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952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姓名:张尧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李秉祥
20031201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将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紧密联系起来,资本
结构是企业治理众多协调与控制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机制。商业银行作
为一种金融企业,同样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保证所有者对银行的
控制,同时使经营者获得激励。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既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
征,又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行业特性。以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为指导,结合商
业银行资本结构的行业特性,本文首先从银行股东的控制与股权结构治理效应
和银行债权人控制与债权结构治理效应两方面对银行业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作了
一般性分析。之后本文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作以具体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当前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
以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发展方向的商业银行体系,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分
析可以以上述两类银行为代表。先以八家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为基础,
分别分析两类银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特征和基本相同韵债权结构特征:在此基
础上对两类银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以及相同的债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再分别作以
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分析,从优化银行自身资本结构和优化银行外部治理环境
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效应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资本结构理论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完善对策
ABSTRACT
ABSTRAC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Can
interact each other wi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Capital structure is one of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 mechanisms on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As financial companies,commercial banks also need to have an
effec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the owners have powerful
control On the bank and the managers have enougi'l encouragement.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has botit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comnlon
company and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its ow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considering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commercial banks,the paper
first commonly analyzes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commercial banks’capital
structure from the tWO side of the shareholder’s and the creditor’s contr01.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ovemance effect of china’s banks’capital structure in detail.
Wi出the development of nearly half of century,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formed a system in which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ake up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and the four public commercial banks represent the trend of
China’commercial banks’future.So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symbol of the above two kind of banks,First,on the basis of the
eight banks’financial statements,analyzes the different equity structure and the
similar debt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 commercial banks;Second,analyzes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the equity structure and the debt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
commercial banks.Last,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govemance
effect of.China’S commereial banks’capital structure from the two side of capital
structure in the bank and governance environment out ofthe bank.
Key words: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Bank’s Capital Structure
Governance Effect Suggestions
绪论1
绪论
本文所研究的资本结构是狭义概念上的资本结构,即股权资本或债权资本
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又称之为股权结构(所有权结构)或债权结
构。40多年前,两位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的著名的MM理论(Miller
&Modigliarmi,1958),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其大意是说,在完全
竞争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价值。但是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
现实中并不存在,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为接近现实的修正与
发展。不对称信息的引入,将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治理两个问题联系起来,使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产生又一大飞跃。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使企业资本所有权与支配权产生了分离,企业股东与
债权人作为出资人享有企业所有权,但他们并不亲自经营企业,而是委托经理
人员经营管理企业,从而在企业所有者(股东与债权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就形
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利益不完全一致以及非对称信息的存
在,经营者可能偏离或损害出资人的利益去追求自身利益,由此给出资人造成
的利益损失称之为代理成本。为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产生的企业所有者与经营
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
制,企业治理正是这样一种协调企业内不同利害关系者之间利差和行为的机制,
它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机制的安排,使得出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约束掌握内部信
息的经理人员,使其按照出资人利益最大化方式行事。企业治理由众多控制与
协调机制构成,资本结构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控制机制,它通过股权和债权
特有作用的发挥及其结构的合理配置,可以起到优化控制权配置、完善激励约
束机制以及内部信息透明化的作用。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剩余控制权在股东与债权人
之间的选择与分配,这种权力配置的最优原则就是使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使风险承担者与风险制造者相对应。如果拥有剩余控制
权的人没有剩余索取权,就无法真正承担风险,也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做出好的
决策,这样的剩余控制权就是一种“廉价控制权”。在此基础上,该理论进一步
强调股票和债券是两种不同的财产控制权。股票带有投票权,而债券只有在企
2 绪论
业破产后才有投票权,股票融资的意义在于把企业的所有权分配给股东,企业
如果不能够按期偿还贷款,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便转移到债权人手中。该理论的
主要代表阿洪和博尔顿模型(Ahgion&Bolton,1992)论证了融资方式的不同将
导致剩余控制权的转移,该模型给出三种情况:(1)如果融资方式是发放带有
投票权的股票,即普通股,则投资者股东掌握剩余控制权。(2)如果融资方式
是发放不带有投票权的股票即优先股或债券,则企业家拥有剩余控制权。前提
是能按期偿还债务。(3)如果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剩余控制权便由企业家
转移到债权人手中,这就是破产。
资本结构的激励理论强调资本结构可以影响经理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其
它行为选择,从这种意义来看,资本结构是一种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詹森
和麦克林模型(Jensen&Mcclding,1976)分析了不同融资方式下企业的代理成
本,并得出结论企业选择发行外部股票的融资方式,外部股东将分享内部经理
人员的剩余收益,经理人员由于不能获得全部剩余收益的好处从而会产生偷懒
和机会主义行为。企业选择债权融资方式,债权融资将诱使经理人员选择风险
收益有实质性下降的项目投资,因为一旦项目成功,债权人只能获得债权契约
规定的固定收益,而股东和管理者将获得绝大部分剩余收益;而一旦项目失败,
债权人却要承担绝大部分损失,这就是债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但是债权融资本
身的特性又使债权融资具有缓和外部出资人与内部经理人员之间冲突的作用:
詹森认为债务的还本付息压力可以减少经理人员可利用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
有利于限制经理人员为扩大自身控制权收益而违背外部出资人利益所进行的无
效或低效投资;格罗斯曼和哈特的担保模型(Golossman&Hart,1982)则将债
务视为一种担保机制,认为经理人员的效用依赖于经理职位,如果企业一旦破
产,经理人员将失去此前他享有的一切职位好处,因此经理人员必须承担破产
成本,债权人的破产权对经理人员来说是一种硬性约束;戴蒙德和海什利弗一
赛克尔的声誉模型则认为由于债权人只能观测到企业清偿债务的历史,企业按
期清偿债务的历史越久,其声誉越好,则其借款成本也越低,这样信誉对经理
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内部人和外部人关于企业真实价值或投资机
会的信息具有非对称性,这种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外部出资人与内部经理人
员之间存在代理成本的重要原因,而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示意
第—部分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一般分析I
第一部分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一般分析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股权和债权结
构的选择而对银行治理效率产生的影响。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银行所有权
与经营权也出现了分离,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其代理关系的契约性质同
一般企业一样,也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保证所有者对银行的控制,同时使经营
者获得激励。银行通过权益资本融资和债权资本融资将控制权分别赋予了股东
与债权人。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不同的出资人,由于承担的风险与获取收益的方
式不同,对银行及内部经理人员的控制权限与方式、激励与约束机制均有所不
同,并且其治理的效果还分别受银行的股权结构与债权结构的制约。
一、银行股东的控制与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
根据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银行通过股权融资将银行的最终控制权赋予股
东,股东对银行的控制通过投票权来实现。股东行使投票权的方式有两种,即
股东大会上“用手投票”与资本市场上“用脚投票”,前者为股东的内部治理手
段,后者为股东的外部治理手段。股东这两种治理手段的选择,取决于银行股
权结构的设计,并且这两种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也受银行股权结构的制约。银
行的股权结构就是指银行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以及持股主体的构成。
(一)集中型股权结构下的股东内部治理
在股权集中的银行,大股东由于拥有的股份比例较大,因此有足够大的投
票权,并且其从监督经营中受益也较大,因而大股东有着对银行实施内部治理
的动力与能力。集中的法人持股的股权结构被认为是大股东控制型治理结构,
德国和日本的银行采取的就是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银行治理以大股东监督为
主。
大股东对银行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大股东的身份特性,即持股主体构成。
从股东身份来看,股东有明确和非明确之分,其中身份明确的股东有个人股东
和法人股东两种,这三种不同特性的股东对银行治理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一般而言,个人股东在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上都存在着局限性,随着银行
规模的扩大其在控制能力与决策能力上会受至4抑制。法人股东相对于个人股东
而言,对银行治理能力更强,对银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其中大商业
银行或国际银行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作为银行股东,由于其
对银行业务与管理、对金融市场运作熟悉并有着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完善其控
股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并且对于控股银行的业务拓展与创新也有奠大
帮助;而目前的机构投资者,其持股目的多数并不是投资而是投机,他们并不
真正关心如何完善银行内部治理,而是要平衡自己的短期收益,常常造成股票
的频繁倒手和过高的流动性,给经营者形成很强的外部压力,可能使经理无法
安心从事长期投资和经营。
股东身份不明确。即“所有者缺位”,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入控制”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的治理均是无效的,国家作为银行的
股东,由于其非人格化的主体特征.往往会造成“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分散股权结构下股东的外部治理。
在股东分散的银行,大量的持有股权数量微不足道的小股东因为无法左右
银行经理人员的行为而失去参与银行内部治理的兴趣,容易产生“搭便车”的
自然倾向。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结构,在此情
况下,股东对银行经理人员行为的控制与约束,需要借助于外部市场的力量与
作用,英美两国银行采取的就是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银行治理以外部入监督
为主。
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股东实施外部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银行必须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并且银行股票可以自由流通。在美国,截
止99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银行有900多家,占该所上市公司总数的
30%,在NASDAQ上市的银行也有900多家,占该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19%。
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可以向股东提供对银行实施外部治理的手段,如果股
东对银行经营状况不满意或对现任管理层不信任,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抛售所
持有的股票。股票的大量抛售使得该银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银行的形象、经
营状况、财务状况将因此陷入困境,最终可能甚至会导致银行破产。当银行股
票价格大幅下跌时,经理人员会引咎辞职,或者董事会认为经理表现不佳而将
其撤换,这就是“用脚投票”对银行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
■目_目E目!!目第目一目部__分_目现l代l目商-业I E银!目行!资E本目结__构■治目理|s效目应目的_-一_|般自分目折!目s_●I目E目3 $
二是有效的资本市场的存在,即资本市场能够准确地为所有的股票定价并
且能够使这些股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银行股东实施外部治理的另一个有
力手段就是利用公司控制权市场(买卖企业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作用的
前提是公司管理效率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在此情况下,
当银行经营状况不佳、业绩下滑时,其股票价格将会随之下跌,银行就会成为
其他战略投资者眼中的猎物,他们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该银行的股票,在达
到控股额后便可替换或控制现有经营者,使银行重新回到利润最大化轨道。并
购市场保证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竞争,被并购的可能性是一把悬在银行管理层
头顶的剑,它时刻提醒那些不能有效管理银行的经营者,他们的懈怠会给自己
带来灭顶之灾。并购的可能性对经理人员就构成了一种现实的约束力量。
另外在股东主体构成中,内部经理人员持股比重也是影响股权治理效率的
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资本结构激励理论,内部经理人员持股比重关系到内部经
理人员所受股权激励与约束程度,该比重越高,由于经理人员从剩余收益中获
得的好处越多,其所受的利益激励越强。而根据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经理
人员持股比重的变化又能够起到传递内部信息的作用,外部股东可以通过这一
比例的变化来判断银行经营情况的变化。
二、银行债权人控制与债权结构的治理效应
(一)银行债权结构的特性
银行业资本结构与一般企业资本结构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债权资本结构
上,其代理成本与一般企业代理成本的显著差别也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与银行内
部经理人员之问的代理成本上。银行业是从事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贷
放的负债经营性行业,资产负债率商和债权结构分散是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的显
著特征。一方面债权资本在银行全部资本中占有很高比重,银行债权人与银行
内部经理人员之间形成的代理成本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银行债权资本结构较之
一般企业来说又更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降低银行债权代理成本的难度。可以这样说,银行资本
结构治理效应能否有效发挥,债权资本结构的合理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二)银行债权人的控制
债权人对银行的控制是通过破产权实现的。债权人的破产权对银行经营管
理人员能否形成有效威胁是关系债权人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破产法
律与制度是债权人行使破产权的重要银保障之一,而银行业的行业特性及其债
权结构的特殊性也影响着债权人破产权力的行使。
首先从银行业的行业特性看,银行业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银行业
的破产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破产,银行破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银行
业是一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中枢,有“血液循环”系统之称,银行的破产倒闭较
之一般企业的破产倒闭会对经济产生更为巨大影响,甚至可能酿成经济危
机。从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到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历程中均能发
现,正是银行业的危机破坏程度决定了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在30年代英国
经济的太萧条、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和从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大量银行因为传染性的挤提导致了支付体系的崩坏,大量投资项目的清算也因
此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在1987年的美国股市崩盘中,因为银行系统较少受到波
及而使危机较快的得到了恢复。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担负的重要角色,使得维
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银行破产这一问题上,不仅要考虑
银行微观经营效率和债权人利益,更要考虑宏观经济将承受的损失。
其次从银行业债权结构特性看,银行高资产负债率的资本结构特征使得银
行业具有相当的脆弱性。一旦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按期向存款人支付利
息与本金,即使这种危机只是暂时性的,也会造成存款人的心理恐慌,通过囚
徒困境(pdsoner dilemma)效应不可避免地促使存款人产生银行挤兑行为,使
仍有生存希望的银行被过早清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多米诺
骨牌效应又极易使个别银行的破产倒闭导致大面积的银行挤兑,使原本经营状
况良好的银行也陷入困境之中,酿成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鉴于银行业在一国经济中的突出地位,银行业自身具有的脆弱性以及银行
倒闭的巨大经济、社会成本,国家对银行的破产行为往往慎之又慎,多数发展
中国家鉴于本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一般对银行经营危机会提供一定的政府
保护。可见,如何在保护银行体系以及整体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加强银行破产
对于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威胁的有效性,是改善银行债权人治理的根本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效率低下是抑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
第一部分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一般分析s
国进行了多方面的金融改革力图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但是在各次改革中。
资本结构在银行治理中的作用始终未予以充分重视,造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
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成为妨碍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效率提高的一个隐患。从科
学设计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角度,来改善银行治理机制,提高银行治理效
率,不失为一种改革方向。
6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分析
资本结构的形成是经济体制中多种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商业
银行资本结构的形成则是我国商业银行体制不断发展变化的微观的和静态的表
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的形成,就必须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产
生及其发展变革过程为切入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历史演变
我国商业银行业发展可追溯到清代,现存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
行就是成立于清末、并由国民党政府参股控制的商业银行。新中国成立后,在
合并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后
中国人民银行一一合并了各解放区的其它所有银行,同时接管了官僚资本的银
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其中包括现在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家银行在被接
管后,就由原来官僚资本控制的私有银行变为国家全资所有的全民所有制银行。
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高度集中的
国家银行体系。
此间,国家曾于1955年和1963年两度投资建立中国农业银行,但时间都
很短,每次仅两年左右:1954年,国家又投资建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作为隶
属财政部门的一个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机构,它虽名为银行,但实际并不经营存、
贷款业务;而中国银行当时也不过是经办人民银行所划出的范围及其确定的对
外业务,一段时间则直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国际业务的一个部门。这种单
一的银行体系一直持续到1978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79
年2月再次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业务全部移交中国
农业银行经营;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
出来,完全独立经营;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1983
年进一步明确建行除仍执行拨款任务外,可开展一般银行业务(1996年3月,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在“大一统”金融体制向多类型、多
层次格局演变,金融机构不断增多的背景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分析7
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原办的其它商业银行业务交新成立的中国工
商业银行办理,198"4年1月国家投资建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中国人民银行原
来所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至此国家全权投资建立了中国
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这三家银行与中国银行一起构成我
国四家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再次向
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补充2700亿资本金。此后虽然经历多次大大
小小的金融改革,这四家银行的国有独资的产权性质始终没有改变。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开放步伐的日益加速,自1986年交通银
行恢复国内业务以来,我国又按股份制这一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现代商业银行产
权制度先后成立了lO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招
商银行、光大银行等等,截止到2001年末,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
2.56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6%,存款总额1.92万亿元,占全国
金融机构存款总额14.29%,贷款总额1.26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
12.07%,所有者权益总计1172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总额14%(数
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2002年版)。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按照国际商业银行社会公众持股型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
的发展趋势,我国已先后推动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与招商
银行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至此形成我国当前的以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为主体i以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商业银行体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权益资本结构现状
权益资本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代表着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权益资本
来源渠道有两个,其一是内部融资,即银行通过自身经营所获利润积累的资金,
体现在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项上;其二是外部权益资本融资,即外部投资
者投入的权益性资金。根据投资主体身份不同,权益资本又划分为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外部融资通过实收资本(股本)和资
本公积两项体现,对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的形成发挥着决定作用。
在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构
成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在我国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民生银
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这四家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8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则具有最全面的融资渠道和最灵活的融资选择,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
展方向。由于这两类银行的组成方式和所有者性质不同,筹集权益资本的方法
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权益资本结构,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类银行的权益资本
结构作以分析,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所有权(股权)结构状况及其发展趋
势。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状况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所有权结构单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采取全民所有制形式,其资本
金由国家核定,由财政部门从财政预算中拨付,实收资本全部由国家财政注资
形成,国家是唯一的所有人,所有权结构单一。
第二,所有权资本以实收资本为主。国有独资银行在组建时,国家作为所
有者投入的资本,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入账,见表1,实收资本占权益资本总量
最大的是农业银行,达到97.08%,最低的中国银行也达到65.02%,说明我国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总量的增加对实收资本的依赖性很强,在当前单一所有
制体制下,也就是说对国家注资的依赖性很强。
表l 2001年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表单位:亿元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权益资本合计1909.94 4.42 1201.55 4_35 2185.52 8.42 1331.59 5.27
其中:实收资本1674.17 87.66 851.15 70.84 1421 65.02 1292.67 97.08
利润留存76.69 4.02 141.73 11.80 26.46 1.2l 7.08 O.53
盈余公积147.61 7.73
资本公积11.47 0.6 208.67 17.37 738.06 33.77 31.84 2.39
债权资本合计41270.77 95.58 26448.05 95.65 23780.9 91.58 23948.3 1 94.73
其中:各项存款35797.48 86.74 22495.67 85.06 16304.04 68.56 20193.1 84.32
权益资本合计与债权资本合计比重为权益资本占总资本比重与债权资本占总资本比
重;实收资本、利润留存、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比重为各项占权益资本比重:各项存款比
重为各项存款占债权资本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2年版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镊行资本结构状况分析9
第三,资本金补充机制欠缺。98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按四家国有
银行97年6月底有关数据测算,通过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为其补充资本金。
之后,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的最低要求。97年7月至今,四家
银行各项贷款又增加了28019亿元,增长67.38%,风险资产也相应增加。由于
资本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没有建立正常的资本金补充制度,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
又在不断下降。经中国人民银行检查,2001年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除中国银行
外,其余三家均未达到8%的监管要求。目前,四家银行资本金中绝大部分为
核心资本,如果从核心资本指标考核,四家银行可以达到监管标准。
第四,从内部融资能力上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融资能力均不理想:
只有工商银行提有盈余公积,其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合占权益资本11.75%;
建设银行未分配利润占权益资本总量的11.8%;中行未分配利润仅占权益资本
的1.21%:而农业银行贝n更少,未分配利润仅占权益资本的O.53%。从总体上
看国有银行的自有资金来源对国家财政依赖性很强。
自有资本是银行业务扩张的基础,是银行资产规模壮大的基础,国有独资
所有制形式下,财政投资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国有银行盈利能力较差制约着国有
银行业务的扩张和资产规模的扩大。
(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状况
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股权结构多元化。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最广阔的筹资渠道,
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这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面向包括国
家、各种企业法人、外商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等最为广泛的筹资对象筹集权
益资本,形成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在股东主体构成上具体表现为,由表2可
见,深圳发展银行以社会公众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为主体,占72.43%,股权流动
性高;招商银行法人持股与国有股并重,分别占34.59%和39.13%;浦发银彳亍以
法人持股为主。占42。27%,国有股比重次之,占29.74%;而民生银行法人持
股占79.77%,其余全部为流通股,基本不存在国家股。后三家银行流通股所占
比重均较低,股权流动性较差。
第二,股权结构分散化。由表3可见,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与招商银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8.96%、7.78%、7.62%fftJ
17.95%,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4.24%、35.14%、28.14%和37.98‰
tn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自|.v;—————————————————————————————一I_自!目g目gEE自!sE!!!!!!
入均持股数分别为2289股、14493股、15471股和43951股,四家银行均选择
了相对分散型股权结构。
表2 2002年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表单位:万股
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
总股本
总数比重总数比重总数比重
深发展12539 6.44% 41107 21.13% 140936 72.43% 194582
民生银行206347 79.77% 52325 20.23% 258672
浦发银行116445 29.74% 185055 47.27% 90000 22.99% 391500
招商银行223308 39.13% 197374 34.59% 150000 26.28% 570682
资料来源:证券之星网站(www.stockstar.com)
表3 2002年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集散状况表
银行名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股东总数(人) 人均持股(股)
深发展深期l市投资管理公司8.96% 850000 2299
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5,77%
深圳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4.02%
深圳市中电投产股份有限公司3.20%
海通证券2.29%
总计24.24%
民生银行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7.98% 178475 14493
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7.51%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51%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6.36%
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5.78%
总计35.14%
浦发银行上海固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7.62% 252957 15477
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6.69%
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6.05%
上海久事公司5.86%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1.92%
总计28.14%
招商银行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7,95% 129845 4395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8.61%
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5.70%
友联船厂有限公司3.19%
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53%
总计3719S%
资料来源:证券之星网站(www.stockstar.com)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分析I I
III
第三,资本公积构成权益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形成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权益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表4可见,资本公积占权益资本比重最高的为浦发银行,达55.04%,其次为民
生银行,其该比例为46,67%,深发展为43.33%。资本公积构成上市股份制商
业银行资本补充的一个重要渠道,相对减轻了银行自有资本对发行股票筹集股
本的依赖,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资本金补充渠道而言,上市股份制商业
银行宽松的外部融资环境对银行资本的保障程度要高许多。
第四,从内部融资能力看,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融资能力总体上稍强
于国有商业银行,但也并不理想。招商银行的内部融资能力最强,未分配利润
与盈余公积合占权益资本的17.76%,民生银行次之,为11.91%,浦发银行为
lO.84%,而深发展则只有3.03%。
表4 2001年四家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表单位:亿元
深发展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总数比重%
权益资本合计36.28 3.02 54.25 3.9l 70.67 4.07 51.16 1.92
其中:实收资本19.46 53.64 22.49 41.46 24.1 34.1 42.07 82.23
利润留存0.5 1.38 5.17 9.53 0.29 0.41 8.74 17.08
盈余公积O.6 1.65 1.29 2.38 7_37 10.43 O.35 O.68
资本公积15.72 43_33 25.32 46.67 38.9 55.04
债权资本合计1164.99 96.98 1334.74 96.09 1666.24 95.93 2612.01 98.08
其中:各项存款1138.15 85.27 2138-3 81.86 1482.66 88.98 878.69 75.42
权益资本合计与债权资本合计比重为权益资本占总资本比重与债权资本占总资本比
重;实收资本、利润留存、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比重为各项占权益资本比重;各项存款比
重为各项存款占债权资本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2年版
三、我国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庞大。银行是负债经营型企业,债权资本
构成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债务规模很大,由表I,工行、建行、中
行、农行债权资本分别为41270.77亿元、26448.05亿元、23780.9亿元和23948.31
12 现代商韭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亿元,债权资本占银行总资本的比重分别达到95.58%、95.65%、91.58%和
94.73%:由表4,深发展、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债权资本分别为
1164.99亿元、1334.74亿元、1666.24亿元和2612.0l亿元,债权资本占银行总
资本的比重分别达到96.98%、96.09%、95.93%和98.08%。
第二,各项存款构成银行债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国有商业银行
还是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各项存款均占很高比重。由表l计算,国有商业银
行各项存款占债权资本比重平均为81.17%以上,其中工商银行最高,为86.74%,
中国银行最低,也达到68.56%。由表4计算,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
债权资本比重平均为82.88%以上,其中浦发银行最高,达88.98%,深发展最
低,也达到75.42%。
第三,各项存款又以居民储蓄存款为主。到2003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本
外币储蓄存款已经突破10万亿元,占存款总额2/3以上,是支撑商业银行资产
运作极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证明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尚未从依赖被动负债转
为主动负债,银行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存款竞争。
在银行庞大的债权资本规模中,任何单个存款人提供的债权资本所占比重
都很小,基本上我国商业银行的债权结构呈现出比较分散且以居民储户为主要
债权人的单一债权结构特征。而银行的总体资本结构又呈现出以债权资本为主、
高资产负债率的资本结构特征。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瓷本结构治理效应分析13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新中
国成立后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建立了集中的大一统
的金融体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后,
这种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难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在当时新中国经济
根基尚不稳固的背景下,国家以国家独资形式建立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
集中一切经济资源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及建立国家金融体系都起到了重要作
用。随着国家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实力不断壮大,各
方面制度与体制也不断完善,对于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同时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97年我国成功避开亚洲金融危机更显示了国家
在控制金融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的日益
开放,外资银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并轨的步伐日益加
速,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所有权结构与国际银行业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
趋势相背离,其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效率的
不利影响日益暴露。
集中所有权结构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所有权主体的身份特性。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单一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唯一所有者,在实旌所有权治理中存在的问
题之一是:国家非入格化的产权主体特征导致所有者身份不明确,无法对国有
商业银行进行直接的监督与控制。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资产的管理权在财政部,注资者是财政部,利润上缴
也缴给财政部,但是财政部只管账面资产和注资,对银行经营管理没有发言权;
国有银行的实际管理者是人民银行,真正对国有银行经营握有管理权的也是人
民银行,但人民银行又只管资金投向,不对银行盈亏负责,盈亏最后结果由财
政部承担;国有银行的人权归金融工委和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只负责对任职资
格进行审查: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原经贸委和计委也都插了一脚,如不良
贷款的剥离,本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事情,但是哪些债权可以转股权,决定权
14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却在经贸委手中。综上所述,由于所有者身份不明确,产权主体虚置,从而造
成了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的“多龙治水”局面。这种管人、管事与管资
产相分离的权力格局的结果是:
一无人承担银行经营结果,是盈是亏,无人负责。具体而言。就是应该由
谁完全代表国有财产的真正所有者行使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并真正承担起国家
财产所有权的所有者责任;由谁在获得了国家财产所有权所相对应的收益的同
时承担起国家财产所有权所可能相对应的损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格
化的产权主体象真正的财产所有者那样,既有巨大的内在动力,又有巨大的内
在压力来关心国家财产权的所有者收益,任何表层化的国有银行的改革到目前
为止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银行的产权虚置问题。
二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单一所有权结构
造成银行内部经理人员几乎没有剩余索取权,而国家所有者缺位又造成较为严
重的内部人控制,即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所有者没有剩余控制权,而拥有剩余控
制权的内部经理人又没有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错位,使得
国有银行内部经理人员行使控制权却并不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决策风险,导致国
有银行内部不同层次的经理层掌握的剩余控制权(对银行资源使用的投票权、
支配权、决策权)成为企业理论中所界定的“廉价投票权”。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单一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唯一所有者,在实施所有权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国家权力与股东权力混淆使用,银行的企业化经营
目标受到来自政府的行政目标的制约与干扰。
一方面,在控制手段上,国家作为所有者很少采取市场化的、经济化的治
理手段,而更多采取的是行政化的、命令化的治理方式。在银行微观经营目标
与国家宏观政策目标出现冲突时,国家往往以所有者的身份,通过行政命令手
段,直接干预银行的微观业务经营,使得银行难以真正按照企业化经营方式,
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在这种状况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法完全实现其法人
财产权,由于政府的干预使银行债务约束软化,金融产权成了公共产权,国家
单一所有制下的国有银行既是独立经营货币资金的经济实体,又是政府用以分
配社会资源、调节宏观金融的工具,这种集商业性、政策性义务于一身的制度,
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
另一方面,在激励机制上,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于代理人(不同层次的经营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分析15
机构中的经理人员)的选择基本上采用行政化的干部考核运用制度。国有商业
银行高管人员的任命基本实行行政任命制,一级分行行长拥有正厅级别,实行
的是套用行政级别的工资制,行政级别观念强,使得银行管理人员片面追求行
政级别,管理人员对政治前途过分重视,形成了与机关运行相一致的企业文化,
缺乏市场竞争氛围与意识。并且在代理人的选择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
激励和约束,并不能保障国有产权在国有银行内部的代表有足够的激励去选择
好的经理,解雇差的经理及监督经理表现。
由于所有者缺位所形成的监管真空以及国家利用行政权力对国有银行企
业化经营行为进行的行政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治理形成严重的负效
应,而所有权结构的单一化又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其结果就是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所形成的颇具规模的不良资产,虽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已
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但是由于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国有商业银行内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这一问
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承受着新增不良资产快速增长的困
扰。
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
所有权的适度多元化是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建立股份
制商业银行似乎是解决所有权结构多元化与实现政银分离的最佳选择。在股份
制商业银行中,由全体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
生董事会,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选举产生行长,负责银行日常经营与
管理。在股份制这种产权制度下的银行内部治理机构体系,构建了股东大会、
董事会和行长三方制衡机制,从而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和健全的银
行治理结构。实践证明股份制这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的确具有不可比拟
的制度优势,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从我国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四家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比较来看,前者的治理效率的确大为改观,由表5可见,
从资本回报率上看,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1.93
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O.4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高于国
有商业银行9.52个百分点;从资本安全性上看,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比率低于国有商业银行12.43个百分点;从资本运营效率上看,上市股份制商
16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业银行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4.51个百分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安全性均大大好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总体上说多
元化股权结构的股东治理效率要好于单一所有权结构的所有者治理效率。
表5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比
国有商业银行均值% 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值%
净资产收益率2.24 4.17
总资产收益率0.12 0.53
收入利润率3.58 13.1
不良资产比率25.37 12.94
资本保值增值率5.46 9.97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和不良资产率为2001年指标,资本保值
增值率根据2001年和2002年数据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1年版、2002年版
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不同的股权结构即不同的股权分散程度与不同
的股东主体构成,也会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差别,进而对
银行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
首先,从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和分散程度来看,我国四家上
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选择的是相对分散型股权结构。在这种股权结构下,众多
分散的投资者没有足够的控制权去激励其监督投资,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股
东的治理主要要依靠股票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两种外部治理手段来实现。而
这两个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一是银行股票上市并可自由流通;二是银行
管理与经营绩效与该银行股票的市价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股票交易成本较
低,即资本市场高度有效。从这两点来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难以为股东实
施外部治理提供运作环境:
第一,股票被人为分割成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其中占绝对份额的国
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一方面导致并购交易无法通过股票市场展开,支配权
转换十分困难,即使有也更多地是借助场外协议转让进行,银行之间的敌意并
购对于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威胁基本不存在,上市流通的股票丧失了“支配证
券”的作用,从而切断了股市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造就了流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分析17 z■____●|■Im—lll一一一一.1I_目_l!自|目目目E_目自EE!!Egs 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不平等基础,导致两者价值
评判标准和行为取向出现偏离,股票市场成了大股东圈钱的手段,而个人股东
则变成了纯粹的投机者。提供资金支持的股东无法对公司提供管理支持,而垄
断占有管理权利的股东又缺乏约束,极大地影响了银行治理效率。
第二,股票交易价格与银行的治理质量、经营业绩和内在价值存在较大程
度的背离。推动股价上扬的不是银行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和成长性,而是庄家
精心炮制的各种”概念”和”题材”。绩优股价格长期蛰伏不动甚至逆市下跌,而
绩差股却风光无限,扶摇直上,屡创新高。在四家上市银行中业绩被普遍看好
的招商银行股价不升反跌,而业绩并不理想的深发展股价却不跌反升,上市银
行的股价脱离基本面运行,这种扭曲的股价信号阻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尚不能为股东实施外部治理提供必要的条
件,分散型股权结构的股东治理效应并不理想。
其次,从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构成看,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股权主体构成进一步多元化。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与外资股并存,国
家股在这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均不占有绝对比重,民生银行更是成为第
一家无国家股的民营银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账面上国有股占多大比例,
政府都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银行表面上看是一家真正
的民营银行,实际上其控制权由全国工商联掌握,本质上仍属国有性质,国家
在人事安排、业务开展和业绩评定上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表现在:
第一,在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级别设置上,董事长基本来自人民银行、国有
商业银行和国家机关,董事长的选派与股东几乎没有资本联系,事实上存在行
政任命行为。由行政安排董事长和行长,使得银行经理层在对行政上级负责和
对投资者负责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一方面董事长和行长对股东的资本和
经营成果只负道德责任,与个人资本无任何联系,当出现股东利益与行政利益
矛盾时,董事长和行长会倾向于对行政负责,另一方面,会把行政体制带入股
份制体制,产生制度约束g§化,个人行为和主观意识代替股东大会决泌的弊端。
第二,在股份制银行的治理结构上,一方面董事会功能弱化,表现在:董
事长对政府、控股大股东负责,漠视中小股东及存款人的利益,缺乏外部董事,
经营决策大权由董事长及管理层主掌。造成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和操作不
18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规范。另一方面监事会功能也弱化,表现在:监事会成员来自行政级别较低的
股东代表与员工代表,在党政职务上归董事或行长领导,是一种下级监督上级,
内部人监督内部人的体制,监事会实际上是一种摆设。
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的初衷是想通过引入股份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形式,
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者相互制约、相互协
调的银行法人产权制度,以实现决策机制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是行政干扰使
得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运作机制,内部激励
和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也不健全,股份制银行委托代理
关系与国有银行实际上并无原则区别,产生股份制银行“工农建中”化倾向,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我国商业银行债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
存款人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银行再将存款人的资金贷放出去,这在存
款人与银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解决我国银行治理问题的关键
是充分发挥作为债权人的存款人的治理作用。原因之一是股东治理的有效性取
决于多种因素,并且有着内在的缺陷,面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又缺乏股东治理
有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更为现实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债权人在银行治理中
的作用;原因之二是银行业是一种负债经营性行业,资产负债率高是这个行业
资本结构的重要特征。按照一般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来看,高额的负债理应形成
债权人主导型的治理模式,通过债权人的控制提高债权资本的运作效率,对于
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债权结构特点来看,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四
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人都是银行最主要的债权人,银行的债权结构单
一且分散。这种债权结构在对经营者监督和制约上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存款人作为债权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经营的暂时困境往往
就会导致存款人大面积的银行挤兑,即使银行的经营是稳健的,即使所有的存
款人都能够认识到不迸行银行挤兑将更有利于整体利益,对存款人而言,无论
其他存款人行为如何,其理性的最佳选择仍然是趁银行还有支付能力时抢先提
款,这种存款人个体的理性行为和整体的非理性行为的冲突,使银行挤兑行为
具有典型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a)”效应,导致存款人对银行的挤兑行
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分析19
为具有不可避免性。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约束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容易造成
尚有生存价值的银行被过早清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银行经营财务信息本身透明度不高,尤其是未上市银行,债权的分散
性使得单个存款人获取银行经营状况信息的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馈权人实施
治理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分散的债权结构也使得单个存款人对银行的控制权被
分散,存款人没有足够的控制权对经营者产生有力的约束。
三是由于存款人人数过多,难以形成一致行动,从而难以通过一系列制度、
规定来保障存款人统一行使债权人治理权,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约束实际上是
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分散的个体行为。
其次,从我国商业银行债权人破产权来看,债权人的破产威胁几乎为零。
债权人主要依靠债权契约以及法律赋予其的破产清算权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与
制约。由于银行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全局的稳定,而银行业本身高资产负债率
的财务结构特征以及信息的非对称性又使得银行经营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因此
为保护经济的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业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保护,
《破产法》规定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助或者采
取其他措施帮助清偿债务的,不予宣告破产,可见我国银行是被排除在破产法
主体之外的,银行破产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破产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由于
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存款人并不积极去关心银行的经营状况,破产威胁对于
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可置信的威胁。
在这种债权资本软约束的情况下,继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银行事件之
后,今年建设银行又因为私设88个小金库,共计10178万元,涉嫌经济犯罪案
件51件.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再遭审计署处罚。
20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曼皇鼍■-—曼皇鼍曼曼置■—■量皇_置墨一II_—■_量■■—置_—鼍皇曼—■■_皇量墨置曼舅|皇量鼍是皇_皇皇曼鼍兰置一
第四部分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
一、优化银行自身资本结构
(一)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最终推动银行上市,是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改革的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建立社会公众持股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世界
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有
助于理清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赢得一个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另~方面
有助于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问题。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最终建立起何种股权结构对于国有商业
银行能否真正提高法人治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中,
国家是否应保持控股地位是一个关键问题。如前所述,国有股在实施股东治理
上的弊端是由于其本身非人格化的特征所决定的,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基
本上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过分强调国家控股则会导致原有体制的复归。
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最终
在银行股权结构的安排上就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应该设置行政框框的束缚。
但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个过程。
在中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措施还不足以保证
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国内信用体系还很薄弱,监管措施还不健全的情形
下,鉴于银行业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必要保证国家对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以政府信誉为坚强后盾的银行信誉对于保证
经济、金融体制的平稳、顺利转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从国有商业银行控制权的退出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改造初期,必须保证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即国有股要达
到50%以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以及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
不断完善,在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的情况下,国家股比重可逐步降低,降
到20一50%,实现相对控股;最终实现由市场决定银行股权结构。
第四部分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21
第二,国有股东所有权落实
国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东,而导致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是困扰国有商业银
行的老问题了,十六大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设立了银监会,撤销金融工
委,并入银监会,人民银行相关银行管理的职能也并入银监会,这样银监会的
设立将金融工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事权与人民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
理权合并,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对于加强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督与管理是一
个重大举措。
然而也必须看到,由于银监会本质上并不是独立的专事国有金融资产的管
理机构,而是监管机构,不是所有权管理机构,而是公共管理机构,如果把银
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放在银监会,就有可能造成银监会作为出资人代表,
要代表股东利益,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还必须代表存款人利益,这是不同的
两个性质。从而由银监会行使国有金融资产的股东管理职能有可能会损害其监
管职能。并且从银监会职能上看,虽然它拥有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事权与管
理权,但它对银行盈亏的经营结果并不负责,因此它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有
金融资产的产权代表。
要解决国有金融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国有金融产
权代表体系,建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享有对国有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
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并对其经营的盈亏结果负责,进一步将管人、管事与管资
产三权合一。同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权在一定程度
上还可以在制度上分离政府的微观所有者职能和宏观经济管理者职能,理顺政
府与银行的产权关系。
如果说银监会的成立将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分开是一
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进一步将国家对国有商业
银行监管职能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治理职能分开则必将是又一个重大进
步。
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也有助于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
缺位的问题。通过赋予管理人员~定比例的股份而建立的高管层的股权激励制
度为解决银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导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管理
人员持股可以将银行高管层自身的利益与银行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可以有效
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使其为股东利益服务,从而达到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
22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的有机结合。
第三,国有股东市场化治理
虽然在我国当前转制的经济条件下,必须保证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
权,但要强调的是,国家作为股东对银行行使控制权必须按照市场化、经济化
的方式进行,而不能采取行政的命令的方式,作为股东,国家只能在股东所拥
有的治理权限范围内行使控制权,而不能无限制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
进行各种行政干预,否则即使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也不会与原
有体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有本质差别,而且还有可能再次导致旧体制的复归。
(二)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所有权的适度多元化是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建立股份
制银行似乎是解决所有权结构多元化与实现银政分离的最佳选择。然而股权结
构的设计制约着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治理的有效性,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发展实践来看,由于在股权集中程度、股东主体构成上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更没
有对不同股权结构所要求的不同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进行深入探讨,缺乏整体
连贯的制度建设思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运作一段时间后,相继出现了“工
农建中”化倾向。
第一,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集散度
分散股权模式大都与较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以及较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法律
体系相对应.在市场机制及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不足的国家和地区,股权则
相对集中更为有效。而当股权集中在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手中时,即“~股独大”
时,又容易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
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的情
况下,分散型股权结构下股东依靠外部市场机制实旌治理的外部环境还不健全,
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更适合于选择相对集中型股权结
构。但是股权集中到什么程度为宜呢?
根据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系副教授吴立范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
中程度对公司价值影响所做的实证研究结论,第一大股东的股权集中程度对公
司的价值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公司的价值是随着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
东股权集中程度而提高。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总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量之
比越高,对提高公司价值的影响越大。
第四部分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23
这表明容许少数几个大股东共同分享控锩4权寝监督权,也许是一种限常4对
中小股东掠夺,互相制衡的有效方式,因为这时任何一方必须得到其他大股东
认同时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第二,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主体构成
首先.发展民营银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民营机制能够创造更高的经营
绩效,经营效率高、业绩好的大银行都是民营银行。台湾公营银行民营化的发
展实践也证明,民营化以后的公营银行活力大大增强,在组织和人事制度上更
具有弹性,董事会决策功能得到强化,业务多样化开展,财务结构也得到明显
改善。我国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上市银行中最低,同样可以说明民营机
制的优越性。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相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非常小,
在国家已控制后者的基础上,可以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适当进行民营化尝试。发
展民营金融应当和完善金融监管配套进行,通过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充
分利用民营资本的产权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合
理配置。但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对民营金融的监管不等于政府直接控制民营金
融,否则,民营金融自身的优势便会消失殆尽。当前银监会的设立,给迸一步
加强银行业监管带来了契机,也给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只要银监会的
监管更有效,开设民营银行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其次,加强个人股东治理能力。建立社会公众持股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世
界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银行一旦上市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社会公众股,解
决个人股东参与银行治理问题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基金方式”,即通过投资
基金,形成机构投资者,由机构投资者集中行使分散的股东的控制权,这是当
前采取的主要方式,僵是由于机构投资者以分散投资为操作原则,并且其集中
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比例还受法律所限,因此机构投资者难以掌握足够的控制
权,促使其积极参与银行治理。从实践来看,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治理的积极
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其二是“信托方式”,通过信托关系,作为受托人的信托投
资公司成为股份公司股东,将以实现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宗旨,集合分散的个
人股份、选派专业人士,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向股份公司推荐董事、监事人选
等方式参与银行管理,主张股东权利。为银行发展提供专业意见。从而更大限
度地实现股东权益。《信亭亡法》的实施已为以股权信托方式解决个人股东治理问
题提供了法律条件。
24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最后,争取外资银行适当参股。通过实力雄厚、管理高效的外资银行参股,
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还有利于国有银行按照
国际通行规则办事,尽快在制度、体制、管理、业务经营等方面与国际银行业
接轨,并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特别是亚洲开
发银行参股商业银行就是以规范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为目的。在这方面,浦发银
行已抢得了先机,2003年1月,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
司向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转让持有的10845万浦发银行国家股,同时原股东
上海久事公司也向花旗转让持有的7230万股浦发银行国有法人股,持股变动数
量总计将为18075万股,约占浦发银行已发行股份的4.62%。通过协议转让,
使得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变更为外资法人股。
(三)优化银行债权结构
解决我国银行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作为债权人的存款人的治理作
用。99年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是维护债权
人权益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分离银行长期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并对这些不
良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处置,不但减轻了商业银行的包袱,改善了其经营效率,
而且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专业性、创造性的处置,也盘活了大量不良资产。
由于银行的债权资本是银行资产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从这个角度说,银行资
产的保全也就是对债权资本的保全,是对债权人权益的维护。
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对债权人权益的维护还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要加强债
权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还必须把债权人事前与事中的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从我
国银行债权资本结构来看,债权结构的分散性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债权治理效
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说,大债权人通过相机控制权可以比小债权人更
有效地约束经营者。一般来说,银行可以成为企业的大债权人,那么谁可以做
银行的大债权人昵?这里建议能否让存款保险公司在商业银行中发挥大债权人
的治理作用。
当投保银行经营管理不善发生危机时,存款保险公司就要替银行向储户偿
债,这样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形成一种担保关系,从而产生或有债权债务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看,存款保险公司与储户的利益具有一致性,从而存款保险公司
具有代替储户监督和管理银行的内在动力。
另外从存款保险公司的职责与权力上看,存款保险公司具备代替个体储户
第四部分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25
监督和管理银行的能力与手段:在实箍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无论是官方性
质的、民间性的还是官民合办的存款保险公司,都有对投保银行监督审查的职
责,其对投保银行实施实地检查与报表稽核的权力受法律与制度的保护。
当银行经营管理不善时,存款保险公司可以从宏观大局出发,合理地做出
对银行实旌破产清算处理或是进行债权重组的决策。因此存款保险公司可以集
中代表单个存款人的利益在银行治理中发挥大债权人的治理作用。
二、优化银行外部治理环境
科学的资本结构构建是解决我国银行治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不是全部,
因为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还受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法律
制度体系与经济体制所制约,是一个被管制环境历规定的内生变量,完善的资
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还要依赖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此,在不断改
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健全法律制
度体系,构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治
理效应,
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市场的不完
善限制了银行股东依靠资本市场实施外部治理的效果:二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
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债权人特别是储蓄存款人的治理力度。因此。构筑理想的
外部治理环境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完善资本市场机制
首先,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股市分割问题,是制约银行股东实施外部治理
的重要因素。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限制了股票市
场上银行股权流动的有效进行,从而投资者难以通过并购交易实现银行控制权
的转移。自2001年5月以来,国家几次进行了通过国有股减持,实现股票市场
全流通的尝试,但集中性大量减持国有股给市场带来的扩容压力使得几次尝试
均未成功,基于这点原因,实现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票全流通在操作策略上,
必须采取分流化解方式:首先,将银行一部分普通国有股权转换为优先股,这
既可以保证国有股获得稳定的收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可以缓解
大量国有股上市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压力;其次,将银行一部分国有股以协议转
让的方式,向外资和国内企业进行转让,此举既可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同时
26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也有利于股权结构的优化:再次,根据产权分散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
将一部分非流通股权,定向配售给银行的个人股东,未认购部分再向社会公开
发售,这部分股票可在规定年限(2—3年)后上市流通;最后。将分流后的国
有股以及法人股每年按一定的比例(10%一15%)纳入股市扩容的规模中上市
流通,以逐步消化上市银行非流通股的遗留问题。同时在银行新股发行方面严
格按照“同股同利、同股同权”的原则,避免产生新的增量问题。
其次,发展投资银行,推动股权流通和重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
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间、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间的并购在银行产权交易和优化
重组中的地位与作用目益突出。并购交易是一项涉及很多经济、政策和法律问
题的极为复杂的交易过程,必须有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家来参与。一方面投资
银行可以通过市场融资,向需要实施并购计划的收购方注入资金;另一方厩,
又可以为并购双方提供咨询、策划、牵线搭桥,寻找可能的并购对象。在当今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已演变成为主要从事并购交易的投资顾问和理财
顾问等高智商业务的高级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成熟,对实现商业银
行资本结构优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金融混业化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本
身也可以向投资银行业扩展,比如建行控股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及中行全资拥
有中银国际。
最后,加强对上市银行监管,保护银行投资者利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使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上市银行违背市场
法规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害行为进行惩罚,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
构、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和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银行依照
法律和有关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各种
信息,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股票评级制度,以促进上市银行提高
经营质量,更好地维护投资者权益。
(二)规范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
债权人对银行的控制,是在银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时,通过破产机制的作
用,将银行的控制权由股东转移给债权人,从而由债权人对银行及其经营者实
旌控制。因此,债权人的破产权得到真正保护是债权人实施有效治理的关键。
由前述分析已知,银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性以及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其破产不
同于一般企业破产,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银行所有
第四部分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27
者的微观利益和整体经济社会的宏观利益,在对金融体系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
使应该破产的银行真正从市场退出,并且通过一定的制度将其破产对整体经济
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成为制约银行债权人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200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并于2001年12
月15日实施。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行政法规,对
于保护存款人尤其是储蓄存款人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对撤销金融
机构的条件、资产清理的评估、责任人员的追究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
对储蓄存款人利益的保护体现在:其一金融机构债权申报和登记的特殊性。即
清算组可以决定小额储蓄存款入可以不申报债权,由清算组根据被撤销的金融
机构会计账册和有关凭证,对储蓄存款予以确认和登记。其二对储蓄存款人先
行支付的特殊规定。即被撤销金融机构清算财产,应当首先支付个人储蓄存款
的本金和合法利息,其后若有剩余财产,再清偿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债务。该条
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撤销有问题金融机构已进入法制化轨道,在法律上将商
业银行纳入到破产法主体中,促使商业银行逐步成为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的主
体,承担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并且逐步转变银行债权人和经营者关
于银行永远不会破产的传统观念,提高其风险意识。
但是上述条例还有不尽完善之处,目前应从两方面予以补充:
其一,补充关于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制度的有关规定。在美国30年代经济大
危机中,罗斯福总统就是通过对银行业停业整顿,避免了挤兑恐慌的蔓延,淘
汰了资不抵债的银行,同时保护了经营良好的银行。最终成功地抑制了经济危
机。鉴于银行业经营的脆弱性,为避免银行由于暂时性经营困境而被过早清算
以及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的太面积挤兑,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强调破产前
的重整带4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我国当前破产程序不确定、司法介入
未必奏效、清算费用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下,重整还具有保护股东利益、维护
社会稳定等多种优点。
其二,补充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存款保险制度是美国在解
决30年代金融危机中首创,它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
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
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范围内代为支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唤起社会
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
28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
前提下进行经营活动,对于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有问题金融机构的风
险向其他健康的金融机构扩散,恢复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均具有不可低估
的作用。而在我国,政府依旧承担着银行风险,政府作为最终贷款人仍是目
前我国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的主要手段,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保护甚至
超过发达国家。但随着金融业综合化、国际化发展,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
将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为防范于未然,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
以防范和有效处理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29
参考文献
1.Miller,M.H and Modiglianni,F.,“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Com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8,1958。
2.Aghion,P.and Boron,P.,“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590,1992.
3.Jensen,M.C.and Meclding,W.H.,“The Theory and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October,1976.
4.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01.76,1 986.
5.Grossman。S。J.and Oliver Hart“Corporate Finance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in J.McCall.ed:The Economics of l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沈如军:《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7.成思危:《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一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
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刘汉民、刘锦:《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经济
研究》,2001.10
9.单之明:《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2
lO.郭金林:《企业产权契约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演进与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后记
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这篇论文的创作终于接近尾声了。此刻回
首整个创作过程,从准备资料、选题、构思,到完成提纲、初稿,
再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直到今天最终定稿,其间虽然有我个人的努
力,但同时也离不开许多人给予我的帮助、鼓励和支持。
首先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东财金融学院副院长李秉祥教
授。在整个论文创作阶段,李老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意见并帮
助我解决了许多学术疑惑,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完成也饱含了李老
师的心血。同时这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多年知识积累的结果,与东财
金融学院各位老师的教诲与培养是分不开的,在我即将完成学业,
离开母校的时刻,想对各位老师衷心的说一句:“感谢您,老师!无
论我走到哪里,师恩将永远铭记我心!”
此时此刻,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成长倾注了最伟
大最无私的爱,是他们不断给我勇气,让我攀登人生一个又一个高
峰。父母的爱,我无以回报,但我相信,他们会为我每一次的成长
而感到欣慰,我也将以不断的努力让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我的亲人、朋友和同学们,我前进的每
一步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与支持。随着这篇论文的完成,我的学生
时代也将宣告结束,翻过人生这一页,我将迎来崭新的明天,也衷
心祝愿所有关爱着我的人,人生越来越美好!
张尧
2003年lO月于东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