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812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企业面临的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企业面临的思考
姓名:孙常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秋红
20060401
摘要
20世纪末,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互联网使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
活发生巨大变化,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
来。网络经济,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对
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
晚,但发展很快,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
的网民数量已达到1.1亿。毫无疑问,我国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
重要的市场。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企业组织生
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制度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
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这其中,组织制度的变革最为明显。因此有必
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而我国在发展网
络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因此更
应结合我国实际,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组织制度创新对策。
本文在研究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组织制度
创新的历史经验,探索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方
向,并结合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
面临的思考。我们不是全面地研究现代企业组织的变化,主要是联系
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联系网络经济来考察企业组织的变
化。
技术进步要求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不能进行恰当的组织
创新,就会使我们的文明社会“锁定”于非最优的经济状态中。因而
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企业,组织创新成为必然;同时从企业发展的角
度看,一个企业组织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拥有一定的
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创新能力就是这种核心能力的最突出表现。在
创新实践中,组织创新是发生最频繁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当
前对网络经济下的组织制度创新作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
值和理论价值。
同时,对_丁我国而言,我旧足‘一个发展中图家,技术水平、经济
发展水、卜与发达国家相比,-jL』C是与美国相比,差讴}艮大,创新道路
的选择不同于发达国家,在目前网络经济的技术领域,更重要的是采
用扩散创新战略,多学习国外己有的先进技术。我个人认为,我国应
该重在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先进技术应用的制度,
以促进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因此,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制
度创新对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我国,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制度的含义和构成,界
定了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的内容。作为企业制度的一个构成,本
文所研究的企业组织制度主要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即狭义的组织概
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度创新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经济增
长的关系,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制度阻碍技术创
新的时候,制度的创新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借鉴新制度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思想,分析和总结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最后
对网络经济的内涵和一般特征进行了总结。三部分的理论综述,为文
章后面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继续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借鉴新
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制度创新动因研究的成果,本章具体是从网
络经济的三个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直接提高了信息的效率和减轻了信
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当企
业的交易费用降低时,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将随之变得模糊,即企业的
规模要发生变化,相应的企业组织也要发生变化;网络经济的产品特
征一系统产品,改变了企业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竞
争行为、竞争方式和合作行为都发生了改变,企业的组织也随之发生
变化;网络经济的市场特征一一“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使企业的
丰要竞争要素不仅仅是质量和成本,时问变得越来越重要,“以速度
取胜”,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率的组织。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卜对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进行了探
讨。本章首先回顺丁传统I:业经济组织⋯一层级制纠.纵的"j史,分析
j,它在刚络经济时代的弊端和刁i足。网络经济叫代,个业的内外部环
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企业组织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灵活、
动态、自我变革与创新。根据这些要求和最近几年企业组织模式的新
变化,本章最后总结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扁平
化、网络化、虚拟化、组织决策分散化。
第四章是对中国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网络
经济的到来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经济给中国企
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另一方面,我国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
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企业未成为网络
经济发展的主体,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技术创新
与制度创新相脱节,制度创新与组织制度创新脱节,缺乏相应的外部
环境。面对网络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
地融入,大胆地创新。本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对网络
经济的冲击要有清醒认识,树立网络经济观念、时问观念、创新观念:
构建虚实结合的组织结构;队伍建设人力资本化;充分发挥典型的示
范作用,分步骤进行;提高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最后,重视企业文
化对组织创新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网络经济的
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我们对网络经济发展的规律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当前的一些理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具有比较
大的难度。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要取得一些网络企业的数据比较困难,
数据也比较少,这为理论的实证检验造成极大的困难。在研究过程中,
作者将尽可能地参照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在一个相对科学的
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还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和资料,以求尽
量全面地了解有关理论。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制度
及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以及管理学有关企业组织的书籍和资料。另
外作者还参考和借鉴了其他学者和同仁的著作和观点,以求减少论文
中的/1i足。
论文的主要创新:奉文系统地研究了制度变迁的动因,并将之与
网络经济的特征结合起来,找到了~条研究网络经济的新思路。目前
对“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将之纳入制度
变迁的框架中研究还比较少见。
方法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上,将经
济学的制度理论、企业理论、创新理论,与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等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实它们之间本来就有交叉,作者只是在网络经济
的研究中利用了这种交叉。这种融合可能并不是十分恰当,但作为对
理论创新的尝试,作者还是很大胆地将它应用到本文的研究中,并希
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批评和建议,本人不胜感激。
关键词:网络经济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动因
Abstract
In the end of 20th century,internet caused by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changed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is shows the coming of
the ages of Network economy.Although China’S Network economy
started late,but developing rapidly.According to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CNNIC,bv the end of December 31,2006,China’S Internet use.rs have
reached 1 10 mill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arket.Network
economy as a new economic pattems brought about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enterprise system had to change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accordingly,and in which change is most obvious organizational system.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activ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new systems.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and China’S process of enterprise system innovation
organizations exist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and therefore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China’S reality,suitabl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from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innovative
system,the paper explores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in the network
economy era system innovation dynamics,direction.And basis on the
statu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twork to explore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network economy era thinking.Wj are no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modem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changes,
mainly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network economy to inspect business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First analyzed th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defines enterprise system,
business organizations of the system.As one part of enterprise system,
this text has major research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as all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narrow concept of the organization.0n fhe
basis of this the text analyzed the connection among system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conomic growth.Then using for referenc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the autho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occasion of innovating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system.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ontent on the
network economy and it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These three theoretical
synthese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nd provided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continued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d the innovative dynamics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system on network economy era.This chapt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economy on
enterprise: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of the network economy,the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economy hnd the mark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economy.
Chapter 3 discussed the dir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Chapter 2.This chapter first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linear
organizations,then analyzed its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of enterprises have greatly changed.
Network economy put new demands on her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system:fast,flexible,dynamic,self—change and innovation.Finally the
author sums up the direction of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the trends to flat,virtual,networking,and scattered of
deciding。
Chapter 4 has some viewpoints 01"1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nov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network economy era.The coming of
network economic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Network
economic brought to Chines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space and
developing space.On the other band,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nomic.In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actively join into network economy,and boldly innovat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ll thesis across.the—board,the author took into
account a large number of books,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Then,I
carried two innovations.First,I combined tWO theories organically: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 innovation and network economy.The second
'
innovation is about research methods.This paper took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gether to research network economy.Probably,these
views and methods are not mature and perfect,and maybe have some
deficiencies more or less.So I hope my respectable experts and teachers
give me criticism and advice.Thanks a lot!
Key words:network economy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 innovation enterprise
reason
3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
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孙常辉
2006年4月17日
前言突破与创新的网络经济时代
(一)、论文选题思考
20世纪末蓬勃发展起来的网络经济,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继农
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网络经济时代(或者说知识经济时代)已经
到来。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CNNIC统计,
截止到2006年12月31目,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1.1亿。毫无疑
问,我国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市场。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
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
展,企业制度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这其中,组
织制度的变革最为明显。因此有必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企
业组织制度创新。而我国在发展网络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组织制度的
创新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因此更应结合我国实际,探索适合我国企
业的组织制度创新对策。
(二)、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1、论文的研究目的
在研究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组织制度创新
的历史经验,探索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方向,
并结合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
的思考。
2、论文的研究意义
技术进步要求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不能进行恰当的组织
创新,就会使我们的文明社会“锁定”于非最优的经济状态中。因而
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食业,组织创新成为必然;同时从企业发展的角
度看, 。个企业组织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牛存,就必须拥有一定的
核心能力或核一il,专长,创新能力就是这种核一IA⋯,PJ匕。力的最突出表现。在
创新实践中,组织创新是发生最频繁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当
前对网络经济下的组织制度创新作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
值和理论价值。
同时,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经济
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创新道路
的选择不同于发达国家,在目前网络经济的技术领域,更重要的是采
用扩散创新战略,多学习国外己有的先进技术。我个人认为,我国应
该重在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先进技术应用的制度,
以促进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因此,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制
度创新对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我国,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与成果
网络经济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近年来发展迅猛。西方经济学家
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非常敏感,也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策略研究。这部分研究是针对网络经济中的具体商业
策略的研究,着重于具体的商业市场运作,着重于网络经济和具体商
业战略战术相结合。这种研究把与网络密切相关的企业(包括1、以
网络为经营内容的企业,例如yahoo; 2、把网络引入企业,作为企
业重要运营工具的企业,例如,思科~一CiSCO;戴尔一Dell)的商
业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的经营实例,分析、归纳、总结这些
企业的运作方式、市场手段、经营策略,研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商
业模式,研究传统实物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向网络企业转型,如何利用
网络来改善生产、节约成本,研究跨国企业运营中对网络的应用。这
种研究是在介绍企业经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营策略分析,注
重从现象f}j发归纳经营方略,力图埘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
这类研究主要诞生在欧荚网络经济发达困家的市场分析人十的手rh
他们处在i,j-i,Akfl',j前沿,深入洞察I汀场的变化,他ffJ的介绍和研究有i醍
强的实践性。这类研究成果也足『1j场L最为抢_丁^的书籍。
第二、网络经济理论研究。本类研究以理论研究为目标,试图从
纷繁的世界中总结出网络经济的规律,这类研究是网络经济研究中的
最为抽象的研究,它试图从理论上对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予解说和归
纳。随着网络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逐
渐走向成熟。
第三、关于网络经济泡沫的争论。还有一种网络经济的研究就是
关于网络经济泡沫和网络股票价值几何。因为是yahoo和亚马逊等网
络企业成功地在纳斯达克上市,使得杨致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出现
了,网络经济所引起的资本市场的波动、股票价格的飙升以及后来的
纳斯达克暴跌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COM”公司价值和股票价值合理
性的讨论,讨论网络经济是一时的泡沫还是真有价值的一种经济形
态。
国内比较有名的网络经济研究机构有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
中国社科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法律系、经济
研究中心和管理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北大网络经济中心;由经济界泰斗
胡钧教授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网络世界》
报社联合成立的“风险资本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在实证研究方面,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每半年发布一
次报告,迄今(最近一次为2006年1月发布)已公布了17次调查报
告。
国内学术界对刚络经济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网络经
济特征、规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有关网络经济发展(含各产业)现状
的讨论与研究;有关网络经济对各领域(含产业)影响的研究;有关迎
接网络经济挑战对策的研究;个案研究等。
(四)、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主要创新
1、论文的结构安排
围绕文章的研究日的和基本思路,本文在结构L作了立¨卜安排:
卷首,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心考,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
义等。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制度与的含义和构成,
界定了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的内容,制度创新及制度创新与技术
创新、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思想,分
析和总结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最后对网络经济的内涵和一般特
征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
因。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制度创新动因研究的成果,本章
具体是从网络经济的三个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章在
第二章的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进行了探讨。本章首先回
顾了传统工业经济组织一一直线制组织的历史,分析了它在网络经济
时代的弊端和不足。然后由此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制度提出的新
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和最近几年企业组织模式的新变化,本章最后总
结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第四章是对中国企业在
网络经济时代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网络经济的到来对中国的企业来
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网络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企业应该
认清形势,积极地融入,大胆地创新。本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

第一部分,文献述评,首先对“网络经济”“企业组织制度”等
概念进行了文献上的述评,以对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
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第二部分,企业组织制度
创新的理论分析,从创新理论谈起,分析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冈及
对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作用。笫三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
创新的动因分析,在分析};5{|络经济Ⅱ寸代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前一部分
理论分析的思路,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第四
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分析企业组织创新在
新的内外环境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第四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L,
结合中国发展网络经济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我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
展的对策。
2、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川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十H结合的研究疗泫。但网络经济的
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我们埘H络经济发展的规律认识并刁i足{艮消楚,
4
当前的。些理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具有比较
大的难度。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要取得一些网络企业的数据比较困难,
数据也比较少,这为理论的实证检验造成极大的困难。在研究过程中,
作者将尽可能地参照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在一个相对科学的
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
互联网上有大量关于网络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互联网技术
方面的文献,还有一些以网络经济研讨与介绍为重点的个人主页与经
济类网站。因此收集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提供大量信息资
源的工具。
3、论文的主要创新
本文系统地研究TN度变迁的动因,并将之与网络经济的特征结
合起来,找到了一条研究网络经济的新思路。目前对“网络经济~网络
经济时代”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将之纳入制度变迁的框架中研究还
比较少见。
方法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上,将经
济学的制度理论、企业理论、创新理论,与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等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实它们之间本来就有交叉,作者只是在网络经济
的研究中利用了这种交叉。
第一部分、相关理论综述
(一)、制度与制度创新
1、关于制度
(1)、制度的含义
对于制度的概念,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家T.w.舒尔茨(1968)说:“我将制度定义为一种
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V.W.拉坦认为:“一种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
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2
D.c.诺斯(1995)在谈到制度时这样说:“制度是社会游戏(博
弈)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
“⋯⋯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
作与竞争关系。~‘⋯⋯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
个人行为”。4
中国学者林毅夫(1989)的解释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制
度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
张宇燕认为:“所谓制度,无非是指那些人们自愿或被迫接受的、
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规则和习惯。在这里,规则包括法律、
规章以及政府政策等等;而圩陨则多指义化传统、风俗、禁忌、道德
’R.科斯A._:lI『尔钦D.落斯乜《财产权利L』制度变迁》,【:海人吣Ⅲ版社,1994年11 j J
版,第253贞。
:R乖:斯A M尔饮D.jj:斯芑·,《财,‘}义利与制皮竖迁》. ¨每人比㈨叛社,199,1年¨,j
版,第253页。
北康人’’产中【‘I绐济川究I,心缅, ≈纤济学1』中闭经济政t‘^》,r河人lt⋯版孔.1995.纰
2‘页。
1瞒斯并,刘守英;#, 《制瞍、制J堑变迂1 J经济绩敛》,l㈣J印J,_275页
K_科贿A¨尔:j:1).I}i Jclf等,《:111j』。t{义利l_刊幔变辽》, I.沁,\:t⋯』,垃丰【=.1991年ll,J
版,她:;7j V£。
^
规范等等”。1
樊纲也曾谈到:“制度的一般定义是制约人们行为、调节人与人
之间利益矛盾的一些社会承认的规则”。2
以上是中外经济学家关于制度的不同理解,虽然各种观点不尽相
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IiI]N度是与人们行为有关的一系列规则或
规范。关于制度的构成, D.c.诺斯认为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
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正式约束(宪法、法令和产
权)和实施机制构成。诺斯的这种划分得到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普
遍接受。
(2)、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制度
制度学派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是把社会经济制度和企
业制度混合在一起的。为了更清晰地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的
特征及运行机制,有必要把企业制度从一般制度概念中分离出来。企
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涉
及到企业的财产形式、组织及管理制度。因为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制度
取决于企业的财产形式,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制度是指企业财产
的组织、营运形式,或日财产实现形式。因此,不难看出,构成企业
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三个: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二是企业的治理制度,
三是企业的组织制度。
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
合,调节的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
上的,对财产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
主体的地位,行为权利,责任,相互关系加以规范的法律制度。产权制
度的功能包括:财产约束功能,自主经营和激励机制功能,增进资源
配置效益的功能,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功能。
企业的治理制度是联系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各利害关系人的正式
的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责任和利
益上相互制衡,实现企业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企业委托代理结构
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和责任不对等是公司
张宁燕, 《鲐济发联10制度选择》,;《改*》
蜒纲, 《巾f}文化、理‘趾化制度与经济发眨》
7
重庆,1994年第2 I||J』。
《一r一-f什纪》,JEji,199,1{li第6;到。
治理结构产生的基本原因。
关于企业的组织制度:组织与制度是有区别的,组织是为了达到
共同目标的众人通过分工与协调结合起来的形式,当两个及以h的个
人为了既定目标而自觉协调其活动时,组织就形成了。如果说制度是
社会游戏的规则,那么组织是社会游戏的角色。在经济社会中,组织
表现为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两类,前者如企业、农户等,后者如学校、
机关、法院等。企业的组织制度即指约束企业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或规
范,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方面。’
2、关于制度创新
(1)、创新溯源一一从熊彼特谈起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约色夫·熊彼特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
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
按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的定义,所谓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
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
下内容:(1)引进新产品:(2)引进瓤技术:(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
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
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1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的含义是
相当广泛的。这里,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五个方面的概括实际上初步揭
示了创新包含两种基本类型,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思想。因为,
熊彼特解释的创新的前四个方面即“新产品制造,新生产方法的采用,
新原料的利用,新市场的开辟”,属于技术创新,而第五个方面“组
织形式的变化”则属于制度创新。
战后计量经济学的』“泛应用和产权理论的兴起,给创新理论在两
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其一是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创
新与市场结构得到了深入研究,综合成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
的技术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经济学。其二:是,科斯和诺思等
人把』^:权理论和交易赞川概念弓1入剑对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的分析
Lh形成制度创新(InstitUtiOn lnnovation)经济学。
《纤济发燧理论》,lio务印1 em I U90{川&,第7:3_7,l砍
S
(2)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对创新的研究是沿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条轨迹发展,由此也
引发了一场关于二者孰重孰轻的争论。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以凡勃仑与阿里斯为代表
的美国制度学派认为,是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而不是制度创新决
定技术创新,即主张“技术决定论”。
制度主义学派的早期代表凡勃仑认为:物质环境(技术)决定制
度,因为制度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时
的一种思想的习惯方式。因而,制度必然随着物质环境(技术)的变化
而变化。制度具有保守的倾向,除非是出于环境(技术)的压迫而不得
不改变,一般总是想无限期地坚持下去。在强调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创
新的同时,凡勃仑并不否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影响。凡勃仑
指出,价格体系的发展中所包含的思想习惯“跟现代机器技术的兴起
有很大关系”。1与此同时,商业制度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技术
在私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基础上的利用。
支持和发展技术创新决定论的还有阿布拉莫维茨(1956)、索罗
(1957)和丹尼斯(1962),特别是索洛于1957年8月发表在《经济
学和统计学评论》上的“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Technical Changes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
文,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从长期的角度看,正是技术创新而非
规模经济或资本的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
本的因素。索洛说;“我认为,在现实经济中,这两个因素(指技术创
新和规模经济一一引者注)中的技术进步更为重要。难以相信美国主
要依靠未被利用的规模经济能使人均产量的提高每年超过2%。这并
不意味着否认在比美国更小的经济中更应存在着规模经济,而只是说
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前相形见绌。”2索洛利用计量经
济学的方法,对较长时期美国实际经济数据的准确分析,令人信服地
支持了他的理论观点,使“技术创新决定沦”成为六、七十年代流行
的观点(这也有助于解释人们为什么长期偏执于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儿勃仑有闲阶级论【M].商务印J。馆1964,139—142页:
罗伯特·M·索罗,经济增K理论: 种解.兑l一海二驳山J'm471:1989笫37豇
9
1973年,诺思和托马斯的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对“技术创
新决定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他们的不同凡响的论点是:与技术创
新相比,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具决定性。在《西方世界的兴
起》一书的首页,作者即开宗明义:“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
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
在。”1作为经济史学家,诺思教授对于产业革命起源的填密观察,
使他得出了产业革命是一系列制度创新的结果的结论。他认为:“产
业革命是以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累积的结果”。并指出;“创新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传统年代(1750—l 830年)。正是较充分界定的产权(与
自由放任不同)改善了我们在前章所述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其结果,
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更高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从而增加了交易费
用。组织的变迁旨在降低这些交易费用⋯⋯正是这一系列变化为联结
科学与技术的真正技术革命——第二次经济革命——铺平了道路。”2
这就是诺思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观点。
笔者认为,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问题上,无论技术决定论
还是制度决定论都是极端的理论。科学的认识,应该把技术创新与制
度创新看作是一个交互决定的动态演进过程。其中,技术创新在从根
本上要求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对制度创新起着基始性的决定作用;而
制度创新在作为技术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的意义上,对技术创新起着
先决性的决定作用。
而且,当现存的制度成了技术创新的障碍或不适应技术创新发展
的要求时,制度创新便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在这一问题
上,我们过去就存在过深刻的教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数
十年来中国多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等运动,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制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投入更多
的人力物力去开发新技术和组织新产品试制生产问题上,而没有在创
造有利-丁』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上下功夫。当山现
了科研成果向,卜产转移的速度过慢、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等老
大难问题时,也不从克服企、Ik制度、激励机制等方而的缺陷着眼去解
道·谢.I卫,罗·托码斯.旧山叶界的兴起[、1].‘#疆“1版}l 1999第l页
逆-讲心纶济殳r㈨0结}勾和’逛lE[⋯.I.澎iI):i;腑L991第183页
11)
决体制和政策问题,而是希图通过‘提高创新意识’⋯⋯等措施直接
干预技术开发的进程,结果往往劳而无功。⋯正因为如此,吴敬琏提
出“制度重于技术”。其意思是说,当现存制度不适应技术创新发展
的要求时,制度的创新便是决定性的,必须优先考虑。
(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
关于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的动因,经济学家有多种观点,新制度
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的来源是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这些变化影
响制度的供给与需求,造成制度不均衡。管理学家认为一个企业的组
织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
此认为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理论
为作者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因提供了思路:网络
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所处的外部
环境,而网络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的内部特征和运行规律也推动了企
业组织制度的创新。这也是本文下章要详细分析的内容。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动因的研究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变迁的代理人是企业家,而制度变迁
的来源是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
(1)、相对价格的变化包括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变
化、技术的变化等,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激励结构
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导致了重新缔约的努力。
例如,在12世纪的西欧,由于人口增长而使相关的要素稀缺性
发生了变化:劳动的价值下降,而土地的价值上升了。土地价值的上
升导致人们为形成排他性的所有权和可转让性的权力而努力。在每个
居民都有使用庄园内公有土地的同等权力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公有土
地被过度耕种。对这种耕种方式的反应体现在庄园规定的惯例中,通
过制定一个家庭在公有土地上放牧家畜数量的节制性协议,庄园惯例
限制,对公有二匕地的无节制使片j。
——————,.,,。,.,。..,.........,.........,...,......一j
。父敬琏制度重ur技术一论发腱我fIJ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礼会体制比较1999 5: 卜2弧
ll
诺思指出,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关键,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人
类信息的分散以及知识的有限性,信息是不充分的或是稀缺的,人们
之所以需要对制度进行变迁,是希望新的制度能更好更准确地传递信
息。在现时经济活动中,由于存在着正的信息成本,信息成本的提高
或降低对制度变迁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使一种制度替代另一
种制度成为可能,而制度的运作又转过来降低了信息成本,一个更好
的制度就是一个能够优化处理信息的制度,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实
际上就是不断建立优化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从信息优化的角度来考
察制度变迁的内在动机。,
技术的变化也是影响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因素,这主要
表现在:第一,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技术变迁使产出在相当范围里
发生了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使得更复杂的组织形式的建立变得更有利
可图。第二,作为规模经济的一个副产品,技术变迁产生了工厂制度,
也产生了使当今城市工业社会得以形成的经济活动之凝聚。这些结果
反过来产生了广泛的外部效应,如大量人群在巨大城市里生产生活的
集中,使得“邻里效应”以一种18世纪农业社会所根本不能想像的
规模发生。空气污染、水污染和交通拥挤只是这场集聚革命中三个更
为明显的结果而已,这些负外部效应又必然推动制度的创新。第三,
技术变化不仅增加了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而且降低了某些制度变迁
的操作成本。特别是使信息成本迅速降低的通讯技术发展(电报、电
话、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大大降低了制度安排的组织成本,使得
一系列旨在改进市场和促进商品流通的制度革新变得有利可图。
(2)、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另一个来源。影响人们偏好的因
素很多,如人均国民收入、历史文化传统、信息成本的变化都可以影
响偏好。相对价格的变化埘偏好的变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当相对价
格发生基本变化后,由于人们对其所付的价格相对变得便宜,从而逐
渐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并通过理想、风尚、信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位之合理化,成为了制度变迁的重要来源。例如,20世纪家庭结构
的变化,基本上是一r=作、闲暇和避孕棚埘价格变化的结果,随着家庭
结构的变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地位也发,I-_厂变化。
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源泉,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
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就必然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由许多因素决定
的。从深层次上讲,制度变迁是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相对价格
和偏好的变化对制度变迁最主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制度变迁的成本和
预期收益,但当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程度还不足以改变现有的制度
均衡时,制度变迁就不会发生。
2、权变理论——关于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管理学解释
权变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
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即权衡利弊,随机应变的意思。
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有效组织的设计决定于环境的特性,每个组织
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
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
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权变理论学派通过对大量的企业事例进行研究和概括,用归纳法
整理出几个基本的类型,并给每一个类型找出一个模型,使复杂多变
的环境与管理理论形成权变对应关系,即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是因变
量,二者形成一种函数关系。每一个变量又包含一系列的变量,见表
(一):
表(一)
环境变量管理变量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管理过决策计量
-K为变量系统变量
一般环境特定环境程变墨变量
社会文化计划学习管理信息
科学技术
供应商组织耋占构决策
激励系统
经济
顾客决策程序
组织
经济批培
团队建设系统设计
竞争者协调控制
指抨
排队馍型
法{聿与政协调组织开发与分析
进入鼙垒技术状况模拟模刑
控制企业文化系统理论
权变理论为我们提供J,‘种心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
在丁-仓业现有的组织制度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技术水平、市场
竞q,fl"J改变。~个氽业(或令部食业)的纰织制度必须按照它的内外
环境进行设计,当食业的内翔j或外部环境变化叫‘,伦】E的组织制度必
须随之进行调整。内外环境的变化给企业提供了组织制度创新的压力
和动力。、
综合两种关于制度创新的动因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企
业制度创新的表面原因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深层次原因是相
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组织提出了更多
更新的要求,当现有的组织制度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时,就需要企业组
织制度的创新: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影响了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
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而决定了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需求程度,当相对
价格和偏好的变化足以使预期收益大大超过成本时,制度创新就会发
牛。
(三)、网络经济的内涵及其他相关概念
最早的网络经济的概念是指网络产业经济(Zetwork Industries
economy),包括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
行业。之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是因为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
式的结构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经济特征。随着internet在经济活动中
的作用越发凸显,人们把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含义更多地赋予了国际
互联网internet。对此经济学者们给出了很多网络经济的定义:
我国数量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创始人、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
主任乌家培教授认为,“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一个别称或特称。数
字经济、比特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等等
都是对信息社会经济的不同称谓。这些称谓都是从某一个特定方面来
反映这一经济的特征的。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因特网所产生
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同时,他又从三个层面界定了网络经济:“从经
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
一l: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
它又是数字经济。”“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
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
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义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
各种网络服务的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H前信息』-业界人士
所说的互联网经济”“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
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1
纪玉山认为:“网络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
现象,表现为经济生活中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经济行为,都越来越
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
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2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发布的《测量Internet经济》(1999年lO月)
是全球第一份网络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报告。把网络经济分成四个层
次:依次是网络基础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结构、网络中介和网上商务;
第一层网络基础结构包括了网络主干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
硬件/软件公司,电脑和服务器制造商,安全卫士,光纤制造商,线
性加速硬件制造商。第二层应用基础结构描述了网络顾问,网络商业
应用,多媒体应用,网络发展软件,内容搜索软件,在线训练,网上
数据库产业的发展。第三部分描述了网络中介市场的发育,包括垂直
作市商,在线旅游代理商,在线股票交易、内容门户(Aggregator),
内容提供商。网络广告经纪人、在线广告商的市场发育情况。第四层
是在线交易,也是网络经济链条中的最高形态,包括电子零售商、制
造商的在线销售,在线娱乐、专业服务等。以DELL.Amazon、美国
在线等为典型代表。3 .
陈佳贵认为:“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
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
部*ngt-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
济。”4
黄宗捷在《网络经济学》一书中把网络经济定义为“与机器大工
业相比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或者说它是区别于机器大
工业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这一新型的生产方式建筑在网络生产力的
马家培主编,《网络经济丛『0》,总序,长荞“j版礼,2000版.第2页
纪王I【I等并,《网络经济》,K春洲【反社,2000版.第29页
参虬,曾红颢:《网络经济的界定硬其政策含义》,《理论经济’’}》2001年筇7掉
陈{L贵:《中旧企业0网络经济》,《qt圈{}会科’学院院报》报道
15
基础之上。其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运行均以网络为载体。”‘
我们可以用最简要而直接的语言,把网络经济定义为“通过网络
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所谓的网络经济
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联系而导致的经济活动,其特征是以
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但是网络经济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本身立
即能给社会带来多少有形的财富和利润,而是在于它可以营造一个新
的社会环境,为伞体社会成员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_个平台,使整个
社会能实现财富的迅速聚集和飞跃发展。
当前还有一些关于经济形态描述的词汇,例如信息经济、知识经
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等,这些概念与网络经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
混同,有时候甚至让人产生混乱。实际上每个概念的产生都有其现实
的基础,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或者说是着眼于经济
发展中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所得出的。信息经济是强调信息在经济活动
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是从要素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得出的概念:数
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另一面,数字经济是从信息存在形式的角度来描
述经济态势,在数字经济中,信息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和传播的;
知识经济是从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的生产投入品一知识的角度来描述
经济活动,强调知识在经济活动的中的应用所带米的生产效率的提
高;新经济是指由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经济当中,引起的一
种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情况,区别于以前的经济(1991年4月起美
国经济开始高增长是新经济的起点)。用网络经济这一称谓为经济命
名是从经济活动的主体媒介或者说是载体出发,突出r国际互联网的
关键地位,同时这一概念也突出了经济中网络结构的特点,强调不同
的经济主体之间是互联的。
笔者以“网络经济”作为研究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背景,是因为
这⋯概念体现了现代经济和未来经济的‘一个萤要特点,即互联化和嘲
络化,正是这一特点直接导致和推动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
⋯q财政经济出版朴.2001圳扳,瓤7贝
16
第二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
动因分析
在上一章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提出: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受企业外
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制度组织创新的表
层原因,内部环境即相关价格的变化和偏好的变化是企业组织制度创
新的深层次原因。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会作用于企业的内部环境。由
工业经济时代到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与这一变化相适应,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的组织制度。
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根据系统原理,其应具备极强
的适应性特征。也即是说,企业要不断调整结构和行为以保证其内部
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与均衡。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以层级制为核心特征的,即通过~层一层的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内部
的组织制度和行政命令来完成企业内部的交易,这种企业组织制度是
适应当时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以产定销的经济特征的,由此形成
了以制造一销售为运行模式的企业组织形式。然而随着工业经济逐步
向网络经济过渡、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浮出水面,作为坏境适应体的企
业组织,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变革以实现与外部新环境的新的均衡。
因此,当前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经济的到来,其不
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和运行规律使得企业不得不调整以适应之。而高
新技术的,。泛应用、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层级制弊端的显现则都是由
此衍生而来。那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有哪些不同于
工业经济的特征?它们又对企业组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正是这种影
响推动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变革。本章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沧述。
(一)、网络经济的一般特征
就’股的意义而言,网络经济具有以卜-特征:
(1)、刚络经济是仓天候运作的经济。山‘F信息网络饵天24小
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问因素的制约,可以全
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
“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
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
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真接”经济。由于网络
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
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
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
信息服务中介企业的可能性。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
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
实经济相并存的、相促进的。培育虚拟经济成长,促进虚拟经济的发
展,已成为现代经济新潮流的历史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
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
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
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
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
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
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
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
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
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r。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
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
但网络经济的一股特征不足以说明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制制度
创新的影响,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产品特{!fl:、f仃场特征才是影响介
业制度创新的卣接因素:
(二)、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及对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影响
1、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是网络经济最突出的特
征,是构成网络经济中“网络”这两个字内涵的基本要素。信息技术
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这三种技术,已经成为2l世
纪最重要的三大技术之一(另外两种技术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
术。)(黄敏学,2002)。与钱德勒在《看得见得手》中所论述的发生
在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组织第二次变革是由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
蒸汽技术的广泛应用所推动的极为相似,目前的被称为“第三次变革”
的企业组织变革浪潮也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原动力的(萧
深,1996)。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行方式,而且
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生在
20世纪末将近lo年的美国“新经济”的辉煌正是其最好的佐证。信
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了信息的效率和减轻
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Todd Dewett&G.R.Johnes,2001)。
首先,就信息效率的提高来看。信息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信息
的搜集、传递、处理和利用过程效率的提高,如利用搜索引擎可以从
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有效排除噪声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利用电子邮
件和视频会议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利用MIS和ERP进行企业内部
与外部的信息处理与运用等。
其次,就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减轻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减轻表
现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对信息进行搜索、整理与
加工,并且保证同一信息可被多个使用者同时使用。这就缓解了以往
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失真现象所导致的距离信息源近的信
息接收者能够比距离信息源远的接收者掌握质量更高的信息而形成
的两者之间的信息/fi对称,使两者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相刷质黾的信
息。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效果对企业2H.gt来说产生-L极大的影响。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企业而言影响最深远的是大幅
度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这不仅包括企业的组织成本费用(管理成
本),还包括企业的交易费用。
谢康等(1999)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制造技术使企业管理
成本出现相对降低的特征。他们指出,在管理成本中,库存成本占有
重要位置,而柔性制造技术对于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互联网技术
的应用也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朱颖俊、陈荣秋,2000)。互
联网通过开放的标准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最大
限度的计算机资源和信息共享,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与沟
通,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的结果。许多企业己经将互
联网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利用信息技
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中的交通、通讯、人工、财务、办公室租
金等成本费用,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益。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企业交易的规模、范围和环境都发生了
很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推动了市场交易的这种变化,又为这种
变化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交易都是以计算机网
络为载体,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交易,形成了电子商务这种新
型的交易方式。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与传统的交易方式一样,仍然要
完成交易中的信息交换、实物交换和价值交换,只不过信息交换是利
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对企业交易费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信息在企
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传递的方式和速度方面。刘清华(1999)分析了信息
化后的网.1:虚拟交易的变化:一是交易环节减少了。网络形成的“媒
体空间”取代了物理窄问,“虚拟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中间商、
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作用弱化。二是商业运动过程发生变化,
信息成为商业运动的卡导因素,并对商流和物流起媒介和先导作川。
三是非价饼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方式,这是因为价格信息是共
同信息。四是买史双方基本+L口JI以实现无成本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
通。从j:面指山的pU种变化可以乔}m信息埘食业交易的重要性是f卿
{·≥的,『州。;息技术他交易过稚I}z的信息处理成小趋向丁零的趋势,使
企业的交易费用不断降低,并且改变着企业的交易结构与形态。对于
一个完整的交易中必须囊括的信息交换(信息流)、价值交换(资金流)
和实物交换(物流),信息技术都可以提高交易中的三流的效率和作
用。
从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大幅度
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当企业的交易费用发生改变时,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将随之发生相应的
变化以达到新的均衡,即企业的规模要发生变化,相应的企业组织也
要发生变化。
(二)、网络经济的产品特征及对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影响
1、网络经济的产品特征..系统产品
夏皮罗和瓦里安在其《信息规则》一书中指出,网络产品都具有
系统产品的特征。所谓系统产品,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补充的产品组合
在一起形成的产品集合。消费者在正常消费一种系统产品时所获得的
效用,取决于系统中的各个辅助产品之间的相互支持:如果其中的某
个单一部件从系统中分离出来,那么这个单个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就
无任何效用(李太勇,2000)。也就是说,只有各个相互补充的部件组
合起来时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如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
与应用软件等。这些系统中的部件被称为辅助产品,这些产品之问通
过一定的应用界面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产品就可以完整地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因为只有在辅助产品形成系统产品之后才能对消费者有
效用,所以辅助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由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所确定的,
而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又取决于辅助产品的种类、数量与质量性能。
在系统产品市场需求一定的条件下,⋯种辅助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另外
一种辅助产品的销售量,另外一种产爿t的销售趟越大,则这种辅助产
品的销售量会随之变大。
≥C灾,系统产品的这种产品特j.}I!并小足『删络经济所独有的,在.I:
业经济r}r存在者许多系统』扣^^的例子,如火乍与铁轨、剃须列与/J』I
等。但是为什么到了网络经济我们要如此强调这种系统产品的特征呢?
那就是因为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动-F,系统产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赖
性特征产生了极强的网络效应,而这种网络效应不仅对企业,甚至对
整个市场结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效应最初只是被用来反映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即
在很多网络产品上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相互依赖的特征,他们消费这些
产品所获得的效用随着购买相同产品或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_种产品的新的消费者可以给其他消费者
带来正的外部收益,这实际上是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经济学家把这
种现象称为“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
消费者在购买一种产品时,会关心有多少其他消费者购买相同的和与
之配套的产品等问题。因为将来能获得的与该种产品相配套的产品会
随前者的当前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一种用户基数规模(用户基数规
模与这种产品过去和现在的销售量有关)大的产品会引致提供种类更
多、质量更高的配套品,现在的产品购买者因而从中可以获得很大的
效用。
2、网络经济的系统产品特征对企业组织制度的影响
网络经济中系统产品的特征以及网络效应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
企业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系统产品是由若干个辅助产品组
成,这些辅助产品只有在‘一起运行时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效用。但是,
现实中的情况是,一个企业往往只生产系统产品中的一种或两种辅助
产品,而剩下的则由市场中其他的企业生产。因此,生产同一系统产
品不同组件的企业之间就必须进行紧密协作,以协调产品之间的兼容
性,保证它们能够一起运行和组成系统产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
企业与和其生产同一系统产品不同组件的企业组成了合作联盟,共同
参与市场竞争。例如计算机行业中英特尔公司与微软公司组成的
Wintel联盟。然而,市场中总是存在几种不同的系统产品,而且它
们之间互不相容,凶J-t刁<唰系统产品!I: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是Hi可避免
的。与上业经济cll竞争常发生在单个企业和单个企业之间不刚,『堋络
经济。l,的竞争往行足,匕产不刚系统产。u1的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Ⅱ竞
,2
争行为与竞争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
除了纵向的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购买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外,与
工业经济相比,横向上的竞争关系已由“一对~”的关系转变为“多
对多”、“联盟对联盟”的关系,并且出现了与互补企业之间的合作关
系。
(三)、网络经济的市场特征及对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影响
1、网络经济的市场特征一“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
正如上文所言,网络效应的存在对市场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
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中,其结构呈现出“冒尖儿”(“冒尖儿”Tippy,
意思是只有一家企业可以出头。)的特征(夏皮罗、瓦里安,2000)。
即在这样的市场中,存在着相差悬殊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第一大
厂商的市场份额可以轻易达到第二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的几倍,而第二
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又有可能是第三大厂商的几倍,以此类推。这种特
殊的市场结构意味着,即使N很小,第N个厂商的市场份额仍是微不
足道的。典型的如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产品在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据着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的巨大差异是市场在
网络效应和非兼容产品作用下的自然均衡结果(盛郁星、牛露华,
2001)。网络效应产生了需求方的规模经济,当市场中一种产品的用
户基数达到了临界规模之后,就可以充分享受正反馈的争相作用。即
不断有新的用户自愿购买该产品,而产品的用户数量也随之增加:用
户数量的扩大导致了该产品的网络效应增强,每一个用户所得到的效
用也变大: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义吸引新的更多的用户加入该产品网
络,从而使该产品实现了用户数量自动增加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了
市场选择自发地收敛于该产品,其在市场上拥有巨大市场份额的局
面。与此棚对应的是,市场中最初还存在着‘一些与该产品不相兼容的
竞争产。铺,山』i其用户数量在一‘开始没有能够首先达剑临界规模,网
络效应相对较弱,从而受到了iF反馈的负向作川。不仪很难吸引剑新
用户(要花费极高的成本才能吸引到),还将面临着老用户丧失的危险
(这种产品的网络效应太弱,老用户转而加入网络效应强的其他竞争
产品网络)。在与受正反馈正向作用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过程中,差距
将越来越大,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退出市场。这就是典型的“赢家通吃”,
刚开始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细微优势在网络效应和正反馈的作用下最
终变成了不可逆转的压倒性优势,成为市场中的唯~赢家。其形成过
程如下图所示。.
时间
图1、“赢家通吃”的市场形成过程”
网络经济中“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并不意味着市场上没有激烈
的竞争,恰恰相反,任何~一个企业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
论其是赢家还是输家。首先,一个企业在争夺成为市场赢家的过程总
要与市场中的现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正是上图所表示的竞
争区域。当这个企业成为市场赢家之后,它将面临着行业问的竞争以
及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因此,网络经济中“赢家通吃”的市场结
构仍然是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2、网络经济“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使得每个企业发现在它们面前只有两条
路可以选择:要么竞争胜利成为最后的赢家,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并
享受丰厚的利润:要么竞争失败成为输家,只有极少的市场份额甚至
被迫退出市场。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残酷而又激
烈的,赢家通吃的逻辑要求竞争者们必须重视第一回合,即“抢滩”
的胜利(陈守明,1999)。为了达到这。¨标,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以
质量取胜”的竞争观念,转而形成“以速度取胜”的新型竞争观念,
采取先占策略,设法在竞争早期就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先占策略的理论逻辑是明显的,因为在存在网络效应的市场上,
先行者具有先行优势,网络市场上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有利于先行者,
而不利于后来者。先行者一般来说在网络规模上有先天优势,消费者
加入先行者的网络可以比加入后来者的网络获得更大的网络外部收
益,因此消费者对先行者产生一定的偏好,市场也随之会偏向先行者,
而网络效应的作用会加速这种偏向作用,最终先行者的产品会成为市
场上的主导产品。在“赢家通吃”的市场上,质量最好的产品不一定
能成为主导产品,而市场的主导产品往往也不一定是质量最好的产
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键盘产品中,DSK键盘一直被公认为性能优
于Q1,VERTY键盘,但由于QWERTY键盘采用先占策略抢先进入市场,最
终它成为键盘中的主导产品。因此,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竞争更强调的
是以速度取胜。
通过以上对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产品特征、市场特征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更加复杂,且变
化更难以预测。这种新的经济运形态势必对企业组织造成深刻的影
响,要求改变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以层级制为核心特征,以制造一
销售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刚性企业组织形式,而代之以以灵活适应性为
特征的意识一反应型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势必会对企业组织造成深刻
的影响。工业经济中形成的以层级制为核心特征、以制造一销售为主
要运行模式的传统组织制度必须要向网络经济中以灵活适应性为特
征的意识~反应型企业转变(罗仲伟,2001)。那么,企业应如何向这
种组织形式变革呢?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制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呢?
(一)、网络经济时代传统企业组织制度面临的冲击
1、传统企业组织制度的变迁
传统企业组织制度是以层级制为核心特征的一种组织制度。层级
组织是伴随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从实践中自发产生的管理组织形
式。20世纪层级组织的大量出现与管理层级化的迅速扩散,并成为
管理组织形式的主流,是18世纪以来管理组织变迁中最深刻的一次
转折。
层级组织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主要的形式有:
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在此我们将对其进行简单的回顾。
(1)、直线制组织结构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新技术、新文明的出现,已经很少有人记得直
线制组织结构曾经是一项伟大的组织结构创新。通过组织劳动分工、
制订管理决策以及制订一种程序和一套规则使各类专家可以齐心协
力地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直线制组织结构极大地拓展了组织所能
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起初,它是作为组织政府活动的一种制度,以后
逐渐被大企业和各种类型大型组织所采用。
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指挥和命令等信息是自上而F地传达
和贯彻的。直线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简单,指挥命令系统单,责任
和权限明确,横向间的联系少,容易维持组织的活动秩序。
19世纪后期,当直线制组织结构在西方社会开始扩散时,韦伯
对它迸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直线制组织结构是可能有效率的系
统,但同时是对他所珍爱的基本自由的一种威胁。韦伯预言,直线制
组织结构必将因其更高的效率而成功,它就其运作的准确性、坚定性、
严格性和可靠性而言,超过了所有其他管理组织形式。
过去的一个世纪,在零售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取代小型家庭企
业的大量直线制组织结构使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非盈利组
织,甚至家庭业主也纷纷效仿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组织结构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能
够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这
种组织结构既同当时组织所需处理的信息量有关,又适应当时的信息
处理技术与手段。直线制组织结构使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联
合成为一个整体,方法是利用贝尔制度常规——即一套为每种任务提
供详尽明确的政策性手册,建立了拥有多级管理者的全国性通信网
络。IBM通过把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加入直线制组织结构中,从而创造
一个足够有效的组织,40年来一直在新兴的计算机领域保持优势地
位。
但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组织所需处理的信息量指数
式增长,新型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手段不断涌现,直线制组织结构越来
越不适应组织的任务、组织的规模、组织内外相互联结的信息技术条
件手段的要求。
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缺陷之一在于多层次组织结构不能快速而又
有效地处理信息。庞大的等级官僚阶层,使处于顶端的有权决策者往
往根据过时信息采取决策,而最了解信息的入却又无权决策,使这一
组织结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下难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哈
耶克指出:“⋯⋯社会的经济问题书要是对于特定时空环境变化的快
速适应,那么,最终决策显然必须留给熟悉这些环境的入,他们直接
了解能立即满足要求的有关变化和资源情报。我们不能指望通过~次
向最高董事会交流所有这类知识解决这个Id题⋯⋯我们必须通过某
些分权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直线制组织结构无法有效地实现管理职能,因而人们
通过探索,作为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弥补和改善,提出了直线职能式组
织结构和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2)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式结构(又称U型结构),是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各
级主管人员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主管人员统一指挥同
职能部门的建设与指导相结合。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职能式组织实
际上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分工形式,有助于提高信息整合效率。直线指
挥机构和人员在自己职能范围内有决策权,对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
力,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有决策权,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承担全部
责任;而职能机构及其人员,通常则只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没有
决策权和指挥权,只能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建议和进行业务指导。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权力下放。它按
照产品、地区和市场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称之为事
业部。各事业部根据最高管理层制订的方针、政策和下达的任务、指
标,全权指挥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最高管理层负全部的
责任。各事业部在人事、财务、组织的设置诸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权。
事业部式结构既有助于保护小企业的灵活性和自主精神,同时又享有
大公司通过集中的参谋和服务设施所带来的好处。因而,在今天的工
业生产领域里,大规模的组织多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2、网络经济对组织制度的新要求
网络经济的技术特征、产品特征、市场特征与传统经济相比有很
大区别,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行业范围不断扩大,
企业的边界更加模糊,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运作模式相应改
变,这些都对企业的组织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快速、
灵活、动态、自我变革与创新。
(1)快速。快速是指企业行动的快速。这是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对分业纠l织结构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嘲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时间逐
渐成为与质量、成术同等霞婴的概念,甚至是更匝要的竞争力指标。
)H
企业成功的新标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用户满意的价格向其提供所
期待的价值。那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改变并做出快速反应的企业首先
要对组织进行结构性变革,使各个运作单位能以最高的速度执行各项
作业,并在必要时,快速做出调整去完成新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现
代企业要突破传统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模式,以弹性制造和快速反应
系统去参与竞争,不断地增加新产品种类,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要求。
同时,在市场调研与监测,产品立项与研究开发,生产与测试.市场
导入与促销.销售与服务,用户信息反馈与产品改进等环节中进行精
确的时间管理,以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才能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2l世纪里.只有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创新更快的企业才能
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地发展。行动快速的企业组织能对复杂多
变的外部环境反应敏捷,及时果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快速地研发、生
产、售销新产品,并以时间为基础抢夺市场先机。
许许多多著名公司以快速行动、时间取胜为出发点去积极竞争,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美国的联邦快递坚持快捷准时,隔日送达;
麦当劳公司实行严格的服务流程与时间控制:英特尔公司以最快的速
度不断地开发计算机芯片;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推行准时生产制和
弹性制造等等。这些企业都尽可能减少各种流程和业务活动的时间消
耗,从而加快生产经营的节奏,方便迅速地满足用户的种种需要.去
赢得顾客的心。
(2)灵活。是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第二个要求。所谓
灵活是指企业组织结构根据企业战略和竞争发展的需求,能够及时调
整,而不像传统企业那样囿于僵化的职能筒仓模式。传统企业组织制
度常以职能领域划分组织内的部门或单位,这样就形成一个个相对独
立的工作单元,简称为职能筒仓。而企业从顾客提出要求开始,到顾
客要求被满足的一组连续活动称为创造价值过程,简称价值流。一条
价值流代表了提供一种,H户需求的产品或一。利,服务。传统组织制度
下,一条价值流经营跨越多个职能领域。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
日标与标准,职能领域之间的变接足缓慢的,易出错的.而儿充满了
误解干『『隐藏的议事规程,还订许:多与满足顾客需要无关的制度与控
制,当某⋯价值流中一项具体工作陷于职能筒仓的狭缝时,走回头路
是十分困难的。、
新型的组织结构一定要摆脱这种职能筒仓的旧体系,由一个个不
同的价值流小组来执行,即用灵活组合的工作小组代替固定的职能结
构。这样做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要想达
到这一目的,被充分授权的,配备各种专业人士的,灵活组建的面向
顾客的工作小组,基本独立地完成价值创造过程,尽量避免将工作移
交其他部门,避免在这种交接过程中出现延迟与误解,力求以最快地
速度满足顾客的需要。
灵活还反映在与其他企业的相互关系上,即建立合作伙伴与战略
联盟的灵活性。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对抗性竞争的年代已经
过去,竞争合作成为新潮流。为了竞争必须合作,合作的对象不仅包
括供应商、经销商,还包括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关系是当今企
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
形式。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
取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这类松散型的合作组
织,可以针对选定项目按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各方的核心能力,
弥补单位企业的“战略资源缺口”,共同创造竞争优势,去赢得市场。
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联盟的突出优点是非固定的、松散的组织,为企
业方便地整合或分解外部资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可能。因此,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表现在与其他合作企业的联盟或分解上。
当某一领域发展需要时,可以灵活地组成联盟或建立合作伙伴:当行
业前景暗淡时,又可以解除这些关系。一段时间可以与‘些企业结盟,
下一段时间,又与另一些企业结盟;在一个行业与一部分企业建立合
作伙伴关系,在另一个行业与别的企业结为伙伴⋯⋯完全没有一个固
定的结构或模式。用这种灵活变化的组织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和全球
市场的快速变化,是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对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新要
求。
(3)动态。是指组织制度具fJ.可变性、可迥性,能够随市场与竞
争的需要及时调整,改变结构类型与组织效能。动态绀织没有固定的
企业边界,又称边界模糊,它通过互联网建立全球的动态协作关系。
在网络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在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经济
体系中,企业的组织边界更加模糊,组织弹性不断提高、甚至不再是
固定不变的了。每一个员工可以动态地工作,同时为几个公司服务已
不再是新鲜的事情。企业也很难确定其组织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有
多大,多少员工。外部环境的动荡、不稳定导致了企业组织的不固定,
可能在_段时期内为了经营某几个项目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过一
段时期,旧的项目结束,组织机构解散,新项目实施,相应的组织又
建立。甚至同一组织部门有时因业务量增加而将机构扩大,又会因业
务量的萎缩而裁员。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企业中,除掌握核心技
术、核心资源的关键部门外,采用业务外包,可以削减其他不必要的
部门与人员,使企业规模变得更小,组织边界更模糊。产生这种要求
的直接原因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使市场交易成本极
大降低,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并使其有效地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这使得外部交易成本低于组织内部管理与生产成本,内部化的需求逐
渐消失。所以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业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生产过
程。针对一个具体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而言,在一段时期内,哪些业
务外包,哪些生产过程自己完成,也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状况,企
业的边界必定是模糊不清的了。
(4)自我变革与创新。是对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第四个要求。
当组织制度不再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面对全球竞争的新情
况反应迟钝时,或者一个企业因长期的成功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寄希望于将过去的成功经验带人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执中时,企业就
会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因此组织必须具有一种自我否定、自我变
革与创新的动力,这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的能力又被称为高级自我
组织状态。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制度
就应该有这样的自我组织过程。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在20世纪
70年代末评⋯的世界500强企业,到80年代中期就有三分之一不在
榜1:,到90年代中期榜一卜留名的不足四分之一。这足以说明任何组
织过去的优势不代表现在,更不能预示将来。技术进步的加快,令球
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普及,逐渐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社
会经济生活也随之改变,这种社会变革的冲击,足以改变经济环境、
产业范围和企业边界。“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任何企业只能在不断变革与创新中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变革则
生,不变则亡”是商业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我们在这里讨论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并不是全面地研究现代企
业组织制度的变化,而是联系网络经济的发展来考察企业组织制度的
变化,因此快速、灵活、动态、自我变革与创新更多的反映了网络经
济对企业组织制度的要求。
(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向
网络经济不再需要直线制组织结构,需要更有生气、充满智慧
的组织,需要快速、灵活、动态、自我变革与创新的企业组织。在传
统的经济环境下,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以及技术是经济增长和企业
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传统的企业内与企业间组织形式正是着眼于
实现资本与技术等要素的有效配置而设计的。而在网络经济下,人
力资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积累则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
主要源泉,自然需要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来保证新的核心要素的有效
配聂。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
指数化增长也使得传统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
的快速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这就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与组
织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总的来说,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
新有以F几个方向:
1、扁平化
扁平化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最显著的特征。适合工业
革命需要的组织结构都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
优点是分工明确、等级森严、便于控制。但足,这种组织结构在网络
经济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例如由于书:理层次多导致机构臃肿、
人员,C余,进而造成管理成小居高/1i’卜:刁iI司机构之问兀相推诱责任,一
管理效率低下: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不畅等。为了克服传统组织的这些
缺点,组织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变了传统命
令链的多层级和复杂性,精简了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不失真,大大提高了组织效率。
2、网络化
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形式集团
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集团、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企业联
盟大量涌现。这使得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构成了企业
组织形式的网络化。二是企业经营方式连锁化。很多企业通过发展连
锁经营和商务代理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
业的营销组成网络化。三是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由于企业组织架构
日趋扁平,管理层次减少,跨度加大,组织内的横向联络不断增多,
内部组织机构网络化正在形成。四是信息传递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传递和人际沟通已经逐渐
数字化、网络化。不同部门、员工之间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进行信息
沟通和及时有效的交流,可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提高其学习能力,
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企业处理复杂的项目,形成竞争
优势。
3、虚拟化
传统组织结构的设计总是力求职能部门的“全面化”,企业组织
也总是力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不管是职能制、事业部制,
还是矩阵制组织结构,也不管规模大小和在某项功能上的优势如何,
企业组织内的各种具体执行功能,诸如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
等都是以实体性功能部门而存在的。这些实体性功能组织部门作为企
业组织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往往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而有效
的反应。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要想具备竞争力,必须要有快速而强大
的研发能力,有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有广泛而完善
的销售网络,有庞大的资金力最,彳丁能够qi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的质最保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j订集f:述并种功能优势丁一体的绀
织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组织只有其中某
一项或少数几项比较突出、具有竞争优势,而其他功能则并不具备竞
争优势。为此,企业组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竞争优
势,可仅保留企业组织中最关键、最具竞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
能虚拟化。虚拟化了的功能可通过借助各种外力进行弥补,并迅速实
现资源重组,以便在竞争中最有效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正如
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经营主导力将从经营、
资本力过渡到信息力和知识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劳动力将
游离子固定的企业系统之外,分散劳动、家庭作业等将会成为新的工
作方式,虚拟组织将会大量出现。.
4、组织决策的分散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组织高层几乎拥有所有的决策权。这种单一的
决策模式下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垒等问题。
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组织由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模式改变
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模式。组织的决策由基于流程的工作团队来制
定。决策的分散化能够增强组织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大大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部分、中国企业组织制度创新面临的思考
最近几年,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民
数量、电子商务水平、外部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7次调查报告统计,
截至2005年12月31目,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1.1亿,上网计算机
总数达到4950万台,网站数达到694,200个。电子商务如火如荼,
竞争激烈。电子政务、网上银行、网上营销也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日
常生活。网络经济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
是挑战。
首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网络经济方面基本上处于同一起
跑线,或者说距离不远。因为相对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源约束、技术
约束而言,网络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或知识),而在
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
其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网络经济的发展,刚出台的“十一五”
规划中强调,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且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
长足进展;在与网络经济相关的制度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鼓励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
系,优化创新环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政府做的这些努
力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由此可见,外部环境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和空间,中国的
企业应该积极地融入,大胆地创新,这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
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方面,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技术创新,
政府、企业都把技术创新放在了第~位,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方
面的创新,例如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都没有得到』澎有的重视,这
势必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食业制度的创新也一苴以J^:仪制度创新为
主,认为只要企业的所有制关系理顺了,企业自然就有了活力。我们
不能否认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更不能低估我国20多年来建
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巨人成果,但同时,面对21世纪新经济的到
来、网络经济的巨大冲击,只有产权制度的创新显然是不够的,还需
要组织制度的创新。建立符合网络经济要求的,以快速、灵活、动态
和自我变革与创新为特征的企业组织制度。
(一)、中国企业组织制度创新面临的问题
按照权变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制度创新动因的解释,制
度创新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以此来分析我国企业组织制度
创新,我们会发现将面临许多难题。
1、从外部环境看。
首先,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是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网络经济
时代,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可信赖的信用制度。中国目前
仍属于非诚信国家,经济运行缺失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机制保障,
还没有较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信誉且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和
信用管理行业较少,在市场交易中很难取得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上企
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对守信者鼓励、失信者惩罚的
力度太小,由此造成交易信用度不高,信用结算程度较低,形成经济
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
其次,与网络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
多是行政部门山台的“规定”和“办法”,真正成文于法律尚待时
日,这中问当然存在着立法周期较长的客观因素,但世界信息大国、
强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尽快制订出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领域的
“基本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当务之急。网络经济与信息工业
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撑,也受到宏观法律环境的影响和制
约。许多传统的法律法规在网络经济的现实中已经不十分适用,反而
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足以获利凭证作为纳税
的依据,而股票划十义制是高科技企业儿je足网络公刮中常』f』的人力资
源激励手段,关于股票期权的纳税方案,如果遵循现有税法,将在未
真正获利时便要缴纳数额巨大的现金税款,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期
权的激励作用,对网络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极为不利,进而影响整个
产业的良性发展。
2、从内部环境看。
中国企业自身在网络经济发展中虽然做7,1E大努力,不断借鉴发
达国家先进经验,但在企业创新,尤其是组织制度创新方面仍存在很
多问题。
(1)、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
许多人(企业)并没有理解网络经济的真正意义,没有意识到网
络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挑战和机遇,至今还认为自己与信息化没有
多大关系。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一些人(企业)对互联网和网络经
济的实质仍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因而在管理中出现了越
来越多的误区。如“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上网仅仅是赶时髦而已;
只要上网,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网络经济就是在网上买卖东西;企业
上网是技术人员的事,管理层只要点头批准就行丫;网站建设得越复
杂,企业的网络化水平就越高。”
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理解的偏差,以及网络知识普及不足,国内众
多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或对网络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建立一个类似
自我宣传的企业网站这样粗浅的层面上,把参与网络经济看成是一种
赶时尚,以为建立起企业网站就代表了企业运行中运用网络技术的全
部。众多企业网站只满足于自我宣传,而且大多面孔古板、内容雷同。
有资料表明,国内500家上网企业的网站中,85%的网站所发布的信
息有6个月没有更新或添加新内容,90%的网站只有总经理的照片和
企业产品的介绍。这种自我宣传性质的网站,充其量不过是网络版的
企业宣传手册而已。
(2)、企业未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未能从战略的高度
把信息化作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未能把l刎络经济提供的市场
机会和管理运营创新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企业可持续
17
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信息化总体水
平都不高,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客户关系和上下游产业链条等未能
按照网络经济提供的手段加以处理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
和管理程序都尚未按照信息化的要求优化重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成长方式、经营模式、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等都还沿着用工业经济条
件下的那一套,很多企业内部联网都没有建立,远不能适应网络经济
及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的需要和要求。企业信息化滞后是构成网络经
济发展的“瓶颈”,“小环境”建设严重不足,网络经济的“大环境”
当然也无从谈起。
(3)、制度创新与组织制度创新脱节。
制度创新的核心是解决诸如产权和企业所有权等的制度安排问
题,而组织制度创新则主要关注的是在特定制度安排下企业的内部管
理效率问题,可以说,没有组织制度创新的有效配合,企业制度创新
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例如,发展企业集团目前是政府决策层和
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被认为是“抓大”的主要手段和提高企业国际
竞争力的捷径。但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既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又是
一个组织创新过程,由于忽视组织创新,不注重集团内部的组织和管
理问题,目前这种层层组建“航空母舰”的发展方式,尽管加快了企
业集团的发展速度,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国民经济运行质量
的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制度改革主要是产权方面
的改革,主要精力放在了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上,而在网络经济面
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产权问题,
而是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组织,迎接网络经济的带来的诸多变化和挑
战。
(二)、网络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
农业经济时代,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工业经济时代,我们而
对落后迎头赶卜-。现在,网络经济时代已经不可15且挡地来到而|;仃,我
ffJ没有理f LI不更加积极地研究并解决嘲络经济一1 r的刚题和对策,·}呕j
的食业也』柱该认消刚络经济的影响和i<t身所处的环境,移{极地融入,
大胆地创新。
1、对网络经济的冲击要有清醒认识,树立网络经济观念、时间
观念、创新观念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树立网络经济观
念。对于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要素。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
效率,使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给市场和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的
变化,我们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随着网络的扩张而日益显
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和网络效应对网络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
响,使之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括快捷性、
全球性、对称性、虚拟性、模糊性、知识性、复杂性、垄断性和公平
性等。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经
济的发展需要。
时间观念:由于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时间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
变成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网络
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是大企业吃
掉小企业,而是反应敏捷的企业吃掉反应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
说,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应敏捷的国家吃掉反
应迟钝的国家。
创新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推
出新产品,并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创新与灵活性成为企业的生
命线。有了创新和灵活性,~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
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败。
2、构建虚实结合的组织结构
企业以互联网和信息流为基础,构建“虚”和“实”相结合的新
的组织形态。“虚”是指今业通过生产外包、销售外包、研发外包、
策略联盟等方式与}I他企业形成、U!务关系。“实”是指企业通过企业
本身强劲的品牌运作能力、强大的培训机制、及时捕捉需求、高效的
管理信息系统来形成与众不同的竞争力,进而形成以企业为核心、跨
越时空的、以客户为导向的有虚有实的经营网。许多传统企业正是以
“虚”和“实”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快速增长。恒源祥是中国著名的
毛线品牌,它旗下的毛线生产企业有二十多家,但它们并不隶属于恒
源祥,他们之间只是合作关系,恒源祥让所有的加盟企业都接受它的
理念、科技手段和系统的管理模式,而这些企业则成为恒源祥的联营
工厂,使用恒源祥品牌,这种虚实结合的企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冉1997
年以来创造了每年十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3、队伍建设人力资本化,
由于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大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网络经
济时代人才不再被视为“成本”,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带来价值
增殖的“资本”。企业间对知识和技术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为对技术
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争夺,即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因此,从营
建持久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留住人
才,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这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许多跨国公司把人才作为公司竞争战略的一个部分,实行员
工持股,采取以优厚的福利加竞争性的工资为基础的分配体系,不断
投入巨资为员工进行培训,并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
华的国际化空间。这种战略不仅提高了公司吸引力,而且提高了员工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的流失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良性水平。
4、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分步骤进行
目前我国尚处于网络经济发展的初期,推动网络经济在主观和客
观上困难都很多,齐头并进不容易也不现实,所以要发挥典型的示范
作用,分步骤进行。首先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比较高、
管理和经营特点较适合网络经济发挥长处的领域中,率先实现组织转
型,例如银行、民航、证券、外贸、连锁店、软件、出版物和影视产
品等,然后在网络经济和传统经济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组织转型的范围
和力度。
5、提高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进行组织变革的基础。学习有多种方
式,既可以是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自学、教育深造,也可以是向别人
的一流实践学习。通过学习突破僵化的教条束缚,学会用不同的思维
方式看待问题,就能产生许多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企业要拥有持续
的学习创新能力,需要在组织中植入一定的灵活机制。有的企业定期
举办跨部门的“脑力激荡会议”来寻求实现现有工作目标的更好途径:
有的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创新:有的从截然不同的其他行业里借
鉴最佳实践做法。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不断挑战现状,勇于学习,
善于学习,企业组织就能获得无穷的创造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6、重视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是在企业组织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企业
组织通过其构成要素即要素间关系的变动,形成新的结构和运作方
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结构自身给予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但是在企业组织创新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其内部的环境及其固有的企
业文化。可以说,企业的历史文化作为一种保证带,以其固有的稳定
性紧紧地保护原有的组织整体结构,原有的组织文化又会以其强大的
韧性不断地拉动新结构中的组织成员,使其行为复归,导致新的组织
整体结构无法有效地运行,甚至解体,致使企业组织创新的失败。因
此,企业实施组织制度创新之际,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打破原有
的保护带,建立与新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保护带,使得企业的历史文
化不会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阻碍,而成为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强大推
动力。
参考文献
l、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0
2、张小蒂,倪云虎:《网络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刘树成,张平等:《“新经济”透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
4、李琪主编:《网络营销》,长春出版社,2000.1
5、纪玉山等:《网络经济》,长春出版社,2000.1
6、王道平等:《网络经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7、聂元铭:《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必读书》,地震出版社,2000.5
8、(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广州出版社,2000
9、陈友龙:《网络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
10、鲍勇剑,陈百助:《网络经济的禅:E时代的成功方略》,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1
1l、黄磊等编著:《网络经济及其发展安全》,经济出版社,2001
12、赵守香:《网络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13、朴春慧主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4、周朝民:《网络经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5、张铭洪:《网络经济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
16、李新家主编:《网络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7、王健伟,张乃侠主编:《网络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金元欢:《网络经济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9、武克敏主编:《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活力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20、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10
2l、常修泽主编:《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天津
人民出版社,1994.11
22、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匕海人民}¨版社,1995.1l
23、罗殿军:《现代食业制度创新》,山西经济⋯版社,1998
24、戴歌新:《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2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
26、奥利弗一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1979年:
载于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27、孙健、林则夫、辛然、莫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发
展”,科研管理,2001(9) .
28、盛昭瀚、陶向京:“我国经济组织的机制选择与演化一从市场、企
业到企业集团”,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29、张富春、冯子标:“企业集团:中间组织与有组织的市场”,中国企
业经济,1997(12)
30、徐磊、倪大榕:“信息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组织变革与发展”,南京
社会科学,2000(11)
3l、胡刚:“中间性经济织织:对产业组织合理化内涵的新认识”,中国
经济问题,2001(6)
32、王永龙:“动态复杂性环境中的组织创新研究”,经济管理,2002
(6)
33、刘冰:“网络组织的制度分析与我国企业组织制度战略调整”,经
济问题探索,2002(5)
34、简兆权、刘益:“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西安交大学报(社
科版),2000(1)
后记
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即将过去,回想起三年前那个夏天,第一
次走进西南财经大学欣喜的心情,不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而今竞要
离别。在这人生最为黄金的时期,我很庆幸能在西南财经大学度过,
西南财经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感染了我,并且给我提供了优越的学习
环境。在这里有我的尊师和我的学友,正是他们使我在这三年中生活
得充实和快乐。
毕业论文从开题到完成,历时将近一年,过程是曲折的,但收获
也很多。论文的撰写过程让我感觉到做学问的不易,不仅要博学,而
且要深入;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创新。更重要的是,我的导师李秋红
副教授的言传身教更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做学问的严谨和一丝不苟。正
是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成。
对网络经济的关注由来已久,但选题的过程颇费周折,从一种关
注到一篇学术论文,其间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论文的完成并不代表结
束,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不懂的地方。我还会要求自己不断地
学习,不断地进步。
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结束了,而人生的路还很长,明天又是一个新
的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致谢
经过将近一年的写作和修改,这篇论文终于完成了。回想~年来
的日日夜夜,~幕幕涌上心头。除了对论文得以完成的欣慰,还有很
多感谢的话要说。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秋红副教授,没有她的悉心指导就不会
有我今天的成果。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完成,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和■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对于我的这篇文章,不管是论
文结构,还是其中的细微之处、语句搭配,她都严格要求我。并且李
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论文结构的清晰把握,让我十分佩服。在平
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李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向李
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谢意。
另外,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苏甘雅副教授,谢谢
她对我的帮助,和对我这篇论文的关心与支持。
在学习期间,经济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
要感谢刘灿教授、丁任重教授等一批老师对我的教育、启迪和鼓励,
他们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仰,并激励我不断学习。
本文还要感谢我的学友们,谢谢他们三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
的关心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们,在三年的求学历程中,为支持我完
成研究生学业,他们一直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唯有暗下决心,更加努力。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以上所有人士致以最真挚的敬意与谢
意!
孙常辉
2006年4月于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