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研姓名:程少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娄策群
19990601
摘要
说31
7797

\/
冷r算机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类工作、学习、
、、
生活的方式,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
住新的机遇,实现经济迅猛发展,是进入信息社会后必须
、/
认真研究的Ca]题了本论文从6个方面探讨了信息网络与经

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尤其是我国信息网络发展
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从l 0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信息网络
及其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
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6条对策。
|≈1十
关键词:信息网络经济觚
Abstra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l’k is changing the
way of WOI’k,study,and life of hUIllan being.113 the meantime,it
brings about new chance for economical development
grasp the emerging chance tO make great progress in domestic
economy in information age is a question we have to study
thoroughl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six aspects.It
describes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in detail,especially those inside Chiila.1t alSO analyze
information networks of China and the thei r 111ajor Problems with
regards to thei r‘functions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l’ovided six
COuntenlleasUre as we
Keyword: information network;econolnic
刖吾
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传输与交换赖以实现的通道,构成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主要由电信网、电子传媒网和计算机网三类网络构成。然而,当前信息技术领域
正在进行着一场数字化革命。它将使电信、广电、计算机三刚的传统分界趋于消
失。在现实牛活中,我国电信部门、广电部门和计算机瓦联网络服务商们也行动
起来,纷纷根据信息技术与产业“合流”的趋势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部署,以
备未来竞争.“三刚合一”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所探讨的“信息恻络”li要
是指“计算机信息网络”。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已有40多年历史,但计算机网络走fJ|狭小的天地,谯社会
及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还足应该从80年代后划锋超,尤J£足进入90年代
以来,无论是与INTERNET联通的计算机刚,还是各类专用}I钎:机J“域网-ffU,d域
网,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ff)计划,全球掀起了建改信息
高速公路的热潮。我围也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开始大规模建设信息网络。“i
金”工程的实施、各地信息港的建设,为我国信息网络建’趺奠定,很好的然础。
但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为经济建’最服务巾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规划、重建轻州、
重硬轻软、经营管理不善、为经济服务意识不强等等,严重阻碍着信息网络发展
和服务经济建设,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刈策,具有t㈣苦现
实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了本选题作为毕业论文。木论文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信息网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信息网络及为经济
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提jlj了发展信息网络为经
济服务的几点对黄。
1.信息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网络覆盖同民经济各个部门,是支持经济发展强大支柱。它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主要有以FJL个方面。
1.1全面改进生产力各要素
信息足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信息网络通过增强劳动者的信息意识和
信息活动能力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生产力。我们知道,知识和智慧足
构成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一个熏要方而,信息是知识和智慧纳源泉,信息可以转化
为知识,可以增加人的智慧。劳动者通过1i断地接受和处理信息,增强知识积
累,形成较为丰富的劳动经验。另⋯方面,劳动者通过信息网络,接受教俞,扩
大知识ifif,提高智力水平,从而增强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智能索质的捉I岛,
可以缩短劳动者对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认识及熟悉过程,使zt:产:要素较快地进
入运行体系之中,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使f卜产要素以最件
状态进入qi产运行体系之11一,可以在牛产过程中发挥创造。陀,捉商J“品质}d>flI效
益。信息删络通过劳动工具的智能化米改进劳动工具的质量,从lm越化‘时。/J。
人们在创造劳动资料时,除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条
件。劳动资料的形成过程中所凝结的信息越多,其性能就越好。人类{l:会的-岛速
信息化,不仪使扩展人类行为器官功能的T其发展到机械化、rU气化、自动化的
水平,而且在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包括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汁算机技术年¨控制
技术方面,取得|r突破性进展,以致于劳动:I:具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极火提
高。劳动工具信息含量的增加,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劳动对象的认识,缩短劳动过
程,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发挥其牛产力功能。
信息网络通过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来增加新的劳动对象,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
从丽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对象是必须在劳动过程中改变存在形式或组合状况,
而又参与构成产品实物的物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只有掌握和利用各种信息,
才能开发和利用劳动对象,没有信息的支持,物质资源就无法开发利用。信息与
劳动对象的结合,不仪可以增加劳动对象品种、数量,也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
2
围和用途,还可以提高劳动对象的性能、质量。
信息网络通过促进科技、质量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信息作用,来使这些
“软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现代管理活动就足一+种信息活动过
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反馈,不断循环的过程。管理的每一利t职能都
离不开信息,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r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h“环
境、生产目标的信息,才能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才能对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娜
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调节,从而提高生产力。没有及时、系统、准确的
信息,管理者就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就不会有强人的
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通过劳动者科技水平、劳动工具的科技含量、劳动对象,r发
利用对科技的依赖程度等对生产力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技术一般山科1iJ}机
构、高等院校、技术开发机构产£卜的,若不与企业生产川结合,ji能足滞11:的叫i
产力,只有将科学技术转移到企业,才能变为现实的zl-:j“力。科学技术从制坎机
构向牛产企业的转移要靠信息米沟通,信息是科技转化为现实,Ii产力的桥梁和自【
带。
1.2提高经济决策水平
由于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很多,经济决策的方法也相应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
类,即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以及两利,方法的综合。从定量经济决策看,它涉及
到的是影响经济活动变化的丰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就是数据化的信息。从定性经
济决策看,它的依所据是过去观察结果的经济信息,是业已形成的规律性认以。
可见,经济决策活动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一般来说,决策者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结果越趋j二准确。然I『lj,信息行ji:足
呈不对称性分布的,任何一+个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都足不完备的,充分的、完备
的信息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F的假设。一方面,经济决策根据各种经济数据和
规律性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t弥补信息的不完备条件;另一方㈣,经济决策也在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信息的遗漏,使经济决策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fi偏差。
信息对经济决策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足经济决策的依据。经济决
策前,必须进行信息搜寻,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只有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经
济决策。不掌握信息,或者说不以信息为依据而作出的决策,无异于占h和“跳
大绳”。第二,信息活动上经济决策活动的主体构成。经济决策过程,实际足对
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和升华的过程。决策者在信息搜寻的基硎;}二,必须首
先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确定信息所反映的条件影响因素的权重;其次,将各种
因素揉和在决策模型中,即将各类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处理;最后,通过定性分
析和量化计算出决策结果,形成新的信息,即信息的升华。第三,经济决策的评
价靠信息来反映,经济决策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定量化和定性化的指标,=ji:通过
信息符号记载下来。经济决策方案实施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j&,也
通过信息符号定量化和定性化。两者的分析比较,形成了对经济决策的评价。可
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的功能,最终反映在经济决策对经济活动中不确
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上。由于信息活动本身是经济决策活动的主体构成,因此,可
以说信息资源减少或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就是信息资源对经济决策
的优化功能。
信息网络通过提高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及
时性,从而提高经济决策水平。
1.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_手lI高级化。
①信息网络使得产业结构台珊化,可以从两个方而米圳解。
. 一方面,信息网络有利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条件的协凋,从Jm使产业结构合
理化。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合理产业结构,离开经济发胜阶
段的抽象合理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应与当时的经济发胜
水平相协调。信息能反映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便于人们协调二j者的关
系,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信息能反映d]产业结构决定的社会产品供给结构与社会
需求结构是否基本适应:信息也能反映产业结构与本国资源状况是否基本吻合,
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国具有的优势资源;信息还能反映由产业结构决定的技
术结构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和当时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是否吻合。
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有利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从而使产业结构合胖化。
合理的产业结构还包括一、二、三、四次产业的协调,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与消费
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的西调,以及各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协调。信息可以反映各
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信息还可以沟通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在信息的作用卜_,通
过信息交流。各产业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能力。此外,,‘业管理部门会
根据各产业部门的有关信息对失调的产品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策,这些调箍对
策和政策信息下达到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参照执行,然后再通过反馈信息提Ⅲ
进一步的对策,直到各产业部门之问基本如调为止。可见,各产业部门之nU足甭
协调,既要靠信息来反映,又要靠信息来沟通。
②信息网络有利产业结构高级化,丰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网络有利下产业部门结构的高级化。按资源的集约程度不同,J“业
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k。
产业结构高级化中部门结构的高级化就是要在产业构成中扩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
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例。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
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产业部门结构,使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扩人,劳
动、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其次,信息网络有利于劳动就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
个重要方而,就业结构的高级化足指劳动力队伍中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的从qk人员
所占例不断下降,砸从事研究、开发、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从业人员所-!i
比例越来越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这不
仅可以使专门信息机构的从业人员增加,而且还可以使其它产业部门的信息l:作
人员增加。
再次,信息网络有利于产品结构的高级化。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又一重要方
箍。在信息资源的作用下,产品结构的高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各类j“品
结构中,以信息产品为主体的新型高级产品占据丁社会总产品的丰导地位,信息
产品占社会总产品的比例加大;二是在产品结构内部,信息的含量增大,每⋯利-
劳动产品中的价值构成和成本构成或多或少地与信息相联系,附加值增加,从而
使各类产品都朝着高级化的方面发展。
1.4引起市场营销巨变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发展,市场营销环境会发生变化,消费者购买行为日趋个性
化,生产者对市场机会的反应更加敏捷,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存增
大,中介商的作用被削弱。同时,消费者在交易中的主导机会更突}15,而f卜产者
的市场营销战略会强调如何使消费者更方便地同时满足特定购买欲望。其体米说
会有以下一些变化。
①营销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围际化”是近几。卜年来市场营销的一发展趋
势。然而传统的国际营销要受到种种限制,如要负担巨额费用,营销活动的深入
程度参差不齐等,无论在参与主体个数还是活动内容E,都仪仪足准围际营销性
质。而在网络营销中,所有企业,不管实力强弱、规模大小、产品多少,只要是
国际互联网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国际营销。信息网络正在使地球l-t益成为一个
村落.在网上有大量特色各异的商品和商店,消费者可以在全li£界范围内寻找f.1
己想要的商品,每个供应商也i【ii临来自世界各地厂商的竞争,营销的围际挫度进
一步提高。
②从“独角戏”到一对一双向互动营销。传统的市场营销足单向式的。以广
告为例,电视、报纸、广播、路牌都是通过单向信息吸引受众的视觉、听觉,试
图将有关信息强加给受众。而在网络营销下。消费者手中掌握着鼠标器,他们能
够由被动成为主动,参与到双向互动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有权自th访问,既可以
只看标题,粗略浏览,也可以从头到尾详细查看,在交目:式广告页而下,受众对
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一步步深入查询,直到满意为JI-。“消费者是Ii帝”在刚络营
销中将得到充分体现。
③营销与生产活动更加紧密结合。尽管传统营销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信息服
务,但随着变化越来越快的客户需求,传统的“开发一一试产一一定型一一生
产”的流程日见落后。而网络营销使生产与营销结合得更为紧密,信息网络一方
面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同时也如实、即时地接受他们的反馈。消费者可以通过网
络直接向技术人员咨询,并提供建议,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讣产品,直接
参与生产过程。如通用汽车公司别克牌汽车制造厂提供一种服务系统,让客广l在
汽车销售厅的陈列厅里的计算机终端前设计所喜欢的汽车结构,客户可从大量可供
选择的方案中就车身、车轴上托住车身的悬架、发动机、轮胎、颜色、车内结构等
6
作出具体选择,客户可以看到自己选择的部件组装出来的汽车样。_:F,并可继续更
换其中的部件,直到满意为止。客户每设计出一种结构,车子的价格也同时讣算
出来,客户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模拟驾驶试验,满意自己的设计结果客户可以填写
订单,电子信用分折系统帮客』1制订付款计划,一旦作}jj选择,通过在线订购订
单输入通用汽车的牛产计划表,从客户填写订单到工厂按客广-设计的结构z}二产‘⋯
汽车并交货,前后只需8周时间完成。现在大约有5%的新年买t真正地填笃f}己
设计的汽车订单,从费用一lj看,按顾客要求定制的汽车,其单价1i一定比批艟£li
产的标准汽车贵。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在顾客提出要求后再制造和在顾客要求
提出前制造,前者可以节约l件界各地价值500多亿美元的成品库存。
④从大规模无差异营销I旬个性化集中营销转变。传统的火规模市场营销的电
视广告、购物商场、超级市场、大规模生产为营销活动的蕊础,j一商试圈磁过规
模经济降低营销成本。而网络营销费用较低,它体现出或者说不得不具备个性化
特征,因为消费者有选择权,他只会去看符合自己口味的』“品。
1.5导致金融业国际化和多样化
随着网络交易活动的增加。电子货币正在悄然兴起。电于货币是一种适虑刚
络交易需要区别于传统货币和银行信J_I!|卡的交换媒介。电子货币的fl|现,改变了
众多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改变1广许多企业做生意的方式,给经济行为。1二体的行
为带来很人方便,因i面被认为是金融领域的+场革命。}U于货币通过“H联嘲
络”把钱传给卖一卜,实现联机购物,它可以墩代日常购物、吃饭或乘车所川的现
金和支票。对广大企业来说,它们rIJ。以不必经过银行办训资金转帐就能枷∞i5(付
资金,进行全球交易,这比通常经过银行系统更方便、更快捷。美围企业1998年
通过互联网交换的商品和服务达到1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会猛增到3270
亿美既鼠网络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围的银行纷纷上网,金融界掀起了一1阵阵网络银
行风潮。在美国,目前已有4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网络业务。根据美囝~家研究
机构的调查,在2000年之前,将有16%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络的电子银行服务,嘲
络银行的利润将占全部银行利润的30%。网络银行的蓬勃发展,必将引起金融领
域的变革。一方面,互联网络拉近了每个客户与银行间的距离,客户一在曩联网络
上很容易清楚地了解和选择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使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贷款业
务生存,必须为客户提供特殊的高附加值的投资理财服务。另‘方面,山J二网络
银行进入障碍低、接触客户而广,使得银行的生存空间不断加犬。特别值似}t意
的是,在国际上虚拟银行已成为现实。1995年10月I仆界上第一家虚拟银行——安
全第~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国诞牛。这家银行没有建筑
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网贞画if『『,所有交易都在互联网络卜进
行。员工只有10人,1996年存款金额达到1.4亿美元,预计1999年将达到4亿
美元由于电子货币和电子金融的符号化特征,在现代信息网络-f·资金流比商。协流业
快速、更』‘泛,同信息流的结合也更紧密,这使金融业务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
更加势不可挡,使金融服务及其功能的多样化与日俱增。同时,这也促进金融机
构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兼并和联合的重组,以抵御金融危机的冲-t÷。
1.6促使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网络条件下,企、Jk的经营管理、市场格局都将发牛变化。人公司、小公
司“同台竞技”,“规模经济”与“小批量、多品种”牛产并存。信息网络带来小
型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竞争的时代。由于消费者的需求EJ新JJ并,而这些播求义
能够通过互联网即时地传到生产者那里,这样~来,生产者刁i僻研i“按柴单F
厨”。每一种产品从开发到牛产的时问都必须尽可能短,并存牛产·{·根据Ih场反
馈不断改进,形成“小量多批”、“少产多种”的生产模式。J:{有加快产,}^更新
换代的步伐才能保持仓业活力和特色的优势。信息刚络的发展使小公·司能够以较
低的费用在全世界参与竞争。非常小的公司很可能用满足了某类具有特殊兴趣的
群体而获得成功。这意味着规模优势将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而“标歧立异”、
“目I标集聚”化战略则得到强化。由于市场的个性化发展,任何一个单个用户列
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极端地讲,每个人就是一个细分市场,销售必须在更人利
度上针对个人。
2.国内外信息网络发展现状
2.1全球信息化趋势
当今社会正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继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之后,一
场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化大潮正席卷全球。
1993年,美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竞争更加激烈、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情况下,
为了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竞争形势的需要,顺乎民意,在其先进、发
达、雄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设国家
信息基础结构(Nil)计划,它标志着美国全面进入信息社会重大战略决策的出
台,也标志着全球信息革命新时期的到来。
面对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新挑战,欧共体不甘示弱,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制
订建立欧共体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研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英圈、
法国、加拿大、日本、巴西、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先后着手制
订本国、本地区信息化发展计划。1995年2月,西方七国在布鲁塞尔召开r信息
社会部长级会议,又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II)计划,并拟定了8项基
本原则和1l项行动计划。可以看出,由Nil走向GII已经向世人表明信息化的迅
速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国际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很快便得到了米自发展中喇家的
响应。人们看到.一方面,离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便没有真正的GII。另
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对GII的构想也显示了很大兴趣。1996年5月,米融50
多个国家及2Il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1000多名代表在南非米德兰召开了“信息
社会与发展大会”,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入信息社会。会议强调要把所有困
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纳入全球信息社会巾来,指出发展-}I困家
必须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利用信息社会的潜力,来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
2.2 I nternet及国外信息网络发展现状
被认为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互联网络Internet的前身足美国幽际部
1969年建成的一个军用实验网,演变成Internet之后丰要与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
计算机相联,为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幽丽也称{1:科学
教育网络。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Internet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网络,
己经覆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接了30000多个网络,拥有l亿多J1】户。刚
络应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从科学教育网发展为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众网络。
国外信息网络的技术歪朝若开放、集成、高性能(高速)和智能化方向发腱。
开放是指开放的体系结构、开放的接口标准,使各种异构系统便1二。曩联剃具有高
度的互操作性。集成表现在各利·服务和多媒体应J|J的高度集成。i临州:能表现神:刚
络应当提供高速的传输、高效的协议处理平¨高·铺质的I】c)9络服务。钭能化发现fl:嘲
络的传输和处理上能向刚户提供更为方便、友好的应用接口,在路径选择、洲塞
控制和网络管胖厅而显示出更强的1i动性。
围外信息刚络的服务jlj朝着经济化、火众化方I柚发腱。信息刚络已经埘经济产。
生丁重大影响,据美围经济理参会调查表明,Internet导致j-2000亿美元的jii场
投资;美国著名的网I二书店ⅪE马逊公司的年销售额可达4亿美元;据Odyssey公
司调查,1998年I:半年,美国将近I,3的上删家庭作过伞少一次网络购买,比⋯
年前增加了一半,没有使用在线购买的人,曾利用互联刚帮助作⋯购买决定。信
息网络已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向火众化服务方向发胜,删上医疗、网
络直播等各利,服务方式已越来越普及,捌IBM年办的、1998年¨小K野冬奥会官
方站点统计资料,1998年2 Jj,在为期16天的冬奥会期M,这个奥林p‘兜站点
(www.nagano。olympic.org)的访问次数达到了6。5亿次,大大超过r 1996年
IBM丰办的Ⅱ特兰大奥运会网站的I.87亿次的访问硅,冬臾会站JiL所处驯的数瓠I:
总计达4.5万亿万字节,这已超过了美国围会图郫馆的藏书_蠡||=。IBM预计,它为
2000年悉尼奥运会所建立的Web站点的访问次数将达到2(I亿次。
2.3我国信息网络发展现状
2.3.1我国Intornct发展的三个阶段
Internet在国内的发展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从总体上看,至今仍处于发展
初期,网上用厂,数近年虽增长迅速,但其普及率、业务流量、收入水平不能同发
10
达国家相比。国内的[SP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投资期,绝大多数收不抵支。Internet
进入我国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的三个小阶段。
①1987—1994年,是Internet在我国从最初萌芽走向多功能专线互联的阶段。
从1987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先通过拨号方式实现国际联网,实现了电
子邮件的存储转发功能,揭开了中国人开始使用Internet的序幕。1991年6月,
该所以一条数据专线,直接联通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这
是国内第一条与国际Internet联网的专线。此专线在开通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还
只有DECNet协议,还不能实现Internet的全部功能。直到1994年5月,该专线
才按TCP/IP协议完成了Internet的全部功能连接。这一阶段,在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有数百名科学家率先使用了Internet,他们是Internet在
国内最早的一批用户。
②1994—1995年,非商业性的教育科研网布点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中国科
学院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和由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建立起来,实现了与Internet的专线互联。随着“百所联网”和“百
校联网”计划的启动,Internet覆盖的范围从北京走向全国。
③自1995年开始,Internet在国内的商业应用发展起来。1995年5月,邮电
部的开通了中国公用互联网——Chinanet;次年9月,电子部通过吉通公司运营
管理的另一个全国性公众商用计算机网——金桥网(CianaGBN)开通。这两个
网在全国范围内布点覆盖,各地ISP蓬勃兴起,以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使
Internet在国内的发展开始全面推进。
2.3.2我国Internet发展的主要数据
④现阶段,在我国内地,直接与国际Internet互联的全国性计算机网有5个,
他们是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
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llaGBN)、中国联通互联
网(UNlnet),他们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韩国等,国际线路总容量为123M256K。
②自1998年以来,Internet在全世界的用户人数约每年翻一番。我国1994
年上网人数约为l万,1995年约为8万,1996年为20万,1997年为67万,1998
年达到210万。我国上网用户增长进度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③1997年10月,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9.9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4.9
万台,拨号上网计算25万台;到1998年6月,上网计算机为54.2万台,其中,
直接上网计算机8.2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46万台;到1998年12月,上网计算
机为74.7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为11.7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为63万台。
④1997年10月,在中国顶级域名“CN”下注册的域名数共有4066个,1998
年6月,注册域名达到4519个,1998年12月,注册域名达到18396个。
⑤1997年10月,我国www站点数为1500个,1998年6月有3700个,1998
年12月共有5300个。
23.3我国Internet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我国Internet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青年用户是主体。我国Internet用户有78.4%是年龄在21.35岁的青年人。
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提出让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上网,美国目前已有1000多万
青少年上网,显然青少年用户也是美国用户的主体。由此可见,网络的主要受益
者是青少年,这对提高世界青少年的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
②上网用户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统计,用户从事职业分布较广,1998年
6月位居前4位的职业分别是:计算机15%,学生13.6%,教育13.396、科研
12.8%;1998年12月位居前4位的职业分别是:计算机17.4%、学生16.4%、厂矿
企业11.9%、邮电通信8.7%,教育和科研的比例分别为6.4%和6.2%。
③用户分布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上网用户,用
户较多的前6个省(市)分别为北京23.93%、广东20.93%、江苏5.31%、浙江
4.63%、上海4.34%、山东3.65%。用户的分布状况基本反映了国内信息流通的现
状,越是开放的城市和省份,用户就越多;越是信息较闭塞的省份,用户越少。
④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用户占明显多数。统计表明29%的用户家庭月
人均收入在500-1000元,人均月收在1000-2000元的家庭占2896,21%的家庭人均
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221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50%用户人均收入在
1000元以下,这真实反映了国内网络用户的情况。
⑤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信息需求前几位的是:各类新
闻89%、计算机软硬件信息68%、电子书籍52%、休闲娱乐信息47%、科技信息
41%、金融证券资讯26%、商贸资讯21%。
⑥Pc机是中国上网用户的主要机型。由于中国国内用户收入不高,计算机走
迸居民家庭的时间不长,所以使用平台多为Pc个人计算机,占93.6%。
⑦用户每周上网时间普遍较短。据统计,有30%的用户每周上网时间在5小时
之内,29%的用户每周上网时间在5一lO小时。分析用户上网时间短的原因,一是
考虑节省费用;二是网上吸引力不够。
⑧网上速度慢、收费高、中文信息不够丰富是用户最感失望的三大因素。据
调查,49.3%的用户反映网络速度太慢,36.8%的用户认为收费太高,9.1%的用户认
为中文信息不够丰富。
⑨用户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是:网上有偿信息服务21%、网络通信
20%、网上购物16%、网上学校11%、虚拟社区9%。
2.3.4我国主要信息网络发展现状
①CSTnet。CSTnet是由中国科学院管理的中国科学技术专用计算机网,其
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网(CASnet)。自1994年5月,中国科学院启动CASnet“百
所联网”工程,目标是把分布在全国24个城市的共100多个所也覆盖入网,并与
Internet联通,让Internet从北京延伸至全国,以提高科研及其管理水平。百所
联网后,中科院在NCFC和CASnet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CSTnet。CSTnet
到1997年,已联接了中科院以外的包括农业、林业、医学、电力、地震、气象、
铁道、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20个系统的科研机构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国家专利局等科技管理部门,共计有140多个单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在我国现有500多个国有研究所中,现连接到CSTnet网上的国有研究所,包括
中国科学院以外的研究所在内,还不到200个,可见CSTnet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1998年12月该网国际出口可达4M。
②CERnet。CERnet是中国教育研究专用计算机互联网。它于1994年开始建
设,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育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
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0所高
校承担建设。国家教委于1995年启动了“百校联网”工程,开始计划在把分布于
全国各地的100多所高等院校连接到CERnet网络之中,结果到1997年9月,已
有分布在全国67个城市的251个教育和科研单位联入CERnet。CERnet的建立、
发展及其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网络用户潜在数量之大,成为国际上对Internet
发展经常提及的例子,到1998年12月该网国际出口己达8M。该网计划在2000
以前,继续扩大网络覆盖,使接入单位增加到1000个,其中大学达到500-600
所,网上计算机超过10万台,用户人数超过50万,将骨干网传输速率均提高到2M
bpso(9Chinanet。Chinanet是由邮电部门建设和运营面向公众提供各种Internet
服务的商用计算机网络。1995年5月开始筹建全国骨干网,1996年1月全国骨干
网建成并正式开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Internet用户
从科技教育界已经转向全国各行各业,从而拉开了全民性的Internet使用的序幕,
为中国Internet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网采用核心层、区域层、接入层三
层网络结构,以北京电报局节点作为核心,建设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骨干网,各地建设本地的区域子网和接入网,实现全国自动漫游。至1998年12
月,Chinanet的国际出口的带宽已增加到123M。
④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又称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是国家经济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中国第二家拥有自己的国际信道可为公众提供Internet服
务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其业主为原电子部属下的吉通公司。它的主干网是全
国24个中心城市利用金桥工程的卫星通信设旌建成的以VSAT技术为主体、以高
速透明传输和帧中继交换技术为辅助,可传输数据、图像、语音的卫星综合信息
网。该网于1994年底与Internet联通,于1996年9月正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至1998年12月ChinaGBN的国际出口的带宽为8M256K。
⑤UNInet。即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新组建不久,初定不面向个人拨号业
务,面向二级ISP、ICP,电信增值业务和电子商务是其发展重点,目前还只是进
入了可与Chinanet开展竞争的业务领域。至1998年12月UNlnet的国际出口带
宽为8M。
⑥我国近来与四大互联网并行发展的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兴建的为数众多的
公用或专用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类。
(1)依托以上四大网建立的面向公众用户服务的计算机广域网。这些网没有
自己的国际出入口信道,公众可以接入这些网络并享用他们提供的免费或收费的
服务,相当一部分网拥有自己开发的信息产品,发展了自己的网络并实行跨地区
覆盖。试举几例如下:
——一批有实力的1SP,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自己的业务网,发展自己
的用户。比如:截止到1997年,深圳讯业集团已建立起覆盖全国108个城市节点
的在线多媒体信息增值服务网络China Onlint,该网借助Chinapac和Chinanet
为通信基干网,将各种信息科学地分类、传递与交流,为社会提供服务。
——政府一些部门利用因特网技术和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服
务网络,向公众或广大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国家信息中心和各地方政府信息部
门创办的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各省市自治区科技
信息所创办的中国科技信息网(Chinainfo),由于其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成为
此类网中最令人瞩目的两个。另一个在信息资源方面同样极具竞争力的是新华社
开办的“国中网”:原国内贸易部系统建立的“中国商品订货系统”是中国第一
个电子订货系统。
——一些地区性的公众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也在发展。如:首批计划覆盖京九
铁路沿线9省、市、20个地区、108个市县和169个站点“京九信息网”,采用
Interneff Intranet技术和政府启动、联合建设、产业运作模式组连;各地建设的
信息港工程等。
(2)政府各部门、各银行或一些大公司利用Interne“Intranet建立的各种专
用计算机广域网。此类网络不是面向社会公众,而是为内部用户、为满足特定需
要建立的大型计算机网,有些网络属于虚拟专用网,有的则是自建的独立系统,
一般都采用防火墙、密钥等隔离措施,用以限制外部人员的进入。已有几十个政
府部门已经建立或还在建立此类网络,如:农业部利用Internet技术在部机关和
各地农业厅局及有关机构间建成了专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国纺织总会建立的纺
织经济信息系统;原国家科委系统组建的东方火炬网fEtnetl,是覆盖全国51个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用计算机信息互联网:中国民航总局建立了拥有国内25
家航空公司用户和近2000家代理人用户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民航乘客
订座计算机化;全国铁路系统的旅客客票售票系统也是一个专用的计算机网络,
等等。
(3)各种计算机局域网,它是由分布在较小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构成的网
络,如校园网,厂矿、饭店、机关内部管理网,智能大楼、小区内部网等等。例
如:中央电视台的局域网,其主干采用Bay Networks 155Mbps ATM技术与两台
IBMRS/6000相联。凭借该网,中央电视台实现了节目资料管理自动化,录像资
料的库存、流通可通计算机查询与管理,节目系统也开始实现计算机管理,新闻
联播节目已率先实现了数字化,该系统还为中央电视台开发VOD服务奠定了基
础。
3.信息网络及其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统一规划
“统筹规划”方针早在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来了,但在现实
中都是各网络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行政同构的缺乏规划现象。在我
国,网络可归结为行业性和公共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地域性和跨地区、政府和
商家等,它们共同形成国家网络整体。这个整体的综合能力即国家网络的综合能
力取决于网络的整体结构,而不等于各个成分能力的简单相加。网络的效能取决
于网络的构造,对于一个具体的网络来说,网络构造的最高层次是网点的布局。
网点布局除依据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外,还要依现实需求而定。
我国网络实际建设中,各行业、各部门分别组网,造成网络布局的失衡和技术
标准、业务规范的各行其是;区域内网络互不相通,在某些地方,这种现象还有
愈演愈烈之势。网点布局依行政区划及其层层隶属关系而设立的情况相当普遍,
网络失去本身的特点而成为行政的附庸,造成了行政同构的局面。行政同构还表
现在网络运营企业的构造这个微观层面。企业组织构造的这种特点与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信息产业的规律不相适应。
缺乏规划的各自为政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严重后果,而且还带来无
序竞争和不利于管理的隐患,这将大大削弱网络的优势。行政同构扭曲网络结
构,一方面造成网络资源分布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把行政隶属关系带
入网络经营,难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这种根源于本位主义的现象如不及时制
止,中国信息网络发展前途堪忧。
3.1。2重硬轻软.重建轻用
当前,全国各地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去筑平台、建网络,投资动辄数百万、上
千万,硬件建设的决心与魄力给人印象至深。反观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发这
“软”的一面;则冷清了许多。一冷一热,~轻一重,形成鲜明对照。
其实建设网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并不是机器、设备这
些硬件,而是信息资源。硬件只是处理和传输信息资源的工具。工具固然重要一
一应该说十分重要,但千万不要忘了使用工具的最终目的,否则,就成了舍本逐
末。
轻视网上资源建设,不仅仅表现在投入不够,还集中表现在缺乏规划。建网必
须事先做到规划,但在资源建设问题上有规划意识的网络并不多见。其实,真正
有价值的网上资源的建设不像购置硬件那样,可以一次解决,需要长期有积累和
经营,也恰恰是最需要规划的。
我国在信息网络建设中,对“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其深
层次内涵。许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网络,但人们往往很少
利用网络来提高工作效率,只是一味追求形式;很多网络在建设之初,由于没有
重视应用系统开发这一工作,网络还没建起来就已瘫痪,成了一个死网,一两年
后,原来购置的设备只能当“打字机”用了。
我国现有Internet用户已达400多万,用户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绝大多数用
户常用的只是其邮件功能,对网络的其它功能应用较少。
3.1.3信息疏于加工
网络靠有价值的信息而生存。这一过程起始于信息搜集,中间经过信息加工,
结束于信息服务。其中,前两个环节决定着信息价值的高低。从实际情况看,我
们的网络似乎更重视信息的搜集与服务,却普遍忽视信息的加工与组织。这种信
息过程的不平衡性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了信息的价值。
信息加工、处理工作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是对站点整体信息板块
的规划与组织,这项工作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站点信息的可用性;微观上则是通
过对具体信息的分类、归并、重组与技术处理,最终形成结构合理、便于检索的
信息库存的过程。忽视信息加工,可能造成栏目零乱、导航不畅、检索不便、形
式呆板等后果,更可能因为不能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而失去大量到手的市场机
会。所以说,忽视信息加工与组织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网络运营商首先要花费很大代价值获得信息资源,如果此后不能通过有效的处
理与组织使信息增值,无异于在做原材料或半成品转手的买卖。这种买卖要么找
不到买主,要么赚不到利润,与增值服务的本意相去甚远。
3.1.4电信垄断
西方发达国家电信业是向全社会开放的,联机服务商属于独立经营商,可以自
行开展Internet的接入服务及其它信息增值服务,自行制订收费标准。但中国电
信属于国营,处于垄断经营地位,比如北京电报局就身兼二任,既是Internet提
供者,又是1SP接入商,而其它ISP都是它的代理商,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通信收
费标准非常不合理,缺乏一个完整的切合市场实际的资费体系,国际专线价格昂
贵,DDN专线不但收取月租费,同时按数据流量收取流量费,电话连选中继线除
了初装费外还要收取高价值的月租费,于是就造成联机服务商网站信息制作得越
好,访问的人数越多,相应所需中继线与信息流量就越多,所要付出的费用也就
越高,这就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在美国ISP行业中,通讯费用只占
费成本的15%左右,而我国却占到50%以上,显然使ISP们负担过于沉重。高昂
的通讯费用限制了ISP大规模地租用和使用线路,同时抑制了ISP的发展。
由于电信垄断经营,导致用户使用费过高,限制了用户的使用和用户的发展。
在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用户是通过电话拨号方式上网,上网申请费很低(只116
元),但每个月的电话费、上网费,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只能“计算”着上
网。而有些单位的局域网通过专线上网,因为专线费用太高,使许多单位建得起
网,用不起网,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3.1.5经营管理不善
网络具有开放性,信息网络对国人来说是全新的事物。因此,初涉这一行业的
商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
信息网络在经营上的最大问题是定位不明。网络业内部有着多样化的分工,行
业分工之下,还有目标市场的选择。当前,业内真正能够自觉地根据行业分工、
市场态势与自身实力等因素来确定经营范围与主攻方向的企业并不多见。正是经
营定位不明,造成盲目跟进与贪多求全,使得企业经营不得要领。
企业对某个特定阶段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手段的明确(即经营策
略)是经营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网络业经营不善的表现之一正是经营策略
不明。最典型的就是究竟以市场占有率还是以收益为首要经营目标的问题上企业
表现出的模棱两可。此外,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方面究竟是闭关自
守、大包大揽,还是寻求合作,开门纳库?究竟是随意联合,还是强强联合?真
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并不多。当然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运行方式不灵
活、粗放经营、机构不灵、队伍薄弱等问题。
3.i.6竞争的无序性
随着网络业的不断升温,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有无技术基础、设备条件、经营
经验与经济实力,行行业业都想在此方面一试身手,形成盲目跟进的局面:
①在进入市场时未能选择适当的时机。国内至今只有400万网络用户,而提
供网络接入的运营商少说也有几百个,平均每个ISP的用户也就是几千个。当前,
拥有2万以上用户的ISP已是相当了得,只能守着几百个用户过日子的站点也不
在少数。实事求是地说,虽然电脑普及率不断提高,但在短期内,中国的网络市
场仍将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市场哪能养活成万上千个网络运营商?
②在市场定位中未能选择适当的行业分工。围绕着信息服务这个中心,计算
机网络业内部应该有网络运营、网络接入、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用户发展、业务
推广、网络软件开发以及业务代理与分销等分工,由此形成一个产业体系。在这
个体系中,运营商是核心,但代理商、分销商的数量应该更大:网络基础设施建
设与接入服务是基础,但信息提供、业务推广与用户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综合
经营是中坚,但专项经营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可是,从业者似乎少了一点理
智,一旦入围,就纷纷要做专营商、网络接入服务商和综合经营商,却不屑做
“外围”工作,做“小事”,结果是经营者低层次竞争,产业体系运转不灵。
③各网站在市场运作中未能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对照各网络的资源目录,
存在着严重的雷同现象。从股票证券到网上学校、从物资供求到个人主页、从新
闻政治到体育大观⋯⋯仿佛每个站点都跳不出这个框框,似乎除此以外,老百姓
再无其它需求。
由于盲目入市,盲目追风,加之市场需求有限、业务历史尚短,于是形成了数
量大、规模小、无领袖的行业格局。这是滋生无序竞争的温床。我们看到,一个
地区甚至一个城市内,公网尚且吃不饱,其它网却仍在顽强地铺设;我们发觉,
已经开始合作的信息源~夜间倒戈而去:我们惊异,已经大大跌破成本的资费一
次次被对手潇洒地甩在后头;我们痛心与网上兄弟暗暗叫劲,甚至同室操戈。
3.1.7网络技术自主化程度不高
所谓真正的自主化,是指推出新技术的节奏与发达国家差不多或基本同步。纵
观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应用中的技术,无论是计算机的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中的
操作系统、还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中的高速传输与交换技术等还不能真正的自主
化。我们现有的核心技术,要么比发达国家落后一至两代,要么是还没有消化的
引进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更新很快,没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只能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和被
动。当基于新一代技术的产品出来以后,我们既没有自主化,又没有与新技术的
拥有者合作好(有时新技术的开发者为了垄断而拒绝合作),那么我们基于旧技
术的产品在市场上只髓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于新一代技术没有自主化,这样联
在网上的国家机密,比如政治机密、军事机密或重大经济情报就能被新技术的拥
有者从最低层(代码层)窃取或篡改,也就使用别人的“密码本”传输国家机
密。这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讲是很危险的。
3.2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2.1经济类信息资源贫乏
作为网上重要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我国是从文献数据库建设开始的。据有关
资料反映,我国1991年共有各类数据库806个,1994年达到1038个,但其中规
模较大、具有连续数据更新能力的不到2麟,数据库类型以目录、文摘等二次文献
库居多,经济类数据库只占到25%左右。据国内一些专家的估计,我国1000多个
数据库,数量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i/i0,但数据库的容量却占世界的I/i00,而
且数据库上网服务的量更小。信息网络上经济信息的贫乏,制约着网络更好地为
经济建设服务。
3.2.2为经济服务意识不强
我国信息网络大规模发展始于INTERNET进入国内。INTERNET最早应用在科研
机构和教学单位,其主要作用是让国内研究人员方便地与国际科技人员交流,快
速了解国际科研动态。后来逐步发展商业应用,但由于观念等问题,我国网上信
息资源建设多为文化、宣传、介绍类信息,经济服务应用少,虚的东西多,实的
东西少,有些作了一些应用,因宣传不够或其他因素,真正利用的少,没有发挥
应有的作用。比如,浙江在我国最早开通的网上书店,已于1998年关闭了。
3.2.3为经济服务方式、手段落后
我国信息网络发展起步较晚,信息网络覆盖领域有限。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需
要各个方面的配合,需要有自主的技术产品,我国在信息网络为经济服务的方式
和手段都还比较落后,没有配套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比如外经贸部要真正运行电
子支付功能,就要涉及海关、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必须协同动作,否则电子
支付就是一句空话。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新调查报告统计,只有2a%的企业有网页、11:96的企
业有网站,但更令人不安的是已上网企业,其网页内容单调且更新率极低。上网
的企业中90%以上只有企业介绍和产品目录,这些网站面孔呆板、缺乏生机、访问
率极低,基本无商业价值,使企业和客户都失去信心。这是企业只注重建站、不
维护更新,长时间地等待电子商务的环境改善造成的,结果网站变成了垃圾站。
4发展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对策
4.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促进作用
1997年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家信息化24字方针,即“统筹规
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就包括了对政府
职能的原则界定。现在的任务是落实24字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促进作用,
将信息网络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4.1.1做好网络发展规划
在充分认识了解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现实社会需求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各
省市、各行业部门、企业逐年上网比例,并将它作为国家对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重
要考核指标之一。根据国家现有需要及资金情况,制定网络发展规划,彻底改变
各自为政的网络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使网络建设走到健康、高效的轨道上
来。
4.1.2促进信息网络应用的普及
制定一套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簧,促进信息网络应用的普及。由于信息网络对社
会资源的巨大发挥和节约,美国政府在促进网络普及和发展上不遗余力。克林顿
认为,信息网络是一个关键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因此,在网络应用第三阶段——电子商务阶段,克林顿敦促美国国会通过]nternet
免费提案,该提案禁止针对在Internet上的电子贸易征税,他同时宣布,国家科
学基金会将提供更多的资金完成92所大学(目前只有63所大学)接入下一代
Internet计划。目前,中美网络实用水平相差3-4年,如果按目前这种状况发展下
去,10年后差距将会扩展到10年以上。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包括
鼓励更多的信息产业公司从事部门(行业)、企业信息的电子化,为企业网络建
设与应用争取低息贷款和降低税收等,促使信息网络得到普及,是中国信息网络
发展的首要因素。
4.1.3解决电信垄断问题
对原电信网进行“强制分割”,以解决网络经营中的政企不分和垄断问题,
使老百姓获得质优价廉的信息服务。在网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对网
络经营权限进行多种形式的分割,然后实行招标制,通过竞标取得部分网络经营
权。制定各种优惠条件,鼓励取得网络经营权的业主对其经营的网络部分,在合
乎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以参股、混合经营的形式进行技术投资和改造,并获得相
应的、有法定时限保障的收益权。在对原电信网进行“强制分割”的基础上,以
一定的优惠,扶持各类经营电信业务的公司尽快“做大”,促进形成新的、技术
等级更高的广域电信网络,从而为在更大范围、更多选择上展开电信经营竞争创
造条件。
4.1.4支持自主技术开发
国家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战略性技术应实施超常规自主开发,
建立一种能集中人力、集中资源、集中精力、有一定突击性、有很强的爱国精
神、献身精神的超常规组织形成。这方面,航天项目上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这
些大型的、战略性的技术开发项目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可以吸收一批企
业参与投资;国家的投资作为风险投资,加上国家的组织力、信誉等无形资产参
与项目的股权分配;科技人员可以凭创新的技术获取一定股份。这样,国家在人
力上的投资不大,但却可以以技术股的经济利益和民族责任感的政治热情充分调
动他们的积极性,一举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当然,这些技术的知识产权应归国家
所有。
4.2明确市场定位,形成产业化规模
市场定位是否准确是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只有选准了市场目标,才能制定自
己的市场计划。分析当前中国的信息需求市场,最需要信息、最可以消费得起信
息、最能把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是企业。以计算机拥有量来说,个人购买只占
17%左右,可见集团购买仍是市场主流,所以目前在中国大规模地开发个人信息
增值市场明显条件尚不成熟,仍需大力培养。那么确立企业是服务对象以后怎样
提供服务昵?传统的服务手段比较单调,仅仅是网页制作、域名登记管理、展示
产品作些表面化的企业宣传。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手段,在思想意识上
帮助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化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变革。如在为企业包括政府
部门进行管理系统改造时,也必然要使之了解到不仅是信息装备、信息技术的提
高,更重要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环
境、国内信息渠道都已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信息商多下功
夫。而90年代以来西方大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的所谓“企业重
整”工程,跨国、跨行业、跨洲际的企业重组兼并,对其经济振兴作用极大。再
比如,在信息增值开发初期,要使企业,社会认同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进
步,可以先选择一些社会影响大、附加值高的行业信息入手,像金融、商品报
价、航班预告、铁路交通货运通知、重要商品供求等等,可以和政府经贸、计划
主管部门、证券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所、航空公司、铁路运输部门、对外贸易
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发实用的信息。
中国东西部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而在信息时代这种差异将更多地体现在对
信息掌握数量和运用能力上,由于存在着不平衡就必然导致强烈的信息需求,会
形成强大的信息流,而信息网络的作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加
速这种信息流的流动,使信息流的流向、流速更加明朗化,最后带动物流、货币
流,比特的流动带动原子的流动,最终在流动中使比特升值。
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切入点,逐步形成产业化规
模,把市场做大,把服务引向深入。
4.3信息资源深加工
原子世界中的信息源是支持比特世界中两络发展的最主要支柱,只有保持稳
定、可靠、准确、持续、合法、及时地得到信息,才能使信息网络的网上创造得
以实现,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壮美的山
JIl、丰富多采的风俗民情,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走向21世纪
的辉煌历程都是信息建设的宝贵源泉,发达的传媒、巨大的新闻信息情报队伍都
是信息建设的优良条件。这里就必然牵扯到版权、知识产权保护、两者之间权责
利的关系,追切需要法律法规作出明确的界定。
实际上信息网络的工作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它现在已经不是把现实生活中
的信息简单地搬到网络上,而是第二次的加工和创造。以电子报刊为例,目前国
内众多网站都开辟了不少电子报刊,但大多数只是把报刊上的内容搬到网络上,
只是起到了资料汇编的作用,并没有把网络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编辑网络上的
报刊,本质上是对现实媒体的一种补充和发展,电子报刊绝不应当是现实报刊的
重复,而是应当作现实媒体无法触及的、无法深入报道的、无法提供更广阔的背
景资料、无法多侧面多角度多视角地全面反映整个事件或人物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句话,体现现实媒体无法及时作到的、无法做好的,起到对现实媒体的补充深
入作用。
在信息资源加工上,尤其要将经济类信息资源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上,加强各类
经济事实信息采集、加工工作。
4.4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开拓信息人才市场
信息网络发展需要四个层次的人才:负有组织责任的领导人或管理人员、信息
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信息网络经营人员、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应用信息网
络的广大用户。这四部分人对信息网络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对领导人或管理人
员而言,如果他们本人是信息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固然好,但就大多数主管人员
来说,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对他们,重要的不在于他们自己变成信息技术专
家,而在于他们应对信息网络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自己所领
导的范围内,大力支持和推进信息网络发展。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是信息网络
发展的骨干力量,在领导人支持的前提下,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往往直接决
定着信息网络发展水平。信息网络经营人员,是既要懂网络,又要懂市场经营的
企业家,他们是网络发展、应用的关键。而广大用户则是影响信息网络广度或普
及程度的因素,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如果没有广大用户作用,那么它也只能局
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用户不一定精通技术,但需要掌握其使用技能,使信息
服务能通过他们亲手操作发挥作用。如果不能造就出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信
息网络仍不能发挥作用。
为了发展信息网络,使信息网络更好的为经济服务,就必须加大对四类人才的
培养,提高全民信息意识。
4.5提高为经济服务的意识,加强为经济月最务的手段
随着信息网络的应用走出科研机构、走出校门,企业已逐步开始利用网络。
为了更好地让网络为经济服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应用网络的意识,
加强网络为经济服务的方式、手段,增强企业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经营模式的能力
和信心,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6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贸易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覆盖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所有方面。
通过电子商务,我们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商品流动、物资流动、人员流动
和货币流动,减少商品经济的盲目性、减少有限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浪
费。
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全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发展电子商务是信息网络为
经济服务的最好应用,也是信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根据国际电子商务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目
前在国内基于消费者的电子贿物条件还不成熟。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以建立
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专用网络为切入点,以示范工程促进电子
商务的发展。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作,但我们坚信,电
子商务必须大力发展,而且一定会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娄策群等.信息经济学通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守一等.信息经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J乌家培等.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5程鹏等.信息产业发展与推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汪向东.信息化:中国2l世纪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7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8 (美)约翰·哈格尔三世等.网络利益.新华出版社,1998
9 (美)约翰·弗劳尔.网络经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0陆群等.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11刘春长.电子商务.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12秦言.知识经济时代.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3舒人.超越2000:全球经济巨子访德录.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4娄策群.信息市场供给机制分析.情报杂志,1997(1)
15胡马.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障碍分析.中国信息导报,1999(3)
16邹丽娜.信息化是企业大生产的必由之路.中国信息报,1999(3)
17赖春萍.信息革命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学动态,1998(7)
18刘苟佳.微机软件是一种什么商品.经济科学,1998(6)
19唐任伍.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经济学动态,1998(9)
20纪玉山.网络经济的崛起:经济学面I临的新挑战.经济学动态,1998(5)
2l夏远强.计算机网络营销.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5)
22杨臻黛.网络营销的特点、影响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6)
23杨丹.Internet与商业机会.信息世界,1999(1)
24陆群.信息时代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信息世界,1999(1)
25杨学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国家发展战略.信息世界,1999(1)
26胡小明.谈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信息世界,1999(2)
27乌家培.政府管理中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1)
28乌家培.网络革命与网络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6(I)
29钟健夫.中国知识经济的误区.南风窗,1999(2)
30林冈.中国因特网开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中国青年报,1999.4.21
31肖平.因特网上商机多,企业为啥不上网.通信产业报,1998.11.25
32(美)罗伯特·浩夫等.“点按此处”经济.商业周刊(中文版),1998(10)
33张鹏等.网络商业神话的编造者和追随者们.IT经理世界,1999(9)
34吴养怡.风物长宜放眼量——浅谈中国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互联网周刊,
1999(21)
35张鹏等.透视“8848”一网络零售企业初探.IT经理世界,1999(13)
36郭迅华.神游现实一电子商务辩析.网络世界,1999(24)、(25)
37胡景荣.重视和培育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网络世界,1999(19)
38周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原动力.网络世界,1999(17)
39王靖韬.中国网络广告现状、问题与对策.网络世界,1999(1)
40网文.美国网络经济聚焦.计算机世界,1998(49)
41邢炜.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计算机世界,1998(50)
42查明伟.为有源头活水来——小议重庆信息港建港策略,计算机世界,1998
43马期昆.网上营销的五大层次.计算机世界,1999(3)
4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Internt发展现状统计报告.计算机世界,1998
(27)、1999(2)
45郭栋梁等.武汉热线周年巡礼.计算机世界,1998(28)
46卿家康.我国网络业八大问题分析.计算机世界,1998(31)
47北京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都信息化大步跨入1999.信息产业报,1999
(6)
48方兴东.注意力经济:网络的自然经济.信息产业报,1999(7)、(8)、
49柰帕等.天津信息港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与对策.津图学刊,1998(3)
50葛敬民.国内因特网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
5l汪丁丁.新时代的曙光——“网络经济”.IT经理世界,1999(10)
52韦乐平.电信网发展大趋势.计算机世界,1999(1)
53梅涛.中国互联网怎么走.计算机世界,1999(1)
54李琪.电子商务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世界,1999(j)
55肖静华.电子商务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计算机世界,1998(50)
56王志冈《.走近网上营销.计算机世界,1998(45)
57常小兵.中国Internet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网络世界,1999(20)、(21)
58曾艳涛.互联网:企业的生命.计算机世界,1998(40)
59谢杏: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情报调查报告.计算机世界,1998(30)
60宗新华等.三网合一大势所趋.计算机世界,1999(4)
61黄玉生.向市场要效益:关于我国信息费的思考.通信产业报,1998.10.14
62严峰等.湖南信息网建设现状及展望.计算机世界,1998(50)
63张周.关注台湾省网络发展.计算机世界,1998(50)
64叶伟承.网络上的国家:赴美考察印象,计算机世界,1999(8)
65左美云.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之对策.计算机世界,1998(20)
66高新让.浅谈开发信息资源的八种模式.计算机世界,1998(33)
后记
我从1995年开始接触INTERNET,并参与建设了我省科技信息网——长江
技术经济信息网。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深感信息网络的“神奇”。因平时忙于工
作,只注重具体应用,虽身在“网”中,却很少研究问题。这次重新回到学校学
习,特别是系统学习了经济学、信息学理论,使我有机会思考一些问题。此次论
文写作也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好时机,对我今后的工作必将有指导作用。
在论文选题、构思、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娄策群教授的亲切指导,没有
娄教授的耐心指导,本论文不可能完善,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资料收集、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省科技情报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短暂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忘不了学习期间信息管理系、经济学院的老
师们对我的教诲,谢谢他们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忘不了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时
光,谢谢同学们给我带来的欢乐。
尽管有导师的指点,有老师、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但本人水平有限,加之
论文写作期间工作繁忙,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程少锋
一九九九年六月于武汉
信息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作者: 程少锋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苏勇.董青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3)
2. 杜跃东 谈促销中的广告效益[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6(4)
3. 吴伟萍 信息化推动产业转型: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广东社
会科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