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试论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形式的发展变化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形式的发展变化
姓名:涂淼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易敏利
19990501
内容提要
随着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已越来越为
人们所接受。事实上。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市
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必须接受这种挑战,作出相应的改变。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挑
战的分析,阐述了知识经济以前的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制造业处于重要地位,
整个社会生产以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中心,货币(实物)资本在生产中处
于支配地位。可以说,工业经济是一种资本经济。技术,人力只有通过资本
才能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因而现代公司制在所有制上实行股份(有限)制,
在治理(组织)结构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结构,重在命令与控制。
为了组织大规模生产而采用了“横向联合”,“垂直联合”,“多样化经营”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由于广义的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已超
过金钱资本,企业所有者的外延扩大到企业的所有参予者(专家、管理人员
等),传统的股份制向分享铡转化,由工业经济的以资本为中心转变到以知识
经济时代的以知识为中心。由于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信息传递模式,传统的金
字塔结构向“网络合作型”转变。伴随着所有权和治理结构方面的变化,现
代公司制的一些特征也逐渐丧失,使得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企业表现出来一
些诸如规模小、专业化、结构松散等特征。本文通过两种经济形态下企业形
式的对比分析,着重阐明了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如何影响企业——
这个市场上的主体的。
最后,本文对处于知识经济来临时的我国企业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指
出我们的企业改革要考虑以上所分析的企业形式的新变化。
The change of modern corporation system
In knowledge economy
Abstract
“Knowledge economy”has q:leen received酚:81l social levels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n fact,“knowledge economy”
has changed many aspects of out__:_life,and many economis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change brought by this new revolution.As the main body in the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the challenge.
Modern enterprises emerged in the industrial economy,at that tim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eld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in economy,and almost
every modern enterprise was engaged in manufacturing.Large scale manufacturing
demands a large amount of funds,it’S impossible for individual capitalist to reach
that point,modern corporation adopt limited—liability system to raise funds。so we
could say industrial economy is“fund economy”。for fund is crucial when one
corporation is established.
To manage such large scale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modern corporations
adopt vertical structures,which produces a professional manager level and internal
information flow is from top to bottom.Bureaucratic practices make modern
corporation ineffieient.
In“knowledge economy”,We emphasize th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every
enterpfise regardless of the scale.and、№find some new trend i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now forms in property fights,In“knowledge economy”,
tight form is replaced by loose network,knowledge proper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und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in knowledge economy,corporation has become
“profit community”,all participators become the owners of modern COrpo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transfers to focus on core business.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2·
“knowledge economy’’shake the base of industrial economy,and we list some
corporation’S practical adjustment to reflect Our analysis.We could find that many
corporations establish‘‘group”or“working unit”,adjust management structure,
focus on cole business.
As for the reform of our state—own enterprises.we must accomplish the
transition from planning system to market system,meanwhile,we have to consider
the change which knowledge economy brings US,we should emphasize that to
establish new pattern enterprise to meet the new revolution,we should take
earnestly such ques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as diversification,corporation scal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前言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不得不关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出现,
计算机网络对我们生活改变之大,芸芸众生都切切实实感受道了我们的生活
与以前相比改变了许多,这种改变大部分可以归结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巨大进
步。而我们的企业界似乎正忙于挣脱传统计划体制的种种羁绊,对当前西方
企业界的变革还无暇顾及。
促使我写作本文的诱因首先是微软公司在当今信息产业内的所向披靡。
当年的洛克菲勒财团也赶不上微软这样咄咄逼人,霉仔细分析这两类企业的
特点,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把注意力放在世纪之交的企业,并以此
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选题,正适合我对企业研究的偏好。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易敏利教授对文章作了耐心细致的指导,
提出了许多关于文章写作的关键性意见,在此表示我诚挚的、衷心的感谢!
·五·
问题的提出
进入九十年代,知识经济逐渐被社会各界接受,它所带来的对社会的影
响是全面而深远的,这种影响也日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知识经济的到来
是人类历史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的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基本的细胞,面临的冲击无疑是最
大的;老的企业在改头换面,新型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形式正在形成。因
而,在知识经济来临的历史关头来探讨企业的变动趋势及未来企业的特征,
并对其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既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注意到,在当tj。世界经济舞台上,一批新型企业如日中天,咄咄逼人,
表现出种种新方式、新特征;而以前的一些老牌企业则陷入危机当中,举步
维艰。知识经济对企业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到来时企业界到底
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这种转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新的经济形式下什么样
的企业才具有国际竞争力?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目前我们
正在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也提出了“抓大放小”等
具体策略,中国企业改革面临双重挑战,即企业在向市场经济痛苦转轨的过
程中,又迎头赶上了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变革,这就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式下,
我们的企业改革不要走传统企业走过的老路,不要等到哪一天我们突然发现,
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们宣布建成的那一天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我
们要密切关注当前知识经济对企业制度所产生的种种新要求,以调整我们企
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讨论现代企业形式的特征及调整趋势,主要从两
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二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企业的组织管理
构架、人员安排等)。
第一部分现代公司制的特征、成因分析
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现代公司制作为其组织形式,从十九世纪后期崛起至
今,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对传统企业的产生》产权安排和组织形式的特征
加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传统的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与知识经济到来前的
经济形态相适应的。其产权安排和组织机梅符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同时这种分析也便于我们后面分析知识经济对传统生产方式的种种冲击,新
的经济形态改变了规模经济、垂直联合、多样化经营的内容,呼唤新的企业
形式。不对传统企业的成因、特征加以分析、归纳,就无法深刻认识知识经
济对传统企业所形成的冲击是多么巨大,也就不会认识到传统企业和新型企
业在所有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方面表现出来的巨大反差。
一、现代企业的崛起
在150年以前,即便在当时最发达的欧美经济中,很难想象单个企业会达
到上亿资产的规模,可将产、供、销整合到一家企业名下。那时候的企业主
体都是中小型家庭企业主控制的小单位。十九世纪最后二三十年成了现代企
业迅速崛起的时期,原因就在于以铁路、电报的出现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导
致了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1、业主资本主义时代
虽然现代企业的出现是1840年以后的事。但为了便于对比,我们有必要
对现代公司制出现之前,生产租流通领域内的运作方式有所了解。以当时的
美国为例,从立宪到1840年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人口迅速增加,经济持续
发展,人口西移,疆域扩大,物产日增。然F我‘+承担日常生产与市场流通活
动的工商企业仍然是传统的业主式企业,规模狭小,由个人所有与管理。个
中原因,自是与当时技术和市场状况有关。从流通领域看,由于机动车尚未
启动,主要能源是风力和畜力,消息传递缓慢,一个商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处理的交易规模及交易次数都很有限,狭小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家庭中小企业
的广泛存在,内部买行分级管理的现代企业在当时就不可能出现了。1840年
·6·
前的美国商界,通行的组织形态还是传统的合作制,在经营上。产权与经营
权合二为一,业主往往事必躬亲,一切业务往来均在个人照料之下。这些企
业普遍采用复式记帐法,对成本会计并不重视,更多的注意力则是在跟踪市
场信息,在起伏不定的市场中抓住有利可图的机会。在这样一种以家庭式企
业为基础的工商体系中,美国弪济的市场调节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从事商业
的古老方式却很少改变。从制造业领域来看,1840年前的美国制造业中多为
手艺人作坊,很少使用机械。当时技术最发达,使用机械最多的就是纺织业。
但当时最大的纺织企业,企业规模与职能也至多相当于今天公司型企业的最
下一层机构(类似一个车间)。尤其在管理与组织创新上,虽然一些纺织厂的
创办人及管理人通常成立公司,以筹集建厂资本,但他们仍把公司按合伙人
企业一样来管理,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基本功能,还是由互相独立的企
业分别来承担的,没有任何介乎于这些企业之上的中央管理机构。
总之,欧美在1840年以前的业主资本主义时代,经济主体是个人所有的
小型工商企业,市场机制广泛而充分地发挥着协调生产与流通的作用,这是
一个比较近似于亚当.斯密笔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时代。然而,技术进
步的钟声正在迎接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来临。
2、铁路与电报的冲击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大批量生产与分销,19世纪下半叶,铁路与电报这两
个大行业的出现,提供了快速、正常、可靠的服务,引发了组织创新。正是
在铁路与电信行业,人们率先使用了众多的专职管理人员来协调、控制、评
估、监督企业所属的大量操作纂位的经营活动。
铁路企业在这方面最具典型性。现代企业首先在铁路行业出现,有着深
刻的技术与组织原因。铁路运输的性质要求对过路车流的时间、速度等有准
确的协调与统一控制,当车流量增大时,有效协调与控制就对安全运行格外
重要了,正是这种铁路行业内在的技术特点,促使铁路行业的管理方式较早
地从传统的个人管理转变为专业经理的系统协调。具体做法是界定企业的经
营阶段的职责,划分职能部门,交由职能经理负责,创设中央总部,统一协
调与监督分部经理,集中控制又适当分权,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程
·'·
序。这样实行的结果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管理自由化,职能经理开始出现,诞
生了管理科层制,。高层经理负责协调,监督和评估下层经理的工作。
3、现代企业特征一一大规模产销联合的实现
铁路与电报的采用很快就引起了生产与行销方式的变革。铁路提供了速
度、正常性以及批量运输的可鬣售得套熟鬟墓警与生产有了空间保证;电
报、电话及邮政报务的改善,则为在更大范围内传递信息,进行控制提供了
技术前提。当这些基础结构在嘏世纪毂燕馋至19世纪80年代相继问世之
后,大规模行销与大规模生产的工商企业很快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大规
模生产与行销的原因不只是铁路与电报,在技术上,必须解决生产技术的许
多问题才能谈得上大批量生产,同时必须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的发展。而在欧
美经济发展史上,这个时期也恰好是市场迅速扩大与技术创新十分活跃的年
代。
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分销不可能由传统的作坊式管理结构来承担。这一
时期中,企业组织的创新加速了。一方面,大批量产销使得企业内部部门分
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货物产销流通的速度与衔接需要把不同单位整合到
一个企业中来。
总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推动力的因素,正是以铁路、
电报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个人业主、合伙的筹资方式,作坊
式的管理,大规模生产及行销呼唤新的组织形式,现代公司应运而生。
二、股份l有限)公司——现代公司翩的成熟
从企业发展史来看,在很《翌个时妇诸j:?i潞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
的萌芽,个人业主制、合伙企业作为主要的企业形式,对于推动资本主义早
期的发展,曾经起过重大作用。+糙由于夭巍篌鳖产及行销的出现,要求资本
积聚规模越来越庞大,股份企业便兴盛起来。
大中型企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单个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无论如何已不能
适应需要。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诸多优点,如责任有限性,筹资的便利性、
资本的稳定性和公司寿命的持续性,使得分散的私人资本大量地以股份制的
·8·
形式集中起来,形成巨额资本。因而,股份公司广泛地流行起来。以美国为
例,到1875年,大多数州都为股份公司的发展制定了法律,加速了现代公司
制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从数量上看,独资企业数量仍占多
数,但新兴的企业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采用了股份制,这类公司的产值在
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优势。到20世纪初,股份公司已进入成熟,成为现代企业
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股份公司的出现,给原来的企业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资本的社会化,分散的私人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集中起来,取得
了社会资本的形态,从而使企业占有形式从单个资本家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二是促成了职业经理的出现,使现代公司成为“经理式公司”。由于企业转变
为若干资本家所有,以及企业巨型化使得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企业所有权
与经营权开始分离,经营管理进一步专业化,形成了一套专业经营管理制度,
从而造就了一个“经理阶层”。
兰、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
1、层级管理
以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的出现。首先对企业管理
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集中在两点上:一是组织与协调产供销各环
节的有效衔接,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高效;二是策划与选择企业长远发展战
略,并筹措与分配资源来实现这种战略。我们可以把承担第一类功能即企业
日常功能的划为中层管理班子,分担第二种功能即战略策划功能的划为高层
管理者。
上述的两类问题,在现代企业兴起的初期,是通过两类企业分别表现出
来的。第一类问题,即中层经理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协调,主要是在以自身的
积累而迅速成长的企业中得到重视的。这类公司主要靠内部资金迅速集聚而
扩张自己,因而在扩张过程中并没有导致所有权的分散。企业所有者一手打
下企业的局面,他们为此感到自豪;这类“骑马打天下”的企业家确有过人
的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能力,虑事过人,常凭直觉,因而,他们很少考虑高
·q·
层管理的结构与规划问题。相反,他们常常是事必躬亲,把心思放在企业日
常运作上。至于远期策划,则是依个人的偏好,根据经验与直觉,对不断冒
出的商业机会作出判断与反应。第二类问题,即有关企业高层管理结构的问题,是在另一类公司⋯一19世纪最后30年代中借助企业合并而产生的大
公司获得重视与解决的。企业的合并造域幂多壤企业家进入统一的大企业领
导层,企业所有权也同时分散列芳干家族与舍饮人当中。对于这类厂商而言,
最大的挑战乃是如何整合高层领导机构:。”形赡强有力的中央管理层,使原来
分属于各个山头的资源真正合理地组织起来,正是在回答这种挑战的过程中,
形成了现代型企业高层领导的体制及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现代公司的内部
管理层次从高层到中层再到低层,也即从总部到车间、班组,往往构成了一
个长长的系列。例如:福特公司曾经有过多达11个层次的管理结构。
2、集权与适当分权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之前,现代企业主要根据业主或经理的个人经验进行
管理,企业内部谈不上严格的管理体制,各级人员的职务、职权与责任也没
有明确界定。从泰罗推行“泰罗制”以来,管理科学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
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公司的管理权首先在19世纪末从家族式的管理、
所有权体制中分离出来,在20世纪20年代,管理权又进一步分离为El常行政
权与决策权,先后出现了功能型垂直结构、集权的事业部、分权的事业部等
种种结构。下面对一些典型的组织结构作一简单描述: ’
1)功能型垂直结构。是一种豁权力集枣爰藤滥高层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
制。一个典型的功能型垂直结构的企业,可以用图1—1来表示。
·10·
图1.1
在采用垂直管理结构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分成若
干垂直管理系统,每个系统又直接由企业最高领导指挥。以生产系统为例,
工厂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设备的投资改造,以及工艺流程,不是由工厂
自行决定,必须有高层主管和职能部门的介入才能作出。
功能型垂直管理机梅是现代企业首先采用的管理形式。它反映亲手打天
下的第一代创业者喜欢直接操作的特征。但是,从更深一层看,这种集权型
管理机构的首先流行,有其技术经济上的原因。
实行功能型垂直管理结构的好处,是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照
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方向上去。尤其当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十分大时,
企业资金有限,如果分散使用,多头投资,就很难抓住市场机会,及付形成
生产能力。丽实行功能型垂直结构的企业,由于利润统一调度,投资集中管
.】主.
理,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2)事业部型分权结构
事业部型分权结构是以中层管理之间的分权为特征的。一个典型的事业
部型分权结构,可以用图1—2表示。
圈』一2
实行事业部型分权体制的关键是把企业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事业部,
使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幂j润中心。每一个事业部都拥有自己广泛的
经营自主权与财务独立性,可以在总部的统一发展策略的框架下谋求自我发
展。
在实行事业部体制的公司中,基本经营管理单位移动到了事业部一级,
作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事业部享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进行经营管理。但
是,事业部的经营自主权是在统一政策架构内界定的,并与别的事业部构成
·12·
依存关系。事业部一级自主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的技术与财务
管理,产品的实际推销,生产工人与技术人员的录用,考核与奖惩,产品的
存货与管理等等。相对于事业部一级,总部主要关心企业长远发展有关的战
略问题以及事业部一级的人员配备与监督,主要内容有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产品开发,经营地域的界定。重要技术革新,企业的财务资产结构,产品的
价格政策,事业部领导人的选拔,业绩评估与奖惩等。
无论是功能垂直型结构还是事业都型结构,都是为了与标准化生产相适
应的体系,集权中有分权,分权中有权,整个结构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结构,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命令与控制,以便组织、管理大规模的生产制造,结果是
发展了企业内部的官僚体系,众多的企业管理人员,不再直接受市场这只看
不见的手选择,他们的兴衰荣霉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内部的评价及上级决定。
四、现代企业诸多特征分析
前面我们分析了现代企业产生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了现代企业基本的
所有权制度及组织结构。接下来将探讨现代企业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经济特征。
这种层面上的分析可使我们认识现代企业在实现大生产的同时,形成了一些
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后面分析知识经济下企业特征发
生的变化。
现代公司一般具有三大特点。其一,对某种产品的生产不限于单一生产,
而是并行地在一个企业内开设多家工厂来生产该种产品,鄂“横向联合”。其
二,对一种产品的经营,不只限于生产过程,而且把该产品所需原材料及销
售渠道的某些部分也纳入企业,实行有选择的供应、生产、销售以及研究开
发的联合经营。即“纵向联合”。其三,一个企业之内不仅经营一种产品,而
且同时产销若干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产品,这在学术上叫作“多样化”。横向联
合扩大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垂直联合则提高该产品的经营深度,而多样化
经营尤有过之,使现代企业成为能够全面扩张的机体。
l、横向联合与规模经济
现代公司横向联合的出现,无疑跟规模经济有关。从外表上看,规模经
·13·
济通过横向联合的方式得到了实现,但为了便于以后分析,有必要对这种实
现过程加以深入分析。
众所周知,规模经济要求企业的规模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证降低生
产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单一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而言,到产
量足够大时,人们可以采用专门化的设备与工具来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在
工人中实行分工,从而有利改善劳动熟练程度莺积累经验。使用生产流水线
的前提是产量足够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生产量,生产线开半天,停半天,
设备与人力的浪费就要发生。篱单地说;产露规模的足够大是使用自动化技
术与高度劳动分工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
规模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加工行业中,提高加工设备的绝对规模虽然
会引起建设成本的提高,但成本提高的程度一般会低于加工能力的提高。比
如说,在炼钢行业中,高炉的容积扩大一倍,一般会引起产量的翻番。但是
制造加工设备的成本的提高是小于容积的提高比例的。能源消耗上升幅度通
常也低于产出量上升的幅度。至于操作较大设备、机器的工作人员数量,更
不一定要比操作较小设备和机器的人员为多。因此,单位产品的能源与劳动
分工成本会随着设备能力的提高而下降。
工厂规模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所谓“大规模储备”的需要,为了保证生
产过程连续进行,必须有适当的储备、设备与机器,以替换故障机和进行定
期维修的设备。但是需要储备的机器设备数在一定范围内,是不随工厂规模
大小而变的。一个使用一台某种专门设备的工厂,也许需要一台同类机器作
储备。而一个使用多台此种设备的大工厂,同样只需要一台储备设备,就可
以保证安全连续的生产。同样±噬雾工厂辩德酌镂备维修人员虽然会随工厂规
模与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人员增加的幅度总是小于设备数量的增加。
另外,规模经济也可以体现整工厂基举勃鞲生。诸如经理、会计、生产
调度、门卫等等。只有当工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按比例增加;在
一定范围内,这些人均分摊成本是随工厂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的。
不过,与横向联合相联系的规模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方面。具有
多个工厂的企业有能力使用专门的会计、,资金、行销、研究与开发乃至法律
·14·
事务等人才。比如资金,多工厂的企业因为不同工厂的行销时间不同,流动
资金的运动便更加均衡,易于建立合理有效的现金储备。在管理者方面,一
旦为单个大规模工厂的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人才齐备后,那么再增加第二家,
第三家工厂,并不需要增加同量的经营管理者。
2、垂直联合与交易费用
前面已经说过,垂直联合是指处于生产过程的产、供、销不同环节绗经
营单位合成在一个企业之内。当生产者向所需原料部门的环节扩展,是为向
上游的垂直联合;如果生产者把产品销售环节的企业并入其中,则是向下游
的垂直联合。
试想炼钢厂与铁矿石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开始时两个企业分属于不同经
营者,为不同的管理队伍负责经营。钢厂若要买进矿山的矿石。可以签订合
同,按价付款,按合同得到供货。两家除了买卖关系,并不必要其他相互承
诺,谁赢谁亏,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但是一旦发生垂直联合,不论是
矿山买进钢厂的产权,还是相反由钢厂买进矿山,两家合成为一个企业,情
况就发生了变化,现在钢厂与矿山成了同一个企业的两个部门,处在一个共
同的公司最高领导机构的领导之下。买卖关系也许还存在,钢厂得到了矿山
的矿石供应,也许要核算计价,钽是现在的买卖双方已不是完全独立的市场
交易了。公司高层领导的“看得见的手”部分地取代了价格机制,为钢厂与
矿山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了大致的约束条件,包括矿石价格的形成方法,供
货承诺,双方发生争执时的调解办法,以及双方的绩效和奖惩制度。在很大
程度上,这种同一公司内的“交易”,即使还计价还帐,也是不同于纯粹的市
场交换了。.
垂直联合实质上是将纯粹的市场交换转变成了公司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权
威关系,或者公司内部受到管制的交易关系。市场交易在经济学理论上是筛
捷有效的,但垂直联合的出现意味着市场交易的失效。
按照交易费用的解释,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交易也有成本,
即所谓交易成本。当交易成本过高.因而使用公司管理体制更为合算时,公
司取代市场交易的情况就会发生。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需要选择不同的交
·15·
易方式。垂直联合是一种用企业内部等级协调制来进行交易的方式,目的就
在于降低交易费用。
(关于交易费用的理论,不属手本文的讨论范畴)
3、企业扩张与经营多样化
在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张过程中,多样化经营可能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
推动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有以下一些原因:
1)广度经济与合成效应
当企业同时经营若干不同但相关的产品时,可能产生若干经济效益的改
善。由于增加相关产品种类而导致单位产品占用设备与人力成本的减少,保
持销售的稳定,从而提高总体效益,称为广度经济。
同时一个企业经营的不同产品之间,具有技术互补性质时,广度经济会
更加显著,由于不同产品的技术经济互补性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现象,称为合
成效应。
2)内部市场与企业资源的配置
多产品企业的另一优点,是可以根据企业闯内部不同产品部门的市场前
景与经济效益,对企业资金与人力进行合理配置,追求更好的企业远期总体
效益。当企业进行这种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之间的资源分配时,一定意义上,
替代了市场的资源分配功能,这种情况称为内部市场。
3)多样化经营与减少风险
直观的说,企业多样化经营有利于减少风险,是容易理解的。比如烟草
工业公司,可能面临烟草产品的需求下跌的威胁,也可能受到政府及禁烟团
体的限制烟草消费措施的不利影响。这些不测之变使烟草公司处于较高的风
险之中。但是,这些不测之变应当不会影响饼干,糖果这类零副食品市场的
需求。一个同时经营香烟,零副食品和酒类产品的多样化企业,应当比单一
经营香烟的企业,具有较低的风险,从而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即使零副食品
的利润率也许不如香烟的利润率高,但从长远来看,兼营香烟与零副食品的
综合利润率可能是既稳定又不低于单一经营香烟时的情况。
4)多样化经营与行业空间
·16·
企业追求多样化经营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求企业成长的新的空间。这
是因为,在一种产业之内,企业发展是有极限的,这一极限来自市场与法律
两个方面。就市场为企业发展给定的界限而言,在某一类市场的不同企业之
间,在经过竞争筛选,形成某种平衡关系后,某一家公司再想扩张就比较困
难了。当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时,主要企业之间往往采取某种“我活你也
活”的态度,任何一家都不轻易继续扩张。从法律角度看,政府的反垄断立
法也不允许单个企业在某一市场内独占鳌头。因此一个持续成长的企业,也
许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守在原有行业中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欲望了,
只有跨入新的行业才能开创新的天地。
5)多样化经营与兼并、合并
企业多样化经营可以由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内部积聚并向新产品领域投
资,另一种是与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合并或者收购别的企业来扩展自己的经
营范围。
合并是企业扩张的快道,也是实行多样化经营最常见的办法。
总之,现代企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企业形式,股份制
为巨额资本积聚提供了可能,直线命令控制型的组织结构较好地执行了大规
模生产的功能,而横行联合、纵向联合、产品多样化却使企业规模与日俱增,
成为象幸福500强中那些包罗万象,机构众多,实力雄厚的庞然大物。工业经
济时代的企业界,就是一种以现代公司为领头羊,围绕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
为中心的局面。
五、知识经济以前企业形式变动过程回顾
现代企业从其产生以来,其所有权翩度及组织结构一直在变化发展,经
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一种完善、成熟的企业形态,普遍
为企业所采用,但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基础没变,知识经济以前企业形式的所
有变动并没有跳出一定的框框。
从企业所有权的发展来看,先后经历了个人业主、合伙、有限责任、股
份制,最终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使得现代工商企业既不是由银行家也非由
·17·
家族控制,所有权极为分散。但这种所谓的企业所有权,仍以股东的货币
(实物)资本投入为前提。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经历了资本家个人集权、集权的职能部、
分权的事业部等体制,表现为“直线组织”、“直线参谋组织”,到后来七八十
年代的?委员会制”(成立专门翩委员会集体蠲爵)、“矩阵式组织”(由原来
的垂直领导与为完成某一专门任务的专家小组的横系统交叉构成)等。
总之,知识经济到来之前魄现代企妲;。臻恭现代公司制最直接的体现者,
是一个普遍采用股份制来筹集资本,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控制为特征的金
字塔结构,虽然从现代企业诞生以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一系列革新,
但始终处在以直线组织为支柱,以纵向分工为基础的框架内,参谋制、委员
会制、矩阵制都是辅助结构,这是由社会经济倚重制造业和追求产品的数量
决定的,当知识经济到来时,企业的所有权和组织形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8·
第二部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变化
一、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的;中击
知识经济的端倪,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就已显露,最终名正言顺地进
入人们的生活中是进入九十年代的事。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自工业革命以来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伟大变革,知识经济的来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
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但无疑,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界
首当其冲,更是最先感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到来。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对
此这样描述:“正象工业革命威胁着并最终改变了全部封建社会制度一样,我
们面临的变革同样威胁着现有的全部基本制度。”“当变革浪潮如此巨大,冲
击着社会和经济时,已经习惯于在风平浪静中驾驶着经营之舟的传统经理们,
毫无例外的被抛出船外,跌落在巨浪之中。”托夫勒还尖锐指出:“那些不适
应变革的企业...那些商号家喻户晓,产品名扬四海的企业,那些拥有数十
亿资产的企业,那些拥有上万甚至几十万雇员的企业,还有那些华尔街上名
声显赫,在市场上地位似乎不可动摇的企业,现在统统处在危险之中。”如果
他们不赶上时代的步伐,抛弃旧观念、旧的结构、体制和旧的管理方法,将
会成为“企业恐龙博物馆中的陈列品”。
那么,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到底面临哪些新变化和新挑战呢?
1、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一些传统的优势、支柱产业地位下降,象纺织、建筑、化工、铁路运输
等行业,由于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的采用,其传统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而新兴行业,计算机、微电子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逐渐上升,如1993年
以来,美国经济中工业生产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1998年我国上海第
三产业比重已超过其他行业居于首位。一些传统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空间逐渐
减小。制造业的没落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不是以大规模生产为中心的时代。经
过一百多年的物质生产,一方面人类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告别了短缺经济。
·19·
另一方面薪的信息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使得为了满
足人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明显低于工业经济时
代。
2、人力资本代替金钱资本成为更加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创始的先决条
件中,人力(知识、智力)资本的作用已越来越超过了金钱蜜本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工业社会时期,创办企业之初首先就是(货币)资本金的
筹集,企业家重视的是货币资本,不太重视人力资本,这与当时的生产力和
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广大职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大
多为蓝领工人。他们只是为资本家制造产品的体力劳动者,创造利润的工具,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办企业的关键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任何有
知识和技术的人,都可自立门户,而不必囿于资本的限制。比如比尔.盖茨
在创办微软公司初期,主要靠智力资本的投入(编制出售软件),而非货币资
本的实力。进入九十年代,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白手起家”被赋予了新的含
义。如年仅二十几岁的华人杨致远凭借在INTERNET上建立YAHOO网站而
成了亿万富翁。同时,在企业内部,白领、蓝领之分已变得日益模糊,不再
具有工业经济时代的明显界限,在企业中工作的人员逐渐过渡到一种拥有必
备的技能和头脑,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符号分析、处理人员。
3、工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非标准化,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专业
化。
在工业化早中期,标准化对于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产品标准化,
还包括产品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和服务的标准化,甚至还包括实际工作程序,
组织形式以及决策指挥的标准化。正是由于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的
生产才有可能。于是,工厂规模越办越大,生产率日益提高。福特汽车公司
所以能在几分钟内生产出一辆汽车乃得益于标准化生产的大规模流水线作业。
那时候,许多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一样大小,一个样式,一种颜色。这种
情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当人民生活水平低
于或略高于生存线时,其要求是比较简单一致的,所以可以利用典型的规模
经济的优点,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提供标准化服务。在当时,普及
·20·
某种标准化产品,可以成为一些大企业的奋斗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价值观的变化,人
们一扫过去那种从俗随流的风气和千篇一律的老习惯。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
的生活,新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服装,教育,家庭模式、甚至是
思想观点。与此相联系,人们需要多样化的产品规格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这种多样化的趋势,使市场竞争形势更加燮化莫测、难以预料。为了适应干
变万化的社会趋势,许多企骥也_改过去那种刻板的标准化决策,标准化生
产方式,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日益樊行非标准化,迅速提高更新率,
以占领更多市场。以美国通信业为例,过去几乎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家独
占,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七十年代以后,除
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以外,为适应新兴的各种类。各层次的需要,涌现出许
多经营电讯行业的新公司。在诸如终端设备、运输工具、信息来源等领域展
开了激烈竞争。如西海岸电话电报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终端设备)微
波通讯一洛克希德卫星公司(传媒工具)有线电视公司(信息源),美国通用
电话电报公司等等都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以后者不
愿涉足的,非常专业化的产品。设备和服务方式占领了大批新兴市场。某一
行业中传统的大企业,如不能适应这种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潮流,他
们在工业经济时代曾经为提供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而创设的机制,将会变得陈
旧过时。.
4、大型企业面临中小企业的挑战。中小型企业在和大型企业的较量中日
见其长。
七十年代以来,企业集孛的趋势仍未停止,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继
续增加,但同时,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尤其在新兴行业中,中小企业如鱼
得水。中小企业那种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易于转产,人际关系融洽,
集体观念较浓以及有较强风险意识和革新精神等许多优点,特别适合当今社
会信息化、多样化、民主化和革新化的倾向。尤其在一些新兴行业。行多大
企业稍不小心就会败在中小企业手下。如IBM在小型计算机上输给数字设备
公司。奈斯比特曾指出:“小企业的价值观已经成为美国的价值观。⋯小企业
·21 ·
家成了美国的新英雄。”企业界风潮的转变,由此可见一斑。甚至从大企业引
以为豪的跨国经营这个角度来看,以前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和垄断优势而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贸易壁垒与投资限制形成了不同程度的
国际不完全竞争市场,可以有效地限制许多中小型企业竞争者的进入。可是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贸易
及投资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许多中小企业也逐渐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
力,并以其灵活,适应的优势在很多地区市场上对大型跨国公司形成了威胁。
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计算,九十年代中期许多中小规模企业的跨国
化程度比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还要高。
=、现代企业调整的实际趋势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现代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迫使他们作出调整。
1、现代企业调整过程
七十年代末,知识经济还在初露端倪,一些老牌现代企业却已是“山雨
欲来风满楼,”以美国经济为例,七十年代陷入深刻的“滞涨”之中,结束了
前二十年美国经济同时也是现代企业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初,
整个企业界在苦斗中求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对政策和企业结构作
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改革。结果是

、●
从八十年中期起出现了企业的复兴,但同时又潜伏着新的危机因素。八十年
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许多企业又经历了第二轮严重衰退,这迫使他们不得不
面对现实重新思考,终于在进入九十年代初掀起了新一轮迎接知识经济来临
的组织机构调整。以IBM为例,该公司于1981年开始大幅度精简人员和重新
组织企业结构,此举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1984年公司获得了65.8亿
美元的税后净收益,销售利润高达14%,达公司历史最好水平。但此后迅速
走向衰退,’1986年公司净收益降到47.9亿美元,1989年37.2亿美元,
1991年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亏损49.7亿美元。表明在新一轮经济浪
潮来临时,需要全面考虑传统企业的运作。
2、九十年代新一轮企业调整的烹要特征
·22·
八九十年代,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八十年代进行的企业
革新中,许多企业基本上都对自己的设备实行了技术改造,进行了“电脑心
脏移植”。普遍采用了“柔性”生产系统(根据客户需要,现定货,现设计,
分量生产),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C』≮D/CAM,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飞跃
发展,为企业迈入知识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财务指标上的严重
衰退迫使企业要去探索新的结构模式,甚至彻底改变企业的传统观念。于是
出现了新一轮的组织结构调整,这次调整不是八十年代调整的简单延续,而
是具有明显的战略性。
如果说八十年代开始的调整是以“精简”和技术革新为主题,目的在于
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那么,九十年代新一轮的调整的目的却是全
面增加公司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持续改进公司的竞争力。它具有以下一
些特征。
’1)裁员幅度增大,例如,1993年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宣布裁员60万,不
仅高出1991年的25%,甚至比衰退年份的总裁员数还要高。更重要的是,裁
员的对象有了质的变化。八十年代主要集中于裁减一线蓝领工人,而九十年
代以来解雇职员中相当一部分是白领阶层,如福特汽车公司1991年管理方面
的职员就裁减了30%以上。
2)建立并开始得视工作组(group),化小工作单位。工作小组的特点是
灵活、迅速、精干,它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反对官僚体制,结果象IBM、美国
航空、通用电器这类大公司纷纷采用了这种体制,他们通过这种灵活机构成
功地改组公司内的权力和信息渠道。工作小组的成立针对信息时代多样化、
灵活性的特点,这种“职能交叉的专家小组”绕开了公司内部复杂呈长的信
息传递过程,直接面对目标。玛M总裁曾将九十年代以来公司的改革成果归
功于这种小组.(group)或是小单元(unit)的建立。
3)大幅减少管理层次。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全球最大500家企业从
1990—1995年,平均减少管理层次3个左右,美国通用电气从八十年代中期
开始致力于减少组织层次,最初通过大规模的兼并和合并,重新组合以业务
为中心的企业单位,随后逐步取消部门经理这一层次。1993年IBM原有的七
.“23.
层管理层次压缩为四级。‘
4)对传统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从过程的角度集成职能部
门,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组织结构。如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1995年的组织结构
调整中,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矩阵组织结构,取消地区总公司,由过去地区的
产品部门的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进行的直接管理。重组后的壳牌公司
按勘探开采石油产品(炼油和销售)化工、天然气和煤炭五大主要业务建立
五大业务集团,分别管理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
5)改变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与决策方式,向“合作网络型”组织模式转
变。“合作网络型”组织是通过庞大的通讯系统将众多的部门和雇员联系起
来,构成一个相互合作的网络。这种结构彻底改变了原来由上而下的纵向信
息传递方式,大大加强了横向联系,使组织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如1993年
IBM公司毅然废除了13个事业部经理参加的经营管理委员会决策体制,高层
主管通过公司内部电子邮件系统,跨越等级直接与项目负责人和低级人员沟
通和协调,大大提高了组织决策效率。
6)收缩业务,集中于主业经营。许多公司过去都把摊子铺得很大,好象
经营业务越多越好。如通用汽车公司以前不仅经营汽车,还经营工业品、卫
星通讯,军用产品等。经营项目过多,反而使公司利润不断减少。有鉴于此,
从1997年1月开始,通用汽车决定对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先是将带有军事
性质的通讯卫星、军事产品出售给专门经营军品的雷声公司,租车业务等也
准备另立门户。美国报刊在评论通用汽车的这些作法时指出,通用汽车是朝
着专营汽车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从资金使用上看,也是力保主体产品,如七十年代百事可乐公司的竞争
战略是以经营多样化对付可口可乐的“产地多样化”。八十年代百事可乐公司
收购了多家快餐连锁店,但此举未收到预期效果。由于快餐业竞争十分激烈,
加之占用了大量资金,结果是反而影响了饮料产品及其市场开发。最近几年
来,百事可乐的市场日益被可1:1可乐所蚕食,国内外市场不断缩小。百事可
乐公司被迫改变其经营结构,出售快餐业务,用更多资金来经营其主体业务⋯百事可乐饮料。
一24,
有些公司为了方便经营与管理,在日益严峻的形式下,采取分割业务的
方法来扭转颓势。这种作法与以前大公司大举兼并、合并不少与主体业务无
关的经营项目恰好相反。如美国西屋电气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电
气公司,近年兼并了与其经营业务不相关的广播电视业务,该公司的经营收
入和利润反而大大减少。1995;年经营收入为.96亿美元,利润只有1500万美
元。营业额在美国国内最大美百家公司中奢列135位,利润却排在441位。
1996年11月西屋公司不得不将公司一分先磊,一个专门经营传统电气产品,
另一个则经营广播,电视等业务f⋯ ”,i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专业化,集中于主业(focus on core bIlSine∞)
业务的趋势通过八九十年代的企业购并表现出来,与六十年代的企业购并浪
潮相比,这次的所谓第四次浪潮通常是把公司业务不相关的业务分离出去。
有入把六十年代的兼并称为conglomeration(不同行业的混合兼并。或康采恩
化),把八九十年代的兼并称为de—conglomeration(反混合兼并或非康采恩
化)。具体的说,六十年代兼并的特征是跨行业的兼并,企业热衷于把一些不
相关的业务放在一起经营,八十年代的兼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企业不再单
纯追求多样化经营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是相反,通过拆离,重组将不相关
的业务出卖,改变成独立的公司,甚至缩小企业的规模,使之经营专业化。
统计显示,盛行于六十年代的跨行业兼并和多样化经营是一种”价值泡沫”,
并不成功;多样化经营企业的效率一般低于专业化经营的效率,企业的生产
率随经营业务范围的增加而下降。人们越来越发现,许多多样化企业的市场
价值远远小于每一部分拆开出卖的价值之和。从八十年代起,企业开始逆转
多样化经营,如八十年代通嗣瘟气新总裁土艇后认识到,通用的经营范匿横
跨几十个行业,虽然在大多数行业都有赢利。但无法保证进入各行业的前三
名,仅有盈利并不能保证企业可以生存,必须进入行业前列。为此公司大规
模地进行分离,重组,提高专业化程度。八九十年代的兼并基本上都是同行
业兼并,如波音兼并麦道,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兼并MCI(1987年),甚至最近
的去年(1998年)的几大兼并,埃克森兼并美孚,奔驰兼并劳斯莱斯等都是
同行业兼并,而相反的例子。1989年日本索尼公司斥资34亿美元收购美国哥
·2S·
伦比亚影业公司,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最后都以亏损惨败丽告终。
7)分享制的迅速发展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企业所有形式经历了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
公司制企业。公司捌企业按资本结构和股权认缴方式可以分为股份有限公司
和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者和包括经营者在内的劳动者之间的产权和利益分
配关系,文可分为支薪制公司和分享制公司。支薪制公司是由一组支薪的高、
中层经理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它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的标准形式甚至是
唯一形式。但是,80年代以来分享制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现
代公司的内涵。
所谓分享制,是指资本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决策,
并分享剩余。分享制的思想早已有之,但分享制公司的发展及其引起人们的
关注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一企业形式的出现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支薪制公
司的批评与挑战。支薪制公司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
突出。由于股份公散,内部人的懒惰无能和侵蚀股东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监
督和惩罚。二是支薪制公司存在严格的雇佣劳动关系,使企业员工完全按酬
付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分享制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演化
成一种与传统的支薪公司相竞争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西方现代企业的各种分享制形式得到了很快发展就。据调查,在
日本的上市公司中,制定并实旖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比重在1988年达到
91%,在日本实行分享制的公司中,员工分享额占公司利润的比重一般在42
—76%。在美国,1988年有11,000家公司已经建立了员工持股计划;大约
有30%的公司实行了某种形式的利润分享办法。分享制公司基本上实现了
“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较好地将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自觉遵守
的目标,减少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不合作行为,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最近
的经验性分析发现,日本的员工持股计划能使生产率提高4—5%,单独实行
奖金制度也可使生产效率得到__定的提高。当奖金制度与员工持股计知结合
在一起实行时,生产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在美国,接受调查的1400家实
旃员工持股计jl!l的企业,生产能力都有所增长,年均增长率在o.78%以上,
·26·
而同期对比企业的生产能力年均下降0.74%。
随着分享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新型企业中,经营人员、职工、和
股东、投资人一样,都享有企业的利益索取权,上下级关系日渐模糊,因为
知识资本作为公司的主要资本,其作用已超过股东物质资本的投入,财富的
创造是股东、管理层、职工、企业周边机构、广大顾客共同投入的结果。企
业经营的信息化、知识化程度越高,非股东们的贡献就越大,所分享的就应
越多。
兰、九+年代现代企业形式变动趋势的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从其诞生之日,就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历史上也有
过几次划时代的重大变迁,(如职业经理制的最终形成),但进入九十年代以
来发生的面向知识经济的大调整,无疑将从根本上改变成长了一百多年的现
代企业面貌。前面我们归纳了在实践中现代企业的一些变动趋势,透过这些
实际的调整,可以进一步从理论上来探讨新的生产方式是如何影响生产组织
形式的。
1.企业所有权的变化——由股份公司制转向分享制I利益共同体)
所有权变动的动因是什么?诺斯教授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
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就包括在制度上对产权作出安排以
造成一种激励机制。从诺斯教授的观点出发,产权变化的动力在于成本和收
益的利益比。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就会发生产权变迁。而变迁后的产权
又为经济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激励,并进而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创新的行为主
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产权的变迁又否定了一部分主体对过去一直拥有资源
的权利,而这些权利已被作为习惯予以承认。表现在分配关系中,一部分人
的相对收入状况会发生改变。
从下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应证,企业所有权方面的变革,包括知识经济时
代涌现出来的新型企业,可以说是在客观上造就一个共同体的最佳机制。形
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27·
企业所有权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既包括对企业的所有,也包括对企业的
经营控制与剩余索取。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完全用自有资本进行经
营,资本家是毫无疑问的企业所有者。随着企业中股份(有限)制的普及,
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同时造就了职业经理阶层。从表面看,
股份制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分散化,使得现代企业既不由银行家也不由家
族控制,名义上分散的股东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事实上,经理阶层剥夺了股
东的权利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当经理人员代替职能资本家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
时。他也凭借对资本的使用和支配权,继承了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对众多
股东而言,除少数在企业中还占有一定优势地位的所有权还可对经理人员进
行有效监督外,大部分所有权都退化到只剩下对股息的索取权、所有权监督
的下降,赋予了经理人员前所未有的权力,可以说,他们通过对使用权的占
有,进而霸占了整个企业。
那么,知识经济中谁拥有企业?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总是要与
企业的资源要素相连。在社会从工业经济进步到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传统资
本虽然仍保持着它的重要性,但已呈下降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股东掌握的资
本仍是货币资本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实物资本。信息和知识技术以及接受、
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企业员工和外部有关单位,在企业整个
财富创造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知识作为主要资产超过物质资本,股东们
发现自己的地位愈来愈不如从前,资本地位目益下降,拥有一家企业的含义
已今非昔比。
知识经济时代,成立一家企业,开始筹集货币资本虽然仍很重要,但对
企业的作用已远不如前,由于不再从事规模巨大的制造业,因而彻底告别了
资本经济,企业的赢利增值主要靠智力、技术知识的投入。从剩余索取来看,
利润前收益较多地被公司管理层和技术、专业人员拿走,对资本所有者——
股东的回报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重减少,美国企业利润60年代占国民生产总
值11.7%,到80年代只占5.3%,表面上看是企业赢利下降,人力成本上
升了,实质上是“人”和“知识”创造了更多的附加财富,对企业的贡献大
于单纯的货币资本投入。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拥有者的外延扩大了,
·28·
包括所有参与企业经营并带来赢利的个人、机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
能象传统意义上那样“拥有”一家企业。企业越来越象一种能带来赢利的
“利益共同体”,参与者都是企业的主人,可称为“利益东”。因而,正如我们
前面在归纳现代企业目前的实际调整趋势时所指出的那样,企业在所有权和
分配方面呈现出分享的趋势。分享制为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机构松散,组
建灵活,联系广泛。增值主要靠知识投入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最佳的企业形式。
总之,在大生产发展到它的极限时,大生产本身被突破了。知识经济的
到来,使得多样化生产、分量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这种生产形式之
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知识的积累使分量生产的交易费用大幅下降,至少达
到和大生产同等的地步。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经济结构与生产方
式,广义的知识超过物质资本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所有为企业增加价值
的人、机构都将成为企业的“利益东”,参与企业剩余分享。
在企业由于知识经济的来临所产生的所有变化中,企业这种所有权方面
的改变是最基本、最具影响力的变化。它彻底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为
中心的生产格局。工业经济的大生产也需要知识,技能,但无论是蓝领还是
白领,都是从属于金钱资本,甚至是从属于生产线。技术,智力只是一种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尚不处于支配地位。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在生产中的作用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它改变了传统的
企业投入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剩余索取方式;作为一种生产力,正如接下来我
们要讨论的,它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劳作方式改变了企业组织结构。最终从
工业经济时代的以资本为中心转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以知识为中心。
2、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使得管理层次减少。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向网络化结
构转化。
七十年代末以来,企业生产Et渐精确化、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员工Et
益精干化、知识化。企业生产需要更多生产第一线的专家以及·批电脑操作
员、市场营销员及开发设计人员,必然冲击公司官僚阶层和纵向等级机制。
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使用为管理层次减少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代替了经
理层搜集、传递、分析及处理信息的低创造性工作,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
·29·
消除官僚作风,使得高层与基层直接对话,从而使很多层次的管理者成为多
余。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公司内都电子邮件系统,跨越组织等级链直接与项
目负责人和低层人员沟通和协调,大大提高了组织决策效率。
总之,金字塔型是大生产时代的产物。网络型是多样化,分量生产的高
价值企业的主导形式,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可以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
个工作小组,都是创新的源泉,是项目的参与者,自然也是利润的分享者,
突破了地域、时问的限僻,消除了自上雨下的层级结构,避免了官僚体制的
低效率,呈现一种扁平状。
3、现代企业一些特征的转变
1)“官僚失灵”问题——职业经理和层级管理的瓦解
现代公司制的出现,无疑是由于其能改进经济效率。但事实上,在七十
年代出现了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的趋向,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新
型中小企业开始兴起,对传统企业构成巨大冲击,表明现代企业变革的时候
到了。
从第一部分的交易理论来看,企业越大并不意味着有效率,也不是说存
在的大企业都是有效的。事实上_,现代企业在用企业组织取代市场来调节交
易,组织生产和分配投资,虽然可以克服。市场失效”带来的成本上升,但
却因为企业内部产生的各个科室、部门,从而产生了“官僚失灵”的问题。
现代企业的诞生创造出一大批职业管理者,生活在企业的各级部门、科
室之问,企业规模很大,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包括不同部门与不同层级时,
激励,监督与信息方面的问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处
于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上的中层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应运而生,他们为
了在企业内部资源分配中获得较大份额,而把自己相当多时间与精力藏在游
说高层主管与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这类非生产性活动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
去影响高层决策。这种种与大企业化相关联的问题,类似于政府官僚中的种
种弊端,可以称为“官僚失灵”。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而要涉及对企业组织结构
的影响,则首推对企业内部官僚(经理)阶层的影响。
·30·
按照前面的分析,现代企业的产生使得“经理制”应运而生,改变了企
业界的面貌,正是源于此,钱德勒将之称为“经理式资本主义”,韦伯则称为
“官僚式企业”,无论“经理式资本主义”也好,还是“官僚企业”也好,都
是大工业的产物,其存在是适应大生产的标准化、集中化、集权化与大型化
的生产方式。而进入知识经济后,经理阶层面临的问题是:现代大企业的官
僚体系创造了一个新的人数日益众多的美国中产阶级,丽官僚体系的基础即
大生产本身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冲击。
工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
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不是靠生产规模
和产量,而是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大多数企业所提供
的价值更多来自创造性的劳务,即分析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
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
的专业化战略,金融和管理服务,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按部就班地生产;实际
上,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在世界范围内被模仿。”所以,在知识经济中,创新
和服务将替代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增长点,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将替代
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
在这一背景下,管理层次必须减少,而使之成为可能的就是计算机及网
络的广泛应用。在以前,中层经理的职责是协商下级单位的工作,从下级收
集信息,转给另一个下级或上级。但是计算机代替了中层经理搜集、传递分
析与处理信息的低创造性工作。网络的问世则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消防
官僚作风,便得高层与基层直接对话,从而使中层成为多余。这与前面我们
分析的九十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的实际调整倾向相吻合。
2)企业的规模受限——规模经济失效
官僚失灵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种种不利影响,比
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争夺预算与投资,片面追求某种绩效而不考虚总体效益等
等。官僚失灵根源在于企业间内部组织机制取代了市场机制,好处是避免了
市场交易费用与市场不确定性,代价是引发企业内部动力的丧失,由此造成
种种组织费用。很明显,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组织费用也就增加
·31-
越快。因而,我们可以设想,企业规模的扩大最终会达到某个临界点,在这
一点上如果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企业组织费用的增加量就有可能会超过节约
下来的市场交易费用,这一点也就是企业的最大有效规模。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客观上存在着企业最大规模。
企业要获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必然付出组织费用的增加,因而,
规模经济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3)知识经济对多样化经营的矫正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有理由凭借多样化
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可能最初生产单一产品,然后生产相关产品,直
至进入完全不相关领域,因而出现了诸如通用电气这类涉及航空、电子、医
疗、电力等行业的庞然大物。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正如前面分析的一样,企
业出现了集中主业经营的趋势,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多榉化经营的条件已
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象计算机这类新兴行业领域内诞生出来的新型公司,
更是“自顾不暇”,必须打起精神,竭尽全力,才能应对Et益残酷的竞争。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产品非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加深。多样化经营
的基础“广度经济”和“合成效应”开始减少,而由于运输费用的低廉,通
讯系统发达而导致的信息传递的加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寓然资源配置最
优化。例如,信息时代的高技术产品喷气客机的生产可以很好说明内部市场
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今天,制造一架喷气飞机是一项真正的国际性工
程,一架飞机由十几个国家制造的几千个配件组成,机身可能是美国造的,
发动机可能是英国罗依斯一罗尔斯公司的,注泊系统又是在另一个国家造的,
电子和计算机系统有可能是由好几个国家联合制造的等等,甚至连一个基本
的机身制造也可能涉及全世界,铝矾士可能在加勒比海地区开采,然后运到
美国南方进行初炼,再横渡大西洋运到非州某国,因为那里的水利资源和人
力资本可以提供足够廉价的电力来炼铝,如果价格合适,铝锭又横渡大西洋
运往美国运造飞机。总之,运输业、通讯业的高度发达,贸易的自由化导致
了生产的跨国化,正在逐步取消内部市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
家公司内部实现资源配置。
·32·
从行业空问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原先全面进军,分散风险的战略开始
面临挑战,进入九半年代,消费者的物美价廉观念正让位于追求个性、时尚:
产品专业化、多样化的增强使得原来各行业中大企业的运作方式显得不够灵
活,同时也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实行多样化经营的企业往往
不能做到在每一项技术上都领先于人,能敏感地发现顾客群的某一项需要并
成功地满足他们。他们往往由于在某一项技术上一着不慎,而丧失在某一行
# 。
业内的领先地位。前面提到的IBM在小型计算机上输给数字设备公司就是一
‘1t
个典型的例子。信息经济时代使得现代公司不可能“浅尝辄止”地进入某一
行业。而必须在每一个涉足的行业都要同以灵活,专业见长的广大中小型公
司竞争,从而保持前列,这实在使他们不堪重负.只好收缩战线,集中于主
业经营了。
·33
第三部分企业要面向未来
在美国,仅仅在十几年前,作为代表性的企业还是三大汽车公司(通用、
福特、克莱斯勒),进入八九十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却成了微软和
INTEL公司这一类在信息时代得到飞跃发展的企业,对人类影响不仅远远超
过了以往的老企业,而且呈现出一种新的企业观念和企业结构,虽然这类新
型企业仍然保留了传统企业的某些特征,但从他们身上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未来企业的轮廓。因而,我们今天的确没有必要再苦心
积虑地去扶持诸如三大汽车公司那样工业经济时代的庞然大物,事实上,基
于前面的分析,也不可能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培育出这类企业。未来的企
业应该具有新的模式,我们企业改革目标模式的设立也应当适应知识经济的
要求。
一、未来企业的轮廓
1、从企业创办来看,关键在于知识和技术,而非赞币资本。进入知识经
济时代,在企业开办之初,传统资本虽然仍保持其重要性,但已呈下降趋势,
按照传统的股份公司成立起来的公司,到真正经营起来时,财富的创造已不
主要靠股东的初始投入,而越来越靠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接受,利
用,加工,企业经营的信息化,知识层次越高,原始股东的作用起得越小。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将从命令控制型组织转向以知识型专家为主
的信息协作型组织,这种结构的最高形态是彻底消除了中间层次,没有总部
和分部之分。公司内的各单位按照严密的专业化分工而在不同地点分别承担
不同的职能或业务环节,公司具有完全的组织能力,可根据经营环境韵变化
自动调整和组合,从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即两络鳍梅,是知识经
济时代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目标模式。在这样的企业组织中,由于信息经济
时代对于速度和敏捷的要求,因而横向交流要大大地多于纵向控制。只有把
企业内个人的技能联系起来。形戚企业的革新熊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活
动,这样的垒照结构犀象一个蜘蛛网,而不是鑫字塔。网络上的每一个缩点,
·34·
都是创新的源泉。这样的网络结构既极大地刺激每一个结点(专家小组、个
人)的创新。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中层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削弱了官僚体
制,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多样化,分量生产的需要。
3、从企业的工作人员来看。传统的蓝白领之分将失去意义。在信息时代
的企业,信息传输的效率将辫鼹菲技术人员和否定非产出性的劳动,企业演
变为知识型组织,主要由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各自从事技术性质不同的工作,
并且由于技术经验的独占优势必将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比如象微软内部,员㈣’
工大都是专业程序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他们不是按部就班地在
流水线上重复生产,而是为完成某一项目(软件)作创造性工作。为了开发
某一软件可能临时组建数个精干专家小组,一俟开发完成,又可自由组合为
新的目标小组。传统的严密组织和控制不见了,大量的中层专职管理人员也
不见了,项目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充分获取信息,
并按自己的意志及时处理,个人处理信息的程度前所未有地增大了。
4、从企业的所有者看.由于知识作为公司的主要资产超过物质资本,股
东作用的下降,拥有一家企业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模糊。未来的企业越来越象
是利益共同体。除股东资本投入外,其他各方则主要是以知识产权一类的资
产投入,在这种共同体中,没有一个集团和参与者能够象控制传统企业那样
去控制这类松散型的网络组织。投资者提供这类企业活动需要的资金,为此
他们象许多参与者一样,将获得一部分收益。后来众多的专家、技术人员、
管理者、作为企业赢利的重要参与者,将分享较多的利益。简而言之,未来
■ .
的企业可能演变成一种私人赢利机构,但燕乔具有私人财产机构的性质,也
即不属于哪一类人,实际上它将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 ⋯
二、面临双重挑战的中国企业“
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目标模式不得不考虑起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对企业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正如
上个世纪工业革命浪潮催生了现代公司制一样,知识经济一旦发展成熟。就
.35·
要求一种全新的企业制度。可以说,我国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实现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的一
场生产方式变革对企业形式的重大影响。
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1.关于规模经济
根据前面的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大加强,内部市
场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反映在企业上,规模大小已显得不象原来那么重
要,以传统幸福500强的排名指标——销售额,雇员人数等来衡量企业强弱已
显得不科学,象微软这种公司在幸福500强中排名靠后。却是当今世界上项尖
的强势企业。而以市场价值这类指标来衡量企业强弱可能会更科学。因而我
们的企业改革不应一味强调规模大小,目前象长虹、海尔等大企业都提出了
若干年后要进入幸福500强,笔者认为在目前知识经济条件下,这类口号并不
十分合适。即使若干年后象长虹这类企业凭借销售额逾百亿美元的规模进入
幸福500强的行列,并不能保证它就是强势企业,在业内具有较强的企业竞争
力,经受得起全球经济的风吹雨打。反观目前美国一大批的中小型公司。其
销售一般在十亿美元之内,却异常活跃,技术创新不断,被称为“小巨人公
司”,给一些老牌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关于多样化经营
由于知识经济中对行业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企业丽言,要在所
涉足的某一行业内站往脚,必须是最好。“大面全”斗不过。小而精”的仞子
比比皆是。因而在知识经济越来越成熟的趋势下,我们的现代企业对多样化
经营要慎而又慎。由于资本、信息、技术流动在当今知识经济中越来越自由
化,多样化经营企业所具有的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已很难维持。
象目前家电业的海尔集团涉足制药行业,从长远看,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
发展并不见得十分有利。
3、关于分享制
进入九十年代,分享制的做法越来越明显,我们的企业改革也实行诸如
·36·
职工持股等新的产权(分配)形式。要继续加强高科技企业的职工分享程度.
逐渐引导出一批结构较为松散,机制灵潘,职工即管理者的新型公司参与全
球竞争。在企业创办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股东资本投入外,要鼓励其他各
方以“知识产权”一类的“资产”投入。从企业内部权力分配来看,企业内
的权力不能象过去那样来源于资本或地位等级、而取决于为企业增添价值的
能力。
4、关于中小企业
工业经济时代,从事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占
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制约着行业标准,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所在行业乃至
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僵进入九十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中小企业成
了新英雄,中小企业的种种优势适应了知识经济信息化,多样化,民主化和
革新化的倾向。近几年,“小巨人公司”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这类年销售额
在2—10亿美元的公司,其活动能力非常惊人,在世界各地开设工厂、实验
室、设置销售点;其特点是:冲劲、集中和专一,注意力集中,保持精干。
我们的企业改革在“抓大”的同时,要注意促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量的中
小企业的存在是知识经济成长的湛础。一味地追求企业的大规模是工』I烃济
过分倚重制造业的结果。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制造业地位的下降,企业
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业变换、组织结构
等方面更适合在信息时代生存。最近的亚州金融危机中,以大财团为主体的
韩国经济受创严重,而以中小企业著称的台湾经济却得以独善其身,可以映
证过分倚重以制造业为主的大企业是不能适应当今这场生产方式的变革的。
5、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改造企业传统的信
息处理方式。这不是简单的关于企业硬件设施的更新,而是事关如何迎接新
的技术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企业观念。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要表现得更积
极,我们的政府、社会要和企业一起行动来推动这场信息革命的进程。只有
使我们的企业更加开放、在信息处理方式上紧跟世界先进潮流,才有可能在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与人一较长短。
·37·
结束语
.十九世纪后半叶,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开,明确了专业管理人员的
作用,“经理制”的出现诱发了现代企业的诞生。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由于
管理权进一步被分_|薛成决策权和行政权,企业开始重视决策部门和业务管理
人员的不同功能,产生了命令与控制型的巨型企业。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
技术革命的兴起,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
形式,从而使得传统企业面临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世纪交替
之际的新兴企业与一百年前诞生的传统企业相比已恍如隔世,具有种种崭新
的形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达到企业组织制度方面的网络化以及所有权方
氯的利益共同体化,不仅需要科技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且需要时间,早在八十
年代就有人提出未来企业结构方面的网络化,但真正实践和兴起却是九十年
代以来的事,尽管象微软这类信息时代涌现出来的新型公司在组织结构和所
有权方面上述特征已日渐表现出来,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现代企业传
统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仍将存在,形成一种混合结梅。因而无论是老企业
还是新兴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产
权制度安排。但是无论如何,以后幸福500强的排名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传
统巨头公司的优势正在逐渐消退,、需要以新的标准来衡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因为一个新的时代一一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38·
参考书目
1.(微软的秘密)Michael A.Cusumano Simon&Schuster division INC
1996年版
2.《适应变革的企业)阿尔温.托夫勒世界知识出版社(中译本)1987年

3.<再创公司)约翰.奈斯比特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中译本)1988年版
4.(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箫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A profile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y)Tom
Stonier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版
6.‘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王锦塘钟文范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7.(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John Naisbitt
Warner Books.Inc 1982年版
8.(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转轨、接轨>箫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9.(西方国家股份公司发展的新变化)何维达<世界经济>1999年第3期
10.<现代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与启示>刘海云<世界经济研
究)1998年第3期
1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诺斯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94年版
12.(美国企业史)本·塞利格曼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75年版
试论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形式的发展变化
作者: 涂淼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邵志勤 关于东亚企业改革的思考[期刊论文]-当代亚太2003(8)
2. 叶红 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学位论文]1999
3. 贺静 国际风险投资体系研究及对发展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的思考[学位论文]1999
4. 钱海燕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研究[学位论文]1999
5. 盘为龙 论中国企业改革的联合产权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学位论文]2005
6. 卢晓东.王卫.董南燕.何山.李克安持续管理创新与制度环境再造--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个案[期刊
论文]-高等理科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