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3692Altman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Altman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姓名:杨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林桂军;寇日明
2002.4.1
论文提要
l长期以来,巨额不良资产成为制约我国银行发展的沉重包袱,而要有效化解不
良资产,减轻银行负担,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准确
的评价,以便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的监控。为此,在我国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它是国际
上比较通行的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实施起来是~项非常复杂的
系统工程。因此寻求一种简便可行且准确度较高的资产质量评价的方法,来作为对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简化和补充,对银行而言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j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了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性,第二章详细
介绍了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重点是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标准和实施的程序
与方法,为下一章~tHlan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第
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它由Airman当年的模型出发,并借助多元判别分析这种统
计分析方法,说明可以通过由借款人的多个财务指标组成的线性模型来判别借款人
违约的可能性,即贷款被偿还的可能性,从而与银行资产质量的评价联系起来。然
后采用一组借款企业的样本建立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胲模型
具有较好的判别准确率,因此可以将该资产质量评价模型认为是对贷款风险分类法
的可行的简化和补充,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j
第一章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引言
不良资产已成为阻碍我国银行健康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防止不良资产的
进一步积累,必须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经常性的评价。首先我们要对
银行资产、不良资产、呆坏账等概念有清楚的界定,并充分认识到银行进行资产质
量评价的重要性。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评价,我国己开始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方
法,这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法在我国还并不广为人知,因此有必要对它的定义、
标准和实脑程序等进行介绍。当我们认识到贷款风险分类法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时,我们必然会考虑能否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比较可信的方法来对银行资产质量
进行快速、初步的评价呢?这就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相信此问题的解决对于我
国银行的资产质量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一.资产的概念
第一节银行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等,是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具有获利的能力,可以用货币
计量并且能够变换成货币1。
资产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设备、房
产、办公用品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所有权等,它们没有实物形态,但同
样是能够创造收益的资产。资产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
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包括货币以及有价证券,非金融资产一般由实物
构成。按其流动性,资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是指能够迅
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不能迅速转化成现金的资产。
二.银行资产的概念
银行资产是指银行拥有或控制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它主要包括以下血大
类:第一类是现金,包括库存现金、代理行存款、托收中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等;第二类是证券投资,即银行为交易目的或投资目的而持有的证券,如债券、票
据等;第三类是客户贷款,主要是银行对企业或机构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第
四类是同业拆放和回购协议下购买的证券,包括对其它银行的短期贷款、向借款银
行购入的合格票据等;第五类是其它资产,包括银行物业和设施等固定资产、附属
机构投资、预付保险费用和其它相对不重要的资产项目等。
摘自吴德礼:《银行不良资产化斛方』℃方法》,中国余剐㈦版社2001年版销I页。
笙二童堡i王鲨堡塑兰堕量受堕盟重垩些
三.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银行资产质量的相对性
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就
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
回收的资产。银行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做出的~种判断,即针对某一时点的资
产状况而言。银行资产总是处于动态过程中,不同时期(时点)会有不同的状况。
过去属于优良资产不等于现在仍是优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发生在银行的第三类资产中。第一类资产几乎没有风险,其
预期收益基本都能实现:第二类与第四类资产一般风险比较小,银行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控制,并且它们在银行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小;第五类资产与银行经营业务
不直接相关,没有必要从资产优劣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管理。因此,银行不良资
产主要是针对第三类资产,即通过银行信贷形成的资产,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形成的
资产。因而对银行资产进行质量评价时,关注的也是这一类资产。所以,若无特
别说明,本文所指的银行资产主要指银行中长期贷款形成的信贷资产,本文所指的
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中长期信贷资产中的不良资产。
银行资产的质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划分标准。银行一般以资产收益水
平(对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本息的回收程度,包括当期本息回收率与根据现有
资产状况和现实条件预测的未来本息的回收率),即资产能否实现预期收益来判断资
产的质量。其中“预期收益”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设定的,不同的资产、不同的
时期、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经营战略的银行,可能有不同的收益期望,各银行都
是以自己设定的资产收益标准来判断其资产处于何种状态。
四.不良资产的几个相关概念的异同
1.不良贷款。贷款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银行或其它信用机构以一定的利率和
约期归还为条件,将货币资金转让给其它资金需求者的信用活动:二是指贷款人对
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前者指一种行为,即资
产业务活动,后者称贷款是货币资金,指行为的对象。不良贷款是相对于第二种含
义的贷款而言,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的,不能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收回本金和利息的
货币资金。因此,不良贷款和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属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
只是前者是从贷款人行为对象的角度,后者是从银行资产负债的角度来表述的。因
为资产的概念包含但不仅限于贷款,所以广义的不良资产大于不良贷款。
2.有问题贷款。这是国外商业银行常用的一个概念。国外商业银行通常都从
风险监控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标准,对银行已发放的贷款按照还款的可能
性,从优到劣分成五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一般称后四类贷款为“有问题贷款”,即贷款回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有
问题贷款和不良贷款属同一}生质的概念,但由于各国贷款分类的具体标准不同,其
内涵也就存在差异。如我国按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
则》,把贷款也分成上述五类,并规定后三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
3.呆坏账贷款。国际上呆坏帐贷款是指损失类贷款,即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
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有时
俗称“死账”。在我国,呆帐的概念与国际上的概念大体相同。此外我国还有坏账
的概念,即指呆帐项下不能回收的利息部分。1998年以前,我国一直沿袭财政部
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
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四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即通常所说的“一逾两呆”。1998
第一章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年以后,由于新的贷款分类办法尚处于试行阶段,且还没有与金融机构财务制度相
衔接,所以呆帐、坏账、呆坏帐的概念仍在沿用中。由此可见,呆坏帐贷款具有特
定的内涵,属于不良贷款中的一种,不良贷款大于呆坏帐贷款。
4.不良债权。债权是指债的关系中,债权人享有的权利,它随债的发生根据
不同而不同,如行政命令产生的债、签定合同发生的债、侵权行为引起的债、不当
得利和无因管理发生的债等。“不良债权”中的债权一般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业务
中由合同、协议或其它法律凭证产生的债权,包括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对客户的债
权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等。从这个意义上,银行债权小于银行资产。而从
银行债权构成看,不良债权主要产生于对客户的债权,在这个意义上,银行不良债
权与银行不良资产指的是同一对象,只是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
后者是从资产负债的角度。
第二节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债务市场事实上是一
个将借款人的信用利率化、信用数字化的市场。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与其资信密切相
连,资信较高的借款人能享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同时,投资人的投资收益也随着
其投资项目资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一个投资者购买了一笔债券之后,该
笔债券资信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价值。如果债券的风险减小,就意味着债券价值的
提高,反之,债券价值就下跌。投资者为了使自己的资产升值,总是试图对借款人
资信的状况和未来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使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
债务市场的关键就是对借款人的资信作出正确的判断。
资信评估就是对违约风险的评估。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既是借款人又是投资者。
作为借款人,银行所拥有的资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银行履行债务义务的能力。这
也说明了为什么市场上在对某个借款人进行资信评价时,最关心的是这个借款人所
拥有的资产的质量。因此,银行进行资产质量评价能使银行对自己资产的价值有个
比较准确的把握,是市场对银行进行资信评估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对于银行作为债权人来讲,债权资产质量分析就是要对债务人履行债务本息偿
还义务的能力和意愿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和预测。对资产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既客观
又主观的问题。客观是说,对资产质量的评价本身应该是对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的
反映;主观是说,尽管银行努力使自己的评价尽量客观,但对资产质量的评价最终
是一个主观判断,在借款人没有违约之前,银行只能对其可能违约的概率作出判断。
银行只有对其资产,尤其是客户贷款的质量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价,才能尽可能客
观地掌握本身的资产质量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和抗风险能力。
笙三雯堡堑堡鏊墨堕坌耋塑堕堡尘塑一——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绍
一.贷款分类的定义
第一节什么是银行贷款分类
贷款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获
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贷款分
类不但包括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过程。由于本文所指的银行资产限于银行的信
贷资产,因此,贷款分类与银行资产质量评价在本文是同一个概念。
贷款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
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门别类,这种做法本身就
是贷款分类。但是由于传统做法在客户群、贷款种类等方面的差异,银行在贷款分
类的标准和程序方面也存在差异。实际上,银行一般把贷款分类标准和程序视为商
业秘密。
从宏观上看,贷款分类的档次和标准是衡量贷款内在风险的一种价值尺度。如
同其它各种计量单位一样,贷款分类的档次和标准也是一种公共物品,根据公共物
品的特性,由政府提供更有效率。尽管商业银行都有可能制定各自的贷款分类标准,
但是其标准与定义纯粹供内部使用,不容易互相接受,也不具有可比性。这就要求
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提供这项服务,即制订和发布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作为
衡量贷款内在风险的统一价值尺度。这项服务,就象统一货币单位一样,属于政府
职能。
贷款分类不等同于客户信用评级,因此不能用客户信用评级来代替贷款分类。
客户信用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雨还款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仅就一笔贷款而
言,影响本息归还的因素往往超过借款人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
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虽好,但还款能力不一定强。如果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
的分类,会掩盖影响贷款归还的本质问题。
二.贷款分类的适用范围
从广义上讲,银行贷款分类应称为银行资产分类,这是因为,贷款分类的原则
和标准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金融资产。从整个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来看,凡是有市场
价格的.都按市场价格确定其价值;没有市场价格的,可以运用贷款分类的方法为
其分类。但是由于信贷资产是银行资产的主要内容,贷款分类从覆盖范围来看,也
可以涵盖资产分类的大部分内容。
进一步说,贷款分类的标准和定义适用于所有的信贷资产,包括商业贷款、消
费贷款、透支、应收利息和有价证券投资。贷款分类方法也适用于表外项目,包括
信用证、担保以及具有约束力的贷款承诺。但是由于各类资产的性质不同,监管当
局在对银行的资产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有的资产都使用同样的贷款
分类标准。例如,对于商业性贷款分类要完全使用该方法,对于消费者信贷和住房
按揭贷款,由于借款人没有财务报表,并且分别监控的成本较高,因此主要根据逾
期的时间长短和以往逾期的次数对这类贷款进行分类。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绍
第二节银行贷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总的来说,银行进行贷款分类的目的是: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
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
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具体地,贷款的特性、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金融监管及市场机制的要求等都
使得对贷款进行分类非常有必要。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贷款分类的目的和
意义。
~.贷款的特性要求对贷款进行分类
首先,贷款具有内在风险。从银行的角度看,正常睛况下,存款到期要支付,
但是贷款到期却不一定能全部收回,这是因为贷款从发放之日起,就伴随着倒帐的
风险。银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不能完全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
和贷款的内在风险。其次,贷款无法按市场价格定值。对于任何有市场的资产,
如有价证券,都可以按市场价格确定其价值。但是在一股隋况下,贷款本身没有市
场,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价格。第三,贷款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比银行更了解自己
所处的市场环境、财务状况以及还款意愿。银行不可能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但
是可以通过贷款分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二.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商业银行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商业银行要想在风险中生存发展,必须稳健经
营。而稳健经营的前提,是不仅要化解已经发生的风险,而且还要及时识别和控制
那些确实存在但尚未实现的风险,即内在风险。而要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
关键在于按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只有在将单笔贷款分类结果加总的基础
上,才能得出信贷资产质量的总体判断。各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尤其近年来东南亚
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科学合理的贷款分类方法是银行稳健经营不可缺少的前提条
件。贷款分类除了帮助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以外,还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
制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银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三.贷款分类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需要
金融监管当局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有效监管,必须有能力通过非现场检查手段,
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现场检查,独立地对金融机构的
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估,而这些都离不开贷款分类的标准。此外,监管当局还有必
要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程序、管理、控制作出评价,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分
类制度、程序、控制,以及贷款分类的结果是否连贯可靠,作出评价。没有贷款分
类的标准,监管当局的并表监管、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流动性的监控等,都
失去了基础。
正因为如此,《巴塞尔核心原则》提出:“独立评估银行贷款发放、投资以及贷
款和投资组合持续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是监管制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银行监管
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
序。”2 此外,核心原则的其它条目也间接地和贷款分类有关。
1摘自中固人民银行:《贷款风险‘}类指导胤则》第二条。
2资料来源:《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d{版杜1998年版.
6
四.统一的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力量进行金融监管的质量保证
实践证明,外部审计师是帮助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在
目前金融监管人员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利用外部审计力量来补充金融监管的不足,
其意义尤其重要。但是,必须有一套统一规范的贷款分类方法,才能保证外部审计
师在信贷资产质量专项审计和全面常规审计方面的工作质量。
五.统一的分类标准是利用市场机制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必要条件
当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需要被兼并或收购时,潜在的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
该机构的净值。为此,要允许其对投资对象进行清产核资。这就需要贷款分类标
准这样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金融机构的资产净值。
第三节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
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普遍接受的贷款分类标准,也没有权威的准则和
指导方针。不过,固.际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对于最佳的贷款分类做法,还是有趋于
一致的认识,即分类的标准应能揭示贷款的内在风险,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
贷款的风险价值。.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贷款分类制度
纵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实践,可以看出国际上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贷款分
类制度,现分别论述如下:
第一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按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简称为五级分类法(详细定义见表1)。依据美国模式设计
贷款分类方法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多,如加拿大、东南亚的多数监管当局及大多数
东欧转轨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根据表1的定义,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描述为以
风险为依据的贷款分类方法。
表l 五级分类法及其定义
正常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
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果
关注
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山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lE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
损失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
我国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之后,也开始逐步
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
第二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即按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划分为正
常和受损害两类,而后者又细分为停止计息、重组、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等
三类(详细定义见表2)。这种模式可以看作是以期限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资料来源:IMF(1997);美联储l随管局
第二章银行贷歉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绍
表2大洋洲国家的资产分类方法及其定义
正常还本付息正常进行。

停止计息贷款本金或利息已逾期90天以上,或借款人因财务困难己停止付息的贷款。

重组田借款人财务困难而对贷款条件进行修改,如减少本金、减免利息。
诉诸抵押担保收回
害将抵押品变现或履行担保以后,贷款仍可以收回。
的贷款
我国在1998年以前实行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本质上也是以期限为基
础,其区别在于划分的类别与定义不同。
第三种做法可以说算不上模式,是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基本
上不对贷款分类作出任何规定,即监管当局主要采取道义规劝,而不是直接干预。
二.几点需要说明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在实行本国贷款分类方法的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内部
采用美国模式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香港金融管理局1 994年推行贷款分类方法,
在总结银行已有的普遍做法的基础上,选择的也是美国模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世界银行也向成员国推荐与美国模式基本一致的贷款分类方法。即使在欧洲,虽然
监管当局不作官方规定,商业银行从内部信贷管理需要出发,也自发地采用以风险
为基础的方法对贷款进行分类。
其次,即使是在实行肛L险五级分类方法的国家,监管当局的做法也不尽一致。这
是因为相同名称的背后可能存在标准的差异,其中有会计制度的差异,也有银行惯
例的差别。例如,有的国家可能要求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停息挂帐,并至少划
入次级类,而有的国家则可能将期限放宽到1 80天。
不过尽管这些监管当局在做法上有差异,但其共同之处仍占主导地位。.各国监
管当局认为,贷款分类首先是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因此主要依靠
金融机构主动自觉地建立和实施贷款分类方法。外部要有优胜劣汰的市场约束机
制,内部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金融监管当局才能推行
统一规范的贷款分类制度。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监管当局仅提出贷款分类方
法的最低标准,但并不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执行。在最低标准基础上,商业银行
可以制定内部贷款分类方法,前提是必须与监管当局发布的标准有对应和转换关系。
从一些跨国银行的实践来看,它们一般将贷款分为八到十类不等,即除了让后四类
贷款的标准与监管当局的标准对应之外,还将正常类贷款再细分为四到六类,以便
对这类贷款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和监控。监管人员在现场稽核中,既要独立地对商业
银行贷款质量作出评估和分类,还要对其信贷政策、程序、控制、管理作出评价,
其中包括贷款分类标准是否恰当,以及分类结果是否可靠等。
三.我国贷款分类方法的演变
1.“一逾两呆”分类法
截止到199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贷款分类方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88年《金
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类,后
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1996年生效的《贷款通则》对逾期和
呆滞贷款的定义作了调整,例如规定贷款过期一天即为逾期,逾期虽未满两年,但
资料水源:G·Brunner,澳人利亚储需银行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纠
氽Jk停产、项目下马的,也可划分为呆滞。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
制度和财务制度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逾两呆”分
类法的局限性开始显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未到期贷款不一定都正常,尤其是期限长的
项目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经尚失还款能力;而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只
能算做正常。这样就不利于及早发现和防范信用风险。
二是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一方面,逾期贷款的标准过
严,过期一天就算不良贷款,而困际惯例一般过期90天以上才划分为不良贷款;另
一方面,两呆的定义作为不良贷款又过宽。我国规定逾期两年以上或虽未满两年,
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才划为呆滞。按国际惯例和审慎会计准则,此类贷款
中至少包含了一部分损失贷款。而呆帐贷款的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
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逾期两年的贷款才能停息挂帐,从而导致银行的
高估;而对呆帐准备金的规定,又使银行的经营成本低估,其后果是银行不得不为
虚增利润付出超额纳税和超额分红的代价。同时,坏账难以及时冲销,贷款损失难
以及时弥补,又意味着银行真实资本的减少。这些虽然不是一逾两呆分类法本身的
弊病,但是与其一道,都从制度上削弱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贷款风险分类法
鉴于“一逾两呆”分类法的上述弊端,中固人民银行在比较研究各国信贷资产
分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于1998年4月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将正式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要求各类商业银行按
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类合称为
不良贷款。指导原则还规定,各政策眭银行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可参照
该指导原则建立各自的分类制度,但不应低于指导原则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从1999年7月末开始到1999年底前,4家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1999年开始到2000年底前, lO
家其他商业银行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2000年初开始到2000年底前,88家城
市商业银行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而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基本上都实行了贷款
风险分类管理。因此,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工作基本上在全国得到了全面推行。
3.“—逾两呆”分类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比较
“一逾两呆”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该方法
在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列于识别特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和保证国家税收,发挥了积
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丌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方法已开始显露出局限性,不能适应
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
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
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而一些期限比较长
的贷款,从期限上根本不能看出质量的好坏,有的企业还没有到还款期就已经倒闭
了,可根据“一逾两呆”的方法这些贷款仍然被视为正常贷款。这些都无形中加剧
了银行的风险。
贷款风险分类法则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
数据来源:中囝人民银行《关十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_丁作的通知》,银发(1999)263号,1999年第12学。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纲
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它对银行
的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五级分类管理有利于银行及时发
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
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与“一逾两呆”法不同,五级分
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
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逾两呆”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
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
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
实行五级分类并不仅仅是要得出一个贷款质量的真实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根据
这一结果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以便当风险真正发生时可以进行有效防御。根
据央行的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各行应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提取贷款损失准
备金。按照现行的呆账准备金提取l%的制度,实际上与贷款实际存在的损失相差甚
远。因此,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
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对划分为关注类的贷款,提
取比率为2%;对次级类贷款,比率为20%;对可疑类贷款,比率为50%;对损失
类贷款,比率为100%。只有按风险分类结果及时提取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才
能有效地防御可能发生的风险。
要解决我国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建立
起现代银行制度。银行业改革大潮即将来临,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全面实施,无
疑是加速这一改革的有效动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五级分类法的实施将成为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行动。
第四节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标准及各类贷款的特征
一.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
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
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指导原则》对这五类贷款的定义分
别为: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及各类贷款的特征
O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绍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
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还款可能性是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中最核
心的内容。判断借款人还款可能性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以及
银行的信贷管理。其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
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以及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对贷款进行分
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
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此外,在我国当前隋况下,有些借款
人明明有能力还款,却偏偏赖帐不还,而银行又无法通过法律程序迅速保全资产,
因此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也影响着还款的可能性。
在理解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时,关键是把握还款可能性这个核心。贷款的内在风
险和损失程度不同,还款可能性也就不同。贷款风险分类正是从还款可能性出发,
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档次,并且以此来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下面从还款可能性的
角度出发,具体说明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和各类贷款的特征:
1.正常贷款
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各方面
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贷款会遭受损失。
2.关注贷款
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
贷款的偿还。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充其量不超过5%。逾期90天至180天的贷款,
至少要被划为关注类;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也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关注类贷款的特征包括: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
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呈下降
趋势;企业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予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借款人的一些
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
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
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借
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银行对抵
押品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银
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于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违反贷款审批
程序,例如超越授权发放贷款。
3.次级贷款.
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
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次级贷款本息损失的概率在30%至
50%之间。逾期181天至360天,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应被划
为次级类;需要重组的贷款也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次级类贷款特征包括: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借款人
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能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
额清偿;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借款人经营亏损,净现金流
量为负值:借款人已不得不寻求拍卖抵押品、履行担保等还款来源。
4.可疑贷款
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绍
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一般来说,这类贷款的损
失概率在50%至75%之间。逾期在360天至720天的贷款,至少应归为可疑类贷款;
重组后的贷款(简称重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也应
至少归为可疑类。
可疑类贷款特征包括: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
处于停缓状态;借款人已资不抵债;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银行已诉诸法
律来收回贷款;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
未得到明显改善。
5.损失贷款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发生损失;或虽然能够收回
极少部分,但其价值已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已没有意义将其作为银行的资
产在f|j长面上保留。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基本上在95%至10096。若贷款逾期在720
天以上,肯定要被归为损失类,并应该在履行必要内部程序之后立即冲销。此外,
下列三种情况也列入损失贷款: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
经确认无法还清的贷款;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
且借款人已名存实亡,复工无望,经确认无法还清的贷款: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虽
未停止,但产品毫无市场,企业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濒I临倒闭,且政府不予救助,
经确认无法还清的贷款。。
损失类贷款特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
能还清贷款;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
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
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经国务
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贷款企业虽未破产,工商行政部门也未吊销执照,但
企业早已关停或名存实亡: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人主体己消
亡,悬空的银行贷款。
第五节我国贷款风险分类实施的程序和方法
一.贷款风险分类实施的前提条件
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起来没有太大
问题。但在转轨经济中,确实有些条件还不够成熟,例如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不够
健全,甚至扭曲;原来的许多贷款决策不是按市场规律作出的,现在用市场的标准
衡量则问题百出;会计和税收制度不鼓励商业银行按风险程度及时计提专项呆帐准
备金;本应由商业银行自主决策的呆帐核销,却成了政府行为等。但是,不能因此
就认为实旖贷款风险分类不可能。因为以风险为依据的贷款分类方法,有助于揭示
影响贷款管理和贷款质量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
因此,我们只能说,在当前的转轨过程中,风险分类法实施的环境还不够理想,它
的好处近期内在我国还不能全部实现。考虑到风险分类法从推行到成熟所需要的时
间,还是越早实行越好。如果等所有的外部条件都成熟了再开始推行,则金融监管
摘自:中闻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摊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银发(1999)263'd-,1999年第12 0。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纲
将会比其它部门的改革滞后许多。
二.贷款风险分类实施的程序与方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
贷款的分类,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同级或下一级分行贷款的分类,按实
际操作顺序,一般应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评估被查银行贷款分类制度,以及贷款分类过程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对以上内容的评估是中国人民银行专项资产质量检查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要
了解银行贷款分类制度是否能够真正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是否符合《指导原则》
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否与《指导原则》规定的贷款风险方法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
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则应主要监督分类过程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二)了解贷款的还款记录,确定贷款的逾期状况
贷款的还款记录是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的综合体
现,显示贷款本息的逾期情况,是贷款质量的直观反映。贷款的还款记录一般有三
种情况:贷款还款记录不佳,还本付息出现逾期;贷款本息尚未到期;贷款还款记
录良好,借款人能还本付息。根据《指导原则》,可根据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作出
对贷款的初步分类。
(三)确定贷款的还款可能性,并得出分类结果
确定还款可能性,应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银行的信贷管理、贷款的担保五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决定贷款本
息是否能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需要分析借款人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分类过程中,在确定贷款的还款记录后,
对以上五类因素的分析各有侧重,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在任何情况下,都需
要对借款人还款能力首先作出判断。另外,在评估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时,应了解
贷款的用途、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借款人的资产转换周期。
贷款风险分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经验、知识
和判断能力;同时,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千差万别,
剥贷款构成风险的因索不断发生,因此列单笔贷款进行分类需根掘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判断。不过,在具体实践中,银行已总结出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的一般流程与
方法,它对于贷款分类操作提供了一个框架。我国采用的贷款风险分类流程图见下
页图1。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流程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贷款风险分类的做法和程序:在
分类之前,检查人员首先要了解银行的贷款档案以及档案中所包括的内容,同时还
要了解进行贷款分类时的操作工具,即《信贷状况报告表》;接下来应审查贷款的基
本情况,这一步要求检查人员了解贷款的目的、贷款实际的使用情况、贷款合同上
规定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现在的偿还来源、资产周转以及还款还款记录等,这些基
笙三童堡堡箜塾垦堕坌耋塑堕堡坌型一.——
图1贷款风险分类流程图
睁一々t
黪;
}奠
%‘

il
l
⋯一⋯⋯ 填写信贷状况报告袁
叵{罢
。。。。。。。。。。。。。。-’。。-●●。。。。。。。。。。。。。。。。。●●_●__一
【评估担保抵押状况l ——一一。;—[兰竺塞壁
非财务因素分析——
——一一l⋯[至堕叵]

J 信贷讨论——
1.......一⋯一⋯⋯⋯.一
4
笙三堂堡!至堡塾垦堕坌壅盟焦堡坌塑一.——
本情况为判断该笔贷款的风险程度、贷款归还的可能性提供了分析的基础;然后就
要进行贷款分类流程中最核心的工作,即判断、确定还款的可能性,着重要对财务
因素、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等对还款可能性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最
后,将对还款可能性分析的结果比照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与特征,确定出贷款分类
的结果。
三.贷款分类流程的核心步骤:确定还款可能性
由于确定还款可能性是贷款风险分类流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步骤,下面将专
门讲述如何对影响还款可能性的财务因素、现金流量、信用支持、非财务因素等进
行分析,并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财务分析
在贷款分类中,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是影响其偿还可能性的根本因素,借款人财
务状况的好坏是评估还款能力的关键。在具体的财务分析中,应评估借款人经营活
动的情况,即根据提供的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考察借款人过去和现在
的资产状况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其构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趋势
与盈利趋势等。分析偿债能力实质是指借款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一般
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可通过各种财务指标来反映和分析借
款人的偿债能力。
具体地说,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
比率。其中,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
的指标,表明借款人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将资产转化为现金来偿付债务的能力。一般
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越
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又称酸性比率,主要是分析能够很快转变成
现金的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相对数量,用以衡量借款人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
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财力。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准确、可靠地评价资产的流动性及
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时比较合适。现金比率=现金类
资产/流动负债,其中现金类资产包括借款人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易于变现
的有价证券。现金比率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借款人的直接偿债能
力,特别是在借款人应收帐款和存货都抵押出去或已有迹象表明应收帐款和存货的
变现能力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计算现金流量更为有效。
衡量借款人长期负债能力主要考虑的指标有资产负债比率和产权比率。资产负
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主要是分析借款人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
以及借款人资产队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对银行来讲,负债比率越低,说明负债
在借款人总资产中的比重越小,从而债权的保障程度就高,风险也就越小。产权比
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该比率反映了借款人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
保障程度,该比率越低,表明借款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
高,承担的风险越小,债权人也就越愿意向借款人增加借款。
由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和借款人的盈利能力、资产运用能力、
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应综合迸行考虑。
2.现金流量分析
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是
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因此检查人员在分析时,首先要看借款人的现金流量
是否充足,看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因为持续经营所获
笙三童堡堡堡鏊垦堕坌耋堕堕翌坌型一一
得的资金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如果来自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不充足,则看通
过投资或筹资活动科获得的现金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因此在考察现金流量时,
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不仅反映本期现金的来源和用途,还反映本期现
金金额的增减变化。列于全部现金流量来源和运用的分析,可以揭示借款人的财务
健康状况。
在分析现金流量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分析
起点和考虑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短期贷款,主要考虑的是正常经营活动的
现金流量能否及时足额地偿还贷款;刑于长期贷款,一般主要考虑的是在未来的经
营活动中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考察借款人
是否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由于行
业的发展分为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的行业贷款,
我们在分析现金流量时也要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在开发期和成长期,借款人不但
没有销售收入,还要靠外部融资和投资来解决资金的需要,因此其正常经营活动的
现金净流量一般是负值:在成熟期时,随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借款人的经营规模
不再扩张,其净现金流量开始增加,此时现金净流量才是正值。
由此可以看出,在分析现金流量时,现金流量的多少、影响的程度以及不同情
况下的分析都是不同的,因此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个细致复杂的工作。
3.评估抵押品和担保
在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对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
源和还款能力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当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恶化,或借款人不按贷款
合同履行义务时,借款人的信用支持就为贷款的偿还提供了第二还款来源。为降低
银行受损的风险程度,银行应尽可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和抵押。
信用支持不能取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抵押和担保只是保证偿还的一种手段,
在还款来源上决不能依赖抵押品和担保,它们只能阿氐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信用支持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贷款得以偿还,因为抵押品在被出卖处置时,往往会减
少资产的现值,此时银行所控制的抵押品并不能保证其足额偿还债务人的债务:当
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变现或向担保人行使追索权时,其花费的成本与精力将使一
笔贷款由盈利变为亏损。或者造成更大的损失。
应注意的是,无论是抵押于担保都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应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
对抵押品进行价值的评估,评估要遵循法律程序,使其具有不可撤销的法律效力。在
评估抵押品价值,并确定将其变现是否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时,检查人员通
常要通过的抵押品的分析来鉴别银行评价抵押品的有效性和抵押品的市场价值。在
分析抵押品变现能力和现值时,如果抵押品有市场,则按市场价格定价,若没有市
场,则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价。担保也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是建立在
担保人的财务实力以及愿意为一项贷款提供支持的基础之上。例如在担保中有一种
担保为安慰函,它在某些国家的公司法中具有法律效力,而在其它国家则不具有法
律效力。因此,检查人员在分析抵押与担保时,要判断抵押与担保是否能够尽可能
地消除或减少贷款风险损失的程度。
4.非财务因素分析
在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影响借款人还款
能力的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借此对借
款人的还款能力做更全面、客观的评估,进一步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影响贷款
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可以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
自然及社会因素和银行信贷管理等方面,来分析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对贷
笙三童堡!i堡鏊垦堕坌耋塑!童堡坌塑一——
款进行分类。
一般可以从借款人,77必J成本结构、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
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它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
响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
基本风险;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
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
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
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并且关注借款人遇到的一些经
济纠纷及法律诉讼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例如我国的借款人重组,一般不是借款人
自己能控制的,但它对借款人的经营、还款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对贷款分类时应
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通常贷款的偿还是由还款能力所决定的,但在我国贷款的偿还很大程度上还是
由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所决定。因此在对贷款分类时,可以从借款人对银行和其它债
权人的还款记录、从借款人在经营过程中的诚信程度、有无隐瞒事实采取不正当手
段来套取银行贷款等,来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银行对贷款管理的有效性也是贷款能否及时完整收回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
面,银行严格有效的信贷管理可以使银行在贷款发放时就能避免一部分贷款风险,
而在贷款出现风险时又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将贷款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
在银行强有力的贷款催收措施下,也可以促成借款人主动还款的意愿。
在对借款人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时,需要检查人员通过阅读信贷档案和公共
信息网络来充分获取有关贷款和借款人的各种信息,对这些复杂多样的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比较,找出影n向贷款偿还的关键性因素,进而判断这些因素的持续影响是否
对贷款的偿还有实质性的影响。由于非财务因素具有较多的主观判断,因此需要检
查人员正确理解分类标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对这些主观因素作出尽可能准
确的判断。
5.综合分析
在确定还款可能性时,最主要的是对影响还款可能性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即
将上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汇总,以对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作出判断。在充分考
虑了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信用支持和非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检查人员应
回答以下问题:借款人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现金流是否充足、是否有能力还款?借
款人过去的经营业绩和记录如何,是否有还款的意愿?借款人目前和潜在的问题是
什么,对贷款的偿还会有什么影响?借款人未来经营状况的前景如何,借款人打算
如何偿还贷款?
通过前面财务比率和现金流量的计算,并结合行业平均指标的对比,可以判断
借款人的各个财务指标在本行业所处的位置,对其财务状况好坏有个总体的概念。
但是在分类中,更重要的是确定借款人目前财务状况好坏的程度,这就要求检查人
员对借款人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分析在目前的贷款条件下借款人
偿还贷款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从贷款分类的定义、还款可能性出发,重
点考核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并与其它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其次,由于决定还款
与否的是借款人未来时期的现金流量,它只能是个预测值,因此运用现金流量对还
款能力进行判断,主要是分析性的,着重于从历史趋势看未来。
对于长期贷款,还应分析借款人的杠杆比率,分析其资金来源结构的合理性,
评价其经济基础牢固程度。若借款人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较强,但财务杠杆过高,
则对其偿还长期贷款的可能性就应关注,因为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稳定程度低,则对
第二章+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情况介宝}{
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系数就小。对于短期贷款,若借款人的各项指标都较好,只是流
动比率偏低,则有理由对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产生怀疑,需要进一步分析借款人
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来源是否合理,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是否被大量不易变现的
资产所占用,进而判断借款人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由于借款人的财务信息只是对其经营活动历史数据的记录,因而一些影响借款
人经营活动的因素无法及时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有必要分析存在于借款人的各
种非财务因素,以及影响借款人未来财务状况的方向和程度,进而判断借款人的未
来偿债能力。
如果借款人对贷款拖欠严重,则检查人员在确定还款可能性时,就应先考察借
款人的历史还款记录,分析其还款意愿,判断拖欠的原因是因为借款人经营出现问
题,还是借款人有意赖帐。若是赖帐则应置疑银行信贷管理的有效陛;若是借款人
严重亏损无法偿债,则检查人员应分析抵押品的种类和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判断其
对贷款的保障程度,再进一步分析银行处理抵押担保需付出的清理费用和获得的补
偿,借此判断贷款最后被偿还的程度。
总之,检查人员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时,应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影响贷款偿还的各种非财务因素、以及贷款的抵押担保等方面综合考察,对借款人
未来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作为下~步
分类的基础。上述的综合分析只是一种分析的思路,真正在贷款分类中所考虑的因
素远比以上复杂得多,综合分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检查人员不但具
有专业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经验,这样2J一能更好地分析和判断贷款的质量。
第三南Altman 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最评价中的运用
第三章Altman 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第一节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复杂性和准确性评价
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
抵押担保状况、非财务因素等的综合、连续监测和分析,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
还款可能性,从而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实际损失程度和价值,将贷款质量归为不
同的档次。贷款风险分类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因为由前一章所介绍的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和方法可以看出,贷款风险分类是一项
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检查人员具有良好的信贷、财务、法律方面的专业
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确定还
款可能性”的这个步骤中,需要通过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
能力,并对借款人还款意愿、银行管理和法律问题等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
合贷款的抵押担保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考察借款人现在的财务状况、过去的经
营业绩、现有和潜在的问题、以及对借款人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在确定贷款分类
结果时,要求检查人员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分类标准和各类贷款的特征有准确
全面的掌握,才能根据评估出的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确定贷款分类的结果。
因此,由于影响贷款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隋况、
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前景、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结构等等,使得
贷款风险分类工作需要考察和分析的因素就非常众多和复杂;并且由于借款人所处
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隋况的不断变化,影响其还款可能性的因素也随之不断变化,
因而贷款的质量也会随之动态地变化,这就要求检查人员对影响还款可能性的因素
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对贷款的分类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这样,整个贷款风险分
类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和复杂的。
其次,在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所考察的因素,有的是能够进行量化的,如各种
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数据,对这些因素评估起来比较客观,也有可进行参考的指标
标准:但对另一些因素的考察就不易于量化,如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银行的信贷管
理水平、贷款潜在的风险等,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评价就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通常
只能根据检查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并且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进行参
照和比较。因此,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受到影响和制约。
第三,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银行对于贷款分类的标准不能坚持,这一点在
我国商业银行中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商业银行和国
有企业皆为国家所有,因此在贷款分类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贷款分类的结果可
能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估等,而导致银行对分类标准和结果的妥协,这就使银
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使贷款风险分类失去它用于判
断贷款实际风险和价值的意义。
最后,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是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重新修改的有关
贷款会计处理方式的指导文件中对各国银行建立贷款分类制度的要求,以美国贷款
风险分类模式为基础,参考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国外比较通行的贷
款风险分类的指标标准就不一定适用于国内银行贷款的实际情况,这就常常产生这
样的结果:拿国外的指标标准去判断国内银行的贷款,得出的结论是国内贷款的分
墨三童垒!!竺竺圣笪鲨垄堡堡堡兰堡堡堡堕!堕堡旦:一一
类结果几乎都在次级以下,即使是有政府支持的信誉很好的项目也不例外,而这是
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完全照搬国外的贷款风险分类模式和标准是不可行的,必须
通过对我国贷款质量和分类结果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建立适合我国银行贷款实际
情况的分类指标体系和标准,才能提高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虽然上面提到有许多因素使得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非常复杂,并影响到分类结
果的准确性,但归根结底,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核心还是要通过评估借款人的还款
能力来确定其还款可能性,而还款能力主要体现在借款人的财务健康状况上,这也
就是’龅,尽管影I』向贷款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终都体现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上。因
此,银行如能直接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分析,来判断其还款可能性并最终确定
贷款分类的结果,将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也就是本文要将Altman Z值法运用到
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出发点和原因。
第二节Altman z值法的模型介绍
一.多元判别分析(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
多元判别分析(MDA)是—种统计技术,它通过一组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来判断
一个对象属于两个或多个互相排斥的类别(因变量)中的某一个的概率。。虽然没有
回归分析那样流行,但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次被采用以来,多元判别分析已被运
用在许多不同领域。判别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组独立变量,将对象划分到互相排斥
的类别中。例如,医生通过记录病人的血压、体重和胆固醇浓度,将病人划分为患
心脏病高危群体和低危群体:研究人员通过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利润率、销售利
润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组合分析,将公司划分为具有高破产可能性和低破
产可能性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预测方程中选用合适的判别变量,以使函数的因变
量能以较高的准确性被归类。
多元判别分析的目的是对分类变量进行预测。在多元判别分析的问题中,研究
者必须决定哪些变量与目标函数被归为某一类别的概率具有相关关系,并且需确定
每个变量与目标函数的相关程度,即方程的系数。从统计的角度看,多元判别分析
问题其实就是要确定一个由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构成的判别函数,使各类别的均值之
间的差异最大化。判别分析就是决定这种线性组合的统计工具,研究者的任务就是
求出线性判别函数的系数。
下面举个多元判别分析的实例:假设一个人事经理对成功和不成功的销售人员
都保持着记录,经理认为可以通过申请者的年龄、机械能力测试得分、以及销售态
度测试得分等因素来预测这个申请者是否将会是成功的。正如上述所示,此问题是
要寻找自变量的线性函数,要求该线性函数能显示出各类别的均值之间的最大差异。
首要的工作是估计单个申请者判别函数的系数。可采用下面的线性函数来计算申请
者的判别分值:
Zi=blXli+b2X2l¨⋯.+b nX ni
其中,x,i=第i个申请者在第j个自变量上的值
摘自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肫用》.中固人民大学⋯版社1999年版。
: 笙三童型塑竺兰笪鲨垄堡堡塑兰堕量登丝!盟垂旦一一
b;=第j个自变量的判别系数
Z;=第i个申请者的判别分值
使用此例中所有的申请者作为样本,按照将不同组之间的差别最大化的标准,
可求出判别函数的系数。
以三个自变量为例,假设经理计算出方程中的标准化权重如下:
Z=0.069X j+0.013X2+0.0007 X3
这说明年龄(x,)比销售态度测试得分(x:)在判别过程中更重要,机械能力
测试得分(X,)仅有相当小的判别力。
在线性判别函数的计算中,各自变量的权重所选取得标准是使两类别的均值之
差与组内标准差之间的比率最大化。各自变量的标准化判别系数或权重表明了各自
变量在判别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二.Altman z值法的模型介绍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债务违约事件随着企业的破产倒闭而大量增加,因
此人们希望能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来预测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许多美国
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列出大量经营健康的企业和濒临破产倒闭企业的各
项财务指标,希望从中寻求各指标对企业破产可能性的影响程度,建立它们之间的
相关关系。但他们发现许多指标都会对企业的破产可能性产生影响,而任何一个单
一的指标又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的经营健康状况。因此许多研究者都希望建立一个以
企业财务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通过对这些财务指标合成函数的分析来评
价和预测企业破产的可能性。1968年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助理教授Edward
A]tman建立的多元z值判别模型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模型,30多年来,这一模型
被广泛运用于不同行业、地区和时期的企业经营破产的可能性。
由于在过去的研究中有大量的变量都显示出与企业经营问题的相关性,Altman
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初步选出了22个比率来进行筛选,这些比率可分为五大类,
即流动性比率、盈利性比率、杠杆比率、偿付能力比率、以及活动比率。从这22
个比率中选⋯r在预测贪_k破产时综合效果最好的5个比率,在选取过程中作了以
下工作:观察不同备择函数的统计显著性,包括决定各自变量的相对贡献率;评价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观察不同变量组合的预测准确率等。
这五个指标分别是X1=营运资金聪资产,x2=留存收益臆资产,X3;息税前利
润/总资产,)(4=股票市值坤长面总负债,x5=销售收X/总资产,该模型还假定上述五
个指标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是线性的,且呈正相关,即各指标值越大,表明
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越好。
其中,xl测量的是相对于总资本化的公司净流动资产,因为营运资金被定义为
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此比率将流动性和资产的规模特征都考虑到
了。显然,一个经营持续亏损的企业其流动资产将相对于总资产缩水。在被考察
的三个流动性比率中,此比率被汪明是最有价值的。1 在比率x2中,公司的历史
被明确地考虑,例如,新公司由于还没来得及积累利润因而其x2比率可能较低。有
人认为新公司在此模型分析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歧视,其被归为破产类的可能性
。另外掰个流动肚比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个比率在单变量和多变量情况下部显示出更高
的统计显著性。
第三章Airman 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比起老公司相对要高。但这正说明了现实世界的情形,即公司在早期其破产的可能
性会更高。x3描述的是不考虑税务和杠杆因素之后的公司资产的实际生产力。由于
公司的最终生存以其资产的盈利能力为基础,此比率特别适合于对公司破产问题的
研究。更进一步,当公司的总债务超过了按盈利能力决定的公司资产的价值时,会
发生破产意义上的公司无力清偿。Ⅺ描述的是在公司资不抵债之前,公司资产的价
值能被降低的限度。此比率从市场价值角度描述公司的破产可能性,这是从前的企
业破产研究未考虑到的。它比另一个类似的更常用的指标,即净值,巾&面总负债对企
业破产更能进行有效的预测。X,是{f6述公司资产创造销售能力的标准指标,它是对
管理层在竞争条件下的能力考察。在单个比率的显著性检验中,它的显著性最低,
但由于它与模型中其它变量的独特关系,x5对此模型整体判别能力的贡献居第二位。
Altman的模型中用Z表示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判别值,即破产可能性的倒数,
用x1,x2,X3,)(4,K分别表示上述五个指标,用b】,b2,b3,b4,b分别表
示这五个指标对z值的影响权重系数,因此该多元判别函数可表示为:
Z =b1X 1+b2X,+b,X3+b4X4+bs Xs
Altman采用多元判别分析(MDA)来确定系数b1,b2,b3,b4,b5的值,并通
过计算出的z值来判别企业破产的可能性。正如前面所介绍的,MDA是一种数学
统计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在多变量隋况下,通过大量样本研究函数与每个变量的
相关程度,估计出线性模型的系数,再将计算出的Z值按大小排序,并与己知的企
业实际破产状况相比较,按错误分类率最小的原则确定出z值的分界点,作为预测
企业破产与否的分类标准。在Altman的模型中,X,受行业的影响较大,对于商业
和服务胜企业,由于销售量大、资产规模相对较小,x5的值会相应较大,从而会发
生对企业破产可能性估计不足的清况,而对制造业企业情况则相反。为纠正这一偏
差,Altman建议对于非工业企业可不考虑该指标。
上述五个指标中,对判别函数影响最大的是x3,通过对大量的样本进行多元判
别统计分析,Altman得出以下两个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破产判别函数:
对于工业企业: Z=1,2X 1+1.4X2+3 3X3+0.6X4+1.0 X5
列于非工业企业: Z=6 56X 1十3.26X,+6.72X1+1.05X4
其中,z值越高,表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小。然后,Altman试图找出能判别
濒临破产企业和财务健康企业的临界z值,他将所有样本企业的财务指标值带入上
述判别函数中,得出所有样本企业的z值,将这些Z值从大到小排序,并与各样本
企业破产与否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按错误判别率最小的原则,找出临界z值。例
如,在Altman所选取的公共工业企业的样本中,他发现z值大于2.99的企业没有一
个破产,所有Z值小于1 81的企业全部破产倒闭,当z值介于1.81和2.99之间时
不能准确判别。按错误判别率最小的原则,他确定2.67作为区分破产企业和财务健
康企业的临界z值。
模型作出之后,重要的是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判别准确率进行检验。Altman将一
组检验样本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输入模型中,用模型对这些企业的经营健康状况进
行判别,再将判别结果与企业实际破产与否的状况作比较,发现该模型的判别准确
率高达96%。他又利用该模型,以95%的准确率,预测了1年后企业破产的隋况;
以72%的准确率,预测了2年后企业破产的情况。与其它研究者遇到的问题一样,
Altman未能获得足够的案例作为样本,尽管如此,他的模型仍取得了上述较高的判
笙三童垒!塑!!兰笪鲨垄堡堑壅兰堕量堡笪生堕垩旦
别准确率,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需要指出的是,Altman Z值模型中的系数随着所选样本的范围和时期的不同而
变化,选择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作样本,会得出不同的一组系数,从而会得出不同
的临界值。因此,Altman Z值模型提供的是一种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
分类判别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不能将模型中具体的系数和临界值直接用于判别不同
时期、不同类型企业的破产可能性。在具体应用时应先采用所要研究对象的历史财
务数据作样本,利用Altman Z值模型计算出适合该研究对象的模型系数和临界值,
再根据这个新的判别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判别和分类预测。
一.建模的思路
第三节建立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模型
由本章第一节对我国银行目前所实施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复杂性和准确性评
价可以看出,贷款风险分类法实施起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动态
监测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担保状况、非财务因素等进行
综合、连续的监测和分析,即通过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
力,并对借款人还款意愿、银行管理和法律问题等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
贷款的抵押担保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从而判断贷款的
风险程度、实际损失程度和价值,将贷款质量归为不同的档次。而在这些分析中,
有许多因素是很难量化的,并且没有可供参考的统一标准,这就给贷款风险分类结
果的准确性打上折扣。因此寻找一种着眼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核心决定因素、且实施
起来简便易行的资产质量评价的模型和方法,使之作为对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简化
和补充,对于银行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Altman Z值模型起初只被用于对企业破产可能性的判断和预测,即
z值越大,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小。事实上,大量的实践证明,借款企业还款的可
能性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呈正相关,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呈负相关。从银行
的角度来讲,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评价,也就是对借款企业还款可能性的评价,也就
是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评价,它们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Altman Z值模型
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银行的资产质量评价中,仅以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作为判断该
笔贷款质量的核心,简化资产质量评价的思路。很明显,若一个借款企业通过其财
务指标值计算出的Z值越大,则该笔信贷资产的质量就越好。这样,我们可以把
复杂的银行资产质量的评价工作转化为简单的对z值的计算,这就是将AltmanZ值
模型运用到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建模思路。
二.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1.样本的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的24家借款企业,由于国家开发银
行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借款人大都为工业企业和基础建设项目法人,贷款大都是
中长期的大额贷款,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也具有上述特征。本文采用了这24家业
1999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部分财务数据,以及国家开发银行1999年末
第三章Altman 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对这24家企业所借贷款的风险分类结果(按开发银行办法)。由于目前我国银行的
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仍属于保密级,结果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隐去了这24家企业的
名称,仅以A、B、C、D等编号代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在采集样本时只得
到了这24家企业的财务和风险分类资料,而它们的贷款风险分类的等级都在正常级
和可疑级之间(在以下的模型中将用数字1、2、3、4、5来分别表示贷款的五个风
险分类等级,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因此本文得出的模型也只能对贷
款质量进行四个等级的划分。不过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样本的缺陷造成的,并不影响
模型本身的应用价值。
2.财务比率的选取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
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1在美国的财务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财务评
价的指标反映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财务状况。在国内,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
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其中工商
类竞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也反映了企业上述四个方面的财务状况。。
在上述两个财务评价体系中,经常用到的财务比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
报酬率、销售(营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股
本权益比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等。我们现将样
本中24家企业的上述财务指标计算出来,考虑到各指标的显著陛特征和相关关系,
最终确定其中的五个指标作为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模型的自变量,它们是:
xz: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x2: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
x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4:利润增长率=(本年利润总额一上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的绝对值
x5: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一上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
3.利用多元判别分析估出模型系数及临界点
使用SPSS或SAS等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很容易地对样本进行多元判别分析并得
出模型的系数。我们将24家企业的上述五个财务指标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将表示
资产质量评级分值的z作为分类变量(因变量),将样本的各自变量取值和各样本实
际的贷款风险分类等级值输入软件程序中,得出各自变量的系数,从而得到如下的
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模型:
Z一0.741X】+0 541X2+0.50lX3 + O.238X4+O.698X5
再将这24家企业的自变量取值带入此方程中,可求出这些企业各自的z值。将
这些企业按z值的大,J,JIN序排序,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z值的大小与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大致成正相关关系,即z
值越大,该笔贷款实际的风险分类等级就越高,说明资产质量越好。比较表中各企
业贷款的z值与该贷款的实际风险分类结果,按照错误分类总数最小的原则,可大
致估计出本模型中划分四类资产质量等级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级的三个临界z
值分别为:2 08,1 10,o 67。按SPSS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在24家企业中,有
70 8%按本模型得出的贷款员量分类结果与其实际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相吻合,即本
模型将样本中70 8%的企业贷款进行了正确的质量分类。本模型用SPSS进行多元
判别分析的详细分析结果见本文末附录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能采集到足够大的
摘自张爱民等:《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三期第】4页。
24
塑三童型竺!竺竺兰篁鲨垄堡堑塑兰堕量翌竺主堕堕星
样本,还应选取一组与本模型样本f青况类似的样本作为检验样本,将其财务指标值
带入本模型中求出一组z值,再按本模型估出的临界z值对这组检验样本进行质量
分类,比较此分类结果与检验样本实际的风险分类结果的吻合程度,从而检验按本
模型进行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准确率。
表l 样本财务指标值、实际分类结果和根据模型计算出的z值
利润增长
总资产周
流动比率rX4)=(本总资产增
项目转率股东权益
fX 31=流
年利润总长率
(x1)=主比率
动资产/
额一上(X 5)=(本分类Z值
年利润总年总资产
营业务收(x21=股
流动负债
额)/上年~上年总
入/总资东权益/ 利润总额资产)/上
总瓷产的绝对值年总资产
C 0 4 2 0.1 8 1.1 2 28.70 0.02 2.00 7.809838
N 0.41 O.34 1.35 1 3.00 0.3l 2.00 4.4 753 35
E 0.1 4 0.8 6 5.80 0.1 4 0.3 5 1.00 3.753684
T 1.1 5 0.5 7 0.8l 1.5 8 1.05 1.00 2.6762 52
S 0.29 0.56 2.32 —0.1 7 1.01 2.00· 2.345494
1 0.00 0.6I 2.42 —5.40 2.5 7 1.00 2.082 387
L 0.06 0.48 3.1 0 —0.1 5 0.1 5 2.00 1.92742 8
W 0.38 0.69 1.92 0.11 0.24 1.00 1.812496
R 0.50 0.70 1.6】一0.26 0.31 2.00 1.706 759
J 0.4 9 0.28 1.40 0.30 0.39 2.00 I.5529l 3
D 0.48 0.4l 1.39 0.54 0.18 1.00 1.5 305 7 9
P 0.40 0.3 5 1.82 —0.22 0.2 3 2.00 1.5071 3 8
F o.71 0.48 1.29 0.1 2 0.05 2.00 1.4973 76
Q 0.4l 0.39 1.1 0 1.02 0.03 2.00 1.3 3 2964
V 0.1 5 0.2 2 l 93 0.0l 0.04 3.00 1.2 27459
U 0.39 0.1 8 1.03 1.03 0.01 3.00 1.1 68892
A 0.28 0.24 0.83 1.01 0.23 2.00 1.1 46283
M 0.08 0.2 4 1 2 3 —1.06 0.79 2.00 1.11 0 774
K 0.68 0.09 O.82 0.38 0.07 2.00 1.1 03 542
X 0.40 0.31 I.0 7 0.45 —0.08 3.00 1.047701
(】0.I 2 0 I 6 0.39 2.46 0.05 3.00 0.989466
11 0 2 8 0.41 【.05 —0.68 0.1l 2.00 0.8 704 48
G 0.14 0.32 1.21 0.50 —0.04 3.00 0.744l 75
B 0.23 0.3 7 O.66 —0.12 —0.02 4.00 0.656583
资料来源:国家开发银行1999年信贷管理资料。
4.作出银行资产质量等级和z值的关系图
根据本模型中的数据,以24家样本企业1999年实际的贷款风险分类等级为横
坐标,以根据模型求出的z值为纵坐标,作出银行资产质量等级与z值的关系图(见
下页图1)。由图1可看出,银行资产质量的等级与该资产的z值成明显的线性正
相关关系,z值越大,资产质量的等级就越高,我们可以用一条从左上方倾斜向下
的直线来表示这种线性关系。该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银行资产质量与z值的对应
关系,表明了将Altman z值模型运用于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第三章Aimlal,z值法在银行资产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图1 银行资产质量等级和Z值的关系图
第四节结论
一.模型对于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意义
由本章第一节对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复杂性和准确性评价可以知道,按照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程序和要求对银行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借款人则务状况,信用支持,以及还款意愿、银行管理等非财务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对工作强度和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并且在这些分析中有些因素是不能够被
准确量化的,因而降低了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准确性。因此,银行希望能够找到一
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资产质量评价方法,来作为对贷款风险分类法的补充和简
化。Altman Z值模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利用企业财务指标来判别企业破产可能性的
判别方法,因为贷款的风险程度实际是由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决定的,而借款人的
还款可能胜主要由其财务健康状况决定,这就和Altman Z值模型的分析思路和出发
点相吻合。因此,利用Altman Z值判别法的思路建立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模型,简化
资产质量评价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看出,在样本条件很不理想的条件下,该模型仍以70 8%
的概率准确判别了银行资产质量的等级。如果能得到更充分的样本,使通过多元判
别分析统计方法得出的模型的系数及z值的临界点更为精确,则利用模型进行资产
质量评价的准确率将进一步提高。这说明该模型本身具有较好的判别功能,在银行
丝三望垒!塑竺圣篁鲨垄堡堡塑兰堕墨堡堕主盟堕旦
资产质量评价中具有实践意义。
在运用该模型进行银行资产质量评价时,由于可利用SPSS或SAS等统计分析
软件的辅助计算,使评价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可行,可以在实践中运用。
二.模型的局限性
本文在利用Airman z值法的思想建立模型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评价时,存在一
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客观条件局限了样本的容量和分布情况,本来样本应
从五级分类的每级资产中采集相同个数的样本,并考虑借款企业所处行业、资产规
模等对模型的影响,但由于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上市公司除外)和分类结果都不
是对外公开的,这就使样本的采集十分困难,从而影响了模型的质量;(2)模型对
资产质量进行准确判别的前提是借款企业的财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众所周知,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并不如实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这就使得模型的前提得不到保证;(3)由于模型的建立是以一组特定
样本企业的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得出的模型系数及临界值只能直接用于对同时期、
同类银行的类似贷款的质量评价,而不能直接应用于对其它不同性质的贷款质量评
价E。
三.运用和完善
虽然将本文模型直接运用于所有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可行性不大,但模型本身
说明了如何将多元判别分析这种统计方法和AItman Z值法的模型运用到银行的资产
质量评价中,证明了运用的可行性,并描述了具体操作的思路和步骤,对银行有一
定参考价值。
不同的银行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各自信贷资产的期限、借款人行业、资信等
特征,采用足够多的借款人财务指标和分类结果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通过Altman Z
值的模型思路及多元判别分析的统计方法估出判别方程的各个系数,并估出五类资
产的四个z值临界点,再将该银行类似条件下发放的资产的财务指标带入这个具体
的判别模型中,将得到的z值与临界z值相比较,便可初步评估出这些资产的质量
等级。实证研究表明,由大量可靠数据支持的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及
预测准确率,并且方法简便易行,若使用SAS或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更可简化工
作量,是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不过,显然本文的模型只能对银行资产质量作一个初步的评价,不能完全替代
各银行目前正在实施的资产风险分类的系统工作,只能作为对风险分类方法的一个
有益的补充和探索,因为资产的质量除了主要受借款人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之外,
也还受许多非财务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众多的非财务因素在本文的模型中是都没有
被考虑的。.
由于作者的学识和研究能力有限,在本文的研究中,仅是做了最初步的工作,
该模型还需要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修正,以提高模型的可
行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敏新:《商业银行贷款评估实务与参考数据》,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第一
版。
2.李伏安等:《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3.寇日明、王一军等:《债券价格计算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
一版。
4. 吴德礼:《银行不良资产化角翠方式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5.何仕彬:《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6. 中固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银行与企业债务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年第一版。
7.戴相龙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8.陈一元:《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9.周d,)ll主编:《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10.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1 1.林义相:《金融资产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12.张金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14.郁国培:《企业财务管理》,,:p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15.张世荣:《金融会计学》,南丌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6.史振北:《现代银行会计报表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7.寇日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金融时报,2000年11月22日。
18,张爱民等:“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1年第3期,第10—24页。
19.则政部等四部委:“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财务与会计,1999年第8期,
第37—44页。
20.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第3I--38页。
2 1.Edward Air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ournal ofFinance,September,1968.
22.Edward Deakin:“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pridictors ofBusiness Failure”,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 1972
23.James Ohlson:“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 I 980.
24.Mark ZmijewsN:“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Supplement 1984.
28
堕墨二:箜塾垦堕坌鲞堂呈堕型!堕笪!
附录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8]151号文,1998年4月20目
第一章贷款分类的目标
第一条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
贷资产质量,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
的过程。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
(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
强信贷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二章贷款分类的标准
第三条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
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四条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条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
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的担保;
(五)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六)银行的信贷管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
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第六条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
堕垂=垡塾垦堕坌垄塑曼堕型!蔓堑!——
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第七条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简称重组贷款)如
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重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
款作出让步的贷款。
重组贷款若具备其他更为严重的特征,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第四条和第五条作进
一步的调整。
第八条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逾期(含展期后)
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第九条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第三章贷款分类的基本要求
第十条贷款分类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贷款分类过程中,商
业银行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三)实行审贷分离;
(四)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
(五)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
(六)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第十一条贷款风险分类法是对贷款分类的最低要求,也是判定商业银行贷款质
量的基础。
商业银行可直接采用本指导原则第二章规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也可依据本
指导原则,从自身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贷款分类制度。
商业银行自身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应与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贷款风险分类法具
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二条对贷款分类时,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信用评级
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
第十三条如果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调整
对贷款的分类。
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迸行一次分类。对不良贷款应严密监控,加
大分析和分类的频率,根据贷款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在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
的期限管理。对逾期贷款应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进行统计与监测。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抵押、质押品管理和评估的政策和程序。
堕墨二堡墼垦堕坌耋堂曼堕型!笪堡! .
对于抵押品的评估,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定值;在没有市场的情况
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值。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保证贷款管理政策,对此类贷款的分类应充分
考虑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的能力。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要保证贷款分类的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具有必要的信贷分
析知识,熟悉贷款分类的基本原理。要通过培训和必要的措施保证贷款分类的质量。
第四章贷款分类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遵循内部控制原则,保证贷款分类的独
立、连贯和可靠。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的内部报告制度应对贷款分类的报告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
保证管理层能及时了解贷款质量及变化情况。
第二十条信贷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并熟悉借款人和贷款的情况,有责任把借款人
和贷款的真实情况书面报告给负责分类复审的部门。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贷款分类政策、程序的执行隋况
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行或董事会作出书面汇报。
第五章贷款分类的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两种方式对商业银行贷
款质量进行监控。
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原则上每年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进行一次现场检
查,包括专项检查和常规检查;对贷款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商业银行,将予以更加
,”格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在检查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时,不仅要独立地对其贷款
质量进行分类,还要对其信贷政策、信贷管理水平、贷款分类方法及分类程序和结
果作出评价。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报送贷款分类的数据。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以及呆账核销情况应依据有关法规披露。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指导原则中的“贷款”系指《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
嗍瓣八条Irt净堕茎l翌二垡i塾壤垦堕戮坌:耋塑箍曼鬈垦型凝』堕’堑滕土—鬻——嚣—黧——蕊——焉一应根据资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债务人的信用妒F缴情理型里1禾惰仉则刀’列正常再恭j姿‰淼黼荔要蒜毳豢瑶翥蒜类的踹。分类时,要以资产价值的安全程度为核心,具体日]参H《贷款风}垃分哭削杯。匪开“
附录二用SPSS进行多元判别分析的结果输出
附录二用SPSS进行多元判别分析的结果输出
Discriminant Analysis Output
Summary of Canonical Discriminant Functions
Eigenvalllc8
Canonieal
I nInctiOn Eigenvalue %of VariaRce Cnmulative% Correlation
瞧1.954“ 90.5 90,5 .813
.148n 6.9 97.3 .359
.0575 2.7 100.0 .233
a.First 3 caNoRical diNoriminant nincti011s;were used in t11e
arialysis.
Wi 1ks 7 Lambda
l Test of FunctiOD(s) Wi】ks’Lambda Chj—sauare df SiP. J
l 1 through 3 .279 23.627 15 l 2 thl’ough 3 .824 3.S9l 8 引
l 3 .946 1.032 3
Standardj zed Canonical Discl-iminant
Function Coefficieats
Functj OR
l 2 3
X6 .741 .732 .025
X7 .541 —1.059 .550
X8 .501 1.147 一.725
X9 .238 .232 .842
X10 .698 .373 一.127
C1assification StatisticS
C1assifi cati On Results 8
Predieted GrouD Membersh
CLASS l 00 2.00 3.00 4.00 Total
Origitla】Count 1.00 4 j 0 0 5
2.00 2 7 3 l 13
3()(】0 0 5 O 5
4.00 0 O 0 1 1
% 1.00 80.0 20.0 .0 .0 100.0
2.00 15.4 53.8 23.1 7.7 100.0
3.00 .0 .0 100.0 .0 100.0
4.00 .n .0 .0 i00 0 100.0
a.70 8%of original grouped cases correctly 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