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3442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北京工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姓名:肖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
2002.5.1
内容摘要
y i 5 71 80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进入WTO ,商业银行将
面临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经营风险也将不断增加和变得难以控制。
旧何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
F对商业银行的认识,通过分析其风险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探
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识别与评价风险的基本方法以及实旋风
釜管理的策略选择,结合商业银行运行实际,提出解决制约商业银行
§健运行的几大主要风险隐患的基本思路。斗
文章第一部分通过阐述商业银行的一般概念,分析西方商业银
i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基本类型分类,及其主要经
—、、—一
;特点,经营目标和主要业务内容等。恫读者描述了商业银行这一特
k
÷企业组织形式的基本轮廓。扣
文章第二部分从风险的一般属性入手,引入到本文所要阐述的

:题——商业银行风险分析。达部分内容具体论证了商业银行风险特
:、风险类型及风险产生的宏观和微观原因。使读者对商业银行所面
的风险有了深刻认识。0
文章第三部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主、客观的基本目标,对风险
识别和评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述,并从多角度阐述了风险管理的
本策略。这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般问题。
文章第四部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进行论述,尤其是对银行
动性问题的产生、流动性风险诱因、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途径,
以及流动性风险预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描述。帔读者将商业银行
的风险与流动性问题联系起来。,吱

文章第五部分通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及影响因素的描
述,对利率敏感性及缺口管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l并论证如何利用
、、
衍生工具和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来对冲利率风险。全面阐述了商业银
行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的管理。rk

文章第六部分全面阐述了商业银行核心业务——信贷业务的风

险管理,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仗章从信用分析的概念、方
, 法、分类入手,从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非财务因素
分析等方面向读者阐述了信用分析的不同内容,并对贷款风险如何定
量分析,对有问题贷款如何管理等进行了论述J

文章第七部分具体阐释了在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

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汇率风险的问题。(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应一、、对入世形势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现有支付清算系统、改善与政
府关系来有效化解汇率风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过后,文章最后指出:商业银行的风险
管理水平决定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经
济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问题冲击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的探讨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stablishing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n China,entry to the WTO is on the corner.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financial environment。The marketing
risk in this sphere will increase and seems to be out of control
Therefore,it is very urgent to find out how commercial banks can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manage risks in their business.On the basis of this
7awareness,this essay will dedicate to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risks
faced and the reasons why they arise,researching the objectiv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the strategies of risk management,and
addressing the major principles of eliminating the factors which adversely
affect the stable an healthy operation of those banks
In chapter l of this article,the author explain the comiIlon concept
of commercial bank,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ommercial
bank and china’S commercial bank,talk about the basic types of
commercial bank together with its main operation character,operation
goal and main practice content,etc.By doing that,the author explains the
basic skeletal of commercial bank which is a special enterprise to the
readers
In chapter 2,the author begins with comiIlon characters of risk to
derivative the main topic of this article—commercial bank risk analysis.In
强弛-,-L滋,蕊撩。,{盛瀵滥勰。。,溅,豁
this part the author argues in detail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S risk
character,risk types and micro and macro reason of risk.The point is to
let the readers be father aware of the risk that commercial bank face with
In chapter 3,the author explains the basic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argets of risk management,evaluates,evaluates the recognition and
estimate of risk all—around,explain the basic strategy of risk management
in many directions.These are general problems in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In chapter 4,the author explains the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produce of the bank’S liquidity problem,
reasons of liquidity risk,ways to reslove liquidity risk problem and
specific methods to foresee the liquidity risk.The goal is to make the
readers connect the commercial bank’S risk with its liquidity
In chapter 5,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produce and effect of issues
commercial bank’S interest rate risk,analysis the rate’S sensitivity and gap
management in quantity and quality,and argues how to use the financial
tools such as derive tool and rate exchange to offset the rate risk.This
part explains a11一around about commercial bank how tO do rate risk
management
In chapter 6,the author explain all—around the core bus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the risk management.This risk mainly comes from
loan the credit risk.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oncept,method and
溺}i 撼蕊;蟪
decision of credit analysis,explain to the readers different content of
credit analysis from financial analysis,cash liquid analysis,ensure
analysis,non—financial issues analysis,etc.The author also explains how
to quantitatively analysis the loan risk and how to manage the
problematical loan,etc
In chapter 7,the author explains in detail about that in the background
that China has entered WTO and gradually open the finance market,the
commercial bank how to deal with the exchange risk.Th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positively face with the change after entering WT0,enforce
interal management,improve the current pay and cleating system,get
better the relation with government to get rid of risk effectively
After analysising those matters above,the arcticle appoint at last that
the level of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decide the commercial
bank’S existence and disappearance.With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derive tools,the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emphasis that the theorists and practicians pay attention tO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marketl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ere will be move new problems that impact the commercial banks.The
research of risk management with be a long—run and moveable develop
proces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risk management
文+;、i“遂i。錾{}.漉懿逡鑫溉意氛越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对商业银行的初步认识
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银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
或缺的一部门。因为将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而且还可得到利息收入。否则,存放
别处不仅得不到收益,而且可能有被抢、被窃、被毁之虞。开工厂、做生意、手头
紧,可以向银行举债借款:持卡消费,免去点钞之劳,大笔一挥签字之后便有银行
为之结算,如此等等。很难设想,离开银行,社会经济生活会出现何等局面。然而,
银行林林总总,究竟何为商业银行,人们未必熟悉。
1.商业银行的一般概念。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
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它是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
面最大的一种。
第一,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
须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从商业银行的设立到商业银行选择业务及客户的标准来看,主要是盈利。商业银行
是否开办某项业务,主要取决于该业务能否为其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利润。商业银
行是否接受某个客户,也主要取决于该客户能否为其带来收益。因此,追求利润最
大化既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 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
业。商业银行的活动范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
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作物的存款货币。
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相比,商业银行
是面向工商企业、公众和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而中央银行是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
提供服务的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中央银行创造的是基础货币,并在整个金融
体系中具有超然的地位,承担着领导者的职能。与其他金融机构比较,商业银行能
够提供更多夏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吸收活期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
l
# 、
,。o}。≮ ,4陵寤§;£i。。il≤《≤l《滏羹。m。瞳建蕊篡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_—_————__—_——————-_——————_———————^——————●———————_—--—————●-———__—————————————一一
款,只能提供某~方面或几方面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称谓。但是,严格意义上讲,此称谓与它目前
的实际涵义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原来的商业银行只是专门从事短期性商业融资
的机构,这在历史上或许是名符其实的,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银
行的经营内容、范围早已突破了最初的界限,已与现在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差异。
其次,这一名称没有正确反映不同类型银行之间所存在的差别。第三,它容易使人
产生误解,尤其是“商业”二字。其实,无论是早期的商业银行,还是现代意义下
的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它们之所以都被称之为“商业银行”,就因为商业银行的本
质特性是实现存在的。因此,约定俗称,商业银行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
1—1.西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发源于欧洲,近代商业银行的
萌芽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国际
贸易的中心。各国商人云集,使用不同种类及成色的铸币进行贸易活动,经营货币
兑换业务由此出现。铸币兑换商开始办理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性事务——兑换铸
币,并从中收取手续费。后来,经常来往于各地的贸易商为了避免携带与保存货币
可能导致的损失与危险,亦将其货币存放在铸币兑换商那里,委托保管、办理汇兑
与支付。这样,货币兑换商手中便积累了大量的现币,形成了货币商从事信贷活动
的基础。
最早的银行产生于1 6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的意大利,以后传播
到欧洲其他国家,如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1595年成立的米特兰银行,1609
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等等都是早期的著名银行。由于
这些银行当时放款利息高达20%~30%,因此属于高利贷性质的银行。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
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资本规模小、利率高、剥削重的高利贷银行
遭到了新生资产阶级、产业资本家的强烈不满,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本
主义银行。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从旧式高利贷
银行转变过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高利贷银行面临着贷款需求锐减
的困境,它要么关闭,要么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降低贷款利率,并主要
为工商企业提供流动性贷款,转变为商业银行,不少高利贷银行选择了后者。
商业银行产生的第二条途径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按资
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这一方式建立的。1694
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
成立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一一英格兰银行,该行募集的股份资本达120万英磅,并按
政府规定向工商企业发放低利率(约为5%~6%)贷款,支持工商业发展,有效地
动摇了高利贷银行在信用领域内的垄断地位。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家股份制银
行,也因此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典范。它的组建模式很快被推广到其他国家。商业
银行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尽管其称谓在各国不尽一致,如英国为“存款
银行”、“清算银行”,美国为“国民银行”、“州银行”,日本为“城市银行”、“地方
银行”等等。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巨型的关键性行业。据2000年7月《银行家》
杂志披露,1999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总资产为367070亿美元,其中美国、欧盟、
日本银行就占78%,仍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1—2.中国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虽
历经波折,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体系正逐步形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前;二是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期;三是改革开放、
建立市场体制时期。
建国前的中国商业银行。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
由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此前的中国,虽然早已存在着几十家现代意义上的
商业银行,但它们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金融机构。它们凭借其“金元帝国”的
实力, 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特权. 控制了中国的
3
墓。} 鎏蕊i箍幽,,。。:。。。*
i!室三塑奎堂堡主堂堡堡苎.
经济金融命脉。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开辟了中国金融历史的新纪元。此后,现代意
义上的中国民族资本的商业银行纷纷开业,除后来转化为官僚资本的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外,规模较大的民族资本银行在北方有金城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中
南银行等,在南方则有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四明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
行等。至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注册数量达273家,其中83家具有一定规模
的中资银行总部集中在上海。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政治经济的腐败和官僚
资本银行的排挤,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的肆虐,中国的商业银行处于气息奄奄的困
境。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一统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前苏联经济模式,逐步建
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与此相应的行政性、封闭性和单一性的金融
体系,则在短期内迅速形成。1952年底完成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从此,旧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大陆的金融舞台上消失,全国仅剩下一家垄断所有金融业务的中
国人民银行。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中断了近三十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同时也迎来了商业银行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自1979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诞生开始,至1984年人民银行
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止,中国首先形成了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
银行体系。
80年代后期,以中国交通银行的恢复为契机,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新兴股份
制商业银行纷纷建立,如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等等。
90年代中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逐步分
离出来,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4家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10家新兴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和90家城市商业银行并存的商业银行体系。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9万多亿元,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越; ;i。。》j益i钳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的基本类型。商业银行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
划分。例如,商业银行可按其业务方向分为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与零售
兼营性银行等;还可以根据其所在地域和经营范围区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
国际性银行等。一般依据组织结构将商业银行划分为总分行制的商业银行和单一银
行制的商业银行;根据业务范围将商业银行划分为全能型商业银行和职能型商业银
行;根据所有权结构将商业银行划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商业银行。
2一1.总分行制和单一银行制商业银行。
总分行制是西方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
是:法律允许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以总行为中心的、庞
大的银行网络。
总分行制的优点在于:规模扩张快,金融服务能力强,有利于
实现规模效益;由于分支机构多,易于吸收存款以及在全系统内调剂和使用资金,
使资金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由于银行规模比较大,银行总数相对较少,便于金
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银行内部可以实行高度分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总分行制
的缺点在于:容易形成垄断,使小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该制度要求总行对分
支机构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否则容易出现失控导致风险增加;总分支行集权与分
权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效率下降或风险上升。过分集权,分支行事无巨细均需报总
行审批,容易失去商机;过分分权,总行对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各种风险将居高不
下;分支机构管理人员频繁交流,不利于市场拓展和客户关系的建立。
单一银行制是商业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营业机构来办理,不设立或不许设立分
支机构。单一银行制的优点在于:银行在各区域内独立经营,符合企业自由竞争的
原则,因为数量较多的银行同时存在,可以保持竞争局面,不易垄断;有利于银行
与地方政府协调,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单一银行制在经营决策上自主性强,灵活
性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它的缺点是:该制度使银行业
务限制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使银行易受该地区、该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5
o}i、p。
垄室:三堕奎堂堡主堂竺丝苎一
风险难以分散;银行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成本偏高,不易取得规模效益;不利于资
金余缺的调剂,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单一银行制应
用并不广泛,几乎只有美国一家采用。即使如此,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美国单一
银行制逐步被突破。
2—2.全能型和职能型商业银行。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性商业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内没有什么限制,
它可以经营所有的金融业务,即不仅可以经营普通的存放款业务,而且可以经营诸
如公司债券的承销、包销、对企业投资等投资银行业务。这种银行制度在以德国为
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广为流行。
全能型银行的优点有:向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向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
产品、金融服务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由于
全能银行能够经营全面性银行业务,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与客户合作,因而
容易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式的关系;开展综合性银行业务,可以实
现银行经营多元化,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
全能型商业的最大缺点是容易导致金融业的垄断。但不管怎样,由于全能型银行在
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出的强大竞争力,使得它代表了现代商业银行演变的方向。
职能型商业银行与全能型商业银行相反,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截然分开,
互不交叉,商业银行不准进入投资银行领域,投资银行也不许进入商业银行领域。
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的不断出现,职能型银行制度正逐步被全能型银行制度所
替代。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情况,我国现行的银行制度仍然是分业制,现有的商业银
行都是职能型的。
2—3.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
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股份制。其特点是:银行资本来自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
筹资,股东是银行所有者,他们根据其持有股票的数量拥有相应的投票权。股东大
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聘用行
6
笙堕些堡堑垦堕笪翌————
长或总经理,行长是商业银行的行政首脑,他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负责组
织实施、管理、协调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私人银行即独资银行,大多由西欧大陆十六、十七世纪的家族银行特别是德国
的家族银行演变而来。银行业主负无限责任。从1976年起德国已不允许成立私人独
资银行,新设立的私人银行及部分老的私人银行已成为合伙企业,但股权不能自由
转让或公开上市。
3.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特点。商业银行风险潜伏在商业银行日常
经营之中,要有效防范其风险,必须首先认清其经营特点。除了作为金融企业,商
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3—1.经营商品特殊一一货币商品。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是货币商
品,而货币商品的品质是单一的,没有物质商品的多种形态,只有唯一的一种形态,
即以货币体现的价值。同时,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使用价值也是单
一的,它不象一般物质商品那样直接满足不同的社会消费需求,换而言之,货币商
品不能以自身形态直接成为生产和生活的消费对象,它的使用价值仅仅是具有与其
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此外,货币商品具有还原性的特点。这是说一般物质
商品经过生产和生活消费必然要退出商品舞台而消失,但货币商品却不会在消费过
程中消失,商品购买者在取得货币商品后,可用于购买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最
终还必须还原为货币资金。在社会再生产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一切物质商品都不断
地产生又不断地消失,唯独货币商品能在不断交换易手的过程中永远保存自己。
3—2.经营方式特殊——借贷。生产经营一般物质商品的企业,其主要的经营
方式是买卖,具体表现为~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让渡,另
一方是相应的商品货款的收付。一旦钱货两讫,交易行为便告结束。在非现金结算
方式下,由于办理非现金结算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常常发生~定的时差,但只要双
方恪守信用,时差通常十分短暂。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商品,由于货币商品的单
一性、还原性等特殊属性,决定了从事货币商品买卖的商业银行不能采用一手钱一
7
鎏裂塞戳惑t一曩。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手货的交易方式,而只能是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延期付款的交易方式,它表现为一
种特别的法律契约关系,贷出者作为卖方,把货币商品让渡给借入方,他没有得到
任何等价物,只是得到买者到期归还本金支付价格的承诺,卖者只享有法律上的索
取权。只有买方作为借者还本付息时,作为卖方的贷者才获得等价物的补偿。由此
可见,货币商品的过渡与补偿,以时差的存在为前提,这一时差可长达几年或几十
年,最短一般也不能短于一个生产或经营周期。借贷方式作为一种延期补偿行为反
映为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信用是维系这种交易的纽带。也正因为商业银行的货币
资金借贷是一种延期支付的信用关系,存在着特殊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其风险程度
要远远地超过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易。
3—■.定价方法特殊——利率。首先,一般物质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反映。
虽然一般物质商品价格的最终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成本无疑最具决定意义。因
为后者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的价值,它凝聚成商品的内在价值,因而
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于价值。相反,货币商品的价格不是由其内含的价值所决定,
而是取决于货币商品作为一种债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即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
其次,~般物质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自身的社会效用。效用既与价值有
关,也同市场供求有关。因此物质商品的价格除决定于价值外,也决定于市场供求
关系。货币商品的价格虽然也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
不是它的效用变化,而仅仅是它的数量变化。
3_叫.资产结构特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经营物质商品的企业,
其资金结构可以分为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而且在正常情况下
货币资金占比较小,因为它只能作为货币发挥作用,不是现实的生产要素,只是可
能的生产要素。相反,对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来说,货币资金不是作为货币发挥作
用的,而是作为资金发挥作用的,货币资金是商业银行的现实生产要素,商业银行
直接依靠货币资金来实现价值增殖。因此,在其资金结构中,货币资金占比大。第
二,在商业银行韵资金结构中,自有资金的比例较低,绝大部分来源予负债。丽在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正常情况下,生产经营物质商品的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高于银行。第三,从资金循
环过程看,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只经历了两个阶段:G卜G,G’—G’,表现为贷出
和收回。而生产经营物质商品的企业,其资金循环过程则呈现为三个阶段即:购买、
生产、销售或e~w,W⋯⋯P⋯⋯W’, W’—G’。彼此经历的阶段不同,表示影
响资金循环和周转的因素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受贷放和收回的效率的影响,工商企
业则受购买、生产和销售等诸因素的影响。影响贷放和收回的直接因素只是价值形
式的组织和清算,而影响购买、生产和销售的直接因素则除价值形式的组织和清算
外,还有使用价值的组织和调运。
4.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其一切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
源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
特殊运动规律。首先,货币商品的特性是不断地流动,流动性是货币商品最本质的
特征之一,如果它在某一时点上停止流动或干脆退出流通界,那么它就不成为货币
商品,而只是作为纯粹的货币发挥贮藏职能。其次,货币商品不但是不断流动的,
而且必须在流动中保全自己,不能流失,任何在流动中可能消失的商品都不能称之
为货币商品。最后,更重要的是货币商品不但是不断流动的,并能在流动中保全自
己,而且必须在流动中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否则它就不能成为货币商品,而只
能算是单纯的货币流通。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唯有遵循货币资金
的运动规律才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因此,它必须以实现货币资金运动的三大特性
为最基本的经营目标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4—1.流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
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所谓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的
变现成本,资产变现成本越低,则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资产
变现速度越快,即越容易变现,则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途径有两条,一
9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实行资产变现,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或者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
吸收存款或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
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流动性目标,通常需要制定一些量化指标,以此来衡
量和反映其流动性状况。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是资产类流动性指标,例如
现金资产比例、流动性资产比率、贷款占总资产比率等等;二是负债类流动性指标,
例如存款占总负债的比率等;三是资产负债综合类流动性指标,例如贷款占存款的
比率等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量化指标编制流动性计划,合理安排资产与负债
的对应结构、有效进行头寸调剂,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4~2.安全性目标。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保持足
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自己保持
坚定的信任,
商业银行安全性目标,可归结为基本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存款客户和其他债权
者,必须按契约还本付息,力求避免货币贬值和不能提取的损失;二是对银行债权
和有关盈利性资产,也必须按契约收回本息,力求避免坏帐损失和不能按期回流。
这两个方面都集中反映了银行信用的可靠程度。安全性目标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求银
行能正确处置风险,千方百计减少风险,分散风险,防御风险和避免风险,通过消
除不确定性因素来保证银行信用的可靠性。
商业银行要实现安全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资产安排的规模和结构,
决定于资产的风险度和现金储备的多少。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关注资产质量,自有
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以及自身的社会形象等等。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目标能否实现及其程度可以通过日常性指标予以反映。这些
指标包括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资产的比率、负债占流动资产比率、有问题贷
款占全部贷款比率等等。
4—3.盈利性目标。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谋取盈利收入最大化的要求。因
为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综合衡量指标,也是银行开拓、经营、改进和提高服
10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这是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的本质所决定的。
国际上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为股权收益率和资产收益
率。在我国,通常有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
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战略,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优质而
稳定的客户关系等等。就日常经营管理而言,提高盈利水平的方法不外乎增收和节
支两个方面。
就增收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诸如调整资产结构、扩大盈利性资产比例,提
高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促进银行证券上市获取创业利润和证券溢价等渠道实现。
至于减少支出的形式则可多种多样,例如降低负债利息水平、减少各项管理费用开
支,压缩事故、差错和其他损失等等。
然而,在实现流动性目标、安全性目标和盈利性目标时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安
全性目标要求商业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资产,而盈利性目标要
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扩大高盈利资产。如何协调此矛盾?多数银行家
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
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
最大的利润。解决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的最好选择
就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
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安全性与盈利性相结合的目标。
5.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经济运行是通过其日常业务推动的。概而
言之,商业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
5—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
其他负债三方面内容所组成。由于各国金融体制的差异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同,
各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不尽相同,即使在一个国家的同一家银行,由于经济发展
ll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其负债结构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但目前,存款始终是
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例如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占其总负债的比重在75%左右,
小型商业银行更高达90%。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种类别。活期存
款是指由客户随时存取和支付的存款,流动性较强,成本较高。在商业银行存款结
构中,活期存款占比呈现出随经济环境变化起伏不定的状况,如五十年代占比为
70%、六、七十年代下降为50%左右,八、九十年代又上升到70%左右。储蓄存款
是指个人将货币收入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它又分为定期、活期以及定
活两便三种。定期存款是指按照约定的存款期限,到期方能支取的存款。若存款人
要提前支取,则在利息上要蒙受一定损失。
商业银行借款业务主要有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证券回购协议、向国际
金融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这些借款形式,属于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行为。
5—.2.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
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资金,从而获得利润。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根据资本投放的对象
和信用担保的性质,主要可以分为票据业务、放款业务、证券业务。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包括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两种。票据贴现是指银行在票据
到期之前买进票据。票据抵押放款就是银行发放的以未到期的票据作为抵押的放款,
是抵押放款的一种。票据抵押放款与票据贴现不同之处在于:票据抵押放款银行并
不购买票据,票据的所有权未转移;而票据贴现是银行购买票据。同时,票据贴现
是银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款项付给贴现者:而票据抵押放款银行所
贷出的款项,通常只是票据面额的一部分(一般为60%——80%)。此外,支付利息
的时间不同,票据贴现利息是先扣;而票据抵押放款的利息是后付。
商业银行的放款业务是一项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业务。在美国,放款约占银行
总资产的.60%—70%。在我国,则在90%以上。商业银行的放款业务种类繁多,其
区分标准也不一,西方商业银行的贷款种类主要有:按放款用途分为工商贷款、不
12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动产和消费贷款;按期限分为活期贷款(通知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按贷款的保
障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按贷款的偿还方法分为一次还清和分期偿还贷款等等。
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包括有价证券抵押放款和有价证券投资两种。前者与票据
抵押放款类似;后耆是商业银行以有价证券的形式购入资产的一种行为。银行证券
投资按对象可以分为政府公债、公司债券和股票三种。有的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依其
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实际,对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行为和投资对象制订了相应的
限制措旆,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健经营。
5—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金,通过代理客户承办
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有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
代收业务、代买卖业务、信托业务、银行卡业务等等。目前,商业银行在生存压力
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开拓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收入在
商业银行收入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如果说体制转轨前人们对风险的概念还比较陌生的话,那么随着改
革向市场经济一步步靠拢,特别是经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风险、金融
风险频频见诸于报端,才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论风险,讲防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然而,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商业银行风险,则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认识。
1.风险的一般属性。论及风险一词,可谓众说纷纭,似乎可开
出一个不是很短的清单: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
损失出现的概率: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变化范围与变动程度等等。但是,这些定义
都不具有一般性。众所周知,不确定性属于人们主观心理上的一种认识,是指人们
对未来某种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这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后果既有损失的可能,也
有盈利的可能。但在分析风险时,则主要指前者。因此,可以将风险定义为:损失
发生的不确定性。
观察人类社会种种风险,不难看出它至少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可测性的基本
13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属性。
1一1.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的产ttlt-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自然灾害,企业倒闭破产,武装冲突等等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活动,就会存在种种矛盾,也
就必定存在风险。不管人们在长期的化解风险、防范风险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何种
有效的手段,不管这种手段多么系统、完备和健全,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也
正因为此才不断地激励人们持续不懈地努力去想方设法对付风险,从而将风险控制
在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就是最好的结局。
1—2.多样性。风险的多样性是指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丰富多彩,而每一项活动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从时间上看,
有的风险可能是事前或事后或事中发生的,表现为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
从空间上看,有的风险可能全局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即全局性风险和局部性风
险。从性质上看,有的风险可能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也可能是自然界的,形成
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或自然风险。种种不周风险对人们形成挑战,人们在挑战中不
断控制风险从而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I一3.可控性。风险的可控性是指随着人们识别风险和抵御风险的
能力的不断增强,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或者是弱化风险爆发程度,或
者是延缓风险爆发时间,或者是阻止风险的蔓延,或者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
者是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例如风险投资家面对高风险投资项目经过科学论证,制
定防范和规避风险的策略与方法,毅然决定投资,结果不但没有损失,反而获得巨
额回报。这就是风险利润。
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从风险的一般属性出发,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风险定
义为: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显而易见,商业银行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具备风险的一般属性。不仅如此,商业银
行风险还有与其他风险不同的特征。
14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1.从基本成因看:商业银行风险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特征。商
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高风险经营企业,其风险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必然存在。否则,就不成其为商业银行。例如利率风险,在竞争性的金融市
场上它不是商业银行个体所能控制的,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因而这种风险具是
有客观性。汇率风险也莫不如此。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观性,是指商业银行风险的触
发往往是由于人的主观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或过失所至,或者是因人们对自然
规律和社会规律在认识上的有限性而提高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加剧了风险的危
害程度。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就象一枚硬币的两面。例如由于借款人
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可以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因为从风险表象看是借款人
违约,责任主体十分明确,似乎都是商业银行以外的原因形成的风险。其实不然,
如果从更深一层次的主观上找原因,我们可以认为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不得力所致。
因为在同样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甲银行信用风险比乙银行低,若其他条件相同,则
只能归结为前者风险控制水平比后者高,是其主观努力的结果。
2—2.从影响程度看:商业银行风险有危害性与扩散性的特
征。商业银行风险的危害性非常严重。重大的金融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就
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例如1995年初英国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交易员尼克·利森违
规进行金融衍生产品(日经指数期货)投机活动失败,亏损额13亿美元,导致这家
百年老店一夜之间倒闭。商业银行是社会金融活动的中介,一家银行一种风险通过
某种渠道、媒介可以传输或感染到多家银行多种风险,从而放大风险渡和影响范围,
进一步加剧风险的危害程度。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债权债方关
系和财务联系,一家或少数银行出现财务风险或支付风险,乃至破产,就会影响到
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其他银行,从而加大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使
债权人不能像对其他产业那样根据公开信息判断某家银行的清偿能力,因而债权人
便将某一家银行的困难视为其他银行发生相似困难的信号,从而引导对其他银行的
不信任和挤兑行为。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一个国家——泰国、一个承
15
:黢:i 逶蘧I鬣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载主体——泰铢本币对美元比价贬值,迅速扩散而演变为地区性金融问题的。
2—3.从表象看:商业银行风险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与普通性和个别
性的特征。隐蔽性是指商业银行风险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掩盖起来,使风险不能显性
化。如果银行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并且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在的帐面损失
可能会随市场的变化在将来变为盈利。因此风险责任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尽力掩
盖风险,期待市场出现转机,让损失变为盈利。加之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可以
在较长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创造新的信用来掩盖己经出现的损失和问题。突发性是指
商业银行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尤其是超过其承受能力时,最终会以十分突然的形
式爆发出来。如果商业银行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化解,隐蔽性就必然要酿成
突发性。普通性是指商业银行风险或多或少潜伏于每~家银行、每一种金融工具和
每一次交易行为之中,可谓风险无孔不入,既使西方~流的商业银行也无时不处于
风险的包围之中。个别性是就某一商业银行、某一具体金融工具和某一具体交易行
为,所呈现的风险是不相同的。这种个别性体现在时间、地点、风险严重程度等诸
多方面。普通性决定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综合性防范和化解风险体系:而个别性
决定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应当有所侧重,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监测和
防范重大风险、易发风险。
2—4.从控制程度看,商业银行风险有可识性和可控性与可补
偿性与非补偿性的特征。尽管商业银行风险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特征,但是从
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观察,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商业银行风险从逐步发生、积聚到
最终爆发,再到逐渐减弱,一般要经历一个“孕育~积聚——爆发——扩散一逐步
弱化”的过程。人们在长期处理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把握其运行规律,
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和掌握商业银行何时、何地、何种
情况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通过不断深化对银行风险运行规律
的认识,逐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促进人们不断改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策略,提高
防范效率,降低防范成本。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可知的。当
16一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然,囿于主体认知能力,银行有的风险仍然难以事先预测。由于银行风险可识性决
定银行风险可控性。因为可识,所以银行风险可以被人们事先采取的措施加以控制,
至少一般情况下是如此。可以预见,随着人们认识风险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新的控
制风险的工具的进一步开发,银行风险将会变得更加可控。当然,“旧”的银行风险
被控制之后,“新”的银行风险又有可能出现。银行经营管理者就是在这种动态的风
险变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
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之一,控制并非总是有效
的,难免不出现潜在风险转变为现实风险的情形,风险一旦变为现实,不仅给银行
自身和债权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给社会
再生产的各个部门和生产,消费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当这种损失超过风险受害主体
的承受能力时,后者就面临破产清盘的境地。因此,银行经营理者在长期的风险管
理过程中,逐步总结和完善了一套减轻损失的办法,建立了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例
如通过设立补偿基金、后备基金,从盈余和剩余中扣除一部分用于储备,以盈补亏,
或将风险分散、转移到非风险受害耆和地区,由更多的人分摊风险。这是银行风险
可补偿的一面,另一方面补偿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有的风险损失不可能完全弥补即:
非补偿性,只能通过其他措施进行处置。建立各种补偿制度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
行的一种必然要求。这种补偿本质上是对社会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弥补的程度和
水平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定。
2.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种繁
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
3一1.按外部环境划分。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
将其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国家风险和
意外事故风险等等。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履行责任或按期偿还
本息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违约。即有钱
17
!!室三塑查堂堡主堂垡堡苎——
不还,毫无还钱意愿;一种是被迫违约,借款人的确没有履约能力。有时两种情况
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而
带来的损失。由于利率是经济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变量之一,因此利率风险是
商业银行风险中最基本的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到位,我国商业银行利
率风险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那种“用3%的利率借款,按3%的利差放款,下午3
点钟高尔夫球场见的悠闲生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价格风险是指由于证券、金融工具或某些与银行债权债务相关
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证券的价格风险就其性质可分为
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总风险三种。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投
资收益而变动的可能性。全局性事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它们对所有证
券都产生影响,因而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来抵消这种风险,所以又称为不可分散风
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局部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可能性,它可以有效地通过
证券投资多样化来消除,所以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总风险指的是投资者在证券投资
持有期间的一切事件引起投资收益而变动的总的可能性。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价格变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银
行经营外汇业务导致的汇率风险主要有外汇买卖风险、外汇信用风险和外汇借贷风
险。外汇买卖风险是银行在买入或卖出外汇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
汇买卖风险源于汇率的变动,是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共有的风险,是汇率风险最普
遍的表现形式。外汇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方不履行或不按期履行外汇交易和约而
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外汇信用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资信状况以及交
易与交割之间的时间距离。即期外汇交易隔日交割,信用风险较小,远期外汇交易
交割和交易相隔时间较长,信用风险较大。外汇借贷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外币借贷
业务时因汇率变动或交易对方的不履约行为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借款风险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为外汇借贷的汇率风险,二为外汇借贷的信用风险。前者主要受
t矗。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汇率变动影响,后者主要受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的影响。
竞争风险是指激烈的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利差缩小,增大
银行损失,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即国家信用风险,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
使该国不能按照合同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意外事故风险指意外事故引起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有
自然风险,如风暴、火灾、洪水等所导致的风险:社会风险,如由于反常的个人行
为和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形成的风险,类似战争、罢工、犯罪、政治风波等。
3—2.按内部因素划分。根据银行经营的内部因素,商业银行
风险可以分为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盈亏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经营风险和决策
风险等。
资本风险是指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无法发挥最终的清偿力职能
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和风险,因而贷款和投资过程中就可
能发生损失。银行资本是风险的“缓冲器”,它的三个职能:营业职能、保护职能和
管理职能最终都归结为承担和减少风险。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应
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其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否则就会危及银行安全。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到期支付债务或借款需求增加、或是
临时提款的需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赢至被挤兑倒闭的可能性。流动
性风险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要给资信度高的顾客融通资金提供贷款;另一
方面要满足存款人提款的要求。要保证这两方面的需求,商业银行的资产要保持足
够的流动性。问题是,这两方面的需求在时间上、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当这两方
面需求发生时,银行不得不出售流动资产和借入资金来满足,如果一旦市场行情对
银行不利,便会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盈亏性风险是指银行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不稳定因素造成银行
亏损的可能性。象其他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最终目标,没有利润
19
氨;, 攥l§}薅
——!!室三堕查堂堡主堂篁笙茎
就没有防范风险的经济实力,若是长期亏损经营,银行就难以为继。然而,要保持
银行经营利润的持续增长也不容易,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动荡不定盼情况下。
结构性风险是指银行资产负债的各种比例失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
能性。资产负债比例失调轻则盈利能力下降,如非生息资产占比攀升而生息资产占
比不断下降;重则可能诱发严重风险、甚至使银行倒闭,如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
流动性缺口不能有效弥补,在报端的情况下可能使银行被挤提倒闭。
经营风险是指经营成本与未来的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差,从而
引起净收入下降的可能性。而决策风险则是指银行决策者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
能性。
3—3.按业务范围划分。根据银行的业务范围,商业银行风险
可以分为负债风险、信贷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外汇交易风险等。
负债风险是指银行在负债业务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清偿性
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放出的款项,借款到期未能偿还而形成逾期、
呆滞、呆帐,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引起信贷风险的原因可能是决策失误,或
是由外部的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欺诈风险等所造成的。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因素存在不稳定性而导致投资收益
未能达到投入本金时所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导致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有政治上
的、经济上的、还有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因素。
汇兑风险是指银行办理汇兑业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
用风险、欺诈风险、意外事故风险、工作失误等。
外汇交易风险是指银行在从事外汇交易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导致
外汇交易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决策风险和国
家风险等。
3—4.按其他因素划分。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银行风险,除上述
20
盈:越莲l霪,靛进.、、.赞臻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划分风险的方法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划分银行风险。例如从时间
先后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一般情况下,过去发生的风险可以定
义为存量风险,现在发生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增量风险。又例如从引发银行风险的根
本原因及其规避风险的结果考虑风险,可以将其风险归结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
风险,如此等等。从不同角度划分银行风类类型,有助于人们对银行风险认识的深
化。
4.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商业银行风险究竟源于何处,人们可以从
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去观察;有的从银行自身来寻找;
有的从历史去溯源;有的从现实来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会得出种种不同结论。的确,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因素,
也有间接因素;既有主要因素,也与次要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
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因素等等。综合各种因素,商业银行风
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
4一1.社会经济环境。一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商业银行的影
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往往带有周期性的运行规律。在经济繁荣阶段,
社会投资欲望强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经营利润上升,风险相对较小。而在
经济萧条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下降,经营利润减少,风险加大。特别是借款人
经营条件恶化,发生亏损或倒闭,使商业银行面临倒帐的风险。
二是经济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带动全社会投资总量和结构
的演变;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制约与外贸相关的产业的兴衰,所有这些对商业银行
的经营都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是经济体制变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
体制转轨过程中,因双轨制的磨擦而造成的新旧体制之间的不协调和不衔接所产生
的“体制性风险”。现阶段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
2I
j!塞三塑盔兰堡主堂垒堡茎——
组转制,,过程中,大量逃废、悬空商业银行债权,使信贷资产沉淀为有问题贷款,
形成呆、坏帐,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开放性经济条件
下,商业银行国际化趋势目益加深,商业银行的每一次运作都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活
动的一部分,因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等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
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五是社会信用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信
用是其得以运行的前提。离开信用以及信用文化,商业银行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末。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为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开辟了通道。相反,在一个不
守信用,经常违约,甚至有钱不还的不良社会信用文化状态下,商业银行经营高风
险便不可避免。
4—2.市场运行状况。一是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充分性
引发商业银行风险。在金融市场上主要存在三方主体:存款人、贷款人和借款人。
而三者又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问题。借款人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
往往存在对项目评估和决策的失误:贷款人对借款人使用贷款情况也不是充分了解
的,对借款人的评估往往是依赖于借款人自身的评价:存款人对借款人的情况就更
难了解。所以,一旦意外事件出现而使存款提现速度加快,则存款人最明智的选择
就是加入挤兑行列,以保证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假如存款人之间能达
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共同契约,一致放慢提款速度,待商业银行将流动性低收益率高
的资产变现时再提款,则不仅银行可避免资产价值损失,而且也可确保支付。但实
际上这种存款人的共谋是不可能的,因为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也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
这种“囚徒困境”——存款人个人的理性行为结果必然是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加大
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二是市场行情变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工资水平和
利率的普遍提高会加大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成本。使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偿债能力
jl{.歉, 繇耋滚萎+蠢,≮l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降低,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特别是一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商业银行不仅
面临贷款回收困难的风险,而且还面l|缶着放贷或投资的货币资金的贬值的风险。从
商业银行作为借款人的角度看,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工资提高幅度时,可能引起存款
人为保值而提款抢购商品,造成商业银行存款流失及挤兑风险;物价上涨幅度超过
银行名义利率水平时,也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同样的风险。
三是不健康的同业竞争对商业银行影响。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
额,一些商业银行乱设分支机构,造成机构过度增长,业务规模与资本金不相称,
专业人员短缺。在片面强调“存款立行”的口号声中高息或变相高息揽储,同时为
了争取优良客户又竞相低息放款,或对关系人发放优惠贷款,造成存贷款利差过小,
在扣除经营成本后往往是无利可图。
4—3.央行监管水平。固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根本上取决于
商业银行自己,但是外部监管、尤其是中央银行的监管也十分重要。央行监管水平
的高低、力度的大小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
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央行监管,无疑有助于及早发现商业银行风险,并有针对性地
采取防范措旖控制风险,避免那种隐瞒风险或对风险视而不见、心存侥幸、放任不
管的行为发生。监管与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有监管,就有反监管。在我国,
虽然建立了一支规模不小的监管队伍,但监管效率、监管水平仍不能令人满意。这
不仅在于这支队伍的素质,而且更主要的还在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受各种利
益集团的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大。要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客观公正有效地实
施金融监管,中央银行还有较长的改革之路要走。
4—4.高负债经营本质。商业银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高负债
经营本质所决定的。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中,除了少量的资本金以外,绝大部分都是
通过负债经营形成的,因此商业银行财务杠杆系数大大高于一般工商企业。例如90
年代中期美国花旗银行财务杠杆系数(资产总额与资本总额之比)为27倍,同期我
国四家国有独资银行达2l—26倍。没有负债业务。商业银行无法从事大规模的业务
韭壅三塑奎堂堡主堂堡丝苎一
经营。要扩大银行资产业务必须先增加负债,因为从“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的公
式中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变量不大。而每增加一定量的负债,必然增加等量资产;
反之则减少。在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既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负债数量的多少直接
决定其资产规模的大小。换言之,资产总量增加,必须限制在负债增加的范围之内。
同时,负债的期限结构决定着资产的期限结构。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差,
利率因存贷期限不同而不同,若存款利息额大于贷款利息额,银行会出现亏损,因
此银行负债的期限结构必须与资产的期限结构匹配。但由于借款者为避免利率风险
愿意借用定期贷款、商业银行为减少筹资成本而愿意借入短期资金以发放长期贷款
等原因,使得银行负债的期限结构经常小于资产结构。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上述特
点,决定高风险伴随其始终。例如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容易导致流行性风险等。
4—5.主体风险控制能力。所谓主体,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者。商业银行风险大小及控制程度如何,关键还在于经营管理者管理风险的能力。
否则便无法解释处于同样外部环境中的商业银行,何以有的能较好地防范风险,有
的却遭受了较严重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主体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表现在风险意识方
面。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过程中,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总是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般来说,流动性和安全性是相关的,流动性强的资产风险小,资产安全有保障。
但二者往往同盈利性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水平一般较低;盈利水平
较高资产,往往流动性差,风险高。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又是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的
本质要求。因此,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一个最佳组合,一直是银行经营
管理者着力解决的难题。若片面关心利润的多少,而不考虑所面临的风险,亦即只
强调盈利性,忽略安全性,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也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有“百年
老店”之称的巴林银行就是明证。其次,主体风险控制能力表现在经营理念上。经
营理念体现在经营思想与方针等方面。经营思想过于激进,导致资产业务中高风险
业务比重过大,显然会形成较大的风险。相反,经营思想过于保守,经营方针落后
于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要求,业务品种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业务承办不
24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能形成足以分散风险的规模,也会使风险加大。再者,主体风险控制能力还与银行
经营管理者整体本质密切相关。面对一笔贷款,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对借款人的资信
能力作出有效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无论是做出肯定还是否定的决定,都有损于银
行利益,造成不应有的风险。
4—6.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
一种自律行为,是其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
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
总称。大量事实证明,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利器。对此,日本大
和银行用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已成为内部控制失灵的经典案例。
1995年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宣布该行纽约分行一位高级交易
员通过做假帐的方式,在过去11年间隐瞒进行未经授权交易所造成的亏损达ll亿
美元之多。这一消息使国际金融界大为震惊,人们无法相信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
流氓交易员”尼克·利森事件过去半年又出现这种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ll亿
美元损失呢?除内部控制失灵外,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解释了。大和银行纽约分
行1l亿损失的制造者是该行44岁的副行长井口俊英。他从1984年起,在长达11
年的时间里违章买卖美国国债,当第一笔亏损出现时,就决定隐藏起来,其办法是,
他偷偷地卖掉大和银行属下的债券来抵补亏损,然后制造假会计凭证。美国信孚银
行是大和银行的债券保管行,井口俊英伪造的是该行寄发的对帐单。由于他既管前
台又管后台业务,所以不易被人发觉。在十几年里,他很少休假,既使短暂离开几
日,往往是提前赶回工作岗位,他的这种行为还被人为是对工作尽心尽责的表现。
就这样,井口俊英在11年间完成了3万多笔交易,用以隐瞒亏损。到1995年6月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帐薄上记录着存放在信孚银行的证券价值为46亿美元,而实际真
实价值仅35亿美元,两者之间ll亿美元的差额,就是井口俊英的假帐的结果。尽
管如此,u年中外部和内部的每次检查都未发现.只是在井口俊英和银行董事长的
“坦自信”之后,大和当局才如梦初醒。为此,大和银行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1995
2S
!!室三塑查堂堡主堂堡笙苎一.——
年11月2日,美国联邦及纽约等六个州的银行监管机构决定把该行在美国的18家
机构全部驱逐出去,并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大和事件”毒明,内部控制失灵
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难以估计的。
4—7.自然社会不可抗拒因素。自然界风险也会给银行带来真
接或间接损失。由于灾害发生,使得广大的存款人迫切需要资金重建家园。这种情
况下,银行存款数量锐减,提取现金的需求猛增。周时由于灾害可能导致企业生产
过程中断,信贷资金回流受阻,而企业由于同样原因需要资金恢复生产,加剧资金
供求矛盾。当银行在资金市场上不能及时经济地取得负债或变卖短期债券时,就可
能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更严重的是,自然灾害使借款者丧失还款能力形成呆帐,
对企业的长期投资不能按时收回,又会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和投资风险。
社会风险同样使银行风险居高不下。例如有的国家在国内实施
外汇管制政策,对外汇支付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交易双方必须严格执行,若
未经该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即使合约到期时也不能按期支付。这样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就可能难以收回形成风险。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般问题
1.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作为企业般,
其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与其他经济实体没有区别即维护自身安全。但作为企业特殊,
又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风险管理目的,其最为重要的是维护存款人利益与支持宏
观经济稳定运行,这是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性质的必然要求。
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该是维护自身安全和保护存款人利益与支持
宏观经济运行三者的统一。
1—1.维护自身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同程
度地面临或多或少的风险,也都需要减少风险、保证安全。但对商业银行来说,维
护自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经营的对象是货币资金商品,其经营活动是建立
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况且绝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负债的方式筹集而来,这就
2占7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决定商业银行风险远远大于一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只有善于识别和衡量风险,客
观地分析风险,切实地防御风险,才能很好地降低风险,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现代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信
誉,而建立信誉主要依靠的是安全而非盈利。无论是在短期内靠冒险投机而获取暴
利的银行,还是因贪大利而难以收回债权的银行,其公众形象都令人不齿。唯有稳
健经营的银行,在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前提下争取最大收益,才能在公众中树立
良好形象,可靠信誉,进而保证吸引更多的客户,使银行良性循环,自身安全无虞。
1—2.保障存款人利益。商业银行经营失败的大量事实表明,
银行破产清盘,除自身受损是咎由自取之外,损失最直接的可能是存款人,即使建
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亦大同小异。
在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公众存款是商业银行经营运行的逻辑起点,
然后运用存款发放贷款取得利差获得收益。在一存一贷(或一收一付)的过程中,
银行面临两方面的约束:一方面对存款人必须按契约还本付息,否则将遭受挤兑的
风险使信誉扫地:另一方面对借款人虽然同样要求其按契约偿还贷款本息,但由于
种种原因,借款人可能逾期或不能履约,使银行面临损失。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几
乎是刚性的,银行不能有丝毫折扣,这是银行得以持续经营的前提;而银行对借款
人的约束却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条件下。这种不对称的约
束,将银行推到了信用矛盾的焦点,极端的情形是借款人恶劣的信用品质会演变成
银行的信用危机,因为借款人借款不还,银行流动性下降,此时存款人恰恰有提款
要求。所以,只要是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银行,它始终会保持一种对存款人存款
负责的态度,积极慎重地运作,把运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3.支持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现代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流动
性的重要提供者,是保障社会资金循环与周转的载体——支付系统,是货币政策传
导机制的重要环节,其风险大小直接制约宏观经济运行。
商业银行如果流动性不足。出现流动性风险,国民经济就可能
2'
《;主。。^
韭室三塑盔堂堕主堂堡笙苎
因失去资金血液而不能健康运行,严重的可能导致国民经济衰退。难怪长期以来经
济学家们对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成因争论时曾提出究竟是大萧条引起银行倒
闭,还是银行倒闭引起大萧条这类令人深思的问题。对此不论结果如何,有一点可
以看出,若银行风险控制不力,倒闭则是其必然归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倒
闭给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
作为支付系统的载体,绝大部分社会资金都要通过银行办理结算,
大部分债权债务需要银行清算。商业银行风险,狭义地看,就是支付系统的风险,
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社会支付系统就可能梗阻,由此导致国民经济低效。
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例如中央
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首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打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平
衡,促使后者调整资产结构。商业银行在调整资产结构中可能增加债券投资,也可
能增加贷款。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中央银行只有借助商业银行才能将自己的政策意
图作用到微观经济层面,如果商业银行出现风险,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有
效地传导下去,若此,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促进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2. 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的首要步骤。
人们只有确切地辨别出各种潜在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
的对策。
2—1.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商业
银行要判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本质上归属于何种形态。商业银行风险多种多样,而
且相互交织,需要认真加以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常见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根据资产负债
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报表获得各种风险指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风险指标的状况及变化,而且要对银行整个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就
2I
瀣剖囊黛耋糊。,。基强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具体业务,还要对与之往来的银行或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采用综合的、
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才能准确地确定银行目前及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
2—1.2.风险树分析法。风险树分析法就是仿照树型结构,将各
种风险因素画成树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采用这种建立风险树的识别方法,商
业银行可以清晰、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承受风险的具体形态及其性质,简单、迅速地
认清自己所面l|缶的局面,为今后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1.3.菜单分析法。菜单分析法就是将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
的各种风险以“菜单”的形式详细列举出来,以便可以清楚地知道将会遇到什么风
险。菜单分析法一般将风险分为直接损失风险、间接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每
一类型风险又可细分为若干子风险。菜单分析法实际上是人们对己知风险的一种归
类与综合。
2—1.4.头脑风暴法。又称集思广益法,本意是形容参加会议的
人员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不同意见。此种方法可以在一个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由多
个人单独完成,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起来。如果采取小组开会的形式,参加的人
数可以控制在5——10人,以便让与会者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果想多听意见,
可以分组开会,会议时间不要太长。与会人员通常由风险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组成,
直接领导者一般不宜参加。会议开始时要将要讨论的风险话题向与会者说明,然后
开展讨论。此外,对头脑风暴法的结果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既不能轻视,也不能
盲目接受。一般来说,只要有少数几条意见得到实际应用,也就是比较成功的分析
方法。
2—1.5.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一一兰德公
司于50年代初发明的,采用专家估计方法。德尔菲法运用于银行风险分析,一是要
采取匿名制:二是避免个人权威、资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持人或组织
者的倾向性意见:三是避免组合事件,如果一件事包括专家同意的和不同意的,这
是专家难以作出回答:四是问题要集中;五是要限制问题的数量。一般认为20一
29
*#囊。s}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个为宣;六是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同,如对错选择、可能的方案排序等,统计整理
的方法也不同,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结论还要进行再分析。
2一1.6.幕景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是辨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
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幕景就是对风险状态的一种描绘,这种状态既可以是
文字型的,也可以是图形、图表或曲线型。幕景分析法研究的重点是:当某种因素
变化时,整个情况将会怎样?将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发生?其影响力度将会有多大?
通过筛选一些关键因素,然后像电影屏幕一样,一幕~幕的场景进行演示,比较不
同的结果,以通俗形象的方式表示出来。
幕景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筛选、监测和诊断。筛选就是用某种程序
对潜在风险进行分类选择的过程。可以分析潜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理清那些因素
明显地可能引起风险损失,哪些因素可以暂时排除,那些因素对产生风险及损失的
影响不甚明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后果进行归类,以便风险管理者用不同的方式处
理不同风险。监测就是在某种风险出现后对事件、过程、现象、后果进行观测、记
录和分析的过程,并对风险的发展、演变趋势发出预测和警报。诊断就是对风险及
损失的前兆、风险的后果和各种起因进行评价,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详细的检查。
筛选、监测和诊断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在识别风险过程中都要使用三个相
类似的元素——疑因估计、仔细检查和症兆鉴别,但其具体的顺序则不同。筛选过
程是:仔细检查一症兆鉴别一疑因估计:监测过程是:疑因估计一仔细检查一症兆
鉴别:诊断过程是:症兆鉴别一疑因估计一仔细检查,如下图:
风险辨别三元素顺序示意图
疑因估计
诊断
症兆鉴别
筛选
30
监测
仔细检查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2.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在准确判明自
己所承受的风险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需要进一步从量上把握这些风险的程度,以便
决定是否加以控制,如何加以控制。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客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
统计估值法、假设检测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2—2.1.客观概率法。在大量的试验和统计观察中,一定条件下
某~随机事件相对出现的频率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个频率就称为客观概率。
商业银行在估计某种经济损失发生的概率时,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
历史资料,用以反映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经济损失发生的情况,则可以利用统计的方
法计算出该种经济损失发生的客观概率,这种方法叫做客观概率法。
设A代表商业银行一种业务发生某种损失的随机事件,N代表
统计观测次数,M代表A发生的次数,P(A)代表A的概率,则:
M P(A)一(1)
N
设Bi(i=l、2⋯n)代表A赖以发生的经济条件。当且仅当A与B
同时发生时,有全概公式:
P(A)=⋯-P(Bi)‘P(A/Bi)
假定商业银行掌握的历史资料,存在BI、B 2两种经济条件,根
据公式(1)计算的结果,随机事件A在两中经济条件下,各自发生的概率为:P(A/Bl,
=0.2,P(A/B2)=0.3,两种经济条件发生的概率为:P(B1)卸.1,P(B2)=0.4,
根据公式(2)计算,随机事件A在历史上发生的概率为:
P(A)=O.1×0.2+0.4×0.3--0.14
2—2.2.主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是商业银行选定一些专家,并
拟出几种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条件提交给各位专家,由专家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料,
根据个人经验对每种经济条件发生的概率和在每种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某种经济业
务发生经济损失的概率做出主观估计,再由商业银行汇总各位专家的估计数值进行
加数平均,根据平均值计算出该种经济损失的概率。
3I
蓦浚;鬻.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3.统计估值法。利用统计所得的历史资料,可以确定在不
同经济条件下。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是在不同风险损失程度下,某种风险发生
的概率。这种相关关系,可以用直方图或折线图来表达。如下图:
Y






0风险程度(或不同经济条件)x
利用统计方法和样本资料,可以估计风险平均程度(样本期望值)
和风险分散程度。估计方法可以采用点估计或区间估计。
2—2.4.假设检验法。对未知参数的数值提出假设,然后利用样
本提供的信息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这种方法称为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
法适用于统计规律稳定,历史资料齐全的风险概率估计。假设检验法是概率性质的
反证法。对风险参数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提出假设H0,然后构造一个事
件A,使它在假设凰成立的条件下概率很小;然后做一次实验,如果A在一次实验
中居然发生,则拒绝接受H0,这是因为“小概率”原理认为,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
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也就是说导出了一个不合理现象,而
此现象的出现源于假设凰,因此应该拒绝接受Ho,否则不应拒绝接受H0。
2—2.s.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通过找出间接风险因素与直
接风险因素的函数关系,来估计直接风险因素的方法。例如利率风险的直接风险因
素是利率水平变动,而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有货币市场供求关系,中央银行利率政
策等多种间接风险因素。假设直接风险因素为Y,间接风险因素为Xl、x2⋯⋯X n,
则归回模型为:
Y:j材hll曲F时”州聃n+u (3)
其中bo、bl、b2⋯,b。为回归系数,u为随机扰动项.回归系数
32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用最d,--乘法原理求出,从而得出回归方程:
^^^ A A
Y=bo+blxl+b2x2十⋯+bnxn (4)
利用回归方程即可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进而作出风险估计。
回归分析可以是一元的,也可以是多元的;还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
3.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商业银行风险不
可避免的,但是,是可以识别的、评估的和有效管理的。只有宜面风险,采取切实
可行的策略管理风险,才是银行家明智的选择。
3—1.预防策略。预防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对风险设置各层预防
线,以避免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种种打击。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防线是保持
充足的白有资本。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
要达到预防风险的目的,更重要的还是商业银行内部加强管理,主动调整风险资产
结构,使之随时与资本状况相适应。
然而,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决定其仅仅依靠自有资本防范风险是
远远不够的,因此,预防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在资产份额中保持一定的准备金。除了
一般性准备金之外,银行一般都要根据具体业务状况保持专项准备金,贷款坏帐准
备金以备补偿借款本利损失,此外还可能保持一些资本损蚀准备金,以备补偿因灾
害等因素造成的资本损失。
3—2.规避策略。规避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
动所采取的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例如贷款风险管理原则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贷款规
避和拒绝原则,对于风险较大,难以控制的贷款,必须采取规避和拒绝的原则。规
避风险常用的方式有:第一,资产结构短期化,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资
产结构短期化重点是有价证券,因为贷款一般具有固定客户,贷款期间利率相对固
定,也不能收回。而证券就不一样,它具有较强流动性,其收益受证券市场影响大,
因此需要随时进行期限调整。商业银行可以采用阶梯法和杠铃法规避证券风险。
第二,投资选择避重就轻,以避免风险过大的投资。所谓避重就轻,
蘑蕾骚§
!!塞三塑查堂堡主堂垡笙茎——
就是商业银行将各种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风险小的,避免风险大的投资。
第三,债权互换扬长避短,超利避害,即商业银行之间利用各
自不同的相对优势,将不同期限、利率或币种的债权互换,达到彼此取长补短,各
得其所地避开风险。
第四, 在外汇业务中灵活选择币种,避免汇率风险,对有关货币汇
率走势做出准确判断。努力保持硬通货债权、软通货债务,以避免汇率变化带来风
险。
3—3.分散策略。分散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分配于贷款和
证券投资对,尽量把贷款和证券的种类分散,避免集中于某种货款和证券上。分散
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选择多样化原理。它认为,若商业银行把资金集中投放某类
货款或证券,风险相当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商业银行将遭受重大损失。
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途径有五:一是资产种类分散。这样,银行
的资产损失、风险就不会过分集中,从而避免某一类放款或证券发生损失时而引起
全部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是行业分散。银行将资金投资于不同行业,就可以将某一行
业出现经济衰退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其他繁荣行业的投资收入来弥补,从而避免集中
投资于某一行业带来全部投资损失的风险。
三是地区分散(或国别分散)。实施地区分散策略,银行可以避免
因某一地区(国家)经济萧条或自然灾害带来投资损失引起全部投资集中受到损失
的可能。
四是客户分散。客户分散就是银行进行资产投资应分客户大小,
将资金用于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客户发放贷款和购买证券,这些客
户既包括企业,也包括消费者。
五是资产质量分散。资产质量分散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和购买
证券时应将资金分散于不同质量的贷款和证券,从而既获得低质量资产的高收益,

竺要些堡堑墨堕笪望
又取得低收益资产的高质量,保证银行实现收入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3—4.转嫁策略。转嫁风险是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
手段将风险全部或部门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转嫁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资产出售、担
保、保险、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
风险资产出售。即将不愿意继续承担风险的资产出售给他人。收购
风险资产的人一般对该种风险有控制能力或经验,愿意通过承担此风险来获得收益。
担保。有担保的放款把本应银行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转嫁给担
保人,但银行在转嫁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的风险。
保险。以银行资产,包括不动产、动产或债权,向保险公司投
保,或以银行获得的各种抵押品,由债务人向保险公司投保,将保险受益人权益转
让给银行,都是商业银行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的方式。
市场交易。例如期货交易,通过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将价格
波动的风险转嫁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人:期权交易,买方不必履行到期交割的责任,
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届时决定是否使用期权合约等等。这些交易方式,都可以作为转
嫁风险的工具使用。
3—5.抑制策略。承担风险之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
损失,这就是风险抑制策略。
风险抑制常用于信用放款过程。从放款到收回本息之间一般有较长
~段时间,从借款人财务出现问题到最终倒闭清算也尚需时日,商业银行可以利用
这段时间,依靠自己作为债权人的有利地位,采取一些风险抑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
损失。例如向借款人派驻财务专家,帮助借款人分析财务恶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
问题的指导意见。还可要求借款人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扩大被抵押的资产等等。
3—6.补偿策略。补偿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本、利润、抵
押品拍卖收入等资金补偿其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损失。抵押品可以是存款、有价证
35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各种形式,当借款人不能按照抵押贷款合同履行偿债责
任时,贷款银行有权按照协议规定接管、占有、拍卖有关抵押品,以弥补银行的呆
帐损失。商业银行可以从成本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呆帐准备金,用作信用风险的补偿
手段。为保障银行经营安全,呆帐准备金应随时保持充足,因此当单凭从成本中提
取的准备金不能满足需要时,银行还应考虑在税后留利中按一定比例建立专项准备
金,以备出现重大的意外的信用风险时,具备应对风险的经济实力。至于银行资本
金,则是商业银行风险补偿的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地动用资本金补
偿风险。
诚然,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
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等,但是每一风险对商业银行
稳健经营所带来的冲击并不是等量奇观的,它们因经济制度,人文环境等条件不同
而影响力各异。例如在西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考虑的~般是市场
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系下运作的商业银行担心的可能
是信用等一系列风险。相反,在中国由于特定的经济体制和商业银行特殊的产权制
度安排,面对声誉风险,作为商业银行主体的国有独资银行似乎可以无忧无虑,因
为它们有无限的国家信誉作后盾。
但是,不管各种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作用如何,银行业者共同的看法是:流
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是所有商业银行面对的三大重要风险。这是因为流
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一家银行可以暂时亏损但不能没有流动性,“即使从技术
上说它仍有清偿力但却会因为不具有充足的流动性而倒闭”。1984年时为美国十大银
行之一的芝加哥伊利诺伊大陆国民银行遭重创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受是如此;
1991年被美联储强行关门歇业的迈阿密东南银行亦是如此;此其一。其二,利率风
险随着近三十年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成为银行家面临的最大
挑战之一,“它是每家银行都必须面对的、最难对付、最具潜在杀伤性的一种风险”。
这一点即使在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门的中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已初见端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倪。其三,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信用风险几乎出其左右、伴其始终,就象挥
之不去的梦魇,可以说只要商业银行存在一天,信用风险就一天也不会消失。因此,
有效控制三大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主胚。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何谓流动性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供给不能
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银行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保证
充足的流动性。如果一家银行在正需要资金的时候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立即可用资
金,那么它就被认为流动性是正常的。否则,流动性不足或严重不足。资产的流动
性对所有工商企业都至关重要,而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因为除流动性是银行存在
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外,商业银行流动性也是整个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
动性需求的保证。
2.为什么银行存在流动性问题。银行之所以存在流动性问题主要
由于三方面原因。一是资产与负债期限组合不匹配。银行负债主要来自居民个人和
各类经济组织的短期存款以及从其他贷款机构(如中央银行或同业)的借款,然后
反过来又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借给自己的信贷客户。这就客观上存在资产与负债到期
日不匹配的问题,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入与负债引致的现金流出正好相等的情况是少
有的。特别地,银行是高负债经营的企业,高比例负债需要随时支付如活期存款。
因此,银行必须做好准备满足现金的不时之需。
二是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当利率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存款人会存入资金以寻求更高回报,而一些潜在的贷款人会进一步推
迟贷款需求或现有的贷款人可能提前偿还原有贷款以降低筹资成本。当利率下降时,
存款与贷款需求均会呈以前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均将对流动
性产生影响。
三是维护商业信誉。银行要保持公众对自己的信心,也必须对
满足流动性需求给予极为高度的重视。不可想象当一家银行暂时因现金准备不足丽
37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能满足客户提款要求时,客户会作何反应,该银行会出现何等局面。
3.流动性缺口:流动性风险的诱因。流动性风险源于流动性需求
大于供给,二者之差可以称之为流动性缺口即:
流动性缺口=流动性供给一流动性需求
若流动性缺口>O,则称为正缺13或流动性盈余,表明银行未来一定时期内流动性充
足,应当考虑如何将剩余的流动性资金投资于利润率较高的资产,直到需要时满足
将来流动性需求。若流动性缺口<O,则称为负缺口或流动性赤字,表明银行未来一
定时期内流动性短缺,应当考虑动用现金储备、变现流动资产、或者在市场上获得
新的资金来填补缺口。若流动性缺D=0,则称为零缺口或无缺口,表明银行未来一
定时期流动性平衡。
应当指出的是,在任何特定时刻流动性缺口为零的现象是少有
的,流动性缺13不平衡(大于或小于零)是流动性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常态,银行家
就是在不断地处理这种不平衡的动态中求得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
就大多数银行而言,流动性供给最重要的渠道一般有两条:一是客
户存款,包括从新开立帐户和从已有的帐户中新增加的存款。因为存款仍然是商业
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以美国为例,目前存款在银行负债总数中的比重平均为76%,
其中资产多于50亿美元的大银行为70.5%,少于3亿美元的小银行为87.7%。在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占其负债总额的比重更高达90%以上。二是客户归还贷款的本金
和利息。此外,还有银行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的收入,资产出售转换的流动性以及
从货币市场取得的借款。
而流动性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客户从自己的存款中提取
现金;二是客户新增贷款需求,它由老客户增量贷款与新客户贷款两部分组成。流
动性需求还来自偿还该银行从其他银行或中央银行借款,甚至定期支付所得税或向
银行股东派发现金股利也会导致流动性需求的增加。影响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变
动的因素一般可以通过下表得以反映。
38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流动性供给和需求表
流动性资金供给流动性资金需求
客户存款客户提取存款
偿还的贷款利息和本金合格的贷款需求
资产出售偿还非存款类借款
货币市场借款增加储备金
提供服务所得收入支付营业费用和税金
发行新股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4.解决流动性问题的途径。当银行流动性出现缺口。特别是负缺口,亦即流动
性供给不足时,解决缺口的途径大体有三:一是存储流动性;二是购入流动性;三
是平衡流动性。
4—1.存储流动性。所谓存储流动性,就是通过资产转换的方
式选择一些资产出售,使之变为现金直到银行所有的现金需求得到满足。例如通过
出售银行持有的国债可以变换为现金,以满足流动性需求。由于这种方式侧重于从
资产的角度研究和解决流动性问题,因此又称为资产流动性管理。
尽管一家银行能通过持有流动性资产增加自己的流动性供给,
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保证自己流动性充足,因为还受流动性需求的影响。银行只
有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成本)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才能说明其
流动性良好。一般情况下,只有小银行才采取存储流动性的方式解决流动性问题。
因为就小银行而言,风险相对较小。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只要不过分追求出售价
格高低,流动性资产均能顺利完成交易。相反,由于小银行信誉不高、社会公众认
可程度偏低,要在短期内从外部迅速购买流动性(如存款、同业拆借等)决非易事,
常常存有较大的风险。
存储流动性方法最大的不足,是经营成本偏高。其一,出售资产导
致机会成本增加。因为,若将被出售资产留存于银行可能带来收益,现在放弃这种
收益就意味着出售资产的机会成本上升。其二,出售资产需要支付交易成本,例如
出售证券需要付给经纪人佣金等。其三,出售资产还可能使银行面临巨大资产损失
尊溶t珏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风险,特别是在被出售资产市场价格正好下跌时,由此产生资产转换的先后顺序
问题。毫无疑问,应当是包括机会成本等在内的综合成本最低的资产优先出售,这
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代价。
4—2.购入流动性。所谓购入流动性,就是通过从货币市场上
借款或吸收存款来筹集更多的流动性资金。例如一家银行可以一定的利率隔夜拆借
一笔资金弥补当日头寸不足。由于这种方式侧重于负债的角度研究和解决流动性问
题,因此又称为负债流动性管理。
购入流动性对银行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
有利于银行整体资产收益的提高。由于银行可以选择当自己真正需要资金时才借入
资金,这样就无需在总资产中保存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
生息资产的比重就会增加,银行效益也会提高。第二,有利于银行保持稳定的经营
规模。与存储流动性需要出售资产导致总资产存量下降、银行规模缩小不同,购入
流动性不会导致资产数量减少。相反,当购入流动性是为了满足贷款需求时,还会
引起银行资产的增加。即使购入流动性是旨在应付到期的负债,一增一减只是负债
结构变化而负债总量不变,对银行资产没有影响。
然而,购入流动性也是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最具风险性方法。
这种风险性来源于货币市场利率的不稳定性和资金的可获性。利率不稳定使购入资
金成本,进而使银行收益不确定。更为可怕的是,流动性不足的银行对流动性需求
最为强烈,但存款客户如果得到这种信息会急于收回存款,与此同时其他金融机构
为避免风险不愿意拆出资金,该银行将面临即使用高利率也无从借款的困境。因此,
购入流动性的方法一般只为规模与信誉等多方面俱佳的大银行所运用。
4—3.平衡流动性。所谓平衡流动性,就是对存储流动性和购
入流动性采取折中的办法,一部分通过出售资产、一部分通过购入负债达到解决流
动性不足的目的。平衡流动性能够较好地兼顾降低存储流动性中的高成本和防范购
入流动性中的高风险双重目标。
柏,
滏蕊,i;i鼗耋羹骚£。;.。,靛瑟
堕堕些堡!!璺堕篁望
5。流动性风险预测的方法。要有效地防范流动性风险,首要是要科学及时
地预测此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流动性风险到来之前,未雨绸缪,超前采取措施
避免风险出现。流动性风险预测方法主要有:资金来源和运用法、资金结构法以及
流动性指标法。
5—1.资金来源和运用法。流动性缺口分析表明,流动性不足
源于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即:来源小于运用。此时,银行调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
用的任一方、或同时调节两方均可求得平衡。一般情况下,银行流动性随存款增加
和贷款减少而上升,随存款减少和贷款增加而下降。因此,资金来源和运用法就是
通过预测未来一定时间构成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存款额和贷款额的变化,平衡流动
性的方法。
除了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外,贷款额的预测还应当考虑:银
行所服务的经济实体的预期发展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预期的企业利润、货币供
应量增长率、利率及其变动趋势以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存款的预测也应该结合居
民个人收入状况预期发展、零售额的预期增长、货币市场存款的预期收益率、通货
膨胀率等等指标加以研究。
在存款额和贷款额预测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季节性、趋势性、与
周期性因素分析。就季节性因素而言,银行流动性变化有时随季节变动而变动。例
如节假日流动性需求增加,居民消费需要提款。趋势性因素来看,银行流动性变化
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呈现某种态势。例如近二十年内对现金的需求随电子货币的运用
而逐步下降。至于周期性因素对银行流动性变化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当经济运
行处于繁荣时期,银行流动性需求扩张;相反,经济运行处于衰退或萧条时期,银
行流动性需求萎缩。
总之,将各种经济参数和季节性、趋势性与周期性因素综合考
虑可以预测出一定时期存贷款额的变动,进而评估出银行流动性状况。
5~2.资金结构法。资金结构法就是将银行的存款和非存款负
4l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债分为游资负债、易损资金和稳定存款三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资金(负债)按
照不同的比例提取流动性。游资负债是指对于利率非常敏感或在很短时间内被提取
的存款和其他借入资金;易损资金是指随时有可能被客户提取的大比例存款(一般
占存款总额的25—30%);稳定存款是指被提取可能性很小的资金,又称核心存款或
核心负债。由于不同类型的资金(负债)被客户提取的可能性不同,因而可以按照
不同比例准备流动性。究竟何种比例,一般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判断、经验以及对风
险的态度。假定按95%、30%、15%分别作为游资负债、易损资金和稳定存款提取流
动性准备金,那么银行为存款和非存款负债而准备的流动性为:
负债流动性准备=o.95(游资负债和非存款资金一法定准备金)
+O.3(易损资金和非存款一法定准备金)
+0.15(稳定存款和非存款一法定准备金)
若银行存款和非存款负债总额为100个单位,其中游资负债、易损资金和稳定存款
分别是50、30、20个单位,则该银行负债流动性准备为59.5个单位(0.95×50+0.3
×30+o.15×20,不考虑法定准备金)。
在按资金结构法预测流动性的情况下,应当充分考虑贷款流动
性需求。一流的银行本着客户至上的准则,即使自身流动性短缺也要凭借自己对外
筹资能力满足优质的贷款需求。当潜在贷款额大于实际贷款额而形成的差额时,该
差额就代表贷款的流动性需求。因此:
流动性需求总额=负债流动性总额+贷款的流动性总额
5—3.流动性指标法。流动性指标法就是根据特定的财务比例
估算流动性需求的方法。
在西方,商业银行有一套用来考察流动性的指标体系,其中主
要有: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
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和易变负债(易损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等。
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能
42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力,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流动性能力越强。
贷款是银行所有生息资产中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项目,特别是当
贷款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时。因此,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越高,表明银行流
动性能力越低。反之,则表明贷款潜力越大,流动性能力越强。在计算此指标时,
一般应将不同期限的贷款根据期限计算加权的贷款总额即:
n Pi·Mi
L=Σ一⋯⋯一
i=l 12
其中:L为贷款总额:i为不同期限的贷款种类;
P为贷款额;M为贷款期限(月份);
但是,由于该指标忽略了其他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性质,所以它不能完全准确
地衡量流动性风险。
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比率表明银行存储流动性的多少:比率越
小、存储越多:比率越大,存储越少。一些大银行的该比率一般大于1。而小银行则
小于l。
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直接反映银行变现能力。该比率越高,
变现能力越强;反之,亦然。易变负债和总资产的比率衡量一家银行多大程度上依
赖易变负债获得所需资金。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此比率越大,银行面临的流
动风险也越大。因为银行所依存的资金来源不太稳定。
在我国,商业银行已广泛采用了中央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确定
的流动性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存贷款比率、备付金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中
长期贷款比率和短期资产负债对应比率等。
存贷款比率。存贷款比率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和各项存款的
比率即:
存贷款比率=E各项贷款平均余额/各项存款平均金额X l 00%
把存款和贷款比率作为流动性总指标,是因为贷款是流动性最差的资产,而存款则
43
§溢’.p#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银行主要负债来源。通过测度该指标能考察一家银行流动性的整体状况。存贷比
越低说明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可以进一步满足客户对流动性需求。存贷比越高
意味着银行流动性所剩无几,如果不准备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流动性,那么一旦出现
流动性需求激增的情况,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危险局面。因此,中央银行要求商
业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
备付金率。备付金是指库存现金和能随时变现的人民银行存款。备
付金率是指备付金与各项存款之比即:
矧粹(在A民踊亍餐付铴帮胡司!魏国·嗣懒,訇贿剃丑均金额
银行吸收的各项存款,除向人民银行上交存款准备外(目前为6%),还应当预留一
部分资金以备客户提取,其余才能用于发放贷款或其他商业运作。备付金越多,表
示资金充足,流动性强,流动性风险越小。但也可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经营
趋向保守。备付金越少,说明备付能力不足,资金周转可能发生困难,若遇突发事
件,极易导致流动性风险。为了确保备付金存储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中央银行规
定备付金率要达到5—7%的水平。
资产流动性比例。资产流动性指银行迅速变现的能力即:
资嘞澍胜比《难流谢蟛轳匐末羽匀撷/流珊劫蝣向宋耐蝴
其中:流动性资产指一个月内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
放同业款项、国库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其他经人民银行核
准的证券。流动性负债指一个月到期的存款、同业净拆入款项。
资产的流动性要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恰当安排来实现,
使放款的各种不同到期日与存款和借入资金到期日及数额要相适应。目前资产流动
性比例考核标准为大于或等于25%。
中长期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是指一年以上中长期贷款与
一年期中长期存款之比即: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以上中长期贷款一年以上中长期
存款。
邈慰囊罐耋瀚j一。蠡;&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由于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贷款,为了防止盲目扩大固定资本投资,过
度追求利息收入,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对该项比例指标要严格考核。现行
考核标准为小于或等于120%。大于此标准表明中长期贷款规模偏大,流动性风险偏
高。
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1.利率风险与影响因素。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
性所导致的银行金融风险。它是银行面临的挑战之一。因为贷款和证券的利息净收
入是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例如目前在香港至少占银行业经营收入的65%以上,
内地则高达90%以上,利率变化将导致利息净收入变化。同时,利率变化还使银行
资产负债的市场价格产生变化,进而影响银行的股票价格。此外,利率风险有不断
加剧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当长的时间内利率风险并不突出,因为利率受到
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市场利率水平比较稳定。随着利率管制的消除,特别是经济
全球化浪潮的冲动,金融机构利率风云变幻,利率风险便凸现在银行家的面前。这
一点对于处在体制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商业银行应当从
一年之内3次调整(1998年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利率以及利率市场化
改革现实中警觉地预感到利率风险的日益加剧。
利率风险一般包括两方面即: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当市场利率
上升时,银行投资的债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格将下降,造成资本亏损,这就
是银行面临的价格风险。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迫使银行再投资于较低收益的贷款、
债券和其他资产,使其未来的预期收益下降,从而形成的风险就是再投资风险。银
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有效地防范因利率变化引起的价格风险和再投资
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波动引起的,而利率波动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第一,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直接影响
45
i!塞三堕查堂堡主堂竺堡苎
市场利率。如"10年代西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由稳定利率水平转向对货币供应量的控
制之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行调整利率,利率变将难以预测。一般
而言,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时,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总量会增加,因而利率将下
降。反之,利率则上升。
第二,宏观经济环境。当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处于萧条阶段时,厂商
投资意愿很低,信贷需求不足,市场利率一般较低;而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和繁荣
阶段时,投资机会多,信贷需求增大。利率上升。
第三, 价格水平。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价
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数(当通胀率大于名
义利率时)。与此同时,价格上升,通胀预期心理使公众存款意愿下降而企业贷款需
求上升,这种贷款需求与存款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推动利率上升。
第四, 股票和债券市场。若股市债市的投资收入增加,两市吸
纳的资金就会更多,银行吸收存款数量将下降,在信贷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市场利
率也会上升。反之,亦反。
第五, 国际经济态势。在开放性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运行还
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利率、汇率等经济参数的变动又成为他国经济运动的因
素之一。
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针对各种影响利率变动的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防止银行的利润因利率的波动而遭受损失,无论利率如何变动,
银行利润稳定增长的期望不变。欲实现这样的目标,商业银行就必须运用多种方法
对利率风险实施综合管理。
2.利率敏感性分析与缺口管理。与其他工商企业一样,利润最大
化是商业银行必须追求的经营目标。现阶段大多数银行利润绝大部分来者利差收入
即:利息总收入与利息总支出的差额。由于利息收入和支出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因
此利率的变动将影响利差,也就是利息收入。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但是,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并非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受到
影响。首先利率变动对非生息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非计息负债(如其他应付款)
没有影响,因为这类资产和负债既不产生利息收入,也没有利息支出。其次,在一
定的考察分析期间内利率固定的资产与负债虽然计息,但其利息收入和支出在考察
分析期间内却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这类资产和负债称之为利率不相关资产和利率
不相关负债。所以,在分析利率风险时,需要人们认真研究考虑的只是那些直接受
到利率变化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interest rate sensitive assets)
和利率敏感性负债(/RSL,interest rate sensitive liabities)。
所谓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时限或考
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这类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被定
义为资金缺13(fundingGAP)即:
GAP=IRSA——ⅡtSL
GAP(资金缺口)是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的绝对数指标。
当GAP>0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称
之为正缺口。如果利率上升,银行对敏感性资产和负债重新定价之后,由敏感性资
产带来的收入增长要大于敏感性负债带来的支出增长水平,从而使银行净利息收入
增加:如果利率下降,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假定某
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00亿元,其中敏感性资产70亿元,平均利率10%,非敏感性资
产30亿元。利率为8%;敏感性负债60亿元,平均利率8%,非敏感性负债25亿元,
平均利率7%,自有资本15亿元;再假定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利率均上升1个百分点,
则该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如表A、表B所示增加了0.9亿元(2.95—2.05)。
表A: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利率变化前) 平懈平懈项目资产负债分析内容
(%) (%)
敏感性缺口=70—
利率敏耐生70 10 60 8
60=10亿为正缺口:
25 利率1砩联30 8 +资检15 7 净⋯收/⋯k=7⋯0 X 1^0%,+30
≈潼¨弛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B=利率上升时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平懈平懈项目资产负债分析内容
(%) (%) 利率瓣70 1l 60 9
利率楸25 净收入=70×11%+30 30 8 7 ×8%一60×9%一25 +资本金15
×7%乏.95
合计100 100
当GAP<0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称之为负缺口。如
果利率上升,银行对敏感性资产负债和重新定价后,由于敏感性资产带来的收入增
长水平要小于敏感性负债带来的支出水平,银行净收入将下降;同理,如果利率水
平下降,银行净收入会上升。
当GAP=0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相等,称之
为零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利率水平如何变动,由于资产收入和负债支出水平
将发生等量变化,因而利率变化不影响银行净利息收入。但是,此结论只有在存贷
款利率的变化完全一致时才完全成立。正因如此,即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存贷利率变
化各异(至少是不同步)的客观事实导致资金缺口为零,银行家对于由此引发的风
险也不能高扰无忧。从这一意义上说,利率风险无时不有。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敏感性分析或资金缺口的计量涉及到时间
长短的设定。不同的时间或考察期,缺口数值的大小与正负会有所不同,因为资产
或负债的利率调整期限决定了利率调整是否与考察期内利率相关。例如一笔为期6
个月的贷款,正常情况下利率调整就是6个月(贷款归还后再投资)。若利率敏感性
分析的考察期设定为3个月,那么在计算资金缺口时,这笔贷款就被认为是利率不
相关资产,也就不影响资金缺151。相反,若利率敏感性分析的考察期扩大为6个月,
则此项贷款就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当然要影响资金缺口。
一般情况下,银行资金缺口(GA P)的绝对值越大,银行所承
担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如果银行对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话,那么缺口
,播.谢j l《镬“}{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越大,收益也越大;如果银行对利率走向做出恰好相反的预测,那么缺口越大,损
失也越大。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形,正常的是介乎二者之间。
用来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的相对性指标
是利率敏感系数。利率敏感系数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即:
利率敏感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当利率敏感系数>1时,为正缺口:当利率敏感系数<1时,为负
缺口;当利率敏感系数=1时,为零缺口。
这样,资金缺口、利率敏感系数、利率变动和净利息收入可以通过
下表综合反映出来。
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资金缺口利率敏揪利率变动利.割影呵瑟动利息支出变动净币q皂收^变动
+ >1 上升增加> 增加增加
+ >l 下降减少> 减少减少
<l 上升增加< 增加减少
<1 下降减少< 减少增加
O =l 上升增加= 增加不变
0 =1 下降减少= 减少不变
缺口管理就是在银行对利率预测与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缺El,将风
险暴露的头寸降到最低程度,以获得最大收益。当预测利率上升时,采取正缺口管
理方式:当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负缺口;同时在把握缺口调整的方向时,通过
改变缺口的大小达到利润最大化。但是,缺口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
尚待解决。
其一,期限的选择。是3个月、6个月,还是l 2个月?不同考
察期限计算的资金缺口是不周的,而资金缺口值不同将直接决定缺口管理方式的选
择,进而影响利率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一般认为,期限选择应当服从于银行不同
经营目标期的确定。例如银行确定经营目标期为12个月内净利息收入最大化,则缺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管理期限选择同时确定为12个月内是合适的。
其二,利率的预测。在一个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上,一家商业银
行对利率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利率变动受诸如前已述及的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得银
行大多无法控制。因此,要做出正确预测,特别对中长期利率变动做出正确的预测,
对银行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防止利率预测失误,替代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是设法
保持利率敏感性系数为1或比较接近1。这样,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将被控
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
其三,缺口的定量。究竟资金缺口保持在什么规模才算适度的,
也是缺口管理操作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指标。一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确定敏感性缺口
的目标值。
敏感性缺口目标值利差率允i钌乐撤×利差鞫9朔值
敏感性资产利率变动预期值
例如某银行有敏感性资产8000万元人民币,预计下半年利差率为
5%,利差率变动预期为正负2%。则有
敏感性缺口目标值5%X 10%
=25%
敏感性资产2%
已知敏感性资产8000万元,得出敏感性缺口目标值2000万元(8000*25%)。如果该
银行缺口为1600万元,当利率上升2%时,则应增加400万元的资产才能达到目标
值的要求。
缺口管理虽然比较常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首先,它没有虑一定
时期内各种头寸的不同特点,特别是它假设了所有头寸是同时到期或同时重新定价,
这种简化方式会对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有很大影响。其次,它还忽略了不同头寸的
利率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现金流。再者,它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没有考
虑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的情况。尽管如此,缺口管理因其简
明适用,仍不失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S0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3.持续期管理。为了解决缺口管理中期限与利率不统一的问题
实践中引入了持续期管理的概念。所谓持续期是指对资产负债到现金流的现值进行
加权平均后,与该资产负债价格的比例,故也称为加权平均回收期。
n t·Ct 11 e F
D=[Σ⋯⋯一+⋯⋯-】/P
t=l(1+f)‘ (1+f)”
其中:D表示持续期;C。为第t期的现金流或利息:F为资产或负债面值(到期日价
值),n为该资产或负债的期限;i为市场利率;P表示该资产或负债的现值,
P=喜南+斋
例如,假设面值为1000元的5年期普通债券,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年利率为
10%,即每年利率为1000×10%=100元,如果市场利率为10%,债券价格P=1000
元,那么
D=壹(警+辈),1000以17(年)
r=l
。‘ 1.1
由此例可以看出,债券的到期期限为5年,而有效持续期为4.17年。对于持有期
间不支付利息的金融工具而言,其有效持续期等于到期期限;而对那些分期付息的
金融工具来说,其有效持续期总是短于到期期限。因为同等数量的现金流量,先期
兑付的比晚期兑付的现值高。因此决定利率风险的因素是有效持续期而不是偿还期
限,持续期越长对利率的变动越敏感,亦即利率风险越大。
运用持续期分析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其方法是先算出每笔资产与每笔负债的
有效持续期,再根据每笔资产或负债在总资产或总负债中的权数计算出银行总资产蒯燃啾鲆埔黼绷厂-总负一债l斋㈣J]
、~ I
。戳j; 痞幽l≥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DGAP=DA—H DL
其中:u是负债资产系数,由于资产负债+所有权益,负债不能大于资产,因此u<
1;D。表示总资产平均有效持续期,DL表示总负债平均有效持续期。有效持续期缺
口和利率变动对银行价值的影响见表。
有效持续期缺口和利率变动对银行价值影响分析表
缺口利率变动资产阶蝴负债阶蝴银行市-呖阶僦
+ 上升减少> 减少下跌
+ 下降增加> 增加上涨
上升减少< 减少上涨
下降增加< 增加下跌
O 上升减少= 减少不变
0 下降增加= 增加不变
持续期管理具体操作见实例。假设某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某银行资产负债表
市场
利率有效负债
市场
利率有效
资产现值
(%) 十寺续期(年) 和资本
现值
矸而(移移
(%1 持续期(年)
现金100 定期徽520 9 l
商业贷款700 14 2.65 可辕嗡期涛单400 10 3。49
国库券200 12 5.97 蝴9加
股东仅益80
总计lOoo 总计lOoo
资产平均有效期=(700/1000)×2.65+(200/1000)X5.97=3.05(年)
负债平均有效持续期=(520/920)×1+(400/920)×3.49=2.08(年)
有效持续期缺13=3.05一(920/1000)×2.08=1.14(年)
其中:商业贷款期限3年、利率为14%;国库券期限为9年、利率为12%:定期存
款期限1年,利率为9%;可转让定期存单期限4年,利率为10%。
表中每笔资产和负债的有效持续期是这样计算的,例如:
畿撩参,邃纛蓉城。;。,浚曩《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毙鼬罐淄特鸯酵晤(98/1.14+2X98/1.142+3x798/1.143/700=2.65(年)
4
"
- .I+2X,ITI.:+3x4m.1“×4401.1妇锻销
在此基础上计算加权的平均有效期及有效持续期缺口(见表内)。
该银行的有效持续期缺口大于零,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资产和负债的市场现值
都下降,但是资产减少的金额比负债大,所以该银行的现值下降。当市场利率下降
时,同理,该银行的现值上升。
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综合衡量了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利率风险。有效持续期缺口
的绝对值越小,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小。
尽管有效持续期管理具有对利率风险实施动态分析的特点,是一种管理风险的
有效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数据要求很高、利率预测误差不能太大,特别
是银行很难做到使资产与与负债有相同的平均期限等等。
4.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伴随利率自由化的冲击,一方面市
场利率波动日趋繁荣,因而使银行无时不处于利率风险的重压下企求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减少或消除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银行可以运用这
些工具对利率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
4—1.利用期货合约对冲利率风险。利用期货对冲风险一般要求银
行金融期货的头寸与现货市场的头寸相反,例如银行在现货市场上买债券,就要在
期货市场上卖债券,以便现货市场债券价格下降,运用期货市场的利润来抵消。期
货合约对冲利率风险可分为空头对冲和多头对冲两种。如果银行面临利率敏感负缺
口,可以通过空头对冲(先卖后买期货)而弥补缺口,防止利率上升引起借款成本
上升;如果银行面临利率敏感正缺口,则可以运用多头对称(先买后卖期货)来弥
补缺口,防止利率下降引起的收益减少。
4—2.利用期权对冲利率风险。利用期权合约可给予投资者在期权
到期前按约定的价格卖出或买入某种证券的权利,但期权购买者可以执行也可以不
执行期权合约,还可将合约转卖他人。如果利率上升,认沽期权即卖出某种证券的
53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期权会执行,因较高的利率使证券价格低于合约规定的价格。如果利率下降,认购
期权即买入某种证券期权会执行,因较低的利率可使证券价格高于合约规定的价格。
如果预期失败,购买合约者的最大损失为购买期权合约的期权费。当利率上升时,
认沽期权用来对冲利率敏感性负缺口;利率下降时,认购期用来对冲利率敏感性正
缺口。
认沽期权给予合约购买者在约定时间内按约定价格卖出证券、贷款或期货合约
的权利。如果利率上升,期权项下的证券、贷款或期货合约价格会下降,执行认沽
期权会给期权合约购买者带来收益,因为可以在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买回证券、贷
款或期货合约,而按和约定价交割。
认购期权给予期权合约购买者在约定的时间按约定的价格购买证券、贷款或期
货合约的权利。如果利率下降,期权合约项下的证券、贷款或期货合约的市场价格
会上升,执行期权合约会使合约购买者按约定的价格买入证券、贷款或期货合约后,
以更高的市场价格卖出。
4—3.利用利率互换对冲利率风险。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用来改变利息支付的
性质,即由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或由浮动利率换为固定利率,从而减少或消除利
率风险。利率互换一般通过第三方作为中介人安排,投资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都可
以扮演此角色。
假定有两家银行,A银行的资金缺口为负值,B银行的资金缺口为正值。换言
之,A银行的风险是一旦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会下降;B银行的风险是利率下跌。
通过利率互换,两家银行都可以“锁定”利息收入,消除利率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这两家银行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利率互换的过程为:
中介机构
(保证收付)
收固定利率
付浮动利率
B银行
(正缺口)
如果利率上升,A银行从互换中获利;如果利率下降,B银行将从互换中获利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从而补偿减少的利息收入。
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尽管今天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已大为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出现,但是信
贷业务仍然是其核心业务,放款收益也是银行经济效益的主渠道,信贷资产还是银
行生息资产的主体,信贷业务在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就商业银
行而言,信贷风险既是其传统风险又是其主要风险。因为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金
融产品、主营金融产品,这种格局至少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能否按时收回贷款本息,并不完全以银行的意志为转
移。借款者本身经济状态的不确定性、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等等使贷款处于风险
状态,没有风险的贷款几乎是不存在的。承认贷款风险,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其风险。
一般而言,贷款能否按期收回主要取决于借款者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银行控制
信贷风险有效与否,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贷款决策前.对借款者还款意愿和还款能
力的信用状况作出正确分析;能不能对有问题贷款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1.信用分析的一般方法。所谓信用一般是指借款人的履约能和
还款意愿。借款人能够按期清偿债务,不但要有还款意愿,而且还要有还款能力,
二者都具备,借款人才有信用。否则,二者缺其一、或全缺,则信用不佳。
信用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只向没有风险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而在于
通过信用分析预测银行贷款可能遭受的信用风险程度,为做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信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五C”、“五P”分柝法等。
1—1.“五C”分析法。五C分析法认为每笔贷款应从以下五方
面对企业进行分析和审查即:
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品德主要体现在道德观念、个人习惯、
个人交往、经营作风、自律自控能力、经营信用记录、在企业和金融界的声誉等方
面。借款人是否具有清偿债务的意愿,是否能够履约合同,还款意愿是否强烈,是
否能够以诚实态度从事经营,都是评价借款人品德的重要方面。
5S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运用贷款盈利并偿还贷款的能力。借款
人的能力主要指经营者的经验、经营才能、受教育程度、市场判断力、适应能力等。
这些能力都可以从企业的概貌、以往经营成果、企业的声誉、社会地位等方面得出
结论。
资本(Capital)。指借款人资金的价值、数量和性质并特别注意其
表现能力。资本是借款人能否获得贷款的经济基础。资本实力越雄厚、资产数量越
多、质量越高、承受风险能力越大,因此资本是体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重要因素。
担保(C0llateral)。通过评价贷款担保状况,判断其对还款可能性
的影响和对信用的支持程度。
环境(Conditions)。通过对借款人内外部环境分析,判断借款人及所处行业发
展变化的趋势。从而分析其趋势对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影响。
1—2.“五P”分析法。五P分析法对信用分析着眼于:
管理者(People)。对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层的道德品行、责任心、管理水平、社
会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该笔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借款目的(Purpose)。分析借款者为什么借款。借款干什么。
偿债能力(Payment)。通过对企业资本状况、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分析评价企
业偿债能力。
还款保障(Protection)。分析借款者贷款的担保情况和借款者的财务实力。
前景展望(Pefspecfive)。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和分析,判断贷款偿还可能
性大小。
1—.3.“五W“分析法。五w分析法对信用分析的重点是:
Who 即借款者的情况。
Why 即为什么借款。
What 即借款者能提供什么担保品。
When 即借款者何时能归还贷款。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How 即借款者怎样归还贷款,何种方式还款。
l—4.“CAMPARI”分析法。CAMPARl分析法强调信用分析应从七方面进行:
Character 品德
Ability 偿债能力
Margin 银行可从该笔贷款中得到多少利润
Purpose 借款目的
Amount 贷款金额
Repayment 还款方式安排
Insurance 需要提供的贷款担保
1—5.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就是把相关的经济指标或相关
事物进行对比,测算相互之间的差异,以研究和评价借款者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
对比分析主要是将企业(借款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企业信用状况发展变化趋势,
以及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位置,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大小。
1—6.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把影响企业信用的相关因素作
为分析对象,找出各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各因素替换,找
出具体影响企业信用的内外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信用状况和还款可能性的影
响。
2.信用分析内容之一:财务分析。
借款者的财务报表,是开展信用分析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对其财
务状况进行分析,是保证贷款安全和盈利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一般包括财务报表
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两方面内容。前者主要分析借款者的资产负债、损益表等财务
报表,以此了解其资产负债状况、营运情况等:后者则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各种
比率,从而对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资金周转等进行综合评价。
2—1.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涉及会计报表即:资产负
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财务状况说明书、注册会计师查帐验证报告
S口
《}套。貅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商业银行针对财务报表逐一开展项目分析如应收帐款等,从而
揭示借款者营运的基本情况。
2—2、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只能帮助银行概括地了解企业
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借款人有无充足的支付能力或清偿能力、信用
状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加以测定。财务比率按其所反映的经济
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营运能力比率。财务比率
分析将围绕三类比率进行。
2—2.1.偿债能力比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其偿还债务的能
力。通过偿债能力分析,能揭示借款者财务风险的大小。
借款者短期偿债能力可以通过如下指标进行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
率。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式中流动资产是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
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流动负债是指一年或长于
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应付票据、
应付税金、应交利润、应付股利以及短期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流动比率表明的是能在短期内转换成现金的资产对需要在短期内偿还的负债的
一种保障程度。它能比较好地反映借款者的短期偿债能力,根据惯例,该比率等于2
时最佳。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计算公式
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
式中速动资产是指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
52
、I。-i }『t.{
≤筵。魏女,j i虢囊嚣§蠡。鐾蠹i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及预付款项等。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最差,所以,当企业流动资
产变现时,存货就极可能产生损失,用流动比率来反映偿债能力有时会出现失误,
而速动比率由于在计算时扣除了存货因素,因此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速动比率等于1时最好,结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所不同。
现金比率。现金EE率是可立即动用的资金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确定的比率。计
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可立即动用的资金÷流动负债
式中可立即动用的资金主要是库存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如果企业持有的短期
有价证券的变现能力极强,也可以看作是可立即动用的资金。现金比率是对短期偿
债能力要求最高的指标,主要适应于那些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都存在问题的
企业。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现金净流量比率。现金净流量比率是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确定的比
率。反映企业用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比率=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式中现金净流量是年度内现金流入量扣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可以通过企业的
现金流量表获得。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状
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较差。
借款者长期偿债能力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来反映。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或负债对资产的比率,是企业的负债总
额与资产总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而筹集的,它表
明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比率越高,借入资金所占比重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越差。反之.这个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当然,也并不是说此比率越
低越好,企业所处的产业领域不同、企业所处的经营发展阶段不同,资产负债要求
59
德蕊獯§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不同。例如制造业中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5,,/,,--65%pA 是合适的,而零售
业中的企业则可放宽至60%一80%等等。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对比确定的
比率。计算公式为: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反映了在企业资金中,企业所有者提供了多少,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
投入的资金在全部资金中过占比例越大,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此外,通过企业负担利息和固定费用能力的分析也能从另一角度揭示企业偿债
能力。
所谓企业负担利息和固定费用能力,是指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支付利息或支付固
定费用的能力,它通常用两个指标来反映:一是利息周转倍数,二是固定费用周转
倍数。
利息周转倍数,是指息税前盈余相当于所支付的利息倍数。计算公式为:
利息周转倍数=息数前盈余÷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利息
的能力越强:反之,亦然。此指标若低于l,说明企业实现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其当期
利息费用,表明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固定费用周转倍数,是指企业的盈利相当于其固定费用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圃投用麟稚数.聪趿支『相捷黼润÷<乖隐轰睁租金+—— 严
厂仿删]
L 1稍J
公式中利息费用和租金都可以在税前支付,而优先股股利必须在税后利润中支
付,故后者应除以(1一税率),这里的税率指适用于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该指标反
映企业盈利支付固定费用能力,一般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固定费用的能力越强。
2—2.2.盈利能力比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就是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对银行
来说,盈利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偿债能力更重要,因为借款者的正常经营并产生利
润是偿还债务的前提条件,健全的财务状况是由较高的获利能力支持的。盈利能力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越强,借款者还本付息的可能性越大,贷款风险越小。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和成本
费用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销售利润和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对比的结果。
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营业利润与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之比,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营业利润占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的比重,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
企业营业活动的盈利水平越高。
净利润率,是指企业税后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率=税后净利÷销售收入净额X 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之比,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成本费用总额坷嘲融渐藓兹h产儡销售费甩增理费罱坝j务费用
该比率反映每元成本费用支出所能带来的利润是多少。它越大越好。
2—2.3.营运能力(效率)比率分析。营运能力是通过企业资产周转速度指
标反映出来的资产运用效率,它表明经营管理资产的能力。借款者偿债能力和盈利
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资产的有效运用程度。营运能力的强弱对
借款者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营运能力比率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
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利用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所确定
的一个指标,有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计算公式为:
6l
瑶蕊{瓣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占用额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拇擀!}I殳^净鼯铺軎收^—端|殳入-饼撼匪M肖莳吼州削瓣口)
应应收收帐帐款款平平均均占占用用额额= :ff磊期初初应应收收帐帐款款++期期末末应应收收帐帐款司I÷÷22
、一-一
一定时期内应收帐款的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帐款周转越快,应收帐款的利
用效果越好,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越小。
存货周转率,是由销货成本和存货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指标,有存货
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次数
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越快,存货利用效果好。而存货
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周转越快,存货利用效果好。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根据销售收入和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一
个比率,有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天÷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总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一
个比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总额
在实际分析中,此指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以便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运
用效率:
一是固定资产的净值随折旧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随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而增加,
这些都会影响固定资产周转率;
二是在不同企业之间比较时,还要考虑不同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净值的影响:
三是比较不同行业的借款者时,由于其生产经营特点不同,因而固定资产状况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也不同。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一个比率,计算公式
为: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运营效率好,取得的收入多:相反,则意味着
企业全部资产运营效率差,取得的收入少,最终影响其盈利能力。
3.信用分析内容之二:现金流量分析
通过财务分析,银行已经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经营管
理、偿债能力和利润有了详细的了解,但是财务分析不能直接说明企业是否有现金,
是否能还债。现实经济生活中常常出现盈利企业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面临清算,
而亏损企业却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继续维持经营的现象,这是因为前者虽然赚钱却无
现金流量,后者虽然亏损不赚钱但有现金流量。
因此,利润是偿还贷款的来源,但不能直接偿还贷款,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
金,银行最直接关心的是借款者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就成为信用分析
的重要一环。
所谓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现金一般定义为库存现金
及随时可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则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
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投资。
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既要保持正常经营循环,又要保持有效的资本
循环,也就是说在从事经营业务的同时,还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经营循环和资
本循环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现金流量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从而引起企业的筹资需
要,因此现金流量的具体内容就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
动现金流量构成。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
项。
63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金流^ 珊盒流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现;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
收到租金; 经营租赁所支付现金;
收到增值税款销项税款和退回的增值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税款; 支付增值税款:
收到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款返还: 支付所得税款:
支付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款;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
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 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资产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付现;
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权益性投资付现:
处置周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债权性投资付现;
而收到的现金净额(此项若是负数则列入
流出项目);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券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
的活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吸收权益性投资收现: 偿还债务付现;
发行债券收现: 发生筹资费用付现;
借款所收到现金; 分配利润或股利付现:
偿付利息付现;
融资租赁付现;
减少注册资本付现;
由于权责发生制导致企业损益与现金收支的差别,损益表反映了收入、销售成
本和费用等情况,但这些项目的确认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的,与实际的现金
流入与流出不一致,要更好地识别贷款风险。更准确地判断借款者的还款能力,需
6幸
o、赢: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要将其利润调整为现金。
调整步骤有三: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各科目期初期末的变动额
项目变动额=期末数一期初数
第二步确定项目变动额是现金流入,还是流出。资产项目增加、负债与所有者
权益减少表示流出:资产项目减少、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表示现金流入。
第三步剔除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示意性公式:损益一△资产+△负债=现金流量
其中△表示期初期末的差额
现金流量计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又称“自上而下法”即:从销售收入开始将损益表中的项目与资产负
债表中的有关科目逐一对应,逐项调整为现金基础的项目。以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
一些项目为例,计算如下:
销售所得现金。销售现金收入=销售收入一△应收帐款
购货所付现金。购货所付现金=销售成本一△应付帐款+△存货
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经营费用一折旧一推销一
一△应付费用+△预付费用支付利息
现金支付利息=利息一△应付利息
间接法,又称“自下而上法”即以损益表中最末一项净利润为出发
点,加上不需要立即指支付的现金,减去实际未收到的现金,再依据筹资和投资及
其他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和运用情况加以调整。现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算为例
加以说明。
净利润+折旧、推销一应收帐款=经营活动中产生
应付帐款存货的现金净流量
应付费用预付费用
应付税金
银行不仅应该对借款者当期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而且还应根据借款者历史数据
和其他因素预测其现金流量,以便更好地掌握贷款风险变动趋势。
6,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信用分析内容之三:担保分析
贷款担保是指为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者
或第三人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提供的一种保证。担保为银行
提供了~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从而增加了贷款最终偿还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担保所形成的虽然是一种潜在的还款来源或第二还款来源(如果将现金
流量称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话),但是在~定条件下,担保就会变成现实的还款来源。
所以,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担保品分析及其风险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的担保不能取代借款者的信用状况。因为担保仅仅是为已
经可接受的贷款提供一种额外的安全保障,它不能取代借款合同的基本安排,也不
会改变借款者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即使担保品质量优良,此其~。其二,贷款担保
并不等予贷款一定能偿还。因为处置担保品还贷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况且
在担保品处置变现时,其现金价值极易受到侵蚀。
现行贷款担保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即:抵押、质押和保证。抵押是指借款人或第
三人不转移对资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贷款权的担保。其中借款人或第三人为抵
押人,抵押人可以是多个,并可以提供多项财产作为贷款担保;贷款人为抵押权人;
被抵押的财产为抵押物。质押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交贷款人占
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贷款债权的担保。其中借款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出质人
可以是多个,并可提供多项财产作为贷款担保;贷款人为质权人;被移交的财产为
质物。保证是保证人和贷款人约定,当借款人不履行还贷义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
还款或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可以多个。三种担保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搭
配组合使用。因此,贷款担保分析主要包括抵押和质押分析以及保证(担保)分析
两类。
4一1.抵押和质押分析。抵押和质押的分析应着重围绕抵押物的占有与控制、
抵押物流动性、抵押物价值评估、抵押物的变现价值、抵押率等方面进行。
抵押物的占有权及其控制程度,直接影响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从控制信贷风
66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险的角度出发,银行应取得第一抵押权,并且能对抵押物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抵押物的流动性或变现能力,是指抵押物处理时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及接受程度
如何。在借款人失去第一还款来源时,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贷款本息的
及时偿还和偿还的程度。银行在选择抵押物时,必须选择那些流动性强的抵押物。
否则,变现能力弱的抵押物将使银行缺乏安全保障。
在发放抵押贷款时,银行要准确掌握抵押物的价值,以便判断贷款额是否超过
其价值。抵押物价值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但不同途径评估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甚至很大的不同。对此,银行必须甄别。例如可以看抵押物评估方法是按收益现值
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还是清算价格法计算的,评估主体的执业资格、能
力与声誉等等。通过对抵押物价值评估分析,控制抵押物虚估价值引致的风险。
抵押物的变现价值,就是其出售时能够实现的价值。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抵
押物的品质、抵押物的保险、抵押物的损耗、变现时的经济状况与市场条件等等。
抵押率是指贷款金额与抵押物价值之比,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第二还款来源
的保障程度。抵押率的高低也反映银行对抵押贷款风险所持的态度,抵押率低,说
明银行对抵押贷款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反之,则说明银行对此采取较好宽松的态
度。质押分析与抵押分析非常类似。
4_2.保证分析。贷款保证的目的是为借款人按契约、足额偿还贷款提供支持。
保证分析一般考虑:
保证人资格。法律对保证人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资格的保证人,才有
签署保证的权利。
保证人能力。保证人的财务实力是其履约的能力基础。仅有履约愿望而无履约
能力是不能真正履行保证责任的。对保证人能力分析与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分析基本
一致。
保证人意愿。保证人意愿主要表现在:保证人履行保证协议的历史记录;在以
往保证中保证人所表现出来的保证能力;保证人履约是自愿行动的结果还是被动强
67
嚣滤嚏i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的结果。
法律责任。按照保证人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保证可以分为无条件保证和有条
件保证。无条件保证是指当借款人违约时,无论借款人是否提供抵押物或将来支付
能力如何,保证人都将支付全部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有条件保证是指当借款人使用
所有还款手段仍然不能偿还贷款时,保证人才按保证协议偿付借款人剩余部分的债
务。
担保分析可以了解贷款的信用支持程度,从另一角度(第二还款来源)判断借
款人信用状况。
5.信用分析内容之四:非财务因素分析。
要全面判断借款人信用水平,除财务分析等传统信用分析外,随着人们风险意
识增强和对风险认识的加深,非财务因素分析在银行信用分析中日益受到重视。
非财务因素主要包括借款人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
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与其他因素一起作用和决定着信贷风险。因此,信贷风
险管理不能放松非财务因素分析。
5一1.行业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因素分析主要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结构、
行业生命周期、行业供求状况等。
行业经济结构按行业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属性、价格控制程度可分为四类:完
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独占、垄断。在完全竞争行业,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该
行业产品供求,分析这类企业应了解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若多数企业亏损则表明
整个行业不景气。在不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有替代品,由于替代品之
间在价格上互为限制,因此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若银行对这类行业提供信用,替
代品越多,信用风险越大。在寡头独占行业,几家大公司生产同一类型产品,除非
遇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一般都有较好盈利。在垄断行业,一家特大型企业生产和销
售一种没有替代品的产品,市场进入门槛高,企业收益稳定。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发展早期、成熟期和停滞衰退期.在发展早期行业,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竞争加强,价格下降,行业利润上升,但技术不成熟,缺乏标准,初期成本高,新
企业根基不稳,缺乏资金。无成功市场开发经验可循,需要外部信用的支持来维护
快速增长的销售需要、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科研费用的支出。还款来源模糊,信用风
险较大,但收益也较高。在成熟期行业,企业销售额增长减缓,产品或服务已标准
化。为了竞争,要降低产品价格,利润也随之下降,企业数量减少,企业继续需要
外部的信用支持,使之能更新改造,这类行业发展稳定,后劲足,信用风险较少。
在停滞衰退行业,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求生存,要在日益缩小的市场中扩大自己的
份额,产品要多样化。多数企业应退出竞争,另谋出路。银行对这类行业中的企业
发放贷款,风险最大。
5—2.经营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因素可以沿着企业总体特征一产品一原材料供
应商一生产一销售的脉络逐一进行分析。
企业总体特征一般体现在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经营策略之
中。规模越大,市场份额也就越大,企业经营也就越稳定,风险越小,这是一般规
律。衡量企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就是发展速度,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风险是
不同的。新兴企业发展速度快,前景较难预测,因而风险也较高;平稳发展的企业,
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产品单一,客户单一,而且产品用途少,那么企业风险大:否
则,产品多样化可以分散经营风险。至于经营策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
企业经营目标,为完成目标采取的措施与步骤,管理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风险
能力等等都可以纳入其范畴之中,通过分析便大致了解了企业经营策略是什么。
企业产品分析主要是分析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独特之处,如果
产品是需求稳定的常用品或必需品,而且质量好,有独特之处,那么风险就低;反
之,如果产品是奢侈品,需求量小,替代品多,那么风险就较高。
借款人采购环节中的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风险、购货渠道风险和购买量风险。
就原材料价格风险而言,借款人如果能影响供应商的价格,就能很好地控制其生产
成本,获取利润,承担较低的风险,否则可能因原材料价格过高而不能维持生产经

。: §,蠡;。£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营的连续性。从购货渠道风险看,如果借款人的原材料供给单一,且经常发生变化,
则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给不能得到保证,生产不能如期完成,风险较大。至于购
买量风险,则指供应不足会影响生产,供应过量增加成本,均增加风险。
企业生产——销售风险大都隐含在生产的连续性、技术上的弱点、促销能力等
等因素之中。
5—3.管理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几乎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组织形
式、管理层的素质与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到经营思想和作风、关联企业的经营管
理、内部控制与管理、财务管理能力、员工素质和法律纠纷。对于这些随时可能诱
发管理风险的因素,在非财务因素分析时不可不察。
6.贷款风险的定量分析:风险度的测定。
运用信用分析的一般方法,对借款人实施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多种分析
之后,虽然银行能够对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作出基本判断,但是还缺乏对信
贷风险的总体数量描述。贷款风险程度测定为此提供了方便。
贷款的风险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贷款
形态。贷款风险度是这四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贷款对象系数。贷款对象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度就是贷款对象信用等级变换系数。
信用等级越高,风险变化系数越低。我国商业银行一般将贷款对象的信用等级分为
AAA级别、AA级别、A级、BBB级、BB级、B级和c以下级等7个级别,假定
相对应的风险变化系数分别为10%、20%、40%、50%、70%、90%和100%。
贷款方式系数。贷款方式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一般称之为贷款方式基础系
数。贷款担保、抵押、质押所提供的财产流动性越强,贷款基础系数就越小,贷款
风险越低;反之,则风险越高。贷款方式基础系数与《巴塞尔协议》的贷款风险权
重的性质和具体现定类似。每一种贷款方式的基础系数可参照下表。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数。
贷款期限系数。贷款期限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一般称之为贷款期限变换系
贷款方式变换系数对照表
贷款方式基础系数
I 信用贷款100%
Ⅱ保证贷款
1.政府提供的保证10%
2.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保证20%
3.其他银行的保证50%
4.AAA级企业的保证50%
5.AA级企业的保证100%
6.个人信用保证100%
m抵押和质押贷款
1.现金资产质押(根据不同现金资金) O~20%
2.有价证券质押(根据不同种类证券) O~80%
3.居住楼抵押贷款80%
期限越长,期限系数越大,相应的贷款风险也越大:反之,则反。每一种贷款期限
的变换系数见表。
贷款期限变换系数对照表
贷款期限期限系数
I短期贷款
1.半年(含半年)以内100%
2.半年以上120%
II中长期贷款
1.一年(含一年)以内100%
2.一年以上三年(含三年)以内120%
3.三年以上五年(含五年)以内150%
4.五年以上200%
贷款形态系数。贷款形态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一般称之为贷款形态变换系
数。按照贷款五级风险分类法的要求,只有处于正常类形态的贷款风险变换系数才
最小,否则变换系数大,风险也大。每一种贷款形态的变换系数见表。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贷款形态变换系数对照表
贷款形态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变换系数100% 120% 150% 170% 200%
_ _
贷款风险度。在确定了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贷款形态对贷款风险
的影响之后,就可以计算出贷款的风险度。
单笔贷鞠批酯锈擎贷款稚象系数×贷款方j揪×贷剃娜艮系数
此式适应于增量贷款风险测定。对于存量贷款风险测定则用:
庠哇鸶{黼风飚瘩e喾游j≯对象系数×参谤℃孽式系数×皇弦好弱限系数×宝涟盼饬态系数
银行全部贷款的风险度=加权的风险贷款总额÷全部贷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如果单笔贷款的风险度大于0.6,银行则不应发放贷款;如果某
家银行全部贷款风险度大于0.6,则表明该银行信贷资产的整体风险偏高,应当采
取措施降低风险。
7.有问题贷款管理。
大量事实表明,银行即使具备有效的信用分析系统,对将要发放的贷款风险评
估相当准确,但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借款人自身、银行内部、经济运行环境
等都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有问题贷款便不可避免产生,有问题贷款管理就成
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
所谓有问题贷款,就是不能按照原协议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在银行实际操
作过程中,目前仍然按照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认定有闯题贷款。
一笔贷款从发放到成为有问题贷款,并非无迹可寻,问题是银行如何通过加强
管理及时识别早期预警信号。有助于发现有问题贷款的早期预警信号一般可分为财
务信号和非财务信号两大类。
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报表进行准确而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有问题贷款早期财务
预警信号有十几种:现金状况恶化、现金比率持续下降: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延长;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存货周转放慢;出现大量新的非流动资产,流动性减弱:流动负债的不合理增加;
负债资本比率攀升;流动比率和毛利率下降;销售额上升而利润却下降;借款人的
借款打破了季节性规律:权益帐户不一致等。
除财务报表外,银行可以综合其他信息渠道发现有问题贷款的非财务信号。例
如出现法律诉讼、逃税和其他财产扣押令,借款人与供应商关系恶化,突然要求大
额贷款,重要职员流动过快,还款来源有限,违背贷款合同中的一些承诺,无明显
理由要求贷款展期,隐蔽向其他银行借款,不能依惯例向借款人取得财务报表,经
济周期波动,未提交税款申报单,习惯的联系方式发生改变,大量的异地借款等。
银行要针对早期预警信号采取对策,着手调查,与借款人一道化解有问题贷款。
当不能正常收回时,银行可以变现抵押品等收回贷款。在全部变现手段使用后,若
贷款仍然无法收回,银行只能通过提留的呆帐准备金冲销此笔有问题贷款。
七.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1999年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WTO问题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中国
承诺在加入WTO两年后,允许外资银行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5年后将完全
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及客户限制。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已是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资本的自
由流动将给货币当局和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许多问题,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理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7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了活动汇率制,汇率
由外汇市场需求情况决定,这一汇率制度意味着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汇率的变化
非常敏感,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影响长期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率,而影响短期汇率的因素更多而且更难控制和捕捉,
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变化、人们的心理变化、政府干预和偶发事件等因素。另
外,亚洲金融后,国际游资的投机对汇率的影响成为人们研究的又一个熏点,其特
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力巨大,一旦出击,足以扰乱一国甚至整个国际金
融市场。如美国的共同基金超过了3.5亿美元,欧洲的共同基金有2万亿美元,日本
73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有1万亿美元。二是国际投机方向主要是有价证券市场。三是投机方式新颖多样。
如大量抛空某国货币远期合约,利用即期市场直接进行卖空活动,或者同时在外汇
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进行炒作,令人防不胜防。
针对如此变化莫测的汇率变动,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化解风险呢?一、商业银行
要积极应对入世形势变化,提高银行的国际业务水平。我国的金融业一直在国家的
保护中,还很不成熟,对国际业务不熟悉,以目前的业务水平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
竞争是不利的。二、加强内部管理和硬件设施。针对我国银行业内忧甚于外患的实
际情况,理顺银企关系,对汇率信息变化及时把握,科学预测,才能避免反应迟钝
所带来的风险。
第三,完善现有的支付清算系统,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来减轻外汇交易清算和金
融衍生商品交易清算中潜在的风险。第四改善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自觉接受并
积极响应政府金融监督政策,改善政府与银行信息交流渠道,共同应对外汇市场的
巨大风险。
总之,全球化下外汇市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提出的问题还未明朗,可能会
出现更多不确定因素,唯有商业银行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加强制度创新,紧跟国际形
势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既要能够高效率地
运转,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需求,又要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商业银行的
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不
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问题冲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
动态的发展过程。
"/4
£H
笙堕些堡堡垦堕笪墨
参考文献
1.娄祖勤主编<银行银行信贷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2月版
2.王月霞《网络化金融》中国文献出版社1999年7月版
3.李腊生‘脆弱的现代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7月版
4.戴相龙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6月版
5.陆世敏《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
6.余力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7.俞乔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版
8.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9.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lO.林后春等‘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发展出版杜2000年1月版
11.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译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2.王广谦主编‘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3.曾康霖刘锡良主编《银行经营管理学》西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
14.许建华‘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国际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15.陈忠和‘信用社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发展探析》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0期
16.江其务《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金融研究1999第2期
17.唐旭等‘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2月版
18.江其务《银行信贷管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19.赵晓菊《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0.张汉桥王晓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红旗出版社1998年3月
21.崔杨等主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与操作》工商出版社1997年3月版
hjm曲
、l壶:
ShouDuJi 决舅薏前享母蜀麓墨戳鐾瀚懿黻鼓蟊;嚣氍.。五黛篮鬣匮躅滋弱菠i渤艮二登瑟鬈一二
萌在五至六年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北二欠京奥运项目建设巨额的融资任务决
非易事。这不仅因为融资强度大,而且因
为目前国内融资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可
操作的工具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奥运融资
具有很强的刚性以及它在奥运系统工程
中所处的、瓶颈”地位。因此.研究北京奥
运融资问题就具有战略价值和现实意
艾。
奥运融资战略的基本取向
市场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一体化为
舆运融资战略的基本取向。
1、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要充分
运用市场为奥运配置资源、尤其是项目建
设资金:这是奥运融资的难度所决定的。
据有关材料披露.奥运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总额高达1600多亿元,仅靠奥运承诺主体
——北京市政府沿用
计划手段当此重荷,
恐其心有糸丽力下
足,因为财力有限.
2000年政府基车建设
与技改支出只有90亿
元此其一其二.奥
运融资战略市场化取
向是其丰富的融资内
吝的基本要求。只要
细骨奥运建设项目的
“大盘”.就至少可以
分出“公益性”和“经
营性(商业性)”两个
“板块”来.而满足后
者融资需求的有效之
举在于市场化。其三,奥运融资战略市场
化取向是其面临的发展中的融资环境的
必然选择。国内不断发育的融资市场,逐
步增加的融资工具等,加之境外发达的金
融体系,这些都为奥运融资市场化提供了
平台。
2、多样化。所{|多样化,就是根据奥
运建设项目多样化和特殊性、分门别类匹
配不同的融资组合。例如,可以按建设项
目的经济性质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和混合
型(前两者性质兼而有之)建设项目:可以
视融资渠道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
资建设项目;可以以融资主体拆分为政府
建设项目和企业建设项目等。经过多次细
分,找出融资要素并加以组合,可以得出
丰富的融资撵式。
3、国际化。所谓国际化.就是将奥运
融资置入国际金融市场大背景,建立国际
融资渠道。80T、国际融资租赁、国际商业
信贷、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等,都为奥运融
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在大型设备
公开招标采购过程中,奥运项目设备融资
的国际化程度可以更高些。
4、一体化。所滑一体化.就是奥运融
资必须统筹考虑,不留缺口.防范风险。这
不仅是应对奥运项目建设中若干不确定
性因素可能导致追加投资的需要,而且在
于奥运项目之间关联度高,其中某项或某
几项融资不落实.由于“木桶效应”金制约
奥运项目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奥
运融资必须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前、中、
后期三阶段,主要工程与配套工程两部
分,建筑安装、设备购置及其他投资三层
面等多角度练台规划。若能使融资来源与
北京奥运融资战略分析
●肖健
d}龟.≯“
铀ou肌埘“选
运用平衡后有所结余,则奥运融资就更加
主动。
奥运融资战路的三个主要问题
l、融资规模与结构,奥运融资规模与
结掏取决于项且实体的特性.央定着融资
方案组合和整个融资战略选择。限于材料
的不足,融资规模与结构及以下分折.只
能是框架性的。
据有关信息介绍,北京拟定的地方奥
运项目210多项,资金需求1600多亿。若
以此为基础看融资规模.可能偏小.因为
该指标只是静态数竿,如果从动态分析.
仅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比照现行利率水
平.舆运融资规模动态指标应在2000亿
元以上。按照《奥运行动规划》,从2002年
割全面建设阶段的2006年的5年间.年
均融资强度大于400亿元。如再计人项目
调整、牵J率走高等因素.奥运融资的动态
规模增幅不会太小,
大于2000亿元的融资规攥可以种种
方式分类,进而形成不同融资结构同题。
第一,按时间分.200:一20∞年会出现融
资峰各期。接一般基建规律,2003年下半
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全面建设阶段无疑
是高峰期.而准备阶段与完善运行阶段则
是相对的低谷期。第二.按投资}句成分.以
】999年,2000年北京市基本建设中建筑
安装,设备购置和其池三部分平均占比
65%、12%及23%框算,2000亿总量可初
步分割为建筑安装1300亿.设备购置240
亿和其他460亿。第三.接项目类型分,
2000.亿总量涵盖以奥运场馆为建设对象
的主要工程项目280亿和配套基础设施
工程项且1820亿。第四.按工程经济性质
分,融资总量可蛆线条分为公益型、经营
型和混合型(介乎二者之间)等三种类型
的融资。例如,以张扬“绿色奥运”为主题
的项目可以界定为公盐型;舱够商业化运
作的基础设施项目则可归属为经营型等
等。
2、融资主体安排。不待言,广义的融
资主体无疑是北京市政府,因为她曾向奥
委会做出承诺.所以有贵住和义_j}将服务
于2008年奥运垒的硬件配套建立起束
然而,要在五年之内在保证城市社会经济
其他方面正常发展的同时.完成巨额的融
资任务.对政府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挑
战。因此。政府必须平衡和组合拥有的各
种资源,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量力而
行.拆分项目建没的“大盘”,将广义的融
资主体科学合理地分懈成若干狭义(蚀
立)的融资单位,实现政府”独挑”为市场
主体多家合力融资的局面。换前言之.就
是要引人企业这一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
微观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做出
不同融资主体安排。
第一.公益型项目融资主l奉:政府。这
类项目难以市场化运作.或日、是与政府
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密切相关项目,举办奥
运只是将其建设时间提前了。例如,环保
绿化项目、国家体育场馆等,
第二.经营型项目融资主体:企业,这
类项目可以商业化运作,具有财务收益,
能实现投入产出的价值转换。现在的同题
是,如何从澈观层面界定具体的项目.政
府怎洋运用市场手段将各类企业引进来
并成功实施融资主体角色替代。我们认
为.主要取决于两因素即:一是项目自身
的商业价值:二是政府行为取向。对此.值
得提醒的是:政府不与企业争利.甚至某
些商业价僮不太高的项目,政府不妨匹配
投入一定资源以提高其商业价值,进而吸
引企业,也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混合型项目融资主潍:困项而
异,有的可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如经营
性较强又兼有公益性的项目;有的可以政
府为主.企业为辅,如公益性较强丽又有
部分经营性持征的项目:这些宜个别分析
选捧磁资主体。
3、融赍模式设计。在明确融资蝇摸和
结构及其主体之后,融资模式似乎变得更
明了。
第一,企业融资。一旦政府通过各种
措旌将经营型和经营性较强的混合型项
目交给企业操作,耶么融资模式的比选就
由企业自主央掸.政府只需根据契约监督
其兑现。
第二.政府融资,大俸上.政府至少拥
{飞
有财政资源、土地资源、国有资本l资产)
存量资源、政策资源和信用资源。这五种
资源都有赖于国内、国外、货币与资本四
个市场.通过贷款.债券、股票、衍生工具
等多种方式转换成资金流.才能完成巨额
融资任务。因此.政府融资宜以转换财政、
±地、国有资本存量三种资源为主.辅之
政策和信用资源.紧紧依靠国内两个市场
f货币与资本市场),积极利用国外金融市
场,搭配使用各种融资工具的复合型融资
模式进行。例如,某公益型项目融资可以
是大型设备进口靠买方信贷、建筑安装以
财政投入为主、其他部分运用国有资本上
市筹资的集合,如此等等,可以拓展政府
融资的空间,降低政府融资的成本,加大
政府融资的力度:
奥运融资战略注煮要点
1、投资领域的开放、政府欲动员社会
经济资源完成奥运建设的重任.就必须开
放投资领域、特别是那些有利可图的经营
型项目投资领域。这种开放不分内资.外
资.国企、民企.只要符合奥运项目建设市
场准人条件。政府要为社会f民间)资本的
进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融资主体构造。除经营型项目外.
相当多的公益型项目融资不可能由政府
直接操作,应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掏建融资
主体。以往由项目法人单位分散融资的方
式,不一定适应今天高强度短时间的奥运
融资需要。政府可以考虑组建一两家融资
组织(公司),采取相对集中专业化运作的
形式承担政府融资职能。
3、政府资源的转换。政府拥有的大量,
经济资源是确保奥运融资目标实现的物
质基础。但经济资i羁【转换成强大的资金流
量.然后注入奥运建设项目确需一个复杂1
的过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客
观上要求政府只能适度动用自己的经济
资源用于奥运建设。因此.政府要评估可
用资源总盟与结构及变现能力,再委托专
业化融资组织有效实施资源转换否刑,
既使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多如牛毛.也只
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所谓财富口
一、环境变迁加速:战略调整迫在眉睫
加入wTO后.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速度加快、力度加
大.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第一、同业竞
争空前擞烈。外资银行的纷至沓来将使今天中小银行与国有
熊资银行间”哥儿们式”的竞争局面不再。必须真刀真抢地干。
第二、市场约束日益增强。银行业务品种将增加、质量会提高.消
费老选择空间随之扩大。银行服务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期不远。第
三、脱媒现象可能提前到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田际化加
速动摇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的地位,当人们视银行存钱
可有可无时,银行业的资金链就有断裂的危险。第四、网络化迫
使不e一化的传统银行一步一步向恐龙的宿命走去。第五.监管
增强、游戏规则日益规范.“非常获利”将逐步消失。第六、金融改
革深化,市场作甩增强.风险不断释放。第四、嗣内宏观经济走
向不甚明朗,如此等等,这些错宗蔓杂的环境.加之中小银行
“自己的摹情”并未完全办好.因而它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
存压力。然而.欲迎接新的夏大的挑战,中小银行就不能不重
新审视或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因为只有正确的战略才是引
导企业这一市场经济大海中的商船达到理想彼岸的航标,纵
观中小银行的运行现状,结台加速变迁的经营环境,我们认为
人世后中小银行可以考虑适时调整(选择)的竞争战略,主要
口有差别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横向整合战略。


二、差别化战略:早走早主动
中小银行准行差别化战略.主要把握市场定缸和营销组
合两个方面;就市场定位而言,首先.细分市场是前提,可以
根据各种变量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从中发现机会。其次.评
估和选择目标市场是基础。与发达田家相比,墨内金融市场
发育程度还不高,消费者的需求远未满足。细分市场的结果
必然会发现多种市场机会.从而需要比选.井结合自身条件
选定若干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最后.确定釜别化战略类型
是关键,对选定的目标市场可以采取市场专门化战略即:将
经营业务定位于特定区域;也可以运用产品专门化战略即:
将经营业务定位于特定的金融产品和疆务;还可以实行市场
与产品搭配等罗种专门化战略组合。
从营销组合看.根本的是要紧密围绕市场定位f)£化营销
要素组合.使市场定位真正落到实处。在营销渠道要素方面.
传统营业两点将逐步被网络银行、富助银行等技术含量较高
的营销工具所替代.因而中小银行需要优化渠道(网点)结构。
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促销等要素组合方面也莫不如此。
三、成本领先战略:不可小视的竞争利器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聂基本的竞争战略之一。企业通过
内舒加强戍萃控制,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可以凭借其成本慷
的虎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的竞争洗势,由于管理幅度小,
层次少,历史负担轻等.由小银行经营管理成
本一般坻于国有大银行。但是,随着成本因素
的变化.墨有银行成本管理措施到位.中小银
行原有的这种扰势可能会逐步失去,要继续
保持成本领先的地位,中小银行决不能掉以
轻心,
其一,进一步强化全员成本意识。把成衣
警理提高到关系中小银行竞争成败的战略商
鏖加以对待.确立’勤俭办行。的经营理念。否
则.中小锻行这一不可多得的优势可能在不
’经意中丢掉。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在“开漂”同
时“节流”.扭亏为盈的■实缱得中小银行借
鉴。其二、明确成本控制责任主体,根据费用
性质不同、营运部门不同、经营管理岗位不同
等确定成本控制责怪主体.使成本费用控制
目标能分懈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其三、完善成本}衰算荆爱:建立按成本贯{壬主
体和产品与暇务品种为对象的内部成本辕算
体系.为及时监删成本变动特况。调控成本水
平提供『衣据。其四、严格成本责任考棱。将成
本控制责任的疆斤情况作为贯任部门,贲住
岗位、责任人员绩效考棱的内容之一.与经营
管理者个人利益挂钩。
四、横向整台战略:团结就是力量
中小银行横向整合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政
府引导、自愿平等、市场选择。政府引导。就是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中小镶斤整合斤,台.如制定
新的监管标准促使中小银行整台等。自愿平等
就是中小银行的整合以其自己是否愿意.条件
是否对等为前提.政府不强制。市场选择就是
中小银行整合斤为何时发生,何地出现.怎样
操作.只要不违反改薰法规就应泼由当,人决
棒.棺信他们会作出曩性的市场选捧,
羟j 灌霪i嚣
八世后巾小银行的.竞争战略
ISSN 1 005—9511
誉篓
j≮::i
1 9 9 2
QJl
0 0

“j≤警
.一÷誓
+:。;_‘
_ ‘
-’
、,:.
1、,:-:
. 、
..
试论水利产业的超前发展
肖健
一、超前发展的一般涵义
产业超前发展,是指某一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与之相应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a衡量某一
产业超前发展与否的标志是该产业的超前发展系数t。
}:箍_主业睦主僮擅量枣一1
“一社会总产值增长率
e值可能有三种情况:
(1)t=0,即:
蓑二主些塑主笪塑量奎一l:o
社会总产馑增长翠
某一产业的产值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增长率
表明某一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
(2)七<O,即: 篱安磐禳警一i<0 社会总产值增长率
某一产业的产值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增长翠
表睨某一产业的发展滞后子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C3)t>0,即:
篙要骥簏罄笋一->o 让会总产值增长率。
纂一产业的产值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增长率
表明集一产业的发展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即该产业是超前发展的’·
从水利产业来说.水利产业的超前发展是指水}q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水平,即水科产业超前发艟系数t>o。
二、水利超前发展的主要依据
目前绝大多效有关论及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从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论证
的。毫无疑问,这种论证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有的要借鉴和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方
法,尤其是其中一些定盈分析方法,剖折水利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特点,回答水利为
什么是基础产业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三个定量指际可以捧示基础产业的本质特征,即:中间投入率,中间
需求率及产业影响力系数。
+墓裁蓬熬瓤、§-≮
所谓巾间投入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它反映各产业在自己的生
产活动中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例如纺织
业,它的中间投入主要是棉花,而总投入则包括除中间投入之外的其他投入,如固定资产折
旧损耗,企业管理费等。两者相比,便可求得纺织业的中间投入率。
所谓中润需求率,是指备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和该产业部门的总需求之比。它说明各产
业部门的产品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或原料为其他产业所吸纳。例如煤炭工业,它的中间需求
主要是生产消费(如发电用煤),而总需求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两者比较结果
即是煤炭工业的中间需求率。
所谓产业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它表明该产业生产和需求发
生变化时其他产业的生产和供给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一般而言,基础产业是指那些中间投入率小,尤其是不但中间投入率小而且中间需求率
大、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因为只有这类产业“吸收的少(中间投入率小)、贡献
的多(中间需求率大)、影响力强(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才能在诸产业排序中处在产
业结构三角形的底部——基础产业的地位。
据此,可以对水利产业进行实证分析。
1.水利产业中间投入率
以供水生产为例,其中间投入率不到1%。因为商品水生产的原料是自然水,而获取自
然水的代价是水资源费,后者在商品水生产的全部投入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再以水力发电为
例,它的中间投入率为8%(以1990年丹江局的成本数字测算)。由此可见,水利产业中间
投入率是比较小的。
2.水利产业申阊需求率
仍以商品水生产为例,其中间需求率1984年为94%,到2000年仍维持在90%的高水平。
3.水利产业影响力系数
据已有的资料框算,80年代初期的水利产业影响力系数为1.5左右,分别高于同期(1931
年)石油(1.22)、电力(1.1)、煤炭(0.99)等产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
因此,我们认为水利是基础产业,应该得到超前发展。
(二)客观依据t实践裹明水利产业超前发属是必要的
1.产业发展滞后
据测算,80年代我国水利产业超前发展系数t=一0.02<:0。这说明我国水利产业发展滞
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2.水资源调节能力偏低
如果说总库容与年陉流量之比这一指标可以大津代表一个国家对水资源的凋节能力的
话,那么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只有16%,而前苏联为29%、美国为34%、加拿大干口
巴西均为18%。显而易见,我国现阶段对水资源的谓节能力仍然是比较低的。正因如此,目
前洪涝灾害仍是我国的心腹之患。1991年发生的水灾已再次证明这一点。据1991年9月21日
《中国水}q报》披露,1991年仅淮河、太湖流域遭受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有411亿元。
3.,卜资源短缺日直加剧
据1 990年9月14日《经济参考报》和1990年12月18日Ⅸ人民日报》的综合报导,目前生
国城市平均日缺水量在2000万t以上,现有450虞城市中有近300座不同程度决水,每年因缺
2
君z,
永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元。据《审国水资源利用b一书分析,2000年全国将有i/3自,0人口
生活在604、缺水区域内,屠时全国缺水率在不计新增供水盈的情况下将高达28%。即使将新
增供水盈考虑在内,缺水率仍为5.9%。这一指标看来似乎乐观,其实不然。因为它有赖于
如下一个约束条件的实现,即要在1980~2000年的20年内净增供水生产能力1943亿m3,为
此就要投入至少是672亿元(净态数字)的建设资金。要实现这一条件是很不容易的。
4.水利工程堆持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
据测算,1988年700多亿元国有水利固定资产蔫运行管理、更新改造费用达37亿元,而能
够从各种渠道取得的资金只有15亿元。两者比较,简单再生产资金缺口为22亿元。由此不难
设想,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水利老本将会吃光,水科基础产业将难以支撑下去l
5.水能开发水平不高
截至目前,我国水能开发率还不足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形
成明显的反差。
6.水污染不断加剧
全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300亿t以上,导致80%以上的河流、湖泊和90%以上的城市
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园水污染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300亿元以上。
三、水利超前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适宣的生产力布局政策
生产力布局政策如何适宜于水利产业发展?可有三条原则:(1)不能在绝对型缺水(/r-
源不足)地区再建耗水量大的工业,如海河流域,(2)如果要在相对型缺水(供本能力不
足)地区发展耗水t大的工业,必须做到“水融先行”'(3)无论在何处配置何种生产力单
元,都应当把供水,防洪等有关水的可行性研究作为批准设计施工的基本条件之一,否则不
能建设,布点。只有这样,我国水利产业才有可能走上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馕斜的投资政策
毫无疑问,要发展水利产业,并使之有所超前,倾斜的投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参照南朝
鲜,古巴等其他国家基础产业超前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t我国水利产业的超前投资比率可
定为社会总产值增长率的10%。这样,水剃产业投资在国家投资总额中的比童就可以按“社
会总产值增长率x 110%”的比率予以定置,而不是以往的4~5%。否则,难以实现水利产
业的超前发展。
(三)有效的射税政策
水利产业要得到超前发展,就需要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创造一些比较宽松的条件,这是
由水利产业本身所具有的以下两个特点所决定的;(1)水利产业商品化程宦不高,投资收益率
比较低,导致其缺乏投资吸引力,从而资金缺口较大,(2)水利产业生产力配置具有相当的
广延性,且再生产能力由于不同时期自然作用不同而起伏波动比较大。这说明,发展水利生
产力不仅初始投入(基本建设)规模巨大,而且耍保持原有生产力的均衡性还需不断地进行
大置的后续投入。由此在经济上给水利产业自每发展带来一个严重的矛盾,即;资金需求大大
超过其自身创造的资金供给。为此,有效的财政政策就要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1)财政要
为新增的水利生产力(水管单位)配置必要的启动资金(即事业费),就象每新增一个工业
企业就要为之匹配相应的流动资金一样。启动资金的数量大体上可参照我国历年水利建设费
i专
金与水}q事业费1:0.87(1950~1983年)的比例确定,使启动资金随建i殳规模的增大而上
升,(2)财政对防洪服务经费的核定应变过去的“基数预算制”为“绩效预算制”,即防洪经
费要与事业任务挂钩,变“死预算”(一定几年不变)为“活预算”,(3)9it政要支持水利
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建立起与银行贷款{fI率配套的水利贷款财政贴息制度,以提高水利产
业的还贷能力,鼓励水利产业吸收较多的信贷资金,(4)在当前水利改革不能完垒“到位”
的隋况下,财政应当对供水单位给予必要的水价补接,避免供水单位在供水越多亏损越多的
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与此同时,税收可以从两方面为水利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对水
利生产经营成果(收入)实行免税、减税政策,以提高其自身积累的能力,(2)可以考虑在全
国范围内征收水资源税,专税专用。
(四)优惠的金融政策
银行要对水利建设贷款给予优先安排,并对水ilj建设贷款在利率上给予优惠,等等。
(五)合理的价格政蕹
水利产业的价格政策要按照“办产业、发展产业”(即产业良性循环)的思路进行整体设计,
而不应只局限于满足维持水工程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全面合理地计算与反映水利产
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价直量,并要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现行价格标准,如水价。同时,对价
格优惠政策要严格掌握,如水费减免政策要明确在什幺条降下减免,并应对生产者因减免带
来的损失如何补偿等作出规定。
参考文献
(1)《产业管理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2)《一些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电部情报所
(4)《政策研究资料》1990年第3期,水利部政研中心
(5)《论水利是基础产业》,水科部政研中心
(作者工怍单位:水利部审计局)
《水利经济》1992年发行情况通报
到5月15日为止,订阅“水利经济》超过一百份的有山东(163份)和百忭(118份)两
省,超过五十份的有内蒙、’丑.苏、安徽、天津等省(市、区),广东、湖北两省己接近五十
份,订阅数量在十份以下的有山西、河北、上海、贵州、黑龙江、辽宁、新疆,宁夏、青:每
等省(市、区)。
我们感谢水刺系统和水昂j经济研究空(水利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各级领导,:曼斤晁同志
和广大水利工作者对《水利经济Ⅺ的支持和帮助。编辑部f:发行工I#方豇i还怍碍很不眵,还
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发行工怍还不能适应水利经济工怍发展的;焉要。我mj希望在现有釜础
上扩大发行份数,进一步发挥水利经济——中尉水利经济研究妻——的洚R{,恳切雨望行戈
领导、发行员同志和广大水利工作苛帮助宣传、沮织即扩大《,,}:剥经济0的订蚓衍数,并对
刊物的编辑、发行工f仁提出宝贵的意见j!【1建议,以如刊物能更知。地适应,}.剥夺!{『,的发眨阳改
革工作的需要,并满足广大凄者柏要求。
《,K刺经济》编辑部
4
否≯
-
.a; ,.。甚霪钱《
中外水价比较研究
萧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拟通过中外水价的比较研究,以拓宽我们深化和完善水价
改革的思路.
一、水价政策的一般研究
一国的水价政策既是该固整个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调控、管理本国水资源的
一种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性水危机的加剧,水价政策已愈来愈受到各国决策者
们的关注.
(一)水价政策的目标原则比较.
从理论上讲,世界各国对水价政策的目标设计,大都致力于通过水价这一经济杠杼,实
现高效率用水和维持水工程再生产能力的二元目标.也有的国家强调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
力.美国、保加利亚等国,在实施水价政策方面比较成功.美国的水价水平取决于。全部工
程运行费用与社会平均利润之和。:保加利亚的水侨等于“水利管理企业费用与扩大再生产所
需的一定利润’.显然,这样的水价政策是有利于其二元目标的实现的.我国早于1965年就
制订并公布了水价政策((65)国水电350号),至今已有25年历史,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
意。一方面,水使用效率仍相当低,据估计只有30%左右;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简单再生
产所需资金每年缺口达22亿元之巨.
(二)水价政策制定依据的比较.
纵观现今各国的水价政策,不难看出:永法(及相关法)与水行政性规章是制定东价政
策两大基石.
1.立法型水价政策.这是指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的水价政策.如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
在各自的国家水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供求收费制度,使水价政策有法可依.南朝鲜的水价政策
也是根据其《灌溉水法》与《江河法》制定的.我国在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前,水价政策
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行政性规章,即(65)国水电字350号和国发(1985)94号两个关于水
费计收管理的文件.1988年后,水法将这一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规定使用供水
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水法》第34条).
2.行政型水价政策.这类水价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性规章制度,一般由行政
机关制定和发布.相对来说,行政型水价政策比较灵活,但可靠性差.苏联现行的水价政簧
就属于此类.因为它的基本依据来源于1979年苏共中央与苏联部长会议的有关决定:
3商业型水价政策.即视商品水的水价政策与其他商品价格政繁一样,由企业白行处
置,原西德就实行这种政镱.
不同的水价政策,其执行效果是不同的.如我国1988年前的水价政策属。行政塑”,在
一45~
8 6
餐㈡霪鬣蕤:j i i;i
这种水价政策实施过程中,无偿供水、喝“大锅水”等现象相当普遍.水法的颁布实施,结束
了要不要计收水费的争论,增加了水费收入,据统计,实施水法的1988年比上年增长
18 45%,1989年又比1988年增长2.22%(《中国水利》1990年第8期)
(三)水价管理权限比较。
为了有效地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水价政策的既定目标,各国都结合自己的水
政体系与水资源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水价管理权限制度.
1.国家垄断或国家定价制度.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政府定价.一般由中央政府作出原
则规定,再由地方政府据此制定细则.如中国、苏联、印度等国即实行这一制度。二是流域
委员会定价.实质也是政府定价,因为流域委员会是政府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负责一定流域
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如法国1959年建立了水流域委员会制度.1964年颁发的水法就规定
“水价由各流域委员会根据当地供水条件确定.”
2.企业自由定价制度.主要是原联邦德国.1959年它撤销了国家对水价的监督,供水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定期制定和调整水价标准。一
3.国家———企业{昆合定价制度.这种定价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水工程产权的不同归
属,由国家、企业各自定价.即国家所有和管理的水工程,水价制定权归国家,企业(公
司)所有和管理的水工程,水价制定权归企业.如美国即采用这种混合式定价制度.美国经
营商品水的私人企业或股份公司非常多,各家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经营政策制定售水价格i而联
邦或州政府兴建的水工程,其供水价格则由政府监控.因此美国水价种类繁多,差别甚大。
以上三种水价管理制度各有利弊.第一,国家垄断价便于实施价格管制,但受行政干预
较大.其中的流域委员会定价制度值得重视,它能把水资源的管理主体、管理手段与管理对
象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对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实施综合管理。第二,企业自由定价虽有益于
维持水工程的再生产能力,但往往过分强调本位利益,不适于我国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
要求.第三,国家——企业混合定价制度,它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不过水价
标准“五花八门”,水价管理工作繁重.
二、理论水价计算准则比较
(一)苏联的理论水价.
苏联的理论水价是按照全苏水利经济和水利管理研究所制定的公式计算的.水价反映的
商品水价值大体包括四方面内容:(1)商品水生产前期工作成本,即“国家用于勘测、评价
水资源的费用4;(2)商品水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具体是。工资、工程管理
费,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3)商品水生产后的补偿性开支,即“监督污水排放和利用
的费用”;(4)贯穿予水资源开发利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水资源保护费用”.
(二)中国的理论水价.
我国的理论水价是以供水成本为依据计算的.按照国务院和水利部有关文件规定,我国
理论水价反映的商品水价值主要是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即:“)物化劳动.一般包括
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支出、工程维修养护费,燃料动力费.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分两
种:一是农业供水不计“投劳折资”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二是非农业供水按全部固定资产折
旧.由于对主要物化劳动——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双重计量方法,因此我国理论水价计算的物
一46——
化劳动~般只有实际耗费量的2/3,另l/3未计人商品水价值之中.(2)活劳动.主要是
管理费、工资及其他费用.
由上可以看出,苏联的理论水价计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郎理论水价全面反映了商品水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一切劳动,而我国理论水价的计算内容却相对狭窄,其所反映的只是商
品水生产过程中耗费的部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商品水生产前、后的相关费用都未计人,虚
降了生产成本,导致理论水价偏低.
三、水价政策的具体比较
(一)水价分类体系比较.
如何按照商品水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水价,是水价政策能否发挥其
应有作用的关键之一.为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
它们在水价分类方法上都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基本形成了各自的水价分类体系.
1.基本水价.将水价按主要用途分为工业水价、农业水价和生活水价,这是世界各国普
遍遵循的基本水价分类方法,我国亦然. ,
2浮动水价.因基本水价相对固定,不便于及时调节消费者的用水行为,因此,有相当
一部分国家在基本水价分类基础上增加了浮动水价分类制度。从而形成。一水多价”的水价调
节模式。
按照与水价浮动挂钩的对象不同,浮动水价又分为水量浮动水价、季节浮动水价和水质
(水源)浮动水价三类.
(1)水量浮动水价。即以用水定额为标准,将消费者的用水量分定额内.外两部分.定
额内用水按“平价”计收水费,定额外用水分挡次按不同超定额水价(“议价。)浮动(上浮)
计收水费。推行水量浮动水价的国家有日本、苏联、原联邦德国、泰国、菲肇宾.以色列,
保加利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例如日本,趣量水价是定额内平均水价的1.6倍(扎幌
市)至3。75倍(名古屋市).又如苏联.规定超量取水的工业水价是其定额内水价的5
倍.
(2)季节浮动水价.为适应商品水生产的自然特点,缓和供求矛盾.有的国家采取了季
节浮动与供水高、低峰浮动水价的措施.如原联邦德国用水高峰时的水价比一般时间的水价
要高l倍多.法国塞纳河——诺曼底河流域枯水期的最高水价是其他时间最高水价的2倍
多。
(3)水质浮动水价.等量商品水因其水质不同而使用价值也不同,故在计价收费时.应
该考虑这种差异。而水源不同又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水源不同的等量商品水在
价格上应有所区别.如美国中部大平原区农业地下水水价为0.7~I美分/立米,而地表水
水价只有0.113美分/立米,二者相差6--10倍.
我国现行水价分类比较呆板.以《全国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测算成果与分析资料汇编》所
收集的18个省,区、市制定的有关水费计收管理办法为例,我国目前实行水量、季节、水
质“三浮动”相结合的水价制度的地区只有山东一省.部分省只是结合计划用水作出了水量浮
动水价的政策规定.季节性浮动水价,水质浮动水价还未涉及.
(--)水价标准比较。
一47一
§《
。&; 二; 逶鬣j骚』:
水价标准的比较可从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方面进行.前者指各国水价绝对值之比,后
者贝0指各国水价与其成本相对关系的比较和。三大类。(工业、农业,生活)商品水比价关系
的比较.

1.水价——成本关系.
如果以水价与其成本的关系为依据将各国的水价标准进行简单分类,那么现今世界上的
水价标准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
第一类:平均成本型.水价仅仅能够弥补商品水生产时的实际耗费,甚至在高通货膨胀
率条件下还会亏损.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水价标准均是如此.
第二类:平均成本盈利型.以“平均成本+一定盈利”为标准来确定水价水平.如美国
供水盈利定为lO%;保加利亚则高达15%.
第三类:准平均成本型.我国工业、生活水价还包括了一定盈利,但由于农业水价极
低,丽农业用水量又占全部用水量的很高比重,故综合计算得出的水价标准大大低于其平均
成本,因此称之为。准平均成本型4水价.据已有的水价资料和用水比重计算,目前我国商
品水的平均价格为14.14厘/立米,而其平均成本达25.84厘/立米,前者只是后者的
55%.
2.。三大类’商品水的比价关系比较.
所谓。三大类’商品水比价是指工业、农业、生活三类水价之间价格水平之比.
(I)14个国家3大类商品水比价关系.请看表一.
裹一14个国家3丈类商品水比价关系表
置索农业永价生活水价工业水价国家农业水价生活水价工业水价
美目l 2 6 孟加拉极低l 0.5
苏联l 3 2 印度投低l 1
英国l 2.5 2 泰国极低l l
法目I 3 l 菲律宾极低l 0.02
日本l 4 l 阿童汗极低1 1
原东德l 2 1 尼泊尔0 1 1
以色列l 3 2 斯里兰卡O l 1
以上国家以农业水价为l 以上国家以生活水价为1
从表一可以看出,多数国家农业水价低于工业水价,生活水价高于或等于工业水价.三
大类商品水比价高低蟠度并不太大,除少数国家例外,一般生活水价是工业水价的l~2
倍。工业水价是农业水价的2倍左右.
(2)霾国六省市三大类商品水比价关系.请看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我国水价的高低以工业水价高、生活水价中、农业水价低的状态排
序.三大类商品水比价高低落差很大,工业水价是农业水价的4倍或超过4倍;生活水价反
而比工业水价低许多.
(三)水价补贴政策比较.
——48·——
按补贴的方式不同,水价补贴政策可分为“明补”和。暗补”两大类型.
1.明补型.这种补贴政策的最大特点是补在。明处”.即通过国家财政(经济)计划体
现出来.象欧州各国及日本等均对农业用水者进行“明补。,欧州各国补贴率为40%.日本
为40--80%.尤为突出的例子是罗马尼亚.罗农业用水水费计收实行的是嗣定水价和变动
水价相结合的双重水价制.在全部水费中按固定水价计收的水费占40%,按变动水价计收
的水费占60%;固定水费的30%和变动水费的80%,亦郎全部水费的60%均由国家补
贴;补贴作为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列入国家年度计划,拨给水管单位.
表二我国六省市三大类商品水比价关系表
农业水价生活水价工业水价鲁洼
北京市1 3 6 京水谭(88)10号文
吉林省l 3 5 吉敢发(1988)18号文
■龙江省l 4 7 ■驶发(1987)l 8号文
浙扛省l 3 4 浙致f J986)31号文
河南省l 2 4 蠹驶(1987)59号文
期南省l 3 4 湖敏盘(1986)31号文
2.暗补型.这种补贴政策实际是一笔。糊涂帐’.因为无论是国家,供水企业还是消费
者自己.谁都不能准确地评估出转移给消费者的价值量究竟是多少.我国的水价暗补政策不
仅表现为低水价,而且还体现在对以低水价标准计收的水费随意减免、拖欠上.。减免”和。拖
欠。往往使形式上的低水价计收水费制度名存实亡.
四、从比较中得到的几点结论
(一)水价政策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水价政策的目标与不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促进高效率
用水是各国水价政策的总的要求;维持水工程再生产能力则是实现中国水利产业化管理的新
的需要,而顾及不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是水价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三者应兼顾而不
可偏废. ‘
(二)水价政策要发挥其预期效果,必须有具体的水法作后盾.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
水法,水费计收政策已明确载入法律文献,但仍失之笼统.仅以水费减免事项为例,目前全
国尚无统一的政策性规定。从18个省市新制定的水价改革文件来看,水费减免有三种截然
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是明文强调水费不能减免,如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南等
省.二是特定情况下水费可以减免,如云南省规定4贫困地区、缺水的地方和因灾减产严重
地区的农业水费,⋯⋯可在一定时期内酌情予以减免”.三是将水费减免与农业税减免挂
钩,如天津市规定。凡缓征、减征、免征农业税的,水费也可以缓征或免征.’由于水费减免
政令不一,加剧了商品水经营外部环境的恶化.为此,我们建议在计划草拟的《水资源综合
利用促进法》或其他水法规中,应就供水收费,水价等问题作更为明细的规定.
(兰)水价制定权限宜走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因为流域管理作为现
代水管理体制发展的主要成果,它是根治永害、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流域
·——49——
管理并非“上传下达”式的管理,而应是实质性管理.为此,国家必须允许流域管理组织有一
定的治导手段.我们认为,授权流域管理组织一定的水价制定权,就可以使其较为灵活地利
用水价杠杆调节商品水的平衡.如果这种经济调节手段与工程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那么可以预见,即使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要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将水价制定权全部赋予流域管理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会有相当大的阻力,因此有
必要把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结合起来.基本框架是:(1)由流域管理组织负责制定本流
域内商品水的最高、最低价格,经国家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定期向社会公
布;(2)地方政府只能在规定限价范围内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水的供求情况制定具体的水
价标准.并报经流域管理组织审批后实施;(3)流域管理组织有权否决不符合最高、最低限
价的地方水价政策.
(四)理论水价应全面反映商品水的生产成本.我认为,我国现行的理论水价计算准则
应作适当修改.
1.应该将水资源开发前期工作的耗费列入商品水成本范畴.因为这部分劳动是整个商
品水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其所凝结的劳动量也必将转移到商品水之中.所以理论水价
应该反映这部分劳动价值,并通过现实价格实现其价值补偿.
2.农业供水的理论水价应计人。投劳折资”固定资产的物化劳动,因为它是商品水生产
过程的实际耗费.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进行价值补偿可以讨论.
3.对予商品水生产后补偿性开支。即监督污水排放和利用的费用是否纳入理论水价计
算的价值范畴,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对以污水为。原料’加工净化处理后再投
入使用的商品水,这部分开支应包括在全部商品水价值内.水资源保护费暂可从略不计.因
为:其一。它有专门的财政开支;其二,这种开支既用于商品水开发又用于自然水源保护,
用途相当宽泛,计量上也有一定困难.
这样,经过调整后的我国理论水价所反映的商品水价值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前期工作投入的劳动;二是开发利用中耗费的劳动;三是开发利用后污水处理成本.
(五)要使水价成为促进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有效工具,必须建立灵活的价格调节体系.
1.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损失浪费并存的水管理现状表明,水价体系设计必须与计划用水
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应当建立水量浮动水价制度,通过4超重高价”手段抑制超计划用
水行为.对此一要全面制定各种用水定额;二要根据不同用水定额,确定超定额用水水价浮
动系数.
2.商品水生产除受空间环境影响外,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季节因素,因此有必要通
过商品水的季节差价来缓解商品水的供求矛盾.目前可以考虑在北方缺水比较严重的省市
(如北京、山西等)进行商品水季节差价浮动的工作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3.商品水差异主要导源于:一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不同;二是加工工艺与劳动复杂程
度不同.用水价来反映商品水的质量差异,现实而又可行的办法是按地下水、地表水确定水
质差价,使以地下水为原料的商品水水价比以地表水为原料的商品水水价高50_100%.这
样做还有利于解决地下水被大量超采问题.
(六)水价标准的确定应有利于供水企业的发展。无论准平均成本型水价还是平均成本
型水价,都不能实现这一目的,唯有推行平均成本盈利型水价标准,才能达到此目的.乎
一50一
合同价格的经济特征
采用中的矛盾及前景
[苏]B·B·格拉西缅科
苏联经营机制的改革坚决要求对价格形成进行改革.新的经营方法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总的说来是相互矛盾的.许多矛盾是由现行价格体制引起的.
现有的价格水平和相互关系不能反映客观比例要求,不能保证经济核算的发展,不能从
利益上引起对节约生产费用和形成最佳消费结构的关心.但是问题不仅在于价格水平,主要
问题还在于计划价格制定的方法本身.这个方法有二个主要的缺点:第一,价格形成只反映
生产者的耗费,没有考虑产品的社会效用.第二,这种价格形式设有弹性,使价格的对比关
系与实际科技进步和产品生产的社会必要耗费相脱节。
当前,在经济学文献中围绕合同价格的经济特征和它在社会主义价格体系中的地位,以
及确定合同价格的方法展开了辩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可以把合同价格列入经济计划管理
体系之中?怎样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价格水平和价格比例产生影响?最后,这种价格形式能
在怎样的限度内适应以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营原则?
因此,必须首先研究一下合同价格的客观经济特征以及使用合同价格的社会条件。合同
价格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科学研究机构、国营企业、合作社.商业
部门等均可以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从经济观点说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合同
关系的主体.
⋯合同⋯关系,⋯如果它⋯们不是⋯形式上⋯的,那㈨么作为⋯必要条㈣件,合⋯同双方⋯均应具⋯有经济*独

均成本盈利型水价中的.“盈利”如何确定,我们主张将现行只有工业供水按其投资4-6%计算
供水利润的做法,改为各类水价均按其供水资金利润率的10-15%确定其盈利水平。
(七)水价补贴应改。暗补’为。明补’.
水价补贴主体是指提供或负担补贴的当事人.在商品水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充当水阶
补贴主体的不外是国家和供水企业.当采取。明补”方式时,水价朴贴主体就是国家,补贴对
象就是供水企业,或是消费者.如果是供水企业,那么国家向供水企业进行政策性价格补
贴,供水企业以政策水价向消费者计收水费;如果是消费者,那么国家向消费者直接给予价
格补贴,供水企业以平均成本盈利型水价向消费者计收水费.严格地讲,水价“明补’就是指
后一种补贴方式。不过,由于国家对供水企业的补贴是通过国家财政或经济计划显现出来
的,因而前者也可视为“明补1的一种形式.当采取4暗补”方式时,水价补贴主体就会转移到
供水企业身上,导致国家。请客’,生产者(供水企业)“掏钱”,消费者。喝大锅水”的局面.’
其结果必然使供水企业再生产能力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必须在深化水价改革的过程中,改
“暗补”为“明补1.
一5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