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姓名:李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韩秀景
20040501
摘要
随着我国迸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首先,世界市
场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国际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WTO框架下一方面面临着
更加公平的国际环境,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信息、技术和
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接受世界市场经济的考验,另一方面WTO组织自身的缺陷也为
我国企业顺利实施全球化战略设置了重重障碍。其次,我国仍然处于经济转轨时
期,市场经济趋于成熟的同时还有着过渡的特征。再次,我国企业机制自身发展
的不健全使得微观经济的竞争主体没有最终确立。应对以上变化,我国企业必须
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自身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决定了提升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应对国内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没有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竞争优势,它的
提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的结构如下,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论述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势
在必行。第二章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论证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详细论述
了企业应对WTO,主要应从其制度基础、人力资本基础、技术创新机制和品牌经
营战略四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和健全,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WTO;核心竞争力:企业人;技术创新;品牌战略
Abstract
With our country’S further joining into the world economy,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ies have changed.First of all,the world market has provided
a bigger intemational market for Chinese companies.Within the WTO frame,on one
side,Chinese companies can face a much more fai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hare the
resource,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with other countries’
companies all over the world,and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world market economy;on
the other hand,the defects ofthe organization itself set many obstacles for the practice
of西obalization of Our companies.Secondly,we are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economy.The market economy tends in mature while still has the transition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Thirdly,the principal body ofmicroeconomy competition has been failed
to be established because of unsound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mpanies’
mechanism.Responding to the varieties above,we must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our companies. ’
Promo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spond to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theory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tself.The lack of competency in Our companies is baSically
because the failure to promot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a
dynamic advantage in a system and it has to take an extremely long time to be
promoted.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chapter one deals with the necessiVy if the
promotion of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mpany;chapter two explains the theory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ves that it is the only way to maintain the superiority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apter three is the major part,expounding the fact
that when facing the WTO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four methods
could be used to consummate.They are institution foundation,human cap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brand strategy.
Key words WTO;core competitiveness;the person belonging to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brand strategy
II
qI言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总体竞争能力低下。我国加入世贸组
织之后,企业将进一步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必须增强自己的竞争实
力。而如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本国发展的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也拥有一席之地,
一直是经济界关注的焦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经过十
多年的实践,人们普遍认同了该理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企业在21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共识。因
此许多企业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长远的发展战略,其中路径的选择对于企
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实施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
选定此题,旨在探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希望在此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广泛,但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直至目前也没有形
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如企业制度、人力资本作用、
顾客价值、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等方面出发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证,这一方面
说明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它确实是企业在国内国际竞
争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说明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提升需要一
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作者认为,企业制度、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制、品牌战
略,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说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必须从这四方面入手,完
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人力资本内化为企业人、拥有核心竞争力赖以存在的核心技
术及技术创新机制、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创造更
多的顾客价值,树立顾客忠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
第1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1.1入世之后,企业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必须提升自己的核
心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市场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贸组织积
极倡导公平、公正、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因此入世为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
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便利条件使得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很大程度上避免
了国际市场中随意性、主观性的因素,公平程度较高。这样就使得我国企业在相
对公平的环境中与不同国家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在
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抓住市场发展趋势,
管理等优势,创造物有所值的顾客价值,
敏锐地把握市场契机,立足本身技术、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但是
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上总体竞争实力较弱,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也就
是说,我国大部分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多是依靠数量和低价格获取
优势。这些产品大多数是传统、轻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可替
代性强。这类产品在出口时不仅要与其他国家生产的同类出口产品进行激烈的竞
争,而且受贸易国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最终会损害企业的利益。所以在我国加入
WTO之后的新形势下,彻底改变企业产品出口被动、竞争力差的情况,企业必须
从现在开始,进~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蕴含着特定的企业背景,
以顾客价值为目标,以特有技术为依托,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高效地调整产品的
生产和销售。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期内不
可模仿。更由于它不断地动态创新,其他企业要想超越就更加困难。所以在同其
他企业竞争时,企业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
要共享全球的信息、技术等资源,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的不同要求,为当地消费者
提供最大限度的顾客价值。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长期保持
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l章提卅企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入世的同时,由于世贸组织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加大了企业竞争的风险。
世贸组织难以彻底消除国际贸易秩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这对WTO协议的全面
实施产生了障碍甚至破坏性作用。睦贸组织无法平衡各成员方的利益关系,这些
成员国贫富差距悬殊,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造成了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
产生,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由于关税大幅度减让,各成员国加大了非
关税壁垒对本国民族产业的保护,为WTO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设置重重
障碍。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会带来不同贸易集团之间的摩擦,甚至动摇多边贸易
体系的基础,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协调成为今后WTO无法
回避的问题。以上这些因素对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进程设置了障碍,加剧了企业在
国际化竞争中取胜的难度。要想突破这些障碍,企业要利用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文化含量等等,使产品的顾客价值在贸易国同类产品中具
有独占性的特点。这正是核心竞争力所赋予企业产品的优势,所以,无论世界市
场如何变幻,企业以核心竞争力为屏障会很快地动态调整。也即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在矛盾丛生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依托,它附着在企业特定的关键领域,
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因此即使面临众多的强大的竞争者,市场的需求也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凭借自己的核心专长,它们或
者是卓越的品质和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者是领先于对手并能不断创新的技术,
突破各种经济的、政治的壁垒,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由此可见,加入WTO对我目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公平的国际
竞争,我国企业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应对多种矛盾存在的国际竞争,我国企
业也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7
1.2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亟待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仍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还不彻底,还带有过渡经济体制的特征,
需要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建立了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市场起基
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
河北大学经济学碗』‘学位论文
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
为补充的分配体制。初步建成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
量的不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行政法规的废除,以及为其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的
相继出台,使我国经济从人治逐步走向法制。但是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的时间还不长,新旧体制交替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重大调
整,仍然存在三大产业比例不协调的情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的弊端屡禁不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看不见的手”没有发挥基础作
用,各种经济垄断形式充斥市场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致使在其
中运行的微观经济主体也不健全。在国内市场进行竞争,企业需要调整以前的粗
放型的发展模式,依靠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利用产品、技术、服务等的独特价值
和不断推陈出新,来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
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其所在国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经历了初建、发
展直至壮大的过程,它们熟悉竞争规则,懂得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维护
企业的合法权益。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
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渡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同
时,就要与入主中国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如果还是靠以前的竞争手段,企业就
会面临失去市场,最终倒闭的现实。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累积形成的并深深
地印上了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特色的柔性能力。它是企业特有的组织结构、技术
技能、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理念等形成的高度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
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竞争对手无法短期内超越的独一
无二的竞争能力。因此在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企业应对多重竞
争压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必由之路。
由此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必须把提升核心竞争力放到战略高度才能
在未来的竞争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1.3我国企业机制的完善要求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机制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体制性基础,好的企业机制会巩固企业的竞争优
势,不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至今以及在世贸组织对改革
第1荦提升企业核心霓争力,势在必仃
的促进下,我国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环境发生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竞争主体多
元化、产品竞争品牌化、竞争手段多样化、竞争规则公平化等重大的变化。入世
以来我国不同性质的企业,要与占世界经济贸易95%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
行直接的市场竞争。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使得更多的跨国公
司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
优良的售后服务,这对我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由于中国企
业在企业机制方面还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因此无论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
方式、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完善健全
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的任务相当艰巨。我国1994年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尝试在某些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企
业机制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改革难点仍未突破。主要反映在:第一,产权不
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第二,企业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远未完善,引发
人才流失,降低人力资源质量。第三,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可持续发展
力弱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微观经济主体,体制不健全极大地影响其运行
效率,并最终制约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完善企业机制的同时,要提升企业核心
竞争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生产任务的上行下效,加强
人力资本的凝聚力,市场反馈信息接收快,知识、技能在企业内部流动快。而核
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积极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的沟通机制确立、
管理、提升独特的核心优势,促进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尤其
是依附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企业在严酷的竞争中才能逐渐发展壮大。所以
完善企业体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的现实选择,只有这样中国企业
才能真正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经济竞争力的主体,才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充满活力
的发展道路。
河北大学经济学坝士学位论文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2.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2.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发展经
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初期阶段,
企业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环境适应程度以及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代表人
物有安索夫、安德鲁斯等,主要运用SWOT分析框架和“波士顿矩阵”进行理论
分析。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战略定位学派成为主流。企业核心能力转移到
企业战略定位上。代表人物有迈克.波特,他从产业的竞争结构出发,采取相应的
战略配套措施,提出行业5种竞争力量之说,并概括出低成本化、差异化、集中
化三种企业一般竞争战略。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能
力学派的Prahalad和Hamel为其代表。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
心能力”一文,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分析的
重点应该在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匹配,企业应该注重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培育。企
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企业具有给予企业内部资源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2.1.2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的一个
研究热点。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论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已成为最近一
个时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旋律。
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至今都缺少一组严密概念、基本命题和原理,研究
人员对一些基本命题意见不统一,阻碍了理论本身的发展及其在实践指导中作用
的发挥。即使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没有十分清晰定义核心竞争力,而只是给
出一个描述性概念。虽然有众多学者在此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进一步
清晰、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但竞争力、核心专长、核心能力的定义仍然含混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不清。所以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甚至直到
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企业核一tl,竞争力的概念。从以下是国内国外不同
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观点。
Leonard.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并对公司提供竞争优
势的一种知识群,是~种行动能力;是一个组织长期形成专有能力,从而为顾客
提供价值的关键所在。制度化关联、专有性、提供价值持久性形成竞争优势。
Mayer、Utterback、Leherd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职能的集合体、产品的基础,通
过产品平台与产品组,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Henderson、Coekbum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元件能力(资源、知识技能、技术
系统)及构架能力(合成能力、管理系统、价值标准、无形资产)的组合。它是
独一无二的。
Hamel、Prahalad、Coynel修改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由于以往的投资
和学习行为所累积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企业特长性的专长,是使一项
或者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是它
的主要特征。
Gall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竞争能力因素的协同体,反映在职能部门
的基础能力、SBU的关键能力和公司层次的和谐能力。特征是持续和广泛的价值
性。
Foss认为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它们使企业组织的协调和有
机结合成为可能。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异质的、不能模仿的和难替代的。
Coombas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一个特定组合,是使企业、市场与技
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的积累。
不少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有着自己的见解。
李悠诚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
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技术、技能、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支柱。
核心竞争力县有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的特点。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杞国、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
成的,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不易模仿性是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管益忻把核心竞争力看作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
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
是消费者剩余,企业特有的、足毗胜过对手的所有要素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一部分。其特点是独特性、整合性。
左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个企业要有和谐的企
业体制和健全的、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才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延展
性。
陈清泰给核心竞争力下了一个定义,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特供新
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核心
竞争力由专利份额、技术优势、管理能力构成。创新性是其唯一特性。
王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
统。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和独
特性的特点。
史东明认为核心能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专长表现出来,而为
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维度是核心价
值观、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软件与硬件。特点:知识性、辐射性和不易模
仿性。
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些
观点认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依托,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
同时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它是企业整合特定的内部资源,利
用外部优势,以顾客价值为目标不断动态调整的,能够使企业在较长时期保持竞
争优势的无形的屏障。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必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过程。它的特点主要是价值性、独特性、整合性、延展性。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2.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内涵
2.2.1核,b竞争力的特征
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降
低成本,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
平的超值利润。
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和沉淀的
优势能力。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不同,它为本企业所独具,并随着核心竞争
力内部元素动态的发展而演变,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它必须是独一
无二的,并能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整合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企业技术知识、
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设计水平、组织结构、管理理念、营销服务、文化形象、
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技术经济实力协调耦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个综
合的概念,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有明显的整合性。
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是企业获得核心专长及其他能力,它对企业
的一系列能力或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
支持,它犹如一个“能量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终端产品上,从
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2.2.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围绕核心能力、核心专长、核心特长所整合的,能使企业
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与创效的特殊优势能力,其有效性通过企业的物质载体一
一“产品”的规模、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衍生能力,及其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等加以反映。而反映了核心竞争力价值性、创新性、整合性
和延展性特点的内涵,深刻论证了在面临WTO的机遇和挑战时,企业提升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唯一选择。
从目标看,核心竞争力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要求建立特别的价值观,是强调
通过特定产品和服务而为客户带来独特价值和利益的导向能力。由此可见,它不
惘北入学经讲学顸士学位论文
是一般地要求企业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和研究丌发,而是特别地要求企业在这一创
新与开发的过程中,以形成产品和服务的独特价值来为客户提供明显的利益。这
其中包括不断降低成本以提高价值及利益,不断改进形式以提升价值和利益,不
断创新内容以延续价值及利益。企业要笃信唯有客户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创造价值
的最终裁判者,以检视其成功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设计,并不断改进之,从而保证
企业能够始终反映和跟随客户的变化。我国企业在WTO规则指引下,在国际市场
展开竞争,企业经营成败的直接标准便是能否获得顾客认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便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例如,我国“海尔”,目前拥有各项
专利达2200项,拥有中国洗衣机行业专利的2/3,新产品开发己具备了超前10年
的能力;海尔笃信产品应该给客户带来价值,处处以顾客的利益为着眼点,正是
这一出发点让海尔的国际化战略顺利实施。这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特征:
特别能满足客户需要和有助于实现客户看重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从而在市场上既
能赢得客户信赖,又能赢得巨额利润。
从性质看,核心竞争力讲求开发和拥有独特的产品、技术及营销手段,是企
业独特的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独特技术本质上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同时更是一
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分散的技能或技术。例如,日本佳能公司以光学、
图像处理和微处理技术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基础,衍生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
摄像机、图像扫描仪等产品。本田公司则以发动机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基础,衍
生出动力机车、摩托车、轿车、割草机等产品。性质内涵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独
特性特征:独特拥有别人无法模仿、无法占有,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且非依赖
于个别专利、某个技术骨干或某种营销技巧与手段,丽内化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
和建立在系统学习之基础上,通过“引进、借鉴、吸收、消化、创新”之过程获
得。我国企业在单独的产品性能、经营理念、技术等方面均与国外著名企业存在
一定的差距。因此只有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与营销能力赋予核心竞争力的独
特人文魅力,以质量为前提,不断推陈出新,才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从形成看,核心竞争力生成于多职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诸要素的精炼与糅合
之中,是企业有关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组合能力。前述应知,核心竞争力不是来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自于某一特定技术、知识或技能,它既与企业现实拥有的资源有联系也与过去积
累的经验有关联,还与企业长期从事某一个专业领域及其对相关要素的组合有关。
例如英特尔的CPU,索尼的“特丽珑”色彩技术,确实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
撑。二者与他们长期从事芯片、显像管制造开发极其相关。更依赖于对若干单项
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协调,具有内部组合的秘方或学问。这~内涵反映了核
心竞争力的整合性特征:整合多种能力,多种技术与专长,且在整合中再生成衍
生能力、变化能力、调整能力,使企业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
从多数跨国公司的情况来看,企业保持长时期的优势的秘诀在于,有主导产业并
结食企业各种资源持续进行动态调整使形成整合优势。我国企业首先要学会动态
整合自己的内部优势资源。
从内容看,核心竞争力有易于扩展的生产与经营平台,是企业易于调整或改
进的柔性制造能力。企业所要建立的优势领域,对客户而言应是真正重要的,对
本企业所说,又易于调整或能够广泛使用与改进。换言之,既要以客户所关心的
关键需要为中心而选择产品价值链上的关键领域,又要可靠确认该领域是本企业
有能力掌握、宜于扩展且价值最大的某一特定部分,以及还要能够不断评价和把
握未来发展趋势以建立企业优势。例如我国的春兰,正是围绕着在冰箱、空调制
冷方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关键优势领域,并以此有机联系多种创新,自
如地和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不断延展企业(产品生命),现已成为世界七大空调
生产基地之一。这方面的内涵主要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特征:选择并建立
适宜的与客户需要相一致的关键领域,延展独特的产品及其生命,且科学地判断
未来,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戗新产品,从而不断地创造市场机会。
2.3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核心竞争力上述丰富理论内涵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和杰出的实践效果相互影
响和相互联系。能够长时间地留在500强名单上,或能够始终占据在世界优秀企
业排行榜前列的,不过是两类企业——新兴高科技企业与数十年苦心经营于老行
业的长寿企业。他们有的具有百年历史如“通用”“可口可乐”,有的却不过数十
河北大掌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如“微软⋯。英特尔”及我国的“海尔”等。细究其长盛不衰的本质原因及共同
标志,那就是它们一贯拥有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对企
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特殊作用。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管理理论发展至今日的最高境界。核
心竞争力理论揭示了进入全球化经济后企业竞争的本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出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
知识经济的来临,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等等,使原来的一些经济理论不能很
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核心竞争力理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成为各
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指示器。它揭示了企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断延展的本质,
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具有特殊和关键的意义;
以及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全球竞争。核心竞争力系统理论
的问世及其实践,终于为我们将现代管理理论推向深入,逼近精髓。
核心竞争力理论揭示了所有长期或正在坚韧拓展的企业的绝对秘密。我们研
究、总结和学习优秀企业及其成功经验,确有一定成效,但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各种各样的理论归纳与提炼,虽然既新鲜又有一定的意义,但仍然难以使绝大多
数的理论家与实践者都可以共同信服。因为在事实上获得的或正在获得的市场成
功与经济效益的优秀企业背后,显然还存在着更本质的东西。现在我们终于明白,
说到底源于他们具有战略管理眼光,尤其是依赖于他们所建立和提升的包容着丰
富内涵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及企业的各个单
一业务能力,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关注核心
竞争力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
致陷入战略性误区。换言之,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企业则只
有培养和构建并不断提升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占据主
动地位,也才能真正莅竞争而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我国企业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最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阐明了企业获得较强竞争实力的本质原因,它可以增强企业在相
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实现规模经济及由规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模经济向范围经济的复合结构转化,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
意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
专长。对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他企业造成较高
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它使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特色、服务质量及所蕴
含的文化上独具特色,并且决定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增强企业在顾客价值创
造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份额,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
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有所发展,出现了“海尔~‘春兰”等优秀企业,创造了不少市
场奇迹,并终于把今天的我国国民经济带入了由低向高的“拐点时刻”。但是我们
不得不考虑近几年政府的积极财政金融政策对企业的扩张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再者如“海尔”一样优秀的企业毕竟太少。从我国企业的整体实际情况看,
他们则明显存在着不少困难,甚至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当他们要
融入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新格局,在加入WTO后要应对长驱直入的国际强势企业,
还潜伏着致命的弱点和缺陷——成熟度不够,少有战略概念,缺乏长久制胜的内
力等,也即尚未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那些
号称明星或名牌的企业,起初是利用了我国初级市场的空档和我国消费者的消费
饥渴而有所发展,但现在面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仅凭借“价格战”争取市场份额,
却很少花大气力来研究与实施发展战略,特别是少有企业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入
手解决问题。
总之,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一旦拥有
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河北火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1.从中国企业的机制来看,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政府职能还未彻底转
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还未完全建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基础得最
基本前提清晰的产权制度没有建立。据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对46
个国家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在1995至1999年的5年中,中国大型工业企业
管理竞争力平均排名处于较低的竞争力一般水平。缺乏核心业务,经营业务过度
分散且相关性小,导致我国企业经营业绩差,多数不具备长期的竞争领先优势。
而从国际上看,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有建立在专业化分工优势上的核心竞争力,
普遍立足主业,发展核心专长,因而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并拥有持
续稳定的竞争优势。这表明我国企业在自身制度方面的不健全导致缺乏核心竞争
力。
2.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本素质来看,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家选择、
成长机制还很不健全。在《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
我国“专业管理的可靠性”在80个样本国中位于第22位,其分值为5_2略大于
平均值4.7。这说明了我国企业虽进行了改制,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仍有近50%
来源于行政委派、家族内部人员控制,来自市场机制挑选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所占
比重仅占一半。另外在中国入世大潮中,大量跨国公司先期抢滩沿海地区,凭借
优厚待遇吸引了国内企业的大批成熟人才。在越演越烈的人才竞争中,我国企业
仍然面临着各种制度约束,例如不科学的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和考核制度,不灵
活的收入分配制度等等。
3.从中国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来看,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
多数行业企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基本从国#f-弓l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
像化工、医药产品大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机械行业主要产品技术中有57%使用
国外技术,国内自主开发的仅占47%。其中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主
第3章我剖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导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纺织行业出口服装中自己独
立设计和制作的品牌极少,大都是来样加工;电子工业在关键性电子产品的生产
技术和产品开发上还比较落后,国产集成电路芯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20%一
~25%,在技术水平上,O.8——1.0微米芯片技术尚未开发,而这已经是工业发
达国家的主流产品技术。许多产业内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在
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
术能力,只能在低层次开展竞争。
4.从中国企业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看,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除
了在家电和服装市场,形成了一批强势民族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不断
提高外,其他行业的企业品牌竞争力弱。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更缺乏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品牌。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有资料研究表明,
我国进入评价的前22位品牌企业,其2000年平均销售规模为84.98亿元,与世
界500强最小规模净差60亿美元。即使是我国价值最高的品牌——红塔山,2000
年的品牌价值也不过439亿元,与众多的世界名牌价值相差甚远。中国企业的品
牌意识还不强,着力培育品牌方面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3.2原因分析
1.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不健全。企业制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和提升有
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压力在短期
内还未显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健全。
主要表现在第一,产权不清晰。尤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政企不分仍然存在。政
府和企业依然存在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使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制约了企业自主
竞争力的成长;按照股份制改革的企业,所有者缺位,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
会、监事会职能不到位,令众多企业缺乏效率。第二,管理水平落后。经营管理
者的市场化机制还未确立,仍有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来自行政委派。管理者自身
素质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式手段
落后。第三,组织结构不科学。我国多数企业仍然是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不同的
删北大学经济学硕=匕学位论文
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导致信息、知识在企业内部流通不畅,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本
的凝聚力。
2.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载体不到位。一些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长
远和深沉思考,未将企业人的培育放到战略高度。第一,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机
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上的不合理仍然存在而且分配形式单一,忽视人力资本的积
极性、主动性,仅仅把其当作企业经营战略命令的被动的执行者。对人力资本缺
乏信任也使得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忠诚度低,漠视企业的经营发展,流动性大,造
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第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有才能的营销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另外入世之后,我国急需
一大批在国际经济领域熟悉贸易谈判、投资咨询、解决纠纷的高层次人才。这几
类人才在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上还有很大的缺13。我国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本自我学
习、自我提升意识薄弱,所持有的知识普遍老化,而且缺乏创新意识。这些是制
约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3.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基础不健全。第一,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少。我国企业技
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销售
收入的比重不到1.5%,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占5%一10%,电信、医药等行
业甚至达到20%一30%。第二,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传统的经济体制
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的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
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及时建立起创新
机制。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触,从而使企业的创新力
和凝聚力弱化。为数众多的企业存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的现象,企业在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存在较大的界面障
碍,导致产品开发、创新活动中技术和信息流动不畅,不同的职能部门因缺乏沟
通而存在冲突,最终造成研发资源浪费。企业缺乏信息化战略管理能力,不能及
时捕捉市场竞争环境微妙变化并做出敏捷反应。
4.企业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品牌常常与高品质、优性能、完善服务联系在一
起,因此一些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竞争时非常注重品牌经营。尽管近年我国涌现出
第3章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凼分析
一批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如“海尔⋯‘波斯登⋯‘联想”等等,但是仍有一些企业
没有把品牌经营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企业常常把工作重点放在一时
的知名度上,注重销售业绩,忽视顾客对品牌忠诚度的培养,缺乏对品牌的有效
管理维护。
总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既受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制约,也受企
业微观机制不完善的阻滞。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积极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因素,
尽快构建和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己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而提升我
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从对其有重要作用的企业制度、人力资本机制、技术创新机
制、品牌管理着手,大力改革,互相促进,只有把这些因素搞好了,核心竞争力
的提升才会更加平稳。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4.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优化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它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其
体系的合理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壮大起重要作用。它对企业的行为目标、企业内
部各个机构权力与职责的划分和有效运转、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影
响。良好的企业制度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调整,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核心
竞争力的培育有了动力和压力,企业权责明确、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有利于核心
竞争力目标的实施。适合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法人制度是经过
实践证明的有效的企业制度形式。它的特点是产权明晰化,企业地位法人化,治
理结构规范化,出资者责任有限化,管理制度科学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是公司制。
从上述我们知道,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
制度的结构维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4.1.1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各类出资人按投入企业的资本
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并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同时要通过国有股减
持、吸收非国有股等途径,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各经济主体通过市场结成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
关系,进入市场的各经济主体必须首先明确其产权界区,才能建立真正的商品经
济关系。如果某交易主体的产权关系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那么真正的商品交换就
不可能出现。因为任何经济主体都无法用不明确归属于自己的财产参与市场交换。
不仅如此,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是价格机制,而市场价格也只有在交易双方的产
权主体、界区明确时才可能形成。显然,作为市场经济基本主体的企业,必须明
确其产权主体和界区,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
会化大生产要求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制就是满足
第4章提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这一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
清晰确定产权主体,其一是明确财产的最终所有者,也就是明确财产的最终
归属关系;其二是明确财产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主体,也就是明确
的实际运营关系。在公司法人制度下,出资人的原始所有权演化为股权,公司法
人则获得了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清晰确定产权界区,在财产的归属和运营中,各产权主体的权利、利益边界
必须清晰确定,不能相互侵权,这是产权排他性的客观要求。公司法人对公司的
全部资产具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并运用公司资产参与市场交易。
由此,公司法人制度的产权明晰化,使企业具备了对交换对象具有独占权的
真正市场主体的身份,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参与各类市场交易活动,这是现代企业
不可缺少的首要内容。
4.1.2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不同的企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部门之间的沟通、企业资源
的配置以及企业政策的上行下效等有着不同的效率。规范化、柔性化、扁平化的
组织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只有建立了现代组织制度,为企业实行科
学的管理提供制度性基础,合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凝聚人力资本,才能加速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企业要继续深化基本制度的建设,按照公司制的规范构建企业组织结构。
公司制企业是由许多投资者即股东投资设立的经济组织,必须充分反映公司股东
的利益要求。同时公司作为法人应当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形成一种
以众多股东的个体意志为基础的组织意志,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公
司的组织制度必须体现这些要求,即公司组织制度的设计既要赋予经营者充分的
自主权,又要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还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明确董
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责权利和制衡机制。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
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协调又
相互制衡的关系,并以法律和公司章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实现。公司的执行部门
可以根据公司情况和外部环境采取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或矩阵式等不同的具体
河北大学经济学坝士学位论文
组织结构,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积极地进行组织变革,以保持企业的活力。
2.建设组织制度的同时,要适时进行组织创新。
首先,在企业外部积极寻求建立网络性组织。网络性组织是以契约关系的建
立和维持为基础,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或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
网络性组织中的企业只从事自己最具优势的业务和职能,非核心业务与职能可以
通过市场由其他企业来完成。各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分享。
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把职能、资源连成整体。根据合作方式的不同,网络性组织
有两种形式,领导性网络组织和平行性网络组织。
领导型网络组织是以某个大企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网络组织。大企业掌握核
心技术或关键资源,因而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
分包制企业网络,相关企业承接某生产链的某些环节的生产,最后由大企业完成
最终产品的组装和检验。二是虚拟生产企业网络,核心企业用独特的生产技术或
制作秘方对其他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本身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活动。
三是连锁经营企业网络,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系统以契约的形
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内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店必须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
用费,并承担起规定的义务。四是贸易商社组织生产品企业网络,主导企业组织
众多的中小企业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再由贸易商社统一包销产品,并在资金设
备等方面给与必要的帮助
平行型网络组织是指企业无明显的强弱势之分,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或资源,
整个网络组织的效率是依靠所有企业紧密合作来实现的。平行型网络组织也包括
几种形式,一是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企业在产品、技术或市场等战备
领域共同合作,规避各自的弱点和劣势,分享在上述领域的联盟优势,如产销联
盟、技术联盟、价格联盟。二是联合经营网络,合作企业互相利用各自的顾客源
进行联合销售、服务的网络形式。三是专业服务网络组织,主要特征是生产经营
型企业同中介机构、财务公司或科研机构之间的专业性服务联合,将企业中的这
几项工作较有专门的服务性企业来完成,集中精力于主业的发展。四是企业集群
网络,众多的企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规模较大的企业群体。在此群体中有生产性群体,也有非生产群体,如运输业、
饮食服务业等,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大规模的企业群。
企业考虑自身规模、专长合理定位,选择适合的企业联合,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合作。采用网络性组织形式,一方面企业可以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势结合组
织中其他企业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实现企业战略在全世界的扩展。另一方面
利用这种形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专长,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
终极目标。
其次,企业进行内部组织创新。要推进职能结构的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职
能结构,是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基础。我国企业职能结构的创新,要优化基本结
构,加强生产过程之前的市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市场
营销、用户服务等过去长期薄弱的环节。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分离由辅助作业生
产和生活服务、附属机构等构成的企业非生产主体。发展专业化社会协作体系,
精干企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资源强化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特别要突出
关键职能,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职能结构。
要推进组织体制的创新。组织体制就是指以集权和分权为中心的、全面处理
企业纵向各层次特别是企业与二级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体系。组织体系创新
的关键是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既要保持必要的统一性,又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但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不同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周期,因此要
根据具体条件具体选择职能体制。适合集权程度高的企业,可以采用集权的职能
制体制,统一经营、统负盈亏。适合分权程度高的企业,可以采用事业部制体制,
统一政策、分散经营、自负盈亏。还可以采用母子公司体制,统一战略、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
要推进业务流程的创新在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企业内部主要
依靠纵向的“行政指挥链”来运转,各个部门只对上级负责,割裂了市场与用户
信息的传递这~问题,建立横向的“市场链”,确保市场与用户的需求等信息,顺
畅地传递到每一个管理部门和环节。其次要解决流程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过
长、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再次要
州北人掌经研学碗士学位论文
解决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自己管自己”的问题,加强部门间协调和交流。
4.1.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目标。因此,以核心竞争力为重
点的企业管理以及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决策、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和
管理激励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核心竞争力而展开,充分调动利用各种资源
和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以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管理
的方方面面。
1.比竞争者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是管理制度的根本目标。创造顾客价值是企
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适应、满足顾客对价值的需求,企业才能获利和生存。
管理创新本质上是通过更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组织机构协调运转,比竞争者创造
更多的顾客价值,实现竞争优势的长久保持,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重要内
容。因此,管理创新就必须通过市场信息,尽最大可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偏好
和购买方式,将本企业所提供的价值水平与竞争者相比较,发现自己的弱点,或
是竞争对手尚未充分开发的顾客价值,以此作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企业一旦确定
了管理创新的目标,就应当以此为中心,推进管理要素的创新和管理优势的集成。
2.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设计企业管理战略。战略管理要结合企业内外部资
源、能力和环境的分析,预测未来的顾客价值,以培育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跨国经营战略、战略联盟、多角化经营战略、差异化战略等战略选择,要围绕培
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施步骤明确,有
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企业制定行动方向。
企业战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发展战略是公司层从结构和财务角度对整个经
营范围的资源配置;竞争战略是公司内部某些战略经营单位的产品开发或服务在
特定市场层次上的竞争:经营功能性战略是企业经营层不同的职能如营销、融资
和制造等如何为其他各级战略服务。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有未来的远景规
划,明确未来的目标,因此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对环境与管理的敏感性,
采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步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提爿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啬勺对策研艽
3.要实现管理创薮。实现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过去企业的职责设置
比较粗糙,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职工民
主管理流于形式。现在企业要根据经营战略,对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
动态更新,使企业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
都建立起合理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信息流程,要
通过规范和创新,突出关键环节的优化,建立差异化的价值链,创造更多的顾客
价值。
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引进了不少先进
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例如全面质量管理。近年来又引进了物料资源管N(MRP),
制造资源管理(MRP—II)、企业资源规划(ER_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lMS)
等。这些管理方法和技术发挥了不少作用,但有的企业在引进先进方法和技术的
同时,缺乏制度性保证,有些己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
管理技术的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并对企业制度进行配套性的
改革。
以上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产权制度确立了
企业的法人地位和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进入市场。组织制度确立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治理)结构,使企业高效经营和
长期发展有了组织保证。管理制度通过实施管理,保证企业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们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
整,形成相互影响的整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4.2塑造企业人
人力资本是企业活动的载体,是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因
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基础、构成要素、准确定位和有效管理都离不开企业人力资
本。因此,企业一定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队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
升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4.2.1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密切
人力资本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
一个知识系统,包括企业的积累性知识和现有人力资本对知识的创造性延续。当
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力资本进入企业后,根据工作实践的特殊要求,不断对原有知
识整合、创新、提高并将其融入企业的特有知识和技能体系。人力资本正是在经
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之上,进行企业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最终实现企
业利润。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位离不开人力资本。企业只有凝聚全体人力资本的
集体智慧,对企业的发展阶段、经营状况和特色、顾客忠诚度等情况仔细研究,
全面了解企业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并对其能否成长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趋势判
断。在此基础上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计划,推行重点措施,从企业自
身良好的运营当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企业依靠高质量的技术人力资本
可以增加原有产品的顾客价值,可以研究和开发以企业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新产品,
可以开发和更新自有的核心技术系统,保证企业核心技术的独特性。高素质的管
理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运转,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企业可持
续发展。在企业营销渠道以及销售服务部门工作的人力资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
验迅速整理、反馈有效信息,使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相应进行产品的研发、
关系网络的缩减或延伸,从而建立起核心关系资源。
人力资本的道德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直接负责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工作,有些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携带者,如果他们
的道德观有问题,很可能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弱化甚至丧失。
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密切,人力资本素质的高低与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强弱成正比。因此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在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要求下,
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但是仅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队伍是不够的,只有将人力资
本内化为企业人,才会促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形成。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
企业管理、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人力资本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
第4章提刊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镱研究
成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优势,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打折扣。
而企业要实现整体协调运作,培育独特的企业人是关键,也即将具有不同价值观
和技能的人力资本企业化。
4.2.2塑造企业人
企业人是指在企业特定发展过程中,在特有的企业价值规范指引下,形成的
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对企业奋斗目标高度认同的人力资本团队。
企业人的特点:第一,独特性。不同企业因为行业特色、经营特点、企业家
个人魅力等因素,其企业人也呈现出别其一格的特点。第二,高度责任感和强烈
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企业人与企业达到人企合一的默契,他们高度认同企业的
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发展平台,尽情释放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第三,不可模仿性。企业人是企业特有的、产生于企业特定的环境中,不容易被
竞争对手短时间内占有、转移和模仿的人力资本。成功的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企
业人。他们高度认同企业的奋斗目标,遵从企业的价值规范体系,自觉与企业结
成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服务各环节,充分发
挥能动性。企业人优势还衍生出企业独有的技术优势、组织优势、能力优势,直
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及长远发展。
塑造企业人就是不断培育具有高度责任感、敬业、精业、勤业,具有开拓和
创新精神的、与众不同的人力资本团队。而企业人的培育是企业与人力资本互动
的过程。
人力资本只有感受到企业诚心诚意地信赖和依靠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企业内
部有精诚合作和互相帮助的人文氛围,在企业中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收益和心理上
的归属才会自觉地将企业提倡的价值体系和发展目标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指示
灯,积极参与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1.要实施人力资本职业生涯管理。这项措施能使人力资本较快地适应企业,
发现自身优势,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人才的汇集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据
战略来确定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开放多种职业
发展通道,如管理、技术或营销等等,为具有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人
河北夫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资本提供人尽其才的环境和舞台。企业还应明确不同职业体系的晋升评估、管
理办法以及不同级别与收入的对应关系,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可以使
用各种测评工具对人力资本个人特长、技能评估和职业倾向进行调查,根据不同
人才的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人力资本增值服务。如帮助其确立发展意向,
设立未来职业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定期评估人力资本的能力、绩效,对其进行
结果反馈,调整人力资本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企业要
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提供能力开发的措施,通过培训、工作轮换和业务指导
等各种途径挖掘员工的发展潜力。
2.建立健全核心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企业将核心人力资本汇集起来后,要
做到聚而不散,需要借助以人为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价值评价和价
值分配,尤其是使核心人力资本的利益得到保证,创造动力得到激励。企业要基
于人才的能力和业绩进行价值分配,使人才贡献得到合理的回报。同时根据人才
多样化的需求和成长的内在规律,提供多种报酬与激励形式。一是注重效率,拉
大不同人力资本的收入档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特殊人才,比如学术带头人、技术
革新者、业绩突出者、提供合理化建议者给与相应报酬,其奖励要上不封顶。建
立科技发展基金,对重点人才、重点项目、重点科技成果给与重点奖励。加大基
层单位工资分配自主权,使不同人才的工资水平,能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具有
弹性,不断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二是提高各种福利水平。各种福利项目标准要
制度化、规范化、货币化,减少人力资本的后顾之忧,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更有效
率地工作。
3.深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
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适
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
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以建立企业的共同远景和价值观为手
段,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制度的有效补充,以道德、使命、愿景牵引、汇集人才,
形成持续的牵引力与保留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把全体员工引导到企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企业中业已
形成的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尚等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都具有很强的约
束功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对企业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起到举
足轻重的作用。
别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丰富内涵内化于产品、服务及企业的形象之中,成为
企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的无形屏障;企业文化的各种功能,如指导功能、约束功
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等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使之成为企业的软约束。总之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统帅,而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家文化。这是
因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来源于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持依赖
于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企业文化在职工中内化的程度,依赖于企业家文化人格化
的水平。
首先;整合提炼企业的文化体系,通过各种渠道教育、指导、规范员工的行
为,使员工和公司企业文化保持高度的认同与行动的一致。首先要十分注意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集体主义、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其次,对于中华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再次,吸收借鉴他
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要以东方管理文化背景为主,尤其是借鉴中国的近
邻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适
用性和可移植性进行科学分析。在学习借鉴他国先进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进
行文化创新,构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新模式。
其次,文化示范责任。领导者的文化,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方式,是最有效
地塑造方式。劳伦斯.米勒在其《美国精神》中指出“要想控制下级的价值观是十
分困难的,最好的办法是以身作则,创造一个正直之上的公司文化,使任何选择
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再次,在改革中变革企业文化。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进行体制改革是异
常迅速的,这必定构成改革与文化旧体制和旧体制形成的文化意识的挑战。实践
证明体制改革与文化改革结合进行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既能促进组织体制的有效
的自觉的变革与实旌,又能催生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必须从企业的领导者
河北人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做起,企业管理者必须始终亲自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组织改革的目的本身,也
在于使文化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开发,使组织基本信念和价值观不断更新,而且在
组织效益目标与手段之间,文化纽带成了关键的变量和中介,程序、技术和迅速
及时地改造与跟进是前提。如果组织的信仰、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内容跟不上,
那么这些改造与跟进也就是不可能的。
最后,采取客观恰当的途径。要注重符合自身实际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
的探索,这样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企业文化操作的重要性源于“路径依赖”
特性。一种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的长久实施,会在企业内形成固定的思维框架和评
价体系,成为集体无意识的认识定势,促进或制约管理活动。错误的路径选择退
出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家必须有意识地塑造健康文化,并能不断改造、重塑和调
整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不断更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4.3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获取和运用新技术及对新技术、新产品
进行创新的能力,它是企业积累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知识需求最密集的领
域。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命运。由此,核心技术能
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之一。一方面它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它又要不断动态调整,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
4.3.1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持续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培
育企业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企业技术能力积累的核心。为了形成自主技术
创新能力,不同的企业可采取不同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模式。
1.技术引进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这种
模式的存在条件是企业引进技术要与企业本身的技术基础设施相匹配,引进技术
要与国家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科技环境相匹配。技术引进要与人员培训相结合,具
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应以软件技术为主,企
业原有技术水平与引进技术的水平差距要在可以赶上的界限内。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迅速提高技术能力落
后企业的刨新能力。可通过人员培训,提高人员创新能力。若能引进技术诀窍,
结合自身优势可实现“后发优势”,利用国外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但是同时
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流技术难以引进,先进技术仍为国外企业控制,自身技术
能力落后,资金不足,难以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易陷入“引进——落后——再
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难以采用先进工艺。
2.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自主研制开发——渐进创新——基本创
新)。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在国际范围内有一定的技术竞争优势,有较强的人员、设
备、信息和组织能力。它存在的条件是企业已取得技术先发优势,或为发达国家
不断淘汰但现阶段仍有市场的技术以及特色产品的开发;难以从国外获得先进技
术,但仍需开发的技术。
采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完全自主创新具有很强的技术自主性。当技
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坚持自主技术
开发,有较强的自主技术积累,技术存量较高,有利于实现快速技术创新。但是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企业,一般而言与国外同行在技术能力方面差距较大,
如果一味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可能会拉大与先进技术的差距。再者由于受国家技
术基础实施和设备资金等能力的制约,产品总体竞争力往往不高。
3.技术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合作——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这种
模式存在的条件是合作双方的技术能力相接近,相互之间存在技术优势互补和人
员设备、资金等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等。
采用技术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最快速度地利用
和掌握先进技术,成本投入低。通过合作较快地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开发能力,
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担风险。通过接近他人的成果,实现快速技术创新。其
不足的地方是:国际间和同行间合作,技术领先方一般不愿把最先把最新技术用
于合作开发,利益分配上存在冲突,合作创新很难发生。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
业的合作,存在文化、利益分配之间的冲突,存在研究成果与商品化之间差距较
大的矛盾。
河北九学经济学硕二卜学位论文
第三种模式与前面两者的不同在于:技术合作没有发生完全意义上的通过购
买获取技术的方式,不是建立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能力增长。通过合作生产、合
作设计或合作研究学习吸收国内外技术,⋯定程度上利用了外部的知识与信息,
不是单纯地依靠自身的研制开发实现技术能力的增长。
以上三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在我国企业中都存在,相互之间不是绝对分开
的,不但不同企业有其不同的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也采用不同的技
术创新模式。所以企业在选择其技术创新模式时,就应该分析各个模式的存在条
件,并对照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主要针对企业某一产业主要是主导产业技术选
择正确的技术创新途径。
4.3.2利用信息系统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信息的
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
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
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和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
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
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
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
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柔性制造系
统(FMS),敏捷制造(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Ⅱ“s)等。这些技术实现
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
敏捷、职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和适应性,使之更为
精良、灵活、高效。此外,大规模替代复杂工艺,使企业工业化大生产升级为工
业化精细生产。其结果不仅使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成
为可能,而且使过去不能灵活转变的规模生产方式,如汽车、彩电等面临退出历
史舞台的生产形式重新焕发了青春。具有规模经济的制造业生产线现在可以根据
第4革提-f}我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冗
顾客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更快捷、更简单和更便宜的多样化产品。信息技术
的这一功能,创造了这种大舰模生产的独特需求市场,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更高
层次上的产品和技术创新。
4.3.3具有创新观念,做好创新准备工作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创新目标。企业技术创新要适应市场行情的需要,也
即要满足各类不断变化的需求,真正以消费者为最终导向进行产品创新,才能获
得利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
的可行性,认真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
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顽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
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
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他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2.加大企业研发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投入产出。我国企业技改
资金投入普遍缺乏,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必须强化现有企业自身的融资功能,
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这不仅要求
企业家具有创新意识,运用有限资金加大创新投入。还要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
财务分析人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争取财政资助的条件下,采用灵活的融资
方式如银行信贷,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优化技术
创新的投资结构。我国在创新费用开支方面存在着生产性投资偏高,而设计和工
程化投资比例偏低的问题,这延缓了我国现有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过程。运用合理
的投资结构,使有限的资金创造效用最大,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
3.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技术人才短缺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的重要因
素。主要有以下途径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第一,在企业现有技术能力
基础上,有条件地以各种形式,吸收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增强企业研发力量。第
二,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聘请专家定期讲授新知识、新观念和新
技能;和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合作,选送员工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对于优秀的研
发人力资本可以出国进行深造,系统改变知识结构。第三,创造条件,积极吸引、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好高层次的研发人才。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包括技术入
股、员工持股等长期的激励机制。
4.3.4通过企业并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购并来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从深层次分析,其实质是获取外部组织
的知识,实现与内部知识融合的过程。有三种途径,一是技术能力要素的重组整
合即通过自身原有技术能力与被购并方的技术能力之间的相互整合,把总体技术
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二是技术能力要素的互补强化,即通过获取被购并方
的技术能力要素,使自己原有技术外层得以固化,提高抵抗核心竞争力被侵蚀的
能力。三是技术能力要素的获取,即通过获取被购并方独特的技术能力的要素,
使外部能力要素内部化,成为企业自身的独特技术能力。
4.4品牌管理
4.4.1品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
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和活力能力,为企业带来内在而持久的利益,所以品
牌经营和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
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实际是辨认某个
销售者后某群销售者的产品,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品牌战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
度,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和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
品牌战略遵循最优化的管理、最优化的产品和亲密的客户关系。
1.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基本重合,难分彼此。品牌经营与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
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也是非常困难的。
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
本性的战略。它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仓I新性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
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争力,并不断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力,因此,二者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在手段上,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创造品牌,
需要明确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体现于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而品牌经营与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在影响范围上,它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
整体优化的结果,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由许多单位个个相互协作而产
生,其载体是企业。品牌经营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
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
位提升品牌价值。
2.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和归宿。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
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即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经营的支
柱。而良好的品牌会带动企业各个环节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4.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打好根基,稳打稳扎。实施品牌战略,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必须打好根
基,稳打稳扎,我们许多企业只顾盲目地拓展市场,这未必明智。如果没有扎扎
实实地打好根基,企业就不可能拥有相当的影响力。这样同世界名牌产品规模相
比,中国名牌就显得微不足道,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能力。所以坚持优势品牌的
经营战略,抛弃片面的国际化观念,因地制宜寻求对策。其战略的起步阶段应是
打好根基,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品牌的外在因素。首先把品牌现有的,可以用事实和数字勾画出的、看
得见、摸得着的多重属性找出来,然后根据目标再描绘出需要增加哪些人力、物
力和财力才可以使品牌的精髓部分变得充实。包括消费者的信息关系的构成,投
资人和战略伙伴的关系,企业的结构,市场的状况和竞争格局等。
掌握品牌的核心,即描绘出品牌的内涵。由于品牌有各异的无形内涵,所以
我们在了解现有品牌的核心时必须了解它的文化渊源、社会责任、消费者的心理
因素和情绪因素并将需要增加的感性因素~一列出来。
河北大学经济学倾十学位论文
寻找品牌的灵魂,即找到品牌与众不同的求异战略。通过对品牌理性和感性
因素的了解和评估,升华出品牌的灵魂及独一无二的定位和宣传信息。人们喜欢
购买海尔的产品,是因为对“海尔”品质的高度信赖,正如海尔集团宣传的“Haier
means confidence”这种理念深深地被人们接受,把使用海尔产品与享受高品质的
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品牌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而是它留给人们
的想象和感觉。
2.注重品质,塑造品牌,建立卓越的信誉。品质是品牌的生命,消费者购买
品牌总是以上乘质量的产品为选择对象的。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缺乏系统操作,
以至产品缺乏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塑造。因此对于立志成就事业的民族品牌
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自己的产品品质。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品1%的
缺陷,对于买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的损失,只有创造出超越国外著
名品牌的产品品质,民族品牌才能在与之正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誉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誉的品牌几乎没有办法去竞争。加入WTO后,
很多国外品牌同中国本土品牌竞争的热点就是信誉。由于国外品牌多年来在全球
形成的规范的管理和经营体系使得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誉度的肯定远超过本土的
品牌。我国企业同外国品牌的竞争的起点是开始树立信誉,要依靠提升管理的水
平、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机制和提升团队的素质来建立信誉。中
国企业必须马上开始研究客户需求的变化并不断创新出可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
有个性化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未来的品牌竞争将是靠速度决定胜负的,只有在第
一时间了解到市场的变化和客户消费习惯变化的品牌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战
略来适应变化的环境并最终占领市场
3.培养顾客的忠诚。忠诚度是形成强势品牌的关键因素,中国许多企业纷纷
关注的只是知名度,而对忠诚度的不断培养和投入是欠缺的。许多企业以为只要
有了知名度就有了一切,始终停留在建立知名度的层面上,因此品牌经营无法深
入。一些企业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营销推广方面大作知名度文章,而对形
成强势品牌最关键的因素——忠诚度却视而不见。在忠诚度的培养上中国企业普
遍缺乏深入,因为急功近利的行为驱使谁都不愿那么深入。WTO时代的到来,
第4章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市场势必要求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培养消费忠诚。
建立亲密的关系。由于客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和取得信息的机会不断增加,为
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唯一的途径。只有那些同客户建立了紧
密的长期关系的品牌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国内外的品牌现在都不遗余力地
想办法同客户建立直接的联系并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增加亲身体验的机会。客户购买的习惯较从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看广告
上的信息就决定购买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消费者需要在购买前首先尝试或体
验后再决定购买,所以品牌的维持和推广的挑战就变成了如何让客户可以在最方
便的环境下,不需要花费太多就可以充分了解产品、服务质量和功能。这种让客
户满意的体验可以增加客户对品牌的信任并产生购买的欲望。
4.加强对品牌的管理。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理念。有伟大的理念,
才能成就伟大的品牌。与此相反,中国企业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严重
制约的品牌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品牌缺乏人格魅力,只是纯粹的商业关系。落后
的观念,使得我们在营销推广方面失去竞争优势,种种不良现象皆成了制约我们
品牌发展的障碍。民族品牌要战胜国外品牌,就必须破旧立新,在竞争中要学会
观念取代产品参与竞争。
注重品牌的培育、保护及长期爱护。品牌在形成时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其维护就更加困难。没有很好的品牌维护战略,品牌是无法成
长的。很多品牌只是靠花掉大量的资金做广告来增加客户资源,但由于不知道品
牌管理的科学过程,在有了知名度后,不再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不能提供所承
诺的一流服务,其结果只能是客户资源的流失,所以品牌管理的重点是品牌的维
护。
争取广泛的支持。没有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层面的全力支持,品牌就不容易维
护。除了客户的支持外,来自政府、媒体、行业分析家、金融界的领袖、行业要
人、专家和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员工、合作伙伴、投资人、股东、经销商、供
应商、代理商、战略联盟等的支持也是同样重要的。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名人的
支持并利用它们的效应增加我们品牌的信誉。
型i!垒耋耋兰兰堡圭兰竺篁兰
结语
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使企业长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它的独特性、价值
性、整合性和延展性特点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企业
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不同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但是入世也给我
国企业的发展提出挑战,与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相比,我国企业总体上竞争实力
悬殊。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
力为支撑,以人员、资本、流程、文化、组织等为手段,通过资源的有机整合和
战略运用,形成一种互动的自我强化动力发展系统,使企业不断突破成长上限,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要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完善企业制度,塑造企业人,培育技术创新机制,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刘冀生、吴金希:“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清华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康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本质和特征”《生产力研究》2003.2
3姚钟华:“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顾客价值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2.2
4赵文祥、霍燕: “我国人才激励的策略选择——从一次问卷调查谈起”《人才
开发》2002.11
5朱华桂:“战略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力研究》2003.2
6张建才:“动态竞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华东经济管理》2002.8
7姚国章:“中国企业应对‘入世’亟待培育核心竞争力”《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2.1
8高辉清:“解析国内环境六大变化”《中国经济信息》2002年第23期
9汪素芹:“WTO砸临的问题与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年第6期
10黄滓孚:“WTO与人才战略”《经济管理》2002.5
ll刘继运:“企业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价值工程》2002.2
12赵国庆:“解读企业核心竞争力”《安徽是法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软科学》2002
年第3期
14许正良、王利政:“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的探析——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吉林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9月第5期
15章淑华:“中国企业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南方经济》2002.1
16吴玉鸣:“2l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7高程德主编:《现代公司理论》北大出版社2002.9
18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编著:《战略中国——观察中国走向未来的五个着眼
:, .,。:。。。。::!!:!垒!!尘兰丝堑兰堡尘兰竺篁圣:,:,。。。。,一!
点》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5
19魏江著:《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科学出版社2002.1
20张新伟、武巧珍等著:《入世之后:规则改变与市场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5
21张石森、欧阳云主编:《哈佛MBA核心竞争力全书》远方出版社2003.7
22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
——区域竞争力发展主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23王长胜主编:《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入世一年来中国经济政
策和市场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
24林善浪、吴肇光著:《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
26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June,1998
27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 ofNations》June.1998
致谢
致谢
我的毕业论文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是自己研究生三
年来刻苦研究的成果,同时它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在经济学知识方面还有很多的
欠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韩秀景教授,韩老师渊博的知识,认真细致的科研风格,
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从论文的选题、主体框架的确定、写
作过程思路的把握、细节的敲定和论文的最终定稿,韩老师都提供了无微不至的
指导。在她的谆谆教导下,我端正了对待研究的态度和做人的原则,同时我的知
识也向纵深化扩展。
感谢顾六宝教授、房保安教授、程长羽教授、张华教授、李惠如教授等导师
组成员在我的毕业论文的构思和写作阶段对文章的框架和观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我的论文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帮助我收集相关的资料,给与我思路上的启迪。
我对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出于自身浓厚的兴趣,由于本人知识结构有限,论文
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盼望各位导师和同学多多赐教。
39
李静
2004年5月于河北大学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作者: 李静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被引用次数: 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刘华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绩效评价准则[学位论文]2007
2. 苏武俊 我国国有企业交易成本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3
3. 唐立杰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之研究[学位论文]2007
4. 范振南 国内建筑施工合约研究[学位论文]2002
5. 朱长存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与经济发展[学位论文]2004
6. 周凌 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学位论文]2002
7. 吕伟 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2002
8. 杨小勇 企业转制前后的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3
9. 夏福陆 政府利税规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激励——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学位论文]2005
10. 马淮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体系[学位论文]2001
引证文献(1条)
1.夏慈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开发战略研究——以天津永泰红磡集团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