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322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姓名:胡志滨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史燕平
20040501
论文提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风险资本市场
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相结合的产物。私人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市
场培养了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国内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认识
存在误区,影响风险资本的投资。
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高风险特征,而排除高风险
障碍的关键在于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才能最
大限度地吸引风险资本,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建立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带给我
们很多启示。
实现客观评价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基本思路,首先必须对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特征和风险系统进行分析,其次要掌握高新技术产
业化的潜在收益、风险成本、与期望收益,才能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益
与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
在分析清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后,应对风险、效益
的分解与承担主体的对应关系进行掌握,并区分建立风险决策的模
型。如此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
有利于风险资本的决策。
主题词:高新技术产业风险资本风险效益关系认识
Abstract
The storm of knowledge&economy era is th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tech industry,and venture capital market is
the eonsequene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s.The private risk investment,together
with venture capital market,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hi-tech
industry.The in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risk and benefit of the
hi—tcch industry affect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on venture capital
badiy.
The main obstac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industry is the
“high risk”in our country,to solve this.we need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profit of this industry.Oniy after this,
the venture investment could be best attracted,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ould be effectiveIv promot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tech industry could be speeded.and the eI盼cient corporations
institution could be姻tablish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s follows: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risk
characteristic and risk system of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secondly by keeping abreast of the potential profits,risk cost and
anticipated profits,we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objectively.
After analyzing the SUbjeets of the risk and profit,the model of
risk decision would be founded.Only when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and profit of hi-tech industry
objeetively,then comes the decision propitious to the venture capital.
keywords:hi-tech industry, venture capital, risk,profit,
relationship,learn
第一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资本及其风险与效益评价中存在的
认识误区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的内在关系
风险资本市场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出
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风险资本市场的特殊功能主要表
现在它能够通过资源的超常规配置来刺激创新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在私人风险
资本和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大批从事高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活动的风险企业涌
现出来。它们有的因研制出新产品而开创了一个新产业,有的则因引进了新的技
术而使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把新产品和新
劳务推向千家万户,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
风险资本市场培育的企业所生产的薪产品和新劳务,今天的社会就不会如此充满
活力。很多风险资本市场培育的企业已经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己发展成为具有极
大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的新生力量。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这样一种经济门类: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基础,利用高新技
术的垄断性、新颖性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部门.在国际上称那些投入大量R&D资
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或企业群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
主导未来经济发展,以尖端科学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崛起并迅猛发展,为投资者创造了大量的投瓷机会。发
展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且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先导。由于高新技
术开发耗资巨大,靠企业自有资金往往难以实现:而银行在贷款时,通常以稳健
为原则,强调收益与安全并重,不愿意贷款。风险资本市场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
的特性正好适应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为敢冒风险的风险
资本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风险资本市场之所以
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那时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初创时期,风险资本没有广
阔的市场。因此,正是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促使了风险资本市场的产
生和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
经济增长的引擎。在20世纪80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依然取得了10%以上的年增
长率(OECD,1996):据199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
有65%与微电子技术有关:近2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出口工业和增
值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几乎翻了一番,达到25%,通信、信息和教育等高技术服务
行业的出口增长幅度则更高:在1989—1999年期间,经合组织成员困的高技术产
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和在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在1975—1995年的20
年问,美国最成功的24家生物和信息技术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100倍,达到2500
亿美元。在1996--1999年期间,美国经济增长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而
工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一一建筑业占14%,汽车占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表现在4个方面:①高新
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在工业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起先导作用,
其先导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劳动和资本向劳动生产
率更高的产业转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②高
新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高新技术由于其高渗透性,在自
身产业化过程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使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
三大产业披上了“知识”的新装,并延伸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
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动力。高新技术的产、监化不仅在传统产业的基础
上延伸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社会财富总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技术进步
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将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比工业经济时代更多的使用价值,
而且由于知识更新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推动着技术进步的进程.④高新

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与效率。
在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上,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三个子市
场具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其中私人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现状如下:
第二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现状
一、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一)风险资本的运作特点
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有三个直接参与者:供给资本的投资者、使用资本的企
业和管理资本的风险资本家。风险资本中资本的供给者主要是效益类长期投资
者,其中包括退休基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以及富裕的家庭和个人。风险资本家
或风险基金是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中介,其主要职能是寻找并过滤投资机会、资
本运作以使其及时到位、募集追加资本、监测和管理资本的使用并使其增值。
风险基金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其中风险资本家作为一般合伙人
投资1%到基金中,其他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其余的99%。投资者承担初始
投资井承诺在基金的生命期内分阶段增加投资到一定的规模。有限合伙制一般以
10年为一个周期,需要时可延期1—2年。在一个周期结束时,所有现金和股份
都分配给投资者。作为一般合伙人,风险资本家积极投入到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中,
但有限合伙人通常不被允许担任管理角色。
风险资本的运作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征:l、风险基金与企业共担风险。风险
资本家必须和企业家密切合作,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服务,并以一
种投入的方式直接参与管理。2、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流动性较差的投资。
一旦投资发生,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就形成了命运共同体。风险资本要伴随企业
走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直到最后退出。这段时期一般在3—7年之问。3、风险投
资极具风险,要求风险资本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在项目的选择上做到高度的
专业化和程序化,尽可能锁定风险:4、在考察项目的财务指标之前,风险资本家
更注重项日的市场前景、发展策略和管理队伍素质:5、风险资本一般不以企业分
红为目的,而是在退出时以资本增值为作为回报,退出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企业上
市或出售时。
(二)风险资本的投资模式
风险瓷本的投资是在高度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环境中进行的,一般
分为五个连续的步骤:机会获取、机会筛选、机会评价、交易设计和投资后管
理。
1、机会获取。在机会获取阶段,风险资本家面对的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
投资机会选择范围,通常遇到的问题是潜在投资机会因规模太小而可见度低。风
险投资的投资机会获取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企业家主动提出投资申请,并提供
相应的商业计划。第二种,通过其他风险资本家、银行或投资中介机构推荐获取。
第三种,由风险资本家主动搜寻潜在的投资机会。风险资本家经常会寻找那些处
于创业阶段或急需扩张资金的企业。他们主要通过非正式的业内网络、贸易洽谈
会、展览会、科技专业学术会等方式掌握及时的科技、商业动态,寻找潜在的投
资机会。
2、机会筛选。一个独立的合伙制基金一般有6一10位专业人员,他们要从
大量的投资机会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只有极小部分被认为最有投资
价值的项目被选入下一步评价。由于可供筛选的项目太多,基金的人力又有限,
基金一般选择与自己熟悉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相关的项目。机会筛选过程中主上
要考虑这样四个方而:(1)投资规模与投资政策。投资规模的选择是一个规模效益
与风险分散的平衡问题。由于他们的风险偏好和基金规模不同,所确定的合理规

模也会不同的。(2)技术市场。多数风险资本在进行机会筛选时会把技术与市场
纳入选择标准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资本投资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种
技术或市场的未来。因此,他们必须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和市场有深入的了解,
这决定了项目筛选时只能考虑其熟知的领域内的技术。风险资本家一般倾向于新
兴技术而非成熟的技术。(3)地理位雹。对地理位置的考察主要是出于管理的方
’、
便性。投资一旦发生,风险资本家就要和企业家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从时间和费
用等方面考虑,风险资本家希望选择离自己较近的项目,一般倾向于选择位于主
要城市附近的项目。然而,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位置方面的因素正趋
于淡化。(4)投资阶段。风险企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发生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
阶段。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选择体现了风险资本家不同的风险偏好和
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一般而言,企业早期投资的风险较大,但收益较高:后期
投资的风险较小,但收益也小。
3、机会评价。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投资者寻求的回报应与该项投资的非
4
分散性风险有关,标准的投资评价方法是根据现金流现值和分红现值作为基础。
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风险资本的评估。对于一个处于发育早期、充满不确
定性的企业进行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是不现实的:同时,这种企业几乎没有现余分
红.投资者的报酬体现在退出时的股份增值中。由于风险资本投资的是未来的增
长机会,期权理论为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论工具。风险投资
的多阶段性特征使投资者拥有现在投资或稍后投资的选择权利。当第一次投资发
生后,投资者没有义务做后续投资,但有权利在获取进一步的信息后进行后续投
资。由于后续投资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投资者在企业未来的价值增值中拥有一
个有价期权。
4、交易设计。风险资本家做出投资决策后,必须和企业家一道设计出双方
都可以接受的合同。合理的交易设计十对风险资本家取得既定的目标收益具有重
要的意义。风险资本家通过多种机制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和提供准确信息。常用
的机制包括分阶段投资和可转换财务工具。这些机制使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
能够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其中,分阶段投资给予了风险资本家一种期权,对企
业家形成了一种激励。在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关系中,企业家是占有信息的一
方,风险资本家是信息不对称中缺乏信息的一方,如果不存在合理的合同约束,
风险资本家要承担几乎所以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合同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要将
风险部分地从风险资本家转移到企业家身上,让企业家感知风险并做出回应,从
而更加努力的工作,并使风险资本家能够获得正确信息以做出判断和评估。应用
可转换优先股份可以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合同。在这种合同下,企业家的收入
少量来自工资,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家的股份增值。
5、投资后的管理。总的来说,大多数风险资本家不倾向于对过多涉及企业
的日常管理,但是,由于交易设计完成并签订合同后,风险资本家所扮演的角色
从单纯的投资者延伸到合作者,他们将通过在董事会中的席位影响企业的决策,
通过在产品。市场、原料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优势来帮助企业发展。尤其在出现
财务危机或管理危机时,风险资本家会进行干涉,直至更换企业管理者队伍。在
投资退出阶段,风险资本家表现也十分积极,他们会直接指导企业的兼并收购和
股票发行上市。风险资本家参与企业管理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
的因素包括企业高级主管的经验技能、企业所处的发育阶段、企业所采用技术的
创新程度,以及企业高级主管与风险资本家在企业发展目标上的一致性程度。
二、私人风险资本投资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私人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没有中介的私人股份融资市场。它是私人投资者
以股份或类似股份的形式直接向新生高成长性企业投资的市场。在研究开发和创
业阶段,私人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资本来源。
(—-)投资者构成
成为私人风险投资者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相当数量的闲置资金:
其二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的经验。私人风险投资者
是社会中的富裕阶层,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也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因
此,他们不甘心将手中的钱存八银行,而是要将自己的资金与智慧结合起来,寻
找更高的投资报酬,同时,从所投资企业的成功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私人风险投资者一般都不是单打独斗,相当部允的私人风险投资是通过朋
友、同事以及亲戚等组成的联合体来进行。他们当中有一个被称为“天使长”的
领头人,由他向朋友、同事或亲戚推荐投资机会,把各方面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
风险投资。联合投资不但可以克服资金量过小的障碍,而且可以分散投资后的管
理负担。
(二)投资机会获取
私人风险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与企业家的结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
式是通过熟人介绍来获取投资机会,有的通过亲戚、朋友和同事介绍,也有的通
过银行、律师和股票经纪人介绍。这种方式十分普遍,但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第
二种方式是通过所谓的私人风险投资网络来获取投资机会.这种方式使投资的供
需双方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配对,效率较高。
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风险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存在着大量
的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其中大多数是由政府部门或非盈利机构经营的,也有少
数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设立的。由于风险投资者偏向于在住所附近投资,所以投资
者网络基本上是地区性的。传统的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是通过定期出版小册子为
投资者提供各种投资机会的情况介绍,或通过交易洽谈会让企业家直接向私人风
险投资者做介绍。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早
的风险投资者计算机网络是美国人在1984年建成的,命名为风险资本网络,现
在浚网络己改由MIT大学企业论坛经营并改名为科技风险资本网络。目前,全世
界有2/3的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已经实现计算机化。他们通过互联网向风险投资
者和企业家提供各种投资机会和投资者的详尽资料以及其他更进一步的服务。
(三)投资决策
大多数私人风险投资者都具有相当的金融知识和在证券市场投资的经历,
他们有能力对投资项目的潜在价值和风险做出判断。他们一般相信自己的判断能
力,单独做出投资决策,在决策中较多的依靠本能而不是正式的可行性研究。私
人风险资本家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家提供的商业计划。
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私人风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价值的三大要素是管理
队伍、市场潜力和产品的独创性。在众多被考察的项目中,一般只有不到10%的
项目可以得到最后投资。投资被拒的普遍原因是项目的管理队伍薄弱、企业的扩
张潜力小以及产品的市场限制大。另外,残缺不全的市场策略和财务预算也是项
目被拒的重要原因。
私人风险投资者一般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他们的决策是自行其是,不
需要他人认可,因而决策过程较快。同时,私人风险投资所需的文件较少、程序
较简便,因此,企业家筹资所耗的精力较少。
(四)投资规模与阶段
私人风险投资在投资的阶段和规模上与风险资本有显著的差别。私人风险
投资主要集中于资金需求量较小的项目上:在投资的阶段上,私人风险投资主要
’、
集中在企业发育早期,其中神子期和戗业阶段的投资项目大约占60%。从投资的
规模与阶段的区别来看,私人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在投资规模上,私人风险投资在较小金额的投资中占主
导地位,但在较大金额的投资中,风险资本的投资比例显著提高,但在创业阶段
以后,私人风险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小,风险资本的作用加强。实际上,私人风险
投资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到一定规模后,引起风险资本的机构的兴趣,风险资本
接过接力棒,继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繁荣的风险投资
业需要一个健康的私人风险投资市场。
7
(五)投资管理与收获
私人风险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类似,都是价值增值型投资者。他们在投入
资本的同时,也投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对其投资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根据美
国的研究数据,大约85%的私人风险投资者与企业家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其中
l/4左右全职或半职地为其所投资的企业工作。
私人风险投资者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并不意味着他们喧宾夺主,取代
了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与此相反,他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明显的侧重点,并
不参与所有事务。私人风险投资者涉足程度最高的六个方面依次为:推介企业给
其他投资者、监视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家提供咨询、监视企业的经营状况、
制定企业的商业策略、帮助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私人风险投资者涉足程度最低的
六个方面依次为:产品的开发、设备和供应的选择、专家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组织、
产品的市场化、营销计划的测试与评估、管理人员的替换。可见,私人风险资本
家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和企业营运状况的监控上面,而对于企
业的具体管理工作涉及较少。他们和企业家在企业的管理上有明确的分工。这种
分工既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要使企业具有经营管理上的自主权。监督控制是
私人风险投资者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监控的内容依据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
盈利能力、产品销售、资本消耗、应收账款、成本控制和人事管理。
私人风险投资的收获机制与风险资本基本相同,它{f]都是通过在退出时出
卖已增值的股份收获其投资。与风险资本相比,私人风险投资者的股份更多的是
在私人股份市场上出售给别的投资者,而风险资本家的股份较多是在企业上
市后在公共资本市场上出售。私人风险投资者拥有企业股份的周期平均为5年。
’、
第三节目前国内对离新技术产业风睑与效益的认识现状及其存在的
问题
影响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实际上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客观、科学
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在这方砸不同程度地存在
着三个误区:
8
一、过分强调风险性
毫无疑问,作为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没有历史发展规
律可以遵循,也没有明晰的市场规律可以预见。对于远期的效益的认定,难度非
常大。尤其是在项目的培育阶段,市场变数很多,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对于风险
性过分强调。一些规避风险的措施,也不被获得信任。
这种事实上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零风险,万无一失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高新技术产业正是由于其高风险性才可能有高收益,只有高收益而没有风险是不
符合市场规律的。而往往我们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去评估高新技术项目时,容易过
分强调其高风险性。的确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性通常远远高于传统产业,但此时
我们往往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另一个特征“低投入高产出”,这同样是以承担
高风险为前提的。
二、过分夸大收益性
所有投资看重高新技术产业,当然是看重其高收益。高收益是风险投资,
风险资本市场形成的源动力。为了吸引风险投资,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夸大高新技
术产业的收益性,甚至是在进行项目评估时,不考虑任何外部的竞争环境,不采
取任何动态发展的观点,而是孤立地、静止地来评价项目收益。有些项目考虑了
竞争与发展,但轻描淡写、粗略框算,得出来的结果既不科学、也不客观;有些
项目估算了过长的收益期,没有考虑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强的追随
效应,有的甚至是项目还未投产,已经是技术满天飞了,这些是极端的现象,但
多数高新技术项目在评价收益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倾向。
多数风险投资在经历过几次失败后,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收益性持越来越保
守的态度,往往对收益预期大打折扣之后,反过来将风险性评估得很高。这无异
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决策设置了更多障碍。因此,将高新技术产业的收益预
期回归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要再去创造神话,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风
险资本只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回报高于传统产业,就足以做出投资决策,而
并不相信过高的投资回报率,过分地夸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收益性,只能造成风险
资本不能正确地评价风险与效益体系,阻碍风险资本的进入。
9
三、风险与效益无法科学地评价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将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再通过高新技
术产业的运营,获取比资本投入更大的产出,从而获得收益。风险投资熟悉的是
资本、产出、收益,雨高新技术产业仅仅是收益产生所依附的载体,所以风险投
资并不真正了解高新技术产业本身,更不能客观地认识其风险与效益的关系。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不了解
创新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也正是由于有了创新技术,才有高新技
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但对创新技术本身的新颖性与生命力的评价,风险投资的
结论往往是来自于顾问,专家的意见,而目前国内顾问、专家对技术的认识更多
的是基于学术上的,而且往往只能看到基于国内技术的创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
创新,应该是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实验室的、中试的结果都不能说明具有实际生
产价值。只有从业多年的工厂技术人员才能更实际地评价技术是不是产业化的创
新技术。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通常是对国内严格保密的,往往我们的专家是不
掌握,甚至是不了解的,只能依据目前国内的现有技术来评价创新,而参与的却
是国际化的竞争,往往国内一旦掌握~项新技术,国外公司就会马上将这项技术
低价倾销到国内来,因此评价技术的创新性,应该横向纵向全面来分析。
(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不了解
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恐怕是当今世界最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要经过相
当~段时期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预测未来的市场状况,的确很难客观准确。商
品经济时代,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关系都是供大于求,作为高新技术产品本身的创
、、
新性、成本优势,到底有多大的竞争力,有多长的生命力,风险投资很难科学地
得出结论,更多的是主观臆断。实际上作为非行业资深人士,这种臆断本身就是
最大的风险。
目前国内对于专利的保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尽如人意。一项新
产品、新技术出来,很快就会被内、外部的公司、人员所效仿,尤其是“门槛”
较低的情况之下,更容易形成市场一窝蜂的局面,使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去拼规
模、拼成本.即便如此,由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高新技术企业往往还是处于下
风。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的了解和掌握需要全方位的行业竞争动态分析。
正是基于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和市场的不了解,风险投资片面地认为风险
10
与效益无法科学地评价。没有办法定量,甚至不能定性地分析,赢接影响投资决
策,甚至是有些在效益与风险上很明晰的项目,也对结论产生怀疑,持观望态度.
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率和投资规模。
第二章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的必要性及国
外的启示
第一节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关键在于其高风险特征。阻
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阶段发展的关键是高投入和高风险两个特征。由于潜在高
收益的吸引,资金的高投入并非是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关键在于其高风险特征。高新技术产
业的高风险严重制约了社会与政府资金的流入,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严重
不足。同时。高风险也抑制了广大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使高新技术企业对高
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生产望而却步。因此,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最大限
度地排除高风险障碍。
而排除高风险障碍,最关键的是客观地认识赢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
系,正确评价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只有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
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风险资本;才能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
F●
展;才能建立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制度。
一、最大限度地吸引风险资本
、、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包括
我国在内的各国纷纷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由于高
科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阶段具有高风险性以及对资金需求的长期性,
重在规避风险的传统融资模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资金支持.这就形成了高科技
成果产业进程中的融资障碍。要想跨越这一障碍,必须对传统融资模式进行创新,
构建创新的资本市场。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即设立风险资本市场,发展风险
投资,集融资创新、投资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一体。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
有一套良好的退出机制来保持风险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使其在不断流动中实现增
值并顺利流动的最佳场所,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的创新。
从我国来看,高科技成果颇多,但由于风险投资不发达,难以对这些成果
的产业化进行有效资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
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以风险资本市场的构建为突破口,尽快发展我国的
风险投资业。由于我国传统资本市场发育的特殊性,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构建不
能是简单的模仿照搬,而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
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导致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
业的投资,使风险资本市场不能及时构建起来,不能促成更多风险资本的形成,
进一步制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风险资本市场的构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
过程。只有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这一过程得以高
效率地推动。使风险资本在科学认定承担何种风险获取何种收益的状况下,最大
限度地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风险资本在获取既定
收益的情况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这一良性过程,
完全是在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的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国家在市场竞争,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乃至军事实力,都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该国的科技水平,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
低而且趋于下降。导致科技成果产业化滞后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科研经费及成果
转化经费不足::二是激励机制没有到位。长期以来,脑体倒挂、科研成果产生的
效益与科研人员的自身利益并不直接挂钩。风险资本首先能解决高薪技术产业所
需的大量资金投入。由于风险资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风险资本投资基
金又通常是由具有广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经理人才能管理.并通过投资组合
来分散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取得超额利益。风险资本在投资协议中对治理结构
做出安排,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对风险企业家及被投资企业管理队伍的激励约束问
题.一是股权安排:二是期权安排。在风险投资企业中,风险投资人一般会安排相
当一部分股权份额由企业管理层拥有,并以此作为管理层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这
一方面是管理层对控制自己创建的创业的需求,同时也使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的
兴衰相一致,继而也实现了和风险投资利益的一致性。而期权安排通常的作法是
允许管理层在实现未来经营目标时按照事先约定的较低的价格或无偿增持股份。
对管理层期权安排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将管理层的利益和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增长
联系起来,从而使管理层全力去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因为,只有当被投资企
业的价值达到最大时,风险投资人才能顺利“出清”(Clean up)手中的股份,并
实现超额利润。这时管理层、被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人各自的利益通过企业产权
安排达成了一致。
而根本解决科研转化经费的激励机制到位的关键,正是客观认识高新技术
产业的风险与效益的关系。科学地分析清晰其间的关系,才能使科研经费及转化
经费顺畅到位,才能使激励机制顺畅到位,也才能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
产业化发展。
三、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有效企业制度
在高风险环境下的风险资本对所投资企业的组织制度的成熟性有特殊的要
求。风险资本市场是一种将资金、技术、管理与创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支持
创新活动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使参与者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新型市场形
态。它不仅体现了一种奋斗、创业、开拓、冒险精神,更是一种经营与管理的艺
术。理论上讲,市场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增长。从供给方面看,
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只有存在一定数量的风险
投资机会,风险资本才有足够的选择空闻。才有可能产生与高风险相对应的超额
利润,刺激风险资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
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把前者作为独立外生变量来解释后者。在一个缺乏创新的
经济环境中,投资利润已经被平均化,以追求超额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风险资本不
可能有快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还必须具备较成熟的企业制度。风
险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的权益资本,要求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制度与之相对应。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莫定了基础,创造
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传统的旧体制变革中走出来的,
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同时形成了一些难以用风险资本的国际惯例加以处置的特殊
性和内在矛盾a我国商新技术企业多在企业制度和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主
4
要表现在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方面。这些问题
的存在会使风险资本者望而却步,一个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
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不成熟的个人业主制、家族制的企业制度,容易产生内部人
控制.加大代理成本,同时不太可能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这些企业不太
可能成为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
不成熟的企业制度在于,不能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与效益的关
系,对企业的预期收益持·怀疑观望态度,对收益的信心不足;对风险不能客观地
认识,没有充分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容易造成企业经营的反复。这对高新技术产
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只有客观地认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与效益的
关系,刁1能建立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制度。
第二节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发育和发展过程,我们会看到一种企业精神.著
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工业化国
家生活水准时提到了这种有神。他认为这种精神就是敢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通过建立生产新产品、引入新工艺、开发新资源和采用新组织形式的企业,
来摧毁旧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在科技企业家用风险资本家的身上,我们看到
了这样的精神。美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远远走在其他国家
的前面,其中又以硅谷地区的成功最为典型。硅谷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知识经
济的产业基地。1998年,硅貉的产值大约是中国GDP的四分之一。硅谷这块地
方约有几十万人,就是这么一块地方创造了相当中国12亿人中3亿人左右的产
值,这是非常可观的。促进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强大有效的科研教育体系带来了人量开创机遇的技术发现:二是富有冒险精
神的人才队伍,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将创新的想法变为实际产品,并以坚定的
决心创建公司来实现产品的商品化:三是各种资源,尤其是风险资本,为新兴公
司提供了创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它
是强大有效的科研教育体系、富于创造力的社会精英人才和发达的风险资本市场
相结合带来的。
学习“硅谷经验”,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硅谷”这个高新技术王
国一直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就业的象征,美国的其它州和其它国家都在效
法。纵观全球各地,那些发展比较好的高科技圆区中,高新技术公司的创办人或
主要的技术领导人,大多数都是所谓的“留学人员”,其中很多来自硅谷,在中
国更是如此。这些“留学人员”,他们有着很好的学习经历和硅谷背景,有技术,
有创业经验,也有各方面的联系,在他们的努力下,再与国内科技政策、设旌和
人才相配合,就可以创造高科技园区的繁荣。美国拥有200多个技术园区,但并
没有200多个“硅谷”。由此可见,“硅谷经验”是很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
国高技术企业学习的。而且,“硅谷学”(硅谷经验)应该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企业
学习的一门“必修课”。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将进入一个“高科技创业型经
济”的时代。发展“高科技创业型经济”,需要在全社会“弥漫”一种创业的精
神和创新的氛围。因此,中国需要尽快掌握“硅谷学”的精髓。我们学习“硅谷
经验”,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启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诞生的前提是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
现代生物工程产业的诞生,就是科学的突破与风险资本的介入相结合的产
物。生物工程产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被看作下一次工业
革命的产业。卓越的科学家和有耐心的风险资本家是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最重要的
丽个因素。美国能在生物工程产业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原因在于生命科学
上的杰出成就、充足的风险资本,以及开拓性的企业家精神结合在一起,使得生
物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的情况类似,
新生企业产生和发育的怠好环境有力地刺激了技术创新及新发明的产业化。现代
生物技术产业发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实验室。最基本的突破产生于
1953年剑桥大学的弗兰西斯·克拉克(Frank Crick)和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发现了DNA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基因重组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是两项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从1971年到1987年,美国风险资本投资了超过
350家生物技术公司,全部投资在10一20亿美元之间。到90年代初。生物技术
公司的风险资本己超过100亿美元。90年代初,全美国的生物工程公司已超过l
200家,涉及各个领域。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是依靠风险资本建立起来的,但
风险资本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商业化所起的启动作用是不可质疑的。风险资本愿意
6
把大量资金投入生物工程产业,这是由风险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风险资本追求
不断革新发展的科技产业,尽管获得收益的时间仍是遥远而不确定的。
因此,新兴企业群一般都以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作为依托。硅谷诞生在斯
坦福大学的科学园:微电脑产业中心诞生在毗邻麻省理工学院的128国道两旁:
圣地亚哥生物产业中心诞生在戴拉米克斯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附近,
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科技与产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美国不但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科研教育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也是十分有效的。有效性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其是这个系统高度的商业化和社会化:其二是系统内部的激烈竞争。
美国科学研究和教育系统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与发展中国家、甚至多数
发达国家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科研教育体制的改革是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圣地亚哥是世界最主要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心之~。正如半导体在硅谷崛起、
微电脑在美国128国道发源,圣地甄哥以其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及资金的和
谐融合,使生物技术得到孕育并迅速发展。圣地贬哥的成功对于如何在一个地区
建立高科技产业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根据圣地业哥大学企业学资深教授米顿
(Daryl Mitton)的追踪研究,在圣地亚哥,各种有利于发展生物技术的因素和谐
地配合着,它们包括:能够吸引世界顶尖级科学家的各类研究机构:实施相当多激
励政策以吸引公司投资的地方政府:积极促进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各类大学和风
险资本。米顿的研究是我们理解圣地亚哥生物工程产业的依据。风险资本市场是
生物工程产业崛起的重要因素。米顿抽样调查了生物工程公司的资本来源结构
(表2一1)。他发现大约有一半的资本来源于风险资本市场。其中,风险资本占
28.1%、私人风险资本占0.8%、股票市场占20.3%。这大致反映了生物工程产业
的一般筹资模式.
表2一l生物工程公司资本来源的抽样调查
资料来源资本额(百万美元) 占总量的比重(%)
战略伙伴482.0 35.1
风险资本386.1 28.1
股票发行278.7 20.3
研发合作伙伴140.0 10.2
债务融资68.O 5.O
私人风险资本/发起人10.5 O.8
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BIR)资助6。7 O.5
总额1372.0 100.0
资料来源:Mitton D.G.“Tracking the Trends in Designer Genes”
启示之二: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的初创阶段,
即把一个科学上的新发现变成一个小企业: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的成长阶段,即把
~个小企业发展成为正规的公司;第三个阶段是风险企业的扩张阶段,即把一个
小型的公司发展成为成熟的企业。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经常会处于
缺少资金的艰难境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美国的风险资本市场为高新技
术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筹资环境.首先,美国有一个规模巨大的私人风险资本市场,
这个由商业经验丰富的富裕阶层组成的投资群体为大量处于初刨阶段的高新技
术企业提供了资金。据估计,每年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初刨期的私人风险资本大约
有300亿美元.第二,美国有世界上发展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风
险资本产业。美国风险资本对商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达到了投资总额的90%.风险
资本家不但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本,而且作为股份持有者参加企业的重大管理
事务,起到了价值增值型投资者的作用。第三,美国拥有一个世界上发展最成熟、
规模最大的、重点为新生企业服务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英特尔、微软、雅虎等
一大批高新技术公司的股票都是在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高新技术公司在纳斯达克
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不断得到扩张,其中的很多公司最终
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公司。纳斯达克市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在美
国所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96%的因特网公司、9296的计算机软件公司。82%的
计算机制造公司和81%的电子通讯和生物技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纳斯达克市
场在上市标准、上市费用、交易制度.市场建设和市场服务等方面为高新技术公
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仿效的对象。
半导体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进
行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产业。综观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是风险
资本市场孵化和培育了半导体产业。1955年,被称为硅谷之父的物理学家威
廉·夏克利(william Shokley)在斯坦福大学科学园创立了第一家晶体管公司。
夏克利是一个兼有科学家精密思维和企业家开拓才能的人。作为科学家,夏克利
和另外两位物理学家一起发明了晶体管,这一科学突破使夏克利荣获了195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企业家,夏克利不是简单地将技术专利出卖,而是要建立
自己的公司,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市场化。夏克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一开
始就得到了风险资本家伯克门的支持。伯克门看好晶体管产业,更敬重夏克利的
智慧和才能。夏克利丌创了硅谷半导体产业,而硅谷的真正起飞和巨大的商业成
功则是由他所培养的年轻人来完成的,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英特尔(Intel)公司
的创始人罗伯特·罗易斯(Robert Noyce)。罗易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他的设
想和发明得到了工业资本家谢尔曼·费尔其尔德的支持。在风险资本家阿琵·洛
克的安排下,出谢尔曼拥有的仙童仪器和仙童照相机两家公司共同出资创建了仙
奄半导体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获得了成功。罗易斯和其他科技企业家在风险资
本的支持下,不断地将硅谷的半导体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很多经济奇
迹。仙童半导体公司虽然是硅谷的第二代,但却是培育半导体产业的科技资本家
的摇篮。从仙童半导体公司出来的科技企业家群体被称为“仙童家族”。
表2—2 英特尔公司(INTEL)经营状况
总资产净收入销售收入研发费用雇员
年份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亿美元) (百万美元) (万人)
19889 3994 3127 365 2.2
1990 5375 392l 39 517 2.4
1991 6292 4775 48 618 2.5
1992 8089 5844 58 780 2.6
1993 11344 8782 88 970 3.0
1994 13816 11521 115 111l 3.3
1995 17504 16202 162 1296 4.2
1996 23735 20847 208 1808 4.9
1997 28880 25070 251 2347 6.4
1998 31471 26273 263 2674 6.5
资料来源:http//ww.Intel.com/annual 198。
9
很多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等都与仙童公司有“血缘”关系。罗易斯
在1959年夏天发明了集成电路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曾经帮助过仙童半导体
公司的风险资本家洛克再一次帮助了他。洛克是一位具有高度技术敏感性和丰富
资本运作经验的人,他感觉到罗易斯有不可限量的成功前景,并向其他商业伙伴
推荐英特尔.洛克蜕服了25位投资者,筹集了250万美元。1968年7月,英特
尔终于诞生,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英特尔的原始资本中,洛克出资250万,
罗易斯和研发部经理摩尔(Gordon Moore)各出资25万,工程师葛鲁夫(AndyGrov。)
则作为雇员加入英特尔。随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英特尔发明了划时代的产品一
微处理器,并于i971年将它推向市场,开创了电脑产业的新纪元。微处理器是
计算机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1971年的4004
微处理器到1999年的奔腾III处理器,英特尔的产品不断创新,公司也获得了
迅速发展。在生产出微处理器的同年,英特尔公司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
上市交易,股票发行价格创下了23.5美元的新高.10年以后,英特尔的创始人
摩尔拥有公司9.6%的股份,市值超过l亿美元。罗易斯拥有3.6%的股份。风险
资本家洛克更是从英特尔获得了巨额的报酬。1998年,英特尔的总资产达到
314.71亿美元,净收入达262.73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半导体骄予。1999年,
英特尔的销售收入达到294亿美元。这个半导体产业的巨无霸是风险资本市场与
科技企业家相结合的杰作。英特尔的创新活动不仅影响到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
而且影响到社会本身的发展。英特尔近十年经营情况如表2~2所示。
从硅谷的诞生中我们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初创时期所经历的模式:首先是有
科学上的突破,随后是在风险资本家资助下,由科技企业家进行商品开发。其中,
科技企业家是兼有科学家智慧和企业家才能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而风险资本家则
是具有极强技术领悟力的富有投资者。可见,在硅谷乃至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形成
过程中,风险资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洛克对英特尔的投资是一个典型范例。
在此之前,风险资本投资的新生企业还很少,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
的科技企业家开始寻求风险资本。风险资本与半导体工业总产出之间有明显的正
相关关系。客观地说,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归功于风险资本,其中还有
AT&T、IBM和摩托罗拉等公司的重大贡献。但是,风险资本加速了新产品的发明
和商业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启示之--:硅谷赢在“制度”上
硅谷和128公路地区是美国两大主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尽管128公路地
区与硅谷开发相近的技术,面对着同一市场,然而却出现了几乎完全相反的发展
趋势。后者走向衰落,前者却蒸蒸日上。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尼安对造成美
国硅谷和128公路地区这两个主要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差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
素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安纳利·萨克森尼认为,发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
它们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自由竞争”、“冒险创新”、“社区协
作”构成了硅谷发展的三大外部环境因素,而在这些环境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是内在的能够体现充分报酬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寻常
组合连同其它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给硅谷带来了今天这样斐然的成就.因
此,有利于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是硅谷高技术经济蓬勃发展
的最强大的动力。
产学研联合机制造就硅谷“奇迹”。以大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
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高技术开发与高技术产品生产综合基地的地区经
济发展模式,使硅谷受益匪浅。硅谷的高校特别注重新理论、新工艺、新结构的
研究与开发,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高校积极与企业组成各种专业化
的新型联合体,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结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受益,形
成“双赢”局面。多年来,硅谷人一直毫不动摇地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之
间相互依赖、高度结合、熔为一体的信条,实践证明这是开发高技术和发展高技
术产业的一条成功之路。
硅谷创业“致富无上限“。美国员工年均收入一般在3万美元,而硅谷人年
均收入为8万美元,为全美最高,而且除了当期鼓励外,还有奖励股票。由于高
科技附加值看涨,有的公司股票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涨。可以说,在硅谷每天都在
产生百万富翁。硅谷的财富创造与传统企业的财富创造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缺少
事先确定了的上限。就以新近发生的马·安德列艾森的事来说吧。马·安德列艾
森是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主,第一台3l||if浏览器的创始人。他从加入到硅图像公
司奠基人吉姆·克拉克开创的网景通讯公司后,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由⋯位贫
穷的研究生变成了一位大富豪。也许安德列艾森的例子无论是挣钱数量还是致富
速度来说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硅谷公司确实把使用平等、虚拟股份和专利
权使用费作为分享技术创造财富的一条途径。硅谷获取股份的方法有五大好处。
第一,唤起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反过来增强了企业能量并推动企业创新。
第二,促使人们超越技术看到为消费者所创造的价值。第三,使人们意识到只有
将他们的努力同其他人的努力紧密配合起来I爿‘能实现消费者价值。第四,使人们
的追求永无止境。第五,分享财富增强了激励和人才的流动。
“文化臭氧”至关重要。硅谷视企业文化为“文化臭氧”。新鲜的空气对人
类的生存是常珍贵和重要的。在许多方面。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与我们如何对待公
司文化是一样的。因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硅谷精神就是敢于冒险,
宽容失败。硅谷人不以失败为耻,而把失败作为宝贵的财富。硅谷企业家在寻找
人才时,往往喜欢找有过失败经验的人。风险投资基金对硅谷的兴盛起了重要作
用,而风险基金就是一种冒险文化的产物。因此,培养冒险文化高新技术企业至
关重要.就象空气一样,文化总在不断地对创新产生影响,即使我们看不见它也
~样存在,也一样产生着影响。当企业发展顺利时,文化与生产活动则更加融为
~体。硅谷培养企业创新文化坚持的原则是:制订战略驱动创新;全面管理创新:
广泛的多功能参与是最基本的:建立一个确定的而又是灵活的创新过程。
启示之四:刨业与创新是高技术经济发展的灵魂
“硅谷”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五点:第一,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创建的基础。
创业是斯坦福大学师生的风气:第二,技术园区是大学——工业合作与协调的摇
篮:第三,“风险资金’的支持:第四,硅谷优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第五,政府的
有效干预作用.美国集成有限公司总裁克里斯托弗·梅耶博士认为硅谷还有四点
与众不同之处:第一,硅谷的增长是由创新驱动的,硅谷最突出的就是用互补的
技术和资源激励创新:第二,硅谷是世界上最老牌最先进和最成功的知识产业基
地:第三,面对全球的竞争对硅谷来说是老生常谈,硅谷一直流行着一种“健康
的”担心和紧迫感,使得硅谷人不仅能够积极投入到国内而且投入到国外的竞争
之中,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压力越来越大,迅速变化着的技术和激烈的竞争
在硅谷会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更猛烈;第四,除了拥有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魅
力和技术优势之外,硅谷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新工作精神与新的创新方法的有机结
合,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驱动”的作用。硅谷的文化氛围无条件地要求
创新。在硅谷,创新就是潮流:在硅谷,没有创新,就难于生存:在硅谷,不创新,
毋宁死。
硅谷是“创业型企业”的“栖息地”。在非主流的经济学里,特别是奥地利
学派,熊彼特是非常强调企业家精神的,他认为那是市场体制的最大活力。企业
家和经理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在英文里前者是Entrepreneur,后者是Manager。
企业家的含义就是说,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的,一切靠企业家。企业家创办公司,
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上是非常重要的。从无到有开创事业,具有这种精神叫企业
家精神。经理往往是指受到MBA教育、有过名牌大学毕业的学历、去管理个现有
的企业,这是传统上的经理.这两个阶层有联系,有企业家去当经理,也有经理
去当企业家的,或者一个人同时既是企业家又是经理。但在多数的情况下,企业
家和经理两种角色所要求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像革命家一样,要有创业精
神,要冒很大风险,也喜欢冒风险。所以企业家创建一个公司后,往往卖掉这个
公司,不干管理而去抒另一个公司,以此为职业。硅谷有一位名叫Park的企业
家在创办网景公司之前,己经创办过好几家公司.办好了就卖掉,前后创办了7
家公司。虽然人们说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刨业者往往不是为了
财富,就是喜欢创业。就是在法国和德国这样非常成熟的市场体制下,由于清规
戒律也很多,所以同样还是产生不出硅谷.硅谷在美国诞生并不是偶然的。硅谷
文化中包含着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启示之五:硅谷不是“计划出来的。
硅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技术开发区,是美国创业浪潮的代表,硅谷不是
计划出来的,它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只有在一种非常分散的市场决策过程中才
有可能出现硅谷这样的奇迹。僵化的计划体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即使在美
国,它也是一个例外。因为知识根木不可能掌握在一个计划者身上,计划者也不
可能把所有信息集中起来。只有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经
济才能有活力。风险投资既负责组织资本,又负责组织“领导班子”。硅谷也有
起落,不是永远都是高科技。从这个观点看,硅谷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个新陈代
谢的过程。分散的决策、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硅谷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
政府只是起了种辅助作用。有人认为市场是无序的力量。因此越是高科技越是要
政府来管,其实并不然。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就是说不确定因素太大,风险太
大。因此,越是高科技,政府越不好管,也不可能管好。
砬谷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掌握着知识的人力资本
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的迅速发展,向人们展示出人力资源
及其蕴含的资本功能,反映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和潜力,并证明人力资源在一切资源要素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证明人力资本的
投入产出高于物质资本。综观全球,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由物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
源丌发转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资本”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
智力成份取代市场份额并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全球性知识经
济中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为新知识资本创造皂好的环境并大力培育这样的环
境。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赵曙明,1999):企业今后能否成功,主要靠的是企业员
工的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靠的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的能力,一言以蔽之,靠的
将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就不能
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和有利
于刨新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从而能够吸引海内外人才愿意来中国发展。个人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最充分的发挥是硅谷成功的根本原因。发展高科技创业型经济,从
根本上讲,就是要解放“人”,解放“创新者”,把人不仅从地缘、亲缘、血缘关
系中,而且从地位、身份、户籍、资历中解放出来,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由身份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在社会上形成公开、公正的择优秩序。这就要求建
立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体制和文化,造就创业者的栖息地。只有这样,
“中国的硅谷”才有可能出现。
开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们是社会的精英。不管是英
特尔的罗易斯、DEC的奥尔森等科技企业家,还是ARD的创始人多里奥特、多家
著名公司的投资人洛克等风险资本家,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敢于冒
风险、勇于开拓,具有开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欲并兼有对科学技术的
前瞻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嗅觉.这些杰出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定的社
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制度环境的产物。首先,开放式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全面的创造
力。其次,讲究个人主义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激发强烈的创造欲。
激发~批批科技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开拓新事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巨大的
个人利益。总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以人为本”。正像风险资
本产业的创始人多里奥特所说的那样,具有二流想法的一流人才优于具有一流想
法的二流人才。当然,最优秀人才是具有一流想法的一流人才。
人才是“硅谷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如果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硅谷的新产品
和新服务上,那么,你将失去硅谷最基本的东西:人才。人力‘,是硅谷兴盛的核
心要素。硅谷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人才。正是由于拥有拔
尖的人才,才不断驱使硅谷创造出一些世界水平的创新资本。硅谷人赖以工作的
组织结构可以用三个最恰当的词来描述,即灵活、可渗透、易流动。硅谷的企业
组织模仿自然界的适者生存的戒律,随时形成一个新的组织以迎接最新的挑战。
与传统的企业相比,硅谷企业是用工作来确定组织结构,而传统企业是组织结构
确定工作。硅谷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人们真的不是为某一个实体公司如英特公司、
惠普公司这样的公司而工作,每一个人真正服务的是一个虚拟总公司:硅谷公司。
过去那种忠诚于一个公司的训诫在硅谷己经黯然失色,工薪和利润是人们前来求
职的基础,但工薪和利润也不足以让他们永远属于某一公司。真正吸引人的是财
富创造的潜力,但就连财富创造也买不到对公司的永久忠诚。按照马斯洛著名的
需求层次理论街量的话,大多数硅谷雇员都远远超过了福特时代的追求生存需要
和安全需要的层次。
启示之六:系统的成功
硅谷类似一个生态系统(毛蕴诗、叶勤,2000)。硅谷的生态系统为新兴中
小企业的“灵活再循环”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与环境条件。“硅谷系统”具有其
它地方所难以形成的优势: 一是它解决了技术商品定价市场的不完全问题:二
是通过促进企业的再生循环,使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三是保证企业不断围绕知
识,聚集资本。从系统的角度看,硅谷不仅包括大学科研机构、风险资本投资机
构、中介服务机构、来自全球源源不断的人才,还有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和加
利福尼亚“淘金者”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契合而塑造的乐于胃险、勇于创新、坚韧
不拔和灵活务实的企业家精神。硅谷生态系统中的各部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促进了系统的演进。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有前景的“原创”技术:风险资本家提供
风险资本:人才库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吸纳新技术,不断地吸引新的知识营养,提
供不竭的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光大,保证了企业在技术上能够不断创新,
在新产品上不断挑战竞争刘手,挑战自我,同时,在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时,
企业家能够将创新的经验与知识延续和繁衍到新的新兴企业之中,促进企业再生
和循环,保证了硅谷的新陈代谢。凶此,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堆积”或“坐落”
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够必然产生“硅谷”.
硅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和文明
形态。硅谷所代表的也不仅属于美国,硅谷是人类文明荟萃的结晶。每~个关注
人类社会命运的人们不能不关注和研究硅谷。硅谷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部
硅谷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史。在硅谷时代,知识成为最积
极的因素。在诸如风险投资、股票期权等机制与制度的有效推动下,人的思想得
到进一步的解放,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在硅谷模式的带动和示范下,全球兴
起了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浪潮,各国纷纷创建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和信息高速公
路,准备迎接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硅谷精神的实质,就是自由创新和创业。硅
谷精神对传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僵化教条在硅谷时代都将荡然无存。硅谷
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失去创新能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失去灵魂的民族。硅谷也
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它已经越过信息高技术本身,形成,一种
新文明的模型。硅谷也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参照系,推动中国向新文明迈
进。
第三章实现客观评价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与效益关系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特征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用动态的观点看,体现为个多阶段的产业化或商业化过程。
传统上通常把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解为上述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市场化阶段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产业化过程早在基础研究就已开始了。高新
技术产业化过程的起步应追溯到基础研究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研究
都是某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包括三个环节:技术化、产品
化、商品化,如图3—1所示。随着承担主体的改变、所有权的转移,三个环节
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技术化产品化商品化
图3--1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1.技术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开始,是由纯基础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过渡的
过程。技术推动的技术化,多数由科研单位向外渗透和传播,寻求外界合作,进
而由纯粹基础研究转向定向基础研究,其技术转化基础研究一般是自发独立完成
的。需求拉动下的技术转化方式有两种形式:一是需求拉动下,需求寻求新的发
展领域,以满足当前或未来市场的需要,一般是由企业家或投资者洞察市场动态,
然后寻求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接受委托,就某项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以合作
方式进行:二是从需求拉动形式下分离出来的组合方式,即一方面受需求拉动,
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基本原理支持,这种方式下合作就容易得多。技术化环节的
特点是方式多、偶然性大、投资少、成功率低,需要投资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
高度的灵感。
27
2.产品化是由开发研究向中试的过渡。它是指由比较成熟的技术到样品生
产这一过程。技术化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而产品化的方向则基本上已经确定。
理论基础和技术己经具备,但能否从生产环节上满足技术要求.这在产业化之前
具有不确定性。一项高新技术产品从最初的设想到技术的实现往往偏差很大。有
的具有正偏差,即技术比愿望好;有的具有负偏差,即技术比愿望差。偏差的多
少与产品化关系密切。产品化状态受以后市场前景的影响。产品化是否进行,取
决于技术化的结果和市场前景,但产品化能否完成及完成的好坏则取决于其他客
观因素,如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原材料、仪器设备、生产资金及人员配备状况
等。产品化具有多种形式:一是直接由技术开发主体实现产品化:二是由科研单位
委托生产厂一家实施:三是由技术开发主体委托生产单位具体实施。
3.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是指通过科研与生产的合作或融合,实现科技成果
直接转化为商品。商品化的最终目标是带来经济效益。商品化的方式有三种:一
是高新技术本身转化为商品,可以技术交易收益作为评价标准,如技术出口、专
利转让等:二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参与同类产业的技术
改造,通过平行渗透,完成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多阶段、动态过程,涉及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等
一系列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还有四个特征:①高投入。高技术企业通常都
要投入其销售收入的5%’10%于R&D,高于一般企业的5倍以上:②高知识密集度。
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工作必须由大量的高知识层次的科技人才来完成,
所以,高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中约有4096’60%的人具有学位或受过2年以上专业
技术训练③高风险。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
因素,基础研究、开发研究能否成功、有效,设计、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预期的
性能和质量,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等都是不确定的。因为产品化是一项高投入
活动,一旦失败,损失将是惨重的;④高收益与高增长。由于高技术产品的稀缺
性和垄断性,它们通常都具有高附加价值,所以利润水平通常较高。此外。高新
技术产业一般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技术、产品和管理的日趋成熟和完善,需求和
生产规模快速增加和扩大,从而体现出高速增长之特征。国际上~般认为,高新
技术产业一旦形成。将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特征
高风险性是高新技术产业最本质的特征,也是阻碍其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
素。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不同于一般产业(或企业),它涉及众多风险主体,具有
多阶段动态特征,而且就风险因素而言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国内有关的研究虽
然都意识到风险问题的重要性,但都未能给出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的基本特征。高
新技术产业的风险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风险特征之一:风险程度极高
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取决于一系列过程和活动的成功。以商品
化(市场)阶段为例,有如下环节需要考虑:创业人必须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要能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达到市场要求:创业企业
组织稳定;成本和价格基本达到期望标准;市场营销成功;资金按计划回收等。
在以上各项环节都取得成功的条件下,商品化或市场化阶段才算成功,这种成功
的可能性以很小。若令P。,P:,⋯P。,为上述每项工作或环节成功的概率,则整
个阶段成功的概率就是P=p。.P。.p3""p。,由于0≤p,≤1,所以P≤1,P值通常将
很小。
风险特征之二:动态多阶段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个多阶段过程。在不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性质和
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有各自不同的风险特点。①在基础研究阶段,由于投入量不
是很大,其风险主要是能否达到要求的目标,但因为基础研究纯属探索,其结果
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完成时间也很不确定。所以,总体而言风险程度较高,主要
表现为成功概率低。②在R&D阶段.即产品化过程中,风险主要来自生产环节,
如生产条件、工艺成熟性、生产投入物的供应、资金因素等。由于投入较大,不
确定性因素多,所以这一阶段的风险最大。③进入市场阶段,风险主要来自市场。
这是因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不确定且易于变化。高新
技术产品通常是新产品,市场对其功能、性能及质量缺乏足够的了解,客户购买
新产品也面临购买风险,同类产品的改进与竞争常常改变新产品的相对竞争优
势,从而影响其销售:二是产品价格不确定。新产品进入市场,打破了原来的均
衡,从而使价格波动起伏,此外,高新技术产品价格还必须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而
随时调整:三是市场竞争状态不确定.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除了与同类替代产
品竞争外,更要与那些模仿者与更新的产品竞争,这些竞争者的竞争力、竞争策
略和手段等都无法确定,这都无疑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
风险特征之三:风险因素众多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涉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丌发与设计、批
量生产以及市场开拓与销售等多个阶段,任何阶段都可能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
且每一阶段的风险因素都有本质上的不同。①在产业化早期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
是:研究成本的不确定性、资金供给障碍、费用抑制等。②在开发产品阶段的风
险因素主要是:开发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产品技术性能水平、生产技术的可批
量化程度(技术成熟度)等技术风险。③在生产和销售(市场)阶段面临的风险因素
主要是:资金与生产资料的投入、市场环境与市场竞争、价格与成本等。可见,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因素涉及科技水平与技术成熟性、组织与人才、资金与其
他投入、市场与经济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个复杂的风险因素系
统。
风险特征之四:风险主休多元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行为主体有所不同。因此,各阶段的
风险常常分别由不同主体承担.另外,即使在同Σ阶段也常常有多个行为主体,
例如,政府就是产业化各阶段的行为主体之一,创业人和风险投资者常常是后两
个阶段的主要行为人。因此,产业化的总风险客观上是由政府、R&D机构、创业
人、投资者、从业人员以及产品用户等共同承担。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的一
个显著特征,此一特征决定了各主体之间的风险、效益协调机制对产业化的成败
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高额技术产业的风险系统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产业化过程中
止的可能性。显然后一层面的风险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危害更大。由前一节的分
析知,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是一个多主体、多因素以及多阶段的动态系统,与产
业化过程密切相关,而且其风险成因不仅来自外界环境,更来自企业自身内部。
本节着熏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系统的内部结构。
一、风险系统构成
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不同于一般传统产业的风险,其风险系统的复杂程度
远高于其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涉及技术、资金、市场、组织等各个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风险系统,如图3—2所示。
高技术产业风险
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资金风险
组织风险
人才风险
环境政策风险
图3—2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系统构成图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产业化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风险,它同时存在于产业化过
程中的各个阶段。技术风险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果的不确定性、工艺技术达不到要
求的可能性、生产条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和产品技术效果
的不确定性。①在研究开发阶段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指R&D结果的不确定性,即
RED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各项技术指标能否可靠和最佳地实现等都无法事先确
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R&D失败并因此而中止产业化过程的实例在国内外都很
常见。②在生产阶段的技术风险则主要是指因技术原因导致产品生产达不到设计
要求的可能性,包括:因工艺能力、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以及设备条件等原因,使
生产出的产品在技术性能上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技术原因导致的产品质量和成本
的不稳定。③市场阶段的技术风险包括:产品的技术性能并非最佳不能满足市场
需要的可能性,比如功能过剩或不足,使用条件要求过高等:产品技术寿命的不
确定,影响市场效果:由于竞争加剧,产品技术被淘汰的时间可能提前。

(二)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生产前景规模的不确定性、生产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市场
竞争状态的易变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最大。
由于已到产业化的最后一阶段,行为主体己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如果产品在
市场上打不开局面,则意味着以前所有的努力和投入都将付诸东流,企业甚至还
要将面临破产的可能。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市场容量不
确定,新产品的需求规模预测通常是不可靠的{即使有需求,企业市场开拓和竞
争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成功的市场开发取决于正确的策略、足够的投入以及全
体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工作等一系列因素:市场竞争状态的改变和价格的不确定性
虽然是各种企业同样面临的风险,但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一风险更明显。在高新技
术领域,强大的竞争者可能会因某些错误丽被淘汰出局,雨原先弱小的竞争者则
可能突然后来居上,竞争格局极不稳定。
(三)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包括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融资能力与条件的不确定性、资金成
本的不确定性。资金风险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创业
主体对创业所需资金、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以及资金运用等均无法准确估计和把
握。投入多少资金、如何筹措资金等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种不确定性和随机
性大大加剧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构成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高新技
术产业化活动是一系列的创新活动,缺乏有关的参照系,造成资金需求估计上的
困难,即使做出了估计。其误差也很大:二是创业人大都为工程技术人员,其自
身经济实力有限,手中的资本不够多:三是我国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在资金总
体紧张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自然少之又少:四是我国金融体系发育不全,缺乏适合
于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四)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与人才流动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风险问题。组织风险是指
企业组织及其效率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包括组织结构变化的可能性、内部团结
与协调状况和核心成员外流的可能性。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多发生过创业核
心层的裂变,甚至企业解体,企业内部高层人员之问的矛盾导致精力分散、效率
降低更是普遍现象。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成长构成致命性的威胁。组织风险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通常在创业初期,大家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共同创建企
业,但当企业发展到成长期时组织风险便开始显露。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原创
业核心层个人的名利与权力欲快速膨胀,创业人与投资人、创业核心层内部的矛
盾(包括利益矛盾、权力与地位矛盾,即争权夺利)日益激化,此时如若缺乏有效
的协调与管理机制,则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解体,使产业化过程中断。
(五)人才风险
人才风险包括员工素质与结构的不确定性、人员流动与竞争、员工效率与
积极性的不确定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量新人进入企业,虽然聘用新人时都有一
定的考核,但常常因其他原因如工作繁忙等而使之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对这些
新人的素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更不知道如何最佳使用他
们。这就使得企业各项工作的成效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此外,员工因内部与外
界的种种原因频繁“跳槽”,更加剧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
(六)环境政策风险
环境政策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技术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政策
的多变性。环境政策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企业的外部因素。政策环境因素既
可能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也可能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障碍和阻力,这
完全取决于环境政策的优劣,其变化的可能性就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政策
风险。
二、风险结构关系
(一)产业化风险的阶段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具有显著的阶段结构,即产业化各阶段的主要风险各不
相同,各种风险虽然大都存在于产业化的各阶段,但主次轻重明显不同。①在产
业化早期阶段的风险较低,因为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基础研究,针对性和目的性
不很突出,而且研究成果一般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投入量也不大,所以尽管成
功率不很高但风险程度较低。②进入R&D阶段风险明显增加,除没有市场风险外
其他风险都有,而且主要是技术风险,资金风险与人才风险虽然存在,但因为此
阶段资金投入量较小,研究人员之间矛盾尚不突出,所以风险问题不显著。③产
品阶段的风险则相对较大,因为这一阶段涉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小批样品试制
与中试等项工作,资金投入量较大,针对性极强而影响因素众多,产品达不到规
模化生产要求以及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一个工艺上的小问
题就足以使整个产业化胎死腹中,这一阶段最主要的风险是技术风险、组织风险
和人才风险。④市场阶段的风险最大、最多,人多数失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都是败在这一阶段的。在这一阶段的风险种类最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风险、
市场风险、组织风险和环境风险。市场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经过中试或小试的产
品或技术转化成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投资并将产品打入市
场,因此这一阶段投入巨大,工作复杂,涉及技术、生产、市场以及工商、税务、
经计委、银行等多方面多部门,任何一方面的差错都可能会使产业化过程中止:
由于组建生产经营企业、资金流量大幅增加、创业组织内部的权、利、名之争激
化,组织与人才风险迅速增加:市场开拓任务繁重,市场销售或经验、或渠道不
足,加之新产品、新市场本身的风险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生产企
业受各项有关政策的影响较大,此时环境与政策各项风险迅速提高。
(二)各风险之间的关联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各种风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与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因是它们有类似的或相同的影响因素。①资金风险的重要成
分是筹资条件和成本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经济环境状态和政府
金融政策的多变性造成的,即经济环境和政策风险对资金风险存在正向作用。市
场风险的需求、竞争与价格三大成分,在现阶段的我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
展状态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因此,经济环境与政策风险对市场风险也有直接的影
响作用。②人才风险与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密切相关。企业技术人才不稳定或水

平不高必然导致R&D成果的不确定性和其他技术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可能性大大
增加。技艺高,克服各种技术难关,达成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才会高,风险才会小:
反之,技术水平不高,则企业的技术风险较大。③组织风险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组
织的稳定性和效率。高素质的人才(创业精神、协作精神、技术与管理能力等)
是企业组织稳定并保持旺盛活力的基本保证。因此,企业人才的不稳定性必然影
响到组织的不稳定和效率的低下,即人才风险对组织风险有正向影响作用。此外,
人才风险对市场风险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承担主体
不同的行为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风险责任,分享不
同的风险收益。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承担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者(Venture
Capital ist,简称Vc)、风险企业家(Venture Enterprenurs,简称vE)、研究开
发人员(Research Staff,简称RS)、政府以及中介组织、经销商和消费者等。
1.风险投资者的主要作用是为产业化选择项目,提供资金并实施部分的管
理、经营或监督功能。风险投资者包括所有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企业投资的
行为人,如政府有关部门、风险投资公司、银行、一般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等。
其承担的主要是投资风险,所以他们关心的重点是投资回报水平。
2.风险企业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行为人,主要从事产业化活动的策
划、组织以及具体实施工作,其中有些人还投入一定的资本于产业化项目。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对他们而言就是创业风险,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并投入
大量热情所追求的事业可能一事无成,他们的风险损失除时间、精力与金钱以外,
更重要的是精神损失,即失败感。
3.研究开发人员的核心大多本身就属风险企业家,前者的风险责任和感受
与后者相同或相近。非核心的研究开发人员对风险的认识通常为丧失具有光明前
景的工作或职位的可能性,他们的风险责任心因各自对企业认同程度不同而有较
大差异(对本企业高度认同的人,风险责任心较强;反之,则较弱)。
4.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担当特殊角色。既是投资者又是政策制定
者:既是风险承担者又是决定风险大小的当事人。政府看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
经济的带动作用。因此,政府资金主要投入产业化的早期阶段,即基础研究和技
术开发研究,承担的风险也主要是研究过程中的风险。
5.消费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需求者。高新技术产品
在技术性能、功能,质量、成本及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起初通常不能很好地满足用
户要求。所以,购买高新技术新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行为,而如果没有这种风
险购买行为,高新技术产业就难以起步。因此,这些消费者实际上分担了高新技
术产业的一部分风险,其中主要是技术风险。
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潜在收益
高效益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特征。这里的效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产业
化的潜在收益:二是指产业化的期望收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潜在收益是指在不
考虑失败概率(即无风险状态下)时产业化达到预期目标获得成功后的收益(产业
化的理想收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期望收益是指在考虑失败概率(有风险状态下)
时产业化达到预期目标获得成功后的收益。
一、潜在收益的六个特点
潜在收益有6个特点:一是滞后性,即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动态过程,潜
在收益在其产业化实现和完成过程中,经过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检验之后才能体现
出来,也就是说,研究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的研制和开发具有收益可能性,
但不具备收益的现实性,只有社会承认和接受后的高新技术成果才能最终体现出
潜在收益,或者说实现潜在收益:二是高额性,即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特点
决定了它本身不同于传统产业,潜在收益的数额一般情况下比较大;三是不确定
性,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潜在收盏与产业化风险是难以预测的,产业化过程本身
的多阶段性和不确定性必然决定潜在收益的不确定性:四是客观性,即潜在收益
虽然是不确定的,但它是客观的,因为它有产业化主体存在,有项目实体存在,
也有潜在市场为依托:五是整体性,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潜在收益是由R&D机构、
创新企业、政府部门等高新技术产业承担主体共同实现的,它对应于高新技术产
业化的不同阶段:六是计算系统的复杂性,即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潜在收益计算
而言,是在一种纵横交错的多级计算系统中计算经济效益的。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潜在收益的三项评价原则
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化潜在收益有二项原则:一是系统化原则,即对“立项一
一生产”的全过程作系统分析,把整个产业化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是风
险承担与利益分配平衡原则,即要把收益主体进行划分,分别按研究机构效益、
创新企业效益、投资者效益、政府效益等最终计算产业化项目总体效益:三是动
态原则,即根据产业化的不同阶段,动态地计算阶段效益和总体效益(对于脱离
生产目的、仅有一部分将来有可能用于生产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等。评价其经
济效益情况时,应以社会效益或科学价值为主,应用动态的方法分别计算当前效
菔及未来效益。
三、潜在收益的四种计算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潜在收益根据以上原则可以按4种方法分类计算:一是产
业化项目总潜在收益,具体指高新技术产业化各利益主体所能带来的社会总收
益,包括政府收益、投资者收益、研究者收益和使用者收益:二是政府收益,一
般由税收和综合效益来计:三是投资者收益,指各种类别的投资主体参与高新技
术产业化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收益:四是研究者收益,指研究者以成果转让或出售
方式由使用者支付的转让费或销售收入扣除科研成本(费用)后的净收益。
第四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成本与期望收益
企业经营都是以追求利润极大化作为其内在动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高
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承担主体之所以愿冒风险,也是由于对
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但是追求利润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也即风险
成本。
一、风险成本与机会成本
风险成本是人们介入风险事件而可能遭受的损失。本文所讲的风险成本是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而言的风险成本,即高新技术产业化承担主体在从事高新技
术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由于产业化本身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而
使参与主体所遭受的损失。它与传统成本概念有3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性质不同,
一般的成本概念是一种财务成本,可通过具体的过程完全表现出来,而风险成本
只是一种观念上的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或者说风险成本是一种虚实共存的成本:
二是构成不同.风险成本基本包含机会成本的含义,但又不同与机会成本(机会
成本就是以同一资源生产另一种最佳产品或提供另一种最佳服务时所能获得的
利益,即资源为投入某一项目而放弃的其他可能项目的最佳潜在收益,机会成本
与风险成本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包含了不是实际发生的支出,即都包含了虚拟
的成本):三是作用不同,研究机会成本的用是对应于特定的稀缺资源来寻求使用
资源的最佳方案,研究风险成本的目的,在于评价项目的风险程度大小及人们愿
意承担风险的大小或称风险的偏好。
二、风险成本的构成
通过风险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比较,可以发现风险成本比机会成本更为复杂。
用下式表示风险成本的构成:
C。=E 7+C (3~1)
其中C。:风险成本:
E 7:期望收益:
C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际投入成本。
式(3一1)表示风险成本来源于两部分:期望收益和实际投入成本(E 7和c)。
期望收益是人们希望通过经济活动获得的目标收益,在产业化失败时,这种愿望
将得不到满足。期望,收益取决于客观条件、环境和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努力,而
实际投入成本则比较直接,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金、物资等通过财务方
式表现出来的具体成本.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主体,必然有这两项支出或牺牲,
合起来就是风险成本(或风险投入)。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期望收益
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各个主体明知有风险仍要介入,是因为他们
具有风险偏好。因此,可以认为期望收益是考虑了风险后的经济收益。可以把期
望收益定义为: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实现基本愿望时的收益。企业介入某项高
新技术,在考虑承担风险后,仍要求具有一定的收益,即所谓获得期望收益。设
其全部投入为I,一旦该行为获得成功,则收入为Y,且Y”I,企业纯收益为E。
则:
E=Y—I (3—
2)
若考虑到风险问题,并设风险度(损失的概率)为R,则主体在自愿承担风险
R条件下希望得到期望收益为E 7,则:
E 7=(1一R)E+R(一I)
=(1一R)(Y—I)一RI
=(1一R)Y—I (3—3)
可见,E 7实际上是风险R对E的一种折减,并且这种折减是为投资者所接
33
受的(投资者对获得E 7是比较满意的)。投资者最大愿望是得到E,但不一定是
E。因此,期望收益实际上是包含了风险在内的潜在收益。风险投资者往往是通
过项目组合来获取期望收益。高新技术产业的期望收益应高于传统产业的平均收
益,而低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潜在收益,这是因为:风险投资者既然冒风险投
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他决不会满足于传统产业收益或社会平均收益:由于高新技
术产业存在风险,不可能所有产业化都是成功的,所以总的期望收益不可能达到
潜在收益。
第五节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与风险相互关系
我们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和效益的关系问题,与一般所说的风险是有
区别的,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贯穿于产业化过程的始终,在不同的
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风险是产业化过程的状态函数: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比较
复杂。下面将着重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风险、效益的关系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一效益的关系理论
一般来讲,风险和效益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正相关关系(风险大。收益大:
风险小,收益小):二是负相关关系(风险小,收益大:风险大,收益小)。高新技
术产业化是属于正相关关系的第一种类型。从长远来看,风险与效益的负相关关
系是不易持久的:风险大、收益小的事是不符合人的行为选择的:风险小、收益大
的事本身就很少,而且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受效益递减规律韵制约,既使偶尔
存在这种关系,也会很快由于竞争者的加入,竞争的加剧导致风险加大,或者效
益降低。正相关关系存在的基础在于风险和效益的内部平衡机制,从而决定了风
险——效益关系的长期平衡。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拒风险回避
者以千里之外,从而维持了其高效益的存在。若把风险当作成本,则风险——效
益的关系与成本——效益的关系有极其相似之处。人们付出高成本(冒风险)的同
时,希望得到较高的收益,其正相关关系基本为人所公认。如果把效益的概念略
作推广,使其融进时间的节约、欲望的满足等,则有现成的例子说明风险与效益
的正相关关系。有人曾经对乘火车、打赌、吸烟、滑雪、乘飞机、骑摩托车及自
然灾害等进行过评价,得出结论为:风险与效益的立方成正比,即R’B{(R代表风
39
险,B为潜在收益):另有一些研究人员考虑到工资、心理等各因素的影响,将风
险分为自愿承担的(如打猎、滑雪等)与非自愿承担的(如触电、商业飞行等)两种,
认为对于自愿承担的风险,其与效益的关系式为R、∥“,而非自愿承担的风险,
则要求其与效益的关系式为R’矽3。总的来看,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一致的:
只有在效益大增的情况下,才肯承担较大的风险。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收益与风险报酬率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内在动机的。本文认为,具
有这种内在动机的企业在参与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时,它的
行为是受“潜在收益”影响的。冒风险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高出平均水平很多的
潜在收益,即:风险承担对应与人们对潜在收益的追逐。在风险成本一定的情况
下,潜在收益越大,人们愿冒的风险越大:当潜在收益接近于平均收益时,人们
将不愿承担风险。对式(3—3)三进行转换可得到:
(E 7+I)/Y=1一R (3—4)
其中:Y表示产业化收入,对应于潜在收益:
E 7为期望收益:
R为风险度,对应于失败概率:
I产业化投入,对应于实际成本c。
由此可得:
R=1一cR/(E+C) (3—5)
在一般情况下E》C,所以: 、、
R≈l—cR/E (3—6)
从而得到风险成本与潜在收益E的关系:当风险成本CR一定时,E越大,则
风险越高:对应于一定的风险成本,潜在收益越大,人们愿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可见,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主要与潜在收益有关。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成本与主观风险
风险成本由期望收益和产业化成本构成。对某一行业成投资者来说,期望
收益是基本确定的,因此需要考察风险成本与主观风险的关系。主观风险是高新
技术产业化主体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中,由于对潜在收益的追逐,认为值
得承担风险的大小。由式(3—-6)得:
1一R=CR/E (3—7)
在一般情况下,E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可以得出主观风险、风险成本与产业
化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观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
RS=1一R=CR/E (3—8)
该式的经济学含义是:主观风险RS等于潜在收益比风险成本(CR/E)。当潜
在收益一定时,风险成本越小,人们主观愿冒的风险越大:当风险成本一定时,
潜在收益越大,人们主观愿冒的风险越大。一般情况下,期望收益是比较稳定的,
它直接决定于投资者的习惯和历史行为。主观风险与风险成本的关系直接表现在
产业化投入与潜在收益的关系上:若潜在收益较大,而投入较小,则人们愿冒较
大风险:相反.如果投入较大,有时即使有较大的潜在收益,但与此对应的较高
的主观风险也会使高新技术项目缺乏魅力。风险报酬率概念清楚地描述了风险成
本与主观风险的关系。风险报酬率定义为风险行为的潜在收益与风险成本的比
值,即:风险报酬率=风险行为的潜在收益/风险成本。其数学表达式为:
RB=l—R=E/CR (3—-9)
风险报酬率与主观风险关系为:
RB=1/RS=E/CR (3一
10)
风险报酬率直接反映了风险的诱惑程度。风险的诱惑效应即诱惑程度取决
于风险利益与风险代价及其二者的组合方式。风险成本组合方式与风险报酬率有
很密切的联系。
四、等期望收益曲线
从式(3—1)和式(3—8)得:
E 7=E%R。一C (3—11)
若以R。和E分别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纵轴和横轴,在期望收益E 7为
一一定值时,对应于不同的期望收益,可得到一组图形,这就是等期望收益曲线图
(或称为期望收益无差异曲线),如图3—3所不。从图中看出:①在同一条无差异
4l
曲线上,潜在收益越高,人们愿承担的风险越人,反之则越小:②等期望收益曲
线有下边界,说明当主观风险为零时,期望收益等于潜在收益,此时为无风险经
营:③等期望收益曲线与主观JxL险轴不相交,说明潜在收益刁i为零:④等期望收益
曲线从焉!至右说明期望收益呈递增趋势:⑤曲线的形状及走势还表明了在一定期
望收益F,风险和潜在收益的各种组合方式,一i同的组合方式是山不同的主观风
险决定的。
“f ∥\E、,r
¨川。L———jL——二L——二L。
图3~3等期望收益曲线图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为受“潜在收益”的诱导。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化利益实现的主体之一,只有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销售活动,刁+能使高新技术
成果变成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企业是否愿意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其直接的决定因
素就是该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潜在收益。企业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目的是追求
潜在收益,即在承认风险并准备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少风险以至于追求
无风险。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特征。
第四章风险投资决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与效益的关系
第一节风险效益的分解与承担主体的对应关系
一、风险与承担主体
我们将风险类型分为五类: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组织人才风险
(这里将组织风险与人刁.风险合在一起称为组织人才风险)与环境政策风险,将风
险承担主体划分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投资主体、创新企业,其对应关系如图
4一l。①政府部门不直接承担风险,它通过研究和开发(R&D)机构及创新企业间
接承担各种风险。政府部门承担风险有3个特点: 一是与整个产业化过程的风
险有关(广义地讲,从产业化开始,到产业化结束,政府承担的风险贯穿于其中):
二是政府风险有自然转移功能和多元性(因为政府可能从事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开
发和研制,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可能是失败,但这一结果对其他项目的产业化可能
是有利的):三是政府风险始终是最小的,是组合风险。②投资主体只承担其所投
资的项目之风险,具体地说,只承担它所投资的项目的某些阶段的风险。投资主
体承担风险有3个特点:一是风险的开始点和结束点很容易控制:二是风险损失
易计算:三是具有阶段性特点。③R&D机构承担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人才
风险.其中主要承担技术风险,但不承担市场风险和环境政策风险。④创新企业
承担市场风险、组织人才风险和资金风险。
图4—1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分担与承担主体
43
二、效益的分步计算
研究风险、效益与承担主体的关系离不丌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1.第一阶段:技术化阶段。若该阶段的承担主体是研究机构,研究的动机可
能有两利,,一是接受委托,从事定向技术丌发:二是作为技术产品生产者直接从
事研究开发。但不管是哪种动机,其丌发都承担来自技术开发不确定方面的风险。
此时,风险包括技术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这时R&D机构一般不考虑产
品的市场销售,因而不涉及其他风险.若开发成功,获得相应的收益E1。
2.第二阶段:产品化阶段。该阶段主要从事二次开发即中试,这对产业化过
程来说,是比较关键的,可以说决定着产业化能否完成。此时研究机构已无风险
可言,随着第二阶段的开始,效益和风险都同时进行一次转移,风险由科研机构
转向中试企业(若是由科研机构进行中试,则认为科研机构己具有企业性质)。由
于这一阶段需要设备和人员较多,受工艺、设备条件、材料条件影响比较大,故
陔阶段风险比较大。中试成功,中试主体获得E2。
3.第三阶段:商品化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介入阶段。产业化过
程由技术与产品开发转向生产和销售,最终实现消费,完成产业化。对整个产业
化而言,风险依然存在,表面看实现了经济效益,风险已经很小,只是在最后一
个层次存在风险.但是,若商品化失败。意味着整个产业化失败。市场化成功,
实现潜在收益。值得一提的是风险和效益在主体间转移的过程,会在某种程度上
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第一阶段,风险最大,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尔后不确定性
依次减少,但风险损失依次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多个主体的不同形式、不同阶
段的参与起到自然分担风险和分享收益的作用。我们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问
题,总体说来也是为了合理分散产业化风险,从而使社会收益最大化。
第二节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决策模型
一、风险决策的三要素
风险决策的三要素为:风险偏好、主观风险及客观风险。①风险偏好: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高风险。人们涉足于高新技术产业,说
明主体具有风险偏好。风险偏好的来源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决定风险资会
的供给及产业化项目的立项。对于传统投资者而言,一般不愿冒如此高的风险。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立项而苦,由于一开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企业家往往由其风
险偏好决定是否介入,以致于中问环节的转换,没有与企业家精神无关的活动。
由于存在风险偏好,使得一些企业家寻求新的发展领域和发展方向,从而诱发胍
险投资者的介入,共同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并使产业化活动街以进展。②
主观风险:承担主体认为值得接受的风险。企业家、投资者和中介机构介入高新
技术产业化活动与否,与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有关。③客观风险:高新技术jt业
化项目的失败概率。这是与项目本身关系密切的变量,由具体计算模型评价得出,
它说明项目本身的风险属性。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具有高风险,具体有多大风险,
可以通过客观风险反映出来。风险偏好、主观风险及客观风险决定了风险承担者
的风险决策。
二、风险决策模型的建立
风险决策过程:首先,风险在产业化不同阶段之间分散和转移,对应于各产
业化承担主体:其次,效益分布于产业化过程.风险决策模型既适合于整个产业化
决策也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决策。①第一决策条件:主观风险不超过风险偏好。企
业家(产业化主体)具有风险偏好,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是由企业家自身素质
决定的。主观风险必须在风险偏好允许的范围内,与人们对潜在收益、期望收益
的主观追求有关。如果说主观风险是指自愿承担风险的程度,则风险偏好即为值
得冒险的程度。如果主观风险超过风险偏好,.即风险大于主体的承受能力,那么,
风险企业家将放弃风险活动。②第二决策条件:客观风险小于主观风险。主观矾
险取决于风险成本和潜在收益:客观风险取决于产业化项耳本身。当客观风险小
于主观风险时,才会发生风险行为.第一决策条件只是从效益——风险的关系上
说明主观上已经接受风险,但是若项目本身的实际风险较大,超过值得冒险的程
度,风险企业家也会采取回避态度,放弃风险活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决策
是行为主体的风险决策,通过潜在收益诱导,风险企业家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活
动。但是否参与某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则依据风险决策的三要素(风险偏好、
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而定。
45
参考文献
f 1’成思危主编:((科技风险投资论文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 997-W--。
[2一张景安主编:《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f 3j张景安主编:“风险企业与融资技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北张陆洋:“科技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经济科掌出版社.2001年。
[jj陈伟荣、陈金贤著:《龠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系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年.
[6j胡继之.许小松:《资本市场与高科技产业的培育:从国际对比中看我国的对
策".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研字第0004号,1998。
[7]王益:“风险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载《管理现代化》,1998
年第6期.
[81郭勤弘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与风险投资》.中国戋展出版社,2000.
『gj钱颖一:“硅谷不是计划出来的”.载《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第10期.
[】0]朱丽芝:《硅谷英雄".中央民族大掌出版社,19990
[11]张陆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经济科掌出版社.1999.
[12]李国麟、吴若陶:《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中闲经济出版社.2000.
[13]陈开全、兰吃燕:((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北京人掌出版社.19990
[14]武继兵:《创新与风险创业》.石油!一业出版社,1999。
[1j]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6]毛蕴诗、叶勤:《硅谷机觎与现实启示》。载《厂长经理之发)).2000年第4
期.
[1 7]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一论发展我国商新技术产业”。救《中Bi#t:4-型f.产
业》.1999年第i0期.
[18]樊五勇:“硅谷掌:全球商技术企业的必修课”,载((特区经济》(深圳).2001
年第2期。
[】9]樊五勇:“中关村距离磕谷还有多远”.载《价格月刊》.2001年第2期.
[20]华伟:《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思考》,载((科掌蕾理研究》.1993年第
4期.
[21]Rosenstein.J.,1988,“The board and strategy:venture capital:and high
technolog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01.3⋯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史燕平老师,史老师对我的论文
倾注了大量心血,百忙之中还对我的文稿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提纲都改了不下
六次之多,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她的关一Ii,与指导。导师治学态度严
谨,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传道、授业、解惑,令学生学业有所长进;从论文选题
到最后成文,导师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悉心进行指导,导师的言传身教将让
学生终生受益。
同时我还感谢两年来飞到深圳、牺牲周末时间为我们上课的各位老师,是他
们的谆谆教导引我进入金融殿堂,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金融教授经验使
我获益匪浅。
在此,对史燕平老师和曾经教授过我的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专业2000级深圳班硕士生
胡志滨
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