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姓名:叶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任治君
19990501
摘要
据世界有关组织的研究蓣溯。21世纪是侏闲旅游时代,世界旅游产业会
得到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到2020年,我国将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产业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旅游企业的国
际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如何?能否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都应成
为人们思索的问题。本文将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引入到旅游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分析中,即是对这些问题思索与分析的尝试。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理论篇中,引入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权威迈克尔·波特的产
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为该产业创造的商业
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并运用波特先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家钻石模型,对影响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六大环境要素作了一
定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部分现实篇,主要是运用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在生产要
素配置、国内需求满足、产业相关性、企业的经营战略、竞争方式、组织结
构、政府作用等方面的环境因素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
和观念认识的约束下,我国旅游产业的扩张主要是一种外延性的扩张,而非
内涵性的扩张。在这种产业扩张中,旅游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在基础设旅和
服务设施方面的大量投入,使国家有限投入中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开发投
入受到限制,再加上产业的社会关联程度低、产业的非国内需求满足经营模
式、旅游企业规模小、产品差异程度低等均使我国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降低。而由此形成的产业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使产业内竞争
加剧,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削弱旅游产业的竞争
力。
第三部分发展篇中,针对我国环境因素的现实状况,寻求提高我国旅游
企业竞争优势能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关键途径。为此,我们只有通过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新产品观念、人才观念,强化品牌意识。使我国企业
·1·
赢得在成本、产品差异、目标市场集聚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我国旅游
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产辈扩张、竞争优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of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the 21一century
will be the tour age,the删tour industry may be developed IIDre greatly,
and the tour industry of our‘Country may also be grown ilK)re largely.By the
year of 2020.0111"country will become the b哆gest one of the tour industry in
the world.Facing such a large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deeply how
the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the tou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and whether or not winning more market share.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nk these questions.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in the related industries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mational ccmpetition capability in the tour industry.
2he wtl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the theory part,introduces the deftmtion concerning the
intemaf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the industries from the authority
Miehae卜Baud:1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apability of the country’S
industry is the ccxTrnerce environment this country creating for this industry,
and the capability making this country’s enterprises gain the competitive
predcfninanee.伤e author浏yzes and ex秘tiates出e six main environment
factors,which affect the intem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the tour
industry most greatly,in tegn of the country diamond model of the
intem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the industry Mr.Baud proposed.
The second part,出e realism one,analyzes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such as the config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elements,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ational demands,the
·3·
relativity of the indastries,the management stratagem of the e】啦erpnses,the
ccnapetitive rnode,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an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through the usage of the nlodel.From those,it call be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idea in our
country,the outspread of Our country’s tour industry is all extensive one,
instead of吐1e intensive one.In the expansion of出e industry,the invesmaent
Oil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manpower and knowledge is fallen under
1imitation,because of the huge consumption of the tour resource and the
great invest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e and service.Also because
of the low social association of the industries,the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non—nafionaI demand satisfaction,the滩ll size of the tour emerprises,
the bⅣproduct difference,and the like,it is reduced the imemational
campetifion capability of the tour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Formed from above,the bulwarks of the low—entry and high—quit prick up
the competition araong the industries,and we&ken the ccmpetition capability
of OUr country’s tour industry further,also weaken the ccxnpetifion of the
tour enterprises.
1he thud part。the development one,proposes that increas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our country’s tour enterprises is
the key approach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the
industry,in allus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
{actor.Therefore.only through deepening the ref试m 0f the economy
system,updating the conception of the product and the person with 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good brand,it is possible for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tO w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OSt,product
difference。and com,ergence of target market,and to increase the
.4.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f 011l"country’s tOUr industry.
[KeYwords]Tour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PabilitY,
ndustry outspread.Competitive pmdominance
·5·
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前’ 言
1992年起,旅游业即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的国际旅游与
国内旅游总收入接近3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产业和最大的就业
部门。庞大的旅游产业规模使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充满着希望。根据世界旅行
与旅游协会的预测.2005年为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将达3.5亿人。与此同对,
旅游产值将占世界GDP的10.1%,税收将达65.50亿美元,占世界间接税
总额的11.7%:用于旅游业新设备、设施的总投资将达6930亿美元.占全世
界资本总数的10.7%;旅游支出将占消费者支出的10.9%,以及政府支出
的6.9%。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收入也已成
为许多国家生要的外汇收入来源。我国旅游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到97年
末,我国已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4986年家,拥有旅游涉外饭店5201家,客
房70.17万间,其中星级旅游涉外饭店2724家。客房40.36万家。国际旅游
业直接从业人员131.85万人。全国旅游业共拥有固定资产2147.68亿元人民
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16%。并且。旅游收
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省(区、市)已达24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17个.
2亿美元以上的10个。如此庞大的国际、国内市场中我国旅游企业中能否与
国际旅游大企业抗衡或能否}F出中国走向世界?我国旅游产业在世界旅游市
场中能否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等同题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企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缅胞,而产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骨骼。产业经济
能否建康发展,直接制约着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关产业经济方向的
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还是薄弱环节。将有关产业国际竞争理论
引入旅游产业研究更是一种尝试,但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尝试。
第一部分理论篇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旅游产业概述:
(一)旅游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1、旅游产业的定义。依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研究国际竞争理论的
权威迈克尔.波特对产业的定义: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
旅游产业即为旅游者提供直接相互竞争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的产业就
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为全局、正确地分析产业
的国际竞争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一方面,企业可以分析它的存在产业的结构,
确定自己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及应采取的战略;另一方面某
个国家也可以某一产业为中心,分析该国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在
该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2、旅游产业、行业、部门:“产业”一词在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引入和
广泛运用,是80年代中后期的事,在我国,“产业”一词表达的内涵,过去主
要用部门、行业来概括,也即几者之间是按同义词使用的,没有加以区别。
实际上“产业”是一个经济学的专门术语.而部门与行业则可指人类任何一
项社会活动;产业划分主要以产品性质或服务的用途为标志,而部门行业则
主要强调经济主体活动的职能;部门与行业一般没有规模上的要求,也并非
都以盈利来区分,但产业存在均要求有一定的规模,也即必需达到一定的市
场占有规模,生产规模和产出规模。只有当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达到一
定规模,且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活动时,三者才能等同,所以我国的产业
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国许多企业还处在改制过程中,旅游行业也处于产业化
进程中,需要促进推动。
3、旅游产业的分类。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Io)建议的“旅游产业国际
标准分类”,将旅游业经济部门划分为完全于旅游业的产业部门和部分涉及旅
游业的部门。我国一般称为直接旅游产业和间接旅游产业。如图所示:
-2·






:包括宾馆、旅馆、招待所、培训中心、接待站、游船等。还有游客自
接待设施如营地、别墅、公寓等,提供住宿和饮食等服务。
:向旅游者提供吃喝服务的餐饮企业。
业:分为旅行零售业和旅游批发业两种。
业:包括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和旅游节事等部门。
:包括对游客提供服务的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o
, j一¨
理业:由不商街旅游事务机构和协会组成。有些具有非商业性。
依据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可以看出.除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外,其它产业也部分地、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间接旅游产业A农业:农产品、观光农业
B渔业:水产品、渔业旅游
C采矿采石业:金银、玉石开采
D制造业:旅游用品、设备工具、娱乐设旋的生产、工业旅游
E电力、天然气及永供应:为旅游提供水、电、气、热等,水库
观光
F建筑业:城镇、度假区建设
G批发、零售业:旅游设备工具、用品、礼品、食品
H金融中介:旅行保险、外币兑换、信用卡等
I公共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签证、边检
J教育:旅龌零瞧≥,蟹理教育,旅游技术指导!}哗、滑翔、飞
行等,。毫薹连i膏’~壤’。1

K健康及社{裁黪憝。疗养康律保健等旅游服务
L其它社团、衽喾芨个人嗖雾:工会、协会、俱乐部活动,影
视、图
M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
N其它经济活动:房地产业中旅游物业买卖租赁,以及旅游调研

·3·
(--)、旅游产业的特点:
1、旅游产业的综合性。这一综合性是指旅游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与性
质的多样性。亦即这些产品和服务是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
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服务方法不同的企业所提供的。而且产业的
运行还有待于社会众多产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无论是产业内部或相关行业
有一项薄弱环节,旅游产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和效益均会受到影响。
旅游业的综合性,一方面反映了其它产业对旅游业的牵制性,另一方面
也表明了旅游产业对其它产业的渗透性。也由此而造成旅游产业的边界模糊,
难以有效界定。
2、旅游产业的敏感性。敏感性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一次旅游过程即为一次生产过程。它不仅取决于产业内部企业
的合理配合。也取决于其它产业的有效支持。要实现社会各个产业与部门的
统一协同配合是很困难的。因此,旅游产业的运行过程与产品质量极易受损。
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会敏感地影响到旅游者,从而影响旅
游产业,并通过产业关联波及到其它产业。
3、旅游产业的国际性。这首先表现为旅游消费需求的全球性。其次是国
际旅游产品(包括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主要产品,是一国
外忙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刨汇不是通过物质产品的国际流动及货币的国际
支付来实现,而是以人,即旅游者的空间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的就地消费形
式而最终完成的。伴随着旅游者的移动,国际旅游市场与国内旅游市场相互
间的影响日益深刻,相互交织,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
4、旅游产业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旅游产业的三大构成要素即是旅游资
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一般来说,一国旅游发展与天然赋予的资源密切
相关。旅游资源中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多是一定自然、社会、
文化、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因此,在旅游产业
内部,一国对吸引物业方面垄断性明显,丽旅游设蘸和旅游服务方面的竞争
性却很强。
·d‘
二、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理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势加快,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理
论层出不穷。各其特色。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指标,它所考察的是某一商品,企业、产
业和国家(地区)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国际竞争力又分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
力和整个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四个层次。
1、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所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某一企业的产
品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与其它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所显示的性能、价格和
质量的吸引力的大小,获得市场份额或销售利润的能力大小。商品国际竞争
力的核心是其性能、价格、质量和销售服务。
2、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某一企业在一
定的市场条件下,与其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性能、价格和质量进
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企业规模扩张的能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
其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的条件,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生产工艺和技
术研究与开发能力等。
3、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一国(地区)
某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以其比各国的同类产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
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的能力。产业的国际竞争的核心是其
簪i’
是否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以及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技
术水平。衡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主要有:①产业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
②产业的规模大小;③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低。
4.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所谓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
是指一国(地区)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以其比各国更具优势的自身资源条件
和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获得相对明显的资源配置优势和
影响国际经济运行的能力。
·5· 。
(二)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把国际竞争力放在产业这一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是波特教授的独
特贡献。在这研究领域,波特教授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并已被国际
竞争力学界广泛重视与接受。他的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有关思想和方
法,集中体现在他的名作<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对一国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
争优势的能力。在此,我们依据该定义引申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即是一
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旅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波特先生通过对许多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经
济、社会、法律等商业环境决定并影响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影响最大、
最直接的因素有六个,为此,波特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六
个环境因素包括①生产要素状况;②需求状况;③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④
企业的经营战略与竞争方式;⑤机遇;⑥政府行为。因此可以说,一国这六
大因素条件越好,一国旅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越强,该国产业国际竞
争力越强,反之,则该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弱。
三、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如前所述,波特提出了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国家钻石模型。这里,
我们将对这六个环境因素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并就一国旅游产业如何获得竞
争优势进行研究。
(一)旅游产业竞争力环境要索分析。
1.旅游产业生产要素状况。旅游产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状况决定了旅游产
业规模、产业水平。生产要素是指投入生产旅游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其中
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本及基础
设施。
按照生产要素形成的差异,将旅游业生产要素分为两类:
①基本要素:如自然旅游资源、历史古迹资源、地理位置、初级劳动力
等这些要素是天赋的,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给定的条件。
·6·
②高等要素:则是通过长期的投资发展起来的,是人为的,后天的。如
通讯网络、高级管理人才等。
每一个国家因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不同
的旅游资源,为每个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先天优势条件。旅游资
源越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也越大。但旅游资源开发运用的效果则取决
于高等要素的配置状况:基础设施,资本投入,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等的数量
与质量。高等要素配置越合理,旅游资源开发越成功,旅游产业规模和旅游
产业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资源要素变化
是有限的。在旅游产品构成中,资源的比重会保持相对不变,而高等要素的
重要性会越来越增强。
在高等要素配置中,人为资源开发与投入是关键。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
密集、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企业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开发,人
际关系管理、旅游业知识资源的开发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各
项企业活动均不能离开人才资源。人的能力,除了天生的因素,更主要是后
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人的教育与培训。“投资于人力资源
并使其优先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
资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
水平为5.7%。“培训”投资在发达国家也已形成非常大的规模。美国企业内
部开展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如此庞大广泛,以致已达到了与全国公立、私立学
校媲美的程度。由此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高等要素配景中的差异,
发达国家已将旅游产业要素的利用重点放在人力资源、人才开发方面,从而
维持了旅游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建设基础薄弱,将有限
资金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减少,使旅游人
才培养规模受到限制。一方面人才短缺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
和地区的人才依赖,另一方面,当发达国家旅游企业参予发展中国家的旅游
产业竞争时,稀缺的人才资源又常常被外资企业所吸引。这就促进中国家的
人才更加短缺,上述状况使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削弱。
2.需求状况。
·'·
这类因素主要是指国内市场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旅游需求既有国内需求,也有国际需求。但国内旅游需求是旅游产业的
主要需求。一般来说,国内需求的规模大小是旅游产业规模的基础。据WIo
的资料,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国内旅游消费额占世
界占世界旅游总消费额的85%以上。从历史上看,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
投资、生产和营销方针都应是针对本国需求所俸出。因此国内需求状况,国
内市场大小不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是影响本国旅游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更
新改造的速度及范围。所以一国的旅游消费需求特性,影响该国企业的国际
竞争力优势,这种优势一是来自于各国旅游消费需求的“时间差”所造成的
产品种类需求差。二是来自于各国消费需求结构的“规模差”。
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先国内旅游,后国际旅游的发展
轨迹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选择了先发展国际旅游,后国内旅游的发展
道路。这实际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后劲。因为
这种超前发展忽略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无论是产业内部,企业内部的
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管理技术,企业外部的备方面的环境条件、其它产业
的配合条件,均无法有效配合。这种对发达中家旅游产品生产的模仿与依赖,
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使发展中国家旅游
产业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3.相关产业的状况。
这类因素主要是指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满足
最终消费需求的最终产业,其综合性的特征决定了相关产业众多,联系紧密,
Z
对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制约强度大。
一方面旅游产业相关产业通过开发技术,供应保障, 价实力,移动壁
垒等影响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
另一方面,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弱,也会直接制约旅游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一般来说。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越强,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越
强。若某国酒店设备业的竞争优势越强,则该国酒店业的竞争优势也越突出。
现实状况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8.
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优势。保障了旅游产业的竞争优
势,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业普遍不具有竞争优势,从而也形成发展中国家
旅游产业国际竞争的巨大差距。
4.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
这类因素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
国家环境。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制订战略的目的是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
的核心战略是竞争战略。而制订竞争战略必须考虑四种关键因素。除了竞争
环境,公司的强项与弱项是其资产与技能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综合表现,包
括财力资源、企业品牌信誉、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等。一个组织的个人价值是
主要的执行经理及其他执行既定战略所涉及的人员动机和需求体现。社会期
望是指政府政策、社会关注及其它社会因素对企业的作用。由此可见,不同
国家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是形成不同国家的旅游企业竞争策略的基础。也是
形成为什么有的产业集中大量的优秀人才,而有的产业很少有人去?为什么
有的企业采取长期经营战略,而有的企业战略短视化?从而使不同的企业具
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的能力。霉关键实施者的个人价值
制定竞争战略的环境(引自(竞争战略)作者:迈克尔.波特P5
5.机遇。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而给企业产业带来
的竞争优势。如汇率变动、战争突发灾害、名人事件等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
竞争环境、竞争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这种断层的出现可以使原有企业的
竞争地位丧失,或国家产业的削弱,也可能提供新的机会,使竞争力弱的企
业后来居上.产业地位得到加强。如八十年代以后,世界旅游业发展重心向
亚洲地区转移,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即是一个重大机遇。旅游
产业的敏感性,使机遇因素的影响较对其它产业更大。
.0.
6.政府行为因素。政府能过经济管理体制、资本市场、生产标准、竞争
条例、市场准入等:疗面的政策与法律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
力。无论发达旅游国家还是不发达旅游国家,旅游产业均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产业。不同国家政府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各个国家的企业或
产业的竞争行为与竞争环境。
(二)~国旅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能力分析
在一国社会经济等商业环境条件处于一定的情况下,一国旅游企业能否
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一国旅游产业的结
构状况。二是一国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战略。
1.旅游产业的结构状况
波特先生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均面临着来自产业内外五种
竞争力的作用?旅游企业也如此,其作用表现如下:
潜在进入者
l新进入威胁
供方侃价实力.. !. 。买方侃价实力供方一l产业竞事对手f一买方f替代产品或服务
替代品
产业外部即供应方(包括企业与劳动力)。可能通过提价或降低所购产品
或服务质量来对旅游产业中的企业施加压力。买方则通过压低价格要求较高
的产品质量和更多的服务项目等对旅游产业的企业进行影响。这两者对旅游
产业的利润均会发生作用。“广义地看,一个产业的所有公司都与生产替代产
品或服务的行业竞争,替代品设置了产业中企业可谋取利润的定价上限,从
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在所有竞争力中,对产业内部环境影响制约
最大的是进入威胁。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进入壁垒高则
潜在竞争对手少,若苒配合退出壁垒低,则产业竞争强度减少。对企业竞争
力影响小,反之则影响大。
进入壁垒主要包括:
①规模经济。它的表现为一定时期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
低。规模经济不仅表现在生产环节.而且表现在一个企业经营的每一个职能
·10·
环节:生产、采购、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规模经济性的出现常常导致大
型企业对小型企业具有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性越强。进入壁垒越高。
②产品歧异。它意味着现存企业由于过去的广告、顾客服务、产品特色
或第一个进入该产业而获得的品牌、信誉及顾客忠诚度。产品歧异越高,则
进入壁垒越高。
③资本需求。竞争需要大量投资,尤其是高风险或不可回收的前期广告。
研究与开发等。资本需求越高,进入壁垒越高。
④转换成本,包括雇员重新培训成本、新的辅助设备成本、产品重新设
计、甚至包括进入新行业的心理代价均会对新进入者形成壁垒。
⑤分销渠道的复杂程度也会限制潜在者的进入。
⑥经验曲线。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成本随经验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已立
足企业能保持这种特有经验,那么也能建立起一种壁垒。
⑦其它包括保持独享性的专用产品技术,有利用资源的优势地理位置好,
与政府关系良好等也能构成强有力的壁垒。
2.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战略。
在一国商业环境条件下,产业内各企业所面对的产业结构状况是致的。
一个国家的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一个重要的竞争行为就是通过辩明自己相
对于产业,及产业内其它竞争对手而言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或者采取进攻性
的行为,或者采用防守性的行为,在产业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成功地应付各
种竞争力,从而为企业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
每个企业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既定的企业来说,
一‘年
最终的战略总是反映企业所处具体状况的独特产物。但从广泛的意义上。可
以归纳出三种提供成功机会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基本战略,它们既可分别使用,
冀拶
也可结合使用。
①总成本领先战略:即采用一系列针对本战略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
总成本领先。成本领先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
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
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贯穿整个战略的主题是
·11·
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②标歧立异战略: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歧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
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其包括许多方式、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
外观特点、经销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或它们的结合。歧异战略利甩客户
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公司得以避开竞争。
③目标集聚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
段或某个地区市场。企业制订的每项职能性方针都围绕这一目标建立其最终
结果是或者通过较好地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标歧立异。或者为这一市
场服务时降低了成本,或者二者兼有。
这些竞争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各基本战略也需要不
同的领导风格,并可能体现出不同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
人才。因此,保持采用其中一种战略作为首要目标对赢得成功通常是十分必
要的。
第二部分现实篇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我国旅游产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
(一)我国旅游资源的配置状况。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基
础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种类、旅游资源开发好坏、旅游资源保护
效果均会影响一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1、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认识的局限性大。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富于变幻的自然条件和悠久历史的长期沉淀,
均在我国留存了丰富的山水、庙宇、皇陵、文物、民风民情等旅游资源,且
旅游资源分布范围极广,大江南北,西部地域均分布着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
是世界上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
但多年来,我国对旅游资源开发、宣传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尤其是
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也在这些区域大量集
中。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对旅游资源及其产业运用认识不清。
1)旅游资源的概念。众所周知,“资源”一般是指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
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也更有其独特的含
义,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因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访问的对象。人
们之所以愿意去某地旅游,就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这种吸
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枧,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那么构成吸引力的因素
是什么呢?它们可能是苍山翠岭、奇石异洞、繁华都市、静谧小镇、宗教寺
院、风土人情,一次热闹的鼠器_文化盛事、一次空前的博览交易会⋯⋯吸引
的因素非常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自然、社会、文化、宗教、民族、历史、
商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旅游资源可以定义为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
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而且,并非仅存在于旅游
特区。
那么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依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看。
·13-
人们的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一人每次的旅游动机也会不同。然而,
无论任何人。无论何种旅游动机.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旅游资
源中美的追求,并且首先是从美的享受开始的,因此,可以说旅游资源的核
心要素应该是具有美: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质感美、动态美、形式美、
朦胧美、和谐美等。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是具有较高美感质量的自然、社会或
其它任何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和谐组合。如果这种和谐美被打破,旅游资
源的美感质量受损,旅游资源也即受到破坏。因此,旅游资源开发者必须具
备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若旅游资源丧
失了美,旅游产品也逐渐会丧失生命,旅游产业也丧失生存的基础。
2)旅游资源是否都是旅游产业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美感质量的
旅游资源.并非均是旅游产业可利用的资源。这些高质量的资源能否得到开
发利用。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包括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素质的人才构成和已有的基础设蘸状况,并且还能有效地吸引一定规模
的旅游者。只有具备这些特点和条件的旅游资源才能合理转化为旅游产业化
利用的旅游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
过程,也即是旅游资源产业的利用过程。因此,区域游客的吸引规模即为区
域旅游产业规模。只有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者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才能使旅游
产业的投入风险降低,投入效率提高。但在旅游资源的现实开发中,却大量
忽略了游客规模与开发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这种比例关系的地方差异,
从而造成许多开发在景区内开发投入太大,而产出太小,旅游产业效益降低,
产业经营风险加大。
2、我国旅游资源产业转化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主
要是伴随资源利用规模的扩大而进行的,但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旅游资源的
产业转化和用效率的主要标志是旅游资源能吸引游客的比率,或旅游点的游
客到访率。它是指某一景点到访游客占全部旅游者的比例。游客的到访率越
高,则反映该地旅游产业的规模越大,相应该地的旅游资源产业转化效率越
高,反之则越低。我国旅游资源众多,旅游景点众多,但平均游客的到访率
低是普遍事实,但由于全国性的资料缺乏,仅以上海为例进行说明。虽然不
·14·
能以点带面,但从这个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状况,可以窥视我国整体的资源
转化状况。
上海市旅游的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包括有远古时代
和近代的大量历史遗存和遗迹。同时该地在现代的发展中又创造了丰富的商
业、现代、海派性、都市性费§纯内容,商业街、博物馆、游乐园、建设成就
城市风情、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节庆等等旅游的资源种类丰富,范围分布很
广,并且价值地位也都很高’:但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区(点)仅是其中的极
小部分。上海在1998年国内游客在上海旅游状况的调查报告(1998.11.22
旅游时报)中列同了十四个景点。如下表所示。
表一上海景点到访率排序(%)
景点1998年1997年
外滩49.2
南京路44.8
东方明珠24.0
淮海路22.9
南浦大桥19.4
豫园16.9
四川路16.9
杨浦大桥14.4
大世界12.8
动物园9.8
上海埔物馆7.2
野生动物园2.5
大观园m⋯一,2.4 ;
植物园2.0
75.1
71.9
35.1
41.3
30.0
31.3
26.4
24.7
25.4
14.7
14.4
6.1
5.6
4.9
虽然现在对景点到访率与转化率密间的啦例关系未作详细研究,但该资料
说明了旅游资源因受制于旅游者的旅游时间、旅游偏好、旅游费用等方面的
限制,仅有少部分能转化为旅游产品,而且这部分旅游产品,各自的转化效
率也不相同。
其次,从表二可以看出,我国1997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主要集中在以下27
个旅游城市区,占了全国全年刨汇(120亿美元)67%。其中北京、上海、广
·15-
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所集中的创汇额占全国全年总创汇的47%。这说明,
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是产业转化效率最高的,旅游城市也成为产业转化率最
高地区。而全国其它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或旅游城
市的旅游资源转化率明显较低。在这些地区进行旅游产业投入是既庞大,所
冒的风险也会增大。
表二全国国际旅游收汇最新统计
接待人天数外汇收入接待人天数外汇收入
1997焦1997妊
(人天) (万美元) (人天) 07美元)
北京8433060 224759.97 青岛524545 9803.72
天津966785 17429.47 武汉60“31 110印.03
沈阳403798 7055.00 广州6270783 102155.75
大连888075 17002.00 深圳3579628 93006.34
长春蛾209 1544,17 珠海843886 32906.49
哈尔滨233819 3419.80 中山484477 6721.33
上海641979l 131698.06 桂林891755 1柏14.18
南京661159 12060.90 海口333972 5953.80
无锡365010 6536.94 三亚167585 2740.84
苏州S9484l 10503.90 重庆713280 10548.30
杭州1109914 20078.26 成都412053 6206.34
宁披20【)040 3432.06 昆明824728 15665,87
黄山228412 3141.31 西安1261677 20091.68
厦门1612299 24148.50
旅游城市的资源开发,由于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低,投资风险降低,而客
源种类丰富,产业关联性强,服务体系也很完善,对服务质量也能充分保证。
今后应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的重点区域和旅游产业的集中地和扩张地。
但目前,随着国家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各地均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景区旅游
资源的开发规模盲目扩大。这种产业规模的外延性扩张,不仅造成大量资源
的破坏和浪费,也降低产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受到影

响和制约。
·16·
二)我国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运用水平低,观念陈旧。
l、我国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运用中,相当比例是初级劳动力。
据1996年的全国旅游待业做作业人员的素质结构调查表明:
全国云南
本科以上4% 1.39%
大专9% 6.5%
中专及高中58% 24.5%
初中以下29% 57%
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初中以下的初级劳动力使用比例很大,并且全国
范围内的差异很大。如云南省,是我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大省,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的速度也很快,但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偏低。这种
格局对旅游产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均是严重限制,并且也可以说云南
省的人员构成状况代表着我国西部广大旅游开发区和优先发展旅游的经济落
后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2、认识观念上主要以人力资源的服务技能要求为主。弱化了对管理者综
合技能,尤其是综合管理能力的认识。依据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由于在一t
个企业组织体系中有不同工作层次,相应也需要不同的能力。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作为层次越高的管理者,概念能力应越强,技术能力要求越
低,相应高层次的管理对灵活应付突发性事件,并能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能
力要求较高,而低层次的服务员,主要是要具有执行能力和常规性的应变能
力。但目前在我国旅游产业中对人才的认识观念上却是,无论对大学本科生、
专科生、中专生或高中生乃至初中生的工作人员均形成一种能力识别一一一
都应具有实际的服务技能。只有这种技能越高,才越具有工作能力,反之则
缺乏工作能力。由此推而广之。中专生和高中生更受企业欢迎。更符合企业
需求,大学生则因服务技能不够娴熟而被企业所排斥。因此,我国高等旅游
-17·
教育虽然在近十多年里发展迅速。但在旅游企业内流失很快。现在普遍现象
是大量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分配时就有相当毕业的学生流失,第二次流失是发
生在学生到旅游企业工作较短的时间内,有的流失率高达70 96。
3、知识资源的利用水平低。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人。在企业内部和产业
发展中知识资源的运用主要体瑗在对夫才的瞢理培训、管理和使用。但目前
我国对知识资源的利用水平一直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i)不注重培训,尤其是企蟾人员的发展培训。培训是需要增加企业投入
的,并且还面临着培训人才的流失风险。因此许多企业均忽视人才的培训。
现有的增训主要以低层次服务人员的上岗培训为主,和适应性培训,发展培
训非常弱。而且对离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也不受重视。许多培训也流于形式,
实际效果差。
2)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观念淡薄。‘: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旅游企业
重视人以及人的知识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旅游业来说,人是首要的生
产要素,也是企业唯一不能独占的要素。如何选择、运用并保有旅游人才知
识资源是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但长期以来①重物不重人是普遍的现
象。旅游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核心是设备与资金,只要有资金就会有人才。
②激勋机制和管理手段单一,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使旅游人才的成长积
极性受到抑制。③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使我国的许多旅游企业依赖外国旅
游管理公司的管理人才,从而造成我国高级管理人才成长缓慢。因为,从管
理层次上看,我国的合资连镁企业仅是国外连锁企业的基层单位。我国或我
国某个城市连锁店的宏观计划枣组织、控制篝方面的管理决策,均是由其总
部掌握控制,下属的基层连镇店主要是执行其决策,在这种连锁店的高层管
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培养受到相应限制。我国一位资深的与国际著名饭店管理
公司合作多年的饭店老总感叹道:“我国与国外饭店公司合作多年,但至今其
中的壁垒还无法打破”。
(三)、金融资本运用时间早,但运用效率低。
金融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基础,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经济中较早
运用多方面金融资本而发展起来的产业。1984年,国家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f8· o
制订了“五个一齐上”的投资建设方针,较早改变了国家财政单一金融资本
发展的格局,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
用。现在,国家财政、银行信贷、投资主体多元化、海外资金,资本市场等
金融资本均引入了旅游业的发展中。迄今为上,中国旅游业利用资金的总体
规模已经超过37()o亿元人民币,其中1979—1998年国家瞀内投资21.5亿元,
利用社会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利用外商投资200亿美元。目前全国已有旅
游上市公司25家,分别发行24只A股和5只B股,募集资金50亿元。原属
“商业板块”或“综合板块”的一些上市公司也将主营方向转向旅游领域,这
又将为旅游产业募集更多的金融资本。
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的金融资本营运效率低。其主要表现如下:
1、金融资本的规模效益差。①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是按各部门所
属的方式进行投入。如通过建设部门对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进行投入,通过
文物部门对景区内文物投入,通过林业部门对景区内森林投入,通过宗教部
门对景区宗教建筑的修造维护进行投入等等。这种投入方式使区域内的投资
决策难以统一。②社会资金中相当一部分是各个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投入的
目的主要是为了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各部门之间的资金本难以集中,并
且拒绝集中。
2、资本经营与企业经营脱节。我国现有许多旅游企业,由于人才储备、
管理观念和管理经验不足,使企业的生产扩张力不足,若资本的扩张速度、
力度太大太强,只能导致企业的盲目扩张,从而导致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
大。如景区股票募集,景区内的开发受制于资源保护的限制,其发展力必然
会受到限制,若寻求区外的发展,由于管理经验和人才的缺乏,企业经营风
险明显加大。现在许多旅游上市公司均寻求多元化经营之路,而对主管业务
的扩张能力重视不足,对成为核心企业能力不足,这样形成的资本扩张,对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不仅不能增强其竞争力,反而带来的风险更
大。.
3、金融资本的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在投入时未作好
旅游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的研究,仓促上马。从而形成大量的存量资本,盘
.。_ ·。19·
活难度大。如我国全国相当长的时间内掀起的人造景观热,仅成都附近,投
在各种“宫”方面的投资就是10多亿元,其中的绝大部分未收回投资。另外
是饭店。饭店的资产转移和退出难度均很大,尤其在度假区内,难度更大。
我国旅游业发展早期在各个风景名胜区的饭店、培训中心等方面的投入巨大,
但回收效率极低。丽同时,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翩改革的深入进行,
我国旅游产业的金融资本短缺现象日渐突出。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进一步减
少。仅给旅游行政部门1000亿元,社会资金中的财政预算外资金会进一步减
少。商业银行的信贷也会更严格控制。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建设时问早,
经营效益差的旅游企业更新改造极为紧追,但因资金短缺,难度加大。此外,
我国有经营管理实力有扩张能力的企业也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丧失竞争力。
旅游促销因资金短缺令吸引游客业绩不佳,整个旅游产业的效益受损。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在生产要素运用中,仍主要以自
然和人文资源这些基本要素为主,而对高等要素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知识资源
和金融资本的开发运用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与格局,使我国旅游产业面对当
今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竞争力量减弱。
=、国内需求状况
(一)我国国内需求变化特点。
1、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迅速。在78年以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十分薄弱。当
时的政治观念下认为,旅游是“封资修”的产物,是享乐主义的思想,同时
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有限,也限制了国内旅
游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国际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国内旅游收入也
不断提高。1995年,国内旅游人数5.5亿人次,收入1170亿元人民币,1998
年,国内旅游人数6.94亿人次,收入2391亿元人民币,并且从85年起,在
全国总的旅游收入中,国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国际旅游收入,成为我国旅游
收入的主要来源。
2、从客源的构成看,我国旅游客人组成也由团体客人为主何况散客为主
·20-
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与国际客源构成的变化相同。94年以前,我国的海外
旅游者主要是团体客人,其比例高达65%,团体客人的特点是:旅游者需求
趋于统一。受旅游企业的掌握控制,并且规模大,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游
客对旅游企业的服务选择有限。主要是旅游企业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在我国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国内、国际旅游者对中国大好山河、丰富文化
的需求被大量释放,因此,团体客人的规模一直保持着高比例。但94年后,
海外旅游者中散客的比例达到了67%。1996年经旅行社承办接待的国内游客
数为2492万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3.9%,散客的需求趋于多层次,多
变化的特征,对旅游企业的要求更高,选择性更强,并且规模小、多分散,
再加上中国旅游者没有提前预订或计划的习惯,临时性的行动较多,从而造
成旅游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难度提高。
3、由公务客源为主,向私人、家庭、企业等客源为主变化。在我国国内
旅游发展的相当长时间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不足,私人家庭或企
业等的客源较少,而因公出差暗生旅游活动的客源是主要构成部分。这部分
客源主要是利用公款消费,对旅游企业的要求不高。但随着私人、家庭、商
务客源的增加,这些客人因自己的旅游动机不同。相应的需求满足也不同。
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旅游企业应充分重视特色与个性融会贯通服务
的营造和提供。
(--)我国旅游产业面对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困境。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不是国内旅游,而是适应国际旅游的发展,适
应团体客源的增长而建立的。而且长期以来,重国际旅游,轻国内旅游,一
直是我国旅游宏观政策导向。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国际游客。
丽非国内游客。而面对当今国内旅游的迅速兴起,散客量的增大,我国旅游
产业面临了诸多的困境:观念困境、经验困境、人才困境、设施设备困境等。
1、观念困境。我国长期重国际旅游,轻国内旅游的观念至今仍影响着我
国旅游产业的状况。饭店的建造规模、档次、旅行社的营销主力方向和营销
主题,及人员配备,主要是针对国际游客,因此,我国饭店的高档化特征明
显,如无锡近三年批建的宾馆中,只有一家一星级饭店,其余全是三星级以
·21·
上的饭店。其次是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加入人文资源的份量
过大。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国内旅掳者最感兴趣的是自然风光。丽由于旅游
者的文化素质限制和对本国文化的赞同,国内旅游者对人文景观的兴趣,明
显低于海外旅游者。由于开发者的素质限制,使这些开发的自然景观中自然
美被破坏,而人文美又未能体现或提升。无论是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
都缺乏再次吸引力,所以这些旅游地的回头率极低。再次,旅行社长期对国
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推销同一旅游产品,使旅游热点地区的供应趋于紧张,旅
游企业难以保证旅游产品质量。也使国际、国内游客均不满意。如何针对国
内游客与国际游客的需求差异,设计建造适当档次规模的饭店旅馆,或者旅
游景点,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经验困境。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具有接待国际团体游客的经验,而对国
际游客和国内游客中的散客接待普遍缺乏经验,对旅行社来说,散客极为分
散,而且选择的主动性强,包括对旅游项目。活动内容等自主性均较强。如
果旅行社不形成或建立一定的网络,是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化生产的。而且现
在许多散客是希望旅行社联系交通和住宿设施,其余的自行安排决定。对饭
店来说,散客对饭店的要求和选择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据自身的偏好、
经济实力等,旅游者选择的饭店类型增加,仅用星级饭店是难以完全适应的。
而多类型的饭店管理经验差异很大。如汽车旅馆、青年公寓、公寓饭店、商
务饭店、度假村,各种饭店有自己的经营环境,也针对不同的游客,需要有
不同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但多年来建立在为国际游客服务标准基础上的
星级管理,使其它类型的饭店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被忽视。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的旅游时代中,高山、大海和南北极将受到旅
游者的亲睬,回归大自然、生态旅游、游船旅游、水上体育旅游、南北极旅
游、沙漠旅游、热带雨林等专项旅游将成为下个世纪的新时尚。我国旅游者
的需求类型与趋势也基本趋同。如我国今年的旅游主题即为生态旅游。但如
何经营生态旅游,使这种旅游既能让旅游者满意,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破
坏生态资源,我国的旅游企业还能从这些活动中赢利,这些经验还很缺乏。
3、人才困境。多年来,我国饭店业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旅游饭店管理集
·22·
团的管理模式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饭店管理,以及利用星级饭店的管理模式
进行管理。这两种方法均使我国饭店业管理趋于程式化。饭店极为重视人员
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管理。所以我国现有的旅游饭店管理人才主要是积累了城
市星级饭店的服务管理方面的新时期经验,而广泛缺乏非星经饭店以及饭店
综合管理经验的积累。随着国内旅游潮的兴起,旅游管理人才数量短缺,质
量不高、经验缺乏的问题暴露严重。同样,多年来,我国旅行社习惯于依赖
关系网市场中的团体客人,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但面对新时期旅游市场的
激烈竞争,面对新时期分散散客的多样性需求,其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经
验明显不足。现在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服务技能、导游技能、更
重要的是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具有产品创新的观念与手段,能有效地认识与
发现市场并从中选择适当机会的人才,这也才是适应现代国内旅游发展的人
才。。

4、设施和设备的困境。我国的饭店业由于建设的基础是适应国际团体游
客的大批量进入,因此,设施的档次、规模内部装饰和环境位置选择等主要
是适应长途旅游者的暂住需要。随着商务客人、度假性客人以及国内家庭客
人等的增加,这些饭店的内部设施已明显不适应这些客人需求,其环境因缺
乏吸引力,也难以使度假客人产生兴趣。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设旒
进行改造。如现在许多饭店将普通型改为商务饭店。但各饭店,由于其资金
的限制、经营人才、管理经验以及现实环境的限制,改造难度大,风险也相
应增大。而不改造又不能适应国内旅游需求的新发展,饭店的经营业绩进一
步恶化,改造就更困难,并且由于饭店的资产转移与退出更困难,从而使这
些饭店陷入困境,非常难以自拔。我们的旅游车船企业的设施,许多是80年
代的设备,以展到今天急于需要更新,
洁、快捷。但也因为经营设备的限制,
现。.
仅适应国内旅游的新需求:经济、清
其更新改造普遍因资金缺乏,难以实
三、产业关联状况
(一)我国饭店设备用品产业落后。我国在旅游发展中,引进了西方的管
·23·
理模式,也引进了对西方酒店设备用品的依赖。尤其是高星级宾馆,其设备
用品均是进口。
我国酒店设备用品制造起步晚、冰平低。中国酒店建设的高潮是从80年
代开始。但当时根本不存在什么酒店设备用品市场,连一些看来十分简单的
装饰材料和一次性客房用品也需要用“舶来品”填补。到90年,伴随着中国
大小酒店的迅速崛起,中国的酒店设备用品才有一定的发展。但至今,除了
客房中四大类用品(包括印刷品、布草、毛巾、一次性客用品)基本上可以
自力更生外,其它产品,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使用的机器设备用品主要依赖进
口。我国现在的酒店设备用品生产落后主要有以下凡方面:①我国的酒店用
品生产企业在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和综合加工能力等方面与先进
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而且真正正规、规范的生产企业不多,大多数是一
些乡镇企业及个体私有企业。这样的企业构成,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
上难以保证酒店用品企业能与发达国家企业抗衡。②我国酒店用品生产还处
于模仿制造时期,当然这里的“仿造”不像对知识产权产品或在其它已获取
专科产品“仿造”那么敏感。Et本、台湾、韩国都曾走过了一条“仿造”欧
美国家酒店用品,然后再自己发展的道路。但“仿造”使我国旅游产业的上
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限制,与其它国家相比,竞争力减弱,从而是也难以
保障旅游产业的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一般而言,国产的“仿造”设备和用
品,价格较低,我国饭店若国产化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
成本,使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竞争力提高。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技
术条件下,同等星级的饭店使用国产设备所遇到的风险会高于进口设备,从
而驱使旅游饭店,尤其是高星级饭店选用进口设备,成本大增,再加上管理
不善,使我国高星级饭店企业的竞争力被削弱。而低星级酒店也因酒店设备
用品选择不稳定,而影响饭店产品质量,如设备经常漏水,浴池、面池流锈
水等,也成为众多酒店顾客报怨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旅游产业的社会关联度较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其生产过程的完成,依赖于产业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有效配合,也依赖于社
会其它产业,诸如交通、工业、农业等产业部门的协同配合。这些部门和企
·24-
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对促进旅蝣产业及发展意义重大。但实际上:
①旅游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国际旅游界现在有一种说法:因散客
需要更多更细的服务,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旅游发达国家,不是看它一年接
待了多少游客,也不是看它的旅游业的总收益的多少,而是要看它的散客接
待量和所占的比重。这两个数据表明,一个国家旅游产业是否发达,取决于
该国旅游业内在质量提高和游客的方便程度两个指标,而不仅是一个指标。
而方便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成正比。现在无论是中外旅游者在中
国旅游中都会感到诸多不方便,比如行李托运,不管行李大小,都得自己携
带。这自然非常不便。而在日本,你在一饭店将行李托运到另一地的预定饭
店。当客人到达预定饭店时,托运的行李已摆入在预定的房间里。实际上搞
好这个工作不难,只要旅游业能建立起与相关行业的社会化联网服务网络,
就能将这种“小事”做好,但目前事关我国旅游的整体的各种社会化网络服
务还是盲点之一。
②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性较低。本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关
产业也应得到同步发展。从而能对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基础。
但事实上,并未取得这种效应。A.旅游商品,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
念品具有极大的市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经济收入的提高,旅游消
费中购物比重越来越大,旅游者都希望能在各个旅游地能购买到富有地方符
色,具有艺术性、纪念性、方便性的旅游商品。当然旅游商品除了工艺品外,
还包括地方性的药材、食品等。但现在的旅游商品主要的开发重点是旅游纪
念性的工艺品,而无论你走到大江南北哪一个地方,均能见到许多一样的旅
游纪念品,缺乏地方特色。而且旅游商品开发中还忽略了地方特产的挖掘,
使地方性的药材、食品等资源未能有效开发。也对各旅游地的农业、副业生
产的进行缺乏促进作用,随着“节庆搭台。旅游唱戏、经贸结果”热闹地进
行,凝聚着我国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精髓的各种节庆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
用。但节庆所伴生销售的旅游商品则一直较低,未充分发挥好节庆的宣传促
销作用和扩大知名度的作用。旅游商品开发的不足,使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业、
农业、商贸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B.旅游饮食开发不足。我国现在许多旅行
·25·
社和旅游区对一地的饮食产品和特色产品的推销重视不够。如许多旅行社主
要重视对风光产品的推销。而对其中消费量大的饮食和特色产品的推销较忽
视,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但这种情况造成旅游地特色饮食和特色产品不能有
效发展,从而也无法带动生产这些产品的农业、种植业、养殖业、花卉业、
园艺业等的发展与进步。
C旅游产业与航空业之间的联动关系不够强劲。一般在欧美国家是实行旅
行社单一机票代理制。航空公司的佣金是旅行社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在我国
机票代理人的身份具有多样性。这降低了航空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性,使旅
行社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大。
D我国旅游产业关联的地区差异性明显。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程度与所处
地区的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地方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
旅游产业的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水平更高。旅游产业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
更高,吸纳的劳动力也越多。有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旅游者的消
费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相应也形成,深圳的旅游投入与产业的比例是1:
5—7。大连是1:4.5。
四、旅游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现状
(一)旅游投资主体的非平等性与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
我国现有的旅游市场环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即我国的旅游市场结
构,不完全等同于市场组织。因为我国现行参加旅游市场竞争的并非都是以
盈利为耳的的企业。经营单位的经营目的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按
照行话是“多增福利,少作贡献”。许多这样的旅行社和饭店的投资主体也不
以利润为主要要求,使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管部门的“小金库”、
“接待基地”。在现有财政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许多主管部门领导认为这是降
低费用,增加职工福利的重要手段,这种状况,使市场机制的约束也产生了
非平等性。再加上这些企业的主管部门与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之间千丝万缕
的联系,使这些企业受外部环境(如政策、有关部门的监督等)的约束力弱,
竞争规则失效。由此造成了旅游市场各投资主体均参加市场竞争。却遵守不
·26·
同的游戏规则。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即使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却不会从
市场中退出,退出壁垒高。
(二)我国旅游企业普遍数量大、规模小。
①从我国饭店规模看:五星级涉外饭店平均客房数为511闻,四星级平
均344间,三星级平均175间,二星级平均107间,一星级平均70间。500闻
以上的饭店仅占饭店总数的1.8%,而营业收入占饭店总营业收入的23.
7%。
而且据北京市的调查,合资酒店的规划平均在400间以上,国有饭店的规
模在200间左右,联营、私营的饭店规模在160间左右。且国内饭店多是独立
单一的,连锁性的饭店极少。但旅游饭店的数量却不断增加。如表所示:
年度饵店数(座) 增加数(座) 客房数(万闻)饭店客房增加海外游客增加
1994 2995 443 加.63 5% 5.2%
1995 3720 725 48.61 19.6% 6.2%
1996 “18 698 59.37 22.6% 10,2%
1997 5000 582 70 16.8% 12.64%
②从旅行社情况看: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旅行社个数: 1561 2592 3238 4382 3826 4986
旅行社数量巨大,而规模效应却较低,1996年我国旅行社全行业实现营
业收200亿元,而美国交通公司下属的交通国际旅行社1991年营业收入就达
692亿美元。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两社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旅行社“小、散、弱、差”的现状非常严重。形成这种
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传统的资源配置格局。虽然旅游产业是改革开放以
后逐步发展的新型产业,但由于其产生处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传统
的资源配置格局仍对我国产业组织有影响。主要表现是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
影响。企业虽多,但归属不同的部门,接受不同地区的管理。各地各部门都
追求自成体系,因此,重复建设的企业众多。旅游企业的集中度受到人为的
·27·
限制。②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80年代以来,改革的深
入。使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并且需求也得到较快扩张的阶段。在
迅速增加的社会需求刺激下,旅游企业数目急速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数量
猛增,从而导致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日益下降。③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不
完善,使现有的旅游企业缺乏集中及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与愿望。
(三)旅游产品的差别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饭店产品主要是单一品种的观光饭店。无论是社会
各行业投资兴建的饭店,还是饭店改造升级、品种均以双标房为主。如“九
五”期间,上海涉外饭店将新增客房1.3万间,其中绝大部分是适宜团队观
光的双人标准房。这类房间是以团队观光客为主。适宜于批发购买,主要是
满足过夜的要求。这类饭店长期以来是我国旅游饭店中的主要的、占绝对大
多数的品种。经营管理也基本上模式化。全国各地所接受的服务标准均一致。
从旅行社的经营状况看,全国各大小旅行社所销售的产品均是我国的多
条黄金线路,而且几乎是十多年不变。其它在旅游产品方面也存在着产品差
异化小的问题。
(四)企业市场行为中竞争意识还不强。
由于我国现有许多旅游企业政企不分,以及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性,使旅
游企业圄于现有的状态,不思进取,也不愿努力。并且现有的关系市场条件,
也使这些企业得以生存。经济交易的契约化已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但违约现
象和非契约化现象仍较普遍。我国旅行社由于未按契约化行事,先接团,后
付费,从而造成大量死帐、呆帐的现象很普遍,并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到
1994年底,我国旅游企业之间超过一年的拖欠款累计已达11.32亿人民币,
从而造成饭店、旅行社资金周转困难。由于饭店的违约,造成旅行社的服务
质量降低等投诉事件,历来是旅游质量投诉的核心。
(五)价格竞争是旅游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旅游企业由于在现有的条件
下,通过产品更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非价格方式参予竞争的力量较弱,
所以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方式。北京四星级的“台湾饭店”标准闾240元
便可入住,有的饭店从1500元的房价降至400元。到目前为止,不少中低档
·28·
饭店在这种恶习性竞争中被挤垮,北京三星级以上的饭店亏损面达50%。(旅
游时报98/06/28)
五、产业竞争中的政府作用。
我国旅游产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自始自终政府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产业规模扩大、旅游产业水平提高、旅游企业的
竞争活力、旅游资源的保持等均是在政府的倡导与鼓励下进行。
(一)我国的旅游投资政策的作用。1984年以前,我国旅游产业还未形
成。1984年夏天,政府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制订了“五个一齐上”的旅游
建设方针。“国家、部门、地方一齐上;国营、集体和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
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建设方针,使我国旅游产业从产生到发展进入了新时
期,产业增长十分迅速。1997年,党中央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
点,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对待,
在全国范围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浪潮。但两个时期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
84年主要启动了服务设施,尤其是饭店建设,而97年启动的是旅游基础设建
设。投资的增长使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扩张迅速,同时,也造成产业进入壁
垒的降低。
(二)旅游的标准化政策。旅游标准化工作长期是政府推动行业水平提
高,促进旅游的产业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布了15
项旅游标准包括(饭店星级管理标准)、(游船的星级评定和管理标准)以及
将要审批的(旅游公寓(别墅)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饭店管理公司的暂
行办法>、<国内旅游定点购物场所的设施和服务>、(国内旅游定点餐馆的设
施与服务>等行业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在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旅游
者利益、提高旅游产业经营水平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但同时,这其中的许
多标准也成为我国旅游企业产品生产差别的限制,从而造成我国各地均以建
造星级标准饭店为中心,产品趋同单一是旅游产业壁垒降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产业准入政策。我国旅游业在旅行社、定点餐饮、定点购物方面实
行了准入政策。这些准入政策对促进这些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规范企业的
·29·
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餐饮和购物的定点化标准实施,对于这些竞争性强
的企业发展、对于散客需求满足来说。缺乏必要性,而且因其垄断性。而对
旅游者不利。
根据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弱但由
于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作用,以及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差异小等原因,
却造成我国旅游产业进入壁垒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形成了“零散塑”
的产业环境,在其中,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有显著的市场
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30·
第三部分发展篇中国旅游产业国际
竞争力提高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服务贸易限制的
降低,国内、国际市场的旺盛旅游需求,还会进一步刺激中国产业规模的扩
大。我国现实旅游产业环境呈“零散产业”结构状态的特点,也从某方面反
映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状态,具有一些新产
业的特点:产业中还没有企业掌握了足够的技能和能力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这种发展程度的旅游产业要形成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产业具有同等的国际
竞争力,还需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寻求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即寻
求在现实的产业环境中使我国旅游企业赢得成本、产品差异:目标市场集聚
的竞争优势的途径,是我们现实的选择和行动的目标。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活力。
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核心部分,对旅游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作用
明显。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限制阻
碍作用已日渐显著。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已
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一)加快旅游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我国现行部门管理地区管理的格局下。我国旅游业管理呈多头管理的
格局。管理部门众多,但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严重,造成旅游产业的政策,
资金和信息的分离,并且难以统一协调,资源保护也难见成效。这种格局是
无法实现与满足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发展需求与产业持续发展需求。针对这种
状况,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从三方面保障信息资源、旅游资源的持续、
全面供给和社会大旅游的综合协调发展。
1、建立起高级别的旅游管理机构与组织体系主要是在不同的行政管理体
系中建立高于同级部门结构的旅游管理委员会或旅游促进委员会。便于切实
·31·
确立和发挥其在各个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使旅游产业的内部运作与管
理得以实现。从而为保障我国旅游产业的运行与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与完善旅游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能权力和职能行为。
旅游职能管理部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
用各不相同,担负的职能各不相同。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旅游发展基础落后,
而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来说,政府主导型下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旅游职能管
理部门担负起多方面的职能:宣传促销、人才培训、信息收集与统计、产业
政策制订、行业监督、旅游规划。这些职能若不能得以完善。甚至取得较高
水平,就无法指导我国企业发展,提高我国旅游的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不仅
不会成为促进力。反而变为阻碍力。
3、建立起旅游资源的持续供应保障系统。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
础。也是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基础。资源破坏、资源吸引力的丧失均对一国的
旅游产业是致命打击,但我国现存的资源管理体系中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
①资源产权不明,在国有的大前提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景区政府的所有
权界定不清,从而存在各级政府对上一级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排斥性和
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资源破坏的非约束性。这种状况的持续,必然会造
成全国性的旅游资源浪费与破坏。②资源等级系统与资源保护系统不能匹配。
我国的旅游资源按其价值的高低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县级。或四级,
最高为世界级自然遗产或世界级人文遗产。级别越高的资源,资源价值越高,
对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意义越重大。但由于没有建立起与资源级别相应
的资源保护系统,使得我国资源级别越高的资源,开发强度愈大。这无疑对
我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致命的伤害。由
此,界定我国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及建立与资源级别系统相匹配的资源保护系
统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改革问题,产权的界定有利于建立起不同所
有者条件下的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模式。如中央所属的风景名胜区,资源
保护级别最高,主要以保护为主,开发次之。而省级、县级风景名胜区则可
在资源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开发模式进行开发,这对丰富我国
旅游资源品种,丰富我国旅游吸引物业的供应,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32.
(--)努力促进政企分离。政企分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
政企不分,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环境竞争中的不平等性表现突出。1、政企不分
的企业,由于不以追求利润为生产目标,虽参予市场竞争,却不受市场规律
支配制约,不仅造成旅游产业进入壁垒降低、竞争趋于恶化,企业竞争力被
削弱。2、政企不分的企业,产业退出却很难,即使经营状况非常糟糕,但因
许多大量经济因素包括管理者情感、社会影响、就业问题等的制约和主管部
门的庇护,而难以退出。从而造成无序的竞争环境:劣币逐良币。3、政企不
分的企业,一般缺乏竞争意识,也不愿追求企业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
政企不分是形成旅游企业部门分割、地方分割的基础。也造成产业内集团化,
品牌化等跨部门、跨地区经营难以实现。由此形成我国旅游企业小、弱、散
的格局,使企业竟争力降低、产业竞争力降低。并且这种状态又在政企不分
的条件下进一步固化。’
政企分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上有通过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
革,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离,将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激发企业的竞争活
力,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
二、更新观念.促进旅游产品差别化战略。
我国旅游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由发展迅猛到趋于平缓。旅游产业
环境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对这种变化,旧有的观念
的沿袭与停滞。必然难以给企业经营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观念更新,成为
我国旅游企业寻求新突破,产业寻求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产品观念更新。
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基础,是旅游企业之间竞争的主
要内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尉,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强弱
的重要标志。而在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中,对旅游产品的要领认识不一,从而
使旅游企业的产品化经营失去目标、竞争的突破方向也不能明确。
1、应建立整体旅游产品新观念。现有的理论中,对旅游产品的定义常是
站在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旅游产品的指旅游者一次旅游
·33·
过程所得到的旅游经历,而站在旅游供应者的角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
的经营者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提供的一切服务。而且在1991年的国际标准化
组织对产品的分类中也将“接待服务(含餐馆、饭店、旅行社、娱乐场所、
广播、电视、度假村)”列为服务产品。遵从服务这一产品观念发展旅游业到
今天,确实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首先是旅游企业生产产品与旅游理论定义
产品之间难以统一。按照旅游产品是服务产品的一般定义理解,饭店产品即
是住宿和其它服务,餐饮业产品即是餐饮服务。旅行社产品则是旅游线中路
的导游服务和其它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实际经营的产品却并非完全如此。
饭店产品除了服务,还包括饭店建筑设计、内部装潢、物品搭配等。餐饮产
品除了餐饮服务,还包括就餐环境、茶品菜式的设计、制作与烹饪等。旅行
社的一条旅游线路除了导游和其它企业的服务,还包括旅游资源,所经过的
各个地区的不同的风土民情,城镇乡村环境及文化等。我想这些内容不是由
服务一词的普通含义可以概括的。其次,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与旅游者的期
望经历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品的生产以旅游
者经历需求满足为目的。也许在旅游业出现的早期,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正
是满足了旅游者当时的经历期望,但随着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的经历
需求日渐丰富。旅游者追求旅游的核心利益并非为了吃、住、行、游、购、
娱等企业提供的服务,而是追求对这些服务与各方面相关因素的综合感受的结果⋯旅游经历。因此,我认为现代的旅游产品是个整体的旅游产品,
包括:








由此推知,旅游产品的变化,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需求的改变而改变,
整体旅游产品的确定,对细分旅游消费市场,正确认识旅游产品,寻求到旅
游产品差别化的途径以及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均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34·
2、重视自有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立。
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稳定的和可控制的生产效率,降
低成本、保证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极为重视国家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
而不重视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在此,我们应建立新的认识。
①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旅游经历。依据前述的整体旅游产品
的概念,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实际上是旅游经历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旅游经历
而设计与确立,并随旅游经历的变化而变化。观光产品和探险产品就分别应
有观光产品及探险旅游的服务标准体系。商务饭店、公寓式饭店、长期度假
饭店也应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是由服务内容、服
务环境、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的标准体系组成。具体又可分为过程标准体系
和项目标准体系。其中项目标准化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定位、品牌名称、定
价、装饰装潢、基本广告信息、创意、促销、媒介的配置选择、-销售渠道o
②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差异是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策略实现的核心。从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趋同,就是旅游产品生产的趋同。
多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行业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是星级饭店服务标
准。使我国旅游产品生产趋同,同级饭店之间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低。是导
致我国旅游产业进入壁垒降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当然,这种状况在我国旅游
业发展的早期,对形成产业内的竞争格局是有利的,但今后随着旅游市场竞
争加剧,以国家多种产品标准为基础建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服务标准体系
的建立已迫在眉睫。纵观世界各大饭店管理集团,均有各自的旅游服务标准体
系,假日饭店管理体系、希尔顿饭店管理体系、喜来登饭店管理体系、马里
奥特饭店管理体系等。这是形成各个饭店集团战略差异及竞争的基础。其次,
依据各饭店集团经营产品的不同,又建立了不同产品的服务标准体系。喜来
登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经营饭店、客栈、度假村及包套房四大类产品,假日酒
店1990年将旅游产品分为旅馆型、快捷型、花园型和皇冠型。而且假日酒店
已开始在汉堡试行构建二星级的服务标准体系。如果我国企业不努力加强研
究尝试建立自有产品的服务标建体系,而一味地依赖引进外国酒店管理企业
的服务标准,那么,面对着外国旅游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经验、实力的攻击,
·35·
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就必将受到觳大限制,从而使我国旅游企业失去参预
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也必然大
大受到削弱。(二)人才观念的更新。
世界旅游产业已清楚地表明,国与国之间企业、产业竞争的焦点是人才
竞争,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竞争。但我国的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对
此的认识明显不足。在我国传统的观念认识中,认为旅游企业的生产活动一
一一即服务活动是一项十分简单的劳动,技术含量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
求不高。这种观念已成为我国旅游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产业进步的障碍以
及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障碍。因此,人才观念急于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更新。
1、深化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增强我国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重视管理物。而轻视管理人的观念。现代经济发展已
清楚表明,知识与技术已成为企业生产的第一位要素,而人是知识和科学技
术的载体。人的潜力与积极性发挥,才能将企业物质要素合理配置与转化。
其次,应从管人,向善于待人、用人的方向发展。人不同于一个企业的其它
资源,是企业唯一不能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只有善于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
人际关系,并创造多种途径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人员均能在企业内寻找到自己
适当的位置与发展方向,才能充分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资源
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再次,应该认识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成本,
也是一种通过投入(教育与培训)而形成的资本。所以企业对人员的培训不
是企业成本的增加,而是企业资本的增长。对企业的战略性成功意义重大。
现在发达国家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和管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平。这些企业普遍运用激励、安抚等手段挖掘员工的潜力,形成良好的吸纳
旅游人才的环境。尤其在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中,我国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
居于劣势地位。我国旅游企业只有切实改变观念,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
中选取新的目标市场、经营不同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更多的优秀人才。
2、改变对人才的认识观和选择观。长期以业,我国旅游企业极为重视对
懂得服务管理的人才选择和任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国旅游产业发
展迅速.而且较长时期处于卖方市场.企业只要有服务管理人才就能实现产
·36·
品生产,实现企业经营。二是我国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管理技术与管
理人员。这种模式决定了对旅游人才需求的低层次性、低素质要求。但随着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个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
应趋于多层次性。除了德要懂得服务劳动、服务管理的一般和中层管理人才,
还需要懂得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具有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
源开发管理、策略制订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管理人员。这部分人才
的主要来源是旅游高等院校。美国从1920年起就开设了四年制的饭店管理学
院。至今美国已有5Q多所饭店管理学院,密歇根大学招待业学院主任罗纳德·
向基认为:“这一行期待着可塑性大的毕业生,这说明一种转向,从微观教育
向宏观教育的转变,从单纯技术技能的培养向培养学生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转
变”。他还说:“在学科设鼍上遵循‘管理能力第一,专门服务技能第二’的
原则”。这些观点均是代表着世界对人力资源的最新认识。我们现在与世界先
进国家处于同一竞争水平上,若不具有同样的认识水平,是难以保障旅游产
业的竞争力的。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现
有企业人才选择观的束缚,高等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大量难以
受到旅游行业的认同,并且即使进入旅游行业后又大量地流失。从而形成我
国旅游企业一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短缺现象严重,而另一方却是人才的浪
费与流失。其中原因详细分析还有许多。但现有旅游行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水平有限,人才观的滞后是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我国旅游企业高层次人才储
备不足,企业产品创新力、策略制订能力薄弱,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3、重视开发旅游“经验性知识”资源的开发。人才观的改变目的是为了
获取充足的“经验性知识”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在企业中积聚、运用。这是
形成企业产品差异并长时期地保持这种产品差异和企业差异的基础。依据知
识经济理论,一个企业在旅游产品的经营管理中包含着两方面的知识运用,
一种是显性的知识,另一种是隐含性知识。显性知识只需语言沟通就能转移。
但隐含性知识难以通过语言表述,也就很难通过沟通而转移,只有在生产运
用和实践中才可能外现或获取。由此,使得外显性知识盗用较容易,而隐含
性知识的盗用成本却非常高。因此隐含性知识在企业内的集聚是企业得以较
·37·
长时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旅游产品⋯旅游经历的无形性,使得它的
设计与生产难以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其外在形式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
方式、服务水平、设计与生产和管理中,蕴含了大量的隐性和显性“经验性
知识”资源。其中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外显性较高,容易被其
它企业模仿,而服务水平的隐含性较大。旅游企业通过内部人员的培训、教
育、知识收集、总结与研究,可斟使这些隐含性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得取最大
积聚和应用,从而对保障实现旅游产品及企业岐异化战略奠定基础,为企业
形成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三)强化旅游的品牌意识。
依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为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
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
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分开来。这是关于品牌的完整
的定义。但我国旅游企业妖期仅将品牌视为该定义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名称、
名词、标准、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即认为是一个静态的产物。而未
通过各种投入(广告、促销等)和良好的管理使其转化为可运用的资产,用
于实现品牌建立的目的——市场区分。使我国许多国有品牌的资源浪费,品
牌资产流失。对此我们应该有深刻认识。
1、品牌有利于建立起顾客区分和顾客忠诚。品牌以使一个旅游企业同其
它企业的服务进行区别,而且一个成功的品牌能让顾客意识到产品的多项特
征:价格、区位、市场档次或规模。能让顾客立即意识到这一产品能否满足
他们的最低要求。由此,品牌能够在旅游者心目中创立一种特定的形象,从
而增加顾客的购买,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忠诚。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其产
品无法试用和量化,因此,人们对旅游企业的选择总是认为自己熟悉的品牌
最可靠,由此形成对旅游企业品脖的忠诚度更高。
2、高度的品牌资产能为公司带来大量的竞争优势。由于顾客对品牌的知
晓度和忠诚度很高,企业可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因为顾客愿意赡买企业的
产品,所以在与分销商谈判时可处于有利地位;由于品牌代表的可觉察的质
量高,企业可为产品制订比竞争者高的价格;品牌代表着很高的信誉,企业
·38·
可以容易地进行品牌延伸、扩展,
品牌战略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抗激烈的价格竞争提供了有效手段。
使不同的产品均能共享品牌效益。而且
减少价格和其它竞争因素的影响,为对
3、品牌是企业实现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与扩张的重要基础。
品牌化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产品标准化过程,即旅游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服务环境、服务水平的标准化过程。通过品牌化,使无形的旅游产品受到有
形标志的法律保护,并且通过品牌的延伸,保证了旅游企业生产规模化及向
外的扩张与发展得以实现。否则企业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技术盗用,极容易使
创新企业丧失市场份额和扩张的可能。
目前我国在高星级饭店中也有些企业形成了品牌如建国、广州中国大酒
店、锦江等。旅游行社有中国国旅、青旅、春秋旅行社等,这些企业的品牌
在我国的顺利延伸发展,对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三、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
(一)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提高我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世界上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极为迅速,它们挟带着巨额资金和先
进技术不断地冲击着世界旅游市场的各个角落,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冲击极大。
现在世界上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是饭店集
团。依据其联结、运作的方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资本结合:采取直接投资、控股、持股的方式取得对饭店的统一经营
管理权。
②特许经营:是指那些名声成就卓著的饭店集团向有需要的饭店出售本
集团的特许经营权。从而使得这些饭店可以使用集团的名号和徽记,采用集
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取得集团经营的好处。获得特许经营的饭店
需向饭店集团交纳一定的费用。
③管理合同。是在饭店管理者不善和不愿经营的条件下,以签订管理合
同的方式将饭店委托给饭店管理公司或饭店集团来经营。饭店使用集团名称,
·39·
采用集团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成为集团的成员。为此在委托经营,饭店集
团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经营方式对饭店集团来说风险最低。
④其它还有独立连锁集团。以会员的方式组织而成,各饭店自主经营,
独自拥有各自的品牌,为了对抗特许连锁企业集团的竞争而联合促销和预订
系统联网。这种集团的规模目前在世界上的比例较少。
九十年代出现了以并购及合并为特点的强强联合。如英车巴斯集团1990
年兼并了世界头号的假日集团,使巴斯集团拥有1696座饭店,326000间客房。
&吐哪d对喜来登和威斯汀的收购。这些联合行动,使得世界旅游中国企业的
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近几年。集团化又一趋向是战略联盟。它包
括竞争对手联盟、顾客伙伴联盟,即将同行、消费团体、旅行社结成战略伙
伴,其中以市场营销为基础的联盟最为普遍。
. 从扩张地区看,90年代以前主要是欧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以及基础设
施较好的发展中国家。90年代的扩张中,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普遍被认为是扩
张的好区位。
从扩张类型看,70—80年代主要是扩张高档豪华酒店,针对商务旅游者,
90年代后兼顾商务客人度假旅游者的中档酒店发展迅速。
世界许多著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已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已有800多家饭
店加入这些集团。随着旅游社经营的对外开放。国际旅游社集团也会加入到
激烈的市场中,若我国的旅游企业不能实现企业集团化,而维持现有企业孤
军奋战的格局,是难以在竞争中与国际集团企业抗衡的。‘
(一)企业集团化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1、企业集团化是规模经济性实现的有效手段。规模经济性是指在一定时
间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性不仅存在于产品的
生产中,也存在于一个企业经营的每个职能环节中,采购研究与开发。市场
营销、销售能力的利用及分销等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单个企业的生产
规模极为有限。通过企业集团化,既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也降低分摊了
整个企业集团的营销、采购开发研究等方面成本,又能有效地吸引和控制各
个地区的客流。如前面所述的世界旅游饭店集团,绝大部均有自己的信息系
一·40·
统和电脑预订中心。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旅游者需求,及时调整经
营策略,而且通过集团的品牌信誉,免费预订网络,吸引客源、稳定客源并
控制客源在本饭店或所属饭店内的定向流动。
2、企业集团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①“移动壁垒”优势。“移
动壁垒”优势是指阻止企业从个企业集团向另一个企业集团转移的因素。一
般“移动壁垒”是伴随着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集中多方面的的优势逐步形成
的。不同的企业集团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的移动壁垒。“移动壁垒”越高的企
业比壁垒低的企业集团利润潜力大,也是为什么在一定产业环境内,一些企
业能长期获得高于其它企业利润首要原因之一。②强大的综合竞争力。由于
企业集团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客源的控制,提高了旅游企业集团的侃价
能力。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性、广泛信息来源和信息研究实力,也有效地保
障了战略集团对替代品威胁的抵抗能力。
(三)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建设的误区以及发展的途径。
1、旅游企业集团建设误区。
我国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多的旅游企业集团,如锦江集团,北京市
饭店集团,四川省旅游集团,云南省旅游集团等。但通过比较我国同世界之
间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我国现存的企业集团模式建立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我国现有企业集团的联结方式大多不是资产联结、资金联结或技术联
结,而主要要由一种非经济联结方式——行政手段或合同形式。这种联结方
式使企业集团内部虽然可以降低一定的交易费用,但由于缺乏彼此的内生力
和控制力,使企业结构松散、联系不紧密。
②缺乏核心企业。一般任何一个企业集团均是由核心企业,紧密企业和
关紧密企业构成。其中核心企业是关键。核心企业的品牌、技术、资金、市
场份额等是企业集团联结的基础,是核心企业控制联结其它企业的条件。而
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多是多元化经营集团,既包括饭店、旅行社,又包括车
船公司,而其中每个企业均因没有品牌、技术或拥有一定品牌和技术,但受
资金实力的限制,无法成为核,L-企业。而相互之间又因产品技术的差异,客
·41·
源规模的差异,品牌差异,各企业难以匹配形成集团合力。
2、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①寻求品牌企业的成功。我国现在有许多饭店、旅行社及品牌已逐步建
立,但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同类饭店联营的公司,也没有建立起饭店联合
所属的电脑预定系统和中心。这是品牌资源的浪费。今后通过各种政策引导
以及资本注入,应使我国这些品牌企业的产品进一步标准化。规模化,在对
外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②寻求外部企业集团的关注。目前在我国形成的一些具有连锁性质的饭
店集团、旅行社集团(如光大、招商、康辉)不是由旅游企业内的发展而成。
而是其它产业的集团关注下形成的。这些集团普遍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
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水平。若两者能有效结合,能使我国一些企业品牌发展
壮大。·
③管理公司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39家饭店管理公司。围绕管
理公司建立企业集团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因一方面
自己没有实际拥有并管理的企业,缺乏实效,另一方面,则因缺乏销售网络
而使发展受到限制。国外的管理公司其预订网络至少要为被管理酒店提供
25%以上客流。
④寻求新的目标市场。针对我国的旅游企业所处的劣势,我们企业集团
发展要避免在目标市场上与世界大企业集团的目标市场交叉,或交叉太多。
依托国内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对国内文化和消费习惯的把握,国内广泛的人际
关系寻找到新的目标市场。在我国五星级饭店市场和低星级市场中我国企业
集团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我国众多的二星到四星级市场上。我国饭店集团
的优势较强。这类饭店的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对
集团化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对于这个市场,外国企业也开始关注,对此我们
应充分重视。
⑤寻求建立战略联盟尤其是针对营销所形成的联盟。残酷的削价竞争会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团体促销是最佳妥协办法。因为削价竞争只能导致客
源的转移,而不能导致客源的增加,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促进客源的增长。
.42.
四、转变政府观念,增强政府的作用力。要提高我国旅游的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政府的作用决不可忽视,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促进力。
(一)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性为目标,实施旅游大企业的战略。从现实的
角度看,推行这~战略的基本途径是企业合并和组建企业集团,并有选择性
地控制进入。这一战略的核心包括两方面。
1、转换政府职能和制度创新,为企业的集中和合并创造条件。具体包括
(通过转换政府职能,严格约束各地区政府对本地旅游企业的干预和保护,积
极破除地方割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企业间竞争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
环境。(鼓励与引导生产要素向旅游产业、重点旅游企业转移。(积极为旅游
企业集团的形成,提供政策、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优惠措施。
2、在行为管理标准的制订方面充分考虑产品与企业的差异性、地区的差
异性,在规范化基础上,给企业的产品经营留足充足的差异空间。.
(--)以反对不公平竞争为重点。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其中反对的
重点,是在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一个长期稳定并且又具有
高效率的执法机制的同时,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严格禁止行政力量对市场竞
争秩序的非法干预。这在旅游企业规模壮大、产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
43,
考书目-, I-■_
(1)<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
(2)<现代饭店经营思想与竞争战略)邹统钎、吴正平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8
(3)(现代旅游饭店管理> 茬玉海、程清祥著海天出版社1998
(4)<产业政策论) 夏大慰、史东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5)<产业经济学> 毛林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1996年、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7)(旅游调研>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l——3期
(8)<对我国旅游业竞争态势的思辩与分析) 王大悟<旅游学刊>1998·1
(9)<我啻旅行社行业规模的理论与实践> 张凌云<旅游学刊)1996·6
(10)(服务贸易与北京旅游业) 姜润山<旅游学刊)1998·4
(11)(关于旅游饭店发展失衡的探索)宋志伟、刘德谦<旅游学干q>1999·1
12.<评国际竞争力理论>赵先进<经济学动态)1997.11。
·44·
结柬语
至此,整个论文从理论、现实和发展三个部分,提出用产业国
际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完整地对我国旅游产业的环境要素、现状、
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指出只有通过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更新产品观念、人才观念,强化品牌意识,才能使我
国企业赢得在成本、产品差异、目标市场集聚方面的竞争优势,促
进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
更大、更快和健康的发展。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
有关资料的欠缺,在具体分析中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希
望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批评指正。
在结束该论文之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任治君教授对我多
年的指导、督促与鼓励;也感谢袁文平教授、李萍教授对我的鼓励
和帮助;同时,也要衷心感谢系上的其他老师和办公室的同事们多
年来对我的宽容、支持和鼓励。
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作者: 叶红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 胡霞露 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期刊论文]-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12)
2. 涂淼 试论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形式的发展变化[学位论文]1999
3. 贺静 国际风险投资体系研究及对发展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的思考[学位论文]1999
4. 蔺朝国.苗聪聪加入WTO对我省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5. 汪秋明 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3
6. 钱海燕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研究[学位论文]1999
7. 李创.LI Chuang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200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