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N点IOI'Z[;1a101"18S0
..j江哆。婶事专謦..一||
0毒一学j,.位,,论?支?I『j
二-鞲三__芰}。二..愚煎垒璧量撬熊瓤焘熟烈垒.燕釜矗羹..,
’ j:、釜菩’<英:文1:孓-、。⋯⋯⋯⋯⋯-⋯.⋯漱⋯.⋯!⋯;⋯!:--,!奠⋯翻⋯蓦⋯⋯翼⋯=l⋯撼⋯.⋯羹⋯§⋯确⋯⋯.-聪-⋯随⋯Q⋯萄⋯鹱⋯瓯⋯飘⋯n⋯.“铡?遣一⋯⋯⋯2⋯⋯⋯~
。、,oj’ ‘i _.
_。。.、一: ≮.离她翻囱№.№鞋凼s.黛倒两蝌.熟廷翘熙i照昼细赫,’,
侮妻、簪名!一⋯_⋯-:'二二⋯⋯拳.熏表二...⋯⋯⋯⋯
一,.’、。’攀赢i系、j部)j二⋯二二臻J荛熊.赢二⋯⋯⋯⋯
、。|一,_L i— i学科专业...⋯二~二⋯!畚照纛。陵.耋⋯⋯⋯⋯.
⋯‘ 、参,研究方向⋯⋯:『.⋯⋯:-⋯壶.撮.照】菇燕熊⋯⋯⋯。i.
·-搀箩杈师⋯⋯2二⋯⋯.袅蕊.鞋。三敝~蕊⋯⋯⋯. ,
,』
一=00大年十月⋯
摘要
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官方金融而言的。它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各种形式
的合会,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银背和私
人钱庄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然后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
了民间金融市场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变革,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对金融的管制导致民间资金
的供给和需求表现出许多的独特性。民间资金的来源主要有:(1)居民储蓄;(2)
非国企业的储蓄;(3)基层政府组织的存款。为什么人们愿意把钱存入民间金融
机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民间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广泛,便于人们的储
蓄;(2)对于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分割的金融市场使它们不得不面对民间
金融市场;(3)利率的管制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向民间金融市场,追求高额回报。
从供给方面看,民间金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资金追求高额收益
率;(2)互助合作、互相帮助;(3)资金供给缺乏弹性;(4)没有规范的借贷合
约,容易产生纠纷;(5)资金使用效率低;(6)服务功能过于简单。
从需求方面看,民间金融的需求主体有:农户、非国有经济。随着市场化改
革的推进,计划体制下的一些福利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革,特别是医疗、教育、
养老等福利制度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预期。转轨以来,随着分配方式的变
革,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不同的收入层次的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需求也
不相同。改革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国有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转而投向民间金融市场。
分析完市场结构之后,接下来看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形成。当利率可以自由
浮动的时候,资金的流动取决于市场利率。根据利率的高低资金会自动的流向收
益率高的地方。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上,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
数。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
现实当中,由于金融管制的存在,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分割,一个是满足国有
经济主体的正规金融市场,另一个是满足非国有经济主体的民间金融市场。市场
的分割导致利率的分离。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是R,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是R’,假
设均衡的市场利率是R.,那么Rc-R‘<R’。分离的市场利率导致资金的不合理配置。
民间金融市场利率R’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
影响:信息费用、成本因素、风险补偿和垄断利润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民间金融的特点,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数据进
行比较分析,归纳出这些不同地区的民间金融利率的一些共同特征,并以此作为我
国民间金融利率的重要特点。
民间金融市场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而蕴涵了极大的金融风险。政府加强民间
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一、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分割
的金融市场统一起来,化解民间金融的利率风险;二、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用法律的手段化解民间金融风险:三、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化解民间金融
的信用风险;四、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营造民间金融发展的良性空间。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分割利率分离
2
Abstract
111e informal finance terms is in contrast to the formal flnal3ce.It includes
borrowing,various forms of cooperation,credit intermediation,private banks,informal
funds,rural cooperative,rural eredit cooperativ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ganizations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a detailed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of informal血lallce enterprises.Then analize the structure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from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side.
From the supply side,since the reform and the opening up,as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changes and the mode of economic entities diversify,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capital is also experiencing a change in the period of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state financial control to the private sector supply and demand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nature.皿e$oulo。s of informal financial capital are:(1)mvings;C2)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savings;(3)the deposits organized by grassroots
government.Why are people willing to put money into the infon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main calk∞s are as follows(1)the networks of informal finance
institutions黜widely distributed,and are convenient for the people’S savings;(2)in the
case of township and private enterprises,because of segmented markets they have to
face the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3)the control of interest rotes causes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pour into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to pursuit high returns.The
supply ofinformal flnance has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pursuit ofthe high yield of
financial assets;(2)cooperate and help each other.(3)lack of flexibility of supply;(4)
easy disputes;(5)low efficiency in the u辩ofcapital;(6)too simple services.
From the demand side of informal finance market,the main demand are:the
farmers,non-state-owned economy.With market-oriente《l reforms,the welfiare system
under the planned system happened a corresponding change,particularly in health,
education,pensions and other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is
ex讲删to change.From the Wansition,witll the changing in the mode of distribution,
the income gap ofinhabitants is continuing expanding.People ofdifferent income level
have different demand for financial assets.A large number oftownship enterprises have
emerged since the reform and privately—owned emerpri∞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the market economy.Their very strong demand for capital and the state’S
financial system is unable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So they have to turn to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3
A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market,let’s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rates.When the interest mte is flee-floating,how capital flowes
depends on market interest rate.Capital will automatically flow to where rate of return
is hi曲.In the income level of full employment,蛳,illgs and investment rates are a
function about rate.Investment function and savings function together decide a
equilibrium ofinterest rate.
In reality,the existence of financial consols,results in divis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One iS a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to meet needs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entities;another is a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to n1∞t the needs ofthe non-state-owned
economic entities.Market segmentation led to the division of interest rate.R is the rate
ofthe formal financial market,R’is the rate of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assuming that
the market is balanced砒酣。then R<R+<R..Separation ofmarket interest l'ates led to
the irrational distribution offunds.
‰informal market interest rates R.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but also by other factors:the cost of information,cost,risk compensation and
monopoly profi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l J].nance,we have selected a
number ofrepresentative data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the rc舀on,summed up some
common features ofdifferent parts ofthe informal financial interest rates and took them
as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formal fmance.Specifically Guangdong,Ouangxi
civil loan rates in 80me regions,15 provinces,20 cities and counties in Chh3a's informal
finance9 the city civil interest rates in Ningbo,Zhejiang Wanzhou,and the cooperation
interest rate analysis,and SO 011.
Due to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the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have agreat financial risks.Government regulation of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a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mtc reform will unify
the division of financial markets,interest rate risk will be decreased;secondl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to use legal means to resolve
risks of informal finance;thirdl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credit system,
elinlina:【e the credit risk ofinformal finance;fourthly,through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creatiIlg spa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informal JlnRllce.
Key words:informal fhlance,interest rate,market segmentation,rate separation
4
独创性声明
本入寒璧声瑛:赛至交蟪谶文莲褒令人寝导舞指导下遘嚣祷磺窕
曩律及墩褥酶研窕戒巢.暴裁辩知,除了文中转豢加鼹际注和蔽蘧}稳
楚方外,论文中不键盘其他人惑簸发表或撰嚣的研究成果,也举龟畚
矗睫薅浅嚣麓蒸夫学褒英穗羡育撬祷酶学位痰证书斯健楚过缒祷耪。
与我一I蜀工作曲两恕对本研究所徽的任何贾懿均邑在论文中作了嘴确
嚣甏翡劳袭零了鬻戆。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奉A努鑫了瓣泌蓠财整夫攀霄荚保帮、使用擎徽谶文酶飙怒,簿:
学校有权保帮遥交论文媳复枣伟,兔许谶戈效蠢魄和衢阏;攀搜胃以
公毒论文褥套帮痰鄣分海客,帮滚摹莲影露、壤露戒英健菱裁譬豪稼
存论文.
<保密酶论文在瓣寮嚣遵守蘸瓣定≥
懿:醴型.荨簿鹳:扭哦裔。p。t毛
1.导论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2005年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
告中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中央银行的
身份第一次阐明对民间金融的看法,标志着民间金融的重要地位首次得到官方认
可,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金融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的清朝,我国就已经有了票号、钱庄等民间
金融组织。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亚洲
国家民间借贷占整个经济借贷总规模的比重在1/3.1/2之间,越南的民间借贷占比
高达73%,马来西亚、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国其占比为70%,韩国农村地区借贷规
模中的一半来自民间金融。o
我国现代民间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小到大、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
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在农村经济、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而且每
年以19%的速度增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2000年企业之间直接拆
借或借贷的金额高达800.1000亿元人民币。我国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率已达
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达74%,而在正规金融的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
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浙江温州中小企业76%的贷款来源于民间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测算出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的绝对规模在7405.8164亿元之
间,全国20个被调查省、区、市的地下金融规模平均指数为28.7,中小企业约有
三分之一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全国31个省市区2
万多农户的常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平均每户年内累计借入资金为1807元。按
照全国2亿农户推算,2003年全国农户的借贷资金规模超过3600亿元;其中来自
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占31%,来自民间借贷的资金占63.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可以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但是中小
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正规的金融机构无法
满足它们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的民问金融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虽然民间金融
普遍存在高利率的现象,但是并不影响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面对国有商业银行
和股份制银行强有力的竞争,民间金融为何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尽管官方正式金融安排提供了相对比较廉价的信贷资金,但是为什么这种廉价信
贷仍然无法驱逐民间的高利贷;民间金融的利率形成的原因,民间金融利率对经
。MaaashRanjaa C,upta,SarbajitChauahuri:Economic,NewSeries.V01.64,No.2S4(May,1997),PP.331-343
l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面对民间金融高利率现象,监管当局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理
对策等,这些问题都值得人们高度的重视和深思。而当前国内外关于民间金融问
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民间金融利率问
题却给予较少的关注。鉴于对民间金融的浓厚兴趣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理论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民间金融利率机制的研究,对浙东南等地区民间金融利率的
现象和原因的分析,努力寻找出有效的治理对策,为民间金融规范和发展提供一
些参考。
1.2文献综述
麦金农(.1973)较早地对民间金融市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他指出“有组织的
银行业在向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内地渗透上,在为一般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为小额
借款人服务方面,是很不成功的。”银行信贷主要为有特权的借款人,如受高度保
护的制造业、大跨国公司以及政府控制的公司服务,经济中其他部门的融资,则
必须通过民间借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民间金融形式来满足。这种二元金融结构
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体系同样呈现出典型
的二元金融结构。针对这种国有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
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这些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金融市场的表现形式与规模
很多学者都对民间金融市场的表现形式及其运作方式作了描述,王晓毅o
(1999)还按照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对各种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了排序,
依次是农户借贷——民间合会——企业社会借贷——银背或钱中——私人钱庄
——基金会——城市信用社。李丹红(2000)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进行了介绍,主要研究了农村信用社和合作基金会这两类为官方所认可的民间金
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学者普遍认为,由于民间金融的形
式多种多样,并且多在体制外以现金方式运行,要直接统计民间金融市场的确切
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估计民间金融市场的规模,只能通过案例调查的方式,
或者间接推断的方式。学者们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方式对我国民间金融的规
模进行了估计。卢现祥(1995)估算当时我国的地下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达15%左右,据此推算,民间信用中的资金借贷余额在“八五”期末当有数千亿元。
林乐芬、林彬乐(2002)在2000年对温州乐清、虹桥、蒲歧、苍南、龙港、金乡、
炎亭的私企、个体经营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6户私营企业共投入资金28455
万元,其中,银行贷款占26.71%,民间借贷占15.5%。人行温州支行在2002年l
。王晓毅等:‘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温州的经验’,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
1.导论
月则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温州中小企业的总资金来源中,自有
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的比例约为6:2.4:1.6。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
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同时,在企业创业
资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占总资产的7.5%,即125亿元。此外
还有个人之间的消费性、互助性借贷等,合计民间信用规模约300亿~350亿元。
郭斌、刘曼路(2002)以温州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金融的互动关系问题进
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温州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居中的中小企业)对于民
间金融有着较为明显的需求。他们还对温州介入中小企业信贷的民间金融规模及
其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钟伟、巴曙松、高辉清、赵晓(2002)则认为,中国地
下金融规模在1997年之前相对较小,而在近5年有了较长足的发展。从总体估计,
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地下金融为地上金融规模的l/3稍弱。虽然我们无法估计民
间金融市场的确切规模,但以其实际规模对我国经济、金融尤其是非国有经济比
较发达的江浙闽粤一带的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肯定是举足轻重的,中国的金融结构
已成为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
二、民间金融市场形成的原因
民间金融市场形成的原因,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
业很难从国有金融市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为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
件。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主要又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制度歧
视,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体制内产出(国有经济)的平稳增长,从
而为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大部分金融资源被国家控制并配置给了国有经济,非
国有经济在国有金融系统的融资诉求受到压制,只能依赖内源融资和民间金融市
场融资o(张杰,1999,2000)。第二,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由于银行与借款
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避免信
贷风险,银行就会实行信贷配给(Joseph Sfiglitz,J.and Wdss,1981)。多数中小
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低,银行很难考察其真实的资信状况,而在
利用担保和抵押来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担
保物,因而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受害者,很难从国有金融体系中获得所需的融资
(李大武,2001)。第三,小额贷款缺乏规模效应,办理一笔小额贷款其所需的程
序和费用与办理一笔大额贷款差距并不大,因而银行往往偏好大的项目,从而迫
使以小额贷款为主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转而向民间金融市场融资。第四,国有
金融系统融资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披露会给私营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私营企
业处于保密动机往往也偏好从信息披露要求较低的民间金融市场融资(王宣喻,
。张杰晨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4(4):3.10
3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储小平,2002)。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产生了对民间金融市场的需求,
而政府的低实际利率的金融抑制政策又为民间金融市场提供了资金供给,从而使
得民间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国有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
市场双轨运行的二元金融结构。
三、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决定机制
对于民间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高利率的根源,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姜旭朝,
1996;唐寿宁,1999),一种解释认为这种高利率源于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卖方垄断,
市场分割和特殊主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垄断(刘静,郑震龙,2000),另一种解释
认为这种高利率源于民间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o。江曙霞,秦国楼(2000)从理论
上驳斥了这两种解释,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都不相同,居于平
均利润率的卖方垄断假设是令人困惑的,而如果是由于存在信贷配给的话,民间
金融上的均衡利率应该比没有信贷配给的时候要低,这不能用来解释民间金融上
现实存在的高利率。但江等人同样未能给出民间金融市场高利率的合理解释。彭
兴韵(2002)认为,民间金融市场利率高出国有金融市场的那部分事实上是作为
民间金融的风险补偿,这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最终贷款人所面临的高于
国有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二是被政府发现以后遭受处罚的风险。
四、民间金融市场的功能与贡献
麦金农(1993)试图用金融二元主义概括中国在实现成功的经济转轨过程中
所存在的特殊的过渡金融安排。这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就是;一方面,从一个高度
集中但又是“消极”的国有银行系统起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自由化的开始阶段必须
以强有力的行动硬化货币与信贷系统(即国家的金融制度与金融约束);另一方面,
在金融条件得到稳定之前,工农业中的非集中厂商最好主要依靠自筹资金,以及
从非货币性金融资源那里借款。金融二元主义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转轨中的经济
增长及其金融安排。中国转轨中经济增长的奥秘在于,不仅保证了国家对国有金
融的有效控制,以给体制内产出提供足够的金融补贴或金融支持,而且同时使体
制外经济产出在不影响上述金融支持的情况下获得增长。事实表明,中国的体制
外产出成功地使用了自筹资金和非银行的私人资本市场中金融资源的支持,其中
民间金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的作用日渐显著。张军(1997)和史晋川等(1997)
的案例研究也都表明,体制外产出(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来自于民
间金融部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而不是官方的国有金融部门。张杰(1999)则
认为,中国转轨中的经济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增长绩效,显然是因为存在一个自上
而下逐步传递的三元增长结构。与此相对应,金融制度安排也形成三元过渡格局:
o张军;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

1.导论
与体制内增长相对应的国有金融控制与金融支持,与体制外I(集体经济)增长
相对应的地方金融支持以及与体制外II(民营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民间(市场)
金融支持。彭兴韵(2002)认为,对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而言,民间金融市场
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制度变迁导向作用。
1.3民间金融市场的定义
民间金融是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
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民间金融市场是指民间金融主体活动的场所和民间金
融的制度安排。本文所涉及到的民间金融是从市场主体角度,按照产权关系界定
的。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国有而言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最
大股东是国家。民间金融组织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部分。体制内民间金融组
织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被关闭的农村合作
基金会。而体制外民间金融组织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民间合会、私人钱庄
等多种形式。
1.4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揭示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形成的机制,从而利用
这个机制来对民间金融进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5文章的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民间金融市场的定义和研究的目的和方
法以及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第三部分:民间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详细的分析了民间金融市场供给和
需求的主体,以及供给和需求的特点。
第四部分: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分析了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利率的决定
和在金融管制条件下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第五部分: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民间
借贷利率情况,分析了我国15个省区20个县市的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分析了浙
江省宁波某市的民间利率,分析了温州民间金融的利率,最后还分析了转轮合会
的利率。总结出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特点。
第六部分:政府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对策。主要对策有:建立和完善民间
金融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改善民间金融投资环境;加快利率市
场化改革。
5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按融资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
融资两大类。属于直接融资的主要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民间合会等。属于
间接融资的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基金合作
会、银背和私人钱庄等。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2.1 直接融资的民间金融市场组织形式
(1)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民间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种融资活动。除此之外,也包括一些民间
经济活动主体与非民间经济主体之间的融资活动。这种形式的借贷在中国的广大
农村地区十分普遍,方式具有多样性。
民问借贷按照利率的高低可分为低息借贷、中等利率水平的借贷和高利贷。
低息借贷是亲友、邻里之间的小额借贷,偶尔也会发生大额借贷,与正常经
营的流动资金融资的款额相比,仍是很小的。
中等利率水平的借贷其利率一般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这种借贷是我国
民间借贷中融资数额上占主体的一种。对民间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利率
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率水平、地区差异、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密切相关。
高利贷出贷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收取高额利息,赚取暴利。而借入者则
是因急需资金或者由于经营的非法而借入这种资金。这种形式的借贷是最容易引
起人们的痛恨,对社会和他人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o
以上三种水平的民间借贷在全国各地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农村的民间借贷发
生次数要显著高于城市。
转轨时期民间借贷有以下特点:(a)涉及范围广泛。在转轨时期,由于农户和
私营个体经济的借贷受到现行金融体制的约束,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由
于正规金融在私人借贷资金来源中仅占很小的比重,私营企业从正规金融中借贷
也占据着不重要的位置。下面这个表是温铁军对15个省24个地区的个案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广泛存在。
o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2-14
6
2.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1995--1999年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构成。单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银行信用社贷款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会借款5.52 3.45 2.9l 3.42 3.47
私人借款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2.50 1.86 2.78 1.64 2.68
合计100.00 100.oo 100.oo loo,oo 100.oo
@易引起纠纷。由于现行金融体制的缺陷,民间借贷广泛存在。但是,民间
借贷分散,隐蔽,借款用途多种多样,借贷形式不规范,利率高低不等,使民间
借贷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对社会出现负面影响。一些民间借贷引起民事纠纷。据
温铁军调查发现,在57起借贷案例中,有5处因借贷发生纠纷,其中3起发生斗
殴,并rh l处斗殴致伤。另有3处因欠债不还而寻求法律解决。更有甚者,因借贷
而引起犯罪现象。
(c)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与其他民间金融形式相比,民间借贷因分散、隐蔽、
借贷规范性差等多种原因,政府至今仍没有出台对民间借贷的可行的管理办法,
使管理者对其无法管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社会上存在着对
其的需求,需求会自动地创造出供给。只有对现有金融体制进行变革,使正规金
融能满足人们的大部分需求,民间借贷的范围才会缩小。另外,随着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推进,民间借贷也会随着缩小。
除此之外,民间借贷还表现为范围小、数额小、期限短等特点。即借贷范围
一般限于本衬、本乡的农户或亲朋好友。一般借贷额从几元至几千元不等,很少
超过万元。
(2)民间集资
集资是为了组织生产而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它是根据自
愿互惠的原则使资金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由于是直接融
资,资金的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最终借款者违约和项目失败的风险。在我国转轨时
期,集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鼓励集体和
个人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通过聚散为整,
全国各地很快兴办了一大批企业,尤其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快。如下表所示,1985
年和1989年的集资占比22.1%和33.3%,也就是说,我国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中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一课题主报告.1999.
Imp_/fommSO.cei.gov.cn/nmvwork/cyfx wtj_20010060702.hun
7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有近1/4—1/3来自于非规范直接融资,在企业负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集资在乡镇企业和地方基础设施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从我国
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将面临着产生众多的中小企业,国家应鼓励用集资的方式刨
办中小企业。
中国乡镇企业部门资金构成单位:%
内部资金外部资金其中:贷款证券发行非规范直接融资总计
1985焦58.4 41.6 19.5 O 22.1 100.O
1989年44.O 56.O 22.7 0 33.3 100.0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金融变革与发展》第185页
由于在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规范,一些个人或组织就利用集资的形式进行非
法活动,这些非法集资未经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集资活动,
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从事的非法集资活动;未经批准,擅自从
事以还本付息或者以支付股息、红利等形式向出资人进行的有偿集资活动,以及
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募集股份的集资活动。这部分非法集资之所以能
在短时间内完成,就在于其采用高利贷的方式。它们绕过中央银行的利率监管,
采用欺骗性方式获取资金,然后投向证券市场、房地产或搞开发区,甚至一部分
非法集资用于地下非法交易。非法集资蕴涵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3)合会
合会是传统的民间信用形式,是一种互助性融资、集轮流储蓄和贷款为一体
的团体,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组织,形式各地不同。在我国,类似合会的还有
摇会、标会、轮会、抬会等多种形式。我国的合会主要盛行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的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后来逐渐扩展到内地的一些地方。
合会的基本形式非常简单,~般由发起人(会首)聚集若干人(会脚)参加。约定
参与者定期交纳一定的款额,交于其中的一名会员使用,借以互助,直到每个会
员都轮到一次为止。然后,该会要么解散,要么重新开始下一个轮流。在接下来
的一个循环中,参加会员的增减、时间的长短、缴纳的数额都可以根据情况临时
商定。其中事先商定好使用次序的,称“轮会”。按照摇号的方式决定使用次序的,
则称“摇会’’。如按投标竞争决定使用次序的,则称“标会”。
合会这种借贷活动基于相互信任这一非正式约束,这种约束存在于成员生活
网络中,一旦出现违约及失信,其结果是违约者的声誉和信用损失、被逐出其所
在的社会网络以及日后的追索。而恰恰是这种非法律途径的制裁措施有着莫大的
威慑力。
8
2.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合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方式多样,会款、会期、
排序方式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从短期性到长期性,从小额到大额的融资
规模皆有;(b)会员相互之间一般较为熟悉,以避免风险;(c)高息、大规模会
款的会具有较高的金融风险。
2.2间接融资的民间金融市场组织形式
(1)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其队伍庞大、点多面广、最接
近农村基层,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实行了商业化改革,将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和
商业性业务分开,使国有银行真正按照商业化的原则运作。但被国家定位于合作
金融性质的信用社,既担负了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帮
助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职能。这样,农村信用社政策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混在一起,
定位不准,难以运行。o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作为现有的农村
金融体系的主导机构,农村信用社却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首先,产权不明,
权责不清。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产权含混不清。导致法人治理中权利和责
任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侵害信用社利益的行为,如经营管理者滥用职权等。
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只进不出,只上不下和平均主义的用人机制,使干部、员
工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现阶段农村信用社问题重重。
(2)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是面向城市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市居民招募股金,是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经济实体,它是改革开放政策
的产物,是经济内生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全国各地中小型集体经济单位
和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由于国有银行重点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国有企
业,短期内无法增设更多的营业网点,使这些经济单位和个体户遇到在银行开户
难、存款难、结算难和贷款难等问题。1979年,河南省驻马店率先成立全国首家
城市信用合作社。1983年开始,郑州、沈阳、长春、武汉、邯郸等城市在银行的
支持和领导下,先后试点办了一批集体性质的城市信用合作组织。1986年7月,
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把城市信用合作组织统一定
名为城市信用合作社,是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主要是为城市
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等。由于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迅
。严瑞珍,刘淑贞.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3,7:56-60
9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速发展,城市信用合作社发展迅速,到1994年年底,全国共成立了5229家城市
信用合作社,其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分别为1323亿元和2353亿元。此后,城市
信用社市联社,主要为城市信用社提供信息、协调服务等,也是合作性质的经济
实体,两者不是纵向的行政领导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较小、
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从1995年开始,一些大中城市在信用
社基础上纷纷建立其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陆续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对象
也扩大到中型企业。到1998年底,全国共将2000多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了88
家城市商业银行,遍布于中国的主要城市。1999年,城市商业银行以发展到90家。
目前我国90家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分支机构3000多个,资产总额5500多亿元,各
项存款4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00亿元。在其客户主体中,小企业约占80%,
其贷款的80%以上投向中小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在全
国各地还会建立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这些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
的地方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壮大,必将会发展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一支竞争力量。
(3)农村合作基金会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转轨时期中国农村地区最大的民间信用组织,它是在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出现的一种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组织。它是社
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各成员在资金上互通有无、有偿使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自愿互利、共担风险的一种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基金会的发展大体经
历了从1984年的萌发阶段到改革试验阶段、高速扩张阶段、整顿发展阶段,最后
到1996年清理关闭五个阶段。
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自1990—1996年,
全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累计投放于种养业生产的资金己达1515亿元,累计投入于农
产品流通、农业服务组织等其他为农户生产、生活服务方面的资金达到730亿元,
投入到乡村企业达1579亿元。1996年投放于农业生产的资金占当年投入总额的比
重己达43.3%。同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抑制了民闻的高利贷,据一些试验区调
查,农村合作基金会开展融资服务后,民间的借贷利率下降了30%一50%。但是,
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自产生开始,就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其产权和内部管理都
存在问题,因此,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国家于1997年采取‘一
刀切”的政策,关闭了所有农村合作基金会。
(4)银背和私人钱庄
银背和私人钱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使人们对资本的需求不断扩大,民间借贷这种简单的形式
因其数量小、搜寻成本高、信息问题往往造成了交易成本大于资本收益,民间金
IO
2.民间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融机构的产生降低了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
银背。“银背”是指借贷双方牵线搭桥的信用中介人。他一般是通过个人所掌握
的信息和个人信用为基础,通过收取手续费或信息费而获得收益。“银背”的出现在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为这里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而每一
个人个人进行的搜寻成本又较高,因此一些人就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中介人。
通过他们的周旋,使众多的借贷双方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成交。“银背”往往具有一
定的资金实力,并且信息灵通。有的“银背”从手续费收取转变维持存贷利差,成为
信用经营者。有的更进一步,制定单据、建立账册,定理存贷利率,慢慢地发展
为私人金融家。这种活动一般处于隐蔽性很强的交易状态,很难调查出其准确的
融资活动的规模和频率。据对浙江省的乐清县乐成镇和苍南县钱库镇的调查推算,
两镇每年资金融通量在300万元以上的“银背”各约有十多家。这些“银背”往往发展
成为私人钱庄。
私人钱庄。私人钱庄是一种旧式金融组织机构,解放前主要分布于浙江、福
建、江苏等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钱庄几乎销声匿迹。1984年,
浙江温州地区和福建福清地区出现了一些私人钱庄,如苍南县钱库镇的“钱库钱
庄”、乐清县乐成镇的“乐成钱庄”、苍南县的“金乡钱庄”和“肥腊信用钱庄”曾得到
当地有关部门的批准,公开营业。另外还有许多未公开的所谓“地下钱庄”。
钱庄的贷款对象一般是个体商业户,不对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贷款。此外,对
集体合作企业也有临时贷款。对企业也有少量的流动资金贷款。另外有一些隐蔽
的贷款,如对走私市场的放款。
钱庄的和率水平总体上介于民间借贷与银行信用合作社之间,比银行信用社
高,比民间借贷利率低。存款利率一般为月息一分N-分,贷款利率一般为二分
以上,实际贷款利率往往还要高些。钱庄的经营非常灵活,一般要经营到晚上七
八点钟。也正是其灵活的经营方式,才赢得了地方私营工商户和企业的信赖。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民间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变革,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导致民间资金
的供给和需求表现出许多独特性。
3.1 民间金融资金的供给
民间资金的供给主要来自于居民、企业、政府。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分配
制度的改革,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留存不断增加。这些财富中的一部
分进入民间金融市场。另外地方政府财政盈余也有一部分进入民间金融市场。
3.1.1 民间金融资金供给的来源
从宏观角度看,只有居民部门是净资金供给的部门,而企业是资金需求部门。
但从微观角度看,居民、企业以及政府三个部门都是资金的供给者,其中居民部
门是最大的供给者,对于一个开放的国家,还有外国的储蓄。民间资金的来源当
然也不例外。由于民间资金来源分散,这里只能就一些统计数据和其他资料做一
简单的介绍。
(1)居民储蓄。改革前,政府通过计划体制控制了大部分金融资源,到1978
年改革前夕,全国国民储蓄仅为210.6亿元,而从1950--1980年,全国工业投资
累计达3599.19亿元。1978年,国家(或政府)储蓄占GDP的比重为15.5%,而居
民储蓄只占GDP的1%,因此大多数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放权让利的改革,将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
人倾斜,使计划经济时期扭曲的分配方式得到纠正。特别是个人收入的增长,其
速度大大快于国家财政和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比
例,由改革之初(1978年)的31.6:17.9:50.5,发展到80年代末(1989年)的
14.4:21.5:64.1,到90年代中后期(1997年)扩大到17.5:14.2:68.1。也就是说,个人
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舵左右上升到2/3以上。
表卜1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构(%)
1978 1990 1996 1998
政府部门32.2 18.3 12.8 11.6
企业部门25.2 19.3 16,7 17.O
个人部门42.6 62.O 70.5 71.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相关年份
3.民间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表3_-2储蓄结构
1978 1990 1995 1998
政府部门43.0 lO.O 2.0 1.6
企业部门34.0 25.0 20.O 21.7
个人部门23.O 65.O 78.0 76.7
国金融展望》1999年数据整理。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首先表现为交易需求,在交
易需求满足后,人们通过持有银行券的方式进行储蓄以满足他的谨慎需求,而在
收入满足上面两种需求以后,人们才有投资需求o。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我国在转
轨时期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需求仍处于谨慎需求阶段,特别是制度变迁中的收入分
配体制、消费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价格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人们对
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强化了人们的预防性动机。如表3—2
所示,个人储蓄增长迅速,从1978年占总储蓄的23.O%增加到1995年的78%。可
见改革以来居民部门已经掌握了大部分金融资源,这些金融资源大部分流入国有
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由于政府财政担保而成为无风险的金融机构。体制内的民间
金融组织如信用合作社等同样受到政府信用担保,也成为居民存款的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的居民存款由1978年的55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1142亿元,到1998
年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存款额达到10441亿元,占整个金融机构的19.54%。同时由
于个人的交易需求、利息追求以及存取方便等众多因素而使一部分金融资源流入
民间金融组织中。如表3--3所示,农村信用社的储蓄结构中,农户储蓄占总储蓄
余额的从1978年的33.6%上升到1989年的84%,到1998年又有所上升,达到
85.8%。据估算,1986--1990年,民间信贷规模约为500—700亿元,如表3..4所示。
(2)非国有企业的储蓄。在转轨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的分割,非国有企业
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国有银行的资金供给,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由于二者之
间的合作,非国有企业将它们的剩余资金存入民间金融组织,如表3.-3所示,乡
镇企业在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从无到有,发展到1989年的1262亿元,占总存款余
额的7.6%。城市信用合作社中的集体和个体企业存款从1986年的21亿元上升到
1990年的1172亿元。随着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它们很难从体制
内金融组织中得到贷款,因此,它们对资金的需求促成了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
温州目前有中小企业167万家,资金来源60%靠民间借款;福建石狮市鸳鸯池布
料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00亿元,市场550多家经销商向银行贷款的不超过50家,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假定每家企业贷款数额相同,那么,民间金融提供了约9l亿元的资金;据浙江温
州有关单位的统计,在120万人口的温州苍南县,仅有29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
款,人均2000多元,远远低于全国人均5000元的存款标准。即使按照全国的人
均标准,苍南县也有3l亿的资金在民间流动;浙江乐清市虹桥镇估计民间借贷日
均余额4亿元。虽然我们不能统计和详细地估算出民间借贷的数额,但从上面的
几个例子可见民间资金之一斑。
表3—3 1978-.--1989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单位:亿元
年份集体农业存款乡镇企业存款农户储蓄存款其他合计
1978 93.8 55.7 16.5 166.O
1979 98.3 21.9 78.4 17.3 215.9
1980 105.5 29.5 117.O 20.3 272.3
1981 113.2 29.7 169.6 7.1 319.6
1982 121-l 33.7 228.1 7.O 389.9
1983 91.8 62.3 319.9 13.4 487.4
1984 89.3 81.1 438.1 15.8 624.9
1985 71.9 72.1 564.8 16.1 724.9
1986 83.9 91.7 766.1 20.6 962.3
1987 89.9 104.7 1005.7 24.9 1225.2
1988 98.4 128.3 1142.3 30.8 1399.8
1989 92.3 126.2 1412.1 38.9 1669.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
表3—4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的贷款规模单位:亿元
年份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正规信贷机构
373.30 373.95 333.49 440.05 424.42 313.79 424.23
贷款规模
民间信贷规模256.22 304.76 379.79 448.12 595.07 686.65 659.77
总规模629.52 678.7l 713.28 888.17 1019.49 1000.“ 1084.00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第220页
(3)基层政府组织的存款。在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有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的动机,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
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找资金支持,一方面为地方企业提供担保和帮助,从银行和信
用社获得更多的贷款;另一方面,在财政包干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希望
将更多的资金留于本地区,因此地方政府与农村信用社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样,地方政府自然而然地会将财政收入结余存入信用社。虽然这笔储蓄额不大,
但它也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之一。
14
3.民间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3.1.2为什么人们愿意把钱存到民间金融机构
由于转轨时期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性,人们对金融资产
的运用和收益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因此民间资金来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人愿
意把资金存入国有的金融机构,也有人愿意把资金存入民间金融机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点:
(1)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民间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广泛,便于他们储蓄。随
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换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人们对作为交换媒介
的货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当人们手中的金融资源有了一定的剩余,就会将它们
存到金融机构。但是,为了减少其交易费用(主要是指金融机构距离而引起的不便,
利息高低等)。一般将剩余的资金存于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可
以发展一系列储蓄机构一邮政储蓄、友谊协会、信贷合作社、零售合作社、保险
机构、房屋互助协会,等等。经验表明,储蓄量部分地取决于这些机构的广泛程
度。如果这些机构扩展到每个人的身旁,以至于在街头和工厂也有储蓄小组,甚
至在收入产生的地方就扣除储蓄,那么人们就会更愿意储蓄。”这段话虽然论述的
是金融机构与储蓄量的正相关关系,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储蓄与金融机构的距
离之间的反相关关系。因此,存取的方便程度是居民选择储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业银行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的金融机构,
利用这种网点上的优势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储蓄。
(2)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分割的金融市场使它们不得不面对民间金
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一般借款者,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一部分
资金处于沉淀状态。如折旧、扩大再生产前的积累,这些资金在投入生产前,也
需要寻找利息,获取资本的收益。而在转轨过程中,我国政府通过对金融市场的
分割加强对国有经济的支持。同时,对信用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也给予了规定,如1
989年发布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条例》第三章中规定:接受城市集体企业、私
营企业和被承包了的小型国有企业的存款并予以贷款,接受城市居民的存款,为
证券公司业务提供服务,代表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企业收受保费和支付费用,以及
其他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农村合作信用社设置于农村地区,自然为农村经济服
务。这种分割的金融市场使非国有企业加强了民间金融特别是信用合作社的联系。
由于业务上的联系也使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将企业剩余资金存入信用合作社等民
间金融组织。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乡镇企业存款1979年的21.9亿元,到1989年
增加到126.2亿元,1998年乡镇企业存款上升到21187亿元。城市信用合作社的
企业存款1989年为171-3亿元。
(3)由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导致实际利率经常为负,人们为了追求金融资产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的收益率,将资金投入到民间金融市场。我国的利率决定权由中央银行掌握,尚
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在利率控制政策下,我国的利率水平总体上低于市场均衡利
率,并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了8次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为负值的情
况(1980、1985、1986、1987、1988、1989、1993、1994、1995年的实际存款利率
水平分别为.o.60%、一1.96%、.0.10%、.9.86%、-6.46%、-2.22%、.10.62%、.3.82%),
贷款实际利率有6年为负值(1980、1988、1989、1993、1994、1995年的实际贷款
利率分别为-1.68%、一7.70%、-7.O%、-0.96%、一9.46%、-1130哆的。这种低于市场均
衡的利率水平与人们对金融资产收益的追求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因此在一些非国
有经济发达的地区,大量资金涌入到民间金融市场。
3.1 3民间金融资金供给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针对不同的经济
活动主体,其对资金供给的偏好不同,但总体上来看,民间资金的供给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个特点:o)追求金融资产的高额收益率。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民间资金具
有很强的逐利性。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金融资产也将不断增加,人们对资
产的收益也必将越来越关注。(2)互助协作,互相帮助。生活一定地域的人们,形
成了固有的人际关系网,这是他们来以生存的基础,彼此之间相互调节资金的余
缺是加强合作和帮助的一种形式。(3)供给缺乏弹性。由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因此民间资金的供给非常有限,在供给远小于需求
时,供给就缺乏弹性。(4)没有相关立法,容易产生纠纷。民间资金的供给由于大
部分是自发的,而国家对其又没有予以一定的法律规定,因此,民间资金的供给
有很多不规范的一面,有的甚至是隐蔽的,容易产生民事纠纷。(5)资金使用效率
较低。由于民间非正式金融的资金的供给一直受到政府的排斥和打压,另外,民
间资金的供给有的是相互调节余缺,因此民间资金的供给一般规模不大,降低了
资金的使用效率。(6)服务功能过于简单。人们会选择简单的金融组织和形式,以
降低交易成本,简单的金融组织和形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此外,我国的金融
控制政策,也抑制了民间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民间金融组织形式的单一,如信用
社仅提供了存贷业务,这种单一的业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信用社不
仅提供存贷业务,而且还提供租赁和其他服务。民间金融中的非正式金融受到政
府的抑制,一直处于隐蔽和地下状态,其提供的服务更为有限。
3.2民间金融资金的需求
转轨时期我国民间资金的大量需求主要是由于政府金融抑制造成的。民间金
融需求的主体是农户和非国有经济。
16
3.民间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民间资金需求的主体有:农户、非国有经济等。
(1)农户。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户代替原先的村队集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主体和经济行为的决策者,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能力和对机会的把
握而不断地分化,比如一些农民通过经商或其他方式从事非农活动。1994年农户
在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总数达到4816亿元。但他们得到的贷款余额仅为1080.8
亿元,仅为其存款额的22.4%。农户的资金需求在农村信用社得不到满足,转向其
他的民间金融市场。
表3—5农户对正规和非正规信贷资金的用途(%,1997年)
正规信贷资金非正规信贷资金
用途
笔数金额笔数金额
总计62.4 52.0 35.4 33.2
化肥28.6 9.1 13.2 6.8
其他投入18.6 7.O 9.o 6.9
生产
牲畜10|3 25.8 6.6 6.3
固定资产1.4 6.4 3.4 7.9
其他活动313 3.7 3.2 3.5
总计16.9 13.O 36.4 32.2
日常开支5.2 3.7 6.1 3.3
消费红白喜事2.8 4.9 8.6 8.O
小孩教育4.2 1.6 11.7 11.7
看病4.7 2.8 lO.O 9.2
住房4.2 18.3 11.2 17.2
还其他贷款6.1 8.7 2.9 5.9
其他lO.3 8.O 13.9 11.5
资料来源:汪三贵:“信贷扶贫能帮助穷人吗?”,‘调研世界》2001年第5期
如表3.5所示,农户通过非正规信贷得到的资金用于教育和看病分别为:教育
笔数占总数的11.7%,金额也占总数的11.7%:用于看病的笔数占总笔数的10.O%,
金额占总金额的9.2%,仅次于用于盖房的占比。在收入水平不高,收入缓慢增长
的同时,这些制度的变革,刺激了居民部门对民间资金的需求。随着市场化改革
的推进,计划体制下的一些福利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特别是医疗、教育、
养老等福利制度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预期。转轨以来,随着分配方式的变
革,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不同收入层次的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需求也不
相同。
17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表3-6 1995--1999年农户借贷资金使用构成单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生活性借款35.73 42.34 48.30 41.32 45.93
生产性借款54.34 46.60 40_38 45.74 44.25
非正常借款9.93 11.06 11.32 12.94 9.82
合计100.00 100.00 100.00 loo.00 100.00
资料来源;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
(2)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经济主要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乡镇集体经济等等。
改革以来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
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新诞生的微观主体由于生产条件、经济规
模等不同,其对资金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而转轨时期,我国金融机构的规模扩
张和职能主要表现为对金融资源的储蓄动员,然后将集中的金融资源投向国有经
济部门。可以说,国有金融机构仅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不完全的服务—储蓄服务,
而对其贷款需求却不能满足。被纳入正规金融体制中的信用社也是如此,1979年,
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达到216亿元,当年贷款仅为48亿元,还不到各项
存款总额的1/4。从1979-.1994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贷差额比较来看,农村累
计资金外流总额就从168亿元增加到1512.5亿元。在非农贷款总量中,流向乡镇
企业的贷款仅占8%,而流向国有企业的贷款则占到86%。因此,造成非国有经济
民间资金的旺盛需求。
转轨以来,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形成对民间资金的不同程度的需求。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远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而这一地区的发展主要是由非
国有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成长壮大。而国有金融机构的行政
性设置和国家金融支持政策(主要是支持国有经济)使该地区对资金的需求得不
到满足。
18
4.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4.1 完全自由市场条件下利率的决定
当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时候,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资金的流动取决于市场利率,根据利率的高低资金会自动地流向收益率高的地方。
古典学派以萨伊法则为基础,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它自身内部包含着
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会防止经济背离充分就业。在充分就
业的所得水平上,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
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见图4-1)o。当S>I,促使利率下降,当S<I,
利率上升。只有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时,利率达
到均衡水平。古典学派认为所得完全由技术水平、劳动的供给以及资本和自然资
源等真实因素来决定,而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货币就象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
层面纱,与利率的决定全然无关。因此,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称为“真实的
利率理论”。
o
图4.1
I(r)
S。I
4.2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由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转轨时期的我国资本市场利率是受到管制的,而非市场利率。这样就造成
了资金的不合理的配置,必然产生资金供需的矛盾。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
是总量上的矛盾,一个是结构上的矛盾。
。胡维雄等:‘利率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4.2.1 利率管制导致市场分割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制度还不规范,为了实现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
不得不实行金融管制。为此,政府采用利率管制下的信贷配给的方式加强对国有
经济的支持。利率管制和信贷配给为体制外的资金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求
与供给量方面的基础:(a)由于利率管制,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提供的利率低于市场
均衡利率,因此,储蓄者有着内在的冲动寻找体SaJ#F的高利率的资金市场。成为
民间资金的供给者,图4-2可见。(b)由于利率管制,贷款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
缺程度,也不能反映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加之国有企业的软约束,导致了对资本
的过度需求。由于资本的短缺,政府不得不通过信贷配给的方式满足其需求。体
制外的经济组织得不到正式金融的贷款,不得不寻找场外贷款,成为民间资金的
需求者。这样金融市场被分割成两块,一块是满足国有经济主体的金融市场,另
一块是满足非国有经济主体的民间金融市场。
4.2.2市场分割导致利率分离
利率
R
R
借贷量
图4-2中,曲线S表示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曲线,D表示正规金融机构愿
意放贷的企业(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曲线,R表示正规金融市场上的
贷款利率。由于存在金融管制,利率R并非由S和D曲线的交点确定,而是由中
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因此,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并不遵
循市场原则,而是一种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对于非国有性质的经济主体而
言,这些信贷是无法得到的。S与D的均衡的达成表明国有的经济的资金需要得
到了满足,但是非国有的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没有满足,这部分需求转向民间的
4.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金融市场。s’表示民间金融的资金供给曲线,D’表示不能在正规金融机构顺利融
资的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曲线。这些资金需求主体由于严重缺少资金,因而愿意
支付更高的利率,正规金融机构虽然可以视风险情况浮动贷款利率,但由于存在
利率管制,利率浮动幅度极为有限,贷款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以及资本
的边际生产率,从而导致正规金融机构无法为这些资金需求主体提供贷款,所以D,
在正规金融机构需求曲线之上。于是民间金融提供了资金的供给曲线s’,高于S
曲线,与D’曲线相交于正规金融机构均衡利率R之上的R’,这样民间金融市场也
达NT均衡。被分割的两个金融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整个金融市场也达到了均
衡。
如果两个市场是统一的,利率是自由浮动的,那么均衡的社会平均利率R·必
然是介于R和R’之间,即满足Itc,R·<R’。显然国有经济主体获得的贷款利率是低
于社会平均利率R·的,而非国有的经济主体获得的贷款利率是高于社会平均利率
的。这样一来,国有经济的投资需求被放大了,而非国有的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
被抑制了,导致了资金的浪费。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成分在GDP中的占
比获得明证,1985年国有经济占总贷款额的82%,占GDP的47.8%:1990年两者
分别占80%和48.6%;1995年分别占87%合38.O%;到1998年,二者分别为84%
和28.2%;相反,非国有经济从1985年占贷款总额的18%,占GDP的比重达52.2%;
1990年二者分别为20%和51.4%:1995年为13%和62%;1998年为16%和71.8啊见
表4-1)。由此可见,这种信贷配给严重约束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表仁1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贷款及占GDP比重比较
1985 1990 1995 1998
总贷款额6290 17680.7 503912 66524.1
5182.96 14213.51 44034.45 73012.4
国有经济贷款额及占比
0.82 O.80 O.87 0.84
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47.8 48.6 38.O 28.2
1107.04 3467.19 6359.75 13511.7
非国有经济贷款额及占比
0.18 O.20 O.13 O.16
非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52.2 51.4 62.0 71-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展望》相关各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导致了市场的分割,而市场的分割又导致了利率
的分离,即正规金融市场一个利率,民间金融市场又有一个利率。前者要小于后
者。
21
民问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4.3民间金融市场利率R’是如何决定的
总的说来,民间金融受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高于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但
是又不会过高。在此基础之上,民间金融的利率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来决
定。除此之外,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信息费用
信息费用的存在是因为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信
息不对称而贷款人又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时,相对高的利率是贷款人理性的反映。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与借款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对数量众多的
中小企业逐个进行风险度量。面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若要做
到信息对称,则收集、整理、分析、现场调查企业信息的成本费用必然很高。中
小企业贷款一般规模较小,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使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中小
企业提供贷款。大量的中小企业仍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从而增加对民间
金融的资金需求。
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民间金融有信息优势。民间金融活动大都局限在一个
地区之内,它具有地缘优势和血缘优势,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信用、偿债能力
比较清楚,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我
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追款机制及欠款惩罚措施,而民间金融由于双方都是在同
一地区,追回欠款成功率更高,可动用的追款方式也更多。
吸储成本
民间金融吸收存款的成本较高。由于相当一部分资金参与民间金融,本身是
为了追逐高于无风险折现率(银行利率)的报酬,加之许多民间金融组织没有风险管
理意识盲目竞争,普遍存在高息揽储的现象。
风险补偿
中小企业的资金等级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银行对其贷款时面临更高
的信用风险,需要更高的贷款利率作为风险补偿。风险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借
款人违约带来的风险。中小企业创办时没有抵押品,自身经营风险较高,信用约
束较小。虽然民间金融在控制违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借款人一旦违约,会给
贷款人带来极大的风险。(2)制度风险,或称产权风险。国家对民间金融的否定和
限制导致民间金融在法律上缺乏必要的保护。尽管从理论上说,民问金融产生于
民间个人财富的积累,产权清晰,但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尚未成为法律条文。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利用对管辖地国家财产权力的行使恣意侵犯民间金
融,尤其在治理整顿期问,民间金融往往成为禁止和取缔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
为防范因违犯规定所冒的风险,贷款人一般要求借款人支付较高的利息,以便除
获取正常的利息收入外在再加上补偿所冒风险的保护费。
4.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垄断利润
民问金融产生的领域往往是正规金融覆盖不到的地方。出于对规模经济、利
润最大化和其他因素的考虑,正规金融的网络一般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信
息便利的地方,而自觉地远离经济欠发达、地域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在
我国,尽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设置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服从于
国家的金融控制,从农村抽取货币剩余转移给城市工业,农村成为资金的净流出
地区。因此,这些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并没有为农村提供融资便利,反而使农村
的金融资源更为枯竭。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化的拓延和金融的深化,我们可以
相信,这些地方的信贷需求必然日趋旺盛。一些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个人
或者组织便会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提供融资便利(尽管规模不大)。民间金融适应了
这种要求,从其产生开始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农村经济交易规模较小,
收入水平及货币化程度低,货币节余少,制约了民间信贷供给能力的增长,这必
然导致信贷市场的供给垄断。按照垄断的市场结构原理,垄断的供给方有能力索
取垄断高价,获得垄断利润。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5.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机制的实证研究
只有对民间金融进行实证的研究才能全面的了解我国民间金融的特点。由于
民间金融的隐蔽性较强,无法对其直接统计,因此很难对全国民间金融的利率进
行大样本的回归分析,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
这些不同地区的民间金融利率的一些共同特征,并以此作为我国民间金融利率的
重要特点。为防止由于样本范围过窄或样本区域过于集中所导致的以偏概全错误。
本文在样本地区的选择上兼顾了均衡原N.-既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又有较为
贫困的农村地区。既有点(单个城市的数据),又有面(区域性的和全国性调查的
数据)。既有不同地区的利率横向比较,也有同一地区利率的纵向比较等。具体如
下:
5.1 民间借贷利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曾于2001年12月—2002年3月间,对辖区内
的揭阳、东莞、惠州、茂名、湛江、北海、贵港、玉林、梧州等十个地区开展了
民间借贷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其辖区内民间借贷利率的相关结果如下(见表5):
表5-1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情况表月利率‰
东莞惠州茂名湛江揭阳北海贵港玉林梧州柳州
利率上限15 20 20 24 25 15 10 18 18 8.5
利率下限10 18 10
资料来源:曹力群;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叽.金融论坛。2001,(5)
该辖区内的民间金融利率通常以官方利率为基准,根据借款的主体、借款的
用途、借款的缓急程度、借款的时间长短而定。从表上可以看出,借贷的利率大
部分在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4倍以内,月利率从8.5%o到25%o不等。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曾在2000年暑假对我国15个省区20个县市的农村民间
金融活动做了个案调查。调查的15个省区中,东部有3个:山东、福建、广西,
中部有6个:内蒙古、山西、湖南、河北、安徽、江西。西部有6个:陕西、青
海、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访谈对象44人,其中借款人25人,放款人19人。
借款案例50起,放款案例22起。
5.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机制的实证研究
表5-2我国15个省区20个县市的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单位:吲年
借款贷款
数量(起) 占比数量(起) 占比(%)
无息借款8 16 3 13.6
有息借贷42 84 19 86.4
其中:低于银行15%贷款利率6 12 4 18.18
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低于40% 27 54 8 36.40
高于40%的超高利借贷9 18 7 31.82
合计50 100 22 100
资料来源:曹力群: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金融论坛。2001,(5)
。在总计50个借款案例当中,无息借贷的比率较低,只占16%,有息借贷的比
率较高,达到了84%。其中借贷利率低于15%高于40%银行贷款利率的达到54%,
占主体地位。
在总计22个贷款案例当中,无息借贷的比率较低,只有13.6%,有息借贷的
比率较高,达到了86.4%。其中借贷利率低于15%高于40%银行贷款利率的达到
36.4%,占主体地位。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民间借贷的主体是有息借贷,利率仍然是高利
贷,低息贷款和超高利贷只占少数。
下面这个表是宁波市中小企业融资的类型和利率。
表5.3宁波市民间金融种类及利率单位:%/年
年份民间金融的类型与方式
企业间借款向个人借款
1998
10.O lO.O
企业内部集资企业间借款向个人借款
1999
10.0 8.4 7.1
企业内部集资向业务单位集资企业问借款向个人借款向亲友借款
2000
6.7 8.O 6.0 5.4 4.5
企业内部集资向业务单位集资企业间借款向个人借款向亲友借款
200l
6.3 6.0 6.0 4.65 4.2
[EB/OL]httpJ/gtog.ningbo.gov.en/arff2004/12/26/art_41768.html,2004-12-22
从上面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宁波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五种:企业内
部集资、向业务单位集资、企业问贷款、向个人借款、向亲友借款等。且各种融
资方式的利率在各个年份都不一样,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从1998年到2001年,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率在下降,例如企业间借贷利率,从10.O%下降到了6.O%,向
个人借贷的利率,从10.0%下降到了4.65%。由此可见,随着民问金融市场的开放
和完善,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有下降的趋势。
温州是中国民间金融的代表和典范。为了更好的监管民间金融的活动,防范
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进行了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从2003
年开始,温州市建立了民间利率检测制度——在遍布全市的30个乡镇中,每个乡
镇选lO个监测点,包括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农民个人等。人行温州中心支行委
托农村信用社负责对这300户不同类型的监测对象按月监测,要求被监测对象如
实、逐笔填报借出、借进的资金数额、期限、利率、用途,与谁发生关系等等。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把原始的材料收集起来,有专家通过电脑加权汇总得出平均利
率。
表5-4 1978年至2003年温州民间信贷市场利率基本水平单位:年利率%
年份1978 1980 1983 1985 1988 1990 1995 1998 200】2003
l民间借贷利率42 34.8 26.4 36 45 34.8 30 26.4 18 10.6
|1年期贷款利率5.04 5.04 7.20 7.92 9.0 10.06 12.06 7.92 5.85 5.3l
http://www.blogehina.eom/new/display/47798.1mnl,2004-10·il.
从上面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温州民间金融利率在70年代末高达42%。但是
从1978年到2003年民间金融的利率持续走低。到2003年为10.6%。在基准利率
的4倍以内。1年期贷款利率最低达到5.04%,且在5%一lO%之间波动。利率的
持续走低和稳定标志着温州的民间金融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
从上面4个实证分析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民间金融利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民间金融的利率存在地区差异和时问差异。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形式、同一
形式不同年份的民间金融利率存在较大差别。如何理解民间利率的这一特点呢?
何田(2002)认为,民间金融利率之间的这种差别,恰恰说明了民间金融的利率
是随行就市的,受价值规律的调节,围绕资金价格这个轴心,并受供求关系的影
响。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民间金融的利率,时而可能较高,时而可能较低,这正
是民间信用的生命力所在。具体来说,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要受下列因素制约:
(1)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5-4的数据表明,温州民间金融的利率在70年代末曾高达42%,这与国有银行
利息率相比较明显属于高利贷,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竟相向民间有钱户借款呢?如
果借款人不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而是作为资金投入生产或流通,那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借款人用借来的这笔钱去搞生产,做生意仍然有利可图。反过
5.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机制的实证研究
来说,当民间金融利息率高于借款人的经营利润率,谁还去借这样的高利贷去做
亏本生意呢?一般地说,民间金融利息率的最高限不能过多地超过社会平均利润
率,也不能过多地低于平均利润率,而只能以社会平均利率为基线上下波动。
(2)市场竞争的作用。一般地说,信贷资金雄厚、信用发达的地区,民间信用
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借款人趋低避高,会迫使放贷者降低借贷资金的利息率;相
反,越是经济贫困的地区,信用机制不发达,没有信用竞争,民间信用的利息率
就越可能居高不下。从前面实证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浙江宁波、温州地区
的民间金融平均利率均降至10%以下,而所调查的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则要高得
多,超过40%的超高利借贷占到有息借贷的21.4%和36.8%。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在于浙江的民间信用比较发达,而农村地区的民间金融不太发达。
5.2转轮合会利率的分析
我国的合会主要盛行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
江苏等地,后来逐渐扩展到内地的一些地方。合会的利率机制是怎样的呢?它何
以风行中国大地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下面的一只真实的一万元轮会会
单(表5-5),以此为例,探讨中国民间金融利率水平状况。该轮会会单首先作出如
下规定:“本互助会1983年2月15日起会,1988年2月15日结束,按6个月一会,
共11会。每会收会费10500元.收会月15至20日交会,会员要按时交会费,会主
按时收齐会费,并准时如数交付收会人。任何人不得拖欠,拖欠者按天罚款5.10
元,入会后中途不得退会,谨请奔会人员严格遵守遵照执行。”
表5.5壹万元轮会会单(为方便起见,会员的姓名被删掉了)
会员每会所交会费得会日期
会主逐期递减100元1983.2.15
会员I 1500元1983.8.15
会员2 1400 1984.2.15
会员3 1300 1984.8.15
会员4 1200 1985.2.15
会员5 1100 1985.8.15
会员6 1000 1986.2.15
会员7 900 1986.8.15
会员8 800 1987.2.15
会员9 700 1987.8.15
会员lO 600 1988.2.15
第165-173页;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嗍.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第210页-217
页.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分析上面的会单,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此轮会每期的交纳情况,以及会主和
\会次收支收
入出支\ 每次交纳会费金额
总总比
额额较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会主得15 14 13 12 1l 10 9 8 7 6 105 105 O
会员1 15 得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05 150 -45
会员2 14 14 得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05 140 -35
会员3 13 13 13 得13 13 13 13 13 13 13 105 130 .25
会员4 12 12 12 12 得12 12 12 12 12 12 105 120 -15
会员5 11 1l 11 1l ll 得1l ll 11 11 11 105 110 .5
会员6 10 10 10 10 lO 10 得10 10 10 10 105 100 5
会员7 9 9 9 9 9 9 9 得9 9 9 105 90 15
会员8 8 8 8 8 8 8 8 8 得8 8 105 80 25
会员9 7 7 7 7 7 7 7 7 7 得7 105 70 35
会员lO 6 6 6 6 6 6 6 6 6 6 得105 60 45
我们发现,会主是该轮会的召集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发起成本,故而首先
得会,得会顺序(会次)为l,得会金额,也即收入总额为10500,而其后续的每期
会费金额依次递减,从1500,1400,1300一直递减至600,共计支出金额为10500,
收支可谓相抵,故而其收支比较,结果为:
对于会员l,其每次交纳会费金额为1500,在会主之后首先得会,得会顺序(会
次)为2,收入总额同样为10500,而支出总额为:1500‘10=15000,收支相抵后,
支出较收入多4500元,故而其收支比较的结果即为-4500元;
对于会员2,其每次交纳会费金额为1400,在会员l之后得会,得会顺序(会
次)为3,收入总额同样为10500,而支出总额:1400+10=14000,收支相抵后,支
出较收入多3500元,故而其收支比较的结果即为.3500元;
对于会员3,其每次交纳会费金额为1300,在会员2之后得会,得会顺序(会
次)为4,收入总额同样为10500,而支出总额为:1300"10=13000,收支相抵后,支
出较收入多2500元,故而其收支比较的结果即为-2500元:
依此类推。
对于会员9,其每次交纳会费金额为700,在会员8之后得会,得会顺序(会次)
为10,收入总额同样为10500,而支出总额为:700*10=7000,收支相抵后,收入
较支出多3500元,故而其收支比较的结果即为+3500元;
对于会员10,其每次交纳会费金额为600,在会员9之后得会,得会顺序(会
次)为ll,收入总额同样为10500,而支出总额为:600+10=6000,收支相抵后,收
5.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机制的实证研究
入较支出多4500元,故而其收支比较的结果即为+4500元。
至此,此轮会结束。
首先,让我们来进行横向分析。显然,除会主以外,该轮会其余会员先得会
者,其每期交纳的会费比后得会者较高,但同一会员,该轮会生命周期中每期交
纳会费相同.这样,根据得会顺序(会次)的先后,交纳的会费依次递减,但每一期各
会员交纳的会费总额,也即每个会员的收入总额是相同的,都为10500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会主是一个完全的债务人,也即完全的贷款者,他首
次得会,即可取得资金,相当于取得贷款,以后每期依次分期付款,当然还款金
额递减:
从会员1到会员5,其最后的收支情况都是收不抵支,但是却较早得会,得到
了需要的资金,也就是说他们主要扮演贷款者的角色,同样是该轮会的债务人;
从会员5到会员lO,由于其最后的得收支状况都是收大于支,而且较晚得会,
所以他们主要是该轮会的借款者,类似于零存整取的存款人,他们构成了该轮会
主要的债权人。尤其是最后的得会者会员10,他是该轮会的完全的债权人,他通
过交纳1到10期会费,最后一期得到本金和利息。
其次,让我们进行纵向分析。在整个轮会进行过程中,除会主外(会主自始至
终都是该轮会的债务人),每一会员得会前都是该轮会的债权人,因为他需要向轮
会交纳会费,但在其得会之后,包括会主,则一律变成该轮会的债务人,需要定
期向轮会交纳利息—剩余每期的会费,当然会员10除外,他自始至终都是债权人。
下面我们来计算各个会员的存款利率。
对于会员1,有10500=1500(1+R1),RI=600%;
对于会员2,有10500=1400(1+2R2)+1400(1+R2),R2=183.33%
对于会员3,有10500=1300(1+3R3卜1300(1+2 R3卜1300(1+R3),Ra=84.62%
依此类推。
对于会员10,有10500=600(1+10Rio)+600(1+9 Rlo卜⋯+600(1+Rio)
Rlo=13.64%
对于会主,由于其相当于完全贷款者,没有存款,故而其存款利率不存在。
再看贷款利率: 对于会员t引osoo-等+器+..⋯+器,得¨=5.34%
对于会员2引050。=等+若等+..⋯+而1400,得出吼46%
对于会员3引0500-器+器+..⋯+器,得出同45%
依此类推。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对于会员9有:10500:二堕,得出r9=-93.33%
1+气
对于会员10,由于会员10是完全存款者,没有贷款,故而其贷款利率不存在。
对于会主有:l。500=五15i00+石1+4,000):+⋯⋯+(1+70,00厂+石器矿,得出f间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会员的存贷款利率表:
表5.7会员的存贷款利率表
会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会主无O
会员1 600 5.34
会员2 183-33 1.46
会员3 84.62 -3.45
会员4 47.5 母.82
会员5 30.30 ·18.29
会员6 21.43 -29.89
会员7 16.67 .46.07
会员8 14.24 -68.33
会员9 13.33 .9333
会员lO 13.64 无
对于以上“中国壹万元轮会所有成员存贷款利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会
员得会次序的先后,其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基本逐渐降低,而会主做为完全的贷
款者,没有存款利率,并且获得了贷款利率几乎为零的优惠;同样,会员lO做为
一个完全的存款者,没有贷款利率,但是也获得了较会员9更加稳定和可观的存
款利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利率从会员3以后就已经为负,贷款利率为负
值,如何解释?
实际上,贷款利率R为负,意味着和通货膨胀原理一样。比如,对于会员9,
今天的10500只等于半年后的700元,这就代表对会员9的贷款利率实际上就是
通货膨胀率,显然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对于债权人极为不利,而对于债务人很有
利,故而会员9实际上就是牺牲了一部分债务人所必须承担的通货膨胀风险,来
保证其他债权人的收益;当然其他债权人也牺牲了一部分需要承担的通货紧缩风
险,来保证债务人的利益。这里面说明,轮会具备一个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可
以让其中的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得到货币资金的收益最大化,而避免利率波动带来
的损失,并且改善了部分人(主要是债务人)的福利水平。
这样,所有参加轮会的成员都得到了福利增加。从会员l到会员lO,其存款
利率逐渐走低,而贷款利率的绝对值逐渐走高,结果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绝对值
的和,始终给参加轮会的成员以福利和未来效用的提高。这正是席卷中国大地的
轮会“魅力”之所在,也是其秘密之所在。
6.政府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对策
6.政府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对策
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诋研究可以发现民间金融的各种组织形式都存在问
题。例如:民间借贷分散、黪敝,借款用途多种多样,借贷形式不规范,利率高
羝誉等,镬民溺豢贷莓在很多朗题,寿豹瓣拉会产生受溪影蛹。一鍪聚羯赘货弓l
起&拳纯纷。撂漱铁军调查发现,在57怒借贷案铆中,省5处因借贷发生纠纷,
其中3处发生斗殴,并有l处斗殴致伤。另肖3处因欠债不还而寻求法律解决。更
有蕊各,因借贷丽引起犯罪现象。在我国转轨时期,集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由
予淼转辘辩麓帝场税裁不囊蔻,一些个久藏缀织就餐蔫集资翦形式遂舒≤}法活魂,
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从黪的非法集资活动;未经批准,擅自从
事以还本付息或者以支付股息、红利等形式向出资人进行的有偿集资活动,以及
数发越设立毅傍公雹鸯名,变裰募集羧铨熬襞资溪动。这罄分{#法燕瓷之瑟戮缝
在缀时间内完成,就在于其采用高利贷的方式。它们绕道中央银行的利率监管,
采用欺骗性方式歌取资金,然后投向证券市场、房地产戚搞开发区,甚至一部分
j#法集资用于她下非法交易。我国的合会藏簧盛行予齑懿经济较隽发达戆沿海邋
区,如浙江、稻建、广东、江苏等建,盖泉逐渐扩震嚣瘸恁酶一些地方。合会这
种借贷活动基于相互信任这一非正式约束,这种约束存谯于成员生活阏络中,一
旦出现违约及失信,其结果是违约者的声誉和信用损失、被逐出其所在的社会网
终以及霾惹静逡索。褰塞、大瓣模会款懿会会兵赛较蹇煞嚣‘殓毪。鑫擎蘑变嚣霆,
农村信用社在管璁上存在许多『讲题。作为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爵机构,理应
发撵重要作用的农村信用社却效率低下。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抑制了民间的高
剩贷,据一些试验送调查,农村会传基金公嚣震融资鬏务基,民阕戆缮贷裂率下
降了300/o---50%。但是,由予农树合作基金会自产生开始,就受到缝方政府的干预,
其产权和内部管理部存在问题,因此,农村合作基金会猩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
国浆予1997年袋取“一刀切”的敷策,关闭了所有农村合作基金会。私人钱庄在对
经济发震稻久豢爱嚣带来方霞黪羁薅,毽蘩来一定豹受凝影薅:蓄宠,私入钱痉
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其活动是隐蔽的和蛾下的,因此其经营缺乏规范性,容易
被利用,成为金融欺诈活动。其次,钱庄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金融组织,其自身
存农罄落嚣窝不霹竟强豹嫒点。它豹征售麓凝手建缘关系秘盘缘关系,垂身资金
薄弱,经营的安全性较低,容易引起金融纠纷,甚至可熊萼l发不稳定因素。
由于民间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蕴涵了较大的众融风险。
政府应该对民间愈融市场加强簸管。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6。1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分割的金融市场统一起来,化解民
间金融的利率风险
从前面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形成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利
率管制,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存贷款利率,这个利率没有反映金融市场上的资金
的供求状况。当农户和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剩余,但因正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过低,
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减少了收益。当农户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时,因为贷
款利率低于市场真实利率,且容易受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贷款风险偏大,
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贷款。农户和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所以尽管民间金
融的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利率,需求仍然旺盛。因为在民间金融市场上,资金是完
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民间金融利率反映了资金供求状况。民间金融有存在的
价值。
从前面章节的分析可以知道,利率管制导致市场分割,市场分割导致利率分
离。因此,要化解民间金融的风险,关键在于将分割的两个金融市场真正统一起
来。为此,中央银行应当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
和贷款利率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来变动。遵循先将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市
场化,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进行定
价。央行提高利率调整频率,灵活利用利率政策;开放货币市场利率,提高利率
市场弹性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与范围。同时,央行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贷款
定价权,对贷款在价格上的“紧”和数量上的“松”实行有机配合。特别是对中小企业
的贷款采取风险定价,对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即贷款定
价的基础将不再依据单个客户违约损失来计算,而根据相似、相近的一类客户,
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违约损失的经验数据,来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总体贷款收益水
平要能覆盖贷款引起的各种损失。必要时,可以考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
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央行和银监会可以采取措施适度放松银根,如通过“窗口”
指导,要求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为效益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继续支持符合产
业政策导向的项目贷款等。
实行利率市场化不但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还有利于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第一,广大的居民和农户将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既可以选择将钱存入正规金融
机构,也可以选择将钱存入民间金融机构。事实上只要正规的金融机构利率和民
间金融机构利率一样,民间借贷将会大大的减少。像在美国社区银行很发达,民
间借贷就很少了。非国有的经济既可以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也可以向民间金
融机构贷款。第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面对较大的还款压力,贷款者必须将
资金投入到效益较高的行业和地区,这样才能在支付利息后,还能获得利润。这
样国有经济的过度投资将会得到有效的遏止;第三,有利于金融业充分竞争。促
使正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总之,通过利
6.政府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对策
率市场化,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金融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合
理的配置,民间金融的利率将会明显的下降,金融风险将会得到化解。
6.2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用法律的手段化解民间金融风险
当前,尽管民间金融蕴涵了极大的金融风险,但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不会因为
民间金融的消极影响而全盘否定民间金融,政府已经认识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过程当中,民间金融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安排,它是对正规金融重要的拾
遗补缺,对农村经济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金融存在的
高风险,除了上面论述的市场分割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制度
不完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民间金融,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但现有的计划经济
体制下的金融法律法规多数是在维护金融垄断格局及垄断权益的前提下制定的,
是国家金融管制和金融抑制政策体现。金融管制不符合社会潮流,也与加入WTO
后金融开放的趋势相背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非正规金融”已经多了不少宽容,在{2004年中国
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对民间金融给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这毕竟缺乏法律效
力。因此国家要根据民间金融的特性,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要求,制定适应其发展
的管理办法尤其应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民间借贷的界限,引导民间融资
公开登记,让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融资公开化、合法化,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的
合法经营。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强化农户、非国有经济主体的法律保护意识。对
于民间借贷,我国在《合同法》的第十二条已经明确规定,建立在真实意愿基础
上的民间借贷合同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
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在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以下的
范围内适当高于银行利率,对超过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但对借贷关系本身及合
法的利息部分仍然是提供保护的。这有利于减少纠纷,化解民间借贷对正常经济
活动及社会治安的不利影响。
6.3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化解民间金融的信用风险
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解决信用缺失问题,要化解民间金融市场的信用
风险,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个信用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1.个人信用体系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个人帐户体系,统一管理民
间金融个人客户的信息;其次,培育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以此实现社会对个人背
景信息、保障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的资源共享;再次,建立个人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尽快制定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最后,加快个人信用制度的立法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工作,尽快出台有关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使个人信用的登记、评估使用
符合法定的程序。个人信用体系大建立有利于民间金融信用贷款的发放,有利于
民间金融信用的扩张。’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正规金融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缺乏可以
用来担保的资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在政府
的引导下,从各方面扩充信用担保基金。政府预算中要为信用担保安排部分补偿
资金,建立紧急担保补偿机制;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入股信用担保
机构;担保机构要实现商业化运作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积累资金,实现滚
动发展。其次,加强信用担保机构与各级银行之间的协调合作。实行风险按比例
分摊的原则,适当放大担保贷款的比例,发展信用抵押担保。第三,加强中小企
业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双方应坚持扶持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真
实汇报企业经营情况和反担保条款,担保机构也要实行事后监控实现有效的风险
控制。利用风险投资公司的优势,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发展信用担保,对投保企业
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第四,担保公司要尽量降低担保费用标准,从对被担保企业
进行严格审查和加强信用监管上降低担保风险。
6.4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营造民间金融发展的良性空间
1.大力发展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已有的金融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主题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
决。当前政府急需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来满足社会需要。
现有的民间金融机构的作用要得到加强。因此,大力发展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
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已有的金融机构,适当的放开利率,通过市场机制成功地排
挤非法民间金融活动,从而真正扼制利率太高的民间借贷、民间集资甚至金融诈
骗行为,使民间金融体制得到彻底地改善和持久地稳定。
2.将“地下金融”转入“地上金融”,并纳入监管范围
2003年lO月14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有
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
他行业和领域,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
融企业。’’根据《决定》的精神,政府应该打破金融垄断,合理制定民间金融的市
场准入准则。
与其让民间金融在地下盲目发展,积累金融风险,不如让它们转入地上,规
范管理。如果民间金融活动主体符合一定的条件、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
6.政府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对策
范,政府原则上就应该颁发经营许可证,允许其开业。但是目前政府对民间金融
活动主体存在歧视性政策和限制。政府应该放松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
为其提供一种规范,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使得民间金融获得稳定、明确
的制度预期,从而构造多元化金融格局。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中各个金融主体相互
牵制,相互影响,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金融风险。另外,要建立及
时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净值下滑接近于零的机构,必须坚决责令其关门
退出,否则无法解决传统体制留存下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而迫使民间
金融机构提高利率来补偿这些风险。
3.改进民间金融的监管手段
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金融监管不断完善的
过程。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它金融制度安排一样需要金融监管,
否则民间金融的负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市场失灵可能给参与金融交易
的双方带来一定的损失,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安全稳定造成威胁。央行
将国有商业银行纳入到正规的监管系统中来,而对民间金融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
让其自生自灭,而当民间金融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对其进行清理、整顿或取缔。
其实监管不是出现问题后简单地取缔,这样实际上是逃避监管的责任,中央银行
应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约束,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各
种监管手段来增强监管效果。
首先,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机构颁发执照并详细登记备案。同时,为了增加
民间金融市场的透明度,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所有具有资质的民间
金融机构的名称在网上公布,以方便交易方在金融交易中进行核对;对无资质进
行金融活动或者可能存在金融诈骗、违规操作的民间金融机构也会在网上公布。
这样不仅有助于民间金融活动从“地下”转为“地上”,减少因逃避监管而增加的风
险。而且有利于监管当局及时掌握民间金融市场的动态,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测制度。监管部门应该及时
掌握民间金融的规模和利率,做到”心中有数”,待时机成熟时再出台适当的政策。
通过农村金融监管组织定期采集民间金融活动的有关数据,及时掌握民间金融活
动的资金量、利率水平、交易对象,为有关部,'-iN订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督和管理,在对民间金融活动深入调查的基础
上,探索一套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支持生产和经济发展确实有积极作用
的,可允许其存在,采取核发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方式,以利于对民间金融活动的
规模、用途、利率进行监管。将民间金融纳入中央银行的监管体系,有利于确定
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从而减少其经营风险、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当出现问题
时,有金融监管部门为其提供法律支持,减少损失。“高风险,高收益”,随着风险
的降低,民间金融所要求的收益率也会降低,即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参考文献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2.14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一课题主报告http://fommSO.cei.gov.cn
何广文等,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入资金来源结构研究,农业部软科学基金
资助课题,1999,12.13
刘静,刘震龙.我国民间金融的利率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3):27.13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4(4):3.10
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2,10:
40-46
王晓毅等:《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韫州的经验》,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李建军等:《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9.胡维雄等;《利率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l 1.严瑞珍,刘淑贞.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3,
7:56.60
12.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上海金融,2000,9:4-6
13.张军: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4.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演变.财贸经济,2003,3:91.94
15.郭安娜,陈隆,丰秋惠:民间借贷再趋活跃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浙江金融,
2004,9:1112
16.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一课题主报告.1999.
17.http://fommSO.cei.gov.en/newworldeyfx_wtj一20010060702.htm
18.何广文:从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
1999.10:42-48
19.曹力群:目前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研
究,2001,26:9-16
20.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支行课题.对常德市农村民间借贷的调查.金融参考,2001。
8:24.29
21.张胜林.交易成本与自发激励:对传统农业区民间借贷的调查.金融研究,2002,2:
125.134
1
2
3
4
5
6
7
8
参考文献
22.史晋川,孙福国等.市场深化中民间金融业的兴起.经济研究,1997,12:45_48
23.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
20
24.江春.我国民间信用中的产权问题.经济科学,1998,l:43_48
25.张建军等.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金融研究,2002,10:
101.109
26.何田.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2.
11:loo.106
27.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一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当代财经,
2004.9:32—_36
28.杜朝运.制度变迁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3:23—27
29.姜子叶,杨瑞洁.民间信用的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2。11:76-80
30.程蕾.民间金融实证研究——以温州为例.财贸经济,2004,2:39-42
31.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2.Adams,D.,Sahonero,M.L.C.,1989.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in
Bolivia.Savings and Development 13,219-235.
33.Adams,D.,Vogel,1L,1988.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low-income counties:
recent controversies and lessons.World Development 16,477-487.
34.Adams,D.,yon Pisehke,J.,1992.Microenterprise credit programs:deja VS.World
Development 20,1463-1470. .
35.Anderson,R.T.,1966.Rotating credit associations in Indi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4,334-339.
36.Ardener,S.,Burman,S.,1995.Money-Go·Rounds:The Importance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for Women.Berg Publishers,Oxford.
37.Amott,&,Stiglitz’J。E 1991.Moral hazard and non-market institutions:
dysfunctional crowding out or peer monitor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91.
38.Arrieta,G M.G(1988).Interest rate.savings and growth in LDCs:An assessment
ofrecent empirical research.World Development,16,589-606.9.
39.APEC Committee on Trade and Investment,1994.APEC Surve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40.Attanusio,0.P.,Browning,M.,1995.Consumption OVer the life cycle and OVer the
business cycl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5,1118-1137.
41.Banerjee,A.,Newman,A.,1993.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37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development.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01 2.
42.Basu,IC.1983.111e emergence of isolation and interlinkage in rural market.
Oxford Economic Papers 35,262_280.
43.Basu,K.,Bdl,C.,1991.Fragmented duopoly: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backward agriculture.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36,145-165.
44.Baydas,M.,Bahloul,Z.,Adams,D.,1995.Informal flnanc,e in Egypt:banks within
banks.World Development 23,651-661.
45.anash Ranjan Gupta; Sarbajit Chaudhuri : Economic,New
Series,V01.64,No.254(May,1997),PP.331-343
38
后记
嚣年半的学习短錾糕充实,毕业时感爨是蹩出了人生鳇一个驿站,又将开始
一个臻毅妁旅途。磺士毕业谂文是对叁己嬲年半学习熬一次考验,一次总结,它
惑眯藿囊己程学术磺究上刚刚歼始。
在硕±论文完成之际,魏酋先要感谢我鲍强弹戴迭远教授。论文从选题,提
纲蛉确定,论文框裂的把握,论文三鹅的修改盥至定旗都是在戴意颊糙心指导下
宠或的。戴老鄹严谨的治学风格、禧学的懿识、深厚的学术造诣锼我受蔻睡浅。
同聪,老师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思想上的谆谆教诲,总使我如汰器风。老搏
坦荡的艟襟,疑尚的器格都成为我人叟的携样。正是老师蕊年多采的鼓融、关心、
教诲才使我谢了点滴的进步。
在瓶年半的学习过程中,我还褥到了王小平教授、壤静萍激授、江建强教授
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学习和生灞上还得到了研究生部老师的关心鄹帮助。在此,
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在论文霹作过程中提供的蓣助,
缝销为我的论文的修浚提登了各秘建设性的意觅。最君,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
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的关爱和支持,才使得我顺利宪成学业。
廖雪亮
2006年iO月i2日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和监管对策
作者: 廖雪亮
学位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