.
其优点是母行拥有全部或大部分股权,往往能够从事分行所不能的非传统银行业
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由于子行的法人主体地位,母行不必承担子行的经营连
带责任。缺点也来源于其经营自主权,使总行的控制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总
行雄厚资金实力和声誉的支持也有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信任度.鉴于上述
原因,东道国对子行一般持宽松的准入态度,即使是不允许分行准入的国家也允
许跨国银行以子行方式准入.
跨国银行的附属行是指母行直接或间接在东道国经营的银行中拥有一定比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或是能够受母行控制的一个银行经营机构.从法律上说,
附属行是脱离跨国银行的国外分行,按照东道国的法律要求设立,从事所有东道
国法律允许业务的银行.从内容上来讲,跨国银行的附属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
是跨国银行在东道国新设立的金融机构;二是跨国银行通过对东道国现存银行兼
并而成立的国外分支机构.
在跨国银行的国际经营中,联属行可以认为是某银行机构的任一附属机构,
一般可将跨国银行的联属行定义为跨国银行母行拥有20%一5096股权的国外机构,
不受某一公司或银行的绝对控制.即母行参股但不拥有控股权,且不受任一公司
或银行绝对控制的海外机构.
,银行持股公司是指其持有一家银行的股权并至少能够对银行实施有效控制。
至于具体持有多少份额的股份,则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并不一样.银行持股公
司有如下特点:一是银行持股公司的设立并非是出于对银行进行控制为单一目的
二是银行持股公司也并不是银行经营实体,并不单独地从事银行的自身业务:三
是银行持股公司往往是跨国银行实现其业务活动种类及在经营范围上进行扩张
的一种有限组织形式.
在理论分析中,人们对财团银行的定义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将财团银行定
义为由多家银行组建的,在特定地区经营或执行某一特定职能的金融实体;二是
将财团银行定义为联合执行某一特定功能,如共同提供贷款业务的银行群体.财
团银行在分散投资风险、提高银行的贷款能力等方面具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财
团银行作用的正常发挥要求具备一些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一是由于财团
银行的多国性质使其处于任何一家中央银行系统的控制之外,故须加强对财团银
行与多国阃的合作监督:二是客观地要求财团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银行经营决
策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以尽量避免跨国银行母行与财团银行之间的利益
冲突;三是要求财团银行的参加者对财团银行的经营在各方面予以支持与合作
等.
合资银行是指由跨国银行拥有2096或更多股权的银行机构.合资银行并非跨
国银行的附属银行机构,其设立的目的在于获取外国银行的少数股权以汇集参与
银行机构的资本,共同分担风险及谋求金融资本的投资收益.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表1 几种主要银行国际化分支机构形式的特征及其比较
与母法优点缺点
行的人
隶属地
关系位
代母行不运营成本、退出成本低:母行完需一定投资:不能从事盈
表拥有独全控制:搜集信息,联系客户, 利性业务
处全部立为进一步国际化做准备,避免决
资产策失误
代无隶独可从事一定的盈利性业务:成本业务范围有限:缺乏市场
理属或立较低,无须固定投资,也不用负渗透,无法建立品牌
行股权担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开支:无须
关系持有存款准备金
分母行不以总行的资产和声誉为后盾:提资金投入大:从建成到获
行拥有独供较广泛的国际业务:对外融资利需要比其它组织形式
全部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够向更长的周期:母行连带经
资产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金融服务营责任
子拥有独受东道国法律约束,可经营母国总行的控制能力受到一
行全部立所不允许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定限制:总行雄厚资金实
或大和零售银行业务:母行无须承担力和声誉的支持有限,某
部股连带责任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信
权任度
合拥有独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投资收益: 往往缺乏决策控制权,有
资部分立无须新设机构时不一定能控制风险
银股权

二;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方式
山东大学碰士学位论文
(一)在中国开办银行分支机构
开设分支机构是跨国银行的典型做法,因为这比较适用于银行业务发展的需
要.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外资银行申请并获准在中国开设分行,表明这至少是相
对于开办独资或合资银行较流行的做法.且前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最多的三家外
资银行为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这些银行在分支机构数目上的领先地
位,反映了它们对中国银行业国内市场介入程度以及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的战略决
策。在今后若干年中,可以预计还将有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外国银行将在中国
开设更多的银行分支机构,形成自己的服务网络系统。
图1:1985"--2004外资银行代表处和分行数量的变化趋势
(二)与中国国内银行机构合资建立新银行,即建立合资银行
这类银行机构现在一般被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不能说都已完
成股份化进程,有的正在进行中,有的则在加速进行中。还有的在进行股份重组.
个别股份制银行已经吸引T#t资机构股,尽管还很少有直接来自国外商业银行机
构的股份(已经参股于若干中国银行机构的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不能视
为商业性银行机构或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参股这类银行机构,在资金上所
2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需要的规模相对前一类银行机构较小,而且也可能在经营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
用.参股将会是今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
(三)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的股份
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股份的方式参股中资银行,建立基于资本纽带
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那些看好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而言,是一个可行
的策略.通过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外资银行可以获得关于本地市场和本地客户的
f
专业知识,规避现有业务限制,提前全面进入国内银行市场,利用国内银行分支
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推广外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权
市场正在对外开放进程中,采用这种形式进入的外资银行在今后将显著增加.
(四)成立外资独资银行
外资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迄今为止在中国并不是流行的形式,其中可能既有
在这方面进入门槛条件较高的原因,也有跨国银行并不十分看好这两种形式的原
因.
(五)与中国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入世前,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形式主要是签署全面的业务合作协议,而且合作
的领域集中在代理行方面。入世后,全面的业务合作协议显得相对松散,不利于
双方业务合作的深化。因此,双方开始更多地选择单项的业务合作,包括信用卡业
务、清算业务、人民币资金拆借、银团贷款业务、货币互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
务等,这样不仅加速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中资银行培育
和提升那些迫切需要但在短期内没有能力自主形成的业务或产品的竞争力.中资
银行特别应该加强与外资银行优势业务方面的合作,例如:花旗银行的现金管理
业务、汇丰银行的托管业务、德意志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恒生银行的零售银行
业务、法国巴黎银行的项目融资业务、美洲银行清算结算业务等.
三、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动态
(一)参股成为外资银行的趋势
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外资银行选择的最主要的两种组
织形式是代表处和分行.但是外资银行为了绕过政策限制,更快地抢滩中国市场。·
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纷纷采用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在中国扩张,参股中资银行已经成为外资银行进入
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形式,这已成为最引人瞩目的战略动向.
1、参股相对于其它组织形式的优势
就现实状况来看,投资人股方式参与中国金融业的优势在于:
(1)较低的进入成本。与独资和合资方式比较起来,参股方式避开了众多的
法规和政策限制,绕开了各种壁垒.另外,在投资入股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时,外
资金融机构可以较小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大的权益。
(2)在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用,能将新产品的开发、创新和
中资银行的分销网络、人民币业务规模相结合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和产品领域
进行渗透,扩大其在本地市场的业务份额。
(3)在时间上避开了中国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提前全面
进入国内银行市场,利用国内银行分支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推广外资银行的
产品和服务。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银行的过程中,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管制的放松,外资
银行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从一开始以财务投资者身份试探,逐渐转化成战略投
资人角色;从最初仅谋求在董事会发言的权力,发展到在业务层面尝试多种合作.
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今
年正好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的16家银行接受了
19家境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入股,总投资近165亿美元。尤其是2005年以来,
中资金融机构出让股权的总标的金额已超过200亿美元。截至2005年10月末,
我国已有17家境内商业银行本着自愿和商业的原则引入了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
者.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均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如建设银行引入美国银行,
交通银行引入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工商银行引入高盛投资
团.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积极引进符合他们战略发展意向的境外战略投资者,13
家股份制商业银中,已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
行和中国民生银行5家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华夏银行引进合格的境外战
略投资者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筹建中的渤海银行将精选的外资银行作为发起人之
一.城市商业银行中,已有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挤南、杭州、南充7家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商业银行成功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表2 近十年来外资银行参股的中资银行
国内银行国外投资者入股比例时间
光大银行亚洲开发银行1.9% 1996
南京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15% 2001
汇丰银行8% 2001
上海银行国际金融公司7% 2001
香港上海商业银行3% 2001
浦东发展银行花旗银行5% 2002
中国民生银行恒生银行8% 2003
国际金融公司1.6% 2003
兴业银行恒生银行15.98% 2004
国际金融公司4% 2004
新加坡政府5% 2004
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集团17.89% 2004
交通银行汇丰银行19.9% 2004
西安市商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2.5% 2004
国际金融公司2.5% 2004
济南商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1l% 2004
民生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4.55% 2004
北京银行国际金融公司5% 2004
荷兰商业银行19.9% 2005
杭州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19.9% 2005
中国建设银行美洲银行9.O% 2005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5.1% 2005
南充商业银行德国储蓄银行10% 2005
德国投资与开发集3% 2005

中国银行苏格兰皇蒙银行10,l 200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
亚洲开发银行瑞11.85% 2005
士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高盛投资团(包括高
盛集团、安联集团及37.8亿美元2006
美国运通公司)
2、外资银行参股我国银行业的三种模式:
(1)技术援助性质的改造型善意参股。以扶持和促进被参股方的商业化、
市场化运作能力,提高竞争力为目的,发起者基本上有国际金融组织背景,如亚
溯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等。
(2)互利互惠性质的合作型参股。合作领域主要是那些仅对中资银行开放
而外资银行又急于进入的领域,如信用卡业务.外方一般为国际知名大银行。
(3)投机获利性质的财务型参股。参股方多为境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其最
终目的是出售其购入的股权后获利退出,如美国新桥投资公司参股深发展。
上述三种模式中,第二、三类是当前外资参股的主要模式。
3、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变化
今后一个时期,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相对于前一时期会有一定的变
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参股将更为谨慎,目标参股银行有所过渡,持股比
例趋于提高.
(1)已经参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日后对参股其他银行将更加谨慎,甚至
会停止进一步的参股.由于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订立参股协议时,往往都包含
了“排他性”的条款,因此。已经参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如果想参股其他中
资银行,不但会受到已有股权合作协议的约束,也会由于不同的参股目标银行的
同业竞争性给自己的战略带来矛盾和抵触的情况。汇丰银行在参股了上海银行和
交通银行之后,己经宣布不再参股其他的国内银行,就是出于上述原因.
(2)参股对象的规模和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参股途径和参股目标都趋于多
元化.外资银行前一时期的参股大多是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目标
的,随着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全面启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成为外资银行的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参股目标,许多国际大银行开始和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频频接触,一些国际大
银行会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并持股.
参股的途径趋于多元化是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机制的实施以及中国商
业银行上市进程的加速为外资银行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并购提供了可能。另外外资
参股对象也由商业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扩展,形成参股目标的多元化,这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国对于混业经营的限制,从而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比较

优势.
(3)外资持股比例趋于提高,对被参股银行的影响力逐渐深化.持股比例
提高的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外资希望在中资银行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在参股中资银行的问题上,外资银行所考虑的不仅是股权比例,还包括是否在商
业运作有可取之处,是否与其自身的发展计划和商业利益相符.从中长期来看,
大型跨国银行不太可能满足于仅仅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被参股银行的少数
股份,而是会尽力争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即使暂时无法实现控股,外资银行
也会通过派驻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等方式对被参股银行施加更大的影响,从
而更好地为其在华整体战略目标服务。这也是外资银行不断挑战参股上限的战略
考虑。
4、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银行控制权问题。外资银行入股国内银行,其目的绝非仅仅是取得部
分股权.分得部分利润,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些外资银行最终都是希望
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最终实现控制这些商业银行和相应的中国市场份额的目的.
实际上,按照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5%、单个机构入股比例不超
过2096的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取得中资商业银行的实际控制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
事情.如果中资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高,股份转让的意
愿强烈,那么,外资的比例虽然不超过2096或25%,但仍可以实现对中资银行的
控制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银行投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都是地处经济发
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历史包袱比较轻、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商业
银行,这些银行掌握着我国最好的一批金融客户资源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一旦外资金融机构控制了这些银行,就意味着
外资金融机构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中国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无论是对于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商业银行还是对于整个金融的稳定,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银行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问题。定价问题是并购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并购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中资银行的利益。在外资入股的谈判中,外资金
融机构往往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水平等指标压低收购价格,而中
资银行也往往出于不同的考虑而被动地接受低价。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国中小商
业银行的市场价值不能简单地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通常的财务指标来衡量,
也不能简单地按普通上市公司以净资产定价的方法来估算。从我国一些中小商业
银行来看,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实际的市场价值要高于用
上述通常的指标衡量的价值,而这一点,即使是国际著名的评估机构也不一定充
分了解,从而使得在银行价值评估中,中资银行的实际价值被低估,直接造成国
有资产的损失。
第三是防止金融霸权问题。外资银行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其目的绝非简单地
取得中资银行的部分股权,分得部分利润,实际上,入股中资银行只是外资银行
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外资银行在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同时,也
可能附有许多不合理的条款,借此推行他们的金融霸权。比如,有的外资银行在
入股中资银行时,会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有的外资银行会借注入先进的管理经
验的名义,高价兜售他们的某些专利、产品、管理系统等,中资商业银行必须每
年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有的外资银行可能压制中资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和业务
发展,按照其全球战略来设计合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规划,将中资商业银行演
变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机构:还有的外资金融机构可能把中资商业银行
作为其转嫁风险的一个工具,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金融风险转移到中资商业银行
身上.凡此种种,都是金融霸权的表现,将会极大地损害中资商业银行和中国金
融业的安全。
第四是中资银行引进、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的关系问题。中资商业银行引
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不仅仅是弥补资本金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境外金
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经验,甚至经营管理制度和
产品。但是,在引进的同时,必须要进行吸收、消化,最终提高中资银行自身的
创新能力,也应当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产品的同时,保持自身长期以来
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适合市场需要鲍产品,一些商业银行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法的同时,放弃了自身值得保留的优秀传统,甚至失去了继续创新的动力和压
力,长此下去,中资商业银行只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一个分销渠道。
第五是引资之后的磨合期问题.外资进入中资商业银行之后,一开始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背景、行为方式到整个制
度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都会有很多不适应,因此,引资之后的一段时间
内,实现双赢有一定难度。无论是中资商业银行还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此应该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
的磨合期。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磨合期,需要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
第六是引资带来的中国金融业发展地区不平衡加剧问题。境外投资者入股的
商业银行,都是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线,而他
们所选择的合资对象,也主要是一些经营相对较好、历史包袱轻、财务状况较好、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商业银行。迄今为止,外资银行对西部地区一直热情不高,
仅在话安、重庆和成都成立分支机构或参股。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有可能使中国
金融业的发展更加不平衡,东部地区的银行越来越强,而西部地区的银行则在竞
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这使得本来就
面临严重的金融资源不足的西部地区发展更加艰难,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可
能进一步加剧。
(二)外资银行的区域分布
外资银行重点布局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辐射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发达、
环境配套、管理规范的我国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是外资银行设置机构的首选。这
些地区同时也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焦.觑外资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的扩张自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明显提速,其机构布局的方略且前也已清晰可见,外资银行分别
以京、沪、深为中心向周围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辐射之势.
上海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日见巩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使其成为外资银
行最为集中的城市和众多外资银行在华总部所在地,也是外资银行金融创新产品
或经营模式的试用地,因此上海将成为众多外资银行在华旗舰网点的所在地.北
京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心和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在2004年底向外资金融机构
开放人民币业务之后,吸引了更多的外资银行来京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外资银
行的成长空间正越来越大。深圳凭借其雄厚自争金融基础以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一坐奎查兰璧主兰垒丝塞
成为港资银行进军内地的桥头堡,在CEPA及其后续协议的推动下,深圳外资自
行在规模和赢利增长方面都实现了有力的增长.
图2:2003年外资银行代表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
图3:2003年外资银行分行在中国的区域分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2005年外资银行资产的区域分布
(三)十一五规划和外资银行的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
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健
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实现区域协
调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
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新形势下,银监会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推动互
利与共赢的开放战略,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措施。
一是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支
持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
参与这些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造,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二是对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与开办业务的申请实行优惠
政策,在审批过程中设立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外资银行到这些地区
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而且外资银行可以在西部直接申请设立分行。而无
须先设办事处.
三是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实行优惠的准入政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西部所设分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可以用综合考评代替业绩考评.继2004
年提前对外资银行开放西安、沈阳2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后,2005年又提前开
放了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
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从18个增加到25个(此前已开放上海、深圳、天津、
大连、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济南、福州、成都、重庆、昆明、北京、
厦门、西安、沈阳).审慎降低上述开放城市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准入条件.
四是又一次大幅降低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的要求,并将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适时调整外资金融机构从中国
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比例。将外国银行分行对各类客户(包括居民个人)人民币
业务营运资金最高一档由目前的5亿元人民币降低为4亿元。将外资独资、合资
银行在华分行对各类客户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由目前的3亿元降低为2亿元。并
且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于2006年底前发
布实施。
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以及其快速发展已吸引了
众多的外资银行,重庆、成都等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布局中国的
重要战略据点.1997年3月,新加坡华侨银行开设了成都地区首家外资银行分
行;2004年12月,东亚银行也在成都设立了分行;近一年来,外资银行登陆西
部地区的步伐明显加速。2005年8月,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同时在西部开设了
成都和重庆两家分行。加上刚刚开业的渣打银行,以及即将获批的荷兰ING,在
成都开业的外资银行即将扩展到6家。同时,大华银行、东京三菱银行和巴黎银
行都在成都设立了代表处.重庆是另一外资银行聚集的西部城市.且前,在重庆
设立分行的包括了汇丰银行、东亚加拿大丰业银行、菲律宾新联银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中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2005年9月对35家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
香港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进行了一次调查访问,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一份名为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受到目前在中国拓展客户和产品
的市场潜力和机遇的鼓舞,外资银住对未来3年在中国的增长目标极具信心.超
过70%的受访银行预计其2005年和未来3年的收入增长率至少为30%,其中有6
家银行预计2005年增长幅度超过100%,而4家银行预期到2008年会保持至少
100%的年增长率。外资银行到中国开业得到来自其总部的强大和积极的支持,30%
的受访银行对其母公司或总部的支持给出了10分的满分.在利润方面,受访银
行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40%的受访银行认为其利润与过去3年的预期持平,另
有40%受访银行认为超出了预期水平,而有20%受访银行表明其利润低于预期水
平.然而,有85%的受访银行预计其今后3年的利润将超过当前水平,充分显示
了外资银行对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在规模方面,受访银行目前雇佣了6654名
员工,这一数字到2008年将增长至16910名,是现在的1.5倍。其中,只有一
家银行预计至2008年其规模仅会扩张10%,有7家银行表示扩张规模会超过50%,
另有13家银行预计到2008年其经营规模将会增加一倍。
外资银行为准备2007年银行业全面开放而逐渐加紧了在国内设立分行和营
业网点的拓展进程,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正明显加快,对中国金融市场渗透
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潜力己不可小觑.
面对越来越热的银行业引资浪潮,从银行监管当局到引资的中国银行,都应
当从全局、从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保证银行
业对外开放的有序性和稳健性.
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目的是为了学习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
争力,因此,我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必须“以我为中心”,在开放我国银行业
市场的同时。保持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性.在外资入股问题上,尽管在法律上规
定了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限,从股权结构上看可以保持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但在实践中,随着引进境外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经
验,甚至直接引进国外的金融产品,一些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
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服务产品,有可能会被抛弃。长此以往,我国的商业银行将
逐步演变成为境外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机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从发展
的眼光看,中国应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话语权,这不仅包括在某些国际金融规
则的制定上应该考虑中国的意见,也包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中国商业银行的原
创产品和品牌.
其次,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必然面临不同文化的冲突。金融是
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一个产业,在引进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同时,必须使
两种不同的文化得到很好的融合,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这里需要处理好一系列
问题,如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的关系问题、管理人员的本土化问题、银行管理与
国内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等等。因此,在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之后,不仅是
有关商业银行,而且包括银行监管当局、同业组织等都应当做出努力,以开放、
务实的态度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尽快实现从资本的结合到文化理念的融合.
第三,在引进国外的资本和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消化吸收,着力培育和
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我国商业银
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的高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关键是人才.
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
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
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
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
选择,如可以在战略合作框架内设立人才培养条款,派遣中资银行的管理人员和
业务人员到外资金融机构学习、交流;也可以请外资金融机构专家到中资银行参
与管理并培训中资银行相关员工.
第四,避免外资金融机构借入股之际搭配兜售某些专利或产品,从而损害中
资商业银行的利益。某些外资金融机构往往在注资的同时,作为条件之一,将一
些产品或商业专利以高价搭售给中资商业银行.这样,即使这家商业银行经营状
况不尽如人意,外资金融机构也可以按合同坐收产品或专利的使用费,中资商业
银行甚至还要每年付出大量的服务费、维护费和咨询费.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资谈判中,必须严格把关,避免引入一些不适用的产品或专利,同时,要充分
论证这些产品或专利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第五,监管当局应该加强对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监管.外资金融机构入
股中资商业银行,对我国的银行监管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由于没有现存的专门
监管法规,许多方面存在监管真空.作为银行监管当局来说,一方面必须加快立
法,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外资金融机构并购中资商业银行的有关法律规章,另一方

面,对已经出现和正在准备引资的案例加强监管.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中资商业银
行市场价值的确定问题、银行控制权问题、外资金融机构的退出问题、外资金融
机构的风险转移问题等,确保在引资过程中中资商业银行和中国国家利益不受损
害。
第六,要注意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引导,避免加剧金融资源配置的不
平衡。从商业利益考虑,外资金融机构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有着良好前景、易于控
制的中资商业银行入股,是无可厚非的.为了避免加剧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
衡性,银行监管当局应当采取适当政策,在尊重境外投资者选择和中资商业银行
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外资投资中西部地区的中资商业银行,以达到全面提升我国
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40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1、
4、
6、
10、
ll、
参考文献:
Christian E.Weller and Mark J.Scher,“Multinational Banks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Center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Studies,ZEI Working Paper B99—16,1999
Aliber.R.Z,“Towards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Economic Review,1976
Barry Williams。“Positive Theories of Multinational Banking:
Eclectic Theory Versus Internalisation Theory”,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7
Buckley,P.J.and Casson,M.,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London:Macmillan,1991
Qiang He and H.Peter Gray,“Multinational Bank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1
Dunning,J.,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itive Extens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
Christian E.Weller,“The Supply of Credit by Multinational
Bank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Determinants and
Effects”,DESA Discussion Paper No.16,2001
Casson,M.,“The Firm and Market”,L0ndon:A1len and Unwin,
1987
Liping He and Xiaohang Fan,“Foreign Banks in Post—WTO China:
An Intermediate Assessment”,China&World Economy,2004
John P.Bonin and Yiping Huang,。Foreign Entry into Chinese
Banking:Does WTO Membership Threaten Domestic Banks?。Working
papers,2001
Lawrence G.Goldberg and Anthony Saunders。“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U.S.”.Journal
.1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1
Miller, Stewart R,Parkhe and Arrind,。Patterns in the
Expansion of U.S.Banks’Foreign Oper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
刘逖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张月飞跨国银行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思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研究,2003
冯嗣全,欧阳令南银行国际化: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财经科学,
2003
郭雪艳跨国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相应金融策略现代财经,
1998
汪建,吴英蕴银行国际化对东道国的效应分析亚太经济,2000
柳剑平,周蓉跨国银行的发展对国际金融关系的影响分析湖北大
学学报,2002
魏磊论跨国银行并购及我国银行业的战略选择现代财经,2003
朱忠明,赫国胜跨国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龚明华跨国银行引进;利弊分析与监管措施比较研究货币金融评
论2002
庄乾志银行国际化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世界经济2001
汪叔夜,黄金老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竞争战略分析国际
金融研究2005
贺力平,范小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概述国际金融研究2004
冯嗣全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当代财经
2003
王鹏飞,曹廷求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基于国际经验的
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巴曙松入股中国银行业的可行投资模式分析中国投资2005
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金
融研究200S





m









犰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谈儒勇,丁桂菊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巴曙松,华中炜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进展、问题与趋势湖北经
济学院学报2004
谢守红,汪明峰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区位分布研究人文地理
2004
王忠生合作竞争: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现代管理科学
2005
陆文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国际商务研究
2005






{;;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致谢
在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得NT经济学院各位老师的指点和教诲,
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我的导师秦风鸣老师在这三年里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支
持,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秦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跨国银行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监管》,‘当代经济》2005年第十期,
P61-62,独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