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662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姓名:罗君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金祥荣
20031101
摘要
罗纳德·科斯是当代最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
得者。他是一位对生产的制度结构有着持久兴趣的原创性思想家。尽管他受到了
良好的正统经济学训练,但他拒绝在传统局限内进行研究。科斯一直坚持制度分
析对理解经济运行是重要的。他的原刨性思想所具有的重大启示作用,不仅表现
在经济学领域,而且表现在其他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70年代以来,以科斯思
想为基础,在西方经济学界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在法学界则诞生了经济分析法
学,它们的蓬勃发展正在悄悄引发又一场经济学革命。对中国理论界来讲,科斯
的思想和方法论在近十几年内被广泛传播和应用,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知识背景,
井逐渐改变我们对现实经济活动的理解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斯学术生涯的描
述来揭示科斯经济思想获得成功的过程和原因:通过对科斯重要著作的研读,来
把握科斯思想的实质和核心:通过总结科斯的方法论来说明其方法论的重要意
义:通过评价科斯的学术影响来丰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科斯交易成本产权科斯定理生产的制度结构新制度经济学
Abstract
Ronaid Harry Coas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s in this day and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in economic in 1991.He iS asemiml tllinker with an
abiding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the institution structure ofproduction.Although Coase
is all economist by both training and instinct,he refuses to work within the orthodox
limits ofthe discipline.Coase maintains that the study ofeconomic institutions is vital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of the economic system.He has outstanding talent to
enlighten other scholars in economics realm as well as other social sciences realm.
Since 1 970’,based in Coase’S original thoughts,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have been developed in full flourish.Meanwhile,]ots
of new subjects come into existence.Consequently,a revolution in economics is in
process.In"China,Coase’thoughts and methodology are very prevalent in recent
years.Scholars applied Coase’thoughts and methodogy to study the economy of
China,and have obtained more satisfying answers.This paper not only describes
Coase’scholar life and introduces his original thoughts and methodology,but also
tries to explain his Success and evaluate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history ofeconomics.
Keywords:Coase Transaction Cost Property Right Coase Theorem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Produetl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导言
罗纳德·科斯是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
得者。他一生著述不多,但影响巨大,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概念和方法,更重
要的是他具有帮助别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才能。他的原创性思想所具有的重
大启示作用,不仅表现在经济学领域,而且表现在其他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在
他之后,一大批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起而追随,在经济学界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运
动,在法学界则诞生了经济分析法学。可以说,科斯一人在两个学科中开创了两
个流派,并悄悄引发了凯恩斯革命之后的又一场经济学革命。
对这样一位影响重大的经济学家的思想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外国经济
思想史的内容,而且对经济理论工作者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我们全
面了解和把握科斯经济思想的内涵和方法论的实质,从而加深对新制度经济理论
的理解,提高对真实经济世界的认知能力;其二科斯的成长和思想演化过程以及
治学精神和研究风格对理论工作者的成长具有重大启示作用:其三.由于科斯思
想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所引起的震荡已经远远超过改革开放后所引进的
其它任何一种西方经济理论,因此,对中国学者而言,真诈把握科斯经济思想的
实质更具特殊意义。本文正是立足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着力说明科斯经济思想
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说明科斯的经济思想为什么是这
样。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1科斯的学术生平
罗纳德.H.科斯1910年12月29日生于伦敦郊区威尔斯敦。父母是当地的邮
局职员。作为独子,科斯成长的环境较少约束。由于腿疾,他12岁时才进入当
地的基尔本文法学校。1927年,科斯通过大学入学考试。1929年10月进入伦敦
经济学院继续攻读商业学士(B.Com)学位。
尽管当时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大萧条,但当时的伦敦经济学院(以下简
称LSE)却正处在它的学术黄金时期。学术气氛相当开放,主要来自欧洲大陆和
美国的新思想会很快被吸收并成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以罗宾斯(Lionel
Robbins)、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希克斯(John Hicks)等人为核心的
年轻学术团体,为创造自由而繁荣的LSE学术氛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斯尽管
对经济理论以及被LSE的师生广泛讨论的新的分析方法深感兴趣,但作为普兰特
(Arnoid Plant)的学生,他更注重于将这种经济学分析用来理解真实经济体制
的运行。
1931年,科斯获得伦敦经济学院的一项欧内斯特.卡赛尔爵士奖学金。依靠
这笔奖学金,科斯在美国度过了1931—1932学年,并形成了经典论文“企业的
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的主要论点。由于生性谨慎和一直忙于其他的
工作,“企业的性质”直到1937年才发表在《经济学季刊》第4期(Economic 4)。
这篇后来被证明是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文章显然不是一篇立竿见影的成功之作,在
发表之后并没有立即产生巨大的反响。
1932年科斯大学毕业,受聘为邓迪经济和商业学院的助理讲师。在邓迪期
间,科斯开始阅读大量的经济学经典文献,并表现出“确实出人意外”的态度:
希望经济学既能处理现实世界中发生的问题,又能有简明的方法去这样做。而当
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多是满足于达到目标的一种或另一种,在科斯心中,关于经
济学的研究显然是为了达到这两种目标。这表明,当科斯开始研究经济学时,目
的是运用其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
1934年,科斯被聘为利物浦大学的助理讲师,讲授银行金融课程。1935年,
科斯受聘于伦敦经济学院,任经济学助理讲师,负责讲授以前由希克斯(John
Hicks)讲授的垄断理论方面的课程。并在教学的基础上,于1937年在发表了
Some Notes on Monopoly Pric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科斯坚持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了对垄断问题的思考,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46年,科斯写成并发表了“与成本
和需求相关的垄断价格”(Monopoly Pricing订拍Interrelated Costs and
Demands.(EconomiCS,13)。
除此,他还在工商管理系当普兰特的助手.以及讲授以前由巴特森(Batson)
负责的公共事业经济学的课程。在公用事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科斯发现有关
的研究成果太少,简直是微乎其微。于是,科斯便开始对英国的公用事业进行了
一系列历史研究,并长期把这个课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伦敦经济学院度假期间,科斯和好朋友福纳(Fowler)合写了一篇关于生
猪周期的论文“英国火腿生产和生猪周期”(Bacon Production and The
Pig-cyclical Processes并发表在1 935年的Economi ca的第五期上。他们运用
蛛网定理来研究英国生猪生产的周期波动问题并得到了很好的说明,被认为“是
一篇关于猪价格循环的力作”,“属于提供了理性期望预期的第一批清晰的陈述之
一,如果不是第一的话。”而且它还认为是含有用变动的外汇条件解释价格数据
的已知第一次尝试。以后,科斯和福纳继续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并分别在1937
发表了The Pig—Cycle in Great Britain:An Explanation(1937)和The Analysis
of Producers’Expectation(1940)
在这期间,科斯、福纳及工商管理系的埃德沃德(Edwards)一起组成了会
计学研究协会,对已经出版的会计帐表对经济研究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作了一些
调查。科斯把这关于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the Accountant的12篇系列
论文,发表在The Accountant(October—December,1938)上。这些论文包括
对机会成本概念的分类计算,所以被一再重印.并广泛引用。今天,这些著作被
仍是现代会计理论中基础研究之一
1939年10月,二战爆发。战争使学术活动的开展遭到普遍制约。科斯也在
1940年进入政府机构做统计工作,先是在森林委员会,然后是在战时内阁的中
央统计办公室。
1946年,科斯回到伦敦经济学院,负责讲授“经济学原理”课程,同时对
公用事业尤其是邮电和广播业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同一年,科斯发表了另
一篇重要的论文“边际成本争论”(Economics, 13)。在这篇文章中,科斯研究
了H.霍特林(H.Hotelling)和A.P.勒纳(A.P.Lerner)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边际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成本定价规则,即关于生产单位成本递减时按边际成本定价的问题,阐述了他在
研究经济政策时所采用的与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不同的方法。今天,科斯对边际定
价的结论在原则上被人们接受。
1948年,在一笔洛克菲勒研究员基金的赞助下,科斯在美国花了9个月的
时间来研究美国的广播业。1950年,科斯在长期对垄断和公用事业考察的基础
上出版了BritishBroadcasting:爿Studyin,[‘onopoly(U.S.:Longmans Great
Britai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一书。
事实上,在“企业的性质”完成后的整整20年的时间早,只有边际价格争
议得到科斯较多的注意。在此期间,他的著作大体上都与垄断有关,特别是广播
垄断。他对广播的兴趣与他后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有很大关联。但在此过
程中,他考虑的却不是垄断,而是争夺垄断权的恶性竞争。
1951年,科斯以几篇论文作申请获得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后,迁居美国。
但他一直保留了自己的英国国籍。经布法罗大学公用经济学专家约翰.萨姆纳
(John Sumner)和芝加哥大学的著名学者艾伦.迪莱克特(Aaron Director)的
推荐,他在布法罗大学获得一个职位。在此期问,科斯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公
用事业,特别是广播业的专利权或垄断权问题,并陆续发表了在详尽调查基础上
的有关英国广播业垄断问题的一系列论文。
1958年,科斯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
调查研究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1958年未,科斯调到弗吉尼亚大学经济系任
职,并写成“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文。
他把它寄给艾伦.迪莱克特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的新杂志《法律与经济杂志》
(Journal ofLawandEconomics)。迪莱克特立即给了答复,并把它安排为1959
年问世的杂志第2期的开篇文章。
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联邦通讯委员会”的部分论点是错误的,
需要修正补充。科斯不为所动,根本不同意当时芝加哥学派所坚持的庇古的古典
观点。对“联邦通讯委员会”的争议,促使科斯去芝加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导
出经济学历史上最有传奇性的辩论之一。
辩论的直接结果是出版了“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l,1960)。这篇论文是科斯在1960年夏天在伦
4
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敦经济学院写出来的。当时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接触到法律判决书。文章很长,文
中不同而又类似的实例很多,反映出科斯治学之博、之深。这是一篇石破天惊的
成功之作,是上个世纪引用最多的经济学著作。它与科斯早年的“企业的性质”
一起被作为科斯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依据。
1964年,科斯转入芝加哥大学,担任《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的主编,直到
1982年。在担任《杂志》的主编期间,他鼓励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写文章,论述
市场的实际运行方式和政府实际上是如何管制或从事经济活动的。他使该刊物发
行量猛增。尽管他还在写作,着重于交易成本和制度安排,但编辑的责任肯定在
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密切注视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如威胁、
合同、阿弗里德.马歇尔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研究。
1972年,科斯发表了重要论文“耐久性与垄断”(Durabih’砂and
Monopoly)(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April)。在文中,科斯证明一个
销售耐用品的垄断企业的行为在长期实际上与完全竞争企业几乎一样。如果他短
期内按垄断水平的价格销售产品,顾客将推迟购买。即在任何给定时期,垄断者
将受来自过去他自己销售的竞争的影响。这个观察说明在多种类型的市场上形成
合同的问题,而且对时间一致性问题的研究也是重要的。
1974年,科斯发表了另一篇广为引用的论文“经济学中的灯塔”(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October)。科
斯进行了一个灯塔实际上如何被提供的历史研究,并说明这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制
度安排和合同。
1979年科斯在芝加哥大学退休,并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1983年,
科斯卸任《法律和经济学杂志》主编之职,保留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与经济学
资深教授职位。
1987年,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西德尼.温特斯(Sidney
Winters)在耶鲁大学组织一次庆祝“企业的性质”发表50周年的讨论会。科斯
就这篇论文的起因、意义和影响做了3个专题报告,8名著名经济学家提交了论
文,考察了由“企业的性质”派生出的问题并对其展开讨论。这次讨论会对科
斯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重新激发了科斯对“企业的性质”有关问题的兴趣,促
使他决定专心致力于分析生产的制度结构并建构理论。1988年,科斯出版了The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Firm,the Market,and拍e Law((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and London)~书。这本书搜集了科斯关于这个主题的主要论文。
199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该年的经济科学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纪念奖
授予科斯,“因为他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
意义”。1991年12月9目的斯德哥尔摩发奖仪式上,科斯作了“生产的制度结
构”(The institution structure of production)的演讲。科斯的获奖可说是
实至名归,经济理论界都给予高度的评价。“授奖委员会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找
到了最合适的人选。唯一应该受到批评的是对科斯教授的授奖应该更早一点。”
(美国《金融时报》,1991,10,18)
科斯用566000英镑(100万美元)奖金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工商学院建立
了一个合约和企业结构研究中心,来支持和鼓励人们对尘产的制度结构作进一步
的研究。
1994年,科斯出版了论文集Essays 0i7 Economics and Economist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and London)。该论文集收集了科斯关
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著述以及对经济学思想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How Should
Economists Choose?(】988)、EconomiCS and Contiguous Disciplines(1977)、
Economist and Public Policy(1974)、The Wealth of Nation(1977)、Adam
Smith’S View ofMan(1976)、Marshall on Method(1975)、A1fred Marshall’S
Mother and Father(1984)、Alfred Marshall’S Family and Ancestry(1990)、
Arnold Plant(1987)、George J.Stigler(1991)等。这些文章的每一篇都是金矿,
其中充满远见卓识和不同寻常的见解(遗憾的是,这些文章的大部分还没有翻译
成中文)。随着对科斯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其中所蕴涵的
科斯思想的深邃内涵。
科斯在获得诺奖之后,仍然坚持学术研究,主要发表了Cease on Posner on
Coase and concluding Comment(1992)、Law and EconomiCS at Chicago(1993)、
My evolution as an economist(1995)、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998)、The Acquisition of Fisher Body by General Motors(2000)等论文。
由于年龄和他一贯低调的生活方式,他的社会活动并不多,在一些重大的学术会
议上,也主要是对早期观点的总结和阐释。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科斯曾经研究斯密,认为斯密是这样的:他的许多创意在早年就构思好
了⋯⋯他经常思考这些创意,且花了约30年的读书和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分析。
他的生命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在这些岁月中,他完全靠个人打天下挣得了如今的
地位,跟其他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很少或者没有接触⋯⋯毫无疑问,他也有玩
得很好的朋友,他能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工作的很好,而不用其他人的任何刺激。
而许多熟悉科斯的经济学家认为这就是科斯自己(波斯纳,1994)。
科斯一生崇拜马歇尔为经济学鞠躬尽瘁的精神,他自己也一样。他集中精力
研究问题,稳扎稳打;他擅长于总结,但在没有查证和做透彻的推论之前却不妄
下结论:他对理论本身不感兴趣,不认为任何标准论据是神圣的;他不喜欢均衡、
效用、长期和短期等概念。他没有屈从于传统的常识而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这
足以证明他的头脑富于创造性。(张五常,2000)
他还具有的苏格拉底式的品格。熟悉科斯的入都知道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辩
论者,他总是拒绝接受现成的思想,即使是他的亲密朋友提出来的,他力图探讨
更令人满意的答案。在许多场合,科斯的辩才使得被争论的问题由模糊变得清晰
起来,同时,他常常给讨论的参与者一种自己是新思想的创造者的感觉。(克劳
德·梅纳尔,2003)
但是,科学史对个性特征并不关注,它关注的是结果。有多少经济学家能够
宣布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定理”?科斯定理是其中的一个,事实上,
包括舍温·罗森(Sherwin Rosen)和拉斯·沃因(Lars Werin)在内的许多经
济学家都认为,对科斯而言,这种定理不止一个。也很少有经济学家能把新概念
传给下一代。科斯提供了其中的两个:“交易成本”和理性预期概念。尽管短期
内很难领会科斯的思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原创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
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从而极大提高了我们对经济系统活动方式的理解。
然而,科斯也是一个坐了多年冷板凳的经济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其
理论贡献并不为理论界承认。但他坚持把自己的卓越天分主要用于对现实世界的
制度结构的思考和分析,并以一种朴素的、缓慢的、分子式的和确定的方式把它
们表达出来。(威廉姆森,2003)当他1991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已是8 1岁高龄。
对此,科斯(1991)诙谐地说到:“一个学者必须承认,如果他说的是错的,立
刻会有人指出来,至于如果他对了,他会指望最终看到人们接受他,——只要他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活得足够长。”
2科斯经济思想的渊源和兴起原因
2科斯经济思想的渊源
正如马歇尔的“自然不能飞跃”理论运用于经济学说史的发展时所说的:“新
的学说补充了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了、有时还修正了IB的学说。而且因着重
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但却很少推翻旧的学说”。(马歇尔,《经
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P11)科斯的原创性思想的形成,也
不会是无源之水,而是对前人和同时代思想家的继承、发展、反思这样一个不断
演化的最终结果。
2.1.1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
代表人物。他的科学巨著《国富论》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自从他
在《国富论》中系统地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富国裕民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以
来,他一直是以其在经济思想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情况
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蒋自强,2003)。
斯密所建立的古典经济学体系是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中心,强调劳动分工和专
业化生产有益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主张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商品
生产者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国富论》
发表以后的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似乎就将“看不见的手”这一命
题形式化,以使他的分析更为准确。这曾经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对价格决定的
过分关注,导致了经济学家视野的狭窄,从而忽略了经济体系的其他方面。科斯
尽管深受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熏陶,但他在考察现实经济运行的基础上,
对“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进行反思,注意到了斯密所忽略的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
形成了原创性思想。可以说,斯密的思想是科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2.1.2庇古
庇古(Pigou,1877--1959)是继马歇尔之后,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
发展了马歇尔的福利思想,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
于提出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外部影响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干扰,从而论证了由政
府干预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对于提高全社会经济福利的重要性。30年代以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福利经济学在凯恩斯的推动下,长期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
庇古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私人的自发行为实现的,在边
际私人净产值在任何用途上恒等于边际社会净产值,则私人的自发行为将导致资
源的最优配置。但问题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种种原因使边际私人净产值背离边际社
会净产值。这种种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行为的外部影响。由于外部性的
存在,即使在排除了垄断的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也无法像亚当·斯密所设想的那
样,使私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福利的撮大化。因此,政府干
预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必不可少的手段。他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干预的方式,主张
运用税收或津贴来克服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边际私人净产值对边际社会净产值的
偏离。庇古的这种关于外部性问题的分析,长期被奉为经典。
但坚持独立思考的科斯却运用他的交易成本分析工具,指出了福利经济学的
逻辑错误,即庇古分析的前提是完全竞争的新古典世界,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完
全竞争世界中,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而且这种解决可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而不需政府的干预。通过对庇古外部性理
论的批评,科斯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使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而
且也使科斯创立了产权理论,最终把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联系了起来。尽管这个
思想仍然是科斯早年己经形成的交易成本思想的延续,但如果没有庇古理论的巨
大影响和科斯对庇古理论的反思和批评,科斯的思想不会在当时获得那么大的影
响和成功。从这个意义说,庇古理论对科斯思想的形成影响是重大的。
2.1.3康芒斯
康芒斯(John R.Commos)是美国老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其他老
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一样,着重从社会制度发展的角度论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他特别重视国家和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
量。他的突出贡献是把把“交易”概念一般化,视“交易”活动为“制度”的基
本单位,进而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
关系: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
对个人的关系。(见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商务印书馆,1981,P74—86)。
这三种交易类型覆盖了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这样的分类更清楚地表明
了:被康芒斯一般化了的“交易“概念将过去人们认为毫不相干的事情,如买卖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活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以及国家对居民征税等等联系和归纳在一起。不同的
经济制度不过是这三种交易类型的不同排列组合。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以买卖
的交易为主,在计划经济中,以管理的交易为主。在其《制度经济学》中,康芒
斯对以交易为基本单位的制度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并不是经济学的方法,
而主要是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因此.康芒斯没有完成将经济学
的方法运用于制度研究的任务。
尽管科斯认为自己的理论和老制度经济学没有什么理论渊源,老制度经济学
只是一堆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资料,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无任何改进,甚至
是反理论的。但康芒斯把“交易”概念一般化的功绩不可磨灭。康芒斯(1934)
在其巨著《制度经济学》中提出的“交易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的法则,在新
制度经济学家那里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贯彻和发扬,科斯也
不例外。
2.1.4普兰特和罗宾斯
对科斯思想影响最大而且也最直接的要算他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导师阿诺
德·普兰特(Arnold Plant)。普兰特是一名应用经济学家,主要兴趣是在今天
被我们称之为产业组织的研究领域。他分析体系也以简朴而有说服力著称。普兰
特对开阔科斯理解商业企业的视野和把兴趣放在财产和组织研究上起到了关键
作用,他引导科斯认识到和工业实践有关的很多问题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通
过普兰特,科斯不仅了解到亚当斯密思想的实质,了解到经济体制运行的方式,
而且学会运用易于处理的方法来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普兰特的影响使科斯深
信:只有看到和接触到某些事物的现实时,人才能对其有所理解。事实上,在他
~生的学术活动中,他始终反对“黑板经济学”,主张密切联系实际的经济学。
罗宾斯(Lionel Robbins)是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尽管他和普兰特都
是伦敦经济学院坎南的学生,但他很早就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经济学思想所吸
引。他对科斯的直接影响是通过他的精彩的讲课而把他的关于经济分析的一般原
理(Gerneral Principals of Economics Analysis)的思想介绍给学生。他推
荐给学生的两本书被证明非常的有价值,特别是对科斯的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
影响。这两本书是:弗兰特.奈特(Frank Knight)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Risk,Uncertainty,and Profit)和菲利普.威克斯蒂德(Philip Wicksteed)
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的《政治经济学常识》(Commonsense of political economic)。前一本书使他
对经济组织和机构有持久的兴趣,而后一本书激发了科斯的非凡才能,使他能对
受限制的选择进行分析而无须求助于高等数学。前一本书使科斯对经济组织和机
构有持久的兴趣,而后一本书激发了科斯的非凡才能,使他能对受限制的选择进
行分析而无须求助于高等数学。
2.1.5哈耶克
哈耶克(Hayek,1899—1992)是20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倡导者、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通往奴役之路》和《自由大宪章》这两本名著的
作者。尽管在30年代,他的这两本名著还没有出版,但他已经是一位具有深邃
的思想力量和极高的学术成就的典范。他对于经济学理论富有洞察力的深刻理解
使他在30年代的伦敦经济学院当时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提倡经济学严密的
思维方式和鼓励学生扩大研究视野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科斯,1994)
他给当时的伦敦经济学院带来了奥地利学派(Austrian)和维克赛尔
(Wicksellian)的思想。他与科斯同在当代经济学的重镇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
哥大学工作过,而且都从社会和法学的广泛视角思考社会制序安排的经济学问
题。
哈耶克对科斯的影响,一方面可能表现在作为在伦敦经济学院哈耶克的学
生,科斯不可能不受到哈耶克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
引起的巨大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科斯的思想的传播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学术基
础。但作为几乎是同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有着几乎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环境,
这使科斯和哈耶克的思想更多的是有着相通之处、相契之点,而不是简单的继承
和发展。
比如,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1960)的逻辑是这样的:当负外部性出现时,
如果与之相关的当事人讨价还价的成本甚低,他们应该能够通过私人协商来纠正
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道理很简单,当市场还没有产生出一个“帕累托最优”
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就至少存在一种能使一方(或所有方)“better off”而
不至于使任何一方“worse off”的“格局安排”。因此,如果能允许当事人能坐
下来谈判,他们应该能够协商出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方案。也就是说。科斯认为,
与外部性有关的当事人的私人协商,会产生出市场中的“帕累托最优”结果。因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此,科斯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非干预主义的”
(noninterventionist)方案。他的这个解决方案的一个较深层面上的意蕴是在
社会制序安排的型构过程中,政府的外在强制干预可能并没有经济当事人的“自
发”讨价还价更有益于促进市场效率。也就是,在科斯看来,在市场运行中通过
经济当事人的“讨价还价”和“社会博弈”所自发型构的“专有产权秩序”,与
政府的刻意的“机制设计”相比,可能是更为有益的社会选择。这亦在一个更深
的层面上意味着,与其认为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产权制序安排源自政治企业家们
的出于政府收益最大化考虑的刻意建构,不如把它视作为市场当事人社会博弈的
自然和实际结果(这也并没有否认政府在对市场秩序中人们现实商品权益交换关
系的法律肯定、认可和保护方面的作用。对这一点哈耶克和科斯均意识到并都强
调这一点。)
而在哈耶克的“自发一扩展秩序”理论(1960)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是,
产权安排本身,原本就是习俗的产物:就是有关产权的立法和司法程序,也已有
了数千年的历史,我们毫无理由认为当今世界的诸种产权安排就是最终的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对“内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中的专有财产(several
property)安排原生机理的理解上,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与哈耶克的自发社会制
序理论在精神上是有“灵犀相通”之处?(韦森,2000)
2.2科斯经济思想的兴起原因
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思想家,科斯的核心思想在30年代发表“企业的性质”
时已标志形成,但直到60年代初“社会成本问题”的发表,其思想才引起理论
界的关注,到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才真正赢得立足点。1 9 9 1年诺贝尔奖标
志着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而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如何说明科
斯经济思想在经济学界从被掩盖到兴起,以至获得最大的成功,这一直是一个饶
有兴味但迄今未有圆满答复的课题。如果我们不同时考虑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学
术环境、内在逻辑以及个人心理素质以及知识结构诸因素的影响(张旭昆,2001),
就不可能对科斯经济思想的兴起和成功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2.2.1社会环境
每一特定的时代,在某一科学领域种,总会出现许许多多思想萌芽和火花,
它们可能引导这一学科的主流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些潜在发展方向之间存在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一种竞争。竞争中究竟哪一种潜在发展方向成为实际的方向,对于社会科学,在
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起着一种筛选作用,使某些思想萌芽茁
壮成长,而另外一些思想萌芽则被暂时、也许永久埋没。(张旭昆,2003)科斯
经济思想在前期所受到的冷落,以及后来及至今天所得到的殊荣,更充分证明了
这一点。
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时,尽管他对邓肯·布莱克说:“我不
相信在我的一生中还会做出如此重要的事情。”但理论界对之反应相当冷淡。在
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被“引而不用”的状态。直到70年代以后,这
篇文章不但被引用,而且被越来越广泛地进行了讨论和发展。1991年,“企业的
性质”和另一篇从发表前就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的“社会成本问题”(它被认为
是“企业的性质”的自然展开)获得了作为科斯获奖的主要论据的殊荣。应该承
认,在经济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一篇论文获得像“企业的性质”那样的待遇和
殊荣是极为罕见的。有人把对理论界对它的兴趣的复燃看作是“社会成本问题”
成功的副产品。但显然这只是表面的和直接的原因。事实上,除了它本身所反映
的原刨性思想的迟早要被发现和挖掘的必然性之外,社会坏境的变化是它在发表
将近四十年之后重新被关注的深层次原因。
1929年以前,西方世界对市场机制充满了信心。人们一直都认为,现代经
济是会自动调节的。受到诸如商业条件或货币供应方面重大变化这类严重冲击
后,即使没有外部的援助,现代经济不久就会恢复到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水平上。
的确,在经济波动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时,这种观点可能是正确的。问题是30年
代的经历大大超出了经济波动的正常范围。毫无疑问,外来的一些力量使得经济
情况空前恶化。30年代的欧美,一直笼罩在大萧条的阴影中,这使很多重要的
经济学家回到经济政策规划委员会中来,经济学界的很大部分力量~直致力于改
善我们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学。因此,旨在治理宏观经济的凯恩斯经济学获得了
迅速传播和巨大成功。而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是对微观领域的独创性思考。
显然,它没有迎合当时公众和政府,从而也是专业学术团体的需求指向。所以,
尽管它具有深远的开创性意义,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也
是不难理解的。
1939年至1945年二战战争使产业活动不能正常运行,同时也使学术活动受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到抑制。科斯在1939年进入政府部门服务,直到1946年。这个期间,无论科斯,
还是整个经济学术界,都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考和活动。“企业的性质”当然也
不可能引起重视。战后的西欧和北美的经济在很长的时期里并未发生重大的危
机,从1949年到1974年,出现了连续25年的高涨。宏观形势的趋好,使社会
对微观经济开始重视起来,同时经济学家也开始有更多的精力注重微观经济运
行,以施蒂格勒为首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对产业组织的运行曰渐重视起来。此时,
“企业的性质”被引用的次数开始增加。而且,战后微观经济运行的一些特征,
如果用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中的理论来解释,往往会适得其所。但在当时,“经
济学家在产业组织研究的标题下论述的是与如何组织产业毫不相干,它成了‘关
于企业,特别是在寡头垄断情况下的企业的价格和产出政策的研究’。”(科斯,
1974)这时,“社会成本问题”所引发的巨大影响就好比是导火索,使交易成本
分析在经济理论界开始受到格外的关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
动荡、大量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是正统的凯恩斯理
论所解释不了的,也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所无法对付的。在这种情况下,许
多经济学家开始重视对市场机制的分析和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证,在这样的思想
氛围下,西方非主流的经济理论和学说开始受到重视和传播,而科斯所开创的以
产权一交易成本分析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因其对现实经济的强大解释力获得
了较快的发展,较大的影响。
正如张旭昆(2001)中所说,“在需求指向变化时,曾经以自己的理论和政
策较好地满足原来的需求指向的名人权威,他们的知识资本很可能不适应于生产
满足新需求指向的思想产品。于是,在原来的需求指向下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便可
能脱颖而出。假如他的知识资本恰巧适应于生产能满足新的需求指向的思想产
品,就像在物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是造成老厂商相对衰退,新厂商
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公众和政府的需求指向发生大变化的时代,往往是
权威名人大换班的时代。”尽管因为科斯的思想因为其中心概念“交易成本”缺
乏可操作性而使其传播受到阻碍,但它对现实的解释力还是虽终使它得以脱颖而
出。
2.2.2学术环境
14
浙江太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科斯当时所处的学术环境对于科斯经济思想的传播非常有利的。这一方面,
表现在社会成本问题发表前后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是,科学的发展倾向了科斯这一边。
当“社会成本问题”发表时,它得到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团体的强有力的
支持。在“社会成本问题”发表之前,科斯曾经就“联邦通讯委员会”而单枪匹
马战胜了整个芝加哥经济学派。“社会成本问题”是辩论的直接结果。科斯的在
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资源配置与现行的法律状况无关的论点是乔治.斯蒂格
勒公式化并由他命名为“科斯定理”的。这就引起了更多人对科斯论文的注意,
其后发表了许多赞成或反对这个定理的论文。另一种情景是,科斯在论文中批评
了庇古的经济分析(而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此是接受的),这必然也导致在经济文
献中大量讨论。还有一个相当不寻常的环境是,这篇论文(它讨论产权制度的基
本原理和法律对经济运作的影响)已展开到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而这点完全超过
了以前的对反托拉斯政策的关注上,引起了美国法学院的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巨大
的兴趣的论文也导致了大量的讨论的文献和“法律与经济学”这门新课程的出现。
所有的这些相当特殊的条件综合作用促使了这篇论文立即产生巨大反响而获得
成功,从而也使科斯的经济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我们不能不说科
斯幸运的。在经济学的历史上,似乎只有两个年代,两个地方,有那样热闹的思
想“训练”所。其一是三十年代的伦敦经济学院,其二是六十年代的芝加哥大学,
而科斯都能身历其境,躬逢其盛,并运用他的创造性的头脑在其中独树一帜,出
类拔萃。
最重要的,科斯的方法论顺应了当时经济学界关于方法论讨论的主流。庇古
所发展起来的福利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使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它
是一种规范经济学或实用经济学,不同于研究“是什么”、“会是什么”这类问题
的实证经济学,它致力于研究“应当是什么”、“应当如何”这类问题。这个思想
被庇古之后长期占主流的凯恩斯经济学继承并发扬广大。但当西方世界出现了凯
恩斯理论所解释不了的诸多现象之后,这种政策导向的方法论也开始受到诘问。
在弗里德曼关于消费函数的著作(1957)吹响了嘹亮的号角之后,在经济学界开
始了一场方法论的大论战,要求可检验含义的呼声变得更为强烈。政策经济学正
在退潮,经济解释的潮流开始高涨。经济学家开始试图解释事情为什么是现在这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样。科斯长期所坚持的立足于真实世界的经验实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正好顺应了
这个解释经济学的潮流。他的关于社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开创性著作也正好
在潮流转变时问世。事实上,在科斯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都坚持认为:经济研
究“只有在科学精神不受急于寻求解决困难的政策问题的愿望所污染的气氛中进
行,才会获得最佳成果。”(科斯,1972)
但需要说明的是,科斯所坚持的是一种立足真实世界的经验实证方法。它和
和强调理论的精确性可以由假设与事实的一致性而得到基本检验
(Robbins,1932)的经典的实证经济学有所不同。这种经典的实证经济学由于
1953年弗里德曼“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的发表而变得特色鲜明而影响广远。
强调理论的非现实性从而把实证经济学推向极端的弗里德曼成为经济解释潮流
的旗手,但他最终走向了工具主义。同期影响重大的萨缪尔森由于强调理论假定
的现实性而走向描述主义(张曙光,1999,P548-549)。科斯的方法论属于实证
经济分析范畴,但和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都是不同的。由于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
的影响统治了主流,这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斯思想的传播。但毕竟科斯是
顺应了经济解释的潮流,并在这股潮流中独树一帜。
2.2.3原创性思想的内在逻辑
科斯的原创性思想主要表现在,他通过把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分析,成功地构
建了制度结构与经济运行关系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学的视野从零交易费用的世界
走向正交易费用的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新的解释力。有人把这~
突破比作是物理学中牛顿时代的绝对时空到爱因斯坦时代的相对时空的进步。而
且,正如科斯所说,他的理论既是现实的,又是易处理的。所谓现实的,就在于
科斯的理论前提是交易成本为正的真实世界,所谓易于处理的,就在于科斯是利
用传统的成本分析来研究制度的结构问题。它的新颖之处一方面将传统理论忽略
的或未曾提及的思想统一起来并且重新确定其地位,另一方面所采取的交易成本
分析方法既没有脱离新古典意义,又和新古典迥然相异。一旦经济学家深入了解
到这种理论和方法的现实性,就能够使经济理论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能提出更多的
合理性的解释。
同时,科斯的理论是针对传统理论的致命缺陷而提出的。在“社会成本问题”
中,科斯运用交易成本思想,指出传统理论的逻辑错误,对己被奉为经典的庇古
6
浙江太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税给予切中要害的批评。这种针对传统理论核心命题的批驳一定会(事实上也的
确是)受到来自各方的抨击和支持。在这场影响深远的争论中,科斯的思想不能
不得到广泛传播。
另外,作为原创性理论,其主要特点在于启发方面,其内容和结构尚不完善,
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吸引和刺激渴望创造自己成功的学术前途的年轻
学者的追随。事实上,科斯所提出的问题或许比它所回答的问题更有价值,它给
人们带来的灵感和想象力要多于它给人们带来的结论。也正是通过对科斯原创性
理论的修改、发展、推广、考证等,一方面使得威廉姆森、德姆赛茨、诺思、张
五常、波斯纳等获得了tEJ'D的学术成就,同时大批后续论著的诞生,也形成了一
个思想产品的新高潮,促使科斯革命的发生。
另外,不能忽视的还应该有科斯个人所具有的平和幽默的个性、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的研究精神、敏锐的判断力和卓越的辩才、明朗优美的文字功夫以及所
受到的专业训练、和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知识结构等等。这些相当综合的原因,
使科斯最终获得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巨大成功。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3科斯的方法论
对科斯贡献的评价常常忽略他所提倡并以一贯之的经验实证方法,这或许是
因为皇家瑞典科学院清楚地关注于1991年获奖者在经济学方面的核心贡献,而
不是他的方法论。但对于经济理论界,在某种意义上说,科斯的研究方法论同他
的理论创新一样重要。特别地,对于中国理论界来说,科斯从真实世界出发、注
重案例研究的方法尤其在研究中国目前纷繁复杂的制度变迁中具有特殊意义。具
体来讲,科斯的研究方法有如下特征:
3.1从真实世界出发的经验实证
科斯的成功是经验性的。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这样的原则:第一,
解释和探索真实的世界里的真实问题;第二,反对任何的想当然,对看起来是正
常且实用的传统理论采取怀疑主义的态度,如果事实和这些理论不符,宁愿相信
事实;第三, “奥卡姆剃刀”原则。(拉斯·沃因,2003)他认为,如果没有对
事实的详细考察,经济学要想取得进步是不可能的。他的研究很少有壮观的分析,
更多的是加入精细的经验性研究的渗透式的或扩散式的分析。从他的著作或受科
斯直接影响的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一直把理论突破和经验分析之间
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正如他在“产业组织:研究的建议”中所说,一个富有灵感
的理论家可能不要这种实验性工作也能进行研究,但是我的感受是,灵感最可能
来自系统的数掘收集所暴露的模式、困惑和反常所提供的刺激中,特别是在首先
必须冲破我们现有思考习惯的时候。(科斯,1974)
科斯的经验实证方法和弗早德曼式的立足准确预测经济活动的实证经济学
(弗里德曼,1953)是有区别的。弗早德曼的中心论点是,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
的优劣,应当以它们产生的预言‘的准确性来衡量(Friedman,1953)。如果简洁的、
想象的预言能被验证,说明理论能用较少的投入解释大量的事物,恰恰是理论“经
济性”的表现。简而言之预言的现实性并不重要。但科斯表示“经济学家不可能、
也不应该在预言的准确性的基础上选择他们的理论”(Coase,1988),不认为经济
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提出预言并检验这些预言。
在科斯看来,当经济学主要立足于推导和检验假说时,对运用最优化分析技
术、博弈论推导等各种正式工具的重视可能超越对相关事实的考察。虽然正式工
具的分析常常是数学化的、精确的,有时甚至是精美的,有利于检验思想的严密
1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性与寻找推导过程中的漏洞,并为文字的争论提供了一种逻辑的检验,甚至在理
想状态下,可能超越发现逻辑错误和必要条件而引出附带结果。但必须首先有新
思想,才能去论证它的严密性和一致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正式分析不会创造
新理论。当例行而便利的理论分析超越了对相关事实的考察时,正式分析的成长
便是封闭性的,它常常变得固步自封并失去和现象的联系,从而面临教学上的危
机,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教师往往“每一节课都在黑板上写满公式和教条,而不是
去关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就能混满讲课时间”。(科斯,1988)。科斯把这种
情况称为“黑板经济学”。
而科斯强调:在研究问题时,首先要弄明白实际发生了什么,要从现实的经
济形态出发,从实际发生的事件中挖掘理论,而不是相反。这需要对经验性研究
进行大量投资以及对变化的事实进行持续的关注。科斯的这种强调经验实证的分
析方法没有最终陷入象牙塔式的推理,而是通过和现实的持续接触而超越正统经
济学的限制,不断从相关社会科学中吸收营养。
3.2以小样本案例分析为基础的经验实证
科斯研究方法的出发点是立足真实世界,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以个案为基
础的小样本案例,重视归纳,也不排除演绎(周业安,2001)。往往从个案分析中
提炼出来的理论放到更大范围(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中去检验,然后上升
为~般理论。30年代,科斯通过对大量企业一体化的个案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
上,最后逐渐形成了“企业的性质”的核心思想;他对英国猪的生产周期的进行
了考察和研究,发现经验实证同静态预期的假设相矛盾,从而得出了模糊的但是
最早的理性预期假设的基本要点;50年代,科斯对美国联郊通信委员会做了有
关频道使用者之间权利配置的情况的调查,首次论证产权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
位,并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70年代,他对天然气阳的拍
卖体系的进行调查分析与他早期对邮政系统和电力供应系统的公共垄断的分析
一样,最后做出很多被证明是正确的预测。最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发表的调
查英国早期灯塔产权制度的“经济学的灯塔”中,第一个以事实为根据反驳了一
般经济学者普遍接受的认为私营灯塔是无从收费或无利可图的观点,虽然科斯并
未在文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但他对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讨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这种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经验性实证分析方法,自科斯以来已经逐步形成新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度经济学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后来诺思等人的经济史研究、张五常等人的契
约探讨、威廉姆森等人关于组织的研究等等,这些主流新制度经济学分支都是从
现实的经济形态出发,依赖个案分析,通过个案的累积或连续性展示来达到大样
本检验类似的效果。如诺恩的“采邑制度的兴起与衰落:理论模式”、“1600~1850
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张五常的“蜜蜂的寓言等等都是新制度经济学
中个案分析的经典之作。
但科斯运用和倡导的这种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经验实证分析在主流经济学
中并不普遍,因为主流的经济学通过计量模型的设计可以处理大样本数据,而主
流经济学家也相信,只有通过大样本数据的反复检验才可以发现和证实经济生活
中普遍的规律。但如果以现实世界中的制度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当事人的处理就
不能原子化,社会约束必需纳入进来。人的行为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决定-f$,J度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主流经济学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根本不足以表达社会约束的
复杂性。此时对各种制度的抽象仅仅可以表达那些可以标准化的东西,而对一项
制度安排来说,可以标准化的东西往往是外显的,恰恰可能是不重要的,这就意
味着制度研究中的大样本检验根本无法解释制度本身的性质。因此,或许『F是制
度的复杂性以及和制度有关的特征中关键的部分无法标准化,使得科斯一直没有
采取计量经济学模型来证伪自己的理论,而是选择了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经验实
证分析方法。
总之,科斯所倡导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从精雕细刻的象牙塔中走出来,
投身到琐细然而重要的经验研究工作中去。只有这样,yJ有助于对真实经济体系
运行机制的认识的研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这样大部分依赖于经验性的研
究,既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表现为其理论从来没有失去和现实的联系;而弊端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其理论难以传授;其二,难以对错误进行逻辑检验
或运用正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后来的一些新制度经济学者也做了大量的
工作,要把科斯的分析纲要以数学形式加以表述,使其标准化、J下式化,以纳入
主流经济学。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倾向似乎并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主
流。从近几届新制度经济学年会上提交的论文看,形式化仅仅占了一小部分,大
多数论文都属于经验实证范畴。这种局面并不说明形式化不重要,而是反映出现
现有模型技术揭示制度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太有限了。科斯也曾经说道,一旦我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开始发现影响经济体系绩效的真实因素,因素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很明显需要用数
学方法来处理,就像在自然科学中那样。但他同时强调只有当这种分析力量被用
来启发我们认识现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世界时,它才赋予我们以希望。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4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
科斯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突破传统零交易成本理论的局限,引导经济学研究
正交易成本的世界,发现『F交易成本世界中生产的制度结构对经济运行的重要
性。可以说,科斯乃至整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石就是交易成本概念和交易成本分
析方法。所以,要把握科斯的思想实质,首先要理清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
4.1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
一般而言,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标志着“交易成本”范畴的创立,但他当
时并没有明确提出交易费用范畴,而是从企业存在的必要性这一点上,来论述交
易费用的。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明确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但他仍
然没有对交易成本给予界定。
事实上,科斯始终没有给交易成本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或许正是原刨性概念
所具有的特点和所谓的“科斯风格”所致。由于科斯把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分析时,
科斯乃至整个理论界对“现实经济到底是如何运行”知之甚少,因此交易成本在
科斯思想中的也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虽然,随着对科斯思想的发展和争论,科斯
在回应批评中也必然对交易成本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但他坚持“人和人的定义总
是不一样的。只要我说的概念别人能理解就行。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我并不
同意。但这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分歧会消除”(盛洪,1996)。这反
映出科斯在对自己的理论充分自信的前提下,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或理论抱有相
当宽容的态度,对理论争论本身保持着很高的敬意。在他看来,不同观点或理论
的并存,它们之问的分歧与争论,恰恰构成了理论发展的制度。因为观点或理论
之间的竞争作为一种制度,会产生任何一个理论家所想象不到后果。对于理论发
展,它会起到任何一个个人都无法比拟的重大推进作用。尽管科斯没有给出一个
明确的“交易成本”概念,但细读科斯的论著,我们仍能较明确的把握科斯对交
易成本的理解。
在多数情况下,科斯的交易成本是指市场运行的成本。在“企业的性质”一
文中,他把交易费用主要看作是市场的运作成本,即文中所表述的市场成本。他
用枚举法说明了:第一,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发
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包括获取市场信息的费用、分析处理市场信息的成本、寻找
交易对象、了解市场价格等的费用等;第二,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
新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签约的费用,包括在与对手进行谈判、了解对方的底牌、考虑对手的信誉情况、
双方讨价还价等等所必须支付的费用;第三,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
本,包括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在“企业
的性质”一文的基础上,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明确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
并将交易成本更一般化地拓展丌来,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
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计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同的费用、执行交易的
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在1991年的“论生产的市场结构”中,他进一
步补充说:“谈判要进行,契约要签订,监督要实行,解决纠纷的安排要设立,
等等。这些费用后来被称为交易费用。”可见,交易成本仍然主要是指定价机制
的运行成本,也即是市场运行成本。
科斯之所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较狭义的市场运行的成本,这一方面可能是基
于他对交易的理解更多的是指狭义的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康芒斯所理解的“人
与人的关系”的广义交易概念;另一方面,在他创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
本问题”时,根本目的是在于通过考察现实经济运行来发现传统理论中的某种遗
漏或逻辑错误,尽管他的这种基于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思考启发了后继者最终把制
度明确纳入经济分析,但当时科斯的思想还不可能演化到用交易成本构建整个制
度分析的理论框架,所以,作为原刨性的一个概念,他的交易成本是立足于市场
机制运行的狭义概念。
尽管在“企业的性质”中,有时科斯的交易成本也包括组织内交易的成本,
即组织成本或行政成本。说明他当时已经注意到了企业内部的交易特征,但知识、
阅历以及所面临的文献资料等现实约束使他不可能把握住对千差力-别的组织成
本的分析。因此,他通过罗列市场运行所存在的种种成本给予了一个可以把握的
交易成本。而对于企业内交易的成本,即组织成本,更多的他是把它形容成是行
政成本,对于行政成本在各企业间干差万别的原因,他的著述中没有给予论述,
但正如他已经指出的,对于这些千差万别的内部组织成本的研究正是企业理论发
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交易成本产生的决定因素,科斯尽管没有给予系统的阐述,或有意识地
论述它,但他显然在“企业的性质”中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企业的性
质”他表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欺骗、信誉和机会主义行为于交易成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产生的有关。比如,由于人们注重避免风险,他们宁愿签订长期合约而不是短期
合约。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又使长期合约条款更加具有不完全性,这必然增加
交易成本,一些企业出现就是要减少这种交易成本。商誉会降低交易成本,反之,
欺诈等机会主义行为不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但会增加交易成本。他说,“一个行
骗的企业可能暂时获利,但一旦被识破,就失去了R后的生意,而且我认为理所
当然地会使骗子无利可图⋯⋯长期合约的履行通常伴以不受合约支配的非J下式
安排,以及这种探讨方法看来有效的事实,使我想到企业需要重视其行为对同后
生意的影响。这一需要通常会有效地制约对机会主义的癖好。当然,还有可以减
少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的合约安排,从而使机会主义更加不可能发生。”可见,
尽管他的解释是不系统的,但他已经明确指出了交易成本产生的一些原因。
也正是因为科斯没有系统说明到底是哪些力量决定着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交
易制度的方式,“从而使得其他人难以依赖人们常说的‘基本认识”’,结果导致
“交易成本”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不得其用或屡屡被滥用,使科斯的经济思想的
传播受到阻滞。直N20世纪70年代,威廉姆森系统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j使
将科斯的交易成本分析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分析。应该晚,威廉姆森在科斯
经济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说,要理解科斯,就
不能不理解威廉姆森。
4.2科斯的交易成本分析
在“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经典著作中科斯使用交易成本分
析的直接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两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起源及决定其规模
的因素,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侵害)问题。第一篇文章表明,如果交易费用没
有包括在分析之中,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在另一篇文章中,科斯指出,
如果交易费用没有引入分析之中,从问题的范围考虑,法律就没有意义。他运用
交易费用分析来证实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事实上,这两篇建
立在交易成本分析基础上的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构成了他的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
法与经济学思想的基础。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不过是经济组织的两种相
互替代的手段。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则要在比较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成本的
高低之后决定。由此,科斯交易成本纳入到他经济分析框架中并把它一般化,从
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而揭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规模的确定,并激发人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基础上,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交
易费用对制度形式的影响,以及交易费用和权利配置对资源配置和收入配置的影
响,强调不同的产权制度能增加或减少交易费用,从而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
而且强调了产权的实施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尤其是法院判决对资源配置效率
的影响。通过科斯的交易成本分析,我们看到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制的运作产
生深远的影响,并且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完全控制着它。因此,为了揭示经济
系统的运行,经济学家必须同时了解法律制度的运行特征。
在科斯的典范性影响下,后继的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克服阻力把交易成本分析
成功地应用于各个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分析范式。
4.3其他学者的交易成本概念及其比较
在科斯提出交易成本概念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也对它作了精彩和独到的论
述,虽然他们基本上还是遵循了科斯的思路,由于不同经济学家特定的问题导向,
研究视角以及理论倾向,或多或少导致了他们相互问的定义缺乏逻辑一致性。
如前所述,科斯“企业的性质”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把
组织和费用联系了起来。这就很容易推出各种组织正是社会制度安排的具体表
现,阿罗的交易成本概念,可以看作是从这个意义上对科斯交易成本概念的拓展。
阿罗(1969)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绝对的;最好能考虑一个更广泛的范畴一
交易成本的范畴,交易成本通常妨碍——在特殊情况下则阻止——了市场的形
成”,这种成本就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威廉姆逊(1979,1985)遵循了阿罗所谓的交易成本是经济制度的运用成本
的定义,形象地把它比喻成经济学中的摩擦力,并把交易成本细化为事前、事后,
把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客观交易因素和主观人性因素,从而使交易成本的
分析系统化。但迪屈奇(1994)不同意威廉姆斯关于机会主义与交易成本关系的
论述,认为后者混淆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张五常(1987)通过排除法把鲁滨逊经济中不可想象的一切费用都划入交易
成本,从而“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
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
化的成本等,”即所谓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成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诺思从社会分工角度入手,把社会经济活动分成执行交易功能和物质转换功
能两种类型,给出了一个与张五常十分接近的交易成本定义。认为“要界定、保
护产权及实施合约是要耗费资源的。制度加上所利用的技术决定了这些交易成
本。”他认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可通过市场进行衡量,如交易部门耗费的资源的
价格总量;另一部分则难以直接衡量,如获得信息、排队等候、贿赂等耗费的资
源以及不完全的监督和执行所导致的损失等。
马修斯(1986)的“交易成本是人与人打交道的成本,生产成本是人与物打
交道的成本”这一提法,与其说给出了交易成本的定义,不如说描述了交易成本
的属性。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和事后为监督、
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费用,与交易成本相对应的生产成本则是指为执行合同本身
而发生的费用。
在众多的交易成本概念中,巴泽尔的概念被认为最具可操作性。他(1989)
将交易成本明确地限定为“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进一步认为
这样定义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讨论那些根本不是参与交易的个人可以选择的“制度
的运行成本”。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和于尔格·尼汉斯也从产权的界定、转移过
程出发给出了与巴泽尔类似的定义。
通过对经济学家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的简要回顾,我们发现不同学者在运用
交易成本这一范畴进行经济分析时,往往从不同角度罗列的交易成本内容不尽相
同,以致严格地确定哪些是交易成本时,经济学家并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正是
由于人们没有区分“交易成本”在不同学者那儿的不同含义,从而赋予它太多的
含义,使它不堠重负,成为屡遭非议的对象,同时也使得它的测度难以进行。因
此,适当的做法是应当区分不同含义的交易成本。
在科斯那早,交易成本是指市场运行的成本,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
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成本;在阿罗那旱它是指制度的运行成本;
张五常是指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必将存在的成本。从而科斯交易成本是是阿罗交
易成本的真子集。阿罗交易成本减去科斯交易成本后的余集并非空集,因为在统
制经济中虽然不存在交易,但是经济的运行仍然需要控制管理决策监督等费用,
这些费用不是科斯交易成本,但属于阿罗交易成本。阿罗交易成本是五常交易成
本的真子集。因为后者是最广义的交易成本,更确切地讲是交往成本,即人与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之间进行任何交往所花费的成本。因此它自然包括任何制度运行的成本,此外还
包括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非交易性的非控制性的交往所花费的成本,如纯粹为了和
某人建立友谊而支付的成本。
上述三种交易成本的区别可以进一步说明如下:人们之所以需要制度,是为
了降低五常交易成本,人们之所以需要好制度,是为了降低阿罗交易成本;人们
之所以需要用企业代替市场是为了降低科斯交易成本。只要科斯交易成本、阿罗
交易成本和五常交易成本都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那么它们的测度从理论上讲都
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如厂商搜寻顾客的广告费用推销费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费
用或诱使顾客签订合同的费用,促使顾客履约的各种费用(主要是保证顾客按时
付款的费用),都是可以测度的,它们往往列入企业的丌支账户;统制经济中各
种控制管理监督的费用(如制定计划的费用,落实计划的费用等等)也是有据可
查的,它们往往列入国家的财政支出账户;即便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非交易性的
非控制性的交往所花费的成本,也可以按交往者的时间成本来加以计算。当然,
在实际操作中,五常交易成本比科斯交易成本和阿罗交易成本要更难测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内学者汪丁丁的交易成本概念比较特别的一类,因
为它不是指制度运行或者人们交往时实际发生的费用,而是指实际制度运行时发
生的费用与最优制度运行时将会发生的费用之差。但是由于最优制度运行时将会
发生的费用人们通常是不知道的,因此丁丁交易成本是无法测度的。考虑到这一
点,汪丁丁否定交易成本概念的意义是有道理的。但是必须指出,他能够否定的
只能是丁丁交易成本,并不能否定科斯交易成本、阿罗交易成本和五常交易成本。
(张旭昆,2003)
4.5交易成本概念的存在性意义
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公认的交易成本概念,以致赫尔为奇(Hellwig,1988)
认为,“交易成本”也许是个没用的概念。他的理由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
如果经济主体间策略相互作用耗费的资源也叫做交易成本的话,那么人们在事前
难以对交易成本做出准确判断,而当人们透彻理解了经济体系后,交易成本概念
又没有什么用处了。以此来否定交易成本概念的必要性,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
不过,他也暗含了:交易成本概念对于理解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经济体系是有用的。
在国内,汪丁丁在一系列文章(汪丁丁,1996a,1996b,1996c)中,从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较多的视角否定了交易成本概念存在的意义,在他看来:(1)经济学成本概念都
是以机会成本来定义的,机会成本是选择的成本,人们的选择具有主观性。因此,
即使存在交易成本概念,也是难以交流的、不具有可操作性的;(2)人们一旦选
定了生产技术条件,组织生产的制度结构便随之确定下来。在不确定性环境下,
做出选择前人们不能知道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到底是多少。人们对意识形态、生
物进化造成的功能与器官的专门化以及语言等非经济因素是不能加以选择的,但
这些非经济因素会通过种种方式影响行为选择,而非经济因素的成本是难以确定
的。因此,交易成本是难以确切地定义的。(3)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任何人的选择
都受他人行为的限制,以致没有一个人的行为是“局部均衡”的,从局部均衡不
可能得到交易成本的定义。在博弈均衡中,当纳什均衡的解不惟一时,我们不能
确切知道会选择哪~个解。当博弈均衡建立起来后,“交易成本”概念变得不必
要了。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任何行为既包含转化费用,又包含交易费用,两者
之间既难以区分,又没有必要区分。
盛洪(1997)认为,如果汪丁丁否定交易成本概念存在性的思路如果能够成
立,对新制度经济学将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但正如张旭昆(2003)所说,汪丁
丁能够否定的只能是丁丁交易成本,并不能否定科斯交易成本、也不能否定阿罗
交易成本和五常交易成本等。只要交易成本是客观存在的,将它引入经济分析就
是必要的
科斯的学术精神或研究目的就在于将制度重新纳入经济学分析,“交易成本”
只是他分析制度时使用的工具。通过交易成本,促使我们的分析将经济体系的制
度特征包容进来,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分析更接近真实世界,唯有这样,彳‘会导致
我们对经济体系运转的分析方式以及我们对经济政策的思考方式的变化。但由于
交易成本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多变的交易行为的衡量,要想在
我们对极端复杂的现实世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给出一个明确的交易成本的概
念,这显然是困难的。就经济学的发展来说,如果它要成为“致用”治学,就显
然不能绕开对交易成本的讨论。在科学史上,任何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有一
个被不断认识和继续深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它的争论是
必然的。正如围绕“效用”这个概念所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一样,当我们的理论试
图去量化一些人类行为时,总会碰到类似的困境。重要的是,我们要回答如下问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题:交易成本能够定义的条件是什么?交易成本与其他成本在性质上有什么区
别?这也正是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应该有所作为的事情。
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5科斯的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是科斯经济思想中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他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科
斯企业理论不仅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而且正是在企业理论基础上引发了
一场新制度经济学革命。科斯企业理论的思想内涵主要反映在“企业的性质”
(】937)、“产业组织:研究的建议”(1972)和年的“企业的性质:由来、意义
和影响” (1988)以及“论生产的制度结构”(1991)等论文中。
5.1科斯对新古典生产理论及其他企业理论的反思
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是在19世纪40年代,但经济学对现代企业制度的
复杂性和重要性早已有所认识。只是科斯认为,人们对企业组织的研究不是忽视
了,就是与现实世界的实际相去甚远。
对于前者,主要表现在以往的新古典经济学都是把企业视为既定的前提,因
此其理论只是生产函数理论,而没有真正完整的企业理论。企业是被看作为把投
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一个技术实体和简单利润最大化者,它根据市场价格机制的
有效运作来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科斯柬说,企业
不应该只是一个技术函数,它是一个雇主一雇员的法律关系,在它的内部,大多
数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行政命令和管理协调来实现的。问题就是,既然价格机制是
有效的,为什么企业内的行政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会取代市场价格机制柬配
置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这个问题,科斯以前的企业理论会归结于劳动分工、不
确定性的存在、市场垄断的存在、规模经济的需要和政府管制等因素。科斯认为,
这些因素都不能合理解释企业存在和企业规模问题。
厄舍和多布教授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分工中发现,企业是劳动
分工同益复杂的结果。因为经济分工的程度的增长需要一定的一体化力量,没有
一体化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正是分工经济中存在一体化力量,产业形式才富
有意义。也就是说,企业的出现在于减少出于专业化分工而导致的经济中的混乱。
科斯认为,这种原因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不能说明为什么~种一体化力量(企
业家)会替代另一种一体化力量(价格机制)。施蒂格勒的“劳动分工受市场规
模的限制”(1968)对劳动分工与企业出现的关系问题继续作了深入探讨,但他
所讨论的导致专门化企业的出现和影响垂直合并程度的条件,“并未带领我们走
得很远,但他确实使我们走到了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地方”。(科斯,1972)
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一种新古典式的解释从偏好的角度展开的,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其他的制
度安排来代替市场制度,是由于人们更偏好非市场制度。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在
别人的指挥下工作,有的人愿意控制别人,他们宁愿为此付出较市场交易更大的
代价。科斯认为,这些偏好与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偏好相比,要么不明显,要
么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即使这些偏好成立,也不足以说明企业的产生,因
为在许多这些偏好显得微不足道的场合,企业仍然存在。
也有理论认为企业的产生应归结为政府行为的结果。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通常会对市场组织的交易与企业组织的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以销售税
为例,它显然只对市场交易课征。既然市场机制或企业组织是可供选择的“组织”
方式,政府的偏向性政策无疑有助于企业的产生。科斯认为,只有在企业已经存
在的前提下,像税收、配额、价格控制等政策才会有鼓励企业增长壮大的作用,
因此它们也不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科斯以前的企业理论还倾向于把企业理论与垄断、控制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的
研究联系起来。科斯认为,这可能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史是相关的。而这
种倾向在科斯看来恰恰使得经济学家对企业组织的分析一直未能抓住问题的核
心,“阻碍了人们批判地怀疑经济分析的数据和价值,引导许多富有才华的学者
容忍他们本应拒绝的证明和分析标准。这种联系政策的做法一特别是联系反垄
断政策——把产业组织的研究引向一个组织某些问题的提出或者至少使它更难
提出的方向”。(1972)这种对垄断问题的先入为主的偏见所造成的一个重要结果
就是,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发现他不理解的事物——这种或那种商务实践,他就将
其归因于垄断。同时,由于人们在这一领域非常无知,于是不可理解的商务实践
的数量更趋增多,信赖垄断的理解就习以为常。在科斯看来,将企业组织理论的
研究与垄断和反垄断政策联系起来的研究,其论证有违常理的,它也不能揭示企
业理论的本质。
芝加哥大学的奈特教授30年代以不确定性和风险来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是
很有代表性的,它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影响甚大。但科斯认为奈特的理论也没有真
正揭示现代企业理论的实质。奈特认为,市场上的信息极不完备,人们面对无知
的海洋,必须依据自己的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知t}{来行动。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
的伊甸园是不存在的。人们的决策冒着很大风险,收益仍不确定。企业的特征则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不同:一方面,企业生产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是为了供给市场,生
产者负责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预测工作及大量的技术指导、生产控制
等都集中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生产者或企业家集团手中。企业家就是那些充满自
信、敢冒风险的人,雇员则是那些疑虑重重、谨小慎微的人,由此指出“就我们
所知的人性而言,如果甲没有被授权指导乙的工作,而甲保证乙的行动可以获得
确定的结果,那将是不切实际或异乎寻常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保证,
乙方不会把自己置于甲方控制之下⋯⋯这种职能的多重专业化的产物是企业与
产业中的工资体系。它在现实世界的存在是不确定性现象的直接结果。”(192t)
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对未来需求做出预测,因此,必须有一个
善于判断与预测的专门阶层涌现出来,由他们来指导其他人的活动,并支付后者
的工资。这种契约与支付形式即是“企业”。
针对奈特的理论,科斯的批评是:首先,某些人拥有较好判断力并不表明他
们只有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才能获利。他们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知识,也可能获利;
其次,大量的经济活动都是依照契约进行的,没有丝毫指挥、控制的成分。因此,
即使相对价格体系已经改变,将要出现新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但并未说明一定
是企业。最后,奈特实际上指出,即使在经济体系中没有不确定性,仍然会有执
行一些只常事务的协调者。科斯指出,如果是这样,他们由谁那旱、因为什么而
得到报酬昵?据此科斯认为:“看起来奈特始终没有对何以价格机制应该被取代
提供一个解释。”(1937)
总之,科斯所要研究的是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
企业内部活动的特性,以及企业的边界在哪旱等等。有人这样来说明“科斯问题”:
一个公司可以看作是协议形成的大海中的一个岛,那个海或称为“市场海”。如
果我们看一个经济,我们将看到它是一个群岛。为什么它是一个群岛,而不是个
人之间简单协议的一个广阔开放的海?另~方面,为什么大陆那么少,如果有的
话?
5.2科斯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
5.2.1企业为什么存在?
科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满足于市场机制,而要寻找其他的替代性机制或组
织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是因为“运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它不仅要求在不
浙江大学硕.f: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恐怒研究
同要素之间达成一系列契约,而且还要求就同样的交易活动重复达成短期契约。
在许多情形下,就某种商品与劳务的供给达成一项长期契约,既可以节省重复谈
判、签约的成本,,又可以克服人们预测未来的困难性。比如,假定每个雇主每天
清晨都要到劳务市场上寻找、挑选合适的劳动力,同他们一一签约,那必定是成
本极高的,但是如果他能够与己挑选的雇员签订一项长期的契约,则在契约生效
期间,他就不必为建立雇佣关系付出任何代价。当然,签订长期契约是有风险的,
比如劳动契约只能规定劳动时问、工资限度等,而无法规定劳动强度、劳动熟练
度与效率、劳动态度与敬业精神等,难以保证契约的执行。但如果在把劳动契约
出短期变为长期的同时,赋予劳动需求者以权力,使他可以在此后的契约执行中
控制劳动活动的细节,那就两全其美了。而契约一方有权控制契约另一方的行为,
并保证后者的收入,这于是企业契约的独特之处。所以科斯指出:“当资源的导
向(在契约限度内)以这样的方式变得依赖于买方,则我称之为‘企业’的关系
就可以出现了。”(1937)
随着企业的产生,一种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在企业中与其他要素相协调,不
必签订一系列契约,可以说.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生产要素配置所需要的一系列契
约为企业中的一个契约所取代了。企业契约的特点在于:一方面,各个要素为了
获得某种收益,承诺在某种限度内遵守企业家的指导:另一方面,它规定了企业
家权力的界限,确定企业家在何种限度内能够指导其他要素的活动。
由此,科斯对企业产生问题的解答是: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就
是交易成本(尽管科斯当时在论文中并未明确定义);组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种
权威(“企业家”)柬指导资源配置,可以节省交易成本:由于企业家能够以低
于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企业的运行成本必须较市场要低,否则,人们
随时可以转而求助于公‘丌市场的运作。
5.2.2企业的边界由什么力量决定?
科斯用交易成本范畴解释了企业的产生,这种与众不同的思路还具有一个优
点,那就是它还能用来说明企业规模大小的意义。
科斯认为企业规模问题不是个小问题,它关系到一个经济的组织结构。因为
在科斯世界里,企业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市场运作成本的存在,与之对称的一个问
题是:既然通过企业组织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某些成本,为什么市场交易安排仍然
浙江大学顷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存在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是所有生产都由一个巨型企业来承担昵?
科斯认为,首先,随着企业变大,企业家作用的收益可能会递减,办即在企
业中多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因此,总会达到那么一点,在这一点,
在该企业中再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这项交易的成本,或者
等于由另外的企业家来组织该交易的成本。其次,随着被组织的交易增加,企业
家有可能不把生产要素置于最有价值的用途中去。同样,总会达到那么一点,在
这点上,由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等于市场交易的运作成本。最后,如果一个小企
业的“其他优势”超过大企业,那么一个或几个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会上升。当
然,企业规模的增大同样会在某一点上停止下来。
可见,科斯在这旱的分析充分运用了新古典工具,尤其是边际替代分析。~
个经济的结构取决于各种实现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的边际成本及其相互问的替
代状况。如果同样的交易在企业中组织比在市场上组织的边际成本更小,则会选
择企业:如果边际成本在规模较小的甲企业小于规模较大的乙企业,则甲的规模
会被接受。可以认为,科斯对企业规模的这些分析的实质是要触及一个重大的理
论问题,即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制度结构究竟是怎样决定?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结
构?
企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企业的规模不是孤立决定的,企业的存在根源要从
市场交易成本中去寻找。假如通过企业组织交易的边际成本小于借助市场价格机
制进行该交易的边际交易成本,那么企业的产生就是必然的;假如基于规模经济
或其他原因,通过较大的企业组织交易的成本比较小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要
低,则企业规模必定会扩大,而留给市场机制运作的余地相应地会更小。用科斯
的话来讲:“要决定企业的规模,我们必须考虑市场运作成本(即运用价格机制
的成本)和不同企业家组织交易活动的成本,然后才能决定每个企业生产多少种
产品以及每种产品各生产多少。”(1937)
5.2.3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科斯的企业理论开始时影响很小,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前述的交易成本概念
的可操作缺陷问题;另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对科斯把企业内部组织描述为一种
截然不同的经济协调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管理控制权取代了价格机制)这种观
点持保留念度。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恕研究
科斯假定,“企业的主要标志是价格机制被取代了”。在企业内部,协调并
{#是直接通过价格实现的,丽楚透过“不遽过价格机制”的企业家的蔗作实现的。
交易成本太简就使得众业家在较大范围内通过专断权威的方式来指挥各种活动,
“会约是指一秽要素^痿一定的擞酬(可以是固定瓣也可以是浮动豹)下同意在
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合约的实质在于它应该仅仅界定清楚企业家的
权限。在这个权限下,谴就可以指挥冀弛生产的要素。”(科斯,i937)
我们可以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对科斯的这一观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企
业羧是作为通过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豹替代扬丽班现的。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
不同组合中的讨价还价被取消了,行政指令替代了市场交易。那时,毋需通过生
产要素所有者之闷的讨价还{;},就可以对生产进行重薪安播⋯⋯。事实上⋯⋯就
是企业要获得所有各方面的合法权利,活动的重新安排不是用契约对权利进行调
整面是作为如何使用较棼j的行政决定的结果。(科麓,1960)
显然,科斯把行政指令和雇佣关系中的权力看作为是企业的本质,把没有
这种权力秘通过独立豹合蕊订立活动进行豹治理蓉侮是市场豹本硬。僵科斯沟这
种关于企业本质的观点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克莱因、克莠福德和陲尔奇安在197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梯说,“一麓我
们试图给科斯的基本见解(即系统地研究交易成本对解释经济组织的特定形式是
必要的)趣上经验主义盼细节时,我{f]发现他关于企业内部的交易和在市场上的
交易之间的主要区分往往过于简单,许多长期合同关系(诸如特许权)把市场和
企业之间的界限弄褥筷糊不清。”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声明“对于企业是否存在划出~条严格的界限是不
可能的。指撵可以或多或少的存在。⋯‘价格机制能被替代的程度差异很大。”对
于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市场的例子,科斯在1988年论述到,在这些企业中,研;论
作为来自上司指示的结果,还是作为它们之间实际交易的结果,单独的部门或分
部门都可能相互供应。当存在广泛的市场交易时,人们提出了关于我们是在与一
个单个的企!№做买卖,还是与一批互有联系的企业做买卖的问题。无疑,为了某
些目豹最好考虑单个企业,而为了另外的目的则蠼好考虑一批企业。不过从单个
企业考虑的话,显然是指这样~个企业:即它内产的一些交易受价格机制调节,
丽不是行政决定的结巢。所以,尽管“众业的性质”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企业出
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总想研究
现在市场内部,但科斯也承认在企业内部也可能存在市场。由于当局指挥企业内
部生产要素的权利,正如科斯所解释的那样,是在“合同的范围内”的,这就意
味着在合同范围以外的将不可避免地由市场交易来支配。因此,企业负责人与企
业所用资源的所用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变成指挥和市场交易的混合体。但这种混合
关系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所表述的“企业最显著
的特征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的观点,也不意味着分清资源配置是通过市
场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是没有意义的。科斯以一贯幽默而深刻的口吻说,“同样,
分清雄性和雌性对许多目的是有作用的,然而中间的或变异的类型的存在,按克
莱因的话说,‘使界限模糊不清’。” (1988)
本杰明·克莱因(Benjamin Klein,1983)认为:“科斯错误区分了企业内
和企业问交易,认为后者表现为市场合同,前者表现为计划指导。经济学家现在
认识到,这种区别并不存在,把发生于企业内部的交易也看作是市场(合同)关
系大有裨益。”他和当时的许多经济学家继续坚持认为企业内部的合约本质上类
似于市场,并坚持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市场经济学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很容易地
应用到科层内部的交易上束。
科斯谈到这一点,蜕到:“近几年来,许多经济学家说过,企业问题本质上
是一种契约安排的选择,我历来就是这样看的。” (1988)但科斯强调了企业是
采用了特种契约,使得“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他所管
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契约⋯⋯重要的是注意契约的特征,即注意企业中被
雇佣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一契约是指一种要素在一定的报酬(可以是固定
的也可以是浮动的)下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合约的实质在于
它应该仅仅界定清楚企业家的权限。在这个权限下,他就可以指挥其他生产的要
素。”(1937)显然,科斯虽然同意企业也是一种契约安排,但他强调了控制和干
预的权利是这种契约关系的本质特征。它不同于市场的价格机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性质”中科斯所使用的雇主一雇员关系。科斯
在反思自己的企业理论时,认为:“企业的性质”把雇主一雇员关系作为企业的
原型是其理论的一个主要弱点。因为这样给出的企业关系肯定是一个不完整的画
面。更重要的是,科斯认为是它使我们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尽管科斯把企业比
作雇主和雇员的法律关系是试图表明自己对企业的概念的现实主义念度,但这样
浙江人学硕二I二学位论文科斯经济_51I想研究
就使得企业关系看起来仿佛全部内涵就是雇主一雇员关系。由于强调雇主一雇员
关系,结果没有考察契约能使企业组织者以获得、出租或借入资本来指挥资本(设
备或现金)的使用,最后的结果是把企业提炼为它所使用的要素的买主,而忽视
企业的主要活动——经营业务。虽然,这个缺陷科斯在写作时已经意识到了,但
由于当时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驾驭这些问题,所以他只是在脚注中提及这个问
题。
科斯同时也认为,尽管这种不完善是个瑕疵,它本身并未对其一般理论纲要
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人们关心的是对企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的分丰厅,那么,科斯
认为他所表达思想的方法导致或者说鼓励了过分强调企业作为生产要素的买主
的作用及其对契约安排的选择。把企业提炼为它所使用的要素投入的买主,结果
使得经济学家倾向于忽视企业的主要活动:经营业务。同时也会掩盖“企业的性
质”中的关键思想:把协调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活动的费用与通过市场交易或在
其他一些企业内部进行经营带来同样结果的费用进行对比。
总之,当科斯在30年代把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分析,创立企业理论时,由于
个人的知识、社会阅历、社会文化背景、理论发展水平、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局限,
只是回答了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边界在哪罩的问题。至于企业从事什么活动、
企业内部活动的特性是什么、企业哪些活动倾向于联合起来、对不同种类不同规
模的企业,或者对那些具有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或者对不同产业的企业,它们
的情况又怎么样的以及进一步的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长期合约、租借、各种许
可证安排,包括特许权等)、企业的兼并与反兼并、企业之问的部门的转移、新
企业的出现与老企业的放弃等许多问题等等问题尚未做出回答。
丁F如科斯所言:“我的梦想就是建立一种能使我们对生产的制度结构的决定
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在“企业的性质”中,这项工作只做了一半——说明了为
什么会存在企业,但没有随明企业所担当的功能是如何在它们中间进行分工的。”
5.3对科斯企业理论的发展
5.3.1威廉姆森、克莱因等人的资产专用性理论
威廉姆森(1975,1979,1980)和克莱因等(1978)与科斯持相同的观点,
即认为企业是用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然丽,与企业何以产生的理由
相比,他们似乎更关心一个企业是应该“买”进还是“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投入,
浙江大学硕t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或企业究竟应该有多大。
他们把“资产专用性”及其相关的机会主义作为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
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
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
“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
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
易的高成本。当关系的专用性投资交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现货市场去处理纵向
关系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纵向一体化可用以替换现货市场。因为在纵向
~体化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的监督。在威廉姆森的早期文献中,他很强
调在现货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问的选择。在他晚年的著作以及克莱因等的许多著
作中,却考虑用长期合约去代替纵向一体化,因为即使在一个纵向一体化企业的
内部,交易费用也并非无足轻重。如果由于内部生产的不经济造成纵向一体化的
不经济,协调独立交易者之间交易活动的长期合约安排将会出现,以节约交易费
用。
必须指出的是,当企业决定自己制造而不是从现货市场上购买一种投入时,
它必须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及资本)。这J下是张五常谈的用要素市场代替商品市
场时所说的意思。因此,纵向一体化可能将机会主义从市场带入企业。对市场和
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市场机会主义和企业机会主义的选择。企业内部的
机会主义来自“特异性”(idiosyncras Jes)和“不可分性”(non—separabili ty)
(参见阿尔钦安和德姆赛茨,1972)两方面,两者与企业的内部结构很有关系。
在分析企业内部结构时,威廉姆森采取了他在分析市场和纵向一体化时的范式。
他强调(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问以等级结构为基础的“权威关系”:
他同时强调,在考察雇佣关系时.“特异性”是比“不可分性”更关键的因素。
在逐渐掌握了企业生产特殊技能的工人与可能拒绝重订工作合约的雇主之问.特
异性造成一种双边的垄断,从而必然使技能培训的投资无利可图。通过将工资与
明确规定的工作岗位(而不是个人)相联系,通过内部提拔和以长期表现而不以
短期评价为依据的自动晋级,长期的雇佣关系能弱化这一问题。
总之,威廉姆森首先基本上是同意科斯把企业看作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方
式的观点,不过,他更侧重于企业规模或界限而不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在他看来,
浙江』=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在交易过程中,由于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所具有的特性所致,交易费用无所不在。
人们为了减少专门性投资中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过高的交易费用,就
用纵向一体化组织或企业来代替现货市场。因为,组织中,机会主义行为要受到
内部机制的监督。
在威廉姆森和克莱因等对科斯的企业理论作了丌拓性发展之后,泰若勒
(1986)、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哈特和莫尔(1990)、瑞奥登(Riordan,1990)
及道(Dow,1993)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完善了所谓的资产专用性理论。总的
来说,这一理论是将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
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
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5.3.2张五常、杨小凯和黄有光等的间接定价理论
张五常(1983)、杨小凯和黄有光(1994)等所发展的理论被认为是对科斯
企业理论的迸一步阐述。他们的研究重点限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其要旨是:企
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的本质是用
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对张五常柬说,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
同形式而已。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的使
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此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
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期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晚是
“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产品或商品,而“企业交易”
的对象则是生产要素。由于估价某产品或获得某产品的有关信息通常需支付成
本,通过对某些投入品代理者进行估价的定价方式,其成本通常小于对产出物的
直接定价。然而,对代理者的定价并不能获得像对产品定价那样充分的信息。因
此,对这两种合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由对代理者定价所节约的交易费用是否能
弥补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杨小凯和黄有光支持张五常的观点,企业是一种要素市场取代商品市场的合
约方式,进而借助消费者一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建立
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该模型的突出之处是把企业所有权的内
浙江大学顿七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在他们的
模型里,选择不存在于市场和企业之间,而存在于自给经济、市场与企业三者之
间。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
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经济收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
出现。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变得更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导
致不同的交易效率。一种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用以改进交易的效率,并
且通过排除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的分工。管理者剩
余索取权结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用于提供管理服务的劳动的交易效率远远比用
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的交易效率为低,在后~场合,管理服务只是一种中阳J投
入。这是因为,度量从事难以捉摸的管理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及其产出水平,要花
费极高的成本。对管理服务直接定价的成本过高,使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最好由
管理者获得。管理者对剩余的索取权体现了管理服务的间接价格。
科斯与他们之间的~个重要区别是:按照科斯的理论,交易成本的增加将缩
小市场的范围,因而加大企业规模:而按杨小凯和黄有光的理论,如果经济个体
之间的交易效率存在差异,交易费用的增加将同时减少市场的交易及企业形态的
交易。正如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指出的:“劳动的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市场交易和企业式交易一直是在同步扩张。这种正相
关现象不可能是一种偶发事件。企业组织可以从多方面降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
用,同时交易费用的下降可以扩大市场的范围,同时鼓励劳动的分工,并使企业
扩张。所以,可以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市场和企业可以相互替代,而在宏观层
次上,二者则是互补关系。(张维迎,1999)
5.3.3阿尔钦安和德姆赛茨等的团队理论
1972年阿尔钦安(A]chian)和德姆赛茨(Demsetz)发表了“生产、信息
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将研究的重点从科斯关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企
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上。
他们为企业的存在假定了一种技术条件,即许多人联合生产更经济,也就是
在他们看来,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指的是:一种产品
是由若干个集体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而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
员的生产率。由于最终产品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不可能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精确地进行分解和观测,因此不可能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这就导
致出一个偷懒问题(shirking problem)。除非受到监督从而偷懒行为可以通过
调整报酬或解雇加咀惩罚,否则,工人们有动机减少努力。但是,除非监督者本
人也受到监督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激励,否则,困扰着努力提供的搭便车问题
同样会困扰着监督活动的提供。由于无法无穷尽地给每个监督人安排一位监督
人,Alchian和Demsetz安排了一位终极(和中央)监督人,他的激励来自对生
产活动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否则他缺乏监督的积极性。为了使监督有效率,监
督者还必须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力,否则他就不能有效地履行
他的职能。他可以通过运用对团队构成的权力和把资源与生产中的用途相搭配来
最大化这一索取权(和出售企业的权利)的价值。因此,当技术条件(收益递增
和测度投入品贡献的成本很高)使得集中所有权和监督职能于中央,比没有监督
时的收入分享制度或低生产率的小规模生产更有优势时,企业就出现了。
在科斯的企业理论中,企业内部组织描述为一种与市场协调截然不同的经济
协调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管理控制权取代了价格机制。但Alchian和Demsetz
抛弃了这种权力关系的概念。他们指出,由于工人和雇员只要发现终止其关系符
合其利益,他们就会终止其关系,因此,雇员对经理指示的反应只是最常见的互
惠性交换的一种形式。他们I兑,常常看到那些依靠命令、权威或惩戒性行动来解
决问题的企业要优于常规的市场方法。但这是一个错觉。企业并不拥有所有的投
入品。它没有不同于两个人在普通市场中签立合约之外的任何命令、权威或采取
惩戒性行动的权力。我可以“惩戒“你,但只有通过将来拒绝与你做生意,或者
通过在法庭上为对方没有遵守我们的交易协定而寻求赔偿等等这些方式来进行。
而那也正是任何一个雇主所全部能做的事。(1972)
总之,在Alchian和DemsetZ看来,一方面,每个成员与企业的所有者只
是一种简单的报酬契约,长期契约就不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企业的存
在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 团队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衡量每个投入的边际
生产率是有成本的,通过自发市场难以限制偷懒;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者
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通过市场进行监督是困难的,企业作为一种
特殊的监督装置,只是不同形式的契约安排。
他们还认为,企业是一种利用投入的专门代理市场,它能更优越地汇集和核
4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实有关异质资源的知识;在企业内核实投入绩效需要的知识越多,这种活动的现
期成本越大。因此,企业(市场)越大,对控制的监督将越低,企业将采取分工
的方式节约这类成本。显然,klchian和Demsetz是把市场看作“另一类型的市
场”。这种观点虽然在修辞上显得更为市场导向,但是事实上,它与科斯的观点
并没有很大区别,因为,根据他们的论述,企业的特征是经理对内部资源的更好
了解从而使得他们能比掌握较少信息的外部人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所以,事实
上,他们仍然把企业看作市场的替代或补充配置机制。
5.3.4詹森和麦克林的代理理论
科斯认为,当企业主一协调者的权力对价格机制的取代比有关各方通过谈判
达成一系列交换更经济时,交易将组织在企业内而不是“在市场上”。对于随着
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科斯认为,协调者的精
力肯定是收益递减的,包括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增加——对于一个非常大的企业,
这会造成毁灭性后果。
但是,詹森(d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1976)认为科斯的分析是不
完全的。首先,他们同意Alchian和Demsetz的看法,认为企业与雇员之间的
关系是合约式的,继续强调了企业是一组自愿合约的纽结,“不仅与雇员之间是
如此,而且与供应商、顾客、债权人等等之问的关系都是如此⋯⋯私人公司或企
业,只不过是法律构想的一种形式,被用作为一组合约关系的纽结。”其次,他
们针对科斯关于企业规模的论述.认为,一个经理的精力事实上总是有限的,但
他可以雇佣其他经理来照料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因此,必须假定存在代理成本或
某种类型的控制权损失爿。能完成这一推理。
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
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的这样~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一方面,当
管理者对工作尽了努力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小部分利润:另一方
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结果,他的
工作积极性不高,却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
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被称作“代理成本”,它是在外部所
有者理性预期之内必须要由管理者自己承担的成本。让管理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
益拥有者,可消除或起码减少代理成本。不过,管理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拥有者
4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的能力又受到他自身财富的限制。举债筹资也许有所帮助,因为在投资及他本人
财产给定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剩余份额会随着举债投资部分的增加而增加。然而,
举债筹资可能导致另外一种代理成本。在举债筹资下,管理者作为剩余权益获得
者,有更大的积极性去从事有较大风险的项目,因为他能够获得成功后的利润,
并借助有限责任制度,把失败导致的损失留给债权人去承受。当然,这些代理成
本也得由管理者及其他股东来承担,因为债权人也有其理性预期。因此,均衡的
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问的均衡关系来决定的。
在詹森和麦克林(1976)之后,利兰和派尔(1977)、斯蒂格旱茨(Stiglitz)
和威斯(WeiSS)(1981)、埃斯瓦瑞(Eswaran)和克特威(Kotwal)(1989)、威
尔森(Wilson,1969)、斯宾塞和泽克海森(Spence,Zeckhavser,1971)、罗斯
(1973)、莫里斯(Mirrlees,1974,1975,1976)、霍姆斯特姆(1979,1982)、
格罗斯曼和哈特(1983)等通过讵式的模型来发展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
企业中的代理关系的代理理论。这一理论大大改进了经济学家对资本家、管理者、
工人之间内在关系以及更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
中最引人注日的发展。
5.3.5盖瑞J米勒的科层政治经济学
以上企业理论事实上都是从契约的角度来理解和发展科斯的企业理论的,所
以,它们又往往被统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但盖瑞J米勒在《管理的困境——
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则认为自己是以相同于科斯的而不同于契约经济学的
视角探讨了企业(科层)之存在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困境,并运用现代
博弈论的分析工具,为科层内部的合作与行政领导能力作出了精辟的分析。
盖瑞J米勒假定,企业内部的协调是通过科层命令丽非依赖价格机制束实
现的。从市场到科层制的转换使得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制度下,
个人很快就“好像”学会像新古典理论中那些具有完美信息的最大化者那样柬行
动。然而,在其他制度中——比如在科层中——信息是一个稀缺商品,对于认识
技能的要求可能非常高,个人行为可能与新古典模型的假定偏离甚远。在不同的
制度下,甚至就连为促使个人努力工作而设计的激励种类也有差别。所以,盖勒
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对自愿市场中理性个人的行为的解释照搬到对权威式科层中
理性人之行为的解释中去。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_;l}想研究
他同意认为科层式企业创立的原因是市场效率的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涉及
谈判和实施合约中所花费的各种交易费用(科斯,1937)。它们包括团队生产的
外部性(Alchian and Demsetz,1972),市场垄断(Klein,Crawford and Alchian,
1978),以及信息不对称(Williamson,1975)。只要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存
在,竞争性市场就会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然而,在存有这些问题的情况下,
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就不仅仅是一组普通市场合约的纽结。
科层优于市场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创造共同知识和合作工作规范的手段。因
此,可以预见,就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团队生产的外部性和市场垄断而言,科
层不可能达至什么。如果说能达至什么,也是短暂的。分析表明,导致市场失灵
与谈判失灵的问题又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投票过程中的系统失灵。尽管多数人偏好
自愿式的或参与式的竞争性市场信息、讨价还价所达至的合约或是投票民主。然
而,在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或市场垄断时,这些交易舞台会产生很大的配置
低效率。配置的效率以及降低谈判与监督合约时的交易费用,可能会要求该群体
中的某些人得到一种非对称而且不完全界定的权威来指挥其他成员的活动。在有
些时候,结果是废除了基于合伙人之间讨价还价和投票而产生的合约,转而实行
严格的科层权威。
因此,科层不仅是一组普通市场合约的纽结,更是一套行政安排。企业必须
被看成是一个展示行政领导能力、意识形态和目标设定的舞台,而不仅仅是管理
者在经济激励与正式结构上大展手脚的舞台。人们在其中通过持续斗争以获得分
工与合作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作为有目的、有理性
的行动者,他们知道实现其共同目标的最主要障碍正是他们自己互相冲突的个人
利益。解决这个两难困境的工具是典型的权略手段:社会规范的实施、行政领导
的能力,以及科层权威的可信约束。那些管理者能够激发成员们超越短期自利性
的组织总是拥有竞争优势。
盖勒的这一研究在重复博弈的分析框架下,为科层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见解,
对科斯后来提出的“为什么组织特殊活动的费用在企业中千差万别”(科斯,1988)
的理由做出独到而精辟的论述。
44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6科斯的产权理论
科斯对现代经济学的另一重大贡献是确立了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当产权的
经济分析并非始自科斯,早在古希腊时代色诺芬尼在其《经济论》中就对产权的
定义与性质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在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的著作中,产权问题的讨
论也较为频繁。但是他们的产权含义仅限定在公共产权意义上。直到罗马法律彳一
提出了有现代意义的财产权思想的框架。近代的斯密、洛克、休谟、卢梭、康德、
黑格尔及穆勒等人在罗马法律的基础上广泛地讨论了财产权的问题,并提出了各
种各样的答案。洛克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占有和使用未被占有的自然资源。休
谟则提出了产权的排他性原则,认为这是资源有效使用的重要原则。穆勒则认为
利用法律的作用,既可以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又可以创造一种生产者合作社经
济。康德则把财产权解释为人类自由的反映。到现代以后,儿勃伦、康芒斯等人
对财产权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讨论。不过,以上对产权问题的讨论尽管为现代产权
理论提供了颦实的理论背景,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分析方法等方面
的约束,它们还算不上也不可能成为现代产权理论。
直到科斯第一个把交易成本方法运用到产权问题的分析中,这爿‘标志着现代
产权理论的产生。科斯关于产权理论的阐述,主要体现在“社会成本问题”
(1960)、“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1959)、“经济学上的灯塔”以及“‘社会成本
问题’的注释”等文中。
6.1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思想
6.1.1产权对经济运行的意义
科斯在1959的论文“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中,以无线电频率为例对产权
与交易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分析,提出产权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在于“产
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的论点。
科斯对美国无线电频率使用研究表明,产权对经济运作是重要的。在政府管
制前,造成无线电领域争夺频率混乱的真正原因不是频率数量有限性或稀缺性,
也不是竞争机制失灵而需要政府管制,而是因为没有建立无线电频率使用的产权
制度。同无线电频率一样,土地、资金、劳动力都是稀缺资源,但它们能够在不
要求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有效运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土地、资会、劳动力等
资源有清楚的产权界定。在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利用价格机制确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定如何在众多提出权利要求的人之间配置稀缺资源。但是,如果没有建立产权制
度安排,任何人都可以占用现有的资源,那么,不仅社会发生混乱,租值消散不
可避免,而且价格机制起不了作用,市场交易无法顺利进行,企业制度就不能正
常运作。换句话说,在法律对物品的产权进行了清楚初始界定后,至于这一物品
如何使用,那只是与市场的价格机制有关。在市场价格机制的运作下,它会从价
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可见,产权制度在经济运行中是十分重要的。这
J下是科斯产权理论的起点。
6.1.2产权的定义与特性
在科斯的著作中我们不能找到他对产权的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其蕴涵中可
以体会到,科斯所说的产权是指一组权利,是一组局限条件下人们运作资源的权
利。.
在“联邦通讯委员会”中,科斯反复指出,无线电频率作为一种权利,是由
政府或立法机构界定的,即其所有权为国家。政府界定后,它可以通过市场价格
机制转让,出价最高者可以获得其使用权或收益权。科斯认为,一个获得执照允
许在某地使用某频率的电台经营者可能实际上获得了一种很值钱的权利,他也许
愿意为此支付(或者在别人投标竞争该频率时被迫支付)一大笔钱。在竞争条件
下,免费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等于增加电台营业收入。严格地说,电台拍卖时
卖出的只是电台和电视台组织本身,频率是公共财产,授予执照并不表明对频率
的占有权。事实上,这种转移的购买价格的大部分毫无疑问地是用于支付频率的
使用权。
从此,我们不难看出科斯所理解的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其中包括了占有权、
使用权、收益权及转让权等。因此,产权具有可分解性。把产权区分为使用权、
收益权、转让权等就是权能的初步分解。科斯所例举的山洞既可用来储藏银行帐
簿,又可储存天然气,种植蘑菇,就是使用权的分解。当山洞为占有者使用时,
也可以部分或全部转让给同一个人或几个人,转让时间可长可短。这表明了转让
权的分解。当山洞租借给他人使用时,占用者与租借者同时分享其收益,这也就
是收益权的分解。
正因为产权的可分解性,一方面提高了权利运作的灵活性与效率,另一方面
增加了产权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产权运作的成本。这也为不同产权制度安排提供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更大的选择空间,也就是说,尽管是在同一产权安排中,人们亦能以不同的产权
权能的排列,形成不同的产权组合,从而达到资源配置不同的效率。同时,产权
的可分解性也说明了产权运作是要受到约束与限制的。科斯认为:“土地所有者
的权利并不是无限的⋯⋯这样做不只是因为政府的规定,在普通法上亦如此。实
际上,在任何法律制度中都是如此。对个人权利无限制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无权利
的制度。”换言之,产权的可分解性就意味着在同一产权结构中并存着多种权利
的运作,而每一权利的运作都有其局限条件,都有它运作的范围,一旦超出其运
作范围或局限条件,不是其权利无法运行,就是其权利运行会损害其他权利的运
行。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外部性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科斯的产权本身就是一
种行为约束方式,离丌了产权约束机制,权利的丁F常运作就会受到干扰或无法运
作。’
总之,在科斯看来,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它是可分解的。同一产权由于其排
列组合不同,其权能是迥然相异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不同的
选择。正是产权运作的可选择性,就可能造成产权运作过程中局限条件的不相一
致或相冲突。也就是形成具体的产权结构的那组交易成本与蕴涵在收入分配和资
源配置中的交易成本不相一致。因此,在不同的局限条件下不同的产权结构是以
它们不同的运作方式而存在。
6.1.3产权的运作方式
科斯认为,产权运作的最基本方式是市场交易。在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一
旦潜在使用者的权利被明确,那么产权的重新安排将留给市场。其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用最高标价把这一产权转让。科斯举例说,新发现的山洞是属于发现它的人,
还是属于山洞入口处的土地使用者,或者属于山洞上的土地所有者,这是产权的
界定问题。但是一旦产权界定清楚后,至于山洞如何使用,谁获得使用权则要由
出价高低来决定。在建立明晰的权利界限基础上通过市场进行转移和重新组合,
资源配置总会实现最大化的产值。
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显然只有产权交易与转让后的产值增长多
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产权的交易与调整以‘能进行。至于人们选择哪一种产权运
作方式则在于人们对其产权运作方式的成本收益计算。通过市场交易所产生的成
本小于产权转让与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产权的运作就应在市场中发生;通过市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场交易所产生的成本大于产权转让和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产权的转让与调整就
应通过企业、政府以及法院来确定,不然,转移和合并调整产权的高成本会使最
佳资源配置和最大产值无法实现。
显而易见,企业是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形式。但是,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
的行政成本也许很高,尤其是当许多不同活动集中在单个组织的控制之下时更是
如此,以致于在单个企业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任何企图都是不可能的。另一种
替代的方法是政府的直接管制。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就像一个超级企业(但不是
非常特殊的企业),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晌生产要素的使用,但它又不同于企业。
企业的经营会受到竞争对手的制约,如果企业管理成本过高,市场交易就会取代
企业内部组织;政府如果需要,就能完全避开市场,它不会受到任何竞争的约束,
可以强制性规定各种生产要素如何使用、人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得做什么。进而言
之,政府可以依靠警察和其他法律执行机构以确保其管制的实施。
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但政府行政机制本身并非
不要成本。实际上,有时它的成本大得惊人。现代国家庞大的官僚机构,同益繁
复的法律程序,意味着每一项政府决策都要经过旷闩持久的争议和公文旅行,以
致即使J下确的决策都会因错过时机而失去意义。此外,政府行为还常常受到压力
集团的干扰阻致做出错误决策,政府在搜集相关信息时也要花费相当的成本,等
等。基于这些考虑,科斯公允地指出:“直接的政府管制未必会带来比市场和企
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但同样也不能认为这种政府行政管制不会导致经济效
率提高。”(科斯,1960)
另外,科斯也强调了法院在产权运作中的作用。法院的判决可以承认某些产
权形式的存在,也可以限制以至禁止某些产权形式的存在。对允许存在的产权形
式,也可能对其中的某类权利加以限制,例如对使用和转让权做出限制性规定等。
也就是说,权利的界定也是法律制定及法院判决的结果。法院的这种特定地位,
使它在发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有可能抑制某些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产权关系的发
展。科斯强调法院在判决时应该了解和考虑判决的经济后果,只要这不会给法律
本身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当有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改变权利的法律界定时,
显然也需要减少这种交易的必要性,从而减少进行这种交易的资源耗费。但是,
法院判决也是有成本的。
浙江大学硕.f:学位论立科斯经济思赶l研究
总之,在科斯看来,产权的运作方式包括市场、企业和政府直接管制以及法
院判决等。作为可替代的制度安排形式,它们都是有缺陷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
的方式来使产权运作更有效率,关键在于这些社会安排的成本比较。它们的恰当
组合为产权运行提供了必需的制度保障。由此,科斯对经济运行中市场、企业与
政府的作用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对公共政策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科
斯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所有的可行的组织形式都是有缺陷的观点对公共政策
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一理论领域的研究仅仅强调市场失灵而忽视
对政府干预的警觉。相反,对政府失灵(规制、国有化和税收等)的相应研究也
是必须的。科斯的这个观点将扩大到对经济组织的研究,这将促进更充分而有效
的公共政策研究。
6.1.4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科斯定理’
科斯在】960年发表的经典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继续了他在“联邦通
讯委员会”中对外在性的讨论,对经济学中关于外在性、税收和补贴的传统理论
提出挑战。他指出:对外在性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其造成的损害,而且要看到
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又产生一种新的损害。也就是“要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
避免对B的损害将会使A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F问题是:是允许A损害B,
还是允许B损害A?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他以走失的牛与谷物的损害和四个来自实践中的案例阐述了科斯定理。指
出,“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
况影响的。”“一旦考察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
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彳‘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
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在零交易费用的世界罩,所有当事人都有动力去发现和找出所有
能够提高产值的调整措旌,计算最佳责任规则所需信息,并假定这些信息应有尽
有,尽管这些信息是多余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责任规则如何,产值总能
最大化。但是,一旦考虑到交易费用存在,各当事人就没有任何动力去披露形成
最佳规则所需的信息。或许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没有动力去披露信
息的人不会去发现这是什么信息。出于交易所需的信息难以收集到,交易也就难
以进行。
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差珊究
所以,在零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资源配置不受法律规定的影响,即法律的权
利界定对实现产值最大化无关。但是在J下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
何利用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法律的权利界定直接关系到产值最大化的实
现与否。这就是科斯定理的主要内容。它的本质在于揭示产权制度安排、交易费
用数量与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思想史上,很少有哪个定理像“科斯定理”那样引起人们那么大的争
议。由于“科斯定理”是施蒂格勒在其《价格理论》一书中对科斯思想所作的概
括和命名,科斯本人并未对这个定理给出准确的表达,以致于对定理的表述本身
都尚存争议。总体上看,对于科斯定理的含义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其一是
“自由交换论”。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自由交换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
科斯定理所概括的无非是一切法定权利交换的论点,表述为“法定权利的最初分
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这些权利能自由交换。”其二是“完全竞争
论”。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即垄断是市场失灵的根源,要保证法律的效率,就必
须保证有一个法定权利交换的完全竞争市场。因此,科斯定理可以表述为“法定
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三是
“交易成本论YYO这种观点指出,除了交换自由外,还须具备一些其他条件,而
交易成本是否存在即是一个基本条件。由此科斯定理被表述为“法定权利初始分
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
仔细阅读科斯的著述,可以发现上述关于科斯定理的表述与科斯的原意相比
都有一定距离。“自由交换论”实际上认为,即使法律所规定的法定权利分配不
当,市场上的自由交换也会自动地加以校正,这样,所谓“法定权利的交换”仍
然只是物的交换,这就抽象了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背景,这显然与科斯的原意是
不一致的;“完全竞争论”把经济制度运作的效率系之于市场是否完全竞争,而
没有看到种种外部性正是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法定权利交换远不
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交换,市场将无法纠正法定权利最初分配中的非效率性:“交
易成本论”把握了交易成本这一范畴,但它只表达了一层含义,即如果交易成本
为零,则合法权利的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无关,但它没有表达科斯所揭示的更
带根本性的内容,即在交易成本为正时,不同权利的界定与调整会带来不同的资
源配置状况和效率结果。
50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也有经济学家批评科斯定理是一种同义反复。但『F如张五常(2001)所说,
那些认为科斯的论点是同义反复的人,必定是忘记了绝大多数重要的科学发现是
从某些同义反复开始的。一种逻辑必定只是一种定义,但它也只是从一种角度看
问题的。他的贡献并不在于什么定理,相反,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的
角度,能在不同的视角下,透视各种经济现象。
6.2对科斯产权理论的发展
继科斯之后,阿尔奇安、德姆赛茨、张五常、诺思、巴泽尔等人的研究从
不同的方面大大地推动了产权经济学的发展。在这些产权经济学文献罩,其中心
论题是:只要存在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就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产权经济学『F
是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成本,
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6.2.1阿尔钦安和德姆赛茨的产权理论
尽管科斯对产权进行了建设性的经济分析,但在科斯的著述中我们很难找到
他关于产权的明确定义。阿尔钦对产权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在“产权:一个
经典注释”中,阿尔奇安认为:产权就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
用的权利。所谓的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实质上是将上述权利界定给
了一个不同的行动团体。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
定给了一个特定的人,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利的物品相交换,
他也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转让给其他人,他对这些权利的使用不应受到
限制。共有产权则意味着在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它排除
了国家和共同体外的成员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而国有产
权在理论上是指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它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
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对于产权的起源问题,科斯揭示了产权不是指一般的物质实体,而是指由人
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的产生在于节约交易成本。但他
没有从产权发生说上来探讨这个问题。德姆赛茨则把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向6竹匪进
一步。他认为,产权是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
们之问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
易时的预期。新的产权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可能预期进行
浙江大学颤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调整的回应。
他认为,在鲁滨逊的世界里,产权不起任何作用。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总是
处于相互的社会关系中。与社会相互作用有关的成本和收益都是潜在的外在性。
产权的首要作用就是促使人们设法使外在性内在化,也就是说,当外在性内在化
时,产权就产生了。他以加拿大东部的印第安猎人在18世纪初建立土地私有产
权为例。当印第安人捕猎的海狸仅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时,排他性产权是不需要
的。随着海狸皮毛商业贸易的发展,R益增长的需求导致了猎人加大了捕获量。
这也必然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捕获海狸的成本增加。为了使资源使用最大化,减
少外在性,就需要对资源进行保护。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否
则要达到资源使用长期的最大化是不可能的。对个人来说,如果没有排他性的产
权,到处跑动的动物的价值等于零。由于人们认识到建立排他性产权有利于增加
他们的收益,因此他们也有动力对设立排他性产权进行投资。这样,产权制度也
确立起来。这罩,德姆赛茨把产权的起源归结于资源的稀缺性与相对价格的提高。
这与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诺思的结论有相似之处,但德姆赛茨强调的是资源的稀缺
性,而诺思强调的是人口增长。
德姆赛茨对产权经济学的重要贡献还表现为他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所有权经
济学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如果把所有权作为外生现象来考察,科斯直接研究的
是市场谈判如何消除或减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的问题。由此科斯提出了
两个模型:一个是零交易成本、零收入效应模型;另一个是正交易成本、零收入
效应模型。在前者的条件下,外在性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消除;在后者的条件
下,解决外在性方式可能有一种以上的选择,而且模型本身并不能决定哪种方法
最好。对前者来讲,不管谁作为产权所有者,资源的配置不受其影响:对后者来
讲,在存在收入效应,从而受影响的双方会明显影响需求模式的情况下,所有权
主体变化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可见,改变所有权主体会影响财富分配的变化。
如果把所有权作为内生现象看待,那么与科斯世界不同,在权利处于变化和演进
的世界旱,信息和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所有者主体、所有权权利以及所有权结
构的变化都会对人们的行为和资源配置产生影响。这就是有些权利束对某些条件
比另一些条件更为适合的原因。德姆赛茨认为,这种理论在浣明企业内部组织形
式、监督作用、报酬方式以及涉及资产专用性的纵向一体化问题时,比交易成本
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理论、资产专用理论、代理理论更有说服力。德姆赛茨还就所有权的含义、性质
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使科斯开创的产权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6.2.2张五常的分成租佃理论
张五常对租佃理论的研究,不仅实证上证明了科斯产权理论的合理性,并且
指出了在产权明确、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无论哪种租佃合约选择都能实现资
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张五常从合约选择的角度证明了科斯定理的一般性。
长期以来,不同的土地租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所
感兴趣的问题。其中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分成制与固定租约和所有者自种相比,
会导致无效的资源配置。其理由是,在分成制下,佃农生产的产出中有一部分会
被作为地租拿走,这就类似于向他征一笔税一样,从而使佃农劳动和投资的激励
减低。而张五常在《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和《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农业合约
的选择》中,对这一教条进行了反驳。他应用产权和交易费用方法得出,只要在
产权明确界定为私有的情况下,分成合约同固定租约及所有者自种一样,都能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理由是,在分成制下,只要产权明确界定为私有,地主和
佃农就会根据市场状况束进行谈判,因而租令率的高低,佃农在租约期内非土地
投入对土地投入的比例,都是由双方通过协议议定的。地主可以通过佃农的劳动
力市场来对佃农的投入进行约束,佃农也能根据不同地主所规定的地租额来选择
所承租的土地,因而不存在佃农的激励减低问题。对于在私有产权下,不同的农
作区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的合约形式,他认为主要是由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不
同合约安排具有不同的交易费用所致。分成合约要求地主和佃农之问达成合约条
款,而在固定租约和工资合约下,耕作者可以独立地作出决策。不过,工资合约
要对雇工的劳动予以监督,固定租约要支付对所拥有的资产和土地的维持费用。
一般而言,分成合约的交易费用要高于后两种。但是,分成合约的收成是在地主
和佃农问分配的,因而胍险是出双方来分担的,而固定租约和工资合约下对农业
生产的风险则分别主要由佃农和地主承担,因而分成合约下的风险要低于后两
种。由此得出,不同地区的农业台约到底选择哪一种形式,是由每一合约的交易
费用和它分担M险的能力柬决定的。
6.2.3诺思的产权理论
尽管科斯的理论蕴涵着制度在经济运行中是重要的这一重要论断,但他没有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恕研究
把制度概念一般化。诺斯明确提出了制度概念和“制度是重要的”的论断,把制
度分析系统化,并把交易成本分析运用于经济史的分系中,创立了新制度经济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新经济史学派。诺斯教授早年是攻读西方经济史的,他将科斯的
理论引入了对经济史的分析之中。他用产权结构的变化和交易费用的下降来解释
制度变迁及其带来的经济发展,对经济史作了极有说服力的解释,创建了新经济
史学派,在这一领域中独树一I阻。
诺斯的研究表明,产权制度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建立
排他的共有产权,是避免野生资源的耗竭,使人类从狩猎社会走向效率较高的农
耕社会的重要的产权革命;庄园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的出现和
地主一佃农关系的形成,为近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奠定了产权制度的基础;专
利法的颁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近现代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等等。
产权应被视为一种经济体制中激励个人或集团行为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一
种有效率的产权,不仅有助于发挥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把资本和精力用于
社会最有用的活动,从而使个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趋于一致;而
且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从而降低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节约交
易成本。也就是说,成功的产权制度安排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
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并不容易获得。那么,有效率的产权是怎
样形成的呢?由此诺思研究了产权制度起源的问题。
诺思认为,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革命。在两次经济革
命之后各形成一种发展方式不同的产权制度结构。第一次经济革命开始于新石器
时代。造成革命的关键并非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是人类社会出现了财产权。由于
人口增加,原本没有建立财产权的狩猎采集生产方式逐渐造成资源的耗费。于是,
以武力为基础的权势兴起,建立了公有制或私有制的财产权。由于产权产生和保
护需要一个凌驾于社会个人之上的界定、实施和保护权利的机构,这就形成了国
家。在诺思看来,国家是适应产权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界定、保护及实施产权
服务的。产权制度一旦建立,人类就能够有效率地利用资源与技术。随着各种资
源与技术条件的变化,组织结构必须调整,产权制度也得变化,以适应人口增长
和经济成长。即人口增长造成了经济资源的稀缺,加剧资源利用竞争程度,从而
要求建立产权制度。由此人们也把诺思的产权起源说称之为“人口增长蜕。
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诺思的产权理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对经济发展历史的实证分析基础上认识
和解释产权的功能及其变迁过程;二是把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溶为一炉,分析国
家作为一个界定和实施产权的单位,是怎样影响产权制度的选择及其运行效率
的。
应该看到产权方法在将产权变量引入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分析框架后,已展示
了一些让人称道的分析前景。但是,大量的研究仍只畿采用经验分析,使它们的
传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大量的产权研究仍然集中于对私产制度结构下的不同
产权安排的分析。要使产权经济学具有更大的分析价值,还必须将视野扩展到那
些不是以私产与市场制度为主的社会的研究。而巴泽尔的研究正是这方面的扩
展。
6.2.4巴泽尔的产权理论
产权界定问题的研究是产权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巴泽尔以前的产权文献
都假定产权要么存在并得到明确界定,要么就不存在,人们忽略了产权只能部分
界定的中间状念,而这种状态才是更为一般的状态。巴泽尔『F是以这种状态为假
定的研究。
可是巴泽尔认为,产权常常不可能完整地被界定,因为完全界定产权的成本
太高。事实上,产权界定过程存在着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产权界定具有相对性,
即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具有相对性:二是产权界定具有渐进性,即产权界定过程
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巴泽尔的判断似乎与科斯的命题相矛盾,但事实上,科斯的命题反映了从产
权界定到产权交换这一初始阶段的现象。若没有产权的初始界定,产权交换就无
从谈起。但是,产权制度的运作不会在其初始阶段终结,它还存在于相继发生的
各个阶段之中。初始界定的产权常常是不清晰的,很不完善的,因为实践中完全
界定产权的费用很高。初始界定的产权仅仅为产权交易即产权制度的运作提供了
一个起点,而产权的进一步界定则是通过产权体系的运作过程本身,即交易过程
柬实现的。
对于谁来界定产权的问题,在科斯的理论中,产权的界定应该是政府和法律
界的事。但巴泽尔通过分析说明,人们对资产的权利,“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
以保护、他人企图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在界定产权的过程中,个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_51l想研究
人比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实际上承担了大部分活动。界定产权的力量与其说是来
自法律,不如说是来自与企图争夺产权的他人作斗争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受到来
自产权预期收益的充分激励。
对产权的界定方式,巴泽尔以汽油案例的分析说明,产权界定的方式是多样
化的。既可以由正式制度安排即政府和法律的规定来界定产权,也可以出非正式
制度安排,即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来界定产权。当部分财产的权利落入公共领域时,
利用这些产权能够获利的个人便会设法攫取这些价值,从而实际占有相应的财
产。人们攫取这些价值的方式的多样化就构成界定产权方式的多样化。
巴泽尔认为界定产权的困难在于界定产权过程中需要花费成本。他把与转
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看作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制约着产权被界定的程
度,交易成本越高,产权越不容易界定清楚。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产权从来就
没有完整地界定过,特别是对于交易成本很高的资产来说,它的权利是不完全的。
通过对产权制度的深入考察,巴泽尔越来越倾向于肯定合同对界定和交换产
权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主张把产权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合同上来。认为“对合同的
研究是产权研究的核心”。由于把企业理解为或还原为一组合同,就从理论上取
消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界限,因此他认为科斯关于企业和市场两分法的观点是没
有意义的。
巴泽尔对科斯理论的发展还在于他对交易成本给出了明确定义。他把交易成
本定义为界定、维护和交换产权的费用。这一定义既有一定概括性,又不过于宽
泛,比把交易费用看作市场运行成本的定义更为确切、具体。另外,在他的产权
理论中,“交易成本”概念已经不再起主要作用了,起主要作用的是“公共领域”
概念。而博弈论也许是描述公共领域罩寻租者们行为及其结果的最好工具。虽然
巴泽尔没有明确使用“博弈”概念,但他的案例分析充满着博弈论描述。也『F因
此,汪丁丁把巴泽尔的《产权的经济分析》看作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费用”到
“博弈均衡”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浙江大学硕|二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7科斯的法与经济学思想
现代法与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是近j0多年来在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
领域所发展起来的~门学科。一般来说,学界多数把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律
与经济学》杂志1958年的创刊或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的发表作为现代法
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在“社会成本问题”之后,法和经济学事实上已经逐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是运用经济学分析法律,即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或
经济分析法学,强调乃至显示了经济分析对于法律研究的重要性。它包括引用经
济学的方法和概念来探讨法学家的研究原则及论述法律系统的运行。目前,有关
这方面已经有大量高质量的文献且这部分研究现已高度发展。当人们谈到法经济
学时,往往也是指以大法官波斯纳为代表的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另一部分则是科
斯一直所坚持的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法律对经济系统运行影响的研究,它着重于
制度的重要性——主要是企业、市场,当然也有法律——对理解经济系统都是非
常重要的。但目前,这部分的现有研究并没有任何重大突破性进展。科斯(1991)
在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演讲中的对法学和经济学运动的这种特征这样评述:“在
这里,我不想多谈它(指‘社会成本问题’)对法学界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
巨大的,但我将主要考虑它对经济学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现在还不很大,而我
相信,这种影响在将柬是巨大的。”科斯(1994)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
个领域将会彼此分离,逐渐的变成不同专家的领地。
7.1科斯思想对现代经济分析法学的意义
据《社会科学引证索引》记载,在1976年至1990年间对科斯整个著述引用
数的三分之一强是在法学杂志,而不是在经济学杂志中(兰德斯和帕森纳,1993)。
尽管获得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科斯的影响似乎更多地是隐现于法学而不是经
济学中(斯威布,1989)。经济分析法学的集大成者波斯纳(1994)说:“命中
注定科斯没有左右逢源,然而,必须立即补充说明的是,作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和经济学纲要的负责人,作为《法学和经济学杂志》的主编,科斯大大地支持了
威廉·兰德斯和波斯纳以及其他从事法律经济分析的丌业律师。但是,这恰恰使
得大家迷惑不解——科斯对这一运动缺乏兴趣,而为了兴起这一运动他却做了大
量的工作。”
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的确,尽管对科斯而言,真J下感兴趣的并非法律的经济学分析这一部分,但
事实上,科斯定理却的确构成了是现代法律的经济学分析的基础,而“社会成本
问题n一文中科斯对英美普通法中一系列涉及有害影响的侵权行为的判例的具体
分析,也对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对英美普通法判例中的研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将交易成本的概念与法律制度这一最为广
泛的社会制度的选择相联系,分析了法律规则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斯认为,当
涉及到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那样的经济行为时,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解决
的办法是征税或给受害者赔偿,或以强制的手段制止某人的行为。而这种解决问
题的办法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科斯阐明了所
谓的科斯定理l:如果产权是可以清楚界定的,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管谁
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效率将是一样的。或者说,如果产权界定清楚和交易成本为
零,那么帕雷托最优或经济效率将是能够达到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总是昂贵的。因此,现实中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
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的调整产生更高的
产值。但是,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调整,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
同样后果的市场费用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的权利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
产值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在『F交易成本的世界中,法律规则对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这就是所谓的
科斯定理2。在科斯看来,人们在市场交易的东西并非是以往经济学家所认为的
物质商品,而是确定行动的权利。由于个人所具有的权利是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
法院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法律规则对经济体系的运作将会产生深
远的影响,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配罱有效。科斯定理的引申解释就是:不同的法
律框架对交易成本的大小影响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这也常常被称
为规范的科斯定理)。因此,法律制度的选择与设计同样要考虑其经济的总效果。
这些思想一旦融入到法律问题的研究中,就为经济分析法学奠定了基础。所以,
正是在此意义上说,科斯定理奠定了经济分析法学的研究基础。
另一方面,科斯对英美判例法中一系列涉及有害影响的侵权行为的具体分
析,也为现代法律经济学或经济分析法学的发展丌辟了广阔的道路。科斯先以走
失的牛群和谷物的损失为例揭示了科斯定理的实质。在科斯看来,这只是一种以
59
浙江大学硕:t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不同形式出现的问题的典型,为了阐述其理论的一般性原则,还必须以英美普通
法中的典型的判例作示范分析。因此,科斯以“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库克
诉福布斯案”、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和巴斯诉格勒戈罩案对科斯定理做出了新的
说明。
在前两个判例中,科斯分析表明,这两个案例的基本情况与走失的牛群和谷
物的损失的例子完全一样,即市场的交易成本为零时,法院有关损害责任的判决
对资源的配置毫无影响。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则以新的形式提出了侵权行为的问
题。
科斯通过这几个判例的分析不仅迸一步深化了科斯定理的基本内容,而且具
体地给法官判决提供了判例地示范,并指出了“法院面临地迫切问题不是由谁做
什么,而是谁有权做什么。通过市场交易修改权利最初的合法界定是可能的。当
然,如果这种市场交易是无成本的,那么通常出现这种权利的重新安排,并导致
产值最大化。”这些都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7.2科斯关于法律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思想
科斯定理丌创了法律和经济学研究的新时代,但科斯自己认为真正引起他的
兴趣的是研究法律系统的运行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也就是,不同法律系统对
特定的经济系统的影响有何不同?当采用这种而不是其它法律规则时,对经济系
统又有何不同影响?科斯说,这爿+是他对法经济学感兴趣的原因,也是他去芝加
哥大学的原因。因为芝加哥大学让他有机会编辑在他看来会对推进法经济学的发
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律经济学杂志》。科斯担任《法律和经济学》杂志编辑期
间,经常鼓励《法律和经济学》的作者关注制度。
他说,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他们研究的是制度。经济
学家研究其他社会科学,如法学和政治学等,可能并不是旨在对法学和政治学做
出贡献,而在于这种研究对他们理解经济制度是必需的。其他社会制度的一些部
分和经济体系的联系是那么紧密,以至于就好像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从而,这
些制度应为经济学家所关注。在分析经济系统运行时,需要考虑其他社会制度(尤
其是法律制度)的影响。这样的研究工作,因为焦点是经济制度,所以,一般来
讲,最好由经济学家束做。
他还说,标志新制度经济学特征的,应该是,在相当大程度上也确实是:它
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所探讨的问题是那些现实世界提出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新制度经济学从它与
法律领域的联合中得益匪浅。法律案例与实际的企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而过去
经济学家们所分析的很多例子却是想象出来的。法律素材溶迸经济学的结果是:
既迫使经济学家们分析现实的多种选择,又使他们认识到可供选择的制度方案的
丰富性。(科斯,1984)
科斯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市场并非免费午餐,存在交易成本。为了使得交易可
行,即要实现能创造出更高生产力可能性的专业化分工,人们就不得不承担相对
较低的交易成本。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感兴趣的是法律系统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它究竟使交易变得更加容易还是更为困难?比如,科斯认为作为市场替代物的企
业的存在及其绩效还取决于该地区的法律制度。事实上,这两方面的影响是并存
的。而在以往的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
来实现,他们把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或是看作既定的ii提,或是完全排除在研究
的视野之外。『F如科斯指出的那样:“在主流经济学中,企业与法律多年被假定
存在,而其本身并不是研究的主题。于是,人们几乎忽视了在决定由企业和市场
进行各种活动时,法律起着重要作用”,而“经济学政策包含着不同体制的选择,
而这些社会体制是由法律规定的,或依赖于法律。但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以这
样的方式看待问题。”(2003)
但科斯也认识到,虽然目前对该领域己有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研究尚未完
成。它已遍及世界每个角落(其中包括部分法学院、世界各地大量的商学院、甚
至一些工程学院),但奇怪的是,很少有经济学院从事这项研究。不过,正像贝
克尔所描述,如果这项工作经济学不做,其他学科也会做。众所周知,世界充满
竞争,竞争的影响无所不在。有趣的研究可能会发生在别处,其中就有法学院。
科斯峰持有关法律对经济影响的研究显然很重要,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影响到
底有多大,但随着这项富有生命力的研究工作的继续进行,可能在一、二百年后,
我们对其有更清楚地了解。因为它是动态地研究真实世界,而非僵化不变,因而
最终必将取得非儿成就。科斯认为,真证的问题在于我们『F在研究与探讨的只是
这个广阔领域中的一部分,而且有关这方面更好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就目自口看,
现有部分的研究并没有任何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我们缺乏了解的领域仍存在许多
重大分歧。
浙江人学硕:I二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8科斯经济思想的学术影响
乔治·施蒂格勒曾经区分了Bc和Ac,其中,BC是指科斯之前,AC则是指
科斯之后。威廉姆森(2003)说,“如果你愿意,可以想象存在第三种分类:Wc,
即有和没有科斯。没有人对此表示疑问,假如没有科斯及其和正统理论竞争的远
见、姿态和勇气的出现,经济学将会走向衰落。”
8.1科斯经济思想的启发意义
作为原创性思想,我们不能从简单的对或错,或者从可不可以作科学验证的
角度来衡量科斯经济思想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它的贡献主要是在启发方面。
它所具有的启发意义不但使大批后续论著诞生,形成了七十年代以来的一个思想
产品的新高潮,而且促成经济学中新制度经济学、法学中经济分析法学两大学派
的创立和蓬勃发展,并悄悄引发了一场经济学革命。
在法学界,科斯的思想启发了波斯纳、考特、尤伦等一大批法学家使用经济
学方法分析法律,从而创立了影响巨大的经济分析法学。在经济学界,奥列弗.威
廉森,A.阿尔奇安,H.德姆塞兹,D.诺斯,张血常等经济学家对科斯的理
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运用和发挥其提出的理论方法,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
所创建。阿尔奇安和德姆塞兹最初经常合作研究产权问题,大大丰富了科斯教授
在“社会成本问题”中丌创的产权理论,后来阿尔奇安侧重于对企业理论和缔约
后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德姆塞兹则侧重于对市场结构的研究,各自又都写出了
一些经典之作:科斯的理论也引起了张血常对合约形式的思考,导致了他的”佃
农理论”的创立,沿着这一思路,他又用合约形式来解释企业内部结构,写出了”
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威廉姆森则对科斯提出的企业与市场的互替关系特别感
兴趣,以交易成本为主要线索,着重研究企业组织与市场制度的异同,以及在何
种情况下互相替代,并更为详细地探讨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多种过渡形态,写出
了颇有影响的《市场与科层组织》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等著作;诺斯早年
是攻读西方经济史的,他将科斯的理论引入了对经济史的分析之中。他用产权结
构的变化和交易费用的下降来解释制度变迁及其带来的经济发展,对经济史作了
极有漫服力的解释,创建了新经济史学派,在这一领域中独树一帜;科斯的理论
还引发了代理理论的研究,在这方面,M.詹森,w.马克林和E.菲莫都颇有
建树。经过这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的努力,科斯所丌创的理论方法已经形
6l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心想研究
成了一个比较丰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威廉姆森命名为“新制度经济学”。
(由于新制度经济学采取了与老制度经济学截然不同的分析方法,因此我们应该
把它与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继承了老制度经济学传统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加以
区分。)
科斯经济思想所具有的启发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认识到,它的价值
是超时间的。随着对科斯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深层蕴涵会被人们逐渐领会。
在博弈理论、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等前沿理论中,科斯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同
益显现:科斯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基本问题的见解,也逐渐受到重视。
8.2科斯经济思想的革命性质
科斯经济思想是对不同思想的精巧而强大的结合(威廉姆森)。在一大批新
制度经济学家推动下,其理论价值被不断挖掘,其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并悄悄引
发了一场新制度经济学革命。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斯经济思想所具有的深层涵义
既不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然延伸,也不是对老制度经济学的简单发展,而是根
本改变了经济学的某些前提,革新了旧的推论方法,考虑了过去不予考虑的因素,
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虽然它从某种程度上似乎还是新古典意义的,但已经不是
新古典理论发展过程中渐变意义上的递进,而是已经具有了经济学的革命意义。
这种革命性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8.2.1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科斯在1937年的经典论文中,在开篇第一段就阐明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前
提性假设,不但应当是“易于处理的”,而且必须是“真实的”。所谓的“真实性”,
就是要从真实的世界出发,突出假定的现实性,所谓的“易于处理”就是舍象得
当,易于运用经济学的累积的知识和分析技巧柬处理要研究的问题。但科斯认为,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往往为了“易于处理性”而往往牺牲前提的“真实性”,从
而导致如下不良倾向:“当经济学家们发现他们不能分析真实世界旱发生的事情
时,他们就用一个他们把握得了的想象世界来替代。”
这个想象的理想世界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在是“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充
分”(因此也暗含了交易成本为零)的基本假设下的世界。这样的理想假定,有
利于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因为假定或前提越简单,就越有利于绕
过复杂的情况对经济问题分析的干扰。但科斯认为,这是一种对真实世界中所发
浙江大学硕:k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生具体事件的蔑视念度。在真实的世界中,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
的。人类行为也远比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定更为复杂。科斯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
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即现实中的人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增强经济理
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而不是空洞的“黑板经济学”。
科斯的目标是为了发现一个既真实、又易于处理的自口提性假设。通过不懈的
努力,科斯发现现实世界和新古典世界中的区别关键在于交易成本。一旦考虑到
交易成本为J下的情况,就必须修正新古典的“人的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备”的前提
假设。科斯的这种关于交易成本为J下的理论前提被新制度经济学家不断加以发展
和完善,主要表现为最终把“经济人”假定修』下为“有限理性的人”。这个假定
包含三重意思:一是人类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另一
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二是人类行为是有限理性的。由于环境的不确
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使得现实中的人仅仅
“是有意识的理性,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西蒙)三是人的行为的机会主义
倾向。即“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
俩”(威廉姆森),如说谎、欺骗、偷窃和毁约等。显然,这个前提假设更加接
近现实,在这个前提下,制度分折在理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是显然的;这个前
提也是比较“易于处理”的,因为它没有脱离新古典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和理
性主义。
8.2.2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内核”
科斯理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一种制度安排与
另一种制度安排的资源配置效率是不同的。这个结论被诺斯教授更为简洁地概括
为,当交易费用为『F时,制度是重要的。这句话道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念:
制度结构以及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斯以及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它对制度的研究是抓住了经济问题的核心。科斯说,自己“对
经济学的贡献只是促使把经济体制的特征纳入我们的经济分析中。⋯我所作的事
情就是指出,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转来说,生产的制度结构是重要的。”(1991)
科斯通过“没有零交易成本的世界,也没有完善的人”的理论自口提,证明
制度是重要的、演进的、变迁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
发挥功能。因此,制度研究应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内核。经济学家应做的一件重
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息怒研究
要工作就是:研究经济制度。但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即使从相对简单的“企
业的性质”这类问题开始,我们也要面临的~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结构。如果再
加上法律、社会制度、文化以及诸如数字革命的技术变化等影响,那么我们就会
得到一个相互关系复杂的集合,其性质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工作才能把握。
但只有这样,经济学才是它本来应该的样子。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家一直把经济制度视为是外生的、静态的,认为经
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柱石是禀赋、技术和偏好决定着资源配置的。但对现实经济的
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柱石是不能充分解释现实经济运行的。尽管
科斯不是第一个正视交易背后的权利关系的人,斯密、马克思或者更早的思想家
已经很关注这些问题,但『F是科斯第一个通过交易成本方法解释了现实的制度的
内生性化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在科斯的开创性影响下,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
纳入经济分析,使其成为经济学的“第四大柱石”。同时,由于制度的复杂性也
使经济学的研究拓展到其他学科,从而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8.2.3形成交易成本范式
尽管制度因素(如经济组织形式、政策法规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
不在,人们也能够意识到,但为什么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被长期排斥在经济理
论之外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经济学家在科斯之前,没有能够发明出一
套理论工具(或理论范式)去分析制度的影响及功能。而科斯典范性地提出的交
易成本分析,从而使制度纳入分析成为可能。
科斯的其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交易成本分析范式的基础之上。在他的企业
理论中,他通过交易成本分析证明企业和市场不过是经济组织的两种相互替代的
手段。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则要在比较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成本的高低之后
决定。由此,科期把交易成本纳入到他经济分析框架中并把它一般化,从而揭示
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规模的确定,并激发人们进~步思考组织和制度问
题。在他的产权理论和法与经济学思想中,科斯进一步通过科斯的交易成本分析,
说明了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制的运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甚至在某些特定的
方面完全控制着它。因此,为了揭示经济系统的运行,经济学家必须同时了解法
律制度的运行特征。
显然,科斯交易成本分析由于融合了经济体系更深层次的特征,由此必然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世璧}研究
带来经济学理论结构的重大变革。但由于交易成本概念的难以界定和经济学家在
使用交易成本概念的种种分歧,使交易成本分析倍受争议,长期都未能对经济学
家的分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在科斯的典范性影响下,威廉姆森发展了交易成
本经济学,从而使后继的新制度经济学能够成功地把交易分析广泛地应用于各个
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创立了一种新的范式。通过这种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家从获得了分析经济活动的一个新的角度,将经济学引向了现实世
界,使经济学从军交易费用的理想世界走向诈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获得了对现
实世界经济问题的新的解释力。
8.2.4研究方法的创新
科斯立足真实世界的经验实证方法,显然不同于曾经长期占据西方主流的
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也不同于影响巨大的弗旱德曼式的工具实证主义和萨
姆尔森的描述实证主义(见2.2.2和3)。他的方法论独树一帜并产生了巨大影
响。在科斯之后,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经验实证,案例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当然,科斯的经济思想仍然表现出与传统的连续性。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
它并没有推翻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分柝方法上,也采用新古典主义的“成本一
一收益”供求法、相对价格、边际分析法等等分析法。另一方面,它也是继承了
老制度经济学把交易视为分析的基本单位的传统。但由于它关注的是新古典经济
学所忽略的“生产的制度结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假设前提,使用了区
别于它老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已经构成了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问题”面和
“技术”面的变革,因此,我们可以说,科斯所引发的是一场经济学的革命。
必须承认:新的知识结构替代现存的结构将会像微小而柔弱的花朵穿过厚厚
的沥青一样艰难,一种全新的观察现实世界的方式要改变我们大脑中的传统观念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如科斯本人在1998年j月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的发言
中宣称的:“可以肯定的是,主流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本质意义的改
变。它现在仍然是这样。”换句话说,真J下的科斯革命还没出现。究其原因,可
能是这样一是那些为掌握正统理论而做出过艰辛努力并运用它工作的经济学家
显然不愿看到大量积累的智力资本被废弃和毁灭,他们可能具有通过贬低和漠视
新理论抵制它的动力;二是把交易成本纳入建立在零交易成本基础上的『F统理论
框架中去必定是十分困难的;三是由于科斯最著名的思想已经涉及对经济学是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罡}魍研究
么的看法的重大改变,因此完全接受它也必然是非常缓慢和困难的;四是判断科
学突破的困难。这一点对于科斯理论尤其明显。他本人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乐
观而坦诚的文章中也承认,他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他所做工作的重要意义
和他的结论的影响力。四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中已经出现的一种宗派主义的态度使
他们漠视局外人的观点。他们的学术术语可能使局外人不能理解其观点和结论。
五是没有人试图写出一本类似萨缪尔森式的教科书(这部书是未被超越的典范),
这可能是传统主流微观经济学仍能称雄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已经看到:通过克服一些阻力,科斯所发展起来的思想已经逐渐地融
入我们的知识背景,科斯所提倡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黑板经济学”产生了有力
的冲击,数量不断增加的经济学家丌始相信科斯的理论必定是现实而有效的微观
经济理论的一个基础性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大大推动了经济理论现状的改变,也
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对经济系统活动方式的理解。
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恩想研究
9科斯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
科斯的经济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来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它的革命性理论含
义,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充满想象力的独特思路,甚至它的表达方法所包
含的理论趣味,使得它在中国经济理论界中引起的震荡,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其它
任何一种西方经济理论。尤其是1991、1993年科斯和诺斯分别荣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后,科斯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运用其思想
理论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文献也越来越多。
9.1科斯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渴望新理论的时期。一方面,我
国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传统的马克思
主义不能马上给予回答,1978以来引进的西方丁F统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
既定的市场制度条件下的经济学,在中国的现实面前也显得太苍白,经常在大量
的悖理现象面前束手无策:同时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休克疗法”的挫折揭示
了这一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另一方面,思想解放运动已经扫除了大多学术上的
禁区,市场化改革也己基本上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经济
学家tf]直H饥似渴地探求着能满足中国思想市场需求的新的理论资源。正是在这样
的时代背景下,科斯的经济思想丌始获得中国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及至成为理论
热点。它的传播主要伴随着国内“张五常热”和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需求的浪潮。
198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李燕生翻译的法国人亨利勒帕同的《美国新自由
主义经济学》首先将新制度经济学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一部分介绍给了中
国的学者。科斯的名字也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登陆而为学界知晓。1987
年,奥利佛·威廉森教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讲学,系统地阐
述了他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后来威廉姆森又于1989年
到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的研究所作了演讲。大约于1988年,科斯的著名论文“企
业的性质”被翻译成中文,首次在《中国:发展与改革》杂志上发表。1990年,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科斯的《企业、市场与法律》。1991年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这使得国内理论界更加关注对其思想,并加快了在中国的传播。1992年,
《企业、市场与法律》以《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为名在出了修订版。
更为重要的是,张五常对科斯经济思想乃至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
67
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科斯经济忠想研究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
人,非张五常莫属(易宪容,1997)。1981年,张五常应英国的经济事务社之邀,
撰写了让中国人当时感觉是石破天惊的《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一
文,对中国最后将接受市场经济制度充满信心。整个80年代张五常完全献身于
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言,其在香港用中文写的《卖桔者言》、《中国
的前途》、《再论中国的前途》、《中国的经济革命》等著作也影响和促进了中国的
改革进程。张五常对中国改革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张五常热”同时使中国人
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科斯。他与科斯办师办友,耳濡目染、共事多年。1984年,
张五常教授在他的随笔集《卖桔者言》中,以通畅易懂的语言,使科斯的名字(文
中为高斯)超越了经济学界。在1984年l】月至1994年3月期J1日J,《卖桔者占》
(香港版)就发行了20版,内地版的《卖桔者言》还没有计算在内。这些书的
大部分读者并不在香港,而在内地。科斯的经济思想随着国内“张血常热”的不
断升温而加快了传播的速度。
93年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领军人物诺斯获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诺斯、
德姆赛兹等薪制度经济家的经典著作和科斯在内的多人的论文集《财产权利与制
度变迁》在九十年代初先后被翻译成中文并相继出版。同时康芒斯、儿伯伦等老
制度经济学家的代表作被重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彼特和加尔布
雷斯、公共选择理论的大师布坎南、利益集团理论的先驱奥尔森以及“法和经济
学”的著作等等也先后出现了中译本。这样一个翻译运动并不是说明这个理论趋
势只是受外来的影响,它恰恰浼明当时中国内在的理论需求。
与翻译运动并行的,是中国学者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介绍。在八十年代未
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如《中青年学者经济论坛》、《中国:发展与改革》和《经济
研究》中,都出现了一些对这一理论的最初的介绍文章。到了九十年代初,在《经
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中出现了两个专门的系列,是专门讨论制度经济学问
题的。《经济研究》的系列大概没有专门的名称,《经济学动态》中则冠名为“新
政治经济学”讨论。这时也出现了中国学者专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书籍,如张
军的《现代产权经济学》等。
在整个九十年代初期,新制度经济学几成一种理论时尚,尤其是有影响的中
青年经济学者,多与制度经济学沾边。1992年,《经济研究》召开了以制度经济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从1990年到1994年,上海三联书店一年一度的经济学研讨
会多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主题的。1993年成立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公开宣称,
它是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背景的,并开始了对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1995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强调以研究过渡经济学为已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地从介绍转向评论与批评,再到应用新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在他们的著述中,也包含着越来
越多的独创性。如林毅夫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张维迎的《企
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汪新波的“对企业性质的重新思考”等等。在这前
后,又出现了以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分析方法的专著,如盛洪的《分工与交易》和
张宇燕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等。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新制度经济学最初引起的兴奋‘丌始消退,中国经济学
界代之以低调但稳健的6U进。经过若干年的沉寂,经济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推
出了《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第一辑。2001年又有张五常教授的两本著作的
中文版,《佃农理论》和《经济解释》出版。此外还有两种新制度经济学的教科
书被翻译成中文。2003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又推出《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第
二辑。天则研究所的“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也完成了三批,并相继印刷出版
了三个论文集。天则所还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天则论丛)为题出版
了一本制度经济学的论文集。从2001年9月丌始,由天则所发起的中国制度经
济学学会(筹备组)又相继召开了第三次年会。总体来看,发展的速度低于人们
的预期,目前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运动出现了相对低潮。但在中国的著名大专院
校的经济学系已经普遍丌设了由资深的学者或经济学家讲授的《新制度经济学》
或《制度经济学》的课程,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并列成为经济学必修的第
三门课程。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新制度经济学运动中,科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_丌山
鼻祖,其经济思想被不断的诠释、批评、争论和应用,传播之快、之广己经远远
超过了它的发源地美国。周其仁、汪丁丁、张维迎、盛洪、樊刚等许多著名学者
都对科斯的经济思想下过功夫,并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周其仁的“研究真
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被认为国内最有
影响的科斯方法论的研究成果,而且周其仁也是最深入、最广泛地把科斯思想应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用到对中国经济实践分析的学者之一。他的“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农民收入是
一系列的事件”等论文都渗透了科斯思想的精髓;盛洪作为和科斯有过密切接触
的唯一大陆学者,其“我与科斯”、“又读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
“科斯的交易成本和诺贝尔奖’等一系列论文被国内学者作为研究科斯的重要文
献:汪丁丁的“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产权博弈”等论文也是深刻反
思科斯经济思想的力作;易宪容的《科斯评传》则提供了较全面的科斯思想的论
述:朱善利的“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科斯及其经济学说”、方绍伟的“科斯
的新制度经济学及其批评者”、周业安的“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
思”等等都对科斯的经济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在中国经济学主流对科斯思想极度推崇的同时,经济学界也出现了另一种比
较尖锐的批评的声音,他们把科斯的产权理论贬为“伪科学”,把批评的锋芒直
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委员会,认为他们出于西方国家的政治需要,完全是别
有用心。甚至指出“张五常是美英右翼意识形态集团和情报系统最早安插在香港,
以新自出主义理论误导中国改革丌放的头面人物”是“科斯通过当时的港英当局
情报六处,推荐张五常到香港大学经济学院当院长”。
但这种声音并没有阻止科斯经济思想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可以
说,在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科斯所丌创的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也许是讨论
最热烈、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方面。(张曙光)在中国的著名大专院校的经济学系
“新制度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从作为外国经济学说史或西方经济学流派的
一部分而成为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并列经济学的第--fl课程。而且它对中
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象牙之塔。我们中国人可以见证的,是“产权清晰”
或“产权明晰”这样的词汇.不但在改革文件罩登掌入室,而且成为改革实践的
1:3号。追根溯源,“产权清晰”柬自科斯定理,虽然高举这13号的人不一定知道
科斯先生是何方神圣。(周其仁,2000)
9.2科斯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科斯的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受到重视并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和应
用,显然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理论魅力和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有
关。它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即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和分析、解决人们所面
对的经济问题的工具价值),能够满足目前中国思想市场对经济理论的需求。尽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管科斯的经济思想从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而成,隐含有西方人的价
值观和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但是其仍具有一般性。
9.2.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意义
二十世纪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最终都走上了市场
化改革的道路。作为习惯于计划经济的中国人们,需要首先理解的是为什么计划
经济是一个效率较低的经济制度,而市场经济则有效得多。
在各种理论的竞争中,科斯的理论就能对上述问题给出简洁而有力的解释。针对
列宁提出的“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工厂”的形象比喻,科斯的企业理论指出,由
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也是递增的,企业规模的扩张最终会停止在企业内交易
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那一点上。如果企业超出这一点继续扩张,
以至扩张到了整个社会,显然企业的组织费用会远远高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也自
然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盛洪,1994)。在这时,进行市场化改革,即将企业
的规模缩小到它与市场的均衡边界上,无疑会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率。科斯在”社
会成本问题”还告诉我们,许多传统经济学认定要由政府执行的功能,其实也许
由市场来完成更好:政府在界定产权和配置资源时所犯的错误,可以用市场中的
自由交易的方法加以纠K。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甚至完全替代(即计划经济)
只能带来资源配置效率和激励效果低下的弊端,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市场化改
革。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以及其它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走上市场化改
革之路,雄辩地证明了科斯理论的力量和预见力。
9.2.2明晰产权是的重要性
“产权是市场交易的6U提条件”(科斯,1960)。科斯定理l的基本逻辑告
诉我们,无论产权的仞始界定是怎样的,只要这一界定是明确的并得到有效保护,
如果人们愿意就这样的产权安排进行交易,资源配置必会得到改善。产权具有确
定资产中的经济潜能、把分散的信息融入一个制度、建立责任制度、使资产能够
互换、扩大交易市场和保护交易等等功能,因此不同的产权界定将会产生不同的
资源配置效率。西方(市场经济)国家200多年来资本的巨大增长是它们逐步完善
产权制度的结果,“如果资本主义有灵魂,那么这个灵魂就是合法的所有权制度”
(索托)。缺乏『F规的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楚,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无法真TF建立起创造资本和财富的市场制度的根本原因,也是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我国目前经济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59岁现象”和许多民营企
业长不大,以及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民收入的难以有大的提高等重大问题的
根本原因之一。中国的经济学家也就此使用科斯的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进行了大
量的实证分析。
9.2.2法制建设的迫切性
科斯定理2证明了在J下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中,财产权利的界定和调整,尤
其是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经济制度运作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现实经
济运行过程中,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的初始界
定,因此这就要求法律体系尽可能地把权利分配给能最有效地运用它们的人们,
建立起促使人们这样做的激励机制.并通过法律的明晰性和简化权利转移的法律
规定,降低权利转移的成本,维持一种有利于经济高效运作的权利分配格局。科
斯强调了如果我们从一个零交易成本体制走向一个『F交易成本体制,那么法律制
度在这个新世界中立即变得明显的重要。市场经济建立在法律对产权和市场交易
的规范和保护基础之上。
科斯曾经对《经济学消息报》编辑部前往采访的高小勇说过:“我对中国的
了解很零碎,但我感觉到,在法律方面的需要很迫切。现在很多人通常不知道他
们能获得什么权利或要负什么责任。这种含糊不清的状况使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很
困难。我认为,法律体制的改革是深化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特别强调
法律的精确性:“如果法律体系缺乏精确性.人们制订合同时不知道可以获得的
权利,那势必影响甚至阻碍很多交易,因为人们不清楚有什么权利、义务。『F是
法律缺乏精确性,阻碍了经济改革。”科斯虽然对中国的情况了解不多,但他是
负责的。但他讲的这些观点和道理是颇有见地,他指出的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法律缺乏精确性、政府机构权利范围不清等,也是切中时弊的。
“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律”(米勒)。这不仅是米勒
的判断,也是科斯对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判断。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中
国,人与人之f日j,企业与企业之间,权利和义务还没有由法律明确地规定。许多
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这将导致交易成本的高昂和经济效率的低
下。第二层是,中国人善于用非法律的传统方式解决纠纷,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可能多少有点不适用。因为纠纷的技术复杂性在增长。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或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政府制度1是互补的,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效地交换。市场不能没有法
律。中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中国能否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前提之一。
9.3中国学者在理解和应用科斯经济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科斯的理论和方法,对于J下处于制度变迁的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解释
力,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它毕竟是以西方市场经济
为研究前提的,因而其某些理论与中国实际并不完全相符。他的许多经济分析基
本上都是把私有产权作为最基本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在中国,国有产权制度处于
支配地位,这就决定了两种制度下的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私
有产权制度下,交易成本的承担主体是明确的,它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特别
是制度选择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变数。所以,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是经济主体行
为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个经济主体很容易把交易成本外化,
交易成本对经济行为的制约作用相对弱多了。另外,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
有的还留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有的还处于过渡经济状态,与真J下的市场经济
相比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科斯理论所丌出的药方往往就会失灵。
最重要的,我们要看到科斯的经济思想的主要意义在于他的原创性理论的启
发作用。他的主旨在于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运行,这和我国传统的政策导向的经
济学分析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对它采取一种功利主义的或实用主义的态度,
既不能把科斯的思想断章取义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分析,也不能将
“科斯定理”作为“私有化”的理论依据,更不能在搞清楚其理论观点的实质之
前,就扣人家一顶“伪科学”的帽子。这无疑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作为理论工作
者,我们首先要把握科斯的思想实质和方法论基础,其次刊‘能把它应用与对中国
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去。
中国目前『F在发生的经济改革和制度变迁,使中国的经济理论界面临一个历
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尽管经济学是一般的,然而它必是在特定经验积累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缺少中国的经验,经济学就缺少一般性。“对中国丁F在发生什么和
曾经发生什么的了解,非常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我们对影响经济体系运行的制度结
构的分析。”(科斯,1991)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怎样“拿来”
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这是笔者目前无法驾驭的
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一个重大问题。但笔者以为,在我们“拿来”为“我”所用之前,首先要明白“拿
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试图透视科斯的经济思想实质J下是笔者的初衷。
74
塑望查兰堡.圭兰竺堡苎型堑丝叠墨望型垄
参考文献
t11Coase,R:The Fi瑚。theffarket。andtheLaw,Chicargo,IL:Univ.ofChicargo
1990
[2]Coase,R:Essays 01"1 Economics and Economists,Chicargo,IL:Univ.of
Chicargo Press 1994
[3]Coase,R:‘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昌Nov.,1937
[4]Coase,R:‘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ttee’,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Feb.,1959
[5]Coase,R: ‘The prob]em of Social Cost’,./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Oct.1960
[6]Coase,R:‘Autobiography of Ronald H.Coase,’199l:
[7]Coase,R:‘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la?,1 992
[8]Coase,R:‘The new instirutional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Reviex;May,1998
[9]Coase,R: ‘Law and Economics at Chicago’,如“Ⅲ日,of Law and
Economics,Feb.1993
[10]Coase,R: ‘The marginal cost controversy’,Economics,1946
[11]Coase,R:‘Durability and MonopolY’,.Journal of Law andEconomics,
April,1972
[12]Coase,R:Fowler,R:’Bacon Production and The Pig—cyclical
Processes’,Economic&May,1 93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立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L13]Knight.I:RiSk.Encertaintv and}:rofit.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1
[14]Oliver E.Wiliiamson;SidneyG.Winter:TheNature oftheFirmOrigins
Evolution,and Development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16】科斯著.盛洪陈郁译.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
【1 7】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2
【18】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一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
【1 9】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孙经纬译.企业的经济性质,中译
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0]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段毅力王伟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译本,商务
印书馆,2002
【21】哈罗德.德姆塞茨著粱小民译.企业经济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4
【22】巴泽尔著费方域段毅爿‘译.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3
【23]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所有权、控制与企业一论经济活动的组织,中译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41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著克劳德.梅纳尔编刘刚冯建等译.制度、契约与
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25]科斯哈特等:契约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6】盖瑞.J.米勒著韦森译: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2
[27】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编张宇燕等译.新制度经济学前沿,
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8】斯韦托扎尔.平乔维齐:产权经济学一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中译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9】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一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中译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0
[30]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
【31】瘁尔特.勒柿编:施蒂格勒论文精粹, 商务印书馆,1999
【3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3】旋蒂格勒编:价格理论,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4】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93
【35】易宪容著:科斯评传,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6]张五常著:卖柑桔者言,1984
【37]张五常著:经济解释一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1
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科斯经济_51l想研究
【38】张五常著:凭阑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9】蒋自强史晋川会祥荣张旭昆郑勇军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
出版社,1996
【40】蒋自强张旭昆袁亚春王如芳著经济思想通史2、3、4卷,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3
■1]张旭昆:思想市场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罗汗译: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说文集经济学奖(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8】邹薇著: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9]张维迎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0]张曙光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二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1】伍山林著:企业性质解释——节约交易费用与利用社会生产力,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1
【42]吴宣恭著:产权理论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3】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44]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89
【45】张军著: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
浙江人学顾l‘学位论文科新经济世想研究
[46]盛洪: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代序)”,书评》,2002,6
[47]盛洪:“又读科斯”,读书,1996,3
[48]盛洪:“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经济学动态,1992,1l
[49]盛洪,陈郁:“新制度经济学在制度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论生产的制度
结构“译者的话”,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50]方绍伟:“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及其批评者”,经济学动态,1992,3
[51]周其仁:“农民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法律思想网
[52]周其仁:“科斯定理与国资转让”,法律思想网
[53]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经济研究,2001,7
[54]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经济研究,1995,9
[55]汪丁丁:“产权博弈”,经济研究,1996,10
[56]盛洪: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制度分析——兼评汪丁丁的《从“交易费
用”到博弈均衡》”,经济研究,1997,2
[57]易先容:“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9,6
[58]樊刚: “有关交易成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学动态,1992,5
[59]段毅才:“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经济研究,1992,8
[60]张曙光:“立足本土走向世界——1998中国经济学述评”,经济研究,1999,
8
[6】]王仪祥、张文:“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范式和启示”,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浙江入学硕士学位论义科斯经济思想研究
[62]韦森:剑桥书简之一:“科斯的‘社会成本’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经
济学消息报,第412期
[63](美)理查德·帕森纳著, 胡侃
斯和方法论(一)、(二)”,经济译文,
译,程上哲校, “罗纳德·科
1994年,4、5
[64]吴意云、史晋川,“交易成本论”, 《浙江社会科学》,2003.3
80
后记
首先,我要感谢金祥荣老师。从这篇论文的选题、结构安排到内容观点的提
炼,金老师都给予了耐心而富于建设性的指导r这是我得到的最大帮助;其次,
我要感谢张旭昆和叶航两位老师。虽然与他们的讨论不多,但张旭昆老师的思想
对这篇论文的写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叶航老师对写作过程的关注,也给了作者莫
大的鼓舞;最后,我要感谢李甫军、王桤伦、茹玉骢、钱陈、李井奎、吴意云等
同学,他们的无私帮助一方面弥补了我视野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促使我树立信心、
逐步理清写作思路。
2003.1l于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