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82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 1028n0
分类写
U D C
密级
编号
筘北对话犬亏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硕士生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 盐壹堡盘堂△壅垦堡堑堡丞盟垫廛壁塞
: 亟壅丝盗鲎
: 鲞金
: 至墨蕉塾蕉
: 三QQ盍生士三旦
摘要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
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已全方位的展开。外资银行进入是开放型经济的产物,是
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资银
行和银行管理部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有利于中资银行从
外资银行那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管理以
及风险控制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于中国银
行业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资进入后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
巨大的冲击,在中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使
中资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使我国的银行体系稳健性受到严重挑战。
本文在金融深化理论与金融结构与发展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外资银行
最近几年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注意紧
密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同时又结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撮新动态。在思
路上采用宏观与微观,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的有
关原理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正、负效应,且本文尝试从
金融监管这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负效应。其中采用风险⋯收益模型分析了
替代效应。然后针对负效应提出了相关解决的对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加快出台《外资银行法》,在宏观政策上加快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最后
达到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这对确保我国银行业安全稳健运
行,甚至对国家经济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金融市场,正效应,负效应
ABSTRACT
ABSTRACT
Foreign banks business has been developing swiftly in our financial market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results from open
economy and it is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 tendency.That entry is a rapier.On the
positive,firstly it would develop and improv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econdly
it w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d thirdly it w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banking.On the negative
side,it would challenge and strike Chinese banking seriously.The huge bad assets
and the poor capital funds in Chinese banks would not only weaken their
competition abilities but also harm their system safe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 in the frame
of the finance deepening theory and the finance developing theory.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this article takes notice not only the reality in
China but the new tendency of banks internationalizing,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 and special,expels some theories correlated to economics and
finance.On the train of though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passive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and its reason,at the same time,points out the
methods of promoting core competition of Chinese banks:we should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foreign banks.and expedite the implement of<the law
of foreign banks>,quicke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by
macroscopic policy which is meaningful not only to the stable running o F banking
system but also to the econom y'safety,politics and society stability.
Key words:Foreign bank,Financial market,Positive effect,Negative effect
Il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Z谤会日期知6年『|月廖日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拶陪{季纾莲八莉f2l琢勿碑和砀函嘲蟊系本人在东北财经
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东北财经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
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东北财经大学关于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
财经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原侩
立五、绫
日期:知』年f『月,加
日期:澎龟f月/,oFI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第1章导论
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放宽银行业务地域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人
民币业务范围、增加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建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允许外资
进入金融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力度。我国在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外资银行正式开放了上海、深圳、天津、
大连4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2002年12月1曰,我国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
放了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自修订后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在2002年2月1日
实旌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了23家在华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截至2006年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
14家,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分行和支行,41个国
家和地区的183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
额占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而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
城市已经达到25个,其中5个属提前开放。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
100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毫无疑问,中国银行业迎来诸多的
发展机遇: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先进技术、金融创新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
和运作方式等,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学习榜样、参照体系及竞争对手,有利
于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走向
世界,在国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提高竞争能力。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外资银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
经营策略,有全球范围的服务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与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在经营管理、资产质量、人力资源、产品创新
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带给中国银行业严峻的挑战和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巨大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中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和资本金不足的
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有可能使中资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民族银行业的发展对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研究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
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这对国家
经济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原理,以金融深化与结构发展理论为基础,对
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运用比较分析与理
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研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正、负效应,以及针对外资
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提出相应的对策,在金融深化理论框架下
增进我国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的效率与稳定。本文试图在分析的过程中,
注重规范与实证、一般与特殊、具体与抽象的有机结合,为外资银行进入后
的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3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1.3.1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影响研究,很多学者都是针对入世后外资银行
进入的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进行研究,很少有系统性的从正、反两方面对此
进行详细研究。而本文则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外资银行进入影响我国银行
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而且尝试从金融监管这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外资
银行带来的负效应,其中运用了风险一收益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的替代负效
第1章导论
应,并且针对所陈述的负效应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
1.3.2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曾经有一部分是实证研究,为了验证所论述的
理论。研究欲采用的基本计量模型来自Classens S.,Demirguc—kunt A.and
Huizinga H.(2001)2有关外国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该
项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广泛引用,具体形式如下:
AIⅢ=饯。+黟&FS"+T?蛐H+6f战q+s" q.。n
其中, ,。表示时间t国家J银行i的效率变量;3
FS,,表示时间t国家j的外国银行竞争程度变量;4
E, 表示时间t银行i的一系列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5
x., 表示时间t国家j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控制变量;6
卢,f.,占,分别是相应变量的回归系数,%是常数项,s。是误差项。
为了检验外资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变化的影响关系,将上述模型去
掉国家维度,得到如下模型形式:
△,。=口o+ZAFS,+f,衄。+J,埘f+s,f (1.2)
然后欲利用此模型检验我国1996—2004年问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的
影响,研究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
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
发银行、深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
行与其他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但是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有些银行并未对外开放统计数据,于是选
择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实证分析,但计量结果不令人满意,与现实
的一些现象并不稳合。但我认为随着各大银行数据的公开以及计量模型的改
3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韵效应研究
造(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情况),是可以从实证分析角度来验证已有的理论的,
使理论有更强的说服力。
1.4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的框架结构分为5章
第1章导论
第2章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一般考察。分析了外资银行
进入我国的背景以及进入方式,最后阐述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第4章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运用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了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经济增长效应、硬化预算约束效应、
技术示范与竞争效应)以及负面效应(信息约束效应、银行脆弱性效应、替
代效应)
第5章针对上一章外资银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注释:
1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网
2见2 1 1详述。
3银行效率采用五项独立的指标:净利息收入比总资产率、非利息收入比总资产率、税前利润比
总资产率、营业成本比总资产率、贷款损失比总资产率。
4两种形式的控制率指标来衡量外国银行进入程度:一是外国银行资产份额,即外国银行舞产与
本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二是外国银行数量份额,即外国银行数量与本国银行总数的比例(当一
家银行外资所有的份额至少为50'/.时,被定义为外国银行)。
5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有三个。分别是客户存款和短期债务比总资产率、股权账面价值比总资产
率以及非利息资产比总资产率。
6国家层面的控制变量也有三个,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人均GDP水平。
4
第2章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第2章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2.1外资银行进入的理论依据
2.1.1金融结构与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他在1968年出版了《金融
结构与发展》一书,以长达百余年、多达数十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对金融结
构和金融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以此来揭示金融发展过程中带
有规律性的结论。其中将金融结构定义为“一国经济运行中金融工具和金融
机构的综合。”(Goldsmith,1968)。金融工具作为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凭
证和所有权凭证,大部分由金融机构发行和持有,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
的相对规模则构成各国的金融结构。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反映在不同的金融
工具以及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的次序上、他们相对的增长速度、对不同部门的
渗透程度,以及对一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适应速度和特点等方面。从金融上层
结构、金融交易以及国民财富、国民产值等方面在数量规模和质量特点变化
中,可以看出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他选择金融相关率(FIR)。作为主要分
析金融发展的工具。通过计算表明,不同层次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金融相关率:
处于最高发展层次的是FIR较高的几个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处于较低层次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委内瑞拉、墨西哥等。
为了评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戈德史密斯从社会分工理论出
发,认为在~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储蓄偏好、投资风险
大小均为不变因素,那么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
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没有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储蓄与
投资职能往往是混淆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必须进行储蓄:反
之,如果他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咒
和投资成为两个独立的职能。金融机构本身既不是储蓄者也不是投资者,他
们对经济增长的牵动效应就是源于对储蓄者与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
这种安排既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2又将储蓄在各种投资机会中进行有
效分配,从而提高了投资的边际收益率。
虽然各国的金融结构各不相同,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却基本上相同,在这
条道路上,金融相关率、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银行系统的地
位等方面的变化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却存在着
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金融发展的道路不同,只是在这一条基本
道路上呈现了两条不同的轨迹,轨迹的差异在于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拥有及参
与经营的程度有所不同。沿着第一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实际上所有的金融机
构都是私人拥有和经营,只是在其金融发展后期出现了中央银行和社会保险
组织,美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沿着第二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几种重要
的金融机构往往由政府所有与经营,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拉美、非洲、
东亚等地区。进而他又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第二种类型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中
的作用,外资银行的金融技术传播以及外国人在国外广泛开设新型金融机构
对东道国的金融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引进外国银行及国外先进金融技术,提高本国金融
开放程度对一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迅
速提高本国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1.2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爱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
深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对金融深化理论作
了系统阐述,它们构成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该理论重点考察了发展中国
家的“金融抑制”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肖从金融中介机制的角度论
述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必要性。他指出,金融深化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金
融抑制则相反,会给有关国家带来不良后果,要使本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必须放弃金融抑制政策,进行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和推进金融自由化,减少政
6
第2章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府对金融的干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来推动金融发展。根据肖的分析,金融
深化就是促进整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的提高。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四种效应:
第一.收入效应。该效应是指实际货币金额的增长,从而社会货币化程
度的提高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两种效应。正效
应是由于货币银行业服务对国民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而产生的;而负效应则是
由于货币供应需要耗费实物财富和劳动,从而减少可用于国民收入生产的实
际资源而产生的。金融收入可导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正的收入效应,而货币
政策目标是不断提高这种正的收入效应,又要相应降低其负收入效应。
第二.储蓄效应。金融深化引起实际国民收入增加,在储蓄倾向和税率
一定时,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私人与公共的储蓄和投资。同时,由
于金融深化提高了货币实际收益率,从而鼓励了人们的储蓄行为,导致整个
经济储蓄倾向的提高。
第三.投资效应。一方面,储蓄效应增加了投资总额;另一方面,金融
的增长提高了投资效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金融深化的进展,资本市场更加
统一,提高了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投资效
率。
第四.就业效应。由于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投资者资金成本的提
高,因此投资者将倾向于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代替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以节
约资本的使用,从而提高就业率。4
而麦金农则提出了引进外资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短期依靠
外资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地、长期地依赖外国资本;在不存在金融抑制的
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从内部解决所需资金问题。以金融自由化为
核心,肖和麦金农提出了一整套的金融改革方案。包括放开利率、鼓励银行
竞争以及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等。同时,要注意在财政、外贸等方面进行配套
性改革。其中在鼓励银行竞争方面,麦金农提出应当削弱少数专业化金融机
构在吸收存款和分配贷款时所处的垄断地位,变专业银行为全能银行,成立
新的银行,并且支持外资银行进入本国,以鼓励竞争;增加期限较长、利率
较高、数量较大的贷款,以有利于技术进步。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2.2研究现状
2.2.1国外观点
基于以上理论,外国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效应影响的国外观点主要体现
在综述性研究中,Levine(1996)的研究认为,外国银行进入的主要收益包
括:(1)更好的提供本国金融服务(2)更好的构建本国金融基础(3)更好
的获得国际资本渠道。Agenor(2001)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前两项收益最为
关键,具体表现为:竞争压力下一个有效率的金融部门的形成;范围广、质
量高、价格低的金融服务提供;优秀人力资源的培育:监管能力的提高,包
括更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渐趋完善的金融法律框架;政策可信度的提高以及
体系风险性的降低和流动性的上升等。Mathieson and Roldos(2001)有关
外国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本国银行业效率产生正面影响的代表性观点认为:
进入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和外溢效应对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首先,
在外国银行竞争压力下,本国银行为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提高金融服务提
供的质量,而且,外国银行进入使得以往的银行经营方式面临挑战,结果上
升的竞争导致本国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下降;其次,外国银行进入可能
给本国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服务、产品和管理经验等,特别是当外国银行
直接参与本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比如合资与合并等,这将对本国银行产生
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同时,外国银行进入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本国银行
体系的人力资本质量,包括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高技术管理者的选派和外国
银行机构对当地员工的培训等方式,而上升的人力资源的提供将对本国银行
效率提升做出贡献。
同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外资银行
的上述积极作用,其中这方面研究最全面的是Claessens等人(2001)的研
究成果。他们利用8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8—1995年的截面数据,
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的利差、利润、非利息收入、管理费用(间
接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发达国家,外国银行的利
润通常比国内银行低,在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而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尤其
8
第2罩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将会通过竞争和导向作用降低当地银行因垄断和特权而得以
维持高超额利润、高运营成本,改善其资源利用情况,增进了行业的整体效
率和公平。这一结果通常被当作证据来证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提高东道国银
行业市场效率,为国内经济提供更好的福利。
可见,外国文献大多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东道国带来正面效应。
2.2.2国内观点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会对我国的经济运
行绩效及经济稳定性产生什么影响;二是研究外资银行进入通过什么途径来
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结论。
在引入外资银行的收益和成本分析上,王元龙(2000)比较全面地分析
了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钱小安(2000)分
析了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市场效率方面,邱延冰(2001)以文献综述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证等
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对其造成的影响。作者认为短期内引
入外资银行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地银行的生存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但长期
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刺激本地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本地银
行的健康成长。并且实证研究尚不能就外资银行的进入是否有利于东道国金
融稳定给出确定结论。同时作者也强调监管在引进外资银行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白叙雅,李炎(2002)认为中国银行业由于长期垄断带来竞争不足、效
率低下的结果,现阶段通过引入外国银行竞争有利于打破低效率均衡的状态,
有利于构建一个竞争性的银行体系,外国银行竞争将引发技术、产品、组织
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同时还将在竞争中产生示范作用和学习作用,从而
有利于中资银行效率的提升。
在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上,叶欣和冯宗宪(2003)运用多元Logit模型,
利用二手数据分析得出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增强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结论
3。反对者则指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会把别国的经济和货币危机输入国内,
或者会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外资银行进入找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朗威平与苏伟文(2003)撰文分析了全球78个
国家和地区958家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及经营利润数据后,得出引入外资银
行来改善国内银行的经营绩效没有实证依据,而要解决银行经营低效和坏账
问题,不能仅靠引进国外金融机构,需要的是进行整体经济改进的结论。田
国强和王一江认为(2003)引入外资银行有利于解决中国银行业改革存在两
个困难,一个是效益与整体风险的两难;另一个是改革迫切性与完善制度环
境建设长期性的两难。但高晓红(2000)认为引入外资银行将引起国有商业
银行适应性改革调整,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一种自我加强的良性状态。
外部竞争将有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主要包括打破市场垄断格
局和进行产权改革两方面的内容。
以上的文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外资银行的影响提供了基本的分
析框架。在本文第四章,也将在这些分析框架内,分析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
展对我国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但本文试图从金融监管这个全掰的角度阐述负
面影响,且从影响机理入手并得出适合我国银行业和金融体系发展的政策建
议。
注释
1 FIR=FT/盯,其中,F丁代表金融活动量,wT代表经济活动总量:全部金融资产价值除以全部有
形资产价值(即国民财富)所得出的比率。
2刘澄、蓝天祥,《金融发展理论》,辽宁民话出版社.2000:36-37。
3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68:329—334。
4刘澄、蓝天祥,《金融发展理论》,辽宁民话出版社,2000:48—49。
5叶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3(21:50-51。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镊行业的现状分析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3.1外姿银行进入我国的背景
3.1.1外资银行进入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金融全球化是指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市场已不再
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而是通过计算机和卫星通讯技术,把遍布
在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性的资金调拨可以在瞬间完成,
从而遍及全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正在形成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一体化
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从不同
侧面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首先,外资银行进入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之中。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
易依存度2仅为9.8%,1990年突破30%,到了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60.2%,2004年高达80%。由此可见,在金融层面上,中国经济与国际金融
市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其次,外资银行进入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为在全球竞争战略中实现利润
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客观选择。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主体基本上是发
达国家的著名银行,由于其国内银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而
不得不转移视线,瞄准海外业务。而我国又为银行进入提供了诸多优势,如
税收优惠、存贷款利差较大、资本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监管宽松等,所有这
些都对发达国家的银行机构构成吸引力。正好迎合其追求最高利润的动机,
自然使得我国成为它们的重要选择。
最后,外资银行进入是我国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促进本国金融与经济发
展的必然要求。在封闭环境中,银行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垄断,并由此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带来服务的低效率。顺应银行国际化的潮流,稳步开放我国的银行业,引入
竞争对手,将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消除垄断和增进国民福利,同时还
可以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并且可以避免直接投资方式可能造成的民族产业
衰落等负面影响。
3.1.2外资银行进入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上世纪50—70年代的30年,我国一直奉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金融制度方厩则做出了以对内“金融压制”和对外“金融封闭”为主要特
征的计划金融制度选择。尽管这一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实现特定的政治
经济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计划金融制度逐
步由制度均衡转变为制度非均衡,制度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在20世纪60
年代就进入不可持续状态。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改革“金融压制”
和打破“金融封闭”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展开的。基于宏观经济体制渐进改革
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和经济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
初始架构基本确立为:以建立充分发挥交易机制和市场机制在配置金融资源
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市场金融制度为目标,在策略上选择“增量改革”和“先
内后外”的改革开放模式,改革开放的突破点从银行业开始并逐步推进展开。
回顾我国已有的金融制度变迁历程,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
区一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一建立中央银行发展银行金融机构一开放金融
市场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发展资本市场一专业银行商业化一建立间接金融调
控体系一强化和完善监管体系。3这一制度变迁路径真实而客观地描述了我国
金融制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变迁历程。
总之,金融制度的变迁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创造了契机。众所周知,外资
银行的进入需要~定的客观条件,而这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开放的环境。一
国的对外开放总是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完全到完全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只有
当开放达到r一定程度、市场条件成熟时,才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我国
也不例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封闭”环境下,我国没有也不可引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进外资和外资金融机构,但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和
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金融制度变迁由“封闭”走向“开放”,已经
表明我国具备了引进外资银行的基本条件,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目前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既表明了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的政策取向,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是外
资银行进入的前提和基础。
3.2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形式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有多种形式。不同组织形式所提供的金融服
务和所执行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外资
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已由中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及正式承诺
加以确定。目前,外资银行机构至少可以通过五种形式进入中国国内银行业
市场,分别是:
1.设立代表处
代表处是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咨询、联络、市场调查等
非经营性活动的派出机构。这是业务最受限制,但是最容易建立的组织形式。
代表处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发放贷款,但是可将收付的业务直接递送到母
银行。建立代表处的最初动机是使母银行参与国际商业银行活动,可为未来
拓展业务打基础。
2.开办代理处
代理处可以发放商业和工业贷款,但是不能经营消费者个人贷款。它们
不可以吸收存款,虽然它们保持与存款相似的信贷余额。信贷余额表示国际
交易中贷款的尚未使用的部分,但是大多数的交易不能通过这个账户进行支
付,代理处主要通过母银行或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来进行融资。代理行通常着
重于外贸融资方面的业务,如处理信用证和汇票,其客户大多是银行和商业
企业而非个人。
3.建立合资银行
外资银行进入我尉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合资银行是外资银行与中国国内银行机构合资建立的新银行。在法律
上,合资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银行,能够更直接与东道国银行展开竞争。
比如,经过近四年的酝酿,由中国建设银行和德国施豪银行合资组建的中德
住房储蓄银行已于2002年10月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于2003年在天津
开始营业。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1.5亿元,建行拥有75.1%股份,施豪银行拥有24.9%的股份。通过与德国施
豪银行合资可以获得在住房储蓄与住房贷款相结合的金融新产品。
4.参股中资银行
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股份的方式参股中资银行,建立基于资本
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那些看好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处资银行而言,是
一个可行的策略。通过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外资银行可以获得关于本地市场
和本地客户的专业知识,规避现在业务限制,提前全面进入国内银行市场,
利用国内银行分支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推广外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5.成立分行
和代理处~样,分行被认为是母银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行可经营
全方位的银行业务,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一般以金融批发业务为主。1
从目前中国的金融管制政策来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是主要的两种组织
形式是代表处和分行。但是外资银行为了绕过政策限制,更快地抢滩中国市
场,近来纷纷采用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在中国扩张,这己成为近些年来最引
人瞩目的战略动向。但实现控股中资银行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外
资银行的策略是一步一步地来。
外资银行今后在中国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并购中资银行,特别是一些在全
国都有网点的中资银行。通过并购中资银行,既快速扩张自己的网络,又消
灭了竞争对手,这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扩张的一个鲜明的策略。该策略具体做
法是通过参股合作,慢慢把自己的“基因”植入对方体内,然后利用自身在
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管理控制权,并在适当时机通过增
资扩股实现资本参股。
下表3—1是1996--2005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的部分状况。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表3-I 外瓷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情况
时间外资银行参股对象参股金额参股比例
19961 死洲开发银行光大银行1900万美元3.96%
1999.9 国际金融公司上海银行2亿元人民币5%
2001 12 国际金融公司南京市商业银行2700万美元15%
2002.8 4.82%增
花旗银行浦东发展银行6700万美元
2003 11 至5%
国际金融公司12.5%
2002.9 西安市商业银行NA
加拿大丰业银行12 4%
2003.1 德意志复兴开发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NA NA
2003.10 韩Ⅱ银行青岛国际银行1611万美元NA
200311 国际金融公司民生银行NA 1 6%
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
2004 2 中国住房储蓄银行1.5亿人民币24 9%
银行
恒生银行1 5.98%
2004.3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兴业银行17.26亿人民币5%
国际金融公司4%
2004 6 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12 35亿人民币】7 98%
2005 8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银行3】亿美元】O%
美洲银行25亿美元9%
2005.9 中国建设银行
淡马锡控股14.7亿美元5.1%
资料来源:根据国内各大银行网站整理,NA表示无数据。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3.3外资银行进入的进程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已经整整27年,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
1979—1980年为第一阶段,其标志就是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
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在这一阶段,外资银行
还不能直接设立独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198卜1991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
段的最大突破是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海
南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设立营业性经营机构。1992—2001年为第三阶段,它
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向纵深方向全面发展阶段。1996年12月,中国政府允
许外资银行在深圳和上海等地试点开展人民币经营业务。1998年,中国政府
又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地区的限制,鼓励其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等。2002
年起至今,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第四阶段。2001年12月,中国成为WTO
正式成员国,这标志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进入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真正全
面开放的时期。中国政府向世人郑重承诺:5年内中国大陆将全面向跨国银
行开放。5表3—2列出了此次承诺的具体内容与截至2004年底中国银行业在
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外资银行在我国分支机构的地区分布。
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业务上,主要集中在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
业务、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服务、信用卡业务这五个方面。第一,零售银
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设置了不同的服务门槛,明显不同于中资银行的大众
性普及服务方式,这样有利于它们控制成本收益。所以目前零售银行业务不
会对中资银行产生很大竞争。第二,信用卡业务将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
争。90年代以来借记卡市场在中国发展很快。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正处于
银行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刘丽京,2004)。但现在国内银行开展的
信用卡业务几乎全是“舶来品”,外资银行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信用审核、后
台管理、市场营销策略,国内大多数银行都是先“拿来”,然后在国内逐渐消
化并提高。按照中国加入WTO时做出的承诺,国内银行卡市场将在2007年
向外资机构开放。所以国内银行应当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军信用卡业务以前,
进行本土化管理,在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
理方法以提高中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竞争力。
16
第3章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表3-2 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表
内容入世承诺开放进程
1. 外汇业务自加入时无地域限制。
2. 人民币业务按时间逐步取消地域限制。
}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大连和天津1.已实现。
经营{加入厉,1年内,开放广州、青岛、南京和武汉2.正按原定计划如期实
地域$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现,珠海提前两年实现。
$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珠海、北京和厦门
$加入屙,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
$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1.目前有60家外资银
行可以从事各类客户的
全部外汇业务;有1】1家
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
1.外汇业务自加入起对中资企业和I中国居民提供
币业务。
业务
服务。
2.2003年11月30日,
2.人民币业务
银监会颁布《关于向纠、资
范围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
t加入后,2年内,允许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
民币业务的公告》,允许
t加入后,5年内,允许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
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
域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
币业务。截L匕到2004年
底,获批的外资银行已有
61家。
1.允许外资银行殴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实
1.2002年2月,人民银
营业
行国le待遇。
行公布《商业银行设立同
2.加A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
城营业管理办法》,对中
竹可外资机构发立嘲点采用
所有权、经营、设立方式(包括对分支机构设立和
许可证发放)方面的非国民限制。
同一标准。
2.未实现。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7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注释:
1韩文霞,论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策略,南开经济研究,1999(1):20—21。
2对外贸易依存虚(Foreign Trade for Exi stence Degrees)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
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
度来表示。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3来源于《2002年中国金融研究报告》。
4杨浩,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的方式及策略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3(2):1 6—1 7。
5毛泽盛,《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人民出版社,2005:1 63—164。
18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4.1外资银行进入的正面效应
4.1.1硬化预算约束效应
4.1.1.1软预算约束理论与我国银行的软预算约束现象
“软预算约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由科尔奈(Kornai,1979)
首先提出:国有企业即使长期亏损也能得到财政补贴或国家采取的其他救助,
致使无法形成有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在我国国有银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软预算约束广泛
存在。作为政府,一方面希望国有银行能赢利;另一方面却又担心如果允许
持续亏损的银行破产,将导致大量人员失业,造成群众对社会不满,由此产
生政治局势的紧张。这种不一致性会产生“分裂症”:政府先是对国有银行
严厉威胁,当它们真的陷入困境又会给予无私的援助。
我们可以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来考察其软预算约束
的特征。从八年间(1995--2003)的数据来看,参见表4-l: 1996年之前
低于20%,1997年开始高于20%,甚至有些年份已经超过了30%,平均不良
率也达到了24.5%,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10%的水平。1
表4-1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1995—2003)单位:%
资料来源:伍志文,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的实证性分析.金融研究,2002(12)
以及网上数据整理。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许多学者指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理论上早已“技术性破产”,而没
有破产,实际上就是有赖于政府一直的支持和救助,同时也强化了软预算约
束:比如98年开始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
资本金;99年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1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一次
性的剥离;2000年,央行又向固定资产管理公司发放了5350亿元,用于收
购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再贷款;而且,截至2005年4月,国家更是从
外汇储备中拿出600亿美元,分别为建行(225亿)、中行(225亿)和工行
(150亿)注入资本金。
4.1.1.2外资银行进入硬化预算约束
Michael Keren&Gur Ofter(2002)认为:政府不停的救助濒临破
产的国有商业银行,结果却不能使他们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使得银行改革
进入了一种系统自锁定状态,反而强化了软预算约束。但是,如果政府单纯
这样做的话,也许就等价于向所有低效率经营的国有银行发出了一个信号,
即只要濒临破产,政府就会进行救助,反而鼓励它们产生大量呆帐坏帐,给
这种低效率的锁定状态提供了自我强化的机制。而此时让外资银行对国内银
行进行参股,则会有效地避免软预算约束,同时又能减轻政府的负担。
首先,假设贷款的需求方(公司)为一个经理人m(m eM),并且所有执
行的项目为垅维的列向量丁⋯,其中t(t∈T)为今天投资一单位资本,将来随
机收益为R‘∈位7,R’}中的项目,且项目f获得高收益尺’的概率为小概率P。。
Michael Keren和Gur Ofer得出了一个具有软预算约束的银行体系可能具有
如下的特征:
ΣP~R≥Zp‘厂7<,f (4.1)
其中,厂7为t期的贷款固定利率,r为存款利率,r表示由政府批准项目
的数量和价值。公式4.1表示,虽然项目投资所获收益可能使得川赚够偿还
银行贷款的部分,但是银行系统的收益却无法偿还储户的利息。
上文描述的金融体系具有软预算约束的特征。对银行来说,它们持续的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给不满足式4.1的约束的企业提供贷款,而且并不期望贷款能够被偿还,就
是由于政府会弥补银行的赤字:
A8=,r一Σp7f (4.2)
所以它们依然会保持对企业的资金支持,补贴数目如公式4.2所示。
转轨经济的银行体系处在过渡时期,还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经
验。如果试图避免政府直接向银行体系注入资金,同时银行避免给那些低效
率企业发放贷款,即硬化预算约束,则此时银行用于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所付出的成本会变得非常大,而且我们也不能确定银行就一定可以避免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如果让经营相对高效和富有经验的外资银行
参股中资商业银行,会完全不同。因为,相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和政府之
间的相互干扰较少,政府基本没有救助外资银行的动机,能较好的避免软预
算约束,并且它们自身的经营约束也较好。另外,一旦外资以各种方式进入
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必然增强,这自然而然的逼迫中资银行提高贷款
的效率,寻找诚信的经理人进行放贷。显然,这种方式要比政府救助有效率,
既减少了政府的成本,又能达到逐渐硬化预算约束。
4.1.2经济增长效应
金融发展理论提出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会对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行业成
长模式、资本配置效率以及企业外部和内部融资成本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如
Levine(2002),Beck和Levine(2002)的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可提高东道
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准,进而提升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最终促进东道国资本
积累和合理配置,从丽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效应,应该
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入手,本节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进入与资本积累
和资本配置效率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4.1.2.1增加了我国的资本积累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我国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外资银行进入本身就属于FDI,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资银
行进入程度高就意味着东道国吸引的外资数量多,从而能够增加资本积累。
到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
165亿美元。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引入美洲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并在香
港上市;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引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外资的进
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亟需的资本金,并为国有银行寻求海外上市增添了筹
码。
(2)外资银行进入为外资的流入提供了通道,外资银行在外币业务上的
优势以及与跨国公司长期形成的良好关系,为跨国公司入驻我国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进而会对我国的资本积累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从研究外资银行的
资产负债业务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考察。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包括东道
国国内及国外两方面。国外负债与国外资产之差决定着东道国国内资本的增
减:如果国外负债大于国外资产,则东道国内资本将增加;相反,如果国外
资产大于国外负债,则东道国内资本将减少。表4—2显示了近几年我国外资
银行资产负债表部分状况。
表4-2 外资银行资产负债部分情况(年底余额)单位:亿元
谕\\《绝2002 2003 2004 2005第一季度
国外资产919.3 1103.5 1478.4 1515.6
国外负债1246 1620.8 2728.4 2821.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5)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华外资银行四年来的国外负债均大于国外资产,
这就说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我国国内资本存量得到增加。
4.1.2.2改善资本配置
第4罩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外资银行进入虽然以利润为目标,但银行最根本的职能是提供金融中介
服务,并通过金融服务的中介作用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
与内资银行展开竞争,表面上是金融服务之争,而实质上是资源分配效率的
竞争。
外资银行在对产业项目进行贷款前,总是搜集各种有关信息,除了确认
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外,更注重借款的具体使用,对放贷资金的安全性尤为关
注。所以外资银行在我国从事金融活动,往往把资金投向有效率的产业。但
这不等于说外资银行将完全把内资银行从有效率的投资领域中挤出。因为在
我国有很多有效率的产业投资领域,从他们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以及风险
分散能力看并不是现实有效率的投资领域,而只是一种潜在有效率的投资领
域。只有那些拥有全球银行网络的外资银行,依靠其资金、信息和技术优势
才能将那些潜在有效率的产业变成现实有效率的产业,我认为现在的网络产
业就是潜在的有效率的产业,但是现在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以及人民意识水平
的限制,网上银行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所以我国只有充分利用外资
银行的资金与技术优势,配之以必要的产业政策,会使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
家资源分配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我们也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是以盈利为前提的,不是慈善机构,
外资银行的盈利与本国经济发展是互为前提的,只有兼顾二者利益,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标。
4.1.3技术示范与市场竞争效应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强化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机
制。过去,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各银行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十分有限。就其规范意义而言,中国
银行业还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外资银行进入后,在提供金融产
品和金融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会给当地的银行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因而迫使本国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开拓新业务,提高竞争能力。
外资银行进八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第一.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新的金融服务和工具,会产生示范效应,竞
争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模仿这些金融服务和工具,并且根据国内消费需要进一
步改造,以适应当地的特定需求。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
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为我国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最关键的是
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
重要手段。金融创新,从广义看,是指在金融产品、支付体系及提供金融服
务的组织形式方面的无法预见的创造和发展;从狭义看,则主要指金融市场
工具(金融产品)的创新。外资银行进入将把不断创新的金融新产品带入我
国,尤其是把领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新潮流的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
存单以及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一般金融工具为内容的,以通讯技术和电
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手段的,以稳定投资收益、提高市场流动性、吸引众多
客户等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带入我国,将为我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
参照体系,这对我国金融业务的扩大、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服务手
段的优化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第二.外资竞争者的竞争压力,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提高生产效率,更好
地收集和评估信息,缓和信贷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金融资产定价
的准确性。面对外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往往选择增加资本作为提高抵御风
险的能力。当外资银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后,将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提
高管理效率,多样化资产组合和进行套期保值,调整资产负债的失衡,降低
经营风险。
4.2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
4.2.1外资银行进入加强了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
4.2.1_1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业脆弱性
商业银行本质的特点是高负债经营: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或通过负
24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债,特别是吸收活期存款资金来源,将负债(如销售活期存款)获得的资金
用于购买有收益的资产(包括发放贷款)。这种高负债,特别是销售活期存款
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具有更容易导致经营失败的内在特征。即作为难
一能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其特有的资产的大部分还是信贷
资产条件下,由于收回资产、获得流动性与负债的兑付在时间上的分离以及
存在于这三方面之中的不确定性,因而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导致经营失败。
这就是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即商业银行的“金融脆弱性”。
外资银行进入导致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2。Caprio
和Summers(1993)以及Hel lⅡmnn、Murdock和斯蒂格里茨(1996)指出,利
率上限和进入限制创造了一种租金,它使银行的执照对持有者来说有着很高
的价值。失去这种宝贵的银行执照的风险激励银行更加稳健地经营,更好地
监督它们所给贷款的公司,并且更好的管理它们贷款组合的风险。因而,当
外资银行进入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并减少了收益时,特许权价值就被侵蚀了,
银行管理风险的激励被扭曲了。除非在改革的同时,辅之以足够的措施来强
化对谨慎监管的激励,否则特许权价值的降低就有可能加大脆弱性。3
4.2.1.2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脆弱性,中国人民银行(1998)有简明的概括:“在
我国银行业中也隐藏着严重的金融风险。一是国家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
实际收不回的贷款数额较大;二是一些城乡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遗留的
问题较多,少数已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三是非法成立金融机构和非法从
事业务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各类金融机构的各种违法违规活动比较严重。”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所积累的不良资产以及
过低的资本充足率是我国金融脆弱的最主要标志。从表4—3可以看出,2002
年,除中行资本充足率基本上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4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
银行都低于8%,同时不良贷款比率都普遍的过高,工行甚至超过25%。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成因,综合了转轨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既
有旧的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过多依赖以及各级政府
对银行的过多干预等外部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而此时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外资银行的进入又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加重银行业的脆弱性。
表4-3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状况(%)
丁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2001 2002 200】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盈利资产利润率0.134 O.1 30 0.045 NA 0.102 0.082 0.1 88 O.139
性指
标净资产收益率3,04 3.47 O 86 NA 3.76 4.31 4.81 4.01
安全资本充足率5.76 5.54 1.44 1.44 8.30 8.15 6.88 6.91
性指

不电贷款比率29.78 25 69 NA NA 27.51 22.49 19.21 15·17
呆帐准备金比率0.66 O.86 NA NA 1 36 1.42 1 25 0 87
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年报整理3.
第一.外资银行良莠不齐。我国引进的外资银行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
资金实力、市场资信度等方面差别比较悬殊。在排名前100位的世界大银行,
也有为数不少的东南亚小银行6。特别是在华注册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资产规模小,如我国7家中外合资银行,除厦门国际银行总资产近100亿元
外,其余6家资产规模均在10亿元左右(何华峰,2002) 内控机制薄弱7:
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科学的市场定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这些当地
注册银行和小银行成为抗风险环节的薄弱环节。
第二.外资银行对国际风险的传递。对于我国来讲,外资银行进入后有
可能会有大量外资流入我国:一是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
头,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将对外国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二是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结构性改革信号,
这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三是主要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经
济低迷,而我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加上境内本外币正向利差、人民币汇率
预期改善,将刺激国际资本流向中国。大量资本流入通常会导致实际汇率上
升,可能损害实际的经济部门,并进而危机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在国有企
业、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和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大量资本流入可能表现
第4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为对外过度借贷,为风险的累积和随后的投机性冲击埋下祸根,增加了银行
业的脆弱性。
第三.外资银行的业务风险。外资银行由于法律、文化、风俗习惯的差
异,以及金融业行业特征,存在各种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
主要集中在贷款、结算和存款三项业务。其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风险、
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我国对外资银行吸收境内存款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当地注册外资银行资信度不高,境外筹资困难,资金主要依靠向股东的拆借
额度。当股东资金紧张时,造成流动性风险。
最后特别指出,银行业的脆弱性是内在的,外资银行进入并不是银行脆
弱性的根源,只是使银行业的脆弱性更加明显化。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对外资
银行加强管理,以防止其引发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
灾难性后果。
4.2.2外资银行对监管体制的冲击一一信息约束效应
4.2.2.I信息约束的有关说明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要求,
监管的目标是应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信心,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
也应努力建设一个有效的、充满竞争的银行体系。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金
融监管的效率就是一方面要保证系统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又要使系统具有一
定的竞争程度。竞争的加剧,表现为系统熵“的增加。因此,金融监管效率的
两个方面实际上都受制于信息效率这个核心要素。信息效率对有效金融监管
的约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监管系统信息能力不足,无法获得系统实际
熵的信息,使监管控制不力,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降低了监管效率;第二,
为了克服金融监管信息的不足,人为地抑制竞争以降低系统实际熵值,造成
金融系统竞争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即使加强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控制能力,
有利于维持金融秩序,监管效率仍然是低效的。金融监管可以利用信息约束,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形成金融系统的“租金收入”,但是过度的信息约束摄终将造成“租金返还”,
造成监管效率的损失。
上述观点可用图4~I表示,D为资金的需求曲线,s为资金供给曲线,r
为利率,Q为资金量。假设利率是被风险预期决定的,而风险预期又由市场
信息量决定。如果市场信息完全公开,储蓄方根据理性预期调整所得的平衡
利率水平为ro,此时均衡水平的资金量为Qo,代表真实的市场利率风险状
况下的资金供给量。
rI
I O
r工
Q1 Qo Q2 Q
(图4—1)
由于金融监管存在,金融监管当局代表储蓄者利益占有信息。通过一定
的信息约束,用监管惩罚机制取代市场惩罚机制,从而降低社会的风险意识
与风险预期,不仅可以稳定金融系统,而且可以扩大资金供给,使供给线向
右移,资金的供给均衡点移动到Q2,可见银行可以在较低利率水平下得到更
多的资金,这一部分资金利益是银行系统利用信息约束所得的租。但是,这
种均衡状态能否在长期内维持下去,取决于金融监管的信息约束程度和社会
的平均风险程度。如果信息的约束程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风险程度累积至一
第4罩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定的临界度,就足以改变储蓄方的风险意识,改变信息供给决定预期风险的
状况。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根据旧车市场逆向选择原理,市场会高估系统
的整体风险程度,此时市场利率将上调到rl,资金供给量下降到Qt,rlCBro
和ABQlQo部分就是信息约束产生的租金的返还。
4.2.2.2外资银行进入后的信息约束
第一.金融监管者的信息约束
(1)金融开放后,外资银行数量的大量增加,使我国金融机构发生变
化,同时,外资银行经营的混业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特点,使得风险的监测
和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而外资银行的进入还会促使国内各大银行采取模仿行
为,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开展新的金融业务,其经营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因
此,原有的金融市场的外延有所扩大,监管内容要求不断扩展。
(2)风险的预警和危机的处理能力弱。目前,我国银行以现场检查和
非现场检查方式来进行,银行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依赖监管人员的经验判断。
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功能不完善、适应力差,数据采集的规范
性差,真实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缺乏科学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风险识
别能力差。
(3)监管手段不足。常见的监管手段有三类: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
和资本充足率要求。目前,我国的监管手段除存款准备金之外,另外两种应
用不充分,存款保险制度仍未实行,资本充足率远远未达到有效监管要求。
因此,金融系统的熵值将大大增加,监管者存在较大的信息约束,难以获取
实际熵值,金融秩序紊乱度比以前大,监管效率将面临较大的挑战9。
第二.社会公众的信息约束
(1)公众预期国内银行业在加入WTO后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盈利能力
下降,经营风险增加,加之外界对风险的过度宣传,虚增了公众对金融开放
后的风险评价。
(2)由于在监管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公众从监
管者的渠道获取信息将受到约束,而对监管能力信心的动摇和对国家信用担
保最终退出的预期强化了风险的评价。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3)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刻意掩盖信息,而由于金融中介机
构的缺乏,公众难以从中介组织获取信息来弥补信息披露的不足,公众对不
确定性的预期也将增加。所以,金融开放后,公众信息约束的增加会促使其
对金融市场风险预期的增强。在资金价格不受管制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将上
升到r,, 资金供给量将降低至Q·,即使在我国资金价格管制情况下,资金
的供给者也会由于资金缺少风险收益补偿而同样会减少供给量,均衡点也会
趋近于Q一点,市场资金的供给量将减少约QlQ2的量。(如图4—1所示)
4.2.3外资银行的替代效应
在金融开放状态下,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都同时为国内客户提供替代
性产品,在资金价格的确定上,外资银行能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客户质量水
平自主决定,而我国仍实行资金价格管制的管理方式,资金价格的上下限将
受到刚性约束。因此,在面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时,国内银行的贷款价格面临
着高于外资银行的风险。
4.2.3.1我国金融市场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
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问
题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行为、规模等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和提高。市场之间相对分割也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其次,市场化的基
准利率缺失。在我国银行的利率一直发挥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是,这种银
行利率并不是在市场上通过公开、连续、广泛、集合的竞争性定价活动来确
定,同时,它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功能是以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分割
且资金不可能在市场间无成本地相互流动为前提的。因此银行利率不能代替
基准利率的作用。最后,我国商业银行还未真正成为市场行为主体。我国商
业银行正积极推进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多元化经营和业务不断创新,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但仍然面临比较严
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资产质量下降,不良债权增多,银行利润率普遍下滑,
第4苹外资银行进入我(量粮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有的亏损还相当严重,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大。
4.2.3.2外资银行的替代效应
第一.优质客户数量和信贷风险的替代
由于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而外资银行能根据市
场供需状况和客户质量水平自主决定。所以金融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将会导
致需求关系的变化,低风险的优质客户将会寻求更低廉的成本而转向外资银
行融资,使得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国内银行业市场(逆向选择行为),或者诱
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德风险行为)。因为,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
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人,结果是使得国内银行对优质客
户的放款数量减少,而平均风险却上升。这个过程可以用风险——收益模型
来加以说明。
假定:(1)有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项目有成功或失败两种结果,成
功的收益为R>0,失败的收益为0;(2)假设给定贷款种类中的所有投资项
目具有相同的收益均值丁,并且银行知道丁。那么,如果p(R)是项目成功的
概率,则p(R)+R=T,即成功时收益R越高,成功的概率越低;(3)每个投
资项目需要的资金都为1,企业没有自有资金,银行是唯一的资金供给者,
贷款利率为,。如果企业得到贷款,项目可以进行,成功时企业的利润为
月一f1+,),失败时为0。因此企业的期望利润为:
Y=p(R一(I+,))+(1一p)O=p(e~(1+r)) (4.3)
因此,存在一个临界值R‘=1+,,当且仅当R≥R‘对,企业才会申请贷
款。因为p(R)*R=T,上述结论意味着,存在一个临界的成功概率P‘,当
且仅当P≤P+时,企业才会申请贷款。P+定义为:P+=丁/R+=TI(1+r),
假定P在[0,1]区间上密度函数为厂(p),分布函数为F(p),那么所有申
请贷款的项目平均成功概率为: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㈨=r pf(p)d,/f f(p)d,=r p/(p拂/F(P+) (4.4)
求导得:dp/dr<0t。(4.5)
这就是说,利率越高,申请项目的平均质量越低,违约的概率越大。
因此,如果利率达不到相应的市场化程度,则外资银行将对本国银行的
优质客户产生冲击,而作为替代,留下的可能大部分是虽愿出高价却是违约
率大的高风险客户。
第二.利润的替代
银行的期望收益不仅取决于贷款利率,而且取决于借款人还款的概率,
利率的增加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一般来说不可能是单调的。银行每单位贷
款的期望收益为:
¨=r(1+r)∥(p)印馑f(p)dp=(⋯)r pf(p)/F(p+)
=(1+r)p(r) (4.6)
求导得:
d∥dr=p(r)+(1+r)dp/dr (4.7)
等式右边的第一项为正,代表提高利率的收入效应;第二项为负,代表
提高利率的风险效应。求导后的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即使保持较
高利率也不一定能够增加银行利润。
所以在我国银行利率管制下,想通过提高利率来增加银行利润是不现实
的。由于在市场需求总量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对市场份额的分享和
竞争的加剧,国有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
来加以分析(见图4—2)
假设曲线D=AR和MR是国内银行业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曲线AC
和MC分别是其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在没有外资银行进入情况下,
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时的均衡点Mcl与MRl的交点A,而随着金融的开放、
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银行的市场需求将由ARl下移至AR2,平均成本将由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AC:上移至ACz(如图虚线所示),国有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将由原
来的垄断利润ABP4P1下降到CDP2P3。减少的利润一部分被外资银行所替代,
另一部分则返还给了消费者。
注释:
P
P1
P3
P4
(圉4—2)
O
1据《银行家》资料,国际上著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花旗银行仅为
1 9%、汇丰银行仅为3 5%、东京三菱银行仅为8 8%。
2特许权价值(Charter vaI ue,也作l‘ranchI se vaI Lie),定义为银行被关闭前的价值,是指一
国政府为确保银行业稳健经营而施加的公开的或者隐含的保护。它有两个来源:第一,管制者龌制银
行业市场竞争使银行获得创造垄断利润的机会,称之为“市场相关”;第二,银行之间效率差异、借贷
关系等具有的价值,称之为“银行相关”。由于银行一旦被关闭,它将失去特许权价值带给它的大部分
收益,因此这一价值也可反映银行未来的持续增长能力,
3 Kee ley(1990)提出实证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开始失去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特许权价值,因为进入限制管理的放松和技术变化。第二,特许权价值大的银行是低风险趋向的。
4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巴
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
5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按税后利润计算,不息赁款按五级分类法统计。
6 Et本和东南亚的银行数目及资产分别均占在华外资银行总数及资产总额的60"/,上。
7如一些当地注册外资银行和小银行贷款分类不严谨,汇总后报表的分类结果准确度值得怀疑(中
国金融年鉴,1999)。
8熵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68年首次提出来的。它认为物质和能量
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化:从能量较高的状态运转到能量较低的状态,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
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熵的增加意昧着有效能量的耗散与减少。而1 948年,申农(C E Shannotl)
从全新的角度上对熵的概念作了新定义,由此引入了信息经济学领域,用熵来解释信息的特点(不确
定性及其消除)。
9阎庆民,《中国银行业监管效率分析》,《金融研究》,2002(8):25-29。
10挈:荽p+m+)F(p+)一墨立『‘∥(p)d。
or dr dr “ =蔫弦,一f.刺]⋯p+=击,
第5章基于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第5章基于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5.1对外资银行实行有效监管和引导
5.1.1完善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
(1)市场准入监管
第一.应当构建市场准入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市场准入是系统性风险防
范的第一关。因此,是否准入,关键在于外资银行的风险状况如何。需要列
举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关因素,如内控机制、经理人素质、资本充足率、资产
规模、母银行所在国的监管制度及对其监管状况、是否享受母国的存款保险
制度等因素。而且需要根据各因素影响风险程度的大小,依次给予不同权重,
根据得分情况,同时考虑引入外资银行的适度性,将排名在前的、风险较小
的予以准入。分支机构的增设审批,也可建立类似的指标体系,使新设和增
设外资银行均建立在科学的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即可防止审批的随意性、行
政性、不透明性、又可防止引入失控,还可防止将风险较大的外资银行引进
来。
第二.重视新设设立,允许和鼓励并购设立。控股,有相对与绝对之分。
相对控股是获得第一股东地位,但不一定能获得银行经营权。而绝对控股具
有公司经营权;参股,与控股相对应,是指取得相对控股以下的股权,参股
没有经营权。外资银行加盟中资银行,除将其作为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外,最
重要的恐怕是谋求经营权。。从理论上分析,只有外资银行获得了经营权,在
中资银行中占有重要地位,才能使现代公司制度、国际惯例确立话语权,才
能对中资银行动大手术,彻底改变现有经营模式及思维方式,带动我国银行
的国际化,提高它们的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失去经营权可
能危及金融安全,因此,关键在于利弊的权衡。我认为有必要根据参股或控
外资银行进入我IN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III
股对象的不同和时期的长短作进一步分析。对于四大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
在较长时期,只允许参股,不允许相对控股2;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过
渡期以及完全开放的一至两年内不允许相对控股;对于地方性股份制银行、
其他中小银行允许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其次,不必设定单个外资银行或多
家外资银行对单个中资银行的参股比例3。借鉴印度、韩国、菲律宾的做法,
只设定外资银行在本国银行体系中的上限比例,一旦超过此限额,我国即可
采取停发许可证或进行其他限制。
(2)市场运营监管
目前,我国对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实行的是两套方案,监管的差异性很
大:一方面,外资银行在金融监管中受到了差别对待,如其业务范围、业务
地域范围、服务对象范围、金融创新受到严格限制。
表5 1 外资银行在华“低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
“低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
1.人比币业务规模限制:独资银行、1.税收优惠:所得税率15%及其
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合资财务公司他税负优惠。而中资银行一律适用33%
资本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风险资产中的的企业所得税。
人民币份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
2.外汇存款规模限制:从中国境内2.外币存款利率依同业公会协商确
吸收的外汇存款不得超过其境内外汇总定或参照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行情确定;
资产的70%。而中资银行外币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
行依法确定。
3.分行运营资金限制:其30%应以3.特定义务:完全按商业原则,不
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生息资产形式存在。承担任何特定业务(如支持农业、扶贫
救灾等)。
4.再贷款限制:不能从中央银行取4.同业借款:从中资银行直接拆入
得融资支持。和借入人民币资金。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2)
第5章基于外资银行进A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又享有超国民待遇。如税收、存款准
备金的优惠等。这样,既与WTO倡导的国民待遇精神相违背,将被世贸组
织其他成员国申诉,又不利于形成在真正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中资银行健康
发展。因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见表5-1)
5.1.2调整我国外资银行政策,明确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原则
当前,维护外资银行稳健经营,保护公众利益,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资者
利益,促进外资银行公平竞争应该是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目标。所以,我
国目前引进外资银行应该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在放松对外资银行准入和经营
范围限制的同时,确保内外资银行公平竞争,依法为外资银行提供公平的竞
争环境,确保其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均等的市场机会。
5.1.3建立健全外资银行监管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进行有效监管的强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具体指导外资
银行监管的《条例》只是行政法规,法律权威性不够。已经实施的《细则》
对《条例》中有关外资金融机构的开业条件、业务范围、内控制度、信息披
露、违法处理等方面做出了解释,从长远看,应抓紧制定一部《外资银行法》,
将外资银行监管纳入法制轨道,利用法律手段规范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最
大限度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5.2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
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
市场化创造条件。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5.2.1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
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
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品种齐全结构合理
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且富有竞争意识:
建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
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证券市场总体呈稳健和创新之势;国债市场建设有起
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迈出新步伐;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
了交易品种,改善了交易方式。这一切都积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发
展。但金融市场仍存在多个缺陷: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
发行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其它企业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数量
不足,影响利率作用的深化;市场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
从长远而言,要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给中小型企业和大中型国有
企业一个大致公平的融资环境,培育高素质的投资队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
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理想条件。
5.2.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
(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
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
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
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
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
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
场利率。
(2)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方面要
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
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
第5荦基于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
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
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
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其次,按照
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最后,建立规
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此
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
场化引入竞争机制。
5.2.3控制利率改革的着力点
(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多次利
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
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所以一方面我们要
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
的市场化进程。
(2)明确利率调整目标。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
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
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
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
功能上来。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
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
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
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
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5.2.4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
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控制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
的波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
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当然,深化市场经济
的改革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更需要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5.2.5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
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
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
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
5.3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技能的整合,是一种能够产生众多强大竞争
力的能力,是提供给客户、他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它依赖于商业
银行在不同经营与管理领域内最有效的运作,是银行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是
构成银行竞争中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而不是
各种银行竞争力简单相加的总和,也不是在某一种特定领域内的相对竞争优
势。在面对外资银行的各种品牌效应、良好的背景优势、强大的人力资源等
危胁时,我们采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进而又采取推进我国利率市
场化进程的政策,但这些都属于外部的原因,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我国商业
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整合经营要素,增强内部活力,
提高经营素质和竞争能力。
第5罩墨于外资银{了进入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5.3.1强化风险控制,提高经营竞争力
(1)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本前提。有效的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和资产
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基本内容。首先,要通过银行业
自我积累、财政增资、发行长期金融债券和其他方式,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盈
利能力与盈利水平,增强自我积累,提升自行增资能力,减少市场风险带来
的损失。其次,要盘活不良资产存量,压缩不良资产总量,加快推进产权多
元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要建立存款保险
制度4,防范危机和系统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第四,要适当提高银行呆
帐准备率。第五,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
(2)以盈利为核心,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第一,银行必须制定科学的成本战略,实旖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
成本。第二,要正确判断和评估风险,加强静态与动态分析、完善控制和化
解风险的手段,从而确保资产质量、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第三,不失时
机地开发和推广大众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
服务功能和市场占有率。
(3)全面增强流动性,实施经营管理变革
第一,努力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企业的直接融资,让企业更多的走向
市场发行债券、股票、增强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建立规范的拆借市
场、加快传递和结算的交割速度,建立公平、高效、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
第二,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着力点应放在抵押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应收
款上。第三,注重负债结构、期限与资产结构的协调匹配,降低非盈利性资
金占用,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及在建工程,增强资金负债流动性。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5.3.2放眼世界,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1)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大银行强强联合是近年来银行业发展的一种
趋势。组建大的“航母”级金融机构已成时尚。从摩根·斯坦利对今后10
年银行业的分析来看,今后竞争赢家将是最大的银行或者是定位明确、结盟
正确的银行,这些银行是创新的领导者。银行兼并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
力的有力措旌。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重要的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银
行实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并购重组,加快培育国际化大银行。
(2)加快金融混业经营化进程。金融业的混业经营5是目前国际金融业
界的大势所趋,即将大举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基本上都是在混业经营的框架
下运作的。竞争的压力迫在眉睫,客观上需要混业经营以支持国有商业银行
的改革和发展。第一,它能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防范和化解金
融风险。第二,能够形成合力,提供给客户更加综合性的、高附加值的、全
面值的、全面的品种和服务。第三,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商业
银行要适应发展的趋势,努力实现规模经营,培育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3.3迎接挑战,强化管理竞争力
金融信息化和网络银行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和冲击着传统银行业的经
营观念、运营环境和竞争格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
地,一要冲破传统体制束缚,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增强现代经营意识,树立经营全球化和全能化的观念。二要实施全面质量管
理,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三要创新现代企业文化,打
破传统文化壁垒,兼收并蓄和不断创新,丰富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实现
统一的银行利润目标下,创新职业人职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型文化氛围,凝聚
新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激情,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和外张力。
第5章基于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5.4结论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数量、规模、范围不断地扩大。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它凭借其在规模、体制、
机制、产品、财务实力和国际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对中资银行产生全方位的冲
击,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并提出了
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一些新思路。要想缓解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
的冲击,首先我们就需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力度,并尽快出台《外资银
行法》。其次我们需要改变本国内的宏观政策,加快利率的市场进程,使中资
银行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公平的展开竞争。最后就是需要国
内银行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与外资银行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1如汇丰银行欲占广州商业银行50%的股份(安邦,2003),花旗银行参股上海浦发银行时,原意
是持股30%(胡锰,2002)。
2强调国家控股,外资不能控股,主要考虑到国有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有,它涉及整个国
计民生,提供的融资占90%以上;其次,国家控股也是保证经济安全的一种需要,因为它承担了整个
社会经济运行的支付清算功能;第三,银行作为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国家必须掌握一些资源,用于政
策上调控的需要。
3人民银行对外资银行参股的比例的指导意见为:单个外资银行参股比例最高为15%,多个外资
银行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5*/,。
4存款保险作为~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
险机构。当其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
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5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
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III
参考文献
1.雷蒙德t w·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 3。
2.杨成月,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及其微观基础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刘逖,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4.丁志杰,发展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5.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 004。
6.毛泽盛,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7.刘澄、蓝天祥,金融发展理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 000。
8.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9.韩俊,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 0.李杨,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儿.梁维和,入世后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2.康双宁,在华处资银行概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 3.叶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
究,经济科学,2003(2)。
14.韩丈霞,论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策略,南开经济研究,1999
(1)。
1 5.杨浩,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的方式及策略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3
(2)。
16.王鹏飞、曹廷求,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经济与管理研
究,2 005(9)。
17,黄宪、熊福平,外资{§-45-在中国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金融研
究,2 005(2)。
参考文献
Illl III II III III
1 8.白叙雅、李炎,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打破我国银行业的低效率均衡,
首都经济杂志,2002(1)。
19.高晓红,低效率均衡及其改进一~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困境的解除,金融研究,2000(6)。
2 0.边绪奎、张秋菊,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经济效应及其分析对策初探,
财经问题研究,2002(3)。
21.何德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趋势、影响及对策,财经论丛,
2004(2)。
22.钱小安,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和金融调控的影响和对策,金融研
究,2000(2)。
2 3.王元龙,进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金融研究,2000(3)。
24.邱延冰,外资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业的影响,国际金融研
究,2001(8)。
2 5.田国强、王一江,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两难舜口外资作用,2003年12
月2目天则经济研究所研讨会。
26.阮化君、翁恺宁,我国进入外资银行的渐近开放模式及其管理策略,
上海金融,2000(4 o
27.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
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金融研究,2003(8)。
28.黄苑,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西南金融,
2002(11)。
29.易刚、赵先信,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展、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
经济研究,2001(8)。
30.沈如军,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1.伍志文,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的实证性分析,金融研
究》,20 02(12)。
32.Asli DemirgUc—Kunt and ROSS Levine,Bank—based and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s:cross—country comparisons,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1999.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33.Asli Demirguc—Kunt and Ross Lcvine,Financial structure and bank
profitability,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0.
34.Claessens,S.and T.Glaessener,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macial
services inAsia,World Bank Working Paper,1998.
35.Claessens,S.and D.klingebiel,Alternative frameworks providing
financial services,World Bank Policy Working Paper,1999.
36.Dunning and John,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
37.Demirgtlc—Kunt,Asli and H.Huizinga,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 and profitability: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V01.13,No.2(May),1999.
3 8.Demi唱nc—Kunt,Asli and Detragiache,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WorldBankWorkingPaperNo.1917(May),1998.
3 9.Goldberg,L.G.and A.Saunders,Determinants offoreign banking
activity in the U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5),1 98 1.
4 0.Grosse,R.and Goldberg,L.Foreign bank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by country of origin,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15),
1991.
41.Levine,R.,Bmlk—based or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Which is
better?,。lournal of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 1),2003.
4 2.Levine,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mad
agenda,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35),1997.
4 3.Levine,R.,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吖Financial
Intermediation(8),1 999.
44.Stiglitz,Joseph and Andrew Weiss,Credff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1981.
4 5.Stiglitz,Joseph E.and Marlilou Uy,Financial markets,public policy,
and the East Asian miracle,The World Bank Economic(1 1、,1996.
4 6.Weill,L.,Banking efficiency in transition economies:The role of
参考文献
foreign ownership,Economics'ofTransition V01.11(3),2003.
4 7.Walter,I.and H.P.Grav,Protectionism and intemational banking:sect
oral efficiency,competitive structure and national policy,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7),1983.
4 8.Williams,B.,Positive也eories ofmultinational banking:eclectic theory
versusjnternalizationtheory,如urnalo,EconomicSurveys 11,71.100,1997.
47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体系的效应研究
后记
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
导师王玉霞教授,两年多来,王老师在学习与生活上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
怀,王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深深地影响了我。特
别是倡导用经济学来解释现实问题,以简明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理论
和着重于经济学思想培养的研究风格使我受益匪浅。在本文的写作中,王老
师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出大量的时间给了我悉心的指
导和关怀,借此机会对王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在研究生阶段那些教过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他(她)们是:
王萍老师、肖兴志老师、王力宏老师、段鹏飞老师、刘凤芹老师、刘英群老
师、王询老师、张凤林老师、姜广东老师、孙亚峰老师等,是他(她)们在
迷人的经济学世界中引导我前进。需要特别感谢的是王萍老师给与我的巨大
帮助与引导。
同时,我要感谢多年来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和你们一起度过
的快乐时光将令我铭记终生。与侯伟浩、渠雪荣和杜一平等人的交流与讨论
使我受益匪浅。而且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卢继光与马楠,他们也给了我很大
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是你们的哺育和支持使我有了在外
求学的机会,我每一步的成长与进步都凝聚了你们的关爱与心血。
由于个人研究能力和其他客观原因的限制,本文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
方,诸如结构安排、语言和研究深度上的缺陷,原计划的实证分析部分也没
能完成,只能寄希望于将来了。
张会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