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32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借鉴及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借鉴及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姓名:刘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经济
指导教师:邱嘉锋
20080501
摘要
环境与发展之间是否平衡,是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
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情况也日益严峻,为了从根本上缓
解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和
研究了国内外开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循环经济的发展
趋势,设计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20世纪90年代的世纪之交,随着可持续发展
理念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发达国家更把开展循
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一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遵
循以下三个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再循环(recycle)原
则,简称3R原则,3R原则的先后顺序应为:减量化一再利用一再循环。2006年国家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教授在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循环经济
的3R原则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增加了再思考(r“nk)原则和再修复(r印air)原则,
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发展成为5R原则。
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在循环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国外许多学者和机构提出了
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相关理论,有:产业共生理论、清洁生产理论、产业生态理论、生
命周期评价理论、零排放理论以及逆生产理论等。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启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
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并形成了物质闭环型经济的三种关键性思路,主要体现在经济
活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发展循环
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型企业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循环工业园
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废弃物回收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模式设计。从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情况来看,总体上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我国经
济发展特点以及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借鉴了发达国家和我国试点地区循环经济的经验,
设计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工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产业循
环经济模式;社会循环经济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国外经验;模式设计
Abstracts
’I he balance be觚een enVirorunem锄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肌t symbol of tlle
qualit),of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with Cmna’s rapid econoIllic
deVelopment,China’s resources depletion and enVimmental pollution are also i11creaLsingly
鲥h situation. In order to mndamentally e2Lse the pressure on ou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砌ent。on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achieve sustain£L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11e paper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circular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basic model,combilles谢th C11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11d me fea:mres of C11ina’s
deVelopment aIld tlle deVelopment trend of circular economy,and desi印s the f.our modes of
tlle circular economy.
111is paper is diVided i11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 set out the baSic theor),of circular economy.In t11e 1 990s at the t啪
of the ceIl饥lr)r,wi也the continuously deepelling of m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血e st工j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on§idered the circular economy as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_ble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ation.Generally speaking,tll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should follow the three principles:the principle of
reduction(reduce),the principle of re—use(reuse),the principle of recycling(recycle),or 3R
principle.The order of 3R principle should be:reduction is prionty to re—use and recycling.In
2006 aLs Secretar),of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Professor Wu Jisong deVeloped the theoU of
cnular economy.Based on the 3R principles,he increased the reminking(re“nk)p血ciple
a11d re—r印air(repair)principle,a11d extended the 5R principles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Mnkng of the circular economy,uIlder the guidallce of me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long-tenn practice,mally foreign scholars a11d institutionS developed some t11eories of the
circular economy.They are: industry sy啦biotic tlleo巧, theory of cleaner production,
iIldustrial ecology meory,meo巧of life cycle assessmem,IIlverse theo巧of zero emissions
aIld production theo巧.
The second part I introduce tlle experience of foreign models of circular economy.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duriIlg the 10ng—tenll practice, westem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ed a11d fomled a closed—loop materials economy of the t11I.ee key ideaS,
mainly reflecting in the t11ree main levels of协e economic activities:the ente印rise level,
regional leVel,conlInuni够leVel.111ey gradually explored and fomed four basic models of
the economic cycle,namely the recycling ente印rise model in the U血ted States,the cycle of
indus讲al park model in Demnark,tlle model of waSte recove巧in Geml缸ly and the model of
recycling societ),i11 Japan.
TT
The t11ird part I introduce the sta_tus quo of ChiIla’s economic deVelopmem a11d pattem
designation.Judging行om me cu仃ent cycle of Chinat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ChieVed grati每ing results on tlle wh01e,but tll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In the laSt part of
廿le article,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也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Ild
the n.ends of China’s circular economy,and 1earlling丘om the experience靠om the developed
couIltries and Chi工la’s circular economy in让屺pilot’s,we design the four models of ChinaIs
circular economy.They are:the industriaJ cycle models,a鲥cultural cycle models,economic
cycle models,models of recycling social.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experience of me deVeloped colmtries; model
designation
Il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立d蕴上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虫J』友j 指导教师签名:
、.1叫、
日期:垭鹋酬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0世纪90年代的世纪之交,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
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发达国家更把开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相比之下我国的循环经济理念引入较晚,20世纪80年代循环经
济理念首先由环保界引入我国,主流经济学界直到近几年才对循环经济给予重视和研
究,由于循环经济是“舶来品”,以及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
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本质的理解也不相同。本文不仅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
加以概括和总结,而且将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扩展为5R原则,这是循环经济理论研
究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快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又
好又快的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任务。
发展好循环经济,对于我国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环境与发展之间是否平衡,是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推进可持续
发展战略,是促使二者达到平衡的途径,而循环经济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不
断增大,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超过自然界本身的再生承载能力。如果再不转变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过度增长导致的资源枯竭、生态恶
化等问题必将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的。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首次把农药污染的
危害展现在人们面前,试图唤起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同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理念,它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要
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的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向宇宙飞
船一样走向毁灭。这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一报告第一次系统的考
察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标志着人们
对单纯追求经济总量作为衡量发展指标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面怀疑,主张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人口与科学之间的协调发展。
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
言》,提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标志着人
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世界各国也由此走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艰难漫长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欧洲学者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
发展大会”起草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向全世界提出“可持续发展”
理念,并较系统的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即满足当代人需要,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世纪之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可
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
1992年6月,在第二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
展宣言》、《21世纪议程》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签署
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新思想、新意识,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
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始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提到日程上来。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把开展循环经济看作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自此,循环经济开始在世界各国逐渐兴
起,西方发达国家采取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和
公众参与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
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末端治理。20世纪80年
代,人们认识到应该采用源头治理的方式处理废弃物。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
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人们采用管端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废弃
物,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弃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所谓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其本质上是一种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他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
统,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
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谐循环,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lJ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思想首先由环保界引入我国,国内学者
在定义循环经济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作为关键词,
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不相同。国家“十
一五”规划给出的循环经济定义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
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J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
环经济发展》一文中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
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
式的根本变革。【3】这一定义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循环经济本质、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概念。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发展局前局长拉德瑞女士组织专家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
中期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
再循环(recycle)原则。
减量化原则即资源利用减量化原则,指在投入端实施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主要是通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
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量,从源头减少资源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
再利用原则即产品生产再利用原则,与后工业社会一次性产品推广相反,循环经济
强调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产品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使用而不放弃。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
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即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指在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产品使
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
无害化和资源化。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
资源。
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一般认为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
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只有减量化原则,才具有第一法则的意义。【4】
2006年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教授在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原有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增加了再思考
(retbjnk)原则和再修复(repair)原则,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发展成为5R原则。15J
再思考原则指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动力循
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
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
再修复原则。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第二财富。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
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也是创造财富。科技园区是21世纪的新工厂,不仅要减
少排污,逐步接近零排放,而且要承担修复周边生态系统的任务,创造第二财富。
(三)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所
构成的物质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
的负荷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生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型
和一次性的,追求的是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
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
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下,经
济活动强调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追求的是经济、社
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传统经济:(单一线性流程)
‘\
7匝一圆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循环经济:(反馈式流程)【6】
剧、.,————一、、. 茸——二呻—一甲..一一圃·....觑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j.j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循环经济在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
费和废弃物排放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成依靠生
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外许多学者和机构提出了发展循环
经济的一些相关理论。
(一)产业共生理论【7】
产业共生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Jollll E11renfeld和Nicholas Genler研究了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废弃物的共生互利关系,进而提出的产业共生理
论。所谓产业共生是以共生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不同企业间因相互利
用副产品而发生的各种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
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
(二)清洁生产理论【8】
清洁生产理论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产业开发组织于1989年提出的,他
们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中不断采用的一体化预防
性环境策略,它可以全面提高效率以及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
(三)产业生态理论【9】
产业生态理论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等人在模拟生物的新
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谓}”研究。所谓产业生态学是仿照自
然界物质循环的方式规划产业生产系统的学科,试图通过企业间的系统耦合,使产业之
间具有生态链性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传递、高效产出和持续利用。
(四)生命周期评价理论【1o】
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1969年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对饮料容器从
原材料采掘到废弃物最终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的跟踪与定量分析。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1999年的定义,生命周期评价是指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
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具体包括互相联系、不断重复进行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的确
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零排放理论⋯J
零排放的概念是1994年,由总部设在日本的联合国大学最先提出的。所谓零排放,
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动。零排放,就其内容而言,一方面是
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己产生的能源和资源的排放,力争将其减少到零;另一方面是将
那些不得已排放出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最终消灭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排放。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快速
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如“清洁生产”、“零排放工厂”、“产品生命周期”等体现循环
经济思想的理念。目前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中,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并形成了物质闭环型经济的三
种关键性思路,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
面,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型企业模
式、以丹麦为代表的循环工业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废弃物回收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
表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一)美国循环型企业模式
循环型企业模式属于企业层面的小循环范畴,又叫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以单个企
业内部物质和能源的微观循环作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是以清洁生产为
导向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
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提高产品耐用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其实质是一种对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
管理,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削减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将循环经济的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它是一种生态化、绿色化
的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模式,通过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手段,尽可能实现
零排放的闭路循环生产,以达到减少甚至消灭污染物产生的目的。
单个企业层面上的循环经济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时列世界500强前列的美
国杜邦化学公司率先将循环经济理念实施于工业生产。杜邦公司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贯
彻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设计制造原则,创造性的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
相结合的“3R制造法”,通过企业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从废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
开发出用途广泛的乙烯产品;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
物质的使用量,达到减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的。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
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减少了70%。从1997年开始,杜邦公司又
实施“地毯回收计划",全美80个杜邦的零售商参与了这一计划,每年回收10000吨以
上的废弃地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大提高
了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12J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Acusllllet橡胶公司是该州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同时通过
ISOl4001、IS0900l、美国汽车业QS一9000质量标准认证的公司。该公司通过工艺改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设备改造和员工培训,实施有毒物质减量计划,减少了去油污过程中的三氯乙烯的
使用量,公司每年可节约10万美元;通过将非接触冷却水和部分工艺水循环使用,实
施水资源节约计划,每年可节省175万美元的下水道排水费和水费;通过改用能量使用
效率更高的照明灯和电力发电机,实施能源节约计划,每年可节约12.4万美元。【13】
(二)丹麦循环工业园模式
循环工业园模式属于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范畴,是指按照生态工业学原理建立生态工
业园。循环工业园是区域层面上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也是工业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它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模拟
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园区内采
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
或原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的产业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化使用和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许多循环
经济的书中或文章里,都会提到这个经典的案例,丹麦卡伦堡已经成为各国循环经济膜
拜的“圣地”。【14J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内以四个企业为核心: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
丹麦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具有1500kw的发电能力;斯塔托伊尔炼油厂,是丹麦最
大的炼油厂,具有年加工320万吨原油的能力;济普洛克石膏墙板厂,具有年加工1400
万m2石膏墙板的能力;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公司,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公司生产医药
和工业用酶,是丹麦最大的制药公司。园区内的四个核心厂以及其他小型辅助企业之间
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和
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在生产过程中有两条明显的主线:热能和水。热能首先由阿斯内
斯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先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分别满足了这两个企业所
需能源的40%和全部;这些能量经过使用后,温度有所降低,可以向生活在工业园周边
的居民提供,作为供暖热气;经过居民使用后的余热,供农户鱼塘和蔬菜大棚取暖之用。
经过这样的循环使用,实现了热能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生
态工业园还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从使用淡水转为使用卡
伦堡海峡的海水来满足冷却系统的需要,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得到副产品热盐水,又可
以提供给卡伦堡地区的渔业养殖使用。斯塔托伊尔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每
年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70万m3的冷却水,用于锅炉用水和公共清洁卫生用水。通过水
的重复使用,减少了生态工业园整个系统25%的需水量。此外,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内
还有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供给土壤修复公司用于生
产水泥和筑路;炼油厂的脱硫气供电厂燃烧;电厂的脱硫石膏作为石膏板厂生产石膏板
的原料等等,方法十分丰富。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内企业间通过贸易交换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品,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资料统计,每年炼油厂节约用水120万
m3,制药厂的废水处理后有90万m3替代淡水供应。电厂使用炼油厂的排空火焰气节煤
3万吨,节油19万吨。制药厂的有机残渣制造有机肥料,相当于节约800吨氮素、400
吨磷、2800吨硫和8万吨石膏。通过交换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如电厂20万吨粉煤
灰及8万吨除尘渣不需要建灰厂填埋;炼油厂2800吨硫不再作为雾气排放到空气中,
减轻了大气污染;制药厂100万m3的水处理废渣不需填埋或填海而作为有机肥。此外,
由于煤和油的替代,避免200吨二氧化硫和1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l5J
(三)德国废弃物回收模式
废弃物回收模式,属于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范畴。在这个层面上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
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动员社会各种组织层面上,实
施循环经济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德国的废弃物回收模式。
1.德国的公共回收系统。德国堪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楷模,在德国,循环经济已经
成为企业和公众心目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德国,大到厂家,小到公民,人人都意
识到资源再生循环的重要性,并自觉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德国人将不同种类可回
收利用的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或垃圾袋加以标识区别。蓝色的垃圾桶用来装可
以回收利用的纸类,如报刊杂志、纸制品等;蓝色旁边的棕色桶专门装可降解的生物垃
圾(有机物)等;还有一种常见的黄色大袋子用于装印有回收标志的各类包装;除以上
两桶一袋之外的黑色桶便是用来装一切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
了;此外,玻璃制品、罐头、废电池和旧家具都有各自的回收箱和回收站,切不可随意
丢弃。
2.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16j简称DSD,也被称为绿点公司,总部位于科隆,是一个专门的对包装
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 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
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自愿联合而成,控制着全国范围内的包装废弃
物的搜集、运输、分类、处理。DSD的中介性主要表现在它本身不是垃圾处理企业,而
是一个平行于公共回收系统的非政府回收组织,因而又被称作第二回收系统。它将有委
托回收包装废弃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
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绿点”标记是一个首尾相连的绿色箭头构成的圆
圈,远看形似一个绿点,意为循环利用。“绿点”计划的实行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
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
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DSD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据德国
联邦环保局的数据:“绿点系统”的有效实施,使德国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
已经从1990年的13.6%增加到2002年的80%,产品包装的循环再生能力也不断加强,
玻璃的再生利用率达到90%,纸包装物的再生利用率60%,而轻质包装是50%。117J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
循环型社会模式与废弃物回收模式一样,该模式属于大循环范畴。日本在2004年4
月通过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对“循环型社会”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阐述,
即通过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将排放的废弃物等作为资源加以循环利用以及确保进行适当
的处理三个步骤,以达到抑制对天然资源的消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负荷。从总体上
来看,循环型社会是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区域向更大范围扩展的产物,在一个整体范围
和第一、第二、第三各产业内及各产业之间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把生产、消费、废弃
物处理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网络系统中,使人类生态系统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
会系统有机联系的复合循环系统。在整个复合循环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实现统一和协调,
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循环型社会。
日本以其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作为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日本是当
今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作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循环经济立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即
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以基本法统领综合法和专项法的立法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的
建设。
法律层次法律名称制定时间
基本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2000年
综合法《固定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1970年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1991年
专项法《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1995年
《特种家用电器循环法》1998年
《建筑材料循环法》2000年
《可循环性食品资源循环法》2000年
《绿色采购法》2000年
《多氯联苯废弃物妥善处理特别措施法》2001年
《车辆再生法》2002年
日本政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形成,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了
到2010年建设循环型社会要达到的三个方面的目标:资源投入产出率比2000年提高40
%,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40%,废弃物最终处置量减少50%。
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的发展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发展“静脉’’产业,即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实现环保产业化;2.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产业绿色化;
3.“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相结合,实现物质的循环流动,建设循环型社会。
二、几点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的循环经济实践,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具有重要的启
示及借鉴意义。
l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建立清洁生产型企业
美国的循环经济主要凭借单一企业的力量进行清洁生产,对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控
制,通过企业内部各工艺流程之间剩余物质的再利用,实现原材料投入的减量化、产品
的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二)建立生态工业园
丹麦的循环经济主要通过相关产业或企业的联合,建设生态工业园,整个生态工业
园以一个整体参与循环经济,通过园区内各产业或企业间的剩余物质的相互交换和循环
利用,实现整个园区废弃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三)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
德国的循环经济主要是在社会层面上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保证再生资源的分类回
收、分类处置,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促进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化,形成发展
循环经济的链接产业,加快循环经济建设。
(四)在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应用“3R"原则
日本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以循环经济法律为保证,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将循环
经济“3R”原则应用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将发展“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相结
合,通过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个步骤建设循
环型社会。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模式设计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概况
从20世纪末开始,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上升为指导国
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200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
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l 8j
白1997年5月,国家环保局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
知"以来,全国各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到2004年12月,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命名4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19】
2006年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现有
2768家环保民间组织,从业人员总数为22.4万人,其中全职人员6.9万,兼职人员15.5
万。120J尽管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
我国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循环经济的开展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模式,现有的循环经
济试点工作也存在以下问题:
1.循环经济的适用范围有限
我国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和生态工业园层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
才刚刚开始,尚未形成规模。我国目前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17个,清洁
生产企业400多家,【2l』构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20世纪末开始,全国各
大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努力在区域社会层面上推行循环经济。但是,到目
前为止,我国的循环利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产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将愈来愈多,应该在更大的社会循环经济层面上建立系
统的废弃物回收体系。
2.循环经济的适用产业有限
我国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化工工业和重工业。在我国已经开展
的6000多项清洁生产项目中,绝大部分是针对工业领域,对一、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关
注明显不够。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其比重较小、产值较低,在日常
经济生活中容易受到忽视,就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情况来看,即使在某些地区
12
东北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视点工作,那也仅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殊情况(如桑基养鱼等),
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其生态产业链条过于单一,尚未实现产业内的资源“闭路循环”,
更不用说形成产业间互相交换废弃物的跨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另外,服务业废弃物的
回收处理,尤其是餐饮垃圾的回收处理尚未引起全面重视。北京高校500多个食堂每年
产生的大量泔水大部分被学校拉去喂猪,这些“泔水猪”反过来又返回食堂变成“美味”
提供给学生。这些“泔水”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由这种泔水喂养的“泔水
猪”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而且由于对有机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也造成了资源的大
量浪费。
3.循环经济利用的资源有限
我国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于水、能源、可直接变现和再利用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且再利用率较低。在工业生产体系中,每一个单一产业或部门,都只对原料中的一两个
成分感兴趣,其余成分都被废弃了。目前,我国能源的再利用率只有32%,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10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中没有得
到回收利用的价值达500多亿元,每年大约有500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万吨废有色金
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橡胶等废旧物资没有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回收
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0%左右。122J此外,对生活垃圾、包装废弃物等可回
收利用的废弃物还没有形成分类回收体系,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三)我国试点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自2001年以来,由国家环保总局在辽宁、贵阳等省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以来,循
环经济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上海、辽宁、贵阳等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质性工作,并
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上海循环经济发展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地域狭小,环境容量有限,经济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海根据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措施,在多方面开展循环经济,尤其
是在规划的设计、废弃物资源化和减量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了初
步成效。
(1)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首的《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在
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
成为指导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
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
(2)推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项目。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将上海作为全国实施
清洁生产示范城市之一。上海从实际出发,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扩大到化工、冶金、
医药、纺织、船舶、机电、建材7大行业。2003—2005年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正在
50个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工作。
(3)推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初步建成废弃物回收体系。2003—2004年度,作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的实事工程,上海市已经建成270个“交投站”,初步建成废弃物回收体系。目
前,上海市平均每天回收50万只一次性塑料饭盒,约占每天消费量的62%,工业固体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97%,中心市区己初步实现废弃物的分类回收。【23】
(4)建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推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在2003—2005年第二轮
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正式启动了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把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业区。
2.辽宁循环经济发展
辽宁省是国家环保总局确立的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省。2002年辽宁省制定并通过了
《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提出辽宁发展循环经济的“3+1”模式,【24J即利用小
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小循环模式:在单个企业层面,结合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创建“零
排放”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其宗旨就是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近年来,鞍钢集团公司采用绿色工艺和设备,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在工业“三
废”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一
系列实践,使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削减38%,S0:排放量削减26%,钢铁渣、各种oG泥
以及除尘回收的含铁物料利用率达到100%,粉煤灰利用率约达到45%。【25】
中循环模式:在区域层面,结合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和老
工业区调整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
中,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产业共生的生态网络关系,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
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和基础设施共享,最大限度的减少园区内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
排放,进而实现区域循环经济,这是辽宁省中循环模式的特点。
自2002年11月,盘锦市被列为辽宁省循环经济试点市以来,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
心,以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为手段,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生态
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方面开展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全市工业节水5000
多万吨、节电3亿度、天然气4021万立方米,农业减施化肥1.28万吨,减施农药75
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8.5%、17%、2.57%。
【凋
大循环模式:在整个社会层面,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开展
城市中水回用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截止2004年,辽宁全
省己建成污水处理厂24座,累计日处理能力达到293.7万吨,实际运行负荷由2004年
初的40%提高到65%。其中,有1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了中水回用系统,实际日回用中
水40多万吨,主要用于工业、城市河道景观和绿化用水,这使得工业企业的取水量减
少了24.5%。【27】
资源再生产业模式:结合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重点,开展资
源再生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概括的说,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就是要发展环境、经
14
东北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双赢的静脉产业。2003年度全年利用粉煤灰15.5万吨,煤矸石15万吨。已经建成粉
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30多家,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6.7%和41.4%。
并在14个城市住宅小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28】
3.贵阳循环经济发展
2002年5月,西部内陆省会城市贵阳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
态城市试点。自那时起,贵阳不仅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而
且制定并正式施行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
主;科学规划,点上突破;制度规范,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寻找
出路。经过6年的循环经济实践,“贵阳模式”渐入佳境。
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内容可以总结为“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
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系统建设”。其中,一个目标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
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转变两种模式
是指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转变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是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
系统,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生态保障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是指推进铝
产业循环体系、中草药产业循环体系、煤产业循环体系、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建筑与城
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体系、循环型消费体系等八大循环
经济体系建设。【2引.
贵阳市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有关教授、院士和专家,制定了建设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市情启动了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项,
目。目前已经启动了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循环经济煤化工示范
基地和息烽循环经济磷复合肥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如贵州开磷集团利用磷
渣生产135万平方米/年全息石膏砌块项目,解决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问题;清镇市年
产60万吨水泥的兰花水泥厂,生产原料是上游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渣,年可消耗上
游企业排放的33000万吨粉煤灰、48022吨煤矸石、9000吨磷渣和10000吨硫酸渣,共
计100022吨,确保工业固体废渣利用率达到水泥原料总量的30%以上,这些废渣在过
去要么厂家花钱运走,要么买地填埋,现在却成了水泥厂生产水泥的原料,既免除了上
游企业处置废渣的负担,又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减轻了环境压力。【30】
随着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的深入实施,贵阳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近年来先后被全
国绿化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
化模范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此外,贵阳的循环经济模式还得到了国际
组织的认可,联合国规划署于2003年3月决定选择贵阳市作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地
方政府能力建设”项目的全球唯一实施地,并提供相应的项目启动经费。同时,贵阳还
获得欧盟50万欧元“循环经济政策支持”资金及德国“贵阳市循环经济中德合作项目’’
20万欧元的项目支持。13lJ
1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经验总结
上海、辽宁、贵阳等循环经济试点较好的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本质,符合了当
地的自然、经济、资源、环境特点,较为合理的规划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循
环经济的模式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1.上海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以循环型工业为主,同时结合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整
个社会层面上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过程
中,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扩大到7大行业、50多家企业,并在市区内建立废弃物“交投
站",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消费领域,为建设资源循环型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而不断
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被人们美誉为“上海模式’’。
2.辽宁省的循环经济发展以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循环型农业为主。在企业内结合技术
创新、工艺改造,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四位一体"
循环经济模式是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之一,该工程以沼气为纽带,实现产气、
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取得了经济、环境双重效益。被人们美誉为“辽宁模式"。
3.贵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以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循环型工业、循环型
农业、循环型旅游业为内容,启动一批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项目,形成了如贵州开磷集
团、兰花水泥厂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经过多年的循环经济实践,贵阳市取得了
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被人们美誉为“贵阳模式”。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
(一)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国各区域发展的
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当地
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引导、推行、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针对各地的自然资源环境状
况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把企业作为实施循环经济的最终策动力和执行主体,从生产、消费、废弃物的回收等环
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建立
高效的管理机制,进行全过程目标控制,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集成应用、科技示范
等方式组织实施,充分整合区域相关资源和产业特点,依靠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实现
资源的高效利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循环经济在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树立典型。
(二)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5R”原则
“5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
复”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
1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
环境库兹涅茨“U”字型分布规律正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关系在空间上的反
映。怎样才能在保护整体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给自然一个青山绿水,是循环
经济要解决的问题。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既要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突
出的领域,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又要保证生态恢复,环
境建设不能以大幅度的经济损失为代价,保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在区域
经济建设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建设中,要力争在发展中既要富了自己,又要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的良性循环。
3.统筹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成功实践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发展循环经济要
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于区域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结
合区域自身的自然资源、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等特征,科学制定循环经济的发展规
划,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区
域优势,有重点、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4.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相统一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
济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
向。132J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创新;借助知识经济,加速科技创新,为循环经济的发
展提供技术支撑。
5.渐进发展和跨越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
向前推进和深入。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在
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也只能是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特点的起步阶段。在循环
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试点先行、典型带路、逐
步推进的方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不断成长,最终
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种典范。但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
渐进的发展过程。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在总体上遵循渐进原则的基础上,不排除一些重
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通过实施重大举措实现突破,从而促使局部地区实现跨越
式发展。
(三)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的影响因素
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或条件的作用。这
些因素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1.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开展循环经济同样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桑基养鱼、蔗基养鱼等循环经济类型,在我国北方地区就无法推
1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再如光照丰富的地区可以开展太阳能开发利用,而风力较小的地区可以就不能进行
风能的开发利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应该针对各地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
塑造各种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
循环经济的发展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外,区域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循
环经济的发育水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较早和区位优势的作用下,经济技
术实力远远强于我国的其他地区;我国的中部及东北等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开
展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我国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经济和科学
技术水平普遍落后,这就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一中一西"格局。根据环境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在一国或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环境质量存在
先恶化后改善的“U”型发展过程。当人均GDP达到5000一10000美元左右时,才能出
现转折点。【33J而我国目前各地区人均GDP均低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134J由此可以
推知,我国总体上应呈现出由东向西环境质量逐渐上升的分布规律,即东部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相应的资源环境负荷也较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相应的资源环境负
荷相应也要小一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反
映,指导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在追求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同时,因地制宜
的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四)我国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
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特点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设计以下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
1.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1)循环型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和政府的主导下,自觉实践循环经济原理,将生产和生产
过程中的“减量化”、废弃物回收的“再利用”、以及对排除企业的物料和废物处理都控
制在企业内部,每个企业都有自行“消化”污染和垃圾的能力,通过技术进步,采用少
废和无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使产品的生产消费
过程与环境相容,塑造环境友好型企业,以单个企业加入到循环经济的大潮中,为社会
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可以从几方面入手:第一,原材料的
采购上要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量,采用低毒、低害的原材料代
替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材料,采用投入产出比率较高的原材料替代投入产出比率低的
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第二,在生产过程中,改进
生产工艺流程,采用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环
境污染多的工艺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第三,产品和包装
物的设计上,应当考虑其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害、
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设计方案。第四,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循环再利用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污染物实施末端治理,使之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从上述清洁生产措施可以看出,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其初期
成本投入是很大的,并且循环经济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长期工程。因此,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单纯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来消化因开展循环经济而增加的资金
技术成本是困难的。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于区域工业化进程较慢,行业结构单一,关联性
不强,但是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基础的区域。
(2)特色生态工业园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以某产业或者某企业为主导,配置一些以
该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为原料的共生产业或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纵向联合
与横向共生,使得园区内各企业相互联系、互利共生。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实现路径:第一,依托型的生态工业园,这是生态工业园中最基
本和最广泛存在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生态工业园的形成往往依赖于生态工业园中存
在的一家或几家大型核心企业,许多中小型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运作,从而形成的生
态工业园。由于核心企业的存在,一方面需要其他企业为他提供相关原材料或中间产品,
为辅助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产生的大量副产品能为其他辅助企业所
利用,也能够吸引辅助企业入园建厂。第二,产业链整合型生态工业园。这种模式通过
不同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形成生态工业园。其产业链整合模式主要有:①将产品关联
度高的、产品服务对象相近的企业整合起来,形成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企业集团。②
整合在一起的几个企业为一个大项目配套,增强企业综合配套能力。③从几个企业生产
的产品的上下游关联关系进行整合。
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合作的影响因素:①园区内产业之间的匹配状况。园区内产业匹
配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首要条件。135】生态工业园应该是具有上下游
相关关系或潜在的相关关系的企业的联合,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能够互相利用副
产品的几率较大,发展工业共生关系的机会就较大。相反,若园区内相关企业的工业类
型相同,产生的副产品也类似时,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成功几率也较低。
如同自然界要求的生物多样化一样,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也要求园区内的相关产业多样
化,使生态工业园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弹性。②园区内企业供需匹配状况。这里的供需
匹配指的是园内相关企业之间相互交换的废弃物的供需状况。若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
供的废弃物数量很小,仅占下游企业原料需求的很小比例的话,这是将会增大下游企业
解决剩余物料的难度和成本费用;反之如果下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能再生利用上
游企业全部或大部分的废弃物,则会增加上游企业解决剩余废弃物的难度和成本费用。
③固定区位选择的影响。建立生态工业园,一方面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园区内的企业可
以共享园内设施,形成园区内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能够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
高资源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另一方面生态工业园的位置选择是由核心企业决
定的,其他企业对于位置的选择没有太多的自主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辅助企业入园建
厂的成本。④园区内企业的运行规则的稳定性。组建生态工业园对于入园企业实质上存
1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着潜在的和约、潜在的规则。在生态工业园区内,没有废料的概念,只有资源,一家
企业的废料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或能源,这意味着一旦企业选择入园后,其相关的生
产线和生产设备都要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园区内企业发展的整体要求。这样一方面减
少了企业的生产投入,减少了废物的处置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园内企业的生产设备的专
用性增强,入园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一旦上游企业出现信用危机,为下游
企业提供低质量的“原料’’,或为下游企业提供的“原料”的数量很少,使得下游企业
的生产难以维持,这将给下游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上可见,生态工业园模式容易建成,但是园内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这种模式一
方面适合于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较为完善,工业群相对发达和密集,工业企业的关联性
相对较高的城区或工业区。这类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较完备,
工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流失的
物料回收处理能力较强,容易形成生态工业园模式;另一方面该模式也适合于具有规模
经济、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这类企业之间容易
形成依托型的生态工业园。
2.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农一林一牧一鱼”型循环生产模式
“农一林一牧一鱼"型循环生产模式是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各产业间通
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等方式形成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有种植业与养殖业相
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构建如下生态链:①“植物一家禽一沼气一食用菌一蚯蚓一鸡
一猪一鱼”循环模式。植物秸秆处理后喂养家禽,家禽粪便发酵用于生产沼气或培养食
用菌,食用菌下脚料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沼渣和猪粪养鱼或作肥料。
②“植物一家禽一蝇蛆一鸡一猪一牛一鱼”循环模式。植物秸秆处理后喂养家禽,家禽粪
便养蝇蛆,蝇蛆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发酵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泥作肥料。
③“植物一家禽一沼气一植物”循环模式。植物秸秆处理后喂养家禽,家禽粪便发酵入
沼气池,可以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三种产品,沼气可以用于生产生活,沼渣可以代替
肥料,沼液可以代替农药,用于种植业。④“林草一家禽一粪一畜”循环模式。荒地种
树,树下种草,植物秸秆、草饲料喂家禽,鲜鸡粪晾干再用鸡粪膨化机进行膨化养殖牲
畜。⑤“植物一鱼一粪一植物”循环模式。稻田养鱼,植物秸秆处理后可作养鱼饲料,
鱼的粪便可作稻田肥料,实现了简单的循环经济模式。
(2)“经济一环境一资源”型循环生产模式
“经济一环境一资源”型循环生产模式主要指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将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为典型的农业循
环经济生产模式,是较常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指“三
沼”再利用。“三沼"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人畜禽粪便等经过加工处理,有机
厌氧化,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进行再利用。沼气可以做能源用于生
产生活;沼液可以作叶面喷洒液和蔬菜培养液,不仅促进作物生长,而且能够起到防治
2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病虫害的作用;沼渣可以作肥料,也可以作食用菌的营养基和养殖蚯蚓的饲料等。
3.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1)第一、二产业循环生产模式
第一、二产业循环生产模式是指通过种植业、林业、渔业及其农产品加工业各产业
间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形成网状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生态产业
链,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考虑如下途径:
广产品圆母匦L弃J
L
⋯物菘Σ
液体废物一生化处理一营养基
卜再利用
(2)第一、二、三产业循环生产模式
第一、二、三产业循环生产模式的建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将农业、工业和服务
业结合起来,跨越了产业界限,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及循环利用等方式开展的生
态产业发展模式,可以考虑开展循环旅游园区,一方面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旅游业内
部的食、住、行、游、购、娱各领域中;另一方面在旅游园区内通过各产业间的物质集
成、信息集成、能量集成和技术集成,形成区内代谢、相互依存、共生共利的共生关系。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下,旅游园区内的废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将得到有效的利
用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对于园区内的人和禽畜的粪便、有机垃圾,直
接通往沼气池,经过高温发酵、杀菌产生沼气,可供取暖、做饭、照明,沼气废液和残
渣可引入农田作肥料,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又提高了土壤肥力,保证绿色农产品的
供应,实现了种植区、养殖区的绿色化。饭店等的各类有机废弃物也可以直接作为种植
植物的肥料和养殖牲畜的饲料。这样既节约了资源、能源,又保护了园区的生态环境(图
1)。另外园区内的废水可以实行中水回用策略,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浇
灌花木,清洗地板和汽车,或者可以用作冷却水等。
团_ =匮[图
(图1)
4.社会循环经济模式
(1)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
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展循环经济。首
先将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分门别类,然后将其运送至专门的资源再
2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企业进行统一处理。目前,我国的废弃物回收体系规模较小,基本是自发形成,并且
其回收对象也仅限于能够直接变现的废弃物,如玻璃瓶、塑料瓶、纸制品、废旧金属等
等,回收数量也极其有限,距离生态目标还相差甚远。
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方面要加快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强化生产者责任制度;另
一方面要鼓励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资源再生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加
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产品的回收利用:废旧汽
车、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橡胶、废旧塑料、废旧医药、废旧玻璃、废旧纸制品、
废旧电子等。
(2)虚拟型产业共生模式
虚拟型产业共生模式是新型的工业共生网络的运作模式,是一种新颖的组织形式。
该循环经济模式下,不严格要求企业成员在同一地区,突破了传统的固定的地理界限和
具体的实物交流的限制,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内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建
立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可以和园区外
的企业发生联系。这样一来,参加合作的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组合突破了资源有限
的限制,整个虚拟组织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协同合作和优势互补的作用。
虚拟产业共生模式下,由于企业之间不相邻,超越了传统的园区地理范围,可以省
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进行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同时企业也要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支出,这给虚拟型产业共生模式的构建带来了一定
的困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出发,在阐述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
循环经济模式与我国循环经济试点模式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发
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本文主要设计了四种循环经济模式。
1.工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工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可以在具有一定资金技
术实力的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业群相对发达和密
集,工业企业关联度较高的区域开展特色生态工业园,在区域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
2.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各部门之间废
弃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和产业链等方式,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循环经
济生产模式。
3.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各产业之间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要求
在更大的层面上开展循环经济,该模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结
合起来,跨越了产业界限,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及循环利用等方式开展的生态产
业发展模式。
4.社会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跨越地域界限,在生产生活的各
个领域开展循环经济。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Ayres RU、咖es L.IIlduStrial ecolo封-towards closing t11e materials cycle.Cheltenh锄,(U】p:1 996,
8.1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新华网,mvw.xinh岫nnet.com.马凯.
【3】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4,19,4·8.
【4】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2005,02,5-13.
【5]吴季松。循环经济口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0·5 1.
【6】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5,07,7-10.
【7】Gertler、NicholaLs.Indu鲥a1 Ecosystem:DeVeloping Sus诅inable Industrial Stmc臼lues,l995,38—47.
【8】EVans、steVenson.C1eaner Production PerspectiVes for the Next Decade.UNEP’s 6出Intemational
Hi曲一LeVel Seminar on Clealler Production,Montreal,Oct.2000,2 1—29.
[9】Ayres R.Indus仃ial metabolism:In 1'echnology锄d tbe EnVironment,W瓠hin毋0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 989,3 1—42.
[10】周兵、黄志亮.论国外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J].经济纵横,2006,04,40_42.
【11】Greyson,James.An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zero w嬲te,economic growth aIld s删nabili够.Joum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ul2007,Vbl.1 5 Issue 1 3—1 4.
【12】付晓东.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3lO-312.
【13]戴备军等.循环经济实用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35-37.
【14]付晓东.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278-285。
【15】戴备军等.循环经济实用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3-25.
【1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176-187.
【17】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 95—202.
【18】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23-27.
[19]我国命名4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M.东方早报,2005年06月06日.
【20】新华网.http://news.xillh啪et.com/environmen化006一04/23/.
[21】付晓东.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嗍.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378-390.
【22】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p215—218.
【23】中国网.www.china.com.cn.
[24】丁冬.辽宁:“3+1”循环经济模式[J】.环境经济,2005,01,21—28.
[25】戴备军等.循环经济实用案例【l川.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98-100.
2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26】http:/,、^,、^,、Ⅳ.cIlinaenviromnent.com 2004—9—1.中国环保网.
【27】葛传东.辽宁:“3+1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辽宁日报,2004年12月15日.
【28】辽宁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工作2003年进展.Ⅵww.zhb.90V.cn/tec骱d场.
[2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1 18一128.
[30】贵阳循环经济网.http:/^椭啊.gyce.cn,Xmjs.aSpx.
【31】刘子富、徐波。贵阳:循环经济实践3年“贵阳模式”渐入佳境口川。新华网,Hww.gz.】【il_111u锄税.com.
[32】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阴.当代生态农业,2004,Z1,18.20.
【33】李赶顺.浅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日本学刊,2002,06,18-22.
【34】黄速建、魏后凯.西部打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l,39.44.
【35】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J蜘.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1-23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记
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整理,数月的思考斟酌、反复的修改,终于完成了这篇硕士
论文,也是两年来硕士学习成果的一次总结。
论文从资料收集、选题、写作、修改到最后的定稿都是在邱嘉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完成的。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以及高尚的品格都使我受益匪浅。
我也要感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是他们教授了我专业知识和技
能,与他们的交流和讨论,使我加深了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
限于学力和数据,本文对中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尤其对我国发
展循环经济模式的论述还不够全面,这些只有留待以后进一步完成。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和家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我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因此文中难免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
学者、老师、同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