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572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姓名:何福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曾志耕
20040401
摘要
我 国经 过 2)5年的改革和快速发展,现在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个新阶段在金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资金绝对短缺的时
代已经过去,资金相对充裕的时期到来了;金融业追求规模扩张的时
代己经过去,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时期已经到来了;金融资源重点倾斜
的时期己经过去,保持资源结构性均衡的时期己经到来了;单一的资
金主导型服务的时代己经过去,多种金融服务功能、多种金融服务五
具综合运用的时代己经到来:政府主导型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过去了,
市场主导型的投融资体制兴起来了。
同时 金 融 业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存在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这些问题只能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来加以解决。树立和落实科学
的发展观,是解决金融业面临各种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开创现代金
融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求真务实、把握客观规律、
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没有闯不过去
的关隘。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看准全球变革的大趋势,又要开
发自身蕴含的生机和活力,而后者才是最宝贵的、最能起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
当前 , 是 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
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银行体制要从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亚
银行转变:二是银行业务发展经营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
文结合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运用所学的经济、金融理论知
识与工作实际中的初浅体验,围绕“两个转变”的要求,专门研究我
国银行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和研究,为我国银行业
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效益的改善尽一份力量。
本文 共 分 为三个部分。
第一 部 分 专门分析论述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
实践。文章从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粗放型与集约型的内涵定义入手,
论述了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与内容,论述了
西方商业银行运用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表现及其宝贵经验,目的在于帮
助我国银行实际工作者在掌握了集约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吸取西
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
式的尽快转变。
第二 部 分 专门分析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必要
性。文章从我国集约化经营方式的提出背景分析入手,阐明了我国银
行业转变经营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同时,实行集约化经营
与管理也是彻底解决几十年来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内部治理问题
的根本要求,是充分发挥“货币第一和持续推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
整,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
立健全商业银行现代经营管理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同时,结合我国
商业银行自1996年以来在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实践,较
全面地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集约经营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为进
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集约经营做铺垫。
第三 部 分 专门分析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具体
对策。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要树立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思想观点,增强转
变经营方式的紧迫性;其次要从精简次要的分支机构、提高经营管理
决策水平、构建资金营运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劳动人事管理体系等
方面来提高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水平:同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集约经
营需要实现五大转变,构建相关的技术支持平台;再者,提高我国商
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还要正确处理集约化经营管理中的几大
关系;最后,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还应进行我国商业
银行的再造。
总之 , 实 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集
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配合,
齐心协力。论文所做的分析、研究,仅仅是本人的一些初步设想与努
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社会各部门都树
立了“两个转变”的观念,共同努力,深化金融改革,我国商业银行
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一定能够提高,经营效益一定会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 , 木 人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货币金融学;, 《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经济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商业银
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中的问
题与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但由于本人不从事商业银行的
经营与管理工作,加之才疏学浅,论文中定有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敬请
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不吝赐教,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继
续学习,深入探索。
十分 感 谢 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ABSTRACT
Aft er 2 5-yearsr eform and fastd evelopment,w ea rrivea ta n ew
stage.F orfi nance,it m eanssu chc hangesa sn eedo fca pitalfr oma bsolute
short of to relative enough, aim of finance from pursuing large scale to
pursuing quality control and efficiency, control of financial resources
from some focal points to keep balance structure, service form single
capital-dominant service to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financial
function and financial tools and investing system from government
leading to market dominant.
Du rin gd evelopment,fi nancef acesp ressuref rom variousa spects,
thusso mes hortcomingc omeo ut.Su chp roblemso nlyc anb er esolvedin
practice. Then seting up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best
alternative to resolve all kinds of financial problems and the basic
guaranteeto .de velopm odernf inance,w hichh asb eent estedb yp ractice.
So,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evelop itself
newl easeo nl ifea nda ctivitya sw ell,am ongw hichth ela tterp laysa k ey
role. Now, it is high time to develop finance. During reform, the main
task is to realize two essential changes. One is the bank system change
from state-ownedp rofessionalb ankt os tate-ownedc ommercialb ank;th e
other is the management change of banking service from just increasing
scale to intensiv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re form,on t heb asiso ftw oc hanges,th ise ssaya nalysesc hange
of banking management. And this essay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in
hopingto d evelopb ankingm anagementle velan dim provem anagep rofit
Th is e ss ayc anb ed ividedi ntot hreep arts.
Th e firs tp artse xclusively analysesc ommercialb ank intensive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rms of intention of increasing scale
and intensive management-two means of economic expanding. And it
discussesth em eaning,ba sicre quirementan dc ontento fco mmercialba nk
intensive management; it analyses the means and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mmercial bank us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On such basis, it aims to
aid our banking workers to master the theory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n absorb western experience in order to develop our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h es ec ondp artsa nalysest hen ecessityo fo urc ommercialb ank
intensivem anagement.F irst,th ee ssayp ointso utth eb ackgroundo fo ur
intensive management. Then it expounds the changes of banking
management, which is basic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ic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 hile,i ntensive
management can completely resolv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bankingm anagementfo ra lo ngt ime,ca n-beim petuso fec onomicre form
and financial reform. At last, combing with some experience of
commercialba nkingin tensivem anagementfr om 1996,au thorre callsan d
summarizesso mep roblemse xistingin o urc ommercialba nkingin tensive
management, which serves as foil for developing commercial bank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Th et h ir dp artsp ointso utco ncretem easureso fco mmercialba nking
intensivem anagement,w hichi sth ek eyo fth ew holee ssay.F irst,se ting
up concept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force of
managementch anges.W hile,it n eedsto r ealizef ivec hangesto d evelop
our commercial bank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n construct
relative technological-supporting plat. At last, it needs to resolve some
relationship i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mercial
bank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Ina w or d,to r ealizeth ec hangea ndto im provem anagementle velis
as ystem project,w hichn eedsco operationa monga llso cialde partments.
Though such essay is my own initial design, I believe it would be come
out and reach up to good results in the future.
Suc h es sayi sm ainly abouts omep roblemsa nd suggestionso f
commercial bank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such essay is on the
basis of monetary finance,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other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combing with some
practiceo fou rco mmercialba nkin tensivem anagement.Fo rb eingla cko f
experience of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here may be some
problems in my essay. Please points out, I will be much appreciated.
Thank you!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intensive management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 郑 重 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F,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
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 位 论 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何福章
2004年4月25日


我 国经 过 25年的改革和快速发展,现在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个新阶段在金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资金绝对短缺的时
代已经过去,资金相对充裕的时期到来了;金融业追求规模扩张的时
代己经过去,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时期已经到来了;金融资源重点倾斜
的时期已经过去,保持资源结构性均衡的时期已经到来了;单一的资
金主导型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多种金融服务功能、多种金融服务工
具综合运用时代己经到来;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己经过去了,市场
主导型的投融资体制兴起来了。
金融 业 面 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存在缺陷也是很明显的。这些问
题只能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来解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是解决金融业面临各种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开创现代金融新局面的
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求真务实、把握客观规律、树立以人
为本的基本理念,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没有闯不过去的关隘。金
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看准全球变革的大趋势,又要开发自身蕴含
的生4 L和活力,而后者才是最宝贵的、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当前 , 是 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
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银行体制要从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
银行转变;二是银行业务发展经营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
文结合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运用所学的经济、金融理论知
识与工作实际中的初浅体念,围绕“两个转变”的要求,专门研究我
国银行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试图通过论文探讨和研究,为我国银行业
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效益的改善尽一份力量。
第一章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
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内涵
集约 化 经 营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农业生产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指
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到后来,集约化经营的基
本含义己引申为一个部门或者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通过对
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规模经济,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严格 地 讲 ,“集约化经营”只是一种经营思想。在质上,它是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稀
缺资源向最能发挥其效用和最富效益性的领域流动,从而使有限的经
济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总效用;在量上,可将其数量模型表述为
P=MC,即价格等于单位边际成本或称单位边际利润为零的点,在这
一点上社会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对 于商 业 银行而言,同样地存在一个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要研
究如何通过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产生最大的整
体效益。根据集约化经营的一般含义,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可
以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做出以下界定:以经济效益为
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在提高业务的科技含量和员工的整
体素质中提高业务质量,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
优质服务,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具 体 地 讲,商业银行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intensive
operation),它是企业化经营的深化,是与粗放型经营模式对称的一
种运行模式,不是以总量扩张或数量扩张为特征,而是以效益和质量
提高为特征。因此,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以利润
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可以说是在
现有的产业面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要素,进行精细作业,用提高单位产
出的办法,增加收益总量;现代意义的银行集约化经营,是提高资源
集中度,采用科学管理和最新技术,合理3}仁,密切协作,提高资源
使用效率。无论是传统意义还是现代意义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其基
本要求都是要求银行对资源进行有效集中和利用,注重内涵式发展。
与集约化经营相对立的,是外延式规模扩张和低效益粗放经营。
二,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特征
1、以提高效益为准则和目标
商业 银行集约化经营需要银行经常对自身的服务区域、机构网点、
业务种类、服务对象等进行效益评估,并以效益高低作为资源配置的
主要依据。因此实现效益的高低可作为评价集约化经营是否取得成效
的基本标准。
2、 注 重 挖掘银行的内在潜力
银行 集约化经营主张通过提高银行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来达到扩
大再生产的目的,而不过分强调银行机构网点等资源规模的外延扩
张。如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银行确实需要扩大机构和业务规模,则
必须做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与规模扩大二者相适应,即在一定时期内,
银行收益增加的幅度必须大于或等于该银行规模扩大的幅度。
3、 以 资 源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为核心
银行 的 资 源包括人力、财力和资金。实施集约化经营,就要将银
行的人力、财力和资金向效益较高的区域、网点、业务种类和服务对
象转移,通过资源的不断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效益的不断提高。资
源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对那些银行自身具有优势
且能获取较高效益的领域增加投入;二是对银行自身不具有优势且效
益较差的领域要减少投入或不予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源总量增
加较少甚至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 以 科 学管理为基础
要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方
面。这些方面尽管不属于直接的业务经营内容,但做好这些工作,对
于保证银行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内在动力在于调动各级行的积极性。
5、 以 现 代科技为支撑
中国 商 业 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在集约化经营
中银行运作方式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事实上,在信息化情况下,集
约化经营就是技术经营,离开了信息技术,银行的规模效益和人均效
益的提高都将是极其有限的。
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1、 经 营 观念集约化。经营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受
到长达几十年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者原有的“追求总量扩张,轻视效益”的习惯做法和固有观念依然存
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
银行必须认识到实施集约经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要求商业银行
在经营理念上树立效益、成本、竞争、发展、风险、开拓、绩效、服
务等意识,以便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规模的经营理念中解脱出来,实
现国有商业银行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 经 营 机制集约化。筹资、信贷、财务三大业务构成国有商业
银行经营机制的主体,经营机制集约化就要从这三方面做起。筹资集
约化的含义,就是既要不断扩大存款规模,提高存款市场占有份额,
更要讲究存款结构、存款成本和存款效益。比如说存款结构直接影响
银行效益,据测算,低成本资金占全部各项存款的30%以上才能实现
盈利,否则存款增加,存款成本提高,财务效益将下降。信贷机制集
约化要求发放贷款必须无风险或低风险,最大限度地盘活信贷资产存
量,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既要保证信贷增量的高效运行,又要以增
引存,实现存量、增量由高风险向高质量低风险转变。财务机制集约
化就是要把利润与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力求以最少的支出获得尽可能
大的收益。既要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又要增强必要的财务约束。
3、 业 务 范围集约化。就是要求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向业务
创新要效益。不仅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存、贷、汇”业务,更要注重
提供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面金融服务。也就是说国有商
业银行在利润来源结构上应改变仅仅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单一状况,
开拓以银行信用为依据的多种金融服务。比如说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
中间业务,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50%
左右,一些著名的商业银行能达到70%,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
业务收入只达到10%左右。再比如说加大对新业务的推动力度,积极
开拓信用卡、信托、租赁、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证券买卖等新业
务领域。另外,还应努力增加非营业收入,积极开展中介业务和代保
管业务、代理保险业务、贷款服业务、资产证券化等。总之,业务范
围集约化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拓展新业各领域,
在业务创新中增加收益。
4、 经 营 对象集约化。经营对象(即银行客户)经营状况决定国有
商业银行财务收益状况。客户规模越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越弱;反
之越强。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客户居多,风险尽管是分散了,但
积累的风险也大;信贷对象集中,风险也相对集中。国有商业银行经
营对象集约化意味着信贷投向由分散、小额向集中、高效转变,从而
可以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5、 经 营 手段集约化。经营手段集约化意味着通过商业银行手段
科技含量的增加来提高劳动效益,加快资金清算速度,提高服务质量
和经营水平。电子化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手段高科技含量的主要形
式。为此,建立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业务发展
的全面情况建立数据资料,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以提高业
务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和预见性;建立多功能电子网络服务系统,以
适应前台业务多功能、全方位发展的需要,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要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金融IC
卡、贷款卡等集约化经营手段、经营项目和经营设施,不断提高业务
竟争力。
6、 经 营 机构集约化。经营机构集约化即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原
则,设置和调整经营机构,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机构体系向集约型机构
体系的转换。要按照财务效益最大化原则,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
机构的粗放型格局,按业务量、经营效益和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提高人均资产占有量、人均利税占有量。
7、 财 务 管理集约化。财务管理集约化是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是银行经营成本控制以及实现最大化收益的一
个重要手段,也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集
约化就是要求实现全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最大化收益。通常地,
财务管理集约化程度可用利润增长率、利息收入完成率、重要设施综
合利用率、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人均利润率等指标
来加以评价。
8、 人 事 管理集约化。商业银行的人事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反
映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后劲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实力。在市场竞争激
烈的现代商业银行业经营中,银行之间与其说是市场的竞争不如说是
人才的竞争。所以说,人事管理的集约化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降低
经营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事管理集约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
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调动职工(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四,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在西方商业银行业中的运用及启示
西方 发 达 国家的银行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方面己具备了相当的水平。西方商业银行产生伊始就是以企业的形式
出现,以盈利为其经营目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主观愿望和客观
环境的推动下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道路并日趋完善。首
先,在银行的组织结构方面,目前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股份有限公
司的形式。股份制是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组织和运作的具体形式,
尤其是在权力的制衡方面,与集约化经济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对
银行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对分支机构的数量及新分支机构的
可行性和设置地点等都有一整套科学的论证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减
少和避免人、财、物的浪费,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率第三,在业务
的安排方面,从长、中、短期战略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到业务的具体开
展再到新产品的设计推广,无一不是以效益为其核心目标;第四,在
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无论是对负债成本的控制,还是对资产价格的确
定、种类的设计、风险的控制,抑或是对资产负债搭配的安排,西方
商业银行更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操作措施。我国现行的商业银
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就是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
际情况而制定的;第五,西方商业银行还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
现代电子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银
行的业务领域,增大了银行的业务处理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近 年来 , 随着西方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更
为激烈。为了在这样的竞争中继续求得生存和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的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体表现在:①业务管理
更趋向于以客户为中心和实行垂直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是针对大客
户而言,即对某一家大公司的一系列银行服务都由一个经理人员来负
责和协调。这不仅可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拉住大客户,而且可以避
免在不同部门相互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垂直式管理是以业务范围
为单位实行的垂直管理。例如证券投资业务,全国甚至全球的业务都
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每一部门都向其上级业务部门负责,而
不是向分行行长负责,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②银行之间进一,
步合并。近年来,西方银行业的兼并浪潮方兴未艾,而且越来越倾向
于“强强联合”。这反映了西方银行业在综合化、集约化方而又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银行的规模经营可以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也可增强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③进一步加强成本
控制。近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方而作了很大努力并卓有成
效。其具体措施包括大幅度裁减员工,关闭部分机构、大力推广直接
银行业务(即通过信函、电话、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络、自动存取款
机、双向有线电视或以上各种方式的组合来对顾客进行服务)以取代
传统的分支机构业务和提高分支机构运行的效率等。有些银行还在其
内部设立了控制部门,其主要职能就是成本控制。银行以业务部门为
单位进行核算,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也要收费,根本目的在于加强
银行经营的成本观念,保证利润的实现和经营效益的提高。西方商业
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方式确立以后,有益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成功经
验,能够使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尽早
走上正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综合地分析与论述日本、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以
资借鉴。
1, 机 构 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 , 控 制机构网点盲目增长,合理布局,以较少的机构网点承
担大额的经营业务。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庞大,经营范围遍及海
内外,但分支机构一般都较小,且均设置在经济发达地区。
第二 ,机 构内部职能部门十分精简。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内部职能
部门按管理机构和营业机构区别设立,管理机构内部职能部门多,但
人员相当少,营业机构内部职能部门很少,但业务人员是“一个萝卜
一个坑”,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比例合理。
第三 , 机 构设置注重效益,对毫无效益的地区不设机构、或已有
的机构大胆撤销、转让。英国各商业银行从1983年以来就依此撤并
或转让了3000多个机构,机构设置注重效益原则使商业银行以较少
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2, 业 务 管理集约经营与干练方面的经念。
第一 , 实 行高度集中的营运机制。这是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业务管
理的显著特点,总行对下辖分行从三个方面实行资金营运统一管制。
一是严格经营计划管理,由总行对分行定期下达经营计划;二是集中
调度资金余额,总行在全辖范围内调剂资金,超额存款资金集中后由
总行根据需要确定投向,按照稳健经营的原则投入到各国企业或正项
目上, 三是采用资产负债比例和资金绝对量的控制,各分行为完成
控制指}茶围绕资产负债表进行日常利差管理,并配以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 , 在 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明确经营重点,这是美国商业
银行全新的营销战略举措。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曾经是一家几乎做任
何业务的银行,经历过十分困难的时期,但是在七十年代实行战略转
移,确定经营重点后,现在资金雄厚,竞争力强大。在确定经营重点
时,该行走了两步,第一步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放弃银行
零售业务而把注意力转向银行批发业务;第二步是采取商业银行战
略,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项核心业务一一银行批发业务、信托管理、资
本市场和公司理财。美洲银行也有类似的大转变,八十年代中期,这
家美国最大的银行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由于受高费用水平和有问
题贷款太多的困扰;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对此,该行及时进行了经营
重点调整,实行了适当的紧缩,将注意力从业务遍布全球转移到加利
福尼亚洲和美国西海岸,对不符合经营重点转移的机构和业务,即使
有盈利也坚决放弃,调整后的美洲银行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在资本
和利润水平恢复正常后,它兼并了与其经营重点相吻合的安全太平洋
银行。从上述两实例中,金融学家总结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
银行不能企图占领太多的业务领域,要有明确的经营重点,确定核心
业务,要勇于从对银行利润目标没有重要贡献的业务领域中撤出。
第三 , 实 行严格的制度控制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这是日木住
友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又一特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安全性原则
十分重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严格制定和执行资金监督
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财 务 管理方面集约化经营的经验。
第一 , 实 行高度集中的预算体制,这是日本住友银行加强财务管
理,保持财务集中的措施之一。为了保证财务收支能由总行集中掌握,
总行按年下达利润计划、成本计划,下辖分行无权自主确定财务计划,
只能执行总行计划,总行集中全行的利润分配和财产调配,对完成计
划的分行给予福利性的奖励。
第二 , 收 缩银行分支网络,节省费用开支,这是英国银行业实施
的财务管理办法。拥有全球网络的英国银行业发现,庞大的分支网络
所赚取的收入未必能支持经营成本,分支网络庞大导致职工人数不断
增多,职一「费用开支成为营业开支中最大的一项,占去了收入的
45%750,6,占总支出的58%a,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英国银行业
一直想方设法收缩分支网络,节约费用开支。
第三 , 实 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将成本计划作为指令性计划下
达,这是德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办法。银行每年都下达严格的成木
计划,对每个营业单位和部门都有极强的约束力,财会部门设有专门
的成本分析组,负责对各部门、各机构的成本进行分析,对每个批发
客户都有单位成本分析,对每笔业务都有单位成木控制,实行成木费
用分级负责制,市级分行统管全辖财务成本核算。
4, 人 事 管理方面集约化经营的经验。
西方 商 业 银行特别注重对职员量和质的管理:充分激励每一员工
提高劳动效能,有比较系统的人事管理办法。在日本,银行十分重视
员工的责任,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对业务人员特别是管理人
员要求很高,大学毕业生录用后,必须从基层前台做起,所录用的职
员必须经历多专业实务,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有14至20年的专业工
作经历,不允许职员在同一岗位上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不允许职员在
总行机关连续工作七年以上。人才的选拔主要根据工作业绩和个人能
力决定。
在德 国 , 银行十分重视职员的岗位劳动管理,按需设岗位,严格
考勤,各岗位职责分明,人浮于事的现象几乎没有。在英国,对招收
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控制相当严格,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增加人员,确属
工作需要招收时,通过从精通业务的申请者中挑选出新的行员,经会
谈确认后才可试用,招收行员时力求做到宁缺勿滥。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
回顾与总结
一, 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问题的提出
我国 商 业 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问题的提出首先源于“两个转
变”的提出。1996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在今后工作
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关键环节。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
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
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
出的重大决策。转变经济体制,就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要求,继续坚决地,积极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改革,
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健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以适
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继续
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等,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和数
量的做法和忽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使要效率的一些消耗高、质量
差、效益低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和状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出
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前一个转变的
根本要求是深化改革;后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更好发展。两个转变
互相关联,相辅相成。我国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抓住抓好
了这两个根本转变就是抓住了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
程中,现代市场经济首先就表现为货币信用经济。货币的流通和资金
的运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先导,始终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之中。各
银行,特别是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骨干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影响和制
约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价值流通、价值增殖的重要部门,如何在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这是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迫切需要
研究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货
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市场力量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要按照价值规律进行交换,而且
一切 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要按价值进行分配与交换,按价值规律进
行。从理论上讲,信贷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源及其运动的载
体,社会资源优化组合的前提就应当是信贷资金的优化组合、有效配
置。既然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已
定,那么毫无疑问,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源及其运行载体的信贷
资金也必将逐步转向商业化、市场化;作为价值调节和资金管理部门
的银行必将转变增长与发展方式,必须逐步解决信贷资产运行和经济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调整改变经营方式,逐
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在 199 6 年6月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院
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熔基曾指出:“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中
的问题很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
有内部原因,但从银行来讲,应主要分析研究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
要是银行体制和经营管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主
要表现就是粗放经营、注重扩大资产规模、忽视资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从此以后,全国金融系统掀起了一次讲管理、讲经营、将银行工作重
点转移到加强经营管理和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的浪潮。各家银
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政策,并开始具体
实施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措施。
二,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必要性
1、 我 国经 济的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集约化。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
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需要来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组织生产
活动,安排好销售,以保证社会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实现最好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然,作为经济活动核心部分的商业银行必须实现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来实现资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便更好地为
社会经济活动服务。
2、 国 有 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必
须尽快实行集约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
导,国家商业银行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多形式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
系。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不仅要将商业银行推向国内金
融市场,而且也要推向国际金融市场,面对货币商品化、利率市场化、
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的挑战,依靠传统的垄断经营、速度型扩
张规模的经营模式己不符合当前银行经营的现实环境,只有转化经营
机制,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集约经营与管理的道路,依靠资金、人
才、科技进步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经营 资 源稀缺性约束,要求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资金、人才、
技术装备、信息是银行的基本经营要素,也是社会稀缺性资源。随着
市场进入者的增多(新的银行机构的出现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而资
源是相对有限的,那么商业银行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就不能依靠大规模
扩张机构网点推进业务增长来获得经营收益,而应更多地依靠科技进
步,通过集约经营,提高劳动力的经营素质和劳动效率, 一方面可
满足业务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经营质量来获得收益。
4、 商 业 银行集约化经营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以效
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
负np.._ 日找约束。其经营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
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壮大自身资金实力,当然规模越大
并不意味着效益就一定越好,应该在合理的规模下适度增加投入,优
化配置信贷资金,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力
量以实现经营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理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三,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从 19 96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集约经营与管
理,在机构网点的撤并、富余人员的裁减、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科
技手段的更新、经营效益的改善等方面作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明显
的成效。但是,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深化我
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金融竞争,我
国商业银行集约经营与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银 行 经 营管理者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一是 总 行 经营管理者没有真正完全意识到管理与服务是共存的,
单纯强调对分、支行的管理,没有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低下;二是分、
支行担心经营受到不必要的束缚和制约,分、支行高层管理者长期形
成的诸侯经济意识,担心权力上收后,影响自己在本地市场权威性。
一级法人观念淡薄,总行管理权威受到挑战。无论是四大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银行经营管理者中一级法人管理观
念均相当淡薄,分行权力过大,这样就会导致经营风险的产生,这并
非是各银行分、支行管理者有意造成的,而是长期形成的观念所为,
最终导致总行的管理权威受到挑战。银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务创
新的压力,银行的各级分、支行渴求总行对分、支行开展业务的指导
和服务。往往总行仅有管理,没有服务,更没有指导,造成了各分、
支行自行其事经营,在客观上造成了分行离散式倾向,管理效率、经
营目标大打折扣
2.银 行 业 务电子化处理多中心状况
银行 业 务 分散于多个电子化处理中心,管理信息获取滞后,总行
的经营管理信息与管理目标不对称,总行对分、支行真实经营情况掌
握不及时。难以实现一级法人治行,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决策。
各商业银行存在的银行业务处理以城市为中心,业务信息及管理信息
过于分散,形成管理信息不准确、延迟。管理信息不对称使总行对全
行的信息不能正确掌握,指挥决策系统受阻,管理成本升高。如果要
实现快速反应,客观上要求银行科技信息从分散、多中心走向单一处
理「朴bI集中式处理。
3.商 业 银 行的管理结构不合理
商业 银 行 总行管理结构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注
重财会、资金计划、信用审核等权力部门的设置和作用,忽略了稽核
部门做决策效果的保障作用,忽略了产品创新部门和市场策划营销部
门的作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的分级经营模式促使分权意识的形
成。现代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脱胎出来的,难免带有历
史的痕迹,分级经营必然引起银行分、支行管理者产生分权意识。
4.商 业 银 行激励机制不规范
商业 银 行 对分、支行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变动多,透明度不够,
造成经营管理者与总行争权、争利益,出现帐务纪律的违规违纪现象。
银行分、支行经营管理者的道德标准水平下降。分支行管理层因道德
问题产生了违规经营现象,产生了巨大风险,而且这些问题无法得到
及时制止或信息反馈,致使有些问题被长期隐瞒或由小变大,形成风
险。实施大总行、小分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是防范道德风险的一个
重要措施。
5规 范 经 营和市场营销的教育培训滞后
商业 银 行 的分、支行因业务工作压力大,每年几乎没有时间学习
新业务、新产品,即使抽时间学习了,也来不及消化、吸收,无意识
的违规违纪现象同样会阻碍总行的经营决策效果。入世后与西方国家
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距离转变成资产盈利的差距。国内最好的银行与
香港地区一般的银行相比,资产盈利能力仍有差距,只有进行集约化
经营,节省经营成本才能提高我国银行盈利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 , 以 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
化,又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更好、更快的规范发展,影响了我国商业
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外部环境的
变化,总结我国商业银行集约经营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
化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第三章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相关问
题的思考
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思路
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须以效
益为目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和优化资产、负债、人
员、技术等各个经营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 )提 高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水平,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建立更为
合理的资产和负债结构
资产 负 债 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规范管理的重要内
容,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进行控制与管理,实现流动性、
安全性、盈利性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最终实现在风险可控条件下
的最大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是重总量轻结构,极大地削弱了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的应变能力。为
此,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就需要大力提倡金融
创新,在巩固银行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业务和中间业务,
逐步使新兴业务和中间业务收益占总业务收益的比重提高到与国际
商业银行相当的水平。同时,要坚持“效益立行”的原则,在追求存
款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强化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一是确立以效益为前提,全方位抓存款的观念,保持存款总量的持续
增长。二是加快业务创新,实现负债业务多样化,不断创新信用工具,
多渠道挖掘社会低成本资金。三是逐步提高活期存款在存款总量中的
比重,直接降低负债成本。一般而言,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基本上应
保持35:65的比例。四是要扩大负债构成,提高流动性负债的生成能
力,把对贷款的转存率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条件之一,提高负债对
资产的制约能力。五是要坚决摒弃过去那种竞争不讲成本,乱拉存款
的作法,吸收存款必须考虑到成本支出。
(二 )提 高 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
贷款 是 商 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贷款的质量高低、贷款的规模
与结构,对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对
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具有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商业银行实现
集约化经营的关键。在贷款管理上,一是改革信贷体制,完善组织机
构。首先要积极推行审贷分离,责权利挂钩制度,把以前单纯的事后
静态监控变为全过程动态监控;其次要完善贷款审查委员会对大额贷
款、高风险贷款和疑难贷款的集体决策;最后是建立信用评估委员会,
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按信用等级掌握贷与不贷、贷多贷少。二是在
贷款投向上,要积极支持管理先进、资信程度高、在行业或地区有较
大影响的重点企业和生产经营正常、存款回报率高、效率好的利税大
户,寻求合理、有效、稳固的市场定位。三是降低贷款风险,针对目
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贷款和欠息大幅上升的状况,新增贷款要
向贴现倾斜,逐步提高贴现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从而有效地
将企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减少贷款风险。四是努力活化存量,对
逾期、呆滞贷款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和途径加大催收力
度,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损失。五是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业
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信贷人员的商业银行知识和
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制定符合市场法则的考核
办法,实行贷款责任制,增强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
(三 )积 极 推进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方式向高效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商业 银 行 要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务之急是要
改革现有的组织机构,逐步建立高效、精简、灵活的集约经营体系。
即,在机构上按业务发展的经营效益原则来设置;在人员上注重提高
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创利水平;在资金上挖掘内部潜力,确保资金
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在机构网点布局上,应结合实际,依据
业务量、经营效益和发展潜力等标准和条件,对现有的营业网点进行
必要的“撤、并、转、建、迁”,使机构网点接近市场需要,有效地
为客户服务,走出一条壕求人均存款、人均资产、人均利润最大化的
内涵效益型发展之路。
(四 )实 施 科教战略,促进人才和电子化建设与业务发展的紧密结
2、

现代 化 银 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银行业的兴衰最终
取决于能否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真正掌握商业银行运作规律和经营管
理艺术的银行家,造就一批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和真正具有
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队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加强对各级管
理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其次要不断优化人员
组合,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金融电子
化进程是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方面,加快金融电子化发展可以
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快捷、方便、经济、安全,可以更好地满足客
户群体的需求,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可大大降低商业银
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放力度,积极做好电脑在
经营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加快发
展通存通兑、自动柜员机、电子汇兑业务,以先进的服务手段和完备
的服务功能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
标。
(五 )大 力 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功能和经济效

中间 业 务 是指银行不动用或不直接动用自有资金,而是利用银行
在技术、信誉、资金、机构、人员和信息上的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
并以此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服务层次,扩大社会服务面
商业银行应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提高
,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收
税款、代收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租赁费等,充分利用现有的人、
财、物,进一步拓展新业务领域,从创新中增加收益。
二,实现集约化的途径— 商业银行的“五大转变”
当前 , 商 业银行经营效益不很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只强调发展
数量、规模和速度,忽略了经营成本和质量,忽略了结构和效益;在
于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还比较淡
薄,效益观念、成木观念和风险观念还不强,实行的仍然是一种粗放
型的经营。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化经营,就必须努力实现五大
转变。
(一 ) 经 营观念集约化。
思想 观 念 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国有商
业银行实施集约化经营只能是一句空话口由于受长达几十年的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那种追求总量扩
张、重“块头”、轻效益的思想依然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实施集约
经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八种意识:一是效益意识。盈利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
的。换言之,效益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牢
固树立效益第一的意识,一切经营行为都要围绕效益这个中心,以财
务评价原则作为经营活动决策的最主要依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
时,确立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最优化的经营目标。二是成本意识。要向
成本管理要效益。成本管理可以增加新的收益,降低营运的成本和代
价。要学会算账,讲求成本,强化员工的成本核算观念,加强成本核
算和分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行各部门都要编制和执行预算,讲
求成本核算,把财务效益分析引入到各项经营管理的评价考核中去,
使每一项业务都讲求成本,注重效益,每一个项目日常管理行为都厉
行节约。要对资产负债的各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投入产出分析和盈亏平
衡点分析,并对各行处、各部门进行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业务经营等方
面的指导,条件成熟时可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三是竞争意识。优胜
劣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面对的是开
放的金融市场和多元的同业竞争对手。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大胆竞争,
通过实施集约化经营,把集约化作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才能增
强竞争能力,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四是树立发展意识。我们要
通过经营方式的转变,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实现规模经营,争取早
日步入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世界大银行之列。五是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效益的期望值越高,风险就越大。因此,我们
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把风险降低到最低
限度。六是开拓意识。开拓是获取银行经济效益的云梯,创新是提高
银行经济效益的源泉。要获取和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坚持开
拓创新,不断拓宽业务领域,使业务经营向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
发展;必须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多渠道增加经营收入,扩大收入来
源,使收入稳定增长。七是绩效意识。商业银行只有讲求绩效,才能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口因此,我们必须建
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员工为银行效益自觉奋
斗。八是服务意识。在激烈的业务竞争中,商业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
不仅要靠文明礼貌、热情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效益、高质量、多
功能服务上下功夫。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只要具备这些意识,就会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管理和创新的关系,正确
处理好速度、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规模中解脱出
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 ) 经 营 机制 集约化。
筹资 、 信 贷和财务三大业务构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主体。
经营机制集约化就要从这三方面做起。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
资金来源,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是以存款负债为前提的,银行的内
部效益从根本上说也取决于存款负债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筹资集约
化,就是既要不断扩大存款规模,扩大高产所(柜)和分支机构的比
重,提高存款市场占有份额,更要讲究存款结构、存款成本和存款效
益。筹资业务要在保证负债规模稳健增长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负债结
构,降低筹资成本,实现筹资工作由重规模、轻成本向既考核规模又
调整结构转变。一是要努力提高活期存款和对公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在
存款总额中的比重,改变盲目铺点、不计成本增人的做法,要按集约
化经营的要求,在储源丰富的地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服务功能齐全、
技术手段先进、能够体现现代化商业银行风貌的大型储蓄所(柜),
形成存款规模效益。二是提高资金自给能力,解决超负荷经营问题,
限制高利率拆入资金的规模和比例。三是推进负债业务多样化,由单
一组织存款向存款、证券、拆借等多种负债结构转变。四是注意研究
新的金融需求和消费热点,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开辟新的筹资渠
道,如大力发展代理业务,以代发工资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代收水电
费、社会养老保险金等各种费用。
信贷 机 制 集约化要求发放贷款向好企业、大行业倾斜, 必须无
风险或低风险,最大限度地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
既要保证信贷增量的高效运行,又要以增促存实现存量、增量由高风
险向高质量、低风险转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管理和处理不良资
产,确保降低全行不良贷款率。为此,要管理和处置好商业银行的不
良资产。
财务 机 制 集约化就是要增强成本开支的约束能力,努力做到增收
节支,就是要把利润与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力求以最少的支出获得尽
可能大的收效。具体地说,一是要对费用实行指标管理,指标的核定
要与创利情况及业务发展速度结合起来,在确保员工工资、正常开门
营业和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再安排其他支出。二是建立资产利润率
和人均利润额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对效益指标的考核,增大
效益指标在整个银行考核指标中的份量;要实行利润目标与工资、费
用、公益金、行长业绩挂钩,实现利润目标一票否决权。三是要管好
用好资本金,保证资本金的保值增值。资本金的管理和使用,要确保
营运资金的配套服从和服务于全行的发展战略,向中心城市行和资本
回报率高的行倾斜,坚决防止资本金撒“胡椒面”;要实行营运资金
有偿使用制度,要将资本回报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促进各行
不断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四是要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总量,加大
闲置资产处置力度,进一步压缩非生息资产的规模,严禁发生新的账
外购建。五是改革分配办法,对创利多、完成财务计划好的行处,在
分配上拉开与其他行处的差距。六是积极推行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制
,经常进行量、本、利的分析,进行“保本点”和“盈亏点”的测
,切实加强内部成本、利润核算
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析体系
,并对银行成本费用进行科学分类,
经常不断地对成本费用进行科学预
度算
测、有效控制、合理配置和考核,为增收节支奠定微观基础。七是加
强收自、工作的奖罚力度,把利息回收与贷款发放和回收放在头等位置
上来管理,不断提高利息实收率,增强利润的真实性,克服重本轻息
现象。八是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定期分析调整流动性资产比例,
适当减少银行为备付而准备的现金量和中央银行超额储备,提高商业
银行资产盈利能力。
‘三 ) 经 营 对 象集约化。
经营 对 象 ,即银行客户的经营状况决定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益状
况口客户规模越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越弱,反之则越强。如果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客户居多,风险固然分散了,但积累起来的风险
也大;信贷对象集中,风险也相对集中;对于外延型、数量型产品和
产业,商业贷款风险较大,反之则小。商业银行经营对象集约化意味
着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由分散、小额向集中、高效转变,发挥国有商
业银行的大型化优势,为实现财务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为此,一要
改变信贷投入方式,实施重点营销策略,建立稳固的高效益的客户群
体。二是要调整信贷投向重点,由重视外延型、数量型产业和产品的
贷款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的产业和产品的贷款,采取有效措施满
足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产品生产资金需
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还款付息能力为
前提,扶优扶强,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口
(四 ) 经 营 手 段集约化。
经 营手 段 集约化意味着通过商业银行经营手段科技含量的增加
来提高劳动效率,加快资金清算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电
子化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手段高科技含量的主要形式。为此,要建立
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业务发展的全面情况建立
数据资料,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以提高业务管理和决策的
科学化和预见性;建立多功能电子网络服务系统,以适应前台业务多
功能、全方位发展的需要,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要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推进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贷记卡等集约化经营手段、
经营项目和经营设施,不断提高业务竞争力。
(五)经营机构集约化。
经营 机 构 集约化即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设置和调整经营机
构,实现山粗放型经营机构体系向集约型机构体系的转换,要按照财
务效益最大化原则,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的粗放型格局,按
业务量、经营效益和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提高人均资产占有量、
人均利税创造量。为此,一要按效益性设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
类确定各级行领导干部人数和人员编制;二要根据分支机构所处的经
济环境,如业务量、业务发展前景合理调整内部机构,精简管理人员,
充实一线人员,让更多的人和部门做银行应该做的事;三要按照规模
效益的原则,调整重组营业机构,收缩、撤并一些业务量小、效益差、
长期不能保本的营业网点。对于连续亏损的分支机构或营运成本过高
的低产网点,要予以撤并、划转:四要以盈利或开拓业务为前提,加
快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改善国外机构的地区分布结构;五要
实行开放性人事管理体制,优化用工结构,降低用人成本,通过用工
制度的改革、人员智能结构的优化,操作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健全
减人减机构增效益的运行机制。
此外 , 商 业银行集约化程度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反映
和考核,如反映资金成本集约化程度的存款成本降低率、反映信贷集
约化程度的贷款逾期率、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增长率等。在建立反映
集约化程度指标体系时,应注意认真分析人均占有量指标,通过同历
史、同国内外银行同业单项指标的比较,找出集约化经营的差$p,从
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注意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不能只片面
地考核某一项指标的集约化程度;要注意各项指标之间的内部衔接和
综合评价;要把集约化程度指标纳入各行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强
化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程度。
三,强化集约化经营与管理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 ) 统 一的管理平台。
首先 , 制 定统一的规则,以保证常规业务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
管理人员可以摆脱事务性的工作,集中精力于管理创新工作,即不断
修订完善业务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业务的高效运转。其次,精简管
理层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对分支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加
快股份制改造。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特别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
言,在朴L构发展扩张道路上要保持目前扁平化层次优势,只在城市设
置两级经营机构。第三,重塑总行的组织架构,按照市场营销与风险
控制相分离、风险控制与监督检查相分离、市场营销与后台处理相分
离、本外币合一经营的原则进行设置。根据客户性质设立营销部门,
利用专业委员会加强部门间的整体协调性,提高专业管理体系的运作
效率,根据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考核各部门的经营业绩。第四,在计
划资金安排、财务费用开支、风险稽核和人事安排等核心业务方面,
确立总行对分行的垂直管理体制。第五,弱化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
突出经营功能,特别是分支机构在职能部门设置上不必与总行对称。
(二 ) 统 一的信息技术平台。
第一 , 在 全行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统计制度、财务制度、会
计制度、结算制度和清算制度,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
统一性和唯一性。第二,建立统一的前后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数据仓库和信息加工中心,对信息来源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实现信息
集中化、标准化,从技术上克服总分行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第三,每一个员工按照不同的授权等级,获得相应的内部信急 ,
并保证内部信息是畅通的和每一等级员工所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可
以相互共享。第四,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统一对外信息发布,
同一内容的信息只能有一个标准数据。因此,加快金融电子化、信息
化、系统化、网络化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是促进商
业银行集约化经营能力和集中管理能力提高的当务之急。
(三 ) 标 准 化 、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口
这 是在 统 一 管 理平台和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上对具体经营业
务的细化要求。由于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多是复杂的、无形的信用产品,
且含有多种不确定性,孕育着各种风险,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
操作流程,就是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第一,保证每一项业
务的 操作规程在全行范围内只有一个标准。第二,保证业务处理的前
后台和土下级以及岗位之间紧密衔接,连贯一致,不存在断裂处。第
三,在细分部门、职能和岗位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仟制,保
证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个人有明确的岗位责任。第四,建立
有效的稽核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操作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堵塞
漏洞,防范风险。
(四 ) 高 素 质 的经营管理队伍。
加强 集 约 化经营、集中式管理,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律性、
责任感、参与意识和优秀的工作能力。对管理层而言,则需要有一些
高素质的职业经理。由于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大,职业经理需
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以通讯、电子、信息、网络等为代表
的新技术革命将引发金融领域金融创新与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系统
化和网络化的重大变革,为提高金融生产力提供了技术动力,同时也
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智力要求。
四,正确处理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中的几大关系
(r) 内 涵 与外延的关系。
内涵 和 外 延是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
的产出率来扩大再生产;后者是指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扩大
再生产。运用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方面,外延式发展是通过机构
的增设、人员的扩充、设备的添置等人、财、物的投入来求得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强化现有机构网点的服务功能,提高业务辐射能
力,增加科技含量,改善内部管理等途径来求得发展。内涵式发展显
然与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许多人都将集约化经营与内涵
式发展等同起来,并因而与外延式发展相对立。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
正确的,将其运用到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中,势必造成一味排
斥人、财、物的追加投入,企图单纯依靠内涵的方式实现效益增长的
错误。实际上,外延与内涵一样,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方式。集约
化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它更多地强调通过提高投
入要素的生产效率来增加效益,但它并不排斥生产要素本身的增加。
只要增加的生产要素能够带来高收益,同样的符合集约化经营的要
求。所以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目前,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要着重
于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挖潜革新等措施来增加效益,
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地增加投入。例如,在经济快速成长区域要及时地
扩增机构;对于业务发展所必须的电子设备要及时购置等。
(z) 集 约 经 营 与规模经营的关系。
规模 经 营 要求生产经营的规模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之__匕。正如集
约经营与外延增长并不相斥一样,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业也并不矛
盾。集约经营以效益为中心,涉及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
括对生产规模的确定。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规模必须达到一
定程度之上,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即是所谓的规模效益口这说
明集约经营本身就是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但集约经营并不完全等同
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
规模经营只是集约经营内含的要求之一。集约经营的规模并不是言目
的,而是以“质”为前提的,在内涵的“质”提高的基础_}几,讲究“量”
的增长,实现规模效益。
(3) 速 度 与效益的关系。
如果 以 资 产负债总规模的增长速度来衡量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
那么,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成立伊始至今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比起来
也是较为可观的。但如果以效益指标,即投入产出指标来衡量,我国
的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起来就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因
此,在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资产的增长必须要以效益的增长为前提,以放弃效益的方式追求速度
的增长是得不偿失的。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存款吸纳方面存在着
不计成本,一味追求存款规模增长的问题,这就是未处理好速度与效
益的关系的表现。这种做法将直接影响银行效益的增长,因而也是集
约化经营与管理所必须杜绝的现象。
(4) 总 量 与 结 构的关系。
使银 行 的 资产负债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是提高银行实力和信
誉的一种方式,也是银行开展各种业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但是,
总量的增加必须与结构的合理安排相伴随才有益于效益的提高,否则
就可能适得其反。我国商业银行口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重总量
增长,不重结构调整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重存款来源的增加,轻存
款结构的改善;重资产规模的扩张,轻资产质量的提高和资产种类的
多元化。强化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就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在考虑总量
增长的同时,更应注重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
统一。
(5) 硬 件 与软件的关系。
商业 银 行 的“硬件”包括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设置、营业场所的
设施装备、服务手段的电子化程度等,它给予顾客直观的印象,是商
业银行形象最直观的体现。商业银行的“软件”则包括商业银行的员
工素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等。这二者都是决定商业
银行业务发展快慢、经营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我国的商
业银行的“硬件”建设近年来己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银行的营业场所
大多装修豪华,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操作机具得到了普遍运用、电子
计算机网络也正在逐步建立。应该说,在“硬件”的建设方面,商业
银行是走在其它企业之前的。与此相比,“软件”的建设却似乎“软”
了一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员工素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
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状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在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的
过程中,应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尤其注意“软件”的
建设。
五,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深层对策:银行再造
(一 ) 银 行 再 造释义
银行 再 造 (reengineeringt heb ank)是银行为了显著性地降低
成本基础和提升活动价值,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和外部专业化组织,以
流程系统重新设计为核心展开的银行经营范式转换活动。其稳定的内
涵特质是对银行的各级系统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可调节的外延边界则
涉及到银行经营范式的转换,须进行扩展分析。从经营范式这个全景
来看,流程是银行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交互作用下的产
物,流程的不合理只是一种问题的反映,因此,银行要改善绩效就不
能就事论事地只对流程进行改造而草草了事,而必须以流程再造为契
机,重新审视银行的经营范式。银行业是最古老的金融产业,在市场
竞争中,多数银行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滞后,它们年复一年地使用过去
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虽然没有失败,但使用的不一定是符合现实环境
的战略思想,只是因为金融管制阻止了竞争才使银行一度相安无事,
从“reengineering”的本义来看,"engineering”意为“从无到有
的过程”,"re”意味着“重新、再来”。所谓“再造”,是在“一张白
纸”上,重新画出企业的流程,要求银行丢开传统的包袱,重新评价
以往的金科玉律,改变经营观念。这种观念、想法的改变或突破延伸
到流程层面以外,便是对银行长期以来奉为圭泉的诸多经营逻辑如成
本核算、产品定价等重新检讨。这些由流程再造发端,为再造理念所
带动的改变,正在延伸和拓展银行再造的范围,从而使银行再造演化
成一种更为系统化、更贴近银行现实、更利于实践绩效改进要求的银
行经营范式转换活动。如前所述,银行经营集约化的实质是以经济效
益为中心,走质量— 效益型的内涵发展道路。从这一核心特质来看,
银行再造旨在使银行在成本、质量、时间等关键性的经营绩效方面获
得大幅度地改善,可以说反映了集约化的要求。准确地把握银行再造
的集约化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的银行竞争并进而指导中国银行
业的集约化经营口
(二 ) 以 流程 系 统为主轴推进科学的集约化
银行 再 造 以 业 务流程为核心,旨在建构最具整体效益的业务流
程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由于流程是银行运作的
生命线和效率的源泉,可以说,‘懂得追究流程,对银行服务过程进行
全面、通盘的考虑,要比单纯地了解“结果”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
决。仅仅追究“结果”,会让员工迷失于成果的得失高低,反而在创
造成果的“过程”中,没有扎下深厚的基础,因此,纵有佳绩,也
是拔苗助长或瞎打误撞的虚幻成果,不能持久。当前,影响我国银行
集约化经营的一些瓶颈问题都存在于具体的流程之中,需要我们抽丝
剥茧地深入分析、对症下药。以成本管理为例,我国商业银行往往是
在职能部门的基础土压缩消费支出,这种压缩多是“一刀切”、“指
标化”的,这在走出最初粗放经营之际还管用,但要一味以此来追求
效益,则既无益于压缩臃肿的业务流程,而且可能损及真正有价值的
活动,并妨碍银行的技术投资,影响银行的发展潜力。盲目的裁员,
还可能影响员工的士气,并使顾客的服务质量受到影响。银行再造从
服务流程入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从而做出删除、外包、
压缩、整合的改革,是对银行运作的一次科学梳理,是把各部门的生
产要素来按最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
(三 ) 在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取得突破性的集约化
信息 技 术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创造了新的工
作方式和新的经营规则,从而给银行集约化经营带来了新的机会。没
有高技术能力,银行再造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商业银行在集约
化经营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多限于自动化,只是对信息技术最低层的
开发。银行再造利用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就是要超越目前我
国银行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发
挥其无限的巨大潜力,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作业程序,例如同步工程、
通才交易员等,从而挖掘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特别是,成功的银
行再造不以信息技术设施自满,将信息本身奉为核心资产,一切以信
息管理为优先,即在对IT的利用方面,对“工”的重视更甚于对“T''
的重视。银行再造几乎一开始都是经由整合信息基础设施着手,使信
息传输效能大增,以求在信息的收集上出现“万流归宗”的效果。
从流程再造到顾客关系管理,是银行再造对信息技术利用的新趋势。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了重视信息设施建设
而忽视信息资源建设的倾向,银行再造有助于引导我们追求银行业和
信息技术深层次的结合,从而不仅实现技术集约,更要实现信息集约。
〔四 ) 实 现 以 顾客价值为导向的集约化
银行 再 造 是为了顾客的利益重建银行,它把顾客的需求看成是对
银行人、财、物资源进行有效调度的“指挥棒”,能够使集约化创造
出更高的对客户价值。银行再造旨在创造出一种气氛,即鼓励员工按
提高顾客满意感的忍路行事,而不是按取悦领导的思路办事,并把顾
客的满足感作为考核员工绩效的重要指标,从而建立“优质服务型”
的竞争优势。我国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传统上使用的衡量尺度
都是财务方面的,由会计等财务入员负责编制设计,各类衡量绩效的
尺度几乎都是为了银行内部事务管理便利,可以说是官僚体制、“企
业政治”和个人动机三者的一种大杂烩,是一种以内部为焦点的集约
化经营。所以尽管集约化的措施有许多,但客户对集约化的效果并无
多少价值认同,集约化并没有给客户带来直接的价值创造。银行再造
从价值链分析入手,着眼于银行的活动或流程对顾客价值贡献的大
小,是一种以外部为焦点的集约化思路。除非银行真正的核心能力被
转换为顾客所购买的优质服务,不然它们毫无价值,这正是银行再造
所要强调实现的。
〔五 ) 虚 拟 经 营: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最高境界
虚拟 经 营 突破了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思想束缚,提倡银行应
该做的是创造、积蓄和运用内部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可大胆借用
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塑造银行的竞争力,从而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
效夔。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习惯于建立全面、完整的组织机构,在这
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下,容易导致组织臃肿、对
市场反应迟钝、资源不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利用等弊病。尤其是,大量
真正创造高附加值的活动不为人所重视,管理人员的精力耗散在众多
低附加值的活动上,从长远来看,这无助于银行积蓄起真正具有竞争
优势的资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水平还不高,尚不具备与
国外大型银行直接竞争的能力,而国外大银行基于战略联盟的再造又
进一步拉大了与我国银行在规模、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差距。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91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
理模式,不失时机地与外部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走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发展之路。
(六 ) 作 业 成 本系统: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基石
银行 再 造 从 成 本结构系统探索银行竞争优势之源,不囿于传统
成本系统的羁绊,另辟蹊径,大胆引入作业成本系统来驱动利润和绩
效,使我们有机会从新的高度评价日前的些集约化策略。日前,我
困商业银行的成本系统尚停留在变动成木法阶段。这表现为银行在成
本核算_.t二无法做到以某类产uIru或客户为对象来归集相当大部分的费
11j,因此,银行一般以期问作为这些费用归集的对象和承担者。这意
味着,绝大多数银行产.Q11I或 客户的成木实际上是很A、完全的,只是-
个粗略概念。基于如此精度水平的成木系统,集约化经营势必只能是
种低 层次的徘徊。作业成本系统则通过丰富的成本动因,能够实现
“对症F药”,从而利一学地“减肥”,这种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无疑
才是集约化经营的真谛所在。适时在我国银行业构筑作业成本系统,
尤其是引进与此相关的成本动因、价值链等观念,将使我国商业银行
的集约化经营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七 ) 塑 造集约化的价值收获能力
银行 再 造 推 崇 建立一个有效的定价体系,其意味深长之处在
于,从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仅仅善于创造价值是不够的,如
果不能从创造的价值中获取应得的利润,即使银行能为顾客提供超值
服务也难免失败。而如何把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订得又贵又畅销则
T-是集约化经营中的一种艺术,这就要求银行应充分掌握客户的价值
取向,采取积极主动的定价方式去收回成本,获取利润,而不应当被
成木所左右。集约化的价值收获能力— 定价体系应当具备全面、细
致、准确的特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普遍存在过于笼统的现
象,各种服务的贡献在回报上不具有清晰的对应结构,其弊端在于;
(l )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不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2)模糊了
风险收入和非风险收入,不利于信用风险的集中控制;(3)不利于对
具体部门、具体业务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因此,进行细分定价将是我
国商业银行塑造集约化的价值收获能力的一项主要策略。准确是指z
价要能弥补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成本和可能面临的违约损火,并在
顾客理解的价值基础上获得较高的合理利润。这需要银行有一个精心
设计的成本核算系统,能够精确地归集和分配成本;需要建立系统的
数据资料,精确地估计一风险。
总之,本人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粉
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经济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商业银
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集约经营化中的问题与
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但由于本人不从事商业银行的经营
与管理工作,加之才疏学浅,论文中定有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敬请各位
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不吝赐教,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继续学
习,深入探索.
十分感谢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
32
参考文献
周升业曾康霖《货币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殷孟波曹挺贵《货币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曾康霖谢太峰王敬《银行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殷孟波《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张桥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黄宝奎《西方银行业务与经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孙茂强《商业银行运营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
王选庆《国外商业银行借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 国)蒂莫西·w·科克《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
《商 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教育部
《中 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
肯山,
2001. 5
马卓,
金圣席,“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略谈“,《福建金融》,
。. , . , : 门,丈9 ︺ 门白
,.人9白n自Jq L匀日7 QO 自刁1 ,I J..土,土
“实理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思考”,《甘肃金融》,2000.4
范忠宝,申彤
学报》,1999.
,”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研究”,《中南则经大学
2
14 巧
16孙波,戴智忠,崔国平,”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难点与对
策” ,《山东经济》,1997.4
17李晓宇,“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策略探讨”,《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
校学 报》, 1999.10
18.张中科,”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市场定位策略“,《武汉金
融 》, 2 002.1
19.严洪,“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误区”《西南金融》2000.5
20.柯玉峰,王东明,“论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经济师》,2002.6
21.陈玲,‘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海南金融》,
19 98 . 1 2
22,李莉文,”浅谈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思路”,《中国金融》,2000.5
23.陈劲,卢敏,”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评价模型研究”《决策
借鉴 》,1997.2
24.钟平,“试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浙江社会科学》,
19 98 . 4
25.近年来《金融时报》、《金融研究》、《财政》、《金融与保险》、
26 《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导报》等相关的报刊与杂志。
后记
虽然 本 文 从选题到定稿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和相关文献,但由于本
人才疏学浅,理论基础还欠深厚,又缺乏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实际工作
经验,对于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这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
论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欠缺,仅仅是搭建了一个商业银行集
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初步框架,希望能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这个课题起到
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 自选 题、写作、修改、定稿都得到了我的导师曾志耕先生的
细心指导;同时,殷孟波院长、张智勇书记、张桥云主任等在三年的
研究生学习阶段和论文白年写作中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在此对你
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并真诚希望你们继续关照。
借 论文 完 稿之际,谨向一直以来关心我学习、成长的单位领导、
家人以及许许多多的同仁朋友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何福章
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