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992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
姓名:苏贵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蔡慧娟
20060401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认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银
行准备金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从而通过银行贷款途径达到货
币政策目标。这忽略了银行资本的作用。事实上,无论是1988年发
布的《巴塞尔协议》,还是2001年初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框架,都坚持了强调资本金充足水平约束的原则和思路。与此同时,
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已颁布实施。基于这种
背景,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
监管后,银行资本状况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途径的影响。
本文总体思路为,首先分析传统信贷渠道和资本充足率监管,
从而引入银行资本。接着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框架,讨论
加入资本金约束后的银行信贷行为。然后采用实证,研究我国银行
信贷与银行资本状况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导论部分对研究背景、相关文献和文章逻辑结构进行了陈述。
第一章为“银行信贷渠道述评以及银行准备金”。第一节,介绍
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银行信贷渠道的假设是不完全信息、
信贷市场摩擦、外部融资溢价等。银行信贷渠道分为资产负债表渠
道和银行贷款渠道,其中紧缩货币政策下,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路
径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改变银行准备金)--?-银行贷款l一利率f一
投资需求l一产出l—GDP I,反之则相反。第二节,分析信贷渠
道局限性和其中的准备金。信贷渠道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有很多不足
之处。其中一点不足,也正是本文所讨论的,该理论没有分析银行
资本。而事实上,银行资本金约束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在管制背景下
不断加强。第三节,叙述了准备金制度的产生、意义和现状,进一
步说明了准备金制度的监管功能和政策传导功能弱化,而资本监管
却得到加强。通过这一章,建立了在传统银行信贷渠道里,加入银
行资本进行分析的逻辑。
第二章为“银行资本与银行信贷渠道”。采用模型分析方法,研
究资本充足率状况对银行贷款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建立起了货
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第一节,对模型的关键变量进行假定。
在模型中加入资本金约束,简化资产负债表为R(准备金)+G(债
券投资)+L(贷款)=D(存款)+E(资本金)。同时为了分析的
方便,对一些变量进行了简化。第二节,在假设的基础建立银行利润
最大化目标函数,然后分三种情况分析资本充足率要求对贷款的影
响。这三种情况是(1)、银行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2)、
银行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并且短期内资本无法调整;(3)、
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分析发现:
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时,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够达到
期望的目标,否则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不良
影响;资本充足率越低,影响也越大;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
最低要求,并且短期内资本无法调整,货币政策的传导将会受阻;当
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时,贷款供给
依然可以保持适当的增长水平,长期来看,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管理目
标与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目标将逐步一致。第三节,分析资本
充足率要求对经济的影响。同样分成上节的三种情况,并得出如下结
论:在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
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特别是在经济的衰退期,扩张的货币政策始终
受到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信贷收缩的现象将会出现,加重经济的
衰退程度;如果银行通过追加资本满足了最低资本要求,而不加强对
资本的有效管理,那么虽然信贷扩张现在不会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
但今后可能仍然受到资本金约束的限制。第四节,对模型结论进行阐
释。第五节,在总结本文模型分析和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基础
之上,建立起银行资本渠道模型。银行资本渠道是指,央行通过利率
等手段影响银行的利润,.从而影响银行的资本金水平,这加上商业银
行受到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监管,使银行贷款行为模受到影响。银行资
本渠道的典型传导途径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一银行利润I一银行资
本充足率状况I一银行贷款能力I一投资l—Y l,反之则相反。
第三章为“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的影
响”。第一节,概述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现状的分析。发现
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信贷渠道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影响是一个重要
方式;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利率调控的不完善,利率水平还不能
完全及时反映资金供给和需求情况;信贷渠道仍旧是我国货币政策的
主要传导渠道,但随着资本充足率监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受
到影响。第二节,采用主要股份制银行数据,对1994~2002年各年平
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和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实证,进
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和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目前尚不存在货币政策传
导的银行资本渠道,并认为,在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的资本充足
率监管后,极有可能产生银行资本渠道。第三节,针对本文理论研究
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监
管提出政策性建议。
文章最后是全文总结。
经分析主要得出几点结论:1、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的约束正
在弱化,特别是实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2、银
行资本充足率状况成为银行信贷行为的重要约束;3、银行的资本状
况不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不同,资本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负
面的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决定于银行产业的资本充足
状况。4、银行将短期负债转换成长期资产的特点与银行资本充足约
束结合起来,产生了银行资本渠道;5、在我国,对银行资本充足率
实施监管后,可能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它影响了货
币政策传导的效果。
三、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1、在贡献方面,本文加深了对资本充足率监管背景下我国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国内研究现阶段还较少,对进~步的研究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2、不足方面,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资本状况缺乏深入的分
析;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缺乏考虑;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
平并没有完全披露,许多重要数据无法获得,使得本文的实证分析
受到诸多限制并显得欠缺;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文只是采用静态分析,显然是不够的。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资本、银行信贷渠道、
银行资本渠道、巴塞尔协议、货币政策
Abstract
This pal:Ier studies the role of bank capital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s.
While capital requirement have grown in importance for bank since the
1988 Basle Accord and 2004 Regulation Governing Capital Adequa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traditional monetary theory has largely
ignored bank equity,emphasizing instead reserves and reserve
requirements.This dissertation is an attempt to fill this gap based on
related studies.
In the first part,the bank equity problem is outputted by
analyzing the hypothesis,main viewpoints,reserve variant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Bank Credit channel.In the analyzing
process,we found the importance of reserves in monetary transmission
is weakening,while bank equity strengthening.So adding the bank
capital conditions to monetary transmission process is reasonable.
In the second part presents two models。In the models,capital
conditions are added in to analyze their influences to bank loans and the
economy.A main result is that monetary policy effects on bank lending
depend on capital adequacy of banking sector,lending by banks with
low capital has a negative reaction to monetary shocks relative to well
capitalized banks.Combined with a maturity mismatch on the bank’S
balance sheet,this give rise to a Bank Capital Channel by which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bank lending through its impact on bank capital.
In the third part.bank level empirical data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An important result iS that the bank capital channel does
not exist in present China,but it is likely tree after China regulating on
bank capital strictly.Based on previous studying,some policy advises
also are provided.
Key Words: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Bank Equity,
Bank Credit Channel;Bank Capital Channel,
Basel Accord,Monetary Policy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苏贵兵
2006年4月20日
导论
1、研究问题的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主要集中在中央银
行通过采取法定准备金的方式来影响银行贷款行为,这忽视了银行
资本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然而,无论是1988年发布的《巴塞
尔协议》,还是2001年初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都坚
持了强调资本金充足水平约束的原则和思路。在这一背景下,国外
无论是监管机构、货币政策制定者还是金融机构和学者都加大了对
这一理论的研究,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圆的实施,
以资本金充足水平为基本原则的监管在影响中国金融界的风险管理
理念和监管框架的同时,也对中国货币金融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正是在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下,研究银行资本对货币政策
传导的影响。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相关文献综述及述评
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信贷、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的
影响是近年来理论和实务都很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外,随着巴
塞尔协议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推广,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
研究都大量出现。
在理论研究方面,早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提出之前,学者们就
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是,资本约束是否会导致信贷收缩,从而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Blum.Hellwig(1995)指出,银行的资本水平将影响银行贷款的增长。
Holmstrom.Tirole(1997)的静态模型表明,银行资本水平是贷款、利
率及实际投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同时由市场确定的资本充足率
具有顺周期的特征@。Holmstrom—Tirole解释说,在新资本协议中,
o即是《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o在本文中,以下简称《办法》。
。血要地f师经济周期效应的应对措施方面,新资本协议2001年1月征求意见稿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措
1
银行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被进一步细化,使得银行监管资本的计算
更具风险敏感性;新方案可使资本充足率要求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
银行经营的风险,并鼓励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是银行资
本风险敏感度的提高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当经济衰退时,银行资
本金因冲销呆坏帐而减少,信用等级的降低(无论是采用外部评级
还是内部评级)又会使得银行资本金要求上升。为应对这种局面,
银行不得不收缩信贷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紧缩银根将加剧经济衰
退。反之,当经济高涨时,这一机制则会鼓励银行扩大银行信贷规
模,进一步推动经济高涨。Diamond.Rajan(2000)、Chami:Cosimano
(2001)及Tanaka(2002,2003)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资本约束在短期
会产生显著的信贷收缩现象,这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及维护经济的
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Kopeechy--VanHoose(2004a,b),针对货
币政策的两种不同操作目标(利率或准备金),着重研究了资本约束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得出资本约束至少在短期会对货币
政策的传导产生不利影响。
在以上学者的研究中,他们主要认为,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在
一定条件下影响银行信贷,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
响可能是顺经济周期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分析这些影响是否会同样
影响货币政策操作以及货币政策效果,从而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有
价值的建议。
在实证研究方面,大量的研究结果也不断出现。Bernanke--
Lown(1991)、Peek—Rosengren(1995)、Jacques--Nigro(1997)、
Kishan--Opiela(2000)、Furfine(2000)、Aggarwal--Jacques(2001)
及Van den Heuvel(2002,2003)等学者对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
约束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资本约束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
传导渠道(Credit Channel),银行资本不足将会产生信贷收缩,并进
而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在美国之外,其它国家的学者也对上述问
题进行了实证研究。Ediz—Michael—Perraudinfl998)关于英国、
施包括:设计动态的贷款损失准器金制度(Dynamic Provisioning)、在经济状况良好时预提备用资本,采
用较长期间内的数据来汁算客户殷债券评级、采用压力测试(StressTest)等。
2
Gambacorta—Mistrulli(2003)关于意大利、Rime(2001)关于瑞士、
Barcel(2004)关于西班牙、Woo(1999)$H Honda(2002)关于日本、
Agung(2001)及Yudistira(2003)关于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实证研究均
表明,资本约束对信贷及经济会产生影响。可见,国外的理论和实
证研究都表明,银行的资本水平对银行信贷和宏观经济均会产生影
£响。
在国内,奚君羊、谭文(2004)认为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
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在银行
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
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因此,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
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当银行
的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少,银行
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的贷款。反
之,则相反。该文采用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通过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随着国家对国有独资银行信
用担保的退出和我国新颁布的《办法》的实施,我国将极有可能产
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可是,该文仅针对第三支
柱,即市场约束,构建了出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渠道。但未能就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要求和第二支柱——资本
充足率监管进行相关的政策传导问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该文建
立在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既定的假设前提下,而没有考虑银行资本
金的动态变化@。
3、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本文以政策传导的传统渠道——银行信贷渠道,为起点研究该
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信贷渠道的理论基础、基本假设和在相关实
证研究成果,找到其中准备金和银行资本的作用和解释现实情况的
不足,从而转入对银行资本的研究。接着,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框
。一般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内源和外源两种方式补充资本金。
3
架下,采用理论分析,探索银行资本状况对银行贷款、宏观经济和
政策传导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我国银行资本与银行贷款、
宏观经济的关系。
第一章银行信贷渠道述评以及银行准备金
在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理论之前,虽然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认
为,至少在短期内货币政策能显著地影响经济运行。但是却远没有
达成共识,那就是货币政策是如何施加其影响的?在货币政策和实
际产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
证分析中,都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黑匣子来对待。
当然,传统观点对货币政策如何作用也提出了说明。许多的教
科书是这样说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利用作用于短期利率的杠杆来影
响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接着影响对耐久品(durable goods)
的消费,如固定投资,建房,存货以及耐用消费品(consumer
durables)。由此,总需求的变化影响到产出水平。但仍然无法解释
我们的困惑:(1)、虽然没有预期的货币政策紧缩,只是对利率产生
短期的影响,但紧缩的货币政策后伴随着真实GDP和价格水平的持
续下降;(2)、最终需求在政策改变之后迅速下降,产出在延迟后跟
着最终需求下降;(3)、最终需求里的最早和最厉害的下降在住宅性
投资中出现,生活消费品(consumer goods)也紧跟其后;(4)、固
定商业投资最终以下降的方式对货币紧缩做出反应,但它却滞后于
置房、耐用消费品、产出和利率的下降。
传统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使得很多经济学家研究起这么一个问
题:是否信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和其他的摩擦有助于解释货币政策
的这种力量呢?总体而言,这种机制被部分人看作是货币传导的信
用渠道@。以传统的利率效应(新古典主义的资本成本)效应很难解
释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在量上,时间上和构成上的反应。而信用渠
道却能填补这一不足。
第一节信贷渠道简介
Bernanke和Gertler(1995)研究发现,仅仅依据传统理论的利
o Bernanke和Gertler并不认为信用渠道就是一个明显的并且是独立于传统货币传导机制,它只是放大了
和扩大了传统利率效应。而且,信用渠道应当只是一个加强机制,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和平行的机制。
5
率要素(新古典主义的资金成本要素)难以从程度、时间和结构上
解释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信贷渠道可以弥补传统理
论的这些不足。传统货币渠道理论的缺陷,促使许多经济学家探索
是否可以运用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信贷市场的其他摩擦
(Frictions),来解释货币政策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形成的理论,就是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信贷渠道f Bank Credit channel)。,
信贷渠道的前提条件是:不完全信息或者履行合同的高成本等
信贷市场上的摩擦影响金融市场平衡资金供求功能的发挥。这使得
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与内部资金机会成本存在差异,这一差异被称
为企业的外部融资额外费用(External finance premium)@,具体是指
从企业外部融资(比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成本与从企业内部筹集资
金(比如未分配利润)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概念在信贷渠道下分
析货币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也非常有用,它反映了通常
存在于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所带来的成本。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中包含的要素有:贷款
者对借款者进行评估、监督和收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以及由于道德
‘风险或考虑道德风险因素而对贷款合同增加额外的约束性条款f如
更加苛刻的合同和抵押要求1使借款者行为扭曲所带来的成本。信贷
渠道的另一假设前提是存在这样的企业(如中小企业),由于信息的
不对称,他们很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得银行贷款方式以外的资金。
Bernanke和Gertler(1995)指出,在信贷渠道下,货币政策不仅
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且影响企业外部融资额外费用的大小。企业
外部融资额外费用的变化,可以协助解释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活动
发生影响的程度、时间和结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直接影响,被外
部融资额外费用的变动进一步强化。外部融资额外费用的大小,反映
了信贷市场缺陷的程度,信贷市场的缺陷,导致贷款者的期望回报
与借款者面临的融资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信贷渠道理论,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公开市场利率的上下
‘又被称作外部融资溢价
波动,从而引起企业外部融资额外费用的同方向变动。由于货币政
策对外部融资额外费用的这种影响,使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融资成本
乃至于支出和经济活动的冲击,得到进一步扩张,这是货币政策传
导信贷渠道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变动与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两种
渠道来解释:一种是资产负债表渠道饵alance sheet channel),有时
也称为净价值渠道(Net worth channel)。这种传导渠道理论强调货
币政策对借款者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的潜在影响,包括借款者的
净价值、现金流量和流动资产;另一种是银行贷款渠道03ank lending
channel),侧重于货币政策对存款机构的贷款供应能力的影响。
这里便对银行贷款渠道作一介绍,以利于后面对准备金要求和
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讨论。
Bernanke和Blinder(1992)分析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
融中介机构的贷款具有特殊地位。银行在评估、筛选贷款申请人,
以及监督贷款的使用方面所拥有的专业技术知识,使得它们可以向
那些难以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金的借款者提供贷款服务。这样一来,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运作降低银行准备金规模,从客观上
限制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使银行贷款供给下降。那些依靠银
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贷款资金来源减少和贷款成本增加,它们
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支出水平必然会下降,从而使总需求减少。
这就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Bemanke和Gertler(1995)相
信,货币政策除了会影响借款者的资产负债表以外,还会通过改变
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供给,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来影响企业的
外部融资额外费用,即他们也认为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
在大多数国家中,银行是中介融资的主要来源,擅长于解决信息上的
问题和其他信贷市场的摩擦。如果银行贷款由于某些原因受到限制
f信贷渠道中主要是准备金的限制,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银行
资本也具有这种作用),那么,依赖银行贷款的借款者(如中小型企业)
虽然可能不会完全没有资金来源,但是它们肯定会由于寻找新的贷
款者,建立新的信贷关系等而增加筹资成本。所以,银行信贷资金
的减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金来说,会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减少企业的经济活动。
同样,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银行贷款渠道下的货币政策的
传导过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改变银行准备金)
银行贷款l一利率f一投资需求l一产出I—GDP 4。
Kashyap,Stein和Wilcox(1993)imi立.数量模型证明了银行贷款
渠道的存在,他们认为“银行贷款渠道”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
前提条件。一是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银行贷款与证券不能
够完全相互替代。只有这样,紧缩性货币政策才能够引起银行贷款
的下降。否则,银行可以通过出售所持有的证券,抵消或者缓解货
币紧缩对银行贷款供给的下调压力。二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负债
方,银行贷款与非银行资金来源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只有这样,银
行贷款的下降才能够引起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否则,企业可以从
银行以外获得资金,从而使货币紧缩引起的银行贷款下降,对企业
的活动失去紧缩作用。
第二节传统信贷渠道的局限性及其准备金变量
信贷渠道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我们在本章开头提到的对货币政策
传导的困惑。然而它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事实上,当联储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贷款会下降,但
是存在明显的滞后。贷款直到6—9个月后才开始下降,产出的变
动也存在滞后,几乎与贷款同时下降。因此,~些学者提出质疑,
认为产出下降与贷款下降在时间上的巧合,并不能说明产出的下降
是由贷款下降引起,产出对货币紧缩的反应,也可能是通过传统的
货币渠道完成的,而贷款数量的下降是由于贷款需求的减少(由产出
下降引起的1引起的,并不是贷款供给下降导致的,银行贷款的表现
纯粹反映了经济活动对信贷需求的下降。
对银行贷款渠道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显
著地影响银行贷款的供给。Bernanke和Blinder f1988)I拘银行贷款渠
道模型证明: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卖出操作,能够减少银行的储
备,从而减少了银行存款,这样就可以通过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来
限制银行的贷款行为。Bernanke和Blinder(1988)模型的关键假设是,
银行难以通过发行大额存单(CDs)或发行新股等其他资金来源弥补
存款的下降。这个假设符合1980年以前美国的情况,有以下几个理
由:首先,联储的Q规则规定了银行可以向存款人支付存款利息的上
限,因此,当公开市场利率高于这个利息上限时,证券投资对公众的
吸引力增强,银行就无法吸引更多的存款资金,存款事实上会急剧
下降(脱媒现象);其次,当时的存款准备金要求比现在要高得多,联
储对大额存单有额外的准备金要求,从而削弱了银行吸取可贷资金
的能力;最后,银行负债的交易市场比现在要缺乏流动性和不发达。
因而,在1980年以前,Bernanke和Blinder模型的假设条件一直很符
合美国的实际情况。但是,自从1980年Q规则被废除以后,银行
发行大额存单和其他管理负债很少受到限制,虽然发行股票对银行
来说仍然是一个成本比较高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
然而目前银行管理负债的交易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除了交易结
算帐户以外,大部分银行负债的准备金法定要求已经被取消。很显
然,Bernanke和Blinder模型的假设条件,已经不太符合现在的情况,
尤其是在当今的美国。
还有,银行信贷渠道并没有说银行完全无法弥补存款的流失,
Kashyap和Stein(1994)强调,尽管金融制度有所改革和创新,银行
面临的并非是一个具有完全需求弹性的管理负债市场,比如,CDs
并没有完全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小型的、资本化程度不高的
银行根本不能发行CDs。同时,CDs市场本身还不够深化,相对于
其他公开市场来讲流动性不高,事实上,许多CDs是不能协商买卖
的,或者很难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只有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吸引
人们购买CDs。所以,联储在公开市场的卖出操作,在减少银行的核
心存款资金,迫使银行更多地依赖管理负债的同时,增加了银行筹集
资金的成本。银行筹资成本的增加,会减少银行贷款的供给,使一些依
赖银行贷款的企业得不到贷款,增加他们的外部融资额外费用。
可以看到,银行准备金状况和法定准备金要求是货币政策信贷
渠道传导中的重要变量。在信贷渠道中,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
过改变银行的准备金状况来影响银行贷款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状
况的政策如:提高法定准备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减少商业银行
的超额准备金。如果货币政策不能改变银行的准备金状况,也就无
法减少银行的贷款能力,从而不能减少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供应能
力。在贷款需求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外部融资额外费用改变
不明显。从而货币政策不会通过缩减银行贷款来影响宏观经济。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一点是,信贷渠道理论认为货币政策会通过
影响银行准备金状况影响银行贷款能力,但没有讨论在货币政策常
常会影响银行资本的事实——原因是银行暴露于利率风险∞。如果货
币政策冲击(如利率变动)使得银行产生损失,这就会改变银行资
本充足率状况。联系我们在导论部分的分析,则银行资本状况会影
响到银行的贷款规模。并且,加入资本金变量是否有利于传统“银
行信贷渠道”弥补其解释现实问题的不足,也是们要分析的要点之
——。
第三节准备金之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弱化
上个世纪9 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频频
爆发,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本国金融体系的监管,金融监管一般分为结
构监管和行为监管。主要手段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资本充足率
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等。这些监管手段在功能上既有互补性也有相同
点。由于我们讨论的是货币政策传导问题,下面就仅仅针对资本充足
率要求和存款准备金要求进行探讨,研究二者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
响问题。
部分准备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部分准备
制产生于贵金属货币通行的西欧中世纪时代。那时,伦敦的金匠和
金商,经常应客户之托代为保管金银,并签发保管收据。起初,这
些收据只能用作收回保管物证之用,但久而久之,它就在委托人手
。银行的性质之一是将短期负愤转化为长期资产,这使得银行暴露于利率风险。
lO
中转变成支付工具。在另一面,金匠也发现:为应付客户的提取,
他并不需要经常维持十足的贵金属准备,他可以将客户的一部分贵
金属贷出以赚取利息,而且,客户将借款再度存入时,金匠可以再
次签发收据。这便是构成现代商业银行运行基础的部分准备制以及
存款货币倍数创造的起源。在这里,尽管金匠只是对客户委托保管
的金属货币保持了部分准备,其流动性却能得到充分保证。
然而,部分准备制的实践虽然产生于伦敦,但使之成为一项制
度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却是在美国。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民
银行法》,要求获得吸收存款特许的银行必须对发行的银行券和吸收
的存款都提取25%的准备金,而且,该法明确指出:发行银行券和
f或)存款准备金的功能都是维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这就是存款准
备制的最初法律形式。
19世纪末以来,随着各国中央银行相继建立,美国的做法开始
向世界普及。不同的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金必须缴存中央银行。在中央银行方面,由于集中了商业银行的存
款准备金,它便拥有了行使“银行的银行”之职能的资财。倘若商业
银行发生支付危机,中央银行便可充当最后贷款人,为商业银行和
全社会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这样,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保证商
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增添了促进银行业稳定运行的功能。
存款准备金被集中于中央银行之后,它的支付清算功能便显现
出来。从历史上考察,存款准备金的清算功能同样产生于英国。早
在十八世纪,英国的许多私人银行就发现,将部分银行准备金以开
立活期账户的方式存放于英格兰银行并据以进行清算,是非常方便
的事。1854年英格兰银行执行清算职能后,所有商业银行都在英格
兰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并且形成传统。毫无疑问,在集中准备金的
基础上展开清算,极大地提高了清算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全社会对
清算的货币需求。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都可以充
当商业银行之间清算的资金。在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
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尽管已经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
制度,但是,商业银行仍然被要求在中央银行保留清算帐户,以供
清算之需。例如,英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后,就放弃了实行
20余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但商业银行仍需在英格兰银行保留
清算准备金,其余额根据清算需要予以确定。再如,加拿大从1992
年6月起分阶段取消法定准备金制度,并最终在1994年实现了这一
目标。在新制度下,商业银行并不被迫需要在加拿大银行(央行1保
留一定的准备余额,但是,它们仍需在加拿大银行保留充足的清算
准备金。从这些国家的实践看,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之后,
清算对资金的边际需求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余额的主要因
素。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手段的功能也是被美国货币当
局“发现”的。1931年,联储认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多的是影响
银行信贷扩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调整法定准
备金率开始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并与再贴现窗口和公开
市场操作一起被并称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三大法宝”。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
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显现出下降趋势。在那里,法定存款准备比
率在不断下调过程中保持了长期的稳定。这一变化与美联储货币政
策操作体系的改革有着直接关系。格林斯潘入主联储之后不久,便
将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作为联储货币政策唯一的中介目标变
量。联储要实现对联邦基金利率“谨慎有序”地调控,就完全依赖于
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由于调整法定存款准各金比率具有“货币
政策的巨斧”之效,它与联储追求的“有序”和最少冲击的政策理念便
很难契合。在欧盟,尽管在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中仍然保
留了对某些种类存款的最低法定准备金要求,但在实践中,欧洲央
行并没有将调整法定存款准各金比率当作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来使
用。按照欧洲央行的表述,实行最低法定准备金的主要目的在于,
稳定货币市场利率和弥补银行系统流动性的结构性短缺。那些实行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比如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甚至比美国和欧
盟走得更远,它们索性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相应设立清
算帐户,其余额则完全取决于银行的清算之需。
看来,法定存款准备制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金融制度安排,
在经历了数百年发展之后正在向其原始状态复归:作为货币政策手
段的作用正日趋下降,而维持支付清算和保持必要的流动性的功能
则再次突显出来。
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这种转变。除了众所周知的“准备金税”的
弊端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来自货币政策操作格
局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改革了货
币调控体系,其基本的方向就是逐渐放弃了在20世纪70年代盛行
的、在现代货币主义学说指导下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的货币政策
操作体系,转而“复归”以某种短期利率为中介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英国和加拿大等国
概莫能外。在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格局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所以
被逐渐抛弃,是因为调整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过
大,从而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剧烈波动。这与现有的货币政策操作
的利率目标是相冲突的。第二个原因是来自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操作
的新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货币政策
的效果高度依赖于社会公众的“货币幻觉”,因此,举凡货币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都以“出其不意”造成冲击为基本要旨。然而,经过“理
性预期革命”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一改其神秘主义,转而以透明度
和可信度为基础,追求在与社会公众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最少冲击
地稳定实施。而法定准备金率手段不适于进行此类操作。第三个原
因则来自银行监管的新发展。众所周知,从1988年第一个《巴塞尔
协议》开始直至2004年的第二个巴塞尔协议即《巴塞尔新资本协
议》,其显著的发展,就是规定了较高的资本充足比率,对商业银行
的信贷扩张设定了上限。由于8%的资本充足率通常都高于一般国
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短边规则”,就控制银行信贷扩张的
效果而言,资本充足率管理已经覆盖了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从而
弱化了法定存款准备比率作为货币创造乘数决定因素的作用。另外,
由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包含着识别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不同而要求提
供相应资本金的内容,它对银行发放贷款的约束作用事实上比其
8%的资本充足率要强得多。不仅如此,如果说存款准备金比率管理
的覆盖范围仅及银行的表内业务的话,那么,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覆
盖范围则有效的扩展到银行的表外项目。所以,在银行大量从事表
外业务的今天,资本充足率监管显然比存款准备金制度更为全面、
更为可靠,也更为强硬。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准备金功能的弱化。然而,银行的风险
却在逐步加大,对金融的监管力度也不能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对
银行资本的监管成为了监管当局的选择,这种对资本充足性要求的
加强,势必导致货币政策在银行中的传导途径、结构和方式发生变
化。
第二章银行资本与银行信贷渠道
在《巴塞尔协议》及其新协议的基础上,相关国家都根据本国的
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对基于风险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规定。
就我国而言,银监会全面借鉴《巴塞尔资本协议》,制定了《办
法》,并于2004年3月1目起开始实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办法要
求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在2007年1月1日之前,资本充足率必须不低于
8%,对于资本充足率充足(达到8%或以上)、不足(低于8%)、严重不
足(低于4%)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此办法结束
了中国商业银行“没有资本照样发展”的概念,它将使传统商业银行从
重规模、重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以资本经营与结构调整为主的新阶
段。其中,资本充足率的主要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
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8%;核心资本充
足率=(核心资本一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
风险资本)≥4%。
在西方学者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都证实银行资本充足率状
况对银行贷款有明显的影响。1991年,Bernanke和Lown通过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贷款数据,发现1990到1991年间美国银行的资
本资产比率对于贷款规模具有明显影响。类似的,1995年,Peek
和Rosengren发现1989年到1992年间,受到管制的英国银行贷款
规模的缩减明显的高于未受管制的英国银行。在日本,Ito和Nagataki
对1990到1992年间日本85家银行数据的分析显示,日本的跨国银
行的贷款受到了资本充足率管制的限制。在2000年,Choi也发现
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在韩国的实施导致韩国银行贷款规模的下降。
至于通过建立模型研究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则是
2000年后的最新进展。Bolton和Freixas(2000),Chami和Cosimano
(2001)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的论文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
将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从而影响到银行资本,进而导致银行贷
款规模的缩小。在BoRon和Freixas的静态模型中,紧缩的货币政
策降低了净利息收入从而影响到贷款的盈利能力。这降低了银行通
过融资为贷款融资的动力,因此货币紧缩制约了银行贷款。另一方
面,由于贷款规模被资本金限制,在银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银行
贷款规模不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类似的,在Chami和
Cosimano(2001)的研究中发现,假如贷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紧
缩的货币政策降低净利息收入,从而未来季度资本金约束的延续影
响降低了未来贷款的提供。从而,如果银行面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他们将在本季度持有更少的资本金并减少下一季度的贷款规模。
另外,Skander J.Van den Heuvel(2002/12)建立了基于风险的资
本金要求与银行资本的不完全市场这两个条件的银行资产与负债管
理的动态模型。他发现:1、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依赖于银行
产业的资本充足率状况;2、充足率低的银行的贷款对于利率的冲击
会作出延迟的和放大的反应,而充足率高的银行则不是;3、当管制
限制并不是一时的时候以及贷款违约的冲击等对银行利润的冲击都
会对贷款产生持续的影响。Kopecky--VanHoose(2004a,b),针对货币
政策的两种不同操作目标(利率或准备金),着重研究了资本约束对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得出资本约束至少在短期会对货币政策
的传导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采用简化的Kopecky--VanHoose(2004a)货币信贷
模型,首先来研究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信贷的影响。
第一节模型假设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在银行受到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基础之上,将
资本充足率管制加入模型。在美国,自从1863年国家银行法案颁布以
来,资本管制就已经以一定形式存在了。当前的管制形成于1988年的
国际巴塞尔协议和1991年_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巴塞尔协议建立了
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一些表外业务)两个总量之比的最低的资
本充足率要求。风险加权被认为反应了信用风险。例如,商业和工业
贷款的权重是1,而美国政府债券的权重是零。核心或第一层(Primary
Or tier 1 capital)要求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4%,而总资本(tier 1加tier
21则至少要达到8%。The FDICIA禁止被保险的银行(insured banks)
分配资本(包括红利分配),因为这会使银行非资本化。另外,FDICIA’
的立即纠正法案(Prompt Corrective Action)赋予银行监管者在银行
资本充足率不足时进行干涉的权利。这包括实施资本恢复计划,限制
资产增长,限制新业务,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资本充足率不足
进行严格限制。那些资本不足2%的银行将被认为严重资本化不足
(critically undercapitalized),并且将面临在90天内被接受破产管理。
于是,在模型中,我们认为银行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满足
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求,二是满足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充足
率要求,即,
R≥p D (1)
E≥6 L (2)
其中,R是准备金,L是贷款,,D是存款,E是资本,p是法
定准备金率,8是最低资本充足率。
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
R+G+L=D+E (3)
其中,G是债券投资。
更细的假设如下,
准备金(R):事实上准备金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组成,这
里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之和。同时在我们的模型中,
也将中央银行准备金调整作为货币政策冲击。
贷款(L):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风险不同的资产和贷款
其权重也不同。在本模型中,为简便起见,将所有的贷款都被归于巴
塞尔协议的最高风险一类,风险权重为100%。
债券投资(G):包括国库券,长期政府公债等无风险证券,将
其归于最低风险一类,它的权重为0%。
利率和其它:假设准备金利率和存款利率为零,债券利率为rG@,
。假设准各金利率、存款利率和存款的管理成本为零只是~种简化处理,如果放弃这个假设
17
贷款利率为r。,资本的回报率为rE。另外,银行在对资产负债表中各
个项目进行管理时具有一定的管理成本,假定管理成本具有二次型
的形式,即,债券的管理成本为CG=(∥2)G2,贷款的管理成本为cL
=(f/2)L2,资本的管理成本为Cg=(b/2)E2。
第二节银行资本对贷款的影响
于是,在以上假设下,银行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IX=rLL+IGG--rEE一(b/2)E2一(g/2)G2一(f/2)L2(4)
如果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是准备金R,金融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
状态,那么银行在方程(1),(2),(3)的约束下,使利润(4)最大化可以
得到贷款、债券及资本的最优选择水平。这里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
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时,方程(3)不构成约
束,此时通过求解上述优化问题可得到方程,
rL—rE—bE—fL=0
一rL+rG—gC+fL=0
L=13 R+E—G,p=(1一P)/p
经求解可得到银行贷款、债券及资本的最优水平,
G=1/△[一br。+(f+b)r。一f r。+fb p R] (5)
E=1/△[grL+frG一(f+g)rE—fb t3 R] (6)
L=1/△[(g+b)rL—br。一gr。+gb p R] (7)
其中,△=fb+gb+fg是常数,且实际资本充足率需满足E/L≥
6。
上式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
法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那么面对中央银行的扩张货币政策,即随着
准备金R的上升,银行的最优决策是减少资本,并充分利用吸收到的
存款资源,增加贷款的供给,这也就是通常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
是该机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的。注意到,随着R的上升,最
并不会改变后面得到的结论,只是表达形式更复杂。
18
优资本水平E在下降,最优贷款水平L在上升,因而资本充足率在下
降。当资本充足率等于最低要求水平6时,此时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
(方程(3))将起作用,银行的最优行为决策也将改变。
实际上通过求解方程6=E/L可以得到R的临界值R术。当R<
R术时,资本充足率E/L>6,而当R>腓时,资本充足率E/L<6,
如图1所示。在临界值R术的左方,中央银行的扩张货币政策能够按照
传统的渠道顺利实施(如图中曲线的实线部分所示),但在临界值R术
的右方,由于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图中曲线的虚线部分是不可
行的,这时中央银行的扩张货币政策并不能顺利实施,银行为满足最
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只会减少贷款的供给。而且,随着资本充足率最
低要求的提高,如由6提高到6’,临界值R将下降,即中央银行的扩
张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的空间将减小,贷款增长的目标更加难以
实现。

6’
6
I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图1资本充足率与准备金的关系
R
以上分析表明,只有当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时,货币政策
的传导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否则,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对货币政
策的传导产生影响。而且,资本充足率越低,这种影响也越显著。
2、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且短期内资本无法调整
如果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那么上面的最优行
为决策是不可行的。此时,贷款供给满足下面的约束,
L≤e/6
由于我们预先假设了资本市场的不完备,于是资本在短期无法调
整时,即资本是外生确定的,贷款的最高供给水平为,
L=2/6 一(8)
这里,i是银行资本供给的最高水平。
假设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即使准备金R上升,此时
银行并不会增加贷款的供给,只会将过多的流动性转换为风险较低的
债券。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将会受阻。这种情况表明,在经济处于衰
退期时,因银行的信贷损失较大,将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在
银行资本短期内无法调整且资本充足率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准备金管理扩张信贷增长的意图将无法实现,此
时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行将收缩信贷,这种信贷收缩将
加重经济的衰退程度。
3、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
如果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那
么,银行的最优行为决策满足下面的方程,
r。/6一(1—6)r。/6一r。一bE—fL/6+g(1—6)G/6=o
r。+6 rE/(1—6)+b 6 E/(1—6)一gG=0
L=e/6
经过求解可得到银行贷款、债券及资本的最优水平,
G=(i/T)[一(1—6)rL十(1—6)]2 r。十(1—6)6 l'e+(f+b 6 2)P R]
(9)
E=(6/T)[r。一(1—6)r。一6 r。+g(1—6)P R] (10)
L=E/6 (11)
其中,T=b 6 2+f+g(1—6)2,p=(1一p)/p。
和情形i比较,可以看出,在没有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的情况下,
银行的最优资本水平随着R的上升而下降;在有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
的情况下,银行的最优资本水平随着R的上升而上升。当银行资本很
充足时,银行向下调整资本水平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本水平是比较容易
的,银行可以将多余的资金来源用于贷款或债券投资,从而资本充足
率下降到合适的水平而不违反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当银行资本
不足时,银行向上调整资本水平从而满足最低资本要求是很困难的,
因为银行追加资本时,并不完全由自身来决定,且资本的筹集和调整
时间也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短期,会出现前面情形2的局
面,此时银行只能收缩信贷,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可是,提高资本水
平并不是不可能,从长期来看,随着银行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水平的
提高,银行仍有可能追加资本。随着资本水平的提高,银行有足够的
资金来源用于贷款,此时不会出现信贷收缩的情况。
^2,
另外,在适当的参数水平下可得到,{;鲁<0,即,当最低资本ma0
充足率提高时,贷款供给的弹性将下降。因此,监管当局如果过分地提
高资本充足的监管水平,将可能对银行的贷款供给产生一定的扭曲效
应,银行的贷款供给将缺乏灵活性,这是监管当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毕竟最低资本充足率只是对整个银行业的一个最低要求,而不是每个
银行的最优水平。
总之,即使在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的情况下,如
果银行能够追加资本,那么贷款供给依然可以保持适当的增长水平,
因而从长期来看,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管理目标与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
率监管目标将逐步一致起来,不会出现冲突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
法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只是对银行的最低要求,而并不是银行自身确
定的最优水平,不同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确定自己的最优资
本充足率水平,监管当局制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
低,应从整个银行业来考虑。
第三节银行资本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前面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的影响,以下采用典型
经济人的方法,在前面的基础上将Bernanke—B1inder(1988)模型
进行扩展,从宏观上来考察资本充足率对信贷、产出及货币政策传导
的影响。
模型中包含的市场有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
及银行资本市场。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在有N个市场的经济中
如果N—1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剩下的一个市场也将处于均衡状
态。为此,在下面的模型中只要考虑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
和银行资本市场的均衡。模型中我们假设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同样分
三种情况来考虑:
i、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
根据前面的分析,当E/L≥6时,我们得到银行关于资本和贷款
的最优水平,这其实是银行对资本的需求和对贷款的供给方程,即,
Ea=F(rL,rG,rE,R,p),望,0,堡>0,堡<0,竖。0,
堡,o
a口
(12)
r训c玑m m R,川,豢。如,券枷,券c。,豢如, r, dk dL 州
塑。o
ap
(13)
首先考虑银行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假设银行资本的供给为E3=
E,其为外生变量。银行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为E5=E4 E。在稳态
(Steady State)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法,可得到方程,
§=§5=§“=fI rG+f2 rL—f3 rE—f4£+f5p (14)
其中,§=in(E),e=in(R)。由此求得,
rE=gl rG+92 rL—93£一gd§+95 p (15)
其次考虑信贷市场的均衡条件。假设贷款的需求方程为,
L8=J(rL,rG,Y),要<o,导,o,要。o (16)
dIL 口IO OIY
其中,Y是产出。对贷款需求(16)和贷款(13)供给在稳态采用
对数线性化的方法,可得到方程,
l。=el r6一e2 rL+e3 y (17)
18=一dI rG+d2 rL—d3 rE+d4 e—d5 p (18)
其中,y=in(Y)。将方程(15)代入方程(18)并考虑信贷市
场的均衡条件,可得到方程,
rL=kl rG+k2 y—k3£一k4§+k5 p (19)
再次考虑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商品市场可由下面的IS曲线确
r、疋,
y=一al r6一a2 rL (20)
这里的IS曲线与传统的IS曲线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债券市场
与信贷市场的不同特性,债券与贷款并不完全可替代,因而总需求不
仅决定于债券利率,还决定于贷款利率。将方程(19)代入方程(20)
可得到,
rG=一1t y+1 z e+1 3§一1 4 P (21)
上面的方程是经过拓展的IS曲线,Bernanke—Blinder(1988)称
之为CC曲线。不过这里的CC曲线又进一步推广了Bernanke—
Blinder(1988)的cc曲线,因为除了考虑了商品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均
衡外,还考虑了银行资本市场的均衡。如果将Cc曲线通过图2来表示,
即描述债券利率与产出的关系,cc曲线是斜率为负的曲线。由方程(21)
可以看出,准备金、银行资本或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的变化将使CC曲
线产生移动,而且,准备金和银行资本的变化使CC曲线移动的方向是
一样的,即,准备金的增加或者银行资本的增加,都会使CC曲线向上移
动。
rG
、\ CC’
LM
一’LM
R f
v* 图2产出的变化
y
最后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假设银行存款的需求方程为,
D8=D。(Y心),婴,o,娑。o (22)
dj 口rG
若银行不保持超额准备金,银行存款的供给方程为,
D8=R/p (23)
考虑到均衡条件D6=D5,并在稳态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法,可以
得到下面的方程,
£=一bl rc+b2 y+b3 p (24)
由此得到下面的LM曲线,
rG=c1 Y—C2£+C3 P (25)
如果将LM曲线通过图2来表示,即描述债券利率与产出的关系,
LM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由方程(25)可以看出,准备金或法定准备
金率等变量发生的变化将使LM曲线产生移动。
cc曲线和LM曲线(方程(21)和(25))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分析框
架,如图2所示。这两条曲线描述了债券利率与产出的关系,它们的交
点构成整个经济的均衡状态。
假定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是准备金,现在考虑一种情形,假设在
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为了刺激产出的增加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即
增加准备金R。准备金R的增加使CC曲线和LM曲线产生了移动,从而
使均衡状态向右移动,即导致了产出的增加,最终结果见图2所示。具
体来看,准备金的增加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由方程(25)可以
看出,准备金的增加将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债券利率下降。(2)债券利率的下降,使总需求增加并直接导致了
CC曲线的向上移动,这是初步影响。(3)由方程(14)和(15)可以看出,
在银行资本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准备金的上升使银行的资本需求下降,
从而使资本的回报率r。下降。(4)由方程(18)和(19)可以看出,准备金
R的上升和资本回报率r。的下降,使贷款供给上升,在贷款需求不变的
情况下,使贷款利率下降。(5)由方程(20)和(21)可以看出,贷款利率
的下降进~步导致了CC曲线的向上移动,并最终导致了产出的增加。
以上表明,如果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那么经典的货币
政策传导模式仍然适用。随着准备金R的上升,银行的最优决策是减
少资本,并充分利用吸收到的存款资源,增加贷款的供给。并且,准备
金R的上升同时导致了LM曲线的向右移动和CC曲线的向上移动,从而
使产出的均衡状态增加。
2、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且短期内资本无法调整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
求,且当银行资本在短期无法调整时,此时贷款的最高供给水平为,一
L5=云/6 (26)
这里,瓦是银行资本供给的最高水平。假设贷款的需求方程仍
为方程(16),那么在信贷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在稳态采用对数线性
化的方法可得方程,
1 5=d。7;一d5’6=18=e。rG—e2 rL+e3 Y (27)
经过变换可得到,
rL=kl
7
rG+k2
7
Y—k4 7;+k5 7 6 (28)
假定商品市场仍由方程(20)来描述,将方程(28)代入方程(20)
可以得到下面的CC曲线,
rG=一1l 7
y+l2 7;一14’6 (29)
比较方程(21)和(29)可以看出,如果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
于最低要求,且当银行资本在短期无法调整时,准备金R的变化并不
影响CC曲线的位置变化,见图3。
ro
Y4
图3产出的变化
25
y
从货币市场来看,在受到最低资本约束的情况下,此时的存款供
给方程由下面的方程决定,
R+G陋)+!旦面;Ds,一clu>0 (30)
。。
6 褓
即,在中央银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使准备金R上升时,银行并不
会增加贷款的供给,只会将过多的流动性转换为风险较低的债券
G(R),且G(R)是R的增函数。当超额准备金为零时,银行的存款供
给方程仍由方程(23),债券投资G(R)达到最大值。通常银行保持一
定的超额准备金,而且这种情况在银行受到最低资本约束时常常出现,
因而银行存款的供给受到上面的约束。假设银行存款的需求方程仍由
方程(22)确定,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同样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
法可得到下面的方程,
b3 7£+b4 7§一b5 7 6=一b1 rG+b2 Y(31)
经过变换可得到下面的LM曲线,
rG=cl
7
y—c27£一C3 7;+c4 7 6 (32)
将方程(29)和(32)结合起来,新的CC曲线和LM曲线可通过图
3表示。仍然考虑前面的情形,即假设在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为了刺
激产出的增加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即增加准备金R。从图3可以看出,
准备金R的增加只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并不会使Cc曲线移动。之所以
不会使cc曲线移动,是因为资本约束使银行不会增加贷款的供给,从
而使中央银行的扩张货币政策并不能充分地发挥,最终使产出的增
加并不能达到中央银行期望的水平,因此,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这里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3、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
如果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那
么,从方程(10)可以看出,银行资本的需求随着准备金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说,银行在资本约束下,为了达到扩张信贷的目的,应随着准备
金的增加而提高银行的资本水平。虽然短期内银行追加资本并不完全
由自身来决定,资本的筹集和调整时间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但提高
资本水平并不是不可能,从长期来看,随着银行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
水平的提高,银行仍有可能追加资本。
假设银行资本的供给能够根据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银行资本由
下面方程确定,
E=E(云,(1_p)/p R),》o (33)
其中,云是银行资本供给的初始水平。在资本约束下,贷款供给
方程为,
L8=E/6 (34)
假设贷款的需求方程仍为方程(16),那么在信贷市场均衡的条
件下,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法可得到下面的方程,
15=d4 7;一d5’6+de’£一d7’p=18=eI r6一e2 rL+e3 Y (35)
经过变换可得到,
rL=kl”r。+k2”Y—k4’7;十k;”6一k。”£+k7”P (36)
假定商品市场仍由方程(20)来描述,将方程(36)代入方程(20)可以
得到下面的CC曲线,
rG
图4产出的变
y
比较方程(29)和(37)可以看出,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
求但银行资本能够调整的情况下,准备金R的变化将影响CC曲线的
位置变化(见图4)。另外,比较方程(21)和(37)可以看出,方程(37)增
加了一项,该项主要表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6对CC曲线的影响,因此,
银行是否受到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将使cca线显示出不同的特性。
假设LM曲线仍由方程(25)来描述,将方程(25)和(37)结合起来,
新的Cc曲线和LM曲线可通过图4表示。仍然考虑前面的情形,即假设在
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为了刺激产出的增加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即
增加准备金R。从图4可以看出,准备金R的上升同时导致了LM曲线的向
右移动和CC曲线的向上移动,从而使产出的均衡状态增加。但比较图4
与图2可以看出,在图2中,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满足条件E/L≥6,
最低资本充足率6并不对贷款的扩张产生约束,而在图4中,银行的
实际资本充足率满足条件E/L=6,最低资本充足率8始终对贷款的
扩张产生约束,面对该约束,由于银行资本的供给增加,从而使贷款不
会减少,进而导致CC曲线的向上移动,并最终对产出产生了影响。需
要注意的是,尽管银行可以通过追加资本而保持贷款的增长,但当监
管当局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时,银行保持贷款增长的难度更大,贷款
供给的弹性也将下降。因此,过高的资本充足监管水平,将可能对银行
的贷款供给产生一定的扭曲效应,并对经济产生影响,实际上从方程
(37)可以看出,随着最低资本充足率6的提高,CC曲线将向下移动,这
将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即使在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的情况下,如
果能够追加银行资本,那么贷款供给依然可以保持适当的增长水平,
从而对经济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法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应适
当,太高将对贷款供给产生一定的扭曲效应,并会影响货币政策的
传导,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节模型的解释
总结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以下陈述。在微观层面上,
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要求时,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够达到
期望的目标。否则,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
响。而且,资本充足越低,这种影响也越高;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
率低于最低要求,并且短期内资本无法调整(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的原
因),货币政策的传导将会受阻;当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
要求,但资本可以调整时,贷款供给依然可以保持适当的增长水平,因
而从长期来看,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管理目标与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
监管目标将逐步一致起来,不会出现冲突的景象。在宏观层面上,在
实际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达到预
期的调控效果,特别是在经济的衰退期,扩张的货币政策始终受到最低
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信贷收缩的现象将会出现,这将进一步加重经济的
衰退程度。如果银行通过追加资本满足了最低资本要求,而不加强对
资本的有效管理,那么虽然信贷扩张现在不会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
但今后可能仍然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因为资本约束是一种动态的约
束。
让我们再看看Van den Heuvel的银行资本渠道模型分析得到的
结论:1、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依赖于银行产业的资本充足率
状况;2、充足率低的银行的贷款对于利率的冲击会作出延迟的和放
大的反应,而充足率高的银行则不是;3、当管制限制并不是一时的
时候以及贷款违约的冲击等对银行利润的冲击都会对贷款产生持续
的影响。可以看到,我们的分析与Van den Heuvel的分析得出的结
论有相同点也有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在于,我们的模型是一个静态的模型,而后者则
建立在动态模型之上。也就使得我们无法得出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
是否会对货币政策冲击产生延迟等结论。
第五节银行资本渠道
根据银行贷款渠道的文章,银行融资部分是通过有准备金要求的
负债,那么货币政策便对于银行贷款供应有直接的影响,这样便影响
到实际经济。假如法定准备金要求是固定的话,通过降低银行准备金,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了银行吸收有准备金要求的存款的能力。假如他
们除了借款不能轻松的转向其他形式的融资或流动资产的话,这样有
准备金要求的负债的降低将导致银行减少贷款。所以,银行贷款渠
道可操作的条件便是无准备金要求的银行负债市场不是无摩擦的。否
则银行便能通过无成本转向无准备金要求或低准备金要求的负债来
消除有准备金要求的存款的降低。在这种方式下,银行是没有理由放
弃由于固定的准备金要求导致的有利可图的贷款机会的。然而Romer
并NRomer r1990)声称,银行事实上能相当容易的转向没有准备金要求
的负债,而且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于银行贷款渠道的规模提出了怀
疑。但是Kashyap乖lStein(1995,2000)、Stein(1998),予以反击说,
假如关于银行资产存在不对称信息,那么RomerSDRomer所呼吁的
MM逻辑便会失败。在那种情况下,Stein通过模型说明,逆向选择导
致了银行风险负债市场里的次品溢酬(1emon’S premium)。因为大多
数的无准本金要求的银行负债都没有保险,他们因而是有风险的,所
以关于他们的市场便是不完全的。
这些对贷款渠道的讨论都没有考虑到银行资本和对资本的管制。
实质上,贷款渠道的产生是由于银行面对着流动性约束:假如银行总
有充裕的现金、流动证券或能够无摩擦的进入受管理负债的上,那么
就不会存在贷款渠道。
然而,在银行贷款渠道的强度和资本金水平之间存在重要的关
联。
首先,根据我们上面的模型研究,可以这样推论,当有很大比例
的银行的股本低于管制的最低要求时,贷款渠道就不是那么有力了。
这是因为,在固定的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下,银行在没有额外
的资本的话是不能扩张其贷款的。另外,银行补充资本也是相当困难
的,因为,假如发行具有风险的无准备金要求的负债是花费成本的(这
是银行贷款渠道存在的先决条件),那么发行股票~样是需要成本的。
另外,股本在任何时期都固定的极端的情况里,如果资本充足率
要求是固定的,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也会导致有准备金要求的银行负债
的增加,但这些额外的资金必须加入资产。这些资产没有准备金要求,
如像政府证券这样的资产,他们不能用于私人贷款,这样贷款渠道便
关闭了。当发行股票的边际成本是渐增的,那么贷款渠道不会被完全
关闭,但在力度上降低。另外,甚至当资本金要求不是像当前这样固
定的,这种效果也会放大自己。这暗示了,当更多的银行相对于最低
管制要求的资本金是低的,那么货币政策对于银行贷款的影响将会很
小。不像准备金那样,是不存在银行间的股票市场的,因此并不是银
行的平均资本金才显得重要,资本金在银行间的分布也很重要。需要
说明的是,我们是在静态的情况下来说明这样一个结论:固定资本充
足率要求会使贷款渠道将货币政策效果降低。假如货币政策行为影响
到银行利润(可能是通过改变公开市场利率)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将使银行资本状况发生改变。从固定的准备金要求的状况开始,银
行资本的任何改变将对贷款产生潜在的巨大影响。这种动态效果也是
银行资本渠道本质的一点@。
第三,当金融市场和银行监管继续以这种方式下去的话,银行
发行无准备金要求的负债就会越来越容易。例如,小额的CD已经没
有了准各金要求,但需要保险,因此不会遭受次品溢酬。假如银行依
赖于这种融资资源的能力增加,银行贷款渠道的强度就会削弱。但是,
只要银行资本的市场的摩擦和资本充足率管制继续存在的话,这样的
发展是不会影响到银行资本渠道的。换言之,后面这个渠道对前面提
到的批评(by R0mer年1]Romer(1990))是免疫的,除非是有人相信银行能
在任何时候无摩擦的发行新的股票(与无准备金要求的负债相反)。
这些结论并不完全与银行贷款渠道得出的结论相反,只是有些
有趣的区别。在这里我提两点:1、如果说银行资本渠道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预见,货币政策不但使银行贷款在强度上会改变,也会使在
其最大效果的时间上发生变化。这个长而变化的效果可能会使中央银
行不爽。2、假设银行的现金和政府支持证券是平衡的,但资本率很
低,这正如许多美国银行在大萧条后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贷款
渠道会很弱:在货币紧缩后,有准备金要求的存款能很容易的通过出
@Van deⅡHeuvel,S1,2002,“Does Bank c8pifal MatIer for M。neta‘y Trar【s埘ssi。n”,Fedenl Rese“e Bank of
New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31
售证券获得弥补,而不用通过发行新的CDs。因此低的资本不是个
问题。但是根据银行资本金渠道,负面的货币政策冲击会更大的降低
银行资本,导致一些银行通过减少贷款降低资本金不足的风险。这样,
后面的这个渠道可能会更强。拥有大量现金或国库券(它们不计入风
险资产)的银行在基于风险的资本金要求限制贷款的时候是不受影响
的。,
那么总结我们的模型分析和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
可以建立银行资本渠道模型。在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中,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调控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进而来影响商业
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和企业投资的数量,从而影响宏观经济。与此
类似,货币政策的银行资本渠道也可以通过利率等手段影响银行的
利润唧,从而影响银行的资本金水平,。这加上商业银行受到资本充
足率要求的监管,从而使银行贷款规模受到影响(这在我们本章的
模型中得到分析)。总之,银行资本渠道的典型传导途径为:紧缩的
货币政策一银行利润l一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l一银行贷款能力I
一投资l—Y I。.
因此,当银行资本受到管制后,理论上至少存在两个明显的渠
道11,在这两个渠道中,银行资本金水平能通过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
和更直接的银行资本渠道改变货币冲击对于银行贷款的影响。这两个
渠道都缘于MM理论应用于银行的不成功。在完全的资本市场的MM
世界里,银行的贷款决定与银行的财务结构是不相关的,正如非金融
公司的投资决策在这些条件下独立于他们的财务结构一样。因为,银
行总能够找到愿意为有利可图的贷款机会融资的投资者,于是银行资
本便与贷款没有关联,由此也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无关。
o银行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将短期的负债变成长期的资产,从而使得银行暴露于利率风险。
”Van denHeuvcl,s1,2002,“DoesBankCapitalMatterforMonetaryTransmission”r中首次采用银行资本
渠道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对银行资本进行充足率监管后,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会对货币政策的传
导产生影响。当然很多学者认为银行资本渠道应当只是一个加强机制,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和平行的机
制。
32
第三章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
贷渠道的影响
从上一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
下,通过“银行资本渠道”,银行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确实能
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按照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的资
本充足率进行监管,但是随着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完全市场
化的商业银行转变,我国商业银行严重不足的资本对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的传导效果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示出来了。例如,自1996年以后,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软着陆”的成功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我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状态。为了刺激经济走出通货紧
缩的阴影,人民银行在1996-2002年先后8次降低了利率。尽管如
此,我国的这个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却依然收效甚微。当然,导致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
导的现状和这一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是否阻碍了我
国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节我国的货币政策银行传导现状
上文我们已经论述了基于准备金的信贷渠道的弱化趋势并且银
行资本在货币政策银行传导作用的加强。下面我们就我国的情况进
行分析。
理论上而言,我国正处于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债券市场和股
票市场还不发达,货币金融资产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关系不紧密,各
个层次的行为主体与运行环节的联系松懈导致市场反馈迟钝和滞后,
所以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资产结构调整作用与其在发达国家是无
法相提并论的,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通过信贷渠道对宏观经
济变量进行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同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应
该反应资金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
利率调控的不完善,利率水平还不能完全及时反映资金供给和需求情
况。上述情况表明,在一定范畴内,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
中不容忽视。
周英章、蒋振声(2002/11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
性的实证分析)运用最新发展的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分析
方法——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对我
国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轨的1993--2001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下主要研究成果。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
货币渠道与信用渠道两个传导途径共同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货币渠
道和信用渠道在我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实证表明,
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总量是有影响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不具备中
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共同或单独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
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格兰杰因果检验也显示,
在所考察的1993--2001年样本期内,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对国
内生产总值具有明显的较强解释能力。2、信用渠道仍旧是我国货币
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具有相对重要性。
其原因可能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虽然逐步重视对宏观经济
的间接调控作用,但非均衡的信贷配给现象仍然存在。货币市场和资
本市场发育不充分、各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均很高、利率的非
市场化形成机制等,造成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货币和资本市场上的传导
受到限制f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2001)。所以迄今为止,信贷
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导途径。相对于货币渠道,信用渠道
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具有相对重要性,意味着我国提高货币政
策有效性应高度重视信用渠道的作用发挥。
但一些情况影响我们不得不重视。
首先,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
渠道不再那么有效。信用途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应满足以
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某些借款者依赖于银行贷款;二是货币政策可
以改变贷款相对于其它信用形式的供给量。第一个条件说明“银行依
赖者”的规模是信用途径的关键,显然这个条件无疑很容易在我国得
到满足。但从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也应该看到,金融创新的发展迅速
降低了“银行依赖者”的规模,非银行金融工具、商业票据以及非银行
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比银行贷款成本更低的金融替代物,银行信用渠道
的作用将减弱。第二个条件要求中央银行能够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
贷行为。但已有的信用渠道理论均暗含着,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
中介,其行为是理性的,是完全的市场主体。实际上在我国,正是银
行中介的行为在特殊的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扭曲,各经济主体货币需求
约束的动态博弈导致企业的“慎贷”行为和银行的“惜贷”行为,使银行
信用呈现收缩现象,导致了信用渠道的受阻。由子我国处于转轨时期
的商业银行的微观制度基础和市场结构正在变化,中央银行的间接调
控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的影响力却日益变弱,所以货币政策不能有
效地发挥作用。显然,这种情况在我国近几年表现非常突出。如在经
过1997、1998年连续的降息过后,实际数据显示在1998年9月至
1999年9月期间,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季度比出现了负增长,
放出基础货币的能力下降(戴相龙,1999)。实际上,即使在市场经济
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能否运用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
贷行为也是受到怀疑的。作为完全的市场主体,银行信贷行为的真正
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实施货币政策导致
的利率变动和货币供应量改变,往往不能引起银行贷款的相应变化,
(Giovanni Dell’Ariceia&Pietro Garibaldi,1998)。
其次,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和调整法定
存款准备金比率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在银行的传导产生结构和总量
上的影响。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货币政策中的一把巨斧,在发
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很少采用。自2 0 0 3年以来,这一政策工具
似乎成了我国央行的一个常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继2 0 0 3年
9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6%提高到7%之后,2 0 0 4年又
两度使用该政策工具。2 O O 3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没有带
来持续的紧缩效果,进入2 0 0 4年之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又出
现了快速扩张之势。截至2 0 0 4年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
项贷款余额为l 7.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 0.7%,而第一季
度贷款累计增加额竟然达到了9 1 3 1亿元,同比多增5 9 6亿元。
伴随着信贷的快速增长,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也远远高于央
行的调控目标值。2 0 0 4年前三个月,M 1的增长率分别为l
5.7%、1 9.8%和2 0.1%,M 2的增长率分别为1 8.1
%、1 9.4%和1 9.1%。在这一压力之下,央行决定自2
o o 4年4月2 5日起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继而又上调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0.5个百分点。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
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
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是依据我国当前国内资本充足率管理不
到位、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突
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总量调控和窗口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体
现了央行面对国情而采取的灵活货币调控手段,这无疑让我们欣然看
到了日渐灵活和成熟的货币调控智慧。但是,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这
一创举,至少有几个方面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这一政策对社会信用总量控制的效果可能并不如决策者想
像的那样大。货币市场便利了资金在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流动。1 9 9
7年以来,在中国的货币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是资金的净融
出者,而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一直在从货币市场上融入资金。货币市场
的发展,使得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可以突破自身吸收的存款总量的限
制,不断地扩张资产业务。今后适用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商业
银行依然可以进入货币市场拆入资金,转化为长期信贷资产,从而实
现资产扩张的目的。就总量控制而言,全社会商业银行体系的总准备
率可能是控制信贷总量的一个更为关键的变量。其次,以差别性的法
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取代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管制不到位,在功能上有越俎代庖之嫌。毕竟,资本充足率管制和存
款保险制度是有别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制度安排。前者与后者在
功能上存在差异,需要政策当局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它们之间的配合法
定资本充足率制度既无法成为支付清算体系稳定的有效保障,也无法
应对经济周期导致的宏观经济和微观金融效应。同样,试图利用差别
存款准备金制度来在事前约束银行的贷款及其他业务行为,控制银行
的风险,也是无法奏效的。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注意因
监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机会
主义行为动机。虽说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初衷是要在资本充足
率管制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差别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为商业银
行提高资产质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但更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减
少了商业银行用于生利资产的资金。被征收了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商
业银行要从市场获得资金,实现资产的扩张可能又会面临资金成本上
升的压力。为了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反而可能助长这些资产状况不
太好的商业银行去从事预期收益较高,但同时又是风险较高的资产选
择。这恰恰是货币当局所不期望看到的结果。
可见,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是金融也发展
的需要,也是货币政策的需要。
第二节我国是否存在银行资本渠道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
业银行两大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由于有国家信誉作担保,因此,
不存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影响贷款发放的问
题。下面我们主要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就我国股份制商业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是否影响到了其发放贷款的数量进行实证分
析。
根据资料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我们主要选取了兴业银行、深圳
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以
及广东发展银行等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就这些股份制商业
银行在1994~2002年各年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平均的所有者权
益数量以及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实证检验。
一、线性回归分析
以1994~2002年各年上述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所吸收的存
款数量、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以及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为样本,
对这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
益数量之间的关系、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与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
量之间的关系分别做线性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994-02002年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一模型二
解释变量系数t-stat 解释变量系数t-stat
所有者权益19.69307 14.04178 所有者权益12.49692 16.88482
C .270.7771 .2.699908 C —178.3752 .3.370203
R。0.965715 R2 0.976035
Adi.R2 0.960817 Adj-R‘ 0.972612
F 197.1717 F 285.0970
D.W I.113877 D—W 1.085020
注:模型一表示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从1994~2002年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
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二表示七家股份制商业
银行从t994~2002年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之间的
线性回归分析。
资料来源:由《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2年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得出。
从上表的结果可知, 对于模型一而言,t=
14:04178>t00啷(7)=5.404,这说明了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所吸收
的存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
性。同理,对于模型二而言,t=16.88482>tom05(7)=5.404,这也说
明了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
益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1的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在1994~2002年各年
这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
数量、平均所发放的贷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之间存在者
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在这些变量之间有可能会存在双向的因
果关系。
下面我们对上述这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994~2002年各年
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平均所发放的贷
款数量和平均的所有者权益数量、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和平均所
发放的贷款数量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的结果分别
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2 1994~2002年七家银行平均的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的Granger检验结

因果方向F值决策
所有者权益斗存款0.81878 拒绝
存款—'所有者权益0.25822 拒绝
资料来源:由《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2年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得出。
表3 1994N2002年七家银行平均的贷款和所有者权益的Grang盯检验结果
因果方向F值决策
所有者权益斗贷款0.12076 拒绝
贷款叶所有者权益0.04701 拒绝’
资料来源:由《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2年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得出。
表4 1994~2002年七家银行平均的存款和平均贷款的Granger检验结果
因果方向F值决策
存款斗贷款1.6363 拒绝
贷款·存款4.44909 拒绝
资料来源:由《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2年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得出。
表2、表3和表4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分别表明,
1994~2002年各年上述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所有者权益数
量的变化并不构成引起它们的平均贷款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它们
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的变化也并不构成引起它们的平均贷款数量
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样,它们的平均所有者权益数量的变化并不构
成引起它们的平均存款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上述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从上述这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
看,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
应该说,这个结论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相符。
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新成立了许多股份制商业银
行,尽管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上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
并且没有国家的信誉担保和银行存款保险的保障,但是在实际运作
中,由于我国的银行监管当局对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监管的
宽容,而且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使得这些股份制商
业银行事实上所发生的破产风险甚少。再加上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居
民存款的风险意思也还相对淡薄。因此,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
了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数量的多少还没有成为引起它
们的贷款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因此,在上述实证检验中所得出的这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
的所有者权益数量和其平均所吸收的存款数量以及平均所发放的贷
款数量之间的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说明了随
着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们的经营
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而它们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和所发放的贷款数量
也就随之增加。
三、我国会产生银行资本渠道吗
国内金融界一直比较关注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变迁。早在1994
年,中国人民银行就通过银发38号文《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
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控指标。通知
要求,根据1988年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月末
平均余额/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应大于等于8%,商业银行核
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力口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应大于等于4%。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不得低于8%。
但是,在相当长的~段时间之内,监管法规~直未对资本不足
银行采取明确的措施。在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上也放宽了标准。另
外在1997年开始推行信贷资产分类和提取呆账准备金问题上,也
曾有所妥协。缺乏对贷款进行符合实际的分类方法并按分类提取充
足的风险准备金,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本难以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
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管难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资产快速扩
张,客观上导致监管未得到切实执行,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明显偏低。
事实上,巴塞尔资本协议是一个相当综合的监管和内部经营考
核体系。其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既包含了银行经营的盈利性目标,
同时又使其扩张能力受到有效的约束。从资本充足率的分子来看,
它体现了资本充实的程度,表明了银行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资本
越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就越强。同时,资本是动态变化的,
它依赖于金融机构盈利积累的能力,即便是金融机构希望依靠外部
补充资本,外部投资人会关注银行内部的盈利能力。如果自身盈利
能力不足,外部资本未必会进来补充。另外,金融机构通过收购兼
并进行扩充时,也要受到资本约束。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来看,通
过对不同资产设定不同的风险加权系数,鼓励银行多做低风险的业
务、少做高风险的业务,如果要做高风险业务就必须要有更多的资
本来支撑,进而控制了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巴塞尔新协议还增加
了所谓内部评级基准(IRB),鼓励银行通过自己内部的评级来识别
各类资产业务的风险。风险系数体系会鼓励银行多做一些非资产业
务,即我们常说的中问业务。协议还间接地鼓励银行推进资产证券
化,因为证券化可以降低资产方的风险水平,从而降低对资本的要
求,同时它也鼓励金融机构采取能够转移风险、中和风险、降低风
险的各种办法。因此,资本充足率这样一个指标实质上就是激励约
束机制的高度综合,也包括了鼓励信贷质量提升的各种技术创新。
当然,如果用资本充足率来要求我国的银行类机构,目前存在
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改革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包袱不同,难以用
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应通过更加有力度的改革,使得历
史包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就能用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进行监
管,同时也使之成为银行自身治理和经营管理的中心目标。在这方
面,银监会在2003年提出了要求银行达到1988年版巴塞尔资本协
议有关要求的三年计划。.
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性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影响该政
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例如,对于那些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金融机构,
暂时实行的“影子计算法”有可能产生钻空子的行为;又如,对于
资本充足率低于4%的银行,监管机构已规定采取严厉措施,但是
对于资本充足率处于从8%向4%下滑过程的银行,尚缺少足够的
压力,需要针对不同的比例给予差别性的压力。
可见,虽然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
个方向是既定的。而且事实已经表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办法》
实施后,商业银行的信贷已经在一定程度受到了约束。一旦我国转
向完全的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将更加明显和广泛。当银行资本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渠道
之后,中央银行将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确定中间目标时不得不考虑银
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以及资本充足率在银行业的分布。同时对货币政
策效果进行评估时,也不得不考虑银行资本渠道所引起的时间和强
度等上的变化。004年2月2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
了《办法》,并且决定于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个《办法》是在
2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新巴赛尔协议》
的内容而形成的。在《办法》中,有关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约
束监管的作用与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同时,《办法》还就有关商
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关键的信息披露政策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具体来说,在《办法》中,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政策主要包括
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并表范围、资本、资
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办法》还要求商业银行应
在主要的营业场所公布《办法》要求披露的信息内容,并确保股东
及相关利益人(银行的存款人、银行的债券持有人)能及时获得所
需要的相关信息。
《办法》中有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严格执行,将会大
大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数量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中的影响作
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极有可能出现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
渠道。
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国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信誉担保将会逐步退出。在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完全丧失国家信誉担保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所拥有的所有者
权益数量的多少将会成为衡量商业银行抗击风险能力强弱的一个及
其关键的指标。而又由于目前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
足率极低,与《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标准相距甚远,这就意味着
一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丧失国家信誉担保,则占我国商业银行体系
主体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抗击风险的能力将是及其脆弱的。
另外,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在加入WT0以后,我国银
行市场的竞争将会不断加剧,我国银行面临的破产风险也将随之增
加。尤其重要的是,在加入v、rro以后,随着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
不断深入,进入我国银行市场的外资银行将会越来越多,从而银行
的存款人进行存款时选择银行的余地也会越来越大。外资银行与中
资银行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起抗击
风险的能力强。
在上述这种情况下,如果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对我国银
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严格监管,通过银行资本约束,在我国就形成
了因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而产生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
本渠道。显而易见,这将增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降低货
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当局的应对措施
银行资本的传统功能,在于保护存款者利益和充当银行损失的
缓冲垫。《巴塞尔协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国际银行系统的安
全和稳定,同时保持资本充足率率管理的高度一致,从而避免国际
活跃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然而,从《巴塞尔协议》制定之日起,
情况就不再如此简单。至少从本文所论述的来看,银行资本状况不
但对微观主体的贷款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传
导产生影响。由此我们认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应当
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严格
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并且对违反了有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商业
银行进行严厉处罚。则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情况下,
银行资本将成为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2、在经济的衰退期,由于顺周期,扩张的货币政策始终受到最
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信贷收缩的现象将会出现,这进一步加重经济
的衰退程度。
3、《新巴塞尔协议》修订的总的目标是使风险权重对于风险更
加敏感。更复杂的风险衡量在保证较大风险的银行拥有更多资本是
有好处的,它可以降低银行危机的风险。但是,有个潜在的缺点就是,
资产组合的资本费用可能是反周期的。因为贷款人在经济衰退时评级
会降低,这导致了更高的资本金要求,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可能导致银
行在衰退期比平时更多的减少贷款。因此,银行资本渠道被放大:不
但银行资本在紧缩后会降低,而且当风险资产增加时,需要更多的资
本用来维持资本充足率。当然,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变得不那么好了。
4、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管理与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存在着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短期,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是银行追加资本并
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管理。如果银行通过追加资本满足了最低资本要
求,而不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管理,那么虽然信贷扩张现在不会受到资
本约束的限制,但今后可能仍然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因为资本约束
是一种动态的约束。
5、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这些无疑对我国银
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构成极大的挑战。当货币政策制定当局将利率
等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时,银行的风险暴露将对银行资本
产生影响。从而通过我们提到的银行资本渠道改变传统传导效果的
构成和广度。
强化资本监督、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是监管当局
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
本条件。但是,在强制商业银行满足最低资本要求时,我们不希望
看到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而过度的收缩信贷,从
而对经济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的理论
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对不同银行的贷款影响程
度不同,特别是对于资本相对不足的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贷款的
影响程度较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考虑到短期内资本充足率达标
可能造成贷款收缩的程度较大,监管当局可对其实行资本充足率分
布达标的策略,强制这些商业银行制定资本充足率分布达标的中期
规划,并督促它们建立实现这些规划的预承诺机制,从而避免贷款
的大幅波动。
2、对于资本充足率略高于最低要求的银行,督促它们建立和
完善资本的动态管理机制,使资本充足率保持在稳定的范围之内,
防止资本充足率的向下波动可能对贷款产生的不利影响。
3、对于资本较充足的银行,鼓励它们学习国际成功银行的先
进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管理的合适模型,确定出
银行自身的最优资本充足率水平,避免资本的闲置产生的不经济效
应。
4、在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应抓住时机降低风险真
正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做实利润,及时补
充资本金,这样才能使资本约束对贷款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
全文总结
巴塞尔协议诞生以来,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研究就广泛的展开。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经营(如资产负债管
理)、货币政策及其传导、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等方面。而本文则是
着眼于研究其中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影响。
本文通过静态模型,研究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
影响问题。主要得出如下观点: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的约束正在
弱化,特别是实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之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银行
的资本充足率状况成为影响银行信贷的重要约束;银行的将短期的
负债变成长期的资产的特点与银行的资本约束结合起来,便产生了
银行资本渠道,通过它,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资本来影响银行贷
款的供应;不同资本状况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是不同的,
其中有一个含义就是,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决定于银行产业
的资本充足状况,特别的,资本低的银行对于货币政策有负面的影
响。银行贷款决定于银行资本结构和股权市场的摩擦程度;对我国
而言,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实施严格监管后,可能产生货币政策传导
的银行资本渠道,这个渠道影响着货币政策传导的广度和深度。
到此为止,讨论都将银行资本看作给定的,同时假定货币政策
冲击是一时的。然而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银行可以通
过留存收益和其它方式补充资本金,我们采用静态分析,显然是不
足的。
参考文献
[1]Bernanke.B·S.and Blinder,A.S.(1988)“Credit,Monev,and
Aggregate Demand”,The American EconomioReview,78,435—439
L2]Bernanke.B.S.and Bl inder.A.S.(1992)“The FederaI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2(4),901—921.
[3]Gertler.M.and Gilehrist.S.(1993)"The Role of 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 I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Arguments and Evidence”,The Scandinavia
Journal of Economics,95(1),43—64.
[4]Kashyap-A.K,Stein.J.C.and Wilcox.D.W.(1993)“Monetarv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i),78—98.
[5]Kashyap,Anil K.,and Jeremy C.Stein,1995.“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Il Bank Balance Sheets”.
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v 42.
PP.15—95.
[6]Bernanke,B.S.and Gertler,M.(1995)“Inside the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 icy Transmissio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9(4),27—48
[7]Van den Heuvel,S1,2002,“Does Bank Capital Matter for
Monetary Transmission”,Federa IReserve Bank o f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8,259-265
[8]Kopecky,K.and D.VanHoose,2004a,“A Model of the Monetarv
Sector with and without Binding Capital
Requirement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8,633—646
[9]Kopecky,K.and D.VanHoose,2004b,“Bank Capi tal
Requirements and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47
Meehanism”,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6,443—464
[10]Woo,D1,1999,“In Search of Capital CrunchlSupply Factors
Behind the Credit Slowdown in Japan”,IMF Working Paper
No.3
[11]Tanaka,M.,2003,“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Basel Accord”,CESIFO Economics Studies,49,217—232
[12]Tanaka,M.,2002,“How Do Bank Capital and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Affect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 sm?”,CESIFO Working Paper No.799
[13]Peek,J.and E.Rosengren,1995,“Bank Regulation and the
Credit Crunch,”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679
—692
[14]Rime,B.,2001,“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r:
Empirical Evidence for Switzerland”,Journal of Banking and
Frnance,25,789—805
[15]Holmstrom,B.,and J.Tirole.,1997,“Financial
Intermediation,Loanable Funds,and the real
Secto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 12,663—691
[16]Furfine,C.,2000,“Evidence on the Response of US Banks
to Changes in Capital Requirements”,BIS Working Paper
No.88
[17]Blum,J.and M.Hellwig,1995,“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for
Bank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9,739—7491
[6]Chami,R.and T.Cosimano,2001,“Monetary Policy with a Touch
of Basel”,IMF Working Paper No.1
18
19
李阳、
应》,
谭文,
道》,
彭兴韵, 《存款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新巴塞尔协议的市场约束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
[J],《国际金融研究》,2007(7)
[20]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述评》,[M],中国金融出
版社2004/12
[21]<<200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一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地中国银行业
改革研究》[M]第40一95页
[2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2004年4月
[15]刘斌, 《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5/I 1
[23]夏德仁、张洪武、程智军,《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述评》
[J]《金融研究》,2002(5)
[24]周英章、蒋振声, 《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
实证分析》,[J]
后记
历时半年多的论文写作,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而今,看着自
己这篇拙作,心底不禁潮起潮落。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常谈常新。无论是学者还是政策制
定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热情从来没有改变。特别是《巴塞尔协议》
出台以来,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方向。对自己而言,
选择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也不得不说是又一次挑
战。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而国内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同时,由于我国还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执行严格的监管,因此在写
作过程中,不得不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同时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
足率状况还没完全公布,相关数据无法得到,这构成了极大的限制
并成为本文的遗憾。
虽然本文已经收笔,但自己深知其浅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
进的方面还很多。如,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的因素除了政策冲
击,还很多,它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而对货币政策传导又有怎
样的影响;银行的股权融资市场的摩擦到底有多大;银行逃避资本
管制的问题;到此为止,讨论都将银行资本看作给定的,同时假定
货币政策冲击是一时的,然而货币政策传导显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银行也可以通过留存收益和其它方式补充资本金,我们采用静态分
析,显然是不足的等等。
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金融学子而言,写作的过程与其说是创作
还不如说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足迹来回于
图书馆、阅览室和宿舍之间;手指游荡于键盘,笔迹落于纸上;无
数次地挑灯夜战,久久地徘徊于阳光广场。走到过山穷水尽,也最
终看到了柳暗花明。
受时间限制,加之本人才疏学浅,文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还望老师和同学见谅,并肯请批评指正。
致谢
这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凝聚了太多太多。让我将它奉献给自己
的辛勤劳动,也奉献给下面我要感谢的人。
感谢国内外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你们打下的基石给予
我攀登的道路,你们树立的旗标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它的美丽与宁静、博大又精深,提供了最
好的潜心学习与专心探索的学术环境。它严肃、活泼的氛围,经世
济民、孜孜以求的校训让我在这三年里不仅享受人生,更感悟人生。
感谢导师蔡慧娟,“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你深厚的学术
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我努力的方向。没有你不厌其烦地指导
和细心地批阅,我无法顺利地提交这份学业的答卷。
感谢父母,给予我支持和体谅。你们含辛茹苦的支持让我愧疚、
让我感激。你们所做的一切一切,让我终身无法报答。
感谢妻子樾樾,感谢你给予我无尽的支持。感谢你在我忙碌时
帮我打点一切;感谢你在我烦恼时给与我快乐;感谢在我喜悦时给
予我欣赏;感谢你给我的论文写作许多极具价值的建议。感谢你的
爱,它给予我无时无刻的幸福。
感谢同学们,能与你们相识并成为朋友是我平生的幸运。同窗
三年,你们给予了我友情,给予了我鼓励和支持。在与你们的交流
和探讨中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祝老师们健康平安,同学们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