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822四川省经济增长因素协整分析和政策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省经济增长因素协整分析和政策建议
姓名:张贤跃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秋红
20060401
内容摘要
经济增长各因素中,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起到了主要的贡献作
用。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就传统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的“三架
马车”的分析进行论述。在经济增长理论体系中,传统的“三驾马车”
理论具有一定的位置,即所谓的“投资、消费、进出口”拉动经济增
长。首先是对消费因素的分析。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户购买的消费品与
劳务的价值,它是总支出或总需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
西方学者十分重视对消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消费理
论。共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
说等理论。在绝对收入假说中,凯恩斯认为,虽然当收入增加时,人
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的快,故边际消费倾向
是下降的,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针对于凯恩斯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
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与上述绝对收入假说
和相对收入假说不同,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
入假说,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个家庭着眼于未来若干年内的持久收入
上。弗里德曼认为,家庭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它的持久收入,而不是它
的现期收入。与持久收入假说同时但又独立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理论是
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
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预期的终生收入,即消费者预期整个一生所能
获得的全部收入。
其次是投资因素。投资支出或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的份额虽然比例很小,但却变化很大,对
总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波动通过乘数作用,对总需
求产生了放大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投资的水平决定了总需
求的水平。早期的投资需求理论,认为投资的需求量取决于资本的边
际生产率。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I=I(r)。早
期的投资理论仅仅突出一个金融因素一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后来的简
单加速原理型投资函数以及资本存量调整型投资函数则突出收入的
因素,但并不涉及到其他影响投资的因素。经济学家乔根森(和他的
同事们提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新古典函数要比以往的投资函数更加
接近实际的投资隋况。乘数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思提出,后来
凯恩斯将其规范为“乘数原理”。当社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投资
乘数与投资加速数的相互交错作用,推动经济波浪式向前发展。
第三是对外贸易因素。“净出口”表示本国在外国商品上的支出
和外国在本国商品上的支出对本国商品总需求的影响。净出口在国民
产出决定中的作用可使用总支出(AE)模型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一
总需求模型加以说明。
第二章对经济学发展的新的计量经济学工具在经济增长理论中
的应用进行介绍。首先是结构模型法的介绍。初期的计量经济学建模
过程,主要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某种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计量经济
学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并借此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参数估计以及模
型检验的过程。由于结构建模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发展了
一种与结构模型方法论背道而驰的“数据推动”建模途径,以描述样
本数据的特征作为建模的主要准则,在“让数据为自身说话”的信念
下分析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概率和随机性质。本论文主要采用“数
据推动”法对三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
出政策性建议。
第三章主要是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并利用该
理论对获得的四川省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是第一节,介绍时
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
理论,以作为知识预备;其次第二节,对获得的四川省经济增长相关
数据,运用以上理论进行运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长期看来,
四川省GDP增长与投资、消费、进出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变量LNGDP0、LNl0、LNIM0、
LNEX0、LNCl0的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所
以这些变量是1阶单整序列,由此可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
系。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变量LNGDP0、LNl0、
LNIM0、LNEX0、LNCl0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是唯一的。协整
关系所对应的长期关系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凯恩斯的宏观经
济需求拉动理论,并且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它说明:四川省消费每
增长一个点,GDP将增长o.8622个点:投资、出口每增长一个点,
四川的GDP将分别增长O.2171和0.029个点,相反,进口每增长一
个点将使GDP增长减少0.0349个点。可以看出,四川的经济增长因
素中,消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同时四川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作用较小。第二、从短期关系看,投资和消费共同对经济增
长起到促进作用。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中可知:进口、出口贸易额差
分项在误差短期动态修正中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在短期内,四川省
的对外贸易额对经济系统中短期调整效用较小;Granger因果关系检
验结论中,四川省的消费量拉动了GDP的增长,而且经济增长反过
来又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
系,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之一,进口构不成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反
而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投资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同时,投资
对四川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第三、劳务“打工”大军对四川
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由于没有获取省内外劳务收入的数据,这部分
的影响因素被归于误差项中,将对模型的分析起到一定的影响。但理
论研究表明四川劳务民工的对本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
作用,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个方面。
第四章根据上章的分析结果,结合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现状,笔者
给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第一是宏观方面,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角度分别给出建议。投
资角度主要体现在投资环境的创造和引导方面。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
设、产业群规划、投资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方面起到政府
职能作用;消费角度体现城镇方面和农村方面。城镇方面要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的质量水平,引导刺激居民扩大提高消费,增
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农村方面:抓住“十一五”规划的新农
村建设契机,使农村消费和经济建设发展良性互动。“新农村建设”
是一步“活棋”,通过“新农村建设”要把以前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
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到通过提高农村老百姓收入水平,进
而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并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来。农村
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省内经济整体健康发展,对于积
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是从进出口贸易角
度。协整方程看来,在四川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中,进出口的贡献作
用较小。四川应抓住进入世贸的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
“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对外贸易
制度环境的建设上,应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法律体系。同时,政府
应有重点地对一些优势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予以扶持,
使其成为四川省的创汇主力。
第二是微观方面。共分为针对四川特殊的地理特征,大力发展特
色经济、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力资
源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几个方面。特色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体
现在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包括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科
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等方面。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专
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四JlI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必
要途径。劳动素质的提高和劳动效率的上升会使经济增长健康稳定发
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单位根检验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政策建议
ABSTRACT
Pick to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investment,consumption
and external trade has played a major contribu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右rSt chapter o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troika”deal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he
economic growth theory systems,the SO-called”investment,consumption,
import and export”to spur economic growth.
The firs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factor.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refers to the purchase of 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 residents value,which is the total expenditure or total demand
major components.h1 Western countries.Western scholar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consumer issues,and a
series of consumer theory.As total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lasting and life-cycle hypothesis of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In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Keynes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income,people will increase their consumption,
but the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creased Nsmr than income,SO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declining,and tha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less than the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In
response to the views of Keynes,the U.S.economist Dusenbei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ve income,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not depends on the
absolute level of income,but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income levels.With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differ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 U.S.economist Milton‘Friedman lasting income hypothesis,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 family looking to the future income lasting several
years.Friedman believes that the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pends
primarily on its lasting income,rather than its current income.But at the
same time independent and lasting income hypothesis developed another
theory is Modilianni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Followed by investment
factors.Investment spending or investment dem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ggregate demand.Investment demands in total demand,
although the share of small proportion,significant changes in aggregate
demand has very important implications.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investment fluctuations in aggregate demand
generated enlarged influence.Therefore,in a way,the level of investment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aggregate demand.Early investment theory thinks
that investment demand depends on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Investment demand is a function of interest rates.Economist Joseph Kan
and his colleagues proposed a new classical investment theory.Multiplier
concept was first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economia Kasai,and later to
regulate Keynes as”multiplier theory.”When there have been insufficient
effective demand,investment multil:}liers and the number of cross-cutting
role to accelerate investment and promqte economic waves forward.
Third,foreign trade factors.”Net exports”expressed their
expenditure in foreign commoditi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goods,
the total expenditure on domestic commodity demand.
Chapter II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the new econometric tool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eory introduced.First is the
model law on the structure.Act as a result of structural modeling certain
limitations,econometric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 and methodology to
model th.e’’data to’’modeling way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data modeling as a main criteria in the’’Let the data speak for
themselves”and th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data itself and the probability
of random nature.The papers primarily use”data for”ways to three key
factors for economic growth impact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g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hapter III is on the time—series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use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obtained Sichua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First,in the long view,Sichuan’S GDP
growth and investment,consumption,exports and imports only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long-term,stable balance between them.Variables
LNGDP0,LNl0,LNIM0,LNEXO,LNC 1 0 level series of non-smooth,
after a band differential is stable,SO these variables is one single whole
series of bands,which could be further test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For the residual series for the whole equation smooth
sequence that variables LNGDP0,LNl0,LNIM0,LNEXO,LNCIO exist
for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but the only one.As
can be seen,Sichuan economic growth factors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in promoting consumption.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external trade to
Sichuan economic growth plays a smaller role.Second,from the
short—term relations,commo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serve as a
catalyst for economic growth.In the amended model error analysis
shows:the import.export trade volume measurement error in me
short-term dynamics ofthe role ofevidence that demonstrated in the short
term,Sichuan’S foreign trade volume in the short-term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ystem effectiveness smaller;services”employees”for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chuan tremendous contribution.In the
absence of access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abor income data,which
were attributed in part to the factors of error,the model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analysis.However,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 Sichuan services
workers for their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posi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mbodied in several
aspects.
Chapter IV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the author gave a number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The first is macro aspects,from the investment,
consumption,and import and export perspective are given.Investment
perspective is expressed in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create and
guide.The angle views of consumption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s.In rural
areas:seize’’Shiyiwu”Planning for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rural
consum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simultaneously.”new rural construction”is the step in”living chess”
through”the new rural devetopment”prior to the adoption of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mode change to the
rural populmion by increasing the income levels,thereby raising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and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consumption paRems.
Thre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ort and export订ades.Society
appears to the whole equation,the factor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in
Sichnan,and the role of smaller contributions.Sichuan should seize the
good opportunity to enter the WTO,actively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on the”winning by quality’’and”market diversification”of the
system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in the foreign订ade system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should establish a fair and transparent legal
system.
The second is the micro.Consists in Sichuan speci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 specialty economy,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ccelerate the training of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rural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Error-correction Mode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d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
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贤跃
2006年4月
第一章序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四川地处西部,地形多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可利用土地资源
较少,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展地区相对落后。但近几年来,四川经
济增长速度迅速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增长速度较快。据
2004年经济统计信息,四川经济总量提前完成计划目标,在全国的
位次有所提升。“十五”时期,四川GDP从4010.2亿元起步,2004
年达到6556.0亿元,提前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在全国各省(市、
区)的位次由第10位升至第9位。2001-2004年,四川GDP年均增长
11.1%,比“九五”时期提高2.3个百分点。同时,经济快速、持续
增长,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第一产业比重继续降低,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更依赖
于投资需求的快速扩张和第二产业的较快增长。“十五”前四年,四
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17.2%,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为45.4%,比“九五”时期提高5.2个百分点。
截至2005年底,四川省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省GDP达到
7300亿元,较1999年翻了近一番。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
标志着四川省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四川省引进到位国
内省外资金达到716.33亿元,同比增长49.2%。2006年四川省招商
引资将着力为“工业强省”战略服务,突出产业招商,年度力争引进到
位国内省外资金800亿元,力争新引进10家世界500强企业,促成
10家己入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资。四川作为西部经济领头羊,其
经济增长规模和增长模式在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中为成为亮点。
第二节提出问题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良好表现在西部总体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但
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深层分析,可以得到省内经济发展在投资、消费、
对外贸易等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
做。本文拟从四川的经济发展经济数据出发,对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
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了四JI J省1984.2004年经济发展的统
计数据,对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从长期看,四川经济
增长与其投资、消费、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投
资、消费明显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贡献权数相对差额较大,四川的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四
川经济增长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调整
任务艰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这说明四JI I经济的远期发展,应在宏观、微观方面对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引导和微观层次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抓住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机
遇,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迎头赶上,如何使四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
地发展是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同时,本文也对四川的劳动力
资源流动进行考虑,对“打工”大军对四川的经济贡献进行分析,并
对四川的远期经济增长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给予政策性建议。
第二章经济增长因素理论回顾
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
段。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
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
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
“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
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
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
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迸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
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
自从经济学作为--1"7独立的学科产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
学研究的主题。从最初偏重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到重视技术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提高,从偏重物质资本的作用到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从偏重各种投入要素的增加到重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管
理在要素整合中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在知识经济中影响
经济增长诸因素相对地位的认识的深化。
第一节经济增长因素的“三驾马车”‘理论
西方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所谓经济增长的总需求是指经济中对
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费希尔的《宏观经济
学》一书中,总需求是“指经济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关于总
需求的构成,西方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
府购买和净出口。比如,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中指出,计算
GDP的方法之一是最终产品法,即考察产品的流向。多思布什、费
希尔认为,对本国产出的总需求由四个部分组成:(1)居民户的消费支
出;(2)企业的投资支出:(3)(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
买;(4)国外的需求。总需求构成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GDP=C+I+G}C)(-M)
其中,c代表居民个人消费,I代表国内私人投资,G代表政府
支出或政府购买,X—M代表净出口即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如果我们将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和“政府购买(消费)”通称
为总消费,那么,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西方
“三驾马车”
消费因素分析
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户购买的消费品与劳务的价值,它是总支出或
总需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居民消费一般占国民总支出
的三分之二左右。正是由于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学者
十分重视对消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消费理论。由于
西方经济学家把收入看作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消费的
研究集中在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上。消费函数就是用来表示消费
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消费函数是一种递增的函数,在图形上表现为一
条上升的曲线。它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地增加。消费函
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各种不同的消费函数理论。在西方宏观经济学
中,论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通论》中明确指出: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消费与收入之间具有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他进一步研究揭示,正确
的收入变量应当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的实际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
对水平,故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虽然当收入增加时,
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的快,故边际消费倾
向是下降的,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凯思斯的绝对收入
假说得到了一些短期经验消费函数的验证。尽管如此,从长期看,凯
恩斯的上述结论并不适用。1946年,西蒙·库兹涅茨根据1869年至
1938年美国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发现长期消费函
数不同于凯思斯的消费函数。据此,库兹涅茨指出,从长期看,随着
经济的增长,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即平均消费倾向相对稳定,边际消
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的提出,克服了凯
恩斯消费函数的局限性, 同时也拓宽了人们对消费函数的认识。
(二)、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主要不
是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有两层
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某家庭或某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或其他消费
集团而言,在总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随着收
入水平的提高,各消费集团在总收入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变,即相对
收入不变,那么,各消费集团会认为自己(相对的)富裕程度没有变化,
于是倾向于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安排生活,即把收入中一个同样的份额
用于消费支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保持
不变。如果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某消费集团在总收入中所处的相对
位置下降,即相对收入下降,那么,出于高消费集团的示范和低消费
集团的攀比,相对收入下降的集团会设法提高收入中的消费支出份
额,即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另一方面,相对收入上升的消费集团会降
低收入中的消费支出份额,即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随
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不是必然下降。
相对收入的第二层含义是过去的收入尤其是过去的高峰收入相
对于现期收入的情况。过去的收入对当期消费有重大影响。表现在:
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支出随之迅速提高;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支出的
下降却十分有限。这种在消费支出上的“能上不能下”的现象被称为
“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对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的差异做
出了统一的解释。这就是: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长期消费曲线随之
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短期消费曲线
作有限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这样,相对收入假说既解
释了在长期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保持不变,又解释了在短期这种比例的
变动性。
(三)、持久收入假说
与上述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不同,美国经济学家米尔
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个家庭着眼
于未来若干年内的持久收入上。弗里德曼认为,家庭的消费主要取决
于它的持久收入,而不是它的现期收入。
持久收入假说的特点,是把任何时期内家庭的收入分成持久收入
和暂时收入,把家庭的消费分成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收入被定
义为在长期中稳定的收入。一般定义为能够保持三年以上的收入;而
暂时收入被定义为在短期中临时的、不稳定的收入。相应地,持久消
费是指在长期中稳定的消费支出;而暂时消费是指在短期中临时的、
不稳定的消费支出。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由
于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的相关系数为零,暂时收入就不会通过持久收
入影响持久消费;同样,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的相关系数为零,暂时
收入也不会通过影响暂时消费而影响持久消费: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
的相关系数为零,意味着暂时消费的增减不会影响到持久消费。这样
一来,持久消费就单纯地受到持久收入的影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
于零,消费支出随着持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增
函数。
r四)生命周期假说7
与持久收入假说同时但又独立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理论是莫迪利
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当期收
入,而是取决于预期的终生收入,即消费者预期整个一生所能获得的
全部收入。消费者理性地根据这一被确定的预期终生收入统筹安排一
生的消费支出,使效用达到最大化。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一生的收入、
消费和储蓄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一般地,在青少
年时期,消费大于收入,要靠借债维持消费水平;在中年时期,收入
大于消费,其剩余部分用于偿还青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养老;
在老年时期,收入又小于消费,其差额动用中年时期的储蓄来弥补。
如果不考虑参加工作以前的未成年期,那么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工作时
期和退休时期。人们对终生收入用于终生消费作出统筹安排时,倾向
于将终生收入平均分配于各年,使各年的消费支出都相等。生命周期
假说认为,消费支出还取决于家庭所获得的财产数量。财产有两个来
源:一是过去的储蓄;一是从其它渠道如接受遗产或赠予得到的财产。
总财产等于储蓄加其他财产,其中储蓄累积量随着工作年数的增加而
增加,随着退休年数的增加而减少。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一个人一生
中的总消费不超过他的总收入,包括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和财产收入。
上述四种消费理论都是以消费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收入与消费
之间的关系。绝对收入假说侧重于消费者的短期消费行为,认为消费
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收入增加时这个比例下降,
当收入减少时这个比例上升。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
期假说都在不同程度上侧重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认为在长期内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上述四种理论均从不
同角度解释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相互补充
的。
二、投资因素分析
投资支出或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总需求
中。消费所占的份额虽大,但它却是相对稳定的:投资需求在总需求
中的份额要小得多,但却变化很大,对总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投资波动通过乘数作用,对总需求产生了放大的影响。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投资的水平决定了总需求的水平。
(一)、早期的投资需求理论
无论是在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里,还是在早期的凯恩斯宏观经济
模型中,对于投资的~个共同看法是,认为投资的需求量取决于资本
的边际生产率。换言之,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
I=I(r)
其中,r为资本市场利率。对于上述投资函数,马歇尔和凯恩斯
分别作了阐述。马歇尔认为,人们的储蓄构成资本的供给,厂商的投
资构成对资本的需求。资本的市场利率就是由储蓄(资本的供给)和投
资(资本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储蓄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化,利率越高,
人们越愿意储蓄,资本的供给也就越多。但是,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
变化,利率越低,投资者越愿意借贷更多的资本。资本的供给方和资
本的需求方在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上通过竞争最终达到均衡,形
成均衡的市场利率。投资就是利率的函数。与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
不同,凯恩斯提出了投资边际效率问题。若投资边际效率大于资本市
场利率,则厂商认为投资是有价值的,愿意投资;若投资边际效率小
于资本市场利率,则厂商不愿意投资。只有当投资的边际效率等于资
本市场利率时,表明资本的供给价格等于资本的需求价格,资本市场
达到均衡。于是,宏观投资需求仍为资本市场利率的函数。
(二)、.加速原理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不仅指出投资受利率的影响,而且指出投资更
重要地取决于总收入这个因素。据此,西方经济学产生了加速型原理
投资函数。简单的投资加速原理假定:资本的生产能力被充分利用,
不存在闲置未用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社会上厂商数为N,
且各个厂商采取一个社会平均的加速数,宏观加速原理型的投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ΣNt=Σ缈,
简化为: NI=Ay.
公式中NI表示t时期社会总资本净增量,弘表示t时期社会总产
出(收入)。由公式可知,资本存量的净增加是社会总收入增加的倍数。
一般加速数大于1,这就是说,资本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社会总收入
增加的速度。使用简单加速原理型投资函数是有条件的,即在社会生
产能力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投资的加速作用。如果在经济
衰退时期,社会出现闲置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会消失。而资本
存量原理则不然,它是以社会意愿投资量为目标函数来调整实际投资
量的。从这一点来说,资本存量调整原理要比简单的加速原理更加现
实。

(三)、新古典投资理论
早期的投资理论仅仅突出一个金融因素一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后
来的简单加速原理型投资函数以及资本存量调整型投资函数则突出
收入的因素,但并不涉及到其他影响投资的因素。实际上,影响投资
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利率和收入外,还有产品的价格、投资品价格、税
率等。经济学家乔根森和他的同事们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新古
典投资理论。乔根森等人的投资理论是建立在最优资本存量的新古典
理论上,故被冠以“新古典理论”的称号。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最优资
本存量公式为:

K,=K(y,,C,,只)
公式说明:最优资本存量是产出Y,,资本的用户成本C,和产出品
价格只的函数。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它把生产部
门的最优理论引进投资分析中;第二,它把资本的折旧率、利率、税
收、投入品的价格以及产品的价格都体现在模型中;第三,它把资本
品未来的价格变化也包括在投资函数中。正因为如此,新古典函数要
比以往的投资函数更加接近实际的投资情况。
泗)、乘数原理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种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增加投资将引起总收
入(总需求)的增加,且总收入增量与总投资的增量之比大于1。西方
经济学把总收入的增加量乃是投资增量的若干倍数称为投资乘数。这
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思于1931年提出;后来凯恩斯在他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将其规范为“乘数原理”。投资乘数发
生作用的过程:投资的增加,引起对有关部门投资品的需求。从而增
加这些部门的总收入和就业人数;而总收入和就业的增加加大人们对
消费品的需求量,又增加消费品行业的总收入和就业人数,加快该行
业的生产。如此连锁带动,导致生产和收入的累积扩大。投资乘数效
应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可增加使用大
量生产设备。比如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缺乏有效需求,失业人数增
加,出现过剩的劳动力以及闲置未用的生产设备,此时增加投资,才
能产生乘数作用。随着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社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
提高,就业量增加,社会总需求(总收入)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
度时,社会生产能力被充分利用,投资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必然会提高社会
有效需求,投资加速发生作用的前提出现了,即社会总需求(总收入)
增加所引起的资本存量成倍的增加,从而加快了社会资本的快速积
累。当社会再度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状态,投资乘数原理又有可能发生
作用,新一轮投资增加又带动社会总需求(总收入)上升。如此反复无
穷,形成投资乘数与投资加速数的相互交错作用,推动经济波浪式向
前发展。
三、对外贸易因素分析
对于一国国内的生产者来说,无论是将产品卖给国内消费者,还
是卖给外国消费者,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国民产出的决定中,
出口与国内需求具有同样的作用。出口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只
不过这部分需求来自国外。相反,进口则是在国内产出基础上额外增
加的供给,或者说,进口是国内需求的外移,它具有减少国内总需求
的作用。因此,真正对国内总需求发生影响的是进口减去出口,即净
出13。它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净出口”表示本国在外国商品上
的支出和外国在本国商品上的支出对本国商品总需求的影响。净出口
在国民产出决定中的作用可使用总支出(AE)模型和凯恩斯主义的总
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加以说明。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出口可
以增加总支出(总需求),进口则会减少总支出(总需求)。而当国民产
出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增加会带来国民产出的
增加,总支出或总需求的减少会带来国民产出的减少。因此,当出口
大于进口,即净出口为正数时,国民产出水平高于不存在对外贸易情
况下的国民产出。当进口大于出口,即净出口为负数时,国民产出低
于不存在对外贸易情况下的国民产出。但是,如果国民产出己经达到
了充分就业的水平,则增加出口与在同样情况下增加国内需求一样,
会带来通货膨胀;而增加进口(在不至严重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前提
下)有助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净出口的大小取决于进口和出口的
差额。其中,出口量的大小由其他国家的进口决策所决定。这种决策
又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国际专业化的程度、一国生产的
物品与劳务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类似物品与劳务价格的价格、汇率四个
因素。进口取决于一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国际专业化程度、外国
产品和劳务相对于国内同类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汇率。
除上述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外,在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支出也是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所谓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用G表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加上政府支出后,总支出曲线将向
上移动,这表明:政府支出的增加可以导致实际国民产出的增加。相
反,政府支出的减少,也会导致实际国民产出的减少。而且,政府支
出的变动幅度越大,对国民产出的影响程度也越大。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由以上的经济增长因素理论的发展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因素
分析理论并不是一种统一的理论,它实际上是关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增
长的许多不同观点发展的总称。这些理论都力图阐明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发展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它们之间的数
量关系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发生何种变化。从方法论的角
度来说,都把经济增长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广泛地采用了动态分析和
均衡分析的方法。
动态分析是相对于静态分析而言的。静态分析就是在分析经济因
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不考虑时间的作用。不对时间因素进
行分析。动态分析则要求在分析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把时间
的因素考虑进去。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把各经济变量看成是时间
的函数,研究这些变量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
变化的关系。在经济理论中,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又是同均衡分析密
切相联的。均衡是指一种已经达到便维持下去的状态。均衡分析的任
务是找到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进而确定满足这些条件
的各种变量的均衡值。在经济增长的理论中,由于国民收入水平和有
关经济变量的均衡状态时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均衡分析的耳
的是找到有关经济变量在各个时期都能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并把这
些经济研究的方法同近代数学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的数理分析方法。随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计量分析工具和方
法应用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使经济增长理论获得更新的
发展。
一、结构模型法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是以宏观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总量水平上反
映宏观经济活动的动态特征,在经济结构上研究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之
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宏观经济模型主要用于宏观经济结
构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发展预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运行需要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支撑。宏观经
济统计的主体框架是全厩描述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对一
定时期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宏观统计核算,它是对国民
经济整体进行计算、测定、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
一方面为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提供科学的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又为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提供可靠的保证。所以构建宏观
经济计量模型应当尽可能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
协调。
初期的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主要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某种经济
行为的认识来确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并借此形式进行
数据收集、参数估计以及模型检验的过程。这被称为计量经济学建模
的结构法,但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无法一些事件震荡对基本经济变量
的动态影响。现实经济是错综复杂的:对于社会的发展、体制的变迁、
技术的创新等,要用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或动态多元非
线性方程组进行描述并非容易。一方面,对这些现实经济行为进行定
性描述的经济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同一经济现象的解释常有相
悖的理论模型形式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我们运用结构模型方法论时,
所依赖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不能说是确切可靠的;另一方面,时间序
列数据是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主要数据形式,在实证分析中,这些经
济时间数据往往具有样本小、汇总加工难度高、统计质量不如人意、
序列自身或与其他序列的相互独立性低等特征,因而所含建模的有效
信息较小,加之不少经济学中重要的变量没有对应的统计指标,因此
成为不可观测的变量。
结构模型方法论有其长处但也有其弱点。其长处是当经济理论正
确,数据质量高的时候,可以获得满意的模型。其弱点在于,对先验
设定的理论的极强的依赖性。人们对结构参数估计量的信赖度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对理论模型的信赖度。一旦理论模型失效或过时,所估计
的参数也随之变得毫无意义。另外,要获得理论与样本数据间满意的
吻合结果往往要凭借建模者的艺术,而这些艺术往往带有较多“英明
先见”的成分。
二、数据推动法
基于以上的考虑,于是,计量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
种与结构模型方法论背道而驰的“数据推动”建模途径,以描述样本
数据的特征作为建模的主要准则,在“让数据为自身说话”的信念下
分析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概率和随机性质。并认为任何经济变量的观
测值是由随机数据生成过程形成,在建模中,首先应对这个生成过程
作出假定,然后才能开展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推算工作。若统计推断不
理想,则需要修正原生成过程的假定,重新进行统计推断,直到分析
结果达到一定的内生一致性或收敛性为止。这样所建立的模型对样本
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且易对样本中的偶然或瞬变因素与长期因素不加
分辨,因而所建模型的参数一般不需要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协整分析
技术被广泛应用对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分析,并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
较好的效果。
第三章I匹1111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本章拟基于规范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获取对四川经济增长
GDP贡献权数较大的相关因素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对外贸易
的出口额、进口额等变量数据。并运用计量协整技术对它们之间的关
系进行研究。以分析四川的经济增长与四川的固定投资、消费、对外
贸易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对四』lI的远期经济增长给出政
策性建议。第一、二节介绍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相关
的预备知识;第三节是运用协整理论对协整方程的结果分析;第四节
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数据与平稳性检验理论
数据平稳性
所谓数据的平稳性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
生变化。直观上,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看作是一条围绕其均值上
下波动的曲线。平稳性可分为严格平稳和广义平稳。
严格平稳:指随机过程Y+的联合分布函数与时间的位移无关。即:
气蜘。“,Y2,..%)=气,‰,。舯^@,Y2,...,M)
或者: 、
尸饥≤岛,..彤。≤%)=尸0k≤6l,...,以。≤瓦)
广义平稳:指随机过程y+的均值函数、方差均为常数,
自协方差函数仅为时间间隔t—J的函数。
可用公式表示为:EH=上弧。=m; (衲常数,^为任意麴
Coy(y,,”)=Coy(y,伽M拍)t,s∈T Var(yt)=ro (ro为任意常数)
非平稳性:所谓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随着
时间的位移而发生变化,即生成变量时间序列的随机过程的特征随着
时间而变化。实际中,只有极少数时间数据是平稳的。
几种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
纯随机游走过程:Y,=Y¨+v。
带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Y,=∥+Yt—l+vt
带趋势的随机游走过程:Y,=∥+屏+yH+Vt
其中:v.是白噪声序列
检验平稳性的方法主要有:平稳性的非参检验:自相关函数检验;
单位根检验。
二、平稳性检验方法
单位根检验方法ADF检验:具有趋势特征的经济变量受到冲击后
的两种表现:(1)逐渐回到原趋势,冲击的影响渐渐消失;(2)不
回到原趋势,呈现随机游走状态,影响具有持久性。这时若用最4:---
乘法,将得到伪回归。例如:GDP变量。
假设数据序列是由下列自回归模型确定的:r=rr,一.+H
u独立同分布,期望值为零,方差为盯2,要检验该序列是否有单位根。
检验的原假设为:H。:y=1
回归系数的0 L s估计为:;2雠
检验所使用的统计量为:t:_y-y,在H。:,,=l成立的条件下,
盯.
t统计量为:f:车! ,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该统计量不服从传
仃;
统的t分布,而服从DF分布,t的值用r来代替。进行DF检验时,
比较t统计量值与DF临界值,即可在某个显著水平下接收或拒绝原
假设。检验步骤如下:
(1)根据观察数据,用OLS法估计一阶自回归模型:r=,r一,+叶,
矧一阶自酌系数№s黼;=麟;
(2)提出假设:H。:y=1,检验用统计量为常规的t统计量:
(3)计算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的t统计量值,查DF临界值表
得到临界值,然后用t统计值与DF临界值相比较:若t统计值小于
DF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数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若t统计值
大于或等于DF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即原数据序列存在单位根。
由于DF的l临界值与数据生成过程和回归模型的类型有关,因此
根据三种不同的模型生成三类DF临界值,三种模型方程如上述所示。
因此,检验非平稳性就是检验,,=1,或者说,就是检验单位根。即单
位根是表示非平稳性的另一方式。将对非平稳的检验转化为对单位根
的检验。DF检验存在的问题是,在检验所设定的模型时,假设随机
扰动项u不存在自相关。但大多数的经济数据是不能满足此假设的。
当随机扰动项Ut存在自相关时,进行单位根检验由ADF来实现。将DF
检验的右边扩展为包含Yt滞后变化量的项:
模型l:只=M一,+Σa只一,吖‘
模型2:只=%+店:。+ΣaYt一,叶
』圳

模型3:Yt=%+qf+隅一1+Σ△M_J+vf
其中:每,=Y,一Yt。,P=l,2,3获由实验来确定。
此时单位根检验首先对无约束回归方程用0LS进行估计,然后对
有约束的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最后计算出F比值以检验约束条件(H
。假设)是否成立。ADF在Eviews中较易实现。
单位根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当检验结论为:不存在随机游走。
我们得到的结论正确的可能性较大。当检验结果为:有随机游走,我
们得到的结论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华勺
f =
第二节协整、误差修正模型理论
一、协整的提出及概念
当两个变量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则可能存在伪回归。所以要检
验序列的平稳性(如单位根检验)。但是大多数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为防止伪回归,这时的处理办法有两个:差分——但是会导致长期趋
势的损失;协整——不平稳的几个变量的一个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
的,(若平稳就是协整的)。协整检验作为线性回归的诊断性检验,可
以看作是避免伪回归的预检验,还可以看作是对经济理论的正确性检
验。协整检验步骤:(1)、x。和y。都是随机游走的序列,将x。对
y,用OLS回归,得残差序列et;(2)、检验et的平稳性。若et平
稳,则X。和y。是协整的,否则就不是协整的,(检验et平稳性有两
种方法:DF检验和用DW统计量检验)。
二、误差修正模型(ECM)
协整分析中最重要的结果可能是所谓的“格兰杰代表定理”。按
照此定理,如果两变量y。和X。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
关系。当然,在短期内,这些变量可以是不均衡的,随机项是均衡误
差e。.两变量间这种短期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
型(ECM)来描述,ECM模型是由萨金提出的。
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路是,若变
量间存在协整关系,郎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
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中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经济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平稳序列。
同时,存在着某种联系方式(如线性组合)把相互协整过程和长期稳
定均衡状态结合起来。这时相互协整隐含的意义是:即使所研究的水
平变量都是~阶差分后平稳,受支配于长期变量,但这些变量的某些
线性组合也是平稳的,即所研究变量中的长期分量相互抵消,产生了
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种调节过程一~一误
差修正机制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关系的偏差在规模或数量上的扩
大。因此,任何一种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变量都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反映短期调节行为。误差修正模型一般采用两步,分别建立区分数据
长期特征和短期特征的计量经济模型。从理论上讲:
第一步,建立长期关系模型。即通过水平变量和0LS法估计出时
间序列变量间的关系。若估计结果形成平稳的残差序列时,那么这些
变量间就存在协整的关系,长期关系模型的变量选择是合理的,回归
系数具有经济意义。
第三步i建立短期动态关系,即误差修正方程。将长期关系模型
中各变量以一阶差分形式重新加以构造,并将长期关系模型所产生的
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在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检验过程中,对
短期动态关系进行逐项检验,不显著项逐渐被剔除,直到最适当的表
示方法被找到为止。其中,作为解释变量引入的长期关系模型的残差,
代表着在取得长期均衡的过程中各时点上出现的“偏误”程度,使得
第二步可以对这种偏误的短期调整或误差校正机制加以估计。
第三节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样本取自1984—2004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自于各年
的《四川统计年鉴》。进出口值为当年的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
用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I表示全社会固定投资额,既表示出口额,
IM表示进口额,C1表示居民消费平均水平。为消除各个时期变量数
据的不同量纲的影响,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并分别用
GDP0、10、EX0、IM0、C10表示。同时为消除时间序列指数数据
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影响原序
列的协整关系。指数化变量的对数形式可表示为LNGDP0、LNl0、
I,NIMO、LNEX0、LNCl0。
表1 I盈J rl省1984—2004年国内生产总壕(GDP)、屠民平均消费水平(C1)
表2数携处理结果
19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一)、初步分析
图1、图2分别显示了各变量的趋势图和散点图。从图上可以看
出,变量LNGDP0、LNl0、LNIM0、LNEX0、LNCl0。呈现出不断
增长的趋势,且变动的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较
强的相关关系。它们的l阶差分序列表现为平稳序列趋势。
r司
f:龋印⋯
L!!型!I
图1各变量的趋势图图2 LNGDP0、LNl0、LNIM0、LNEX0、LNCl0散点图
lI三~壁DL鬯NK2q3P0三塑!『
图3各变量1阶差分趋势图
同时,下表给出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尽管它们之间存在较大
的相关系数,但并不表示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
还需要用协整技术、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0
j.i巍自礴重,。1.000000 ·o:嘲1矿0.999162鞲交酉懿筘弱酣0.961756
j一‘喜随睦巍誊:0.921119 1』墅10,0。j 0,923522奠.:蝴昶熙“j 0.927363 一蕊贼j 0.999162 o.923§社0 1.000000囊溉獭鳓2誊v‘o.965084
表3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二)单位根检验分析
运用ADF检验法对变量LNGDP0、LNl0、LNIM0、LNEXO、LNCl0
以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应用eviews软件,检验
结果如下:
表4 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变量LNGDP0、LNl0、LNIM0、LNEXO、LNCl0
的水平序列时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所以这些变量是1阶
单整序列,由此可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EG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由于变量LNGDP0、LNl0、
LNIM0、LNEX0、LNCl0都是l阶单整序列,可用OLS法进行协整
回归,得到的运算结果:
表5 Eviews运算结果
协整方程如下:
^
InGDPO.=一0.3735+0.86221nCl0+O.21711ni0—0.0349InIMO十0.02911nEX0
T: (-5.1356)(17.7451) (5.1230)(-1.4173) (1.4620)
R2=0.9994 adj—R2=0.9993 DW=I.7867 F=7319.61
模型的拟合度很高,且可以通过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若变量
序列LNGDP0、LNl0、LNLM0、LNEX0、LNCl0存在协整关系,
则上面的模型估计式的残差序列eL应具有平稳性,对et做单位根检
验,ADF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Null Hypothesis:RESIDl has a unit root
Lag Length:0(Automatic based On SIC,MAXLAG=4)
l_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4.300823 0.0035
Test critical values: 1%leveI 一3.808546
5%Ievel -3.020686
10% 一2.65041 3
IeveI
表6残差序列e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et的ADF检验统计值为-4.3008,小于
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3.8085,因此可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这表
明变量U旧DP0、LNl0、LN]M0、LNEX0、LNCIO之间存在协整关
系,而且是唯一的。
四、协整方程关系分析
协整关系所对应的长期关系如上式所示。此方程表示的变量
L,NGDPO、LM0、LNIMO、LNEX0、LNCIO之间的关系符合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需求拉动理论,并且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它说明:四川
省消费每增长一个点,GDP将增长0.8622个点;投资、出口每增长
一个点,四川的GDP将分别增长0.2171和0.029个点,相反,进口
每增长一个点将使GDP增长减少0.0349个点。可以看出,四川I的经
济增长因素中,消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许可以从一定的角
度解释四川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和“消费天堂”的由来。而同时
四川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较小,这表明四川在对外开放
和吸引外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于协整方程反映的经济问题笔
者将在第四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确定各变量的滞后数为2,对各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
验如表4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lnCl0
是lnGDP0的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lnGDP0是lnCl0的Granger
因果关系,即lnCl0和lnGDP0构成双向的因果关系。消费需求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作为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分析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
响作用。经济增长通过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倾向的变化两
个中介因素而对消费需求发生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在既定的收入
分配政策下会通过增加或减少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在消费倾向不变的
情况下,会产生消费需求增减变化的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通过改变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
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或增加人们新的消费欲望,从而改变人们的
消费倾向,同样能起到增加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其次是作用经济增
长的制约因素,分析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结论
看来,四川省的消费量拉动了GDP的增长,而且经济增长反过来又
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动因
之一,进口构不成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反而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投资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同时,投资对四川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
明显。因果关系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表7 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
六、误差修正模裂分析
因为序列LNGDP0和LNl0、LNlM0、LNEX0、LNCl0之间存
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若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
闯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丽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
的不断调整下褥以维持的。既存在菜耪联系方式(如线性组合)把相
互协整过程和长期稳定均衡状态结合起来。相互协整的变量隐岔的意
义是:即使所研究的水平变量各自都是一阶差分赝平稳,受支配于长
期分量,但这些变量的某些线性组合也可以是平稳的,即所研究变量
中的长期分量相互抵消,产生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这是因为存在一
个调解过程一~误差调节梳制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关系偏差在规模
和数量上的扩大。即任何一组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变量间都存在误差
调整机制,反映短期调节行为。误差校正模型即反映短期动态关系,
将长期关系模型中的变量以一阶差分形式重新加以构造,并将长期关
系模型中产生的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列入,对协整关系的短期调整
和谈差校正机制加以估计。在四川省经济增长各主要因素协整关系的
基础上,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模型1)
^
ALnODg=O.0241+0.1 177Dlnl0-0.0068DIn/M0+0.0244DInEX0+0.7648DlnClO一0.8202eesid(-1)
t: (2.459) (2.880)(-0.462) (1。0165)(13.28)(-3.975)
R2=0.9473 爿巧一R 2=0.9285 ’DW=I.55i F=50.34
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进口、出口贸易额差分项在误差短期动态
修正中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在短期内,四川省的对外贸易额对经济
系统中短期调整效用较小,剔除该两变量重新估计误差修正模型,运
算结果如下:(模型2)
^
AInGDP,=0.02774十O.1103Dlnl0+O.7667DhaCl0—0.7391resM(一1)
T: (3.189) (3.381)(14.37)(-3.951)
R2=0.9428 么孝一R2 0.932 DW=I.44 F=87。93
模型2的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叛合效果较好,残差顼基本上在1个_正负
标准差范围内。翻图所示:
图4修正模型的残差波动图
模型2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变量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的符号
一致,误差修正项et.1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误差修正系
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模型反映了lnGDP受lIlCl、111I影响
的短期波动规律。这说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省内消费、投资之间有着
密切的关系,而同时四川的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作用较小。当然这种
局面正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在川投资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善。
第四节I匹1111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笔者回顾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地区经济增
长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
析工具,要“经济数据自己说话”。对四川省GDP增长和居民消费、
投资、进口、出口等影响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基础上进行多变量
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经济增长、消费、
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四川的劳务大军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一、从长期看来,I四111省GDP增长与投资、消费、进出口之间
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第一,消费明显的促进了四川GDP的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又极大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协整方程看出,
消费额每增加一个点,GDP增加0.8622各点,这说明消费对四川经
济增长起到主要作用。
分析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省内居民的消费率较高。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值)是一个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据经济统计数据,
四川省居民消费率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上升
趋势。省内居民消费率的上升趋势增强了消费的增加,助推了经济的
增长;
2、省内居民特别是成都平原区域,多有盆地意识,休闲生活观
念较强。和沿海和东部地区相比,居民少了一种快节奏的竞争,多了
一份休暇,“天府之国”的由来可能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构成了特有
的居民生活方式,也使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突出;
3、消费设施、消费条件完备成熟。消费的增加与发展在很大程
度依赖于消费设施、消费条件的完善与发展。省内城市消费场所和设
施健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为消费的增
加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
等基础设施不端建设完善,也在很大程度刺激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第二,进出口和投资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并不显著。‘
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显著,而经济增长却
对投资的增加起到很大影响,这与传统经济理论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
主要动力观点有些不符。
在对外贸易方面,笔者认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可能有以下
因素造成:
1、对外贸易规模较小。虽然近几年四川省的对外贸易发展较快,
但整体规模较小,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小,这同四川省这样的人
口大省极不相称。1999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606.30亿美元,四
川省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4.69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69%;2000年
该项指标为O.54%。1999年全国的出口总值为1949.31亿美元,四川
省仅为11.39亿美元,占O.58%;2000年该项指标为0.56%。如果按
人均水平计算,四川省该项指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如果四川省
的外贸出口增长不能赶上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则其外贸进出口总额
占全国的比例还会降低。
2、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和低加工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大,贸易
区域过于集中。2000年四川省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
16.6%,全国该项平均指标为10.2%,四川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四川省的低加工产品的比重也较大,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的出
口比重偏小,竞争力不强,资源密集型原料和原料性加工产品比重偏
大,特别是出口商品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小,创汇率
低,效益较差,没有发挥外贸出口对优化四川省产业结构、提高企业
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2004年以来四川省
虽然同1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但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却非常集
中,主要集中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北美、西欧等国家。过于集
中的贸易地区使四川省对外贸易量很不稳定,容易随贸易环境变化出
现较大波动。,
3、对外贸易的大经贸格局尚未形成,外贸企业内部结构矛盾突
出。
四川省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仍然是以国有外贸企业为主,而这些企
业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体制落后,开发创新能力弱,经
济效益不佳。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落后,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缺乏对资
金的运营管理能力,长此下去,不利于新的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同时
外贸企业内部各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一般工业品的生产能
力过剩,国际市场卖点不好;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
品却短缺。
4、对外贸易的经营人才缺乏。对外贸易作为一个涉及面较广的
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求掌握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等相关的专业知
识,还要精通外语和电脑,以便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界里及时掌握
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但四川省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
不多,许多高校毕业生愿意去京、沪及沿海等地工作。外贸系统的优
秀人才本来就缺乏,还常常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这就使外贸系统人
才缺乏的四川省更加雪上加霜。入世后,外贸人才不仅要懂经营、懂
外语、懂业务,还要熟悉世贸组织的新规定,这必然会给四川省的对
外贸易带来更大的困难。
在投资方面,分析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
四川地处西部,早期交通设施落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对外
资吸引能力较弱,自有资金投资短缺,而且资金投资利用效率较低,
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使其对经济增长推动
的权数较小;另_方面,多年来,四川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相对较低,
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据经济数据统
计:2004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3%,比全国高6.1个
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O%,却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
四川“十五”前四年投资率仅为3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8个百
分点。随着经济GDP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结合国家的前几年的积
极的宏观经济政策,GDP对投资的反作用较为明显,由于投资增加
对经济增长的助动存在时滞效用,使现期对投资的影响分析结果权数
较低。另外,投资需求在多年内虽然持续增长,但其投资结构不合理
现象突出,市场在投资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
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地方出现大规模重复投
资现象,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助长部分经济泡沫水分,易使经济增
长出现较大波动,给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二、从短期关系看,投资和消费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短期内,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
和出口需求等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投资的扩大意味着有效需求
的增加和人们收入提高,使消费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消费
的冲击恒为正且稳定,投资的冲击效果要滞后几期才会显现出来,这
说明启动内需短期内见效最快的是消费,投资只是通过消费在长期起
作用。这是因为消费在短期内~方面加快了资金交换和流通的速度,
促进了产品的生产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另一方面它作为GDP支出法
核算的一部分,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的双向良性循环。而
增加投资有一个投资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故投资的影响只有经过较
长时期才会显现出来。
四川省近年来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过分地强调积累以及投资对
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忽视了消费的巨大作用。投资主要影响企业的生
产活动,对产品的供给起作用,它对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实际上
是一种由消费带来的引致需求。如果能够将启动消费与刺激投资的政
策搭配使用,一个注重短期,另一个注重长期,那么更容易促使经济步
入良性发展轨道。在误差修正模型中,消费因素的修正系数为0.7667,
而投资因素的修正系数为0.1103,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四川省的
消费对经济拉动动态调整作用是相当巨大的,而投资在短期内调整较
小,其作用效果在长期内将得到体现。而且投资和消费的修正系数符
号和GDP一致,这与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较为符合。
相反,对外贸易的经济影响在短期内相对较小,甚至可以不考虑。
但在长期内我们也不能忽视进口的作用,四川进口商品中大量为省内
急需的关键生产设备、高新技术和重要原材料,这些进口品有利于科
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在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进口品是直
接为出口生产服务的,进口同样可通过出口支持经济增长。因此,出
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把进口仅看成GDP的一个
负影响因素是不全面的。
三、劳务“打工”大军对四川的经济发展
以上方程利用的数据跨度时期较长,在近几年的经济结构和增长
形式的转变没有得到体现,如四川作为民工输出大省,每年民工汇回
四川的经济收入为四川的经济发展作出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其在四
川GDP增长中的贡献权数特别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增长。但由于没有获
取省内外劳务收入的数据,这部分的影响因素被归于误差项中,将对
模型的分析起到一定的影响。但理论研究表明四川劳务民工的对本省
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l、民工对省内城市发展的贡献
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对省内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全面又
深刻的影响。
(1),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大量更低廉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部分城市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省内经
济的发展,要求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之间实现最佳配置。随着城
市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城市自身的劳动力供给相对
不足,流动人口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为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劳动
力资源。如今,在城市建设的很多领域,“农民工”已经成了最主要
的生产力量。
(2),流动人口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
增加了城市的收人。大量流动人口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消费力。与此
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城市经营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他们在为
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繁荣了城市的商业,并通过纳税、交纳管理费
等方式,也增加了城市的收入。这些流动人口对于城市商业的繁荣和
城市收入的增长,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流动人口形成的巨大的购买
力,促进了城市的商品流通。
(3),流动人口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城市居民
的生活方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在
城市从事饮食、服装、修理、房屋装修、运输以及家庭保姆等行业,
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矛盾。流动人口的存在,为城市与
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
展,促进了城市居民对自身以外文化的接收能力,以及城市居民对流
动人口本身的认同和接受。通过城市与农村之间资金、物资及人员的
交流来促进各自的发展。
2、民工大军对省内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1)、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流出地多是经济落后地区以及人口与就业压力比较
大的地区,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无限大量增长的劳动力构成省内农村发
展中最大的矛盾,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限制因素。种植业生产,尤其是
粮食生产的单一经营,使农村耕地容纳不下过多的劳动力,乡镇企业
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以及资金替代劳力效应的作用,对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也很有限,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无疑是一个大浪费。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并在外地就业,开辟
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新天地,使之由闲置资源变为财富,有
效地减轻了流出地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在省内现
行的农业生产规模条件下即已存在为数众多的剩余劳动力,更严重的
不是这些剩余劳动力无法全部被非农产业所吸收,而是土地经营规模
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间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这些劳动力的非农化受
着农业剩余不足的严重制约,扩大生产规模从整体上讲在一个较长时
期内不会作为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此提供了可
能。四川农村由于人增地减,省内山地多,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农
户的生产规模日益碎小,专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
另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有更多的农业资源,改变由于人多地少,单纯农
业经营劳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收入甚低的状况,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的发展。
(2)、增加了农村收入,为农村发展注人了资金。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省内农村经济
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外流劳
动力增加的收入,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增加了农村社会购买
力,而且把部分收入用于发展农村经济。据统计,2005年四川省共
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63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22亿元,实
现了转移输出规模和劳务收入继续位居全国第一。而2006年将在
2005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计划实现劳务输出1700万人次、劳务收
入750亿元,并培养了一大批懂技能、有素质的高端劳务人员,从而
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外流劳动力返回资金也有一定数
量用于发展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使农业的现代化与农村的城镇化同步进行。而农村劳动力外流,既为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和资金条件,又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
和信息条件,促进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经济实体的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
(3)、有利于农村发展市场经济,活化生产要素,沟通城乡关系。
要使农民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就必须放开农产品市场,让供给
与需求、生产与销售直接见面。劳动力外流一方面可以形成土地、劳
力、资金、技术的重新组合,活化了生产要素,促进农村产业或产品
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形成一种发达地区拉动落后地区、城市拉动
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沟通区域间、城乡间联系,.缩小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再则,农村劳动力外流还有利于劳动力
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实现就业和用工、要素组合、
创造新增财富和利益分享上有统一性、融合性。由劳动力外流形成的
市场经济机制作用,牵动了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城乡和区
域流动,在农村地区也能达到优化组合,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发
展。农村经济发展了,就有条件调整农村产业或产品结构,使农村经
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农副产品增多,流向城镇地区,又把城镇工业品
带回农村,繁荣了农村市场。“十一五”时期,这种劳动力流动规
模将呈扩大趋势,这将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四川民工大军在推动加快劳动力就业转移、城乡一体
化建设、经济增收等方面对四川经济增长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民工劳务经济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1)部分地区市场封
锁严重, 准入门槛高;(2)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劳动力无序
流动的问题仍很突出;(3)管理上的弊端,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侵权现象日渐突出;(4)外出务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适应劳务市
场对人才的需求等其他问题。以上出现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劳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个民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
定。
第四章IⅡl Jtt经济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虽然四川省近几年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但是,目前其经济增长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
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投资引导、对外贸易、可持
续发展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四川
省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节从宏观角度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央将加大对区域经济的扶持力
度。在中国区域发展遵循“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
先”的大框架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
种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起到组织者、7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从宏观
上针对四川省地区经济体色和区域特点,制定远期经济发展目标和发
展规划,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角度(体现在投资环境的创造和引导方面)
1、四川省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存在巨大
的开发空间。
针对四川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当前应做的是打好基础,理顺关系,
为长期开发,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应当加速交
通运输、能源生产供给等工业化基础设旅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加
速网络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省内信息化;加速教育和
人力资源开发等知识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知识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加速推进地区的制度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
源优化配置,提高制度效率;控制人口增长,加速省内地区城市化进
程,建设若干个具有综合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是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有效现实途径:作为西部省份,受
主客观因素制约,四川在小城镇建设中应集中有限资源,发挥即有优
势,重点发展县城镇,培育成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和增长极,带动县域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同时对县乡财政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使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有主动陛和积极性。
2、政府要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尤其是要利用本地特
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通过规划而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要充分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在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时,应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当地资源禀赋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地方产
业链的形成,实现上、下游企业、互补企业的协同前进,引导企业配套
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
集群。另外,更要注意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是注意本地人
才、资金、资源等要素潜能的充分挖掘,依靠内生力量发展适合本地
特点的产业集群。这种战略特别要在政府的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考虑,
并通过各种途径使本地企业为其配套生产服务,将其纳入本地产业集
群发展战略之中。
3、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要致力于积极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具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两方面。硬环境的改善可从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方便的交通运输、畅
通的通讯、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入手。软环境的改善则有:放松对中小
企业的进入管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有企业抓
大放小战略的实施,大量国有企业退出一些竞争性行业,使得中小企
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随着中小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
多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更多的行业对它们开放。这就要求不但放开竞
争性行业的进入限制,而且随着技术和需求上的新变化,也迫切需要
放开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限制,使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更长;鼓
励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供各种与产
业集群发展相关的信息服务。四川经济发展要在吸引外资投资有所突
破,扩大对外贸易,就要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认真地下点功夫。据悉,
围绕服务“工业强省”战略,2006年,四川省将按照“以大项目形
成产业链,以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以产业群形成制造业基地”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推出重点产业链、产品链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围绕优势资
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四大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并在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率,降低投资风险方面加大政府的职能作用。
4、引导产业结构良性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
四川省内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平
均水平,城镇规模、等级序列不完整,结构失衡。省内大城市和中等
城市在城镇体系中_的比重较低,难以承担起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
的作用;地区小城镇发展尚处在原始的资金、技术积累阶段,乡镇企
业相当不发达;经济结构呈现内向型的特征,城镇经济与区域经济的
协调系统都相对闭塞:经济后进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不完
善。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发展战略:
(1)、不平衡发展战略:在小城镇发展方面,要优先发展相对发
达的地区,通过他们来支持和带动其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2)、资源转换型发展战略:资源转换型发展战略的基点是以开
发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从而推
动区域经济增长。
(3)、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战略:任何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
区域背景,都要根植于自己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环境之中。有重
点地选择那些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是十分
必要的。
二、消费角度
四川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三产业的发展远不充分,并在一定
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化的滞后(反过来,城市化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第
三产业的发展)。四川第三产业不发达,实际上大大降低了等量工业
资本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大大降低了第三产业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
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同时,农村居民
消费占全省支出总额的比例逐年快速下降,已接近不断上升的城镇居
民消费比例,这实际反映了四川省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
实。另外如果考虑到支出总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在政府消费、固定
资本形成总额这些用于公共设施和福利供给等支出方面,城镇居民比
农村居民更具有优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城乡收入的差距将进
一步扩大。
城镇方面:
1、优化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由于收入的增加对于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
平,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促进四川居民消费进而拉动经
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要把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
设结合起来,以成都为中心,加快大中城市的改造,努力提升城市面
貌,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消费能力。加快国有企业改
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尽快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
收入和较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总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缩小居
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2)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调整升级四川地区的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商品结构,积极生产和引入居民迫切需要的商
品,适应居民消费由“生存型”、“数量型”向“享受型”、“质量型”
转变的大趋势。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预期储蓄。积极寻找
消费热点,增强人们消费的信心,并配合各种消费信贷政策(如住房、
汽车和教育消费信贷),将人们的预期消费转变为即期消费。
(4)政府应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注重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鼓励人们加大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
出,使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发展,促进四川地区
经济的长远发展。
2、支持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
的联合与协作,积极争取与外商合作。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方面:
小城镇只有通过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和培育龙头企业,
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实现自身的繁荣,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促
进消费水平提高,使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
农村方面:
抓住“十一五”规划的新农村建设契机,使农村消费和经济建设
发展良性互动。
刚刚闭幕的“两会”,对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给出远景规划。其
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为引人注目。通过新农村建设,将使
老百姓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同
时进行的农村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降低
居民的储蓄率,拉动消费增长。当然,这一任务相当艰巨,彻底解决
需要时间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但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新农村
建设”是一步“活棋”,通过“新农村建设”要把以前通过大规模的
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到通过提高农村老百姓收入
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并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有利于缩小两极分化,
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可
谓一举夺得。
结合“两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远期规划和契机,按照“多予、
少取、放活”的方针,四川省今后农业投入将明显增长,新增投入资
金应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农村道路工程、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等多个方面。同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省内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
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
于往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
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在农业和农村。省级新增财力安
排紧贴民生,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立竿见影功效的项目应加大
支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于
降温当前的基础建设的过热趋势,对于改善以前的粗放型的拉动经济
增长模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健康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8
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省内经济整体健康发
展,对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城乡一体化
协调发展就是把城乡发展统筹考虑,以发达的城市带动落后的农村,
以广阔的农村消费空间拉动城市工业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要改
变原来的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逐步达到城乡融合,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目的。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居民生活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乡居民对商品和
服务的消费方式、消费能力、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都将发生较大变化,
居民消费的空间可望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将比“十五”期
间有所加快;消费结构将继续调整,以农产品、食品工业、纺织产品
等为代表的传统商品占整个消费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但仍继续保持居
民消费的主体地位,对电子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等需求比重将明显上
升,以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旅游业、卫生和社
会福利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强;从政府消费角度看,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四川政府消费对农业、教育事
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的投入比重将不断上升,对社会服务性行业投
入比重将下降。预计“十一五”时期四川消费需求年均增长可能保持
在8.5~10.5%之间,对四』|【经济的增长将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进出口贸易角度
从四川省经济总量、出口、进口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后四川
省作为一个西部大省大力推进外贸出口,积极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取
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同时从上述协整方程看来,在四川经济增长因
素的分析中,进出口的贡献作用较小。这说明四川在对外经济贸易领
域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体经济环境的改
善和外资进入门槛的降低,为省内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远
景,四川应抓住良好机遇,克服地理位置的不足,奋力赶上,使对外
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更有力的引擎之一,为此,政府有很多工作要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的发展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跨
越。
1、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对外贸易制度环境的建设上,首先应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法
律体系。四川省应对照世贸组织协议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相关外贸
法规,在积极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按照中央~级法规修改、制定适
应自己本身发展的法规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建立跨地区、跨行业、
跨所有制的国有控股外贸大刑企业和企业集团,构建四川省外贸行业
的大刑企业经营体制。在这类企业中,政府应有重点地对一些优势企
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使其成为四川省的创汇主
力。同时,可以考虑利用国内证券市场的融资架道组建专门的科技产
业投资基金,以扶持风险较大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出口
创汇时没有大的后顾之忧。
2、要努力扩大出口。按照国家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要求,因势
利导促使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扩大高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出
口。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的新形势,组织好反倾销的应诉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
在海外建立后序加工基地,规避贸易壁垒的限制,以资本输出带动商
品输出。
3、加强招商引资。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
移的机遇,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把利用外资
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带动结构
升级和机制转换。积极开展专业化的招商活动,提高招商效率。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
纺织品、服装、钢铁、机电产品、药品等是四JII省的传统出口产
品,应当严把质量关,追求高品质、低成本,以提高传统产品的竞争
力;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以销定产,积极扩大
直接出口。要积极的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
档次。在全球都盯着我们中国发展的背景下,出口中的“以质取胜”
战略业是老生常谈,但也属实实在在要坚持的。此外,还要发展新兴
市场,不断开拓潜在市场。四川省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几个
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广阔的国际市场可以开拓。在此过程中,要提高
对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克服畏难情绪,使四川省的出口产品不断销
往世界各地,以防由于出口区域单一而使进出口贸易严重受挫的现
象。近年在这方面的进步也说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
我们可喜地看到,2004以来,四Jif在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方面
取得了长足进步。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子公司花落四川,特别是把成都
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其投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四、民工劳务经济问题的解决建议
四川民工劳务经济对省内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日益重要,目前也存
在很多问题制约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解决: .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
施,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和城乡分割,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
力市场。
建设覆盖全国的劳务信息网络是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务
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充流动
和尽可能减少“盲流”现象的必要条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家可
酌情考虑在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四川经过探索正在建设农民工
“远程见工系统”,扩大市场半径,实现信息对称、劳动力资源与市
场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降低农民工外出风险和成本。对农村劳
动力有序转移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川省实施劳务开发发展应以技能化为先导,实施农民工培训是
解决技能化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培训手段,完善培训政策,健
全培训体系,加大培训投入,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培训时效性,确保
培训目标任务完成。应采取以下如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鼓励
用工单位培训农民工、降低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成本、落实培训I费
减免政策等措施以全面提高省内农村农民工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提
高全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水平,提高全省农民增收水平。
(三)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还农民工以国民待遇。
人口的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城市化战略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户籍制度
必须顺应这一大的历史潮流,按照打破城乡分割和有利于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的方向加快改革的步伐。建议国家尽快取消现行的城乡分割
的户籍管理制度,代之以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改革劳务输出人员
由输出地管理为相对固定的居住地工作地管理。同时在平等择业同工
同酬、医疗、保障、教育诸方面享受应有的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四)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体现在下面几点:
1、尽快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农民进城务工保护条例把维护民工
合法权益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护体系:包括劳动仲裁、司法援助、保
险保障、信贷支持、民工救助和新闻舆论监督等体系建设方面。
3、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
(五)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力度,搞好农民
工服务和管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流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
殊人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劳动力,又不是严格意义的城市劳动
力,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城乡一体化漫长历史进
程的特殊现象和特殊过程,必须因地因时制宜,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决当前农民工管理上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淡化、体系不顺、管理
不力、服务乏力等情况,可从四川的特殊省情出发, 探索围绕并做
强做大劳务开发经济,设立专职政府机构,从管理体制上促进和保障
劳务开发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
“十一五”期间,四川应集中劳动保障系统管理的培训资源,面
向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知识培训,组织职
业技能鉴定,提供就业服务,为农民工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
条件,促进农民工的有序流动,使民工大军对四川经济的发展做出更
大贡献。
第二节从微观方面角度的政策性建议
一、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首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
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省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
科研中心。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
高养殖业比重。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
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为投资、消
费和区域间贸易的迅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其次,要发展、壮大非农产业。发展壮大非农产业,更多地要与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的改革紧密结合,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
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型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
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
县特色的小城镇群体,形成产业和人口密集,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
移出来。
第三,引导、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补贴农业和农民。
在坚持和稳定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和有
偿的原则,加快土地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农业庄
园、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集中,按照现代工业的理念,加快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同时,应
切实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政府
对农业的投资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品质
为重点,集中资金向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商品粮
基地倾斜。完善财政对农民和农业的补贴体系,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
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扩大良种推广补贴规模和范围,
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四,针对四川特殊的地理特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考虑到
四川省实际情况,通过培育小城镇特色来增强其竞争优势,主要以市
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高主要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培育和形成若干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措施是:
l、大力开发旅游业。四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旅游业是一个
“无烟工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性,可以推动地区对外交流;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建筑业和劳务输
出业;
3、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把
四川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关键环节;
4、加大林果、蔬菜、花卉、烟叶、中药材、畜牧业和水产品等
方面的开发力度,实行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5、省内经济较落后地区,以农业为主,矿物资源丰富,可选择
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矿物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
二、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贡献权重
四川经济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这种采用传统线
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高增长是以比较高的投入为代价的。据有关
资料,2001~2004年四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5%,明显低于
沿海发达省市的水平,四川亿元GDP综合能耗也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
水平。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四川经济增长方式,。
科学选择支柱产业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突破产品与技术开发的
瓶颈,提高产品与产业的竞争力,采用或突破什么技术生产哪些产品
是壮大工业产业的关键,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
可或缺。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的外脑功能,选择
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再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产学研
结合技术等形式突破相关产品的技术瓶颈,将加快提升产品与产业竞
争力。通过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产业结构调整稳步进行,经
济水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先发展是四川产业结构调.
整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50多年的四川区域经济开发过程中,通过中央政府的着力倾
斜扶持,四川在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核工业、通讯设备、控制设备
激光技术、光缆传导技术、新型复合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很强的
科技实力和技术装备,发展上述高科技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明显的
优势,通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四川区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基础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四川城市化的程度,使四川的高科技产业技
术在西部技术发展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要使四川的在高科技产业领
域继续保持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作为生产性投入的科技
投入,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必须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经济建设
的投入向科学技术倾斜。在全省科技资金的投入、运行以及项目的申
报等方面,实行向高新技术和运用倾斜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将全省
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同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西进工程有机结
合。不失时机地组织、协调四川现有科技力量开展高技术研究,努力
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取
得具有世界水平的突破。通过日益强化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推出以
高技术手段生产出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品,如新能源及高
节能产品、生物及医学产品,航空航天产品、激光及核技术产品、机
电一体化及智能机械产品,不断以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为主要资源和技
术投入形成一批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高科
技产品的辐射扩散和市场交换,向其它产业延伸、渗透和普及。把高
新技术研究成果同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用高技术转换优势资源
大幅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优势资源的转换率,促进高科技的产业化
发展。
同时,四川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根据世界新技术革命
的特点,根据科技进步内涵是整体区域结构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四川
科技进步应通过高科技产业技术的发展着力加强对传统产业技术的
革命性改造,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扩散到四川的基础产业和
农业,迅速地推进四川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大幅度缩短四川
经济从传统落后的经济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从而推动四川经济的持
续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汪同三数量经济学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l
[5】《四川省统计年鉴》(1980.2005)
[6】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l
[7]白雪梅、赵松山:《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年第8期)
[8】蒲妹、杨毅《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9]张丽莉:《计量分析软件Eviews在线性回归中的应用》,金融纵横,
(2005年第4期)
[10】杨晓勇i《民工流动与城乡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
(2004年4期)
[11]戴中亮,林黎:《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13]:V瀛,黄毅:《浅议四川省对外贸易战略调整》,河南大学学报
(2003年5期)
[14】邓海军:《四川“十一五”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西南金融,
(2005年lO期)
[15]吴祥玉:《加快四川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区域经济研究,
(2005年6期)
[16]何育静:《青海省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经济师,
(2004年12期)
[17]支0薇:《居民消费、基本建设投资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9期)
【18】《四川经济统计信息》2005年度
[19】郑小勇:《浙江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
(2004年7月)
【20】赵曦:《四Jf|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财经科学,
(2000年1赣)
【2l】庞瞻、李南成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后记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写作,终于完成了这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最初选题、观点提炼,到资料收集和提
纲生成,直到论文的修改和定稿,得到了我的导师李秋红副教授的悉
心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论文的修改和定稿阶段,她提出很多宝贵意
见,从文章的结构调整,到论文的字斟旬酌,都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
她博深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使我
受益匪浅。在此,我谨向她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先期知识储备的缺乏,本人在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因素投资、
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协整分析中,感到了计量经济学知识的欠缺,也更
理解了计量工具在经济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四川的民工
大军对省内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方面认识还很不足。本人将在以后的
学习工作中,注重积累,深入社会,勤于思考,希望能够对这自己有
进一步的提高。
因本人水平的限制,论文中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也难免有
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和读者批评指正。
张贤跃
2006年4月于西南财经大学