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352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定价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定价分析
姓名:王瑨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刘园
20050301
提要
1999 年我国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近1.4 万
亿元的不良资产开始了我国大规模专业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历程几年来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显现出不少问题本文就此对我
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阐述了国外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不良资产如何定价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
面临的难题2004 年随着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造的开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
成第一次政策性处置任务的同时已经逐步开始了通过商业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
运作不良资产的定价显得更加重要将直接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水平
目前国内尚无成型的不良资产定价的方法也无制度性的规定本文在对不良资
产定价分析意义和影响因素论述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借鉴财务管理中偿债能力分析
的方法结合不良资产处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不良资产定价的方法本文
最后论述了在不良资产定价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措施
Abstract
In 1999, 4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s were founded by China’s government
to acquire non-performing asset (NPA) from 4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taling
1,400 billion, launching the large-scale professional procedure of disposing of NPA
from the banks. For years, the NPA resolution process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 has
been moving smoothly and gaining great success, while some issues are disclosed at
the meantime though.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main resolutions of domestic NPA
dispositi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mong those issues, NPA
pricing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2004,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corporate and ownership reform in Bank of China and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s have been started disposing of NPA
by means of business methods step by step, while the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first task of “police-based” NPA disposition. During the NPA disposal process, the
pricing of NPA has proved to be a significant step, which affects immediately the
profit of the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s. Currently, there is no well-rounded
method applied into NPA pricing, neither applicable regulat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ly an analysis methodology commonly used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o NPA
pricing, integrat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NPA disposition,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systematic way of NPA pricing.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PA pricing analysis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1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定价分析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
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已经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
定国家有关部门和各个金融机构就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正在进行着积极的
探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0 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资产管理公
司的成立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接收了近1.4 万亿的不良资产标志着我国
专业化批量处置不良资产历程的开始2002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央
明确提出到2005 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 的战略目标2004
年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的改革
方案资产管理公司被要求以债权资产处置资金回收率和费用率为目标实
行现金回收率和现金费用率双率包干 3 年内完成对剩余债权资产的处
置并在此基础上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可以说不良资产的问题是近一段时
期乃至将来的很长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深化金融
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着手段
不够灵活方式比较单一处置资产回收率高低无法衡量等问题其中不
良资产的定价成为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难题之一直接关系处置资产回收率的
衡量和第一次不良资产政策性剥离最终损失的确定
本文通过对不良资产定价方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希望为不良资产的定
价提供理论支持和运作思路进而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国外金融不
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分析和金融不良资产定
价分析其中对金融不良资产定价分析进行了重点阐述
本文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和定价分析的研究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
面侧重于狭义方面即对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处置和定价
分析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研究的视角不在于阐述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和定
价分析的关系而是站在方案设计者的角度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和定价分析
方案的设计提出解决方案把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运用定价分析等问题放在资
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整体中一并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逻
辑推理和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并辅以必要的量表说明和实例分析有关数据
和资料的样本取自资产管理公司
2
第一章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金融不良资产的涵义
对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属于同
一项目口径下适用范围不同的两个业务口径
一不良贷款涵义
贷款通则规定不良贷款指呆帐呆滞和逾期贷款其中逾期贷
款指按借款合同约定已到期但未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指按财政部有关规
定逾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
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呆账贷款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列
为呆账的贷款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采用国际通行分类方法将贷款根据风险状
况与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
款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
仍然无法收回或只有极少部分能被收回的贷款可疑类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
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次级类贷
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后四类称为有
问题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不良贷款仅指后三类称无法收回的损失类贷款为
呆坏帐
二不良资产定义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包括以下四
个部分拟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不良贷款1995 年底以前发放的1998 年底
前形成的本外币部分逾期呆滞贷款即五级分类清分出的部分次级可疑
类贷款1999 年9 月底帐面呆帐贷款与上述贷款相对应的以物抵贷资产
和应收未收利息1
由此可见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不良贷款以及对应的以物抵贷资产在资
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过程中对部分不良贷款实施了债转股以及收回了部
分以投资抵债资产因而又形成了以投资形态存在的不良资产
因此在政策性收购的框架下不良资产指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所形成的资产这些资产变现后对应收购账面债权存在潜在损
失或事实损失
3
第二节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干预
过多的方面也有经济转轨时期企业负债过多的方面还有国有银行商业化
改革时期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易纲对此专门进行了分析他认
为国内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低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在东北三
省不管哪家银行不良资产都比较高而在浙江和上海几乎所有银行不良资产
都比较低西北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和不良资产率都相对较低而以
广东为代表的部分地区经济活跃但是银行不良资产率也相当高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易纲称这一事实是基于对各种所有制类型的银行的一个普遍
观察经济环境或地域因素是解释我国不良资产成因的第一变量可以解释
现有的银行不良资产的70% 而银行自身的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
不善等只是第二变量只能解释银行不良资产的30% 经济环境主要是由两
部分组成企业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2
业界普遍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分为外部因素形成和内部因素
形成两大类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亏损形成的不良资产
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低下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制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
业之间形成了超信用的经济关系同时也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的最
大债权人
二各级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资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的政策性任务银行信贷资金
财政化必然造成银行大量短期信贷资金被长期占用贷款不能按期收回
流动性差企业改制重组破产过程中的政策措施不配套给银行信贷资
产带来极大风险和损失如果把政策性贷款定义为凡是受政府干预而营运的
信贷资金在1991 年国家银行体系中政策性贷款余额总计有近7000 亿元
占当年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高达38% 直到1994 年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前
国家商业银行的全部贷款余额中三分之一以上仍是政策性贷款3
三自身经营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单一产权最为突出的缺陷
是产权界定不清产权虚置直接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低
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软预算约束的问题弱化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经
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分配资金
的渠道并没有建立风险意识和与风险意识相对应的内控机制管理制度也
极不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地方政府的贷款需求压
4
力下银行地方分支机构的经营理念发生扭曲因自身经营不善不良资产
比率不断增加
第三节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 我国境内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截止2004 年12 月底依据贷款五级分类体系我国境内银行不良资产
余额21463.3 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4.10%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
额15750.4 亿元不良资产率15.57%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1425.2
亿元不良资产率4.94% 政策性银行不良资产余额4287.7 亿元不良资产
率19.29%4 2004 年我国的不良资产状况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主要原因是中
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开始启动国家动用450 亿美元外汇储
备对两家银行补充注入资本金并剥离了2787 亿元的可疑类和呆帐类不良贷
款也就是说我国境内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的改观并非银行自身赢利改善核
销不良资产或大幅清收不良资产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不良资产状况依旧
不容乐观从理论上讲一个资本充足率为8 贷款占总资产80 的银
行倘若不良资产率达到20 而不良资产回收率又低于50 就会陷入
资不抵债的境地正因如此一位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资深人士指出在
近几年的经济金融实务和研究中我切实感受到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
无法回避始终存在而且亟需解决的难题5
二我国境内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安排
鉴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措
施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是强化呆账准备金制度从国有商业银行来看不良资产处置制度
安排的第一次均衡是呆帐准备制度的建立我国银行呆帐准备金制度起步较
晚1987 年以前银行不计提呆帐准备金发生损失报国务院批准后豁免
1988 年开始财政部规定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 2 计提1992 年财政部规
定不分贷款类别统一按年初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在年初以人民币计算全额
提取当年提取比例为5 从1993 年起每年增加l 1993 年财政部规定
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 时改为按年初余额的1 实行差额提
取1998 年财政部对上述规定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规定呆帐准备金按当年末
贷款余额1 的差额提取对实际呆帐比例超过1 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呆
帐准备金这项制度在建立初期基本上适应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
需要但是到后来特别是由于整体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以后国有商业
银行不良资产急剧增长而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帐准备计提明显不
足一方面是计提比例偏低按贷款余额l 提取的呆帐准备金属普通准备
5
金性质只与贷款组合总量有关而与不良资产的内在损失程度无关使贷
款呆帐准备金与呆帐贷款损失核销的实际需要相背离另一方面是有的银行
没有足额提取不良资产的长期累积使银行对实际超过1 部分全额补提呆
帐准备金难度相当大银行经营成本难以承受加之呆帐核销审批手续繁
琐无法实行规模分配
其次向国有商业银行直接注入资本从国有商业银行来看不良资产
处置制度安排的第二次均衡是向国有商业银行直接注入资本年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该文件就
有效银行监管的条件审批程序持续监管手段以及监管权力等诸多方面提
出了基本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参与了这份银行监管文件的拟定“核心原则”
对中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
充足率要达到8
为解决我国国有银行资本不足的问题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
会议审议批准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
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财
政部关于发行1998年2700亿元特别国债的通知98财债字第6号明确
规定根据四家银行的风险资产资本净额贷款呆账和资本充足率等指
标确定四家银行特别国债的承购数额中国工商银行850亿元中国农业
银行933亿元中国银行425亿元中国建设银行492亿元
在银行家杂志的排名中1999年度中国共有7家银行进入世界1000
家大银行之列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应该看到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
排名之所以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1998年8月通过增发2700亿元的
特别国债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增补了巨额资本金不仅使国有银行自有资本
占总资产的比率不低于8% 满足了巴赛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同时进
一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资信程度降低我国金融机构开展国
际业务的成本费用
2004年初中央银行以外汇储备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
元2004年8月两家银行又分别剥离不良资产2787亿元上述举措用于改善
两家银行的资产状况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达到上市的目标剥离后截
止2004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余额987.6亿元不良资产率5.69% 中
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余额822.6亿元不良资产率3.75% 不良资产状况显著
改善6
第三组建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单一的呆帐准备金制度已经不能满
足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需要国家直接注入的资本只是杯水车薪未能
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不足根本局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安排
已明显失衡国有商业银行自我消化能力弱处置数量有限直接导致其不
良资产越积越多1999 年我国做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 — 设立四家国有金
6
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外部来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从制度的角
度来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一项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制度安排其产生的
根源和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抑制信贷违约行为减少不良资产损失
而就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制度安排而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在我国不
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处置制度安排的第三次均衡是由制度失衡逐步转向制度均衡
第二章国外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分析
第一节国外处理金融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银行体系都在不同时期面临严
重的危机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国家这一点表现的更加明显可以说不良资
产问题成为当时国际银行业的难题就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看世界两大主
要区域亚洲和拉丁美洲都面临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使亚
洲国家的不良资产问题变得异常突出
一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
针对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根据
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处置的方案在考虑到不良资产发现的早晚不良贷款
相对银行资本的规模和每笔贷款的不同情况等因素具体采取了如下几种处
置方法贷款重组处理担保品依法清偿破产清偿和成立专门机构进行
处置等
贷款重组是指银行和借款人协商在保持原有贷款合同的前提下对贷款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一般包括展期利息推迟或减免增加新的贷款等处
理担保品是指在贷款担保的前提下出售银行占有的担保品来补偿贷款损
失依法清偿是指银行通过诉诸法律强制收回债权破产清偿是指当借款
人完全无力偿还贷款时由银行提出对借款人破产清偿的请求或借款人自
愿破产以了结债务成立专门机构尤其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
专业化的处置也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美国成立的清算信托公司RTC
德国的托管银行日本的过桥银行法国的清盘银行CDR 瑞典的资产
管理公司AMC 以及匈牙利波兰捷克韩国泰国等国成立的类似的
机构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美国德国瑞典匈牙利波兰捷克已
经取得了成功AMC 均已完成使命而解散法国的CDR 正在按计划运行
泰国的AMC 在1998 年12 月对关闭的56 家金融机构的102 亿美元不良资产
7
进行拍卖也有约41%的不良债务找到了买主由此可见成立专门机构对
巨额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是进行银行重组的重要手段
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运
用以便更加有效的处理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问题其中美国的经验尤其
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专门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MPANY简称RTC 采取了迫使经营不下去的银行破产拍卖资产的休
克疗法用了5 年时间花费1500 亿美元一次性解决问题美国的模式
也称为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即把不良资产从一家出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
表中分割出来由另一家特别成立的专门用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不良
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然后由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逐步收回变现这
种作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剥离出不良资产后的银行能够有能力和实力继续正
常地经营防止银行因不良资产过多地被采取清盘措施从而给金融体系带来
的更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降低金融风险并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模式
的特点是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规模大市场参与者多包括投资人中介机
构和资产管理人投资人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多资产折价出售
二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手段
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资产出售包括组合出售和单个资产出售组合出售是指多个资
产组成一个集合资产或非集合资产的组合组合出售的优势之一是资产管理
公司可以通过其分散风险并使回收价值最大化单个资产出售能够处理某一
资产的全部或一部分它通常是大额资产业务如银行大额房地产资产或
者行业联合企业资产出售的两大技术分别是封闭招标和公开拍卖美国的
RTC 公司根据资产的不同特征比如规模类型质量地理分布期限等
对资产进行分类将特征类似的资产组合在一起一个理想的资产组合大约
包括50 100 项资产帐面价值约1 亿2 亿美元RTC 利用密标来保证对
投资者和购买人的信息披露的最大化寻求最高的销售收入
二资产管理合同不良资产经营机构需要找到合适的资产销售承包
商来代为出售资产这个承包商一般由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房地产商构
成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在选定待出售资产后各承包商公平竞价承包商在
中标后与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签定资产管理合同不良资产经营机构支付给
承包商三种费用管理费处置费和奖励费管理费根据合同的剩余价值逐
月支付每处置完一项资产承包商得到一笔处置费在规定期限内处置完
毕可获得奖励费利用承包商做中介避免了不良资产经营机构陷入零
售资产的境地节约了时间又不至于分割资产美国的RTC 在1991 年-
1992 年间先后与91 个资产管理承包商签署199 份标准资产管理合同和处
置协议SAMDA 转让资产账面价值485 亿美元单笔合同金额高于
5000 万美元期限为39 个月RTC 支付给承包商的管理费处置费和奖励
费之比为43:17:40 7 SAMDA 能让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RTC 的资产时有充
8
分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同时也使RTC 能控制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保证处置
政策的一致性
三合伙制当资产管理公司吸引到愿意与其共同拥有某一资产组合
的投资时可以使用合伙的制度安排成立合股公司合股公司是根据特定
的资产种类和投资者市场而设计的外部企业以现金投资于合作机构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则以资产组合作为股本投入资产价值须经外部企业评估
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合股公司以融资的便利资产清理所得的现金收入必须先
用于偿还合股公司所欠的债务偿债后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和外部企业根据
各自的股权对剩余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在合股公司中外部企业将实际控制
合股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的权利局限在对其股份
利益的维护上与承包商一样合股制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依靠外部
企业的专长和效率从不良资产中回收现值
四资产证券化证券化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总体上具有可预计的现金
流量并且性质相似的资产打包然后转化为一种适合投资的附息证券证券
化可以使AMC 接触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加速资产销售
五非证券化的资本市场交易它往往能使资产净现值最大化同时
宜于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这种交易比较复杂所面向的投资者是资本市
场的经常参与者其交易包括认股权证股权证券可转换债券混合证
券参与权信用证券垃圾债券公司衍生工具等
六首次公开上市它是指将一定的财产公开出售给市场上众多投资
者的过程股份在市场上流通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首次公开上市获得现
金见表1 8
表1 RTC 资产处置手段的财务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交易
类型
交易
总数
账面
价值
占处置资
产总数比
净回收
价值
净回收价值/
账面价值
密封招标92 19630 6.0% 10701 54.5
拍卖20 4932 1.5% 2406 48.8
SAMDA 199 48477 14.8% 17369 35.8
证券化72 42804 13.1% 40746 95.2
产权合伙制72 21448 6.5% 9495 44.3
各国在处理不良资产时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不良资产如何定价的问
题通常某项投资资产的现时价值是由其未来所能带来的现金流决定的但
不良资产的形式不一种类繁多未来现金流不易预测资产的价格难以确
定因此如何合理的确定不良资产的价格就成为各国在处理不良资产时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
第二节国外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借鉴意义
国外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可以给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借鉴意

首先对银行业重组是解决不良资产存量防止不良资产继续衍生的关
键对于资本金普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国有银行而言在政府注资
后引入外资国内机构甚至个人投资者是增加银行资本金促进产权多元化
的必要手段
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对于国有银行改革的意义在于为银行治理结构的完
善信贷业务的预算约束硬化阻断政府干预消除银行的政策性职能提供
制度基础在现有政策市场环境下不良资产的处置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
间产权多元化改革并不能等待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存量完全解决后再进
行在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必须伴随着银行重组和实质性改革的
进行否则就会成为银行资产的大甩卖鼓励社会的逃废债现象在一定程
度上产权多元化相对于现有不良资产存量的处置更为重要只有在银行形
成理性与审慎的经营风格后银行才能被赋予贷款豁免等更多的自主处置手
段社会信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不良资产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抑制
其次对偿付能力不足财务不健全的企业进行重组是提高不良资产价
值和企业盈利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据统计如果企业和资产不经过
适当重组和管理企业资产和不良贷款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贬值
重组则可以使企业和不良贷款价值在前期以100%的幅度上升企业重组的
核心是企业财务结构的调整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债务重组只是其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企业重组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进
行的应进一步加强债权银行在重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保护企业转制过程
中的银行债权而不仅仅是进行债务减免
第三企业重组过程需要借助政府市场银行企业多方面的力量才
能顺利进行企业重组通常分三个阶段初期必须由政府推动和引导企业
重组的进行政府应制定企业重组流程明确企业财务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标准包括财务指标目标管理层的变更业务整合资本注入规范重
组过程中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建立重组过程中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的
相互协调机制如日本建立了产业复兴公司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Corporation 韩国在强制进行银企重组的同时成立了公司重组协调委员
会泰国成立了公司债务重组咨询委员会CDRAC 马来西亚成立了公司
债务重组委员会CDRC 都是为了协调和支持企业重组中期通过放
松对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于国有企业和不良债权的管制使企业重组根据市
10
场原则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价
值如在韩国外资企业重组载体CRV 企业重组公司CRC 投
资公司企业重组基金CRF 都参与到企业重组过程中在美国投资公
司收购兼并基金等是企业重组的主要力量后期随着市场环境和银行体
系治理结构的改善股票市场和银行对企业的选择性和甄别能力增强好企
业受到投资者和银行的青睐股票价格上涨问题企业被迫限制投资市场
压力将促使问题企业的自发重组企业重组逐步从政府引导走向市场驱动和
债务人主导型
第四发展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不仅有利于使不良贷款从银行体系中释放
出来摆脱最终处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干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使更多的
战略投资者产业投资者有机会通过债权投资对债务企业实施商业化重组
从亚洲国家的经验看不良贷款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国内投资者
不能或不愿意投资银行因为担心损失而不愿意出售不良资产时市场往往
最先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和外资投资者所启动外资财务投资者和机构基金批
量购入不良资产并包装后再出售给战略投资者产业投资者他们类似于批
发商的作用带动了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刺激了本地投资者的需求推动了
市场的制度建设在市场发展初期价格折扣大投资回报率高随着市场
效率的提高超额利润会很快调整为正常利润价格折扣会迅速降低并促
使更多的银行出售资产以台湾为例金融六法出台后投资者大量涌
入使不良债权价值从面值的20%迅速上升到50% 9
第五不良资产处置越快越好试图通过选择市场时机提高不良资产回
收率的做法并不是好策略日本的例子就很突出由于日本的银行与企业之
间银行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股构成以主银行为核心的企业
财团银行体系迟迟不愿意出售不良资产因为一旦处置就会遭受超出准
备金以外的额外损失并影响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引发企业的破产链减少银
行持有的企业股票价值因此日本一直希望通过未来经济复苏资本市场
的好转来提高其不良资产的价值和回收率但长期的经济衰退导致资本市场
低糜不良资产越积越重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只有在不良
资产存量得到根本下降银行体系健康后才能真正回升延迟处置只会增加
未来的成本和损失为此政府应该鼓励银行的处置行为并提供一系列的
政策优惠如允许银行将处置损失分期摊销由政府承担一部分损失等
第六不良资产市场容量的扩大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兩方面加以促进从
供给面看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和放松对银行出售不良资产的政策限制使
市场能提供持续的交易流如台湾推出加速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
规定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到5%以下的银行可以得到奖励刺激银行加快出售
不良资产截至2003 年5 月有67 亿美元的不良贷款被出售给资产管理公
司10 从需求面看需要放松对产权交易的管制促进投资群体的扩大允
许成立商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重组公司和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发动市
11
场的重组力量市场效率的提高取决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其中保持交易
过程的透明性极为重要信贷操作不规范和缺乏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使不良资
产基础信息缺乏的现象很普遍由于投资者总是倾向于对缺失信息做最坏估
计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影响到资产的可实现价格此外和其它国家不同
我国不良贷款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债务人恶意逃账有钱不还的情况如果没
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司法制度债权以折扣价格出售会强化企业的债务
豁免预期和逃债心理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保护金融债权人的
利益如加快债权纠纷的司法处理效率实行更为严格的抵押品执行制度
完善破产法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如印度政府授权银
行可以直接接收不偿还贷款者的担保财产接管公司的经营管理而不必取
得法院或仲裁的裁决
第三章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分析
第一节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现状
2000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购了不良资产
14195.4亿元在法规和公司章程允许的范围内资产管理公司想尽一切办
法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包括采取招标拍卖协议转让
诉讼追偿国际招标破产清偿等方式加快处置进度提高现金回收率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
6750.6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下同回收资产1719.8亿元其中回
收现金1370.0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25.5 和20.3 四家公
司处置情况分别为华融公司累计处置2095.4亿元回收资产530.0亿元其
中回收现金413.4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25.3 和19.7
长城公司累计处置2099.1亿元回收资产303.0亿元其中回收现金215.7亿
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14.4 和10.3 东方公司累计处置
1045.5亿元回收资产308.4亿元其中回收现金232.90亿元资产回收率
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29.5 和22.3 信达公司累计处置1510.6亿元回收资
产578.4亿元其中回收现金508.1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
38.3 和33.6 11
2004 年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目标考核责任
制的改革方案资产管理公司被要求以债权资产处置资金回收率和费用率为
目标实行现金回收率和现金费用率双率包干3 年内完成对剩余债权
资产的处置方案还明确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将向商业化方向
12
发展即允许其开展商业化委托资产处置业务允许利用自有资金商业化
收购不良资产并经营管理和处置从而使资产管理公司具备现代投资银行
的基本功能今后的2 年将是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关键时

第二节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
2000 年我国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后开始了大规模专业化处
置不良资产的历程资产管理公司运用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代表着中国不良
资产处置的总体特征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收并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6 年以前形成
的不良资产一逾两呆鉴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政策性原因和
体制性根源资产管理公司采取了以账面剥离不良资产和损失主要由国家财
政承担的方式到2000 上半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接收工作基本
完成接收金额总共达1.4 亿元人民币为了提高回收效率2000 年11 月
20 日国家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又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资产管
理公司的职责和权利并赋予了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的功能为资产管理
公司有效处置不良资产给予支持
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和资产管理公司章程的规定目前资产
管理公司可供选择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有本息清收债务更新折扣变现
以资产抵债商业性债转股政策性债转股股权分红股权回购股权转
债权实物资产租赁实物资产投资诉讼追偿拍卖招标协议转让
资产置换培育上市破产清算计划内破产资产证券化和其它实现资产
变现的处置方式12
本息清收指按原借款合同无任何减免回收现金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
方式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仅仅作为一种维权的手段实际操作中由于
不良资产本身的性质全额按合同回收现金非常困难只适宜处置个别金额
较小资产质量较好的项目
债务更新指公司与债务人或保证人协商重新签订还款协议改变原
贷款合同内容的处置方式这类资产处置方式是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
良资产处置中普遍采用的处置方式同时其它处置方式的形式大都体现为债
务更新
折扣变现指公司经与债务人或保证人协商后将公司拥有的全部债权
进行打折后由债务人一次性或分期偿还部分债务并了结债权债务或担保
关系的处置方式由于折扣变现直接以债务关系为处置对象又对全部债权
13
进行打折了结债权债务关系操作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又能及时回收现
金是一种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都容易接受的处置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
的处置方式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方式简单技术含量低不利于
提高处置回收率同时处置方式公开程度不高处置风险也较大
以资产抵债指以债务人保证人或第三方依法享有处置权的资产抵偿
公司债权的处置方式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人力有限抵债资产管理维护都
需要再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这一处置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缺乏吸引力一
般来讲资产管理公司是被动接收者
商业性债转股指公司根据资产处置的要求自主决定对债务企业实施
的债权转股权的资产处置方式由于法制环境不够完善股东行使职权不容
易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又不能短期内回收现金缺乏利益驱动资产管
理公司一般不太采用商业性债转股进行资产处置
政策性债转股指公司对国家经贸委推荐的符合国家规定债转股条件的
企业实施的债权转股权的资产处置方式其审批机构为国务院政策性债转
股受到政策限制一般适合效益好有前景的行业
股权分红指公司依据持有的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获得收益的资产处
置方式从几年来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实践来看股权分红所占的比例不大
股权回购指企业实施债转股后由原债务人或新注册公司以现金或非
现金资产一次或分次向资产管理公司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的资产处置方
式股权回购能产生大量的现金流但是在方案表决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
它股东的反对同时受到公司法的种种限制
股权转债权指公司将持有的股权资产变更为对持股企业或第三方的债
权资产并最终实现资产变现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一般依赖于债务
人经营状况的好转
实物资产租赁指将公司拥有的具备一定使用功能可用于生产产品或
提供服务的资产租赁他人使用并按约定收取租金的处置方式实物资产租
赁能充分利用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源盘活资产产生大量的现金流是一
种资产管理公司重要的处置方式
实物资产投资指公司将拥有的实物资产以入股的形式与其他经济实体
进行合作经营开发以达到改善实物资产状态提升实物资产使用价值和
资产回收率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能整合现有实物资产提高处置回收
率同时能产生其它边缘业务但是受到政策限制很难成为一种重要的处
置手段国家应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功能
诉讼追偿是指公司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诉讼并按照判决或调解偿还
或强制执行到期债务的处置方式但庭下调解并达成协议的资产处置属
折扣变现或以资产抵债
拍卖指公司通过拍卖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形式将公司拥有处置权
的资产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处置方式
14
招标指公司作为招标人对公司拥有处置权的资产按照规定的条件和
要求发布招标文件按照公开约定的程序邀请投标人进行投标按照既定的
评标标准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处置方式
拍卖和招标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公开性能够有效处置资产防范
处置中的道德风险但是大宗标的往往会在拍卖中流拍造成处置失败还
损失了处置费用
协议转让指公司通过与第三方资产购买方受让方协商将公司
拥有处置权的资产转让给购买方的处置方式目前协议转让逐步成为一种
不可缺少的处置方式股权协议转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资产置换指除以资产抵债外为保障资产的价值或有利于对资产的
处置公司以拥有的资产对等置换债务人以外的第三方如其他债权人其
他股东或其他愿意同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的企业或个人资产的处置方式
培育上市:指公司对一些具有市场发展前景和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通
过推荐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方式对持有的股份进行退出的处置方式通过培
育上市提升了资产质量和股权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管理公司又能得到一部
分承销费用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处置方式
破产清算指通过法律途径申请企业破产清算企业全部破产财产以收
回部分债权的处置方式
计划内破产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国家发改委企业破产计划并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企业兼并破产领导小组正式下达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
按国家有关规定安置企业职工和清偿企业债务的资产处置方式
由于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负担沉重一般来说资产管
理公司受偿率不高而且现金流更少收回的实物资产还存在二次处置的问

资产证券化指公司将拥有的可预测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
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出售给市场投资者的
处置方式
第三节国内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现行法律与国务院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的权力不协调甚至相矛盾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发行管理
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企业发行证券的要求比较严格内部缺乏激励机制且
有许多行政干预无法进行很好的市场化运营等等盘活处置不良资产的手
段相对有限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包装上市打包出售等有效手段难以运
15
用还是以催收追索法律诉讼以物抵债等手段为主资产管理公司被赋
予了较为广泛的投资银行业务手段但也存在运用不甚充分的问题需要进
一步完善和创新
二社会信用观念差逃废债现象十分普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普
遍反映相当部分借款人借剥离之机逃废债务逃废债务现象日趋公开化
个别地方甚至由单个企业行为演变为有组织的政府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是通过破产废债据调查2003 年上半年信达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沙
办事处有11 户企业实施破产涉及贷款本息0 97 亿元这些企业大都是假
破产真逃债二是借助改制悬债主要反映在供销系统和原国营农场如
供销系统在改制过程中将房屋等资产产权过户到职工个人名下供销社已成
空壳资产管理公司无资产可以处置银行债务全部悬空原国营农场通
过改制由国有农业企业变为区(乡)政府原来的行政体制与经济关系发生了
变化债务主体缺位无法落实债务人造成事实资产损失三是通过转移
资产逃债
三采取诉讼追偿时依法处置执行的效果差资产管理公司在运用法
律诉讼处置资产时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或牵制地方政府企业
主管部门和工商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对处置工作常常
设障设阻有的地方政府人为干预公司依法起诉干预中介机构处置行为
干预法院审理和判决执行有的司法部门对资产审结案件执行不力有的地
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甚至推翻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已经达成的处置方案
四配套措施不落实处置力度难以到位突出表现在一是立法滞
后资产处置工作法律框架不健全二是税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加大了处
置成本三是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产权交易拍卖和资本市场不健全制约了
处置方式的运用
五债转股潜伏风险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实施债转股可以达到化解金
融风险和促进企业脱困双重目标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是个别企
业不具备债转股条件存在“拉郎配”现象二是部分债转股企业存在“重减
债轻转制”的倾向三是由于法人股尚不能上市交易股权无法直接转让
六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存在道德风险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和处
置的主要是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造成的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一是由于
责任不清公司员工处置的动力不足二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是一项全
新的业务公司之间处置的规程不统一不够规范约束机制也有待进一步
健全有的甚至为了急于实现现金流在处置过程中进行不规范竞争三是
事多人少处置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13
从过去五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践来看在众多的处置方
式中经常使用的也只有折扣变现以资产抵债拍卖招标协议转让诉讼
追偿等几种培育上市等利用投资银行手段进行资产处置的案例并不多见
换句话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手段不够多
16
样化处置方式还很简单技术含量偏低在较短的存续期内完成最终消
化不良资产的重任处置收现作为单一目标势必会使资产管理公司陷入保
持较高的回收率与加快资产处置进度的两难选择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为例折扣变现这一处置方式回收的现金占全部回收现金的比例2000年为
25.7% 2001年为37.15% 2002年则上升到50.03% 见表2 14 由此可见目
前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单一因此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利用多样
化的处置手段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均衡资产处置
进程的迫切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目前许多金融界人士纷纷出谋献策一些人
士建议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发展资本市场放松银行管制向混业经营
过渡还有一些人士在不良资产具体处理措施上提出了很多新思路如不良
资产资产证券化打包合作处置等被认为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

表2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方式财务比较单位:万元
第四章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分析
第一节金融不良资产定价分析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一金融不良资产定价分析的意义
不良资产定价分析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全程度涉及债务人社会
投资者或者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各方面的利益直接关系到资产管理公
司处置资产的效益和效率的统一因此是资产处置决策的基础工作准确
合理制定债权价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准
确合理的债权价格是保全资产减少损失的基础二是准确合理的债权
回收现金占比回收现金占比回收现金占比
正常收本收息67,330 32.62% 132,086 17.48% 32,173 11.20%
折扣变现53,048 25.70% 280,633 37.15% 143,654 50.03%
拍卖招标18,101 8.77% 61,913 8.20% 22,219 7.74%
实物资产变现5,040 2.44% 9,683 1.28% 1,197 0.42%
债转股股权39,738 19.25% 39,398 5.22% 20,829 7.25%
破产清偿6,526 3.16% 25,815 3.42% 19,714 6.87%
租赁232 0.11% 1,278 0.17% 922 0.32%
资产重组73 0.04% 11,753 1.56% 10,041 3.50%
其他16,304 7.90% 192,889 25.53% 36,411 12.68%
2000年2001年2002年
17
价格是防范资产处置工作中道德风险的关键三是准确合理的债权价格是
加快资产处置和提高资产处置效率的核心
二金融不良资产定价分析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1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影响不良资产定价的宏观因素之一在经济衰
退和萧条时期经济大幅度滑坡投资和消费萎缩没有人愿意购买质量低
下的银行不良资产将会降低不良资产的价值相反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
期经济增长迅速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十分旺盛整个商业环境非常有利于
债务重组和资产出售因此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价也会较高
2 法律体系结构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增加投资
者购入银行不良资产的积极性例如在抵押品留置权方面如果没有法律
保证投资者在取得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也取得该项资产的抵押品的留置权
会造成投资者和债务人在抵押品的处置权问题上争执不休延长了处置的时
间不利于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回收从而造成资产折价同时如果破
产法不利于借款者逃废债务则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这些都将大大提高
银行不良资产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
3 市场透明度市场透明度指资产管理公司在购入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时买方对信息的知晓程度通常在银行不良资产的买卖过程中存在信息
不对称一般而言卖方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比买方清楚要保证市
场环境的透明度就必须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要求银行在剥离
不良资产时要将不良资产的相关信息准确完整无误的向资产管理公司披露
另一方面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在出售银行不良资产时将该资产的相关信息准
确无误的向购买方披露一个透明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增强投资者购入资产
的信心从而提升银行不良资产的出售价格
4 投资者的退出机制是否健全这实际上就是指银行不良资产转让的二
级市场是否健全银行不良资产的购买者可以通过重组打包担保证券
化等多种手段使资产增值但是如果没有银行不良资产转让的二级市场即
使资产增值了投资者也无法将它售出资产缺乏流动性投资者缺乏退出
机制这都会影响投资者现金回收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
二中观因素
1 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其风险程度不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周期性
和波动性比需求相对稳定和不断增长的行业要高出许多在分析行业的经济
特征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因素行业的供求状况行业产品结构行业集中度
和竞争格局国内和国际环境对该行业的影响
2 行业的竞争状况在分析企业的盈利潜力时首先要评估该企业所属
行业的盈利潜力行业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影响企
业的还款能力在银行不良资产定价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行业的
18
竞争程度低则可以保证该行业内的企业有较稳定的垄断利润进而保证还
款能力
3 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行业一般都要经历初
创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行业财务特征风险特
征各不相同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价也有重要影响
三微观因素
1 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银企关系的分析非常重要如果产生不良资产
的企业是银行的老客户并且还款记录良好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经营暂时出
现困难引起的可以相信企业偿还债务的决心和能力如果产生不良贷款的
企业是银行的新客户银行对它的了解并不充分这样的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就会大些
2 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主要是指测算企业重组后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
或企业破产财产的价值这是信用分析最重要的一部分比较通用的做法是
分析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时间分布用风险贴现率调整计算其现值
以此为依据为该项资产定价也可以通过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估计企业以
现有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而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如果企业已经病人膏
肓不得不依照破产法宣布破产则应该合理估计企业破产财产的价
值分析各债权人可能得到的偿还比例谨慎对待该项资产的定价
3 抵押品现值根据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不同有信用贷款保证贷
款抵押贷款以及质押贷款之分其风险水平依次降低当企业无法通过正
常的生产经营来偿还银行贷款时对于保证贷款银行可以向担保方索偿
这种贷款在出售时应该考虑购买者诉诸担保清偿贷款时可能产生的各种成本
如高额诉讼费用以及银行与当事人包括借款人和保证人关系的恶
化这些都将会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而降低其价值对于抵押贷款或
质押贷款贷款的回收则主要靠转让或拍卖这些抵押品质押物所得因
此抵押品和质押物现值的高低也影响着不良资产的定价流动性越强越
新的抵押品在拍卖时价格会越高另外如果贷款文件不完善在抵押品留
置权方面规定不清将会导致债权债务双方纠缠不清拖延贷款处置时间
甚至导致支付高额的诉讼费用降低贷款价值
另外不良资产价格测算以资产负债债权性质等指标为基础但要考
虑债务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实物资产当期市场变现情况等多种因素特别是
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职工的安置稳定因素为关健因素对定量测算的价格
进行修正15
19
第二节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分析
按照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范围可以将不良资产分为债权类资
产实物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下面我们分别就以上三种类型的不良资产进
行定价分析
一债权类资产定价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用于债权类资产定价分析的可行性
1 不良资产偿债能力分析的概念
不良资产偿债能力分析是债权类资产定价的基础不良资产偿债能力分
析是指对企业含债务人保证人或其他承债主体的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评
价清查核实企业负债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考虑
债务人偿债意向方式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回收最大化的要求
揭示和评价某一时点不良资产债权在债务企业价值量的大小从而测算出该
债务企业可以偿还的参考价格该价格在处置谈判及制定处置方案过程中最
终确定不良资产处置成交价格具有指导意义
2 不良资产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用于债权类资产定价分析的可行性
债权类资产如何定价是金融不良资产交易定价的一个难题和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不良资产作为特殊的商品其价格也应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内在价
值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其价值体现为劳动者用于生产该产品所付出的劳
动对于债权类资产不能简单以帐面价值确定其价格不良资产多半是债务
企业无力偿还或无法按时按质偿还的债务所对应的债务企业资产的实际价
值已远低于债务数额因此这些不良资产在定价出售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折
价在决定对债权资产进行处置前我们首先会考虑债务人企业是否能够正
常还本清息一般来说债务人都不具有正常还本清息的能力那些仍在继
续经营的债务人一般会希望通过打折变现的方式回购债务对于资产管理公
司而言由原债务人按照一定的折扣购回债权也是一种理想的处置选择这
是因为一是折扣变现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可以避免其他方式在交易
过程中的过多程序如产权的过户债权的公示二是由于债务人大多是国
有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肩负着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国有企业解困
的任务由债务企业回购债权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这种方式技术含量
不高不良资产处置交易的价格相对其他处置方式相对较低
在采取打折变现回购方式进行处置定价时我们可以考虑对债务人企业
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也就是根据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其现有资
产在考虑到资产的有效性优先偿还的债务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保证人
的经营状况抵押物的状况等因素后偿还每一个一般债权人债务的能力
对于采取其他处置方式处置的不良资产由于有除债务人企业以外的买
家参与或者采取了包括重组上市等高技术含量的手段一般而言不良资产处
20
置成交的价格要高于由债务企业自己回购的价格因此在处置前可以首先
通过运用不良资产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先确定一个参考价格在考虑市场
处置手段等因素经过修正调整后为处置谈判及制定处置方案过程中最终
确定不良资产处置成交价格提供参考因此无论采取哪种处置方式都可以
将偿债能力分析方法作为不良资产定价分析的手段
二定价分析的基本思路
债权类资产的定价分析首先要核实债务人和有关担保人企业资产负债
状况进行偿债能力的分析确定债权类资产的价格然后以此价格为基
础在充分考虑市场和处置方式的情况下将此价格调整为最终的处置交易
价格
三交易定价分析的基础工作
确定债权类资产的交易定价模式首先要全面掌握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客
观准确地评估评价企业实际可用于清偿债权的有效资产和企业包括各种潜
在和隐性负债在内的实际负债其次要充分了解债务人保证人生产经营状
况所处行业产品的发展潜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企业还款意愿债
务重组风险因素等非财务因素降低重组风险最后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后分析不良资产的回收价格
定价分析要作好以下基础工作
1 确定定价分析基准日
对债务企业提供的近期的财务报表最好是经中介机构审计的结合
实地调查了解的资料进行的偿债定价分析应根据处置需要确定分析基准

2 获取企业报表数据
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涉及如下企业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阅读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在特定日期的全部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重点要通过对该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资产负
债运行变化确定有效资产和硬性非硬性债务为偿债能力分析创造条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或亏损情况的报表通过
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况以便分析企
业的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重点是通过分析掌握企业经营成
果特别是亏损企业亏损原因要进一步剖析要判定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
发展的前景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指以现金为基础所编的现金来源和运用的财
务报表通过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
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揭示导致现金状况变动的各种原因和结果提
供企业保持偿债能力及其变化的有关信息
21
四定价分析的基本步骤
1 查阅不良资产档案及时进行法律审查准确判断债权方式和对应的
金额
2 进行实地调查预测可能的处置方式及处置时机确定处置定价分析
的基准日以及定价参数的选择
3 获取企业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必要时提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4 确定有效资产价值主要采用帐实核对等方法对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
产权界定和资产描述并根据各种资产的类型结合不同资产的特点合理
确定企业资产的市场变现价值汇总得出企业有效资产总额一是核实流动
资产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等应以实际可回收性作为评价其现值的标准
并应将大额款项及重要债务人作为清查核实的重点对象进行详查存货价值
应根据其基准日真实市场价格确定二是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中存在的各
种贬值应予以充分反映并客观地考虑这些贬值因素避免随意性对土地
使用权以外的无形资产评估考虑到债务企业的实际状况应进行高度谨慎
的判断对价值量较大的有效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大型成套设备
等要重点关注可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有效资产的计算公式是
有效资产 = 总资产— 应收款及预付款损失— 待摊费用— 待处理损失— 其
它损失和潜在损失
在运用上述公式时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整对完全停产
企业或开工率较低的企业由于企业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其它损失和
潜在损失已无法继续摊销或核销在计算有效资产时应将其待摊费用待处
理损失其它损失和潜在损失等全额扣除
5 确定负债性质计算各类负债总额在资产处置中对企业负债要认真
分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在一般债权人之前优先受偿的负债主要包括应
交税金应付职工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集资款设定了抵押权的债
务等二是一般性负债主要是指企业承担的信用债务三是或有负债主
要指由于对外担保合同违约等产生的负债包括担保责任违约金等四
是对债务人追偿力弹性较大的负债包括债务企业系统内部的负债财政借
款超过三年未有债权人催收的债务等
6 计算债权回收率债权回收率就是企业有效资产扣除优先支付的各项
负债后能够偿还所负一般债务的比率
7 确定债务人企业及其担保人的偿债能力根据某一时点的债权余额
按照债务人企业的债权回收率计算债务人企业可以偿还的债务额在计算
可偿还的债务额时首先要考虑抵押品的情况有抵押的债权应在对抵押品
进行评估后确定该部分债权的偿还额对于扣除抵押债权外的剩余债权先
按一般信用债权计算偿还额最后考虑保证债权的情况对于有保证的债
权在按一般信用债权计算完偿还额后对于剩余的债务人企业不能偿还的
22
部分要对保证人进行偿债能力的分析确定保证人对于上述剩余保证债权
的连带赔偿额
在计算抵押债权和保证债权的偿还额时首先要确定抵押和保证责任在
法律上的有效性在计算保证债权时还要考虑保证责任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
保证
8 参考价格的调整根据不良资产买方市场的情况债务人还款的意
愿谈判的情况等因素对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确定的参考价格进行修正得
到不良资产买卖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处置价格
五不同类型债权资产的定价分析
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资产可能包括不同时期银行发放给债务人的若干笔
贷款形成的债权在处置时一般会对债务人的各个债权统一按照一个整体债
权一次性进行处置因此每个整体债权有可能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的单个债
权为利于对不良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分析我们将债权资产按贷款
形态划分为信用债权抵押债权和保证债权三类资产分别进行定价分析各
形态债权回收价格合计为该整体债权资产的回收价格
1 抵押债权资产定价分析
由于抵押债权对抵押物具有优先受偿权不足部分可以债务人其他资产
进行追偿因此抵押债权所对应的抵押物的资产评估值就是抵押债权的回
收价值其中对由于抵押物不足形成抵押债权无法足额受偿的其差额转
入信用债权对主债务人其他资产继续进行追偿对抵押物超过抵押债权金额
的其价值超额部分应计入可供信用债权及其他一般债权受偿的资产
计算公式为
抵押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抵押资产评估值变现折扣系数未受偿债权
信用债权回收率
在具体分析时可根据抵押资产的评估情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对抵押
物评估值进行适当的折扣合理确定变现折扣系数科学反映抵押资产的预
计变现价值具体方法与实物类资产的定价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 信用债权定价分析
要分别按照停产(业)企业和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债权资产回收价格测
算之所以分别测算主要是考虑对于停产业企业而言其待摊费用
潜在性损失等不能够继续摊销应在有效资产中扣除
1 停产(业)企业信用债权资产回收价格计算公式为
停产( 业) 企业信用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信用贷款整体债权金额停产( 业) 企
业信用债权回收率
停产( 业) 企业信用债权回收率总资产应收及预付帐款损失待摊费
用待处理损失其它潜在性损失应交税金已设定抵押权资产应 付 工
资应付福利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权总负债+ 或有负债应交税金
已设定抵押债权应付工资应付福利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权
23
2 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债权资产回收价格计算公式为
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信用贷款整体债权金额生产经营
企业信用债权回收率
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债权回收率总资产应收及预付帐款损失待 处
理损失长期投资损失应交税金已设定抵押权资产应 付 工 资 其他应
优先偿还的债权总负债+ 或有负债应交税金已设定抵押债权应付
工资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权
如涉及抵押资产评估以上停产(业)企业和生产经营企业债权回收率计
算应根据实际有效抵押资产情况对已设定抵押权资产和已设定抵押债
权进行调整
按实际生产能力计算开工率不足的参照停产(业)企业计算信用贷款
整体债权回收率
3 保证债权资产回收价格分析
保证债权资产回收价格采用分析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偿债能力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测算区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进行保证债权的回收价格分

1 一般保证责任的债权资产回收价格计算公式为
一般保证责任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保 证 贷 款 整 体 债 权 金 额 债务人信用
债权回收率+ 未清偿保证债权× 保证人信用债权回收率
2 连带保证责任的债权资产回收价格计算公式为
连带责任保证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保 证 贷 款 整 体 债 权 金 额 × 保证人信用债
权回收率+ 未清偿保证债权× 债务人信用债权回收率
如连带保证责任债权的债务人偿债能力高于保证人则按一般保证责任
计算该保证债权的回收价格
4 债权回收价格的确认
在对单户债务人的抵押债权保证债权信用债权分别确定回收价格之
后三者相加就是单户债务人债权资产的回收价格即
债权资产价格 = 抵押债权资产回收价格+保证债权资产回收价格+ 信用债权
资产回收价格
二实物资产定价分析
实物资产是指资产管理公司从国有商业银行收购的以物抵贷资产和在债
权类股权类资产阶段性处置过程中通过以物抵债和以物抵顶股权方式收
回的资产按照取得实物资产的方式可划分为被动抵债的实物资产和主动抵
债的实物资产两类被动抵债的实物资产包括收购商业银行以物抵贷资产
公司资产处置中经法院判决收回的实物资产破产裁定受偿的实物资产等
主动抵债的实物资产指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处置协议收回的实物资产
对实物资产的交易定价分析应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在充分考虑市场
24
潜力和潜在的投资客户等因素后确定回收价格
一我国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1 市场法是指通过收集市场上相同或类似的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
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估算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市场法的资料直
接来源于市场因此是资产评估中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评估方法
运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
公开市场二是在公开市场上要有充分数量的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案

市场比较法主要适用于单项资产的评估如商业住宅出让土地使用权
等市场交易活跃的资产
2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
值的评估方法
运用收益法应具备的条件有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期
望收益的单项或整体资产资产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
的被评估资产的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的评估
3 成本法是指首先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算被评估资产
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出的被评估资产
价值的评估方法
运用成本法应具备的条件有被评估资产处于持续使用状态或假定处于
持续使用状态对非持续使用状态的资产运用成本法评估时需对基本要
素做必要调整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现时资产与历史资产具有相同性或
可比性形成资产价值的耗费是必须的并体现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必须
是随着时间逐步贬值的资产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
上述三种方法是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又细分为直
接比较法市场售价类比法市盈率乘数法等具体评估方法在具体应用时
应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
二实物资产定价分析的步骤
1 基本思路和计算公式
实物资产的交易定价应以评估值为主要依据并参考资产的市场潜力和
潜在的投资客户等有可能影响实物资产变现程度的因素后对资产的评估结
果进行一定的折扣作为实物资产的回收价格计算公式是
实物资产的回收价格 = 实物资产的评估值变现折扣系数
2 确定变现折扣系数
由于受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所需信息资料的制约以及评估基准日与处
置时点间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实物资产评估的结果与处置交易
价格有一定的差异而通过被动抵债与主动抵债收回的实物资产由于评估
25
经验评估日及评估价值类型的不同其差异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在确
定实物资产回收价值的过程中应根据收回实物资产的不同方式时间间
隔处置方式选择等因素确定相应的变现系数以尽量体现实物资产的市场
价值
变现折扣系数的选择应分别按照被动抵债实物资产和主动抵债实物资产
进行
1 被动抵债实物资产的变现折扣系数
变现折扣系数确定应考虑评估结果有效期和拟采取的处置方式两方面的
因素评估结果未超过有效期的如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处置其变现系数要
高于公开拍卖或招标方式处置的系数主要考虑公开拍卖或招标的竞价空
间一般来说协议转让方式的折扣系数一般确定为70% 公开拍卖或招标方
式的折扣系数一般确定为60% 评估结果超过有效期的资产要进行重新评
估或参照评估结果有效期未超过有效期的有关标准上下浮动10%左右
2 主动抵债实物资产的变现折扣系数
由于被动抵债实物资产的评估一般由法院债务人委托普遍存在高估
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其评估值的运用时要充分考虑高估的因素或者在
处置时重新组织评估当然这样将增加处置的成本而主动抵债实物资产一
般都是由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或与债务人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其评估
的结果相对准确因此在对主动抵债实物资产定价分析时其变现折扣系数
要略高于被动抵债实物资产的变现折扣系数一般来说评估结果未超过有效
期的如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处置其变现折扣系数可确定为80% 公开拍卖
或招标方式的变现折扣系数一般确定为70% 评估结果超过有效期的资产
要进行重新评估或参照评估结果有效期未超过有效期的有关标准上下浮动
10%左右
三股权类资产定价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资产基本是对非上市公司的
股权流通性较差股权资产规模处置刚刚开始处置定价的方法仍在不断
地探索中
一基本思路
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债转股公司净资产的价值按照资产管理公司对债
转股公司的持股比例确定所持股权的价值
二交易定价的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境内外投资者协议转让
股权不含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时其股权定价须经符合资质条件的资产评
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
定受让人和受让价格同等条件下原企业享有优先购买权16 同时规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持股权不能向境内外投资者协议转让的原企业可用
26
股权分红所得购买购买价格参照资产评估每股净资产由买卖双方商定
17 按照以上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对股权资产进行定价时股权资产的回
收价格主要采用资产评估的方式进行
资产评估一般采用对企业整体资产进行评估的方法在股权定价时应
根据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内不同资产的特点和股权资产处置的不同背
景合理慎重的选择评估方法以使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股权资产的回收
价格尽可能符合其市场价值
第三节实例分析
一债权基本情况
A 资产管理公司于2000 年收购对B 公司债权截至2004 年9 月30 日
A 公司拥有B 公司整体债权61112.75 万元其中收购债权43500 万元本金
39800 万元表内息3700 万元孳生息17612.75 万元
根据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上述债权中涉及本金5103.35 万元的债
权按本金比例分割涉及整体债权7797.99 万元收购债权5576.12 万
元在A 公司受让时最高额抵押未到期A 公司不是合法的债权主体其余
主债权经有效催收未丧失诉讼时效债权本金中以房产设备设定的有效抵
押本金6020 万元由C 公司提供有效的连带责任保证3635 万元由D 公司
提供连带责任保证25241.65 万元其余为最高额抵押未到期转让
二债务人和担保人情况
一债务人情况
B 公司始建于1958 年9 月系国有大中型企业下属18 家特钢企业
主要生产轴承钢弹簧钢合结钢碳结钢等四大类钢种的锭坯棒
线管锻丝系列产品具备年产钢50 万吨钢材75 万吨的生产能力
现有在册职工5260 人其中在岗职工3124 人
虽然近年来钢铁行业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是特种钢行业并未保持同步上
升趋势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西宁特钢和抚顺特钢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
普通钢铁生产企业目前60 左右特种钢企业可获微利30 左右亏损B
公司作为特种钢铁生产企业与其他特种钢企业相比有规模小成本高等弱
点属于特种钢中较差的企业目前虽能维持生产经营效益不尽人意几
年来B 公司虽然通过停缓交所欠的税费及银行利息政府也注资进行局部
的更新设备技术改造实施内部减员增效但情况未有根本转变经变卖土
地方得以实现帐面利润1060 万元至2003 年底经审计确认已经累计亏损
52710 万元2004 年至十一月末钢产量实际仅33 万吨钢材产量实际仅47
万吨预计全年也只能分别完成40 万吨和55 万吨产出规模萎缩严重影响
效益
27
从企业自身发展看随着B 公司所在城市向特大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加
快B 公司的厂区已纳入城区范围土地被市政征用市内高架路将厂区分
割已无发展空间且现有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
况下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未来发展前景黯淡
根据中介机构偿债能力咨询报告截至2004 年9 月30 日
1 B 公司经调整后账面总资产103449 万元可供偿债的有效资产为
68674 万元资产减值情况为流动资产减值12086.9 万元主要体现在其
他应收款减值9186.64 万元应收账款减值2507.03 万元按帐龄和回收可
能性测算长期股权投资减值6841.84 万元因投资价值贬损或无法回
收机器设备减值13296.42 万元
2 根据评估报告B 公司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基准日为2003 年12 月31
日)27967.01 万元根据当地政府规定要按50%上交土地出让金国有土地
使用权评估价值为13983.51 万元
3 B 公司资产中设定抵质押的资产为5751.56 假定J 银行抵押为
70%超额抵押
4 B 公司帐面总负债为21345 万元调整后账面数为127486 万元负
债增加情况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负债共计为53200 万元原拟转股收购债
权职工安置费用24661 万元安置方案已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应付H 公司承包经营费11449 万元
5 B 公司应优先偿还的债务为结欠税金4781.78 万元各项政府应交款
1862.82 万元职工集资款5752.06 万元社保基金2009.14 职工安置费用
24661.79 万元J 银行抵押债权本金500 万元A 公司抵押债权本金6020 万
元扣除抵押外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务合计34285.81 万元B 公司尚负担或
有负债28358 万元
二担保人情况
1 C 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法院破产监管小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结果显示该企业截至2004 年8 月31 日的总资产为5652 万元扣除待处理
损失1597 万元长期投资损失1138 万元已设定抵押资产2163 万元剩余
有效资产不足支付结欠税金923 万元以及人员分流费1557 万元故已丧失代
偿能力
2 D 公司是B 公司与H 公司共同投资的合作经营企业双方还签订单
独的承包经营协议实为融资法律意见书认定D 公司的五年经营期间
内其对外担保的责任由B 公司承担故D 公司为B 公司的借款债务提供连
带责任保证的行为明显属于自己给自己做担保的违规行为不能发生法律
效力
三资产处置过程
由于B 公司面临困境当地市政府近年加快了对B 公司的改制和引进战
略投资人的活动目前基本确定由E 公司以零价格整体收购B 公司E 公司
28
在1991 年给B 公司融资800 万美元但B 公司一直未偿还E 公司为解决
该债权债务关系与B 公司进行重组以B 公司主体经营性资产成立F 公司
但此次重组并没有彻底解决B 公司的问题经过市政府与E 公司多次谈判
达成由E 公司对整个B 公司进行重组的方案
A 资产管理公司以B 公司重组为契机积极推进资产处置深入企业对
其资产负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债务重组价格必须按规定进行偿债能力分
析以中介机构独立的偿债能力分析为基础确定债务重组价格谈判中A
公司通过对B 公司财务数据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测算参考抵押资产评估
结果按照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处置的价格
四定价分析
A 公司根据审计过的B 公司2004 年9 月30 日为基准日的会计报表对
其债权资产进行了定价分析
一抵押资产变现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对A 公司全部抵押资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0500.17
万元扣除最高额抵押未到期转让部分有效抵押资产含110 套设备和
50740.5 平方米的房产评估价值为5037.26 万元确定变现折扣系数为
70% A 公司抵押资产变现价值定为3526.08 万元
二担保企业代偿分析
由于C 公司已丧失代偿能力D 公司提供的保证无效所以保证企业的
债权理论代偿额为零
三债务企业信用债权定价分析
1 按收购债权口径测算
一般信用债权回收率有效总资产68674 万元应交税金4781.78 万
元已设定抵押权资产5751.56 万元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权34285.81 万
元总负债127486 万元或有负债28358 万元A 公司无效收购债权
5576.12 万元应交税金4871.78 万元已设定抵押债务5537.26 万元其他
应优先偿还的债务34285.81 万元22.58
A 公司对B 公司信用债权回收额 = 43500 5576.12 5037.26 *22.58
7425.82 万元
2 按整体债权口径测算应当计算将资产管理公司债权的利息A 公司
孳生息为17612.75 万元占本金的44.03 按此测算其他资产管理公司
孳生息4183.03 万元B 公司的债务应增加21795.78 万元按此测算
一般信用债权回收率有效总资产68674 万元应交税金4781.78 万
元已设定抵押权资产5751.56 万元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权34285.81 万
元总负债127486 万元或有负债28358 万元未计提结欠AMC 利息
21795.78 万元A 公司无效整体债权7797.99 万元应交税金4781.78 万元
已设定抵押债务5537.26 万元其他应优先偿还的债务34285.81 万元
19.05%
29
A 公司对B 公司信用债权回收额 = 61112.75 7797.99 5037.26
*19.05% = 9196.86 万元
经上述分析按收购债权口径测算A 公司债权理论回收额为10951.90
万元其中抵押物变现受偿3526.08 万元B 公司信用清偿7425.82 万
元按整体债权口径测算A 公司债权理论12722.94 万元其中抵押物
变现受偿3526.08 万元B 公司信用清偿9196.86 万元
五定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方案涉及A 公司收购的部分债权为最高额抵押债权未到期受让的情
况为准确测算A 公司资产价值以促进资产的有效处置A 公司请法律人员
就涉及最高额抵押债权未到期转让的法律效果进行了分析法律意见如下
法律尚未对不特定债权特定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但较为一致的一
个观点是所谓不特定债权特定应为决算期满由于B 公司债务2000
年债权转让时最高额抵押所约定的决算期尚未届满因此最高额抵押所担保
的不特定债权尚未确定根据规定不能进行转让由此产生的法律结果应当
是转让无效因此对上述债权诉讼或者对外转让都存在较大风险
第四节不良资产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
一不良资产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现资产处置最大化是国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工作的基本要
求回收价值的最大化包括对处置最终结果回现数量上的要求和对处置过程
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良资产定价分析是体现最大化原则的重要环节实际工
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使不良资产的定价面临诸多问题
一会计信息不真实
1 会计资料真实性和时效性
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定价分析主要根据债务企业某一时点的会计资料及其
他有关资料通过偿债能力分析以确定不良资产的可回收价格资料的真实
性和时效性是定价准确性的关键由于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导致
部分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存在大量虚假的信息即便有些是经过中介机构审
计的会计资料也由于债务人企业存在欺诈行为或中介机构的不尽职导致
审计结果真实性存在较大问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一户债权企业的处置是
典型的案例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对其拥有的某债权进行处置时聘请会计
师事务所对该债务企业近期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通过偿债能力分析确定
了该债权的处置底价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处置该项不
良资产最终以高于处置底价拍卖成功转让给一投资者该债务企业最初
想回购债权但由于报价太低未能与华融公司达成协议在拍卖时,该企业
30
也未竞拍成功由于未达到回购债权的目的该企业转而上告法院提出华
融公司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重新提供了财务状况的有关资料
根据这份新的会计资料华融公司发现与原来进行偿债能力分析依据的会计
资料相比有上千万资产的差距也就是说在原会计资料中该企业隐藏了
上千万的资产是虚假的会计资料这个案例中问题关键在于定价依据的
不真实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努力最终解决还是
要依靠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
另外由于我国不良资产涉及的债务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关闭或名
存实亡的企业在对这部分企业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我们只能依据在剥离
材料中企业最近期的会计资料由于时间的因素准确性自然大打折扣
2 中介的执业环境和专业素质
资产管理公司经常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借助
社会中介的力量一方面为了体现处置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提高资产
管理公司在处置定价中的专业水平就不良资产处置定价而言注册会计
师资产评估师和律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借助注册会计师对债务人企业提
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作为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借助资产评估师对土
地建筑物和设备等抵押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聘请律师对不良资产出具法律
意见以确定贷款资料在法律上是否有瑕疵因此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的执
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最终定价举例来说资产评估方法有很多
种对于同一标的物其可选用的评估方法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评估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参数选择的不同评估的结果自然不同资产评估师职业判
断的偏好和职业水平的高低也将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程度最终影响不良
资产的定价
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影响到企业财务核算的最终结果比如固定
资产折旧政策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剩余年
限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法产生不同的固定资产净值最终影响企业总资产
的结果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偏重于执行谨慎性的会计原则因此有可能造成
资产的低估偿债能力分析方法正是要通过计算债务人企业的有效资产来分
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势必影响到不良资产的定价
分析
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1 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剥离的不良资产的信息不对称
在第一次政策性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有些不
良资产在剥离时银行未将部分有关资料移交给资产管理公司导致资产管
理公司不能准确掌握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一些涉及担保时效的资
料如果没有及时移交将导致担保时效的丧失最终影响处置的价格
2 不良资产处置的买方信息不对称
31
不良资产处置的买方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买方对不良资产信息不
如卖方卖方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掌握不如买方
为了保证买方对不良资产信息的透明度就必须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
度一方面要求银行在剥离不良资产时要将不良资产的相关信息准确完整无
误的向资产管理公司披露另一方面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在出售银行不良资产
时将该资产的相关信息准确无误的向购买方披露一个透明的市场环境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购入资产的信心从而提升银行不良资产的出售价格
不良资产卖方的定价过程需要经过买卖双方协商或通过拍卖竞标等
方式后形成最终的交易价格由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二级市场尚未形成
交易体系很不发达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机构还很有限在这种不发达的市
场中市场往往因为买卖双方的数量有限缺少竞争而无法形成真正体现
不良资产价值的价格作为卖方的资产管理公司面对为数不多的买方由
于缺乏买方的竞争无法获知买方真正能够承受的心理最高价位的信息因
此真正意义的最大化无法实现
三处置定价的成本效益原则
聘请中介机构参与不良资产的定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于部分不
良资产尤其是呆帐类的不良资产其可回收的价格很低甚至会低于支付中
介的费用导致资产管理公司个别处置项目入不敷出而不借助中介的力量
又有可能影响定价的准确程度
二可采取的措施
实践中为了尽量体现最大化的处置原则资产管理公司一般要求
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遵循处置过程规范化处置方式公开化处置方案最优化
的三化原则所谓处置过程规范化就是要求处置人员在处置过程中严格
执行规定的处置程序处置方式公开化是在处置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公
开化的方式处置资产最大限度提高资产的回收价值处置方案最优化就是
要求处置过程中要从处置收入回现时间处置费用处置风险及法律障碍
等方面对可能采用的处置方案进行比较特别要对不同方案预计可以回收的
现金流分别进行折算分析从中择优确定最佳处置方案
处置过程规范化处置方式公开化处置方案最优化三者从不同侧面体
现了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高度统
一构成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判断标准在资产处置工作中三
化标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注释
1 引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2000 年11 月
2 引自王松奇著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
3 引自王松奇著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
4 引自人民银行统计信息月报 2004 年12 月
5 引自周小川著重建与再生 — 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家经验中国
金融出版社 1999 年版
6 引自人民银行统计信息月报 2004 年12 月
7 引自RTC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8 引自RTC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9 引自何仕彬著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
10 引自何仕彬著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
11 引自人民银行统计信息月报 2004 年12 月
12 引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2000 年11 月
13 引自恽铭庆著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第一版
14 引自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信息系统
15 引自路军银行不良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新浪财经网
16 引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进一
步做好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8 号
17 引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进一
步做好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8 号
33
参考 文 献
1 恽铭庆著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11
月第一版
2 薛宏立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资本市场 2000 年第6 期
3 娄祖勤著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
4 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5 不良资产处置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 美D B 格拉迪A H 斯宾赛尔W H 布隆逊著商
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年8 月第一版
7 胡昌平刘双健关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的原因分析
与对策研究金融经济 1998 年第1 期
8 甘培根林志琦主编外国金融制度和业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9 比菲利普F 戴尔海斯著危机中的亚洲 宇航出版社
1999 年版
10 王松奇著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
11 胡冰星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理论与实践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2 何仕彬著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
13 周小川著重建与再生 — 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家经验中国金
融出版社 1999 年版
14 李德中国银行业资产重整与改善的途径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15 江其务主编中国金融 制度创新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6 王文胜处置不良资产的路径选择 现代商业银行 新浪财
经网
17 路军银行不良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新浪财经网
18 姚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定价的新模式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19 李厚启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定价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 朱金叶中国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工具配置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1 吴德礼银行化解不良资产方式方法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年
22 赵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 中国物价出版
社 2001 年
34
后记
在我的论文形成过程中我的导师刘园教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2004 年
11 月我与导师讨论论文开题时导师建议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一些不良资产
定价分析方面的研究认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我深有同感接受了导师的
建议在写作过程中导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我提供了第一手
资料同时不厌其烦的为我修改论文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洁的学者风
范给我学习生活以无穷的启迪在此谨向我的导师刘园教授表示衷心
的谢意和敬仰之情
同时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顾剑飞先生
的帮助和支持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
我不断前行

2005 年3 月
1
摘要
1999 年我国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四家国有
商业银行近1.4 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开始了我国大规模专业化处
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历程几年来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
阶段性的成果也显现出不少问题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对不良
资产如何定价是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难题之一2004 年随着中行
建行股份制改造的开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政策性处置任务
的同时已经逐步开始了通过商业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运作不
良资产的定价显得更加重要将直接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
水平目前国内尚无成型的不良资产定价的方法也无制度性的
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财务管理中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结合不
良资产处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不良资产定价的方法
本文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问题和意义本文研究的
问题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定价分析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
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不良资产定价模
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希望为不良资产的定价提供理论支持和运作思
路进而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金融
不良资产的涵义产生原因和现状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三方面国有企业亏损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级政府干预形成
的不良贷款自身经营不善形成的不良贷款目前我国银行仍存在
大量不良资产为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降低
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进行股份制改造我国在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强化呆账准备金制度
2
向国有商业银行直接注入资本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不良资产
处置的制度安排我国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但由于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尚未解决我国不良资产的现
状依旧不容乐观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不足需
要借助外力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第二部分国外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分析阐述了国外
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外处理金融不良资产的主
要方式有贷款重组处理担保品依法清偿破产清偿和成立专
门机构进行处置从美国等国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成立专门机构
对巨额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是进行银行重组的重要手段各国的经验
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运用以便
更加有效的处理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介绍了
国外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分析着重介绍了几年
来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提高现金回
收率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认真分析了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
主要方法处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
置方法手段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尚不成
熟同时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还面临着以下
主要问题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现行法律与国家赋予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的权力不协调甚至相矛盾社会信用观念差逃废债现象
十分普遍采取诉讼追偿时依法处置的执行效果差配套措施不
落实处置力度难以到位债转股潜伏风险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存在道德风险不容乐观的现状和亟待
解决的问题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完
3
成提出了挑战不良资产如何定价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环节
直接影响处置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具有重要意

第四部分金融不良资产的交易定价分析论述了不良资产
定价分析的意义影响因素主要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辅以实例
分析本文将不良资产分别按照债权类实物类和股权类进行定价
分析其中如何将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定
价分析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偿债能力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用于分
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方法通过计算偿债比率并将该比率
与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从而反映企
业当前的偿债能力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的方
法我们将它引用到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定价分析中来通过运用偿
债能力分析方法分析债务人企业及担保企业以现有资产偿还债务
的能力计算出债务企业及担保企业的债务回收比率最终得到不
良资产可能回收的金额并根据市场的情况处置方式和债权的状
况对该金额加以修正
本文最后提出了不良资产定价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
措施会计信息不真实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处置定价的成本效益
原则是不良资产定价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践中为了尽量体现最
大化的处置原则资产管理公司一般要求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遵循
处置过程规范化处置方式公开化处置方案最优化的原则
关键词不良资产处置不 良 资 产 定 价 偿 债 能 力 分 析
Abstract
In 1999, the four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s (AMC) were founded
to acquire non-performing assets (NPA) from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taling 1,400 billion, launching the large-scale
professional procedure of disposing of NPA. For years, the NPA resolution
process has been moving smoothly and gaining great success, while some
issues are disclosed at the meantime though. Among those issues, NPA pricing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2004,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corporate and ownership reform in Bank of China and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the AMC have been started disposing of NPA by
means of business methods step by step, while the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first task of “police-based” NPA disposition. During the NPA disposal
process, the pricing of NPA has proved to be a significant step, which affects
immediately the profit of the AMC. Currently, there is no well-rounded
method applied into NPA pricing, neither applicable regulat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ly an analysis methodology commonly used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o NPA pricing, integrat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NPA
disposition,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systematic way of NPA pricing.
Instruc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chapter is to draw up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 As illustrated in this
chapter, this thesis studi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PA pricing pattern, and
offered a solution in theory to NPA pric ing, so a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police-based” suggestion for policy decision.
Chapter 1: The situation of China Financial Non-performance Assets
offers a definition of the NPA, the germ of i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described in this chapter, the NPA of China was mainly caused by three
reasons: a) NPL (non-performance loan) from the enterprises running under
deficit; b) NPL caused by the government interfering; c) NPL caused by the
bad management. Currently the scale of NPA problems in China’s Bank ing
system is still daunting. In order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nd dissolve
financial risks, to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and to
lower the ratio of the NPA in the banking sector (in particular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to reform the corporate and ownership of the banks,
the China’s government has been attempted many appropriate approaches,
including enforcing the regulation of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investing directly into the state-owned banks, setting up the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s to dispose of NPA, etc.. Those approaches have
made some contribution to reduce the NPA. However,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NPA resolution is not enlightened yet since the root of the NPA has
not been eradicated. The commercial banks themselves have no the capacity
of disposing of large NPA, and they still need the help outside for NPA
resolution.
Chapter 2: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of NPA
resolutions address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t describes the main approaches of NPA disposal in other countries as below:
a) to set up a special organization for NPA resolutions; b) to establish a
shareholding company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external investors, and so on.
In the light of NPA resolution, this chapter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rom six aspects.
Chapter 3: An Analysis of China’s NPA Resolutions offers a snapshot of
China’s NPA resolution process in the past years, as well as illustrates the
great continuous efforts made by the AMC to increase the cash recovery ratio.
This chapter examines the main resolutions of domestic NPA dispositi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s illustrated in this chapter, the
approaches adopted in domestic NPA disposition are simpler with low
technology, and the domestic NPA disposition market has not matured.
Moreover, the AMC are facing below challenges when disposing of NPA: the
regulatory and legislative environment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rights of the
AMC granted by the government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law, and sometimes
even conflict each other; the lacking of credit and the repudiation of a debt or
the avoidance of a debt are common. Besides, when executing a judicial
process for the debt recovery, usually the result of enforcement is not ideal.
And there are still other issues. For instance,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cannot
be fulfilled, the disposal resolution cannot be carried out completely; there are
risks in debt-equity swap and the expected targets cannot be made; there is no
much incentive for the banks to dispose of NPA, and the constraints can’t be
enforced without obstacles; there is risk in morality. The harsh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challenge the AMC when dealing with
NPA. Therefore, NPA pricing, as a key step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PA
disposition directl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NPA resolution process.
Chapter 4: An Analysis of Financial NPA Pricing descries the signality of
NPA pricing, the factors in NPA pricing, and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the
existing issues in NPA pricing with case studies. In this chapter, NPA is
evaluated by categories of the claim, the practicality and the shareholding,
and “how to apply the debt paying analysis to NPA pricing” is the key point to
be discussed. Debt paying ability analysis is a main method used commonly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reflect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of an enterprise. By
evaluating the debt paying ratio, and then comparing it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sector horizontally, or comparing with its history record vertically, we
can learn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n this thesis, the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the analysis of NPA pricing as a financial analysis method. By
applying debt paying ability analysis,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of debtor and
guarantor can be evaluated, so as to deduce the value of NPA recovery.
Furthermore, this value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ing status, the
disposal approaches used and the debt claim situation.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PA
pricing analysis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Key words: NPA disposition, NPA pricing, debt paying abil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