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行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行为研究
姓名:李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江松光
2000.5.1
中文摘要
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企业,但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商
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又有现实』产——~
环境所造成的特殊行为特征。研究中小企业发展过
程中融资行为的目的,在于揭示其行为理性与非理
性的原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过分依赖银行贷
款,在贷款过程中又出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矛
盾,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规范中小企业的融_:、j
资行为,适当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这包括:提高
t—一——
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化企业自我积累机制;
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以及建
立并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爆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研

鬣蕊j蠢波;纛,。纛;j:囊迄ib;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the circumstance that capital was
supplied through allocation for treasury and littl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cost in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has changed.Medium—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players of market economy,have gained more
dependence and stronger desire to accelerate their
development.Modem market economy is a capital—
dependent economy,and capital has become the sole and
continuous impetus for enterprises’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level and expanding
of production scale in medium-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dependent on intemal financing call hardly
satisfy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and sale,and they have to
resort to certain external financing.Therefore,whether
enterprises can have stale sources of financing,fund-raising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elements has become a
matter of primary importance fo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edium—and small-sized companies.
3
Meanwhile,the transformation of fund supply system,the
maturing of capital marke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aising—fund channels,marke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aising—fund channels,has created conditions for
autonomou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has made the study of
corporate financing sensible and meaningful.
The reality in China is that enterprises of today are no
longer those in traditional sense,but they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odem sense.This
determines that corporate financing behavior in China today
not only possesse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s that in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but also 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actual situ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lies in
that it attempts to reveal reasons behind national and
irrational behaviors,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medium-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Key Words:development of medium.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corporate financing;study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瀵貔。;i。蕊。.:.。i。l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第一章导论
1. 1研究主题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小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稳步提高。然而自我国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始实施“抓大放小”战略,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失去了政
府的直接管理和细心“呵护”,被推上了激烈竞争的市场。加上
原有的大量集体企业和数量不断壮大的民营企业,我国目前已经
存在一个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中小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决定了
我国四分之三非农业劳动者的就业,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收入,这
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在总量上表现为需求不
足,在结构上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采取扩张性的需求政策固然
能解一时之困,却终非长策。中小企业不但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
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因此,抓好中小企业
可一举两得,在增加就业、增加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
的有效供给。宏观经济质量的另外一些重要指标如物价和汇率,
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小企业发展不好,素质不
高,缺乏创新能力,出口不畅,经济增长必然伴随通货膨胀,国
际收支也难以平衡。本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
国家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决不仅仅是一个微观问题,而是直
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的重大问题。
资金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资金的状况
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的中小企业
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群体和弱势群体,能否筹集到所需的巨额
资金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
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去计划经济体
制下资金靠调拨,不考虑资金成本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中小
l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和较强烈的加速发
展的愿望。现代市场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
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
推动和维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企业单纯依靠内源融资是难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的,必须借助
于一定的外源融资来推动。因此,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
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和
发展至关重要。而资金供给制度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培育,融资
渠道的多元化,不仅为中小企业自主融资创造了条件,也使中小
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但同现
代意义上的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中小企
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般特征,
又有现实环境所造成的特殊行为特征。研究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融资行为的目的,在于揭示其行为理性与非理性的原因,为中小
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2概念的界定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下面对论文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和研究范
围给以必要的界定和分析。
1.2.1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
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
现代企业理论是在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和不满中发展起来
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当作一个生产函数,假定其
有一个人格化的目标函数——利润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
观点是,企业是~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nexu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①如
果说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是~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
系,现代企业理论则把企业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在现代企业理论看来,企业行为是所有企业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
间博弈的结果。
①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31页。
。}#3。} 。,箍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1.2.2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按经济规模和实力可以分为三类:大型企业、中型
企业和小型企业。本论文重点讨论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
行为。原因在于:(1)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
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
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制度变化最为明显,矛盾
最多,最集中,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
个大问题。
有必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包含着复杂的
形式。首先,中小企业本身就不是单一的。在现行体制下,中小
企业分别归省(市)、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管理。其次,
由于习惯上将不属于传统形态国有企业范畴的集体企业、合作企
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
业等统统划归为非国有企业。因此,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被列为
非国有部门。这种分类由于关系到产权安排和企业治理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1.2.2融资
“融资”,就是指的资金融通,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
济行为,它是资金双向互动过程,不仅包括了资金的融入,还包
括资金的融出,也就是说,它不仅包括了资金的来源,还包括了
资金的运用。
狭义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资金的来源,具
体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和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
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
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
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
济行为。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
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
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从该经济主体的角度看,前一种
方式称为外源融资,后一种方式称为内源融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1.2.3 Cd,企业融资行为的信息不对称
在外源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以股权融资
和债务融资为主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因而中小企业当前融
资手段主要表现为外源融资中的间接融资方式,即向银行申请贷
款行为。而银行机构贷款行为的特征是,它们通常订有一个贷款
利率高限和可接受的客户风险高限,为自身利益着想,它们不太
会轻易进入高出这些界限的信贷市场;同时,出于竞争的压力,
它们也可能愿意为那些信誉度较高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①在这
样一个利率框架内,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根本因素说到底是银行
对客户对象的风险评级或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银行机构
缺乏对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从而不可能作出适当的风
险评级并相应的提供信贷服务。极端的说,对一个客户对象没有
任何信息就意味着这个客户的风险达到最高程度。任何一个申请
贷款客户都对自己经营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识或信息并
不能相应传递给借款者。这就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
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
1.3研究方法和结构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
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所谓实证分析,即只对事实做客观描述,而
不对行为结果做价值判断,主要回答“是什么”;所谓规范分析,
它研究判断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衡量、
评价经济行为“应该”是怎样的。这两种方法的划分揭示了经济
学本身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往往
是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中往往包含一些价值判断,而规范分
析又是建立在对实际运用过程了解的基础上的。本论文试图通过
对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该
怎样”的对策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本论文在运用实证分析时,除利用现有统计
①贺力平:《克服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问的不对称信息障碍》,《改革》
1999年第2期32页。
4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资料以外,同时又以大量实际存在的、但又往往难以准确度量的
经验事实为基础,得出的若干结论有待商榷。本论文设计的统计
资料主要以政府公布的资料及报纸、杂志上的若干资料为主,虽
不完全尽如人意,但也只能如此。
本论文除导论外,主要分为四个章节。
第二章、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企业融资的实质所在。
指出企业融资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不同企业从
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不同投向。因此,企业获
得资金的效率反映了社会资金配置的效率。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
阶段相应的形成了不同的融资机制。
第三章、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描
述。具体内容包括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划分标准和在社会经济
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就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
题进行探讨,指出由于在体制、经济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第四章、指出在当前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
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又有现实环境所造就
的特殊行为特征。由于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资本市场对
于他们大多数来说并不开放。这些企业要发展,需要资金,只得
打银行的主意。但在借贷过程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的存
在,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借贷困难。为规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解
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匮乏,从银行角度提出完善资金借贷
过程中信息对称问题的方案。
第五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
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在贷款过程中又
出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规范
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适当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这包括:提高
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化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建立有利于中
小企业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以及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融
资环境。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第二章、企业融资的过程与实质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须以投入、保持和再投入一定的
资金为前提。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
但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从整个社会看,
企业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回报,表明了
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之,则表明了社会资源的浪
费和经济效率的损失。一般来说,资金流入企业有两种方式,间
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前者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作为媒介,后者则是
资金通过金融市场直接流入企业。按照不同的融资方式在社会融
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两种融资机制:间接融
资机制和直接融资机制。不同的融资机制规范着企业获得资金的
渠道和取向。
2.1企业融资的实质
资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
过程。所谓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各种要素投入进行的有机组合来
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由于个别收
益率与平均收益率之间差别的存在,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就是,
通过资源投入方向上的不断变化,引导资源流向个别收益率比较
高的行业或部门,以保持微观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实现宏观经济效
率的最大化。资源配置是一个不断继起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动
态过程。
资金是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特
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其他资源只有经
过与资金的交换才能投入生产。这样,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的配
置就表现为为工业发展供给和配置资金的问题:即是将资金投入
使用还是闲置,是将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还是基础设旌,是投入
于产出效率高的行业或部门还是补贴亏损企业的问题。由于资金
追求增值的特性促使它总是要向个别收益率高的企业流动。因
此,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
源配置过程: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
金。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于产出效率高的部门,不仅可以提高社会
6
±里±!:尘些垄垦主墅塑堑垄竺塑——
资源配景的效率,同时也将刺激效率低的部门提高效率。这样,
通过资金的运动,个别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来
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2.2 企业目标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企
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一方面,是直接由企业目标驱动和规定的:
另一方面,又受到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影响。
2.2.1企业的目标
企业融资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受企业目标的制约。企业
目标不明确,企业融资的行为就不可能规范。由于在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政治背景、历史发展的沿革及现实等方面情况有所不
同,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企业所有制形式下的企业所追求的具体目
标也会有所不同。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加深,关于
企业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利润最大化(prffit maximization)”
和“股东财富最大化(stoc曲olderwealthmaximizatio】吣”。
l、利润最大化的观点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是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那
时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企业特征是私人融资、私人财产和
独资形式。由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合一的,其生产的唯一
目的就是增加私人财富。显然,这可以通过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得
到满足。
但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完成
和金融业的兴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制企业应运而生。现
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此外,各种债权
人、消费者、政府等,都是与企业有关的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
下,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是不恰当的。
2、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集合,实际的和内
涵的合同使企业组织中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具体化,并且规定了他
们的权利、义务和在不同条件下的报偿。
所谓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
7
,菇溢藏㈠。;溢。k。。蠢引:
主璺主!:垒些垄垦±壁塑堑垄堑壅一优的财务金融决策,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情况下使企业
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此股东财富最
大化又称为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它在现实中的意义在于:
第一、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和贷款者的利益相一
致的。对企业而言,贷款的供应者有权得到固定收益,在企业破
产清算时有权优先分得公司财产,而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只
有剩余财产权。这样,如果一个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市场价值最大
化使享受剩余财产的股东的财富最大化,那么,信贷资金供应者
的利益也能得到满足。
第二、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兼顾了雇员的利益。在
企业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雇员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是此消彼长
的。这种情况下,雇员的合理利益只能是通过与所有者之间的讨
价还价来取得。但如果股东财富能达到最大,那么雇员将有可能
取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有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最大化的
实现条件是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把
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单位,其衡量标准就是经济单位
的财富最大化。把资源配置到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的投资项目
上,社会利益就会得到实现。
因而,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比利润最大化范
围更广泛、更具有一般性,是衡量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决策的合
理标准。
2.2.2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使用资金的代价。从资金使用者方面看,它
是企业为获取资金所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从资金所有者方面
看,它是资金所有者提供资本时要求补偿的资本报酬率。
从理论上讲,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前者是
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
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注册费和代办费,向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
费等等:后者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
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
使用租入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由于融资费用与融资额几乎是同时
发生的,因此,应将融资费用视为融资额的递减项。这样,融资
成本便成为资金使用代价。
一般情况下,融资成本指标以融资成本率表示,因为融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规模不同将导致融资总额不同,使融资成本失去可比性,计算公
式为:
融资使用费
融资成本率=
融资总额一融资费用
2.2.3融资风险
所谓风险,通常是指财务损失的机会。企业的风险来自两个
方面,即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前者是指企业不使用负债时的资
产风险,也即企业全部利用自有资金融资,由于资产经营缺乏效
率带来的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一旦企业借入资金经营,就需要
按期还本付息。由于企业资本收益率和借款率不确定而产生的风
险,就是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方式不同,面临的融资风险也不相同。对于企业来
说,债务性融资的风险要高于权益性融资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
1、资金不能如数偿还的风险。在债务性融资的方式下,资
金不能偿还的损失是由企业自身负担的,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将所
借资金全部如数偿还,才可能保证企业经营持续进行下去。而权
益性融资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它可以永久使用,企业在筹集这
种资金时,无须考虑偿还的要求。
2、资金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在债务性融资的条件下,举
债必须偿还,而且必须按期偿还。当企业不能按期偿还时,将面
临丧失信誉、负担赔偿,甚至变卖资产的风险。与此不同,权益
性融资因其是持续终生的投资,而无按期归还的风险。
3、对有偿债务,企业还将面临不能付息的风险。支付利息
是举债的前提,而且利息支付不因企业是否盈利而变化,这就使
企业在经营不善时,面临着付息风险。相反,权益性融资因是利
润分享,相应损失也共担,企业不会面临付息压力。
因此,在实际的融资操作中,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必须考虑
到期能否还本付息,以防止融资风险的发生。如果企业预期难以
还本付息,只能转向融通资本金。显然,企业是把股东出资作为
防止融资风险的避风港来运用的,也可以说,企业是把权益资本
作为其自身还债风险的担保物或稀释物来筹措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2.3直接融资机制和间接融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
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
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
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
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
有灵活性、高效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在经济日益货币化、
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
式。一般来说,企业外源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
见图2—1(箭头表示资金流向)
!盈余购买间接金融中
;门证券介机构购买直接证券
:部门
L
银行
『部门保险(间接融资)
信托
沪投资
l
I购买直接证券。l金融市场购买直接i
(直接融资)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工具呈现出“证券化”的趋势,又
被称为金融证券。其经济功能在于,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剩余资金
转移给资金短缺部门使用。
金融证券按其发行者的性质,可以分为直接证券和间接证券
两类。直接证券是非金融部门发行的负债和股权,主要包括:商
业期票、商业汇票、债券、股票。间接证券是金融部门发行的证
券,主要包括:银行券、存款、银行汇票。需要指出的是,在这
里我们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看作是银行购买企业的直接证券,不
过这里的直接证券是采取银行贷款申请单的形式。
10
;,缀耄?。:蕊i.一i莲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两种形式,也
是企业取得外部资金的基本形式,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按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
重,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相应形成了两种融资
机制:直接融资机制和间接融资机制。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
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阶段不同以及对资金需求程度不
同,所选用的融资机制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市场体制比较发达的国家,资金由极度短缺变为
相对充足,各项法规比较完备,资本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信息
相对公开,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的状况,有效
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降低了直接融资的风险和交易费用,因而在
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更多地依靠发行直接证券(股票、债券)
等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
市场体制相对落后的国家,由于资金短缺与分散,法规也不
健全,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很容易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导致大
量资金游离于实物经济之外,不能真正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对实物经济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企业财务状况不透
明(在中小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约束机制不健全,融资行为
容易发生扭曲,而金融中介结构在信息收集和监控方面具有相对
优势,有利于克服直接融资的局限性,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系数,
因而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往往成为后进国家在经济起飞时采
用的一种主导性的资金供给方式,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间
接融资机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贷款,银企关系比较密
切。
鬣j j 摹窿
第三章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无论是所有制
改革还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都比大企业来的快,而且在数
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企业影响也很大,足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
长。
3.1.1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1999年
上半年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
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
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流通领域占全国零售网点90%以
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97年,在全国独立核算
的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有近50万家,占全国独立核算企业总
数的98.5%;企业资产总记50202亿元,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
资产的52%:负债合计34181亿元,占负债总额的52%。①
2、中国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是多元化的。中国的
中小企业既不像大型企业那样主要为国有企业,也不像资本主义
国家那样多为私人企业,而是集体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个体和私营经济,直到目前中
国的中小企业仍以各级基层组织投资和经营为主。例如小企业中
的国有企业,基本有市县政府经营;集体企业则大部分由乡镇和
村两极组织经营。国有和集体小企业的数量占了全部小企业的五
①资料来源:《金融时报》1999年lO月23日第4版。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分之一,产值则占到三分之二。在小企业的数量上,个体和私营
企业占77.7%,集体占20.1%,国有占1.4%,三资企业占0.6%:而
在产值方面,集体占51%,个体私营占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
13.1%。
3、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特点。按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的
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全国的42%、西部占15%;而中小企业的工
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占8%。这说明东部中小
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比较大,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3倍。
中小企业占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东部为66%、中部为67%、
西部为55%,西部比重明显偏低。
3.1.2中小企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一般根据三个因素:一是从业人
员数,二是实收资本数,三是经营额,其中从业人员数是主要标
准。如按加拿大企业规模分类,50人以下(制造业100人以下)
或销售收入在500万加元以下为小企业,50人(制造业100人)
——500人之间或销售收入在500万加元——2000万加元之间为
中型企业。欧盟在1996年就15个成员国的中小企业界定为中型
企业,同时辅之以营业额和资产负债额的标准。
中国目前仅以对工业企业规模的统一划分标准,而且比较复
杂,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生产能力为标准划分,适合生产产品比较单一的企
业。如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能力lO万吨/年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lO万吨/年一60万吨/年的为中型企业,60万吨/年以上的为大型
企业;发电厂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为小型企业,5万千瓦-30
万千瓦的为中型企业,30万千瓦以上的为大型企业。
第二、生产产品比较多,难以按照生产能力划分的则以生产
用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划分标准,但行业之间的标准也不相同。如
通用设备制造企业中,固定资产原值在15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
企业,1500万元一5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5000万元以上的为
大型企业;而仪器仪表制造企业中,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
下的为小型企业,1000万元一3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3000万
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
3.1.3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
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有力的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工
业经济增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
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1996
年全国近十万亿的工业总产值中,小企业占65.6%,比1978年
提高了9个百分点。目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
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
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
产品,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等,也大都由中小企业生产。
2、中小企业是缓解我国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是
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中小企业主要生存和发展于劳动密集
型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投资新增加
的劳动力(就业投资弹性)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在多数领域要
高出1倍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出现
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
素。1978年一1996年,我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
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在工业部门新增加的8000万从业人
员中,有75%以上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目前全国工业部门就
业人数为1.5亿人左右,其中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就有1.1亿人左
右。占到73%以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
的加大,减员增效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使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
业的职工人数逐年下降,而同期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却
增加了1500万人。这表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城镇
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公有制单位富余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新
增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国有和集体企
业人员下岗分流,以及国家机关公务员精简等因素构成的越来越
大的就业压力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蓄水池”
作用将会更加显著。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
全国市县、乡级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因此稳定了中小企业,就
14
t墓懿搬。。};溢,嬲# £。窿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稳定了全国就业,就稳定了地方的财政基础,全社会的稳定也就
有了保障。
3、中小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头力量,也
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
企业改革的成本较低,操作较为容易,社会震动较小,新体制的
进入也较为容易。在改革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改
革重点、难点的突破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和体制创
新的成功经验,大多数来自中小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
破产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是在国有中小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
乡镇企业中率先试验和推广的。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没
有中小企业在各项改革的积极探索,就不可能创造出公有制的多
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建立起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大的发展是最近十几年的事。这十几
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经济体制发生巨大
变革的时期,这必然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而政
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在迅速扩大的同时,未能实施有效的管理,这
同时加剧了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政策经常
自觉或不自觉的偏好于大企业,而一直未形成系统的扶植中小企
业的良好体制。
1、政府的宏观管理体制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
有制定有关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基本法》),
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而通过法律法规确定中小
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是世界各国支持和保护
中小企业的通行作法。
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
题。我国中小企业属于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它们对
各自管辖的中小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因而
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我国既没有一部
《中小企业法》,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履行中小企业管理职能的
专门政府机构。在产权主题日益多元化、产权流动更加频繁的市
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宏观管理主要是依据所有制和部门而不是企业规
模来操作的,许多中小企业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给政策制定带
来很大不便,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中小企业的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目前我国除工业部门
外,其他产业部门还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和分类统计,
现行工业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也是在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按照
生产能力来划分的,主要是为管理国有企业的需要而制定的;二
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规模(包括就业人数、产值等)、产业结
构、地区分布和财务状况等都缺乏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
2、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中小企业税费多。一些政府部门
常将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在地方财政收支难以平
衡的情况下,靠增设名目繁多的费用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
道,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开办企业和
建设项目的办事程序也过于繁琐。因此,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3、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制
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
晚,还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已有的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
较少对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也只是为大企业服务,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很难得到政府中介机构的服务。新成立的
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做到了对所有企业开放,但是服务
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此类服务的开支。社会化服务落后,
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中小企业负债率、亏损
率和破产率居商不下,严重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国的经
验表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是不
可能的。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健
康发展。
1、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素质较低,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
低,产品质量差。尽管有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表现不俗,但绝大部
分的中小企业不佳。
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如根据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
数据,大、中、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I
万元和2.48万元,它们之间呈几何级数下降,也就是说,小企
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一半、中型企业又是大型企业的
16
诚;遽;.漱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一半。从地区来看,占中小企业绝对多数的农村工业企业中,相
当一部分使用的是城市淘汰的陈旧设备,中西部一些企业又是使
用的东部企业淘汰的设备;从行业来看,根据1995年全国第三
次工业普查数据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机械、棉纺行业中,机
床出厂年限属于70年代甚至是更早的占全部机床的比重高达
38.1%,棉布织机该比重也高达31.7%。
经营管理水平低。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习惯
于传统的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而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
力,因此生产的盲目性很大。
人员文化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例如以小企业为例,全国
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
乡及乡以上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
28%。为数众多的乡以下小企业甚至没有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
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合格率低,产销
率低,产品积压严重,经济效益比较差。据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机
构抽查,1998年一季度企业产品抽查合格率,大企业为93.3%,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企业为70.2%.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
导致产销率低.如1995年,大企业产销率为101.2%,中小企业为
91.1%,中小企业比大企业的差距低lO个百分点:1996年大企业
产销率为99.7%,中小企业为85.5%,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拉
大到1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大企业的的差距甚远。
t996年资金利税率中小企业为5.64%,只有大企业(为8.98%)的
62.8%;成本利润率中小企业为2.o%,大型企业为5.5%,小企业
是大企业的三分之一。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对比表单位:%
f产品合格率I销售总额与生产总额之比率l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
年份l 1998 l 1995 l 1996 I 1996 1996
大型企业l 93.3 I 101.2 l 99.7 l 9.0 5.5
*d,g-,/kI 70.2 I 91.1 I 85.5 l 5.6 2.0
注:口径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
资料来源:产品合格率为1998年第一季度全国质量技术监
督局抽查结果,其余数据根据相应年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17
。籀螽谶氇陡潼。赫“:菇釜是二
2、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组织结
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大而全”、“小而
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多数都是全能型企业,专业化
分工水平低。例如,机械工业产品种类多,最适合于组织专业化
协作生产,而我国机械工业绝大多数企业是全能企业,专业化、
协作水平很低。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我国目前不少
行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与中小企业自身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密切相
关,如纺织业。造成这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既有
认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原
因: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仍是公有制经济事实上的投资决策
者,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投资决策以行政首长为主,谁官大,
谁说了算:政府投资主体多元化,谁有钱,谁说了算。在财政包
干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在层层签定经济增长速度、乡镇企
业发展速度和发展目标的压力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自身财政收
入,盲目上项目、搞建设。三是大中小企业间组织联系相当松散,
缺乏较为密切的协作配套关系。作为“主角”的大企业兼当“配
角”,作为“配角”的中小企业又充当“主角”。大企业难以从中
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中小企业更是
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发展无
法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益。四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压。当
市场景气时,大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经营触角强行延伸到中小企业
的传统领域;当市场不景气时,大企业又经常随意的降低收购价
格,拖欠贷款,向中小企业转嫁困难。(当然,在现实中也存在
着中小企业通过各种不规范甚至是不合法的手段挤压大企业的现
象。)
由于体制、经济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
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的固有特征是企业规模较小、实
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小和信用程度不高。在国家专业银行
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变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
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同时进入间接融资市场也遇到各种困
难。如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的半壁江山,每年的信贷规模占整个
信贷规模的比重都不到10%。中小企业因此只能通过各种非正常
的渠道筹措资金,在加重中小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扰乱了正
常的金融秩序。
18
主里±!:垒些垄垦主壁墼堡垄婴掣一一第四章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融资行为研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金基本上实行的是供
给制,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很少一部分银行低息贷款,金融市场
的封闭,使企业无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可能性和必要
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实
体必然提出自主融资的要求。而资本市场的培育,资金供给制度
的改革,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为企业自主融资创造了条件。
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作为企业资金主要提供者的银行自
身行为不规范,资本市场的发展又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同时,
中小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
有充分的选择权,致使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商品
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又有现实环境所造就的特
殊行为特征。
4.1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特征
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融资自
主权的下放,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出现,中小企业开始通过多种渠
道融资。从表4.1可见,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分为内源融
资和外源融资。通过多渠道融资,企业融资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和
多样化。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过渡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行为发生了某些变化:旧
的行为和新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共生,表现出一种
比较复杂的局面,其融资行为呈现出如下特征。
表4.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性质渠道来源
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
内源投资
自有资金留利转化为新增投资
股票转化为新增投资
银行存款
债券融资
借入资金利用外资
外源融资
信托或委托投资
其他借款
19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1、资金需求强劲
随着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在经
济生活中“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作用逐步得到体现,企业在发展
中资金缺乏问题得以凸现:同时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由于缺乏
合理的约束机制,一些企业盲目的上项目搞投资,企业中不同程
度地出现了资金饥渴症。
2、中小企业尚没有充分的融资选择权
按我国现行的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和贷款自主决
定投资项目。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企业
所积累的自有资金不充裕;而且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大部分以多
种税、利、费的形式上缴各级部门,留在企业的资金还要支付日
益增多的职工福利和各种杂费开支,因而真正能用于补充流动资
金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数量少得可怜。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而言,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靠发行股票、债券直接获得资
金的可能性很小。这些企业要发展,需要资金,就只得打银行的
主意,由于贷款的规模和种类要受到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限制
和制约,同时面临国家扶植的大企业的竞争和排挤,中小企业为
了达到投资的目的,不得不使用各种办法来争取银行贷款,甚至
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3、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方式表现为传统方式与市场方式并存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在转变中,有些传统的思想和习惯
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不成熟的法人实体并没有
建立起合理的自我约束机制,再加上我国的金融体制,特别是银
行制度本身有待完善,难以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
引导,使得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难以走上合理的轨
道。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处于矛盾状况:一方面,中小企业自主融
资的意识开始萌发;另一方面,又对银行的贷款表现出强烈的依
赖,自我积累意识乏弱。①
①方小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34.35页。
20
龋4。卜。整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4.2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的研究
我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实行软着陆后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及
时调整,对投资的控制过紧,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在金融领域,
我国国有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普遍实行了风险资产管
理;而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不良债
务比率过高,各种金融机构不得不将压缩坏帐作为首要目标,从
体制上导致“信用借贷”、通货紧缩的出现。
上图反映的是1995年、1996年、1997年与1998年的第一季
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至1998年lO月货币与信贷总额增长率
的变动情况。
就1998年卜11月的情况而言,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为
17%,略高于1997年的16.7%,但仍然大大低于1996年的21.2%
和1995年的24.1%.如果扣除1998年大量增加的对国家基础设
施投资项目的贷款,贷款总额的增长率可以说是下降的。也就是
说“信贷萎缩”的情况比上一年又有所恶化。这是解释1998年
非国有中小企业投资几乎没有增长、市场仍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因
素。需要明确提出的是,从国内经济来看,1998年至今经济增
长仍不活跃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所谓的“消费需求不足”,而是
因信贷萎缩而导致的社会(民间)投资需求不足。
从1998年开始的经济政策调整,包括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
松。通过多次利率下调和一次性大幅度下调准备金率,以及1999
年以来采取的鼓励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政策已不再是紧缩性的了。因而,不能说现在存在着货币政策意
义上的“信贷紧缩”。但问题在于,以下的一系列因素导致整个
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信用萎缩”。①
(1)、由于许多国有企业负债累累,坏帐比重很高,银行已
难以再对其进行贷款,尽管中央政府放松了对贷款的管制,但贷
款的增加主要是对基础设施的长期贷款。
(2)、原来一些向非国有企业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
托投资公司),由于前些年积累起来的坏帐问题逐步暴露,经营
难以为继,国家也开始对它们进行整顿,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停业,
并由此引发许多存款人把大量的这类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提出存进
国家银行,也导致中小企业所能获得的贷款减少,使过去存在的
一些信贷链条中断。
(3)、国家整顿基层小金融机构,如关闭农村合作基金、将
信用社并入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合作银行等,也使中小企业贷款
更加困难,使原有的一些融资渠道不复存在。
(4)、国家鼓励对中小企业贷款,但国家银行都是大银行,
运行成本比较高,难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微观信贷”。利率允
许向上浮动一些当然有利于这类贷款活动的开展,但对信贷的需
求本身又会因利率的提高而下降。
总之,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银行已不愿对一些
国有企业增加贷款,又不能、不愿向非国有企业增加贷款;另一
方面,在经济中缺乏非国有的中小城市金融机构为非国有的中小
企业提供信贷,结果是货币当局不断地采取了放松银根的措施,
而经济中却继续存在着“信贷萎缩”②。政府虽然一再强调应增
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贷款并没能有多大的增
加,非国有部门的投资增长率几乎为零,增长速度也没有恢复。
事实上,金融领域出现和存在的“信贷萎缩”现象,是由于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非对称信息
(asymmetric information)矛盾造成的。
①②我们可以将政府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信贷活动不活跃的情况称为
“信贷紧缩”(credit tightening),而将信贷双方本身“惜贷”或“借
贷”造成的信贷活动不活跃情况称为“信贷萎缩”(credit
contract ion)。
蓬逡蠡。隧蕊.蕊。瓤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4.2.1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经济学是研究说明什么的?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但现代理论的观点是,更为恰当的说,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human behavior)。当然,研究人的行
为的学科有很多,不止经济学。那么,经济学与其他的学科有什
么不同呢?这就是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理性人是指在面临给
定的约束条件下是最大化自己的偏好。
无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理性人在最大化偏好时,需要相
互合作(cooperation),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conflicts)。理
性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价格制度(或称市
场制度)是人类为达到合作和解决冲突所发明的最重要的的制度
之一。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 economiCS)就是以价
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故又称为价格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
基本假定是:(1)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足够多从而市场是竞争性
的,(2)参与者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两个假设在现
实中一般是不满足的。首先,在现实中,买卖双方的人数常常是
非常有限的,在有限人数下,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在不完
全竞争中,人们之间的行为是直接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在决策时
必需考虑对方的反应,这就是博弈论要研究的问题。其次,现实
中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一般是不对称的。比如说,卖主对产品
的质量的了解通常比买主多。当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信息是不对称
时,任何一种有限的制度安排必需满足“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le)或“自选择”(self-selection),这就是信息经济
学研究的问题。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
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
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
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
或均衡问题。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
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
数;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相互外部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从这个
意义上讲,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个角度是参与者行动
的先后顺序。从这个角度,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
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静态博弈指的是博弈中,参与者同
时选择行动或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
、&滋豢。蠢}蕊。。陡i。戡,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体行动: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
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第二个角度是参与者对其他
参与者(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从这个角
度,博弈可以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
①(complere information)指的是每一个参与者对所有其他参与
者(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否则,
就是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
将上述两个基本点角度的划分结合起来,就得到四种不同类
型的博弈,这就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之相对应的是四个
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
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见下表4~2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
静态动态
完全信息完全信息静态博奔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铪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从本质上讲是非对称
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这里,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外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
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
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
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
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
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
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某些参与者的
行动,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者的知识,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
称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信息模
型。见下表。
①博弈论中,“完美信息”和“完全信息”是两个有联系但又不完全
相同的概念。完美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是指一个参与者对其他参
与者的行动选择有准确了解的情况;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是
指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准确观察到的情况,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魅。{。⋯瓣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I 隐藏行动}隐藏信息
t事前J逆向选择模型
l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4.2.2融资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包含着这样的一个基本假定:所
有参与者都知道博弈的结构、规则、知道博弈的支付函数,即
博弈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对所有其他参与者的支付(偏好)函数
有完全的了解,并且所有参与者知道所有参与者、知道所有参
与者的支付函数,满足这一假设的博弈称为“完全信息博弈”。
尽管完全信息在许多情况下是一个比较好的近似,但现实中许
多博弈并不满足完全信息的要求。比如说,当你与一个陌生人
打交道时,你并不知道他的特征(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事实上,即使与你长期共事的人,也很难说你对他有完全的
了解);当你想买(或卖)一件商品时,你并不知道卖主愿意
脱手的最低价格是多少(或买主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如此等等,类似上面这些不满足完全信息假设的博弈称为不完
全信息博弈,即至少有一个参与者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支付函
数。
在1967年以前,遇到上述情况,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
无能为力的。因为,当你还不知道你的对手情况时,你如何选
择自己的战略呢?海萨尼(Harsanyi)的贡献(1967—1968)就
是使得上述情况变得可以分析。他的办法是引入一个虚拟的参
与者——“自然”。“自然”不同于一般参与者之处在于它在所
有后果之间是无差异的。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参与者的“类
型”。被选择的参与者知道自己的真实类型,而其他参与者并
不清楚这个被选择的参与者的真实类型,仅知道各种可能类型
的概率分布。另外,被选择的参与者也知道其他参与者心目中
的这个分布函数一一就是说,分布函数是一种“共同知识”
(coll】IfIon knowledge)。
海萨尼的上述工作被称为“海萨尼转换”(the Harsani
transformation)。通过这个转换,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博
弈”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comp]ere but imperfect
information)。这里,“不完美信息”指的是,自然作出了它
的选择,但其他参与者并不知道它的具体选择是什么,仅知道
。螽浚≤蠢?“:;邈囊和;l。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各种选择的概率分布。这样一来不完全信息博弈就变得可以分
析了。在这个基础上,海萨尼定义了“贝叶斯纳什均衡”,它
是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自然扩展:在静态不完全信息
博弈中,参与者同时行动,没有机会观测到别人的选择。给定
别人的战略选择,每个参与者的最优战略依赖于自己的类型。
由于每个参与者仅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类型的概率分布而不知道
其真实的类型,他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其他参与者实际上会选择
什么战略;但是,他能正确地预测到其他参与者的选择是如何
依赖于其各自的类型。这样,他决策的目的就是在给定自己的
类型和别人的类型依从战略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
用。贝叶斯纳什均衡就是这样一种类型依从战略组合:给定自
己的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的期望
效用达到了最大化,即没有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
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时,银行的选择是同意还是拒
绝,取决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质量的判断(包括对企业投资项目
的判断、企业资信的判断等)。假定如果银行准确地知道中小
企业质量优良,它会选择接受,反之,不接受。问题是,银行
可能并不准确地知道企业的质量。这时候,银行的决策显然取
决于银行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企业是质量优良(或质量差劣)。
下表1和表2分别列出两种情况下的支付矩阵。这里,假定不
论企业质量如何,只要它申请融资,银行接受,它就得到100;
但是,银行的支付依赖于企业的类型:接受一个质量优良企业
的融资申请使得银行得到100,而接受一个质量差劣的企业融
资申请使银行损失100。企业(不论何种类型)在银行拒绝时
损失50,因为成本付出的缘故。
表1、融资博弈:质量优良企业融资
银行
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
l 接受不接受
I申请融资100,100 一50,0
l不申请融资O,0 0,0
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
银行
l 接受不接受
l申请融资100, 一100 一50,0
l不申请融资0,0 0,0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现在假设银行认为企业质量优良的概率为x,企业也知道这
个X为多少,那么它申请时银行接受时银行的期望效用为IOOX+
(一100)(卜X),银行不接受时的期望效用为零。当X>l/2时,银
行接受才是最优选择。如果x确实大于1/2,贝叶斯(纳什)均
衡是:企业申请融资,银行接受;反之,如果X小于1/2,贝叶
斯(纳什)均衡是:企业不中请融资,银行不接受。为什么当x<1/2
时,企业选择不申请呢?因为它知道它申请会被银行拒绝,这种
损失成本的事是不值得的。由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
到限制,它们主要的融资手段只能是从银行借贷资金,因而企业
的很大决策可能是:知道X<1/2,也选择申请,则贝叶斯(纳什)
均衡:企业不中请融资,银行不接受的情况在分析中是能够剔出
的。那么,在融资过程中,作为投资者的银行与作为贷款者的中小
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矛盾。
在资本市场上,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表现
为:对作为投资者的银行而言,存在着事前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中小企业经营者
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有关中小企业的质量、项目质量的信息
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经营者
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在经济理论中,第
一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第二类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
险。
现在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困
难。
假定有两个投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A,第二个项目是B,
每个项目都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第
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是0.9,成功之后的收益是130万元:失败
的概率是0.1,失败之后的收益是0。所以预期收益率为17%。第
二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只有0.5,但成功之后收益为200万元。如
下表所示:
表1、项目A 单位:万元
f投资额f成功(概率=o.9)f失败(概率=o.j)f预期收益f无风险和率f
I!亚j二卫!二:工二二[二]玉巫叵工二至匠]
表2、项目B 单位:万元
l投资额l成功(概率=o.5)l失败(概率=o 5)I预期收益l无风险利率l
I!!!I !!! [二i二二工玉巫正工二亘[]
i,嚣蠹,。霪, i,≤
假设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是10%。在这里,我们假定投资者银
行是一个风险中性的投资者(事实确实如此),第一个项目应该
进行,因为预期收益大于机会成本(17%大于10%)I而第二个项
目是不应该进行的,因为预期收益小于机会成本。如果没有信息
不对称,也就是说,出资者知道哪个项目是A,哪个项目是B,
市场则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在对称信息下:项目A能得到融资,因为给定成功的概率为
0.9,无风险利率为10%,贷款人投资100万元时要求的风险回报
为儿O万元/o.9=122.2万元<130万元;项目B得不到融资,因
为贷款人要求的风险回报为1 10万元/o.5=220万元>200万元。
但是,在信息不对称下,两个项目都得不到融资。这是因为:
假定投资者只知道A、B的可能性各为50%,要求风险回报为122.2
万元×0.5+220万元X0.5:171.1万元。此时,项目A将退出,
只有项目B想融资。但投资者会推定申请融资的项目一定是B,
所以就会要求利率上升到120%,此时,项目也只好也退出。
项目A的预期收益大于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但同样得不到
融资,显然是一种损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昵?问题在于中小企
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这两个项目
都得不到融资,这就是逆向选择。假使企业向银行申请100万元
贷款,说要投资一个项目。银行不知道企业将投资的项目是A(好
项目)还是B(差项目),只知道该项目是A和B的可能性各为50%。
那么,银行要求的风险利率是多少呢?71.1%。但是这时,第一
个项目,也就是好的、安全的项目,成功以后的资本收益率也只
有30%,不足以偿还贷款,所以不会借款。但项目B成功以后的
资本收益率是100%,远远高于71.1%的贷款利率,所以这样的项
目最有积极性申请贷款。但是贷款人(银行)能够理性的推断,
申请贷款的肯定会是差项目B。这时候,它就会要求将利率从原
来的71.1%提高到120%左右,但这样一来,第二个项目也不会申
请贷款了。
接下来,再分析一下道德风险问题。假定投资者没有办法监
督贷款的用途。那么,在借款的时候,借贷者可能说将选择投资
项目A.但是在拿到钱后,他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投资选择项目
B。假定投资者(银行)以22.2%的利率贷款给借贷者。拿到这
笔钱后,如果投资项目A,成功时,收益为130万元,偿还贷款
后,剩下只有7.8万元,期望收益只有7.02万元。但是,假如
将这笔钱用于投资项目B的话,成功时的收益为200万元,偿还
贷款后还剩下200万元一122.2万元=77.8万元,期望收益为38.9
豢籀谶蕊盛滋i;;潋蠹蠢、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万元。显然,将贷款挪用于风险大的项目B是一件诱人的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借钱人借的时候说的话与借完之后干的事不
一样。借钱之前他有积极性告诉你好项目,借钱之后他更有积极
性干差的项目。预料这种“言行不一”,理性的投资者将不愿意
出钱,结果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
4.2.3信息对称化,规避银行信贷风险
前面指出,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而此二者正是信贷风险产生的基本原因。于是如
何最大限度的限制信息不对称,使之对称化便成为银行、特别是
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重点。
在逆向选择中,不掌握信息的一方,以一定的成本收集与隐
藏信息有关的信息而改善自己在交易中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从
而作出筛选;相反,掌握信息的一方为了让自己的优势特性暴露
出来,需要主动出击,发出信号。对于道德风险,应采取最优的
激励机制,这样的机制要兼顾激励和风险的分担。当然,有效的
追踪监管则是又一有力举措。无论是筛选、发信号,还是设计激
励机制、监督都需要花费成本,甚至有时是不可承受的成本。尽
管这些成本分别出自于不同的交易方,但是就全社会来讲仍然增
加了社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规模经
济、社会成本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选择行员。①行员的自荐(发信号)目前主要是通过受
教育的经过途径。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获得的文凭和其他
证书、原来的工作经历既是投入成本,也是自荐的信号,自荐者
应该,事实上也确实引起了重视;此外,找人推荐也可算做是一
种发出信号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有别,才能表现出优秀
之处。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均建立有相应的结构,挑选行员、安
排岗位,但这种机构到低该设置到哪一级,规模该多大。尤其重
要的是,可考虑建立金融机构系统的人才档案网,以利于充分选
择、了解行员。
①银行内部,股东对总经理(行长)有限授权,总行对分行进行有
限授权,行长到信贷处长(经理)、再到信贷员逐级进行授权,这样层层
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或契约关系)。本文称双方为管理者与行员。
.、+舔}.} 。,j谗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2、建立科学的客户信息系统。为保证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全面而快速地了解、掌握客户的信息,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客户
信息系统,全面收集信息、及时分析信息、科学地得出结论,从
而使银行减少和限制不利选择的范围,规避信贷风险。信息系统
应包括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和迅速快捷的信息分析,实现信息互
传、信息共享,行际间也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咨询代理业务。
3、第三方的信息披露。第三方包括央行、法院、资信评审
机构等。央行和法院依据健全的法规,若定期披露有问题客户,
必然大大限制客户的道德风险的发生,减少信贷风险。
30
第五章、小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
企业融资虽然是一个微观问题,却涉及到经济运行的各个层
面。企业的过度负债,将直接导致债务危机。当前,中小企业融
资行为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产权关系不清,
企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另一方面,由于银行、
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又没有从外部对企业
形成有效的约束。所以,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过分依赖
银行贷款,在贷款过程中又出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造成
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规范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适当的政策调
整是必要的。
5.1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化自我积累机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可用的自有资金十分匮乏,企业自
我积累能力较弱,企业自我积累机制严重弱化,这是困扰中小企
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要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减轻企业
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就必须深化企业制度
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通过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明确产权
主体和利益主体,这是增强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化企业自
我积累机制,最根本和最关键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增强
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硬化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约束、预算约束、信贷约束。
要明确规定和规范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收支和企业其他财
务制度,硬化财务约束,避免企业乱摊成本,杜绝企业外部的各
种摊派和不合理的税费。
第二、建立强制性的企业折旧提成制度和折旧基金使用制度。
要加大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比例,并在税收等制度上实行强制折
旧鼓励。明确折旧基金的使用范围和途径,保证折旧基金真正用
于更新改造等生产性建设上。
第三、重视内源融资,加大中小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的比例。
企业内源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风险小、方便灵活、管理简
单的特点,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可以在企业税后利润中
《戴氮;。潼一。。;t莲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建立有专门用途的“拨定留存收益”,促使企业靠自身积累完成
日常进行的设备改造等。
第四、放松对信用领域垄断的限制,适当鼓励一些有条件的
中小企业创办附属的金融组织,如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这样,
既可以增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促进内源融资,又可以减轻中小
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
5.2建立相互依存的新型银企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在计划管理环境下形成了根深蒂固
的“官商”、“坐商”特性,资金供求的持续失衡更加剧了双向选
择的局面,但银行“朝南坐”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银行在
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过程中的惯常做法仍然是被动的等待客户上
门,然后是以直观的个人印象为主的评判方式来决定是否贷款。
由于贷款审查的方法过于粗糙,标准失于宽泛,使得银企关系处
于较为松散的状态,银行对企业的关切在更多的情况下仅限于争
取存款的考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很难得到银行的重视。
为了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把握银企关系的现状,上海城市合
作银行在97年对部分中小企业做了一项全面的、深入的调查。
调查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一是资金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停产
的首要原因。即如果对中小企业存在一种有效的贷款机制,很可
能有不少企业有望避免停产的结局;二是资金不足是造成企业经
营困难的第二大原因;三是中小企业目前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融
资渠道;四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极端的依赖银行;五是绝
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上述情况说明,在宏观经
济偏紧的态势中,由于银企关系的不协调,必然会加剧企业的经
营困难,并使之丧失可能的发展机遇。对银行来说,银企关系的
不协调也会导致有潜力的客户的减少和客户整体素质的下降,最
终阻碍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建立相互依存的新型银企关系对
于银行、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谓新型的银企关系其核心内容是相互依存,即建立银行
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银行应该把资金投向有发展前景的企
业,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促进和帮助企
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的银企关系内容应包括如下
内容。
1、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
32
;i籀魏矗,。;滏j i¨ 漱露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中小企业由于政府直接干预较少,政策相对宽松,经营机
制比较灵活,因而比大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供求变化。这就
是所谓的“船小好掉头”中外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具有活力的
中小企业一旦获得资金支持,便会按超常规的方式跳跃发展,成
为举足轻重的巨人。相反,进入成熟期的大企业则可能因市场的
突然变化而逐步衰退。
为了谋求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银行必须摒弃“锦
上添花”的传统做法。即单纯专注于业绩较好的企业,因为这是
一种相当保守的、急功近利的、只着重于当前的短视战略,它忽
视了企业业绩优劣转化的前景。以现有的绩优企业作为贷款客户
在经营管理上固然十分简单方便,但在竞争条件下,任何一种简
单的方法都不可能成为获得高收益的手段。在各家银行争先恐后
涌向绩优企业的热潮中,它们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相对而言,
对银行来说,如何发掘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具有发展前景,但
目前却可能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作为客户,这才是业务发展的
关键所在。这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产品有市场需求,但由于某些次要原因造成销售困
难。比如有些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好,但在广告宣传、市
场营销方面经验、资金不足:或是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成本过高,
缺乏更新改造资金;又如有些中小企业只是由于缺乏资金引进先
进技术而面临困难等。总之,对于那些仅仅由于资金短缺而面临
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该采取大胆扶植的态度。银行通过
雪中送炭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银企关系不仅会更加牢固,而且有助
于形成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客户群。
(2)、处于起步阶段的科技企业。科技是现代经济的重要
支柱,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其产品往往具有~定的垄断性,从而
可或得优厚的投资回报和较好的成长性。此外,科技企业的管理
人员通常素质较高,事业一心较强。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起步
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的研制、开发周期长,如果
没有外来资金的支持,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就很可能难以生存。对
于这些企业,银行应该倍加关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如果
其产品确有前景,无疑可作为自身的一个业务生长点。
(3)、民营企业。我国的银行对民营企业目前抱有成见,
或是认为其不正规;或是深怕出现债务拖欠难以象国营企业那样
推卸责任。银行观念上的误区有待于逐步克服。市场经济的原则
之一就是按经济利益办事,因而对银行来说,任何所有制的企业
都应该一视同仁。其实,民营企业由于其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紧密结合,因而在经营管理方面往往比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有
更高的要求。此外,民营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激励机制更为强劲,因而其业绩通常比其他企业类别突出。从长
远来看,中小企业采取民营方式,是有助于激发其活力的有效措
施,随着我国“抓大放小”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除了少数有关国
计民生的行业仍然由国家以国有制的形式管理以外,其他行业都
会向民营企业的方向转变。因此,银行如果放弃民营企业,无意
于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2、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
中小企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群体,数量众多,结构分散,虽
然其中确实会出现不少成长型企业,但我们必须承认,其中也会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经营者素质差、财务管理不善、产品过于
单一、市场占有率过低等非资金因素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统计数字表明,中小企业的倒闭数量要远远超过大企业。小船固
然具有掉头快的优势,但同时又有难以抵御风浪的缺陷。在中小
企业与银行的金融业务中,突出的存在着一种非对称信息的矛
盾。企业对自身的了解要远远超过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银
行隐瞒重大信息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此,银行必须形成一
支既懂银行业务、又懂企业经营的队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研究,
并在处理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国家政策的适当调整。
从实践来看,“抓大放小”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资产
重组过程,因为对绝大部分面l临严重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兼
并并收购等资产重组方式予以消化吸收是一条最佳途径。通过资
产重组这样一种方式还可以是优势企业获得新的活力。但是目前
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方面首先存在启动资金缺乏来源的问题。我
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严格禁止银行为资产重
组提供资金融通。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借力购并难以大
规模开展。因而,国家应通过对现行法规的适度修正,排除银行
为中小企业资产重组提供资金融通的法律障碍。
政府采取“抓大放小”,其用意在于搞活中小企业,但由于
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契合度不够,政府执
行相应的支持和协调职能不利,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
道和融资能力。
i。勰§≈I。。:,蕊
5.3建立并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
l、建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渠道的建立。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政府的角色已经
独立出来,不再以银行和企业的所有者身份对它们的经营改革进
行决策和控制,而是以协调者的身份对市场经济中诸多主体的行
为进行调控和引导。目前,政府在“抓大放小”之后对国有大型
企业和企业集团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植政策,它们的融资问题
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然而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政府需建立中
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1) 建立政府系统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①、在形式上,可以设立相应的政策性银行,也可以委托
现有的商业银行开设此类业务,但要保证贷款专项使用,真正体
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同时,也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
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等特定的用途。②、在资
金来源上,可以由中央财政拨款,也可以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
③、在融资方式上,要以长期的信贷资金融通为主,也应考虑设
立投资性机构。如通过承兑中小企业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向
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政策机构,以充实这些企业的自有资本。这
样,资金支持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增强中小企业的活
力。
(2)实施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风险较大,银
行不愿对它们提供贷款。如果政府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
保和保险,这种困难就能得到较好的缓解。因而,政府有必要成
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后
盾。①、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并及时进
行补偿,以保证基金金额的动态平衡。该基金通过与银行签定合
作协议,专用于为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②、成立地方中
小企业辅导机构,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提供贷款担保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3)制定相关的中小企业扶植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就业的主要场所和地方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政府必须推
行相应的扶植政策,优化中小企业面l临的金融环境,真正搞活中
蕊曩。蕊
小企业。①、成立统筹全局的政府管理机构,对束缚中小企业发
展的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解决。②、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
优化资产结构,减低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③、在税收上除对
新改制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外,也应对中小企业用于开发、改造
的投资减免所得税。④、鼓励居民储蓄部分投向中小企业。⑤、
发展规模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地位。
2、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有着多种选择,直接融资由于具备
能够得到不需偿还的外部所有权融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
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优势,在我国现阶段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
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的创
新,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较快的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1)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
股份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集资融资,它具有将消费基金
转化为生产基金,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的功能。股份合作
制则吸收了股份制与合作制的优点,通过清产核资、确认股权之
后再进行招股、扩股,从而在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方面具有重大效
用。
除了融资功能外,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
还可以明晰产权,建立起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2)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
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尚处于创业阶段的
新兴企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的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
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新兴
企业的融资问题极有功效。①、基金通过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于企
业,可以有效地实现储蓄一投资的转化,解决被投资企业的资金
短缺问题。②、基金采取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可以充实企业的资
本金,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③、有了基金的投资,企业的
成长会被公众看好,不但可以提高资信水平,增强企业的融资能
力,而且企业在其它方面的许多需求也能得到很好的满足。④、
基金由于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一般会派专家参与企业的管理,凭
借其强大的关系网和管理优势、信息优势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帮
助。
正是由于产业投资基金的资助,许多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起
来并取得成功。目前,我国社会资金供给具有很大的潜力,社会
的金融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制度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
。臻弑:、;鬣。。: ;,§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步推进和每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又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创
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因而,在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已具备可
行性。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提到直接融资,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资本市场。我国资
本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当滞后,严重制约了直接
融资的开展。首先,资本市场的规模不能满足企业股权流动的需
要。自1997年开始,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植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众多中小企业的
股权流动问题无法解决,就无法使中小企业树立长远的经营观
念,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对于现行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
是极其不利的。其次,众多企业失去上市机会,使得产业投资资
本不宜撤出,因企业成长而获得的收益无法变现,这是制约我国
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除证券交易主市场以外还有第
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在第二板市场上市的多为一些新兴和
成长中的企业,上市标准低于主市场,而且当企业成长到满足主
市场上市标准时还可以转到主市场上。而柜台交易市场的上市条
件一般比较宽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
在我国发展规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势在必行,尤
其是要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以外建立起交易成本低廉、准入标准较
宽松的第二板市场和地方柜台交易市场。我国目前还不存在第二
板市场,但全国已有30家区域性的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本地
中小企业的股票(产权)提供交易的场所。总的说来,我国资本
市场无论结构和规模都还存在不足,应当在法治、监管的基础上
建立起多层次、大容量的资本市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
企业股权流动起来,使资本市场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使
中小企业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获
得坚强依托,从而为中国众多中小企业开拓出持久有效的直接融
资渠道。
3、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中
小企业融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
融资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
尽管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以银行为中介的
间接融资仍然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式。因而有必要为中小企业的
发展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蕊&; ~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1)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
业信用风险、经营风险高于大企业,但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
业信贷业务不够重视,不够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众
多中小企业是银行的重要客户来源,银行应该扩大对它们的信贷
支持。银行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定位,选择相应的目
标市场。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
全国性大银行外,还存在着深圳发展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规模
较小的地方性银行。全国性大银行因其规模大、知名度高、筹资
能力强,选择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作为主要客户对象是合理的,
也适合这些企业的需求。但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来说,争夺大客
户缺乏相对优势,同时,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对信贷资金需
求虽金额较小,但需求数量多。而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造步伐的迈
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因而正确认清自身定位,
重视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中小企业尽管在经营上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企业改
革的深入发展,这一状况必将得到扭转。况且,任何大企业都是
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不乏具有潜力和较好前景者。
银行在信贷资金的投放上应该转换观念,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的
力度。至于风险的化解,一方面可与政策性融资渠道的建立相互
配合,由政策性金融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和保险;另一方面也应
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咨询和帮助。
(2)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对金融需要的多样化和金融竞
争的加剧,银行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势在必然,中间业务在这种情
况下应运而生,已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成三足鼎立之势。
我国的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不仅顺应
国际金融业务潮流,而且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能起到相当
的积极作用。
与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相关的银行中间业务包括票据的承兑
和贴现、代理融通业务等。发展此类业务,有利于企业间商业信
用的发展和广泛利用,既可使企业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
期资金,缓解资金困难,又可使银行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增加效
益,还能促进资金流通,形成社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3)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
主里!!:垒些垄垦主墼堕堑垄婴窒——
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去购买设备,而只需
用现有资产、效益以及未来的收益为保证,提供租赁公司认可的
信用担保,即可占用并使用设备,利用产生的效率向租赁公司支
付租金。中小企业如果采用融资租赁来解决融资困难,优点是显
而易见的。第一,企业可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
下,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添置或更新设备,达到筹资的目的。第
二,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要低,风险较小。
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使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
制。第三,目前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情况比较严重,
融资租赁由于本身特点,在为技术改造融通资金方面比其它金融
手段更具优势。第四,企业通过向外合资租赁公司租赁设备,还
可利用外资。
因此,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很适合我国现时需要,值得大力
推广和发展,国家需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建立全国性统一管
理部门,并在财政金融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和扶持,向广大中
小企业推广。
(4)尝试可转换债券的发行。
由于可转换债券具备融资成本低,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结
构等优点。在一国家,可转换债券发行量已占全部债券发行量的
相当比例。
我国已于1997年3月出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
法》,同时证监会公布了40亿的年度发行规模,但指定该额度用
于非上市的国有重点企业试点发行,中小企业与之无缘。但在中
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问题上也可进行尝试,因为:①、可为
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②、一部分素质良好的中小企业成
长迅速,转股失败的风险较小。③、资本市场尤其是柜台交易市
场的发展和完善可为中小企业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和转换提供场
所。因而,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严格挑选一部分中小企业在
地方柜台交易市场试点发行,如能获成功,必将为中小企业开辟
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tii壁毫;k;r;鬣。。,:、。凌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赵炳贤:《资本营运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3、陈小悦:《公司理财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房汉廷:《现代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6、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
7、王天义:《国有企业直接投资论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8、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Ⅱ美Ⅲ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刘小玄、韩朝华:《中国企业的民营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方小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2、赵海宽:《货币银行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冯彬:《企业并购与产权融资》,《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22期。
14、吴敬琏:《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宏观经济研究》1999年
第7期。
15、梁世瑜:《中国中小企业向何处去》,《经济管理文摘》2000年第1期。
16、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经济研究》2000
年第1期。
17、樊纲:《中小民营企业:谁来给它们贷款》,《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
第12期。
18、王红岩:《对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思考》,《学术研究》1999
年第10期。
19、奚君羊:《银行商业化的市场定位一重朔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当代
世界》1998年第6期。
20、李果:《中小企业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建设与县级经济体制改革》,《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99年第l期。
21、刘昕:《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及其对策研究》,《学术研究》1999年第
3期。
22、许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时报·理论
周刊》1999年第41期。
23、董频:《信息不完全与中国当前金融运行》,《金融研究》1999年第6
40
鑫氢娥遂溢。瀛i:;巍氛
主里生!:垒些垄垦生壁塑堡垄堑壅一期。
24、方孝成:《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学术研究》1999年第1 l期。
25、贺力平:《克服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障碍》,《改革》
1999年第2期。
26、张春霖;《从融资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改革》1995
年第8期。
27、张春霖:《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中的问
题》,《经济研究》1995年第8期。
28、Alchian.Armen and Demsem,Harold,1972,“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曙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777-
95。
29、Hart,Oliver,1995,Firms:Contracts,and Financial Struc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l
黧茹娥蕊。菠,溆溅辘.。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行为研究
后记
本文从选题、行文、修校直至最后定稿付梓,都是
在我的导师江松先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点滴之
绩,都饱含了江老师三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在此,我
谨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也要向曹阳教授、张
绍焱教授、刘小怡教授、陈银娥副教授、曾晓洋副教授、
梅德平副教授、李庆华副教授、段从清副教授等老师表
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崇
高的师德将使我终生获益。
此外,本文在收集资料及其修改过程中,曾得到了
王皓、董强华、孟军、常永兵、陈君亚、唐振萍、袁英、
杨文成等同志的热情帮助,他们对本文提出了许多宝贵
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逝者如斯!研究生三年的求学生涯就此而终,但学
海无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如既往地学习、奋斗。
李勇
二000年五月于武昌桂子山
4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行为研究
作者: 李勇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蔡道成.张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2010(6)
2. 宋阳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期刊论文]-辽宁经济2001(7)
3. 纪长磊.唐建荣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路径[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6(4)
4. 陈凤菊 全球经济化下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8(13)
5. 李春林.佟仁惠二板市场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1(10)
6. 毛泽盛 中国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00
7. 马玉霞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学位论文]2000
8. 王如龙.西米莎.莫继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2)
9. 郭亚东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之道路[期刊论文]-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
10. 李晓云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创新路径[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