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562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分类号
UD C
密级
参北砰a-A亏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璺宣堕些堡堑圭立勇二元悖论压其化解
学科、专业
硕士生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金融擎
黄固擞
范立夫剐教授
2004年l 2月
摘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对国家救助国有商业银行的改
革方式作了简要评价。国家采取各种救助措施有其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国家买单的改革模式不但加剧了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也导致国有商业银行
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救助
的同时,有必要探讨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自救的可能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
革转向股份制改造,并择期上市。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
低,不满足银行上市的条件。从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看,如果
维持现行的贷款管理体制不变,无论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减少分子还是扩大分母
的方法来降低不良贷款率,都会导致资本充足率随之下降。即在降低不良贷款
率的同时,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也达到监管要求似乎不能同时实现。本文从增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造血机能”出发,论证在一定条件下,扩大贷款规模既可以
降低不良贷款率及其余额,也可以保证银行资本充足,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改
革指明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上市的二元悖论,矩阵式结构.独立贷款审核
ABSTRACT
The essay reviews the reform history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and
evaluates some relief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It is reasonabte for
government to do so,and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ecome beRer than before
due to these measures.But the los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worsened
unfair competition between banks,but also caused moral hazard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so we could not realize what we wanted.So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saved by themselves when
they get help from government.Now,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urn to take in
shares,and go to public sometime convenient.In fact,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do not satis母the qualifications for going to public because of their high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low capital adequacy ratio,Seen from formulas for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capital adequacy ratio,it seems that we reduc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if we want to reduce non—performing loans by enlarging denominator
or lessening numerator.In another word,we can not realize the two purposes at the
same time.Some conditions satisfied,the essay points out that we do realize the two
purposes at the same time,so we find a new way for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disoblige for going to public,matrix structure,
free loan examination
一、导言
一、导言
建国后,由于强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我国相应实行大一统的经济和金融
体制。各种资源和价格都由国家计划控制。实践证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偏
离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不符合我国的实际。1978年,我国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转轨的道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
部门改革的滞后成力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合乎逻辑的选择。在维持产如的稳定
性从而避免大规模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极大的削弱了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
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瞧积累
了沉重的负担(如巨额不良资产),使得我国金融体系隐含着较大的风险。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98年,按照巴塞尔协议资本
充足率的要求。国家通过发行巨额特种长期国债的方式,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注资2700亿元,为萁补充资本金。1999.2000年,发现不良资产是制约国有商
业银行经营乃至国际评级的首要原因,国家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14000亿
元左右的坯账转移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后者负责处置。2001年11月中国
加入WTO,更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按照入世的承
诺,中国的银行业将在入世5年后全强放开。于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
提速。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
国建设银行,为其幸卜充资本金。可以说,这次注资正式吹响了国有商业银行上
市的号角。国有商业银行要上市,必然要满足银行上市的条件。按照国际规范.
必须具备几个主要的上市标准,即资本充足率达到8%,不良比例在10%(中
国证监会规定低于15%)之内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低,
达不到上市的要求。中国银行监管机构2月19日发表声明称,中国主要金融机
构2003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17.8%,较年初下降5.32个百分点;截至2003年
末。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0。36%,较年初下降了5。85个
酉分点,创历史最高记录。截至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人民币1.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713亿元。截至2003年末,中国建设银行不
良贷款率已降至9.25%,而中国银行截至1月底的不良贷款率为15.64%。1另
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到2003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总额约为7000
l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亿元,加权风险资产约为15万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约为5%,要达到巴塞尔
协议8%的要求,资本金缺口约5000亿元。2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生及改革历程,对国家救助国有商业银
行进行了简要评价。我们认为国家的各种救助手段有其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外部救助,也应
看到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改革解决目前面临困难的可能性。换言之,仅靠“输
血”,而不培育国有商业银行的“造血机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探讨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来降低不
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可能性。
从二者的计算公式看,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而银监会颁
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确定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考虑了
市场风险等因素,相对较复杂。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采用简化的资本充
足率计算公式,即资本充足率=资本/加权风险资产。从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
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用减少分子的办法来降低不良贷款率,无论用核
销或拍卖的方式处置不良贷款都会减少银行的资本金。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同
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如果用增加分母的办法来降低不良贷款率,
也就是扩大贷款规模,在贷款刚贷出时,的确会降低不良贷款率。但由于加权
风险资产随之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然下降。在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
管理体制不交的前提下,新增贷款不良率依然会很高,这意昧着很多贷款到期
不能收回。这样,不良贷款率最终能否下降还是个问题,反而有可能使银行的
资本充足率变得更低。可见,在目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无论采取减少分子,
还是扩大分母的办法来降低不良贷款率,都会降低资本充足率。我们期望的是
在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同时,资本充足率也能满足监管要求,这二者似乎不能同
时实现,此即为本文所讨论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
本文试图论证,在一定条件下,.扩大贷款规模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也能
够减少不良贷款余额,从而实现不良贷款的“双下降”;同时也能保证国有商业
银行资本金充足,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从而鳃决该悖论。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导言,指出本文的写作背录。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及改革历程回顾。
三、扩大贷款规模对不良贷款事下降作用的实证考察——以建设银行和国
2
一、导吾
有商业银行整体为例。
四、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五、二元悖论的解决——确保新增贷款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
六、国有商业银行如何确保新增贷款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
‘各部委经济决策动向:中国银监会要求防范新的不良贷款, 经济决策者参考,2004年
第4期第3页。
2金名,“中国资本的低效率”,t管理与财富》,2004年第2期第7页。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及改革历程回顾
(一)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及改革历程回顾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建国后,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
我国金融领域也实行大一统体制。中国人民银行身兼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
职能。1979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
行逐渐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立出来。从此以后,四家专业银行在政府主导下,逐
步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
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199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
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才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国有专业银行才正式改称国有商
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思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刚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
严重性,片面强调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在国民经济得到金融
有力支持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承担了太多的包袱。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性,开始注重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也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来承
担原本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独资的产权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主张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力度不但加
大,如1998年国家发行特别国债和1999年剥离不良资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国有商业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
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
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
(二)国家救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的评价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机构承担了改革的成本,这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深陷困境的原因之一。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0
年末,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商业银行
4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及改革历程回顾
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
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
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i.96%。在逃废债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
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1273亿元,占逃废债
总额的68.77%。1因此,国家对处于困境中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救助是应该的,
而且很有必要。如果依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消化历史包袱,则需要相当长的时
间。事实也说明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救助有利于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
本金,减轻国有商业银行负担。但这不是说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救助就没
有问题,更不能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一次又一次得到救助的理由。实际上,这种
国家买单的改革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1.易诱发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必须防范道德风险。
以往经验表明,如果单纯对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或剥离不良资产,那只是
提供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不会发生相应变化,其经营
效益也难以得到有效改善。相反,还可能诱发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国有
商业银行可能会认为自己再次陷于困境时,政府仍然会进行救助。而且它们的
预期也得到了验证,即国家不会弃之不管。既然如此,国有商业银行如何会有
积极性改善经营管理?历经几次救助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并未有明
显改善。不良贷款率依然很高,资本金依然不足。今年国家又动用外汇储备注
资中行、建行,其目的是花钱买机制。我们认为国家多次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
救助后,国有商业银行易产生道德风险。如果没有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注
资450亿美元能否买到机制还是一个问题。一旦注资450亿美元后,中行、建
行经营效益仍不能改善,国家是否继续对其注资?还有工行和农行是否也要进
行注资?所需资金又从何而来?所以,仅靠国家的注资为国有商业银}亍“输血”,
而不能培育其“造血机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造成资金配置低效率。国有商业银行多次得到政府救助,居民便有理由
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的隐性担保,因此不会倒闭。居民也就缺乏选择存款
银行的积极性,因为钱无论存在哪个银行都有安全保障。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很差却能吸收较多的存款。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贷
款绝大部分都贷给了国有企业,而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样很差。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贷给国有企业的钱也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元悖论及其化解
越多,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越多。与此相对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
企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创造了GDP的大部分,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却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换言之,资金的配置效率低下,资金不能被高效
率的使用。
3.加剧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银行间的竞争可以促使银行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效率i,反观我国的银行业,截止2003年底,工、农、中、建四大行所占全
国银行资产的比例是68A%,2002年四大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为61.21%,存款
市场份额为65.67%,市场集中度较高。2此外,国家多次对国有商业银行提供
救助,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得不到同样的待遇。这势必会加剧银
行间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或许有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
因为以前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因而应该得到救助。但问题是如何区分国
有商业银行的亏损是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在很难明确区分两种亏损
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会把所有的亏损全部归为政策
性亏损。因此,国家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亏损承担了责任,也对其经
营性亏损承担了责任,这对其他银行是不公平的。
综上,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改革的成本,这是其不良
贷款率很高、资本充足率很低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国家有必要补充国有商业
银行资本金或剥离不良资产,以改善其经营状况。但仅靠国家救助,不仅不能
使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也加剧了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有必要从
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出发,探索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1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金融研究》,20004年第1期第15页。
2张仲梁等,“国有商业银行的困境与改革路径(上)”,<中国统计》,2004年第6期第
38页。
6
三、扩大贷款规模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作用的实证考察
三、扩大贷款规模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下降作用的实证考察
国有商业银行很高的不良贷款率是其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从上届
政府开始,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银监会进一步
要求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率“双下降”,其目的是提高不良贷款下降的真
实性。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比。因此,降低不良贷款率可以
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减少分子,即降低不良贷款的余额。二是增加分母,即扩大
贷款规模,使贷款余额增大。可以看出,如果不良贷款余额保持不变,随着贷款
余额的扩大,不良贷款率会下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答记者问时曾提到他们做
过的一个统计,发现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下降,对整个不良贷款比例下降的贡献
度只有21%,也就是说,下降5个百分点的不良贷款率,有4个百分点是靠贷款
总量的增加,贷款的扩张来实现的。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和贷款余额增加都对
2001年—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做出了贡献。测量分子、分母
各自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假定一个因素(分子/分母)
保持不变时所得出的不良贷款率与原不良贷款率的差,就可以大致反应出变动
量(分母/分子)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
用公式表示为:
分子因素贡献度:差额=分母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上年的不良贷款率
分母因素贡献度:差额=分子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上年的不良贷款率
由予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并未采用贷款五级分类,因此按五级分类收集不良
贷款率的数据比较困难,本文拟以中国建设银行和四大银行整体为例来探讨
2001年—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如何降低的。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一)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是如何降低的
表一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情况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不良
1年份贷款余额NPL NPL比年初增/减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增/减
贷款率
2000 1,386,386 20,27% 281020.4422
200l 1。505,906 19.21% 289284.5426 8264 1004 .1.06%
2002 1,766,388 15.17% 267961.0596 .21323.483 -4.04%
2003 2,122,134 9.12% 193538.6208 -74422.4388 .6.05%
注:2000年不良贷款率为境内机构数据,本文在此处认为这一年境内机构数据近似等
于境内外机构合计数据。其余为境内外机构合计数据,按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口径计算。
资料来源:建设银行年报各年,第4列由第2、3列计算得出。
按照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分母各自的
贡献度,计算结果见表二
表二分子、分母贡献度差异及百分比占比
分子因素的分母因素的分子贡献度分母贡献度l
年份差额
贡献度贡献度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2001 0.596% 一1.609% 2 205% .58.8% 158.8%
2002 .1.416% -2.833% 1.417% 33.325% 66.675%
2003 -4.213% .2.54";% .1.67% 62.359% 37.641%
注:差额=第2列-第3列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血nt"-I降低的
表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贷款余额NPL NPL比年初增/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增/减
2000 63162.39137 21077.29 33.37%
200l 69434.47165 21552.46 475.17 31.04% .2.33%
2002 7951 8.98928 20770.36 .782.1 26.12% -4.92%
2003 94144.20432 19167.76 —1713.15 20.36% .5.85%
注:2000年数据为根据CBRC2001年数据倒推出来,其实,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并
没有普遍实行五级分类。
8
三、扩大贷款规模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作用的实证考察
按照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分母各
自的贡献度,计算结果见表四:
表四分子、分母贡献度差异及百分比占比
分子因素的分母因素的分子贡献度分母贡献度
年份差额
贡献度贡献度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200l O.75% .3.0l% 3.76% ,33.19% j33.19%
2002 .1.13% ,3.94% 2.81% 22.29% 77.7l%
2003 —2.02% .4。06% 2.04% 33.22% 66.78%
注:差额=第2列.第3列
表三、表四资料来源:含岭等,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财经》,2004年第
3/4期合刊,第96页
(三)对建设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情况的
分析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不良贷款率
在2001年一2003年都呈现下降趋势。前者由31.04%下降至20.36%,后者由
19.21%下降到9.12%。
2.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不良贷款率
在2001年一2003年的下降都是分子与分母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2001年~
2003年贷款余额由69434.47165亿元上升到4144.20432亿元,同时,不良贷款
余额从21552.46亿元下降到19167.76亿元。后者2001年--2003年贷款余额由
1505906百万元上升到2122134百万元人民币,同时,不良贷款余额由
289284.5426百万元下降到193538.6208百万元人民币。
3.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分子减少对
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所占比例在2001年—2003年是逐步上升的,前者由
.33.19%上升到33.22%,后者由.58.8%上升到62.359%,与此相对应,分母增大
对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是逐步降低的,前者由133.19%降低到66.78%,后
者由158.8%降低到37.641%。
4.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分析,2001年—_2003年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
三、扩大贷款规模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作用的实证考察
按照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分母各
自的贡献度,计算结果见表四:
表四分子、分母贡献度差异及百分比占比
年份
分子因素的分母因素的分子贡献度分母贡献度
贡献度贡献度
差额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2001 0.75% .3.01% 3 76% .33.19% 133.19%
2002 一113% 一3.94% 2.81% 22.29% 7,.71%
2003 -2.02% ,4.06% 2 04% 33 22% 66.78%
注:差额=第2列-第3列
表三、袭四资料来源:含岭等,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财经》,2004年第
3,4期合刊,第96页
(三)对建设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情况的
分析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不良贷款率
在2001年2003年都呈现下降趋势。前者由3l 04%下降至20 36%,后者由
19 21%下降到9.12%。
2.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不良贷款率
在2001年—2003年的下降都是分子与分母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2001年~
2003年贷款余额由69434 47165亿元上升到4144 20432亿元,同时,不良贷款
余额从21552.46亿元下降到19167.76亿元。后者2001年一2003年贷款余额由
1 505906百万元上升到2122134百万元人民币,同时,不良贷款余额由
289284.5426百万元下降到193538 6208百万元人民币。
3.无论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还是从建设银行情况分析,分子减少对
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所占比例在2001年一2003年是逐步上升的,前者由
.33 19%上升到33.22%,后者由.58.8%上升到62.359%,与此相对应,分母增大
对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是逐步降低的,前者由133 19%降低到66.78%,后
者由158.8%降低到37.641%。
4.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分析,200i年—2003年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
4.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情况分析,2001年——2003年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IIII I,曼曼舅曼曼曼墨晕鼍置曼詈吕舅舅舅量皇罡量■—皇■毫皇奠蕾皇薯皇田■曼皇皇曼皇皇毫曼曼
是由于分母增大,在这三年里,2003年分母贡献度所占比例最低,但也达到
66.78%。与此不同的是,建设银行2001年—2002年度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母
贡献度也是主要的,分别为158.8%和66.675%,但是在2003年,却只占32.839%。
这一年,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对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起了主要作用,分子贡献度占
比为62.359%,超过了分母贡献度所占比例。虽然如此,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不
良贷款率下降的影响仍不可忽视。2003年。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之所以下降
如此之快,是因为建设银行力争尽快上市,在这一年加快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力
度。与中行一样,建行也将注资前的大部分所有者权益转为不良资产准备金。
2003年底,建行的呆帐准备金为790亿元。相对于1935亿元的不良贷款.拨
备覆盖率为40%。建行2003年报显示,这一年建行全年消化历史遗留的不良资
产损失850.45亿元人民币,其中信贷损失568.98亿元,非信贷损失281.47亿
元,共比上年多消化549.45亿元。
lO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国有商业银行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增加贷款,要想扩大贷款规模必须具
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吸收足够的存款。银行是靠负债经营
的企业,自有资本金很少。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国有商业银行吸收
了绝大部分的存款: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依靠充足的存款来支持不断扩大的
贷款规模。二是市场存在贷款需求。如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投资能获得
较高的回报,企业就存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动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融通资金,因而银行可以扩大贷款规模。相反,如果经济萧
条,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企业缺乏积极性到银行贷款,银行也就很难
扩大贷款规模。另外,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比较乐观,即使目前收入
不高,消费者也会到银行贷款进行消费,使得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三是银行资
本充足。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银行扩大
贷款规模的同时,会增加加权风险资产。在资本金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
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因此,要想在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满足资本充足率不
低于8%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金。
(一)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充足的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的投资渠道
狭窄。加上住房、医疗改革等使居民预期支出增加;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居民储
蓄居高不下。即使央行多次降息,居民储蓄依旧不断上升。在连续保持近1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储蓄的增速明显回落。8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比7月份低0.6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连续7个月回落。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与外币储蓄存款
共增加10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309亿元,是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
平。1我国储蓄增长连续几个月回落的原因有:
1.储蓄存款收益降低。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已经多次下调,近几个月,CPI
持续上扬,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的收益也随之下降。这在~定程度上压制了居民
的储蓄热情。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lO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
Il
皇曼I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I皇皇皇舅鼍暑皇!舅舅暑皇量邕量置量■量鼍篁鼍鼍!曼!皇舅曼曼皇量苣■置皇暑皇曼毫曼曼暑!曼曼皇詈量曼曼量皇曼曼曼皇皇皇曼皇曼
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
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
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本次利率调整,有
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有利于保
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
2.基金、国债、股票等分流了部分储蓄。这些因素以前也存在,但今年储
蓄分流更为明显。今年基金发行较多,仅一季度发行规模已达850亿元,超过
去年全年水平,整个上半年净增基金规模达1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68
亿元。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前半年,居民用于股票、基金、国债、企业债和
保险方面的投资达4820亿元,比去年多2626亿元,增长了1.2倍。2
3.居民收入增幅下滑。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收入增长9.O%,农村为4.3%,
分别低于上年的13.4%和4_8%的增幅。居民储蓄受到收入下降的影响,出现下
滑趋势。但是,只要居民主动储蓄的意愿没有改变,以及居民为养老或者教育
而被动储蓄的现象没有改变,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态势就可能持续下去,现在
说居民储蓄出现了拐点为时尚早。因此,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吸收
充足的存款,资金来源仍较充足。
(二)市场存在投资和消费贷款需求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由于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企业
存在着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动力。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方面,
企业正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市场主体。企业能够依据对市场前景的
预测,决定是否增加投资。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企业投资规模随之扩
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些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乱
批乱建开发区,造成有些地区城市建设规模过大。投资的快速增加,必然要受
到资金、人力及物力的制约。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满足企业扩张对劳动
力的需求。加上部分企业改制不到位,存在软预算约束;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在
扩张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到物力的限制。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供给短期内缺乏弹性
的限制,与投资快速增加相伴随的是能源、原材料及交通运输能力的相对短缺。
我国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创近年来新高。如此高的增长速度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会加剧资源瓶颈约束,提高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存在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而
且还可能因为贷款的过快增长而加大金融风险。与投资相反的是.去年金社会
零售总额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要低子上年水平。换言之,投
资与消费的增长是不平衡的,一个“偏热”,一个“偏冷”,经济的增长主要由
投资拉动。
由于投资的高速增加隐含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和
信贷增长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于压低增长速度,以免出现前几年困扰我国的
通货紧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今年特别要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注意防止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增长。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
落,宏观调控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工业特别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带Ⅱ造业,要控制其规模;相反,农业和
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要鼓励增长。去年,第二产业增长12.5%,为9年来最
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为10年来最高。这样高的增长速度,
能源、交通和原材料供应跟不上。另外,第一产业增长太慢,仅为2.5%,仍没
走出连续4年来3%以下的持续低迷期。第三产业增长6.7%,为1991年来的最
低水平。3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松紧搭配,区别对待。
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贷款需求适度从紧,对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贷款需求适度
放松。从而改变去年以来“工业热,农业与服务业冷”,“投资热、消费冷”的
非均衡增长格局,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未
来较长时间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主要依靠银
行融资{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银行能够扩大贷款规模。
再看消费贷款需求。消费贷款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
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一般而言,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
居民当期收入和预期的未来收入。如果消费者的预期收入水平很高,即使当期
收入很低,消费者也会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来扩大当期的消费,从而实现一生
效用的最大化。相反。如果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和预期的来来收入都很低,那么
消费者进行信贷消费的可能性较小。换言之,消费信贷作为贷款的一种,在方
便消费者的同时,最终还是要还本付息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信贷承受
能力。只有在居民信贷承受能力很强时,才会形成有效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
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决定了其消费信贷的结构。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和收入水平
很高的居民贷款的目的是不同白勺_。近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法规支持消费信贷
13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悸论及其化解
的发展,如1998年修订颁布的《个人住房管理办法》,1999年初实行的《汽车
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及当年3月颁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等。
近几年,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累计已达数百亿元。到2002末,全国个人消费贷
款余额达10189亿元,同比增长52.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业
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占银行信贷总额平均
达到20%--30%。法国1/4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美、德的汽车销售分别有
70%、60%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完成。美国商业交易中有1/3是使用信贷
消费。有些商业银行消费贷款数额已超过一般生产经营性贷款,1992年美国大
通曼哈顿银行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3.8%,美国花旗银行为67.4%,加拿大
皇家银行为58,2%,瑞士联合银行为42.7%。4我国的内需扩张政策既包括鼓励
居民消费,培育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也包括通过国债投资项目改造与城乡
居民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
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刚跨过i000美元的台
阶,住房、汽车、旅游、通讯、教育等消费热点逐步成熟。居民存在对这些消
费的需求,虽然目前的支付能力不足,但预期的未来收入能够偿还贷款时,消
费信贷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三)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
为了强化资本监管的有效性,缩小我国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银监会制定并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该《办法》重新确定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将市场风险纳入了考察范
围,要求交易账户总头寸达到一定规模的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计提资本。《办法》
还要求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的基础上计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免降
低商业抗风险能力,造成银行利润虚增。新《办法》只将一般准备计入附属资
本,其他准备如专项准备等不在计入,而仅可在加权风险资产中扣除。新《办
法》还取消了对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大型企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惠风险
权重。新《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债
权的风险权重为50%。第五十二条规定,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
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公用
企业主要分布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中,多数担负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任务,这些
企业通常由国家通过政府财政手段创立,且投资规模巨大。
14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国有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因此,对国家特大型企业等
的优惠风险权重的取消,势必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其资
本充足率。如果再扩大贷款规模,可能会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得
更低。在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为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就必须
相应增加资本金。国有商业银行扑充资本金渠道除了国家注资、利润瞽成外,
还可以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及发行次级定期债务等。国家已经向中国银行和
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另外,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
务不发达,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而且,国际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相比有
很多优势;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国有商业银行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和发行次级
定期债务来补充资本金。
1.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决定将单个外资机构入股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
15%提高到20%,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参股中资银行。如国际金融公司参股
南京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花旗银行
参股蒲发银行等。按照入世的承诺,中国的银行业正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但
目前在地域和业务等方面还有所限制。外资银行之所以愿意参股中资金融机构,
是为了弥补自身诸如营业网点有限等经营上的劣势。参股中资银行,外资金融
机构可以绕开业务限制,提前进入目前尚不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如花旗耗资
6亿元人民币参股蒲发5%的股权,就是为了在中国大举放开之前,以最快的速
度贴近人民币信用卡市场。外资银行可以借助中资银行的营业网点等优势,在
加上自身的技术、管理等投入,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应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资本充
足率高或是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
除了补充资本金外,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诸多益处;如可以打破国有商业银
行国有独资的股权结构,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带
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也可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
高经营效益。当然,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在带给国有商业银行诸多益处的同时,
也会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一些挑战,如我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若国际
金融机构同时参股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则会形成混业经营的局面。另
外,外资银行的中国分行与入股银行之间会形成关联交易。我国金融监管当局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应积极探索,提高监管水平。如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对
外资银行的监管与对本国银行的监管不太一样。如监管责任在母国监管当局和
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如何分工。以清偿能力的监管为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
会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对外国银行分行母国监管当局负主要的监管责任,
东道国监管当局则有义务监控外国银行的分行的财务状况。外国银行设立的子
银行是在当地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其清偿能力的监管则是母国和东道国的共
同责任.母国监管当局从并表角度对设在海外的子银行进行监管,而东道国监
管当局有义务监管设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外国银行子银行的清偿能力。目前,
中国银行业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都是采用现金购买普通股票方式实现:而国际
上大部分投资并不是普通股票,更多是债券,甚至是可转债等。因此,我国可
考虑增加投资工具的种类,给国外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以达到吸引其加入的目
的。
2.发行次级定期债务
纵观世界各国的银行监管实践,许多国家银行监管当局根据期限、可赎回
性、偿还顺序、是否以本金或利息弥补损失等特点,允许银行将一定比例的次
级债务列入附属资本。在欧美日等国家,银行次级债务的发行非常普遍,银行
无论其资产规模大小,均持有相当比例的次级债务。据统计,平均每家银行持
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3.6%,在全球次级债务发行量最大的50家银行,
该债务占风险资产的平均比重达到5.3%,在德国、西班牙银行平均每年发行次
级债的频率超过2次。在期限安排上,次级债务多以5.11年为主。此外,次级
债务的募集方式也各有差异,欧美国家以公募发行的次级债券为主,日本以私
募安排占据多数。总之,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
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发挥着重要作
用。为拓展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2003年11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
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银监发[2003125号),根据巴塞尔协
议原则,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构成,允许商业银行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
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通知》发出后,兴业银行即于2003年12月底
发行了总额为30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定期债务使资本金比例到达8%,其他银行
也准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来补充资本金。可见,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已经成为我
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之一。
6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对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积极意义。第一,可以拓宽国有商
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强对银行资本的监
管,但未将次级定期债务规定为银行附属资本的组成部分,使得我国银行的资
本构成相对单一。在附属资本中,目前还没有出现混合资本工具,只有一般准
备和5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可计入资本范畴,而实际情况是各行均未发行长期债
券,所以附属资本项下仅包括税后利润计提的一般准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
在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监管要求时,难以迅速补充资本金。次级定期债务的发
行可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改善银行资本结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资
本充足率普遍只到达4%的I监管要求,附属资本所占的比例很低,到2003年上
半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附属资本占资本总额的平均数未31.02%,城市商业银
行平均为18.4%,与国外银行附属资本占资本总额平均50%以上相比,处于较
低水平。5次级定期债务的引入,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提高其在资本
总额中的比重,这样,银行资本构成中既有股权资本,又有债务资本;从而银
行的资本构成得到优化。第三,发行次级债券有利于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
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必须定期向市场公布其经营状况,并接受债券评
级,因此提高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有助于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
行管理办法》于二oo四年六月十七日发布,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做出了
相应规定。次级债券发行人(以下简称发行人)为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
银行法人。次级债券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在银行间
债券市场发行的次级债券,其投资人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投资人。次
级债券发行结束后,经人民银行批准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鉴于投资
人持有次级债券的风险要大于持有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要求发行人对次级债
券的风险予以充分揭示,由投资人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进行投资。《办法》中对
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发行人财务经营状况的披露,
二是与次级债券发行相关的有关内容披露。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
商业银行一直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力量,丽其他各类机构投资者正处于培育
和发展过程中,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为了拓宽次级债券发行渠
道,降低商业银行发行成本,《办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于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
次级债券;但同时规定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余额不得超过
【虱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其核心资本的20%。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应聘请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
评级。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对评级的客观、公正和及时性承担责任。次级债券私
募发行时,发行人可以免于信用评级;私募发行的次级债券只能在认购人之间
进行转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次级债券发行进
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资格进
行审查,并对次级债券计入附属资本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次
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7月7日,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了“2004年中国银行债
券(第一期)”。此次发行是以组建债券承销团方式,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债
券发行系统进行市场化招标,共有35家机构参与此次招投标,投资者认购踊跃。
通过投标竟价,确定本期债券的中标利率为4.87%。中国银行计划发行量为100
亿元,其在募满100亿元招标量的基础上,为满足市场投资需求,追加发行了
40.7亿元,超额完成了发行任务。8月份,建行次级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完毕,
募集资金全部到账,并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完成
了登记托管手续。本期债券的最终发行规模为150亿元,其中10年期固定利率
品种111.4亿元,10年期浮动利率品种38.6亿元,系目前国内单期发行规模最
大的次级债券。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
债务的限制条款将会逐步取消,最终可以根据银行自身对资本的需求自主发行
次级定期债务,而且次级定期债务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3.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由上可知,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或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
本金,要顺利的实现该目标,有必要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投
资者是否愿意投资于国有商业银行,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换言之,
就是小股东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或债券到期能否还本付息。
(1)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法入治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一般
包括公司内部的控制体系、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之间的关系,以及确保
公司按股东的利益进行管理。如经合组织对法人治理的定义是:公司的管理层、
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系列关系。它提供了制定公司目标所
需的结构、达到目标的方法,并确定了对业绩的监督。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最
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经理层负责执行,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
四、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货款规模的前提条件
进行监督,各机构权责明确并相互制衡。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企业科学的做出决策,并保证决策能得以有效
执行,股东的利益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
在很多问题,如缺乏行使决策权的董事会或董事会功能不完善。鉴于我国资本
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仍是银行体系的主体,国家在~定时期内仍会居于
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地位,那么入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只能作为
小股东。为了切实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
谈判过程中,承诺在吸引外资入股后,聘请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
从而对国有股东的权力进行适当的限制。吸引外资入股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其
他机构(如监事会)也应进行相应的重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
有商业银行中国有股的比重会逐步降低,其股权结构会分散化,银行业的竞争
也会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等的功能也会逐步完善,其经营
效率和股东利益保护程度会得到提高。
(2)加强外部监管。由新巴塞尔协议可知,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各国金融
监管当局的职责,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外部监管可以采用现场检查和非
现场检查二者并用,以增强监管效果。外部监管在促进银行业的规范经营和维
护银行业的稳健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第一、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
足状况。监管当局可以依据银行所处市场的性质、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
判断银行是否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资本规模低于最低要求时,适当进行
必要的干预。第二、培养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使
用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风险计量方法。第三、加快制度化进程。2001年的新协
议修改稿要求商业银行除了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行事外,还必须向监管当局提
交完备的资产分类制度安排等,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新方法的实施。
银监会作为中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对银行业的
监督管理,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
和考核暂行如法》等法律法规,努力促进银行业规范经营,维护银行体系的稳
健、有效。银监会应借鉴银行业监管的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相应的
法规,以不断提高对银行业的监管能力。
(3)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新资本协议从公司角度看待银行,强调市场
19
国有两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悸论及其化解
力量对银行的约束作用,认为市场是促进银行合理配置资源并全面控制风险的
外部力量,具有内部改善经营管理、外部加强监管不能替代的作用。新协议修
改稿以强化信息披露来确保市场对银行的约束效果。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全面
信息披薅的理念,认为除了要披露风险和资本充足状况的信息,还要披露风险
评估和管理过程等信息;而且对信息披露本身也要求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并对
银行的信息披露体系进行评估。
为了加强信息披鼹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聘请国外会计师
事务所,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予以公布。
此外,还应逐步披露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其他信息,逐步加强市场力量对银行的
约束作用。
综上我们认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在外部监管
机构的有效监管及市场的有力约束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会日趋规范与稳健,
投资者利益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无疑会增强国际战略投资者和国内机构投
资者投资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目标的顺利
实现。
1樊志刚,。储蓄高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中国城市金融》,2004年第10期第1
页。
2同注1。
3陈东琪,“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大起大落”,《现代商业银行》,2004年第4期第
11页。
4刘燕,“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第26页。
5陈刚明等,“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现实意义”,《中国金融》,2004年第2期第25
页。
20
五、二元悖论的化解——确保新增贷款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
五、二元悖论的化解一确保新增贷款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
不能认为,扩大贷款规模就一定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因为不良贷款率是
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比,只有在不良贷款余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扩大
贷款规模才可能使不良贷款率下降。如果新增贷款到期不能收回而变成不良贷
款,那么不良贷款余额会继续增加,到时不良贷款率会相应上升。换言之,如
果不能保证新增贷款中出现不良贷款的比例较低,扩大贷款规模即使能够在短
期内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长期来看,不良贷款余额会继续增加,不良贷
款率并不会下降,而资本充足率却会变得更低。相反,如果新增贷款中出现不
良贷款的比例较低,新增不良贷款较少,贷款所得的利润可以用来消化部分不
良贷款或转增资本金,这样就可能使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逐步下降,从
而实现不良贷款的“双下降”,也可保证银行的资本金充足。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见表5),隐含着较大的风
险。1993年以来,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持续下降,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持
续上升。另一方面,从存款结构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中短期资
金所占的比重较大。2003年,占各项存款50%的城乡居民储蓄中,活期储蓄占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33.9%,达到近年来的新高:而占各项存款35%的企业存
款中,活期存款比例高达70.5%。金融机构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的现状,可能会
给金融机构带来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利率风险。若物价水平持续
上升,金融机构持有的长期资产比例越低越不易遭受损失。
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维持在8%左右,而2002年和2003年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增长率分别为16.9%和21.1%,同时,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
别达到37,1%和39.9%。金融机构贷款迅速增加且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需要银行贷款的大力支
持。但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扩大贷款规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
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何国有商业银行整体2001年一2003年不良贷款率下降分
母因素的贡献是主要的。通过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的模式,上市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官员的政治任务。为此,他们必须努力降
低不良贷款率。我们知道降低不良贷款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不良贷
21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艮其化解
款余额;二是扩大贷款规模。近两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
在减少分子上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国有商业银行几乎把
利润的绝大部分都投入冲销坏账。既然降低分子的效果不好,那就只好把注意
力放在增加分母上了。-
表5 1993--2003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及贷款的期限机构单位: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金融机构新增贷短期贷款占中长期贷款占
年份
贷款余额新增贷款款增长率各项贷款比例各项贷款比例
1993 32943.1 6620.2 25.1 84.2 15.8
1994 40810.1 7867.0 23.9 8013 19.7
1995 50538.0 9727.9 23.8 79.9 20 1
1996 61152.8 10614.8 .21.0 80.1 19.9
1997 74914.1 13761.3 22.5 74.0 20.7
1998 86524.1 11610 0 15.5 70.1 23 9
1999 93734.3 7210.2 8.3 68.2 25.6
2000 9937l l 5636.8 6.O 66.2 28.1
2001 112314.7 12943.6 13 0 60.0 34.9
2002 131293.9 1 8979.2 ‘16.9 56.6 37.1
2003 158996.2 27702.3 2I.1 52.6 39.9
贺科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统计资料
转引自:伞锋:投赍高增长,2004年金融和物价影晌的初步分析,《经济预测分析》.
2004 7,第8页
实际上,用增加贷款余额的方法来降低不良贷款率,只要新增贷款的不良
率低于老贷款的不良率,那么整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会趋于下降。可以用公
式简单表示如下:假设Lo一期初贷款余额,△L一本期新增贷款,r0一老贷款
不良率。rl一新增贷款不良率,其中ro>rl。则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为Lo ro,本期
新增不良贷款余额为ALrI,因此,本期末不良贷款总额为Lo ro+ALrl(假设
k及ro不交),可以得出,在发放新贷款△L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变为r2=(Lo
to+aLrl)/ (Lo+△L),在ro>rl的条件下,可以推出ro>n,即银行的不
良贷款率下降。证明如下:ro—r2=ro一(Lo ro+aLrl)/(Lo+△L)=(Lo ro+ro
△L-Lo ro·△Lri)/(k+△L)=△L(r0.n)/leo+△L)>0,可以推出
五、二元悖论的化解——确保新增贷款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目!E!!E!目E!!Es■!自!目■E!!lI———————————————————————Eis目自EE
ro>r2。可见,只要满足新增贷款的不良率低于老贷款的不良率,那么整个银
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会趋于下降。但要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满足监管的要求,
新增贷款的不良率还必须很低。否则,随着贷款余额的增加,即使银行的不良
贷款率有所下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可能达不到监管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非常注重对新增不良贷款的防范。《贷款通则》
(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七条规定: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将贷款分为正
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人应当及时的催收逾期的贷款。第五十
条规定:贷款人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对不良贷款进
行分类、认定、登记、考核和催收。此外,该《贷款通则》还规定应按有关规
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各金与依法核销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
行办法》第二章不良资产的监测中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方式,作到对不
良贷款的逐笔、实时监控,并对重点机构和客户进行直接监测。重点机构包括:
不良贷款率前5名的银行分支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不减反增或不良贷款率不降
反升的银行分支机构。重点客户包括:不良贷款余额在亿元以上的客户及拥有
5家以上关联企业,合计贷款余额在亿元以上的集团客户。该《办法》第三章
对不良贷款分析也做出了规定。可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注重对新增
不良贷款的防范,并采取措旋促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下降”,努力防范新增
不良贷款。虽然央行2004年lO月29日对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存贷
款利率见表6),但存贷款利差未变。只要确保新增贷款的不良率较低,国有商
业银行仍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只有在新增贷款不良率较低的情况下,扩大贷
款规模才可以真正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且贷款所得的利润可以和其他业
务利润一起冲销以前的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余额降低。此外,也可以将所得
利润转增资本金用以支持新的贷款,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持续良性发展。2003年
以来,货币信贷迅猛增加,在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行业的过度
投资。依据国务院精神,人民银行已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
严格限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等部分“过热”或过度投资行
业的贷款。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进行限制,不确
保新增贷款中出现不良贷款的比例较低,不可能真正降低不良贷款率,反而会
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本文提出的二元悖论的化解条件
是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较低。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表6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单位:%
项目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
贷款
其中:6个月5.04 5.22
1正5.31 5.58
1.3年(舍) 5 49 5.76
3-5年(含) 5.58 5.85
5年以上5.76 6.12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5年(含)以下3.60 3.78
5年以上4 05 4.23
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
5年(含)以下4,77 4.95
5年以上5.04 5.3l
存款
其中:活期0 72 0.72
3个月1.7l 1.71
6个月1.89 2.07
1矩1.98 2.25
2缸2 25 2 70
3矩2 52 3.24
5年2.79 3.60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时间:2004.10-28 18:14:00
徐滇庆,“疯狂放贷为哪般”.《金融经济》,2004年第l期第17页。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借鉴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我们认为要确保新增贷款的不良率很低,国有商
业银行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建立良好的信贷文化
市场中的企业都面临着风险,尽管它们面l临的风险可能不同。企业的风险
偏好或者是它们愿意承担的风险大小,取决于股东的风险偏好。可能是防御的
保守主义,即只愿意承受极低的风险以取得较低的收益:也可能是激进的冒险
主义,即追求高风险高收益。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贷款仍是其
熏要的资产业务。银行可以提供的贷款种类很多,风险也不同。有些银行愿意
提供风险较大的贷款,有些银行却只发放风险相对较小的贷款,这体现了不同
的信贷文化。银行的信贷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银行价值观的体现。对信
贷文化的通常表述是:1
“享同一的管理理念,使用同一的管理语言,遵循同一的工作方法,具备
同一的培训背景。”
“价值系统的分享,用慎重和专业的方式对待风险,贷款的哲学和原则,
贷款的操作步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埃德加·西恩认为:“一个组织(银行)拥有的
并影响它的感觉、思维方式、以及对不同的事情(风险)做出反应的一系列的
共同信念。”
美洲银行认为:“信贷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状态或一种信念,通过信
贷管理机制产生,并在全行上下形成共识。” 一
我们认为信贷文化是银行在贷款活动中遵循的一贯原则,这些原则与~个
银行的奖惩制度,以及贷款的政策和组织体系相适应。
1.良好的信贷文化是银行的贷款业务顺利进行的关键。
依据股东的风险偏好.银行的行政长官必须确定本行贷款可以承受的风险
范围,并将该范围明确的传递给每个员工,使他们知道那些贷款是允许的,那
些贷款是被禁止的。一旦全行上下有了明确的风险承受范围,就可以依据该范
25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围制定本行的贷款政策及程序。信贷政策、程序等是信贷文化的反应,而信贷
文化是保证银行的贷款业务顺利进行的关键。当信贷文化真正被全行上下所接
受并在实际贷款过程中得以遵循,那么银行所制定的贷款政策才可以有效的发
挥作用。相反,如果银行缺乏一个良好的信贷文化,或者信贷文化得不到银行
的共识与遵循,那么贷款政策等要想发挥作用也很困难。一个金融机构信用管
理常常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缺乏信用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
它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作用。2
一家银行的信贷文化的建立与维护需要相应的奖惩机制的支持。遵循信贷
文化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人会得到奖励,违背信贷文化的人即使没有给银行带来
损失,甚至给银行带来更高的收益也会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向员工传递一个
非常明确的信号:本行的信贷业务必须遵循已经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将会受
到惩罚。当然信贷文化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我们仍能看出
信贷文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稳健的信贷文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贷文化对一家银行非常重要。国有商业银行作
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还未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我们认为从内部缺陷与外
部竞争环境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努力培育稳健的信贷文化。
(1)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缺陷。国有商业银行国有独资的产权模式,导
致国有产权主体的模糊性。国有产权主体的模糊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明确
的人格化代表,不能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到底谁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对经
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并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行是非常模糊的。此外,国有商业
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巨额的不良贷款成为其进一步
改革的障碍。为了从源头上防止不良贷款,避免新增贷款出现高的不良率,国
有商业银行理应建立与维护稳健的信贷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机制来确保浚
信贷文化得到遵循。
(2)国有商业银行外部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无论
是存款规模还是贷款规模都占据着垄断地位。由于先后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出现了“工农中建化”的趋势,并未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按照
入世的承诺,中国的银行业将逐步对外资开放。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风险管
理水平,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有较大差距。为了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金规模,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因此,为
了应对银行业曰趋激烈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建立与维护稳健的信贷文化。
(二)重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信贷风险就是受信方不愿或不能按时、足额归还贷款,从而给银行带来的
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对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范围比信贷风险要大,前者除包
括贷款风险外,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中的风险如贷款承诺中的风险。鉴
于贷款仍是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本文信贷风险和信用风险交叉使用。
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臃肿,部门众多,工作效率低下,其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也不尽合理。从国有商业银行相差不多的组织结构概况图中(见图一),我们可
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诸多弊端。
1.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弊端。
(1)部门众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
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如其分支行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由总行到分行、支
行,以及储蓄所等,层次繁多,部门林立。这样势必会造成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从而影响到管理决策的及时、有效。此外,众多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也是一个
问题。如果部门之间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推委扯皮现象。在此情况下,银行的
信贷风险也很难得到及时的预测和监控。
(2)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从图一可以看出,虽然
总行设有资产风险管理部,但是没有显示出该部门作为负责银行资产风险管理
的重要性。要想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应相对独立,且有权
威性,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以便及时掌握全行信贷资产风险暴露的
相关信息,从而制定相关对策。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臃肿。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而且信贷风险管
理部门缺乏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重建信贷风险管
理组织体系。
2.借鉴国际经验,重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元悸论及其化解
围一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概况图
资料来源: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12。第236页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从西方发达国家看,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为矩阵
结构(李志辉,2001)。3所谓矩阵型组织结构就是把银行的部门分为业务部门
(如按产品不同分为企业金融部和个人金融部)和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风险
管理部等),在每个业务部门内设置相似的职能部门,这样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
直系统,又有按业务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见图二。
董事会
银行管理委员会
企业金融部
市场营销
个人金融部
财务
风险管理
稽核
市场营销
基金金融部
财务
风险管理
稽核
市场营销
裂点................._J 丽赢
风险管理l l风险管理部
—翮划而l翌嘉堡而竺
图二两业银}亍矩阵式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置化度羹和管理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12,第237页
矩阵型组织适合需要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企业中使用,由于采用了
比较灵活的按产品不同分类的业务部门,使得银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
适应性。矩阵型组织结构很好的将银行的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联系在一起,利
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但是,在矩阵型组织结构中,由于部门每个成员都受
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级领导,可能会造成权责不清与管理秩序混乱,从而降
低管理工作的效率。借鉴国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
可以构造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新的组织结构图。见图三。从该图可以
兰i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他解
看出,新构造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图三国有商业银行新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30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1)信贷风险受到重视,且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相对独立。在总行董事会
下专设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行的信贷风险政策,增强了信贷风险
管理的权威性;其下设置的风险管理部负责具体执行信贷风险政策,监控全行
信贷风险暴露情况。个人金融部和企业金融部下设的风险中心,负责向风险管
理部上报各自的信贷风险暴露情况。同时,风险管理部下设的独立贷款审批中
心也向其报告信贷风险暴露情况,从而实现信贷风险的垂直管理。
(2)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并相互制衡。总行按职能设立的部门(如财务
部、市场营销部)与按业务设立的部门(如个人金融部和企业金融部)必须相
互协作,并加强沟通。同时有两条渠道向风险管理部报告信贷风险暴露情况。
一条是个人金融部和企业金融部下设的风险中心;另一条是独立贷款审批中心。
这样,二者就可以相互制衡,确保上报信息的及时准确。
(3)设立独立贷款审批中心,排除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在全国设立若干
独立贷款审批中心,负责贷款审批:同时取消分行行长的贷款审批权,从而排
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地
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或其它目的,对国有商业银行常有不当干预,使得国
有商业银行发放了许多不该发放的贷款,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很高
的原因之一。设立独立贷款审批中心,取消行长的贷款审批权,可以保证贷款
的发放严格遵守本行制定的贷款政策,保持贷款审批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减少
不良贷款的产生。
(4)一笔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审查、贷款清收相互独立,权
责分明。分行下设的个人金融中心和企业金融中心负责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
的基本情况及贷款的目的、数量、期限等,在出具是否贷款的意见后上报独立
贷款审批中心。接到报告后,独立贷款审批中心按照相应标准来决定该笔贷款
是否可行,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个人和企业金融中心。另外,尽管在做出一笔
贷款决策时十分谨慎,也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使贷款质量恶化。于是定期对
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审查就显得很重要了。对贷款审查的真正目的存在不同的
看法,4大部分银行家认为贷款审查可以防止贷款质量的恶化,因而其目的在于
提供预警信号。另一些银行家则认为在现有的贷款审查系统中对一些贷款很少
或根本不进行审查,使得银行无法在早期发现贷款质量恶化的痕迹,因而贷款
审查的目的是强化贷款组织中的“信用文化”。我们认为通过对经济形势及企业
国有两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悸论及其化解
财务状况变动等因素的分析,是可以发现贷款恶化的痕迹的。因此,贷款审查
可以起到提供预警信号的功能,使银行尽早采取应对措旆,尽力避免不良贷款
的发生。
(三)逐步引进信贷风险量化管理工具,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1.对传统的信贷风险的识别、评价、监测方法等进行改造,逐步引进信
贷风险量化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1)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那些实力雄厚、信用
等级很高的企业纷纷转向资本市场融资以降低成本。银行失去了大批的客户。
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也使得贷款利润下降。迫使银行寻求更加经济的方法来计量
和控制信贷风险。
(2)统计学和运筹学方法的运用,以及金融学理论的发展都推动了信贷风
险管理的量化。统计学和运筹学方法的运用,如神经网络、数学规划、以及博
奕论都提高了对信贷风险置化管理的能力。另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如套利定
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信贷风
险量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3)银行业监管的需要。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不足之一是,粗线条划分的
风险权重,没有考虑贷款的规模、以及借款入的信用等级等因素,并不能准确
的把银行面临的风险与其资本联系起来。为了使资本水平更准确的反应银行面
临的风险水平,新资本协议采用标准法或基于内部评级法(基于内部评级法又
分为基本法和高级法,标准法、基本法和高级法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确定信
用风险。标准法要靠外部评级机构来确定风险权重,鉴于标准法存在的诸如信
息不充分,以及信用评级的公正性等问题,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尤其是实力较
强的银行采用更复杂的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实现对信贷风行的量化,主要有两种方法:5一是巴塞尔委员
会量化信贷风险的方法——内部评级法及模型法。不同的方法对风险因素的关
注不同,而每类风险暴露有七大风险因素:风险权重、违约概率PD、违约损
失率LGD、风险暴露EAD、风险相关性、风险集中度和期限风险。见表7。
六、如何确保新增贷款不良率很低
内部评级法
风险因素模型法
初级法高级法
风险权重连续函数连续函数连续函数
违约概率PD 据银行历史数据银行确定银行确定
违约损失率LGD 监管机构确定银行确定银行确定
风险暴露EAD 监管机构定义银行确定银行确定
风险相关性不考虑不考虑考虑
风险集中度不考虑考虑考虑
债权期限平均按3年考虑考虑考虑
资料来源:郏杰: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与应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2.
第37页
二是银行及公司开发的信贷风险量化模型。如J.P摩根的Creditmetrics模
型,KMV公司的Credit Monitor Model模型,以及KPMG的贷款分析系统模型
等。
2.信贷风险度量模型的应用范围。
信贷风险度量模型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
(1)信用审核。如在消费信贷业务的评价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模型,或
与主观判断联合使用,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2)信用评级。可以采用定量化模型对无等级证券和商业贷款进行评级,
通常是通过将其与社会上现有的公共信用评级体系接轨的方式,推算出未评级
信用产品的等级。
(3)信用定价。假设违约时,可以依据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利用信用
风险模型来确定应有的信用风险溢酬。
(4)信用风险预警。,可以利用信用模型对个体信用资产或组合进行预测,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相应对策建议。
(1)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库。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离
不开相应参数的估计,如违约概率等。而这些参数的估计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
数据库中应当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担保品信息、清偿数掘信息等。且前.国有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二元悖论及其化解
商业银行缺乏类似的数据库,这种状况给信用风险模型的引入带来困难。
(2)大力发展独立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及国家信用做出评
级,确定贷款的违约率,以及贷款违约后能收回多少等。西方高级信用风险模
型的数据基础一般都是由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提供。我国应大力发展此
类信用评级机构,从而能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供信用风险模型所需要的数据,
以便予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引入。
(3)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与西方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国
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还不成熟、不完善。在诸如评级对象、评级标准、
级别划分等方面都有待加强,从而为信贷风险量化模型的引入提供必要的基础。
1郑杰,《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与应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31页a
2【美】考挨特(Caouette,J.B.)等著.石晓军等译,《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3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12 JI{;j第
237页。
4【美】汉普尔等著,陈雨露等译,《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65页。
’郑杰.《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与应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36—37
页。
参考文献
II
参考文献
【1]含岭等,“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Ⅸ财经》,2004年第3/4期
合刊,96.98。
[2】陈刚明等,“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现实意义”,《中国金融》,
2004年笫2期,24.25。
【3】耿群,“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路径选择”,《中国金
融》,2004年第4期,31.34。
【4】徐滇庆,“疯狂放贷为哪般”,《金融经济》,2004年第l期,16.17。
[5】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
【6】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7】贷款通则(征求意见稿)
f81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1牟12月。
【9】(美1考挨特(Caouette,J.B.)等著,石晓军等译,《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
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lO】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l】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
月第一版。
后记
后记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优秀银行相比有
较大差距。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利用入世过度期加快改革,增强实力,努力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按照入世的承诺,中国的银行业将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很
高的不良贷款串和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国家救助
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选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
出发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文的写作自始至终得到了范立夫老师热情、耐
心的指导和帮助,也参考了许多相关文献。历时数月,几易其稿,本文终于定
稿。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有些不安。因为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有待进
一步深化,文中的观点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尚不得而知。由于作者学识有限,
文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即将毕业的时候,我深深感谢范立夫老师几年来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
指导和帮助,也深深感谢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我许多关心、指导和帮助的刘军
善老师,他们的学识与教导使我受益匪浅。
黄国擞
2004年11月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Ⅲj:此处所提交的博Ij,坝.J二学位论文
《f确南彗张均睇冷)¨毒地鹰星磷·足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往
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闽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
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Zl刈】部分外不包含他人L发袭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山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粜将完全lII本人承{:!=!。
作者签名:.兹f虱箔义IJIltll:卅印/l-;l f]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粜归东北财经人学所有,小论义的研究山
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东北则经大学火于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井向柯天部门送变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术人授权东北
财经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tU‘以
公椰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鬣f虱稳良同期:)”r年pJjl7i
导师签名:表≥毳矢L々珥H It/1:1啤{li仁J J‘丁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