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姓名:欧阳劲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娄策群
20060520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中文摘要
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从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通过采取承包经营、授权
经营等形式,基本已实现改革脱困的目标。但随着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代
理成本问题凸显出来。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由消极偷懒不作为演化
成利用改制大肆鲸吞国家财产。因此,现阶段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进行,其中更为迫切的是加大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降低
代理成本。
委托一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代理人利
用信息优势在合约关系形成时,造成逆向选择;在合约关系形成后,代理人隐藏自
己的行为,做出有利于自身的私人决策,形成道德风险。委托一代理理论通过斯宾
塞信号传递模型分析对代理人的选择机制,高能力的代理人通过向委托人发送不同
成本的信号使自己与低能力的代理人区别开来,由此使逆向选择得到改进。对于道
德风险问题,委托一代理理论通过霍姆斯特罗姆模型,分析风险在委托、代理双方
的分布,说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必须分摊部分风险,对代理入的最优支
付要基于企业经营结果,由此将企业的业绩引入代理人的目标函数。
为分析改制中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本文提出股东构成~委托代理
结构一代理成本分析模式。就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来说,除了一些面上的改革措
施(如国有资产代表制度、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等)。深层次的原因是代理成本
的变化由委托一代理结构(委托一代理链)的改进引起。我国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
模式转轨而来,在公有制条件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近乎“一
边倒”的股权结构,使股东大会实际上成为国有股股东会议或国有股控制下的董事
会扩大会议,小股东很难在股东大会上取得发言权,更难说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
的保护。而国有股的股东权利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造成“出资人不到位”,导致委
托~代理机制的失效。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本大量退出竞争性
领域,国有企业股东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有股相对控股的条件下,国有股
东可以通过制度性搭便车等措施放弃部分决策权,~定程度上缓解了所有者缺位的
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得到改进,代理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理论上说,MBO(管理层收购)是解决代理成本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
施,但是,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0,在操作层面上却争议颇大。例如收购价
格等重大问题,都未得到规范。以同样思路得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可操作性则强得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多,企业董事会可以通过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形式让经营者持有企业的股票,使
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业绩挂起钩来。
企业家的选择机制是委托—代理的核心,本文通过一个人力资本定价模型说明国
有企业经营者逆向选择机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人事制度的改革讨论了企业家的选
择问题。
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企业改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MBO股权激励
II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From 1980s’, by being authorized or beiI培parceled managemem,C王1inese
stated—own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changed f如m Product—type to Management-type.
Now me basic refoHn aim has been acmeved.On the other hand,because oftlle morc aIld
more authorities,the problems of agency—expense wan come in sight at the s锄e tirne.
The moral risk behavior of stated-owned enterprises’managers has been订ansited fbm
professional doleful attitude to robbing national common wealm.Therefore,the prcsent
main refoml destination is幽at refo姗of national resources maIlagement re百me and
refonn of communal corporations synchronously carried tllrough.Imperiously,me power
of national resources managemem muSt be raised and the agency-eXpenSe must be
abased.
Principal—agency theory is the core contems of Infomlation Economics. h1
circumstance of asymme订ic infbmlation,because of agems’iIlfb珊ation adValltages,
reversed choices are come imo beiI培while缸七a哆relationship fonnatted.From the start
of trea母relationship’moral risks are built by hiding beha_vior a11d making bcne丘cial
decision to agents themselves.By Spcnce symbol订aIlsmissiOn,Princepal—agency theory
aIlalyses me choice mechanism to agents.The hi曲abiIity agem caJl distin91lished
memselves丘om廿10se of low abil咄by sending di髓rent eXpense syInb01s.Therefore
廿le reversed choices can be improved.Tb t11e problem of moml risks,by way of
Homos缸Dm model, ConSig衄em-agency theory aIlalyses t11e risk distrib“on of
cons噜nment—agent.And thc theory also demonstrates tllat agents must divide partial
risks、su“ably disburses agems accordmg to corporation management.SO e&ctiveness
ofcoIporation must be co衄ected to agents’object‰ction.
In order to analysis 也e Principal-agency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national
coIporations,the study expouIlded tlle type of shareholder fomlatior卜-Principal agency
stmcture—agency expense analysis.Tb refom progress of commurLal co巾orations,
cmcial reasons were that me chaIlge of agency expense was bmu曲t 0n by improvemem
of principal-agency s缸ucnlre. Based on plaIlning—economy, Chinese stated-owned
enterprises were rebuilt.In condi埴on of communal c唧orations,Ⅱle s由】cnJre of mtional
stocks was decisive a11d i11 stage of monopol矿So shareh01der confbrence、vas actually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become the national shareholder co疵rence or the directory enJa唱ed conference by
control of national stockh01ders.L础e stockholders had seldom speal(ing challce a11d
they、Ⅳere妇possible七。consewe their矗ghts.On the o也er h8nd,出e national
stockh01ders were distributed in di圩erent depanmems.So inefficient princ印i1一agency
mechanism was brought on.Now,natioI试stockholder曲咖e was changed deeply and
many national f血ds were quit in coInpetent fieIds.In condition of large Ilational
Stockh01der stmcture,national stoc勋01dcrs call give up panial decision ri曲ts by way of
regime refonIl strate尉.Tms can some、柚at dctract problems of o哪r’absence. 111e
Princapal—agency relationsllip c趾be iInproved a11d the agency eXpense can be con廿011ed
emcienny.
IdealIy,MBO、vas the most emcient solution to probl锄ofagency eXpcnse.But the
operation、vas hot aI售ued in C“m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For exaⅡlple,such aS
buying price,important problems were not pmperly schemed.To the stock motivation
pIaIl,the operation progress、vas more e衢ciem也at corporation directory can connect
manager income、vith corporation e髓ctiveness by e行ective stocks and胁e stocks.
Choic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 was me core of Princapk—agency theory.The snldy
illustraced the reasons of reversed choices fomation by human price model.Afld tlle
choice ofentreprenel】rwaS also anal)它edbyway ofhuman re西me reform.
Keywords: princ印al—agency relationshjp reVersed choice moral risk MBO
stock motivation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卢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I』I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域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傲溯劲哆日期:岁月2一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
范人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厉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做相劲皆
日驯:2咖‘年,月如日
导师签名:
日期: 毒私吾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
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回重逢塞堡窑厘鲎蜃:旦圭生;旦=生i旦三生叁查。
论文作者签名:傲肿矽睁
日!{|j:工萨6年f月知日日
^)2r

嘉年鬈月签名
导日师期: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S THESIS
1.1研究意义
1绪论
1.1.1国有企业的地位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国有企业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
中必定要解决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国有企
业改革一直是对我国学术界、工商界、甚至普通百姓生活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据
国务院国资委2005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国有资产总值约20万亿元,其中中直1l
万亿元,地方9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2亿人o。与其他形式所有制的规模相比较,
虽然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可预见未来时期内,依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可以
说每一项国企改革措施都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域产生“多
米诺骨牌效应”,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
然而改革不可能都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进行,事实证明改革更象是一个随机的
过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试错性质。因此,许多重大国
企改革措旌往往都是先由企业家甚至更基层的普通员工发起,再引起学术界和主管
部门的关注,经研究审批后得以向全国推广。随着国有企业的自主权范围不断扩大,
改革新招层出不穷。应该说,虽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已经持续了30年,但是
一直以来也是新的热点不断出现。
1.1.2以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国企改革的意义
以委托一代理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1)委托一代理关系是影响现代企业效率和福利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圆。委托⋯
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现代经济组织中,对于企业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已经
成为主要的产权形式,企业由此获得规模效益和分工优势。现代企业理论将企业视
为为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所有制、治理结构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的核心问题,委
托—代理理论也就必然逐渐成为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有效性的主要工具。
(2)我国国有企业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亟待解决。@委托一代理
o’数姑摘自wwwxinhu扑et.com
。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中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宋克杰:国资管理体制中的十大风险不容忽视.当代经济,2004(31
l
⑧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确立关系,该契约的执行情况带有不确定性,代理人的行为需
要某种机制来控制,原因来自委托一代理双方各自拥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且代理人
一般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此处不对称信息包涵两层意义,其一是指代理人可能拥有
委托人无法观察到的私人信息,其二是指代理人还可能拥有委托人不能直接控制私
人决策领域。这两个因素产生的影响分别被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具有特殊性,原因之一为我国
基本经济制度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原因之二为我国国企正在不断丰富完善,处于
频繁的变革过程中。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国国企业委托一代理矛盾更显突
出。经营者利用手中职权,随意在职消费、有意或无意的决策失误、利用职权通过
权钱交易进行企业内外的寻租活动等等行为失控现象屡见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
来,国有企业代理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这充分说明了在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委托
—代理关系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3)基于改制所取得的成果,对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已具
备条件。委托一代理理论的核心是为委托一代理双方设计激励相容、风险公担的激
励机制,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契约设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问题、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根据目前参考文献的情况来看,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
究都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取得了实际效果。但是基本局限于对其中某~方面的研究,
表现关联性的几乎没有。本文是毕业论文,拥有篇幅和时间优势,将着力体现委托
一代理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更广的思路。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基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果,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
向,为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提出系统的分析框架,说明了所有制、治理结
构、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等)等若干因素对分析委托一
代理关系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尝试运用经典的道德风险模
型和信号传递模型来分析目前我国国企的代理成本。
1.2.2研究方法
(1)系统的方法。本研究将国企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因素视为
一个系统,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大体按照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一改革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措施的框架来分析国企目前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2)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基本方法是使用一
系列的代理变量和制度理论来确定契约是基于行为的,还是基于结果的。因此,在
形式上表现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本文将基本遵循委托一代理理
论分析问题的标准形式,找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我国宏观经
济制度与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我国国企并非处于完全的市场
经济大环境下,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分析国企委托—代理关系时,会同时涉及到
我国当I;{『的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国有企业改革是应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因此在论
文中不可避免的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首先,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制度
效率损失的情况下,例如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就必然要列出多种实际表
现,及其解决方案。其次,在国企监管、产权拍卖、管理层收购等方面拥有大量的
案例,可以为分析代理成本问题提供很好的素材。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一代理理论来源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是非对称信息结构下的激励问
题。⋯虽然许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观察到佃农通过分成租佃合同获得激励和
被保险人出事故的概率不仅取决于随机因素,而且还取决于保单持有人的特征和决
策等等事实,但是正式的以信息经济学的范式来分析如同上述所描述的非对称信息
交易行为却是发生在最近的40年内。但是,在接下来的40年里,信息经济学成为
经济学成长得最快的分支之一。信息经济学建立了这样的理论基础:交易参与双方
拥有不同程度的知识,其中各方都希望获得潜在的共同利益。基于激励与非对称信
息的景况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而且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
个理论基础今天已广泛的应用于诸如保险市场、厂商组织、管制、拍卖和政府缔约
等等各式各样的重要领域中。
在信息经济学文献中,常常将交易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
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由此,所有信息经济学的模型都可以在
委托一代理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划分:如果非对
M民出版社蚰6

迎陴奔埝与信鼠经济学巴海三联书店匕
张H 维k
称性发生在签约之前,则代理人隐藏的是私人知识,相应的,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
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如果非对称性发生在签约之后,则代理人隐藏的是
自身的某些行为,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
1.3.2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该理论用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的前提是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古典经济学家只是将企业视为一个黑箱,对企业的研究仅限于投入产出分析。
科斯(coase)开辟了研究企业契约理论的先河,之后有阿尔钦(Alchiall)和德姆
塞茨(Demsets)威廉姆森(williaIllson)、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张五常
(cheung),格罗斯曼(Grossmall)和哈特(Han),霍姆斯特罗姆(Hohnstrom)和泰
若勒(Tir01e),哈特(Hart)和莫尔(Moorc),杨小凯(Y锄g)和黄有光(Ng),等其他
学者进行拓展。每个作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最具影响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
理论。其中代理理论分为代理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两类。
与交易费用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不同的是,由阿
尔钦和德姆塞茨为先导的理论更关心企业内部结构的问题。他们将研究企业理论的
重点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上。
。在他们看来,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是指一种产品是由若干
个集体内成员协同生产出来,而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
率。由于最终产出物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不可能精确的进
行分解和观测,因此不可能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由此导致了团队成
员偷懒的问题,为了减少这种缺乏积极性的行为,就必须设置专门的成员来监督其
他成员的工作。而监督者必须占有剩余权益,否则他也缺乏监督的积极性。为了使
监督有效率,监督者还必须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和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利,否则他就不
能履行他的职能。另外监督者还必须是团队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因为由非所有者的
监督者监督投入品的使用成本过高。基于上述对经典意义上资本主义企业的描述,
委托一代理理论得以应用于分析现代企业制度。
1.3.3以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制
自1993年,已经有多位著名的学者开始关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委托—代理关
系问题。。如《经济研究》杂志1995年陆续发表了郁光华、伏健的《股份公司的代
理成本和监督机制》,姜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翟林榆的《从
jk维迎:企业的企业永一契约理论.卜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闽有企业改革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学术座淡会纪要.经济研究,1995(8)
4
⑧ 硕士学位论丈
MASTER‘S THESIS
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张维迎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一代理人关
系》等等,在理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措施的
不断推出,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也就不断持续而且更加
深入。
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
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即从计划经济
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委托代理关
系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
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不是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
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由于上述两条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天然存
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对于客观存在的国企“所有者缺位”,一类文献通过公
有制的特征,说明在公有制的产权结构中,没有排他性的使用权,没有转让权,公
有主体只能作为不可分割的产权所有者整体性的存在,因此,生产资料权就无法追
溯到最终的所有者了。全民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能力订立和实施任何舍约,也无
法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因此,虽然在公有制庞大的体系里,实际活动着形形色色
的代理人,但是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并不存在。
公有制企业的特征因此呈现“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这样一种失衡的状态。另
一类作者从公有经济的程度、规模对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影响方面来阐述“所有者缺
位”的问题,认为,初始委托人之所以无行为能力,国有经济之所以效率较低和委
托.代理关系效果欠佳,都与国有经济程度过高和规模过大有直接关系o,这类文献
主要通过模型得出共同所有者的监督积极性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努力水平
会随着公有化程度(初始委托人的数量)的提高和国有经济规模(国有企业的数量)
的扩大的递减的结论,而得出最终所有者无法制约代理人的结论。过去全民所有财
产和资源是由国家按照行政权利授予关系,分配给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然后
再分配到各个国有企业单位中。这种行政授予关系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不利于
代理人目标单一化,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分担一部分社会负担,降低了企业效率;另
一方面,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从事道德风险行为将更为严重。自1996年来,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圆,具体包括:在现行
=。、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荒含义.经济研究.1995(4)
4吴家鹱:困有企业脱困的进展和今后的课题.中国工业经济,200lf2)
5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的政府行政序列之外建立国有资产应运管理体系,专门行使使资产保值和增值和管
理职能,并将其人员的收入、升迁与资产经营状况挂钩,以激励其实现资产增值目
标的积极性;减少委托—代理层次和规模,实行分级所有体制。做法是,根据现行
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体制现状,做适当的调整后形成新的中央、地方分级所有体制,
以缩小由中央作为最初代理人的国有经济规模,减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的过多
的委托一代理层次,提高预算约束的硬度,增强地方和企业的资产经营责任心和积
极性;取消政府代理制,实现“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的合一。。做法是
将经营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同步下放。即企业职工作为初始委托人与作为最终代理
人的身份在企业层次就可以达到统一,从而极大的提高自身作为所有者的行为能
力,形成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监督,许多企业都曾经实施过员工持股计划并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最后,政府应该实现战略目标的转移,为国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如
形成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以降低委托一代理成本。
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产权制度改革有望最终解决国有企业的委托
一代理关系问题。过去国有股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是一股独大的局面。国有企业进
行般份制改造以后,多数人认为国有控股公司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是导致内部
人控制、公司治理低效以及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根源性症结,必须进行相对控股。
所谓相对控股是指按股权分布状态,由股东人数决定相对控股比例,例如,有两个
股东存在,则控股比例为5l%,有三个股东存在则为34%,有四个股东存在则为
26%,依次类推。在相对控股的状态下,大股东拥有较大的股份而使他们有能力、
有动力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高度关注经理人员的更换。由此而形成有效的公司治
理。
(2)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法人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不同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
不同的法人治理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mance)的含义界定伴随
着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而引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随之诞生
并不断走向完善。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界定,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及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
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
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
捐j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
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为解决一直困扰我
枨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经济研究,1995(4)
6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引R’S THESIS
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问题,许多文献分析了我国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设想
出应选择的治理结构的模式。
目前国企改制过程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一般来说,瓶颈部分在于国有
资产的管理方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全体人
民不可能人人参与管理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因此,真正管理者是国务院,并通过
国务院委托方式,按不同的地域,将管理权分给各级政府,再将原来的主管部、局
改组为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授权投资机构”,由它们代表国家
行使产权,这种做法越来越多,几乎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模式。。但从最近几年实践
效果来看,这种模式并未真正使所有者职能到位,也很难产生正常的股东行为。由
此看来,目前我国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形成一套与股权结构相适
应的,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此类文献一般是借鉴西方已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
式,对我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还是应该分设股东大会、
监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且监事会与执行董事会的人员不宜交叉,这样可以使所有权、
监督权和经营权三权相互制衡,从而不仅在组织形式上,而且在人员构成上形成了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保证了监事会代表股东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的监督。
(3)国企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
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产,非激励难以调动,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最
大化企业价值,就必须给予符合人力资本价值的回报。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可分为正
激励和负激励两种。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制度问题
我国传统的薪酬设计理念忽视了经营者是市场的主角,是一种稀有而宝贵的社
会资源,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经营者待遇低,贡献与报酬不相称
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带来的弊端已日
益暴露,并严重地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包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股
票四种形式,为更好的解决代理问题,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国企经营者的薪酬结
构己经大幅度调整:固定工资和福利只占其中较小的部分,绩效奖金的数额有所提
高,有的企业根据经营者年度考核成绩发放年薪,近来,为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国家也正在出台有关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办法,应该说,对于国企经营者的激励问
题,改革的实效是有目共睹的。
“‘J-玲玲:国企改革要有新突破,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1)
。李维曩:”中国公刮治理原则”问题笔谈南开学报,20们f1)
7
⑧ 硕士学位论丈
MASTER’S THESlS
+我国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对于国企经营者的负激励,有赖于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只有让形成自
由流动的经理人人才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经营者能去能留,也才能使其他激励形式
更为有效。②
目前来说,我国经理人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比较完善,
经理人的流动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和诚信机制基础之上,而中国在这个方向上还是一
片空白。目前政府和一些社会力量正在探索推动经理人队伍发育成熟的有效路径。
有的地方成立职业经理人俱乐部就是本着这样的宗旨,试图建立一个人才与信息平
台,通过培训、交流乃至文化,促进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尽快孕育成长起来。经理
人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将大大增强代理人负激励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就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出一个总体
介绍。由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目前我国国企面临国有资
产流失的严重问题,得到以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一个
重要内容的结论。另外,作为研究基础,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详细介绍。
。饯颖一:现代经济学1,中国经济政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欧m辉:寻找与留⋯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框架
2.1国有企业改制概述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
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回首我国国企改革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改生产型为经营型、承包经营、3年
改革脱困、转换机制与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推进
五个阶段⋯。特别是经历上一轮转换机制与授权经营的改革,兼并破产、国企重组、
授权经营、劣势企业退出,解决了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等历史问题,改善了企业资
产负债结构,优化了国有经济结构,提高了发展质量。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通
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国际模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从正在进行的改革措
施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来看,国企的正在进行的改制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线索:
2.1.1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盘活国有资产,在社会化的背景下实现国有资产
的增值保值
产权边界模糊是国有企业所有困境的根源。@国有企业面临种种困境,例如冗
员、债务和办社会负担重等等,但是根源性的问题在于产权边界模糊导致的企业制
度缺陷。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其产权制度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国有制”。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分析了国有制这种产权制度的特点及其与经济效率的
关系。他认为,在国有制下,由于财产是共有的,每个成员的产权界限并不清晰,
使这种产权形式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当某个成员从事经
济活动时,其后果不完全由做出该行动的人承担,而是由他与其他成员共同承担。
外部性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当某一成员的经济活动会使其他社会成员受益,而
他自己却又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外部结果就是“正外部性”,
亦称“外部经济”。例如,某个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其才干和努力,使企业资
产成倍甚至成十倍地增加,国家和企业其他成员的收益有了明显增长,而该管理人
员的收益虽然也有可能增加,但是与其劳动成果很不适应,此即为正外部性或外部
。引自中国固企改革网
“许绛勇:国有企业改苹_攻坚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求索,200I(1)
9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经济。第二,当某一成员的经济活动使其他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
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亦称“外部不经
济”,例如,国有企业某一职工工作不认真,或某一管理人员“在职消费”等,给
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损失。但是,该职工和管理人员为此只付出很小的代价或并不付
出任何代价,这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的存在,通常会使
企业成员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则会给
其他成员及整个企业带来损失。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
“外部性”必然使企业的经济效率降低。国有产权制度“外部性”的分析是有一
定启发意义的。我们常说,在国有制下, “人人都所有,人人不关心,个个是主
人,个个不负责”:国有企业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企业
吃国家大锅饭,个人吃企业大锅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总之,产权边界模糊是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营困难的根源,要使国有经济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对企业产
权制度进行改革。
明晰国有产权之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产权结构调整上,
因为当前国有资本的突出问题是分布过宽,战线太长。因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方针,并且明确
了国有资本应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
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
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
整体素质。可以说,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方针已经确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
何进行具体操作。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并非易事,特别是
在如何“退”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据2000年的有关统计报道称。,中央抓
的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改造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
任公司的企业不到试点企业总数的20%,80%以上的企业改造成了国有独资公司。
与此同时,各地选择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2343户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
的占23%,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也占23%,改造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占38.3%,
尚未完成改造的占13.2%。另外,据对已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的调查,在多元持
股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国有资本占73.6%,集体资本占1.9%,法人资本占13.5
%,个人资本占4.7%,外资占6.3%。从以上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公司由此可
以看出,产权制度改革初期国企公司化改造过程中产权主体分布情况呈现以下的特
征:即国有独资公司偏多,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产权
’。数据引自中国国企改革删
⑥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结构实际上造成了国有资本难以流动到回报高,前景好的行业中去,而且在国有资
产垄断的条件下,“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过去国有企业的弊端如
政企不分、外部性明显、效率低下等等依然照旧。
为了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股减持就成为国
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但是引进多个产权主体在上个世纪末期遇到
了相当大的阻力,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净资产收益
率偏低,债务重,有相当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有的出现亏损或资不抵债,部分老
企业各种负担较大,或处于夕阳产业行列,如纺织行业、冶金行业。,对投资者缺
乏吸引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我国目前非国有资本尚未成长到
能够收购大企业的程度,寻找有足够实力接替大企业中退出的国有资本的出资者比
较困难。目前可阻采用的途径一般有五种:一是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把全
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引入国有大企业产权改革中,不仅可以解决大额
投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进步、市场开拓、管理升级问题。在引进外资
减持国有股问题上,应突破过去那种把外资作为增量加到原有国有资产中去的做
法,在企业规模基本不扩大的情况下,通过跨国公司收购等方式,实现国有股的减
持和变现。二是企业上市。企业通过上市可以直接向社会融资,实现国有股的减持。
但是国有股上市流通会对股市形成压力,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同时,要改变一些上
市公司“只圈钱,不改制”的状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引入一些有产业背景的战
略投资者,对企业重组将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与国内具备条件的非国有大企业合资。
虽然目前国内有实力购并国有大企业的非国有企业很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
批非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其中有能力、有愿望与国有大企业合资的
企业将会逐步增多。国有大企业应积极予以响应,并给予至少不低于与国外跨国公
司合资时给予的条件。四是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资本运营。
我国现有—批专业的国有投资公司,这些公司有专业水平较好的人员、组织和开展
资本运作的准入资格。可由具备条件的国有投资公司先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承接
下来,必要时可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组,再择机通过投资银行的业务活动将这些股权
减持变现。我国还有一批从事资产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控股公司,也可以由
这些公司通过资本运作逐步减持下属企业股权。五是债转股。具体操作是,银行的
资产管理公司将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后,经过必要的重组,借助证券市场或其他投
资银行业务,将股权出售给境内外的非国有投资者,从而实现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
元化。
从委托一代理的角度来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而言,资本的经营权从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政府手中转移出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并且,在股
权分散程度比较大的情形下,在具体的企业中尽量不占有大的权重,就可以有效地
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由“所有者缺位”而产生的“传统体制弊端”,政府也可以有效
地利用社会监督型和服务型的中介机构来帮助自己实旋有效的监管,社会舆论对社
会资本的监督作用也会由此而真正发挥作用。真正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企
业内部治理结构在国有股不占大头的混合所有产权结构下,可以有效地得以构建,
国有资本可以在此种产权制度下,真正按照“资本收益率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
和流动,其主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和体现。因此,在建立起完善的法
治体系和社会监督制度之后,让国有资本依附于庞大的社会资本进行运作,无论是
在资本的安全性方面,还是增值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资本流动性
的增强为此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
2.1.2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有效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能力强的经营者
和能力弱的经营者都是根据行政级别拿到几乎一样的工资,同时他们也不承担企业
的风险。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国企经营者的激励是毫无效率可言的。国企改革二十
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委托—代
理关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措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
(1)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对国有企业高管层的激励问题已成为包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民营企业家和境
外投资者所共同关注的事情。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5年11月,两家深圳本
地股深纺织A和特发信息走入股改程序,其股改方案中均包含了股权激励计划。在
此事件之前,2005年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有关负责人曾表态:由于相
关政策尚未完善,国资委将不再批复股改方案中的期权激励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国有企业纷纷尝试股权激励,充分显示出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无法绕开股权激励
的问题。相关的,证券报曾经也报道过在中化国际目前召开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机构投资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事实。
在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激励,很明显,
对国有企业高管层的激励已经是越来接近西方企业的做法了。
(2)经理人市场的建设
张维迎曾经说过:没有资本市场就没有真正的经营者市场。而我国国有企业
历来存在有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这里的错位指的是真正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企业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股东的投资者成为了债权人,而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当股东的国家却成为了最大的
甚至是唯一的股东。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谁当股东谁当债权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一般来说,最有积极性,最有能力控制企业的投资者选择当企业的股东,而没有能
力也没有兴趣控制企业的投资者选择当债权人。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资本所有者
与企业所有者错位的问题,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但是明确了国
家的股东地位并不能解决谁当企业经营者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保证企业的运行
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国有控股公司的官员可以选择企业的经营者,但是他并不对经
营结果负责任。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的改革,企业由出资人完全
捌有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变。人力资本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承认,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引入到了企业。职业经理人又称之为企业家。按照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职业
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共同称之为人力资本,也就是说,职业经理人属于人力资本的
范畴。随着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权力越来越大,
得到的回报也越来越多。因此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择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出资人与经理人在签约前后有分别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因此,经理人市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对经理侯选人的评价上。只有在建
立了真实有效的经理人评价体系,才能避免逆向选择,公平公开的选拔到德才兼备
的优秀经理人。
2.2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构成一委托代理结构一代理成本分析
框架
以改善委托一代理关系为目的,以标准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框架为基准,结合国
有企业改制中股权结构的变化,本文提出了股权结构~委托代理结构一代理成本模
式。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权结构
的变化对委托一代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关系必将带来影响。十六届三
中全会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
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
实现形式。就目前的改革阶段来说,一元化的股权结构与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并存是
基本事实。一是因为国有资本数量庞大,民营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可能在短期
内完成收购和置换;二是因为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的
@硕士学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原则,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元化股
权结构的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如何加强有效监督措施的
闽题,从实质上来说,并不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范畴,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
放在已基本形成有效委托一代理机制的具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国有企业上,同时列
出一元化股权结构企业的改革成果,目的是全面、系统的分析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
理关系。具体内容见表2.1:
表2—1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形式与委托—代理关系实效总结表、砒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结构主要缺陷及代理
股权痞爪改进措施实施中产生的问题特征成本产生机制
国有资本处于垄所有者缺位,无建立各级国有资没有从源头控制国
断地位,别的小法建立有效的委产管理委员会, 有资产流失。由于
股东棍本无法体托一代理机制, 通过科层关系缩存在~些“固有缺
现自己的利益, 导致激励无效, 短委托一代理链陷”,国有资本股权
代表国有股的董监督软化。国有资产代表制代表的决策效率和
一元化股权结构
事由政府委任, 度、会计师委派责任心仍要低于非
因此整个委托一制度等使国有股国有资本的直接代
代理关系呈现行东具体化、人格表:很多措施由于
政命令的特征。化措施,加强对效果不好没有得到
企业的监督。推广。
国有资本制度性政治风险和政策风
搭便车,实现所险相对较大(。。
股东与经营者目
有者的具体化、有条件的放弃部分
国有资本相对控标函数不一致,
人格化,形成有决策权有滋生腐败
股,其他形式的且股东无法完全
效的委托一代理的可能性。
投资主体具有一监督到经营者的
关系。
多元化股权结构实施股权激励, 市场环境、治理结
定的决策权,所的行为。合约具
有者缺位的问题有不完全性,经
改革国有企业经构和法制的不健
有所缓解。营者有私人决策
营者的薪酬制全,影响股权激励
度。的实效。
空间。
中、小型国企可管理层利用^仍0造
实行船O。成国有资产大量流
失。o
”两0飞:递过制度性搭车解决屋企一股张大问题.今日中国论坛,20晒(7)
。牵梦觉.黄小花:M B o:公司治理与国资流失改革论坛.2004(2】
14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2.2.1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制,即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全民是一个抽象
的概念,全民所有相当于无人所有,全国人民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直接的经营与管理
企业,只能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形式使自己的财产进入经营过程。也就是说,国有产权
的经营和管理不象自然人经营和管理自己的财产,自然人对自己财产的经营和管理是非
常简单的,而国有产权则表现为一条委托—代理链“(也即委托—代理结构)。
具体来说,宪法规定,国有资产归全体国民共同所有,因此,在委托一代理链
中,全民应作为起点,政府作为全民的代表,被授予代理权,由此产生第一层的委
托~代理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政府作为各级
行政机构,必然只能够将国有资产再次以委托一代理的方式交给企业经营。由此形
成第二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了国有企业委
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委托一代理链的最抽象的形式。
由以上的基本形式进行扩展,我们可以得到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结构的一
般模式:全体国民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一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一国有
控股公司一企业,中直国有企业则与地方国资委不发生关系。
对经营者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营者相互制约
关系。我国国有企业独特的委托一代理结构使治理机制难于发挥作用。
通常来说,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意思决定和表达机关,是公司的
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公司的非常设机关,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股东大会的权力作
为公司的权力之一,来源于公司的投资者一股东。股东作为公司的投资者和终极所
有者,享有因投资于公司而产生的权利一股东权。股东权的内容基本上包括行政管
理的权力(具有身份性)和财产权利,系由多种权利(力)复合而成。从权利(力)行使的
目的上可划分为芳益权和自益权。前者主要指股东基于公司利益而享有的参与公司
经营决策之权力,如出席股东大会权、表决权等;后者指专为个人利益而行使的权利,
如股份转让权等。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聚集一起,决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选举董事和监事,
以充分表达其意志。各国公司法一般都对股东大会的会议功能定位做了规定,包括会议
召集、股东大会运行方式、股东表决权的代理行使、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审议事项、
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违法救济方宴P,股东大会的权力做了规定。我国公司法
。魏杰.国有产权的委托一代理链条长.经济工作导刊,200l(2)
。股东大会议事采取“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一股一票制”等。在形成普通决议时,要求具有表决权出席股东
芈数以L嗣意即可:形成特别决议时,要求具有表决权半数股东出席,并要求表决权三分之二通过为有效。
”枉擞东人会决议程序或耋占果违法对股东产生侵害时,受侵害股东可行使撤销之诉、无效之诉和停止侵害之诉,
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也对股东大会的召集、议事程序、权力作了相关的规定。
董事作为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我国公司法认为董事是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管理和监督公司事务的董事会必要成员。关于董事的法律
地位,国内外有代理说、委任说和代理与信托兼有说等观点。董事会是公司董事集
体行使权力、执行公司业务和经营意思决定的常设机关。在董事会的设置上,有法
定必要说、相对必要说及章定说等学说。各国公司法一般也是对董事会的权力、议
事程序、决议事项等作了相应的决定。。
在公司机关权力的配置中,监事会是公司常设的监督机关,是公司的矫正器,
专司监督权,即对大股东、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行为的合法性及妥法性进行监督,
以抗衡其“恣意”行为。在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日趋严重、董事会的权力日
渐膨胀之机,监事会适时地出现了。在监事会的设置上,各国公司立法不尽相同。
在英美国家,公司不设独立的监事会,而是由董事会施行监督职能。德日国家公司
中有监事会(监察人)的设置。我国在公司立法中明确规定了监事会的设置。
由于复杂的委托一代理链,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机制的失效,呈
现出所有者缺位的状况。国有企业,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直接
影响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经营绩效差等问题。与标
准的董事会、股东和经营者关系相比,目前我国改制中的国有企业主要存在以下
问题:
(1)所有者缺位导致股东大会权能虚化。在我国目前国企改造中,首要的问题
是国有股出资人“不到位”,所有权主体“缺位”。国有股股东权力分散在各个政府
部门,后者视公司为其附属,常对其发号施令。其次在国企改造的公司中国有股高
度集中,“一股独大”,其他股东特别是以自然人为产权主体的社会股东很难进入公
司决策层。国企的这种近乎“一边倒”的股权结构,使股东大会实际上成为国有股
股东会议或国有股控制下的董事会扩大会议,小股东很难在股东大会上取得发言
权,更难说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2)董事会成员构成比例失调,董事会的监督功能损失。首先,在我国目前国
企改造的公司中,国有股在整个股权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反映在公司董事会中即
是国有大股东推荐的董事占绝大多数,造成董事会只反映少数控股股东的利益,而
对中小股东的“声音”充而不闻。从董事会人选的产生方式来看,多数企业的董事
会成员都是由政府或主管部门直接任命,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任命的企业只占很少
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是目前董事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董事不是由股东大
o。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一d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37~44条,第102条~1ll条
16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会产生,而是由上级政府任命,因此存在他们不对公司尽职尽责的可能,公司股东
大会对他们的监督事实上不起作用。其次,许多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
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人员重合。从法理上讲,董事是基于委任由股东大会产生,直
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向其汇报工作,受其监督;而经理是基于聘任产生,并向产生
其董事会负责。目前这种做法形成了对公司的监督制约机制的破坏,董事长兼任总
经理,难以对自身进行监督。另外,董事会的权力事实上被总经理所掌握,总经理
不仅掌握了公司的R常经营业务,同时也掌握了原本应由董事会掌握的诸如公司战
略规划、利润分配等权力。经理的权力过大,不受实质性监督约束,一人说了算,
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的失调,是造成代理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再次,
董事会集体决策机制匮乏。我国在传统上是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这在公司组
织机关中有所体现。在公司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尤其是董事长对外代表公司,对
内是权力的象征。他们有时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董事会决议时对其他董事的意见置
之不理,一意孤行。
2.2.2改制中国有企业股东的构成及其对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影响: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来发挥委托一代理机制的
作用,而对于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是在产权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完成的,随着产权制
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随着国有资本不断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大量的民营资本或外资进驻国有企业,成为
国有企业的新东家,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本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
自1997年开始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今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即让
国有资产真正流动起来,流动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
大国有资产,使之增值保值。目前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两类:
(1)向其他投资主体出售企业的股份。国有资产有条理有规则的推出竞争领
域,在实践中有许多方法来实现,例如,国有股出售,股份回购,协议转让,拍卖,
股权转债权等等。其中一种有吸引力的做法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来实现国有股的减
持,因为这种做法正好与资本市场的完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配合。国有资产
的流动,不论是从某些行业中退出还是在某些行业里流动起来,其环节都必须规范。
要有审计和评估,产权交易和产权转让必须公开透明,能够招标的一定要招标,要
公开竞价,尽量避免一对一的产权内部交易。现在有的地方政府竟然下达指标,几
年内将国有股份下降到某个水平,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将国有资产急忙甩卖的做法
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在引入其他投资主体的过程中,建立国资退出规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IS THESIS
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2)管理层收购(MBO)。管理层收购(Menag锄em Buyom)是公司内部的经
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获取经营控制权,并从中获取预期的
财务型收购方式。MBO是国际通行的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
改制中实施的过程一波三折,直至2005年11月仍未出台有关规范制度。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试图对分析目前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产
生的原因、改进措施、成效、结合国有企业改制方向提出一个综合的、清晰的逻辑
思路,通过股东构成一委托代理结构一代理成本模式将产权制度改革与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的成果集成到委托—代理理论的领域中来。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3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
3.1逆向选择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机制
3.1.1逆向选择的含义
逆向选择的含义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总是会选择低能力的代理人,
在极端的情况下,高能力的代理人将被低能力的代理人驱逐出人力资本市场。在非
对称信息条件下完成的交易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在阿克洛夫关于逆向选择的原创
性论文中,他所例举的是二手车市场,其模型称为次品(柠檬)模型。在他的模型
中,信息不对称是这样描述的:在二手车市场中存在许多不同质量的汽车,他们有
可能仅仅是车主喜新厌旧而抛弃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出过重大交通事故以后再贱卖
的,总之在二手车的性能问题上,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卖主知道车的真实性
能,而买主只能通过经验判断,给出由好坏各自的概率计算得出平均性能,在这样
的信息结构下进行的讨价还价阿科洛夫证明不存在市场均衡,最终消费者所购买到
的是质量更差的二手车,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就是次货驱逐好货的过程。
3.1.2国有企业经营者逆向选择的形成机制
在为企业选择经营者的时候,由于我国国企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未能形成资本
一经营式的联体企业家制度,~般来说,只能由企业在市场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企
业家。
在人力资本的定价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
题,这来自于人力资本测的困难性。人力资本具有多维的评判标准,包括人力资本
所有者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体力、IQ、EQ等等。一是这其中的任何一
个因素都难以建立一个公认的客观的评判尺度;二是许多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
相互替代的关系;三是许多因素,比如具有先天禀赋特征的IQ、EQ等,本身就具
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些关于人力资本测定的困难性就使得代理人(人力资本所有者)
有着委托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人力资本所有者)所不具有的信息优势,这可
能产生代理人大致知道自己的人力资本定价而委托人知之甚少的逆向选择问题,也
可能产生签约前代理人和委托人都不甚知道人力资本的定价,但履行合同后代理人
逐渐知道自己的人力资本定价的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一般情况下也将后一类
问题归入逆向选择问题),由于人力资本定价的这种逆向选择问题,就致使人力资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本所有者,特别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无法获得符合其自身价值的人
力资本定价,甚至可能造成人力资本定价市场的消失。
解决逆向选择上午方法包括通过反复博弈来降低代理人说谎的可能性,再有最
为普遍的方式是通过斯宾塞信号传递模型来区分不同工作能力的代理人。
在斯宾塞模型里,虽然存在着雇佣双方关于雇员能力的不对称信息,但将雇员
的受教育程度作为一种信号,雇主便能够区分出具有高低不同能力的雇员。但这个
模型成立的基础是,必须假设教育的成本与能力负相关,高能力的人接受同样教育
的成本低于低能力的人。。可是,这还不全面,在这个假设中还隐含着另一个假设,
即学习的能力就是工作的能力。如果劳动力市场中充斥着高分低能的人,那么斯宾
塞模型也是不成立的。
在我们的模型中有一个代理人(人力资本所有者),一个委托人(非人力资本所
有者)。代理人的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用e表示,o是代理人的私人信息,委托人
并不知道,委托人只知道。的概率分布,进而只能估计。的期望值E e:人力资本的
定价用w(E e)表示,令w(E e)=E e,它可以理解为代理人的薪酬,进一步讲,它
是委托人根据代理人的E o选择的战略。代理人面对不同的定价情况,选择不同的
战略s(e,w(E o)),它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的发挥程度,一般情况下,当w(E o)
≥e时,代理人被充分激励,s(e,w(E o))=1:而当w(E o)≤9时,代理人没有被
充分激励,人力资本的发挥程度将大大降低。这个假设来源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
认为,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即当w(E
e)<o时,
垒!翌!丛生旦≥o
aⅣ(五目)
堡至!!!!墨业≥o
aw(E目)
代理人对企业的贡献用T(o,s(o,w(E e)))表示,它是代理人的人力资本价
值e和人力资本发挥程度s(o,w(E))的函数。并且由于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
的特性(丁栋虹,2000),o和s(o,w(E e))的边际贡献率是递增的,即满足:
型旦:盟!!皇型≥o
a口
型旦:丝!堡蚴≥o
国(口,w(E口))
翌:三(翌:!!!:!!皇12塑≥o
a。目
曼:!!呈:兰(翌!!!墨翌2塑>o
加2(目,wE口¨
在假设代理人和委托人风险中性的前提下(该假设仅仅为了讨论的简便,若将
。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代理人假设为风险规避,结论也是一样的),代理人的效用u(o,w(E o))=w(E e):
委托人的效用V(e,w(E e))=T(o,s(e,w(E o)))一W(E¨,委托人的战略是,
根据E e,选择w’E o,使V(e,w(E e))最大:
maxvf目,1“E口))=丁(口,s(曰,w(£目)))一w(E口)
矿(E们
若e是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共同知识,则帕累托最优可以达到,此时,E e=e,
w{(E e)=o(这里需要假设,僻(E o)=e时,V(o,w(E o))≥O。因为,当w(E e)<O
时,s(o,w(E o))关于w(E e)边际递增,T(o,s(e,w(E e)))关于s(e,w(E
e))边际递增,所以,w(E e)增加到。时,委托入的效用最大:而当w(E e)≥e时,
由于s(e,w(E e))恒等于1(能力已完全发挥,再多的激励也无济于事),T(e,
s(o,w(E e)))也将不变,此时,3V(e,w(E e))/3w(B o)<O因此,在完全信息
的条件下,w木(E e)=e,达到帕累托最优。
若。是代理人的私人信息,逆向选择的问题就会出现。此时,委托人并不知道
e的实际值,只能对e求期望,且难以保证E e等于o。这样会出现三种逆向选择
行为:
第一种情况:若E o略小于o,则激励不足,代理人选择战略s女(o,w(E o))
小于1,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均衡状态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适度提
高w(E e),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都可改善,若E o略大于o,则激励过度,代理
人能做到的仅仅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选择战略s:fc(o,w(E日))等于1此时,
T(o,s(o,w(E e)))保持不变,但由于一w(E o)的作用,委托人的效用下降,
此时适度降低w(E e),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效用并不会变化。
第二种情况:如果假设高能力的代理人在激励不足时,选择退出人力资本定价市
场(可以理解为另寻雇主),则委托人对未离开的代理人的人力资本的期望值E o进
一步降低,进而,次高能力的代理人也因激励不足随之退出,最终只有最低能力的
人力资本所有者留在企业,如果假设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的人力资本是连续分布
的.则人力资本定价市场完全消失。
第三种情况:若根据代理人人力资本的期望值,得出代理人的e远大于或者小于
E e,委托人的效用将会小于O。委托人的最佳选择将是取消对人力资本的定价,人
力资本定价市场也将消失。虽然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但在我国目前的现实中却是存
在的。由于我国国企长期以来的非市场化运作,国企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完全成为一
种私人信息,并且其方差很大,这就产生了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造成了现代
激励制度难以在国企运用的路径依赖问题。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3.2隐藏行为与企业家的努力程度
3.2.1道德风险的含义
在博弈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利用合约的不完
全性,损害委托人利益以达到个人目标的行为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内涵包括
以下内容:
第一是合约的不完全性。任何合约都不可能完全的例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
况,在委托一代理关系形成以后,代理人可以利用合约中没有规定出的内容作出有
利于自己的选择。第二是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的差异。在委托一代理机
制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就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互相冲突。两个目
标函数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成本是另~个人的收益:所支付的工资是代
理人的收益,并且是委托人的成本,而代理人的努力有利于委托人,却是代理人付
出的成本。
3.2.2国企新型道德风险的产生及表现
国企新型道德风险之所以会发生主要基于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依然存在下
面的问题,致使道德风险有更为恶化的倾向。
(1)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不可能于短期内彻底的解决,而且在解决过程中本身就
可能会引起道德风险。虽然理论界已经基本统一于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解决国企
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在短期内达到国有资本从大部分竞争性
行业中退出,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国有资本非常庞大,民营资本和外资短期内难以
收购;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大多技术落后,债务繁重,不良资产比
例较大,增加了民资与外资收购的风险。而且产权交易过程本身就是引发目前最为
严重的道德风险形式:串谋低估国有资产,使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2)显性激励不足与经营者对在职消费和隐性消费的追求。钱颖一曾对大组织
(尤其是公有性质的机构)激励制度的临时性和不规范性做出过这样的解释:大组
织内部客观上存在摆平内部关系的问题,而且组织内大家都会向上一级领导做很多
寻租活动,诱使领导主动进行平衡,因而,大组织内部足够充分的奖励,甚至一些
事前的激励承诺也有可能被平衡掉,使激励变得不可靠。我国国有企业在提供激励
时这种情况相对更加典型,承袭上下级关系的经营者和政府官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一
旦加大,将很有可能被平衡掉。在国企公司化改革实施近8年的2000年,上海财
经大学会计学院的魏刚对国有企业高管层激励现状做了一次总体考察发现:我国国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有企业上市公司老总与美国企业的老总相比较,显得收入实在太低,并且报酬形式
不合理,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依然是以工资加奖金的形式
为主,实行年薪制的都很少,更加不用说以股票期权形式存在的激励手段。经营者
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就会转而通过隐型收入求得补偿,日本学者奥村宏层指出:目
前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受益于在职消费和津贴,包括能更多的公款吃喝、私人
用车、分配到更好的住房等。
(3)尚无有效的个人财产担保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基本不承担经营失败
的风险。经营者的风险包括在经营失败时承担财产责任的大小、丧失职位的可能性
和机会成本、失职和腐败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和力度。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尚未有真
『F的财产风险承担者,负盈不负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制度上还没
有建立起对经营者有实际威慑力的个人财产担保制度。这好比是一个下注很小,胜
算很高的赌局,每个人都愿意去试一试。
(4)企业家选择机制的行政化。在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条件
下,政府控制着经营者的任命权,企业控制权(人事权、经营权和收益分配权)完
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在这种制度条件下,经营者为了增加自身利益,中饱私囊,极
力减轻政府官员对自己的监督和控制程度,必然千方百计“经营领导”而不是经营
市场,积极贿赂政府官员,而政府官员由于其选择经营者标准的主观性,容易受到
诱惑,同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积极与经营者大高权钱交易,合谋寻租,导致国
有企业经营业绩下降,国有资产流失。可见,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的行政
性、主观性及非能力性,必然会引起经营者道德风险程度的增加。
由于存在以上原因,目前,我国国企的道德风险显得较西方国家更为恶化。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思路整理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
关系上的缺陷。由于过程的限制,主要涉及的层面是产权结构,由于国有股垄断股
东权利,但有存在所有者缺位的根源性问题,造成了目前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恶化。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ⅣS THESIS
4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的优化
4.1国企经营者的市场化选择是优化选聘机制的基本思路
企业家的选择是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具有
中国特色的一个问题。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资
本雇佣劳动”,自然形成了经理人市场,并通过竞争市场把不合格的企业家逐出市
场,成为职业资本家/工人,同时寻找职业经理人组成“联体企业家”。而我国国有
企业只能通过综合考察经理候选人的才干从具各相应资格的人中选拔出经营者,从
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国企经营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
创新能力(以下简称企业家能力)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
经济资源,如何区分出高能力和低能力的企业家,实现这类特殊经济资源的有效配
置,对于目前改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必须建立经理人市场,提高企业家素质已经达成共
识,但在如何建立经理人市场,企业家从何而来,现有企业家如何有效配置等问题
并未达成共识,一种观点是政府应承担起“创造企业家”的职责,另一种观点是把
“经营业绩”作为企业家能力唯一的传递信号,理由是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无法观测
到的“隐藏信息”,因此,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注重现有经营者的职业培训,持第二
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家是从市场中选拔出来的,只能以成败论英雄。但笔者认为上
述观点都有缺陷,企业家才能主要强调“干中学”,教育和培训(如MBA,EMBA)能部
分提高企业家能力,是否真正能成为合格的企业家还要靠市场检验,在西方发达市
场经济中“以成败论英雄”固然没有错,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这对我们研究企业家初次担任经营者时的选择没有多大意义,在激励约束失衡的情
况下,经营业绩作为企业家能力的唯一信号有一定的缺陷。
4.1.1适合我国经理人市场的信号特征及其传递机制
选择企业家首先要识别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一般都被认为是私人信息,市
场如何识别企业家能力,需要代理人(企业家)的“信号传递”,这一博弈中,代理
人发出的信号只有满足“贝叶斯精练纳什均衡”。才是可信的。斯宾塞用“信号传
递博弈”建立了一个劳动力市场模型,该模型中假定劳动者个人能力属私人信息,
“’张维迎: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4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市场通过观测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并以文凭为依据支付工资,教育程度是劳动者
发出的一个信号。通过能力越高,教育成本越低这一“分离假设”可分离出劳动者
能力的大小。如果我们把企业家市场看成一个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斯宾塞的模型同
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由于企业家市场的特殊性,我们不能把教育作为唯一“传
递信号”。要想把高能力的企业家和低能力企业家分离是非常困难的,“经营业绩”
可作为一个有用的传递信号,但必须是企业家已从事经营工作若干年。在企业家初
次担任经营者时的选择中,我们认为资本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可观察的竞聘成本是一
个重要的企业家能力传递信号,对于已从事多年经营工作的人,经营业绩可作为传
递信号,因为企业家的经营实践具有高度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使得不具备企业家能
力的经营者承受巨大的压力,高收益意味着高成本。因此,我们把接受教育的程度
变量e(包括竟聘成本)与经营者拥有的资本w和经营业绩u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反
映经营者企业家能力大小的信号变量u:u=Ⅱ·e+B·w+r·u,上式中的a、
B与r是权数,是企业家市场对教育程度、经营者拥有的资本w、经营业绩u之间
的权衡,r=O表示经营者首次聘用。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的利润率为零,
企业的产出水平是Y(o。,u),在均衡的情况下,经营者报酬等于企业产出,i只
有两个取值,能力高和能力低,i=(h,L)。即e。表示经营者的企业家能力高,
e I表示经营者的企业家能力低。o。是经营者的私人信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企业(所有者)只能观察到u,不能观察到o。,因而报酬只能以u而定。令n(o i=
8 L l u)为观察企业家发送信号H后,认为经营者是低能力的后验概率,精炼贝叶
斯均衡意味着:经营者选择发送信号p(o。);企业(所有者)根据观察到的u得出后
验概率q(e。=e.J u)和支付报酬R(u),使得:(1)给定预期的报酬R(u),u(e
,)是能力为e。经营者的最优选择;(2)给定u(e;),n(o。=o。l p)是与贝叶斯一
致的,R(u)是企业的最优选择。但由于发送信号的成本不同,成本与收益问的权
衡,即收益R与信号变量u间的权衡,在不同企业家能力的经营者间存在一定的差
异,令u.(R,u)是能力为e。的经营者的效用函数,我们假定aU/aR>O,a2U/a2R≤
O,aU/au<O,G2u/a2 u<O,即报酬带来正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或不变),发送信
号带柬负效用,边际成本递减,在这一假设下,我们得到斜率为正且递增的无差异
曲线,又由于一般低能力的经营者发送信号的成本相对高于高能力经营者的成本,
c【u./Ⅱp<au../Ⅱu。这一博弈中存在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我们首先讨论不同企业
家能力的经营者相分离的均衡策略。分离均衡时,具有不同的企业家能力的经营者
发出不同的信号:低企业家能力者发出的信号是扯t。相应获得回报记为R-。:高企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引S THESIS
业家能力者发出的信号是u+。,回报是R t。。以上的u·。和u+。分别是低企业家能力
的经营者和高企业家能力的经营者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企业在观测到经
营者发出的信号后,理应推断:当u<“+。时,n(o,=o。I u)=l,支付经营者的报
酬为Y(o。,p):当u≥u+。时,n(o。=o。}u)=O,支付给经营者的报酬为Y(e。
u)。容易验证,上述均衡构成一个精练的贝叶斯均衡。
业绩作为传递信号时,经营者工作质量是其努力程度与企业家能力的一种信
号,能力高的经营者不努力工作和能力低的经营者努力工作时的业绩可能相同,甚
至后者比前者可能更高,这时容易产生混同均衡。假设Y=Y(e,c),e为努力
程度,c为努力成本,这与前面的假设是一致的,0【Y/a e>O,旺Y/口e<0,由于高
能力者与低能力者努力成本不同,高能力者观察到这一信号后会更努力,从而使低
能力者无法再模仿,产生与低能力者分离的信号(更高的业绩)。
但在现实中,由于激励的不到位,不容易分离出高能力经营者和低能力经营者,
特别是作为特例的国企经营者,其报酬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因此即便是在国企工作
的经营者的业绩低于民营企业时,也不一定是国企经营者能力低于民企的经营者。
4.1.2国企经营者选拔机制的改革措施
对经理人市场的分析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基
于我国国企经营者的选拔方式的行政化特点,从选拔聘用方式的角度研究对经营者
的选择问题似乎更具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国企经营者选拔任用体制,本着“党管干部”的原则。,我国国有
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由上级行政机关主持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任免工作,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针对企业的人事组织工作逐渐
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缺陷:第一,
选拔任用的主体不够明确,党委组织部门与企业工委、国资委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
分工合作的机制,真正做到管人与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在企业内部有相当一部分
董事长兼任了总经理。第二,选拔任用的标准不够科学,基本套用党政领导干部选
拔任用标准和考核内容。存在把经营管理者类同于党政领导干部的现象。第三,选
拔任用的程序不够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长官意志,组织选定常常变成个别人圈定,
同时,选拔周期长,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发生。第四,选拔任用的渠道不够
通畅。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即组织任命的多,市场配置的少;本地区、同行业
产生的多,跨地区、跨行业的少;能上的多,能下的少。
中共南昌市委谍题组: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方式.党建研究,2005(4)
26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引S THESIS
通过上一节对经理人市场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对现行的我
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做出如下的改革:
(1)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渠道,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竞争机制。一
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组建企业经营管理者准入与等级评定机构,建立一套符合我
国国情与企业发展特点的评定标准,按照准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通
过法定的全国统考,评估测试进行资格认证,准予注册进入市场。
(2)健全市场评价机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评价结构体系,把企业各项经济
指标,核心竞争力,长远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进行量化并作为考核标值的主要内容。
按照出资人认可和市场认可原则,由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委托有资质的中介
机构进行评价。大力发展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评价业务,积极开发现代
考核测评技术。
(3)严格市场退出机制。全面实行柔性任期制和契约管理制,以3年为基本任
期,根据绩效及评价决定连任、解聘、免职或引咎辞职,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双方
的权利义务以合同约定为准。
(4)完善社会化的市场体系。组建全国、省、市三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大市场,
加快经营管理人爿网络和价值咨询系统建设, 并在市场内设立薪资调查咨询专员,
制作统一的评估分析软件, 指导和调节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价格,大力培育和扶
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协会,以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
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热情服务的运行格局。
(5)加大经营者职业化改革的力度。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步伐, 一是健
全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 对“存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符合条件的
发给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积极引进“增量”职业经理人,以“增量”激活“存量”
二是构建职业化服务体系。组建国家、省、市三级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基地,
建立职业经理人资格全国统考和执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设立全国资格考试题库和
职业经理人人才库, 规范职业经理人流动和人才档案管理。三是强化职业经理人
后备人才培养。分级制定职业经理人后备人才培训规划和计划,为职业经理人后备
人爿‘的成长,发展进行长远安排和设计。四是推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加快经营者职
业化步伐。
4.2道德风险的防范
在国企改制进程中,代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对代理人的选择和代理人道德风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险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2000年,。国家审计部门对1290户企业进行重点
审计,发现国有工商企业在资产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投资等过程中造成
的国有资产流失高达229亿元,占这些企业国有资产总额的3.4%。仅上海市虹口
区检察院的一组数字即显示,1995年该院查处国有资产流失罪案45件,涉及的国
有资产流失1000万元;1996年48件,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4000万元;1997年
55件,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总额超过1亿元;1998年这个数额更大。
4.2.1道德风险的一般分析模式:
一般来说,对道德风险的分析采用下述的模型工具:
假设代理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可以综合量化为努力参数a,代理人
所付出的成本是a的函数,记为C(a),成本函数C(a)是严格递增的凸函数。公司经营
的期望收益是代理人努力程度的函数,记为B(a),最终得到的实际收益记为:
x=B(a)+o
式中,o为一个随机变量,其期望为O,表示外界不确定因素对实际收益x的
影响,称为风险系数,实际收益可记为x(a,e)。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的报酬是实
际收益的函数,记为s(X(a,e)),不同模式下报酬函数具有不同的形式,但它们
都是严格递增的凹函数。
由此可知,委托人的效用为
V(x(a, o)一S(x(a, o))) (1)
代理人的效用为:
U(S(x(a, o)))一C(a) (2)
由詈<0,詈>。,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首先来自于等(。,豢>。,其次来
自目t于舐_、,.U,阳_
>O。委托人选择的战略是报酬函数s(x),代理人选择的则是自己的最优努力水平a。
已知e的分布函数F(9)和密度函数f(o),则期望效用函数是对实际收益变量x
取期望值。建立授权经营制的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博弈模型为:
Ⅱjax J矿(工(口,目)一J(x(口,目)))厂(护)d口(3)
s.t. 』u(s(x(口,口))),(口)d口一c(口)≥“
数据摘白中国困企改革旧
maxfu(J(x(口,口)))厂(目)d臼一c(口) (5)
其中(4)式表示参与约束,既代理人接受合约的条件是他从合约中得到的期望效
用不小于其保留效用,即不接受合约时的最大效用。(5)式为激励相容约束,在
任何激励合同下,经营者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努力水平a。
讨论:
如果政府完全能够观察到经营者的努力a对其进行奖惩,则帕累托最优是可
以达到的。报酬函数可以是努力a的函数,这样激励相容约束式(5)是多余的,
利用式(3),(4)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三(d,s(x))=J矿(x(d。臼)一s(x(盯,矽))),(印d口+五J己,(J(x(d,D))/(扫)d口一c(∞一“
(6)
对报酬函数S求导,可得到最优化问题的第一个条件为:
丛苎二坐扯五(7)
“’(s(x))
(7)式代表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收益的边际效用之比^等
于一个常数。称为均衡系数。在满足均衡方程的条件下达到均衡解。(6)式对
努力a求导后,并将(7)式代入,简化后得到:
fv’宴厂(目)d(臼)一^警=o (8)
或用期望算子表示为:
西,堡一上鱼:o (9)
抛“’如
(9)式的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努力的期望边际收益等于期望的边际
成本。所以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政府和经营者的帕累托最优战略可以同时达
到,是有效率的。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均衡系数五4是一个变量。
同理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
£(口,5(x))=fV(x—J(x)),(印d(目)+五』“(J(x),(吕)d(∞一c(∞一五+u』“b(砷)塞厂(口)d(们
(10)
式(10)的最优化条件为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lS
丛苎二!型2:五+u塑:z一∞鱼<五, (11)
“7(sfz)) 甜’勖1 6b
由霍姆斯特姆1979年给出的证明可以得到以下的关系:
如旯一up。毫靠五(12)
在信息对称条件下,最优报酬函数是s(x),由(10)式可知,如果政府和经
营者都是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的,则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报戮函数s’(x)小于5
(x),此时激励相容约束是有效的。代理人的求解问题得到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血,型鱼一上堡:o
苏加“’a口
(13)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努力水平为a7,由≥<1,并由假设二与>o,可知, 出
ad。
。’(a。这说明,在政府观察不到经营者的努力水平时,而且又是预先设置好报酬
方式的条件下,经营者将选择更小的努力水平以提高自己的效用,也即产生道德风
险问题。
通过观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式(10),可以发现,如果p=O则材’为~个常数,
那么式(11)与信息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化条件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代理入是风险
中性的,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只要令其承担所有的风险,则帕累托最优仍
然可以实现。也即只要让经营者承担所有的风险,并可出从中获益时,经营者将没
有偷懒的动机,不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为防范其可能发生
的道德风险,则应该是由他以股票期权的形式分担一部分出资人的风险。
4.2.2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国企经营者薪酬割度的改革
(1)股权激励制度现状
股权激励制度是目前西方通行的一种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有资料显示:
美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报酬结构为:基本公司占42%,奖金占19%,股票期
权占28%。这种结构比例从激励的角度看是较为合理的。而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
股权激励起码在上市中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据统计,各个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总
体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最高的是纺织业,仅为O.85%,其次是农业和综合类
公司,均为0.11%;持股比例最低的是房地产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冶金业和
制药业均为O.04%。纺织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论是总体待股数量还是所占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总股本比例均是最大的,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振兴纺织业,对管理层增加持股采取
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尤其是深中冠、龙头股份和江苏太极等纺织企业在增发新股时
都增加了管理层的持股比例。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资已经从竞争性行业中大量退出,民营资本或
外资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大批进入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的新股东。对国有企业高
管层的激励问题已成为包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民营企业家和境外投资者所共同关
注的事情。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5年11月,两家深圳本地股深纺织A和特
发信息走入股改程序,其股改方案中均包含了股权激励计划。在此事件之前,2005
年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有关负责人曾表态: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
国资委将不再批复股改方案中的期权激励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尝试
股权激励,充分显示出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无法绕开股权激励的问题。相关的,
证券报曾经也报道过在中化国际日前召开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机构投资者提出
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事实。
股权激励就是让企业经营者以某种方式持有公司的股票,例如股票期权就是其
中较典型的一种。股票期权就是未来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力。一般来说,管理者是以
陔权力被给予时的价格,在期权到期时购买公司股票的。该期权的年限一般是5—
10年,也就是说持有该权力的管理者在持续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才能行使该权力。
如果该期权到期时的股票价格高于授权时的股票价格,说明他保证了公司资本和企
业市值的不断升值,这是符合股东利益的。对管理者来说,在期权到期时行使该权
利的结果将为他带来丰厚的收入。当然,如果期权到期时的股票价格低于授权时的
价格,管理者不但享受不到该期权的收益,而且还意味着他是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股权激励是可以有效降低经营者道德风险的一种机制。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
即委托人完全可以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并能判断出其行为与经营结果之间的关系
的时候,委托⋯代理关系的最优合约是委托人承担全部的风险,就是委托人支付给
代理人相当于代理人的市场价格的不变的工资,而代理人不承担任何风险,只拿固
定工资,这个工资与企业利润多少无关,只于经理市场有关,别的企业给更高的工
资,那就跳槽。但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
下,以上委托人承担全部风险的合约特征要调整为代理人必须分摊部分风险,即委
托人对代理人的最优支付要基于企业的业绩,由此将企业的业绩引入代理人的目标
函数,有此含义的支付方式有效益奖金、年薪制等,但是这类薪酬形式虽然具有一
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发放的数额大小是基于短期的业绩,所以容易诱发代理人的短
期行为,实现中、长期激励的最好方式,是使代理人持有企业的股票,在日常经营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活动中,企业经理就会顾及企业发展战略,减少短期行为,从而也降低了企业的代
理成本。
(2)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实施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包括以下四种形式:固定工资;绩效奖
金;福利;股票及股票买卖选择权。前三种形式已经深入人心,第四种尚处于探索
阶段。这样的薪酬结构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显得很僵化:美国强生公司总裁
Palall.Larsenl998年的总收入是6947万美元,其中期权收益为6684万美元,占其总
收入的99%;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Jack.wjlchl998年的总收入超过2.7亿美元,
其中期权收益占96%以上。,工资和奖金两项合计所占的比例还不到4%。以股票
期权为主体的报酬制度已经取代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体的传统报酬制度。
缺乏激励机制的薪酬结构长期以来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呈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短
期行为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益。2001年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国家经贸委等13个部门完成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及有关政策的
研究”的课题报告上报决策层。由此,一份完整的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初露端倪,
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才真正提上日程。目前已有一些企业探索引进股票期权制
度。中国联通、中石油、中国移动(香港)、联想集团等少数境外上市公司为更好
的发展及解决境外投资者担心激励不足的疑虑,已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境内一些
上市公司也实行了母公司或大股东奖励流通股股票等多种形式的股票激励制度;有
些拟上市公司己实行各种模拟股票期权制度。还有更多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及高科技
公司要求引进股票期权制度。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中遇到
一些障碍,如股票的来源、行权价格、行权期的确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配套等等,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国国有企业探索出许多有效的途径来实施股权激励计
划。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有:
水业绩股票:是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
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
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另一种与业绩股票在操作和作
用上相类似的长期激励方式是业绩单位,它和业绩股票的区别在于业绩股票是授予
股票,而业绩单位是授予现金。
十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
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股票
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行为行权支出现金。目前在我国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世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0(3)
32
⑧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有些上市公司中应用的虚拟股票期权是虚拟股票和股票期权的结合,即公司授予激
励对象的是一种虚拟的股票认购权,激励对象行权后获得的是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
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
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股票增值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如果公司股价上升,激励
对象可通过行权获得相应数量的股价升值收益,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
权后获得现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十限制性股票:是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
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如扭亏为盈)后,激
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延期支付:是指公司为激励对象设计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属
于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价折算成股
票数量,在一定期限后,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据届时股票市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激
励对象。
}经营者/员工持股:是指让激励对象持有~定数量的本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
是公司无偿赠与激励对象的、或者是公司补贴激励对象购买的、或者是激励对象自
行出资购买的。激励对象在股票升值时可以受益,在股票贬值时受到损失。
十管理层/员工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或全体员工利用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
份,成为公司股东,与其他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
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实现持股经营。
十帐面价值增值权:具体分为购买型和虚拟型两种。购买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
初按每股净资产值实际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在期末再按每股净资产期末值回
售给公司。虚拟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初不需支出资金,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
的名义股份,在期末根据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量和名义股份的数量来计算激励对象
的收益,并据此向激励对象支付现金。
以上第一至第八种为与证券市场相关的股权激励模式,在这些激励模式中,激
励对象所获收益受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而帐面价值增值权是与证券市场无关的股
权激励模式,激励对象所获收益仅与公司的一项财务指标一每股净资产值有关,
而与股价无关。
我国国企股权激励计划一直得不到顺利实旌,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以下几
个方面:
十市场环境的不健全,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效。股票对经理人的真正激励要与资
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约束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发挥作用。市场发育不全
对股票期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股票市场的不完善,使公司股价与公司价值和经营
状况相关性很低,股价不能正确反映经营者的实际努力程度和业绩:证券市场管理
水平低、信息披露不规范,经理人可以利用虚假的信息掩盖其实际业绩的低下,并
以此获得期权收益;我国经理人市场现在还没有真正建立,很多国有控股企业的经
理不是由市场来筛选,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大股东来筛选,他们的选择标准和
原则往往与市场不相同;风险预警系统尚未纳入考虑范围我国国有企业对从本质上
讲,只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还是把国家财务转给企业领导的概念,没有大众利益
的概念在里面。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作为配套的市场环境要不断得到改善,才能保
障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必须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内部
制度的制定又是一个难点。其原因主要是体制上的因素。例如,上市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不能相互制约,“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如果控制不好,股权激励计划有可能诱发新的道德风险。比
如股权激励方案从出台到实施,有一个时间差,上市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这个时间
差把股价做下去,非上市企业则可以把企业财务报表做得很差,实施时的股价会很
低。实施后,管理者拿到国资委认购价,股价可以随时好转,因为很多财富己被隐
藏起来。两年之后,管理者又可以把股价做上去,把财务报表做上去变现。
{现行法律的难点。股票期权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制度,它需要与《公
司法》、《证券法》、《税法》等法律相配套。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不配
套,这集中表现在:目前国内还未制定专门针对股票期权的税收法规,所以股票期权
成了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灰色通道;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期权计划的核心内容,而
我国还未出台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处理。
4.2.3防范道德风险的其他补充措施
股权激励以防范道德风险的思路是从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上来说的,适用于
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但是从我国国企目前的改制现状来说,也就是从宏观层面
来说.为防范道德风险还应提到以下几点:
(1)外部治理机制的内部化。即所有者对经营者重大决策的直接干预。公司治
理结构实质是一种契约制度,针对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企业经营结果所承担的责任是
不对等的问题,应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合理的公司章程和签订有效的合同,明确
规定所有者和代理者的责任和权利,双方都按章程和合同办事,既保证所有者对经
营者决策的正确干预。又能减少经营者道德风险的程度,特别是在经营者作出事关
公司大局和前途的决策时,所有者应进行直接干预,避免其出现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维护自身的利益。
(2)权利制衡:利用“派生委托人”的额外信息现代企业理论将经营者实施
的、所有者无法觉察和准确评判、从而激励合同也无法约束的“争议性行为”和
隐藏行为称为剩余行为。克服剩余行为偏离所有者目标的制度设计之一,便是建立
企业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其基本思路是科学设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让更为了解
行为人的企业内部人来监督和控制剩余行为。权利制衡机制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一
是因为终极所有者委派的委托人是企业的内部人,比终极所有者掌握的内部信息更
全面;二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设置了派生委托人承担直接行为入的部分责任的约束
机制,直接行为人的道德风险活动将损害派生委托人的效用,这样派生委托人对直
接行为人的监督和控制就有内在动力。权利制衡机制的漏洞在于:派生委托人也存
在剩余行为。如果派生委托人认为同直接行为人合谋获得的效用大于履行职责获得
的效用,则道德风险同样不可避免。
(3)声誉效应:利用企业家市场的额外信息在竞争性的企业家市场向企业经营
者施加了有力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有能力的、尽职尽责的经营者得到高的报酬,无
能的、懒惰的经营者只能得到低薪或被解雇,经营者要提高收益,巩固其地位,必
须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充分竞争的企业家市场能够提供约束经营者行为的
额外信息,对此,珐码、伦德纳和罗宾斯坦用声誉理论进行了解释。珐玛的声誉效
应理论认为,经营者始终在企业家市场上推销自己,经营者当期行为和业绩便是推
销自己的筹码,决定着他取得相当职位和身份的可能性。经营者有赢得声誉的内在
动力,因为声誉能确保自己不被淘汰出局或寻求到出价更高的雇主。伦德纳和罗宾
斯担的重复博弈声誉理论强调声誉效应对经营者从理性的雇主手中获得更长合约
的重要性。在所有者同经营者的较量中,如果经营者期待与所有者进行下一期合作,
他必须在上期努力工作,取得所有者的信任。青木昌彦和奥野正宽的“代理人业
绩比较模型”能够说明企业家市场对经营者的巨大压力,因为所有者会拿自己雇佣
的人与其它人比较,并决定是否付高工资,是否继续聘用。
4.3国有企业的监管
4.3.1目前我国国企监管的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对国有企业一把手实施监
督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经营者行为不规范、投资决策不民主、不科学;侵吞国有资
产;做假账;搞恶性竞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等等;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管体制未理
顺,不协调。第二,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管理是分开的、分散的,由多家分管。
财政部管资产(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并归财政部),中组部管干部任命, 最近中央又
成立大企业工委,党的工作由中央工委管,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遣,还有国家经
贸委、人事部、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银行等部门也都管。一方面,监管机构
多,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工作交叉,责任不清,影响监督效能,另一方面,有些
企业的经营者反映,企业遇到重大经营问题又找不到婆婆汇报和反映。第三,对
国有企业加强监管的方式问题。首先是加强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问题并没有
很好地解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必须改善行政管理,切实加强法制监管,
从政府直接的过程监督逐步过渡到法制体系下的事后监督。再加上法制监督存在
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的问题。相对过去而言,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了极大
发展。目前针对经济生活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具备,如公司法、会计法、合同法、
证券法、环保法、土地法、税法等等。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监督检查及落实的力
度不够,使对企业的法律监督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监督的应有的效力。由于上述
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管尚有待于加强。
4.3.2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在宏观层面,要加大政府管理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从源头防范国
资流失。当前,特别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大力深化政府管理改革,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的改革,强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改变仅以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评审和考
核官员的依据,而辅以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壮大提供服务多少为依据;加
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大部分的投资要交给民营企业,需要国有企业进行的
投资其投资权要逐渐从职能部门转移到出资人手中。此外,国家最好能加快国资法
出台,通过建立规范的、具有权威性的国有资产立法、执法体系,从法律上对国有
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加以保证。
在中观方面,要着力推进国资监管体系的完善、培育规范有效的交易市场,以
及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减少因为监管不到位以及交易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l S THESIS
不规范造成的交易性流失。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国有资产的国家监督体系,
为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体制保障。当前,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各
级国有瓷产监管机构,即国资委是国家监督体系的核心。要积极完善监管机构的运
行机制,树立监管的权威性和确保监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注意国有资产监管
机构与国家行政、司法、审计等部门的协调,尽量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提高
整体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广东省为例,在实施省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广东省将原来分散在省
政府50多个部门管理以及军队、武警、政法机关移交的国有企业,陆续重组为21
家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集团公司,实行授权经营,改变省属国有企业长期存在
的出资人缺位的状况,在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初步建
立了省属国有资产簦管体系。资产明晰后,省属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
为提高省属国有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益,广东省全面启动了省属劣势企业退出工
作。省属企业集团对下属1600户企业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对454户资不抵债、
扭亏无望、不能待续经营的企业实行了托管。目前劣势企业已完成退出772户,筹
集职工安置资金14.22亿元,妥善安置职工48966人。企业减卸了历史包袱,打下
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劣势企业退出的同时,一批毅型的国有企业迅速崛起,不
少企业集团以资本经营为手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广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培育了
一批龙头企业。在企业重组、有进有退中,国有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不但没有改变,总体实力反而目益增强。数据表明,2004年末的全国国有资产评估
显示,广东全省在册的国有资产总量达11891亿元,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从1998
年到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未含金融类企业)虽从1650l家减少到9655
家,减少了40.49%,但实现利润从57.7亿元提高到311.9亿元,增长了4.4
倍;日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0175亿元增加到11891亿元,净资产从3031亿元增加
到4545亿元。国有资产步上保值增值快车道。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提出优化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思路。作为防范道德
风险的主要措施,特别分析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并且分析了目前国有企
业经营者的选拔制度,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即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又要尊重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
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段时间的
改革,在经营体制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国有资产的流失相
当严重,可以说,解决国有企业的委i陪一代理关系问题已经是追在眉睫了。
出于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的结合,我决定选择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代理
关系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论文。这个想法得到了我的导师娄策群教授的支持。2005
年9月份开题报告以后,我搜集了大量的文献,综合了国有企业改革、信息经济学
有关经典名著、各类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的收获,整理了思路,提出
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剖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并提出了优化方
案。但是正是因为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的,漏洞在所难免,再者由于
资料的局限,实证部分显得很薄弱。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的伟大工程,
需要精通管理学、数学、企业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本人知识的局限性,立
论的肤浅和写作的缺憾恳请各位师长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参考文献
[1]顾奋玲,赵丽芳.国有企业内部监控体系问题的研究.当代财经,2001(8)
[2]李淑红.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8)
[3]姚丽娟,李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
(3)
[4]宋克杰.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十大风险不容忽视.当代经济,2004(3)
[5]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杰克·赫什莱弗,约翰G.赖利.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刘广灵,李绍荣译,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因内斯·马可一斯达德勒,J.大卫·佩雷斯一卡斯特里罗.信息经济学引论:激
励与合约,管毅平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0]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高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1]史蒂文·J·布拉姆斯,艾伦·D·泰勒.双赢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j2]艾兰-布雷克.董事会的构建.刘有发,肖珑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3]闰绪娴.如何进行人才测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欧阳辉.寻找与留住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i5]王小龙.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契约性阻挠与社会福利损失:一种代理理论分
析.经济研究,2002(1):34—38
[16]黄群慧.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一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
观点.经济研究,1996(9):3—15
[18]孙耀吾,周湘峰.基于价值均衡的企业家选择.财经科学,2003(5)25—31
[19]吴炯,胡培,耿剑锋.人力资本定价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
济,2002(4):19—23
[20]周立新,李桦.我国企业家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建议.经济体制改
革,2002(4)30一33
[21]欧阳劲进.股权激励,大势所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2)56—59
[22]徐平华.产权改革是国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环节.当代财经,200l(7)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23]高燕,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比较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05(10)
[24]叶艳秋.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财经科学,2000(1)
[2j]张兴胜.国企内部博弈格局的变迁与“经营者控制”风险防范.财经科
学,2000(6)
[26]安增军,许经勇.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难题研究.
福建论坛,总23l期
[27]吴家骏.国有企业脱困的进展和今后的课题.中国工业经济,200l(2)
[28]张玉卓.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商业研究,2000(4)
[29]四川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秘书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七大趋势.中国机关后
勤,2005(11)
[30]袁敏.浅析监事会相关问题与职能优化,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l(12)
[31]崔钊,张智,牛雪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改革与理论,2001(11)
[32]姜彦福,周刚,雷家肃.信息结构、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当代经济研究,2001(1)
[33]马连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刨新.商业研究,2001(7)
[34]肖美英,资产管理公司:十大难题与操作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
刊),2001(5)
[35]闰麒.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管理天地,2004(2)
[36]梁树安,邱忆如,孙伟.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探析.现代管理科
学,2004(6)
[37]郑光兴.公司治理研究的国内外分析.中州学干0,2004(1)
[38]王新汉,王威.公司治理应关注盈余治理⋯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河北大
学学报,2005(1)
[39]焦满金.国有产权委托一代理的市场化探讨.商界,2005(5)
[40]王利民.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管理的思考.企业管理,2005(6)
[41]丁春红,凌远云.代理理论的研究综述管理科学文摘,(13)
[42]唐任伍,雷小宁.寻租逆向选择与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3]闫麒。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管理天地,2004(2)
[44]郭彬等.企业家最优激励报酬机制研究.工业工程,2005(5)
[45]张维迎.从中国改革看制度变革的演进特征.中国改革,2003(11)
[46]韩小明,陈享光等.深化国企产权改革.前线.2005(6)
[47]宋常.企业激励机制之效率缺损及其对策思考.铜陵学院学报,2005(1)
[48]李立农.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与“完全放权合约”一评张维迎博士的几个观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点.财经问题研究,2000(4)
[49]张淑林.迸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现代财经,2004(2)
[50]孙少岩.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学习与探索,2004(3)
[5 1]陈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管什么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2]吴斌.关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1)
[53]许国,赵永谦.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剖析.市场与管理,2005(2)
[54]谢康.信息经济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1999
[55]李狲.论道德风险与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创新.河北学刊,200l(1)
[56]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问题笔谈.南开学报,2001(1)
[57]王玲玲.国企改革要有新突破。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1)
[58]许经勇.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求索,2000(1)
[59]杨来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中间层司高效法人治理结构有关问题思考.决策探
索2005(9)
[60]魏文超.股权转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其对策.中外企业家,2003(5)
[61]薛秦昕.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与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南京社会科学,2000
增干U
[62]刘亚平.国企改制中的问题与对策.领导科学,2005(20)
[63]丁奕.国企存在的深层问题及改革建议.经济纵横,2004(11)
[64]唐壮.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65]孙文平.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性与趋同性.唯实,2001(8)
[66]高云飞.通过制度性搭车解决国企一股独大问题.今日中国论坛.2005(7)
[67]周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上海金融,2002(6)
[68]徐平华.产权改革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环节.当代财经,2001(7)
[69]汪洪涛.国企改革:从搞活国有企业转向盘活国有资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学报,2005(9)
[70]高燕.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比较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05(10)
[71]牟方君.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72]崔钊,张智,牛雪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改革与理论,2001(1)
[73]马连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商业研究,2001(1)
[74]肖美英.资产管理公司:十大难题与操作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5)
[75]姚海琳.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200l(7)
[76]龙晓菲.制度缺陷背景下的中国MBO.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BSIS
(1)
[77]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对我国企
业改革的借鉴。当代经济研究,2003(9)
[78]张维迎.从国企病态现象看产权改革.中外管理导报,2000(10)
[79]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0(3)
[80]闫伟.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决定因素.经济研究,1999(2)
[81]中共南昌市委课题组.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方式.党建研究,2005(4)
[82]刘福民,蔡廷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西安科技学院学
报,2001(9)
[83]孙耀吾,周湘峰.基于价值均衡的企业家选择.财经科学,2003(5)
[84]刘贞元。公开招聘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实践与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5(5)
[85]蒋兰陵.股票期权制度的建立与经理人市场的完善.经济师,2001(12)
[86]李永强,甘力.股票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l(12)
[87]常玉春,梁恒.国企改革亟需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产权导于0,2005(3)
[88]纪元.国有控股企业职工董事问题刍议.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2)
[89]李涛.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0l(6)
[90]聂卫东.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管理科学文摘,2002(2)
[91]魏杰,谭伟.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与出路.改革与理论,2003(2)
[92]康耀辉.论国有资产产权流动和重组.理论探讨,2005(6)
[93]张再强.坚持国资管理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月刊,2004(11)
[94]李时椿.控制“内部人控制”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商业研究,2004(12)
[95]洪浩,刘巨钦.P_M—G框架:对我国企业治理理论缺陷的改进.广东商学院学
报.2002(4)
196JJefferson,Gary and Inderjit Singh,1994,Chinas Industrial PerforII】ance:A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Mimeo,the World Bank P01icy Reserch Department.
[97]Alchian,Armen,1965,S伽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 IL Politico。
30(4),816—29
[98]Baron,D.P.,1989,Design of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s,Handbook
of Industral organization,v01.2,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99]Aghion, Philippe and Patrick B01ton,1992,”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473—494
[100]Blair,Armen and Harrold Demsets,1972,”Production,Information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Costs,and Economic Orge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777—95
www.xinhuanet.com中国国企改革网
43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W S THES】S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三篇:
1、《股权激励,大势所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2(唯一作者)
2、《技术进步的环境对策分析》,生态科学,2006,5(第一作者)
3、《运用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第二
3、《运用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第二
作者)
后记
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时间内我得到了许多许多。信息管理系和经济学院
的众多思师给予我的帮助使我终生受益。
借硕士论文的机会,我在此向我的导师和任课老师一并致谢:
首先,我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娄策群教授,娄老师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令我
有条不紊,轻松愉快的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其次,信管系的李玉海副教授、
桂学文副教授、段尧清副教授、王战平副教授、夏立新教授、王伟军教授、等作为
我的任课老师使我在学业上受益匪浅。特别致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王学东教授,王
老师不仅给我提供了学习上的帮助,还给我提供了科研实践的机会,上述各位老师
将是我终生难忘的。另外黄宁研究员对我的帮助令我感动,她和蔼可亲、爱岗敬业,
无疑将成为我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榜样。师母董敏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
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加深了我们同门兄弟姐妹的感情。
其次,我要感谢经济学院的我的任课老师,他们是张绍炎副院长、刘小怡教授、
肖殿荒教授、徐小音老师等。特别鸣谢经济学院曹阳院长于百忙中担任我的答辩委
员会主席,对我的论文提出了批评修改意见。
再次,我要感谢我在硕士生期间的同学们,正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和陪伴,使我
在枯燥的日子里依然可以充满欢笑。他们是谈炎、崔艳红、姚娟、王培林、李民、
高旭林、林函宓、胡海波、赵立响等等,由于篇幅限制,未列出姓名的好友,请你
们多多见谅。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和我可爱的女儿,为了我的学业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的父母、婆婆也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我无以回报,只能祝福他们永远健康,永
远快乐。
桂子山上飘香的桂花树,绿草坪里铭刻校训的巨石,梅园中茂盛夺目的腊梅
花⋯⋯华师,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最美丽的部分。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作者: 欧阳劲进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100条)
1.顾奋玲.赵丽芳国有企业内部监控体系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1(8)
2.李淑红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6)
3.姚丽娟.李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4.宋克杰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十大风险不可忽视[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4(3)
5.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2003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1996
7.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1995
8.杰克·赫什莱弗.约翰·G ·赖利.刘广灵.李绍荣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 2000
9.因内斯·马可—斯达德勒.J 大卫·佩雷斯—卡斯特里罗.管毅平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 2004
10.罗伯特·吉本斯.高峰.魏玉根博弈论基础 1999
11.史蒂文·J·布拉姆斯.艾伦·D·泰勒双赢之道 2002
12.艾兰·布雷克.刘有发.肖珑董事会的构建 2003
13.闫绪娴如何进行人才测评 2005
14.欧阳辉寻找与留住优秀人才 2003
15.王小龙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契约性阻挠与社会福利损失:一种代理理论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2(1)
16.黄群慧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 2000
17.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1996(9)
18.孙耀吾.周湘峰基于价值均衡的企业家选择[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3(5)
19.吴炯.胡培.耿剑锋人力资本定价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2(4)
20.周立新.李烨我国企业家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建议[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 2002(4)
21.欧阳劲进股权激励,大势所趋 2006(02)
22.徐平华产权改革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环节[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1(7)
23.高燕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总会计师 2005(10)
24.叶艳秋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0(1)
25.张兴胜国企内博弈格局变迁与"经营者控制"风险防范[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0(6)
26.安增军.许经勇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难题研究
27.吴家骏国有企业脱困的进展和今后的课题[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1(2)
28.张玉卓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0(4)
29.四川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秘书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七大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机关后勤 2005(11)
30.袁敏浅析监事会相关问题与职能优化 2001(12)
31.崔钊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期刊论文]-改革与理论 2001(11)
32.姜彦福.周刚.雷家骕信息结构、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 2001(1)
33.马连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1(1)
34.肖美英资产管理公司:十大难题与操作对策?[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3)
35.闫麒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2004(02)
36.梁树安.邱亿如.孙伟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探析[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04(6)
37.郑光兴公司治理研究的国内外分析[期刊论文]-中州学刊 2004(1)
38.王新汉.王威公司治理应该关注盈余治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5(1)
39.焦满金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的市场化探讨 2005(05)
40.王利民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企业管理 2005(6)
41.丁春红.凌远云代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42.唐任伍.雷晓宁寻租、逆向选择与国有企业改革[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43.闫麒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2004(02)
44.郭彬.张世英.郭焱.冷永刚企业家最优激励报酬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5(3)
45.张维迎从中国改革看制度变革的演进特征[期刊论文]-中国改革 2003(11)
46.韩小明.陈享光.冯健深化国企产权改革[期刊论文]-前线 2005(6)
47.宋常企业激励机制之效率缺损及其对策思考[期刊论文]-铜陵学院学报 2005(1)
48.李笠农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与“完全放权合约”——评张维迎博士的几个观点[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0(4)
49.张淑林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期刊论文]-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4(2)
50.孙少岩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期刊论文]-学习与探索 2004(3)
51.陈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管什么的?[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4)
52.吴斌关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1)
53.许国.赵永谦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剖析 2005(02)
54.谢康信息经济学原理 1999
55.李翀论道德风险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期刊论文]-河北学刊 2001(1)
56.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问题笔谈 2001(01)
57.王玲玲国企改革要有新突破 2000(01)
58.许经勇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求索 2000(1)
59.杨来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中间层公司高效法人治理结构有关问题思考[期刊论文]-决策探索 2005(9)
60.魏文超股权转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外企业家 2003(8)
61.薛秦昕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与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 2000(zk)
62.刘亚平国企改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领导科学 2005(20)
63.丁奕国企存在的深层问题及改革建议 2004(11)
64.唐壮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65.孙文平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性与趋同性--兼析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期刊论文]-唯实 2001(8)
66.高云飞通过制度性搭车解决国企一股独大问题 2005(07)
67.周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上海金融 2002(6)
68.徐平华产权改革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环节[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1(7)
69.汪洪涛国企改革:从搞活国有企业转向盘活国有资产[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3)
70.高燕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总会计师 2005(10)
71.牟方君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分析[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12)
72.崔钊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期刊论文]-改革与理论 2001(11)
73.马连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1(1)
74.肖美英资产管理公司:十大难题与操作对策?[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3)
75.姚海琳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 2001(07)
76.龙晓菲制度缺陷背景下的中国MBO[期刊论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
77.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借鉴[期刊论文]-当代经
济研究 2003(9)
78.张维迎从国企病态现象看产权改革 2000(10)
79.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0(3)
80.闫伟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决策因素[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1999(2)
81.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方式[期刊论文]-党建研究 2005(4)
82.刘福民.蔡廷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1(3)
83.孙耀吾.周湘峰基于价值均衡的企业家选择[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3(5)
84.公开招聘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5)
85.蒋兰陵股票期权制度的建立与经理人市场的完善[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1(12)
86.李永强.甘力股票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 2001(12)
87.常玉春.梁恒国企改革亟需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论黑龙江省加快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必要性[期刊论文]-
产权导刊 2005(3)
88.纪元国有控股企业职工董事问题刍议[期刊论文]-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1(1)
89.李涛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2001(06)
90.聂卫东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02(02)
91.魏杰.谭伟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2003(02)
92.康耀辉论国有资产产权流动和重组[期刊论文]-理论探讨 2005(6)
93.张再强坚持国资管理改革的正确方向 2004(11)
94.李时椿控制"内部人控制"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1(12)
95.洪浩.刘巨钦P-M-G框架:对我国企业治理理论缺陷的改进[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4)
96.Jefferson Gary.Inderjit Singh Chinas Industrial Performance:A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 1994
97.Alchian Armen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 1965(04)
98.Baron D P Design of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s,Handbook of Industral Organization
1989
99.Aghion Philippe.Patrick Bolton 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 1992
100.Blair Armen.Harrold Demsets 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enization 1972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孙坚强.崔百胜股权激励的道德风险[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6(5)
2. 白阳 国有企业改制成本分析[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