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5052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协调问题的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协调问题的思考
姓名:刘建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张静琦
19990301
内容摘要
二战以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各
国经济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开放型经济特征,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开
放经济使得经济政策的决定复杂化,经济政策不仅要对付内部目标,还要考
虑对外目标;不仅要作用于本国经济变量,还要协调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关系。
由于实行开放经济.必然会带来各种外在因素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与干扰。90
年代以来的几起国际金融危机案例,使得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与政治、军事
安全相提并论,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对开放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更
显重要。我国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的开放度已达相当高的
水准,开放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均
衡发展的协调作用.在我国当前亦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活动迅速发展,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1992年以来,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外债和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增长是整个80年代无法比拟的。当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货
膨胀率急剧上升,对外经济活动增长所带来的外汇储备快速积累。以及其它
因素整合在一起时,传统的封闭经济货币政策和宏观管理模式也就逐渐地失
去效力。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成为实现开放经济下的内外部均衡的重要
政策手段。
在开放经济中,是否能保持实际产出收敛于潜在产出水平,很大程度上
受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不稳定
性变化,世界市场震求和经济大国名义总量的不稳定变化,以及世界贸易条
件的变化等,都会在短期影响到国内货币和价格变量波动。通货膨胀率、外
汇储备资产和汇率渡动对货币政策的反作用.只是内外部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果。因此,货币政策对货币和信贷规模、汇率和外汇睹备变动、价格水平和
利率等变量的调节。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艺术操作性。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围绕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协调阼用展开尝试性地
·J
分析与探讨,并结合我国开放经济的具体国情进行了分析与考察。采取的分
析工具主要是宏观经济分析中的Is一Ⅲ一BP模型以及博弈论和图表,并结合
部分史实。论文的逻辑结构安排是基于实施经济政策的协调作用时所要求的
几个环节,即:第一,制订政策需要了解经济环境;第二,实施政策时的作
用机制与有效性;第三,针对目标变量作出决策。本论文写作的最终目标是
以期对开放经济下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有指导意义。
本论文共分四部分,写作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对开放经济及其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从经济政策分析角度来看,对开放经济的认识是辩证的,是相对于封闭经济
而言的。一国实行开放经济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其根据是比
较利益说、生产分工、资源禀赋差异、规模经济等。对开放经济的度萤也是
多角度的。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包括对货币政策目标、
传导机制、效能、操作方法等方面,带来了不同于封闭经济条件下肋变化。
藻二部分对开放经济卞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该部
分分为三小节:第一节是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认识,
并对其作了前提性肯定和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体现。第二节对开放经济下货
币政策的作用背景以及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联性进行了认识,在市场经
济下.这种关联性是通过各种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包括商品价格、利率、汇
率、工资等,其间又是相互联动的。第三节借助于IS—I.M—BP模型,对不同
汇率机制下以及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进行了

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对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协调问题进行了考察。队不同
的角度分三个小节进行分析:第一节是从政策的两难选择角度出发,考察了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协调问题,并认为内外均衡是货币政策协调的
中心内容。接着从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长短期与瞬时的均衡协调角度进行
了补充性地考察与分析。第二节扶政策工具的配合难题出发,考察了开放经
济下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其协调的原则是发挥各自的
比较优势和互相弥补不足。第三节从国际政策博弈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
·2·
的国际协调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内涵、国际溢出效应、国际协调形
式与难题以及博弈的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考察。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协调问题的具体考察。分为
五个小节:第一节是对我国开放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认识。我国的开
放经济经历了从“开放政策”到“开放型经济”多阶段的发展历程,并且与
一般开放经济体相比较具有特殊性。我国真正协调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经历了
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当前对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
和紧迫性。第二节对我国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具体考察,
指出了其有效性程度与存在的体制缺陷。第三节对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
的内外均衡协调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简短回顾了8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
协调效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货币政策协调在中短期和长期的政
策建议,并认为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在长期应与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相
一致。第四节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考察,对利
率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贸易等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具体国情进
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相应提出了政策协调建议。第五节是对我国货币政策国
际协调问题的具体考察,从三个层次即与主要经济大国、与东盟国家、大陆
与港澳三地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难题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与
探讨。
开放经济给一国带来了比封闭经济运行体更大的经济福利。但利益和风
险是共生的,开放经济所面对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风险也远大于封闭型经
济。因此,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如何在控制和锬定风险的前
提下,实现更大的开放利益,或以相对低的风险换取相对高的开放利益,如
何调整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风险偏好的反向性行为,就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
的贷币政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世界经济活动中通行规则是市场机制下
的竞争规则,但以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却又完全可以认为其与完全竞争市
场标准相差甚远,因而在效率和公正两方面肯定存在极大的缺陷,尤其是对
落后的开放经济体而言。因此,风险管理理应成为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的
管理重点之~,但遗撼的是本论文探讨甚少。
·1·
本论文的写作角度是追求开放经济洚的宏观稳定与微观效率。但是解释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是~件复杂而又令人迷惑的事情,主要表现在理论
的缺乏,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研究前沿的堕点课题之。本论文的写作,只能
是说从最基础的理论方面作了些尝试性的分析工作。
4
ABSTRACT
Since the world、釉2.there have rapid an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invesmaent and finance,and most
countries’econcⅪny,tied tO global economy day by day.appear features of
opening.1his opening econcfny makes the decisions on economic policy
hard increasingly,br it considers not only internal objectives but also
external objects,not only da'nestic econanaic variables but also other
counties’ interests, and the domestic economy inevitably encounter
disturbances caning frcna outside.Because of several intemational financial
crises in the 1990s.the econcraists have come to the c(m-gl'lon ideal that a
county’s econcrnic and financial safety is equal tO politic and military
safety.and they emphasize the ilTipoI'tanee to research吐le effect that macro
—economy policy imposes on opening economy.Since China has changed
his former closed economy into opening economy horn 1980s,it is most
urgent to research the macro—econ饵nic policy to find how itⅥ池and
make nation economy develop proportionately,which is just the aim of
writing of this paper.
1he paper is composed 0f 4 chapters as follows:
In chapter 1,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rudimentary concept about
opening economy and its effect on monetary policy.1he aim of opening
economy,based Oil theories of ccrapared benefits,division of labor/work,
talent differences of resources,scale—economy,etc,is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welfare,and opening economy brings about variable and complex
effect on monetary policy in respect of objects,functions,transmitting
.5.
systeros,operating methods,and SO on.
In chapter 2,the author analyses the working systd-n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opening econcmy.This chapter contain 3 sections.
section 1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opening
economy,confimaing its presuppositions;section 2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n which the monetary policy works in opening economy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㈣g,which are linked by
pn‘ce system of goods Price,interest rate,exchange rate,wages,etc.And
in section 3,the author studies the different working system and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kind of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出fferent kinds of
countries.with the help of Is一Ⅲ一BPmodel.
Chapter 3,discussing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mlder the condition of opening econon够,inelude 3 sections.Firstly,
beginning with the policy—making dilemma,the author studies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in opening economy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roble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quitibrium is the core of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Secondly.beginning丽m the problem of
cooperation of、nxmeta=ry imols,the autl螂r studies the coordination bet,Ⅻeen
monetary policy and other macro—econc.gnic policy."Ilairdly,from the poim
of game in international policy,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texnational
coordination 0f monetary policy.
The,fourth ejbmer is about rthe detailed analysis concerning Qhinese
monetary耐i凹’s selec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opening economy.n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5 sections.Section 1 is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opening economy and p。licy’S coordination.China experienced a
1∞g—term COUrSe from”小e policy of opening”tG”出e type of opening
·6·
econ陌ny”。thus having his specialities ccrnpared to the general opening
economic entities.And the research to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s
especially imp跚协nt.In section 2,the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under opening economy is made.珏e author
points out the degree of its effectiveness and the system defects as well.The
third section is about the analysis concer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mal and
extemal equilibrium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in opening economy.After
looking back 011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from 1980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10ng—term and short—term
policy’s coordination.believing that from the point of long—term the
coordination of Chinese mone*kary poticy shou[d he in accordance诹th i镑
long—term econcanic developing strategy.Section 4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and other ii】aclo—econon】ic policy,and
section 5,the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is
studied in detail.Ⅲ1e author tries to make som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between China and advanced countries。
ASEAN.Hong Kong,Macao.
7
前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中国经济封闭运行和发展的格局,开创了
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历程。仅仅二十年,我国的开放经济经历了“窗口”发展
阶段、“有条件”发展阶段、“抓住机遇”发展阶段、“全面接轨”发展阶段,
从初期的“开放政策”发展成为初具典型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开放经济
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整体经挤福利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来
自外在因素的冲击与干扰也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_9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几起金融危机案例.警醒了我国开放经
济的“安全”意识。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协调作
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文试图从开放的
视角,对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变化、作厢机制与有效往、具体协调问题进
行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考察,以期通过这种理论上的探讨能
够对我国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实践产生些许有意义的作用。
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应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它在促进微观经济方面的效
率;第二是追求与宏观经济稳定的一致性。本文所阐述的货币政策协调作用
与政策建议力图从这两个标准出发。但是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一个
艰难的课题,由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和恿钝,即使有着良好的愿望和毅力,但
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中的漏洞百出仍在所难免,因此,怀着诫惶诚恐的心情,
敬请各位老师、学友们多多批评和斧正,对作者来说都将是意外的收获。
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
l、对开放经济的认识
什么是开放经济?在很多场合下,开放经济是不言自明的概念。当代世
界经济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有着高度依存联系,则是
一个开放的经济。自从18世纪末现代经济概念开始形成以来,经济发展和日
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存是同时发展起来的。经济相互依存在一系列方面,其中
包括在贸易、资本流动、移民和技术转让等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的对
外开放的益处来自贸易实践,而贸易的要旨是由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
论》(1776年)中首先建立起来的,即绝对利益说。其后四十余年,大卫·李
嘉图建立了贸易的比较利益说,从而证明了世界各国都可在实行开放经济中获
益,获益的来源则是资源禀赋差异、规模经济、生产分工等。从世界经济发
展史来看,当代的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是在实行开放经济中由落后国家
发展起来的典例。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高额关税、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以及
其它限制性的措施成了封闭经济的特征。而开放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商
品、货币(资本)的国际同自由流动。但在现实世界里,完全自由流动是不可
能的,因而还可以就自由程度将各国的开放经济划分类别。
对开放经济的度量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前面讲从自由流动程度便是其
一。如果单纯从经济结构的量的层面上来看。亦有多个角度,如从国际贸易领
域讲,可用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之
比,被称为开放度。反映实物领域中的开放程度;扶国际金融领域讲,可用一
国货币供应总量中来自国外的部分与来自国内的部分之比,反映的是金融领
域的开放程度;扶国际投资领域讲,可用来自国外的投资额与全社会投资总
额之比来衡量.既可反映实物领域叉可反映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1.

从经济政策分析角吱来看,开放经济是指这样一种经济,即国内经济失衡
会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或供给的过剩量溢闻世界市场,被称为“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国际失衡(如贸易条件改变)也将直接反映在国内经济变量
上,特别是反映在国内物价上,这被称为“回波效应”(backwash e{fect)。相对
来讲,封闭经济的国内失衡会全部反映在国内供需上,或反映在价格调整上,
人们可以撇开外部行为来作失衡的比较静态分析。这只是讲商品或劳务的实
体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嵌存性,在当今国际金融全球一体化浪潮中,资本的流动
更体现出其在开放经济中的重要性。
不同开放程度或性质的区别,对货币政策协调效能的分析是必要的。对
某些经济学分析来说,经济可以是封闭的,而对另一些分析来说,经济则是开
放的。举例来说,如果经常项目交易上存在着外汇管制,那么,对进口商品需
求的变动将反映在国内价格变动上,而主要出口商品的世界价格波动则可能
全部反映在国内市场上,由此可作开放经济的辨证认识。再比如说,如用前
述开放度指标来衡量开放经济,就可能得出新加坡、韩国具有比美国更开放
的经济这样一种片面认识,实际上是由于小国经济受资源禀赋约束,其开放
度指标往往比大国经济高。
2、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货币政策的定义很多,通常指一国中央银行运用其掌握的政策工具,
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期影响某一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作用经济变量
的传导效应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配给、心理效应等。在开放经济下,
汇率也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效应,自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以后,汇率
在各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重要。一般说来,一国中央银行所掌握的货币政
策包括了外汇政策,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汇率的重要性以及中央银行对
其采取的某些直接控制手段,因而为了分析上的方便,也可以将外汇政策的核
心部分一一一一汇率政策单独列出。本书的大部分分析,如不作特别说明,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均是以未包含汇率政策内容的货币政策为出发点的,但并
不排除二者实际上的联动效应。
·2·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要考察其对国内经济均衡的影响和对外部经济
均衡的影响,同时还要考察外国因素变动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从两为充分
发挥货币政策的协调职能提供理论视角。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有
以下一些内容:
(1)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目标
对于经济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面言,货币政策可以专注于国内经济目标
的实现,丽外部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但对于经济开放程度稍高的国
家而言,货币政策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的内部均衡,也要注重经济的外部均衡,
以及两者的相互平衡。外部均衡的经济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国际收
支均衡与汇率稳定。前者是数量要求,后者是价格体现。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很大,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就可麓受到不利的影
响。一般来讲,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的国际
收支逆差则可能造成国内经济衰退。汇率作为货币的对外价值和一种特殊的
价格,牵连到国内外贸易商品价格,间接地影响到非贸易商品价格,从而改
变国内的相对价格水平,甚至于引起巨额国际资本的流动,影响一国的金融
安全。汇率的剧烈变动不利于贸易部门的稳定,阻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汇率上下波动对国内物价的”棘轮效应“会产生严重的通货嘭酝匪力。冠时,
本国货币汇率高估或低估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汇率高估压制出口,资源
从贸易部门流向菲贸易部门;汇率低估使出口过度扩强,资源玖辞贸易部i1
流向贸易部门。这种资源转移的代价是昂贵的,它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并
使宝贵的资源在这种无谓的调整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浪费。在当今国际金融的
地位超过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巨颠国际流资冲击汇率引起一目货币危机、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于国家安全,如92年的英镑危机,94年的墨西哥比索
危机,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让世人领略到汇率的影响力。随着经济
开放的增大.汇率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如财富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投资效
应、资源配置效率效应、资本瘟动效应等都会得到强汜,使得汇率变动对宏
观经济产生全局性的复杂影响。相对于封闭经济环境.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
的耳际增多了.操作的难度细大了。
.3·
(2)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存在三个方面:利率途径、信贷配给途
径、国际经济(汇率)途径。经济开放包括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两个主要领
域,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国际经济途径的重要性加大。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国内利率水平和各种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
影响国内的总供籍均衡,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和汇率水平的相应变化,国际收
支流量的变动叉影响到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利率水平和各种金融资产价格
的变动引起国内外资金的套利活动和贸易收支变化,改变外汇市场供求状况,
本国货币汇率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又会引起宏观经济的一系列
调整。另一方面。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具有“溢出效应”,对它国经济
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招致来自国外的各种反馈,即“回波效应”,波及货币政
策的实麓效果。同时它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本国国内的货币金融环境产
生冲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求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要更加重视
国际经济因素,考虑到政策变化对本国对外经济往来的影响和来自国外的反
应,更多地注重汇率这一价格传导机制,强调本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3)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效能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与相对的封闭经济环境下是有很
大差别的,后者基本上可在一国范围内得到完全实施和据以检验,而前者则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因不同的货币兑换机制也被认为
有所差别,不同的汇率制度产生不同的货币供应机制,在货币需求方面也有
所变化。与在浮动汇率制下的情况相比较,各国在固定汇率制下将实行较严
格的货币政策。不同的汇率制度对来自国外因素的扰乱的隔离性有所不同,
传统的观念认为可变汇率制优于固定汇率制。如果维持固定汇率制,各国将
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动将导
致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偏差,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将抵消货币政策的效应,使
国内货币政策归于无效。如果实行可变汇率制,各国可利用独立的货币政策
-4·
来影响国内的实际产出水平,实现各自的宏观经济目标。另外货币政策效应
还影响到汇率水平,产生汇率变动的二次效应。
讨论不同汇率制度下的隔离作用,还应联系在什么条件下和在何种程度
上。也许只有艘定可变汇率保持经常项目差额不变和国际金融从属于国际贸
易的情况下,前面所述的隔离作用程度不同或许存在。然而整个金融领域脱
离布雷顿森林体制的控裁之后的货币实践证明,可变汇率裁的鼹离作飓是极
其有限的,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仍是很强烈的,差异性货币政策所
诱发的汇率、莉率变动弓{起的贸易条件变动和巨额流资变化严重鲍干抚了各
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4)开放经挤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方法
开放经济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使得货币管理当局无法控制国内
的货币总量,各国间复杂的货币替代与金融资产替代现象,使得货币总量指
标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羞,较狭义的货币总量指标的经济意
义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许多国家放弃其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货币政策中
介目标转而重视利率.特别是以短期利率水平的变动协调对外经济活动。
开放经济使得货币总量的可控性下降了,而波动性提高了。增大了外部
冲击的可能性。对源于国外的货币冲击,各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法从国内信
贷配给的数量限制转向了“市场价格”即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的调节,通过
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短期利率,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汇率水平。籍以加强可变汇
率制的隔离作用。因此,开放经济也产生了各国货币政策操作手法的趋同性。
二、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分析
l、对开放经济条侔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认识
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旖最终能否
影响产出等其实经济变量(但与能否单纯促进经济增长不是同一个概念)。关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端,可以在70年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F稳定性
·5·
政策的论战中见到。凯恩斯主义基于价格的粘性等理由,认为财政政策优于
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认为价格在短期是粘性的,长期是多变的,因而货币政策
在短期能影响产出,在长期只是影响名义产出。但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对货
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在卢卡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性预期、政策博
弈论、声誉等方面的研究,萨金特和华莱士在1975年发表的(理性预期,最
优货币工具和最优货币供给规则>和1976年的<理性预期和经济政策理论)
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不仅在长期而且在短期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实际上,各经济学流派都只是从一个方面
强调了作用因素的重要性。虽然存在许多争论,但截止在目前,综合各学派
的研究成果,宏观经济学基本上形成了如下有关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核心
框架:(1)在短期,总需求的变动影响产出;(2)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需求,因
而在短期和中期对产出有影响,但在长期对产出影响较小,较快的货币增长
最终只会导致较高的通胀率;(3)预期对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4)财政政
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产出,较高的财政赤字在短期会促进经济活动,但
在长期却会降低资本积累、产出和改变经济结构。
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受到外源性冲击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当今金
融领域出现的“中介金融”向“交易金融”转化的现象,巨额流动资本对国
内经济的冲击变得频繁了。因此,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应指能否通
过货币政策影响对外金融领域的有关经济变量,讨论其隔离外部经济扰乱的
影响力,讨论其对宏观经济对外目标与对内目标影响力大小问题、长期与短期
有效性问题、与其它经济政策的相对有效性问题等。开放经济使货币政策的
决定复杂化,货币政策不仅要对付内部目标,还要考虑对外目标,而这两个目
标常常会发生冲突。同时,各国经济的关联性使得针对本国问题的政策常常
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应,从而削弱政策的效应。开放性和相关性使政策目标的
数量增加,使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矛盾增加,使达到政策目标的困难性
和复杂性也增加。
开放经济下,由于实行的对外货币汇兑机制的不同,而采取的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也有所差异。相比较而言,固定汇率制下或者是钉住汇率制下,货币
·6·
政策受外部的掣肘大,独立性差,赏币政策的回旋余地小,通常是较紧的货币
政策,自然其有效性就会降低。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情况下,
国内货币政策变动导致的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偏离,将引发国际资本流动,从
而抵消货币政策的效应,甚至使其归于无效。因此,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
通常以更多的数量调控手法(如信贷配给)来代替价格调整。在浮动汇率制
下,一国货币政策所受的约束相对变小。独立性增强,从而也增大了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甚至还可影响汇率水平,使得浮动汇率制下国内货币政策
的效用增大。比如在很高的国际资本流动度下。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
“超调”即汇率水平调整过度,进而导致贸易流量的过度调整。但是从另一面
来看,由于差异性货币政策所诱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同样会严重地干扰各国货币
政策的实际效果。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以从几个方面去体现:一是货币政
策影响有关内外经济变量的数量效果;二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效率的品质效
果,如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三是货币政策影响的时滞效果;四是货币政策招致
外国的反应效果;五是货币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的联动效果。
2、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作用的经济背景与经济变量
2一l、经济背景分析
早期支撑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理论主要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国际收支调
节弹性理论和吸收理论,这也与早期的国际经济运行背景相符合。随着金融
创新、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增强改变了国际经济变量运
行的环境,因而改变了有关国际货币现象分析模型的楣关内容。70年代崩溃的
布雷顿森林之后,国际货币兑换机制由固定汇率制转向了可变汇率制,另外各
国的外汇管制与资本管制都有不同程度的放松。因此.国际金融、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三者的结合.构成了当今开放经济下国际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国际
金融的影响力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中介金融”变成“交易金融”,”贸
易经济’’变成‘‘货币经济”,以70年代的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为契机.
.1-
探讨开放经济下经济政策作用方面的研究又掀起了高潮,适应着时代需要。
但是不管怎么说。谁都不能否认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比各国之间具有更高的变
动性。资本管制存在,外汇歧视性政策存在,劳动力不能自由进出,各国对产
地货物和销售地货物采取的歧视性政策。因此,所有这些情况,都给开放经
济下各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更大的凰旋余地,同时又增添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赋予了许多新内容。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货币当局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价
格变量(利率、汇率、物价)并最终影响实际经济目标变量(如就业、国民产
出、国际收支均衡),货币政策发生效力的基础依然是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机制。
显然,由于开放经济下各国经济的关联性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与“回
波效应”,其影响的经济变量增多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如中间变
量有国内的价格变量(利率、汇率、物价)。还有相关国家的利率与物价,进
而同时影响着本国与相关国家的就业、国民产出、总需求、国际收支状况等
宏观经济目标变量。
在不同的汇兑机制下,经济政策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通常认为,在固
定汇率制下,中介金融与贸易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主要持红,因此经济政
策主要采取数量调整手法,如进出口配额、出口津贴、倾销、外国投资者收入
税、外汇管制下的数量配给(中央银行充当外汇拍卖人角色)等,着力点在
于国家收支的数量决定因素。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经济关系中更加体现出货
币经济与交易金融特征,各国经济政策则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价格调整手法,如
利率、汇率、物价、工资等。不难分析出,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制下,通过
利率与汇率的灵活搭配,还有可影响的相关物价与工资变量搭配,货币政策可
充分发挥作用。
2—2、经济变量分析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变量多于相对封闭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
变得更复杂了。包括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变量、中介目标变量、最终影响的目
标经济变量。在这里只是就货币政策作用的中介目标变量中的价格变量进行
·8·
简单分析。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能够作用的价格变量有物价(商品价格)、工资
(劳动力价格)、利率(资金价格)、汇率(货币价格)等。受货币政策作用影
响较有效的价格变量,可以包括汇率、国内利率、国内物价、外国利率(将世
界其余国家可看作一个国家)、外国物价。
简单分析这些价格变量的特点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分析开放经济下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很有意义。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这些
价格变量,最终达到影响目标经济变量的作用机制。
(1)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
在一定的前提下,比如假设交易费用为零、完全信息、套利资金的充裕
等,在一国经济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假定:若两个商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
必须卖同~个价格。这就是“一价定律”的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视
“一价定律”在一国经济范围内近似地成立。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种障碍,
如:国别政策性障碍(如关税)、法律障碍(如禁止贸易)、跨国风险障碍、
交易费用障碍、信息流通障碍、套利资金障碍、有意或无意的贸易障碍等等,
使“一价定律”不能象在封闭经济中那样发挥作用。
但是就现实中国际范围内的商品价格,由于套利行为与流动障碍并存等
原因,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认同:<l>价格变动是粘性的;<2>从动态角度
看,各国商品有著强烈的趋同化倾向;<3>可贸易品的价格趋同化甚于不可
贸易晶;<4>同质初级产品的价格趋同化甚于割成品;<5>小国经济的商品
价格受外国价格的影响程度甚于大国经济。
(2)资金价格——剩率’
利率有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之分。但在国际
金融市场上,特别是国际短期货币市场上,名义利率的影响力要大予实际利
率,这一点同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所不同,因此利率也就成为货币政策对付外
来货币冲击的关键操作变量。利率在短期资金市场上的效力被看作是货币政策
所具有的“流动性效应”的原因.也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在实现对外经济均衡
目标的有效性大于其在对内经济均衡方面作用的原因。同样。由于套利行为
·: .9.
和资本流动性远不是完全的,国际市场的科率表现出中短辩的趋回亿颂向.
其期限要短于商品价格的趋同化。
(3)货币价格——汇率
汇率是货币商品的价格。汇率的说法有很多种.分清下述汇率的经济含
义,对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很有意义:名义汇率、有效汇翠、实际汇率、远
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等。汇率主要通过“购买力平价”与商品价格发生关系,通
过“抛补莉率平价”及“无箍补利率平价”与莉率发生关系。
自实行可变汇率制度以来,汇率的波动,似乎比我们以相对货币存量和国
民收入来观察到的比较杲滞的运动所能解释的波动要大得多,汇率变动的行
为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汇率的巨幅波动绐货币政策的操作是好处多还是坏处
多呢?汇率在何种程度上才能成为实际变量?这些问题都是开放经济下货币
政簧所要解决的问题。
3、货币政策的作用枧制与有效性分析
常用来对付外部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如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等)等,但贸易殴策~般较为稳定、适
时调节性差,且招致的国际压力很大。因此,常用政策便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分析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借助于KS—INI—BP模型来完
成的。在开放经济领域中,作为经典的分析工具的蒙姥尔一弗菜明(M址ndejl
一一Fl锄i呕)模型,能够很好地阐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这一问题。
在此一并阐述货币政策与财致政策的俸甩机射与有效倥,坦以前者为主。
3—1。初步的分析
在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力之前,首先对前述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变
量作如下假设:(1)商品价格不变;(2)汇率预期是静态的和完全的(一次调
整到位);(3)资本流动性是不那么完全的;(4)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基本成立。
这佯,借助蒙代尔一弗兰明漠型便可分析_『。
首先分析不同汇率机制下的货币政策效力
10·
鼍睫o:臣』囝1 图2
(2)固定汇率制下假定本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国内信贷量扩张,
参照图示.由此造成的影响LM曲线向下移至LM’,在B点形成短暂的均衡。
但在B点,利率下降,从i0降到il,引起资本项目逆差,而收入增加引起经
常项目逆差,由此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汇率面临下调的压力。
此时,叉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外国负责维待固定汇率,外国
必定购买本国货币,由此引起同样的扩张性货币存量,收/、增加,利率下调。
外国收入增加同时扩大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使本国IS曲线右移,利率有所
回调。结果是本国和外国同时出现收入增加,利率有所下调,
第二种情况是本国负责维持固定汇率,意味着本国只胄拿出外汇髓备以
维持固定汇率。而这又不可避免的出现减少本国货币存量髀现象,结果uⅥ’曲
线向上移动至LM",正好与LM莺舍,所不鼹的是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在本晷
货币存量的比重发生了变动。
.1j·
再分蜒不同噩率机趔百舯财政政策放为
。(j)浮动:錾率制下参照图3,l假枣本国番取菸张哗赋酶酸纂,。洒薅黪向
支出窖套童盒庳,IS曲线誊移至I是,=与LM曲线棍交于Co但是该酪策舶冲击
性影响是要增加收冬和提高利率,著带来经常项日赤字s由于.较赢的利率导
致大量岁}国资奄流入,本币汇率上升一本国商品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得K嗌
线向右下方回落至黟,BP,曲冬上升至BP’一最终均衡点在&结暴耨悬绎j流
的最终圹张比纯粹封闭|性经济托预期扩张爰小,因为本屡汇章的士升同、瞪耱
出了“出口”支出。一一
BP
Is’
。胃3 :-⋯雷牡一?一
(2)固定汇率制I参照图4,财政政策扩大支出。的结器是使IS曲线移至
IS’,.与艘、昀,咎移李子S鼻一导、萼弹率与嚣粤收尽增加《啭g.虑壤予即线
上方,因霹砭是长期均衡点o-较高的利率带誊器本帐户:的霉惫聱补了蜂奈上
升带来的餐常帐户赤字。在蒜越琴烹_,1货币甍爨峰胀起鸯一:推碜LM-曲线歪
移t在B点达到埏期搀衡一。. j? ,., 。:t—j,j 7.。
.垮萼警分复眵楚警黟归势期忑蠢4喙毫此傅可知道在霭放经帮嗨馈币t在
不氧汇警謦制两,。在歪同翳聱t,冀委蘩纂与黟敦驶繁穆箨用襁劓与据用熬墨
聋在差异性。。
表l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比较
\\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i、利率下降2、收入增多I、利率上升2、收入上升
浮短期3、资本流出4、经常项目赤字3、经常项目赤字4、资本项目盈余
动5、本币贬值5、本币升值

壅1、本币贬值一2、利率回升i、利率回落
制中长期3、收入继续增加4、经常项目盈余弥补2、收入下调
资本项目赤字3、本币升值

短期
1、利率下降2、收入上升1、利率上升2、收入上升
定3、经常帐户恶化4、资本项目恶化3、资本项目盈余4、经常帐户恶化


中长期
1、收入、利率回调至始发点1、收入继续上升2、利率回调
制2、外汇储备减少3、经常项目赤字
3—2、对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的一点讨论
前面所作的分析中实际上隐含了本国经济的影响力均等于外国,但在考
察象美国、日本和即将成立的欧洲货币经济同盟那样庞大的开放经济体时.上
述分析的结论需要作出修正。比如说,大国是利率的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
接受者。因此大国开放经济货币政策的效力肯定大于小国开放经济。
即便是在固定汇率下,大国开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长期也具有一定效
力。大国开放经济体货币存量的增加降低了国内利率,导致对外国产生重大影
响的货币外流,同时使外国的货币存量增加和利率下调。这样由于大国开放经
济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世界范围的货币存量和利率下调以及产出的
扩张。这实际上就是前面在分析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效力时的第一种情况,大
国开放经济体在国内增加货币供应量并同时迫使世界其余国家共同承担维持
固定汇率的责任。这样,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大国开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均
能发挥效力。
浮动汇率下,由于大国开放经济体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下降和货
币流出,导致国外利率有所下调,引起本国货币贬值较少,收入扩张也会有所
回调。因此,由于大国开放经济体影响力,导致在浮动汇率制下其货币政策效
力相对小于小国开放经济体。
3—3、进一步的探讨
在前面讨论圩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效力时,假定物价不变,这种现象只
·13·
在短期内存在,物价在长期内却是变动的。相对商品市场价格调整的迟缓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则迅速得多,有时是瞬问完成的,而且经常是调整过头。
参照图5,横轴为商品价格。纵轴为本币?亡率。由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汇
率瞬时调整至s1,然后由点c调整至点B,汇率由st升值到s2水平,实际汇
率与So相等。因此,这里作贴近现实的修正假定;(1)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价
格在短期里经常调整过度;(2)商品市场上的价格短期内不变,长期内缓慢调
整,这也同时反映了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水平的,在长期内逐渐变陡。最
后成一垂直线。
B P
圈5
现在本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由此产生一连串的影响。参照图6,国内
货币存量增加,推动LM曲线向下移动。因为名义货币存量增加,丽短期内物
价水平不变,则实际货币存量成筹比增长。结果,金融市场产生T过'A-调整,
即利率过头调整和汇率过头调整。本国货币的过度贬值增强了本国对外经济
部f1的竞争力,出口扩张。推动璐、BP艘线向右移动。这撵,在初始的货币
存量增加的影响力节,短期内,国内经济均衡点由点A移至新的均衡点B,收
入调整到yl。
但金融市场在短期内的过头反虚,必定会得到调整。在调整阶段,商品
价格逐渐上涨。当物价上涨时.(1)本国的出口竞争力减弱,IS曲线逐渐滑
向其原来的位蚩;(2)由于货币不进一步扩张,实际货币存量逐渐减少,LM
曲线也逐渐滑向扰动前的f,2A;(3)同时,推动利率攀升至原来的位置;(4)
利率上升使本国货币升值,BP曲线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经过长时期的调
整,新的长期均衡点重回点A位置上,国民收入和产出回归至其长期水平),0。
·14·
总结上述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
在短期:(1)利率向下过头调整;(2)本国货币汇率向下过头调整;(3)
总需求骤增,总供给同时增加(可以视作企业存货减少);(4)经常项目t!I至1.1
改善,但资本流出增加。
在长期调整价段:(1)利率逐渐上升;(2)本国货币逐渐升值;(3)国内
物价逐渐上涨;(4)经常帐户盈余逐渐减少,但资本流入增多。
三、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
前面已就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作了分析,但不能认
为依此就已经找到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归宿,只是可以说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
策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能够发挥强弱程度不同的协调作用。讲协调是以出现
冲突为前提的,在前面所在的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有效性的分
析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在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中和作用过程后都已出现了经
济目标变量之间的冲突与对立,这就必然带来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针对这
种冲突与对立,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应主要从三个角度
出发:货币政策多目标之间的协调——两难选择问题、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
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难题问题、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博弈问题。
- ’
1、:赞币政策多目标之间的协调——两难选择问题
≈jv ’
货币政策盼多目标协调是解决货币政策的作用内容与作用的侧重点问题,
这被称为政策工其的两难选择问题,即在其作用的目标变量经常处于不一致
的状态下如何实施协调作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多目标之间的协调主要是
指内部经济均衡与钋部经济均衡之间的协调,为了更全面地阐述其协调内容,
可以进一步从外部经济均衡中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均衡与资本项目均衡的协
调、长短期与瞬时均衡的协调进行分析。
l—t、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要着眼于维持国内物价稳定以伲进经济的
一15·
均衡发展.又要考虑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以促进对外经济的均衡发展,只有对
内与对外两者的均衡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内部均衡
是指国内经济趋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状态。外部均衡是指
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均衡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顺畅、国际收支平衡
的状态。外部均衡的着力点更强调在汇率稳定、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
的状态上。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作用于内外经济共同协调均衡发展的最理想机制便
是世界金本位秘下的大卫·休谟的“价格——铸乖流动机制”,只要允许金本
位内在的自动调整机制发挥作用。国际收支不平衡就会自行消失,同时享受世
界经济的共同平衡发展。但是现在的世界经济环境已与金本位制下大相径庭。
开放经济下内外共同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扭曲和效率偏离,取决于货币政策
和其它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能协调外部经济变量与内部经济变量之间的平衡。
前者主要涉及实际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能,后者主要指宏观经济稳定发
展。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均衡两个目标,而这两个目标虽然在
一些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条件下却是冲突的。比如稳定通货与平衡国际
收支的冲突,当本国物价稳定而主要贸易国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时.引起贸易条
件好转,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国际收支,但另一方面却会增大国内供
需矛盾,引起价格调整使之上调,从而出现内外均衡的不协调情况。叉比如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假如~国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国内物价以改善经常
项目收支。但紧络的货币政策或许会引起国内经济的抑割状态。再比如说,
浮动汇率制下的本币汇率受外国物价变动的左右,如果外国物价是不稳定的,
则实现国内物价与本币汇率的同时稳定是不可能的。下表残出了政策作用的
几种可能性:
表2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闯的矛盾
经济状况内部均衡政策对外部均衡的影响
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恶化
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改善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恶化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
改善
关于如何实现内外经济的共同均衡问题,可借助于糍旺图式(ne S”ran
diagram)来分析。参照图6,纵轴表示国际竞争力,用本币实际汇率衡量;横
轴表示本国的实际支出。EB表示外部均衡线,在其上表示顷差,在其下表示
逆差;m表示内部均衡线,在其左表示失业,在其右表示经济过热。为了达
到E点所表示内外经济共同均衡点,需要转换支出政策和改交支出政策的共
同作用。在这里,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同属需求管理政策,因而一并归入改变
支出政策,即具有增(减)交出的作用。转换支出政策系指那些能够影响国
际竞争性的政策,如汇率、关税、出口补贴等。
国际竞争
蝽支出A
图6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垦的外都均衡关注点仅在经常项琶的平簌上,丽忽视
了资本流动效果。因而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平衡外部经
济能发挥较大作甩,财政政策亦有此作用。同对汇率不仅有转换支出作用,实
际上也有改变支出作用。这些作用效果均可从前面所作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机
制与有效性的分析中发现。
扶m线看.其斜率a=一Ae/△A|Y=Y‘(Y7表示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
.17·
平),它表示为了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转换支出政策与改变支出政策之间的
抵消程度。因为a=~△e/△A{Y=Y’=(txY/△,A)/(a=一AY/Ae),所以a
的值越大(m线越陡),说明改变支出政策对收入变动的影响越大;反之,a
的值越小,说明转换支出政策能够作用于收入变动。从船线来看,其斜率b
=△e/△AflB=0,它表示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均衡,转换支出政策与改变支出
政策的替代程度。因为b=Ae/&A.I'I'B=0=(凹[B/△A)/(△佃/△e),故b的
值越大(EB线越陡),说明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改变支出政策对贸易差额的
影响越大;反之,b的值越小,转换支出政策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越大。因此,
为了追求内外均衡的一致性要求,在政策搭配时,必须比较m线与EB线的斜
率。如果Ⅲ线的斜率大于EB线的斜率,应该用改变支出政策来达到内部均
衡,用转换支出政策来达到外部均衡;反之则反是。从而谋求货币政策与汇
率政策在内外均衡协调中.的作角色。

1—2、资本项目均衡与经常项目均衡
在开放经济下的对外均衡中,对资本项目均衡与经常项目均衡的协调是货
币政策应该关注且能够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这里的协调包括经常项目内部
的平衡要求、资本项目内部的平衡要求、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间的平衡要
求三个方面。而出现的不一致性要求也是经常的。比如说,长期经常项目逆
差必然要求资本项目顺差弥补;也有可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逆)差,
致使外汇储备增加(减少)等。
经常项目反映着一国实体经济的质量问题即国际竞争能力,因而各国都
倾向于追求经常项目的盈余。但如果是过度偏重的话。则实际上同重商主义者
的观念无异。但是能否倾向于追求资本项目的盈余呢?资本流入能促进解决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双缺口之⋯外汇缺口问题。但是一般来说。资本流
入会带来很多宏观经济后果。譬如说资本流入导致利率降低,增大国内总支
出,增加了的国内支出引发价格的调整过程。不论是什么汇率体系。资本流入
带来的超额需求都将导致国内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提高,这意昧着真实汇率
的升值。汇率升值,婕贸易品变得便宜,继而促使要素从生产贸易品部门转移
·18·
到生产非贸易品的部门,人们的支出则转向贸易品。最后的结果便是汇率的
实际升值,非贸易部门的扩张,贸易部门的萎缩和增大的贸易赤字。资本流入
有时导致基础货币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是以热钱这种形式的资本流入,将会成为通货膨账、名义与真实利
率过度易动的动因。由于资本流入具有易动性和暂时性,那么资本流入的减少
或流出就会导致真实的调整成本,这来源于资源再配置、菠产、过度敏感或
其它市场功能缺陷。
通常经常项目盈余和外汇储备是外罾资本对本币汇率和本国经济抱有信
心的根据。如果经常项目出乎意料地出现逆差,加之其它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
的影响,会导致资本流入逆转,就会产生重大的调整成本乃至金融、经济危
机。这种现象已不鲜见于现实世界,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4年的墨西哥
危机,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即是。.
因此,应该维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闻的乎衡局面。货币政策能够发
挥的作用机制,包括有倡导自我责任风险原则、浮动汇率、公开市场冲销及
其它的中和性政策、资本帐户有选择的自由化、加强国内金融体系、降低国
内利率、征收“托宾税”、推行金融自由他的谨慎原则等。这里实际上已是将
广义货币政策区分为三大领域——狭义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其它金融政策
——的配合问题。经常项目对汇率的变动甚为敏感,可重以汇率政策辅之;
资本项目中直接投资对实际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证券投资与名义利率变化
的相关度大,可辅以相应货币政策的对应,并采取相关的其它金融政策来调
控资本流动状况。实际上这已经在前述转换支出政策与改变支出政策的配合
作了相应的讨论,这里是进一步说明。但是单一的政策措旃的效果要么是难
以持久,要么是其副作罱会逐渐变大。比如说,在解决庞大丽持续的国环收
支逆差问题时,不能使贬值汇率政策长期化,因为问题不完全在于汇率上,
而是在于国内经济的质量上。因而可以说,货币政策在平衡经常项目和疑苹
项目时,可以发挥怍用,但也只能是发挥局限于其自身力量的相应作用。
1—3、长期、短期与瞬时均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协调任务还电括对氏期、鳆朔与瞬日寸均衡的
·19·
协调,这又分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两个方面。在对内均衡方面,货币政策谋
求的长期均衡是经济的长期福利最大化、跨时效用最大化,如充分就业与经济
稳定增长。短期均衡目标则可以是充分就业均衡,也可以是失业均衡,其着眼
点是市场的供需平衡与平稳性,烫平经济波动。而从瞬时均衡来看,则是解
除消偿性危机与信用风险对经济的干扰因素。
A
图7
在对外均衡方面,长期均衡是动态的流量概念,着眼于清偿性问题;短
期与瞬时均衡是相对静态的存量概念,着眼于信任问题。可借助图7来分析,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收入与支出,直线A表示本国支出,曲线Y表示本
国收入。从长期来看,绝对需要有某个机制来保证经常项目的调整,而不是为
任何由偶然事件造成的上期逆差或顺差融通资金,因而是着眼于经常项目的调
整弥补外汇资金缺口,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与外资流入。从短期来看,外部平衡
的目标不应被解释为不变的储备水平,在短期内肯定不应这样,它可以变动
的储备水平,或者是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的互相弥补,不允许以失业这种国内
资源浪费来消除经常项目逆差。从瞬时均衡调整来看,主要是在当今国际金融
市场上经常有调整过头现象。由于“羊群效应”,往往会带来流量的清偿性或
信任危机,因而需要货币政策的及时入市调节,有这样的例子,在六、七十
年代的巴西,在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时,未能处理好长短期目标的协调关
系,希望通过引进巨额外资和经常项目逆差,以弥补经济发展的“双缺口”
问题——储蓄与外汇缺口,从而取得长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发
展的惯性使然,到80年代前半期愿望破灭,最终引发了短期对外流量不均衡
的矛盾。其后的类似货币金融危机也不断地在有关国家得以发生。在处理货币
·20·
政策长期、短期与瞬时均衡目标的协调关系时,应密切关注长期资本与短期流
动资本(又称热钱)的流动变化,虽然每}欠的货币金融危杭都与短蠲资本鹄巨
额投机性流动有关,但就此否定短期资本在协调货币政策长期、短期与瞬时
均衡目标的作用也是片面的。固而在长瓤,货币政策应谋求经常项目的调整
机制,着眼于解决清偿性问题;在短期和瞬时,货币政策应与防范金融冲突
和危机的需要相协谩,着眼于解决信任问题。
2.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政策配合难题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规则方面.简·丁伯根(1952年)认为政策制定者应
为每一政策目标找到一个政策工具。蒙代尔(1962年)建议通过他所说的有
效市场分类原则实现这一规则,这里涉及到工具与目标的配合问题。他认为,
政策应与它们最能影响的目标相配合,不遵守这一规则将导致循环性的趋向
均衡或不稳定。
但是现实中政策工具的效力根据其发挥作用的环境而变动,因而不可能明
确地为一种政策目标配置一种政策工具。相同的政策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圊一
个国家的不同时间,其有效性显然是不同的.包括政策作用的环境和条件、政
策传递的}凡粼和载体、政策执行中的保囊度和政策效应的时效等方霭的原圜,
一种同样的政策针对一个同样的目标,在这个时间里可能是相对有效的,而
换了另一个时间(环境)刚可能又是提对无效的。
与政策工具协调的难题被称为配合问题;即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使一个
政策工具t强:P-项目标。每一项政策工具直在最能发挥箕兜较优势刍勺地方作
用,但是宏观经济管理应当贯彻全面的政策,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或微观经济
效率,避免产生微观经济扭她。因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货币政策是不
够的,但应当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配合,包括汇率政策、财政政策、
关税政策、贸易政策等的协调配合,还有货币政策内部调控工具之间的协调配
2一l、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
一般漉来,货币政策包括了正率政策匏内容。{旦是在开放型经济条《辱下
’2l‘
汇率政策有其自身的测重点,其着力点在于平衡对外经济目标,而货币政策的
着力点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量,稳定币值。在现行的国际浮动汇率制下,汇率
政策的重要性得到突出表现。选择正确的汇率可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要作出
的最关键的决策,因为它对收入分配有着明显的影响。错误的汇率政策造成
的代价是昂贵的。如定值过低的汇率会压制生活水平,导致经常帐户顺差;
定值过高的汇率人为地把生活水平提到了高于生产力的水平,并通过对外举
债加以维持。另外,也因为汇率政策可以独立于货币政策加以执行,因此就有
二者的协调问题。
就二者的统一性而言,一般说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从长期
看,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对内价值的稳定也就保证了本币对外价值的
基本稳定。另外,汇率本身就常常被货币政策视作直接的调控目标。就二者的
作用产生质差异而言,货币政策一般归为需求管理政策,其改变支出作用大;
汇率政策在转换支出方面的作用较大。汇率政策能改变相对价格,从而具有调
节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为总量型,在结构性方面弱。
汇率政策作用的效果有很多。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汇率贬
值政策有扩大出口和增加国内收入的作用。但贬值亦可能带来本国贸易条件
的恶化。通常认为管制和限制会产生微观经济的扭曲,但贬值可以替代和放松
管制与限制。从而产生次级的资源配置效应。采取浮动汇率政策带来一定的
外部隔离性,可以使本国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针对性。一般来说,金
融市场重视名义?亡率的变动.贸易重视实际汇率的变动,因而采取灵活的汇率
政策和辅之其它政策,可以收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但是汇率政策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负面性。因而需要货币政策的与之协调。
贬值经常会带来内部经济的通胀压力,可以施加信贷配给政策。汇率政策的
单独旃行,会带来官定汇率,易招致市场力量的攻击。汇率政策在对i,-J,b部经
济平衡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国内微观经济的扭曲现象(但弱于管制与限制政
策),因而需要货币政策对其带来的内部经济不良影响进行冲销作用,这还可
见于前述转换支出与改变支出两方相互怍用的分析中。汇率市场上的变动情
·22·
况通常存在两种形式:汇率波动与汇率错乱。前者指汇率的日常变动或短期波
动;后者指汇率持久地背离其有竞争能力的均衡汇率水平。在汇率波动情况
下,可以依汇率政策的单独作用;但在汇率错乱的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的
积极作为。
2—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现代宏观经济中两个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关于两
者的作用及协调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多。其中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税收与政
府支出两个方面,另外还有财政补贴、财投等。财政、货币致策有其各自的特
点,二者的作用领域、作用主体、层次、方式、时滞均有不同。比如说.在
调节经济变量的效应方面,财政政策有“凯恩斯”效应,但其亦存在“挤出效
应“。而货币政策则有“庇古效应”。赋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冠孱蠢求管理型经
济政策,但前者具有结构调节作用,后者倾向总量调节。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蒙{弋尔(196z年)认为t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
性,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比国内经济影响更大。而财政政策的相对效应正好
相反,因此,适当的协调是货币政策与外部均衡的协调,财政政策与内部均
衡的配合。图8展示出该配合问题,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财政政策的预算
盈余(沿该辅下降,意味着总需求上升)。毋曲线表示充分就业的内部均衡,
因财政剩余下降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需用较高的利率来抵消,故为负斜率。
EB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当财政剩余下降引起的总需增加,需要提高利率吸引
资本流入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假定出口是自主性变量,进I:I与收入有正向关
系,充分就业水平上的收入是Ⅲ线上的常数,从而经常项目差额是常数.其
变动额为零。其中E点为内外共同均衡点。EB线没有毋线那么陡峭是因为:
收入,从而经常项目沿着m线将保持不,娈;而利率变化时,资本项目,从而
全部国际收支都要发生变化。具{本说来,当沿着墨向下时,资本流入减少,
这意味着,在某一点上。顺差将转为逆差,这种情况只有在m比EB陡峭时才
可能出现。
图8
这样就会得出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的协调配合结果。正确的搭
配可使经济从点A收敛于均衡E’相反的配合则会导致向外发散的结果。但是
现实的开放经济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EB曲线的斜率大于毋曲线的情况,比如
在采取的资本流动管制下,则这时也可能会变成财政政策主外、货币政策之
内的协调配合结果了,这应被称作“蒙代尔例外”吧。另外,还有第三种情
况,即国际资本完全不流动时,EB曲线为一直线,这时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
力,因而仅靠财政政策的调控,很难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应该说实际中的
“蒙代尔例外”情况有很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同时主内或主外,一内一
外或一外一内都有。譬如说,在受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过程中,日本采取
两政策的同时主内方针,出现了比其它发达国家较早地摆脱经济萧条与贸易赤
字的成功案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不同环境下,其效应亦不同。这在前面的分析中
已可以看出,因而二者的搭配还应相机而择。
2—3、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也是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具有
自身的优势特点。特别是在对付外部经济均衡时,贸易政策应与包括汇率政策
内容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取得宏观经济的福利的
“帕累托改善”,并避免微观经济的扭曲。
在对外均衡的调整方面,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限额、管制、非关税壁垒
·24-
等政策工具常常被加以运用。贸易政策设予以运用的理由还包括保护国内幼
稚工业论、经济战略论、取得关税收入、平等对待原则(外国均在采用)等。
贸易政策具有作用大,见效快的特点,但在当今时代,自由贸易主义的压力
使得国际上趋于禁止使用贸易政策,因而货币政策常用来作为替代贸易政策的
政策工具而置于对付外部经济的均衡方面。
在对外均衡方面,贸易政策常常在如下几个方面被货币政策予先采甩:
①贸易的作用范厨往往仅限于经常项目的有形贸易,在此以外的领域作用不
大.雨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广泛②国际金融交易量逯远超过了贸易量,“中介
金融”演变成“交易金融”,金融交易逐渐脱离与贸易、投资这些“实物”经
济的联系,每天的金融交易量成百倍地高于葡一时简内的贸易量。③采取贸易
政策时的国际贸易谈判艰难。比如说,有时为了使关税提高或降低10%到
15%,就需要长时间的谈判,可一次货币贬值就会使所有这些努力化为乌有。
关税提高只会减少进口,却不促进出口;而货币贬值政策既促进出口又减少
进口。④贸易政策往往有较大的微观经济效率损失,如生产扭曲、消费扭曲和
消费福利下降等。⑤贸易政策易招致外国对等措施报复以及国内利益集团的
报怨。⑥在灵活性方面,贸易政策远不如货币政策。贸易敢策比如说关税,带
来的经济效应很多.如扭曲的生产效应(不利于比较利益生产)、下降的消费
效应、倾斜的收入分配效应、竞争力起趋弱效应等不利,的方面。但同时,贸
易政策亦有它的积极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协调配合好货币政策与贸易
政策的作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相比较而百,货币政策的调控有较高的
“艺术性”.比如说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调整方面;贸易政策更倾向于较
长时期的连贯性。为了制定一个合理的贸易政策,应该遵循三条原则:第一,
原则上贸易政策不应取代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第二,只在确有必要的时候,
才运用贸易政策.其优先采用的顺序是补贴、关税、限额与管制、非关税壁
垒等;第三,为了把造成通货膨胀的影响减低郅最低限度,有时可以采用出
口补贴措施替代贬值政策。就贸易政策而言,警惕可能随着关税、限额和补
贴措施的实施而出现的扭曲现象,应当是压倒一切的考虑。制造扭曲现象比
消除扭曲现象要容易得多。
·25·
2—4、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内外均衡的过程中,还应与产业政
策、投资政策、就业政策的配合协调。货币政策与这三个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的领域主要是国内经济的均衡方面。
(1)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对某一产业或行业、产品的扶持
或限制,有赖于货币金融政策所引导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亦即,产业政策所
需达到的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为资金的合理配置。
产业经济活动与货币金融活动交织在一起,溶为一个有机整体。货币政策与
产业政策的协调,既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提
高货币政策效能,顺利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投资政策在调节经
济扁期运行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松紧、
’●
利率的高低调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政策的作用效果。并且企业投资
本身其有周期性,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密切相关,因此使投资政策与货币政策
之闻关系的协调就显得特别重要。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要注意适时适度调
节与配合。
(3)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充分就业是一国经济的追求目标。失业既是一
静簿源浪费。叉会引起社会稳定问题和个人的痛若。因而就业政策在一国宏
虢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显得突出。在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之间,存
硇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失业率”的障碍。不管现实
鬻是否存在“菲利酱斯曲线”或“自然失业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就业与通货
。修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动机耕。因而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就
显得重要,既要稳定通货,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又要促进就业水平的提
高。
3、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博弈难题
3—1、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涵
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可变汇率制的隔离作用,可使一国享有独立的货币政
策,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可变汇率制下的金融体制的不稳定性在增强.我
们自从1970年开始逐渐丧失对金融市场的控翩能力。比如从1919年到1931年
的几年里,世界有42%的日子都是在大萧条中度过的,从1945年到1970年间
的布雷顿森林俸制时期,只有19%的时间处于危机之中。然而到1970年之后
的可变汇率时期,这个比率又回到了二战前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各国货币政
策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已经发生了5次类似的金融和货
币危机。有时,为了使关税降低10%到15%,就需要长时间的谈判,而一次
稍微的货币贬值就会使所有这些努力化为乌有。东面亚金融危机也并非限于
亚洲的危机。因此,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主权国家之间货币政策协调的重
要性越来越大。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的中心问题是在免于破坏性限制的情况下获取广泛
的国际往来的多方面的利益。同时为每个国家保留最大限度的追求其合理经济
目标的自由。按照理查德.库珀的说法.“就像婚姻一样.享有紧密合作的利
益,又必须付出丧失某种程度的独立性的代价。”30国集团在:1988年提出一
个关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非常广泛的定义,即“各国在考虑国际经济联系
的前提下以互利的方式调整其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结果如果出现相向接受。则有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
实现,而逆向排斥则可能减弱政策效力,甚至导致政策的终止。货币政策国际
协调的相向接受包括认可与支持两个层次的内容,认可是指外国对一国的货币
政策可能给国际经济、金融带来影响的接受程度,是全部接受,还是接受其
中的一部分?支持是指外国对该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目标可能予以支持的程
度,是全力支持,还是有保留地支持?这都是建立在各主权国家利益基础之上
的。毫无疑闻,进行国际协调,取得外国对本国货币政策的认可与支持,对
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3—2、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27。
货币政策还将通过三种关键性的传递机制,对外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这三
种传递机制是:通过经常项目贸易帐户的收入一支出效应;通过资本项目的利
率一资本流动效应;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的贸易条件变化效应。如下,我们可
以看到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
(1)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在固定汇率下,如果本国增加货币供应量且本国要维持固定汇率,则货
币政策没有溢出效应。固定汇率下本国货币供应量是由国内信贷和#life储备
构成,增加国内信贷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国内利率下降的压力,但利率
下降又引起资本流出和汇率下调的压力。为防止汇率的实际下调,货币当局
必须卖出外汇储备,其数量会等于初始的国内信贷扩张,结果利率不变,货币
政策未发生效力,只是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构成。
当由外国承担维持固定汇率时,则本国货币扩张也会引起外国的货币供
应量扩张。我们从图9中可看出,本国初始的货币扩张使I_M曲线移至UVII,
使本国利率下调并刺激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使进口增加,使外国IS71线移至
IS’2引起外国收入增加和利率提高。但B点和E点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本国利
率下降引起资本流出和外国货币供给增多,本国外汇储备下降,使UvII蓝线
移向L^位,LM71曲线移至UVI’2。本国和外国的最终均衡点分别处于C点F点,
结果是两国收入增加,利率提高。
2
图9
(2)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下,本国增加货币供应量L~幻曲线移至蹦l,引起本国利率
下调和收入增加,:g-gl起外国收入增加和利率上调。但B点E点都处’j二不稳
·28·
定状态。
y
在B点。奄凰旋穆癞出。存在匆.始性的国际收支赤字=l___·弓I:起零乖姬率下
调._?:夺国癌:稿r漕多i进口磙◇,.’鼬曲缘移幕.i瞰,_零冒艇瑚0叁手步增酾。罚时
在E:虑,夕b国存在初始传的凰艨救意盈余,刖起外币§£率上,漂咎雕罾_:;出j口减
少、r进口1槽多,、秘赣钱黟霉酵2d夺国收入_下降,结果是货丽琰策寻壤举国:
产:晕的增加是蚴乡b嗣产量的:下-黪为戕价的,t逮被称作典型的“以稚秀整。的
货币政策。
3—3、国际协调的诲粪棼耩j。
一一一● ⋯一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方式最理想的模型奠过于休谟的“价格一铸币流动
机制”,但其现实性早已被粉碎掉。关于_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的一个根据
是将政策作为政策制订者和经济体系之间的一个博弈,拄合理j雯2期的前提下,
货币政策与其说是!‘最佐控制?不如说是在.博弈过程.申!二{!:合作”的结果,
即政策无效。在一个封闭经济体是如此情况,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主权国家之
间的货币溉策协调更趋予是。冷博彝}酌碰裂≯曲豌零稚博漭::摧釉樽莽:负和
博弈翌种鳍第的每褪都蒋:餐。~以部为壑”韵货萄破案番楚套遭致外国的回
击,同时货币政策受到外国欢进酣情况不会很多.在世界性衰退中各国并不见
得十分愿意独自先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改策。因为{{芟箍是同外国共事,‘_iiii本国却
独自承担国际收支和≮[率的不利影响,除非外国以协调的方式进行配台,这
才愿意这样儆i舄外各国通常更具有针对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目标,如果大家
都以非协调的方式追求这种目标那么结果只能是负和博弈状况。
·29·
一漆一

八~r.
一~鏊
表3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均衡
外国
合作不合作
本恰作(8,0) 1 (一2,1) 3
国l不合作(9,一2) 2 (一1, 一1) 4
合作性协调对各国来说是否是有效的或最优的选择呢?可以借鉴博弈分
析理论中的囚犯难题进行说明。表3表示两国货币政策协调中的利益分配,每
一方格包括一种对每一国追求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利益的衡量,数值越大越
好。如果每个国家都奉行自己的和益最大的货币政策,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呢?在这种情况下,均衡处于方格4中(该均衡解是唯一,被称为纳什均衡)。
如果两国采取合作的协调方式方式,则可使总体经济福利最大化(方格1中的
8),如果起码有一方不合作,则总体经济福利都会下降(方格2、3、4中的值
分另0为7,一1,一2)o
表4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均衡
外国
合作不合作
本除作(6,0) 1 (一5.2) 3
国沐合作(一3。一1) 2 (一l,O) 4
如果政策博弈结果分配情况如表4,则要取得(合作,合作)的博弈结果
更难,因为外国的主导战略选择为“不合作”,本国则无主导性战略,因此,
要取得外国的“合作”策略(总体箍利与本唇福利最大),必然要求本国对外
国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补偿措旗;反之亦然。
如果两国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处于有限回合博弈过程中,则出现的结果便
只锈是(不合作,不合作)。如果是在无限回合博弈过程中,则两国的博弈协
调结果可以为(合作,合作),从而取得总体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但是在这过
·30·
程中,只要有一方采取了一次“不合作”的协调方式,则结果便是有限回合
博奔过程相同的情况。可见要出现(合作,合作)的协调方式之难,这里涉及
到了主权国家的声誉问题。而国际上的协调往往是道义上的、形式上的,任何
政治承诺都是不可靠的,因而出现双方合作的结果并不多见。
布雷顿森林体制可以是被视作为各国采取合作的货币政策协调方式的结
果。但同样,其最终的解体也可以说是一方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的结果,其中
美国拒绝实行紧缩政策(不利于本国经济)(当然,布雷顿森林体制的解体有
其更深刻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冲击过后,各国均将货币政策用来
对付内部经济目标,因而采取了实际上的“不合作”国际协调方式,从而出现
了“世界同时萧条”的局面。1981年1月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为摆脱经济萧
条,率先采取了“合作”的国际协调方式,执行“里根经济”,对推动世界经
济的回升作出了贡献。但同时,美国也因此将自己置于了(合作,不合作)
的格局.导致了“双胞胎赤字”一一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逆差
3—4、国际协调形式与难题
战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方式。布雷顿森森体制便是典
例。这个制度的总原则是货币政策优先维护内部均衡,暂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由IMF提供资金融通,只有出现持续的或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才应当由货
币政策及其它政策进行调整解决。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最高形式应是于1999
年正式运转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它将联盟内部的各国货币政策收归唯一的
欧洲中央银行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逐渐形成过程中,
经过了艰难、复杂且漫长的欧盟内部各国的货币政策协调实践。印年代世界
协调一致的需求管理政策也可以视作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协调。
国际上的货币政策协调似乎经常被视作是富人俱乐部一主要限于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事情。落后国家和小国经济或是影响小或是利益
被排挤而遭忽略。但是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应被视
作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货币政策协调实践。
1985年9月的纽约“广场协议”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间货币政策协请
·31· .
的典型案例。到1987年2月的巴黎“卢浮宫协议”,该期间和1987年lO月19
日的“黑色星期一”之昏,为了配合美元价值的回归,日、德两国先是维持
日元、马克利率相对上扬趋势,继而又实行日元和马克的低利率政策。但是
在其后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执行过程中,日本却尝到了国际协调的恶果,
创造了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其间,西德为了内部经济均衡目标的需
要,在“黑色星期一”过后的1988年7月和8月、1989年1月和4月共4次提
高利率,摆脱了低利率政策,维护了国内经济均衡的需要。但日本却维持着
不合国内经济均衡节拍的“永久低利率神话”,制造了股市、债市、房地产市
等资产价格膨胀的“泡沫经济”。日本在战后一直维护着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中最低的物价上涨率,因此,“泡沫经济”与其说是完全是日本经济自我发展
引发的内在必然结果,毋宁说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协调国际货币政策之下的决
策运用所带来的外部冲击。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失败常常可以归因于国际协调的“不合作”行为,
这可以称作“国际协调难题”。协调难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1)
协调得到的潜在利益是相当不明确的,即可能存在非明确的最优战略;(2)政
治约束,即政府在达成关于协调适当形式的协议时,面i晦着许多巨大的或短
期的政治难题(通常政治领导人追求短期利益);(3)不愿放弃独立性,即追
求自由;(4)政策重点的分歧;(5)政治声誉的可信度;(6)大国经济垄断势
力的作用等。实际上理查德.库珀已就“相互依存经济”的政策协调,诊断
出三个问题:第一是政策工具不完备;第二是目标可能不一致;第三个方面
是可能不合作协调的声誉问题。这兰个问题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货币政
策国际协调的难题。
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形式有两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协调采取制度的形式;
以“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之类的某种特定的协议。但在雷顿森林体
制解体以后,以后一种协调形式为主。通常是由美、日、欧为主宰的世界经济
大国俱乐部内部之间的协调为主,且常见的形式是以实力为基础的经济大国
双边协调形式。无论经济大国之闻是保持合作协调还是利益协调,很少会考虑
到第三方的利益和损失.更不用说落后国家与小国经济的利益与损失。
·32·
四、对我国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与协调问题的考察
l、我国的开放经济与货币政策
l一1、对我国开放经济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总量规模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无论从哪种角度,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1992年跃至第十一位,1997年丹至第十位。多年来外
贸依存度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上。来自国外的狭义货币从1977年的占6.
99%升至1996年的30.56%。我国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仅次予美国屠世
界第二位。另外,中国目前已完成了汇率并轨,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金
融业逐渐对外资开放;平均关税率大幅度下调,并取消了大多数贸易品的配
额和许可证制度;外部资本占国内资本的比率持续上升,国民待遇原则继续
深入;国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基本形成,税制日趋合理、规范和法制化;货
币政策受外部变量的影响很大,等等,这些变化均说明了中国的开放经济已
基本形成。
回顾我国开放经济发展历程.是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改革开
放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阶段;(1)
“窗口”发展阶段。以设置四个特区城市为标志,开始了开放经济的起飞阶段;
(2)“有条件”发展阶段,扩大开放领域至经济基础强、条件好的沿海地区,
实行“两头在外”贸易模式,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大循环;(3)“抓住机遇“发
展阶段,即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与良好的周边国家外交关
系,发展开放经济;(4)“接轨”发展阶段,即全面协调与国际市场的兼容性
发展阶段,从这个时候起,我国的“开放政策”已发展成为“开放型经济”,
推动开放经济发展的力量由国家经济主体导向型向民间经济主体自觉推动型
转变;(5)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则警醒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安全”意
·'j·
识,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逐渐纳入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涵。
另外,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具有如F主要特征:(1)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
于低水准与低效就业状态),资源贫乏、技术落后、资本不足,这就决定了我
国今后较长~段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开放型经济;
(2)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即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阶
段性,市场不统一、市场机制不建全;(3)中国经济正处于三种性质的过渡时
期:从洚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的商品经济过渡、狄汁射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过渡、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过渡。
l一2、对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认识
随着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从商业银行业务中分离出来后,我国才开始了
现代经济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从1983—1994,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一的货
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扶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虽然利用调整汇率和政策优惠
等手段进行了对外经济均衡的调控,但该阶段的货币政策作用着力点基本上是
针对国内经济的均衡方面。1994年我国在夕l-tE、外贸、财政、税收、金融等
领域推行了整体配套改革措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外汇结、售汇
制。同时,国民经济的开放型发展亦开始了全面协调与国际市场兼容性的接
轨阶段,即由“开放政策”阶段转入了“开放型经济”阶段。因此可以说,从
1994年开始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经济下协凋型的货币政策。从这个
时候起货币政策不仅要关注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要关注国民经济的对外均
衡领域。结、售汇翩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使得中央银行成为外汇市场的主
要参与主体。收、售外汇和托盘操作以稳定汇率;同时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基
础货币投放增量的主体部分,这两方面的行为(稳定?[率与货币供给)实际上
就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对内对外均衡的统一调控机制。货币政策开始了对内对
外同时进行主动积极、适度地调控阶段,开始了采用价格调控手法替代数量调
控手法调控对外均衡的调控阶段,理论界也开始了对我国货币政策对内对外如
何实施调控进行研究的高潮。
1997年香港的回归,使得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协调领域进一步拓
·34·
宽,即如何在两种货币体系之间实施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1997年以来的亚
洲金融危机,开始显示出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亚渊金融和经济稳定乃至世界
经济稳定方面的重要影响力,而我国对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中美领导人就
经济政策看法的交流、中国领导人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发表的货币政策声
明以及中国政府对支持港币稳定的声明,均标志着我国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国
际协调实践的开始。
战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实行开放经济的道路,在参与国际产
业分工大循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国内经济从中得到很大收益,取
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在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环境下。
相继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的开放经济政策有失妥当,发生了多起货币
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衰退,由此金融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
内受到重视和关注。.
实行开放经济,享受收益的同时,必然会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冲
击。开放经济下的风险有货币因索与实际因素组成,但在当前金融全球一体
化中,巨额资本流动迅猛,由货币因素弓I起的开放风险远大于实际因素。如80
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墨西哥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此,加强我国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研究扳有琨实意义。
2、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关于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在前面已作了分析,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传导机制。但是由于一国的具体国情(包括经济体制、
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制度环境背景)、货币政策对外国传递机制与反馈
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国货币政策的有放性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我国的开放经谤具有一般开放经济的共性,因而前述分析方法在许
多方面都可以用来分析我圜的情况。但是,我国的开放经济时间不长,开放经
济下货币政策的运用时闻更短,我国的国蜻更是存在特礞性.目前正处于经
济发展的三种性质的过渡时期,因而前述基于市场机制较元善的开放经济体的
经济金融环境下的分析,宜然就不能完全套}{j在我国鹄情况下。
3‘·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皓助于IS一蝴一BP模型来分析我国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为:(1)物价可视为短期不变但中长期变
化,即粘性价格;(2)货币兑换机制可视为浮动17[率裁分析,但变动幅度不
大;(3)购买力平价在较大程度上存在,但利率平价存在的程度小.但由于我
国坚持长期吸引外资方针,因此可视作翻率平价替代。即夹行实行比资本富裕
国低的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向时采取各种措旋会使外资流入;(4)投资者
的预期可视为静态;(5)货币供应萤增长带动总需求扩大和国民产出、国民收
入同时增多机制存在。
借助于图1可分析出,货币供应量增多,带来的经济效应为:(1)国民产
出和国民收入增多;(2)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但实际汇率升值;(3)经常项
目赤字压力;(4)资本项目盈余;(5)利率为官方控制利率,略有上调。
但这种分析或许过于简单化,基于假定条件限制。实际上,在我国货币政
策体系内的各种价格机制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敏感性差,因此制约了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发撵。198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基本上形成了“中央银行——金
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这~传导体系,确立了“货币政策——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中介哥标——最终目标”这~传导机制的发展模式。但目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金融体制不健全,中央银行调控体系不完善,
间接的宏观调节手段缺乏,受宏观经济环境的阻碍,因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还没有完全的、真正地建立起来。
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可分为外部经济调节工具和内部经济调
节工具两部分.统一于内外部经济的共同均衡。具体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
递机制在对内经济方面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作用效率差。我国金融80%通过银行,银行信贷的80%又投向了
预算仍属软约束的国企,另外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亦主要是针对国企,因而金融
实际上变成了财政投资,造成利率引导作用弱于信贷配给。
第二,作用范围窄。商业银行的信贷量大部分倾向于国有企业.但国企
的微观机斜改造不到位,而当前最有活力的非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占
据半壁江山,致陵央行的货币政策影Ⅱ向范围趋小和效力下降。
·36·
第三,作用余地小。基础货币中来自外汇占款的部分过大,在1994—1997
年间,通过外汇占款已供应货币11218亿元。占总供应量的64.2%,有的季
度甚至是增量基础货币的100%或以上(压缩国内信贷存量即再贷款部分,如
1996年一季度压缩国内信贷量的7.85%),使得央行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的余
地变小。
第四,作用工具的不完备性。闯接调控手段的“三大法宝”均存在缺陷,
存款准备金偏高且偏死,贴现业务开展的基础差,公开市场缺乏国债市场规模
的支持。
在对外调节方面存在如下特点:第一.汇率政策,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可得其理解为介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第二,外汇管制政
策,包括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和资本项目下严格管制。因而资本流入受到限制,
利率平价难以成立;第三,国际资本政策,包括对外资、外债的管理和控制,
坚持长期大量引入外资方针,因而外债规模大并将长期存在;第四,外汇储备
政策,包括合理储备水平确定和储备的操作、运用、管理。
3,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协调
3—1、我国货币政策协调的简短回顾
开放经济使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从单纯的对内均衡转为内外均衡兼顾。
改革前的封闭经济中,国民经济练合:平衡基本只表现为财改、信贷、物资的平
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新问题。如需要相应增加
对出口商品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流通的金融支持;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需
要相应增加国内配套资金供应;当国内通货膨账压力较大时,就与支持出口
发生冲突等。如果分析我国对内对外经济均衡的冲突与协调,自80年代以来
的情况基本上如下轰5反映:
表5政策协调效果的回顾
观察年份政策手段宏观经济表现
货币财政“双紧”型国际收支盈余
外汇储备增多
双重汇率1980一1983
经济平稳增长
“双松型”政策
经济逐渐过热
贸易收支逆差1984—1988
汇率贬值
通货膨胀
经济收缩
“双紧型”政策1989—199l
贸易盈余大
经济逐渐过热
“双松型”政策通货膨胀1992一1993
贸易赤字
紧财政政策经济平稳增长经济平稳增长
汇率贬值后渐趋升值物价稳定
1994—1997. 货币政策达度双紧贸易易、资本“双盈余”
々h犷健焦惩憎
“双松型”政策出口下滑
实际汇率小幅升值经济增长下滑1998
物价负增长
上是同向同步的。在94年以前的大部分年份里,经济的内外均衡是冲突的。
自94年以后货币政策开始逐渐脱离财政赤字的制约,微观市场经济基础逐渐
得到改善,货币政策的协调后果是比较成功的。在1998年的情况中,由于受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汇率有所升值,致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
降。虽然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采取了协调措施,但是由于时滞与微观经济基
础改造的不到位,致使协调的结果不如人意。
3—2、从中短期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协调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双缺口”问题(即储备缺I:1与外汇
缺口)将会}乏期存在,因而对外经济的“均衡”并非“平衡”概念。具体表现
在:(1)维持国内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根本;(2)经常项目平
衡,或者允许贸易出口略大于进口,弥补外汇缺171;(3)长期吸引资本流入,
弥补储蓄缺口:(4)人民币汇率稳定,即避免名义汇率的频繁大幅度波动和真
-38·
实汇率的升值与贬值问题;(5)保证本国在变化多端的国际货币“博弈性游
戏”中不致受损。
但是,这些对外均衡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对内均衡的要求.使我国的货币
政策经常处于两难选择,如带来许多新的问题:(1)巨额外资流入必然带来人
民币真实汇率的升值问题,从而导致压抑贸易部门的发展。(2)资本项目顺差
要求经常项目逆差,否则只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但这又必然会加
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后者的增长肯定存在一个临界度。同时,吸引外
资的真实目的应是发展国内实体经济、增加国民收入.而并不是挂在国家外
汇储备帐户上用以贴补外汇利差,这是一种资源闲置和浪费。(3)由于金融体
系的不德全.巨额外资流入易引起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导致金融泡沫和经济
危机。(4)巨额资本沉入所要求的经常项目赤字,不利于投资者的预期心理,
易引发资本流入逆转,从而导致重大的资源再配置、破产、调整成本。(5)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易遭致国际投机资本对官方汇率的攻击。
因此,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工作相当重要。从中短觏看,货币玫策协调
的着力点可以考虑如下方面:(1)货币当局的中和性政策,即采取公开市场操
作工具冲销资本流入的影响,但在目前我国存在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
下,余地会越来越小;(2)实施货币当局直接配置资源功能,让国内部分基金
组织购买外汇,限黼其购买国债等;(3>“藏汇于民”,培育二级、三级“蓄汇
池”,并适当贯彻自我风险责任原则,以提高民间经济主体的用汇效率和分担
央行的部分外汇风险;(4)实施“托宾税”或替代渚施,在高速运转的国际金
融市场“飞轮中撒些沙子”,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规模收益
递增和金融寡头势力.短期资本弊多利少,而实践证明,实施部分资本管制并
不影响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规模;(5)完善利率与汇率的联系机制,便于货币
政策在消除和避免资本流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可以发挥短期的作用。同时加
强就对汇率、利率的敏感机制建设;(6)加强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7)稳定
的货币政策所传递的正确信号对人们的心理预期是大有帮助的。
3—3、从长期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外蝎衡{办诵
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外均衡协调应与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气0-
相一致。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由过去封闭经济下的“赶超战略”转变为开放
经济下的“比较优势战略”。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是‘‘出口导向型,,
还是“扩大内需型”呢?如果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从长期来
看,我国不大可能取得“日本式”或“亚洲四小龙式”的成功。因为象我们
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必须要取得世界三大“经济
体”~一美国、欧盟、日本的支持,而要取得它们的支持,存在两大障碍:
一是政治障碍,由于历史原因,美国虽未成为我国直接的敌对国,但政治思
想意识形态存在冲突,友好表现不多;日本与我国在本世纪的“敌对邦交”
多于“友好邦交”.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至今对二战中侵华罪行认识不
足;欧盟希望出现多极中的中国一极,但实际的支持并不多。二是经济障碍,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十大贸易国,远不是日本经济起飞阶段的
小国经济,更不是亚洲“四小龙”式的小经济体,我国的出El扩张规模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大,因而阻力也大。
但从我国1978—1997的长期考察,净出口因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达14.4%,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较大,因而长期货币玫策的协调目
标必须关注出口。我国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资源相对贫乏,作为储蓄缺口
的资本长期不足,吸收外资流入是我国的长期国策,从而也决定了我国资本
项目下的长期盈余。我国出口商品中存在较大部分属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接
受者,因而“小国开放经济的斯堪的纳维亚通货膨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套用我国,如是这样,我国的开放经济,必然面临着较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有如60年代经济起飞中的西德、日两国)。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落
后国家的后发优势,生产率增长速度(尤其是贸易品)高于国外,因而人民币
的贬值速度就可以慢于国外。这些均是我国实施货币政策协调作用时必须予
以考虑的因素。
我国已是政治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作为其象征之一的人民币走
向国际化将不可避免。人民币实现国际fl二可以为我国带来主要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铸币收益.包括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二是缓解了储蓄缺口,可以实行
适度贸易逆差用以加快建设国内经济;三是成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一极,人
·40· .
民币流出达到一定规模.对人民币汇率的协调将不仅是限于中国的责任,我
们可以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乃至整体
经济素质的要求更高,压力也更大。国际社会对一国货币的信·6-通常要10年、
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考察。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协调目标的着
力点将是:(1)资本项目长期盈余。经常项目适当逆差(抛开具体国情不论,
韩国从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大部分年度里,经常项目均存在逆差,但是其
经济发展的成功事实却是众所周知的);(2)调控长期的通胀压力与人民币的
相对舞值趋势;(33人民币鹩逐渐国际化。
4、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锻的协调
4一l、车lj率政策与汇率政镶
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同属货币政策范畴,在我国货币当局
对二者的可控性都很大,莉率是央行直接管莉的,汇率的决定在当前是通过央
行的入市}申销措麓与基础货币供应联系在一起的。利率与汇率的搭配协调可借
助图11和表6进行说明。在我国,由于外币资产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比本币
资产需求对得率的敏感度要差,故FF的斜率要平滑些。
制率±升~
圉11
表6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
宏观经济运行区间国内利率状况人民币汇率状况政策协调
在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提高贴现率
I 过低过低
在外汇市场抛售外汇
引入外资,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贴
Ⅱ 过高过低
现率等
‘j 在货币市场发行货币,降低贴现率
Ⅲ 过高过高
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
Ⅳ 过低过高
控制童卜资流入和货币供应量,提高贴
现率
是实施更具弹性的利率制度,在管制利率下,如果是高利率,能起到紧缩效
果。如果是低利率,则必须辅以信贷配给,有可能造成效率扭曲;二是要有更
多的“蓄汇池”,以使央行能主动入市操作;三是要求,'l-fE市场与货币市场紧
密联结,资金在两个市场自由流动,而这有赖于金融市场的相对发达,交易工
具品种繁多;同时要求市场交易者(银行、企业、个人)对利率和汇率变动
十分敏感
另外必须注意。汇率政策不应简单依附于外贸出口。而从西德、日本的
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的固定汇率水平上完成
的.虽然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汇率相对贬值,但幅度极小。因此,不应把贬
值政策经常针对扩大出口,不利于出口竞争力的培育。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我国从长期来看,应该是稳定实际汇率和避免频繁变动名义汇率。当然,市场
是基础,要谋求市场效率和宏观稳定的统一。
4—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政策工具.在调节方面总
需求方面各有功效,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按米德设计的对外平衡只关注经常
项目的内外均衡模型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属改变支出政策,应对内;汇率、关
税等政策属转换支出政策,应对外。蒙代尔考虑了资本流动情况的分析认为:
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平衡,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平衡。这两种政策搭配的设计思想
对我国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旦是完全套用恐怕难如人意。问题出在我国货币
.4,.
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缺陷方面。
在实践中,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的效力发挥存在如下问题:(1)效率问
题,大规模使用财政政策有可能强化尚存的惯性计划体制和思想意识,导致
体制复归;(2)重复建设与超前建设问题,前者是计划体制下的老现象,后者
涉及到最终谁来承担成本的问题;(3)对促进充分就业的效力弱,财政支出的
基本建设项目属资金密集型,能够吸收的就业有限;(4)乘数作用小,由于基
本建设项目大多属关联度不高的产业;(5)经济政策的时滞包括内部时滞(认
识、决策时滞)与外部时滞(行动时滞),虽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长于财政
政策,但后者的内部时滞要比前者长得多;(6)目前我国处于”+吃饭财政”阶
段,财力有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总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两相比较,货币政策对
社会总需求具有总揽性质,它最终对币值负责。但是财政政策终究是货币政策
的一大制约因素。从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1994年以后基本停止财政向
央行透支;1995年开始基本停止向央行借款,财政赤字主要通过发债来解决。
但从当前来看,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量的是通过国有企业这一
融资主体表现出来的,对中央银行真正冲击大的是对国有企业财政性资金融
通.而不是帐面的财政赤字。
因而,谋求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搭配效果,还应从健全
两者的作用机制与能力入手,从改造微观经济基础入手。
4—3、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及其它政策的协调
从需求角度看,拉动我国GDP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最终消费(总消
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和净出口。从净出口的作用来看,其对GDP增长
的影响渐趋扩大。个别年份成为∞P增长的主力,如1989年和1990年两年的
数字测箅,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50%。按1997年的水平计算,
国内生产中大约有20%左右用于出口,每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就需要进口
0.16个单位的外国商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国际政治约束与国际经济压力,我国不大可能推行有较大盈余的
.43·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因而充分利用国
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行“大出大进”和不断提高质量档
次的对外贸易完全有可能,最终也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效率。而在一国贸易的
发展过程中,贸易政策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也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
的协调配合对维护我国的对外经济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政策主要针对有形贸易,其工具主要是通过关税、限制、管制、非
关税贸易壁垒。但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我国贸易政策的作用受限:一是
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入关的条件要求。使得我国贸易政策面临较
大的国际压力即关税要求下调,规制要放松;二是象关税、限制等工具本身
具有改变相对价格的功能,有可能会造成生产扭曲、消费扭曲、竞争扭曲等微
观效率损失,从比较利益的角度出发,被证明其不是一个“帕累托改善”的制
度。

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作用可以弥补贸易政策的不足与避免国际压力。今后
两政策协调配合的着力点应放在实际汇率的调控与补贴、出口退税的配套调
控方面,针对不同的出口商品种类,采取差异的协调方案。
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比如与投资政策的协调,主要是着眼于提高投资
效率,改造货币政策的微观作用机制,避免金融向财政投资转化;与产业政
策的协调,主要是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率配置,发挥我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
势;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则是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禀赋.并避免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
5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包括三个层次的协调:与主
要经济大国的协调、与东盟国家的协调、大陆与港澳三地区之间的协调。
5一l、与主要经济大国的货币政策协调
这主要是指与美国、欧盟、日本三个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货
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本来是主要限于在被称为“富人俱乐部”(OEG3)中的国家
·44·
之间,这一特点自1985年“G5”国的“广场协议”,1987年的“G7”国的
“卢浮宫协议”以来日趋形成。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规模的
迅速增长,至今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十大贸易国、第二大吸收直接投资
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趋增。近年来的“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在一令方面
来看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扼制中国强大、施加中国经济政策协调压力以及抬
高协调谈判要价的需要;扶另一个俣ll面来看,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已越来
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国际协
调的任务已具现实性了。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以来,国际货币制度处于“无体系”的时代.由
美、欧、日为主的世界经济大国之间以实力为基础的竟争与协调规则取代了国
际制度规则。我国的实体经济总量规模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但经济质量相
差甚远。另外我国虽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金融大国,商金融实力在货币政
策的国际协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与主要经济大国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中.
实质上的(合作,合作)博弈很难出现,再加上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对立与
7巾突,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面临被动的协调压力。
在面l临协调压力的国际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的货
币政策也将会从被动协调向主动协调角色转变。但是即便如此,在防止一个
倾向的同时掩盖着另一个倾向一,即纯粹的国际协调任务。80年代以来的西德、
日本便是铡证。从落后国象变成了世界三爽经济发聂“爽擎头”的谊德秘q
本,在80年代担起了与美国三者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角色,但是由于在处理
内外均衡协调的诞重点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可同嚣雨语。流酒在“经济裤语”
中的日本在倾向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阿时,忽视了对内协调的需要.终于制
造了一场“日本病”——泡沫经济;相反.西德在开始重视贷币政策的国际
协调。其后在对内协调的需要下.货币政策转向仍以对内协调为主.避免了国
内经济的波动;而处在其中的美国,逐渐走上了90年代的“新经济”道路。
我国是贸易大国,相比较之下,我国还不能说是盆黜大固和真正意义上
的世界经济大国,对美、欧、目的经济影响力小,因此,号这三个地区货币政
策协调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贸易往来的f衡和逆差调整的责任问题。19q0年中
·45·
国对日本、美国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熏分别为14.3%、8.2%,1996年分
别上升到20.4%、17.1%。现在欧盟是我国出口的第三大地区市场。我国与
这三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协调,在目前应以扩大我国的出口为重点。由于我
国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需求对这三大经济体的吸引力,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贸易
领域的协调也毹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在与三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从发
展中国家的身份为出发点,力图避免发达国家抬高我国经济实力和抬高要价.
注意对我国的“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双重身份的辩证认识,争取(合
作,合作)博弈,但始终不能忽视对方“不合作”博弈的可能性。
5—2与东盟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
由于地缘关系和经济结构相似,同属发展中国家,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贸
易往来方面联系紧密,对第三地区出口产品的替代性强,因而经济的相互依存
度高,影响力强,由此决定了两者之间加强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随着我国
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影响力的增大,人民币已在事实上成为东盟
国家的“硬通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流通和兑换,因而加强我国与该地区的
货币政策协调,对我国经济是大有裨益的。通过某种程度的协调对话机制,
比与美、欧、日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更具有现实性。
在当前,与东盟国家货币政策协调的着眼点主要是以稳定人民币的实际
汇率为基础,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和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为内容(我国吸收的对
外直接投资中来自东盟的比例较大)。我国与新、马、泰等国存在传统的信任
与友谊关系,与东盟存在泛松盼协调对话机制。.因而货币政策协调的可能性
大。
在实践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已存在协调鳗爨功事实。在97年度的东南
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货币政策承诺,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
恢复经济稳定.同时也稳住了我国经济。
5—3、大陆与港澳三地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
香港、澳门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将先后成为我国具有高度自治权
·46· ,
的特别行政区。按照<基本法>,两个特别行政区将长期保持现有的基本经济
体系和货币金融制度,保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调整权、汇率制度选
择权和金融体系的监控权。这就确定r在中国同时存在三种货币和货币制度、
三种货币和金融运行机制、三个货币当局的基本构架长期并存的中国货币割
度环境。因此,内地与港澳地区货币政策的协调,将成为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
中心地位和港澳现行货币制度稳定、以及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
键。
从经济翩度和经济政策角度看,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剿亍
经济高度自治和制度50年不变,因此内地与港澳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
就可能出现两地的经济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三地政策目标不一致的问
题。从主权关系角度来看,内地与港澳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货币
和货币制度在效率方面优于多种货币和货币制度。一种货币制度追求的目标,
第一个标准是它在促进微观经济交易方面的效率;第二是它与宏观经济稳定
的一致性。显然三种货币制度所存在的交易费用与风险使其在效率方面有损
失。因此,基于政治承诺,内地与港澳之间货币政策协调的目标,首先是维
护宏观经济稳定的一致性;其次是谋求效率损失的最小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地与港澳地区货币政策协调的难点在于政策工具
的完备性、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协调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fI)人民
币与港币、澳币之间的可兑抉闰题;(2)人民乖与港币、澳币之闻的汇率安排
问题;(3)三地之间收支失衡的调整问题。
在货币可兑换安摊方面,目前人民币与外部货币保持有限的可兑换,即
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管制性兑换。而香港、澳门均实现完全兑换。因
此,人民币与港币、澳币的兑换安排问瑟,便显重要。如果实行限制性兑换,
会增加微观经济的交易成本,不利于生产贸易和投资效率。如果实行完全可
兑换,又可能出现金融资产以港币、澳币为”桥”,建立起国际金融市场与国
内金融市场的通道,内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管制便会在事实上不存在,稳定金
融体系的压力就会增大。
在汇率安排方面,目前人民币实行确管理的?孚动汇率制.港币实行联系
·47·
汇率糊(固定美元汇率制),因此在人民币与港币、澳币的汇率安排方面也存
在两难选择问题。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从微观运行效率角度分析,有利于降
低交易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但同时由于三地经济发展和币值稳定的不同步
性.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则从微观运行效
率角度分析是低效率的。
在三地之间收支失衡的调整方面则存在的问题不大,三地同属一个国家,
其最终利益目标是统~的,且港澳两地以转l-J贸易为主,是内地发展对外贸
易的重要渠道。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港元、澳元必将统一于人民币,内地与
港澳三地之闻也将会实慈统一的货币制度。如果是这样,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
币政策协调将是一个国家之肉货币政策处理不同逸区差别科益意义上的_|夯漏。
到那时,我国应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大国.我们期待着中国的必然昌盛。
参考文献
1、曾康霖:<货币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陈野华、殷孟波;<货币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刘锡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4、刘光第:<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芷
5、约翰·威廉森:(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6、鲁迪格·多恩布什等;(开放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
7、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8、P·T·埃尔斯沃恩等:<国际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
9、J·E·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
10、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
n、周升业:(对外开放下的金融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12、维托理奥·考博等:<对资本流入的宏观经济调整》该文系世界银行研
究报告1996年2月第1期
13、张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中性论)经济学动态1998.4
14、常志霄等:(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与最新前沿)经济学动态1998.4
15、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
16、陈岱孙历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17、何泽荣:(ss国外汇市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18、米契尔·卡特:(合理预期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19、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20、萨谬尔森:<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
2l、布赖恩·摩根:<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商务印书馆1988年
22、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49·
23、铃木淑夫(日本的金融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
24、陈钺‘西方七国首脑的经济政策协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25、冯肇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比较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年
26、(经济学消息报>1996--1998年各期。
有关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2——1998, (中国金融年鉴>
1993——1997。
-50·
后记
本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得到了我的导师张静琦老师的悉心指
导。凝结于全篇中的学习成果完全受益于三年来各位老师的教诲。
何泽菜老师对论文的编排结构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另外亦包含
着各位学友的启发。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著作者的观点和材料,但由
于时久疏漏之故,未能一一列出,在此表示感谢和歉意。
三年的光华园求学生涯行将结束,其间的感受对于我本人来说
是终生难忘,岂是片断言语所能表达。恩师张静琦老师从学术上给
了我精心的指导,从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从生活上给了我细
心的关照,师恩深重,心中洋溢着的感激之情绝菲“谢谢”二字所
能表达,愧疚之情难以言表。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冯肇伯老师、何泽
荣老师、陈野华老师、林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另外各位师兄弟、
师姐妹在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使我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期。感
谢金融学院的各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教诲,感谢各位同学的帮助。
一九九九年--yj十三日于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