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172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V’
770G43
学校代码: 102瓤
学号:022015137
後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院系: 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学
姓名: 肖武侠
指导老师: 甘当善教授
完成日期二2005年5月:2日
木经仔零.专烯蜀惩
勿全z公布一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一、宏观原因分析...⋯⋯⋯⋯⋯⋯⋯.
二、微观原因分析⋯⋯⋯。
第四章提高资本充足率方法:资产管理与资本管理⋯⋯⋯⋯⋯⋯⋯⋯⋯⋯⋯⋯⋯¨.⋯⋯⋯⋯⋯⋯⋯⋯40
第一节资本管理途径⋯⋯⋯⋯⋯⋯⋯⋯⋯⋯⋯⋯⋯⋯⋯⋯⋯⋯⋯⋯⋯⋯⋯⋯⋯⋯⋯⋯..40
一、内源资本筹集。.
二、外源资本筹集。
第二节资产管理途径,.
~、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权重⋯⋯⋯⋯⋯⋯⋯⋯⋯⋯⋯⋯⋯⋯⋯⋯⋯⋯⋯⋯⋯⋯⋯⋯44
二、加_大处理不良资产的力度,减少风险资产总规模⋯⋯⋯⋯⋯⋯⋯⋯⋯⋯⋯⋯⋯.44
第五章配套改革措旆⋯⋯⋯
第一节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46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缺陷⋯⋯⋯⋯⋯⋯⋯⋯⋯⋯⋯...⋯⋯⋯⋯⋯⋯..46
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验⋯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权安排结构
第二节改进信息披露机制
.....................⋯...............................47
.....................⋯...............................48
~、强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49
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
三、完善虚假披露及不按期披露的惩罚制度
四、建立完整的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节外部环境建设
⋯..49
一、适时解除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法律约束⋯⋯⋯⋯⋯⋯⋯⋯⋯⋯⋯⋯⋯⋯⋯⋯⋯.50
二、改革税制,降低税收负担⋯⋯⋯⋯⋯⋯⋯⋯⋯⋯⋯⋯⋯⋯⋯⋯⋯⋯⋯⋯⋯⋯⋯..50
注释⋯⋯⋯⋯⋯⋯⋯⋯⋯⋯⋯⋯⋯⋯⋯⋯⋯⋯⋯⋯⋯⋯⋯⋯⋯⋯⋯⋯⋯⋯⋯⋯⋯⋯⋯⋯⋯53
参考文献⋯⋯⋯⋯⋯⋯⋯⋯⋯⋯⋯⋯⋯⋯⋯⋯⋯⋯⋯⋯⋯⋯⋯⋯⋯⋯⋯⋯⋯⋯⋯⋯⋯⋯⋯55
后记⋯⋯⋯⋯⋯⋯⋯⋯⋯⋯⋯⋯⋯⋯⋯⋯⋯⋯⋯⋯⋯⋯⋯⋯⋯⋯⋯-⋯⋯⋯⋯⋯⋯⋯·⋯·⋯58
图目录:
图1: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问的关系⋯⋯⋯⋯⋯⋯⋯⋯⋯⋯⋯⋯⋯⋯⋯⋯⋯⋯⋯⋯⋯⋯17
图2:银行最佳资本需求量与银行规模之问的关系⋯⋯⋯⋯⋯⋯⋯⋯⋯⋯⋯⋯⋯⋯⋯⋯⋯⋯18
图3:2004年贷款结构图⋯⋯⋯⋯⋯⋯⋯⋯⋯⋯⋯⋯⋯⋯⋯⋯⋯⋯⋯⋯⋯⋯⋯⋯⋯⋯⋯⋯⋯32
图4:亚洲银行业资本的税前利润率%⋯⋯⋯⋯⋯⋯⋯⋯⋯⋯⋯⋯⋯⋯⋯⋯⋯⋯⋯⋯⋯⋯⋯35
图5:欧盟银行业非利息占总收入比例⋯⋯⋯⋯⋯⋯⋯⋯⋯⋯⋯⋯⋯⋯⋯⋯⋯⋯⋯⋯⋯⋯⋯37
图6: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45
2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表目录:
表1:《原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
表2:《新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
表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关于信用风险权重的规定⋯
表4:历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表5:美国前十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概况⋯⋯⋯⋯⋯⋯⋯⋯⋯⋯⋯
表6:叶1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
表7:中国部分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概况⋯⋯⋯⋯⋯⋯⋯⋯⋯⋯
表8:1998~2002年住户与企业部门新增金融资产结构⋯⋯⋯⋯⋯-
表9:中荚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
表10: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区别⋯⋯⋯⋯⋯⋯一
表Ii: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例⋯⋯⋯⋯⋯⋯⋯⋯-
表l 2:我国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税收政策比较⋯⋯⋯⋯⋯⋯⋯⋯⋯⋯·
表13:危机前后韩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变化⋯⋯⋯⋯⋯⋯⋯⋯⋯⋯一
附表⋯⋯⋯⋯⋯⋯⋯⋯⋯⋯⋯⋯⋯⋯⋯⋯⋯⋯⋯⋯⋯⋯⋯⋯⋯。⋯
3
—22
⋯23
⋯24
⋯30
⋯30
⋯30
⋯31
⋯32
⋯36
⋯37
·-r37
⋯39
···48
⋯52
浅析叫大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内容摘要
我国加入WTO五年之后,银行业就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部竞争者的加
入迫使四人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国家信用的退出已不可
避免,然而作为银行这种行业,本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作为支撑的{J:业,所以要
保证银行业不出现大的危机,必须为民众的信心重新找一个支撑点,这个支撑
点就是资本充足率,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本文就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理论、资本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为下
面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比我国与新旧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
的计算标准,分析了我国还不能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原因,并指出施行资本充
足率管理对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四大围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问题的严重性,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体系和
政府行为是造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宏观原因;这四大崮有银
行盈利能力的低下是其微观原因。
为了提高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本文从资产和资本两个角度来分析了种
种途径。在分析中,本文坚持了该途径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促使四人国有商
业银行真正市场化的原则,从而得出了一些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结沦:本文认为
长期次级债务并不能作为解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良好途径,它只是暂时掩盖
了问题,而并没有根本解决之。
资本充足率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最后本文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内部和外部的制度建设。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搭建外部平台町以最终提高四大
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就是提高了它们的竞争力。通过对国际经验的
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引入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对于改善四大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
提高它们的竞争力有重大意义,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也提出了限制国
有股经营权的股权安排。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
分类号:F830.33
4
浅析四大国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ABSTRACT
Five years after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WTO,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OUr
courttry will be opened tO the foreign investors.Facing the inflow of outside
competitor,the big four stated-owned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change their game
rule.It is inevitable for the country credit to quit,but banking must be built on the
base of credit,SO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banking crisis,we must find a support point
for them,this paper regards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CAR)as the support point.
But now it’S apparent that these four banks do not have enough capital,SO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heo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capital in order tO make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is.Then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criterion of CAR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asel Accord,and
showed the reasons why our country couldn’t carry out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At the end of this par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pecial importance to us.
This paper showed the actualities of CAR of the big four stated-owned banks
by the empirical analysis,and analyzed the reasons:indirect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are the macro—reasons;micro·reason is the weak profit ability
oftllese four bank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AR of the big four banks,this paper analyzed many
approaches in aspects of asset and capital.As to every approach,this paper will
discuss whether it is logical or improve the marketlization of the big four banks.
Then we got some different conclusions:the subordinary bond is not a very good
approach.Itjust solves the problem temporarily.
CAR is not only the aim,but also the measure.At last,this paper thinks the
ultimate approach i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itution construction.Improving
the company government and constructing the external platform will be the ultimate
approach to increase the CAR and the competion abiliy of the big four stated—owned
commercial banks.By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this paper pointed that the
introduce of foreign strategic investor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mpany
government of the banks.And we also made some suggestion limiting the operation
right ofthe stated—owned shares.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Key Words:Capital Adequacy Ratio(CAR),Big Four Stated—owned Commercial
Banks,Basel Capital Accord
Classification Number:F830.33
6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选题意义
导言
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银行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
烈,其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就我国而言,2006年底就必须对外资银行全面
开放人民币业务,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与一些跨国
银行同台竞争,然而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在资本充足率
这一很重要的指标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
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然而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时
候,巴塞尔协会又出台了《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一方面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国,我们有义务达到此项要求,另一方面
市场化同样要求我们做到银行拥有足以防范金融风险的资本,因为外部竞争者
的加入迫使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国家信用的退出已不可
避免,然而作为银行这种行业,本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作为支撑的行业,所以要
保证银行业不出现大的危机,必须为民众的信心重新找一个支撑点,以填补国
家信用退出后留下的信用真空,笔者认为这个支撑点就是资本充足率。
然而资本充足率并不是简单一个数字而己,它既是目的,又足手段,它背
后隐含着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因为为了达到监管部门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商业银行必须考虑自己的资本补充途径,权衡自己的资产配置,加强自己的风
险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银行业整体的健康运转,更有效的配置资金,达到帕累
托改进,为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关系我国金
融安全和经济发展。众所周知,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国外大银行
相比都很低,这就有可能导致信心的丧失,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另外,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商业银行监管非常有力的手段之一,是促使这四大国有银行
能够在以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
足率问题,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希望能剐‘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改革有所裨益。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性质的文章不多,其中张杰(1997;1998:
1999)的观点最具影响力,他指出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居民存款实际上起着替
补国家注资的作用,在国家信用有力担保下,国有银行完全可以把居民储蓄存
款的相当一部分视作自有资本。
关于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稳定性实证研究方面,由于我国刚刚开始颁布《资本
充足率管理办法》,还没有真正丌始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而且市场数据较少,所
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l、4asaru Konishi,
YukihirO Yasuda(2002)通过对日本银行的静态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管制的实
施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而7Urg Blum(1998)发现在一个动态模型下,资本
充足率会增加银行风险,因为每增加一部分资本,股东所要求的未来的价值就更
大,所以迫使银行投资于更高风险的资产,从而增加了银行整体的风险。Kenjj
Tsuji(1998)年也指出银行破产与资本充足率并非一定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
资本金管制有可能导致银行的破产。
为了促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达到资本充足率标准,对股份制改造、发行次
级债等途径国内学者也作了很多研究。
要提高资本充足率,防止不良贷款的再生,就必须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学者基本上认为股份制改造是唯一的出路,但就是否上市融资方面还存在争议。
陈忠阳(2004)认为加强银行风险管理和让资本发挥它作用的最终解决方
案在于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将它们推向股票市场,尤其是国外制
度完善的成熟市场。这种市场化的改革将迫使资本约束“硬化”,同时,只有通
过上市,中国国有银行的体制,包括其传统的治理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和JxL险
管理制度才能从更本上得到转变,但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让困
有商业银行在境外成熟市场上市是最优途径。
陈正虎(2001)也认为把国有银行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境内与境外同
时上市呵以迅速地筹集股本,又可以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
这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最佳实现形式。同时他提出如
果股份制改造后,国家仍然对国有银行绝对控股,那么改造后的银行仍难以摆
脱政府的各种行政干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监事和经理基本上还会是
原班人马,内部人控制问题还会很严重,所以国有股绝对控股的股权结构不利
于理清产权关系,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以应该使股权持有主体
尽量多元化。在这一点上刘赛红(2004)提出了置疑:为了保证不出现居民存
款因为国家不再控股而大量“出逃”,股份制改造要保证因家控股,最终出路还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是在上市。
但张杰(2004)却指出上市解决不了中国社会信用低下的问题,不能改变
国有商业银行受制于当地党政的现实状况,也不能解决目前企业对银行的依赖。
所以今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病不在于上不上市,而在上市之外,其根治之途
也在上市之外。
还有学者对利用长期次级债务来补充资本充足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
学者看到了我国长期次级债务是一项空白,所以纷纷指出利用次级债来补充资本
充足率是一条捷径。黄德思,张磷(2004)指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
内,在四大银行通过上市来充实资本金的条件尚未成熟前,为扭转国有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劣势,可以发行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并辅之于财政返
还,减免营业税充实核心资本,双管齐下,力争未来几年四大银行增补资本金的
总量平均能达N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郑鸣、陈捷琼(2002)也指出我国附属资本所占比例极小,核心资本充足率
是不低的,影响总资本充足率的是附属资本的缺乏,尤其是次级债务的空白,所
以要利用次级债务这条途径。
9
浅析凹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三、文章结构安排
0
浅析叫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牢问题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本文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做了一个较深入的探讨。
本文的讨论和分析遵从“从理论到实践,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总思路。
结构章节安排如下:
导言是全文的引导,包括本文的写作意义,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旦I顾和评价,
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介绍了商业银行资本理论,包括银行资本金的性质、意义、构成和
最佳需求理论,目的是为以后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新旧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标准,接着介
绍了我国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标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条件实施新巴塞尔
协议的原因,并提出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第三章通过比较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数
据,指出了四大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局
面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分析了从资本和资产两条路径来提高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可行性。
第五章则提出了解决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的根本途径:
硬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约束,加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和外部制
度建设。
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
本充足率问题,从理论到现状,从原因分析到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较全面的讨
论。=是在分析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途径时,本文坚持从该途径
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促使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真正市场化的原则出发来分
析,从而得出了一些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结论,本文认为长期次级债务并不能作
为解决四火国有商业银行的良好途径,它只是暂时掩盖了问题,而并没有根本
解决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引入国外的投资者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一章商业银行资本理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及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设立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做了明确
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2。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其资本从数量上看仅占资产的-d,部分,远
低于一般企业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属于高负债经营。同时,作为一国金
融体系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作
用。因此资本要求就成为对商业银行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
由于银行的高负债特性,银行与债权人(主要是大量的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很容易使银行遭受致命的流动性冲击,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往往意味着商业银
行承担着过度风险,安全性差,难以得到社会公众和客户的信任。可见,一定
量资本不仅是商业银行进行营业和拓宽业务的前提条件,而且成为了商业银行
信誉的重要标志和债权人利益的重要保障。
自有资本是银行最原始的资金来源,也称资本金。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
必须有一定的资本金才能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资本金的规模大小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制约着银行的发展。虽然银行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和进行短期借款来扩大
资产规模,但是其前期工作如筹建营业场所、购置设备等只能依靠自有资金,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设备购置费用一般要占用初始资本总量的20%左右;另外,
自有资本规模的大小也是银行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良好的信誉是维持公众信心
的基础,而充足的资本又是银行声誉以树立的基本物质条件;再者,拥有一定
规模的自有资本,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
一、资本充足率的微观意义
资本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普遍的意义:首先,提供融资。与其它企业一样,
银行资本是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和其它投资的资金来源之一,它
和银行负债一样肩负着为资产提供融资的使命。第二,吸收和消化损失。在市
场经济的投资者利益保护基本框架下,资本金是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第一资
会来源。银行一旦遭受损失,首先消耗的是银行的资本会。因此,资本金又被
称为保护债权人,使债权人面对风险免遭损失的缓冲器。第三,限制银行过度
12
浅析州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在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银行业务领域,业务的过度扩张
和风险的过度承担具有内在的经济动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资本承担着
限制这种扩张和风险的重要经济功能,巴塞尔资本协定从一开始就是基于银行
资本的这一功能开展国际合作,提出国际统一标准,新巴塞尔资本协定更是试
图通过提高监管资本计量对银行风险的敏感性来进一步强化银行资本的这一约
束功能。第四,维持市场信心。市场信心是影响高负债经营的银行业稳定性的
直接因素。对银行信心的损失将直接导致市场的崩溃和银行危机。
自从巴塞尔协会规定了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后,国际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就
很自然的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但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人们发现并
不是银行达到了8%的标准后就高枕无忧,就具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了。事实证
明有些银行的倒闭并不是因为资本金的不足导致的,如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在
倒闭之前,其资本充足率为18%,但因为管理不善,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控
制不当,使得这个百年老店在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行业标准的时候就倒闭了。
同样,国际信贷与商业银行(BCCI)在1991年7月被英格兰银行关闭时,大陆
伊利诺斯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时,也都不是因为资本充足率低于
8%,而完全出于非资本的原因。David S.Jones和Kathleen Kuester King在
1995年的一篇论文“对实施及时的纠正性措施的评价”(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An assessment)中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对美
国银行历史上的资本充足率进行了评估,并指出在1984~1989年这段时间里,
美国有许多小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的资本充足率都在8%以上,但它们却面临着
相当大的财务困难,并被监管者判定为是“高风险”银行和“有问题”银行。
这些反对声音并不能说明资本充足率毫无意义,因为资本充足率并不仅仅
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已,它代表着一个监管的过程,在这个简单的计算公式中
包括着一个复杂的监管体制。从理论上讲,存款人与银行构成了“委托一代理”
关系,存款人作为委托人将自己的存款交给代理人,也就是银行,为了防止道
德风险的出现,解决代理人的激励约束问题,就必须设定在银行资产中,银行
的股东所占比例的下限,当银行出现破产损失时,银行股东所占比例越大,其
损失也就越大,在这样的约束下,银行股东就不敢肆无忌惮投资于高风险行业
或企业以获得高额利润,而另存款人暴露于高风险之下了。银行资本的功能在
于对潜在存款人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承担风险的意愿,而且资本可以作为损
失的缓冲,这样银行资本就成为存款人对银行建立信心的一个支撑点,从而确
保商业银行可以顺利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标准,商业银行决不是仅
仅向股东伸手索要资本这么简单,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电可以看出,
银行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保证自己在较低的风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险水平下得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而要达到较高的经营水平,所需要调动银行所
拥有的一切要素,包括公司治理、管理水平、人力资本等等。所以可谓是“牵
资本充足率之一发而动全身”。
二、资本充足率的宏观意义
根据著名的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Dybvig)模型,投资者被假定存
在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必须在下一期(t=1)消费的,另一类可以继续延迟
消费到更晚的时候(t=2),如果在t=1期,需要提前消费的投资者数量超过
一定比例,那么,银行投资流动资产的存款资金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提现需求,
因此银行将被迫清算剩余部分的非流动资产。当原本打算在t=2期时消费的投
资者意识到,银行由于资产清算而无法到期偿付其本余及收益时,受“先到者,
先接受服务”原则的驱使,他们就会产生尽早加入提现长龙的冲动,从而引发
银行挤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存款契约的内生均衡结果就是会产生银行
挤兑,这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本质。作为高负债行业,无论商业银行持有多少
资本金也是无法独自承担对负债到期的支付风险的,它仅能够处理一般意义上
的银行财务危机,却无法解决银行的本质性挤兑危机触发因素,即消除存款人
的从众提现动机。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无论提前变现的
存款人比例的高低,监管当局都将为不同时期的存款偿付提供保险。但在存款
保险制度下,投保银行通过缴纳保险费,将维护存款人信心的责任转交给了存
款保险机构。表面上,存款保险机构只是向投保银行做出了承诺或担保,而存
款人的信心源自于存款保险机构,从而削弱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管激励,在此前
提下,银行具备了负债激励动机,即吸引比其自身的资本担保能力更多的存款
量(即负债量),以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作为吸收意外损
失和抵消经营不稳定性的银行资本,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其占银行整体资会来
源的比例将不断下降,从而加大了银行的破产概率,这就是资本比率效应,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增强事前的银行自有风险抵抗能力,强制要求银行持
有充足的资本比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即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
监管。通过削弱存款保险带来的银行负债激励动机,进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
金融安全网,弥补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贽奉充足率问题
第二节银行资本构成
《岜塞尔协议》认为,银行的资本并非同质的,有些种类的资本承受着相
当大的风险,一旦情况突然发生变化,这些资本的价值有可能会大幅下降,因
此,《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两级,即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另外,
1995年在十国集团中央银行领导人认同下,发表了《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协议
修正案》,作为《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它增加T--级资本的概念。《新巴塞尔
协议》在资本的构成统计口径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一、核心资本
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核心资本,它同时也是判断银行资本充足率的
基础,对银行的盈利及竞争能力影响极大。核心资本具有资本价值相对比较稳
定的特点,一般由普通股、优先股3和各种公开储备构成。
1、普通股
普通股4是商业银行资本的主体和基础,它不仅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
具有永久的性质。一方面,普通股股东作为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有权参与股东
大会,对银行的重大事务进行投票表决;有权分享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获取
股息红利。另一方面,普通股股东又必须承担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风险,一旦
银行破产倒闭,普通股股东对银行资产的分配权也是排在最后的。在银行组建
时,普通股是银行资本金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安全的资本来源。
2、优先股
优先股和普通股均是商业银行所有权的凭证,但是,除了没有决策管理权,
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享有更为优越的待遇:享有优先支付的固定利率的股
息;在公司发生兼并、重组、倒闭、解散、破产等情况下,优先股股东比普通
股股东有优先的分配权:在股息收入纳税时,优先股股东还可以获得部分税收
优惠。因此,优先股兼有普通殷和债券的特点,没有到期偿付的压力,从而成
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本来源。
3、公开储备
公开储备是指以留存盈余或其他盈余(如资本盈余、保留利润、普通准备
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新增储备)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
上的储备上。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二、附属资本
附属资本主要包括各种准备金、长期资产性债券和带有债券性质的资本工
具,以及非公开储备和重估储备。
i、准备金
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取出来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
和贷款与证券投资损失准备金。
资本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收益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
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如为了赎回可赎回优先股或可赎回资本债券,
或者为了偿还债券本息而建立的偿债基金。资本准备金是逐年积累,供一次或
多次使用的,也是商业银行资本组成部分。
损失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而建立的基金。一般来说,损失准备金主要有两类,即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证券
投资损失准备金,它们是从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而不是从留存盈余中提留的,
因而是一种税盾。
2、长期资本性债券
长期资本性债券从本质上看与一般债券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规定有固定
利息率与期限的金融工具。但其期限一般很长,往往在lO年以上,而且如果商
业银行经营状况不佳,还可以推延对其本息的偿还,因而与存款、借款等一般
银行债务有所不同,可供银行长期使用,以维持相当的流动性水平。正因为这
样,许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也将资本债券列入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之中。
3、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这类资本工具带有~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能够在不必清偿的情
况下承担损失、维持经营,因而可以列为附属资本。《巴塞尔协议》规定,这类
资本工具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第一,它们是无担保的、从属的和缴足金额的;
第二,它们不可由持有者主动赎回,未经监管当局实现同意,不准赎回;第三,
除非银行被迫停止交易,否则他们不得用于分担损失;第四,虽然资本工具会
带来连带付息责任,而且还不能像普通股的股息和红利那样消减或延期利息支
付,但是当银行盈利不敷支出时,可以允许推迟支付这些利息。
4、非公开储备
非公开储备是指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公开表明的储备,这种储备与公
开储备具有相同的质量,可以自有、及时地被用于应付未来不可预见的损失。
但又由于其没有公开于资产负债表中,所以不被许多国家承认为资本的合法组
成部分,因此也不能包括在核心资本中,而且仅有在国家监管机构允许的条件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下,彳+能计入附属资本之内。
5、重估储备
重估储备来源于对银行某些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以便反映它们的真
实市值,并且将这种重估的储备包括在银行的资本中。重估储备之所以能被计
入附属资本,是因为一股可认为这些资产是审慎作价的,并且充分反映了价格
波动及被迫强制销售的可能性。重估储备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产生:一种是对计
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房产的正式重估,称作房产物业重估储备;另一种是来自
隐藏价值的资本名义增值,是由于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价值上升造成的,称作
证券重估价值。
三、三级资本
三级资本出短期债务组成,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l、是无担保的、次级的、全额支付的短期次级债务;
2、至少有两年的原始期限,并且限定在应付市场风险的核心资本的250%
3、它仅能合格地应对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4、不可提前偿还,而且如果三级资本的支付使资本数量低于最低资本要求
则无论利息还是资本,都不可支付。
第三节商业银行最佳资本需求量原理
银行资本的充足程度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如何确定适宜
的资本水平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所面临的风险——收益均衡决策。
C
0 (K/A)’ (KIA)
图1: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最佳银行资本需要量原理认为:银行资本既不应该过高也不应过低。银行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资本过高会使财务杠杆比率下降,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
资本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得银行边际收益下降(见图
1)。
图1反映了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纵轴c表示资本成本,即
银行为筹集一定量的资本所花费的各种开支、费用,如股票红利、债券利息,
银行管理这些资本所花费的费用等。资本成本也包括资本量变化而带来的其他
成本,如当资本量过小时会增加对存款或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得这些资金
来源的边际成本增加。横轴(足/A),即资本/总资产比率5,表示银行的资本需
求量。资本成本曲线KCC呈“u”型,在KCC上,存在一个资本成本最低点c+,
与其相对应的资本量fK/A)’,即为银行最佳资本量。这是因为,如果银行资本
量大于(K/A)+,银行资本成本就会因筹集资本的成本增加,财务杠杆比率的降
低而增加;反过来,如果银行资本量小于(K/A)‘,银行资本成本也会因其他资
金来源边际成本的提高、流动性风险的增大而增加。可见,从财务角度看,银
行最佳资本量由资本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决定。
银行的资本成本曲线要受到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所面临的市场状况的影响,
条件各异的银行有着不同的资本成本曲线,就是同一银行,其资本成本曲线也
会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从图1中可以直观看出,资本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越接
近原点,对银行就越有利,因为这时银行的资本成本很低,资本需求量很少。
相反,则意味着该银行的最佳资本需求量很大,而且资本成本较高。
一般来说,小银行由于信誉不高,业务有限,难以进入广泛的弹性负债市
场,为应付顾客提现必须保持相当的流动资产而使得资产盈利率降低,同时还
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损失准备余来抵御意外的损失。这就会使资本成本曲线远
离原点,不仅最佳资本需求量增大,而且资本成本也会加大,而大银行就相反
了(见图2)。
0(K/A)。(K/A)2(KIA)’
图2:银行最佳资本需求量与银行规模之间的关系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举问题
由此可见,银行最佳资本需求量原理是对银行资本成本和资本需求量之间
关系一种概括,反映了银行资本需求量与银行资本成本及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安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9
浅析旧大周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第一节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提出的背景
从银行最佳资本需求量原理看,应存在一个最优的比例,使得股东财富最
大化或者外化为股票价格最大化,但实际上,我们还不能用数学模型来测算,
只能凭经验来界定,这就是众所周知的8%了。
现在的资本充足率标准8%并不是由什么理论模型或者某个实证研究推导出
来的,而是一个经验数据,是一种国际政治辩论的产物,是发达国家经过十几
年的讨价还价后妥协的产物。
直到1988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才公布在十国集团实行8%这一最低资本
充足比率。但在1988年以前,银行已经存在400年了,在这400年罩银行是如
何界定资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保持稳健、来抵御风险的呢?最初是由银行自
己决定资本量,在银行需要拿营业执照才能开业时,政府管理部门会规定一个
最低的资本额,但在银行开业之后,资产规模扩张到多大,政府部门并不管,
甚至一度把资产对资本的比率愈高看成效益愈好的表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罩,
银行监管部门是通过利率管制办法(如美国的Q号规则),以及银行同业的协定
等办法来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
但这些方法并不牢靠,有许多缺陷,所以/j-有许多银行危机出现,才有许
多银行倒闭事件的发生,并且一旦发生银行倒闭,特别是大银行的倒闭,影响
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还会波及全球,因为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把
全世界的银行体系紧紧的捆在一起了。由此,对银行的监管就不仅涉及到一个
国家,而是全世界了。于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国际结算银行于
1975年成立了银行监管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并由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
部总经理库克担任首任主席,因此这个委员会也称“库克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即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第三世
界国家发生大面积、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大量的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不能按期
偿还,有些债务囤甚至宣布不再还债。这场债务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因为
它的银行陷入得最深,连经营最好的花旗银行、大通银行、JP摩根银行都险些
关闭。这场债务危机不仅使大银行意识到风险分散的道理,还使得它们认识到
银行资本的极端重要性。于是,它们丌始呼吁银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资本。
在这些大银行的游说下,美国三大银行监管部门,即联邦储备委员会(FED)、
20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宰艮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货币监理署(0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共同制定了一个改善国际银行
贷款监管制度的办法,其中提出了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统一的资本充足率管
理的要求。但既然是要求其他国家也采用同样的办法,就得提交巴塞尔委员会
来讨论。但是美国提出的方案是要求资本充足率达到5.5%,并且计算公式的分
母是资产总额。经过几年的讨价还价,最终在1988年通过了一个决定,即《巴
寨尔协议》。该协定对美国最初的建议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如将银行的最低资本
充足率定为8%,计算公式的分母用风险资产取代了资产总额。第一步适用的国
家范围缩小到十国集团,但该协议出笼之后,很多非十国集团成员的国家也都
跟着丌始实施资本管理,并自觉的向巴塞尔协议靠拢。由此,8%也就成为了一
个银行业的国际标准。
第二节资本充足率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8%这个标准定下来了,但其计算公式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而发展,而且
不同的国家实行的标准也不一样。下面就分别介绍新旧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
足率计算方法。
一、原巴塞尔协议的计算标准
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7月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标准的
协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原协议》)。在《原
协议》中,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即资本充足率=资
本/Jxl险加权资产。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规定了资本的组成和风险权重的确定
标准。
1、资本组成
《原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两档。第一档为核心资本,包括股东的股本和
公开的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为附属资本,包括未公
开的准备金、资本重估准备金、呆帐准备金、带有股本性质的证券和次级债务
等。
2、风险权重的确定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科目,根据其广
泛的相同风险进行加权后制订出风险加权比率,作为评估资产风险程度的重要
标准,而将其它常用的衡量方法作为补充形式(见表1)。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表l:《原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
两露莲
糖繇糕撼—茹蠡矗盅盘一“矗。一盐。叠乱二二o“__¨i挫衄錾对应的蓑砰项百1麟馨
权重l 雠驰始攥镕《∞《《《绋《自《∞髓■a■∞日目蛹HH■■目_l_口■EB。。一一*§揣隧釜毫董耩i舞鞣《蒜嘛&鲤㈧辚冀棼穗㈣l羹攀磺,
0% 现金、对本国中央银行的债权、对其他OECD 初始期限在一年期之内的,
国家(或中央银行)主权担保的债权等或者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无
条件取消的承诺
20% 由多国发展银行担保的债权、由OECD国家与贸易有关的短期债权(如
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的债权、由OECD国家的有担保的信用证)
公共部门、非OECD国家中央银行、银行担
保不超过~年的债权、在途现金等
50% 有完全资产抵押担保的房地产或者个人零履约担保书,即期信用证,
售贷款等证券发行便利,期限超过一
年的信贷额度
100% 其他(如对非公共部门的企业的债权、对非直接付款的替代方式。例
OECD银行、国家的超过一年的债权等) 如,起担保作用的即期信用
证等
资料来源:Basel Committee On Bank Supervision《Internationa[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 and Capital standards》
《原协议》标准简单、方便,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产生最大影响
的国际协定之一。据国际清算银行研究显示,全世界大约有loo多个国家采纳
了巴塞尔协议,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日
趋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原协议》相
比之下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例如风险权重显得对风险程度不敏感,对所有企业,
无论其信用如何,风险权重都是100%,这并不利于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
二、新巴塞尔协议的计算标准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就是在对《原协议》的批评
卢中诞生的,它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
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新协议》不仅考虑了
信用风险,还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算公式是:资本充足率=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12.5x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新
协议》改变了《原协议》一刀切的风险系数确定标准,对于信用风险,《新协议》
提出了由易到难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浅析四大周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approach,IRB);对于市场风险,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the Internal
Model approach,IM):对于操作风险,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测量
法(the Internal Measurement Approach,IMA)6 o以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为例,
《新协议》取消了对非OECD国家的歧视,对于银行资产,按其是否有外部评级,
以及外部评级机构对资产评级结果给予一定的风险加权系数(见表2)
表2:《新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溜豳辩爱癌蚂箧葫B'}=i蔼≥碡醚二到l 低予缫豢鬻翁鬻骥绷弘i器;一溺围随趣溜二薛≥_{ B一
主权评级O 20 50 100 150 100
银方法1 20 50 100 100 150 100
行和方法2 20 50 50 100 150 50(长期)
证券20 20 20 50 150 20(短期)
机构
其他公司A从a+tU BBB+ 低于未评
至0 AA一A一到BBB一BB- 级
20 50 100 150 i00
注:方法i下使用的是金融机构所在国家的评级来确定风险权重,在这种
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评级不能超过国家主权评级:
方法2下使用的是对金融机构本身的评级确定风险权重;
这里短期是指到期时间小于等于3个月。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 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
第三节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标准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
称《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和风险系数的确定做出了具体规定。基本
上是按照《原协议》的框架搭建的,但多了市场风险资本一项。资本充足率的
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资本一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市
场风险资本)。
浅析四大国存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一、资本的构成
《办法》规定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
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
一般储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二、风险系数的确定
风险系数的确定方面,《办法》与《原协议》的规定大体相同,但略有改进
之处。《办法》在主权评级的基础上,也考虑了市场评级(见表3)。
表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关于信用风险权重的规定岗鞴黼医蚕露盛傅毒燮内簪“鬻露菩赫露嚣鄹圈蠕圈程匿圈稠孵积猫群黼
黧辫嚣麟燃对应表外项目内容篓嚣蘑瞬霸露黎飘穗疆黑羁丽睡S需爨+
0% 现金、对本国中央银行的债权、对评级为从一及以原始期限不足1年的承
上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对我国政诺;原始期限超过】年
策性银行的债权;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但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
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对我国商业银行原始期限四承诺
个月以内的债权等
20% 对我国商业银行原始期限四个月以上的债权;对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
评级为AA一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负债;
证券公司的债权
50% 对评级为AA一及以上国家平u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与某些交易相关的或有
企业的债权: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负债;
债权;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100% 对评级为从一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
债权:对评级为AA一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务;信用风险仍在银行
用企业的债权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2号)《商业银行资
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三、我国无法实行《新协议》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以《原
浅析网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协议》为基础制定的,它包括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没有包括操作风险。
在设定风险权重时是以外部评级和主权评级为基础的,没有提出像《新协议》
巾类似内部评级法的标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
薄弱。
在《新协议》中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的高级法7计算公式如下:
丘睨=Min{(LGD/50)x BR哌.(加)×【1+b(PD)×(M一3)],12.5×LGDj
其中BRWc(PD)是公司基准风险的函数,其计算公式为:
BR蹄,r(PD)=976.5×N[1.118×G(PD)+1.288】×[1+0.047×(1一PD)/PD“”]
在计算公式中有三个最基本的风险变量:PD为违约概率:LGD为违约发
生后债项的损失率;M为某一风险暴露的剩余到期时间。
min为两者取最小函数,b(PD)为期限调整因子,也是违约概率PD的函
数,N(x)为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累计分布函数,G(x)为N(x)的反函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内部评级法在计算风险权重时有较大弹性,因此《新
协议》要求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银行内部评级法:
1、内部评级的数据质量和时问要求
对于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具有7年以上的连续历史数据来估算违约损
失率,同时银行必须保留历史数据作为系统完善的基础。
2、银行内部评级法必须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
《新协议》要求银行内部评级方法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不仅仅要求样本
内一致,而且要求样本外预测精度高,并最终经监管机构批准才能使用。
3、银行内部评级法必须定期检查更新
《新协议》要求银行对内部的评级系统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事后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新相关风险要素数据,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可以看出,《新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的计算过程也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控
制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也就根本没有实施《新协议》的
基础。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我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l、评级方法偏简单化,风险提示不足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普遍采用打分法,即根据客户前三
年财务数据和其他一些定性指标,通过专家判断或其他方法设定每个指标的权
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个指标分别打分,在根据总分确定
其信用级别。这一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强,但也具有明显的缺点:缺少
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缺乏现金流量的分
析和预测。
2、基础数据库有待充实,评级结果有待检验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根据历史数据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是
检验评级标准和评级结果客观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
展内部评级的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不足,这方面的工作明显落后。基础数
据库有待进一步充实,且须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检验。
3、缺乏信用文化基础,企业评级情况难以真实反映
由于我国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缺乏,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较差,加上信
用评级并没有完全在贷款决策中起到核心作用,所以基层信贷人员对评缴体系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性去核准企业财务数据,导致评级体系中的财务
数据不准确、不全面,风险得不到全面体现。最终,信用评级的结果与企业的
实际JxL险等级不匹配。
综上所述,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有两点困难难以解决:
一是缺乏制度平台,即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二是缺乏技术平台,即完善、准
确、连续的信贷基础数据。这也J下是我国还不能施行《新协议》的原因。
第四节中国实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居民存款实际上起着替补国家注资的作用,
在国家有力的担保之下,国有银行完全可以把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当一部分作为
自有资本,由国家直接注资和在国家担保下吸收存款,其效用是一样的。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以债务性注资为核心的资本结构,其精妙之处在于是国有银
行的产权拥有者与真实出资者相分离。国家一方面不要直接拿出钱来,减轻了
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并没有放弃国有产权从而继续保持金融控制。在这种情
况下,真TF重要的是国家的担保能力和人们对国家的信心,而不是四大国有商
、Ik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所以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降再降的时候,
银行存款却仍然有增无减,国有银行的稳定性与其资本金的多少无关(张杰,
1998)。这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构成了预算软约束,至于流动性管理、资
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本充足率管理在这样的银行体制下显得无足轻重。如
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真正市场化后,资本充足率可以硬化银行的预算约
束。正如上面指出的,资本充足率背后是一系列资产的管理、公司治理,这对
于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二、有利于我国银行体系的整体稳定
在我国加入WTO五年之后,银行业就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部竞争者的
加入迫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国家信用的退出已不
可避免,然而作为银行这种行业,本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作为支撑的行业,所以
要保证银行业不出现大的危机,必须为民众的信心重新找一个支撑点,这个支
撑点就是资本充足率。因为存款人所担心的是银行能否在预定的时期内清偿自
己的存款。Liang&Rkoades(1991)和McAllister&McManus(1992)提出以银
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insolvency risk index)的高低作为观察银行安全与
否的指标。
他们提出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已实现银行收益的波动
率除以预期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两者之和。
佃: 望竺型2
E(ROA)+E/列
SD(ROA):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
E(ROA):银行资产收益率
E/翻:银行股东权益比率
从本指标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看出股东权益比率越高,银行业整体的无清偿
能力风险就越低,我们把股东权益比率近似的看作资本充足率的话,就说明资
本充足率越高,银行业整体清偿风险就越低。
近些年柬,国际社会提高了对银行业稳定的重视程度。和其他许多国际经
济现象一样,世界各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追溯到两个深
远的趋势:自由化和全球化。这两大趋势已经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央集权下经
济体制进一步向市场体制发展。在理论上,Mckinnon(1988)和Shaw(1988)
指出了金融压制的弊端,自此以后,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不受束缚的、以私
人为中心的金融制度是成功增长策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第二个深远影响是
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国内金融危机能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在20世纪90
年代,私人资本流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而国内银行体系在许多资本流动中充当
了媒介,这使得整个体系更加经受不住国际冲击,危机因而可以从一个国家传
递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脆弱更加助长了国际投机资金的嚣张气焰。1994
年12月墨西哥发生了比索危机,在危机发生前,墨西哥银行体系积聚了大量有
问题贷款,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由1991年的4%上到1994年的8%;银行
危机引发的信心危机是导致货币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一国银行危机的恶化通
过强化投机者确信本币将贬值的预期,促使投机者共同攻击本币,从而引发货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币危机。当货币危机具有部分自生性质时,银行危机的恶化使信心进一步下跌,
信心的下跌将导致更为严重的货币危机。以韩圆在1997年12月22~24日跌破
1美元比2000韩圆的关卡为例,其直接的促发因素就是穆迪公司将韩国债信等
级由Baa2降至Bal,同时调低20家韩国银行及9家公司债的信用等级。1996
年6月,泰国中央银行公布不良贷款占整个银行体系的7.73%,而市场上普
遍认为这一比率实际上应该是10%左右,在财务公司则高达近20%。在1997年
7月终于也爆发了货币危机。Graciela L.Kaminsky和Carmen M.Reinhart
(1998)在论文“The Twin Crises: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70年代,银行危机与国
际收支危机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那时候金融市场是高度管制的。在80年代,
随着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变得高度相关。常常是银行部门
发生问题先于国际收支危机。实际上,银行危机可以用来预测货币危机的发生。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又处于经济体制变革阶段,为了有效的参与国际
竞争,放开外汇管制,利用外资发展自己的证券市场是个必然的趋势,但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堪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货币
危机的发生,就必须为境内外投资者找一个信心的支撑,实施资本充足率管理,
以稳定银行系统,从而预防货币危机的发生。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三章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原因
分析
第一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我困四大固有商业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也就没有动力补充自己的
资本金,只要有国家信用的支撑,存款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商业银行,这就形
成“蓬齐对策”,在预算约束还没有硬化之前,这个游戏规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都没有动力去考虑改善经营水平,也就没有增加
资本金的动力,这样,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直就处于较低水平
上(见表4)。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美国银行业相比实在是低的可怜,仅
为美国银行业的一半左右(见表5)。从时间序列上看,1998年以前国有银行
资本充足率普遍很低,1998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当年政府注
入了270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补充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尽管如此,仍无一家
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近三年来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呈现出下降的
趋势,表明财政注资只能解燃眉之急,国有银行资本金补充的来源匮乏。在资
本结构方面,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构成却比较单一,核心资本是四大国有
银行资本的主要主要构成部分,占到总资本的90%,而附属资本占10%左右(见
表6)。
在国内银行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也低于其他商业银
行(见表7)。这又增加了国家信用退出国有银行的忧虑。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在与国内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时,所依赖的东西,在硬件方面是早已建
立的庞大的网络;在软件方面是国家信用的支持,这两样东西保证了存款人源
源不断地把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从而保证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
但当国家信用撤出银行后,国有商业银行又用什么来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呢?这
时股份制银行就拥有了信心优势。所以资本充足率的低下又导致了国家信用迟
迟不肯退出,而国家信用的支持反过来使商业银行更加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盈利
能力,对资本进行补充。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表4:历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Ejj。:
陵纛蒜溱鬟篓鬻鬟氯燮二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1 2003
中国银行4.13 4.53 4.7 5.19 7.02 6.89 4.46 6.98
中国工商银干亍3.33 2.69 2.55 3.03 5.43 5.6 4.72 5.52
中国建设银行2.8l 2.32 2.14 3.01 5.38 5.44 4.54 6.51
中国农业银行3.53 3.16 2.73 2.78 7.03 6.54 6.08 na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1;july,2004:
《中国金融年鉴》1999、2000年;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82页
表5:美国前十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概况
鏖熬名褥一。核心资本:(百万美元≯ 羔资本裹星空』第) 不良贷款率(%)
花旗银行66781 12.OO 2.69
美洲银行44050 11.87 1.13
摩根大通43167 11.79 1.50
富国银行25074 12.20 l_3l
第一银行24499 13.70 1.71
瓦乔维亚23863 11.82 O.82
大都会银行18980 11.19 O.12
富利波人寿16484 11.85 1.78
美国银行14623 13.57 1.15
华盛顿互助14408 lO.94 O.95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4
表6: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
资本项目余额(亿元) 占比(%)
资本合计6652.6 100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4890.43 73.5i
资本公积113.77 16.74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贷款准备金648.4 9.75
坏帐准备金
投资准备风险准备金
资料来源:200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4”4⋯“⋯‘m⋯“‘表一7:中国部分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概况
名称:1 一--核心捺本j(豆万美元l, 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
、一薯誊:毒蕊。i蕊;,麓≮一j
v1一_ 纛..:o.:“j....。矗二蠢:☆一
、(%) (%)
交通银行4911 7.4l 13.31
中信实业银行2035 8.90 na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485 8.64 2.53
华夏银行1026 10.32 4.23
民生银行1196 8.62 1.29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4
第二节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上一节已经指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与国外大银行相比,还是与国内
部分股份制银行相比,其资本充足率问题相当严重。这对于正走上改革之路的
中国金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必须了解造成这种局面
的原因。在宏观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间接金融,其中主要是银行,而且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又是银行中的主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张,银行规
模也就必然扩张,风险也就集中于四大银行身上,再加上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缺
乏资本补充途径,所以导致它们的资本充足率低下。
一、宏观原因分析
我国的金融体系安排并没有呈现出“分散化”的局面,仍然是以间接金融
为主,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张,银行资产也就必然扩张,这就导致了资本充
足率的下降。而且这种金融体系也导致了经济改革的风险大部分集中于银行,
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造成了沉重的历史包
袱。
l、我国金融体系安排
目前我国直接金融形式主要有:中央政府发行的本外币国债、股份制企业公
开发行的股票、企业发行的本外币债券、金融机构的委托贷款和金融机构的委
托投资5种;间接金融形式主要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保险公司的投资与贷款、
证券公司的投资与贷款、中资金融机构对境内企业的外币贷款和境内外资金融
机构对境内企业的外币贷款5种。从资金的供给方来看,在新增的金融资产中,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银行存款一直是我国住户和企业的主要投资对象,从1998年到2002年,每年
新增的金融资产中有超过六成的部分为银行存款,而且这个趋势呈上升趋势,
到了2002年所占比例达到了83%(见表8)。
表8:1998~2002年住户与企业部门新增金融资产结构(%)
睡新增金融资产一-r 19981㈡’1999≯。h2000‘。l 2001 2002;参
通货5 ll 5 5 5
银行存款67 63 71 82 83
债券7 8 3 4 3
股票4 4 8 5 2
保险准备金2 3 6 6 9
对境外债权16 1l 6 一l 一1
合计100 100 lOO lOO 100
资料来源:《金融统计与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4年第23期
图3:2004年贷款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oo四年第四季度
在我国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据了主体位置,那么资金到达需求方手中必然
是通过贷款这条渠道,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我们以企业部门为例:2004年,
我国企业部门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以贷款、企业债和股票(在国内股票市场可以
流通上市股票的筹资部分)这三种方式融资的比重为94:1.7:4.3,我国间接
金融比重为9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8,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
比较,间接金融的比例明显过高,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间接融资比例为32%,
即使在间接融资比例比较高的同本,其间接融资比例为88%,也要比我国低不
少。可见我国金融体系是以间接金融为主。在间接金融体系内,我国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00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9万亿
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7.7万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2.26万亿元,四大国有商
浅析四大国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业银行贷款增加10222亿元,2004年政策性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712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加469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1394亿元,农村
信用社贷款增加2532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份额为45.23%(见图
3),由此可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可谓是举足轻重。
2、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形成目前的会融状况是有其历史原因
的。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的主导地位。20年的
渐进式改革开放,决定了直接融资的成长也是渐进式的。从1949年建国起,到
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我国实行了30年。社会
的资金流动基本由政府行为决定,居民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按国家计
划分配。随着经济逐步市场化,储蓄主体也从国家转移到居民身上,国家失去
了资金的所有权。尽管一部分居民参与了投资,但由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只能循
序渐进,居民没有更多的投资工具,而且大部分人也习惯于将剩余资金存入银
行。为了解决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问题,国家需要一个载体来完成储蓄到投资
的转化,在国家和银行之间的产权关系并没有清晰化的情况下,四大国有商业
银行就承担了这样一种角色,在政府的干预下,由银行代表国家进行计划分配,
因而整个社会的融资格局仍以间接融资为主。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是造成了我国大
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因素之一。我国银行在没有真正市场化之前一直发挥着第二
财政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同属一个地位并不清晰的所有者,用国
有银行的资金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天经地义,然而当我国经济开始转型,企业、
银行的行为必须市场化的时候,历史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例如20世纪80年代
军转民,仅北方工业集团一家就欠中国工商银行近300亿元贷款;80~90年代,
物资企业和国营商业企业改革,造成银行近千亿贷款呆滞;90年代后,特别是
三年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工业企业“抓大放小”兼并、重组、破产,转制企业
达国有企业近80%左右,这些企业原占有的贷款基本都损失了,数字在万亿元
以上;9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从纺织压锭开始,到关闭“血小”,
关闭1997年以来供大于求的企业,致使这些被调整企业的贷款不良率普遍在
50%左右9。马蔚华在《金融研究》2004第7期发表论文“论商业银行的科学发
展观”,此论文中提到“历史经验表明,投资过热常常伴随这信贷过热,而一旦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大量的信贷投放往往就要形成大量的
不良资产。面对转轨时期不均衡的经济运行势念,特别是经常出现的投资过热
问题,商业银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观,就难以理性地对待市场环境和经
济形势,就可能盲目跟风,被经济形势所左右,从而自身陷入流动性、违约和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价格波动的多重风险之中。”针对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经济周期对
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系统风险,仅凭商业银行自己是没有能力避免的,商业银行
并不比其他行业聪明多少,既然其他于亍业不能幸免经济周期,商业银行又有什
么理由跳出这个轮回呢?但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构成造成了系
统风险较高的局面,身处经济过热时期,信用必定膨胀,资金的借贷活动频繁,
而我国金融主要由商业银行为载体,所以在经济过热时期,商业银行内部积累
了大量风险,况且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主体,还款意向本
来就不强烈,信用意识淡薄,在经济收缩时也就必然形成大量不良贷款。施华
强(2004)用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和国有商业银行软约束形成的双重软预算约
束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性,指出逐步硬化商业银
行软预算预期是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途径。
3、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与银行贷款的关系
由于我国融资方式是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所需资金必然主要是
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为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贷款之间的关系,从而对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今后资本金补充数量做出一个预测,本文采用从1985年到
2004年的数据(见附表),利用最小二乘法得:
GDP=1 3258.385+0.582061 3L
(3.7972362)(16.332696)
R2=0.936788 F=266.7569
GDP:国内生产总值
L :贷款余额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与贷款余额之间成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单位,贷款余额就会增长O.58个单位。2004年我国
GDP为136,515.0亿元”,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薛家庄健预测
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5%左右。这样2005年的GDP为1481 18.775亿元,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经济的增长幅度,所需的贷款增长可以从回归方程得出,值
为19935.66亿元。按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的份额45%来计算,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5年预计贷款量增加约8971.05亿元,如果平均按80%的
风险资产权重,则风险资产规模为7176.84亿元,这7176.84亿元风险资产所
需的资本(按最低要求8%计算的话)为574.15亿元。这里只是简单的计算了
贷款增长带来的资本金补充需求,并没有考虑市场风险的因素,而且这里假设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已经达到了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可以看出,仅就新增
贷款部分需要增加的资本规模需求就十分庞大,更何况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存量问题。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二、微观原因分析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状况
从核心资本的构成来看,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都与银行的盈利能力挂钩。
盈余公积中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
和法定公益金是指金融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
盈余公积是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
公积。很显然,银行盈利能力越强,能够补充的资本金也就越多,然而我固银
行业的盈利能力令人堪忧。
在入围(<The Banker)>评选的世界前1000家的亚洲银行(除日本)中,我
国银行业在盈利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见图4)。2003年印度有20家银行入围
前1000,它们的资本税前利润率在亚洲是最高的,达到了34.23%,2002年为
27.13%,入围的新加坡银行也达到了15.6%,韩国银行由于消费信贷和信用卡
危机,在2003年仅有5.4%的资本税前利润率,仅就亚洲(除日本外)我国银
行业的盈利能力就毫无优势可言。
与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更显微弱(见
表9)。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国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大约是
美国前四位银行的十分之一。盈利能力的低下造成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积
累能力不强。2003年底美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
10.47%,2004年3月则分别为13.37%和10.93%”。可以看出,美国银行业的资
本主要是由核心资本也就是一级资本构成的,而在一级资本中,内部收益的留
存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是美国银行业竞争力的体现。
40
30
20
鬟10
0
—10
—20
图4:亚洲银行业资本的税前利润率%
注:计算范围为各国(地区)入围Iji『1000家的银行汇总
资料来源:The Banker,2004.7,第184页
固2002
●2003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表9: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蠢蒸隧瓣瓣断利润(百万美元) l平均资本利润率(%);l熬徽烈魅鬻
中国
中国建设银行54 0.3 0.01 J
中国工商银行32l 1.5 0.05
中国银行1215 6.O O.26
中国农业银行352 2.2 O.10
美国
花旗银行26333 41.8 2.08
美洲银行15886 36.5 2.16
摩根大通70912 24.9 1.30
富国银行387798 41.2 2.47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4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非利息收入偏低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金融集团的形式,经营方式则多
数采用混业之中的分业,其经营范围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且还
从事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以美洲银行为例,
除了其利息收入外,其非利息收入种类达到了1 1大类,包括存款账户服务费、
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他服务费、交易费、证券销售服务费、投资银
行费等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能够涉及的经营范
围业有限(见表10),除目前实际上已有混业经营迹象的光大集团、中信集团
等少数金融集团都设有专门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外,其他绝大多
数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丌始向金融集团
方向发展,例如中国银行控股中银国际,建设银行控股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但非利息收入比例仍旧不高。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和欧盟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
比例却很高(见表1l、图5)。
欧洲大陆的银行业,尤其是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全
能银行制度,具有开展综合金融业务的经营的传统,这样非利息收入自然就较
高。1989年由欧共体理事会通过、1995年开始实施的第二银行指令,通过了成
员国之间的相互承认原则,确立了区域内银行业务全能化的政策,使欧盟银行
业全面进入了全能银行与综合金融服务的时代。该指令附录的“银行业务目录”
中列举了除存贷款业务等传统银行业务以外,还包括了广泛的证券业务。同时
该指令中关于银行在非金融公司中的股权限制条款明确规定了不适用于保险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表10: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区别
粪冀叁夔垦,,羹藿蔫圈鬟墓四方同业银仃叠量曩瞄曩融辱照坐堡睑。壤麟蘸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所有业务绝大部分业务

信托业务所有业务目前基本取消
基金业务所有业务基金托管业务、代理销
售开放式基金
保险业务所有业务代理销售保险、代理收
取支付保费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所有业务部分业务
证券经济业务所有业务代理发行证券、银证
通、银证转帐、银期通
资料来源: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
表ll: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例
咐_I蒸变絮黪鬻行,_ 黔小刊吨颊撇羹
2002.3.31 41.75 24.5l
2002.6.30 42.3l 25.46
2002.9.30 42.45 24.77
2002.12.3l 42.50 26.62
2003.3.3l 43.26 26.19
2003.6.30 43.77 27.10
2003.9.30 44.52 28.61
2003.12.31 44.58 27.80
2004.3.3l 43.77 25.83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网站
50
40
30
20
10
0
1996
图5:欧盟银行业非利息占总收入比例
资料来源:OECD BANK Profitability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业,因而银行又能够无限制地向保险业发展。通过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出现
了一大批全能银行以及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活跃在金融服务的
各个领域,拓展非利息收入。
在西方国家,推动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生存动力
与需求创造。生存压力来源于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银行盈利的动力和资本管
制的压力要求银行通过加大不需要占用银行资产的中问业务,来提高银行收入
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并降低经营风险。需求创造则主要是随着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客户对于银行形成了许多新的需求,从而促进了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在我国,国有银行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致使新兴业
务收入水平偏低。
(2)税收负担过重
从税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机制来看,主要是通过税收对银行内源资
本的影响实现的。税收负担的轻重会影响银行税后净利润,进而影响到银行所
提取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大小,这两项属于银行核心资本项目,其增加
速度和规模直接关系到银行核心资本的比率。因而,税收负担会影响到银行自
身资本积累的能力。降低银行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这种影响可从两个角度分析,对于有盈利的银行,通过减轻税负、增加利润留
存的方式可以补充资本金;对于亏损的银行,减轻税负可以减少亏损对资本盒
侵蚀的程度,减轻增补资本金的压力。
税收对银行利润及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还可以从具体税种与税收政策两方
面考察。首先,从税种来看,营业税与所得税对银行利润影响不同。营业税属
流转税,其计税依据为营业收入,它不受费用开支、盈亏情况的影响,不论是
否盈利,只要存在收入就要缴纳营业税,因此,其税率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税
收负担影响很大;所得税则是对利润总额征税,有盈利的企业要缴纳所得税,
无盈利或亏损企业则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国家与企业对企
业经营利润的分配关系。
我国的银行所得税税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居于中等水平。但对于流转
税,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免税或低税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对银行的流转税
负担明显过重(见表12)。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免增值税。德国和我国一样,也
丌征营业税,不过德国的营业税是以所得利润为纳税基数,而我国是以利息收
入为税基,因此,虽然税率相同,但我国银行业营业税负则远远高于德国银行
业。美国的问接税主要是消费税和零售税,但对金融服务是免税的。日本对金
融服务业征税的项目要明显多于大多数国家,银行业务收取的手续费都要征收
消费税,但对利息收入是不征收消费税的。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税负明显偏
浅析旧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重,不利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表12:我国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税收政策比较
霾国家鬟麴塑暖黼- 麓奠壑鬻鬻鬻潮麟
囊藜嬲自■■■∞iE_——一一缴蕴藏二塞震瓣营弱黼捌翻蹈丽■翻霸■暖露暖鼎攥穗—一
美囤金融业为35% 无增值税无
日本资本额1亿日元以免增值税无
下28%,1亿日元以上
为37.5%
德国分配收益32%,未分免增值税州政府以利润为
配收益48% 基数丌征营业税,
税率5%。
英国超额累进税率25~ 免增值税无
33%
法国短期收益36.6%, 免增值税无
长期收益20.9%
意大利综合税率53.2%(中免增值税无
央37%、地方16.2%)
加拿大各省不同,14~1796 免增值税无
中国33% 1994年新税法实外资转贷按利差
施以来对银行免增5%征税,本币信贷
| 值税。业务按利息收入5%
征收。
资料来源: 《外国税制概览》,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1998年编译
第35、102、114、183、192、378、387页
39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四章提高资本充足率方法:资产管理与资本管理
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要提高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通过提高资本的绝对额来提高资本充足
率,称为资本管理途径;另一个是通过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来提高资本充足
率,称为资产管理途径。本文坚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促使我国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真『F市场化的原则来分析下面的各种途径。
第一节资本管理途径
资本管理也称为“分子对策”,是指尽量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优化
资本结构。这种途径分为内源资本筹集和外源资本筹集。
一、内源资本筹集
内源资本筹集一般是商业银行获取资本最经济和最简捷的方法。概括起来,
内源资本筹集可以采用两种具体方法,即进行收益留存或者增加各种准备金。
实际上,提取呆帐损失准备金或者提取证券损失准备金对商业银行非常有利,
因为它既增加了银行资本,又几乎不要求银行为之付出任何代价。但各国金融
监管机构往往对准备余的提取又上限规定,有的国家还规定准备金计入资本总
额时要打折扣,鉴于提取准备金这一手段的上述不足,获取留存盈余便成了商
业银行内源资本的主要来源。
通过留存收益筹集资本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商业银行资本利润
率,=是分红率。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会从两个方面来影响留存收益,一方面如
果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低于分红率,那么留存收益为负,反而会使资本绝对额下
降;另一方面,留存在银行内部的收益必须获得股东经过风险调整后其他投资
的回报率,即不得低于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否则,股东宁可将这部分利润投
资于其他行业。因此依赖留存收益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商
业银行必须有足够高的资本利润率。
然而上一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下,净利润
绝对额也很小,不足以支撑它们资产规模的扩张。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的税后
净利润是28.97亿元,2003年中国银行的税后净利润是45.87亿元,中国建设
浅析叫大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银行为4.1l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为27.43亿元,总共也就100亿元”,即便是
全部用于资本金的补充也不能满足资产规模增长的需求。但是从本质上说这条
途径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是否发挥了优化配置资源
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因此促使商业银行利用留存盈余来补充资本,会激励其
优化自己的资产结构,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从而使得银行体系发挥在固民经
济中的作用,这也『F是银行改革所追求的。然而要提高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的盈利能力是个制度建设问题,一方面是银行内部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是外部
制度建设,在这些制度性问题没解决之前,内源性资本筹集也就是“空中楼阁”,
无所谈起了。制度建设将在第五章分析。
二、外源资本筹集
所谓外源资本筹集是指采用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及长期债券的形式,从商
业银行外部获得资本的筹集方式。在我国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政府注资,二是发行长期次级债务。
l、政府注资补充途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没有股份制改造前,政府是其唯一的所有者,本来就
应该承担为企业补充资本金的义务,所以从逻辑上讲,由于银行承担了理应由
政府承担的经济改革成本,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应在把银行推向市场过程中为其
注资减负。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是由国家,具体来说就是由中央财政拨补资本金的,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到1993年为第一个阶段,实行用国有银行利润返
还增补资本金的做法,即国有银行每年税前利润的25%在上缴财政后返还银行
作为资本会,入银行资本金账户;1993年到1997年为第二个阶段,财政部实
行新的金融会计准则,全面调整了银行成本和利润账户,银行的资本增补变成
了提取每年税后利润的5%增补资本金,进银行资本公积金账户。这种方法下,
银行每年的资本金补充仅为税前利润的2%,所以,1993年后银行资本金不足的
问题凸现出来;第三个阶段是1997年后,1997年亚洲会融危机后,中央召开
了第一次会融会议,达成了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一次性
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拨补资本金,1998年,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根据
四家银行的风险资产、资本净额、贷款呆账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由财政部发
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期限30年,年利
率7.2%。四家银行特别国债的承购数额分别为:工商银行850亿元,农业银行
933亿元,中国银行425亿元,建设银行492亿元。2700亿元特别国债经由四
4l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家银行全额成功承销,由于有这一笔巨额的资本会补充到账,四家国有银行的
资本实力得到增强,资本充足率提高了约两个百分点以上。2004年2月25同,
在《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中国
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
为其补充资本金。”“从我国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方法过程可以看出国家
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将预算内资金划出一部分注入商业银行。2003年我国财政
收入为217.】5亿元”,而从测算出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每年因贷款要补
充金额就为574.15亿元,相当于两年多的财政收入,而且2003年财政部通过
国债融资6153.53亿元,相当于2003年GDP的5%左右,而且政府国内负债占
GDP之比已经接近10%,将近国际警戒线,所以在解决四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问题时,政府也只能发债或者动用有争议的外汇储备,如果还是让我国政府单
独解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那么银行风险就会转嫁给政府,从
而降低国家信用的等级,使得政府陷入债务深渊。但政府已经动用外汇储备为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提供资金450亿美元,为了平衡利益,促进另外两家的股
份制改造,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为其注资,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随着资产
规模的扩张,每年都会对资本金有新的需求,所以政府注资虽然符合逻辑,但
这种方式只能解燃眉之急,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也就必须另辟蹊径,使融资渠
道多元化。
2、长期次级债务补充途径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的无担保的长
期次级债务工具,以增加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一般来说,
作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长期次级债券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而的条件:第一,
债券不能被担保;第二,债券的期限在5年以上;第三,债券发行的条款中不
能有与银行稳健经营相违背的内容,例如影响资本流动、限制银行管理层的正
常运作或是限制监管机构检查等方面的内容;第四,除非发债银行破产,否则
次级债券不能提|ji『兑付,即未到期不可赎回;即使债券到期,若银行偿还这些
债券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标准,银行亦可以不偿还。
第五,当发债银行破产时,次级债券的清偿顺序排在有存款保险的债权人和银
行存款储户之后:即非优先偿还:第六,该种债券不属于信用敏感类型的债券,
即债券的利息兑付不能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显然,长期次级债
券作为附属资本,不完全具备核一心资本的特点,因此,在数量上,巴塞尔协议
还规定,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并在到期前5年内每年作20%
的累积折让。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长期次级债务是指原始期限
42
浅析旧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牢问题
最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
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次级债务工具可列入附属资本。长期次
级债已入附属资本的方法与巴塞尔协议规定一致。
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也规定了符合条件的可转债也可记
入附属资本,但是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对可转债却没有什么兴趣,因
为股份制改造还没有完成,国家和银行的关系还没有理清,那么新投资者的加
入会带来新的矛盾,而且次级债券全球范围内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据资料统
计,全球银行附属资本存量已从1988年的500亿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5900亿
美元”。
由于长期次级债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标,而且还不用
担心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带来什么麻烦,所以,目前我国对利用长
期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的呼声很高,而且已经开始行动。中国银行在2004年连
续两次发行次级债120亿元,2004年建设银行三次发行长期次级债共350亿元。
2003年年术,建行核心资本为1862.80亿元,附属资本为143.2I亿元,资本
净额为1267.38亿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19468.26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为
5.88%,资本充足率为6.51%”。按静态口径测算,建行在发行次级债后,资本
充足率可达到8.68%的水平,达到今年2月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
足率管理办法》规定的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次级债务确能迅速补充资本金,但这样大规模集中的发行次级债券给以后
偿还带来了潜在的偿还风险,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有悖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本意。|j{『文已经指出资本充足率监
管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游戏,为充足而充足,在它背后是一个提高银行体系
经营效率、优化资产配置的机制,是指通过商业银行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
经营水平,而次级债务发行瞬间就使得资本充足率达到了要求,从其本质上看,
它并没有象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这样的核心资本稳定可用,其抵御风险的能
力相比之下就弱很多。另外,发行次绂债务的目的是给予商业银行的是一笔可
以稳定使用的资金,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国家信用不退出,居民存款完全可以
保证有一个稳定的资会存量在商业银行系统内,而且现在支持投资者投资于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次级债的信心是不是完全建立在它们的盈利预期上,而并没有
考虑国家信用的支持呢?笔者认为国家信用还是在起着巨大作用,所以这些购
买次级债务的资金也是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之下,而不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
利预期之下进入国有银行的,这些次级债务其实质和我国居民存款一样。这样,
次级债务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仅仅是把类似居民存款的资金由负债调为
附属资本而己,没有起到激励商业银行改善管理,提高盈利能力的作用。
43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二节资产管理途径
资产管理途径也称为“分母对策”,它指可以通过压缩资产规模,也可以
在总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产的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
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提高风险权数低的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来达到提到资
本充足率的目的。
由于我国金融主要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经济增长与贷款呈现出强烈的正相
关关系(参见第二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又是间接金融的主体,经济的发展离
不开金融主体资产规模的扩张,我国现在担负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要解决就业
问题就必须保证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发展,所以压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
模是不符合我国国情,那么我国只有选择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一、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权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基本上呈现出这样一种格局:资产结构主体
是信贷资产,证券和投资的比重较低,中国工商银行总资产中贷款所占份额为
64.27%,中国建设银行为59.70%,中国银行为52.48%,中国农业银行为64.92%”。
在这些信贷资产中国内部分占绝大多数,对境外银行的贷款几乎为零。因此国
有商业银行应该多样化自己的资产,例如扩大对低风险的债券、同业拆借、投
资等投入,同时可以将自己的视野放宽到境外优质的客户,一方面降低资产的
风险权重,另一方面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提高盈利能力。这一措施是有利于
提高银行竞争力,走向市场化的。
当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调整资产结构时也要考虑对收益的影响。通常
收益与风险成正相关关系,那么在它们进行资产调整时也会带来较低的收益,
也影响了内源资本的筹集。所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综合分析,使资产风
险降低的程度大于由此带来的收益减少的程度,以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二、加大处理不良资产的力度,减少风险资产总规模
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商业银行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方面它虚增了
银行的资产,也就增加了资本充足率公式中的分母项;另一方面,在刁i良资产
核销会带来利润的损失,从而降低银行资本利润率,导致内源资本补充不足。
所以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从而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本文已经指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替政府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形成了庞大的
不良资产存量,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高位(见图6),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这个存量问题在逻辑上应有由政府解
决。然而在新增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逻辑上应由各银行自己解决。在如何区
分存量还是增量的时点问题上,应该以股份制改造完成为标准,因为股份制的
改造预示着约束的硬化。
50
40
30

20
10
0
一,/f\..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图6: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资料来源:根据施华强和彭兴韵(2003)年数据绘出”
由于处理不良资产是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剩下的不良资产清
收难度更大。对此,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上,应突破国别限制,加强与国内
外机构(特别是有不良资产处理经验的境外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招标拍卖、
资产推介、打包处置、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开创多元化的资产处理格局。
45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五章配套改革措施
利用政府注资、长期次级债务来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
最大的局限是没有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预算软约束仍旧
存在,就很可能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也是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产生的内生原因(施华强,2004),而且也导致了资产管理
途径大打折扣。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真正含义是通过要求商业银行达到一定资本
充足率水平向商业银行施加压力,从而迫使其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控制资产
风险,从而达到银行业整体改善,最终起到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对
于我国来说要想让资本充足率发挥作用,必须首先硬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预
算约束,加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建设,提高资本充足率的
根本途径还在“分子”“分母”之外”。
第一节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一、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缺陷
公司治理最本质的问题是解决“委托一代理”矛盾,在西方国家由于股权
高度分散,大量出现“搭便车”现象,企业实际为内部人,也就是经理层控制。
而在我国情况就不同了。在我国,有很多部门能够参与商业银行管理:人民银
行管资金、管投向、管总量:银监会管准入、退出、人员资格、干部任职;国
家经贸委管投向、投量,还有“剥离”;各级政府也能对银行的资金投向、投量
加以干预,作为理论上的“所有人”的财政部只管理成本、费用和资本金拨补。
可以看出能够影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作的却不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费用负责,
而对关心成本、费用的财政部却对商业银行的运作没有一点发言权。所以,在
我国公司治理的矛盾表现为“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权责关系不对称t
政府行为随意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切断政府行政行为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
联系是关键。
浅析叫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验
现在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完成。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
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但股改之后,经营
商业银行的还是原班人马,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是否能发挥作用却让
人怀疑。因为这个董事会也并没有动力尽心尽力地管理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只有碰倒了第一块骨牌,一系列
的变化才会发生,要谁来碰这第一块呢,必须找到一个对公司收益关心,享有
公司收益的实体来承担。现阶段我国的捷径是利用国外资本,因为它符合两个
条件:一是会关心自己的盈利:二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国国内民间资本
并小具备第二个条件。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有国际经验可循的:
中日韩三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间接金融为主,而且三国的银行都积累了大
量不良贷款。三个国家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还存在着共同的深层原因——强政
府制度安排下特殊的政府与银行关系。在这种强政府制度安排下,首先是政府
直接干预银行业的日常经营。同时,在政府的干预下,银行与企业形成非经济
借贷关系。在降低不良贷款的措施上,三国的措施大同小异,都采取了成立资
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注资,自我消化的措施,但从成效来看,
只有韩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见表13)。其中原因是可能是由于韩国积极利用
了外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是世界上银行业利用外资程度最低的国家之
一,外资比重不足1%。根据世界银行对全世界91个国家的统计,韩国银行业
利用外资的比重,当时属于最低的7个国家之一。但从1998至2004,短短的
几年时间里,外资在韩国银行业的比重,就激增到30%。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工
业化国家中利用外资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关键性的战略措施,使韩国在
银行业的改革中,既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新的资金来源,又在处理现有问题的
同时,从根本上改造了银行业的产业结构,改革了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变
了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不说外资战略对韩国银行业降低
不良资产,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发生,和整体改革的成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
关键作用。
和韩国相比,日本在处理不良资产和银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对外资采取
了传统的排斥态度,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银行业的转型,主要利用内部的
资源,来进行银行和金融重建。在此前提下,日本对海外资产的出售以及对外
资的吸引都是贫乏的。尽管美国一再要求,同本仍旧坚持利用自己的方式,靠
本身的资源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改革的问题。相比较而言,韩国政府通过向国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外市场出售资产的方法很容易就解决了不良贷款问题。
表13:危机前后韩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变化
不良贷款比例8.3%(1999) 1,9%(2002)
资本充足率(CAR) 7.04%(1997) 10.52%(2002)
资产收益率(ROA) 0.6%(1991):一3.3%(1998) 0.8%(2001):0.6%(2002)
资料来源:王一江,田国强,“不良资产处理,股份制改造与外资战略——
中日韩银行业经验比较”,2004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权安排结构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按照西方
公司治理模式建立起来的框架并不能保证银行从此走上“正途”。为了使得有人
在今后真正“关心”银行的经营,在股权安排上,笔者认为可以积极引进国外
或者国内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充分肯定他们的经营权利,国家仍然可以控股,
但应适当限制国有股的参与经营权利,仅仅保留对重大事务参与决策权,对目
常经营事务的知情权,具体的经营与治理国有股不具发言权,让国有股成为类
似具有优先股特征的股份。
第二节改进信息披露机制
银行业作为一个外部性很强、负债率很高的行业,必须让社会公众对自己
具有很强的信心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我国银行在国家信用退出之后,必须以
自己的质量作为社会公众信心建立的基础,但是没有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也
就没有这样一个平台。信息披露有利于我国存款人的选择更理性:在未建立银
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情况下,存款人无法了解银行存款风险的大小,他们往往只
能以营业机构距离的远近、窗口服务的质量好坏来选择银行。如果建立了信息
披露机制,存款人就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选择银行,选择自己认为风险较低而
同时收益较高的银行,这样存款人的自我保护在~定程度上得以实现。这样信
息披露就打开了银行内部的“黑匣子”,对商业银行起到震慑作用,使得对商业
银行的监管由事后变为事前,从而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另外,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如果要利用国际会融市场融资,或者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就必须拥
有与国际标准相符的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规则,因此必须改进信息披露机制。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一、强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人民银行已经在2002年5月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银监
会应督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尽快按照该办法规定,切实做好每年的信息披露工
作,为今后信息披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强化对商业银
行信息披露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尤其要杜绝虚假信息披露的苗头。
要对《暂行办法》及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重要性与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要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按照《暂行办法》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工作人
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银行管理人员对信息披露工作的认识。
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
《暂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相对于《新巴塞尔
协议》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6年后必须站在与全球银行
竞争的高度,重视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
量。
三、完善虚假披露及不按期披露的惩罚制度
《暂行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董事会负责本行的信息披露。未设立董事会
的,由行长(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21。在该办法执行的过程中要强化信息披
露责任,明确责任人,对重大虚假信息披露的主要负责人追究法律责任,使之
成为震慑信息披露犯罪的有力武器。
四、建立完整的全社会信用体系
目前在我国社会缺乏信用文化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要收集真实的数据
充实自己的数据库是很难的,所以要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商业
银行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必须的。
我国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时可以采用政府主导型,由人民银行或银监会牵
头,搭建平台,组织全国商业银行汇总所有企业信息,建立数据库,为国内商
业银行提供方便。
49
浅析pU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三节外部环境建设
一、适时解除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法律约束
随着兼并收购的发展,世界银行业呈现出集中化趋势。2004年世界荫25
名的大银行占排名前1000家银行总资产的37.06%,而在1995年这一指标是
31.08%”。银行业混业经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圈商
业银行法》中确立了银行分业经营的格局,这也是造成我国非利息收入比例较
低的原因之一。
为此我国要适时修改《商业银行法》,逐步推行全能化经营,允许有条件的
商业银行开展证券类、保险类业务,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辟新的业务空间,
令其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以便在今后更好的参与同外资银行的竞争,
为国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税制,降低税收负担
随着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银行业跨国竞争日益激烈,税负政策已日益成
为影响我国银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迫切需要适时改革金融税制,减
轻银行税负,给予国内商业银行国民待遇,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扩充内源资本筹集来源。
1、改革现有的流转税制度
从第三章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流转税偏重。这可以从
两方面改进:一是降低税率,银行业的营业税率可以在2003年5%的基础上继
续逐步降低;二是减少税基,多数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不征收营业税,或者税
基较小,我国可以适当减少税基,将按照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照营业
净额征收,对逾期应收未收的利息作为坏账处理,不征收营业税,在实际收回
时再征收。
2、在所得税制度上给国有商业银行国民待遇
在税前扣除项目上,外资银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费可按实际发生额
在税前扣除,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则实行计税工资的办法,超过计税工资的工资
支出不予税前扣除。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待遇,在2006年后由
于银行业完全向外资银行开放,那么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问的税收差别理所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当然要取消,修订税前扣除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的扣除项目应当外资与内资
银行一致。
在这样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公司治理结构严谨的国有商业银行才能提高自
己的营业能力,保证自己的资本金补充,以增量来从根本上解决存量的问题,
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高效的运行,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服务。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附表
年份国内信贷(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985 6271.73 8964.4
1986 8116.51 10202.2
1987 12854.37 11962.5
1988 15242.47 14928.3
1989 18338.10 16909.2
1990 22488.88 18547.9
1991 26791.02 21617.8
1992 32288.53 26638.1
1993 35134.32 34634.4
1994 43103.70 46759.4
1995 53333.80 58478.1
1996 66410.90 67884.6
1997 78681.10 74462.6
1998 94420.30 78345.2
1999 105806.70 82067.5
2000 117241.30 89468.1
200l 125555.00 97314.8
2002 172624.70 105172.3
2003 206283.64 117251.9
2004 224419.11 136515
注:1、1985~2002年国内信贷各年数据来源于各期《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2003~2004年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985年到1986年数据统计范围为中
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农村信用社;1987年到1993年数据统计范围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交通银行,由于
其他商业银行份额较小或者还没有设立,可以作简单忽略
2、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
3、由于考虑到贷款余额包含了价格因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也采用按当年
价格计算得出的数值。
浅析四大国存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注释
1本文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和中国银行。由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中国_下
商银行股份制改造也获得批准,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国有性质,所以本文改
称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2我国商业银行法给出的定义与《巴塞尔协议》中的银行资本的含义并不一致,
后者的范围相对来说要宽泛一些。
3《巴塞尔协议》对优先股作了区分,其中只有永久性非累计优先股才能属于
核心资本,而累计性优先股则被列入附属资本范畴。
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出资的,没有普通股这一项,而是反映在实收资本
上。
5该理论中用资本/总资产比率来德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本文第二章将
要介绍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不同,但也并不影响该理论对本文的适用性。
6内部评级法、内部模型法、内部测量法不是本论文的重点,这罩不作过多论
述,请参阅相关文献
7这里仅以内部评级法的高级法为例来揭示我国资本充足率管理与《新协议》
之间的差距,所以公式介绍较浅,目光主要集中于公式中的主要变量,因为实
际工作中困难的并不是计算过程,而是这些变量的测算,这才是真J下反映商业
银行管理水平的实质。
8资料来源:《金融统计与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4年第23期。
9资料来源:詹向阳,2003年g月3日在“IFB中国金融论坛”上的发言。
10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501》
ll资料来源:杨宜赵睿,“2003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新发展”,《国际金融研
究》,2004.9
12资料来源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报。
13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企业有所不同,因为银行业的外部性很大,所以银行业
十分注重经营的安全性,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方面,但笔者认为作为企
业的银行更应该注重其盈利能力。
14这里不讨论动用外汇储备是否合法的问题。
15资料来源:中国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index.htm
16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网http://www.cnstock.com/ssnews/2004 7—8/sanban/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t20040708—597544.htm
17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2003年报。
1 8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报计算得出。
19旋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金融研究》2003
年第10期第4页。
20本章内容不仅适用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适用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
21资料来源:《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第三章“信息披露的管理”中的
第二十七条。
22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4,第172页。
浅析叫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参考文献:
[1]甘当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
1版。
[2]甘当善,欧洲中央银行[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综合判断及对策建议[J],国际金融研究,
2002年第8期。
[4]郑鸣陈捷琼,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研究[J],国际金融
研究,2002年第10期。
[5]任岚,新资本协议及其对中国金融业的严峻挑战[J],国际金融,2001
年第9期。
[6]王聪,邹朋飞,商业银行效率结构与改革政策探讨[J],金融研究,2004
第3期。
[7]张杰,假设国有商业银行一夜上市[J],投资与证券,2004年第4期。
[8]张杰,国有银行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J],经济学家,1997年第6期。
[9]张杰,中国体制外增长中的金融安排[J],经济学家,1999年第2期。
[10]张杰,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增长分析[J],经济学研究,1999年第4期。
[i1]王自力,国有独资银行充实资本会的可行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1
第ll期。
[12]童频张勇金静,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1
第1I期。
[13]纽行,美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对中国国有银行重组的启示[J],国际
金融研究,2003年第9期。
[14]李文宏,国有商业银行税收负担与资本充足率[J],国际金融研究,2003
年第12期。
[15]张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谜团[J],经济研究,2003年第1
期。
[16]王晓枫,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国际余融研究,2002
年第4期。
[17]萧松华刘明月,银行产权结构与效率关系理论评析[J],国际金融研
究,2004年5月。
[18]陶铄刘榕俊陈斌,巴塞尔新协议资本金计算方法评述[J],国际金融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奉充足率问题
研究,2001年第7期。
[19]赵银祥刘瑞霞,新巴塞尔协议及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J],
会融论坛,2003年第2期。
[20]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
研究,2004年第12期
[21]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会融研
究,2003年第lO期。
[22]施华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
束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
[23]陈四清,论在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推进风险管理改革[J],国际金
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24]张丽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提高比率的路径选择[J],金
融研究,2004年第lO期。
[25]黄德思张磷,关于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思考[J],河南金
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6]陈『F虎,国有商业银行改造的股权结构选择[J],经济学家,2001年
第4期。
[27]刘赛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有关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与管理,2004年第4期。
[28]陈忠阳,让银行资本发挥作用[J],中国金融,2004年第15期。
[29]白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探索[J],国际金融
研究,2003年第7期。
[30]涂永红李向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策略综合模型探讨[J],国际
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31]姚萱,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探讨[J],华北工学
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9卷第2期。
[32]王煦逸,从产权理论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J],同济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3年第6期。
[33]张强付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J],金融论坛,2002
年第5期。
[34]王爱景仲健心,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两难选择及对策探讨[J],
科学学与技术管理,2003年第12期。
『35]Douglas W.Diamond and Rachuram G.Raian,A Theory of Bank
Capital[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LV,NO.6’DEC.2000
浅析四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36]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i—De—Silanes and Andrel Shi ifer,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LVlI,NO.1
FEB.2000
[37]Ernst—Ludwig von Thadden,Bank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under
the new Basel Accord Do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reduce risks in
banking?[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3(1999)755—771
[38]Vitor E.Barrios。Juan M.Blanco,The exectiveness of bank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7(2003)1935—1958
[39]M Crouhy,D Galai,R Mark,A Comparative Ana]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0.
[40]Anthony M.Santomero,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m
Analysis of the Process[M],1995,The Wharton School,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41]Chris Matten,Managing Bank Capital:Capital A1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econd edition)[M],John Wiley&Sons,l Ld,
2000.
[42]Jerome T.Bock,The StrategiC Role of EconomiC Capital in Bank
Management 2000,Mikirisk.
[43]Patricia Jackson,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ur:The
Impact of The Basel Accord[J],Apri l 1999.
[44]Basel Committee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January 2001.
[45]Basel Committee Banking SuperviSion,Overview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Consultative Document,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January 2001.
57
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
后记
经过三年的硕士课程学习和积累,又经历了将近~年的论文写作,我的硕
士论文最终完成。论文写作经历了最初构思、论文开题、数据收集和正文写作
几个阶段,其中固然包含了我的努力和心血,但也离不开我的导师、指导小组
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思师甘当善教授、论文指导小组的老师和参与审阅论
文的老师,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我的恩师甘当善教授。在这三年
来,甘老师在学习方法和方向上耐心的指导我,让我参与他的课题研究,这部
使我受益匪浅,为我沦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甘老师在我论文写作的每个阶段
都给予我细心的帮助和指导,大至论文的选题立意,小到文字的规范格式,甘
老师的点拨常常让我豁然开朗。另外指导小组的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为我完成论文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在平时生活中,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拓宽
了知识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在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
上也给予我很大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论文写作阶段,我的家人给予我精神上的
支持。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木研究的肩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叠亟2迭。日期: 地£:【:乡r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司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复‘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