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3992论加入WTO与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加入WTO与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姓名:廖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董寿昆
20020101
摘要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㈣。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后,可以享受
相应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服务业必须按照GATS的要求对夕}开放。作为服
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对外开放和竞争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盼稳定发展,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本国银
行带来—些冲击。外资银行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今后5年之内在业务范围上将与
中资银行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现阶段看,外资银行的赢利能力要强于中资银行,特别
是国有银行。在业务刨新方面,外资银行也有—定优势。然而应该看到,外资银行带来
的冲击也不是绝对的,中资银行在网点、本币业务等方面也有自身优势。中资银行可以
在竞争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将会是合作竞争关系,并tics.同把
市场做大。
力Ⅱ入wTD会削弱我国瑚a预币政策的控制力,从厕瑶暾币西雠出调整,以适应
经济开放的要求。同时,还将促进银行业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发展。
在开放之初,可以利用GATS中“更多参与”和“逐步自由化”规贝响胡驴}资银行
的不}蜊墙,要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但更重要的是澎厕利七银行业改革,真正实现
银行业的转变,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银行业竞争对外开放
Abstract
As a membership s切te OfWTO.China wm aKsuine cerresponding ohli掣fions while mj咖蛔OWIl righ位Ⅱmust opm砥鲫呐∞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ATS.
Banh-舀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industry,wil doubaessly embrace the
unprecedented competition.
Openjng and competition.in a long run,眦contributive to the stal】Ie development of
banldng,but iII the meantime iI-witab睁strike the industry.Foreign banks have a history
offor over 20 years in China and删acquire equal position with the Chinese banks in the
next 5yea强Forthe moment,forei印banks take SOme advantages overthe Chinese banks
intenIlsofprofitabilityandinnova正on.However,thelattergetthenm uponthorfordgn
counterparts in alleas such as networkand local currency businesseg They,in the course of
competition,can absorb advanced nmnagerial skills and,in cooperation with the foreign
competitors,make the market bigger.
China's entryofWTO forces it t0 make some adjustments to the monetary pokey and
to speed up the mix-up operations ofthe banking industry.
At the initjaI stage of op∞mg policy,。'increasing participation'’and‘'progressive
liberalization'’by GATS could be applied to undermine the advem impacts of foreign
banks.Gomg abroad is also essential.Yet the key po砒lies in radical]reform in the banldng
sectortoactually upgradetheircompefitiveness.
Key Words:WTO Banking sector Competition Opening

引言
中国己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后,可以
享受到相应的权利,但是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世界贸易组织会为中国带来发展的大好
机遇,同时伴之而来也会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协定不仅约束各成员间的有形贸易,还约束服务贸易。对在无形贸
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务业而言,具体起约束作用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ofTradein Service,简称GATS)和金融服务协定,这两个协定直接影响着我国金
融业的开放。我国金融业中商业银行所占份额较大,而且又与经济安令密切丰H关,因此商业
银行在开放后能否承受外资银行的冲击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全面分析了wro以及GATS中与银行业相关的条款,并分析了GATS各相关原则
对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在回顾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历程,实证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银
行业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现状和赢利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为我国银
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全文内容安排如下:
首先介绍了WTO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宗旨,然后介绍了GATS条款中服务贸易的四种
形式:跨境支付(cross-border supply)、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personnel),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ATS中与银行业开放有
关的规则。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规则,及各规则对中国银行业开
放的影响。然后分析了银行业开放对中围改革的利弊,一方面从总体上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短期内会对中资银行形成不利冲击。
本文还分析了在我国的银行业开放的现状。首先回顾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即中
资银行在海外发展J睛况。然后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先是从我国商业
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市场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三方面入手,根据统计数据得出我国银行业
资产增长放缓、市场上存在垄断和银行资产流动性较差的结论,从而认识到我国银行业存在
的不足之处,接着对我国银行业的赢利状况作出分析。首先就我国银行业与利润相关的一些
指标进行分析,并且将银行分为三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得到的结论是
国有四大银行赢利能力较差,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赢利能力较强。接着对我国银行利
率进行了分析,在将近70%的资产是贷款,80%多的负债是存款的条件下,我国银行盈利状
况受利率调整的影响很大,银行对利差的依赖性十分强。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创新
能力,在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的环境中,各家银行都十分重视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

外业务的优势在于银行在提供贷款、结算业务的“延伸业务”方面很有优势(如财务顾问)、
人力资源丰富、客户广、网点多、信息多而快,而劣势在于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灵活性
差使得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缺乏实用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分业
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银行
业的赢利状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外资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情况和赢利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
的结论是:外资银行的放款业务主要集中在总数不到1/3的外资银行中,集中度高;业务规
模越大的外资银行越看重批发性贷款业务,并且将贷款作为在华业务的主业;业务规模中等
或较小的外资银行虽然也将放款作为重要的盈利资产,但仍广泛开拓其它盈利渠道,力争在
华业务多样化,以达到多方面盈利的目的;批准时间的早晚同业务规模的大小之间没有明显
的相关性。
最后,在综合全文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首
先辨证的看待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结果,认为我国的银行业在面临冲击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机遇。我国将在透明度、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受到GATS条款约束,但
是我国可以运用逐步自由化和更多参与原则以及一般义务与具体承诺相分离的原则减少开放
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入世”对银行业向混业经营发展的促进及对货币政
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调整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建立起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形成充满生
机的市场主体,而各家银行个体需要完善决策和传导机制、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完善银行业
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加银行资本金或对银行进行重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占据人才竞争
的优势、加强银行业之间的合作、鼓励金融创新并积极开拓新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第一章WTO规则及对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开放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过程,外资金融机构走入国门,中资金融
机构也走向海外。一直以来,中国采取的都是逐步开放的政策,按照自己的意愿、进程和方
式进行。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已经提上日程。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
要受到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fTrade in Service,以下简称CATS)和金融服务协
定条款的法律约束,按照这些条款进行开放是必然的要求。本章主要讨论对金融服务业特别
是银行业的开放具有指导和约束的规则及这些规则对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要求,然后就银行业
开放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做出利得分析。
1.1 WTO与国际间金融服务贸易
1.1.1 WT0及其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前身
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f Tariffs and Trade,GATT),这个组织成立于
1947年,中国是23个创始缔约方之~。目前全球共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WTO的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各国已经开始探讨设立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以
推行贸易自由化。当时的主要设想是建立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维
持国际间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以动员资金协助
经济复兴与发展;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减少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发展。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
集会,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肝)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1945年底,美国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和就业会议以建立国际贸易
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ITo)。1946年2月,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成
立了筹备委员会。1947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筹委会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
案。同年lO月,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在古巴哈瓦那举行,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国际贸易
组织宪章》(亦称哈瓦那宪章),然后送由各国政府批准。在这时,美国、英国、法国、中国
等23个国家举行的多边关税谈判取得成功,各参加国共达成123项有关关税减让的双边协议。
4
参加国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中有关关税与贸易政策的内容同各国关税减让协议合在一起,构
成一项单独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将促使关税减让的成果能够尽快实施。
各缔约方原本考虑关贸总协定只是在国际贸易组织成立之前临时适用,后来由于美国等
‘些国家国会认为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与本国国内法存在差异,未予批准。因此,拟议中的国
际贸易组织未能建立,而关贸总协定实际上就替代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临时适用。
关贸总协定是一个用以协调国际多边贸易关系临时协议。1993年,关贸总协定在第八个
回合即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一揽子协议,各方决定从1995年起将其变为永久性多边贸易组
织即WTO。
wT0的宗旨共有5项:
l、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生产和商品交易,扩大服务贸易。
3、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
4、保证发展中国家贸易、经济的发展。
5、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WTO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wTO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和运作;为各成员国的
多边贸易关系谈判提供场所;对争端解决进行管理;对贸易政策的评审机制进行管理;与其
它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1.1.2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定
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f Trade in Service,简称GATs)
是经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它是第一部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纪
律。GATS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它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
法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GATS的制定和生效标志着世界贸易体制逐步趋于完善。这
有利于促进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助于推动世界范围内更深入的经济合
作,使各国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大发挥。
GATS将服务贸易分为15大类,其中涉及到金融服务方面共有两大类:(1)跨国银行、
国际融资公司及其它金融服务;(2)国际保险和再保险。本文主要论述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情
况,属于第一类。
GATS第一条第二款将服务贸易定义为如下4项内容:
跨境支付(cross-border supply),典型的跨国界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境外
任何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它的特点是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是指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
供服务。
商业存在(coⅡnercial presence),是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它成员方境内
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即服务提供者在外国建立商业机构为消费者服务。这种服务贸易往
往与对外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规模大、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它对服务消费国特别是发展
中国家的冲击力较强,是国际服务贸易中最敏感、最活跃、最主要的形式。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是指一成员方的自然人在任何成员方境内提供
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存在本质差别。商业存在是指允许外国企业和经
济实体到一国境内开业,提供服务。它包括设立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自然人流动则允许
外国单独的个人入境来提供服务.以自然人流动方式提供的服务具有个体性和暂时性。
金融服务作为总协定的一部分,各国对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四个分协定进行了专门讨论
和规定,1997年12月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签字。在这项新的《全球金融服务协议》中,各方同
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允许外国在困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外国公
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
中比例超过50%等。
1.1.3国际金融服务内容范围的规定
GATS的金融服务附件明确定义了国际金融服务所包括的内容。GATS规定:金融服务是
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服务方面的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保
险有关的服务以及所有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它具体涵盖下列活动:
(1)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直接保险、再保险和再再保险、保险中介、辅助性保
险服务等)。
(2)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
接受公众储蓄和其它应偿付的资金;
各类借贷活动(消费信贷、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代理和商业交易的资金融通):
融资性租赁;
所有支付和货币交换服务(信贷、应付项目和借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
担保和委托业务;
自有帐户和消费者帐户的交易(兑换、证券经纪人、市场交易或者其它方式);
参与各类证券的发行(认购和代理服务以及有关发行服务);
货币代理;
资产管理(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管理、各种形式集体投资的管理、年金管理、监督、保
管和信托服务);
金融资产(证券、派生业务和其它可转让票据)的处理和清算服务;
金融信息的提供和转让、金融数据处理和其它有关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软件;
顾问、中介和其它辅助性金融服务(信用贷款业务的参考和分析、投资以及有价证券的
研究和建议、开拓性业务以及对社团改组和战略的建议)。。
总体来看,这些活动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金融信息服务四个有关金融方面的领域。
金融服务与其它服务贸易同样也包括四种方式。金融服务的跨境支付和货物的国际贸易
相似,例如一个国内的消费者获取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把自己的资金存放在国外的金
融机构以及在国外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等活动都可归入此类。国内消费者旅行到国外并且消
费国外金融服务,例如使用旅行支票以及信用卡业务等都属于境外消费范畴。另外,在本国
内的外国公司将资金存放在本国银行或者是从本国银行取得贷款都可以归入此类。从这个意
义上讲,由于大多数外国公司会转向母国的金融机构,所以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减少国
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贸易量。商业存在包括国外的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办事处、分行(公
司)、子公司等机构。商业存在是跨国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供给者可通
过这种方式降低信息及其它交易成本,逃避东道国对过境贸易的管制,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可
能愿意购买本国(包括外国拥有的)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自然人流动既涉及单个自然人
作为服务提供者进行跨国移动,也包括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法人中必须进行的雇员移动。如提
供金融咨询服务以及在跨国银行内部的高层管理者移动等。
1.2 GATS和金融服务协定中相关规定及对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意义
国际上自80年代初开始重视对服务贸易进行研究,而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和经
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引起了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GATS中的相关规则分为两类,一
类称为“一般义务”(general obligations),是指这类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各成员方必须
遵守和实行,另一类称为“具体承诺”(specific commitments),它与“一般义务”的区别
在于不具有普遍的强制性,只有在成员方根据自身实际隋况,通过谈判达成承诺表后才具有
约束力,并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重新谈判。
1.2.1 与银行业相关的“一般义务”规定及意义
GATS中涉及到银行业的“一般义务”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最惠国待遇问题。GATS第2条第1款规定,在本协议所涉及的任何措施方面,每一
成员给予任何其它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不低于它给予任何其
它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含义是:第一,最惠国待遇不仅适用于服务产品,而且还包括服
务的提供者。这是由服务贸易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通常条件下,服务与服务贸易的提供
者不可分离,如果不向其它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提供最惠国待遇,服务产品的最惠国待遇也
就无从谈起。第二,最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于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不论成员方是否开放某个
服务贸易部门,在采取有关的管理措施时都必须遵循最惠国待遇原则。任何成员方在是否开
放某一服务贸易部门、何种程度上开放以及对来自国外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实行何种限制等
方面,都不能使其它成员方处于低于第三国的地位。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在加入WT0后,意味着对来自任何成员方的外资银行服务产品和
外资银行本身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政策待遇,而不能存在任何歧视性措施,不能通过“区别对
待”的措旌来对某一成员方的采取任何优惠政策。另一一方面,中资银行则可以充分利用该条
款,在它国享受到最惠国待遇,在开设海外分支机构方面,从其它成员国间已达成的协议和
作出的承诺中直接受益。“最惠国”待遇条款避免了我国与各成员方之间就银行开放的具体细
节,包括我国银行业对它国的开放及中资银行进入它国银行市场,再进行众多内容相近的、
重复的双边谈判,从而直接达到~个较高的开放程度。
2、透明度问题。GATN第3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规定,以保证成员方政策的透明度。
第一,立即公布相关法规。除非情况紧急,每一成员方应迅速并最迟在其生效之时,公布所
有普遍适用的涉及或者影响GATS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包括涉及或者影响服务贸易的国
际协议。第二,每年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报告新的或者更改的措施。每个成员方应将新的立法
或者对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行政命令的任何修改,及时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报告。前提是这些
新法规或者修改对该成员方依本协定所作的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将会构成重大影响。第三、
设立咨询点(inquiry points)。如果其它成员方就上述第一点中的措施请求某一成员方提供
详细情况,该成员方应当及时予以答复,并设立咨询点。咨询点应当在wTo协议生效后的两
年内建成。此外,任何成员方如果认为某一成员所采取的措施影响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可以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
在中国的“入世”谈判中,欧美要求我国政府彻底改变过去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活动的
做法,政策公开透明,取消“暗箱操作”,将对外开放和法制建设同时进行,把开放时间表和
最终目标写入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具体要价包括:第一,政企分开,消除垄断,
不得在政府部门下拥有自属公司垄断经营高利润业务:第二,制定具有透明度和非歧视性的
。参见总协定金融服务附件第二附件第五段(theGATSAnnexonFinancial servicesparagraph 5inAppendix)
8
服务业管理规定,公布所有的法律和规定,包括许可证发放要求、依据标准、有效期限等信
息披露,及被拒绝后的上诉程序;第三,建立一个健康、中立的管理制度,通过客观公正的
标准控制服务质量,而不能政府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行业发展管理者;第四,提交各类
服务部门向外国公司开放的分阶段时间表;第五,承诺时间表要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要反
映改革开放最终目标,而不仅仅反映现行或过去的开放情况。
透明度规则一方面对作为监管者的中央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央行的监管方式必须尽
快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要切断监管者与监管对象之问的利益关系,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
今后,央行监管应该减少行政性审批,强化透明度要求。因为透明度和真实性是银行业监督
的基础,而日前中国银行业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银行监管要遵循国际银行
业的监管标准6n程-Q'6,不要过多地强调中国的特殊性,特别是不要搞监管运动。要避免监管
者与监管对象之问通过各种手段共同牟利的现象。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会计师事务所、律
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加强监督。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的中资银行已更习惯于在相埘保密和封闭的市场环境下运作,
提高透明度将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中国应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实行国际上
通行的金融规范和基准,比如会计准则、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和责任自负体制。只有这样
中资银行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性银行。提高透明度能使金融市场健全地、高效率
地运行。反之,如果过度依赖于一些保护性措施,只会使中资银行很难在同样竞争平台上参
与国际金融市场,从而很难被认同为世界经济市场的成员之一。
相对应地,中资银行在走向海外,在其它成员国开设营业性分支机构时,也可以根据透
明度规则获得政策便利。开设海外分支机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在开设之前必然要对东
道国当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进行调研和分析论证。东道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在监管政策
上的透明性,有利于中资银行正确评估市场自由度及在确定程度的自由度下市场的规模、拓
展业务的潜力等,还有利于评估在该国从事银行业所面临的政策性风险的大小。
1.2.2与银行业相关的“具体承诺”规定及意义
GATS中与银行业相关的“具体承诺”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l、市场准入问题。GATS第16条规定,当一成员方承担对某个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义务
时,它给予其它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当不低于其在具体承诺表中所承诺的
待遇,包括期I昆IIIiii和其它限制条件。
各国的金融市场准入政策以有限度的保护主义最为常见。在GATS原则的约束下,各国
金融市场开放的趋势是:市场准入日趋宽松,市场准入的条件和标准更为严格。在监管方面,
更强调与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和母银行的监管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一定水平上对外开放。但
国内银行业仍然主要是由国有银行垄断,外资机构在全部银行业中所占比例甚微。与GATS
的规定相比,我国现行的政策仍然为外资银行的进入设置了一些壁垒,这些壁垒主要体现在
准入条件上。
1994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的准入条件为:
第五条外资银行、合资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外
资财务公司、合资财务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其实收资
本不低于其注册资本的50%。外国银行分行应当由其总行无偿拨给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等值
的自由兑换货币的营运资金。
第六条设立外资银行或者外资财务公司,申请者应当具备F列条件:
申请者为金融机构;
申请者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
申请者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
申请者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
第七条设立外国银行分行,申请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申请者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
申请者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200亿美元;
申请者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
第八条设立合资银行或者合资财务公司,申请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合资各方均为金融机构;
外国合资者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
外国合资者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
外国合资者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
从这些准入条件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强调申请者的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同
时也重视其母国的监管水平。而在“入世”谈判中,欧美对银行市场准入的要价主要集中在
要求扩大开放区域和业务范围,中国政府也就此做出了承诺,关于中国的承诺将在后一节中
详述。
2、国民待遇问题。GATS第17条规定了国民待遇,要求每一成员在其承担服务贸易开放
的承诺表中所列的部门除表中所述的各种条件和资格限制外,给予其它成员方的服务或者服
o《中国金融年鉴1995》
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给予本国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运用于银行业,则是
能够使得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承担同样的义务和责任,享有同样的经营权利,接受同样的金
融监管,从而使它们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GATS中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的、概括的国民待遇义
务,各国承担的国民待遇义务实际上是和具体承诺表联系在一起的。GATS中的国民待遇以竞
争性而不是形式性作为衡量标准,即一成员方要保证其它成员国的相同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在
竞争地位上,而不是形式上,享有国民待遇。
目前中国银行业与“国民待遇”规则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外资银行开办业务种类的限制
上,即一些业务中资银行可以开办而外资银行不能开办,从客户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内资企业
客户和个人客户有限制,使得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三资企业”,业务范围有限;从业务种
类看是对人民币业务进行限制,虽然有所放开,但仍然处于严格控制之中:在外资银行向中
资银行投资上也有严格限制。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某些方面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在所得税税率上,中资银行
实行33%的税率,而在深圳的外资银行却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在利率和费率上外资银行
也有一定的自主权;中资银行的准备金率是896,外资银行准备金率的标准是三个月以下5%,
三个月以上3%,限美元和港币缴存,并由人民银行随时调整;国有银行呆帐准备金最高可到
年初放款余额的1%,而外资银行可自行确定,国际通行标准是风险资产的3%。上述有利条件,
也使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3中国政府对银行业开放的承诺
入世前,中国对在华外资银行实行严格的地域和、Ik务范围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在24个
城市设立营业性机构,可经营外国客户的外汇业务,在上海浦东的少数银行可与其外国客户
进行人民币业务,不得与中国客户进行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在结束与39个WTO成员的双边谈
判后,中国政府就银行业的开放作出了承诺。
1.3.1承诺内容
承诺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正式加入时,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夕I-汇业务的地域和客
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
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加入WTO时,开放深圳、上海、大连、
天津: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
州、成都、重庆;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厦门: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
沈阳、西安;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
币业务;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
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
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允许设立外资非银
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可在加入
后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
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1.3.2作出承诺的条件及承诺意义
我国政府作出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把银行业的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同步进行,不仅
仅是加入WTO后面临的GATS规则的外部压力,更重要的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对这种改革和开
放提出了强烈需求,更为银行业的开放提供了较好的开放环境和开放时机。这主要得益于良
好的宏观经济指标所提供的可靠的物质保障。第一,在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从萧条走向增
长,而我国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高于发达国家平均7.6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6
个百分点,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这为金融形势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对外
贸易出口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势头,经常项目顺差,使外汇供求关系稳定,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已超过1600亿美元,保证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第三,自1996年以来,央行多次调低金融
机构存贷款利率,使实际利率水平降低,金融体系的压力减小,经济运行成本较低,同时也
降低了外国资本套利的潜在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对银行业开放的承诺遵循了“逐步开放”的原则,即在一个为
期5年的过渡期内逐步提高开放水平,加深开放程度,最终达到完全开放。在过渡期内,仍
然在地域经营范崮、、世务经营范围、资本金要求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设置较高的门槛,
从而保护中资银行免受或少受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设定这个过渡期的目的,并不是
给中资银行提供“最后晚餐”,而是为中资银行争取到最好的发展机会,即在直接面对来自国
外的强人对手的激烈竞争之前,有一个较宽松的成长期,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练好内功,提
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为5年后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在过渡期内,一个明显的特征将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问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外资银
行进入中国,随着可以开办的业务对象和业务种类范围的扩大,必然会抢占原来一部分属于
中资银行的客户,而且由于外资银行的高利润导向性,其争夺的客户必然是那些能带来良好
收益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优质客户。再者,随着经营限制的逐步放宽,外资银行在新业务产品
上的优势将更明显地体现出来,因为许多在国外已较成熟、外资银行己从事多年的服务产品
。新华社2001年11月12日报导。
对中国而言仍属新产品,且外资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的机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新业务
的市场份额将更多地被外资银行占有。然而必须看到,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之间除了竞争还
有合作。中资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币业务经验,这方面的优势在短期内很
难被撼动。中资银行凭借经营网点优势,也拥有自身数量众多的客户群体,特别是内资企业
客户,外资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合作,也可以间接地为这些客户服务。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还
表现在结算业务的互委和本、外币资金的相互支持上,以及中资银行通过在华外资银行与其
母银行或其它海外分行拓展外汇资金交易等业务。
中国政府的银行业开放承诺,对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改革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20多年来,国有银行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逐步推进,这种改革方式的优点在于
避免产生重大振荡而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改革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法人
治理结构问题、与国有企业的“脱钩”1.uJ题、地方政府干预问题、用人机制僵化问题等,解
决的难度巨大。而作出入世开放承诺后,放开银行业市场,让更多的强大对手参与竞争,必
然推动国有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深度,解决上述深层次问题,向国际标准的真正意
义上的大商业银行转变,因为如果不转变的话,将面临在竞争中失败乃至无法继续存在的风
险,这个风险与所有的风险相比是最大的。开放承诺从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改革,也给了
国有银行改革的—个契机。
1.4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利弊分析
1.4.1有利影响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将促进银行业市场容量的扩大,并在以下几方面产生有利影响。
第一,有利于推动国有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更快转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强化
了竞争机制,促使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投资回报安全为基础。由于国
有银行所处的主体地位,只有国有银行坚持向利润导向转变,从政策性信贷中脱身出来,中
国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才能加快。
第二,有利于促进央行放松管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盈利为第一目标,必然运用竞
争手段,积极寻求利润点。如果央行对银行业务还实行严格管制,特别是对利率管得过死,
将使商业银行缺乏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如果央行放松管制,调整利率政策,加深利率市场化
程度,则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率杠杆引导资本投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合法竞争可以提高
效益,规范交易行为,避免目前争夺金融资源的地下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第三,有利于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按照金融服务协定和国际惯例,我国加入WTO
后,中国央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及各国央行问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可以更多地获得金融监管方
面的技术援助和合作,有助于强化金融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有利于加速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直接引入电子
化的业务软硬件,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规范化程度,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参考标准和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新型的业务产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
了现代化的银行业人才和领先的经营理念。
第五,有利于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更多地进入中国,将使国内和国
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使中资银行的服务手段、服务流程更多地与国际惯例接轨。而
加入WTO也为中资银行进入它国市场赢得了对等的互惠条件,有助于中资银行向海外拓展业
务。
总之,加入WTO,银行业对外开放,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转换及与国际接轨两个R标
的实现,降低金融改革成本,对我国金融的长期发展有益。
1.4.2不利影响
银行业开放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短期内对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面临着不良资产率高、资产回报率低,以及资本充足率严重
不足等问题。当外资银行进入后,市场中增加了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中资银行迫切需要新
增资本、提升自身实力来与外资银行竞争。但是外资银行的竞争会限制中资银行通过留存收
益来增加资本金。这是因为更多的竞争会使存贷利差减小,而目前中资银行的最主要收益仍
来自于利差,利差的减小将直接降低国内银行的利润,从而减少留存利益。在其它途径的资
本注入,如财政划拨、上市融资等渠道都1;是很畅通的情况卜I,中资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
更加突出。
再者,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问题,fi仅在于是贷款的整体收益会降低,而且它们以前较低
风险的贷款也面临被新进入的外资银行争夺的可能性。例如对跨国公司或是大型的以跨国为
导向的本国企业的所发放贷款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信贷,而这些客户群所需的服务正是外资
银行有竞争性优势的服务,从而也是外资银行所重点争夺的对象。为了保持贷款水平,中资
银行一方面会努力拓展市场,开放新的优质客户,另一方面也可能将不得不接受较以前更多
的高风险客户。这样的结果使得总体上资产的风险度加大。
资本金不足和资产风险度增加,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限制了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
当然,以上分析都属短期分析,对中资银行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
这样才能对抗这些不利冲击,在竞争中站住脚。
14
第二章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形势及中、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
第一章分析了GATS规则对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本章结合实例,分析现阶段中国银
行业开放的形势及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情况。
2.1 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资金融机构登上了中国金融的大舞台,并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文章杂志中常用的概念是广义的外资银行,包括总行在中国境内
的外国资本的银行(外资银行)、外国银行中国境内的分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的金融机
构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合资经营的银行(合资银行)。另一方面,中资银行也走出国
门,开设海外分行,直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2.1.1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历程如下。
1979年至1982年,逐步批准外资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青岛等开放
城市和经济特区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开放的序幕。
1982年,批准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华开展营业,开始具有实质性的谨慎开放历程。1982
年开始,外资银行获准在经济特区设立独资或合资营业性机构,可从事部分外汇业务。1990
年开始,上海称为除经济特区外率先获准引进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的城市。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外资银行机构在我国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也不断扩
大。从地域上看,已有20多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机构,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经济发
达地区。1996年底开始,对设在上海浦东并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
年8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从上海扩大到深圳。1999年3月,允许外资银行在
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同年7月,又放宽了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地域
覆盖范围的限制、人民币业务规模限制,增加了人民币同业拆借业务等,并允许同一外资银
行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异地分行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2000年2月,又新批7家外资
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截至2000年3月,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318亿美元,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l_5%,
其中外汇贷款余额218亿美元,占境内全部外汇贷款的16%。
图【2 1)外资银行家数增长示意圉(十)
1Du —1 Ri
160
140 .,f——币4
120
—r2可一一一u
100 么
80 —旷⋯
60 /
40
.. 巧7
20
u
91年93年95年97年
2.1.2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的发展情况
在外资银行走入国门的同时,中资银行也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工、
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行、招商银行等都开设有海外分支机构,并主要集中在香港、
新加坡等亚洲中心地区和纽约、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一些新兴商业银行也正积极筹备海外
代表处。建行已设立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四家海外分行和伦敦、东京、纽
约、汉城四个海外代表处。在所有中资银行中,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网络是最分布最广的,
截止到2000年底,共有559个海外机构,其中包括近30家海外分行,遍布欧、亚、美、非、
澳各大洲。在香港和澳门,中国银行还是当地的发钞行之一,成为当地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
2.2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加入WTO,承诺在五年过渡期后开放银行业,因此,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
巨大机遇和挑战。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一同构成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
直接、激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我国商业银行
在走向国际化和面对大量夕I-资银行进入的环境中,提高其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本节通过实
证分析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现状。
2.2.1 我国银行业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在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表现出较快的资产扩张势头。但从总体看来,近一两年较为
低迷的宏观形势和难以为继的粗放经营模式使中国银行业步入调整期,这表现为银行业总资
产增长率大幅下降。而且银行业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并没有与资产的扩张同步增长,相
16
反,到了1999年,银行业的总净资产不升反降,从表(2.1)中可以看出。
(表2.1)存款货币银行①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长一览表。(单位:亿元)
时间资产资产增长率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实际资本率。
1994隹51747 7 30 l蛳+2919 22 79% 5㈣
———
1995笠63898 7 23慨2970 4 l 7眺4 65%
1996芷78704 4 23 17% 3297 8 11 02% 4 1996
——
1997笠96059 2 22 0矾3311.4 0 41% 3 45%
1998年110364 6 14 89% 5471 1 65 22% 4 95%
1999年6月112223 8 3 36% 4957 1 9 3996 4 42%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
实际资本率逐年下降,这意味着银行业总体风险的加大。再考虑到银行巨额坏帐,应该
可以判断,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困难的调整期。但是,中国银行业依然存在发展的潜力。这是
因为:(1)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利润导向加强。“惜贷”是在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
义E的商业银行之前的次优选择(最好当然是贷款稳步增加且质量又好。但是,银行在约束机
制的建设上进展较大,但在合理约束F的有效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当然,无论从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或者增加银行盈利来说,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严格贷款纪律、提高贷
款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银行的放贷积极性。(2)在度过艰难的调整期后,随着宏观经济的复
苏,中国银行业还有一个质量较高的快速扩张期。(3)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是直面困难的正确选
择,这比明盈实亏(表2.4)多交税强得多。
(表2.2)若干银行资产增长率(%)
四大国有股份制
时间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中信招商
银行平均银行平均
89年21 37 5 20 18 7 25 4 18.4 38 6 24 3 27 5
90年26 8 2l_5 27 l 48 5 48 2 23.8 22 2 31.O 31 4
91年28 9 19 l 29 3 24 35】22 6 60 3 25 3 39 3
92年28 4 28 3 21.9 26 4 48 1 27 8 52 3 26 3 42 7
93年21.7 36 6 30 5 2l 7 25 3 27 8 58 8 27 6 37 3
94年49 34 4 31 l 18 6 55 64.8 182 7 33 3 lOO 8
95年4 1日23.3 一l_8 18 7 19.8 58 4 10.9 32 3
96年一22 16.8 23 28 19.2 19 78 28 3 “.9 9 4 31 O
97年7.19 11 56 6 7 7 29 12 ll 15 78 28 61 &2 l&8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
从表(2.2)中可以看出,新兴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四大国有银行。1995
年前后是新兴股份制银行快速扩张。虽然目前新兴股份制银行的快速扩张势头也已经放缓,
o存款货币银行包括所有的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投有注明出处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于各期(中国金融年鉴》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哥m趋型擞据中整理而来。如果统
计资料中数据之间彼此不—致,采用最后公布的数据。若与单个银行公布的不一致,以单个银行的为准。
。除了深发与浦发两个上市公司外,很难获得银行有关资产质量和风脸资产方面的资料(而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资产分析方法
17
但是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2.2 中资银行市场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
(表2.3)国有银行市场份额一览表(单位:%)
Ra Rp Rd R1
94 96 97 94 96 97 96 97 96 97
工行34 18 34 59 34 13 19 4 12.73 11 04 27 37 27 32 28 03 26 63
农行16 26 13 98 13 69 2.4l 10 25 2 84 13 11 13 47 13 34 13 09
中行23 85 20 08 19 04 24 82 25 36 2l 25 18 02 16 7 16 54 15 50
建行18 13 20 26 26 33 12 8 10 59 6 79 15 39 15 89 14 22 14 80
总训92 42 88 91 93 19 59 43 58 93 4l 92 73 89 73 38 72 13 70 02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各期
注:Ra=银行资产总额/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总额
Rp=银行利润总额/国内同期银行利润总额
Rd=银行存款总额/国内同期金融机构存款总额
RI=银行贷款总额/国内同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
从表(2 3)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存款份额、贷款份额方面居高不下,
这说明中国银行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最重要的支柱,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寡
头垄断的特征。从利润份额来看,其它商业银行用6 81%的资产创造了58 08%的利润,而四
大商业银行用93 190.4的资产仅创造了41 92%的利润,其中仅中行的利润稍好。从盈利能力
角度看,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好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二、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析
从表2.4和表2.5中可以看出,银行的国外资产的比重在下降。现代银行应该是国际化
的银行,因此,应抓住加入WTO的机遇,适当加快中国的银行走向世界的步伐。在央行调低
储备金率的背景下,储备资产加准备金稳定在2096左右,应该说这是较高的储备率。在宏观
形势好转的时候,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资金来源。其它项目在银行的资产中比重不大,最大
头的资产就是稳定在690/O左右的对其它部门债权。这主要指银行的贷款和投资,这里的坏帐
就是银行发展缓慢的根源。从数据中看不到明显的“惜贷”的迹象。
还有相当的不足)。因此,只能以实际资本率(也就是所有者权益除以总资产)来衡量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和安全性
18
(表2.4)存款银行c资产负债表(资产:亿元)
I时间1993年1994年11995年1996±E 1997芷1998定99年6月
『国外资产2948 9 4401 5 3899 6 4199 9 5249 5962 9 5140
储备资产5832 1 7601 1 10095 6 13694 9 16274 8 15006 13509
准各金2887 7 3941 5249 8 6546 6 9143 3 14146 12602
l在人行存款.2406 7 298l 8 3959.5 6516 5 6328 0 10
l库存现金537.7 595 6 明9 2 632.8 803 5 860 906 5
中央银行债券0 82.7 197 l 0 97 7 58 7 50 9
对政府债权74 5 460 l 104l 4 1804 3 1495 7 4969 9 5210 9
对其它部门债权30892.8 38640 48086 58231.6 70691 81493 85312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

0 645 776 1 775 7 2224 2874 1 2991 l
资产总计39748 3 51747 7 63898 7 78704 4 96059 2 110365 112224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表2.5)存款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亿元)
1993在1994拒1995住1996缸1997芷1998年99年6月
国外负债2275 2 37明8 4199 3 4239 7 4285 l 3952 7 3849 5
对非金融部门负

26087 7 35674 47849 8 61715 7 75309 9 86628 93351
活期存款9692 9 12389 9 15201 6 18764 9 23810 3 26486 26623
定期存款1247 9 1943 1 3324 2 504l 9 6738 5 8301 9 9175 5
储蓄存款14582 9 20516 2845 5 36373 4 43635 2 50206 55552
其它存款564 825 1278 5 1535 5 l】25 9 1634 5 2001 1
对中央银行负债9680 3 10316 5 11173 9 14210 l 14002 9 12033 8001 2
对非货币金融机
0 353 9 437 579 4 1501 1133 9 914 2
构负债
债券228 6 195 7 170 l 288 1 286 5 500 5 484 9
所有者权益2377 3 2919 2970 4 3297 8 3311 4 5471 1 4957 1
实收费本2377 3 2835 4 26ll 2 1856 3.106 J 6205 7 6188 7
其它900 8 1500 2 2901 8 5626 4 2637 6 646 l 665 8
总计39748.3 51747 7 63898 7 78704 4 96059 2 110365 112224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巾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o存款银行包括所有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旋展银行
从资产的流动性来看,我国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容乐观。
(表2.6)亚洲银行准流动性资产比率(%)
平均值1994 排序1995 排序1995 排序
印度商业银行46 61 2 44 99 l 44 67 1
印度一国有银行46.62 3 “67 2 43 92 2
香港(汇丰除外) 45 78 4 43.5l 4 41 96 4
澳门地区35 20 10 44 09 3 39 46 6
新加坡41.10 6 38.33 7 36 69 7
中国32.00 12 32 60 ll 31.08 ll
台湾地区一老银行24 75 16 23、42 17 23 95 16
台湾地区新银行21 07 19 19.87 19 19 67 20
韩国专业银行16 11 21 18 41 21 16 68 21
韩国一老招商银行17 26 20 13.58 22 15 14 22
泰国9 88 23 9 13 23 7 77 23
额。
位)。
资料来源:《危机中的亚洲:解析亚洲银行及金融体系》。菲利普·I?·戴尔海斯
附注:准流动性资产比率=(现金及准现金+同业资广+政府证券+可转售证券)/资产总
从这个比率。看,在亚洲,我国银行的流动性也仅位于巾等(23个个体中位列第11、12
(表2.7)存款银行负债结构分析表
1993正1994在1995住】996年1997年1998年99年6月
I国外负债5 7% T 3% 6.麟5 4% 4 5% 13眺3 4%
对非金融部门负

65 6% 68 9% 74嘶78 4% 78 4% 78 5% 83 2%
活期存款24 4% 23 9% 23 89b 23 8% 24 8% 24 0% 23 7%
—— —— ———— ——
定期存款3 1% 3 8% 5 2% 6 4% 17 O% 7 8% 8 2%
l储蓄存款36 7% 139 6% 4 5% 46 2% 45 4% 145 5% 49 5%
J其它存款1 4% l 0% 2 O% 2 0% 1 2% 1 5% 1 8%
对中央银行负债24 4% 19 9% 17 5% 18 1% 14 6% 10 996 7 1%
对非货币金融机
0 096 0 7% 0 7% 0 7% 1 696 】096 0 8%
构负债
l债券0砩10 4% O 3% 0 4% 0 3%0.5% 0 4%
所有者权益6 0% 5 0% 4 6% 4 2% 3.4% 5 0% 4 4%
实收资本6.0% 5 5% 4 1% 2 496 3 5% 5傩5.5%
『其它2 3% 一2 9% 一4 5% 一7 1% 一2 7% 0 696 O 69b
总计1 l l 1 l J l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负债结构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主动性负债(如发行cD,
发行银行债券圆等)。从1994年以后,通过银行体系引进外资的相对比率在下降,应该说,这
与这几年我国几个主要银行评级降级是有关系的。相反,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存款成了银
。这个比率分析中还没有将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低下的因素考虑在内。
。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倒是发行过银行债券,国内银行除了政策性银行外没有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原因主要应该是国外资本市场
较高的融资成本。(银行储蓄利率<国债收益率<银行金融债券收益率)
20
行资金最重要的来源。在存款里面,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较陕速度稳定增长,这主要是居
民对未来支出预期较高。
2.2.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
l、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简要分析
表(2.8)四大国有商业行主要财务指标简表(亿元)
时间税前利润总资产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资本充足率
93年1353 59 58125 04 2 33% 2232 13 60啡3 84%
94年202 64 71224 53 0 28{6 2530 37 8 0I% 3 55%
95年255 45 80562 43 0 32q6 2685 9 9 51% 3 33%
96年243 25 87547 08 0 28% 2609 13 9 32% 2 98%
97年113 3 95363 42 O 12% 2739 09 4 14% 2 87%
98年95.3l 96601 31 0 10% 5677.19 1.6896 5 88q6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从表中可以得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盈利能力下降。这很大程度是
因为近两年宏观经济不景气,但更主要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滞后,这迫使政府对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采取财政注资、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等措施,下一步应是对国有银行进行体制改革。
2、全国性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表(2.9)全国性新兴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简表(亿元)
时间税前利润总资产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实际资本率
93年18l_9505 2702 755 6 73% 198 8526 91 50% 7 30%
9{年46 4548 4205 831 1 lO% 243 0563 19 11% 5 78%
95年49 2098 5015 3 0 98% 281 0342 17 51% 5 60%
96年85 2211 5992 224 1 42% 343 5464 24 81% 5 73%
97年88 7564 7091 326 l 25% 382 2597 23 2296 5 39%
98年62.83 7673 35 0啪42l 08 14嘲5 4996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全国性新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一个较高的速度扩
张,近一两年低迷的宏观经济并没有遏制新兴商业银行扩张的势头。可以说,这些商业银行
的市场适应能力强,经营上追求利润导向,银行的盈利状况不错,很少行业和企业的净资产
收益率能比它们的平均水平高。
3、区域性商业银行分析
。由于金融年鉴中有的银行没有税后利润,各行的税率也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税前}|Jff晰比较分析,这样能剔除税收因素的
不同。(一般说来,四大国有银行是55%,其它银行—般是33%),这里计算的一些比率也是税前数字(倪帅资产收益率,这
一指标在国外一般是税后数字,读者在比较时可以将中国的数字乘以67%与之进行大概的比较。)还要说明的是缺乏近年来准
确的资本充足率的数据,在分析资本充足与否的问题时,采用的是实际资本率这一指标。
21
其实,目前的新兴股份制银行中,全国性银行与区域性商业银行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因
为,全国性新兴商业银行中的华夏和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就相当小,而另⋯方面区域性商业
银行也可以跨省设立分行。
表(2.10)区域性新兴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简表(亿元)
时问税前利润总资产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实际资本率
96年46.3447 2674 92fi l 73% 118 9729 38 95% 4 4蹦
97年46.4798 3121 516 1 49% 179 2019 25 94% 5 74%
98年39 3192 4157 421 0 95% 235 0809 16 73% 5 65%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从资产规模上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大一些,从盈利能力上看,区域性商业稍好+些。总
的说来,两者并无什么实质性区别。将两者合并制成一表,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区别就比
较明显。
表(2.11)新兴股份制商业行主要财务指标简表(亿元)
时间税前利润总资产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实际资本率
96年131 5658 8667 149 1.52% 533 2557 24 67% 6 15%
97年135 2362 10212 84 1.32% 947 5385 14 27% 9 2跳
98年102 1492 11830 77 0 86% 1715 875 5 95% 14 5帆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表(2.12)新兴股份制银行资产占银行业资产比重表
时间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
比重5 26% 6.55% 6 9哦B 3蛳8 97%
资料来源:各期《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三期)》
从表中可见,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一
段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新兴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来自于新开拓的金融市场和四大国有银
行原有的市场份额。
二、利率影响分析。
我国银行业将近70%的资产是贷款,8070多的负债是存款。这些资产负债是直接受利率变
化的影响。因此,我国银行的盈利状况受利率调整的影响很大。
。在97年前,中长期贷款利率不髓利率调整而调整,97年后,随利率调整而调整。从此,几乎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均可以看成
特殊的浮动利率,只是利率不是定期(如LIBOR六个月调整一次)调整,而是由人行不定期调整。应此,一些研究中将短期
存贷款视同为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在97年后不适用,对中国银行家来说,最有实际意义的是利差。
22
表(2.13)银行存贷利率表(%)
时间91 5 93.5 93 7 95.7 96 5 96 8 97 10 98 3 98 7 98 12 99 6
一年期存

7 56 9 18 10 98 10.98 9 18 7 47 5 67 5.22 4 77 3 78 2 25
一年期贷
8 64 9 36 10 98 12.06 10 98 10 98 8 64 7 92 6 93 6 39 5 85

利差1.09 O 28 0 l-08 l 8 2 6l 2 97 2.7 2 16 2 61 3 6
资料来源:《经济导刊》,刘小刚《降息影响有几何》
1993年前后银行盈利丰厚,但当时的利差非常小(可能是帐外经营,金融秩序混乱,实
际利率远比帐面利率高),近几年利差稍有减小就加重银行负担。银行业是最近一次贷存款利
差扩大的最大收益者。本次降息与前几次降息一个不同点就是扩大了贷款和存款的差距。如
一年期存款利率由3.78%下调到2.25%,而一年期贷款利率有6.39%下调为5.85%,由此降息
前存贷差为2.61个百分点,降息后存贷款利差为3.6个百分点,利差增加0.99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结构的存贷款利差也得到扩大,因为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平
均下降0.75个百分点。所以存贷款利差平均上升了0.25个卣分点。降息之后,一年期利差
是1991年以来最大的了,这对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增加银行盈利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这无
法减轻国有银行的负担,新兴商业银行可能会从中获益。
三、银行业的创新⋯
表(2.14)1979年后我国银行业表外业务金融产品开发一览表
产品开发时间开发机构
信托、租赁1979 lO 中国银行
保函1980 建设银行
商业票据、承兑、贴现1981 人民银行
代客外汇买卖1982 中国银行
代理发行债券1985 建设银行
远期外汇买卖1985 中国银行
信用卡1985 中国银行
投资咨询1986 建设银行
货币期权、债券、期货1987 中信实业银行
利率和货币互换1987 中信实业银行
循环包销便利1988 中国银行
票据发行便利1988 中国银行
远期利率协议1988 中国银行
自动提款机1988 中行广州分行
代客管理资金1989 中信实业银行
代收费1989 深圳工行
证券回购协议1992 工行等
电话银行服务1992 青岛、深圳中行
进口开'正受信额度1993 上海中行
商人银行业务1994 3 招商银行
银企联名信用卡1995 6 上海工行
图文电话终端自助服务系统1996 9 北京交行
龙卡、转帐卡、代收费业务1995 12 建设银行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论》,主编:何林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o我国在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这方面的统计资料较全且较系统,也能部分反映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
23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过80年代初期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后期的业务调整,今天已经
发展成为客户有求必应的“金融百货公司”。以美国为例,从1983年到1993年,全部商业银
行贷款利息收入增加了2596,而表外业务大约增加了一倍。1992年,德国商业银行总收入为
1700亿马克,其中利息收入仅550亿马克,其余60%多来自于表外业务。英国巴克莱银行的
表外业务利润可以弥补全部业务支出的7396。日本商业银行的表夕t-收入也一般占全部收入的
50%,有的超过了70%。近几年来,我国香港特区非常重视开拓表外业务,表外收入占营业收
入的比重己达20喊30%。97年上半年,汇丰银行表外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1.596,恒生为
22.2%,渣打为27.8%,东亚为26.2%,中银为28%。。表外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
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明显开发不足,这是各个银行都在大力拓
展的利润增长点。
贷款业务利润的缩fJ,并lJ风险的增加,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使中国银行业对“表外业务”
的开拓很有兴趣。从表中来看,代客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货币期权、债券、期货、利
率和货币互换、循环包销便利、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由中行和中信实业银行推出,
这些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常用工具,可以肯定的是国内非外向型企业几乎没用过,总的说来,
这些业务的规模和效果如何尚待验证。这些仓l新中,许多属于金融电子化(自动提款机、电
话银行服务、Ic卡、图文电话终端自助服务系统、龙卡、转帐卡、代收费业务)。电子化只
是技术手段,其实更重要的在于业务创新。因此,在不断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同时,更应重视
的是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应该说,商业银行的资源(现代的信息网络、强大的人力资源)
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表外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问。(近年来,为大公司充当财务顾问、
投资顾问,为公司的合并、收购、重组提供咨询服务的业务开始起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和分业资本经营的发展,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宁问的表外业务领域。)
表(2.15)表外业务收入比重对比表
I银行I农行I工行I建行l中行I全国I美国I瑞士I德国
l比重『3% 5% l秭17% l<腓42% 『55 4% 60%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论》,主编:何林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附注:比重指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中国的是1995年的银行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优势在于:(1)银行在提供贷款、结算业务的“延伸业务”
方面很有优势(如财务顾问)。(2)人力资源丰富。(3)客户广。(4)网点多,电子化程度高。
(5)信息多、快。难点在于:(1)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灵活性差,这点常使人力资源丰
富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2)表外业务也是有风险的,有些风险特别大。许多银行并没有建
。近年来一个重要的表外业务就是基金托管,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利润稳定的业务。
立实用有效的内控制度、风险控制制度。(3)分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相关法律建设滞后。
发展方向:(1)充分认识发展表外业务对提高银行收益的意义。(2)优先发展风险度低的代
理业务,顾问咨询业务,服务收费业务。发展期权、互换等金融工具时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内
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3)在发展表外业务方面,应该因地制宜(总行当然得监控)。在这
点上,管理环节相对简单的新兴商业应该有一定优势。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银行业呈现出“大者不强,强者不大”的特征。从市场份额来看,
四大国有银行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历史包袱等
因素,其赢利能力始终不强。相反,新兴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
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发展速度快,但从市场份额上看仍无法撼动国有银行的优势
地位。
2.2.4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与盈利能力分析
表(2.16)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亿美元)
联行及附属机资产合联行及附属机
时问同业贷款其它同业存款资本其它合计
构构
91年2 9 16 8 20 5 2 7 42 g 1 8 16 5 15 6 5 l 3 9 42 9
92年5 7 14 3 30 9 4 4 55 3 3 2 23 17 9 6 5 4 7 55 3
93年4 7 26 2 41 6 3 3 75 8 3 3 38 9 21 1 9】3 4 75 8
94年7 4 21 7 75 8 13 5 118 4 4 3 65 1 24 g 13 9 10 2 11B 4
95年13 4 31 7 127 5 18 8 191 4 10 8 122 5 31.4 1 7 6 9 1 19l 4
97年23 8 48 4 274 7 32 3 379 2 24 274 2 “8 22 7 13 5 379 2
98年22 3 44 5 260 5 14 5 341 8 19 7 238 3 45.5 25 9 12.4 34l 8
99年6月17.8 47 8 233 9 17 3 316 8 19 9 215 l 46.8 26 4 8 6 316 8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g 9年第三期》
从表2.16中可以看出,进入1998年以来,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有所下降。外资银行
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外资银行以盈利为目标,不盈利的银行撤出中国,这也是很
正常的优胜劣汰,中国这个市场对外资银行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此,外资银行总资产的
暂时下降和对外国银行富有吸引力的中国市场是并不矛盾的两个事实。从资产结构来说,同
业放款和联行放款有明显的下降,相应的是贷款在资产份额中的急剧上升,稍高于国内银行
(69%)。这说明外资银行在开办之后,进入角色,积极放款。从负债的角度看,存款在资金
来源中的比率越来越小。这有几个因素:(1)吸收存款的网点少,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并
不是外资银行的优势)。(2)传统习惯使中资银行在储蓄市场可能史高的信任度(凹大国有银
行事实上几乎是国家信用,其它银行的准国家信用)。这也说明了我国的外资银行主要是吸引
国外的资本为主,进行投资,外资银行招商引资的作用很大。从表中可以看出,直到现在外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论》,主编:何林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25
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它们的是有自制的快速扩张。
表(2.17)外资银行有关数据资料
1年份1991 1992 1903 1994 1995
】机构数(个) 43 47 89 10l 129
j总资产43 55 3 75 8 118 4 191 4
平均l 00 1 18 0 85 1 17 1 48
放款余额20、5 30 9 41 6 75.8 127 5
平均0 48 0 66 O 47 0 75 0 99
存款15.6 17 9 22 2 24 9 3l 4
平均0 36 0 38 0 26 O 25 O 24
税后利润2400 4046 4277 926l 15893
平均55.8 86 l 48 1 91 7 123 2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2年一1996年各期;税后利润及其平均数单位是(7/美
元),其余数字单位是亿美元。
表(2.18)外资银行分组分析
组别放款
A 1亿美元及1亿美元以上
Aa 2亿美元及2亿美元以上
Ab 1亿美元以上及2亿美元以下
B 1000万美元以上及1亿美元以下
Ba 5000万美元以上及11亿美元以下
Bb 1000万美元以上5000万美元以下
C 1000万美元以下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2年一1996年各期
表(2.19)各组机构、放款、总资产和净利润指标(94年12月31日)
机构数占全部或放款(万美占全部总资产(万美占全部或净利润(万占全部或本
组别
(个) 本组(%) 兀j 或本组兀J 本组(%) 美元) 组(%)
A 29 28 7 533.375 70 4 773,469 65 3 4970 53 7
Aa 12 41 4 308,057 57 8 387.880 50 l 3283 66】
Ab 17 58 6 225.318 42 2 385.589 49 9 l,687 33 9
B 54 53 5 216 713 28 6 373,374 3I 5 3,96I 42 8
Ba 17 31 5 119 592 5j 2 184.924 49 5 1272 32 I
Bb 37 68 5 97,171 44 8 188.450 50 5 2689 67 9
C 18 17 8 7.619 1 O 37,264 3 l 330 3 6
总计101 100 0 758.117 100 O 1184107 100 0 9.261 100 0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5年
B组的机构最多,但占总放款、总资产和总净利润的比例却比较低。A组的机构数仅占
总机构数的28.7%,但放款、资产和净利润占相应总数的比例比较高,尤其是放款占总放款
的70.4%。C组机构占总机构数的17.8%,但其放款、资产和净利润占相应总数的比例最低,
均在4%之下。这表明A组以放款业务为主。A组虽然业务规模较大,但其净利润占总净利润
的份额却比放款和资产分别在总放款和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要小得多。c组得放款仅占总放
款的1%,但其净利润却占总净利润的3.6%。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A组的放款主要集中在Aa组,放款应该是Aa组的主要盈利性
资产。对B组而言,盈利并不主要是来自放款。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在华外资银行的结论:
外资银行的放款业务主要集中在总数不到I/3的外资银行中,集中度高。
业务规模越大的外资银行越看重批发性贷款业务,并且将贷款作为在华业务的主业,而
其它业务相对较少,这些银行主要是日本和欧美的大银行。业务规模中等或较小的外资银行
虽然也将放款作为重要的盈利资产,但仍广泛开拓其它盈利渠道,力争在华业务多样化,以
达到多方面盈利的目的,这主要来自于亚洲的外资银行。
业务批准时间的早晚同业务规模的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第三章加入WTO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机遇
总的说来,中国银行业在经过一段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一个调整时期。有国有银行历史不
良资产的拖累,有外资银行的竞争。怎样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吸收现代银行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银行竞争力,将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银行业带入2l世纪昵?。
3.1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意义
3.1.1 辩证分析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金融领域全面引入国际竞争,必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世界开放市
场的竞争和挑战,在机构设置上,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限制的减少,将会有更多的外资银
行和分支机构进入中国。所以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有一定的冲击力,其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l、国内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使得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全方位的
国际竞争中必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转换和再生的过程。
2、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不高的情况,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而补充资
本金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3、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居高不下,虽然已经开始采取诸如资产证券化、债转
股的多种举措,但处置不良资产仍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
4、国内银行业在业务、人才、管理以及监管等方面低水平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在核心竞
争力方面仍无力与国外大商业银行相抗衡。
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将从中国的金融开放中获益,集中表现在:
在业务范围上,外资银行将享有与国内银行一样的待遇。那么,外资银行有强大的母银
行支持和“本外币一体化”的优势,它们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外向型企业中的竞争力得到进一
步的提升。(在华外资银行办理的出E1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本外币
一体化”之后,其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很可能继续上升。)
诚然,加入WTO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活动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冲击,但也不能将这些
匹'提—个报复杂的问题,文章观点特别多,别人很有道理的看法这里就不——详述了。这里说的是作者认为是很重要的问题,
冒昧的提出自己的~些不是根成熟的看法。
28
冲击片面地、绝对地夸大。事实上,根据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及有关法规条例,理性
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冲击短期内不会十分巨大。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不可能抢占中资银行的大量市场。按照目前人民银行的规
定,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只能为其外汇负债的50%。照目前的规模,即使若干年
后,人民币业务全部放开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规模也不会惊人地增长,对中资银行的
人民币业务将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外资银行在硬件、软件方面并非所向披靡。许多人担心外资银行在管理意识、人才资源
及I T等方面占有优势,其实不然。国内商业银行经过2 0多年的磨练,在硬件、软件方面
虽然与国际著名银行尚有差距,但距离并不大,且正在进一步缩短。
国内商业银行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
行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中资银行目前己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开放金融市场,引进外资银
行还可以在竞争中提高中资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随着中国加入w T 0,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市场,市场的机会会更多,
市场的规模也将更大。而外资银行在华机构无论在人员、资产规模等方面均远逊于中资银行,
况且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所需的人民币资金主要来源于同中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因此,今
后中资外资银行仍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在合作中竞争。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崛起。我国新兴股份制
商业银行有机制灵活、无历史包袱等有利因素,所以它们的竞争力并不会比外资银行低太多。
外资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抢占的将是新增的市场和四大国有银行的传统地盘。新兴股
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均是比较理想的,并不比外资银行逊色,虽然它们
也存在着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不良资产的困扰等问题。但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对它们来说
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学习和超越。
受冲击较大的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它们的困难并
不是外资银行机构带来的。相反,“入世”有利于它们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到一些先进的经营
管理理念和方法。换句话说,“入世”只是使我们必须尽早下决心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有
效的改造重组,重建中国的“银行战舰”。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良资产的困扰,中
央组建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政策意图是解决“存量问题”、“历史遗留
问题”。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流量问题”,即没有一个灵活高效的国有银行体系,
我们只能选择“惜贷”这个次优战略(这比增加不良资产强多了)。即使“入世”之后,外资
银行也有了吸取人民币储蓄的业务,凭借着政府信用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在存款市场还是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的。在新兴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贷款市场上有一定的
29
比较优势的假设下,四大国有银行“吸储”,其它银行“放贷”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过渡性
安排。过多的管理层次使四大银行经营僵化,管理成本(尤其是隐性管理成本)非常高,管
理层次过多且与行政架购重叠也是四大国有银行受地方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中国银行为
例,它的海外资产、机构、利润增长稳定,国际声誉相当高。从地理因素上说,海外分支行
的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但现实却相反,中国银行的国内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僵化。
由于种种因素,银行对地理距离近的分支行的管理力度和效果并不比远隔万里的海外分支行
强。因此,国内市场上适当的收缩(指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和开拓海外市场应该是国有四
大银行改造的两大着眼点。
3.1.2 “入世”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调整机遇
引入困外竞争,有利于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中国金融业的特点是庞大的、高速增长的
金融市场和金融深化不足。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提供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将促进国
内银行加快改革、加强管理。外资银行在技术、金融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起到示范、
激励和交流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运行方式对提高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外银行业问的人
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推动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入WTO后。我国银行
业必然要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
原则、标准和方法。这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加强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
信息披露制度,并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既有利于规范
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又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商业银行经营
环境。
3.1.3 “入世”促进从银行业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发展
银行业该实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这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
数十年的发展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在当今形势下,混业经营应是大势所趋。加入IE'O将促
进中国的银行业向这一趋势发展。
以美国为例。在1929年至1933年大危机中,美国有l万多家银行倒闭或被兼并。为稳
定金融秩序和保护存款人利益,美国国会及时通过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和《银行法》,
规定银行不得经营股票和包销公司债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经理不得兼职,金融资本与产
业资本分离,等等。允许成立银行控股公司,由该公司控股或收购银行。有些实业资本钻法
律空子,成立银行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银行。195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银行
控股公司法》,到1970年有约1/3的银行由银行控股公司控制。1987年,银行控股公司已有
1n
530家,资产约占美国银行资产的90%。1980年,美国国会又颁布《放松管制和货币管理法》,
适当放松了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但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间的混业问题上仍未松绑。1998
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兼并活动。此时,美国政府考虑到美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界的
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对这一举动不但未制止,反而制定了((1998年金融服务业法案》,允许
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控制或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业务。这表明美国金融业混业
经营模式的开始。时隔一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宣告历经60多年的分
,AL-经营模式彻底终结。并允许银行持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其从事具有金融性质
的任何业务,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
而在德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则更为典型、更为成功。其业务范【封有一般商业银行业务,
全部投资银行业务,对工商企业持股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
与咨询业务、外汇业务、国际银团贷款业务、旅游广告业务等lO大类,可谓典型的金融百货
公司。2001年安联保险公司与德累斯顿银行的成功合并不仅宣告了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的诞
生,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金融并购
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追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
势互补的强强联手。
从中国的实际发展进程看,在1993年以前,中国金融业也曾经进行过混业经营的试点,
但是由于当时经济过热,管理水平较低,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银行大量信
贷资金涌向外汇、房地产、股票证券、期货市场从事投机买卖,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管
理欠佳的金融混业经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1993年一卜-半年开始,政府开始大力整顿
金融秩序,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实行分业经营,并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
会进行分业监管。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同金融机构高
层人士认识到应该顺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要求。
混业经营将面临很大的风险,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并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不求发展,因
为加入w T O后面临的存与亡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更何况,分业经营也并非没有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商业银行由于只能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
主要面对企业从事基本的存、贷款业务活动,由于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致使商业银行或
是放款使不良资产比率持续上升,或是为安全起见少发放贷款,致使存差过大、资金浪费、
业务收入无法抵补业务支出、出现大面积亏损:保险公司只能将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在
近两年银行连续降息,国债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利息收入无法满足其理赔和
业务支出的需要,许多保险公司也出现亏损趋势;证券类金融机构在分业管理和缺少必要的
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的情况下,在股市低迷时,许多证券营业部因交易清淡其经纪性收入尚
不足以抵补其房租及各项开支;若行睛高涨,一些证券公司又常常违规挪用客J3保证金以提
1l
高其自营业务能力。事实上“分割经营、孤立经营”的局面,并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
展。
如果没有加入wTO的促进和催化,那么中国可能还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断调整,但
总体上仍沿着分业经营之路走下去。然而加入w T 0促使我们把中国经济放入到世界整体经
济中去考虑问题。在加强国家金融安全和壮大本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实力的前提下对外开放
金融服务业市场,使我国金融业必须在入世前后的若干年内完成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实
质性转变。一旦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是“全能型”企业,其业务领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
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它们将会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努力拓展业务领域,抢
占市场份额。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满足企业一揽予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居民多
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要。实力相对较小、业务范围狭窄的民族银行业必然受到冲击。现在实
行的分业经营模式,正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的挑战。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
作为国际潮流势不可挡,也将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向混业经营的转变,也必然要求对现有的监管体现进行调整和完善。中国现行的金融监
管体制是分业监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信托业、
证券业、保险业实行监管,其中,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同时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实行分业监管对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分业
监管是建立在完全分业经营的基础上的。现行分业监管过程中,大都采取机构性监管,实行
业务审批制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当不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时,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需要经过
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协调才能完成,而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意向存在较大
差异,就会产生较高的协调成本。此外,有的新业务成为交叉性业务,对于这些新业务,既
可能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中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对现有分散的
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改变监管信息难以集中、监管能力分散、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
并存、监管机构盲目膨胀、监管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实现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转
变。实现功能性监管后。要重视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之间的配合协调,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而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应该明确的是,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建设还
存在不少问题,立即实行混业经营还有许多困难。中国金融业重新实行混业经营,并不是简
单的回归到无序状态,而是规范的混业经营,需要具备金融主体产权明晰、自律能力强、金
融法制完善和金融监管有力等一些前提条件,避免重蹈混业经营行为曾经给国民经济带来巨
大风险的覆辙。当前急迫需要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自都要把自己行业的规范做出来,
以便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混业经营。
32
3.1.4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加入WYO后,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尤其是银行业的开放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面临
更多的外在约束和不确定性。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有利于促进我国货币
政策的及时反馈和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效率的增强,但它同时也会削弱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
控制力。这就要求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尽快作出调整,以适应经济开放的要求。
在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在经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且是以保
持物价稳定、实现内部平衡为主的单一目标。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为紧
密,由此必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产生影响,并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所冲击,还将削
弱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的渠道和手段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挑战;我国的金融工具、金融产
品和服务必将出现多样化趋势,货币的内涵也会不断扩展,不同层次货币之间的界限也会越
来越模糊。这使得我们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和层次划分变得更为困难:我国货币政策直接作
用的覆盖面将有所缩小,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更大程度上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货币政策传
导时滞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将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判断更为困难。
面对这些冲击与挑战,必须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和健全完全灵活自如的、
有效率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疏通和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首先,要健全货币政策体系。WTO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大货币政策
贯彻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控金融与经济的作用。应当逐步建立人民币和境内外汇
总量为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关注网络金融、金融创新和资本市
场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应对现有的一殷『生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积极改进,完善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充分发挥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要更多地注重外汇市场的公开业务,加速全国
电子联网进程,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和完善贴现制度;应加快国内利率改革的步伐。同
时,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应逐步实现市场化,首先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然后由银行自行协议确
定利率水平,直至最后全部放开利率。另外,应加快汇率改革的步伐,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的前提下,根据国际市场情况相机调整汇率,利用中央银行吞吐外汇的办法调控外汇
市场,减少汇率风险,也防止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我国汇率不灵活的情况,进行套汇套
利活动。逐步实现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另一方面,要构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集中于
利率传导渠道和信贷传递渠道,随着证券市场的日渐发达,应构建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
渠道。在目前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较单一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有必要充分理解货币政策的证
券市场传导机制机理,积极探索通过证券市场传导的货币政策手段。可以以资本市场为依托,
构造一条启动投资需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为恢复公众信心,政府可
以借助证券市场的信息、信息传递功能、市场导向功能和价格传递功能,充分体现政策导向,
调整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公众的心理预期,刺激投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财富
效应渠道刺激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受到股东意愿的影响,因此可利用
股票市场渠道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还可以利用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影响和刺激投资
需要。
3.2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加入WTO带来的不利冲击,中国银行业必须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在竞争中不断发展
壮大。发展是根本目的,任何开放措旅,包括加入WTO,都只是促进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如
果不能促进银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将不符合开放的初衷,因而也是不可取的。那么面对4i
利冲击,中国银行业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3.2.1 利用GATS规则减弱冲击
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后,WTO各项协定的原则和条款就对我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同样,对于我国的金融业,GATS各项原则和条款将具有约束力。在GATS中有两个关j二金融
服务的附件,阐明了定义、范围等问题,与正文一样具有法定约束力。我国金融业正处于过
渡体制下,竞争力弱这个问题在开放之后会更加突出。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的毕竟是少数发达国家,因而处于过渡金融体制下的中国并不具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充分
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金融国际化的否定。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GATS的规则既要做到充分
履行我国的义务,又要合法地保护我国的利益。
1、运用“不对称原则”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水平和
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对称性”。如果一味宣扬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实
际上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具体的不平等,因为要求实力悬殊的对手进行平等的竞争,这本
身就是一种不平等。GATS则在上述“不对称性”的基础上,容许权利与义务之间出现不平衡,
即在某些条款中规定力量较弱的缔约方可以少尽一点义务,或者多享一点权利。这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increasing participation);另一个是“逐
步自由化”(progressive liberalization)。
“更多参与”问题。GATS第4条规定发达国家成员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发展中国家
成员服务部门的竞争力,使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服务能有效地进入发达国家成员市场。此外,
第19条第2款进一步规定,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在较少开放一些部门、开放较少的交易种类、
根据其发展隋况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程度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并可向外国服务提供者作出市场
准入时间提出附加条件,以达到本协定第4条所述的目标。
“逐步自由化”问题。该条款主要见于第19条。它指出:“自由化的进程取决于各成员
方相应的国家政策目标以及各成员方包括它的整体和个别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对各个发展
中国家成员方在少开放一些部门、放宽较少类型的交易和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等方面,应当根
据它们的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灵活性,并当其有可能向外国服务提供者给予市场准入时,把
重点放在这种准入条件方面,旨在达到本协定第4条所述的目标上。”从这段引文中可以明确
以F三点:(1)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根据各国的政策目标以及其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逐步进行。
(2)发展中国家在开放服务业市场方面可有适当的灵活陛,结合第4条,可以对发达国家少
开放一些市场。发达国家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应向发展中国家多开放一些市场,
并创造进入市场的便利条件。(3)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可附加限制条件,但须符合第
4条“更多参与”的目标。
我国可根据上述条款全面地、整体地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格进入WTO,然后有计划地逐步
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以便与我国的政策目标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于“一般义务”与“具体承诺”相分离,对金融服务业的国民待遇可以附加必要
的限制和条件,从而合法地扶植和保护民族金融企业。“一股义务”是指所有缔约方都必须自
动履行的义务,例如上文论述的最惠国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具体承诺”是指非自动义务,即
这种义务必须通过谈判才能确定,然后列入“承诺表”中,必要时双方还可以重新谈判进行
调整,“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便属于这一范围。通过以上解释,可知在金融服务业对外
开放时,我们完全可以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附加必要的限制条件,使比族金融业得到合法
的保障。事实上这已付诸实旌.例如,在华的外国银行不能自动获得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权利,
必须经过我方审批同意。
3.2.2拓展海外业务,更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有利于国内银行业拓展海外业务,增设海外分支机构,以占据竞争
的有利地势。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银行业适当地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
况和东道国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国内经营状
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中促进业务发展、
人才成长和技术进步。
加入WTO后,中资银行在拓展海外业务上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受益:
其一,利用“市场准入”规则,使进入其它国家银行市场更容易。
其二,利用“最惠国待遇”规则,从其它成员国问已达成的协议和作出的承诺中直接受
益。
到1997年6月,已有84个TO成员承诺了银行业的开放。总体趋势是:经济发达国家
的承诺开放程度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也较少;而发展中国家的
限制条件从纵向来看也在逐步放宽。以美国为例,一直坚持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本流动和金融
服务自由化的立场,对外资银行限制较少,外资银行资产占整个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例已经
高达20%以上,对美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这意味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机会。
四大国有银行在拓展海外业务方面应该走在前列。在开办海外分行的经验上,国有商业
银彳亍比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较有优势。较长的开办海外业务的历史,较大的资产规模,较好
的国际声誉,较多的人才储备,国家的信用支持,这些都使四大国有银行应该重视海外市场
的开拓。加入W7rO,面临大型跨国银行的竞争,在经济一体化,企业活动世界化的潮流F,只
有走向世界,成为优秀的跨国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在亚洲金融中心香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香港应该仍然算作海外),国有银行已经取
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中银香港在当地金融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工行成功
收购香港友联银行之后,使其业务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扭亏为盈,其它如建行、交行等也是
当地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必须看到,拓展海外业务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东道国的有关法律、规
章、制度必须要熟悉和遵行;其次要明确业务的利润点,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防范各类风
险,包括国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要加强与同业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当地代理行
及系统内联行间的合作。
3.2.3充分利用过渡期,深化银行业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国政府承诺的过渡期只有短短5年,5年后银行业全面开放,所有的扶植和支持措施
都不复存在,而且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必须充分利用好这宝贵的机
会,深化改革,发展完善,提高竞争力,为应付强大外国对手的挑战做好充足准备。
要深化银行业改革,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儿方面着眼:
一、监管部门要着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对外开放之前,银行业应该先实现“对内开放”。作为监管部门,应为中资银行建立
起宽松、平等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
放松利率管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根据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核心
是利率市场化。市场化的利率会带来储蓄、投资、技术创新、就业、收入五大效应。当然,
在银行未完全商业化之前是不宜放开存款利率的,因为在“存款大战”的环境下,成本高不
高是后面的事隋,要紧的是拉到资金生存下去。相当而言,放开贷款利率就好一些,目前各
行的贷款控制力度是很强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放开利率是很有空间的。放开贷款利率
的关键是要根除“赖帐经济”。
消除银行业内的不平等政策因素。目前在国有银行和新兴商业银行间仍或多或少、或明
或暗存在一些不平等政策,例如在开设同城网点上的限制等。只有消除这些因素,使二者站
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有利于其长远的健康发展。
给予各商业银行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特别是在新业务的审批上,应精简审批环节,提高
审批效率,鼓励其进行业务创新。
加强监管服务,增加向商业银行的监管意见反馈。
总之,监管部门要扮演好“裁判员”角色,一方面把规章制度更加合理化、完善化,另
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证制度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
二、完善银行业市场的微观主体
四大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从“准机关”脱胎而来,按行政区划设立分行、
过多的管理层次使其内控制度比较薄弱。应加快其商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化建设,将其尽快
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以利润为导向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特别是在人事任免上,要尽量少受当
地政府的干扰。建立合理科学的经营机制,注重有效的内控机制的建设。埘~些效益不理想
的低级别分支机构,可考虑折价卖给当地金融机构(如城市合作银行或民营金融机构或者是
新兴商业银行),这一方面实现国有银行的战略|生收缩,同时也是逐渐放开民营经济进入金融
领域的一条途径。
加快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在经营机制上,新兴商业银行是与真正意义的商业银
行最接近的,从目前看经营状况也较为理想。但新兴商业银行的发展,包括规模的扩大和利
润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分支机构的扩张来实现的。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新兴商、【k
银行应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而非量的膨胀。
加快城市合作银行的发展。城市合作银行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本城市中网点较多,但异
地业务开展较为困难。因此,应该鼓励城市银行之间互惠合作,增强竞争能力。可以考虑较
大规模的城市合作银行兼并或者控股其它的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这有利于银行业按
经济原则进行调整)。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从下而上、市场化的慢慢建立成网络的较大规模
的城市合作银行或者城市银行的控股公司。
三、对各家银行个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各
。表面上看起来银行的监督系统不少,党觌检部门,稽核部I。1,人行的监管系统。但许多内控制度只是堵住了业务自砑至自甘一
些明显漏洞。从理论上说,银行的活动几乎都有相应的凭证和记录,监督难度和成本并不大,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
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要下决心尽快建立起银行安全经营的监督稽核体系,这对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7
l、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银行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改进和完善经营
管理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道路。要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
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和银行发展战略,以使得中国银行业在世
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中保持长期、稳健的发展。要更加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
权、利关系。
2、完善决策形成机制和内部传导机制。银行处于经济的中枢地位,接触到国民经济的
方方面面,拥有十分庞大的信息量。信息经过汇集、整理、提炼,形成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
管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决策依据,通过科学的决策制度,完成决策过程。应建立完善的内
部控制制度,防止个别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做出决策后,应有合理、高效的
内部传导机制,确保决策传达到整个银行,确保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与决策精神相一致。即保
证银行全体是一个统一的战斗整体。
3、提高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控制风险是确保业务稳健发展,确
保资产质量的前提。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银行经营将暴露在更多的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
素之中,承受更多的风险。所以要正确地判断和评估风险,完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的手段,从
而确保资产质量,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高资产质量,一方面对已经产生的存量不良
资产,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资产置换甚至诉讼等手段,积极进行化解,另一方面,更重要
的是要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这要求银行内部的客户关系、信贷、风险管理等各部门要密
切配合,高效合作,并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4、增加银行资本金或对银行进行重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目前财政比较困难
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上市尤其是新兴商业银行上市是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渠道。而且,股权多
元化有利于改进银行的治理结构,增强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5、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甲,以占据人才竞争的优势。人才是银行的无形资产,是竞争
的关键。要系统、科学地加以经营管理,建立良好的激励、福利、教育培训机制,并加强企
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属感,从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包括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人才,而不仅仅限于高级管理人才。
6、加强我国银行问的合作。首先在各中资银行之间应建立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此
基础上各银行加强理解与协作,建屯适度、有序的竞争关系,实现各自优势互补,使中资银
行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与外资银行来竞争,以确保民族银行业的市场份额持续、健康的发展。
7、鼓励金融创新.积极开拓新业务。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满足客户需求的
必然要求,也是银行追求利润、拓展收入来源的必然选择。客户需求是创新的根本,所有者
对利润的要求是创新的动力,而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则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我国的银行业应
当在充分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增加业务品种,拓宽服务范围,创特色、出效益,树立
3R
起自己金融服务的特色品牌。
8、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这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银行业争取未来竞争优
势的必由之路。现代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现
代高科技能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开拓新的业务品种。而现代计算机现代网络
技术的大发展又将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结束语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开放将须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的要求和政府已做出的承
诺来进行,国内银行业将面临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强烈冲击。但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将对银
行业的改革开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外部的冲击可以使银行业的改革更加深化,参与国际
竞争可以使中资银行向更加市场化方向发展和转变。
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各自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外资银行优势在于雄厚的资本实力、先
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更主要的是领先的银行理念,而中资银行优势在于广泛的分支机
构网络及在人民币业务上的主导地位。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间将呈现合作竞争关系,二者共
同将市场做大。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主要相关条款集中在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几
个问题。为减弱WTO带来的不利冲击,一方面可以利用协定中的丰H关原则,在过渡期内对中
资银行进行适当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更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利用
好5年的保护期,苦练“内功”,提高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形
成充满生机的市场主体,对各银行个体而言,必须在完善决策及传导机制、提高资产质量、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加资本金、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同业合作、鼓励金融创新积
极开拓新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方面苦下工夫。
致谢
当我在键盘上敲完这篇论文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两年多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过程告一
段落,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最要感谢的是导师董寿昆教授,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帮我批改论文,他的谆谆教导使我受
益匪浅,他治学严谨的态度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为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他们精彩的讲授使我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
最后要感谢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能够为今后的学习
和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l、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周小川,《转轨期间的经济分析与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董寿昆,《比较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董寿昆,《货币自由兑换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5、白钦先,《比较银行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6、曾康霖、谢太峰、王敬,《银行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8、武捷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9、黄铁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lO、何林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1l、《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2、焦瑾璞,((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3、《中国金融年鉴》各期
14、《中国统计年鉴》各期
15、《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各期
16、王松奇,《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7、杨思群,《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开放:风险、收益和战略》,《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
1期
18、李元旭、黄岩、张向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金融研究》,
2000年第3期
19、陆军、魏煜,《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币i⋯。w力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第
11期
20、牟益斌,《浅析外资银行试点人民币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金融研究》,1999
年第2期
2l、黄云、张范、李浩,0I"资银行本币业务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
2000年第3期
22、施京、吴建光,《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业发展极其趋势》,《国际金融》,1999年第1l期
23、朱金红,((WTO与中国》,《国际金融》,1999年第12期
24、李元旭,《中国非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
第3期
25、周建平,《正确认识我国银行业开放》,《金融参考》,1999年第ll期
26、蒋先玲,《论世界金融一体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国际金融》,1999年第7期
27、侯合心,《银行业市场开放与银行业战略性重组》,《金融研究》,2000年第4期
28、李晓峰、陈光,《在华外资银行经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
5期
29、杜萍,《货币政策:怎样“与狼共舞”?》,《市场报》,2002年1月10日
30、《遵守开放承诺央行公布银行业开放时间表》,新华社2001年11月12日
3l、白亮争等,《入世后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中国财经报道》,2001年l 1月12日
32、黄家英,{vro中的金融服务自由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第36
期(总第116期),1999年11月3日
33、杨光,《金融业除了混业经营还有出路吗?》,《财经时报》,2001年5月15日
34、Andrew Sheng:bank restructuring,lessons from the 1980s,the World Bank
35、Joesephs:problemsandfailedinstitutionsinthecommercialbankingindustry,1979 36、M岫Dewatripont,Jean: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banks,1993
37、B.Bossone,L Pmmisel:Strengthening Financial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ase for
Incentives—Based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1999
38、S Claessens.D Klingebiel:Alternative Frameworks for Providing Financial Sevices 1999
39、T Beck R Levine,N Loayza: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Growth 1999
40、S Claessens,A Demirguc-Kunt,H Huizinga: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the Domestic
Banking Market?1998
41、S.Claessens,T Glaessn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Financial Services in Asia 1 998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