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366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研究

武汉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研究
姓名:胡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叶永刚
2002.4.1
中文摘要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信贷业务健康
发展i控制信贷业务风险,以信贷经营管理过程和业务活动为控制客体,
以规范信贷业务活动并在业务流程中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综合运用各种
控制要素所采用的组织、方法、程序的总和,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该
以建立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为前提。由于种种原因,四大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存在着巨额不良资产的问题,存量资产的风险管理和增量资产的风险
防范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
显得更为紧迫。
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体系、业务操作制
度、授权授信制度、信息交流系统、检查监督制度等几个方面。根据“巴
塞尔协议”和我国的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文件要求,参考西方商业银行的
实践经验,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效性、审稹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
立性的原则构建信贷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j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
险内控制度的基本构想是:设立顺序递进的三道监控防线,以客户经理部
作为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作为第二道防线;以稽核监督
部作为第三道防线。实行业务操作前台、中台、后台相互协调运作的风险
管理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授信制度,做到合理
的责任分离、有效的权HIll衡和高效的分工合作,运用信贷业务信息系统
和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监控信贷业务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起到防范每一
个风险点的作用,同时辅之以考核奖励措施,强化内控制度的激励机制。
本文从业务流程设计、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检查和内部审计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
险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信息不对称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aimed to ensure credit business sustained developing and control credk
operational risk.It is summation of adoptive organizations,methods and
procedures that it takes process of cred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as control object,standardizes credit operation and sets
the risk control point in reason,uses all control factors.That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 credit business must be based on establishe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Owing to diversified reason,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hold a large amount of non—performing assets;the task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existent and incremental assets is very hard.
Therefore the work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intem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is urgen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includ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al institution,authorization and award
institution,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check and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constituted by Basle
Conun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OUr country’S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referring to west commercial banks’experiences,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make up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in term of validity,prudence,completeness,efficiency
and independence.This article mainly conceiv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setting up three step。up
supervision lines in order,the first line is loan department,the second line is
risk management department,the third line is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Banks
should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improve
institution of posts’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zation and award institu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reasonable segregation of duties,effective right restrict,efficient
cooperation and division.Besides banks ought to exert the credi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ll sorts of check and audit measures to supervise every
operational approach so to guard each risk points.In addition,banks should use
assess and bonus means to strengthen inspiriting function of intemal control
system.
This article tables a proposal 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bout credit
operational risk of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y expounding
operational flow design,organ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and post setting,credi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nternal check and audit four aspects.
Keywords:commercial bank;credff;risk control;information asymmetry
引言
l、关于“银行不良资产”
广义上的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
先估计,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
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
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
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
良资产,不良资产的主要形式是不良贷款。
2、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
商业银行是相对于中央银行及其他专门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它作为各
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唯一能够吸收、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金融组织。。本
文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原四大国有专业银
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由于历史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管
理体制上具有很多麸性,同时也都存在着巨额不良资产的问题。(文中商业
银行除特别说明外,均特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
资金的主要渠道,也是获取收入和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办理信贷业
务必然面临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未能.
偿还而形成的逾期、呆滞、呆账,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根源在于借款人风险,但银行可以通过对信贷业务实施必要的管理
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识别借款人已经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来达到避免和
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或通过对风险的评价和处理,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
提下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该以建立和完善信贷
业务风险控制制度为前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
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
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组织、措施、方法及程序的总和o。商业银行信
。张亦春:《货币银行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版,第141页
。庄乾志:《银行发展:市场化与国际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84页
I
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控制信贷业
务风险,以信贷经营管理过程和业务活动为控制客体,以规范信贷业务活
动并在业务流程中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综合运用各种控制要素所采用的
组织、方法、程序的总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各种信贷业务防范风险的控制制度。
3、研究动机
从国际上情况看,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金融在自由化、创新化、国际
化、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金融风险问题日渐突出,集中反映在频繁爆发于
世界各地的银行业危机和动荡。虽然这些危机成因各种各样,但都包括了
银行制度主要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虽然至今尚没有发生明显的金融危机(个别地区、个别银行
也曾出现),但我国银行业不安全因素却大量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
积聚的巨额不良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环境的稳定,
其问题的严重性国际少有。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中国银行业即
将面临国外具有经营银行业几百年经验、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的成熟
商业银行的全面挑战,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已是显而易见。
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成立不良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手段解决四大国有商业
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但仍有大量的、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究其原因,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增量贷款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存量资产的风险管理力
度和手段不足。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存在
着体制上的缺陷。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学习和吸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的经验和教-OrI,
结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重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
制度,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健康运行,是本文写作的基本动机。
4、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将结合某个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分行的实际情况展开理论探讨,尽
可能广泛吸收国际、国内银行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好的做法,在借鉴、
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重点针对商业银行大中城市分行论述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第一章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
理论探讨和基本框架
第一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内涵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含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计划、组织、控制、激励
和领导的五个基本职能之一。1986年第12届国际审计会议《总结声明》
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
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管理当局根据总体目标建立,目的在
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会计
记录的准确真实,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念。”从这一定义可
以看出,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内部牵制和其他有关会计事项的控制,还涉及
到管理领域,包括企业为提高效率、促进既定目标和方针的贯彻所采取的
一切制度、方法和措施。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
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商业银行而
言,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是衡量一家银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们认为:
1、内部控制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内容进行衡量和校正,以
保证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相对于
外部监督管理而言的,整个过程主要由组织内部实施,它包括制度标准、
根据标准衡量工作成效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等组成要素。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最高管理层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而制定并实施地、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
施、程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管理层制定
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经营:只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方可进行交易;资产得到
保护而负债受到控制;会计及其他记录能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业务的风险①。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重心是风险
控制制度。相对于外部监管而言,内控制度是银行的一种自律制度。
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信贷业务健
康发展,控制信贷业务风险,以信贷经营管理过程和业务活动为控制客体,
以规范信贷业务活动并在业务流程中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综合运用各种
控制要素所采用的组织、方法、程序的总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是商
业银行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针对信贷业务防范和降低信贷风
险的控制制度。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992年由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学会等专业机构
组成的科索(COSO)委员会发布的题为《完整的内部控制结构体系》的
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5个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
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与控制。这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
体系的解释。结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实际,我们认为信贷业务风险内控
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是控制环境这一要素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应建立部门独立、业务分离、权力制衡的信贷业务内部组织管理
体系。精简高效的内部组织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内部各部门相对独立、业
务合理分工、职责明确是内控的基础,内部各部门权力制衡是决策权、执
行权、监管权横向相互制约或鼎立和纵向一体化的指挥控制系统。
2、业务操作制度。信贷业务操作制度包括了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和信
贷业务监督控制两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业务操作规程为基础,
岗位独立、人员分工、职责分明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每笔信贷业务的开
展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个人或两个岗位共同参与方可办理,每笔信贷业务都
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就是通过业务操作时不同岗
位、不同人员的共同参与,将每笔信贷业务置于双线核算、双重控制、交
。戴相龙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173页
4
叉核对、相互制约的状态,达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3、授权授信制度。授权授信制度是与组织管理体系紧密联系的内部
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建立以审批权限为核心的法人授权授信制度和各级
岗位、人员的授权授信制度。在一级经营、三级管理的分支行银行体制下,
为控制信贷风险,应实行以审贷审批权限为核心内容的分权分段授信制度,
纵向从总行到分行到支行、横向从行长到部门主管到业务主办、业务经办
逐级往下授权和转授权,形成四级授权授信制度。
4、信息交流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拥有涵盖银行所有重大
活动的、快捷可靠的信息系统。信贷业务信息系统应包括信贷客户各项业
务数据、行业、地区的相关信息及分析资料等内容。同时,完善的信息系
统应能保证各项业务信息纵向(包括向上和向下)和横向的充分传递。
5、检查监督制度。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严密的、有权威的内部监督制
度和检查制度。一是要设立地区独立、监管权威的内部稽核制度,稽核只
对上级稽核部门和总行行长负责。二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
6、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控制环境这一要素的重要内容。商业
银行应建立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努力提高
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要强化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信贷业
务文化,增强信贷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二节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
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际银行业的动荡与危机不断加剧,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经
营效益也逐年下降,银行经营风险明显增大。我国银行业开始研究和实施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一、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国家和中央银行的大力推动下,积极探索
推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一方面,国家十分重视对银行业管理的法制
建设,陆续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
《担保法》、《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来规范和
约束银行的信贷行为,尤其是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了《加强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建立和完
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其后中国
人民银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
制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
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积极开展了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八十年代以
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的一些银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开
始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后四大国有银行也都先后实行这一管理制度。
九十年代以来,各国有银行都成立了各级贷款审查委员会,实行了“审贷
分离”的信贷管理体制。近几年国有银行又大多按照职责分离、相互牵制
的原则对信贷业务进行了职责划分,将信贷管理职能从信贷经营职能中分
离出来,并单独设置了贷款管理(或信贷审批)岗位和业务部门,完善了
信贷业务事后监督、内部检查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对信贷人员的各项业务
考核制度(包括风险控制指标考核)、奖惩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的过程。
二、目前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仅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实行资产剥离后不良贷
款占比居高不下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存在着较
大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剥离前后的有关情况。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占比较高,已
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的数据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1.4亿元不良资产后,截至2001
年9月末仍有不良贷款1.8万亿元,占全部本外币贷款总额的26.62%,其
中实际已形成损失的贷款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如果按照国际流行的贷
款五级分类计算,后三类不良贷款占比大约还要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32%
左右,远远超过国际通行的20%的不良占比危机警戒线。应该说在剥离之
前形成的不良资产,既有银行自身管理上的问题,也有历史的原因。建国
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计划经济体
制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企业、银
行的经营行为都出现了许多偏差,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国有商业
银行在进行资产剥离之后,信贷资产质量确实明显改善。但从剥离后的一
段时间来看,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并没有象预想的那样迅速下降,有
的地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甚至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
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存量仍有进一步生成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在现有的国
有银行存量资产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健康的正常贷款,随时都有变成不良资
产的可能性。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对传统产业、传统所有制企业的贷款供给
过于饱和,传统产业、传统所有制企业受经济结构调整冲击最大,竞争能
力不足,财务基础脆弱,容易因经营不善引起新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
因风险管理不力近几年的新增贷款也可能会形成不少的不良贷款。这在有
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中已经可以看到这种苗头,如某国有银行城市
分行近两年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占比已达12%,先后有5家城区支
行被勒令暂停该项信贷业务。这两方面原因,前者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
资产存量的风险防范工作任务艰巨;后者表明且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
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在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上注重“经营规模”和“短期效益”,表
现在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上片面强调“以贷吸存”,内控制度缺乏审慎性。
决策发放贷款往往依据对客户现在存款额的考核和存款潜力的预期,对客
户财务状况缺乏认真的科学分析,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忽视信贷资产质量,
夸大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
(2)内控制度不健全。一是商业银行大多没有建立真正的信贷经营
责任制。经办信贷员、信贷部门负责人及贷款决策人之间的责任不明确,
使信贷从业人员责任心普遍不强,导致贷前调查、贷款担保流于形式,有
些贷款手续不健全。二是银行没有健全的客户风险识别体系,判断客户贷
款风险的手段过于单一,仅仅依靠分析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而企业会计
报表普遍不够真实,银行无法掌握客户的经营及财务实际情况,因此贷款
审批风险很大。三是银行没有建立有力的贷款客户信息反馈系统,对贷款
没有实行全程管理或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发放后信贷部门对企业贷款的
使用情况及经营状况了解不及时,对每个贷款客户跟踪检查较少。
(3)信贷制度执行不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强。为规避信
贷风险各级行都制订r较为严格的贷款“三查”制度,但“三查”制度落
实情况不好,有的基层行在执行时将其作为一项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例行
手续:有的银行贷款资料残缺不全:有的抵押贷款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或登
记已过期未及时更换登记;还有的贷款诉讼时效到期未及时采取措施等等,
都使信贷资产风险进一步加剧。
(4)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的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漠,有的信
贷员丧失职业道德,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骗取银行的信贷资金,
直接威胁到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贷人员
数量少、待遇低、工作任务重、贷款管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个信贷员
少则管几个贷款户,多则管十几户、二十几户,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的贷
款,从表面上看是“满负荷”工作,从实质上则是贷款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是典型的“粗放式”经营。
(5)信贷业务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业务处理周期长,不仅没
有真正起到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还造成了有实力的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
(6)银行对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银行信用
评级手段落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科技水平不高,信贷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的建立远远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滞后于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第三节西方国家信贷风险理论和
“巴塞尔协议”给我们的启示
一、西方国家银行信贷风险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西方国家十分注重从理论上剖析信贷风险的产生机制,并有针对性地
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近几十年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西方国
家对信贷风险的产生机制有了更加微观的认识,也提出了更为详细和完善
的风险控制对策。
1、信贷风险的产生机制——“金融中介论”的观点:
“金融中介论”运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经济分析手段,从理论
上探讨银行业产生的根源和存在发展的条件,在信贷风险的产生机制研究
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金融中介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以及因此而产
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也存
在于基本的信贷活动中。借款方在资金的运用方向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和
收益水平掌握着比资金的最终供给者(储户)更多的信息。如果缺乏一个
有效的信用中介机构,由借贷双方直接接触并从事信贷活动,那么这种因
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高昂的社
会交易成本将使信贷市场出现萎缩并进而消失。而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
作为其主体的银行,正是作为这样一种信用中介机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银行业的出现是为了减少借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因此
而造成的较高的社会交易成本所形成的一种市场替代,但是银行业的出现
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借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只要存在着这种信息不
对称性,银行业就无法实现对自身信贷资产的完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也
就由此而产生。
具体来讲,引起信贷风险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尽管银行业的出现是对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一种反
应,但是银行业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借款
人在项目的风险收益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方向上掌握着比银行更多的信息,
银行要想安全地实现对借款人的事前筛选和事后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即
9
使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付出极高的交易成本,这种高昂的社会交易成本会
迫使银行放弃为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而付出的进一步努力。
(2)信息经济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制度的角度更进一步地
分析了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银
行的所有者(股东)和银行的实际经营者(包括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
人员)之间,双方在利益本位、信息支配以及所负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
对称性,因此有可能出现经营者操纵银行业务以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所有
者利益的行为。当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一个健全的监控合同框架时,
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的自利动机将驱使银行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
信贷活动。但是,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双方难以达成一个完全的监控
合同,当双方预先设定的合同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人员的活动时,因“内
部人操纵”而形成的信贷风险也就产生了。
(3)中央银行最后贷款职能的发挥和政府对大银行的保护政策,在
防止银行破产倒闭、稳定银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银
行在其信贷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因经营不善
而应承担的破产风险成本中的大部分转移到公共机构和政府身上,自己却
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信贷活动,不必担心会遭
受到严厉的社会惩罚和经济制裁。在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信贷风险中有相
当大一部分起源于国家对银行业的过度保护,严重依赖国家的金融体制使
得大多数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普遍缺乏有效的自我风险控制的内在激
励机制。
2、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以上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尽管是站在西方银行业的
立场上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这些处理问题的思路对我国银行业当前的
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西方银行业强调信贷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性的管理,
而不是被动的、事后的管理,这对于我国当前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有重要
启示。尽管从目前来看,化解大量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
10
当务之急,但从长远来看,仅仅通过被动的存量调整和化解并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信贷业务的风险预防控制制度,搞好
信贷资产的增量管理对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在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上,西方银行业十分强调借贷双方信息
不对称这一技术性因素,同时也承认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
解决。这样我们在设计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时,必须正视风险的存
在,不能有意回避风险,也不能抱有将信贷风险降低为零的幻想,因为在
风险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减少风险所付出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获
取充分信息的成本和因加强管理、影响办事效率所带来的信贷市场流失的
机会成本)比承担风险所付出的成本还要大,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的目的在
于:争取在承担一定风险或付出较小的风险成本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信
贷业务收益。
(3)西方银行业还特别强调了银行制度性因素在信贷风险上的作用,
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国家对银行业的过度保护等。尽管在具体的制度
性因素上,中西方有很大不同,但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当前银行信贷
风险的成因有重要启示:银行产权主体模糊,银行企业关系扭曲,政府的
不规范干预等体制性问题是造成我国银行信贷资产严重恶化,信贷风险急
剧上升的外部因素。而通过建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机制,提高银行防.
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和自觉性,从内部强化银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
制,是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
(4)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银行内
部各岗位人员在利益本位、所负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造成了内
部道德风险的产生。在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设计上,我们应坚持权责
利相结合、权力相互制衡的管理原则,将信贷业务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
责任、利益以一种较为完善的监控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定期检查和监
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加以纠正。
(5)在信贷管理制度的设计上,西方银行所推行的信贷配给和贷款
承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现行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方法有一定
的帮助。每一种信贷制度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开拓信贷市场或防
范信贷风险上可能各有所长,都有其存在和发挥较好效果的历史背景和客
观条件。我们只有综合地搭配使用各种信贷制度和信贷手段,扬长避短,
才能构建好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信贷业务市场,在防范信贷业务风险的同
时不断拓展业务市场,推动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监控的有关要求
1975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发表了多个“巴塞尔协
议”,对全世界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
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对建立银行有效的风险
控制机制和加强国际银行业监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容包
括:对银行监管体系和必要的银行监管法律框架的要求;对被监管银行入
市和股权结构的审批要求;审慎管理和要求;持续性银行监管的方式:信
息要求: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跨国银行业。该原则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该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注重多角度的全
面、系统性的内外部监管。
2、把建立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作为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监
管系统不仅要具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运作的独立性及充分的物资保证,
而且还必须建立合理的银行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强调依法监管和监管人员
的正当权力受法律保护。
3、十分注重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的建立。在规定资本充足
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银行审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对银行风险内控制度新的
更高的要求。
4、对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作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
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相关的控制措施和要求等。内部控制的主要内
容包括:(1)组织结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分离和决策程序);
(2)会计规则(对账、控制单、定期测算等); (3)“四只眼睛原则”
(不同职责的分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等)。此外还有
对资产和投资的实际控制等。
我们认为:该原则将会推动国际银行业经营和监管体制的变革,对各
国银行业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风险内控制度框架的设想
《指导原则》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原则与目标、基本内容与要求、
管理与检查等方面,都作了指导性的规定,是指导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
务风险控制的纲领性文件; 《若干意见》提出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
近期目标,对《指导原则》的部分内容和要求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细化。
这两个文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根据巴塞尔
《核心原则》和我国的《指导原则》、《若干意见》的精神,并参考西方
国家的内控制度的实践经验,为确保商业银行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中
央银行监管规章制度,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
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的原则构建信贷业务风险内部
控制制度。有效的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既要能覆盖到各个业务操作环
节,体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原则,又要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
业务的开拓,即: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深化和开拓信贷业务市场,以
较小的成本或损失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点认识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是极
为重要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双重挤
压下,传统信贷业务市场已经开始呈现萎缩的态势,加入WTO以后又将
面对国外成熟商业银行、外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业务市场的多重挑战,
继续拓展信贷业务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
立精简、高效的信贷业务内控体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基本构想是:设立顺序
递进的三道监控防线,实行业务操作前台、中台、后台相互协调运作的风
险管理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授信制度,做到合
理的责任分离、有效的权利制衡和高效的分工合作,运用信贷业务信息系
1 3
统和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监控信贷业务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起到防范每
一个风险点的作用,同时辅之以有效的考核奖励措施,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的激励机制。
信贷业务风险内控从业务涉及的范围来看包括信贷政策管理控制、不
相容责任的分离、贷款申请的审批过程、信贷业务的记录、担保物的控制
和管理、信贷活动的监控、贷款文件的管理等部分,其中控制风险的关键
在于贷款申请的审批过程。我们设想:以客户经理部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
制的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防线;以
稽核监督部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客户经理直接面对客户,
负责具体的业务交易操作,是信贷业务的前台:风险经理负责审批前台的
业务操作,注重风险估价,是信贷业务的中台;会计核算人员负责记录、
核对每笔信贷业务交易,并进行账务处理,及时反馈交易结果,是信贷业
务的后台。
下面将从业务流程设计、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
统、内部检查和内部审计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
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些设想。
14
第二章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的业务流程设计
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既是业务操作流程,也是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控制
流程。好的业务流程既要能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又要能充分体现简化、
高效的原则,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国有商业
银行现行的信贷业务流程存在着~定的不足,亟待加以改进。下面我们将
立足国有商业银行中心城市分行,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讨论,提出改革国有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流程的一些设想。
第一节现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及弊端分析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
我们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某城市分行的实际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其现行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如下:一笔信贷业务由客户提出后一一客户
经理部(或称公司业务部)指定的客户经理受理一一客户经理调查、客户
经理部主管审查同意办理后签署意见一一资产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查人员审
查,经审查人员和部门主管审查同意后签署意见一一支行信贷审查委员会,
在支行授权范围内经支行信贷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投票表决通过一一支
行法律事务部法律审查人员从合同、贷款手续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
角度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和完善建议一一客户经理部客户经理针对审
查中提出的意见,逐一加以完善后可以办理该笔信贷业务,将有关凭证交
会计部门记账,定期核算该笔业务的财务收入。其中,客户经理为该笔信
贷业务的第一责任人,负主要责任。示意图见图2.1。
如果此笔贷款超过了支行授权权限,经支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审批同意
一一上级行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完善申贷资料一一上级行信贷审查委
员会投票表决、审批同意一一上级行法律事务部法律审查人员进行法律审
查一一客户经理落实审查意见、完善手续后方可办理此笔业务(流程与支
行审批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负有管理贷款和按期收回贷款的责任,如该笔
贷款出现风险,客户经理要立即上报说明原因,银行将按制度要求对客户
经理进行下岗处罚,直到收回贷款本息。
(图2一1)
二、弊端分析
现行信贷业务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分离和明确信贷操
作和风险控制的职能,在工作中不能处理好风险防范和市场开拓之间的关
系,具体来说:
1、信贷员既要大力开展营销,又要负责贷款管理,责任过大,却没
有相应的奖励和待遇,不利于调动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或是只注重奖励
业务开拓,造成信贷员实际工作中“重贷轻管”,对风险防范的责任心不强。
这与国有商业银行工资待遇普遍较差、分配机制不尽合理有关。信贷部门
是银行创造利润的主要部门,所承担的业务考核指标也最多,理应体现“高
风险、高收入”的分配原则。“吃大锅饭”只能挫伤信贷人员开拓信贷市场、
提高资产质量的积极性。同时,又由于待遇低,发生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
也低,信贷员可能会因种种原因铤而走险,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2、当前对信贷员的考核基本局限于单笔贷款无风险,只要有~笔信
贷业务形成不良贷款即下岗清收,未综合考虑信贷员开拓信贷市场、管理
客户贷款的总体效益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做事多承担风险、
受的处罚越多”的局面。银行偏重于短期“账面风险”的考核和控制,没
有形成对信贷员个人经营业绩的全面、长期、动态的监测和考核体系。
3、资产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仅从信贷业务操作的
合规性要求考查每笔信贷业务的手续完备性,或简单地分析客户财务资料,
了解客户信息的表面真实性和合理性,没有行业、区域、特定客户群的相
关对比资料,也很少针对风险点和疑点进行实地调查,无从考查客户的真
实经营状况、市场定位和发展前景,起不到分析、判断、控制风险的作用。
4、信贷审查委员会难以起到科学决策和防范风险的作用。目前国有
商业银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委员多为银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兼职从事审贷
工作,有些人并不具备审贷专业知识,不了解市场情况,也不了解企业资
金运作规律,加之送审业务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分析客户财务状况,
只能简单地依据客户的有关经营财务指标作出判断,很难做出科学的决策。
同时,审贷委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工作关系,作出的信贷决策存在着许多
非理性因素和人为因素,防范风险的职能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较好的履行。
5、法律事务部从每笔业务操作的合法性方面审查贷款,起到了一定
的防范风险的作用,但职能单一,容易因办事效率低、环节多而影响业务
的办理速度。另外,有的法律审查人员对于各种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不是
十分了解,提出的完善意见可能因脱离实际而难以落实。
6、由于现在各基层行严格执行了转授权制度,每笔业务几乎都要通
过整个程序审查完才能办理,受权限制约,金额大一些的业务需经基层行
审查完成后,报上级行的相关处室、审贷会、法律事务部门审查,手续环
节过多,重复劳动现象严重,不利于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影响了国有商
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在相对脱离实际的权限控制和过多的审批
环节的要求下,基层行可能更偏重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放弃规模
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风险相对更低的大型客户的信贷业务,在业务
办理中出现“逆向选择”;Y.Eb于,J、客户对贷款要求更为积极、公关手段更
为灵活,容易形成信贷业务办理中的“内部操纵”,引起贷款的“道德风险,,
问题。
第二节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
针对传统的信贷业务审批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
信贷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设计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流程
现以我们调查了解的某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分行的有关情况加以
说明。该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如下:
一笔信贷业务由客户提出一一支行客户经理部受理,客户经理调查、
审查同意一一分行信贷管理部授信经理(信贷审查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如
授信经理认为必要,也可以进行上门调查),针对该笔业务指出可能存在的
风险点,提出审查意见,对同意办理的信贷业务签署意见一一分行信贷审
查委员会集体讨论,投票表决同意一一分行法律事务部门审查、把关一一
支行客户经理逐一落实所提意见和附加条件后办理该笔业务,由会计部门
进行贷款核算。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负责管理贷款和按期收回贷款。如
出现贷款风险,客户经理下岗清收。客户经理是信贷业务的第一责任人。
对授信经理重点考核所上报信贷审查委员会信贷业务的通过率。示意图见
图2—2。
鳟惟毫薯鲞r]摊绷目客户经理部J~T一‘—广1一
分行
信贷
审查
委员
信贷审查
委员会委员
法律审查
人员
(图2。2)
支行
客户
经理

分行法律
事务部


二、利弊分析
这种业务流程的优点在于:
1、整个信贷业务办理环节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
度,降低了运行成本。
2、重点突出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有利于风险防范。
3、虽然没有十分强调客户经理的调查职责,但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和
奖励力度很大,促使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时合理把握风险防范和业务开拓
之问的关系。
其不足之处在于:
1、基层行(支行)基本没有信贷审批权,对于风险小的业务有时显
得不够灵活。
2、信贷审批集中管理虽然有利于风险防范,但只适应于股份制商业
银行信贷客户不多、贷款质量很高的情况,不太适合于国有商业银行传统
客户较多、信贷业务发生频繁、需经常办理借新还旧(即贷款转期)的情
况。
3、授信经理仅就单个贷款项目处理业务,缺乏对行业、区域、客户
类型的全面把握。
19
4、授信经理一般是按照银行产品来设置,对单个信贷品种研究较深,
但对于大型客户提出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等高层次要求难以准确把握,不能
很好地满足各种层次客户的全面需求。
5、客户经理工作重点在于开拓存贷款市场和进行信贷调查,并没有
信贷审批权,但这种业务流程模式却把客户经理设为信贷业务的主要责任
人,显然存在权利和责任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节西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组织结构和
流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我们认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既在很大
程度上体现了风险管理的要求,明确了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也十分注重
高效便捷的办事原则,提高了信贷管理的效率,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和参考。其模式的主要内容有:
1、在管理决策层设置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协调组织。为了建立完善
的风险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西方商业银行一般在银行集团总部设立直接隶
属于董事会的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的授权,风险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银行集团所有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批准各级行信贷风险管理的
综合性政策、程序和标准,督促检查评价各级行执行信贷风险管理政策的
情况,向集团董事会提出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和可供选择的行
动方案,并负责各级行信贷政策的贯彻执行。
2、设立专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专职的信贷风
险管理机构一般有以下三种具体的形式:一是按照信贷经营与信贷风险管
理相分离的原则,设立独立的专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二是在审计部门设
立信贷风险管理处,专司信贷风险管理之职。三是按照区域信贷管理与信
贷产品经营相分离的原则,由区域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的信贷风
险管理工作。
3、赋予风险管理部门明确的职责。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都
有独立和区别于其他业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这些职责主要包括对风
20
险的识别、估价和控制,对各类风险政策的研究制定,对业务风险的全程
监控(包括贷款申请的审批和不良贷款的处置)。如荷兰银行(按总资产世
界排名第六位)内部设置的风险管理部门既对本级分行负责,又直接对上
一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实行相对的垂直领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除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外,还具有明确的综合性的职能,既包括对信贷申请
和信贷政策所涉及风险的识别、分析、确定和建议,又包括对各项风险的
监控,还包括对信贷文件的审查、管理,以及信贷风险委员会的议程安程、
监控管理有问题的信贷客户、对准备金的提取提出建议等职能。
4、实行信贷风险经理制。处于营业一线的客户经理(或关系经理)
主要负责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客户的信用申请,提出自己的意
见,但没有信贷的决策权。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经理负责银行信贷风险控
制的最后一道关卡,所有银行发放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贷款,都须由风
险经理签批。风险经理对贷款的风险性负责,贷款出现风险问题,如果不
是客户经理提供的有关客户信息有误,都由风险经理负主要责任。对风险
经理实行分权限授权管理。
5、注重信贷业务客户分析。风险经理要进行分行业、国家或地区、
客户类型的信用等级评定,确定应当发展的行业、重点投向的国家和地区、.
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对客户实行差异化服务,定期对客户进行授信。
第四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流程模式设计
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批流程所暴露出的弊端,借鉴股份
制商业银行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应按
照授权授信、审贷分离、逐级审批、权责明确的原则设置信贷业务组织结
构和设计信贷业务审批管理流程,信贷经营、风险管理机构应相互独立,
各负其责,权责分离,相互制衡。在风险管理部门除设有风险经理岗位外,
还应按行业、区域、客户群设置风险分析经理岗位,加强对信贷业务分区
域、行业、特定客户群的风险分析和控制。
一、对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流程模式的设想
我们设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可采用以下流程模式:
一笔信贷业务由客户提出一一支行客户经理部指定客户经理受理~
一客户经理调查客户基本情况,并重点针对业务中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调查,
审查同意并签署意见一一分行风险管理部(或称信贷审批中心)风险经理
审查,风险经理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概率和收益、测算综合风险度。按有
关信贷审批制度和授权权限的规定,风险经理在风险度较低或较高的情况
下终审此笔信贷业务,同意或否决此笔贷款申请;超过风险经理授权权限
范围或其认为风险较难把握的信贷业务,上报风险管理部风险分析经理,
风险分析经理针对行业、区域、客户群的特点,结合行业平均值的分析,
进一步细测风险,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导致损失的大小,进行收益、
成本对比,科学决策审批贷款。如果风险分析经理同意办理此笔业务,但
此笔贷款的风险度或贷款金额超过其审批权限,风险分析经理写出详细的
贷款风险分析报告,明确说明风险点、风险概率、成本效益、风险收益,
签署意见一一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经该委员会委员集体讨论、投票
表决、审查同意一一客户经理逐项落实审查意见后可办理此笔贷款业务。
在每笔贷款业务审查同意、办理贷款手续之前都必须交风险管理部法律审
查人员从法律审查角度提出审查意见,客户经理落实法律审查意见并完善
手续后才可以将贷款凭证交会计部门核算。如果该笔贷款超过上级行对分
行授权审批权限,则须报上级行风险管理部和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方
可办理。示意图见图2.3。
贷款发放后,支行会计部门负责贷款财务核算工作,贷款日常管理和
本金利息收回工作由客户经理部负责。贷款出现风险,将根据风险产生的
原因、对贷款审批的参与权重合理追究客户经理、风险经理、风险分析经
理、法律审查人员的责任。对于经相关责任人清收仍不能收回的贷款,移
交风险管理部专职清收小组继续进行清收。
分行风
险管理
部(信
贷审批
中心)
风险经理
风险分析
经理
客户经理
贷款法律审查人员
信贷风险管理
委员会委员
(图2—3)
支行
客户
经理



分行信贷
风险管理
委员会
二、设计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我们认为以上这种信贷业务流程模式的优越性在于:
1、相对减少了信贷业务的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
2、风险管理部就是信贷审批中心,实行信贷业务的集中审批和管理。
客户经理部和风险管理部的分设起到了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作用,可.
以避免业务后台受前台的干扰,使其能更好地履行防范风险的职能,有利
于信贷业务规范化集中管理。
3、赋予了客户经理、风险经理、风险分析经理各自的权限。通过权
责利的结合,促使各岗位人员都能合理运用权限,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
下更灵活、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调动了客户经理开拓市场的积
极性和防范风险的自觉性。
4、客户经理、风险经理、风险分析经理工作各有侧重。客户经理直
接面对客户,重点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对客户提供信贷支持的营销方案,同
时结合自己的调查指出风险点,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风险经理、风险分
析经理重点从风险控制角度分析、评估风险,计算风险估价和信贷总价,
修改和调整信贷营销方案,二者对风险的防范各有重点,在~起程度上避
免了信贷审批中的重复劳动。
5、风险分析经理将单笔信贷风险与整个区域、行业的风险控制相结
合,从而能够更真实地掌握客户经营情况,进一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
来的风险。同时风险分析经理可定期针对分管区域、行业和特定客户群的
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提交分行业和客户群的风险分析报告,为信贷风险管
理委员会制定信贷政策和操作指导提供重要参考。
6、风险经理、风险分析经理在授权权限内对特定风险度和贷款金额
的信贷业务具有终审权,能够更为灵活地开展业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和
不同贷款品种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上这种信贷业务流程贯穿了“以风险管理为主
线、以服务客户为宗旨”的要求,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第三章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
根据统一授信、审贷分离、逐级审批、权责分明的原则,国有商业银
行应按照信贷业务中客户关系、贷款决策和贷款监督三个职能设置信贷经
营和管理机构。我们设想:客户经理部(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客户
经理已发展为关系经理,客户经理部也可称为客户关系部)负责与客户保
持经常性接触,对客户的贷款申请提出初步调查意见,提交贷款决策部门,
并负责贷款的具体发放,贷款发放后负责跟踪监督。贷款决策部门负责对
客户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贷款的风险度,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贷款担保
形式和还款期限等,贷款决策只由专门的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无贷款
决策权。贷款监督部门即专职的稽核监督机构负责对已发放贷款进行审核
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这一内控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及时发现失误、减少风
险,并能增强各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责任感。
第一节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的组织体系设计
按照以上的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流程模式,国有商业银行应以风险控制
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组建新的风险控制组织机构——风险管理部。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想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组织体系将分为四个
层次:董事会或行长室为风险内控的决策层: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
监督部为风险内控的监督层:风险管理部为风险内控的审查层;客户经理
部为风险内控的执行层。示意图见图3.1。
在此风险内控组织体系中,实行总分行制的各商业银行可依据自身经
营规模等情况,合理确定各级行风险内控组织形式。在总行,银行董事会
或行长室负责制定全行风险内控管理制度、相关政策和确定风险内控组织
体系,稽核监督部直属银行董事会和行长室的管理,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
负责行使全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职能;各中心城市行应按照实际情况设置
风险控制组织机构。城市行设置内控机构的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将经
营性职责下放到支行,直接面对客户,将管理性职责上收到分行,实行信
贷业务审批集中管理,做到审、贷两分离或评、审、贷三分离。为更好地
服务客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客户经理部应设于城区支行或县支行;而
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监督部作为统管和监督辖区重大风险事务的职能部
门应设于中心城市分行,可在城区(县)支行派驻稽核员;风险管理部作
为信贷业务的审批中心,对于大多数信贷业务来说是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
关口,也应设于大中城市分行。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量大、发生
频繁的特点,可在大型城市的少数城区支行设立风险管理分部,也可在城
银行决策层
稽核监督部
信贷风险管
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部
巢日常稽核监督蚓,I 壶主
配合做好定期检I I客户经理部
查工作。l l
客户
(图3.1)
26
制定信贷业务指导和风
险控制政策,处理风险
大、金额大的信贷事项,
负责全辖信贷业务的风
险监控、检查和稽核。
负责信贷业务的Et常审批和
法律审查工作,负责重大事情
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上
报辖区、行业风险分析,协助
制订风险政策。下设清收小组
负责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
负责信贷业务风险调查、贷
款初审、贷款发放及各项贷
款手续办理、贷后检查、贷
款全程管理和按期收回,提
出风险预警。
区支行派驻风险经理,作为是分行风险管理部的派出机构和人员,在一定
的授权权限内行使信贷业务审批职能。城区(县)支行以下机构不设信贷
业务审批机构和人员。如有客户信贷需求,直接上报上级行客户经理部。
第二节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
按照以上信贷业务风险内控组织体系的构想,风险内控各部门组织结
构和工作职责分别是:
l、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全辖的信贷业务
风险管理职能,也可行使全辖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职责(即风险管理委员
会),确保辖内一系列风险政策、过程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该委员会成员可
以由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业务专家组成,如工商信贷、项目
信贷、住房信贷、国际业务、个人信贷、计划财务、稽核、风险管理、法
律事务等部门人员,并可聘请一些行外的各行业专家和风险管理专家,定
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建立科学、高效的信贷经营管理架构,实施全辖的信
贷业务风险管理,负责对各级风险管理部及风险分析经理进行授权、转授
权和对重点客户进行评估、授信,研究、分析全辖的信贷业务发展和风险
管理状况,制定和调整辖区信贷政策和营销策略(包括信贷操作规程、有
关信贷要求、信贷分类业务指引、信贷投向意见等信贷政策),并负责审议
和批准重大信贷业务,为最高决策层(董事会或行长室)提供信贷风险管
理决策的建议。委员会下设秘书组,由风险管理部负责向秘书组送交以供
决策的政策文本和送审的信贷资料等,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开会讨论后秘
书组负责拟定会议纪要,并将有关情况反馈风险管理部,督促相关的风险
经理和客户经理落实会议的要求。
2、稽核监督部:稽核监督部负责制定信贷专业稽核要求、标准和工
作制度,完善信贷业务稽核操作规程,负责对信贷业务内控体制的评价和
对信贷业务的日常稽核监督,负责制定内部稽核处罚制度,督促完成对稽
核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拟定信贷业务检查工作方案,配合做好定期检查
工作。稽核监督部只对上级稽核监督部和总行负责,在业务上Fh总行统一
垂直领导,各级稽核部门和人员实行派驻制,下审一级,从组织上保证稽
核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的地位。
3、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的基本职能是信贷业务的集中审批和管
理。该部门负责处理辖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事项,重点在于信贷业
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统计分析、风险处理(包括风险抑制、风险
组合、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提出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信贷营销方案和
信贷定价,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法律风险,清收疑难不良贷款。该部门的
组织管理结构示意图见图3—2。
(图3·2)
风险管理部设立风险精算师岗位一人,下设信贷风险审查小组、法律
审查小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实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和贷款法律审查人
员合署办公,提供“~条龙”信贷审批服务。根据业务规模和客户范围,
信贷风险审查小组可按行业、地区、客户类型设立风险分析经理岗位几人、
按区域设立风险经理岗位若干人。风险经理可依照辖区实际情况和授权权
限分别设于支行或分行,但一律受分行风险管理部垂直领导;风险分析经
理作为行业或区域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应设于分行风险管理部。
对风险分析经理和风险经理实行授权制管理,根据个人的信贷工作经
验、学识、业绩、责任心等几方面指标的考核进行个人授权或岗位授权,
每位风险分析经理和风险经理都拥有在一定的信贷风险度和贷款金额范围
内终审信贷业务的权力。风险分析经理是管理特定客户群的信贷业务审批
负责人,相当于特定范围风险经理的业务主管,风险分析经理也可称为x
x小组(或x x团队)组长。
4、客户经理部:客户经理部负责客户申请的信贷业务的调查工作,
即风险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近期经营状况、各项财务
状况和现金流量及该笔信贷业务的预期经济效益、综合效益、预期现金流
情况等,负责落实贷款审查意见并办理各项贷款手续、发放贷款,负责贷
后检查、贷款全程管理和贷款按期收回,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
落实各部门提出的贷款改进意见。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定和发
展银行各类客户,拓展信贷业务市场。
第三节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各岗位职责
一、客户经理岗位职责
客户经理负责建立和发展银行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及时反馈和尽力满
足客户的正当的信贷需求,协调银企的利益冲突。
(一)贷前职责:
1、受理贷款申请,负责贷前调查,通过上门调查和实地了解情况,
核实客户法人资格或自然人资格,查清贷款客户资产财务状况,按照上级
行要求进行信用评级(初评级);查实贷款用途,还款来源,落实贷款第二
还款来源——抵押、质押或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认真审核贷款是否符合金融信贷政策和产业投向,对客户提供的
有关贷款资料严格把关,对存有疑问的地方,要通过多方收集信息加以核
实,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财产估价部门等中介机构、统计部门、税务部
门、海关、外管局、行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关和人民银行、其他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咨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3、负责收集提供贷款审批所需要的各类资料,提供的资料一定要真
实准确。
4、撰写贷款调查报告,填制审批表格,明确提出初审意见。调查报
告要实事求是,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申贷客户的实际情况。
5、贷款审查完毕后,落实各级信贷审查人员及法律审查人员提出的
贷款完善意见。在此基础上,办理各项贷款手续并发放贷款。
6、在一定的授权权限内报经分管风险经理同意可审批办理小额个人
信贷业务和低风险信贷业务。
客户经理主要对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该笔贷款发放后
因贷款资料不真实而形成风险,则主要追究客户经理的责任。
(二)贷后职责:
1、按照上级行制定的信贷管理政策对经办的贷款进行定期检查,督
促客户按时归还贷款本息。
2、客户发生重大经营变化时,要加强检查,及时了解情况上报风险
经理。
3、客户出现暂时不能归还贷款本金或利息时,要分析具体情况,及
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上报风险经理。
二、风险经理岗位职责
风险经理负责审查所分管辖区的客户经理上报的信贷业务。
1、根据贷款资料分析客户和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贷款期限、金额、
利率、贷款方式和各项经济指标是否符合贷款基本要求,测算贷款风险度。
2、明确指出贷款所存在的风险,具体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防
范风险的措施。
3、对有疑问的地方,责成客户经理作进一步调查,必要时可亲自参
与实地调查。
4、对不符合条件、贷款风险太大的贷款申请,将贷款资料尽快退还
客户经理,以便客户经理及时将审批意见反馈给客户。
5、对于客户经理授权权限内上报的小额个人贷款和低风险信贷业务,
应重点考察贷款各项手续完备情况,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签批发放贷款。
30
6、在授权权限内审批发放贷款。超过授权范围的,整理好各项贷款
资料上报风险分析经理。
7、督促客户经理落实贷款审查意见,完善各项贷款手续。
8、针对客户经理提出的贷后管理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迅速反馈
意见给客户经理。
三、风险分析经理岗位职责
风险分析经理负责全面了解、分析、考查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客户群
的信贷业务历史状况、现状、风险情况、预计风险前景、发展潜力等,负
责审批分管的特定客户群的信贷业务,并定期将特定客户群的信贷营销进
度、信贷结构状况、风险控制情况上报风险精算师,可考虑按月提交信贷
业务发展报告。
1、对风险经理上报的贷款资料,结合行业、区域、客户群的特点加
以分析,进一步考察客户真实的经营状况。
2、按照特定客户群的平均值分析客户财务报表、现金流量状况,预
测贷款项目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3、针对贷款存在的风险点,定量测算风险的概率、损失的大小及各
项机会成本,合理制定信贷价格和分散风险的措施,提出信贷营销的方案。
4、在授权权限内审批发放贷款。超过授权范围的信贷业务,整理好
各项贷款资料上报风险精算师。
风险经理和风险分析经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核实贷款资料,及时发现客
户经营中潜在的问题,测算贷款风险度、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
因信贷审查不严形成贷款风险的,主要追究风险经理和风险分析经理的责
任。
四、法律审查人员岗位职责
法律审查是从防范法律风险、维护银行权益的角度对信贷业务及相关
文本、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是独立于信贷业务审查的专门工
作。法律审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
1、贷款用途的合法性、合规性。
2、借款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
3、担保方式的合法性。
4、抵押人、出质人对抵押、质押财产是否享有处分权,抵押、质押
财产的处置是否存在法律障碍。
5、贷款、担保的操作程序、手续和文件的合法性,对特定贷款风险
所采取的法律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6、信贷业务涉及的其它法律问题。
法律审查人员对贷款手续的合法性负责,如出现因此而导致的信贷风
险,将追究法律审查人员的责任。
五、风险精算师岗位职责
风险精算师负责组织领导风险管理部及其分部的信贷风险控制、审查
职能,定期(可考虑按季度)向风险管理委员会送交全辖的信贷业务发展
和风险控制分析报告,并负责审核拟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信贷政策文本。
完整的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全辖目前信贷业务风险
状况的全面分析说明:对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目标市场、客户选择和信贷结
构调整的建议;对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拟定的整改措施等。
该报告可作为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风险精算师应该
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当然委员之一。在特殊情况下,经风险管理委员会授
权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的信贷业务具有审批权。
方案。
六、专职清收人员岗位职责
1、建立和完善不良贷款台账和客户档案。
2、根据不良贷款的特点,进行分类细化管理,制定每笔贷款的清收
3、合理运用各项政策、法律等手段和各种机遇,采取“破产清算”、
“风险递延”、“追索债权和担保权”、“债权转股权”、“债务减免”、“债务
重组”等多种方式清收不良贷款。
七、会计核算人员岗位职责
会计核算人员不仅要对每笔信贷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而且要在一定
程度上起到监督信贷人员信贷行为和信贷客户经营行为的作用。
1、根据借款合同真实、准确、及时的记录信贷业务。
2、定期核算信贷业务的经营成果。
3、监督所办理的每笔信贷业务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如:借款凭证是
否做到按规定多级签批,是否已在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并获得审
批通过等。
4、对重点信贷客户的账厩资金进行监控,如有异常情况(如:有疑
问的大额支付、有参与不正当经营活动嫌疑的支付申请、账户透支、不能
按时还贷还息等)及时反馈给客户经理。
5、综合汇总各项信贷业务核算数据,为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分客户、
行业和信贷品种风险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八、信贷业务稽核人员岗位职责(见第五章第二节)
我们认为:这样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既体现了审贷分离的原则,形
成了权力的相互制衡,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内部人操纵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又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信贷业务岗位分工与业务操作流程有机的结合,有
效地克服了因银行审批环节过多、办事效率低造成的优质客户流失的问题。
第四章信贷业务风险的电子化内控——
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金融危机案例表明,即使在最严密的风险内控制度下,道德风险也依
然存在。要想尽可能地消除道德风险,实施电子化控制可以说是一项极为
有效的措施。随着我国银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立信贷业务电子化内控
已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应将电子化内控体系的建立作为信贷
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银行的信贷业
务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监
督、风险挽救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电子化内控体系。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
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是银行业务综合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仅
是业务信息传递的有效工具,也是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
极大地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大量的计算、对比、监督工作都可以通
过计算机自动完成,而且计算机的参与使得许多以前很难开展的信贷风险
监控手段变成现实。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让管理层
及时发现信贷风险,监督各岗位风险防范职能的履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减
少因信息传递造成的重复劳动和信号衰减,通过资源共享,降低经营成本,
大大提高审贷效率。可以说:电子化内控是银行内控制度的“革命”,它可
以帮助商业银行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一节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电子化监控的经验
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核心原则》就包含了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信息
管理和风险电子化控制的重要思想。我们认为:风险电子化内控是对“四
只眼睛原则”的发展,是由计算机系统同时监控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批(风
险管理)人员两人(“四只眼睛”)的行为,确保每笔信贷业务必须“双签
有效”,只有客户经理或风险管理人员任何一方同意的贷款发放决定,计算
机系统均不会受理。实际上,完善的电子化内控可以起劐同时监控每笔信
贷业务每个参与人员的业务行为,保证授权授信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贯彻落
实的作用。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一直十分注重发挥计算机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如
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都投入巨资建立健全银行风险电子管理系
统,将本行的信贷政策、方针、业务操作规程和各项信贷业务,尤其是信
贷管理、信贷风险识别、风险估价、客户评级、风险化解措施纳入电子管
理系统,为保证电子系统的安全运行,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大通、汇
丰等著名的银行都拥有各自的信贷管理全球信息系统,其数据均能做到每
日更新,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而且具有很强的统计及查询功能,能
为行业、区域、产品、信贷组合等日常检查以及风险评级工作提供全面支
持。国外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有些银行
还实行了严格的电子管理系统设计人员、操作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分离的
制度。这种全程计算机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务管理效
率,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控制了由于银行管理人员和具体业务人员业务素
质与道德因素形成的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进而控制了最难以控制的人
为风险。
第二节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立了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CDIS),各商业银行也陆续开展了信息系统的筹建工作,有的银行已实
现了所有信贷业务的电子化管理和操作。各银行利用该系统实现了银行内
部信贷信息共享,同时通过登陆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实现了区域范
围内各银行间的信贷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筑起了预警预报信贷风险的
第一道防线,有效地将不良贷款者拒之门外。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法人
借款者信用信息系统,是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为基础,由人民银行统
一组织领导,以城市金融机构为主体,以现代化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
手段,联接全国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登记咨询网络系统。
人民银行总行在考察国外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总结以前实施贷款证制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金融电
子化发展的趋势和金融工作的要求,在全国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一套信息
服务系统。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银行履行货币
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服务,并提高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
强化企业信用意识、信用观念。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授信管理的需要,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
基础工作,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我国信用咨询
体系的开端。
中国工商银行是较早开展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国有商业银
行之一。工行于1998年建立起全行性的信贷综合管理系统(ICBC cMIs),
在几个月时间内工行各级行组织人员将尚存有余额的全部信贷业务的各项
相关资料都录入系统,通过组织人员培训,全行信贷人员都能基本掌握和
运用该系统,后又经过几次系统升级,该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在风险内
控方面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工总行已通过该系统发现了多处信
贷业务风险隐患,并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对有关分支机构进行了多次信
贷业务处罚。近期该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与会计、储
蓄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功挂接,实现了信贷业务与会计核算及零售业务的资
源共享,为实现信贷风险电子化内控搭起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业务平台。建
行等几家商业银行也先后建立起自己的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节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及其在风险内控方面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完善的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和
相应的功能:
36
1、信贷人员管理:各类信贷人员增减、修改、密码设置、角色分配、
授权与转授权及其它权限管理,在人员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登录管理,各类
人员登录后,系统自动确认登录者的身份和所能从事的工作,只允许在其
许可范围内进行工作,确保系统安全和监管落实。
2、客户管理:客户要求建立信贷关系后,银行定期记录并随时修改
客户基本情况和相关资料,按月监测客户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生产经
营情况,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并复制上报。
3、客户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依据客户各项资料按月或按季自动进
行客户信用评级,测算单笔贷款风险度,自动计算并上报分客户、分信贷
员、分行业、分区域、分贷款品种的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自动监测并随
时统计按“一逾两呆”和按“五级分类”信贷资产质量结果,生成贷款风
险管理的各项报表并及时上报。
4、授信管理和贷款业务处理:定期和及时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综合授
信,随时监测每笔信贷业务的调查、审查、签批、发放、检查、收回和部
分收回、展期、收息和欠息情况,及时反映客户贷款的风险分类、形态变
化的情况,记录贷款的担保情况并可以到期提示,自动生成贷款总账和各
种分类账并及时上报。
5、通过与会计、零售业务管理系统联网,可将客户各项会计核算记
录和存款记录及时录入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客户资金流
向和存款余额,并自动计算出每笔贷款业务、每个贷款客户为银行创造的
直接经济效益,为综合评价客户和监测客户经营情况提供有力的参考。
6、查询信息和综合分析:各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
访问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借款人信息及在
其他银行的各种信贷信息;也可在本行范围内进行跨区域、跨专业的查询,
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各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按
行业、地区、客户类型、贷款品类、期限、数额、风险状况等不同分类标
准,对信贷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或根据突发事件和
特殊要求,进行信贷管理信息加工和分析。
7、风险预警和处置:根据系统设置的风险控制参数,及时发出风险
预警,并可自动采取急救措施,修改特定部门、人员的授权权限,暂停某
项信贷业务的操作处理。通过与其他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联动,暂停特定
客户的其他金融业务(如停止对外支付、冻结和扣划资金等)。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
由于健全的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十分强大,在风险内控方
面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l、提供便捷的信息传递手段。该系统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以往通过资
料传递所带来的麻烦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现在有的银行规定,需要
报信贷审查委员会审批的信贷业务,相关信贷资料必须复印17份,以便每
位审贷委员人手一份。这将大大增加信贷审批中的办公费用。建立信息系
统后,审贷委员只需在系统中调阅资料即可了解贷款各方面情况。不仅节
约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效率。
2、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查询该系统,银行各相关部门都能共享客
户和贷款的各方面信息,还可通过与人民银行的连接,共享客户在所有金
融机构的信贷信息.掌握每个借款人在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状况,从而判
断借款人信用情况。
3、方便信贷管理。信贷审批全过程都必须在系统中进行或在系统中
记录。没有下级的审查意见,上级无法进行审批,同样,按照授权管理的
要求和系统的预先设定,没有有权签批人的同意,下级无法办理信贷业务,
也就是信贷业务审批和发放的每一步都必须在信息系统中记录,缺少任何
一步的记录,系统将无法办理此笔信贷业务。贷款发放后,通过对贷款“三
查”隋况的记录,系统可自动发出预警预报,达到事前防范信贷风险的效
果。系统还可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担保、保函等其他信贷业务都比
照贷款业务纳入系统管理,有利于银行实旌全方位信贷风险控制。
4、便于信贷检查和监督。信贷日常检查和稽核的许多内容可以直接
通过调用系统资料来进行,可以说,监控了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就控制
了信贷业务的审批各环节。
5、提供决策参考。信贷管理人员利用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定期进
行贷款的结构、投向、投量、质量、分类等指标统计和分析,对各信贷品
种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情况进行全面测算和效益对比,为银行最高决策层制
定信贷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第四节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结合以上我们设计的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流程模式,信息系统的信贷业
务风险内控可以采用以下管理流程进行:
客户经理在接受客户贷款申请并进行贷款调查、同意办理后,按照信
息系统的要求录入相关数据,将贷款资料报送风险管理部风险经理,风险
经理检查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并在风险分析子系统(或称客户评估系统、
信用评级系统)中录入有关的风险数据,计算贷款综合风险度,进行贷款
审查,如同意办理并在其授权权限内,将贷款资料移交法律审查人员,法
律审查人员进行审查并在信息系统中做出相应的记录,如审查无误将贷款
资料交回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在办理完各项贷款手续并将办理情况录入系
统,系统确认无误后,系统可产生该笔贷款的发放审批许可证。银行会计
人员通过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进行贷款账务处理时,综合系统会自动记录下
贷款审批许可证号,如综合系统查不到审批许可证号,说明该笔贷款审批
未获得通过,综合系统将拒绝处理该笔业务。
如果该笔贷款申请超过风险经理审批权限,风险经理审批同意后上报
风险分析经理,风险分析经理在风险分析子系统中进一步录入行业、区域
的相关资料,通过系统综合测算风险概率、收益和经济效益,以此为依据
进行科学决策,如在其授权权限内审查同意后,交法律审查人员审查办理,
其后的流程同上;如超过其授权权限内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如在该级风
险管理委员会授权权限内审查同意后,由风险精算师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
的审批情况进行系统审批处理,交法律审查人员审查办理,其后的流程同
上;如超过该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授权权限,报上级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批,
并在信息系统中作相应的记录,最后经法律审查人员审查后办理,其后的
流程同上。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要按照贷款“三查”和信贷管理的要求,及时
进行系统处理,定期更新客户生产经营、财务情况的记录,并及时记载客
户重大经营变动情况,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情况,及时制定措施并
通过系统上报风险经理审查决策防范风险的措施,在系统中进行记录。风
险经理要定期查阅所审批贷款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隋况,风险分析经理还要
定期利用信息系统分析特定客户群的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
第五章信贷业务的内部检查和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检查是银行及时发现内部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银
行安全经营的必要措施。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系统内部设置的稽核机构或.
配备的专职稽核人员依法独立地对单位内部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安全性、效益性进行评价、鉴证、监督的活动o。
第一节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部检查制度
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检查制度是一项综合管理检查制度,侧重
于制度建立、制度落实、制度效果。信贷业务内部检查制度的形式应包括:
一是上级行业务部门对下级行的检查,包括按要求报送的各种信贷、财务
报表、专题报告,以及定期召开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等。
二是内部审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三是信
贷业务有关部门内部的自我日常检查。有了这些检查,上级行能及时准确
地了解各级行的信贷经营情况和信贷风险状况,使银行决策层掌握本行信
贷业务的发展现状,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查的主要内容
1、风险内控制度健全性检查。它是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查的首
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对制度健全性检查,促使信贷业务管理有章可循,违
章必究,究而有据。为此,第一,要根据有关金融法律法规,检查各级行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办法及操作规程,并根据制度、办
法及操作规程的规定检查各风险控制环节、控制点设置以及控制文件制定
情况。如贷款风险控制系统中是否包括调查、审查、检查三个控制点,三
个控制点是否分离,是否有明确详细的制度规定,贷款审查控制点如何规
。粱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追求稳健发展的自我均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第226页
4l
定审查的程序、内容、权限和责任等;检查制定的制度、办法是否越权,
制度、办法是否相互矛盾等,以保证制度、办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第二,
要加强组织保障制度的检查。首先检查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各环节是否形成
了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各岗位是否有不同的人分别进行操作,
实行岗位分离。与此同时,要通过对各岗位人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的评
价,分析、判断岗位人员是否胜任本工作岗位,各岗位人员的配备是否能
保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的形成。其次,检查信贷业务风险内
控制度中是否建立了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
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贷业务风险内控体系中的再监督部门,通过
对其发挥监督职能的检查,促进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风险内控制度有效性检查。风险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一是风险内控制度是否真正在各经营、管理环节得到有效的
体现;二是风险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制止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
生,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在具体检查当中,首先,
要根据信贷业务流程,检查各业务操作基本环节。每个操作环节一般包括
作业主体、作业任务、作业规则。根据每个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地位和作
用,确定每个环节控制点和检查部位。如各个环节控制点是否采用恰当的
控制技术和规范的控制文件、凭证和记录,实现对该环节的有效控制,并
使之符合作业规程,审查各操作环节是否都经过授权、主办、核准、记录、
复核等程序。其次,要重点检查制度规定的控制点,检查控制文件是否在
实际操作中可行,并真正得到执行和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第三,要检
查各控制点和控制文件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控制目标是否合理,是否需
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难以落实的原因及对策等。
3、风险内控制度协调性检查。主要检查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在控
制各业务环节、控制各操作人员行为和防范风险等方面是否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信贷业务各办理部门的每一工作岗位是否分工合作,
各有侧重,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相互矛盾,使控制过程
出现漏洞和真空。
4、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和质量效益性检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核实不良贷款和收息率的真实性,检查不良贷款归属标准,评价信贷
资产风险情况和信贷经营效果优劣;二是分析评价信贷经营管理差距,着
重分析形成这种差距的内在原因;三是检查评价信贷经营管理水平,制定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措施。针对查明的问题,从调整政策、改进管理等方
面入手,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确定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信贷经
营效益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
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要求加强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查
风险内控制度检查对于加强信贷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完善自
我约束机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实现既定经营目标,防范和化
解信贷业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全性、有效性、协调性、效益性检查,促使信
贷风险内控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推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查工作制度化。要保证信贷业务风
险内控检查工作制度化,就必须实现检查的计划化,这是保证风险内控制
度检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制定明确、具体的信贷业务
风险内控制度检查计划、程序和方法,实行经常性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
合,保障风险内控制度检查经常化、制度化。
2、促进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查工作规范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是
目前信贷业务风险内控检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常性
检查内容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检查部门缺乏完整的收集、整理、保管检
查对象的档案,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
行信贷业务操作在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内外信贷经营的先
进工作经验,并适应信贷经营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信贷经营管理操作要
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检查大纲、检查项目实施计划以
及检查工作计划,形成规范的检查体系,对指导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检
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部审计制度
稽核是审计在银行中的传统称谓,“稽核”一词的含义与‘‘审计’’的
含义完全相同。内部稽核可以定义为:“企业内部为企业服务、对控制系统
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内部控
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适当、经济和高效的使用。”①
一、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贷业务风险内部稽核体系
1、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的信贷风险内部稽核制度。商业银行没有一
个完整的业务反馈机能,就不可能构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商业银
行要建立内部稽核部门对各项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各岗位人员全面
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独立地监督信贷业务活动,同时及时将检查
评价的结果反映到决策层。制度化、规范化的内部稽核是商业银行信贷业
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各类信贷业务风险,依法合规、
安全、稳健地经营信贷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每年应对信贷
业务各项金融方针、政策、业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报送稽核和合规
性、风险陛现场稽核,还要对信贷业务运行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经营
管理方法进行专项稽核,银行决策层要重视运用稽核成果,认真研究稽核
报告所反映的经验和教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真正保
证各项信贷业务经营活动健康顺利的发展。
2、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稽核监督部。稽核监督部必须独立于其他业
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监事会、行长室负责。商业银行不仅应在信贷业
务各部门委派专职监控员,而且从总行到分行,应逐级设置稽核部门,上
下连接,纵横贯通,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稽核监督管理体系。稽
核部门必须具有较高的地位,总行、分行的稽核部门由最高决策层直接管
理,下级稽核部门由上级稽核部门直接管理;对稽核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应
该较高,必须是精通信贷、风险管理业务的专业能手。我国商业银行可借
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做法,如:花旗银行的组织结构中,董事会是全行的最
。戴相龙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998年6月版,第183页
44
高权力机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总裁(行长)负责管理全行的业务运作,
而业务审计部和内部审计部则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同时在全球设有若干个
业务审计及内部审计中心,分别负责业务的审计和内部管理的审计,从而
保证本行内部监督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设想成立按
区域设置的、管辖几家分行的总行稽核部派出机构——大区域稽核局(或
称为稽核监督中心),实行区域交叉稽核。
3、信贷业务稽核工作的重点要由合规性稽核逐步过渡到风险管理稽
核,有效地发挥稽核监督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上的作用。风险稽核重点包
括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情况的审查,各信贷业务部门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的经常性检查,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及其实施
情况的监督,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测体系的定期评价等。
二、信贷业务风险稽核监督的主要内容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风险最为集中的一项业务,开展信贷
业务风险的稽核监督,对有效控制信贷业务风险、保障银行信贷经营活动
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信贷业务风险的稽核主要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信贷政策稽核。审查各项信贷业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银行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检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是否做到依法
合规经营信贷业务。
2、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稽核。检查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内控制度
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重点针对信贷业务各岗位责任制度、信贷审批
制度和贷款“三查”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3、信贷业务办理程序稽核。检查每笔信贷业务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权
限和审批程序的要求办理。
4、信贷业务风险分析稽核。对重点客户和项目、大额信贷业务的定
期风险评价,及时反馈区域、行业的信贷业务风险情况;对已产生风险的
信贷业务的逐笔核查,掌握风险的成因和动向以及容易产生风险的控制点
和办理岗位。
5、信贷业务经济效益稽核。通过对区域贷款周转率、贷款收息率、
存贷比率等几项指标的考察和分行业、业务品种贷款效益的对比,提供对
区域、专业信贷业务经营效益的真实评价,并与相应的风险分析对比,测
算分行业、业务品种的信贷实际效益(包括短期效益、中长期效益和间接
效益),为制定今后信贷业务经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三、信贷业务风险稽核人员岗位职责
我们认为,信贷业务风险稽核人员的日常岗位职责有以下一些内容:
1、定期检查信贷业务是否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和本行信贷管理
政策。
2、检查信贷业务审批是否做到审贷分离、严格按授权、授信权限审
批办理。
3、检查贷款利率执行是否按人民银行规定办理,信贷定价是否合理
有据。
4、检查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各项数据录入是否及时,是否与银行
其他业务处理系统数据相一致。
5、检查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记录是否真实、准确、完备,审批记
录是否有违规之处。
6、检查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情况和贷款日常管理工作情况。
7、对已发生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信贷业务逐笔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
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8、对已发生风险或潜在风险的重大信贷业务,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深入剖析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原因,特别是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上的原因,
为决策层今后制定信贷经营管理政策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l、戴相龙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张亦春.货币银行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3、万泽源主编.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曾国坚,何五星.银行风险新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5、陈光.现代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与风险监管.北京:中国发展出版
社.2001.
6、刘长龙主编.金融风险管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梁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追求稳健发展的自我均衡.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8、庄乾志.银行发展:市场化与国际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张静主编.金融诉讼案例评点.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10、朱晓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11、刘园,王达学.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5.
12、胡国瑞.现代商业银行理论实务.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3、胡冰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4、Edited by Ragl Cinsella.Internal Controls in
Banking. John Wiley of Sons Inc.1 995.
15、Credit Risk Management Norms,Lyon Pub.CO.Oct,1996.
16、John Masters. Summary of Banking Regulatiolls一一Asia
Pacific.Price&Waterhouse.1994.
17、hnemational Banking-----Germany.Price&Waterhouse.1995.
1 8、Internal Audit guideline.The board govemor of FRS,
USA.March 1994.
19、Vivien A.Beattie etc.Banks and Bad Debts.John Wiley
47
&Sons Inc.1995.
20、Saunders A.FtuancM i_nstRut(ous Management.Canada.1997.
21、Beavr W and Parker G.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New York: McGraw-Hill Inc.1995.
22、Asamow,Elliot.Best Practices in Loan Portfolio
Management.Jourrral of Lending an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arch,1 996.
23、Smith,L.Douglas and Edward C.Lawrence.Forecasting
losses on a liquidating long term loan portfolio.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V01.19,1995.
24、郭奎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发展.上海金融,1998,5.
25、刘天才.信息不对称与贷款管理.中国城市金融,2000,12.
26、李延喜,迟国泰.贷款风险管理中的道德风险的防范模型.中国
管理科学,1999,3.
27、韩平,席酉民.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分析.当代经济
科学,1999,4.
28、吕耀明.西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及借鉴.国际金融研究,
1998,12.
29、龙海明,张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历史变迁与发展.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1,5.
30、郑祥.全国金融风险防范学术研讨综述.经济学动态,1999,6.
31、梁謇.试论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其防范对策.黑龙江财专
学报,1999,2.
32、范从来.马克思的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理论与我国目前的信贷政
策,当代经济研究,1999,7.
33、马曲琦.如何克服借贷心理.上海金融报,2000,2,26.
34、毕明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评价预警体系的构建.金融论坛,2001,
7.
35、陈林龙.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中国城市金融,2001,4.
36、张波.巴塞尔新协议与银行内部评级(上).中国城市金融,2001,
9.
37、张波.巴塞尔新协议与银行内部评级(下).中国城市金融,2001,
10.
38、王蓉.新加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与思考.中国城市金
融,2001,6.
39、李万兴.
坛,2001,4.
40、战晓雷,
财专学报,2000,
4l、方先明,
报,2000,6.
国民经济的行业分析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策略.金融论
赵丽娟
李蓉
赵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黑龙江
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方法初探.重庆工学院学
后记
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内控检查标准的设置、
各项信贷政策的制定(资本充足率政策、信贷资产分类政策、风险准备金
政策等)、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信贷员工队伍建设、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观
念和企业文化等。由于本文更注重从商业银行基层行的角度分析问题,故
本文仅选取了更接近操作层面的几个方面内容展开论述。由于本人学识有
限,文中多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本人将不胜感激。在此
特别感谢本人的指导老师叶永刚教授,正是在他的不断启发和悉心指导下,
本人才能够在工作之余构思出一些关于信贷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的设
想。在与指导老师的接触中,本人被叶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研
究风格深深地吸引和打动,叶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我大力的帮助,也教
会了我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今后我将不辜负各位老师和各位学友的
帮助和支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研究,力争在学
业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胡义
二零零二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