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682外包的经济学分析——兼谈我国国有银行信息系统外包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外包的经济学分析——兼谈我国国有银行信息系统外包
姓名:闫幸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方齐云
20031026
-)7577422
摘要
对并 购 和 外包这两种组织形式的选择决定了组织的边界。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价值
链理论从不同的方面为企业外包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的研究人员对外包的研究较多,
而在国内,对外包这种组织形式的研究还刚刚开始。本文通过对并购和外包的的比较
展开对外包这一组织方式的研究。企业的并购扩张引起了组织失灵,而外包则能够减
小内部成本,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因而对企业的吸引力正不断凸显出来。我们探讨
了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进行组织重组的必然性,并第一次在自我可执行协议的框架
下,重点考察了在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进行外包和垂直并购的因素。
包括企业外包市场的发育程度,生产成本,交易成本,贴现率和价格的变动幅度等因素。
我们发现在信息经济条件下,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进而影响到以上诸因素,从而得出了并购的优势在信息经济下弱化的趋势,而外包的
优势则越来越明显的结论。
接下 来 我 们研究外包在银行改革中的应用,银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
行业,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面临跨国银行进入和电子化的双重挑战,而长期的
行政垄断造成了我国国有银行的低效率。虽然近两年银行系统加大了改革力度,但劣
势依然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竞争力。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仍然处于分业经营的状
态,在业务重组方面宜采取外包的形式。具体在外包的具体决策问题上,我们发展了
银行内部外包决策的模型一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外包五个内部决策影响因素的分值计
算,得出了对外包项目及外包形式的选择模型;接下来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用模糊
分析法发展了对外包商的甄别模型;然后重点考察了外包合约容易引起的几种机会主
义问题及其解决机制,包括合约设计上和在合同期内的组织协调。最后,在第四章我
们提出了银行在利用外包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在银行产权改革、组织改革和
外包的具体管理三个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纵向并购外包金融竞争力未倪。、,1Ir"M
Abstract
Th ec ho iceb etweeni ntegrationa ndo utsourcingd ecidesth efr ontiero fan o rganization.
Transactionc ostec onomicsan dc hainsv alueth eoryp rovideth eoreticalbas isfo rou tsourcing
fromd ifferentas pects.Fo reignre searcho no utsourcingh asd evelopedf ora lo ngti me,th ough
domestic study only began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i sp ap erb eginsto s tudyo utsourcingb yc omparingi ntegrationa ndo utsourcing.W e
findth atin tegrationl eadsto in efficiento rganization,bu to utsourcingc anr educesp orduction
cost and adds value for the company. So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outsource not important
businessan dre organizeth ec ompany.Fo rth efi rsttim e,w ep utou tsourcinga ndin tegrationin
thefr ameworko fse lf-enforcinga greementsa ndlo oki ntoth efa ctorsth atin fluenceth ec hoice
between making and buying. The factors are market maturity, production cost, transaction
cost, discount rate and fluctuations in the price. We find that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economy make integration disadvantageous and outsourcing
advantageous.
In t he f o llowingp artw es tudyt hea pplianceo fo utsourcingi nt her eform ofth eS tate
Owned Bank (SOBS).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 but after
entering WTO, SOBs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banks and the revolution of
electronics. It is long-term executive monopoly that makes inefficienc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Th isp aperal sos tudiesth ed ecisiona ndm anagementin o utsourcing.W ed evelopth 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make outsourcing decision between different
projectsan dd ifferentfo rms;ne xtw ea doptex perte valuationa nds coredd ifferentsu ppliersto
choseth eb estp artner;th enw es eea boutth eo pportunism ino utsourcinga nd仰tofi ndth e
solution.T hesem easuresin cludep ropertyr eform,or ganizationr eform inb ankinga ndg ood
management in outsourcing.
Keyw ords:In tegration Outsourcing Financialco mpetence
1 序言
1.1 研究银行业务外包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 加 入 WTo之前,许多人曾经断言:金融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危险的产
业。面对这种情况,林毅夫P1等一批学者强调要发展中小银行,通过外围发展带动中心
银行的发展。但是我国银行业关系国家命脉,不能象国有企业改革那样,先合资,被
国外控制了,再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恢复民族企业的生机。因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JF放的1992-1997年是我国内需不断增强,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景气时期,而我国从
1998年起,就陷入了内需不振,通货紧缩的时期,外国的大银行都纷纷调整业务,从
企业贷款向零售业务推进,目前的商业环境对小银行的发展更是一种挑战。所以我国
在发展中小银行的同时,也要加紧对大的国有银行的改造。
在银 行 改 革的问题上,要改革产权环境,但更重要的是金融竞争力的问题。四大
国有银行机构庞大,组织失灵的问题非常突出,在业务发展_L缺乏竞争力。通过对一分
工和合作这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合作竞争在当代社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与
此相适应的是,相对于组织扩张的并购来说,外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研究了我
国银行业在向商业化转变的过程中,集中核心竞争力,打破企业办社会的国企弊病,
通过利用外包这一组织方式重组业务,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可行性和对策。
1.2 相关文献回顾
.2.1外包的理论基础
(1) 交 易 费 用 理论
科斯 [2 ]在 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摒弃了新古典经济学中交易无摩擦的假设,
提出了一下假说:企业和市场是两种虽有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制度安排,科斯首
次指出交易费用的问题。市场上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则将许多原来属于市
场的交易“内部化”了,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分工和专业化使得企业和市场得以相
互依赖比较存在,他们的界限就是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威廉姆
森(3)将其进行了系统化,假定,人具有其能力极限边界以内的有限理性,且具有采取策
略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性格倾向,当交易活动中存在机会主义时,就会产生交易
成木。威廉姆森在《市场与等级结构》(1975)与《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1985)中
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交易费用,分析了交易费用产生和增大的原因;在《交易费用经济学:
契约关系的规则》(1979)中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
和市场交易费用,进一步分析和揭示了科斯的交易成本理沦,认为企业在不确定性很
强和资产专用性很高的情况下应采取企业制度的形式。
考克 斯 [t41 (C ox,1996)从企业家能力(entrepreneurial)人力资本方面深化了资产专
用性的涵义,认为企业家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和节约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
哪种知识对企业获利贡献大,那种知识就具有更大的资产专用性,企业可以通过供应
链的调整来提升自身的能力,节省成本。
张五 常 [5J (C heung.StevenN ,1996)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出现,而仅仅是用
高效的市场替代了低效的市场,即“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张进一步指
出,企业运行也不是没有成本的,它在节省产品市场的交易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要
素市场的代理费用(如管理成本和决策失误带来的费用),因此,当产品市场中交易(定
价)费用的节省与正在形成的要素市场中代理费用(一种交易费用)的增加在边际上
均衡时,即达到了企业和市场的均衡。
杨小 凯 、 黄有光I['I( X iaokaiYa ngan dY ew-KwangN g,1999) 注意到在企业为节约交
易费用对企业制度、企业规模做出调整时,也会对资源信息造成扭曲。由于信息的缺
乏和扭曲,当一个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监督费用会成倍增加,此外,随着交易
效率的提高,每单位交易的成本下降,但总交易成本却会增加,企业内部运行的费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级数增长。
90 年 代 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市场交易费用的下降,当边际交易费
用=边际组织费用时,企业就会选择把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集中于主业。
(2) 价 值 链 理 论
价值 链 理 论从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外包。价值链的概念是美国哈
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尔波特1[71(M ichaelE . Po rter,l985) 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
业都在寻求自己的竞争优势,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短一个领域都保持领资,该就决
定了每个企业在保留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能力基础上,把一些相对经这里较
弱的环节转移出去,同时与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关联的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
系。
传统 的 价 值链特征1[11:1 )价值链通过不断线性延伸而增值;2)价值链内部呈多层
金字塔式管理结构;3)信息起辅助作用。
信息 经 济 条件下,价值链的特征为:1)价值链缩短并虚化;2)价值链内部呈扁平
网络式结构;3)信息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Gre en st ei n& Feiman[9](2 000)讨论了信息技术对客户的影响,提出基于顾客的价值
链。哈佛商学院的JeffreyF. Rayportan dJo hnJ. Sv iokla[9](19 95)讨论了信息本身价值的增
值,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两位学者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即
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和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后者指电子银行。两条价值链的经
济原理、管理、价值增值的过程都不同,互联网的出现,使两条链并行,产生了价值
链的缩短并虚化。
借助 信 息 技术的帮助,一个企业可与多家企业结成联盟关系,以适应不同的市场
需求,并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Malone,Yates&Benjamin(1987['0l)认为IT将降低交
易费用并影响到市场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由于电子化市场中交易费用降低将导致企业
降低垂直一体化程度而更多依赖市场,企业趋于小型化和专业化。市场信息化后,企业
可以集中资源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专业化经济。Rheingold and
Rochart&m,M orton(1993)D' lgJi认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各有优势,信息技术将推动二
者之间的中间组织的出现,如外包和联盟。一方面企业通过外包保持灵活性,另一方
面,这种关系可以维系双方交易,降低利用市场交易的风险。史凌鹤和黄有光[121综合
了以上学者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极大减少了市场交易成本,首先寻找成本和匹配成
本降低,买主可以较快的找到合适的商品,同时卖主也可通过网络和通信设施尽快了
解顾客潜在偏好。质量问题也能很快得到反馈,减少欺诈动机,企业也能实现更为专
业化的经营,因为只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刁能吸引顾客。
1.2.2 外包的研究
JamesQ uinn(1994)1'3 〕等 认为,“一个组织应该将价值创造体系中的每项活动定义为
一种服务,仔细分析每项服务活动,石能否成为世界最佳;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内部供
应成为世界最佳的活动,就将其外包出去。外包决策时要考虑七个战略性问题:本企
业的核心力量、经营环境、成本、技术、与供应商的关系、外包的具体实现方式。牛
津大学坦普尔顿学院研究员Mary.C.Lacity [141提出了基于适应性控制性最大化的外包选
择法。
国内 对 外 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包的优势分析和市场组织方面。毕小青、刘怀
清[15}对外包成因,企业外包战略意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实施外包的经验、外包的手
段和工作程序等。李小卯、李敏强及寇纪淞[1G]探讨了信息技术外包的管理模式,提出
了发展战略组、法律事务组和实施监管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并从专家组的职能,人
员构成,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田晓军[17]讨论了券商的价值链外包,
认为券商应当专注于知识密集型的核心活动,而将其它的外包出去。杨英、霍国庆[18]
讨论了委托代理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扭曲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指出了市场和宏
观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的风险,但是没有指出具体的对策。
我 国银 行 业的保护和封闭导致了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不堪一击,就算某项服务
在国内银行业中是先进的,但是相对于花旗、三菱等国际性大银行,也是低水平的,
所以企业在外包和自给的选择中,一定要慎重选择、科学管理。
2 外包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每个 企 业 都要面临“自制或外购”的问题(makeo rb uy)这样一个基本的经济决
策。企业要进行研发、市场调研、产品装配、培训员工等等,正如科斯所言,企业的
活动构成了企业的边界。在每种业务上企业都要面临一体化并购和外包的选择。
2.1 组织的变迁引出外包问题
根据 科 斯 定理,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无论产权在谁手里,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都
是有效率的。但是由于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等条件的制约,不同组织形式的成本是
不同的。组织有两种形式: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实体组织又包括企业内组织和企业
间组织两个方面。企业内组织自产业革命以来,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1)垂直一体
化的功能型组织(2)多部门组织(3)矩阵组织。企业间组织包括(1)市场交换,优
势在于能充分利用市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实现经济效率,缺点是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
性缺乏控制,成本高。(2)一体化形式,通过并购实现,优点是降低不确定性,但管
理协调的成本很高,特别是在非关联多样化的情况下。
山于 存 在 不确定性和市场缺陷,公司将市场交易活动放到组织内部进行,从而企
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但是实体组织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表现出了许多明
显的缺陷,80年代后,信息经济快速成长,实体组织的适用性更低了。信息技术革命
性突破使得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集大大拓宽,倾向个性化消费。而相对来说,实体组
织内部所有的功能及专用性资产规模庞大,资产专用性高,交易成本高,导致实体组
织生产能力调整和业务转换困难。并且实体组织决策滞后上层决策,下层执行,中层
监督。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一解决办法的过程。冗长的环节造
成了信息失真和不及时。[191结果是组织臃肿问题日益严重,表现在:
(1) 内 部 生产很难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因为内部生产面临的需求较小,而独立的
外包商可以达到最优生产数量。厂商应该注意到在广义和动态上最重要的规模经济是
无形资产的规模经济,如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资本市场和营销渠道等。以信息系统
为例,信息系统外包的主要原理是厂商在安装、更新和管理上不能达到最小最优生产
规模的情况下,故信息系统是不可避免外包的。
(2) 内 部 生产很像个垄断者,垄断从以下两个方面降低了效率:内部市场价格
不可能有效制定,而且厂商根据内部顾客降低了业绩标准。因此,内部生产的效率不
明显。定价高可能是如下原因,生产经理的成本可能很低,但价格可能很高;生产单
位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市场竞争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激励,而内部生产没有这样激烈
的市场竞争,这是大型集团外包的重要原因。
(3) 多 种 业 务 经营也可能面临范围不经济,这是他们集中核心竞争力外包其他业
务的原因。
(4) 内 部 生产可能会产生组织负的外部性,外包会减少外部性,例如并购之后可
能产生不同公司文化的融合,这是并购失败的原因。[201
实体 组 织 和虚拟组织的差异集中表现在企业对外包和并购的选择问题上。
2.2 并购和外包之间的决策
交易 成 本 经济学认为,在并购和外包的选择中,要看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多少,
当市场比组织更有效率,就选择外包。[21]企业选择并购或者外包还是看具体情况中哪
种合约设计能使成本较低而且能有效降低违约风险,或者是说哪种合约更接近于一个
自我可执行协议。可自我执行协议是指双方遵守协议相对于违约来说能够得到更大的
收益,所以合同能否顺利执行要看双方的收益情况。长期合同中,一体化或非一体化
治理造成的违约引诱是不同的。在有的情况下一体化的违约引诱多一些,在另一些情
况下,非一体化的违约引诱多一些。如何使违约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是一体化和外包
决策中的重要问题。[221
威廉 姆 森 (Wililamson,1975)、 格鲁斯曼和哈特(Grossmanan dH art,19 86)12 2]等经
济学家从生产商和潜在的外包商的双边关系出发,研究了治理成本、资产专用性和不
完全合约对外包决策的影响。本文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治理成本的比较中,看企
业在外包和并购之间如何决策。
企业 并 购 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
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 的 动 因有效率理论、信息理论、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三个方面。[211( 1)效率
理论认为并购可能实现则务、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被并购方的效率。<2)
信息理沦则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内部人比外部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并购向公众表现
和传递了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信息,从而公司股价可能会上升。(3)代理和管理主义则
认为经理人只拥有所有权的一小部分,可能会有为自己谋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
了代理问题,并购和接管的威胁则降低了机会主义。
但并 购 只 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相对十广大的外包市场来说,并购不能实现专
业化生产,而月由于并购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并购面临着巨大的协调和管理成
本。企业内科层制上级与下级交易费用的分担不对称,经过管理层的过滤,信息传递
失真。政府介入,提高了科层组织的交易费用,因为政府将大量自然人变为科层组织
中的人,科层组织中的人没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在决策时往往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不
能很好体现市场需求。[241
过去 2 0 年里,全球企业并购高潮迭起,仅过去五年的并购总额就达近5兆亿美元。
但是,并购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神话。据KPMG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表明,在1997
年至1999年的合并案例中有40%没有起色,而31%的合并适得其反,仅有30%产'I
了积极影响。
随着 信 息 技术的发展,外包这种虚拟组织越来越为广大公司所青睐。北美是世界
上外包的发源地,也是外包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和亚洲的外包业务突飞猛进,亚洲外
包的增长速度是年均50%,到2000年底,全世界的公司用于业务外包的费用已达到一
万亿美元。
外包 〔 out sourcing)125 ]是指企业将本来在内部完成的活动、职能或流程交给外部独
立的供应商来完成,这些服务的内容涵盖了所有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企业进行外包是
为了利用世界一流的品牌和服务,节约成本,同时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从而降
低风险,从而实现公司的快速增长。根据国际数据中心(1DC)的研究,业务外包可以
使得公司实现平均约9%的成本节约和巧%的能力与质量增长,外包引起的成本节省在
20-30%,特别是采用有效的招标制度后(Benoit,1996) [261.
Ulli Ar nol d( 1992)12' ]认为有效率的企业通过外包能够在价值链的范围内有效的配
置资源,以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如果更多的企业选择外包,就会形成稳
定的外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本的集中,同时生产商的选择也会增加很多。
2.3 自我可执行协议的框架
本文将并购和外包的比较放到自我可执行协议(Self-enforcing Agreements)1287
的框架卜,看在合约设计时,如何使违约的引诱降到最低。我们假定厂商有两种选择,
购买标准投入品或者是让厂商根据要求加以改造。这里的供应商和购买者是一一对应
的,所有的购买者是事前同质的,所有的厂商均是利润最大化厂商,购买者的目标是
使投入品成本最小化。有两种方法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投入品,外包和一体化并购。两
种组织的选择匕则看哪种合约设计可以使违约的引诱降到最低。
u,为 如 果 交易苟时刻发生,一方在阶周的净收入。交易序列中止一方面是因为」
方中止合同,也可能因为不可抗力。
T定 义 为 合同规定的时间,这是个随机变量,t定义为合约中止时刻;
P,合 同 在 到期日结束(T- t)的概率,所以:
(1)
一-
P
。艺。
9,定义为合同日期超过t的概率
(2)
合同期限的期望值为:
E(T)二艺tp=艺9, (3)
假定给定在t时刻合同中止的概率,
s,为合同延续t+l个阶段的收益之和
那么是否j<t
:‘=全。了(4)
随着J的增加,、,的现值减小,获得s,的概率为p,.j,合同延续t阶段的期望值为:
二(u)一艺p‘十:St (5)
综合(2), (4)得:
E(u)=艺9tu, (G)
当且仅当结束协议的条件概率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双方的关系并不影响结束协议
的概率。特例为t时刻和初始时刻to结束的概率相同,即:
P=(1一POY Po (7)
所以,考虑到未来的情况,
q,=(1一P尸n。)r+I (8)
综合(3), (9)得:
E(T)=(1一P)/P. (9)
当一方认为解除合约带来的效用更大时,交易序列结束。假设8u,为在t时刻结束
协议带来的效用净增量,u,+nu, .2,'. ., 为 违约方的机会成本。协议的效用为
二(u+、,)一:(u)+q,8u- (10)
所以t时刻继续合同与结束合同的效用差为:
E(. +* )一E (u) =q, ,5u,一 叉 9,u, 、0 (11 )
只要 满足了(11),交易方便实现了中断合约效用最大化,否则,当E冬+Sut )-E (u)>0
时,交易方选择继续。下一节我们看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对交易方违约和守信收
益的不同影响。
2.4 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下对井购和外包的影响
2.4.1 信息经济对交易者行为假设的影响
交易 成 本 经济学分析的基础是理性人,他们作了如下假设{291.
假设 1: 有限理性原则。由于人只具有有限的思考理性,因此没有可能事无巨细地
事先在契约中规定好一切事项,即使能,成本也非常高。
假设 2: 机会主义行为假设。由于人的思考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在合同契约中难免
会有疏忽和不足,机会主义就是利用这种疏漏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假设 3: 资产的专用性。专用性包括地理位置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
专用性和时间上的专用性等等。资产专用性越强,越有可能一体化。
由这 些 假 设可以发现:如果订立永久性的契约,契约不够详细会给机会主义者有
空i7.钻;非常详细不可能,成本也极高。如果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则由于资产专用性等
问题风险较大。因此交易成本经济学提出的选择方案是当供应商(或买方)的数目足够大,
而且交易并不频繁时,机会主义对公司的影响很小,因而可以采用完全的市场交易;在
相反的情况下,就应采用一体化的策略,彻底消除机会主义行为。f301
交易 成 本 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导致了零和博奕的竞争结果,但是在信息经济条件下
大量存在合作伙伴关系,交易成本经济学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因此,在解释信息
经济条件下合作伙伴关系中合作投入与收益的关系时,我们引入了信任,修改了行为者
的假设前提。我们假设:
假设 1: 企业之间的信任合作与追逐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共存的,该假设说明了
企业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存在的可能性。企业在组织选择上可以采用市场治理、科层制
或者混合治理。
假设 2: 企业以交易价值的最大化为考虑合作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交易成本经济学
在衡量交易的价值时,以成本作为唯一标准,但是,在成本差异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交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企业价值的影响就凸显出来了。
在上 述 假 设下,才能解释为什么企业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更多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短
期的自身私有利益这种行为。经典的经济分析假定市场是完全的,因而信任是不重要
的。但是在市场是完全的情况下,原有的资产分配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完全市场的条
件下不存在企业。Williamson(1 993)}z9 1认为信任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进而减少交易成本。
在团体中信任可以使得集团成员共同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技术的发展使得上下游厂
商的相互依赖加强,厂商之间的信任度也加强了。
2.4.2 企业的组织选择
Wi lliam so n(1 979)131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并提出了交易治理结构,用频率和投资
专用性这两个因素帮助经理决定一体化还是外包。频率是指交易多长时间发生一次。
资产专用性是指交易为用户定制的程度,包括地点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和人力资
本专用性。除了以下三类交易,其他的都可以外包,这三类为:周期性发生的异质交
易:资产专用性强而且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只有几个较小的供应商,不能满足
企业需要。只有交易是特殊的且是周期性发生的并购才有意义,在别的情况下,企业
通过合理制定合约可以借助于外包实现(Williamson, 1985)。
根据 交 易 成本经济学,企业对所有权的选择取决于两种组织造成的交易成本和生
产成本的t匕较(Coase,1937;W illiamson,1975)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是因为交易成本处J二
中间水平。
资源 观 [3 1]认为:当企业需要的资源是其他企业控制的而且那个企业没有本企业不
需要的资源,企业本身没有,就要并购取得。如果一个企业拥有众多的发展核心能力
的资源,就不愿意合作,宁可单干;当企业所需的资源是其他企业产权中不可分$P1的
一部分,或者是企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就产生了战略联盟。企
业在内部(力量和弱点)和外部环境(机遇和挑战)之间寻找联盟对象,企业在容易
受到外部冲击的条件下,更容易联盟。
借鉴 B ake r,RobertG ibbons[321 [331 等人的研究,我们讨论在重复博弈。阶段的条件下
并购和外包之间的选择。上游厂商选择的战略为“一(al,a2,...,Qn),成本为C(a)。下游厂商
在每阶段的收益为Q,机会成本为尸。其中
练q(a)
Q} 1一q(a)
尸一fP, P( a)
(PL I 一 P(a)
厂leszleses
-一
Q
我们 先 看 P,Q 为最大最小值时的情况,其中P,<PH< Q'.< Q",P(a),4( a)为概率。
假定:
c(0 )=0 ,q ( 0 )=O ,p (0) =0 OQ=Qr-Qc, A P=P,-P"
厂商采取最优战略的收益为:
S* =q + q( a* )4Q 一 C(a *) (12 )
假定 这 是 一个自我可执行协议,P,Q 为共同知识。企业在组织形式和治理时间上
有四种选择:短期外包、短期雇佣、长期外包和长期雇佣。
(1) 短 期 外包
在短 期 外 包市场上,类似于市场购买,我们假定上下游厂商有相同的市场力量,
双方可以讨价还价,产品的机会成本为Pi,交易达成后的总利润为Qi一弓,所以经过讨
价还价,最终的价格为
尸= 2Y( Q i 一弓 卜 P- =Y, (Q , .+P .) i=H L ; j = H,L
上 游厂 商 的利润为
认。 =月 (G + 弓) 一C (a) ( 1 3)
下游 厂 商 利润为二
Dso = Q r一 y( Q, 'P, )一 ,Y( Q 一 Pj ) (1 4 )
总利 润 为 :
SSO =U so + D so =Q ,+ q( asO )O Q一 。( a) 〔15 )
(2) 短 期 雇佣
短期 雇 佣 中卜游厂商的的总收益为所得的工资
(3 )长 期 雇 佣
考虑 长期补偿合同卜,{气}},s为工资,气为当Q=Q.,并且P=Pj(i,j= H,L)时的补偿。
如果下游企业违约,第一阶段博奕结束后仍然支付工资,但不支付补偿金额bu。下游
违约后在2-n阶段只能选择短期外包和短期雇佣两种形式,具体选择要看这二者的收益
哪种更大·上游企业违约体现在即使第一阶段结束后下游提供了b的补偿,上游不接
受,以后只能选择短期外饱和短期雇佣。
那么 上 游 选择行动aR‘使得
ma xs + b L c(1 一, )(1一尸)+bLq(1一尸)+气,(I一q)p+ b y卯一c(a)三“RE (16)
下游 厂 商 的支付为:
E[Q ;一 s一 bu/ a 一 ,R E]= Q , +4 Qq(aRE)_[URE+C(a"E)]-D RE (17)
总支 付 为 :
S,RE = UR E+ D RE =Q 7 +q (aR E) 0 Q 一。 W E) (18)
接下来,考虑到长期情况,贴现率为r,首先我们假定:SE>SO
当(19)成立时,下游厂商不会违约:
一气 十只 D RE } Y D S F
当(20)成立时,上游厂商不会违约:
气十 y  RE , y U SE
所以,当SE> SO时,(19, 20)构成了长期雇佣合同的必要条件
那么在b取极值情况下,上述式子依然成立,综合得:
max b 一m inb, s i/ (S RE一 SS E)
类似地,当SO>SE时,
(19)
(20)
(21)
max气一minb; ‘,(S PE一Sso) (22)
综合 (2 1)(22)得:
max b,1 一m inb气 ij S‘ Y, W E一 max (S sF,S so )) ( 2 3)
这就 是 长 期雇佣合同成立的充要条件,因为它包括了所有的情况。
(4) 长 期 外包合同
市场 价格为,Y(Q ,+君 ),如果交易失败,上游厂商把产品以市场价卖出,即市场的
补偿额度为:Y2(Q 十P;), 那么下游厂商的补偿上游厂商额度为:b- 'zQ+P.)
相似 的 , (23)变为:
max (b一y(Q+P))一min(bj一2Y(Q i+Pj))‘ 7r(S RO一max(SSF,SSO)) (2 4)
这是长期外包合同成立的充要条件
其中,SRE = f (Q i,9( a RE ),C( aRE )),SRO= f(Qi,9(.RO), C(aRO))
2.4..3 企业组织选择的趋势变迁
本文 中 我 们结合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外包和并购
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外包市场的发育程度,生产成本,交易成本,贴现率:和价格的变
动幅度△尸。
(1) 企业外包市场的发育程度
企业 外 包 市场的发育程度受市场容量、产品的替代性和需求弹性的影响。
虽然 我 们 在模型中假定,上下游厂商有相同的讨价还价能力,但是在工业经济条
件下,由于交通、通讯设施的限制,市场分割的现象很严重,市场规模狭小,结果是
最终产品的地方垄断性强,中间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并且替代弹性也很小,供应商进
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之后,产品生产出来后很难移作他用,供应商只能根据下游厂商的
要求进行生产。如果下游厂商违约,这批产品要么在市场上减价出售,要么一文不值。
供应商遭到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工业经济条件下,如果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供应
商保质保量生产的激励就很低。
信息 发 达 的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地的需求趋同,形成了统一的国
际标准,也使得国际经营一体化不断延伸,厂商的客户地域限制减少,外包商面对空
前扩大的市场,可以达到根据质量调整的最优生产规模。而并购厂商内部的生产需求
量少,很难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全球化带来了技术的迅速扩散:如今的产品依赖众多
不同的重要技术,多数公司不FIj一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保持尖端优势。公司向别的生产
商提供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积累进一步发展技术所需的经验。
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公司获得更多的产品反馈信息,因为外部客户提供的反馈比内部单
位更严格。无情的技术扩散使得每个厂商要获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必须提供
最好的新技术与其他供应商竞争,这样时间就成为全球战略中更关键的因素,外包己
经成为公司争取时间,集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 ) 生产成本比较
生产 成 本 不但受资产专用性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而且受市场风险程度的影响。
垂直 一 体 化和外包的成本之间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体化节约了寻找和签约
费用,但组织扩张增加了内部管理费用,因为一体化后失去了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和
利益,如果该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技术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的话,并购后专门为本企业生
产往往因为规模小而不能实现规模经济,结果价格更贵,垂直一体化很难从专业化生
产中获益。如果外包配件的生产,生产者必须选择合适的伙伴,如果想要合作成功,
要采取激励措施,使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和数量生产。
外包 面 临 着寻找成本,如果合同是不完全的,即投入品的特性只能被厂商发现,
而不能被第三方证实,外包业务就不能成功。我们假设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和寻找成本
为k,生产商的加工成木和寻找成本为气,一体化厂商的生产成本和治理成本为k:。
治理成本
资产专用性
图2-1 并购和外包的选择
在工 业 社 会里,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选择外包,由于中间投入
品是为生产商定制的,最终产品是地方性行政垄断的,信息沟通不便加强了投资的资
产专用性。所以在供应商投资之后,如果生产商违约,这部分中间品要么没有任何价
值,要么只能贱价出售,供应商的损失很大。供应商可以以低成本投入,生产低质量
的产品,也可以高投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由于合约是不完全的,这种中间品不能被
第三方证明,只有使用后才知道。所以在出现沉没成本的问题,中间商不愿保质保量
地生产。虽然外包商进行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在固定成本比较大的时候且生产的商品
较多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木下降,边际生产成本相对要低。但是由于市场分割,没
有形成有效的外包市场,外包商不能达到最小规模,外包商的优势并不不明显
在信 息 经 济条件下,生产成本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地位上升,最重要的规模
经济是无形资产的规模经济,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和学习、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
营销渠道。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投入上都取得规模经济。顾客的需求趋同,加I几无情的
技术扩散,使得我们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很不确定,通过外包,企业可
以把需求的不确定性转移给外部供应商,而外包市场的形成使得供应商规模经济明显。
可以有效实行知识的结合。同时,出于长期利润的考虑,供求双方的机会主义减少,
大公司通过复杂的组织可以获得的优势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廉价获得;同时,技术
迅速发展,企业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掌握全部技术,通过外包,企业可以掌握其无法达
到的知识或中间投入品。固定成本在技术变革迅速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使企业不可能
再打可变成本的牌,这需要有合作伙伴帮助分摊固定成本。因此,在信息经济条件下,
外包在生产成本分担上比并购有优势。
C3) 交易成本比较
交易 成 本 在外包中主要体现在寻找、签约、协调控制成本。在信息不发达的I_业
经济中,外包寻找和匹配成本较高,匹配率较低,就算是找到了合作者,交易双方的
信息不完全,很难存在长期交易的信誉约束,签订合约之后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很难
避免,很容易受到机会主义的威胁。机会主义是指签约时其中一方或者两方为了个人
利益改变合同条款,外包中的机会主义主要是事后的违约行为。在多重博奕中,一体
化治理中的下游厂商答应:如果上游厂商生产高质量的中间品,他将给予额外奖励,
但不一定能实现。而这在非一体化的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通过交易双方的讨价还价,
上游厂商总会得到一定的支付。但是这笔额外报酬支付的数量,要看下游厂商的支付
信誉。在工业经济条件下,下游企业的最终产品垄断地位使得外包商经常受到机会主
义的威胁,像日木早期的下包合同中就经常出现下游企业违约的情况。
信息 经 济 条件下,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会提高分工的程度,同时也带来了两类合
作成本,一是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成本;二是有效的实行知识结合来的成本。资产专
用性增大了第一类成本,但降低了第二类成本。第二类成本降低的越多就越不需要依
靠纵向一体化来熨平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差口,资产专用性也就与其独特的功能更相适
应。第一类成本则随着市场发育逐步减小,随着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应的技术
产品定价理论也得到了发展,为规范技术产品价格、品质等合同条款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的谈判相对容易。加之各种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以及各种监督与协调机构的
出现,使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大为提高,从而减小了第一类成本。
另外 , 有 一个匹配成本的问题,专业化生产最终产品必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专
业化生产零部件的厂商必须选择合适的消费者。在信息沟通不方便的情况下,生产商
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即使找到了,因为有很多机会主义的问题,
寻找成本和违约成本之和大于并购厂商的治理成本。虽然外包带来了生产成本的节省,
但外包的总成本(生产成木加交易成本)大于并购生产的总成本,即k,+k .) k 。所以,
为了获得稳定的中间品,降低不完全信息下的机会主义成本,并购是工业社会厂商的
理性选择。如果更多的厂商选择并购一体化,那么外包供应商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被
并购,因为一体化的需求大,预期利润也大一些。
在信 息 经 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匹配率,减少了匹配成本。各种定期
和不定期的展览会、博览会等减小了寻找成本。由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外包市场,就
算下游厂商违约,供应商也有机会在市场上找的新的买家。工业经济时代,交易费用
经济学的基础是理性人,但是在信息经济下,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信任在组织效率中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社会资本”,这在外包中要通过合约设计尽量减少供应商的
机会主义。信息经济条件下网络结构的根本力量在于提高了社会关系和智力上无形资
产的价值而不单是降低了交易费用,机会主义成本大大减少。
(4)利率和价格变动
并购 和 外 包的选择也与利率有关。利率高的时候,企业研发要占用相当多的资金,
企业倾向于进行短期的外包或者并购。利率低的时候,企业考虑到长远投资,进行长
期外包或并购。外包的兴起也与80-90年代的衰退有关,企业面临更严酷的竞争形势。
假定其他参数不变,最优的一体化决策依赖于贴现率。如果贴现率r足够低,产权是
无关的,因为长期雇佣和长期外包的结果相似。r增高,将使最优形式向一体化并购转
变。
价格 变 动 不但有事前的不确定性,而且有事后的违约引诱。当供应价格变动不居
时, 一体化可以减少违约风险,因为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动,企业的高层总可以获得
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不用担心供应单位会跟总部讨价还价或者是生产地质量的产品。
一体化的供应量与价格无关。而外包中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合同规定价格,供应商的违
约引诱较大,在市场价格低于合同规定价格时,下游厂商的违约引诱要大一些。所以
在商品和服务的技术不成熟,价格变动大的时候,一体化是较优选择,但是在技术成
熟的条件下,价格稳定了,外包的优势更为明显。
我们 看 到 ,信息经济带来了全球市场的扩大,这种趋势使得并购面临生产非专业
化和治理成本高昂的劣势,特别是在技术成熟的市场上,这种劣势尤为明显。而外包
在市场扩大和技术成熟时,则具有相对的优势。IT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中间品厂商和产
成品厂商的匹配状况,增加了外包业务的数量。现在有更多的企业选择了长期合同进
行外包。
200 1年 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将信息管理系统全部或部分外包出去。而在中国,
IT外包服务刚刚兴起,许多外包业务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象金融、证券这样对信息
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要求不能满足。银行业自身虽然进行了数据大集中、投资与信息
系统,但是还不能形成一个好的信息平台。一卡不能多用,大大限制了银行业的整体
竞争力。我国银行业关系国家命脉,不能象国有企业改革那样,先合资,被国外控制
了,再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恢复民族企业的生机,因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放的1992
到1997年是我国内需不断增强,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景气时期,而我国从1998年起,
就陷入了内需不振,通货紧缩的时期,好的外国银行如花旗银行、欧洲的各大银行都
纷纷调整业务,从企业贷款向零售业务推进,大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更何况中小银
行,所以我国在发展中小银行的同时,也要加紧对大的国有银行的改造。
3 外包在国有银行改革中的应用
3.1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3.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现状
中国 当 前 的银行改革是对公有金融产权的一种分解,具体表现为从唯一的一家中
央银行分离出儿家专业银行,1994年各专业银行才向商业化转变。但是,由于国家仍
然掌握100%的控股权,分家之后的每一块金融产权都是公有金融产权的代表。中央银
行难以发挥有效的宏观调控。张杰(1995) [141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在银行结
构变迁中起的作用。他认为银行业的改革只是中央银行把金融产权进行分割的过程,
而产权不能参加交易,这是银行制度改革的显著失误,国家通过纵向(银行间)和横
向(地区间)的分解形成了银行业条块分割的情况,专业银行既经营政策性事务,又
经营商业性事务,私人利益驱动专业银行“赔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机会主义
严重。最终形成了央行控制不了专业银行,专业银行向国家倒逼(吴晓求,1995)的
情况,专业银行规模越大,央行越难控制,资源配置越不合理。
表 3-1 我 国四 大 国 有 银 行 19 93- 1 998银行系数的相关矩阵
权益利润率资产集中度储蓄集中度存贷比资产总额
权益利润率
资产集中度
储蓄集中度
存贷比
资产总额
1.0000 0 2843 0 .2428 0.2449 0.7010
1.0000 0.6492 0.7011 0.6302
1.0000 0.8260 0.6550
1.0000 0.7565
1.0000
资料来源:高玉泽.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产业经济研究,20031""
从相 关 矩 阵判断,一方面,无论是用资产表示的行业集中度还是用储蓄表示的行业
集中度都与用权益利润率表示的行业利润率之间无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仅为20
%左右。另一方面,存贷比与行业利润率之Ill]相关性也极其微弱,表明银行业在实际运
营中并没有十分重视风险因素。
从资 产 总 额指标看,行业利润率与资产总额呈负相关关系。资产总额代表行业规模
经济指标,负相关,意指随着银行业资产的增加,行业利润率不增反降。表明我国银行
业规模不经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营业处所的设置上,部分区域己经超过
了适度规模,达不到最小规模要求。
长期 以 来 ,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与变迁,事实上是从属于政府的决策目标函数的,
制度结构和政策安排决定着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改进、重组与稳定。银行中负责人的升
迁是山地方政府决定的,在总行利益与地方政府利益发生冲突时,支行往往服从地方
政府的意愿向制定项目贷款,这样贷出去的款,银行木身的监督动力就很小。Park和
Sebret(2000)R4 1通过对中国1991-1997的实证研究表明,7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占国民
生产总值30%的国有企业的中,国有银行贷款的政策性很强,银行中介比高的地区集
中于国有企业产出高的地方,即使排除了政策性贷款因素,国有银行对经济基础的变
化依然很不敏感,其结果是中国不良贷款的问题很严重,中国的不良贷款占GDP的比
例从1970s的50%已经占GDP的120%。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例仍然是逐年上升。直
到2002年年末,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贷款额的比例才首次实现了净下
降,不良资产比例是25.37%.长期以来积累的不良资产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
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成本巨大,通常占到GDP的10-20%(Goldstein & Tamer, 1996;
Dziobek&Pazarvasioglu,1997)0 [3 61
按照 产 业 组织理论,垄断会产生超额利润,垄断的优势来源于两点:一是生产的
规模程度高,只有少数资金雄厚、研发投资能力强的大公司才能组织生产;二是生产
的规模经济程度不高,垄断优势来源于管理经营和市场营销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商
誉”。所以垄断企业倾向于建立内部化的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但是中国国有银行的内
部化是苏联模式下企业办社会的产物,并在长期的行政垄断中逐步强化的。既没有显
著的规模经济,也不是科学管理和有效营销的结果。
中国 银 行 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运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中国目前仍然存
在金融浅化的问题。[371近年来的通货紧缩现象与金融部门的非效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金融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按照金融的功能观(Robert&Merton,1995 )
[381[391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便利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拓
展。所以银行要根据经济发展调整业务,适当的进行外部化,充分起到配置金融资源
的作用,以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3.1.2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
(1) 加 入 WTO后的金融产业结构调整
假如 WT O之前,银行业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对我国金融业的垄断。在
2001年的金融市场结构中,各项贷款增加10000亿,各类股票融资仅1000亿,前者是
后者的10倍。而在新增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在75%以上。显然我国目前
的金融结构属于垄断型竞争结构。我国银行业的行政垄断使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规
模不经济,维持了银行业长期高集中度、低收益率、低效率并存的市场格局。四大国有
银行经营的品种单一、缺乏业务创新的意识,业务主要集中在存贷业务上,利息收入
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只占7%左右。银行服务的目的不是通过提供优
质服务,实现高利润,而是最后演变为拉存款大战,以便向中央银行寻租。这种垄断
严重损害金融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加入 W T O之后,外资银行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国际
信誉和完善的服务方式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由于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效率低、
冗员多、机构庞大、成本支出大,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独资
商业银行的单位成本曲线并非位于外资银行单位成本曲线下方,不仅不具有绝对成本
优势,相反还处于劣势。不仅如此,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技术手段以及显著的学习效应,加上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共享其总行提供的信息、技术,
更具有成本优势。
银行 通 过 两百多年来的金融创新,可提供比较有特色的服务达上百种,包括存储
户头、外币存储户头、信用卡、置业计划、贷款、证券投资与交易、债券业务、外汇
交易与外汇资金安排、旅行支票和保险等。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股票指数等金
融衍生品的产生及其飞速发展也是其他任何金融产品不可替代的。受国际金融创新的
影响,也源于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金融创新,无论在
制度上还是在品种、工具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
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受到的诸如利率、外汇管制等政策限制非常多。同时,受技
术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技术性金融创新仍是我国金融创新中最薄弱的环节。
从信 贷 业 务看,大批效益好、讲信用的客户向外资银行转移,效益和信用评级较
差的客户继续留在国有商业银行内。从中间业务看,由于外资银行技术装备先进,服
务优良,效率高,其经营中间业务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国内经
营限制的逐步放开,其中[H]业务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
银行 业 人 才竞争面临挑战。外资银行初入中国,为适应本国市场竞争的需要,必
将以优厚待遇吸引国内银行的业务骨干,使得国内银行塔型人才结构的中间层成为外
资银行竞争的重点,整体人才队伍受到剧烈的冲击。
这就 要 求 我国银行要全面提高其国际竞争一力,要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以客户为中心,重组业务结构,大力吸收和培育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型人刁,加快
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步伐,变革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
和手段,科学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生存发展战略,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
的金融服务。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外包商的资源强化自身实力。
c2 )网 络 银 行 的冲击
信息 网 络 互联技术和快速运输系统的迅速发展使银行业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业的
运作方式也转向以网络为载体的特色化、虚拟化、个性化和混业化发展。
自动 柜 员 机、消费终端、自助银行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使得PC
机在银行界的应用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在网络方面,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网上银
行一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在美国成立,总资产额为4000万美元,安全第一网络银
行的经营模式代表了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401
据美 国 联 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统计,各种客户服务渠道的平均每项交易成
本有较大的差别,利用传统手段完成一笔业务的费用高达1.07美元,而ATM.电话银
行和网络银行的成本分别为27美分、1.5美分和1美分,根据亚洲银行家网站提供的
数据,目前美国利用传统网点分销产品的比例只占到22%, ATM、电话银行和网络银
行所占的比例己经高达72%,成本大为降低。网上银行的发展缩短了交易的时间,降
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交易的灵活性,加速了银行虚拟化的进程。同时银行业随着计
算机的应用,管理能力大为降低,一方面使得银行不断外包其产品,另一方面银行业
的并购风起云涌。
网络 银 行 表现为在anyti 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how(任何方式)提
供金融服务的网络思维。网络银行的营销扮演的是一个媒体的角色,目标IV如何KI1T_
客户的注意力。速度与突破时空限制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包括创新的速度、对客户
的反应速度,给予网络的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的速度。银行不仅要关注现有竞争者,
更要关注客户需求变化给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影响。
相比 中 资 银行,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大多国际资信良好,财务更稳健,保密性与
可靠性强。外资银行最独特的业务是有内放外存,即客户存款账户在国外可以接受国
内放款:以及内存外借,即存款在国内,以之为抵押在国外借款,这二者毋庸置疑对
于客户查询、数据传递、实时电子支付等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手段技术要求较高。
虽然 中 国 传统业务物理网点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起到阻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服
务市场的效果,但是,外资银行一旦使用网上银行技术,与中国的网络型合作伙伴建
立起共享客户群的战略联盟,那么,中国现有的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的服务贸易壁垒
效用将会大打折扣,长期来看,甚至可能使这种服务渠道的网络优势变成管理包袱。
美资银行进入日本,与日本邮政系统建立战略联盟打开了日本金融服务的分销市场。
美资银行与香港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较为成功地打开了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
我们相信,美资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有可能使用的竞争战略,就是在中国内地寻求
网络型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现有的分销网络迅速地、低成本地扩大它们在中国的
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挑选中小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开始了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并购活动,
光大银行(1997,3 %)上海银行(1999,5 %),南京商业银行(2002, 1 5%)7另一方
面,外资银行纷纷在中国抢注专利,从19%年起花旗银行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总共19
项金融产品”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的申请。这些专利主要是有前瞻性的配合网络技术的
金融服务系统方法专利,这些大多直指网上银行业务。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员透
露,日前至少有8家外资银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内容涉及到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许多专利也己进入审定阶段。与之相比,中资银行的专
利中请黯然失色。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如点钞机、保险柜)着浅层次
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加起来仅11项,几乎没有一项具有核心
竞争力。
199 9年 以 来,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紧随招商银行之
后,逐步涉足虚拟金融服务市场,拉开了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的竞争序幕。但是中国的
网络银行主要表现为传统业务的简单网络外挂,传统业务品种单一、服务落后的弊病
在网络银行中同样暴露无疑。我们对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网
上产品及组合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的网上产品基本上可以与其提供的柜台业务品种
一一对应,这说明中国网上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商业银行并没有充分利用到
网络金融技术给它们带来的革命性好处。
我 国银 行 业面对WTO的冲击,从1999年起,加快向商业化迈进。四年,内部管
理明显加强,撤销长年亏损的基层机构4.4万个,净精简员工24万人。2001年实现利
润和消化历史财务包袱计600多亿元1999年底不良贷款上升速度一下降。2000年第4
季度,不良贷款比例开始下降。利润率和资本充足率较以往有所上升。
我国 现 在 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与欧美企业面临着不
同的时空体系,在信息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己经进入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并购有
诸多风险,而且我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用并购来垂直一体化。我国企业只有在新的发
展环境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信息经济的优势,在外包和一体化形式之间做出适合企
业发展的选择,才能谈到迅速赶超世界500强企业。目前世界上外包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为我国银行业务外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经验借鉴。
通常 认 为 由于大银行机构重复设置严重,大银行的并购有明显的成本削减的可能
性,可以通过银行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然而实证研究并不能支
持这一推断。资产收益率综合反应了银行的获利能力,而根据这一指标,在1991-1998
年发生的资产规模在百亿美元以上的12起银行并购中,有6起银行并购后收益能力相
对于并购前有所提高。1998年美联储对于有着大量机构重复设置的大型银行并购进行
了案例研究,没有发现市场内的并购导致源于效率提高。
3.2 银行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我 国银 行 业在面对国际化和新技术冲击的条件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基
础设施框架:通讯网络、数据处理中心、机房和大中型计算机与各类服务器、大型数
据存储设备等都已经建成,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也已经完成。问题是,这些数
据库依然是以业务为中心的,缺乏利用数据的能力,在商业化管理上非常欠缺。而在
银行业中管理的大集中,进行银行信息化建设,注重风险控制和管理、利润分析。这
些能力,恰恰是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98 9年 , 美国学者哈默、普拉哈拉德等在《哈佛商业评论》[4q上发表文章指出:
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就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
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孕育新一代产品的独特技巧。1990年,两位
学者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又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文章中指出,所谓核心
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心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
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某单一的技术或技能。”
企业是由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等结构组成,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
获取竟争优势的关键。
商业 银 行 竞争力的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
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
银行成功的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银行 核 心 能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银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银行的核心能力是
独一无二的,其他金融企业不具备(至少暂时不具备),这是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它
是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二是银行核心能力难以模仿。银行核心能力在银行长期
的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并深深打上了其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
企业难以模仿。三是银行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银行能够从某种核心能力衍生出一系
列产品与服务。核心技术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散到终端产品,为消费者提
供新的金融产品。四是不可交易性。银行核心能力虽然可以为人们感受到,但无法像
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银行核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而
获得。五是核心能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复合,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而且与企业
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相适应。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往往体现为银行人力资源,同时
又超越个人员工的能力而存在。
日前 我 国 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是为情势所迫,担心
若不加入竞争,就会失去未来的市场份额。技术并非是银行的专长,单纯依靠银行本
身的力量,无法有效的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电子化的要求。银行必须与通讯服务商、
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以创造和递送电子金融产品组合。而传统的
内部文化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使银行既不习惯与别人分享客户,又无法有效的与其他
公司形成服务联盟。事实上,信息时代客户需求的巨大转变正使传统银行处于一种危
险的境地。银行要么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要么承认自己无法为客户提供所
需要的服务。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因此预言:传统商业银行是将要在二十一世纪灭绝
的一群恐龙。
我 国传 统 的银行市场上,少数的若干家大银行凭借雄厚的物质资本和庞大的分支
机构在该市场上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小银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然而数字经济
时代的来临却改变了规模经济的法则。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大
大降低。
从本 质 上 来看,这种转变缘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由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
用,不同机构的产品互相交叉和渗透,出现了所谓“机构同质化”的现象。在此背景
下金融机构的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专业化的分工体系被打破,非金融机构
逐渐在新型金融产品的生产和递送中占有一席之地。银行原有的一些竟争优势象分支
机构和规模效益变得不再重要,信息技术特别是英特网的普及从技术上减少了市场间
的阻碍,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使得非金融机构可以“机构同质化”使银行业务与其他
非银行甚至非金融机构的业务出现交叉,银行的概念被模糊化。为了有效的生产和递
送电子金融产品,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未来的银行将与其他机构包括科研中心、通
讯公司、网络服务商、热门网站、资讯公司等结成同盟。战略联盟内的公司将实现信
息资源的共享,并在各自的竞争策略上保持相当的一致。也就是说,银行竞争将不再
局限于同业之间,而可能被拓展到一个个战略联盟之间进行。利用自身的技术建立在
金融产品供给方面的优势。外包特别是信息技术外包在银行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与其 他 行 业不同,银行业的服务过程可以数字化,即银行服务本身不涉及物流,
只涉及数字和符号的储存、处理和传送。而且银行的服务内容有极高的实践价值,有
关客户的信息和需求状况有很强的时效性,银行产品具有同质性,构成竞争力的是银
行对于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所以信息技术对银行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国际数
据中心(IDC)对中国17个行业信息技术开支的统计,银行业的支出名列榜首。
银行 外 包 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前,并购占主要地位,IS
主要是通过内部实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外部供应商产生了规模经济,厂一商也想
减少成本[0Z],IS 外包市场从80年代起走向繁荣。第二,由于激烈的全球竞争,银行也要
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很有必要从外部获得IS服务;第三,人力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外包
IS:第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企业从外部获得新技术(Slaughter& A ng,19 96)o
第五,外包从零部件、硬件子系统转向服务经济下的智力资源。企业需要从外部获得最
新的知识(Quinn,19 99).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如果企业不根据新技术更新战略,就很容
易落后。近来,互联网的应用刺激了电子商务和电子银行的发展,电子银行是促进业务
发展的有力T具。然而,银行很难有能力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运行的网络环境。银行必
须增加雇员,增加IT投资,而这些非常昂贵。鉴于电子银行的种种优势,企业需要寻求
外部力量建立和维护站点。
七八 十 年 代,由于信息技术还不成熟,银行业的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自主开发或
者是通过并购IT公司实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外部IT供应商的的规模经济越来
越明显,由于IT的更新速度很快,银行内部的信息部门一方面难以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银行缺乏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更新很快,银行无力承担巨大的升级成本,
因此世界IT外包市场在80年代末飞速发展。同时,激烈的全球竞争使得银行必须专注
于核心竞争力,集中精力满足客户需求。目前,金融业的运营环境正经历着市场化、
全球化的冲击,政府管制放松,混业经营成为主流,加剧了跨业务竞争。经济的全球
化加剧了跨地区的竞争,银行业的兼并浪潮席卷全球,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众
多银行倒闭和许多公司陷入瘫痪。管理信息化是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手段。
我国 银 行 业的商业化运作是从1994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后开始的,短期内不
可能开发出可以与经营数百年的跨国银行相媲美的管理信息系统,外包这一方式可以
使中国银行业在短期内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跨越。2001年10月和
2002年1月,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提升
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度,使客户可以通过用友公司的管理软件来充分享受工行电子
银行的服务,同时可以及时掌握资金的运行情况,从而加速资金周转的速度。
3.3 外包的内部决策分析和对外包商的甄别
3.3.1 外包的内部决策分析
技能 包 括 核心技能和辅助性技能,核心技能要自己保持,辅助性技能如果有战略
意义,可以通过外包实现,建立战略联盟。如果没有战略意义,可以从外部市场购买。
企业的核心技能是不断变化的,新的产业和新技能要多一些,随着企业的进步,越来
越多的业务可以外包出去。但是在联盟中,企业可能获得或者失去核心竞争力,因为
一方面,企业要从外部学习,另一方面,本企业的技术也会扩散,所以,战略联盟是
既竞争又合作的。
公司的市场地位
领先追赶
有关业务的核心
战略重要性边缘
防御追赶
保持重组
发达 国 家 为了获得技术和新技术或确保资源的供应,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获得先
进技术。同放弃相比,战略联盟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为其创造一些价值和优势,便于
以合理价格出售。企业竞争的实质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入新的市场,技术和速度成
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外包 一 般 分为两类:外围能力和核心能力外包。企业大量外围外包给企业带来了明
显的正效应;企业外包核心能力会使企业失去长期的发展优势,所以大量外包核心业务
会对企业带来负效应。外包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业绩改善不明显,因为技术的变
动不大,这减小了外包的优势。在技术稳定的情况下,技术很容易外溢。
九十 年 代 来的外包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外包90%集中在制造业中,现
在更多的集中在企业管理、信息咨询、解决方案等方面。信息系统外包是一种高产品
复杂性和高资产专用性的外包活动,如果决策失误,将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在外包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做出战略性决策。
Chy an Y an gan dJe n-BorHu ang(2 000)[431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 erarchy
processA HP)建立了外包决策的筛选模型,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同时在
管理上,减少外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AHP模型充分考虑到了在不确定情况一F和多种
评价标准并存时的决策问题,通过收集决策者的意见,并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小的
问题,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得出一个比较矩阵,然后我们得出最大特征值的特征
向量。这个特征向量给出了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的排序,特征值则用来度量决策的一致性。
AHP包括三个步骤;建立层次;计算每一层次上各因素的权重:计算企业在外包选择
上的权重。本文拓展了这一模型,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业务外包的决定因素列举出来,
并且规定每一因素的权重,然后将不同的供应商加以比较,用相对法和绝对法选择银行
信息技术外包的类型。
银行 在 外 包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有形的因素,如成本、设备、人力资源,还要考虑
无形的因素,如质量、战略。同时,经理应该根据技术、项目管理、商业和组织等有
形和无形因素看是战略性活动还是商品性活动决定是否外包,判断战略利益、经济利
益、技术利益。银行外包信息系统时可以有三种形式,外包设备管理,外包系统维护
或者外包新系统开发。通过模型对分值的计算我们看哪种方式最适合本行。
我 国四 大 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外包中要考虑九个因素:
(1) 管 理 r . 银行通过外包能够激励本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改进管理,提高技术
能力;外包信息技术,还要注意本企业信息部门和外包商的合作问题,本部门技术人
员缺乏的能力由外包商加以弥补。信息技术外包并不意味着银行内部不需要这些人员,
而是让本银行的人员能够从事核心业务的开发,而把标准化的技术交给其它公司去做,
这样可以保证公司应付不时之需,不被别的公司控制,一般来说,银行越大,本公司
信息人员越多,外包的业务也越多。总之,从内部来讲,管理上有两个很重要的影响
因素:a.解决内部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b.激励银行内部的信息部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
平。
(2) 战 略 上 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商业化的转型时期,应将战略放在一个较高的
层面_匕银行应将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锻炼对客户的实施反应能力。
在可控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外包这种形式,与信息技术企业结成联盟,减小信息管
理的升级和维护成本。
(3) 技 术 上 毋庸讳言,外包最大的目标就是低成本的获得合适的技术,并月_外
包中有技术外溢效应,银行中的信息部门可以从中学习适用的技术,减少被外包商控
制的问题。简言之a获得新技术b从供应商那里学习管理和维护经验。
(4) 经 济 上 减小信息系统升级和维护的问题;使固定成本变为可变成本,增加
企业在融资上的灵活性。
(5) 质 量 丘 a汐卜包的重要目的是使得客户能够得到更周到的服务,b.企业能够有
一个更高层次_L的信息系统。
建立 判 断 矩阵一般是通过对同一层次的准则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于上
层目标的重要性来获得。因为建立判断矩阵是应用AHP方法的出发点和关键步骤,对
反映准则指标重要程度的标度法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标度
法有多种,本文根据战略对应原理,采用0- 9标度法及其标度的含义说明l. 3. 5,
7, 9表明因素i相对于因素i的重要程度依次加深,
素i的重要程度介于中间状态。
2, 4, 6, 8则表明因素j相对于因
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出这五个因素的得比较矩阵
表 3- 2 外 包 因 素 的 比 较矩 阵
管理经济技术质量
门、.q 6 1 1//3
只月1 儿厂
3 月允
3 5 名月
管理
战略
经济
技术
质量
行列 式 中的 a。表示因素J相对于因素i的重要性,利用软件Mathematic4.l我们得到
最大特征值为5.3098。根据判断矩阵,利用乘幂法计算出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各单
要素权重,同时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1和随机一致性比例C.R,并进行一致性判断,若
C.R<0.1,则判断矩阵基本符合一致性条件,否则需对判断矩阵重新调整,直到通过一次
性检验。本矩阵的CI为0.07745, CR为1.12,RC=CUCR-0.0692<0.1通过一致性检
验,各因素的权重为(0.14, 0.25, 0.49, 0.08, 0.04)
根据 下 图 ,我们得出管理、技术和质量中两因素矩阵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分别
为(0.67, 0.33), (0.75, 0.25), (0.8, 0.2)
企业在管理上的两因素矩阵为:
管理一a 管理一b
技术因素矩阵为:
技术 一a 技术一b
管理一a
管理一b
技术一a
技术一b
1 3
质量因素矩阵为:
质量一a 质量一b
质量-a
技术七
图3 -1 外 包 选择 决 策 树
我们 将 外 包的三种选择对个因素的影响度按1-5排序,然后我们得出外包三种选择
的总分值。三种方式的优先程度按照总分排序。如果银行高层认为3为最低可以接受
的得分值,那么银行可以将信息系统的维护交给外部供应商完成。
因素权重设备管理
权重x排序
系统维护新系统开发
排序排序权重x排序排序权重x排序
038018075196012080160336
4 4 3 4 2 4 5 4
02809比19606姗姗0328
0.14X 0.67
0.14X 0.33
-a -b a
M M s.
E-a
下a
Tb
Q-a
Q-6
总计
0.25 x 1
0.49 x 1
0.08 x 0.75
0.08 x 0.25
0.04 x 0.8
0.04 x 0.2
图3-2 外包形式综合分值
在本 例 中 ,三种形式的得分分别为2.87,3 .66和2.61。这说明对银行来讲,对于外
包商最大的要求是进行外包系统的维护,第二大要求是设备管理,新系统开发则可以
放在银行内部进行。或者外包第二种业务,将第一和第三种业务放在银行内部。由此
叫见,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供业务的相对权重,也能提供它们的绝对权重。通过层次
分析法这个有效的工具,银行可以在外包的选择上科学决策。如果银行选择在处理不
良资产等问题上外包,也可以使用这种模型决策,不同的是挑选不同的影响因素,并
贝武以对应的权重。
3.3.2 外包商的一个甄别模型
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合作伙伴,应该重点考察供应商的服务价格、服
务质量、技术能力、及时服务的水平、售后服务质量、社会信誉和隐含成本等问题。
为建立对供应商的定量评价模式
定义 1: 设论域U ={uu 2
首先引入两个新的定义:[44]
⋯⋯。。},a,,a2
称A={a a 2, ⋯⋯“。}为论域U上的基于模糊集合
,......am 为U上m个模糊集合
a,,a2,......a, 的联合模糊集合。
定义 2 :设 论域U ={ur,u 2,......u} },联合模糊集合A={a,,a2,......am },元素。,对
模糊集a;,的隶属度为气,称铸一{a,,a re ,......arm }为元素u、对联合模糊集A的联合隶属
度。
结合 对 供 应商评价的儿项主要指标,建立对供应商的定量评价模式过程如下:
(1) 设 定 论域U二,fru{ u2, . .....un}其中u,代表第i个供应商。
(2) 建立 联 合模糊集A={a, a2 ,a3,a2a4 ,a. Ia6,a7),其中a,, a2, ......a 7的含义分别
是价格低廉、质量符合要求、技术能力强、能够及时服务、售后服务质量好、社会信
誉好和隐含成本低。
(3) 确 定 u;(i= 1,2,... ... n) 对a,(j= 1,2,3,4,5,6,7)的隶属度a,得到联合隶属
度,A,={ar,, ai2, ......an}其中i=1, 20....n.
此即 对 第 1个供应商的定量评价模式(评价结果)。
企业 设 定 理想的合作伙伴模式为
B= {b , b2 , . .. .b, }
通过 模 式 识别,企业可以在众多IT供应商中按照一定条件选定理想的合作伙伴。
模式识别
方法 一 :择近原则
借鉴 判 定 两个模糊集贴近度的择近方法,结合我国国有银行业的问题,我们给出
对供应商模式进行识别的所谓的择近原则,其计算公式为
(B,A;,一‘ 一7I客1av-bil
若(B,Aj )= m ax(B,铸)JE [1 ,n],则认为AI相对地属于B。
方法二:加权择近原则
采用加权择近原则对供应商模式进行识别的计算公式为
(B,Aj,一‘ 一专Li=1aila,-1
其中ai。[0, 1],表示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对第i项指标的相对重视程度,此时
企业理想的合作伙伴模式为B={1 ,1 ,1
对 IT 供 应商的模式进行识别之后,
1 ,1 ,11。
企业可以按照一定条件选定相应的供应商。
3.4 合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4.1 合约中的机会主义
外包 业 务 中虽然有很多企业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这是因为:外
包的Is有很大的复杂性1451,涉及到寻找长期的合作伙伴;控制合作伙伴要付出成本;对
方的机会主义造成的不确定性;失去长期竞争力的危险。企业可能丧失长期研发的能力,
因为企业经常使用替代的技术,失去了与最先进的技术革新接触,而且容易受到供应商
的控制。另外,当企业的供应商是国外厂商时,并不一定能带来成本的节省,因为不同
文化的沟通需要的成本较高。
在外 包 合 约设计中,产品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对双方的违约引诱有很大的影响。不
确定性是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交易双方的不完全信息使得交易双方很可能出现机会主
义行为,按照Williamson的定义131,机会主义是狡诈的手段谋取私利(self-interestse eking
with guile)。包括隐藏行动或者隐瞒信息。交易成本分为事前(ex-ante)和事后(ex-post).
Tirole14s1规定了不完全合约的四个因素。事前:(1)制定的条款不能完全包括很多种可
能性;(2)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无法确定。事后:(3)合同很难执行管理;(4) 一方利
用法律的漏洞来执行合同。
产品 的 复 杂程度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交易条件能否被详细说明和监督。商品可被划分
为可检验商品(search goods),经验性商品(experience goods)和事后可检验商品
(p ost-expeirencego ods)。可检验商品是指可以在外包决策之前知道产品质量特征,
例如购买足球。经验性商品是指购买后很快知道其质量的产品,如信息系统。事后可检
验商品是指外包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能判定其质量,例如R&D.
产品 的 复 杂程度决定了(1)合约环境的不确定程度,增大了有限理性的可能性
(Williamson,19 85);( 2)造成了潜在的信息不对称;(3)影响企业其他活动的外部性。
复杂的产品在生产成本和性能上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更容易受到工作环境的变化产生
的影响。产品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概率,因为专有知识或者专有资产的特性
只有交易方或其他专家知道,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事中和事后机会主义的可能。双方都可
能产生机会主义。产品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生产的潜在外部性,在外包部门和其他部门联
系紧密的情况下,如果外包失败,给其他部门也可能带来很大影响。经验研究表明产品
复杂性增强增加了一体化的可能。因为专用性资产投资后变成了沉没成本,专用性资产
的投资方很可能面临人质问题。大量的事实证明,资产专用性降低了外包的程度资产
专用性要么导致完全的一体化,要么导致长期独家合同。在产品复杂性强和资产专用性
强的情况下,要求双方共同投资。
在产 品 复 杂和存在资产专用性的前提下,我们研究一个企业在外包合约设计L概念
上的框架。
(1) 低 产 品复杂性和低资产专用性
这里 是 外 包标准产品,外包可能产生低生产成本和低的治理成本,低的产品复杂性
使得对方出现机会主义时,很容易被发现。
(2) 低 产 品复杂性高资产专用性
资产 专 用 性主要是时间或空间专用性,如果并购,实物资产投资很难达到最小的成
本外包情况卜,如果投资变成了沉没成本,外包商很可能面临人质问题。为了减少事
后机会主义,供应商要在事前就得到补偿,补偿有两种方式:提高投标价格或者是采用
高成本的技术以降低资产专用性。这两种方式都会增加外包商的成本。补救措施是外包
商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产权再把它租给供应商。但是租赁也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合约
设计时要对外包商的过度使用作出限制。
时间 上 的 资产专用性有以下几个问题,供应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或服务;
第二个问题是外包商对供应商不满意,但是寻找卜一个合作伙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
情况的解决办法应在合同中规定。
(3) 高 产 品 复 杂性低资产专用性
例如 专 业 技术外包,成本表现在事前的讨价还价成本和事后的协调成本(如果违约
的话)很难规定。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机会主义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资产专用性低,很容
易被第三方证明,也很容易被发现,即使违约对双方来讲转换成本也低。
(4) 高 产 品复杂性高资产专用性
这与 第 二 种情况的区别是很难被第三方证明,这在产业组织的文献中多次讨沦过
了,外包商的激励是经济租金,供应商在违约情况下不能被第三方证实时将全部获得经
济租。问题的解决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规 定 在不同情况下的交易条款和执行情况;
2) 规 定 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机会主义行为,包括证明性、产品复杂性和资产专
用性;
表3-1 外包中的机会主义及其解决
1清况产品复杂性资产专用性主要问题解决办法
1 低低很少合同条款规定的证明性
2 低高人质问题
对实物资产或在时间上的资产
专用性的资产,购买并出租,延
迟付款,奖金:快速裁决
3 高低
对质量或行为的一
致性看法根据实际共同约定
4 高高
供应商的机会土义
行为通过经济租协调双方关系
4) 在 外 包之前实施相应的11浅略。
这是 一 个 多阶段博奕,双方在每个阶段决定最优策略,并且互相影响。例如在第一
阶段,不可证明性很强,在其后阶段,不可证明性变弱。外包商预测对方在以后的阶段
有机会主义行为,外包商在第一阶段就会把这一预期包含在第一阶段策略中,并做出相
应的措施应对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外包商同时要实现成本最小化。IT外包的经验证明
详细的合同是外包满意的主要因素,所以区分事前和事后机制是很有用的,(Lacity and
Willcocks,1998)0 E141
3.4.2 相应措施
(1) 共 同 投资
补救 的 措 施是引入共同投资。投资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性投资,投资方会主动培
训人员、更新设备,控制产品质量。第二种投资是共同投资,我们假定两种投资都是
不能被第三方证明的,即不可定约的。一体化情况下,投资水平取决于上层的管理决
定。当产品实现时,双方根据合同付款,如果是外包的情况,双方围绕投入品的价格
讨价还价。如果谈判失败,成品商在市场上另找投入品商,购买标准品,再加工加工
成本S>0。供应商也会在市场上寻找买家。谈判失败了,供应商就不再生产定制产品。
只有 买 方 也付诸行动时,成本刁能大大降低,这要求进行共担成本的合约设计。
例如,假如成本固定,中间品的投资没有太大风险,一体化并购条件下的供应方就有
自主投资的强烈动机,成本节省的利润全被供应方获得,同时供应商要承担所有的事
后成本。但是在投资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供应商就没有自主投资的激励,而是更多的
寻求外包来进行共同投资。在只有非正式安排时,这就看双方的讨价还价,双方就要
进行合作,供应商承担事后成本的激励就大大下降,所以说一体化有利于自主性投资,
但是外包非合约安排有利于共同投资。因为在外包的情况下,供应商很容易被其他厂
商所吸引,转向别的厂‘商进行供应,所以在外包的情况下,供应商的事后成本讨价还
价能力决定了供应商的自主投资程度。越是专业化,就越容易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就
越能得到生产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越是专业化,就越会提高专业化企业的垄断程
度,专用性都较强的上下游企业容易形成双边垄断,从该垄断企业中购买专业化生产
的零部件,就要付出更多的交易费用。但是供应商的竞争减少了垄断程度,为了减少
机会主义,企业应该让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
(2) 组 织 的 协 调
要在 合 约 期限内最大程度的减小机会主义,组织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外包合约在
组织上是松散的,处于组织不均衡状态,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外包联盟的不
民久的重要原因外包机制。面对未来收益,双方的信任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管理组织
比建立组织木身更重要,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重新谈判。
治理 结 构 无效率表现为两个方面:过度治理和无效率治理。前者是指用非股权方式
治理就足够了,但是企业采用了股权治理的方式,结果造成了决策缓慢或者是高的治理
成木。无效治理是指当机会主义出现时,启动高成本的治理结构,但平时对风险不加注
偶然事件对联盟的影响包括:环境的变化影响到联盟的价值和联盟成员对公平的
。当环境对联盟影响很大时,就很有可能重新谈判。同理,当企业的战略对联盟

意看
影响很大时,可能重新谈判。
协调 包 括 四种方式:统一标准,计划,正式的共同协调和非正式的共同协调。标准
和计划依赖于法律法规。但是这种机制通常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木较低。而非正式协
调的固定成本较低,如果沟通良好,可变成本有可能减少。沟通通过一系列的讨价还
价、签订协议和行政工作完成。协调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效率、公平、相关的质量
和不确定性,其中相关质量依赖于高层的私人关系。
在非 正 式 沟通中,信任是组织功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信息经济的环境下。
信任包括商业信任、商业理解和商业道德。通过口头和感情上的交流建立。信任的程度
与以卜六个因素有关:合约的期限;双方的文化距离: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源的相互依
赖;风险适度;协议的互惠程度。前三条是内生的,后三条是随着外包联盟的发展而发
展的。
外包 时 间 短,双方没有完全的磨合,遇到问题时缺乏完善的解决的机制。面对未
来收益,双方的信任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信任和外包的成功是正相关的。
随着 经 济 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界限在公司层面表现得很明显,这也影
响到联盟是否成功。文化差异小,容易融合,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规则,在面对
机会主义、冲突和不确定性时,能够节省更多的交易成本。及时的信息沟通对缩小文
化差异是有益的。
当文 化 差 异小的时候,信任和联盟的成功相关度很高。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文化
差异并不会使得信任减少。当市场很不确定的时候,信任减少,机会主义增强;但是,
如果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目标,信任增弧。当双方的资源依赖性强时,信任和
联盟收益正相关。双方都负担同样的风险,信任会加强。互惠协议增强了信任。
联盟 中 利 益的不一致包括目标的不一致和运作方式的不一致。前者取决于双方日标
的重叠Hatfield and Pearce (1994),后者取决于双方的文化〔Olk,1997)。联盟的利益包
括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我们认为双方能够从联盟中获得更多的剩余,双方的冲突就少
一些·有更多剩余的联盟更倾向于分权。[471[481
如果 不 能 通过谈判,使外包达到应有的质量,就要建立有效的服务商退出机制。
4 我国国有银行面对外包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田国 强 ( 2001)[4 1」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应满足三个要求:资源的有效配置;有
效利用信息;激励相容。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方向也应以这三个目标为方向,采取有
利于外包实施的措施。
4.1产权和组织变革
丁志 杰 、 王秀山、白钦先通过对东亚、拉美和欧洲地区的银行私有化改革浪潮的
研究发现,经济发达的欧洲大陆,国有银行与私有银行的效率没什么差异,80年代较
少的资本反而使得国有银行的资本利润率高于私人银行,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拉
美地区,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要低得多。这表明国有产权本身并没有劣势,关键是能
否建立合理的治理机制。所以国有产权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本的目的是有效配
置金融资源。金融竞争既要注重竞争环境,进行产权变革,更要注重金融企业的竞争
力的作用,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s01
从 国家 的 层面看,应进行产权改革,使新股东加入,减小国家的无限责任,缩短
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的距离,从而提高所有者的监督和银行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
积极性,为效率提高奠定内部基础。逐步使商业银行不再承担政策性贷款的业务,从而
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增强银行科学管理的激励。2002年银监会的成立起到了这样的
作用。
从银 行 自 身的层面看,银行应当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
以增强金融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银行对外部环境的反应
速度,另一方面将银行没有竞争力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银行应该将盈利点向投资
银行、证券、保险业,进行适度多角化。外包既包括核心业务也包括非核心业务,如,
不良资产的追索,内部审计等。外包的日的是为了企业长期的盈利,企业通过外包节
省的资源应更好的用于提高金融服务的特色水准,做好产品的市场营销,争取更多的优
质客户。
外包 决 策 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对外包进行有效管理的体制,进行组织扁平化改
革,因为传统银行的战略决策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向下传递,分行的关键执行人员
对信息的的正确理解、接收和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信息的反馈层级太
多,最后基层行得到的信息是扭曲的和时滞的,这样商业银行对环境的决策基础就有
失真的危险,不能对市场和客户实时反应,银行的内部能力在组织冲突中大量耗散了,
对外包中出现的风险就难以解决。
经过 近 年 来体制、机构及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改革,各家商业银行的资源要素、能
力要素和环境要素都有很大的改观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逐步地显露。但是,由于前
儿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主要是集中在各家商业银行内部的机构撤并、人员分流和内
部分配机制上。从纵向角度看,企业内部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环境要素得到了较
为合理的配置。而从横向角度看,在同一区域内仍然存在着机构重叠、人员富余、资
源浪费的现象以及风险控制不同步、分配机制不均衡、筹资价格相攀比等经营管理上
的混乱,这些弊端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系统间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
环境要素的内耗。如果今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不跳出各自为政的圈子,其综合
优势仍然难以集合和发挥。
国内 商 业 银行之间应当加强协作,消除由于行业竞争而带来的成本损失,同时中
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除了竞争之外,也应当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加
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是必然结果,如果因为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而采取排
斥态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所以中资银行在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下,还要主
动加强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协作,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调剂余缺,建立良好的资金往
来关系,如建立代理关系、联合办理银团贷款业务、联合开发新的金融品种、联合训
练管理人才一等,通过这种各自发挥自己优势的协作关系,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同
时提高自己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
4.2 加强对外包的管理
(1>战略和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外包对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又具有各种的风险。其中
选择正确的外包策略是外包成功的关键也是首要因素。影响信息技术外包选择的因素
是很复杂的,公司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制定IT外包战略应当结合公司的实际和竞
争形势的变化来考虑。
企业 外 包 选择要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不能一味的追求低成本,应以增强企业的核
心能力为战略意图,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将技术成熟的业务外包,避免受到被控制
的危险。进行技术矩阵分析,当技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不大,但外包商的技术
水平比较高时,应进行紧密型技术外包;如果技术对企业核心能力贡献不大,外包商
的技术水平也不高时,应进行松散型技术外包。在与供应商进行协调时,应考虑这两
种情况。
供应商的技术水平

业务高
战略低
并购自主研发
紧密型松散型
意义
(z) 协 调 机 制
如 3.4 节 所述,外包中可能发生各种机会主义问题,所以企业在选择外包这一方式
时要严格地评价承包商,同时结合具体外包项目正确地选择外包方式,周密地拟订合
同条款并且有效地管理承包商,力争使得机会主义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双方还应建立
危机协调机制以便于定期沟通,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实现企业的适应性和控制最大化。
[511 [521
(3 )组 织 学 习
企业 将 信 息技术外包后,往往忽视组织学习,忽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使企
业最终沦为没有技术依托的制造商,在全球化的社会分工中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
中国许多企业原来的技术力量本身就非常薄弱,如果在外包后缺乏组织学习的意识,
如果和外包商关系中止,就很容易受到生存的威胁。[531
(4) 关 注 环境的变化
注意 外 部 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建立外包管理委员会在事前详细论证企业外包的竞争
优势和风险是什么,如果外包失败,企业应承担什么风险,如何应对?观测企业在发
展中的微小细节的变化和一些有关企业利益的重大变量的变化情况,如产品的价格变
动情况、技术的变革、竞争对手的策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外包商的行动的,从
而更好的识别风险。[54]
对外 包 风 险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银行的高层在听取供应商
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决策,刁能成功地进行外包,达到既节
省成本,又增强银行核心能力的目的。
致谢
喻园 三 载 ,都是在导师方齐云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度过的,方老师严谨的治
学态度、切中肯繁的点评、不尚虚华的品德和平易近人的师者风范,都令学生感到无
比的钦佩和敬仰。春去春回,导师和师母从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常常让我既
感动,又感到学艺不精的惭愧。所有这些都是我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
经济 学 院 的徐长生教授、张卫东教授、张建华教授、张玉英副教授和汪小勤教授,
他们扎实严谨的学风和奉献精神将在以后的人生长路鞭策我不断追求进步,也感谢张
鹃老师提供的上机方便。
同学 的 友 谊,令我倍感温暖。感谢室友余利红、陆艳苹、孙嫣,与她们的学术讨
沦令我受益匪浅。唐德鑫、李光谱、谢鸿飞、王巍给与我很多学术上的启迪,一并表
示感谢。
在十 几 年 的求学生涯里,我的父母和妹妹给予我最无私的关心和帮助,在这里向
他们诚致谢意。同时也感谢我的男友王春光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 再 次 深深地感谢经济学院的各位老师!
闰幸
200 3 年 10 月 于 华 工 沁 苑
参考文献
[I]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银行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 心 内 部讨论稿,2002.No.58
[2]科斯.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次小r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
出版 社 , 1994:60 .98
[3]奥里佛·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海:
三联 书 店 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6 78
[4] Andrew Cox,R elationalC ompetence and Strategic ProcurementM anagement.
Eur op ean J ournalof Purchasing& SupplyManagement,19 96,Vol.2( 1):57 ^-70
[5]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止海人
民出 版 社 ,1996:36.78
[6」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97- 198
[7」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1-102
[8]奚伟,荣芳.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B2B和B2C电子商务模式.清华大学学报〔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2000,Vo l.15 (4):71 -75
[9] GreensteiM ,Feiman TM.E lectronicC ommerceS ecurity Risk,M anagementa nd
Co ntr ol. M cGrawH ill.N ewY ork,20 00:7 1-75
[10] Harasim, L.M.Global Networks: Computer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it
Pre ss ,C ambridge.1993:23 7^254
Rheingold,H .TheV irtualC ommunity.A ddison-WesleyP ress.19 93:3
Yang Xiaokai, Yew Kwang Ng,Theory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
[l] [l2]
Journalof E conomics&Behavior,19 95.Vol.26(1):27
[13] ,TamesQ uinn,S trategicO utsourcing.SloanM anagementR eview,19 94.Vo l.35 (4 ):43
[14] Mary.C.Lacity.I nterpreting Information Tchnology Sourcing Decision From a
Tra ns act ion C ostp erspective:F indingsa ndC ritique.A ccountingM anagementa nd
Inf orm at ion T echnology,19 95.Vo l.3:20 3-244
[15]毕小青、刘怀清一种新的战略联盟工具“外包”天津化工,1996.V0 1.6:2 9 31
[16」李小卯、李敏强、寇纪淞‘关于信息技术外包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
与实 践 , 19 99( 9):10-16
[17]田晓军.券商业务外包当议华南金融研究,2001(1):37 ^39
[18〕杨英,霍国庆.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及其风险分析.中国软科学,2001. Vol3:
98 -1 0 2
[19」何畔.战略联盟:现代企业的竞争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256-300
[20] YadongL uo.BuildingT rustin C ross-CulturalC ollaborations:T owarda C ontingency
Per spe cti ve. Jo urnalof M anagement,20 02.Vo l.28(5 ):66 9-694
[21] JosJ ansen.C oexistenceo fS trategicV erticalS eparationa ndI ntegration.In ternational
Jou nr al of I n d ustrialO rganization,20 03.V6 1.21:69 9-716
[22] Grossman,G eneM .,E lhananH elpman.In tegrationv s.O utsourcingi nI ndustry
Eq uil ibr ium . Q uarterlyJ ounralof E conomics,20 02.Vol.117( 1):85 --120
[23] AidanV ining,S tevenG loberman.A ConceptualF rameworkf orU nderstandingt he
Ou tso urc ing D ecision.EuropeanM anagementJo unral,19 99.Vo l.17 (6 ):64 5-654
[24] AlbertP ark. Testso fF inancialIn termediationa ndB ankingR eform inC hina.Jo unral
of C o mp ar ativ eE conomics,20 02.V ol.29(3):608-644
[25]尹义省.适度多角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8
[26] BenoitA ubert,SuzanneT ivard,M.P art.A transactionC ostA pproacht oO utsourcing
Beh av ior :S o m eE mpiricalEv idence.Inf ormation&Management,1996.Vo 1.30:51- 64
[27] UlliA mold.New Dimensionso fO utsourcing:a C ombinationo fT ransactionC ost
Eco no mi cs a n dth eC oreC ompetenciesC oncept.E uropeanJ ournalo fP urchasing&
Su pp lyM a na gement,20 00.V 61.6:23 ^29
[28] L.G.Telser.A Theory ofS elf-enforcingA greements.T heJ ournalo fB usiness,1 980.
Vo 1.5 3(1 ): 27 -44
[29] OliverE .Williamson.Transaction CostE conomicsa nd theC anregie Connection.
Jou nr al of E co nomicB ehavior& O rganization,19 96.Vo l.31:14 9-155
[30] Wilhelm Kohler.A specific-factorsV iew onO utsourcing.N orthA mericanJ ounralo f
Eco no mi cs an d F inance,20 01.Vo 1.12( 1):31 -53
汇31] T.K.Das,B ing-ShengT eng.A R esource-basedT heory ofS trategicA lliances.Jounral
ofM an ag em en t,20 00.Vo 1.26(1):31 ^61
[32] GeorgeB aker,R obertG ibbons,K evinJ .Mwphy.RelationalC ontractsa ndt heT heory
oft h e F ir m. Q u arterlyJo urnalof E conomics,20 02.Vo l.11 7( 1):39 .84
[33] GeorgeB aker,R obertG ibbons,K evinJ .Murphy.Bringth eM arketIn sidet heF irm?.
Am eri can E con omicR eview,20 02.V6 1.91(2 ):21 2218
[34」张杰.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85
[35]高玉泽.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产业经济研究,2003.Vo l.1: 23 ^27
[36]钱小安信贷紧缩、银行重组与金融发展.上海:_r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 ,2 00 0: 12 3
[371[美]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下巍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19 89 - 2
[38]金融系统演变考.奥尔多投资评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8
[39] Franklin Allen,A nthony M.S antomero.W hatd o FinancialI ntermediariesD o?.
Jou rn alo f B a nkinga ndF inance,20 01.Vo l.25 (1):27 1-294
[40]【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唐旭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5
[41] PrahaladC K .,HamelG .TheC oreC ompetenceo fth eC orporation.H arvardB usiness
Re vie w ,1 99 0.V ol.66:79 ^91
[421 Abraham,K atharineG .,Su sanK .T aylor.Fi rms'U seo fO utsideC ontractors:Th eory
and E v id enc e. Jo unralof L aborE conomics,19 96.Vo l.14 (3):39 4^424
[431 ChyanY ang,J en-BorH uang. A DecisionM odelfo rI SO utsourcing.In tenrational
Jou nr al of I n f ormationM anagement,20 00.V6 1.20:22 5 239
[441李宝家,黄小原.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3.
Vo l.1 7 ( 1): 88 ^-90
[45] Hart,O liverD john Moore.F oundations ofI ncompleteC ontracts.R eview of
Eco no mi cS tud iesS pecialIs sue:C ontracts,19 99.V6 1.66(1):11 5^138
[46] Segal,Il ya.Complexitya ndR enegotiation:A Foundationf orIn completeC ontracts.
Rev ie wo fE co nomicS tudies:Sp ecialIs sue:Co ntracts,19 99.Vo l.66(1):57 ^82
[47] Puga,D iego,D anielT refler.K nowledgeC reationa ndC ontrolin O rganizations.NBER
Wo rk ing P a pe r,20 02.No.9121
[48] MichaelA .H itt,D eepaV aidyanath.A llianceM anagementas a S ourceo fC ompetitive
Ad van tag e. Jo u nralof M anagement.Ire land,20 02.V6 1.28(3 ):41 3^446
[49] ER国强.经济机制理论: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经济学(季刊),2003(2):84
[501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
20 02 (8) :3 - 11
[51] JeffreyJ .R euer,A fricaA rino.C ontractualR enegotiationsi nS trategicA lliances.
Jou nra lo f M an agement,20 02.V6 1.28(1):47 68
[52] EricM askin,Y ingyiQ ian,C hengguangX u.In centives,in formationa ndO rganization
For m. Re viewo fE conomicS tudies,20 02.Vo l.67(2):35 9 378
[53] OzS hy,R uneS tenbacka.S trategicO utsourcing.Jo unralo fE conomicB ehavior&
Org an iza tion,20 03.V6 1.50但0):20 3-224
[54] ThomasK ern,H eroenK reijger,Le slieW illcocks.Ex ploringA SPA sS ourcingS trateg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Propositions for Practice.
Systems,20 01.V ol.11(1):153-177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附录1 攻读硕士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l 门幸,方齐云.银行业务结构的决定因素.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 03 (5) : 125
L2]方齐云,闰幸
(署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信息经济对企业外包选择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2 (11)
已录用(署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