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285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张晓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殷孟波
20030401
摘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进
行全面分析基础上,通过信贷风险事前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事中监
测、信贷风险事后化解等一系列科学、规范措施,将商业银行信贷风
险降至最低。
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重点是信贷风险防范、
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监测和信贷风险化解。信贷风险防范包括客
户信用等级评定、信贷业务调查和信贷业务担保。客户信用评级是由
银行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按
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综合评
价,确定客户信用等级高低。信贷业务调查指信贷人员从银行风险防
范角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客户申请办理或银行营销的信贷
业务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调查。信贷业务担保是根据客户信贷等级、信
贷业务品种以及信贷调查情况,从银行风险防范角度确定信贷业务需
提供的担保。
信贷风控制是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从业务发展和整体风险防范
角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具体通过授权与授信管理、审贷分离等
制度来操作。授权管理包括区域授权和业务授权,基本原则是风险越
大、权力越小。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或地区统一确
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审
贷分离是将贷款过程中贷前调查工作和贷时审查工作予以分离,其目
的是实现审、贷两权分离,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信贷风险监测是信贷业务发放后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和贷后管理
对信贷业务进行实时监测。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是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
实施的对传统信贷管理方式的一次重要改革,该系统是集信息管理、
风险管理、行业管理、贷款核算、决策支持为一体的以计算机和网络
为依托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贷款资产风险度、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相关指标变化自动报警并及时给
予提示。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后的管理,是最传统、最直接也是最
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包括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贷款、清收贷款利
息、清收到期或逾期贷款、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落实贷款偿还责任以
及开展贷后检查。
信贷风险化解是通过信贷风险转移和信贷风险补偿将信贷风险
予以化解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信贷风险的转移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
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其目的是减
少损失。包括转移给借款者、转移给担保人、转移给保险公、转换企
业经营机制实现风险内部转化等。信贷风险补偿是一种事后控制,也
是一种被动控制,银行贷款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失。包括用贷款担保
抵押物补偿、呆帐贷款核销以及用资本金补偿。.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
经营机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对信贷风
险认识不足、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不足和信贷风险受外部诸
多因素带0约。
对信贷风险认识不足包括对信贷风险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和对信
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认识不足。对信贷风险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主
要表现在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社会性是指信贷
风险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其防范和化解需要整个社会机
制的协调作用,是一个巨大而系统的工程。对信贷风险的破坏性认识
不足。一旦由于银行信用危机行,会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造成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对信贷风险形
成的内部原因分析不足可以从贷款投放环节、贷款使用环节、贷款收
回环节进行考察。从贷款投放环节看,一些银行决策者缺乏专业知识,
对贷款发放与否往往根据主观臆断、个人喜恶决定;一些信贷人员不
能坚持信贷原则,将国家赋予的权力变成手中特权,造成大量不良信
贷资产。从贷款使用环节来看,由于存在重贷轻管、重贷轻帮,导致
贷款逐步沉淀。在贷款回收环节中,由于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不健
全,导制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工作脱节,银行没有抓住经济体制改革不
断深化有利时机,债务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没有取得政府、企业和有
关部门对银行收货工作的支持。
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制度建立不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才刚刚起步,就目前,
主要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审贷分离机制、贷后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
不足。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着评级方法过于僵化,评级偏于定量化、
过分依赖于企业会计数据、缺乏专业信用分析员和评级员、各行信用
评级缺乏交流合作等。审贷分离机制存在着审贷分离不能完全实行、
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各基层行未实行真正意义的审贷分
离机制、二级分行审贷职责混淆、集体审批,难以集体负责等方面。
贷后管理存在流于形式、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及时采
取措施避免风险具体表现在对贷款使用监督不力、对贷款企业经营管
理状况检查分析不够、追究贷款担保责任的意识不强,使贷款担保流
于形式、信贷业务档案资料不全等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和不良贷款隐性化现象
严重,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与
国际标准差距巨大,仅仅是因为特殊背景和特定原因,中国才没有因
银行的高比例不了良贷款而发生银行信用危机。大量不良贷款影响银
行经营效益,由于大量不良贷款,导致大量利息难以收回;每年国有
商业银行要花费巨额利润用于呆帐核销。过高的不良贷款占比减缓国
有商业银行上市步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上市,其不良贷款率必须
在规定比率以下,目前,远远高于这一比率。
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中,由于政府行政干预和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加大信贷风险管的难度。政府行政干预其目的是
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追逐短期政绩、
银行贷款财政化、“安定团结”政治需要等。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主要
是中国信用基础脆弱性、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不讲信用现象缺乏法制
约束等原因导致。
如何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是要对信贷风险要有全
面而客观的评价,要认识到信贷风险是银行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四
家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力军,防范信贷风险,特别强调防
范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银行信贷风险有必然性、可控性
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全面科学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既要学习借鉴国
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作法,又要结合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的现实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要建立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
形成以预防控制为主的多级控制体系;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优化信
贷资源配置,把好准入关;要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重点完善统一综合
授信制度、加强授权控制并加强法律审查:要健全风险监测机制,加
强贷款投向检查监测和贷后管理,建立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要健全风险化解机制,包括信贷退出机制、清收转化责任制;要建立
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一追到底。三是是加
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主要是信贷体制改革,包括信贷部门职能
定位、信贷决策体系、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制等: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
度,包括产权制度改革模式选择、股权结构、股份制改革步骤等问题。
四是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主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和企
业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法制约
束机制,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坚持司法独立。五是倡导诚实守信社会
信用环境,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观念,政府必须带头
讲信用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to reduce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the lowest point on the basis of prop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edit risk through a series of scientific and
established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such as,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the credit risk,controlling credit risk,making on-sit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redit risk,and researching postmortem resolutions for
credit risk.
Currently,the emphases of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re oil protecting credit risk,controlling credR risk,
monitoring credit risk,and resolving credit risk.Protecting credit risk
includes evaluating customers’credits,inquiring customers’business,
and assuring credit commitment.
The Credit Evaluation Office of the bank should rank customers’
credits with certain evaluation methods by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debitor。S cap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carry out the
conceming contracts on time and on full amount.Inquiring customer
business is investigating the customer application and bank credit
trasactions in detail.The loan officer should investigate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protecting the
bank and avoiding risks.Assuring credit commitment is guaranteeing
necessary commitment for credit transactions.The bank should ensure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ccording to the credit ranking of the customer,the
category of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inquiring result of the credit
transa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tecting bank.
Controlling credit risk means that the bank,as the very first degree
legal representative,controls the credit risk to certain degree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risk protection with certain
procedures such as,authorizing and authorization managing,and
seperating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includes regional authorization and business authoriz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is:the higher the risk,the more limited the
authorization of power.Authorization of power is a credit risk controlling
procedure in which the commercial bank authorizes one certain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stomer or one region the highest authorized credit
amount and coordinatingly controls all the credit transactions.
Seperating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 means
seperating the investigation before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of credit transaction.The purpose of seperating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 is to seperate the authorized power of
investigating and establishing a loan and to build up a mechanism to
interacting and conditioning the two procedures mutually.
Monitoring credit risk means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nsac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credit system and credit management.The comprehensive
credit management is one important revolution in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traditional credit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
recent couple of years.This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izing and networking system,a system that
integrat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business
management,credit accounting,an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altogeth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an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nsaction is
the most tranditional,and the most direct and the most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This method includes to
supervise the enterprise to use the loan properly,to check and receive the
interest of the loan,to check and receive the dued loans and the expired
loans,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 of the bank,to ensure the pay.back of the
loans and tO inverstigate the transact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2
loan.
Resolving credit risk means that the bank resolves the credit risk and
reduces the loss to the lowest pQint through 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redit
risk compensation.Credit risk transfer is to transfer the possible danger to
others by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before the potential risk can be realized.
The purpose of the credit risk transfer is to reduce the loss.And these
activities include transfering the risk to the debit side,transfering the risk
to the underwriter,ransfering the risk to the insuring company,and
transfering the risk internally b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of the enterprise.Credit risk compensation is a
postmoterm control method and a passive control method.With this
method,some certain losses of the bank loan are inevitable.These losses
can be compensated by credit underwriting securitN cancellation of bad
10an accounts and asset resource.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consurr呦ating together with the revolu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There are still some imperfections,mainly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redit risk,the inadequat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and many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and limiting the
credit risk system.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isk includes the
inadequate recognization of the severe results of the credit risk and the
internal root cause of credit risk.The inadequate recognization of credit
risk can be seen from the severe social impacts of credit risk.The social
connection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lie in the deep social and
economical root f credit risk system.The protection and resolution of
credit risk call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are a gigantic
systematic project.When bank credit system signals crisis,it can bring
harm tO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conomy,huge
3
economic loss is inevitable,and in worst case,it Can bring about severe
political crisis to the society.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mal causes of
credit risk carl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link of credit establishmentr the
link of loan application,and the link of checking and receiving ofthe loan.
In the segment of the loan establishment,some decision makers of some
banks lack in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lways establish a loan or not from
their own subjective judgement and personal dislikes.Some other loan
officers can not abide by the loan principles.These officers consider he
power endowed on them by the goverment their own previleges and have
created a great deal of bad loan assets.In the segment of the loan
applicmion,a lot of loan asset had lost because more effort were put on
loan establishment than on loan management and on loan adminjstration.
In the segment of check and receive of the loan,the mechanise of the
bank credit and loan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s insufficien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oan and the checking and receiving of the loan are
not coordinated properly.Bank did not catch岬with the opportunity of
economical mechanism revolution and did not obtain enough support
from the goverment,the enterprises,and the other departments.
There are a lot of imperfections in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maimly because that our nationa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newly built up and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s still in
its beginning phase.The status quo of the credit risk system is that
imperfections exist in some procedures such as,the procedure of
evaluating and ranking of customers’credit,the procudure of seperating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and the procedure of
managing credit after establishment.
The procedure of evaluating and ranking used to be lacking in
flexibility.Th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tend to be overly quantitative,
depend too much o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data,lack experts in credit
evaluation and ranking,and lack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4
different ranking systems.The mechanism of seperating t11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imcomplete
seDeration of the procedures of the credit transaction and the credit
inquiry,unclear apportionment of duty and responsibility.These problem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the problems such as,incomplete and
un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separated checking and approving
mechanism,unspecified and unclarified two levels of the checking and
approving system,central check and approval, and difficulties in
commiting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The management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loan is superficial.Many problems Can not be found in time.
Sufficient measures can not be carried out to resolve these risks after the
occurence.The checking and analysis of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loaned enterprises are not enought.The concept of
commitement tO the loan assurance is not SO fully understood that the
loan commitment tends to be in ideology format rather than practical
fb衄at and the database for the credit and loan transactions is still
imcomplete and imcomprehensive.
Because t}le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has a lot of bad
Dhenomena such as,the existence of bad loan and recessive characters of
the bad loan,the re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are deterred severely.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ratio of bad loan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ratio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Only because of the unique background and
sDecial reasons in china,也e high raio of bad loan in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did not lead to the banking credit crisis.But still bad
10ans af!f.ect t11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nking system.The existence of
large number of bad loan have created problem in receiving the payback
interest of the loans.Every year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spend
huge amount of money and efforts on checking bad loan accounts.High
ratio of bad loan have retarded the pace of commercial bank to get into
5
the market.The ratio of bad loan has to be below the specified ratio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get into the free market.Currently,the ratio of
bad loan is far above the specified ratiG.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ing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the goverment administrative
interference and the bad society credit environment have worsened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The purpose of the goverment administrative
interference is to mak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the main body of the
macroeconomic system,to obtain short term political achievement,to
benefit from the banking credit system,and to go for and fit into the
political aim that the society are united and secured.Bad society credit
envoronment can be traced from the fragility of the china national credit
system,the lagging credi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lacking in strong
and healthy law enforcement on bad credit case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everal steps have to be taken.Firstly,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redit risk is required.Credit risk is the
principle risk of all the risks of the banking system.The four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re the backbone of china national banking system.
The credit risk of the four china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needs to be
specially protected and monitored 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Bank credit
risk is inevitable,controllable,and operatible.Secondly,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has to be set up.The advanced
theories and pratices of the other countries should be studied and referred
to in the renovation of our banking system.These advanced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an be adapted accordingly to fit 0ur national banking system
and thus Can be operatible in our national banking system.The committee
of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hould act as the core,and set up a
multiple level controlling mechanism targeting mainly at the precaution
and control of credit risk.A comprehensive risk prevention system should
be in place.with credit asset resource apportionment being optimized.A
comprehensive risk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in place.And a
comprehensive and central。authorization of credit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with control of authouriz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of the
checking and examing procedures emphasized.A comprehensive risk
monitor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The checking and monitoring of
the loan apportion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an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loan should be fortified and a mechanism for
rep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quality of the credit asset should be set up.A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risk resolve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Any
severe results of loan risk should be traced to its root causes.Thirdly,the
pace of renov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should be
accelerated,mainly the pace of the renovation of the credit and loan
system.The renovation includes ident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credit and loan department,buildup of a credit and loan decision making
system,and a mechanism of managing customers’transactions.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system for the property right of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a model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the structure of the shared stock mechanism,and the
steps of the renovation of the shared stock option system,have to be
considered and resolved.Fourthly,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redit and
loan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Maily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ment needs to be adjust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needs to be clarified and specified.The
key part of a锄us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s tO renovate the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checking and approving procedures,tO
contruct and improve the law enfoIrcement system,to accelerate the law;
and to maintai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law.Fifthly,an honest and
trustful society credit environment should be initiated.Goverment should
serve as a role model in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a society credit
7
system and in managing this society credit system.The essential part of
establishing market economy is the ideology of credit economy.
Keywords:National commercial banIt,
credit risk management,research
8
前言
i
在国有商业银行诸多的业务经营管理中,信贷风险管理是最基本
也是最关键的管理。近年来,尽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扎实
的工作,但收效不尽人意,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反思。面对入世后
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国有商业银行推进综合改革,必须从政策导向、
制度创新、运行机制、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
方位、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和有益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既与国际接
轨,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努力提高
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
第一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信贷风险防范
信贷风险防范指在办理信贷业务之前对客户信用状况、业务本身
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以及为把风险可能性降至最低而采取的一系列防
范措施。
一、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银行信贷风险第一道防线,客户信
用等级是客户在银行的信用身份证。
1、信用等级评定含义和作用·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由银行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一
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
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客户信用
等级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是银行信贷决策主要依
据。
2、信用等级评定方法与指标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主要参考标准普尔公司评级方法,以
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采用功效系数
法,功效系数法是指将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不同的标准值,
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计分的方法。定性分析法采用综合分析
判断法,综合分析判断法是综合考虑客户偿债能力和经济经营状况等
潜在的非计量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的方法。针对不同客户,分别
制定了一般法人客户评价办法、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评价办法、教
育及医疗机构评价办法、外商投资企业评价办法等各类办法。
评定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定量指标包括偿债能
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发展能力四大类,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定性指标包
括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经营状况、信誉状况、发展前景五大类,
具体包括客户战略实施情况、客户规模、贷款质量、贷款付息等。
3、信用等级评定组织与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贫责信用等级初评工作,二级(含)以上分
行成立信用等级评定审查委员会,主管评级业务的评级部门为信用评
级管理部门。信用评级工作程序包括:评级准备、实地调研、级别初
评、级别审查与审定、跟踪检查、监督检查。银行对信用等级评级标
准、信贷等级审查流程予以保密,根据情况对评级结果予以一定程度
公开。
二、信贷业务调查
当银行验证客户身份证明一信用等级并决定受理客户信贷业务
申请时,必须安排信贷人员从银行风险防范角度对信贷业务进行详细
调查。
1、调查主要内容
不同信贷业务,调查内容各有侧重,但主要内容均包括:客户基
本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誉状况、经营者素质、贷款用途、
客户对银行潜在收益和风险等。信贷调查人员对调查内容真实性负
责。
2、调查方法和程序
调查方法一般采取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新建立信贷关系客户必须安排双人
调查制度、项目评估必须成立项目评估小组,实行主评估人制度。
具体程序:查阅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有关资料和信贷档案;查阅借
款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和近三年财务报表;深入实地查阅有关报表
和帐簿;与客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交谈;评定即期信用
等级;测算本笔贷款风险度;提出调查结论。
三、信贷业务担保
根据客户信贷等级、信贷业务品种以及信贷调查情况,从银行风
险防范角度确定信贷业务担保情况。
1、贷款担保方式和要求
贷款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担保方式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结合使用。贷款担保必须合法、有效和可靠。合法性是指担保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有效性是指在合法性前提下担保的各项手续
完备;可靠性是指所设担保确有代偿能力并易于实现。
2、贷款担保原则
根据贷款风险含量严格设定贷款担保。对不同担保方式、不同抵
质押品、不同保证人设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对高风险、大金额贷款尽
可能要求由金融机构或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提高保证和权利质押,尽量
。避免本行借款人之间相互提供的担保。
第二节信贷风险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是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从业务发展和整体风险防
范角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
一、授权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分级授权管理模式,授权管理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授权管理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权
力越小。
1、区域授权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银行经营现状,不良贷款状况,总行对
一级分行进行分类排队,将部分信贷权限授权给一级分行,~级分行
再按综合效益、风险状况将部分信贷权限转授权给二级分行,二级分
行以此类推,将部分信贷权限转授权给基层行。
2、业务授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表外业务三大
类。具体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商品房开发贷款、个人消费
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函业务等。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
重点和业务风险,对不同业务授予不同权限。
二、统一授信
统一授信是通过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统一控制融资总量,从而
达到从总体控制客户信贷风险目的。
1、统一授信制度的提出
统一授信制度主要是针对“三分授信”问题提出的。“三分授
信”是指:一家银行系统的不同分支机构对一户企业分头授信,对不
同融资种类分散授信,对本外币业务分割授信。由于“三分授信”问
题的存在,一家银行系统可能难以掌握对一个客户的融资总量,可能
难以统一对一个客户的信贷政策,会出现风险失控。
2、统一授信基本含义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文件表述,“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
一法人客户或地区统一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
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
人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和愿意承
担的风险总量。银行对该客户提供的各类银行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该客
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3、统一授信作用
一是融资风险的控制主体从各级机构、每一机构的各部门独立控
制延伸到全行统一控制,在分散融资的现实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管
理。二是融资风险的控制对象从单一法人客户延伸到风险共同体,对
风险高度相关的企业要统一研究、统一控制,不再把其割裂开来,独
立对待,避免“一叶遮目”的情况。三是融资风险的控制方式从各单
一品种独立控制延伸到所有的各类融资统一控制,在融资方式分类管
理的基础上从各单一品种独立控制延伸到所有的各类融资统一控制,
在融资方式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统一步调,统一政策。
三、审贷分离
审贷分离是信贷风险控制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解决信贷业务
中道德风险,同时从银行全局角度将信贷投放保持在同一平台。
l、审贷分离含义和作用
审贷分离是将贷款过程中贷前调查工作和贷时审查工作予以分
离,相互独立,形成贷前贷时审查两个环节,形成既统一,又相互独
立的工作程序,其目的是实现审、贷两权分离,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审贷分离为科学审贷、高效放贷,准确把握信贷投向、控制信贷风险
发挥了积极作用。
2、贷款审查审批内容和要求
贷款审查主要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货币政策和总行的信贷经
营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制度、办法,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对信贷业务进
行全面审查,找出主要风险点,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具
体审批内容包括审查信贷业务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审查客户偿债能力
是否充足;审查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审查客户融资用途
是否合理等。
贷款审查人员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行敬业精神,做
到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以权谋私,假公
济私,更不能弄虚作假,滨职枉法。贷款审查人员必须熟悉银行信贷
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审批期间不得
单独与客户及关系人接触,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审贷分离机制现状
审贷分离机制经历了审贷分离思路的提出、思想和物质的准备到
贷款审查岗位的设置、专门审查人员的配备直至机构的分设、审查人
员的独立。目前,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己基本实行了审贷机
构分设,基层行在信贷部门内部分设了调查岗和审查岗,但人员采取
兼职方式。
4、集体决策机制
各级行均设立了信贷审查委员会(或信贷政策委员会),负责审
议一定时期全行信贷管理架构方案及信贷政策;审议信贷业务发展情
况报告及信贷指导意见;审议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信贷分析报告及
信贷指导意见:审议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办法和信贷新产品开发
方案;审议客户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审议大额和疑难贷款及其它需
经信贷审查委员会(或信贷政策委员会)审议的事项。信贷审查委员
会(或信贷政策委员会)采取集体审议、投票表决的审议规则。
t
第三节信贷风险监测
一、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监测
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是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的对传统信贷管
理方式的一次重要改革,该系统能科学地监测贷款状况,降低风险程
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1、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含义
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是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行业管理、贷款核
算、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跨平台、网络化、
大规模的数据应用系统。它跨越全国各省市区域,将所有的有信贷业
务的机构和网点连成一体,以办公自动化网络为依托,采用准实时复
制数据的方式和分级处理、逐级汇总上报模式,通过计算机对信贷业
务全过程控制,来规范操作与管理,确保信贷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
整。信贷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包括信贷基础数据信息、分析决策外部信
息和信贷分析决策信息三大类。
2、信贷综合管理系统信贷风险监测作用
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贷款资产风险度、资产负
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相关指标变化自动报警并及时给予提示;
系统可按贷后管理规定,提示贷款催收,对不符合贷款风险管理规定
的操作,自动报警提示,通过系统监测,实现信贷风险事前控制。
二、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顾名思义,是指贷款发放后的管理。从贷款发放之日
到贷款本息收回期间,围绕贷款的合理使用和本息收回所进行的一切
管理活动都是贷后管理。
1、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贷款
一是会计部门进行柜台监督。柜台监督就是审查企业支付凭证,
检查企业贷款实际用途与借款合同的约定是否一致,对不符合借款合
同约定的事项拒绝办理支付手续,并通知信贷部门。同时,柜台监督
还要提高监测企业有关账户收支情况,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量的变t
化,定期向主管领导和信贷部门反映、通报;二是信贷部门对贷款使
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为了确保贷款的合理、有效使用,信贷人员要
在贷款发放以后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存在不合理使
用情况或贷款被挪用,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采取相应的防范发现措
施。
2、清收贷款利息
一是结息日10天前,信贷部门要向企业发出付息通知书,提示
企业准备资金按时付息;二是结息日当天,会计部门直接从企业存款
账户划收贷款利息;三是结息日次日,会计部门向信贷部门提侠欠息
企业明细帐。四是对经过催收尚未收回的利息及以往积欠的利息采取
措施予以清收。
3、清收到期或逾期贷款
一是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短期贷款到期一个星期前,中长
期贷款到期一个月之前,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书,督促借款人
及早筹措资金归还贷款本息;二是对未能按期归还的贷款,会计部门
要密切监督企业及保证人有关往来和存款账户,扣划到、逾期贷款;
三是对逾期、呆滞贷款每季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催收通知书,并要求
借款人出具回执。四是做好不良贷款的分类、监测和分析,真实反映
贷款资产质量状况;五是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清收、转化。
4、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落实贷款偿还责任
一是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二是监督企业按照有关法
律、法规和批准的计划实施兼并、破产,规范操作;三是企业妥善保
管已抵押给银行的各种资产,确保抵押资产完整无缺。
5、开展贷后检查
一是按间隔期检查。一般信用等级越高、间隔期相对更长,信用
等级越低、间隔期相对更短;二是检查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及效益情况、
资产负债情况、内部管理情况、担保落实情况;三是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反映贷后管理水平和深度。
第四节信贷风险化解
一、信贷风险转移
信贷风险的转移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
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其目的是减少损失。
1、转移给借款者
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借款者的策略是通过银行的利率政策、加罚息
制度和抵押放款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类
别、贷款种类、贷款期限长短、企业资金周转快慢来决定是否给与利
率浮动或浮动多少。二是加罚息制度是针对逾期贷款和贷款资金运用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它的目的是将逾期或出现问题而给贷款
带来的损失由企业承担,从而转移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三是将抵押品
变现,一旦企业因种种原因无法偿还贷款,通过抵押品变现,弥补贷
款损失。
2、转移给担保人
由于担保人为借款者提供保证,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担保
人无条件地代为归还,银行不承担这部分损失。
3、开展风险贷款保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一是直接转移
贷款风险。银行就贷款专项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在借款人
不能及时偿还时,负责赔偿,并有权向借款人追偿本息;二是间接转
移贷款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向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
责任。
4、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风险转化
帮助企业以优养劣,促进企业兼并,并以好的企业带动劣质企业
发展,同时敦促企业盘活资金,处理积压,清理往来帐,让呆滞资金
变活,这是使企业自我消化贷款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二、信贷风险补偿
贷款风险补偿是一种事后控制,也是一种被动控制,银行贷款将
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失。
1、贷款担保抵押物补偿。当债务人因各种原因发生违约行为造
成银行贷款损失时,商业银行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对贷款的各种担保
抵押物如存款、有价证券、固定资产等予以拍卖。银行对变卖的担保
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贷款本息可从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
2、呆帐贷款核销。呆帐准备金是从银行的经营收入、利润以及
资本金中提取并留存的资金储备,以弥补银行的呆帐损失。目前,各
家商业银行均建立呆帐准备金制度,按规定比率提取,按法定程序对
风险进行评估和适时冲销。
3、保持一定的资本金比率。当银行遭受信贷资产损失,在拍卖
了担保抵押物、提用了呆帐准备金之后,仍不足以弥补银行信贷资金
风险损失时,可动用银行资本金冲抵损失。
第二章国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信贷风险认识问题
一、对信贷风险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承
担了国有企业改革巨大成本,虽然经历不良资产剥离和企业债转股,
但不良资产占比仍较高,且因国有性质,风险尚未暴露。信贷风险严
重后果认识不足具体表现:
l、社会性认识不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社会性是指信贷风险
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社会经济危机积累到临界状态的
集中反映,其影响面也涵盖整个社会,同时,其防范和化解往往需要
整个社会机制的协调作用。
2、破坏性认识不足。在其他行业,个别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条
件下几乎每天都发生的现象,是市场机制作用下优胜劣汰的必然结
果,一般不会对其他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银行则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
其自有资本比率很低,主要靠扩充负债来增加资产,其经营与发展是
建立在社会公众高度信任基础上的。所有银行都只有在存款人不同时
提取存款的情况下,才具有清偿能力。当信贷风险积累N-。定程度,
会造成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危机,诱发挤提的金融风潮,引起一系
列债权债务关系的破坏,产生银行相继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殃及整个银行业。而且往往波及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影响社会再
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
危及社会稳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对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分析不足
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很多,有宏观方面原因也有微观方面原因、有
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对信贷风险形成的银行内部原因往往分析
不足。
1、从贷款投放环节看,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乃至现在,确实存在
着政府决策银行贷款的问题,政府强令银行贷款的现象确实时有发
生。但政府强令贷款也好,政府干预或决策也好银行也都同意货款了。
虽然有些贷款银行可能迫于无奈,考虑与政府的关系,考虑今后业务
发展需要政府支持怕不同意贷款今后业务不好开展,甚至个别的考虑
怕丢官,明知不行也同意贷款了,结果形成了不良信贷资产。但是不
可否认,有些贷款投放时银行态度也很积极,也认为可以发放贷款,
许多银行决策者缺乏专业知识,对贷款发放与否往往根据主观臆断、
个人喜恶决定,未经详细论证便匆匆决策发放贷款,特别是一些领导,
走到哪里,贷款项目点到哪里,造成许多重复、低水平建设和随意性
贷款贷款投放,形成不良信贷资产也就在所难免了。更不排除社会上
不正之风对银行机体的侵蚀,长期以来,信贷部门是令人羡慕的部门,
银行信贷人员是银行“高等公民”,走出去“见官大一级”,是许许
多多厂长、经理,乃至政府官员追捧的对象,一些信贷人员少则“吃
香喝辣”,多则“得红包拿回扣”,不能坚持信贷原则,将国家赋予
的权力变成手中特权,造成大量“人情贷软”、“关系贷款”所引致
的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
2、从贷款使用环节来看,即使排除贷款决策失误的影响,即在
贷款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在贷款运用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形成不良信贷
资产的极大风险的。这里,既有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因素的
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款使用这一环节中,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
也与银行有直接重要关系。一是重贷轻管。贷款发完,只等收本收息,
忽视对企业用款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和
健全对不良信贷资产的预警预报机制,只有贷款到期收不上来时,才
发现问题,结果失去了转化和控制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良机。二是重
贷轻帮。银行的功能仅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融资及围绕信贷所进行的
结算服务,没有发挥银行联系面广泛、信息灵通、经济咨询力量较强
的优势,帮助贷款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协助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效益:
如开展经济咨询、财务顾问、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
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服务把握企业经营脉搏,特别是投入精力,
参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结果不能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控制不良信贷资
产的形成。三是“重发展,轻完善”。银行从自身发展考虑,偏重于
布网点、增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忽视了信贷资产的质最管理,加之
业务发展快,队伍扩大迅速,部分人员素质差,为不良信贷资产形成
埋下了隐患。因此可以说在贷欺使用环节中,银行缺乏管理、监督、
参与、帮助的机制:没有充分认识银行和企业兴衰共存的关系,则是
引致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3、在贷款回收环节中,企业、政府和其他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拖
欠银行贷款,这是形成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外部原因和客观环境。从
主观上分析,银行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信
贷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工作脱节,没有建立严格
的信贷考核和奖惩制度,收货工作缺乏力度。二是银行没有抓住经济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约有利时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投入
较大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保护银行债权人合法
权益的浓厚氛围和的相应机制:没有取得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对银
行收货工作的支持。三是银行游离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活动之外,没有发挥金融部门对企业的参谋、桥梁和纽带作
用:四是银行没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给逃债、
转帐提供了可乘之机。五是银行之问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建立相
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相关机制,不仅为企业拖欠还债和相互占用资金
培植了土壤,而且加剧了银行间的矛盾。因此可以说,在贷款回收环
节。银行缺乏应有的管理机制、良好的保护氛围、强烈的参与意识:
合理法律手段的运用和银行间的合作机制,是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重
要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着出,银行自身的不足或缺陷存在于信贷
资金运用的每一个环节它是不良信贷资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和主
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节信贷风险体系问题

一、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的缺陷7
1、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
普遍采用“打分法”,即通过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它定性指标,
并通过专家判断或其它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
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其对应的信
用级别。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评级的基础是过去的财务数据,与风
险预测的关联度不大。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
客观依据,指标所代表信息不能全面揭示企业风险状况。同时,拳术
和分值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偏重于企业效益,忽略了
企业偿债能力,基本上没有对现金流量充足性的分析和预测i因而难
以反映评级对象未来的真实偿债能力。
2、信用等级评价过分依赖于企业会计数据。定量分析最重要的
依据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从目前看,企业会
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连经过会计师事务所严格审计的上
市公司频频作假,更何况广大中小企业。更有甚者,不少企业谙熟银
行信用评级“内幕”,通过高估资产价值、虚增利润,隐瞒资金“水
分”等形式,人为调整财务数据,使之达到行业优秀值、良好值,导
致信用等级评价失真。
3、缺乏专业信用分析员和评级员。专业信用分析员和评级员要
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要熟
悉行业市场前景和企业财务状况,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现行信贷人员
素质呈“倒金字塔”式,越往下,人员素质越差。目前,一些银行为
防止客户原始资料的不真实或含有虚假的成分导致财务分析的失真
和错误,要求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并建立财务会计报表审核责
任制,但由于信贷员管辖企业太多、信用评级时间紧、信贷员同时还
要担任信贷调查、报表统计、资产保全、法律审查、档案管理等诸多
工作,既无时间、也无精力胜任财务审核和信用分析评级工作。
4、各行信用评级缺乏交流合作。中国信用评级起步较晚,缺乏
象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这样权威的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各家商业
银行信用评级自成体系、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对他行
的评级结果不予采纳,同一企业在不同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结果差距较
大。
二、审贷分离机制存在的缺陷,
1、各基层行未实行真正意义的审贷分离机制。各基层行由于信
贷任务繁重、工作琐碎、人手紧缺,贷款调查和审查多实行交叉制,
贷款审查只是一种形式,少数基层行连审贷交叉的信贷员都难以配
备。
2、二级分行审贷职责混淆。为精简结构、压缩人员,一些二级
分行只设立了信贷部,信贷人员既要履行贷款审查职责又要兼任新增
贷款、疑难贷款的调查核实责任。
3、集体审批,难以集体负责。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无论怎样
改革,在贷款决策环节实际上都是“集体审批、集体负责”,“集体
审批”是一种有利于听取多方面意见的议事方式,设想是合理的;而
“集体负责”是做不到的。这里的“集体”,无论是指支行分行各部
门,还是分行“信贷政策委员会”、“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都不
是法律主体,都不能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集体负责”注定是要落
空的。一旦“集体负责”落实不了,“集体审批”也就流于形式了。
因为审批小组、审批委员会都不用承担责任,其成员在审批责任时难
免人云亦云了。
三、贷后管理存在问题
1、对贷款使用监督不力。监督借款人合理使用贷款是法律赋予
银行德育合法权利,但一些行未能很好运用权利。有的在贷款发放以
后放弃监督,只要贷款到企业了结算账户上,企业怎样使用,银行不
闻不问;有的不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对贷款使用心中无数;有的甚至
弄虚作假,未进行跟踪检查,或明明知道企业己将贷款挪用,但在贷
后检查表中还要写上借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相符。从某行总行监测的近
4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生产企业资金负债结构看,自1995年以来,
总的流动负债已经大于流动资产,且差额还在逐年扩大。其差额1995
年为11亿元,1996年为770亿元,1997年为851亿元,1998年为
1033亿元。这种情况至少说明有部分企业将应当用于生产周转的流
动资金用到了其他方面,或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或被亏损占
有了。
2、对贷款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检查分析不够。受多种因素影响,
特别是信贷人员数量不足,每个信贷员分管贷款企业多,日常事务性
工作繁杂,很难按规定间隔期深入贷款企业开展贷后检查。或者虽然
去检查了,但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检查。因而也就难以及时根据生产
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贷款风
险。甚至企业已经很不景气了,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贷款还在逐年增
加,更不可能及早从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退出了。由于贷
后检查不及时、不深入,在当前的企业改制过程中,许多分支行的工
作十分被动。新企业就要挂牌了,银行还不知道改制方案的详细内容。
企业已把抵押给银行的资产拿出去搞合资了,银行还蒙在鼓里。这些
情况的发生固然与一些企业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向银行封锁消息
有关,但银行自身贷后管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3、追究贷款担保责任的意识不强,使贷款担保流于形式。由于
现阶段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完善,执法环境也有待改善,“胜诉容易执
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银行自身也有担保合同不够完善,合法
有效性不高,目前各级行对依法追究担保责任普遍不够重视。贷款到
期未能收回,即使担保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也很少依法追究保证人的
保证责任或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理直气壮地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致
使保证贷款超过了保证期间,甚至在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时也未
能依法追究其保证责任,使保证流于形式。
4、信贷业务档案资料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对贷款档案管
理重视不够,贷款档案管理不够完善,贷款档案资料不全,没有贷后
检查记录,或者记录流于形式,个别贷款甚至连贷款合同和催收逾期
贷款记录难以找到。

第三节信贷风险现状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一、降低不良贷款任重道远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的经营风险,而不良贷款是其具体的表
现形式。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历史回顾
当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无论是从占贷款总量
的比例、还是从绝对额上看,都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程度。据有关公
开资料显示,1984-1990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时称国家专业银
行)的不良的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大多数年份在10%以内,到80年代
末接近15%。照此推算,国家专业银行当时的不良资产总额,也不超
过2000亿元。自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各国有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管理力度明显加强,但不良贷款比率、余额均呈上升趋势。
1994—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分别为:20%、
22%、24%、25%。1998—1999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破产兼并力
度最大的两年,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幅度最大的两年,即
使按最保守的25%L匕率计算,1999年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最低也有1500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不仅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
17%的比率,而且同时也大大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不超过8%,
呆滞贷款不超过5%和呆帐贷款不超过2%的比率界线。尽管组建四家金
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一万多亿元不良资
产,并对4200多亿元贷款实行了债转股,但2001年末,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高达25.4%,不良贷款亿元。2001年底,工商
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按照四
级分类(一逾两呆)办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为7万亿元,不
良贷款为17600百多亿元,不良贷款占25.37%,其中约有6000多亿
元将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截止2002年底,四家国有商
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呈双降趋势,但不良贷款占比仍高达%。
2、信贷风险隐性化现象严重
由于不良贷款考核指标是各级行经营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不良贷
款控制余额往往以指令性计划下达。一些行出于诸种因素,通过借新
还旧、还旧借新仍将不良贷款隐瞒。一些行未能严格按照“五级分
类”要求进行不良贷款分类,对分类的结果,上级行也未能进行严格
的监督检查。
二、不良贷款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扩大对外开放已
不可避免,面临的金融风险必然加大。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与国际标准差距巨大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GDP的比例约为18.4%,而
日本,世界常常称之为深受银行坏账困扰的国家,但其坏账占GDP的
比例也不过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
贷款是一种非正式的“亚国债”:它们是国有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它
们是政府干预下大量形成的。因此,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
款最后都要由国家来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当今中国才没有因银行
的高比例坏账而发生金融危机。
2、不良贷款影响银行经营效益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将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把不良贷款比例降下来,首先
是银行的经营效益会受到严重影晌。因为存贷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
源,一方面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另一方面银行须支付储户
存款利息。其次由于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
性大大降低,资产失去流动性,也将严重影响银行经营效益。三是随
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的政府色彩将越来越淡,失去政府色彩
的银行,其在社会上的信誉完全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而如
果因不良贷款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失去大量客户而难以生
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
不利地位。
3、过高的不良贷款占比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200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5.52%,中国银行是
22.37%,中国建设银行为15.36%,中国农业银行至今没有公布其不良
贷款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其
不良贷款率要在内部计算的数据上加上15%。据了解,目前国际上的
优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3%以下,中等商业银行在5%左右,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境内上市,其不良贷款率必须在10%以下,国有商
业银行要想在境内上市,还有许多切实的工作要做,而要想到海外上
市则要更加努力。海外上市不仅条件要求更高,比如中国香港对上市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要求是低于8%,而且对不良贷款率的计算也和内
地不尽相同。因此,四家商业银行都不符合上市条件,要走的路还很
远。
第四节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问题
一、政府行政干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独资银行,其资产全部归国家所有、
行长由国务院指派。国家(各级政府)作为全民所有者的代表,具有
多重目标:在经济上要保持可持续性的经济高速增长,在政治上要保
持社会稳定;作为全民财产所有者的代表,要参与银行经营利润的的
分配:而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又要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其他
政治经济目标。这就必然导致其控制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政企不分。
政府在行使所有者权力时,不能专注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常常
将其作为管理者追求的社会目标纳入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中,导致国
有商业银行行为扭曲。
1、追逐短期政绩
各级政府部门为了追求任期政绩,实现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
方”,重短期轻长期利益,重局部轻全局利益,重地方轻中央利益,
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新上项目,地方
政府仍在直接或间接的干预银行贷款。如果得不到银行信贷投入支
持,便对银行工作采取消极态度。
2、政府有时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
经济过热时让其压缩贷款,经济萧条和需求不足时又让其增加贷款。
由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量比重太大,在弱化商业原则的情况
下,对经济周期影响加大。
3、中央级政府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于财政资金的替代,例如在
安排大型项目建设计划时,部分资金缺口留给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安
排;援助性贷款,例如灾后贷款、工人安定团结贷款;政策性的扶贫
贷款,等等。
4、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形式很多:各级政府通过指令性贷款、
强制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担保等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通
过现场办公,帮助项目取得银行贷款,导致政企不分,官商套取贷款
不还,有些行为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
银行施加压力,以便为本地区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在清理银行
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则对本地企业竭力维护,甚至帮助企业通过破产
清算等途径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地方司法部f-J N助地方企业逃废贷款
债务。
5、“安定团结”政治需要。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具有先天性缺
陷,自有资金缺少,筹资渠道单一,经济效益不佳,人员包袱沉重,
在地方财政未能妥善解决改制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时,为寻求社会稳
定,逃废银行债务是现实和必然的选择。
6、对银行信贷风险认识的偏差。面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地方
政府在公开的场合其立场态度应该说还过得去,然而一涉及具体对象
和清收个案,则不是推就是拖,空耗着时间,在资产评估、资产变现
方面,或明或暗地对银行进行挤压,因为他们认准一个理,银行的贷
款收不回或受损,银行自己去找“老板”去。至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现
行体制条件下,代表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则是另一档子的事。
二、社会信用环境恶劣
1、中国信用基础脆弱性。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商品货
币关系受到极大的漠视和淡化,以此为基础的信用关系也难以顺畅发
展。人们没有形成按信用规则办事的习惯,与信用活动相关的“游戏
规则”一信用制度、法制法规等也不健全,社会经济活动是按计划进
行而不是按合同,社会信用基础脆弱。“
2、信用环境建设滞后。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公众的商品意识、
金融意识在提高,但信用素质没提高,甚至可以说在下降”借钱不还、
强制拖欠甚至金融诈骗等案件屡有发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在注重
信用关系的量的扩张的同时,忽视了信用关系的质的提高,忽视了对
信用基础的构造和夯实,没有形成“遵信、守信、重信”的制约机制
和执法基础。人欠、欠人的债务链在恶化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破坏了信
用环境,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带来的不是银行对企业调控杠杆自主性的
增大,而是企业以银行贷款为“资产人质”的倒逼银行信用的机制。
3、不讲信用现象缺乏法制约束
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阿,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企业和个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驱动
力竭力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尽力追求收入最大化,通过各种名目和
方法,有意识地悬空和逃废金融债务。一是以挤占挪用、隐匿资金、
拖耗时效、逃脱担保、故意拖欠、恶性侵吞、骗取贷款等为主要形式
直接转嫁道德风险:二是以破产废债、分立逃债、合资甩债、租赁承
包不理债、转让出售不还债等为主要形式间接转嫁道德风险。由于法
制的不健全和信用观念的淡薄,精神道德上的约束力就显得苍白无
力。
4、社会信用的缺失还有可能加剧银行的风险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社会经济生活中严重的信用缺失,企
业逃废银行债形成的道德风险在没有根本扭复好转的情况下,有可能
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加剧银行的风险,不良贷款前清后冒的
隐患事实上存在着。
第三章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对策与思路
第一节正确看待信贷风险
一、信贷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经济
发展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必须防范金融风险。
在我国全部金融资产申,银行业资产占85%以上,防范金融风险,应
当特别强调防范银行风险。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
力军,其市场份额约占这个银行业的73%,防范银行风险,特别强调
防范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信
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性风险、法律风险
等。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表
现为:资产风险,其中主要是信贷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本息形成的不良贷款:收益风险,即由于会计制度和自身管理的原因
形成的潜在亏损;资本风险,即资本充足率不足。上述风险中,资产
风险及不良贷款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
又决定着其它风险——不良贷款高,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贷款高,风
险资产就高,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足率。
二、信贷风险的必然性
l、银行业务特殊性。商业银行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经营货币资金、授受信用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高风险经营
的特殊行业。现代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商业银行
首先通过负债业务,以债务人的身份吸收和借入资金,组织和筹集资
金来源;然后再通过资产业务,以债权人的身份将资金投入各经济部
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金的借贷中介人,实现社会资本的融通,并
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
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仍是商业银行最基本、
最主要的业务。
2、宏观方面原因。宏观方面的原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科
学技术的进步、通货膨胀率、利率、物价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市场环境以及国内外各项方针政策的变化等,都
可能给债务人带来很大影响。
3、微观方面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素质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管理的
好坏,企业管理的好坏,对于企业的经营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最终决定企业的偿债能力。
4、道德原因。一些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有意骗取银行贷款用于
投机或其它不正常的经济目的,都会使银行贷款遭受损失。
5、自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意外事故、疾病等不
可控因素都会对银行贷款造成重大损失。
三、信贷风险的可控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可控性是指信贷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必然
性,但由于其产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是可以防范与控
制的。从微观来看,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资本金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可以通过完善内控机制来防范风险;可以通过贷款保险、资产保全、
债权和债务重组等化解风险。从宏观看,可以通过加强中央银行监管,
金融同业严格自律,完善金融和经济法制等,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从国际国内银行实践看,银行不可贷款占比可以控制在较低水
平。据《银行家》杂志的资料介绍,美国花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
英国汇丰银行为3.5%,东京三菱银行为8.8%;,2002年3季末,民
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只有2.36%,浦发银行为5.235%,招商银行为
7.57%。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分行不良贷
款平均比率已降到15%以下,工行浙江省有60个县级支行不良贷款
率在5%以下,其中有四个县支行不良贷款率为零。
第二节建立全面科学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一、信贷风险管理战略。
1、银行信贷风险结构
全部信贷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和组合风险。交易风险是指银行把
所有的贷款看作一个整体时所承担的风险,交易风险分为三种:选择
风险、承销风险和操作风险。选择风险是指银行选择信贷对象时所面
临的风险,重点考察:借款人的特征与可靠性、贷款资金的用途、还
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款资金的次要来源:承销风险是指银行涉及贷
款条款与定价时面临的风险,贷款条款规定借款人的义务、列明对借
款人活动的限制,贷款价格包括贷款利率、费用,是银行主要收入来
源,是弥补贷款风险、银行资金成本和营运成本的根本保障i操作风
险是指信贷组织在执行信贷功能时所产生的操作性风险。组合风险包
括内在风险和集中风险,内在风险源于特定的借款者或产业所独有的
因素,集中风险起源于贷款的金额或比例过度集中于单一的借款者或
产业或极少的几种贷款种类,或是特定的地理区域。明确了信贷风险
的种类,针对不同类别风险采取不同战略。信贷风险是从选择客户开
始的,
2、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一是稳健、保守是信贷经营的基本特征,当可预见的风险超过资
本收益率的,宁可在业务上受些损失,也不冒贷款损失的风险。不为
贷款扩张所冲动,不为市场份额所冲动,把信贷控制在理智的范围内。
二是不用经验化概念指导信贷。认为总是没问题或从不出问题的贷款
只是对过去的总结,是一个时期的特征或假象,并不意味着将来在经
济变化中没有什么问题。三是摒弃过分依赖以是否有抵押物做为信贷
依据的“砖头”文化。事实上只有第一还款来源才是最可靠的,过分
依赖于抵押物使得银行在决策时显得信心不足,一旦贷款出现问题,
也使通过抵押物变现还款出现更多的问题。从我们的实践看,抵贷资
产水份太、诉讼垫款多、变现率低都很突出,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四是不完全依赖“集体审议”。国外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独立的或双重
的信贷审批制度,赋予高级信贷主管一定的直接审批权限,只有一些
比较重大的贷款业务才由信贷风险委员会来议定,“集体审议”比例
比较低。从而使一些业务能迅速完成,避免了议而不决或附加条款过
多难以操作,以及分不清责任等问题。五是贷款实行资本成本管理,
做回报分析。银行成本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以一定期限国库券
为基准的利率;二是通货膨胀因素;三是风险因素。在回报分析时考
虑二方面:一是资产回报:即利润与贷款额的回报率。二是经济资本
的回报:即单笔贷款盈利与可预计信贷亏损、资本盈利之差与经济资
本成本(全年信贷平均的风险损失程度)之比。最直观的是如不贷款
拆借能赚多少,做低风险业务能赚多少,从而得出贷款的边际成本判
断。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信贷风险控制
系统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
险控制系统要围绕防止和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
贷资产结构,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
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建立一
个强有力的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主体。
1、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
审贷的贷款决策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各级机构都要建立有行长、副行
长任岷主任或分管有关部门包括信贷部门、资金部门、会计部门、法
律部门、岷稽核部门,国防业务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等部门负责人参
加的贷款审批岘委员会或贷款审批小组,负责贷款的审批。在贷款审
批权限上,实行按岷贷款风险度和贷款金额双向控制的分析审批制度
(其组织机构见图1一岷4)。对风险度较低、金额较小的贷款,由
支行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岷和贷款审批,报总行(或上级分行)备
案:对风险度较高或贷款金额很大岷的贷款,则报总行(或上级分行)
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委员会、贷款审批岷委员会审批。贷款等级管理的
权限确定,不能根据分支机构的行政级别,岷而要将其信贷资产规模、
质量、结构、管理水平等,通过量化标准,以岷计分方式进行综合考
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不同的信贷管理等级,授予岷不同的审批权限,
并按月按季检查,半年或一年调整一次。发现有重大岷违规或重大事
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调减权限的断然措施。在贷款管理岷中,要实
行贷款调查、贷款审查和贷款发放人员在人事上分离,在业务岷上相
互配合,在权力上相互制约,在责任上彼此分明的制度。
2、整合内控客体、优化内控环境。对各种控制对象进行全面整
合,以强化相关客体之间的联系和不相容客体的分离,实行责任分离
和岗位分离;并对各种内控客体的事前、事中、事后活动进行全面、
系统、及时和有效的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目标和思想、经营管理方法
和技术、人事政策、企业组织结构等。把重点放在能有效预防风险的
权利制衡、岗位轮换和风险制约三大重要机制上。此外,商业银行应
定期进行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与风险评价评估,及时向经营决策
者反馈风险检测情况和风险预警预报情况,进而采取应急应变措施。
建立内控评价制度和内部控制专项集合制度,监督各种规章制度的贯
彻落实,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3、建立以贷款整体管理行长负责制和贷款具体管理第一责任人
制相结合的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首先,商业银行在贷款整体管理上
实行幌行长负责制,由行长对贷款管理负责,并具有最终决策权。同
时在贷款岷具体日常管理上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主办信贷
员是贷款第一岷责任人,对贷款调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负第一责任,并作幌为贷款发放的第一把关人。主办信贷员不同意发
放的贷款不得上报。在岷贷款的批准后,主办信贷员对贷款合同签订
的合法性、真实性,有关出岷帐手续的正确、完整和合法性负责任。
贷款发生后,主办信贷员必须定岷期地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和风
险及时采取防范化解措施,对贷款本岷息的按期金额收回负第一责
任。要建立和健全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将贯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
贷后检查的贷款管理全过程的每一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岗
位、个人,严格划分各级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严格进行考核和监控。
4、建立以信贷员等级管理为核心的信贷人事管理制度。首先要
建岷立信贷员业务档案,对信贷员的基本情况、廉洁自律与职业道德、
业务岷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特别是贷款质量和效
益等,进岷行实事求是的定量的详细记载,定期进行考评,规范整理
归档。其次,岷以此为基本依据,对信贷员划分不同的等级,如实习
信贷员,助理信贷岷员、主办信贷员、高级信贷员等,相应授予不同
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岷和工作权限,与其报酬和待遇直接挂钩。信
贷员等级确定实行资格考试岘与聘任相结合的制度。未通过资格考试
的不能聘任相应等级任职,己通崛过资格考试,但未能完成相应工作
任务的,可以低聘或不聘。信贷员等岷级实行流动制,有效期为2—
3年,到期要重新评聘。第三要建立岗位离岷任审计制。商业银行贷
款管理人员在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应对其在任职岷期间权限内发放的
贷款风险情况进行审计。
三、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信贷风险防范是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
险,保证贷款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信贷资产风险防范主要在于增量
资产的事前防范,把好准入关。
1、加紧制定行业信贷政策。要根据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立足
国内,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眼于信贷结构的优化,加强
对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行业风险性分析。
2、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突出重点,
实现信贷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优势地区、优势企业、优势项
目调整,逐步优化信贷结构。
3、建立起贷款项目备选库制度和后评估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在
贷款发放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就项目评估项目、坐等计划评估的做
法,把项目评估工作与项目推荐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争取项目评估
的主动性。实施项目备选库制度,其基础工作是要搞好项目库的建设,
主动与政府综合计划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系,通过及早介入项目建
设的前期工作,了解拟建项目的规划立项情况,掌握项目发展变化动
态,将一些具备基本条件的项目通过预评估列入项目备选库。由于列
入备选库的项目,已经经过了初选和预评估,在正式评估时,可以节
约评估时间,提高项目评估的工作效率:加强和完善后评估制度,项
目后评估是相对于贷款项目决策实施前的评估而言的,即在项目实施
或建成投产后,根据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将项目实施过程或投产后的
数据与项目决策依据一项目评估时的数据进行比较,判别当初预测生
决策的正确程度及偏差度,分析成因,以总结有益的经验或教训,在
此基础上对原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以使项目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后评估,可以掌握项目系统复杂的动态变化,使项目管理真
正为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且,通过项目后评估总
结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今后同类项目的评审和决策提供参照系,有助
于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高项目评估质量和贷款管理质量。
四、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1、统一综合授信管理
实行统一综合授信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的重大改
革。统一授信要对单个授信客户或单个服务区的各类授信业务确定最
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在授信额度内,应明确客户在
一定期限内可以周转使用并简化贷款审批手续。
2、加强授权控制。建立一级法人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变分
散、失控的决策系统为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决策系统。
授权分责制就是由一级法人将部分权力下放到银行的各个层次,并由
各层次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制度。内部授权应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按层次管理的原则,根据经营规模、效益、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
对商业银行系统内分支机构予以授权,包括经营范围,开办业务种类、
审批业务的权限,授信额度、内部管理的权限等;第二个层次是按照
职能管理的原则,根据各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功能,对商业银行系统内
不同职能部门予以授权,包括管理范围,管理权限、审批权限等。第
三个层次是按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对商
业银行系统内的每位员工,按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赋予相应的工作任
务和职责权限。各种授权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以书面形式加以确认,
逐级授权,逐级下达。辖属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都必须在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相应的岗位职责范围内,严格
执行上级决策,并严格按照授予的权限开展经营和管理活动,对职责
范围的工作负责。同时,必须对法人授权制的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监督,
发现越权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对责任人严处。
3、加强法律控制。完善法律审查制度,优化在信贷活动的各个
环节、依法办事,最大限度保证贷款安全;对各类贷款的借款合同、
借款借据、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保证合同、保函、备用信用证、财
产契约、单证等必须经过法律审查,确认其合乎法律程序和规定,具
有法律效力,避免产生免责和无效担保以及承担过渡责任。
五、健全风险监测机制
1、加强贷款投向检查监测。按照“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原
则,随时掌握新增贷款质量、效益和风险程度,对明显不符合信贷政
策和原则、违背程序越权审批、化整为零审批贷款等情况由台帐自动
控制。
2、切实加强贷后管理。信贷人员除了在贷款发放后对贷款的使
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外,必须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期对客户的生产经
营、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及时掌握财务经营
状况和银企关系早期报警信号。
3、建立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各级行每季度都要以正式
文件向上级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未完成信贷风险控制目标的除
按规定处罚外,上级行要向其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行
长要亲自到上级报告整改措施。
六、健全风险化解机制
l、健全信贷退出机制。任何企业都有他的生命周期。~个企业
的“生”可以为优化开拓业务带来机遇,而一个企业的“死”则有可
能使银行贷款损失殆尽。因此,必须主动从一些总体生产能力过剩、
经济效益不高、缺乏优势的传统产业、企业提前退出,既有效防范贷
款风险,优化贷款结构,又通过信贷资金的转移和优化配置,促使或
追使企业、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2、建立清收转化责任制。结合行长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把收贷
收息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强化对收贷收息的考核,划出
专项费用与各行收贷收息考核挂钩。
3、用好用足政策。发挥信贷效能,把清收转化不良贷款与停减
缓利息、呆帐贷款核销、以资抵贷、贷款投向投量、支持企业重组转
制结合起来,通过追加置换担保转化一批、债权债务转移一批、以资
抵贷保全一批、追索处置压缩一批、证券市场筹集一批、投资基金消
化一批、管理公司剥离一批、企业改制化解一批、债权转股权置换一
批、资产重组救活一批、贷改拨变现一批、呆帐准备金核销一批、政
府扶持补贴一批等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地化解存量风险。
4、发挥整体功能优势。各级行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加强
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及时掌握信息,及时
反馈信息,上下左右联动,清收、转化不良资产。
七、建立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1、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含义。从法规意义讲,决策者享有法
定决策资格,行使决策权力,对其领导和管理的范围内的事情作出决
策,理所当然要承担决策实施后的责任。必须创新信贷交易责任量化
制度,要让承担责任的大小,同其权力的大小成正比,按参与信贷交
易的权力大小划分责任区间,对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一追到底。如信
贷人员(呈报人)承担20%的责任,专职审批人(经办人)承担30%
的责任,牵头审批人承担50%责任。
2、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意义。建立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者以及决策参与者,其权力都是国家和人
民赋予的,在行使权利时更能自觉遵守国家金融法规,按经济规律谨
慎从事,尽心尽职尽责。
3、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适用范围。追究范围不仅包括对决策
之初发行的不良后果进行追究,还包括在一定时间后暴露出来由于决
策失误或个人腐败行为所造成的严重金融风险和损失进行跟踪追究。
第三节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一、信贷体制改革
1、信贷部门职能定位
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以客户为导向”的原则重组信贷体制,基
层行设立客户服务部和风险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是前台部门,为客户
提供贷款、存款、结算等一揽子服务,风险管理部是后台部门,负责
贷款的审查和风险管理。一、二级分行设立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
和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主要职能一是在做好行业分
析基础上,提出本行的信贷支持、维持、退出客户名单,明确竞争对
象;二是掌握客户的金融需求,开发新的产品,丰富竞争工具;三是
分析同业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优势、寻找对手的弱点、制定竞争策
略。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既要建立与支行客户经理的前向联系,
又要建立与风险管理部门的后台联系。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贷款审查审
批,制定信贷制度,贷款管理以及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信贷政策委
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2、建立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
由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推诿拖沓的决策系统,转向集中集体智
慧、明确决策人责任的决策系统。商业银行对重大金融业务性决策,
如资金拆放、贷款审幌批等,必须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制定明确、
成文的决策程序。全部岘经营管理决策都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重大
业务事项必须集体决策,岷保留可核查的纪录,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超越或违反决策程序。例如,在商业银行总行或分行设立资金拆放审
批委员会、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支行设立企
业信用等级评估小组和贷款审批小组,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集体评
定,对资金拆放或贷款发放进行集体审批。各委员会主任均由主管副
行长担任,主要业务职能部门的岷负责人均为成员。每次会议,首先
由呈报业务审批事项的分支机构相关人员,作为列席人员介绍情况,
委员会成员提出质询。在对审批事项进行充分审议后,每个委员运用
电脑,背对背地独立进行表决,每个具体人的表决结果在现场不显示,
但在电脑中有记录,超过半数才岷能通过。行长对委员会的工作行使
监督权、提请复议权和否决权,即对委员会的集体决定,行长可提请
或予以否决,但在行使否决权时要签字承担个人责任。同时,行长在
一段时间后(如一年),可以用电脑整理出每个委员的表决结果,按
照其表决审批的资金拆放或贷款的岷质量等,判断每个委员决策的正
确程度,决定其是否适合继续担任委员。
3、建立独立的信贷决策体系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都是逐级实行行长负责制,信贷调查
人员和信贷审查人审批人员都是本级行任命,在各级行行长的权利范
围内,无论是信贷调查人员还是信贷审查审批人员都很难独立决策。
因此,有必要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体系,实行风险管理人员
的垂直管理。如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经理由支行资产风险主管行长任
命,支行资产风险主管行长由分行资产风险主管行长任命,总行行长
或资产风险主管行长任命分行资产风险主管行长。在领导和被领导的
关系上,各级资产风险主管行长对上级资产风险主管行长及同级行长
双重负责,但在风险管理业务上,由上级行资产风险主管行长实行垂
直授权管理。从而使资产风险管理人员从上而下,享有较高的独立性。
4、建立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制度
对客户经理可以考核发展指标和利润指标,具体下达存款、贷款、
中间业务等发展指标;同时引入风险成本因素,客户的信用风险低,
成本低,客户经理考核利润就高。资产风险经理,也应该下达贷款增
长任务,侧重在考核其资产质量任务完成情况。在质量考核方面,对
于因客观原因产生的信贷风险,资产风险经理可以不受行政处罚,但
要扣减年度业绩得分;对因主观原因引起的信贷风险,不仅要受到经
济处罚,还要受到行政处罚。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思路
1、产权制度改革模式选择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使4家商业银行
成为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经济主体。进
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是实现4家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目标的有效选
择。从国际经验看,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公布的全球1000家
大银行排名前50位大银行中,除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外,全
部都是股份制,且己以上市。对4家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仅可以
解决4家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从深层次上解决长期制约4家
银行发展的产权问题,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金融产权结
构,使4家银行真正获得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实现政企
分开,彻底摆脱形形色色的政府干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
际惯例接轨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
险、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形成问题。
2、股权结构问题
银行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中,股权结构宜选择绝对控股,即
持有股份占51%以上。一是在目前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家仍需要
通过银行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当干预达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二是4
家银行资本金存量巨大,在短期内使国有股份减到50%以下而形成股
权分散、以个人持股为主的股权结构是脱离实际的。三是在当前市场
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股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紧紧依靠股
票市场对银行经营约束是不现实的,效果不可能马上体现出来,必须
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四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还不
成分,尤其是经理人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市场约束不可能成为
我国4家银行治理结构的有效构成内容。在国家绝对控股前提下,按
一定比率吸收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参股,建立起以法人持股为主
体、以分散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基金持股为补充的多元化
股权结构及相应的法人结构。
3、股份制改革步骤问题
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涉及到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以及社会经
济稳定与发展,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第一步内部改革重组。大力抓
好内控制度建设,改革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和人员;第二步
做好清产核资。按照审慎会计原则蹲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进行彻底
清理,核清家底,挤出水分;第三步将4家银行改造成集团公司,设
立银行控股公司,以一定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股权)为基础,
成立银行控股公司,将原先由政府行使的国有资产控制权,统一委托
给控股公司,让控股公司出任国有产权的股权代表;第四步部分实现
国有股权法人化,形成国家控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三、混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虽然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但目前国
际金融业发展趋势一信息化和全球化己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提
出新的要求。无论是考察日益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还是从我国市
场经济的内部因素考虑,混业经营都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
势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服务,可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的联系,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组合,创造利润调节、客户资源共
享等优势,从而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因此,从发展趋势上看,混业经
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
置资源的效率。因此,随着金融竞争的扩大和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银
行、证券、保险业务的各种相互交叉正在扩大。
1、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在其法人实体内部设立
非银行金融经营部门、经营多种金融业务,这种是绝对的混业经营,
如德国的全能型银行;(2)商业银行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非银行金融
机构,商业银行与其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母子关系,一个法人一
种金融业务,来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此种混业
含有分业的迹象,如英国、曰本,我国的中信等。(3)商业银行通过
业务的协同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来实现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
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他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
关联交易来实现。如:我国光大集团,及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等,其机
构模式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一个母公司。
从《商业银行法》看,由于第3种模式的混业经营使金融控股公司既
实现了混业经营,又不受控制,既不违背现行法律,又有利于监管和
各金融业务较为独立地运作及自我管理。所以该模式较为可行。
2、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步骤。从银行的角度,构造一个金融控股
母公司的途径,第一步,银行的全部或部分股东必须将其对银行的全
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与某一非金融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使该非金融
公司先转为控股银行的公司,银行转为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
司。第二步,该银行控股公司再投资成立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变为金
融控股公司。这样,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同属一个母公司
的并列关系,达到利益协同,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四节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完善我国货币金融市场,稳定银行体系,防范
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直接的作用。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形式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资金短缺者采取发行证券
的方式在金融市场向资金提供者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证券化。另一种
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动收入的资产,转换成
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的资产证券化。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
1、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显著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果和资产负
债状况。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留存收益增加资本金变得越来越困难,加
之中央银行进一步强化了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了资本充
足率的要求。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如结算业务、资产
管理等。这样就导致银行资产规模无法迅速扩大,影响了经营效果和
竞争实力。而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改善上述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
方法,证券化将会对其产生两种效果:银行将金融资产出售所得现金,
一是冲减负债可以使资本金在总资产中的比率相对提高,二是投资于
其他金融资产,那么银行的资产结构得到改善。
2、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银行资产(优
质或不良资产)的剥离,提高了银行的资本比率,分散了信贷资产过
于向银行集中的风险,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形成健康的银行体
系。银行资产证券化后,银行既可以持有证券化产品,获取较高收益,
也可以在货币、资本市场出售和变现,银行能够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3、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显著地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状况,
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这是因为:第一,资产证券化能将流动性低的
资产转变为流动性高的现金;第二,证券化交易能将未来预期的资产
收益转变为当前实现的现金收入;第三,证券化交易可以通过资产负
债表外融资,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第四,证券化交易可以将现
金用于企业当前经营和长期发展,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国家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
银行不良债权的转移,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
5、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机构、制度与工具的创新,不仅扩大了资本市
场的规模和基础,而且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降低市场系统
风险,提高市场总体收益水平。资产证券化产品对我国保险资金、养
老基金等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资产证券化的推行,
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资本投资的状况,为寿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
长期资金提供最佳匹配的投资渠道。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步骤
因为贷款占用形态较为复杂,不良贷款确定的时间界定和标准又
有差异,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操作方法可以在定原则、定标准、定办
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1、定原则。按照“先清后分,先劣后良,先点后面”的原则,
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剥离出来。“先清后分”就是清理资产账户,如
实反映信贷资产占用形态,做到底数清楚,然后分出银行的好坏资产,
再通过一定程序进行认定。“先劣后良”就是把某一时点已经形成的
真正难以收回的不良资产首先列人证券化账户,由专门机构管理,待
这部分资产转化成功,再将可证券化的理想资产也转入专门机构管
理,以此逐步转移银行风险。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解决不良资产应
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证券化的过程卸掉包袱。“先点后面”就是选
择问题较大,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商业银行进行试点,总结出经验后逐
渐扩展到所有商业银行,这样做可以防止运作过程出现不畅,导致金
融风险的发生。
2、定标准。证券化资产的基本标准有:1.一定时期有低违约低
损失率的记录;2.贷款在未来能够变现,并能偿还本息;3.贷款抵
押物品有较高的变现价值;4.有符合法律程序的借款合同文本。
3、定办法。从国外经验看,大多数是成立专门机构专门收购国
内银行的呆账和资产,以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帮助市场恢复信心。
其机构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收购银行呆账后清理有关资产使其增
值,再根据市场价格出售这些资产。
4、在部分地区、个别行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局部试验
在我国少数市场经济最发达、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区和行业,要
求进行资产证券化试验的呼声很高,个别企业甚至已成功进行资产证
券化融资的试验,因此,在基本具备条件的少数地区和行业进行资产
证券化的局部试验,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例如,深圳市的住房制度
改革走在全国最前列,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自有化程度在全国最
高,住房抵押贷款近300亿元,占全国20%的市场份额,个人住房
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14%,在全国最高,深圳的证券市场、货
币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是全国领先的。最近,位于
深圳蛇口的中集集团已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企业债权资产证券化融资
的成功试验。其他重要城市如上海,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呼声也很
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深圳、上海等城市进行资产证券化试验
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五节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
一、转变政府职能。
1、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政府不是配置企业资源的主体,市场才是配置的主体;政府不是
企业制度设计的主体,设计主体是企业自己;政府不能再以国有产权
的主体代表存在,政府应退出去。未来国有产权主体的管理机构是非
政府的法定机构;政府对企业利益分配的标准,只能以提供服务的范
围和服务质量来决定;政府对企业的“挤出”效应,必须要有约束,
不能无限制地扩大“挤出”工具的作用;政府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
不是企业的具体领导者;政府不再承担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审批职能,
取消审批制度,只保留备案制度。不具有司法权力的政府机构不能随
意查封企业的资产(人、财、物),政府和企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
两大活动主体,政府是管理社会的主体,企业是经营主体,一个依法
管理,一个依法经营,如果没有出现违反法律的现象,政府与企业经
营无关,政府的干预如果违反法律,企业完全可以起诉政府。
2、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
需要。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各级政府主要
是依靠行政手段,用行政审批的办法来管理经济。有的企业为批一个
项目有时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事
情还不一定办成,造成社会运转效率非常低下。过多的行政审批对于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一大障碍,会扭曲市场运作规
律。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如果仍沿袭过去的行政审批制度,过多采取行政审批的方式管理经
济,则会由于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掌握不全面,对市场情况了解不充
分,而对一些项目不能作出科学决策,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
损失。即损害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妨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耽
误了时间,错过了商机。同时,行政审批太多,使政府工作人员整天
忙于审材料、批项目,部门之间为审批相互扯皮,心浮气躁,滋生官
僚主义作风,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研究和思考宏观管理问题上,
这样在客观上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说,不合理的行
政审批,已经成为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必
须通过改革,建立科学的行政审批制度,才能进一步推进政府经济管
理体制的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宏观调控。
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成员,目前,我国的
行政审批过多,环节繁杂,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已成为外商反映
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
得主动,必须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法
律法规,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2、转变政府职能步骤
一是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二是真正地让企业根据
市场的变化去自主决策,坚持“谁决策谁负责”。三是政府部门必须
撤并管理机构,明确部门管理职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二、健全法制约束机制
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我们将逐步“依法治国”。
金融经济是法治经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必须坚持法治。
1、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按照世贸组织《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健
全完善相应的金融法规,与国际接轨,为银行维权提供法律保护。尽
快出台一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法规,废止一批与市场经济不相适
应的法规,完善和细化一批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法规,堵塞法律漏
洞,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2、坚持司法独立。执法部门必须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威严,不受
地方政府左右,不充当地方的保护伞。依法打击恶意逃债的行为,对
那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法院要以铁手腕依法严惩;对那些恶
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主要责任人,不管来头多大,后台多硬,法院
要敢于碰硬,顶住压力,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3、加大执法力度,法院成立清欠执法工作组,强化民事执行措
施,如对逃废银行债务者在新闻媒体上曝光;限制欠债者高消费,对
提供赖债者财产线索的人给予奖励等等。四是按照新《合同法》的规
定,依法维护银行权益。即运用“撤销权”,防止恶意减少资声,逃
避债务。运用“不安抗辨权”,避免坏账、呆账的发生。运用“代位
求偿权”,清理“三角债”收回企业所欠银行的债务
4、加快法律人才的培养。商业银行要引进一批法律人才,有计
划分步骤对条法人员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精通金融法律的高级复
合人才:成立相对独立的金融法庭,专司金融案件。
5、普及金融法律知识。金融部门要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加强
对全社会金融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依法办事的理性和自觉
性。
三、倡导诚实守信社会信用环境4
l、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观念
市场经济中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没有信
用,缺乏信用,或信用的链条断裂,整个市场经济秩序必然受到破坏,
经济的正常运转就是一句空话。信用制度及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现代
生活的基础,信用经济的发展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提供
便捷服务、易于处理紧急事件;对企业而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扩大
交易及市场需求、便于短期融资:对市场而言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
高就业水平。
2、政府必须带头讲信用
加入WTO,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
WTO的条款,大多是政府必须遵守的规则,国家的入世,首先是政
府的入世。这就要求政府及机构:一是公正,即对一切国内外的公司、
企业、银行都一视同仁,毫无偏袒;二是政府的任何承诺都是肯定能
兑现的;三是政府不与民争利,政府的任务是提供公共产品,维护正
常的市场秩序。
3、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我国已有的信用业必须形成全国联网的局面,商业银行信用评估
机构、政府信用评估机构、民间信用评估机构等信用机构,必须互通
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采取政府扶持、
联合、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组建一家国内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技
术最先进的信用评估机构。以政府扶持方式,由点到面,逐步建立个
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四、建立信息相对对称制度
1、克服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障碍。银行必须尽量多地了解
和掌握申请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非财务信息,而且要掌握真实的信
息,学会识别和判断一些企业制造的假信息。学习借鉴外国银行的先
进经验,区分大、中、小型客户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策略。对大客户
委派客户经理专人管理,搜集企业全方位信息,同时向专家咨询,注
重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该客户的信用评级,对客户所在行业发展趋势
进行专门研究等。对小客户采取联行征信方式收集信息,注重小客户
的信用记录及非财务因素情况。对中型客户的调查方法则介于大、小
客户之间。同时,应建立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对造假的企业采取道义
上的谴责及严厉的法律制裁,使造假者和帮助造假的机构为此付出沉
重的代价,并追究造假者责任。
2、减弱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效应。信息不对称导致
的逆向选择常见于银行内部上级行和下级行之间,提供假信息的下级
行往往名利“双赢”,真实反映情况的下级行却经常“双亏”,形成
逆向淘汰机制。为了减弱、克服逆向选择效应,可改进上级行对下级
行的考核标准,选择和设计那些不容易造假或“造假成本”较高的考
核指标,如采用“五级分类”法替代“一逾两呆”法对信贷资产质量
进行考核,“一逾两呆”法不注重企业经营状态如何,只考察贷款是
否到期或逾期时间长短,下级行可采取转贷、展期等方法轻易将逾期
贷款转为正常贷款,而“五级分类”法则注重于第一、第二还款来源
的还款能力和企业经营发展前景,随意调整分类结果有一定难度。此
外应区别不同类别的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让虚报、谎报、瞒报信
息、破坏规则的下级行付出高昂的成本,减少侥幸心理,消除造假的
动因。对肆意弄虚作假的行径一经查出,除追究造假的当事责任人外,
主管领导难辞其咎,也应对其加以严厉处罚,以保护遵纪守法、执行
规则的下级行,从而防止和减少制造假信息,避免逆向选择。当然要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银行管理机制及体制上深化改革。
3、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我国“入世”在即,开放
金融市场后,银行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而竞争性市场的效率是
基于其拥有完全信息的基础上达到的,在市场不能达到有效时,适当
的制度干预是必要的。因此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岗位责任、操作规
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完全必要的。
后记: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有思想认
识、观念滞后的问题,也有体制缺陷、机制不活的问题,各种因素综
合的结果,集中表现在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因此,降低不良贷款
余额和占比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最紧迫最艰难的
任务,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股份制改造的重要前提。加强信贷风险
管理既要依赖外部环境的改善,更要靠商业银行自身努力,随着银行
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必将日趋完
善。
参考文献
[1]林水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J].金融论坛,
2001,(6):44-46.
[2]黄庆惠.关于信贷工作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论坛,
2002,(9):10-14.
[3]尧金仁.金融企业上市的国际视角及中国的探索[M].北京:中
国金融出版社,2002.
[4】陈林龙.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明.中国城市金融,2001,
(4):28—29.
[5]王蓉.新加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与思考[J].中国城
市金融,200l,(6):45.47
[6]唐双宁.如何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J].现代商业银
行,2002,(6):10-13
[7]李志诚.信贷风险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J].金融论坛,
200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